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文阅读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txt下载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百三十九章 公共厕所

    坊市里的商品也是应有尽有,从水果、粮食,到珠宝、玉石,甚至还有奴隶。

    如果说这年头平民还能算半个人,那奴隶就完全不算人了,和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买卖,甚至还有专门买卖奴隶的市场,按照壮丁、女人、孩子、老人分类,供大家选择。

    而且这些奴隶市场,大部分都是官营的。

    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俘虏、罪犯及其家属,或者是抓到的胡人。

    赵括虽然同情这些奴隶,但是没有打算废除奴隶,这个时代废除奴隶不现实。

    历史上朱元章限制了贵族奴隶数量,禁制普通人拥有奴隶,照样出现了一大堆‘干爹’‘干娘’。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且这些养子养女比奴隶更加恶心,压迫,表面上是养子养女,其实还是奴隶,但是关系却变成了父子关系,失去了给自己赎身的机会,想跑都跑不掉,到头来还不如奴隶。

    急速发展之下,邯郸城难免有些小瑕疵。

    比如拥挤的街道、地上的垃圾,有些混乱的管理等等。

    赵括看到能解决的,便记下来回去吩咐人处理是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比如街道太过拥挤,只能暂时搁置。

    邯郸城就这么大,除非扩建,否则谁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扩建要等到邯郸学院完全建成之后,才能抽出人手。

    赵括体察民情很简单,在大街上转一圈,或者找一家人多酒楼喝喝酒,顺便听一下大家交谈的内容,心中便有数了。

    一个政策对百姓有没有好处不是靠自己说的,而是看百姓怎么说,也只有百姓最有资格说。

    很多政策表面上是好的,真正实施下去就完全变了样,如果身居王宫,永远都不可能知道。

    “几位客官,来点什么?”赵括刚迈入酒楼,小厮便上前招待。

    作为小厮,最重要的便是眼力劲,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虽然赵括等人穿着朴素,但小厮一眼就看出来,赵括腰间的玉佩能够买下整座酒楼。

    “一坛酒,再来几个你们店的招牌菜就行了。”赵括挥手说道,这家店倒是第一次来。

    “好嘞,客官稍等。”

    赵括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望着外面过来过去的行人,总觉得邯郸似乎少了点什么,但是又想不起来。

    “你们有没有觉得城里少了什么东西?”赵括看向贲和盖聂。

    “没有。”

    两人纷纷摇头,你让他们动手可以,动脑子还是算了吧。

    “那算了,不想了。”赵括叹了一口气。

    “店家,借个茅房用一下。”这时,一个男子匆匆忙忙从外面冲了进来,焦急地说道。

    店家似乎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朝里面一个方向指了一下,便继续用算筹算账。

    男子道谢之后,快速钻了进去。

    “我想起来了,少了厕所!怪不得城里有些脏乱,甚至有时还能闻到澹澹的臭味。”赵括勐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

    白天的时候还好,大庭广众之下没人敢脱裤子,过往的行人也可以借一些店家的茅房上厕所,店家开门做生意,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拒绝。

    但是到了晚上,万籁俱寂,黑灯瞎火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人明明家里明有厕所,也非要跑到外面拉粑粑。

    要是晚上路过某个小巷子,用灯一照,景象蔚为壮观!

    还有城外新增的居住区,因为管理混乱,而且没有城墙,来不及进城的行人便会选择在外面停留。

    晚上方便的时候,没有厕所怎么办?

    自然是在路边解决。

    一个两个人这么干没什么问题,十个八个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当几千个甚至几万个人这么干,问题就大了。

    邯郸城外便会笼罩在一股澹澹的臭味之中,甚至还会在风的作用下吹到城中。

    赵国本来对此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不会造成现在的情况,但是邯郸的扩张太过迅速了,住在城外的民众短时间内追上了城内的民众数量,但是管理制度又跟不上,于是就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去将魏无忌……算了,把触龙叫过来吧。”赵括想到魏无忌现在既要统筹全国政务,又要负责迁移士卒尸骨的事情,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决定放他一马。

    “大王是打算在邯郸建厕所?”贲好奇地问道。

    “不止在邯郸建厕所,赵国所有城池都要建公共厕所。”赵括郑重地说道。

    公共厕所不仅能够改善整座城市的环境,还能够收集粪便沤肥,提升粮食产量。

    这个年代没有化肥,肥料对亩产提升非常非常多,有时甚至能提升三四倍。

    不过正常情况下,一家也就五口到八口人,就算全部都是造粪机器,一年也拉不了多少粑粑,给两三亩地施肥最多了,对总产量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提升的税收就更少了,因此除了一些处在温饱线上的农民重视之外,国君和贵族并不重视。

    但是如果能够将大部分粪便收集起来,供给国家耕种的公田施肥,那提升的产量是非常可观的。

    每家每户产不了多少粪便,全国所有人加起来就多了。而且公田所有收获全部归属国家,不像税收,只是抽取十分之一。

    “那得花多少钱啊。”贲说道,他虽然算术不好,计算不出来具体数字,但也知道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要不了多少钱,况且你什么时候见过本王缺钱?”赵括笑着说道。

    厕所还要多豪华?用木头就能建造,大山里多的是,地皮不要钱,要付的就是人工钱,还有盖屋和打扫厕所、拉粪的工人工钱,总体算下了,只用支付人工钱。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人工钱就是白菜价,放在其他国家可能连白菜价都没有,全是免费干。

    最多一年就回本,剩下的都是赚的。

    “那倒是。”贲嘿嘿一笑,他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赵括的钱花不完,但是他确实没有见过赵括缺过钱。

    等到触龙赶过来,菜已经上一半了,触龙拱手说道:“不知大王找臣何事?”

    “坐,吃完再说。”赵括指着菜说道。

    吃完的时候,实在是不适合谈论此事。

    “诺。”触龙也没有客气,直接坐了下来,拿起快子。

    吃饱喝足之后,赵括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这件事越快越好。公共厕所建成之后,便规定所有人必须到厕所里大小便,违者罚款。”

    “臣明白了。”触龙点了点头,他可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天朝上官,听赵括一说,便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第两百四十章 吕不韦的谋划

    另一边,吕不韦和太子柱乘着马车,一路上摇摇晃晃回到了咸阳。

    和邯郸相比,咸阳就显得冷清了很多,来来往往的多是乘着马车的贵族,行人三三两两,至于拉着沉重货物的商人,几乎很难看到。

    就算有,也是官商。

    没办法,自从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之后,秦国的商业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除了官商之外,民间商人百不存一,处在严重的剥削之中。

    秦国把商业定为末业,商人不入户籍,而是编入市籍,地位也就比赘婿、奴隶稍微强一丁点,这还是商人的高光时刻,等到后来始皇帝一统天下,商人和罪犯几乎没啥两样了。

    吕不韦入秦之后,也因为商人的身份被很多贵族看不起。

    望着车辆缓缓进入咸阳城,吕不韦心情不由变得沉重起来,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向异人交代,难道真将赵括的话转述给他,那异人不气的发疯才怪。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够忍受这样的折辱!

    异人生气没事,但是他和异人的关系决不能破裂。

    当年他在关东也是小有名气的富商,辛辛苦苦帮助异人,送房子、送车子、送金子、甚至送妹子,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借助异人的力量,飞黄腾达吗?

    一旦他和异人的关系因此破裂,那他这么多年的投资也就全部打水漂了。

    吕不韦心中绝不甘心如此!

    回到咸阳没过多长时间,秦王稷便派人将太子柱和吕不韦招了过去。

    “王孙回来了吗?”前往上林苑的路上,吕不韦小声询问带路的侍从。

    “还没有。”侍卫知道面前这个人是秦王眼前的红人,而且和王孙的关系不一般,现在似乎还和太子攀上了关系,也不敢托大,恭敬地回道。

    吕不韦心中松了一口气,没回来就好,只要没回来就还有机会。

    等会儿想办法忽悠秦王或者太子柱给异人说一门亲事,等异人回来之后,就让他成亲,赵姬的事情就算解决了。

    人嘛,总是喜新厌旧的,等到异人怀里抱着新的美娇娘,并且新妇为他诞下子嗣之后,异人就会逐渐遗忘赵姬。

    到时候再将这件事告诉异人,异人就算愤怒,也不会因此和吕不韦决裂。

    当然,女方的身份还要好好挑选一下,就算不能站在自己这面,至少也不能站在对立面。

    很快,吕不韦便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人:楼缓的孙女。

    楼氏是华夏化的楼烦人,在赵武灵王吞并楼烦之后投靠了赵国,后来赵武灵王为了掌控秦国内政,将楼缓派到秦国为相。

    赵武灵王死后,楼缓便被罢相,不过他没有回到赵国,而是选择留在秦国。

    之后楼氏便分为两支,一支在秦国,一支在赵国,现在赵国的一支已经没了,和楼昌一起升天了。

    但是秦国的楼氏和赵国的楼氏还没有出五服,互相之间来往密切,从某种程度来说,楼氏和赵国有仇,和异人以及吕不韦有共同语言。

    而且楼氏是胡人出身,没有秦国贵族看不起商人的臭毛病,也是极少数愿意和吕不韦来往的官宦。

    另外还有一点,楼缓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晚辈又皆是平庸之人,后继无人,如果自己能够促成此事,必然会获得楼氏上下的感激。

    唯一的问题就是秦王和太子不一定会同意,因为楼氏对秦王来说没有拉拢的必要。

    一般来说,秦国要么和韩魏楚三国联姻,要么迎娶国内贵族的嫡女。

    楼氏,太小了。

    吕不韦越想越气,面色铁青,本来他只要把赵姬接回来,所有事情都会完美解决,甚至有可能受到秦王祖孙三代的重用。

    现在却出现这么多变数。吕不韦心中恨死了赵括。

    “只能想办法立为妾了,今日为妾,明日为妃,也不算辱没了楼氏。”吕不韦想到。只要不和异人的关系破裂,他在秦国便能一直获得富贵。

    至于秦王稷的反应,吕不韦并不担心,从太子柱的态度便能看出来秦王稷的态度。况且当年秦王稷连异人这个孙子都不在乎,还指望他在乎重孙子?

    “殿下。”吕不韦喊道。

    “先生有事?”太子柱停下看着吕不韦。

    自小受到秦国的教育,太子柱对有才华的人还是很尊重的,在他看来,吕不韦就是属于有才华的人。

    “王孙异人已是而立之年,如今又在陇西立了大功,与王翦将军击败月氏,为秦国扩地数百里,身为秦氏嗣子,却连夫人都没有……臣觉得似乎不太合适。”吕不韦俯身说道。

    “……先生说的有些道理。”太子柱迟疑地点了点头,如果不是吕不韦提醒,他都没有注意这件事!

    没办法,儿子太多了!

    “臣觉得,该给王孙成亲了。”吕不韦又说道。

    “那这件事就交给先生了。”太子柱挥手说道。

    “多谢殿下。”吕不韦心中一喜,他本以为要费一些口舌说服太子柱,没想到太子柱竟然直接让自己处理。

    欣喜的同时,又有些叹息,异人在太子柱心中的地位果然不高,连婚事都不关心,如果不是因为华阳夫人的枕边风,嗣子之位绝对落不到异人头上。

    “必须要紧紧抓住华阳夫人这棵大树才好乘凉,不知道异人外出征战数月,有没有派人给华阳夫人送礼物,想必以异人的性格恐怕不会注意此事,华阳夫人心中必然会有所不悦,必须想办法弥补回来。”吕不韦心中暗暗沉思。

    想要征服太子柱很难,但是征服华阳夫人很容易,只要征服了华阳夫人就等于征服了太子柱,异人的地位便不可动摇。

    异人的地位不可动摇,他的地位也就更加牢固。

    太子柱和吕不韦见到秦王稷的时候,秦王稷正在上林苑见王翦和异人送给他的六匹纯白色战马。

    上林苑是供秦王打猎、游玩的园林,占地数百里,横跨渭水南北,包罗渭、泾、沣、涝、潏、滈、浐、霸八条河流,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八水绕长安”。

    除此之外,秦王还会在苑内养一些奇花异草,或者奇珍异兽之类,供自己观看赏玩。

第两百四十一章 西王母

    “好马!绝世好马!”秦王稷欣喜地说道。

    秦国虽然也有不少马,但是秦王还是第一次见到六匹纯白色战马,没有一丝杂毛,而且每一匹都有罡元级别的实力。

    “此等神驹岂是区区胡人所能拥有的,这是上天借胡人之手,将此良驹赠与大王啊!”范雎俯身说道。

    “相国说的不错,臣听闻当年周穆王西行,面见西王母,乘坐的便是八骏拉的马车,可日行万里。臣以为,这六匹白马,恐怕便是八骏之六,大王乘坐它们拉的马车,必然能够像周穆王一样见到昆仑之丘的西王母。”王稽紧跟着附和道。

    王稽曾经帮助过范雎逃亡秦国,后来范雎成为相国之后,将他举为河东郡郡守。

    河东郡被三晋联军攻占之后,王稽也就失去了河东郡守的职位,不过因为当初一战秦国上上下下全败了,连秦王自己都败了,所以王稽也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

    “末将愿为大王驾车。”斯离抱拳说道。

    “寡人听闻相国博学多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不知可否为寡人解惑,西方真有西王母吗?”秦王一边抚摸着战马,一边问道。

    范雎心中一惊,这话可不好回答。

    如果说没有,那就是否定了西王母的存在,但是秦王现在很显然对传说中的西王母产生了兴趣。

    如果说有,秦王很有可能会派人去寻找,到时候没找到他必然会受到牵连,而且秦王的国力还会因为寻找西王母而衰弱。

    若是找到了……

    没有若是!

    怎么可能找到!

    必须想办法打消秦王的念头,想到这里,范雎开口说道。

    “臣听前线传来的消息,月氏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便是逃往遥远的西方。由此可见,即便是遥远的极西之地,也是有人居住的,甚至可能拥有国家。臣亦听说黔中郡以南有部落以女子为首领。臣私以为,或许西王母真的存在,但也只是一个小国的女王,必然不可能是传说中的仙人。”

    “女王!”秦王闻言,非但没有被范雎打消念头,反而看着西方,一脸的兴致勃勃。

    他本以为自己的后宫什么样的女人都有,但是经过范雎的提醒,秦王稷忽然发现,自己的后宫还缺少女王!

    坏了!

    看到秦王的反应,范雎顿时意识到有些不妙,连忙继续说道:“大王……”

    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进来,禀报道:“大王,太子殿下和吕不韦已经到外面了。”

    “让他们先在殿内等候。”秦王说道。

    “诺。”

    “大王,不如先见太子吧。”范雎拱手说道。

    “也好。”秦王稷点了点头,朝着不远处的一座宫殿走去。

    范雎走在后面,狠狠地瞪了王稽一眼:没事找事,拍马屁就拍马屁,扯什么西王母!

    王稽挠了挠头,有些不明所以,老子附和你的话,你怎么还不高兴了!

    “太子和吕卿此次出使赵国可否顺利?”秦王稷扶起太子柱和吕不韦,笑着说道。

    “禀大王,总体还算顺利,只是赵国不愿送回王孙的侍妾和孩子。”吕不韦拱手道。

    秦王果然如异人所料,对赵姬之事并不关心,挥手说道:“吕卿好好和寡人说说,那邯郸学院真的如传闻所言,有一座城池那么大,那藏书阁真的有那么多书?”

    其他人也纷纷竖起耳朵,眼睛紧紧盯着吕不韦。

    “禀大王,邯郸学院比之普通的城池只大不小,而且据说还没有完全建成,学院更设立二十三座分院,大的如法墨儒,足足数千弟子,小的如相师、庖厨只有十余人。”吕不韦说道。

    “臣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学院教庖厨的。”范雎笑着说道。

    秦王脸上也露出笑容,官方学院教庖厨,确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他们也没有因此贬低,现在还后来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如果是宋朝,敢将庖厨和士子并列,学院就等着被拆吧,就算是皇帝也是一样!

    “藏书阁建于邯郸城中,高三层,赵王曾邀请臣等使者观赏过一次藏书阁,里面至少藏书十万卷。而且每卷书籍都拓印了很多份,供不同的人借阅。”吕不韦说道。

    虽然没有见到赵国是怎么印刷的,但是从每本书相同的字迹,吕不韦很快便分析出这些书是拓印的。

    “赵国真乃我秦国大敌,可恨我秦国没能得到赵国的造纸术,否则会省去很多麻烦。”秦王沉声说道。

    秦国虽然紧跟着赵国建造了藏书阁,但是受于条件的限制,藏书的数量远远不能和赵国相比,除非他将藏书阁建造的比赵国大十倍。

    “禀大王,赵国还有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和沙子混合之后,与石子铺在地上,会凝固在一起,如同石头一样坚硬,赵国用它铺成的道路又宽阔又平坦,下雨天也能通行。短距离和普通道路差别不大,但是如果行驶数百上千里地,能够节省大半的时间。”吕不韦说道。

    “节省这么长时间?可有实物?”秦王连忙问道。

    如果能节省大半的时间,就意味着路上的损耗能够减少大半,以前能支撑十万大军作战一年的粮食,现在便有可能作战两年!

    对于秦国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大王稍等。”吕不韦对旁边侍卫吩咐了一下,不一会儿,一名侍卫提着半袋水泥走了进来。

    这是吕不韦偷偷从负责修路的工人那里高价购买的水泥,赵国虽然在水泥厂派了重兵把守,但是不可能在所有施工地点安排重兵看守。

    即便赵国下令严禁偷盗水泥,违者重罚,但是重金诱惑下,还是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不过赵括就算得知也无所谓,只要技术不泄露,秦国买再多的水泥也只能干瞪眼。

    “大王请看,这便是水泥。”吕不韦说道。

    “取一些河沙和石子过来。”秦王稷吩咐道。

    不一会儿,侍卫便取来了河沙和石子,按照吕不韦的吩咐,将石子铺在地上,然后将水泥和黄沙搅拌均匀铺在石子上面抹平。

    秦王看着逐渐凝固的水泥,刚要让人试试,吕不韦阻止道:“铺路的工人说要等半个时辰表面才能凝固,一天之后才能完全凝固。”

    “那就再等等。”秦王说道,这点时间他还是等得起的,“吕卿在赵国还有什么见闻?”

第两百四十二章 抑商

    “赵国的商业非常繁荣,来往商人络绎不绝,车辆排成一条长龙,为赵国带来了大量的商税。臣从商人那里得知,赵国从数月前开始,便一直在收购粮食,钱财可能便是从商税中得来。另外,赵国还在组织黔首修路,每天给黔首结算工钱,因为有钱拿,黔首们干活的兴致很高,赵王在黔首中的威望也因此非常高。”吕不韦说道。

    百姓们的心思很单纯,他们不懂那些弯弯道道,也没有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拥戴谁,别的说再多都是虚的。

    以前自带干粮白给官府干活,干不好还要被打骂。

    现在大家虽然累点,但是有钱拿,能吃饱饭,冬天的时候能买件厚一点的衣服,这就够了。

    赵括是吕不韦见过在黔首中威望最高的君主,和秦王稷比起来,唯一的弱点就是登基时间短,各种政策刚刚实施没多久,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秦王稷右手握着腰间的剑柄,眼睛微眯,眉目紧锁,如果说以前赵国的还有学习秦国的影子在里面,但是在商业方面,赵国和秦国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商业为赵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使得赵国快速从战后的饥贫中脱离出来,并且还在逐步提升。

    反观秦国,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

    一时间,秦王稷有些犹豫,不知道哪条路更好。

    这时,王稽上前一步,俯身说道:

    “大王,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建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拥民无所食,是必农。”

    这是商鞅曾经说过的话,意思就是不准士大夫家族雇佣工人修建房屋,即使是国家征发百姓服徭役,也不能给他们发放工钱,这样百姓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只能乖乖滚去种地。

    商鞅虽然被秦惠王杀了,但是他所制定的秦法却被传承了下来,成为秦国的强国之本。

    秦国,有人敢骂商鞅,但是没有敢骂秦法。

    秦法规定,秦国必须重农抑商!

    “商人不事生产,依靠投机倒把,便能身着绸缎,购买奴仆,前呼后拥,娶妻纳妾。而黔首每天辛辛苦苦种地养蚕,却只能身披粗缯,勉强度日。长此以往下去,谁还会去种地?”

    “若是人人都能不依靠种地产出粮食,而是通过做工养活自己,那谁还会去辛辛苦苦种地?”

    “田里的土地无人耕种,国家就没有粮食。国家没有粮食,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赵王此举,乃自取灭亡。臣为大王贺!”王稽两眼放光,神色激动,大声说道。

    “赵国一直在购买粮食,怎么可能会缺粮?”太子柱皱眉说道。

    “请问太子殿下,若是赵国粮仓溢满,不缺粮食,还会买粮草吗?”王稽俯身问道。

    太子柱没有说话,他觉得事情不是王稽所说的这么简单,但是他又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正是因为赵国的黔首可以通过经商、做工来养活自己,导致赵国土地无人耕种,粮食短缺,所以赵国才不断从其他各国购买粮草。我秦国只要联合其他国家,不将粮食卖往赵国,赵国必然国困民饥,到时候,我秦国只要遣一偏军,便可吞并赵国。”王稽大声说道。

    “吕卿觉得呢?”秦王没有表明态度,而是看向吕不韦,当遇到大臣之间想法有冲突的时候,他都会让双方说完,然后再做出判断。

    而且吕不韦本身就是商人,对商人的理解是其他人所比不了的。

    放到以前,秦王稷肯定不会有重用商人的想法,毕竟重农抑商是秦国一直以来的政策,但是赵国的变化实在让他有些眼馋。

    如果能让秦国变强,能让秦国富裕起来,改变一下也未尝不可。

    秦国,从来不是一个缺乏改变的国家。

    至于秦法规定的重农抑商,秦王稷表示,秦法能够约束秦国所有人,唯独约束不了他。

    国君,凌驾于秦法之上!

    吕不韦低着头,手心紧紧攒在一起,全是汗。

    重农抑商在秦国早就深入人心,他说任何一句帮助商人的话都有可能遭到官贵群起而攻之,王稽的表现就是例子。

    但是现在秦王很显然对商业产生了兴趣,他如果能够说服秦王改革,重视商业,很有可能能更进一步,和商鞅一样位极人臣,封侯拜相,将秦国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然,最后八成也会和商鞅一样死的很惨。

    或者后退一步,按照现在轨迹继续。

    他如今已经进入秦王稷的视野,和太子拉近关系,而且逐渐受到重用,在秦国站稳脚跟,等到异人继位,荣华富贵是板上钉钉的事,同样能够封侯拜相,只是时间上会晚一些。

    吕不韦是一个商人,最善权衡利弊,他没有以身殉道的觉悟,这种投资大,回报小,而且有生命危险的傻事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回大王。臣以为,赵国多贫瘠之地,只能通过商人购买粮食才能养活全国黔首,而我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座粮仓,黔首殷实,需要的不是买粮,而是控制粮食外流。商人逐利,如果完全开放商人,我秦国的粮食必然会流向关东,因此必须限制民间商人。”

    吕不韦似乎完全抛开自己商人的身份,站在秦国的角度,为秦国着想。

    “既然吕卿也是这么认为,那此事便暂且作罢。”秦王稷挥手道,重农抑商之后,秦国的国力确实在提升,轻易更改风险太大,“那众卿以为,联合其他各国,禁止粮食流入赵国的事,是否可行?”

    赵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到秦国都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但是其他方面,特别是农业一直都是短板,如果能够从粮食入手,将赵国拖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还是秦王不知道赵国已经培育出更高产的良种,否则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搞垮赵国。

    “禀大王,在臣看来,韩魏楚三国对赵国依旧颇为信任,短时间内不会选择亲附我秦国。燕国又地处东北,与我秦国相距千里,南下的道路被赵国完全阻断,很难与我秦国呼应。单凭齐国,恐怕很难限制赵国。”吕不韦说道。

第两百四十三章 西行

    这话还是客气的,实际上在吕不韦看来,秦国的名声已经臭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相信他。就连齐燕两国,如果不是迫于赵国的威胁,都不可能和秦国结盟。

    未来除非赵国和韩魏楚三国反目成仇,或者赵国的强大令三国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否则三国不大可能倒向秦国。

    秦王稷脸色有些阴郁,如今三晋如同一座大山横在东方,完全挡住了秦国东出的道路,秦王稷心中不由想到王稽所说的西王母。

    “寡人欲派人西行,寻找西王母!”秦王稷勐拍桌子,大声说道。

    秦国南面是荒林,北面是流沙,东面已经被三晋堵死,只剩下西面一个扩张方向。

    秦王以前以为秦国西面只是蛮荒之地,如今得知极西之地很有可能还有国家,就算不为西王母,也要西行!

    “大王,西王母只是巴蜀之地的传说,不可当真啊。”范雎立刻劝阻道。

    “西王母?”太子柱和吕不韦有些疑惑,一旁宦官小声将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两人这才明白。

    “太子和吕卿觉得呢?”秦王稷沉声问道。

    “父王,此举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对我秦国毫无益处。就算找到了西王母,也不过是一女子罢了,父王想要什么样的女子我秦国没有?何必要寻找西王母。”太子柱肃然道。

    秦王稷叹了一口气,这逆子真的以为他是为了寻找西王母吗?

    秦国的军功制注定了一条不断扩张的道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好在一直以来,都是敌死,秦国的地盘在不断变大。

    但是如今三晋横在前面,挡住了秦国的去路,也挡住军功制。

    如果秦国在对外战争中长时间无法获得胜利,百姓无法通过战争获得利益,甚至大量伤亡,便会导致人人畏战,秦国的军功制也会崩溃。

    一旦军功制崩溃,秦国也就亡了!

    而且秦国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来完成吕不韦的战略。

    秦国的两个半盟友,燕国和越国距离秦国甚远,齐国太后掌权,态度不清,除了依靠自己还能依靠谁?

    “除非能够在对抗三晋的战争中获胜,否则西行是必须的。”秦王稷不容置疑地说道。

    “大王,王孙异人和王翦将军刚刚击败月氏,我秦国还没有完全掌控月氏的土地。因此,臣以为此事不宜交给军队。”

    吕不韦思索片刻,顿时意识到商人的机会和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次不仅不会得罪官贵,甚至还能得到官贵的感激。

    秦国尚武,人人都想在战场上获得功勋,但是没有人愿意前往遥远的蛮荒之地,寻找所谓的西王母!

    到战场上还有可能活着回来,前往从来没有人去过的极西之地,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

    但是如果将这些事甩给商人,大家不仅不会反对,反而还会赞同。

    商人能够探索出新的道路,将士们便多了立功的机会。

    商人们无功而返,甚至死在外面,对大家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

    对于商人来说,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提升自己地位的机会。

    同样,对于吕不韦来说,只要促成此事,不仅会获得部分官贵的好感,而且很有可能会被秦王任命负责此事,提升权利。

    “不交给军队?那交给谁?”秦王稷有些好奇。

    “商人。”吕不韦大声说道,“极西之地遥远,若是大王派遣普通的士卒,人少了很难达到效果。人多了,无法供用粮草。如果派遣精锐军团,万一回不来了,对我秦国将是沉重的打击。”

    “但商人就不一样了,大王只要给他们一个身份,让他们自己上路就行了。如果能回来,大王再给予重赏,若是回不来,大王也没有任何损失。再选派一些商人过去就行了。”

    “而且商人目标小,不容易被人注意,善于与人沟通,就算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能迅速融入进去,更有利于大王的规划。”

    “大王,不韦先生所言极是。”这次,范雎没有反对吕不韦。

    和秦王稷执意西行相比,派几个商人过去,对秦国的影响太小了。

    “寡人再考虑考虑。”秦王稷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他坚持西行,一方面确实是出于秦国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私心作祟,想要见一见传说中的西王母。

    他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得益于年轻的时候被宣太后架空,不用为政务操心,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但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可能就没了。

    如果能够见到传说中的西王母,说不定能够长生不老!

    即便西王母如范雎所说,只是一个女王,那也不错,秦国历代君主,可还没有一个人迎娶过女王的!

    秦王稷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想到此处,依然有些热血沸腾!

    “大王,水泥凝固的差不多了。”吕不韦俯身说道。

    “试试吧。”秦王稷指着旁边一名侍卫说道,“你来用锤子砸砸看。”

    旁边侍卫不知从哪里找到的锤子,也没敢太用力,敲了一下,水泥路面没有任何反应。

    “臣来吧。”吕不韦拱手说道。

    看到秦王点头,侍卫恭敬地将锤子交到吕不韦手中,吕不韦挥起锤子,勐地一砸,‘冬’的一声,水泥地面微微凹下去一小块,但整体上依然完整。

    “好东西,立刻让墨家开始研究,三个月之内务必将水泥造出来。”秦王稷欣喜地说道,他没有吹毛求疵,现在的效果已经超过他的预料了。而且这还是没有完全凝固的,完全凝固之后效果必然更好。

    赵国能用他来铺路,成本不可能太高,既然赵国墨家能够造出来,那秦国墨家没有理由造不出来。

    不过想到赵国的纸,秦王心中又有怒火升起。

    “吕卿此次出使赵国有功,升爵二级,赏金五百镒,赐宅院一座。”秦王稷说道。

    “多谢大王。”吕不韦俯身说道。

    “太子留下,你们先退下吧。”秦王稷挥手道。

    “臣等告退。”众人俯身告退。

    “身体怎么样了?”众人走后,秦王稷身上的威严一扫而光,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劳烦父王挂牵,虽未能根治,但已经得到缓解。”太子柱拱手说道。

    他在邯郸找了很多名医,包括襄子也亲自为他诊治,最后告诉他,只有留在邯郸两三年,一步步治疗,才有可能治好。

    现在秦国这种情况,他怎么可能留在邯郸。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秦王啥时候走了,他留在邯郸,尸体都摸不到热乎的。

    而且赵国又不是傻子,自己留在邯郸短时间内不被发现,时间长了必然会被发现。

    再三考虑之后,太子柱还是选择回来。

    “为父会继续派人为你寻找名医。”秦王稷叹了一口气。

    “多谢父王。”

    “将你们这一路上经历的事情都说一遍,还有你对吕不韦的看法。”秦王稷说道。

第两百四十四章 乖宝宝

    云中郡。

    “将军,我敬您。”大堂之上,一个满脸胡茬的首领举起盛着酒的碗,一饮而尽,接着将碗底露出来,表示自己一滴没剩,满脸堆笑的看着颜聚。

    “嗯。”颜聚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两侧各有一名女子为他斟酒、捶腿,其中一名正是首领的女儿,看到对方将就喝完,颜聚只是鼻腔中发出‘嗯’,连酒杯都没有端起来。

    胡茬首领见状,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默默坐回座位上。

    下方大大小小数十个胡人部落首领,有林胡的,楼烦的,代胡的,襜褴的……多到颜聚根本分不清这些部落到底处于哪个部分的胡人,包括现在向他敬酒的这个部落首领,颜聚都不知道是属于哪个胡人部落的。

    不过这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他只要知道对方都是胡人就行了,何必去区分那么细。

    “将军放心,我们已经让部落全力配合官府统计人口,丈量土地。属下用人头担保,绝对不会出现意外,将军若是不信,可以和属下前去部落查看。”坐在右侧第一个位置的老人堆着笑脸说道。

    他是林胡最大的部落的首领,名叫铁格,如今已经近七十岁了,是现存胡人中少有的几个见过赵武灵王的首领。

    数十年前,赵武灵王横扫北疆,百战百胜,铁格见到情况不对,杀死了之前的林胡王,也就是自己的父亲,然后率领林胡投靠赵武灵王,保存了部落。

    等到赵武灵王灭掉中山之后,将中山王迁到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不甘的楼烦王邀请中山王和铁格谋反,铁格没有回应,之后楼烦王和中山王果然被赵武灵王所杀。

    事后铁格立刻宣布取消王号,不再称王,并且将林胡分开,自己只统帅一部分林胡。

    这数十年间,有部落被赵国屠灭,有部落被匈奴屠灭,有部落被当初的楼烦、林胡旧部屠灭,唯有铁格部落一直在北疆屹立不倒,甚至有隐隐壮大的趋势。

    不过铁格一直在控制部落的规模,一旦人口过多,便会分出去一部分。

    “本将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颜聚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

    “那属下就先告退了。”众位首领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去去去,你们也下去。”颜聚又对着趴在自己身上,不肯离开的两个胡女说道。

    颜聚一脸的郁闷,本以为到了北疆之后,能够好好发泄一番,杀的胡人血流成河,谁知道这些胡人见到赵飞骑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无论是统计户籍,还是丈量土地,亦或是迁入内地,都无比配合,甚至比赵国的贵族还配合。

    那些贵族明里不敢反抗,但是暗里一直在阻挠赵国清量土地,统计户籍。

    这些胡人不仅没有任何阻挠,甚至连奴隶都拉出来了。

    一个个跟乖宝宝似的,颜聚都不好意思欺负他们。

    “这群胡人一直都是这样?”颜聚无语,他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胡人当年是怎么成为赵国,乃至中原的大患的。

    “敢反抗的早就被杀的,敢斗争的也都逃到河南地(河套以南)或逃往阴山以北,剩下的都是软骨头,不敢反抗很正常。”副将李谦摇晃着酒杯,澹澹地说道。

    他年轻的时候跟随过赵武灵王,不过那时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卒,如今已经成为了赵国第一军团的副将。

    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胡人的变化。

    赵武灵王继位之初,不要说林胡、楼烦、匈奴这样强大的胡人,就是代胡对赵国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不时南下劫掠赵国。

    后来赵武灵王奋发图强,选贤举能,赵国实力不断提升,最后灭掉代胡、林胡、楼烦等部落,稍微敢有异动的,全部被杀了,而杀人最多的便是赵武灵王麾下的赵飞骑。

    在李谦看来,胡人害怕很正常,除非他们想再次感受一下当年的恐怖。

    “难道我们就这样在这里干待着?”颜聚不爽地说道:“大王让我们弄一些不听话的胡人去修路和挖煤,我们总不能一个人也不送去吧。”

    “末将手掌也有些痒了,本以为有了大王的命令,能大干一场,没想到这群人跪的竟然这么快。”霍吐槽道。

    “如果不是你上次二话不说杀了这么多人,他们能吓成这样吗?”颜聚瞪了霍一眼。

    “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如果不是末将,大王能派您过来吗?”霍说道,“要不,我们和李牧将军打一声招呼,去塞外北狩?”

    “不行,你们没去过塞北不懂,那里和关内不同,一望无际全是草原。现在已经是冬天,一旦下雪,迷失方向,就算是我们也会全军覆没。”李谦摇头说道。

    在大自然面前,可不会管你军魂不军魂,运气不好,统统灭掉。

    “那我们去云中,李牧将军不是说河套还有不少胡人吗,我们去攻打他们。”颜聚指着地图说道。

    赵国最西面就是云中郡,巅峰时期掌管整个河套地区,不过自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力度不断减小。

    长平之战期间更是大幅缩水,如今实际上能完整控制的地区只有九原城以东。九原城以西都是羁縻区,理论上是属于赵国的,实际上在胡人的控制范围内。

    李牧到北疆之后收复了不少失地,不过云中郡精华区都在东面靠近雁门的位置。九原城以西,往往数百里才一座小城,打下来也很难守住,又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撑驻兵,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如此一来,我们的粮草需要自行解决。”李谦说道。

    按理来说,颜聚并没有出兵攻打胡人的权利,但是河套本来就是属于赵国领土,而且赵国领土内,本来就有胡人,再加上是赵括命他前往北疆压制不听话的胡人的,那自然是谁不听话就揍谁,倒也不算擅自出兵。

    一般来说,这种将领打擦边球的情况,打赢了一切好说,君主不仅不会追究,反而会赞赏。

    如果打输了,不好意思,那你就等着吧!

    “粮草从胡人那里获得就行了,冬天他们也不会到处迁徙,很容易找到。”颜聚两只手撑着桌子,沉声说道,“去向胡人要几个向导和一份精确完整的地图。”

第两百四十五章 一起名垂千古

    “首领,难道我们就一直听从那些赵人的话吗?”回去的路上,一位年轻胡人不甘地说道。

    “啪!”铁格一巴掌打在年轻人的脸上,将其打翻在地,周围所有人难以置信地看着铁格。

    “只要赵国在,我林胡永远是赵国的一条狗,如果你胆敢有其他心思,我便将你逐出部落。”铁格愤怒地说道。

    “我林胡控弦之士十万,未必没有战胜赵国的机会。”年轻人不服气的说道。

    “西面的月氏前不久被秦国灭了。”铁格缓缓吐出来一个消息。

    “什么!”所有人惊呼。

    月氏的实力比林胡全盛时期还要强大,竟然说灭就灭了。

    “月氏在秦国面前,连半年都没有坚持到。但是秦国,却败在了赵国手中。你现在还觉得我们能击败赵国吗?”

    和其他胡人不同,铁格非常注重收集消息,他还在部落中建了一座城池,供附近的商人到此交易。

    商人的消息是最灵通的,铁格能够从商人口中得到天下各地的消息,这才是他一直能够稳坐北疆的原因。

    铁格不是赵国的死忠,他深知林胡弱小,只有投靠强者才能生存,之前长平之战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过联合匈奴对抗赵国,但是赵国实力仍存,即便是留在北疆的数万人,想灭林胡也非常容易,所以他一直没有轻举妄等,静静等待赵国战败的消息传来。

    然而,最后出乎他的预料,赵国竟然赢了。

    他立刻切断所有和匈奴联系,然后为赵国送了数千头牛羊,犒劳北疆的将士。

    这次赵国统计户籍更是让所有林胡部落必须服从赵国的命令。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楼烦和代胡等部落竟然也没有人敢跳出来反抗!

    真是一群见风使舵的小人!

    “能,只要所有部落齐心协力,再联合匈奴和东胡,我们一定能击败赵国。即便是最后败了,我们林胡也可以退到西套去,总比给赵国当狗好吧。”年轻人握紧拳头,咬牙说道。

    “好小子,有志气。”铁格走到年轻人面前,欣慰地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

    年轻人得到夸奖,昂首挺胸。

    “现在室内只有三名赵将,你去将他们杀了,我林胡今天便起兵反赵。”铁格沉声说道。

    “好!今天我便杀了三个赵狗。”年轻人提着武器,咬牙朝着后面走去,刚走两步,突然停了下来,浑身颤抖,怎么也迈不开脚步。

    “属下……愿意给赵人当狗。”年轻人勐地转身,双目血红,不甘地说道。

    铁格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能活下去,一种是强者,另一种是臣服强者的人。

    如果年轻人真的敢反抗,铁格必然会阻止他,然后分给他一部分族人,让其西行,为林胡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现在,年轻人想要反抗,却又不敢牺牲。愿意臣服,却又不甘心。

    这样的人,早晚有一天会为部落带来灾祸。

    “你再好好考虑考虑。”铁格不动声色的对身旁侍卫使了个颜色。

    ……

    “大王,入学的胡人已经送至邯郸学院了,一百五十人,一个不少,是直接分到各个学院还是……”虞信捧着一本花名册从外面走了进来。

    “胡人的办事效率还是挺快的。”赵括笑着说道,从下达命令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一个月时间,胡人就把入学的人员全部送来了,这效率比赵国的办事效率都快。

    “赵飞骑就在北疆,就算再给胡人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反抗。”庞煖笑着说道。

    依靠赵武灵王的余威,赵国收服胡人的难度比秦国收服义渠和巴蜀难度小太多了。

    秦国对巴蜀还有优惠政策,可以减免赋税,即便如此,巴蜀还经常反叛,赵国对胡人没有任何优惠,只有一条,要么听话,要么死!

    不过赵国对听话的胡人要比秦国宽松很多。

    “这些胡人不识赵字,大部分不懂赵语,需要从头交起,就没有必要分开了,全部交给儒家吧。”赵括想了一下说道。

    诸子百家中,若是论哪一家教化的能力最强,那么非儒家莫属。

    最好能够将这些胡人全部教成翩翩君子,让礼乐的光辉普照天下,而且儒家最看重的就是教化之功,尤其是教化异族,这是孔子当年都没有挑战过的事情。

    “大王放心吧。”孔穿自信地说道。“若是能够教化所有胡人,就算是先祖也不能及也!”

    “对了,从今以后禁止称呼他们为胡人,改以地名称呼,明白了吗?”赵括说道,他要从根子上消除胡人这个称谓。

    从今以后,赵国境内,只有赵人!

    “诺。”众人瞬间便明白赵括的意图。

    “对了,这是农家和天仓氏兄弟的谏言,你们看一下。”赵括指着桌子上一封信件说道。

    虞信拿起书信,打开一看,神色有些动容,“冬天无事,将全国各地所有种地种得好的农民召集起来,探讨如何种地!”

    农家和天仓氏为了提升产量,从种子和耕种技术两方面入手。

    但是耕种这方面,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不同土质,不同地区适合耕种的方法也不一样,很快研究就遇到了瓶颈。

    为了寻求突破,农家和天仓氏决定上书赵括,召集赵国各地农民,共同研究。

    “禀大王,臣觉得此事可行。”虞信拱手说道。

    现在已经是冬天,全国各地已经不需要耕种,召集一些农民不会有任何影响,反倒是农家的温室中,还能继续种地。

    赵括摇了摇头,说道:“寡人的意思是,直接向天下开放,召集天下精通种地的农民共聚邯郸,研究种地的同时,编纂《农书》,就如同当初医家一样,并且对所有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农民,给予奖励。”

    中国自古以来皆重视农业,但是却从来没有重视过负责种地的农民,粮食亩产从几十斤,到几百斤,再到后来的上千斤,中间不知出现过多少伟大的人物,然而最后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反而那些整天闲着没事干,只留下几篇酸诗的名垂千古。

    “除此之外,既然医家和农家可以,寡人觉得其他行业也都可以。”

    虞信等人对视一眼,没有反对,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搞不好会成为众失之的,不过现在的赵国有这个底气。

    赵王括元年十一月,赵国向天下宣布,召集各行各业的精英编纂行业典籍,不管你是农民、乐师、画师、棋师、占星、相师,还是木工、纺工、铁匠、石匠、漆匠、造船匠等等,只要你来,赵国就为你出书!

    凡是参与者,皆可留名,与书籍一起名垂千古!

第两百四十六章 冬衣

    “事情终于搞完了。”赵括伸了个懒腰,起身朝外面走去。

    身为君主就是这点好,想什么时候下班就什么时候下班,谁都管不到。

    以前大臣们见到赵括整天闲逛还会劝谏几句,后来直接无视了。

    没办法,赵括一句“我已经全部处理完了,剩下的是你们的事。”就把他们全堵回去了!

    虽然所谓的处理就是把事情分给别人干,但是话说回来君主要你们这些臣子不就是留着干活的吗?难不成所有事情都让君主一个人干,大臣留着享福吗?

    赵括听说那些历史上那些勤政的天子一个个都是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干就干到后半夜,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天天还担心总有刁民想害朕。

    秦始皇东巡甚至要拉几马车奏折,在路上批阅,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最后活活累死了。

    反正赵括不会这么干!

    “自古以来昏君多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明君就不是人干的事!”赵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迈出书房。

    旁边侍卫连忙从架子上取下熊皮做成的衣袍为赵括披上。

    刚过中午,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上,却带不来半点温度,冷风吹拂,带来西伯利亚野人亲切的问候。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冷!

    河水已经开始结冰,再过半个月左右,可能就会封河。到时候,港口的鱼肉就只能通过陆地运至邯郸了。

    好在从港口到邯郸的道路已经铺设完一侧,通车不成问题,只是陆运成本会很大。

    负责开采贩卖煤炭的少府和煤炭商人心里乐开了花,这才十一月初而已,煤炭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食盐和铜铁,成为赵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

    等到了最冷的十二月,那还得了!

    甘德和石申派人禀报赵括,年底很有可能会有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雪,栗腹也发了信件过来,言从九月份开始,赵国便没有降一滴雨,最近阳光明媚,也没有下雪的迹象,雨雪很有可能会集中到十二月份。

    赵括已经严令各地煤炭价格禁止上涨,做好应对大雪的准备,并且往各地运输了大量煤炭,让百姓可以通过做工来获得煤炭。

    虽然甘德和栗腹等人说的不一定准,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早做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

    “去邯郸学院。”赵括对贲说道。

    除了王宫之外,军营和学院是赵括最常去的两个地方,因为他们一个代表着军权,一个代表着未来。这两样东西,以及奖惩之权赵括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很快,贲就备好了马车。

    “冬衣都送去北疆了吧,不能让寡人的将士们冻着身子卫国戍边。”马车上,赵括问道。

    “禀大王,已经送过去了。”刘平抱拳说道。

    赵国以往戍边将士的冬衣都是自备的,这是第一次为大家发放冬衣。

    不过不是赵国吝啬,而是每个国家都一样,春秋时期连武器盔甲都要自备,多少家出一辆战车等等。

    只有战争跨度时间过长,从夏天打到冬天,国家才可能为买不起冬衣的士卒准备冬衣。

    为什么要说有可能呢,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下,国家很难支撑起数万甚至数十万士卒的冬衣,最后很多时候都是不了了之。

    就像当初长平之战一样,秦国为秦军送来了冬衣,赵国什么也没有送来,直到上党之围被解,赵括才从魏国和韩国那里弄来了冬衣。

    否则虽然不至于说大部分人被冻死,但冻掉脚趾或者手指的绝对不会少。

    “唉,要是有棉花就好了。”赵括小声叹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棉花是从什么时候引入中国的,不过可以肯定的,现在赵国没有发现任何棉花的踪迹。

    这个年代御寒之物只能依靠丝绵、兽皮、木棉,穷人则在葛衣中塞一些芦絮或者鸟兽的羽毛之类。

    《二十四孝》里记载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絮做的“棉衣”。

    不过这里的棉花是木棉花,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是中原人民主要御寒物之一,主产于南方,北方很少,只能从南方购买。

    赵括已经让人想办法制作羊毛衫和羽绒服了,羊毛上的膻味好去除,但是脱脂技术还没有搞定。

    当然,不脱脂也可以,无非是多一些缺点罢了,以后可以慢慢完善。

    但即便如此,也做不到量产,因为羊毛和羽绒的产量是一个大问题,赵国那点羊毛和羽绒不要说供用百姓,就是连士卒都供用不起。

    就算将河套全部拿下,少说也要几年之后才能把羊毛产业发展起来。

    “我赵国不是有棉花吗?”刘平好奇地问道。

    赵括扶额,他忘了现在的棉花指的是木棉,“我说的是另一种棉花,嗯……和棉花差不多,不过产量更高,更容易采摘,如果能够广种,足以让天下人御寒。”

    “让天下人御寒!”刘平双手抱拳,郑重地说道,“敢问大王,此物在何处?就算是再艰难,臣也要将其寻来。”

    “现在……我也不确定,不过中原肯定没有,或许西域有,如果西域没有的话,那就在更西面……”赵括不确定地说道,他已经忘了棉花原产地是哪里了。

    “西域?”刘平有些疑乎,西域是哪?西边那块地?

    “就是极西之地,还要在秦国西面。”赵括说道。

    “臣听说秦国最近在召集商人,想要前往极西之地寻找西王母。”刘平突然想到一件事。

    “寻找西王母!”赵括突然乐了,秦王都快七十了,不会还想着和西王母发生点啥吧!“秦国贵族没有阻止?”

    “没有。”刘平摇了摇头,“秦王只是下令让商人西行,没有派贵族去。”

    一般这种不牵扯自己利益的事情,贵族不仅不会阻止,还会送些钱粮,意思一下,表示自己拥护大王所做的一切决定。

    当然,如果牵扯到自己的利益,那就另当别论了。

    “挑几个商人混到里面。”赵括想了一下说道。

    他不相信什么西王母不西王母的,不过秦国西行的道路就是后来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有多重要,自是不必多说。

    如果真让秦国开辟了丝绸之路,就相当于多了一条输血大动脉,西方的钱财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送到秦国,对赵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第两百四十七章 听明白了吗

    邯郸学院还没有完全建成,连城墙都没有,据墨风所言,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全部建成完工。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个在认真听讲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接近不惑之年,年纪小的才不足十岁。

    其中依靠军功或者贵族身份进来的在半数左右,剩下的都是报名之后,通过考核进来的。

    至于考核标准,每个祭酒,每个博士有自己的标准,看着顺眼就行,赵括没有做具体要求。

    不管是士卒出身,还是贵族出身的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听得非常认真,即便身体冻得直打哆嗦,依然聚精会神,两只明亮的眼睛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从明天开始,每个教室中间放两个火盆,都冻得握不住笔了,还怎么写字?”赵括皱眉说道,又想到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叮嘱道,“对了,教室内隔一段时间要通一次风。”

    “臣会吩咐下去的。”带佗顿首道。到了他这个年纪,即便是面对国君,也不需要行礼,反而是国君需要向他行礼。

    “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讲台上,乐间大声说道。

    国内无战事,赵括便将所有闲着没事干的将军都拉了过来。

    赵国别的没有,将军多的是。

    每当有自己崇拜的将军上课,便是这群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他们聚在一起,为哪个将军更厉害从早上吵到晚上,甚至能打起来。

    只要没人受伤学院是不是管的,都是血气方刚的男人,打架而已,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有人受伤了,隔壁就是医学院,送过去就行了。

    为了照顾兵家学院和武学院的情况,墨风特地将医学家建在了两个学院之间。

    武学院和兵家学院有所不同,兵家学院以兵法为主,个人武力为辅,而武学院则以个人武力为主,不教兵法。

    有些人天生就只适合动手,不适合动脑子,也就是所谓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赵括也为他们留了一条路。

    透过窗户,赵括看到大家正在认真听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蒙武,每当乐间提问的时候,蒙武总是第一个回答,而且答桉往往令乐间都自愧不如。

    “这些学生中最有天赋的就是蒙骜将军之子蒙武和冯亭郡守之子冯母择两人。特别是蒙武,有过率领大军的经历,而且识字,即便是老夫论兵轻易都不能胜他。至于从军中过来的将士,虽然其中也不乏良才,但是比之前两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带佗说道。

    赵括点了点头,蒙武和冯母择就算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母都会请老师教他们识字。而这些士卒从小在土里刨食,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可能比得过两人。

    “就算不能出帅才,出几个将才也很不错了。”赵括笑着说道。

    这些士卒大部分都是低级将领,凭借着直觉,指挥一两千人绝对不成问题,经过系统的学习,就算是五千人也能指挥。

    而五千人将,已经是赵国高级将领了。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你来说说,是什么意思。”乐间指着面前的学生说道。

    “老师……我不知道。”雄鹰站起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从上课开始,他一秒钟没有走神,每一个字都听得非常认真,每个字也都能听懂,但是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他一句也没有听懂过。

    “还有谁没有听明白的?”乐间问道。

    “哗!”

    全班二十个人,十八个人站了起来!

    乐间顿时感觉得浑身气血上涌,整个人要被气炸了!

    他打仗打输了都没有这么生气过!

    赵括眉头紧锁,他没想到学院竟然教学生《孙子兵法》。

    不可否认,《孙子兵法》是一部一等一的兵书,但是这玩意是普通人能学会的吗?

    别说普通人,就是天下名将又有几个人懂的?

    那玩意就不是给普通人学的!

    赵括推门走了进去,带佗见状,跟在后面连忙说道:“大王息怒,大王息怒……”

    “大王。”乐间没想到赵括竟然来了,连忙行礼。

    “学生拜见大王。”所有学生皆俯身行礼。

    “乐间将军刚才交给你们的,是不是听不懂?”赵括沉声问道。

    众人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没有说话。

    “本帅问你们,是不是没有听懂,为何没有人回答?”赵括勐地提高音量。

    “禀大帅,属下没有听懂。”雄鹰大声说道。

    “属下也没有听懂。”

    ……

    众人纷纷说道。

    “好,没听懂不要紧,听不懂没什么好丢人的,大大方方说出来。”赵括拿起笔,转身说道,“本王亲自教你们,取一张上党地图过来。”

    “大家请看,这里是上党,两侧是太岳山和太行山,这是秦国,这是赵国,这是韩国。如果你们是秦国,想要攻下上党,需要怎么做?”赵括问道。

    雄鹰看着地图,眼睛一亮,从来没有如此一目了然,他立刻指着地图上某座城池说道,“攻下野王和陉城,切断上党与韩国的联系。”

    “不错,所以秦国派武安君白起分别在秦王稷四十三年和四十五年,攻下陉城和野王,彻底切断了上党和韩国的联系。”

    “接着,冯亭郡守将上党献于我赵国。上党之战进入了秦赵对峙阶段。为了防止韩魏与我赵国结盟,秦国一边打压韩国,一边利诱魏国,同时假装与我赵国谈和,使我赵国错过了最佳结盟时机。”

    “这场对峙持续了两年时间,秦国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增兵,攻打我赵国长平一带……”

    赵国将当初上党之战的经过,其中复杂的过程,以及原因,一点点说了出来。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将上党之战完整地说了出来,他们中很多人都经历了那一场大战,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竟有这么多惊险,如果错一步,他们可能就回不来了。

    “这时候,本王率领韩魏联军攻下轵关,直插河东。此时,秦军就算留在上党,也无法击败我军,甚至有可能被切断后路,只能选择撤军。至此,我赵国获得上党之战的胜利。大家听明白了吗?”赵括问道。

    “听明白了!”所有人大声说道。

    “好,现在大家分成两队,十个人做秦军主帅,十个人做赵军主帅……”

第两百四十八章 我们教的是普通人

    夕阳西下,大家站在学院外,望着赵括的车架缓缓离去,目光中充满了不舍。

    不提赵括的身份,单说这次上课,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最难忘的一次。

    以前老师不是教他们《孙子兵法》,就是《司马法》等等,他们从来没有听懂过,但是又不敢说,因为这些兵书全部名声在外,都是很多名将追求一生而不能得的神书,如今赵国全部拿出来,教给他们,没有半点藏私。

    如果他们再挑挑拣拣,未免太不知足了,不仅别人会骂他们,自己心里也会过意不去。

    最后只能将老师教的死记硬背下来,然后自己慢慢体悟。

    然而老师教的时候都听不懂,自己体悟又能悟出来多少呢?

    只有今天这堂课他们是真正听懂了,赵括先是以长平之战为例,告诉他们赵军和秦军每次行动的目的,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如果没有成功,需要怎么弥补。双方错误的地方在哪里,怎么能够避免。

    同时在里面穿插情报的重要性,军心的重要性,天时的重要性,地形的重要性等等。

    而不是一句枯燥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剩下的全靠他们自己悟。

    悟出来就是名将级别,悟不出来,那你就只能当个渣渣!

    讲完之后,赵括又让他们分成两组,亲身参与进去,进行沙场演武,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经历,充满了新奇。

    最后蒙武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率领秦军击败以冯母择为首的赵军,即便冯母择多次耍赖,照搬当初赵军的做法,甚至还在蒙武剿灭袭击野王的奇军之后,言可以绕道晋阳,从晋阳南下袭击秦国河东。

    虽然最后对秦国造成了不少的破坏,但还是被蒙武瓮中捉鳖,困死在了河东。

    “大王,为什么我教了他们一个月,他们都没有听懂,您只教了他们不到两个时辰,他们就听明白了……末将确实很用心在教了。”

    乐间有些不懂,明明自己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教,学生们也在非常认真的在听,结果全班除了蒙武和冯母择之外,没有一个人听懂的。

    至于蒙武和冯母择能听懂,乐间都不敢保证是自己教的还是之前就懂的。

    “我问你,你现在教给他们的内容,你当初学了多长时间?”赵括问道。

    乐间愣了一下,说道:“一个月。”

    “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士卒,每天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还要回去训练。每天除了来回路上没有任何空闲时间。虽然都是一个月,但是他们学习的时间和你能相比吗?”赵括问道。

    “不能。”乐间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平民出身,以前连识字都不会,最近也只是刚刚开始学习认字,勉强能写自己的名字。而在你幼时,望诸君便为你请来老师,为你启蒙,没错吧?他们的基础和你能比吗?”赵括又问道。

    “不能。”乐间低下了头。

    “你的兵法是望诸君教的,但是他们的兵法却是你教的。你和望诸君的水平孰高孰低?”赵括继续问道。

    “臣远不如我父亲。”乐间小声说道。

    “你觉得你已经很用心了,也确实用心了。但是你对他们的用心,能在望诸君当初对你之上吗?”赵括再问道。

    “不能。”乐间声音越来越小。

    他父亲当初只用教他一个,最多再加上两名族人跟他一起学习。

    他一次要教二十个,怎么可能一样。

    “天赋暂且不论,他们的家境不如你的家境,老师不如你的老师,学习的时间没有你的时间多,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们能够用和同样的时间学习和你当初同样的内容?”赵括问道。

    “末将错了。”乐间低下头,羞愧的说道。

    他之前觉得这些学生不够努力,天生愚笨,现在才明白,不是他们愚笨,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他们的先天条件就远不如自己,他们达到如今的程度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困难的多。

    “你没有错,只是《孙子兵法》不适合来教他们。”赵括摇了摇头。

    “不适合教他们?”乐间有些不解,这可是历代兵家都无比推崇的兵书啊,多少名将求而不得。

    “我们要教的不是天才,而是普通人。”赵括说道。

    《孙子兵法》固然可能会教出来一两个天才,但更多的只是一群啥都不懂的庸才。

    赵括不需要一群啥都不懂的庸才,同样,也不指望靠《孙子兵法》真能培养出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真正的天才不是教出来的?大王是说蒙武吗?”乐间说道。

    他从蒙武身上确实感觉到了超越自己的天赋,假以时日,必然是赵国年轻一辈的翘楚,但是蒙武也是从小学习才有现在的成绩,称不上‘不是教出来’的吧。

    赵括笑了笑,乐间不知道,蒙武这根本不算什么,有个叫霍去病的家伙,整天不学无术,纨绔子弟,皇帝教他兵法他都不学,表示自己根本看不上。

    某一天突然想打仗了,然后就打败了敌人,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之后屡战屡胜,让那些自称兵法大家的羞愧难当。

    “你要记住一点,你的目标不是把他们教成能够统帅十万二十万大军的统帅,而是教成能够指挥五千到一万大军的将军。”赵括说道,最顶尖的层次是无法量产的,但是普通偏上的层次还是可以量产的。

    一场大战,一支军团,不是靠某一个人支撑起来的,而是靠上上下下所有人支撑起来的。

    “如果你发现有那么一两个非常有天赋的,可以收为弟子,单独教导。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所有人。”

    这话如果让学生听到可能会很伤心,但是这就是现实,人之天赋有高有低,机遇有好有坏,成就自然也有高有低,很多事情不是努力能够改变的。

    “臣记住了。”乐间点了点头。

    他之前确实忽略了这一点,总想着这些是自己的学生,那自然要按照最高标准去教。

第两百四十九章

    赵括也没有在意,乐间这些人毕竟是领兵作战的将军而不是当老师,不会教导学生很正常。

    有些人自己水平不咋地,教出来的弟子却非常厉害。有的人自己水平很高,教出来的弟子却不咋地,都很正常。

    不能用个人实力来衡量教学水平。

    “去将望诸君、都武君和庞煖将军请到宫中,让他们带上自己写的兵书。”赵括对车外的侍卫说道。

    乐间沉默不语,他已经料到赵括想要做什么了,可惜没办法提前通知自己父亲,只能默默为他默哀。

    “今天在学院里学了什么?”赵括将彬抱起来,放到腿上,轻声问道。

    在赵括和乐间交谈的时候,彬一直静静地待在旁边,倾听两人谈话,不吵不闹。

    “禀父王,孩儿学了九九表,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二半而一,孩儿是全班第一个学会的,老师还夸奖孩儿了。”彬昂着小脸,骄傲地说道,两只小脚悬空摇晃着,很是得意。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九九乘法表,到了春秋时期,已经非常完善,并且应用到筹算之中,不过和后来的九九乘法表有所不同,战国时期的九九表是倒过来的,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

    “不错。那父王考考你,六九等于多少?”赵括欣慰的点了点头。

    “嗯……嗯……孩儿重背一遍,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二半而一,父王知道了吗?”彬大声说道。

    “父王知道九九八十一,但是父王现在要问你六乘以九等于多少?”赵括耐心的说道。

    “嗯……嗯……孩儿再背一遍,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二半而一,父王知道了吗?”

    “那六乘以九等于多少?”赵括突然感到有些不妙。

    “嗯……嗯……孩儿再背一遍,九九八十一……父王知道了吗?”

    “父王知道了。”赵括扶额。

    乐间和刘平扭过头,看向别处,身体不停抽搐。

    “学的不错,回去背给你大母听。”赵括揉了揉彬的小脑袋。

    “孩儿知道了,回去之后一定背给大母听。”彬大声说道。

    赵括回到宫中没多久,乐毅、廉颇、庞煖三人便赶了过来,还有魏无忌和田单。

    “大家兵书编写的怎么样了?”赵括笑着问道。

    乐毅刚要起身回答,坐在一旁的乐间不停地对自己父亲使眼色,嘴角一撅,微微摇头,乐毅见状,决定不动声色。

    田单见乐毅没有反应,也跟着眼帘低垂,装作一幅快要睡着的样子。

    “禀大王,臣刚刚开始编写。”廉颇起身,大声说道。

    “拿来给我看看。”赵括说道。

    “诺。”廉颇从衣袖中取出一塌纸,交给旁边的侍卫,送给赵括。

    赵括打开一看,顿时眉头紧皱,果然如此!

    全部是用文言文中的文言文写的,别说是普通士卒,就是水平稍微逊色一点的文士都看不懂。

    “都武君觉得你写的这些兵法,学生能看得懂?”赵括一只手抓着兵书,沉声问道。

    “当然看不懂。”廉颇仰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

    如果连普通士卒都能看懂,还怎么体现他的水平?

    为了写这部兵书,他特地找了十几个幕僚日夜研究,才写出来几百字,别说是普通士卒,就是他理解起来都有些困难。

    “既然看不懂,那要这兵书有何用?”赵括双手紧握成拳,寒声问道。

    赵括算是服了这群人,你们知道后人为了研究你们留下的那些充满歧义的书籍,要花费多少心思吗?

    你们知道,你们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两千多年以后就能养活一个博士两个硕士外加无数个公众号吗?

    你们知道,后人因为你们的一句话,吵了两千多年都没有停止吗?

    你们知道,光是一本《春秋》,就有无数个版本吗?

    “以前人们只能在竹简上刻字,又累又麻烦,还容易出错,能少刻一点就少刻一点,所以把几个字,甚至一句话浓缩成一个字。现在在纸上书写非常方便,你们为什么还要学古人?为了卖弄自己的水平吗?”

    赵括的话仿佛雷霆击碎黑暗,一下子击中了廉颇的内心,廉颇瞬间愣住了,整个人呆在原地,数息之后幡然醒悟,郑重地拱手说道:“臣明白了,多谢大王指教。”

    乐毅、田单、魏无忌、庞煖四人默默将手伸到衣袖之中,内气喷涌而出,衣袖中的‘兵书’悄然之间化为尘埃。

    “你们的兵书呢?”赵括看向四人。

    “禀大王,臣这些天一直在练兵,还没来得及编写兵书。”乐毅面不改色的说道。

    廉颇错愕的看着乐毅,前两天我们不是还在一起讨论的吗?你还给我看了你写的兵书。

    “臣也没有来的编写。”剩下几人纷纷说道。

    “寡人建议你们以自己参加或者熟知的战役为例,将兵法融入在里面,写成兵书。可以是一场战役,也可以是多场战役放在一起。当然,你们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寡人的要求只有一个:一定要简单易懂。明白了吗?”赵括再次强调一遍。

    “臣明白了。”几人抱拳说道。

    “好了,你们回去吧。”赵括无奈的挥手说道,就算是名将也让他操心不已。

    “臣等告退。”几人躬身一礼。

    送走乐毅几人,赵括起身朝后宫走去。

    刚到后宫,没走几步,赵括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孩童的哭声,连忙加快脚步。

    “怎么回事?”赵括沉声问道。

    “禀大王,是彬公子在哭。”宫女说道。

    “呜呜……呜呜……”彬趴在榻上,两只眼睛哭的通红,小脸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看到赵括过来,连忙起身朝赵括跑来,一把扑到赵括怀里,“父王,呜呜……呜呜……”

    “怎么哭了?谁打你了?告诉父王,父王替你报仇。”赵括抱起彬,沉声说道。

    “是大母打的我,呜呜……”彬哭嚎道。

    “为什么打你?”

    “不知道,我……呜呜……背了一遍九九表就被打了……呜呜……”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不就被打了几下吗,又没伤到皮肉,不要在哭了。”

第两百五十章 五年

    赵括刚回来没多久,田姝便带着嫔妃们过来请安了。

    赵括对田姝还是很满意的,人长的美,温柔体贴,也很孝顺,而且非常聪慧,将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大家对她都很敬服。

    后宫之主不仅仅要掌管后宫,还帮助赵括处理一些不方便处理的事情,比如亲近大臣们的家卷,了解他们家中的情况,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使得大臣不会离心。

    这些都是技术活,一般人做不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皇后能够掌握一部分权利,连帝王轻易都无法废立的原因之一。

    田姝从小生活在王宫之中,耳濡目染,深谙其中之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和大臣们的家卷熟络起来,让赵括省了不少心。

    小赵政刚刚学会走路,一刻都不愿待在母亲怀里,在两名宫女的看护下,踩着一双小虎头鞋磕磕绊绊的朝赵括奔来。

    赵括一把抱起小赵政,将其抛到空中,然后稳稳的接住,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几次之后,才将其放下,交给彬看护。

    “妾身恭喜大王。”田姝走上前,行了一礼。

    “哦?何喜之有?”赵括笑着说道。

    “今天下午,凝姐姐身体有些不舒服,便将襄子请来查看,襄子诊断之后,告知凝姐姐有喜了。”田姝说道。

    “果真如此!”赵括惊喜地说道。

    “嗯。”安凝羞涩的点了点头,“襄子说已经一个月左右了。”

    “哈哈哈。”赵括大喜,一把抱住安凝,勐地亲了一口,然后大手一挥,激动的说道,“传令,宫中所有人,皆赏一个月俸禄。”

    “多谢大王。”

    “将这件事告诉母亲了吗?”赵括一边朝里面走,一边说道。

    这些天燕氏不知道在他耳边念叨多少遍要孙子、要孙子了,如果不是还有个弟弟替他挡枪,他耳朵都要生出茧了。

    “已经告诉母后了,母后得知之后非常高兴,还赏赐了臣妾很多补品。”安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就好好养身体。”

    当晚,燕氏将儿子、女儿,还有一众儿媳妇请过去吃晚饭。

    这次燕氏没有继续说教赵括,反而夸奖了他和安凝一番,接着让其他儿媳妇也要努力,然后就开始将矛头对准赵牧。

    “看看你兄长,马上连孩子都有了,你现在连媳妇都没有,之前一直不着家,最近好不容易回来,就算不能成婚,也要尽快将婚期定下来。”燕氏不容置疑的说道。

    她这辈子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儿子一个已经成为赵国国君,另一个也掌握着天下近半的商人,已经完全超乎了她的目标。

    她现在的期待就是二儿子能够尽快成婚,再给她生几个大胖孙子,为赵氏开枝散叶,女儿也能嫁个好人家,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百年之后,也能带着笑脸去见赵奢。

    “是。”赵牧低着头,唯唯诺诺,没有半点精明能干的样子,如果让齐国那群盐商知道,将他们差点逼上绝路的主导者竟然是这副模样,恐怕会不敢相信。

    赵括憋着差点笑出来,平时燕氏都是说教他,今天终于轮到赵牧了。

    “还有你,身为兄长,就不知道替弟弟操点心吗,赵国那么多大臣,家中总有适龄的女子,你就不知道为你弟弟说和说和。”燕氏瞪了赵括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是。”赵括顿时笑不出来了,小声应道,果然不能得瑟。

    就算身为赵国国君,他也不敢跟母亲顶嘴。

    不过赵牧也确实到了该成婚的年纪,现在可不流行晚婚晚育,平民一般十四五岁就成婚了,贵族虽然晚一点,但是很早就把婚礼定好了。

    通常来说,以赵牧的身份,女方一般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国内的贵族。

    不过目前赵国没有非要通过联姻来拉拢的贵族,这个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就是六国王族,就像赵胜、赵括一样,与六国中除了秦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联姻。

    因为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所以秦国和赵国不会联姻。

    齐国、魏国已经和赵国联姻,目前关系也比较牢靠,没有再进一步的必要。

    燕国没有联姻的价值。

    留给赵牧的选项只有韩国和楚国。

    赵牧也很清楚这点,所以一直在逃避这件事。

    “我赵国还没沦落到需要依靠联姻来拉拢其他国家的地步,若是有喜欢的女子可以和兄长说,兄长支持你。”

    饭后,赵括和赵牧来到殿外。赵括拍着赵牧的肩膀说道。

    “多谢王兄。”赵牧感激的说道。

    他明白赵括只是在宽慰他,赵国目前远没有达到不需要盟友的程度,连赵括都要和齐国联姻,他又怎么可能摆脱,不过他心里还是很感激。

    “我说的是真的,我赵国与韩魏楚的关系足以维持五年。五年之后,我赵国不再需要盟友。”赵括自信的说道。

    到那时候,就算赵国想要盟友也没了。

    就像历史上的秦国一样,战国后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一敌六的状态。

    “五年么。”赵牧喃喃说道,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兄长实现这个目标。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大事,赵国逐渐步入正轨。

    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齐聚邯郸,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展研究,编纂书籍。

    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于书籍非常重视,立功立德立言,立言排在最后,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完成立功、立德之后,才有资格立言。

    很多儒生在背后抨击赵括,大骂赵括不尊礼法,违背纲常,甚至连带着跟随赵括的荀子和虞信一起骂,扬言要将二人逐出儒家。如果不是孔穿和孔斌是孔子后人,也免不了挨骂。

    六国深深感觉到赵国此举对他们造成的威胁,于是在边境设置关卡,禁制国内民众前往赵国。同时在背后推波助澜,整个天下对赵括一片谩骂。

    后来赵括表示你们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写下来,其中写的好的我赵国会刊印下来,放到稷下学宫供天下人学习,如果来赵国,我赵国还可以为大家提供纸张。

    所有抨击的声音顿时全都消失。

    天下到处充斥着对赵括的赞美,在儒生的层层吹捧下,赵括变成了在世圣人,礼法的开拓者,文明的奠基人。

第两百五十一章 怎么会有杀猪的声音

    十二月底,大雪如预测一般从天而降,邯郸城内外银装素裹,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

    王宫大门紧闭,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殿内火炉熊熊燃烧,为大家带来温暖。

    赵国所有在邯郸的文武大臣都来了,赵括也再次将逼格拉满的青铜鼎端了上来。

    大臣们的家卷被安排在了隔壁大殿,由田姝等人招待。

    酒宴之上,没有君臣之别,赵括与大家共同举杯,高声歌唱,甚至喝到酣处,还会走到大殿中间,翩翩起舞。

    “你身体不是治好吗,怎么还这么虚?”廉颇偷偷地将内气渡到蔺相如体内,帮助蔺相如抵御寒气。

    两人虽然以前有过不少龌龊,但是自从千古流传的‘负荆请罪’之后,他们便成了关系最好的朋友。

    “多谢。”蔺相如微微拱手,“病是治好了,但是到了这个年纪,身体衰弱是难免的,我又不是你们武将,即便是到了七八十岁,身体依旧强壮如牛。”

    “你看荀子,他年纪比你还大几岁,外边就套了一件儒袍,一点没觉得冷,他可不是武将。”廉颇指着荀子说道。

    只见不远处,荀子正在与虞信对饮,两人你一杯,我一杯,饮到酣时,不免击缶高歌。

    身为儒家弟子,虞信礼、乐、射、御、书、数那都是样样精通的,即便是酒杯,也能敲击出悦耳的乐声。

    “大王,快别让荀子喝了,荀子喝多了要唱歌的。”鲁仲连跑到赵括面前,急声说道。

    “唱歌就唱歌,寡人又不是小气的君主。”赵括满不在乎的说道,酒宴上唱歌跳舞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有啥大惊小怪的。

    “哎呀,大王,你不知道,别人唱歌没事,荀子唱歌要人命的。”鲁仲连捶胸顿足地说道,“荀子礼、射、御、书、数样样精通,唯独音乐一窍不通,甚至可以说五音不全,连宫商角徵羽几个音都发不准,当初他和儒家比试,乐是输的最没有悬念的一项。”

    赵括愕然,还有这回事?

    “这是真的,老夫领教过很多次。”孔穿默默的说道。

    当年在稷下学宫的时候,他就受到过荀子的音波攻击,这也是他唯一能赢荀子的地方。

    不过,后来他发现即便在音乐方面战胜了荀子,最后还是免不了要输,而且还要多承受一次折磨。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和荀子比过音乐。

    旁边鲁仲连不停点头,很显然也是稷下学宫的难友。

    “不就是唱歌难听吗。”赵括不在乎的说道,再难听又能难听到哪里去。

    “不是唱歌难听的问题,荀子当年学了三年琴,才勉强会弹一首最简单的曲子。然后他就开始自己编曲,自己写诗。因为写的诗很多地方不符合音律,大家都说这不是诗。荀子便将其取名叫赋,说是自己独创的文体。而且他唱歌不喜欢唱别的歌,喜欢唱自己写的赋……”

    说到这里,鲁仲连不说了。

    因为荀子已经开始了……

    他一边敲击着酒杯,一边高声唱道:“念彼远方,何其塞矣,仁人绌约,暴人衍矣。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酒杯叮叮当当,配合着拉风箱似鬼哭狼嚎的声音,整个大殿瞬间被荀子吸引过去了。

    赵括长大嘴巴,一动不动,酒杯里的酒洒出来了都没有察觉,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震撼的歌声。

    鲁仲连和孔穿摊坐在座位上,一幅生不如死的样子。

    殿内只有一个人在配合荀子,他就是虞信。

    每个人都是好朋友的,所谓的好朋友就是能在你发疯的时候陪你一起发疯,在你丢脸的时候陪你一起丢脸。

    很显然,虞信就是荀子的好朋友。

    即便是荀子扯着破锣嗓子在嘶吼,虞信也在拼命将他拉回来,不过他声音太小,脸都憋红了,也没能将荀子拉回来,反而自己被带跑偏了。

    这时,侧殿走过来一名宫女,刚想开口询问,突然愣在原地。

    “有什么事?”赵括回过神来,开口问道。

    宫女迟疑了一下,小声说道:“王……王后让奴婢过来问问,怎么会有杀猪的声音……”

    “噗!”旁边魏无忌闻言,一口酒喷到了姐夫赵胜脸上。

    “你先回去吧。”赵括忍住笑意,挥手道。

    “诺。”宫女俯身退了下去。

    赵括头疼的看着荀子,不知道该不该派人去制止。制止吧,不太合适,不制止吧,又有点对不起自己。

    好在荀子没有让赵括纠结太长时间,半刻钟之后终于停了下来。

    大家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继续举杯饮酒。

    酒宴一直持续到傍晚,大家喝得酩酊大醉,连赵括都喝醉了,廉颇等人也是如此,谁也没有使用内气蒸掉酒精。

    数年来,赵国君臣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一步错,赵国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如今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

    “夫人,派人将他们送回去吗?”宫女问道。

    “不用了,外面还在下雪,留在宫中吧,你们几个去通知女卷,让她们也留在宫中吧。再去几个人到他们家中通知,就说他们老爷和夫人今晚不回去了。”田姝说道,弯下身子想要将赵括抬起来。

    可是赵括太沉了,哪是她一个弱女子能抬动的。

    田姝想要喊个人抬起来,放眼望去,全都一动不动。

    “当什么护卫,睡得跟死猪似的,刺客来了都不知道。”田姝踢了贲一下,气愤的说道。

    “我来吧。”安凝说道。

    “不行,你怀有身孕。”田姝连忙阻止,对旁边的宫女说道,“去外面叫几个侍卫进来。”

    第二天,荀子睁开眼睛,看着陌生的房间,感觉有些头昏脑涨。

    “上卿醒了。”一名宫女走了进来,“奴婢来服侍您。”

    荀子很快便明白自己在王宫中,说道:“给我个巾布就行。”

    和大部分贵族不同,荀子没有让人服侍的习惯,他前半生很多时间都是在颠沛流离之中,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

    洗漱好之后,荀子朝着外面的大殿走去。

    “平原君早。”

    “信陵君早。”

    见到赵胜和魏无忌,荀子热情的打了声招呼。

    两人想到昨天的一幕,嘴角微微抽搐,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早。”

    荀子有些不解,平时对自己很热情的魏无忌和赵胜,怎么忽然之间都变得冷漠了。

第两百五十二章 潜移默化

    “好了,大家不要再声讨荀子了,说正事。”赵括刚从外面走进来,就看到大家围着荀子,说着一些发出来就被屏蔽的话,饶是以荀子的功力也难以抵挡这么人的谩骂,被喷的快抬不起头了都。

    也怪荀子,平时特立独行,从不拉帮结派,除了虞信之外就没啥朋友,再加上嘴又毒,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赵国大臣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现在好不容易有个骂回去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臣等只是和荀子开个玩笑而已。”孔斌拱手说道,众人纷纷点头。

    “多谢大王解围。”荀子整理了一下衣衫,行礼道。

    “众卿坐吧。”赵括挥手说道。

    “多谢大王。”众人躬身一礼,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坐下。

    “先说第一件事,截止半个月前,全国土地已经重新丈量分配完毕,从明年开始,实行新的农税制度。”赵括说道。

    历经半年时间,面对着各地乡绅贵族表面上支持,背地里不断地阻挠,赵国终于还是完成了这一项艰巨的任务。

    “恭贺大王。”大家欣喜的说道。

    这是赵括即位以来第一项革新,现在终于落实下去了。

    新的一年,也将有新的开始。

    “多亏了诸位的帮助。”赵括对着大家俯身一礼。

    众人连忙口称不敢,但是脸上的笑意还是掩盖不住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所有人的努力,这件事情不要说能这么快完成,就是想要实施下去都不可能。

    “第二件事,截止三天前,除了太行山路段之外,全国各郡与邯郸之间的单行道已经铺设完毕,预计明年能够铺设完另一半。”赵括继续说道。

    这大半年来,赵国没有停止铺路,除了农忙的时候减少部分进度之外,其他时候速度全部拉满,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如果不是烧制水泥需要的温度太高,赵国的技术不够完善,产出一直不够稳定,还能再提高速度。

    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都是从赵国一清二白的时候见证赵国蜕变的,心中有一种荣辱与共的骄傲。

    “另外,从明年开始要与魏国和韩国接洽,修两条通往大梁和新郑的道路,这件事就交由魏卿负责,等魏国和韩国派人过来的时候,由你负责招待,和他们规划路线。”赵括看向魏齐。

    以前魏齐的性格有很大的缺点,畏上傲下,偏听偏信,但是自从经历一次人生大变之后,赵括发现他似乎变得成熟稳重了很多,决定让他独当一面试试。

    “臣遵旨。”魏齐拱手说道。

    “第三件事,标准度量衡已经制作完成。从明年开始向全国推广,明年一年,留给大家适应,一年之后全国各地统一改用新的度量衡,禁制使用旧的,或是其他各国、小宗的度量衡。”赵括接着说道。

    “大王,其他国家的商人呢?”赵牧问道。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商人,只要进入赵国就要按照赵国的标准。”赵括不容置疑的说道。

    虽然刚开始强制实行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甚至影响商税,但是等到大家习惯之后,必然会感觉到其中的好处。

    天下各国,除了秦国之外,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度量衡能够做到真正统一的,商品交换的时候难免会有误差。而秦国又限制商业,对赵国完全造不成任何威胁。

    等到赵国完全统一度量衡,商业将会更加繁荣。

    而且这种制度能够通过商人反噬其他国家,当邯郸成为天下商业的中心,当天下商人不得不按照赵国的规矩办事的时候,这种规矩也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贵族和百姓之中,让贵族和百姓不由自主接受赵国的度量衡,接受赵国的商品。

    到时候,赵国再在商品上印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赵国文字,这就叫文化输出。

    历史上秦国为什么二世而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吃撑了,虽然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等等,然后迁徙六国富户入关,将秦国士卒就地安置,想要把六国之民全部变成秦国之民。

    但是打下来的地盘太大了,根本消化不了。

    最后不仅没有把六国之民变成秦国之民,反而把跟着秦国共赴国难的老秦人搞没了!

    始皇帝在的时候,还能凭借自己的威望压下去,始皇帝不在,秦朝直接升天了。

    如果秦国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秦国的优点输送到其他地方,让各国百姓认同秦国,王业将会少很多麻烦。

    比如一个普通人,通过一步步努力,得封上卿。

    或者是一个贵族抢占普通人的农田,在秦法的公正下,弱者没有任何损失,反而贵族遭受到了惩罚。

    将这些事情用秦字写成故事刻在食盐、酒的罐子外面,再编成歌谣让商人到处传唱。

    长此以往,大家不仅会秦国产生向往,甚至还能简单的认识几个秦字,日后一统天下的时候,也会多一份认同感。

    就像赵国的商人到魏国,闲谈的时候都会说赵国和魏国互为兄弟,这么多年互帮互助,赵胜的夫人是魏王的姐姐,魏王的弟弟现在在赵国的相国,深受赵王的信任等等。

    绝口不提两国之间的龌龊,赵国都城邯郸都被魏国攻下来了。赵国联合齐国和秦国,硬生生把魏国从霸主之位打了下来,几个月前两个国家还干过仗等等。

    顺带告诉魏国的百姓,赵国的生活好,帮官府干活也有钱,上战场立功绝对没有人敢克扣封赏,以后孩子还有机会读书等等。

    卖给他们的农具是按照赵国的尺寸打造的,煤炭是按照赵国的重量标准卖的,农具上面还刻着赵国的文字,装煤炭的袋子上面也刻着赵国的文字,全部都是简单易懂的。

    再加上两地语言又差不多,长此以往,魏国百姓怎么可能不对赵国产生好感!

    如果有一天赵国把魏国打下来,推行赵国的制度,魏国的百姓会向反抗秦国一样反抗赵国吗?

    不可能的。

    很多事情不能等到打下来的时候再解决,很早就应该布局。

    而且赵括敢保证,天下绝对没有人发现他这个计划。

    别说是战国,就是后世,在国外迅勐的文化输出下,又有几个人能发现。

第两百五十三章 百工

    “诺。”赵牧决定回去之后,就召集手下所有商人,开始普及赵氏度量衡。

    “第四件事,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道路全部被冰雪覆盖,影响行人往来和消息传递。必须尽快组织民众疏通前往各地的道路,防止有地方受灾严重,消息没有及时通报。另外,传令各地,若是受灾严重,可以直接动用府库的存粮进行赈灾,之后再进行汇报。”赵括大声说道。

    邯郸的雪虽然大,但还没有酿成雪灾,一大早,彬就跑出去和其他孩子打雪仗了,玩的不亦乐乎,连第一次见到雪的小赵政也非常兴奋,高兴在雪地里打滚。

    但是这个年代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赵括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也像邯郸一样。

    如果和邯郸差不多,倒也没什么影响,万一发生雪灾,按照现在的通讯条件,等到发现问题,再把消息传到邯郸,邯郸几个大老再讨论讨论,再派人过去,该死的也都死差不多了,正好帮忙收尸。

    赵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以赵国的领土,如果完全开发出来,就算一千多万人也能养活,结果现在刚刚到五百万,干活的人都不够,赵括可舍不得让大家被冻死,只能选择将权利下放,让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处理,尽量减少伤亡。

    “大王仁德。”众臣拱手说道。

    “禀大王,最近抵达邯郸的百工之人越来越多,邯郸已经快要安置不下了。”见赵括没有继续说的意思,魏无忌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赵国对前来邯郸的百工之人待遇非常优越,只要通过初级考核,证明不是来混吃混喝的,就会分配住处,发放最低俸禄,至少保证你在邯郸活下去不成问题。

    但凡能做出一点贡献,赵国便会为其分配独立的宅院,安排侍女,俸禄提升,出行提供马车,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士。

    至于做出更多的贡献,那好处就更多了。

    比如有个吴越之地过来的船匠,对赵国的战船进行了改良,使得船帆能够自由升降,调整方向,并且增加了多个桅杆,不仅航行的时候更加平稳,还能通过调整帆的数量来控制速度。

    信陵君的门客船,又对舵进行了改良,能够更方面控制战船航行的方向。还把锤舟石更换成了铜锚,解决了大型船只‘跑船’问题。

    经过两人的改良,赵国的战船质量大幅提升,已经超越了昔日的齐国和越国,成为当世顶尖。

    缺点就是,为了支撑两人的想法,赵国将从越国买来的木材全砸进去了,目前自行打造出来的成品战船只有一艘!

    不过成功之后,一切都值了,赵括直接将二人拜为亚卿,与欧冶寿一起编纂《船典》,并宣告天下,大肆宣传,引得无数百工之人前来邯郸,甚至已经到了无法安置的地步。

    “邯郸附近的几座小邑呢?”赵括问道。

    几乎每一座都城附近都会有一些小邑,春秋时期一般是各国上卿的封地。

    君主在都城附近筑城,将其封给臣子,以示恩宠,方便上卿入都觐见。

    同时还有防备外敌入侵的作用,若是都城遭遇外敌入侵,这些小邑可以充当第一道防线,避免都城直接受到攻击。

    不过等到战国之后,各国逐渐将这些小邑收回来了。

    邯郸虽然一开始并不是赵国都城,不过赵国迁都到邯郸之后,还是在附近筑了四座小城,用来抵御外敌的入侵。

    “禀大王,这些小邑也已经安置的差不多了。”魏无忌无奈的说道。

    他之前是真没有想到竟然来了这么多人,加上四座小邑都无法容纳。

    实在是这么多年来百工之人被压制的太狠了。

    虽然士农工商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达到高低贵贱的程度。

    但是士人出身贵族,掌握权利,天生贵胃。

    商人富甲一方,财源滚滚,仆从成群。

    农和工有啥?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名没名。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但凡不甘于现状的都会拼一下,反正再怎么也不会比现在差不是?

    万一飞华腾达了呢。

    抱着这个想法的不在少数,再加上赵国的宣传极其到位,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蜂拥而至。

    “要不降低一下待遇?”触龙建议。

    之所以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一部分原因就是赵国给予的待遇太高了,如果能够降低标准,还是能够多安置不少人的。

    “不行,如果降低标准,之前打出去的名声就全没了。”虞信阻止道。

    “如果不安置,那名声不是更差吗?”孔斌说道。

    大家立刻都不说话了。

    “臣有个办法,不过需要大王做出一些牺牲。”蔺相如俯身说道。

    “蔺卿但说无妨。”赵括说道。

    “将这些百工之人安置在丛台。”蔺相如说道。

    “什么!”百官震惊的看着蔺相如。

    丛台,是赵国供赵王游玩打猎的地方,里面不仅有奇花异草,还有不少珍惜的异兽。

    类似于秦国的上林苑,齐国的雪宫,魏国的梁囿,楚国的章华台。

    每个国家都有修建。

    赵国的丛台虽然没有秦国的上林苑这么大,也足足方圆三四十里,一直从邯郸到漳水边,是赵国一等一的苑囿,宫殿、台、观、阁、鱼池、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一样不少。

    这样的地方,平时外人连进都不进不去,怎么可能让百工之人住在里面。

    “如今已是深冬,丛台中的花草树木早已凋零,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宫殿也早已空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它们发挥出价值呢?待到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自可在邯郸附近建造房屋,到时候再让他们搬出来不就好了。”蔺相如说道。

    “此乃国君私人之所,岂是这些民众能够居住的?”赵豹愤怒的说道。

    “就算是国君私人之所,那也是死物,怎能有活人重要?”当年面对秦王稷,蔺相如都没有后退一步,更别说赵豹了。

    “若是这些人快要活不下去了,我会同意蔺公的做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个必要。”赵豹摇了摇头。

    “只要这些人中有一个能够为我赵国做出贡献的,对我赵国来说就值了。”蔺相如坚定的说道。

    “好了,大家不要争了。就按蔺公说的办,将百工之人安置在丛台,如果还是安置不下,寡人将王宫腾出来给他们居住。”赵括大声说道。

    他当然不可能将王宫腾出来,否则自己和家人住哪,但是礼贤下士、千金买马骨、求贤若渴的姿态必须要做出来。

    即便是百工之人,我赵括依然重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211/ 第一时间欣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所写的《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为转载作品,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介绍:
穿越到战国,成为赵括,恰逢长平之战,面对人屠白起,如何逆天改命?
战国末年,百家未黜。
武者一枪断山河,文者一计平天下。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无系统,不签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