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文阅读

作者:反游猫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1章 洪武二十五年的大朝会

    朱雄英恢复得很快,没两天的时间就生龙活虎了。

    老爷子一有时间就过来看一下,绝口不提国事政事,聊的都是些轻松的家常事,就是朱雄英主动提起,老爷子也是立马打断。

    这让朱雄英也有些无奈,只得听老爷子的,好好休息。

    不过朱雄英也知道,这些天老爷子挺忙的,因为他要准备大朝会的事情。

    年底的大朝会,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几次朝会之一。

    它是彰显一个王朝内在精神和外在华衮的最盛大的排场,连任何一点微小的细节也要像军国大事一样高蹈唯美的。

    每年的大朝会例行在奉天门举行。

    大朝会的日子定好,就是刮风下雪,也都要照例进行,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从天子到臣子一年当中最要要的礼仪。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乐是君臣们最重视的。

    今日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文武百僚就开始在午门外排班。负责议程的内侍更是神气活现,即便是公爵大臣也要被他们呼来喝去地支使。

    小人得志是要有气候的,大朝会的庄严隆重赋予了他们骄横跋扈的底气。他们逐队厉声喝问:“班齐未?”

    禁卫人员逐一应答:“班齐!”

    那阵势就像军队结集时检查口令一样。

    队伍整顿完毕,宫门尚未开启,大家只好瑟缩在寒风中等待五更报时。

    皇宫内计时的更漏比民间短,宫中五更过后,民间四更才结束。

    因此宫中打过了五更,梆鼓声就交替响起,称为攒点,也就是发布标准时间的意思。

    五更攒点的梆鼓声终于在城楼上响起。

    这时候,透过大庆殿殿角上的鸱吻犹见疏星点点。

    于是宫门缓缓打开,门轴吱吱呀呀的磨擦声尖利地划过晨光熹微的夜空,百官蹑手蹑脚而又神情整肃地鱼贯而进,

    洪武二十五年的年末大朝会开始了。

    东宫。

    朱雄英已经穿戴好象征大明继承人的冕服。

    他看着全身镜中的那一个一个英姿挺拔的少年,忽然咧嘴一笑。

    “好看!”

    不得不说,大明的服侍是真的好看。

    红色绣着金线五爪团龙储君袍服,微微束腰,加上下面带褶儿的,同样夹杂了金线宽大又不臃肿的裙摆,让朱雄英整个人显得长身玉立。

    腰上,是一条镶嵌了二十块上好和田玉,刻着龙凤图案的玉带,脚下,是软底儿绣着二龙戏珠的黑色朝靴。

    戴上有些沉重的九旒冕,让朱雄英神秘而又威严。

    “殿下!”

    李忠看着朱雄英,笑道:“真好看,像极了太子,若是太子还在……”

    说到这里,李忠突然停住了,眼眶不由得红了。

    他以前服侍太子,如今又服侍太孙,可以说是服侍了朱家两代储君,在他的心里,主子就几乎是他的一切了。

    明朝有许多权倾朝野的太监,鼓动明英宗亲征,结果做了蒙古人俘虏的王振,刘瑾为首的八虎,万历年间的冯保,魏忠贤等等。

    但是现在,旭日初升的大明帝国中,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极其反感太监。作为国家的掌控者,他们在历史中看到了太多宦官作乱,导致的国家衰落。

    所以朱元璋下令,宫中除了在皇子皇孙后宫伺候的太监之外,其余的太监只能用来干粗活。不许他们识字,甚至不许他们随便乱说话。

    这个政策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就被废除了,主要的原因是他需要信得过的奴仆去处理私密的文件,而除了宦官外,其他的集团都不能提供这样的忠诚和机密性。

    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办事更加迅速和有效率,但也促进了宦官势力的崛起。

    宦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有一部分的缺失,同时他们也是掌权者最亲密的人之一,这样的特殊性也造成了他们在华夏的历史上多次影响了朝局。

    对于宦官的处理,朱雄英还是比较赞同老爷子的做法,宦官不应该参与到政事中来,不过朱雄英也不会因此而看低了他们。

    “有心了。”

    朱雄英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李忠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老奴失礼了,殿下恕罪!”

    “走吧。”

    朱雄英摆了摆手,便往谨身殿而去。

    谨身殿,老爷子同样沐浴更衣完毕,今日的他,难得的穿上了明黄色的龙袍,头上是一顶金灿灿的金线编织而成的皇冠,上面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二龙戏珠,很是精神。

    “孙臣,参见皇爷爷!”

    朱雄英拜下,叩首。

    朱元璋连忙扶起朱雄英,笑道:“快起来,地上凉!”

    朱雄英起身,走上前去扶着老爷子,笑道:“爷爷,孙儿没有那么娇贵。”

    “爷爷知道,不过你病刚好,还是要多注意些,懂吗?”朱元璋一脸慈爱的看着眼前这个仪表堂堂,风姿不凡的孙儿,一双大手伸出,抓住朱雄英的臂膀,道:“咱大孙真的长大了,前段时间是爷爷偷懒了,把所有重担都往你身上压。”

    “爷爷……”

    朱雄英刚想说话,却被朱元璋打断:“听咱把话说完,咱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个几年,以后有什么事,你就放心大胆去做,不必顾虑太多,咱还能给你兜底!”

    “孙儿知道了!”朱雄英心中一暖,重重点头。

    “好了,咱们走吧,别让百官等久了!”

    爷俩一动,刘保在殿门口唱道,“陛下起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外,一顶御辇以及仪仗队已经在等候,还有一队侍卫跪下叩首。

    朱元璋搭着朱雄英的手,在众人谦恭的叩拜之中,上了御辇。

    仪仗队开始往奉天门进发。

    皇帝的仪仗队伍很长,所过之处,宫人们纷纷拜倒,垂头看着地上,他们是没有资格见到皇帝的。

    而朱雄英就走在御辇的边上,一只手扶着十六人御辇的杠子,另一只手扶着他自己腰间的玉带。

    腰杆挺直,目不斜视。

    御辇在奉天门前停下,朱元璋从御辇上下来。

    “大孙!”

    “孙儿在!”

    “扶着咱的手,咱爷俩一块过去!”

    “是!”

    老皇帝苍老的手臂,搭在了朱雄英充满生机的手上,一柄金龙黄罗伞下,一老一少缓缓向奉天门最高处走去……

    而此时,奉天门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官员,足有上千人。

    京师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与。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臣子们山呼海啸的朝拜声中,洪武二十五年的最后一次朝会,也是一次规模最大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第152章 如日中天的大明!

    大朝会,相当于一次年终的大会。

    它不像是年终的小朝会,只有各部堂大员参与,大朝会是京师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参与,规模巨大,足有上千人的大会。

    所以在大朝会上,并不会提什么问题,而大都是汇报当年的成绩。

    需要讨论的问题,在之前的小朝会上已经讨论完了。

    当!当!

    随着绵延厚重的钟声响起,大朝会正式开始。

    “诸位臣工平身!”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响起:“过去一年,仰仗诸位臣工的通力合作,咱大明虽遭遇了不少事情,但仍旧蒸蒸日上,今日朝会,各位臣工畅所欲言。”

    “臣,有本要奏!”

    户部尚书赵勉站了出来,朗声道:“今年,大明田亩较之去年新增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顷,时下,官田民田总数为三百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五十七顷,田亩之多,堪为中华千年未见!”

    “好!”

    朱元璋听罢,笑着喝了一声好。

    这个时代,农业为根本,田亩数的多少,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程度。

    自从朱元璋成立大明朝以来,他就十分重视开垦农田,同时也让大明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听到赵勉的汇报,他自然是相当的高兴。

    赵勉继续道:“今年的赋税,较之去年,更是振奋人心,自洪武四年一来,各地方的发展基本上是平稳的,洪武二十五年,岁入米、谷、豆,共计两千零八十万石,较前元平均岁入增加了足足两倍,而且,大明的岁入还以每年一层的速度在继续增长!”

    “其中,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安南那边开通了茶马互市,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为大明增加了共计白银,二十六万三千二百四十一两!”

    话音落下,群臣哗然。

    很显然,大部分的人没有想到,一个和安南这样的小国开通的茶马互市,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如果把周围的国家都开通了,那岂不是很大一笔收入?

    朱元璋在小朝会的时候已经得知了此事,不过如今在群臣面前吹捧他的大孙,他可是比吹捧自己还要来的高兴。

    “好!”

    朱元璋再次爆喝一声,有些骄傲的看向身旁的朱雄英。

    “臣,有本要奏!”

    赵勉退下后,盐运司使韩雍站了出来:“禀陛下,今年盐运司可是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朱桥镇那边的盐矿已经开始全面开采,开采出来的矿盐不仅量大,而且比之海盐更为纯净,用太孙殿下授予的制盐法提取出来的精盐,更是味道纯正,洁白得像雪花一样!”

    “从今往后,咱大明的百姓不仅有盐吃,而且开始吃上干净的盐了,这是华夏千古以来未有之事啊!”

    “好事,好事!”

    朱元璋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咱大明,不仅给百姓办了好事,财政也开源了!”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群臣齐齐拜下。

    “起来吧!”朱元璋笑道,“给咱贺啥?这都是咱家大孙捯饬出来的!”

    “臣等为皇太孙殿下贺!”群臣又拜。

    这个时候,铁铉出列,拱手道:“臣,有本奏!”

    铁铉如今跟着朱雄英做事,他性情刚决,聪明敏捷,颇受重用,是大明朝最有前途的几名年轻官员之一。

    这一次,他就负责无烟煤运转之事。

    铁铉道:“禀陛下,岁末大寒,百姓们本是苦不堪言,冻死者不在少数,然,太孙殿下发现了无烟煤,让京师附近的百姓免遭寒潮之苦,自无烟煤推广以来,京师附近的百姓无一人冻死,预计明年,无烟煤将可推广至全国!”

    “好啊!好好好!”

    朱元璋笑得见牙不见眼。

    虽说每年年末的大朝会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是今年的喜事似乎特别的多。

    而这一桩桩一件件,似乎都与他大孙有着联系。

    这让朱元璋高兴的同时,更是满眼骄傲的望着朱雄英,他这个大孙,似乎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优秀。

    在场的群臣也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望着站在朱元璋身边那道长身玉立的身影,许多人心中思量,大明朝似乎出了一个比故太子还要出色的储君。

    “陛下!”

    这时,礼部尚书李原名站出来道:“今年万寿节,万国来朝,大明开国以来,扬威海外,怀柔天下……”

    而此时的朱雄英,听着一个个臣子慷慨激昂的汇报,心驰如电,心潮澎湃。

    “这,就是如日中天的大明!”

    “朱雄英,这将是你要继承的大明!”

    “朱雄英,能够来到这样一个时代,是你的荣幸,你要守护好这个时代,让大明,永远这般强盛下去!”

    看着奉天门前广场上一张张骄傲的面孔,朱雄英的内心更加坚定。

    明年,将是他大展拳脚的一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挠,他都要这片山河永远日月昌明!

    ……

    大朝会在君臣的欢声笑语中结束,这也意味着忙碌了一年的大明机构进入了休沐状态。

    洪武二十五年,在磕磕绊绊中总算结束了。

    大朝会以后,百官休沐,大明帝国的机器,也彻底开始停止运转。

    家家户户门前已经挂起了桃符,屋内也从绍兴黄酒换成了年关期间特有的屠苏酒。

    街肆上随处可见扫雪的奴仆和丫鬟,门前更是挂上了大红对联,富贵一些的人家,狰狞的石狮子脖子上也挂上了红丝绸。

    岁末年关,趁着一日的好天气,应天府的街道热闹非凡。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也趁过年的这个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纷纷走上街道,享受着即将过年的热闹气氛。

    而朱元璋也是拉着朱雄英出来了。

    从朱雄英晕倒的那日之后,朱元璋就不允许朱雄英插手任何的朝廷事物,让他好好休息,这让朱雄英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他也没有忤逆老爷子的意思,老爷子说的是对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有了身体才有一切。

    偶尔停下了并不是什么坏事,停下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今日朱元璋带朱雄英出宫,还叫上了一个人,那便是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

    老爷子走在前面,而朱雄英和徐妙锦则是肩并肩,三人走在应天城最热闹的街道上……

第152章 洪武盛世

    徐妙锦从朱雄英进宫以后,就上次朱雄英来徐府的时候见过一面,自那之后,就再没见过朱雄英。

    说不想念,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竟然是老皇帝带着朱雄英登门去把她叫出来的,让她意外的同时,又满心欢喜。

    徐家三兄弟也是高兴得紧,特别是老大徐辉祖。

    自己的一个妹妹嫁给了燕王,如今这个妹妹如果能嫁给皇太孙,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未来的皇后,而他们几个也就跟着沾光,成了国舅爷。

    此时,和朱雄英并肩走着的徐妙锦,不知为何没了往日的冷静,芳心乱跳,但表面上却强装镇定。

    朱雄英看在眼里,心中好笑,随意从怀里掏出一瓶香水,漫不经心的递给徐妙锦。

    “送你的。”

    徐妙锦收回故意看向两旁的目光,踟躇的看着小瓷瓶:“这是……啥?”

    朱雄英笑道道:“香水,擦身上的,嗯,能留住香味。”

    徐妙锦嗅了一声:“香水?”

    寻目再次望去。

    街上耍把戏的、卖小吃的,川流不息。

    今天是小年,许多百姓都涌上了街头,就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那些豪门千金也都在侍婢豪奴的陪同下上街游玩。

    以致整个应天府内车水马龙,人潮汹涌。

    若是平时这般拥挤,难免有些性急的人会忍不住叫骂,不过如今是过节,要的就是这股热闹劲儿,倒是无人觉得不耐烦。

    每个人都迈着八字步,东张西望,指点笑谈,小摊小贩,还有街头卖艺的,都吸引了许多人位足观看。

    有些卖爆竹的小贩用驴子拉着耸立如山的竹竿沿街叫卖,有些人家会端了火盆出来放在门口,掏钱买了爆竿堆在火盆上立即点燃,一时“噼噼啪啪”声不绝于耳。

    宽敞的大街上,还有一些组织了青壮进行“牵钩”游戏,所谓牵钩就是拔河,中间立一杆大旗为界,两个坊各出数十个壮小伙子拉着绳索拔河,旁边无数的大姑娘小媳

    妇挥着手绢娇声呐喊助威。

    最数秦淮河更繁华,秦淮河内,一艘艘画舫恣意遨游,船头上无数青年才俊手持折扇,目光朝岸上望去,数不尽的风流之姿。

    龙蟠虎踞金陵城,古来六代豪华盛。

    就是徐妙锦,也难得一见的显露出好玩的性子,东瞅瞅西看看的,脸色显得十分的高兴。

    徐妙锦下意识的拉了拉朱雄英的袖子,“诶诶,那边有猜谜游戏,咱们去看看吧!”

    朱雄英倒是少见徐妙锦露出少女风情的样子。

    不过想想,如今的徐妙锦也就十六岁,这才是她本该有的样子,只是她平日里在生人面前不显露出来罢了。

    “走,看看去!”

    朱雄英还没回答,朱元璋倒是哈哈一笑,倒是率先走了过去。

    朱元璋背着手,一身布衣趿拉着布鞋,就跟寻常人家老翁似的,走到猜谜的摊贩面前,随口问道:“闽女,猜谜咋个猜?”

    摆摊的妇女有四十的样子,陡然听到别人叫她闺女有些不适应,不过看到朱元璋的年纪,便也释然,她笑着道:“老爷子,咱这便宜,两个钱猜一次。”

    “这还便宜?”朱元璋瞪眼道,“一个大肉包才一个钱!”

    朱雄英无奈的拉着朱元璋:“爷爷,这文化事儿,都精贵,都精贵的!”

    说着,朱雄英赶紧对摊贩道:“别和我爷爷一般见识哈,老人家都精贵着钱。”

    摊贩笑笑:“没事儿。”

    朱元璋依旧觉得这猜灯谜太贵,直摇着头:“不猜不猜,浪费两个钱。”

    摊贩笑着道:“老爷子话不是这么说,您猜中了,咱这有奖励的,自亏不到哪儿去。”

    朱元璋陡然来了兴趣,“原来这么个章程,那有啥奖励?”

    摊贩妇女道:“这些布偶娃娃呀,碟盆菜肉啊,猜对一次,随便您挑。”

    朱元璋再次询问道:“那你字谜好猜不?”

    摊贩妇女不知道该怎么说,沉思片刻道:“这……”

    后面围着的读书人有些不乐意了,纷纷嚷嚷:“老爷子,您究竟玩儿不玩啊。”

    “就是呀,咱在后面看着干着急。”

    朱雄英赶紧回头,安抚身后才子们,道:“玩,我们玩儿,抱歉抱歉,老人家舍不得花钱。”

    说着,他偷偷拉着朱元璋衣袖:“好啦,别问了。”

    说着便给摊贩二十个钱。

    朱元璋心疼的道:“给这么多钱干啥?不是都浪费啦?”

    摊贩笑着道:“指不定您家孙子都能猜出来呢?呵呵!”

    “扯淡,要是都猜出来了,你还能赚个啥钱?你做这行当,就一定会让人猜不出来。”

    朱元璋瞪着眼。

    朱雄英赶紧拉着朱元璋,不让老头砸人招牌。

    “老爷子甭说了,人家也是趁年关出来赚两个钱,咱亏就亏点。”

    朱元璋白了一眼朱雄英:“嘿,就你小子心善!好,咱猜!”

    “闺女。”

    朱元璋看向摊贩,笑道:“我这孙子孙媳可厉害得紧呢,一会输了可不许耍赖哦!”

第154章 就……挺开心!

    孙媳?

    徐妙锦闻言,俏脸不由得浮起一抹红晕。

    不过这话可是老皇爷说的,她可不敢多说什么。

    倒是朱雄英乜了朱元璋一眼:“爷爷,这都哪跟哪啊,八字还没一撇呢!”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是你不喜欢徐家的丫头,还是徐家的丫头不喜欢你啊?”

    朱雄英:“……”

    徐妙锦:“……”

    见两人无言以对,朱元璋咧嘴一笑:“那不就得咯!”

    朱雄英看了一眼羞红了脸的徐妙锦,连忙摆手道:“猜谜猜谜,咱猜谜!”

    说着,朱雄英便随意取下了一个谜面,拆开一看。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朱雄英笑了笑,道:“这是柱子的柱字,对吗?”

    摊贩微微怔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朱雄英猜的那么快,嘴角扯了扯,道:“恭喜公子,猜对了,这些礼物您挑一个吧。”

    朱雄英看向徐妙锦:“你挑一个。”

    徐妙锦也不客气,拿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布娃娃。

    身旁一位围观的年轻女子看了眼朱雄英,掐了掐男伴的腰,嗔道:“你看看人家,真没用,这都没有猜出来。”

    男伴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就差一点,让他抢了先。”

    朱雄英刚想要来第二个,不料徐妙锦却抬起玉手,笑道:“轮到我了。”

    朱雄英微笑着点了点头。

    看来这小妮子是想要和自己比一比了。

    徐妙锦拆开谜面,笑道:“三尺之内左右开弓,这是白粥的粥字。”

    摊贩嘴角又扯了扯:“恭喜小姐,您猜对了!”

    徐妙锦眉毛一挑,看先朱雄英:“你挑一个。”

    朱雄英笑着挑了个礼物,反手就送给徐妙锦:“送给你了。”

    徐妙锦微微一怔,旋即嫣然一笑,跟一朵盛开的花似的,煞是好看。

    轮到朱雄英拆开一个谜面:“三春去后诸芳尽,这是石榴的榴字。”

    “公子真是……厉害!”

    轮到徐妙锦:“山上有洞洞下有山山洞相连顿见新颜,这是一个容颜的容字。”

    “嘿嘿……厉害,厉害……”

    “少驻江头迷望眼,果然秋水浅笼,这是一个缥缈的渺字。”

    “……”

    摊贩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僵住了。

    半盏茶功夫过后,摊主的脸已经铁绿铁绿的了。

    这老爷子没骗他,他的孙子孙媳是真的厉害,不,不止是厉害,这纯纯是来砸场子的!

    朱元璋在一旁笑得跟朵盛开的菊花似的,一脸的骄傲。

    摊主悄悄的靠过来,往朱元璋的衣袖递来一串铜板,压低声音,讪笑道:“老爷子,让你孙子孙媳算了吧,小本生意不好做啊!”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咱也就玩玩,没有想赚你的钱的意思,娃娃们要是喜欢就留着,剩下的都还给你!”

    徐妙锦只留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把剩下的都还了回去。

    这么一来,反倒是摊贩不好意思了:“这……”

    朱雄英道:“老爷子让你拿着你拿着就是了!”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啦!”摊贩忙不迭的道谢。

    朱元璋笑呵呵的摆手:“没事,谢啥啊!闺女,咱问你个问题,可好?”

    摊贩忙点头道:“老爷,您问。”

    朱元璋笑着问道:“你这买卖咋样?一天能挣上几个钱?”

    妇女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回道:“不瞒老爷,要是不碰上您孙子孙女这样的,一天下来,多少能够一家子嚼谷儿!”

    朱元璋呵呵笑道:“就是说,生活还过得去,对吗?”

    妇女笑道:“托洪武皇帝的福,这生活啊,是越过越好了,十年前,咱一家子逃难到京师,那会吃一口饱饭都难,现在好了,儿子儿媳有工作,加上我们两老挣些外快,一家子吃得饱穿得暖,呵呵!”

    老爷子听了妇女这话,心里可乐开了花。

    他就爱到民间来听一听老百姓们的说辞,这可比那些大臣们的说辞可靠多了。

    上一次他在泗水镇带着朱雄英喝羊肉汤那会,也是跟那老头子聊了半天。

    朱雄英见老爷子高兴,便故意问道:“这么说,你们都很感激洪武老皇爷咯?”

    “可不是嘛!”

    妇女看朱元璋三人面善,话匣子打开了:“就拿今年来说,咱家竟然偶尔能吃上雪花一样白的盐了,你敢信?”

    “对啊!”

    旁边看热闹的一个汉子开腔了:“这搁以前啊,盐都吃不上,那些好盐都是达官贵人才能吃,现在咱过年也能买上雪花盐了,以前咱是想都不敢想啊!”

    这话一出,便引起了周围许多人的共鸣。

    又有一个汉子嚷着大嗓门道:“还有今年的官煤,要是没有这东西,咱老娘就要被冻死咯,你说咱能不感谢洪武老皇爷吗?”

    朱雄英:“……”

    他本来想让百姓们拍一拍老爷子的马屁,让老爷子高兴高兴的,不想却拍到了自己的身上。

    不过老爷子似乎笑得更开心了,咧嘴一嘴大白牙,凑近朱雄英道:“感觉咋样?”

    朱雄英挠了挠脑袋,道:“就……挺开心!”

    “哈哈!”

    朱元璋闻言大笑。

    “要是没有洪武老皇爷,哪有咱们的今天啊!”这时,一个和朱元璋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家出声道:“你们是不没有经历过元狗统治时的黑暗啊,咱经历过,咱知道今天这个太平日子有多难得,这都是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啊!”

    事实上,无论在那个年代,老百姓们都喜欢谈论朝野之事。

    就在众人还在那里聊着洪武皇帝过往的功绩时,老皇帝已经悄然带着朱雄英和徐妙锦离开了。

    “大孙,古人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朱元璋一边走,一边道:“这话啊,以前不会错,以后也不会错,咱希望你永远都能记住。”

    朱雄英郑重点头。

    在华夏历史上,有那么多位皇帝,但是真正把老百姓们放在心上的,洪武皇帝算是第一位。

    三人在应天府又转了一圈,快要回到皇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轰,轰,轰!

    漆黑的夜空中,皇宫中突然燃起了几道烟花,这烟花仿佛意味着洪武二十四年即将过去,洪武二十五年即将到来……

第155章 老爷子的神助攻!

    “好美的烟花!”

    朱雄英看着空中璀璨的烟花,忍不住轻声感叹。

    火药,是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然而古人们的智慧在明朝以前大都用到了极尽浪漫的烟花上面。

    到了明朝,华夏的火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连带着烟花技术,更是已经到了四夷想象不到的高度。

    小年夜这晚,天色漆黑,夜色微凉,月影斑驳。

    皇宫内,冲天而上的烟花,一浪接着一浪,天空红、黄、绿、紫烟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明人对色彩的工业技术掌握,已经和后世不相上下。

    就说烟花这一项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千年。

    据传佛朗机人的佛朗机炮,也是看了明人烟花之后,才有感而发造出来的。

    朱雄英看着望着天空上的姹紫嫣红,突然响起了前世的家乡,在那里,是一个真正的盛世。

    盛世烟花,朱雄英前世看多了。

    但是在大明,他还是第一次看见,所以不由得发出感叹。

    朱雄英望着天空中刹那烟火,盛世烟花,感受着寒风吹面,手上的拳头渐渐握紧!

    这才是自己登上太孙之位的第一个念头,以后还有无数的难题在等着自己,他需要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让自己的眼光、智慧、格局,更加出类拔萃!

    想面对封建社会这群智慧超高的一群人,想完全了解并改变如今的一些制度,他依旧还需要不断努力!

    朱元璋看了眼朱雄英,道:“孩子,没怎么看过烟花吗?为何那么痴迷?”

    朱雄英道:“是啊,好久没看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笑了笑,道:“去吧,送徐达家女娃回去,咱一个人回去就行了。”

    ……

    夜晚的秦淮河,那么的安宁祥和。

    武定桥两岸的河水在平静的流淌,一片片灰墙百瓦的建筑,在秦淮河两旁鳞次栉比的排列开。

    朱雄英和徐妙锦肩并着肩的踏着武定桥不高的台阶,一步步走上去。

    这并不是徐妙锦第一次单独和朱雄英在一起,但是今晚的情绪却有些微妙。

    有几分娇羞,几分期盼,几分窃喜。

    她洋装将眼神朝秦淮河水面望去。

    河里碧波一片,在两岸灯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朱雄英率先开口。

    “嗯。”

    徐妙锦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道:“其实那不是我第一次见你。”

    “哦?”

    朱雄英露出好奇的神色。

    徐妙锦有几分得意的笑道:“那一次你买小宝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

    “难怪。”朱雄英笑了笑。

    “难怪什么?”

    “难怪第一次见面,你就让我进入你的雅间听琴,原来你很早以前就已经注意我了啊!”

    徐妙锦闻言,脸颊微微有些发烫。

    朱雄英突然道:“冬猎那天,我和燕王发生的事情,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吧?”

    徐妙锦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们中山王府和北平燕王交情匪浅,如果……”

    朱雄英继续道:“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我和燕王站到对立面去了,你会怎么做?”

    徐妙锦一怔,有些听不明白朱雄英的意思。

    朱雄英知道,历史上的朱棣会打着靖难的名义造反,虽然说随着自己的到来,历史有可能会改变,但是人性是很难改变的,朱棣真的甘心做一名藩王吗?

    而且中山王府和朱棣走得很近,特别是徐家的老四徐增寿,他可以说是朱棣的心腹也不为过。

    徐妙锦冰雪聪明,当然立即明白了朱雄英的意思。

    不过她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如果真是那样,你会怎么对我们中山王府?”

    此时晚风拂过,吹乱了徐妙锦胸前乌黑的秀发,映出那精致的脸蛋,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朱雄英,丝毫没有怯弱,在等着朱雄英的答案。

    “我?”

    朱雄英想了想,轻声道:“我当然是以朝廷为重,以大明为重,但是……”

    “但是,我也不想看到你伤心啊,也不想看到你难过,更不想让你做选择。”

    “我觉得你应该一直是徐家铺子里抚琴的少女,永远都那么高傲,那么自信,那么冰雪迷人。”

    徐妙锦眨眨眼,看着朱雄英,狡黠一笑:“我有你说的这么好吗?”

    朱雄英点头道:“有啊,我估计如果我松手了,哪天你出现在应天大街,追你的人能从长安桥排到武定桥!”

    徐妙锦娇咯咯的笑道:“有这么夸张?我咋不知道?”

    朱雄英道:“因为你很少出来抛头露面啊,等哪天,万一你徐家来一个比武招亲,比文招亲啥的,怕整个应天城都会疯了呀!”

    徐妙锦掩嘴,偷偷笑了笑,然后认真的看着朱雄英,道:“可我看不上别人怎么办?从那天在大通街开始,我的脑海里面就一直有个身影。”

    “他很有爱心,他大义凛然,他不卑不亢,他有才华,他既能救百姓于水火,又能作出很好很好的曲子,让我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那些曲子。”

    朱雄英状若惊恐的道:“啊?这谁啊?这么有本事?”

    徐妙锦白着朱雄英:“你讨厌!明知故问!”

    朱雄英笑笑,继续拉回正题,看着徐妙锦道:“妙锦,你还没回答我,如果有一天,你们中山王府真的走到我对面了,你会怎么办?

    徐妙锦认真想了很久,道:“不会有那一天的。”

    “就算真到了那一天,我也不会抛弃你的呀,就好像我大姐一样,他现在是燕王的王妃,如果真有一天,像你说的,燕王走到朝廷的对立面,你觉得我大姐会离开燕王吗?”

    朱雄英摇头:“不会。”

    徐妙锦笑了:“那就对呀,我和我大姐一样,我徐妙锦认定的人,只会一心一意的对他,除非……那个人不要我。”

    徐妙锦就是这么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和她姐姐一样,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拥有自主意识的女人。

    朱雄英听了徐妙锦的话,深情的望着这张好看的脸庞:“我朱雄英认定的人,我也会一心一意的对她!”

    一个俊朗的大明皇太孙,侧脸带着刚毅,那招人爱的模样儿,看在徐妙锦眼中,不知怎地,心中便是一阵悸动。

    就在这时,仿佛是约定好了一般。

    轰,轰,轰!

    天空中,七彩斑斓的烟花突然不断升空,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

    皇宫中的老爷子在大吼道:“怎么就炸几个,宫里有多少烟花炸多少!”

    知道朱雄英好久没看过烟花了,朱元璋仿若是为了弥补一般,极其卖力的对朱允熥和小宝,还有那些尚未就藩的皇子们等人吼叫。

    皇宫中,朱元璋带着一群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洪武二十五年岁末,点燃了这一年当中最盛大华丽的烟火!

    武定桥,漫天的烟花映照着两张年轻的脸庞。

    如此盛大的烟花,就是徐妙锦也是平生仅见,她感觉这一刻的烟花就是为她而绽放的。

    此时的她芳心乱跳,脸颊发烫。

    情到浓处,徐妙锦情不自禁的地贴上去,在朱雄英的脸颊上吻了一下……

第156章 老人家的愿望!

    洪武二十五年,腊月三十,晴。

    今天便是除夕,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在华夏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百姓们辛辛苦苦一整年。岁末了不管怎么说,都要过得有模有样,而宫里面的过年,更是讲究,要有天家气象,彰显皇家的风范。

    紫禁城中,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在这一日,还有一项有特殊意义的活动,那便是贴春联。

    王安石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春联。

    不过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虽然起于宋代,但真正盛行的是在明朝。

    推动这项民俗活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起于微末,但却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城定都以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

    他不仅传旨贴春联,而且微服私访,四处查看,亲自督导。

    这使得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可以说,春联日盛,终于华夏大地形成了经久至今不衰的风尚,朱元璋的贡献首屈一指。

    有一年的除夕,朱元璋在金陵城里走街串巷,见一家人家没有贴春联,大为诧异,便进去问是何原因?原来这家人家是一阉猪户,自己不会写,又请不到人写,于是,朱元璋便命随从拿来文房四宝,亲自为阉猪户写下一幅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豪壮,紧切户主身份,联语幽默风趣,联意双关深远。

    在这里,朱元璋借用阉猪为题,抒发自己打天下的豪情壮志和惬意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今年的除夕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朱元璋不再是孤身一人,身边多了一个朱雄英。

    爷孙俩穿着便装,悠闲的走在金陵城的街道上。

    “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

    朱元璋看着一家的春联,道:“大孙,你觉得这副怎么样?”

    “不错,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朱雄英笑着回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大孙你看,百姓們的愿望其实都写在春联里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平平安安,家庭和睦!”

    朱雄英笑道:“爷爷,您这哪是看春联啊,您这是看人间百态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背着双手继续往前。

    “大孙你看这个有点意思哈!”朱元璋指着一户看着有些破落的人家门上那崭新的对联。

    “策马还乡,一路春潮滚滚,围炉祝酒,九州喜气洋洋”

    朱雄英点了点头:“嗯,恢弘大气,志气不凡,看来这家有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以后这一家子的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

    “哈哈——”

    朱元璋大笑,指着朱雄英道:“孺子可教也!”

    朱雄英这个时候也明白了,老爷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除夕出来看家家户户的春联,可不单单是取乐,他更要看的是在他治理下的大明的人间百态。

    确实蛮有意思的!

    爷孙俩陆续又津津有味看了好几户人家的春联,朱元璋突然说道:“大孙,咱寝宫正缺一副春联,你帮咱想一副?”

    朱雄英知道老爷子是春联高手,哪会缺什么春联,摆明了是想考考自己。

    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朱雄英也不忍心让老爷子失望,可是普通的春联好写,契合老爷子寝宫的春联可不好写啊!

    思虑片刻,朱雄英缓缓开口,道:“天恩春浩荡,文治日月华。怎么样?”

    闻言,朱元璋顿时目露精光,爆喝了一声:“好!”

    此联表面的意思是,天公开恩,春风浩浩荡荡,国家在朝廷的文治武功下像太阳、月亮般散发出夺人的光辉与华彩。

    联中的“春”正切合了春节这个主题。

    既歌颂了盛世之象,实际上又暗赞了帝王的恩威与功德。

    如果是朱元璋自己写,难免有自我炫耀之意,但如果是他大孙写,那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联豪迈雄伟,有帝王气象。

    更难得的是,当中的日月,又契合了大明的明字。

    “走!”

    老爷子眉开眼笑,拉着朱雄英:“咱们回去,写春联!”

    回到皇宫,朱元璋迫不及待的让人拿来文房四宝,让朱雄英亲自挥毫泼墨。

    朱雄英也不好推辞,执笔蘸了蘸墨水,便在崭新的红纸上写了起来。

    字体苍劲有力,笔走龙蛇,比之当今大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贴身太监刘保走来,笑道:“陛下,高丽那边差人送来了二十五颗东珠,您看怎么处置?”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写字,头也不抬的道:“送到东宫去。”

    朱雄英写完,朱元璋拿起对联笑呵呵的,连忙招来几个宫人,亲自监督把春联贴了上去。

    贴了春联,接下来就到年夜饭了。

    年夜饭设在九五飞龙殿。

    朱雄英对朱元璋笑道:“皇爷爷,我去叫三弟还有小妹小宝他们一起。”

    “成,一家人热热闹闹。”

    老爷子说话,忽的有些呆怔。

    朱雄英自然知道老爷子想什么,道:“皇爷爷,前些日子我已经派人召二弟回来了,不过二弟想在寿州过年。”

    朱元璋叹口气,道:“应该的,他现在是藩王,也不能说进京就进京,让他好好治理寿州吧!”

    朱雄英没多说什么,或许这种结局对朱允炆来说是最好的了,只是希望这过程不要再出什么么蛾子。

    朱雄英不再多想,去叫了朱允熥和两个妹妹还有小宝过来,一行人热闹的朝皇宫走去。

    此时,九五飞龙殿中已经摆满了桌椅。

    整个大殿都被挂满了红灯笼,随处都可见红丝绸,场景十分喜庆热闹。

    所有嫔妃和子嗣都跟在母妃旁边,恭敬的站在殿外外的广场,等着朱元璋到来。

    少顷,老爷子在朱雄英一行人陪同下走来。

    后宫所有妃子和皇子们齐齐对朱元璋拜礼。

    “臣妾,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儿臣,参见父皇万岁万万岁。”

    朱雄英定睛望去,前方目测最少三十余妃子以及六七个小孩子。

    头疼的是,这些孩子都是朱雄英的叔叔。

    “都免礼,进殿吧。”

    老爷子说了一句,朱雄英便搀着朱元璋殿中走去。

    “参见太孙殿下!”

    众人又是对朱雄英行礼,如今的朱雄英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大过年的,无需多礼!”朱雄英笑着抬手。

    众人起身,这时最小的朱?突然上前,用漏风的牙口道:“红......红包!”

    朱雄英闻言哈哈一笑:“都有,都有!”

    东宫早就准备好了红包。

    “我的,别抢!”

    “我的,我还没得!”

    虽然几个小皇子顽劣,当初还一起欺负朱允熥,但是有时候,他们又是快乐的催化剂。

    发完红包,朱雄英笑了笑,道:“几位王叔,我身为储君的红包发给你们了,可你们身为王叔,是不是也应该给侄子红包呢?”

    平日里要叫皇叔,这个皇叔可不能白叫了。

    闻言,几个皇子纷纷啊了一声,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太孙竟然找他们讨红包。

    不过按理确实是应该给的。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一众吃瘪的皇子,笑得一口大白牙尽露。

    这个时候,那些妃子们纷纷暗暗在下面手忙脚乱的准备红包,然后拿上前去给自己的儿子,再递给朱雄英,还有朱允熥和小宝她们。

    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拿出一个大号的红包上前,递给朱雄英:“大孙,你的红包。”

    “爷爷……”

    朱雄英接过红包,心中不由得一暖。

    “打开看看。”朱元璋满脸笑容。

    “嗯。”

    朱雄英点肉,然后打开红包,只见红包里面除了几枚精美的金币以外,竟还有一个包成三角形的护身符。

    “这是?”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满脸笑容的道:“这是你奶奶当年给咱求的护身符,现在咱把它给你,保佑你以后岁岁平安,身体健康。”

    “这……”

    朱雄英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也太贵重了,这可是马皇后留给老爷子的啊!

    “拿着,这是你奶奶的愿望!”

    “嗯。”

    朱雄英手中握着护身符,眼眶忍不住泛红了,是啊,儿孙平安,家庭和睦,就是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帝王家!

第157章 孙臣,有本要奏!

    对于京师的百姓而言,今年的春节过得往年要温暖许多。

    因为有了便宜无烟煤的存在,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无烟煤来取暖,无烟煤不仅便宜,燃烧的时间还比木炭要来得长久。

    所以京师的人无不感念洪武皇帝的好,但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是皇太孙捯饬出来的。

    大明朝似乎有了一个了不得的继承人。

    然而此时此刻,朱雄英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大雪,却是眉头紧皱。

    京师的百姓是享受到了无烟煤乃至雪花盐带来的诸多福利,但是大明的疆域很广,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忍受着寒冷的侵袭。

    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如今的货物没有流通起来,也就是大明的商业,堪堪处于萌芽时期,加上朝廷对商人的打压,导致了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从事商业活动。

    然而一个国家,只有商业发展起来了,货物才会流通,因为有了利益的存在,人们才会去做许多事情,甚至挖空心思去做。

    但是商业发展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历史上,大明产生了最为明显的商业萌芽,但到最后都被扼杀了,否则大明的商业将更早于西方国家的发展。

    商业是必须的,但也不能照搬西方的那套。

    朱雄英希望,大明走的是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之道……

    新年之后,还有五天的闲暇时间,五天之后,大明这台庞大的机器又重新运转了起来。

    正月十四。

    宫中的灯笼已经点起。

    宫里的规矩比民间早一天点灯,这天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要在丑时末起床,寅时初点灯。

    人影幢幢,西苑各处殿宇的屋檐下一盏盏灯笼次第点亮了,渐渐粘连成一片片的红。

    远远看去,那一片片的红映衬着天空无边的黑,一座座巨大的殿宇檐顶就像漂浮在下红上黑的半空中。

    武英殿。

    殿中几个铜炉烧着无烟煤,那火红里透着青,没有一丝烟,所以温暖如春。

    詹徽,杨靖,赵勉等六部尚书,翰林学士刘三吾,钱唐等文官排成一行在右边站定,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中军都督府府事徐辉祖,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等一众武将在右边站定,两行人面对正中坐着的朱元璋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的第一场朝会就这样在武英殿召开了。

    这一次由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主持会议,皇太孙朱雄英只是旁听。

    “新的一年开始了!”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各部,各地,各军,要把心收回来,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尔等务必要保证今年春耕的顺利开展,不能放松!”

    “臣等遵旨!”大臣们躬身答道。

    “咱知道,去年诸位辛苦了一年,不是咱苛刻,更不是不尽人情!”朱元璋挪动下身体,随意的靠在龙椅的扶手上,“在其位谋其政,诸位都是国家大臣,当了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的苦,光享福不干活可不成。”

    说着,又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说咱说的对不对!”

    “所谓居安思危,臣子们自然明白皇爷爷的苦心!”朱雄英笑道。

    朱元璋咧嘴一笑,道:“新的一年,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大胆提出来!”

    “臣,有本奏!”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出列道。

    “说!”朱元璋道。

    李景隆不经意的往朱雄英那边看了一眼,开口道,“这些年,大明和北元战事不断,然立功之人多是边关将领,京城之中,许多青年才俊之辈,却因资历无法领兵。”

    “臣请陛下,于五军都督府中派遣青年将领,选拔喜爱武事的功勋子弟,去边关就职。”

    说着,李景隆抬头道,“武人,唯有经历战场方能成才!”

    朱元璋点了点头,“景隆言之有理,自古以来,名将都是打出来的。”说着,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觉得如何?”

    “孙儿觉得李爱卿所言极是!”朱雄英笑道,“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京城之中,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去了边关厮杀,才能成为真正的将领。咱们大明,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总不能总是依靠老将们,大明确实需要培养新一批的将领了。”

    闻言,李景隆拱手道:“臣不才,愿请命前往边关,杀敌建功!”

    朱雄英:“……”

    看来大明战神李景隆上战场之心不死啊!

    如果真不让李景隆上战场,恐怕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很能,被屈才了吧。

    朱元璋刚想应允,旁边的朱雄英却抢先道:“皇爷爷,孙臣以为,西北之地,经过这几年的连番作战,北元已成丧家之犬,不成气候,李爱卿及京中才俊报国心切,不一定要去北方,还有一个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哦?”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道:“说来听听!”

    “倭国!”

    朱雄英没有犹豫的回道:“倭国纵容倭寇骚扰我大明东南沿海,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皇爷爷派使臣过去,还被他们斩杀,其罪当诛,皇爷爷宽宏大量,绕过他们一回,但是他们不知悔改,变本加厉!”

    “如今齐王虽然领兵暂时压制住倭寇,但是治标不治本,孙臣以为,我大明当一举建功,清除后患,扬我大明国威!免得让一些肖小之国起了觊觎我大明之心!”

    “正好,李爱卿上奏想要选用青年将领去边关历练,这仗,就让他们去打!”

    朱雄英的话音落下,举殿哗然。

    钱唐站了出来,道:“陛下,太孙殿下,臣有话说!”

    “打仗要钱啊!打一次仗,国家耗费银钱千万,去年两淮盐税收了一千三百万,军饷钱粮就用了九百四十万。”

    “年前定下的预算,今年的军务预算开支,高达九百多万,加上皇太孙追加的二百万造战船经费,已经超千万!”

    “若是对倭国开战,国家又要调拨钱粮,一调,恐怕又是百万计的开支!”

    “这钱从何而来?总不能加重百姓们的赋税吧?”

    钱唐的一番话,说出了一众文臣们心中的担忧。

    朱元璋很想支持他的大孙,但是钱唐说得确实不无道理,他不由得看向朱雄英,看他有何话说。

    果然,朱雄英站起身来,递上了一本本子,肃容道:

    “孙臣,有本要奏!”

第158章 开源之策!

    “奏来!”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朱雄英,这是朱雄英的第一次上奏,他实在很好奇他大孙又有什么出人意表的想法。

    “朝廷乃至地方的财政,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

    朱雄英缓缓开口道:“孙臣以为,咱大明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开源的,譬如驿站!”

    驿站?

    朱元璋和一众文武大臣闻言都是一怔。

    驿站是这个时代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足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大明,驿站更是发展到了空前的规模,已经几乎遍布整个大明,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

    然而这个时期的驿站,主要是为官府服务的。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朱雄英继续道:“大明共有驿站一千八百余处,主要用于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一驿有驿丞,驿丁十数人,大的驿站则是数十人,还有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

    “呵——”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臭小子倒是做足了工夫,对这些调查的倒是很精确嘛。

    “大明成立之初,朝廷有令,非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不得用驿,驿站只为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不同,驿站亦有不同。”

    “西北边塞之地,战事频发,驿站使用频繁,自不能对百姓开放。可是南方诸地,国泰民安,朝廷耗费钱粮供养驿站,岂不大材小用乎?

    朱元璋点点头,这话说得到也在理。

    北疆的驿站作用多大,朱元璋心里有数。

    不过相较于北疆来说,南方太平之地的驿站,着实有些闲置耗费钱财。

    就是一众文武大臣也都暗自点头。

    事实上,每年朝廷在驿站上的开支并不在少数,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但是没有这些驿站也不行,因为一个地方一旦没了驿站,官府文书极难送达朝廷。

    就拿上一次山东河南水灾来说,如果没有驿站,估计灾情文书送到的时候,灾区早就已经不知道成什么样了。

    朱雄英继续说道:“江南之地富饶,天下商贸频繁,南方诸地除运河外商队往来亦繁多。若驿站可开设商业用途,对百姓们开放,为百姓传递信件,为商旅提供住处,为货物提供仓储等等,诸如此类,孙臣以为,其收入,足以提供此次出兵倭寇军费所需!”

    “且不说军费之事,诸省之地,驿站闲置成风,每日耗费成本不知几何,今欲改驿站为官民两用,一可增加财政,二可恩惠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话音落下,举殿默然。

    文武大臣们都听得很认真,有些武将脑袋反应慢的,还捋不清太孙殿下的意思,只是不明觉厉。

    听明白的大员们则是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而朱元璋听到这里,震惊之余,不免暗自好笑。

    果然。

    这臭小子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

    但,这确实是一个朝廷开源的好法子!

    驿站与其闲置,不如发挥他的作用,如他大孙所言,一可增加财政,二可恩惠百姓,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然而朱元璋绝非草率之人,他明白好多想法听起来是非常好的,但真正落实下去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任何一项新政策的推行,他都需要反复论证。

    因为他知道,他所决定的每一项政策,都事关全局,特别是这样全国性的政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元璋开口问道:“大孙,那咱问你,你说将江南驿站从官用,改成官民通用,那若是出了紧急的军政大事,当如何?”

    朱雄英回道:“自然是官民两道分开。”

    “怎么区分?”朱元璋再次问道。

    朱雄英显然是有备而来,回道:“据孙臣的了解,驿站里面可不止只有马驿,还有大量的骡驿、驴驿,这些牲口脚程慢,完全可以作为民用,它们闲置在驿站也是闲着,平常也不会有那么多官吏进京驮行礼。”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众文武大臣:“咱问完了,轮到你们问了。”

    户部尚书赵勉率先站出来,道:“驿站发展之今,于部分之地确有许多闲置,白白耗费国家财政支出,譬如皇太孙殿下刚才说的,将驿站开放给百姓们用,此计妙矣,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花钱贴补,反而可能会有些许结余。”

    “国朝每年耗费驿站的维修、人工、畜牧等开支,少说四十万两白银,若是能让其自给自足,且有结余的话,这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朱元璋点点头,又问向詹徽道:“你是吏部尚书,你也说说。”

    作为领导、要懂得倾听,万事毋需亲力亲为,让这些人将其完善,朱元璋只负责总结即可。

    詹徽出列,回道:“臣附议赵大人所言,此驿若改,应当确实能增加财政收入!”

    两人都没有指出问题,显然是支持皇太孙的看法。

    这个时候,刘三吾站出来,道:“臣有不同意见,臣以为,若用驿站给百姓使用,岂不乱了尊卑法度?”

    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尊卑等级,衣食住行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穿随便用的。

    朱雄英笑着回道:“刘爱卿多虑了,刚刚孤已经说了,朝廷的文书以及官员是优先使用驿站,而且两者是分开的。”

    “官有官路,民有民路,岂有乱了尊卑一说?”

    “况且……就拿官道而言,难道说只能朝廷的官员走,而百姓不能走,有这样一个说法吗?”

    事实上,朱雄英很讨厌尊卑等级一说,只是这个时代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不可能是一时之间就能改过来的。

    “这个……”

    刘三吾别朱雄英噎得有些哑口无言,点了点头,道:“那么,相较于镖局来说,驿站岂不是显得有些多余?”

    朱雄英笑了笑,道:“那孤请问刘爱卿,镖局押镖走一趟要多少钱?”

    刘三吾回道:“不下二十两银子。”

    朱雄英笑道:“那不就得了,镖局押镖押的都是贵重物品,故而价格高,但是朝廷驿站可以替百姓传递普通信件,况且驿站人员那么多,两地之间经常联络,成本比镖局便宜多了吧?”

    等朱雄英说完,龙椅上的老皇帝兴奋的一拍大腿:“说的对!老百姓有几个人能负担得起镖局高昂的费用呢?咱这个驿站本身就是充当人情给百姓带几封信件的,自然不能收太多钱!”

    赵勉詹徽等人纷纷点头,对朱雄英这话表示很认同。

    朱雄英看着众人,道:“那么孤试着引申一下,驿站呢,是不是除了传递邮件之外,是不是又可以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还有货物仓储呢?”

    詹徽一喜,道:“若能给商旅提供住宿,那未尝不算是皇上老爷子的恩德,百姓一定会感恩戴德。”

    朱元璋眯着嘴,笑吟吟的颔首。

    刘三吾沉思一番道:“可是汝考虑过此举一开,岂不是让很多人认为朝廷做了商贾与民争利之事吗?”

    朱雄英摇头:“于民争利我倒不认为,于民便利倒是真的,如此方便之事,百姓会觉得朝廷在赚黑心钱么?况且我们本身也不需要收多少钱,只不过将驿站改一改用途,顺带带着民间的信件货物罢了。”

    “开放驿站为民所用,乃是利国利民之事,朝廷何乐而不为呢?”

    朱雄英说完,一众大臣都纷纷点头。

    这个道理可是说到众人的心坎了,老爷子都微微咧嘴道:“有道理!”

    刘三吾微微点头:“嗯,是臣鲁莽了,太孙殿下所言在理。”

    事实上,朱雄英并不反感刘三吾挑刺的话语,因为正是他的挑刺,让他的策略得以解释清楚,看似反对,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赞同呢?

    这也是刘三吾的多年为官之道,绝非表面看起来的那么无脑简单。

    见一众文武已经不再说话了,朱元璋这才笑呵呵的开口道:“好了,诸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吏部尚书詹徽脚步轻盈的站出来,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皇太孙殿下之奏策,可行,臣附议!”

    户部尚书赵勉也开口道,“臣附议!”

    曹国公李景隆:“臣附议!”

    颖国公傅友德:“臣附议!”

    凉国公蓝玉:“臣附议!”

第159章 爷爷求求你

    一众文武大臣纷纷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如果是其他皇帝恐怕就要怀疑什么太孙党了,但是朱元璋反倒是希望所有人都是支持皇太孙好了。

    “好了,大孙你具体说说看,这个驿站该怎么运转吧。”

    朱雄英点头,道:“这并不难。”

    “以应天府为例,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

    “那么我们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驿站的驿卒分司东南西北信件传递。”

    “譬如朝南,在苏州府再有驿站,又将驿站分为东南西北。”

    “一驿站只需分门别类的将信件传到下个驿站,在由下个驿站继续朝外面传递。”

    “由点成网,那么全国的驿站网,很快就能被搭建起来。”

    “再有,每个驿站都会有几个驿卒相互监督,也避免了有人中饱私囊鱼目混珠,信件到了目的地,再让当地百姓过来认领,收信收货的人,凭着钱财来领取信件,或者发货的人,发出信件的时候付钱,都是可以的。”

    “如此一来,整个脉络便搭建完毕。”

    “至于钱财是入课税司还是驿站,这个户部这边还需要好好算计算计。”

    在场的人,都是朝廷重臣,他们都不是傻子,相反各个都聪明绝顶。

    朱雄英的话也不是晦涩难懂,大都通俗易懂,刚才说一遍,这些人便能听明白。

    其实朱雄英说的就是后世的十分发达的物流体系。

    听完之后,所有人都忍不住双目亮了起来。

    詹徽道:“太孙殿下此言着实可行,但臣还有一问,朝廷如何收钱?”

    这一问,众人瞬间望着朱雄英。

    前面都是他们在乎关心的问题,但最在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现在朝廷缺钱,谁都清楚明白!

    太孙殿下又是一个极其能用钱的主。

    就连朱元璋,也抱着瓷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朱雄英。

    朱雄英想了想:“借住么,孤就不说了,主要说说如何收取邮运费便是。”

    说着,朱雄英拿出了写着‘邮’字的纸张。

    众人都有些好奇的看着朱雄英,也不知道他此时要做什么。

    后世快递行业替代镖局,确实是从明后期开始的,到明后期,都有专门的朝廷邮差了,就是传递信件的脚夫。

    不过那是民间的,官办的却很少。

    朱雄英拿着邮字纸片,对众人道:“这个凭据孤且将他叫邮票,寄件凭票,我们可以分门别类,每一个邮票设置里程,按照里程的长短,折算价格,价格不必定的太高。”

    “唔,三五文,上限不超过十文钱!”

    赵勉有些蹙眉:“这么少?够驿站人工、骡马和驿站的成本开支吗?”

    朱元璋看着赵勉,心里满意的很,你赵勉都嫌少了,百姓还能嫌贵吗?如此亲民,那是对老百姓好,这就好呐!

    朱雄英洒然一笑:“赵爱卿只是考虑一封信件价格低廉,那么赵爱卿可知道应天府的基数多大?不说别的,到春闱、秋闱时间,一天的寄信数量要以十万计,那么折算下来一天多少钱?少数千两白银吧?一个月呢?三万两吧?”

    “大明地大物博,那么多州府呢?一个月要多少?三五十万两是少的吧?”

    一连串的反问,直接让众人脸颊开始震撼的僵硬起来!

    嘶!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无不是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一群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朱雄英,欲言又止,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利民事儿,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最为关键的是,朝廷这还是惠民之举啊!

    皇太孙殿下,这脑子怎么长的?

    这居然都能想得出来?

    一群文武大臣的表情皆凝固住了,久久不言,在消化,在吸收,在平复震撼的心情!

    ……

    一上午的朝会开下来,朱元璋非常的开心,红光满面。

    中午吃饭的时候,忍不住小酌两杯。

    “大孙,你说的这个开放驿站给百姓们使用,实乃惠民之策,咱喜欢得很呐!”

    朱雄英笑了,问道:“爷爷,您觉得此事算是商业行为吗?”

    朱元璋拧眉沉思,片刻后表情严肃的摇头:“不算,顶多算是人情世故。”

    “看看如今的民间百姓,让人带信件去异地,都会给带信人一些腊肉、鸡蛋等等礼品,现在给朝廷不过是几文钱而已!”

    “这哪里算是商业?哪儿有异地孩子不念爹娘的?这是帮着他们达成心愿罢了。”

    这不是朱元璋他一人是这么看的,而是天下百姓,乃至达官显贵,他们都是这么以为的。

    这算什么商业?这是大家最喜欢的人情世故,以前打仗的时候,那可是要托十里八乡的百姓,才能带一封信回家报平安。

    想将信件带回到异地,在这个时代是何其困难?

    能给旁人捎带信件的,谁人不感激?就算是敌军,看到这些民间带信的脚夫,也不会轻易杀害,这是失民心之举。

    由此可见,此项政策若是达成,百姓将会多感激他朱元璋,感激朝廷,还有主导这一切的皇大孙?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高兴?钱财之外,朱元璋考量的还有更深更多的其他事!

    “皇爷爷!”朱雄英笑道,“只要把这个政策推行下去,以后百姓们只要一寄东西,就会想起您!”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此言一出,朱元璋又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老爷子高兴,朱雄英也高兴。

    朱元璋笑着笑着,突然看着朱雄英轻叹了一口气。

    “爷爷,怎么了?”

    朱雄英一怔,老爷子怎么突然就不高兴了?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徐徐道:“大孙,难为你了!”

    朱雄英有些摸不着头脑。

    朱元璋继续道:“其实你今天的奏疏,咱之前就看过了,上一次你累得晕倒,就是为了写这个,对吗?”

    朱雄英:“……”

    他晕倒的时候确实是在写这个,但那是他太过专注,没有注意到这具身体已经超出了负荷。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眼神中满是怜爱,道:“大孙,你知道你对咱有多重要吗?”

    “如果没有你,爷爷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所以……”

    朱元璋难得露出软弱的一面:“所以,就当爷爷求求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吗?”

    “爷爷不能没有你,大明不能没有你!”

第160章 弹劾

    邮驿的方案提出来,接下来便要去执行。

    一个上位者,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出纲领,真正执行的是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能力如何,也就决定着上位者的纲领贯彻执行得怎么样。

    所以,一个有抱负的上位者,更喜欢能做事会做事的属下。

    邮驿的差事,最终朱雄英交给了徐辉祖牵头去做,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一次累计功勋的机会,所以朱雄英思来想去,最终定下了自己的大舅子。

    事实上不单单是因为徐妙锦,而是因为徐辉祖对大明朝廷的忠心。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邮驿这件事本应该是交由户部去做的,赵勉之前在盐矿开采以及无烟煤的推广上都做得不错,为人圆滑,一丝不苟,也颇具能力。

    朱雄英也是挺喜欢这个能办事的赵勉,但是昨日便收到了老爷子那边送过来的,两封弹劾赵勉的奏疏。

    老爷子的意思,显然是让朱雄英来处理。

    毕竟这段时间赵勉都是跟着朱雄英做事,不仅有功劳也有苦劳,妥妥的太孙党,他想要看一看朱雄英是怎么处理的。

    文华殿。

    今日是朱雄英身体恢复后的第一次升殿。

    殿上,朱雄英手中拿着两份奏疏,对下面恭然而立的众大臣道:“这是两份弹劾的奏疏!”

    众臣闻言,原本轻松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凝重了起来。

    “弹劾谁呢?”

    朱雄英将奏疏扔回到桌子上,缓缓说道:“户部尚书,赵勉!”

    “啊?”

    殿下的赵勉突然如遭当头一棒,微微张大了嘴巴,露出惊愕的神色。。

    他这段时间可谓是朝堂上的红人。

    在得到岳父刘三吾的提点,他早早的抱上皇太孙的大腿,之后又跟着皇太孙顺利完成了朱桥镇的盐矿开采,以及雪花盐的分摊销售,还有就是去年凛冬时候无烟煤在京师的推广……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赵勉春风得意。

    甚至在朝堂上,他感觉自己话语的声音都快要盖过了岳父刘三吾,就拿前不久商讨的邮驿来说,他岳父提出的问题全都是被否定掉的,而他则是坚决站在皇太孙这边。

    当真是人红是非多。

    赵勉很快便又冷静了下来。

    殿上的朱雄英继续道:“孤想了想,还是把这事当着众臣的面公开了的好!这样呢,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好了,该谁说话,谁说话,不必有任何的顾忌,孤对于诸位一视同仁。”

    朱雄英的话语落下,大殿中陷入了沉默。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并没有人站出来。

    赵勉心中暗自得意,抱上皇太孙的大腿果然好,皇太孙如今是皇上最宠爱的人,谁又敢对他的人有非议?

    不想这时朱雄英却是道:“孤记得,咱大明的官员,连皇上都敢顶撞,甚至有人抬棺进谏,怎么在孤的面前,诸位害怕了?这可不是孤认识的大明朝铮铮铁骨的大臣啊!”

    “弹劾不避权贵,就算是孤犯错了,诸位一样可以提出来,如今你们有话却不敢直言,着实让孤失望了!”

    朱雄英的话说完,便有大臣站了出来。

    “臣太常寺卿吕文弹劾户部尚书赵勉,自赵勉任户部尚书以来,擅权枉法,贪墨钱粮,洪武二十四年,朝廷重建太常寺,拨银三万五千两,户部实发三万两,还有五千两不知下落。”

    “臣后来查明,这五千两银子,被赵勉用于私宅的建设了,而核报时,这五千两银子,仍然记在太常寺的账面上,臣叩请殿下严查!”

    话音落下,殿下大臣们都窃窃私语起来。

    而刘三吾却是一语不发,看着自己的女婿,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個时候,赵勉站了出来,拱手道:“臣有话说,自古以来,户部大臣无不遭人怀疑,只是因为他一手把持着国库,一手控制着太仓,正可谓近水楼台。”

    “况且在太孙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去年盐课等各方面都有所增长,所以难免招致怀疑,微臣也恳请殿下严查。”

    “不仅要查太常寺银这一桩,还要把微臣主持户部这五年来的所有账目,通通进行清查,微臣相信,严查之下,必然能查出一个至清至廉的尚书!”

    “如果不查,反倒是埋没了微臣的清廉呐!”

    听了赵勉的话,朱雄英不动声色。

    赵勉确实会说话,并不争辩,反而是顺着弹劾人的话说,一番话下来,立住了自己不怕查的人设。

    朱雄英也不急着表态,而是道:“还有谁有话说?”

    这时,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

    “臣,都察院左副御史陈通州弹劾户部尚书赵勉。”

    “据臣所查,赵勉家中生活奢靡,家中夫人锦衣玉食,更是钟爱玉器珠宝,曾数次于应天府最大的珠宝商行购买大量的玉石珠宝。”

    “若赵勉真如他口中那般至清至廉,仅靠那点俸禄,又如何能供其夫人吃喝享乐,购买玉石珠宝?”

    此言一出,殿中再一次议论纷纷。

    刘三吾依旧一言不发,不过这一次却是闭上了眼睛,刚刚那大臣口中赵勉的夫人,正是他的女儿。

    赵勉暗暗吸了一口气,以稳住自己的心神。

    他再一次站了出来,道:“臣不否认,拙荆从小娇生惯养,确有奢靡之风,但是这些钱财都是拙荆祖上传下的,花祖上传下的钱财,应该不犯法吧?”

    朱雄英点了点头,道:“还有谁有话说?”

    这一次终于没有人站出来了。

    “好,既然你们都说完了,那轮到孤说了。”

    朱雄英扫视了一眼殿下群臣,徐徐开口道:“想必诸位也知道,皇上一辈子最痛恨的就是贪官,孤也一样。”

    “说实话,你们的俸禄虽然不高,但比起普通百姓,已经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旱涝保收,有地位,有面子,还不用担心饿肚子,但孤知道,有些人还是不满足。”

    “民间那句话,升官发财,可是孤以为,当官就不应该为了发财,想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官,大明的律法严明,在我大明朝当官还想要发财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所以孤奉劝诸位,想要发财的,就趁早退出官场,否则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这一次户部尚书赵勉的事情,孤会认真查仔细查,不冤枉一个好官,也不会放过一个贪官。”

    “于朝廷有功者,孤不会埋没了他的功劳,但如果是朝廷的蛀虫,孤一定把他揪出来!”

    朱雄英铿锵有力的话语落下,一众大臣纷纷拜倒,齐呼:

    “皇太孙殿下英明!”

    “好了,退朝!”

    朱雄英没有心情再商议其他事情,挥手让众臣们退下……

第161章 查案的办法!

    对于朱雄英而言,说对赵勉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赵勉此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勤勤勉勉,而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能够接受新事物,办起事来也是相当的干练。

    这也是为什么赵勉只有三十出头,就已经坐上户部尚书这个高位的原因。

    但若真是涉及了贪腐,朱雄英也保不了他。

    因为朱元璋平生最恨的就是贪腐,定下规定,大明的官员只要贪腐超过六十两以上白银就斩立决。

    按理说,既然法律这么严格,当官的老老实实就行了嘛,但是,就有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贪污受贿,而且数额还特别巨大。

    赵勉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他逐渐受到朱雄英重用的时候出事了。

    很显然是有人在搞他,更深的一层意思,当然就是搞朱雄英,让他亲手将自己的左右手砍掉。

    朱雄英当然明白这个,但是他也无可奈何。

    因为如果你身上有屎的话,朱雄英是不可能帮你擦这个屁股的。

    只不过他想要知道,暗地里是否有人在给他使绊子。

    如今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把赵勉的事情查清楚了……

    ……

    户部。

    按照朱雄英的吩咐,都察院御史詹徽负责调查赵勉贪腐一案。。

    詹徽带队到来,户部左侍郎李宝臣自然是连忙恭迎,如今赵勉被暂时停职在家,户部暂时由他代为管理。

    如今户部是被查的对象,李宝臣各方面招呼得自然是极为周到。

    詹徽也不过多废话,第一时间就提出了要查勘户部的账本。

    因为各部堂各州郡每年都要向户部报账,户部每年都要整合账目,这些账目都是要闭合的,从账簿入手,最容易查出问题。

    户部左侍郎李宝臣也不慌,举双手表示欢迎。

    然而当户部的账册展现在詹徽等人面前时,詹徽傻眼了。

    因为每年各部堂,以及从下面报上来的账簿累加起来,竟约莫万余本,想要查账,那可是一个浩大的工作量。

    况且就算是做假账的时候,一定都是相当隐蔽的。

    看着满满一屋子的账本,詹徽带来的几个都察院官吏都犯难了,一脸愁容。

    一位都察院经历幽幽的叹了口气道:“詹大人,这……我们只有十几個人,这要查到什么时候去啊!”

    詹徽听后,心下也犯起了难。

    如此浩大的工程,着实为难了都察院。

    一时之间,詹徽也没有了办法。

    “万余账簿,想要抽丝剥茧查出造假,此事非易。”

    经历看着满面愁容的詹徽,想了想,道:“不过下官倒是有个办法,可以稍稍提高效率。”

    詹徽双眸一亮,道:“你说。”

    经历道:“结合史料去查!”

    “嗯?”

    屋内所有人十分迷茫,结合史料去查账?这什么个章程?

    经历解释道:“查去岁和今岁大明的史料,查天灾人祸,随后和赋税的增加和减少进行对比。”

    经历说罢。

    屋内几人豁然开朗。

    詹徽看了一眼经历,笑道:“很好,此法确实能省力许多。”

    经历摇头道:“只是比正常核账稍稍节省一点时间而已。”

    詹徽摆手道:“一点点时间,对皇太孙殿下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那就赶紧开始吧!”

    詹徽说罢,其他户部的官员也只好苦着脸点头……

    万余本账簿,真的是个浩大的工程。

    都察院的十几个人从上午忙到中午,勘勘才捋出来不到一百本账册的头绪……

    最后捋出来的账本都是没有问题的!

    詹徽也是始终在陪着……

    中午时分,李宝臣笑眯眯的来了:“詹大人,已备好酒菜,各位大人辛苦了,赶紧去吃东西吧,别累坏了。”

    李宝臣对查账本自始至终都很配合,甚至可以说鼎力相助,户部的人随詹徽调用,但如今户部有问题,詹徽不敢用罢了。

    不过他那笑眯眯的眼底藏着一抹嘲弄,可逃不过詹徽的眼睛。

    憋屈。

    詹徽只感觉到憋屈。

    就仿佛是一记重拳打到棉花上面一样,非常难受。

    但是他又没有办法。

    吃完饭,中午也不休息,一群人又投入了账本海中。

    一直到掌灯时分,所有人都是晕晕乎乎,眼睛都出现了重影,但是詹徽在一旁坐着,他们又不得不强打起精神。

    詹徽闭着眼睛,面无表情,心里面却是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不过詹徽的犟劲也起来了,他知道户部一定是有什么的,越是有恃无恐,越是有可能有问题,这是他这么多年办案的经验。

    户部越有恃无恐,他就越要查清楚这些账簿不可,狠狠的打那群滚刀肉的脸。

    三日之后,朱雄英来了。

    詹徽有些惶恐的来到朱雄英的面前。

    “查的怎么样了?”朱雄英喝了一口茶,淡淡的问道。

    “这……”

    詹徽支支吾吾了一下,回道:“回殿下,都察院的人三日都没有合眼了,不过仅查了不足一层的账本,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错漏。”

    朱雄英点了点头,他显然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

    从来想要查清户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户部总是存在贪腐,却又极难查出的原因。

    因为想要在浩如烟海的账册中制造假账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查起来就是极难的事。

    这几天里,朱雄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今日朱雄英抽空过来了一趟,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办案效率,否则户部一个案子查上个一年半载,搞得人心惶惶,户部这个至关重要的部门就相当于停转了。

    如今春耕在即,这可要不得。

    朱雄英徐徐开口道:“詹徽,孤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所有的账目数据中,首位是一的数字占总数据的几成?”

    詹徽闻言一怔,不知道皇太孙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稍稍沉思片刻,回道:“下官没有统计过,但所有的数字,首位无非是从一到九,按照常理来说,首位是一的,应占一成有余。”

    朱雄英点了点头,道:“可是有一种说法,在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一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期望值九分之一的三倍。反而,首位数字越大,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这个说法……你觉得可信吗?”

第162章 妖孽!

    “这个说法……你觉得可信吗?”

    面对朱雄英的问话,詹徽愣住了,问道:“殿下,您这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朱雄英淡淡说道:“你不用管孤的方法从何而来,你就说你信不信?”

    詹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事实上,朱雄英说的这个是后世一个很出名的定律,称为本福特定律,是一个常用于检测财报的定律。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大多数数据都符合这个规律,但是这些数据必须跨度足够大,而且人为规则的数据不满足本福特定律。

    正规的财务方面的数据,基本上都满足本福德定律,因此,它可以用作检查财务数据是否造假。

    本福特定律是一個乍听起来有点奇怪并违反直觉的现象,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

    认真思考了好久,詹徽这才徐徐开口道:“恕臣直言,臣觉得此法不可信,按理说,一到九,这九个数,出现的概率应该都是一样的。”

    朱雄英也没有反驳,而是道:“去,拿一本你们验证为真的账册试一下。”

    “这……”

    詹徽有些为难,毕竟这听着明显就是错的方法,还花费人工去验证,着实是费时费力了。

    不过詹徽心思玲珑,知道这位太孙殿下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主,便改口道:“好,我让人试一下。”

    很快,詹徽便拿了一本账册过来,他要亲自来验证。

    账簿不厚。

    詹徽细细的翻了大约两千条账务,然后心中默默计算。

    算着算着。

    詹徽的脸色全变了。

    “去!再拿一本!”

    又一本账簿过来,詹徽继续心算。

    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三十多岁就已经是朝堂二品大员,身兼吏部都察院两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心算,天下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他的。

    此时的詹徽,拿着账簿的手已经开始微微颤抖。

    “怎么会这样?再去拿一本!”

    很快,又一本账簿拿来。

    等詹徽验证完。

    他嘴唇已经开始哆嗦。

    长呼一口气后,詹徽默默喝上账簿,然后闭目。

    整个人显得异常激动。

    “怎么样?”

    一旁的官吏焦急的不行。

    詹徽睁开眼睛,激动的看着朱雄英:“天才,不,是妖孽,殿下真是妖孽!”

    说罢,詹徽又觉得不对,哪有说当今殿下是妖孽的?于是老脸微微尴尬,清了一下嗓子道:

    “直觉上来说,首位是一的,应该是占比九之一。”

    “如果造假的人,定然也会相信直觉,造出来的账册数字应该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根据殿下提出来的规则,以一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直觉得出之期望值九分之一的三倍!”

    “所以,臣等只要查一查账簿,看看哪一批账簿首位为一的数据占比为九分之一的,大抵就能判断出哪一批账簿造假。”

    詹徽说着说着,全身已经剧烈颤栗。

    “如此一来,若是辨别造假,根本不需几个月,只需几天便可!”

    “这太匪夷所思!太匪夷所思了!”

    静!

    全场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每个人都在皱眉思索,消化詹徽刚刚的话。

    他们全都是数字方面的高手,理解得相当的快,但同时也惊诧殿下怎么会找出如此违背常理的规则来。

    迫不及待。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验证这个规则的正确性。

    一个人拿起账簿,两个人拿起账簿……所有人都拿起了账簿。

    “嘶——”

    “嘶——”

    “嘶——”

    倒吸冷气的声音不断响起,周围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

    事实证明,朱雄英提出的规则完全是正确的。

    朱雄英走后,詹徽缓缓坐到太师椅上,喃喃自语,道:“此法……近乎于逆天,皇太孙殿下还真是妖孽……”

    ……

    翌日,户部。

    这里早已被朱雄英派人封锁好,没有他的手谕,便是一只蚊子也休想飞进来。

    账房内。

    所有人激情满满的投入到盘账大军中。

    二十几个核账官一样,分坐在一个案牍前。

    每个人面前案牍的账册,都堆成山高。

    草草吃了早饭,便开始投入盘账工作,不过这一次不像之前繁杂无序的,一摞摞账簿被快速的拿来,又快速的拿走。

    一时间。

    账房内内算盘和纸张的声音交错……

    ……

    五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朱雄英的面前摆了一摞子账簿。

    这些,便是詹徽他们从无数的账簿中甄选出来的假账。

    看着这些假账,朱雄英震怒了。

    没想到,管着大明财政的户部,贪腐竟然这般严重,而且是团体犯案。

    以赵勉为首的户部官员,竟然联起手来,从各项财政支出中获利,而且层层把关,相互串通,账册做得密不透风,如果不是朱雄英提出这个史无前例的方法,恐怕还真不好查出来。

    最关键的是,朱元璋吏治严苛,对于贪腐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严酷,但是仍旧是有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贪污受贿,居然还团体作案,而且数额还特别巨大!

    这让朱雄英不得不感慨,从古至今,贪官,都是杀不完的。

    感慨的同时,朱雄英也是无限的惋惜,惋惜赵勉。

    赵勉是穷苦人家出身,办事得利,而且如他的名字一样勤勤勉勉,不想竟走上了贪腐的道路……

    朱雄英轻叹一口气,看向蒋瓛:“去,将户部尚书赵勉,以及户部的一众大小官员,通通给控制起来!”

    “遵命!”

    蒋瓛领命而去……

    ……

    另外一边,赵府。

    赵勉显然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整个人坐立不安,虚汗连连。

    在方建中来回踱步不知道多久后,赵勉终于忍不住想要出门了。

    刚到门口,就被锦衣卫的人拦住了。

    “我要见太孙殿下!”赵勉朝锦衣卫的人怒吼。

    锦衣卫面不改色,依旧挡在身前:“对不起赵大人,没有太孙殿下的命令,谁也不能离开。”

    “呵——”

    赵勉轻哼了一声:“你还知道我是赵大人?我有要事要禀报太孙殿下,还不快去通报?要是耽误了,你担当得起吗?”

    锦衣卫道:“赵大人就不要为难小的了。”

    “你不去通报,那我自己去!”

    赵勉说着就要往外走:“我倒要看看你们敢怎么样,够胆的就把我这个二品官员就地正法!”

    赵勉强行冲关,锦衣卫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

    毕竟对方是堂堂的二品大员,在没有手续的情况下,总不能真的将他就地正法吧?

    就在他们为难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了:

    “赵大人,不用去通报了,太孙殿下现在就让我来请你过去。”

    赵勉闻言望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蒋瓛……

第163章 处置赵勉!

    是夜,大明皇宫显得愈发的威严。

    春和宫,正殿。

    往日里已经该是熄灯的时候,此刻却仍旧掌着灯。

    赵勉进来的时候,便见到朱雄英在那里看着书,急忙快步急趋的走上前去,直接拜倒在地:“臣,赵勉,见过太孙殿下!”

    朱雄英似乎是没有听见一般,仍旧在看着书。

    赵勉匍匐在冰凉的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来之前,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此刻的他心中忐忑至极,他在朱雄英还在民间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他了,但一直以来,朱雄英一直都是忙于国政,从安南的茶马互市,到石炭的开发,再到如今的驿站,鲜少有处置过官员一类的事情。

    有也只是敲打过蓝玉罢了。

    所以,赵勉也不知道朱雄英对于他和户部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想的。

    见朱雄英没有动静,赵勉忍不住微微抬头偷看了一眼。

    只见朱雄英一张脸依旧挡在书本后面,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大殿中静悄悄的,空气也是越来越凝固。

    如今虽是年关刚过不久,天气还是非常的寒冷,但是赵勉的额头却满是汗珠。

    许久。

    赵勉感到双膝已经酸痛难耐,身上似乎有蚂蚁一般在爬,他终于忍不住了,提高了声调,道:“臣,赵勉,见过太孙殿下!”

    朱雄英这才缓缓将书本放下,道:“哦,赵大人来了?快起来吧。”

    赵勉如获大赦,这才有些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还没擦干额头的汗珠,便道:“臣听到殿下召唤,马上就赶过来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些天还好吧?”

    赵勉闻言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就是想着驿站的事情一直拖着,心里着急得很呐,就想着赶紧回来,把殿下的政策给贯彻下去!”

    朱雄英闻言笑了笑,道:“赵大人费心了,不过驿站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其他人去做了,就不劳赵大人挂心了。”

    赵勉一愣,面皮微微抽了抽。

    大殿中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当中。

    片刻,朱雄英开口道:“你知道吗,孤本可以不跟你耗那么多时间的,孤一直在等你,可惜……孤没有等到。”

    这话一出,赵勉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

    朱雄英继续道:“赵勉,洪武十八年进士,洪武二十叁年,迁户部尚书之位,从进士到二品大员,仅仅用了六年,升得够快的呀!”

    赵勉僵住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殿下见笑了,与殿下的英才比起来,微臣这点能耐不值一提。”

    朱雄英道:“说实话,孤很欣赏你,为人机敏,而且务实勤勉,是个称职的户部尚书。”

    赵勉连忙拱手:“谢殿下夸奖!”

    朱雄英轻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你少了一份担当。”

    赵勉面皮微微抽了抽,勉强笑道:“呵呵,多谢殿下提点,以后微臣会注意改进的”

    朱雄英摇了摇头:“孤现在已经提点过了,可是你还是没有担当。”

    赵勉一下子僵住了。

    “你还是要逼孤说出口啊!”

    朱雄英叹了一口气,道:“据这些时日调查户部的账目所得,你在位期间,一共做了五十六笔假账,贪墨银两二十八万六千七百四十叁两。”

    闻言,赵勉如遭雷击。

    愣了一会后,赵勉仍旧挣扎道:“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微臣这段时间跟在殿下左右,一定得罪了人,或者是遭人嫉妒了,微臣被人冤枉了!殿下明察啊!”

    显然,赵勉不相信朱雄英能够这么快查清户部的账目。

    因为户部账目的数量他是知道的,而且那些假的账目都是他非常用心做的,每一笔数目他都是小心至极,就是让他自己来找,一时半会都不一定找得出来。

    他相信朱雄英他们一定是找不出来的,就算找出来也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他一直坚持着。

    “冤枉?”

    朱雄英冷笑:“你自己看吧!”

    说罢,朱雄英将桉台上的一摞东西全部推倒在地。

    赵勉一怔,看了一眼朱雄英后,缓缓弯下腰捡起了一本,翻开看了起来,表情逐渐凝固……

    很快,赵勉又捡起了一本,冷汗开始冒了出来。

    又是一本……

    赵勉彻底慌了,看向上位的朱雄英,脸色终于彻底变了。

    扑通一声。

    赵勉终于跪了下来,再也坚持不住的他,表情开始扭曲起来,流下了泪水。

    “殿下!”

    赵勉涕泪交加:“臣煳涂,臣错了,臣该死!还请您念在臣为殿下办了不少事情的份上,绕臣一条贱命吧!”

    “哎——”

    朱雄英长叹一口气:“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

    赵勉磕头如捣蒜,尔后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殿下,臣是穷苦子弟出身,臣也厌恶贪官,可是……可是我家夫人,她从小家境很好,跟了臣以后,臣那点俸禄根本就无法供养起她啊,还需要她娘家接济!”

    “臣是个男人啊,臣也有尊严,当那些商贾拿着钱放在我面前时,臣是一再拒绝的,但是有一次,臣终于忍不住了,拿了人家叁百两银子……”

    “您不知道,臣拿了那点钱,叁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可是很奇怪,有了第一次之后,第二次臣就没那么慌了,到后来……后来臣都感觉是理所当然的了……”

    “直到遇见了殿下,臣想要收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说着,赵勉的泪水扑簌簌的流下。

    其实这种心理,朱雄英也很能理解。

    大明的俸禄不高,有时候一个二品大员,甚至都比不上一个商贾的收入,这定然会造成一些官员心里的不平衡。

    有权,就会有人想着要谋私。

    物质的诱惑确实是很难抵御的,可是这不是官员贪墨的理由。

    老爷子对于贪官是绝不手下留情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严苛的,甚至残忍至极。

    不过,朱雄英认同老爷子的做法。

    当官,就是不能发财!

    朱雄英肃容道:“皇爷爷常说,我朱家就是穷苦百姓出身,最是看不得贪官。你身为朝廷二品大员,知法犯法,孤不会保你。”

    “孤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有什么要说的话,要做的事,抓紧时间去做吧。”

    说罢,朱雄英摆了摆手,站起身来,走出了大殿。

    赵勉对着朱雄英的背影拜了一拜:“臣谢过皇太孙殿下!”

    ……

    第二天一早,天气有些昏沉。

    刚刚起床的朱雄英就收到锦衣卫传来的一道消息,赵勉带着他的家人于家中一起自尽了……

第164章 高薪养廉!

    赵勉带着全家人自尽而亡。

    听到这个消息,朱雄英一颗心勐的一沉,愣了好一会以后,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赵勉是个人才,但也是自作自受。

    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局了,否则若是让朱元璋来处理,搞不好来一个剥皮实草,那只会死得更加痛苦。

    朱雄英的心里并不好受。

    一个跟着自己一起施行了诸多政策的户部尚书,就这样被自己查出来并亲手处置,有自断一臂的感觉。

    其实赵勉有一点说得是对的,他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

    这个时候正是他赵勉仕途蒸蒸日上的时候,也正是驿站改革的关键时候,看来这其中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说,有人要对付他朱雄英。

    朱雄英心中正寻思着的时候,贴身太监李忠迈着急趋的小步伐来了。

    “殿下,老皇爷请您过去,一起共进早膳。”

    “知道了。”

    朱雄英应了一声,便起身前往御膳房……

    ……

    “来了?”

    朱元璋这段时间精气神不错,红光满面的,抬眼看了一眼朱雄英:“咱爷俩之间就别搞那么多繁文缛节了,坐吧。”

    两人如今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就像是普通的爷孙那样。

    朱元璋也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

    朱雄英点了点头,便坐到了朱元璋的对面,拿起一个汤包咬了一口,味同嚼蜡一般的咀嚼起来。

    朱元璋看在眼里,一边吃着咸菜就粥,一边道:“大孙,心里不好受吧?”

    朱雄英点了点头。

    朱元璋继续道:“赵勉是个不错的人才,不过他该死!朝廷已经给了那么多的俸禄给他们,难道还不够他们使的吗?还要贪!愚蠢!”

    朱雄英想了想,道:“爷爷,孙儿以为……大臣们的俸禄是不是少了些?”

    “少?”

    朱元璋眼睛微微眯起,看了朱雄英一会,道:“大孙,你是不是以为给的俸禄多了以后,他们就不会贪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高薪养廉。”

    “呵——”

    朱元璋闻言轻笑了一声:“大孙,那你觉得加多少合适呢?翻一倍,够不够?”

    朱雄英哑然,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元璋笑笑,道:“说不出来多少合适吧?大孙啊,你很聪明,但毕竟年少,经历得还是少啊,人心不足蛇吞象,爷爷年轻那会见得多了!”

    “当初爷爷给放牛的那个地主每年得的钱粮够多的了吧,可是咱爹娘死的时候,连一小块安身之地都不肯给咱爹娘!”

    “还有那些贪官,两咱家里的谷种都要抢去!”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的颤抖起来:“贪官!咱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当官就应该为民请命,可是你当官却是鱼肉百姓,你说咱不杀他,杀谁?!”

    “你看看那些贪官,咱抓一个杀一个,可是依旧有人敢贪,他们连命都惜,你觉得多给些俸禄,他们就会不贪吗?咱敢跟你说,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前宋的俸禄很高,但是你看看宋廷的官员,腐败到骨子里去了!”

    朱雄英听罢,深以为然的点头。

    高薪养廉,这是后世某些人提出来的法子,但事实上,在宋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施行过了,宋太祖在开宝年间就曾提出:“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以益俸。”,宋太宗则表示:“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

    可以说,从太祖到徽宗,宋代的皇帝们都坚持给百官“加薪”以“养廉”。

    但最终腐败之风不可遏制,包拯就曾指出当时官场上“黩货暴政十有六七”,最后更是“廉吏十一,贪吏十九”。

    老爷子说得在理,这些人连命都不惜,又怎么能用高一些的薪水养住呢?

    贪官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大难题,没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够真正解决,洪武一朝已经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可以说朱元璋严苛的吏治,还是给了贪官们极大的威慑。

    朱雄英开口道:“爷爷,是孙儿欠考虑了!”

    朱元璋也没有生气,点了点头,道:“大孙,你能提出问题来,很好,咱还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咱可以给你把把关,不然咱走了以后,你可都要靠你自己了!”

    朱雄英展颜一笑,道:“爷爷,您会长命百岁的!”

    朱元璋也笑了,道:“大孙,你就莫说这些好听的了,咱也想长命百岁,可是这不是咱能决定的。”

    “对了,刚刚你还有一点没有说对。”

    朱元璋话锋一转,道:“咱大明的俸禄其实并不低。”

    朱雄英微微愣了一下,只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你看看钱唐,他够清廉了吧?但是他是能够正常生活的,甚至还能养几个幕僚,这与底层的百姓比,好了多少倍?”

    “你不要以为咱傻,咱给他们定俸禄的时候,是考虑过的,每个月吃穿住行需要多少,养幕僚需要多少,还有多少留给他们花销,咱都算得得清清楚楚,所以下一次哪个敢跟你抱怨俸禄低,你就去查他!”

    朱元璋说着,眸中露出一抹精明。

    细细一想,朱雄英发现还真是。

    都说明朝的官员,如果光靠俸禄的话,那基本上就得要饭,但那其实是明朝的中后期。

    因为老爷子制定俸禄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后来的皇帝参照老爷子的俸禄制度,这才造成了明朝中后期,官员基本就难以靠俸禄活下去,导致贪腐现象很严重。

    朱雄英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道:“爷爷英明!”

    “英明啥啊!”

    朱元璋晒然一笑:“治国跟治家一样,都要精打细算,咱以前当家的时候,一块铜板都是掰开花的,现在咱当了天下的家,当然也要保证咱的子民能过上日子!”

    “所以说,不要因为一个官员,而伤了朝廷的威信,咱告诉你,就是咱的弟兄们犯事了,咱也绝不留情!”

    朱雄英知道老爷子说的是真的。

    如果不是他在,如今的蓝玉坟头都开始长草了。

    也许后世有人说老爷子晚年倾轧,但是他们又怎么知道,老爷子这是在维护他的天下,他的子民。

    越是对老爷子了解,朱雄英就越是敬佩。

    突然想到了什么,朱雄英的眸子一亮,道:“爷爷,这一次孙儿在查账簿的时候,发现现在的计数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二叁四这些数字,这样的数字极易篡改,孙儿觉得,这样不妥。”

    朱元璋目露精光:“说说。”

    朱雄英继续道:“孙儿以为,朝廷应该定下规定,凡记录钱粮等要紧物品时,一律将现行的一二叁四等数据后面,加上汉字壹贰叁肆的计数,以绝篡改之弊!”

    朱元璋听罢,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般的神色。

    稍稍想了片刻。

    朱元璋突然一拍桉台,大笑道:“好!太好了!大孙你这个建议太好了!”

第165章 彻查!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朱元璋念着这几个数字,脸上满是笑容:“好啊,这个建议太好了!数据被篡改,乃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如果在重要数据后面加上汉字书写的数据,此难题可解也!哈哈!”

    他大孙总是能给他惊喜。

    有时候,朱元璋也在感慨,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以后,上天给他将他的大孙送回来,是他剩下的时光里最好的礼物。

    看着心情大好的朱元璋,朱雄英道:“爷爷,孙儿还有一个建议。”

    “哦?”

    朱元璋咧嘴一笑,连忙招手道:“快说,快说!”

    朱雄英道:“孙儿在查帐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各地收税粮时计量的斗不统一,一些地方的官吏或者地主刁恶,稻农交谷时,所用的升斗不均,克扣严重,孙儿建议,朝廷尽快打造铜斗,作为标准量具下发各地方,各地方需以朝廷铜斗为母斗,翻造斗具使用,违者重办!”

    “嗯,很好!”

    朱元璋笑道:“这两个政策,从今年开始就要施行。”

    说着,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大手一挥,道:“来人,去把户部尚书叫来!”

    话说出口,朱元璋就感到不对,当即有些不爽的摆摆手:“算了算了,去把詹徽叫来吧!”

    户部尚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掌管钱粮民生经济等重要事宜。

    如今户部尚书赵勉畏罪自杀,户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许多事情都要受到影响。

    詹徽已经身兼吏部与都察院两大要职,已经忙得分不开身,但是现在还是要找他,显然工作量就有些超标了。

    而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工作量也是拉满。

    如今赵勉的事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很有可能涉及到户部的很多人,如今赵勉虽然已经自杀,但是户部的人已如惊弓之鸟,哪里有什么心思做事?

    春耕在即,各项政策也在等待推行,户部必需今早稳定下来。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大孙,你觉得户部那边还需要继续查下去吗?”

    朱雄英思索片刻,回道:“查!”

    朱元璋点了点头:“好,咱也是这个意思。”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可是你想过没有,一旦查起来,户部的空缺如何填补?”

    朱雄英笑笑,道:“爷爷,咱大明可是人才济济,这点空缺还怕填补不上吗?今年的春试就要开了,正好为户部填补人才!”

    “嗯。”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就照你的意思去做,不过你小子可要给咱注意身子,千万不要出什么岔子咯,否则你就给咱静养去!”

    朱元璋是真的怕,害怕朱雄英再出事,要是朱雄英真有什么,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

    “知道了!”

    朱雄英笑道:“爷爷,快吃!”

    说着,朱雄英自己也是拿起碗筷,大口的吃起来。

    “臭小子!”

    朱元璋笑骂了一句。

    和老爷子说说话,朱雄英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他和老爷子一样,真的害怕失去对方,他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老爷子不在了,自己该有多伤心,碰到事情再也没有人一起这样商量了。

    ……

    吃完早膳,朱雄英把刑部尚书杨靖招了过来。

    “臣,杨靖见过皇太孙殿下。”

    “起来吧。”

    朱雄英摆手,让杨靖站起身来。

    杨靖早在当初对付周骥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朱雄英了,当初的他,直接被朱雄英的手段给吓到了。

    后来朱雄英入宫以后,两人反倒少了许多交集。

    因为朱雄英的心思很少放在刑狱之上,大都放在了民生经济这一块。

    不过杨靖是一个干吏,这一点朱雄英是知道的。

    朱元璋在编制《大诰》的时候,列举通政使蔡追、左通政茹常、工部侍郎秦逵及户部侍郎杨靖以勉励之,谕日:“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忠于职守以称我心。”

    杨靖等被誉为奉法遵理的循吏,作为群臣百僚的楷模。

    “杨大人,孤把你叫过来,想必你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吧?”

    杨靖点头,道:“臣明白,是为户部之事,臣也曾为户部尚书,实在是想不到,户部今日竟陷入贪腐的泥潭,可悲可叹!”

    朱雄英道:“孤想彻查户部,你意下如何?”

    杨靖沉吟片刻,回道:“臣同意殿下的看法,臣一定秉公处理,明察真伪!”

    “很好!”

    朱雄英满意的点头:“户部一事就有劳杨大人了。”

    杨靖拱手道:“这是为臣的本分!”

    朱雄英继续道:“孤找你来,除了户部一事以外,还有一事,想要交代杨大人。”

    “太孙殿下请讲!”

    “孤想要你查一查,户部尚书赵勉被举报的这件事情后面,是不是有什么人在主导着些什么。”

    听了朱雄英的话,杨靖微微一怔。

    他何其的聪明,一听就已经了然朱雄英的意思,确实户部这一次的事情来得有些巧合了。

    这也难怪皇太孙殿下会怀疑了。

    杨靖回道:“臣明白,臣一定尽力而为!”

    朱雄英道:“此事你知我知,不可传至第叁人,明白孤的意思吗?”

    “臣明白!”

    “那好,你先退下吧!”

    ……

    朱雄英相信杨靖更甚于相信锦衣卫的蒋瓛,杨靖此人为人机敏,而且光明磊落,但是蒋瓛不一样,他武功高强却心狠手辣,贪图名利不择手段。

    这一次户部的事情,朱雄英也想了很多。

    如今的局势,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风平浪静,如今之所以表面上风平浪静,是因为老爷子还健在,那些风浪只敢藏在水里。

    如果老爷子一旦出现什么闪失,那么这些风浪就会涌出水面,兴风作浪。

    所以朱雄英就想着,一定要趁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把这些风浪全都摁住或者清除掉。

    他倒不是怕,而是想让老爷子能够安心。

    不然按照历史上的发展,老爷子驾崩的时候,甚至不敢让自己的儿子们回京奔丧,就是怕他不在的时候,镇不住这些风浪。

    所以,朱雄英不能再被动的任由某些人在背地里搞小动作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65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作者:反游猫所写的《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为转载作品,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介绍:
穿越到大明朝。
黄雄英开局死了个爹,朱元璋开局也死了一个儿子。
阴差阳错。
黄雄英将朱元璋认作爷爷。
两人就此成了爷孙。
可渐渐的……
黄雄英发现,他好像认错了爷爷,但又好像没错……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