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1852铁血中华TXT下载1852铁血中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1852铁血中华全文阅读

作者:绯红之月     1852铁血中华txt下载     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章 天国分崩(十三)

    马匹拖动铁质的炮车,在道路上行走着。即便是经过石头路面,也没有出铁车箍碾压石头时会出的刺耳声音。炮车的铸铁轮子上裹着橡胶轮胎,虽然缺乏轴承而不够轻快,整个度却也比中国其他军队的炮兵移动度快出去很多。雷虎以这些炮车为核心组织了部队行军编队。此行的目的就是把一百五十门火炮连带配套部件交给林凤祥,雷虎也不会放过让部队趁此机会进行战争情况下行军的训练。

    队伍严整,不断往返的侦查部队把周边的消息传递到部队中。韦泽认为这次北上江西或许不会有太多仗会打,部队也就姑且听听。对于韦泽的另外一句话,“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部队是完全信了,并且按照韦泽命令实行起来。

    此时已经是6月27日,雷虎他们已经出了15天。部队的目的地是景德镇,林凤祥希望雷虎能够在此交货。雷虎虽然并不认同林凤祥的打算,却也先走着再说。光复军与林凤祥所部的距离有两千多里,靠信使往来传递消息。即便是一天一夜能跑八百里,这往返的四千里地,也得跑五天。韦泽支持林凤祥的诚意很足,他命令雷虎的部队沿着大道向景德镇方向前进。在行动期间,双方再进行协商。

    “师长,太平天国那边不至于现在才能控制到景德镇吧?”旅长宋武问雷虎。光复军南下的时候走过景德镇,很清楚景德镇距离天京城到底有多近。再走两三天部队就到了抚州,到现在为止,部队始终保持着严整的行军态势。

    雷虎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当然知道景德镇距离天京城有多近,更清楚景德镇距离赣州到底有多远。雷虎甚至还记得经过景德镇的时候,韦泽做过的一些调查。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不过这个瓷都在19世纪5o年代已经差不多要完蛋了。这倒不是谁故意要为难或者摧毁景德镇,而是清乾隆之后,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呈萎缩状态。到了184o年后,因为质量太糟糕,在景德镇延续5oo多年之久的御器厂寿终正寝。

    雷虎上次经过景德镇的时候当然没有那么多兴趣关心这些,现在也是一样。仅仅想了片刻,雷虎就把关于景德镇这个衰败瓷都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与战争有关的情报则被雷虎想了起来。

    石达开则是从景德镇出进军的浙江西部,宋武旅长说的没错,太平天国原本还指望石达开的部队能够守住江西。这说明景德镇的实际控制权在近期并没有掌握在太平天国手中。

    而部队几天后就要抵达的抚州也不能说被太平天国掌握。三四月份的时候,国宗杨辅清已经进军福建北部,试图与石达开建立起两个互不相连却又互通声气的战场。

    情报参谋此时奔进了行动的师部,他敬礼后说道:“师长,清军并没有撤出抚州的迹象。”

    “继续侦查。”雷虎命道。确定了抚州的消息之后,雷虎对宋武说道,“我已经能够约了林凤祥在抚州碰头交货。”

    韦泽并没有让雷虎的部队江西大开杀戒的计划,雷虎接到的命令是交接完火炮之后,押送着白银安全返回。抚州一度是清军与太平军反复争夺的要害之处,杨辅清离开抚州进攻的福建北部之后,这个地方的战斗的确减少了很多。不过此时抚州却掌握在清军手中。在雷虎出的时候,一支清军部队进入抚州,到现在都没有离开抚州的迹象。

    宋武不太理解雷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破了抚州之后直奔景德镇不好么,为何还要约在抚州。驻扎在抚州的是清军的辫子兵而不是英国的龙虾兵。难道辫子兵能挡住光复军的步伐不成?所以宋武问道:“师长,这又何必?”

    雷虎知道宋武的个性,如果是赵迪在的话,他定然不会这么问。其实雷虎就是不想跑路。让景德镇的太平军南下到抚州,双方“一起”攻下抚州。一来可以让太平军看看炮兵应用,二来也能让太平军多控制些据点。宋武这样直率的家伙貌似很难理解这点。现在的问题是刚把人派出没多久,林凤祥会不会同意从景德镇跑到抚州来接收火炮也是两可的事情。

    但是当天晚上,事情就有了点变化。根据侦查部队观察到的情况,驻扎在抚州的清军竟然有出城的迹象。

    “湘军吃错药了么?”赵迪讶异的说道。

    “湘军有什么诡计?”宋武同样很吃惊。

    雷虎看着参谋长,一声不吭的等着参谋长提供意见。参谋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也没找出什么理由来。最后参谋长答道:“估计湘军被咱们教训的不够,所以才这么大的胆子吧。”

    “清军不会制订了针对我们的专门策略吧?”雷虎关心的是这个。

    “打了就知道了。”参谋长这次回答的相当干脆。

    拦在抚州的是曾国华。曾国华是曾国藩的胞弟,他倒抚州来是因为咸丰皇帝严令要解决石达开所部。曾国华带了五千多湘军以及三四千江西本地的团练武装到了抚州。得知光复军北上,正在逼近抚州的消息,早就对光复军的名头不满的曾国华决定和光复军打一打。

    绿营、湘军、太平军、淮军、楚军。这些几年中都打过胜仗,也都打过败仗。可光复军竟然号称大小数百战无一败绩。对于这支被吹到天上的军队,湘军中很多人并不是很服气,曾国华就是其中之一。

    从情报中看,光复军的部队沿途上并没有展开激烈的战斗,他们能绕过城池的时候都没有选择硬攻。收集到了这些情报之后,曾国华认为自己若是不做出一定的表示,光复军依旧会选择的避免作战的方式。这支光复军的表现,很像是前去投奔太平天国的。有了这样的猜测,曾国华就选择了派兵出城先做出进攻姿态。如果这支光复军攻势凶猛,湘军就先撤回抚州城。

    光复军那边决定打之后,战前会议很快达成了共识,“看看湘军到底能卖弄出什么来!”大伙早就听说过湘军“结硬寨打呆仗”的看家本领。现在有机会亲自见识一下,不少人都忍不住有种喜悦的心情。这不能不说是军人职业中的劣根性。

第92章 天国分崩(十四)

    6月30日。* ,,抚州东60里的官道上。

    “湘军一触即退,好像在引诱咱们去攻打抚州城。”光复军的骑兵旅长赵迪有点意外的汇报着情况。

    光复军的建军理念自然是“人民军队”“保家卫国”,作战思想则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如果光复军引诱敌人去攻击自己的要地,那定然会设下埋伏。由于和湘军之间没什么交手经验,在赵迪旅长提出看法之后,师部里头一时无人出声。大伙都皱着眉头考虑着湘军的反应,思忖着湘军到底想干什么。

    步兵旅旅长宋武看了一阵地图,又闭上眼睛回忆了一阵他印象里面的抚州地形,这才开口说道:“既然清军没有拦截,我们干脆就继续北上好了。先和林凤祥把火炮交接完毕,拐回头再说抚州的事情吧。若是清军出城追击,我们大可杀个回马枪。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雷虎也不想在此时多事,他说道:“现在赶紧北上。回来的时候定然要和抚州的湘军打一打,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

    既然部队都没想现在与湘军作战,部队加速行军,继续北上。负责殿后的是骑兵旅,宋武忍不住对雷虎抱怨道:“林凤祥这运气也未免太好,买个炮还得几千人给他送。若是不能坐地起价,未免更生气。”

    雷虎听完这怨气十足的话之后只是笑笑,“咱们回去的路上就可以一路打回去。三寸炮咱们带了二十四门,打破沿途的城池绰绰有余。抚州有几千湘军,其他的辅助部队也得有几千人马,缴获的钱粮定然不是个小数目。不能向林凤祥要钱,那就只能从清军身上补一点喽。”

    “阿嚏!”在抚州城内的曾国华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他对手下说道:“看来这支光复军的确是要去与粤匪合流。”

    粤匪是现在满清对太平军的标准称呼,不过从占领的地盘上讲,韦泽现在更有资格叫做粤匪。在称呼上,满清方面对光复军主要的称呼还是光复军。曾国华手下的湘军军官们此时得知光复军继续北上,知道暂时避开了战争,心情也都轻松下来。湘军军官基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么,心情一轻松就开始咸吃萝卜淡操心。

    “大人,总得给韦逆手下起个名字才好。”营官何骏喜说道。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湘军众营官以及幕僚的赞成,光复军自然是要光复汉家江山,这是光复军大肆宣传的重点。作为湖南文人领袖的曾国藩,曾经专门写文抨击太平天国。可对于光复军的檄文,曾国藩就当作没看到。读书人对于名份看得很重,身为汉人却给满人做走狗,即便这帮人心甘情愿。可提及“光复”二字,他们心里面总还是有点芥蒂。能给光复军起个名字,将其与“光复”二字彻底脱离干系,会让这些读书人们感觉好很多。

    可到底用什么名字,众人一时也没有特别的想法。有人提议借用别人的智慧,“以前各军与韦逆打仗,是怎么称呼韦逆手下的?”

    借用别人智慧的做法得到了其他湘军军官的支持,能从众多人的想法里头挑出一个让读书人觉得最合适的名字那才是最好。要细化这方面的内容,自然得先确定谁和韦泽打过仗,有人问道:“都有那些人与韦逆打过仗?”

    这种不过脑子的问题被提出之后,立刻就有人不过脑子的给出了回答,“湖南巡抚张亮基。”从时间上来说,湖南巡抚张亮基在长沙之战里头与韦泽打过仗。

    这些家伙原本想回忆张亮基怎么称呼韦泽的,然后他们很快想起,张亮基在山东被韦泽活捉,送去天京城之后被凌迟处死。如此丧气的事情并没有摧毁这帮读书人的意志,读书人么,在玩文字方面总是越挫越勇的。向荣、胜保、和春、托明阿,一个个曾经官职显赫的大人物纷纷被回忆起来,他们被韦泽杀死,或者惨败在韦泽手中之后被夺了职务的事情也同样被回忆起来。

    经过一番会议与讨论,这些湘军的文人终于有些明白为何清廷上下对韦泽手下光复军没有比较独创的称呼。韦泽打击对象从来非常明确,动起手来之后,韦泽一定会把目标彻底歼灭。所以没和韦泽动过手的家伙往往想不起韦泽,也不会吃饱了撑的专门给韦泽的部队创造一个名称。而与韦泽动过手的家伙或许曾经尝试着给韦泽的部队创造一个专用名称,可随着兵败身死,或者变成了庶人,他们的这种努力也都被抛弃。所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能被通用的名称出来。

    读书人在这些事情上比较有天份,大部分人只商讨到了一半的时候就明白了事情的缘由,讨论随即中断了。湘军一直没机会与光复军大打出手,光和太平军作战就够湘军头痛了。随着战事的发展,面对太平军开始逐渐占据了主动的湘军此时不得不与光复军开始接战。不久前的赣州之战,就是湘军试图染指未遭兵火而钱粮丰富的赣南。其结果很清楚,赣南的湘军被光复军杀了个精光。

    认真的讨论起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这帮湘军读书人出身的军官们心中忍不住生出一种不安来,抚州的湘军会不会重蹈以前清军各路人马的覆辙?

    瞅着气氛陡然变冷,曾国华自然能猜到这帮读书人心理在想什么,他大声说道:“主强而客弱、主逸而客劳、主有利而客不利,当以主待客、以逸待劳。”

    这乃是曾国藩给湘军制定的作战理念,这里的“主客”不是指“内线外线作战”,主是指防守一方,客则是指进攻一方。由于湘军的装备、训练水平不足,曾国藩主张湘军尽可能采取防守的战术。哪怕是身为进攻一方,也要尽可能让敌人率先进攻湘军。

    这次面对光复军的骑兵师,曾国华采取的也是这样的战役安排,他并没有派出部队和光复军在城外打野战,而是派遣部队逼近光复军,试图吸引光复军主动进攻抚州。曾国华没想到的是,光复军居然不顾后方,径直往北走。这种行动又让湘军另外一个问题展现出来了,那就是行军速度太慢。

    湘军每到一地,哪怕只宿一夜,必然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营垒未成不得休息、吃饭。要起一丈高、半丈宽的墙子,上有女墙供放枪的士兵掩蔽,墙外密植鹿砦防止攀爬,鹿砦外面再掘深壕,可以说是相当严密的配系。

    湘军每次行军,必以精锐为前卫、后卫,中间是长夫、辎重。并且派遣斥候巡查四周,避免中伏。加上早上要花两个小时拔营,天黑前要花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扎营,所以一天之中最多只能行军六个来小时,而且各营要互相支援,不得冒进,一日行程也就三十余里。这种战斗与行军,就是湘军的拿手本领,“结硬寨打呆仗”。

    韦泽的部队每天行军五十里很轻松,如果有需要的话,每天行军七十里也没什么压力。湘军出城部队也按照湘军的传统行事,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光复军在他们面前跑得无影无踪。

    曾国华当然知道自己的手下追不上光复军,他又不肯承认这回事,所以就把湘军“明主客”的战役思想拿出来讲。下面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光复军不来打我们,我们就不要再主动进攻光复军。”湘军军官们哪里会不清楚这样的言外之意,方才讨论光复军战史的时候,湘军读书人出身的军官们发现清军基本都是在野战中败给光复军的。这说明光复军有着相当强大的野战能力。湘军当然不想在野战中与光复军一较短长。光复军走了就走吧。

    光复军北上的那天,也就是6月30日,曾国华接到他哥曾国藩送来的消息,他们的老爹去世了。曾国华当时就摆开灵堂放声痛哭。手下的湘军部众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以营为单位,齐齐组队在灵堂外给湖南的曾国藩老爹跪倒遥祭。

    按照规矩收取了大量属下送上的银子之后,曾国华却要面对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丁忧。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曾国藩在信中告诉曾国华,他已经在书信上共同署了几个兄弟的名字,表示曾家子弟要守丁忧。曾国华正式接到了通告,理论上自然要把手中的差事交给别人,自己回家守丁忧。

    此时仗正在紧张之时,这么离开前线,曾国华当然不愿意。可想不守“丁忧”却不是曾国华自告奋勇就可以不去的。与“丁忧”相对的就是“夺情”。因为朝廷对某大臣有所需要,所以不等丧制款终,就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曾国华觉得自己曾家兄弟乃是湘军的领导者,朝廷没理由不让曾家继续执掌湘军。所以他对他哥哥曾国藩要曾家兄弟立刻回家守丁忧的事情很是不能理解和接受。

    设灵堂三日,曾国华才收起灵堂。正在他给他哥哥曾国藩写信,试图确定一下是否要受丁忧的时候。探马就传来消息,北上的光复军到了景德镇附近之后就杀气腾腾的调转方向开始南下。如果没有遇到其他阻碍。光复军大概会在四天后抵达抚州。那天正好是曾国华老爹的二七。

第94章 天国分崩(十六)

    部队在集结的时候已经做过放松和伸展的动作,筋骨拉开之后,官兵举手投足之间都显得非常从容。$().()(x).()大伙很快整理完自己的武器,静静的等着战斗命令。

    “同志们,跟紧各部队的指挥员,服从命令。”光复军战前强调的内容也格外简单明快。

    “出!”“出!”各个部队指挥官纷纷喊道。部队以纵队向着敌人方向开始前进。

    曾国华此时也在城头观看光复军的行动。身为曾国藩的三弟,曾国华完全以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作战要诀领兵打仗。曾国藩主张看地形时不要带太多人马,人多目标大,倘若太平军见到兵来攻,战则容易折大将,走则要堕士气。所以带三五随从,轻装简行即可。而观看敌人敌情时候更要小心,没必要大摆排场。曾国华此时换上了清军普通士兵的军装,只带了两个随从在城头观阵。

    见到光复军的纵队行动,曾国华皱了皱眉头。纵队行军并没什么稀奇,这本就是千百年来再传统不过的行军模式。然而光复军的纵队数量却是太多,而且各个纵队之间貌似并无从属关系。这就比较奇怪了。

    冷兵器对战,必须组建战阵。在这个火qiang对战的时代,战阵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以横队迎敌,为了能够连续射击,部队排成三排横队甚至更多横队都是最基本的模式。而光复军在传说中是非常讲究横队迎战的。据说光复军甚至能够排开横队,走出去几里地还能保持部队的战线还能勉强维持直线。湘军每日里苦练,也是在向这种方向努力。

    现在曾国荃看到的光复军却没有组织横队行动的迹象,他们仿佛放弃了排开整齐队列的打算,只顾着埋头行军。光复军这是准备闹什么幺蛾子呢?曾国荃实在是想不明白。

    看着光复军大概有五百余人排成纵队直奔在城南埋伏的清军方向,曾国华已经明白,埋伏的部队被光复军现了。这样的判断并没有让曾国华感到紧张,湘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回到城下,曾国华命令城内的湘军出击。

    城南方向上的光复军总共只有一千人左右。埋伏的湘军有两营人马。湘军6军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员在外),十人为队,队有什长;八队为哨,哨有哨长,统以哨官;四哨为营,辖以营官;余为亲兵,直辖于营官。各队以抬枪、刀矛、小枪等长短兵器配合作战。城内湘军此时又派出两营部队,前后各一千人,加起来有两千人的部队夹击一千人左右的光复军。

    曾国藩认为,处于防守一方的部队是拥有战斗优势的,即便是湘军处于攻势,也要尽可能的让对方主动进攻湘军扎下的营寨。虽然曾国华主动出击有些背离了曾国藩“明主客”的战役思想,但是两千人前后夹击一千人,人数呈现优势的湘军怎么看都有很大的胜算。

    光复军的后半截部队没有结阵,更没有摆出横队来迎击湘军。重新回到城头的曾国华现光复军依旧维持着自己的纵队模式来迎战湘军。而这些纵队都根据地形把部队隐藏在起伏不定的地形中。虽然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光复军的零星人马与旗帜,可这些人分散的挺广,即便是想组成横队,时间上也来不及。看着湘军的横队有条不紊的逼近光复军占领的阵地,曾国华仿佛看到了胜利就在不远处向湘军招手。

    然后,光复军的炮兵就开始威了。

    炮弹以极为精准的落点飞入湘军的横队,与地面碰触之后立刻爆炸开来。每一炮弹都如同风暴一样横扫落点周围的湘军,每一炮弹爆炸之后都在湘军的横队中制造出断裂来。而湘军竟然在这样的炮击下顶住了,即便是向前移动的横队停在原地,即便是湘军官兵们呆若木鸡的看着任由三门火炮不断射的炮弹洗礼。至少湘军的队伍并没有崩溃。

    湘军的部队组成颇为简单,来自山区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当士兵,来自湖南的读书人经过曾国藩的训练后充当军官。这几乎就是把湖南地方上士绅控制百姓的体制原封不动的移植到了军队中来。哪怕是光复军的三门火炮连续不断的进行炮击,炮击给湘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士兵们下意识的聚集在军官周围,就这么死扛下来了。

    湘军这么苦苦支持,光复军却是迅猛的行动起来。因为离得远,曾国华听不清光复军在吵吵什么。他的视线透过炮弹爆炸后产生的烟雾,看到光复军以纵队开始快突击。这些部队开始突击的时候,光复军的炮兵就调整了射击方向,从一开始的不断横向移动,变成了对光复军冲锋方向上的猛烈射击。以四五十人为一组的光复军拎着步qiang向前猛冲,推进至2oo米处,纵队的领头者放慢脚步,纵队很神妙的就变成了横队。一个个横队对湘军先进行了次有效射击。被炮火切断的湘军横队中立刻就出现了伤亡者。

    光复军由纵队变成的横队有统一指挥,被光复军火炮强行切断成一个个横队的湘军可没有这样的指挥体系。有些横队中的军官指挥了反击,他们正面的光复军对湘军的反击毫无畏惧,横队稳住节奏,沉稳的与湘军对射。

    有军官指挥战斗的湘军是少数,更多湘军因为没有军官指挥,他们呆立在原地,傻乎乎的看着光复军光复军的横队边迅装填弹药,然后继续逼近湘军。光复军推进至与湘军1oo米的距离时,各个横队再次齐射。在这个距离上,火帽枪就充分的挥了威力。湘军遭到了猛烈打击,死伤甚重。这些无人指挥的队伍再也没有战意,纷纷扭头溃逃。光复军迅装填子弹,集中火力对仍旧留在阵地上的湘军实施了攒射。这些或者过分勇敢,或者是因为恐惧而不知所措的湘军多被击毙,没死的也终于扭头逃窜。

    不用更高级别的指挥官统一指挥,每一支小部队都能够独立作战,光复军用排枪击溃了面前的敌人之后继续前进。

    城头上的曾国华看傻了眼,有壁垒可以依托的时候,以“结硬寨打呆仗”为战术手段的湘军能不管敌人的行动,埋头放枪即可。脱离了壁垒之后的湘军将长横队的劣势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光复军小纵队突然变了横队接战的时候,湘军遭到猛烈打击的部队抱头鼠窜。原本结成一线的湘军战列线顷刻就只剩了少数部队还在突前作战,一千人对五百人的数量优势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两百人对五百人绝对劣势。继续战斗的两百部队立刻遭到了来自左右两面的火力夹击。

    光复军没有傻呆呆的停下步伐,他们装填了子弹之后继续逼近湘军,在大概五十米的距离上放了最后一通枪,让湘军只剩不到六十人还站在战场上的时候,光复军开始最后的冲锋,步兵上刺刀力猛冲,掷弹兵投掷的手1ei在湘军最后的阵列中爆炸之后,刺刀的狂潮就把最后的湘军吞没了。

    幸存到此时,企图以冷兵器反击的湖南农民们很快毙命于刺刀之下。而光复军的炮兵则用开花弹对逃窜的湘军实施了猛烈打击。而光复军的战斗部队并没有停留在战场上,他们解决了湘军之后,横队变成纵队,向着出击的阵地开始撤退。

    一千湘军对五百光复军,战斗进行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湘军的残部逃回了抚州城,光复军则撤回出阵地。抚州城依旧在湘军手中,光复军的部队还是依托地形守在抚州城头的湘军炮兵射程之外。能够证明方才生过一场激战的只有两军中间的满地湘军尸体和伤者。

    曾国华看着城外一片片的湘军尸体,他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城头。旁边的亲随连忙扶住曾国华,将他从城头架了下来。看不到城外的修罗场,曾国华却要面对城内的惨状。逃回来的湘军不少人受了伤,有些湘军受伤很重,只是在战场上逃命的时候爆出人类的潜力来。等进了城后精神放松,伤势立刻作,他们倒在地上挣扎一阵后一命呜呼。伤势还不至于致命的湘军们或者呻吟,或者呼痛,或者哭喊,仿佛世界末日到来了一般。

    就在曾国华还没能从方才所见的杀戮中缓过劲来的时候,有湘军抬过来一个人,却是方才出城作战的两个营官之一何骏喜。他身体侧躺,背上中枪的地方正在汩汩的往外冒血。眼见他脸色越来越惨白,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

    “大人……”何骏喜艰难的开口说道,没等继续说下去,何骏喜张开嘴咳嗽起来。鲜血随即从他的口中涌出,把何骏喜想说的话和鲜血一起堵在喉咙里头。气管被血液堵住引了窒息,引了何骏喜身体的一阵剧烈痉挛。等何骏喜终于安静下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没有了城内的接应,城南外的枪炮声响了好一阵后慢慢停了下来。曾国华混乱的大脑中冒出了一个清晰的念头,那部分湘军只怕是完蛋了。

    “快上城,小心光复军偷袭!”曾国华几乎是无意识的下达了命令。打了好几年的仗,曾国华从未见识过这样血腥的单方面杀戮。此时两条腿再也撑不住身体,曾国华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光复军并没有趁势攻城,而是把抚州城给围了起来。到了下午,湘军大概统计出了战斗数据,一千出城作战的湘军被打死打伤过七百,两个营的湘军彻底完蛋了。最终的统计报告让曾国华整个人都觉得虚脱了。

第95章 天国分崩(十七)

    歼灭了湘军在城外埋伏的部队,痛击了湘军出城夹击的部队之后,骑兵师从容的四面合围抚州城。不过师部里面讨论的却不是此次的胜利,也不是即将进行的攻城战。大家讨论的焦点放在与湘军毫无关系的方向上,军官们提出的问题是“也不知道这样的战术和英国人打的话,能否取胜。”

    英国的龙虾兵才是光复军公认的强敌,可以说光复军现在的所有作战训练,战术设计,都是为了在下一场和英国人作战时候能够获胜。

    然而讨论一番之后,部队达成的共识只有一个,“湘军明显不是个很好的参照物”。军官们都认为,如果对手是英国人,光复军先就会遇到英军火炮的猛烈杀伤。即便英国人的横列遭到打击,只要英国人背城而战,不用担心遭到光复军的包围歼灭,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死战到底。湘军的失败在于他们的部队遭到猛烈打击的时候,选择了逃跑。如果湘军每一个士兵都不逃跑,而是死战到底。即便是光复军占据了炮击优势,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绝不会像上午战斗那样,只付出八死三十二伤的牺牲就干掉了两千湘军。

    光复军并不是狂信徒组成的军队,击败两千湘军,自然是大大的战功。光复军在城下的战斗结束后撤出战场,顺道带回来几个湘军伤兵。击破了湘军埋伏的军队时,俘获了更多湘军。经过审问,湘军在城内有大概六千人马。能够破了抚州城,全歼这六千人,更是极大的战功。靠了这个战功,加上韦泽原本就有意提拔雷虎,雷虎完成了护送火炮的任务,加上这次歼灭八千湘军的战功,晋升军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仅仅是雷虎能够谨慎军长,骑兵师的人都能获得晋升与奖励。整个骑兵师的中上层也都明白这点。可大伙对此不是很在乎。在光复军中,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想立下最大的战功,莫过于能够击败英国人。不是打出在佛山那种3:1的伤亡比的战斗,而是以自身实力,打出一场漂亮仗。

    纵队攻击的战术虽然面对湘军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威力,可这样的战术在光复军的内部演习中却没有特别好的效果。按照实战推演,不过是把3:1的伤亡比降低到2:1。整体上来看,部队还是没能压倒英国龙虾兵。若不是韦泽率先提出的纵队攻击战术,这种战术只怕无法被当作研究的重点。

    所以讨论了一番战术之后,大伙仿佛并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喜悦。雷虎也觉得这不正常,他引开了话头,“同志们,湘军的野战水平看来也就是这样子了。只要我们能够歼灭这里的所有湘军,让他们不能把有关我军的情报传递回去。湘军下次遇到我们只怕还会一败涂地。所以后面的仗可要打好,不能让湘军逃了。”

    有雷虎开头,指挥部里头的气氛也终于有了喜气。赵迪笑道:“都督说过龙骑兵的事情,也就是下马步兵。利用马匹的机动能力把部队运动到敌人的薄弱位置,用步兵战术解决敌人,或许应该是我们未来该努力的方向吧。”

    赵迪刚说完,宋武却唱起了反调,“骑兵部队就是要靠冲击力,还有击败敌人之后利用马匹的度展开追杀。这次湘军背城而战,我们的骑兵就没办法进行追击。如果击溃敌人的时候,能够让炮兵更有效的挥威力,那战果应该会更大些。”

    赵迪听完宋武的建议,忍不住白了宋武一眼。而这两位旅长之间开了头,军官们很快就展开了争论。雷虎听了一阵,忍不住心中偷笑。支持宋武的都是宋武的部下,支持赵迪的自然是赵迪的部下。这两部分人的争论看似在讨论战术,不过绝对不能排除双方都盯上了雷虎晋升军长之后空出来的师长位置。步兵旅与骑兵旅都拿出自己对未来部队的建设理念。

    雷虎身为师长,并不希望部队在他走后生激烈的对立,所以雷虎说道:“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今天先不说这个。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攻下抚州。那支部队愿意做主攻?”

    宋武立刻说道:“把大炮给我们旅,我们定然能够攻下抚州。而且我军可以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骑兵部队埋伏在城外,等湘军溃逃出来的时候,骑兵部队就能挥机动优势,在后面追杀。那时候湘军没了斗争,骑兵猛追的话,战果定然很大。”

    赵迪听宋武要让骑兵旅当配角,立刻不高兴了,“我军现在最好的选择是全歼抚州湘军,若是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我军就得让开道路。万一清军逃跑的时候没有混头,他们部队的指挥官混在湘军里头,等他们逃出城去后就分头突围。只怕清军指挥官有逃脱的可能。”

    “四条腿怎么可能跑不过两条腿?”宋武有点不怀好意的说道。

    若是平时,赵迪只怕就会忍不住和宋武争执,而这次赵迪只是“哈哈”干笑了一声,坦然说道:“宋旅长,你这就是对骑兵外行了。清军若是以逃命优先,他们分成四五队人马,直接开始钻山沟,钻树林,骑兵在这些地方可是施展不开的。”

    没想到赵迪竟然直接批评宋武不懂骑兵,宋武被赵迪的话给暂时噎住了。他瞪起了眼睛,开始思考该如何反击“宋旅长,你这就是对骑兵外行了”这句话。

    不等两人正式开始争吵,雷虎就打断了两人的话,“骑兵旅派出一些部队负责追击有可能逃窜的湘军。围攻抚州的的时候我军平均使用兵力,不过得有主次。挥我军的炮兵和步兵战斗优势,调动敌人吸引敌人,先展开攻击的部队要为最后攻击的部队创造条件。攻破抚州之后,我军也没有常驻的打算,歼灭湘军之后我们就走。”

    这样折衷的方案宋武不满意,赵迪也没有完全信服。只是雷虎在骑兵师中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而且暂时拥有的兵力优势也远没到能够轻松围歼抚州清军的水平。

    以雷虎的建议为基础,骑兵师各怀立场,开始认真讨论起如何攻克抚州。

    在抚州城内,湘军则是一片愁云惨淡。两千出城部队被光复军几乎杀光,而且还不是败在光复军优势兵力之下。光复军仅仅用一千人就解决了湘军两千人。这样的战斗力差距实把湘军给吓坏了。光复军摆出了一个四面合围的态势,摆明不是要夺取抚州城,而是要歼灭城内的湘军。

    没人敢提出弃城而逃的计划,即便是提出了,湘军也想不出如何能够以极小的代价逃脱的办法。想逃跑,自然得让光复军无力追击才行。那留下来殿后的人已经不是死战,而是要战死。谁都不肯充当战死的角色。

    见到部下这模样,曾国华为众人鼓气,“我军当务之急是派人去请求救兵,如果能够里应外合,应该还能打败光复军。”

    没人对此表示赞同。想打败光复军就得出城作战,出城作战的结果大家都见识到了。当然求救倒是可以,问题在于向谁求救。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不少湘军军官想起了不久前讨论过该如何给光复军起一个贱名的事情,更想起了曾经败亡在光复军手中的那些清军部队。若是当时就知道光复军不好惹,大家只怕就会早早的选择暂时放弃抚州,避开光复军的风头。等光复军南下之后,再重夺抚州城。

    然而曾国华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等天黑之后先派人出城求救。”

    没等天黑,下午两点左右,城头处突然传来爆炸声。有过上午的经验,湘军都知道那是光复军那种落地就会爆炸的炮弹的声音。看来光复军没准备给湘军留下机会,天还亮着,他们就开始攻城了!

第96章 天国分崩(十八)

    1857年7月15日。 ..

    湘军的帅旗终于在九江城原本的知府衙门前升起。这座长江中游的城市有着诸多称谓,“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天下眉目之地”。每一个称谓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九江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1853年进攻天京城的时候,太平军放弃了武汉三镇这样重要的城市,却没有放弃九江。守住了九江,就守住了江西的北大门,让清军无法从容的顺流而下。曾国藩为了攻克九江,数年来与太平军连番血战,他也曾经在湖口之战中遭到惨败后试图投水自杀。湘军在曾国藩指挥下始终没能拿下九江,曾国藩手下大将塔齐布、李元度数次攻打都无功而返。

    现在负责进攻九江的主将是湖北巡抚胡林翼。在他指挥下,湘军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战斗已经结束,整个九江城冲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气味。除了湘军之外,九江城中已经没了其他活人。不管是曾国藩也好,胡林翼也罢,两人对待太平军的态度是一致的。没有主动投降而是顽抗到底的粤匪,那是一定要杀的,而从匪的匪众同样要杀。攻下了太平军坚守的据点后,湘军都是如此处置。太平军在一地待得时间长短,决定了湘军屠杀的力度。像九江这样被太平军坚守数年的据点,湘军不可能放过城内居民。

    负责此战的湘军首领胡林翼脸上有喜有忧,攻下九江不仅让鄱阳湖内的湘军水军与长江上的湘军水军合兵一处,强化了湘军的战斗力。打开了长江上的门户之后,长江上的下一个太平军据点就是安庆,下一步能够攻克安庆的话,湘军就可以直指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城。连绵数年的太平天国之乱很可能就此划上句号。

    在这局面一片大好的现在,圣旨已经到了。咸丰皇帝同意曾国藩守丁忧的奏折。在这道奏折抵达的同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就等于被正式解除了军职,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收拾收拾回老家去了。曾家的兄弟都是湘军骨干,守丁忧不是曾国藩一个人,曾家兄弟都得回去。按照制度,曾家兄弟需要在家二十七个月。

    胡林翼一直认为在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当下,曾家兄弟若是离开了湘军,对战局定然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皇帝会选择“夺情”。然而皇帝没有“夺情”,而是同意让曾家兄弟回家“守丁忧”的消息证明了一件事,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并不信任。如果以前咸丰皇帝是用各种训斥来含蓄表达这种态度的话,现在他已经是明确无误的公开表达。

    任何一个有实权的皇帝,控制地方的杀手锏莫过于人事权。曾家兄弟在守丁忧的两年多的时间中当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遥控指挥,可官场上的事情基本都是人走茶凉。随着曾国藩远离指挥中心,又有皇帝公开的不信任表态,能够影响湘军中的大人物们或许就会试图让湘军摆脱曾家兄弟的控制。胡林翼很看好曾国藩,他不能接受其他人站出来成为湘军的新首领。

    胡林翼脑海中翻腾的都是如何应对此时的想法,然而湘军胡林翼手下的将领却根本不考虑曾国藩的事情,多隆阿、鲍超、李继斌等人在此次湖口之战中立下大功。升官加爵就在眼前,把打扫战场的事情都交给手下,他们几乎是前后脚的到了胡林翼这里,开口就是“大人,您此次立下如此大功,属下恭喜大人了!”

    若是一个人这么说,还没办法完全影响胡林翼的心思,可两个、三个、四个大将跑到胡林翼的大帐,如同商量好般说出了同样的言辞,即便胡林翼原本因为曾国藩的事情而感到心情沉重,到了后来也有点忍俊不止的意思。这些将领们明着是恭喜胡林翼要加官进爵,其实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大胜之后的好处。这原本是人之常情,经过部下反复“提醒”,大胜之后的欢快心情也在胡林翼心中占据了上风。

    刚与众将说了一会儿话,亲兵带了曾国藩的信使进了大帐。由于经常与曾国藩书信来往,胡林翼都认识了曾国藩的信使,所以心中忍不住有些遗憾。看来曾国藩要说的应该是离开的事情了。

    打开信件一看,胡林翼登时变了脸色。曾国藩的确在说离开的事情,不过那仅仅是一句简短的话,在这句话之后,曾国藩告诉胡林翼,光复军在江西攻击了抚州。抚州失陷,守抚州的曾国华等八千兵马下落不明。对于这个巨大的变数,曾国藩要胡林翼小心些。光复军已经占据了广东一年多,此时应该有余力出兵北上了。

    “你和我到后面去!”胡林翼指着信使说道。周围众将用奇怪乃至震惊的目光看着胡林翼,这得是多大的事情啊,还要背着众将偷偷与信使商谈。

    胡林翼顾不得这么多,曾国藩书信中有个词吓住了他。抚州距离江西省会南昌不过百余里地,此时太平军石达开所部进军浙江,放弃了在这一带与湘军的拉锯战,从南昌到抚州可以说是畅通无阻。所以曾国藩这句“下落不明”实在是微妙,看似给人无限遐想的同时,却又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唯一的可能性。到了后仗,屏蔽了众人,胡林翼连忙问道:“那边的仗到底是怎么会是。”

    信使明显得到了曾国藩的命令在此时需要说实话,他连忙答道:“胡大人,光复军二日内攻克抚州。只在抚州停顿了一晚,就抛下抚州城逃往广东。曾国华大人以下,都被他们给杀了。”

    “都被杀了?”胡林翼仿佛是提出质疑,又像是自言自语。

    不管胡林翼是什么个意思,信使答道:“是,城外发现了大坑,里面都是湘军兄弟的尸体。我离开的时候,还没听说曾国华大人的下落。”

    听了信使的话,胡林翼突然起身呵斥道:“你怎么敢假传消息?就不怕掉脑袋么?”

    信使一愣,胡林翼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吃错药了么?可胡林翼好像没吃错药,他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只听胡林翼继续喝道:“我问你呢,你为何要假传消息?!”

    这下信使吓得立刻给跪了,“胡大人,你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南昌,去找曾大人一问即可。曾大人派我来给胡大人传信,我可没有假传消息啊!”

    胡林翼瞪着信使,仿佛是想用目光审查出信使身上的“假”来。因为胡林翼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的小舅子陶廷玉在赣州被杀后剥皮楦草,根据调查,光复军一日内攻克赣州。现在又搞出个二日内破抚州。守抚州的曾国华等八千人马不可能在光复军的攻击下“下落不明”。距离南昌不过一百多离地,能够逃出抚州城的话很快就能逃回南昌。这个“下落不明”的意思是“全军覆没”。

    曾国华是曾国藩的三弟,太平军一度在江西攻陷很多城池,隔绝了曾国藩与后方的消息。曾国华就跑去武昌,向胡林翼祈求部队救援。胡林翼给了曾国华五千人马,曾国华带领这批人一路攻克了咸宁、蒲圻、崇阳、通城、新昌、上高六县,打通了交通线。这次进军抚州,曾国华带领的就是这支颇为军功的部队。没想到,这支部队连同曾国华一起交代在抚州。

    太平军已经够难缠了,没想到与太平军一比,光复军更胜百倍。

    信使走了几天,曾国藩就从南昌到了九江。胡林翼在码头上见到曾国藩,开口就问:“曾公,可有温甫下落?”

    温甫是曾国华的字,胡林翼还抱着一点幻想,光复军并没有能够全歼八千湘军的么凶悍。

    曾国藩摇了摇头,却没有接这个茬。“胡公,粤匪现在一分为三。韦泽占据两广,洪逆守在江宁。皆是据有土地,不可速胜之辈。当下只有石达开挟匪众在外打仗,想剿灭粤匪,需从石达开、洪逆、韦泽,这么一个次序入手。切不可同时与之开战。”

    胡林翼听的明白,这是曾国藩在确定未来的战略。文人说话就是含蓄,不能招惹韦泽,在曾国藩说来就是“切不可同时与之开战”。其实胡林翼在小舅子变了人皮灯笼之后,也没想与韦泽同时开战,而曾国藩更是没有同时开战的打算。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韦泽这次主动凑上来要打曾国华。

    此时再吹毛求疵已经毫无意义,胡林翼说道:“曾公,我晓得了。不如咱们进城详谈。”

    曾国藩摇摇头,“不必了。江西各地都有人参我不守孝道,贪恋权位。守丁忧时不赶紧动身,而是留在南昌。所以我也不在九江停留,就这么回家了。”

    湘军在江西打仗时军纪很坏,所到之处抢掠,杀人,实在是干的太多。这时代兵不如匪是个常态,曾国藩与胡林翼就当没见了。可两人指挥湘军江西作战,粮饷都要江西地方供给,江西地方上官员哪里肯给湘军效力。除了直接拒绝向湘军提供后勤供应之外,军纪败坏、侵扰乡里,以这些为借口的弹劾奏折是雪片般飞向北京。平心而论,这些也不能都称为瞎话。在江西不向湘军提供后勤补给之后,湘军只能强化抢掠江西地方来凑齐补给。

    胡林翼心中也很委屈,他很想对江西那帮地方官员大喊,“你们若是肯乖乖提供补给,湘军自然就会减少抢掠的次数。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怎么就不懂呢?!被抢都是你们的错啊!”

    江西的官员明显是粪坑里头的石头,脑子又臭又硬。在皇帝明显表示了对曾国藩的不信任之后,曾国藩不守丁忧的行动更是被攻击的上佳靶子。连曾国藩都顶不住压力,只能赶紧逃回湖南。胡林翼也不想再给曾国藩增添麻烦,他说道:“既然如此,曾公,你要多保重!”

第98章 天国分崩(二十)

    “石达开自己是不会回来了,可他手下的兄弟们却未必不会回来。v顶v点v小v说,w▲ww..co≠m不少兄弟们还是抱着打天下的心思,觉得跟着石达开会有个结果。就石达开那小肚鸡肠,翻脸无情的作派。兄弟们总会看清楚的一天,那时候他们也定然会回到天国来。”林凤祥说的非常认真。

    林凤祥说的是心里话,不过若是平时他也定然不会这么说。兄弟们既然是为了求得一个更好的结果才跟着石达开走,那么兄弟们离开石达开的原因也定然是因为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石达开让兄弟们寒了心。就如经过天京之变后,洪秀全让太多的兄弟们寒了心一样。以林凤祥的个性,以林凤祥当过算命先生的经历,他并不想公开这样去评论兄弟。

    其他的与会人员倒是对林凤祥的想法很认同,例如曾立昌就点头赞道:“石达开的确是小肚鸡肠,翻脸无情。我觉得翼王比起齐王实在是差的太多。我听说齐王最后还是卖了一批好炮给林大哥。”

    听了曾立昌的话,或真或假的,其他主将脸上也已经出现了惊讶的神色。林凤祥当然知道曾立昌这是在索要火炮,也知道这些兄弟们脸上的表情有些是装出来,所以不等大伙追问,林凤祥主动答道:“买这批火炮的时候,我正在去救援九江,留下的人可是把齐王给得罪了。”

    看着众人稍带讶异的表情,林凤祥把自己部下所做的事情给大伙讲了一下。当时那帮人觉得光复军千里迢迢的从广东跑来江西送炮,定然是有求于林凤祥。若非如此,他们怎么可能跑这么远的路呢?林凤祥的手下更清楚林凤祥对于给九江解围的急迫,所以当时想着先不给买炮钱,吊住光复军。在这个期间能否达成请光复军帮忙一起解围九江的协议。

    与会的这帮五军主将以及副将都是人精,听了林凤祥所说的事情发展,对下面的事情自然能够猜测出大概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光复军根本没到非得几万两银子过日子的地步。林凤祥的手下这么做,光复军绝不会乖乖听话。

    果然,林凤祥答道:“齐王的部下听完我收下的胡说八道,第二天立刻拔营起寨,回广东去了。”

    “丞相的手下就没去追么?”李秀成忍不住问道。

    “倒是去追了。可没追上。齐王的手下行军极快,又是轻装。走了半天之后,我的部下派骑兵追出几十里地才撵上。可那些骑兵都是轻装,根本没带银两。等我部下带了银两亲自去追,从景德镇追到抚州,那时候齐王部下已经打下了抚州,在抚州住了一晚,然后离开抚州了。我的部下见抚州是座空城,干脆就占据了抚州。到最后也没给齐王炮钱。”说了发生的事情,林凤祥脸上有些愠怒,也有些无奈。

    人的确会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其实林凤祥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部下完全做错了什么。请求韦泽的部队出兵九江,占领空城抚州,即便是林凤祥自己当时在,会做的事情只怕也差不多。

    “一日间破抚州?林大哥你没开玩笑吧?”曾立昌手里头一直没什么好火炮,所以听说林凤祥从韦泽那里买了好炮,自然是非常在意,试图分杯羹的。听到林凤祥说他的部下想用不给炮钱的方式要挟韦泽,曾立昌觉得林凤祥这是在警告兄弟们,想从林凤祥这里买炮,那得给钱才行。当然,曾立昌也没有白要的打算。他认为不仅需要给林凤祥钱,甚至还得让林凤祥赚点。

    可听到林凤祥所说的内容,简单的一算就知道,光复军攻打抚州的时候竟然只花了一天时间。以太平军的攻城能力,抚州这等大城,怎么也得打十天半个月才能拿下。一日内攻克抚州,光复军的手下难道是飞上城头的么?

    有曾立昌提醒,其他将领们也很快想明白这件事情。李秀成讶异的说道:“林丞相,您没开玩笑吧?”这话的确代表了很多兄弟的心思,大家纷纷点头,希望林凤祥能够做出更详细的解释。

    林凤祥正色说道:“齐王一直很擅长打仗,攻城略地无所不克。他占据了广东之后更能打,这也不是稀奇事情。当下的事情不是齐王到底多能打,而是得赶紧把钱给齐王送去。此次我这边是把齐王给得罪狠了。”

    诸将们听到这里之后纷纷点头,吉文元说道:“林大哥,到底还差齐王多少银子?要不让我也给林大哥凑一份?”

    林凤祥听了之后心里头透亮,吉文元可不是想凑一份,而是想通过凑份子的做法分杯羹。而其他将领们也都纷纷表态,大家可不想落在后头,平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齐王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些文书,讲述了该如何应用火炮的要害。张应宸张兄弟在齐王手下干过,我们不妨派些人请他帮忙训练。大家觉得意下如何?”林凤祥问道。

    其他四军各从林凤祥这里买了20门12磅山地榴弹炮,心中喜欢,也同意派人接受张应宸的统一训练。这件事才算是揭过去。

    “丞相,若是想从齐王那里继续买炮的话,该给齐王的钱却是不能少了。”李秀成还是忍不住再次提醒一下。

    “这个放心,我已经派人去见齐王了。”林凤祥答道,“此次我等谈完之后,我便去见天王,请他下旨给杨辅清。若是只有我们说,杨辅清是不会安心的。”

    大家都知道杨辅清的心病是杀了杨秀清的洪秀全,若不能让洪秀全亲自与杨秀清沟通,一切都是白瞎。

    接下来就是未来的战略方向问题,石达开出走带走了西征军,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江西这么巨大的一个战略缺口。想重新弥补这个战略缺口,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可这些恰恰是最难的事情。敢于起来造反的人都跟着石达开走了,现在就算是派遣部队进入江西,也很难轻易的拉起新部队来。这就是江西的战略缺口难以弥补的原因。

    湘军倒是没有这么多麻烦事,他们兵源来自湖南,装备由曾国藩他们统一购买,或者自制仿造洋人的武器。在江西只需要拿到粮饷即可。对与选择了太平天国的这些将领而言,他们对石达开彻底失望,但是对石达开手下的那些部队却有着强烈的渴望。

    李开芳五十多岁,比这帮年轻人更有些城府。见好不容易谈完了其他几件事,他忍不住说道:“眼下淮军江忠源派兵进攻的很猛,若是守不住淮河,我等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真的到了这么为难的地步了么?”林凤祥的副将韦俊忍不住问道。

    “守江必守淮,守不住淮河,怎么能守住长江?”李开芳大声说道。林凤祥心中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李开芳,北伐三丞相被韦泽救回来,其中根本不领韦泽人情的就是李开芳。没想到了现在,李开芳却完全拿出了韦泽的战略构想来说事啦。

    五军主将中三位都是北伐丞相,他们自然是清楚这个淮河战略问题。但是其他的主将、副将却不是很清楚。更重要的是,自打韦泽开始建立淮河防线之后,淮南已经成了太平军最大的粮食产地与兵源。正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一个稳定的淮南地区,所以对于淮南地区面临的压力就不是那么在乎了。

    若是说压力,淮南一直压力很大。韦泽在的时候,长江以北的安徽地界上只有安庆这么一个据点。不照样一年多时间就夺取了整个淮南呢。在这个过程中,韦泽还出兵北伐,救出了三丞相。因为其他方向上战局变化莫测,大伙苦于应付,所以大家下意识的觉得,李开芳就算做不到韦泽那般水平,守住淮南总该是可以的吧?

    见到大家对淮南局面的关注不足,李开芳带着些怒气说道:“淮南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大伙与满清都是反复夺城,今天走明天回。淮南则是寸土必争的态势。若是淮南的口子一开,我们就只能退到庐州。”

    没有在淮南作战的将领们都带着“然后呢”的表情看着李开芳。在江西打过仗的李秀成更是没办法完全理解李开芳的感受。退到庐州这才退了多少呢?石达开搞出走,一家伙几乎丢光了整个江西。和这一比,淮南战场上已经是非常波澜不惊啦。

    林凤祥眼下负责江西方面的战场,虽然知道李开芳的为难,但是也有些爱莫能助的感觉。即便如此,他依旧问道:“李大哥到底准备让我们出什么力?”

    “枪炮火器!”李开芳说的干脆,“韦泽当年手中兵器精良,纵横安徽无人能及。现在我手下部队人数不在韦泽之下,若是枪炮火器足够,就能把淮军挡在淮河以北。”

    这谈了一圈,大家才明白过来李开芳的意思是要从韦泽那里多购买火器。所有人的视线就落在了林凤祥脸上。

第99章 天国分崩(二十一)

    手指顺着经过江西的大路划过,林凤祥沉默不语。五军的其他主将以及副将们也都沉默不语。想得到韦泽的支持,就必须打通江西的通道。这条通道将沟通天京与广州之间的来往联络。这想法很好,可太平军要是真有这个实力的话,林凤祥又何必要求光复军把武器运到景德镇来。

    “运输武器火炮的事情,只能请齐王帮忙了。”林凤祥最终做出了判断。这话说完,其他人有点不怀好意或者嘲笑的视线就落在了林凤祥脸上。现在众人都已经知道,韦泽根本不在乎那几万两银子。而林凤祥的部下居然敢拿钱要挟韦泽前来送炮的部队,且不说韦泽会不会故意刁难林凤祥,林凤祥手下的这件事确准干的不地道。

    “齐王还肯帮忙么?”李秀成倒是很热切的问道。

    注意到了那些稍带讽刺的目光,林凤祥坦然说道:“齐王不是个小肚鸡肠之辈,我等不用担心齐王会翻脸。不过有件事我得先说在头里,大家对齐王不能有丝毫不敬。若是齐王没走,他可是在我等地位之上呢!”

    这话让大伙稍微一愣。不过转念间众人也都清楚了。太平天国的封王分为第一波的方向王,也就是东西南北四王。翼王这个封号本身就显得比较另类,而且翼王石达开能够封王,靠的不是他在拜上帝教传教中建立起的影响力和贡献,而是靠了他手下的四五千亲族。所以这翼王的称号在方向王中本来就显得不伦不类。第二波就是齐王、燕王、豫王三人,理论上山东、河北、河南,就是这三人的封地。加上天王洪秀全,这九位王爷在天国是被真正认同其地位的大人物。

    韦泽是天京之变前受封的齐王,太平天国到现在都没有敢宣布齐王韦泽不再是太平天国的一员。按照太平天国的体制,除了天王洪秀全与翼王石达开之外,其他人见到韦泽都得下跪。

    不过林凤祥这么说,大家心里头都有些觉得意外。大伙没和齐王打交道,真正得罪齐王不正是林凤祥的部下么?不等大家稍有表示,林凤祥继续说道:“我手下这次就是对齐王没有敬意,这才办错了事情。只要我们心存敬意,齐王不会对我们置之不理的。”

    这番话听在五军主将副耳朵里面,有人是微微点头,有人则是皱起眉头。例如李开芳就眉头紧锁,而李秀成则是大以为然。此时却没人敢对林凤祥说三道四,不管林凤祥到底做过什么,翼王出走之后,论资历,论战功,林凤祥无疑就是太平军中的第一人了。听不听林凤祥的调遣,那是各军主将的事情。可此时没人敢出来反驳林凤祥。而且大家都清楚,林凤祥好歹还能让韦泽把150门火炮送到景德镇。其他各军主将副将,连求韦泽帮忙的资格都没有。以后若是想从韦泽那里得到帮助,还非得靠林凤祥不可。

    谈完了韦泽的事情,五军主将继续开会。李秀成提出的关于趁石达开进攻浙西,太平军趁势东进的计划。而林凤祥立刻就给否决了,“此时湘军随时都可能东进,我们此时攻打浙江,未必能立刻取胜。若是大兵被缠在浙江,湘军全力来攻,我们两线作战,实在是左右不能兼顾。”

    李开芳立刻对林凤祥的意见表示赞同。他承受着太平军北方战线的压力,若是清军大举来攻,李开芳自然得和清军决一死战。若是有其他友军前来增援,胜算定然会大大增加。所以开辟浙江战场只会分散了太平军的兵力。说不定还会调动其他方向的将领带兵一起去作战。这对于日益紧张的北方战线并没好处。

    而皖南的太平军也承受着清军来自江西的压力,他们同样不赞成在此时开辟浙江战线。至于扬州方向的太平军,他们或许会对进攻江苏,一路打到海边有兴趣。若是渡江加入浙江战役,扬州方向的太平军同样没有做好准备。

    经过商议,最终确定的战略方向是向江西方向发动进攻,在淮南地区则是联络淮北捻军,共同夹击淮军。此时最重要的工作是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淮河防线,不能让太平天国的北方战线出问题。

    看着李秀成失望的表情,林凤祥说道:“翼王的事情,我们以等为上。贸然进军浙江,翼王只怕会不高兴。他虽然对咱们太平军恩断义绝,我们可没有必要非得和翼王争。”

    李秀成先是一愣,接着就明白了林凤祥的意思。天国兄弟都选择了等待石达开失败。翼王石达开毕竟是天国里头数得上号的战将,在与湘军作战中也有湖口之战的上佳表现,跟了他的天国兄弟自然是觉得跟对了人。若是空口说白话,天国兄弟也不会真的认为石达开会战败。太平天国能做的只有等待下去,看局面到底会有何等进展。

    此等会议结束之后,各军主将都回去指挥自己的部队。林凤祥则进京参加洪秀全,把军事会议商讨的内容向洪秀全禀报。

    经过了几天折腾,林凤祥先是摆平了天王洪秀全,让他同意了未来战略,这才派人前去广东见韦泽,向韦泽郑重道歉。可人走了没几天,竟然就回来了。他们带回来的不是和韦泽已经接头的好消息,却也谈不上是坏消息,“丞相,江西大疫!”

    林凤祥腾的就站了起来,江西此时是双方交战的焦点,此时爆发大疫就意味着双方都没办法在江西进行作战。太平天国眼下最难对付的恰恰是江西方面的清军,而江西大疫能让林凤祥几个月都不用担心江西清军对太平军的威胁。

    “丞相,这次只怕是没办法去见齐王了。”林凤祥的部下有些紧张的说道。因为疫病,现在根本没人敢往江西北部去,通往广东的道路也被遮断。想向韦泽道歉,只能这么等下去才行。

    “不妨事!”林凤祥答道。此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太平天国先解决自身的问题。他起身就去找张应宸。见到现在天京城“卫戍司令”张应宸,林凤祥就把江西大疫的情况向张应宸说了一下,然后问道:“张兄弟,你前几日说对部队进行严格训练,战场上才能有上佳表现。却不知道你说的训练需要多久?我倒想着趁江西暂时安定的时候,赶紧把兄弟们给练练。”

    看着林凤祥有点着急的模样,张应宸笑道:“林大哥,我的确说过应该好好训练。可我还说了训练时候不光是武艺,还得有文化学习。大家要学的东西多了。”

    “将从齐王那里学来的练兵之法教授给诸君兄弟,这很难么?”林凤祥开门见山的问道。

    张应宸听到这几乎是责难的话,却没有生气。他呵呵一笑,才说道:“林大哥,练兵之事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齐王没离开永安的时候就严加操练,直到一年后才算是有了成果。我没能学到齐王的一成能耐,根本比不了齐王。即便是林大哥骁勇善战,想把兵马练到齐王的地步,好歹也得一年吧。着急有什么用?”

    林凤祥摇摇头,“张兄弟若是觉得我指责张兄弟,那就是看错了我。此时江西清妖无力北上,我军稍有练兵的空闲。这时间也不会有一年,能有三个月空闲专心练兵就不错了。”

    “三个月练兵,只怕连正步与队列都练不完。”张应宸依旧没有丝毫好大喜功的态度。

    “那三个月若是赶紧些,只选一项能练到什么地步。”林凤祥继续问道。

    张应宸思忖了一阵才答道:“若是想真的有效果,那还不如先把参谋部制度建成。齐王一直努力经营参谋部,下面的兄弟们不好说,好歹把军官与老兄弟严加训练。”

    “好!就如此。”林凤祥立刻答道,“我们就在芜湖练兵。我会向天王说,让张兄弟到我军中帮忙。”

    只要不调动张应宸的部队,洪秀全倒也痛快的答应了林凤祥的请求。倒是在谈话结束后,洪秀全问道:“林兄弟,翼王打不下浙江么?”

    林凤祥只是简单的答道:“以当下的局面,想来翼王可未必能够胜的了浙江的清妖。”

    洪秀全忍不住面露喜色,“那翼王会回到天国么?”

    林凤祥颇为讶异,他没想到洪秀全居然真的希望石达开回归天国。转念一想,林凤祥倒也释然了。若是石达开遭到惨败,走投无路之下可能会回到天国来。那时候一个没有了一呼百应号召力的翼王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洪秀全手下听令。这对与洪秀全来说是大好事。

    不过石达开的个性却不是一个肯吃回头草的人,在杨秀清手下办事的时候,石达开最怕的就是杨秀清突然“天父降临”,然后砍了石达开的脑袋。即便如此,石达开依旧老老实实的在杨秀清手下办事。这说明石达开是个非常能忍的人。

    现在石达开终于选择了离开,那么无论如何,石达开都不可能返回天国。洪秀全的想法未免太过于理想。

    只是此时也不是反驳洪秀全的时候,林凤祥只能含糊的说,有可能会如此结果。

    等出了洪秀全的天王府,林凤祥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不会接纳石达开回归天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该分手的时候必须分手。在林凤祥心中,石达开再也不是天过的人了。

第100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一)

    “现在有三件事要做,第一就是守好我们占据的地盘,不仅不让清军打进来,更不能让石达开打回来。◆顶◆点◆小◆说,wwvw..c◆om如果石达开试图进入我们的地盘,一定要把他打出去!”韦泽说的斩钉截铁,无论是态度还是立场都显得杀气腾腾。

    参与了中央委员会会议的总参谋部的众人都颇为意外,雷虎刚从韶关赶来佛山参加会议,他说道:“都督,清军战斗力很弱,石达开带领的好歹也是天国的精锐,他会输么?”

    “石达开会不会输我不知道,但是他赢不了。对现在的石达开来说,赢不了就是输了。”韦泽的话说的平铺直叙。

    “都督,你能不能别打哑谜?”韦昌荣也一点都不含蓄的提出了意见。

    这直奔结果的分析是韦泽精心凝练的语言,却没想到被韦昌荣如此评价,不过韦泽脸皮甚厚,他哈哈一笑:“石达开现在是想赢,或者说他自己走上了除了赢就别无选择的道路。若是石达开没有从太平天国出走,他打浙江自然是赢了很好,不赢也有退路。他从太平天国出走的目的可是为了更好,而不是更糟。所以石达开一定要拿下浙江不可。若是只追求目的,却不注重过程,那会有什么结果?我们打英国人的时候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众将听的时候已经明白了韦泽的意思,等到韦泽用打英国人做比方,大伙自然是更加清楚。打英国人的时候,部队当时更多的是想打赢,却没有全面胜过英国人的训练。最后才打了个惨胜。石达开进攻浙江也是准备不足,却一定要力求全胜,结果自然不会令人乐观。

    “但是湘军很弱,浙江的清军只怕还不如湘军呢。”雷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韦泽笑道:“强弱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上我们光复军,湘军的确很弱。可就是这么一支军队,竟然能打下两万人把守的九江。可见太平军也不是强兵。太平军与湘军这样水平的部队,谁在战斗中表现的更强一点,很大因素在临场发挥,而不存在一定会如何。”

    雷虎想想英军,再想想湘军,也就接受了韦泽的观点。

    韦泽继续说道:“石达开既然一定要赢,他的底线就很高。只要赢不了,他就会选择撤退。然后越撤退越赢不了,越赢不了就越是要撤退到能赢的地方去。广东还好些,隔了福建与赣南,石达开也未必能到这里。不过他走湖南南部,回广西老家的可能倒是比较大。那时候就不知道石达开会不会鬼迷心窍,觉得能在我们身上找到些胜利。”

    越是了解石达开,笼罩在石达开身上的那层光环就消失的越快。在石达开选择了脱离太平天国的时候,韦泽觉得自己就看穿了石达开。而现在,韦泽觉得自己终于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石达开这个人。

    一个人的底线太高,就意味着失败的几率大大提高。原本韦泽觉得石达开是在选择脱离太平天国的时候就犯下了重大的错误。现在看,石达开在天京之变的时候就犯下了巨大的错误。这错误不是说眼睁睁的看着天王干掉了东王,而是石达开居然觉得他能够在天京之变后掌握局面。从那时候开始,石达开就把自己逼到一个必须胜利,不能失败的位置上去了。

    杨秀清固然在天京之变中失败了,可从战略角度上看,杨秀清执掌太平天国的时候,太平天国还是能够接受一些失败的。到了石达开这时候,他就不能接受失败。任何失败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剥去石达开身上的光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简直就是给石达开量体订做的词汇。

    收回了思路,韦泽说道:“第二件事,守住所有通往江西的道路,决不允许疫病进入广东。”

    虽然江西的大疫主要在江西北部和中部,韦泽心里面却非常紧张。作为新中国的人,韦泽哪里见识过大疫。他知道的最厉害的疫病也就是个**而已。那闹腾的中国乃是世界都沸沸扬扬的疫病,才死了几个人?而根据情报,江西到现在已经死了几万人。这个数字是真的把韦泽给吓住了。

    光复都督府很快拿出了政策。关于卫生防疫知识也开始在军队以及城市内开始传播。洗手,喝开水,大量与之有关的内容都开始在城市街道上专门出的宣传板上张贴。

    “都督,这会不会引发咱们广东百姓的惊恐?”广东省长毕庆山对此很是担心。

    “这等事情定然会发生,那还有什么好怕的?”韦泽回答的倒是非常非常的“低调”。没有普及疫苗,没有更好的医疗环境,光复都督府控制区域内出现瘟疫的可能性并不低。如果从几十年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可以说一定会爆发。既然如此,韦泽觉得根本没必要做出任何隐瞒。

    毕庆山焦急的说道:“都督,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喝开水。这些都是该做的事情,可您公开说遇到病人赶紧向光复都督府报告,由专业人员对疫病感染人员实施隔离治疗。这件事情还请您三思啊!”

    “我是觉得吧,眼下我们还是先有所准备比较好。”韦泽说道。

    毕庆山劝道:“都督,该准备的自然要准备,可百姓们听风就是雨。你说准备防备疫情,他们就觉得已经爆发了瘟疫。若是有人趁机造谣,那局面只怕很难收拾。我等该做的准备一样都不要少,可千万别说。”

    韦泽心里头倒是认同了毕庆山的话,不过因为与韦泽原本设想的想去比较远,他也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所以韦泽笑道:“庆山同志,你说的不错。只是我觉得你有点不太敢发动群众啊。”

    “发动群众?”毕庆山没怎么听过这个词,所以愣了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按照你说的做吧?”韦泽也没有纠缠这件事,他先认同了毕庆山的判断,这才继续说道:“第三,我们要对满清那边做宣传。不管作用有多大,该花费的力气却不能省。咱们宣传的要点是满清打不过洋鬼子,是丧权辱国的无能之辈。”

    “这不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么?若是批评满清丧权辱国,那岂不是承认了满清是朝廷?”前政治部主管吴启路问道。

    韦泽对这个反对的意见很是满意,“驱逐鞑虏,光复中华。这是对我们自己地盘上的宣传,我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朝廷,我们要往外打,去打下整个天下。但是满清现在的地盘上,百姓们觉得满清还是朝廷,那么我等就要努力让地方上的人质疑满清的正统性与合理性。咱们真心说,老百姓被欺压了这么几千年,谁是朝廷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眼下宣传力量有限,那就只能对读过书的人进行宣传。那么宣传的内容就得是满清败给洋人,丧权辱国。”

    大部分中央委员其实不太能理解这么复杂的宣传问题,吴启路也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问一下。韦泽的解释这么清楚,吴启路也没有继续反对下去的理由了。韦泽要求人事部门推荐几个负责此事的人选,定调是韦泽的事情,可执行却不可能让韦泽亲自来做。这等事情都让韦泽来做,那干脆把他给累死吧。

    三件事安排完,会议就结束了。韦泽继续跑去炼钢厂参与工程项目,反射炉好不容易建成了,可是缺乏英国技师的继续指点,十炉下去还是没能出钢。反倒是实验用的平炉,虽然出来的钢质量不咋样,但是至少能够保证两炉出一炉钢的水平。最近连续三炉都出了钢。韦泽自然是对此非常上心,只要能够开始出钢,韦泽就可以开始制造蒸汽机的气缸、曲杆等部件。有了蒸汽机,就有蒸汽船。韦泽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蒸汽船未来用了二胀甚至三胀蒸汽机,那时候就能纵横西太平洋,把英国人伸向中国的魔掌彻底斩断。想完成这样的功业,首先就得让中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就韦泽所知,所有的工业国都使用钢铁来铸就脊梁的。

    第二天,人事部就向韦泽提交了一个名字,那是负责对外宣传的人选。韦泽也没说什么,直接批了,让这位叫做张炳照的同志开始工作。

    第三天,韦泽和技工们一面修改着生产流程,一面等着新一炉钢出来的时候,毕庆山跑来找韦泽谈农具的事情。此时已经是八月,供销社的农具极为畅销,生产计划一改再改,毕庆山都要求新增好几次货了。

    谈完了工作之后,毕庆山忍不住问道:“都督,你见过张炳照么?”

    “没见过。”韦泽答道。

    “那你最好见见。”毕庆山给了这么一个建议。

    在毕庆山离开的时候,韦泽心里面还觉得有些奇怪,毕庆山这到底是认同张炳照还是不认同张炳照呢?不过人总是难以抗拒本性,韦泽工科狗的属性很快就发作起来。把毕庆山的话完全忘在一边,韦泽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他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平炉炼钢的工作上去了。

第102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三)

    “都督,终于解决问题啦!”钢铁中心负责人李自国仿佛是一辆拉响警报的救火车般冲进了韦泽的办公室。那一嗓子真的有振聋聩的气势。

    此时已经是1857年12月份,韦泽从11月份就从钢铁厂撤出回来恢复了正常工作。就在韦泽处理着文件的时候,听到着一嗓子,竟然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腾的站起身,韦泽盯着冲进来的李自国。

    “用了新的选矿和洗矿机器之后,钢的质量总算是过关了!”站在韦泽面前,李自国兴奋的手都在颤抖,脸上的肌肉也不由自主的在哆嗦。

    “你做了多少测试?”韦泽大声问道。

    “连着十炉钢都没问题,而且质量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李自国脸上的肌肉抽动着说道。

    韦泽忍不住腿一软,有些无力的坐回到椅子上。如果李自国拿出的是别的理由,韦泽还不会完全相信。但是李自国提出是选矿机与洗矿机应用之后解决了炼钢问题,韦泽就不能不相信了。

    工业展到底有可怕,对投资者的意志有多高的要求,韦泽是真的体会到了。同样,韦泽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工业积累。光复都督府的铁矿基地是韶关的大宝山露天铁矿,这个矿区开采历史有上千年,开采了上千年,以前或许那里还有些精铁,开采到现在已经根本没有精铁的可能。炼钢的品质有问题,韦泽不是冶铁专家,他也没办法搞定。所以他只能把最后的听闻拿出来用。那就是选矿与洗矿。

    初期实验用的平炉炼钢成功练出来的钢材被用在了制造矿石粉碎、选矿与洗矿设备之上。这些都是大家伙,需要的钢材数量极大。这时代十几吨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不是普通的资源。加工十几吨钢材需要的设备和人力更是可怕的投入。对这些这个时代的大型设备来说,十几吨钢材制成的诸多设备生产能力并不显得有什么了不起。韦泽也只是凭借着自己的那股子狠劲才顶住了无数的抱怨。

    经过了大量的投资,几百人科技队伍一年的努力,现在终于算是有了结果。无外乎师级级别的干部李自国能够激动到几乎要无法自持的地步。

    韦泽毕竟是都督,更是见识过21世纪工业的人。平炉的突破是大事,却也不会让韦泽觉得到此为止了。他命道:“回去之后开始设计比现在大两倍的平炉。”

    说完之后,韦泽才想起了更加重要的事情,“我会给大家记功,颁荣誉证书。奖金!你回去告诉同志们,我还会亲自召开庆功宴,和大伙一起好好庆祝一下!”

    “好!好!”李自国昏头昏脑的说道。他可没有韦泽这般见识,参与到这样的工程中来,并且通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了工作,李自国只觉得整个人都飘飘然,韦泽说什么,他都是用“好”来回答。

    送走了李自国,韦泽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一下喜悦的心情,秘书就兴冲冲的跑进来,“都督,去英国的同志们回来了!”

    韦泽先是大喜,然后忍不住用重重的在桌子上拍了一掌,“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回来了!”

    英国人对光复军的态度自然不会是友好,派人去英国自然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现在这帮同志经过九个月的时间后终于回来了,韦泽自然是觉得极为幸运。

    去英国带队的是柯贡禹,以及一众军事和技术部门的干部。他们回到了祖国,自然也是万分兴奋。特别是抵达佛山码头的时候,见到了在码头等待的人中间竟然有韦泽的身影。柯贡禹下了船,就冲到韦泽面前,韦泽伸出了手,而柯贡禹干脆扑上来抱住了韦泽,“都督,可是想死我了。”话说完之后,柯贡禹已经忍不住哭了。

    韦昌荣没想到柯贡禹几个月不见,竟然会这样激动。他笑道:“这一路上到底遇到了什么?怎么都哭了?”

    柯贡禹放开韦泽,上前拉住韦昌荣的手臂,“这一路上遇到不少事情,我好几次都觉得只怕是回不到这里,再也见不到大伙了!”

    听到柯贡禹的话,其他的同志们也是同样的感受,不少人也跟着涌出热泪来。

    “回家了!回来就好!”韦泽也不想让局面弄得太过于哭哭啼啼。

    柯贡禹等人先去休息,第二天就先开了个中央委员们的会议。

    “英国是真的厉害!”柯贡禹一开腔就让韦泽很满意。英国此时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实力自然是杠杠的。而且伦敦方面还真的没想到光复都督府竟然会派出二十几人的代表团前来英国参观,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认为可以用英国的实力震慑光复都督府的这帮人,总之,英国也没有刁难这些剃了短的中国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代表团访问了伦敦,曼彻斯特等英国主要城市。

    按照韦泽给代表团列下的清单,大家不仅参观了城市、港口、乘坐了火车。还参观了大学,博物馆,图书馆这些设施。甚至还去皇家科学院进行了参观。这些代表团的成员还带回了拍摄的个人照片以及合影。

    有队员笑道:“都督,我们一开始还怕被拍进去之后,连魂都没了。若不是柯军长带头拍照,那实在是不敢!”

    韦泽对这些倒是完全不在意,他问道:“那火车坐着感觉如何?”

    “那铁龙坐上去真的是吓人!就见两边的树、田,往后跑得飞快。”

    “就那么一个半间房子大的车头,就能带动那么多节老长的车。这的是吓死人啊!”

    “都督,咱们也要学着造火车才行!”

    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对火车的印象。而其他人员看着火车的照片,听着去英国的同志们云山雾罩的吹着那东西,有傻乎乎的听的,有些脸上则露出了强烈的羡慕表情。还有些因为过于嫉妒,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韦泽听着大家的讲述,心里面是相当的满意。一定得亲眼见到工业化国家的真实面目,这才能知道往哪里努力。

    这些去英国的人员里面大部分人都不擅长文字,所以韦泽让他们先去和记录人员们一起整理出这次所见所闻。当然,这里面有几个参谋部出身的队员,还算是懂点素描。他们带回来的一些素描画,算是给大家更多可以用来想象的图像。

    这种需要众人来共同描述的会议继续开,韦泽却把柯贡禹以及翻译先给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韦泽问道:“见到马克思先生了么?”这是韦泽最在意的事情。

    “见到马先生了。”柯贡禹答道。

    “马先生怎么讲?”韦泽一看队伍里头没有外国人,就知道这次请人的事情应该是没达成目的。

    柯贡禹答道:“马先生问了我们很多东西,也对都督赠给他钱的事情非常感谢。他说会帮咱们联系恩先生,可恩先生会不会到中国来,那就不能保证。”

    说完了这些之后,柯贡禹看了看韦泽,见韦泽并没有露出太过于失望的神色,他才继续说了下去,“马先生好像并不太赞成都督你说的那个在农业国建设工业社会主义制度。他觉得你的确读过一些什么康明内森的书,不过好像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韦泽听了这个评价,忍不住乐了。在列宁建立起苏联之前,也没谁真的认为能够在不达的国家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不过马先生对都督你给他的信非常在乎,一个劲的问我都督你是不是去过欧洲和美国。我告诉他说都督您一直在中国,马先生好像并不相信的意思。”柯贡禹稍微有点犹豫的对韦泽说道。

    这件事韦泽只能笑笑。对1848年欧洲社会大动荡的总结,必然得有后世的大量资料和全面反思,韦泽本人也是看过别人的文章之后印象深刻罢了。

    柯贡禹继续说道:“还有,马先生送了很多书给你。他说其中有他的新完成的什么初稿。一定要都督您看了之后给他回信。”

    韦泽自己可没能力读英文版的书,而且马克思的初稿到底是英文的还是德文的,韦泽自己也不清楚。他换了个话题,“去了英国之后有什么想法。”

    “我们能打赢英国,真的是因为英国离咱们太远了!”柯贡禹自内心的说道,“我在码头远远的见过一些英国兵船,那大船可是铁造的。那种船若是开到咱们这边,就咱们现在的炮,根本打不动。我原本去香港的时候,见到的东西就觉得很厉害。和英国本土一比,根本不算事。都督,您能领着我们变得比英国还厉害么?如果咱们能比英国还厉害,那咱们也能打到英国去!”

    韦泽原本觉得柯贡禹能够知道天高地厚,能够知道得学习进步,这已经是完全达到了派他们去英国的目的。没想到柯贡禹最后还能说出如此有骨气的话,重重的点点头,韦泽大声说道:“我们一定能做到!”

第103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四)

    1858年1月16日。

    “呜!呜!”的汽笛声在珠江口处响起。那是一艘悬挂着赤红色旗帜的轮船,赤色的旗帜上写着黄色的“光复”二字。在珠江口附近有两艘英国的蒸汽船,远远见到这艘轮船,它们就调转航向靠了过来。

    桅杆上的了望哨立刻向下面传递了英国船只靠近的消息。舰长室里头原本比较紧张的气氛,此时更显得肃然。

    “不用管他们,英国人不敢对咱们动手,咱们继续走 ” 。”舰长下达了命令。光复军与英国香港方面签署的协议中有关于通航部分,英国人不得拦截悬挂光复军军旗的军舰。否则,视为开战。当然,光复军在对英国香港方面宣战之前,也不能拦截英**船。把这等**裸的军事威胁写进协议里头,都证明了双方对这份协议的重视程度。光复军也好,英国方面也罢,都将对方视为有份量的敌人,所以都不希望在正式作战之前搞出什么擦枪走火的事情。

    “那英国佬的军舰靠过是想做什么?”政委忍不住问道。

    舰长白了政委一眼,“英国人想干什么我怎么知道,或许他们只是吃饱了撑的想凑上来看几眼。看就看呗,难道咱们还怕他们看不成?”

    其实舰长猜的非常正确,英国蒸汽船凑上来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是一艘英国人从未见过的蒸汽船,与英国的蒸汽船不同的是,这艘船没有明轮,却靠了蒸汽动力在行驶。不用讲,自然用的是螺旋桨动力。在这个时代,螺旋桨动力固然已经在很多船只上运用,却还远没到完全占据主流地位的程度。既然这艘蒸汽船不是英国船,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光复军制造了一艘使用尾部螺旋桨的蒸汽船。

    英国蒸汽船努力上来围观的打算却失败了,光复军的轮船航行速度在英国明轮蒸汽船之上,而且这艘船驶出了珠江口后往南驶去,显然是要沿着广东海岸南下。英国方面在广东南边海岸附近并没有港口,追了一阵之后,只能放弃了。

    六个小时之后后,英国在华的全权代表额尔金瞪着眼睛,大声问面前的两位船长,“你们说一艘光复军的蒸汽船驶出了珠江?”

    “是的!这艘船大概有两百公吨的吃水,航速超过9节。没看到船舷两侧有炮位。倒是舰艏有一个炮台,没看清上面安装了什么样的火炮。目测不会超过4寸。”这年头能够混上船长的都不是一般人物,只用看就能看出诸多数据。不管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到底有何等了不起的地位,面对海军问题的时候,英国船长们自有自己的尊严。

    额尔金瞪着两位英国船长,三角眼里面满是怒气。他的本意是想问问两位船长是不是看错了,光复军能在野战中打退英国龙虾兵,这本来就给额尔金极大的震动。现在一艘蒸汽船就这么开出了珠江,还以超过英国蒸汽船的速度跑到了广东南部海域去了,这蒸汽船是纸糊的么?还是两位船长同时得了得送去疯人院的病症呢?

    无视了额尔金全权代表的目光,船长们补充道:“这艘船是铁骨木壳,从造型上看,并非专用军舰。”

    “够了!”额尔金再也听不下去,他挥手打断了两位船长的话。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战争胜利一方的英国法国或者是作为失败一方的俄国,都暂且接受了欧洲的现状,开始尝试着在海外捞些好处,以弥补庞大的军费消耗。

    英国决定发动第三次大烟战争的时候,实际上是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家共同派遣海军与陆军队到中国来。四国的舰队基本都抵达了中国上海,很快英法就要动手进攻满清。

    四国总兵力也不过是两万多人,真正准备投入战争的不超过七千。他们敢这么干,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海军。就在额尔金觉得基本摸清了光复军的态度之时,突然间出现了光复军的蒸汽船。二百吨的蒸汽船和英国能够横行大洋的军舰一比,什么都不算。可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蒸汽船的问题,这就如一个壮汉左右手上各拎了把火qiang准备去解决一个拿了跟木棍的小毛孩,而到了跟前的时候,那小毛孩突然从背后抽出一把上了膛的火qiang。

    壮汉从战斗力到手中武器的数量仍然在小毛孩之上,壮汉的胜利依旧可以预期。可双方并不存在武器上的差距了,小毛孩子也拥有了反击的能力。巨大优势顷刻出现极大缩水,这种强烈的失落感让额尔金无比难受。

    在香港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同样的一脸不爽,不过他们毕竟先与光复军打过仗,挨过光复军的开花弹。所以他们更早的承认了一件事,他们所面对的中国人并不再是满清治下的落后民族。能够自行生产蒸汽船,不过是再次证明了光复都督府是个有军事能力的政府。不管英国官方会根据他们的自身需选择何等的对外说法,但是在英国的认知标准中,军事能力直接与文明程度挂钩,双方呈正比关系。

    对于一个“文明政府”所说的话,英国方面总是会比较重视。

    额尔金好不容易才调整了自己的思路,稍微接受了一点光复都督府已经开始进入“文明政府”行列的事实。那么这位前加拿大总督就发现了一个以前的问题,额尔金从没有重视过光复都督府所说的话。也就是说,在光复都督府明确表示“如果英国进攻满清,光复军不太可能对香港发动军事攻击。但是不管英国方面与满清达成了任何协议,光复都督府都不会予以承认”的态度之后,额尔金向伦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战略。

    在额尔金的战略中,英国先打败满清政府,让满清完全接受英国方面的要求。解决了满清政府之后,再主动出击消灭光复都督府这股势力,从而以香港为中心,完全控制广东。让额尔金相信英国能够消灭光复都督府的前提之一,自然是光复都督府没有制造蒸汽船的能力。现在,额尔金战略构想的基石之一崩溃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英国总督,额尔金从没有拉硬屎的特色,更不会死硬的认为一切掌握之中。现实发生了变化,额尔金也跟着变化,他开始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

    在香港的英国文武都知道额尔金是小看光复军的,所以他们此时的视线中都有点幸灾乐祸的表情。这位喜爱带着假发,派头十足的前总督曾经不止一次的批判过在香港的英国文武没有胜利的信心,对于光复军过于畏惧。现在大家想看看前总督大人到底能拿出什么样的办法来面对这样的现实。

    额尔金很快就给出了答复,“派人去见韦泽,向他们提出订购蒸汽船的要求!”

    听了这个要求,英国文武脸上的表情顷刻就都变成了钦佩。

    两天之后,韦泽先让英国使者下去。然后脸上带着钦佩的表情对旁边的外交部部长洪仁玕说道:“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把额尔金干掉。”

    洪仁玕看着韦泽的表情中没有任何激动,他就问道:“干掉额尔金?怎么干掉?”

    “当然是把他抓住杀掉。”韦泽用讨论算术题的语气给出了答案。

    “杀了他?”洪仁玕还是不太能够把这个充满血腥味道的言辞和那平淡的语气完全联系起来,“都督,他怎么得罪你了?”

    韦泽慢慢的答道:“我讨厌聪明的外国人。额尔金这次派人来向我们买船,就很聪明。他首先是告诉我们,英国人很重视我们的造船能力,其次,想把蒸汽船不远万里从英国弄到香港来,耗费极大。他们就是掏了高价从我们这里买船,在现在他们准备攻打满清的关口,也是非常划算的选择。若是我们卖船给英国人,英国人就能了解到我们的工业实力了。”

    洪仁玕仔细想了想,这些东西他有些能明白,有些就不太明白。不过即便如此,额尔金也不至于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啊。只是韦泽这么讲了,洪仁玕也不想再过多的去询问。他答道:“都督,我们不卖船给他不就行了?”

    韦泽不想过多的解释,他只回答了一句,“告诉他们,我们自己还不够用。”

    让洪仁玕去应付英国使者,韦泽把总参谋部召集起来,“我们要做好与英国人再战的准备。”

    总参谋部的军官们立刻就激动起来,雷虎这帮早就憋足了劲要与英国人再战的军官们虽然紧张,但是他们这些日子以来早就憋足了劲头准备战争。得知战争有可能爆发,雷虎两眼放光,“都督,什么时候会打?”

    从英国回来的柯贡禹却是另外一种激动,见识了英国本土的强大,柯贡禹固然再也看不上香港的实力,可对于英国人绵延上万里的各个港口所拥有的能力,他也没有任何小看。所以柯贡禹问道:“英国人为何要和我们打仗?”

    “你们要是知道有仇人一定会和我们生死相搏,你们是会趁仇人还很弱小的时候动手,还是等他们壮大起来之后再动手?”韦泽问道。

    这个问题已经让众将基本明白了英国人动手的理由,不过这个解释明显还不太够。雷虎疑惑的问道:“都督,难道是我们这里有什么风声被英国人知道了么?”

    “呵呵!”韦泽冷笑一声,“我再说一次,英国人不是要和我们光复军过不去。英国人是要侵略中国,从中国不断的捞取好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选择了使用他们的军事力量。我给大家讲了很多次,做事要讲逻辑。要讲因果。我们光复军的出现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人要掠夺中国,谁挡了他们掠夺中国的道,他们就要打谁!”

    韦泽说完之后,众将都沉默下来。韦泽说过很多次关于“逻辑”的问题,甚至专门给大家上了有关逻辑的课。不过众将却很难把这个知识和现实非常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大家还是下意识的认为,战争是在有私人仇恨的双方间展开的。让大伙完全摆脱私人仇恨,而用逻辑上的必然性考虑问题,的确不是众将完全能够接受的。

    过了好一阵,雷虎突然嚷嚷起来,“洋鬼子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这个判断在韦泽听来稚嫩的可笑,用“好东西”“坏东西”来评价国际政治,未免过于小孩子气了。好坏的评价从来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从英国的角度来说,抵抗英国侵略的中国人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坏蛋。当这些起来抵抗的中国人还有能力击败英国人的时候,这些中国人对于英国人来说更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有雷虎起头,总参谋部的军官们也很快达成了共识。

    韦昌荣恶狠狠的说道:“把这些狗东西都杀了!一个不留!”

    “没错,杀光英国佬!”胡成和声音阴冷的说道。

    “杀了他们!”“杀光英国佬!”总参谋部的军官们纷纷嚷道。

    韦泽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其实并不喜欢这样“中国式的传统”。中国传统中喜欢用好人坏人来给对方定性,然后认为好人就天生的该对坏人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韦泽对这种小农经济体制下的观点其实颇不认同。

    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就不太主张这样的态度,就如英国佬的政治传统中所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这种只讲利益的态度也不是上乘,可总比用好人坏人这种完全主观意念来看待世界的视角要科学很多。

    韦泽抬起手来示意大伙先停下来,很快会议室里面就安静了。所有军官都注视着韦泽,等待着他做出判断。“同志们,与英国人打仗不是好人打坏人,或者坏人打好人。我们自己首先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光复军正在为中国而战!为中国而战,就是我们光复军的使命!为中国而战这就是我们光复军的光荣!”

第104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五)

    离佛山二十几里的平安镇是比较早完成授田令的地区之一,原本镇上的大户们多数是十三行的人,这帮大户在光复军清除十三行的行动里头被彻底给解决了。光复军只是没收了土地,却没有从**上把他们给斩尽杀绝。

    广东这边对于强权从来很服从,既然光复军已经占据了全面优势,连洋人都被光复军给解决了,大家自然不愿意凭白的送死。更不用说此时的平安镇上已经没有了谁还有拿得出能够让百姓们送死的钱。

    刘三就是平安镇的一个普通百姓,刘三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家里有五亩地。每年打的粮食刚够全家吃饭。等刘三分了地之后,和原来他家水田一样的好地分到了七亩,这不由得让刘三觉得很不自在。凭什么自己就突然多出了两亩地呢?刘三知道自己得到了这样的好处,肯定有人就要少了土地。这事情是明摆着的,少了地的自然是平安镇的那些老爷们。老爷们少了地之后肯定要记恨,他们不敢记恨光复军,会不会就记恨起刘三来?刘三有点怕。所以看见以前那些老爷们的时候,刘三就觉得心里面有些怯。

    但是以前的老爷们看样子也被光复军吓破了胆子,刘三慢慢的现,他自己看老爷们的时候有点怯,可老爷们看刘三他们的视线中更有些怯生生的感觉。这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之后,刘三倒也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土地变大的事实。看到以前的老爷们的时候,刘三心中的怯意越来越少,一种说不清由头的自豪感变得多了起来。

    而让刘三自豪的事情不仅仅是土地,地方上变化很大,除了土地之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地方光复军建立的合作社。以前买到的镰刀都是熟铁的,外表是黑乎乎的,很容易生锈,不耐用,价格更是贵得很。即便刘三有五亩地,交了税之后也就仅仅够他家吃饭。想置办新农具是不太可能了。

    光复军在平安镇里头建起的合作社里头就有镰刀卖。那镰刀白刷刷的,看着就喜人。刀口锋利,刀身坚硬。刘三一直不敢相信这些镰刀和以前黑乎乎的镰刀一样都是铁制的。他鼓起勇气买了两把,用了之后觉得真心好。以前镰刀得几天就磨一遍。可磨得狠了,短时间内的确变得锋利,却会大大减少镰刀的寿命。磨的不狠,又不锋利。如何磨刀,从刘三的爷爷开始就是刘家壮劳力一直争执的问题。刘三还记得他爹因为要多磨点,结果遭到了刘三爷爷的痛打。

    新镰刀却不同,磨得时候就感觉很硬,磨一次,用上快一个月,割起草来还是非常锋利。一刀下去,唰唰的就把草割断了。为此,刘三还打过自己的娃好几次。这些懒娃子们就知道偷懒,每次割草回来的时候筐子里面还是和以前有同样的量。他们以为他爹不知道新镰刀有多省劲么?

    光复军不仅卖便宜镰刀,镇子上还开办了修理农具的店。有一次刘三现自己的一把镰刀和以往不同了,问了自己的儿子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调皮,拿着镰刀乱挥的时候砍到了石头,竟然把镰刀给折断了。他儿子可是给吓坏了,最后竟然自己跑去修镰刀的地方哀求,而负责修镰刀的那个当过光复军大兵的广西人竟然收下了折断的镰刀,给了刘三的儿子一把新镰刀。

    刘三其实还是比较赞赏自家儿子的机灵,所以刘三只是对着自己儿子猛踹了几脚,没有往死里打。打完了儿子,刘三开始逼问自己的儿子,到底许了人家什么好处,人家才会换新镰刀给他。儿子也算是被刘三打皮了,他不服气的说道:“阿爹,铁匠刘师傅说了,若是镰刀断了,只要拿了完整的镰刀过去,光复军就给换新的。只要多加两文钱就行。”

    听了这话,刘三气不打一处来。小兔崽子竟然敢偷家里的两文钱,这是不准备要命了!正在他准备痛打儿子的时候,儿子喊道:“我只是帮刘师傅拉了一阵风箱,他就不问我要钱了!”

    对自家儿子刘三清楚的很,他什么时候说过实话。毫不留情的打了一顿之后,刘三逼问道:“你到底许给了人家什么?老实说!不说就再打!”

    最后刘三的儿子突然嚷嚷起来,“阿爹,我觉得你还不如光复军。刘师傅说过光复军里头当兵的事情,当官的不许打骂当兵的。更不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打当兵的。你每次打我都是你不高兴!我要去当兵,再也不回来了!”

    听自己儿子嚷嚷着要去当兵,刘三高举着手愣住了。这年头当兵的都不是好东西,清军自然不用说,过兵如过匪。地方上的团练也是只会欺负百姓,遇到强敌立刻就跪地求饶。刘三是亲眼见过一群曾经吆喝着要杀光光复军的团练面对进攻的光复军的时候的熊样。

    光复军却是完全不同的军队。去年春秋两次农忙的时候,光复军的部队都到过平安镇,第一次是帮着百姓们种地插秧,第二次是帮着百姓们收割。刘师傅就是那时候带着家眷到了平安镇住下的。刘师傅也分到了一片土地,除了种地之外就是干铁匠活。那些正在当兵的年轻军人都是种地的百姓出身,而退役的刘师傅除了种地之外,就靠手艺吃饭。刘三第一次知道,原来当兵之后人竟然可以不变坏,还是能与普通的老百姓一样。

    可这些并不足以让刘三接受自己的儿子去当兵。刘三并不喜欢光复军,因为光复军管的的太多。

    种地本来是百姓自家的事情,光复军却硬是插手了种地的事情。基塘农业是水田周围种植桑树或者甘蔗,种甘蔗的被要求把甘蔗送去光复军指定的糖厂去榨糖。种桑树养蚕的,则有光复军的人跑来推广如何种桑,该用什么样的蚕种,蚕茧还得卖给光复军负责收蚕茧的供销社。甚至在水田里头套养什么样的鱼,光复军都要出手干涉一下。

    刘三家的基塘种的是甘蔗,靠了这个收入,刘三第一次攒到了钱。镰刀也买了六把,包括他闺女在内,劳动的时候每人一把。这的确让他家干活的度快了太多。可刘三还是不满意。

    平心而论,不管是糖厂还是缫丝厂,收购的价格都不算差,绝对谈不上欺负人。有人稳定的收购者,也的确让刘三方便了很多。不过刘三与普通百姓一样,有着非常朴素的理念。百姓们都认为,作为官府的光复军这么做定然是有他们的好处,而光复军得到了好处的同时定然让百姓吃了亏。虽然刘三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吃了亏,可他心里面就是会忍不住这么想,也会因为这么想而感觉不舒服。

    除了这些之外,刘三还有别的不满。看以前的大户们的土地变得和普通百姓一样,让刘三生出了大大的满足感。可光复军告诉百姓们,以后除了纳粮之外就不让交租了,不让人当地主了。

    本来种地交租,天经地义,刘三就这么认为的,我给别个人种地,人家要是不管我饭,不给我工钱,那我得讨个说法,可人家管饭了,给钱了,我还闹个啥子。村里的光复军委任的官员召集会议说了这些之后,刘三想着现在不交租是个好事情,但自己将来万一有了钱,置下几亩地,岂不是别人也不给他交租了,再说谁晓得光复军还能打多久。不趁着现在光复军得势的时候赶紧攒钱买地,若是光复军败了,刘三岂不是咱也没机会了么?

    刘三可清楚的很,不仅仅他家种甘蔗挣了些钱,其他家家户户种甘蔗,种桑养蚕都挣了钱。镰刀并非刘三一家买得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现在合作社里头卖的布匹有土布,有洋布,洋布虽然没有土布那么结实,却好在薄,清爽,更是比土布便宜了不少。原本各家都是自己织布,现在有些人家干脆就买布做衣服。省出来的织布时间都干些别的营生。那些年轻女孩子们去缫丝厂上班,男人去糖厂帮工,也都是些进项。若是大家都有了钱,谁会卖地呢?

    在这个时候,自家儿子不说好好给家里挣钱,却嚷嚷着去当兵。当兵就要去打仗,给光复军卖命,不给自家挣钱!刘三想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他转身去找个根木棍就冲着儿子狠狠的抡去。

    刘三的儿子往后一跳,躲开了刘三的杖击。刘三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还敢躲,这怒火更加旺盛起来,刘三抡起棍子就要冲着儿子脑袋猛砸过去。此时背后突然有人扑上来把刘三给抱住了,那是刘三的老婆。就听刘三的老婆哭喊道:“你要把他打死么?”

    听了自己老婆的哭喊,刘三的怒火加倍的燃烧起来,他双臂一震就把老婆甩开,接着就给了自己老婆一耳光,把她打倒在地,“这都是你惯的,他现在也敢躲了!”

    打完老婆,刘三转回头就准备继续收拾自己的儿子,却见到自己儿子哭着喊道:“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接着就见儿子一溜烟的跑出院子,冲着远处飞奔而去。

    刘三这番折腾也累的够呛,看着儿子的背影,刘三怒骂道:“你再也别回来!回来我就打死你!你就在外头饿死吧!”

    在这样叫骂的时候,刘三是真心这么想的。至少在此时,他坚信,离开了家,他那儿子要不了多久就会饿的乖乖回家的。那时候刘三就能好好的把儿子收拾一番。

    可当天晚上,刘三的儿子没有回家。第二天,他儿子依旧没有回家。这下刘三感觉不对头了。难道他儿子真的出事了不成?

    第三天,里长到了刘三家。一进门,里长就笑呵呵的说道:“刘三啊!你儿子当兵了,我这是来给你说说军属减免税收的事!恭喜啊!”

    刘三只听到自己儿子当兵的消息,就觉得耳朵里面嗡的一声,后面里长说了什么,他是完全不知道了。

第106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七)

    大沽口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消息震动了满清朝廷。这几天,太监们走路都格外的小心,生怕一时引起的气急败坏的皇帝注意,接着就会被命令拖下去打死。当然,这等窝里横明显解决不了问题。咸丰可以轻松的把整个宫内的太监全部杀光,却没办法动洋人分毫。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6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o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咸丰皇帝觉得事情明显出了他的想象之外,此次英国的态度立场如此激烈,提出的理由就是关于换约的事情。184o年第一次大烟战争中满清战败,与洋鬼子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满清方面自然觉得憋屈,所以在条约执行中是能拖就拖,能缓则缓。他们打的算盘是想把这些条约给拖黄了拉倒。

    事实证明,这么做也有一定的效果。洋人依旧被挡在中国之外,极少有洋鬼子能够进入中国。甚至越来越猖獗大烟贸易,因为清廷从大烟贸易中收取到了大烟税,引了国内大烟种植面积的暴增。国产大烟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有把洋烟赶出中国市场,甚至反攻国际市场的趋势。

    然而英国人看样子却并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明确告诉满清政府,必须与英国人签署新的协议,并且切实履行新协议的内容。

    “这些夷狄到底准备干什么?”咸丰冲着军机大臣们怒吼道。因为用力太大,刚吼叫完,咸丰就捂着胸口猛烈的咳嗽起来。

    “万岁爷!保重龙体啊!”军机大臣们连忙说着体己话。

    好不容易平复了些呼吸,咸丰再次喝道:“伺候我是太监们的事情,你们身为军机大臣,是要为国家打仗。瞎操这等心有什么用?”

    在咸丰的呵斥下,军机大臣们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他们若是真的有能耐抵抗住洋鬼子的进攻,还需要跟太监一样献些小殷勤么?

    咸丰又喘息了片刻,才沉声问道:“韦泽在广东是怎么赢的?”

    一年前,韦泽在佛山击败了英国人,然后在国内可是到处散榜文。这件事咸丰自然是知道,正因为如此,咸丰觉得英国人并没什么了不起。虽然韦泽这几年来素有凶名,清军根本不是韦泽的对手。但是韦泽的胜利证明了英军并非不可战胜。

    “万岁爷!韦逆所说的可不能当真!”立刻就有军机大臣劝道。

    “韦泽说的不能当真,你说的就能当真了不成?”咸丰立刻毫不留情的呵斥道。他身为皇帝,对手下的这帮人看得极为清楚。他们此时看似持言极正,实际上的目的是为了推脱责任。先认为韦泽打败英国人的消息不能当真,接下来自然是这帮人打了败仗就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只要敲定韦泽在说瞎话,那整个中国都没有谁能够打败英国人么。

    军机大臣们纷纷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现在局面到了如此地步,他们也的确是没有办法。其实军机大臣未必怀疑韦泽的战绩是假的,看韦泽这几年纵横天下,甚至打到了天津附近救走了被围的太平军,连钦差大臣胜保都在战斗中被杀。这么凶狠的军队打赢英军也不是多稀奇的事情。只是满清的战斗序列里面并没有如此强悍的军队,八旗的战斗力这帮军机大臣们清楚的很。

    见军机大臣们如此顺从的任皇帝怒骂,咸丰不仅没有心平气和,他心中怒气更是沸腾起来。然后激愤的心情突然直直的坠落。他对自己的大臣们绝望了。在不用面对外敌的时候,这帮人倒是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其他人内斗的手段是一个比一个精彩。面对外敌的时候,特别是在面对外敌接连战败的时候,这些人就显出了空前的“谦逊”,只要不牵扯权力的变动,稍微有人肯出来承担责任,他们立刻就表示赞成与支持。

    例如,现在咸丰皇帝把这些军机大臣痛骂一番的时候,军机大臣们表现的比太监还恭顺。而接下来,他们就会聆听圣训。可咸丰提拔这些手下的目的可是让他们干事,在内外交困的现在为国效力,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在这里跟木偶一样的演着如何当军机大臣的戏。

    到了此时,咸丰知道自己的手下靠不住了。而且咸丰更清楚,他自己其实也没有任何办法。带着一片悲凉的心情,咸丰说道:“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听咸丰下了旨意,军机大臣们都松了口气。皇帝没有命他们去与英法联军打仗,这可是太好了。也就在此时,礼部尚书求见。咸丰心中再也没有什么情绪,甚至连打礼部尚书滚蛋的冲动都没有。他说道:“让他进来!”

    礼部尚书带着一脸欣喜进了御书房,见到咸丰后他立刻跪倒叩头,然后扬起脸喜道:“万岁爷!美国与罗刹国派使者来说,愿意居中调停!”

    听到这个消息,咸丰颇为意外的皱了皱眉头,在他看来洋鬼子都是一样的。怎么突然有了愿意居中调停战事的洋人呢?想到这里,咸丰用表示怀疑的语气说道:“他们不是与英国人一伙的么?”

    “万岁爷,美国与罗刹国也觉得兵凶战危,打起仗来不是好事,所以愿意居中调停。”礼部尚书连忙答道。

    听了这个回答,那帮军机大臣们脸上则有了喜色。只要不用真的打仗,与洋鬼子们玩口舌上的把戏,大清的军机大臣们何时怕过洋鬼子呢!只是洋鬼子野蛮,只知道动手打,。这些大臣们没机会挥自己的长项而已。现在可是有了机会,军机大臣们觉得他们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到了。

    咸丰当然怀疑英国与罗刹国包藏祸心,但是此时英国舰队都打到了天津,眼瞅着就要进攻北京。死马当作活马医,与英国和罗刹国人谈判也是个手段。想到这里,咸丰命道:“就派人和他们谈谈。”

    这一谈还真的谈出了结果。先就是英法态度强硬,要求对第一次大烟战争之后签署的条约全面修改,满清的代表面对海上的四国舰队哪里敢说个不字。他们立刻同意签署条约,最终条约按照签署地命名,是为《天津条约》。

    俄、美公使则充分利用“调停人”身份,分别于6月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6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大烟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到了7月24日,英国驻华的全权代表额尔金派遣使者抵达佛山,要求光复军接受《天津条约》的内容。当然,这次英国人的借口是一名叫做卡梅伦的传教士在香港到广东之间的村庄传教时遭到了痛打。村民下手极狠,卡梅伦的左眼被打爆,身上多处骨折。被送回香港七天后就因为内出血死亡。

    打死传教士是“历史上”外国干涉中国的重要借口。现任光复都督府外交部长的洪仁玕不仅自己入教,还当过教堂的神甫。洪仁玕听完了英国代表的抗议之后冷笑一声,“你知道那个传教士去了哪里传教么?”

    英国代表一愣,他还真的不太清楚。洪仁玕带说道:“前年英国攻打广东,沿途之上焚烧了沿岸六千多民宅,那个传教士就跑去了那一带传教。我其实都挺惊讶的,当地民众只是把他打成了重伤而没有把他活活打死。你们英国烧杀中国百姓,还指望去那里传教。你们脑壳是不是进水了?”

    “脑壳里进水?”英国代表一时没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洪仁玕微微扬了扬眉毛,“在那里犯下滔天罪行之后,你们还敢去那里。我只能告诉你们,英国人在那一带被打死活该!”

    这次英国代表完全听明白,他大怒的起身喝道:“你说什么!”

    见英国代表如此嚣张,洪仁玕指着门口说道:“法克鱿mum!找我们谈判还这么嚣张?滚出去!”

第107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八)

    “这些野蛮的中国人!”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额尔金怒斥道。在额尔金旁边的英国文武们或者兴奋或者不安,对于高傲的大英帝国来说,派遣的使者,哪怕是非正式的使者,被人用“法克鱿”骂过之后定然是不能善罢甘休的。

    当然,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也不是由酒囊饭袋组成的帝国。英国代表也详细的将洪仁玕所说的内容转述给了额尔金。上一次战争中英国沿珠江而上,为了防备光复军炮兵从江岸上攻击英国船队,他们焚烧了江边数千房屋 ” 。无疑,光复都督府充分利用了这次的事件鼓动起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英国传教士就是在进入英军实施暴行的区域遭到了中国百姓的攻击。

    即便是知道了这点,额尔金也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英国人在哪里打仗都是如此,别说在野蛮的中国,即便在滑铁卢杀进了同为“文明国家”的法国,英军照样在打败了拿破仑之后在法国肆意抢掠,到处强奸法国妇女。光复都督府竟然对这些行动表示了强烈的敌意,这反倒让额尔金有些诧异。

    所有人都在等待额尔金发布战争命令,自打英法联军北上之后,英国方面并没有就此毫无行动。几个月来,在印度女皇维多利亚的同意下,从战火逐渐平息的印度运来了四千非常善战的廓尔喀军队,现在英法美俄四国联军的海军舰队并未解散,大舰队已经南下抵达了香港。联军海军共拥有两百余艘大小军舰,而法国也巴巴派遣了四千左右的陆军抵达了香港。

    自此,联军的整个兵力高达三万六千多人。虽然有一万六千多人是无法上岸作战的海军。能够投入陆地战争的部队也有两万之众。两百多艘军舰,两万陆军,这股力量放到欧洲之外的任何地区都是能够搅得天翻地覆的军事力量。额尔金听上次与韦泽谈判的代表说过,韦泽说如果有二十万英**队杀进广东,韦泽就会被打败。额尔金觉得这就是扯淡,有二十万英**队彻底打败中国也没有丝毫困难。不用二十万人,两万联军就已经足够。

    骂完了中国人的野蛮之后,额尔金代表却没有立刻点起兵马发动进攻。他更换了一名代表,再次去见光复军。

    很巧的是这位代表也姓卡梅伦,那位被打得重伤的教士名叫戴维??卡梅伦,这位代表叫做威廉??唐纳德??卡梅伦。倒也有点远亲。不过这位卡梅伦代表却完全怀着要为自己的远亲报仇的打算,在与光复军谈判的时候,卡梅伦先生希望光复军方面能是些文明人,也就是说在英国代表没有做出出格事情的时候,光复军能够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船只驶进珠江,很快就进了光复军的水军管辖区。两艘螺旋桨蒸汽船组成的巡逻队很快就出现在了英国的船面前。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蒸汽船下水。而且船只类型都是铁骨木壳的船只。吨位从眼前这种三十几吨的巡逻船到二三百吨的都有。大型船只都南下去了,小型船只则主要在珠江上巡游。

    见到了这些船只,英国海军出身的卡梅伦就觉得这世道变化的真快。光复军海军的船只明显没有英国皇家海军那种精良,同样是木壳,英国皇家海军有最好的木料。有最好的工匠。那些海上的庞然大物不仅是威力无比的军事武器,更是一种艺术品。离近了看光复军的蒸汽船,船体上的木板很多都是用的旧木料,还是那种相当劣质的旧木料。这种木料让卡梅伦想起自己乘坐着蒸汽船在珠江上航行的时候看到的那些中国木质帆船,那些船体上用的就是这种木料。

    但是卡梅伦也知道,那个时代已经一进去不复返了。光复军的确从英国进口了不少蒸汽机,可光复军进口的并没有船用蒸汽机。别看蒸汽机都是一个原理,可不同的蒸汽机都用各自的用途。可不是说把陆地上使用的蒸汽机搬到船上,然后接个明轮就能正常使用的。更不用说光复军的蒸汽船还是螺旋桨驱动,绝对有英国工程师跑到中国来为光复军设计军舰。

    “该死的叛国者!”卡梅伦代表心中暗骂道。只是骂归骂,在英国与光复军进入战争状态之前,即便是大英帝国也只能暂时接受现状。

    经过了光复军的检查,英国船才得以继续前进。光复军的蒸汽船也跟着英国船在行走,明显是一副监视押送的架势。卡梅伦代表本来也没有接到搞破坏的命令,对于中**舰的警备姿态,他也就完全无视了。很快,卡梅伦代表举起了望远镜,看向了前方。连英国蒸汽船的速度也慢了一些。因为前方出现的是虎门炮台。还是光复军重修之后的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是一个体系,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o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在第一次大烟战争中虎门炮台被摧毁了。

    第一次大烟战争之后,虎门炮台又经重建,在韦泽带兵攻克广州之后落入了光复军的手中。1856年战争爆发前,韦泽把炮台内的火炮尽数运走。并且没有在虎门炮台内部留下防御兵力,英国得以轻松的突破珠江口,直奔广州城。从1858年1月开始,光复军就开始大规模的重修虎门炮台。

    到了58年7月29日,卡梅伦代表前去与光复军谈判前,额尔金的指示中就有两个内容。首先是质问光复军修建虎门炮台的目的。虽然光复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因应英国的要求拆除虎门炮台的,但是英国方面觉得该吓唬的时候还是得把戏做足。其次自然是想办法收集关于新修的虎门炮台的情报。

    英国方面早就开始收集相关情报了,以往的时候,英国只要派出投奔了英国方面的香港华人,出够了钱,他们就能收集到几乎所有广东的情报。自从光复军开始大规模重建虎门炮台开始,英国方面就派出了不少人,拿出了很多钱。然而花费了巨大的气力,英国方面还是没能够收集到相关情报。这个结果与以往相比令英国方面完全无法理解。

    所以到现在,哪怕是肉眼目测,卡梅伦代表也必须抓住这些机会。当他极目眺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看到。光复军修建炮台的时候用了很多布和细密的竹篱笆扎了很多长排,将修建的炮台给遮蔽起来了。见过这些的卡梅伦觉得在这些遮蔽物之后,应该是印象中又长又高的防炮墙,光复军会把这些防炮墙给加固的更高更厚。

    展现在卡梅伦眼中的虎门炮台和以往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不同,或许最大的不同就是经过修葺,炮台看着新了不少。这样的结果可远不能让卡梅伦满意,就英国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光那些爆破的动静,工程量应该是难以想象的巨大。炮台不会看上去丝毫没有变化。

    不过卡梅伦没机会上到炮台去看,且不说跟在英国蒸汽船旁边的中国蒸汽船,在炮台前沿的步兵哨位里头可是有人存在的。炮台毕竟是炮台,蒸汽船靠过去的话铁定会挨炮。卡梅伦可是把自己的小命看得很重呢。

    见到了外交部长洪仁玕的时候,卡梅伦发现洪仁玕态度稳定,既没有愤怒也没有虚张声势的冷漠。总的来说,这位光复军的外交部长带着坦率的表情与卡梅伦进行了谈判。

    先将《天津条约》的内容给了洪仁玕,洪仁玕接过来就认真看了起来。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所以主要内容多数围绕这个展开。

    1公使常驻北京;

    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

    4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

    5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6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7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

    洪仁玕看完之后并没有像卡梅伦想的那样愤怒起来,他盯着卡梅伦问道:“不知道英国方面给我们看这些条约内容,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建议贵方接受同样的条约内容!”谈判进行到了这一步,卡梅伦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

    洪仁玕仿佛听到了大笑话般笑出声来,“你们要我们接受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么?”

    “呃!”卡梅伦装作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条可以排除在外。”

    等卡梅伦说完之后,洪仁玕开口了,“我们绝不会允许任何外国人在中国传教,至于建立治外法权的事情,你们想都别想。如果你们接受我们的条件,那么接下来的还有的谈。如果你们不愿意接受,那么就请自便!”

第108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九)

    8月3日,卡梅伦拿了一叠文件交给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额尔金的时候,脸上有忍不住的得意之色。“额尔金先生,这是光复都督府的回应。”

    卡梅伦本以为光复都督府会拒绝与英国签署协议,没想到光复都督府竟然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之上拿出了一套想法来。整体而言,在对外开放,货币结算,各国货币币值敲定等英国下大力气逼迫满清接受的条件上,光复都督府倒是与英国的要求相当一致。

    当然,在大烟贸易合法化、治外法权,外**队驻华的权力,以及外国传教的权力上,光复都督府是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总的来说,卡梅伦代表心中是充满了喜悦,必须用军事力量逼迫满清政府接受的条件,只用谈判就让光复都督府接受下来,这也算是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全权代表额尔金看完了光复都督府提出的条约之后却满脸的不高兴,这让准备接受赞扬的卡梅伦觉得颇为不解。

    “这就是光复都督府接受的条约内容么?”额尔金问卡梅伦。

    “是的。”卡梅伦答道。

    “那你就先下去吧?”额尔金说道。

    下去之后,卡梅伦忍不住找到自己的好友汉弗莱讨论此事,汉弗莱负责香港的外贸事务,被认为是颇有前途的新星。卡梅伦的船是公务船,进香港码头不用接受检查。所以他拿出了在佛山购买的渔家女牌朗姆酒,以及一些罐装的鱼干、四川泡菜。

    将去骨的青椒凤爪放入口中嚼了,那咸香中带了爽口辣度的口感让汉弗莱连连点头。他原本怎么都不理解为何中国人喜欢拿着干瘦的鸡爪子啃,此时他觉得明白了鸡爪的美味。而卡梅伦带来的鸡爪子还是去骨的,吃起来根本不费事。

    一口朗姆酒下去,汉弗莱出“哦”的一声。中国这款渔家女牌朗姆酒的口感与古巴朗姆酒大不相同,不过蒸馏烧酒那种纯净口味带来的舒爽感觉一样的。

    卡梅伦原本是想自己偷偷享用这些美食的,特别是那瓶朗姆酒。不过为了得到朋友的指点,卡梅伦只能够大出血的拿出这些远英国黑暗料理的食物出来。如果不是看到汉弗莱脸上的那种满意的表情,他心情只会更加糟糕。

    吃喝了一阵,汉弗莱总算是开始谈正事。听卡梅伦介绍了此次与光复都督府达成的协议内容,汉弗莱笑了,“我们要与中国重新签订条约,目的是为了摆脱贸易上的出局面。光复都督府和你达成的协议,不过是要把现在我们与广东的贸易现状以条约的形势确定下来。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吃亏,确定下来之后还是我们吃亏,你觉得额尔金先生会同意么?”

    汉弗莱的一句话就让卡梅伦完全清醒了,与光复都督府签署的协议不管与《天津条约》多么相像,只要这样的条约不能让英国赚钱,英国就不会接受这样的协议。

    “那就只有打了么?”卡梅伦问汉弗莱。

    汉弗莱摸了摸下巴,然后端起酒杯来将剩下的半杯朗姆酒一饮而尽,“现在看就是如此,只有打了。”

    额尔金现在也只能打了,英国本土现在需要的是彻底扭转对中国贸易出的局面,所以英国方面也决定采用极为强硬的态度与手段。此次拉了四国舰队一起来广东,额尔金自然不是让法国、美国、俄国来旅行的。

    虽然英国有了香港之后,可以自由的调动海军。不过广东的位置实在是太讨厌了,光复都督府不仅6军可以对香港造成巨大的威胁,有了蒸汽船的光复都督府明显是在试图建立一支海军。英国敢如此痛快的去揍满清,就是因为满清没有海军。光复都督府的海军再羸弱,那也是一支海军。额尔金很清楚,中国只是英国现在准备打劫的对象,而不是英国决定不惜一切消灭的对象。如果让光复都督府这么展起来,英国在远东必然要面对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促使额尔金下次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光复都督府重建虎门炮台的事情。光复军从58年1月份就开始大规模改建虎门炮台。虽然额尔金早就有进攻光复军的计划,可见他惯了野蛮国家敌人那种变化缓慢的行动,认为这也没什么了不起。

    等他带着四国联军回到广东,才知道这几个月光复军根本没停,而且对修建中的虎门炮台下严密的封锁了消息。如果虎门炮台真的能够成为难以攻克的要塞,就能够有效封锁珠江,让英国舰队无法直接威胁广州。这炮台对额尔金来说是如鲠在喉,最终让额尔金决定能够在光复都督府的势力展到不可扼制之前就先剿灭它。

    此次卡梅伦带回来的文件更让额尔金决定马上动手,和满清打过交道之后,额尔金完全确定光复都督府是一个与欧洲国家没什么区别的政府。见识过欧洲工业国给英国带来的麻烦,见识过美国殖民地开始工业化之后对英国的反抗,额尔金觉得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了。

    战争需要准备,战争需要一个借口。试图谈判的时候遭到了中国人的辱骂,额尔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借口,只是在利用这个借口动战争之前,英国得先弄清楚中国虎门炮台的虚实。美国与俄国舰队完全是来打酱油的,额尔金也没指望他们能够派上什么用场。而法国人对印度支那非常感兴趣,这群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觉得恢复了大国情怀的高卢鸡对跟着英国人一起获取更多殖民地相当有兴趣。

    8月6日,一支由英法小型舰艇组成的舰队前往虎门要塞附近探探虚实。那支由两艘不足5o吨的蒸汽船组成的中国小舰队已经逐渐被英国习惯,而这支小舰队面对十二艘英法船只组成的舰队并没有畏惧,而是勇敢的迎了上来,试图拦截这支舰队。

    没等英国人开炮,法**舰已经开火了,炮弹没有击中中国蒸汽船,而是在距离中国蒸汽船4o码之外落入水中。中国船只迎上来的时候倒是颇有勇气,英法舰队一开炮,他们立刻如同受惊的兔子,调转方向就向珠江方向开去。在撤退的时候,从蒸汽船上还释放出了一红两绿的烟花。

    看着空中燃起的烟花迅熄灭,法国舰队倒是一马当先,直奔虎门要塞的大角山炮台方向去了。

    距离大角山炮台还有两公里的时候,却见山上一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股浓烟,接着空中就传来了炮弹划破空气时特有的呼啸声。那枚炮弹越过了法国打头阵的前两艘军舰,却击中了排在第三位的英**舰的右边明轮上。明轮的罩子被打碎的声音,船壳木片给打断的声音,还有钢铁部件被打折打弯时特有的声音一起响了起来。英国的蒸汽船猛的一震,度大大降低下来,因为另一个明轮没有停止运作,蒸汽船开始自己原地打起转来。

    突然遭到了中国岸炮如此准确的攻击,整个英法舰队立刻就傻了眼。方才英法舰队上的人还在嘲笑中国蒸汽船上的人胆小如鼠,根本不敢正面与英法舰队战斗。现在英法舰队中的每条船上都有不少船员心中忍不住生出了撤退的念头。

    在大角炮台上,负责岸防的何永安少校对自己的部下喝道:“朱宏,你打的真准啊!”

    这声呼喝引起了周围的一片笑声。方才珠江舰队的两艘蒸汽船出了有敌人逼近的消息之后,早就有所准备的岸防部队立刻就进入了战斗状态。命中的确是件好事,可负责开炮的朱宏少尉接到的命令是对着跑在最前面的外**舰开火。炮弹偏了上百米,击中了第三艘军舰。如此“准确”的射击让紧张迎战的官兵们感到了某种宽慰。

    朱宏没有笑,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的表现。他只是指挥着部下开始继续装填弹药,调整射击诸元。他所操控的是大角炮台上三门主炮之一。

    满清留在大角炮台的火炮基本都是8oo到12oo斤之间的玩意。光复军把这些火炮都运去佛山回炉,现在的火炮都是24oo斤的巨炮。火炮采取了铸模中央冷却技术,在制作铸模的时候,铸模中心有通了冷水的铁管,浇筑的时候通过循环的方式从中心降温。为了防止炸膛,浇筑的火炮尾部还套了巨大的铸铁套子。

    这种巨大的加农炮射程可以达到3公里左右,第一次大烟战争的时候,作为虎门炮台第一道防线的大角炮台与沙角炮台之间相距36oo多米,无法有效的进行火力交叉配合。当然就满清的那个炮击水平,这些火炮精准度也很有限。现在的炮击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两个炮台的火力可以非常有效的互相支援。完全封锁珠江口。

    “轰”的一声,炮声再次响起,又是一枚炮弹呼啸而出。这次的炮击却没有上次的运气,炮弹在距离英法舰队1oo多米的距离上入水,对敌人根本没有造成杀伤。既然指挥官还没有下令停下,朱宏就没有打算停顿。指挥着部下清理炮膛,降低炮温,准备下一次射击。他按照炮兵条例,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此时要塞三门主炮的其他两门也加入了炮击的行列,炮台上烟雾弥漫,海面上的英法舰队也热闹的加前进。战斗终于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第110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十一)

    “十二艘英法联军的明轮军舰被击沉九艘,俘获三艘。落水人员均被我军俘获。我军正在开始打捞沉入海中的敌人舰炮。”最新消息通过电报传输抵达韦泽办公室的时候,距离韦泽接到第一封电报不过两个半小时而已。

    韦泽没有太过于高兴的感觉,十二艘这种蒸汽“小船”肯定啃不动光复军的要塞。可这仅仅是开始,想想英国人巨大的风帆战列舰,韦泽都不知道该是觉得兴奋还是担心。这时代的风帆战列舰上可是装载了上百门大炮的。

    “都督,我们打赢了么!”被韦泽叫来的外交部长洪仁玕一进入韦泽办公室立刻就急切的问道。电报室现在属于光复都督府里面的重要部门,信息原本要经过中级官员们的传输,现在电报室里面有直通韦泽办公室的专职人员,很多最新消息反倒是韦泽先得到。

    韦泽微微点点头,用一点都没有兴奋的语气说道:“打赢了。全歼了英国人的一支小舰队。我请你来,你让你安排人去香港问问额尔金,他派遣舰队攻击我们的军舰和炮台,是否是宣战的意思。”

    洪仁玕没想到战争就这么打起来,听说了虎门炮台立下歼灭一支英军小舰队的战功,他更是惊喜交加。光复军的水师一直是弱项,若是不怕英国人的水师,光复军早就去进攻琼州了。

    可听到韦泽接下来命人去试探英国人的“正式态度”,洪仁玕不由得愣住了。英国人都这么打过来了,摆明了已经进入战争状态,韦泽派人这么去讲,的确有点多此一举的意思。所以洪仁玕问道:“都督,为何这么做?我们现在应该派人直接去向英国人宣战才是!”

    “现在不是正式宣战的时候。”韦泽的语气里面有点遗憾的味道,“现在是确定英国人具体态度的时候。我们要很认真的正式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会面,确定这厮到底是什么态度。”

    洪仁玕知道韦泽是一个并不畏惧战争的人,正因为深信这点,洪仁玕思忖了好几瞬才迟疑着问道:“都督,你不想和英国人全面开战么?”

    “洪部长你怎么看?”韦泽问洪仁玕。21世纪的人如果有什么极大的优势,那就是见多识广。随着社会与政治的巨大进步,对他们来说能够轻松接触到很多高层信息。例如韦泽就看过关于中英香港谈判的纪录片,其中中方的一位代表在英国人提出“中国不能在香港驻军”的要求之后,居然傻乎乎的说“我可以回去商量一下”。

    当然,代表的确回来商量了,然后代表立刻就被撤职了。中国在香港驻军代表的是中国对香港的完整主权,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

    所以韦泽对洪仁玕也有种试探的心思,这位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的确有件事,有眼力。不过他到底能多坚定的理解与执行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韦泽必须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给出一个判断来。

    “都督,我也觉得还是不打好。”洪仁玕思忖一阵说道,“我们和英国人之间打起来,英国人若是和我们长期打起来,总觉得我们会吃亏……”

    听了这话,韦泽心里面一阵不爽。洪仁玕是个人才,却没有军事方面的磨砺,考虑问题就未免显得瞻前顾后了。什么叫长期打起来会吃亏,长期打起来肯定会吃亏,而且还是双方都吃大亏。而且英国人万里迢迢的跑来香港,长期战争中他们吃亏只会更厉害。

    不过韦泽并没有想立刻就批评洪仁玕,有些时候得有些耐心继续观察才行。所以韦泽答道:“打或者不打得看英国人的态度。如果英国人不依不饶,我们除了打也没有别的办法。”

    “那我们要劝说英国人么?”洪仁玕连忙问道。

    韦泽微微叹口气,“英国人比猴都精!你以为他们看不清眼前的局面么?不用咱们去劝说,他们就看得非常清楚。洪部长,你就干好我交代给你的工作就行了!”

    洪仁玕看韦泽态度很坚定,他也不再表自己的想法,而是问了一个问题,“若是英国人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询问我们是不是要对英国人正式宣战,那我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好,原本对洪仁玕很是有些失望的韦泽觉得心里面一阵轻松,他笑道:“你告诉英国人,只要英国方面没有准备向我们宣战,我们就没有打算对英国宣战。这次派人去见他们,就是要以当下的局面为基础,就双方船只航行问题进行谈判!”

    派走了洪仁玕,韦泽还有点担心洪仁玕能否理解韦泽的意思。韦泽想和英国人谈的是光复军海军力量的存在问题。至少在当下的广东,光复军的海军已经开始存在了。只要英国人无法攻破虎门要塞,他们就得面对这个事实。

    没等韦泽准备召开军事会议,新的情报就传了过来。这情报与外国人无关,完全是国内的情报。太平天国内部“倾向”于韦泽的官员送来了一个消息,杨辅清、杨宜清已经大概确定了愿意接受“木天义”的称号,重归天国指挥。洪秀全将五军主将变为六军主将,并且准备封王。

    韦泽皱了皱眉头,命秘书处调出关于太平天国的文档来。没多久,李仪芳“同志”就拿了一摞文案进来。文案上有索引,韦泽看了之后倒是颇为讶异。

    九江失守,石达开出走。这本该对太平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可没想到太平军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在各个战线上全力反击。由于江西大疫,在江西的曾国藩部队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太平军暂时不去管江西的问题,转而开始在安徽与扬州两个方向做出了动作。

    先就是在攻克湖口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的大将李续宾在三河战役中被干掉。一起被干掉的还有湘军胡林翼手下的五千精锐部队。当时李续宾与江忠源联络上来,双方准备来个中心开花,江忠源的淮军突然南下,李续宾的部队突然东进。两方精锐合兵一处突袭太平军在淮南的核心庐州。

    李续宾先是连续攻破了桐城等地,却在在三河地区被李玉成所部包围歼灭。同时,突进的江忠源所部遭到了太平军的攻击。李开芳带领主力部队与江忠源打了一场硬仗。双方各损失了一千多人,江忠源得知李续宾所部被歼灭之后,就退兵了。

    连续挫败了来自湖北与淮北的敌人进攻,太平军在扬州所部却开始沿着运河北上。一气打出去一百多里,竟然大有威胁淮安的意思。在太平军连续遭到一系列挫折的当下,能够有这样的表现,也的确不易。

    再回头看杨辅清、杨宜清决定重新接受太平天国的指挥。韦泽觉得这局面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96/ 第一时间欣赏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作者:绯红之月所写的《1852铁血中华》为转载作品,1852铁血中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1852铁血中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1852铁血中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1852铁血中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1852铁血中华介绍:
1852,是革命,或者是一场该改朝换代的改良。燃烧的铁与血,最终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1852铁血中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1852铁血中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1852铁血中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