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26、发起突击

    朱然似乎也看出了廖化的目的,汉军冲锋之后,江东军停止后退,面朝汉军,重新列阵。

    在临沅城战场,江东军拥有兵力优势。

    只要朱然能够挡住汉军的攻势,坚持到第二波江东军抵达,胜利的天平就会向江东军倾斜。

    廖化却不能让战斗拖下去,一旦攻势不利,汉军的斗志就会迅速瓦解。

    交过手的两支部队,再度撞击在一起。

    蛮兵的战意正处在最高点,江东军却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队形混乱。

    一开始,江东军就处于劣势。

    汉军充分发挥出兵力优势,全方位挤压江东军的防线。

    尤其是中部,廖化亲自带领蛮兵方阵发起突击,汉军不断深入江东军的防线。

    眼看汉军就会完成中央突破,把朱然的部队一分为二。

    江东军的军阵里,再度响起撤军金声。

    朱然似乎准备故伎重施,通过边退边战的手段,延长作战时间,消磨汉军的锐气。

    廖化不会在同一种战术上吃两次亏。

    士气可鼓不可泄,廖化命令郑力带领使用重武器的部队发起突击。

    蛮兵的勇武没有让廖化失望,趁着江东军变阵时,前线部队后撤,掩护部队没能补上防线的一瞬间,将士们彻底击溃了江东军。

    远处的朱然竭力呼喊,试图约束败兵,却已经晚了。

    最终,朱然不得不在亲信将士的护卫下,逃出战场。

    并不是所有江东军败兵,都有朱然的逃命条件,汉军正驱赶着这些惊慌失措的败兵,准备冲击第二阵的江东军。

    统兵将领的身份虽然不详,但是,这支策应朱然的敌兵,正在接近战场。

    敌将和朱然不一样,没有选择原地布防,而是带兵朝着汉军杀了过来。

    廖化下了两条命令。

    首先,要求汉军主力继续突击,攻势不要停,将士们在沙摩柯的带领下,击败江东军的第二阵。

    其次,廖化下达集合命令,重整那支已经乱了阵型的方阵。

    蛮兵们虽然在沅南城里进行过长时间的训练,实战经验却少了很多,尤其是仓促变阵的反应上,将士们慢了很多。

    很多蛮兵在刚才的作战中,因为各种原因脱离了方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廖化的集结命令。

    即使那些听到命令,开始集结的蛮兵们,同样大多手足无措,为了寻找自己的本来位置,方阵的混乱在加剧。

    廖化不得不下达了一个临时命令。

    不论将士们原本在方阵中的位置是什么,所有人按照使用的武器类别,重新列阵。

    一阵手忙脚乱后,方阵有所恢复。

    除了原本的蛮兵方阵,廖化还聚拢了不少走失的蛮兵。

    为了不影响方阵的战斗力,这些临时加入的士兵跟在方阵后方。

    集结完队伍,廖化把目光重新转向正面战场。

    汉军此时已经和江东军第二阵交战了。

    这支江东军的援军并不比朱然的部队人数更多,但他们胜在建制完好。

    朱然的溃兵确实冲击了江东军的阵型,但是,击破朱然的汉军将士过于疲惫,没能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打穿面前的敌阵。

    汉军似乎有微弱的优势,但如果这样战下去,战局很可能继续胶着。

    潘濬大概和廖化有相同的考虑,所以,江东军主力虽然面朝汉军列阵,但他却没有派出接应部队,似乎仍在判断局势。

    廖化指挥着方阵,朝着战场方向快步走了过去。

    如果蛮兵方阵加入战场,汉军一定可以迅速取得胜利,但是,将士们的体力会提前损耗。

    这支廖化精心训练过的蛮兵方阵,是廖化跟潘濬搏杀的重要资本。

    为了快速击败朱然,廖化在第一时间把方阵派上战场。

    重整队伍时,廖化发现了这支新练部队的很多不足。

    如果再打上几仗,恐怕阵型就不复存在了。

    为了防止与潘濬交手前,过度消耗方阵的战斗力,廖化希望战斗提前在沙摩柯处结束。

    把方阵的指挥权交给部将,要求对方有秩序的组织将士行军,廖化驱马赶到前线。

    沙摩柯是汉军中少数骑马的人,他的身边又有大量武陵蛮兵,廖化很快就找到了这名蛮王。

    沙摩柯似乎在不断呵斥着,他的目光一直盯在面前,也就疏忽了身后。

    顺着马背看了过去,在廖化面前不远处,一名蛮兵正弯弓搭箭,瞄准了沙摩柯。

    这名蛮兵似乎很犹豫,几次抬手,又几次放下。

    廖化当然看到了这名蛮兵的鬼祟行动。

    眼看着蛮兵拉开了弓弦,廖化拍马上前,大声呵斥的同时,抬枪刺向了这名蛮兵。

    蛮兵受到惊吓,弓箭射偏了,从沙摩柯上空飞过。

    廖化的这一枪同样准头差了一点,蛮兵受伤了,却及时躲进了人群。

    只不过,蛮兵的弓弦挂在了廖化的枪柄上,被廖化拽了回来。

    取下弓,廖化再去找那名心怀不轨的蛮兵,却已经找不到了。

    武陵蛮王根本不知道自己再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廖化喊了好几声,才吸引到沙摩柯的注意。

    廖化直接给沙摩柯一个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击溃面前的这波江东军,为蛮兵方阵通行,提供足够空间。

    除了命令,廖化还做出承诺。

    只要这江东军败走,沙摩柯就可以组织其他汉军暂时脱离战斗,恢复体力。

    离开之前,廖化提醒沙摩柯注意安全。

    沙摩柯和五溪蛮没有令廖化失望。

    骁勇的蛮王亲自下马,带令亲信冲击江东军防线。

    汉兵不仅打赢了,还追击了一段距离,以防江东军重新集结。

    清理出道路后,廖化带领蛮兵方阵迅速通过。

    沙摩柯集结队伍的同时,依旧不忘嘱咐蛮兵们服从廖化命令,准备立功。

    连败江东军两阵,这时候,潘濬的中军才重视起廖化。

    江东军主力全军面朝汉军列阵。

    一阵骚动,不少江东军士兵持弓箭出列,准备射击。

    方阵最前方的蛮兵都是刀盾兵,看到敌人的备战态势,将士们举盾布防。

    跟在方阵后面的散兵们,要么主动向方阵靠拢,要么试图保持距离。

    廖化没有下任何新命令,军队继续前进。

    进入敌军射击距离,江东军弓手开始引弦,搭箭。

    从马上跳下,廖化提醒将士们尽量低头,举起防具防备箭雨。

    话音刚落,破空声、铁箭射中防具声、惨叫声和蛮兵倒地声不断响起。

    蛮兵方阵出现骚乱,方阵后方临时聚集的蛮兵们状态更差。

    有人提前冲锋,有人停止前进,还有人试图转身逃离。

    训练的时候,廖化模拟过很多场景,也提醒过蛮兵们箭雨的情况。

    但是,听到的和实际感受总归是有所区别。

    方阵外蛮兵造成的混乱似乎要波及到蛮兵方阵了。

    一些伤情较重,射倒在地的蛮兵发出哀嚎。

    冰冷的命令响起,廖化要求蛮兵维持阵型,继续前进。

    第一拨箭雨过去没多久,第二波箭雨落了下来。

    将士们有了经验,变得愈发从容。

    耳边虽然不时响起弓箭破空的声音,廖化却始终没有被箭矢命中。

    第二波箭雨之后,又是第三波。

    箭雨和倒地的战友已不再影响到将士们的行进。

    即使是最聒噪的蛮兵,此时也保持沉默。

    只能挨打却不能还手,让将士们积累了大量怒火。

    第四拨箭雨迟迟没有射下,透过队列缝隙,廖化看到江东军弓手纷纷撤回主阵的背影。

    蛮兵们当然也意识到了箭雨的停止。

    开始有蛮兵嘲笑江东军胆小。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蛮兵开始咒骂。

    甚至有人扬言,要在对战中多杀几个敌兵,为战友们报仇。

    汉军士气再度提高

    到达敌军弓手的撤离位置,廖化甚至拔出了几支倒插在地面上的箭矢。

    在发起冲锋前的最后时刻,廖化检查了自己的装备,红缨枪,短刀还有弓箭。

    箭雨虽然没有伤到廖化,流矢却射中了廖化的战马。

    这匹马跟随廖化下山,履历战功,但是,现在不是发善心的时候。

    廖化翻身上马,居高临下,他下令冲锋。

    整个蛮兵方阵开始跑动起来。

    面前的江东军再次变阵,让出身后的敌兵,敌人举起武器。

    敌人最前排的将士,并不是刀盾兵,而是枪盾兵。

    重新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只能硬着头皮冲下去。

    按照廖化战前的部署,刀盾兵迅速退到了两翼。

    汉军的长枪部队和江东军的枪盾兵迎面碰撞。

    借助冲锋加持的速度,汉军刺杀的威力明显上升。

    而且,将士们只有枪,没有盾牌,在进攻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心无旁骛。

    付出大量伤亡,汉军突破了江东军的防线,部队继续向着内部突击。

    江东军却毕竟有人数优势,蛮兵虽然勇猛,但步兵的突击又明显后继乏力。

    继续突击了一段距离,攻势开始放缓。

    这时候,面前的敌军却向着两翼分开了,给汉军让开了通道。

    潘濬的旗帜,就在汉军面前不远处。

    临阵退缩从来不是廖化的性格,他立即下令继续冲锋。

    廖化和潘濬,只能有一个赢家。

    三国志廖化新传

127、潘濬变阵

    江东军的这番变阵,目的在于引诱汉军进攻。

    廖化把潘濬当成目标的时候,潘濬何尝不是针对了廖化。

    故意引诱汉军深入战场,这样才能发挥江东军兵力优势,保证汉军无处逃脱。

    在廖化看来,潘濬是在玩火。

    汉军退无可退,却也逼着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

    摸向腰间的弓箭,廖化有些兴奋。

    两个人同在汉旗下共事过,潘濬却不了解廖化。

    即使江东军不采用诱敌策略,廖化也会命令蛮兵不惜一切代价攻击。

    江东军的兵力是汉军的好几倍。

    最好的解决战斗办法,就是在乱军中杀死潘濬。

    廖化的第一个念头,是使用弓箭,他也知道,这很难。

    潘濬的将旗下,有不少着甲的骑将。

    潘濬只是一名儒将,没有战场厮杀经验。

    但是,上了战场,安全第一。

    潘濬是士族,家里有钱,不缺甲衣。

    不同于吕蒙的显眼装扮,廖化根本无法从一群着甲骑兵中认出潘濬。

    潘濬将旗下的着甲骑将太多了,廖化未必能猜中潘濬的身份。

    即使廖化侥幸猜中了,也没办法射杀潘濬,毕竟这名江东军主将有甲衣防护。

    廖化手边一共只有三支箭,他必须发挥出最大价值,没有浪费的本钱。

    经历过巴东城劫刑场,廖化对自己的箭术有了信心。

    江东军坐视蛮兵方阵不断突进,却迟迟没有发起阻击。

    汉军面前的敌军不断向着两翼行动。

    期间,除了弓箭手从两翼对方阵进行抛射攻击外,敌人没有采取其他攻击手段。

    无视空中的流矢,廖化用余光观察两翼的敌兵。

    廖化的注意力一直关注着将旗下的骑将们。

    不仅仅是为了确认潘濬的身份,廖化知道,潘濬不可能放任汉军无限制的突进,包围圈迟早会收紧,届时,敌人必然会派出传令兵。

    很快,将旗下两名着甲骑将离开大旗。

    其中一人来到将旗前的江东军队伍中,过了一会儿,这支江东军开始朝汉军发起冲锋,试图阻击。

    另一名骑将却绕着战场,往左翼行动。

    视线越过骑将,在对方前进方向一段距离处,廖化看到了江东军战鼓。

    江东军大概率会以鼓声为号,进行合围

    骑将和廖化之间,还有大量江东军将士。

    这些敌兵挡住了骑将的战马,只能露出马背上的骑将。

    每耽搁一会儿,骑将距离战鼓就更近一分。

    廖化不再犹豫,为了减少对射击精度的损失,勒住战马,尽量保持身体稳定。

    弯弓搭箭,廖化避开了全副武装的骑将,顺着人群缝隙,瞄准了骑将的战马。

    松开弓弦,箭成功射中了战马,骑将随之倒地。

    没有战马帮助,骑将的传令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廖化也因为这一箭,成了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距离廖化最近的一支箭,从他的脸颊划过。

    为了躲避敌人的报复,廖化再度下马。

    汉军很快和江东军的阻击部队展开战斗。

    担任阻击任务的敌人,都手持短刀和盾牌。

    刚开始,江东军确实挡住了汉军的长兵器部队。

    按照训练时的部署,汉军也开始变阵,郑力带着重兵器部队加入战局。

    江东军的阵型瞬间出现了漏洞。

    战场上响起了隆隆鼓声。

    鼓声似乎是一个信号,两翼的江东军开始合围,朝着汉军杀了过来。

    廖化再度上马,瞄准了战鼓方向,弯弓搭箭,一气呵成。

    这一次,廖化射向了江东军的鼓兵。

    第一箭落空了,廖化没有丝毫犹豫,紧跟射出了第二箭。

    鼓兵中箭倒地后,鼓声戛然而止。

    鼓声停止,影响到了江东军的合围速度。

    不少敌兵停止行动,少数依旧在进军的江东军,也减慢了行动速度,似乎在等潘濬的最新命令。

    短暂的迟疑,给了廖化决心。

    把指挥权移交给部将,廖化命令将士们维持好阵型,继续冲锋。

    廖化却拍打战马,离开方阵,朝着潘濬的旗帜冲了过去。

    整个战场有几千人,但是,人再多,队伍中也有缝隙。

    廖化的突击,有两个目的,搅乱敌军阵型的同时,刺杀潘濬。

    廖化的出现,让现场很混乱。

    很显然,廖化的名字在江东军不是秘密,他的首级也很具有诱惑力。

    不断有江东军士卒朝着廖化靠拢,阵型开始变乱。

    和廖化交战之前,不少士兵先发生了火并。

    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廖化不断纵马突进。

    战马冲撞,和长枪乱戳。

    廖化相信,受到自己的影响,江东军的阻击队伍出现大破绽,汉军的突击效率会更高。

    闪躲过多支敌兵,廖化距离潘濬的将旗已经非常近了。

    那名组织江东军实施阻击的骑将也出现在了廖化面前,似乎做好了战斗准备。

    骑兵平举骑枪,拍打战马进行加速,朝着廖化冲了过来。

    廖化同样夹紧马腹,端平红缨枪,用右腋夹住。

    战场上本已停止的鼓声,再度响起。

    两人几乎同时出手。

    江东军骑将瞄准的是廖化,廖化瞄准的是战马。

    廖化的攻击先到,他准确的刺中了敌将战马,红缨枪也随之脱手。

    敌将却没能刺中在最后关头紧急勒住战马,强行躲避的廖化。

    虽然没有受伤,骑将甩下战马的同时,廖化同样没能幸免。

    廖化的战马终究已经负伤,经不起这种高强度作战。

    刚刚落地,附近的几名江东军士卒冲了过来,对廖化发起第一轮刺杀。

    远处潘濬将旗处,传来了斥责声。

    一名骑将高呼‘留下活口。’

    几名江东军士卒立即停手,面面相觑。

    循声看去,廖化找到了出言喝止的骑将。

    骑将身边的人,也都在注视着骑将。

    廖化意识到,自己找到目标了,说话者必然是潘濬。

    刺杀潘濬之前,廖化还得解决身边的江东军士卒。

    这些敌兵虽然得到了命令,没有对廖化下死手,但终究人多势众。

    廖化的红缨枪早已遗失,廖化只能抽出短刀还击。

    拼上性命,江东军在短时间内倒也拿廖化没办法。

    一直杀到了那名倒地骑兵的身边,廖化没有理会这名不知死活的敌人,捡起了对方的骑枪。

    收刀,端枪,一记横扫,再度逼退趁机靠近自己的江东军士卒。

    喊杀声越发响亮,不论江东军合围了汉军,还是蛮兵们击败了敌人的正面阻击部队,此时的廖化都无暇他顾。

    踹倒一名试图偷袭自己的短刀兵,廖化准备放弃刺杀潘濬,步行撤回方阵,和将士们会合。

    马嘶声响起,廖化那匹摔倒在地的战马,又重新爬起。

    挥舞手中的骑枪,廖化击退自己和战马之间的江东军士卒。

    在敌兵的阻拦声中,廖化加快速度奔跑,长枪杵地,做了一个撑杆跳动作,跳上马背。

    把长枪挂在马背上,趁着江东军将士反应过来之前,廖化朝着潘濬冲了过去。

    身着甲衣的潘濬依旧是一名儒将,久经沙场的廖化却早已不是一名主簿。

    廖化发起冲击的时候,潘濬身边的卫兵纷纷上前阻拦,廖化却没有理会这些虾兵蟹将,他要抓大鱼。

    冲到潘濬面前,廖化再度勒住战马。

    战马前腿悬空的时候廖化就把短刀拔了出来,瞄准潘濬,廖化连砍了三刀。

    潘濬没有使用武器,他从腰间取下一把羽毛扇,面对廖化的冲击,他只能下意识的挥扇反击。

    羽毛扇在第一刀时就损坏了,剩下的两刀结结实实的砍在了潘濬身上。

    虽然有甲衣防护,廖化依然把潘濬砍下了马。

    潘濬不知死活,廖化却没有机会砍出第四刀。

    卫兵已经反应了过来,上前救潘濬。

    拼上性命不等于不要命了,廖化还不至于为了杀潘濬搭上自己。

    调转马头,躲开了江东军的阻击,离开之前,廖化掷出了手中的短刀。

    解下骑枪,虽然身处万军之中,但廖化的心情却不错。

    夹紧马腹,廖化再度加速,朝着蛮兵方阵方向冲了过去。

    躲过了大批阻击的江东军士卒,马上和将士们会合的时候,廖化座下的战马再度摔倒在地,他被甩下了马。

    这一次,伤马真的体力耗尽,再也没有爬起。

    潘濬遇袭的事情发生的太快了,大多数江东军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当然,江东军士卒倒也没有忘记潘濬的军令,没有对廖化下杀手。

    短刀已经扔了出去,骑枪也在落马的时候掉落在地。

    廖化只能使用手中的弓箭进行格挡,同时,利用江东兵队列的缝隙躲避敌人的进攻。

    然而,弓箭的材质并不坚硬,很快就被劈成了两截。

    几名江东军的刀盾兵围住了廖化,他已经退无可退了。

    廖化一度想取下詹晏送给自己的半截虎皮弓,进行最后的抵抗。

    一柄大铁锤从半空飞了过来,砸在廖化面前的一名江东军身上。

    郑力那魁梧身影出现在了廖化面前。

    看着廖化,郑力伸出手,拽起廖化“你确实敢拼命,但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斗智不斗力。”

    郑力露出一个得意的表情,“只有力量,才能战胜力量。”

    三国志廖化新传

128、回归方阵

    听完郑力这一席话,廖化只剩下苦笑。

    郑力一直对武陵蛮营寨里三场比试的结果耿耿于怀,想在廖化面前找回面子。

    救下廖化的性命,确实让郑力有了出口恶气的资本,他其实在提醒廖化,如果真的比力量,他不可能输。

    不过,郑力似乎也认可了廖化。

    蛮族最重视勇士,廖化单骑冲阵的行为,确实会赢得武陵蛮的军心。

    把围攻廖化的江东军士卒击退,郑力和其他蛮兵勇士一起,护卫着廖化撤退。

    离开之前,廖化望向了那匹力竭身亡的战马。

    这匹战马是武陵之行的大功臣,从廖化离开熊山开始,立下了太多苦劳。

    没有这匹战马,廖只能提前撤回方阵,不可能有机会和潘濬对决。

    很可惜,战马帮了廖化,廖化却没有能力救下这位‘战友’的性命。

    为了这荆州,江东军欠汉军的,又岂止是一匹马的性命。

    只有把江东军彻底驱逐出境,复夺荆州,才不会让牺牲白费。

    郑力在前引路,廖化也没多想,跟着队伍行动。

    廖化还捡起了一把江东军制式短刀,用来防身。

    不仅仅是郑力,其他的汉兵也都是使用重武器的蛮兵勇士。

    在勇士们的铁棒和铁锤的攻击之下,江东军几乎没有还手余力。

    而且,这些蛮兵勇士身体素质远远强过普通士兵。

    即使将士们在与江东军的战斗中负伤,只要伤情不致命,也几乎不会影响战斗力。

    廖化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把蛮族勇士集合起来,单列成军,批上重甲,必然会成为一支突击力量极强的部队。

    但是,廖化也只能想一想了,目前条件不成熟。

    勇士们不仅身材高大,有些人甚至比较肥胖。

    给这些士兵配甲,需要定做特殊体型,这会是一笔极大开支。

    装备毁损,很难及时进行补充;将士们伤亡之后,装备也难以重新利用。

    以郑力为例,这种蛮族勇士大多桀骜不驯,一般的汉军将领很难镇住这些人。

    在郑力的带领下,汉军一路突击,廖化同样不断挥舞短刀,发起攻击,挡路的江东军纷纷被杀退。

    敌人仿佛杀不完,源源不断抵达战场。

    这些蛮兵勇士体魄比普通士兵更强健,但是,他们是人,不是铁。

    不断有勇士重伤死亡,失踪的人数开始增多。

    兵员的减少,让汉军出现了很多防御破绽。

    廖化原本位于郑力的后方,受到将士的保护。

    但是,汉军阵型出现破绽后,廖化手持短刀亲自补上缺口,协助其他汉军勇士反击江东兵。

    廖化的目的,是避免江东军突袭得手,所以,他的精力更多用在扫视战场上。

    在第一时间内,廖化发现了从侧翼出现,突击郑力的一名江东军勇士。

    这名江东军士兵也是个大块头,体型和郑力相比差不了太多,对方使用了一根铁棒。

    在使用短刀盾牌为主要的江东军中,这种身材的江东军兵士并不多。

    所以,廖化立即意识到了麻烦。

    江东军士卒处在郑力的视野盲区,郑力又集中精力和面前的江东军士兵缠斗,一时间,倒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江东军士兵已经分开了面前的士兵,朝着郑力跑了过去

    廖化同样开始奔跑。

    在江东兵举起铁棒的时候,廖化也抬起了短刀,他的速度已经提了上来。

    这时候,他面临着两个选择。

    用刀直接劈砍这名偷袭者,敌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郑力身上,身上暴露了很多破绽,廖化很容易得手。

    或者,使用手中的刀子,硬接敌人的棍棒,为郑力争取反应时间,保住这名武陵蛮第一勇士的性命。

    敌兵的铁棒已经抡了起来,为了郑力的性命,廖化选择了后者。

    到达郑力身边的时候,廖化速度不减,两脚蹬地,朝着江东军勇士的棍棒方向跳了过去。

    稍有偏差,这一棒就会砸在廖化身上。

    幸运的是,廖化没有迟疑,这一刀,撞在了敌人的铁棒上。

    武器碰撞,发出巨响。

    廖化没有在力量对决中占到便宜,他虽然借助了弹跳和冲锋的力量,江东兵却同样也发挥出重力优势。

    铁锤震碎了刀刃,冲击力把廖化震在了地面上。

    在力量对决中,廖化虽然没有取胜,但是,江东兵勇士却失去了性命。

    郑力发现了偷袭着,怒吼着挥出铁锤。的一部分。”

    廖化又在强词夺理,但这一次,郑力没有进行反驳。

    身边的汉军不断减少,远处的江东军却越来越多,丝毫没有与蛮兵方阵合流的迹象,廖化产生了疑心。

    落马前一刻,他清楚的记得,自己距离蛮兵方阵很近了。

    等到郑力这些蛮族勇士接应了自己,几个人在人群中反复冲杀,江东军根本拦不住汉军。

    按理说,将士们应该早已杀回到了方阵。

    然而,廖化的视线范围中,根本就没有友军的踪迹。

    廖化担心,汉军们找错了方向,这样,将士们突围的时间越久,距离蛮兵方阵也越远。

    在战场上迷路,可是会丢命的。

    趁着郑力杀死一名刀盾兵的间隙,廖化来到对方身边。

    廖化提出质疑,“咱们走的这条路,正确吗?”

    郑力却斩钉截铁,“你放心,我是认准了方向,才冲过来的,刚才我们东南方向冲,见到了你,现在咱们只要往西北撤,肯定能回到队伍里去。”

    廖化还是不相信,“你找我的时候,有没有调整方向?”

    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力一锤击退了敌兵。

    对于廖化的怀疑,郑力矢口否认。

    郑力表现的很有把握,廖化也准备相信对方,最后,他却依旧不放心的追问了一句,“你怎么在乱军中判断方向?”

    郑力没有丝毫犹豫,好像廖化问了一个白痴问题,“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要一直往左前方走,咱们肯定会找到队伍。”

    廖化这才意识到,郑力是个路痴。

    除了判断方向的标准有问题,每次击败江东军士兵的时候,郑力的脚步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只怕他本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趁着江东军的攻势还不算猛烈,廖化接过指挥权,命令蛮兵勇士们就地结阵布防。

    全军排成一个圆阵,伤员处在阵中,其他将士肩并肩,背靠背。

    江东军同样意识到了这伙汉军的破坏力,丢下几具尸体之后,江东军蛮兵们保持了安全距离。

    不进攻,就不会有突破,但是,江东军的兵力在不断聚集。

    布阵防守不是长久之计,蛮兵勇士的攻击力和生命力都高于普通士兵,但数量太少了。

    必须在将士们损失过大之前,找回方向。

    想要视线穿过人群,判断清形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制高点。

    廖化的身高不矮,但他的视线被战场上的双方将士阻拦住。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没有战马,又找不到踮脚物的情况下,廖化借助了郑力的力量。

    坐在郑力的肩膀上,廖化获得了可以俯瞰战局的高度。

    很快找到了蛮兵方阵,廖化也判断清楚自己的准确方位。

    在郑力的带领下,将士们几乎在原地绕圈,廖化还看到了那匹不幸死亡的战马。

    唯一庆幸的,是将士们并没有距离方阵太远。

    找准了方向,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廖化指挥将士们,向友军靠拢。

    除了战死之外,廖化反复强调,不能丢弃任何一人。

    江东军指挥系统出现的问题,似乎也影响到了廖化面前的这些江东军。

    面对廖化一行人的突击,江东军虽然试图阻拦,但敌人的攻势很乱,形不成有效配合。

    而且,部队之间的衔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坐在郑力的肩膀上,廖化不断下达新命令,要求将士们调整方向,进攻敌兵的薄弱位置。

    很快,大军突破了江东军的封锁,回归到方阵中。

    和部将重逢,对方把指挥权重新移交给廖化。

    廖化分出伤兵照顾重伤员之后,开始下达原地布防的命令。

    没多久,江东军的攻势突然开始变强了,敌军一波波发起进攻。

    在这轮战斗中,汉军损失较大,廖化不仅派出了预备部队,还让伤兵们重新回到防线上作战。

    敌人从四个方向发起打击,汉军军阵承受着巨大压力。

    江东军的攻势没有持续太久,一段时间后,敌人的进攻开始变弱。

    敌兵们开始有秩序撤退。

    约束住部队,重新调整方阵,紧急救助伤员。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支汉军出现在了廖化的视野中。

    廖化组织将士接应了这支部队,两军合流之后,廖化也见到了统兵的沙摩柯。

    战斗还未成功,将士们仍需继续努力。

    不顾汉军将士们的疲劳,廖化继续下达新的作战命令。

    三国志廖化新传

129、再入临沅

    和沙摩柯会师之后,廖化命令将士们杀回临沅城。

    沙摩柯重整了部队,似乎也得到了援军的补充,汉军的总兵力不仅没有损失,还增加了不少。

    廖化并不满意战斗的结果,他虽然把潘濬砍落了马下,对方很有可能没有死。

    江东军非但没有崩溃,还保持了完整建制。

    也许,敌人没打算撤离,暂时脱离战场不过是重整队伍,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不管敌军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相较于城外的江东军,汉军距离临沅城更近,廖化可以先一步带兵入城。

    这场战斗持续了太久,不论是城外战场,还是城内战斗,双方将士都损失惨重,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种时候,谁胜谁负都不意外。

    廖化不能大意,更不想放弃,所以,他希望打江东军一个时间差,在临沅城内建立兵力优势,消灭入城的敌人,恢复秩序。

    命令很快下达到军中,将士们却没有立即响应。

    从沅南城北上开始,将士们付出了太多,早已经疲惫不堪。

    城外的这场小胜,也纯粹是侥幸。

    把敌人击退,将士们刚刚获得喘息之机,没有人希望立即投身到下一场战斗里。

    除了廖化和将士们的英勇之外,汉军的胜利还取决于很多因素。

    通过战前演说,廖化成功激起将士们的斗志。

    江东军的诱敌策略,断绝了将士们的生路,逼迫众人死战。

    现在,将士们获得了小胜,正准备恢复体力和精力,廖化的新命令又来了。

    将士们会有抵触情绪也是情有可原。

    廖化理解将士们,但他更明白,将士们必须作战,否则,一旦临沅城失守,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和沙摩柯交流之后,利用武陵蛮王的身份,沙摩柯对蛮兵进行了新一轮的动员。

    廖化同样给将士们做出承诺,杀进城去,稳定住城中局势,将士们就可以好好休息。

    廖化不仅许诺会让将士们饱餐一顿,而且,承诺所有人都会有肉吃。

    汉军还是愿意卖给廖化和沙摩柯两人一个面子,将士们陆续动身,朝着临沅城快步前进。

    江东军也不傻,汉军动身的同时,这些敌兵也开始朝着东城行军。

    廖化的判断很正确,不论江东军是否处在潘濬的指挥下,敌军主将确实没有放弃转败为胜。

    但是,汉军距离临沅城东门更近,而且,将士们动身更早,先一步来到东门。

    汉军的入城没有遭到敌军抵抗,入城的江东军似乎根本没有料到战局会发生变化,敌人没有在城门留兵防守。

    所以,汉军兵不血刃进入城门。

    汉军入城之后,立即封锁住城门。

    安排部将在东门布置防御,阻击城外江东军入城之后,廖化和沙摩柯继续带领汉军向着城中心杀去。

    东区城一片火海,江东军的不少乱兵居然趁火打劫。

    汉军带着战斗任务,廖化无力为百姓做主,但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受起伏。

    廖化派出了不少士兵,对正在打劫的敌兵进行驱赶,以便最大程度保护百姓。

    无视少量江东军乱兵,队伍不断突进,在东城区的边缘,汉军遇到了一批成规模的江东军。

    这些敌兵大多负伤了,似乎是从前线撤下来的。

    这种部队当然没有战斗力,很快被汉军杀败。

    但是,趁着伤兵们和汉军作战的功夫,汉军支援入城的消息,必然已经被江东军败兵传到了主将的耳朵里。

    汉军不断进兵,江东军也不断派兵阻击。

    江东军担任阻击任务的兵力越来越多,却始终没能挡住汉军。

    廖化的那一支蛮兵方阵,原本就是为了进攻沅陵城所训练的巷战部队。

    在这种地形中,汉军如鱼得水,攻势顺利。

    江东军却人心惶惶,添油战术在汉军面前毫无用处,守兵也形不成防御纵深。

    汉军不断突破敌人的防线,败兵四散奔逃。

    汉军没有追击,不断向着城里突进。

    终于,在府衙前不远处,汉军和守城的部队夹击了江东军攻城主力。

    江东军的兵败倒也算是咎由自取,明明已经察觉到了汉军的动向,还派出了多支兵力阻击汉军,没有选择撤兵。

    敌将赌上了一切,试图在汉军援兵赶到前,歼灭汉军的守城部队。

    最终,江东军赌输了,失去一切。

    与苏由和樊胄两人会合之后,廖化没有立即带兵清剿败兵,而是下达命令,稳定城里战局。

    东门直面江东军兵锋,廖化指派苏由东进,配合守将防住城门。

    除了守城,苏由的责任很重,还得组织灭火,减少损失。

    沙摩柯是蛮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夷兵的战斗力,南门外此时还有一支成建制的江东军,所以,廖化要求沙摩柯带夷兵封锁南门。

    北门和西门虽然不是战争前线,廖化还是派出了两名部将,带兵赶到现场布置防御。

    将士们纷纷离开,执行命令。

    不少流民却来到府衙前集合,这些百姓手拿各种武器,希望和汉军共同作战。

    在之前的攻城战中,民众遭到了江东军的劫掠,百姓急于复仇,汉军是他们最大的友军。

    廖化感谢了平民的好意,承诺汉军一定会守住城池。

    廖化却并不希望没有经过训练的民众上战场,主动劝离百姓躲避战乱。

    樊胄来到廖化身边,似乎有些忐忑不安。

    廖化下达了很多命令,却没有安排这位武陵从事,樊胄大概产生了不好联想。

    其实,廖化从一开始就没有对樊胄的能力和人品抱有多少信心,任命对方守城,实在是无人可用了。

    本就没有期望,当然也就不存在失望。

    樊胄却不是那么想,廖化越不说话,他似乎越紧张。

    大概是为了挽回形象,樊胄的语气有些急躁,“廖太守,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您尽管吩咐,属下一定将功补过。”

    廖化当即进行安抚,“樊将军为我军重夺武陵立下汗马功劳,我都记在心里,咱们一定会让江东军付出代价,我有任务需要麻烦将军。”

    不论樊胄有什么过错,现在都不是追究的时候,廖化补充了两条命令。

    要求樊胄立即居中协调,封锁东城的火情。

    除此之外,樊胄得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仓库,不能让汉军后勤重地出现丝毫意外。

    廖化和樊胄都知道,军中的粮食不多了,但是,再少也能满足部分需求。

    而且,城中粮食不足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

    守住仓库,更有利于稳定人心。

    这两个命令似乎给了樊胄信心,许诺之后,他便带兵离开。

    廖化准备继续劝说平民的时候,南城方向传来一阵马蹄声。

    转头看去,一名骑兵拍马赶到廖化身边。

    来人是沙摩柯派回的传令兵,汉军在南门的战斗中出于劣势,沙摩柯希望廖化立即带兵支援。

    没有继续和平民们纠缠,廖化告诉众人自己的进军目标之后,便匆匆离开。

    廖化解除了方阵蛮兵的队列要求,组织将士们朝着南城门方向杀了过去。

    到达南门的时候,现场正在进行惨烈的攻防。

    城门处堆满了尸体,小小城门,似乎已经出现了多次易手。

    汉军和江东军正在进行对峙,此时江东军已经实际控制了城门,敌兵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城。

    廖化带兵赶到之后,挽救了沙摩柯的败局,虽然阻止了敌军继续扩大优势,但也没能及时夺回城门。

    城头的汉军不断给廖化报告新的战情,江东军的主力似乎也发现了南门的战斗,东门战斗无果的敌人正绕着城墙,朝南门移动。

    正当廖化准备亲自组织敢死队冲击城门的时候,大批民众从身后出现。

    民众的武器大多收缴进了仓库,很多人只拿了一根简单的棍棒。

    但是,这些人为了复仇,义无反顾加入战局,帮助汉军作战。

    民众参与战场,两方士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江东军在援军赶到之前崩溃了。

    不少败兵失去战意,走头无路之下,逃向城里。

    汉军没有在第一时间追击,廖化立即带兵封锁住城门。

    江东军的援兵抵达南门外之后,发起了一轮进攻,但是,这一轮进攻失败了

    江东军缺乏攻城武器,汉军又战意高昂,最终,江东军放弃了攻城行动,开始撤军。

    在廖化彻底恢复临沅城秩序之前,不少江东军败兵采用跳城的方法逃亡。

    汉军稳定住局势,派兵防守城墙之后,江东军败兵只能入城逃难。

    城中同样不是法外之地,江东军已经激起了民愤。

    得到汉军撑腰的民众自发在城里展开搜捕行动,抓捕江东军溃兵。

    民众不但给汉军通风报信,提醒汉军江东军残兵位置。

    一些脾气暴躁的平民直接动手实施捕杀,有不少愤怒极了的百姓甚至杀死了求饶的江东军败兵。

    后来,不少失去战意的溃兵,为了保住性命,直接逃到大牢,向汉军投降

    廖化进入府衙,准备听取部将们的报告。

    使者通报,零陵的使者来了。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1、鬼祟之人

    城门缓缓开启,苏由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出城,朝着那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冲了过去。

    看到来势汹汹的三人后,那人转身就跑,但是,两条腿的人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马。

    苏由把那名形迹可疑的人带回城头。

    看着面前的青年,廖化有些感慨,这人不仅行动猥琐,长相同样难看。

    沙摩柯先开口,“你这该死的江东军细作,你们白天祸害了临沅城,这还不满意,晚上又来搞小动作,说出你们的计划,我可以让你死的时候,轻松一些。”

    沙摩柯的彪悍形象,配上他的威胁,确实把青年吓坏了。

    对方以为沙摩柯说了算,不停的求饶。

    沙摩柯的这番话,却把廖化说笑了,按这位蛮王的说法,交不交待的结果都是死,这个斥候还怎么敢开口。

    沙摩柯的威胁终究还是吓到了这名猥琐青年,廖化认为时机成熟,询问起来人的目的。

    青年仿佛此时才回忆起自己带着任务进城,他的语速很快,“我有要事见廖太守,见不到廖太守,我什么也不会说。”

    配合上青年不断哆嗦的双腿,这番话其实很没有说服力。

    廖化完全可以直接亮明身份,但他却准备开个玩笑,进行试探,他认为,面前这人并非硬汉,根本不需要使用手段。

    廖化笑了笑,“抱歉,廖太守军务繁忙,不能见你,你不交代清楚目的,那就请回,我也不杀你,直接从城头上跳下去吧。”

    话音刚落,一阵阴风吹过,青年打了个冷颤。

    从临沅城跳下去,即使不死,也得重伤。

    青年强硬不过三秒,立即交代了自己的任务。

    青年是江陵令姚泰的同乡。

    姚泰命令青年混入临沅城,向廖化请降,请求汉军带兵突袭汉寿县。

    廖化根本不记得姚泰这个人,询问之后,才明白,姚泰和潘濬一样,都曾是汉军在江陵的官吏。

    糜芳献出江陵城投降之后,姚泰也改换门庭,投靠了江东,一直在潘濬的手下做事。

    虽然青年看上去很怕死,但廖化不会轻易陷入到对方的思路中。

    问了对方几个问题,确认对方的江陵人身份后,廖化也坦诚了自己的身份。

    “我就是廖化,你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但是,你先得告诉我,你是怎么穿过我军斥候的侦察,来到城下的。”

    比起敌人的请降,廖化更关心的是斥候的侦察漏洞。

    青年可以来到城下,说明斥候执行任务的时候,有缺陷。

    而且,廖化突然间转移话题,青年反应不及时,当然也不会撒谎。

    青年:“我刚刚离开汉寿,斥候就把我拦下了,我只说自己是廖太守的好友,斥候就放行了。”

    青年的这番话,似乎到处都是漏洞,但对方敢这么说,恰恰证明了对方说了真话。

    和熊山的斥候相比,武陵郡汉兵的意识差了很多。

    廖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增强斥候的警惕心。

    话题重新转了回去,“姚泰想跟我说什么?”

    青年毫无保留,姚泰的请降,和廖化有很大的因果关系。

    事情起因还得追溯到廖化的那三刀。

    廖化把潘濬劈落马下,卫兵们立即救起了潘濬。

    那个时候,潘濬已经身手重伤,但他却是一名有职业素质的统帅,强打精神,装成无事的模样,甚至装模做样揉了揉胸口,示意廖化的劈砍毫无威胁。

    潘濬努力维持部队不崩溃,但主将遇刺的消息还是影响到了江东军的前线作战,队形变得混乱。

    这也是廖化和郑力等人可以顺利撤回方阵的重要原因。

    等到汉军的援兵加入战斗,潘濬选择暂时收兵,撤出战场,重新整队。

    但是,江东军还没有完全做好战斗准备,汉军已经进城了。

    潘濬不得不强忍伤痛,先后组织部队,对临沅城的东门和南门发起强攻,以求接应城里的部队。

    接应行动晚了一步,汉军又加强了临沅城的守备,最终,潘濬带兵撤回了汉寿县。

    潘濬的坚持,虽然避免了江东军的崩溃,却让他错过了治疗伤情的最好机会。

    进入汉寿县没多久,潘濬就因为伤势过重而死。

    潘濬死后,江东军由朱然暂时统帅。

    虽然潘濬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平日里也很会为人处世,但是,他这一死,他代表的荆州系兵将瞬间变得群龙无首。

    荆州兵大多由关羽军降兵组成,战事不利,江东兵难免会迁怒这些出身不好的战友。

    荆州兵将不仅成为了江东兵的出气包,还在后勤补给上受到军需官的刁难和克扣。

    朱然的不作为,放任了荆州兵不满情绪的持续发酵。

    最开始,荆州兵的将领们也没打算做些什么,家眷在江陵,给江东军做事,就得低着头,夹着尾巴做事。

    但是,并非所有荆州兵将士都是关羽军的降兵,很多人也是后来招募的荆州人。

    而且,一些年轻人受不了这口气,面对刁难,一名荆州兵和江东兵产生了口角。

    荆州兵一怒之下,杀死了江东兵。

    杀人之后,凶手知道自己惹上了麻烦,丢下武器逃回自己的部队。

    但是,荆州兵营地并不能保证杀人者的安全。

    被杀的江东兵主将亲自带兵,在众在目睽睽之下,冲进了荆州兵的营地,当着荆州兵主将的面,杀死了那名凶手。

    荆州兵主将既没做什么,也没说什么,放任江东兵扬长而去。

    刚刚战败,将士们精神很紧张,很多荆州系兵将都产生了恐慌和不满。

    姚泰没有不满,但是,他麾下的士兵们却开始自救,有人提议逃亡,有人决定造反。

    一些和姚泰关系不错的士兵提议造反,并且,带人找到了姚泰这位江陵令。

    在士兵们明晃晃的刀枪劝说下,姚泰同意起事,这才有了派出青年同乡,联系廖化约降的事情。

    听完青年的话,廖化有些沉默,如果青年说的是真的,那么,现在确实是进攻汉寿县的最好时机。

    朱然无视荆州兵诉求这件事,廖化其实很理解。

    代理一军主将,需要日理万机,尤其是在江东军刚刚兵败的当下,朱然很多军务需要处置,江东兵和荆州兵势同水火,军中的流血事件恐怕根本没有传到朱然的耳朵里。

    本就没有意识到荆州兵的不满情绪,自然也就无从解决。

    朱然只要是个有常识的将领,就会想办法解决军中危机。

    等到荆州兵的不满遭到压制,袭击汉寿县的好机会就失去了。

    从青年的话语中判断,荆州兵的反叛行为没有组织性,很容易暴露,更容易镇压。

    巨大机遇的背后,廖化面临着同样巨大的风险。

    敌人未必不会使用诈降计,引诱廖化带兵出城。

    甚至于,敌人可能进行苦肉计,伪造出城中发生内乱的模样。

    听完青年的话,沙摩柯开口劝道:“机不可失,你不是想打汉寿县吗,现在机会就摆在咱们的面前,大干一场吧。”

    廖化看向苏由,对方没有表态,但目光坚定。

    廖化知道,不论自己有什么命令,这名忠诚的部将都会坚定的执行。

    没等到酒宴结束,廖化立即派出大量传令兵,集结队伍准备作战。

    酒宴影响到了汉军的集结速度和集结兵力。

    尤其时廖化训练的那支蛮兵方阵,全军将士大多已经喝的醉醺醺的,不堪再战。

    反而是苏由训练的那一支流民军,依旧保持着足够的清醒。

    廖化陆续集结了上千士兵,集结好队伍之后,他不再等待。

    在青年的引路下,将士们开始向着汉寿方向行动。

    行军到半路,廖化遇到姚泰派来的新使者。

    青年确认了使者的身份之后,廖化与使者接见。

    使者告诉廖化,姚泰的起事已经暴露,江东军正对城内的荆州兵发起攻杀,荆州兵打不过,正处于劣势,希望汉军加速支援。

    廖化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将士们急行军。

    到达汉寿县城外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

    荆州兵打开了城门,放汉军入城。

    廖化派人接应姚泰,但是,江东军已经杀死了这位江陵令,正带兵清剿县城内的荆州兵残部。

    失去了内应,廖化直接登上了城楼,居高临下,坐镇指挥,部将们各司其职,在汉寿县内引兵作战。

    有廖化居中统筹,汉军虽然兵少,却更能发挥出战斗力。

    经过一夜战斗,江东军却损兵折将,部队散落在整个县城的各个区域。

    汉军轻松获胜,把江东军驱逐出汉寿,夺取县里粮食的同时,还得到了大批经验丰富的荆州兵做补充。

    支撑江东军南征的粮食,此时却便宜了汉军。

    汉寿县东北,多是山地,附近已经没有能让江东军重整旗鼓的城池了。

    汉寿县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可以用来阻击江东军。

    但是,这座城池不够坚固,廖化并不准备和敌人围绕汉寿县打硬仗。

    留下一名部将守卫汉寿县之后,廖化下令把粮草辎重转移回临沅城。

    临沅城刚刚经历了战乱,城池需要整修,所以,廖化命令苏由和樊胄抓紧时间备战。

    这一次,廖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把临沅城的实际指挥权交给了苏由,樊胄仅仅负责政务。

    除了守城,苏由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训练新军。

    廖化希望从流民中选择更多可靠士兵。

    廖化和沙摩柯,带领武陵蛮重新南下。

    汉寿城的胜利已经打消了廖化的后顾之忧。

    南征沅陵的时机已经到了。

    在沅南城,将士们补充了粮草。

    统帅汉军将士来到沅水河畔,廖化下令登船,新的战斗即将开始。

132、骠骑将军

    陆逊的假想敌不是刘备,而是关羽。

    孙刘联合抗曹时,关羽绝北道,江东军夺取南郡,担任江东军的大都督周瑜那时就曾夸赞关羽是熊虎之臣。

    廖化在熊山上坚守,汉军神出鬼没,给江东军带来了不少麻烦,陆逊仿佛看到了关羽的影子。

    假以时日,廖化必然会成为江东军的大敌。

    廖化在用兵上多次冒险,看似大胆的行动却也一定留好了后手。

    西荆州的局势一筹莫展,陆逊很心急,但他明白,作战的事情,快不得。

    一旦忙中出错,快就是慢。

    所以,他一直坚信,只要封锁住熊山,不给熊山汉军可乘之机,熊山的敌人便会坚持不住,主动下山。

    江东军就可以在决战的时候,掌握更多主动权。

    陆逊并不是没想过熊山汉军会得到物资援助。

    所以,在地势重要的巫县和兴山城,江东军都追加了兵力。

    汉军确实下山了,派兵攻打兴山城,阻断了兴山以北。

    得到孙桓第一时间的报告,陆逊立即给对方追加了兵力。

    陆逊并不希望孙桓歼灭汉军,只希望孙桓把汉军驱赶回熊山,配合友军完成围困战略。

    孙桓的野心超出了陆逊的想象,得到援军后,孙桓没有立即带兵反击。

    尽管得到了支援,但孙桓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除了正常的侦查行动,没有采取有价值的攻城战。

    坐视汉军在城外安营和增兵,这期间,他并没有向陆逊汇报。

    按照孙桓事后的说法,他的这一举动,目的是为了麻痹汉军,拖到汉军疲惫时,再发起全面反击。

    孙桓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运气很不好,江东军行动的当天,廖化带兵飞渡兴山。

    那一战,两军互有损失,但江东军的损失超过汉军。

    汉军不仅对兴山城的物资和城防设施进行了破坏,还严重打击了江东军的士气。

    原本陆逊以为大局已定,接到败报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大战略出现了漏洞。

    在卫兵的保护下,陆逊到达了兴山城,实地观察了兴山城的战局。

    陆逊亲自组织部队,发起试探性攻击。

    汉军虽然摆出一副攻城的姿态,却以防守为主。

    陆逊调整计划,变虚为实,他亲自督战,命令江东军对汉军发起反击,击破了汉军攻城武器阵地,抓捕了一些汉军俘虏。

    通过俘虏的口供,江东军这才知道,汉军已经获得了上庸郡的援助,输送了大批粮食上山。

    即使江东军立即调整计划,向兴山城增兵,击退城外的汉军,此时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

    熊山上必然囤积了不少粮食,汉军的后勤压力已经减轻了。

    粮草充足,意味着汉军短时间内不会陷入危机,江东军想要实现原本战略目的,需要围困更长时间。

    陆逊同样不会选择进山围剿,如果他真想主动进山,也不会围困这么久。

    虽然没有给部将们下命令,但陆逊的战略方向已经开始调整。

    离开之前,陆逊亲自带兵,突袭了汉军在兴山城外的东岸大营。

    汉军战败,烧营退走,撤向北部防线。

    这次突袭,不仅发泄了陆逊的不满,还重创了东岸汉兵。

    除了战术上的胜利,江东军还缴获了几台木牛。

    顺势带兵北上,陆逊组织部队反攻城外的两道防线。

    然而,受到地形的限制,攻势并不顺利。

    江东军遭到了汉军的坚决阻击。

    西岸大营汉军又及时渡河,进攻江东军侧翼。

    在这种情况下,江东军想要取得胜利,势必会承受更大损失。

    陆逊的进攻只能无功而返。

    看到木牛之后,陆逊立即意识到这些大家伙的战略用途。

    有了这些运输工具,汉军可以从更险要的地形中输送粮食。

    获得了足够规模的粮食积累,现在的汉军已经封锁不住了。

    大战略虽然失败,陆逊同样有收获,除了粮食的运输,木马还可以当做一种作战辅助工具。

    陆逊开始组织工匠,大批量制造木牛。

    兴山城地势复杂,强攻必然损失惨重,对江东军来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拖字诀。

    江东军有整个荆州的物资兵力支援,汉军却仅仅只能得到上庸一郡的援助。

    最关键的是,陆逊了解到,曹军即将对上庸发起进攻。

    汉军后勤一断,江东军的战机就出现了。

    陆逊没有继续留在前线,而是赶到了宜都统筹全局。

    陆逊已经对廖化很重视,但是,自己还是小瞧了这名汉军新锐。

    返回宜都后没多久,陆逊听说了武陵郡叛军举起反旗的消息。

    孙权第一时间派出了潘濬,却还是没能平定叛乱。

    向孙权报告战情的时候,潘濬也给陆逊送了一份军报。

    潘濬不得不提前动用藏在武陵蛮中间的手段,这才知道,廖化已经离开了熊山,进入了武陵。

    为了对付这个老对手,陆逊专程修书一封,提醒孙权不能低估廖化。

    孙权在回信上的措辞很客气,表示自己会重视,直觉告诉陆逊,孙权并不会把廖化当成和关羽一个水平的对手。

    陆逊也不敢表现的太热心,他虽然是江东军的大都督,但是,他并不全军的唯一指挥。

    在江东军特殊的军事制度中,除了解烦兵这样少数孙权直属部队。

    大多数参战将士,等同于将领的私兵。

    获得孙权命令的时候,陆逊可以指挥部分将领,但是,对于那些老将,或者,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将领,陆逊就没有指挥权。

    武陵方向的战事,已经超出了陆逊的职责。

    陆逊不敢表现的太积极,尽量避免给孙权造成自己在拉拢队伍的形象。

    留守鄂州的孙权,才是江东军真正的话事人。

    陆逊虽然是孙权的侄女婿,但是,陆家与孙家有深仇大恨,他尽量避免给孙权造成不好的联想。

    陆逊和潘濬有过接触,对方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也仅仅如此。

    为了避嫌,陆逊只能寄希望于孙权,希望对方代为提醒潘濬,增强戒备。

    处理西荆州军务的同时,陆逊开始把精力放在武陵郡上。

    陆逊麾下有很多荆州豪强,通过这些人的关系,他倒也与一些武陵的豪强建立了联系。

    武陵郡的情报不断传回宜都,眼看着战局一点点的恶化,陆逊以集结部队围剿熊山汉军为理由,开始集合队伍。

    实际上,陆逊已经猜到了,孙权迟早会调遣西荆州的江东军南下武陵平叛。

    终于,陆逊等来了孙权的命令,大军到达江陵。

    ······

    在江陵城的府衙,陆逊见到了孙权。

    这位刚刚夺取荆州,又被汉帝册封为骠骑将军的少年英主,似乎愁容满目。

    孙权:“潘濬战死了。”

    陆逊点点头,他早已通过私人途径,了解到了武陵郡最新战情。

    潘濬在那场战斗中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他大意了。

    如果陆逊处在潘濬的位置上,根本不会引诱廖化进入军阵。

    孙权继续说道:“朱然让我很失望,他不仅没能阻击武陵叛兵,还放任大军崩溃,导致汉寿县失守。”

    陆逊依旧没有开口,从情报上看,朱然的做法同样可圈可点,虽然不完美,但也没有犯下大错。

    江东军的问题在于对手太强,而不是自己太弱。

    朱然是孙权的亲信,孙权抱怨两句也就算了,陆逊不打算发表任何意见。

    抱怨朱然明显不是孙权的目的,“我很后悔,没有听从你的建议,是我小瞧了廖化,咱们已经放任他在荆州胡作非为太久,是时候该结束这场闹剧了。”

    “我准备亲自统兵南下,进攻武陵郡,我倒要亲眼看看,这个廖化究竟有什么神通。”

    孙权的眼睛炯炯有神,“这一次南征,带上你的人,跟我一起去。”

    “咱们不仅要平定武陵的叛乱,零陵的那些反贼,也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我江东军的实力。”

    陆逊的脸色很严肃,该来的终于来了,“主公亲自出马,必然马到成功,但是,那廖化特别狡猾,我担心对方会采取熊山的游击战法,跟咱们打持久战,一旦战局胶着,我担心荆州局势会再出现变数。”

    孙权很吃惊,“你我两路南下,两边都是精兵,他廖化即使再有智谋,仅仅依靠武陵叛兵,还能翻起什么浪?”

    陆逊摆摆手,“属下走陆路,主公走水路,咱们两路出兵,确实可以起到分进合击的效果。”

    “但是,叛军完全可以在险要处设伏,迟滞我军的进攻途径,利用武陵蛮的支持偷袭咱们的粮道。”

    孙权反问道:“你的意思,莫非想在粮道上分兵戒备,避免敌人劫粮?”

    陆逊连忙解释,“这次南征,咱们势在必得,兵力不能继续分散了,我建议,咱们在东路增加一波人马,同时进兵。”

    “咱们从三路出兵,不仅可以避免汉军阻击,还可以迅速夺回临沅、沅南、汉寿,截断武陵叛军的退路。”

    顿了顿,陆逊继续补充,“只有采用了雷霆攻势,消灭叛军,斩杀武陵郡的几名匪首,咱们才能避免敌人死灰复燃。”

    听完陆逊这一席话,孙权若有所思。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3、江陵定策

    孙权面带狐疑,笑了笑,“没想到,大都督的消息这么灵通,我刚下令,让吕岱接替步骘,担任交州刺史。”

    “步骘麾下的一万交州勇士也才刚刚进驻长沙,你就已经知道了。”

    陆逊摇了摇头,“交州兵北上的事情,我还真不知情,提建议的时候,也没想过会动用交州兵。”

    孙权笑了起来,“不用紧张,我就开个玩笑,你说的对,咱们虽然从江陵和宜都两路出兵,但都是从北方南下,叛兵可以集中兵力在北线部署防御。”

    “加上交州兵,大军三路进攻,叛军即使再不愿意,也得分兵,哪怕他廖化有三头六臂,也没有招架余力。”

    陆逊认可孙权的判断,叛军虽然夺下了临沅、沅南、汉寿三地,但是防御纵深却很浅。

    陆逊的部队可以直接从宜都出兵,陆路南下,进攻临沅城。

    孙权的部队沿着水路南进,首当其冲的,就是汉寿县。

    如果步骘再从长沙出兵,经益阳城北上,江东军可以从南面威胁沅南。

    江东军三路行动,而且,每个方向都是精兵,武陵叛军捉襟见肘的兵力,根本无从抵抗。

    陆逊知道自己的统兵能力,对于自己这一路并不担心。

    步骘的能力同样得到了陆逊的认可,步骘不仅是外戚,更是一位江东军新星,在夺取交州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才能。

    陆逊最不放心的,其实是孙权这一路。

    不论是用人,还是行政,孙权的能力都很强,但唯独用兵上,他却总是没有长进。

    最关键的是,孙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力的短板。

    孙权的部队也是江东军精锐,常年在合肥战场作战,将士们也算身经百战。

    但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陆逊和步骘都走陆路,行军更慢,孙权走的是水路。

    不出意外,孙权将会带领部队最先赶到武陵郡战场。

    陆逊担心孙权会一时兴起,不等其余两路江东军的协助,独立对武陵叛兵展开作战。

    廖化麾下的士兵,虽然不是逍遥军死士这样的精锐士卒。

    但是,主将军事才能上的差距,很可能再次让江东军饮恨败退。

    陆逊:“我军三路进兵,分进合击,叛军必败,比起战场上的兵事,我更担心战后的安置工作。”

    “连番战斗,武陵郡恐怕剩不了多少粮食了,咱们集结重兵平叛,需要大量粮食。”

    “无论是我,还是交州兵,随军携带军粮的消耗都会远远大于水路调粮。”

    “我希望主公在江陵筹措充足的粮食后,再启程南下。”

    看到孙权有些迟疑,陆逊继续趁热打铁,“等我回到宜都,立即组织部队南下,步骘接到命令,必然同样及时带兵北上。”

    “主公押运粮草进入武陵的时候,咱们三路大军同时动手,叛军必然无力招架。”

    陆逊知道孙权是一个机灵的人,又好面子,所以,没有直接提议让孙权按兵不动,等待其余两路江东军出兵武陵,而是提出了筹措粮食的这个概念。

    通过让孙权进行更充分的战斗准备,拖延孙权出兵的时间。

    孙权点点头,“你放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和步骘仅仅需要带兵进入武陵,粮食的问题,交给我来解决。”

    孙权笑了笑,“这一次,我务必要让武陵叛军付出代价,也得让荆州军民明白,背叛我的下场。”

    ……

    从孙权处离开,陆逊没有立即返回西荆州。

    派出亲信先一步出城,前往宜都动员部队,陆逊直接拜见了朱然。

    根据陆逊的了解,汉寿县兵败之后,朱然没有立即逃回江陵,而是沿途收拢残兵,带回了不少军队。

    朱然亲身经历过武陵郡战事,而且,他和廖化亲自交手过,他的看法,更具有参考价值。

    朱然似乎很疲惫。

    陆逊没有询问战事的过程,自己了解的情报,或许不详细,但已经够用了。

    陆逊:“对廖化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听到‘廖化’这个名字,朱然的眼神有了一丝变化。

    朱然的眼睛里,带着四分怒气,三分迷茫,两分忧愁,还有一分恐惧。

    朱然:“他的统兵能力,只怕跟大都督不相上下,但他的带兵作战能力,却远远超过大都督。”

    大概是看到了陆逊的古怪表情,朱然又连忙解释,“我不是说廖化比大都督更强,我其实想说,他比周都督厉害。”

    朱然的这番解释,看上去照顾了陆逊的情绪,实际上,抬高了廖化的评价。

    周瑜不仅仅是江东首任大都督,还是一个改变历史轨迹的重要人物。

    如果不是周瑜当机立断,说服孙权,带兵西进,在荆州赤壁和曹操决战。

    利用稍纵即逝的东南风,周瑜发起火攻,以少胜多,摧毁了曹军一统天下的梦。

    等到曹军消灭了刘备,消化了荆州的武装,在准备更充分的时刻南下。

    只怕哪怕每天都刮东南风,也不会改变孙家覆灭的结局了。

    朱然给廖化的评价很高,但这对陆逊来说没有参考意义。

    陆逊需要的,是更实际的情报,“武陵叛军怎么样,很强吗?”

    朱然表情一松,“那倒没有,我带着我的兵,和武陵兵打了两仗,他们的优势在于士气高昂和兵力充足,除去这两点优势,相同的条件下,叛军根本打不过咱们。”

    “汉寿县兵败之后,我也派人打听过,廖化似乎孤身来到武陵郡,没有带部队,武陵叛兵多是由蛮兵和流民组成,这些人的战斗力,明显比不上正规军。”

    “如果不是潘濬在战场上做出了错误决策,我军即使不胜利,也不会败的那么快。”

    虽然没有去过武陵郡战场,但是,综合了手上掌握的情报,陆逊倒也认可朱然的判断。

    抛开朱然和廖化的两次对决,单单提起江东军和汉军的三场大战。

    临沅城外的战斗,汉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作用,廖化单人独骑砍伤潘濬,才导致了江东军指挥系统混乱。

    临沅城内的江东军全军覆没,同样输在了统兵将领的决策上。

    汉寿县的失守,纯属运气不好,汉军抓到了江东军内讧的机会。

    陆逊点点头,“你放心,这一次咱们南下,我一定为朱将军报仇雪恨。”

    朱然恨恨的说道:“不劳大都督费心,在哪跌倒了,就得在哪爬起来,我已经派人去召集旧部了。”

    “这一次,我不仅要辅佐主公消灭武陵叛军,还要活捉廖化,告慰潘将军的在天之灵。”

    陆逊:“我会带领大军从宜都南下,直接进攻临沅城,朱将军有什么建议?”

    朱然笑了笑:“大都督,你还真的问对了人。”

    “武陵蛮是武陵叛兵的主力,我建议,大都督在南下的时候,多跟武陵蛮接触一下。”

    陆逊疑惑的看着朱然,对方很快做出了解释。

    “武陵蛮的老王刚刚过世,现在,武陵蛮人心动摇,不少五溪族的老人不服沙摩柯,也不是所有蛮兵都愿意追随汉军作战,这部分人,可以成为大都督你的助力。”

    朱然提供的这个情报很重要,如果能够把本属于敌人的兵力转换成自己的部队,等于间接消灭了两份敌人。

    陆逊瞪大了眼睛,“消息可靠吗?”

    问完之后,陆逊才意识到自己提出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果不其然,朱然立即进行补充,“放心吧,武陵蛮曾多次给潘将军传递情报。”

    “是他们主动找的咱们,”朱然停顿了片刻,“只要大都督释放出善意,我相信,那些给咱们送过情报的武陵蛮,一定还会联系大都督。”

    不管靠不靠谱,朱然说的,总归是一个好建议,陆逊记下了这件事。

    陆逊:“如果我能得到武陵蛮的帮助,我的部队必然可以迅速到达临沅城下。”

    “攻打临沅城的事情,朱然将军怎么看?”

    朱然的眼睛里恢复了神采,“大都督不必攻城,你可以直接收买守军,约定好时间,让对方打开城门。”

    陆逊提出质疑,“如果我没记错,潘将军派人攻进临沅城的时侯,已经使用了一次内应。”

    “汉军一定对此有防备,只怕这个方法行不通了。”

    朱然哈哈大笑,“如果大都督收买夷将,确实有可能失败,但是,咱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守城的夷将,而是樊胄。”

    陆逊眼睛一跳,很快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

    樊胄是武陵叛兵起事的元凶,这人是注定得不到谅解的,对方不可能重新投诚江东军。

    朱然继续解释,“潘将军曾经说过,樊胄这人喜欢卖弄唇舌,其实,不仅仅是他,樊胄身边的亲信也大多是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

    “潘将军进攻临沅城的时候已经有人送出降书,约定了日期投降,只不过,夷将提前打开了城门,我军没有动用这个内应而已。”

    “既然大都督准备进攻临沅城,这封降书放在我这里,就远远没有放在大都督那边有价值。”

    陆逊点点头,“麻烦朱将军把书信给我。”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4、廖化应对

    进攻沅陵城,比攻打沅南城的时候,轻松多了。

    沅陵城的守将也是荆州人,曾在刘备麾下任职。

    武陵汉军起事之前,曾经和沅陵城的守将通过气,希望得到沅陵守军的支持。

    但是,沅陵守将态度却很坚决。

    沅陵城中的战兵数量并不多,大部分还是驻扎在武陵村庄、城镇中的江东军,汉军起事之后,这些人聚集在了沅陵。

    还有一些,是守将临时招募的青壮。

    临沅城的部队准备充足,战事开始的时候,消灭了不少起义军。

    虽然武陵、零陵两地同时有汉军起事,但临沅城的江东军依旧做好了战斗准备。

    直到廖化掌握了武陵兵的指挥权

    对付仓促起事的义军,沅陵城部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但是,廖化的出现,让武陵兵迅速形成战斗力。

    沅陵江东兵虽然原理江东军主力,但却并不是处在孤岛上的队伍。

    沅南城失守,汉军在沅水上大肆制造船只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沅陵。

    城里人心惶惶。

    守将曾做过挽救军心的尝试,不断发表演说,鼓舞守军斗志。

    甚至于,守将还进行了封赏承诺。

    这才暂时稳定住了人心。

    等到潘濬统帅大军南下之后,沅陵守军的士气明显提高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汉军很快击退了潘濬统帅的复仇之军后。

    汉军在沅南城附近集中船只和部队的消息,很快传到沅陵城。

    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汉军即将攻城。

    人心惶惶中,开始出现逃兵。

    守将尝试采用更严苛的手段处置逃兵,但是,逃亡的人反而更多了,到了最后,执行军法的士兵同样开始逃亡。

    就这样,当汉军登上船队,浩浩荡荡的朝着沅陵城杀过来的时候,沅陵城的守将选择了弃军而逃。

    主将一走,剩下的兵将更失去了反抗意志,大军一哄而散。

    不少兵将在逃离之前,去仓库劫掠了一把,偷走了不少物资。

    当廖化带兵赶到沅陵的时候,兵不血刃的占下了城池。

    汉军的目的基本达成,沅陵城虽然遭到了洗劫,但是,重要物资尤其是粮食,大多保住了。

    由于守将是在汉军发起进攻后,才选择逃亡,所以,乱兵在城里劫掠的时间并不久,破坏力较小。

    除了少量逃兵,城里的百姓也没有去仓库中掠夺,逃兵们也没有来得及毁坏仓库。

    派人接管城门和仓库后,廖化第一时间稳定军心和民心。

    对汉军的入城,城中军民早已有心理准备,所以,局势快速稳定。

    派出使者,通知零陵提供支援。

    廖化留下了少量兵将,防守沅陵。

    亲自带兵东归,廖化准备返回临沅城,应对汉军可能带来的反扑。

    在沅南城外,廖化刚刚下船,准备指挥兵将进城休整,恰好遇到了苏由派回,寻找廖化的骑兵。

    骑兵神色匆匆,但汇报的内容却很简洁,他告诉廖化,江陵城的江东军正在备战,敌人随时可能南下。

    廖化点点头,在没有做好充足战备之前,确实不适合公开敌人的具体情报。

    所以,廖化当众发表了一番演说,不仅赞扬了武陵兵吃苦耐劳,能打胜仗的精神,还表示出对江东军的蔑视。

    部队入城之后,廖化暂时安置好将士,开始和骑兵两个人进入府衙。

    苏由派人飞马报信,肯定是出现了重要战情。

    屏退了左右,骑兵这才开始表露自己的真意。

    骑兵的语气变得有些急躁,“不好了,江东军集结重兵,似乎准备全力反攻武陵。”

    唯恐廖化不信,骑兵补充了一句,“我在江陵的时候,敌人做了很多准备。”

    骑兵给廖化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廖化带兵进攻沅陵之前,往江陵派出了大量骑兵。

    虽然廖化的目标在沅陵,但是,他同样没有疏忽北方的情报。

    骑兵的任务有两个,打探江东军情报,提醒那些投靠汉军的荆州兵家眷逃离。

    第二个任务尤为重要。

    进攻汉寿县的时候,汉军利用了荆州兵和江东兵的矛盾。

    被逼无奈,加上一时激愤,荆州兵密谋叛乱。

    降兵的家眷却大都在江东军控制下。

    虽说潘濬南征武陵的时候,没有像关羽那样,召集了所有兵将家眷进入江陵城。

    但是,人质问题不解除,廖化根本不敢重用这些降兵。

    关羽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一旦江东军用人质做威胁,即使荆州兵不会临阵倒戈,也可能大肆逃亡,士气尽失。

    骑兵们带着降兵的口信,趁着江东军做出反应之前,提醒了不少将士家眷南下逃亡。

    骑兵的数量有限,将士们不仅需要避免江东军的搜捕,还要辨别一些错误的住址。

    江东军安置好败兵之后,也终于想起了降兵的家眷们。

    敌军在境内大肆搜捕,不少人在这个过程中身死,骑兵们也开始分头躲避,侦察江东军情报

    汉军骑兵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江陵。

    廖化反问道:“敌军正在全力备战?”

    骑兵点了点头,“没错,船队在码头上停靠,大批士兵在岸边巡逻,无关人员根本不能靠近码头。”

    “江陵城的存粮也在往船上运输,我听说,为了准备这场进攻,孙权甚至从江夏郡调粮。”

    廖化继续追问:“除了粮食,你还知道什么?”

    骑兵叹了口气,“我听说,为了给潘濬报仇,江东军进攻武陵郡的总兵力,可能达到十万人。”

    顿了顿,骑兵继续补充道:“江东军会由孙权和陆逊兵分两路南下,敌人水陆并进。”

    听到十万敌兵南下的消息,廖化一度有些紧张。

    江东军不可能集合十万人的野战力量,但是,敌人一定会进行重兵复仇。

    排除驻扎在荆州各地维持秩序的部队,敌人完全可以迅速集合起三四万人的队伍。

    听到孙权亲自带兵之后,廖化突然放心了很多。

    孙权的统兵作战能力,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廖化可以瞧不起孙权,但他不能完全无视孙权手下的兵。

    孙权从水路出兵,那么,汉寿县的防御就很重要。

    汉军需要在汉寿县布置兵力进行阻击。

    比起孙权,廖化更担心的,是陆逊那一路大军。

    陆逊的统兵能力很强,而且,麾下将士身经百战,拥有较强的战斗力。

    在之前的熊山战事中,廖化一直在想办法回避和陆逊的直接交手。

    并非廖化自认为能力比不上陆逊,而是因为两方使用的战争资源规模差了太多。

    贸然交手,对廖化并不利。

    一味逃避,总有一天,廖化会退无可退。

    廖化是武陵郡太守,这一仗将会决定汉军在武陵的地位。

    迟早要和陆逊打一仗,这一次武陵战事,将是最好机会。

    廖化继续追问,“敌军何时出兵,双方的具体兵力有多少。”

    骑兵有些迟疑,“属下打听到消息之后,立即就南下了,廖将军如果想要打听最新情报,可以派人继续侦察。”

    夺取荆州的时候,江东军获得了一批降兵,作为补充力量。

    但是,廖化坚信自己的判断,孙权带兵南下的江东军,不可能有十万,就这样,敌军还选择了分兵。

    为了实现战略战术目的,分兵的选择,确实无可厚非。

    分兵不仅可以让将士们拥有更多的战术操作空间,也可以减少军队的管理麻烦,当然,分兵同样意味着兵力优势受损。

    汉军即使集中了武陵全部兵力,也没有办法和荆州军的任意一路势均力敌。

    所以,汉军其实没有选择。

    无论荆州兵几路南下,汉军只能尽可能集中兵力,阻击一路敌兵的同时,倾力对抗另一路敌军。

    骑兵带回的情报-然不详细,但却很重要。

    廖化开始有针对的下达命令。

    首先,武陵兵力开始大肆调遣。

    廖化将会集中汉军主力北上,在陆路上先击退江东军最强的陆逊一路。

    除了征讨沅陵城班师的将士们,沅南城的兵力同样得到集中。

    江东军水路统兵的,是江东军的名将孙权。

    所以,廖化还从汉寿县抽调了大批兵力。

    大将苏由转移到汉寿县驻守,阻击孙权的大军,身边只留下那支新组建的流民军。

    虽然兵力遭到抽调,但是,廖化给了苏由充分的自由。

    在廖化的命令中,苏由可以自行招募将士,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兵放弃汉寿县,撤到沅南城。

    除此之外,廖化以沅陵城刚刚易手为由,安排樊胄带着那些投诚的荆州兵降兵去沅陵驻守。

    原本驻防沅陵的部队得到替换,借助水路,赶到临沅城集合。

    荆州兵的忠诚或许不值得信任,但他们的能力还是比较可靠的。

    用他们维持治安,把更可靠的汉兵抽调出来。

    总之,当廖化知道孙权带大军南下的消息之后,廖化就放弃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决定和敌兵死磕。

    临沅、沅南、沅陵、汉寿四地的部队开始集结。

    这还远远不够,廖化立即找到了沙摩柯,要求对方迅速赶到武陵蛮营寨,说服更多的武陵蛮兵加入战场。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5、说服蛮王

    江东军准备再攻武陵郡的消息,在沅南城中,已不再是一个秘密。

    看到廖化,沙摩柯笑着问道:“江东军再次南下,咱们可得提前把仓库空出来,腾出地方,准备搬东西啊。”

    也不怪沙摩柯兴致勃勃,不论是攻破沅南,还是夺取汉寿,武陵蛮都是作战主力,他们的伤亡却不大。

    前者,损失集中在其他汉夷部队上;后者,蛮兵的攻势如破竹。

    唯一打硬仗的战斗,也只有在临沅解围的那场。

    战斗时间短,让将士们损失较小,而且,蛮兵在战后得到了回报。

    廖化笑着调侃,“没错,这一次,敌人准备给咱们送更多的物资,你得赶紧回到五溪营寨,组织更多将士下山取东西啊。”

    面对实质性要求,沙摩柯却有些迟疑。

    廖化继续开口劝,“江东军重兵南下,分别由孙权和陆逊统兵,陆逊的进军方向,正是五溪蛮营寨的区域。”

    “我希望,蛮王能够返回营寨,组织族人在险要的部位阻击,我在临沅城集结重兵,那时候,咱们一同北上。”

    沙摩柯摇了摇头,“我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五溪地形太了解了,那里并不适合阻击,如果你想和江东军进行决战,按照我的想法,不如放任敌军纵兵南下,咱们临沅城和敌人交战。”

    大概是觉得这番话没有说服力,沙摩柯补充了一句:“你放心,我武陵蛮既然加入了战场,就会旗帜鲜明的反抗江东军,我会让我的族人袭扰敌军粮道。”

    这位五溪蛮王明显有私心,他并不想让五溪蛮首当其冲,抵御江东军兵锋,还想利用战争,为族人谋利益。

    廖化开口打消对方的幻想,“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敌人的后勤会从水路运输,陆军会快速南下,留守的武陵族根本打击不到敌人的补给。”

    “只有击退了陆逊的部队,咱们再回头阻击孙权,这时候,才能获取足够多的粮食。”

    廖化说的这一切,并不是空口承诺,进入武陵郡之后,除了大军正常维持的物资,廖化在参战夷兵的赏赐上,一直表现的很慷慨。

    沙摩柯还是有些不甘心,“既然这样,咱们不如与孙权的部队作战,在西线凭借临沅城的坚城布防,临沅城城池坚固,必然可以抵挡江东军很久,咱们击败了孙权,再回师阻击陆逊,那时候,更具有优势。”

    廖化摇摇头,“孙权走的是水路,咱们武陵兵可没有水军,与士气高昂的敌人作战,咱们赢了赚不到便宜,输了,防务会出现大漏洞,所以,我的想法,咱们还是持续北上。”

    “陆逊的部队虽然未必携带足量军粮,但大军必然有很多武器装备,缴获的战利品,我一分不取,全部给武陵的友军,从孙权处夺取的粮食,我也会给五溪蛮两成,你看怎么样。”

    武器和粮食,对沙摩柯的诱惑不小,一番犹豫,沙摩柯做出承诺:“没问题,我回营之后,再组织两千蛮兵出营,配合将军作战。”

    廖化摇了摇头,“敌人的大军可能有数万,没有足够的防御设施,数千人是支撑不住上万人的队伍。”

    沙摩柯有些不满,“你需要多少人?”

    廖化态度不容质疑,“至少再增加七千人。”

    经过这段时间和武陵蛮的接触,廖化基本摸清楚了这支部队的家底。

    派出上万人的大军参战,也不会对五溪营寨伤筋动骨,因此廖化才敢张口。

    沙摩柯明显一愣,再次提问进行确认。

    在沙摩柯开口提困难之前,廖化继续补充,“如果放任江东军过境,一旦敌人的兵粮用完了,我军又挡住了江东军的后勤船队,你觉得,敌人会采用什么手段调集粮食。”

    “五溪蛮会在这场作战中抢先发起阻击战,但我可以承诺,不会让将士们白白损失,集合部队之后,我会亲自统兵北上,和蛮王联合。”

    沙摩柯最终答应了廖化的条件,并且,立即带领武陵蛮兵北上,准备动员族人参战。

    沅南也是武陵的一座重镇,所以,离开之前,廖化倒是费了不少心思。

    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拉拢沅南豪族。

    并不是所有豪族都会跟随廖化北上,但是,没有战火的战场,同样不容有失。

    汉军的连战连胜,让廖化更有说服力。

    通过谈判,廖化拉拢了不少人。

    正因为得到了豪族的支持,廖化才敢于过度抽调驻防汉军,北上参与临沅城的集结。

    沅南城的粮食,再一次往北输送。

    汉军曾经征集了一波粮食,但是,汉军消耗粮食的速度太快了。

    攻打沅陵没多久,北方战争再度打响,廖化安排好部将,组织粮食北运。

    留守沅南的兵力不足五百,统兵的将领,是五溪蛮将樊高。

    部将统帅主力缓慢行动,大军运输粮食。

    廖化带领少量亲兵提前北上,前往临沅城。

    ······

    在路上,廖化遇到了带队南下的樊胄,跟随樊胄行军的,还有不少荆州降兵。

    快马来到樊胄身边,廖化询问起临沅城的情况。

    城中一切正常。

    接到廖化的命令后,樊胄和苏由立即和部将们交接城中的军政事务。

    两人同时出城,分头行军。

    苏由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直到遇到廖化,樊胄都不知道江东军南下的事情。

    主将都这样,民众自然也不会恐慌。

    只不过,这种虚假的安逸不会持续太久,随着荆州兵家属的陆续南下,江东军兵力调动的消息很快会传到临沅,扩散到整个武陵。

    那时候,城中会响起各式谣言。

    廖化却并不担忧,等到汉军各路将士在临沅城集合,军民将会重拾信心。

    对于樊胄,廖化的个人感情很复杂。

    樊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首倡大义的领头人。

    然而,不论是性格,还是军事能力,樊胄都不可靠。

    所以,廖化有意在大战前把樊胄调离前线。

    前往沅陵城,也并不意味着樊胄受到了放逐,廖化赋予了对方同样重要的职责。

    不论是稳定人心,还是和零陵的部队对接物资,都需要专业人才负责。

    樊胄的政务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沅陵的任务。

    提前派樊胄经营沅陵,同样可以给汉军留下一条退路。

    一旦北方战事不利,临沅三城失守,将士们可以顺流而上,在沅陵城重新集结,着手纵深抵抗。

    得知廖化的命令后,樊胄和之前一样,没有表现出任何怨言,“廖太守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我不仅会把沅陵城的事务处置妥当,还会源源不断的为前线提供足量的援军和物资。”

    廖化点点头,勉励了几句。

    两人准备分别的时候,一名士兵突然冲到了廖化身边。

    不顾其他士兵的阻拦,高声呼喊廖化的名字。

    目光转向这名士兵,对方年龄不大,脸上带着稚嫩。

    廖化阻止了随从卫兵驱离青年,询问道:“怎么了?”

    士兵的语气很急躁,“廖太守,我听说,孙权的主力即将南下武陵,所以,您才派人驱逐我们?”

    廖化没有正面回答,“荆州兵南下并不是遭到放逐,而是在另一个战场作战,我军刚刚夺取了沅陵,沅陵附近还有大量江东军残部,敌人随时会反攻城池,我需要可靠的将士,帮我稳定住后方”

    士兵没有被廖化说服,“我们的家眷正在南下,将士们都不想南下,希望留在荆州,等待亲人。”

    士兵有些急躁,说话时也没有了顾虑,“廖太守放心,我们荆州兵同样可以上战场,为您作战,将士们不敢有二心。”

    环视在场的兵将,像青年这样有顾虑的人似乎不在少数,所有人都盯着廖化,希望得到满意答复。

    廖化最终还是拿自己的出身做文章,“荆州兵怎么了,我麾下的将士,不论是汉兵,还是夷兵,都是荆州人,就连我,也同是荆州人。”

    “我在这里保证,主公反攻荆州的时候,也一定会以荆州出身的战友为主力,我也需要大家的支持。”

    廖化做出承诺,“将士们的家眷,就是我廖某的家眷,所有进入武陵郡的亲人们,都会得到妥善安置。”

    停顿了片刻,廖化还是进行了补充,“即使没有来到武陵,留在荆州的家眷们,我也会负责帮助将士们寻亲,这是我给你们的承诺。”

    “愿意相信我的将士们,请跟随樊胄一起南下,保证沅陵的安稳,将士们对我有点信心,咱们重逢的日子,不会太远。”

    廖化的这一番话,确实说服了青年人。

    樊胄和廖化告辞之后,带兵南下了。

    勒住战马,看着这支部队,廖化思绪万千。

    他的一番话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安抚军心,但也确实是肺腑之言。

    自己必须想办法救出将士们的家眷。

    没有后顾之忧,将士们才会为汉军奉献忠诚。

    廖化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有一个疏忽,忘记提醒沙摩柯防备刺客。

    设宴庆祝的那天,自己曾经提醒过对方注意,但沙摩柯显然没有听进这番劝告。

    大战在即,武陵蛮又是绝对主力,不能有失。

    廖化还需要集合部队,不能擅离。

    所以,他派出了一名骑兵,试图再度劝告沙摩柯。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6、不祥征兆

    派出骑兵之后,廖化一直心绪不宁,右眼皮直跳。

    廖化只希望骑兵能快速行动,做出提醒。

    进入临沅城,廖化迅速接手城中军政事务,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一切都在为战争做服务。

    廖化集中了全城将士,下达了备战命令,只等援军入城集结之后,将士们就会开始北上。

    将士们检查装备,部队进行队列训练。

    大量平民受到临时征召,参与城中的辅助工作,整理仓库,为物资分类等等。

    廖化没有忘记自己给荆州兵的承诺,在北城区,设置了一个安置荆州兵家眷的区域。

    由于流民大量南迁沅南城,北城的流民安置点空出了不少地方。

    稍作改造和清扫,安置点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廖化还在安置点增派了兵力,避免家眷入城之后,带来麻烦。

    命令下达给部将之后,廖化便在卫兵的簇拥下,巡视城里的秩序。

    樊胄的政务能力还算优秀,城中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经过汉军的经营,城中虽然有不少战争痕迹,军民却已经走出了战争阴影。

    到处都是新修建的房屋,百姓也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中。

    混入城里的江东军乱兵,早已经销声匿迹。

    即使这些敌人没有全军覆没,也大多表现的老老实实。

    廖化不需要身披铁甲巡视,更不必担忧附近会飞出一支冷箭。

    当然,廖化可以不在意,卫兵们却尽职尽责。

    对于行军路线上的重要房屋,卫兵们都会提前进行检查。

    求见廖化的人,也需要经过层层报告,和严格检查。

    临沅、沅南、汉寿三地距离较近。

    所以,廖化仅仅在城里巡视了一圈,汉寿和沅南的部队便入城了。

    至此,除了沅陵的部队,汉军已经完成了集结。

    沅陵城的部队,需要等待樊胄带兵南下,才能开始北上。

    廖化准备利用这几天,让将士们做好充足的备战。

    既然汉军主力已经进城,廖化派人找到部将们,下达了校场阅兵的命令,准备进行出兵前的最后动员。

    在校场上,将士们排好队列。

    汉军接连作战,但是,也得到了各种补充,汉军的总兵力不减反增。

    临沅城汉军,总兵力接近五千。

    由于场地有限,接受廖化检阅的,不到一千人。

    尽管如此,校场上全是人,一眼望过去,几乎看不到边界。

    汉军兵力充足,兵员素质却参差不齐。

    士卒有老有少,装备也各式各样。

    示意将士们安静之后,廖化环顾整个校场,抛出一个问题,“我军进入武陵郡,已经一段时间了。”

    “我想问大伙一句,你们随我作战,到底图什么?”

    本已安静下来的队列,重新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廖化也没有制止,放任将士们讨论。

    估计火候差不多,在场所有人都听明白廖化的问题后,廖化示意众人安静。

    这一次,将士们花费了一点时间,才控制住情绪。

    廖化就近点名一名青年士兵,看着对方,廖化缓和了语气,询问道:“你来回答。”

    得到廖化的亲口询问,青年似乎很激动,他身边的士兵也纷纷转头,看向这个幸运儿。

    士兵们脸上的表情多种多样,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似乎期待青年出丑。

    青年的脸色胀红,“我想消灭孙权,兴复汉室。”

    廖化没有点评青年的回答,看向青年左侧的中年士兵,继续追问。

    中年人要稳重的多,“我不希望背盟小人夺取荆州,要帮助主公,夺回天下。”

    紧接着,廖化又示意中年左侧的士兵继续回答······

    一个又一个人追问下去,所有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两人的回答似乎给其他汉兵提供了标准答案。

    询问到第十个人,廖化意识到,自己不会从士兵的嘴里得到满意答复。

    制止了士兵们的回答,廖化再次要求将士们保持安静。

    提高自己音量,廖化试图让更多将士听到自己的声音,“你们说的都对,咱们举起义旗的最终目的,确实是为了兴复汉室,咱们不仅要消灭孙权,还要北伐,夺回洛阳,解救天子。”

    “但是,”廖化有意停顿片刻,让在场兵将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咱们作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大汉,更是为了咱们自己,以及家人。”

    “赌上性命,凭借一刀一枪,不就是想杀出一个功名,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走到第一个回答自己问题的青年身边,廖化神情严肃,“你再跟我说一遍,你参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青年的脸色有些尴尬,沉默了片刻,他再次开口,“报告太守,我想要消灭孙权,兴复······”

    这一次,廖化没等对方说完,他直接抬起脚,踹了对方一下,“说实话。”

    青年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说话也有些结巴,“我希望在战场上活下去,战事结束,回家娶妻生子。”

    青年身边的将士,开始哄笑,青年的脸色,再次变红。

    廖化这才有了笑意,安慰青年,“笑你的,恐怕跟你一个想法。”

    退后几步,廖化再次看向校场的众将士。

    这一次,将士们自发保持了安静。

    “和兴复汉室相比,封妻荫子,同样重要,咱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卸甲归田之后,自己和亲人们能安稳度日,希望子孙后代可以远离战争。”

    “我不能保证,所有的将士都能跟着我走到最后,亲眼看到天下太平的一天。”

    “但是,”廖化的音量再度提高,“我可以保证,一定让咱们的亲人和子孙,告别这个乱世。”

    廖化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为了天下,更为了咱们自己,我希望得到将士们的力量。”

    不知道哪一名将士最先开始欢呼,但是,校场上的欢呼声很快连成了一片。

    发表完演说,廖化下令解散队伍。

    廖化准备前往四座城门,给守将们训话。

    顺利巡视完西门和南门,在东门城门处,廖化看到了守兵在跟一伙平民争吵。

    双方吵得很激烈,廖化看到之后,驱马上前,“怎么回事,为什么和民众起争执?”

    卫兵看出了廖化,行了个军礼,“报告太守,这些平民想入城,但他们却不接受我们的检查。”

    一名老者来到廖化身边,进行解释,“我们不是可疑人员,贵军将士通知我,说我的孩子正为汉军效力,所以,我才想进临沅城寻亲。”

    老者指了指身后的平民队伍,“他们和我的情况一样,我们都是在南下途中遇到的。”

    再次看向廖化,老者苦笑起来,“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大家就舍弃家业南下,身上的行李太多了。”

    “为了躲避江东军的追击,我们很多人都几天没吃过饱饭了,等这几位小伙子检查完行礼,只怕天色都晚了,很多孩子和老人真的熬不住了。”

    老者鞠了一躬,“我向您道歉,希望能通融一下。”

    看到这一队人的难民打扮,以及那些随身行李,廖化已经相信了这些人的身份。

    廖化连忙下马,搀扶着老者,“老人家,不是你们对不起我们,而是我们欠你们太多。”

    “将士们没能守住荆州,让荆州的百姓流离失所,我廖化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廖化并不准备和稀泥,“也希望老人家理解我们的将士,将士恪尽职守,才不会让江东背信弃义的小人再次偷袭得手。”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大家。”

    廖化也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在场的所有老人和孩子,都先行进城,我早已腾出了入住的地方,但是,年轻人体力好,倒也不差这点时间,希望他们能在这里配合我们检查。”

    廖化语重心长,“老人家放心,你们的东西,我们会毫发无损的交换给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随时告诉我。”

    最后,廖化向老者表态,“希望老人家能信任我们,监督我们,给我们一点时间,将士们一定将窃取荆州的盗贼尽快驱逐,为百姓们夺回家园土地。”

    廖化命令自己的卫兵在前引路,带领那些老人和幼童提前进入北城。

    同时,廖化还安抚了守门的卫兵,并且夸赞了对方。

    士兵虽然不擅变通,但是,在战争年代,一名忠于职守的将士,远强于一名脑子灵活的聪明人。

    卫兵开始检查平民的行李。

    正当廖化准备离开的时候,城外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平民纷纷嚷开道路,一名骑兵朝着城门冲了过来。

    来人正是廖化派出去追赶沙摩柯的那人。

    制止了守兵的盘问,廖化把骑兵喊到身边。

    “怎么样,我的意思,五溪蛮王知道了吗?”

    骑兵面色得意,“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蛮王,但是,属下幸不辱命,我一路追到了五溪营寨,廖太守的叮嘱,已经原封不动的让守门蛮兵代为转告。”

    “蛮兵告诉我,蛮王感谢太守,承诺一定注意安全,完成太守的任务。”

    廖化的右眼皮,再度开始狂跳。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8、遭到软禁

    尽管巴飞特一行人已经离开了,廖化还是有意压低声音,“巴飞特跟你说了什么,为什么需要回避我?”

    “咱们不仅是盟友,而且还是战友,两军联手的事情,早就商量好了,你们不会是,反悔了吧。”

    沙摩柯开口解释,“你放心,我们五溪人同样重情重义,在江东军和汉军之间做选择,我们肯定会选择汉军。”

    紧跟着,沙摩柯又补充了一句,“这是五溪族人的共识,别看巴叔态度强硬,他同样鄙视孙权的背信弃义行为,更支持汉中王的统治。”

    沙摩柯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陷入了沉默。

    这位五溪蛮王似乎还有别的顾虑,廖化准备追问两句,房门打开了。

    巴飞特一行人进入了房间。

    这名五溪老蛮族很聪明,担心惊动廖化,这一次,他根本没有派人通报。

    既然躲不过掉,廖化也就大大方方的打了个招呼。

    巴飞特:“廖太守和我,也算是老朋友了,你为什么偷偷摸摸的进入营寨,也不跟我说一句。”

    廖化没有多做客套,“贵我两军联手抗敌,局势大好,你却不希望沙摩柯和我走的太近?”

    “我自问对五溪蛮的兄弟们不薄,巴老爷子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巴飞特开口反问,“大王之前带走了三千人,这一次回到营寨,一开口就要再增派七千兵力。”

    “我不知道你怎么说服了大王,但是,按照你们两个的计划进行下去,我们五溪族就危险了,为了族人,我说什么也要阻止大王。”

    廖化愣住了,反问巴飞特,“你觉得,我是在害你们?”

    巴飞特摆摆手,“害人倒不至于,但肯定有你的私心,在你的计划里,我们首当其冲面对南下的江东军。”

    廖化:“临沅城兵力充足,已经完成动员,这两天就会北上,我不会让五溪的朋友直面风险,只希望贵军能迟滞敌人的行军速度,为我军争取时间。”

    廖化说的很诚恳,但是,不论他怎么解释,固执的巴飞特都不同意蛮兵增兵参战。

    沙摩柯本想缓和一下气氛,但巴飞特根本没给这位新蛮王面子,指责声劈头盖脸的说了出来。

    看明白巴飞特的态度,廖化意识到,继续劝说不会有效果。

    廖化倒也不做无用功,他打算先找个理由离开,再悄悄返回,说服沙摩柯。

    行了一个道别礼,廖化朝着大门走去。

    走到门口,巴飞特一声令下,两名蛮兵举起武器,拦住了廖化的去路。

    廖化有些气愤,“巴老爷子,你这是何意?”

    巴飞特摇了摇头,“江东军即将过境,决定武陵郡归属的大战马上开始,我不敢冒险,请将军再等两天,等到江东军到达临沅城,那时候,我自然会放你离开。”

    巴飞特的态度很坚决,廖化只能看向沙摩柯,寻求对方的帮助。

    沙摩柯脸色尴尬,“汉军终究是咱们的友军,你先让廖化下山,咱们一族的事情可以慢慢考虑,战争拖不得。”

    巴飞特的态度很坚决,“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族人,大王将来会理解我。”

    沙摩柯急了,“这是我的房间,你说了不算。”

    巴飞特摇了摇头,“这不仅是你的房间,更是族人的房间。”

    “这段时间,大王征战太累了,请你再等几天,等到江东军过境之后,老夫会给大王赔礼道歉。”

    留下两名持刀士兵后,巴飞特带人离开了房间。

    廖化准备追上巴飞特,再劝几句。

    刚迈出一步,两名蛮兵就举起刀子,止住了廖化的行动。

    廖化当然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停住了脚步。

    门外响起巴飞特的声音,“你们两个保护好大王,不要让咱们的勇士冲撞了贵客,明白吗?”

    得到蛮兵肯定回答之后,脚步声再度响起,渐行渐远。

    廖化尝试跟两名蛮兵说话,但是,这两人态度十分冰冷,一言不发,但是,两人的手指都放在刀柄上。

    直到廖化退回沙摩柯的身边,两名蛮兵才收起武器。

    看向沙摩柯,“你没跟我说实话吧。”

    沙摩柯苦笑着点点头,“没错,巴叔跟我说过,我们五溪蛮确实应该支持汉中王,但是,族人们不应该成为孙刘两军交战的牺牲品,我们即使要追加兵力,也应该等到局势更加明朗的时候。”

    廖化叹了口气,巴飞特的想法,自己很理解,但是,武陵郡的起事,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场战争。

    江东军已经在武陵郡损兵折将了,即使五溪蛮保持了克制,也不会阻止江东军借机整合武陵郡的势力。

    这种时候,五溪蛮只有旗帜鲜明的支持汉军,才能在荆州战后,获取更多实际利益。

    廖化反问道,“江东军的情报,该不会也是巴飞特派人转告给你的吧。”

    沙摩柯再度点头,廖化也沉默了。

    巴飞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族人,五溪族的利益,只怕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更糟糕的是,巴飞特为人固执,认准了一件事就不回头。

    这种性格再加上他的资历,对汉军武陵郡的战略布局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沙摩柯出声替巴飞特辩解,“你也别生气,巴叔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把族人看的太重要了,但是,你可以放心,巴叔肯定对你没有恶意。”

    “只要江东军过境,我们一定会送你下山,到时候,我也会履行承诺,带领五溪勇士下山参战。”

    廖化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他没有沙摩柯这么乐观。

    虽然不知道沙摩柯不在营寨的日子里,巴飞特遇到了什么,但是,如果把生死全都交在其他人的手中,那么不仅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也对汉军大业没有担当。

    目光从房间的几扇窗上扫过,廖化放弃了翻窗逃离的想法。

    沙摩柯曾经提醒过巴飞特,这名倔强的老人必然会在窗口布下埋伏。

    贸然翻窗离开,风险太高了,最稳妥的离开方法,只有从正门突破。

    目光扫过整个房间,廖化有意寻找可以拿来当武器的东西,却一无所获。

    仔细打量起面前的两名蛮兵,两人看上去身强体壮。

    虽然比不上沈力,却也拥有一定的战斗力,最关键的是,两个人手上有刀。

    如果廖化手上有武器,倒是有信心击退这两个士兵。

    看了沙摩柯一眼,比起两名蛮兵,廖化更担心这位蛮王的立场。

    如果自己真的展开逃亡行动,这名蛮王选择帮助蛮兵。

    一打三的情况,廖化是绝对打不过。

    过了不知道多久,送饭的蛮兵进入房间,扔下了两碗饭离开。

    廖化和沙摩柯说了一声,上前取饭。

    当廖化接近两名蛮兵的时候,这两人立即举起了武器,做出随时反击的姿势。

    取过饭碗,廖化没有离开,手上的这两碗饭,同样可以当作投掷武器使用。

    正当蛮兵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门外传来了郑力的声音。

    “我要见大王,你们两人不要阻拦我,赶紧放行。”

    站在门口,廖化可以听到郑力的声音,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喊声同样可以传进郑力的耳朵里。

    不论郑力求见沙摩柯有什么目的,也不管沙摩柯对于自己的逃亡有什么态度。

    搅乱局面,是廖化逃出房间的最好机会,劝说武陵蛮的事情,廖化只能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了。

    廖化大声喊了起来,“郑力,快进来救驾,你们大王有危险。”

    喊话的同时,廖化举起了手中的两碗饭,瞄准左侧的一名蛮兵,掷了过去。

    第一碗攻击落空了,第二碗却正好砸在了蛮兵的脸上。

    蛮兵后仰倒地,刀子也掉落在了一旁。

    仓促遇袭之后,另一名蛮兵没有顾及倒地的战友,挥舞刀子,朝着廖化攻了过来。

    对方的进攻毫无章法,完全靠着一鼓蛮力,廖化格外冷静,连续退后几步,躲开了攻击。

    抓住蛮兵的一个破绽,廖化飞起右脚,踹倒了蛮兵。

    随后,廖化冲到门前,准备离开。

    廖化的手刚刚碰到门,沙摩柯却从侧后出现,抓住了廖化的手。

    廖化大怒,“你放手。”

    沙摩柯却摇了摇,“你虽然是武陵太守,但你打伤了我的人,我是五溪蛮王,我要为族人做主。”

    廖化还需要得到五溪蛮的帮助,没办法对沙摩柯出手。

    踹倒在地的那名蛮兵,重新起身,手持利器,警戒的看着廖化。

    被饭碗命中的另一名蛮兵却迟迟没有起身。

    沙摩柯看向那名一脸警戒的蛮兵,“把你的兄弟叫起来,廖太守这边,我盯着,他跑不了。”

    蛮兵有些犹豫,走到了倒地蛮兵的身边,左手抹掉了倒地蛮兵脸上的米粒,手指放在对方的鼻子上。

    蛮兵有些犹豫,说道:“他还有呼吸,没有生命危险,看来是晕过去了。”

    沙摩柯松了口气,重新盯着廖化。

    廖化耸了耸肩,“这不怪我,谁让他没有躲。”

    目光转向昏迷者,仔细盯了一会儿,廖化开口询问:“你有没有发现,这位兄弟的脸色有些苍白。”

    沙摩柯一愣,看向昏迷者,他的反应速度也很快,“你想说,他中毒了?”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9、不明毒药

    廖化提问:“老王死前,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我之前说过,刘封将军中毒的时候,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脸色苍白。”

    沙摩柯喃喃自语,“如果他真的中毒了,那么,唯一可能的解释,只有那两碗饭。”

    愤怒的看向仅剩的蛮兵,沙摩柯破口大骂,“你们想杀我?”

    蛮兵下意识捂住嘴巴,试图解释,“大王,你误会我了,我们两个只是奉了巴老的命令,防止廖化逃离,没有任何对大王不敬的意思。”

    此时,身后的房门打开了。

    廖化立即转身,摆出防御动作,差点和冒失进门的郑力撞在了一起。

    郑力的身上还留着刀伤,似乎经过了搏杀。

    郑力喊道:“大王呢,大王在哪里,谁敢伤害咱们大王?”

    沙摩柯连忙开口解释,“我在这,没事,你放心。”

    身后传来‘咚’的一声响,廖化转过头,原本站着的蛮兵同样摔倒了。

    制止了试图上前的沙摩柯,廖化来到蛮兵的身边,蹲下身子,小心翻动倒地者的身体。

    蛮兵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廖化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将手指靠近蛮兵的鼻子,避免接触对方的脸。

    感受到鼻息,廖化转头看向沙摩柯,“他还活着,和另一个蛮兵的症状一样,应该中的同一种毒。”

    “这药的毒性太强,他仅仅手上沾到了一点毒,用手抹了嘴巴,就中毒了。”

    沙摩柯面露忧色,“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这毒有药可解?”

    廖化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没错,这毒确实可解,可我不是医生,身上没有解药啊。”

    门外响起了一阵喧哗声。

    看向沙摩柯和郑力,廖化催促道:“不管怎么说,确实有人准备行刺咱们,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咱们得赶紧逃离。”

    郑力转身出门,刚迈出的脚还没落地就缩了回来。

    转头看向廖化,郑力说道:“不好了,门口来了很多人。”

    廖化当机立断,“没时间了,咱们走窗。”

    三个人关上了门,挂上门闩,没多久,门上响起了敲门声。

    三人迅速离开,廖化走之前,随手捡起了一把刀防身。

    没有得到回应,敲门声变成了撞门声。

    三人到达窗边的时候,蛮兵们刚好把房门撞开。

    郑力第一个跳窗,沙摩柯第二个离开。

    轮到廖化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追兵,叮嘱了一句,“饭菜有毒,地上的两名蛮兵兄弟已经中毒了,你们小心点。”

    扔下了一句提醒,廖化也不考虑追兵是否听进了自己的劝告,立即翻窗离开。

    此时的窗外,已经出现了不少蛮兵。

    和廖化预测的一样,巴飞特果然在窗外布置了伏兵。

    大概是正门的变故惊动了伏兵,留在窗外的蛮兵数量并不多。

    幕后的黑手已经使用了毒药,三个人便不再留手。

    遇到蛮兵的阻拦,三人会采取坚决的态度反击。

    追兵们一边追赶,一边要求营寨中的蛮兵参与追捕,拦下三个人。

    廖化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谋害沙摩柯的行动。

    为了争取蛮兵的支持,廖化同样高声呼喊,提醒营寨中的蛮兵,巴飞特行刺蛮王。

    从两波人的追逃行动上看,廖化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尤其是当蛮兵发现郑力和沙摩柯的时候,不少人站在廖化一边,帮助三人阻拦追兵。

    在追击和阻拦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出现流血事件。

    沙摩柯突然停住了脚步,看向廖化,“你对我们营寨很熟悉,你应该知道怎么离开,接下来的路,我就不陪你走了,我是五溪的王,必须留下,抱歉。”

    廖化笑了笑,“我也不走,作为五溪的朋友,又怎么可能在朋友有难的时候袖手旁观。”

    “我这就去抓巴飞特,希望蛮王你尽快制止营寨里的混乱,集合队伍支援我。”

    廖化舍命陪君子的行为,似乎感动到了沙摩柯。

    沙摩柯命令郑力陪伴并保护廖化,两个人一起行动。

    三个人分开之后,身后的追兵也变成了两拨。

    经过分兵,追兵的人数并不多了,廖化轻易甩开了尾巴,朝着巴飞特的房间冲了过去。

    不少蛮兵已经意识到了营寨中的变故,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变故出现的原因。

    廖化两人几乎没有受到阻拦,也没有浪费时间,两人很快冲到了巴飞特的房屋外。

    为了省时间,廖化提议,让郑力借助跑速,直接撞门。

    郑力没有丝毫犹豫,狠狠的撞了过去。

    意外发生了,即将撞上门的时候,房门突然向内打开了。

    郑力撞倒了开门的蛮兵,两个人又撞向了身后的一个人。

    廖化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人群中的巴飞特,没有丝毫犹豫,提起刀子,趁着郑力撞开蛮兵的空当,朝着这名老蛮族冲了过去。

    巴飞特身边虽然有不少蛮兵,但这些人的反应慢了一步,没有人及时进行补防。

    等到廖化把刀子架在沙摩柯的脖子上时,士兵们才开始拔刀和恐吓,但为时已晚。

    环顾众蛮兵,廖化大声呵斥。

    其中一名蛮兵,正是廖化在沙摩柯房间门口看到的一名卫兵。

    廖化的喊声暂时把蛮兵们震慑到了,那名卫兵反应最快,立即大喊起来,试图煽动蛮兵反抗,“他们只有两个人,咱们人多,赶紧杀掉他,把巴老救出来。”

    看到蛮兵重新开始骚动起来,廖化有意下压手中的刀子,再次喊话,“谁敢往前迈一步,我就要了他的命。”

    蛮兵们再次被廖化的狠话震慑住了。

    巴飞特的声音却很沉稳,“你们不用管我,尽管动手。”

    廖化没有理会巴飞特,死亡威胁对有信念的人没有用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怕威胁。

    盯着面前的蛮兵,廖化继续威胁,“你们应该听说过我的名字,知道我敢说就敢做,有不信邪的,尽管向前迈一步。”

    这时候,郑力也重新爬起,站到了廖化的身边。

    虽然郑力看上去摔的挺重,但是,他的身下有两名蛮兵当缓冲,已经抵消了大部分的冲击,状态不错。

    蛮兵投鼠忌器,和廖化进行对峙。

    房门处的变故,终于惊扰到了附近的蛮兵。

    越来越多的蛮兵靠近房门,问候巴飞特状况。

    廖化却死死的守在门口,郑力也转过身面向门外,阻止蛮兵伺机救人。

    控制了巴飞特,已经算是大局已定,只要沙摩柯不发生意外,那么,胜利就会属于廖化。

    廖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目光虽然盯着蛮兵们,却在口头上对巴飞特提出质疑,“在饭里投毒的事情,做的太过了吧,现在想想,老王的死,似乎也与你同样脱不了干系。”

    “即使你想毒死我,也不应该对沙摩柯出手,他是五溪蛮的王,在孙刘两军决战武陵郡的这个关键时刻,有他在,五溪蛮才不会分崩离析。”

    廖化的情绪有些激动,他再次想起了糜芳献出江陵,投靠孙权的事情。

    多少功亏一篑不是输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自己人。

    面对廖化的质疑,巴飞特反而提出了疑问,“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没等廖化开口,郑力先开口了。

    “巴老,你是族中的老人了,大伙都对您很敬重,男子汉大丈夫,敢做就得敢认。”

    “下毒的那两碗饭,现在就留大王的房间里,而且,我亲眼见证了中毒的惨状。”

    背对着郑力,廖化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但他可以相信,对方一定很气愤。

    廖化继续补充道:“你的目的是为了五溪蛮族,但是,你的人完全就把这个营寨当成了一个角斗场,如果营中的乱情不能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看向巴飞特,廖化不再留面子,“你一直声称,要保护族人,但是,多少族人的财产受到损失,今天又有多少人因你而死。”

    面对廖化的指责,巴飞特一脸疑惑,再度提出质疑,“你究竟在说什么,我怎么一句没听懂。”

    廖化阅人无数,潜意识觉得,巴飞特没有撒谎。

    但是,感觉只能用来做参考,廖化更重视事实。

    话题再次改变,“请你告诉我,究竟出现了什么原因,让你改变了主意,你跟沙摩柯说的那些话,可骗不了我。”

    巴飞特再度沉默,一声不吭。

    围上来的蛮兵数量越来越多,气氛变得紧张,蛮兵们要求廖化和郑力马上放开人质。

    随着蛮兵人数增多,他们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一旦发生点意外,蛮兵们随时可能失控。

    廖化却已经顾不上其他了,他现在只能信任沙摩柯。

    就这样,廖化和郑力两个人和一众蛮兵展开对峙。

    沙摩柯没有辜负廖化的信任,他似乎处理好了营中的乱局,在现场失控之前,他带领一些蛮兵赶到房屋外面,驱离了围观的蛮兵。

    廖化这才带着巴飞特来到室外。

    沙摩柯很气愤,“巴叔,你先是派人下毒害我,又组织士兵在营地里搞内乱,你对得起族人,对得起父亲对你的信任吗?”

    三国志廖化新传

140、覃氏之乱

    巴飞特向沙摩柯解释,“我根本没有下毒,更没有掀起内乱,大王误会我了。”

    “之所以命人看住大王和廖化,也并不是为了害人,只想让你们两个等几天。”

    “等到江东军过境,我不仅会还你们自由,还会亲自上门请罪,任由大王处置。”

    沙摩柯听不进巴飞特的解释,“老家伙,下毒的事,咱们暂且不说,就在刚才,我集合队伍的时候,为什么有人试图行刺我?”

    “如果不是廖化提醒过,我真就着了你的道。”

    “我告诉你,这次的武陵郡战事,我沙摩柯还就参加定了。”

    巴飞特还在劝,“大王不妨仔细考虑一下我族的未来,不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对于武陵郡来说,只是一个主公,也是一个过客,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我们五溪蛮自己。”

    大概是沙摩柯不以为然的表情激怒了巴飞特,这位老者重重的跺脚,“咱们完全没必要帮汉军承担风险,应该在最合适的时候加入战场。”

    “趁着天下大乱,咱们未必不能割据一方,何必非让自己的族人不惜一切为汉军效力。”

    巴飞特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并不是想待价而沽,而是希望让武陵蛮在荆州大乱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廖化不得不开口打消对方的幻想,“江东军南下,号称有10万大军。”

    “没有我军的援助,你们能有足够的兵力,抵挡这十万大军吗?”

    沙摩柯的语气缓和了很多,“巴叔,我下山之前,咱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你究竟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主意?”

    巴飞特还想说点什么,一阵利器破空声响起。

    对于这种声音,廖化并不陌生,所以,在高声示警的同时,他将巴飞特推倒在地。

    当然,廖化也顺势趴倒在地上。

    回头看向刚才站立的位置,已经多了几支弩箭。

    几名运气不好的蛮兵,已经中箭倒地,发出哀嚎声。

    蛮兵们没有立即反击,而是听从了沙摩柯的命令,躲进了巴飞特的屋子里。

    从对方的狙杀目标上看,敌人想杀的,是巴飞特。

    而且,这场刺杀行动似乎早就有所预谋。

    先不说之前那两碗掺了毒药的饭,单单这些弩箭,就不是五溪营寨中能自己生产的兵器。

    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日常维护成本,弩箭都比弓箭使用的时候,麻烦的多。

    当然,弩箭的杀伤力同样远远强于弓箭。

    沙摩柯还没有判断出形势,“巴叔,你还有什么话说,下毒不成,直接使用兵器?”

    廖化这才出言劝说,“你误会了,刺客的目标,是巴老。”

    巴飞特年龄很大,虽然没有中箭,但摔的那一跤已经让他身体受伤了。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巴飞特也不再隐瞒,“我错信了一个人,错信了小覃。”

    沙摩柯一愣,“小覃,覃凯夫?”

    “没错,就是他,他劝我观望武陵郡成败,放任武陵兵和江东军拼杀,劝我留住大王,还告诉我,咱们五溪族被汉人打压了百余年,翻身的时候到了。”

    廖化听的一头雾水,但他明白,现在不是解释真相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巴老也受到了小人蛊惑,但是,现在咱们不该追究谁对谁错。”

    “恕我直言,咱们优先需要考虑的,是怎么稳定人心,避免加剧混乱。”

    沙摩柯:“好说,咱们直接从房间里冲出去,敌人的弩箭再锋利,也消灭不了咱们所有人,我们一定会让这些卑鄙的人付出代价。”

    说完,沙摩柯就准备召集蛮兵,往屋子外面冲。

    廖化拦住了这个鲁莽的蛮王,“你先招募敢死将士,收集所有可以用来防护的器具,对方手里用的是弩箭,锋利至极,稍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弩箭的装填需要时间,咱们只要承担住前两波打击,后面的将士就安全了。”

    沙摩柯点点头,按照廖化的建议下命令。

    蛮族勇士不仅做好了冲锋准备,还从房间里搬出不少木质桌椅,用来当做防具。

    这些东西或许没有办法挡住穿透力惊人的弩箭,但是,却足以遮住射手的视野。

    只要弩箭命中率下降,蛮兵的伤亡也会下降。

    一番动员之后,沙摩柯抓起一把椅子,就准备出门作战了。

    廖化再次拦住了这名鲁莽的蛮王,“外面不知道有多少支箭对准了咱们,贸然出击,很可能遭受重创,你是五溪营寨的蛮王,不能有失,我带他们出击。”

    沙摩柯同样制止了刚刚迈出去一步的廖化,“五溪人没有让朋友替自己冒险的习惯。”

    廖化和沙摩柯两个人都想自己先出去,也都希望对方留在安全的后方。

    郑力突然大吼一声,拽着一张桌子,用桌面挡住头,朝着屋外冲了出去。

    受到郑力鼓舞,不少蛮族勇士紧跟其后。

    果不其然,屋外的射手早已做好了准备。

    一阵利箭破空声后,屋外响起了箭矢撞击桌面,蛮兵惨叫的声音。

    廖化和沙摩柯冲出房间的时候,先行出击的蛮兵已经朝着弩箭飞来的方向发起了冲击。

    郑力摔倒在了一边,腿上插着一支弩箭。

    安排人照顾伤员之后,廖化和沙摩柯两人朝着射手的方向发起了冲锋。

    追击的过程中,廖化这才问起覃凯夫的身份,“这个姓覃的,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蛊惑巴老爷子?”

    沙摩柯连忙解释道:“我们五溪族有五大姓,巴氏,覃氏,樊氏,相氏,郑氏。”

    廖化虽然对五溪蛮的文化很感兴趣,但眼下不是科普知识的好时候。

    廖化反问沙摩柯,“覃凯夫,就是覃氏的?”

    沙摩柯做出肯定回答之后,廖化又立即说道,“他安排射手刺杀巴飞特,目的就是为了灭口,现在巴老爷子毫发无伤,咱们得小心贼人狗急跳墙。”

    “咱们不应该把时间用在抓捕刺客上,咱们需要避免覃氏反叛,同时,防止覃凯夫蛊惑其他的五溪族人。”

    沙摩柯认可廖化的判断,开始收缩兵力。

    少数蛮兵在亲信的带领下,继续追击射手。

    沙摩柯还派出部分蛮兵前往营中说明情况,试图安抚其他氏族人心。

    沙摩柯和廖化则亲自带领其他人,前往覃姓的驻地,试图抓捕覃凯夫,防止对方煽动族人叛乱。

    沙摩柯的计划很有条理,但是,整个营地已经乱成了一团,影响到了计划的执行。

    覃凯夫在刺杀行动之后,竟然谎称沙摩柯对巴飞特出手了。

    而且,覃凯夫把这一场刺杀描绘成了沙摩柯试图独掌权力,消灭五大姓的一个信号。

    为了辟谣,沙摩柯不得不放慢行军速度,而且,分散了兵力。

    这一延误,就给了覃凯夫可乘之机。

    一行人赶到覃氏驻地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完成动员的覃氏。

    覃氏在五大族中人数偏少,但是,巴飞特‘死亡’的消息,让巴氏同样加入了战局。

    叛军打着为巴飞特复仇的旗号,冲了过来,场面一度十分紧急。

    沙摩柯试图劝诫五溪蛮摆正身份,但是,声音很快湮没在了人群中。

    虽然沙摩柯也得到了一些营地中的蛮兵补充,但是,人数上的劣势让拥护蛮王的队伍节节败退。

    拖的时间越久,营寨中混乱持续的时间越久。

    战场附近的一栋房子,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光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屋顶上站着两个人,大声呼喊着什么,似乎呼喊了很久。

    廖化仔细望了过去,火光中的两个人分别是巴飞特和那名背叛了沙摩柯的卫兵。

    巴飞特被人搀扶着,两人站在屋顶,老人不断重复着同一句话,“相信大王,相信咱们的汉军朋友,不要被覃凯夫蛊惑,更不要自相残杀,为了五溪一族,齐心协力,把武器对准敌人。”

    巴飞特略带沙哑的声音,在战场上其实没有多少穿透力。

    但是,他的现身,让沙摩柯杀死族中老人,对五溪大族动手的谣言,不攻自破了。

    巴飞特不仅是族中的老人,也是巴氏的首领。

    他的现身,直接让巴氏的蛮兵停手了,瞬间让战局逆转。

    现场中不少蛮兵怒斥覃凯夫,发出拥护沙摩柯的呼声。

    巴飞特依旧再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覃凯夫明显气急败坏了,覃氏队伍中射出了几支弩箭。

    弩箭射中了巴飞特和身边的蛮兵,两人一并被射下屋顶。

    两个身影坠落到火光中,沙摩柯声嘶力竭的喊了一声,“巴叔。”

    气愤至极的沙摩柯下达了反攻命令,廖化则立即动身,朝着巴飞特坠落的位置冲了过去。

    当覃氏使用弩箭的一瞬间,就已经证明了巴飞特与下毒,与暗杀老王的事情没关系了。

    这位巴老爷子虽然固执,尽管受到蒙蔽,但总归一直为了五溪族的未来着想。

    没有巴飞特的现身劝阻,战斗持续下去,五溪蛮兵还会死很多人。

    这位老爷子用生命守护族人,值得自己敬重。

    廖化真心希望巴飞特老人能平安无事。

    三国志廖化新传

141、水落石出

    廖化的祈祷并没有成功。

    巴飞特和卫兵两人没有防护器具。

    弩箭击中身体的瞬间,两人恐怕就已经死了。

    当场死亡,至少降低了两人走时的痛苦。

    营寨中的叛乱很快平定。

    巴氏倒戈后,其余三家迅速认清形势,协助沙摩柯平叛。

    集结重兵的沙摩柯,彻底瓦解了覃氏的抵抗。

    覆灭之前,覃氏送出了一些人。

    除了少量护卫,剩下的都是年轻俊杰,其中就有覃凯夫。

    战后军务繁重,沙摩柯留在自己的房子里,接见部属,稳定人心。

    廖化则悄悄离开,寻找自己的卫兵。

    来到营门处,廖化正好遇到了卫兵们。

    两名卫兵架着一名瘸腿的蛮兵,来到了营门前。

    廖化不认识伤者,营门的守兵却很吃惊,其中一人大惊失色,“巴适,你还敢回来。”

    巴适这个名字,廖化只听过一次,却印象深刻。

    对方是谋害老王的重大嫌疑人。

    叫做巴适的年轻人讪讪的解释道:“什么叫我回来了,我一直都没走,我被覃凯夫害了。”

    卫兵却出了真相。

    覃氏逃亡的时候,巴适也随行,一行人从卫兵面前经过,巴适正好摔伤了退。

    逃亡的队伍没有理会巴适这个累赘,直接跑了。

    两名卫兵救起伤员,不顾巴适的反对,准备入营治疗,才遇到了廖化。

    廖化知道,沙摩柯等巴适的消息,已经等了太长时间。

    所以,廖化和随从三人,押着巴适,回到沙摩柯的房间。

    还在和属下谈话的沙摩柯,立即被巴适吸引了注意力,破口大骂。

    “我的父亲对你很信任,知道你家条件不好,还给你很多好处,你为什么害我父亲?”

    面对蛮王的指责,巴适浑身颤抖,“启禀大王,我也是受害者,我没有对老王下毒。”

    沙摩柯冷哼了一声,“心里没鬼,那你跑什么?”

    巴适冷汗直流,“覃凯夫曾经让我给老王送过一盒点心,毒药恐怕下在了那些东西里面。”

    沙摩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真相,如果医治及时,父亲也不会死了。”

    巴适擦了一把汗,“营地流传着下咒的传闻,我当时没想到覃凯夫敢下毒。”

    巴适拼命想洗脱自己的罪名,但沙摩柯却没有那么好骗。

    “如果你真的无辜,那么,当我公布老王死因,询问你时,你不仅不应该跑,反而应当告诉我事实。”

    廖化也在一边帮腔,“没错,确实这么回事,如果你一开始就说明真相,虽然救不回老王,却可以提前暴露覃氏诡计。”

    巴适连忙打了自己两个耳光,“我本来也想跟大王汇报情况,但是,覃家控制了我的亲人,逼迫我逃亡,我也是逼不得已。”

    廖化继续追问,“你既然已经走了,为什么又回来了?”

    巴适还在犹豫,沙摩柯厉声吼道,“都已经现在了,你还想狡辩吗?”

    沙摩柯这一呵斥,巴适彻底放弃了抵抗,“我替覃氏给江东军送了不少消息,江东军也用我来传话。”

    一旦开始坦白,巴适也不再隐瞒了,“覃凯夫给过我很多好处,这不是第一次,以前他根本就没有提出过非分请求,我也没想到,他胆敢下毒。”

    沙摩柯的表情趋于冷漠,他也明白了,面前这个人,只不过是个小人物。

    仅仅因为他的那一点点贪念,就导致了老王的死亡。

    沙摩柯陷入了沉思,廖化却问起了巴适,“你用的什么毒药,有什么解药,还剩下多少?”

    巴适连忙摇头,看表情,差点哭了出来,“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廖化叹了一口气,中毒的两名蛮兵恐怕也救不回来了。

    果然,沙摩柯似乎很疲惫,摆了摆手,下令随从把巴适带下去关押。

    随从拖走巴适的时候,巴适依旧骂骂咧咧的。

    沙摩柯似乎也受到了打击,驱赶了在场的下属。

    众人离开的同时,廖化本打算一起离开,询问巴适关于江东军和覃氏的密谋。

    一名蛮兵走进房间,“报告大王,覃氏族长已经带到。”

    沙摩柯的情绪重新激动了起来,要求蛮兵把族长带进房间。

    蛮兵很快带回了一名和巴飞特年纪相仿的老者。

    尽管有意控制情绪,但沙摩柯的语气仍旧有起伏。

    “覃烈,你可知罪?”

    “我们父子对覃氏不薄,你们为什么要谋杀我的父亲,掀起叛乱?”

    坦率来说,巴适虽然可恨,但是,沙摩柯的杀父仇人终究还是覃氏。

    覃烈虽然落在了沙摩柯的手中,却没有丝毫的认罪态度,眼里流露着蔑视,默然不语。

    沙摩柯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抓起桌上的一个酒碗,重重的扔在地面上。

    “说,江东军给了你们什么好处?”

    覃烈仰天大笑,“你觉得,我会和你们父子一样,投靠外人,出卖族人的利益?”

    “实话告诉你,我早就看不惯你们父子的投降政策。”

    “上百年里,为了自由,咱们五溪先烈和汉狗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

    看向沙摩柯,覃氏族长的眼里流露出了不屑,“我族的未来,必须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廖化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面前的这名覃氏族长,似乎比巴氏更狂热。

    一个人会有这种想法,那是偶然,如果很多人都持有相同看法,那么,沙摩柯的立场肯定会受到影响。

    覃烈似乎仅仅骂沙摩柯不过瘾,又看向廖化,“你这汉人,确实很有能力,但是,替你们在武陵郡冲锋陷阵的,都是我们五溪族人。”

    “你这居心叵测的小人,必然会害我族人走上覆灭之路,至于沙摩柯,九泉下他无颜再见列祖列宗。”

    廖化指出对方的言语漏洞,“我从来没有杀死过任何一名五溪勇士,反倒是你们,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族长。”

    覃氏族长立即解释了起来,“没错,老王的死确实出自我的授意,我本来不想杀他,但是,他态度鲜明的反抗江东军,让族人陷入了危险。”

    “覃凯夫给了我一些毒药,正好让老家伙试试药。”

    沙摩柯再度愤怒,“你这混蛋,杀了我的父亲,我要灭你的九族。”

    覃氏族长却毫不在意,“别说灭我九族,哪怕灭我十族,又能怎么样?”

    “历史将会证明一切,覃氏为了全族的利益而死,族人们却会因为你们沙家父子的野心而受到牵连。

    沙摩柯终究是一个年轻人,当场就控制不住自己,喊来随从,准备把覃烈拖出去杀死,而且,声称一定要灭覃氏十族。

    虽说劝人大度,天打雷劈,但沙摩柯的行为太不理智。

    为父亲报仇,是沙摩柯的权利,但是,不应该牵连太广。

    五溪蛮族由五个大姓组成,一晃百年,因为通婚,早已难分彼此。

    株连九族看上去报复了凶手,实际上却产生了更多受害者。

    不仅滥杀无辜,还不利于五溪蛮在覃氏叛乱之后,重新团结队伍。

    劝阻沙摩柯之后,廖化看向了覃氏族长。

    对于这种骄傲的老头,廖化必须杀杀对方的威风。

    尽管以前,廖化说过了无数次,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复述相同逻辑。

    “荆州的形势很混乱,五溪蛮在武陵郡的势力也算强大。”

    “但是,把眼光放大一些,放眼整个天下,究竟是汉人更多,还是五溪勇士更多?”

    “你们可以在孙刘交战中保持独立,可是,天下战局已经趋于稳定,荆州算是最后的战场。”

    “一旦汉人统一全国,你认为,五溪勇士们可以凭借武陵郡这一隅之地,抵抗汉兵进攻吗?”

    廖化趁热打铁,继续补充,“你们覃氏的目的,无非就是掀起叛乱,控制整个五溪蛮,所谓为了族人的说法,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没等这名固执的族长反驳,廖化继续开口,“你说你为了全族的未来,那么,我问你,夺取武陵郡,你准备攻打哪些城镇?”

    “怎么处置大汉的官吏,如何安抚汉民,又怎样联合其余夷族酋长。”

    廖化并非看不起五溪蛮,也不是张口就来。

    五溪蛮并不是三国时期唯一强大的地方武装。

    凉州羌人是天生的战士,凉州之乱时,羌人逼迫大汉调集全国力量平乱。

    但是,放眼汉末三国,羌人却始终未能成为一股独立势力角逐天下。

    江南的山越,同样是孙权的心腹大患。

    山越人成分复杂,既拥有少数民族的彪悍,又具备汉族的冶炼技术。

    规模庞大的山越人,却在孙权的打击下逐渐式微。

    看着哑口无言的覃烈,廖化语气缓和了一些,“我不会因为自己是汉人,就贬低五溪族的实力,也不会因为需要你们的帮助,就讨好你们。”

    “我希望成为五溪族的朋友,也希望你们能跟汉人们携手共进。”

    廖化不再看覃氏族长,而是目光转向沙摩柯,“曹氏掌控中原,孙权虎踞江东,我主君临巴蜀。”

    “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好时机,你们已经错过了,锦绣河山必然归属这三家的胜利者。”

    “如果有一天,汉人自己乱了,不单单是五溪族勇士,匈奴,羌族,乌桓,鲜卑同样有机会主宰神州。”

    “现在的天下却必将是汉人的,我希望,五溪朋友能成为我们的友军,而不是敌人。”

    廖化这一席话,说的覃氏族长哑口无言,似乎不知道怎么反驳。

    沙摩柯点点头,“我是五溪族的族长,族人的未来,由我来决定。”

    三国志廖化新传

又到了日常的请假环节~

    今天只有单更了,欠的章节尽快补吧。。。抱歉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