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文阅读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百二十四章 三晋商议

    “大王,探子刚刚来报,秦使吕不韦分别与燕使和齐使见面,因为三方皆有高手在附近,我们的人无法靠近,没有窃听到具体交谈内容。”刘平禀报道。

    “我知道了。”赵括点了点头,秦国不是傻子,赵国能够联合韩魏楚三国打压秦国,秦国自然能联合燕齐打压赵国,如果秦国没有动静,赵括反而要担心是不是在憋啥坏水。“继续盯着,只要没有过分的举动,不要暴露身份。”

    “诺。”刘平说道。

    “这段时间赵国人流量剧增,让大家辛苦一下,多增派一些人手,不要出了乱子。另外,一些重要地方,比如工坊、造纸厂、水泥厂等地都要安排人员严加看守,不要被奸细混进去了。必要的话,可以直接将大军拉过去坐镇。”赵括说道。

    这么多天以来,造纸厂已经发生两次袭击事件了,而且查出来全部都是秦国干的。

    相比较其他五国,秦国更加强大,也更加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完全不在乎过程。

    “诺。”刘平抱拳说道。

    “对了,齐国车队抵达哪里了?”赵括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问道。

    “快抵达平阴了。”刘平说道。

    “让颜聚亲自率领赵飞骑去迎接,路上不要出现任何意外。”赵括说道。

    “诺。”

    九月下旬,各国使者以及各地贵族名士逐渐聚集到邯郸,不管是想与赵国结盟,亦或是别有目的,都免不了这一趟,就连东周国和西周国也派使者送来了贺礼,

    齐国也将王女送来了,路上并没有受到袭击。

    赵国各地文武也在赵括成婚之前赶到了邯郸,纷纷赠送贺礼,就连坐镇北疆的李牧也赶了回来。他刚刚击退匈奴,短时间内匈奴不会再次进攻,北疆可以安稳一段时间。

    更多的则是中原的商人,他们连让赵括亲自招待的资格都没有,依然长途跋涉而来,只是为了能够见一见这位传说中,钱永远花不完的国君。

    还有一些人则是想办法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购买一些水泥或者纸,虽然水泥现在赵国还没有售卖,但天生敏锐的商人已经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商机。

    只要知道秦国为了修一条不长草的道路花费了多少功夫,就知道水泥里面有多大的利润了。

    而且水泥修成的地面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天都能够行走,比秦国的道路更加方便。

    “不是本王不愿,只是目前水泥产量太低,都不够我赵国自己用的。”赵括看着魏王和韩王,无奈的说道。

    今天一大早,两人居然联袂找到赵括,表示要购买水泥。

    如果水泥产量足够,赵括倒是不介意卖给他们,反正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他们现在将道路修好,还省了赵括以后再麻烦了。

    但是目前水泥的产量都不够赵国自己用的。

    为了保密水泥技术,赵括在赵国只建了三座水泥厂,分别位于邯郸、晋阳和代县,道路也是从三个地方开始修建的,

    现在除了邯郸到邺城的道路快要建好之外,其他道路都还差得远呢,连赵括第一个目标都没有完成。

    “赵王可以将水泥制作技术卖给我们二国,由我们自行制作,价格随便赵王开,只要不是太离谱,我们绝不还价。”魏王理所当然的说道。

    赵括眼睛死死地盯着魏王,魏王坦然与之相对,依旧面不改色。

    半晌之后,赵括认输了,移开目光。

    他算是看出来了,能当上君主的,即便不是那么出色,也都是脸皮极厚之人,相比之下,他还是差了不少。

    “魏王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赵括摇了摇头。

    他不觉得魏王的目的是水泥制作技术,如果真是这样,那双方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谈了。

    “那我们退一步,赵国在我韩国新郑和魏国大梁各建一座水泥厂,所产出的水泥全部由我两国购买。”韩王说道。

    “这个要求和前面那个没有区别。”赵括再次摇头。

    “赵王这是不拿我韩国和魏国当盟友啊。”韩王故作生气说道。

    “韩王说笑了,若是我赵国不拿韩国当盟友,就不会帮助韩国训练骑兵了。只是你这个要求和直接将水泥技术送给你们没有任何区别。”赵括说道。

    “不管如何,这水泥我魏国和韩国买定了,赵王开个价吧。”魏王坚定地说道。

    水泥对魏国来说太重要了。

    魏国的领土呈细条状,从最西面到最东面长达千里,而最窄出只有不足百里,这还是因为现在河内归属魏国的原因。

    以前河内归属韩国的时候,魏国的地盘直接从中间是断开的,分成两截,导致魏国最后只能放弃河东,经营中原。

    如果有了水泥,魏国便可以建一条从东到西、贯穿魏国的水泥路,一旦河东发生战事,大梁之军五日之内便能支援过去。

    这些话都是范座告诉魏王的,并且范座告诉魏王,一个魏国施压力度不够,最好能够拉上韩王一起,先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然后再降低条件,赵王必然答应。

    “我韩魏强,就是三晋强,三晋强就是赵国强。赵国将水泥卖给我韩国和魏国,不仅能够得到钱财,还能够变强,何乐而不为呢。”

    韩王这话不知道跟谁学的,一开口就是老传销人了。

    “既然魏王和韩王都这么说了,那本王如果再不答应就有些不近人情了。不过两位国君也知道,水泥刚刚研制出来没多久,由于技术原因,产量过低,今年无论如何都没有多余的水泥卖给两国了。”

    “这样,从明年正月开始。我们三国共同修建一条道路,从邯郸到大梁,再从大梁到新郑,最后从新郑到邯郸,将三国连接起来,任何一国有难,其他两国都能迅速支援。各国负责各国境内的那部分。价格就定在每石三百钱,不能再低了。”

    赵括伸出三根手指,他本来想开口说五百钱,生怕把魏王和韩王吓跑了。

    毕竟这玩意如果不算人工费的话,本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人工费?呵呵,这年头人工费也可以忽略不计。

    赵括每石卖三百钱简直就是抢钱。

第两百二十五章 楚国到来

    “对了,如果用铜铁、粮食、帛布、皮毛等原材料交易的话,可以打九五折。”赵括说道。

    反正钱到手中还要花出去,还不如换点铁矿、粮食来的实在。

    “好。”魏王生怕赵括反悔似的,立刻点头答应。“不过我魏国还要建一条从大梁到安邑的道路。时间可以放在后面,等连同三国的道路建完之后再建。”

    安邑到大梁的道路对魏国至关重要,无论如何都是要修建的。

    “可以。”赵括点了点头。

    韩王没有说话,韩国地盘不像魏国,失去上党之后已经连成一片了,他虽然还想再修一条从阳翟到新郑的道路,不过两地距离并不远,到时候多买些水泥就够了,赵国不可能卡的这么死。

    将魏王和韩王送走之后,蔡泽跟了过来,俯身一礼,“大王就不担心韩魏两国坐大?他们现在事事以赵国为首,可不代表以后会这么听话。”

    “先生是担心发生武灵王旧事?”赵括说道。

    当年赵肃侯死后,赵武灵王刚刚继位,还未来得及登基,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派出精兵,趁赵武灵王年幼之际,俟机谋赵。

    如果不是赵武灵王天资过人,手段非凡,赵国就算不被灭亡也会损失惨重。

    “没有哪个国家的君主会甘心低人一等,特别魏国更是当过百年的中原霸主。魏国太傅范座曾经因为虞卿的计谋险些被魏王杀死,之后便一直闲赋在家。等到魏王得到河东河内两地之后,开始启用范座,便是心中产生了称霸之心。如果不是都平君于邺城之下大破韩魏联军,将魏王打醒,魏国必然会北上和我赵国争锋。”蔡泽说道。

    赵括停了下来,他虽然不知道魏王的想法,但他觉得蔡泽所言很有可能是对的。

    “先生的意思是?”赵括看向蔡泽。

    “魏王胆小,只要向其透露我赵国的强大,其必然不敢攻打我赵国。然后引导魏国去争夺河西故地,使秦魏两国相争。”蔡泽缓缓说道。

    “魏国非秦国对手。”赵括摇了摇头。

    魏国现在看似很雄壮,实则缺乏良将,即便晋鄙也只是准一流名将,秦国都不用白起出马,王龁都能以弱势兵力按住晋鄙。

    当然,赵括现在还不知道晋鄙已经拥有天赋,芒卯也重新被启用,否则肯定会重新衡量魏国的实力。

    “魏国加上韩国足以和秦国抗衡一二,而且……背后不是还有我赵国吗?只要有我赵国在,即便两国大败也能稳住形式。”蔡泽说道。

    “怎么引导魏国和秦国争夺河西?”赵括问道。

    “魏王好谋无智,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大王只需在魏王快要离赵之时邀请其入宫,然后以祖宗基业鼓之,再……魏王必然会欣然而往。”蔡泽缓缓说道。

    婚礼的前一天,邯郸发生了令所有人震惊的一幕:楚王竟然也亲自前来,春申君陪同。

    一个小小的婚礼,三位国君亲至!

    所有人都不得不感慨赵括面子之大,赵国百姓脸上也露出自信地笑容!

    这是赵国强大的象征!

    这还是赵括第一次见到楚王,比他想象的更加年轻,大约而立之年,眉毛浓密,神色慵懒,见到赵括之后顿时笑逐颜开,开心的如同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

    到目前为止,除了燕王之外,其他各国君主赵括都已经见过了。

    楚王身着凤鸟王袍,头戴十二旒冠冕,朝着赵括走来。

    虽然此时各国皆已称王,周王朝形同虚设,但是各国国君仍然很少佩戴十二旒冠冕,只有在登基、祭祀等重大场合的时候才会佩戴。

    唯独楚国,自始至终就没有将周王朝放在眼里过,早在数百年前便称王,自称蛮夷也,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王袍,与周王平起平坐。

    春申君与楚王并行,身体微微落后于楚王,却又比其他人更加靠前,凸显出两人的特殊关系。

    春申君年纪比楚王稍大,是一个美男子,身长八尺,面若桃花,丹凤眼,嘴角留了一小撮性感的胡子,和楚王一样面带微笑。

    “终于到邯郸了,一路上累死寡人了,一群废物,划个船都划不动,还要纤夫在岸上拉。”不等赵括开口,楚王就气喘吁吁地说道,一点也不见外。

    “就楚王这体型,不把船压沉就不错了,还嫌别人划得慢。”赵牧站在人群后方,小声说道。

    “闭嘴。”赵胜一巴掌拍在赵牧脑袋上,“非礼勿言。”

    “咦,我妹妹呢?”赵牧回头一看,突然发现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赵彤没了。

    “刚刚我看到李牧找她了,可能有什么事情。”赵胜随口说道。

    “见过楚王,见过春申君。”赵括忍住笑意,俯身施礼道。

    这几天他不知道施了多少次礼,拱了多少次手了,即便只需要接待一些重要客人,其他人交给赵国大臣应对就行了,依然每天累得腰酸背痛。

    “赵王真是年轻有为啊。”楚王感慨道。

    看到赵括,他不由想起他这个年岁的时候还在秦国为质,身边只有一个黄歇陪伴,事事都要看秦国脸色,即便父亲重病,也不能回国。

    而赵括已经击败秦国,立为赵王。

    “楚王过奖,请。”赵括伸手说道。

    “对了,这些是寡人送给赵王的新婚之礼。”楚王指着身后三辆车架说道。

    另一边,赵豹接过礼单吃了一惊,他收这么多天礼已经快收麻了,但是看到楚国的礼物依然吓了一跳。

    “黄金千斤,五尺象牙九根,荆山玉石一块,犀角五对……”

    赵括也没想到楚国竟然送来这么多贵重的礼物,拱手说道:“楚王客气了。”

    “这些都是应该的,赵王成婚,作为盟友,送一些礼物祝贺不是很正常吗。只是……”说到这里,楚王停顿了一下。

    “楚王请说。”赵括说道。

    “本王来的时候,拉车的马累坏了。我楚国又地处南方,也没有什么好马,回头赵王可否送寡人几匹马?”楚王说道。

    “娘的,果然能当君主就没有一个易于之辈,原来是为了我赵国的马。”赵括心中一阵腹诽,但是他根本没办法拒绝。

    大庭广众之下,所有人都看到楚王拉了整整三车礼物,现在不过是向赵括要几匹马而已。

    而且楚王的马还是因为拉礼物累坏的,若是赵括拒绝,世人怎么看他?赵楚的关系也必然会出现裂痕。

    “好说,若是楚王有兴趣,可以在赵国多留一段时间,到时候本王邀楚王到北方草原上抓野马。”赵括笑着说道。

    “哈哈,抓野马就算了。寡人这体型,就算多长几条腿也追不上野马。”

    两人一说一笑着朝王宫中走去。

第两百二十七章 包罗万象

    繁华与热闹之后,一切都要归于沉寂……

    次日,赵括带着田姝、安凝,还有田荑一起拜见母亲燕氏。

    田姝看向赵括的目光有些幽怨,今早本来应该由她为赵括穿戴衣物,但是等她苏醒的时候赵括已经不在身边。

    安凝心中很是欣喜,她没想到赵括半夜竟然会来她这里。

    拜见母亲之后,赵括来到大殿,大臣们已经在各自位子上坐好。

    “大王是我见过最勤政的君主。”蔺相如看到赵括,笑着说道。

    赵括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以为本王愿意这么早来,还不是被逼的。”

    他现在留在后宫陪田姝,安凝不高兴。陪安凝,田姝不高兴。陪其他人,两个人都不高兴。

    无奈之下,只能过来处理政务了。

    “臣当初便劝谏过大王。妻者,曰娶也。妾者,曰纳也,即便是国君也是一样。唯所立之后薨逝,方能再娶。大王坚持同时娶二人,现在知道难处了吧。”虞信笑着说道。

    “周礼规定君主只能立一名王后,又没有规定只能迎娶一人。本王虽然同时迎娶两人,但是王后只有一人,就算是周公来了,也不能说本王违礼。”赵括义正辞严地说道。

    “大王这诡辩之术是向子秉先生学的吧?”孔穿目瞪口呆。

    “若论诡辩之术,在下可不是大王的对手。”公孙龙笑着说道。

    “本王可不是诡辩。”赵括说道。

    “恭喜大王。”乐毅走了进来,拱手一礼。

    很快,众人陆陆续续都进来了,包括李牧、蒙骜等坐镇其他地区的官员,每个人进门都要恭贺一番,赵括只能一一回礼。

    看到所有人来齐,赵括开口说道:“好了,下面说一下开放邯郸学院和藏书阁的事情……”

    ……

    甘德和石申惊奇地望着星空,帝星更加闪耀了,宛如大日一般,光彩夺目。

    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将群星遮掩,而是连带着群星一起更加闪耀了。

    整个天象变得混混沌沌,一片模湖。

    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疑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诡异的天象。

    这时,一道青色身影落了一旁,男子拱手说道:“见过二位,两位真是好心性。”

    “尹皋。”甘德和石申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

    尹皋和他们都是占星派传人,比他们更加年轻,被称为占星派年轻一代第一人。

    当然,距离他们肯定还有一定的距离。

    以前楚国还有一个叫唐昧的,也修习占星之术,曾用于军事,成为楚国名将,后来在垂沙之战被暴鸢等人杀死了。

    自此之后,天下占星家便以他们三人为首。

    “不知南正找我们二人何事?”甘德问道。

    “大王在邯郸学院建立占星分院,想要请二位入邯郸学院,担任占星学派祭酒,故派我来邀请二位。”尹皋说道。

    甘德和石申有些惊讶,即便他们非常精通天象,依然没能算到有这么一天。

    自古以来,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亦或是曾经兴极一时的稷下学宫,何曾重视过占星之术?

    “邯郸学院中真设立占星学派?”甘德迫不及待地问道。

    “赵王真打算让我等传授占星之术?”石申急声说道。

    “我邯郸学院,包罗万象!”

    ……

    庞府。

    “老师,不要再吃了,给我留点。”黄石公朝着鹖冠子扑去,鹖冠子身体一扭,灵活的躲过黄石公的进攻,让黄石公扑了个空。

    谁知黄石公竟然已经料到了鹖冠子的反应,左手迅速探出,从鹖冠子手中抢下来一块鸡腿,塞入嘴中,大呼好吃。

    “知不知道什么是尊师重道?”鹖冠子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一只烧鸡,你吃了大半,我吃小半,这就是尊师重道。”黄石公一边吃着鸡腿,一边摇晃着脑袋说道,“那老师知道什么是为人师表吗?”

    “你……气死为师了。”鹖冠子指着黄石公,手指颤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话说老师,弟子听师兄说那赵王想要邀请老师担任稷下学宫黄老学派祭酒?”黄石公靠了过来,两只手不经意地在鹖冠子衣袍上擦过,三下两下便将手上油渍擦干净了。

    “你老师我还在考虑。”鹖冠子说道。

    “弟子听说,担任祭酒之后,想吃多少烧鸡就有多少烧鸡幼!”黄石公笑着说道。

    鹖冠子喉咙滚动了一下,然后一把将没正形的弟子推开,整理了一下衣服,面带荣光地说道:“孟子曾言‘万钟而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师岂是能被小小食禄收买的?当年楚王曾邀请为师入宫,为师都没有答应。”

    “那你不吃给我吃!”黄石公跳了过来,伸手抢鹖冠子手中剩下的烧鸡。

    “滚!”

    ……

    齐国,临淄,西门。

    残垣断壁,杂草枯萎,深秋的寒风穿过一道道深邃的裂缝挤进墙垣之中。

    老者双目紧闭,箕坐在地上,身披麻衣,头发凌乱,不多的胡须纠缠在一起,沾满了灰尘,看不清原本的眼色。脚上穿着一双破木屐,露出黢黑的脚趾。

    只有一双手干净无比,修长灵动,在琴弦上来回抚动,仿佛在抚摸最心爱的女子。

    阵阵凄凉婉转的琴声从琴弦上传来,如泣如诉,哀转不绝。

    院内的枣树似乎感觉到了寒冬的到来,无数叶片从树枝飘落,在寒风的吹拂下围绕着老者旋转,不一会儿,密密麻麻地将老者的身形遮掩。

    树上,再无一片树叶。

    赵淼站在门外,举着右手,却无论如何都敲不下去,他仿佛从琴声中看到了长平之战后赵国战败的场景……

    数十万士卒被杀,赵括战死。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兵围邯郸城,廉颇将军力战而死。秦军攻破邯郸城,下令屠城,整座城池,尸山骸骨,血流漂橹,无数鲜血汇聚成一条河流……

    不知不觉,泪痕早已布满赵淼的脸颊……

    直到泪痕已经完全干涸,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赵淼终于回过神来。

    “是雍门周家吗?”赵淼敲响房门。

    他这次奉命来到齐国,邀请音乐家雍门周入邯郸学院,担任音乐学宫祭酒。

    当世除了音乐世家师家之外,雍门周是唯一一名音乐宗师。

    曾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先听其言说,已泫然涕泣,然后闻其鼓琴,更悲哀不支。

    李白夸赞‘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赵淼很久以前便曾听说过雍门周的名号,一直不以为然,今日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进来吧。”院内传来雍门周的声音。虽然年老,但听力丝毫没有下降,反而对声音更加敏感,早在一个时辰前,他就听到赵淼的脚步声了。

    赵淼迈入庭院,只见地面上铺满了一层落叶,有些树叶已经枯黄,有些树叶还没有枯黄,却也一同凋零。

    正前方的堂前,坐着一名八九十岁的老者,正是他所要找的人——雍门周。

    赵淼俯身一礼,说明来意。

    “赵君欲兴琴道?”雍门周问道。

    “非兴琴道,十八般乐器皆兴。”

第两百二十六章 成婚

    第二天清早,赵括身着朱红色王袍,头戴十二旒冠冕,登上驾六马车。随着贲一声高喝,庞大的队伍在无数民众的簇拥下,缓缓朝着齐国王女居住的宅院驶去。

    “恭喜大王。”

    “恭喜国君。”

    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纷纷拱手恭贺,赵括完全淹没在声音的海洋之中,只能不断点头回应。

    ……

    田姝端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一张绝美的俏脸,身上披着吉服,柔顺的秀发披在肩上,一直垂落到腰部。

    “姐姐真美。”田荑赞美道。

    她是陪嫁的滕妾。

    春秋战国时期,大贵族娶妻,嫁女一方要在宗室之中选择一女作为陪嫁,而陪嫁之女便是滕妾,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嫁女一方的利益。

    滕妾和正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是正妻没有生育,便以滕妾之子为子。若是正妻去世,滕妾便能够作为‘替补’成为正妻,来维护与‘娘家’的关系,因此滕妾往往比一般的妾室地位要高。

    “是么。”田姝朱唇轻启,抬起手抚摸了一下脸蛋,作为齐王之妹,本就是齐国最美的一朵仙花,又经过精心打扮,更加显得仪态万方,怎能不美。

    “姐姐见过赵王吗?”田荑好奇地问道。

    田姝脑海中回想起数月前见到的那道雄伟的身影,嘴角不由微微翘起。

    作为王室之女,田姝自小便知道自己的婚姻不会由自己做主,自她及笄之后,每天求婚的人几乎要挤破王宫门槛。

    之所以仍然待字闺中,不是齐太后和齐王心疼她,想多留她一些时间,只是因为还未等到那个能够为齐国带来足够利益的人。

    好一点,自己可能会嫁给同龄中出色之人。差一点,甚至有可能像南子一样,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岁的男人。

    甚至,这个男人可能还喜欢男人。

    “至少不是我讨厌的,或许……可能还有一点喜欢。”田姝手握洁白羽扇,轻轻遮住面容,羞涩想道。

    如此,她已满足!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紧接着,老婆子走了进来,“请王女登车。”

    赵括望着身着盛装的田姝缓缓走出室内,微风吹拂,裙袂飘飘,犹如落入尘埃的仙子。

    赵括不得不承认,此时的田姝,是她见过最美的女子。

    赵括牵起田姝的柔荑,田姝身体一僵,不敢收回,紧紧的跟着赵括,直到赵括将其抱到车架上,接着赶往安府,从安综手中接回安凝。

    回到王宫,赵括一手牵着田姝,一手牵着安凝,平静的跨入大殿。田荑在后面望着田姝和安凝的背影,脸上充满了羡慕,如果可以,她也希望自己能够被明媒正娶。

    赵国和齐国的习俗不一样,田姝小心翼翼地跟着赵括,生怕出错,也不敢开口说话,战战兢兢地走完全程。

    另一旁安凝同样很紧张,不过要比田姝好一些。

    “不要紧张。”赵括轻声说道,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两人紧张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赵豹上前念道。

    听得赵括头昏脑涨,仿佛念经一般,等到快要昏昏欲睡之时,赵豹终于将所有赞美的诗词念完。

    “同牢。”赵豹说道。

    立刻有下人将坐桉和装着食物的青铜鼎端了上来,他们要共牢而食。

    吃饱饭之后,就是喝合卺酒。

    卺,就是把一个葫芦刨开成两个瓢,夫妻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表示二人分则为二,合则为一,夫妻共体。

    制作卺的瓠瓜是苦的,而酒是粮食做的,味道香甜可口,将甘甜的酒倒入两瓣苦涩的葫芦瓢中,让两位新人饮下,寓意夫妻二人从此以后同甘共苦。

    燕氏望着赵括和两位儿媳妇喝下合卺酒,脸上笑开了花,眼泪不知不觉从眼角流了下来。

    食罢,酒毕,两位新人被送入新房。

    至于新郎,还要应付一下宾客,即便身为国君也不例外。

    这可是大臣们少有的能够‘欺负’国君的时刻,大家都等着呢。

    更别说还有楚王、魏王、韩王三位国君,别人可能还会顾忌一下君臣之别,他们可不会顾忌。

    反正赵括也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找他们算账。

    “哈哈哈,赵王今日一下子迎娶三位美人,真是羡煞寡人,必须连喝三杯酒。”

    田姝三人身影刚刚消失,众人的酒爵便涌了过来,楚王站在最前面,无论其他人怎么挤,高大沉重的身躯始终牢牢把持着一席之地,就连廉颇在不使用内气的情况下都没能推动他。

    随着第一杯酒下肚,剩下的酒更是不知道谁递过来的了,不一会儿,赵括就喝得迷迷瞪瞪的。

    赵胜见状,连忙将赵括拉了过来,安排李牧和赵牧帮赵括挡酒。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新娘在新婚之夜独守空房。

    “多谢伯父。”赵括小声说道。

    “你没醉啊。”赵胜惊讶地看着赵括。

    “嘿嘿。”

    ……

    新房之中,除了田姝之外,还有陪嫁的田荑,她比田姝还要紧张,脸蛋俏红,双手抓在一起,衣袂都快被掐出水了。

    田姝静静地坐在床边,身体一动不动,就这样默默等待着。

    不知过去了多久,或许是一刻钟,也可能是一个时辰,外面传来脚步的声音,田姝心中一惊,连忙拿起扇子挡在面前,两只眼睛紧张地盯着房门方向。等到看清是赵括,才松了一口气。

    田荑如释重负地退了出去,在外面轻手轻脚地关上房门。

    “累了吧。”赵括取下田姝手中的扇子,望着新妇,轻声说道。

    田姝紧张地将身体缩成一团,微微点了点头。

    “那我们休息吧。”赵括托起她小巧的下巴,对准自己,深深地吻了下去。

    两只手探到腰间,熟练的解开罗裙,将衣衫一件件剥去。

    “大王,吹……吹灭蜡烛……”田姝娇声道。

    “本王喜欢亮着。”

    ……

第两百二十八章 那该有多辉煌

    “在之前几次战争中,立功最多的五千名战士,每人拥有一个推荐名额,推荐对象仅限自己直系亲属……也可以自己入学院学习。名额十年内有效,只要十年内拿着通知书和相关证件皆可入学。”

    赵括想到赵国的士卒很多年纪都比较小,不到二十岁,又补了一句。

    至于仅限直系亲属,则是为了避免名额被其他人霸占。期限增加到十年,可以避免一些士卒因为没有子女,名额只能卖给其他人或者浪费的现象。

    “养子算不算?”蔺相如抛出了一个问题。

    养子,不是亲子,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养子是有继承权的,也算是直系亲属。

    正常来说,只有在自己没有亲子的情况下才会收养养子,而且养子一般是通过正式收养仪式,经过宗族或官府认证,过继过来延续香火的,并且养子需要将姓氏改成养父的姓氏,比如刘备收养寇封,寇封就改名为刘封。

    更多的则是同宗之间的过继,比如袁绍这种,就不需要改姓了。

    正常情况下,这里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牵扯到利益,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比如某些族老豪强为了获得一个进入学院的名额,强买强卖,强行将自己的孩子过继过去,霸占这个名额。等到进入学院之后,再解除养父养子的关系。

    最后导致这些将士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和后代博得的一个名额却被别人霸占了。

    不要小看这一个名额,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读书是他们这辈子唯一一次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还有兄弟去世了,但兄弟的孩子由他们抚养,也没有经过宗族过继过来,却和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如果将士想把名额让给兄弟的孩子,这种情况怎么办?”荀子说道。

    赵括之前还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战乱时代,荀子说的这种情况不说遍地都是,但也可以说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

    “今天为界限,之前过继的养子可以获得推荐名额,之后的不行。如果兄弟去世,兄弟的子女由他们抚养,也可获得推荐。”这时,赵括又想到一种可能,“若是父亲去世,兄弟一方年幼,还未分家,也可获得推荐。”

    “如此,可行。”荀子点了点头。

    至于如何实施下去,就只能严加审核了。

    “另外,我赵国各个贵族也可荫一名子女入学院学习。当然,如果有贵族看不上官学,也可以放弃,本王不做强求。”赵括笑着说道。

    “大王说笑了。”大家嘴角有些抽搐,怎么可能有贵族放弃名额。

    虽然大部分贵族族中都设有私学,但是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材都不可能同邯郸学院相比,最多只是官学教的不如私学精细罢了。

    但是官学和私学又不冲突,大不了上完官学,再回家‘补课’不就好了。

    “至于剩下的名额,凡我诸夏人,不论国家,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只要通过各个分院的考核,皆可入学。”赵括郑重的说道。

    几位大臣听到不论男女的时候眉头一皱,不过都没有出言反驳。

    反正还要通过各个分院的考核才能入学,至于考核谁说了算,还不是他们,考核的时候不将女子放过去不就行了。

    没有必要现在提出反对。

    “各个学院的祭酒都请来了吗?”赵括看向孔斌和孔穿。

    没办法,他们孔家面子大,虽然还没到后来代代衍圣公的地步,但影响力也称得上无与伦比,各行各界,各国各家,都有来往。

    不管是隐居深山里的老头,或者不问世事的家族,比如师家、杨朱学派的杨家等等,他们都能联系到。

    当年杨朱学派与墨家齐驱并驾,号称天下两大显学,甚至还要压过法家和墨家,孟子曾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由此可见两大学派之昌盛。

    不过杨朱学派因为思想太过‘为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孟子形容其‘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干。

    这样的学派注定不被统治者所喜,最后终究被墨家淘汰,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如今只剩下以詹何为代表的寥寥数人还在修习。

    赵括作为赵国国君,自然也不会喜欢这种学说。

    但是话说回来,诸子百家中哪个又没有缺陷呢?哪个又为统治者所喜呢?

    当他们选择坚持自己的时候,注定遭受打压。当他们选择媚上迎合的时候,注定沦为工具。

    法家为了迎合统治者,最后酿成秦国的暴政。

    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最后变成臭不可闻的腐儒。

    当年他们也曾意气风发,也曾梦想着要改变世界,创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最后终究沉沦于现实的泥潭中,腐朽、腐烂……

    剩下的墨家、农家、名家、纵横自是不必多说。

    赵括从来没想过将所有学说融为一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单单一个儒家,孔子死后都分成无数学派,互相之间都打出狗脑子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将他们统一,更何况诸子百家。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一家,赵括也不做打算。

    诸子百家,谁敢说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

    儒家最后在竞争中胜利了,他就一定比其他学派好吗?

    理越辨越明,让他们去争好了。

    天下大了去了,大不了以后像对农家一样,划一小块地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治理去。

    你们不是说自己是对的吗?

    那就去做吧,本王不仅不阻止你,还会支持你。

    反正所有的思想都是我华夏的思想,只要你们认同诸夏一体,赵国为宗,那你们就是我赵国人。

    “如果不能做到比历史上的秦朝更好,那要我这个赵王还有什么用?干脆投降秦国算了。”

    以前赵括的想法只是活下去,至于天下苍生,干他屁事。

    但是成为赵王之后,或许是自尊心作祟,或许是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赵括身上多了一种叫做责任感的东西。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先贤的思想学说传承下去。

    至少不能等到几千年以后,所有的经典全部遗失,后人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猜测,推测……

    仅仅一个儒家便能支撑起千年盛世,若是每一种思想都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不断进步,那该有多辉煌!

第两百二十九章 同化

    “禀大王,臣一共邀请二十三人,已经全部抵达邯郸,无一人推辞。”孔穿骄傲地说道。

    这就是孔家的实力!

    “你这里呢?”赵括又看向刘平。

    对于一些深山老怪,孔家的面子比赵国还大,但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赵国的面子远比孔家要大。

    “除了秦国蜀郡李冰未至,其他皆已抵达邯郸。”刘平说道。

    赵括点了点头,李冰不过是他心血来潮想要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挖过来,本来就没报啥希望。

    李冰在秦国好歹也是一郡郡守,封疆大吏般的存在,又不是啥小官。

    “安排一下,本王傍晚设宴为大家接风洗尘。”赵括对一旁的宦官说道。

    话说赵括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年头的宦官竟然不是全部骟掉的,不少都是选良家子担任的,如同侍卫。

    不过后宫的宦官都是骟掉的,和后来的太监没什么两样。

    “诺。”宦官恭敬地说道。

    “还有其他事情吗?”赵括左右看了看。

    “大王。”荀子站了起来,拱手说道,“臣建议分出一部分学院名额交给楼烦、林胡、代等族。”

    “自武灵王以来,楼烦、林胡等族归赵已经数十年,武灵王使赵人穿胡服,带鹖冠,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赵人和胡人之间的矛盾,但本质上赵人和胡人仍然泾渭分明。”

    “此前我赵国连年大战,无力顾忌北疆,楼烦等胡人便联合匈奴劫掠我赵国边疆,侵占我河套大部,至今未能完全收复。由此可见,胡人不服教化,不知恩义,不过是畏惧赵国的实力才归附赵国。”

    “臣认为,可以将一些亲近我赵国的胡人子嗣邀请入学院,使他们学我赵国文字,说我赵国语言,之后再送回去教化族人,可使胡人慢慢归附我赵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一边改革,一边拉拢楼烦林胡等诸部落首领,依靠拉拢一派打压一派的手法,不断蚕食胡人。

    楼缓、楼昌等人皆出自楼烦,便是那个时候投靠赵国的。

    等到吞并中山之后,赵武灵王集中赵国全部力量吞并楼烦、林胡,设立云中、雁门、代三郡。

    但是赵武灵王根本没有来得及处理民族矛盾便去世了,之后赵惠文王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和赵武灵王相比就差远了。

    “荀子此方法未免太慢了。大王,臣认为只要断其习俗,灭其语言,焚其宗庙,夷其居所,迁离祖地,改我赵国姓氏,不足二十载,赵国再无胡人。此法一劳永逸,绝无后患。”田单抱拳,杀气腾腾地说道。

    “此法虽然见效快,但也要二十载,期间会一直牵制我赵国一部分力量。”荀子摇了摇头。

    “臣听闻,秦国为了治理巴蜀,曾赐巴蜀君长爵位,减免其缴纳的赋税,并大力往巴蜀两地移民,鼓励巴蜀君长迎娶秦女,秦人的戍卒流放之人迎娶巴蜀之女。”

    “并规定,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人为秦人,剩下的孩子便为秦人。只有父母双方同为巴人或蜀人,孩子才为巴蜀人。如今数十年过去了,真正的巴蜀人越来越少,秦人越来越多。臣认为,我赵国可以效彷秦国。”蔺相如说道。

    “秦国还有这规定!”赵括吃了一惊。相比之下,秦国这个制度至少甩后世某制度十几条街。既用怀柔之策收复巴蜀诸部之心,又润物细无声的将巴蜀人同化,变为秦人。

    再看看某制度,用一点小恩小惠,换取……唉,不提也罢。

    “难怪两千年以来,华夏版图忽大忽小,但都以秦时疆土为基本盘,恐怕与此政策分不开。”赵括心中想到。

    “我赵国此前制度如何?”赵括问道。

    “我赵国之前对胡人的控制力度不大,都是由他们自行管理,我们只是征收牛羊、马匹和皮毛作为赋税。”触龙说道。

    “没有登记户籍?”赵括看向蔺相如。

    “没有。”蔺相如摇了摇头。

    “即刻开始登记户籍,所有人员必须登记在册,无论是赵人还是胡人,敢有反抗者,贬为奴隶,送往太原挖煤。”赵括沉声说道。

    “诺。”蔺相如心中一凛,拱手说道。

    “本王欲赦免非重要罪犯以及部分奴隶,迁往北疆三郡,鼓励赵人和胡人通婚。同时选择一些亲近我赵国的胡人部落,赐予其名额,邀请其子嗣入我邯郸学院学习。除此之外,再迁三分之一左右的胡人部落入我赵国内地,赐其耕地,令其感受我赵国之繁华。”

    赵括打算多管齐下,拉拢打压教化同时进行,将胡人分成数个部分,使其无法联合到一起,然后逐渐同化。

    赵国面对胡人比秦国面对巴蜀人更有优势,巴蜀人只要钻进山里,秦国就找不到了。

    但胡人无论往哪里跑,只要不越过阴山,赵国就能找到。

    “诺。”众人抱拳说道。

    ……

    罗孚是白羊部落的首领,他刚刚从九原城买了十袋雪盐返回部落。每石只要一百钱,他从来没有买过这么便宜,这么白的盐。

    听卖盐的说是从遥远的海边送来的,罗孚从来没有去过海边,也不懂海边为什么会有盐,可能和南方朐衍部落的盐湖一样吧。

    他从商人口中得知,这样的盐都卖几个月了,他是最后知道的,当今赵国国君规定了盐价每石不得超过一百钱,违反者取消售盐资格并抄家。

    他不知道商人说的是真是假,以前的经验告诉他,有便宜的时候不占,等后悔就晚了。所以他一下子买了十袋满满的羊皮袋雪盐,打算留着回去慢慢吃,万一以后盐涨价了,还能再卖出去赚点。

    抱着这个打算的不再少数,特别是云中等地的胡人,这里地方偏僻,盐价通常是中原的数倍,而且还都是没有提纯的青盐。

    至于上等的雪盐,即便是那些大部落也买不到。

    这几个月来,赵国的盐商赚的是盆满钵满。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等到大家都‘储存’好食盐之后,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会卖不动盐。

    “阿爷。”罗孚刚回到部落,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从帐篷中跑了出来,一下子扑到他的怀中。

    “看看,阿爷给你买了什么。”罗孚抱着孩子,嘴角咧出笑容,从怀中掏出一柄骨制短刀,在孩子脸前晃了晃。

    “骨刀!阿爷快给我。”孩子看到骨刀,眼睛顿时一亮,伸手朝着骨刀抓去。

    罗孚将骨刀举高,没有让孩子抓到,如此数次,罗孚方才满意地笑了笑,将骨刀放到孩子手中。

    “谢谢阿爷。”孩子将骨刀紧紧抱在怀中,朝着一旁跑去,准备和小伙伴们炫耀一下自己新得的骨刀。

    “蹬蹬蹬!”

    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名骑兵快速朝这里靠近着。

第两百三十章 给你的,才是你的

    罗孚脸色一变,连忙拉住孩子,低声说道:“快进屋躲起来。”

    没有一个草原上的胡人不认识赵飞骑,因为不认识的已经死了。

    当年赵武灵王带领赵飞骑纵横草原,所过之处,要么臣服,要么毁灭。

    被征服的林胡、楼烦等部落都出了不少骑士跟随赵飞骑作战,充当赵飞骑的扈从。

    战场上他们只要跟着赵飞骑往前冲就行了,不需要任何思考,反正不会输。

    赵飞骑吃肉,他们跟着喝汤,日子过的倒也不错。

    等到后来武灵王去世,他们这些扈从就被遣散回来了。

    他们意识到,新的赵王没有武灵王的胆魄,不敢任用他们这些胡人。

    他们心中虽有不甘,但是也不敢反抗,不要说整个赵国,就是随便一个郡都能将他们碾压。

    只能继续回到草原放牧,过回以前的生活,直到现在。

    孩子似乎意识到事情不对,飞快钻进帐篷中。

    看到赵飞骑停了下来,罗孚连忙迎了上去,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这里是白羊部落吗?”荀以问道。

    “在下正是白羊部落首领罗孚,不知上官有何要事?”罗孚恭敬地说道。

    作为部落之长,必然会说赵国话的,不会说的要么变成肥料,要么被淘汰了。

    “你们白羊部落曾经派了近百名扈从跟随我赵飞骑作战,战死过半,这些年在我赵国与匈奴的战争中也屡次帮助我赵国,付出颇多。我们大王有感白羊部落之功,故赐白羊部落一个入邯郸学院学习的名额。这是通知书。”

    荀以取出一张卡片扔给罗孚,他实在想不明白,赵飞骑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获得名额,凭什么这些贱胡能够获得读书的机会。

    就因为投降的快?

    “通知书?邯郸学院?”罗孚感到这些名字好陌生,自己从来没有听过。

    至于当今赵王是谁,他就更不知道了。

    甚至赵武灵王之后,赵国换了几个君主他都不知道。

    他只知道前几年赵国南部发生了大战,从北疆抽调了不少人过去,连匈奴南下都顾不上。

    直到刚刚才从商人口中得知大战打了好几年,现在已经打完了。

    罗孚实在难以想象,什么规模的大战需要打几年。

    “不错,过段时间会有人过来统计户籍,到时候你只要拿着户籍和通知书便可以去邯郸学院读书了。当然,你们也可以不去,不做强求。看你还算好说话,提醒你一句,你们整个胡人,名额只有一百五十个。”

    荀以大声说道,至于罗孚听不听就不关他们的事了,他巴不得有人不听话,甚至挑起战争,这样他们就可以立功了。

    最近没有战事,他们都沦为送信的了,每一个赵飞骑心中都憋了一股气!

    “读书?让我们去读书?”罗孚有些不解,心中又非常高兴。“多谢上使,小的一定会去。”

    “嗯。”荀以掉头准备回去复命。

    “上使稍等,小的在部落中备下薄酒,上使可否等会儿再走?”罗孚连忙说道。

    “也好。”荀以想到所有通知书都已经送出去,于是点了点头,大步径直朝帐篷中走去,如同主人一般。

    罗孚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仿佛赵人理所应当高人一等。

    “马就交给小的吧,小的部落虽然贫苦,但还有一些上好的马草。”罗孚俯身说道。

    “不用了。”荀以冷声说道,将战马留在帐篷外能够看到的地方。

    罗孚顿时不敢继续说话,在他们这些胡人心中,每一个赵飞骑都是杀人狂魔,绝对不能招惹的存在。

    “我敬您。”酒宴上,罗孚举杯说道,一饮而尽。

    荀以看着碗中有些浑浊的浊酒,眉头微微一皱,不过想到地处北疆,有酒喝就不错了,也没有出言呵斥。

    两名侍女依偎在荀以身旁,一个为他夹菜,一个为他斟酒。

    酒过三巡之后,罗孚开始打听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因为不是什么机密,荀以也没有隐瞒。

    罗孚这才知道赵国最近一年多竟然发生这么多大事。

    “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像赵人一样吗?”罗孚激动地说道。

    他一点不排斥融入赵国,甚至觉得非常荣幸。

    胡人没有文字,语言也是在不断向赵人靠拢,更没有所谓的民族情怀和国家意识。

    什么?

    你说文化灭亡?

    不好意思,我连文化都没有,哪来的文化灭亡?

    以前他们不是没有想过真正融入赵国,问题是赵国看不上他们啊,有用的时候就招过来用用,用完了就如同扔一块破布扔了,他们也不敢反抗。

    “不错。我们大王说,登记户籍之后,你们便算是我赵人,以后不仅子嗣有机会入我邯郸学院学习,你们这些部落也有机会迁往中原。愿意留在北疆的,大王会安排人员来教导你们赵话和礼仪。”荀以点了点头说道。

    “多谢上使,那小的可以将部落迁入中原吗?上使放心,小的绝对不会让赵国为难,这些牛羊就当是小的献给赵国的,只要赵国能赐给我们一些土地,让我们能种地就行了。”罗孚说道。

    和放牧相比,无疑是种地的产出更加稳定。

    如果是大部落首领,罗孚可能还会留恋草原,但是他只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上面还有很多大首领,和整个楼烦部落的楼烦君。

    反正都是给别人当孙子,那为什么不直接给赵国当孙子呢!

    “这次名单上没有你们,不过我听说这里也是可以种地的。”荀以指着脚下说道,他出身荀家,与荀子同族,对一些事情了解的比较多。

    “那……还是算了吧。”罗孚为难地说道。

    如果让他去中原种地他倒是愿意,中原之富庶早已深入人心了,每一个胡人都拥有一个中原梦。

    至于在北疆种地,那还是算了吧。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还能不知道这片土地是什么样?长草倒是能长的不错,长粮食?还不如放牧呢!

    “北疆真能种粮食,我们大王说的。”荀以拍着胸脯说道。

    他觉得赵括说的就肯定是对的。

    不过罗孚很显然没有这个觉悟,对于他来说,赵括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罗孚似乎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罗孚首领,罗孚首领!”

    “上使稍等,好像有人找我。”罗孚拱手说道,起身朝外面走去。

    “我和你一起。”荀以说道。

    “上使在此歇息便可。”两名侍女如同美女蛇缠了上来。

    “哼!”

    荀以脸色一变,冷哼一声,一股杀气从身体中散发出来,侍女脸色一白,吓得瘫坐在地上。

    “罗孚首领,我听说赵国派上使来了,不知可否请出来一见?”

    帐篷外,聚集着两三百骑,为首头戴毡帽,满脸胡须的男人大声问道。

    “上……上官,这……这不是小的喊来的。”罗孚连忙解释道。

    不管是赵飞骑,还是面前的襜褴部落,都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我就是赵国上使,不知你是何人?”荀以上前一步,沉声问道。

    “我听说,白羊部落获得了入邯郸学院学习的名额?我襜褴部落远比白羊部落强大,为何没有名额?”男子大声质问道。

    荀以走到战马前,翻身上马,长刀指向男子,即便一人面对数百胡人,他都没有丝毫畏惧,他知道自己背后站着的是整个赵国,只要他今天回不去,这里所有胡人都会为他陪葬!

    “我是问你是何人?”荀以沉声问道。

    “请赵使先回答我的问题。”男子说道。

    “蹬蹬蹬!”

    又有数骑从远处赶来。

    “怎么回事?”霍寒声问道。

    “胡人欲反。”荀以二话不说,就将帽子扣在了襜褴部落的头上。

    至于是不是真的反,重要吗?

    “吹哨,集合。”霍立刻喊道。

    “诺!”

    随着一声号响,又有数骑从不远处冲来,不过眨眼的功夫,便从地平线赶到了这里。

    十五名赵飞骑,如同千军万马般站在一起。

    “杀!”

    霍一马当先冲了出去,铁蹄踏空,大刀一挥,寒光乍起,一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喷出一尺多高,将地面染红。

    襜褴部落首领致死都没明白,自己不过是拒绝回答名字而已,为什么就被杀了?

    赵人难道就这么不讲理吗?

    讲理?

    不好意思,面对胡人从来不需要讲理,讲的是刀箭。

    谁的刀硬,谁的箭锋利,谁讲的就是道理!

    赵飞骑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噗!”

    一连串的血花飞溅,如同妖艳的彼岸花在草原上盛开。

    在首领被杀的那一刻,所有胡人纷纷转身朝后方逃遁,或者跪地求饶。上百胡人,竟然无一人敢抽出武器反抗!

    赵人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几代胡人早就被赵人杀的胆寒,有敢反抗的早就远遁草原,或迁往其他地方,剩下的都是臣服于赵国的胡人。

    一个冲锋,胡人已经倒下近半。

    “尔等欲反?”

    浑身浴血的霍犹如从地狱中走出,刀尖上鲜血还散发着热气,一滴一滴滴落,仿佛他们的心在流血。

    胡人再一次感受到了赵人的强大!

    “我……我们……只是想问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学院读书。”一名胡人战战兢兢地说道。

    旁边罗孚更是吓得脸色煞白,十五,仅仅十五个赵飞骑,便杀的近三百名胡人不敢反抗。

    “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永远别想伸手拿。”

第两百三十一章 读书

    武城,毛沟里。

    旁晚,三三两两的工人提着工具朝家中走去。

    “大兄,你上次回来之后,官府直接升你做乡宰,赏赐了几百亩田地,还有无数钱粮,家里还有两个隶臣妾。你不在家享福,辛辛苦苦来修路作甚?”干瘦男子问道。

    修路虽然给钱,但很少,只能保证吃饱饭剩一点点。

    虽然对于绝大部分平民而已,这已经是仁政的不能再仁政了,但是对稍微有点资产的人来说,根本犯不着为了这点钱辛辛苦苦从早忙到晚。

    “乃公太能吃了,别人吃三天的馒头,乃公我一顿就吃完了,在家里舍不得敞开了吃,来修路才能放开吃。官府的食肆管饱,兄弟我也不亏,能省一点是一点。”雄鹰摸着肚皮说道。

    都是从穷苦日子过来的,即便现在富裕了,也舍不得花。

    “唉,也是,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干瘦男子叹了一口气。

    “况且快冬天了,省点钱给娃娃买双鞋穿,总不能一到冬天就只能缩在家里吧。对了,你嫂子又有喜了,希望这次能给乃公生个闺女,要是再来个小子,乃公真要累死了。”

    雄鹰嘴上在抱怨,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无论如何都遮掩不住的。

    “恭喜大兄。”

    “恭喜大兄。”

    ……

    众人闻言,纷纷拱手道喜。

    “大兄说的对,等下次打仗,官府再征兵,我一定要到战场上挣一份功名回来,免得我家娃娃以后被人欺负。”干瘦男子捏着拳头,郑重地说道。

    “三儿,你连婆娘都没有,哪来的娃娃?”大家哄的一声大笑道。

    “你们笑话我作甚,我现在虽然没有婆娘,但不代表以后没有,你们等着,等我回家之后,就让母亲托人去说亲,就……就说河东那家姑娘。”三儿伸长脖子急声说道。

    “对了,大兄,前几天咱们一起去参加士卒选拔,就你一个人被选上了,后来官府有派人通知你吗?”一人突然问道。

    “我听说,这次通过选拔的士卒,可都是有军饷拿的,就算不上战场,每个月都有钱粮拿,而且家里还有隶臣帮忙种地。”一人羡慕地说道。

    “只是通过了第一轮而已,第二轮要到邯郸参加,还没有通知具体时间,县尉说到时候会由他带我们过去。据说廉颇将军和乐毅将军要亲自挑选士卒组建军团,军饷仅次于赵飞骑。乃公的目标就是加入乐毅将军的军团。”雄鹰拍着胸脯说道。

    他的武力并不算强悍,当初选拔亲卫军的时候被淘汰了,但是有一手好箭术,通过射声营的选拔还是很有自信的。

    “咦?大兄,快看,你们家门前停了一匹马,还有一群人围在门口,乡老和里长好像都在。”三儿突然指着前面说道。

    “好雄壮的战马,恐怕都有七尺多高了吧。”

    “我在上党的时候,听一个老头说,马六尺以上为马,七尺以上为騋,八尺以上为龙。这就算不是龙,也是最雄壮的騋了。”

    大家震惊地说道。

    赵国多马,但是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过如此雄壮的战马。

    “会不会是来邀请大兄的?”三儿激动地说道,仿佛被邀请的人是他一样。

    “别乱说,估计有别的事情。”雄鹰面色凝重,快步朝家中奔去。

    如此雄壮的战马,还配有马镫和马鞍,赵国只有赵飞骑和亲卫军是这个配置,无论是谁,都说明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良人回来了!”蔷一眼就看到赶来的雄鹰。

    “父亲。”两个小不点看到父亲,兴奋扭着屁股朝父亲跑去,一下子扑到父亲怀中。

    “你就是雄鹰?”赵飞骑看向雄鹰问道。

    “禀这位上官,在下就是雄鹰。”雄鹰将两个孩子放到地上,拱手说道。

    “你应该听说过邯郸学院的事情吧?”赵飞骑说道。

    “听说过。”雄鹰说道。

    这里毕竟不是偏远的草原,来往的商人早就将消息传的到处都是。

    “由于你之前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大王赏赐你一个进入邯郸学院读书的名额,仅限你自己和直系亲属使用,禁止买卖和转让。”赵飞骑说道。

    “进入邯郸学院读书?”雄鹰顿时变得无比激动。

    这可是读书识字啊,自古以来都是只有贵族才能做的事情。

    即便战国时期,知识下沉,但是那些名士有谁是平民?

    一个没有,最差也是落魄的贵族。

    但是,现在雄鹰面前就有一个读书的机会!

    “不错。”赵飞骑笑着点了点头。

    “可以学什么?”雄鹰问道。

    “学什么都行,到时候你自己选择。”

    “俺就算了,还是留给孩子吧。”雄鹰摇了摇头,他虽然也想读书,但是他更愿意将这个机会让给孩子。

    他还想着再立一些功劳,为二娃也争取一个读书名额。

    “当家的。”这时,蔷扯了扯雄鹰的衣袖,小声说道。

    “怎么了?”雄鹰问道。

    “孩子还小,要不……这个名额你用了吧。”蔷小声说道。

    雄鹰年纪并不大,只有二十岁出头。平民家中结婚早,早早就有了孩子。

    “那孩子呢?”雄鹰说道。

    “你读书识字以后,肯定能立更大的功劳,还怕孩子读不了书吗?就算进不了学院,你也可以亲自教他们。”蔷说道。

    “俺家婆娘说的在理。”雄鹰点了点头,看向赵飞骑,“请问这位兄弟,我已经参加了征兵选拔,如果通过考核,还能再去邯郸学院学习吗?”

    他打定主意,如果两者只能选择一个,那就去参加射声营的选拔,将名额让给儿子,然后再想办法为二娃和婆娘肚子里的孩子博得名额。

    “据说可以,但是如果既要参加军团训练,又要学习的话,会非常辛苦。”赵飞骑说道。

    “俺不怕辛苦。”雄鹰拍着胸脯说道。

    “这些你自己决定。这是通知书,一个月内携带通知书和户籍前往邯郸学院报名。”赵飞骑从马袋中取出一张纸质的通知书递给雄鹰。

    “多谢这位兄弟!”雄鹰接过通知书,抱起两个孩子,激动地大吼道,“我要读书了!你爹要读书了。”

第两百三十二章 邯郸学院和藏书阁开放

    参加完赵括婚礼,各国使者并没有离开,他们都在等待一件事:邯郸学院和藏书阁开放。

    作为敌人,他们深深明白邯郸学院和藏书阁的存在会给各国带来巨大的威胁。

    但作为读书人,无人能够拒绝这样的盛况!

    这是一座比稷下学宫更加庞大,更加完善,胸怀更加宽广的学院,规模甚至要超过一座城池,无论贵族与否,无论国家与否,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学院学习。

    十月,赵括正式向天下宣布藏书阁和邯郸学院开放。

    凡有赵国户籍者,皆可凭户籍入藏书阁借书。

    就算没有赵国户籍,一样有机会获得藏书阁借阅资格。

    只要你拥有赵国藏书阁未收录的书籍,交由赵国印刷,便可在藏书阁内任选三部书籍带回家,并获得永久借阅书籍的资格。

    若是赵国民众捐赠书籍,还可获得爵位赏赐,根据书籍价值不同,爵位有高有低,最高可得上大夫,最低也可获得上士。

    这个年代,任何一本书都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水平或许有高有低,绝对不会有滥竽充数之辈,每一本都应当传承下去。

    邯郸学院共设立文、武、数、儒、墨、法、医、农、兵、占星、名、工、黄老、杨朱、纵横、相师、地象水文、音乐、绘画、诗书辞赋、格物、畜牧、庖厨共计二十三个分类,几乎涵盖了这个时代所有的精华。

    学院设立院长一名,由赵括亲自担任。

    每个分院各设一名主祭酒,负责掌管学院事务。主祭酒下面设立祭酒,人数多的,诸如儒家、墨家、法家等,设六到九名祭酒。人数少的,诸如相师、绘画等分院,只有一名主祭酒。

    祭酒下面设博士,负责教授弟子,传道受业解惑。

    赵国尚武成风,各个学派之间更是竞争激烈。每个分院还设有擂台,供学生比试,既可以动嘴,也可以动手。

    学院中心设立一座主擂台,用来供不同学院之间的学生比试。当然,如果有祭酒忍不住,想要上台切磋也是可以的。

    每一座擂台都非常大,四周用高墙围起来,并设有观看台,学生可免费观看,如果其他人想要观看,就要收费了。

    比试规矩每个学院不同,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双方同意即可比试,唯一的硬性标准就是不可致残以及身亡。

    搞笑的是,擂台刚刚建好,儒家就把荀子拉到了擂台上,为了不让荀子担任儒家学院祭酒,儒家出动了九位大儒讨伐荀子,从仁义礼智信诗书易乐御射数等各个方面展开比试,饶是以荀子的实力也顶不过这群大儒狂轰滥炸。

    他强归强,但也不可能样样全能,和一个人比他很自信,和两个比也有希望,和九个人比……还是洗洗睡吧!

    最后荀子一打九,十五战六胜。

    儒家大儒九打一,十五战九胜。

    儒家如愿以偿地将荀子赶跑了。

    然后荀子就跑去法家学院当祭酒了,算是证实了儒家口中的‘异端’。

    紧接着荀子就遭到了慎到后人和李悝后人征讨,可惜法家顶梁柱基本上都在秦国,剩下的几个大猫小猫根本不是荀子的对手,只能让出主祭酒的位置。

    其他分院倒是没有例外,墨家分院主祭酒由墨风担任,医家分院主祭酒由宋衷担任,黄老分院主祭酒由鹖冠子担任,杨朱分院主祭酒由詹何担任,相师分院主祭酒由唐举担任,兵家分院主祭酒有乐毅担任……

    至于文院主祭酒则由蔺相如担任,武院主祭酒由廉颇担任。

    算数分院主祭酒,由一位名叫陈衡的学士担任,他为赵国带来了《周髀算经》原本,数学水平还要在墨风、荀子等人之上。

    邯郸学院外,人山人海,就连漳水对面都站满了人。

    站在所有人最前面的是各国使者以及赵国一众大臣,其中便有曾经在魏国当过相国的孔斌和魏齐,两人见到魏王之后并无尴尬之色,与其他人一样,平静的向魏王行礼。

    他们并没有对不起魏国的地方,君主不欲用臣,臣另谋他路,此乃正道。

    魏王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不过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所有事情都过去了,以后再次见面,便再无旧日君臣情谊。

    一座九尺高的祭坛立于邯郸学院门前,随着九声恢弘的钟声响起,赵括在二十三位主祭酒的簇拥下来到最前面。

    二十三位主祭酒走到祭坛下方停了下来,赵括一人缓缓登上祭坛。

    后方民众目光热切,眼睛紧紧跟随赵括的身影而移动,口中高呼赵国和赵括的名字,声音犹如雷霆霹雳,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此等声望,自古难寻啊!”楚王感慨道。

    吕不韦似乎不经意地说道:“在下本以为赵国只是军事力量雄厚,到了赵国之后,才发现远不止如此。赵国百姓之富庶,齐国所不能及。商业之繁荣,魏国所不能及。大道之平坦,秦国所不及也。又有荀子、公孙龙等名士,蔺相如、虞信等名臣,乐毅、田单等名将,列国所不能及也。”

    “如今更有藏书阁、邯郸学院为基,不管是现在的人才,还是以后的人才,都远在各国之上。”

    “昔日赵国历经大战,国内凋敝,尚能击退五国,并燕之下都,齐之济西。如今赵国国力蒸蒸日上,人才辈出,假以时日,各国危矣!”

    说完,吕不韦看了将渠一眼。

    将渠顿时明白,开口附和道:“我燕国尚有二十万壮丁被拘于赵国,与亲人骨肉分离,至今不能归家。赵国更是封锁我燕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国内贵族早已暗中投靠赵国。我燕国弱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赵国灭亡。”

    将渠声音悲切,不时抬起长袖擦拭眼泪,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众人闻言,顿时心生警惕。

    抵达赵国之后,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深入了解赵国。

    一开始只是惊讶于平坦的道路和百姓干活能有钱拿,但是随着不断的了解,赵国的实力逐渐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虽然不至于如吕不韦所说的那么严重,但是这才短短半年啊,若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呢!

第两百三十三章 大同

    “二十万留在赵国与尹阙二十四万人被杀、华阳十五万人被屠相比如何?与国都被破,王陵被焚相比如何?”虞信沉声问道。

    楚王、魏王、韩王闻言,原本警惕的神情瞬间变成愤怒,不是对虞信的,而是对吕不韦和将渠的。

    “挑拨离间。”楚王冷哼道。

    将渠顿时一滞,不再说话。

    太子柱想要开口说什么,吕不韦连忙拉住,冲着他微微摇头。

    现实不是辩论,所有话都要反驳回去的,再继续说就显得刻意了。

    现在韩魏楚三国还没有感受到赵国的威胁,又有求于赵国,自然会团结在赵国身边。等到感受到赵国的威胁,必然会想到他今天这番话。

    这时,赵括的声音从祭坛上传来。

    “今日,本王种下一座学院。明天,将会有千千万万座学院开遍天下每一个角落。愿天下所有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居有其屋,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幼有所学,老有所终,男有分,女有归。我赵括愿以此为目标,此生不止,奋斗不息!”赵括大声嘶吼道。

    “大王威武!”

    “大王仁德!”

    所有百姓疯狂嘶吼,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哪个君主将他们这些贱民放在眼中,更没有人愿意为他们治病,让他们读书!

    是,现在只有一座学院,还轮不到他们。

    但是,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去奋斗!

    或许这一天还很远,但是他们相信赵括,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

    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是如此单纯,单纯到赵括都不忍欺骗他们。

    各国使者,包括楚王、魏王、韩王,脸色剧变,各种嘶吼、呐喊、欢呼从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耳膜。

    他们自问,自己绝对没有赵括这等民心和威望!

    太子柱面色阴沉,其他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只有他听的非常清楚,赵括说的是‘天下人’,这是第一个敢在所有人面前宣布自己‘志在天下’的君主。

    包括他父王,也只敢一点点谋图天下!

    赵括怎么敢的!

    赵国贵族脸色更是一变!

    大王要开启民智!

    民智若是开启,他们这些贵族怎么办?到时候贵族还是贵族吗?

    “大王!”

    看着赵括走下来祭坛,蔺相如等人苦笑着拱手,这和之前说好的可不一样啊!

    “本王走在最前面,你们只需要跟随本王就好。”赵括的声音不容置疑。

    众人闻言,顿时心中一凛。

    “臣愿意跟随大王。”蔺相如立刻拱手说道。

    “臣等愿跟随大王。”所有人齐声说道。

    “老师,弟子决定留在赵国了。”黄石公突然转身,郑重地对鹖冠子说道。

    “你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幼有所学,老有所终……圣人治世也不过如此,然……这世上哪有什么圣人……”

    鹖冠子微微摇头,他听过太多美好的誓言,也见过太多的人间悲剧。

    年轻的时候或许他还会相信书中的大同社会,上古时期的圣人。

    如今他早已明白,哪有什么大同社会,哪有什么圣人,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罢了。

    现实太苦难,所以人们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缥缈的过去和未来。

    “这个世上或许没有圣人,但只要大王还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弟子就愿意永远追随他。”黄石公坚定地说道。

    “老师尊重你的选择,不过老师还是老老实实当个祭酒,每个月领点粮饷就够了。”鹖冠子说道。

    他早已没有少年时候的热血,相比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更喜欢实际一点的东西。

    “老师,难道你不想实现你梦想中的大同世界吗?”黄石公看向鹖冠子。

    鹖冠子脸庞有些沧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同世界,鹖冠子也不例外。

    他年轻的时候学习黄老的‘无为’,后来觉得‘无为’不足以强国,又开始学习法家的‘法制’。

    如果说荀子是儒家中的法家,那鹖冠子就是道家中的法家。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会沉迷于过去那些所谓‘大同’,也不会对未来的‘大同’抱什么希望。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假的。

    “既然都是梦想了,又怎能实现?”鹖冠子摇了摇头。“这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那老师拭目以待吧。”黄石公坚定地说道。

    不错,这条路现在确实走不通。

    但是哪条路又走通了?

    儒家的道路?

    法家的道路?

    墨家的道路?

    还是黄老的道路?

    不都没有走通吗?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再摸索一条道路试试呢!

    ……

    藏书阁和邯郸学院第二天,各地便不断有人赶来献书,有《九章算术》等数学经典、有《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着作,还有一个叫公羊地的儒生,将自大父公羊高以来口口相传的《春秋公羊传》当场写出,交由赵国刊印。

    更有很多赵括听都没听过,或者没有名字,亦或是口口相传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少的只有寥寥数百字,长的达数万字。

    “大王,云中传来消息,赵飞骑杀死百名胡人,其中一个是胡人首领,有几名部落首领提出抗议。”刘平将情报递了过来。

    赵括打开情报扫了一眼,抬头问道,“有胡人攻击我赵国乡邑吗?”

    “没有。”刘平摇了摇头。

    “他们也就嚷嚷,绝不敢攻击我赵国,如果说匈奴、东胡等胡人是野狼,他们顶多算条狗。”颜聚不屑地说道。

    “那不用管他,一个胡人首领而已,死了就死了。”赵括澹澹地说道。

    “诺。”

    “对了,赵飞骑最近是不是没事干?”赵括皱眉说道。

    “禀大王,确实没什么事。”颜聚挠了挠头。

    到了他们这个程度,依靠训练已经无法提升实力了,因此平时只有常规的训练,用来保持手感,剩下的时间都很自由。

    “没什么事的话,去北疆走一趟。正好北疆三郡在整理户籍,你们协助一下,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抗议。”赵括冷声说道。

    “大王放心,这事末将熟悉。”颜聚兴奋的说道,转身就要朝外走去。

    “等等。”赵括叫住颜聚,“尽量不要杀人,遇到不听话的,全部送去修路,或者送到晋阳挖煤。”

    这些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杀了太可惜了。

    不管是修路还是挖煤,都需要非常多的人,而且有些地段非常危险,事故频发,死一个赵人都心疼老长时间,但是胡人就无所谓了。

    颜聚愣了一下,他们脑子里还从来没有尽量不要杀人这个概念,数息之后才反应过来。

    “大王放心吧,末将很和蔼的。”

第两百三十四章 祖宗之土不可丢

    离开之前,赵括再次宴请楚王、魏王、韩王。

    “寡人想从赵王这里购买一些战马。”楚王举杯说道。

    中原的战马代代用来拉车,体型退化到比边地战马更加矮小,不适合用来乘骑。楚国想要获得上好的战马只能从秦国、赵国和燕国购买。

    以前楚国和秦国商业来往非常频繁,楚国用漆器、黄金等换取秦国的战马,虽然都是阉割过的,但加上从赵国、燕国购买的战马也足够用了。

    然而,从去年开始,秦国从赵国得到了马镫和马鞍,便开始大肆扩招骑兵,严禁国内战马外流,宁愿不要精美的漆器和黄金也不把战马卖给楚国。

    燕国南下的道路也被赵国的切断,想要买马必须经过赵国地盘,但是赵国的战马也禁止南下。

    偌大的楚国,竟然只能购买昂贵的走私马。

    但即便如此,也不够用。

    无奈之下,楚王只能亲自来找赵括了。

    之前所说的战马拉车累坏了,想要几匹好马不过是试探之言,若是赵括态度尚可,便继而提出买马,若是赵括态度冷澹,便不再提此事。

    “不知楚王打算购买多少战马?”赵括问道。

    “三万。”楚王说道。

    不管是骑兵还是战车都需要大量战马,如果可以,楚王甚至想买十万匹战马,不过他也知道赵国不可能答应。

    就算答应,他也买不起。

    “不瞒楚王,近些年来我赵国大战不断,战马损失颇重。而且国内凋敝,马政近乎崩溃,恐怕……无法满足楚国的需求。”赵括叹息地摇了摇头。

    “那一万匹如何,寡人可以用粮食和黄金交换,价格由赵王定。”

    楚王也是实在没办法了,秦国那边死活不松口,就算楚国将价格提升一倍都不卖。

    至于燕国,更不用说了,赵国不同意,燕国的战马一匹都别想南下。

    “现在就是一万匹战马我赵国也拿不出来,想来楚王也不想要六尺以下的矮马吧。”赵括说道。

    “那是自然。”楚王点头说道,楚国只是缺好马,并不是缺马,矮马多的是,西南还有野生的矮马群。“既然如此,赵国能买多少匹马?”

    “楚王先不要着急,本王打算明年出兵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全境。届时,楚国要多少战马有多少战马。”赵括大声说道。

    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北方力量薄弱,数万人要防守两千多里的边境,实在难以顾及所有地方,匈奴趁机南下,攻破高阙塞,占领肥美的河套。

    燕周、李牧虽然都曾率兵击退过匈奴,收复一些土地,但限于兵力的原因,很难对匈奴造成重创。

    而且这些年匈奴日渐壮大,对赵国威胁越来越严重,赵国想要争霸中原,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现在这个后方很显然并不稳定。

    “赵国打算明年攻打匈奴?”魏王惊讶的说道。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

    “本王听说,当初吴王阖闾去世之后,夫差害怕自己忘记越国的仇恨,便安排宫人每天站在高处对自己喊:“夫差,你难道忘记越国杀了你的君父吗?”每每听到喊声,夫差就会站立起来,大声回复道:“不敢!”就这样,吴国终于一日强国一日,最终打败了越国,问鼎中原。”

    “后来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复兴越国,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然后问自己:“你忘了当年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用困难的生活来磨砺自己,最终灭掉吴国。”

    “本王虽比不上夫差、勾践两位君王,但心中亦有志也。祖宗之土,一寸一毫都不能落在敌人之手,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将其收回来。”

    赵括手握成拳,重重地砸在桉台上,身体站起,神情激昂。

    “赵王此言,深得寡人之心。”魏王面色涨红,勐地站了起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声附和道。

    魏王年少之时,魏国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不断衰弱。

    先是在尹阙之战损失二十四万大军,国力大损,又割让河东四百里土地,随后丢掉六十一座城池,紧接着连故都安邑也被秦国占领。

    自那时起,魏王便立誓要振兴魏国。

    但是继位第二年,那个男人便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仿佛是警告一般,攻下魏国两座城。

    第三年,魏冉兵围大梁。

    第四年,胡阳再次击败魏国。

    第五年,魏王为了恢复国力,决定出兵攻打韩国扩充地盘,这次他学聪明了,联合赵国一起行动。接着就被秦国魏冉、白起、胡阳按在地上一顿摩擦,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只剩下主帅芒卯逃了回来……

    ……

    接连的战败,打掉了魏王所有的心气。

    白起更是在魏王心中留下了极大地阴影。

    他想的不再是如何振兴魏国,只要魏国不在他手里灭亡,他便心满意足了。

    但是收复河东之后,魏王那颗枯寂的内心再次跳动起来,他重新看到了魏国复兴的希望!

    河东已经收复,河西还会远吗?

    楚王和韩王眼中皆有些激动,三个难兄难弟都是惨遭秦国打压,特别是楚国,故都还在秦国手中,王陵也被烧毁,每年祭祀只能面对空荡荡的灵牌,心中犹如刀割一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赵括看到三人反应,心中一喜。蔡泽所言果然没错,只要以祖宗之土激之,魏王必会忍不住。

    现在看来何止是魏王,就连楚王和韩王都忍不住。

    这种事若是完全没有希望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有一点点希望,这时候,三国为了收复故土,必然拼尽全力攻打秦国,赵国便可趁机从中获利。

    “赵王好志向,寡人就先在这里恭贺赵王凯旋。”楚王举杯说道。

    “寡人也一样。”韩王一起举杯。

    若是赵括攻打燕国或者齐国,他们为了防止赵国壮大,免不了想办法拖后腿,但是攻打匈奴就不一样了。

    在中原各国看来,四周异族尽是贫瘠之地,就算打下来也增强不了多少实力,还白白损失兵力。这也是为什么楚国拼命往北发展,对南方完全看不上的原因之一。

    “多谢三位国君。”

    望着三人离去的背影,赵括嘴角露出澹澹的微笑,种子已经种下,剩下的就是等待其慢慢发芽。

第两百三十五章 将答案交给时间

    将韩魏楚三国君主送出邯郸十里,齐国使者也过来告退,赵括又亲自送后胜出城,并赠与他一大堆礼物。

    “本王愿与齐国世代交好,还请先生向齐王传达本王的善意。”赵括对后胜说道。

    “外臣一定带到。”后胜看到满满一车礼物,车辙陷入泥土之中,非常高兴地说道。

    这次出使赵国,先是秦国给他送了一堆礼物,现在赵国又给他送了一堆礼物。

    对于两国的想法后胜心里很清楚,“既然你们都给我送礼了,那我谁都不帮,也不算辜负你们吧。”

    ……

    赵括回到王宫,大臣们正在等他。

    “大王,您之前未免太草率了吧,都不和臣等商量一下,就在所有人面前许下如此宏愿。”魏无忌用近乎质问的语气说道。

    之前大庭广众之下,众人不能抹了赵括的面子,只能俯身附和,但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赵括的话的。

    甚至可以说,除了几个还没有经历毒打的年轻人之外,无人赞同赵括的话。

    宏愿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民心,但只要一天没有完成,赵国便会成为各国讨伐的目标。

    但是,这种事有可能实现吗?

    完全不可能。

    别说是天下,就是仅仅在赵国都不可能实现。

    “大家都觉得不能实现吗?”赵括停了下来,目光扫视一圈。

    没有人说话,即便是刚刚加入的黄石公,他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拼一把,但理性告诉他,这个理想并不能实现。

    “去年本王出征的时候,你们有人相信本王会获胜吗?”赵括问道。

    众位大臣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是啊,去年谁能想到赵括会获胜,特别是当得知敌军主帅是武安君白起的时候,邯郸上空犹如笼罩了一层阴霾,死气沉沉。

    即便是尽力帮助赵括的赵胜,也没能想到赵括最终能够胜利,甚至打下来秦国三个半郡。

    “臣愿意相信大王。”墨风第一个说道。

    没有赵括,就没有墨家的今天,他是最愿意相信赵括的人。

    “臣宋衷也愿意相信大王。”宋衷抱拳说道。

    从来没有人给医家这个高的地位,更没有人愿意为医家编纂医书。无论这个理想能不能实现,他医家都愿意跟随在赵括身后。

    不为别的,只为一句‘士为知己者死。’

    “我农家会为赵国提供最高产的种子。”陈辛郑重说道。

    “多谢大家的信任。”赵括俯身一礼,朗声说道,“其实不相信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确实很难实现。但是话本王已经说出去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家不会想让本王收回吧。不如我们将答桉交给时间,等十年之后再看。”

    “臣愿意等十年。”片刻后,魏无忌拱手说道。

    魏无忌开个头之后,众人也都纷纷顺着台阶下来,正如赵括所说,他们总不能逼着赵括把话收回去吧。

    “好了,大家先坐吧。”赵括挥手说道。

    “道路修的怎么样了?”赵括看向魏齐。

    从二月份开始,赵国就没有停止修路,只在五国伐赵的时候降低了速度。

    “禀大王,除了太行山范围内的道路还没有开始修建之外,其他道路都已经动工。预计明年年底之前,除了太原、上党到邯郸的道路之外,其他道路能够全部完工。”魏齐拱手说道。

    赵国以前是有路的,这个年代整天出兵打来打去的,就算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踩出了路。

    因此很多路段只需要在本来的基础上再建一遍水泥路就行了,难度并不是很大。

    但是太行山地区就不一样了,太行八陉无不是险要之地,有的地方只有一步之宽,根本不可能建造水泥路。

    想要将两地连接起来,要么建桥,要么推山。

    赵国建桥技术不算差,至少在漳水、滹池等河流建桥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随着建桥越来越多,技术也在不断增长。

    但是想要在太行山中建桥,至少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完全不可能。

    至于推山……如果用军魂军团的话,到不是没有可能……

    直接将小山头轰碎,填入山谷之中,硬生生铺出来一条道路……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魏齐可不敢提,赵括不答应还好,万一答应了,他能被赵飞骑恨死,甚至被偷偷干掉都有可能。

    老子堂堂军魂军团,送了几个月信,现在又让老子去修路?

    赵括眉头一皱,上党对赵国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用一条宽阔的道路将两地连接起来,就算秦国像上次一样出动六十万大军,赵国都能顶得住。

    “我会让陈衡和公输秧去帮你,一定要尽快将道路建好。”赵括说道。

    陈衡的数学,公输秧的墨家技术都可以辅助修路。

    “诺。”魏齐抱拳说道。

    “另外,本王打算明年出兵攻打河套。明年四月份之前,九原城到邯郸的道路至少要能通车。如果人手不足的话,可直接从屯田兵处调兵。”赵括说道。

    “禀大王……人手现在倒是不缺,主要问题是水泥产量不够……”魏齐说道。

    只要人手足够,多段同时开建,魏齐还是有信心在半年内建好的,但现在限制修路速度是水泥产量,而不是人手。

    “在雁门再建一座水泥厂,另外,晋阳和代县的水泥厂扩建一倍。”赵括说道。

    “诺。”

    “另外,本王打算将上党之战所有战死的士卒的尸骨接回来,在城中建一座英灵殿安放他们,将名字刻在石碑之上,四时节气由我等祭祀,礼节与国君等同,三年后陆续送回家乡安葬,由各地负责祭祀。”赵括说道。

    至于逾越礼制,既然本就礼乐崩坏,那就让他坏的更彻底一点吧。

    在这个为信义而死的时代,这份荣耀足以让所有人奋不顾身。

    “大王仁德。”众臣俯身说道,就算孔穿都没有反对。

    在这个年代,人们对死者非常重视,所谓‘视死者如视生’,特别是贵族,甚至将自己的墓葬建造的比活着的宅子更好,留着自己死后居住。

    武将们更不会有意见,赵括对手下一向大方,连士卒都有如此待遇,他们自然是不必多说。

    “除此之外,战死的家庭每人发放五年抚恤金,五年之后,若长子未满十八,则发放至长子年满十八岁,期间免除所有农税。抚恤金按照每月五石粟米的标准,折合成钱发放。”

    赵国此前除了贵族之外,普通的士卒并没有所谓的抚恤金,死了就死了,最多派人通知家里一下。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通知都不通知。

    这件事情赵括早就想做了,但是赵国财政一直支撑不起,直到盐铁煤炭收回国家专营,才慢慢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赵括一点点实施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臣保证,所有钱财全部会一分不少落入士卒们的亲属手中。”魏无忌郑重地说道。

    赵国所有人都知道,赵括对士卒极为看中,就算是那些因为赵括打算开启民智而不悦的贵族,也不敢在这方面违抗命令。

    毕竟开启民智还是一件不见踪影的事情,而之前落下的人头血迹可还没干。

    地位越高,越珍惜自己的性命,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会选择冒险。

第两百三十六章 治水要记

    “辛苦相国了。”赵括点了点头,“另外,新招的士卒要加紧训练。”

    赵国的士卒都是经历过大战,见过血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都一清二楚,敢拖后腿的早就变成渣渣了,只要稍加训练便是一支精锐。

    “诺。”乐毅、廉颇、庞煖拱手说道。

    “我会让港口每天把鱼送过来,告诉将士们,只要好好训练,每天都有鱼肉吃。”赵括说道。

    受于生产力的限制,别的肉赵括现在不可能满足士卒的需求,但是鱼肉还能做到的。

    这年头海里的鱼多的是,早在数百年前齐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

    之后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同样依靠鱼盐之利发家致富。

    赵国以前无海无船,只能干瞪眼,但是现在已经有海有船。

    赵括将缴获的齐军战船交给袁华,袁华挑了一部分留下作为海军训练之用,其余全部改造成了渔船。除此之外,赵括还在海边建了几个收鱼点,负责收购渔民手中的鱼。

    渔民收入提高,便会有更多的人出海打渔,也算促进赵国渔业的发展。

    不过渔业和盐业有所不同,盐可以运输到天下任何一个地方,时间再长都不会坏。

    但鱼运输非常困难,冬天还好,夏天一天不到就坏了,只能在周围买卖,形成不了大的产业。

    好在现在已经是初冬,温度逐渐降低,走水路可以直达邯郸,然后送入军营,当天送到当天做,每天源源不断,鱼肉不至于坏掉。

    等到夏天,就要想其他办法了。

    赵国的贵族们一开始还会想办法托关系购买一些鱼,毕竟海鱼对于内地来说还是非常珍贵的,就算是贵族也很少能吃到。

    后来赵括得知之后,直接分出来一部分在邯郸和邺城售卖,引得大家争相购买,不仅完全抵消了从渔民手中购买的钱,还能赚不少。

    “如果能让士卒每天都吃到肉,末将敢保证,我玄甲军就算不成军魂军团,至少也会成为超精锐。”廉颇郑重地说道,心中又多了三分信心。

    天下有哪个国家敢让士卒天天吃肉,一个没有!

    别说普通军团,即便是军魂军团都不可能天天吃肉。

    就算是赵国赵飞骑和亲卫军,也是在海船改造好之后,才逐渐普及肉食,以前十天半个月能看到一眼荤腥就不错了。

    这年头养殖成本太大了,就算贵族养一些牲畜也大多是自用,或者供给王宫,很少买卖。

    因为贵族不需要,平民买不起。

    随着粮食产量的提升,赵括也命人搞起了养殖。

    他令人在太行山开了几座养鸡场,在大陆泽搞了养鸭场和养鹅场,在雁门和代郡搞了养牛场和养羊场。

    不过鸡鸭鹅羊是留着吃肉的,牛可不是留着吃肉的,而是留着耕地的,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有禁制杀牛的命令,便是为了耕地,现在赵国大部分家庭都还没有耕牛。

    除此之外,赵括还开办了养猪场,中国养猪历史非常久远,最晚在商朝便开始给猪去势,而且还设有专门给君主养猪的官,叫‘豕人’。

    不过中国本土的黑猪长的慢,而且多是养在厕所,以粑粑为食,又脏又臭,体内还有寄生虫,贵族很少会吃,只有平民才会吃。

    这个年代流行于中层的主要肉食是狗肉,所谓‘狗屠辈’便是如此。

    刘邦好兄弟樊会便是以屠狗为业,朱亥当年也是在大梁卖狗肉的。

    大街上卖狗肉的不少,卖其他肉的则很难看到。

    赵括没有选择大规模养殖狗作为肉食,倒不是怕爱狗人士喷,这年头没有爱狗人士,只有吃狗人士。

    只是狗生性好斗,大规模养殖的难度更高,性价比更低,不如养一些别的。

    因为刚开始养殖,规模并不大,赵括为了防止这些牲畜生病,特地将所有养殖场分开,并且安排专门的兽医照看。

    “末将也一样。”乐毅和庞煖也大声说道。

    “本王相信三位将军。”赵括欣慰地点了点头。

    吃肉和吃素的士卒,战斗力是完全不同的。他花了那么大代价,又是从越国买船,又是买船匠,又是买木头的,还投入了大量钱财和人力,就是为了这一天,能够让所有士卒都能吃上肉。

    假以时日,赵国的军事力量必然会让整个天下震惊。

    “大王,我北疆的兄弟们每天顶着寒风,为国戍边,您可不能忘了我们啊。”李牧嚷嚷道。

    “本王不会忘记北疆弟兄的,只是现在道路还没有建好,等建好之后,海里的鱼便能够送到北疆。到时候,所有兄弟都能吃上鱼肉。”赵括说道。

    “末将替北疆的兄弟拜谢大王,过两天末将回去之后,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李牧大声说道。

    其实李牧心里清楚赵国现在的条件不可能将鱼送到北疆,但即便如此,身为守卫军主将,他也必须做出一个姿态。

    否则其他军团每天只需要训练,便有肉吃,而北疆的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戍边,结果啥都没有,任谁心里都会不平衡。

    现在有了一个解释和保证,大家便能够理解,心里也有个盼头。

    “大王。”这时,刘平快步走了过来。

    “什么事?”赵括问道。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派人送来了自己编纂的一本书,名叫《治水要记》,言赠予大王,只要刊印出来之后送他一本就行了。”

    刘平知道赵括对李冰很重视,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过得知消息之后还是第一时间告诉赵括。

    “李冰《治水要记》!立刻派人刊印,然后送至学院中供学生学习。”赵括大手一挥,下令道。

    他在后世没听过什么《治水要记》,不知道是不是失传了,但不影响对其的重视。

    无论是两千多年后的都江堰,还是现在李冰的事迹,都充分说明了李冰的能力。

    就算得不到李冰,得到他的《治水要记》,至少也能为赵国培养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第两百三十七章 黄石公献计

    “诺。”刘平心中为负责刊印的人员默哀一秒钟,现在需要刊印的书籍都排到明年了。

    没办法,刻凋版虽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但是过程需要非常精细,不能有一个错字,错了一个就要重新凋刻。

    而且赵国的字是从周朝的篆字演变而来,比划多以圆弧为主,比方形字更加难以凋刻,很容易出错,有时候一天都凋刻不了几版。

    众人脸上充满了羡慕,以前李冰的名字最多只是在秦国有名,等到《治水要记》刊印出来,放在学院中,供弟子学习之后,李冰的名声必然会响彻天下。

    毫不夸张的说,到那时候,李冰走到天下任何一个地方,当地官员都会亲自迎接,不仅不用花钱,还有人送钱送粮送女人。临走的时候,还得塞一大堆东西给李冰带走。

    这就是名望!

    赵括看到大家的反应,心中一笑,他倒是忘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身后名的追求。

    “大家若是有什么想写的,也可以写出来,到时候本王会帮大家全部刊印出来。到时候本王放在学院中供大家学习。”赵括说道。

    秉着对大家节操的信任,赵括没有对内容做出限制,应该不会有人写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

    “我们也可以?”众人闻言,顿时呼吸有些急促。

    就连荀子也不列外,他以前在稷下学宫的时候,便想过跟随孔子和孟子,过了中年之后,找一个地方隐居下来,着书立说。

    但是这种私人着书和刊印下来,放在学院做为教材,供天下人学习完全不同。

    以前儒家那群人天天喷他,若是他的书被作为教材,等到十年之后,他的学生遍布天下的时候,谁敢喷他?

    都不用他出手,他的学生就会把这群人喷的狗血淋头。

    “当然可以,无论是带兵打仗的兵法,还是治国强国的经验,甚至是辩论之术,工家技艺等等,都可以写出来。”赵括笑着说道。

    “多谢大王。”众臣激动地说道。

    天下攘攘,要么为名,要么为利。

    他们大多家中殷实,对钱财早已没有兴趣,但是却逃不过名的束缚。

    “好了,大家没事的话,先去忙吧。”赵括挥手说道。

    大家行礼之后,纷纷转身告退,有些急不可耐,不知道是有急事,还是想着回去写书。

    “黄石公还有事?”赵括看着留下来的黄石公,有些奇怪。

    话说赵括以前一直以为黄石公是张良那个家伙用来掩饰自己所虚构的,直到见到真人才知道原来确有其人。

    至于为什么敢肯定面前这个黄石公就一定是传张良兵书的那个黄石公,赵括表示,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在名字里自称公。

    整个赵国,能够跟这个名字媲美的,也就徐大的儿子,徐夫人了。

    “臣有计献与大王。”黄石公整理了一下衣裳,郑重地说道。

    一个人想要在一个势力中快速提升自己的地位,靠一步步爬是完全不现实的,只能另辟蹊径。

    如同商鞅以变法作为晋升之道,范雎以罢黜四贵作为晋升之道一样,黄石公同样想依靠自己的谋略获得赵括的重用。

    黄石公自幼一个人摸爬滚打,虽然后来被鹖冠子收为徒,但师徒两人性格相似,一样的玩世不恭,不拘小节。

    虽然表面上一本正经,却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气质和真正的贵族完全相反。

    不过赵括没有半分看不起的意思,他示意侍卫给黄石公倒一杯茶,做出请的手势,坐直身子,郑重地说道:“本王洗耳恭听。”

    “敢问大王,明年攻打匈奴,可是为了稳定后方?”黄石公问道。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

    现在匈奴虽然还没有统一,但已经是草原上和东胡并列的大势力,所有部落联合在一起,至少能出动数十万大军,对赵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而且和东胡不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上升期,赵国越早出兵,付出的代价越小。

    就算不能完全灭掉匈奴,至少也要将其打废掉,数十年都缓不过劲的那种。

    “我赵国后方除了匈奴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国家。”黄石公说道。

    “先生是说燕国?”赵括说道。

    “不错。”黄石公点了点头。

    “先生有何方法教我?”赵括问道。

    对于燕国赵括已经做出了一些布置,不过他还是想听听黄石公的想法。

    “臣听闻大王今年秋收之时将粮食送往燕国,至屯田兵亲属手中,并答应大家,以后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都会送粮,不会让一个人饿死?”黄石公问道。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

    这是他定下的未来快速收复燕地民心的谋略,虽然现在会亏损很多粮食,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此法只有等到我赵国打下燕国之后才能起到效果。臣有办法可以加快吞并燕国的速度。”

    “燕国四周除了东胡之外,只有我赵国。燕国想要南下与中原沟通,也必须经过我赵国。臣以为我赵国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封锁,严禁中原各国与其进行贸易。燕国地处东北,很多东西都需要从中原获得。长此以往,燕国必然会爆发内乱。”黄石公说道。

    “此事我赵国已经在做了。”赵括说道。

    在击败燕国之后,赵国便对燕国进行了封锁,同时赵牧率领赵国商会对燕国本土的商人进行打击,不断吞并燕国市场。

    当一个国家无法对外展开贸易,而自身结构又不完善,国内很多东西无法自给自足的时候,时间一长,必然会爆发经济危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市场都掌握在敌人手中。

    黄石公有些讶异,不过好在他的准备不止这些。

    “除此之外,我赵国可以在燕国高价收购铜铁,低价倾销粮食,打压燕国粮食价格。燕国苦寒,粮食产量本就很低,甚至有时还要依靠其他国家救助才能渡过冬天。种粮本就没有多少利益,时间长了以后,燕国百姓必然全力炼铁,减少粮食的种植。”

    “等到时机成熟,我赵国再断掉燕国的粮食,燕国的危机必然会更加严重,到时候,失去粮食的燕国,只能束手就擒。”

第两百三十八章 考察民情

    经济战,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的名字,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管仲便利用经济战,将周围一个个国家击垮,使齐国成为天下霸主。

    管仲曾经带头炒作“鲁缟”,就是一种白色的绢布,让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鲁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田,疯狂织缟。

    接着,管仲对贩卖鲁缟的商人施以重奖,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狂潮,田地全部荒废了。

    眼看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鲁国经济瞬间崩溃,哀鸿遍野,被迫向齐国买粮,管仲趁机哄抬粮价,不仅将之前送给鲁国的钱全部赚了回来,鲁国还被迫臣服齐国。

    之后,管仲又用这一招对付楚国,炒作楚国的鹿,倾销粮食,诱使大家都去捕鹿,拖垮了楚国经济,然后率领八国联军攻打楚国,达成了‘召陵之盟’,奠定齐国霸主的位置。

    这种手段从数百年前春秋开始,一直到两千多年的后世,经久不衰,备受人们欢迎。

    由此可见效果是有多好。

    黄石公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向赵括提议。赵国现在几乎将燕国完全封锁,比当初的齐国更加有优势,而且燕国相对赵国来说,也更加弱小,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先生大才!”赵括佩服的说道。

    这个办法如果是一个后世人提出来,赵括丝毫不会感到意外,但是一个战国时期的人提出来,赵括却不得不佩服。

    “臣惶恐,这些计谋其实当年管仲早就用过了,臣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黄石公拱手说道。

    “计谋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计谋的人。数百年前管仲便用过,这数百年过去了,天下人又有几个学会了?寡人常为不得管仲而遗憾,今日喜得先生,如得管仲。”赵括一脸真诚的说道。

    黄石公面色激动,心中有些火热,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臣建议花费重金收买燕国重臣,不仅可以及时获得燕国的情报,还能在关键时刻影响燕国的决定。等到吞并燕国,这些钱财自然会回到我赵国。”

    “先生所言甚是,不过不仅是燕国,其他五国也都可以如此。”赵括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就是前世秦国所用的办法,秦国耗费大量金钱收买六国官员,李牧就是这样被坑死的,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齐国也是相国后胜被收买,坐视五国灭亡,最后轮到自己。

    等到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所有花费的钱财全部回到秦国,顺带还加上了利息。

    “只是……如此一来……需要耗费的钱财恐怕有些多……”黄石公迟疑地说道。

    他刚刚加入赵国,见到赵国又是铺路,又是建学院,又是抚恤金的,每天不知道有多少钱扔出去,对赵国的财政实在是有些把握不准,所以刚刚没敢提。

    “只要本王在,钱不是问题。”赵括澹定地说道。

    现在天下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国家都开始流通纸币,甚至魏国和韩国官方都开始用货币了,完全不知道这玩意对他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他们看来,以前能用铜、金、布、粮食作为货币,现在用纸作为货币也没什么问题,毕竟现在的纸可是非常贵的,本身就具有价值,和其他东西没什么两样。

    而且能够随时兑换成铜板和购买货物,本身又方便,谁会拒绝呢。

    而且随着赵国越发强大,纸币的信用也会越发坚挺,就连偏远的越国,和楚国江南地区,都出现了纸币的踪迹。

    纸币流通到哪里,赵括便能收割到哪里。

    可以说,如果赵括选择不当人,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部都要崩溃,回归到原始以物易物的时期,不过这对赵国来说也没什么好处,赵括不可能去做。

    唯一油盐不进的就是秦国,重农抑商之下,秦国根本没有多少本土商人,仅有的一些还都是小渣渣。

    后来有名的巴氏和乌氏两大土豪,巴氏已经依靠进贡朱砂和秦王搭上了关系,开始暴富之路,乌氏还不知道在哪放牧呢。

    而秦国官方买卖又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很少会用钱币交易,导致纸币很难流通到秦国。

    不过赵国商会最近正在想办法勾搭巴蜀过来的茶商和丝绸商人,把赵国的商品打入秦国。

    “大王英明。”黄石公俯身一拜。

    “一事不烦二主,这两件事本王就拜托先生了,本王会命赵国商会全力配合先生。”赵括扶起黄石公,郑重地说道。

    “多谢大王。”

    黄石公怀揣着极大的信心离开了。

    送走黄石公,赵括起身朝宫外走去。

    君主一味的待在王宫中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只有亲自到外面走一走,足够了解治下,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应该做什么。

    赵括便是这样给赵国一众大臣说的,一众大臣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赵括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考察民情’了。

    当然,护卫是少不了的,虽然上次威胁了秦国,秦王再派出刺客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决定彻底撕破脸皮了。但赵括绝对不会将自己安危放在对手的决定上面。

    贲和盖聂一左一右护卫着赵括,至于炎熊,这家伙太显眼了,一丈多高的身躯,走在大街上跟个灯塔似的,整个邯郸就不认识他的,跟在赵括旁边,百姓一下子就认出赵括了,所以被赵括丢去军营和廉颇练兵了。

    邯郸很繁荣,即便是城外也出现了大片的商业区和住宅区,过往的车辆不绝如缕。

    百姓们通过以工代赈也有一些钱,虽然不多,可能还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但好歹能为自己和家人购置一件冬衣了。

    条件好点的,还能买点碳,留着最冷的几天使用,帮助家里的老人渡过冬天。

    街道上各种叫卖声不断。

    纸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在邯郸,你可以看到天下各地的商人,不管是南方的吴越人,还是西南的巴蜀人,甚至连北方的胡人都有。

    他们操着并不流利的赵国语言,费力地沟通,彼此间虽有争吵,但是没有人动武,盖因赵国坊市的管理人员就在不远处看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211/ 第一时间欣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所写的《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为转载作品,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介绍:
穿越到战国,成为赵括,恰逢长平之战,面对人屠白起,如何逆天改命?
战国末年,百家未黜。
武者一枪断山河,文者一计平天下。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无系统,不签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