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帝国再起TXT下载帝国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帝国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张维卿     帝国再起txt下载     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帝国再起全文阅读

    “你先走吧,我一会儿找个代驾。”

    “嗯,那我先走了,咱改天见。”

    “好,改天见。”

    目送着出租车远去,陈凯倚在车门上,那种晕乎乎的感觉涌了上来,也切切实实的证实了他刚刚的判断,这回真的喝的有些多了。

    一份算不得多大的合同,签完合同,应酬一二,更多的还是因为彼此间脾气相投,有些聊得到一起,并且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历史。

    “明朝中后期,欧陆刚刚开始走在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上。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到了明末的时候也才发展到古斯塔夫方阵,什么墙式冲锋、排队枪毙,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从明中期的时候,按照戚继光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未必没有军事近代化的可能。”

    “确实如此,戚继光的兵书战法并不仅仅限于鸳鸯阵,奈何修史的文人能够看个皮毛的也就仅限于此,所以后世人一旦提及戚继光,第一反应就是鸳鸯阵,反倒是把更加核心和关键的东西忽略掉了。”

    “不过,依照当时的皇权以及文官、武将集团的利益来看,倭寇、北虏比之让戚继光这个武人做大,侵蚀到其他政治势力的利益,造成更大的变局而言,都是些疥疮小患,蓟镇轮训自然也就必然成为了泡影。”

    “正是如此,就像黄仁宇先生所说的那般: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忧,否则伦理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

    “……”

    “明亡甲申,当时的中国并非只有满清有机会,南明诸帝、李自成、张献忠、孙可望、甚至是李定国和郑成功也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机会。奈何来自阶级、来自体制等方面的诸多因素以及意外状况的频发,背叛和内讧成了主旋律,再加上满清在第一时间占据了更多的土地,抢了半个身位,自身的组织力和政策应对更加有效,才掌握了胜券。就算如此,入关后折腾了几十年才彻底剿灭以复明为宗旨的抗清武装。”

    “其实,南明中兴也好,李自成、张献忠、孙可望这些农民起义军改朝换代也罢,其结果无非是另一个传统王朝,仅仅是避免了被异族殖民的危害而已。唯有郑氏集团,在当时才是真正将目光投诸在海洋之上的势力。而在世界近代史上,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

    有着同样的爱好,越聊越痛快,酒也就自然而然的是越喝越多。到了现在,恶心、想吐之类的感觉,凭着陈凯的酒量到还未有,但是脑袋晕乎乎的,却也别想开车回家的事情了。

    “喂,师傅,我就在十字路口,您多长时间能到?”

    打开手机,软件指定代驾司机,陈凯拨通了电话,得到了却是什么刚才那个客户吐了他一身,现在正回家换衣服之类的托词。

    “不愿意接喝酒的就说不愿意接,愣那一下子,何必呢。”

    手机塞进口袋,远远看去,正有一辆出租车驶来。陈凯招手示意,司机也没有因为他身上的酒气说些什么,问了目的地便撂下了空车的电子牌,扬长而去。

    光影、图案、沿途的光怪陆离在车窗玻璃上不断闪过。陈凯看着外间的夜景,回想着刚才那番对饮的过程中的那些疯话,着实让他怀念起了求学的年月。只可惜,理智告诉他,物是人非,已然回不到过去了。至于那个显得更加理想主义的家伙口中的那些诸如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之类的东西,这一夜还没过去,他就已经不由得暗自发笑了。

    “哪有那么容易的。”

    放下了遐思,这份合同以着他的职务只需要按照正常手续进行报备即可,不过以着那位老总事必躬亲的脾气,陈凯觉得明天还是应该提上一嘴。

    思虑及此,困意席卷而来,陈凯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透过车窗,窗外的景色飞速划过,记忆中的最后一幕,却是一面书着潮州二字的牌子,只是没看清楚潮州二字的后缀是路,还是风味,亦或是其他的什么。

第一章 求生路(上)

    四仰八叉的躺在那里,身子下面焐得热热乎乎,但是受了凉的酸疼却让他浑身上下无处不是份外的难受。相较之下,昨夜的宿醉虽是尚未散去,脑袋也昏昏沉沉的,但却也丝毫无法将其掩盖。

    “没关空调,还是忘了关窗户?”

    阴冷潮湿的微风低低拂过,陈凯下意识的打了一个激灵。然则当他缓缓的睁开眼睛,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不可思议的惊诧竟直接激得他坐了起来。

    “我特么这是哪啊?!”

    昏暗的天空,除了那一片不知是天还是云的浑浊以外,再无半点儿其他。一如没有看到卧室的房顶和顶灯,四周也没有半块砖头,甚至连块儿墙皮和地板都不曾有,有的只是嫩草、老树、翠竹、以及一座座起起伏伏的小山。而他刚刚躺着的地方,却正是在小山之间的一条道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道。若不是植被尚未将其彻底占领,土色暴露在了他的视线之内,只怕这一时半刻的陈凯也没办法确定下来。

    在哪,这是陈凯的第一个念头,可是没等那个“为什么会在这里”浮现于他的脑海之中,就已经被浑身上下的一丝不挂给卡了位置——莫说是手机、钱包、钥匙什么的,就连衣裳、裤子乃至是内衣内裤都不见了踪影,怎是一个尴尬了得。

    “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紧张和急躁加热着身体,酒精仿佛也就着汗水从毛孔中透了出来。昏昏沉沉的那股子劲儿开始缓缓散去,陈凯捂着脑袋,渐渐的回想起了昨天的事情。但在转瞬之后,却登时便如坠冰窖一般。

    “狗日的,十有八九是那个出租车司机干的好事!”

    身上的物事全都不见了踪影,十有八九是在酒醉之时遭遇了抢劫。而这么个地方,看上去又远离他坐上出租车的市区,必然是要有作案工具方能成事。至于为什么连内衣内裤都没了,陈凯估摸着,十有八九是作案人怀着防止他过早的报案,或是降低他报案可能性的心思,才会如此。否则的话,也没有办法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

    地面上被身子焐热了,但却终究是凉,尤其是那份格外的潮湿,让陈凯份外的难受。站起身来,伸展着筋骨,四下张望,除了这条半荒废的土道,确实也再没有人造的痕迹。

    “连个交通摄像头都没有,这地方得荒僻到了什么份儿上。”

    事情已经发生了,陈凯渐渐的也平复了心情。首要的事情是设法自救,先要找到人帮忙,再行报警,做了笔录,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总要按部就班方可摆脱困境。至于什么后悔、愤恨、亦或是自暴自弃什么的,则完全没有必要,哪怕只是一秒钟都是在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陈凯沉心定气,看了看周遭的环境,又看了脚下的土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既然有路,那总能找到村镇,只要找到村镇,就能找到人!

    不知道身在何处,陈凯顺着土道极目远眺,土道延伸的两个方向却都没有他想要看到的东西,只得随便选了一个方向走去。

    阴冷潮湿的风吹在身上,鸡皮疙瘩直冒,但更重要的还是关键部位连片遮羞的物事也无。走了几步,这等风吹蛋蛋凉的感觉实在让陈凯难受得不行,干脆扯了路边的一段藤蔓系在腰上,将上面最大的一片叶子挡住脐下三寸的位置。虽说也挡不了什么风,但起码不至于彻底暴露在外,聊胜于无吧。

    “文明人就是麻烦,想想原始社会,还不是光着屁股满处跑的。”

    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这副原始人的打扮也就暂且默认了。陈凯舒了口气,便继续向决定的方向走了下去。

    土道坑坑洼洼,时不时的还会踩到些小石子、小木块之类的东西,没走出三四十步,陈凯就已经被咯得倒吸了好几口凉气。

    说到底,平日里穿着鞋,又缺乏足够的运动,脚上没有那层茧子,光靠皮肉与地面接触,若是不疼反倒是奇怪了。

    “等着,等老子找到警察叔叔,调了十字路口的录像,不把你这狗日的送进去捡肥皂去,我跟你姓。”

    发了句狠,陈凯缓缓的坐在地上,轻轻的揉捏着双脚,缓解着疼痛。一双眼睛却在四下张望着,不求能够一步到位的找到人,只求能够找到些可以用得上的物事也好。

    片刻之后,他重新站了起来,蹑手蹑脚的凑到一棵环抱的大树旁,捡起了一块树皮,又从那老树上剥落了一块将落半落的,用路边的藤蔓绑好,一双原始人的鞋子就算是有了。“装备升级”,陈凯顺便捡了一根树枝,权当作是拐杖,步履蹒跚的向着远处走去。

    天色阴沉得让人感到压抑,仿佛下一刻就会有什么落下来一般。然则走了半晌,阴沉依旧是阴沉,也没有落下些什么,反倒是依旧走在土道上的陈凯却渐渐的感到了疲乏,尤其是口中干渴,五脏庙里的神仙们也开始表达疏于祭奠的不满,以至于连步伐也缓慢了起来。

    陈凯估算了一下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走了多久是没办法计算了,就连看太阳的方位也因为那片密布的阴云而没了找落。不过,回头望去,醒来的地方早已消失在山间小路的尽头,甚至就连用来绑右脚处树皮的藤蔓也已经断了,但却依旧看不到任何人烟。

    “有一句妈卖批不得不说,老子钱包里那几百块现金够不够这么远的油费啊,这特么到底是哪啊?”

    扔下拐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沮丧,是有的,但更多的还是都市亚健康的体格似乎已经不太能够支撑着继续走下去,总要休息一会儿,缓缓气力才好继续行进——毕竟,这应该不是真的原始社会,起码这条山间的土路,总应该会通向一处有人类活动的所在吧。

    坐在地上,陈凯喘着粗气,疲惫、饥饿、干渴互相交织,浑身上下也是酸得不行,仿佛要散了架子似的。

    然则,虽说是看不到太阳,但吹来的微风越来越凉。不管是真的要下雨了,还是日落西山,这对于陈凯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眼见于此,他也只得强撑着疲乏的身体,在路边扯了一条藤蔓,将树皮重新绑好,便继续走了下去。

    天色愈加阴沉,不知走了多久,山间土道分出了一条岔路口。陈凯远远望去,远处依旧是看不到任何人烟,但是顺着岔路口走下去,再拐了一个弯儿,却依稀有些异样的气味传来,甚至当他真的向那里走去的时候,没过片刻便已然能够看到了山间的田埂,乃至是更远的地方,一座小村子便矗立在山坳之中!

    “我去,总算是找到有人的地方了。”

    长舒了一口大气,精神为之一振的陈凯连忙加快了脚步,大步流星的向那个小村子走去。然则越是向那个方向走去,那股异样的味道就越是浓重,待到他临近田埂之事,已经能够模模糊糊的分辨出,那股子异样的味道似乎是蛋白质腐烂所发出的恶臭。

    步子渐渐的看是缓了下来,拐棍也越握越紧,并非是源于疲惫,而是这股子味道让他莫名的紧张了起来。

    脚下的步子越来越慢,但身子却总就是在不断的靠近。良久之后,陈凯已然来到了田埂的尽头,山坳小村的主道已经可以看清,可是呈现在他眼前的那一切,却登时让他呆在了当场。

    一眼望去,小村里多是些土坯和木头、竹子搭建起来的房舍。房舍之简陋,比之电视里的那些贫困老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些房舍的门窗,残破的倒在门前、窗下,似是蛮力所致。

    房舍分列两侧,一条脚踩出来的土道横贯其间。然而,土道上散落着的不只有破破烂烂的杂物,还有着一个个当是村民的存在横七竖八的倒在早已凝固了的红黑色之中,身上如同半日前的陈凯那般没有一件衣衫。

    更重要的是,这些尸体,全部都没有了脑袋!

第二章 求生路(中)

    天空的那片无边无际的灰越压越低,似乎是要逆转盘古的丰功伟绩,大有与地面上的一切重新融为一体的架势。

    灰蒙蒙的天空,映衬着起伏的群山、村外的田埂、破败的小村无不是蒙上了一层灰雾。然而,这一切呈现在陈凯的眼中,却已然不复存在,有的只是那一具具倒在血泊里的尸体。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这般无首的尸身,陈凯在电视剧、电影,乃至是网络上并非没有见过,但是就这么直截了当的摆在眼前,从银幕变成了亲眼所见,这份恐惧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线的,以至于当他看明白了眼前的事务,确定了那些已然成了苍蝇们的盛宴所在的一切到底是什么,便当即被惊呆了在当场。

    “这是不是哪个电影、电视剧的布景啊,应该是吧。”

    陈凯下意识的避开那些尸身,视线四下寻找,寻找那些能够作为这一猜测的证据。可是,任凭他将左近看了遍,却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件现代化的物事,更别说是活人了。

    “是拍完戏没收拾吧……”

    想到这里,陈凯壮着胆子向村子走了过去。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进,腐烂的恶臭愈加浓重,其中更是开始间杂着血腥,在不知道有多少只苍蝇的嗡鸣声中,重重的撞击着他的心弦。

    手上原本当做拐棍的棍子已经变成双手紧握,若护卫状,陈凯一步三颤的进入了小村,很快就来到了临近村口的那具尸体的面前。

    “得罪了。”

    是真的,还是假的,总要试试才好。抱着这个念头,陈凯颤颤巍巍的抄起了棍子,想要捅一下,看看会有什么动静。然而没等他把棍子递过去,尸体脖颈部一小条血色在扭动了两下之后,便掉落在了那片凝固的黑红之上继续那看似无谓的蠕动。看清楚了这一切,陈凯再也抑制不住那股恶心,丢下木棍便呕了起来。

    “呕……”

    大半日未进食水,能够呕出来的也都是胃里面的酸水。令人作呕的气味依旧在不断的向鼻孔里涌来,陈凯的那股子恶心劲儿在实在吐不出来什么过后,似乎也适应了一些。可是看着那些赤裸的尸身,再看了看他身上同样的不着片缕,难以遏制的恐惧终于将他的心防压倒。

    匆匆忙忙的转过身去,没了命的向着相反的方向跑去。此时此刻,陈凯的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那就是逃!

    脚上绑着的树皮原本就不甚牢固,缓缓而行,还可以支撑些路程,待此刻陈凯如疯了一般的狂奔,几乎没跑几步,绑着右脚树皮的藤蔓便崩断了,连带着左脚踩在断了的藤蔓上,仅仅是这么一带,陈凯的身子便重重的扑倒在了地上。

    手脚并用的爬了起来,未有丝毫迟疑,陈凯便连滚带爬的跑向远方,甚至就连左脚上的树皮跑飞了也没有因此而停下。

    土道在不远处有一个拐弯,陈凯刚刚就是从那里拐过来的。然而,慌不择路的他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拐过弯去的念头,竟一路直线的冲进了山林。

    脚上的“鞋”跑飞了,拐棍更是早早就丢在了村中,可是到了这个份上,陈凯也早已顾不得脚上的疼痛,甚至都没有感到那份疼痛,整个人如痴如狂的奔跑在山林中,活脱脱的就像是一个被猛兽追逐的野人那般。

    不知跑了多久,也不知跑了多远,陈凯的脚下一软,便径直的扑倒在了地上,脱了力的身子更是让他再难以如刚才那般“一往无前”的爬起来继续狂奔。

    趴在地上,刚刚的狂奔让他撕心裂肺的喘着粗气。已经跑出去太远,那股令人作呕,更加令人感到恐惧的气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泥土的清新更是在这番喘息中灌入了他身体。

    仿佛是喝了解药一般,五感开始恢复,周遭的静谧,那种只有清风、落叶以及山林中的小鸟的欢快鸣叫的安静,也渐渐的让陈凯的心绪的也平复下来。

    “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到现在为止,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陈凯平日里在那座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所接触的极限。诡异、恐怖、更要命的是他正身在这个局中,而他却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叫他如何能够不产生那般的恐惧。

    这个问题,依旧没有答案。陈凯静静的趴在那里,找不到答案,但还好的是,体力却在逐渐的恢复过来。

    良久之后,天色已然开始擦黑,陈凯抛下了那些已经找不到头绪的问题,只是看了看周遭的环境,便意识到,此时此刻,首要的还是找个栖身之所,否则这一夜会发生什么,实在难说。

    想清楚了这点,陈凯强强的爬了起来,转头一看,一条浅浅的小溪就在他的身后,原来刚才之所以会摔倒,弄不好也是与踩在溪水流过的软泥上面的缘故。而就在他身后的溪流边上,一个泥脚印儿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顾不得其他了,一天吃饭还能强行忍着,没有喝水就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看到了小溪,陈凯手脚并用,连忙凑到溪水前,捧起了一口便往嘴里喂。干裂的嘴唇得到滋润,他干脆直接就扑在溪水里,大口大口的灌着,连着喝了好几大口才恍如复生一般从溪水中拔了出来,重新躺倒在地上。

    肚子里依稀有些水声在晃晃作响,陈凯缓了口气,重新站起身来,气力已经恢复了些许,就是浑身上下,不是酸疼,就是火辣辣的疼,可以说是无处不疼。

    栖身之所的目标再度提上来,陈凯极目远眺,扫视了一周,直到快要放弃时才依稀的看到一间茅屋式的黑影,潜藏在渐渐黑暗的环境之中。眼见于此,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强忍着身上的痛楚,向着茅屋的方向走去。所幸的是,那里竟真的是一间茅屋,只是看上去好像没人居住一般。

    “有人吗?”

    敲了几下竹子绑起来的房门,没有半点儿回应,也没有半点儿动静。陈凯咬了咬牙,轻轻的推开房门。

    屋子没有窗户,昏暗的不像话,就着外面仅存的光亮,陈凯也确定了里面确实没人,只是让他有些奇怪的是,这里面没人是没人,但也没有家具。有的只是大门对着的墙角堆起的柴火和整段整段的竹子,中间的地面上有个用势头堆起来的火塘和一些碎石头,以及最靠里面的墙角处有一堆茅草。待他进到里面,才能看到门的那一面上还挂着两件蓑衣和一个葫芦做的瓢,仅此而已。

    搜罗了一番,确实没有吃的,光有柴火,也没有打火机和火柴,连火也点不起来。陈凯拿了瓢,出了门又舀了一瓢水回来。关上了房门,慢条斯理的喝着水,力争灌个水饱,脑子里却还在琢磨着今天的事情。

    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么个渺无人烟的地方,身上的衣衫、物件一应皆无,走了大半天的功夫,结果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村子,看到的却是这么一副场面,直让陈凯开始怀疑他是在做梦,在做一个极其恐怖的噩梦,一个寂静岭般的噩梦。

    噩梦终要醒来,陈凯摘了一件蓑衣,蜷缩在茅草堆里,倚着墙角,浑身的疲乏促使着他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可是,待他再度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两柄点钢叉正直指着他胸口,两个人影中的那个高个子更是对他大喝道:“说,你是什么人?!”

第三章 求生路(下)

    刚刚眯了一小会儿,睁开眼睛就是这副场面,陈凯紧绷了一天,这才缓下来一会儿的神经再度绷了起来。所幸的是,这一次或许是休息够了,更兼着真的见到人了,跑业务出身,对于与人打交道的自信心还是有的,反倒是要比刚才还要镇定了许多。

    惊恐的瞪大了眼睛,陈凯的头脑却在急速运转着。屋子还是刚才的屋子,从二人之间看去,门开着,天色却已经黑透了,若非是那个矮个子的一手拿着个拇指粗细,比中指略长的竹棍正冒着微微的火光的话,只怕他们三个人谁也看不清楚彼此。

    然而,让他感到奇怪的是,高个子说话,用的是方言,听着有些像是潮汕一带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衣服并不是套头的,也不是对襟的,看样子完全不是现代服饰,反倒是更有些像是短打的汉服,而他们的头发更是古代汉人的那般束发,整个人看起来都是怪模怪样的。

    “这特么到底都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陈凯今天已经不知道问过他自己多少遍了。不过,这一次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没办法,那两把点钢叉正指着他胸口,哪怕还有一领蓑衣挡在彼此之间,他也绝不敢有半分托大。

    想了想以前认识的那些带着闽南语口音的客户,大致的辨别出他们说的是些什么,陈凯缓缓的将双手从蓑衣里面伸了出来,十指张开,向他们二人做了一个无害的举手动作,才缓缓说道:“别误会,我就是一个过路的,太晚了找不到快捷酒店,在这里暂时休息一会儿。既然这里是二位的,我可以立刻就离开。”

    闽南语,陈凯依稀能听懂一些,但叫他说却是有些强人所难。既然如此,普通话派上了用场,他相信以着共和国的普及能力,这些人再怎么怪异,总也是能听得懂普通话的吧。

    陈凯话音方落,二人便面露怪异的对视了一眼,随后那个一手持火的矮个子便向那高个子说道:“兄长,他说的好像是官话。”

    官话?

    陈凯的疑惑尚未冒出,岂料那高个子将其断然否定,并且以着更加严厉的强调喝道:“这厮说的不是官话,是北方人的土话,去年那些降了鞑子的北佬从镇子上过境的时候,吾在远处依稀听得他们好像就是这个腔调的!”

    高个子一声低喝,矮个子便是一脸的怒容,手握着的点钢叉更是直挺挺的向着陈凯抵近了不少,直接顶在了蓑衣上面,完全是一副作势要将陈凯捅一个对穿的样子。

    二人的对话,其中的信息量有点儿大,再加上闽南语不太好听懂,陈凯还没分析出个所以然来,就已经如此了。

    所幸的是,那个矮个子也没有继续捅下去,反倒是那个高个子在与其弟说罢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陈凯的身上。只是这一次,他用的不再是潮汕方言,而是听起来有些像天津话,但又夹杂了大量潮汕方言的大杂烩,听上去好像这人大概也就能如此了。

    天津话分片,市区的更接近于淮泗口音。虽说这个大杂烩也好不到哪去,但起码比纯粹的潮汕方言,陈凯在分析和回答前还要经过一轮翻译的过程要来得容易一些,很快他就弄明白了这人想要问的到底是什么。

    “我刚才说了,我就是一个过路的,在山里迷了路,看见屋子里没人,以为是废屋了,就暂且栖身一夜。既然是二位的居所,那我可以立刻离开。”

    重复着刚才的回答,陈凯的脑海里却满是那些诸如“官话”、“北方人的土话”以及“降了鞑子的北佬”这些用词到底是个意思。只是越想下去,就越是觉得彻骨的冰寒,以至于他接下来的回答速度,也不可避免的减慢了许多。

    “某再问你一次,牛家村里发生了什么,你这厮看见了什么?”

    又是一句厉声喝问,问话之人的语气中透露着的不耐烦根本不需要任何翻译。然则没等陈凯琢磨好说辞,那个矮个子的弟弟便是一句“说!牛家村的人是不是你杀的”的喝问,双眼中更是喷出了两行热泪出来。

    话已经问到了这个份上,陈凯叹了口气,以着难以想象的缓慢速度揭开了盖在身上的那领蓑衣。二人开始看陈凯有所动,还颇有了些紧张,然则等到答案揭晓,二人剩下的只有了目瞪口呆。

    “你告诉我,我这身原始人的打扮,拿什么杀村子里那几十号人?”

    ………………

    听得懂原始人的涵义与否不重要,只要看见陈凯的装束,自然明了。片刻之后,点钢叉已经竖在了墙边,矮个子点起了篝火,不断的往里面加柴火。高个子的则出去舀了一瓢水,将粗米和水倒进了竹筒,用叶子封好,便放在了火塘里面。

    原始人的装备一出,二人也放下了防备。陈凯自称是被人打晕,醒来时衣服和财物就全都不见了。至于山坳里的那个小村子,他确实路过过,还是看到了那么多尸体才吓得逃到了这里。基本上还算附和事实,至于怎么倒在了那里,他现在也没弄明白,只得编造了一个出来。

    误会得以解除,陈凯才知道,原来这两兄弟姓林,哥哥叫德忠,弟弟叫德孝,是这山中的猎户,乃是看到小村惨状后跟踪他留下的痕迹才找到这个山林中猎户们的临时居所的。不过出乎他意外的是,这二人并不是那个小村子里的人,倒是二人的舅舅住在那里,他们此番也是奉了母命,多打了一些野物,给他们的舅舅送去,结果却目睹了这么一场惨剧。

    “究竟是什么样的穷凶极恶之徒,才能干下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也不怕遭报应吗?”

    陈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七分是发自内心,却有三分是想要借着这个话题继续来套他们的话。

    果不其然,陈凯刚刚把这个话题提了起来,林德孝便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村子里的尸体都是男人的,女人应该都已经被掠走了。八成是黄冈、南洋的那些贼人做的,否则谁会知道这么偏僻的地方。”

    弟弟一拳打在墙上,哥哥却摇了摇头,出言解释道:“只怕不是啊,那些贼人终究是贼,他们是不要首级记功的。以某看来,十有八九是车任重那厮。鞑子不是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吗,那厮本就是红头贼出身,听说把府城弄的跟个贼窝似的,杀良冒功的事情,绝对干得出来。”

    车任重这个被怀疑目标到底是谁,陈凯完全想不起来,但是听到这里,他要是还不明白自身的处境,那么那个历史的爱好,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了吗?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明末清初,怪不得会有什么“官话”,怪不得普通话被认为是“北方人的土话”,更是怪不得这世上还会有“降了鞑子的北佬”这种说法,单单是这句臭名昭著的话语就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剩下的无非是细节。

    细节,陈凯暂且没有心思去考虑。巨大的信息量直接将陈凯砸蒙在了那里,林家兄弟接下来的对话也变得充耳不闻,脑子里剩下的只有一句“穿越了,还特么是明末清初的乱世”。除此之外,“爸妈该怎么办”、“怎么回去”之类的思绪也在不断的冲击着他的思维神经。

    然而,就像是这大半日他都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样,这些问题他一样没办法有个答案,尤其是现在这副原始人的打扮,冻饿而死的可能性反倒是更大一些。

    “陈兄,陈兄,你没事吧。”

    关切的目光传来,陈凯苦笑着摇了摇头,继而对林德忠说道:“多谢林兄弟关心,我,嗯,在下醒来之后,很多事情已经想不起来了,刚刚有些神思恍惚,不碍事的。”

    “那就好。”

    说着,丢在火堆里的竹筒的表皮已经烤焦,林德忠将其挑了出来,用柴刀劈了一个口子,微微一敲,宛如揭开了盖子,一份香喷喷的竹筒饭便呈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开了第一个竹筒,林德忠又开了一个,将两份竹筒饭分别放在了陈凯和他的弟弟面前,又坐在那里等待着另一个竹筒的表皮烧焦。

    香喷喷的竹筒饭勾起了陈凯的饥肠辘辘,可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心思已经被占满了,却也不似林德孝那般,直接撅了跟树枝,就拿起竹筒吃饭,更加没办法如其那般恶狠狠的,仿佛是这竹筒饭是杀舅仇人一般,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陈兄,不合口味吗?”

    “没有,味道很好,只是在下图遭变故,有些心绪不宁罢了。”

    说到这里,陈凯由衷的叹了口气,继而站起身来,学着电视剧里的模样,拱手便是一礼鞠了下来。

    “在下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童生陈凯,南下访友,路遇匪人,落难至此。承蒙贤伯仲搭救赠饭之恩,铭感五内,日后但有发迹之日,必当厚报。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一个躬鞠了下来,再起身,林德孝已然瞪大了眼睛和嘴巴,粗米饭粒不住的从他的口中掉落;就连他的兄长也好不到哪去,同样的一副不可置信,去挑已经烧焦了的竹筒的柴刀也始终在火中与竹筒一起炙烤。

    直到转瞬之后,随着一声尖叫,林德忠仓皇的丢下了柴刀,进而连忙用柴火将烧得发烫的柴刀和已经快要爆开的竹筒饭挑了出来。随即站起身来,连忙还了陈凯一礼。

    “陈兄,啊,不,陈先生原来是读书人,刚刚实在冒犯了。”

    “在下少年开蒙,读过圣贤书,但却没能考上功名,实在丢尽了先父和家师的颜面。二位对在下有恩在先,冒犯什么的话就不要再提了,此间没有外人,兄弟相称即可,太多的繁文缛节也是无益。”

    “这如何当得,这如何当得。”

    林德忠语无伦次,林德孝的那口竹筒饭也喷了出来,连忙捂着嘴,强咽了下去,却依旧是满眼的不可置信,但其中却多了份崇敬和惶恐,无不看在陈凯的眼中。眼见于此,陈凯挑了一根烧着的柴火,敲灭了火,便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写起字来。

    “喏,这就是林德孝三个字。”

    说罢,陈凯又写起了林德忠的名字:“贤伯仲的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乃是圣人说的忠孝仁义中的前两个字。名字取得是极好的,越是这等乱世,我辈就更要依照圣人的教诲,讲求忠孝仁义,世间方有恢复大治的可能。”

    话音方落,字已写成,林家兄弟看着地上的名字,不住的咽了口唾沫,看向陈凯的目光也再无怀疑。

    接下来,林德忠连忙从猎物所得中挑了一只野鸡,开始收拾起来,说是要给陈凯尝尝这山林中的野味。而他的弟弟更是一边帮着兄长打下手,一边与陈凯攀谈起来,当看到陈凯的竹筒饭前没有筷子的时候,立刻便寻了一根树枝,在衣服上来回来去的擦着,直到确定干净了,才一撅两半儿,双手递送到陈凯面前。

    “谢谢。”

    是的,先要设法活下去,在这个尸山血海的残明末世。

第四章 意如何(上)

    知识崇拜,再加上权力崇拜。

    且不说知识、见识以及阅历,单单是科举,举人、进士,尤其是后者便可以做官,官与民便是天壤之别。即便没能考中举人、进士,一个生员也可以与县太爷这等“百里侯”坐而论道,岂是寻常人能够企及的。

    再者说了,士大夫之间处于阶级利益的同气连枝,一句话往往就能够决定一户普通人家的命运,甚至如江浙的复社更是到了干涉地方行政的地步,于普通百姓就更是难以想象的了。

    放在今时今日,明清双方都在拉拢士心,科举考试,即便是童生、秀才都可以直接授官。甚至不说别的,只说明末清初的记载,读书人被杀的比例也远远小于寻常百姓,当是个安全一些的身份。

    而站在林家兄弟的角度来看,能够在一个读书人落难时相助,虽说并不一定能够获益,但也总有机会借此改变命运,这项投资的收益率实在惊人。更何况,据说当年郑芝龙受抚之前与福建明军大大出手的时候,也干过给路遇的读书人赠送赶考的盘缠的事情。那等海上霸主尚且如此,他们这般,也是无可厚非。

    一手反客为主,陈凯实现了从不速之客到贵客的转变。有了这层关系,林家兄弟愈加的恭敬起来,也愈加的拘谨起来,倒是陈凯,在稍微显示了“身份”之后,便完全是一副不拘小节的架势,很是赢得了兄弟二人的好感。除了这身原始人的造型有些别扭以外,总体上气氛还很是融洽的。

    “陈先生若是不嫌弃,暂且穿上我二人的衣衫。”

    “就是就是,读书人的体面还是要的啊。”

    兄弟二人说着就开始脱衣服,倒是林德孝的这句话惹了他哥哥瞪了一眼,而后者则吐了下舌头,满脸的无辜,甚是有意思。

    “这怎么可以,贤伯仲一饭之恩未报,若是害得贤伯仲受了凉,在下实在于心不忍,不可,不可。”

    陈凯推托,弟弟有些犹豫,而哥哥却已然把衣衫脱了下来,直接罩在了陈凯的身上。眼见于此,林德孝也连忙把裤子脱下来,说什么也要递在陈凯的手上。

    “陈先生还是穿上吧,先生是读书人,不比我二人常在山林中打猎,粗生粗养的,不怕凉的。”

    “就是,就是。”

    原始人的打扮也确实让陈凯有够别扭,以至于这半天他对那领蓑衣很是产生了些感情。不过这幅打扮毕竟不能长久,总要换上些正常些的服饰。只是诚惠于新社会的营养摄入,林家兄弟的衣服穿在身上,分明是小了一号。

    “那就多谢贤伯仲了。”说罢,陈凯便是一礼,倒是引得二人对他的拘礼的些许不满。

    再度坐定,收拾过的野鸡也烤得让人食指大动。三人就着竹筒饭,便开始稀里哗啦的吃了起来,饶是陈凯不断的谦让,那只鸡他也吃了将近一半,其他的则大多是被他推给了林德孝,否则弄不好这只烤野鸡都要被他消灭了。

    除了昨天的那顿酒,还是喝得多、吃得少,陈凯将近是一天一夜未进食了,早已是饿得发慌。此刻风卷残云,肚子里有了食物,心也安下了许多。不过现在却并不是一饱、一倒儿的时候,想要活下去,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刚刚听贤伯仲说起的那个车任重,到底是何许人也?”

    山坳小村的凶手很可能是这个车任重的手下,陈凯说到此事,那两兄弟先是一愣,随即便是两声叹息合而为一。

    “不瞒陈先生,那车任重本是红头贼,在咱们潮州无恶不作。后来受了抚,出任总兵官,把府城弄得那是一个乌烟瘴气。等到去年鞑子兵从福建杀过来,那厮就降了鞑子,照旧做那总兵官。在下猜测是此人,主要还是那厮前些时日派兵占了分水关,这里离分水关又算不得太远……”

    潮州?

    去年鞑子兵从福建杀过来?

    这两个信息点比起什么红头贼、什么潮州总兵可更加让陈凯关注。果然这里是潮州,怪不得这兄弟二人是说潮汕方言的。至于去年……

    “去年鞑子兵从福建杀进广东,是故兴平伯高杰的部将,原徐州镇总兵官,现任鞑子广东提督的李成栋领兵的?”

    清军从福建进入广东,依着陈凯的记忆,好像有名的也就是李成栋席卷广东,灭了绍武朝廷的那次。

    对于清军而言,比之广东,福建面对的军事压力一点儿也不小,历来都是浙江清军援闽,从未听说过福建清军援粤的。更何况,以着满清的划分,福建和浙江是同一个总督辖区,而广东则是和广西一起的。

    陈凯问及,林德忠皱着眉头想了想,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个在下不太清楚,在下只记得当时去镇上卖皮子,结果路上碰上了鞑子兵,在下就躲在了镇子不远处的小山上,看着他们一路烧杀抢掠。至于旗子,倒是看见过,可在下不认识字。”

    文盲,这是个大问题,而且还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陈凯刚刚还诚惠于此,这才没过去十分钟他就吃亏在这上面了,也算是天道好还。此时此刻,虽然陈凯估摸着大抵当是李成栋,但也总是需要得到切实可信的消息方能根据记忆中的那段历史做出判断。

    然而,就在两个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直没有发声的林德孝却突然间眼前一亮:“应该是那个李什么栋的,兄长,你还记得吗,过年时董大哥回来,不是跟大伙说过那厮好像是姓李的吗?”

    林德孝猛的想起了些什么,陈凯当即便是为之一振,然而林德忠听了前半句时还好,到了最后却是脸色一变,狠狠的瞪了他弟弟一眼。

    “林兄弟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权当在下没有问过就是了。”

    “没有,没有什么隐的。”

    陈凯如此,林德忠连忙摆手否认。只是真的说及,却还是先叹了口气,才说道:“不瞒陈先生,舍弟所说的那个董兄弟,如今是跟着万家兄弟讨生活。这万家兄弟几年前在福建聚众,盘踞一方,但是说到底却终究是贼,在下实在是怕污了陈先生的尊耳。”

    “原来如此。”

    所谓万家兄弟,其实并非姓万,乃是十八人聚义,取万众一心的彩头,才会以万为姓。为首的叫做万礼,原本姓张,是一富商的养子。后来万家兄弟聚众于福建漳州府乌山西坡九甲社的长林寺,这些年反抗官府,抗征抗捐,惩办乡绅,劫富济贫,有两千余人之众。

    这些人,说白了就是一群农民起义军。而陈凯在林德忠的眼里却是读书人,未来的官儿,他们与匪人结交,唯恐会引得陈凯不满。

    “……其实董兄弟前来,是拉我等同村之人一起上山杀鞑子的。”林德忠下意识的看了看陈凯的头发,才将这句话说了出口。

    这一幕,陈凯看在眼中,更加让他感叹的是,当林德忠提及万家兄弟的时候,兄弟二人的面上居然还有着仰慕、崇拜的色彩,尤其是林德孝,甚至颇有以此为荣的架势。

    林德忠害怕陈凯这个“预备役”的官儿不满,可是陈凯首先就知道他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童生,自然也不会有阶级立场的自觉。更何况,不提什么官匪一家的话,只说那句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放在劳苦大众的角度上,有时候,官还特么的还不如贼呢。

    万礼,这个名字陈凯依稀的觉得有些熟悉,但他却也并没在意。此间既然确定了去年是李成栋的人马杀入广东,那么去年应该就是隆武二年,而今年就应该是隆武三年。当然,也许应该说是永历元年,或者是顺治四年。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挂煤山的那株歪脖树上,明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同年,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清军入关,明廷在南方拥立福王即位,是为弘光。”

    “公元1645年,弘光元年,南明奉行借虏平贼的国策,清军先逐李自成,后下江南,不战而取南京,弘光朝覆灭。同年,清廷厉行剃发易服,本已传檄而定的南方将帅官吏士绅们愤而起兵反清,先后拥立了鲁王监国和唐藩的隆武帝,以此为正统对抗清廷。”

    “公元1646年,隆武二年,清军突破钱塘江防线,鲁监国朝廷退入海上。同年,隆武朝权臣郑芝龙降清,隆武朝覆灭,隆武皇帝殉国。”

    “公元1647年,永历元年,清廷已经占据了包括整个北方以及大半个南方的中国。广东,正是300多年前满清与南明反复争夺的所在。”

    “够要命的!”

    话题依旧在继续,不过源于林家兄弟的身份地位,陈凯能获取的信息就要少上太多。直到良久之后,陈凯才咬了咬牙说道:“明天,还需要贤伯仲帮在下一个忙。如果能够见到在下的一个朋友的话,当会有十两银子作为向导和护送的报酬。”

第五章 意如何(下)

    古人睡得早,尤其是这些乡下的普通百姓,为了避免点灯耗油的额外挑费,基本上除了啪啪啪以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夜生活了。

    没聊多会儿,林家兄弟就显得有些困了,就连陈凯,奔波了一天,眼皮也开始打架,干脆就躺在稻草上呼呼大睡起来。到了第二天一早,陈凯幽幽转醒,林德孝在准备饭食,而他的哥哥却并不在屋内。片刻之后,饭食准备好了,林德忠也回来了,不过这次却带了一双新草鞋回来,递在了陈凯的手上。

    “乡下手艺,陈先生不要笑话。”

    看样子应该是新编的,有些粗疏,当也是一早就起来忙了有些时间才编出来的。陈凯起身致谢,林德忠却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在下自知痴长几岁,敢问贤伯仲贵庚几许?”

    昨天那一晚上,陈凯一直称呼其为林兄弟和林小弟,因为这二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左右的样子,比起他这样毕业后在社会上打拼了几年的,肯定是要小的,只是具体小多少却不得而知。

    “贵庚不敢,舍弟今年十五,在下痴长两岁。”

    两个未成年的半大小子,陈凯下意识的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水。尤其是一想到在这个时代的独立生存能力,他居然完全无法与其相比,饶是他的脸皮向来不薄,也着实有些不好意思了。

    林家兄弟的父亲中年得子,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原本日子不富裕,但也勉强能吃得饱。然而前些年服徭役,却把腿给摔断了,再加上他们家本就是村中小户,没有宗族庇护,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古人成家立业更早是一回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回事,这几年也承蒙了同样清贫的舅舅偶尔接济,否则这一家子的日子只会更苦。正因为如此,其母才会嘱咐二人猎物打得多的时候,去给逢年过节也不一定能吃到回肉的舅舅家送去一些。亦是因为这般,兄弟二人对于他们的舅舅的死,自然也是愤恨不已。

    吃了些东西,三人便回到了山坳小村。村子里被洗劫一空,单看尸首都被扒光了衣服,他们也没打算能够找到些什么能用的东西。

    他们这次过来,便是为了掩埋尸体的。奈何没有工具,只得用瓦片、用木棍、用缺了口的破碗、用片开的竹子来一点点的挖掘,若非是陈凯一力要求参与挖掘工作,埋葬尸体的大坑莫说是中午了,只怕是再过一两个时辰也未必能挖出来。

    挖完坑,筋疲力尽的三人只是缓了口气,兄弟二人便做了一个简易担架去抬尸首,陈凯则蘸着林德忠在路上抓的一只兔子放在破碗里的血,在一块木板上写字。

    这项工作比之刚才是要简单得多,只是尸体腐烂,却还是费了些时间。良久之后,尸体掩埋完毕,陈凯将木板插在了坟冢前。

    牛家村遇难者二十九人之共冢!

    脑袋没了,尸体也有不同程度的腐烂,已经分辨不出到底谁是谁了。更别说,林家兄弟本也不是这个村子的,除了他们的舅舅和表哥以外,也不太有什么能够一眼认出的数人,就更加无从得知他们的姓名了。

    那只不幸的兔子以及林家兄弟原本准备送给他们的舅舅的野物成了祭品,祭奠过后,三人便离开了小村子,走向陈凯来时的那条土道。

    有了向导,陈凯才知道原来按照他来时的反方向走下去便是海边的一个渔村。那里是陈凯在昨夜计划好了要去的地方,因为那里应该能够找到船,而海的对面,大抵不到二十海里的地方有一座岛屿,岛上有一个他想见的人——以着现阶段的条件,只有设法见到这个人,活下去的希望才会更大一些。

    三人启程出发,很快就来到了那个岔路口。陈凯对目标有了底,便踏上了原路返回的道路。只是没走两步,转头看去,却发现林德忠正蹲在岔路口,细细的观察着地面上的什么东西。

    “林兄弟,怎么了?”

    陈凯走到近前,顺着林德忠手指的方向,很快便明白了其人刚刚一直在观察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那是一条车辙子印,看样子已经很浅了,大抵有几天的时间了。但是,或许是因为车上载着的东西不轻,再加上这条山路本也没有多少人来往,所以印记到现在也还没被掩盖。车辙子印的周遭,还有一些脚印,不过大多已经浅的难以看清了。不过,继续走下去,不远处有几个脚印大抵是先前沾了水迹,踩出了泥印子,所以能够比较清楚看出来大小和轮廓。

    “应该是女人的。”

    平均而论,女性的体型比男性是要小的,陈凯比了比他的脚丫子,那几个脚印确是要比他的稍小一些,但也没有小到成年与孩童之间那么大的差异出来。

    “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分水关。”

    说到此处,林德忠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愤怒与仇恨从紧咬的牙缝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蹦了出来:“应该就是车任重那个狗贼的部下做下的冤孽!”

    车任重是清廷任命的潮州总兵,麾下怎么也有两三千的战兵。确认了凶手,可是林家兄弟也自知他们实在没有那个能力为舅舅一家报仇雪恨,以至于在接下来的路途中,他们兄弟二人始终是沉默不语,气氛甚是压抑。

    踏上了前往海边的路,穿着新的草鞋,肚子里也有食物,身上更是带着水,有了充足的准备,陈凯的速度远胜于昨天。待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就已经匆匆赶到了林德忠描述的那座小渔村。

    和山坳小村一样,小渔村里也是空无一人,不过却没有看到尸体,也没有血迹留下的痕迹,看上去更像是被迁走了的。

    三人在村子里休息了一夜,深夜的时候还下了一场暴雨。再醒来,阴云散去,村外的海面上,果然有船只在游曳,看上去似乎是在巡视,也好像是在操练。

    “那船上的士兵应该就是南澳副总兵的部下了,我们过去打个招呼,是时候见见那位伯爷了。”

第六章 效马骨(一)

    暴雨过后,阴霾散尽,晴空万里,棉花糖似的云朵点缀其间。天空之下,一艘约莫载着十来个人的小船踏着湛蓝色的涟漪,向着海天一线那隐隐约约的深色航行而去。

    远处的深色在视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愈加的清晰。从登上这艘小船开始,甚至是在海滩上的时候,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陈凯就已然猜到了那应该是一座岛屿的存在。只不过,那里却并非是他此行的最终目的地,至少不全是。

    “陈先生,那里就是猎屿,过了猎屿就是南澳岛了。”

    “多谢。”

    小船上不便起身,陈凯面露微笑,拱手一礼。倒是那小兵陡然一惊,连忙回了一礼,面上亦是洋溢着激动的神色。倒是林家兄弟在这一群士兵中间,显得拘束得无以复加,看样子精神压力很是不小。

    行过了礼,陈凯继续遥望远处的小岛,心中的感慨却是油然而生。假冒个读书人的身份,确是得到了便利。不过嘛,像这些士卒如此,载着未确定身份之人去见主帅,不仅未有蒙上耳目,还做起了不要钱的导游,为首的军官也没有任何反应,却也是让陈凯对这支新建之军大开了眼界。

    小船径直的向着西南方向航行,远处的猎屿也愈加清晰的呈现在了陈凯的面前。猎屿形似牛腿,是故又称做是牛腿屿。此岛之上,明时修建有铳城、炮台和烽火台,以为海防。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陈凯也注意到了岛上的那些非自然雕琢而成的建筑。

    铳城分为三部分——上座、下座以及瞭望台,乃是天启三年时由当时的南澳副总兵黎国炳负责修建。诚如近海台地上的下座铳城的猎屿铳城碑记上所写的那般,“猎屿铳城之筑,备红夷也”,正是由于西方殖民者进入中国海,导致明朝海防压力加重所致。

    海上看得不甚清楚,陈凯也不打算过分的关注那些军事设施,以免遭人忌讳。仅仅是扫了一眼,就开始闭目养神,盘算着接下来的应对。

    小船绕过猎屿,顺着白沙湾一路向南,便径直的驶向远处镇子旁的港口。上了南澳岛,军官与守港的军官解释一二,便让林家兄弟在港口等候,而是由那个守港的军官派了一个什长带兵护送陈凯前往总镇府。

    总镇府在深澳镇中,万历三年,明廷在此修建一城,名曰南澳。距今不过只有七十二年的历史,据说城中尚有作为城池修建见证的高寿之人。不过,在此建城、设镇的原因,却不似猎屿上的铳城那般,而是由于此处多年来常为倭寇、海盗所据,嘉靖年间的大海盗吴平就曾以此岛为基地骚扰沿海,还是俞龙戚虎统领水陆大军夹攻才将其拿下的。

    当年修建这座城池,由于工程巨大,首任南澳副总兵白翰纪积劳成疾而卒,是故南澳城也称“白城”,以为纪念,后来还是继任的副总兵晏继芳完成了城池和总镇府的修建工作。

    这其中,白翰纪曾是俞大猷的部将,晏继芳则是戚家军的成员。俞龙戚虎扫平了倭寇、剪除了大海盗吴平,虽然他们离开了此地,被明廷派遣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但是他们的部将却依旧镇守着这座闽粤要冲的岛屿。而现在,这里则已经变成了明廷在东南沿海屈指可数的占领区之一,以及汉家江山复兴的一个起点。

    修建完成的南澳城,正是呈现在陈凯面前的那座,后世因地震崩塌以及建设盐场,城池方不复存于后世。不过此时此刻,《南澳志》中记载的那座“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的海上城池正立于此处,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陈凯跟着军官一路而行,进了南澳城的城门,没过多一会儿就来到了城内的总镇府。这座总镇府始建于开始兴建南澳城的次年,迄今也有七十一年的历史了。

    由远及近,灰瓦红墙的总镇府门前,一对石狮子翘首回望。大门上的牌匾处,分明写着“招讨大将军行辕”这七个大字,而非是原本的“闽粤南澳总镇府”。然则其中蕴含着的庄严肃穆,却要更胜千百倍。

    大门外,士卒持兵矗立,比之送他们上岛那些士卒,素质上要强上许多。什长上前与守门军官解释分明,后者便进了大门。决定面试第一印象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陈凯目不斜视,也不与旁人多言,便静静的站在大门外,等到着准许入内的消息。

    片刻之后,守门军官亲自将自侧门陈凯请了进去。二人一路直行,无有阻碍的穿过了数道哨卡,便来到了总镇府的“司令部”——虎节堂。

    拾阶而上,直到虎节堂门前,陈凯停下脚步,由那军官入内禀报的功夫,整理了一下衣衫。待到后命,才跨入了大门。

    步入其间,迎面便是一张猛虎下山图,夺目非常。待抬首,图上则是一面书着“东南砥柱”的匾额。

    然则匾额之下,主帅的座位上却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身穿蟒袍玉带,相貌堂堂,眉宇间更是英气逼人,只是看上去内里似乎还夹杂了些许书卷气,想来当曾是个接触实务不久的读书人。不过其人目光炯炯,当是心志坚定之辈,只是面上的稚嫩却与画上猛虎、与那副牌匾所述显得分外的不协。

    通报过后,军官便退身离开了虎节堂,顺手还将大门关上。此时此刻,虎节堂之中,抛开陈凯和那年轻人,两侧的座位上还分别坐着两个同样穿着蟒袍玉带的中年武将,大抵四十多岁的样子,看上去身份亦是不低。

    大门关闭,光线为之一暗,陈凯恍然间想起了林冲故事,心头下意识的一颤。但是到了这个份上,他也没有丝毫犹豫,径直的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对那年轻人行礼道:“学生,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童生陈凯,拜见国姓爷。”

第七章 效马骨(二)

    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成功!

    去岁,隆武二年,被隆武朝廷依为泰山的郑芝龙降清,隆武皇帝殉国于福建汀州,清军席卷闽粤大地。

    郑芝龙降清后,清军背信弃义的掠其北上,同时攻陷了郑家的老巢安平镇,郑成功之母死于此役。郑成功随后赶到,收敛母尸,于孔子文庙前焚儒巾、襕衫,誓要与清军决一死战。接下来,郑成功带着九十余个忠心耿耿的部下乘船南下,从郑芝龙的旧部陈豹手中接手了南澳协的部队,并且在南澳总镇府门前宣布起兵反清,打出的便是这样的一副满怀着负罪感的旗号。

    而坐在上首的那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正是那位在东南沿海抗击满清民族压迫十数年和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国姓爷郑成功!

    理论上,郑成功现在并不姓郑,隆武皇帝赐之以国姓,朝野内外便以国姓或是国姓爷相称。陈凯在网上看过一些讲解古代礼仪的文章和视频,此间行礼如仪,却也挑不出什么错漏来。更何况,郑成功也没打算挑些什么,见陈凯行礼完毕,便道了一句“免礼”,要陈凯站起来回话。

    “敢问先生何时过的府试?”

    “学生不曾考过府试。”

    “敢问先生何时过的县试?”

    “学生亦不曾考过县试。”

    明清科举,想要得到秀才的身份,先要过县试,再过府试,最后通过了院试方可达成。没过院试的,并非秀才的,皆是童生。如陈凯回答那样就更是连科举考试都没有参加过的,有些人甚至连童生的身份都不会认同。

    郑成功出言问及,陈凯面不改色的做出的回答,毫不在意他的“半文盲”身份,着实让郑成功眉头一皱,似是还有些许失望间杂其间。

    这一切,陈凯看得清楚,但是他更加清楚的还是,南安石井郑家世代与大海打交道,到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更是垄断闽粤沿海贸易的大海商和大海盗。然则,这样的家庭出身,郑成功却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入过南京国子监、还是东南文宗领袖钱谦益的弟子。

    换言之,读没读过圣贤书,会不会八股文,郑成功根本就用不着再找什么幕僚来试探,他自己就是读书人,三言两语之间就能探明白陈凯的底细。既然在这上面撒谎连过关的可能性都没有哪怕一丁点儿,那么还不如示之以坦诚,哪怕会让其感到失望,也总好过被当做细作要强吧。

    失望之色一闪即逝,读书人之间的论资排辈过后,郑成功便出言问道:“先生既是山西人,敢问是如何来到这闽粤交界之地的呢?”

    郑成功的问题看似很简单,但事实上却是试探的最重要一环——古代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更没有飞机,寻常人一辈子的生活范围大多是家乡的百里之内而已。是不是真的从山西那么老远的地方赶来,只要随便问问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便可以轻而易举的辨别出来。

    “回国姓爷的话,学生去岁在家乡风闻先帝即位,早年间曾听先父提及过先帝在藩时曾举兵勤王,亦曾与流寇交锋,当是有为之主,遂决定南下投效。”

    陈凯所指先帝不是别人,正是赐郑成功以国姓的隆武皇帝。崇祯年间,清军破口,隆武曾举兵勤王,没碰上清军,回返封地的时候倒是与农民军打过几仗,互有胜负。因为这件事情还曾犯了崇祯的忌讳,被贬为庶民,圈禁在凤阳,郑成功自是不可能不知。而唐藩的封地就在河南,距离山西不算太远,对隆武有好感,风闻隆武称帝前来投效,就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动机。

    听到这里,郑成功不由得点了点头。眼见于此,陈凯便再接再厉道:“学生家中是太原府的商贾出身,出了大同府,学生一路向南,而后乘船入运河南下,到了杭州,打听清楚路线了便转道浙江。直至抵达衢州,才听说了先帝已然殉国的消息。然则圣人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学生思虑及此,决定继续南下。待到学生抵达泉州时,听闻先帝以驸马之礼待国姓爷,国姓爷报之以忠诚,特此决定前来投效军前。”

    商贾出身,对于路途就会比寻常人更加有机会了解;一路乘船,沿途的所见所闻就可以含糊其辞。

    下定决心之时,陈凯将这些事情早已盘算得清楚,来的路上更是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盘算清楚,此间借助于隆武帝在郑成功身上的影响力来建立心理上的联系,说服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陈凯一语说罢,便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着郑成功的回应。相较于陈凯的镇定自若,郑成功神色却显得有些复杂,但却也没有显露过甚,而是在与那两个中年武将稍加对视了一眼后,表露了对陈凯这一路所见所闻的关注。

    “学生一路匆匆而来,所见不过是管中窥豹,未能得其全貌。既然国姓爷有兴趣听上一听,那学生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凯的态度甚佳,郑成功也报之以鼓励性的回应。可也就在这时,郑成功的身子还是不免的前探了一二。

    “崇祯十七年,闯贼过境,待虏师入关,闯贼撤回陕西,姜镶、唐通、陈永福等降闯之徒复降虏师,而虏廷更遣人招降山西各地,山西一省在那年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几年,虏廷官员在山西横征暴敛,虏师更是劫掠过甚,称得上是一个无恶不作。”

    山西的情况陈凯知之不多,干脆也不做多言。但教科书以及他当初读过的一些文章里,却很清楚的记载着更加能够吸引郑成功等人注意力的内容。

    “学生一路向东,抵达借运河之利南下。然则畿辅之地,面目疮痍。虏廷在北直隶跑马圈地,将划入其间的土地整片整片的划给各旗,当地及周边百姓更是以投充之法拘入旗庄,贬为旗奴、包衣,肆意打杀虐待。百姓不堪其辱,大批逃亡,虏廷又设逃人之法,厉行抓捕,牵连甚众……”

    圈地、投充、逃人,再加上剃发、易服、以及尚未开始执行的迁界禁海,清初诸般恶法,可以说是每一笔每一划都是蘸着动辄数万、数十万,乃至是上百万人的鲜血写出来的。相比屠城那般一刀切式的伤害,这些恶法对华夏文明造成的持续性杀害并不是那么显眼,但却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前者。

    偏居东南的福建,郑成功对于这些事情有所耳闻,但是局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水平,详情上也是知之甚少,甚至很难讲这些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对满清殖民统治的形象化理解。而在这一点上,透过历史,陈凯却能够看得更加清晰,放在郑成功的眼中,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为曾经真的身处其间。

    “学生途径沧州之时,也曾见有逃人被捕,连带着窝藏之人亦要处死,妻子家产抄没。”说到这里,陈凯顿了一顿,继而言道:“这一路行来,到处是残垣断壁,可谓是满目疮痍。尤其是扬州,曾记得前人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只可惜那份繁花似锦大抵几十年也未必能够恢复得了了。”

    “哎。”

    一声叹息,随即便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陈凯如此,郑成功亦是联想起了数月前安平镇上的血火,由衷的发出了一声叹息。

    “陈先生既是读书人,怎生这副打扮?”

    打扮?

    陈凯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衫,不光是小了一号,而且也都是寻常百姓所穿的短打,而非明末儒生所习惯性穿着的士子襕衫或是道袍,确实有些怪异。

    眼见于此,陈凯也是不由得苦笑道:“回国姓爷的话,学生数日前路遇劫匪,许是看在学生是读书人的份上,未要了学生的性命。但是身上的衣衫、财物却被一扫而空,就连这套衣衫还是得自送学生来此的那两位义士之手的呢。”

    明军崩溃、清军席卷闽粤大地,主要的府县城池自然是在清军之手,乡间则更多是结寨自保的百姓和杀人越货的盗匪。陈凯所言,并非没有可能,再加上此前的回答,郑成功便没有继续在类似的问题上做过多纠缠。

    “郑三,给陈先生准备两套襕衫。”

    郑成功一声令下,大门外的一个管家似的人物便连忙走了进来,上下打量了一番陈凯的身高体型,才领命而去。

    “谢国姓爷。”

    有了这道命令,陈凯心中不由得一松。然而这一下子却也是转瞬即逝,紧接着他便拱手一礼,继而向郑成功言道:“学生冒昧,敢问国姓爷可否借学生十两银子?”

第八章 效马骨(三)

    刚刚得了两套衣服便立刻向郑成功借钱,还是承平时一个士卒半年的本色和折色,而且还是没有克扣过的。陈凯此言既出,虽说也并不多,但却还是让郑成功以及那两个中年武将听了个一愣。

    “可以。”

    郑成功一口应允了下来,随即换了个姿势,将身体重新靠在了椅子的靠背上,继而面带不解的问道:“陈先生若是方便,可否告知本伯以用处?”

    “不瞒国姓爷,学生曾许诺护送学生来此的那两位义士以十两银子的酬劳,此间既然已经抵达南澳,自当兑现诺言。”

    此前许诺林家兄弟的酬劳当然不能因为面试初步成功而遗忘,陈凯理所当然的说出这话,郑成功也理所当然的表示了肯定,并且对陈凯信守约定的行为表示了赞赏,但是转瞬之后,却立刻又提到了另一个看上去让他颇有些感兴趣的话题。

    “既然报之以酬劳,陈先生又为何以义士来称呼那二人?”

    郑成功话音出口,便紧紧的盯住了陈凯的一举一动。这一次,陈凯也没有立刻回答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就是他没有想到过的,而且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比那些试探来得简单,便是陈凯也不得不稍加思索,才敢做出回答。

    “回国姓爷的话,学生记得,周时,鲁国曾有一法,说是鲁国人在外为奴,能够将其赎回者便可以从国库里报销赎金。一次,子贡赎人回国,却不取报效之赎金,圣人闻之,言: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陈先生说的可是子贡赎人的典故?”

    “国姓爷博学,正是如此。”

    肯定了郑成功的判断,陈凯继而说道:“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圣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但核心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同样的道理,学生以为,信守承诺之人理当得到回报,这并不仅限于个人,更在乎于世道人心。而那两位义士此前曾相助于学生,如今又不避险阻,护送学生来此,学生许之以酬劳,亦是对其信守然诺的回报,义士二字,自然也是当得的。”

    郑成功的那个问题的核心点在于利义之辩,这是儒家千载以降一直在纠结的问题。陈凯原本是处于职业习惯,本着花花大轿人抬人的心思来不吝美誉,岂料郑成功借题发挥,他不能因此否定自身,就要有所诠释。稍加思考之后,陈凯便想起了后世网络上已然烂大街了的那两个儒家典故——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正好可以用来为他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陈凯说得清楚,郑成功亦是点了点头。然则新的话题尚未展开,那个叫做郑三的管家却率先回来复命。

    “那陈先生先下去更衣,顺便把酬劳给那二位义士送去。若是他们不愿留在岛上,也顺带着送他们离岛。”

    “学生遵命。”

    “对了,谈了甚久,还忘了问陈先生的表字。”

    郑成功问及表字,陈凯抬起头来,四目对视,随即微笑道:“学生表字,竟成。”

    “竟成?”

    “正是,学生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好,好一个有志者,事竟成!”

    郑成功拊掌而赞,仿佛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中一般。下一刻,陈凯退出了虎节堂,随那着管家拐了几拐进到一处小院。

    衣衫已经在偏房里准备好了,摸着料子,虽不知其名,但是单凭手感,他已知并非俗品。大海商家庭出身,郑成功出手阔绰也并非意料之外。倒是陈凯,这一件件穿好却着实费了些功夫,尤其是那网巾,平日里连帽子都很少戴的他,就更是觉得别扭了。

    片刻之后,衣服穿戴完毕,透过铜镜,陈凯也厚颜无耻了一个翩翩美少年的自诩。重新走出偏房,原本盛放衣服的托盘上已经是林家兄弟帮他拼凑出的那套。管家就在门外候着,一个小厮则双手捧着另一个托盘,管家揭开了上面的红布,露出两枚可爱的银锭子,当是郑成功刚刚许诺的那十两银子。

    “陈先生,这是家主为您准备的。”

    “有劳。”

    交代完毕,管家便独自离去,由那小厮捧着东西随陈凯离开总镇府,带了门口更有一个什长带着两个卫兵随行,就这么一路直奔码头。

    林家兄弟在码头已经等候多时,码头上的军官、士卒到没人有功夫理会他们,倒是这兄弟二人身在兵丛之中,如同是在虎狼巢穴中的绵羊一般,显得分外的胆战心惊。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正常的。明末体制崩溃,军纪荡然无存,全凭主帅的个人操守。大多时候,兵与匪差不了多少,据说李自成当年也有剿兵安民的檄文,以此来诠释自身行为的正当性,由此可见一斑。

    “让贤伯仲久侯了。”

    “陈先生……”

    陈凯一到,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便如同是久旱逢甘霖,即将溺水而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然则当他们看到陈凯的这一身新衣,却立刻就愣在了当场——凭着他们的见识,便是镇上大户人家的家主,也是要逢年过节才有可能舍得换上这么好的面料。陈凯只是进了总镇府一趟,再回来时便“鸟枪换炮”了,着实让人心惊。

    再度见面,二人已仿佛是不认识陈凯了。相较之下,陈凯却显得依旧是那般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与其在码头上闲聊了起来。

    “得蒙贤伯仲屡次相助,学生如今已入忠孝伯幕中。不知贤伯仲日后有何打算,可有想过留在南澳岛上,为忠孝伯效力?”

    陈凯的变化,着实让林家兄弟眼热,然则陈凯此言既出,林德忠却还是连忙行礼道:“伯爷威震闽粤,我兄弟二人甚是仰慕,陈先生亦是才智之士,有陈先生相助,当如老虎插上了翅膀一般。奈何家父家母身体不好,且已老迈,若是贸然留在此地,也是有违孝道,还请陈先生见谅。”

    “既然如此,学生也不便强求。”

    说罢,陈凯未做示意,那小厮便捧着托盘上来。陈凯先是把衣服还给他们,让他们穿好,随即便把那两锭银子塞在了林德忠的手中。

    “这是事前说好的酬谢,还请收下。”

    一切都按照陈凯的剧本行进,然则就在这时,接过了银子,林德忠却是一愣,随即便对陈凯问道:“陈先生,您说的是十两,这已经是二十两银子了,多了一倍,我们兄弟实不敢受。”

    二十两?

    林德忠说着就要将银子推还给陈凯,陈凯心头一惊,却并没有接过,反倒是对他们解释道:“另外的十两银子,是国姓爷赏的。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贤伯仲还当收好,不可再行推脱。”

    郑成功的名头,林家兄弟没听过,但是一个伯爵,封建阶级上与他们这些升斗小民高的实在难以想象。既然陈凯这么说了,他们也只得冲着陈凯来的方向拜倒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行了礼,谢过了郑成功的赏赐,才将其收在怀中。

    “贤伯仲此回,切忌财不露白的道理,万勿让旁人知晓,以免引了歹人的非分之想。”

    “多谢陈先生嘱咐,我兄弟二人一定听从。”

    衣服还了,银子给了,船也已经准备好了,陈凯将林德忠给他做的那双草鞋拿在手中,将一只还了回去,而另一只却丝毫不嫌其脏,直接收藏了起来。

    “那十两银子,是许给贤伯仲送学生来此的。但是此前种种,若无贤伯仲相助之恩,学生只怕早已死在了山林之中。这份恩义,日后必有所报,届时若是贤伯仲不便来见,托人带此鞋来,学生一定竭尽全力。”

    “这,这,陈先生过誉了,实在过誉了,都是举手之劳,我们兄弟已经是受之有愧……”

    “不,你们根本不明白,你们这几日的举手之劳对这个时代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心中默念着这句话,陈凯目送着林家兄弟登上小船驶离南澳岛。直到小船消失在海天一线,陈凯才转身回返总镇府,那管家此前有过表示,已经按照郑成功的命令在府中为陈凯准备了房间,他自然是要尽快返回,以等待新的召见。

第九章 效马骨(四)

    陈凯离开了虎节堂,郑成功与那两个武将之间的讨论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甚至可以说,原本他们就正在此间商讨军务,恰恰是陈凯的出现暂且将其打断。

    “听着口音,确似北地人士,只可惜当初没有跟那些老西儿打过什么交道,却也一时不敢确定。不过,山西远在万里之外,已是皇明的北方边地省份。就这么一个人,兵荒马乱之中,一路南下,就算是有运河之便,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能力以及运气。”

    “不行,就杀了。省得万一是个细作,反倒是坏了大事。”

    郑成功下手的两个武将,一个四十出头的样子,中等身材,面相忠厚,另一个则显然还要年长几岁,身材矮胖,腰围甚大,面露凶相,看样子似海盗远多过经制武将。

    这二人,坐在右手的那个中等身材的叫做洪旭,爵忠振伯,去年随郑成功南下南澳的部下中便是以此人为首,最是郑成功的心腹重将。而坐在左手边的则是原本的南澳副总兵,前不久刚刚被郑成功晋升为南澳总兵的陈豹,军中诨号三尺六,只是不知是说他的身高,还是讲他的腰围。

    上一任南澳副总兵不是旁人,正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陈豹能够在其后接任此职,足见其亦是郑芝龙的心腹。此人在隆武朝赐爵忠勇侯,地位自是不同。也正因为是郑芝龙的心腹,当郑成功去年带着九十几个部下来此的时候,陈豹也毫不犹豫的将兵权拱手相让,如今亦是郑成功的心腹重将。

    出于为主帅分别、谋划的基本原则,洪旭有些怀疑陈凯的说辞,陈豹则直接提出了将其除掉以免后患。

    此时此刻,决定权自然在郑成功的手中,只是郑成功早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自是不会轻易动摇:“这是最近半年第一个投奔于我的读书人,就算没有功名,起码读书识字,更何况此人能够引经据典,当非俗类。就算乃是个无能之辈,优待其人也可以引来更多的读书人投效。退一万步讲,真的是个细作,身在海岛,我若以诚相待,当也可让其转而为我所用;就算不能,他一书生又能逃得出去?”

    “那他若根本不是什么读书人呢?”

    “他不也没说过他有功名吗?”

    由于识字率的问题存在,陈凯便有了天生的优势,再加上其人能言善辩,也曾引经据典,更是对那个少年开蒙的说法有所印证。此时此刻,郑成功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洪旭和陈豹对视了一眼,也立刻对郑成功的看法表示了认同。至于下属该做的事情,自也是要做的,无论是防备,还是其他的什么。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郑芝龙背叛隆武皇帝降清,郑成功却在南澳偏僻之地起兵反清,虽然从陈豹手里继承了郑芝龙的些许实力,又是伯爵之身,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士大夫中看好满清的不愿意为这么个“不识时务”的抗清之辈效力,愿意为明廷效忠的也未必看得上这么个叛徒之子。

    说句明白话,现在的郑成功,最是尴尬的时候,在世人眼里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此间能有个读书人慕名来投,已是莫大的喜事,哪还有心思挑挑拣拣的。当然,就算是想要挑挑拣拣,他也须得有那个到万里之外的山西去调查的能耐才行。

    这件事情就暂且这么决定了,大堂里的话题又重新回到了陈凯到来之前。去岁郑芝龙降清,为端重亲王博洛掳走,但是郑成功托庇于郑鸿逵,摆脱了郑芝龙的掌控。此后数月,郑成功一直在南澳岛上练兵,到了昨天,大抵是清廷得到了切实消息,所以派人到此送了一份劝降的书信过来。

    清廷的话里话外,无非是拿郑芝龙作为要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虽说郑芝龙降清时郑成功已经表明了态度,但是当清廷真的如此施为,他也免不了要在这痛苦中进行新一轮的抉择。

    这是近期郑成功所部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昨夜便商议良久,最后却也没能拿出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来。此番在虎节堂中,原本还是在商议此事,后来还是被陈凯的到来打断了一下,或许于他们而言,亦是缓上一二,重新整理思路的过程。

    此时此刻,陈凯已经离开了这里,新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应对,郑成功很快就发现了,那本来还让他挠头不已的老问题,似乎也真的迎刃而解了。

    谈过了陈凯的安置,郑成功派人唤来了福建巡抚衙门的那个使者。当着使者的面,在案上写起了回书。只是此处并非是正常答复的行文模式,郑成功却是当即做了一首诗出来,借此来坦明心志。

    “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

    写到此处,心中那份对于忠孝不能两全的苦痛已分明于。但是郑成功细细看了看,似乎却并不满意,却也没有重新写就,干脆就在诗文的下方加上了一个注脚:“太师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

    “拿着此信回去,这就是吾的回答。”

    使者告辞而去,郑成功也简单的向陈豹、洪旭二将表明了心意。郑芝龙的身份特殊,使得他们不得不谨慎再三,如今郑成功不改初衷,这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定下了这个基调,有些事情便可以重新拿到牌面上进行商讨。

    同样是由于郑芝龙降清,当时博洛逼迫郑芝龙写书信给郑氏集团的众将,劝他们跟着他一起降了清廷。对此大多是的福建明军都遵照其人的命令,就此改换了门庭,但也有几个例外的,比如郑成功,比如郑鸿逵,再比如郑彩、郑联兄弟。

    郑彩、郑联兄弟,这二人是郑芝龙的族侄,郑成功的族兄,如今盘踞郑芝龙当年的大本营中左所,也就是厦门,海贸也基本上被其控制,兄弟二人麾下大军更是不下四万之众,乃是继续抗清的郑氏集团各部中的实力最强者,没有之一。

    数日前,郑彩派人邀请郑成功联手进攻海澄县城,那里是厦门的门户要地,郑彩有心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于郑成功,则是表示了攻陷海澄后缴获上可以多分出一些。

    郑成功接手了南澳协的部队,这个协原本的编制是两个营,一曰广东,一曰福建,正合此处地处闽粤交界,有协防两省海疆的职责。奈何原本就只有两千人的编制,再抛开吃空饷的恶俗,实则也就一千多兵,饶是郑成功招募了大批新兵,其兵力也不过只有三四千人,连郑彩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物资上更是只有些总镇府的库底子,少得可怜,郑彩的提议对他们亦是颇有诱惑力。

    “国姓,末将听闻,郑彩改奉鲁王为主,那厮定是打算借着鲁王的虎皮来继承太师的基业。此人,不可不防。此去,恐怕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啊。”

    “九峰说的没错,就是这么回事。”陈豹拊掌而起,继而瓮声瓮气的说道:“按照祖宗的规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太师北上,按道理也应该是国姓带着大伙谋生路,轮得到他一个通谱过来的族侄吗?”

    郑芝龙父子出自石井郑家,郑彩、郑联兄弟则是出自高浦郑家,按照《石井本宗族谱》中记载,郑氏南安始祖隐石公郑绵曾居高浦郑氏聚居过的三山,但那也是唐德宗光启年间郑氏入闽时候的事情了,或可算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所谓族侄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拉拢的手段,而非真的有切实的血缘关系。

    郑氏集团称霸闽粤沿海,如今没了首领,下面的各方实力派便各有各的心思。洪旭和陈豹的揣测,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唐鲁之争,郑家是一力拥戴唐藩的,早已把鲁藩得罪惨了,现在郑彩反过来又改奉其为主,若说没有别样心思,只怕就连隆澳海里的宅鱿都是不信的。

    这个问题在清廷使者抵达前就已经商议过多次,现在问题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海盗之间互相吞并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郑彩的实力强大,乃是最有机会重新统一郑氏集团的势力,而从礼法上郑成功却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却也不由得陈豹和洪旭二人多想。

    二人都不认同此事,按照他们的设想,还应当是郑成功带着他们单干。这种心思在这个微缩版的郑氏集团中并非没有支持者,就连郑成功也还没有下定决心,此间被陈凯的事情一打岔就更是变得没了头绪。

    说来说去,好半天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就在这时,管家郑三带着那个小厮却回来复命,将随陈凯去送别林家兄弟时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详细复述了一遍。

    “他把二十两银子全给那两个猎户了?”

    “那只破草鞋他竟也贴身收好了?”

    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陈豹和洪旭对视了一眼,随即便看向郑成功。而此时,郑成功的嘴角上却难得的撇过了一丝笑意。

    “重恩义,轻财货,这倒是个妙人。”

第十章 放狂言(上)

    匆匆返回总镇府,管家也早已安排了人,为“妙人”收拾了一间客房出来。

    房内的布置很简单,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仅此而已。但是对于陈凯而言,有瓦遮头、有衣可穿、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已经足够了。活下去,这是他迄今为止一切行止的核心思想,因为他很清楚,只有活着才会有将来可言。

    陈凯是一早上的船,在路上、会面以及送别上花费时间不短,此间已经过了午饭时分,但管家还是送来了一份午饭,有菜有汤,虽说不甚丰盛,也都是些家常菜色,但是遇事准备之妥当,可见郑氏豪富之家的这些仆人的素质。

    前两日,饮食上都比较将就,便是第二天由于要掩埋腐烂的尸骸,中午也没有用得下饭。此刻身处安逸之所,暂且没了性命之忧,饭菜也变得份外的香甜。若非是一个小厮专门在屋子里伺候着,陈凯估计他的吃相还会更难看一些。

    “陈先生,家主有吩咐,先生不远万里南下投奔王师,想必辛劳非常。今日且安心休养,明日再行为先生接风洗尘。”

    “有劳了,麻烦代学生谢过国姓爷的厚意。”

    用过了午饭,陈凯稍微消了消食便倒头大睡,一直睡到傍晚时分,那小厮带着晚饭过来,他才幽幽转醒。

    晚饭的菜色与午饭截然不同,吃过了饭食,陈凯在小院里看了会儿月亮,沐浴过后就再度回到了床上,大有要将前两日与床之间的未尽之事做一个补全的架势。不过这一次,他却没有直接入睡,而是睁着眼睛在想着接下来如何在郑成功的旗下发光发热的事情。

    今天发生的一切,除了那多出来的十两银子,几乎都在陈凯的预料之中。能够如此,全凭他对历史的了解以及郑成功大体现状的正确预估。

    甚至就连那笔酬金,也是他此前就算计好的——郑家是海商家族,可豪富归豪富,莫说是以着如今的窘困,就算是曾经那般,郑成功既然肯花这十两银子,下意识的就一定会想要让这十两银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出来。这就像是赌博,下了注,哪怕嘴上只说玩玩,输赢无所谓,但心里面还是渴望着要获得回报。

    关于人心,很多东西,放在什么时代都是通用的!

    山西大同府童生的身份,自然是陈凯杜撰的,之所以选择如此远,为的就是防止郑家有机会进行调查。原本陈凯还打算用北直隶的地方,但是考虑到郑家沿海的关系网,就直接选了大同府,因为不出意外的话,那里在后年将会有一场大屠杀,一场他身在广东根本无法也无力阻止的屠戮。

    不过,多出来的那十两银子的事情,就全凭陈凯的临场反应,想来也应该有所收益。当然,造成那等窘境的原因还是在于一个生活在无现金化日趋普及的现代人,一眼看出白银的斤两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至少在林德忠推脱之前,陈凯还一直在把那那两个十两银子的一锭看作是五两呢。

    所幸的是,今日之后,也算是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按照陈凯的记忆,郑成功是去年年底在此起兵反清的,现在不过是四月底,确切的说是四月二十八,也不过是半年而已。称不上一穷二白,但底子还是非常之薄的,总应该还是有一些能够体现存在感的地方在。

    当然,想要做事情,首先还是要得到郑成功的首肯。然则透过历史的迷雾,陈凯清晰的记得,后世几乎所有读史者对于郑成功个人性格的阐述中都存在着诸如固执、坚定、甚至是刚愎自用之类的字眼儿。

    这样的性格确实不易说服,但是这件事情若是反过来想的话,只要说服了郑成功,让郑成功相信了他的提议,那么其他人就算有反对的意见也未必能够动摇其人的决心。

    换做是郑芝龙那样的老油条,或者是郑军之中的其他人,陈凯未必有这么大的自信,但是郑成功毕竟还年轻,哪怕其人聪慧远胜常人,接触实务却也还是这两年而已,还基本上都是军务,阅历上还需要更多的沉淀,比起那些在历史上能力远逊其人的人物对他而言成功率反倒是更高一些。

    “能否在郑成功的这个小集团里站稳脚跟,就看明天的了!”

    ………………

    睡得早,心里记挂着改日大事,醒得自然要更早一些。陈凯早早醒来,重新思索和盘算着再见郑成功时的应对,不断的押题、求解,乐此不疲。

    果不其然,大抵是每日例行的军议结束,郑成功便派人招了陈凯过去。设宴接风还是在晚上,大抵是白天郑成功还想与他聊聊,好看看从什么地方能把“赌注”赢回来,以及能够获得多少收益。

    陈凯抵达虎节堂,行礼如仪,比之上次,这回算是有了个座位,而且陈豹和洪旭都不在,眼下也只有他们两个人而已。

    “陈先生昨日休息得如何?”

    郑成功开口寒暄,陈凯连忙起身回礼道:“多谢国姓爷关怀,学生确有些日子没有睡得如此安稳了。”

    “陈先生无需多礼,坐着回话即可。”

    “学生遵命。”

    稍作寒暄,郑成功又询问了一些陈凯的私人问题,比如父母,比如婚配,陈凯一一作答,总得便是突出一个孤身一人。甚至在父母的问题上,他也没有继续编造,借以博取郑成功的同病相怜之情,只是力求简单好记而已。

    很快,这些关心过后,郑成功便直言不讳的说道:“先帝殉国,闽粤两省为虏所据,本伯起义兵于南澳,实感势单力孤。今得陈先生万里来投,喜不自胜。陈先生初到,本该休息几日,以尽地主之谊。然则国事多艰,还需我等再接再厉。本伯冒昧,敢请陈先生据实相告,所长为何?”

    诚如郑成功自称的那般,势单力孤,实力孱弱,现在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陈凯很清楚,这个求贤若渴,根本不是沽名钓誉的那种,而且切切实实的急需有才能的人士为其所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陈凯既然不远万里南下,总应该是有些本事的。有了这个期待,此间稍显急切,但也无可厚非。

    “国姓爷之恩遇,学生铭感五内。只不过,学生自问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扛柴之骨,实在惶恐万分。”

    听到这么一个答案,郑成功登时就是一个措手不及。怒意在心头油然而生,但是当他注意到陈凯不光没有起身行礼致歉,反倒是面露微笑的与他对视着,当即便是一个恍然大悟。

    “先生自称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扛柴之骨,那么就是脑有深思之智了?”

    “不敢妄称才智二字,无非是平日里喜好胡思乱想,腹中有些入不得大雅之堂的杂学罢了,实不知如何能为国姓爷效劳。”

    陈凯自信十足的说完这番话,郑成功亦是眼前一亮。他此番冒着激怒郑成功这个暴脾气的风险,一力强调手无缚鸡之力,并非仅仅是为深思之智做铺垫,更多的还是他根本就不想早早的在郑成功麾下参与军事。

    对于陈凯而言,喜好历史,因此在这个时代能够看得更加全面,这是莫大的优势。但是,史书记述混乱、内容缺失,后世人穿凿附会,尤其是光靠着记忆,他对于很多细节的东西其实称不上太过熟悉。尤其是郑成功早期的军事行动细节,由于规模较小、胜率也不是很高等缘故,于陈凯而言更多是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从现代而来,陈凯对古人却并不敢有任何轻视之心。尤其是对那些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他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且获得成就,本就当是有过人之处。陈凯并不认为他多了些历史知识就如何了不得了,更何况对于郑成功起兵抗清初期的一些东西他的认识本就模糊,既然在这方面帮不上忙,还不如安下心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只是在那里如何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陈凯亦是没有丝毫头绪。

    和陈凯一样,郑成功也不知道到底把陈凯用在什么地方更为合适。他现在人才紧缺,自然想的是如何发挥更大的效用出来。原本做的最坏打算,乃是陈凯其人并无什么才智,亦有文案之事当可以胜任。现在陈凯既然显得自信心十足,倒是让郑成功有些犹豫了起来。

    “不如这样,国姓爷遣人带学生在相关的地方转转,学生需要实地考察一番,或许可以想到能够对国姓爷有所裨益的办法也说不定。”

    初到一个新的区域,要先做相关考察方可定下营销策略,这是最基本的,陈凯当初学过,也在职场上实践过的,如今道理没变,同样是学以致用。

    “既然如此,那本伯便亲自陪陈先生,嗯,考察考察好了。”

    郑成功亲自陪同?

    这么大的面儿,陈凯当即便有些受宠若惊:“国姓爷日理万机,学生实在不敢劳动大驾。”

    “无妨。”

    郑成功摇了摇头,继而斩钉截铁的说道:“大事已经定下,细节处自有众将分担,本伯也想亲自听听陈先生的高见。”

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

    出了虎节堂,郑成功一摆手,亲兵便留在了那里,自顾自的带着陈凯向总镇府的校场走去,竟全无半分防备。

    示之以信,这是显而易见的。饶是如此,陈凯也知道郑成功早年曾随郑芝龙的朋友日本剑客花房权右卫门学习剑道、磨练意志,七岁时回到福建,此后也曾跟着郑芝龙的二弟郑芝虎、四弟郑鸿逵等人习练武艺、打熬身体。武艺上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像他这样没有习武底子的寻常人,估计七八个也未必近得了身。

    郑成功大步的走在前面,不时的向恭敬的走在侧后的陈凯讲解总镇府的布局。穿廊过径,二人很快就来到了大校场。

    此时此刻,大校场上正在操练,看样子有四五百号人之众。持枪的习练刺杀,提刀持盾的则在跟着军官的口令时而劈砍、时而挡格,甚至在郑成功向陈凯讲解之时,更是以盾护体,在地上一滚,随后一刀横扫而出,看样子颇有些技术含量。

    使用这两种肉搏兵器的占据士卒的大多数,校场的侧面,亦有弓箭手和鸟铳手在操练。

    处于对火器的好奇,当陈凯看到鸟铳手之后,便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的身上。然则比之弓箭手拈弓搭箭的对着标靶射击,本就数量不多的鸟铳手却仅仅是在那里反复的进行着装填、瞄准的训练,甚至就连装填都没有真的用火药,更别说是实弹射击了。

    “陈先生对鸟铳感兴趣?”

    陈凯笑着摇了摇头,却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的观察着将士们的训练。

    校场上,刀劈、枪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士卒们挥汗如雨,杀声震天,辅以身上统一的明军火红色军服,更显武人气魄。

    士兵们穿的都是短打,未有披甲。陈凯记得以前听人说过,明军在南方的披甲率比较低,有湿热环境下不便于保养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南方的天气,尤其是夏天,披甲作战大抵不用打,热也能热晕了。

    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他颇有些奇怪,尤其是想到此前载他前来的那条船上的军官士卒,就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这是国姓爷麾下最精锐的一个营头了吧?”

    陈凯甫一出口,郑成功亦是一愣。这支部队其实并不是一个营头,而是一个镇的兵马。郑成功接手南澳协后,招募兵员,组编了六个镇的部队。事实上,这六个镇,每个镇的兵力也不过是只有原本的南澳协下设的营头的一半,更多的还是要设法安插麾下将领。

    “诚如陈先生所料,这是本伯麾下的亲丁镇,其中大半是久在军伍的老卒。”

    亲丁镇,听起来更像是亲兵家丁队。明朝中后期,武将麾下的核心精锐便是由亲兵、家丁组成的精锐部队,级别不同、吃空饷的比例不同,亲兵、家丁的数量也不同,例如辽帅李成梁,麾下千余亲兵、家丁,在战场上打得蒙古人和女真人连还手的地方也无,但历次交战斩首数量最多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数,往往还大有不如呢。

    这支亲丁镇,听着像是亲兵家丁队,但看上去却更像是由老兵组成的用以在关键时机、关键位置敲定胜负的精锐。尤其是对于整体上新兵占比过大的郑成功所部来说,更是如此。

    “陈先生久在九边雄镇,想来也见识过边军的风范。以先生看来,本伯的亲丁镇,比之九边精锐,还差在何处?”

    郑成功求教,陈凯转过头,看了看郑成功,继而言道:“学生只见过大同镇的边军,不过在学生的印象中,边军欠饷严重,军户、士卒多有打发妻女接客以换取生计的,大同城里也有不少军户在路边要饭。等到一打仗,逃兵甚多,其中多有做了流寇、土匪的。至于那些总、副、参、游们的亲兵家丁队,学生实在没机会得见。”

    明末九边和内地的军镇欠饷甚为严重,但是关宁军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崇祯朝,这种偏颇就更加明显了,这无异不是进一步的败坏了明军的军纪。当然,关宁军的军饷是比较充足,但军纪也同样不怎么样,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关宁军出去的楚镇左良玉,在明末各军镇军纪比烂排行榜上,绝对是第一名最有力的竞争者。

    陈凯当初在网上看书时曾见到过类似的描写,此刻反手抛给了郑成功,倒也算是做出了回答。接下来,他稍稍看了看演练,便转而对郑成功说道:“国姓爷若是不介意的话,可否带学生看看各镇的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对。”

    说着,陈凯重重的点了点头,郑成功似乎也感受到了陈凯似乎有所发现,嗯了一声,便示意陈凯随其向总镇府外走去。

    出了总镇府的大门,亲兵们就又跟了上来。出府与在府中终是不同,这是他们的职责,郑成功也没有再示意他们离开。

    总镇府门前便是贵丁街,街上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闽粤界”三个大字。南澳一岛在明时分属福建和广东两省,其中深澳、隆澳属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云澳、青澳属福建漳州府诏安县,这条贵丁街就是界街。

    按照明廷划分,东面的右营属广东所辖,西面的左营属福建所辖,分别号为广东、福建二营,南澳副总兵亦是“受两省总兵节制,又制两省之兵”。郑成功接手兵权,招募新兵,打散老兵,化两营为六镇。其中陆师五镇,分别为亲丁镇、左先锋镇、右先锋镇以及左护镇和右护镇,水师一镇则是楼船镇。亲丁镇驻扎总镇府内,陆师的另外四镇便分别驻扎在原本的广东、福建二营的兵营之中。

    陈凯随着郑成功直奔西面的原广东营军营,左、右先锋镇正在其中操练。二人未做通报,守门的士卒只是看了郑成功一眼,恭恭敬敬的行了礼,便由着他们进了军营,在营盘周围观察了起来。

    比之亲丁镇,眼前的左先锋镇士卒的动作上大多还显得有些生疏,尤其是参差不齐,以至于军官时不时的呵斥连陈凯都能听个清楚。

    技艺上的问题是其一,陈凯仔细观察了一番,很快就注意到左先锋镇的长枪手在部队中的占比远远高于亲丁镇,而军中赖以破阵的刀牌手的比例就不可避免的要少上很多。而且更要命的是,长枪手之中也有不少士兵用的根本不是长枪,而是削尖了一头的木枪。至于射手,就更是只有弓箭,连哪怕一根鸟铳也没有,甚至就算是如此,弓箭手的比例也没有亲丁镇高。

    左先锋镇如此,陈凯随郑成功又去看了看右先锋镇,大体上亦是如此。这两个镇比起亲丁镇差的不光是武器和技艺,就连军服也没办法补全,大多数的士卒穿的还是平民百姓的衣衫,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哪支农民起义军呢。

    这两个镇是这样,想必另外的两个镇大抵也是这副模样。陈凯犹豫了一下,随即便对郑成功说道:“若是方便,国姓爷可否带学生去看看打造兵器的工坊?”

    工坊?

    郑成功见陈凯没有改变的意思,便点了点头,带着他和一众亲兵离开了军营。

    工坊是郑成功起兵后建立的,原本计划是放在总镇府内,奈何亲丁镇挤占了太多的空间,就只能将其放在城内。所幸,工坊距离军营也不算远,很快他们就赶到了那里。抬眼望去,却是一个用土坯和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未曾步入其间,已经能够听到打铁的声音。

    郑成功的亲兵向守门的卫兵亮了一下腰牌,后者便让开了道路。外面听得热火朝天,然则步入其间,却只有三个简陋到了只有一面墙,靠着粗木的立柱支撑起房顶的铁匠铺子、两个更大一些的纯用竹木搭起来的棚子以及一个小院。细看去,每个火炉前是一组铁匠,有的三人,有的两人,而那两个棚子则都是木匠,正在将手上大大小小的木料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制造成他们需要的模样。

    比之这些工匠,更加显眼的还是工坊里的那几个监工。这些人像是防贼一样死死的盯住了管辖下的那几个工匠,恨不得连眼皮都不眨了。待到发现郑成功到来,这些监工更是起劲儿,尤其是其中的一个最是膀大腰圆的,一鞭子一鞭子的抽向任何一个被他们看作是偷懒的家伙,恍惚间就连打铁的声音都被他们盖了下去。

    对此,郑成功也没有加以阻止,反倒是将注意力投诸在陈凯的身上。而此时,陈凯看着皮鞭抽下,又看了看那些工匠,遭到监工抽打的,依旧是在默默的做着工作,连句疼也不敢叫,而那些没有被监工盯上的,也只是默不作声的操弄着手上的工具,如机械一般做着手上的活计。

    陈凯静静的站在那里,仔仔细细的看着工坊里发生的一切,连嘴都未曾张开,就连郑成功亦是如此。到了最后,反倒是把那些监工和工匠们看得有些毛了。

    “国姓爷,学生不需要再去别处考察了,还是先回总镇府,学生还有一两件事情需要确认。”

    陈凯如此,郑成功也没有说什么。于是乎,二人匆匆离开了此间,便回到了总镇府的虎节堂。未等郑成功那一杯水咽下去,陈凯便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敢问国姓爷,六镇兵马,武器缺额为几何,工坊迄今为止又制造了多少?”

    照着陈凯的架势,摆明了是盯上了工坊和武器制造。这些事情一直都是忠振伯洪旭负责,不过洪旭除了工坊,更要兼顾南澳的民政事务以及海贸,分心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工坊的武器制造速度一直算不得多慢,只有那几户工匠而已,全凭监工用心,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不容易了。

    然则陈凯既然是个读书人,这些事情原本也历来且应该是由文官负责的,更何况郑成功也想探探陈凯的成色,干脆便一五一十的回答起了陈凯的问题。

    根据郑成功描述,南澳协定编两千兵,郑成功接手兵权的时候则只有一千五百余人,抛开军官和家丁,大抵是吃了三成的空饷。这个在晚明的其他军镇来看并不算多高,吃五成以上用来养家丁的都大有人在,这位忠勇侯已经算是武将中的楷模了。

    这几个月下来,郑成功先后招募了大概两千新兵入营,加在一起就有三千五六百兵,但是南澳协的武库里却没有这么多的武器。

    所幸的是,这地方已经被郑芝龙看作是自家地盘,军营和武库里加在一起怎么也有两千来件各式武器,从鸟铳、弓箭到腰刀、长枪,再算上船上和铳城里用的火炮,装备这么个两千人的协是足够的,而且还有富余。奈何武器都是郑芝龙执掌南澳协时备下的,时日久长,保养不佳,很多武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起兵之初的那两个月,工坊里的铁匠和木匠们一直在加班加点的修复了那些破损的武器,最后修缮完毕的时候,倒也算是有了近两千件能用的武器。就是其中的鸟铳和火炮,以着他们的技术水平,实在没办法修复,也只能继续扔在武库里生锈。

    这样一来,武器还是有着一千五六百件的巨大缺额。好在,郑成功在腊月里劫了自家的海船,没收了一批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和货款,用这笔钱充当启动资金,收购了一批铁料,又派人进山伐木,工匠们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才有了开工的资本,否则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过了这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工匠们打造了八百来件武器,数量确实不少。然则缺额依旧高达七百余件,仅仅完成了一半而已。

    “实不相瞒,本伯昨日已经与众将议定,六月便要出兵福建,收复失地。奈何武器打造实在是跟不上了,本伯也只能让那些新兵用木枪作战。”

    郑成功的言下之意很是清楚,就是要看看陈凯到底能够做到多少。只不过,陈凯却并没有做出回答,而是找郑成功要了笔墨纸砚,在上面写写画画了起来。

    “陈先生写的这是什么符号?”

    陈凯在郑成功的桌子前用阿拉伯数字来进行竖式运算,郑成功自然看不明白。陈凯也没有多解释,只是回了一句早年跟一个泰西传教士学的,运算速度比用算筹快,便继续着他的加减乘除。

    “学生没算错的话,依照工坊前三个月的工作效率估算,缺额还需要接近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补全。”

    “正是,昨天忠振伯也是这么说的。”

    听到这话,陈凯不由得点了点头,继而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郑成功一辈子都没有忘记的狂言。

    “如果国姓爷是在六月十五以后出兵的话,有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学生可以保证每个出征的将士都能带着真正的武器上阵。”

第十二章 新官上任(上)

    陈凯疯了。

    不光是随后赶来的洪旭这么想,就连原本对陈凯还有些期寄的郑成功也是这么觉得的。

    需知道,这些时日,工坊的监工们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任何偷懒的行为都会加以严惩,可是产量已经挤压到了极限,也是没办法的。现在明明需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陈凯的嘴巴一张一闭就给减了将近一半下去,如果不是怕不礼貌,伤了这颗拳拳报效之心,郑成功和洪旭已经冒出了是不是先找个郎中过来,给这个疯子看看再说的念头。

    “没错,就是一个半月。”

    “陈先生不再考虑一下吗?”

    “多谢国姓爷和洪伯爷的关心,不必了,学生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一个半月,足够了。”

    陈凯自信心十足,倒是把郑成功和洪旭给看傻了。但武器的产量若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是郑成功他们乐见其成的。于是乎,郑成功便给了陈凯以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工坊事的职务,而后者在拿到了正式的任命后,干脆也不等到吃午饭的时辰,直接就奔着工坊而去。

    “国姓,一个半月,这可能吗?”

    对于陈凯的狂言,洪旭依旧保持怀疑。眼见于此,郑成功却显得远没有洪旭那么悲观,至少不完全是。

    “一个半月,书生狂言罢了。不过此人,以吾看来确有些门道。太多不做妄想,这个童生若是能把这批武器的生产限制在两个月左右,吾便心满意足了。了不得七月初再出兵,反正约定的是八月,总不好让吾的那两位族兄太过小视了。”

    出兵协助郑彩进攻海澄县,对于郑成功来说,冒险是有的,但是以着他的现实情况也确实积蓄一批物资来进行补充。而且能够与郑彩合作,海贸上也能多分上一些。更兼有以战练兵和扩大声势、表明立场等好处,利远远大于弊。

    相较之下,对于军器工坊的产能提升,郑成功是乐见其成的,但要是说对此报多大的信心,却也未必。至少在他看来,工坊就只有那十来个工匠,而他现在手里却有三四千战兵,又有盟友相约,抢清军的,应该比自己造要来得快的。

    这些,郑成功在下定决心之时,便与陈豹和洪旭提及。这两个人也知道郑成功的性子,既然已经决定下来了,那么他们说再多也是没用的,只得尽力做好准备。谁知道到了今天,却又出了陈凯这么个幺蛾子。

    “依末将看,只怕两个月,也是不够的。”

    ………………

    “这位陈参军……”

    “稍等片刻。”

    工坊小院里的正房即是公事房,原本是洪旭每次过来视察时待的地方,平日里时时打扫,但却难得一用。

    陈凯接掌了工坊,这里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坐堂用的公事房。然则郑成功派来宣读命令的参军柯宸枢尚未来得及张嘴,陈凯却直接将其打断,更是向那四个工坊的监工问道:“偌大的工坊,就你们几个人吗?”

    陈凯此言一出,柯宸枢倒是饶有兴趣的在旁观看,而那四个监工却是面面相觑,而后由这些人中一个最是膀大腰圆的监工开口回复道:“回禀陈参军,外面的都是工匠、杂役那等贱民,弄脏了公事房不说,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站。”

    监工的举止很是恭顺,但这话里话外的态度,陈凯却是听得分明。不过他也没有如何,反倒是微笑道:“你说的很有道理,这里面确实是小了些。既然如此,那尔等就去把工坊的一应人等全都叫到院子里来。注意,本官说的是一应人等,包括工匠、杂役、伙夫以及卫兵在内的所有人,只要是在工坊做事的,全部都叫过来。”

    “这,是不是太乱了些。”

    陈凯一句话说完,便扫视着面前的这四个监工。对此,这四个监工却有些不满,待发现陈凯并无收回此议的想法,又看了看柯宸枢这个正牌的参军,也只得出口应诺,退出公事房去叫人。

    “怕是要耽误柯兄些时间。”

    “无妨。”

    陈凯与柯宸枢在公事房中交流着没有什么营养的寒暄,片刻之后,人已经聚齐了,又是那个膀大腰圆的监工走了进来,请陈凯和柯宸枢这两位参军出去训话。

    工坊的人确实不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不过,四个监工和一个账房先生依旧是站在最前面,而后隔了一段距离才是三户铁匠和几户木匠,其中年岁大些的师傅在前,徒弟们则尾随其后。再后面,便是各式杂役,基本上都是来服徭役的南澳本地百姓,也有几个长期的杂役负责管事。倒是那些卫兵,则分散开来,站在了人群的外围,若监视状,其中那个带队的军官更是挎着腰刀站在了陈凯和柯宸枢的下手,看上去与柯宸枢倒有几分相似。

    这些人的站位,很是附和他们在这个小社会里各自所处的阶级地位。但是有一个显得有些例外,那就是这里面站了一个颇有些壮实的妇人,这个女子不光是出现在了这里,而且还站在了监国们的侧后,甚是乍眼。

    人员到齐,一声肃静过后,小院里也安静了下来。陈凯向柯宸枢点了点头,后者便大声的宣读起了任命。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童生陈凯不远万里,南下投效王师,忠心可嘉,兹委任为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工坊事。忠孝伯招讨大将军国姓成功,隆武三年四月二十八。”

    念过了任命,柯宸枢继而对在场的监工、工匠和杂役们说道:“国姓爷已经委陈参军以全权,尔等还当恪尽职守,服从陈参军的管理,以更好的为国姓爷做事。”

    “小人遵命。”

    布达完毕,陈凯拱手一礼,柯宸枢回了一礼,便转身回去复命。

    柯宸枢是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士,隆武皇帝曾授其以参军,郑成功初掌军务之时,率师出关,亦有奇谋相佐,深得郑成功信任。不过这个负责参赞军务的参军,却是个武将,后来也曾独领一军,只可惜战死的比较早,但是由于郑成功在此人殉国的消息传来后的痛惜被特别的记录在史册之中,陈凯却也有些模模糊糊的印象。

    郑成功特别派此人过来为陈凯布达,足见其对陈凯的重视。此刻柯宸枢已经离开,陈凯也顺势说了些场面话。然而待到所有人都以为陈凯新官上任的架子摆过了这么一轮的时候,却只见他大喝了一声:“拿花名册。”

    当众用花名册对人头,为首的那个膀大腰圆脸色陡然一变,随即又恢复到了原状。

    “陈参军,军器制造的工作一直都排得很满,您看是不是先让工匠们把手底下的活儿干完了,再来点名?”

    膀大腰圆低声下气的说完,闻言就连负责文件的统计、记录以及存档等工作的那个账房先生也是一动不动,似乎还在等待着陈凯是否会收回成命的最终结果。

    会有这么一幕,陈凯早有预料。眼见于此,他只是冷冷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已经聚起来了,何必再平白将时间浪费在重新聚集上面。怎么,花名册是丢了,还是破损了?”

    前半句,陈凯是对着那个膀大腰圆说的,而后半句则直接瞪了那个账房先生一眼。花名册是人事记录,无论是破损,还是丢失,都是不小的罪责。既然陈凯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账房先生也是连道没有,更是毫不犹豫的往存放相关文件的房间跑去。

    账房先生是个下巴上留着一把老鼠须子的中年人,此间奔跑的速度,倒也不负他留的这个胡子造型。

    老鼠须子前脚进去,陈凯默数了十几秒,就看他捧着一本册子跑了回来,继而递在他的手上。陈凯打开花名册,粗粗扫过一遍,除了服徭役的杂役以外,全都在此处有明确的记录,看样子此前负责监管此处的忠振伯洪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尔等站在原地,叫到名字的,举起右手,喊一句到,再按着本官的指示站到廊下。”说罢,陈凯翻开了第一页,大声念道:“柯宸梅。”

    “到!”

    陈凯喊到名字,带队军官闻声应和。看到了这个名字,他的嘴角不由得撇过了一丝笑意,继而开始点起了那几个监工的名字。

    “尤二。”

    同样是被点到名字,膀大腰圆先是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做出了回应,而后更是按照陈凯的指示,走到了右侧的廊下。

    “王富贵。”

    “到!”

    “……”

    四个监工依次叫到,接下来便是老鼠须子和那些卫兵,再接下来才轮到后面的铁匠和木匠以及几个长期的杂役。

    “……”

    “汤全有。”

    “到!”

    “……”

    “林正中。”

    “到!”

    “……”

    “尤洪氏。”

    “奴家,啊,到!”

    尤洪氏就是那个唯一的妇人,看到这个名字,陈凯立刻就明白了。不过刚才那个膀大腰圆的脸色一变他却看得清楚,如今花名册上人员齐备,却也没有什么问题。

    扫过了一轮,陈凯便对老鼠须子问道:“那些杂役,没有记录吗?”

    院子正中就剩下了那些杂役,老鼠须子闻言,便拱手回道:“回禀陈参军,他们都是服徭役的本地民户,都是洪伯爷从各镇子的徭役中挑出来的,临时在此听用,工坊里没有他们的名单。”

    “嗯。”陈凯对于这个回答表示了认同,但却立刻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名单没有,数量总有吧。”

    “这个有。”

    “几人?”

    “这……”

    老鼠须子下意识的想要看一眼膀大腰圆,然则经过了刚才的点名,膀大腰圆也已经被陈凯指到了廊下,正在老鼠须子的背后,除非背上长眼,否则是说什么也看不到的。更何况,此间陈凯的声音又刻意的压低,稍微远一些都根本听不到。眼见于此,老鼠须子只得咬了咬牙,给出了陈凯一个答案。

    “回陈参军的话,一共二十人。”

    老鼠须子与陈凯面对面,微表情看得分明。听到这个答案,他的嘴角上再度撇过了一丝笑意,继而大模大样的数起了院中的杂役的数量。

    待到数完了杂役的数量,陈凯放过了老鼠须子,却直接向膀大腰圆问道:“尤二,你是监工,杂役应到二十人,怎么只有十四个,另外的六个呢?”

    从早上视察军器工坊开始,陈凯就已经注意到了此人,后来布达的时候,更显出此人乃是众监工之首,就连老鼠须子一个账房先生都要仰其人鼻息。现在杂役少了六个,刚刚说要点名时的变色,以及老鼠须子的微表情,陈凯自然明白该问哪个才对。

    “这,这……”

    陈凯初来乍到,却能够精确无误的把矛头对准了他,确实也出乎了尤二的意料。然则直言不讳不行,不作回答也不行,他也只得用生病了这个古今通用的理由来搪塞一二。

    “原来是生病了,一生病就是六个,占杂役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这么回事吧,尤二?”

    “是的,陈参军,您初来乍到的,有所不知。最近工坊里活计有些累,那几个身体比较弱,就病了。”

    尤二硬着头皮把这话说完,陈凯却有看向了那些尚在的杂役,结果仅仅是尤二的一个眼神,那些杂役便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的附和了起来。

    “既然是病了,那今天就且算了。不过一病就是六个,本官倒是想知道知道他们得的是不是什么疫病,会不会传染,明天你把他们都带来给本官看看。”

    “是,小人遵命。”

    “那就散了吧,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陈凯没有继续追查下去,而是在众人散去过后,转身回到了公事房,却是与那老鼠须子道了两句,后者亦是点头哈腰的应诺而去。

    与此同时,刚刚出了院子大门,那个妇人也拉了尤二一把,忧心忡忡的对他说道:“当家的,这陈参军不会是冲着咱们家来的吧?”

    这个问题也是尤二所担忧的,不过转瞬之后,他却是低声喝道:“老子是洪伯爷的人,他一个刚刚投到国姓爷幕中的穷酸,怎敢动我。无非是想掌权,当着下面的人压压老子,耍耍威风罢了。今日且忍着他,回去探探洪伯爷的口风,后面的日子有的是机会叫他知道,这军器工坊到底是谁说了算。”

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

    按照陈凯的指令,老鼠须子匆匆而去,匆匆而还,抱着一大堆的书册文案便来来到了陈凯的公事房。

    “花名册本官看过了,你一会儿拿回去归档。现在嘛,距离午饭的时辰还有些时间,且给本官讲讲近期的产量……”

    良久之后,临近午饭的时辰,老鼠须子才从公事房里退了出来。出了公事房,刚才陈凯唤人去请的柯宸梅也已经在门口等候。老鼠须子行了一礼,便回返储藏这些档案的左厢房,岂料还没进屋,便被大门口的尤二唤了过去。

    “陈参军与你说了些什么?”

    尤二早先是忠振伯洪旭的亲兵,洪旭负责整个南澳的民政,还要兼顾海贸,这么个只有十来个匠户的军器工坊平日里兼顾的就比较少了,所以才会派了一个信得过的人在此充当监工来监视工坊运作。不过这个监工现在已经成了工坊里的一霸,很是有些作威作福。如今郑成功委任了陈凯来负责军器工坊,感受到了威胁,便有意识的想要隔绝陈凯与工坊其他人之间的联系,以方便继续上下其手。

    然而,陈凯并不是那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点手段放在后世也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他若是连这点儿猫腻都看不出来,那才叫奇怪了。正因为如此,刚才那第一阶段的攻防结束,尤二便亟不可待的想要从老鼠须子那里套出些话来。

    老鼠须子看了看尤二,又偷偷的回望了下公事房,确定那里没人出来,才对尤二的问题稍作回答道:“也没什么,就是让吾拿着那些账册过去,顺便给他讲讲这几个月都造了些什么武器,具体数量几何,以及每个工匠都制造了多少什么的,说完了就让吾回去了。”

    “真没别的了?”

    陈凯和老鼠须子在房间里聊了许久,更兼着尤二摸不清楚陈凯的底细,此刻显得有些疑惑。奈何陈凯也确确实实的没和老鼠须子再说些别的什么,后者也就算是想说也是无从说来的。

    “那,他和柯队头说什么了,你可听到?”

    “这个你须去问柯队头去,吾哪知道。”

    柯宸梅是柯宸枢的弟弟,后者更是能直接在郑成功那位国姓爷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物,他自是不敢如对其他人那般。听到这话,尤二心中恼怒,放在平日里,这个账房先生怎敢这么与他说话。有了这个变化,摆明了是陈凯的出现让军器工坊里的人们开始对他有所轻视,心头的恨意就更是再加了一重。

    “尤二,吾劝你一句,这个陈参军怕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你最好……”

    “这个无需你管。”

    话说着,公事房那边的房门一动,柯宸梅便行了一礼,从中退了出来。二人见此,也不好多说话,连忙分开。不过,尤二却也没敢真的去找柯宸梅问询,便回去继续工作。

    吃午饭的时辰到了,小院侧面倚着院墙搭起来的伙房里的饭菜准备工作由于陈凯的布达耽误的时间却还没有完成。

    伙房前已聚集了不少人,无不是拿着碗筷翘首以待。他们还在等待,陈凯这边却有郑成功派人送来的午饭,比之在府中时还要更为丰盛一些。不过丰盛归丰盛,陈凯也没有用饭,甚至更没有让那小厮离开,反倒是还在等待着什么。

    负责伙房的是这里唯一的妇人尤洪氏,乃是尤二赶走了原本的伙夫之后便来此负责工坊一应人等的伙食。工坊占地算不得多大,但也有十几个工匠、二十几个卫兵以及监工、账房、伙夫、杂役等一大群人,现在更是多了陈凯这个参军,实非一人所能力及。平日里都是尤洪氏专门给监工、账房以及一个队长和一个副队长这些“管理层”炒菜,其他的则大多只是指点一二,由杂役来做。

    饭菜做得,尤洪氏带着三个伙房的杂役从围在门口的工匠和杂役中趾高气扬的越众而出,直接步入了小院之中。

    工坊空间有限,院外的伙房、工坊,院内的公事房和仓库,平常都是工匠在作坊吃、杂役在工坊的墙边、角落吃、而那些“管理”们则是在老鼠须子办公的所在用餐,唯有柯宸梅却是与其他轮班用饭的卫兵在小院的廊下用饭,大抵也有与部下同甘共苦的意思在吧。

    尤洪氏一行进了小院,先从一个杂役手里接过一个食盒,径直的走向正房的公事房。陈凯是参军,阶级上下有别,尤洪氏也着实下了功夫。不过陈凯既然这边既然已经有总镇府送来的饭菜,这些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出于礼貌罢了。

    食盒原样去,原样回,尤洪氏便从那杂役手里接过了另一个食盒,送到了老鼠须子的房间,随后便开始给卫兵们派饭。

    院子里的饭菜发放完毕,就该轮到院外的工匠和杂役了。岂料尤洪氏前脚出了院子,后脚陈凯就带着那郑家的小厮出了房间,在廊下看了看卫兵的伙食便走出了小院,连带着正在用餐的柯宸梅、尤二、老鼠须子等人也是一惊,紧随其后便跟了过去。

    工匠和杂役们早已聚集在此,尤洪氏回来,伙房的杂役才把饭食抬出来。从做熟到现在也有些时间了,饭菜的温度下降,但是工匠和杂役们显然是已经习惯——别的不说,前些日子,冬天和初春的时候凉得更快,照样不是日日如此?

    两个大桶外加一个小桶抬了出来,尤洪氏开始分配饭食。工匠的配额是一碗杂粮饭外加几根腌菜,而杂役的则是一碗菜粥,仅此而已。

    这边分着餐,陈凯带着小厮慢慢悠悠的踱了过来。看到了陈凯,众人连忙放下手里的事情行礼。分餐被迫暂停下来,他却并没有示意继续,而是一步步的走到大桶前,细细的看了起来。

    “有饭有汤,不错嘛。”

    陈凯微微一笑,看似不过是调侃罢了。而此时,柯宸梅却紧接着补了一句:“陈参军,那桶里的是菜粥。”

    卫兵队长的反应着实让在场的众人陡然一惊,随即陈凯从一个杂役手里拿了根筷子过来,径直的插在菜粥的大桶里。稍一松手,筷子便毫无阻滞的倒在了菜粥之中,如同是上面飘着的那些许菜叶子一般,浮在那绿波荡漾之中。

    “这也叫粥?”

    陈凯摇了摇头,恰在此时,一根菜叶子上的缺口引起了他的注意,干脆便直接夺过了杂役手里的马勺,只是舀了几下,便从中舀出了一只煮熟了的肥嘟嘟的菜虫,大抵是这三个桶里唯一的荤腥。

    “怪不得有那么多杂役得病啊,这是用来喂猪的吗?”

    听到这话,尤洪氏连忙拜倒在地,口称死罪。眼见于此,尤二也只得凑了上来,对陈凯解释道:“陈参军见谅,是下面的人疏忽了,小人一会儿……”

    尤二一会儿要做什么,无非是拿那几个帮厨的杂役开刀,不言自明,然而陈凯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却是眉头一皱,冷哼道:“本官有问你吗?”

    陈凯此言一出,尤二当即就是一愣。陈凯摆明了是要拿此事做文章,然则尤二一时间却没有半点儿办法。

    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陈凯也没有给众人反应的时间,将马勺丢在桶里,转过身看了看一个年岁不大的工匠学徒,指着学徒手里捧着的那份刚刚打完的午饭问道:“吃完了,可以续碗吗?”

    续碗?

    这话说出来,众人当即就是一愣。然则陈凯却没有在意,摸了摸学徒的脑袋,继而言道:“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当年本官在你这年纪的时候,中午吃两碗都会被先慈怀疑是不是饭菜不合胃口。你们是重体力劳动,一碗饭,三两根腌菜,还不许续碗,天理不容!”

    “蔡先生,本官记得账册上写的分明,国姓爷每个月批给军器工坊的伙食标准是每个工匠多少粮食?”

    陈凯突然对老鼠须子发问,后者先是一惊,随即恍然大悟道:“回陈参军的话,国姓爷体恤下情,每个工匠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五两的粮食,二两的菜蔬。其中粮食是总镇府的库房里每日运来的,菜蔬则是发银购买的。”

    按照后世的营养标准,一个重体力劳动者每天需要摄取3600到4000大卡热量,而五两大米能够提供的热量则只有600到750大卡,再算上菜蔬的话,也就是750到1000大卡。这个摄取量肯定是不够的,不过工坊每天只提供中午这么一餐,工匠的早晚都可以在家用饭,再加上工匠们的工钱,以及南方粮价相对要低上一些和南澳临近潮州那个产粮地,算起来虽说是苦点儿,但也还能勉力支撑。

    标准,陈凯刚才特别让老鼠须子去拿全部的账册时就已经特别查过了。老鼠须子显然也是想到了陈凯此前问那许多大抵也有掩藏真实意图的打算,此刻一旦醒悟,当即便认清楚了形势几何。

    老鼠须子很是识相,陈凯就更没有必要继续浪费时间:“那么你每月发给工坊的又有几何?”

    “陈参军,你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何必苦苦相逼!”

    老鼠须子未待回答,尤二便是一脸愤怒的站了出来。明眼人可以看得很是清楚,五两的粮食、二两的菜蔬,现在每个工匠只能吃一碗饭外加几根腌菜,经手人分明是贪墨了其中的一半以上。而经手人是谁,不问自知。

    “禀告陈参军,小人都是如数发给伙房的,绝不敢有丝毫贪墨啊。”

    大难临头,老鼠须子毫不犹豫的撇清关系。在场的工匠、杂役,甚至是卫兵也大多面露激愤之色,只是奈何尤二平日里积威甚重,尚且不敢发作而已。

    “蔡先生请起,本官原本对你还有些怀疑,但是尤监工刚刚的那话说得实在没个来由,却也倒是撇清楚了一些你的关系。”

    陈凯从一开始就已经找准了目标,老鼠须子被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自是松了一口大气。然而尤二听到这话,却是如坠冰窖一般,因为陈凯已经摆明了车马,这次就是要拿他开刀!

    “伙房管事尤洪氏,贪墨粮食及购菜银,监工尤二身为监工及人夫双重身份,监督不力,更兼有主谋之嫌。本官无审讯问罪之权责,但军器工坊乃军国重地,绝不能容你二人这般的狗男女继续在此作恶。从即日起,你二人不再是军器工坊的人了,现在就给本官滚出去。”

    陈凯快刀斩乱麻,伙房前登时便是一静。陈凯如此,尤二亦是怒极,闻言便大声喝问道:“老子是洪伯爷的人,你敢逐我?”

    尤二能够在此作威作福长达半年之久,他背后是谁,军器工坊中没有不知道的。有道是鸡蛋莫与石头碰,忠振伯洪旭几乎已经是郑成功麾下众将的第一人,尤二如此,也没人敢去动他。此间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他更是毫不犹豫的把底牌亮了出来。然而陈凯对此却丝毫不为所动,反倒是还笑了笑,仿佛是在讥笑尤二的愚蠢一般。

    “哦,你既是洪伯爷的人,那么可有洪伯爷手书用印的任命?”

    军器工坊之中,除了柯宸梅和那个副队长还算有个军职,如监工、账房都不过是只有职务罢了。放在衙门里面,他们这样的身份连吏员都算不上,最多就是一些衙役,甚至只是帮闲而已,又哪来的忠振伯手书用印的任命?

    恰恰相反,这个东西陈凯却有,而且还是比洪旭地位更高的大军主帅郑成功下发的,更是全工坊在大半个时辰前都亲眼所见的。

    眼见着尤二愣在当场,一脸的愕然,陈凯当即便冷笑道:“本官料你也没有,不怕告诉你,国姓爷任命本官全权掌管军器工坊事的时候,是征求过洪伯爷的意见的。”

    洪旭对于他能否如约完成指标的怀疑的目光,陈凯自不会多上这句嘴。由此一来,这话摆在此处,任谁也是不会相信洪旭对陈凯执掌军器工坊有意见的。

    在场的工匠、杂役、卫兵以及老鼠须子和柯宸梅都是如此想来,尤二和尤洪氏更是如此,甚至后者再也承受不住这份心理压力,哇呀的一声便哭了出来。眼见于此,众人的面上更是写满了鄙夷和轻蔑,看待尤二,完完全全的是在看一枚弃子的模样。

    “柯队头,你还在磨蹭什么,莫不成还需要本官亲自动手吗?!”

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

    “卑职遵命。”

    柯宸梅拱手一礼,随即只是一个动作,在场的卫兵便一拥而上,操着武器便向这对男女抽打了下去。

    从看到花名册上柯宸梅的名字开始,陈凯就已经确定了,郑成功对于军器工坊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如今这般靠着皮鞭制造出来的产量暂时还能够接受罢了。

    当然,以陈凯看来,或许在郑成功的眼中,自行生产的速度怕是也未必能比不上从清军手里去抢的,毕竟当年偏居于辽东沿海的东江军就是个再好不过的例子,对此的关注度自然也就更加有限了。

    但是,现在有了陈凯,超乎现有产量将近一倍的计划无疑是让郑成功看到了一些希望——兵行凶险,两条腿走路总比单单指望是否能够取胜还是未知数的海澄之战要强。所以,才有了柯宸枢特特的赶来布达,不光是为陈凯站场子,更是要让柯宸梅站在陈凯的一边!

    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有了卫队的支持,胜负已经分明。当然,一个“厂霸”而已,不过是小事情,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产量是否能够如陈凯所言的那般得到有效的提升。

    做得到皆大欢喜,如果做不到的话,陈凯需要面对的不知会有郑成功的失望和冷遇,怕是就连尤二的后台也会跳出来落井下石——忠振伯洪旭,陈凯记得后世人对其的评价中多有诸如忠厚之类的褒奖之辞,但是一个能够在海盗窝里崛起的人物,只怕也并非是什么善茬。

    归根到底,若想要成功,尤其是像陈凯现在这般单打独斗,最好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尤二夫妇被卫兵粗鲁的轰了出去,陈凯立刻派了老鼠须子将这二人在近几个月里贪墨的粮食和购菜银的数额开列详细,并且汇总出来。

    老鼠须子他是负责账目的,尤二贪墨如许多的粮食和购菜银,若说没有给他好处来堵嘴,那却也是没人相信的。此刻陈凯把这项工作给了他,自是最渴求不过的。

    “伙房管事一去,日后这军器工坊的伙房亦是需要人管的。你们三个,家中的婆娘可会做饭?”

    赶走了尤二夫妇,陈凯却指了另外的三个监工。闻听此言,三人还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瞧参军说的,哪有婆娘不会做饭的。”

    监工王富贵连同着另外的两个监军无不是一脸的谄媚,奈何陈凯听到这话,脑海中却在第一时间冒出句“女的不会做饭还新鲜”的反问。不过他也没有将其付诸于口,而是直接对他们三人说道:“今天午饭先这样了,下午把你们的婆娘唤来,给卫队准备守值的晚饭。具体如何分工本官没兴趣知道,但是有一句,必须让军器工坊的人都给本官吃饱了!”

    陈凯一声豪言,当即便迎来了众人的欢呼和感恩,接下来又是一轮的行礼、勉力以及诸如“这是应该做的”之类的场面话。

    比起那些有希望吃饱饭的人们,三个监工却也心满意足——说到底,尤二拉着洪旭的虎皮把事情做得太绝了,除了老鼠须子每月还能捞点儿可怜兮兮的封口费以外,其他人半点儿分润没有。现在哪怕是因为陈凯此言而受益大减,再兼三人来分,获益实在不会有多少,但是伙房的差事也是有工钱的,又是一重不同。

    分配了这些事情,分餐又恢复了原状,虽然饭菜还是刚才的那般,甚至还又凉了一些,但是众人的心中却暖了不少,起码有了吃饱饭的希望。

    前脚解决了厂霸,后脚陈凯便放了那送饭的小厮回去,随后回到了公事房用饭,亦是把刚刚完成了驱逐任务的柯宸梅唤了过来。

    “参军。”

    从陈参军到参军,上下级的直属更加明确,陈凯微微一笑,便对柯宸梅说道:“来,尝尝总镇府的厨子的手艺。”

    “卑职不敢。”

    “此间就你我二人,无须拘礼。莫不是令兄时常从总镇府中带些回去,柯兄弟已经吃腻了不成?”

    陈凯笑着给柯宸梅递了双筷子,后者也只得稍显不安的坐了下来。相较之下,陈凯却显得自在得多,边吃边点评着饭食,到后来就连柯宸梅也不好意思了,只得跟着陈凯吃了起来。

    这是奖励,也是拉拢。凭着柯宸枢的身份,柯宸梅迟早是会被大用的,在此不过是积累下经验和资历罢了。既然郑成功已经把这份善缘送到了他的眼前,陈凯若是不接着,那才叫缺心眼呢。

    “贤伯仲一表人才,让人望之而生亲近之心。令兄才华横溢,依本官看来,柯兄弟在此守卫个工坊,亦是大大的屈才了。”

    “参军过誉了,卑职逊家兄甚多,实不敢多想。”

    “放心吧,本官看人很准的。”

    陈凯微笑道,柯宸梅也立刻就想到了尤二,只是见了一面,再过来就直接对其下手,精准度如斯,眼力确实是差不了的。

    只是柯宸梅并不知道,无论什么时代,尤二这样的人都是从不少的。他们的手段各有不同,但在陈凯看来,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猫,更别说是如其人这般嚣张跋扈、自以为是的货色,错处就更是再好找不过的了。

    午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工坊里重新响起了敲击金属的动静。陈凯与柯宸梅用过饭,便离开了公事房。

    卫队分为两班,分别负责白天和晚上。白天自有柯宸梅带队,晚上则是由那个副队长负责带队守夜。二人出了公事房,柯宸梅便巡视大门的哨卡,而陈凯则唤了一个杂役过来,帮他拿着笔墨纸砚,随他出了院子,步入到了工坊的“厂区”。

    来到“厂区”,监工、工匠、卫兵连带着杂役又是一轮行礼,弄得陈凯很是不习惯。尤其是联想到这些繁文缛节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他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到适当的时候总要把规矩改上一改。

    待到重新恢复工作,陈凯带着那个杂役便走到了一个铁匠铺子前面,拿了纸笔、蘸了杂役拿着的砚台里的墨,便写写画画了起来。

    “你们继续忙你们的,无需在意本官。”

    这个铁匠铺子的铁匠叫做汤全有,却是个麻子脸,与陈凯想象中的梁山好汉金钱豹子汤隆的形象很是附和。铺子里面,除了汤全有还有他的一个大女婿和一个小儿子,领饭时被陈凯“摸头杀”的那个学徒就是后者。

    此时此刻,陈凯站在铺子前面盯着他们干活,这三个人哪怕是得了陈凯的命令也显得分外的不自在。不过陈凯在前面看得久了,这三人倒也渐渐的适应了过来。

    铁匠是个力气活儿,铺子里,小儿子拉动风箱,火炉里的火焰便随着呼啸声而起。陈凯以前听人说过,说是古代铁匠能够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定温度,这个金钱豹子显然是对此有一手。根据炉温,金钱豹子有节奏的控制着他儿子拉动风箱的节奏,铁料在火焰中慢慢的变红,待到铁料明亮如灯,他便左手持着钳子将铁料夹出放在铁砧上,右手持着小锤敲在了一点上。

    金钱豹子小锤敲击,紧接着他的女婿便双手握着大锤敲在同一个点上,清脆和闷响此起彼伏,赤裸着上身的铁匠们的汗水噼里啪啦的飞溅之中,原本条状的铁料也在不断的敲击中慢慢的变了形状。

    “加热、锻打……”

    陈凯一边默默的记录着笼统的流程,一边思考着其中的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毛笔的墨在高温的环境中渐渐干涸,陈凯侧过头,正待去再蘸些墨水,岂料原本捧着砚台的杂役却变成了那个叫做王富贵的监工,此刻更是对着他点头哈腰。

    “王监工,你是监工,不是杂役。”

    “禀告参军,小人只是想时时聆听参军教诲。”

    王富贵一脸的谄媚,陈凯却是哑然失笑。眼见于此,他便笑着对那监工说道:“教诲嘛,本官倒是有一句,不知王监工有没有兴趣听听?”

    “小人谢参军教诲之恩。”

    “那么王监工听好了,本官相信,分工协作,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公务才能完成得更好。”

    陈凯说罢,也不去蘸墨,只是站在那里看着他。王富贵细细品味着陈凯话中的味道,却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连忙向陈凯道歉,并且就近找了一个杂役过来负责捧着砚台跟在陈凯的侧后伺候。

    “你是个聪明人,好做。”

    王富贵仓皇而去,陈凯笑着摇了摇头。既然负责军器工坊,培植亲信自是必要的,但是如这等人物,尤二得势时依附尤二,当他压垮地头蛇后便毫不犹豫的过来献媚,陈凯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至少不会让这等人成为核心亲信。

    插曲过后,陈凯蘸了蘸墨,再转头时,一根枪头的大致轮廓便开始显现了出来。中国古代,枪头的大小趋势是越来越小,到了明清时,军中流行使用的便是那等枪头形似柳叶的柳叶枪。

    这样的枪头,长度大约是三到四寸,其中枪刃更是只有一寸五分左右。相较之下,陈凯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看到的那等,则多是为了视觉效果而刻意为之的。这样的长度,重量自然一般也不会超过一两,厚脊薄刃,如明中期著名的军事著作《阵纪》中记述那般“枪锋须短利而轻,以不过两为率”。

    锻打还远远没有结束,条状的铁料还在慢慢的变形。陈凯观察了好半天,才开口向汤全有问道:“枪头不需要开锋吧?”

    听到陈凯问话,汤全有连忙停了下来,拱手回道:“回参军的话,枪头只要开刃即可,倒是打制刀剑时是要开锋的。”

    “哦。”

    一把长枪,一般分作枪头、枪杆以及鐏这三部分。枪头和枪杆,好说,鐏说白了就是枪头尾部用以固定枪杆的套子,这东西一样是由铁匠打造。陈凯看了看枪头的打造工作,大抵了解了工序,鐏的部分还需要一些时间,他便转过头去木匠棚子那里观察枪杆的制造。

    木匠棚子比之铁匠铺子还要简陋,不过是两个用竹木搭起来构架,上面铺上茅草的简易所在罢了。陈凯走来过,那些木匠亦是如铁匠一般放下手上的工作行礼,随后才在陈凯的又一遍解释过后才勉强恢复了原状。

    “怎么都是竹子,没有白蜡杆吗?”

    这一次,陈凯比刚刚要更早的冒出问题来,他分明记得以前在网上看书,都是一口咬定白蜡杆才是制造枪杆的最优选。这种惯性思维使得陈凯的潜意识中便认定了竹子做枪杆没有白蜡杆高大上,此间亦是立刻就问出了口。

    “回参军的话,军中枪杆都是用竹子的,只有民间习武之人才会用白蜡杆做的枪杆。”

    木匠的回答并不尽然,明时军中并非没有使用白蜡杆作为枪杆的军队,比如石柱土司的白杆兵便是如此。

    但是,白杆兵在军中本就是特例,甚至在《满洲实录》中关于白杆兵武器的记载也只用了一句“执丈五竹柄长枪利剑大刀”的用词,石柱土司是否真的携带白蜡杆列阵对抗满洲八旗,其中本身就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若论材料属性,《手臂录》中更是称白蜡杆为棍材,乃是因为其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柔韧性强,且有较强的自然拉力,显然是适用于民间武术家借此来更好的施展自身武学造诣。事实上,就连白蜡杆是极佳的枪材这套理论本身就是后世的武术家们提出来的,在明清以及明以前则并不被军中所认同。

    军中使用,多为竹子和其他更加坚硬的木材。如《阵纪》、《长枪法选》、《武备志》等著作中都曾提及过,枪杆在南方一般是用竹子的,而且最好是选用苗竹,还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到了北方为防其干裂,更要用丝筋缠扎,但最好还是使用诸如稠木这样的木材,乃至是积竹木柲这样的复合型材料。

    听了木匠笨嘴拙舌的一番关于材料质地的解释,陈凯的汗珠子登时便落了下来。这等谬误,及早发现还是最好的,他负责管理军器工坊,日后若是真的用了白蜡杆做枪杆,被人耻笑还是其次,因武器的战场实用性低于清军而害了大批将士的性命,那才是真的坏了大事。

    竹子自成一体,无需如木料般还要将原木进行分解加工才能得到合适的粗细。木匠们在砍伐时就瞅准了粗细,此刻截出了大概七八尺的长度(注),对其进行必要的打磨过后便可以穿孔固定枪头和红缨。

    在厂区里转了一下午,到了下工的时辰,工匠们也先后都完成了平日里的额度。陈凯让监工检查完毕,确认了质量后便将其封存入库,随后则把所有工匠都重新聚集在了小院之中。

    “十七个工匠,二十几个卫兵,工人还没有保安多,也是醉了。”

    工坊里的工匠有师傅和学徒,也可以分为铁匠和木匠,这已经很是原始的了,至少陈凯没有看到诸如鸟铳工匠和铸炮匠这样的“高科技人才”。不过,一切从头开始,一点点儿的发展壮大,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此刻,太阳已经开始偏西,天色亦是渐渐的昏暗下来,陈凯没打算耽误太多的时间,便大声的向这些工匠宣布了一件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事情。

    “本官今日初来到任,但是诸君的努力却无不看在眼里。为表嘉奖和勉励,明日休息一天,后天一早,照常上工,解散。”

    注:军中长枪长度说法不一,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显示,从秦时的戈到后世军中用以临阵搏杀的长枪一般都是在2.10到2.60米之间,换算下来就是七八尺的长度。再长的不是没有,一丈两尺、一丈五尺甚至是两丈开外的都是存在的,而且为数不少,但这些武器由于过长会影响到士卒的技战术动作,所以大多是用来拒马或是守御的,而非临阵搏杀。说到底,用处不同,长度自然会有区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078/ 第一时间欣赏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张维卿所写的《帝国再起》为转载作品,帝国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帝国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帝国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帝国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帝国再起介绍:
明朝末年,北地狼烟四起,江南歌舞升平。世界东方,海洋贸易,繁花似锦,重商主义的胚芽在银山之下破开种皮。
甲申国难,清军破关而入,中国分崩离析。铁蹄踏处,烟雨楼台,俱成灰烬,华夏民族的未来于黑暗之中浴血沉沦。
大厦倾覆,独木难支,穿越者以文官之姿逆势崛起,吹响汉家文明复兴的最强音!
已有270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请放心收藏、订阅。帝国再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帝国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帝国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