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重返奔腾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返奔腾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苹果炒饭     重返奔腾年代txt下载     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命中注定的对手

    就在几个人准备筹备资金扩大再生产之时,一列前往哈市的绿皮火车上,一位三十七八岁的青年正坐车厢里,他皱着眉头看着窗外,样子有些疲惫。

    他叫魏英州,来自湾湾省,已经到内地四年,成立一家名为顶新的公司,专门生产食用油,而且是高端食用油。

    在魏英州看来,内地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老百姓腰包里也有了钱,对食用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他卖的油一定会得到认可。

    通过一年时间,顶新食用油在内地出现,魏英州还花了大价钱在国家电视台打广告,同时赞助了去年亚运会。

    双管齐下,魏英州原本以为属于自己商业的时代到来了,结果现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比普通食用油高四毛钱的顶新高端食用油根本卖不动。

    三年多时间,原本从家里带来的四千万元只剩下一千多万,再这么下去,怕是要赔的底朝天了。

    “唉,怎么办?”

    魏英州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

    “瓜子、盒饭,火腿肠,健力保啦!”

    火车上的售货员推着车走了过来。

    “中午了,该吃饭了。”

    于是魏英州从包里拿出一袋方便面,这是他从老家拿来的,内地市场没有。

    魏英州把调料包和酱包撕开,撒在面上,走到开水间,热水浇在饭盒里的面饼,一股热气蒸腾起来。

    把饭盒盖好,五分钟后,打开饭盒盖,香气扑鼻,很快周围的乘客就闻到一股浓香气味。

    “同志,你吃的是什么?”

    魏英州身边的乘客看着饭盒,哈喇子都快流了下来。

    “方便面!”

    魏英州用他那软绵绵的普通话回答。

    “这口音………什么味?”

    一般人没听过湾湾省那种软软的口音,还以为这家伙舌头不太利索呢,不过口音不是味,这面真有味呀!

    “方便面?怎么这么香?”

    几个乘客凑了过来,围观这一碗香气逼人的面条。

    “香吗?”

    魏英州还没反应过来,这方便面在他的家乡很平常呀。

    “怎么不香?嗯,你这方便面好像有股肉汤味。”一个人狠狠的嗅了嗅。

    魏英州回答:“我这方便面是猪骨面,当然有肉汤味。”

    “猪骨面?为什么我的面没有香味?你的是什么牌子的?”另外一人手里也端着饭盒,里面同样是一碗面,可清汤寡水,没什么味。

    魏英州回答:“我这个是从家带过来的面,你这个是什么牌子?”

    “我这个是双峰快餐面,你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这么香的方便面?”

    一帮人指指点点,完全被魏英州手里的面吸引,特别有好几个小孩,眼巴巴的看着魏英州吃面,嘴角流出了哈喇子,别说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偷偷瞧了好几眼,此时,其他的食物在这猪骨面前都黯然失色。

    正咀嚼着面条的魏英州突然在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内地没有这种加酱包的方便面吗?如果没有,那我是不是可以卖这种方便面?”

    “您好,我想问一下,你没吃过这种方便面吗?”

    魏英州询问身边的一个人,对方摇了摇头:“没看过,咱们吃的有双峰面,还有华丰面,里面只有一袋调料包,一点都不香,你这面………味道不错吧!”

    魏英州一下子激动起来,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巨大商机。

    “太好了,太好了,我回去就马上做调研,如果没有这种方便面,那我就来做,这次一定成功!”

    就在魏英州发现了一片方便面蓝海之时,另外一节车厢里,一个北方人同样跑了一碗面,同样引来了一帮人的围观。

    “太香了,太香了,怎么有这么香的方便面?哎呀,你们看,还有肉块呢!”周围的人指指点点,就像看猴儿一样把吃面的人围的水泄不通。

    吃着面的人洋洋得意道:“这是我老家沈城做的方便面,这肉是牛肉,大块的牛肉,你们见过吗?哈,真好吃!”

    一个中年人拿起方便面的包装袋念了起来:康师傅方便面?

    另外一人凑到近前,看着包装袋问道:“谁叫康师傅?”

    对方回答。“我哪知道?不过看这个康师傅戴的帽子,至少是五级厨师,这水平不低呀!”

    “五级厨师?我看能做出这么香的面,最低是七级厨师,康师傅?怎么我家那边没卖的?”

    “同志,这康师傅是在哪买的?”

    一个人询问。

    “这么好的面,当然是我们沈城了!”

    魏英州并不知道,内地已经有了一款加酱包的方便面,前世让他无比自豪的红烧牛肉面,这一世注定会成为他的梦魇,

    ……………………………………

    林云知道,跟前世一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注定会成为,国家方便面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款产品,但这并不是说如今的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就能躺赢。

    在前世,魏英州之所以能够让康师傅成为方便面领域的霸主,除了是第一款酱包产品外,还因为在最短时间内就覆盖到了全国市场。

    魏英州不是林云,即便这几年亏了不少,但手里还有一千多万呢,而且他后面还有家族企业顶新公司,随便拿出个几千万没问题,有钱,才能以最快时间占有拥有市场。

    要知道统一品公司也仅比康师傅晚了半年时间入内地市场,然后也弄出了自己的统一红烧牛肉面,味道不比康师傅差,可还是打不过康师傅,因为老百姓已经认可了康师傅,先入为主,价钱又不比康师傅便宜,为什么买你的产品?

    无奈之下只能弄出一款小浣熊才勉强在内地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方便面就是这样,没什么科技含量,你能弄红烧牛肉面,我也可以,关键就在于市场占有率,要在其他品牌还没反应过来时就把市场牢牢控制在手中。

    现在林云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红烧牛肉面被他创造出来,可产量上不去,市场占有率根本无从谈起,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购买新设备提高产能。

第六十二章 贷款问题

    康师傅一天两千多袋的产量,还不够沈城两个区的份额,完全就是一个小作坊的水准,别说魏英州,就是双峰快餐面如果仿制红烧牛肉面,再借助雄厚的资金去占领市场,那康师傅也会半路夭折,充其量成为一家地方企业。

    关键还是没钱,没有资本就无法扩大生产。

    沈城铁河区工行支行,林学东、林云和宋春涛三人找上门来。

    “钱行长,我们这次来是想贷款!”

    林学东开门见山,说出来意。

    快要退休的钱柏滔看了三人一眼,眉头皱的老高。

    “林厂长,你们刚还了十二万的贷款,怎么又缺钱了?”

    林学东急忙回答:“钱行长,我们原本不缺钱,还花了六十万把第二食品厂的方便面生产线买了下来,可谁想到新产品太好卖,每天两千多袋,早上发货,晚上就卖光,经销商天天上门催我发货,可产能不够呀,想多卖也没办法。

    所以我们想再购置一台生产线,年产量必须得达到四百万袋,我查了,这样的设备国内只有盛海市的粮油机械加工厂才有,一套要一百四五十万元,我们现在手里倒是有钱,可也得有流动资金不是?不能随便动,所以就只能找钱行长您想想办法。”

    所谓想办法,自然是希望对方贷款了。

    钱柏滔有些吃惊道:“你们把二厂的那套设备买下来了?多少钱?”

    “四十万元。”林学东回答。

    钱柏滔点了点头:“这么看来,你们还是有点实力的,想要贷款也不是不行,只是…………。

    林厂长,不是我不想贷呀,现在国家的政策你也知道,对私人企业有很大限制,我听说杨区长把厂子卖给你们就有很多流言蜚语,他能顶得住,我就是个支行长,真要是上面怪罪下来,我可受不了………真是没办法呀!”

    宋春涛不高兴了。“钱行长,在我们南方,银行可是非常支持私人企业的,我们那边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就是有银行的支持,怎么到你们北方就不行了?

    再说,五年前不也是贷款了吗?而且现在我们的产品不是卖不出去,是卖的太好,你们贷款给我们能赚利息,咱们两家皆大欢喜,这么好的项目你不贷,还等什么项目?”

    钱柏滔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道:“五年前国家是支持私人企业发展的,现在不是有些情况吗?此一时,彼一时了。”

    林云开口了。“算了,不贷就不贷,钱行长,我知道您的心思,国家很多大项目都由工行出资,所以你们不愁放贷,也不差我们这点利息,好,不打扰了,我们走!”

    说到底,北方的思想还放不开,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为什么说九二年老人家的南巡,是改革开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呢,就是彻底解放了思想,告诉所有人,改革是大势所趋,从那时开始,社会上的主流思想才从保守转变到开放,国家的经济才彻底飞了起来。

    “林总,工行不贷,我们还去哪一家?”宋春涛询问。

    “当然是谁家想赚钱去谁家了,走,去找农行。”

    在九十年代,要说那国有哪家银行最惨,无疑是农行了。

    工行面对商业企业,而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伊始正是国家商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段时间里国家也从原来的原材料出口国变成了外贸出口国,直至世界最大贸易国,工行赚的盆满钵满,三十年后更是成为世界五百强中第一大银行。

    建行差一点,但在国家飞速发展中也是突飞猛进,为国家成为“基建狂魔”立下头功。

    可再看农行,那就悲催了,国家大量的资金都投到了工商业和基础建设,留给农业方面的钱少之又少。

    农业不重要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农业被称为第一产业,是工业和商业的基础,连饭都吃不饱还搞什么工商业,都是扯淡。

    但在九十年代,农业资金投入却又最少,农民们的生活也很苦,农业的价值更多的是反哺到了其他产业,以保障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

    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九十年代,大量的国外粮食企业,趁着国家无力重视农业之时趁虚而入,如孟山都这类的跨国公司利用强大的技术优势在很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国内种子市场。

    他们的种子耐旱、抗虫又多产,种下去收成比国产种子多产两成以上,看上去很好吧,其实不然。

    进口的种子只能种一次,来年再想种还得买新种,几年下来,国内的种子企业全部被人家干死,粮食直接就被这些跨国公司控制在手中,做到这一步,一个国家的命脉也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看似繁花似锦,实际命脉都被西方跨国公司控制。

    例如巴西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在九十年代人均收入就突破五千米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似乎前途无量,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早就成了西方国家资本的韭菜地,随时会被收割。

    这些国家的农业和工业都被跨国公司控制,特别是农业,完全由孟山都、杜邦等几家公司牢牢掌控,人家不跟你讲仁义道德,想吃饭吗?好,乖太听话,要是不听话,没得说,你们都得被饿死。

    林云前世,那位被称为当代神农的袁老为什么如此受国人爱戴?就是因为他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国人摆脱了饥饿危机,从此不再受粮食的困扰,不再被西方跨国公司拿捏,如此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在九十年代,国家的粮食战略还没提升到足够的高度,倒不是说国家不重视粮食,主要是还不知道国外粮食企业是多么的卑鄙如孟山都这类的企业进入国内时还大受欢迎,甚至连国家电视台都为其打广告。

    农业如此困境,农行也好不到哪去,农民们不敢贷款,即便贷出去的钱,大部分也成了坏账。

第六十三章 赵行长的请求

    林云几个人找到了农行,说明来意后,支行的赵学民行长亲自接见。

    “几位,快坐,来喝茶。”

    赵学民四十左右岁,跟林学东年纪相仿,满脸堆笑亲自为三人沏茶,那样子,仿佛见到了亲人。

    “赵行长,我叫林学东,原来是龙口街道面粉厂厂长………。”

    还没等林学东说完,对方恍然大悟道:“林厂长,我知道您………对了,龙口街道面粉厂不是转制成了私人企业吗?”

    “对,赵行长知道?”林学东问道。

    “当然知道,您的公司是我们沈城第一家私人有限公司,这是大新闻………这位就是宋经理吧。”

    宋春涛点了点头。

    “这位应该是林厂长的二公子林云,听说林学你暑假时跑到了深市,请来了宋经理,这才让龙口面粉厂起死回生,真是不简单,应了那句话,虎父无犬子呀!”

    林云有些错愕:怎么这件事都传开了?

    林学东开门见山,说出了来意,赵学民听完笑道:“林厂长,你家的红烧牛肉面的确很好吃,所以我认为可以给你们贷款。”

    “哦,赵行长吃过红烧牛肉面?”林学东倒是有些惊讶。

    “吃过,你看!”

    赵学民从抽屉里直接拿出了一袋面放在桌子上,果然就是康师傅。

    赵学民接着说道:“这面是我吃过最好的方便面,比双峰快餐面强多了,我想问下,这是谁研制出来的?”

    林云道:“当然是我父亲了。”

    赵学民连连称赞:“厉害,厉害,我相信这一款产品一定能成功,所以,林厂长您说要贷款,我举手欢迎,我们也需要您这样好的客户。”

    “赵行长,太感谢了,太感谢了,有了一笔贷款,我们企业也能更好的发展,谢谢了!”林学东也没想到对方如此痛快,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林学暗中点点头:这个赵学民还是有些眼光,比那个钱柏滔强的多。

    一家金融机构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找到优质企业放出贷款,进而获得收益,某种程度来说,跟风投公司做的事情差不多。

    当然,风投公司的风险更大,回报也大,投资目标主要看潜力,有赌的成分。

    银行则是要降低风险,回报当然也低,投资目标是要看你的真是实力。

    可无论是潜力还是实力,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个品牌都足以支撑起来,如果现在有一家风投公司发现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毫无疑问,立刻就会像猫闻到腥味一样扑上来。种子投先来五百万,不够A轮投资,再不够B轮投,只要内部不出问题,三年内保准上市,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银行来说也是如此,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可是市场上独一份呀,此时不投何时投,白给的钱不香吗?

    所以对林云来说,农行放给自己贷款不是施舍,而是占了大便宜,是自己帮对方赚钱,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自己现在没钱,就是对方求自己贷款都不干。

    不管怎么说,林云对赵学民的印象很好,是个有眼界的人。

    林云正想着,赵学民开口道:“林厂长,我想问一下,这方便面用的面粉是那个厂子买的?”

    “哦,就是在混河区粮油厂买的,都是老主顾,价格能便宜不少。”林学东回答。

    “那你们进价是多少钱一斤?每个月能进多少斤?”赵学民又问道。

    “我们买的是特二粉,正常价格三毛,老主顾便宜三分,二毛七分,当然,我们用量也大,现在两周就得用掉八百多斤面,一个月嘛,看样子得两千斤面。”林学东也不隐瞒。

    赵学民点了点头,拿出笔在纸上算着:“一个月两千斤,如果你们买了新设备,怕是一个月要五千斤左右………嗯,估计不止这些,这样算下来,一年要七八万斤面真是不少呀………!林厂长,其实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请求?”林学东一愣,对方能有什么请求自己的?“赵行长,您说。”

    赵学民接着说道:“其实就只是一个小小建议呀,林厂长可以参考一下,是这样,我们农行两年有一个项目,给丰和市多丰面粉厂贷款了六百万元。

    丰和市想必大家也知道,盛产小麦,农业嘛,我们农行就是做这个的,不过这厂子经营不善,很多面粉都卖不出去,我就是想问问,林厂长能不能从丰和市面粉厂进面粉,也算是帮帮他们。”

    林学东立刻问道:“那他们的面粉价钱怎么样?”毕竟要考虑成本。

    “其实价钱不贵,特二粉出厂价格也就两毛………那家面粉厂呀,去年购置了新设备,一年能出四十万斤面粉,本来想打个翻身仗,哪想到有一家国外企业去了丰和市,说是要和当地政府共同成立公司,一起做面粉生意,这家外国企业一连收了三家面粉厂,都是年产百万斤以上的大厂。

    这国外企业有钱有技术,把面粉价格压的很低,结果把很多其他企业都快挤倒闭了,别的企业我们管不了,可多丰面粉厂还欠着不少贷款呢,再这么搞下去,我们这笔贷款也要不回来了。

    唉,其实就算你们买他们的面粉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难呀,咱们的技术跟老外比起来,差得多,打不过他们呀!”

    林学东没吭声,外国企业有钱有技术,国内企业哪里是对手?正如赵学民所说,即便自己去买,自家这点购买量也没用。

    林云一听却是来了兴趣,问道:“赵行长,你说得这家面粉厂有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赵学民回答:“有,有两万多亩小麦田呢,丰和市不就是咱们省的小麦之乡嘛,整座城市一共有两百万亩麦田,都是优质小麦,面粉多的是。”

    林云又问道:“那家外国企业是不是提出要为农民提供小麦种子的要求?”

    赵学民回答:“没错,他们的种子产量高,有耐病虫害,质量的确比咱们国内的种子好。”

    “糟糕!”

    林云明白了,这外国企业一定是那几个跨国公司中的一个,想不到这么快就杀进来了。

第六十四章 二百万贷款

    西方这帮跨国公司的套路很简单,给对方提供所谓的“优质”种子。

    不得不说,他们的种子产量的确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可关键是种子只能种植一次,小麦打穗不结果,明年还得买他们种子,这个结果就是:你永远也无法通过种植得到他们的种子。

    通过低价、量大、优质的粮食占据市场,淘汰本地的种子,时间一长,本地种子就绝迹了,国外的种子便独霸市场,此时你的粮食就控制在对方手里,到时候他们会通过涨价的方式收割。

    你不卖?不好意思,那自己种粮食吧,反正你的种子已经没了,而且他们的种子种过的土地,其他种子很难生存,这就是西方跨国公司用种子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非常邪恶。

    “不妙呀!”林云皱着眉头,如果自己不知道这件事也就罢了,可偏偏赵学民“多嘴”,自己能坐视不管?那就太没良心了。

    这套路很深,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发现,要不然政府也不会跟他们合作,甚至政府还很感谢这帮“吸血鬼”,觉得对方是来奉献国际主义精神的。

    林云想了想说道:“赵行长,你的提议很好,其实我们金龙公司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方便面需要面粉,刚才你算出我们每年要五六万斤,其实算错了,我们准备在五年内实现年产量至少十亿袋,这个量需要多少斤面粉?”

    “啊,十亿袋?”

    赵学民傻了眼,这数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能力了。

    当然,林云的目标可不是十亿,是六十亿,这数更恐怖,还是别吓对方了。

    林云接着说道:“赵行长,年产十亿,一年需要消耗掉多少面粉?怕是要几千万斤,这么大的用量,只能通过生产基地的方式购买。

    其实我们已经有了打算,下一步准备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从上游解决原料问题,赵行长的提议倒是很符合我们的战略规划,我觉得可以合作,当然,前提是我们的产量提升上去,最起码要达到年产量千万袋以上,仅凭现在的产量,考虑这步还为时过早。”

    “林云,你说得是真的?”赵学民有些不敢相信林云的话。

    “当然是真的。”林云回答。“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可是有自己的规划,不单单只是卖方便面,还要控制上下游渠道,上游是掌握面粉的供应,下游则是控制经销渠道,上、中、下游三方渠道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把产品做到全国,这才是一家大企业的标准,要不然始终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哈哈!”赵学民大笑。“林厂长,我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企业,如果真的能做成这件事,那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不强大才怪,您可是有一个好儿子呀!”

    “那是,那是!”林学东也附和着点头,同时看着儿子,他真是不敢相信儿子有这样的战略计划,超出自己不知多少,可这样的计划能实现吗?

    林云已经想好了企业未来五年计划,未来的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不仅仅在方便面上要成为全国第一,还要涉及饮料、小食品等领域,特别是饮料,五年后将会成为食品主流产业。

    在前世,饮料行业可谓竞争激烈,饮用水、茶以及可乐领域都如战场一般,特别是饮用水,利润率非常高,是饮料企业的必争之地,哇哈哈的老宗和农夫山泉的钟善善还分别成为了全国首富,可见其行业的收益有多大。

    林云在饮用水行业得到了灵感,哇哈哈和农夫山泉都是掌握着水源地,通过控制水源地获得饮用水上游渠道,再利用宣传打造产品的质量优势地位,这种方式对其他饮用水企业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既然饮用水能控制上游渠道,方便面为什么不能?当然没问题,一方面以优良的面粉做为宣传,打造高品质产品,一方面还可以与国外跨国公司抗争,保证国家自己优质小麦生生产基地的安全。

    当然,这些都是林云下一步的安排,前提得有钱,没钱什么都不要想,想了也是白想,特别是跟那些跨国公司对抗,没有个几十亿都不要想,而且仅靠企业自己是斗不过对方,必须得国家出面才行。

    不管怎么说,林云对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战略思路完全符合赵学民的利益,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先派人到丰和市考察一下,看看情况,然后等康师傅方便面产量上来后再谈合作。

    双方算是有了初步的口头协议,赵学民立刻派工作人员和林学东对接,下一步就是放贷。

    虽说现在对私人企业放贷需要很繁琐的手续,但事在人为,只要赵学民批准相关手续都能从简,甚至赵学民还从国家一号文件中找出条款,将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划到了支持国家农业发展的企业中,依据这一条款,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可以获得更高的信贷额度,第一批贷款二百万元。

    三天时间,二百万元就到了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账户,在此之前,林学东就已经联系到了盛海粮油机械加工厂。

    盛海市粮油机械加工厂是全国最大的粮油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早在十年前就可以制造方便面生产线。

    当然,一般的企业买不起,最低也要五十万,最好的生产线拥有每小时五百袋的生产能力,如果三班倒,一天就可以生产一万两千袋,年产量达到四百三十万袋,这套生产线的价格是一百五十万。

    “就这台最大的生产线!”林云当场拍板,没有人反对,甚至觉得即便是这台年产量四百三十万袋的生产线也不够用。

    当然不够用,林云的计划可是要在一年内突破一亿袋,四百万连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也没办法,这是国内最大的生产线,双峰快餐面有十台相同的生产线,年产量是五千万袋。

    …………………………………

第六十五章 盛海老家

    沈城至盛海市的火车缓缓停靠在站台旁,林学东,林云和宋春涛三人拎着大包小裹走下火车,在车站外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市中心。

    盛海市,全国最大的金融城市,比之首都还要繁华,对林云来说,这里也无比熟悉。

    前世,林云在这里住了十五年,通过金融市场赚了大笔财富,这些财富几辈子都花不完,可这里也有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梦魇,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他迷失自我,最后走向了罪恶,为了逃避法律选择离开国家,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一世,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他要堂堂正正的做人。

    “到了!”

    三个人走下出租车,面前是一家酒店,办了入住后,林学东给自己的大爷林永辉打了个电话。

    “大爷儿,我到盛海了,现在在晋中路十字路口的天悦酒店………嗯,到长兴路一百七十八号,旁边有一家中心医院,嗯,好的,我知道了,咱们一会见。”

    林云的祖籍是盛海市,爷爷林永昆还有个哥哥林永辉和姐姐林静华。

    林永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城,他的哥哥和姐姐留在了盛海,林永辉有两个儿子,林静华有一儿一女,算上林永昆三儿一女,林家第二代人口众多。

    林学东带着林云和宋春涛走了十分钟,看到前面那家中心医院,在医院门口站着一个人。

    “大哥!”

    林学东打招呼,对方是林永辉的大儿子林学勤。

    “学东,哈,好久不见了。”

    对方走上来拍了拍林学东亲切问候。

    “大大爷好!”林云急忙跟对方打招呼。

    “林云,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大小伙子了!”

    林云对这位大大爷印象很深,在前世,对方的女儿,也就是林云的大姐是复旦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到了银行工作,那时林云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利用对这位大姐的工作便利获得了很多内部消息,靠着这些消息赚了不少钱,也算是坑了这位大姐。

    林学东指着宋春涛说道:“大哥,这位是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宋春涛,春涛,你叫大哥就行了。”

    “春涛呀,学东从电话里都告诉我了,想不到你们不言不语就搞出了个企业,这次还要购买百万元的设备,我爸听说后很高兴,说咱们林家总算出了一位继承祖辈事业的人。”

    林云的太祖父那一辈在盛海市摆摊卖糖人………好吧,这勉强算是商人,那时是战争年代,大买卖都活不下去,小买卖更不用说,鬼子打进来活人都不成,更不用说是糖人儿了。

    据说林云的太祖父生前对这门手艺一直念念不忘,想要后人继承他的本事,林永昆在北方搞建设抓不到,林静华是女孩,手艺这东西有传男不传女之说,找来找去只能由林永辉来继承,这可把林永辉折磨坏了。

    还好,建国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私人企业都要合并,更不用说是个体商户了,因此林永辉才算“逃过一劫”,可父亲终是不甘心,即便去世之时,对自己这手艺也念念不忘。

    好吧,林永辉,也就是林云的大爷爷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两年前在盛海大学建筑学院退休,吹糖人儿这门手艺终究是失传。

    因为老人家临终时的念想,林永辉始终觉得林家人有经商的基因,如果不是时代的原因,或许林家现在经营着一个庞大的糖人儿帝国,北方有“泥人张”,南方为什么没有“糖人林”?

    林学勤带着三人回到家,林云再次见到了这位大爷爷,样貌跟林云的爷爷很像,不过他一辈子在学校教书,身体保养的很好,不像林云的爷爷,没到六十就满脸皱纹,那是在工厂奋斗半生留下的印记。

    “大爷爷”满头白发,有些清瘦,但很精神,嘴里叼着烟斗,很有些艺术家气质。

    说到白发,这不是累的,而是遗传,在前世,林云四十五岁时头发就白了一半,父亲林学东五十岁也是满头白发。

    在前世,他一生之中只见到大爷爷四次,八九岁时见过一次,上大学那年见过一次,后来在盛海工作见过一次,最后一次是大爷爷去世,那已经是二十年后了。

    “大爷爷好!”林云亲切的打招呼,对笑容满面,摸了摸林云的头,还和自己比了下身高。“小家伙个头不矮,再过几年能到一米八,到时候就到盛海来,大爷爷给你挑个婆姨,以后就在盛海工作了。”

    林学勤在一旁笑道:“爸,林云现在和他爸在一起开公司呢,以后那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找的婆姨也要门当户对,你可得好好挑挑。”

    林永辉一拍脑袋。“对,我林家祖辈经商,林云,你太祖父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商人,要不是小鬼子入侵,今天咱们林家怕是在盛海也有名头。

    可惜我和你爷爷这辈没人经商,你父亲很不错,你更了不得,被你爷爷都夸上天了,说你颇有祖辈的风采,以后我们林家的荣光就由你父亲和你继承了。”

    林云也没吭声,就在那点头附和,林学勤一旁看不下去了。“爸,您先让林云他们喝口水行不?然后再吃点水果,别上来就说这些大道理,人家学东现在是做面粉买卖,我爷爷那辈就是个吹糖人儿的,没法比!”

    林永辉一瞪眼。“不管是做面粉买卖还是吹糖人儿,不都是食品吗?不都是吃的吗?有什么分别?”

    看到大爷吹胡子瞪眼,林学东连忙道:“大爷,您说得对,这次来我们可是给您和我大姑带了礼物,看,这是咱们家做的方便面,还有沈城特产的烧鸡和烧酒。”

    林云和宋春涛连忙把东西拿了出来。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林永辉看着方便面,指着康师傅三个字连连摇头:“学东呀,这个名字起得不好,你应该起林师傅方便面,那样就能传承你爷爷的遗志了………!”

第六十六章 上辈子的拖欠

    五点钟下班后,林云的姑奶林静华和女儿一起过来,和林学东三人唠了一会,六点钟左右,大家一起下楼到酒店吃饭,刚坐下,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正是林学勤的女儿林芳怡,也就是前世被林云坑了几次的那位。

    “大姐好!”

    林云急忙打招呼,此刻他很是心虚,前世因为自己对方可受了不少苦,三十五岁时就是中行的中层领导,原本前途光明,可受自己拖累从此不再受重用。

    林云后来才知道,原本她可以告发自己的种种罪行,起码可以将功补罪,可她没那么做,毕竟是亲人,在她看来,这份亲情是无价的,可林云那时的确不是人,把亲情当成了工具,自己赚了几千万,可这位大姐却从此没了前途。

    唉,林云觉得自己上辈子欠了很多债,只能这辈子还了。

    林芳怡如今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梳着个麻花辫,她的性格不像盛海人,倒像北方人,大大咧咧。

    “林云吧,几年不见长大了,听说你和二叔搞了个方便面厂,还挺有本事的,这次来还要进设备,企业做大了呀?”

    林云笑着点头:“大姐,这不改革开放了嘛,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就弄了个企业玩玩,大姐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有没有兴趣到厂子里上班?以你的水平,当个财务老总没问题。”

    “那得看你这企业又有多大规模,年产值一千万以上可以考虑。”林芳怡回答。

    林云回答:“大姐,你信不信,我们的公司明年就能突破一千万。”

    “你就吹吧!”林芳怡不以为然。

    又过了一会儿,林云的另外一个哥哥和姐姐也过来了,两人都已经上班,距离比较远,上下班坐公交。

    除了林芳怡,林云与其他同辈的关系就疏远一些,远没有林芳怡那么亲切,毕竟接触很少嘛,其实这归根结底是城市化进程的体现。

    大规模城镇化打破了这个古老农业国家的基本家庭结构,特别像林家这样的城市居民。

    在城镇化过程中,直系同辈人住在不同的城市里,他们血脉关系非常近,但因为住在不同的城市,往来不方便,之间的关系连连就淡了。

    同一辈人可能还有念想,但到了下一辈人,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很少,见面后会很客气,却没有亲人一样的感情。

    不管怎么说,在座的除了宋春涛外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吃饭总是比场面上的饭局舒服得多。

    林芳怡坐在林云身边,她对这个小弟弟很感兴趣。

    “林云,听说你暑假孤身一人去深市走了一圈,胆子不小嘛,那边怎么样?”

    “深市当然好了,改革的思想特别浓厚,比我们沈城强多了,比起盛海,怕也要强一些。”林云回答。

    林芳怡撅了下嘴,想要反驳,可还真的没法说。

    盛海这几年的发展的确有些缓慢,这从数据上就能看得出来,完全没有全国金融之都的风采。

    林芳怡叹了口气:“唉,你说得倒也没错,我们大学老师也说,盛海这两年有些掉队,跟深市相比有点慢,不过盛海的底蕴毕竟深厚,只要发力,就能起飞,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发力点,盛海证券交易所不是已经开张了吗?我相信很快就好了。”

    做为大学生,林芳怡对国家的发展很关注,如今盛海的证券交易所成立,还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她相信对盛海的经济还是有巨大帮助的。

    林云却笑着摇摇头。“大姐,金融是什么?金融不过是工具而已,是实体经济的具现,单纯讨论金融市场的好坏没有用,催动经济发展的是实体经济,盛海要想重现第一经济大市的风采,靠一家证券交易所可没用,关键还是看如何吸引外资,如何引入新的实体经济这才是关键。”

    林芳怡一愣,看着林云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话说得很大呀!那我问你,盛海如何才能腾飞?”

    林学勤瞪了自己女儿一眼:“方怡,这种问题是国家考虑的事情,林云能知道吗?”

    林云微微一笑道:“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四个字,浦东开发呀!”

    浦东开发是盛海,乃至全国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由此也奠定了盛海未来四十多年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其实浦东开发在九零年已经开始,但真正发力还是要等到九二年老人家南方讲话之后,至于说现在,还在搞前期的一些准备。

    “浦东开发?”

    林芳怡拍了拍林云的脑袋说道:“你这个小家伙还知道浦东开发呢?行呀!这件事也只有很少人知道,我还是通过学校老师才知道这件事,对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怎么知道?我是在十几年后知道的!

    林云当然不能这么说,就编了个瞎话。“看报纸呀!国家大事报纸上都有,就是你不关注罢了。”

    林芳怡不甘示弱道:“哎呀!你还天天看报纸?不简单呀,看来我小瞧你了,那你再说说,浦东开发为什么能让盛海崛起?”

    “嘿嘿,这个很简单,浦东是长江入海口,区域优势非常明显,而且是一个深水良港,百万吨的货船也能通过,这是天然优势。

    另外浦东开发势必会增强全世界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信心,面对我们国家十一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牵一发动全身,不仅仅是盛海,这步棋对我们国家都至关重要,是一招利在千秋的大棋局。

    我相信在十年后,浦东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这里将成为我们国家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和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此便利的条件,我们的金龙食品有限公司都想到这里建厂了…………!”

    林芳怡听的入了迷,她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堂弟竟然能对浦东有如此深刻的认知,怕是报纸上的官方通告都没他说得好,可当听了林云最后一句话。“噗嗤”,没忍住就笑了出来,前面说得都很好,最后太臭屁了。

第六十七章 大型国企的命运

    林永辉拍手叫好:“林云,你这认识太高明,方怡,你不总是自吹自擂,说自己如何如何有本事,看看你这个弟弟,比你高出很多,你要向他学习,知道吗?”

    林云刚忙说道:“大爷爷,我就是多看了点报纸,照本宣科罢了,大姐可是复丹大学的高材生,认识自然比我更深刻,我不行,还得学!”

    林永辉不住点头:“年少有为,还很谦虚,我们林家可是出了一个有本事的人,你们几个小辈,以后得跟林云多学学,比天天总是牛哄哄,这才叫怀虚若谷。”林永辉越看这个孙子越是喜欢。

    林芳怡当然不服,不过她也惊叹林云的见识,毕竟是盛海人,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今天让林云抢了风头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小弟呀,这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但落到具体事情上就复杂多了,你成立了一家企业,那我问你,你知道如何做好企业吗?”

    “如何做好企业?大姐,那您说怎么做呢?”林云向对方“虚心”请教。

    “做企业可不容易,首先要找市场,根据市场定产品,可这才是刚刚开始,有产品后还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围绕市场做产品,这两点做好才算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还得要市场营销做好宣传工作………总之是非常有讲究的。”

    林云听了也是一愣,能说出这些来,显然林芳怡对企业的运营很了解呀。

    “大姐,那你再说说,怎么定位一款产品呢?”林云问道。

    “这………咳咳,这就不好说了,这样吧,我的一位老师有手里有一些关于企业管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位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的手书,一般人可买不到,只有我们大学才有这份材料,等哪天我跟老师说一下,把这份材料复印一下,然后给你邮过去,你就照着材料里的做,保准能把企业做好。”

    “咳!”林云嘴里的菜差点喷出来,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这怎么耳熟呢,宋春涛看了林云一眼,生生把笑给憋了回去。

    “大姐,您说得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叫什么名字?”

    “哎呀!”林芳怡挠挠头,想了想说道:“好像叫什么豪,什么伟豪,我不太记得了!”

    “噗嗤!”林云没憋住笑了出来,急忙喝了口水掩饰一下。

    “大姐,是不是叫李伟豪呀?”

    “对,就叫李伟豪………怎么,小弟你也看过这份材料?”

    “看过,看过!”

    林云真是没想到那份材料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从深市流到了盛海,而且还竟然成了复丹大学的教材,如果这些老师知道,这东西就是自己为了赚钱“瞎编”的,会不会被气死?

    当然,林云不能告诉林芳怡,这是自己的黑历史,说出去丢人呀。

    林芳怡看着林云一头雾水,这有什么好笑的?

    林学东在一旁觉得李伟豪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呢,好像有人提起过,似乎儿子对自己提到过………还好没想起来。

    一家人都很高兴,林云非常喜欢今天的食物,是盛海的本帮菜。

    前世林云在盛海住了很多年,各种美食都吃过,可这顿饭却是最美的一顿。

    什么“青鱼下巴甩水”、“青鱼秃肺”、“生煸草头”、“白斩鸡”、“鸡骨酱”、“糟钵头”、“松江鲈鱼”、“枫泾丁蹄”,味道就不说了,正宗到了极致,不过有一点不太好,量有点少,不够吃…………。

    …………………………………………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坐上公交车,晃悠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郊区,老远就看到了一片巨大厂区,高耸入云的烟囱正冒着烟,这是他们此行目的地——盛海粮油机械厂。

    这座工厂太大了,厂房林立,恐怕得有两平方公里左右,也是,这机械厂隶属国家机械部,拥有两千多名员工,标准的部级企业。

    这样的企业说是企业,实则就是个微型的城市,城墙就是厂区的围墙,围墙里除了厂房和机器外还有居住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什么小卖部、澡堂子、屯儿所,甚至小学都有,如果是个宅男宅女,就是一辈子不出厂区都没事。

    这样的厂子很多,沈城就有十几家,辽北省更多,特别是那些有大型煤矿或者钢铁厂的城市,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一个企业能养数万人。

    比如辽北省的鞍城,以炼钢闻名,拥有近万名职工,算上家属多达数万,数万人都靠着一座钢厂养活,危机早已埋下。

    毫无疑问,这些大型企业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鞍城,自建国开始,每年冶炼数百万吨的钢铁,这些钢铁被运往全国各地,支撑起国家工业化的脊梁。

    还有那些煤矿城市,工人们一锹一锹挖出煤炭,黑色的金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祖国各处,有了电力,人们才能生产生活,才能打开国门改革开放。

    某方面来说,大型企业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些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根基,可当打开国门迎接新的未来时,这些企业却大都走入了末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型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性,于是就渐渐掉队了,沈城如此,盛海也如此,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改变,只有变革才能重获新生。

    龙口面粉厂还能在林学东父子的带领下实现转制,遗留的问题也不大,可这些大型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就如盛海粮油机械厂这样规模的企业,谁买的起?即便有人买下,可数千工人又怎样安置?

    最好的方法是引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革,可机械类企业最不吃香,利润少不说,对技术要求还高,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在前世,林云知道有一些企业因为国家战略需要还是保存了下来,比如沈城机床厂,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在一段时间内也算是重获新生,可面对国外的优质产品依旧没有多少竞争力,只能在低端产品赚些微薄利润。

    总的来说,八九十年代的大型企业十年后九成以上都不复存在,多年后,人们再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只剩下了感慨,辉煌的岁月也早已经变成历史的唏嘘,但对于那些当事人来说,这不是唏嘘,而是切身之痛,这种痛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林云早已知道这家企业的命运,但做不了任何事,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不过塌之前,你得卖给我套设备。

第六十八章 挖墙脚

    三人来到厂子门口,说明来意,门卫大爷打了个电话,很快一位三十左右岁的年轻人跑了出来。

    “哪位是林总和宋总?”

    “我是林云,这位是宋春涛经理,这位是林总工程师,你是高科长?”林云走上前。

    在来之前宋春涛已经和机械厂联系好了,对方有现货,一手交钱就能一手交货。

    其实这趟盛海之行不用林学东亲自前来,只是要见大爷和姑姑,他才跟了过来,和厂家交易这种事已经交给林云和宋春涛。

    “您是林总?好年轻呀………对了,高风,销售科副科长,宋总您好,林工程师您好!”

    对方客气的把三人接到厂中,来到了一间办公室。

    “三位稍等片刻,我们吴科长正在和领导开会,一会儿就来!”

    高风为三人倒了杯水,陪着聊了起来。

    “高科长,现在企业效益怎么样?”林云询问。

    “唉,不怎么好。”

    “不应该呀,咱们厂可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厂子,设备最全,应该不缺市场吧!”林云不解。

    “不行,虽然产品品类齐全,可价格没有优势,如今南方也有很多企业能做,越来越难卖了。”对方摇头。

    “那应该是在小型设备上,大型设备方面,恐怕别人还做不了吧?”

    “林总说得对,但大型设备一年也卖不出一两套………实不相瞒,林总您要买的那套方便面生产线是我们厂子今年唯一制造的一台,去年也只是造了一台,现在这种大型设备不好卖,小型设备没优势,效益就上不去,难呀!”

    高风倒也不隐瞒,把企业当前的困境说了出来。

    林云并不意外,这些都是通病,如果企业效益好那才叫意外,其实在八九十年代,全国上下这类企业几乎全部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只不过是快慢的问题。

    小企业倒闭的快,大企业倒闭的慢,这倒不是说大企业的产品更好,而是国家能给予这些企业支持,每年能给足够的资金,也算是续命,但到了九十年代末,续命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高风的话引起了林学东的共鸣,于是又聊起了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转制的事情,高风对这件事很有兴趣。

    “林总,据我所知,现在方便面市场可是由双峰快餐面把持着,最近六年里,他们在我们这里买了八台生产线,到今年为止,我估计双峰快餐面年产量已经超过了四千万包,你们进入这个市场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呀!”

    林云笑了笑:“双峰快餐面?我们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对手,到明年这个时候,双峰快餐面就不会出现在市场上了。”

    高风:“…………!”

    “这么嚣张吗?”高风觉得林云太张狂了。

    林学东笑了笑没吭声,其实他也觉得双峰快餐面很不好对付,康师傅方便面虽然味道更好,但对方毕竟家大业大,都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怎么的也能支持几年,结果到儿子嘴里却连一年都活不下去。

    高风:“林总,不知道你们的公司有什么招数?能不能说说,让我这个外行学习学习。”

    林云也不隐瞒道:“简单,一是产品,我们的方便面在产品上直接碾压对方;二是打通上下游供应链,降低成本;三是准确的产品营销策略,掌握好这三方面,双峰快餐面根本不足为虑。”

    高风眼睛一亮:“林总真是好思路,让我耳目一新,我们做销售的业务员天南海北走了很多家企业,可从没听到有企业能分析出如此明晰的发展思路,佩服佩服。

    如果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能够成功,或许也能给咱们国家的企业改革走出一条好的路子。”

    “走出企业改革的好路子?”林云觉得这个高风有点本事,起码眼界比他这个位置的人要高很多,于是进一步问道:“高科长,看你的谈吐不一般,可比普通人强出不少,如果我没看错,你是不是大学生?”

    高风苦笑道:“我是八五届的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就到机械厂工作,一晃也六年了,只是厂子效益越来越差,我们这些大学生也没办法让企业更好,真是有些惭愧!”

    林云一副很“羡慕”的样子。“高科长谦虚了,企业好不好是所有职工的原因,主要责任还在于领导者。

    不过我有一点不明白,高科长这样的学历应该给予重用,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个副科长?看来机械厂也有很大问题,不唯才是举嘛。”

    的确,在八十年代大学生很少见,全国一年的本科生也就五六十万左右,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大厂里工作,像高风这样毕业六年的本科生怎么也得是正科了,结果还是个副科,这不科学。

    林云的话似乎说到了高风的痛处,他微微叹了口气:“我们这机械厂规格高,是部级直属企业,升职得论资排辈。

    我就是个普通学生,能到科级已经算快的了,和我同届的学生有不少还是普通技术员呢………不过跟林总相比我这水平还差的远,林总才是少年有为呀!”

    林云摇了摇头道:“那就是机械厂不重视人才了,如果高科长到我们那里,起步就是中层领导,直接负责一个省的销售工作,人才嘛,必须要重用。”

    高风笑了笑没吭声,虽然林云的话让他很高兴,可也没看上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毕竟和一家部级企业相比,这种不起眼的私人企业差得太多,即便工资高,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林云也没在意,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盛海粮油机械厂看上去实力雄厚,可属于它的荣光已经渐渐淡去,看吧,不出两三年,厂子的处境怕是跟沈城第二食品厂差不多,这些员工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

    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什么都缺,特别是人才,说句不好听的话,整个公司除了宋春涛外,其他人的水平都很一般,杜满囤也好,徐慧也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对杜满囤和徐慧,林云决定手把手教他们,他们二人也很聪明,相信能担负起责任来,不过他们两人也不够,特别是中层干部,这一层主要是负责落实工作,就原来那些职工,现在水平还差的远,企业规模小时还能凑合,等规模扩大,这些人的能力完全不够用,必须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但高素质人才不好找,再说,即使找到了人家也看不上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小企业,就像高风。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是没什么名气,可明年就不同了。

    正如林云所说,明年双峰快餐面就要完蛋,到时候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将一统方便面这个江湖,那时招聘人才也容易的多,林云此时跟高风说这些话是先打个招呼,他是希望到时候这个年轻人能考虑一下自己的公司,毕竟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呀!

第六十九章 盛海的财富密码

    几个人正聊着,门被推开,一位五十左右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正是销售科科长吴文勇。

    高风赶忙起身介绍。“吴科长,这三位就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位是林云总经理,这位是宋春涛副总经理,这位是林学东总工程师。”

    “哇,林总真是年轻有为呀,请坐!”

    几个人聊了一会步入正题,虽然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寂寂无名,可一百五十万块钱可是真金白银,可以说,林云几个人是粮油机械厂今年最大的主顾,而当听到林云还可能要买几台设备时,吴文勇那张胖脸堆挤成了一团,财神爷谁不得供起来?

    不过有些话林云还是要说的。“吴科长,现在我们急着生产,所以这次没和各位领导谈价钱,市场经济嘛,都不是一口价,再说,岛国那边是有很好的设备,只是因为订货复杂,还牵扯到外汇,我们赶时间就没去联系。

    所以,如果我们一次还要购买设备,价钱方面就要好好谈谈了,一百五十万有点贵,怎么得也得给打个折,是不是?”

    林云对这里面的门道太清楚了,一百五十万的设备,其实一百四十万,甚至一百三十多万就能买下来,之所以没砍价,就是因为时间太紧迫。

    浪费一天工夫就要损失五六千块钱,再加上产品已经上市,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占领市场,要是被同行复制过去,那时林云就赔大了,可该说的话还得说,一来告诉对方自己不是“棒槌”;二来也显示自己大度,不在乎这十万八万,算是卖对方的人情。

    吴文勇连连点头道:“林总放心,从今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如果贵公司下次想要进设备,第一时间告诉我,保证比这次便宜,买的越多便宜的就越多,而且,这一次的运费我们也承担,盛海火车站那边也交给我们,你们只要准时到沈城车站接货就行。”

    说实话,吴文勇很感谢林云,要知道此时国内很多企业都陷入了三角债危机,你欠我,我欠你,你再欠他,每个厂子都烂账一堆,能真金白银掏钱的企业不多。

    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不仅直接掏现钱,还没砍价,这种情况近几年都很少出现,完全是企业中的一股清流,吴文勇做为第一负责人,在领导面前特别有面子,同时也得到了几千多块钱的提成,能不高兴吗?

    “好,那就麻烦吴科长了,咱们这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

    也不多说,吴文勇带着几个人来到财务科,一百五十万元的汇款单交到了财务科,现金到账还得去银行办理,发票明天才能开出来,另外装货、发货也要等两天,算下来最快也得三天后了。

    林云几个人要看到货上了车,拿到发货单后才能离开,所以还得等两天。

    盛海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即便是三十年后,林云也觉得这里除了浓浓的金钱气息外,没有什么再值得留恋,没有那些古城的人文底蕴,也没有壮阔的自然风光。

    或许能在一个小弄堂里找到一家数十年之久的小店,品尝一些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吃,这勉强算是一点特色吧。

    当然,三十年后盛海已经成了国际大都市之一,四五百米高的摩天大厦比比皆是,凌晨也随处可见的夜场狂欢场数不胜数。

    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财富的故事时常发生,但这些都已不是那时林云需要的了,繁华过后归于平淡,所以,第二天林云来到了盛海证券交易所…………。

    好吧,三十年后的林云归于平淡,可如今的林云不能这样做呀,他那时之所以归于平淡,是因为把钱赚够了,如果饭还吃不饱就归于平淡,那只能说他是个傻子。

    就如有人对你说:我对钱没兴趣。那说这种话的人一是太有钱,另外就是他傻的可以,根本他赚不到钱,因此认命躺平。

    林云也想说出“”我对钱没兴趣”这句话,可又不想躺平,怎么办?那就赚呗。

    林芳怡今天没课,带着林云来参观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与深市证券交易所相对狭小的交易场地不同,盛海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是浦江饭店,这座饭店拥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建国前就是盛海名流聚集之地,见证过十里洋行的繁华,九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盛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但此前三天,深市证券交易所率先开张,深市速度强过了盛海速度。

    不过直到九一年五月一日,国家才正式下发盛海证券交易所的批文,这笔深市的批文早了几天,所以,盛海证券交易所才是国家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此时距离证券交易所开张之时已经过了大半年时间,刚刚开业之初,市民们对股票交易还很陌生,不知道这张花花绿绿的硬纸壳有什么用。

    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纸壳就是钱呀!今天两百块钱买一张,明天就能五百块钱卖出去,一天的收益就比一月工资多,至此,人们终于找到了财富的密码,数十万计的人涌入了股市,于是证券交易所成了这座城市最火爆的地方。

    林芳怡带着林云和宋春涛走进浦江饭店,一楼大厅人声鼎沸,大屏幕上一片红,交易员们穿着“红马甲”在电脑旁疯狂录入交易信息,忙的根本抬不起头。

    这些“红马甲”每月的工资有三千多块钱,几乎是盛海人均收入的十倍,绝对的高薪阶层,当然,老百姓不在乎他们的高工资,只在乎自己买的股票今天又涨了多少,三千块钱算什么?我一个月能赚四千!

    林云知道,此时正是国家股市第一次大涨之中,这次大涨也是涨幅最大的一次,从九零年十一月开始直到九三年五月,将近三年时间整体涨幅达到了十三倍。

    特别是在明年年初,当老人家南方讲话后,股市更是一路狂飙,到九二年年底,最高峰时,大盘指数接近一千六百点,整体收益达到十五倍。

    可以说,在这段时期,只要购买股票,一年下来至少都能有十倍的收益,最疯狂的有近百倍的收益。

第七十章 妖股海发能源

    在这个万元户都无比稀缺的年代,可就在这交易所中,十万元户都很普遍,百万元户也有不少,甚至千万元户也都出现了,最有名气的就是那位“杨百万”。

    “杨百万”原本只是个仓库管理员,不甘日子平淡便寻找赚钱的机会,很快就倒腾国库券赚了第一桶金,然后投身股市,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百万富翁。

    也是在这一段时期,股市孕育了一批未来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德龙系掌门人唐万心,著名慈善家刘益千等等,这些人都是靠着这一轮野蛮生长的股市实现了财富暴涨,赚到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钱。

    可话说回来,即便此时疯狂的股市给股民们带来了财富,但时间推到十年后,真正赚到钱的又有几个人?很少很少,大多数都被那条上下波动的K线抽的体无完肤,甚至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人的欲望无止境,人的本性是贪婪,在股市中,人们看不到危机,只向着自己所想狂奔,欲望和贪婪会被放大,最后彻底遮掩了理智,就像面前这些人手里拿着钱疯狂的买入一般。

    “唉,人呀,真是!”

    林云心中感慨,所以决定也加入他们………。

    这不废话嘛,别人都知道股票能赚钱,做为穿越者的林云当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上次在深市林云并没参与股市,主要是因为深市太远,两家交易相互之间也不通,买卖只能在深市,林云可没时间待在深市,这次有机会,自然也跟着玩上几手。

    林芳怡做为东道主为林云介绍着盛海的股市,不过林云的注意力全在红通通的大屏幕上。

    虽然盛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开张大半年时间,可股票还是“老八股”,什么飞乐股份、御园商城、延中实业等等,八家股票在股市上被玩的飞起,实在是让林云这位行家汗颜。

    当然,八家股份太少,完全满足不了股民的需求,其实此时全国已经有了七千多家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的也有数百家,只是上市的凤毛麟角,其他企业多是私底下交易,赌的就是企业以后可以上市。

    那位刘益千就是通过早期大量收购还没上市的股票发家,看似赌博一样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国家金融资本的匮乏,在这段时间里,有太多需要融资的企业排着队等待上市,只要上市就能圈一大波钱。

    当然,国家在这段时间对股市的认知也很匮乏,没多少金融监管手段,证监会的成立还要等一年之后呢。

    林云盯着大屏幕,琢磨着买哪支股票,“八大股”?林云并不觉得这八家很好,因为现阶段已经被炒的过热,升值空间不会超过五倍………。

    好吧,五倍已经不少了,但林云却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嗯,一年时间内升值几十倍的股票。

    “咦!哈哈,海发能源?就是你了!”

    林云看到了海发能源这四个字,简直是欣喜若狂。

    海发能源是第一家转债股票,、发行企业是海南发展能源有限公司,与九一年八月一日正式在盛海证券公司上市。

    什么是转债股票?说白了就兼有债权和股权两种性质,企业赚钱,持股人自然享有股票上涨的利润,要是企业赔钱,那持股人也要背负相应的债务。

    虽说现在的股民都在疯狂的买着股票,但对这种转债股票还是有些疑虑,所以相比于其他股票,海发能源有些不温不火。

    可林云知道,这可是一支妖股,就在今年年底,海发能源开始发力,就如火箭一般窜起,到九二年年底时涨幅近百倍,当然,这不是因为企业效益好,纯粹是有人在幕后操控。

    一直到九三年五月份,国家发现经济有过热的征兆,开始宏观介入,这一轮历时近三年的大牛市也随之转入熊市,海发能源也跌落神坛,之后公司董事长被查和众多股民被套等等戏码这都开始上演。

    这次来林云带了五万块钱,原本想要多线投资,现在不用了,直接梭哈。

    林芳怡看着林云掏出五沓百元大钞要买这支海发能源,吓得拉住林云的胳膊。

    “小弟,你干什么?”

    “干什么?当然是买股票呀,你看这海发能源,才五毛钱一股,多便宜?”

    林芳怡瞪着眼睛说道:“你当着是大白菜呢?要买也不能买这么多呀!这海发能源是转债股,公司业绩不好股民也得背负债务,风险极大,你要买也行,可也不能买这么多呀!万一企业亏了,你这五万块钱恐怕都不够陪的。”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宋大哥,你带没带钱?带了也买点!”

    宋春涛一笑,从口袋里拿出一千块钱。“没带多少,就先来一千块钱的吧!”

    既然林云这么说,那就一定能赚钱,对林云的眼光,宋春涛有着迷之自信。

    五万块钱,买了一千手海发能源,把“红马甲”都看的瞠目结舌,一次五万块钱的购入也很少见呀!

    “得了,等着收钱吧!”

    林云记住了时间,等一年后这五万块钱就能变成五百多万了,虽然不多,可也能当零钱花花。

    林芳怡气的不行,即便有钱也不能这么玩吧?

    “你这个疯子,看我回去不告诉二叔的,到时候你可做好挨打的准备。”

    林云笑着说道:“姐姐,我爸管不了我,我家的钱我说得算。”

    “嘿,你这小子连你爹的话都不听?还真是翻了天,不行我替我二叔教训你吧!”林芳怡抬手做出打人的样子。

    就在此时,旁边一个五十左右岁的大叔走到林云近前,先是在旁边偷偷看了一眼,然后直接来到正面又看了一眼。

    “李教授…………?李教授您好,想不到在这里看到您了………哈,宋经理也在,这位是徐秘书?不是………李教授,您也炒股票?”

    不用说,林云又碰到自己的学生了。

    “您好您好,我就是随便来看看。”

    林云打了个哈哈。

    “李教授,我上了您的课,开了一家鞋厂,用您的产品定位理论制订了我们公司的产品策略………对了,这是我的名片。”

    对方递给林云一张名片,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安塔运动鞋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和源。

    “艹,安塔呀!”

第七十一章 安塔,永不止步

    安塔公司可是一家了不起的民营企业,诞生于晋江市,从一家小作坊开始逐步发展,直到三十多年后成为一家市值四百多亿的体育用品集团公司,甚至收购了不少国外的知名体育品牌公司。

    那时的安塔公司已经担负起国产运动品牌崛起的重任,称之为民族之光也不为过,想不到老板丁和源也听过自己的课,这样林云暗中窃喜。

    “原来是丁老板呀!幸会幸会,丁老板也想到股市上玩一玩?”

    如果对方也想搞金融,那林云可得好好劝一劝他,你有大好前程不做,搞这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不务正业,万一未来国家少了一家自主体育品牌的企业怎么办?

    丁和源笑了笑说道:“不不,李教授您说过实业兴邦,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都要有家国情怀,这句话我牢记在心不敢忘,我来这里只是看看,或许有一天我的公司也会在这里上市,那时我就成功了。”

    林云很“欣慰”的点了点,这才对嘛。

    “丁总,有这种情怀,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以后你的公司不仅仅会在这里上市,还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去国际上和外国的大品牌竞争,而且还会取得胜利,我看好你!”

    “是吗?那我就托您吉言了………对了,李教授,您能不能再教我两招?”

    林云笑着说道:“既然是运动鞋,那就先找好产品定位,比如你是要做篮球鞋呢?还是做羽毛球鞋呢?这些都不一样。”

    丁和源一愣道:“运动鞋还有这么多讲究?”

    “当然,讲究很多,不过你可以同时做几个品类,毕竟一个品类太少。”林云回答。

    “对对,我回去就好好调研一下。”丁和源连连点头。

    林云接着说道:“品类方面好做,但接下来就是关键了,那就是你要设定目标,比如现在咱们国产运动品牌谁是第一名?应该是李柠吧,你就要以对方为目标,要做好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对方不解。

    “所谓差异化就是找准对方的弱点,举个例子,李柠要走相对高端路线,产品都是在大城市销售,你现在实力不行,那就把产品的价格定的低一些,在一些中等城市销售,这就是差异化。”

    “嗯嗯,李教授说得极是!”丁和源不住的点头,把对方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然后就是塑造产品的内外品质,运动不在乎有几种品质,坚韧、坚持、更高、更快、灵活等等,要抓住某个品质,并将它赋予在运动品牌上,然后通过一句广告词推广出去。

    比如………安塔,永不止步,这句词就能体现运动员的毅力,您说是不是?”

    “啊,李教授,您………您的这句广告词实在是………实在是太牛了!”

    这不废话嘛,这就是前世安塔广告词。

    林云笑道:“如果丁总觉得好,可以用这句词,放心,我不会收丁总广告费的。”

    “真的?”

    “当然,这句词,其实是我刚才受丁总那家国情怀才有感而发,实业兴邦呀,也希望丁总的安塔公司永不止步,一直向前,为我们的民族品牌争光。”

    “谢谢,谢谢李教授,谢谢李教授!”

    此时,丁和源这位年过半百的男人竟然激动的眼中闪着光,白得一句广告词,这句广告词真的说到他心坎去了,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一般,而且刚才林云的那些话对他也有极大的帮助,让丁和源有了一个方向。

    “好了丁总,我要走了,咱们有缘再见!”林云要离开,丁和源刚忙询问:“李教授,您有没有电话,给我一个地址也好,这份恩情我以后会报答的!”

    林云笑道:“丁总,我现在开了一家食品厂,做方便面的,不出一年时间你就会吃到这款方便面,到时候您就知道我的联系地址了。”

    林云总不能告诉对方我不是李伟豪,也不是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丁总,最后我再说一句话,做品牌必须要沉得住气,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轻易跨行,不要做与运动品牌无关的产业,特别是不要轻易涉足金融产业,同时要坚定自主品牌的创造。

    当然,上市可以,因为这是一种融资手段,但融资还是为了实体经济,咱们国人脑袋灵活,如今这个时代更是向钱看齐,这是对的,但赚钱的方式一定要找准,耍聪明终不会长久,这才是实业兴邦的本质。”

    丁和源点头。“李教授,您放心,我就是个鞋匠,别的不会,就做鞋。”

    “哈,倒不是只做鞋,运动品牌很多,鞋、帽、运动服等等,这一块足够撑起一家市值超过百亿的企业,当然,前提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不能靠代工仿制赚块钱…………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安塔公司就是这样的超级集团公司。”

    “哈,李教授您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丁和源牢牢记在心中。

    林云对安塔公司的建议的确发自内心,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安塔公司的崛起就是靠着坚定自主品牌的理念。

    安塔公司发家自晋江,而与其对比的是几百公里外的莆田,二十年后,莆田以仿制品闻名于世,他们仿造的鞋、帽、衣服等运动品牌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甚至质量更好,即便是正品公司的专家也分辨不出来,以至于坊间流传出一个段子,说要分辨莆田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看谁更结实,结实的就是莆田鞋………。

    莆田仿造最巅峰时,当真是家家户户有作坊,日日夜夜在生产,每天有数千万件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他们甚至提出了一个口号:要让全世界人民都穿上廉价的正品鞋。

    如此疯狂的仿造最终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于是主管部门出手,严厉打击莆田系,甚至到了凡是沾有莆田字样的企业全部打压,正经企业也损失惨重。

    同处一地,以安塔公司为首的一批晋江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而莆田却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孰好孰坏不言而喻,林云只希望安塔公司坚持前世的道路。

    当然,今天他给丁和源的建议同样是前世对方走的道路,只是林云提前几年给对方做了个总结,如果丁和源听进去了,那相信这一世的安塔发展的会更快些,起码少走一些弯路。

第七十二章 玩命干的工人们

    林芳怡有些发懵,为什么一个五十多岁的南方人如此尊敬林云?还有,林云刚才怎么好像一个教授一般侃侃而谈?对了,什么李教授?

    “这个嘛!”林云坏坏的笑了笑:“姐,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如果你想知道,那毕业后就到我那里上班吧,到时候我会给你讲一个无比精彩的故事,比小说还要精彩!”

    “你这个小崽子,还跟我卖关子?”

    “哈,我们现在是缺人呀,不过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就像是那些刚刚上市的股票,潜力无穷,创业时虽然难,可收益更大呀。

    这就看你的眼界了,眼界够高就能抓住这个机会,以后成为千万富豪也没问题,眼界不高嘛,没办法,以后只能赚点死工资,姐姐,你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呀!”

    “呸,还敢教训起我来了,没大没小,找打…………!”

    此时的林芳怡已经发现林云有点“不对头”,他的学识绝非如他的年龄一样

    三天后,那台一百五十万的设备被装运到货车上,而在前一天,林学东三人已经坐上了回沈城的火车,带着一大堆亲戚送的东西。

    什么大白兔奶糖了,什么当地特产了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林云买的一千手“海发能源”股票,一年后这些股票将价值五六百万元。

    新设备可比二厂的那套设备大多了,长二十多米,重量超过二十吨,租了三台“老解放”和一台吊车,把设备运到厂子里就花了一天时间,运入车间安装又花了一天时间,还得调试设备,这又花了一两天时间,反正这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这套可年产四百多万袋的生产线才算是投入生产。

    当机器开动,一块块方便面如流水一般被生产出来,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这段时间大家没日没夜的干,可是累坏了,但所有人又都心甘情愿,没有任何怨言,仿佛这是为自己干一样。

    的确,这就是企业性质不同带来的效应,原来在龙口面粉厂,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高的也就二百元左右,低的也有一百四五,差距多半是工龄长短,现在一切都不同。

    林云制订了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员工待遇,干的多挣得多,如果玩命干,一线的操作工一个月甚至可以拿到四百块钱,几乎就是原来工资的一倍,其他工种也有相应的绩效工资。

    当然,工资制度怎么说都行,就是一个月赚一千,如果发不出来也没用,关键还是看效益,只有效益好,企业赚了钱,工资才能发到手。

    龙口面粉厂三年前效益最好时,每年生产十五六万袋方便面,今年上半年一共卖出一万多袋,欠了工人三个月工资,现在呢,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刚刚生产大半个月就已经是生产多少卖出多少,一共四万多袋,供不应求。

    四万多袋,抛去工人的工资和各项成本,纯利是一万六千块钱,已经超过龙口面粉厂去年一年的收益,现在产能又扩大了五倍,收益自然也增长五倍,这种状态下,工人们能不高兴?能不玩命干吗?

    工人们追求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企业效益好,每个人有活干,有好的收入,拿了工资养家,给老婆卖新衣服,让孩子上学成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些要求过分吗?一点都不过分。

    企业按劳分配,工人们一定会玩命干,企业们把工人们放在心上,工人们就会把企业当成家。

    林云很讨厌那些口中满是鸡汤,让工人们卖死卖活拼命干,自己却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人。

    压榨工人有什么本事?有能耐你和那些比你本事大的人干,工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最容易满足的群体。

    当然,工人们也很爱虚荣,当第一个月工资拿到手,加入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人已经就开始向原来的工友们炫耀。

    “师傅,我这个月工资二百二十块钱,您赚多少?”

    一个年轻工人请他在龙口面粉厂时的师傅吃饭,以“凡尔赛”的语气开场白。

    “什么?你才五年工龄,只是个四级工,每个月有二百二十块钱?我都二十五年工龄了,六级工也就这点钱呀!”对方很是惊讶。

    “嘿嘿,师傅,我这是赚的少的,赵师傅他们四个工程师这个月拿了三百六,而且林总说了,这个月产量太少,工资不多,下个月产量上来了,我这个年轻人都能拿三百五十块钱,赵师傅他们能拿将近六百。

    唉,什么时候我能拿一个六百块钱的工资呀……………不过也会很快,我听林总说年底还要买再一套生产线,那时产量会翻一倍,我就差不多能拿五百多了。”

    “………………!”

    听着自己徒弟这套凡尔赛语言,师傅都快气爆炸了,半天才酸酸的说道:“哼,赚的多有什么用?等那一天破产了,就有你们哭的了,我赚的虽然不多,可企业是不会破产的,每个月都能有点。人呀!不用太多,够吃就行了,也不能太得意,要不然祸事就要来了………。”

    师傅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当着徒弟的面大呼后悔吧,他现在心里想的就是祈祷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赶紧破产,马上倒闭才好呢,那样他就会说:看吧,以前我没选择加入他们是对的。

    好吧,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有所选择的人是少数,而又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更少之又少。选择加入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那些人,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或许他们没想过十年后会如何,但这个希望会指引他们努力前进。

    职工们私下的吹牛炫耀跟林云几位管理层没关系,他们是企业的掌舵人,企业如何发展才是这些人想的事情。

    产能问题算是稍好一些,一年接近接近四百万袋的产能覆盖沈城以及周边几个地区应该没问题,但林云可不会就此停下脚步。

第七十三章 五年发展规划

    林云正在给管理层开会。“我的目标是在明年一月份再购买一套生产线,实现产量千万袋的目标。”

    宋春涛立刻点头回应道:“两套生产线也只是小目标,杜总,你来说一下最近一周的销量。”

    杜满囤拿起手里的一份材料说道:“这一周我们一共生产了八万三千袋方便面,解决了原来两个区销售不足的问题,同时方便面已经向其他三个区和两县销售,基本覆盖了沈城一半的区域,有八位经销商来找我,希望和咱们合作。

    根据我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反馈,销售红烧牛肉面的商场大量增加,比如中街百货大楼,每天要进两千袋,初步估计,老百姓每天的购买量能达到八千袋,已经接近我们日产量的极限了”

    “日销售八千袋!”

    林学东听了真有种恍如隔世般的感觉,去年龙口面粉厂一年的销售量也就四万多袋,可现在,一天就能卖八千袋,而且这仅仅还是在开张营业一个月取得的成绩。

    林云听完后想了想说道:“八千袋还远远不够,咱们沈城有七百多万人口,而且咱们北方人有吃面的习惯,两个优势条件,起码有日消费十万袋的水平,还是产能不够呀!”

    这产能不够,此时对众人来说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产品供不应求的程度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甚至林学东都觉得这样很好。

    日产万袋,纯利是四千块钱左右,一个月下来就是十二万呀,按照股份分配,家里能拿到七万多块钱,一年下来就有八十多万,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呀!

    宋春涛、杜满囤和徐慧却是看不上这点小钱,自己毕竟是见过大钱的人,半个月就能赚十几万,比较之下,这点钱就算不得什么了。

    “这是我写的的企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书,大家好好看看,我们公司就要按照这个规划发展。”

    规划书有十几页,是林云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来的。

    规划简单明了,将企业每年的任务分清楚,第一年要达到年销售一亿袋,完全占领东三省的市场,同时进军首都、盛海和天海三大直辖市。

    第二年,实现年销售五亿袋,并且要在全国设立东北、首都、盛海三大生产基地,同时覆盖到所有省份,并且,企业产品也开始多元化,开始向饮料行业进军。

    第三年,实现年销售方便面十五亿袋,成为方便面市场的领头羊,同时在饮料行业开始发力,特别是在水饮料领域进入全国前三名。

    第四年,实现年销售方便面三十亿袋,要占领国内方便面三成以上市场,在水饮料领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力争成为该领域前两名,同时进军小食品领域。

    第五年,实现年销售六十亿袋,同时在饮料领域打造多款优良产品,稳固在前两名,小食品领域也要成为国内前两名。

    企业五年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年产值二百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并且在港城上市。

    看完这规划书的所有人只能说出四个字:“我的妈呀!”

    没错,即便是宋春涛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想过金龙食品有限公司能达到如此规模,这回看到了,而且还是在仅仅五年内就要做到,此时的他也觉得林云的目标太大了,大到完全超出自己想象力的极限。

    宋春涛都傻了,林学东更是说不出话来,这东西是胡编乱造吧,完全不靠谱呀。

    杜满囤则是不断翻着规划书,靠不靠谱?他在问自己,但瞬间自己就回答自己: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必须完成任务。

    倒是徐慧,看着规划书喜笑颜开。“弟……咳,林总,我坚决按照林总的要求办,林总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毫无疑问,这一刻只有徐慧才真正是林云的脑残粉。

    林云看着大家各自不同的表情笑了笑道:“各位不要以为我是疯子,这规划书制订的目标很大吗?其实不然,大家应该把视野放在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国家有十一亿人口,这个市场太大了,即便每个人一年吃一袋方便面,那就是十一亿袋,不说整个国家,就拿沈城、首都、盛海和天海这四座城市来说,四座城市的人口就有三千多万,接近四千万。

    我们让十分之一的人吃红烧牛肉面,这些人每年吃四十袋,一个月两袋不多吧,这是多少袋?已经是一亿五千万袋了,这还是四座城市,再把那些比较大的省会城市都算上,十五六亿袋都不多,剩下那些小城市更不用说了,大半人口都在这里呢,你们说这块市场有多大?即便是保守估计,未来五年,我们国家每年的方便面市场能达到一百五十亿袋,我们占六十亿袋怎么了?四成市场而已。

    同理,饮料市场在未来五年会以井喷式增长,销量远比方便面市场多得多,这么大的市场我们不去做行吗?各位,我说得对不对?”

    “对,林总说得太对了,我支持,全而且要全力以赴实现林总的规划目标。”宋春涛如梦方醒,把视野放在全国的角度,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呀。

    “我没得说,全力完成任务!”杜满囤就一句话。

    “嘿嘿,反正我就跟着弟………跟着林总走就是了,林总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徐慧是死心塌地。

    “老二呀,你就说我们怎么做就行了!”林学东同样表态。

    “爸,这份规划书其实也只是一个总体目标,我还有很多想法都没有写出来,当然,目标再大也要一步步走,现在企业要两步走。

    首先是外部扩大,咱们还要继续提升产能,明年初要购进第二套生产线,还有一点就是咱们的厂房不够大了,必须要有新的厂区,政府得给我们土地盖新厂区。

    内部我们要增加员工,现在只有三十多人,现在这点人已经不够用了,至少要增加一倍的职工。

    还有我们要整合一下供货渠道,经销商的规则得咱们制订了。

    宋大哥,最近找时间和杨区长聊聊,就说咱们要建一个新厂区,有没有地方,再看看政府有没有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

    “好,没问题!”宋春涛答应。

    这一个月时间杨立臣来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两次,他亲自主导了龙口面粉厂的转制,别看政府没吃亏,可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如果企业效益不好,他也得背锅,如果效益很好,他的这次改革就是成功之举。

第七十四章 问题得一个个解决

    现在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供不应求,最高兴的就是区长杨立臣,所以他一定会帮助金龙公司解决问题。

    林云的母亲孙秀芳接着说道:“林云,现在我暂时负责公司的财务,嗯,别的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供销商的货款有点慢呀,他们先拿货,然后在两个月内交付货款。

    以前倒是没问题,可现在咱们产量上来了,面粉、包装等这些成本都随之增加,每天的支出都不少,如果供销商拖两个月,到时候资金怕是会很紧张,影响咱们买面粉这些东西。”

    孙秀芳现在带着几个会计负责企业的财务,林云的要求是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不拖欠任何供货商的供货款,但你不拖欠,别人却总是拖欠你,特别是经销商,先拿货后给钱已经成了行规,这就有问题了。

    林云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到了,现在红烧牛肉面越卖越好,也要和供销商好好谈谈了。

    “杜大哥,找个时间,把现在与我们合作的供销商找来,我要和他们谈谈。”林云对杜满囤说道,对方点头答应。

    会议不长,很快结束,大家立刻各干各,徐慧却一把将林云抓住。

    “弟弟,老宋和老杜他们两个忙的脚打后脑勺,我呢?你让我干点啥?总不能天天待着吧。”

    这些天林云也不给徐慧派活,她闲的要死都快疯了。

    林云说道:“慧姐,你的工作我都想好了,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那是什么工作呀?你总得跟我说说,总不能让我天天闲着吧。”徐慧有些生气。

    “好吧,慧姐,我准备让你负责广告这块业务………对了,你知道广告吗?”

    “嗨,不就是广告嘛,我怎么不知道?怎么?你想打广告?这很难吗?说吧,让我做什么?”徐慧觉得这项工作不难。

    “慧姐,现在咱们还用不上打广告,毕竟市场不大,产多少就能买多少,打了广告反而给自己添乱,等我们在买一套生产线,产量起码得达到年产千万袋左右才能打广告。”

    徐慧一听泄了气。“你都说了下套生产线得明年,这还两里个多月呢,我总不能两个多月不干事吧?”

    林云想了想说道:“你最近是不是总跟那个冯媛媛在一起?”

    徐慧一笑道:“对呀,那个冯媛媛有事没事就来咱厂子,我看她你哥有意思,不过她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性格也很好,跟我有点像!”

    “你跟她关系不错就好,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快说快说!”有了任务,徐慧有些兴奋。

    “冯媛媛那家罐头厂负责酱包的生产,这一块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原本是想自己做的,但冯家和我爸关系很好,所以才让他们做这一块,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以后我们还是要自己来做。

    慧姐你现在可以去和他们商量一下,看看对方愿意不愿意被我们收购,成为咱们企业的员工,冯爱国可以担任酱包制作的负责人,待遇也不会低。”

    冯爱国的罐头厂负责制作方便面的酱包,这一环节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红烧牛肉面的精华所在。

    现在林云得先把最棘手的问题解决,等腾出手来就要和冯爱国谈谈收购的事情,反正徐慧也没事做,就先让她探一下口风。

    徐慧当然是无条件答应下来。

    “好了,晚上有没有工夫,我请慧姐吃饭?”林云这些天太忙,有点冷落了徐慧,人家一个西川姑娘大老远的跑到北方,如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总得道个歉什么的。

    徐慧一听乐了合不拢嘴。“算你还有良心,那就去吃我们川菜吧,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地道的川菜馆,老板还是我的老乡呢!”

    “好,我就尝尝你老乡做的川菜…………!”

    …………………………………。

    林云、宋春涛和杜满囤坐在公司的办公室,对面有七个人,都是比较大的经销商。

    当然,在林云看来,所谓大的经销商每天的出货量也就在三千到五千袋左右,这渠道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可也没办法,供销社体系刚刚瓦解,供销商体系成立没多久,各种商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个行业还处在混战阶段,没有太强的公司出现。

    “林总,人都到齐了!”杜满囤示意林云。

    林云点了点头开口道:“各位以前都是和宋总和杜总联系,我呢,大家都还不熟悉,先自我介绍下吧………!”

    还没等林云说完,孙欧笑着说道:“林总,你就不用自我介绍了,我的大名我们早就听说了,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不就是你家的嘛!”

    另外一人也跟着说道:“对,林总你一个人到深市赚了一百多万,回来又买下面粉厂,做出了红烧牛肉面,虽然您年纪小,但这本事可不小,我们佩服的紧呀!”

    “对,现在很多人都听说林总的故事,私底下说你是商业天才呢。”

    林云点了点头笑道:“各位都是做生意的前辈,承蒙大家抬爱,我先谢谢各位。”

    姜玉祥赶忙说道:“林总,您太客气,我们应该感谢您才对,您的红烧牛肉面供不应求,进多少卖多少,这让我们也赚了不少钱………您千万别和我们客气。”

    的确,现在食品市场上没有哪一家商品能做到垄断,仅在沈城市场上就有大量的品牌在相互竞争,比如汽水卖的最好的有八王寺、连海、大榆树等四五个牌子。

    面包有二厂的蜂蜜面包、师大的奶油面包等七八个牌子,另外罐头、糖果等各种食品都是如此,没有一家独大的现象。

    这样的市场充满了竞争,但对经销商来说却很为难,他们不敢在某个品牌多拿货,只能这个牌子拿一点,那个牌子那一点,通过拿不同的货防止囤货太多,进而降低自己的风险。

    其他品牌的商品在市场上混战,红烧牛肉面的出现却瞬间碾压同类商品,一进入市场就几乎形成垄断局面,因为它是同领域的独一份,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以前双峰快餐面卖得好,华丰次之,盛海益民公司和中南省南街村卖的也可以,但红烧牛肉面一出现,凡是康师傅进入的地方,这些牌子全部完蛋,几乎就是一袋卖不出去。

    而且经销商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从康师傅出现后,喜欢吃方便面的人多了起来,以前某个商场双峰快餐面等这些个牌子加起来也就进两千袋,现在康师傅进三千袋都不够卖。

    供不应求不仅代表的产品好,还意味着可以给经销商带来更多的收入,谁不喜欢钱呢?

    反正现在经销商们都经常来讨好杜满墩和宋春涛,希望对方多发一点货,一袋面可是能赚四毛钱呀,一千袋就是四百元,这钱不香吗?

第七十五章 分化瓦解

    市场上有买方和卖方,对康师傅方便面来说,已经变成了卖方市场,金龙公司卖方,市场供不应求,林云正是抓住现在的形势才开这次会的。

    经销商是买方,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处在劣势,只能讨好林云。

    听着经销商们奉承的话,林云摆了摆手打断对方。“各位,这次开会也算是我和大家第一次见面,先认识一下,另外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也得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打算,让大家有个底,杜总,把咱们的规划书给各位看看。”

    杜满墩把林云写好的规划书发给大家,众人都不解其意:这是什么呀?

    结果一看眼睛都直了。

    “什么?五年内要实现年产六十亿袋?”

    六十亿这个数太吓人了,别说六十亿,就是六亿,他们也不敢想象。

    “各位,不要觉得我们是在胡说八道,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盛海粮油机械厂定了五台设备,明年上半年交货,同时杨区长也答应了我们,准备再给我们一块地,建更大的厂区。

    总之金龙食品有限公司一定会在五年内成为国内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也势在必得。”

    “乖乖,林总你们真是………真是太厉害了。”孙欧抹了抹脑门,上面都是汗—吓得。

    “孙总,任何市场都优胜劣汰,以前我父亲的龙口面粉厂就是因为卖不过双峰这些牌子才倒闭的,现在同样的道理,在康师傅面前,他们这些牌子很快也要倒闭了。

    至多到明年下半年,双峰这个牌子将不复存在,而他们的厂子,我们也会买下来,成为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有人都默不出声,已经被林云霸气十足的话镇住。

    他们都知道双峰快餐面的历史,这个品牌早在十年前就有了,是浙省双峰食品厂最知名的品牌,十年发展年产量能达到五千万袋,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百个经销商,是方便面领域无可争议的老大哥,结果在林云嘴里还有一年就完蛋了,这太嚣张了吧。

    林云接着说道:“说实话,双峰快餐面不是我的目标,它也不配,金龙食品有限公司真正的敌人还没出现呢………我不是在吹牛,这是事实。

    当然,我们也不会目中无人,我们国家食品市场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开始,比如饮料市场,如今是哇哈哈和健力保两家争雄,方便面市场除了我们金龙还没有真正的对手,但这种局面马上就要改变。

    至多半年,那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外资企业就会进入国内市场,到时候所有行业要重新洗牌,其实,不仅仅市场要重新洗牌,经销商领域也是如此,或许到明年这个时候,各位当中有一些经销商就不复存在了,大浪淘沙,只有强者才能踏着弱者的身躯胜出。”

    现场很安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此时一个经销商说话了。“林总,你的话我没听明白,为什么经销商也会被淘汰呢?能不能解释一下。”

    林云看了对方一眼道:“简单,一款产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里有三步,代理商、经销商和分销商,每一步都要时间。

    康师傅方便面就在咱们沈城,我们公司外面就有好几个小卖部,可即使这样,产品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大概也要两三天的时间,这效率高不高我就不说了,起码我觉得这个效率太低太低。

    为什么低?就是因为经销商太多了,以我们金龙食品有限公司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经销商,每个城市只要一两家即可,大一点的城市两家到三家,小一点城市一家到两家。由经销商往下直接都是分销商,这种上面集中,下面分散的经销模式叫做金字塔架构,是国际上的标准架构。

    在未来,我们国家的经销商都会采取金字塔模式,某一产品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两个经销商,至多三个,不会有更多。

    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我的康师傅还没卖到全市,经销商就有八家之多。

    到那时…………各位,你们觉得谁会胜出呢?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家都坐在这里,看似心平气和,实际上相互之间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是不是?”

    “嘿嘿!”

    几个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是讪讪一笑,林云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八家经销商就是八个商贸公司,表面上各个负责一个区域,实际相互之间都看着不顺眼,恨不得干倒对方,自己一家独大才好。

    正如林云所说,这种竞争关系本身是由市场决定的,且不说其他行业,单说食品领域,随着很多实力强大的企业进入,很多小企业已经活不下去。

    原来的市场可能由十几家,乃至数十家分,现在呢,也就五六家左右,这就决定着经销商也得向相同的道路进化,只是大家还没意识到。

    现在好了,林云说出了根源,刚才还和和气气的经销商们心中都有了一根刺。

    这就是林云的谋略,先把你们分段瓦解,别想联合在一起,只要相互之间有心结,最后都得听我的。

    众人都不吭声,每个人各怀心事,看来林云的话对他们起了作用,于是他接着说道:“刚才我所说的目的是让大家做好准备,咱们算是一家人,各位实力强,康师傅这个品牌也能卖得好,对不对?

    林云暗笑,接着说道:“我还要说件事,那就是货款问题,现在康师傅方便面供不应求,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的极限,而且这还只是在沈城本地,按照现在的产量根本无力卖到外地去,必须要加大产量,所以在明年,我们要买几台设备,力争达到年产量一亿袋以上,为此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

    众人一听心头一紧:是不是要向自己借钱?

    林云接着说道:“按照咱们经销商的规矩,拿货后要等两个月才能支付货款,这对我们公司的现金压力就很大了,所以我宣布,从下个月开始,所有进货的经销商必须支付总货款五成的订金,剩下的货款也要在两个月内结清。”

    “什么?这………不好吧!”

    几个经销商满脸的惊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80/ 第一时间欣赏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苹果炒饭所写的《重返奔腾年代》为转载作品,重返奔腾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返奔腾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返奔腾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返奔腾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返奔腾年代介绍:
林云回到1991年,那年他16岁。父亲承包个方便面厂,欠了银行十几万,半年后就要被判刑。没关系,我林云来了,十几万不算事,顺便把厂子接过来耍耍,什么康师傅,什么统一方便面,都一边玩去吧.........!重返奔腾年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返奔腾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