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文阅读

作者:反游猫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1章 杀不惯!

    高台上。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笑道:“大孙,你来吧。”

    朱雄英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吸了一口气,朗声道:“陛下旨意,今日在此举行田猎!”

    “古之圣君,秋巡冬猎,四时出郊,以昭天子恩威!”

    “今我大明以武立国,此次田猎,正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讲武!”

    “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代代人给我们留下的,是属于汉人的谦谦有礼,是属于汉人的宽广胸襟,是我们现在的知书达理,是我们现在的胸怀天下,是和平,是创新,是发展……”

    “这些宝贵的东西,划破历史长河,被一代代流传至今。”

    “我们的文明从来没有丢失,我们依旧心中有礼,依旧知廉耻,依旧爱好和平、依旧不卑不亢,但是!”

    “我们也依旧懂得且有能力对杀攻伐任何侵略者!”

    “我们痛恨异族入侵,无论是五胡之乱,还是暴元统治,我们一代代的汉人,都在奋起反抗,为何?”

    “因为我们的文明会在这些蛮子手中崩塌,我们一代代人建立起来的礼乐德行,会因为异族蛮子的统治而缺失。”

    “洪武圣上亲手推翻了暴元,取回我汉家江山,我们就要守护住这片江山,让这片江山永远无恙!”

    朱雄英顿了顿,道:“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万古不灭!”

    “大明!大明!大明!大明!大明!”

    猎场上,各路藩王带领着一众将士高呼,山呼海啸一般席卷天地。

    就是抱着看戏心态的朱棣,此刻的血液都有些火热起来。

    他在北方阅兵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

    他多么希望现在站在台上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振臂高呼,一呼百应,只可惜……

    这时,朱雄英吼了一声:“大明威武!”

    藩王及众将士高声回应:“皇上威武!殿下威武!”

    朱雄英再喊:“大明威武!”

    藩王及众将士再高声回应:“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

    “好了!”

    朱雄英抬手,让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尔后笑道:“狩猎开始!”

    “呜——”

    “呜——”

    “呜——”

    沉重而又悠远的号角声吹起。

    狩猎场上一片欢呼,各路藩王带着自己的家臣开始策马狩猎,自由活动。

    而朱雄英则是扶着老爷子下了高台,身后跟着一众淮西武将。

    “爷爷,您要不要射两箭?”朱雄英问向朱元璋。

    “好!”

    朱元璋难得好兴致,满口的答应,尔后挥手赶开想要搀扶他上马的护卫,自个熟练的翻身上马。

    护卫连忙递上一把长弓。

    “驾!”

    朱元璋接过金弓,一夹马肚,便朝林子里而去,其他人连忙跟上。

    猎场中已经提前放好了各种野兽,兔子麋鹿等等。

    所以没出多远,便见着了一只略显惊慌的麋鹿在林子里奔走。

    朱元璋没有丝毫的犹豫,搭箭,拉满,瞄准,虽然动作不快,但却行云流水。

    “嗖!”

    伴随着一声破空声,箭矢急速向前飞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噗呲!”

    箭矢直插麋鹿的驱赶,让正在奔走中的麋鹿陡然翻身栽倒在地,发出声声哀嚎。

    “好!”

    人群中陡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万岁!”

    “万岁!”

    “万岁!”

    蓝玉等跟着的一众武将,纷纷振臂高呼。

    朱元璋咧嘴一笑,将长弓抛给侍卫,看向朱雄英,笑道:“老了,要是咱年轻那会,能叫它一箭毙命!”

    朱雄英笑道:“爷爷神射!”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尔后转头对蓝玉等人道:“你们不用跟着,自个玩去吧!”

    “是!”

    蓝玉等人拱手领命,尔后欢呼着往林子里而去……

    ……

    嘎吱,嘎吱……

    马蹄踩在积雪上,发出声声细微的声音,朱元璋和朱雄英并排而行,身后远远跟着两队护卫。

    “大孙,如果让你来统领整个天下,你希望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朱元璋突然的问题让朱雄英一怔。

    想了想,朱雄英侧头看向朱元璋:“真说?”

    朱元璋乜了朱雄英一眼:“又来了。”

    朱元璋笑着挠了挠头,道:“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嗯,这就是我希望的天下的样子。”

    闻言,朱元璋微微张着嘴巴,脸上的表情仿佛凝固住了一般。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是……”

    朱元璋皱着眉头,认真的问道:“大孙,这真的能够实现吗?”

    朱雄英看向远方,徐徐道:“也许吧!”

    爷孙两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间便回到了中军帐处。

    “你去玩会吧,不用陪着咱了,咱有些累了,想歇息一会。”朱元璋对朱雄英说着,便走入了军帐中。

    朱雄英目送朱元璋进去后,也翻身上马,去享受狩猎的乐趣去了。

    “太孙殿下!”

    一个熟悉的声音将朱雄英叫住。

    朱雄英回头一看,正是齐王朱榑。

    看着笑呵呵的策马上前的齐王朱榑,朱雄英笑道:“七叔,这些天在京师可还好?”

    “好着呢!”

    朱榑笑容满面,来到朱雄英的面前,突然肃容道:“谢谢。”

    “谢啥啊!”

    朱雄英笑道:“是孤谢你才对,你这一次在沿海剿寇可是为咱大明立了大功,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朱榑回道:“这一切都仰仗殿下的推荐以及阵法,臣才有这个机会啊!”

    别人也许不知道皇太孙的厉害,但是他朱榑知道。

    两人缓缓策马,边走边聊。

    朱榑向朱雄英述说了他在沿海剿寇的情况,说到激动处,朱榑涨得脸色通红,说到有趣处,两人又是哈哈大笑。

    不远处,宁王在林子间策马狂奔,在马背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作为少年人,他有骄傲的资本。

    光是他这手骑射的功夫,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

    宁王乐于展现自己的技术,这也让边上围观的诸位藩王拍手叫好。

    秦晋燕三王也是在一旁似笑非笑的看着。

    “这老十七还真是像当年的老四啊,意气风发,谁都不放在眼里,连皇太孙的风头都敢抢!”秦王朱樉摸着两撇小胡子,悠悠说道。

    这是朱樉第二次挤兑朱棣了。

    朱棣面上也不恼,笑呵呵的道:“那二哥看我现在怎么样?稳当不?”

    “哈哈!”

    秦王大笑,道:“稳当!何止是稳当,简直是稳得跟父皇一样!”

    朱棣笑笑,目光看向朱雄英和朱榑那边,转移话题道:“我看啊,还是老七最稳,你们看,皇太孙和老七比咱几个同一个肚子出来的叔叔都亲!”

    秦晋燕三王和太子,还有老五朱橚,他们同是马皇后亲生的,而其他王子都是嫔妃所生。

    “太孙殿下!”

    见朱雄英策马走近,秦晋燕三王连忙拱手行礼。

    “几位叔叔不必多礼!”

    朱雄英笑道:“呆着干嘛呢,不去活动活动啊?”

    晋王朱棡笑道:“这不是等殿下一起吗?”

    这话朱雄英爱听,朗声笑道:“好,那几位叔叔也让我开开眼界,看看咱大明塞王的一身好本领!”

    秦晋二王对自己客气,朱雄英自然是笑脸相对。

    倒是燕王朱棣依旧杵着不动。

    朱雄英笑着看向朱棣,问道:“四叔不一起?”

    “不了!”

    朱棣朗声笑道:“我在北方杀贼子杀惯了,杀不惯那些畜牲!”

第122章 拱火!

    朱棣的话一出,原本还算融洽的空气顿时一窒。

    朱雄英也不恼,而是微笑道:“四叔果然豪气,怪不得皇爷爷常跟我说,四叔最有将才了!孤佩服!”

    周围的一众藩王闻言都有些意外,显然没想到皇太孙以退为进。

    如此一来,反倒显得皇太孙为人谦和,心怀坦荡,而反观燕王,则是显得小气了。

    这让朱棣感觉自己一拳打到了棉花上面,很难受。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这小子,不简单呐!

    心中这般想着,朱棣脸上仍旧挂着笑容:“不敢,殿下抬举了!”

    如今朱雄英是君,他是臣,该有的礼节他可不能少,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抓住小辫子了。

    “不过……”

    朱雄英话锋一转,微笑着说道:“今日是皇爷爷组织的冬猎,各位叔叔难得一聚,沟通感情,四叔虽杀不惯畜牲,但若是因此而孤立,恐怕皇爷爷会责怪我招待不周的!”

    闻言,朱棣心中轻哼了一声。

    大侄子啊大侄子,十年不见,你都成笑面虎了。

    责怪你招待不周?

    若是父皇听说,怕不是要削自己一顿吧!

    你小子是拿父皇来威胁我啊!

    不过朱棣还是带着笑容:“殿下果然会说话!难怪父皇这么喜欢你了!”

    两人话里话外的交锋,让周围几位藩王表情各异,特别是秦王和晋王,两人对视一眼,眼神耐人寻味。

    燕王对于这个新上位的皇太孙,非但没有刻意交好,反而显得有些不愿与之为伍,而皇太孙对于他的这位四叔似乎也没有要交好的意思。

    不过刚刚挑起话锋的是燕王。

    秦王之前说现在的宁王像过去的燕王,这话并非没有道理。

    在老爷子的一众皇子中,没有孬种,但是最出类拔萃的还是故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

    朱棣在几位哥哥,还有老爷子的面前还算恭顺,但是谁都看得出来,朱棣为人最为傲气,甚至于在他做错事的时候,朱标要维护他,他都想要拒绝。

    他虽然尊敬朱标,但是他不觉得自己需要庇护在朱标的羽翼下。

    所以就藩北平以后,朱棣便一心扑在建功立业上,就是想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朱棣一生不弱于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棣也变得越来越稳重。

    他不再轻易的展现自己的骄傲。

    他知道自己是老四,对那个位置本就没有什么希望,但是在刚刚,他还是有些忍不住,露出了自己的骄傲。

    因为他真的不服!

    为什么?为什么无论他如何建功立业,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最终都敌不过一个嫡字。

    朱雄英流落了民间十年,凭什么一回来就登上了那个他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位置,兵法谋略,还是马上功夫?还不就是因为一个嫡字!

    所以朱棣刚刚才忍不住说出那些话。

    可是现在想想,朱棣心中又有几分后悔。

    太子还在的时候,他一直告诫自己,戒急用忍,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道衍和尚许多次的旁敲侧击,自己都不动如钟。

    但是今天,自己怎么就沉不住气了呢?

    正想着,只见朱雄英笑道:“四叔,上马吧,咱们狩猎去!”

    朱棣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也恢复了往日从容的状态,顺势笑道:“好!”

    说罢,朱棣翻身上了战马。

    战马上挂着一只半人高的重弓,箭袋里的箭同样是比普通箭矢要粗,箭头闪着乌光。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儿子,还有家臣张辅朱能等人。

    这时,宁王朱权策马走了过来,额头已经冒出了汗珠,显然刚刚的狩猎让他出了点汗。

    他刚刚还蛮有兴致,可是从皇太孙和燕王对上话以后,全场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到那边,而且也越来越多藩王往那边聚拢,没有人再注意到他的英姿,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得劲。

    “哟,难得四哥也要动手了,看来还是皇太孙殿下有面子啊!”朱权笑着说道。

    很显然,朱权刚刚是被拒绝了。

    朱棣笑道:“太孙殿下之命,作为臣子哪敢不从啊!”

    朱权倒是不理会那么多,骑着战马走近,道:“四哥,好久没见四哥的射艺了,要不我们来比一比?”

    朱棣闻言笑了笑,道:“老十七,你就饶了你四叔吧!”

    这话反倒是激起了朱权的好胜之心,朱权笑道:“四哥这是不肯赐教咯?”

    朱棣依旧是笑道:“四哥哪敢说赐教,十七弟的射艺一流,刚刚四哥已经瞧见了,至于比试嘛……”

    “诶!”

    朱雄英这个时候出声了:“四叔,大家兄弟热闹一场,十七叔又这么有兴致,你又何必扫兴呢?”

    “谁不知道四叔练的是杀人的功夫,也叫大家伙开开眼界,大家伙说是不是啊!”

    “是!”

    各路藩王看热闹不嫌事大,更何况不关自己的事。

    而且这老四和老十七正好是中青两代的佼佼者,谁不想看一看他们俩的争锋?

    朱雄英继续道:“孤也凑个热闹,这块玉是皇爷爷赏的,今日就当作彩头,且让大家看一看,是燕王的杀人功夫厉害,还是宁王的射艺厉害,好不好?”

    “好!”

    各路藩王可不管那么多,跟着皇太孙起哄就对了。

    “我这有一柄宝刀,就当作是彩头了!”

    “我跟一块玉佩……”

    众藩王纷纷拿出自己的随身物品当彩头,一下子气氛就烘托起来了。

    这两人已经被皇太孙架上台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朱棣若是还不比,那他以后在各路藩王眼里的英武形象可要大打折扣了。

    但若是真的比,无论谁输了,可都不好下台啊!

    宁王少年心性,他并没有朱棣那般在意那么多,一心只想着赢,他可不管输了会怎么样,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输。

    “四哥,怎么样,比不比?”

    被激到了这个份上,朱棣有意无意间瞥了一眼朱雄英,只见后者脸上堆着笑容,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他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对这个皇太孙有些沉不住气了。

    作为老谋深算的塞王,他能感觉到这个皇太孙比他想象中的更有城府,从一开始的吃瓜,他就着了皇太孙的道,再到现在的拱火,自己还是大意了,又一次被他拿捏住了。

    而且他也能敏锐的感觉到,这个皇太孙似乎对自己隐隐有些戒备。

    不过不管如何,能上皇太孙这个位置的,果真不是一般人!

    心里想着,朱棣笑道:“好!那就依十七弟,那我们比什么?”

    宁王笑道:“今日冬猎,当然比狩猎了!”

    “狩猎太无趣了!”朱棣笑着摇了摇头,道:“我们来比点新花样,如何?”

    宁王皱眉道:“那我们比什么?”

    朱棣笑道:“古语云,君子有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射曰: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我们就比这个,如何?”

    “好!”朱权闻言也来了兴趣,满口答应下来。

    朱棣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皇太孙也一起,如何?”

    说着,朱棣看向了朱雄英……

第123章 输得体面一些!

    射!

    这是君子六艺中的一艺。

    而这其中,又包含五种射技,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射礼”在春秋时期并不是一种单纯地展示射技的比武活动,而是定性为“君子之争”,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

    比赛与修身养性看似冲突,却是古代“射”的完美结合。

    从射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射”就是告诉射手平心静气,并不执意在比赛输赢上,并从自身反省自己。

    这样的“争”既无撕破脸皮的丑陋,又无心存芥蒂的假意奉承,处处皆彰显着君子该有的风度与姿态,可谓美好至极。

    朱棣在下不来台的情况下提出了五射,也算是非常巧妙的应对之法。

    而且朱棣还顺势将朱雄英拉了进来,让原本要拱火以及隔岸观火的朱雄英引火上身。

    他和老十七从小就开始训练马上功夫,而且两人如今驻守边关,沙场杀敌,射艺当然更是不再话下。

    他们两人比,兴许还能比一个旗鼓相当。

    但是如今把朱雄英拉进来,这不是欺负人吗?

    因为朱雄英从八岁起就流落民间,能把书念好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学武了,毕竟穷文富武。

    朱棣的话,让所有目光都落向了朱雄英。

    而这个时候,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武将们也看到了这边的情况,纷纷围了过来。

    “怎么,不敢?”

    朱棣脸含微笑的看着朱雄英。

    朱雄英还没有开口,蓝玉便顶上前来:“燕王,我跟你比!我倒想要看看,当年跟在我身后的燕王,今天到底有多强了!”

    当年北征,蓝玉挂帅,而燕王正是副帅。

    可以说燕王的许多本领,都是跟蓝玉学来的,特别是在北方苦寒之地的战争。

    而燕王当然也知道,蓝玉是太子的死忠,如今太子故去,太孙上位,蓝玉全力维护太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蓝玉这么一搅和,让燕王也没了办法。

    不过,他还是想要出声挖苦两句,毕竟这是朱雄英拱火拱出来的,却让蓝玉来收了尾。

    但是没等他出声,便见朱雄英开口了:“好,我跟你比!”

    “殿下……”

    蓝玉还想要开口,却被朱雄英打断了:“蓝大将军,退下!”

    “哎呀!”

    蓝玉急得叹了一口气,凑近朱雄英,压低声音道:“殿下,你跟他比啥射术?让我来,殿下你是赢不了他的!”

    “我知道你想在燕王面前展现实力,但是没必要这样,万事都要量力而行!”

    朱雄英也懒得再说更多。

    他总不能说自己在秦淮河畔签到十年,各项技能都已经拉满,就说射术,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朱雄英对蓝玉的话置若罔闻,而是看向了朱棣和朱权,道:“既然要比,那我们再添点彩头,如何?”

    “哦?”

    朱棣眉毛一挑,笑道:“当然好啊,老十七你呢!”

    朱权当然乐意了,他早就想好好展现一番,现在皇太孙下场,全场瞩目,他当然要跟到底了,咧嘴笑道:“好!殿下要添什么彩头,我宁王跟到底!”

    闻言,朱雄英也笑了,道:“我早就听说,四叔和十七叔手下的儿郎都是咱大明最为精锐的勇士,我是倾慕不已啊,不如我们这一次来赌人,如何?”

    “人?”

    朱棣和朱权都是微微一愣。

    朱雄英笑道:“不错,十七叔手下的朵颜三卫均是骁勇善战之士,四叔手下的能人也是数不胜数,不过我最看好的是四叔的左护卫张辅,咱们叔侄三人比一比,赢了,十七叔的那位朵颜三卫勇士,还有张辅,归我,如何?”

    “呵——”

    朱棣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张辅的潜质,此人乃是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张玉的长子,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

    这父子二人隶属自己麾下,他很看好这两父子,特别是张辅。

    只不过张辅如今尚未有机会立战功,所以朱棣便将他带在了身边作护卫,一旦有机会,他相信张辅一定能够成为自己可靠的左膀右臂。

    不过朱棣倒是很奇怪,张辅如今声名不显,这皇太孙是如何得知他是一块璞玉的?

    正想着,只见朱雄英笑道:“怎么,不敢?”

    朱雄英把朱棣刚刚的话原封不动的还给了朱棣,这让朱棣晒然一笑,反问道:“那殿下又出什么人呢?”

    朱雄英淡淡吐出两个字:“铁铉!”

    闻言,朱棣微微一怔。

    铁铉这个人,他当然是听说过的。

    国子生出身,文武双全,在任都督府断事时,断了不少悬而未决的悬案。

    此人确实是一个少年英才。

    若是能得到,与张辅一文一武两个年轻人,将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他也没有想到,皇太孙居然把这样一个少年才俊都拿了出来,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彩头,让他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这个做法还是愚蠢啊!

    因为,我朱棣赢定了!

    朱棣心中得意,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笑道:“我赞成太孙的提议,老十七你呢?”

    “我?”

    朱权咧嘴一笑:“我当然是……跟了!哈哈……”

    “好!”

    朱雄英大手一挥,对左右道:“去准备!”

    “是!”

    左右领命而去,去准备五射所需要的的道具……

    另外一边,聚在一起的淮西武将都是微微摇头叹气。

    常升摇头道:“皇太孙以前看起来都很稳重的,今天咋就稳不住了呢?”

    景川侯曹震接话道:“是啊,太孙殿下连战场都没有上过,拿什么跟宁王比?更不要说燕王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点看好朱雄英的意思。

    “够了!”

    蓝玉轻喝了一声:“别他娘的再唉声叹气了,快想想办法吧,让殿下一会输得体面一些!”

第124章 射出了燕藩的威风!

    怎么办?

    蓝玉此话一出,所有武将都是挠脑壳。

    定远侯王弼眼珠子转了转,道:“要我说,一会太孙殿下应该是输定了,但是……”

    所有人都看向王弼,王弼继续道:“但是,就算太孙殿下输得再惨,咱也不能说,也不能让别人说,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怎么样?”

    “你他娘的!”

    蓝玉怒骂了一声,摇头道:“跟你们这些人,真的……真的就说不到真格去!”

    “去,把詹徽叫过来!”蓝玉摆了摆手。

    片刻,詹徽便过来了。

    詹徽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已经是朝廷的二品大员。

    这个时候,文臣武将还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而且詹徽为人圆滑,各方的关系都处得不错。

    詹徽来到淮西武将的队伍中,也并没有显得扎眼。

    听了蓝玉的问题,詹徽微微一笑,道:“五射,乃是君子六艺之一,此次比试乃是君子之争,而所谓君子之争,既不图名与利,也不以失败论英雄,而是认真地、谦虚地看待自己,所以诸位也毋需过多担忧,殿下的名声不会有影响的,我保证!”

    “看看,看看!这才是读书人说的话!”

    蓝玉闻言,不由得咧嘴笑开了:“那就有劳詹大人了!”

    有了这些文人在,那么在外面宣传,就能动手脚,说话是一门艺术,这些文人最是精通此道。

    不过詹徽也是皱眉道:“燕王和宁王征战沙场多年,马上功夫了得,殿下这是必败无疑,又为何要硬着头皮上?而且还拿出了手下为数不多的人才铁铉作为彩头,实在是令人费解啊!”

    景川侯曹震也是点头,奇道:“是啊!我也看不懂了,你说这不是自取其辱是什么?难倒是对燕王示好?”

    “啪!”

    蓝玉一巴掌呼在曹震的后脑勺上:“扯淡!殿下用得着跟燕王示好?”

    燕王朱棣,为大明驻守北疆。

    而且这么些年来,燕王把北方打理得相当好,丝毫不需要朱元璋的担心,更是数次深入漠北。将蒙元贼子打得节节败退。

    可以说,从能力上来说,蓝玉还是非常欣赏燕王。

    但是从个人情感上说,蓝玉对于燕王忌讳莫深。

    他还记得三年前,他奉老皇爷之命挂帅征讨漠北蒙元,而北平的燕王则是受命协助作战。

    但是蓝玉发现,身为主帅的他,竟然调不动燕王的兵。

    燕王治军,都是从他那儿学去的,所以方式方法很是相像,麾下竟是些骄兵悍将,虎狼之师,而且只认他燕王,可不认他这个主帅,同时也不认朝廷。

    这样的藩王,有异志!

    所以刚刚曹震说太孙殿下向燕王示好,一下子就触怒了他。

    有他蓝玉在,太孙殿下永远都不可能需要向燕王示好,只要燕王敢有什么动作,他就要好好的跟燕王把新账旧账都算清了……

    其他人肯定不知道蓝玉心中想那么多,王弼突然想到什么,有些惊讶的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殿下的武技也很厉害?”

    曹震洒然一笑:“扯淡!你看殿下温文尔雅的样子,是懂武技的人吗?”

    鹤寿侯张翼点头:“就是,你见殿下显露过武技吗?”

    王弼挠了挠头,道:“那到没有,不过不是说,往往越是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才是高手?”

    曹震笑了:“定远侯,你是不是觉得你很幽默?”

    王弼:“……”

    另外一边。

    秦晋二王的脸色也有些古怪。

    “二哥,看不懂啊!咱这大侄子,究竟是想干什么?”晋王有些不解。

    秦王道:“是啊,这学武之事,最好的年纪是从五到八岁开始,当然,还有一种可以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可是咱大侄子两种可能都不具备,他哪来的自信?自信可以和两个藩王比射术?”

    晋王点头:“是啊,莫说是他了,就是我也没有把握赢老四和老十七!”

    秦王轻叹一口气,道:“毕竟是流落民间十年,突然得到父皇的宠爱,是个人都飘了!这一次就当是一个教训吧!”

    在场的人几乎都在低声议论纷纷。

    不远处。

    五射需要的道具已经快要准备好了。

    朱棣微微眯着眼,看了一眼风轻云淡的朱雄英。

    朱雄英站在那里,却不显山不露水,小小年纪,却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出来的这份心境。

    可他越是这样,朱棣心中就越不爽。

    这一次他不仅要赢,还要狠狠的赢!

    “殿下,都准备好了!”这个时候,准备道具的人回来向朱雄英禀报。

    朱雄英点了点头。

    朱棣笑着看向朱雄英,爽朗道:“殿下,你先来?”

    朱雄英回道:“长幼有序,还是四叔你先吧。”

    “好!”

    朱棣也不再啰嗦。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第一是白矢,即射穿箭靶而露出白色箭头,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这可以说是五射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却也极为考验水平,可以说是射的基础。

    “驾!”

    朱棣拍马跑了起来,他要跑着射,这无疑将难度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白色的战马如同一道闪电,战马的鬃毛迎风飞扬。

    战马上的朱棣黑发飞舞,意气风发,上身笔直,微微前倾,双手没有拉住缰绳,左手是弓,右手是箭“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朱棣的身上。

    只见场地之上,战马狂奔之中,朱棣手持半人高的长弓,忽然在马背上直立上身,双臂的肌肉突起,半人高的重弓拉成了满月。

    说时迟,那时快。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目眩神迷。

    蓝玉看后,都暗自感慨:“燕王果然都不简单,这小子的射术,早比当时更加精进,高手!”

    能让蓝玉佩服的说一声高手,足见燕王不简单。

    蓝玉心中其实已经放弃了。

    周围淮西武人们又何尝不是,皆脸上泛出一抹深深的愁绪。

    “哎,不该比的。”

    常茂叹口气,不过事已至此,也不多说。

    “去!”

    朱棣轻喝一声,一根重箭射出。

    “嗖!”

    带着强烈的破空声,粗大的箭枝射向天空,箭头带着猛烈的旋转,直射而去。

    “噗呲!”

    一声脆响,箭矢直接贯穿靶子,射出去好远。

    完美做到了五射中的白矢,白矢只需要箭头穿出,而朱棣则是直接贯穿而过,可以说是超出了白矢要求的许多。

    “好!”

    围观的一众藩王,拍手称赞。

    朱棣家的两兄弟也看的有些兴奋,激动的道:“咱爹这一箭,射出了燕藩的威风!漂亮!”

    朱棣轻轻挑眉,显然对自己射出的这一箭,也很是满意。

    面对众人的赞叹,朱棣风轻云淡,完全不当一回事一般,转头看向宁王和朱雄英,微笑道:

    “轮到你们了!”

第125章 不输咱爹!

    接下来轮到宁王朱权。

    朱权拿着一把精致的弓弩和箭矢。

    朱棣已经开了头,所有他同样是利索的翻身上马,胯下乃是一骑雄壮的黄骠马,煞是好看。

    “驾!”

    朱权轻喝一声,策马奔腾,战马的鬓毛随风飞扬。

    搭弓,射箭,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速度很快,甚至还带着几分惬意,在众人各异的眼神中,一箭已经如流星般划了出去。

    速度很快,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砰!

    一声脆响。

    下一刻,靶子前的军兵高昂的响声已经传了过来:“正中靶心,镞在其外!”

    完美!

    同样是完美的一箭!

    “好!”

    围观众人纷纷拍手叫好。

    但是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宁王朱权用的是轻弓快马,看起来好看,但是和朱棣的重弓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从比射术来看,两人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接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落到了朱雄英的身上,对前面两人的实力,众人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至于朱雄英……

    他们当然是没有看好的,就算是坚定支持朱雄英的淮西武将们,也都是挠头搔耳,没眼看。

    朱雄英倒是不在意这些,直接让人拿来了一把弓。

    把弓接在手中,拉了拉,朱雄英显然并不是很满意。

    “换一把。”

    朱雄英淡淡的对左右说道。

    左右又拿上来了一把弓,朱雄英接在手里,拉都没拉就递了回去……

    各路藩王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撇了撇嘴。

    颇有种差生文具多的感觉。

    定远侯王弼看不下去了,便想要上前将自己的弓借给朱雄英用。

    不想却被蓝玉一把拉住。

    “你傻啊!”

    蓝玉瞪着王弼:“你那弓死沉死沉的,你不是害了太孙殿下吗?”

    王弼闻言恍然,连忙羞愧的点头称是。

    就在众人无奈的目光下,朱雄英换了一把又一把弓,还是不满意。

    却在这时,蒋瓛来了。

    “殿下,请!”

    说着,蒋瓛递上了一把看起来有些陈旧的弓,弓身古朴,并没有过多的雕饰,灰蒙蒙的,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但却将近一人高,而且弓弦很粗。

    而那箭矢有半人高,箭头如一颗铜钱那般大。

    这是战场上的猛将最爱用的弓,但是这弓箭太过于高大,在战马上使用不便。

    朱雄英接在手里,沉甸甸的。

    猛地一拉,弓发出了嘎扎的一声,朱雄英一下子将弓拉开,嘴里忍不住赞叹一声:“好弓!”

    这是,秦王朱樉显然认出了那把弓,瞪大眼睛:“那是……那是父皇的弓!”

    皇上的弓!

    所有人闻言,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打仗极其的勇猛,真正的是刀口舔血,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也许老爷子的勇猛当世已经没有几个人见过了,但是真正见过的人,无不惊叹一声,就是以勇猛著称的汤和徐达都甘拜下风。

    他曾经用过的那把重弓,威力巨大,曾在五十步开外,一剑直接射爆敌军主帅的脑袋!

    而如今,老爷子竟然将那把重弓,拿出来借给太孙用。

    让在场众人既是惊叹,又是疑惑。

    惊叹的是,老爷子对太孙的喜爱,疑惑的是,太孙真的能用好老爷子的弓吗?

    在全场注视的目光下,朱雄英大喝一声:“驾!”

    胯下那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宛如利箭一般,一下子就窜了出去。

    朱雄英手持长弓,俯身马背上,随着战马高低起伏,只见他双手并没有拉着缰绳,而是左手拿弓,右手抽出一枚箭矢。

    此刻,马蹄踏入泥土,溅起片片泥浆。

    朱雄英突然直起身子,将箭矢搭在了粗大的弓弦上,双臂的肌肉陡然突起。

    会挽雕弓如满月!

    “去!”

    伴随着朱雄英一声大喝,一根巨大的箭矢带着剧烈的破空声,仿佛撕裂空气一般,直射目标而去。

    砰!

    一声巨响过后,全场是一片安静。

    落针可闻的静!

    很多人甚至都还没反应过来,多数人甚至还在持狐疑态度的时候,朱雄英已经出手了。

    寒风吹拂,人群却静止。

    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到一声倒吸冷气声。

    紧接而来的是,一道道倒吸冷气声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是王弼。

    “蓝……蓝大哥……我,我没眼花吧?”

    蓝玉也惊呆了,着实被刚才那一幕震撼到了。

    他咽了咽口水:“你他娘的眼瞎了吗?”

    王弼看着靶子那边的情况,整个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射出一个‘白矢’难,也不难,对于普通人很难,但是对于现场的淮西武将们来说就不难,他们苦练一番,都能射出来。

    但是他娘的将箭靶射出一个大窟窿来,那难度就大了,而且还是在行进的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

    这绝对不是一个新手能做出来的。

    不谦虚的说,虽然三人都完美的完成了‘白矢’,但是朱雄英却更胜一筹。

    为何?

    因为朱雄英本就是最不被看好的一方,却射出了最漂亮的一箭。

    还有老爷子的长弓加持,这让整个观赏的效果拉满,无论让谁来评判,都会是朱雄英第一。

    但是现在没有像刚刚那样瞬间爆发出喝彩声。

    因为太多的人都觉得有些不敢置信,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

    不知过了多久。

    “好!”“好!”“好!”

    随后,无数个感慨声齐发。

    没有过多的修饰词,因为找不到,也难以形容,唯独只有一个好字。

    宁王朱权面颊有些僵,心中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而朱棣则是微微眯着眼睛,开始凝重的打量起了朱雄英。

    从开始的试探,到现在的慢慢重视,他已经感受到一股子强烈的危机,在自己四周潜伏开来。

    “二,二哥,这……”

    朱高燧有些呆怔:“这水平……不低啊!不输咱爹啊!”

    朱高燧如今只有七岁,但却生得像个小牛犊子一般。

    年长一些的朱高煦面颊有些难看,黑着脸道:“用你说?我眼睛还没瞎!”

    另外一边,定远侯王弼笑得跟个傻子似的:“看看,看看,我刚刚说什么来着,我就说太孙殿下是隐藏的高手,你们还说我幽默,现在信了吧?!”

    “得了得了,知道你厉害了,别吵吵,先看完再说!”景川侯曹震摆了摆手。

    刚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无悬念的比试。

    但是在这一刻,所有人开始期待了起来……

第126章 我认输!

    朱雄英的一箭,让所有人都为之改观。

    就是朱棣,心中也是震惊不已,怎么都没有想到,朱雄英竟然有着如此好的射术,不过他的脸上早就恢复了平静。

    朱雄英看着朱棣,道:“这第二箭,名曰‘参连’,谁先?”

    朱棣没有出声,朱权看了一眼两人,道:“我先来!”

    他现在也不敢大意,五射中,越是朝后,越是难度加大。

    所谓参连,便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这一射法对干射术的要求提高,既要发力得当,不致箭尾不连,又要准确无差,不然难成直线。

    朱权朝双手吹了吹口气,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他腰口的箭壶上插着五根箭矢,渐渐的,全场开始安静下来。

    周围的人更是看得无比紧张。

    朱权骑在马上,缓缓抬起弓箭,对准箭靶,然后静止!

    “来了!”

    蓝玉低喊一声。

    现场所有眼睛,顿时注视在朱权手上。

    嗖!

    第一发箭矢射出,然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搭起第二根箭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嗖嗖!

    第一根箭矢的力道不大,因为要让第二根箭矢追上,第二根箭矢不偏不倚的紧接而至,直插箭尾,于是双箭矢的飞行速度再次加快。

    一箭双响!

    这已经是非常精湛的技艺。

    周围许多人已经看的暗暗握紧了拳头,呼吸都不知觉的屏住了。

    可当朱权在搭弓第三根箭矢的时候,前面两发箭矢已经正中靶心。

    不过不要紧,等前两发箭矢射中箭靶之后,朱权陆续开始搭第四根,第五根。

    嗖嗖嗖!

    箭靶之上,五根箭矢首位相连,好不壮观!

    四参连在古人的射击中,已经算是顶尖中的佼佼者。

    而朱权这一次竟是五参连!

    “好!”

    人群之中再次爆发出欢呼声。

    人群之外,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脸上带着那副朱雄英送给的眼镜,这个时候的他,已经离不开这眼镜了。

    欢呼声过后,众人再一次屏气凝神。

    因为下一位不知道是燕王朱棣,还是太孙朱雄英,总之,他们更期待朱雄英。

    全场所有的目光都落到了两人身上。

    朱棣此时也不敢小觑朱雄英了,他看向朱雄英,微笑道:“太孙殿下,你先来,可好?”

    “好!”

    朱雄英微笑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朱雄英做出一个十分匪夷所思的举动!

    只见他从马上挂着的箭袋中抽出了五根粗大的箭枝,奋力抛向天空。

    五只箭矢,被高高的抛到了空中!

    第一支箭矢落下,朱雄英一把抓住,双臂的肌肉突起,重弓拉成了满月。

    嗖!

    第一根箭矢射出。

    第二根箭矢落下,尔后拉弓,射箭!

    马上的朱雄英一箭快似一箭,第一箭还在空中,第二箭紧随其后。

    在而后一一

    就听到嗖嗖嗖嗖嗖的声音!

    速度实在太快,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空气都仿佛静止了一般!

    寻目望去,第一发箭矢刚飞到半程远,紧接着第二道箭矢不偏不倚顶住第一道箭矢的箭根。

    就在众人以为结束的时候。

    第三道箭矢紧随而至。

    第四道。

    第五道!

    天呐!

    好一些人已经吃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五道箭矢,在半空飞行之中首位相连,笔直超前飞去!

    如此精湛的射术,令人叹为观止!

    能亲眼目睹这么精彩绝伦的一幕,所有人呼吸都快要静止了!

    朱雄英的速度很快,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快的令人猝不及防。

    在众人震撼的目光中,这惊天一箭,轰的贯穿靶心!

    汗水,布满了武将们的额头。

    脸颊,已然扭曲到了一个诡异的程度!

    震惊,震撼!

    仿佛心口被一击大石击中,令人呼吸不畅!

    等着干净利索的一箭贯穿靶心之后。

    场面再次陷入绝对的安静之中。

    寒风呼啸,将场地内大明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以此方可看出,这里并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许多人自觉的凝固而已。

    如此唯美的一幕,如此震撼的一幕,如此惊人的一幕,有幸被他们看到了!

    好一会。

    “嘶!”

    “嘶!”

    “嘶!”

    现场皆倒吸凉气!

    “天啊!”

    “这,这……”

    “神技!”

    “我有幸见到了!”

    “这太震撼了!”

    “皇太孙如此神技,真是让人叹服啊!”

    渐渐地,已经有人开始发出惊叹。

    就是朱权,整个人都已经愣住了,虽然都是五参连,但是无论从观感,还是难度上,他都要略逊一筹。

    他自问马上功夫是顶级的,但显然,朱雄英更在其上。

    这个太孙殿下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难怪一上来就要加重筹码,原来是有必胜的把握啊,看来自己的朵颜三卫不保了啊,不过他输得服气。

    反观朱棣,脸色已经隐藏不住的难看。

    张辅是他看好的人才,原来皇太孙一开始就盯上了,而自己还傻呵呵的把皇太孙拉入赌局,亲手把一个人才送出去。

    戒急用忍。

    朱棣啊朱棣,你怎么就忍不住了呢?

    朱棣心中自嘲苦笑。

    不过皇太孙还真是让他刮目相看,以前他以为皇太孙不过占了一个嫡字,最多就是还会讨好老爷子,但是现在他发现他错了。

    这个皇太孙是真的有本事。

    “大哥!你生了个出色的儿子!”

    朱棣喃喃低语,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如果说他心中没有皇位的欲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按照目前的形势,他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也许,北平就是我最好的归宿了!”

    这个时候,一声猖狂的大笑,将沉思的朱棣打醒,寻声望去。

    只见蓝玉嚣张的大笑,笑容中带着浓浓的自豪!

    “威武!!”

    蓝玉爆喝。

    旁边的淮西勋贵们同样是跟着锦上添花的大笑:“如此神技,就问,还有谁!”

    “哈哈!咱已经不知道该说啥了。”王弼傻呵呵的笑着。

    “皇太孙殿下威武!”

    这些人嗷嗷大吼,声音都带着颤抖。

    朱元璋站在人群后面,将这一幕看的清清楚楚。

    此时的他缓缓的将刚刚被震歪了的眼镜扶正,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好小子!”

    万众瞩目下的朱雄英看向朱棣:“四叔,轮到你了。”

    “呵——”

    朱棣轻笑了一声,道:“不比了,我认输!”

第127章 怎么总跟你四叔作对呢?

    朱棣话语一出,全场哗然。

    事实上,君子五射,他们三人都能够射得出来,但是从气势和观感上,他们两位藩王已经输给朱雄英。

    而且朱棣也能够看出来,朱雄英的射术实打实的就在他们二人之上。

    就算是继续比下去,输的还是他们俩。

    所以与其让朱雄英继续展示自己精湛的射术,还不如干脆认输。

    只是朱棣始终想不明白的是,朱雄英从哪里学来如此精湛的射术,要知道,他的射术是从小开始学习,之后到战场上,经过无数的浴血奋战,真刀真枪的一点点练出来的。

    宁王也算是天赋异禀,不过距离自己还是差一些,但是朱雄英却更在他之上,这让他心中浮现出两个字:怪物。

    朱雄英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四叔,十七叔。”

    朱雄英微笑的看着朱棣和朱权,道:“咱们可提前说好了,那张辅和朵颜三卫就归我了!”

    朱权闻言撇了撇嘴,道:“拿去吧,反正我那朵颜三卫多着呢,不差这几个!”

    朱权嘴上说得干脆,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肉痛。

    因为朵颜三卫,是他手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由成吉思汗的后裔组成,个个都是勇士。

    而且历史上的朵颜三卫,成为了朱棣造反的一支精锐力量。

    朱棣上位以后,朵颜三卫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很快,就被朱棣压制了,直到朱瞻基上位,这才重新恢复了朵颜三卫的朝贡制度。

    “愣着干嘛?”

    朱权见朵颜三卫几人不动,不由得骂了一句:“听好了,以后皇太孙殿下,才是你们的主子!”

    几个朵颜卫连忙上前,单膝跪在朱雄英面前:“见过皇太孙殿下!”

    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头,抬手道:“起来吧!”

    随后,朱雄英看向宁王,笑道:“十四叔,承让了!孤也不会白拿你的人,孤那儿有些好茶叶,回头孤差人给你送过去!”

    朱雄英赢了,但并没有盛气凌人,反而是给足了宁王朱权面子,这也让原本沉着脸的宁王笑了笑,道:“好!”

    要知道这个时候,茶叶可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好的茶叶,更是珍贵。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也要走私茶叶到边境,换取马匹。

    所以朱雄英虽然赢了几名朵颜卫,但也送出了好茶,这让宁王心里舒服多了。

    朵颜三卫是一支军队,区区几名朵颜卫其实并不算什么。

    而且宁王这人,虽然年少气盛,但并非心胸狭窄之人,相反的,宁王胸有韬略,等他成熟了以后,将是一名难得的将帅之才。

    事实上,朱雄英想要的是张辅,这几个朵颜三卫只不过是一个添头罢了。

    至于张辅,朱棣当然是一万个不想放。

    张辅乃是朱棣麾下将领张玉之子,身材高大,相貌英武,性格刚毅威严,朱棣非常看好他,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

    他怎么都不可能想得到,自己竟然亲手把这样一位青年才俊拱手送出去,但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他就想着,能不能找个理由,给赖过去。

    正想着,只见朱雄英看上了自己,笑眯眯的说道:“四叔,咱叔侄之间就不必客气了,让张辅过来姑的帐下,孤一定不会亏待他的,你就放心吧。”

    笑面虎!

    朱棣在心中忍不住骂了一句。

    这皇太孙明明射艺精湛,却偏偏要扮猪吃老虎,摆明了就是想要夺走他帐下的少年英才。

    这做法可丝毫不像他爹朱标,反倒是像……老爷子!

    朱棣心中这般想着,脸上却是笑道:“殿下,张辅乃是臣帐下燕山右护卫指挥张玉之子,张玉如今年纪也大了,殿下又怎么忍心让他们父子相离呢?不如换个人如何?臣帐下还有一些身手不错的护卫,殿下挑一个?”

    朱雄英笑笑,道:“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四叔这是想要反悔不成?”

    “呵呵……”

    朱棣干笑两声,道:“臣倒不是想要食言,只是……只是他们父子二人情深,殿下这般,恐强人所难啊!”

    “这简单!”

    朱雄英笑咪咪的道:“把张玉将军一起调来京师,不就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吗?”

    “这……”

    朱棣的脸色忍不住一下子难看了起来。

    你他娘的想的真是美呀!

    要一个还不够,一下子还想要俩?

    张玉善谋,朱能善战,这两人如今是朱棣的左右手。

    若真把张玉调回京师,那就真的相当于斩断了他的一条手臂。

    看见朱棣没有说话,朱雄英笑着继续道:“四叔,你就放心吧,这事我现在就去跟皇爷爷说,保准能成,五军都督府还有个位置,我看就挺适合张玉将军的。”

    “且慢!”

    朱棣急忙抬手阻止,焦急的神色一闪而过,他知道自己是进了圈套,但是他也没来办法。

    搞不好老爷子还真会听皇太孙的,那自己的损失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朱棣心一横,转头看向身后一直默不作声的张辅,道:“张辅,是本王对不起你,你过去吧!”

    “王爷,我……”

    张辅还想要说什么,却被朱棣抬手打断:“什么都不用说了,去吧,好好干,不要让本王失望,懂吗?”

    说着,朱棣的大手狠狠的按在张辅的肩上。

    张辅看着朱棣,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燕王对他好,他全都知道,然而如今燕王把他输了出去,心中定然是十分不好受。

    “王爷!”

    张辅喊了一声,单膝跪地,叩别朱棣。

    朱棣鼻子酸溜溜的,脸皮微微抽了抽,忍着不让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张辅这才擦了擦眼角,走到朱雄英的身后。

    好一个主仆情深!

    朱雄英静静看着,心中轻笑了一声,一代名臣张辅,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会让你,将你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后你就会明白,跟着我,将是你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

    心中想着,朱雄英脸上笑道:“四叔,谢了!回头我也让人拿些好茶叶给你!”

    “哼——”

    朱棣轻哼了一声,道:“大可不必了,我久居北方苦寒之地,渴了要么喝水,要么喝酒,喝不惯这娇贵的东西,你还是自个留着吧!”

    朱棣的话语之中很显然是堵着气,而且带着一抹嘲讽的意味,这样刚刚收了茶叶的宁王脸上有些挂不住。

    不过朱雄英也不恼,依旧是笑着说道:“喝酒也好,喝茶也好,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好酒和好茶一样,需要和懂的人一起喝,才有味!喝茶,可以修身养性,喝酒固然痛快,但是伤身呐!”

    说着,朱雄英玩味的看了眼朱棣:“四叔,你说孤说的对与不对?”

    朱棣的目光迎上朱雄英,对视片刻后,突然大笑起来:“大哥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四叔我今天算是见识了!”

    朱棣是骄傲的,同样也是隐忍的。

    但是今天,朱雄英却让他心中涌起了久违的争强好胜之心。

    此子,比之朱允炆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从现在开始,他要愈发谨慎考虑姚广孝的话了……

    远处,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

    好小子,让你展示些手段,你倒好,把你四叔都气得都变绿了!

    不过……

    你这小子,怎么总喜欢跟你四叔作对呐?

第128章 杀了姚广孝!

    应天,燕王府。

    姚广孝随燕王入京以来,并没有在众人的面前出现,而失去了之前自己呆的那个寺庙看了看,拜访了几个应天的友人,然后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呆在燕王府里。

    冬猎归来,燕王一脸的阴沉。

    姚广孝一看就知道,燕王应该是在冬猎上失了意。

    具体是什么,姚广孝还不得而知,不过一会只要稍微问一问朱棣的两个小王子,应该就很清楚。

    不过现在,姚广孝并不想出触朱棣的霉头。

    朱棣一回府,便进入了自己的书房。

    书房内。

    朱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坛子酒,酒是北地的烧刀子,相当的烈。

    但是朱棣还是一口一口的往嘴里灌去,就仿佛是喝水一般,丝毫不觉得辛辣。

    呆呆的望着窗外的寒风,朱棣的心里又何尝不是一片冰冷,任由烈酒浇灌,依旧是暖不起来。

    “还是北平好啊!这么多年了,朱棣啊朱棣,你还是学不会低头,还是学不会低三下四的跟人说话!”

    朱棣自嘲的笑了笑。

    “不错!大哥你生的这个儿子真的不错!”

    “我曾经以为,他像朱允炆一样,就只会用孝顺去讨好老爷子,但是今天我才知道,他和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母子输在他手里输得不冤啊!”

    “呼——”

    朱棣长出了一口气:“也许这就是我朱棣的命,命中注定,我是不是该认命了?”

    说着,朱棣放下酒瓶,站了起来,走到书房中的一副铠甲面前。

    这副铠甲是当年他征讨漠北,得胜归来时,老爷子送给他的。

    当时老爷子还说,肃清漠北者,非燕王莫属!

    何等的意气风发!

    朱棣轻轻地抚摸着铠甲,眼中尽是迷恋之色。

    他有雄心壮志,他相信大明如果在他的手中,一定会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但是,现在似乎一切都不可能了!

    失意,嫉妒,不甘……种种负面情绪涌上心头,让朱棣全然没有了往日意气风发的样子。

    “父皇!”

    “父皇!”

    朱棣低声喊着,一下子抱住了那副铠甲,岂料自己喝了酒,重心不稳,一下子就将铠甲推倒,连人带甲,翻倒在地。

    哐当!哐当……

    一连串的响声,这样守在屋外的朱能以为发生了什么,连忙推门而入。

    “王爷……”

    朱能喊着,寻找朱棣的身影,只见朱棣抱着铠甲,披头散发的躺在地上。

    “王爷!您没事吧?”

    朱能大惊失色,三步作两步的走过来,将朱棣扶起来,扶到座位上坐下。

    朱棣坐在座位上,依旧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好长一会。

    朱棣才缓缓抬起眼睛,看着朱能,道:“朱能,我们在应天安插有多少亲信?”

    “这……”

    朱能不知道燕王为什么要突然问这个?

    朱棣继续说道:“把名单全部列出来,交到我的手上,我要把他们全部交给皇上!”

    “什么?”

    朱能一下子傻眼了!

    燕王这是想要干什么?

    “王爷,万万不可啊!他们可都是我们的生死弟兄啊!你把他们交给皇上,那不就是把他们都给斩了吗?”

    朱能连忙拱手求情。

    朱棣酒意上涌,一脸潮红的苦笑道:“对!斩!他们都该斩!你也该斩!”

    闻言,朱能立刻跪了下来,叩首道:“末将该死!王爷,您这是怎么了?!”

    朱棣依旧咄咄逼人道:“把所有安插的亲信名单都交上来!”

    朱能再次叩首道:“王爷!您斩了我吧!朱能一个人抵罪!”

    朱棣看着视死如归的朱能,好一会,突然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朱棣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也正是这样,朱能等人才会对他忠心耿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朱棣长叹一声:“本王的心已经死了!”

    说着,朱棣的眼中突然闪过一抹狠厉,对朱能说道:“去把他杀了!”

    “谁?”

    朱能一怔。

    只听朱棣缓缓说道:“妖僧,姚广孝!”

    “啊?”

    朱能一下子张大了嘴巴,紧接着连忙说道:“王爷,请三思啊!”

    “快去!”

    朱棣厉声怒吼。

    这样朱能一下子懵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朱能两难的时候,门口出现了一道窈窕的身影。

    “朱能,你先下去吧。”

    朱能闻言回头一看,便见燕王妃徐仪华款款走了进来,登时如获大赦,连忙点头道:“是!王妃!”

    朱能走后,徐仪华缓缓走到朱棣的面前,看着低头不语的朱棣,然后又走到他的身旁,将手搭在他的肩上,缓缓的捏了起来。

    “王爷,依臣妾看来,杀了姚广孝也是一件好事。”

    “嗯?”

    朱棣微微一怔,只听徐仪华继续说道:

    “从今以后,咱们过自己的安生日子,既太平,又富贵,不争不斗,去灾去祸,那朱雄英是王爷的侄儿,甭管是做皇太孙,还是当皇上,你终究都还是燕王,他都得敬着您!”

    “您从此就是逍遥王爷,德高望重,虚怀若谷,不操心,不上火,什么国事啊,社稷啊,通通与您无关,悠哉悠哉,您将会幸福终老,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徐仪华的一番话,朱棣缓缓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徐仪华。

    徐仪华继续说道:“臣妾知道,您是由于大位旁落,冬猎的时候又受到了些刺激,这才恼羞成怒,才乱了方寸,是不是啊?王爷!”

    “唉——”

    朱棣轻叹了一口气,徐徐道:“现在我才明白,父皇最终下了决心,立朱雄英为太孙,并不单单是因为想要避免皇子们的互相争斗而祸乱朝纲,而是那朱雄英确实有几分才学,而且他的性格并不像大哥那样宽厚,而是跟父皇很像,父皇看中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如今,君臣名分已定,要是再不尊从,那就是谋反!”

    “我只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燕王,别无他法,这就是命啊!”

    徐仪华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道:“可是王爷,以后咱们真的能脱了干系,保全己身吗?”

    “刚刚臣妾听说,今天冬猎的时候,皇太孙摆了王爷一道,将张辅活生生从王爷手中抢了过去,而且言语间,与王爷针锋相对!”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轻叹道:“这事情,确实没有那么简单,要赶紧好生善后!”

    “善后?”徐仪华一怔。

    朱棣徐徐道:“这些年,在姚广孝的安排下,我们在京师安插了不少眼线,父皇手眼通天,保不齐要被他发现!”

    “况且如今皇太孙很明显对我有所戒备,我已经尽量的小心,但他却是针锋相对,很可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唉——”

    朱棣说着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我是理不清,摘不净,大祸临头,身不由己啊!”

    “王爷!”

    徐仪华声线平静的道:“你是因为担惊受怕,这才要杀了姚广孝,对吗?”

    “哼!”

    朱棣轻哼了一声,道:“送白帽子,跟着我去到北平,劝说我谋取大业,在应天城安插亲信,调查皇太孙,要不是他心怀不轨,步步紧逼,我又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里外不是人的地步!”

    说着,朱棣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他做过的事情太多了,知道的事情也太多了,只有他死了,我才能做一名太平王爷!”

    徐仪华依旧平静的说道:“可是杀了姚广孝,朱能就不知道内情了吗?张家父子就不知道内情了吗?”

    朱棣沉声道:“他们若有异常,照杀不误!”

    徐仪花悠悠道:“杀了他们,那臣妾呢?臣妾也知道内情了,王爷是不是也要杀了臣妾?还有我们那三个孩子,王爷也要灭口吗?”

    “王妃!”

    朱棣想要打断徐仪华,但徐仪华依旧坚持把话说下去:“好,就算我们都死了,还有王府上下两百多口人,北平的五十万百姓,王爷,你杀得光吗?”

    “王爷,悠悠众口,堵之不绝,就连皇上也无可奈何,更何况王爷您呢”

    朱棣站起来,背过身去,道:“我这是要消除后患!”

    “后患?”

    徐仪华看着朱棣,声音变得刚毅起来:“王爷的话,臣妾听明白了,大难当头,王爷想的不是挺身而出,不是顶天立地!”

    “风雨欲来,王爷求的不是如何顶住风雨,而是偷安苟活,诛杀亲朋旧故,恩将仇报,以求自保!”

    “这样的胸怀,如何担当大任?这样的胆识,怎么成就大业?”

    徐仪华的话,让朱棣沉默了下来。

    徐仪华移步到朱棣的面前,看着朱棣,徐徐道:“王爷想清除后患,可是在臣妾看来,首先应该清除的后患……”

    “是王爷你自己!”

第129章 送别!

    冬猎过后第三天,朱元璋就把各藩王赶回藩地去了。

    因为各藩王在京师,一来是要消耗不少的花销,二来藩王本就该呆在藩地,藩地需要他们管理,聚集在京师也容易生事端,搞不好会有结党营私。

    朱元璋向来最讨厌的就是结党。

    就是皇子之间的结党,他也是不允许,因为那样,势必会在他死后给朱雄英留下隐患,他想要给朱雄英留下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大明,他手上沾染过太多的鲜血,他不想朱雄英再沾染。

    所以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他还是下令,各路藩王三日内离开京师,返回藩地。

    午门,城楼上。

    朱元璋看着各路藩王离去的背影,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只是已经被泪水填满。

    “好几年了,才有一次相聚的机会,可是这才几天,咱又亲手把他们赶出去了!”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

    这位铁血帝皇,虽然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没有表露出什么,但是在这一刻,去和一般平常的老父亲那样,看着儿子们离去的背影,泪水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再见到他们!”

    朱元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

    对于这一点,上位二十多年的朱元璋深有体会。

    分封藩王,这是朱元璋深思熟虑过的问题。

    大明江山是他打下来的,老朱家也是在他的手下壮大起来,对于这个家,他和国一样珍惜。

    他虽然早早定了朱标为储君,但是他对每一个儿子同样珍视。

    分封藩王,一来可以让他的子孙们都可以共享江山,二来让他们替大明守家卫国,兵权掌握在自己儿孙的手中,这让朱元璋比交给其他人更加放心,三来把儿子们分封出去,远离朝廷漩涡,同样是更好的保护他们。

    也正是朱元璋的这种家国思想,为后来的靖难埋下了隐患。

    这种思想固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他却是华夏人最传统的思想。

    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老朱家一家人,齐心合力,拱卫大明,甚至在祖训中写明: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对于各路藩王的管理,朱元璋也有明确的制度,没有朝廷的命令,各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藩地,也不允许进京。

    所以这一次诸王就藩,就相当于生离死别。

    日后要见上一面,可谓是难上加难。

    这也难怪朱元璋如此感伤了。

    身后的朱雄英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潸然泪下的老人,心里是非常的理解的,不由得上前一步,轻声说道:“爷爷,孙儿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的。”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大手摁在朱雄英的肩头,点头道:“是啊,好在还有你在咱的身边,咱的大孙长大了,比咱都高了,还知道坑叔叔们了!”

    说着,朱元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朱雄英洒然一笑,道:“爷爷,您就别揶揄我了。”

    朱元璋收起笑容,正色道:“爷爷是认真的,你的那些叔叔们,没有几个是省油的,没点手段还真治不了他们,冬猎那天,你做的很好,就应该让他们见识见识咱大孙的手段,不然他们以为,咱大孙是单单靠一个嫡字上位的呢!”

    说着,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大孙,咱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咱是说如果,如果咱不在了,哪天你的一个叔叔犯错了,你会怎么处置他?”

    这是朱元璋关心的问题。

    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更何况老爷子足足有二十几个儿子,更是品行不一,就像前不久的秦王和齐王,就在自己的封地胡作非为,如今朱元璋还在,一切都还好说,一切都还掌控得住。

    可一旦自己不在了呢,朱雄英又会怎么处理?

    朱元璋想要听一听朱雄英的想法。

    朱雄英沉思片刻,回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孙儿会狠狠的警告他一番,高高的举起,然后轻轻的放下,让他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犯!”

    朱元璋闻言,看了朱雄英几秒,旋即笑道:“好,很好!”

    他并没有追问下去,如果那个皇叔不知错,怎么办?

    因为那样,就是触犯天威了。

    天威不容亵渎,他知道朱雄英不会再放过他了,再追问下去,那就是为难他大孙了。

    况且,他大孙的这个回答,已经让他非常的满意了。

    “大孙。”

    朱元璋重新看向午门外昏昏沉沉的天气,冬猎过后,天气也随之变得阴沉。

    而且很冷,冷到人骨子里去。

    这种天气,很容易就让人感伤,朱元璋幽幽道:“明天,允炆就要去寿州就藩了,这一去,就像他的那些叔叔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允炆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坏的是他娘,而且怎么说他都是你的弟弟。”

    “你明天去送送他?”

    朱元璋用的是询问的语气,很显然,送与不送由朱雄英自己决定。

    “好!”

    朱雄英干脆利落的回答。

    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过来,朱允炆便是未来的建文帝。

    在位仅仅四年,就被燕王朱棣夺走了皇位。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朱允炆自己,是他的软弱无能,用人不当,将老爷子最看好的朱标一系亲手埋葬。

    如今自己替代了他,对于朱允炆而言,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当然,朱雄英也想去送一送这个本应该是建文帝的朱允炆,不是觉得亏欠,也不是觉得同情,而是想要告诫他,不要再有别的想法,好好做他的寿王……

    ……

    第二日,天空依旧阴沉。

    阴沉得毫无生气,空气中没有风,但却是异常的寒冷。

    如今已是十一月下旬,凛冬已至。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的还要寒冷,那寒冷就仿佛无数的虫子,穿过衣裳,穿过皮肉,直接冷到人的骨子里去。

    应天城,因为寒冷而变得冷清。

    城外,一队人马整装待发,寿王朱允炆即将启程,就藩收州。

    队伍最前方,两位少年骑在马上,并排而立。

    正是寿王朱允炆和前来送行的朱雄英……

第130章 好自为之!

    “二弟!”

    朱雄英缓缓开口,这样朱允炆一愣。

    因为一路上,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朱允炆只当朱雄英来送自己是皇爷爷安排的,朱雄英只是来完成一个任务而已。

    他下意识看向朱雄英,好奇他想要跟自己说什么?

    “恨我吗?”

    朱雄英迎上朱允炆的目光,眼神平静的问道。

    朱允炆的眼神闪躲了一下,看向一旁,但是眼底还是忍不住的闪过一抹怨恨。

    说不恨,那是假的。

    朱雄英看着朱允炆,继续淡淡的说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恨我,你也应该恨我!”

    “你恨我,因为我的出现,你变得不再重要!”

    “你恨我,因为我的存在,你失去了坐上那个位置的资格!”

    “你恨我,你一定以为,是我害死了你娘!”

    “我说的对吗?二弟!”

    朱允炆没有说话,但是拳头已经暗暗捏紧。

    “但是我不在乎。”

    朱雄英继续淡淡的说着:“我不在乎你恨我,实话跟你说吧,你根本不值得我在乎!”

    “因为你永远都只是一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你永远都不会是我的对手,就算是你坐上了我现在这个位置,我一样有能力把你扒拉下来!”

    朱允炆低着头,双拳已经死死握紧。

    “呵——”

    朱雄英轻笑了一声:“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连恨我的话都不敢说一句,你凭什么做我的对手?你永远都只会躲在大人的身后,没有担当,不能顶天立地的懦夫!”

    听了朱雄英的话,朱允炆终于缓缓抬起头,双目已然猩红,盯着朱雄英一会,咬牙吐出几个字:“我恨你!”

    “我恨你为什么死了这么多年,还要出现?!”

    “我恨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的一切?!”

    “我恨你为什么要害死我娘?!”

    朱允炆咬着牙,终于说出了深埋在心底的话语。

    “哼!”

    朱雄英轻哼了一声:“愚蠢,到现在你还是那样的愚蠢,我的弟弟!”

    “你还想不明白吗?你娘是自己作死,是她害死了她自己!”

    “是她误以为皇爷爷要立三弟为储,于是散播三弟命硬的谣言,后宫纷乱,兄弟相残,这恰恰是皇爷爷最忌讳的事情,你说你娘怎么能不死?”

    “说到这里,最该恨的不应该是我三弟吗?他从小到大都被你母亲死死拿捏,甚至在咱们父亲生病的时候,他都没有机会侍奉身旁,这些年他受了多少冤屈,你们有考虑过他的感受吗?”

    朱允炆张了张嘴巴:“我……我没有害三弟,你不要胡说!”

    朱雄英冷声道:“这就是我说你永远是个孩子的原因!”

    “你明知道你娘针对三弟,但你却无动于衷,冷眼旁观,身为人子,母亲作恶而不拦,是为不孝!”

    “你母亲一生为你,但是你明知道她做错了,却任由她胡作非为,甚至心里面,还忍不住希望她能把坏事做成,是也不是?”

    “不……”

    朱允炆摇头,声音却是底气不足:“不是这样的……”

    “事到如今,你还狡辩?”

    朱雄英厉声呵斥:“如果你当初阻止了你母亲,你母亲还会死吗?”

    “就是因为你没担当,什么事情只会躲在你母亲后面,让你母亲去做坏人,而你竟然心安理得的去做一个好人!”

    “你不仅懦弱,而且虚伪,你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对手!”

    “这也是我为什么刚刚说,就算登上大位的人是你,我一样能把你拉下来,因为你没有主见,没有手段,没有杀伐果决的气魄,就连胆量都没有!”

    “大明就算交到你的手中,你依旧守护不了她!”

    朱雄英的话咄咄逼人,目光更是锐利无比。

    这让朱允炆原本愤怒到通红的脸庞,渐渐变得苍白。

    朱雄英也不理他,继续说道:“你这几天也看到了,那些藩王们,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这里面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就算把大明交给你,你扪心自问,真的有能力守护住大明吗?”

    “不,你没有!”

    “大明在你的手上,只会让各路藩王觊觎,最终,大好江山,只能拱手相让!”

    “而你的下场,只会比现在更惨!”

    朱雄英说的是事实,因为他就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而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根针插在朱允炆的心口,让他痛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为什么?”

    朱允炆盯着朱雄英:“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你就是想要羞辱我,对不对?!”

    “哼!”

    朱雄英又是一身冷哼:“你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你觉得我有必要特地来羞辱你吗?”

    “说实话,我不喜欢你,甚至看不上你,但是我还是愿意跟你说这么多话,是因为你和我一样,都是父亲的血脉。”

    “我朱雄英自问不算什么好人,但也绝不是什么伪君子,这就是我和你不同的地方。”

    “我这一次来,就是想要警告你,去了藩地之后不要有什么歪心思,否则我绝不会放过你,先礼后兵的道理不用我说你也懂,希望你以后好自为之!”

    说罢,朱雄英调转马头。

    “驾!”

    朱松英喝了一声,策马往皇宫方向而去,头也不回。

    放着朱雄英的背影,朱允炆愣住了。

    他母亲在死之前,曾让他牢牢记住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千万不要和朱雄英作对,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站在他那一边。

    朱允炆此时的内心是杂乱的,千头万绪,一时之间理都理不清。

    不过有一点,他知道朱雄英说的是对的。

    那就是,他以前真的就是个孩子,现在回想起来,种种行径和情绪,实在是幼稚和可笑。

    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出发!”

    朱允文沉声说道,而后队伍开始徐徐朝寿州的方向前行。

    未知的前路。

    朱允炆感到迷茫,但内心也一点点的坚硬起来……

    ……

    各路藩王,陆续离开京师,而皇宫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天下,并没有因此平静。

    刚刚回到皇宫的朱雄英,就接到了几份加急奏疏。

    粗略一看。

    全都是各地方上奏当地的寒灾。

    随着小冰期的出现,大明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寒冷。

    这样使得底层的百姓,冷死饿死的数目急剧上升。

    “传百官,文华殿议事!”

第131章 昏君!

    文华殿。

    如今这里成了朱雄英办公的地方,类似于朱元璋的武英殿。

    如今朱雄英的待遇和当初的太子一样,除开军政等重大事务,都经朱雄英审议,然后再由朱元璋拍板执行。

    此时,文华殿内,六部尚书,翰林学士,等一众内政大臣齐聚。

    在万寿节前,他们就已经在这里议过一次事。

    那一次是皇太孙第一次升殿,商议的是在安南那边开通茶马互市的事情。

    皇太孙在殿上独断朝纲,完全没有理会他们的意见,坚决在安南那边开通茶马互市,茶马互市如今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由夏原吉前往负责。

    在钱唐,刘三吾等老臣看来,如此决断,实在是过于草率,因为这件事情,几个老臣甚至跑到朱元璋那里去告状。

    不过老皇爷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太孙殿下,这让几个老臣也无话可说。

    在他们看来,皇太孙虽然聪慧,但是在处理国家政事面前,还是稍显鲁莽和稚嫩。

    他们明白老皇爷支持皇太孙的心意,因为老皇爷岁数大了,权柄终究要交到皇太孙的手中,无论对错,老皇爷都会支持皇太孙,因为这事要给皇太孙立威,但是他们同时也觉得,老皇爷需要选定几个有威望的大臣,辅佐和教导皇太孙。

    譬如先前教导朱允炆的齐泰和黄子澄,他们就觉得不错。

    忠心耿耿,而且熟读四书五经。

    他们觉得,既然皇太孙的身份已经确立,那么这些人选就该早日定下来,不过这都是这场朝会后的事情了。

    不知道这一次皇太孙召集他们来,又是要有什么惊人的举动。

    钱唐和刘三吾等一众老臣心中有些打鼓,而年轻的大臣们,譬如詹徽和赵勉,反倒是心中有所期待。

    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朱雄英便已经来到殿上。

    “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臣们齐齐跪下,向朱雄英行君臣之礼。

    “诸位爱卿平身!”

    朱雄英轻轻抬手,让一众大臣起身,此时的他,已经逐渐习惯这样的场景。

    “谢殿下!”

    众大臣纷纷起身,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

    在洪武年间,吏治是很严苛的,同时也是相对清明的。

    朱雄英扫视了一眼众大臣,微笑着开口道:“诸位臣工,想来这些天的严寒天气,诸位都感受到了吧?怎么样,还是在家里烤着火舒服吧!”

    众大臣闻言,笑呵呵的点头称是。

    “是啊!”

    朱雄英点头道:“天寒地冻,能在家烤火当然舒服,但是,孤今天想让你们看看这几份奏疏!”

    “山西布政司奏报,今岁山西遭遇寒潮,仅山西太原一地,冻死百姓者一百一十八人,饿死百姓者七十三人,烧炭中毒死百姓者三十九人,被大雪压塌房屋一百五十四户。”

    “甘肃布政司奏报,今岁甘肃境内,冻死百姓者三百二十四人,饿死百姓者一百八十五人,烧炭中毒死百姓者八十八人……”

    “山东布政司奏报……”

    朱雄英的念着,文华殿内的众大臣一个个面色凝重起来,全殿只剩下朱雄英的声音。

    一个个冷冰冰数字,却是如此的刺耳,因为它代表着的是一个个生命。

    如今的大明看起来是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存在的问题依旧是非常的多,底层百姓的生活仍然是非常的艰苦。

    许多百姓别说是生活,就是生存都很困难。

    也正是这样,这些濒临存亡关头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就会导致土地的兼并,沦为无地的佃户。

    所以朝廷最害怕的就是天灾。

    一众大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大明疆域广阔,哪怕是在太平的世道,每年都难免有些地方出现天灾。

    朱雄英扫了一眼沉默的众大臣,开口道:“说说吧,该怎么办?”

    众大臣都沉默了。

    能怎么办?赈灾呗!

    这个办法大家都知道,但是皇太孙既然这样问,就不是想要得到这个答案。

    谁要站出来说这个,无异于撞到枪口上。

    在场的都为官多年,深谙为官之道,当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毕竟天灾当头,人力又怎么抵抗?

    难道说,还能让老天爷可怜,把天气变暖不成?

    所以说到了最后,该赈灾的还是要赈灾。

    见众大臣没有说话,朱雄英就开始点名了:“户部尚书,你作为掌管户籍与财政的机关,有什么意见?”

    赵勉闻言,连忙站了出来,拱手回道:“臣以为,天灾非人力能免,即刻让受灾各省各府,核算此次受灾人口,另外还要核算本府本省,还有多少钱粮,受灾地区民田收成几何,是否足够应付这一次的灾情,即刻上报朝廷!”

    “朝廷再视情况定夺,或从官仓赈济,或是户部调拨钱粮,临近年关,万不可因受灾而激起民怨!”

    “还有就是,今岁大寒,不知明年如何,过了寒冬,春耕又至,春耕是重中之重,需要各州府在赈灾的同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的对待,摸清情况,详细条陈奏报朝廷,让朝廷能够妥善的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而且,臣以为,朝廷还应该派监察御史前往灾区,避免地方官员少报瞒报,使受灾百姓不能沐浴天恩,是朝廷不能第一时间体察民情!”

    赵勉作为户部尚书,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

    而且,他从早早就开始认定皇太孙,坚决的拥护皇太孙,抱紧皇太孙这根大腿,所以在皇太孙询问到他的时候,他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就将自己能够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甚至赵勉说得很详细,为的就是刚刚上位,还不太熟悉政务的皇太孙能够考虑全面,避免出现疏漏。

    “很好!”

    朱雄英点了点头,道:“赵尚书说得很好,就照你的意思去办!”

    “遵命!”

    赵勉连忙拱手领命,神色间难掩几分意气风发。

    “不过……”

    朱雄英话锋一转,道:“孤还有一样东西,谁让你们看一看,拿上来吧!”

    话音落下,便见郭珍和郭铉两兄弟抬了一盆子黑乎乎的东西上来。

    “石炭?”

    众大臣见着这东西,不少人第一时间就认了出来。

    石碳其实就是煤炭,煤炭这种东西,在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很早以前,就被聪明的华夏人开采出来了。

    但是一般的煤炭,燃烧起来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这些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一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

    皇太孙在这个时候,把煤炭拿出来,是什么意思?

    在众大臣狐疑的目光下,朱雄英徐徐开口道:“如今大明许多地方受到了寒灾,何不烧煤取暖?”

    众大臣闻言傻眼了!

    煤炭可以烧,可以取暖,这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为何偏偏没有人烧煤取暖呢?

    还不是因为,煤炭一旦烧起来,浓烟滚滚,而且含有剧毒,暖是取到了,但是人也死了。

    这与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钱唐整个人脸色都变了,连忙上前一步,道:“殿下,你真的打算让百姓烧煤取暖?”

    朱雄英一脸平静点了点头:“是的。”

    听了朱雄英的话,钱唐一张老脸顿时红了起来:“殿下,你可知道这煤烧起来是有毒,要死人的?”

    朱雄英笑笑,道:“孤这煤无毒!”

    “……”

    钱唐气得白眼一翻,憋了半天,吐出两个字:“昏君!”

第132章 死有余荣!

    钱唐的话一出,举殿哗然。

    昏君?

    这钱唐还真是敢说啊,昏君这可是每一个上位者最敏感的词,这个词足以触怒每一个上位者,也足以让自己脑袋搬家。

    虽说皇太孙让百姓烧煤取暖实在离谱,但是……但是你也不能这样说啊,要死人的!

    “钱老,休要胡言!”

    刘三吾连忙出声呵止,他向来还是很尊重钱唐的,也不想因这点小事而闹得双方下不了台,凡事都有得商量嘛,这么大年纪了,还搞得跟个热血少年一样。

    不想钱唐脖子一梗,道:“还请殿下收回让百姓烧煤取暖的话,老臣并给您认错,接受惩罚!”

    话语一出,在场的大臣都纷纷看向朱雄英,在他们眼里,他们同样认为朱雄英的策略十分不妥,但是他们没有像钱唐那般刚烈,公然在殿上顶撞,甚至昏君都骂上了。

    还好钱唐不蠢,懂得给彼此一个台阶下。

    在众臣的目光下,朱雄英笑了笑,道:“钱老,你知道现在多少百姓处于饥寒交迫当中?就拿京师来说,木炭价格一日高过一日,就是你们也快要烧不起木炭了,更何况百姓们?”

    “如今市面上,一斤木炭的价格是三四十个钱,而孤的这个煤炭,一斤只需要卖三五个钱,大大降低了百姓们的取暖成本,一旦推广开来,不知可以救活多少百姓!”

    “孤为什么要收回这个利国利民之策?”

    “利国利民?臣看殿下这是祸国殃民!”

    钱唐刚刚松下的脸色陡然又绷紧了起来:“殿下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石炭烧起来有毒的!要死人的!”

    钱唐说着,急得跺起脚来。

    朱雄英也不恼,依旧是平静的说道:“孤说了,孤的煤炭没有毒,只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殿下!”

    钱唐梗着脖子,涨红了脸庞,痛心疾首道:“寒灾来袭,本已令百姓们困苦不堪,殿下非但不体桖他们,还要将他们往死路上逼,这是国家之大不幸啊!”

    “臣作为翰林学士,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但是臣却不能匡正殿下的错误,臣该死啊!”

    “殿下若不收回成命,臣便一头撞死在这里!”

    说着,钱唐便一头撞向了大殿的柱子,俨然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詹徽连忙箭步上前,一把拉住了钱唐:“钱大人,您这是何苦呢?”

    詹徽为人精明,无论怎么样,他是不可能让钱唐撞死在这里的。

    因为这样一来,不仅让文华殿见红,招致晦气,也会让太孙殿下的名声受到严重的影响。

    钱唐这般,不过是想要逼太孙殿下收回成命,就像当初他抬棺进谏,逼得朱元璋收回将孟子搬出圣庙的决定一样。

    其他人也是纷纷上前,劝阻钱唐。

    文华殿一下子间有些嘈乱起来。

    钱唐已经六十八岁高龄,此时的他红着双眼,带着哭腔喊道:“圣人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殿下要与民为敌,这是大错,臣的本分就是匡君,随时匡正君上的言行,但是臣没有做到,臣没有脸活着!”

    “殿下当然有殿下的至高权利,但是圣人训,有教无类,作为臣子的,也是殿下的老师,殿下犯错,臣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臣希望殿下能成为唐虞之世尧舜一样与民保持一致的人,如若不能,爵禄可辞,白刃可蹈!”

    钱唐说得言辞恳切,热泪盈眶。

    就是周边的大臣,的为之感染了。

    在这个时代,一个真正的文人,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明史》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记载:“唐为人强直,尝诏讲《虞书》陛立而讲,或纠唐草野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

    史书的白纸黑色,把卑微的马屁精和高尚的知识分子形象抖落得何其淋漓尽致。

    所以说,在洪武时期,文人是有风骨的。

    钱唐这种不与人似的铁胆,同样感染着一众大臣。

    “臣,刘三吾,恳请殿下三思!”

    刘三吾带头站了出来,拜倒在朱雄英的面前。

    “恳请殿下三思!”

    其他大臣也跟着一起,纷纷跪下。

    面对众臣的求情,上位的朱雄英依旧是不动声色,没有恼怒,也没有急躁,反而是微微笑道:“孤的决定,是不可能改的!”

    众臣闻言,都是一怔。

    皇太孙果然一如既往的独断朝纲,他认定的事情,绝不会轻易改变。

    除非老皇帝出马。

    所以众臣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怎么样让老皇帝出面,阻止这件荒唐的事情。

    “不过……”

    朱雄英话锋一转,继续道:“钱老如果执意要死,那何不死的有意义一些?”

    众臣又是一怔。

    只听朱雄英继续道:“你不是说孤的煤炭有毒吗?何不回去烧一晚煤炭,如果毒死了,也正好可以证明孤的煤炭有毒,以死明志,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朱雄英的话,钱唐并没有犹豫,当即重重点头道:“好!”

    其他大臣迷茫了,看皇太孙这么有信心,难不成他真的有把握?否则怎么会跟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臣过不去?

    “郭珍郭铉,将这箱子煤炭送到钱老的府上。”

    “是!”

    郭珍郭玹领命。

    “退朝!”

    ……

    钱府。

    与其说是府,不如说是一处带了个小院子的民房。

    洪武朝的官员,俸禄并不高。

    特别是像钱唐这种清正廉洁的官员,其实也就比普通人的生活要好一些而已。

    府内的布置很简朴,但却打扫得非常干净。

    今天晚上,这里更显冷清。

    因为钱唐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并且告诉家人,一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准进来,一定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打开房门。

    家里人不明所以,听得心惊胆战,但碍于钱唐的强势,也不敢不遵从。

    书房内。

    钱唐看着眼前火盆内的煤炭,闭上眼睛,轻轻吸了一口气,不由得忆起五十四岁时,他被老皇帝请入京师,讲明经对策,论治平之道,得到朱元璋赏识,当了大司寇……

    何等的意气风发!

    他在大明朝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辅佐老皇帝收拾破败河山,重现太平盛世。

    所以此时的他,死而无憾!

    为了大明天下,他死有余荣!

    钱塘缓缓的睁开眼睛,拿出火折子点燃,就要扔到火盆中的煤炭堆里。

    却在这时,房门响起了敲门声。

    这让钱唐一怔,旋即骂道:“我不是说过吗?明日之前,谁都不能来打扰!”

    门外传来了一道声音:“是我,坦坦翁,我怕你一个人寂寞,特意前来陪你喝茶聊天!”

第133章 惊奇!

    “刘大人,你这……”

    钱唐看着眼前的刘三吾,一双老眼不自觉的湿润了。

    刘三吾虽没有他那般刚烈,但是却和他一样,是一位有原则,有理想的知识分子。

    刘三吾笑笑,道:“愣着干什么,点火取暖啊,你想冷死我们两把老骨头啊?”

    钱唐闻言,晒然一笑:“好!咱们点火取暖!”

    说罢,钱唐重新吹起了火折子,然后点燃引火的稻草,进而去燃烧那些煤炭。

    煤炭并没有那么容易点燃,需要等上一段时间。

    刘三吾看着钱唐笑道:“钱大人,不如喝点茶?”

    “哎呀!”

    钱唐哎呀了一声,笑道:“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贵客临门,都忘了招待了!”

    说着,钱唐拿出珍藏的茶叶,将装了水的茶壶放到火盆上烧起水来……

    “钱大人,你觉得皇太孙如何?”

    到了这个时候,刘三吾也不再顾忌那么多,开门见山的问道。

    钱唐沉吟片刻,道:“惊奇!”

    “嗯?”

    刘三吾眉头一皱,显然没有意料到钱唐会这般评价:“此话怎讲?”

    钱唐悠悠道:“记得上一次河南山东赈灾,我还拦住陛下,质问他为何不理朝政,整日的往宫外跑,想来那会,陛下就是去找皇太孙了!”

    “当时满朝文武对于赈灾,除了从国库中挪钱,毫无头绪,但是皇太孙却几乎凭一己之力,筹集了大部分的赈灾粮款,你说惊不惊奇?”

    “嗯。”

    刘三吾听罢,深以为然的点头。

    他还记得他第一次见皇太孙的时候,皇太孙就提出了对于西南土司的治理方案,条理清晰,严谨有效,着实让他拍案惊奇,当时他便断定,皇储非皇长孙莫属。

    如今,皇长孙果然成了皇太孙。

    所以说,钱唐这个惊奇的评价,不可谓不贴合,皇太孙每一次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这一次。

    刘三吾疑惑道:“既然这样,那今日为何还要顶撞皇太孙,甚至骂他……昏君?”

    钱唐皱起眉头,道:“说实话,我觉得皇太孙才能是有的,但是过于傲气,还需要打磨,上一次在安南那边开通茶马互市,就完全没有理会我们的意见,我行我素!”

    “上一次就算了,因为于国于民没有太大影响,但是这一次,让百姓烧煤取暖,这简直是骇人听闻,煤炭有毒,烧煤取暖和饮鸩止渴有什么区别?这可是关乎百姓们的生死大事啊,皇太孙太草率了!”

    “咱们作为臣子的,就是要匡扶君主,何谓匡?王字外面加一道规范,就是要防止王随心所欲的来,而且也保护了里面的王,我这一次以死相劝,又何尝不是想保护皇太孙?”

    “一旦推广烧煤取暖真的出了大问题,皇太孙如何自处?皇上又当如何自处?”

    刘三吾深以为然的点头:“钱大人用心良苦,坦坦翁折服!”

    “呵——”

    钱唐轻笑一声:“你可别这么说,我就是茅坑里石头,又臭又硬,又老!”

    “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哦,水开了,我们喝茶!”

    两人说话的这个时间,火盆上的水也烧开了,钱唐提起水壶,开始泡起茶来。

    这是时候,刘三吾却突然大叫了一声:“钱老,你看!”

    钱唐一怔,顺着刘三吾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整个人就像是被雷击一样,呆立当场。

    只见原本那些引火的稻草,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早就已经烧完了,稻草化成灰烬的同时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那便是将煤炭引燃。

    原本黑乎乎的煤炭被烧成了金黄色,散发着淡淡的白烟,同时将周围烤的暖烘烘的。

    这个时代的煤炭,和后世常见的煤炭不一样,后世的煤炭都是经过加工的,否则燃烧起来,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很容易就会让人死亡。

    所以在这个年代,烧煤取暖,无异于自杀。

    这也是为什么,以钱唐为首的百官,要阻止皇太孙推行这个看似和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一般荒唐的政策。

    但是在这一刻,钱唐和刘三吾就像是见了鬼一样,死死的盯着火盆中燃烧的煤炭。

    当真和皇太孙说的那样,这煤炭燃烧起来,并没有滚滚的乌烟,取而代之的是,袅袅的淡淡白烟。

    “嗅!嗅!”

    钱唐就像一条老狗一样,靠近火盆,猛的抽了几下鼻子。

    没有刺鼻的味道!

    “这……世上竟有这样的石碳?!”

    钱唐抬起老眼,不可思议的看着刘三吾。

    刘三吾同样是一脸惊愕,徐徐吐出两个字:“惊奇!”

    “皇太孙说,这煤炭多少钱一斤来着?”钱唐发问。

    “说是三四个铜钱一斤。”

    刘三吾的回答,让钱唐整个人止不住颤抖起来。

    如今大明市面上,取暖用的最多的是木炭,然而木炭的烧制并不容易,需要砍伐树木,需要建窑,需要烧制,然后再运到城里卖,如今一斤木炭,已经卖上了三四十个铜钱一斤,就是城里的一般家庭,都难以消费得起。

    而一些穷苦人家,只能上山去砍柴火,可是一来大雪封山,二来所有土地都是有归属的,可不会轻易的给你砍伐树木,甚至松针都不让你去拾的。

    所以穷苦人家大多只能选择硬抗严寒,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冻死的原因。

    更有甚者,连耕种的老牛都给活活冻死了!

    严寒之下,不可谓不凄惨。

    而如今,皇太孙拿出了这可以供人取暖的煤炭,而且价格低廉。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整个大明天下,经有无数的百姓可以用之取暖,对抗严寒,度过凛冬。

    也就是说,这块黑乎乎的东西,将可以拯救万千的百姓!

    钱唐一辈子的理想,就是为国为民,为社稷为君主,这让钱唐如何不激动?

    一股老血直冲钱唐的脑门,让他都有些晕晕乎乎。

    “小心!先把开水放下!”

    刘三吾一把接过钱唐手中的水壶,生怕钱唐一不小心摔倒了,淋自己一脸,那就乐极生悲了。

    钱唐这才渐渐按耐下狂跳的心头,一脸潮红的激动道:“大明有此皇太孙,社稷之幸!百姓之幸!陛下之幸!!”

    刘三吾满脸笑容,还是那句话:“皇太孙,惊奇!”

    钱唐重重的点头,旋即响起了什么,道:“不行,老夫现在就要给皇太孙负荆请罪去!是老夫错怪皇太孙了,还骂皇太孙昏君,真是该死啊!”

    钱唐虽然七十多了,但依旧是那般风风火火,说着就要站起来去找荆条。

    “钱老且慢!”

    刘三吾伸手按住了钱唐,笑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皇太孙估计都歇息了!”

    “再说了,这石碳咱们还没有试完呢,到底是不是真的无毒,能够燃烧多久,恐怕得明天一早才能见分晓。”

    “所以,明天一早,再去找皇太孙也不迟!”

    听了刘三吾的话,钱唐重新坐好,笑得跟个老小孩似的,点头道:“坦坦翁言之有理,是老夫操之过急了!”

    “来来来,喝茶,进屋这么久,一口茶都没让坦坦翁喝上,着实招待不周,这可是老夫珍藏许久的茶,咱一边品,一边聊,一边等!”

    “哈哈,好!”刘三吾点头笑道。

    屋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飘飘扬扬的大雪,而屋内却是暖烘烘的,甚是舒服,仿佛不在两个季节。

    小小的铁盆旁,两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相对而坐,有说有笑,只等明天的到来……

第134章 臭小子比咱强!

    大雪纷纷扬扬,笼罩着整个京师。

    钱府内,两个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火盆里的煤炭。

    火盆里的煤炭才渐渐燃烧着。

    燃烧速度的缓慢,似乎超出了两人的想象。

    两人就这样盯着煤炭,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然而两人毕竟上了年纪,到了深夜的时候,都是倦意上涌。

    不过两人还是强忍着困意,因为他们想要看一看,这一盆子煤炭,究竟能够烧多久?

    他们就像憋着一股气,就是要等这无烟煤彻底燃成灰烬。

    然而直到后半夜,两个人都已经困的不行了,那一团金色,似乎并没有要熄灭的意思。

    事实证明,无烟煤比木炭便宜,而且燃烧持久性更强,可以说是完美的廉价取暖之物。

    房间内暖烘烘的,两位老人终是忍不住,相继沉沉睡去……

    ……

    翌日,一大清早。

    等在屋外的钱家人早就已经忍不住了,卯时一到,钱家人就推开了书房的门。

    一进门,便看见两个老人半躺在椅子上。

    “爹!”

    钱唐的儿子焦急的喊了一声,便扑了上去。

    人老了,睡眠很浅,钱唐一下子就被吵醒了,这登时让钱家人大喜过望,甚至喜极而泣。

    他们看着老人把煤炭搬进屋里,以为老人会发生什么事,毕竟在房间里烧煤,无异于自杀。

    “爹,您没事吧?”

    钱唐的儿子一边扶起钱唐,一边关切地问着。

    “没事。”

    钱塘摆了摆手,便不再去理他们,而是和刘三吾一起走向火盆,细细的看了起来。

    火盆的煤炭已经燃烧殆尽,只留下一堆灰烬。

    钱唐用手摸了摸,竟还能感觉到有丝丝温度,这说明煤炭距离烧完的时间并没有很久。

    这一堆煤炭,竟然烧了将近一夜!

    钱唐和刘三吾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深深的惊骇。

    “轩儿,给我找几根荆条来,我要进宫!”钱唐急忙吩咐自己的儿子。

    钱文轩一愣:“爹,您进宫要荆条干嘛?”

    钱唐正色回道:“负荆请罪!”

    “啊?”

    钱文轩以及钱家人顿时都是大惊失色。

    就是刘三吾也是一惊之后,连忙阻止道:“钱老,大可不必,据我所知,皇太孙并不是一个狭隘的人!”

    钱唐摇头道:“我不管皇太孙是什么样的人,但这一次是我错了,而且因为我的错误触犯了天威,我就应该认错,就算皇太孙要斩我,我也认了!”

    众人闻言默然,皇权在这个时代就是至高无上的,不可触犯的……

    ……

    紫禁城中。

    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朱元璋早早就起床了,虽然说现在大部分的奏疏都交给了朱雄英处理,但是他依旧保持了这个早起的习惯。

    处理了几份重要的奏疏后,朱元璋带着那副老花镜,一边看着奏疏,一边问向回来复命的刘保:“蜜水送到咱大孙那儿了?”

    刘保回道:“回陛下,送到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问道:“这两天不见太孙过来,他在干什么?”

    刘保赶紧将他从东宫那边了解的情况说出来:“陛下,皇太孙殿下昨日在文华殿升殿,好像在处理什么要紧的事情。”

    “哦?”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疏,问道:“什么事情?”

    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紫禁城内对他而言没有秘密,只要他想知道。

    刘保回道:“具体事情老奴不知,不过老奴听说,昨日在殿上,殿下和钱唐钱大人吵了起来,钱大人骂……骂殿下……”

    “骂什么?”朱元璋的脸色陡然一沉。

    刘保连忙回道:“钱唐骂殿下昏君……”

    “啪!”

    朱元璋一下子将奏疏摔在御案上,吓得刘保连忙趴下。

    “钱唐这老匹夫,上一次咱就想砍了他,骂咱怎么样都无所谓,竟然敢骂咱大孙,咱看他是活腻了!”

    朱元璋虽然不喜儒生,但是对于真正的儒生,他是真的有雅量,钱唐不止一次顶撞他,甚至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不下跪,但是朱元璋都不跟钱唐计较。

    不过这一次骂他大孙昏君,可真是触了朱元璋的逆鳞。

    “去,让人把钱唐那老匹夫拿来!”朱元璋这一次就算不斩了钱唐,也要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刘保匍匐着颤声回道:“禀陛下,钱唐已经进宫了,现在就在东宫文华殿外。”

    朱元璋闻言沉吟片刻,站起身来:“走,去文华殿看看!”

    “来人,起驾!”

    刘保吆喝着,赶紧招呼宫人上前。

    “一边去!”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手将他们赶走,自己则是背起了双手,带着护卫便大步流星的往东宫而去。

    昨夜一场雪,今日三分晴。

    太阳从东边升起,将整个紫禁城照得金碧辉煌,充满朝气。

    东宫,文华殿。

    朱元璋来到殿门外的时候,便看见文华殿前一片闹哄哄的。

    如今的朱元璋戴上了老花眼镜,视力好得很,一下子就看清了前方的情形。

    只见人群之中,须发皆白的钱唐背负了几根荆仗,跪在文华殿前,周围一遭内政大臣纷纷劝阻,但是钱唐依旧无动于衷,直挺挺的跪着。

    “嘿!大阳打西边出来了!”

    朱元璋笑了笑,并不着急着上前,他异常好奇的想要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钱唐可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想当初自己想要在皇宫里挂武后图像,钱唐这老匹夫再一次跳出来反对,自己一怒之下,就将这老匹夫拖到午门外侯斩。

    没想到钱唐愣是不低头认错,朱元璋最终还是将他放了。

    钱唐五十三岁出山,在大明朝廷供职二十余年,无数次顶撞自己,但从来没有向自己低过头,自己也是佩服他这一身铁胆,这才一次次的放过他。

    没想到,自己大孙这才上位没多久,就让钱唐负荆请罪来了。

    这简直让朱元璋大跌眼镜。

    “嘿嘿,臭小子比咱强!”

    朱元璋嘿嘿一笑,找了个好地方,悠悠的看起戏来。

    并没有等太久。

    朱雄英便从文华殿后门,经文华殿正殿,缓缓的走了出来……

第135章 放心!

    朱雄英从文华殿出来,便看见钱唐背负着几根荆杖,跪在大殿前。

    见状。

    朱雄英连忙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扶住钱唐:“钱老,你这是干什么?”

    钱唐负荆请罪,说实话朱雄英是没有想到的,当时钱唐骂他昏君,事实上他是有气到的,所以这才故意让钱唐回去试一试无烟煤,说服这些大臣的同时,也顺便打一打这钱唐的脸。

    不想钱唐竟然直接负荆请罪来了。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朱雄英自然是不会让他长跪的。

    而且钱唐这份担当的精神,让他动容。

    钱唐并没有起身,而是看着朱雄英,恳切道:“臣糊涂!险些坏了殿下的大事,罪该万死,还请殿下责罚!”

    朱雄英笑笑,问道:“昨夜试得如何?”

    钱唐连忙回道:“好!甚好!”

    说到这个,钱唐开始有些激动起来:“臣昨晚和坦坦翁试了,此煤燃烧起来,只有少许白烟,而且比木炭更为持久,实乃御寒之神物也!”

    听了钱唐的话,在场的一众大臣顿时一片哗然。

    这煤炭竟然真的可以取暖!

    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在他们的认知里,煤炭燃烧起来有浓烟且有剧毒,难怪出了名又臭又硬的钱唐会负荆请罪了。

    可是皇太孙是上哪里搞来这无烟且无毒的煤炭?

    众大臣惊叹之余,也是满腹疑惑。

    不过钱唐帮他们把疑惑问了出来:“殿下,臣斗胆请问,这石炭是从何而来?”

    朱雄英笑道:“钱老若长跪不起,孤这样弯着腰,也不好说话啊!”

    钱唐一愣,这才发现朱雄英一直躬着身子扶着自己,不由得心中一暖:“殿下,臣……”

    “起来说话!”

    “臣,谢过殿下!”

    钱唐在朱雄英的搀扶下,有些艰难的站起来……

    在不远处的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问向身旁的起居注官:“记下来了么?”

    “回陛下,已经详细记录!”起居注官恭敬回道。

    “嗯,给咱好好记着!”

    朱元璋笑得见牙不见眼,眼前这一幕,未必不能成为一桩美谈。

    而那边,钱唐站起来后,朱雄英这才开口道:“这石炭也叫煤炭,从何而来想必诸位也都很清楚,煤炭燃烧有毒,诸位也很清楚,而孤昨夜给钱大人的便是无烟煤。”

    “无烟煤?”

    众臣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叫法。

    朱雄英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无烟煤的储藏量其实并不在少数,但需要懂得分辨,其实分辨起来也很简单,只需拿一粒拇指大小的煤块,丢到火堆里,如果是烟煤,会很快明火燃烧,并且有烟。如果是无烟煤,需很长时间才能燃烧,几乎没有火焰,也没有烟。”

    原来如此!

    一众大臣恍然,原来煤炭还分烟煤和无烟煤。

    钱唐又问:“殿下,这无烟煤一日可开采多少,是否真的有足够的量供百姓使用?”

    事实上,昨天晚上,钱唐就在思考了一晚上关于这无烟煤的问题,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朱雄英笑着回道:“只需只要人手管够,每日供应多少,都不成问题。”

    事实上,在华夏大地上,无烟煤占总煤炭量的十分之一,在后世,年产可达两亿吨。

    而如今自己已经在方山那边探明,那里的无烟煤埋藏并不深,所以开采起来相对简单许多,就像他刚刚说的那样,只要人手管够,每日的产量足够供应整个京师百姓取暖的需求。

    至于全国而言,煤炭最要集中在山西一块。

    如果那一块彻底开发起来,供全国上下使用完全不成问题。

    朱雄英继续道:“由于严寒,如今京师涌入了不少流民,孤也想好了,可以招募这些流民去挖煤,他们如今饥寒交迫,处于生死的边缘,让他们去挖煤不仅解决了人手的问题,还可以以工代赈,让他们免于冻死饿死。”

    众大臣闻言,都是大喜过望。

    让朝野上下都头痛不已的百姓取暖问题,竟然被皇太孙一个无烟煤给轻巧的解决了,而且还顺带解决了京师流民安置的问题。

    不过钱唐还有问题:“殿下,这无烟煤成本多少,又卖多少钱一斤呢?”

    无烟煤虽好,但如果价格太贵的话,那也会让普通百信望而却步,最终沦为达官贵人才能使用之物,也便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朱雄英笑道:“三个钱,只需要三个钱,朝廷已经稳赚不赔了!”

    五个钱?

    众大臣再一次哗然。

    要知道如今的京师,木炭已经卖到了三四十个钱一斤,而这无烟煤却只需要区区三个钱,这简直就是百姓们的福祉啊!

    如果真如皇太孙所言,那这个小小的无烟煤,便可以救活不知道多少百姓。

    “臣等,恭贺皇太孙殿下!”

    一众原本被皇太孙召来开早会的大臣们,此刻却在文华殿的殿门前,齐齐跪倒,高呼皇太孙殿下千岁。

    不远处的朱元璋,心中同样久久不能平静,嘴里低声呢喃:“咱大孙能归来,真是老朱家之幸,咱大明之幸啊!”

    这一刻,朱元璋的眼角微微湿润。

    他朱元璋打下这大明江山,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他,但是谁又知道,这对于他朱元璋而言,又何尝不是一副千金重担呢?

    蒙元留下了一个破败的山河,他朱元璋要将她收拾起来。

    多少个夜晚,他夜不能寐,心中想着的都是江山社稷,多少个清晨,他早早爬起来,为了还是这个江山社稷。

    就像他自己写的一首诗那样,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何似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坐拥江山,他何尝不想享福享乐?

    可是这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的穷苦百姓,大明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让他没有一日能够放心得下。

    特别是这漫漫的凛冬,每一个冻死的百姓,都让他心中如针刺一般疼痛。

    所以他这么多年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但是今天,他的大孙,大明的皇太孙,却帮他解决了一个就连他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他扛起了这千斤重担。

    这让他欣慰之余,更是喜不自禁。

    大明的未来,将有着一个比自己还强的主人带领,这让他那一颗从来没有敢放下过的心,在这一刻,放了下来。

    就在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的时候,只见那边的朱雄英笑道:“这一切,都倚仗皇爷爷的英明决断,要贺的话,也得先贺皇爷爷!”

    朱雄英并非矫情,而是如果没有朱元璋支持,他就算有拳拳报国之心,万般的能耐,也不能像如今这般,只是用简单的话语和行动,便真正的为大明,为这个时代做一件足以让天下百姓收益的好事。

    “臣等,恭贺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再拜,三呼万岁。

    “诸位请起!”

    朱雄英抬起双手,一张年轻的脸上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多的谦逊,开口道:“孤只是偶然巧得无烟煤这东西,但真正要实施起来,还需要诸位臣工的鼎力相助,其中的关键和细节还需诸位臣工仔细斟酌,地方官员的通力配合,如此才能让无烟煤真正给咱大明的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臣等,遵命!”众大臣齐齐开口。

    不远处,朱元璋看着文华殿前意气风发的朱雄英,心中满意,脸上都是笑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65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作者:反游猫所写的《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为转载作品,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介绍:
穿越到大明朝。
黄雄英开局死了个爹,朱元璋开局也死了一个儿子。
阴差阳错。
黄雄英将朱元璋认作爷爷。
两人就此成了爷孙。
可渐渐的……
黄雄英发现,他好像认错了爷爷,但又好像没错……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