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帝国再起TXT下载帝国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帝国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张维卿     帝国再起txt下载     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

    早前在六月下旬,清军异动频频,陈凯却在潮州城里稳坐钓鱼台。当时众将便极为不解,直到耿继茂退兵,但有人问及,陈凯也只是用时值盛夏,藩兵多来自于辽东、北地,不堪酷热,哪怕是发起进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来作为理由。可是等到清军主力退兵了,海丰县就剩下了黄应杰这么个软柿子,陈凯却依旧不肯出兵,还严令众将不得轻动,就更显得匪夷所思了。

    陈凯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众将无人知晓,他们更不可能预测到那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大捷。对于陈凯的运筹,他们素来是佩服之至的,毕竟陈凯这几年下来可是手段百出,也没见过他吃过什么大亏,反倒是把内部外部的敌人耍得一个个的团团转。

    有了这份积威,凭着陈凯与广东众将,尤其是与潮州西南的重兵集团的那些高级军官的交情,更重要的还有郑成功的军法,哪怕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也只得按照陈凯的命令行事。

    确定了耿继茂撤军,陈凯便启程前往中左所。大军在晋江与清军对峙,水师也已经大致完成了对清军水师的驱逐,由于陈凯早前送来的那封书信,郑成功也不得不在百忙之中赶回中左所一趟。

    “……下官相信陈总制的才具,潮州制造局设立后,必可再创军器局高产之奇迹。下官愿意全力配合……此事,说到底还是下官无能,不能满足潮州方面的火药生产需求……”

    “亨臣,这不怪你,竟成的那棱堡确是不同于旧式城墙。比之旧式城墙,他更加倾向于使用火器对虏师的攻城部队进行杀伤。这样一来,火药上面,需求比之正常情况是要更大许多的。你也无需介怀,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下官遵命。”

    谦逊的退出了公事房,冯澄世依旧保持着那副平日里的风轻云淡。陈凯要在潮州创建另一个军器局的消息已经在岛上都传开了,很多平日里仰望着他的小人们都在看他的笑话。

    军器局原本就是陈凯一手创办的,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在他的手里,虽说是产量不减,还多了一个铸币的机构,通过铸币来为明军盈利,也算是做得不错了,但是陈凯回来了,显然是不会满意他始终霸占着军器局不肯吐口,现在就要用另立机构的办法来打击他在军器生产上的地位,重新夺回这块蛋糕。又是一场两虎相争,陈凯毕竟是做掉过施琅的人物,估计冯澄世也未必是对手。

    有着类似想法的人有很多,冯澄世很清楚,他和陈凯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现在陈凯出招了,只要他不傻,这场政治斗争也不会快速完结。他有的是时间,现在只要守住了中左所的军器局这一摊,以后的事情就还好说。

    为此,他在郑成功面前坦言无能,甚至表示愿意将军器局重新划归陈凯负责。有了这份态度,郑成功自然不可能怪罪他什么,不说棱堡的火药耗用量本就是比正常情况下要高上太多,只说陈凯如今肩负的重担,也不可能继续在军器局上面分心。

    初步达到了目的,冯澄世的心中却并没有半分自得。回到府中,他的儿子欲言又止,他很清楚冯锡范到底想说些什么,但是他可不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这时候与陈凯硬碰硬,是最为愚不可及的事情!

    “冯亨臣愿意将南澳的军器局划归到潮州制造局旗下,并且表示愿意抽调部分精工巧匠过去……”

    从潮州府城坐船,很快陈凯就抵达了中左所。向郑成功近几个月里的辉煌胜利表示了祝贺,陈凯便直截了当的提起了引发此番二人会面的这个议题来。

    冯澄世的态度很是积极,很是谦恭,但是这样的表现,陈凯反倒是心生警惕,干脆一口回绝了调用人员的事情。对此,郑成功也没有进行任何劝说,二人协手多年,早已是最为明了对方想法的。

    就像是郑成功的驱除鞑虏的坚定意志一般,陈凯并非是个容不下人的小心眼,这一点郑成功也是很清楚的。说到底,还是旧有的军器局已经有些跟不上明军的大踏步前进了,但是对于陈凯一力要求设立的这个潮州制造局的成效,他也依旧是心怀疑虑,哪怕是陈凯已经缔造过了那么多的奇迹。

    “十倍,竟成,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面对郑成功的担忧,陈凯笑着摇了摇头,继而回道:“十倍不是上限,是下限。至于办法,且容我保密一段时间。”

    “哎,竟成啊竟成,你总是这个样子。”

    陈凯如此表态,郑成功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陈凯在书信中表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原材料充足,他可以令产量提升至军器局的十倍以上。但是要另立炉灶,因为这一次不是在旧有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改良,而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他在潮州可以更好的进行完善,所以要设立潮州制造局,而郑成功自然也是为了这十倍产能才特意回来的。

    “前段时间,牧翁让河东君过来走了一趟,送上了二十万两白银的会票。说是从江浙士绅那里筹集的,其中也有他的家私,用以襄赞军需的。这,都是竟成你的功劳啊……”

    在红豆山庄耍了那么一顿嘴皮子,现在起了效果,陈凯到不关系这银子的事情,反倒是钱谦益选择了在这时候表态,却是更加令人深思。

    “河东君问过鲁王的事情吧。”

    “嗯,问过。我的那位老师从不是个傻子,就是利欲熏心且胆小怕事。现在鲁王已经避居金门了,他放着胆子来支援我军,皇上那边心里面也不会有什么疙瘩了。”

    此事,郑成功亦是看得分明,但是如今的情状已经是对他们最为有利的了。不说这笔银子的事情,只说钱谦益许诺帮忙串联的江浙货源,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似是投桃报李,实则是出于对陈凯的信任以加大投资,郑成功当即表示了会划给陈凯十万两银子用以筹建这个潮州制造局。这样一来,手头上更加宽裕了,能够做的事情也更多了。当然,有时候适当的挪用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

    交换了彼此对当前战局的一些看法,陈凯和郑成功便分别启程赶回各自的战场。伴随着陈凯回返潮州的是那十万两的白银,除此之外还有一封郑惜缘的手书。坐在船上,陈凯就着海风,感受着秀气柔美的字里行间之中的那份牵挂之情,却是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郑成功有过表示,说是他已经与郑鸿逵对此事达成了一致,前段时间试探,他的祖母对于退婚的事情也不似以前那样坚持。等他打完了这一仗,奠定了明军在福建的全面胜势,再行劝说,当可以得出成效。至于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之内就可以正式完婚。

    孝道,哪怕是那位黄老夫人无理取闹,这些做小辈儿的也不可能彻底的不管不顾。事情还在往着好的方面前进,这就是好事,陈凯在广东战场的重要作用也在促使着石井郑家内部对他的态度缓和。毕竟,始终那么撕破脸撕着,也并不符合这个家族的利益,尤其是郑成功这两年所表现出的冷酷无情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场郑氏集团到底是一个属于石井郑家的军政集团,还是一个以抗清为主旨,仅仅是集团领袖姓郑的军政集团之间的博弈。很不幸,郑成功、陈凯、郑惜缘,所有人都在这张棋盘上,陈凯和郑成功自然是没什么的,但是那个姑娘,这本不是她该面对的,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书信重新收好,同时收好的更是那份思绪。一路返航,回到潮州府城时,那座潮州制造局的围墙已经大致完工了。陈凯下了船,便直接来到了这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因为,这里将会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建设

    潮州制造局并不在潮州城内,而是在潮州城东南的韩江之畔。偌大的厂区沿江兴建,用高墙围起,从外面看去,根本看不出内里的详细情况。高墙上修有角楼,用以观察周遭动向,就连高墙之外,也有明军牵着本地的土狗一遍又一遍的巡视着,完全是一副军事设施的做派。

    很多人都在拿这里当做是又一个军器局,但是陈凯却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不是彻头彻尾的这么认为。不过嘛,这必要的守备还是应该的,至少在形成规模前,陈凯可不打算让他的敌人看出其中的门道来。

    南澳军器局的木匠和铁匠们尽皆被调到了此处,陈凯步入其间,正看见那些匠户正在和一群儒生打扮的年轻人凑在在粗糙的木料拼起来的桌子上对着一张张画有复杂图案的设计图指指点点,争论不休。这场面,像极了陆丰双子棱堡修建期间发生在那里的情状。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讨论更加复杂,复杂到了就连陈凯已经凑到了他们的背后也没有人发现。

    “这是分解图,每一个组件装在一起都要严丝合缝才行,不能有一点儿松动。”

    “这个倒不是不能做到,也就是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可是,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为什么要用钉子,榫卯结构不更结实吗?”

    “图纸上是这么写的,就按照图纸上造。所有组件都是要装配在一起的,那容得你随意修改?”

    “不是这个意思,咱们不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陈老大人交代下来的工作嘛。”

    “那就先按着图纸造一个出来,有什么修改的以后再说。对了,每个组件的大小,都要严格的按照图纸上标注的尺寸来制造,这些都是经过精密计算过的。”

    “……”

    这些被陈凯弄到学堂里学了几年识字和数算的学生们,他们是最能够理解和贯彻陈凯绘制的这些图纸的人物。早前在修建棱堡时,他们的存在就实际的纠正了不少的工程问题,同时通过更加有效的丈量和测绘,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工程的建造速度。

    在这个工匠大多是文盲,所持者无非是世代相传的手艺的时代,这些需要数算和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的工作,陈凯是不会放心由他们慢慢地去尝试的。但有了这些学生的存在,恰恰的弥补了工匠仅有手艺的缺陷,双方实现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作。

    “这个水轮有点儿太大了,这么细的主轴,装上去应该没问题,就怕时间长了会发生断裂。以着小老儿的经验,不如弄粗一些,无非是与其连接的那个组件的连接处做一下修改,其他地方不变,里面的东西该多大还是做多大的。”

    “这,这个我们要先计算一下,光听说法,应该是无伤大雅。”

    关于图纸,最关键处的争论结束,带头的工匠便招呼着边上听得懵懵懂懂的几个徒弟去做事情。这一声招呼下来,专注不复集中于图纸之上,却也总算是有人发现了陈凯就在后面,当即那些工匠就好口称死罪,惊愕拜倒了一片,弄得那些学生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起来吧。”

    工匠们松了口气,慢慢的站起身来。陈凯知道,见了上官要下跪的规矩是冯澄世重新恢复起来的,这些工匠都是原本南澳军器局的人,这一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甚至是条件反射。

    “到了我陈凯的手下,就要按照我立下的规矩做事。今天再说一遍,尔等的工作是为了王师、为了朝廷、为了这汉家天下做事。现在国事如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容耽搁的。尔等若是见了皇上、见了阁老、见了国姓,下不下跪是一回事,但是在我陈凯手下,用不得那么多虚招子,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越是深入了解,陈凯在融入的同时也越是觉得自身的工作方式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换言之,他的这份格格不入本身就是源于他出身的工业化社会一切讲求效率的基本原则,他如今在做的事情,也是在为了走向未来而努力。如其所言,起码在他的这一亩三分地,有些多余的东西就必须能免则免。

    “慢慢来,不着急。超越时代一步的是天才,超越时代十步的是疯子。起码,我现在伪装的还是很好的嘛。”

    潮州制造局现在还仅仅是一片工地,各种材料正在不断的从潮州各处的库房,以及南澳的军器局里运来。为此,在兴建之初,负责基建的丁有仪就直接将一处码头扩了进来——他是在陆丰双子棱堡兴建完毕后被陈凯调到分守道衙门做事的,也是陈凯的提拔之意。

    码头那边,走的都是工程材料,陈凯过来时就没有从那里登岸,为的就是不给既定的装卸顺序添麻烦。现在回城了,更是有马车等待外面。

    回到了分守道衙门,已是傍晚,丁有仪回来报告工程进度,这是陈凯每天都在关注的。就算是这几日去中左所,报告也都在案上摆好,一旦回来就可以通过这些报告迅速的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一番交谈过后,下午时走上那么一遭未有注意到的地方,通过丁有仪的全面报告,陈凯也有了相应的了解。进展上面,比他预期的是要快的,但是距离投产却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时间不急,也不需要特别的去赶进度,一切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即可。另外,国姓投了一笔银子过来,会分配送到潮州,库房里不够的,你可以与那些商贾洽谈清楚,告诉他们,银子官府是不会耽搁他们哪怕一天的。”

    这番话,丁有仪听罢自是颇为振奋。他们在潮州,并非是孤军奋战,闽南的明军与他们本就是一体,明军在广东处于守势,在闽南则大肆攻城略地。与此同时,广东的粮食和货源在支持着两地的明军的生存,中左所的海贸利润现在在反补广东的建设,本就是一体的。

    如此,自然是信心更足了起来。至于什么钱谦益向那些有抗清意愿的江浙士绅筹集一事,陈凯自觉着就算是不涉及保密问题,他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多说什么。误会,就继续误会下去吧,起码看上去效果还是很好的。

    “但是记住了,若有中饱私囊者,莫怪本官无情。”

    当然,陈凯自也不会让他一个人全权负责。比起个人的操守、道德,陈凯更相信的制度,必要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丁有仪领命而去,陈凯有叫来了他的副手和另外几个负责账目的官吏,耳提面命了一番。这时候,下值的时辰早就过了,陈凯却没有立刻回府,反倒是把他始终放在分守道衙门的耳目陈松给叫了来。

    “我走之前,下达的那条政令,现在民间有何反应?”

    这事情,陈凯传他过来时,陈松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此刻陈凯当面问及,他也直言不讳的回答道:“回老爷的话,民间对此多有不满,怕是,不太好。”

第一百零六章 与民争利

    陈凯一来一回,不过短短的数日而已。几天前,陈凯启程出发前,通过分守道衙门下达了一条政令,乃是在潮州府城外建立堆粪积硝场,潮州府城按照南澳城旧例,收集粪便用以积硝。

    南澳收集粪便积硝由来已久,早在陈凯管理军器局之初,由于军中火药库存的问题就已经建立了堆粪积硝的工场以及相应的制度,如今无非是照搬过来罢了。

    但是问题在于,南澳城是一座兵城,其中多是军中将士及其家眷,真正的民户数量占不到太大的优势。政令下达,军中令行禁止就绝少有反对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军营更是如此。但是潮州城可是一座府城,光是城内就有不下五六万的百姓,这里面的相关利益根本不是那座南澳城所能够比拟的。

    政令下达的同时,陈凯启程出发前往中左所去和郑成功会面。他是走了,但是政令下达后却立刻引发了一些相关人员的争论。

    潮州南门,三阳门入内未及多远便是关王庙。关王庙的左近,一处酒楼里,几个衣着华贵的汉子一边喝着酒,一边指斥着刚刚下达未久的政令。

    “当初悊皇帝在世时,城里、乡下的夫子们都说皇上信了阉竖的谗言,与民争利。现在也没个阉竖在陈道台的身边伺候着,怎么就想出这么个阴损的办法来,这不是夺咱们的饭碗子吗?”

    “阉竖倒没有,但那些广州佬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是外乡人,肯定是怎么糟践咱们潮州本地人都不在乎的。”

    年岁最大的汉子发着牢骚,对面的那个疤脸儿汉子则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广州人,尤其是分守道衙门里的那几个广州籍官吏,更是有来道去的数落了起来。到了最后,就连陈凯也不能幸免,直说陈凯连大粪都争,八成就是那活蛆转世投胎变的。

    “老六,你喝多了。慎言,慎言!”

    他们都是本地经营粪便买卖的商人,说白了,就是收集城内百姓的粪便,运到城外卖给那些种地的农户,用来肥田。这活计,别看又脏又臭,可来钱上面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宋时的汴梁城,经营这等买卖的多有富甲一方的人物,甚至有些还能在一些民间笔记中留下名字来。这潮州城虽说是没办法比拟那座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巨城,但却也是常年有着数万丁口的府一级城池,每天自然产生的粪便就是一个难以计数的数字。

    这些人,都是祖辈做着这等买卖的。他们倒也用不着亲自出手,完全是下雇佣工人,上贿赂官吏、衙役,此间衣料名贵,甚至数辈如此,但是在本地的士绅们眼里,却是完全瞧不起的。

    此刻那疤脸儿口不择言,隔着几个桌子,本就是因为瞧他们不起,唯恐会闻到他们身上的“粪丑味儿”才躲到一旁的两个读书人当即便指着鼻子骂出了口。理由,无非是侮辱官员,当即就要喊来衙役锁拿他们入狱。

    莫看只是两个读书人,但是儒家士人在民间的地位甚高,一旦有人带头,几桌同样瞧他们不起的食客也纷纷帮腔起来,那个年岁最长的连忙道歉,随后扔下一锭银子,也不管什么找钱的事情了,便忙不迭的拉着那几人离开了酒肆,那情状,就像是夹着尾巴逃了似的。

    “据学生所知,官府收集粪便,是为了生产硝石和制造火药,南澳那边早几年都是这样做了。现在,大概是军队耗用多了,单凭南澳一地的产量不敷使用了吧。”

    “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也听说过,这可是陈老大人祖传的本事,他们家就是靠着这本事给九边的官军提供火药的。现在陈老大人把祖传的营生都拿出来襄助王师了,听说官府也没有要亏待那几个家伙的,他们却还敢辱骂陈老大人,实在是不晓事。”

    读书人侃侃而谈,展现着见识,当即便有旁人随声附和。凭着堆粪积硝的工艺,这支明军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花银钱购置硝石了,和碳一样,硝石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火药生产的花费无非是硫磺一事上面,最多再算些人工和购置鸡蛋、萝卜的银钱罢了。

    现在堆粪积硝的工场,也不仅仅只在南澳,冯澄世将军器局搬到中左所,中左所那里也复制了一座堆粪积硝场来。那里百姓人数比之南澳更胜一筹,尤其是大军云集,光是军队驻扎每天产生的粪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怕他们给官府捣乱……”

    “哼,一群掏粪的货色,怕他们干什么?”

    担忧的事情,果不其然在第二天便出现了。和平日里不同,今天一早,粪车并没有如往日那般穿街过巷,将上一日积累下来的五谷轮回之物倒进粪车,还屋舍一份清净。

    这样的异象当即就被联想到那份政令上面了,府城的同知闻听此事,直接派人传来了那几个汉子,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官府此举坏了那些工人的营生,现在那些工人罢工不干了,一个个的都去找别的营生去了,所以他们也找不齐人手去做这些事情。

    “别以为你们打得什么盘算本官不清楚,现在是本官和尔等说话,你们还能活着出去。等陈道台回来了,有你们的好看!”

    几个汉子油盐不进,到后面干脆要向那同知行贿。若说同知没有灰色收入,却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并非缺心眼的,知道陈凯的厉害,当即便让衙役们将这些家伙乱棍打了出去。

    到了晚上,同知忙了一天,回府休息。他已经开始琢磨着要使用些强硬手段,因为这事情总是需要在陈凯回来前解决的。岂料刚刚回府,那疤脸儿的汉子便送上了拜帖,说是能够帮他解决此事。

    “同知老爷,这事情,咱们知道官府的难处。无论是您老,还是陈老大人,都是殚精竭虑的为着百姓操心,咱们自然是不能不懂事的。只是官府说给咱们几家铺子,让咱们做些别的营生,咱们又没有内外的渠道,货都无处进、无处收的,还不是干亏本钱?”

    “那你们的意思,是让官府花钱从你们那里收购粪便?”

    此刻,同知眉头一皱,那汉子当即便舔着笑脸迎了上去:“同知老爷睿智,咱们想着不破坏原本的法子,到时候粪便卖给谁不是卖?到时候,您老、陈老大人,还有府县的老爷们,咱们都会按月有份孝敬送过去。而且有咱们这些人在,也不怕耽误了陈老大人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同知需要考量其中利弊,便让那人回去等消息。等到第二天一早,照着陈凯过往的行事风格思量了一夜,同知回到府衙当即便下达了逮捕那几个粪业商人的命令。岂料命令下达了,下面的衙役却没有能够捉到人,说是昨天晚上那几家人就跑得没影子了。

    对此,同知很是无奈,只得勒令衙役们继续追捕。但是暑热的天气之下,短短几日,整个潮州城就被那些没有能够及时清理的粪便熏得臭不可闻。空气中弥漫着粪臭味的同时,更是加剧了病患的产生。

    城内一时间怨声载道,就连那些在城外买不到粪便肥田的农户们也是颇为不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陈凯回来,坐在马车上有帘子当着,他闻到些臭味但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直到陈松把事情的原委说来,他才猛的想起了那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话来。

    “几个买卖粪便的就想拿老子一把,我看他们是被那些屎尿糊了心智,忘了他们到底是在跟谁作对!”

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趋

    这等货色,于陈凯而言实在称不上是什么对手。他现在的分量,其对手乃是如尚可喜、耿继茂这般盘踞一方的人物,就算是往下了数,也是如黄应杰、郝尚久、张道澄之流。如这般货色,最多就是几条恶心人的臭虫罢了,连癞蛤蟆都算不上。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却着实的给他提了一个醒来。

    从陈松那里得知了情况未久,同知便巴巴的赶了过来,一个劲儿的口称死罪。说起来,这毕竟是把潮州城弄得臭气熏天、民怨沸腾了,绝非是什么小事情。

    “那几个混账东西利诱于你,你能坚持原则,这很好。但是问题在于,你的方法错了,所以才会有今日这般。”

    粪便本属于秽物,商人雇佣工人,收集、变卖,是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堆粪积硝的技术要开始在潮州城使用,这些粪便就从肥田之物变成了军工制造的必要原料。

    官府要将这些原料掌控在手,势必会侵犯到商人的利益。对此,潮州府衙的计划是分派给这几户商人以商铺,让他们改行。这种办法,即便在后世也并不鲜见,但是商贾不满,想要借着陈凯不在的时机利诱本地官员,将粪便买卖变成官商分肥的勾当,一句清理之内,异想天开,是不可少了的。

    “总制说的是,是下官处置失策。”

    同知熬了几天也没有松口,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是他松口了,以着陈凯的性子这事情也成不了,而且弄不好就连他也要受到制裁。既然如此,他就只能勒令衙役们进行追捕,但却始终没有个进展。这一晃,就连陈凯都回来了。

    “把海阳县衙的捕班拉去打板子,原因嘛,他们自己清楚。另外,让衙役把那些收集粪便的雇工都聚拢起来,在海阳县衙内设立一个清洁队,还是做以前的收集粪便的工作,由县衙分派人员负责管理。”

    陈凯的意思,同知当然明白。这是一项工作任务,但同时也是一项灰色收入的来源。而这份灰色收入,自然是要在确保堆粪积硝场的需求的情况下。

    同知接了命令,连忙赶回了府衙。一番训话,捕班的衙役们被打了一顿板子之后便轰然而去,结果第二天还没到中午,那几家粪便商人就尽数落网了。几乎是与此同时,那些收集粪便的雇工们便被尽数的聚拢到了县衙,县丞当即宣布将他们补进衙役的行列,由一个侯缺升任班头却始终没有机会的中年衙役负责管理。

    官府从人员上将粪便商人的基础端掉,县衙内部多了一份进项。他们此前贿赂的捕班,在陈凯的威压以及未来的利益面前自然是翻脸无情。

    接下来,海阳县衙召集士绅、百姓,当众开堂审案。冠粪便商人以“妨碍公务”、“抗拒官府施政”、“破坏城内秩序”等诸多相关的罪责,不仅要对其进行刑罚,更要收没家产用以医治病患。有此结果,饱受恶臭影响的城内士绅百姓当即便是兴高采烈,高呼海阳县令为青天大老爷,这位县令竟然无端端的笼络了一批民心出来。

    宣判完毕,人犯关押,县令当即宣布衙门的清洁队明天一早就开始运营,力争在三天之内还潮州府城一个清爽整洁的朗朗乾坤。

    官吏、衙役、雇工以及广大的城内百姓尽皆是心满意足了,甚至就连堆粪积硝场那边也是如此。吃亏的,无非是那些粪便商人。除此之外,或许日后还会因此而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放在此刻却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陈凯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火药生产,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衙门的官吏们有了动力,事情做起来自然是效率非常。潮州城的恶臭在迅速的退散,县衙也慷粪便商人之慨给惠民药局的善政又重新恢复起了旧日的风采。

    府城之内,这一番折腾下来倒是官府政绩连连,百姓欢欣鼓舞。恰此时,陈凯在城里连屁股都没坐热了反倒是再度启程出发,而这一次的目的地倒也不远,就在那南澳岛上。

    顺流而下,陈凯所乘的官船很快就抵达南澳岛。船缓缓靠岸,只待栈桥搭好,陈凯便三步并作两步的下了船去。码头上早有人等候,陈凯一边走,一边与那人交谈着,旋即登上了马车也是二人同乘一车,任凭着马车将他们送往军器局附属学堂的所在。

    那座大院,随着陈凯将师资和学生都搬迁到潮州府城便暂且荒废了下来。一连几个月的时间,直到近来才重新规整起来,此刻正有二十四个操着江西口音的读书人正在此等候。

    饶是陈凯托郑成功动用了郑家在闽北的关系,一路躲避清军哨卡,绕道却也是难免的。入了海,行程上快是快上了太多,可是船在海上,摇得那叫一个七荤八素,直到登岛两三天的今时今日绝大多数人却还远远地没有恢复过来。

    尤是如此,他们却还是无一例外的在此安心等候。并非是出于官场的规矩和面子,只是在于,他们此刻等候的,乃是他们曾经追随的那位揭总督口中那位文武双全的能臣干员,一位以一己之力,可为谋臣、可为能吏、可为主帅、更可亲率大军与虏师决一死战的传奇文官。能够向这样的人物学习,也是他们此行最大的目的。

    “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粤东总制,广东布政使司参政,潮惠分守道兼潮州府知府陈老大人,到!”

    步入其间,曾经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的课堂之内,江西士人们纷纷站起身来,向陈凯拱手行礼。这些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倒也可以见官不跪。陈凯自是明白,也仅仅是道了一句“请起”而已。此刻触目可及,所见之处,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更不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但无论是什么年纪,目光中的崇敬和渴求却无不是显而易见的。

    “人心可用啊。”

    暗自点了点头,陈凯示意众人落座,旋即让众人自我介绍一番。耳中所及,无非是哪一年开蒙读书、哪一年过的童子试、哪一年中的秀才云云,间或有提及哪一年开始追随揭重熙他们抗清的,陈凯也都是特别以点头示意,以为鼓励。

    待到众人介绍完毕,陈凯也借着自我介绍,将他从山西南下投奔王师,到这些年所做过的事情娓娓道来,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传奇直听得众人热血沸腾。

    眼见着气氛烘托够了,陈凯便朗声言道:“诸君不远千里之遥,来此南澳岛上听我陈凯的这些旧事,想来并非是为了猎奇,为了以增谈资,而是为了寻求光复江西,光复尔等的家乡的办法。今天,我陈凯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诸君,你们,来对地方了!”

第一百零八章 摆事实,讲道理

    不久前,陈凯得到消息,说是去年他游历东南之际,为清军击退而转进的阎罗总四营头和九龙营在广东的韶州府被清军歼灭,提调阎罗总四营头的五军都督罗荣和九龙营的统帅宁文龙皆没于阵中。

    清军三省会剿有名无实,乃是源于福建清军受到了郑成功的强有力的牵制所致。但是,南赣的清军本就是江西有数的精锐部队,哪怕是抽调了不少能征善战之将入粤配合尚可喜镇压明军,那里的重要地位,清廷也是极度重视的。所以当南赣清军大举来袭,阎罗总四营头和九龙营无法实现退敌,甚至做不到坚守,就只能且战且走,转战他地。一点点的,在南赣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下,与广信府的江西明军主力越来越远,最终在转战千里之下,为清军所歼灭。

    陈凯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比历史上更早了还是更晚了,也同样不清楚他们在被迫西进的途中有没有南下与闽南和粤东的福建明军汇合的机会,但是他很清楚的一点的是,这支江西明军精锐的覆灭,意味着江西抗清运动即将跌入到一个新的低谷之中。

    “马进宝……”

    金华总兵马进宝,历史上应该是在江东桥之战后被陈锦调来为漳州府城解围,结果反倒是被郑成功设局骗入了城池,成为了和漳州守军一样的瓮中之鳖。

    大概是由于江西明军迟迟得不到解决使得清廷不得不如此,而漳州府城的迅速攻破也让他失去了进去做鳖的机会,根据信使同时带回的揭重熙的书信来看,江西明军面对江西提标和金华镇标这两支南方绿营精锐的猛烈进攻很是难受,前前后后已经放弃了不少的营寨和关卡。或许,就连这支在广信府依旧坚守屯田的江西明军主力,只怕也同样是去日无多了。

    广信府的江西明军的不利态势,陈凯没有多言,仅仅是通报了一番阎罗总四营头和九龙营覆灭的消息,在座的江西读书人们便无不是如丧考妣一般。哪怕,他们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未曾与这二帅谋面,但是对于这支江西明军的精锐部队的覆没却还是免不了神伤。

    “……罗都督和宁都督战死沙场,固然是朝廷的一大损失,但正因为如此,我等更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光复江西、为光复汉家故地而努力!”

    “陈道台所言极是,已经有了太多的牺牲者,那些同年、同窗们,那些上官、大帅们,那些江西的父老乡亲们,他们都是面对着残暴的鞑子却无有丝毫退却,都是宁死不屈的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制军老大人说过,咱们此来就是要向陈道台学习的,此刻更不能灰心丧气,更要努力的向陈道台学习!”

    此时此刻,一行人中年岁最长的那个中年儒生振臂一呼,众人无不热血沸腾,甚至更有直接向陈凯行拜师大礼的。

    师生的关系在古代是大杀器,东林党、齐党、楚党之流大多都是这么起来的。此间一人行礼,众人无不如此,这里面不仅仅在于师生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寄希望于依靠着师生的关系能够从陈凯这里学到更多有用于恢复江西一省的知识。而这,也是他们在路上早早就商议好的。

    一群生员,乃至是举人向一个不第童生下跪拜师,乍听上去似乎是很荒谬的样子,但是陈凯名声在外,能力也是甲申以来各朝文官中罕有的高绝。向这样一位才能卓著的人物拜师,没什么好丢人的。

    中年儒生是个带头的,陈凯刚刚有记得,此人姓邹名桐,是江西吉水人士。攀亲戚,他与出过东林党领袖邹元标的吉水小东门邹家还是沾着亲的,只是这份亲戚已经远的不能看了,弄不好双方的族谱想要翻找到共同的祖先都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不可否认,此人确实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此刻陈凯接过了这份好意,顺势收下了这些学生,有了师生的关系,他们再看陈凯之时,目光中的东西就变得与方才不甚相同了。

    接下来,陈凯开始向在座的江西读书人讲述当前的形势,明军在闽南战场上大肆攻城略地,在广东战场上也抗住了靖南藩藩兵的猛烈进攻;浙江那边,如其当初在揭重熙面前预测过的,浙江明军已经几近覆灭,现在归附到福建明军的旗下;至于江西明军,则更是身处于覆灭的边缘。

    “……在江西,敌众我寡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王师可以在广信府屯田坚守,这是一条长久之道,但是单凭着本地王师想要突出重围,却是千难万难的。旁的不说,王师在江西,最重要的实力不是军队和随军的众多百姓,而是分散在各府县的士绅百姓,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心向王师的。有了他们的支持,虏师的动向,王师一目了然;王师缺乏的粮草、武器,也同样有着各地的士绅百姓为王师筹集、运输。哪怕是冒着破家灭族的风险也不改初衷,而这,正是江西士民最为值得我等感佩之处!”

    顺着这些江西学生最引以为傲的自豪感说下去,在座的众人自然是更加能够接受的了。随着陈凯的侃侃而谈,同时,陈凯更是让在场的众人讲上一些他们同乡的士绅百姓奋勇抗击清军或是冒死襄助明军的故事,有了这番互动,他们更是觉着陈凯所讲的都是再没有错处的真理了。

    人,都是会相信他们愿意去相信的答案。陈凯当年在职场上,对于人心的接触实在不要太多。此刻一番鼓舞、振奋乃至是顺着他们的说法说下去,便轻而易举的获取了这些人更深一层次的信任。接下来要讲述的,相信他们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但是,鞑子并不傻,虏廷之中也有不少有才无德的败类为鞑子出谋划策,他们看清了王师的依仗和优势,更加重要的在于鞑子原本就嗜血残暴的本性,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便要大肆屠戮那些心向王师的士绅百姓,甚至就连那些不曾与王师有过交集的也不会放过,就是为了打击王师在江西各府县的民心基础。没有了人,一切都是死物,王师能够获得的支持就会越来越少,而鞑子原本就拥有着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直到彻底压垮王师的那一天。”

    话到此处,众人多有默然沉思之状,其中不乏苦痛之色,也有不少亲见过惨状的更是直接点头示意,对陈凯的看法表示最直接的赞同。

    这些大多是陈凯一路走来所亲见的,其中也有原本的记忆,两相融合在了那份“江西抗清运动考察”之中,他此刻的一切说辞便有了最切实的理论依据!

    “除非再出一次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否则以如今的形势,江西更多的依靠临近省份的王师光复,而江西本地王师能否支撑到那一天,是很难说得。而就现在的鞑子部署,江西提督刘光弼、九江总兵杨捷和南赣总兵胡有升,这三个手握重兵的家伙试问哪一个会有金声桓的魄力,还不都是一群鞑子的犬马爪牙?”

    “但是,江西想要恢复,就只能凭着邻近省份的王师,实在太过被动了。所以我陈凯向揭总督要了诸君,就是希望诸君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回到各自的家乡,利用这些知识来在鞑子的眼皮底下聚集更多的力量,为王师的未来、为江西的未来做出更多的准备。”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如若江西本身发生巨变,诸君便可以凭此力量掀起汹涌波涛,推翻鞑子在江西的暴虐统治;如若江西始终无有巨变发生,诸君则继续积蓄力量,等待邻省王师杀入,届时将力量尽数爆发出来,两厢努力,一举扫平江西胡腥!”

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

    南澳岛上的洗脑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着,陈凯需要做的有很多,那些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领悟,甚至即便是有了这些的学习和领悟能否达成预期的效果,陈凯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

    这样的学习还要进行一段时间,不似早前对陶潜的那一次。而此时,早早就已经启程返乡的陶潜则已经回到了家乡。

    陶潜的家乡在江西赣州府的瑞金县,并非是县城里,而是临近县城的一处小村子。从潮州回乡,无需绕道,走大埔、入汀州,一路沿着汀州水道,过了汀府城用不了多远就是瑞金县的地界了。

    这个县位于江西东南部,赣州府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界福建汀州府,南邻会昌县,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县,东北毗石城县。其县境主要区域为一盆地,群山环抱,易守难攻,后世共和国初起之时,就曾以此处作为核心根据地。

    此处地形地貌如斯,本该是个乱世桃园般的所在。奈何三省会剿,清军过境,陶潜所见之处,田地杂草丛生、屋舍坍塌焚毁,哪怕已经过去很不短的一段时间了,却依旧远远未曾恢复——试问,世居于此的百姓或死或逃,没了人,又当如何恢复?

    头是剃过的,金钱鼠尾甩在脑后却还是依旧别扭,倒是身上的长袍业已经不复那般针扎似的难以裹身了,大抵是已经稍稍习惯了的缘故吧。

    “身上穿着鞑子服,心里也要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屈从于鞑子的儒生,至于如此的最终目的则要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断不可轻易为人所知。”

    这,看上去很是矛盾,甚至还有些人格分裂,但是陶潜记得陈凯的话,经过了这一路走来,似乎也已经开始适应了这样的角色转换。只是对于将来,他去依旧缺乏足够的信心。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进了村,村中乡民多是上前围观簇拥的,一个个既不敢多言,又渴望着想听听陶潜谈谈离乡背井这些年的经历,就这么一直到了乡老的家中时,已经跟了一大片的同乡了。

    对于本村唯一的秀才公的归来,乡老自然是欣喜万分。当即便拉着陶潜叙话,对于乡老的问题,陶潜也是无有太多保留,赶赴福京赶考,考中了举人,然后清军入闽,流落邵武府,这几年一边养身子,一边教授救命恩人的子弟学习,几年过来,身子大好了,课业也教授得七七八八了,就告辞回乡。唯一略过的,就是与陈凯之间的交集。

    “原来,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啊。”

    皓首苍髯的乡老闻讯,连忙站起身来,便要带着屋内众人行礼。举人不同于秀才,到吏部侯缺,便有机会直接成为地方官员。举人出身的官员虽说是比不得进士来得那般仕途顺遂、前景一片光明,但哪怕只是州县官员,可官和民也终究是不同的。

    “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

    陶潜连忙上前扶起了乡老,又示意众人免了礼数。再谈及这举人功名时,反倒是显得有些忧虑了起来:“就怕朝廷不认啊……”

    满清入关,为拉拢儒家士大夫,不光是例行科举、奉行儒事,同时也承认和继承了明廷的功名和优免制度。当然,税还是要厉行收取的,这一点上远没有明廷来得宽容,或者说是执行力不足,但是举人和秀才的优免政策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此刻,陶潜暴露出了这番的担忧,反倒是那乡老却一个劲儿的宽慰他,不是清廷应该还是会承认的,就是即便不承认,以着陶潜的才学了不得就再去考上一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总而言之,陶潜既然回来了,那么前景自然是一片光明,担忧是最没有必要的事情。

    “但愿如此吧。”

    陶潜的父母和亲戚们大多逃难去了,走了几年,生死未卜,自也无处去寻。陶家的老宅子已经破败荒废久矣,但是既然陶潜回来了,乡老也连忙召集些村里的丁壮帮着整修房屋,至少不能让举人老爷睡在漏风漏雨的房子里,这可是全村的耻辱!

    房子整修,陶潜也干脆拜托了乡老代为劳心。他刚刚回来,总要去拜会几个熟识的士绅,以尽礼数,同时由这些士绅帮忙向县城的知县老爷引荐,如此优免什么的才能切实有效的落到头上,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即便陶潜不说,乡老也会专门提醒一下,现在陶潜提及,他也自然是忙不迭的应了下来,不顾老迈的身子亲自到陶家的老宅处监督村民整修。

    离开了村子,陶潜直奔他的启蒙恩师那里。他的启蒙恩师也是个秀才,举人那关是屡试不第,干脆也就不考了,安心在乡下育人子弟,也是儒家士人的一种出路和情操。赶到时,已过了正午,老夫子见他回来,很是开心,尤其是听说他考中了举人的事情,更是眉开眼笑的连泪水都淌了出来。倒是那功名一事,却与乡老似的,并不怎么在意来着。

    “回来了,即便朝廷不认,再行去考就是了。你是老夫这些年教出来的学生里最用功、也最是聪慧的一个,青出于蓝,并非难事,并非难事啊。”

    说罢,老夫子又是一阵的老泪纵横。于他而言,教授的学生本就是他志向的延伸和寄托,他一生不曾中举,现在有个学生中了举人,哪怕是最阴微的心思,也是能够用时运不济才未能中举来宽慰己身,此间自是欣喜若狂。

    老夫子是不便去拜会学生的,他的身子骨也不便去太多走动,干脆留下陶潜在家中小住一日,待第二天一早由他的长子陪同前去拜会县里面的那些熟识的士绅。这些人里面也有不少是陶潜原本的旧识,但时日久了,谁知还敢不敢认,那就是两说的了,可有了老夫子的背书,那自然就是不同的了。

    师徒二人抵足而眠,聊了大半夜才昏昏睡下。到了第二天一早,陶潜拜别老师,踏上了拜会士绅的路途。

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

    有长期走动的士绅家人陪同,陶潜的拜会之路很是顺遂。原本熟识的不说了,就算是那些本来不怎么熟识的,看在老夫子的面子上也是能做到宾主尽欢的。待到拜会了几家过后,有了更多的士绅作为依仗,老夫子的长子便带着陶潜去拜会县城内的一户举人老爷,这家士绅与本县的知县和主簿都是莫逆之交,若能有此人一言,就算是到了县衙,很多事情也都是能够省掉很多麻烦的。

    转而向南,顺着官道一路直奔县城。瑞金县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而得名,其建制初设于唐天佑元年,时设瑞金监,至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升监为县,以象湖镇为县治所在,历经千余年未有更改。

    对于此地,陶潜并不陌生,当年赶考,几次前来,每次都是匆匆赶来,但去时却时而意气风发,时而灰心丧气,皆在功名一事。

    步入县城,城内的守卒看上去倒是懒洋洋的,不似有什么精神头儿。他们一路沿着大道而行,来到一处巷子,拐了进去,敲开门,送上拜帖,很快就被请到了大堂叙话。

    “老夫问一句不当的,不知贤侄可曾婚配?”

    见了那举人,寒暄一番,一如去拜会其他士绅那般,续年齿,谈功名,攀着同窗、同年的关系来拉近彼此关系。举人听说他在福京时也曾中举,倒也考较了一番,所幸陶潜这几年虽说是流落他乡,但是传道受业,这方面的功课未曾耽误了,一番考较下来,举人很是满意,面上的笑意也越来越重,对于帮着向知县那边说话的事情自然也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待到此处,举人突然有此一问,陶潜只得如实作答。岂料,那举人听了这一番回答,反倒是唏嘘不已。

    “哎,壬田镇的田世兄,想当年我二人也曾是一同中的秀才,原来贤侄竟是与田世兄的女公子订有婚约,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壬田镇在瑞金县城以北,唐时主要有壬、田、蔡三姓迁居至此,故称为壬田蔡,后来此地修寨,才改称的壬田寨,直到后来的镇子也得名于此。田家是镇上大户,举人口中的田世兄是个秀才功名,当年因老夫子的关系与陶潜相识,将小女儿许配于他,那时候陶潜正好要赶赴福京参加科举考试,只说是考完科举回乡时便成亲。

    一晃数载过去了,再回来时,听老夫子说起,田家几年前出去躲避兵灾,就一直没有回来。是生、是死,实在说不清楚,只是这份姻缘就此耽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算起来,那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二人同时中了秀才,亦是相谈甚欢。他邀我去壬田游历,赏罗汉岩风光,也曾在海云寺里彻夜畅谈。谁能想象到,最近这几年来会有如此变化,正是天翻地覆一般了啊。”

    一声叹息过后,举人对陶潜更是亲近有加,不光是约定了明日一早前去县衙拜会的事情,就连田家的踪迹也表示会拜托一些赣州府或是南赣巡抚衙门里的有能之士加以找寻。要陶潜安心读书,等待下一次的赶考。

    千恩万谢的出了府邸,此时已是傍晚,他们订了客栈,就匆匆赶去。待到吃过饭,洗漱完毕,二人闲谈之际,老夫子的长子却突然道了一句“那位先生正有一女待字闺中”,便不再多说了下去。

    陶潜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此事,更何况他也没打算去做什么陈世美。到了第二天一早,他们赶到时,举人的轿子已经到了,果然如同是老夫子早前提起过的,县衙的衙役连拦也未拦,仅仅是上前打了个招呼,便任用那举人带着陶潜步入其中。

    见了知县,陶潜并不认识。这位知县老爷叫做钱江,是浙江嘉兴人,永历四年,也就是顺治七年接替的前任知县。想来一别故乡多年,临行时拜会知县,还是那位操着四川口音的熊文梦熊知县,殷殷鼓励,犹在耳畔回响。

    物是人非,自也要行礼如仪。陶潜表现得很恭敬,尤其是剃发易服过了,钱知县看着也觉着顺眼,再加上举人的美言,半个时辰过去后就已显得颇为熟稔了。

    “可惜了,若是贤弟早回来个一年半载的,或许还能参加今年的殿试也是说不定的。”

    清廷承认明廷的功名,但是隆武朝的科举有些奇葩,不光是考举人,还有授予萃士这一新鲜功名的。清廷那边应该是不会承认,这一点钱知县估摸着如此,但也不敢确定。不过今年乃是大考之年,好像清廷还改了制度,要满汉分榜,虽说这状元是两个了也不会增加汉族士大夫的考中几率,但是怎么说这也是该考试的时候,看着本县一个在明廷中过举的潜力股不能参考,钱知县总觉着有些可惜。

    “多谢县尊老大人挂念着,学生流落在外多年,此番回乡,心潮澎湃,实在不宜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还请放心,学生打算三年之后再战科场,这两年也是要努力读书的。”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文治,也是地方官的考核内容,多出些举人、进士的功名,不谈什么多出些关系,只说是考绩上也会好看一些。

    钱知县很满意陶潜的态度,举人似乎也很愿意提携一下这个年轻人。一番畅谈,宾主尽欢,分别过后,陶潜心里有了底,便与老夫子的长子一起回了老夫子家。

    “如此就好,总算是有个着落了。待到大比之期,以你的才学,总能金榜题名的。”说到此处,老夫子却是不由得一叹:“大明,还是大清,终究不是咱们这些小人物能够说了算的。过好自己的,能把圣人传下来的学问传承下去,就是好的。”

    清军占据赣州以来,老夫子便不再教书,于家中颐养天年。但是对于族中子弟、对于儿子和学生们,却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个功名。起码,不管是哪个朝代,总也要用儒家来治理国家的,哪怕仅仅是为了那句“为往圣继绝学”也是要奋力读书的。

    拜别了老夫子,陶潜回到村子,老宅已经整修完毕,他特意去谢过了,就住回到了老宅之中。只不过,当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今已是看不到了,哪怕这宅子修缮得再和曾经一模一样,也总是少了一份人气儿。

    “先安分守己的待上几个月,让那些家伙觉着我是同类,不再有疑心了再行做事。”

    回忆着陈凯的嘱咐,陶潜心中却不由得叹息着关于“觉着是同类了也终究不是同类”的感触。他很清楚,并非同类意味着什么,而他要做的那些事情的结果也一定会是鱼死网破般的结局。或许,死亡就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

    想到此处,陶潜不由得一叹。但是叹息过后,他却猛地想起了陈凯在他临行前讲述过的一句话,便连忙跑到了书房,摊平了白纸,激动颤抖的手研着墨,甚至点点墨汁都在不断的飞溅开来,却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停滞。

    待到墨研好了,早已是激动得不能自已的陶潜蘸了墨,提着颤抖的笔触便在雪白的宣纸上如是书道:“太史公有云……”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

    由于清廷对儒家士大夫阶级的拉拢,也在于是官府有人好办事,地方官府很快就承认了陶潜的生员资格。但是,清廷承认明廷取士的科举功名资格是早在顺治元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事情,他们称甲申前的明廷是前朝,而甲申后的明廷是伪朝,所以对于隆武朝的科举并不认同,陶潜的举人身份也只能就此作罢了。

    所幸的是,有了生员的资格,优免的事情很快就办了下来——八十亩的优免田,还可以免除徭役,另外官府还会发给钱粮,让其安心读书。这些,虽说与举人的一千两百亩相去甚远,但是至少不用从头来过,有了这个身份,自家旧有的田土,外加上投献的,这一回来就直接是个地主阶级的身份。(注)

    接下来的日子,按照一个正常的生员的情况,当是一边羡慕嫉妒恨的看着本届的举人和进士们新鲜出炉,一边更加刻苦的寒窗苦读,等待三年之后的大比之期。优免的政策也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便利条件,使得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而非是奔波于生计。

    奈何,陶潜并非是个闲的下来的人。他的老师已经闭官不再授徒了,左近的这一大片区域就没有了教授儒家经典的先生,他这边读书,很快又向乡老要了块儿地,盖起了一座学堂出来。就这样,秀才公摇身一变就成了陶先生。

    在赣州府,随着阎罗总四营头的覆灭,抗清运动不可避免的进入低潮,清廷的统治在不断稳固。而在说来遥远,但却也不过是隔着建昌一府的广信府,似乎也仅仅是比南赣地方的节奏晚了一拍而已。

    经过了江西、浙江两省清军近半年的****西明军的处境每况日下,战线步步后退。至那些前往南澳岛的江西读书人启程一个月后,清军总算是突破了一道重要的关卡,进而长驱直入,将江西明军一分为二。

    这一次,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全面剿灭江西明军。在分割开了两支明军后,清军采取了先小后大的策略,先行集中力量围剿平江伯张自盛所部。很快的,张自盛所部明军就在清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宣告覆灭,张自盛在激战中被清军杀死。

    解决了张自盛所部明军,江西提督刘光弼和金华总兵马进宝便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以贵溪县江浒山大营为核心的明军防御体系,缓缓推进,逐步击破。随后在宁洪伯洪国玉统兵来援之际,更是实现了围点打援,一举击破洪国玉所部明军,洪国玉被清军擒获。

    江浒山大营的外围据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个的被清军连根拔起,定南侯曹大镐前后组织了几次反击作战,最终却都是因为兵力悬殊或是战斗力差距过大而宣告失败。此时此刻,清军已经杀到了江浒山大营的面前。

    炮火的轰鸣,仿佛是没有间隙似的。呼啸而至的炮子轰击着大营不久前才草草进行了有限的加固的营前,每一次的命中,带来的都不仅仅是震动和脱落。片刻之后,沉重的营门被野蛮的轰开,清军鱼贯而入,顷刻间便是喊杀声震天响起。

    矗立在那座简陋的总督衙门的大门前,揭重熙目光所及之处,已经进入到了清军对明军和百姓们的屠戮的节奏之中了。

    曹大镐已经死了,战死在了清军破开寨门后的那一次反冲锋之中。尸体就倒在不甚远的地面上,只是首级已经不在了,被清军割下去领功请赏去了。至于他的副手傅鼎铨,此刻应该已经在梁上悬好了那一尺白绫了吧。

    远处,一队清军似乎也已经注意到了这里还有个大人物,当即便蜂拥杀来。身旁已经只剩下一个书童和一个老苍头,持着木棍和纸伞,颤抖着身子,牙齿咔咔擦擦的打着架,但却还是在旁作护翼状。

    揭重熙仰天长啸,从弘光元年清军杀入江西以来,直至今日,殚精竭虑,苦战七载,却未能收复寸土。他们缺乏一个合乎当前形势的战略走向,哪怕只是阶段性的,所持者无非是那一腔热血。现在,一腔热血也终究是要撒在了地上,胸中有着未能成功的悲哀、有着死得其所的坦然,但是在这其中,却也不乏一些对未来的期寄,哪怕是他已经不太可能看得到了。

    “来吧,狗鞑子。今日你们杀得了老夫,翌日自有那陈凯来夺你们的性命!”

    ………………

    八月里,清军剿灭了江西明军主力的消息在清廷的刻意引导下迅速的传遍了东南大地,江西总督揭重熙、定南侯曹大镐、平江伯张自盛阵亡,宁洪伯洪国玉被清军俘杀,兵部侍郎傅鼎铨在绝望中自缢而死。

    在武夷山脉以北的广信府及建昌府东北部屯田坚守了一年多的江西明军主力宣告正式破灭,清廷花费数载之功,甚至还闹出过金声桓、王得仁反正这样的大乱子之后,最终还是完成了针对该省大规模抗清运动的剿灭工作,一如去岁的浙江那般。

    消息在第一时间送到了福建巡抚衙门,这无疑是在给福建清军打上了一计强心针。而随着此事在福建官场的传播开来,郑成功那边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进而就连身在广东的陈凯也紧随着郑成功之后便收到了这一噩耗。

    邻省友军的覆灭,意味着己方战略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旁的不论,只说那金华总兵马进宝这一遭在剿灭江西明军的战斗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清廷在宣布剿灭江西四大寇的同时也宣布了即将调派马进宝援闽。

    除此之外,继何腾蛟之后,明廷对地方藩镇武将拥有较大号召力和约束力的三位文官——桂林留守瞿式耜、湖广总督堵胤锡和江西总督揭重熙的先后离世,也造成了明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的进一步下降。甚至,湖广和江西还有不少原本的明军依旧在各处伺机而动,但是在江西,伴随着揭重熙之死的更是江西明军的全军覆没,江西抗清运动已经跌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之中。或许,更是会就此沉寂下去。

    在南澳,陈凯收到了消息,于第一时间便公布给了那些正在接受培训的江西读书人。如此噩耗,当即就使得教室内一阵鸦雀无声,随即便爆发了一声声的不可置信。但是,他们在那支明军大多都是参与实务性工作的,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关于江西明军的实际情况。

    “……鞑子在广信府等地大肆屠戮、掳掠,在下在广信府的很多故旧都死于虏师之手,而虏师加之在他们身上的罪名则无非是私通王师。这其中,不乏有向王师提供情报和供给粮草的,但也有一些不问世事之人。可是在鞑子的屠刀之下,却并没有任何区别!”

    “由此想来,王师在江西本就是严重的劣势,长期遭受着虏师的重兵压境。今年更是多了马进宝那厮,虏师实力倍增,无论是定南侯,还是平江伯,他们的防区都在被持续性的压缩。会有今日之结果,也并非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出身广信府当地的读书人言及此处,已是泣不成声。清军的三省会剿,乃至是此前的历次围剿,对于地方民生的破坏尤为巨大。凭着这种近乎于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走一个的办法,清军破坏了基层的秩序,也使得江西明军无法依靠民心所向的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最终在不断的围剿中沦落到覆灭的境地。

    此时此刻,一人哭泣,当即便引起了众人共鸣。泣泪交织,他们苦的不仅仅是那些惨遭屠戮,生死未卜的熟识故旧,更是行将破灭的江西抗清运动。

    “诸君可还曾记得你们是为何要到此处的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讲台上的那一声质问出口,可谓是振聋发聩,在座者无不是被这一声质问遏制住了继续哭泣下去的冲动和惯性。

    眼见于此,陈凯突然想起了他曾对陶潜说过的一句话来,随即深吸了口气,又复述给了眼前的这些学生们:

    “太史公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汉家百姓的利益而死,为华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鞑子卖命,替残虐百姓和压迫百姓的禽兽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揭总督,以及那些与鞑子拼死血战、为王师筹集粮草和收集情报而惨遭杀害的士绅百姓、王师将士们,他们都是为了实现华夏复兴而死的,他们的死,无疑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注:该优免政策内容出自万历三十八年修订的《优免新则》,有清一朝屡有改制,但主要集中在康雍乾控制力较强的时期。

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

    江浒山大营的陷落,以及江西明军主力的覆没,是抗清运动的一大损失。陈凯这些年的主要战场是在福建和广东两省,受到影响最为巨大的也同样是这两个省。于江西,间接的、微弱的,更多的还是在于鞭长莫及。

    但是,陈凯给予江西明军以更长的发展时间,他们对江西、浙江两省的清军以更大的打击。而在江西明军覆灭的前夕,揭重熙也选择了遣散更多的百姓,这些人有的转道返乡,有的则退入武夷山脉继续与清军抗争。或许,比之历史上的三省会剿,江西的人口损失是要轻微一些的。

    奈何,江西明军的失败,就像是永历四年年底的广东明军和永历五年下半年的浙江明军一样,这无不意味着邻近省份的最后一支大规模的友军的覆没。而盘踞粤东、闽南的福建明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势必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这更是不可避免的。

    马进宝援闽,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金华镇标,而是从他负责管理的金衢严处四府绿营中抽调的精锐,用以协助刘光弼覆灭了江西明军的精锐。

    这是一个信号,而就在接到这个消息的同时陈凯收到了另一个信号,那就是清军在泉州苦撑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泉州城,一路直接退到了兴化府。

    郑成功突破晋江防线,收复泉州府城以及惠安、南安这两座县城和崇武千户所城,表面上是又一次的胜利,但是陈凯却根本高兴不起来,反倒是下令抓紧一切时间修整和改建陆丰双子棱堡,加快各镇、各营的操练进度,完全是一副为大战做最后准备的架势。

    陈凯这边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郑成功那边也同样是如此。不似早前清军放弃同安时的那般紧追不舍,这一次郑成功在收复这一府两县一所之后,却并没有继续压向兴化府,反倒是陈兵惠安,以备清军。

    果不出其所料,八月底,平南将军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砺、汉军镶黄旗固山额真刘之源统帅四千杭州驻防八旗抵达兴化府城。

    金砺和刘之源都是汉军旗的名将,资格甚老不说,带兵能力也是极强的,清廷才会放心由此二人率领杭州驻防八旗坐镇杭州重地,以震慑东南。

    陈锦之死,极大的触动到了满清朝廷。一个管两个省的总督,这已经是清廷入关以来损失最高级别的人物了,哪怕没过多久他们又接到了广西的噩耗,也同样是免不了他们的巨大震惊。旨意下达,杭州驻防八旗仅仅是留下了个梅勒章京吴汝玠继续看家,他们便连忙倾巢而出,从杭州一路南下,走金衢、过仙霞关,先是直奔福州,在确定福州无忧之后才匆匆赶往兴化府与退避到那里的清军汇合。

    杭州驻防八旗到了,福建清军的士气登时就是为之一振。几乎是以此同时,马进宝的部队紧随着金砺的后脚跟儿进了福建,同样是匆匆赶往福州,在确定福州安堵之后再行前往兴化府与其他清军汇合。

    福建清军在这几年被明军折腾出了几次全军覆没出来,各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金砺和刘之源巡视过了各镇,直接就让抚标两营分别坐镇兴化府和福州府的府城,以防明军水师突然袭击清军后路。随后带上了杨名高的福建提标、施福的右路镇标以及马进宝带来的部队,聚集了这一万五千大军,直奔明军集结大军的惠安县城。

    相比金砺带上的三支绿营兵,抚标两营只有冯君瑞的部队损失较大,战斗力按说是比那支从上到下全部是重建起来的右路镇标要强。但也正因为是如此,他才留下了抚标看守后路,这源于蔡兴、章云飞的水师实在不够郑成功瞧的。至于退下来的泉州镇标,同安、南安、惠安各县的守军什么的,则完全是留在后面看守粮道,外加上等清军主力击破明军之后跟着控制地方之用,谁也没瞧得上他们什么。

    金砺一出手就是决战的架势,他显然是清楚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这个道理,不光是他明白,他的对手郑成功也同样是如此。此刻集结在惠安迎战的,尽是明军编练多年的敢战精锐,至于近期练出来的二十八营什么的,则大多是留在了后方的各府县协防地方。

    “鞑子想要靠地盘来分散我军的兵力,同时借此拖延时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我军也不可能全然照着他们的思路出牌。”

    郑成功站起身来,甲叶哗啦啦的作响。与此同时,大帐中的众将亦是闻声而起,神情激荡,竟丝毫不逊于他们的主帅。

    接下来的一战,将会是他们与八旗军的第一次交锋。虽说只是一支纯粹的汉军旗兵,并非真正满洲,但是八旗军威名赫赫,对于他们而言也同样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但是不似广州城内的众将面对藩兵时的那般惶恐,那般龟缩在城内不敢轻言野战,这一支明军成军不过数载而已,但却从无到有的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哪怕是没有陈凯的那段历史,他们也凭借着一己之力打残了清军在福建的几乎全部机动兵力,逼死了浙闽总督陈锦,进而实现了对漳州府城长达数个月的围困。而现在,陈凯的存在进一步的强化了这支明军的整体实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亦或是军需储备,提升是全面化的。

    这一战,必将是决定福建战场命运的一战。相比清军,本就实力较弱的明军更是输不得,因为只要一败,那就将会是前功尽弃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波及到如今形势正在趋于好转的广东战场。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战,明军众将却绝少有太大的担忧。这是他们在近几年来的历次胜利所积累下来的自信心,哪怕他们的对手已不再是绿营,这份自信只要建立起来,就不会有轻易消磨下去。

    “诸君,我军苦战多年,今岁方可有席卷福建一省之势。虏师虽强,但我军有强大的水师、有使用新战法的陆师、更有陈参军那等人物为大军保全后顾。这一战,必将以王师的胜利而告终,诸君努力!”

建个读者群

    应读者大大要求,建个读者群,群号:642246748,欢迎正版读者。

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

    推荐本仙侠:《蜀山世界笑傲行》

    一个现代考古学者一不小心魂穿到了蜀山世界中,成了一名不得真传的峨眉道童。

    正邪比拼,三次斗剑,末法之劫,绝争一线!

    在夹缝中崛起,逆转天命,为华夏文明再立青天!叱咤神魔,成就一段不灭的永恒传说!

    ………………

    清军自兴化府城越过木兰溪,沿着官道直奔惠安县杀去。大军过境,自是鸡飞狗跳,但是在金砺和刘之源这两双眼睛的盯着下,其他清军也不敢有丝毫迟疑,紧紧跟随着“赶时间”的杭州驻防八旗。

    一路行军,直入惠安县境内,明军虽说是编练了三个镇的骑兵,早已非吴下阿蒙,但是汉军旗的面前也不敢有丝毫托大,就这么放任着他们越过了涂岭一线。

    但是,待到清军越过涂岭一线,明军就不再那般步步相让了。双方开始在那一片沿海区域进取争锋,清军凭借着大军的压迫力,依旧在步步南下。只是待到大军抵近至一处叫做钟厝的所在时,探马发现了明军横垣路上的营垒,才不再继续前进。

    厝,在闽南语中是家或者房屋的意思。此处名为钟厝,放在其他地方大抵就是钟家村的意思。不过此时那里已经没有百姓了,尽数为明军安置到了后方去躲避兵灾。而明军借助于村落的地形也进一步的构筑了防御工事,使得清军不得不暂且止步于此。

    想要就此让清军停下来,那是不可能的。汉军旗本就是八旗军中的火器部队,哪怕是驻防一方,其军中也少不了要携带火器。火铳、火炮,尤其是后者,他们在西湖之畔养了上万匹马,光是马粪都已经把西湖泡成了马粪池子,此番一路南下,更是由辅兵和驮马一路牵引着。

    如陈凯那般构筑棱堡,郑成功一没有时间,二没有那份闲心。他在此结寨,目的就是与清军野战争雄,唯有进攻才是唯一道理。

    明军按部就班的扎营、设伏,这里是北面丘陵与南面海岸线之间较为狭窄的一块走廊区域,清军想要直薄惠安县城,此处几乎可以说是必经之路。金砺率大军抵近,探马四处,情报不断的回返,金砺和刘之源二人越看这番布置就越是觉着眼熟,直到杨名高看过了,才点明了他们胸中的疑惑。

    “郑逆这是要用对付陈制军的办法来对付本帅啊。”

    说明军这般布置与上次在江东桥一般无二,却也并非尽然。毕竟,这两地的地形还是相差良多的。但是主体的营垒存在,使得清军依旧是要设法实现突破才能能取胜的可能。但是清军一旦向某一处营垒发动进攻的话,明军很可能就会从不同的方向对其展开进攻。

    “本帅明白了,大军休整三日,与海寇决战!”

    清军匆匆赶来,疲惫自是不可避免的。休整三日,恢复了体力,大军便以着更加饱满的姿态向钟厝一线迈进。直至抵近两里左右,方才重新整理阵型。

    “施帅,依你对海寇的了解,海寇此番布置,左右两垒哪一处战力更强些?”

    眺望着远处官道左右的两片营垒群,金砺转过头,看向施福,便有此一问。此刻金砺也是问对了人了,施福乃是郑成功军中叛将,论及了解内情,自是当仁不让。当金砺的目光与其稍一接触,施福心中早有准备,只是斟酌了一下措辞,便做出了回答。

    “回大帅的话,据末将所知,海寇左翼主帅甘辉乃是郑逆心腹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亲丁镇乃是郑逆初起时凭南澳陈豹所部老卒编练,征战多年,亦是其中少有精锐;援剿左镇的底子是黄廷带去的闽军,曾随李成栋席卷广东;前锋镇万礼,其人是义勇出身,经陈逆介绍至郑逆麾下为将,所部俱是乡党,颇为敢战;至于护卫左镇,其总镇萧拱宸乃是郑鸿逵麾下第一大将,所部亦是不差……”

    透过明军番号,施福将各部底细娓娓道来,听得金砺和刘之源二人频频称道。虽说施福在明军的时候也并非统兵之将,但是当年跟着郑芝龙、后来在郑成功的卵翼之下,内情知道的还是从来不少的。

    这就是叛将最大的危害,他们远比清军更了解明军的实际状况。明军左翼如斯,右翼那边则是右提督黄山督援剿右镇、左冲镇、右冲镇以及礼武镇固守。这两者皆是六千大军,而在这两翼之后,明军尚有后劲之兵,只是有营垒隔绝,后面就看不清楚了,但是从规模上看,似乎作为右翼后盾的兵马更多上一些似的。

    明军布防如此,但是根据清军的了解,如戎旗镇之流的一些精锐并没有摆在第一线,显然是作为援应和后劲之用。

    既然如此,金砺仅仅是稍作思量,便立刻派出了施福的福建右路镇标和马进宝的部队面向明军左翼,摆出拦截的架势,而他则亲率杭州驻防八旗,并福建提标直取明军右翼。

    提标在小盈岭一战中损失惨重,福建绿营极力恢复,现在战力也远逊于当初;右路镇标,则更是一支纯粹的重建部队,无非是就是训练时间更长罢了,但是军中见过血的士卒比提标还要少;而马进宝的部队,虽说是征战数月,显得有些疲惫,可是在***西明军期间,其表现甚至还要在江西提标之上,更别说比起屡战屡败的福建绿营,金砺也更加信得过浙江的绿营兵了。

    这是一个田忌赛马式的布置,金砺看过各部的情况,也了解过各部近期的战绩。凭一支强兵配一支弱旅来拦截,而他则带着汉八旗军和提标展开突击。如此,方可确保施福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为他的杭州驻防八旗争取时间。

    “或许,真应该再等一两个月,再要一些江南和浙江的精锐绿营过来参战,也许更好。”

    这样的心思一闪即逝,金砺没有犹豫,下达了命令,大军便重新开始调整。待到调整完毕,帅旗前压,这支光是战兵就有一万五千之众的大军便浩浩荡荡的压向了明军的营垒。

    有道是任一过万,无边无沿,清军卷起的烟尘即便是在这无风的天气之下也同样是有着极强的压迫感,而且这种压迫随着距离的迫近也越加的沉重起来。

    此时此刻,清军步步逼近,右提督黄山也已经注意到了随着清军跟进的火炮。其数量,实在是他与福建清军交锋多年所从未见过的。但更重要的在于,透过望远镜,极目远眺,那些以牛录为单位,穿着红、黄、蓝、白颜色以对应各旗的军服清军,其气势上也远远不是那些灰蓝色的禽兽所能够比拟的。

    这一战势必要比早前的历次更加艰难,黄山眺望片刻,旋即传令道:“鞑子行止尽在国姓指掌之中,守住营垒,为左翼争取时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蝴蝶(下)

    一如上一次的江东桥之战那般,明军的营垒只是简易的,因为郑成功从来就没有打算靠着营垒来进行死守,不过是借此来降低损失,加大清军的进攻难度罢了。

    每多耗掉清军的一分锐气,明军取胜的希望就会更大一些。黄山被郑成功提拔为提督,有两个千人级别的镇的直属兵力,本就是最高层的将领之一,对于郑成功的战法自然也最是能够理解的。

    清军步步进逼,明军这边的火器早已准备妥当。火铳、火炮、火箭,粗疏的木墙背后,透过木料与木料间的空隙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远处动静的越加响亮,就连呼吸也渐渐的沉重起来了。

    “没有命令,不得放铳,违令者斩!”

    军官高声呼喝着,闻听此言,炮长下意识的将火炮远离引信,弓箭手也不急着点燃箭头,火铳手更是不敢打开火门,唯恐火绳会溅落下什么火星子导致火铳的意外走火。

    明军这边保持着必要的克制,清军那边,骑兵疾驰,烟尘将步兵遮盖,直至百来步时齐声呐喊,登时亦是喊杀声响彻。明军的紧张情绪不可避免的加深,奈何长期的操练、本部的军法之严苛、再加上刚刚军官的命令声犹在耳,他们就这么看着远处的清军,竟没有丝毫的反应。

    陈凯早前与郑成功讲过一些他在后世看到过的一些记载,一些关于清军在射程外骗明军火器开火的记录。为此,有了相应的认知,郑成功也早早的就在军中进行强调,训练上也是一力要求军官不下令不得开火,否则就算是打死了满清的皇上也只有死罪一条。

    当年的盘陀岭之战,柯家兄弟面对数米之外不可见人的浓雾之时,明军就已经能够抗住这份心理压力,此间哪怕面对的是汉军旗的八旗军,也同样没有受到波动。

    清军还在步步进逼之中,骑兵骗了几次,发现始终没有用处,干脆就退到了阵后。骑兵的无功而返没有丝毫阻碍到步兵继续推进,迈着沉重的步子,江西提标在前,杭州驻防八旗在后,从两里的地方步步逼近,沉闷、压抑到了极致的空间下,空气仿佛都在缓慢的凝固,一里半、一里、半里,进入百步之内,明军那边的火炮也总算发起了奏鸣。

    炮弹自营寨的跑口出呼啸而起,呼啸而落,重重的砸在地上,巨大的动能在将炮弹深入泥土之际,也将大片的灰泥溅起。间或,也有些黑色的轨迹闪入人群,激起大片的红色,同时带来或长或短的惨叫声。

    从第一论的炮击开始,明军的炮火便没有停过。明军在营垒里的火炮数量让金砺有些冒汗,倒也并非是比汉军旗多上多少,只是一支在连战连捷前只有半个府地盘的明军竟然会有这样的规模,海贸的巨利实在是让他仿佛是有了一种即将被明军用银子活埋的预期。而这样的心思,他在他的副手刘之源的眼里也同样是看得分明。

    “打赢了这一战,应该比打舟山时捞的得多吧。”

    这样的心思浮现,二人亦是相视一笑。眼前的炮击还在继续,不过他们也并不在意。旁的不说,起码现阶段被明军轰击的都是那些绿营兵——绿营兵,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值得可惜的。

    清军的大阵继续推进着,明军的铜熕、步弓、佛郎机、火铳也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而先后作响。

    炮弹、箭矢、铅弹洗礼着清军的阵型,这无疑是对清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前面趟路的江西提标在不断的伤亡之中显得已经有些不太能承受下去了,但是八旗军在后却仿佛是给他们壮了胆气一般,支撑着他们继续向前迈进。

    过了五十步的距离,明军凭借着佛郎机炮的子铳很是打了一轮急速射击,提标的伤亡陡然提升,但也就在这时侯,背后的战鼓声轰隆隆的作响,顷刻间便压过了前方的炮火。击鼓则进的战场铁律,提标的清军当然明白,当即便在基层军官们的带领下呐喊着向前营垒的方向冲去。

    清军陡然加速,明军这边的军官也都是经历了多年征战,当即便将尚未装填完毕的炮车退下去,换上了已经填入火药的虎蹲炮,随即一声令下,装填手们便将那些早已准备好的铁砂、石子给塞了进去。

    一阵轰鸣,冲进了二三十步的清军当即便在这铁砂、石子交织的狂风暴雨中被轰倒了一片。后续清军的步伐不由得为之一顿,奈何八旗军就在身后,挺着长枪几乎就顶在他们的后背上,哪还敢再有任何迟疑?

    发了疯似的喊杀声、亡命徒式的冲击,仿佛唯有如此方能释放那几乎将胸膛都撑爆了的恐惧!

    冲击爆发,清军野蛮的冲撞着营垒的木栅,明军的炮击结束,则直接换上了长枪手,从本就不怎么坚固的木栅的间隙对那些试图将其推倒的清军进行撺刺。而清军这边,也同样是用刀盾格挡着、劈砍着,用长枪刺杀着,只求着能够在杀伤明军的同时趁机将这木栅推倒,从而直入营垒。

    围绕着这本不坚固的木栅,双方展开了拼死的争夺。尤其是对于清军来说,明军在内,本就拥有地利,始终不能推倒木栅,那么伤亡永远只会是他们更多。

    这边的战斗正酣,清军的主帅金砺接到了急报,转而眺望明军左翼。在那里,明军已经推倒了木栅,打着中提督、亲丁镇、援剿左镇、前锋镇以及护卫左镇旗号的明军已经在营垒外拉开了阵势,并且直愣愣的就向着施福和马进宝那里压了过去。而在他们的背后,明军的援剿中镇、护卫中镇也紧随其后,似乎在更后面甚至还有那支郑成功麾下的王牌部队戎旗镇的身影。

    施福和马进宝能够在这样的强兵之下撑上多久,这个谁也保证不了。眼见于此,金砺一挥手,帅旗摆动,很快的,提标那里便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而与此同时,提标的阵型自后而前,渐渐分隔到两翼,始终在提标背后蓄势待发的杭州驻防八旗则如渭水入泾一般,在迅速填补提标空档的同时,将大军自后向前的替换了上去。

    欢呼声响彻战场,这是自辽事起数十年来的积威所致。虽说并非真正满洲,但汉军八旗也同样是八旗军,他们趾高气昂的换到阵前,素来在杭州作威作福、高人一等的他们在接下里也并不负他们的赫赫威名。

    与这些步卒一同上前的,更有大量的火炮,辅兵们竭尽全力的将它们抬上前来,炮手当着明军的面将炮子装填进去,随即无需命令,直接将火把按在了引信上,仅仅是一轮的轰击过后,火炮背后的汉军旗兵们便呐喊着冲了上去。而那些残破不堪的木栅,显然是无法再对这奔腾的浊流起到任何的阻滞。

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

    炮火轰鸣,八旗军冒着硝烟便呐喊着杀了上去。明军这边早在清军有所异动时就已经做出了反应,待到火炮上前,当即便在基层军官们的率领下退了下去。

    飞驰的大小炮子将木栅击得千疮百孔,更有甚者直接将木栅轰倒在地。饶是退得及时,明军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伤亡。所幸的是,待到清军冲入营垒之际,早已进行过相关训练的明军在军官们的指挥下迅速结阵,清军穿过硝烟、推倒木栅,看到的依旧是一个又一个的明军大阵。

    清军迅速的结阵,并且很快便展开对这几个镇的猛攻。不同于方才的提标,杭州驻防八旗的汉军旗俱是征战多年的老卒,甚至很多都是清军入关前,乃至是汉军旗组建时就已经征战多年的锐士。仅仅是刚一交锋,清军便立刻展现出了极其强悍的武艺和默契的配合,饶是明军凭三人一组的盾阵相抗衡,一时间竟也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全无还手之功。

    封建军队交战,即便是阵型拥有优势,武艺上的优劣对于战斗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如戚继光的鸳鸯阵,对各兵种的武艺招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更何况明军哪怕是屡战屡胜,绝大多数的士卒也不过是从军短短几年而已,面对这些动辄十多年的积年老卒们,其情状可想而知。

    明军的右翼还在勉力支撑,只有对上提标的明军反倒是还占着一些优势。与此同时,明军的左翼那边,中提督甘辉亲率大军也已然与施琅、马进宝二人的绿营相接触,明军的猛烈攻势反倒是右翼战场的一个反转似的。

    “生擒叛徒施福,全歼汉军旗!”

    甘辉的宝剑直指,帅旗前压,战鼓声的节奏将主帅的意志传达到了每一个明军的脑海之中,只在转瞬间,明军的攻势便更加猛烈了起来。

    施福和马进宝在一开始就是拦截的任务,也早早的便打出了严防死守的架势来。然而,面对明军三人一组的盾阵,这些绿营兵的处境很是难受,莫说是还手之力了,就算是招架之功乍看上去也是没有哪怕半分。

    匆匆的派出了骑兵到侧翼骚扰,奈何收效甚微。很快的,在护卫中镇和援剿中镇越过营垒的同时,大队的明军骑兵从营垒处杀出,绕过了两镇前进的步伐便直奔着此间杀来。

    清军的拦截部队几近八千之众,可尤是如此,在面对六千明军的猛攻之下却依旧是难以招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后续部队在不断的跟进,仅仅是护卫中镇和援剿中镇就足以将这兵力差距彻底抹平,更别说是明军跟进的骑兵以及戎旗镇了。

    拦截部队的崩溃仅仅是时间问题,清军所依仗者,无非是汉军旗的快速突破,一旦汉军旗先行突破明军的右翼,那么很快可以影响到左翼战场的局面。

    此时此刻,施福和马进宝还在苦苦支撑着,但是在明军的右翼那里,遭遇了提标和汉军旗的车轮攻势,营垒中部的右提督等镇已经有些支撑不下去了,尤其是礼武镇那边,本就是一个营头扩充起来的,新兵比例较大,在这样猛烈的攻势下更是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去向黄提督报告,咱们可能撑不了太久了。”

    陈俸早前是郑彩的部将,刚刚转隶过来时得不到太大的信重,但是凭着一次次的战功,郑成功对他也没有丝毫的歧视,功赏、升迁、扩编,一样不差,这使得他也早有了效死之心。此刻战局危急,向黄廷求援的同时,他也将将旗前移,带着亲兵便压了上去。

    将主有了身先士卒的表现,礼武镇当即便是士气大振。奈何未及片刻,一支冷箭从一个刁钻到了极致的角度射来,直插陈俸的咽喉,这员曾和甘辉配合以不足清军半数兵力却反将其击破的虎将便瞪大了眼睛,径直的倒了下去。

    “陈俸死了!明军败了!”

    短暂的错愕,明军顷刻崩溃。撕开口子,从而破坏掉明军右翼的整体防御,这是应有之义,清军的作战经验丰富远胜明军,一旦发现了这般的突破口,当机立断的便直接就此发起了更加凌厉的攻势来。

    明军的礼武镇兵败如山倒,陈俸的帅旗很快就被清军砍倒在地。下一刻,几乎可以预见到明军的全线崩溃即将到来,而就在这个当口,右翼后续的部队却全线压上,尤其是礼武镇后方的左先锋镇更是一马当先。

    “溃兵有冲击本阵者,格杀勿论!”

    柯宸枢的死命下达,明军毫不犹豫的便将冲到近前,妄图穿阵而过的几个明军溃兵格杀当场。

    由此前车之鉴,溃兵哪怕是慌不择路,其绝大多数的也同样是连忙向左先锋镇的两侧逃去,哪还敢再到阵前。

    清军的追击迅猛,左先锋镇也迅速的发起了反冲锋。不断有溃兵死在了明清两军的夹击之中,但是这时候谁也顾不上这些了,因为一旦心慈手软,很可能就会被对手驱使着溃兵冲垮阵型,明军如此,清军也同样如此。

    凭着百战老卒较多的优势,左先锋镇在严苛军法的鞭笞之下,狠狠的与清军撞在了一起,战况当即便陷入到了胶着之中。

    左先锋镇是丝毫不逊于戎旗镇的明军精锐,这一点无需施福的解答,金砺透过那些情报也早有心理准备。奈何,这支明军精锐的坚韧却还是让他大感挠头,双方的交锋越演越烈,很快的他更是接到了清军的射手命中明军右翼主帅黄山的消息,但是黄山负伤后却并没有退下去,反倒是发了狂似的大呼鏖战,明军的士气竟是不降反升。

    “这样下去只怕是不妙啊。”

    金砺和刘之源都是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战场经验之丰富,绝非是那些明军将帅所能比拟的。此刻清军攻势受阻,进展迟缓,处于防御的那一边更是即将面临着更大规模的攻击。二人仅仅是对视了一眼,无需言辞,刘之源便立刻转身,招来了三个牛录到施福、马进宝那里压阵。而他们这边,则已经很难在加大兵力的投入了,只能寄希望于施福和马进宝能够多坚持些时间,起码坚持到他们破阵为止。

    汉军旗的援兵抵达,兵力虽少,但却极大的鼓舞了那些绿营兵的士气。明军一时间无法实现有效突破,而清军那边也同样是如此。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倒不是明军的兵力更为占优那么简单,而是因为金砺已经把除了骑兵外的绝大多数部队都投放在了战场,而明军那边的戎旗镇则还在列阵前进的路上。换言之,他已经没有了实现快速突破的可能,甚至连预备队都已经没有了!

    “把杨提督叫来。”

    杨名高还在指挥着福建提标维系汉军旗的两翼,但是面对明军的猛烈反击,他们也同样是显得招架无力。这源于小盈岭一战的旧伤尚未痊愈,部队新兵太多。而此时,他也正在焦急的时刻,却为金砺传唤了过去。

    “杨帅,你是个汉军旗人!”

    这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人尽皆知的,金砺说得斩钉截铁,杨名高对上居高临下的目光,口干舌燥,强咽了半口空气过后,便立刻应了下来。

    接下来,提标开始重新接管战场,杨名高给出的理由的汉军旗的攻势受挫,需要暂且退下去重新调整进攻方向。而明军这边,几近苦战,也已经露出了些许疲惫,反扑的力度也要小于预期。

    这边的战线还在重新调整,金砺和刘之源则焦急的注视着明军左翼那边。在那里,戎旗镇的大军越来越近,施福和马进宝的清军已经濒临崩溃,甚至就连那三个牛录的汉军旗兵也都亲临第一线与明军激战。

    那里的战线怕是维系不了多久了,这样的心思刚刚冒出,岂料远处的一阵惊呼,马进宝所部竟率先崩溃,连带着施福的部队也受到了波及。

    “没时间了,快撤吧!”

    刘之源想得明白,金砺何尝不懂。二人默契非常,刘之源当即抽调了近半的骑兵出击,前去骚扰明军的左翼追兵,而金砺也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清军骑兵四出,没有投入战斗的汉军旗以着牛录为单位,在骑兵的掩护下节节且战且走。他们是打老了仗的了,这方面的经验也远比其他清军来得更加丰富。此刻有秩序的阵前撤退,福建提标以及那些尚未与明军脱离战斗的汉军旗牛录却立刻陷入到了明军的围攻之中,尤其是那些深入营垒的清军,再想要退出来谈何容易?

    明军很快就在两线皆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清军溃败已成定局。倒是那金砺和刘之源,凭着骑兵的数量加质量优势,很是亲自带队的冲杀了几轮,好不容易的才摆脱了明军的追兵,但是随行的三支绿营兵却只能自求多福了。

    战斗打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其实从一开始就与历史上的那次凤巢山之战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那一次,郑成功围困漳州数月,兵锋已显颓势,不过在清军针对左翼的首轮进攻之中却还是击溃了对手。奈何待到清军收敛溃兵,转而攻打右翼之时,明军火器齐射,突然却刮来了一股大风,使得硝烟将明军阵线笼罩。视线受阻,清军当即派出骑兵突击,席卷明军右翼,明军且战且退,但是等到收敛溃兵之际,却还是落了一个损兵折将的结果,包括右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等大批高级将领阵亡。

    但是这一次,那股突如其来,使得清军“又一次”赢得莫名其妙的妖风不曾出现,其原因在于交战的时间提早了一个月,且地点从漳州的凤巢山变成了泉州的钟厝。导致其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则是郑成功实现了对漳州府城的快速攻陷,以及陈锦在福建战局加倍恶化的情况下的提早遇刺。

    至于郑成功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攻破漳州府城,究其原因还是那几门副铳导致了明军攻城火炮的规模化。更加在于,某个始作俑者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竟然还做了一个不经意的示范……

    战后,双方均表示在此取得了大捷——清军方面,平南将军金砺声称阵斩明军礼武镇总兵官陈俸,打伤明军中提督甘辉、右提督黄山、亲丁镇总兵官郭廷、左先锋镇总兵官柯宸枢在内的大批将领,斩杀无算;而明军这边则宣称击退了八旗军的猛烈攻势,击杀包括福建提标副将韩尚亮、汉军镶黄旗甲喇章京邓长春、汉军正蓝旗牛录章京王国辅、汉军镶黄旗牛录章京秦继武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将领,激战和追击共斩首不下三千,俘虏、缴获无以计数。

    钟厝之战最终以明清两军解除接触,清军退出战场,撤往兴化府休整以宣告结束。从双方的宣传上看,这无疑是一场“双赢”的战役,双方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至于事实如何,单看清军丢下大批绿营仓皇退兵,以及明军没有进一步的向兴化府方向进军就能够看出来,其结果无非是两败俱伤。

    金砺那边已经连夜写了请罪的折子,请求清廷立刻补充汉军旗的损失,同时调派浙江、江南的大批精锐绿营南下助剿。这无疑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而郑成功那边则显得简单多了,活下来的将士获取了大量的战斗经验,战斗力直线攀升,阵亡的则直接从那二十八营的后备部队里抽调,尽可能快的补充损失。

    双方都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舔舐伤口,而郑成功在战后更是连续下达命令,有关于抚恤的、有关于按照大敌赏格进行战功赏赐的、更有晋升柯宸枢为左提督的升赏。当然,这也同样少不了要向朝廷报功的,因为桂林大捷的消息前不久经广东已经传到了军前。

    “让沈中丞带着他的那些救护兵过来。另外,给陈总制回信,就说他的计划,我同意了——照着现在的情况来看,下半年再想有大动作,就得看广东那边的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

    虽说明军最终占领了战场,使得清军大量的伤员落都掌控在手,进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明军自身的损失也不少,尤其是右翼的那几个镇。

    临时的伤病所已经人满为患了,几次大捷下来,使得郑成功渐渐忽略了伤亡的事情,此刻见了如许多的受伤将士,他也开始对没有带上沈佺期在中左所带出来的那些救护兵而感到丝丝悔意。

    所幸,救护的思路并不复杂,从去年中左所之战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不少军官、士卒,尤其是那些伤愈归队的都对其并不陌生。这边一边照顾着,一边派兵把左近能够找得到的郎中全都带回军中,那边凭着海运,尽可能快的将那些真正的专业人士都调来,郑成功的脑海里则更是已经开始琢磨着救护兵的随军化改制的事情了。

    命令跨过大海,直抵中左所。沈佺期近年来把所有精力都投诸在了医学上面,尤其是中左所一战后,对于救护,他在有了详细的理解和领悟后也认为该是医学的一部分。毕竟,这也是治病救人嘛。

    为此,在战后他向郑成功申请了留下那支救护队的编制,并且进行了严加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增补着相关的制度,只是越增补、改良下去,他就越是觉得这项工作更多还是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而非这些救护工要对医学有多么深刻的理解。

    沈佺期醉心于此,这一遭郑成功的命令送抵,他也是连忙组织人手,仅仅是有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将人员和器械都弄上了船,顺带着还让洪旭搜罗了一些郎中。此刻效率非常,一来是治病救人的使命感驱使,另外却也不乏着学以致用的渴望。至少,每日里做着这样的事情,沈佺期的满足感很是充盈,甚至比科举都要有意义。

    这边救护队已经上了船,聂一娘则还在码头边儿等待。前不久冯三、刘荣他们几个广州义勇的袍泽们给她写了封信,说是打算谏言陈凯在潮州也组建一个救护队出来,并且希望聂一娘能够过来和大伙儿一起努力杀回广州。

    陈凯在潮州的宣言里说得分明,三年之内收复广州。前有五年平辽,今有三年复广,看似大话炎炎,但是聂一娘却还是相信陈凯能够做得到的。这份信任,甚至显得有些盲目。

    很快的,陈凯便向沈佺期修书一封,而沈佺期也毫不犹豫的抽调了几个人出来,其中就有主动请缨的聂一娘,另外还有几个广州人,也是有此打算。他们这一行人此刻正在等待着潮州那边的官船,官船会把他们带回到潮州。而到了那里,应该还会以他们作为骨干来培训更多的救护兵,救治更多的受伤将士。

    船,很快就到了,比之那些赶去泉州的也并没有差了太多的时间。他们这一行人登上船,在颠簸中晃了几天的功夫,再下船时已经是南澳岛了。这里是中转站,他们会在此休息一天后继续此行。而此时,将他们招来的陈凯,却正在对着钟厝之战的详细报告笑得前仰后合。

    “瞧瞧,鞑子的主要损失在三支绿营上面。福建提督杨名高,我记得去年小盈岭一战就被王师打了个全军覆没,这次又是几乎全军覆没,这算是二进宫了吧,哈哈……”

    “记得路过金华时,可是见识过了马进宝的敛财本事,哪怕是没有见到本尊吧,但是他那些手下一个个的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儿。这下好了,马进宝变成马散财了,把武器、辎重、粮草、部队几乎全丢了。嗯,他没把自己弄丢了就算不错了……”

    “还有那个施福,哼,做二五仔的还能有了好下场?我呸!这次是金砺拿你个家伙来当垫背的,下次弄不好就要背锅喽。”

    陈凯哈哈大笑,在座的众将却是面面相觑。未及,一个声音问了句“什么叫二五仔”的话来,反倒是把陈凯听了个一愣。

    潮州府城中的分守道衙门里,陈凯在郑成功激战钟厝的同时,派人招来了南北三河坝以及陆丰这两线的明军主要将领开会。此刻会议已经是第二天了,很多议题都已经结束了,接到了捷报,陈凯当众宣读了一番,众将更是士气大振。面对汉军旗竟也能够一战将其击退,虽说清军的主要损失还是有绿营兵承担的吧,但是有此一胜,却仿佛是看到了日后的希望,就像是前不久传来的那场桂林大捷一样。

    说起来,桂林大捷之中有孔有德过于托大的成分,就算是此战,金砺也是带了一群不甚强大的绿营来战。由于清军在入关之初吸纳了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前明军和前流寇,其战斗力无论是整体,还是平均确实都要优于明军。如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明军,那是孙可望、李定国他们凭着大西军的底子,在云南闷头休养生息了良久才有的今日之气象;而像是郑成功所部,则同样是借助于海贸巨利的滋养才有了今日这般实力。

    不过,有了这样的胜利,对于未来的战争还是大有裨益的。不光是保住了这大半年在闽南战场上高歌猛进的战果,也收获了大批有经验的将士,无论是本部兵马还是俘虏,更是重新树立起了明军的自信心,这是尤为重要的。

    “二五仔”的笑谈迅速为众将所理解,对于叛徒的鄙视是不分省籍的。想到此处,陈凯不由得笑了起来,用他的话说,这时候金砺估计是在骂街呢——带了一群猪队友上阵,哪怕他们并非是诚心要坑他的,但是这份战斗力上劣势却还是拖了他的后腿,否则若是带上一万多的八旗军,估计郑成功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洪承畴当年看着吴三桂、王朴他们绝尘而去,看着秦军向鞑子发起决死一击的时候,估摸着也会有类似的遐思吧?”

    此言说罢,当即便是一阵哄堂大笑。并非是对于锦州一战的没心没肺,更多的还是在于不齿洪承畴的为人。但是笑也笑过了,陈凯也表达了对于未来战况的一些见解,比如福建战场即将进入一个相持的阶段,起码下半年不会再有太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了;再比如,福建战场即将哑火,那么广东战场就该做出些什么动静来了!

    “今年耿继茂在咱们的棱堡面前碰过壁,孔有德也死在了桂林,倒是尚可喜那厮最近过得有些安逸。我陈凯素来是个厚道人,该给他添点儿恶心的时候,一定要送货上门。”

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旧地(下)

    潮州的内外部情况在趋于好转,但是面对的外部对手之强大,以及内部矛盾也仅仅是暂时缓解,此刻看上去风平浪静,但也仅仅是暂时的而已。

    郑成功和陈凯二人分据东西,闽南在经过了一段摧枯拉朽式的攻伐之后,现在要开始消化胜利果实,以备再战了。而在粤东战场,陈凯面对的敌人更加强劲,处于守势都是压力深重。既然如此,想要寻求发展,就得跳出这个粤东这个剑拔弩张的圈子,从更外部的环境去找寻到发展方向。

    “我走之后,廖同知代理潮州知府权责,叶推官主管讼狱,陈教授教导儒生,王参军管理屯田……”

    潮州民政,素来是归于府县,各县的事情陈凯无需多言,就算是新建的丰顺、揭西二县经过了大半年的磨合也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军务方面,无论是以张进为首的北线,还是以杜辉为首的南线,皆是保持着守势,另外棱堡要进行一定的改建工作,这些陈凯都已经交代清楚了,由下面的人自行去做就好。

    经过了近一个月时间的培训,那些江西读书人们也分批踏上了返乡之路。他们接受的培训时间比陶潜更多,培训内容也更加丰富,陈凯很期待着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后的展布,不过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会议完毕,陈凯送走了最后一批的返乡者。他倒不怕这些人回乡后会背叛明军,因为这些人本就是最坚定抗清的一批儒家士大夫,只是唯恐他们会操之过急,过早的暴露意图,使得清廷有所察觉,所以干脆又多嘱咐了几句。

    这些人,连同陶潜,将会是光复江西的种子,陈凯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缴税、施肥、以及除虫,然后等待着他们生根发芽。这并不是能够急于一时的事情,此刻的当务之急却还是眼下的这些的事情。

    两天后,聂一娘一行人抵达潮州府城,陈凯安排的事情也基本上安排完毕了。见了这些救护兵,陈凯便让他们去府城内的一处伤病所报道,他们将会在那里培训更多的救护兵出来,用以分配给各镇。

    一番激励过后,陈凯突然一顿,旋即向众人问及关于“有没有志愿者愿意直接前往距离鞑子更近的一处飞地”的问题。连稍作迟疑也无,聂一娘便向前迈了一步,昂首挺胸的做出了回应。

    “卑职原往。”

    她,一身军中士卒的装束,束起了头发,若仅仅是从远处看去,或许还会将其视作是一个个子稍显爱小的明军小兵呢。但是此时此刻,站在陈凯面前,她的目光和神情中写满了勇敢、坚韧和一往无前,对于远离明军本土的飞地,对于距离虏师主力更近的险恶,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尤其是那一份无有半点儿的迟疑,更是让在旁的须眉们相形见绌。

    “那里,会很危险……”

    “卑职不怕!请参军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

    聂一娘骄傲果决的目光中,恍惚间,陈凯的脑海中仿佛闪过了一些早已遗忘了的画面。这些画面在此刻,与聂一娘的身影开始产生了重叠,无论是是此时此刻的毅然决然,还是近两年前在广州城外,撑着小船一马当先的冲向许龙舰队那个纤细而坚挺的背影。

    “好吧,聂……聂队长,嗯,明日一早随本官出发。”

    聂小娘子的称呼被生生的咽了下去,这个小寡妇似乎从军旅的生涯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既然她此刻穿着明军的军服,一副男人的打扮,陈凯自也不好再在性别上区分她的身份。毕竟,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性别是存在着歧视的。

    “卑职遵命!”

    召见结束,其他人直接前往伤病所报道,唯有聂一娘暂且在此住了下来。下人将其引到厢房,稍加打扫,便可以直接入住。

    聂一娘在军中厮混过些时日,后来在沈佺期的伤病所里帮忙,脏的累的都见过太多了,早已没有了什么忌讳,更何况此处之整洁也根本不像是长久没人住的所在。

    战事的时候,伤病所很累,也很熬人。凭经验,一旦有时间了就要抓紧一切时间休息,以此蓄养体力和精神。聂一娘早已习惯了,将行李放好,用了下人送来的晚饭,消了消食,便躺在床上暂作休息。此刻躺在床上也并非是沉睡,无非是假寐而已。

    闭上了眼睛,回想着娘家和婆家还在中左所那边,她的军饷应该是够了他们的生计的。另外还有她的那个小叔子也已经补进了分守道标营,现在就在刘荣的手下做事。上次来信,说是训练很苦,但是日子却很充实,这让她无不怀念起了那段标营新建之时,她同样是和那些以广州义勇为骨干的袍泽们摸爬滚打的日子来。

    “或许该把家搬到潮州才是呢。”

    这么一想,也仅仅是一想而已。在潮州,也到不了碣石卫那里。标营在那里协防,但是广州百姓却都是在海阳、饶平和澄海三县集中安置的,就算是搬过来也一样是见不到的。而她,此番将要前去何处,却也还是个未知数,陈凯没提,她也没问,可仅仅是陈凯那么一提,她的胸中便突然涌出了一股冲动,让她在那一刻站了出来。

    “他,还记得我是谁……”

    这一夜,辗转反侧,到了第二天聂一娘便随着陈凯登上了官船,顺流而下直抵澄海县城。到了澄海,她还是在船上等候,而陈凯那边则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搭档。

    “林侯,这次又要麻烦您了。”

    “竟成这是说的什么话,回去找尚可喜的麻烦。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辅明侯林察的舰队是陈凯特别向郑成功要来的,因为林察对于广东的水文地利情况最是了解,而且他们二人在那一次的广州攻略中也是配合默契。此刻相视一笑,陈凯便将计划和盘托出,林察是接到命令便率舰队赶来的,另一个了解计划的郑成功还在忙着为钟厝一战的事情善后,也没有时间与他商讨。

    计划一点点的说及,林察细细听来,对此也并非不能理解,时而有所质疑,也很快就能够得到相应的解答。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计划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时间有些紧张,怕是留给将士们用以休整的时间不多了。”

    话音方落,未及林察说些什么,敲门声响起,待到一个信使将书信送到陈凯的手上,细细看过之后,他也只得苦笑着对林察说道:“事情有变,怕是明天就要出发了。”

    “无妨,许久未去那香港了,这次跑一趟没准还能购置些女儿香回来贩卖,上次可是赚了一个满盆满钵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078/ 第一时间欣赏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张维卿所写的《帝国再起》为转载作品,帝国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帝国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帝国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帝国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帝国再起介绍:
明朝末年,北地狼烟四起,江南歌舞升平。世界东方,海洋贸易,繁花似锦,重商主义的胚芽在银山之下破开种皮。
甲申国难,清军破关而入,中国分崩离析。铁蹄踏处,烟雨楼台,俱成灰烬,华夏民族的未来于黑暗之中浴血沉沦。
大厦倾覆,独木难支,穿越者以文官之姿逆势崛起,吹响汉家文明复兴的最强音!
已有270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请放心收藏、订阅。帝国再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帝国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帝国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