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六章 纵横捭阖

    林云要求经销商先付出货款,几个人纷纷摇头,只有孙欧和姜玉祥两人没什么表现。

    一个人说道:“林总,我们这些经销商也需要先把货交给分销商,待货都卖出去后才能拿到货款,您这么做………让我们也很难办呀!”

    林云淡淡说道:“经销商也要做一些事情了,总不能只干一些从厂家拿货,然后发给下面的过路买卖,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各位吃亏,你们从支付定金那一天起,直到结清全部货款为止,这段时间我们会给你们支付定金的利息,最长两个月,我给你们百分之五点三的利息,比银行利息还高。”

    “什么?还能这么玩儿?”

    这个办法还真没听过,这不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吃亏吗?

    林云当然不会吃亏,国家的存款利息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一年期利率是百分之七点五,一个月短期利率就低了很多,现在是百分之四点三;两个月是百分之四点八;三个月期是百分之五点四;半年期则是百分之六点五。

    林云完全可以把一部分流动资金分别以半年期、三个月期存入银行,而支付货款的利息不会高于两个月,这中间就有了利息差额,总之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不会赔钱的。

    这就是充分利用了银行利率差额,在前世,林云利用国内外汇率差不知玩过多少次,赚了好几百万,国内这点利率根本不算什么。

    利用利息差额给经销商补贴,这已经算是金融玩法,这帮人哪里懂,立刻就讨论起来。

    “林总,你这么做不是陪了吗!”

    “林总,你们这么有钱?”

    很显然,大家对林云的承诺不太相信。

    林云则是说道:“我们可以签协议,如果我违约,你们拿着协议可以去告我。

    当然,协议是相互的,如果你们违约,我也可以去告你们,不过要是闹到那一步,康师傅品牌的生意各位也不用做了,现在国内不缺经销商,缺的是可以让大家赚钱的好商品。

    各位可以回去考虑考虑,但我只给大家一周时间,一周后,我会制订合作协议,希望到时候能和大家继续合作,好了,我的话讲完,谁有问题?如果没有,就散会了。”

    众人相互看了半天,其中三人站起身离开,三人一走,其他五人也跟着离开。

    所有人都离开了,杜满囤看着林云问道:“林总,他们这些人会和我们签协议吗?”

    林云笑了笑道:“看着吧,我相信一会儿就会有人回来了!”

    也就十分钟,孙欧从外面偷偷转了回来。

    “林总、宋总、杜总,我还有事想跟三位商量一下!”

    林云三人相互看了一下,宋春涛和杜满囤悄悄竖起大拇指。

    “哈,孙总,请坐,有什么事尽管说。”林云为孙欧倒了杯茶。

    “林总,您刚才的提议我明白,的确是想实心实意和我们合作,而且我也相信,金龙公司未来真的能如这规划书中所写那样,我希望能和咱们金龙公司永远合作下去,把康师傅方便面做到所有地方。”

    孙欧上来就是表决心。

    “孙总客气了,咱们这叫合作,是互利互惠,我们也需要一个有实力的经销商帮助金龙公司。”林云也非常客气。

    孙欧接着说道:“林总,刚才开会时您说得很对,说实话,我们这些搞贸易的的确不好做,起早贪晚不说,利润也不多,赚的都是辛苦钱。

    像康师傅这样的品牌真是太少太少,现在很多贸易公司都排着队想进红烧牛肉面,说起来我也是最先和咱们金龙做生意的人,您看能不能多照顾一下………当然,货款方面没问题,五成定金一分不会差,这一点您放心。”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利润的确非常高,成本八毛钱,林云规定的零售价是一块九毛八,中间有一块一毛八的利润空间,比其他商品的利润率多出一倍还多,关键是还能卖的这么火,这样的商品经销商们自然都喜欢。

    林云点头道:“这一点没问题,孙总是咱铁河区自己人,算是自家兄弟,能照顾我一定照顾,只要你们做的好,那以后不仅仅是方便面这个品牌,其他品牌我也会优先考虑孙总,当然,前提是你们也要努力壮大自己。”

    “那是那是,那………林总,咱们就说定了,明天我就来交定金。”

    “好,明天我给你三千袋的货。”

    “哈,好,好,太谢谢林总了,那我明天早上过来,先交一个月的订金。”

    原来林云每天只给孙欧两千袋,现在一下子提升一千袋,这就是四百块钱呀,一天四百块钱,一个月就是一万二千块钱,抛去人工和车马费,孙欧净赚五千多,他能不高兴吗?

    孙欧刚走,那个姜玉祥又偷偷摸摸的溜了进来。

    “林总、宋总、杜总好,我老姜也来讨赏了!”

    孙欧和姜玉祥是最早进红烧牛肉面的经销商,也是实力比较大的两家,两个人各有特点。

    孙欧年轻一些,以前在供销社干过,后来供销社不行了,他就出来单干,业务方面比较熟。

    姜玉祥这个人年纪稍大,也不算太大,四十左右岁,二十年前是个“街溜子”。

    什么是“街溜子”呢,就是那种天天不干活,在街上瞎溜达的人。其实“街溜子”也分类,有一种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在街上闲逛无所事事,搞得左邻右舍鸡飞狗跳。

    还有一种是总想着赚点钱,这种人在大多数人眼里不是游手好闲,而是投机耍滑,总搞一些“歪门邪道”,即便赚钱了也不受人待见。

    姜玉祥就是后者,天天想多赚点钱,今天偷偷卖只鸡了,后天又偷偷卖俩鸡蛋了等等,这在七十年代已经算是投机倒把的行为了。

    等到改革开放后,姜玉祥“投机倒把”的生意变成了商贸公司,也算是沈城第一代商贸人。

    跟孙欧一样,姜玉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林云制订的规矩,也同意先交五成定金,林云自然以礼相待了,同样把给对方货提高三成。

    孙欧和姜玉祥之后就再没有人了,当然,他们或许还在考虑,最后也会同意林云的要求,可这些人在林云心中的评级已经被调低了。

    不要以为经销商们会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不会到其他地方卖货,这是不可能的,所谓地盘也不是政府规定的,连外省的货都能卖到本省来,我为什么不能把货卖到别的区?

    正如林云所说,如今的经销商领域属于战国大战,每一方都虎视眈眈想要干掉其他对手,当然,也不是说要把你赶尽杀绝,这也不可能,但胜者会获得更大的资源和更多的渠道,至于败者嘛,那就从经销商变成分销商呗,甚至改行做零售也可以,反正如今市场够大,别人吃肉,你还是有汤喝的。

    林云这套纵横捭阖将几位经销商搞得云里雾里,三天后,所有经销商都同意林云的要求,先行支付五成定金。

    其实这个要求不过分,林云又给你利息,还比银行高,怎么算都不吃亏,但林云给孙欧和姜玉祥两家的供货量各提升三成,其他家怎么想?恐怕已经背地里在盘算怎么对付孙欧两人了,不过他们不会怨林云,因为林云给他们饭吃,是主人。

    至于林云嘛,他才不管经销商怎么斗呢,你们最好打的头破血流才好,最后赢家也得主动找我,只要市场上不是一家经销商,我就可以利用最好的商品占据优势。

第七十七章 稳步发展

    当微风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之时,人们套上了秋衣秋裤,这代表着秋天终于来了。

    大街上满了落叶,环卫工人推着车,拿着扫帚清理着落叶,又或者干脆在路边点燃,浓浓的黑烟升腾起来,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不过这时没有所谓的环保意识,人们也司空见惯了。

    北方就是如此,秋季和冬季如影随形,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筹备起过冬的物资。

    “老大,赶紧出来搬煤!”

    林学东在厂子外大叫,林峰和林云二人走了出来,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解放”卡车,车上拉着一车煤块。

    现在城市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家家户户过冬得筹备煤泥煤块,工厂也是如此,一台两吨的大锅炉就是过冬的根本。

    林峰招呼着装卸工把煤运进了锅炉房,做为南方人的徐慧哪里见过这些东西,对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奇。

    林峰弄了一身灰,孙秀芳拿着个鸡毛掸子帮他掸去身上的煤灰,即便林峰已经十八岁了,可在母亲眼里还是个孩子。

    徐慧很羡慕林云一家人,和和睦睦,再看自己,从小受屈,在家跟后娘养的似的。

    “弟弟,你们北方冬天冷吗?”徐慧问林云。

    “还行吧,零下二十度左右,最冷时能到三十度!”

    “哇,零下三十度?那………那能下雪吧?”

    “过了十一月份就下雪,对了,我妈给你买的的秋裤穿上了吗?”林云问道。

    “穿了,挺舒服的,在我们西川可没有这样的衣服,阿姨还给我做了件花棉袄,挺好看的!”

    林云有些无语,不过母亲也为自己做了一件棉袄,还有大哥林峰,往常都是二人一人一件,今年又给徐慧加了一件,看来徐慧和母亲关系不错嘛。

    做棉袄是北方母亲的传统技能,九月份就开始弹棉花,十月份开始做衣服,入冬就能穿了。

    徐慧在沈城已经两个多月了,早就和林家成了一家人,特别是孙秀芳,对待她跟自己女儿一样。

    也是,这个南方农村的大姑娘孤身一人千里迢迢跑到北方,人又特别勤奋,特别是她聊起自己小时候家时的“悲惨”状况,孙秀芳觉得这个女孩太可怜。

    北方城市里的人对待女孩的态度要远比农村宽容,生男生女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然,如今的农村女孩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比解放前强的多,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农村政策,即便是女孩也会分到土地。

    财产的分配权决定了地位,正是因为国家的这项规定,才成就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地位,只是因为妇女受体力所限,不能像男子那样干太多的活,再加上农村传统的观念,比较之下才有些“受欺负”,等到了二十年后,女孩子的待遇就比男孩子的待遇好多了,在家像个小公主一样。

    林云感受到徐慧的思乡之情,虽然她从家跑了出来,可家是所有人心底最深的根,走的在远也会连着心。

    “慧姐,你是不是想家了?要不回家看看?”

    “看看…………唉,还是算了,没什么好看的!”徐慧摇了摇头。

    林云笑道:“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了,你总不能赖在我家吧?”

    “怎么?你把我带到沈城就不管了?阿姨可说了,今年过年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还有你奶奶和你姥姥,都说让我过年去那边,你能管的了工厂,可管不了你妈、你奶奶你姥姥吧!”

    “那是那是,我没那大胆子!”林云刚忙回答。

    林云突然想起了宋春涛和杜满囤,他们可不像徐慧,宋春涛家里还有儿子,至于杜满囤,他还得照顾救过他命的兄弟一家,两个人各有牵挂,过年也得回去看看。

    林云跟二人聊了下,两人都是事业为重,而且此时正是金龙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都不愿意回家。

    林云当然不会借坡下驴,那就太没人性了,反正春节要放几天假,再说公司渐渐步入正轨,下一步动作要年后了,劝了半天宋春涛和杜满囤才勉强答应在过年前回趟家,看看家人。

    金龙公司现在的发展的确已经步入正轨,生产线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一天生产一万一千袋方便面,这还是工人不多,不能实行三班倒,要不然生产线根本就停不下来。

    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工人连续工作十一个小时,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血汗工厂,充分展现了资本家的罪恶,可在工厂职工眼里,他们真是恨不得干上一天。

    多劳多得,除了每天八小时生产外,多干真的有钱呀!学徒级的工人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三百五十多块钱,超出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一百多块。

    资格最老的那几位六级工,一个月能拿到五百五十多元,是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还多,比原来离开金龙公司的那些员工更是多了将近四百块钱,有时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金龙公司的员工充满了优越感,话里话外更是充满了“凡尔赛”风格。

    “自行车不太好骑,明天再去买一台!”

    “明年得去买个冰箱了,要不然吃剩下的肉放坏了。”

    “哎呀,等过了年还得去买块“英格”表,一千多块钱,不多,两个多月工资而已,等明年上了新生产线,一个多月工资就够了。”

    “明年八月份能卖个彩电了,据说岛国原装、平面直角、二十一遥也才三千多块钱,大半年也够了。”

    好吧,这些话直接把老朋友变成了仇人。

    工人们考虑的是收入和待遇,林云这帮人考虑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操心程度可比工人们多多了。

    两个多月下来,企业生产已经没什么问题,产品也覆盖到了整个沈城,当然,还是供不应求,可也没办法,产能不够始终是个大问题。

    虽然康师傅方便面没打过广告,但消费者口口相传还是让红烧牛肉面有了很大的名气,很多经销商都主动找上门,希望能进货。

    对这些人,杜满墩一律推给孙欧和姜玉祥,林云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扶持两人,让他们成为沈城最大的康师傅品牌经销商,二人也很能干,贸易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已经显现出“行业大哥”的风范。

第七十八章 扩建和土地问题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热销也引来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不过关注的重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私有化企业成功的这个案例。

    辽北电视台为铁河区政府做了一期节目,题目就是“改革中的龙口面粉厂”,这期节目还上了辽北电视台下午六点半的辽北新闻。

    节目播出时,林学东父子,宋春涛、杜满囤、徐慧以及厂里的不少工人都坐在会议室里观看,电视台可是现场取景,还采访了不少人,说不得就能上电视,普通人能在电视上露个脸就是祖上烧高香了。

    六十四十分,节目终于播出。从十年前的龙口面粉厂说起。

    那时不过是一家生产面条的街道办企业,一台制面机养活着三十几个人。

    后来改革开放,面条不赚钱了,于是林学东承包企业,从银行贷款买了一台二手方便面生产线,带领职工开始了又一轮的创业。

    创业是艰难的,纵然林学东呕心沥血,成绩依旧不尽人意,终于,在今年八月份来自浙省的企业家宋春涛买下了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从此龙口面粉厂改名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私人购买国有制企业,在沈城尚无先例,区长杨立臣力排众议,拍板了收购方案,终于,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在浴火中重生。

    短短两个多月,企业先是改良产品,开发出新产品:红烧牛肉面。

    然后又贷款二百万元购进一台年产四百三十万袋方便面的生产线,再与丰和市面粉企业达成购买面粉协议。

    一套组合拳下来,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彻底扭转颓势,短短两个月就销售方便面五十万袋,实现产值近百万元,实现利税五万元,利税额已是之前龙口面粉厂十年的利税总额。

    短短两个月时间,原本濒临破产的龙口面粉厂凤凰涅槃,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节目到此发出疑问,杨立臣率先出现在镜头前,他说道:“龙口面粉厂根本的问题还是解放思想,引入新的活力,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

    当然,这一步说来容易,实则不易,但我们还是选择了改变,只要改变固有思想才能破而后立,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下一步,我们铁河区将继续深入改革,为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更好的帮助,让他们能上马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同时也要对如龙口面粉厂这样经营困难的企业实行改革……………。”

    杨立臣讲完,宋春涛再次以企业负责人的身份登场。他说道:“我们企业以先进技术为本,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铁河区政府,政府负责人解放思想,为我们企业的创建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我们企业自身也将以更好的效益报答政府。

    我们企业已经计划在明年扩大建厂,引进更多的生产线,今年我们两个月就实现产值近二百万元,在明年,我们计划年产值突破一亿元,实现利税五百万元,为沈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春涛的话绝对是有轰动意义,年产值一个亿是什么概念?整个铁河区有几百家工业企业,如今能做到这个数的也不过那么十几家而已,都是职工上千人的大型国企,你一个只有三十多职工的小企业凭什么做到?

    但林云就是要把“牛”吹出去,因为可以给自己添加谈判资本呀!

    这是年代就是一个“胆大妄为”的年代,你吹的牛越大,相信你的人越多,特别是政府,就喜欢这类企业。

    现在林云已经在和政府商谈扩大建厂的事情了,把牛吹出去也好为自己多争取一些。

    龙口面粉厂的旧址已经不够用了,两千平米左右的场地太小,新购置的生产线就占了最大的一间厂房,足有四百多平米,另外在二厂买的那套设备也占了三百多平方米,两套设备下来一半的地方没了,这哪够呀!

    铁河区准备在沈城经济开发区为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一块五千平方米大小的土地,不过林云觉得不够,起码得五万平方米起吧,结果开发区负责人吓得腿一哆嗦差点坐在地上…………。

    沈城经济开发区算是国内比较早的开发区了,八八年开始规划,专门用来招商引资,如今已经有五十多户入驻,多是外国企业和外地来的企业。

    沈城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开发区,有不少扶持政策,比如入驻企业可以减免两年税收,实现多少产值还有一定的奖励政策等等。

    另外区内基础建设也很好,基本上是七通一平,企业入驻后除了自建厂房什么也不用管。

    其实开发区最有价值的是土地,入驻企业得缴纳土地款,十几年后,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就是直接买地,但在九十年代初,全国也只有粤省特区在允许买卖土地,沈城对买卖土地很谨慎,可以买卖,但土地面积要小,不能太大,尽量低调,或者先租也可以。。

    如果是五万平方米土地,租金每年七万两千块左右,平均是平方米每天租金一分钱,完全就是白菜价。

    林云的想法是直接买下来,可政府犹豫不决。

    国家的土地买卖最早是在深市出现,十年前深市成为特区,急需大笔资金开发建设,而国家只给了两千万,这点钱对于整个深市建设杯水车薪。

    好在国家给了灵活的政策,允许特区自己搞,于是深市模仿港城卖起了土地,最早是以商业用地一亩地十几万元的价格出售,折合一平米土地二三百元左右,卖家大多港城的地产商,对方买了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两三千块钱一平米卖出,原地净赚十几倍。

    在一九八七年,深市首次举行土地拍卖会,公开拍卖一块八千八百平米的土地,最终以五百二十五万元被拍走,拿下的土地有偿出让公开拍卖的第一块地,不到一年的时间,企业在这块地上盖起了商品房住宅小区,一共一百五十四套住宅,出售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一千六百元,远远低于当时的市价,一小时内售完。

    尽管如此低价,企业还是净挣了将近四百万元。

第七十九章 领导考察

    深市土地买卖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虽然当时国内很多省市对这种方式持有不同意见,但的确赚钱呀,到九零年,国家随即下发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条例中明确出现了商用地和建设用地出让条件,比如商用地使用权七十年,建设用地五十年等等,从此国家的土地政策逐渐放开。

    这个条例在九零年就已经颁布,最早实施的还是首都和盛海等大城市,特别是首都,随着放开土地政策,大量的港商涌了进来,最著名的就是首都王府井地块开发。

    这块土地由港城李首富拍下,据说只花了两个亿,然后修建了著名的东安商场,在当时,这座商场成为首都标志性的建筑,当然,也为李首富带来了大量财富,二十多年后,这座商场每年的租金就高达数十亿,拥有一个店铺就能吃一辈子。

    林云知道,土地买卖政策的开放,标志着国家马上就要有钱了。

    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是真的没钱,在八零年左右,外汇储备只有八十多亿米元,因为外汇与米元挂钩,国家可以通过储备米元进而在国内发行相应的华元,可八十多亿米元还是太少,无奈之下只能发行国库券以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

    通过发行国库券和提高存款利息的方式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这些钱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预算开支,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铁路、桥梁和各种水电站等等,每一项动辄都是数十亿上百亿资金。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修建三峡大坝,预算近千亿,完全就是天文数字,国家实在没钱,于是就在电费里加上了一项三峡建设基金,每户每月两分钱,一直收到三峡建设完成,那得是二十一世纪了。

    没有钱怎么办?说实在,真是没什么太多办法,靠赚外汇?国家外汇储备飞涨的时代还要下世纪,那时国家加入世贸组织,Made-in-China开始统治世界,利用出口小商品,通过一点点积攒,国家的外汇储备才开始多了起来,然后又用外汇投资米国的国债,以至于很长时间国家成了米国最大的债主。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至少要十几年时间,现在怎么办?终于,国家利用土地买卖实现了财政增长。

    国家利用土地赚了大量财富,特别是放开商品房买卖后,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剩下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曾几何时高房价让年轻人一筹莫展,还成为焦点问题。

    高房价的原因很多,好的也有,不好的一面当然也不少,可不可否认,高房价带动土地价值增长,国家的财政也有了明显改善,利用这些钱才能大搞建设,才能铸就国家“基建狂魔”的名号。

    当然,二十多年后,国家针对高房价问题也有了强有力的举措,那时曾经辉煌一时的房地产行业也逐渐走向衰落。

    不过同几年后各地热衷于房地产开发相比,在九十年代初,土地买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行业,即便国家下发条例,土地政策有所松动,首都和盛海这样的城市已经行动起来,可在北方,政府实施起来还是很小心的,不敢轻举妄动,每走一步慎之又慎。

    就拿现在的沈城来说,林云希望在开发区买五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区政府觉得太大了,因为整个开发区内就没有超过一万平米的企业,可也是没说不可以,只是说要考虑考虑。

    考虑个屁呀!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明年年初就要进新设备,到那时,现有的厂区根本不够大,必须要搬入新厂区,对于一个未来五年会实现销量六十亿袋的集团企业来说,五万平方米都未必够用。

    当然,林云之所以想多要点土地,还是因为现在土地便宜呀!

    二类工业用地一亩地才两千五百块钱,五万平米是七十五亩地,不过十八万多块钱,完全就是白菜价,可随着时间推移,再等个三四年,那时就不是这价钱了,翻个两三倍都有可能,此时不卖何时卖?

    只是五万平米太多太多,开发区政府觉得林云不是做企业,而是要当地主,这可不行。

    正当林云挠头之际,区里传来消息,沈城市的市长要来调研了,而且杨立臣悄悄带了话,让宋春涛当着市长的面“告状”,就告开发区。

    开发区是独立行政区,杨立臣管不着人家,说话也不好使,可他也想帮企业做大做强,这正好是个机会,千万不能放过。

    好吧,即便杨立臣不说,林云能放过这次机会吗?开玩笑,别说你沈城市市长,就是更高的领导他也不怕。

    上午九点钟,几辆面包车停在了金龙食品有限公司门口,林学东、宋春涛、杜满囤、徐慧以及杨立臣等区里的一些人早已经在门口等候。

    汽车停下,杨立臣带着一众人来到车门口,车门打开,一位五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正是沈城市市长朱卫国。

    “朱市长好!”

    杨立臣迎了上去。

    “立臣区长,这就是你总跟我说得金龙食品有限公司?”

    朱卫国看着眼前这片不大的厂区问道。

    “对,朱市长,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总经理宋春涛,这两位是副总经理杜满囤和徐慧,这位则是林学东,他原来是龙口面粉厂的厂长,现在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朱市长好!”

    “朱市长好!”

    众人打着招呼。

    朱卫国很亲切的说道:“各位好,康师傅方便面我吃过,非常香,非常好吃,是谁做出来的?”

    杨立臣立刻回答:“市长,这康师傅方便面是宋经理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来的。”

    “哦,宋经理的团队,好呀!宋经理,我要谢谢你呀,是你拯救了这家濒临破产的面粉厂,让这家老厂起死回生,枯木逢春,我也代表市政府对你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你能多多宣传我们沈城,让更多的南方客商到我们这里兴业投资,我们一定为你们做好服务。”

    做为一市的领导,说话很有水平。

    宋春涛也回应道:“谢谢朱市长的关怀和问候,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一定会按照市长的要求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繁荣咱们沈城做出贡献。”

    “哈,好,好!”

    一帮人开始参观企业,朱卫国一边走一边不住点头。

第八十章 要地

    朱卫国市长看到厂区内干净整齐,墙壁上挂着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制度非常完善,什么“安全生产三不准”,“工人作业五不要”等等,朱卫国竟然没看过这些这些规章制度。

    “嗯,好,这些规章制度非常好!”朱卫国指着随行的各部门负责人道:“你们都看看,这些制度是不是能在全市同行业内推广一下?”

    话音刚落,几个人就掏出笔记本刷刷的把制度抄写下来,他们倒不是溜须拍马,实在是这些制度条文非常精辟。

    “真是不一样呀!看来南方的企业管理水平就是比咱们北方强,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完善的多,不怪他们发展快,不是没道理呀!”朱卫国一边看一边感慨。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些制度都是宋春涛等人制定的,只有企业内部的人才知道,这都是林云一人制定,是完完全全北方人制定的,跟宋春涛这几位南方人一毛钱关系没有。

    当然,即便是此时的南方,很多企业也没有如此规范的规章制度,甚至还不如北方呢。

    朱卫国又看了生产车间,里面的工人正在工作,他们带着消毒手套把方便面从生产线上拿下来,然后将面饼和调味包以及酱包一同放入包装袋中,在把袋口封装,一袋方便面就出厂了。

    “嗯,嗯,非常好!”朱卫国不住点头赞扬。“工人们穿着统一工作服,戴着口罩、头套和手套,卫生方面就比其他食品厂好很多,这才叫现代化生产线。”

    杨立臣立刻接口道:“市长您说得极是,这套设备可是企业花了一百五十万购置的,这套设备是咱们沈城唯一一套,年产量能达到三百五十多万袋,如果全负荷运转,一年产量能超过四百万袋。”

    “哦,一百五十万元,大手笔,做企业就是要这样,对了宋经理,你们现在的销量怎么样?”

    “报告朱市长,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每天上午都有经销商来要过,库房里没有一袋存货。”宋春涛回答。

    “哈哈,太厉害了,太厉害了,一天能销售一万多袋,那产值能有多少?”朱卫国又问道。

    “一袋零售价是一块九毛八,一天一万袋就接近两万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十万,一年的话,七百多万吧!”宋春涛再次说道。

    “年产值七百多万?好家伙快赶得上一家三四百人的企业了,厉害,太厉害了!”朱卫国有些惊讶。

    宋春涛接着说道:“朱市长,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定的计划是明年一年内把产量提升到一亿袋,如果完成,到明年年底,我们可以实现年产值近两亿元。”

    “什么?年产值近两亿元?这…………!”

    这个数字真是把朱卫国惊住了,整个沈城,年产值能达到两亿的企业也就那几家大型国企,每一家至少都有近千名员工,量级上根本不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能够相比的。

    朱卫国想了想,缓缓说道:“你们有什么计划?跟我说说!”

    朱卫国不能不重视起来,如果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真的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沈城也会因此沾光。

    说到底,如今还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改革开放虽是主流,可怎么改革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

    有如何发展私有企业的问题,如何改变国有企业的问题,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沈城能出现一家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私人企业,而且还是由原来集体企业转制而来,起码这可以证明转制不是错的,是一条可以走的道路,那一定会引起轰动,甚至引来高层的关注。

    在会议室里,宋春涛向朱卫国详细介绍了企业五年发展规划,朱卫国以及随行的各部门主管人手一册规划书,看得是目瞪口呆。

    “这是一家小企业制定的规划书?这特么比沈城五年发展规划还好吧!”

    朱卫国排着规划书说道:“宋经理,你可真是个能人,就这规划书,可不是一般人能编写出来的,目标宏伟,又有可操作性,一步一步都很明确,如果五年内真的做到如规划书里所写那样,你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怕是会成为沈城的支柱企业,不,年产值三百亿元以上,这样的企业会在全国排上号的。”

    宋春涛则是回答道:“朱市长,我们的这个规划书也不是胡乱写的,是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对国内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后才立下的目标方案,可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然,要想实现难度也不小,但没有难度那就不叫规划了。

    另外这个规划的实现不仅仅需要我们企业努力,某些方面还得依靠咱们沈城帮助,没有沈城这座靠山,目标怕也不好实现!”

    朱卫国立刻问道:“宋经理有什么困难可以说,我这次来调研就是为了帮助咱们企业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们还不放心呢!”

    宋春涛心中一喜:就等你这句话呢。

    “是这样,朱市长,您看我们企业厂区现在就这么大,两千多平米,至多能装下两台生产线,再多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准备要扩大厂区范围。”

    朱卫国点头道:“没错,你们这个厂区的确太小了,必须扩大,我看你们可以搬到开发区,那是咱们沈城专门为好企业发展建立的开发区……………你们知道什么是开发区吗?不知道吧,我跟你们说一说。

    做为市长,当然了解很多普通人不了解的消息,再加上朱卫国很喜欢给人作报告,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住了。

    “开发区是我们国家依照发达国家建立的特别区域,特别是新加坡这个国家,最近十几年发展的非常好,有着一套完整的企业扶持手段,就是先划出一片区域,政府出面做好土地平整、管线铺设等工作,就是所谓的七通一平,然后再把企业都搬进去,实行统一管理。

    开发区的好处显而易见,远离居民区,实行各项优惠政策等等,我们国家最早的开发区就是苏州开发区,由新加坡帮助筹建的,我前年去过一次,非常漂亮。

    咱们沈城的开发区也非常好,一期初步规划面积是五平方公里,二期规划十五平方公里,还有三期规划四期规划等等,现在已经入驻近二十家企业了…………。”

    朱卫国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其他人就“认真”的听着,讲了足足二十多分钟才完事。

    宋春涛急忙接着二十分钟前的话题说道:“市长,您讲的太好了,我们决定去开发区,不过土地问题要怎么做呢?”

    “土地问题?这不需要你们做什么,你们找开发区就行………周区长,你表个态!”

    正好开发区负责人周久才也随着朱卫国一起调研,现在被点了名,立刻说道:“市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做好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引入工作。”

    宋春涛立刻接过周久才的话题道:“市长,周区长,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准备买下五万平方米土地,咱们开发区没问题吧!”

    “什么?五万平方米?”

    朱卫国也被吓了一跳,这太多了吧。

第八十一章 土地2+3

    五万平米土地让朱卫国等人大吃一惊,宋春涛却道:“市长,五万平方米并不多,仅仅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达到年产量三四十亿袋时的规模水平,很可能三年后还得扩建…………我们也知道要得土地有点多,但不能再小了,这件事我们也希望朱市长能够协调一下,当然,土地相关的一切费用我们一分不会少。”

    朱卫国看向开发区区长周久才:“周区长,你说一下吧,有什么意见?”

    周久才沉思片刻道:“正常来说,只要企业支付足额土地费用就没问题,只是五万平方米太大,整个开发区最大一家企业也不过占地一万平方米,所以…………我们也做不了主!”

    周久才的意图很明显:还是由朱市长你来决定吧!

    朱卫国手指敲了敲桌子,沉思片刻后开口道:“企业发展需要足够的土地,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土地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我们成立经济开发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

    既然企业有需要,我们政府就提供,不能畏手畏脚,当然,也不能白白浪费,这样吧,周区长,你向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一万平方米………不,提供两万平方米的土地,另外再划出三万平方米做为储备用地。

    三年之内,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如果规模不断扩大,再提供给他们,这样即解决了企业当下的发展问题,也能更好的控制土地,两全其美,我可以称为2+3模式,宋经理,这样做可不可以?”

    宋春涛想着林云交代的任务,心中感叹:林云真是神机妙算呀!

    林云猜测,即便朱卫国也不会答应给自己五万平方米的土地,毕竟太大了,一旦传出去,说政府把这么大的土地卖给个人,即便是合法行为,可在北方还是会引起非议,那就退而就其次,争取两万到三万平方米的土地,起码能让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两三年。

    至于剩余的土地,先让让朱卫国心里有个数,等到明年老人家南方讲话后,全国解放思想的大浪潮才会到来。

    其实,对于这次和朱卫国见面,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林云甚至写了一篇发言稿,告诉大家什么能说,什么不能。

    什么可以说?是那种鸡汤式的话可以说,比如金龙公司致力于沈城的国民经济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以及为了给工人谋福利等等,这种话必须说。

    什么不可以说?很多心里话不能说,比如:金龙公司其实就是为了赚钱,我们都要成为千万富翁!这种体现个人财富观念的话千万别说,即便是心里话也不能说,如果说了,怕是要麻烦。

    三年前,南方蛇港特区曾经组织过一次研讨会,很多年轻学者被邀请过去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并没有设立中心话题,做为东道主的特区负责人在会上表达了自己对特区的认知,他说:特区是创业者的天堂,每个人来到这里就要奋斗拼搏,要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倒是特区不欢迎淘金者到来。

    这个话题立刻引来了一个年轻学者的反问:什么是淘金者?

    对方解释道:淘金者就是只为了赚钱的人,这种人,特区不欢迎。

    这个回答引爆了会场,大多数年轻人齐齐开炮,批判对方这种言论不符合人性,有一种高高在上,不关注普通人的轻视感。

    双方你来我这开始争辩,最后甚至面红耳赤,差点骂了起来。

    原本是一场普通的争论,但第二天就被媒体报道全文出来,然后这篇文章被全国无数家媒体转载,并附各种编者按和评论,有赞成年轻学者一方,也有赞成特区政府一方,很快争论就席卷全国,而这起事件也被成为“蛇港风波”。

    归根结底,蛇港风波是一场对财富观念的探讨,放在十年后,那位特区负责人的话无疑会被人喷死,但在八十年代末以及九十年代初,这样的财富观念注定会引起争论,特别是在北方,正当追求财富的行为没有错,可你不能大张旗鼓的说出来,如果你站在马路上大喊:我就是要搞钱!那你爹妈第一个会站出来扁你一顿。

    只要掌握了这个原则,在朱卫国眼中,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就成为了一个敢于担当,勇挑重任,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定要扶持,而且是大力扶持。

    朱卫国到金龙公司的调研圆满结束,他很高兴,还给金龙公司提词:为国利民,企业良心。

    这评价就很好了,当然,勉励的意义更大,但有了这个提词,以后出去办事会容易很多,也算是拉虎皮扯大旗。

    朱卫国临走前还把企业规划书拿走,说是回去要好好学习一下,不仅自己学,还得让各个部门负责人学。

    好吧,编写规划书是林云的老本行,前世他能把一家空壳公司编成一家业绩优良的公司,更不要说规划书的内容就是金龙公司未来要做的事情。

    看到朱卫国带着人离开,众人才松了口气,特别是杨立臣,就怕宋春涛这帮南方人说错话,结果效果相当的好,看来宋春涛几个人还是很懂政治的,这样的企业家要给他荣誉才行,不过呢,林家那个二儿子怎么没看?

    林家二儿子现在正在学校上课呢。

    这两个多月林云缺了足有将近两个月的课,即便他跟老师和校长请了假也让老师很生气,在老师眼里,赚钱那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掺合什么?

    再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物质上的需求能跟精神上的需求相比吗?即便那句:教书的不如摆摊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不行。

    当然,林云要想考大学也得学习,平日在家工作之余就复习功课,这个时代也没有专业的教辅资料,什么教辅教父王厚雄,教辅皇帝任志红都还没出现呢,前者正在摸索,后者还是个乡村教师,至于说黄冈密卷这类“神物”那还要十几年后才能出现。

    市面上倒也有一些教辅材料,可编的乱七八糟,不过是把书上的一些例题修改一下而已,毫无重点而言。

    倒是林云的班主任王老师,手写了几套卷子,印刷后分给学生,林云觉得这套卷子不错,针对性很强。

第八十二章 忙里偷闲

    此时林云正在课堂上写着数学卷子,三十分钟就写了大半。

    虽然林云缺了很多课,但高三大部分课程都学完了,剩下的就是复习和做题,聪明的人什么时候都聪明,多做一些题感觉就回来了。

    当然,林云还有一项别人没有的本事,毕竟是上过大学的学生,当年在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掌握了更高一层的知识再反过来看就容易很多。

    “看样子,我还能考上一个985大学!”

    当然,九一年可没有985这个词语,这个称呼要在七年后才提出了,211早一些,可也要等四年。

    孟琳还在一旁认真着写着,可四分之一还没写完,比林云慢了很多,没办法,有的学生不是不用功,实在是学不通。

    “林云,你干什么呢?别看别人,赶紧做题!”

    讲台上的王老师盯着林云,他现在就瞧林云来气。

    林云低下头接着考试,又过了二十多分钟,卷子打完,估计一百分满分能得八十五分左右,至于说没得分的题是因为林云不会,既然不会就不要多想,想也没用。

    在学校忙里偷闲的林云又开始思考起公司的事情了。

    不知怎么回事,林云坐在课堂上情绪就平静下来,没有了紧张和焦虑,似乎书本卷子上散发的气味有镇定作用。

    想想也是,人的一生中只有学校时代才最纯粹,没有利益冲突,只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在前世,林云上学时代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然后赚大钱,可参加工作后,他反而怀念起上学时的日子,回想过去,枯燥的课本也变得有了趣味。

    林云双手拄着桌子,开始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现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首要还是产能问题,年产三百多万袋还是远远不够,这种产量也只能在沈城立足。

    即便再从盛海粮油机械厂购进一台,也不过是产能扩大一倍,依旧不够。

    不得不说国内的机械制造水平实在是有点低,当然,这还有一个需求问题,在以前,即便是盛海市,年产能力达到四百多万袋的生产线也够了,至多两台,全市的市场就可以完全填满,毕竟那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企业太少,同一件商品每个城市基本都能生产,根本不需要太大的产能。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放开,商品的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产品好价格低就能干死对手,很快就会有大型的集团公司出现,某个品牌卖出的数量可能会数以亿计,但产能问题就出现了,现有的能力满足不了现有的产能。

    在前世,林云没有亲身参与过企业的运营,对这方面并不了解,还以为直接买就是了,可这一世亲身参与进来后才发现,买不到呀!

    当然,也并非真的买不到,就拿方便面生产线这一块,其实岛国的设备最好,林云已经打听到了,岛国进口生产线最高可以年产两千五百万袋,价格是六十万米元,按照如今的汇率相当于四百八十多万华元,性价比方面其实是比国内生产线要便宜的,毕竟人家的设备自动化水平高,制造起来除了人工成本外,其他成本都比国内低。

    但是进口生产线需要兑换米元,这很麻烦,程序上要经过人行与外贸公司,从申请到购买至少得两个月时间,而且,林云手里也没钱呀!

    干实业就是如此,明明有个好项目,可操作起来非常难,不是缺钱就是缺地,一座工厂从无到有得耗费无数人力财力。

    “唉,难呀!”林云由衷的感慨。

    “林云,你干什么呢?怎么不答题?”

    班主任老王发现林云再发呆,立刻走了过来。

    “王老师,我答完了!”

    林云回答。

    “答完了?这么快?”王老师看了下表,距离结束还有半个小时呢。

    “答完了怎么不检查?”王老师可不会示弱。

    “检查完了!”林云再次回答。

    “好,我现在就判卷!”

    王老师把卷子收上来,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好几个人也举手:老师,我也答完了!

    好吧,举手交卷的都是差学生,他们早就“答完了”,正等着第一个人交卷。

    “王立国,你也答完了?糊弄谁呢?还有你孙乾,这题你都会吗?还答完了………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都没写上,赶紧给我写,这张卷子要是不及格,你就给我请家长,叫你妈过来。”

    王老师对着几个人就是一顿教训,这个时代的老师非常负责,即便这些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考上大学,但还要不停的督促,这不是为了成绩,而是老师的职责,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即便你考不上大学,可多学一点也是有好处,起码卖菜不会把钱记错吧。

    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习有没有用不知道,但林云知道有几个人未来只能去卖苦力,也不知道那时他们会不会后悔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学习。

    王老师吵吵半天,几个学生还是把卷子扔下就出了教室,有一个人出了门就从兜里掏出一根烟,点着后深深的吸了一口,那样子像极了一个老烟民,其他两个人急忙伸手去抢。

    “给我来一口!”

    “给我留半根!”

    “嗯,你这是………红梅烟呀,怎么不买茶花,那烟好抽!”抢了一口的学生摇了摇头。

    “别挑三拣四的,有口抽就不错了,有钱你去买塔山呀?”

    “行,来,再来一口!”

    也是,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没钱,小卖部的烟都论根卖,价格高的烟有红塔山、山茶花等等,价格也就在五六毛钱,这些都大牌子,全国各地都能买到,便宜一些的就是地方烟,比如沈城卷烟厂出的“勤俭”香烟,价格相对低一些,一盒两三毛钱。

    但即便是两三毛钱,普通的学生也买不起,就花二分或者三分钱买一根烟,单支价格贵出一倍,可起码抽的起了。

    王老师看着走廊里抽烟的学生摇了摇头,学生抽烟太不像话了,可也没办法,对着几个人说道:“你几个交完卷赶紧走,别在走廊里影响别人。”

    转过头来,王老师也掏出一盒炮台烟,抽出一支………闻了闻,然后又放了回去,他这是烟瘾犯了………。

第八十三章 盒饭引发的故事………

    林云并没有离开教室,还是坐在那里想着事情,一旁的孟琳悄悄的碰了他一下,林云瞥了孟琳一眼,对方头趴在桌子上躲过前面老师的视线,然后又转过头看着林云,同时用林云给她的钢笔指了指一道题。

    在线救助?没问题!

    林云也低下头,用笔在草纸上将答案写了下来,然后悄悄递给孟琳。

    孟琳抿嘴一笑,接过草纸开始抄写。

    “这道题!”

    孟琳又指了指另外一道题。

    林云还是帮着解答出来。

    孟琳的嘴型是“谢谢”二字,同时伸出大拇指。

    “林云,你干什么呢?过来!”

    王老师把林云叫到讲台前,指着卷子上一道题道:“你这道题怎么做的?我平时没教过你吗?还有这道题,小数点搞错了,四分没了,完全是马虎造成的,如果是高考,四分很可能就决定你的人生,知道吗?”

    “嗯嗯,王老师,我知道了!”

    王老师怎么说都行,反正林云也不反驳。

    王老师接着说道:“你这张卷子还可以,不过这两道题都不应该错…………看来还行,课没落得太多,这就对了,别总想着赚钱,你才十六岁,未来有的是机会赚钱,可要是错过了学习,那就悔恨终生,武装头脑才是最重要的,你掌握的知识谁都抢不走,永远是你的!”

    王老师开启了嘴炮模式,林云只能指了指其他同学:“老师,别打扰大家考试,咱们到门口说。”

    “哦,好,咱俩到门口!”王老师竟然真的还要给林云“上课”。

    到了门口,王老师刚要开口,林云从兜里套出一盒“华子”塞到对方手里:“王老师,我不抽烟,这烟给你吧,您先抽烟,我去上厕所。”

    王老师一下子愣住了,看了看离开的林云,又看了看手里这盒烟,他知道这烟不便宜,起码比自己抽的烟贵上好几倍。

    “这个混蛋,还敢带烟上学………没收了!”

    王老师顺手抽出一支不停的闻着,气味果然与众不同,似乎比炮台强多了,想要抽一根,可还考试呢,于是看了看手表,距离结束还有三分钟了。

    “收卷了,收卷了…………李涛,你干什么呢?宋冰,你往哪瞅呢,都交卷了…………!”

    中午放学,很多同学都不回家,都是早上带了饭,然后学校统一把饭放到锅炉房的蒸箱里,这是专门热饭的地方,老师带的饭也要放在这里。

    林云今天也没回家,特意要感受一下久违“盒饭”的味道。

    此盒饭非彼盒饭,此时的盒饭才是正宗的盒饭,饭菜都放在铝制的饭盒里,盒盖打开,香喷喷的米香扑面而来。

    当然,如今大家都不富裕,饭盒里除了主食外,最常见的副食就是炖白菜、炒土豆丝、炖豆角,最多的还是咸菜,好一点的有个咸鸭蛋,家里条件不错的学生饭盒里有肉,红烧肉或者是炖牛肉等等,总之打开饭盒就知道谁家条件好了。

    林云带了两个饭盒,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饭盒打开,是白米饭,小饭盒里是红烧牛肉外加一块自家腌制的咸菜疙瘩,好家伙,红烧牛肉饭呀!

    “哇。好像,林云,你这伙食不错呀!”

    顿时有人就凑了过来。

    “人家现在是有钱人,当然得吃好的了!”另外一人阴阳怪气道。

    孟琳也带了饭,不过此时躲到墙角去吃饭了,也不看林云一眼,听到有人嘲讽林云,偷偷抬起头瞪了那人一眼,不过又低下头接着吃。

    都是一帮屁孩子而已,林云根本不会生气,反倒是从自己书包里掏出五袋方便面,先是放在孟琳的桌子上一袋,然后又把四袋随意扔给距离自己最近的四个同学。

    “这是我家做的方便面,今天就带五袋,明天多带一些,来,别客气,孟琳,你尝尝方便面。”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林云,这面是你家做的?”一个同学大叫起来。

    “是呀!怎么了?吃过?”

    “我的天,这方便面可好吃了………不跟你们说了,我得去泡面了!”

    一个没分到方便面的同学从另外一人手中抢过一袋。“还真是康师傅,不过,好吃是好吃,就是有点贵,前两天我爸给我买了一袋………。”

    他拿着方便面不放手,结果被分到方便面的那个人一把抢了回去。

    林云大声说道:“大家不要抢,今天我带少了,明天一人一袋,谁都有,大家等着吧!”

    “好呀!”

    “林云,够哥们儿意思!”

    众人大叫,林云用一袋方便面就成了班级里的老大。

    “孟琳,你也尝尝方便面。”

    林云把躲在墙角处吃饭的孟琳叫了过来,偷眼看到对方饭盒里只是乔面米饭和炖白菜。

    孟琳家里条件不好,父亲是工人,有工资,但母亲身体不太好,没有工作,孟琳还有个弟弟,正在上高一,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那点工资只能算是糊口。

    一家四口就靠一份工资养活,这种生活条件,即便是在这个时代也属于中下水平,拮据程度自不必说,孟琳能到高中上学就已经很难得了。

    孟琳做为一个女孩子,特别在面对林云时,总是不由自主“胡思乱想”,人家学习好是个天才,家里条件又好,相比之下,自己就如同一个卑微到尘埃的人。

    当林云把一袋方便面放到自己面前时,孟琳突然之间有种要哭的感觉。

    林云看着孟琳那纯净透彻的眼睛说道:“尝尝,牛肉味的,吃完了长身体,然后好好学习考大学,考不上就去我那上班,照样有钱赚!”

    孟琳点了点头,拿起这袋面放到包里,然后小声说道:“回家吃!”

    突然旁边一个学生大喊一声:“哈,林云,你是不是跟孟琳搞对象呢?”

    这一嗓子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一个个露出原来如此的目光。

    林云指着对方鼻子说道:“童占国,你小小年纪懂个屁,我看你天天跟在王晓芳身后,你们才是搞对象。”

    对方脸腾的红了。“放屁,我没有,我那是………。”

    “你那是什么?又给人家买本,又给人家拿小垫,你就是在搞对象,等下午上学我就问问她,看看是不是搞对象!”林云的嘴皮子功夫可不是这帮弱鸡能比的,转眼就就把话题转移到对方身上。

    对方一听急了。“我没有,我没有………我告诉你林云,你要是敢问她,我就和你没完!”

    他说完后转身匆匆离开,生怕林云抓住王晓芳不放。

    看着他满脸羞臊的样子,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早把林云和孟琳的事忘到一边,但是孟琳却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大家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她身上了。

    其实林云对孟琳更多是同情,这个女孩前世的命运太过悲惨,如此善良的女孩命运当眷顾才是…………既然命运不公,那林云就帮她改变命运。

    ………………………………………

第八十四章 年终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进到十二月份,家家户户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

    金龙公司厂区里,两个工人正在厂区角落处的一个小房里吸着烟,这是林云为工人们准备的吸烟室,烟瘾犯了可以到屋里抽烟。

    “王哥,再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年货准备了吗?”一个人问道。

    “嗯,前天让你嫂子买了一扇后丘,好家伙,有二十多斤重,昨天晚上做了一锅红烧肉,腾腾香呀!”

    对方笑道:“哈,王哥,照你这么吃,不到过年这肉就吃没了。”

    “吃没再买呗,一斤肉才多少钱………唉,小赵,你现在一个月多少钱?”

    “我?不多,才三百七十块多一点,应该是咱厂子里最低的。”

    “嗯,那是不多,不过你才多大,工龄太短,不过比以前可多多了…………唉,三个月前在龙口面粉厂时,像我这样十年工龄的才赚一百七十多。

    现在,呵呵,一个月拿四百六了,多了快三百块钱,我一个人就能养全家了,我都想不到现在能赚这么多了。”

    工人无限感慨,对方连连点头道:“对,那时我就赚一百三十多,比那个宋朝阳还少十块钱呢,现在呢……………哈,前些天我看到宋朝阳了,跟我吹牛逼,说现在赚二百块钱,简直逗死我了………玛德,临走时还管我借了十块钱,说两天后就还我,现在都快一周了也没还,哪天我得去找他要钱。”

    对方一听摇头道:“他能还你钱?他就是个骗子,你也是,以后可别和这种人玩,他不是正经人………。

    唉,当时我也没想到咱们公司来,还是你嫂子劝我,现在看真是对了,如果跟宋朝阳那帮人一样转到别的企业,现在咱们呀,能买的起猪后丘?人呀,一步对就步步对,一步错也步步错。”

    “王哥这话对,那时我也拿不定主意,还是我爸,他自己都五十多岁了,一个月才拿二百六十多块钱,他就让我到咱们公司来,结果才三个多月,我的工资就比他高了,现在反倒是天天说咱们公司给的钱太高,怕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这个气呀。”

    “哈,你家老爷子也是没见过这样的公司,换作别人也不相信,但咱们这待遇是实打实的好,听说过年林总还会给咱们绩效工资,我前两天打听了一下,说是按照一个人两个月工资给呢。”

    “什么?两个月工资?那我不得七百多呀!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现在正做账呢,估计很快了,这笔钱到手,咱们也能过个好年,我都想好了,准备过了年给你嫂子买块手表,再给我儿子买个自行车,快上初中了,到时候得骑车上学。”

    “王哥你孩子都快上初中了,我还没媳妇呢,我妈说明年得给我找媳妇了,所以我赚的工资都给我妈了,一个月就给我十块钱,也就够的烟钱。”

    “兄弟,你是得找媳妇了,我像你这么大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不过也不着急,咱们现在条件好,得找个称心的,起码得城市户口,模样也得漂亮,还得顾家,我家有个邻居,媳妇不务正业,天天去跳舞,老爷们傻啦吧唧也不看着,早晚的出事………。”

    两个人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但能听出来,话里话外充满了自豪,他们也的确有自豪的底气。

    如今沈城城镇职工工资不过两千块钱左右,平均月工资不到二百元,可金龙公司的职工,最低工资也有三百五十多块钱,最高工资超过了六百,别说在沈城,就是放到盛海或首都这种大城市,也是妥妥的高薪阶层。

    “王哥,听说咱们公司要搬家了?说是去什么………什么开发区,离咱们这远吗?”年轻人询问道。

    对方想了想道:“是要搬家了,毕竟现在厂区太小,根本不够大,再进一条生产线都没处放,这个开发区不是区………不对,也不是不是区,是个地方,就距离铁河区不远,顺着河东大街一直往西南走,原来那边都是农田,前两年给铲平了,变成了工厂。”

    “哦,那就好,要是太远,我也不方便呀!”年轻人放下心来。

    ………………………………………

    林云众人正在开会,到年底了,虽然公司开业就三个月时间,那也得总结一下,看看成绩,找找问题。

    林云看着公司的各项数据,总销量是一百一十万袋方便面,营收一百三十万元,利润达到四十六万元,纯利是三十五万元。

    三个月纯利三十五万元,一个月十二万,这收益非常高,不过大家都没什么激动表情,反而都在思考明年的计划。

    谁都知道,这三个月只就是一个前奏,明年才最关键,任务也最重,毕竟明年的计划是要达到年产一亿袋,产能至少得扩大二十多倍,不说生产线,就是资金压力也不是常人想象。

    按照林学东的想法,公司不用这么急着发展,每月销量三十多万袋已经差不多了,发展个一年两年再进新设备也可以。

    其实所有人都感觉林云太着急了,就跟火烧屁股一般,换成别人,三个月时间能干什么?

    当初林学东承包龙口面粉厂,光是贷款和购买设备这两个工作就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现在呢,在林云火烧屁股一样的工作速度下,三个月时间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俨然成了一家明星企业,连市长都亲自来调研。

    林云当然不能自满,他知道金龙公司还差的远呢。

    像父亲所说的维持现状一年两年?开玩笑,别说两年,就是一年时间,到时候魏英州的康师傅,不对,这一世康师傅改名姓林了,魏英州得换名字。

    如果像前世那样,此时魏英州已经着手筹建自己的方便面企业了,至多在给他半年时间,他的品牌就会诞生。

    林云比不过魏英州,林云是白手起家,至多靠着在深市讲课赚的一百多万起家,但魏英州不同,他背后是湾湾省的顶新集团,几千万还是能拿的出手。

    产品都差不多,就看谁的推广力度大,几千万下去,市场瞬间就得让他占领,到那时,金龙公司就前功尽弃,至多变成一个立足沈城市的地区级企业,可未来在顶新和统一两家大公司面前还是逃不了被干掉的命运。

第八十五章 新年

    诚然在这个时代,林云有太多赚钱的办法,最快的办法就是搞金融做投资,到时候躺着就能把钱赚,但那种生活实在无趣,没有丝毫挑战性,金龙公司既然做起来,那就得争行业老大,打败所有对手。

    林云可不想二十年后,国家商业发展史上对金龙公司的评价是这样:金龙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具有影响意义的方便面制作企业,生产的红烧牛肉面成为了方便面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款产品,可由于经营不善,在短短两年内就被顶新和统一两家公司打败,它曾经在改革开放大浪潮中泛起过浪花,可无奈被那些滔天的巨浪所淹没,留下的只有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那浓浓的香气………。

    林云不会成为其他企业的踏脚石。

    当然,宋春涛、杜满囤和徐慧三人是坚决支持林云的,创建企业之时,宋春涛还有些疑虑,害怕做企业有风险,万一把钱投进去亏本怎么办?

    现在看来,这生产线上制作的哪里是面条,分明是金条好嘛。

    他除了每个月两千块钱的工资拿,每月股权收入就有一万三,一年下来是十三四万,如果年产量突破一亿袋,他一年就有将近二百万的股权收益,那时他就是百万富翁,为了实现百万富翁的目标,宋春涛三人能不玩命干吗?

    宋春涛向林云汇报道:“现在农行那边谈好了,一月份左右还能给我们贷一笔钱,我们申请了五百万。

    这笔钱应该差不多,只要这笔钱下来,咱们就能通过外汇局和外贸公司申请购买岛国的生产线,买到一台年产量两千万袋以上的设备。

    另外咱们和开发区也达成了协议,过完年后他们会选一块两万平方米的土地,就等咱们的厂区规划出来。”

    林云点了点头:“宋大哥,您辛苦了,规划事情我来办。”

    宋春涛和林云是最辛苦的人,甚至宋春涛比林云还累,林云就是定目标,告诉大家如何去做,具体实施相对少了些。

    当然,林云也没少做,企业初创,他这个“话事人”必须亲自冲锋,不过等企业完全铺开后,林云准备把总经理的职位给宋春涛做,他也有能力担当起这个重担。

    杜满囤也介绍了下经销渠道的情况,现在孙欧和姜玉祥两个人越做越大,基本上承销了六成左右的康师傅方便面,分销渠道早就不仅仅在原来的地盘,其他经销商看着眼馋也没办法,有的甚至还用些阴谋诡计,可孙欧和姜玉祥也不是“善辈”,你用阴谋诡计,我不会吗?开玩笑,现在做生意谁不会点狠招?

    当然,林云不会管那些烂事,告诉杜满囤一定要抓住这两个人,等康师傅卖到全国时,他们就是沈城的代理商,到时候赚的更多。

    总的来说,三个月能做到这种程度,林云还是满意的,至于说其他人,那是完全超出想象,特别是林学东,三个月前他还担心自己因为还不起贷款被抓,三个月后却在讨论公司下一年产量能否突破一亿,巨大转变让他好像做梦一样。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那个二儿子林云造就的,很多时候,林学东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完全是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从一个只会学习的学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企业家,这让他想起来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当一九九二年新年到来时,沈城飘起了鹅毛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人们推开门后发现,整座城市银装素裹,新的一年来到了。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实行元旦假期,人们照常上班,算起来,这个时代的放假的时间很少,国家没有制定法定假日,公认的只有五一三天假,国庆三天假和春节三天假,除此之外就没别的假期,每周也只有周日才放一天假。

    至于说双休日,还得等到九四年才实行,九九年开始推行七天黄金周,假日经济时代开始到来。

    元旦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职工新年第一天上班就听到了好消息,今天发绩效工资,数额是每月工资的二倍。

    职工排队到财务部领钱,最低也有将近七百块钱,最高超过一千一百元。

    所有工人拿着一摞摞的“大团结”喜笑颜开,这些钱得买多少好吃的食物和好看的衣服呀!

    “林总他们真是个大善人!”

    所有人对企业的忠诚度蹭蹭的提升。

    林云此时却没在厂子里,他在学校,正参加元旦联欢会呢。

    虽然元旦不放假,但学校每到元旦就会举行联欢会,以班级为单位,每个人带上好吃的东西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每个同学还要表演节目。

    做为有钱人,林云成为了联欢会上最靓的仔,买了几十块钱的小食品,好吧,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可买的,就是“傻子瓜子”,“健力保”,“哇哈哈AE钙奶”,另外康师傅方便面也搬了两箱,每人一袋,毕竟这是同学们最后一次聚会了,七月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不少人怕是再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几个字:三十九中学高三三班一九九二年元旦联欢会,管灯上挂着彩纸拉花,对了,这些小玩意儿是一位叫做张云鹏的同学赞助,他父亲也是生意人,搞运输的,张云鹏同学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做生意,后来子承父业,买卖还不错,十多年后身价近千万,那时娶了一个小自己十岁的女孩。

    教室里的桌子被摆成一圈,中间空出一块地方,大家坐在周围,一边吃着食物一边节目,好几个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到了饭盒泡起面来,搞得一屋子面汤味,闻闻还挺香。

    精神匮乏的时代下,学生们表演的节目就那么几样,本山大叔的小品“小草”,歌曲“爱的奉献”、“亚洲雄风”、“血染的风采”等等,就是翻来覆去的唱,翻唱率最高的是电视剧“渴望”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这部电视剧是去年最火的电视剧,播出后曾让全国万人空巷。

    除了国内歌曲,有两个同学演唱的“铁血丹心”最受欢迎,引来阵阵掌声,另外一名同学的“上海滩”也不错。

    也是,虽然此时港台影视电视剧已经开始引入内地,但在九二年,四大天王还没诞生,很多歌曲都是通过电视剧被大家熟知。

第八十六章 我才是晚会上最靓的仔

    此时,轮到那位“富二代”张云鹏上前演节目了,只见他从一旁拿起了一个吉他,然后在众人的尖叫声中潇洒的走到场地中。

    “各位同学,我现在为大家演唱一曲《恋曲1990》,这首歌是湾湾省一位著名的歌唱家罗大右的歌曲,非常好听。”

    “我艹,罗大右?”

    林云没想到张云鹏还能知道湾湾省的歌曲,要知道这个时代两地的关系可不怎么好,文化方面没什么交流。

    “嗯,应该是这个家伙从什么地方搞到了湾湾省发行的磁带或者录像带,有点门路嘛!”

    湾湾省的歌曲磁带很受欢迎,如果能翻录出来,一定会大卖的,不过张云鹏应该没这种经济头脑。

    不管有没有商业头脑,张云鹏会弹吉他,说明还有点文艺气息,这种气息一般都存在于大学生身上,高中生很少,看来他在家里没少接触流行文化呀!

    也是,像林云的哥林峰,平时工作之余最喜欢听流行歌曲,上个月又向林云“借”了二百块钱买了台双卡立体声录音机,就是“燕舞”牌,那句著名的广告词: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让林云永生难忘。

    林峰还想买一台录放机,然后在一些“黑市”上买点录像带什么的,向林云“借”五百块钱,结果被林云拒绝,他哪是借钱,分明就是要钱好吧,你一个月也开三百多块钱呢,要买花自己的钱………。

    好了,还是听听张云鹏这首《恋曲1990》吧。

    此时张云鹏坐在椅子上,拨动琴弦唱了起来:“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林云很惊讶张同学的嗓子竟然如此苍凉,真有点罗大右的感觉。

    “人才呀!怪不得敢那吉他登场,果然有点水平!”

    连林云都觉得唱的好,其他同学更不用说了,听的如痴如醉,特别是几位女同学,更是眼中冒光,会唱歌,会弹吉他,家里还有钱,除了学习不好以外,其他方面完美符合当老公的条件。

    一曲唱罢,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门口还有几个外班的学生,同样鼓着掌,这种边弹边唱式的表演完全碾压其他同学,根本就不在一个境界。

    王老师也是鼓起了掌:“张云鹏同学,你的表演非常精彩,我看能上春节晚会了。”

    王老师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张云鹏很得意,突然看了林云一眼大声说道:“下面我们请林云同学表演个节目好不好?”

    “好!”

    全场鼓掌。

    “我?”

    这一下让林云很意外,自己可没有表演节目的准备。

    有没有准备已经不重要了,所有人都看向这位“方便面大王”。

    看着张云鹏那得意的目光,林云有点明白了,敢情这家伙是故意的,就是要让自己出丑,再看看其他几个男同学,都是同样的目光看着自己。

    “天天吃两块钱的方便面,你不是牛逼吗?看你这下怎么办?”

    林云笑着摇了摇头,一帮小屁孩而已,怎么嫉妒心这么强?我不参加演出是给你面子,我要是表演,你哪里能出风头。

    不过现在不演也不行了。

    “好吧!”

    林云站起身来,走到了场中,挥了挥手,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张云鹏表演了一首罗大右的歌曲,唱的非常好呀!佩服佩服!”

    张云鹏笑着点了点头接下了林云的奉承。

    林云一伸手对张云鹏说道:“把吉他借我一下,我也来个自唱自演。”

    “你也会弹吉他?”

    张云鹏很吃惊。

    “以前玩过,不过很长时间没练了!”

    没错,前世林云的确练过一段吉他,那时他已经逃到国外,钱有的是,花不完的花,可只能孤独终老,平时无事时就找了个家庭教师教,不仅教吉他,钢琴也练过,或许只有音乐才能让他缓解一下思乡之情。

    吉他拿在手里,林云先是熟悉一下音调,虽然有些生疏,可比张云鹏熟练多了,毕竟请的是专业人员教学,不像对方完全就是自学。

    林云坐在椅子上思索片刻道:“这首歌是我自己写的,叫做同桌的你,仅以这首歌,表达对我们即将逝去高中学生时代的缅怀,希望各位同学以后都有个大好前程,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

    “什么?自己还会写歌?”

    所有人都被林云镇住了,在一起学习两年半了,从没听说林云还有这技能呀?

    以前的林云当然没有,现在有的是。

    纯净的旋律从林云指尖流淌而出,他合着旋律唱了起来。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

    在前世,这首《同桌的你》发表于九四年,一经推出就唱遍全国,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校园,无数学生传唱这首歌,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无法逾越的歌曲,进而开启了国内校园民谣的风潮。

    林云的嗓音自然不是专业水平,但也不差,特别是他那还有点稚嫩的声中带有一丝看破红尘的味道,就仿佛是多年以后一位老人怀念过去娓娓道来。

    歌声流淌进每个人的心中,大家想起了两年来,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互生情愫的懵懂爱情,也有同学之间的情谊。

    但无论爱情还是友情,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转瞬而逝,留下的似乎只有回忆,这种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可却让人终生意难平。

    歌曲唱完,全场静寂无声,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之中,有几位女同学甚至脸有泪痕。

    “真好听!”

    孟琳的声音响起,然后鼓起了掌,她一鼓掌,旁人也跟着鼓掌。

    “太好听了,林云,你是个明星!”

    教室里立刻喧腾起来,张云鹏更是面带绝望,林云的水平可比他高多了。

    “张云鹏,谢谢你的吉他。”

    林云把琴递给对方,然后小声说道:“张同学,你吉他弹的很好,我相信你以后能成为一位明星,就像周闰发那样的明星。”

    原本失落至极的张云鹏听到这句话精神一振。“林云,你说得是真的?”

    刹那间,林云用诧异的目光看了对方一眼,心道:“艹,你还当真了?”

    好吧,林云只能违心道:“没错,你没专业练过就有这么高的水平,这是天赋,你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明星,到时候可别忘了给我签名呀!”

    “哈,林云,你说得太对了,我从小就喜欢看港台的明星表演,家里有很多录像带,什么童安哥,林一莲,张国容等等………不过你弹的也不错,还有这首歌,写的真好,能不能教教我?”

    这个时代的学生就是天真浪漫,真话假话都听不出来………。

    林云也想知道自己的话对张云鹏能不能产生影响,毕竟前世他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做生意,似乎再没有接触过文艺,不过后来找的那位小他十岁的女朋友似乎是娱乐圈的人,当然,十八线开外了。

    这一世被自己如此夸奖一番是否能改变前世的命运呢?拭目以待吧。

    林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周围的同学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特别是几个女同学,满眼都是羡慕。

    “林云,能不能把你唱的那首歌的歌词写下来?”

    “林云,能不能再唱一遍?”

    “林云,你教教我弹琴吧!”

    好家伙,林云成了女同学们的偶像。

    “行行行,各位姐姐,等有时间我再教各位,今天没时间,哦,好了,联欢会结束了,我该回家了。”

    元旦学校给放了半天假,林云摆脱了姐姐们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就回家了。

    没办法,下午还得陪徐慧去看电影,林云多忙呀!

第八十七章 看电影

    九十年代初的娱乐项目非常少,这时米国电影还无法引进,港台电影只存在于录像带上,内地连录像厅都没有,家里有录像机才能看到港台片,而且此时电视机还没普及,电影院成了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还是很多年轻人谈恋爱必去的地方。

    以前电影院里只能看到革命电影,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这样的教育片,没错,地道战这样的电影就是战术教育片,教当时的百姓如何应对敌人,其他的如英雄儿女这样的电影属于爱国教育片。

    对林云来说,爱国教育片就算了,前世看过的次数太多了,好在九十年代这样的片子不怎么放了,毕竟国家已经和米国以及岛国恢复了关系,总教老百姓跟人家干仗也说不过去。

    因为缺乏娱乐项目,所以八十年代是国产电影的一个爆发期,这时人们真的喜欢到电影院去看电影。

    《红高粱》这类电影只能算是小众片,国外不少获奖,国内反响平平,毕竟广大老百姓看电影就是图个开心,谁还会思考人性的问题,市场上更受欢迎的是武打电影。

    一九八二年,一部《少林寺》横空出世,内地席卷到整个东亚地区,在内地,一张电影票两毛钱,据说这部《少林寺》最后总票房竟然达到了一亿六千万。

    两毛钱一张票能收一亿六千万,这么算下来有八亿人次看了这部电影,那时全国才多少人?十亿左右而已。

    《少林寺》大获成功,由此引来了港城诸多资本的介入,其实《少林寺》的资方就是港城的公司,毕竟港城的电影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比内地强出不止一点半点。

    《少林寺》之后,大量的武打电影问世,什么《少林小子》,这是《少林寺》原班人马拍摄的。

    还有《海市蜃楼》、《木棉袈裟》、《神鞭》、《无敌鸳鸯腿》《南北少林》等等,这些电影带火了一众内地武打演员,最有名的是李联杰,还有于容光、熊晓欣、于成惠等人,原来都是武术家,结果转身就成了武打明星。

    林云和徐慧来到电影院,门口售票处有今天上映的电影,这个时代也不会是同步电影,都是几年前的老片子,除了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著名国际影星巩丽主演的历史玄幻片《古今大战秦俑情》,去年上映,今年还在放。

    这部片子应该算是穿越电影的鼻祖,说得是一个秦朝将军吃了长生不老药回到现代社会的故事,对了,扮演这位将军的人正是国内知名导演张一谋。

    张导演和巩丽是老相识了,之前就合作过《红高粱》,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成为了国家电影历史上一部里程碑的作品,不过林云对《红高粱》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也不知道好在哪里。

    张导演和巩丽之间很有故事,当然,林云对这些破事不感兴趣,倒是这部历史玄幻电影有点意思。

    林云和徐慧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两位主演在屏幕上情浓意浓,其中还有几个接吻镜头,让影院里的人发出阵阵惊呼。

    这样的镜头引起大家惊叹,林云只能称之为少见多怪,不过对国人来说,绝对是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以前真没看过这些呀!

    国人们以前看的都是革命电影,这种电影总是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宣扬的是斗争精神和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很少抒发人的自我情怀,感情戏更是没有。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种影视作品涌进国内,国外那种宣扬自我意识的潮流冲刷着国人的思想,这是好事,人嘛,对金钱,爱情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是无法抑制的,只是传统思想中,很多需求都是以隐晦的形势表达出来,没有国外那么明显和张扬,现在看到屏幕上有情侣公然接吻,当然觉得很别扭。

    “这两人,竟然这样!”徐慧对张导演和巩丽的举动有些耻辱。

    “这有什么?国外的电影比这尺度还大呢!”林云表示小意思。

    “怎么?你还看过国外的电影?”徐慧趴在林云耳边问道。

    林云耸了耸肩不置可否,难道自己告诉对方看过最大尺度的岛国电影?说了对方也不明白。

    “哼,你就吹牛吧。”徐慧撇了撇嘴。

    继续看电影,然后张导演就被封到了泥土中,一转眼到了民国时期,那时天下大乱,处处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张导演扮演的这位两千年前的人物在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出了不少笑话,情节让人捧腹,徐慧和其他观众不时发出大笑。

    你还真别说,这电影真有点网络小说的套路,穿越后利用时代认知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冲突,比如张导演面对汽车驶来惊慌失措;想捅破窗户偷看屋中,结果一指头插在玻璃上;还有听到评书里有个五毒真人,于是张导演拔出剑来要和对方决斗。

    以上桥段都很有趣,看的观众们哈哈大笑。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有这些有趣的段落,核心内容还是张导演扮演的人物对爱情的追求。

    张导演扮演的将军第一段感情充满了悲壮,两人虽然情投意合,可终究成为了大时代洪流下的一朵浪花。

    来到民国后,巩丽化为一位演员,非常虚荣,一心想成名,可惜陷入到了一场阴谋中,最后惨死张导演的怀里,临死前似乎想起了前世的记忆,可最终也是无可奈何。

    电影最后的镜头是张导演在新时代成为了兵马俑的管理员,一天正在修复兵马俑,突然抬头,看到了一位岛国友人来此参观,两人四目相对,张导演心头一动,这不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爱人吗?对方却只是对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电影到此结束。

    徐慧看完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导演扮演的角色除了相貌不咋地外,其他方面堪称完美,结果就撩动了徐慧那颗心。

    小姑娘嘛,总向往完美的爱情,而且容易上头,特别是当一对爱人总是不能白头偕老时,不免让人意难平。

第八十八章 开年行大运

    两人走在路上,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徐慧不自觉的挽起林云的胳膊。“弟弟,你说男主人公最后和那个岛国女人在一起了吗?”

    “慧姐,这电影看看就好,别入戏太深。”林云笑道。

    徐慧悠悠地说道:“唉,男主人公真是命苦,找一个死一个,第三个要是不成,那可就太悲惨了。”

    “哈,姐姐,这男的悲惨可不是找不到媳妇,他是长生不老,永远不死,要是被人发现,绝对会抓走送到实验室里做试验,看看他到底为什么不死,这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好吧!”

    “噗嗤!”徐慧一听笑出声来,手轻轻的掐了林云的胳膊。

    “你呀,总是这么多歪理,人家电影讲的是爱情,到你这可好,成了凶杀电影了,真是的!”

    “姐姐呀,你要是想看爱情故事,不如去看琼摇的小说,那才叫变态了,保准满足你对爱情的所有观念,不过看完后恐怕会变成疯子,你真要是变成疯子,那我就没办法了。”

    徐慧一听眼睛一瞪:“变成疯子怎么?你想不要我呀………!”

    这话一出,徐慧脸腾的红了,林云也是很尴尬,不过毕竟两世为人,片刻后就恢复过来,但二人都是默不作声,一直向前走着,片刻后,天上飘下了雪花。

    “下雪了!”徐慧抬头看向天,雪花飘飘洒洒落在脸上。

    “是呀!下雪了,别冻着!”

    林云为徐慧直起衣领,徐慧顺势把林云的手抓住,按在脸上。

    “手好暖呀!”徐慧小声说道。

    “你的脸才暖和!”林云回应。

    “烦人!”

    两人的嘴唇开始接近,越来越近,就在要接触上的瞬间,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

    “啊!”

    徐慧轻呼一声把脸移开,林云也是咳嗽一下缓解尴尬的气氛。

    “哈哈哈!”徐慧突然笑了起来。

    “笑啥笑!”林云突然搂着徐慧狠狠的吻了下去,徐慧还想挣扎一下,不过片刻后也就从了。

    两人分开,徐慧的脸通红通红,两人也不吭声就是向前走,好半天徐慧才缓缓说道:“弟………你大学毕业后能娶我吗?”

    林云则是回答:“到时候再说,看你的表现!”

    “什么表现?”徐慧急忙问道。

    “我还没想好了!”林云回答。

    “那………那好吧,我会好好表现的!”一吻过后,徐慧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媳妇,林云知道,她的心已经被自己捕获了,当然,自己也很喜欢对方,不过自己还小,刚刚十七岁,怎么也得成年后才谈婚论嫁吧。

    “姐姐,你说我大学毕业后,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会什么样?”

    徐慧看着天空说道:“当然是越来越好,不光企业越来越好,我们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整个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林云点了点头:“是呀!我们都会越来越好,所有人…………!”

    ………………………………………

    元旦过去,所有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其实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半月呢,但人们挂在嘴边的事只有年货了,不过传来一个消息,一月二十日首都将会有一场国际机械装备展销会,这个消息让林云如获至宝。

    这个时代有很多展销会,什么食品展销会,小商品展销会,机械装备展销会等等,展销会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吸引国际企业到内地投资,二是把自己国内的商品推介出去。

    一般这种展销会都是国家某个部门牵头举行,比如这次机械装备展销会是由机械部承办,邀请国内企业前来购买需要的设备。

    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现在急需提高产能,而且是大大提高,一倍都不够,至少五倍以上,这样的设备只有国外有,最好的还是岛国的设备,一台就能达到年产量两千五百万袋。

    当然,这样的设备价钱也很可观,一台六十万米元,差不多四百八十万华元。

    林云已经和农行有了口头协议,可以再次贷款四百万元,再加上金龙公司手头的现金,足以购买岛国一台设备,可这些还不够。

    岛国进口设备需要很繁琐的程序,首先要到能够承接国际贸易的外贸公司申请,外贸公司去联系国外企业,这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联系好后还得到人行兑换米元,这还得至少半个月,然后把钱汇给一家第三方担保机构,对方接到钱后通知企业发货。

    总的来说,如果通过外贸公司购买外国产品,整个过程至少要两个月,非常的繁琐。

    但是展销会就非常便捷了,当场就可以直接和卖家签订合同,然后人行会直接出面提供米元,国家的机械部还会提供担保。

    因为有国家信誉提供担保,外国企业会第一时间通知发货,省去了诸多步骤,要比普通方式节省一半的时间,这才是林云最看重的。

    其实这种展销会就是国家为了扶持国内企业才举办的,虽然国家外汇不多,可相比较之下,国内的产业升级才是最重要的,你让国内企业自己升级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来进行。

    林云和宋春涛第一时间就跑到了沈城机械厅,打听首都展销会的事情,先要弄清楚有什么企业来参展,有没有方便面生产线。

    机械厅的人认识林云和宋春涛,盛海粮油机械厂的信息还是他们提供的,对方很大方的提供了一份参会名录。

    “岛国小森机械制造株式会社,IN—1986a—2680型制面机,就是它了。”

    名录记录的很详细,这台制面机年产达到了两千六百八十万袋,好家伙,要是买到手,产能直接扩大八倍,至于价格也很公道,五十六万米元,四百五十万华元左右。

    “同志,我们这些私人企业能不能参加这次展销会?”林云还得先问一下。

    对方很客气的回答:“当然可以,你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可是在咱们市挂了号的,市长都非常重视,这样吧,你们明天再来,到时候我们厅会给你们提供一张邀请函,你们拿着邀请函就可以去参加了。”

    “成了!”

    这是一九九二年第一件让林云高兴的事情,对了,和徐慧接吻也勉强算一件吧…………。

第八十九章 首都展销会

    金龙公司一九九二年的开局很不错,邀请函的事情自不必说,现在就是要拿到农行的贷款。

    赵学民和林云以及宋春涛都是老朋友了,事实上自打给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贷了二百万后,赵学民隔三差五就来“慰问”一次,不是他关心小微企业,实在是害怕企业倒闭,那时他就血本无归了。

    当看到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红红火火时,他比林云这帮企业拥有者还高兴,也是,那台一百五十万的设备就是花银行的钱买的,算起来农行也是企业的股东。

    “赵行长,我们又来借钱来了!”

    林云也不废话,开门见山。

    “哈,林总,宋总,上次咱们不都说了嘛,四百万贷款,没问题。”

    赵学民为二人沏了杯热茶。

    宋春涛开玩笑道:“赵大哥,四百万这么痛快?不怕我们赔了?”

    赵行长哈哈一笑道:“不怕,不怕,你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现在可是朱市长的宝贝,人家市长都能给你批地,我怎么就不敢贷款了?四百万够吗?不行四千万?”

    林云马上问道:“四千万能贷?”

    赵学民的脸立马就变了,开玩笑听不出来吗?

    林云看着对方尴尬的神情道:“开玩笑,开玩笑,现在我们还用不着四千万,不过张行长您心里有个准备,明年我们的计划可是要突破一亿袋产量,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得需要大量资金。

    当然,四千万可能用不了,但一两千万应该错不了,那时就得看赵行长的魄力了,实在不行我们还得拉一个银行进来,嗯,再拉两个也可以考虑。”

    赵学民笑道:“林总,听这话我怎么感觉好像要被人拉着跳火坑一样?不过放心,只要你们的产量提上去,产品还是供不应求,我赵学民就全力支持,四千万我这支行批不了,那我就帮你们去找分行。”

    赵学民可不是因为和林云二人关系好才如此亲切,是因为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效益太好,每天一万多袋而且供不应求,同时康师傅在沈城老百姓中的口碑已经传开,有的人甚至跑到企业门口的小卖部来买,这样的企业赚钱能力太强,如果有企业信誉评级,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能获得最高信誉,不给贷款才是傻子。

    银行就是这样,“嫌贫爱富”,收益越好越是希望你贷款,二十年后有一家做调味料的企业“老干妈”,一年能卖出十几亿瓶调味料,企业不贷款不上市,这可急坏了银行和券商,天天跑到人家企业求人家贷款上市,把那位七十多岁的大娘烦的够呛。

    三人讨论了一下贷款的流程,估计一周内就能把钱放下来,有了这笔钱,林云就能到首都“潇洒”了。

    “慧姐,这次到首都,你跟我宋大哥一起去!”

    “我也去?”徐慧一听脸腾的就红了起来。

    “让我去干什么?难道想和我…………!”徐慧不由得脑补起来。

    徐慧自从献出初吻后,对林云的态度就有了微妙的变化,说是芳心以许也好,还是此生不付也罢,反正在她眼里这辈子是跟定林云了,所以对方让他跟着一起去首都,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要和自己私会?

    “还没结婚就要那……那什么,这样好吗?”徐慧的心砰砰乱跳。

    “想什么呢?你去是为了工作!”

    林云看出对方有点不对劲。

    “工作?伺候爱人也算是工作吧!”徐慧再次脑补。

    沈城距离首都很近,坐火车六个小时就到,早上九点出发,下午三点下车。

    宋春涛和徐慧都是第一次来首都,林云之前到深市时路过首都,算起来也是来过一次,不过在前世来首都的次数就多了。

    首都也下了雪,但环卫工人们已经把路上的积雪清理干净,三人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市中心位置的工业展览馆,这里就是展销会的所在地。

    首都的建设要比盛海好的多,主要是因为前年刚刚举行了亚运会,举办这种盛会带来的影响就是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当然,亚运会对于国家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承办奥运会才是梦想,现在国家正在积极申办二零零零年的奥运会,道路两旁也偶有一些类似为首都申奥贡献力量的标语,看起来信心十足。

    林云知道,明年申奥终究还是失败了,但也同时也为十六年后的零八年奥运会成为经典埋下了伏笔,那才是国家真正展现实力的机会,二零零零年还是差一些。

    到了工业展览馆,看到门口人来人往,还有很多外国人,显然都是参加展览的客商,操着叽里呱啦的语言,林云随意听了听,英文反而很少人说,是岛国人,还有不少欧洲人。

    自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初,经济上岛国与华国走的最近,其次是欧洲国家,米国还差的远,国内大部分的机械设备都是来自这两个地区,特别是家电行业,最知名的就是冰箱行业。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国内九家企业在意大利一家叫做阿里斯顿的企业引进了九条生产线,九家企业分别是美菱、北冰洋、伯乐、远东、华意、五洲、长岭和长风等,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个地区。

    引入相同的生产线后,九家企业开始了国内电冰箱市场的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电冰箱市场的战略就是价格战,你卖一千,我就卖九百,你卖九百,我这边转头就八百五。

    老百姓当然喜欢买便宜的东西,买到家后才发现,怎么市场上的电冰箱样子都差不多,而且品牌里都有阿里斯顿这四个字,什么美菱阿里斯顿、长岭阿里斯顿、北冰洋阿里斯顿等等。

    后来才知道,九家企业的生产线全部来自同一家企业,原来他们是亲兄弟,所以人们又称九家企业叫做“阿里斯顿九兄弟”。

    虽然产品源于一脉,算是亲兄弟,可干起仗来丝毫不手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是兄弟就砍我”的定义。

第九十章 国家制造不堪回首的往事

    意大利一条电冰箱生产线诞生了“阿里斯顿”九兄弟,华国电冰箱市场被九家企业的价格战搞得天翻地覆,结果进入到九十年代,九兄弟死的死伤的伤,开始是变成了七兄弟,然后是五兄弟,到最后也只剩下了美菱和长岭两兄弟。

    电冰箱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差不多,比如“美地”空调,“长红”电视机,“小天鹅”洗衣机等等,这些企业最初的诞生都是来自国外的设备,开局只是一条生产线,然后经过无数次厮杀,最后活了下来。

    可以说,二十年后还活着的企业都是久经考验,九死一生,这才有了后来华国的电器产业统治全世界的局面,这样算下来,真还要感谢这一时期的“外国友人”。

    其实也没什么感谢的,外国企业可不是为了帮你提升产业,他们是为了赚钱。

    就拿阿里斯顿来说,这套生产线在意大利已经是被淘汰的设备,十万台的年产量,耗能又高,欧洲市场没有任何竞争力,是即将被淘汰的产品,这种落后设备的价格也就十万米元,结果卖给华国企业时直接提了十倍,一百万米元一套,卖出九套,整整九百万米元,原本要破产的阿里斯顿公司竟然被华国企业救活了过来,靠着这些钱,阿里斯顿公司浴火重生,成为了一家能源企业。

    对方高价卖烂货,国内企业当然也知道自己当了冤大头,可也没辙,谁让你自己造不出来呢。

    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国内企业生产能力低下,只能花外汇到国外购买,国家就咬着牙拼了命的买买买。

    其实这只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冰山一角,三十多年后,人们都说华国的改革开放世界人类发展史最大的奇迹,可在林云看来,这哪里是奇迹,华国之所以能成功,是国家和人民艰苦奋斗,一点点积攒出来的,这种奇迹也只有伟大的华夏民族才能做到。

    当然,大部分身在其中的人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企业家们最清楚,曾几何时,这个国家连一颗标准的螺丝钉都制造不出来,需要花钱进口国外的设备,这样的惨状真是一言难尽。

    可多年之后,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大的产业已经遍布国内,除了少数几个高科技产业还没被彻底攻破外,很多领域已经没有对手。

    林云三人在旁边的一家酒店住下,然后到天安门广场溜达,三人又照了两张相片,好家伙,一张立拍立现的照片要十块钱,这真是有点贵。

    晚上林云请宋春涛和徐慧吃饭,两人要吃烤鸭,毕竟这是首都的招牌菜,每一个来首都的人要是不吃烤鸭,都觉得白来了。

    烤鸭林云吃过,还是在前世,至于说味道嘛,一言难尽,根本与名声不匹配。

    当然,做为资本专家的林云当然明白其中的套路,炒作加概念,然后上市赚钱,每个环节都有资本的影子,唯一不关注的就是产品本身。

    不过现在的烤鸭味道完全不同,各个肉汁鲜美,吃的徐慧满手是油,林云心里不停的嘀咕:这个女人可真能吃,以后要是有了孩子,不得胖成球呀!不过这么长时间,徐慧似乎没长胖过,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生丽质吧。

    林云和宋春涛二人又喝了瓶茅台,价钱也不贵,二十五块钱一瓶,二十年后这瓶茅台怕是没有两千块钱下不来。

    晚上回到宾馆,林云和宋春涛研究了一下明天的工作,徐慧就从旁边听着,林云叫自己来也没安排工作呀………不对,应该是私会吧,那得等宋春涛离开后才好。

    晚上八点,三个人分开,每个人一间房,徐慧坐在自己的房间,还把门留了个缝,就等着林云过来,她坐在床上心里不停的打鼓,幻想着林云走进屋要说什么,然后就…………总之这一刻她又紧张,又有点期待。

    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也没影,到了晚上九点多,徐慧偷偷出了门,趴来到隔壁林云的房间,门管的严严实实,用手轻轻一推,是锁着的。

    “怎么回事?林云忘了?”

    没办法,徐慧总不能敲开林云的房间主动投怀送抱吧,那就太丢人了。

    回到自己房间,把门锁好,徐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为什么没来呢?不是要私会吗?怎么回事?

    徐慧睡着时已经很晚了,似乎做了个梦,梦中的情景呀,让徐慧都觉得脸红…………。

    一觉醒来看表,都快八点了。

    “糟糕,九点展览会就开始了!”

    打开房门,林云和宋春涛都已经洗漱完毕,正坐在屋子里谈事情呢,看到徐慧,林云瞪了一眼道:“慧姐,怎么这么晚呀!等你吃饭呢!”

    徐慧低着头道:“哦,昨天…………昨天晚上看电视忘了时间………我们还是赶紧吃饭去吧!”

    想到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徐慧的头都不敢抬起来。

    林云和宋春涛也没在意,三人就在酒店里吃的饭,当然,这个年代一般的酒店可没有早餐,不过三人住的是五星酒店,住的人多是外国人,价钱也不便宜,单人间一天要六十块钱。

    在普通旅馆一天住宿费不过几块十几块钱的年代,一天六十块钱绝对是只有外国来宾或者有钱人才能住得起。

    林云三人自然也算是有钱人,每个人身价都数十万,虽然他们觉得自己还不太行,可在别人眼里,他们太行了,以至于几位靓丽年轻的女服务员看到林云都不住的抛着媚眼,如此年轻帅气,怕不是某个有背景公子哥吧。

    “不要脸!”徐慧心里咒骂,同时偷偷的看向林云,结果林云脸上风轻云淡,对抛来的媚眼毫无感觉。

    “真帅!”徐慧很满意心上人的样子。

    宋春涛心中感叹:还是年轻人好呀,不像自己,人家小姑娘压根都不瞧自己。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