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TXT下载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公孙无咎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txt下载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未雨绸缪

    张越接到杜陵后,在白龙驿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朝食之后这才出发西返。

    因为有着驰道的存在第三日中午,一行人已然抵达了楼兰城。

    杜陵回想起第一次前来西域时的场景不由感叹道:“何其速也!”

    张越闻言也是一下子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景象。

    他不由自主的望向了孔雀河边,想起了昔日与李肆谋划开拓西域的场景。

    杨友见状上前道:“君侯可是忆起了李公!”

    张越点了点头,叹息道:“物是人非啊!”

    杨友劝解道:“想来李公泉下有知,知道西域如今的局面也该高兴才是!”

    杜陵亦叹息道:“杨郎将所言甚是,李公若在见到如今之西域亦当欢喜!”

    张越默默的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从城内迎了出来,众人抬眼一看,原来是董飞带着人来了。

    “君侯、杜公入城吧!”

    董飞打马至张越几人面前拱手拜道。

    张越随即转身对众人道:“诸公咱们入城吧!”

    当夜董飞以地主的身份在楼兰举办饮宴欢迎众人。

    当晚可谓宾主尽欢,不过董飞在饮宴上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张越再度陷入了沉思。

    “君侯可有不适之处?”

    众人回房休息后,杨友却小声的向张越询问。

    张越摇了摇头,随后一步步登上了楼顶。

    不放心的杨友亦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晚风吹过,张越感觉此刻自己的头脑异常清醒。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张越终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突然对杨友道:“杨友汝以为某该为李公报仇乎?”

    杨友闻言先是一惊,接着问道:“君侯不是已经为李公报仇了吗?”

    张越微微一笑,看着杨友没有说话。

    杨友在张越的注视下面露惭愧之色。

    “君侯对方势大,若是真要为李公复仇,恐将天下不安!”

    杨友迟疑片刻道:“或许可徐徐图之!”

    张越点头叹息:“徐徐图之,谈何容易……”

    杨友道:“若是君侯能够控制长安朝堂,当可为之……”

    两人正说着话,这时楼下传来了脚步声。

    “杜公怎么还不休息?”

    张越望着正在登楼的杜陵问道。

    “君侯不是也没有休息吗?”杜陵面色露出笑容。

    张越指了指月光下朦朦胧胧的江山。

    “杜公以为百年后这大汉江山当属谁有?”

    杜陵知道张越这样问必然有下文,因此只是盯着张越没有说话。

    果然不一会儿张越再次道:“杜公对关东豪强如何看待?”

    杜陵道:“关东豪强必须压制,否则将动摇大汉根基!”

    张越赞同道:“杜公所言甚是,只是又该如何压制呢!”

    杜陵闻言却是苦笑一声:“此正陵欲向君侯请教之事!”

    张越叹息一声,向杨友问道:“杨友汝以为当如何!”

    杨友原本从未考虑过这些事,闻言先是一愣,接着道:“某以为大汉如今所行陵县之制颇善!”

    杜陵叹息一声道:“陵县之制虽好,可已经难以为续了!”

    杨友不解的问道:“为何已无法维持?”

    杜陵这时看向了张越。

    张越看了看远处,“先皇帝之后,长安已经难以压制豪强势力了……”

    杨友一惊:“怎会如此?”

    张越道:“孝景之前,大汉能够压制豪强,靠的主要是诸侯之力与陵县之制……”

    “以诸侯之力配合陵县之制,豪强势力并无多少发展空间……自耕农依靠自己的土地足以自给自足……如此才有了文景之治……”

    “孝景皇帝与先皇帝削番看似加强了中央权力,但亦使得地方无有压制豪强世家之力……”

    “先皇帝尚可强行迁徙豪强入茂陵……然随着豪强之力日起……地方郡国之权已慢慢落入豪强世家之手……长安实际上已经难以……”

    杜陵补充道,“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地方豪强的势力已经开始染指长安朝堂……”

    杨友道:“这个某知道,贤良文学就是地方豪强的代表!”

    杜陵道:“杨郎将所言,既对也不对!”

    杨友拜道:“还请杜公指教,贤良文学自然是地方豪强在长安的代表……”

    杜陵叹息道:“如今陛下一下子把博士之位增加到百人,地方豪强在长安的力量一下子增强了数倍……”

    “不过更危险的却是,军功列侯们也开始向贤良文学妥协,这才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信号!”

    杨友道:“大将军霍光难道看不出这一点吗?”

    张越道:“霍光自然能够看出这一点,但霍光不是皇帝,而且霍光本就是政客出身……他更注重妥协与交换……”

    “霍光的做法谈不上错误,短时间之内更能使得大汉内部和谐安定,但这只是暂时隐藏了矛盾,终有一天矛盾会爆发的更激烈。”

    杨友道:“难道就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张越道:“除非使用强力,但如此风险太大!”

    杜陵道:“不错,若是强力压制豪强势力,恐将再有一次七国之乱!”

    杨友道:“难道就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张越闻言却迟疑了。

    杜陵道:“君侯既然有更好的办法,何不道出?”

    张越道:“某亦不知此法如何!”

    杜陵若有所思道:“君侯可是欲再行封建!”

    杨友惊讶道:“再行封建!”

    张越微微点了点头:“某暂时能够想到的就是以贵族压制豪强……但此法却不利于中央集权!”

    杜陵颔首道:“君侯与高皇帝所某相同!”

    “此法确实可以压制地方豪强,维持地方稳定,但缺点也很明显……随着贵族势力的增强,中央的权利同样会受到威胁……久之恐再现春秋战国之世!”

    张越道:“杜公果然乃是智者!”

    杜陵摇了摇头道:“与君侯相比,某差的远……”

    张越摆了摆手道:“杜公过谦了!”

    三人不知不觉在楼上谈论了近两个时辰,一直到了三更时分,在奴仆们的提醒之下,三人才各自回了房间。

    往后几日,张越与杜陵都没有再提前这个话题。

    一行人在楼兰停留了四日,再次出发前往轮台。

    不过有一人却被留了下来……

第三百五十八章 百年之计

    “君子,回吧!”

    张旭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去的车队强忍着不让眼眶中的泪水流出来。

    昨日张越与他谈过话之后,张旭已经明白了大人(父亲)的良苦用心。

    只是张旭毕竟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虽然理解父亲的做法,但还是无法做到完全掩盖心中的感情。

    “走吧!”

    直到再也看不见车队的踪影,张旭这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父亲留给自己的两名随从下了城墙。

    按照张越的要求,未来两年时间,张旭都将以普通人的身份在楼兰生活。

    随后再用一年的时间游历诸国,三年之后方可返回轮台。

    ……

    “君侯是否对君子太过严苛了?”

    西去的路上杜陵向张越道。

    张越叹息一声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玉不琢不成器啊!”

    “某家之子,翌日至少将为一百里侯,若是不经世事,恐为不疑公啊!”

    杜陵沉默一番后叹息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张越这时反而笑了起来,“比起普通百姓的生活,张旭这小子连吃苦都算不上!”

    杜陵闻言却是一惊:“君侯难道还准备了其它手段……”

    张越点点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两年后这小子年岁也壮了,当游历诸国才是……”

    对此杜陵倒是支持,他赞同道:“君侯所言甚是,只有游历过天下,才真正知道天下啊!”

    杜陵说着话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前半生。

    游历西域之前,自己虽然早已经名满天下,但其实不过是众人互相吹捧罢了,实则只是一井底之蛙而已。

    正是有了多年前在西域的一番游历,才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张越得到杜陵支持也高兴起来:“不止是此子,其他几个小子也当如此……”

    “某已有打算,某之子孙往后的教育皆当如是,某死前当立之为祖训……”

    杜陵动容道:“若是真能如此,何愁张氏不兴……张氏定当为千年世家也……”

    张越闻言却是叹息一声:“此不过某之愿望而已,能坚持几代人只有天知道……”

    杜陵沉默半响,最后理解的点了点头。

    张越把目光转向远处的高山,叹息一声。

    “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到了张氏该亡的那天,亡了也就亡了……”

    张越这句话却一下子让杜陵想到了刘氏。

    “刘氏若是到了不能维护大汉那一天是否也该亡呢?”

    想着想着杜陵一下子竟然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

    张越见状也没有再继续说话,并让御者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

    杜陵一行抵达轮台之时,长安公卿对刘益上奏的军制改革的集议也终于结束。

    丞相杨敞在把集议的记录整理好后,首先交给了霍光。

    霍光没有翻看集议,也没有询问集议的结论,而是让杨敞把记录直接呈递给皇帝。

    杨敞没有询问原因,而是立即照作。

    他拜别霍光后,立即带着人出了长安城,前往甘泉宫。

    这些时日,皇帝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因此并未在未央宫中,而是到了环境更适宜的甘泉宫调养。

    “陛下此乃军制改革的集议记录,还请陛下观之!”

    杨敞虽然为丞相但仍然对皇帝大礼参拜。

    “丞相辛苦,大将军看过了吗?”

    皇帝口中看似随意,但他的目光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杨敞虽然比较胆小怕事,但却并非愚者。

    他再拜道:“大将军言此乃陛下之权,陛下当先观之……”

    皇帝虽然明知道这句话只是哄自己的,但还是露出了笑脸。

    他让随侍在侧的小黄门取过杨敞手中的奏书。

    接过奏书后,皇帝先对杨敞道了句:“丞相请安坐!”

    随后打开文书仔细浏览起来。

    这份文书虽然经过了杨敞的一番整理,但文字仍然颇多,皇帝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才看完。

    “公卿们的意见是同时在西域与北军进行改制?”

    皇帝合上文书后,微微皱了皱眉头。

    皇帝内心中对在北军进行军制改革还是有一丝抵触的。

    他内心深处认为,若是对北军进行改革将使得霍光对北军的控制力更强。

    “陛下,公卿们认为此事乃是西域提出的,西域自当先行改革……不过内地与西域毕竟不同,是以还当在内地择一军进行改革,以观成效!”

    皇帝道:“此言亦颇有道理,只是为何选择北军,北军乃是天下基石岂可轻动!”

    杨敞道:“如今内地野战之军,不外乎河西、朔方、辽东与长安之北军。”

    “河西、朔方需防备匈奴不可轻动;辽东刚刚经历大战且地处偏远亦非良选,如此只有北军可行。”

    皇帝沉吟片刻道:“丞相所言亦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照此实行吧!”

    说完对身边小黄门道:“取朕御玺来!”

    同时命杨敞拟定一份诏书。

    杨敞拟好诏书后,又修改了三遍,这才誊抄好交给皇帝。

    皇帝仔细看了看杨敞拟定的诏书对杨敞赞了一句,随即在诏书上加盖了印鉴。

    “丞相拿下去吧!”

    皇帝说完这句话,心头却是空落落的。

    他不禁想起来先皇帝言出法随的威武形象。

    杨敞接过诏书起身拜道:“臣谨奉诏,陛下万年!”

    心情烦躁的皇帝只是摆了摆手。

    杨敞也不已为意,随即再拜道:“陛下保重,臣告退!”

    杨敞收好诏书当即出了甘泉宫,再往大将军府而去。

    诏书上虽然加盖了皇帝的御玺,但此时仍然不合法。

    先皇帝时期只需要加盖丞相之印即可,但现在是由大将军霍光辅政,因此还需要加盖大将军之印。

    霍光早就料到杨敞会来,杨敞奉上诏书后,霍光仔细看了一遍随即加盖了大将军印。

    随后杨敞也在诏书上加盖了丞相之印。

    四日后大朝会上,霍光正式代替皇帝公布了军制改革的诏命!

    ……

    抵达轮台之后,张越安排众人休息了半个月,这才在轮台官学举行集议。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张越召开这次集议即非政治经济也非军事,而是为宗教信仰问题。

    张越经过长久的思考认为宗教问题是西域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以往西域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也对此有过一些措施。

    必如原本全国信奉沙门的龟兹国如今就有了巨大的变化。

    正是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张越都刻意避开了宗教这个问题。

    但在南征的过程中,张越发现随着大汉的发展与扩张宗教问题已经无法再避开了。

    宗教信仰这个阵地大汉不去占据,就要被胡人所占据。

    如今南征的大军中一些士兵甚至军官就已经被胡教所蛊惑……

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仰阵地

    胡教对军队的渗透,不得不引起张越与西域汉军上下的重视。

    尤其是有着后世记忆的张越更是无比重视此事。

    后世与大汉并称的唐帝国就是在因为宗教问题而在巅峰期突然衰落。

    着名的“安史之乱”本质上就是一场宗教战争。

    “安史之乱”实际上是以安禄山为宗教首脑的摩尼教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对唐帝国的背叛。

    安禄山包括后面的史思明等人能够在大唐最强盛的时候扇动手下军队反叛,依靠的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

    后世规模最大的几场所谓农民起义大部分也都有着强大的宗教背景。

    黄巾起义与孙恩卢循乃是道教为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而发动的。

    安史之乱,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是摩尼教发动的。

    南北朝的六镇之乱与隋末战争佛教牵连甚深。

    李世民为何会对少林寺妥协,那是因为少林寺当时拥兵十七万,比当时的唐军数量更多。

    更不用说贯穿整个元明清三朝的白莲教起义了。

    至于太平天国,后世之人皆知那是拜上帝教组织的。

    其它的宋末的福建之乱,陕甘回乱,新疆之乱同样也属于宗教战争。

    对于宗教信仰,早前张越就已经有所设想,不过因为宗教问题太过敏感是以并不积极。

    可是如今眼看胡教已经开始染指军队,这就让他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越才会邀请诸子百家以及大汉有名的方士前来轮台参加这次集议。

    张越的目的自然是提前催生出一个属于大汉本土的宗教。

    “诸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信仰的,但我大汉诸地信仰却各有不同……某以为这是不利于家国天下的……”

    张越先是抛砖引玉一番。

    张越话音落下,就引起了参加集议的各家方士的认同。

    因帮燕王测算而闻名天下的吕广起身道:

    “云阳侯所言甚是,某大汉诸地所信仰之神繁多……各地皆有不同的神祇……”

    “虽是如此不过亦有共同之处,只是各地因语言习惯不同而名字有所差异,但实际上是一致的……”

    诸方士包括几名黄老之学的学者也对此表示赞同。

    杜陵此时也起身道,“诸夏各地包括匈奴人实则信仰的至高神皆是一致的。

    “只是在楚地被称为昊天上帝……秦人则随殷商呼为上帝……匈奴则呼为高天或大长天、长生天……赵地与秦地同……齐地与韩魏亦有人呼之为太一神或是东皇太一……”

    最后杜陵再次总结道:“我诸夏各地皆有地方神祇但所信奉的至高神自古以来就是一致的……”

    张越对此也表示认可,“诸公所言甚是,诸夏信奉之至高神皆是一至……某以为当统一名称为好,诸公以为然否!”

    众人对此皆没有表示反对意见。

    经过一番探讨,众人最终达成一致,以流传最广的“昊天上帝”作为至高神的统一名称。

    不过为了照顾诸夏各地的民众,亦同意以诸地的名称为昊天上帝的别称。

    至高神的名称统一后,众人就开始对昊天上帝之下的诸仙神以及具体的构架进行讨论。

    张越这时则趁机抛出了经过自己改良的后世道教的仙神体系。

    实际上这个时代道教的雏形早就已经出现。

第三百六十章 软硬兼顾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讨论,修改和补充。

    属于诸夏本土的宗教终于被提前催生了出来。

    在此之间张越处理完都护府的事务后也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其中。

    最后经过大家一至同意,这个属于诸夏的本土宗教还是被命名为了道教。

    只是与历史上新生的“道教”的不同之处在于。

    历史上初生的道教乃是与基督教、绿教一样是一神教,至高神为昊天上帝。

    后面成为多神教乃是因为两次宗教战争的失败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进行改变,这才成为了多神教。

    而且还把昊天上帝给去掉了,改以三清为至高神。

    但现在的道教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多神教,至高神昊天上帝之下还有着诸多的仙神。

    因为张越的关系,这些仙神也都有着严密的体系。

    先皇帝封禅泰山时祭祀昊天上帝的礼仪乃是儒家制定的,这个礼仪民间无法使用。

    因此吕方与杜陵等则按照张越的要求重新制定了祭祀昊天上帝与三清四御的礼仪。

    如今新的道教至高神乃是昊天上帝,总管宇宙大道。

    昊天上帝之下则是三清,再下则为四御。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三清。

    后世的道教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灵宝天尊居于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边;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边。

    这一世则不同,三清地位并无高下之别。在供奉之时太清道德天尊居中,左右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

    确定道家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在人间的化身。

    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着作《道德经》为道经之祖。

    三清之下则为四御,四御乃是辅左三清的四位天帝。

    分别是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总管天道。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和世间刀兵,统御诸星。

    第四为后土皇地祇,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泰山君则为后土皇地祇的助手,管理生死亡魂。

    四御之下则是四方神兽,负责镇压邪魔。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四方神兽之下则为众星神。

    众星神中地位最高的是北斗七星神,也只有北斗七星神是固定的。

    普通星神皆不固定,凡人通过修行亦可成为星神。

    星神之下则是负责管理四方天下的阴阳神。

    阳神根据修行之路不同又分为仙神两道。

    仙道不受约束可自由修行,只是世间有危机之时需出世救民。

    神道则为各地的山神、土地、水神、海神,诸神并无地位高低。

    与仙道不同,神道需要协助四御管理四方。

    按照新的道教理论,万物修炼之后皆可为阳神。

    阴神则是死后为神,阴神无需修炼,根据人在世时所做的贡献直接封神。

    贡献越大死后被封神的机会越大,地位越高,其中为传播诸夏文明而死之人死后必为阴神。

    新的道教还吸收后世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

    六道分别为:仙道、人道、畜牲道、魔道、鬼道、神道。六道由泰山君掌控。

    为了限制道教对世俗的干预,防止道教与历史上一向寻求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新生的道教教义中张越特意要求加入一条。

    “修行之士不可干预世俗皇权。”

    至于具体在道经中如何表述就交由吕方为首的方士与黄老之士。

    集议之后吕方等人并没有离开轮台,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留给他们。

    吕方第人除了整理编纂各种道经之外,还需要继续制定祭祀诸仙神的礼仪,并完善仙神以及六道理论。

    其余参加集议的黄老之士与方士则成为第一批道士。

    他们不日也将在汉军将士的护卫下前往各地传播道教。

    元凤三年九月,张越正式以西域大都护的名义下令,以道教为西域法定宗教。

    并在轮台设立宗教管理司统一管理宗教事物。

    宗教管理司的首任长官由杨友兼任,由吕方负责协助。

    吕方也被张越授予“天师”称号,成为早产的道教实际上的教首。

    因为杨友本身事物繁多,张越与杨友商议之后,原本由他兼任的缇骑司之职改由张允担任。

    为了鼓励道教的发展,张越个人出资在轮台城内改建了第一座道观,并命名为太一观。

    道教被张越确定为法定宗教后,最先响应的乃是摩尼。

    摩尼公开宣布自己改宗道教,他先是带着全家之人前往太一观祭祀。

    随后又宣布自己家族将会出资在河中修建两座道观。

    摩尼之后,一向紧跟大汉的龟兹国王也宣布改宗道教,并把道教立为国教,原龟兹国中的沙门教寺庙全部改建为道观。

    龟兹国之后,姑墨、车师、鄯善、莎车、于阗诸国也相继宣布道教为国教。

    ……

    张越处理完宗教事物之后,再度把注意力转移到军事方面。

    此时长安同意西域进行军制改革的诏书已经传到轮台。

    张越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对西域军制进行改革。

    这一次西域汉军的编制还是以部曲为根本。

    原本大汉军制,部由校尉统帅,曲由军侯统帅,校尉与军侯之间又有两司马。

    曲下有官,官下有队,队下设是屯,屯下为什、伍。

    大多数情况下两司马或者别部司马并没有直属的军队,只是临时调配。

    这一次改制之后则不同,在部和曲之间确立了一个固定的编制为师。

    每师由三曲加上师部直属力量构成。

    这样一师的兵力约为两千上下,因为一师的兵力远超通常两司马指挥的兵力。

    因此张越在与众人商议之后,确定一师的长官为别部司马。

    一部则为两师再加上直属于部的警卫、后勤、攻城、斥候等兵种组成。

    改制后一部的兵力由原来的五千余人增加到六千余人。

    按照新的编制无论是部还是师皆由独立作战的能力。

    如此小规模作战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动一个师或者部。

    若是大规模战役,则由数个部组成军而作战。

第三百六十一章 犯汉必诛

    确定了部与师的编制后,张越又按照实际需要对轮台以及四大节镇的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

    因为匈奴右部的西迁,北庭所面临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因此张越觉得把北庭镇的兵力减少到三部,一万八千人。

    振武将是未来与匈奴作战的主力,因此在尹吾增加一部,整个振武地区拥有五部三万之众。

    河中镇如今已经完全控制了原属月氏的休密地区,为了应对贵霜崛起的威胁并防备安息帝国,河中扩充至四部两万四千人。

    安西节镇如今的面积最为广阔,也是西域乃至大汉的财库,因此安西镇同样扩充至四部二万四千人。

    轮台乃是西域的中心,需要随时支援四镇作战,因此轮台的军力并没有减少,轮台扩充至六部一共三万六千人。

    如此整个西域汉军常备军已然达到了十三万二千人。

    如此庞大的常备军看似数量众多,但却也是必要的。

    如今西域都护府的面积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四十万平方公里,几乎与内地的面积相当。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是难以维持大汉对西域的统治的。

    这一次改革变化最大的就是安西。

    安西节度使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既需要应对来自西面正在崛起的贵霜帝国的压力,又需要向南从身毒为大汉攫取财富。

    好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达罗比荼国已经基本成型。

    在刘益的打造下,达罗比荼国占据了整个开伯拉山口地区以及罽冰国中部和西部地区。

    达罗比荼国面积约四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六十万人。

    达罗比荼常备军同样按照汉军的编制整编成了四部以及两个独立作战的师,总兵力约两万八千人。

    按照协议达罗比荼国军队如今归属刘益指挥。

    刘益如今虽然只是安西节度副使,但手中的军队数量反而是最多的。

    ……

    张越在西域如火如荼的进行军事改革之时,韩奉也终于完成了战争准备。

    元凤三年六月,两万汉军以及一万三千义从共计三万三千大军在韩奉的指挥下攻入三韩境内。

    汉军的进攻并不突然,三韩人亦早有准备。

    三韩原本计划通过江防挡住汉军,但在汉军的弓弩和投石车的打击下,三韩军队被迫撤退,汉军顺利突破江防。

    随后不甘失败的辰王倾三韩之兵八万人欲与汉军决战。

    辰王此举正合韩奉之意,韩奉得知此信之后。

    大笑三声:“三韩欲速死尔!”

    随即领三万汉番大军与辰王会猎熊津。

    双方交战三日,三韩之兵大溃,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汉军随即占据熊津城,辰王被迫退兵回目支城。

    汉军占据熊津城后,解救出大量奴隶。

    经过询问汉军发现这些奴隶一部分为秦末逃亡至三韩的齐人。

    但大部分却是近几年被三韩冒充倭人海盗从齐地掠来的汉人百姓。

    三韩人为了防止这些汉人奴隶逃跑,对这些掠来的汉人断发纹身,严加看管。

    大量的汉人奴隶被三韩人虐待而死。

    得知这一情况后,韩奉大怒道:“昔日云阳侯曾言,有虐杀我大汉之民者,必亡其国,亡其种,绝其苗裔,今某亦当行此事!”

    随即不顾乐浪太守等人的劝说,下达了灭夷令,凡三韩蛮夷皆灭之。

    汉军先是尽屠投降的四万三韩之人,在后世洛东江畔筑京观两座并立碑记之。

    碑上书之:“内外六夷,敢犯大汉者,尽诛之!”

    随后韩奉一面下令乐浪太守在朝鲜四郡移民中征召义从入三韩执行灭夷令,一面亲领大军直逼目支城。

    此时汉军灭夷令已经传遍整个三韩。辰王大恐,发目支周边以及牟韩十二岁以上男子尽数入军。得兵十二万,欲与汉军决死一战。

    汉军兵临目支城下后,辰王以为汉军立足为稳,立即下令全军出击,试图依靠人海战术淹没汉军。

    汉军此时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布下了严密的防线。

    面对如同海水一般涌来的三韩人,汉军箭如雨下。

    许多三韩人还没有靠近汉军方阵就倒在了箭雨之下。

    侥幸冲破箭雨的三韩人在面对如同战争机器一般的汉军时亦是无能为力。

    仅仅一日功夫,三韩人就伤亡两万余人。

    而其对汉军造成的伤亡却微乎其微。

    第二日,辰王再度强迫士兵们冲击汉军军阵。

    为了击败汉军,辰王还把三韩唯一的一支骑兵投入了战场。

    骑兵的参战让三韩人士气大增。

    但区区千余缺乏训练的骑兵又如何能冲破汉军的军阵。

    双方交战半日,三韩人的尸体已然堆满了战场。

    为了更好的作战,汉军不得不退兵一百步。

    汉军的后退让三韩人误以为汉军即将崩溃。

    辰王随即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三韩人再次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双方又击战半日,双方皆已精疲力尽。

    就在这时辽东节度长史范坤领三千汉军以及两千解救的奴隶抵达战场。

    范坤稍作判断,果断的下达了突击的命令。

    五千生力军的加入一下子打破了战场的平衡。

    本就已经精疲力尽的三韩人再也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韩奉见状立即下令全军进攻。三韩人被两面夹击,很快全军崩溃。

    辰王见势不妙,立即带人逃跑,当他逃回目支城时,手中军队已经不足四千。

    当夜辰王派人向韩奉请降,韩奉不允,并割掉使者耳朵。

    第二日,汉军在目支城下尽屠投降之三韩人。

    辰王大恐再度请降,韩奉还是不允。

    汉军休整三日后,对目支城发起进攻。

    辰王目睹汉军投石车对目支城的轰炸后,决定拼死突围。

    但他的行动再次失败,绝望之下,辰王在自己的王宫中点火自焚,汉军随即攻入目支城。

    目支城虽破,但战争还在继续。

    在目支城休整七日后,汉军兵分两路扫荡三韩之地,沿途所欲村寨城邑尽屠之。

    于此同时乐浪太守亦领征召的移民戍卒与四郡郡国兵自真番郡南下。

    元凤三年八月韩奉下达封刀令。

    此时三韩之地所余之民已经不足十万,且有半数为解救之汉奴。

第三百六十二章 铁石心肠

    这段时间张越总算过了一段舒坦的日子,西域内外都无大事发生。

    在汉军的调停下安息帝国与大宛的战争已经平息。

    贵霜人在消化掉征服的南大夏地区后也没有继续东进或者南下,而是把扩张的方向转向了西面。

    也正是因为贵霜人的动作才使得安息帝国不得不接受大汉的调停退出大宛。

    南面刘益领兵首次渡过印度河,在摩羯陀国的领土上肆虐了一个月后从容不迫的退回了印度河北岸。

    这一次刘益不但带回了多达千余车的财货黄金,还掠夺了近万名女奴。

    刘益的行动让摩羯陀国国王怒火万分发誓要让大汉付出代价。

    但羸弱的军力却让他的怒火看起来更像一个笑话。

    宗教信仰方面道教的推广同样非常顺利,在汉军刀剑的协助下西域诸国大部分已经改宗道教。

    西域五十六国中已经有五十二国建立了道观。

    还没有改宗的只剩下康居、奄蔡、大宛与乌孙四国。

    大宛与乌孙两国虽然还没有改宗,但大宛国王蝉封与乌孙昆莫元贵糜两人也已经派使者前来轮台,积极与大汉商议此事。

    张越对此也表示了理解,毕竟这两国国内拜火教的势力根深蒂固,即使是国王也不敢轻易行事。

    至于军队中的胡教势力,也已经被清洗一空。

    所有信奉了胡教的官兵皆被清理出了军队。

    ……

    这日张越用完朝食之后把自己的三位夫人请到了大堂。

    “阿郎何故唤我等前来!”

    作为大夫人的张郭氏自然是首先说话。

    张郭氏出言之后,隐隐感觉不安的二夫人和三夫人亦出言询问。

    张越笑了笑:“夫人请安坐。”

    张越先把郭氏扶到自己身边坐好,接着又拉着二夫人和三夫人坐了。

    张越这一番做派更是让三女感觉不安。

    三夫人一向性子最急,她坐下后直言问道:“阿郎把我姐妹三人唤来有何要事?”

    张越闻言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先给自己的三位夫人各自端上了一杯果汁。

    “夫人们,先尝尝某亲自做的果汁如何!”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更是感觉不对。

    “今日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阿郎竟也懂这个了?”

    二夫人撇了一眼大声说道

    张越哈哈一笑道:“某会的东西还多着呢,夫人喜欢某以后多做一些就是……”

    这话一出郭氏眼角竟隐隐有了一点泪花。

    “阿郎此言已经三十年没有说过了……”

    张越闻言一愣,随即从记忆深处翻出了两人年幼之时的记忆。

    看着张郭氏的表情,他心头也有一丝不忍。

    不过很快他就把心头这一丝不忍压了下去。

    “阿郎,有什么事汝就直言好了……”

    最了解张越的郭氏调整好心情之后直言相询。

    张越环顾三人道:“三位夫人,先贤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张越也不再隐瞒,一下子把自己的计划脱口而出。

    “什么,阿郎你竟然要把孩儿们全部送至民间!”

    平时对几个孩子最为宠溺的二夫人首先跳了起来。

    “阿郎你怎么能行此事,孩儿们尚年幼,你这做大人的就不怕孩儿们有个三长两短?”

第三百六十三章 意外所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张越坐在马车内,一边看着道路两旁的农田,一边教导着张焕。

    张越此行的目的地乃是铁山城。

    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铁山城的铁矿,而是前去考察高昌地区(吐鲁番盆地)的井渠以及农业生产情况。

    因为张焕正好处于休假状态,因此他在出行的时候自然就把张焕也带上了。

    除了张焕之外,随行的还有杜陵、张湛与张允等人。

    “大人这些粮食应该马上就要收获了吧?”

    张焕看着道路两旁的麦田询问道。

    张越道:“不错,这道路两旁种植的都是春小麦,一般是五月播种,八月底或者九月初收获,看这小麦的情况应该马上就要收获了!”

    张焕好奇的问道:“大人昔年在靖边障之时亦种过此物吧?”

    张越摇了摇头:“当年在靖边障时,某虽有此意,但一直没能获得麦种……当年各地多种粟米……”

    张焕惊讶的问道:“宿麦的产量当比粟米高,为何军屯会以粟米为主!”

    张越一边回忆二十多年前之事,一边为张焕解释道:“旧年少有人知宿麦可以粉食……粒食宿麦难以下咽,是以无论是军屯抑或民间皆少有人种植宿麦……”

    “原来如此!”张焕闻言面露恍然之色。

    父子俩正说着话,马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这时御者的声音响起:“君侯,驿站到了,是停车休息还是继续向前?”

    张越看了看张焕,发现张焕似乎对麦田颇感兴趣,因此答道:“休息一个时辰再走吧!”

    “诺!”

    张越父子俩下了车,打量四周后发现,驿站之侧竟然有一个小池塘。

    张越一下子被这池塘勾起了兴致。

    “走去看看!”

    眼前这个小池塘,不禁让张越想起了后世自己幼时邻居家的鱼塘。

    张越带着张焕走到池塘边,“咦”他发现这个池塘竟然真的是一个鱼塘。

    杜陵这时也走了过来,“君侯发现何好东西了?”

    张越对杜陵招了招手道:“杜公请看!”

    杜陵走到池塘边,看见池中游动的鱼儿同样颇感兴趣。

    他赞谈道:“未曾想,这西域之地竟然也会有人懂得这饲鱼之术!”

    张焕闻言道:“杜公,难道这饲鱼之术还是什么绝技不成!”

    杜陵道:“君子可不要小看了这养鱼之术……其中的道理颇多即使大司农手下也没有几个懂此术之人……”

    感叹一番后,杜陵继续道:“此中鱼甚美,亦不知是何人所饲?”

    张越这时则叫人把此地的驿丞唤了过来。

    “下吏江晗拜见君侯?”

    “汝就是此地驿丞?”张越问道

    “下吏就是此地驿丞!”

    这江晗面对张越的问话表现的不卑不亢,一下子就引起了张越的兴趣。

    “江晗这池中之鱼是何人所饲?”

    江晗拜道:“启禀君侯这池中鱼正是下吏所饲!”

    江晗此言一出一下子提起了张越的兴趣。

    接下来张越细致的询问了江晗关于一些养鱼的技巧和知识。

    江晗对此也一一做了仔细的回答。

    两人正谈的兴起,这时张湛走了过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本民本

    张越点了点头继续道:“整个西域其实与楼兰相差不大,农稼全仗水力,播种之多寡以灌既之广狭为准,所以西域诸国才会论水不论地。”

    “西域与关中之地不同,西域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如今西域都护面积已经几与大汉内地同。”

    说到这里张越蹲下身从水渠中捧起了一捧水。

    待水从手指的缝隙中流干之后,张越才继续道:“汝可知西域有多少人口,大汉多少人口?”

    张焕毫不犹豫的道:“西域编户齐民百七十万,若是加上诸国人口当在600万上下!”

    “至于大汉,小子曾听杜公所言当有六千万!”

    张越点头道:“不错,大汉仅仅是关中、蜀中及关东之地就有近六千万人口。”

    “汝可知此三地面积不过西域半数,为何人口却是西域的十倍?”

    张焕不假思索的道:“粮食!”

    张越道:“不错,西域土地两倍于彼,人口却不过十一,其关键就在于粮食。”

    张越指着面前的沟渠给张焕看,“这里每一条沟渠都连接着一大片农田。”

    “没有这些沟渠,就没有这一片片的农田!”

    这时张越又向张焕问道:“汝可知二十年前此地有民几何,如今又有民几何?”

    此时杜陵等人也已经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听着父子俩的对话。

    张焕道:“小子记得二十年前此地属于山国,人口不足五千之数,如今高昌与铁山城人口已经十倍于昔年。”

    张越点头道:“不错,为何同样的土地,区区二十年,人口竟然差了十倍!”

    “二十年前,山国为养活区区五千人,尚且需要通过劫掠临国,而如今人口已是昔日十倍,民众却无饥饿之患?”

    张焕道:“当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农田与粮食?”

    “不错,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农田,才保证了百姓的衣食!”

    张越这时手指指向了眼前的农田。

    顺着张越手指望去,张焕可以看到农人们此时真正收割宿麦。

    一些已经收割的农田中还可以看到火光和浓烟,那是农人在烧荒,将干枯的秸秆和杂草烧掉,准备下一季的种植。

    “这些田地之所以会存在全靠这些水渠引来的水进行灌既,没有水就没有这些农田。”

    张焕点了点头道:“大人,小子还有一事不明!”

    “这些水渠就足以把水引到田地之中,为何还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修筑井渠呢?”

    张越点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明白的就要向明白的人询问……专业的事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去做!”

    张越表扬张焕一番后才道出了原因。

    “高昌此地天气干燥炎热,若无井渠,在烈日炎炎暴晒下这些水不知会蒸发掉多少……”

    “高昌的水来自高山每年融化的雪水以及地下水,这些水每一滴都来之不易,若无井渠这些水在太阳的暴晒下很快就会蒸发殆尽……”

    “小子明白了!”

    张焕看着周围的田地道:“小子在轮台官学曾听教授讲到过大人的水利国家论……”

    “小子以为,昔日的秦地其实与西域亦有共通之处……”

    “春秋战国之世秦地在诸夏亦属蛮荒之地,牧公曾言“天下鄙秦”待秦人大兴水利,秦地一跃而为富庶之地。”

    “至孝惠文王之时,秦人百姓已无饥馑之忧……由是秦人方有大出天下之志……”

    张越赞扬一声道:“不错,某年轻之时曾听人言,只有吃饱了的人才会谈理想抱负……”

    “此人又言“谋事需找不缺钱的人,做事需找缺钱的人……”

    一旁的杜陵听到此句不禁感叹道:“此言虽俗,却道尽了人间真理……君侯可知这位贤者如今在何方,陵当当面讨教才是……”

    张越心中叹息道:“此人乃是某幼时偶然所遇,如今却是无法可寻!”

第三百六十五章 因地制宜

    翌日一早众人就在农官的带领下前往新开垦的土地。

    到了地头,众人发现这些土地果然如同农官所言并不适合种植宿麦。

    这时张焕出言问道:“此地既然不适合种植宿麦为何不种植其它作物?”

    农官这时为难的看了看张越。

    张越叹息道,“此某之过也!”

    “昔日西域都护缺粮,某曾下令各地开垦的土地,必须保证九成以上用来种植主粮……”

    听完张越之语,农官赶忙出言道:“早年西域都护需为大军提供粮草……君侯此举并无不妥……只是高昌之地比较特殊罢了……”

    张越摇头道:“管理一方应当因地制宜才是,切不可搞一刀切……此皆越之过也!”

    张越自我批评一番后忽然想到此地乃是后世着名的葡萄产区。因此在最后他向农官询问此地是否适合种植葡萄。

    农官道:“此地虽然不适合种植宿麦,但确实是种植葡萄的上佳之地!”

    农官又言:“下吏亦曾上报都护府,望能改种葡萄,但都护府始终没有同意此事……”

    农官一边说着话一边小心翼翼的注视着张越的反应。

    张越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一切的责任其实都在自己身上。

    不修改原本的规定,下面的人如何敢开这样的口子。

    张越此时语重心长的对张焕道:“汝今后若是主政一方,当要切记今日之事,治理地方一定要因地制宜!”

    张焕闻言赶紧答应了。

    教导完张焕,张越又转头向农官道:

    “某观此地乃是种植葡萄之善地,汝且做一个规划交于某……若是……此地当可为大汉葡萄酒产区……”

    “诺!”那农官答应一声,双手不断的揉搓,难掩其激动的心情。

    这时跟随在一旁的杜陵赞同道:“如今西域早已不缺粮食,百姓生活亦日渐富足,此地若是改种葡萄,恐怕不日亦将为大汉少有的富足之地!”

    几名了解过葡萄酒的黄老之士亦道:“杜公所言甚是,关中一瓮葡萄酒的价格乃是普通酒水的数十倍……如此价格亦是一瓮难求……此事当真大有可为……”

    张越在一旁听着几人议论,心中也有了一番新的思考。

    如今的西域已经日渐富足,北方匈奴短时间之内已经无力造成威胁。

    安息帝国与贵霜亦威胁不到西域腹地,此正是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有利时机。

    百姓生活提高,何愁西域不稳,诸国离心。

    即使诸国上层有异动,其国内百姓恐怕会先起来反对。

    不过这个时候并不是谋划这些的时候,张越决定回轮台之后再召集众人仔细讨论此事。

    不过在西域推广水产养殖与家禽养殖已经纳入他的计划之中。

    随后几日张越又陪同杜陵考察了铁山城与高昌诸塞障的书院建设情况。

    杜陵与众学者对众书院皆是赞不绝口。

    ……

    长安大将军府中霍光看完韩奉的奏书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韩奉在奏书中请求在三韩之地设置郡县,这一请求让霍光颇感为难。

    月前一众贤良文学还在纷纷鼓噪放弃朝鲜四郡予三韩,自己上报皇帝之后,皇帝下诏召开集议讨论此事。

    虽然自己并不同意放弃朝鲜四郡,但还是要顾忌一下皇帝的威望。

    韩奉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把三韩给灭了,这可是直接打皇帝和贤良文学的脸啊。

    霍光已经可以想到皇帝和诸贤良得知此事后的反应了。

    ……

    霍光猜测的不错,皇帝在得知韩奉尽屠三韩之地后,难掩心中的怒火。

    他认为韩奉此举完全就是对皇权的挑衅。

    若不是黄门令拼死阻拦,愤怒中的皇帝已然下达了捉拿韩奉的诏命。

    虽然皇帝暂时被黄门令所阻,但他还是越过霍光直接传诏杨敞、田广明、刘长乐三人入宫。

    “丞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诸公请安坐!”

    三人还没有完全坐好,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命人把韩奉的奏书递给了三人。

    不待三人看完奏书,皇帝就询问道:“诸公以为,韩奉当定何罪?”

    杨敞三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却是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作为丞相的杨敞站出来道:“陛下何故出此惊人之言!”

    杨敞此言一下子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韩奉未奉朕之诏命擅自出兵,不该问罪吗?”

    杨敞闻言硬着头皮道:“陛下,韩奉乃是辽东节度使,本就有专事征伐之权……况且此事乃是三韩先犯我大汉……”

    皇帝闻言怒道:“虽是如此,韩奉岂不知朕已下令集议放弃朝鲜四郡之事,朕观其分明是藐视朕……”

    杨敞道:“陛下恐是误解了韩奉,长安之信传递至辽东至少需月余时日,集议之事乃是月前定下,韩奉又如何能知此事……”

    田广明虽然已经渐渐被贤良文学收买,但也知道此事的严重性。

    他出言道:“陛下,韩侯上书言其覆灭三韩乃是四十日之前,此时陛下还未下令举行集议……”

    田广明说到一半聪明的停下了话语。

    这时皇帝才注意到了韩奉屠灭三韩的时间。

    这时他心中的怒火总算是平息了不少。

    不过作为皇帝他自然不会认错,因此他嘴上依旧说道:“虽是如此,但征伐三韩亦当先报于朕与大将军、丞相才是!”

    杨敞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皇帝,索性直言道:“陛下四月之时,韩奉已经奏请此事!”

    皇帝一愣,杨敞这一提他似乎隐隐有了一丝印象。

    刘长乐这时尴尬的笑了笑,“陛下那日正召见潦阳侯与臣等……”

    在刘长乐的提示下皇帝终于想起了此事。

    当日诸博士正与自己分说放弃朝鲜四郡之好处,因此就随手把韩奉的奏书搁置一旁,未曾想……

    皇帝想到这些,心中反而更是恼怒。

    他此时心中固执的认为韩奉就是故意挑衅自己的权威。

    “虽是如此韩奉毕竟擅起边衅,朕以为当罚之!”

    杨敞自然知道此事不妥,但此时他那懦弱的性格再次发作,最终竟然同意了皇帝小惩韩奉的意愿。

    此时皇帝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传朕旨意,弓高侯韩奉擅起边衅……削三百户……”

第三百六十六章 矛盾激化

    皇帝此诏一出,一下子引起朝堂一片哗然。

    韩奉为大汉开疆扩土不但没有受到奖赏,皇帝反而欲惩罚韩奉,如此做派乃是大汉自高皇帝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长安诸校尉列侯纷纷表示不满,就连丙吉亦是大骂皇帝与杨敞湖涂。

    与诸校尉列侯不同,诸贤良文学则是弹冠相庆,在他们眼中这乃是大汉国策即将更改的征兆。

    贤良文学相信,只要皇帝亲政自己的春天就来了。

    丞相府中丙吉指着杨敞的鼻子气的说不出话来。

    张安世亦是满脸无奈的道:“丞相不知陛下此诏的后果吗?”

    杨敞自然是知道后果,他喏喏道:“陛下终归是皇帝!”

    张安世闻言叹息一声,与杨敞相交数十年,他如何不知道杨敞的性格。

    只是今日之事实在是太大了,其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汉承秦制首重军功,如今辽东节度使韩奉立下大功不但没有得到赏赐反而因此获罪。

    此事一出已然动摇了大汉的根本制度。

    可以想象此事对军队,对军功贵族列侯会有多大的影响。此事在民间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

    一旦军功贵族与汉军上下对皇帝离心离德,大汉皇室又将如何维持。

    张安世心头想了许多,最终却只是化作了一句叹息:“杨公汝湖涂啊!”

    杨敞此时也后悔万分,他再次喏喏道:“大将军还没有同意此事,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

    丙吉看了看杨敞道:“大将军自然有驳回此事的权力,但若是大将军驳回此事又会产生何种后果,丞相可清楚!”

    杨敞闻言唯有沉默不语。

    丙吉正要继续说话这时突然有仆人来报,云阳侯家丞张昆登门拜访。

    杨敞看了看张安世与丙吉两人,随后才吩咐道:“请张家丞入内!”

    张昆见到杨敞三人之后,先是礼貌的一拜,随后直言问道:“丞相欲亡大汉乎?”

    杨敞闻言不满道:“张家丞何故出此惊人之言?”

    张昆冷笑一声道:“丞相真的不明白,丞相不明白右将军与御史大夫难道亦不明白?”

    张昆此言说的杨敞脸上发白。他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心下总是下意识的避开这个问题而已。

    虽然他总是下意识的避开了这个问题,但并不表示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如今大将军霍光已经掌握了朝堂的大部分力量。

    若是军队再因韩奉之事对汉室离心离德,大汉真的有可能改姓。

    杨敞越想越害怕,脸上的汗水滚滚而下。

    他抹了抹汗水道:“张家丞何以教我?”

    张昆道:“某只不过是一区区六百石小吏如何能为丞相解惑!”

    杨敞此时中无比后悔,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办法,只好把目光转向张安世与丙吉两人。

    ……

    皇帝的诏命传递至大将军府之后,有一人却是欣喜若狂。

    此人就是大将军长史田延年。

    田延年自从元凤政变之后就一直在谋划着如何推霍光上位。

    皇帝这一次出了这么一记昏招如何不让他欢喜。

    “大将军当于大朝会上驳回陛下之诏!”

    田延年当即向霍光进言。

    霍光自然知道田延年的心思,闻言却是沉默了。

    他很清楚若是自己封驳了皇帝的诏命就将彻底走到皇帝的对立面,他也再无退路可言。

    一旦皇帝重新掌握权力,不但他自己,他的家人还有跟随他的这些人皆是死路一条。

    但若是同意皇帝的诏命,那么他就将得罪整个大汉军功贵族。

    若如此同样讨不了好,恐怕就连他身边之人也会出来反对他。

    更重要的是一旦无罪而处罚立有大功的韩奉,天下人又如何能服气,这亦将动摇大汉的根基。

    面对如此局面,就连霍光一时也陷入迷茫之中。

    “还请大将军早做决断!”

    田延年再拜道。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霍光终于从沉思之中回过神来。

    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转眼已是到了大朝会之期,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必有大事发生。

    不管是公卿列侯,贤良文学,还是北军诸校尉皆是在等待着霍光的决断。

    这其中贤良文学们的心情是最轻松的,因为不管霍光如何选择对他们都是有利的。

    霍光若是选择驳回皇帝的诏命,就意味着霍光与皇帝已经彻底走上了对抗的道路。

    如此一来,皇帝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贤良文学和他们身后的关东豪强。

    只要扳倒霍光,豪强势力就可以顺利进入长安朝堂,掌握中央大权。

    若是霍光遵循了皇帝的诏命,那么霍光必然会让军方大失所望。

    失去军方支持的霍光同样不足为虑,待皇帝掌权后必然会对霍光进行清洗。

    在贤良文学们看来霍光的势力被清洗之后,能够填补空缺的同样只有他们。

    头上担着博士之位的张昆同样有着参加大朝会的权利。

    他静静的坐在诸校尉的后面,冷眼望着兴高采烈的贤良文学。

    他的面上同样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在他眼中这些贤良文学不过是些跳梁小丑。

    “嗡嗡嗡!”

    钟声响起,古老典雅的雅乐被奏起,又一次大朝会开始了。

    大朝会开始后并没有立即处理韩奉之事,而是先处理了一些小事。

    待几件小事处理完后,皇帝的声音响起了。

    “大将军,处置辽东节度使韩奉的诏命为何还未昭告天下!”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的映衬下还是显得那么威严。

    皇帝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把目光转向了大将军霍光。

    霍光还是如同以往一般,不紧不慢的起身道:“陛下弓高侯有功无过……还恕臣不敢奉诏!”

    皇帝闻言一下子惊呆了他没有想到霍光竟然会当众驳回自己的诏命。

    霍光此言一出,诸公卿亦纷纷出言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看着殿中众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此时他看见了安坐于堂的丞相杨敞。

    “丞相以为该如何处置韩奉?”

    皇帝以期盼的眼神望着杨敞,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杨敞出言支持自己。

    张安世与丙吉此时皆坐于杨敞对面。

    两人目视着杨敞,希望他不要再犯湖涂。

    霍光此时也把目光转向了杨敞。

    杨敞此时再度陷入了犹豫之中,良久他终于一咬牙说出了话。

第三百六十七章 民以食为天

    “陛下,臣以为弓高侯有功无过,当赏不当罚!”

    杨敞此言一出,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也让许多人失望至极。

    松了一口气的自然是代表关西利益的军功贵族们。

    失望的则是代表关东豪强利益的贤良文学。

    当然最失望的还是高居于丹陛之上的皇帝。

    年轻的皇帝闻杨敞之言,气的脸色都发白了。

    “彭”的一声巨响,皇帝竟然失态的跳了起来。

    他指着杨敞手指颤抖着,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陛下身体不适,今日大朝会到此为止……”

    霍光见状立即面无表情的宣布大朝会提前结束。

    皇帝闻言欲要发怒,最后却是颓然的瘫坐于丹陛之上。

    众人从座位上起身准备离开大殿,霍光的声音再度响起。

    “有把今日之事外传者,无论贵贱皆夷三族!”

    霍光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心下一凛。

    “诺”

    “臣等告退,陛下万年,大将军威武!”

    诸公卿大臣出宫之时,却有一人悄然前往宣室殿。

    ……

    张越回到轮台后立即召见了华祝、蔡汀与江晗三人。

    “华公、蔡公某以为大汉之强盛不仅在于国之兵锋之利,还在于百姓生活之安康富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域之子民虽已无饥瑾之忧,然西域民众之生活距离富足尚远……”

    蔡汀闻言赞同道:“君候所言甚是,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方为圣人之道!”

    华祝亦道:“使百姓生活富足乃某毕生所求也!”

    张越点头道:“某以为欲使百姓生活富足,首先需让百姓的餐桌丰富起来……”

    蔡汀闻此言已知张越定然已经有了成算。

    “君候有何打算?”他直言相询。

    华祝嘴上没有说话,眼睛却已经看向了江晗。

    张越道:“谈不上什么成算,只是有一些想法而已,公且听之!”

    蔡汀闻言笑道:“君候请言!”

    张越道:“昔年为了保证粮草供给,某曾经下令西域之田必须保证九成以上耕种粮食……”

    “然,今西域粮库丰盈……此政亦当改之,诸地在保证主粮的情况下,亦当因地制宜种植适合本地之物产……”

    “如此,百姓之餐桌方可丰盈,大汉子民方可真正获得大汉强盛之利……”

    蔡汀闻言沉吟一番道:“君候所言亦有道理,不过某以为主粮种植面积亦当不少于六成才是……”

    待蔡汀说完,张越转身对华祝道:“华公以为如何?”

    华祝在心中计算一番后道,“如今西域之地,只需三成半之地即可保证百姓及军队粮草供给……”

    “不过为应对突发状况,必须保证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方可有备无患……”

    “某以为蔡公所言保证六成的土地种植主粮实属必要……”

    张越斟酌一番道:“四成土地自由种植是否会少了一些?”

    蔡汀道:“君候某以为四成土地自由种植已是颇多……如今西域人口正快速增长,若是完全放任自由某恐影响人口增长……”

    蔡汀此言一出,一下子戳中了张越最重视的地方。

    “如此就按照蔡公之意办……蔡公还请尽早定好规则下发各地!”

    “诺”

    蔡汀答应一声,“君候放心,一个月内当可完成此事!”

    张越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张越才把江晗唤了过来。

    “华公,此乃江晗……”

    张越向华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江晗。

    “华公,某意在西域各地推广水产养殖,公以为如何!”

    华祝思考一番后道:“君候此乃善政,若是百姓能多食用鱼鳖之物,亦可降低夜盲之症……”

    “只是西域之地并非皆可行此事,某以为还是当如君候所言该当“因地制宜”才是……”

    张越赞同道:“华公所言甚是,某意以江晗负责此事……在适宜之地试行水产养殖……”

    华祝赞同道:“如此甚好!”

    张越这时方才转过身严肃的对江晗道:“此事某就交由汝主持,君可能完成!”

    江晗闻言立即拜道:“君候放心,下吏定不负使命!”

    张越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对蔡汀道:“蔡公某意以江晗为水产大使俸四百石,公以为如何?”

    蔡汀虽然感觉四百石的俸禄高了一些,不过在思考一番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

    待江晗与华祝离开后,蔡汀才不解的向张越询问道:“君候奈何一下把江晗之俸定如此之高!”

    张越笑道:“蔡公莫要小瞧了这饲鱼之术,若是真能成当是利国利民之事!”

    蔡汀道:“百姓餐桌之上多出鱼鳖之属自是好事,只是……”

    张越道:“蔡公可知民众多食鱼鳖除了减少夜盲之症,还有一大好处!”

    蔡汀感兴趣的道:“不知还有何好处?”

    张越缓缓道:“还可提高身高和力气!”

    蔡汀一惊:“竟然还有这等好处……”

    张越见状笑道:“往后蔡公细细观察就知某所言不虚……”

    蔡汀闻言哈哈一笑。

    张越这时则给蔡汀倒了一杯茶。

    两人休息片刻后,蔡汀再度询问道:“君候当还有其它计划吧?”

    张越道:“不错某打算把高昌之地打造为葡萄酒生产基地……”

    “另外某府中还研究了一些新奇的吃食亦打算一并推广出去……”

    蔡汀闻言道:“高昌之地,确实乃是极佳的葡萄种植地,若是能大量产出葡萄酒亦是都护府一大财源……”

    张越道:“这么说蔡公是同意此事了!”

    蔡汀笑道:“此地适合种植宿麦的地方确实不多,不适合种植宿麦之地改种葡萄实乃善政!”

    张越笑道:“有蔡公支持某就放心了!”

    蔡汀哈哈一笑:“君候方才言,有新奇吃食推出,不知下吏可否先行品尝一二……”

    张越哈哈一笑:“顾所愿,不敢请尔!”

    两人互相打趣一番,眼看也到了用餐之时,张越直接邀请蔡汀与自己一同用餐。

    蔡汀没有推迟,笑着道:“那就让下吏看看君候准备了什么新奇吃食……”

    张越笑道:“包君满意!”

    待侍从们把饭食送上来之后,果然没有让蔡汀失望,皆是他以往没有吃过之物。

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不璇踵

    其实侍从们拿上来的食物,不过就是后世一些常见的小吃而已。

    但对食品种类和做法还很贵乏的大汉来说却是皆是新奇食品了。

    蔡汀用快子轻轻夹起一块糕点叹息道:“某今日才算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张越笑着把一块糕点送入口中,细嚼慢咽之后对蔡汀道:

    “蔡公某意把这些吃食推广出去,公以为如何?”

    蔡汀咽下口中的食物后却是皱了皱眉:“君侯此怕是不妥,这些吃食如此精致,某恐掀起民间奢侈之风!”

    张越闻言却是哈哈一笑,夹起一块糕点道:“蔡公以为如此一块糕点价值几何?”

    蔡汀在心中计算了一番道:“当在8至10钱?”

    张越此时脸上笑的更加灿烂。

    蔡汀斟酌片刻又言:“莫非只需三五钱?”

    他敛了敛自己的长须:“若是只需三五钱,推广出去倒是一件好事……”

    张越笑着摇了摇头道:“咱们这桌上的糕点一共只需六枚五珠钱!”

    张越此言一出,蔡汀面露惊诧之色:“如此精致之食,怎会如此便宜?”

    张越笑着问道:“蔡公不相信?”

    蔡汀又夹起一块糕点,盯着那糕点道:“如此精致味美之物竟然只需六枚五珠实难相信!”

    张越摇头道:“若是在外面做当更加便宜才是!”

    蔡汀虽然相信张越所言非虚,但还是感觉难以置信。

    两人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聊着这些吃食之事。

    待用完餐,蔡汀请求参观一番这些吃食的制作。

    “君候,某可否一观此吃食之制法?”

    对此张越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忙完公务之后,张越带着蔡汀到了厨房。

    蔡汀发现厨房的仆人们见到张越前来并不惊讶,显然张越应该是经常前来。

    “仆见过君侯,君侯今日又想出什么新吃食了!”

    负责厨房的孙兴这时迎了过来,厨房里其他人则还是继续忙碌着。

    “拜见蔡公!”

    孙兴先给张越见礼,再拜见蔡汀。

    张越哈哈一笑,“孙兴,府中可还有鸡子?”

    孙兴笑道:“君侯放心,府中自从尊君侯之命,饲养鸡鸭之后,别的不敢说,但这鸡子、鸭子却是不会缺的!”

    张越道:“如此就好,今日某想到一种吃食,正好蔡公也在,汝且做来……”

    孙兴道:“君侯放心,只要君侯道来,仆定能做出来!”

    张越随即把后世的煎饼果子说了出来。

    孙兴听完道:“君侯、蔡公稍待,仆稍后就好!”

    孙兴正要下去,张越叫住他道:“孙兴找个人给蔡公把今日的糕点再做一次!”

    孙兴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很快答应了下来。

    蔡汀饶有兴趣的看着厨房中忙活的众人。

    没过多久,那孙兴已然端着餐盒回来了。

    “蔡公且来尝尝孙兴的手艺!”

    张越唤道。

    蔡汀答应一声,走了过去。

    张越拉着蔡汀到了厨房旁的小餐厅

    这时孙兴已经在其中两个几桉上分别摆好了餐具。

    餐盘的中间正摆放着一块颜色金黄的美食,看起来就让人颇有食欲。

    “蔡公,快来尝尝!”

    张越一边往几桉走去,一边招呼着蔡汀。

    蔡汀闻言也笑着走向另一个几桉。

    “味道如何!”

    张越询问道。

    蔡汀点点头,“确实是难得的美食!”

    “这就好,这就好!”

    张越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蔡汀这时放心快子道:“君候应该不只是让某品尝这美食吧?”

    张越闻言哈哈一笑:“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蔡公!”

    张越这时也放下了餐具。

    “蔡公,某除了准备推广这些新鲜吃食外亦有意推广这鸡鸭的饲养!”

    蔡汀闻言道:“愿闻其详!”

    张越道:“推广这鸡鸭的饲养一来可以丰富百姓的餐桌,二来也可以抑制蝗灾……”

    张越此言让蔡汀大为激动:“君候这鸡鸭还能抑制蝗灾!”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蝗灾都对农业生产有着致命的伤害。

    蔡汀听到鸡鸭可以抑制蝗灾如何能不激动。

    张越面带微笑道:“蔡公放心某可不是胡言乱语!”

    “这鸡鸭最喜食用蝗虫,尤其是其幼虫!”

    蔡汀闻言却是一愣,随即疑惑的问道:“蝗虫还有幼虫!”

    张越闻言随即恍然,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蝗虫的来历。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把蝗灾当成是上天降下的灾难。

    甚至把蝗灾当成是皇帝失德的标志。

    张越于是耐心的给蔡汀讲起了蝗虫以及蝗灾的起因。

    张越这一讲,就一直讲到了夜幕降临。

    经过张越这一番讲解,蔡汀总算是明白了蝗虫的来历,以及蝗灾的起因。

    “今日听闻君候这番话,往后遇到蝗灾,就好办多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蔡汀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幼年之时遇到的蝗灾。

    若是当年知道这些知识,自己父母也不至于为了生计而沦为商贾贱民。

    不过他转眼也就释然了,若是家中不沦为商贾,自己也不会遇到张越,也不会有如今这一番际遇。

    蔡汀叹息一声,“君候这一番话当真能活人无数啊……元鼎三年关东大蝗,赤地千里……”

    张越闻言却是面露惭愧之色,这些知识他早就应该传播出去才是。

    可惜这些年西域一直没有发生蝗灾,自己也就没有把这些当一回事。

    如今想来若是自己早点把这些关于蝗虫的知识传播出去,大汉将减少多大的损伤啊。

    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如今传出去亦当大惠天下。

    蔡汀这时对张越郑重的拜了一拜。

    “君候当把这些知识上奏长安才是!”

    张越点头道:“某当把此编纂成策,然后送至长安!”

    蔡汀再拜道:“此乃天下之福!”

    张越摆了摆手,“还要辛苦蔡公,把鸡鸭饲养以及预防蝗灾之法推广至整个西域!”

    蔡汀道:“君候放心,此乃汀份内之事也!”

    接下来两人又仔细讨论了一番关于民生的各种问题,两人越谈越起劲。

    两人不知不觉竟然谈了一夜。

    一夜过去,望着地平线上跳起来的太阳,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蔡汀对着张越一拜道:“汀仿佛已经看到真正的盛世……汀愿为君候牛马走……死不璇踵!”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下之主

    杜陵这日刚刚起床,吕方就找上门来了。

    “吕天师,今日怎么得闲来寻某?”

    杜陵听闻吕方到来,笑着出门相迎。

    吕方闻言哈哈一笑道:“近日某寻得一好去处故来寻公!”

    “喔!”杜陵好奇的笑道:“是何好去处?”

    吕方却没有直言相告,而是取出了食盒中的东西。

    杜陵看了一眼惊讶道:“这竟是彘肉,吕天师竟食此贱肉?”

    实际上在民国新生活运动之前,猪肉在中国一直都被视为贱肉。

    是以新生活运动中常校长才会亲自出马鼓励民众食用猪肉。

    更何况是在大汉朝,稍有地位之人都皆不会食用此肉。

    用猪肉待客更是一种羞辱人的手段。

    鸿门宴中项羽用猪肉招待刘邦,实际上就是对刘邦的羞辱,也是想用这种手段激怒刘邦与樊会。

    正是因为如此杜陵才会对吕方竟然带着一份用彘肉做成的食物上门而惊讶不已。

    当然以他对吕方的了解,肯定不会认为吕方是在故意羞辱自己。

    果然吕方闻言哈哈一笑道:“云阳侯曾言万物皆平等,即是如此这彘肉与其它肉又有何贵贱之分……”

    杜陵笑道:“云阳侯一向不拘小节,据陵所知云阳侯府就多彘肉所做菜肴!”

    “西域之地,军民上下也因此多有人食用彘肉,只是未曾想,汝这堂堂天师亦食此肉!”

    吕方笑道:“如此说来,杜公亦常食此肉!”

    杜陵哈哈一笑道:“彘肉若是做的味美,陵自然亦食……”

    吕方闻言把食盒中之物取了出来,“既是如此,某当与杜公分而食之!”

    “童儿还不赶紧与某与杜公分肉!”

    这时跟在吕方后面的一小道童,赶紧上前用小刀把那彘肉一分为二。

    杜陵的书童也取来餐具把分好的肉分别装入两个餐盘之中。

    吕方见肉分好,大手一挥道:“陵公尝尝此肉如何?”

    杜陵轻轻夹起一块肉,送入口中。

    “此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可是出自云阳侯府?”

    吕方笑道:“非也非也,此肉是某今日在一胡肆中偶然得见,闻起来异香扑鼻方货来与杜公分享!”

    杜陵点点头笑了笑道:“轮台何时竟有如此胡肆,当前往观之!”

    吕方闻言笑道:“在长安之时,就曾闻天下好美食者有二,一乃云阳侯,二乃杜公……果然名不虚传!”

    杜陵笑道:“孔夫子曾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生在世不过区区数十年何必亏了这五脏庙!”

    吕方道:“杜公果然乃是洒脱之人……已近道也!”

    杜陵哈哈大笑道:“今日正好无事,不若就去那胡肆之中好好祭祭这五脏庙,天师以为如何?”

    吕方笑道:“如此甚好!”

    两人说走就走,当即就各带了一名仆童往坊市而去。

    杜陵住处距离坊市亦不甚远,因此也没有坐车,而是步行而去。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两人已然进了坊市之中。

    “咦!”

    “未曾想某不过十数日未出门此地竟然多了如此食铺!”

    杜陵看着眼前新开的食铺面露惊讶之色。

    这时他的仆童道:“主人,这些食铺皆是近几日才新开的,每间食铺皆有几样新奇吃食!”

    “喔,如此某当好好尝尝才好!”

    杜陵心下琢磨这些食铺恐怕与张越脱不开关系,想着事情,杜陵不免走的慢了一些。

    “杜公,这边请!”

    吕方这时在前面招呼道。

    杜陵答应一声,跟了上去。

    两人没有走几步一间酒肆已然出现在两人面前。

    杜陵抬眼望去,这间酒肆从外部看去完全就是汉式的酒肆。

    酒肆外负责接待食客的童仆亦皆做汉式打扮,完全看不出乃是胡肆。

    当他走人酒肆之后,方才明白吕方为何言此酒肆乃是胡肆。

    原来酒肆中使用的并非是汉式的矮几,而是高脚桌与胡凳。

    酒肆的掌柜显然是认识杜陵的,见杜陵进入酒肆,掌柜立即迎上前去。

    杜陵正觉得这掌柜有的面熟,那掌柜已然先开口了。

    “仆拜见杜公,杜公楼上请!”

    杜陵这时突然想起来此人竟然乃是云阳侯府的仆童。

    认出那掌柜的之后,杜陵没有说话,而是跟着那掌柜到了三楼一精致的厢房之中。

    待吕方亦坐好之后,杜陵才好奇的问道:“汝为何在此?”

    那掌柜的道:“仆乃是奉君候之命在此开设酒肆,推广新吃食……”

    杜陵这时起身打开窗户,指了指楼下那些新开的食铺。

    “如此说来,这些食铺皆是云阳侯的手笔!”

    掌柜道:“不敢隐瞒杜公,此皆君候所为!”

    杜公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吕方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亦好奇的问道:“云阳侯为何竟然行此事!”

    掌柜的回答道:“君候言国家是否强盛,除了甲兵锋锐之外,还需观民众之餐桌是否丰盛……”

    “如今大汉甲兵之锐已冠绝天下,也是到了让百姓餐桌丰盛的时候了……”

    吕方闻言叹服道:“今日方之云阳侯之贤!”

    掌柜闻言脸上亦露出骄傲之色:“蔡公曾言方今天下能至大汉于千古盛世者唯有我家君候……”

    吕方听完这番话首先感觉此番话太过狂妄。

    但他在思考一番后,竟然也感觉颇为认同。

    自从来到西域之后,每日所见所闻皆是与内地之时大为不同,几乎所有的人事物皆带着张越的印记。

    杜陵闻言却陷入了沉默之中,半响他才缓缓道:“蔡公所言甚是……”

    说到一半他却停了下来,只在心中默默念道:“云阳侯当为天下之主!”

    但杜陵回过神来时也不禁为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刘氏为华夏之主百五十年并无失德之处,自己竟然在心中生出这样的想法,实属不该。

    虽然如此,但“云阳侯可为华夏之主”的想法,却如同野草一样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为了不让自己继续胡思乱想,杜陵赶忙转换了话题。

    “掌柜的汝这酒肆中有何美食,且先送上来给某尝尝……”

    掌柜一听立即道:“杜公稍等,定当让公满意!”

    言罢那掌柜对着两人拜了拜退了出去。

    这时杜陵才发现吕方面露古怪之色的看着自己。

第三百七十章 大贤大恶

    “杜公以为云阳侯此人如何?”

    吕方直言不讳的询问道。

    杜陵先是一愣,随即反问道:“天师以为呢?”

    吕方也不怕被人听见直言道:“行如此之事者,不是大贤就是大恶!”

    杜陵笑了笑,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流继续问道:“天师以为云阳侯到底是大贤还是大恶呢?”

    吕方这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楼下的人群道:“大贤还是大恶重要吗,贤恶不过是士人评说……与百姓何干!”

    杜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天师所言甚是,大贤还是大恶又如何,只要能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即是我诸夏英雄……”

    吕方拍打着桌面大笑道:“杜公看来是有了想法啊……”

    吕方话音刚落,就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吧!”

    吕方随口唤了一声,掌柜带着童仆们端着一个个的食盘进了房间。

    吕方与杜陵一看果然皆是以往没有见过的吃食。

    那些吃食皆是色香俱佳,望之就让人口中生津。

    “杜公、天师请慢用!”

    掌柜随即带着人离开了房间,走的时候还小心合上了房门。

    吕方品尝了一口菜肴之后,也不顾餐桌礼仪,向杜陵道:

    “杜公,某曾听闻云阳侯正大力推行鱼鳖与鸡鸭养殖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杜陵道:“不错确有此事,据陵所知,西域都护不但如此还在规划更大的农业改革之事……”

    “这轮台坊市令摩尼亦正花重金求购各种作物种子……”

    吕方点了点头道:“一边推出新吃食,一边推出新作物,推广各种牲畜的养殖……如此不需几年百姓生活就将大变样了!”

    杜陵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闻言却突然沉默了下来。

    吕方见状哈哈一笑道:“杜公可是担心陛下与长安之事?”

    ……

    就在西域大力提高民生之时,皇帝与大将军霍光的矛盾亦日趋激化。

    此次矛盾激化的原因,一是上次大朝会之时霍光正面驳回了皇帝的诏命。

    二是皇帝欲以光禄大夫刘长乐为卫尉兼侍中,结果又被丞相杨敞所驳回。

    刘长乐之事虽然为杨敞所为,但皇帝却还是把此事记在了霍光头上。

    这两件事一出,皇帝更加信赖贤良文学以及关东之人。

    对关西之人皇帝却越来越排斥,就连丙吉如今想要见到皇帝也颇为不易。

    黄门令对此却忧心忡忡,黄门令可是从先皇帝时期留下来的老人。

    他很清楚军队对皇权的重要性,关西六郡子弟才是皇帝最应该拉拢的对象。

    如今皇帝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拉拢六郡子弟,反而把六郡子弟排斥在外,亲近关东豪强。

    这在黄门令看来实在是不智之举。

    眼看着皇帝行事越来越偏颇,黄门令亦是急在心里。

    这日他终于忍不住了,待贤良文学离开后,他终于出言劝解。

    “陛下,六郡良家子乃是大汉根基,陛下该多多亲近才是!”

    皇帝闻言恨恨的道:“先皇帝就是太过纵容六郡良家子,方才使得彼辈如此无君无父!”

    皇帝这一句话并没有任何遮掩就这样脱口而出。

    黄门令此时大惊失色,他刚刚分明已经看见殿外的卫士眼角都在抽动。

    宫中这些卫士可也多是出自六郡良家子啊。

    黄门令面色严肃的道:“陛下何出此言,六郡子弟一向对陛下对大汉忠心耿耿!”

    “哼!”皇帝冷哼一声,不过他现在也意识到刚刚的话语有些不妥,不过作为一个少年人而且又是皇帝,岂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压低声音道:“那韩奉可是刘郡子弟、范明友可是六郡子弟、杨敞可是六郡子弟、田延年可是六郡子弟……霍光……”

    “陛下慎言!”

    当皇帝提到霍光之时,黄门令大骇,他顾不得上下尊卑,立即大哼一声打断了皇帝的话语。

    “所有人退下!”

    黄门令此时顾不得其他了,立即下令让所有人退下。

    皇帝此时也醒悟过来,下令道:“都退下吧!”

    “诺!”

    众人离开后,黄门令立即扑通一声跪下向皇帝请罪。

    随后又再度进言道:“陛下,六郡子弟乃是大汉根基,陛下当依为臂助才是!”

    “辽东节度使韩侯,并无对大汉对陛下不忠啊……”

    “安西节度使路博德、朔方节度使赵充国,蜀南节度使韩增亦是对陛下忠心耿耿!”

    “还有骠骑将军亦是陛下亲政的臂助,陛下万不可使忠臣寒心!”

    “那贤良文学们皆是居心不良,先皇帝临终前即言此辈绝不可予以大权!”

    黄门令的这一番话并没有被皇帝听进去,反而认为是在指责自己。

    他冷哼一声道:“黄门令尔口口声声言此辈对朕忠心耿耿,但为何却坐视霍光逼迫君父!”

    黄门令泣涕道:“陛下,大将军为辅政大臣乃是先皇帝遗诏……况且诸大将皆在外……若为诸将……”

    黄门令的话还没有说完,皇帝就打断了他的话语。

    “在外,朕下诏命路博德领兵入长安,其为何竟按兵不动!”

    皇帝此言一出,黄门令大骇道:“陛下何时发密诏于路博德?”

    黄门令此人已经是满脸死灰之色。

    皇帝看了看跪在地上的黄门令并没有说话。

    黄门令此时心中一片悲凉,他知道皇帝已经不信任自己。

    但更让他悲伤的是,幼年之时表现聪慧的皇帝如今竟变成今日这幅模样。

    其实这也怪不得皇帝,自从王氏之谋曝光后,皇帝就一直处于被人质疑的巨大压力之中。

    一个少年一直处于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其心理变得扭曲可以说乃是必然之事。

    皇帝如今就是这般情况,长期的心理压力已经让他的心理变的扭曲。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的思维早已经与正常人不同了。

    黄门令极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试图最后劝解皇帝一番。

    “陛下,大将军霍光并无谋夺汉室之心……诸将亦不会答应此事……”

    皇帝冷哼一声,“朕当然知道霍光他不敢行此事……还有关东之人支持朕……”

    黄门令闻言失望的瘫坐在地:“他如今只希望今日皇帝所言不要传出去!”

    但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百七十一章 河西之变

    皇宫之中的一举一动,时刻都有人关注着。黄门令的愿望只能是痴人说梦。

    不过短短数日功夫发生在宫中之事就已经传遍了六郡。

    六郡子弟皆是一片哗然,人们虽然不敢公开指责皇帝。

    但在私下里对皇帝的不满已然是与日俱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

    元凤三年十一月,路博德在居延举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后,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演兵活动。

    路博德举行这一番活动的目的是检验河西大军的战斗协同能力。

    他已经做好计划,准备于明年开春之后大举出塞进攻燕然城。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长安来客完全打破了他的计划。

    “路帅可考虑清楚了!”

    那长安来客,竟然给路博德送来了一份皇帝的密诏。

    密诏的内容更是骇然听闻,竟然是让他领兵入长安,清洗大将军霍光以及北军。

    路博德若不是原本就认识此人,再加上诏书上那清清楚楚的皇帝之印,他早就把此人打出去了。

    “汝可知道,若行此事将有何后果?”

    那长安来客道:“某等皆陛下臣子,只知遵照陛下之命行事!”

    路博德怒道:“若行此事,大汉必陷入大乱之中……”

    长安来客道:“只要陛下亲政,万民自然顺服!”

    路博德道:“若诸郡国叛乱又当如何?”

    长安来客道:“地方郡国叛乱,出兵平叛即可,区区郡国之兵,想来还不在路帅眼中!”

    路博德怒极反笑道:“陛下就不担心天下社稷?”

    长安来客道:“陛下就是社稷,社稷就是陛下,只要除了霍光归政于陛下,天下自然太平!”

    路博德再也忍不住了:“请回禀皇帝,臣不敢奉诏!”

    路博德一把把密诏推回给长安来客,随即起身准备离去。

    长安来客见状拉住路博德的衣甲呼道:“路帅欲叛乎!”

    路博德甩开那人手臂,大步走了出去。

    那人见状咬牙切齿的道:“好好好,路帅可不要后悔,汝妻子(老婆小孩)皆在长安……”

    那人话音未落,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一道白光,随后他就只感觉眼前一黑。

    旁人却看见一道血箭喷射而出,一颗人头飞上了天。

    屋内的动静惊动了屋外,侍卫们立即冲了进来。

    看见屋内倒毙的尸体,众人皆是呆住了。

    这时河西节度副使也带人冲了进来。

    见到地上的人头,河西节度副使也一下子认出了死者的身份。

    他惊呼一声:“节帅发生何事了?”

    路博德平静的擦了擦刀上的血迹道:“公不必担心,某自会处置此事!”

    路博德一边说着话,一边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密诏。

    河西节度副使见到那密诏更是心存疑惑。

    “拿火来!”

    就在他疑惑之时,又响起了路博德的声音。

    侍卫们很快取来了火,路博德展开诏书看了看,随即把那密诏点燃。

    周围之人虽然不知道那密诏上面的内容,但都认出了那是皇帝的诏书。

    因为牵涉到了皇帝,众人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因此都只是默默的看着路博德一言不发。

    熊熊的火焰却只让众人感觉到寒意。

    待那密诏完全被烧为灰尽,路博德这才抬起头来。

    “把此人拖下去埋了吧!”

    “诺!”

    侍卫们答应一声,一些人把尸体拖下去,一些人则立即打扫卫生。

    “节帅!”

    河西节度副使在一旁欲言又止的呼了一声。

    路博德摆了摆手:“公且下去吧,此事止于某!”

    河西节度副使闻言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带人离开了。

    他知道路博德如此说,显然是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尔等也下去吧!”

    路博德再次吩咐一声。

    待众人走后,路博德独自坐了下来。

    他先是从角落里取出一壶酒,接着又找来一个杯子给自己满满的倒上了一杯。

    他一口把杯中酒喝干,随后重重的把酒杯放了下来。

    路博德看着酒坛叹息一声。

    这坛酒还是当初自己刚刚担任河西节度使之时皇帝所赐,自己一直舍不得喝。

    想着心事,他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接着又是一杯……

    随着一杯一杯的酒水下肚,路博德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

    他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在平州的原野上驰骋。

    随后他的眼前又出现了自己被挑选入北军的时刻。

    接着是自己随军出征的各种画面。

    有在边塞与匈奴鏖战,有随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有为伏波将军征服岭南的画面……

    恍忽间,他似乎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

    他高呼一声:“陛下,臣追随您来了……”

    屋外众人听见屋内的动静冲进来之时,只见鲜血已经染红了几桉。

    为大汉南征北战一生的河西节度使路博德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节帅!”

    惊呼和哭喊声几乎同时响起。

    ……

    河西节度使路博德竟然在自己的帅府中自刎而死,一下子就引起了天下的震动。

    收到消息后,各方势力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吊唁。

    同时路博德为何会自刎也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这时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皇帝与黄门令的那一番对话也传遍了天下。

    许多关中百姓在私下里都在议论皇帝。

    长安一些大胆之人甚至直言皇帝乃是昏君。

    不过这些大胆之人的结局都不太好,不是被流放至辽东,就是被流放至哀牢。

    但越是高压,人们心中的不满就越甚。

    尤其是作为大汉军方支柱的六郡子弟亦开始对皇帝离心离德。

    因为居延距离西域并不远,张越反而比霍光更早收到路博德自刎的消息。

    收到这个消息后,张越也一下子有一种心灰意懒的感觉。

    路博德在张越心中一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将军。

    他从十多岁开始就为大汉征战。

    从漠北草原到岭南的烟瘴之地,从西域的大漠到会稽的沧海都有他征战的身影。

    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小过,但却也是瑕不掩瑜。

    可是这样一位为大汉奋战一生的老将竟然被逼的自刎而死,又怎能不让人心寒呢。

    “君候,路帅不能白死,必须要为路帅讨一个公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9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公孙无咎所写的《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介绍:
征元二年,雄才大略的汉武皇帝正计划着再次远征大宛。
刚刚醒来的张越被征召戍边,从西域开始渐露锋芒,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匈奴人、帕提亚人、波斯人、月氏人、罗马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有我张越在,尔等诸胡唯有在我汉军马蹄下颤抖祈降......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