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天马之歌TXT下载天马之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马之歌全文阅读

作者:羽山苏东坡     天马之歌txt下载     天马之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章 求天马(11)太后丧礼隆且简 饭含大敛遵丧仪

    “祭奠礼毕!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退后!”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伤心欲绝的汉武帝和卫皇后等人慢慢起身往后退出了殿外。

    “饭含礼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恭请使者进东海夜明珠!”丞相薛泽再次高声喊道。

    只见一位年轻女招魂使者手捧盛有东海夜明珠的锦盒轻轻地走进了长信殿。

    “恭请陛下为太后行饭含礼!”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母后——!”汉武帝一边哭喊着,一边缓步走到太后的含床之前。

    “恭请陛下取下太后口中的角柶,放入东海夜明珠!”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泪水涟涟的汉武帝听到喊声后,立即弯下腰去,伸出右手取出太后口中的角柶,轻轻地放在含床旁边的木盘中。

    随后,汉武帝从年轻女招魂使者手捧的锦盒中取出东海夜明珠,轻轻地放入太后的口中。

    “恭请使者进米粒碎玉!”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一位年轻女招魂使者手捧盛有米粒碎玉的锦盒轻轻地走进了长信殿。

    “恭请陛下为太后放入米粒碎玉!”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汉武帝缓缓地从年轻女招魂使者手捧的锦盒中取出米粒碎玉,一点点地放入太后的口中,直到盈口才停下来。

    “饭含礼毕!恭请陛下暂且退下,哀悼如仪!”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汉武帝听到后,当即退出殿外,与卫皇后等人遵照丧仪继续哀悼。

    翌日上午,丧礼继续进行。

    “大敛礼始!”丞相薛泽再次高声喊道。

    “上大敛衣!”中年女招魂使者听到丞相薛泽的叫喊声后,立即对年轻的女招魂使者发出命令。

    只见十六位年轻的女招魂使者表情肃正,小心翼翼地手捧着太后生前所穿的一百称锦衣绣服,依次穿过汉武帝和卫皇后等人的面前,来到了太后的含床之前。

    中年女招魂使者则在口中念念有词“凤翔九天,太后安息”之后,开始为太后穿起生前最喜欢的一称锦衣绣服。其余九十九称则暂时放在含床边上。

    “进银缕玉衣!”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八位年轻女招魂使者用大木盘抬着一副特制的银缕玉衣走进来长信殿。

    “恭请使者为太后着银缕玉衣!”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中年女招魂使者当即指挥着八位年轻女招魂使者将银缕玉衣放在太后的含床边上,并十分小心地将银缕玉衣从中间接缝处打开。

    “恭请使者为太后移身!”中年女招魂使者一边双手额庆,一悲戚地喊道。

    嗣后,中年女招魂使者再次指挥八位年轻女招魂使者将小敛过的太后遗体缓缓地移入银缕玉衣,并仔细地将接缝处用银丝线全部缝好。

    “着衣毕!恭请使者暂退!”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女招魂使者听到吩咐后,当即退出了殿外。

    “进棺椁!”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只见头缠白色孝带的十六位期门武士抬着金丝楠木棺椁慢悠悠地走到了长信殿外的东面台阶上。

    “正棺!”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听到喊声后,立即缓缓地抬着棺椁转过身来,将棺椁镌刻有“奠”字的一头放在朝南的方向,另一头放在朝北的方向,然后轻轻地放在两根东西横放的宽枕木上。

    “启棺!”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只见十六位期门武士分列棺椁两边,缓缓地将棺椁盖移下来,靠放棺椁右边。

    “恭请期门武士将太后遗体移入棺椁!”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听到吩咐后,十六位期门武士迅速地走进长信殿,分列于太后的含床两侧。

    “起含床!”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立即轻缓地抬起含床。

    “走!”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抬着含床亦步亦趋地走出来殿外,来到了东面台阶的棺椁旁边。

    “落含床!”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随即将含床轻轻地放在地面上。

    “正含床!”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立即将含床转了过来,使得太后的头脚分别朝向南北方。

    “恭请期门武士为太后落棺!”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十六位期门武士小心翼翼地将太后遗体从含床上抬起来,缓缓地放入棺椁之中。

    “落棺毕!恭请期门武士暂且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十六位期门武士听到吩咐后,当即退了下去。

    “恭请使者为太后整理!”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中年女招魂使者快速地走到棺椁旁边,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太后遗体,口中念念有词“凤舞于天,太后安息”一番,然后弯下腰去,用手将银缕玉衣轻轻地抚了抚。

    接着,中年女招魂使者站立起来,转身用双手将含床上的九十九称锦衣绣服依次放入棺椁之中。

    “整理完毕!恭请使者进行下一环节!”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中年女招魂使者当即肃穆地站立在棺椁旁边。

    “恭请使者为太后进贡奇珍异宝!”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十六位年轻女招魂使者依次用双手捧着装有奇珍异宝的锦盒来到了太后的棺椁旁边。

    中年女招魂使者则一一接过十六位年轻女招魂使者手中的锦盒,将它们放入了棺椁之中。

    “进贡珍宝礼毕!恭请使者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中年女招魂使者和年轻女招魂使者当即称诺退了下去。

    “恭请期门武士为太后盖棺!”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退在一旁的十六位期门武士立即走上前去,合力将棺椁盖轻缓地放了上去,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盖棺毕!恭请期门武士将含床撤回!”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听到吩咐后,十六位期门武士便将含床撤回长信殿中。

    “恭请使者为棺椁盖上锦衾!”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速为太后棺椁盖上锦衾!”中年女招魂使者指令四位年轻女招魂使者迅速地给太后棺椁盖上了锦衾。

    “恭请使者暂且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招魂女使者齐声答道。

    “恭请期门武士将太后棺椁移入长信殿!”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十六位期门武士快速地分列于棺椁两旁。

    “起棺!”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起!”十六位期门武士齐声呐喊,缓缓地将棺椁移往长信殿中。

    “正落棺!”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诺!”十六位期门武士轻缓地将太后棺椁放在两根东西横放的宽枕木上。

    “移棺完毕!恭请期门武士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十六位期门立即称诺退下。

    “大敛礼毕!”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三章 求天马(12)升铭旌柩车起行

    “恭请使者为太后升铭旌!”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中年女招魂使者手持穿在竹竿上的三尺宽、九尺长的丝帛铭旌,缓步走到长信殿西面门口的屋檐下,一步一步登上云梯,将丝帛铭旌挂在象征太后魂魄依附的名叫“重”的木柱上。瞬时展开的铭旌正面上部画有太后的遗像,下部画有日月飞凤,象征太后魂魄暂时依附在“重”上。铭旌背面则有小篆书写的“皇太后之柩”五个大字。

    “升铭旌礼毕!恭请使者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中年女招魂使者称诺退下。

    “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祭拜灵柩!”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母后!”

    “母后!”

    “太后!”

    “太后!”

    ……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人遵照事先定好的丧仪,开始祭拜起来。

    接下来的三天,汉武帝和卫皇后又先后接待了匈奴等外藩致丧代表和王公大臣们的致丧。

    七天之后,遵照孝文皇帝的短丧诏,合葬皇太后与孝景皇帝于阳陵的丧礼如期进行。

    “恭请期门武士为太后起棺辒辌车!”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十六位期门武士听到吩咐后,立即来到长信殿中太后的棺椁两侧。

    “起棺!”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起!”十六位期门武士大声呐喊道。随后,他们抬着太后棺椁缓步走出了长信殿。

    待到殿门外的辒辌车旁,丞相薛泽再次高声喊道:“落棺!”

    “诺!丞相大人!”十六位期门武士齐声答道。

    “上辒辌车!”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起!”十六位期门武士再次齐声呐喊,轻轻地抬起太后棺椁放到了辒辌车上。

    “恭请使者为太后棺椁覆盖铭旌!”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中年女招魂使者缓步登上长信殿西面屋檐下的云梯,双手取下挂在“重”木柱上的丝帛铭旌。然后又一步一步地退了下来,恭敬地将铭旌覆盖在辒辌车里太后的棺椁上面。

    “覆盖铭旌礼毕!恭请使者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中年女招魂使者称诺退下。

    “恭请期门武士取重,倚放于殿门之西!”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四位期门武士手持铁锹,小心翼翼地将“重”从地里挖出,稍作清理之后,即将其倚放在殿门西侧。

    “奏哀乐!”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早已候在一旁的皇家哀乐队听到指令后,当即奏起了出殡的哀乐《薤露》歌。乐声哀伤悱恻,反复连绵,闻者无不垂泪感伤。

    “恭请期门武士驾驭八马辒辌车!”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期门武士中的善驭者当即称诺上前,执辔准备。

    “恭请陛下和各位至亲重臣、皇亲国戚手执麻引随车前行!恭请皇后娘娘等于午时前往阳陵祭奠!”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

    “诺,丞相大人!”

    ……

    “柩车起行!”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八位期门武士驭者当即答道,随后轻轻地拉着马缰,缓慢前行。

    哀容满面的汉武帝和各位至亲重臣、皇亲国戚手执麻引,列于柩车两侧,缓步跟上。丞相薛泽亦手执一把蓬松的灵魂麻引跟在旁边,时不时地挥动着,引导着太后的灵魂朝着阳陵的方向走去。

第三章 求天马(13)挽歌哀伤路祭涌

    “唱挽歌!”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紧随其后的两百名年轻俊秀的挽郎齐声称诺,声音哀恸地唱起了《薤露》挽歌。

    “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

    更复落——,

    人死一去——

    何时归——!

    “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

    更复落——,

    人死一去——

    何时归——!

    ……”

    挽郎的歌声悲切凄然,气势沉雄,循环不断。汉武帝等人忍不住地跟着哼唱起来。

    “太后灵柩出宫了!”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太后千古!太后千古!”

    两百名挽郎齐声大喊。

    期门武士驭者牵引着太后灵柩缓缓地出了长乐宫南门,穿过了覆盎门,迤逦转向了长安城东,一路向北,直奔渭河北岸的阳陵而去。

    当一行人路过宣平门的时候,右内史杨琨正率领一干官员,在路边摆好了祭品,准备祭奠皇太后。

    “陛下,请留步!请允许臣右内史杨琨一行路祭皇太后!”右内史杨琨施礼请求汉武帝道。

    “善!停柩!有劳杨大人了!”汉武帝面色哀切地说。

    “谢陛下!”右内史杨琨施礼称谢。随后,他转过身来,大声地吩咐道:“上祭品!”

    早已备好的牛、羊等牲祭和果、桃等素祭立即被摆到了太后的柩车之前。

    “一拜!”

    “献牲祭!”

    “二拜!”

    “献素祭!”

    “三拜!”

    “太后千古!”

    右内史杨琨等一干官员行礼如仪。

    “路祭完毕!恭请陛下继续前行!”右内史杨琨谦恭地大声喊道。

    “善!有劳杨大人!起柩前行!”汉武帝一边谢过右内史杨琨,一边下令继续前进。

    “起柩前行!”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陛下!”

    “诺,丞相大人!”

    期门武士驭者连声称诺,执辔继续前行。

    当一行人来到渭河北岸的时候,左内史曹莽正率领一干官员在路边等候。

    “陛下,请留步!请允许臣左内史曹莽一行路祭皇太后!”左内史曹莽施礼请求汉武帝道。

    “善!停柩!有劳曹大人!”汉武帝依然面色伤感地说。

    早已备好的牛、羊等牲祭和果、桃等素祭立即被摆到了太后的柩车之前。

    “一拜!”

    “献牲祭!”

    “二拜!”

    “献素祭!”

    “三拜!”

    “太后千古!”

    左内史曹莽等一干官员行礼如仪。

    “路祭完毕!恭请陛下继续前行!”左内史曹莽谦恭地大声喊道。

    “善!有劳曹大人!起柩前行!”汉武帝仍然一边谢过左内史曹莽,一边下令继续前进。

    “起柩前行!”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陛下!”

    “诺,丞相大人!”

    期门武士驭者连声称诺,执辔继续前行。

    当一行人走到阳陵不远的地方时,阳陵使者王渠正率领修陵的一干官员在路边等候。

    “陛下,请留步!请允许臣阳陵使者王渠一行路祭皇太后!”阳陵使者王渠施礼请求汉武帝道。

    “善!停柩!有劳王大人!”汉武帝面色戚然地说。

    早已备好的牛、羊等牲祭和果、桃等素祭立即被摆到了太后的柩车之前。

    “一拜!”

    “献牲祭!”

    “二拜!”

    “献素祭!”

    “三拜!”

    “太后千古!”

    阳陵使者王渠等一干官员行礼如仪。

    “路祭完毕!恭请陛下进入陵园!”阳陵使者王渠恭敬地大声喊道。

    “善!有劳王大人!入园!”汉武帝仍然一边谢过阳陵使者王渠,一边下令柩车入园。

    “起柩入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陛下!”

    “诺,丞相大人!”

    期门武士驭者连声称诺,执辔缓缓地进入了阳陵陵园。

第三章 求天马(14)天马明器厚陪葬

    “陛下,请看神道两侧的六匹石刻天马!遵照孔大人的指示,微臣紧急寻觅全国顶级工匠,七天七夜,不眠不休,日夜赶工,选采终南山上等大理石材,精雕细刻,终于不辱使命,在最后时刻完工了!”阳陵使者王渠迫不及待地对汉武帝说。

    “善!善!善!这六匹石刻天马果然雕工精细,线条流畅,神态飞扬,昂然啸立,不愧是大汉顶级工匠的杰作!母后在天之灵应该可以告慰了!朕要重重有赏!传朕旨意:所有雕刻天马工匠及其他修陵工匠一律赏金百斤!”汉武帝略显高兴说。

    “陛下有旨:所有雕刻天马工匠及其他修陵工匠一律赏金百斤!”宦者令韩襄高声喊道。

    “谢陛下圣恩!”雕刻天马工匠和修陵工匠伏地跪谢。

    “平身!”汉武帝吩咐道。

    “谢陛下!”雕刻天马工匠和修陵工匠一边谢恩,一边站立起来。

    “陛下,请暂且停下!先由臣来安排一下吧!”丞相薛泽走到汉武帝的身边,恭敬地请示道。

    “善!丞相大人!一切就听你安排吧!”汉武帝谕示道。

    “谢陛下信任!下面就由臣来主持入葬仪式吧!”丞相薛泽恳切地说。

    “善!开始吧,丞相大人!”汉武帝再一次喻示道。

    “诺,陛下!”丞相薛泽施礼答道。

    “陈明器——!”丞相薛泽转过身来,对着送葬队伍高声喊道。

    只见位于送葬队伍后面的由一千期门武士护卫的装有太后陵墓明器的马车缓缓向前,直奔墓门而来。

    “启墓门!”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十六位期门武士缓缓地打开硕大沉重的石墓门。

    “恭请期门武士进明器!”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装有太后陵墓明器的马车已经停在了阳陵东北太后陵园门口。

    一千名期门武士依次从马车上将明器搬下来,按照丞相薛泽的安排逐一送进墓中。

    “进五谷!”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第一组一百名期门武士分别捧着黍二十瓮、菽二十瓮、稷二十瓮、稻二十瓮、麦二十瓮,表情肃穆地走进陵墓中,摆放整齐后又轻轻地走出来,肃立在原地。

    “进乐器!”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二组一百名期门武士分别捧着钟十件、罄十件、缶十件、镈十件、埙十件、箫十件、笙十件、琴十件、瑟十件、筑十件、竽十件等乐器,表情肃穆地送进墓中,摆放整齐后又轻轻地走出来,肃立在原地。

    “进常器!”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三组一百名期门武士分别捧着瓷碗二十件、陶罐二十件、筲二十件、杖二十件、几二十件、盖二十件、瓦灶二十件、瓦釜二十件、瓦甑二十件、瓦鼎二十件、瓦案二十件、瓦勺二十件、瓦大杯二十件、瓦小杯二十件、瓦饭槃二十件、瓦酒尊二十件等常器,表情肃穆地送进墓中,摆放整齐后又轻轻地走出来,肃立在原地。

    “进陶偶!”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四组一百名期门武士分别捧着无臂男陶偶五十件,无臂女陶偶五十件,表情肃穆地送进墓中,摆放整齐后又轻轻地走出来,肃立在原地。

    “进丝织品!”

    ……

    “进山珍!”

    ……

    “进野味!”

    ……

    “进书籍!”

    ……

    “进舆图!”

    ……

    “进金银玉器!”

    ……

    “陈明器礼毕!”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三章 求天马(15)驱鬼宣策终入葬

    “恭请招魂使者驱鬼!”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表情肃穆的中年女招魂使者手持桃木佩剑,缓步走到墓室前面,一边挥舞着桃木佩剑,一边念念有词。

    女招魂使者一会儿忽如疾风骤雨,剑雨落纷纷,一会儿忽似醉酒美人,袅袅步婷婷,一会儿忽像太极柔拳,行云恰流水。

    驱鬼词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肃寂。

    “东方之鬼魅兮——

    彼远离兮——!

    西方之鬼魅兮——

    彼即离兮——!

    南方之鬼魅兮——

    彼速离兮——!

    北方之鬼魅兮——

    彼疾离兮——!

    前方之鬼魅兮——

    彼远离兮——!

    后方之鬼魅兮——

    彼即离兮——!

    左方之鬼魅兮——

    彼速离兮——!

    右方之鬼魅兮——

    彼即离兮——!

    上方之鬼魅兮——

    彼飞离兮——!

    下方之鬼魅兮——

    彼游离兮——!

    宇方之鬼魅兮——

    彼翱离兮——!

    宙方之鬼魅兮——

    彼翔离兮——!”

    “驱鬼礼毕!恭请使者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中年女招魂使者称诺退下。

    “恭请太常孔臧大人宣读谥策!”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太常孔臧一边答道,一边走上墓室前面,开始朗声宣读起来。

    “皇太后王氏,讳名娡,右内史槐里人氏,燕王臧荼之后裔,温婉娴淑,美若天人,惊艳四里。

    侍奉先帝经年,体贴入微,居功至伟,终封皇后。梦日入怀,诞育陛下。含辛茹苦,抚育有方。主掌后宫,德冠群芳。妃嫔和睦,上下一心。子嗣繁盛,开枝散叶。

    及先帝崩殂,皇太后折冲樽俎,上协调于太皇太后,下联络于文武群臣,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数挽危局于惊涛骇浪,屡护陛下于微澜乍起。

    嗣后陛下亲政,皇太后坐镇后宫,鼎力支持。既取悦于太皇太后又取悦于长公主,妥为处理陈皇后巫蛊之事,稳固陛下皇权于无形之中。

    后至卫氏子夫生子刘据,乃于陈皇后废居长门宫后,力主敕封卫皇后,掌理后宫。卫皇后性情温和,识大体明大义,赞襄陛下,功勋卓著。

    皇太后薨逝,举国哀恸。陛下和卫皇后等茶饭不思,哀伤欲绝。太后千古,世人皆悲。遵诏简办,礼仪如常。

    大礼既成,吉时将至。速速入葬,伴同先帝。魂魄安宁,太后永生!”

    “宣读谥策礼毕!恭请太常孔臧大人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太常孔臧承诺退下。

    “恭请期门武士落棺!”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只见十六位期门武士轻轻地将太后棺椁从辒辌车上移下来,缓缓地放在早已摆放好的枕木上。

    “入葬!”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母后!”

    “母后!”

    “太后!”

    “太后!”

    ……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人顿时痛哭起来,泪水忽如倾盆雨,天地为之同悲,群山为之肃穆,松涛为之呜咽,渭河为之哀伤,细雨为之骤下。

    十六位期门武士缓慢地抬起棺椁走进墓中,将棺椁安放在早已堪舆而定的吉位上,肃然地退了出来。

    “恭请期门武士关闭墓门!”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三章 求天马(16)赠丧虞祭守仁孝

    “恭请陛下行赠丧礼!”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恭请陛下就位,敬赠玉珪!”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神情肃然的汉武帝用双手捧着紫巾包裹的直径一尺的玉珪,缓步走到墓前,恭敬地举过头顶,轻轻地放在祭桌上,然后伏地跪拜。之后,慢慢站立起来,缓步走回了原位。

    “恭请陛下敬赠冥币!”丞相薛泽继续高声喊道。

    汉武帝再次用双手捧着玄黑色丝帛包裹的千万贯冥币,缓步走向墓前,恭敬地举过头顶,轻轻地放在祭桌上,然后伏地跪拜。之后,慢慢站立起来,缓步走回了原位。

    “恭请阳陵使者将赠物入藏陵园祭室!”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诺,丞相大人!”阳陵使者王渠一边称诺答道,一边指挥着守灵陵武士将赠物运往陵园祭室。

    “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再拜,请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恸哭如仪。

    “赠丧礼毕!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返回长信宫!”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恭请期门武士封土成墓!”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一个时辰之后,汉武帝和卫皇后等随后坐着马车回到长安城长信宫。

    “恭请陛下为太后立重!”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只见面色悲切的汉武帝从期门武士手中接过长信殿门西面原来立的“重”,缓步走入已经设置为皇太后祭室的偏殿,将“重”轻轻地放在祭桌中间的木龛中,然后退到祭桌前跪拜起来。

    “母后!您的重已经由朕为您立在偏殿,恳望母后魂魄有灵,翔飞九天之时,尽早依附于重!”

    “朕定会谨记母后教诲,永世不忘翦灭匈奴。母后国丧守孝期满,朕决意与卫青等商议练兵之法,力争早日练成大汉骑兵!”

    “母后!屈子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朕愿母后在天之灵速速依附于重,时刻陪伴朕的左右!朕定会按时祭拜母后之重!”

    “母后千古——!”

    “母后千古——!”

    汉武帝低声地哭祭。

    “太后立重礼毕!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为太后虞祭初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敬献牲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早已备好的猪、牛、羊等十二种牲祭分别由宫女们端上祭桌上来。

    “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一拜!”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立即跪拜如仪。

    “敬献素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早已备好的寿桃、苹果、香梨等十二种素祭分别由宫女们端上祭桌上来。

    “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二拜!”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再次跪拜如仪。

    “敬献玉祭!”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早已备好的玉碗、玉碟、玉盘等十二种玉祭分别由宫女们端上祭桌上来。

    “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等三拜!”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汉武帝和卫皇后等跪拜如仪。

    “虞祭初祭礼毕!恭请陛下和皇后娘娘暂且退下!”丞相薛泽高声喊道。

    第二天和第三天,在丞相薛泽的主持下,汉武帝和卫皇后等继续进行虞祭二祭和三祭。

    随后又进行了先皇帝孝景皇帝和皇太后合葬阳陵的祔祭。

    接下来的三十六天,汉武帝和卫皇后等遵照孝文皇帝的短丧诏,继续为皇太后守孝如仪。

第三章 求天马(18)追查有果“牛皇”怒

    “快说说真相到底如何?”汉武帝急切地问道。

    “诺!陛下!据侯府匈奴厨师交代,陟安侯於单太子是被匈奴伊稚斜单于秘密派人毒死的。”

    “这位伊稚斜单于,颇有当年其先祖冒顿单于射杀其父头曼单于的狠毒。此次毒杀陟安侯於单太子一事,精准清除单于大位的竞争者,更加充分地证明了他的狠毒,绝非一般的狠毒。”

    “这位伊稚斜单于,在听闻陛下封侯於单太子之后,大为惊恐,深怕陛下借兵于於单太子,助其返回匈奴夺取单于大位,故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奔赴长安吊丧皇太后薨逝国葬之际,秘密派人重金收买了陟安侯府的匈奴厨师,令其悄悄地在於单太子最爱吃的烤羊腿中加入了匈奴产的红黄色砒霜。”

    “这种红黄色砒霜,原本并无味道,又恰与烤羊腿熟透后的颜色一致,从而使得陟安侯於单太子并未注意,在过量使用后即出现七窍流血症状,迅即暴亡了。廷尉府的仵作经过详细勘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臣今天早上刚刚得到敖东壮的飞鸽传书,说是伊稚斜单于已经秘密率领三万骑兵南下,目前已接进汉匈边境,正在游弋之中。”

    “陛下,此次陟安侯於单太子暴亡之事,正是我大汉进攻匈奴、生擒伊稚斜单于的最好借口!臣恭请陛下圣裁!”廷尉张汤义愤填膺地说。

    “张汤,朕知晓了!伊稚斜单于确实欺朕太甚,竟然秘密派人在朕的眼皮底下毒死了朕的贵宾,是可忍,孰不可忍?”汉武帝强压着心底的怒火,忿忿地说。

    “张汤,等一下你在朝会上向各位大臣们汇报一下,先听听各位大臣们的意见再做决定吧!”汉武帝余怒未消地谕令道。

    “诺!陛下请!”廷尉张汤一边称诺答道,一边施礼请汉武帝上朝。

    在廷尉张汤汇报完陟安侯於单太子暴亡一事的真相后,文武群臣顿时义愤填膺起来,纷纷指责伊稚斜单于欺我大汉太甚。

    “各位卿家,有何看法尽管大声说来?”汉武帝扫视了一下文武群臣,沉静地说。

    “陛下,臣愿率领三万骑兵,立即出击匈奴,活捉伊稚斜单于,为陟安侯於单太子报仇雪恨!”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疾步走到中间,大声地对汉武帝说。

    “卫将军勇气可嘉!不愧是朕的车骑将军!暂且退下!先听听其他卿家的意见吧!”汉武帝欣悦地说。

    “诺,陛下!”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称诺退下。

    “陛下,臣以为不可!”丞相薛泽快步走到中间,朗声说道。

    “为何?”汉武帝不解地问道。

    “陛下圣鉴!我大汉适逢皇太后薨逝国葬之际,遭遇如此耻辱之事,理应主动出击,以雪耻辱。但此时出击,不仅时机不对,而且胜算不大。”丞相薛泽深切地说。

    “丞相可否详说?”汉武帝谕示道。

    “陛下!我大汉自高祖立国以来,即深受匈奴困扰,历代先皇为翦灭匈奴殚精竭虑,但始终难有成效。幸赖陛下宏图大志,经略四方,数次派遣卫将军和各位将军出击匈奴,谋马邑,收河套,筑朔方,斩羽翼,龙城大捷更是打破匈奴不可战胜之神话。”

    “但臣之所以判断现在出击匈奴时机不对,胜算不大,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丞相接着详说!”汉武帝饶有兴味地谕示道。

第三章 求天马(19)君臣详定复仇计

    “诺!陛下!”丞相薛泽当即称诺答道。

    “时机不对的原因之一在于,此时已届初秋,正值匈奴秋高马肥之际,匈奴骑兵士气旺盛,兵强马壮,早已对我大汉磨刀霍霍,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从西北和北方多个旧有长城烽燧入侵汉境,使我汉军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时机不对的原因之二在于,匈奴伊稚斜单于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趁着我大汉皇太后薨逝国葬之际,毒杀陟安侯於单太子,定点清除单于大位的最大竞争者,充分说明匈奴早有准备,刚才张大人所说的伊稚斜单于已经率领三万骑兵游弋在汉匈边境即是明证。只要伊稚斜单于执意南下汉境,我大汉边防部队恐怕难以招架,只会重蹈被蹂躏的覆辙,官民损伤在所难免。”

    “胜算不大的原因之一在于,我汉军三万骑兵的战斗力较之匈奴三万骑兵的战斗力,差距甚大。若说是天壤之别,可能有些夸大,但若说是差距不止一点点,应该是中肯的。这一点,相信卫将军和各位将军应该比臣更加清楚。”

    “胜算不大的原因之二在于,两个月之前,卫将军提出的备战匈奴的八大举措,修长城、固河防,屯移民、垦河套,奖养马、充军马,设马苑、拓来源,强军训、秘备战,训骑兵、重机动,选良马、作军马,筹军费、备物资,迄今尚未完全实施。以我大汉的现有实力,要想彻底翦灭匈奴,必须继续忍辱负重,在未来一至两年的时间里,充分落实卫将军提出的备战举措。只要这些举措充分落实,相信届时即是我大汉翦灭匈奴的最佳时机。”

    “臣句句肺腑,字字真情,忠君为国,天地可鉴。臣自认为与陛下翦灭匈奴宏图大志绝无二样,臣深愿陛下圣鉴!”丞相薛泽语气铿锵地说。

    “臣附议!”御史大夫公孙弘快步走到中间,大声地说道。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

    文武群臣纷纷表示赞同。

    “善!就依丞相所言,按照卫将军的八条备战举措,迅速落实,力争在一至两年时间里,提升我大汉翦灭匈奴的实力。到时一雪前耻,告慰我大汉列祖列宗和母后的在天之灵。”汉武帝兴奋地说。

    “陛下英明!”

    文武群臣齐声赞贺。

    “拟诏:奉天法地,皇帝若曰:从即日起,朕决意举全国之力,劳苦一代人,永世解决匈奴问题,以根除大汉边民的匈奴之患,实现翦灭匈奴的千秋伟业。故此,朕决意谕令卫青督率边境守卫部队会同边郡整修秦朝旧有长城烽燧,巩固黄河河防,会同霍去病训练军队,尤其是训练骑兵机动部队,谕令大农令郑当时负责河套地区的移民屯垦,谕令养马苑中丞李忠负责新旧养马苑军马驯养,谕令丞相薛泽负责筹措军费和军用物资。此外,谕令太常孔臧和廷尉张汤妥为处理陟安侯匈奴於单太子善后事宜。此诏!”汉武帝一锤定音地说。

    “臣等遵旨!”丞相薛泽、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御史大夫公孙弘等齐声答道。

第三章 求天马(20)始巡边郡养马苑

    第二年春夏之际,天朗气清,风和日丽。金碧辉煌的未央宫,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早朝在前殿例行开始。

    “各位卿家,朕决意巡行边郡养马苑,实地查看我大汉军马家底,不知各位有何建议?”汉武帝和颜悦色地说。

    “陛下,臣赞同!陛下乃千古雄主,志在翦灭匈奴,此志震古烁今。此次巡幸,若是能查清我大汉军马家底,定可为陛下实现宏图大志创造有利条件。臣所负责筹措的军用物资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一年之后,定可筹措完成十万将士的军用物资。请陛下放心!”丞相薛泽走到中间,施礼赞和道。

    “善!有了丞相的精心筹措,朕的心里又增添了几分战胜的把握!”汉武帝颇为高兴地说。

    “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等份内之事!”丞相薛泽谦恭地答道。

    “陛下,臣愿做随行护卫!恳请陛下允准!”卫青有些急切地走到中间,大声地说道。

    “善!此行有了卫将军的随行护卫,朕就放心多了!朕准了!”汉武帝点了点头,恳定地说。

    “谢陛下信任!臣定当不辱使命,精心谋划,全力护卫,确保陛下此行无虞!”卫青毫不犹豫地答道。

    “诺!陛下!”卫青迅即答道。

    “陛下,臣认为此行不可!”御史大夫公孙弘亦快速走到中间,施礼说道。

    “公孙大人,有何不可?”汉武帝一脸疑惑,有些纳闷地问。

    “陛下,请容臣细禀。”公孙弘似乎胸有成竹地答道。

    “陛下乃九五至尊,万乘之躯,非凡夫俗子可比。此行需时较长,一路关山险阻,数不胜数,若有任何差池,皆是我大汉不可承受之重。故此,臣恳请陛下三思!是否可由卫将军代行巡视?”

    “公孙大人多虑了!朕此行意义重大,是落实卫将军八条备战举措的重要内容之一。此行只有朕御驾亲往,才能引起边郡养马苑的高度重视,亦只有军马源源不断地得到繁殖、驯育,我大汉骑兵部队才有可能与匈奴骑兵决一死战。上次求马令呈献的两千匹宝马,虽然多数交由霍去病训练,但是数量毕竟有限。因而,此行事关大汉生死存亡,又有卫将军随行护卫,公孙大人不必担忧!”汉武帝条分缕析地说。

    “诺!陛下!臣惶恐!”御史大夫公孙弘亦谦卑地答道。

    “臣等赞同!”

    文武群臣齐声称赞。

    “善!君臣同心,其利断金!看来我大汉击败匈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汉武帝兴奋地说。

    “陛下圣明!”文武群臣齐声赞贺。

    “善!此次朕出行期间,政务大事皆有丞相处理,弹劾谏议皆有公孙弘处理,其他文武群臣各司其职,确保朕此行无有后顾之忧。三天之后,朕正式启行。”

    “诺!陛下!臣等遵旨!”文武群臣齐声称诺。

    三天后,汉武帝的巡行车队从长安出发了。

    只见汉武帝的冕车装饰华丽,锦蓬丝衬,纛旗飘扬,车身庞大。前面由两名技艺纯熟的奉车都尉驾驶着四匹青骢马,缓缓地行走在队伍的中间。卫青骑着一匹红骍马跟随在汉武帝的冕车右边,机警地巡视着周围的情况。

    队伍绵延有十余里,前军有身着铠甲的四千期门武士先行开道,后军有身着铠甲的四千期门武士殿后,中军有身着铠甲的两千期门武士护卫汉武帝。

    车粼粼,马萧萧,旌旗猎猎,随风漫天。人肃肃,铠熠熠,刀枪剑戟,亮光闪闪。一路往西北蜿蜒前行。

第三章 求天马(21)大风起兮纛旗倾

    “呜——呜——呜——”

    “呜——呜——呜——”

    ……

    突然,一阵阵风吹山谷的声音开始不间断地响起。

    “韩襄,外面是何声音?”坐在冕车里的汉武帝好像听到了一种异样的声响,不解地问。

    “陛下,是山谷风的声音!似乎越刮越大了!”宦者令韩襄迅即答道。

    “卫青何在?”汉武帝急切地问道。

    “臣在!”

    护卫在冕车一侧的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迅即答道。

    “传朕口谕,快速寻找避风坡,就地扎营,务必在大风到来之前全部完成!”汉武帝似乎有些焦心地谕令道。

    “诺!陛下!”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当即称诺。

    “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喊道。

    “末将在!”

    “末将在!”

    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高声地答道。

    “陛下口谕,快速寻找避风坡,就地扎营,务必在大风到来之前全部完成!令你二人迅速组织中军期门武士,为陛下安排避风!”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命令道。

    “遵令!”

    “遵令!”

    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当即称诺。

    “中军期门武士,迅速扎营!”奉车都尉公孙贺高声喊道。

    “侍中霍去病!”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喊道。

    “在!”护卫在冕车另一侧的侍中霍去病高声答道。

    “陛下口谕,快速寻找避风坡,就地扎营,务必在大风到来之前全部完成!令你立即向前军期门武士传谕!”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命令道。

    “诺!驾!”霍去病一边称诺,一边策马向前传谕。

    随后,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迅即策马奔向后军期门武士,高声传谕:“陛下口谕,快速寻找避风坡,就地扎营,务必在大风到来之前全部完成!”

    “呜——呜——呜——”

    “呜——呜——呜——”

    山谷风的声音似乎更加凄厉起来,风力也似乎比刚才更加兴猛起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忽然,一阵铿锵有力的诵唱高祖皇帝的歌声传到了冕车里的汉武帝耳中。

    “是公孙贺在诵唱高祖皇帝之歌吗?”汉武帝有些不甚确定地问。

    “正是,陛下!”宦者令韩襄迅即答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

    中军期门武士一边就地扎营,一边反复和唱着奉车都尉公孙贺的歌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

    未几,前军期门武士在侍中霍去病的带领下,同样也是一边就地扎营,一边反复和唱起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

    后军期门武士在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的带领下,亦是一边就地扎营,一边反复和唱起来。

    “呜——呜——呜——”

    “呜——呜——呜——”

    不大一会儿,大风卷起了阵阵沙尘,使得天空迅速地暗黑了下来。山谷两边的树木早已被大风吹弯了腰。

    汉武帝在中军期门武士的护卫下,快速地躲进了营帐。其他已经扎好营帐的期门武士,也迅速地躲了起来。

    “冕车的纛旗快要倾倒了!”不知哪一位中军期门武士突然地大叫了一声。

    说时迟,那时快,奉车都尉公孙贺一个箭步,冲出了营帐,用肩膀死死地顶住纛旗的旗杆。其他中军期门武士则怔怔地在营帐里张望着。

第三章 求天马(22)护纛有功两公孙

    “都尉大人,危险!”

    “都尉大人,快回来!”

    “都尉大人……”

    回过神来的中军期门武士大声地呼喊着奉车都尉公孙贺。

    只见满身尘土的奉车都尉公孙贺双手抓住旗杆,双眼紧闭,面部紧绷,异常吃力地用肩膀顶住行将倾倒的纛旗。

    此时,营帐外的大风愈加凶猛,天昏地暗,尘土飞扬。纛旗飒飒作响,马蹄团团旋地,冕车摇摇晃晃,山谷里甚至传来了树枝被大风折断的声音。

    “公孙贺,快回来!”面色焦急的汉武帝在营帐里走了几个来回,忍不住地大声谕令道。

    奉车都尉公孙贺似乎什么也听不见,一直在竭尽全力地用肩膀顶住纛旗旗杆,满心想要护卫纛旗矗立起来。

    因为他深知,纛旗一旦倒下,即意味着主帅有恙。

    “公孙贺,有危险,快回来!”汉武帝再一次大声地谕令道。

    奉车都尉公孙贺好像还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公孙敖,陪朕一起去救公孙贺!”汉武帝一边急切地谕令道,一边疾速地走向营帐外面。

    奉车都尉公孙敖愣了愣神,“啊”的一声,眼疾手快地伸手拦住了汉武帝。

    “陛下,不可!外面风沙太大,陛下不可犯险!”奉车都尉公孙敖高声地说。

    “公孙贺太危险了!朕若见死不救,情何以堪呐?”汉武帝坚持己见。

    “陛下九五至尊,不可犯险!纛旗鼎立,大汉永生。就让我来吧!”

    “期门武士,快护卫陛下!”

    奉车都尉公孙敖话音未落,“嗖”的一下冲出来营帐,跑向了冕车。

    汉武帝在期门武士的护卫下,心急如焚地远望着。

    “公孙贺,我来了!”奉车都尉公孙敖大喊了一声。

    “快一点!我——快要——坚持——不住了!”奉车都尉公孙贺紧咬牙关,似乎使出了浑身力气,沉沉地说。

    “莫怕!我来了!”奉车都尉公孙敖一边说着,一边摸索着用双手抓住纛旗旗杆,同时用肩膀全力地顶住纛旗旗杆。

    四周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大风呼啸的声音。

    大约一个时辰过去了,天空突然明亮起来,大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都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公孙贺!公孙敖!”早已等到焦急万分的汉武帝大喊着冲出来营帐。

    护卫的期门武士在后面紧跟着。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侍中霍去病也分别从后军和前军策马而来。

    “陛下!”

    “陛下!”

    两人一边纵身跳下马,一边大声地呼喊着汉武帝。

    汉武帝好像没有听见,只顾着冲向奉车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

    “臣救驾来迟,愿陛下责罚!”

    “愿陛下责罚!”

    两人再次大声地向汉武帝请罚。

    “无妨!无妨!快来救公孙贺、公孙敖!”已经冲到冕车跟前的汉武帝摆了摆手,急切地谕令道。

    “诺!陛下!”

    “诺,陛下!”

    两人立即一边称诺,一边呼喊着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

    “公孙贺!公孙敖!”

    汉武帝等人见到满身沙尘的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两人没有任何反应,一直保持着顶住纛旗旗杆的紧绷姿势,眼神炯炯地看着旗杆。

    “快传军医!”汉武帝见状,立即大声地谕令道。

    “陛下有令:快传军医!”宦者令韩襄高声喊道。

    “诺!陛下!”一位护卫的期门武士立即称诺,快步跑去寻找随行的军医。

第三章 求天马(23)醒脑神丸复神志

    “快把二位都尉抬进营帐!”汉武帝关切地谕令道。

    “诺!陛下!”护卫的期门武士立即走过来七八个人,手忙脚乱地将公孙贺和公孙敖抬进了营帐。

    不大一会儿,传令的期门武士就带着军医令褚健急匆匆地走进了营帐。

    “陛下,军医令带到!”期门武士一边弯腰施礼,一边高声喊道。

    “善!先退下吧!”汉武帝谕令道。

    “诺,陛下!”传令的期门武士应声称诺退下。

    “军医令,快给二位都尉诊治吧!”汉武帝关切地对军医令褚健谕令道。

    “诺!陛下!”军医令褚健一边称诺,一边放下药箱,走向床榻上的公孙贺和公孙敖。

    “公孙都尉!公孙都尉!”军医令褚健喊了两声,但两人并无回应。

    军医令褚健又伸出双手,在两人的眼前晃了晃。可是,两人依然睁大眼睛看着前方,没有任何反应。

    接着,军医令褚健又伸出双手摸了摸两人的额头,感觉也没有发烧的症状。

    随后,他赶紧将二人手腕处的衣服拉开,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别搭在二人脉搏上试了起来。

    他紧皱着眉头,屏息静气地用心试着。

    不大一会儿,他忽地站起身来,向汉武帝弯腰施礼说道:“启禀陛下,二位都尉只是护卫纛旗用力过猛,脉搏略显缓慢,气血暂时凝滞,不过并无大碍,稍事歇息即可恢复正常。”

    “善!有劳军医令!”汉武帝赞许地说。

    “请陛下放心!此乃臣份内之事,自当尽心尽力!”军医令褚健当即答道。

    “臣马上去熬制两碗姜汤,再配上臣的祖传秘药——醒脑神丸一起服下,不出两个时辰,二位都尉即会恢复正常。”军医令褚健恳切地建议道。

    “善!辛苦军医令了!”汉武帝再次赞许地说。

    “诺!陛下!臣去去就回!”军医令一边称诺,一边退出营帐。

    汉武帝和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侍中霍去病等人则在营帐里焦急地等待着。

    但是,放心不下的汉武帝在营帐里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圈,无可奈何地用双拳碰了又碰。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侍中霍去病等人则站立在床榻前,静静地守候着。

    时间不长,军医令褚健就用木盘端着两碗温热的姜汤走进来。

    “陛下!姜汤来了!”军医令褚健急切地向汉武帝禀告道。

    “善!快给二位都尉喝下!”汉武帝喜出望外,迅速谕令道。

    “诺!陛下!”军医令褚健一边称诺,一边把木盘放在床榻旁边。

    “卫将军,烦请您来喂一下公孙敖都尉。公孙贺都尉交给我来喂。”军医令褚健恭敬地对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说道。

    “善!有劳军医令!”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立即答道。

    一边说着,一边端起一碗姜汤,用小勺轻轻地舀起一勺汤汁,慢慢地喂进了公孙敖的嘴里,同时将一粒黄豆粒大小的黑色醒脑神丸塞了进去。接着,又将剩余的姜汤全部喂了进去。

    军医令褚健则用小勺将汤汁舀起一小口,慢慢地喂进公孙贺的嘴中,同时也将一粒黄豆粒大小的黑色醒脑神丸塞了进去。接着,同样将剩余的姜汤全部喂了进去。

    果然,不到两个时辰,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都相继恢复了神志。

第三章 求天马(24)都尉无恙续前行

    “咦!这是哪里?”躺在床榻上的奉车都尉公孙贺惊讶地睁大眼睛,倏地坐了起来。

    “喔!这是哪里?”躺在另一张床榻上的奉车都尉公孙敖也惊讶地睁大眼睛,倏地坐了起来。

    “公孙贺、公孙敖,你们恢复了?”汉武帝兴奋地问道。

    “陛下,我们两人怎么了?”奉车都尉公孙贺、公孙敖不约而同地问道。

    “你们二人为朕护卫纛旗不倒,用力过猛,暂时失去神志了!幸亏军医令的祖传神药,你们二人已经没有大碍了!”汉武帝当即解释道。

    “多谢陛下!多谢军医令!”

    “多谢陛下!多谢军医令!”

    奉车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齐声称谢。

    “不必多礼!你们二人先休息一两日,我们再出发!”汉武帝关切地吩咐道。

    “你们二人不知,陛下看到你们二人冲出营帐,护卫纛旗,非常担心,一直在忧虑你们的安危。”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紧接着说道。

    “是啊!陛下非常耽心,如果不是我们强行拦下,陛下早已冲出营帐,去救援你们。”侍中霍去病快人快语,忍不住地补充道。

    “多谢陛下挂念!”

    “多谢陛下挂念!”

    奉车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再次齐声称谢。

    “不必多礼!你们和朕虽是君臣,但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同一般。朕志在翦灭匈奴,期盼你们做朕的灭匈将军,早日击败匈奴。”汉武帝言辞恳切地说。

    “请陛下放心!臣二人愿誓死追随陛下,即使肝脑涂地,血溅疆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奉车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纷纷表示心愿。

    “善!有了你们二人,再加上卫青和霍去病等,朕的灭匈大志定可早日实现。”汉武帝面色喜悦地说。

    “报——”

    一位传令的期门武士高喊着跑进了营帐。

    “何事?”汉武帝转过身来问道。

    “启禀陛下,北地郡守和北地都尉二人求见!”传令的期门武士答道。

    “快宣!”汉武帝谕令道。

    “诺!陛下!”传令的期门武士一边退出营帐,一边高声喊道:“陛下有令:宣北地郡守和北地都尉进见!”

    不到一会儿,北地郡守章猷和北地都尉郎茂山推开营帐的门帘,快步走了进来。

    “臣北地郡守章猷救驾来迟,恭请陛下降罪!”北地郡守章猷朗声说道。

    “臣北地都尉郎茂山救驾来迟,恭请陛下降罪!”北地都尉郎茂山亦朗声说道。

    “无妨!此乃天意,与你们二人无关!朕恕你们二人无罪!”汉武帝豁达地说。

    “谢陛下!”

    “谢陛下!”

    北地郡守章猷和北地都尉郎茂山齐声称谢。

    “章郡守,此地山谷为何会突然骤起大风,来无影去无踪?”汉武帝不解地问。

    “陛下,请容臣细禀!”北地郡守章猷恭敬地说道。

    “陛下乃千古雄主,所遇之事皆常人所未遇之事。据臣所知,此地山谷乃我北地郡略畔道的神奇之谷,幽静狭长,濒临大河,草木茂盛。平时无风无雨,无人知晓何时会突发骤风骤雨。据说始皇帝北巡河套之时曾路经此谷,亦遭遇骤风骤雨。”北地郡守章猷细细道来。

    “善!原来如此!看来朕和始皇帝确有相同经历,此乃天意,非人力所为也!”汉武帝感慨地说。

    “陛下圣鉴!”北地郡守章猷谦恭地赞颂道。

    “章郡守和郎都尉,你们二位暂且回去准备,朕打算再过一两天后,等二位公孙都尉恢复正常,即行查看你们郡的养马苑,看看苑中现有多少军马!”汉武帝沉静地谕令道。

    “诺!陛下!臣等告退!”

    “恭祝二位都尉早日康复!”

    北地郡守章猷和北地都尉郎茂山一边称诺退下,一边祈福奉车都尉公孙贺和公孙敖。

    两日之后的清晨,汉武帝一行沿着直道,继续北上。

第三章 求天马(25)纵马直奔养马苑

    直道两边山谷高深,林木繁盛。不远处的泾水汹涌澎湃,奔涌流向渭水。蜿蜒其中,时不时可以听见深谷里传来阵阵虎啸猿啼之声。

    汉武帝一行纵马前行,不到两个时辰就赶到了北地郡治马岭县。

    “恭迎陛下大驾光临!”

    “恭迎陛下大驾光临!”

    ………

    北地郡守章猷、北地都尉郎茂山和马岭县令雷翔天等人一边施礼,一边率领一干官吏和百姓在城门口两边夹道迎接,齐声欢迎。

    “大家免礼!”汉武帝高兴地谕令道。

    “谢陛下!”

    “谢陛下!”

    ………

    北地郡守章猷、北地都尉郎茂山和马岭县令雷翔天等人以及一干官吏和百姓纷纷称谢。

    “陛下,请先到驿馆休息一下,然后再去养马苑吧!”北地郡守章猷谦恭地建议道。

    “不必了!还是先去养马苑吧!朕想早点看看我大汉边郡的养马苑!”汉武帝当场拒绝了北地郡守章猷的建议,迫不及待地谕示想去养马苑。

    “诺!陛下!恭请陛下调转马头,策马西北群山脚下,北地郡的养马苑设置在那里。”北地郡守章猷再次谦恭地建议道。

    “善!就请章郡守、郎都尉和雷县令为朕带路吧!”汉武帝爽利地谕令道。

    “诺!陛下!”北地郡守章猷、北地都尉郎茂山和马岭县令雷翔天一边齐声称诺,一边策马前往养马苑。

    汉武帝一行则策马紧随其后。

    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北地郡治西北群山脚下的养马苑。极目四望,天空高远,云白天蓝。四周群山连绵,葱茏苍翠,草木丰茂,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养马苑就在一座青山脚下,曲曲折折的木栅栏围起来了方圆上百里的一片水草肥美之地。高高的木门顶上悬挂着“北地郡养马苑”六个小篆大字。

    一群群军马惬意地嬉戏着,或在山坡奔跑,或在山脚歇息,或在小溪戏水。

    “陛下!就请郎都尉为您介绍吧!我郡的养马苑一向都由郎都尉负责。”北地郡守章猷继续用谦恭的语气建议道。

    “善!朕下车来看一看!”汉武帝一边回答,一边打开冕车门帘,敏捷地走下车来。护卫在侧的卫青、霍去病等和期门武士纷纷跳下马,跟随在汉武帝身后。

    “陛下!前面请!”北地郡尉郎茂山谦恭地施礼说道。

    “善!”汉武帝一边称善,一边往养马苑大门走去。

    “恭迎陛下!”守卫在养马苑门口的养马校尉柏树林率领一干士兵齐声喊道。

    “免礼!”汉武帝谕示道。

    “谢陛下!”养马校尉柏树林率领一干士兵齐声称谢。

    “打开苑门!”养马校尉柏树林高声喊道。

    “诺!”养马苑士兵一边称诺,一边打开厚重的木大门。

    “陛下请!”北地都尉郎茂山施礼恭请汉武帝进入养马苑。

    汉武帝带领着卫青、霍去病等人走进来养马苑。

    “陛下,请看那匹奔驰的青花马!”北地都尉郎茂山用手指着远处的一匹青花马说道。

    “善!善!善!这匹青花马奔驰迅疾,矫健奇逸,果然是一匹上等的军马!”汉武帝激奋地说。

第三章 求天马(28)试骑满意依依别

    “驾!”汉武帝抖了抖牛皮缰绳,策动青花马加快速度,疾驰向前。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侍中霍去病等人亦策动牛皮马缰,紧紧地跟随在汉武帝左右。

    汉武帝一行时而趟过清澈的小溪,时而跃上低矮的小山,时而穿过稠密的山林。

    不知不觉间,汉武帝一行已经驰行了几十里,来到了养马苑的北部边界。

    只见一道人工种植的绿色屏障矗立在边界线上。高大的翅果油树、冷杉等各种树木层层叠叠,低矮的沙棘、荆条等各种灌木葱葱绿绿。

    “吁——”

    汉武帝勒住了牛匹马缰,在养马苑边界线边停了下来。

    “吁——”

    “吁——”

    ……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侍中霍去病等人也纷纷勒住牛皮马缰,停在了汉武帝周围。

    “卫青,你们看,朕的试骑没有问题吧?”汉武帝自信地对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等人说。

    “陛下勇武!我等甚是钦佩!”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当即答道。

    “章郡守,郎都尉,你们驯育的军马果然不错!朕甚是满意!只是有一事不明,还请二位详说!”汉武帝一边称赞,一边疑惑地问。

    “请陛下明示!”北地郡守章猷和北地都尉郎茂山齐声答道。

    “朕在试骑的路上,看到许多连片的开着黄色小花的牧草,不知是何种牧草?”汉武帝不解地问。

    “陛下明察!这种牧草就是军马特别喜欢吃的野苜蓿。”北地都尉郎茂山当即答道。

    “野苜蓿?”汉武帝一脸疑惑。

    “正是,陛下!这种牧草不仅是军马白天爱吃的牧草,而且是军马夜晚加餐爱吃的牧草。每年夏秋两季,养马苑都会收割大量的野苜蓿,晒干贮藏起来,以备军马冬春季节食用。”

    “一般的牧草,营养价值不高。唯有这种野苜蓿,军马夜间食用以后,增骠强体,马不吃夜草不肥,说的就是这一点。同时,军马长期食用野苜蓿,体健少病,易于饲养和驯育。这也是我郡养马苑的最大优势。”北地都尉郎茂山详细地解释道。

    “善!不知这种野苜蓿可否种植上林苑?若是可以的话,朕的上林苑十万军马即可更加强壮,翦灭匈奴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军马了!”汉武帝颇为高兴地说。

    “回禀陛下!臣定会责令养马苑校尉和军士,在秋天注意收集野苜蓿的种子,一旦搜集足够数量,即刻派人加急送往上林苑养马苑。待明年春天遍种上林苑,夏天即可供应军马食用!”北地都尉郎茂山朗声答道。

    “善!善!善!那就辛苦郎都尉了!朕在长安期待你的好消息!”汉武帝欣喜地说。

    “臣定当不辱使命!”北地都尉郎茂山当即答道。

    “陛下!我们该回军营用膳了!”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谦恭地建议道。

    “善!我们回吧!”汉武帝谕令道。

    随后,汉武帝一行策马回到了北地郡养马苑的大门口。

    “章郡守,郎都尉,朕对你们的军马驯育非常满意!期待你们继续努力,驯育更多成熟的军马!朕还会再来看望你们的!”汉武帝有点依依不舍地说。

    “臣等定当不辱使命!”北地郡守章猷和北地都尉郎茂山齐声答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310/ 第一时间欣赏天马之歌最新章节! 作者:羽山苏东坡所写的《天马之歌》为转载作品,天马之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马之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马之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马之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马之歌介绍:
卦曰:神马当从西北来。
“牛皇”汉武帝
梦天马。卜天马。求天马。天马之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马之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马之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