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天马之歌TXT下载天马之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马之歌全文阅读

作者:羽山苏东坡     天马之歌txt下载     天马之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章 求天马(117)疾风骤雨百姓喜

    “呼呼呼——”

    “呼呼呼——”

    ……

    一阵凉风骤起,风速似乎越来越大。

    “轰隆隆——”

    “轰隆隆——”

    ……

    伴随着疾速地飘移过来的漫天黑云,几声震耳欲聋的春雷响彻了起来。

    “打雷了!下雨了!”

    “打雷了!下雨了!”

    ……

    几位跪拜施礼的官员小声地尖叫了起来。

    “祈雨仪式礼毕!”

    太常孔臧一看这风起云涌、春雷阵阵、大雨将至的架势,立即高声地叫喊起来。

    听到礼毕的喊声后,文武群臣纷纷站立起来。

    “陛下!陛下!快走!要下大雨了!”

    说时迟,那时快,宦者令韩襄急匆匆地跑上来,想搀扶住汉武帝,焦急地建议道。

    “苍天有眼啊!终于下雨了!我大汉有救了!”

    汉武帝望着愈来愈急的风势雨势,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拳,大声地呐喊起来。

    “陛下!快走!快上冕车!”

    宦者令韩襄更加焦急地建议道。

    “善!走吧!各位爱卿,快进入太庙避雨!”

    汉武帝一边在宦者令韩襄的搀扶下,疾速地走着,一边大声地谕示道。

    “陛下口谕,各位大人快进入太庙避雨!”

    宦者令韩襄大声地喊道。

    “快走!快走!”

    “大雨马上就要到了!”

    “真是及时雨啊!”

    “苍天显灵了!”

    ………

    文武群臣跟随在汉武帝的冕车后面,快速地避入了官社东面不远处的太庙。

    “陛下的诚意感动了上天,祈雨成功了!”

    “是啊!陛下乃上天之子,一定会成功的。”

    “我大汉国运绵长啊!”

    ……

    文武群臣议论纷纷。

    不大一会儿,疾风骤雨如约而至。风势雨势如雷霆万钧一般,霎时间就遮蔽了包括太庙在内的整个长安城和关中地区。

    就在汉武帝一行躲入太庙避雨的时候,苦于春旱的关中百姓喜出望外,一个个兴奋地奔走相告。

    “下雨了!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

    居住在泾渭二水之间、距离汉武帝茂陵不远处的兴居里百姓们,不顾大雨滂沱、雷声轰隆,纷纷走出家门,兴高采烈地大声叫喊着,甚至有一位歌喉嘹亮的老者情不自禁地高歌起来。

    “苍天有灵兮——降甘霖,

    天子厚德兮——感天地。

    风雨交加兮——天地昏,

    百姓礼赞兮——歌咏之。

    春雨及时兮——落兴居,

    春播有望兮——盼丰年。

    ……”

    忘情欢呼的男女老少围绕着高歌的老者,亦大声地相和着:

    “苍天有灵兮——降甘霖,

    天子厚德兮——感天地。

    风雨交加兮——天地昏,

    百姓礼赞兮——歌咏之。

    春雨及时兮——落兴居,

    春播有望兮——盼丰年。

    ……”

    不知过来多长时间,人们跳累了,也喊累了,纷纷回家换洗衣服去了。

    无边无际的大雨“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整整下了一整天。临近傍晚的时候,风住了,雨停了,遥远的天际出现了绮丽多姿的晚霞。

    晚霞仿佛五彩流苏一般的绚烂,不断地幻化精美绝伦的图像。有的似水墨丹青,有的似碧玉流丹,有的似熊熊火焰,有的似喷艳吐芳,有的似斑斓幻景。

第三章 求天马(118)誓师上林任将军

    半个月之后,原来旱情严重的关中大地出现了一场春播热潮。各地百姓根据田地的实际情况,或是种麦,或是种豆,或是种黍,或是育秧……

    上林苑养马苑里,十万大汉军马正集结在山谷中的训练场上。旌旗猎猎,阵型严整。其中,骑兵六万,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骑兵都尉和校尉策马立在队伍最前面,神情昂扬地眺望着耸立的高台。步兵四万,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与骑兵一样,步兵都尉和校尉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神色激昂地仰望着前方的高台。

    而身着黑色龙袍的汉武帝,则正在高台上慷慨地发表誓师宣言:

    “众位大汉将士!值此关中大旱消弭之际,百姓安居乐业之时,匈奴伊稚斜单于却肆意遣兵窥探汉境,意欲侵扰九原、朔方、云中诸郡。此种匈奴边患,绵延不绝。朕自践位以来,虽有马邑之谋,龙城之捷,河南之胜,但却不足以撼其之威,伤其之本。今苍天护佑大汉,天将甘霖,普润关中,泽及九州,朕决意兴兵讨伐匈奴,以非常之谋,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以非常之谋,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以非常之谋,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

    全体将士齐声呐喊道,声震整个山谷。

    “众位大汉将士!高祖皇帝曾经白马盟誓,非刘氏者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诸位将士如欲建功立业,封侯耀祖,此时正是最佳时机。凡斩匈奴一人至十人者,赏黄金一两至十两,晋爵一级公士和二级上造……凡斩匈奴五十人至六十人者,赏黄金五十两至六十两,晋爵十一级右庶长和十二级左更……凡斩匈奴百人以上者,赏黄金百两,晋爵关内侯和列侯!”

    汉武帝继续慷慨陈词。

    “建功立业,封侯耀祖!”

    “建功立业,封侯耀祖!”

    ……

    全体将士齐声呐喊道,声威响彻整个山谷。

    “卫尉苏建听令!”

    汉武帝大声地喊道。

    “末将在!”

    刚刚由朔方都尉升任主管宫禁宿卫的卫尉苏建立即施礼,朗声答道。

    “朕令你为游击将军,率骑兵八千,从属卫将军,负责前方游击侦察。”

    汉武帝大声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游击将军苏建朗声答道。

    “左内史李沮听令!”

    汉武帝大声地喊道。

    “末将在!”

    左内史李沮立即施礼,朗声答道。

    “朕令你为强弩将军,率骑兵八千,步兵五千,从属卫将军,负责重弩发射。”

    汉武帝大声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强弩将军李沮朗声答道。

    “太仆公孙贺听令!”

    汉武帝大声地喊道。

    “末将在!”

    不久前由奉车都尉升任主管宫廷车马的太仆公孙贺立即施礼,朗声答道。

    “朕令你为骑将军,率骑兵三千,步兵五千,民夫五万,从属卫将军,负责所有军马养护。”

    汉武帝大声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骑将军公孙贺朗声答道。

    “代相李蔡听令!”

    汉武帝大声地喊道。

    “末将在!”

    代相李蔡立即施礼,朗声答道。

    “朕令你为轻车将军,率骑兵六千,步兵一万,民夫二十万,从属卫将军,负责粮草转运。”

    汉武帝大声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轻车将军李蔡朗声答道。

    ……

    接着,大行李息和岸头侯张次公亦被汉武帝任命为将军,共率骑兵五千,步兵两万,负责牵制匈奴左贤王部众。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听令!”

    汉武帝继续地大声喊道。

    “末将在!”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立即施礼,朗声答道。

    “朕令你为车骑将军,率骑兵三万,节制六位将军,分从朔方、右北平出击匈奴,寻找匈奴伊稚斜单于和右贤王部众决战。”

    汉武帝大声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朗声答道。

第三章 求天马(119)请战未成霍去病

    “陛下——”

    “陛下——”

    ……

    就在汉武帝刚刚任命完北击匈奴的各位将军之后,一直在上林苑负责驯育精骑兵和军用信鸽的侍中霍去病策马而来,一边飞驰,一边高喊道。

    “陛下,臣霍去病拜见陛下!”

    侍中霍去病飞速地跳下马,随手甩掉牛皮马缰,“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施礼道。

    “去病,你不去训练精骑兵和军用信鸽,跑到这里干什么?”

    汉武帝疑惑地问道。

    “陛下!臣愿率所训精骑兵八百人,扫荡匈奴王庭。”

    霍去病大声地答道。

    “扫荡匈奴王庭?好大的口气!”

    汉武帝故意地反问道。

    “陛下!臣已经十七岁了,在陛下和舅舅的指点之下,早就可以独自率军出征了。扫荡匈奴王庭,根本不在话下。”

    侍中霍去病慷慨地答道。

    “果真如此?那朕真是求之不得。就像《诗》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朕来问你,朕安排你读的《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都读过了吗?”

    汉武帝当即被侍中霍去病的豪言壮语给吸引住了,但是仍然继续反问他。

    这时候,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众位将士都在紧张地张望着侍中霍去病。

    “去病!快回去!不要再胡闹了!”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也是侍中霍去病的亲舅舅,当即制止道。

    “不回!回禀陛下!臣不需要学什么兵法!”

    侍中霍去病并没有理会舅舅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的制止,意气昂扬地答道。

    “你——”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一时无语。

    “不需要学习兵法?那你怎么率军出征,去翦灭残暴的匈奴军队呢?”

    汉武帝愈加不解。

    “回禀陛下!孙子虽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吴子亦云:凡兵者……其名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但是,臣却认为,打仗主要是看谋略如何超群,何必要学习古人的兵法呢!”

    侍中霍去病不卑不亢地答道。

    “善!孺子不可小觑也!然而朕已经谕令你舅舅节制六将军出击匈奴。君无戏言,此次北击匈奴,你暂且留在上林苑,精心训练骑兵和军用信鸽,来年你年满十八岁,朕一定令派你出击匈奴,如何?”

    汉武帝赞赏地对侍中霍去病说道。

    “陛下!臣——臣谨遵圣谕!”

    侍中霍去病颇有不甘地答道。

    “哈哈!我们的去病志向远大,前途无量啊!不用担心,你的机会还多着呢!快平身吧!”

    汉武帝哈哈大笑。

    “去病,还不快称谢!”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立即善意地提醒道。

    “谢陛下!”

    侍中霍去病听到后,立即遵照舅舅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的提醒,称谢而起。

    “善!去病,不可辜负朕对你的期望!你所训练的精骑兵,虽然目前只有八百人马,但却是十万将士中的佼佼者,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说是以一当十,决不为过!况且,你所兼管的军用信鸽,其重要性不亚于数万大军。朕对你的看重,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汉武帝意味深长地说道。

    “陛下!臣明白!”

    侍中霍去病果毅地答道。

    “善!明白就好!先退下吧!”

    汉武帝颔首道。

    “臣告退!”

    侍中霍去病当即施礼而退。

    “卫青听令!传令全军,即可出发!”

    汉武帝面色坚毅地谕示道。

    “诺!陛下!”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当即称诺道。

    “陛下口谕:全军听令,即刻出发!”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转过身来,高声地呐喊道。

第三章 求天马(120)卫青明令围歼计

    半个月以后,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率军出了高阙塞,进入了匈奴地界。是晚,汉军安营扎寨在距离汉匈边塞不远的地方。

    “卫将军,陛下八百里加急密报!”

    随军校尉轻轻地走进将军大帐,朗声禀报道。

    “呈上来!”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一听,立即停止察看行军地图,大声地命令道。

    “诺!卫将军!”

    随军校尉当即呈上密报,然后退了出去。

    “卫将军!陛下有何谕示?”

    在将军营帐里一起研究行军地图的游击将军苏建不解地问道。

    “喔!各位将军!陛下说廷尉张大人接到细作的信鸽千里传书,匈奴右贤王就在漠南草原游弋。”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简要地说道。

    “卫将军!陛下的这个密报确定是真实的吗?”

    强弩将军李沮疑惑地问道。

    “应该是真实的。密报来自于张大人的双料细作敖东壮,以前的密报均是真实可靠的。”

    长平侯车骑将军言词肯定地解释道。

    “既然密报是真实可靠的,卫将军,您下令吧!我等遵令行事即可。”

    骑将军公孙贺快人快语。

    “善!各位将军!我们的立功机会来了!”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顿时喜形于色。

    “立功机会?”

    众将军齐声发问。

    “正是。根据陛下的密报,屡犯汉境的右贤王应该没有发现我等汉军的行踪。因此,我们可以亲率骑兵,步兵殿后,疾驰漠南草原,围歼匈奴右贤王所部。”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铿锵地说道。

    “卫将军!下令吧!”

    “卫将军!下令吧!”

    ……

    众将军齐声请命道。

    “善!众将军听令!游击将军苏建!”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高声喊道。

    “末将在!”

    游击将军苏建立即施以军礼,朗声答道。

    “令你率部四出游击侦察,以五十里为一批,近距离地侦探匈奴右贤王所部行踪。”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果毅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游击将军苏建领命而去。

    “强弩将军李沮听令!”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高声喊道。

    “末将在!”

    强弩将军李沮当即施以军礼,朗声答道。

    “令你率部为左翼部队,协同本将军所部,疾速前进,伺机围歼匈奴右贤王所部。”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继续果毅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强弩将军李沮立即领命而去。

    “骑将军公孙贺听令!”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高声喊道。

    “末将在!”

    骑将军公孙贺当即施以军礼,朗声答道。

    “令你率部为右翼部队,协同本将军所部,疾速前进,主动出击,迂回包围匈奴右贤王所部。”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果断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骑将军公孙贺称命而去。

    “轻车将军李蔡听令!”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高声喊道。

    “末将在!”

    轻车将军李蔡立即施以军礼,朗声答道。

    “令你率部保证大军粮草毡帐,确保随时随地有饭吃、有水喝、有帐睡,不得有误!”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刚毅地命令道。

    “末将遵命!”

    轻车将军李蔡称命而去。

    “各位随军校尉,速随本将出发!”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高声命令道。

    “诺!卫将军!”

    众校尉齐声称诺,随后即去布置军士出发事宜了。

第三章 求天马(121)迂回包围右贤王

    “卫将军!游击苏将军密报!”

    随军校尉策马疾驰到正在率军前行的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

    “快呈上来!”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兴奋地命令道。

    “诺!卫将军!”

    随军校尉一边称诺,一边将竹简密报呈上来。

    当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徐徐展开密封严实的竹简密报,快速地浏览之后,原先紧绷的脸色顿时舒缓了许多。

    “校尉!传令!”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喊道。

    “诺!卫将军!”

    随行校尉当即称诺。

    “分令游击苏将军、强弩李将军、骑公孙将军、轻车李将军,留下步兵和辎重,自携三天干粮和饮水,各率所部骑兵星野驰进,迂回五百里,围歼匈奴右贤王部众。”

    “密令李息将军和张次公将军,率所部全力牵制匈奴左贤王部众,以策应汉军主力围歼右贤王部众。”

    “令本将军所部三万骑兵,加速前进!”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大声地命令道。

    “诺!卫将军!”

    随军校尉立即称诺传令而去。

    就在卫青率领汉军主力迂回前进的时候,远在五百里草原上的匈奴右贤王正在军中大帐里推杯换盏,大快朵颐。赤焰通红的火把,映红了右贤王和部下微醺的脸颊。

    “来!来!来!各位兄弟,举起酒爵,今夜痛饮三百杯,不醉——不归——”

    右贤王醉意熏熏,高举着斟满马奶酒的酒爵,大声地邀请道。

    “王爷——海量!我等——甘拜下风!”

    一位年轻的匈奴小王摇头晃脑地答道。

    “王爷!我们要多多加强警戒,防止汉军偷袭!”

    一位年纪稍大的匈奴将军似乎没有醉意,谦恭地建议道。

    “你太把汉军当回事了!我们王爷三进三出河南之地,全身而回,汉军连王爷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哈哈哈!”

    一位中年模样的匈奴将军洋洋得意地说道。

    “就是!就是!就算借给汉军十万个胆子,也不敢来我们草原溜达。”

    一位年轻些的臣子接过话头,信心满满地说道。

    “来!来!来!各位兄弟!草原是我们匈奴人的天下,汉军其奈我何!大家继续!干!”

    右贤王听着部下的纷纷议论,不以为意地大声说道。

    “王爷!再来一爵!”

    侍候在王爷身边的红衣美人笑意盈盈地给右贤王又斟满了一爵。

    “干!”

    “干!”

    ……

    右贤王和部下将领和臣子频频举爵,你一杯,我一爵,不知不觉地都有了浓浓的醉意。不少人喝着喝着,就直接醉倒在军中大帐的桌榻上。

    是夜无月,静谧的草原一片漆黑。只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烁在右贤王所部的地方。

    “王——王——爷!大事不妙了!”

    突然,一位不知从何处策马疾驰而来的匈奴骑兵,惊悚地高喊道。

    “王爷!快跑啊!汉军冲过来了!”

    待他冲进右贤王军中大帐的时候,右贤王似乎还没有醒酒,迷迷糊糊地问道:

    “你——你说什么?”

    “王爷!王爷!大事不妙了!汉军冲过来了!”

    这位报信的骑兵音色颤抖着禀报道。

    “什么?汉军?在哪?”

    右贤王一听到“汉军”两个字,酒醉立即醒了大半。

    “四面八方全是汉军骑兵,最近的只有五里地。王爷!快跑吧!”

    报信的骑兵慌张地答道。

    “兄弟们!快!撤!”

    右贤王彻底醒酒了。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跳起来,顺手拉着靠在身边的红衣美人,一个箭步冲出了军中大帐,抱着红衣美人飞身跃上马,扬鞭而去。

    其他将领和臣子亦是慌不择路,你争我抢,随便抓到一匹军马,就策马紧随右贤王而去。

第三章 求天马(122)汉军骁勇获全胜

    “冲啊——冲啊——”

    “冲啊——冲啊——”

    ……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四位将军率领着五万五千汉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冲向了匈奴右贤王的营地。

    “冲啊——冲啊——”

    “冲啊——冲啊——”

    ……

    五万五千汉军骑兵犹如天降神兵,在一片呐喊声中快速地包围了匈奴右贤王所部。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一马当先,率先冲入了匈奴右贤王的骑兵队伍。手起刀落,“咔”的一声,砍下了一个匈奴骑兵的头颅。其他四位将军和所部士兵个个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一时之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双方陷入了一场混战。

    经过一天的英勇作战,汉军骑兵在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四位将军的指挥下,大获全胜。

    “报卫将军!除了右贤王和其爱妾及四五百名骑兵侥幸逃脱北蹿外,其余骑兵全部被歼,轻骑都尉郭成率领一干骑兵向北尾追五百里,没有追上。所属小王十余人,男女部众一万五千余人,马牛羊等各种牲畜一百余万头。”

    轻车将军李蔡恭敬地施礼禀报道。

    “太遗憾了!下次一定要将这位祸害大汉的右贤王生擒活捉,交于陛下惩处。各位将军,速速清点所部人马和俘虏牲畜,廓清战场。随后班师回朝!”

    长平侯车骑将军大声地命令道。

    “诺!卫将军!”

    四位将军齐声称诺道,随即转身离去,遵令行事。

    “校尉,火速起草报捷文书,八百里加急驰报陛下!”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接着命令道。

    “诺!卫将军!”

    随军校尉当即称诺道。

    当卫青率领汉军主力回到汉匈边境的时候,汉武帝令派宦者令韩襄携带着大将军的虎符铜印,千里北上来到了军中。

    “大将军卫青接旨!”

    刚刚走向马车的宦者令韩襄立即高声宣布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和一干将士纷纷跪拜施礼。

    “奉陛下诏曰!大将军卫青亲率将士北击匈奴,出师大捷,俘获匈奴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部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一百余万头。现授予大将军称号,赐虎符铜印,节制汉军所有将军,增加封邑八千七百户。另加封大将军之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三子卫登为发干侯。钦此!”

    宦者令韩襄尖着嗓子,高声地说道。

    “臣接旨!谢陛下隆恩!”

    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称谢而起,身后的部将也随之而起。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宦者令韩襄笑意盈脸地恭喜道。

    “多谢韩公公!”

    大将军卫青立即施礼称谢。

    “韩公公远道而来,旅途劳累,先在军营里休息一天,待我起草完敬呈陛下的谢恩奏章后再回吧!”

    大将军卫青谦恭地建议道。

    “诺!一切听凭大将军安排!”

    宦者令韩襄亦微笑着答道。

    第二天,韩襄带着大将军卫青的谢恩报告先行赶回长安。而大将军卫青则率领汉军依次撤回汉境九原郡,然后沿着直道继续班师回朝。

第三章 求天马(123)卫青请赏众将士

    “哈哈哈!这个大将军,坚辞自己三个儿子的侯爵是假,请赏属下众位将士倒是真的。”

    汉武帝览阅完大将军卫青的奏章之后,暗自哑笑。

    “陛下!何事惹您发笑?”

    侍立在一旁的宦者令韩襄不解地问道。

    “大将军奏章说!他有幸能在军队任职,完全是仰仗朕的圣威,此次大捷,也完全是将士们拼死效命疆场的结果。他说朕已经垂恩给他增封了食邑,他的三个儿子还是小娃娃,又蒙朕的恩赏封为列侯,实在惶恐愧疚,并非是他作为将军勉励将士戮力征战的本意,恳请朕诏封有功将士!”

    汉武帝详细地解释道。

    “陛下神武!大将军威武!汉军将士威武!”

    宦者令韩襄及时地恭维道。

    “这个大将军真是的!好像是朕忘记了封赏众将士一样。朕现在就封赏,看你这个大将军还有什么话说。韩襄,拟诏!”

    汉武帝一把推开奏章,当即站起身来,果决地说道。

    “奉天谨行,陛下诏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次跟随大将军北击匈奴,团结众位将士,协助大将军俘获匈奴小王,敕封为合骑侯。都尉韩说跟随大将军北出窴浑,一直打到匈奴右贤王王庭,迫近王旗拼死搏斗,俘获匈奴小王,敕封为龙頟侯。骑将军公孙贺跟随大将军俘获匈奴小王,敕封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两次跟随大将军俘获匈奴小王,敕封为乐安侯。”

    汉武帝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意犹未尽。

    “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次跟随大将军出征,均曾俘获匈奴小王,敕封李朔为陟帜侯,敕封赵不虞为随成侯,敕封公孙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和校尉豆如意、中郎将邢绾均有战功,敕封关内侯爵位,李沮、李息和豆如意各赐食邑三百户。其他将士晋爵两级,伤残将士按律优恤!钦此!”

    汉武帝又接着说了许多。

    “陛下!小臣已经记录下来!”

    宦者令韩襄谦恭地说道。

    “善!速去传知侍御史缮写钤印,俟大将军回到长安后由你即行宣诏!”

    汉武帝高兴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当即称诺而去。

    三天之后,大将军卫青率领一众汉军回到了上林苑驻地。

    “大将军!朕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一身黑色龙袍的汉武帝快步地迎上来。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

    大将军卫青和众位将士纷纷跪拜施礼。

    “快平身!”

    汉武帝兴奋地谕示道。

    “谢陛下!”

    “谢陛下!”

    ……

    大将军卫青和众位将士纷纷称谢而起。

    “宣诏!”

    汉武帝面露喜色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一边称诺,一边拿出早就拟好的诏书,当众宣读起来。

    “奉天谨行,陛下诏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次跟随大将军北击匈奴,团结众位将士,协助大将军俘获匈奴小王,敕封为合骑侯。……”

    “谢陛下!”

    “谢陛下!”

    ……

    大将军卫青率领众位将士立即跪拜施礼。

    “平身!”

    汉武帝微笑着谕示道。

    “众位将士!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大汉的柱石,百姓的靠山,朕的希望!凡是立有军功者,朕一定不会忘记,一定会重重封赏!众位将士!大汉需要你们,百姓需要你们,朕需要你们!你们未来可期!众位将士!奋起立功吧!”

    汉武帝站在高台上,大声地喊道。

    “未来可期!奋起立功!”

    “未来可期!奋起立功!”

    ……

    全体将士齐声呐喊道。

第三章 求天马(124)夫人喜诞二皇子

    又过了几日,汉武帝正在未央宫偏殿里批阅奏章,突然听到宦者令韩襄急匆匆地脚步声。

    “陛下!陛下!王夫人生了!”

    宦者令韩襄一边疾速地走着,一边兴奋地禀报道。

    “生了?”

    汉武帝猛地抬起头来,一脸惊喜地问道。

    “恭喜陛下!王夫人生了皇子!”

    宦者令韩襄满脸堆笑地恭喜道。

    “快带我去看看!”

    汉武帝倏地一下站起身来,急不可耐地往外走去。

    不大一会儿,汉武帝就在宦者令韩襄的带领下,来到了惠兰殿。

    “夫人!夫人!夫人!”

    汉武帝一踏进惠兰殿,就步履不停地走向了王夫人的榻床。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

    早已守候在此的卫皇后和一众妃嫔及侍女立即跪拜施礼。

    “平身!”

    汉武帝一边谕示,一边走到了王夫人的榻床边上。

    “谢陛下!”

    “谢陛下!”

    ……

    卫皇后和一众妃嫔及侍女当即称谢而起。

    “夫人!”

    汉武帝一把抓住王夫人的手,激动地说道。

    “陛下——”

    刚刚诞下皇子,身体还很虚弱的王夫人微微睁开双眼,柔柔地对汉武帝说道。

    “不要动!”

    汉武帝紧握着王夫人的手,满眼关切地说道。

    “陛下——这是我们的孩子!”

    王夫人侧着脸,疼爱地看着身边的儿子,满意地说道。

    “朕来看看!”

    说着,汉武帝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着刚刚出生的二皇子。

    “哇——哇——”

    “哇——哇——”

    ……

    二皇子好像有什么心灵感应似的,“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惠兰殿。

    “不哭!不哭!不哭——”

    汉武帝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陛下!交给臣妾吧!”

    卫皇后见状,立即走过来抱起了二皇子。一边抱着,一边微微地拍打着。

    说来也是奇怪,二皇子在卫皇后的轻拍安抚下,渐渐地止住了哭声,两只小眼睛也合在了一起,鼻子里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还是皇后有办法!”

    汉武帝苦笑了一下,感慨地赞赏道。

    “陛下!皇儿声音洪亮,声震殿宇,长大后必定成就非凡!恳请陛下赐名吧!”

    卫皇后一边将二皇子轻轻地放在王夫人的床榻上,一边谦恭地对汉武帝建议道。

    “善!皇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朕就为他取名弘,叫刘弘,寓意鲲鹏展翅——九万里,鸿雁高飞——凭天高。”

    汉武帝兴奋地说道。

    “多谢陛下为弘儿取名,臣妾替弘儿谢谢陛下!”

    王夫人依然柔柔地说道。

    “夫人!先静养休息,朕现在来陪你!等会让御膳房做一些补汤送过来。”

    汉武帝关切地说道。

    “陛下!臣妾已经吩咐过御膳房了,估计一会儿就送过来。妹妹刚刚诞下皇子,极需要静养,还是由臣妾来照料妹妹吧!”

    卫皇后亦关切地说道。

    “还是让朕来吧!最近朕一直忙于北击匈奴之事,少有照顾夫人,最近几天还是让朕来吧!你们随时可以过来!再说,还有奶娘和侍女呢!”

    汉武帝似有歉疚地说道。

    “诺!陛下!臣妾等告退!”

    卫皇后谦恭地说道。

    “臣妾告退!”

    “臣妾告退!”

    ……

    其他妃嫔也纷纷告退。

    “善!先回吧!”

    汉武帝微笑着谕示道。

第三章 求天马(125)皇子满月群臣贺

    一个月过去了,小皇子刘弘满月了。王夫人的月子也坐满了,渐渐地恢复了往昔的靓丽和甜美。

    按照皇家惯例,汉武帝决定为二皇子刘弘庆祝满月,遂谕令太常孔臧在惠兰殿为二皇子举办满月礼,召集文武群臣饮宴庆贺。

    “众位卿家,今天虽是朕的二皇子满月礼,但也是大将军北征大捷的庆功宴,大家尽情欢饮,不醉不归!来,举爵!朕先干一爵!”

    汉武帝端坐在席榻上,满脸笑容,高举着酒爵说道。

    “谢陛下!”

    “谢陛下!”

    ……

    文武群臣齐声称谢。

    “恭喜陛下双喜临门!我大汉国运绵长,陛下喜诞皇子,又恰逢大将军北征大捷,可谓大快人心啊!臣敬陛下一爵!”

    丞相公孙弘一边颤颤地站起来,一边举起酒爵,谦恭地说道。

    “丞相大人有心了!快平身!”

    汉武帝满脸欣喜地谕示道。

    “谢陛下!”

    丞相公孙弘称谢而坐。

    “恭喜陛下双喜临门!陛下雄才伟略,古今罕见,臣敬陛下一爵!”

    廷尉张汤站起身来,举起酒爵,恭敬地说道。

    “谢谢张大人!快平身!”

    汉武帝高兴地谕示道。

    “谢陛下!”

    廷尉张汤称谢而坐。

    “恭喜陛下双喜临门!我大汉国祚昌盛,陛下子嗣繁茂,北击匈奴取得大捷,皆是陛下英明神武所致。臣敬陛下一爵!”

    大将军卫青站起身来,举起酒爵,恭敬地说道。

    “大将军辛苦了!双喜临门,其中的北征大捷之喜就是大将军的功劳啊!朕也敬你一爵!”

    汉武帝欣悦地说道。

    “臣惶恐!北征大捷实赖陛下英明指挥,臣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

    大将军卫青清醒地答道。

    “哈哈!大将军又谦虚了!来!再干一爵!”

    汉武帝举起酒爵,面露赞许。

    “陛下请!”

    大将军卫青一饮而尽。

    “恭喜陛下双喜临门!”

    “恭喜陛下双喜临门!”

    ……

    文武群臣齐声恭贺道。

    “陛下!文学才子司马相如,如今远在胶西王国就任国相,臣恭请侍中东方朔为二皇子敬献祝词,恳请陛下允准!”

    太常孔臧站起身来,恭敬地请示道。

    “准!朕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东方先生的高论了!就请他来为朕的皇儿敬献祝词吧!”

    汉武帝当即允准。

    “臣东方朔恭喜陛下双喜临门!”

    侍中东方朔立即从宴席末尾站起身来,恭敬地大声说道。

    “善!东方先生!朕和各位卿家就洗耳恭听了!”

    汉武帝微笑着谕示道。

    “臣东方朔敬献二皇子满月祝词!”

    “天将贵胄兮龙子孙,

    大汉强盛兮继有人。

    皇子满月兮举国贺,

    觥筹交错兮君臣宴。

    皇子佼佼兮耀日月,

    辅弼陛下兮昌汉运。

    气吞山河兮百姓仰,

    纵横捭阖兮天下赞。

    气宇轩昂兮望泰岳,

    指点江山兮从陛下。

    鲜车怒马兮称诸王,

    鹰扬虎视兮千乘扈。

    叱咤风云兮建功业,

    逍遥九天兮鲲鹏起。

    满月礼兮贺兮贺兮,

    皇子康宁兮敬兮贺!”

    “善!善!善!东方先生果然不负朕望啊!赐金百斤!”

    汉武帝喜笑颜开地谕示道。

    “恭谢陛下!”

    侍中东方朔立即施礼称谢道。

    “来!众位卿家!我们继续举爵痛饮!”

    汉武帝继续欣喜地谕示道。

    “陛下请!”

    “丞相大人请!”

    “大将军请!”

    ……

    汉武帝君臣相互恭请,满月礼一直持续到深夜,方才尽兴散去。

第三章 求天马(126)卫家权势霸天下

    “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

    未央宫外的街巷里,一阵稚嫩的童谣传进了宫里。

    “这是何处传来的童谣?”

    正在未央宫偏殿里批阅奏章的汉武帝被阵阵稚嫩的童谣声吸引住了。

    “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汉武帝眉头一皱,自言自语道。

    “陛下!这首童谣不过是儿小随便唱唱而已,没有什么意思的!”

    宦者令韩襄恭敬地说道。

    “这首童谣——有点意思!看来朕的皇祖母可能还会再现大汉朝堂啊!为了大汉江山,朕不得不防啊!”

    汉武帝蹙着眉头,脸色深沉,似有忧虑地说道。

    “陛下!卫皇后德冠后宫,母仪天下,贤淑无二,不会成为窦太后的。”

    宦者令韩襄立即宽慰汉武帝道。

    “但愿吧!”

    汉武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韩襄!再把剩余的奏章都拿过来,朕要继续批阅!”

    汉武帝轻舒了一口气,一脸正色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当即称诺道。

    而在大将军卫青的府上,一拨拨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大将军的府门口煞是热闹,一时之间,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大将军!恭喜啊恭喜!”

    丞相公孙弘一见到在府门口迎接的大将军卫青,就迫不及待地恭喜道。

    “丞相大人客气了!不敢当不敢当!丞相大人请!”

    大将军卫青尽管在班师回朝的军中就被汉武帝授予大将军的称号,节制所有大汉军队,一门四侯爷,尽管姐姐卫子夫贵为皇后,但是内心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当今陛下最记恨手下臣子蓄养门客,结交朝臣,以致结党营私,威胁社稷,前丞相魏婴和田玢莫不如是,因而,对于突然涌上门来的朝臣和门客,看来只能曲意逢迎了。

    “大将军!丞相大人!请留步!”

    廷尉张汤刚下马车,就看见大将军卫青恭请丞相公孙弘走进府门,立即大声地喊道。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啊!一门四侯爷!佩服佩服!”

    廷尉张汤一边快步走进府门,一边满脸笑意地恭贺道。

    “丞相大人!”

    廷尉张汤接着对丞相公孙弘施礼道。

    “张大人见笑了!里边请!”

    大将军卫青谦谦地说道。

    “张大人请!”

    丞相公孙弘亦谦恭地对廷尉张汤说道。

    宾主一番客套,立即走进客房,品茗畅谈一番后,大将军卫青又恭敬地把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张汤送走。

    没过一会儿,太常孔臧、郎中令李广、卫尉苏建、宗正刘德、太仆公孙贺、大农令郑当时、大行令李息和少府王温舒等人,陆续来到大将军府中恭贺荣升封侯之事。

    第二天,又有一些闻讯而来的各有专长的门客,齐聚大将军府门口,请求大将军予以收留。

    “大将军!大将军!”

    “大将军!大将军!”

    “恳请大将军收留我们吗!我们绝不是鸡鸣狗盗之徒,我们愿为大将军效力!”

    这群门客看到大将军和卫家势力如日中天,纷纷来道大将军府中毛遂自荐。

    “各位!请回不吧!大将军吩咐了,决不私养门客。”

    大将军府中管家“吱”的一声打开大将军府门,高声地说道。

    “为什么呀?”

    众门客不解地问道。

    “大将军没有说!请回吧!”

    大将军府的管家仍然笑吟吟地说道。

    至此,大将军卫青的尊宠无与伦比,没有第二个朝臣超过他。不久,汉武帝的寡居姐姐平阳公主亦下嫁给曾经的家奴、如今的大将军卫青。这样,大将军卫青和卫家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赫。

    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时时恭敬地奉承着大将军卫青,唯有右内史汲黯以长揖的平等礼节对待大将军卫青。

    有客人委婉地劝说道:“汲大人,陛下想要文武群臣都屈居于大将军之下,您不可以不下拜大将军啊!”

    右内史汲黯不卑不亢地答道:“以大将军的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

    汲黯的回答让客人哑口无言。而大将军卫青听了这件事以后,则愈加遵重右内史汲黯了。

第三章 求天马(127)劝学诏令兴礼教

    转眼之间到了夏天,京师长安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的热了起来。

    “宣诏!”

    是日早朝,一身黑色龙袍冠冕的汉武帝端坐在龙椅上,脸色威严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一边称诺道,一边从龙椅旁边走到前面,快速地展开竹简诏书,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陛下诏曰:朕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乃礼乐之本也。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朕欲详延天下博学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荐遗逸之民提倡礼学,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以博士弟子,推崇乡里教化,以厉贤才焉!钦此!”

    “臣等领旨!”

    “臣等领旨!”

    ……

    丞相公孙弘和大将军卫青等文武群臣齐声答道。

    “陛下!臣恳请陛下允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每人设置弟子五十人,免除其赋税、徭役,考察其品学高下,嗣后分别派充郎中、文学、掌故等职官。若有秀才异等者,则提名荐举;如有不事学若下材者,则罢黜之。另外,若是官吏中有精通五经之中一经者,则全部选拔上来!”

    丞相公孙弘缓缓地走到前殿中间,声音低沉地禀报道。

    “善!丞相大人所言极是,朕准奏!这件事就有丞相大人来落实吧!”

    汉武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谢陛下!”

    丞相公孙弘当即称谢道。

    “各位爱卿!如若无事,今日就退朝吧!”

    汉武帝沉静地说道。

    “退朝!”

    宦者令韩襄高声喊道。

    “臣等告退!”

    “臣等告退!”

    ……

    丞相公孙弘和大将军卫青等文武群臣齐声说道。

    随后,一干文武群臣鱼贯而退。

    “丞相大人!不知传唤小人有何赐见?”

    丞相府长史陶源恭敬地请示道。

    “陶长史!今天早朝,陛下诏令五经博士设置弟子,推行礼乐教化。本相请准陛下,每个博士设置弟子五十人,共两百五十人。你速去拟草行文诸郡县及诸王侯国,令其访贤寻逸,推举精通五经者,入太学师从五经博士研习。”

    丞相公孙弘和善地命令道。

    “诺!丞相大人!”

    丞相府长史陶源谦恭地称诺道。

    “喔!稍等一下!你在行文中还要说明:荐举上来的博士弟子,可享受免除赋税徭役的待遇,根据才能高低分别派充郎中、文学、掌故等职官。若官吏中有精通五经之一者,亦可全部荐举上来,按才录用。”

    丞相公孙弘又进一步地补充道。

    “诺!丞相大人!”

    丞相府长史陶源再次谦恭地答道。

    一个月以后,丞相公孙弘乘着马车前往未央宫偏殿晋见汉武帝。

    “陛下!丞相大人晋见!”

    宦者令韩襄轻轻地走进偏殿,恭敬地对正在批阅奏章的汉武帝说道。

    “快宣!”

    汉武帝头也不抬,简洁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一边称诺,一边大声地喊道:“宣丞相大人晋见!”

    “臣公孙弘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丞相公孙弘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偏殿,恭敬地跪拜施礼道。

    “快平身!丞相大人!赐座!”

    汉武帝放下奏章,欣悦地谕示道。

    “谢陛下!”

    丞相公孙弘当即称谢而起,随后坐在了宦者令韩襄搬过来的榻座上。

第三章 求天马(128)丞相考核新俊才

    “丞相大人!今天匆匆进宫,一定是有什么急事禀报于朕?”

    汉武帝微笑着问道。

    “陛下英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臣的来意!”

    丞相公孙弘谦恭地答道。

    “臣今天晋见陛下,是想向陛下禀报:据臣所接奏报,各郡和各王国侯国的精通五经之俊才已经启程来京。臣恳请陛下允准臣届时主持测试这些入京俊才,并从中选出二百五十人作为五经博士弟子,继续深入研究五经,弘扬儒学。其他人依照个人才能,分别授官。这样,一来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研习五经新风尚,二来可以为陛下培养出更多的经学俊才。”

    丞相公孙弘详细地禀报道。

    “善!真是个好消息!丞相大人辛苦了!”

    汉武帝用双手按了按榻桌,欣慰地说道。

    “此事皆陛下神武圣明所致,臣不过是尽忠陛下而已。待各地俊才全部进京后,臣再禀明陛下亲临现场,观看臣之测试。”

    丞相公孙弘继续谦恭地说道。

    “善!朕准了!”

    汉武帝高兴地谕示道。

    “陛下!臣还有几件事情须禀明陛下!”

    丞相公孙弘继续谦恭地说道。

    “善!请丞相大人继续!”

    汉武帝静静地谕示道。

    ……

    半个月后,各地荐举的五经俊才陆陆续续都到达了首都长安,暂时居住在京师驿站。

    “各位俊才!各位俊才!大家注意了!丞相大人有令!明日卯时相府测试,请各位俊才认真准备!”

    丞相府长史陶源一走进京师驿站,就大声地喊道。

    “什么?什么?”

    “丞相大人有令?有什么令?”

    “没听清楚!”

    ……

    听到喊声的各地五经俊才纷纷走出客房,站在门口,小声地议论着。

    “各位俊才!大家注意了!丞相大人有令:明日卯时相府测试,请大家做好准备!优等者录用为博士弟子,免除徭役赋税。精通一经者,量才录用!才劣者,斥退!”

    “各位俊才!大家注意了!丞相大人有令:明日卯时相府测试,请大家做好准备!优等者录用为博士弟子,免除徭役赋税。精通一经者,量才录用!才劣者!斥退!”

    丞相府长史陶源又重复说了两遍。

    “多谢长史大人!”

    “多谢长史大人!”

    ……

    各地五经俊才纷纷称谢。

    第二天,这些五经俊才穿着整齐的衣冠,按时来到了相府。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

    这些五经俊才在丞相府长史陶源的引领下,纷纷跪拜施礼。

    “平身!”

    汉武帝威严地谕示道。

    “谢陛下!”

    “谢陛下!”

    ……

    这些五经俊才齐声称谢而起。

    “各位俊才!朕前曾诏令全国,兴礼教,尊儒学,丞相大人建议增设五经博士弟子,每经各五十人。其余精通一经者,按才授官。今日,就请丞相大人主持测试!”

    汉武帝面色严肃地谕示道。

    “各位俊才!陛下谕令本相主持测试。今日上午测试五经全通者,优异者录用为五经博士弟子。下午测试精通一经者,合格者量才录用!现在请各位俊才入座!”

    丞相公孙弘大声地说道。

    “谢丞相大人!”

    “谢丞相大人!”

    ……

    各地俊才纷纷称谢而坐。

第三章 求天马(129)俊才贴试再策论

    “今天上午第一场贴试!请各位俊才准确完整地默写出五经中的经典段落!时间为一个时辰!现在请大家展开榻座上的竹简,保持肃静,开始作答吧!”

    丞相公孙弘大声地喊道。

    “诺!丞相大人!”

    “诺!丞相大人!”

    ……

    各地俊才纷纷称诺道。

    不大一会儿,就看见有的俊才悉心研墨,有的埋头疾书,有的俊才低头沉思,有的俊才抓耳挠腮,有的……

    丞相公孙弘则逡巡在这些五经俊才之中,随时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而汉武帝亦坐在凉棚里,远望着答题的各地俊才。

    半个时辰过去,有的俊才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有的俊才写了一半,有的俊才似乎只写了一点点。

    一个时辰过去了。

    “时间到!请各位俊才立即停笔!将答题竹简置于榻桌上,待全部收上来之后再离开!记住!下午测试精通一经者的策论!”

    丞相公孙弘善意地提醒道。

    “多谢丞相大人!”

    “多谢丞相大人!”

    ……

    各地俊才听到丞相的话后,纷纷称谢道。

    下午,这些各地俊才又来到了丞相府,应答五经策论。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

    这些各地俊才在丞相府长史陶源的引导下,再一次拜见汉武帝。

    “平身!”

    汉武帝同样威严地谕示道。

    “谢陛下!”

    “谢陛下!”

    ……

    各地俊才齐声称谢道。

    “各位俊才!遵照陛下谕令,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贴经测试,下午我们要进行五经策论考察。各位俊才就其所长,选择五经之其中一经,申述相应策论!请各位俊才打开榻桌上的竹简,开始作答吧!”

    丞相公孙弘一脸正色地大声说道。

    “诺!丞相大人!”

    “诺!丞相大人!”

    ……

    各地俊才齐声称诺道。

    随后,丞相公孙弘和上午一样,逡巡在各位俊才中间,来回地查看着。汉武帝亦坐在凉棚里,时不时地眺望着。

    只见各地俊才纷纷研墨作答,一个个奋笔疾书,似有千言万语倾泻而出。不大一会儿,就有人写出来许多,有的用篆书,有的用隶书,笔意飘然遒劲,灵动奇崛。

    其中,习《诗》者以“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为题,习《书》者以“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衹承于帝。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为题,习《礼》者以“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为题,习《易》者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题,习《春秋》者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分别阐述策论。

    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各地俊才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深入阐述,纷纷交卷。

    “各位俊才!贴经和策论测试结束!各位先回京师驿站,等候消息!三天之后,本相亲到驿站宣布录取名单!”

    丞相公孙弘在策论竹简收上来之后,大声地说道。

    “诺!丞相大人!”

    “诺!丞相大人!”

    ……

    各位俊才齐声答道。

第三章 求天马(130)录取名单明张榜

    两天之后的早朝,文武群臣像往常一样,静静地肃立在未央宫前殿的两侧。身着黑色龙袍的汉武帝则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一脸威严地扫视着文武群臣。

    “陛下!这是此次五经测试的录取名单,请陛下审阅!”

    丞相公孙弘颤巍巍地走到前殿中间,缓缓地用双手举起竹简奏报,谦恭地禀报道。

    “呈上来!”

    汉武帝欣悦地谕示道。

    “诺!陛下!”

    宦者令韩襄一边称诺,一边从龙椅旁边走过去,从丞相公孙弘手中取下竹简奏报,谦恭地递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接过竹简奏报,轻轻地放在榻桌上,两手一划,迅速地打开了竹简奏报。

    “善!丞相大人辛苦了!此次测试录取的各地俊才来自全国各地,丞相大人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

    汉武帝赞赏地谕示道。

    “诺!陛下!请容臣细禀!此次五经测试,录取为博士弟子者二百五十人,每一经各五十人,均为精通五经者。其中,以郡望论,京畿地区最多,共录取一百人,包括三辅地区六十人,河东郡十二人,弘农郡十一人,河内郡九人,河南郡八人。”

    “其他各郡录取人数多寡不均,其中较多者有上郡五人,云中郡五人,代郡四人,太原郡五人,上党郡三人,陈留郡五人,汝南郡四人,沛郡五人,东海郡三人,琅琊郡三人,南阳郡四人,江夏郡三人,常山郡四人,清河郡五人,蜀郡三人。其余诸郡及王国侯国多是一二人不等。”

    “另外,还有二百一十人分别精通一经或两经者,建议授予郎中、文学、掌故等职官,充实朝廷各衙门,作为后备官吏人选,重点历练。”

    丞相公孙弘详细地禀报道。

    “善!丞相大人建议精妙,组织得力,为大汉选拔了四百六十名五经俊才,尤其是二百五十名精通五经的博士弟子,人才难得啊!”

    汉武帝情不自禁地慨叹道。

    “陛下英明!延揽天下五经俊才,效力陛下和朝廷,是臣应尽的职责!恭喜陛下喜获五经俊才!”

    丞相公孙弘谦恭地答道。

    “恭喜陛下喜获五经俊才!”

    “恭喜陛下喜获五经俊才!”

    ……

    文武群臣齐声恭贺道。

    “善!丞相大人,明天就由你代表朕去张榜公布吧!”

    汉武帝微笑着叮嘱道。

    “诺!陛下!”

    丞相公孙弘当即称诺道。

    随后,汉武帝又和文武群臣朝议了其他事项。

    翌日清晨,丞相公孙弘率领一干属吏前往京师驿站。

    “拜见丞相大人!”

    “拜见丞相大人!”

    ……

    早已起床等候录取消息的各地俊才,恭敬地齐声说道。

    “各位俊才,本相有礼了!遵照陛下谕示,本相今天特来张榜公布录取名单。”

    丞相公孙弘一脸笑意。

    拥挤在京师驿站庭院里的各地俊才,顿时沸腾起来了。

    “有我吗?有我吗?”

    “丞相大人!快点张榜吧!”

    “上天护佑!上天护佑!”

    ……

    “肃静!肃静!在丞相大人面前保持肃静!”

    丞相府长史陶源见状,立即高声喊道。

    沸腾的人群渐渐的安静下来。

    “陶长史,张榜吧!”

    丞相公孙弘亲切地吩咐道。

    “诺!丞相大人!”

    丞相府长史陶源一边称诺,一边带领一干属吏将录取名单的锦帛张贴在京师驿站的客房墙壁上。

    “哗”的一声,原先静候的各地俊才,一窝蜂地涌了上来。

第三章 求天马(131)丞相慰问众俊才

    “有我!有我!”

    一位身材欣长的俊才兴奋地尖叫道。

    “有我!有我!”

    另一位身材矮胖的俊才也高兴地大喊道。

    “怎么没有我呀?”

    忽然,一位站在人群的角落里,身材瘦削又略显黝黑的俊才声音凄然,小声地低估着。

    “快看!快看!我被录取在《诗》经博士弟子榜了!”

    “我被录取在《书》经博士弟子榜了!”

    “兄台,恭喜你被授予郎官了!”

    “贤弟,恭喜你被授予文学了!”

    ……

    几家欢乐几家愁,几人高中几人落。被录取的俊才自然是喜笑颜开,互相祝贺。而没有被录取的俊才则是唉声叹气,满面愁容。

    待俊才们渐趋安静之后,丞相公孙弘站在院子的大树底下,满怀关切地大声说道:

    “各位俊才!各位俊才!首先本相要恭喜那些被录取的俊才,你们的努力和才华已经获得了陛下的首肯,有的成为五经博士弟子,有的被授予郎官、文学、掌故等职官,分充中央各衙门见习历练,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其次,本相特别想对那些落选的年轻俊才们说一声,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气馁放弃,你们还很年轻,以后的进取之路还很长。陛下乃千古雄主,早已诏令尊崇儒术,开疆拓土、治理国家,亟需大量精通五经的俊才,本相衷心希望各位落选的俊才,回去之后继续砥砺才华,精进学问,以待陛下的求贤诏令。”

    “就说本相吧,年四十始学《春秋》,年六十被陛下以贤良征召为博士,年七十再被陛下以文学征召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后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各位落选的俊才,你们那么年轻,又赶上陛下求贤若渴的好时候,难道还怕不能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吗?”

    “谢谢丞相大人!我等虽然落选,内心伤感,但是听了丞相大人的一席话,令我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等一定会谨记丞相大人的嘱托,继续砥砺才华,精进学问,以待诏令!”

    高祖故里沛郡的一位俊才立即走出人群,恭敬地施礼说道。

    “善!请问这位俊才高姓大名?”

    丞相公孙弘微笑着问道。

    “丞相大人客气了!回丞相大人!小人姓王,名从云。”

    俊才王丛云恭敬地答道。

    “王从云!这个名字有气魄,有诗意!《诗》经有云: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想来你的名字是取自《诗》经吧!”

    丞相公孙弘微微一笑。

    “丞相大人真是博学多才,令小人万分敬仰!确实如此,家父自幼熟读《诗》经,小人名字正是家父根据《诗》经所取。”

    俊才王从云继续谦恭地答道。

    “善!各位俊才!录取的人固然令人高兴,但也要在未来的日子通过各种考核,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落选的人,就要按照本相刚才所说的话,继续砥砺才华,精进学问,以待陛下诏令!”

    丞相公孙弘继续慈爱地说道。

    “诺!丞相大人!”

    “诺!丞相大人!”

    ……

    落选的俊才们齐声称诺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310/ 第一时间欣赏天马之歌最新章节! 作者:羽山苏东坡所写的《天马之歌》为转载作品,天马之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马之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马之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马之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马之歌介绍:
卦曰:神马当从西北来。
“牛皇”汉武帝
梦天马。卜天马。求天马。天马之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马之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马之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