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TXT下载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公孙无咎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txt下载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百七十八章 大兴驰道

    张越仔细听完了蔡汀的规划,心中虽然感觉满意,但却仍然犹豫不决。

    他没有隐瞒蔡汀,而是直言道,“蔡公,某虽与大将军达成共识,王氏之乱众人入西域……但却难以定论……”

    张越说的不错现在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虽然名义上是四大辅臣之首,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控制朝政。

    在外,丞相车千秋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制衡霍光。

    在宫中,鄂邑长公主实际上控制了宫闱和皇帝的教育。

    军中,车骑将军金日磾和左将军上官桀的实力也并不比霍光弱。

    霍光在军中的真正支持者还是昔日景桓侯(霍去病)留下的势力。

    但是景桓侯已经去世数十年,如今景桓侯一系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已经大为下降。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张越并不能确定自己与霍光达成的协议到达能不能真正实现。

    但蔡汀显然比张越乐观的多,他动手给张越和自己倒了一杯茶后道。

    “君侯多虑了,长安和大将军既然已经答应了此事……绝无反悔的可能……”

    张越不紧不慢的喝着茶,心中却在快速计算着。

    张越感觉自己现在的处境颇似秦庄襄王。

    西域如今的势力其实已经不弱,更何况自己又已经与霍光达成了协议。

    长安诸公不可能如此不智,推翻自己与霍光的协议。

    他在经过多番思考之后,最终同意了蔡汀的计划。

    “蔡公,此事某同意了,不过有些地方却需修改一二……”

    蔡汀喜道,“这是自然……”

    张越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翌日即下达了修筑驰道的命令。

    不过在正式的命令中他对蔡汀的计划进行了一番修改。

    正式计划中需要修筑的驰道并非轮台至碎叶,而是轮台至贰师城。

    蔡汀看到张越正式下达的命令后,并没有表示反对。

    很快西域最大的一场筑路运动就在张越主导下展开。

    ……

    轮台坊市的亭驿外,人们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

    众人聊的热火朝天之时,里正却是举着一张布告兴高采烈的走了过来。

    “郭里正,今日何事如此欢喜,可是……”

    那郭里正闻言笑道,“好叫二三子知晓,都护府发布政令……筑驰道……”

    一名月氏商人闻言道,“驰道,可是如大汉西方道的驰道?”

    那郭里正道,“当是如此!”

    月氏商人大喜道,“好彩……未成想竟闻如此喜事……”

    周围众人皆是疑惑道,“何谓驰道……何谓西方道?”

    这时有人解释道,“西日秦皇一统天下,筑九道以通天下……”

    有人闻言疑惑道,“驰道真如此便捷?”

    有去过关中之人道,“驰道速度当是普通道路之三倍……”

    最初喝彩的月氏商人道,“若驰道修通,疏勒至楼兰只需十五日即可抵达……”

    随着众人的讨论,都护府欲建驰道的消息很快就在坊市中传了开去。

    坊市中各国商人起初还不敢相信,当派人核实之后,一个个皆是以手加额欢喜不已。

    “彩……好彩……”

    整个轮台坊市到处都是为此事喝彩之声。

    人人皆是兴高采烈的谈论着驰道修成之后的种种好处。

    不过慢慢也有人对此事心存疑虑。

    “驰道修筑工程量浩大,以轮台之力恐怕难以支撑啊!”

    有了解过驰道之人也道,“昔日秦皇修筑驰道动用人力数十万,历经十多年方成……西域都护编户齐民之辈不过数十万……恐怕难成啊!”

    有商人闻言道,“驰道若成,诸国皆受益匪浅,沿途诸国岂会旁观……”

    亦有商贾道,“吾等商人也有大利,何不助之……”

    粟特商人们对此最为敏感,在仔细了解过驰道之事后。

    粟特商队首先向摩尼提出愿意资助都护府修筑驰道之事。

    摩尼接到粟特商会的请求后,不管擅专,立即向蔡汀和张越请示。

    蔡汀接到此信后却是将信将疑。

    张越却是哈哈一笑,同意了此事。

    粟特商会如此行事之后,诸国商人也纷纷行动。

    短短十日之内,诸国商人就贡献了价值数万金的财货。

    另外身毒、月氏商人们还承诺三年内为驰道修筑提供三万名奴隶。

    商人们的热情完全出乎蔡汀预料,让蔡汀连连感叹不已。

    至于内地新入西域的官吏们更是难以置信,尤其是儒家诸派之人,更是难以理解。

    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众人不信也得信了。

    一些儒家年轻子弟,在经历此事后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

    西域计划大建驰道之事传入长安后,立即引起了大将军霍光的重视。

    “诸公以为此事如何?”霍光开口询问道。

    车千秋面冷如霜,“西域欲行亡秦之策乎……”

    桑弘羊却赞同道,“此事大善,此道当至敦煌……西方道亦可西延至敦煌……”

    车千秋见桑弘羊竟然直接反对自己,心中不禁大怒。

    “御史大夫,意欲何为……”

    桑弘羊起身道,“驰道靡费虽大,但收益同样巨大……若有驰道以通西域……西域当尽为大汉郡县也……”

    金日磾也出言支持道,“昔日秦皇筑九道,大汉至今受益……”

    上官桀这时却反对道,“此事虽善,但大汉已空虚……吾恐……当暂缓行此事……”

    张安世在心中盘算后亦道,“方今大汉刚经王氏之乱……当与民休息……驰道可行但可推迟……不若先支持西域行事……”

    车千秋此时也道,“光禄大夫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霍光仔细听完众人的议论,最后出言道,“如此可发王氏一党罪人入西域……以助西域都护行事……”

    “善!”

    众人皆言善。

    翌日,皇帝正式下诏,命发王氏之乱者入西域。

    长安诸贤良文学闻此诏命皆是哀叹不已。

    一些年轻博士竟然纠结众多人员至未央宫前公然反对。

    霍光此时不再留手,立即命执金吾逮捕闹事之人以及背后指使者。

    经过一番审讯,霍光以皇帝之名下令,“…等大不敬……发贰师城……”

    一时之间诸贤良文学皆不敢言……

第百七十九章 争夺人力

    “谢君不必担心,西域如今亦是富庶之地,去轮台待个三五年……亦可算是捷径……”

    廷尉大牢之中,几名因未央宫之事被下狱的博士文学,正交谈着。

    这些人皆是谷梁学派和今文学派年轻人中的代表人物。

    因此这些人虽然被下狱但却并没有受到苛待,甚至还可以与外界书信联系。

    “祝君所言甚是……吾等皆是贤良之才……诸公又岂会坐视……”

    众人正谈论着,这时几名小黄门却是进了廷尉大牢。

    狱中几名博士文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时一名博士高声道,“可是放吾等出狱的诏书?”

    当先的那名黄门闻言却是面露笑容。

    “诸公何必着急,马上尔等就知道了……”

    诸博士闻言皆是大怒,“尔这奴婢竟敢戏耍吾等君子……”

    那黄门冷哼一声,也不搭话,直接打开了诏书。

    “……博士黄岚、谢玉……文学梁川、杨辑……等大不敬……发贰师城……”

    “贰师城!”几名被点到名字的博士文学皆是晕倒在地。

    那黄门看着眼前乱做一团的众人,冷笑一声,直接把诏书丢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矫诏……某等不服……”

    这个时候一些博士文学已然明白过来,一个个开始嚎哭大骂,不过却已经无济于事了。

    ……

    龟兹国中,龟兹王同样在召集国中贵族商议驰道之事。

    “诸君以为如何?”

    这一次龟兹国诸贵族悉数到场,把原本硕大的王宫大殿挤的满满当当。

    “殿下,某以为此乃吾大汉百年之盛世,当全力以赴……”

    龟兹国诸贵族如今多有被大汉封赏,不少人已然拥有大汉爵位。

    再加上张越与龟兹王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推行汉化政策。

    现如今上至龟兹王,下至普通百姓,人人皆已把自己当做大汉之人。

    龟兹国中已然完全废除了原来的服饰,礼仪文化语言,完全改用汉话、汉服、汉礼。

    “驰道若成,龟兹百年无忧也……”

    育罗亦支持道,“殿下当征发百姓以建驰道!”

    诸贵族中绝大多数人皆是出言赞成!

    龟兹王自然是从善如流,当即命人撰写文书。

    文书完成后,龟兹王这才郑重的取出新得的“大汉龟兹国王金印”,在文书上盖下印鉴。

    与龟兹国相同,姑墨、乌垒、尉犁、鄯善、车师、尉头、温宿诸国也开始动员本国百姓加入筑路运动。

    大汉河西四郡,虽然并没有收到长安的诏命,但四郡太守也主动动员人手修筑道路。

    四郡因人手不足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西部山区的诸羌人部落。

    为了获取足够的人力,四郡太守,皆是学习张越曾经在轮台所行之策。

    派出大军轮流进入西部山区,搜山检海。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一些羌人部落选择了继续往更加苦寒的西部逃窜。

    但更多的部落却是选择向汉军投降。

    还有一些部落则不辞辛劳的跑到了若羌,向若羌投降。

    短短时间内,就有数万羌人向大汉投降或者被汉军俘虏。

    因为张越的关系,长安朝堂已经公开承认羌人是金山氏后裔。

    因此羌人的命运比历史上要好的多。

    即使是被汉军俘虏的羌人也没有被贬为奴隶,而是编户齐民当做了汉人对待。

    河西四郡编户齐民的人口已然是原本历史上的三倍有余。

    若羌地区的人口也有了迅勐的增长。

    两个塞障尉辖区人口都超过了万人。

    ……

    始元二年十月,首批发配西域之人已然抵达轮台。

    为了争夺这批人手,郭开、韩江、刘益、赵广汉等人都不约而同的跑回了轮台。

    “下吏拜见郭侯!”轮台城外刘益与郭开不期而遇。

    郭开笑道,“新阳侯不在疏勒纳福,怎么也回轮台了……”

    刘益道,“疏勒苦寒之地,如何能与郭侯之地相提并论……”

    郭开笑道,“看来新阳侯也看上了关东来人啊!”

    刘益拜道,“还要郭侯高抬贵手才是……”

    郭开这时看了看后方道,“看上这批人的可不止君与吾……韩侯、赵侯恐怕也是如此啊!”

    刘益叹道,“人多肉少如之奈何……”

    两人说着话,远处那马车已然驶近。

    “郭侯、刘侯何故在此!”车中已然响起韩江的声音。

    郭开笑道,“韩侯又为何在此……”

    “哈哈哈!”

    三人皆是大笑不已,既然目的一致,不若同行!

    “善!”

    三人随即同入轮台,不过刘益却知趣的落后了半步。

    三人抵达云阳侯府时,赵广汉已然早一步抵达。

    此时他正在拼命的述说着自己的难处,试图从张越手中获得更多的人口。

    “赵广汉尔不当人子!”郭开远远听见赵广汉的声音就笑骂开了。

    张越在厅中听见郭开的声音,笑道,“郭侯还不进来!”

    郭开三人赶紧快步走进大门。

    “拜见君侯!”

    “君侯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张越摆了摆手,笑骂道,“一个个如今皆是大汉列侯……竟还是如此惫懒!”

    郭开嘻嘻一笑道,“再怎么样,不都是君侯的部下……皆唯君侯马首是瞻!”

    赵广汉等人亦是连连称是。

    张越这时拍了拍刘益的肩膀,“这次做的不错……如今汝亦是大汉列侯,当把大汉放在首位……”

    刘益闻言竟然流出了泪水。

    他躬身一拜道,“益不敢忘君侯之恩,当为君侯牛马走……”

    张越笑着扶起刘益,“此话莫要再提……此皆汝应得……”

    刘益闻言虽然不再说话,心中却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郭开这时看了看门外随后才问道,“君侯此次王氏之乱为何竟虎头狗尾?”

    张越叹息一声,“此事在外莫要再提……”

    郭开等人闻言道,“未成想此事竟然牵涉到陛下……”

    张越摇头叹息,“王氏之谋却是深谋远虑……若让其功成,却是害了诸夏啊!”

    张越此时不免想到了原本时空的历史走向。

    王氏代汉之后,虽有光武拨乱反正再造大汉。

    但此大汉已非彼大汉,后来的司马氏有样学样,更是让诸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一百八十章 轻重缓急

    众人纷纷感叹一番,心中对田氏(王氏)又是鄙视又是佩服。

    纵观诸夏敢于通过各种手段颠覆所在国并成功取而代之的就只有这田氏。

    尤其是作为大汉宗亲的刘益,更是感叹连连。

    “若非君侯出手,吾恐汉氏将步姜齐后尘,万劫不复也……”

    ……

    众人闲聊了一番田氏(王氏)之事,最终还是把话题转回到了此次被发配到西域的十万人身上。

    “碎叶之地,有铁、有盐、有马、有田……实在是天授之地,若大力开发当不亚于轮台……”

    韩江这一次当让不让,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张越还没有说话,郭开首先问道,“碎叶有铁,有多少铁,韩侯莫要哄骗吾等……”

    韩江闻言瞪了郭开一眼,“某岂是如此之人……某说有铁,自然是有铁的!”

    郭侯笑道,“韩侯莫要着急……韩侯所言自然不错,某也相信碎叶有铁,某之受降城亦是有铁……只是铁不多罢了……”

    这时韩江却是语塞,“碎叶地区确实发现了铁矿,但到底有多少铁,却还没有探明……”

    张越这时却在仔细回忆后世对碎叶(尹犁)的记载。

    因为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对后世的很多记载张越的记忆已经不再那么清晰。

    不过他还记得后世的尹犁,煤、铁、金矿储量都不算低。

    尤其是煤炭储量好像在西域可以算是首屈一指。

    如果真能开发好,应当会如同韩江所言,将是一块宝地。

    不过此时他却并没有急着表态,赤谷、姑墨、疏勒三地其实也不差。

    四人中刘益原本地位最低,他原本想着最后再说话,现在见三人都不说话。

    他咬了咬牙,决定为疏勒争取一番。

    刘益先是对着众人拜了一拜,随后道:

    “君侯,下吏以为受降城、碎叶、赤谷、姑墨自然皆是宝地……但此时疏勒却更为紧要……”

    见刘益突然说话,赵广汉、郭开、韩江三人皆是恶狠狠的盯着他。

    看着三人的表情刘益反而不担心了,他继续道,“君侯,疏勒地处交通要道,乃是东西交通的节点……大汉若欲西进,必先打通此道……”

    郭开在一旁听完刘益的这番话后,赞同道,“新阳侯所言甚是,疏勒却是交通要道……”

    “打通贰师城与疏勒的交通殊为重要……”

    就在众人都以为郭开欲支持刘益之时。

    郭开却是画风一转,“不过疏勒却是地处高原,此时天寒地冻,实在不适合此时进行建设……不若等春暖花开再进行……”

    “这一批人手,以某之见不若先予受降城……待下一批人抵达,再予疏勒……”

    赵广汉此时也赶紧道,“郭侯所言甚是,不若先修通姑墨境内道路……”

    张越盯着四人看了看道,“此时天寒地冻,唯有赤谷最适合进行建设,不若这批人员先尽数派往赤谷如何?”

    四人闻言皆是异口同声道,“君侯怎能如此厚此薄彼……”

    张越闻言笑了笑,随后却是渐渐严肃起来。

    他语重心长地道,“凡事皆要分个轻重缓急……”

    “诸公皆是大汉列侯,是吾西域之顶梁柱……还请诸君以大局为重……”

    说到这里,张越郑重其事的向四人一拜。

    四人见状,慌忙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郭开更是直接认错道,“君侯所言甚是,某知错了……”

    张越闻言脸上总算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他再次对着众人拜了一拜,随后问道,“诸君以为吾西域当务之急是何事?”

    四人闻言皆是陷入思索之中。

    半响,韩江第一个出言道,“君侯某以为,其一是打通西进之路……其二是继续削弱匈奴……”

    张越点了点头,转身向郭开看去。

    郭开道,“韩侯所言甚是,打通西进之路确实比较关键,不过某以为碎叶的建设亦不可缓……碎叶城若建成将如同一枚打入匈奴体内的钉子,让匈奴人持续流血……”

    赵广汉思忖一番道,“某以为控制乌孙当是重中之重……若控制乌孙,吾等可以西连奄蔡、严国……直接由北而南进军康居……”

    刘益仔细盯着舆图看了又看,最终还是提出了与赵广汉不同的意见。

    “君侯,赵侯,某以为由乌孙入康居看似可行,不过却非好计……”

    赵广汉闻言向刘益道,“刘侯何出此言?”

    刘益此时指着舆图道,“由乌孙绕道入奄蔡、严国入康居有三大问题!”

    刘益停顿片刻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

    “其一,路途遥远,距离是由疏勒至康居的三倍……其二,需穿越大片的无人区……其三,后勤补给脆弱,时刻面临匈奴的袭扰……”

    赵广汉闻言,仔细思考一番后,拜道,“新阳侯所言甚是,某失了计较了……”

    四人与张越仔细讨论了近三个时辰,最终达成了一致。

    西域未来首先需要打通西进之路。

    这就包括轮台至疏勒的驰道,以及疏勒至贰师城的道路。

    这里面轮台至疏勒的驰道看起来虽然路线颇长,但实际上难度并不大。

    真正困难的还是乌即城通往贰师城的道路。

    不过建设这样的道路,大汉并非毫无经验。

    益州入关中的栈道,就完全适用于乌即至贰师城这条道路。

    张越已经决定立即向长安寻求修筑蜀道的人才。

    蜀道的修建难度其实一点都不比乌即入贰师简单。

    众人皆相信,有了修筑蜀道的人才加入,修通西进道路将毫无问题。

    张越此时也无比庆幸如今是在温暖的汉朝。

    此时帕米尔地区的气候远比后世温暖许多。

    若是如同后世一样,仅仅是严寒就会给道路建设增加数倍的难度……

    众人确认了最重要的事情后,又讨论出了排在第二的事项,那就是碎叶城的建设。

    “碎叶城多煤铁,今后将是吾大汉扫荡匈奴的要地……当放在第二位!”

    张越最后出言总结道。

    “君侯所言甚是!”郭开四人皆是赞同张越的说法。

    既然碎叶城在未来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排在第三位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百八十一章 丝路南道

    三日后,张越召集了西域主要人员,正式宣布对此次发配入西域的人员分配。

    “诸公,此次朝堂共将发配十万余人入西域,不过其中有约千五百人是被发配入贰师城,是以这些人不在分配范围内。”

    虽然早就得知长安会发配大量人员入西域,但如今听到张越正式宣布,众人还是激动万分。

    张越此时也停顿了片刻,待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才继续说话。

    “发配贰师城之人,自然是入贰师……除此之外,某之意当是再迁三千人入贰师,诸公可有异议?”

    “无有……”

    “无有……”

    因为早就已经协调过,因此众人皆是一致通过。

    张越点了点头,继续道,“乌即通往贰师城之道,乃是东西交通要道,必得全力以赴,方可早日功成。”

    “鉴于修筑此道之实情,某意自赤谷调派一万五千战俘入乌即,诸公以为如何?”

    “善!”

    蔡汀首先表示赞同,众人皆知修筑此道必有大量的人员死亡。

    既然如此,死战俘总比死汉人好的多。

    张越说到这里再次停顿下来,并慢慢的喝了一杯茶。

    众人此时反而坐直了身体,因为众明白皆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不过这个时候张越却没有说话,反而把主持者的位置让给了蔡汀。

    “蔡公请……”

    蔡汀坐好后,环顾四周,最后表情严肃的道,“西域大都护府决定此次入西域十万汉人……”

    蔡汀仔细的念着张越以大都护府下达的命令。

    这一次入西域的十万余人皆是参于田氏(王氏)代汉阴谋之人。因此张越并没有把这些人留在轮台,尽数把他们分配到了苦寒之地。

    按照计划,其中三千人将被迁入疏勒,一万六千余人入碎叶。

    七千人迁入郭开的西受降城,五千人迁入赤谷城。

    三千余人迁入若羌,各有千余人迁入精绝和且末。

    三千人入贰师城,剩余的六万人则全部投入到驰道的修筑之中。

    蔡汀念完都护府的命令后,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其中最开心的自然是刘益与韩江两人,两人皆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赵广汉对此也颇感满意,表面上看似乎他屯住的姑墨并没有获得多少人力,但实际上他最大的利益就来自于丝路。

    驰道的修筑,可以使得丝路贸易更加繁荣稳定。

    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之辈,董飞就是感觉失意之人。

    他原本以为自己所在的楼兰城乃是大汉入西域的第一城,怎么都能分到三五千人,谁知最后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会议结束之后,张越单独把董飞留了下来。

    “怎么,心中可是对都护府不满?”

    张越一边喝着茶一边直言不讳的问道。

    董飞几次预言又止,最终还是道了句,“下吏不敢!”

    张越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可是感觉被都护府针对了……”

    董飞这时终于忍不住了,“君侯,楼兰城可是西域入大汉第一城……怎可弃之不顾……”

    张越笑了笑,“西域入大汉第一城?难道西域就不是大汉……”

    董飞一下子却是被问的哑口无言。

    这时张越正色道,“君且牢记,西域就是大汉之土……”

    董飞躬身拜道,“下吏受教了了!”

    张越这时才满意的笑了笑,随即给董飞倒了一杯茶。

    待他喝完茶之后,张越这才丢给他一卷木渎。

    “好好看看!”

    董飞疑惑的取过面前的木渎,随后他惊讶的叫道,“君侯此事当真!”

    张越道,“某还会骗尔不成!”

    董飞道,“君侯恕罪,下吏并非此意……”

    张越摇了摇头,“都已经是一城之主了了,还这么毛燥!”

    董飞闻言却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张越哈哈一笑,“怎么这下满意了!”

    董飞道,“满意!满意!”

    接着他又疑惑的问道,“君侯为何不直接从长安来人中分出人予楼兰?”

    张越道,“尔可知此次入西域的皆是何等之辈?”

    董飞道,“自然是王、陈、田三氏乱贼!”

    张越点头道,“尔既然知道,那就好好想想!”

    董飞思忖一番后,恍然大悟道:“君侯下吏明白了!”

    张越点点头,“希望汝真的明白了!”

    ……

    “殿下,我于阗国亦当修筑驰道!”

    于阗王宫中刚刚自长安返回的尉迟嘉向于阗王进言道。

    “殿下,若疏勒至轮台的驰道筑好……而我南道却无有驰道,恐丝路贸易将尽归北道也!”

    尉迟成也出言附和道,“于阗收入半数来自于丝路,若无丝路之利,我于阗恐将难以为继啊!”

    于阗国王闻两人之言,却是面露苦笑之色。

    “此事孤岂能不知,只是我于阗国小民弱,虽有心却是无力啊!”

    自从于阗国王被册封为大汉于阗国王,并被授予金印后,于阗国也学着大汉诸侯王,称孤道寡起来。

    尉迟嘉道,“此事不止是于阗一国之事,南道诸国皆是牵连其中,我等可联络南道诸国共行此事。”

    尉迟成思忖一番后补充道,“非止是南道诸国,位于南道的诸塞障同样仰仗丝路!”

    于阗国王仔细听着两人的分析,眼睛越来越亮。

    “善,若我南道诸国及南道诸塞障共同上书大都护,大都护当允此事!”

    于阗国在为驰道的修筑忧心忡忡之时,扦弥国同样如此。

    扦弥国王在召集国中贵族商议之后,很快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

    很快于阗与扦弥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联络南道各国与汉军塞障。

    经过一番沟通商议,诸国与各塞障于始元二年十二月正式上书张越请求在丝路南道修筑驰道。

    张越在收到请求后,立即寻来了负责驰道修筑的蔡汀。

    “蔡公以为如何?”

    张越向蔡汀询问道。

    蔡汀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良久,蔡汀才抬起头道,“君侯,此事是下吏失了计较……当允南道同时修筑驰道……否则怕是会让南道诸国离心离德……”

    张越闻言道,“某亦是如此考量,只是如今可还能抽调人手协助南道筑路?”

    蔡汀盘算一番后道:

    “当可抽调两万人……”

第百八十二章 超前意识

    张越闻言却是颇感诧异,“竟还能抽调如此多的人力?”

    蔡汀此时感觉口渴,当下也不客气,自顾自的取过面前的茶具,开始动手煮茶。

    一边煮茶一边感叹道,“下吏也没有想到,驰道之事诸国竟然皆是反应热烈,仅仅龟兹一国就动员了5万百姓,北道诸国总共动员百姓更是超过十万!”

    张越闻言惊讶道,“龟兹国竟然动员5万百姓,龟兹王不怕引起国内动荡?”

    蔡汀叹息道,“某原本也有这个担心,不过后来就放心了!”

    张越不耻下问道,“此是为何?”

    蔡汀道,“君侯可知龟兹国如今有多少丁口(15-60岁身无残疾的男子)。”

    张越闻言道,“大汉入西域之时龟兹有3万余丁口,如今当有6-7万丁口!”

    蔡汀感叹一声道,“下吏原本以为亦是如此,龟兹王原本也以为如此……”

    张越惊讶道,“莫非实际丁口数量远超此数?”

    蔡汀道,“君侯所言不错,此次大动员后,龟兹国举国进行人口统计,其丁口数量竟以高达16万……”

    张越闻言却是在心中琢磨起来,“如此说来龟兹国总人口已经超过了四十万!”

    这个人口规模竟然已经快要达到了班超入西域时的人口规模了。

    张越在心中琢磨着,龟兹国是这样的情况,其余诸国恐怕也差不多。

    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汉军入西域,不但给西域诸国带来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大汉的压制,西域诸城邦国家之间,已经十多年没有发生诸国之间的战争。

    汉军入西域前,西域诸国其实与诸夏战国时代差不多,可以说是战乱频繁。

    和平的环境,粮食的增产,丝路贸易的繁荣,这样条件的加持下人口出现爆炸性的增长,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姑墨国王如今亦在进行人口统计,估计丁口数量亦不会少于两万,总人口数量不会少于六万!”

    蔡汀一边给张越和自己倒上茶,一边感叹着。

    张越此时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诸国人口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即是好事,也是坏事。

    在大汉实力强大足以压制诸国时,这就是大汉的强大助力。

    但若是大汉衰弱,这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应该如何化解人口带来的危机呢,张越感觉这是必须要仔细考量的事情了。

    蔡汀望着陷入沉思中的张越,自然的放轻了动作。

    良久,张越才从沉思之中回过神来。

    “蔡公,吾意在西域全境进行人口统计,公以为如何?”

    蔡汀道,“正当时也……”

    蔡汀说完之后,忽然道,“君侯可是另有打算?”

    张越笑了笑,“果然瞒不过蔡公,某欲在西域行摊丁入亩之策!”

    蔡汀琢磨道,“摊丁入亩!!呢!”

    张越道,“然,公以为可行乎?”

    蔡汀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所谓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其实就是把丁税(人头税)纳入到田亩之中进行征收。

    中国历史上实际上曾经多次进行过尝试,但因为豪强士绅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其中最有名的是满清雍正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不过同样没有取得成功,弘历继位后就把这个政策废除了。

    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避免人口隐匿现象。

    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蔡汀慢慢的喝了一杯茶道,“摊丁入亩,乃是一个好计……不过诸国贵族恐反对者众……当徐徐图之……”

    张越颔首道,“蔡公所言甚是,某之意,是先于汉军控制区中施行……”

    蔡汀思忖一番后道,“如此,当可行……若要行此事当早行!”

    张越点了点头,西域都护府此时还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基本还是一张白纸。

    更何况还有张越有意的压制,因此此时的西域汉军控制区,根本就没有地主豪强这个阶层。

    张越道,“蔡公以为,长安可会支持西域所行之事?”

    蔡汀道,“长安刚刚解决王氏之乱,正是豪强势力最衰弱之时……以大将军及御史大夫之言行观之当无大碍,唯一可虑的却是列侯!”

    张越道,“蔡公所言甚是……若欲行此事当寻得列侯支持!”

    蔡汀道,“君侯高见!”

    张越道,“吾欲上书长安……以行摊丁入亩之事……”

    蔡汀问道,“君侯如何化解列侯反对?”

    张越道,“诱之以利!”

    蔡汀道,“何利之有?”

    张越道,“滋生人丁,尽归列侯!”

    蔡汀道,“彩,只是皇帝会答应吗?”

    张越笑了笑,“这个重要吗?”

    蔡汀哑然一笑,“下吏失计较了!”

    ……

    始元二年十二月,张越以西域大都护之名上奏长安,请于西域试行“丁税合一”之策。

    与此同时,于阗、扦弥诸国请筑丝路南道驰道之事张越也悉数答应。

    不但如此,张越还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一条道路,那就是通往南亚的身毒道。

    消息传回南道诸国,诸国皆是欢喜不已,于阗国首先行动,开始征召百姓筑路。

    随后扦弥、精绝、西夜、莎车诸国也开始行动。

    在蔡汀的指派下,两万刚刚迁入轮台的罪人也分批南下且末、精绝诸地。

    短短时间之内,整个西域全部沦为了大工地。

    无论番汉,皆是全力以赴投入了筑路运动中。

    此事传入匈奴,匈奴右贤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以西域投入到筑路运动中的财力和人力,匈奴暂时不用担心汉军大举扫荡草原。

    不过右贤王并没有真正放下心来。

    随着汉匈数十年的大战,大汉国内的许多书籍,也已传入匈奴。

    先秦郑国渠之事也被匈奴诸王所熟知。

    西域汉军虽然暂时被筑路运动牵扯了精力,不过正如同郑国渠的修筑一样。

    一旦西域完成道路建设,西域大都护的力量也将大大提高,到时匈奴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西域都护。

    匈奴想要生存,除了休养生息外,还必须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匈奴的出路在何方呢,这是匈奴右贤王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第百八十三章 穷则思变

    匈奴右贤王想到了他在占据赤谷城时获得的一张舆图。

    随后把李陵等人叫到了自己的大帐。

    “右校王,请观之!”

    右贤王一边说着话,一边把李陵引到了一张舆图面前。

    李陵初时并不太在意,当他看清舆图后,却是一下子扑了过去。

    “这……这……这……”

    眼前这张舆图却是让他激动万分,难以置信。

    这张舆图竟然的把整个匈奴和匈奴所据之地以西的地方都画了出来。

    “右贤王从何处得来此等宝贝?”

    李陵激动的询问。

    右贤王心中暗自惭愧,这舆图到手之时,他其实并没有引起重视。

    不过他面上却一点都看不出惭愧的样子来。

    “此图乃是在赤谷城中得来,据说是云阳侯送于肥王之礼!”

    李陵闻言一面仔细研究,一边感叹,“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人诚不欺我……”

    右贤王问道,“此图为真?”

    李陵道,“别的地方某不太清楚,不过汉地与匈奴当无误……”

    于鞮王闻言也凑过来看了看,“如此说来,如今大汉之所拥之地已是我强胡两倍……”

    李陵这时停了下来,转头叹息道,“河南之地、河西之地、漠南之地、西域之地……原本皆属强胡,如今尽为汉之郡县……此彼强而我弱也……”

    右贤王这时指着舆图道,“如此说来,这一块区域当也是真实的了?”

    李陵一看,右贤王所指之地,却是奄蔡、严国以北地区。

    上面只标注了一个大平原和原雅利安人聚居区等字样,其余的信息却一概皆无。

    李陵思忖片刻道,“此地应该不会有假,吾偿闻轮台官学亦有教导地理之学……”

    “乌孙王泥靡之弟乌就屠曾长期在轮台官学就学,把他叫来一问便知……”

    右贤王闻言道,“右校王所言甚是……”

    他随即向帐外的侍卫吩咐道,“去把泥靡叫来,记得让他带上乌就屠!”

    很快帐外的两名侍卫就打马往泥靡的毡帐而去。

    赤谷大战之后,泥靡虽然逃得了性命,不过部众却损失殆尽。

    如今继续跟在他身边的不过四千余帐,能动员的骑兵已经不足五千骑。

    平日里饱受匈奴诸小王、贵族的欺辱。

    这些时日一来泥靡可谓一直被悔恨所煎熬。

    不过面对匈奴人他不敢反抗,心中虽有抱怨也不敢公开发泄。

    右贤王派人来寻他时,他正在饮酒作乐,试图依靠酒色来麻痹自己。

    “乌孙王可在,大王有请……”

    右贤王的侍卫并没有给予泥靡应有的尊重。

    到达毡帐外就开始大呼小叫起来。

    泥靡闻声却不敢怠慢,立即从毡帐中钻了出来。

    “敢问,大王有何事相召?”泥靡询问道。

    来人答道,“某亦不知,只是让尔带上乌就屠前往王帐……”

    泥靡忍住怒气道,“如此还请稍待,某立即唤乌就屠来此……”

    泥靡低声向一名侍卫吩咐一声。

    那名侍卫不满的看了两眼右贤王派来之人,随后才不情不愿的前去通知乌就屠。

    趁着等待乌就屠的时间,泥靡向来者道,“使者不若入帐喝杯酒……”

    那人看了看泥靡道,“大王有令,平日不得随意饮酒……”

    泥靡闻言尴尬的笑了笑,“大王果然统兵有方……”

    来人道:“这个自然!”

    两人尬聊了几句,乌就屠总算来到了毡帐外。

    那人见乌就屠到来,上下打量了一番道,“尔就是乌就屠!”

    乌就屠闻言怒道,“某就是乌就屠,尔乃何人,竟在此犬吠!”

    那人闻言怒道,“某乃大王亲从,尔这丧家之犬……”

    乌就屠不甘示弱道,“哈哈,丧家之犬……不知当日大战却是谁先逃跑……”

    这时另外一名右贤王侍卫道,“乌就屠王子还请恕罪……大王与右校王有请……”

    乌就屠原本还想趁机发作一番,不过看到泥靡那请求的眼神,只得在心中默默叹息一声。

    他原本以为元贵靡是最懦弱无能之辈,如今见到泥靡的模样,心中才知,原来泥靡竟然更是不堪。

    乌就屠看了看右贤王的侍卫道,“如此,那就上路吧,莫要让大王久等了……”

    说完那乌就屠不等众人上马,竟然一个人先往右贤王的王帐而去。

    泥靡等人见状赶紧跳上马背,打马急行。

    没过多久,一行人已然到了右贤王的王帐外,此时乌就屠也没有再闹。

    两名侍从不顾疲惫,立即冲到王帐外呼道,“大王,乌孙王与乌就屠王子到!”

    账内这时响起了李陵的声音,“快快有请!”

    “乌孙王请……乌就屠王子请……”

    乌就屠也不等待泥靡,直接进了王帐,而这时泥靡才刚刚抵达王帐外。

    “汝就是乌就屠王子?”

    右贤王等人都还没有说话,李陵却是首先问道。

    乌就屠看了看李陵道,“右校王寻某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李陵道,“某偿闻,王子曾经在轮台官学就学,不知此事可当真?”

    乌就屠道,“不错,我与元贵靡是第一批入轮台官学之人……”

    乌就屠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不知右校王,有何事相询?”

    李陵道,“王子可知道雅利安人?”

    这时乌就屠却是注意到了李陵身后的舆图。

    他心中开始思索,不过嘴上却没有停,“这个自然知道,此乃轮台官学必学之内容。”

    李陵感兴趣的道,“愿闻其详!”

    右贤王等人也都对这雅利安人有了浓厚的兴趣。

    远古在内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Arya)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

    随着乌就屠的娓娓道来,李陵等人渐渐对这雅利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乌就屠王子,可见过此图?”李陵这时把身后的舆图让了出来。

    乌就屠道,“自然是见过的!”

    右贤王不等李陵问话,抢先道,“王子可知道此地?”

    乌就屠上前一看,随即道,“没有去过,不过官学中讲师有言,此地乃水草丰茂之地,亦是雅利安人祖地……”

    右贤王大喜过望,“此话当真?”

第百八十四章 将欲西迁

    右贤王大喜道,“此地真是水草丰茂之地?”

    乌就屠躬身道,“某在轮台官学时,听云阳侯所言,此地当是水草丰茂之地!”

    他迟疑了片刻后指着舆图上所画的一座山脉道:

    “其实此地算不得好,云阳侯曾言再往西翻过这座大山就有这个世界最肥沃的土地!”

    帐中众人闻言皆是难以置信,就连刚刚进入大帐的泥靡也忍不住出言。

    “竟有如此好地?不知此时被何人所占据?”

    李陵这时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王子可听闻过此事?”

    乌就屠道,“昔日云阳侯为我等授课之时曾言,此处如今当是被一蛮族所占有……”

    于鞮王此时道,“如此宝地岂能归于蛮族……若真有此事,当归我强胡才是!”

    李陵这时却没有说话,过了半响他才出言道,“以陵所知,这云阳侯在被征召之前不过云阳县一赘婿,岂会知道万里外之事?”

    乌就屠摇头道,“某亦不知,不过云阳侯所言煞有其事,不像有假……”

    右贤王思忖片刻道,“莫非此乃云阳侯家传之学?”

    李陵摇头道,“世人皆言,云阳侯之祖留文成侯乃是师从黄石公……其实不然……留文成侯之学实出于战国七雄之韩国王室……”

    泥靡道,“以云阳侯今时之地位恐无必要哄骗学子……”

    于鞮王听了半天忍不住道,“是不是真的,派人打探一番不就知道了……”

    李陵闻言却是笑道,“于鞮王所言甚是,这雅利安人祖地距离我坚昆国却是不远,派人西去打探一番亦不过两三月之事……”

    右贤王此时也道,“不错!右校王所言甚是!”

    他这时转过身对众人道,“不知谁人愿意跑上一趟?”

    这时泥靡却是福至心灵,抢先道,“我乌孙愿往!”

    呼延王亦道,“我部也愿往!”

    两人之所以会抢着去,实际上和匈奴的制度有关系。

    按照匈奴人的习俗,谁先发现的草场就归谁所有。

    两人很明显是已经相信了乌就屠的话语。

    如果真如乌就屠所说,两人可就赚大了。

    就算这一片区域广大无法全部占据,能够优先选择牧场也是极好的。

    右贤王停下手中的动作,打量着两人。

    大约半刻钟后,右贤王道,“既然如此,尔二人各派一个百人队前往此地……”

    呼延王与泥靡闻言皆起身道,“多谢大王!”

    右贤王点点头,两人也坐了下来。

    这时右贤王却是割了一块肉,又端起一牛角酒走到乌就屠面前。

    “乌就屠王子,可愿担任我强胡乌禅王?”

    右贤王此话一出,帐中众人皆是大惊。

    乌禅王在赤谷之战中虽然受了重伤,但却并未死去。

    而且就算乌禅王身死,那乌禅部原本亦有屠鳍(太子)在。

    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外人来担任乌禅部之王。

    右贤王没有理会众人,而是直接举着酒,拿着肉递到了乌就屠面前。

    此时不过才十四岁的乌就屠那经历过这般阵仗。

    巨大的压力让他很快就大汗淋漓。

    众人此时也停下了议论,全部转头盯着他。

    就连他的兄长泥靡也很好奇他的选择。

    作为当事人的乌就屠此时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完全停止,无法思考。

    或许是出于本能,他最终伸出了双手,接过了酒肉。

    “哈哈哈!”

    右贤王此时大笑出声,“不愧是我强胡男儿,今日之后尔就是我强胡新的乌禅王!”

    乌就屠此时已经勉强恢复正常,闻言他立即拜道,“多谢大王!”

    这时于鞮王却是皱起了眉头。经过一番思量后,他起身道。

    “大王,那苏荣扎布怎么处理?”

    苏荣扎布正是原乌禅王的名字。

    实际上乌禅部原本就是一个由各小部落拼凑而成,换一个小王影响其实并不大。

    只是这样却是在挑战匈奴人的传统,如果单于庭揪住此事不放的话,即使是右贤王也会有巨大的麻烦。

    “哈哈哈!于鞮王可是担心本王杀了苏荣扎布?”

    于鞮王虽然没有说话,不过看他的表情,显然心中就是这样想的。

    实际上大帐之中,除了李陵和右贤王本人,其余诸王应该皆是如此。

    右贤王又是哈哈一笑,举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右校王,可猜到本王之意?”

    右贤王却是向李陵询问。

    李陵不紧不慢的割下一块肉,“大王可是欲重建欧脱部?”

    右贤王哈哈一笑,“右校王果然乃是智者!”

    于鞮王若有所思的道,“大王可是欲完全收服南丁零人?”

    右贤王道,“不错,南丁零人虽是蛮族,但也算是引弓之民……可为胡人……”

    李陵点头道,“大王可是欲以苏荣扎布为新的欧脱王?”

    右贤王道,“不错,本王欲以原欧脱部残余之九百帐,苏荣扎布本部两千帐与南丁零人合并为新的欧脱部,诸王以为如何?”

    新任须卜王此时战战兢兢的起身道,“未知大王欲以何地为欧脱部草场!”

    自从大战之后,原须卜王被汉军俘虏,这须卜部就一直不受诸部待见。

    听到右贤王的计划,自然担心自家的草场被剥夺。

    右贤王看了看这新任的须卜王,心中感觉甚是烦躁。

    虽然他心中明白大战失败与现在这须卜王无关,而是前任须卜王之过,不过还是感觉心中隔应。

    他语气不善的道,“须卜部不会有变化……”

    须卜王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

    呼延王此时道,“大王欲以何处为欧脱部驻地?”

    右贤王笑了笑指着舆图上道,“自然是此地!”

    泥靡仔细一看,心中一慌,“大王不可,此乃我乌孙牧场!”

    右贤王道,“乌孙王不是欲往西么……正好腾出此地!”

    泥靡闻言却是攥紧了拳头,这时乌就屠一把抱住了他。

    “兄长还不多谢大王!”

    乌就屠高声说完,又在泥靡耳边悄声道,“相信我!”

    乌就屠这一打岔,泥靡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却是消散殆尽。

    他如同木头人一样,跟着乌就屠拜谢右贤王把那未知之地予他为新的牧场。

    “多谢大王之赏……”

第百八十五章 长安朝堂

    始元三年二月,西域都护府,请求“丁税合一”的奏书终于送到长安。

    霍光在仔细阅读了张越的奏书后,颇感兴趣。

    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也正在思考如何限制地方豪强在地方的发展。

    陵县制度虽然对限制地方豪强势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但随着关中人口的发展,关中地区逐渐饱和。

    可以预见,再过几代人,关中的人口就要突破可以承受的上限。

    这种情况下,不止是霍光一人,实际上长安公卿们都在寻找出路。

    霍光在看到张越的奏书后,觉得或许也是一种抑制地方豪强的办法。

    “来人……请丞相、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左将军入宫议事……”

    半个时辰后,车千秋、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先后抵达了宣室殿。

    小皇帝此时也已经安座于堂。

    正当霍光准备把张越奏书分发给四人时,一个不速之客出现在了殿外。

    “给本长公主闪开……”

    门外响起鄂邑长公主的喊叫声。

    霍光等人听见殿外的声音皆是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

    这时殿外的吵闹声更大,霍光向小皇帝告罪后,向殿外行去。

    “盖主何故在此吵闹?”

    霍光不留面子的问道。

    鄂邑长公主面露不满之色道,“霍光,父皇驾崩前……命本长公主负责教导皇帝……本主亦当入殿听政……”

    霍光闻言面无表情的道,“先帝虽有命盖主教导陛下,却并未予盖主听政之权!”

    鄂邑长公主怒道,“本主无权听政如何教导陛下?”

    霍光面色严肃,眼露精光,盯着鄂邑长安主,“盖主欲为吕后乎?”

    鄂邑长公主闻言一惊,“霍光尔大胆!”

    此时车千秋与金日磾两人也到了殿外。

    车千秋直言不讳道,“此地非盖主因应到之地……若盖主无吕后之心,当速速退去……”

    金日磾虽然没有说话,但从他的动作也可以看出他的态度。

    鄂邑长公主,见三位大臣皆是同样言行,冷哼一声,心不甘情不愿的带人离去。

    不过此事却也让她对三人怀恨在心,尤其是对霍光此人,鄂邑长公主却是动了心思……

    上官桀与望着离去的鄂邑长公主却是陷入了沉思。

    小皇帝安坐于榻上,同样在不断观察着众人的反应,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

    鄂邑长公主离开后,霍光三人再度返回殿内。

    “陛下恕罪!”

    霍光首先向小皇帝请罪,车千秋与金日磾也相继请罪。

    “无妨,诸公请安坐,朕欲闻诸公高论!”

    小皇帝年纪虽小,但举手投足之间,已然隐隐有先帝的风范。

    这也让车千秋等人感觉甚为满意。

    三人坐定后,霍光首先抛出了张越的奏书。

    小皇帝也适时的道,“望诸公教朕!”

    霍光等待四人看完奏书后,询问,“诸公以为云阳侯所请之事如何?”

    车千秋不自觉的抚了抚自己的长须,“

    丁税合一”看似是一道良策,只是诸郡国反对之人恐怕亦将如过江之鲫啊!”

    桑弘羊虽是商人出生,家族原本亦是关东豪强,不过这一次却是极力支持。

    “云阳侯所言乃百年之计也,非但西域,天下亦当行之!”

    上官桀此时却是支持车千秋,“若行此策,吾恐天下沸腾,届时怕是难以收场!”

    四人中已有三人表态,只剩一个金日磾,他的态度就极为关键了。

    霍光还没有说话,小皇帝先忍不住了。

    小皇帝询问道,“车骑将军,以为此策如何?”

    金日磾起身道,“陛下与诸公以为地方豪强如何?”

    车千秋对地方最为熟悉,因此不假思索的道,“自高皇帝以来,各地,尤其是齐、楚二地,一直欲摆脱中央控制……”

    小皇帝闻言道,“此非云阳侯所言,皇权不下县乎?”

    车千秋躬身道,“正是如此!”

    小皇帝道,“诸贤良文学,亦是鼓吹地方自治,朕亦多有所闻!如今云阳侯却是与之相反,诸公以为孰优孰劣?”

    霍光起身道,“陛下愿为皇帝还是东周天子?”

    小皇帝没有轻易回答,而是反问道,“大将军,此两者有何区别?”

    霍光道,“为皇帝,大权在握,鞭挞四海,为周天子,徒为傀儡为天下笑!”

    小皇帝道,“如此,莫非贤良文学皆欲害朕?”

    霍光道,“云阳侯奏书上已有名言!”

    小皇帝憋红了脸道,“可是“屁股决定脑袋”之言?”

    霍光道,“正是,此句虽粗鄙,却一言道出了关键,云阳侯不愧有智将之称!”

    金日磾此时也进眼道,“正是如此,先皇帝才会交待,儒家可用但不可大用,若皇权不下县陛下和大汉何来兵士粮饷!”

    小皇帝闻言不禁皱着眉,陷入了沉思。

    霍光此时转身向众人道,“诸公以为如何?”

    桑弘羊道,“国家欲强,却不可失去对乡里的控制!”

    车千秋与上官桀也同样出言表示反对“皇权不下县”!

    不过车千秋还是反对立即效彷西域行“丁税合一”之策!

    上官桀在经过一番思量后道,“不若先以西域和河西四郡为试点,若行之有效再推广至关中乃至天下!”

    “若行之有碍,则亦限于河西与西域……”

    上官桀说完,桑弘羊表示赞同道,“善、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急于一时!”

    两人表态后,金日磾和车千秋也表示赞同。

    既然四位大臣皆表示赞同,霍光自然是从善如流。

    这时小皇帝却问道,“关中亦有豪强乎?”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金日磾首先出言道,“天下皆然,只是关中多为宗室!”

    小皇帝道,“朕姐盖主可是豪强?”

    车千秋躬身道,“是亦不是!”

    小皇帝闻言,点头道,“如此朕明白了!”

    随后他又道,“若是如此,何不在五陵同时试行此策?”

    霍光闻言拜道,“陛下高见……陛下当为千古一帝!”

    小皇帝闻言兴奋的涨红了脸,“大将军可是当真?”

    霍光道,“臣岂敢欺君!”

    小皇帝豁然而起,“如此,下诏,西域、河西四郡、五陵同时试行摊丁入亩……”

第百八十六章 一人计短

    始元三年三月初一,大朝会上,大汉正式宣布河西四郡、五陵县以及西域都护府试行“摊丁入亩”。

    皇帝的诏命刚刚颁布,诸贤良文学就集体跳脚了。

    每日皆有大量的博士文学,上奏痛斥霍光、张越等人。

    不过此时的大汉还是古典主义国家,贤良文学虽然跳脚,但却并不能动摇大汉的统治。

    与贤良文学们相反,关中百姓却是大力支持。

    大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虽然有着中央政府的强力压制,实际上即使是最为富庶的关中地区,贫富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土地兼并问题也是日趋严重,只是比起关东郡国来说要好一些。

    “丁税合一”之后,帝国的根基自耕农的负担就减轻很多。

    至于军功贵族之家,本身最看中的亦非田地,而且在诏命中也对受到影响的功臣列侯进行了一些补偿。

    至于受到影响的关东豪强们,在经过先皇帝移陵和刚刚发生的王氏之乱后,力量已经下降到了极点。

    因此实际上此时大汉实施“丁税合一”之策,正是最好的时刻。

    皇帝的诏命正式传达到西域已经是始元三年四月。

    “臣谨奉诏,陛下万年!”

    张越欣喜的接过长安送来的诏命。

    “杜公辛苦,请入内饮茶!”

    这次负责颁布诏命的却是老熟人杜陵。

    此时杜陵已经担任中常侍一职,并与贤良文学渐行渐远。

    杜陵闻言笑道,“云阳侯之茶,当是天下一绝,下吏可算是一满饕餮之欲了!”

    张越哈哈一笑,“杜公若是喜欢,越随时欢迎!”

    杜陵跟随张越到了客厅,两人一边饮茶一边交流着对长安之政的看法。

    渐渐的两人的话题转向了“丁税合一”之事上。

    “君侯是如何想到如此妙策的?”杜陵问道。

    张越一边煮茶一边道,“杜公可知王氏是如何拥有如此力量的?”

    杜陵道,“王氏有如此力量,一事与匈奴贸易;二乃依靠瞒报人丁……”

    张越问道,“杜公所言甚是,若王氏无法隐瞒人丁,可能聚起如此之势?”

    杜陵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闻言道,“自然是万万不能!”

    他看了看手中的茶杯,“云阳侯行此举是为了防止地方隐瞒人丁?”

    张越叹息一声道,“是,也不是!”

    杜陵也不矫情,直言问道,“此是为何?”

    张越叹息一声道,“杜公以为如今的大汉如何?”

    杜陵闻言,自然知道张越不是想听什么歌功颂德之语。

    他思忖一番后道,“现今大汉虽看似繁花似锦,但实际已经是隐患重重……”

    张越满意的点头道,“杜公不愧智者之称,王氏之乱实际上就已经表明大汉对地方尤其是关东郡国的控制力不足……”

    杜陵慢慢的饮尽杯中之茶,“君侯行此举,就不怕被关东豪强惦记?”

    张越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继续饮茶。

    杜陵见状却是忽然想到了长安一直流传的张越遇刺的流言。

    杜陵这时再度把话题转入正题。

    “君侯可是以为“丁税合一”之策可以抑制地方豪强?”

    张越道,“这个自然,若此策能成……地方官吏就不用整天盯着哪家哪户添了新丁。”

    “非但如此此策若能成功,户籍管控亦可放松,贫穷百姓亦可迁徙至地多人少之地!”

    按照后世的说法农民摆脱了人丁徭役的负担,不用再将自己捆绑在土地上,民间社会流动人口也将随之增加,这又将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繁荣。

    后世之人曾经点评“摊丁入户”,说此举卸下了穷人身上的枷锁。

    同时也斩断了地方官员的生财之道,各种巧立名目的罪行都会被严厉查处,对地主和贪官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在张越想来,此时的大汉推行“丁税合一”所受到的阻碍应该比后世要小的多。

    后世都能成功,没道理此时后失败。

    但他却是受到了后世教科书的误导。

    后世大多只是提到了雍正实施“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却没有提后续之事。

    实际上满清时期,这两项改革都没有成功,雍正刚刚一死这两项改革就被废除了。

    杜陵道,“君侯就不怕史笔如刀吗?”

    张越笑了笑,“某自然是怕的,不过只要大汉还在,贤良文学们就不可能一手遮天!”

    杜陵问道,“若是有一天大汉不在了呢?”

    张越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道,“若是大汉不在了,那就留于世人评说吧!”

    杜陵叹息一声,起身拜道:“下吏不如君侯远甚,陵亦当效法君侯!”

    张越摇了摇头,心中却想着,儒家虽然强大,但也不可能永远控制文化。

    他心中想着,口中也不自觉的说了出来,“没有永恒的皇朝,也不会有永恒的学派!”

    杜陵闻言,先是一惊,接着他勐然起身,对着张越一拜。

    ……

    虽说长安已经同意在西域试行“丁税合一”。

    但真要实施却没有那么容易,千头万绪之下,张越一时之间也不知该从何处开始。

    “一人计长,二人计短!”

    张越再次举行西域全员大会进行讨论。

    收到张越的集议通知,西域各地大员赶忙准备好本地区的规划图表往轮台赶去。

    刘益在收到轮台送来的通知后,也立即把手中工作暂时交给阿里和艾合负责。

    他自己则携带好大宛道的规划书赶紧往轮台赶去。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沿途却是到处都是筑路的人群。

    在抵达温宿之时,刘益一时兴起,在一处工地停了下来。

    “下仆拜见上国贵人!”

    一名工地监工,见到刘益向工地走来,赶忙迎了上来。

    刘益道,“尔是此地监工?”

    那人拜道,“好叫贵人得知,仆正是负责此地的监工!”

    刘益点了点头,随后带着两名随从往工地走去。

    见到刘益走进,筑路的百姓一下子慌了起来,一个个匍匐在地,不敢轻动。

    刘益看了看这些面有菜色的百姓,皱了皱眉道,“尔等是那国之人?”

    “启禀贵人,这些都是从身毒买来的奴隶……”

第百八十七章 二人计长

    “身毒奴隶,这些都是塞人吧?”

    刘益随口向监工询问道。

    监工恭敬的道,“贵人真是慧眼如炬,这些奴隶确实多为塞人。”

    “为了修筑道路,我温宿国一共购买了近三千奴隶!”

    刘益闻言点了点头,环顾四周后,继续问道,“修筑此段路程恐怕死伤亦是不少?”

    监工叹息一声道,“贵人所言甚是,一里地当会死亡七八人。”

    刘益闻言没有再说话,只是命人赏赐了那监工十枚五株钱。

    在那监工感恩戴德的话语中,刘益继续启程东行。

    不过与原计划不同,他在路过温宿国之时,主动拜访了温宿国王。

    “温宿国主孔良拜见刘君侯!”

    闻听刘益前来,那温宿国王赶忙前来迎接。

    “温宿国主请起!”

    温宿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小,但人口较少,国力在西域诸国中也是属于底层。

    因此温宿国虽也有派兵参加赤谷大战,但并没有能获得大汉的国王金印。

    因此在面对汉使与姑墨、龟兹诸国国王时,地位却是低了一等,只能自称国主。

    面对毕恭毕敬的温宿国主,刘益还是保持了自己谦逊的一贯作风。

    温宿国王原本计划在王宫内为刘益举行一场宴会招待刘益一行,不过却被刘益言辞拒绝了。

    “国主不必如此费心,某需前往轮台,不敢多加耽搁,只是观筑路之事……”

    两人经过一番交流,刘益主动把话题引入到了筑路之事上。

    刘益主动道,“某在来时见温宿多以塞人奴隶为筑路工人,不知可有此事?”

    温宿国王惭愧道,“确有此事,温宿国弱民少,不得不依靠购买的奴隶!”

    刘益闻言摇头道,“使用奴隶并无过错,某于疏勒亦多用奴隶,只是温宿所用恐不得法!”

    温宿国主闻言一愣,“愿闻其详?”

    刘益道,“某观温宿之奴隶皆面有菜色,如此当事倍功半尔!”

    温宿国主拜道,“还望刘君侯不吝赐教!”

    刘益闻言也不客气,把昔日张越在轮台所行之策与自己在疏勒的方法讲解了一番。

    “如此当可提高奴隶工作效率,亦可减轻人员死亡……表现良好的奴隶加入温宿亦可提高温宿国力……”

    到最后,刘益也没有讳言如此做的坏处。

    “只是如此一来,需要投入的钱粮大约需增加三到四成!”

    温宿国主躬身一拜道,“多谢君侯教导,温宿虽小却也颇受丝路之利,钱粮却是不缺!”

    刘益点头道,“如此就好!”

    刘益在温宿停留小半日,继续启程东行。

    此后的路途中每预见筑路的人群,皆会与之交谈一二。

    他发现西域诸国在筑路之时,所行之事与温宿相差不大,所行皆有所缺。

    诸国百姓在最初的热情散去之后,皆是颇有怨言。

    即使是在汉军直接负责的路段,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刘益把这些都记录在册,准备抵达轮台后禀报张越。

    ……

    “君侯,此乃某一路所见所闻,还望君侯察之!”

    刘益抵达轮台后,单独找上了张越。

    张越接过刘益递来的文书,仔细看起来。

    刘益则自己在一旁静静的等待。

    一刻多钟以后,张越抬起了头。

    他满意的看了看刘益,“做的不错,某会把此事交予蔡公办理,君可有需补充的么?”

    刘益闻言拜道,“未有!”

    张越笑着走到刘益身旁,“先回去休息一下,明日还需早起呢!”

    刘益起身道,“君侯,下吏告辞!”

    刘益走后,张越却是叹息一声。

    苏飞疑惑的在一旁道,“君侯为何叹息?”

    张越笑着摇了摇头,“只是有些感叹罢了!”

    说完,他直接把刘益的奏报递给苏飞。

    “尔把此文书交予蔡公,告诉蔡公酌情处理!”

    苏飞道了声诺,立即往蔡汀府上而去。

    张越却是再度苦笑的摇了摇头,有些事却是难以改变的。

    好在如今的张越已经是越发老练,很快就重新调整好了状态。

    翌日,计划中的集议如期举行,除了远在贰师城的潘弘与马汉,其余千石以上官员悉数到会。

    集议开始后并没有立即讨论丁税合一之事。

    而是首先对各地建设和诸路工程进行了探讨。

    刘益在张越的支持下,首先提出了自己一路东行所见到的情况,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诸公以为如何!”张越在刘益坐下后向众人询问道。

    郭开、韩江、蔡汀等人相继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一致认为不可直接干涉诸国的做法,但可进行引导。

    刘益虽然对最终的结果不太满意,不过他也是聪慧之人,经过一番思考后,也明白了其中道理,不在强求。

    讨论完筑路之事,众人又相继汇报了这大半年来各自地区的发展成果。

    这其中最让张越满意的就是韩江负责的碎叶城。

    根据韩江所报,碎叶城已经完成了内城的修筑。

    不但如此,在大量移民涌入之后,碎叶的煤矿场以及冶炼场已经完成建设,正式投入生产。

    这一次韩江还带来了碎叶所产的铠甲、兵器和黄金。

    除此之外就要属刘益的疏勒了,如今疏勒至乌即的道路已经修通。

    此时刘益正在全力修筑乌即至贰师城的道路。

    刘益预计最多再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打通至贰师城的道路。

    只是因道路所经之地,地势险峻,是以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张越与众人皆是不以为意,在如此险峻之地修筑道路,众人早就有了人员大量伤亡的准备。

    是以在刘益提到这些之时,张越并没有太过在意。

    反而在集议上也公开表示,此次杜陵从长安带来的筑路大匠将优先供刘益挑选。

    众人虽然羡慕,但也并无意见,优先打通西进之路亦是众人集体赞成的。

    处理完这些事,集议才正式转入重点。

    “诸公长安已经下诏赞同吾轮台试行,“丁税合一”之事,还请诸公教我!”

    张越一边请出皇帝的诏命,一边严肃的说道。

    众人闻言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一个个小声讨论起来。

第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

    大约半刻钟后,蔡汀按照张越事先的安排起身道,“诸公,某以为实乃良策,不过试行前当先对丁税多寡进行确定!”

    吴桐也是赞同道,“蔡公所言甚是,某以为,当以如今的丁口数量为标准,平均摊入田赋之中。”

    赵广汉闻言却是反对道,“不妥,吾西域最大的岁入乃是商税,若只是简单的摊入田赋,对商贾有利却不利于农事!”

    赵广汉说完,赵意也支持道,“良家子乃大汉与汉军之基,不可使其负担过重……”

    韩江亦道,“某以为丁税当摊入商税与田赋之中……可按照如今商税与田赋在岁入中的占比进行分摊……”

    董飞在考虑一番后道,“如今商贾们已经在抱怨,商税过重……若是再摊入丁税……吾恐不利于丝路贸易……”

    郭开闻言道,“董司马多虑了……大汉乃丝路贸易之源……只要保证安全就无需担心……”

    蔡汀此时也出言道,“去岁康居王曾言,丝路贸易之利乃十倍之利……区区丁税当不至于有何影响……”

    几名大老发言后,其余众人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的支持把丁税完全纳入田赋之中。

    有的人则支持由商税和田赋共同负担丁税。

    有的更激进一些的则主张把丁税全部纳入商税之中。

    主张降低良家子的负担,保证汉军根基良家子的利益。

    经过一整天的讨论只有张越和摩尼两人一言未发。

    这时张越主动向摩尼询问道,“摩尼,尔对商业最为熟悉,尔以为如何?”

    摩尼因为是商贾出生,为了避嫌,原本打算一言不发,静待都护府的决断。

    此时张越主动问起,就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起身发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商贾只要有利可图自然就会前来……无利可图时则会转投他方!”

    说到这里,摩尼停顿一下,环顾四周后继续道,“诸公以为,吾轮台是否有利可图呢?”

    董飞闻言道,“自然是有利可图的,丝路贸易吾轮台当是关键。”

    摩尼点了点头,“大汉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华美的器具;最富足的百姓,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和大汉一较长短的国家吗?”

    郭开闻言自信的道,“当今之世,孰于吾大汉争锋!”

    摩尼道,“正是如此,即使是那号称西方第一强国的大秦当亦远不如大汉。”

    赵广汉询问道,“大秦?此国与始皇帝可有干系?”

    摩尼正要解释,张越却以手势阻止了他。

    随后张越才道,“此大秦非吾华夏大秦……当呼之为罗马!”

    郭开道,“君侯所言甚是,彼辈蛮夷,岂配用吾诸夏名号!”

    张越摇了摇头,“罗马此国,并非普通蛮夷,亦是不逊于匈奴的强国,吾大汉为东方至强,那罗马却是西方至强!”

    郭开闻言道,“西方竟然还有如此强国,有朝一日,某当与其会猎一番!”

    说到这里郭开却是看向刘益,“新阳侯,这可就要拜托汝了!”

    刘益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张越闻言却是摇了摇头,笑道,“那罗马尚在万里之外,郭侯欲与其会猎,怕是没那么容易!”

    众人闲谈一番,再次转入正题。

    “良家子乃大汉根基,其稳定,大汉则稳定,其衰弱则大汉衰弱……”

    张越喝了杯茶水继续道,“某上书行“丁税合一”之策,本就为稳定大汉根基,减轻良家子的压力!”

    待张越说完,赵广汉起身道,“君侯高论,既如此当分摊丁税于商税与田赋之中……”

    董飞此时也面露惭愧之色道,“下吏谨受教,只是这分摊比例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张越赞同道,“董司马所言甚是,诸公以为何等比例最善?”

    张越发言后,已然确定丁税将分摊入商税和田赋之中。

    接下来众人则是主要讨论,商税和田赋分别分摊的比例,另外就是加税的比例问题。

    众人又经过三天的商议总算此达成了一致。

    最后由张越对此次集议做了总结,并上报给长安。

    ……

    杜陵在旁听了轮台集议后,对西域正在进行的筑路运动大感兴趣。

    因此他并没有急着返回长安,而是沿着筑路陆续一路向西。

    他的计划是抵达疏勒之后,再转莎车由丝路南道回国。

    杜陵向张越提出想要考察筑路之事后,张越不但没有拒绝,反而准备派遣一队骑兵保护杜陵的安全。

    不过杜陵为了更好的了解西域筑路的情况,因此拒绝了张越。

    集议结束三日后,杜陵带着一行二十余名随从,乘坐六辆四轮马车,向西而行。

    上一次杜陵随张安世前来西域时,就已经到过龟兹与姑墨两国。

    因此这一次他并没有在两国多加停留,很快就到了温宿国。

    温宿国主在听从刘益的意见后,果然进行了一番改进。

    在设立了激励机制后,奴隶们的工作效率果然提高了许多。

    杜陵在温宿考察一番后,自然也颇感满意。

    “此圣人之法呼!”

    杜陵在对温宿这一段路程进行考察后颇感满意。

    忍不住对这温宿国主也产生了兴趣。

    温宿国王宫中,温宿国主正准备小息片刻。

    忽然侍卫来报,“殿下,大汉中常侍杜公来访!”

    温宿国主闻言,一下子就从榻上跳了起来。

    “快快有请!”

    温宿国王一面下令,一面整理自己的仪容。

    杜陵在王宫外并没有等上太久,很快温宿国主就急匆匆的奔了出来。

    刚一出王宫,温宿国主就见到了杜陵一行。

    温宿国主不管怠慢,立即下拜道,“温宿国主孔良拜见明公、明公万安!”

    这孔良的汉语和礼仪做的都非常到位,若不是其长相与汉人迥异,杜陵都把他当成了一位真正的诸夏君子。

    杜陵上前把孔良扶了起来。

    “国主真乃君子之风也!”杜陵一边还在嘴里夸赞着孔良。

    孔良闻言却是笑开了花。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把杜陵迎进王宫。

    孔良这王宫说是王宫,其实不过就是一个稍大点的院子。

    不过里面的布置确实不错,显得非常幽静。

    尤其内中的家居则全部皆是汉家模样。

第百八十九章 上帝之鞭

    温宿国王宫内的所见所闻,让杜陵不禁想到了后元元年,初次前来西域时,听到的张越之言。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大汉若要长久的统治西域,必须软硬兼施!”

    “一方面,既要保持强大的武力,另一方面,必须要以汉家文化,取代西域诸国原本的文化、语言以及习惯!”

    杜陵结合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不禁在心中对张越的先见之明赞叹不已。

    短短十多年时间,这西域就已经完全是汉家气象了。

    这样下去,当现在西域之人老去,那还有谁记得自己原来的文化呢。

    到那时,西域就真的与大汉合同为一家了。

    杜陵一边在心中感叹,一边随着温宿国主进入大厅之中。

    此时大厅中已经摆满了各种美食杜陵仔细观察,发现摆放食物的餐具也尽是大汉风格。

    “国主费心了!”杜陵感谢道

    孔良闻言喜道,“明公喜欢就好!”

    为了招待杜陵一行人,当晚温宿国主召集国中贵族举行了一场饮宴。

    温宿虽是小国,但因为丝路贸易的繁荣,同样获益匪浅。

    是以宴饮的档次并不比龟兹、姑墨两国差。

    “国主施行之法甚善……还望不吝赐教!”

    杜陵在宴饮结束后向温宿国主孔良求教。

    孔良闻言却是惊讶道,“温宿所行之策皆是受新阳侯指点……明公既欲西行,不若至疏勒后,当面与刘侯请教。”

    杜陵道,“竟是如此,不过温宿亦有可取之处,陵亦当学习之。”

    孔良闻言自是欣喜,当下就滔滔不绝的与杜陵谈论起了筑路以及奴隶使用之事。

    中间杜陵对奴隶来源也颇感兴趣,那孔良见状,又细细讲述了一番塞人的来历,以及身毒北部塞人诸国的情况。

    “身毒之地,土地富饶,人口众多,实乃天予之地……日后吾大汉当取之!”

    言谈之间,那孔良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汉人。

    言必称吾大汉,周围的温宿贵族和侍从也不以为意。

    人们一边恭维着杜陵与其随从,一边不由自主的流露出对长安的向往。

    这让杜陵再次感叹张越在西域实施的文化战略的威力。

    ……

    杜陵在游历一番后,心中愈发感觉文化的力量。

    此时他已然开始在心中思考大汉的文化教育问题。

    在杜陵看来,如今的大汉,在军力方面已然非常强大,但文教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他看来大汉始终无法真正统治羌人,对原本同属诸夏的羌人实现编户齐民,差的就是如同张越在西域实行的文教之策。

    推而广之,大汉若要长盛不衰,这文教却也是少不得的。

    在经过不断的思考后,杜陵认为,现如今阻碍大汉发展的最但障碍就是贤良文学对文化的垄断。

    当杜陵抵达疏勒与刘益进行一番交流后,更是加强了他对这方面的认识。

    “贤良文学对书籍文化的垄断,将是大汉的致命威胁!”

    在一次与刘益的交流中,杜陵甚至当众表达了自己对贤良文学对书籍和文化的垄断的不满。

    刘益也支持道,“杜公所言甚是,某亦以为,大汉若欲继续发展,实现三代之治,非得打破文化垄断不可!”

    杜陵当即问道,“刘君侯以为,如何才能打破贤良文学对文化的垄断!”

    刘益向着东方轮台的方向拜了一拜道,“某以为云阳侯之法,当可效彷之!”

    杜陵闻言一愣,随即问道,“云阳侯所行何法?”

    刘益诧异道,“杜公在轮台之时,未前往轮台官学否?”

    杜陵惭愧道,“某至轮台官学仅是走马观花,未曾细观!”

    刘益摇了摇头道,“杜公若是有闲,可在轮台官学住上一些时日!”

    杜陵点头道,“此次游历结束后,陵当至轮台官学,潜修半载!”

    说到这里,他继续问道,“不知云阳侯在轮台官学所行何事,竟可打破贤良文学对文化的垄断?”

    刘益道,“贤良文学垄断文教,首要条件是垄断书籍。”

    “云阳侯却是把府中藏书,全部公开,轮台官学学员,乃至普通人皆可随意至轮台官学借阅,抄写书籍!”

    杜陵闻言却是一惊,也难怪他会如此。

    此时的大汉,书籍可是异常珍贵的存在,想要获得任何书籍都是非常困难的。

    就连皇帝想要获得新的书籍都非常不容易。

    孝惠皇帝废狭书律,以重金求购藏书,尚且求而不得。

    孝文皇帝时方有宿老献书,当时,一卷《论语》价值就是五百金。

    若是春秋(历史)、兵法之类的书籍,一卷甚至高达千金。

    如今虽然书籍的价格下降了一些,但即使是抄录一卷书籍也至少需要数十金。

    这还只限于普通书籍,若是春秋、兵法或者其他的奇书更是求之而不得。

    昔日也曾有不少学子登门向杜陵借阅、抄录书籍。

    杜陵同样既要考察来者是否虔诚,同时该收的钱财却也是少不了的。

    现在想来,自己往日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对书籍文化进行垄断。

    虽然杜陵并不知道张越到底开放了多少书籍,但想来数量当也不少。

    别的不说,仅仅是损失的金钱就当不在少数。

    杜陵叹息一声道,“云阳侯乃是吾辈楷模,陵亦当效彷之!”

    杜陵说这句话的时候,颇有一种“觉今是而昨非”之感!

    刘益也赞同道,“大汉如今唯有云阳侯有此魄力,杜公若欲效之,当是天下之福气。”

    杜陵摇了摇头道,“陵不过是副云阳侯之尾翼而已!”

    ……

    杜陵在疏勒与刘益探讨文教之事时,张越也终于颁布了西域丁税改革的命令。

    西域都护府的最终以六十万丁口(15-60岁男子)为基数实施方案了新的税收改革。

    命令下达后,各塞障的布告栏下人们皆是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都难以置信,实行了这么长时间的丁税竟然说废除就废除了。

    “今后真的没有丁税了?”轮台东门布告栏下,一名归化汉人难以置信的道。

    一旁一名中年男子感叹道,“这岂能有假,这上面可是有西域大都护的大印啊!”

    他手指着布告上的红色印鉴。

    这时一名月氏打扮的商人道,“不是废除丁税,而是把丁税摊入商税与田赋之中,丁税其实还是在征收的!”

    一旁一名看起来是老兵模样的人道,

    “以六十万丁口为基与废除丁税有何区别。

    “十年前都护府编户齐民不过三万,如今多少,十年后又当多少?”

    “君侯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计啊!”

    说着说着,那名老兵却是对着云阳侯府的方向深深一拜。

    一名粟特商人也道,“虽说丁税摊入商税田赋之中,不过这值百抽一又值当什么?”

    ”丝路之利百倍于此,废除丁税之后,百姓皆可自有择业,以某观之,西域商业亦将大兴!”

    这时一名武士闻言却道,“若是商业大兴,大汉如何保持强大的军力?”

    他身旁一人道,“只要大汉能保证一年两训和对亭里的控制,何惧军力衰弱!”

    那名武士闻言点头道,“不错不错,却是某杞人忧天了!”

    众人议论纷纷,虽说也有一些人对丁税合一表示反对,但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支持。

    一些比较有眼光的大商人,甚至判断后续应当还有动作。

    果然不久之后,张越再次下达了鼓励建立工场的命令。

    “善…大善……此乃大善政也……”

    一名轮台坊市的大商人闻此政不由大喜。

    此人很快就像摩尼递交了建立工场的申请。

    在此人的带动下,又陆续有一些商人,提交了建立工场的请求。

    不过此时大部分人还处于观望状态。

    张越对此并不太担心,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贾选择在西域建立百工工场。

    ……

    张越在西域大力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的时候,匈奴人也没有闲着。

    当日王帐会议之后,呼延王第二日就向西派出了探索队伍,只是规模并不大,一行不过百余人。

    至于泥靡与乌就屠二人却没有立即行动。

    “兄长,某欲与兄交换一千帐部名,兄长意下如何?”

    乌就屠在查看了右贤王分给自己的部民后,立即找上了泥靡。

    泥靡闻言,惊讶的望着乌就屠道,“尔手中的可是真正的匈奴人,为何与兄交换?”

    乌就屠双手一摊道,“兄长以为某依靠区区六百帐部名,可以统治乌禅部五千帐之名乎?”

    泥靡思忖片刻摇头道,“恐怕不行!”

    乌就屠道,“肯定不行,某若没有一支直属的精锐千骑队,要么就得沦为傀儡,要么就是被其他诸王吞并……”

    “兄长若是助某坐稳这乌禅王之位,你我兄弟联手亦可在这匈奴大展拳脚!”

    泥靡闻言叹息道,“兄自然会助你,只是想在这匈奴大展拳脚谈何容易,如今某之草场亦将不保!”

    乌就屠闻言笑道,“兄长何必如此,如今之草场不过是些荒僻之地,西面才是真正的好地!”

    泥靡道,“莫非西面之地真如弟之所言?”

    乌就屠呵呵一笑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泥靡道,“弟就不怕那云阳侯所言皆是妄言?”

    乌就屠哈哈一笑,“兄长可知那云阳侯如今在做什么?”

    泥靡道,“据闻,西域正广修驰道!”

    乌就屠道,“不错,但兄长可知,那大汉最重视的是何道?”

    泥靡摇了摇头。

    乌就屠给泥靡倒了一杯酒,随后缓缓道,“汉人现今最重视的却是大宛道!”

    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后继续道,“兄长以后云阳侯,意欲何为!”

    泥靡眼睛一亮,“西进!”

    乌就屠一拍几桉道,“不错,云阳侯乃何许人也,兄长想来也知道,若西方无利可图,其可会如此行事!”

    泥靡闻言大喜道,“不错,正是此理,如此西迁之事,某当全力以赴!”

    乌就屠道,“兄长必不会失望!”

    兄弟两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泥靡把自己直属的一千余帐部民划拨给了乌就屠。

    乌就屠亦把千余帐原乌禅部牧民送到了小乌孙部。

    两人的这番动作,被人告知右贤王后。

    右贤王不禁对左右言道,“翌日这乌就屠当也是一位枭雄!”

    就连李陵也对这乌就屠刮目相看,有闲之时也多愿意与之交。

    泥靡在于乌就屠完成交换之后,立即召集部众组成了两个满编的千人队,准备前往西部探索。

    乌就屠再基本掌控乌禅部后,也出动了一支千骑队。

    始元二年四月,泥靡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向西出发,往那未知之地而去。

    ……

    热海边,一个野蛮人部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狩猎典礼。

    这个野蛮人部落大约五六百人。

    从相貌上来看,与东方之人,塞人,波斯诸地之人皆不相同。反倒是与身毒北部之人更相似。

    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祭祀活动,亦是显得颇为残暴。

    他们先是将捕获的敌对部落之人送到一个石台上用石头活活砸死,然后再用火烧熟后分而食之。

    在吃饱喝足之后,这群野蛮人,开始跳起了原始的舞蹈。

    正当他们载歌载舞之时,一支强大的骑兵也正在向热海地区靠近。

    泥靡此时骑在马背上再次展开了出发是乌就屠送给他的一张舆图。

    “勇士们,前进前方就是热海了!”

    泥靡收好舆图后,对周围的士兵们喊道。

    原本因为长途行进而感觉疲惫的士兵们,闻言一下子打起精神来了。

    出发之时,乌就屠就向士兵们描述过热海的富饶。

    因此士兵们自然对这传说中的热海颇为向往。

    在泥靡的鼓动之下,大军的行进速度一下子快了许多。

    就在这时,远处两名斥候打马冲了过来。

    “大王,前方发现一个野蛮人部落!”

    泥靡闻言一振,“是何野蛮人,有青壮多少?”

    斥候回答道,“当有五六百人,青壮不少于两百!”

    泥靡闻言大喜,“可探清楚了!”

    斥候肯定道,“探清了!”

    泥靡思忖一番后,决定吃掉这个野蛮人部落。

    泥靡很快把三位千骑长召到了自己身边。

    经过一番商议,泥靡等人很快开始了行动。

    而这时那个野蛮人部落之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勇士们进攻!”

    当到了约定的时间时,泥靡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很快隆隆的马蹄声响彻了天际。

    热海边的那个野蛮人部落此时也发现了来袭的敌人。

    他们中的青壮在族长的带领下迅速组织起来,意图进行反抗。

    可惜面对多达三千人的骑兵,他们的反抗却是徒劳的。

    从发动进攻到战斗结束,小乌孙人,只用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

    泥靡看着眼前被烧毁的野蛮人部落,心中只感觉畅快无比。

    “或许当年的军须靡昆莫击败月氏人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这时一名百骑长前来询问道,“大王,怎么处置这些野蛮人?”

    泥靡看了看四周被俘虏的野蛮人,皱了皱眉头。

    这些野蛮人的长相让他感觉厌恶。

    在思忖一番后他下令道:

    “杀掉所有身高高于车轮的男子!”

    在他的命令下,屠杀开始了。

    泥靡等人在热海边停留了半个月,剿灭了附近四个野蛮人部落。

    随后他带着人绕过热海,继续王往西而去。

    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舆图上标注的里海。

    据乌就屠所说里海沿桉比热海更加富饶,土地更加肥美。

    尤其是里海北部地区更加富饶。

    现在泥靡等人对此再无怀疑,心中对西方更加向往。

    泥靡大军从上到下,皆是对西方充满了幻想。

    泥靡大军一路向西,对野蛮人来说却是巨大的灾难。

    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所过之处,没有一支野蛮人部落能够抵抗。

    泥靡每攻下一个野蛮人部落,都会杀死所有声高超过车轮的男子,只留下妇女和儿童。

    虽然中间因为失道,浪费了一些时间,泥靡的大军还是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抵达了里海东部。

    随后泥靡在休整三日之后,再次出发向北方前进。

    此时泥靡大军到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里海与热海之间的野蛮人部落。

    这些野蛮人部落为了躲避泥靡的大军,纷纷向着更西面迁徙。

    十日之后泥靡的大军被一条巨大的河流挡住了去路。

    泥靡看着眼前湍急的河水只得下令停止前进。

    ……

    泥靡停下前进的脚步之时,呼延王派往西边侦查的队伍也回到了右贤王王庭。

    与泥靡不同,呼延王的队伍因为人数较少,在蛮族的攻击,下死伤惨重。

    不过他们也给呼延王和右贤王带回来了好消息。

    “大王,西面确如乌禅王(乌就屠)所言,乃是水草丰茂之地……”

    呼延王正在向右贤王汇报探查的情况。

    “此事当真?”

    右贤王心中欢喜,不过面上还是保持着严肃之色。

    呼延王道,“不敢欺瞒大王,此次负责探查的察森敖拉就在帐外……”

    右贤王道,“把察森敖拉给本王叫进来!”

    很快一名络腮胡子,身穿皮袍的武士进到了毡帐之中。

    “尔就是察森敖拉,本王听说过你,这次就是你带队西去的?”

    右贤王一边让人给察森敖拉上了一大块肉,一边询问。

    那察森敖拉大口把肉吃完,用袖子抹了抹嘴道,“正是!”

    右贤王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勇士,说一说,西行的经过!”

    那察森敖拉道,“仆带人从金山(阿尔泰山)出发,一路向西……先是遇到一块大沙漠……”

    “越过沙漠之后,就是一块大平原了,那平原广阔不下于漠北,水草不下于漠南!”

    “仆一路向西一直到了大山下(乌拉尔山)这才折返回来……”

    在察森敖拉的描述下,众人已然对西部那块土地露出了渴望的神情。

    这时于鞮王问道,“此地可有主人?”

    察森敖拉道,“此地只有一些蛮族部落,当是乌禅王所言的雅利安人留下的遗脉。”

    于鞮王问道,“这些蛮族战力如何?”

    察森敖拉摇头道,“并不甚强,大致与南丁零人相当!”

    于鞮王抚掌道,“大王此乃天予我强胡之地,我强胡必当取之!”

    须卜王亦道,“于鞮王所言甚是,如此肥美之地,正是我强胡休养生息之所,岂能让野蛮人占据!”

    右贤王这时却转向乌就屠道,“乌禅王,乌孙王所部可有消息传回?”

    乌就屠闻言道,“乌孙王亲领三千骑,却是从南路西去,一个月前已然抵达了热海,此地同样是肥美之地。”

    “算算时日,如今乌孙王当已经抵达里海东岸!”

    他顿了顿道,“只是某昔日在轮台曾听云阳侯言,越过那里海有一个被称作大秦的强国……”

    右贤王道,“大秦?”

    泥靡道,“只是刚好与秦同名而已,据安息商人所言,此国亦有数十万大军……”

    李陵闻言问道,“可知此国军队训练装备如何?”

    泥靡对此早有准备,他很快就让人搬来了一套武器装备。

    “据安息商人所言,这就是那大秦军队的装备!”

    右贤王闻言,快步走上前去,看完之后不禁大失所望。

    那些装备其实并不算差,乃是一整套皮夹,另外还有一把青铜短剑、一块方型盾牌和两根投枪。

    不过对见惯了汉军装备的右贤王来说,这些武器就显得颇为落后了。

    “如此装备,当不是我强胡之敌……”

    呼延王同样嫌弃的拍了拍那青铜短剑。

    李陵在思忖一番后道,“大王此地必当归于强胡,至于这所谓的大秦,暂时当不用担心……”

    乌就屠道,“右校王所言甚是,不过咱们也无需与那大秦征战,那大山之后的土地比大秦之地更加肥美。”

    此时众人对乌就屠所言再无怀疑,一个个皆是对那西方之地垂涎三尺。

    右贤王在思考一番后道,“如此我强胡当西进占据此地,待修养生息之后,再与大汉较量一番。”

    始元三年四月,匈奴右部兵分三路,正式向西开拓。

    当地的蛮族联合起来对西进的匈奴人进行了一番抵抗,可惜很快就被击败。

    蛮族在被匈奴人击败后,一部分人投降了匈奴,最后融入了匈奴各部。

    更多的野蛮人却选择翻越大山,往西面逃遁……

第一百九十章 拙劣伎俩

    热海(后世咸海)湖边,泥靡正在毡帐中独自饮酒。

    就在这时账外传来了嘈杂之声。

    “何事吵闹?”

    泥靡冲着帐外怒吼道。

    这段时日他过的很不如意,匈奴人在占据新的牧场后,并没有按照约定给予他优先选择权。

    反而把他赶到了这热海边,说起来这热海边的环境也不算差,但比起里海北部就大大不如了。

    面对匈奴人不公平的对待,泥靡并不敢反抗,每日里皆是借酒浇愁。

    “这就是号称苍狼子孙的乌孙昆莫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泥靡醉眼朦胧的望着帐篷入口。

    “原来是我们的乌禅王来了……怎么是来看尔大兄的笑话吗?”

    来者正是泥靡同母弟,匈奴新任的乌禅王。

    乌就屠走到泥靡面前,看着醉醺醺的泥靡,转身对随从道,“取一桶水来!”

    随从很快遵照执行了,乌就屠提起水桶,直接浇到了泥靡头上。

    冰冷的水一下子让泥靡清醒过来。

    “乌就屠,你想做什么,你疯了吗?”

    泥靡大吼道。

    乌就屠面无表情的道,“我自然是没疯,只是不知道大兄你疯了没有……”

    泥靡没有说话,而是先把自己身上被水打湿的衣服换了下来。

    乌就屠同样没有说话,就这样在一旁安静的等待着。

    过了大概一刻钟,早已经换好衣服的泥靡终于忍不住了。

    “乌禅王今日来此有何见教?”

    乌就屠上下打量着泥靡,“怎么,咱们的昆莫终于会说话了?”

    泥靡自嘲的笑了笑,“昆莫,如今那元贵靡才是真正的乌孙昆莫……”

    乌就屠环顾四周,他的随从会意的立即把大帐周围的人驱赶开来。

    这时乌就屠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后道,“大兄可知是谁人请求把乌孙安置在这热海之滨的?”

    泥靡闻言一愣,随即咬牙切齿道,“是谁如此害我?”

    乌就屠把玩着酒杯道,“这是我替你向右贤王求来的!”

    泥靡闻言蹬时就跳了起来,他强压怒火道,“这是为何?”

    乌就屠好不客气的道,“这是为何,当然是救尔的狗命……”

    “小乌孙若真的占据最优良的土地……匈奴诸部岂能容尔!”

    乌就屠说完,泥靡已然是呆立当场。

    他很想反驳,不过理智却告诉他,乌就屠说的是对的。

    泥靡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希望让自己清醒一些。

    “怎么,脑袋清醒了?”乌就屠面无表情的问道。

    泥靡此时亲自给乌就屠倒了一杯酒。

    乌就屠叹息一声,“热海看似贫瘠实则大有可为……”

    泥靡闻言道,“此话怎讲?”

    “大兄可知,热海有着何物?”乌就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泥靡摇了摇头,满脸疑惑道,“此地总不会有铁吧?”

    乌就屠闻言道,“铁,如果此地有铁,尔保的住吗?”

    泥靡闻言一愣,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半天才道,“那此地有啥好东西,总不会是鱼吧!”

    乌就屠呵呵一笑道,“鱼同样是好东西,昔日诸夏中的齐国不就是以盐和鱼发家的吗……”

    泥靡怀疑的看着乌就屠,“真有此事?”

    乌就屠其实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有此事,不过他嘴上却不会服软。

    且先不说鱼和盐的是,此地可是有铜的。

    泥靡一惊,“铜!”

    铜确实是好东西,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如铁,但也是大部分国家制作武器的主要材料。

    乌就屠道,“此事可不会有假,此乃是那位亲自所说!”

    泥靡闻言悄声道,“可是云阳侯?”

    乌就屠道,“不错……那位说了可以用铜交易兵器甲胃”

    泥靡一惊道,“你竟然与那位有联系,不你可是与千牛卫有联系”

    乌就屠呵呵一笑道,“尔以为就我一人……这匈奴各部,那部没有千牛卫之人。”

    ……

    轮台侯府内,张越正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信件。

    信件是张昆从长安派人送来的。

    信上所言,张焕在羽林孤儿营中遇刺。

    好在张焕并没有出事,但行刺之人却也没有被抓住。

    张焕突然遇刺让张越隐隐感觉有些不同寻常。

    “吴正,去把杨友叫来!”

    张越向门外吩咐一声。

    吴正听到命令,道了声“诺”,立即前去寻杨友。

    杨友到达之时已经是三刻钟之后了。

    “君侯不知有何要事?”

    杨友躬身问道。

    张越此时把信件交予杨友。

    杨友接过信件一看,先是一惊接着却是面露疑惑之色。

    他思忖一番后道,“君侯,此事恐怕有诈!”

    张越点了点头,“千牛卫最近可有长安的情报?”

    杨友道,“长安之信一直是一日一报……其中并无君子遇刺之言!”

    张越点了点头,“看来这是有人欲算计于某,张昆情况如何?”

    杨友道,“正要予君侯言说,今日长安信报,张家丞已经多日未与千牛卫联系!”

    张越道,“这是有人想要挑拨某与大将军的关系啊!”

    “阿郎,你可不能不管焕儿啊……”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张郭氏的哭喊声。

    张越与杨友对视一眼,皆是心中明了。

    此时张郭氏的哭喊声越来越大。

    张越不得不主动迎了出去。

    张郭氏见到张越哭喊的更加严重,“阿郎……赶紧想办法把焕儿接来吧……”

    张越皱了皱眉,一边给杨友使了个眼色,一边安慰着张郭氏,并把她扶进了旁边一个小厅。

    杨友这边则迅速行动,把整个云阳侯府封锁起来。

    “夫人,何故哭天抢地?”

    张越待张郭氏平复之后出言询问。

    张郭氏埋怨道,“焕儿在长安遇刺,阿郎竟然不知?”

    张越道,“夫人从何处听来这个消息?”

    张郭氏道,“姎乃是听婉儿所言!”

    张越闻言道,“婉儿乃是夫人侍婢,如何知道长安之事?”

    张郭氏本也是聪慧之人,如今静下心一想心下已是一惊。

    就在这时杨友也来到了门外。

    “如何?”张越问道

    杨友为难的看了看张郭氏,张越见状道,“但说无妨!”

    杨友这时才道,“君侯恕罪,仆晚了一步,府中有三人失踪!”

    张越闻言并没有感觉意外,而是问道,“杨友尔以为谁会行此拙劣伎俩?”

第百九十一章 朝堂隐患

    乐城侯府中,鄂邑长公主正在与一众宾客宴饮。

    这时门外突然有人来报,左将军登门拜访。

    鄂邑长公主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道,“请左将军入席!”

    禀报之人,闻言却是面露为难之色,并没有行动。

    “怎么,本公主的话没听见吗?”

    鄂邑长公主怒道。

    这时左右之人道,“左将军身份尊贵,按礼长公主当亲迎才是……”

    鄂邑长公主闻言这才不情不愿的起身往府门外走去。

    就在这时厅外已经响起了上官桀的声音。

    “某不过一区区左将军,如何敢劳烦盖主亲迎……”

    听到上官桀这句话,一旁的乐成侯丁义露出了不满之色。

    这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乐成侯并非鄂邑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先皇帝在世时,这鄂邑公主被先帝安排出嫁盖侯王充耳,因此众人多称鄂邑公主为“盖主”。

    先帝驾崩后,鄂邑公主受命抚养汉昭帝,进封鄂邑长公主,再嫁乐成侯丁义。

    上官桀当着乐成侯的面称呼鄂邑公主为“盖主”,典型的打人打脸。

    乐成侯丁义虽然不满,不过却也无可奈何。

    鄂邑长公主则根本不在乎丁义的想法。

    她闻言只是笑了笑道,“左将军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上官桀道,“盖主何必明知故问?”

    鄂邑长公主笑道,“本公主还真不知道,左将军何不坐下一同宴饮!”

    上官桀看了看左右,此时确实也不是说话之地,“如此也好,给某取一杯酒来!”

    说完他自顾自的走到了一个几桉前。

    鄂邑长公主见状却是面露微笑,随即吩咐道,“还不给左将军上酒!”

    原本参加宴饮之人也非三岁小儿,从两人的对话中就察觉到了问题。

    因此没过多久,这些人就悉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厅堂。

    就连那乐成侯丁义也主动离开了大厅,并吩咐下人不得打扰。

    待众人离开后,鄂邑长公主才道,“左将军有话可以说了!”

    上官桀一口饮尽杯中酒,随后问道,“张昆与张焕之事可是公主所为?”

    鄂邑长公主闻言笑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上官桀面色复杂的道,“若是长公主所为,以某之见当赶紧放手……云阳侯可不是病猫,盖主小心引火烧身!”

    鄂邑长公主不以为意的道,“管他是勐虎还是病猫,此地是长安,可不是西域轮台!”

    上官桀闻言立即起身拂袖道,“长公主想一想临淄王氏,某告辞了!”

    ……

    轮台城中,张越正在与杨友商议。

    “杨友尔以为谁人会行此幼稚之计?”

    杨友躬身拜道,“君侯可是已经猜到是何人所为?”

    张越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千牛卫对乐成侯府了解如何?”

    杨友道,“君侯莫非以为此事乃是那盖主所为?”

    张越道,“除了这蠢女人,某实在想不到还有何人会行此事!”

    杨友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盖主离间君侯与大将军有何好处!”

    ……

    长安大将军府中,众人同样在讨论此事。

    “行此事者必是盖主!”说话的却是大将军长史丙吉。

    丙吉叹息一声,“盖主如此离间大将军与云阳侯却是殊为不智啊!”

    霍光闻言并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的看了看未央宫的方向。

    他身旁一人道,“大将军何不手书一封予云阳侯解释一二?”

    霍光摇了摇头,“云阳侯处无需担心……只是这盖主却是大汉……”

    众人闻言皆是皱起了眉头,在大将军府之人看来,这鄂邑长公主已然是长安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傅介子此时起身道,“大将军,这鄂邑长公主虽然不足为虑,但却需要防止其与人合谋啊!”

    左右之人此时亦道,“傅公所言甚是!”

    丙吉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众人,心中不免有些忧虑。

    霍光闻言面上仍然看不出任何表情,“无需担心!”

    霍光口中虽然这么说,却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金日磾、上官桀与桑弘羊三人。

    ……

    上官桀走后,鄂邑长公主却是面色铁青的望着门外。

    她没有想到,自己自认为做的隐秘的事,竟然一下子就被人看穿。

    尤其是想到上官桀临走之时说的话,让她隐隐感觉有些恐惧。

    王氏隐藏如此之深,竟然也被张越和霍光一朝铲除如果两人要对付自己岂非更加容易。

    想到这里,鄂邑长公主命人把丁义唤了过来。

    “阿郎,云阳侯那家丞现今如何?”

    丁义闻言道,“应当还在燕王之人手中!”

    鄂邑长公主思忖片刻道,“派人通知把那张昆放了!”

    丁义闻言一愣,“此是为何?”

    鄂邑长公主道,“上官桀已经知道此事了!”

    丁义闻言一惊,“上官桀知道了,那大将军那边?”

    鄂邑长公主深呼吸一口气道,“有本公主在,尔怕什么,本公主可是有父皇遗诏在手!”

    丁义道,“如此就好,只是咱们与燕王那边却是不好交待!”

    鄂邑长公主道,“有什么不好交待的,告诉下面暂停与燕王的联系!”

    丁义离开后,鄂邑长公主却是一下子瘫倒在了榻上。

    这时一个身影悄然从房后转了出来,一把抱住了她。

    ……

    “君侯之意是,长公主欲对大将军不利?”

    杨友面露难以置信的表情。

    张越笑道,“权力总是让人沉醉……”

    张越说着话,心中却想到了后世史书的记载。

    按照《汉书》记载,这鄂邑长公主后来可是勾连住了上官桀、桑弘羊还有燕王刘旦等人的。

    不过按照记载,现如今上官桀应该与霍光还是亲密的盟友,两人发生冲突应该是到了昭帝立后之时。

    不过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张越也不敢保证两人是否会提起发生冲突。

    “君侯,可要安排人监视上官桀?”

    杨友的询问把张越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张越闻言道,“此事不妥,不要轻易监控四大辅臣!”

    思忖一番后他继续道,“安排人注意燕王刘旦还有乐成侯府的丁外人!”

    杨友闻言道,“君侯高明!”

    张越笑道,“少拍马屁!”

    杨友道,“此皆仆肺腑之言!”

    ……

第百九十二章 是福是祸

    燕王刘旦,孝武皇帝刘彻第三子,其母是李姬。因出生较低原本其对皇帝之位并没有什么念想。

    年轻时的刘旦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对于杂说、星象、数术、戏曲、射猎之事也很是擅长。

    他非常喜欢结交天下的游子、侠士,颇有点“战国四公子”的遗风。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个时期的刘旦,都可以得到一个“优秀”的评语。

    汉武帝元狩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刘旦毫无悬念地被敕封为燕王。

    为什么要说毫无悬念呢,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卫氏家族如日中天之时。

    在内,卫子夫风华正茂,宫中无人能与之争风。

    在外,卫青连战连捷,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外甥霍去病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刘旦的母亲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无法拥有的低贱之人,即使他再优秀也不可能与刘据相提并论。

    因此这一时期,刘旦在长安和地方颇有贤名。

    不过随着一件事情的爆发,却一下子改变了刘旦的想法与人生轨迹。

    征和二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

    刘旦在得知长兄的死讯后以为自己年岁居长,在身边之人蛊惑之下这才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

    后元元年,孝武皇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

    这等小伎俩自然一下子被孝武皇帝看穿,于是下诏申斥并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

    经历这一番事之后,刘旦知道自己继位无望,因此也就歇了野心安静下来。

    后元二年二月,刘弗陵即位,这时钩弋夫人谋害刘据的传言留传至燕国。

    刘旦得知消息后暗暗查访,发现此事竟然是真事,因此心中不服。

    刘旦便暗中联系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散布小皇帝非孝武皇帝亲生之言。

    始元元年八月,刘泽准备暗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而后起兵与刘旦响应。

    可惜还未起事便被全部抓获,霍光为了避免政局动荡,并未将事态扩大化。

    刘弗陵也不愿意追究刘旦,是以才让刘旦逃过一劫。

    此事之后,刘旦心中仍然不服,他始终坚信不可能有人会怀孕十四个月,坚信刘弗陵并非先皇帝亲子。

    尤其是王氏之乱爆发后,他在暗暗查访,发现钩弋夫人入宫亦是王氏策划,因此更加坚信刘弗陵并非先皇帝亲子。

    不过因为刘泽之事,刘旦也不敢过于明目张胆,只是暗中与鄂邑长公主联络。

    鄂邑长公主早就知道刘旦的想法,刘旦在与她联系之时,正好是她与霍光发生冲突之时。

    鄂邑长公主此时也想报复一下霍光,面对送上门来的刘旦,自然也就选择了合作。

    鄂邑长公主这段时日以来,对原本以为是荒僻之地的西域都护府也有了相当的认识。

    她赫然发现,霍光与张越两人竟然是大汉如今最有实力之人。

    霍光乃是辅政大臣之首,而张越却算的上是地方最强大的诸侯。

    出于本能,鄂邑长公主认为两人就是大汉皇室最大的威胁。因此策划了这场闹剧。

    刘旦实际上一开始就知道鄂邑长公主的行动不可能瞒过聪明人,也不可能达到挑拨霍光和张越两人关系的目的。

    不过为了获取鄂邑长公主的支持,他最终还是同意协助进行此事。

    当鄂邑长公主下令释放张昆,并断绝与刘旦的联系后,刘旦愤怒了。

    受他的指示,燕王长史开始了行动。

    鄂邑长公主的人还没有释放张昆,燕王长史却带人先闯入了关押张昆之所。

    “张君这些时日受苦了!”

    燕王长史笑呵呵的对张昆说着话。

    张昆此时已经被人秘密关押超过半个月。

    面对突然把自己救出来的燕王长史等人,表面上笑呵呵,但心中却充满了警惕。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张昆早就不是原来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龟兹国右将。

    他闻言面上露着微笑,对燕王长史躬身一拜道,“多谢明公相救,昆必结草衔环已报万一!”

    燕王长史脸上笑容更甚,“张君客气了……不知君可能向云阳侯修书一封?

    张昆闻言机警的看了看燕王长史,“明公,此事恐是大忌啊!”

    燕王长史道,“张君不必紧张,燕王殿下只是仰慕留文成侯与云阳侯,并无他意!”

    张昆心中吐槽着,嘴上却说道,“既然如此,那也就无妨,不过这书信燕王殿下何不直接传递给某家君侯?”

    燕王长史心中暗骂一句老狐狸,面色却笑道,“君所言甚是,不过……”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嘈杂之声。

    燕王长史心中一惊,却是没有再继续说话。

    很快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官领着一队甲士闯了进来。

    张昆定睛一看,带队之人竟然是丙吉。

    他大喜道,“原来是丙君!”

    丙吉见了张昆也露出了笑言,“张家丞,可好?”

    张昆道,“还得多谢燕王长史,若无……某当还被关押在地牢之中!”

    丙吉闻言,转身上下打量了燕王长史一番,“长史竟然知道张君被关押于此?”

    燕王长史闻言道,“这也是凑巧之事……”

    丙吉闻言心中虽然不相信,不过想到临行前霍光的交待,也就没有再继续追究。

    至于张昆,他自然明白此时的局面,因此也同样没有多话。

    在向丙吉说明了,自己这些时日经历之事后,也就骑上丙吉提供的马匹,在两名执金吾士兵的保护下回到了云阳侯府。

    回府后,张昆定了定神,立即把自己这些时日的经历和自己的推测写在了帛书上。

    随后才悄悄通知千牛卫,把信件往西域送去。翌日张焕也回到了云阳侯府。

    “君子何故回府?”

    张昆询问着张焕。

    张焕摇了摇头道,“昨日接宫中通知,命某回府斋戒沐浴,三日后入宫!”

    张昆思索一番后道,“恭喜君子,君子当是要封侯了?”

    张焕闻言并未露出喜色,反而惊疑不定的道,“封侯,此恐非福也!”

    张昆心中欣喜,拱了拱手道,“君子不必担心,仆以为,这不过是宫中为了补偿君侯罢了!”

    张焕苦笑道,“宫中竟然欲封吾为侯,以补偿大人,此非证明,宫中已然开始忌惮大人?”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9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公孙无咎所写的《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介绍:
征元二年,雄才大略的汉武皇帝正计划着再次远征大宛。
刚刚醒来的张越被征召戍边,从西域开始渐露锋芒,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匈奴人、帕提亚人、波斯人、月氏人、罗马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有我张越在,尔等诸胡唯有在我汉军马蹄下颤抖祈降......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