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第五十五章 “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作者:孤临易水     大明奇葩一箩筐txt下载     大明奇葩一箩筐全文阅读
    永乐七年的一日。

    顺天北平之行回程结束的路上,路途上燕山盛景,雄关豪迈的情景让人皆为之一振。

    爷孙二人骑马而行,感情融洽说笑一路,略为前行半个马身的朱棣穿了一身为了方便骑马没有护臂的龙纹明光甲,腰挎一柄十字龙纹错金银鱼腹刀。朱棣胯下坐骑为颜色墨黑身材高大健硕的西域马,战马半身披甲,蹄子扬起一层灰尘。

    朱瞻基则是一身无华丽纹饰的鱼鳞铁甲,腰悬一把普通的雁翎刀,马鞍处坠一副十五力装饰雕刻精良好劲道的槽壩弓,箭囊里白羽箭矢满满当当。骑着一骑枣红色的未披甲咱大明自个儿养的战马,慢半个马身伴随朱棣的步子。

    他们身侧护卫的亲军卫队都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挑选出来的好手、锦衣卫,绵延数里。皆身具戎装高度戒备。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好一派皇家威严。

    一路走的是官道,官员行人皆下马下车下轿匍匐在路边让开道路。

    朱棣兴致不减,心里妥妥的是欢喜,可就是登基称帝一来关于迁都事宜就一直是他心头的大事,于公于私也皆是大事。

    “猴崽子,爷爷这里带你重游顺天,感觉如何呀?”

    朱瞻基则一脸谦恭顺从的样子,脸上带着一副刻意“谄媚”的笑容,规规矩矩的回话。

    “在爷爷的圣明领导下,顺天长城一线防务稳当,且不说固若金汤,也是铜墙铁壁的。那些个鞑靼,瓦剌,兀良哈部的人能老老实实好些时间,不敢南下袭扰我大明边疆。”

    听朱瞻基如此回答,朱棣有几分嗔怒道:

    “猴崽子,爷爷我是让你说顺天老家如何,谁让你说防务了。”

    一边从马鞍处抽出马鞭,做就要势向朱瞻基举起来。

    “嗨,爷爷您是说这个呀。老家挺好的,听说爷爷打算迁都,孙儿我第一个赞成。您看呐,顺天府的位置正好顶在长城防线的后腰上,只要哪里有异动,只要关城前线卫所依托城防能顶住,我京师三大营就可以快速前往支援。”

    听罢了朱瞻基的回话。朱棣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收了收缰绳。

    “算你猴崽子总算是没把打仗的战略忘到狗肚子去了。”

    “爷爷圣明”

    饶是如此,朱棣心里依然拿不定主意,他心里明白。太子身体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蹬腿走了。如果把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他二叔朱高煦是不会服气的。

    太子万一那天不声不响的提前走了,汉王势大,消息泄露。即使是太子登基了当上课皇帝,也难保汉王朱高煦不会反了,朱棣活着的时候他就敢搞小动作,更何况是朱棣身后事。

    由此观之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是极有可能打不过军中威望甚高的的汉王爷二叔朱高煦的。

    这个时期他心里一直没有底,一直在想办法帮孙子铺路,化解这一难题。他不想他的儿孙里再重现一次靖难之役。老子造反得的天下,儿子也是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夺了哥哥或者是侄子的天下。

    一个儿子的位置、孙子的位置真的无关紧要,帝国动乱,好不容暂下来的稳定局面,又乱了。受苦的还得是老百姓。

    这个让朱棣一直朦胧头疼的问题,迟迟下不了决心正式册封太孙。

    前文多次提过,朱棣这个皇帝是人格上孤独的皇帝,他不太信任自己的儿子,因为汉王爷朱高煦野心勃勃。

    生怕自己百年以后,后世子孙会唱自己的反调,有样学样搞太子的事情。自己两腿一蹬尘归尘土归土,管不了身后的事情。儿子们搞事情。原来朱元璋钦定的燕王世子现在的大明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史书上说他有消渴症,其实通俗说就是高血糖及尿糖病,导致很肥胖。

    《明史》、《成祖实录》上都有记载,说太子需要有太监搀扶才能走远路。消渴症只能养,不能断根,在明初的时候这个病是绝症,就是今天看来也很棘手。

    这一日,朱棣实在是为这个事情头疼,就问他比较看好的文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可是这三杨通通都是太子府出来的属官,通通都是铁杆的太子党,朱棣不是昏君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不能听一家之言呐。

    前文提过的解缙,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称解元,可谓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

    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中进士,而且是时人公认的大才子。曾经主持编修过为朱棣找即位合法依据的《太祖实录》,现在可谓是受宠一时,好不风光。

    早在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非常器解缙,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

    解缙初入仕时,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

    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其实是朱元璋在有意保护解缙。

    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话里的意思是:事业晚些成就也不是什么坏事。今天让你儿子回去,让他好好精进自己,再过十年以后再来表里,成就仕途也不晚嘛。其实这里是朱元璋看透了解缙性格里的缺陷,希望他能藏自己的锋芒,老练一点日后留给儿孙有大用。

    解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八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这八年里,其实他的内心是一直向往建功立业的。

    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进京吊丧。时明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朱允炆听信诲言,贬解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所以就为以后解缙投朱棣铺了一个钉子。

    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

    永乐元年即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

    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这本《太祖实录》编纂修改的重要性前文提过了。书成朱棣大赏赐其银币。银币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赏赐,前文说到过银子不是永乐朝的流通货币,这是一种荣耀。其后又主编朱棣视为自己文脉传承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由朱棣亲自赐名可见它不是一套普通的书,它的成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书本身而已。

    它是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最初时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直到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全书于永乐六年即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有关宋元的史料极为丰富,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并专门成立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书处”,开始时人员为30人,后又增加9人。清人修的《四库全书》就是为了压制它的光芒,可是《永乐大典》的成就是抹杀不了的。

    《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元代的堪称一代宏典的《元经世大典》,虽《大典》中仅存片断,亦可为研究元代典章制度者用以取证。元代另一部巨籍《元一统志》,原书近八百卷,记载元代地理区划、沿革以及山川河渠、物产土贡、往古遗迹等甚详,也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其价值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即便是现存的残卷,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医学、语言、地理等方面也堪称丰富的宝藏。

    《永乐大典》为朱棣的文治提供了巨大的依据,传说朱棣常说修好了《永乐大典》我也好去地下见太祖高皇帝。

    说回到解缙这个人。

    早在永乐二年即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朱棣曾经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相处,我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的勤勉谨慎。要知道呀。往最初谨慎容易,而最终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则很难,希望你们能够共勉。”

    于是各赐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时,朱棣赐其等金绮衣,与尚书地位相同。此后内阁进言,朱棣均虚心采纳。

    早在永乐三年即1405年就是顺天府之行的三年前,朱棣召解缙入宫。

    “去!把谢学士给朕叫过来。”

    陪侍的宦官赶紧的一路小跑去找解缙过来面圣。

    虽然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因为朱棣心里清楚得很,朱高煦军中威望很高,又有军队的实权在手。将来如果老大登基,朱高煦发难造反,当了皇帝的太子一家绝无活命的道理。

    见到朱棣的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朱棣听后面有些不悦,脸色有些难看,挥袖背过身去,对此议犹豫不决。

    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指的就是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

    最后朱棣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

    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

    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到了永乐四年即1406年,朱棣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朱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陷解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他去督饷化州。

    等于就是打发到了帝国边陲地段去了,皇家传位的大事轮不到你一个外姓人来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可怜的谢学士历史上就背上了一个“杨修”式的人的恶名。如何客观公正的看解缙这个人,相信史料都摆出来了,各位读者老爷自有公论。

    总而言之,这一场立储风波就由“好圣孙”这三个字定下来了。也为后来谢学士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这里暂且不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小小的个人的荣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足轻重,谁还会记得解缙高中解元乡试的那一刻第二名是谁;即使地位高如皇帝,谁还能准确的记得前朝的元宁宗叫什么。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7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作者:孤临易水所写的《大明奇葩一箩筐》为转载作品,大明奇葩一箩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奇葩一箩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奇葩一箩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奇葩一箩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奇葩一箩筐介绍:
明朝天子真的是铁骨铮铮君王死社稷。汉人最后一个皇朝,究竟隐藏着多少尚未解读的秘密。今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大明奇葩一箩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奇葩一箩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