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文阅读

作者:社会和谐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九章 诱惑

    夕阳西下,

    董良怀揣教材五本,策马回到了襄阳城住处。

    进了学校的大门,里面一阵喧腾,正是结束一天学习的时间。

    过了正厅,看见刘备关羽张飞和糜竺陪着伊籍从大院子里有说有笑的出来。

    简雍和孙乾最近不常在学校里,他们很受刘景升的喜欢,即便刘备不被刘景升天天叫着赴宴了,他们两个也天天被刘表叫过去聊天。

    刘表是一个有点名士意思的人,自然也对名士喜欢,什么是名士呢?就是有风度的的家伙。

    有个词叫名士风流,这个词不是说好色的那种风流,而是很有气度,最好也不要太拘谨。

    拘谨的读书人会被人认为死板,不受名士们的待见。

    孙乾简雍都能说会道,又幽默又随意,自然很受刘表的待见。

    伊籍最近常来这里,今天又来了,看样子主公还带他参观了学校。

    “主公!伊先生!”

    董良远远的打招呼。

    刘备伊籍他们看着董良笑容满面,“存初回来了,不知有何好事这么开心啊?”

    董良让伊籍找了工匠但是又卖了关子没说干嘛的。

    伊籍还以为木匠给刘备他们做家具,老鲍制墨给学生用呢,毕竟这么多人初来乍到,什么东西都不全。

    董良三步并两步走近前来。

    笑着说:“是有一桩大喜事呢!”

    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东西。

    这一下把刘关张糜竺和伊籍的好奇心激起来了。

    都好奇的盯着董良的动作。

    见董良从怀里掏出来几本书,不仅有些失望,书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稀奇的呢!

    董良制印刷术的事刘备并不知道。

    这几天天天被刘表拉去喝酒,没有和董良见几面,而印刷术不过用了两天就搞定了。

    董良见他们不以为意,只是笑笑把手里的书分给众人。

    刘备他们接过书,一人分了一本看,没发现什么异常啊,不过是和现在用的教材一样,只是写字写的稀疏了一点。

    他们都以为书里有什么没有参透的玄机,都翻着书认真研究。

    董良不是无的放矢的人,必然有什么秘密是自己没发现的。

    突然张飞咦了一声。

    引得刘备伊籍都扭头疑惑的看着他。

    原来张飞是个急性子,别人拿了书都认真研究自己的,只有张飞不老实。

    随便翻了翻自己的书就左瞧瞧右瞧瞧,看看大哥的,看看二哥的。

    结果就真让他发现了问题。

    “三弟,有什么发现?”

    张飞瞥了董良一眼,捧着自己的书拿给刘备看。

    “大哥你看!”

    几个人凑着头,看张飞有什么发现。

    “这几本书上的字迹居然分毫不差,连间隔都能排的一模一样,这个人有点意思啊。”

    张飞还是以为是一个手很稳的人抄的,字与字之间分毫不差。

    没有人会想到是印刷术,因为这是超过了他们认知的东西。

    人们无论怎么散发想象力,总是摆脱不了物质基础的。

    没见过的东西总是很难想到,张飞就想不到。

    但是伊籍和刘备能想到。

    他们听了张飞说的话,又互相对照着看了看各自的书,发现这些书简直是一母同胞。

    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们能想到董良应该是用了篆刻或者倒模之类的方法制作的。

    这个事情造金属器具是有模具的,而刘备和伊籍他们经常会与官印打交道。

    所以大致能猜出来,董良应该是用篆刻印章的方法,印的书。

    刘备他们惊疑的看着董良。

    董良点点头,微笑道:“没错,就是一个模具印出来的!”

    刘备他们心想果然,也感觉到了这样会很方便,但是对于多方便还没有概念。

    而张飞还是很惊疑的看着董良,又看着恍然大悟的刘备他们,一头雾水。

    董良解释道:“我叫工匠将教材内容翻刻在模板上,刷墨铺纸,轻轻一印便印成一页。似这样的五本书,我不过两刻钟就印完了。再让专门的工匠们分工合作去印刷,不过半日就能印出几百部书。”

    听到这里,刘备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印刷术的意义,伊籍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飞先附和一句:“这岂不是人人有书念!”

    但是这一次气氛没有再次活跃起来,糜竺从他的角度感慨了一句:“从此以后,书要便宜了啊!”

    伊籍才真正的符号董良的想象那样震惊,“这!这!一日得书数百!读书人再也不要抄书了啊!”

    这现在的读书人谁还没点心酸史呢。

    除了那最大的几家豪门,大多数人家家里藏书并没有很多。

    小一点书香门第可能只有一部经书传家。

    没有人家能把天下所有的书都收集到自己手里。

    所以想读更多的书,一定避免不了求人和交换。

    求人家把家里的藏书借了看看,或者那自己家的藏书和人家交换着看。

    付出大一些的代价才有希望能把人家的竹简帛书抄一份,往往一些孤本都是不给抄的。

    伊籍又感叹了一句:“存初之功,功在千秋啊!”

    不待董良谦虚,刘备欣慰的感叹:“日后天下文人士子皆要受存初之恩啊!”

    董良见效果差不多,又贼笑一下说:“伯机先生,我有意刻印论语一册,在襄阳城中发行,想请伯机先生和大家一起作个序,不知伯机先生肯不肯拨冗?”

    这是一记重拳,糖衣炮弹!

    伊籍和老曲老鲍不一样,他是读书人,更看重名。

    把名垂青史四个字给老曲老鲍,这俩人还要想想。

    但是把这四个字给伊籍,那简直是降维打击,对症下药,根本难以拒绝。

    这论语印刷出来,开篇就是有伊籍参与的一篇序这无论是现在的影响力还是后世的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伊籍有些晕了,“这,这,这样的好事,哪里是我能参与的!”

    嘴巴还在矜持。

    刘备看出来董良的意思了,“不知伯机先生有没有至交好友,大家一起来做个序,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图穷匕见了,这一下总能拉拢几个不错的文人效力了。

    伊籍当然听出来了这个意思,却怎么也张不开拒绝的嘴巴。

    “这,这,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第六十章 聘请

    伊籍当然承受不了这诱惑,别的不说,他现在只不过是刘表的幕僚,靠刘表的面子混饭吃。

    虽然他很有本事,但奈何没有机会啊!

    就连他是刘表的老乡又那么有才华都得不到重用,可想而知,天下有多少不受重用的贤才了。

    这些都是宝,但是董良不打算照着名单一个个去搜罗。

    现在是势力初期,没办法,正是用人之际,还是需要去招贤纳士,像伊籍这样的不嫌多。

    但是日后,度过了这段过渡期,中层官吏都可以自己培养或者在自家地盘上直接选拔。

    没必要非把每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人都搜罗过来。

    除了像诸葛亮这种的,其他的只需要经营好自己的势力,自然会有贤人来投明主。

    有句话叫栽下梧桐等凤来。

    只要自己势力经营的不错了,招贤令一下,怀才不遇的多的是。

    何况还可以自己培养。

    董良现在学校里的再培养个年把,实习个年把,基本上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这边伊籍既然答应了,再让他找上几个信得过的好朋友一起蹭蹭热度扬名,也可以拉拢过来。

    不能太多,要不然显不出来,就三四个就行。

    为什么这么有把握能拉拢过来呢,当然是刘备给伊籍说的至诚好友,这就暗示了要信得过的,愿意一起干的。

    哪怕伊籍的好朋友不愿意,伊籍都会自己帮忙进行劝说。

    毕竟伊籍本来就对刘备这个团队有好感,现在刘备又拿出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自己又看好这个团队的未来,当然要立个功。

    刘备看着伊籍已经答应,心里高兴。

    这几天和伊籍接触,发现伊籍确实是个有才能的。

    现在终于收入麾下,马上又能获得他的几个好友,怎么能不开心呢。

    给功臣董良使了个表扬的眼色,又一起拉着伊籍攀谈,一群人说说笑笑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这一次没有和学生们一起吃。

    拉着伊籍来到了正厅。

    “伯机啊!今天高兴,今天就别回去了,在这用餐,夜里在这休息。”

    当然刘备这不是又要和伊籍同榻而眠的意思。

    刘备其实也不是一个随便的人。

    他好的程度也分人,不认识或者交情一般的他也就是很好的态度招待,但并不会动不动拉着人一起睡。

    当然这也不是刘备势力眼,其实刘备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他发怒会鞭打督邮,会把庞统赶出去。

    但是他认识到了错误,又会亲自去把庞统追回来。

    他和兄弟们感情深,就要拉着不撒手。

    他遇到诸葛亮,感觉这个人句句话都说在自己的心坎上,所以也拉着不撒手,如鱼得水。

    这是他感情的表达,不是要用同榻而眠邀买人心。

    这留下伊籍吃饭是礼貌,毕竟到了用饭的时候了。

    这留下伊籍休息是因为高兴,今天晚上要拉着伊籍喝两杯,不让他走了。

    这在正厅坐定,仆役们送餐上来。

    因为伊籍是客人,准备的丰盛点每人都是四菜一汤。

    因为是分餐制。

    刘备他们自从见了董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后,也每天没事就吃大锅饭,不搞特殊。

    这伊籍来了,上了四个菜,一道鸡汤。

    其中还有一道荆州人爱吃的鳊鱼,虽然伊籍不是荆州人,但是对比刘备他们也算半个地头蛇。

    这上了一道本地人爱吃的,也是表示尊重。

    几人互相敬酒,边喝边吃。

    没吃几口,伊籍就赞叹一句!

    “这几日在这用了几次餐了,无论是粗略烹饪的大锅饭还是这小灶精炙的好饭菜,都让人回味无穷啊!”

    又对着董良夸赞,“以今日印刷术和这闻所未闻的好饭菜来看,存初真是满腹奇思啊!”

    这几天在这混了不少时间,跟厨师也聊过几句,也知道这饭菜都是董良引导厨师制作的。

    说来也好笑,这有势力的人搞个发明创造就是奇思妙想,没势力的搞这个就是奇淫技巧难登大雅之堂。

    这有本事的男人做饭是顾家是温柔,没本事的男人做饭就是窝囊废。

    天下哪有绝对的标准呢,不过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而已。

    在刘备伊籍都互相存在好感,糜竺董良又刻意迎合,晚宴的气氛十分融洽。

    糜竺附和伊籍夸赞董良:“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存初能做一手好菜,一定能治理大国啊!”

    “哈哈哈哈!”

    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因为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但是糜竺是故意在风趣。

    说来也奇怪,刘备从一开始得到的几个文人,简雍,孙乾,糜竺以及到了荆州主动亲近刘备的伊籍,全都是优游风议的人。

    这也许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吧。

    张飞这个家伙听了这话来劲了。

    “存初这小子有本事,日后俺一定要和二哥一起给大哥打下一块大大的疆土,不让存初闲着。”

    又是一阵大笑。

    不过刘备还是温柔的呵斥了张飞。

    “三弟休要胡说,存初这样的人才,当然要复兴汉室后举荐给天子!”

    气氛没有冷场,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上纲上线。

    董良见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喝了不少了,不能再等他们继续喝了,免得误事,先把正事说完再让他们喝。

    于是董良先谦虚了几句。

    “我哪有什么才干啊,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而已。伯机先生才是满腹经纶令人钦佩啊!”

    伊籍笑着摇摇手:“哪里!哪里!”

    花花轿子人人抬,伊籍确实有才干,但是也很清醒,不过被人捧还是开心啊。

    “伯机先生如果不嫌弃这院子里的学生们驽钝,可否拨冗,莅临授业?”

    提到正事了,刘备他们不自觉的放慢了吃东西的速度,等着伊籍的回复。

    伊籍当然不会拒绝,这也没什么敝帚自珍的,这几百名学生,怎么看都是日后刘备阵营中的中流砥柱,自己这个时候和他们结下师生之谊,天大的好事。

    伊籍也不谦虚了,抱拳爽朗的答道:“敢不从命!”

    “哈哈哈哈!”

    众人又是一阵笑。

    伊籍擅长法学,原历史中日后蜀国的法律蜀科就是以诸葛亮为首的五人团队制定的,其中就有他。

第六十一章 预备访贤

    第二天一早,伊籍就匆匆离去,去找自己至交好友去了。

    董良依旧是起来锻炼锻炼,跟着学生们吃完早餐。

    早餐后,关羽出城去了军营。

    这士兵不能一直放在哪里不管啊,还是要练,于是决定若没有紧要的事,关羽和张飞轮流去军营练兵。

    今天是头一天,士兵们休息了几天也差不多要操练起来了。

    虽然只是区区两千兵马,但是是刘备的家底子,要重视起来。

    关羽去练兵,张飞护卫刘备。

    董良来到侧厅制图。

    刘备则回了自己的府邸,见了见家眷,又接待了几位前来拜访的宾客。

    置酒招待了他们。

    刘表又派人送来许多粮食钱财美酒布帛给刘备使用,怕他来到荆州,囊中羞涩。

    热热闹闹的到了下午,刘备有些微醺。

    回到了学校正厅,见董良还在哪里安安静静的制图。

    他这客人一走,闲了下来,有些百无聊赖。

    坐在哪里也不打扰董良。

    但是似乎有话要说,又屡屡憋了回去。

    张飞则很奇怪,但也没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刘备旁边。

    他没有喝酒,因为关羽去了城外,自己大哥身边就自己一人护卫,所以不曾饮酒。

    董良终于发现了刘备的坐立不安。

    疑惑的看过去。

    刘备有些吞吞吐吐的说道:“存初,昔日在汝南时,你总说有大贤在荆州,不知如今时机是否成熟,可否一见?”

    董良这才恍然大悟。

    刘备也是难啊。

    这刚来到荆州,前几天被刘表拉着喝酒,这今天招待完宾客后突然闲了下来。

    瞬间感觉满满的空虚。

    董良管理学校,关羽练兵,张飞护卫,子龙他们去打地盘去了。

    就自己这个做老大的无所事事。

    这心里一空下来,难免感觉有点憋闷。

    终于按耐不住,要找些事做,也就没话找话。

    突然想起来,董良说的大贤还没有介绍。

    董良听了刘备的话,放下笔抬头,想了一下说:“主公要访贤,却要有言在先。”

    “你说,你说!”

    董良笑道:“这一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为这贤人年轻就小视他们。”

    刘备也笑着说:“这是哪里的话,备也曾攻读经书,这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道理还是懂得的。何况又有你董存初年方十六就现美于前。”

    董良又笑着说:“那我举荐第一人乃是荆州庞统,庞士元。”

    “此何人也?”刘备急切的问。

    “此人乃荆州襄阳人,年不过弱冠,却非百里之才。能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纵论古今。若能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

    “可惜我身无寸土啊!”

    刘备有些遗憾,听到董良这样说,自然明白庞统是一个不愿意在小位子蹉跎的人。

    心里也担心未必能招揽的到啊。

    不过担心归担心,刘备绝不会不去尝试就放弃。

    “此人身在何处?”

    董良这就挠头了,他也不知庞统现在在哪里。

    不过也有办法。

    “我虽不知庞士元在哪,主公却可前往水镜先生处询问,若能得水镜先生一封书信,就更有把握了。”

    刘备点点头,水镜先生名气不小,刘表招揽他都不愿意去。

    可以去拜访一下。

    “这第二人乃徐庶徐元直。”

    “此人如何?”

    刘备已经不自觉的身体倾向董良。

    “此人乃王佐之才,能直言进谏,兢兢业业,虽数十次不避其难。”

    刘备赞叹又感慨:“诚良臣也。亲君子远小人就是这样啊。向使朝中能有徐元直见用,不至于有桓灵也。”

    扭过头又问:“此人何处去寻?”

    董良摇摇头:“徐庶比之庞统还要行踪不定,不过他也与水镜先生要好,可去水镜先生那里打听。”

    刘备笑笑却不嫌弃董良滑头。

    事实上古代交通不便,若文人四处游历,即便是亲朋好友也难以找到他。

    好比你听说他在长沙,从襄阳出发去找他,到了地方,早不知道又跑哪里去了。

    如今这徐庶和庞统还能去水镜先生那里去找,不至于满荆州的打听,已经很好了。

    董良并没有停下来,不过却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重头戏要来了。

    刘备也在不知不觉间往董良的方向移动了三次坐垫。

    董良郑重的说:

    “主公,我这介绍第三人,乃是真正的天纵奇才!”

    刘备不明觉厉,被董良感染的都严肃起来。

    期待感爆棚。

    “第三人名叫诸葛亮,字孔明!乃徐州琅琊人。”

    刘备听了这里心里一松,期待感更强了。

    徐州琅琊人,那就是说和曹操有仇,自己希望增加!

    “此人虽然年轻,却不是见识浅陋的腐儒,能知天下大势!达治知变,正而有谋,乃当世尹、吕也!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刘备实在太难以置信了,真有如此贤人吗?

    董良把尹伊和吕望与之相比。

    把他比做三代一来第一人。

    什么是三代,有说是夏商周三代,也有人说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三代。

    这些人全部是万古长青,连孔子都备加推崇的圣贤。

    而且居然连孔子都给略过去,直接把这诸葛亮评价为第一人。

    这让刘备怎么敢相信,不过看董良这么郑重,估计就算不如他说的那么夸张,最起码不输于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他们。

    其实董良这样评价诸葛亮确实夸张了。

    因为诸葛亮现在还没有出山,还没有什么成绩拿出手,还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是功绩还是品德,目前二十岁的他还是完全不能和尹伊姜子牙等人相比较的。

    刘备刚想问此人在哪?

    突然自己就笑了,“莫非此人还要去水镜先生处寻找吗?”

    董良看见刘备抢答,也笑:“此人躬耕于隆中,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却不必往水镜先生处寻找啊。”

    略有停顿,又接着说:“不过若能先拜访水镜先生,通个气,就是再好不过了!”

    “哈哈哈哈!”

    两人顿时抚掌大笑!

    这一波啊!是互相预判!哈哈!

第六十二章 伊籍荐人才

    一夜无话。

    天刚亮时,刘备就开始安排仆役准备礼品,拜访水镜先生的冲到,实在难以压抑。

    忙碌间,伊籍就登门拜访了。

    董良心里感慨,来的真早。

    董良这里吃三餐,因此起的已经很早了。

    现在连早饭时间还没到,伊籍就来了。

    伊籍啊,是等了好久的机会了,现在绝对不能放过。

    伊籍身后还带着两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人。

    还有两个孩子。

    天刚亮,光线还不好,也看不清。

    刘备已经迎了过去。

    “伯机先生来了!”

    伊籍热情的给刘备介绍。

    “皇叔有礼,我给皇叔举荐贤人来了!”

    刘备听到这话满面笑容,如沐春风。

    “哈哈,伯机先生,是这两位先生吧!刘备有礼!”

    两人拱手还礼。

    “皇叔有礼!”

    也不待介绍,刘备就把人往里面请。

    “请!”

    “请!”

    进了屋里分席坐定。

    伊籍主动起来给大家介绍。

    先指其中一位年纪稍大的,将近三旬。

    “皇叔,这位是邓芝,邓伯苗。乃名将邓禹之后!胸怀韬略,内有锦绣尚不为人所知!”

    刘备吃了一惊。

    赶忙又客客气气的行了一礼。

    “原来是光武萧何之后,失礼失礼!”

    这个邓芝,董良不太熟悉,但是也知道点。

    董良对于他的印象就是曾经出使过东吴折服了孙权。

    这样的外交上取得成就的一般都能言善辩,有急智。

    但是刘备却对邓芝的来历郑重对待多了。

    这是因为邓芝的祖上是邓禹,光武帝刘秀称赞他是萧何。

    是光武帝中兴大汉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虽然这个时代,随便出来一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很牛的祖上,但是这光武帝的大将的后代对于刘备来说意义不一样。

    毕竟刘备的定位其实是有点跟随光武帝的。

    不过邓芝也不傲气。

    毕竟他一身才华,却还没有人赏识,虽然他是一个很刚硬骄傲的人,但是刘备那么客气,他又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于是也起身回了一礼,没有多做交谈,伊籍还有其他人介绍。

    伊籍接着介绍,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位是宗预,字德艳。乃是南阳人,文武双全,乃是儒将!”

    又是互相行礼。

    董良是看出来了,伊籍是纯粹的为了送投名状了。

    这邓芝也就算了,是个很机智的文人,找他过来写序,还可以理解。

    这宗预虽然是个儒将类型的,但也是军事方面的人才,把他拉来,纯粹为了凑数了。

    不过董良不知道,这个宗预也曾临危受命出使过东吴,也折服了孙权不辱使命。

    额额……

    怎么是个人都拿孙权刷战绩啊!!

    虽然宗预没什么名气,也没介绍有什么厉害的祖宗。

    但是刘备一听,南阳人,眼睛放光。

    昨天董良刚介绍过贤人诸葛亮,在南阳隆中隐居。

    刚好送来一个本地人,真是瞌睡就来枕头。

    又是热情的寒暄。

    宗预目前还是无名小卒,被刘备这么热情实在有点遭不住啊!感动!

    伊籍又继续介绍那两个孩子。

    “皇叔,这还有两个少年英杰,大的是哥哥叫马良,小的是弟弟叫马谡。他们父亲与我相识,可惜早逝,临死前给孩子起了字,一个叫季常,一个叫幼常。虽然年纪小,却聪明伶俐,他们还有三个哥哥,五兄弟在州郡扬名,尤其以马良最被赞赏。时人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众人仔细一看,这马良确实是眉毛带点白色。

    董良心想见着名人了。

    他却不看有稀奇眉毛的马良,只盯着马谡看。

    马良虽然这这个时代的名气大,但是后世确实他弟弟的传说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嘛!

    不过董良也没有因为这未发生的事就对这十岁小孩报有异样的眼光。

    毕竟现在刘备的轨迹已经改变很多了,将来有没有街亭之战都未必了。

    而这马谡流传的虽然是不好的名声,但是能被诸葛亮看重说明确实是有点本事的。

    也是可造之材。

    马良声音略沙哑,在变声期,马谡声音还尖锐,还是童音。

    都给刘备见礼。

    伊籍说:“这两个孩子三个兄长都分散各地为官,独留他们在家苦读,恳求皇叔垂怜,留在学校,聆听教诲!”

    刘备把两个孩子叫到身边,搂着两个孩子,鼓励道:“虽然年幼,却已名动乡里,胜我多矣。不负乃父之望了。”

    又笑着对两个孩子说,“日后就留在我这里,跟着府中的学子一起进学。”

    “去给你们校长见礼去吧!”

    给两个孩子开玩笑一般推到了董良那里。

    两个孩子虽然疑惑,还是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两个孩子都是聪明人。

    所以也不怯场,虽然行了礼,其实还是挺疑惑的。

    董良也就比马良大了一点。

    比马谡大了六岁。

    马良其实没有很敬重的心思,只是教养好,把礼节做到位,客客气气的。

    马谡虽然傲气了一点,但毕竟还是小,董良大了他六岁,所以也没有不服的意思。

    毕竟还是孩子。

    董良扶起两个人。

    一手拉一个,他心里年龄自然比两个孩子成熟的多,虽然相貌还是稚嫩。

    做足了中年人的范。

    “我在这大院子里办学,收养了数百孤儿在此读书识字。他们不似你们家学渊源,进度要差你们很多,入学之后,还要靠你们多多帮助他们呢。”

    董良这老成的说这话,让刘备伊籍还有邓芝他们全都有些忍俊不禁。

    但是他们都是有涵养的,眼里含笑,嘴里却不出声。

    只有那个家伙。

    董良翻了一眼张飞。

    这家伙今天轮到他出城带兵了,可是还没有吃早饭,还没有出发!

    马良毕竟成熟,还没待谦虚,马谡就已经高声回应了。

    “先生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帮助他们的。”

    董良也面带微笑的拍了拍他,以示鼓励。

    董良也没想到,马良马谡还没成年,就已经流传出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名气了。

    有很多东西不是董良能靠着知道一点历史就能确定的。

    正如很多人的年龄,邓芝和宗预是蜀汉时期的大臣,可这个时候都已经二三十,正式开始博前程了。

    也正如他昨日给刘备介绍诸葛亮和庞统一样,没有说他们是卧龙凤雏,就是因为董良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有没有开始被这样称呼,这个名气又传播到了什么地步。

    所以说话的时候总是要时时注意。

第六十三章 序

    寒暄完毕,用了餐,张飞离开。

    其他人开始谈论起正事。

    邓芝和宗预都开口称赞,印刷术的妙处,以及对于天下教化的好处。

    又是几句寒暄和谦虚。

    诚然,所有的大家族基本上都想垄断知识。

    但是这个时代的书生,凡是读过书的,都基本上胸怀坦荡,无非是当自己这思想的崇高与自家地位的巩固之间的矛盾而已。

    所以没有哪个书生心里不知道这样的发明是有利于天下的。

    至于邓芝,虽然是邓禹的后人,但家道中落了。

    从原身直到刘备入蜀后,还有人给籍籍无名的他算命,说他将会被重要可以得知。

    最起码三十岁之前没有得到赏识,这不是有实力的家族会让子弟受到的遭遇。

    宗预更不用说,没有什么出名的祖先,家里也不是什么豪门,读书时候受过波折是必然的。

    然后邓芝和伊籍多少想给刘备露一手,提出来现在当堂写序,也不要再拖延了。

    于是仆役送来了笔墨,各自归坐,开始拟稿。

    宗预则纯看热闹了。

    他虽然文武双全,儒将风范,但和这些专业人士比起来还是不行。

    马良马谡也没有离开,都在旁边观看。

    过了约莫一刻,两人停笔,又互相对照对照,嘀咕了一番,就将草稿拿了上来,给刘备看。

    刘备接过草稿,看一句给大家念一句。

    这文章听了,董良大致听出来了,文章分这么几个部分。

    因为是要用印刷术刊印世上第一本印刷出来的书籍,所以董良选了论语。

    至于印的教材,那个算是测试版本,不算。

    既然要刻论语,伊籍邓芝先描述背景。

    “昔春秋时,周室空名,诸侯时时征战。灭国伐人,唯恐落后;寻盟报役,一刻不安。晋齐命令如火,文武资基似冰。国祚势涣情散,臣刈君麦,周郑交质!穆霸西戎,吕相绝秦。吴越应惭,违德信谗。宰嚭一言杀伍,大夫七事只三。”

    这是开头,描绘了春秋时周室衰弱,诸侯争霸的混乱,礼崩乐坏。

    接着伊籍和邓芝又开始称赞孔子。

    “子念邦弱,经出鲁史,尊王谨始,罪隐不书。”

    这是说孔子感叹周室衰弱了,尊王攘夷做春秋。

    又细说:“是时天时微,地维绝,周室坏,鲁道衰。夫子志在求仁,义存拯溺。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修春秋,测精微,正褒贬。斯人云逝,丝竹犹传。遗芳自厥后,法被区中,道济天下。惜轲死无踪,画笔徒劳,后人怀之,录其言行,烛照天下。”

    董良听到这里,感觉出来一些套路的味道了。

    开头是文章背景,现在是作者背景。

    接下来该联系当下了。

    董良听着,果然,哈哈。

    “方今之世,国乱岁凶,四方扰攘。汉统陵替,宦官酿祸。自党锢后,宦官秉政,桓灵之时,亲奸信谄。悲乎!白骨在野!正子之为世之木铎时也!”

    这是联系了现在,天下又乱了啊。

    这是孔子的声音再次惊醒世人的时候了。

    然后终于轮到他们了。

    “故有皇叔刘备,感念天下诡诈,使工匠,鲍侃曲万田二人,雕木为版,制墨留迹,做印刷术,使夫子之言大行天下,以为纲纪。功成,首印论语一千行于天下!命伊籍邓芝作序以记之!”

    这算是写完了。

    铺垫了一大堆,正事就几句。

    没有提到董良,是董良要求的。

    另外本来打算印五百册,但既然已经刻了雕版,再多印一些也不为过。

    反正花的钱都是刘表给的。

    最后伊籍邓芝夸了一句新主公刘备。

    董良既然不要这个功劳,就把功劳全给了刘备。

    刘备念完之后,满面带笑的夸赞道:“纵论古今,大气魄啊!”

    “两位先生区区片刻,就能挥笔而就一篇雄文,真乃当世英才啊!”

    伊籍邓芝听了夸赞,也是高兴。

    他们的首秀成功了。

    刘备随手把草稿递给董良,想让董良再夸几句。

    可是刘备是正儿八经读过书的,不管学的怎么样,老师是卢植。

    评价这文章绰绰有余。

    但是董良虽然原身也读过书,穿越后记忆也继承了。

    但是毕竟不是亲身体验,而且两份记忆参杂,还是以后世的为主。

    勉强做一个当代人不露馅可以。

    而这篇文章他不过勉强听懂,让他品评可就难了。

    不过董良又从头到尾仔细看了看。

    说:“我想再添上几笔,可否~?”

    看着伊籍邓芝,毕竟随便动别人的作品,随便修改别人的东西,还当着人家的面,无疑是十分的那什么了。

    不过问一句可不可以,其实也挺过分的,也许伊籍邓芝脸上笑嘻嘻,心里直呼不可以!

    但是两个人虽然不是很乐意,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又是主动的想让人家点评一下。

    如果不允许,显得太狂了。

    尤其是邓芝,这个很高傲的人其实是非常不以为意的。

    纵然董良天赋异禀,纵然董良受刘备重视。

    但量他不到弱冠,肚子里能有多少锦绣。

    但都还是嘴巴上客客气气的说:“请!”

    董良提起笔,没动开头背景,只在刘皇叔前面加了点。

    “今有江表刘荆州,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大汉刘皇叔,英雄士也,闻之,亦欣然归往。”

    又在末尾加了一句。

    “印论语一千为礼,为刘荆州贺。伊籍邓芝做序以记之!”

    邓芝和伊籍本以为董良有高论,没想到真有“高论”!

    不由自主的赞叹:“真八面玲珑也。”

    确实,一群人住在人家家里,搞那么大事不给点好处,主人家能高兴吗?

    所以董良自作主张,也稍稍贬低刘备,使刘表能亲近之,而不忌惮之。

    刘备看了也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摸爬滚打十几年,早就成熟了,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董良是对的。

    而汉唐之人都并不像后世的儒生,嘴巴上说礼义廉耻,实际上阿谀奉承。

    这个时候的人,不避讳阿谀奉承,只在乎得到机会,能大显身手,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第六十四章 功业

    汉唐人是不耻于谈功业,功利。

    当然开拓进取和钻营不一样。

    其实也不能直接这样将后面的王朝都贬低掉。

    应该是开国初进取心强,中期参半,后期就完全废掉了。

    即便是高粱河车神,也主动的要攻打辽国呢。虽然自此以后吓破了胆,但是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

    除了个别朝代,基本上都是这个规律。

    但是汉唐时期,这样精神面貌的比例要多一些。

    董良加的这几句肉麻的话,就是李白写给韩荆州的。

    没见过这篇文章的,很难相信,这样肉麻夸张的奉承的话,是最浪漫的那个诗仙李白写了。

    这一点也不高风亮节,一点也不诗情画意。

    但就是这样,不光李白,李贺也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样的诗句。

    这些人是不耻于求功名利禄的。

    汉朝也更是这样。

    而后世更多的一些人,似乎说到功名利禄就脏了嘴巴,天天宣传自己有多干净,结果却偏偏暗地里明争暗斗使手段。

    也正是他们把功名视为脏东西,所以争夺利益的时候,才更怕别人发现。

    干了坏事还要立牌坊。

    使得手段更加阴暗,卑鄙,暗箭伤人。

    真到了要这样的人守节的时候,他又不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也不愿意践行自己的话。

    轮到别人说人家不守道德,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报效国家。

    结果世人敬重他,让他得了好处,他吃干抹净,事到临头,又嫌头皮痒,又嫌河水凉,恶心。

    至于董良这样的替刘备讨好刘表,刘备并没有感到耻辱。

    毕竟刘备跟过好几个老大,这样的场面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还是自己的敌人,自己都要奉承着,何况刘表虽然可能因为手下人进谗言有些忌惮自己,但对自己确实是挺好的。

    而自己这群人还想过算计刘表,还不怎么把刘表当成像曹操那样值得严阵以待的人。

    说实话,刘备多少有些愧疚和犹豫。

    但是现在这些都憋在心里。

    手下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就等着飞黄腾达呢?如果真有了机会,自己不愿意也得干。

    而现在的奉承,不算什么,离卧薪尝胆还差得远呢。

    据说勾践为了活命,在夫差生病的时候,尝过夫差的粪便来关心夫差的病情。

    自己这不过是说几句好话,算什么。

    不过刘备暗中瞄了董良一眼,虽笑容不改,但心里还是嘀咕。

    看来存初这小子还是没有放弃打刘表主意的想法啊。毕竟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如今这好端端的去拍这么恶心的马屁,一定在暗中谋划什么。

    这也是就是刘备,换了曹操,打死董良也不敢玩这一套文字游戏。

    毕竟弘农杨氏的杨修都顶不住,谁能顶的住。

    这也是董良没有去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啊。

    曹操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大度到能容纳手下背叛,容纳刘备这样的敌人。

    却又小气到容不下一个耍聪明的杨修。

    有人就这样说曹操多疑,变化无常。

    其实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但更多的让曹操做出这样决定的,不是什么人格上情绪上一些大度小气,宽泛的形容。

    而是冷静。

    曹操能冷静的分析利弊,能容纳仇人,也能将手下作为棋子舍弃,一切都是绝对的冷静的利益判断。

    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就随意,如果扔掉有用就扔掉,挡路的必须干掉。

    所以还是刘备更有温度一点。

    董良看着自己加的几句话,又从头到尾的翻了翻过了一遍,感觉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对于邓芝和伊籍说自己八面玲珑的话。

    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而且八面玲珑并不像后世那样,比喻人圆滑心思活,多少带有一点贬义。

    而伊籍邓芝则完全没有贬低瞧不起的意思。

    反而赞叹。

    因为已经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这不丢人。

    何况伊籍邓芝这么主动的过来,其实就是觉得奇货可居。

    如今看到刘备董良丝毫不在意这些面子,不光不会讽刺,反而觉得高兴呢。

    因为能这样落下面子而不恼怒,说明主公有容人之量,这无论是对于哪个手下来说都是好事。

    而能不在意面子去争夺利益,这样的人,不死板,人情练达,灵活变通,更加的能够成事。

    宗预,关羽,糜竺也都凑过来看。

    宗预和糜竺也是抱有赞叹的意思。

    关羽不以为意,但也不会反对。

    如果对大哥有利的话,他可以放下他的原则。

    也可以丢掉自己的脸面,虽然现在是董良帮刘备稍稍的丢一些脸面。

    当然,刘备也是因为董良写的是自己才会乐意接受。

    如果董良要写关羽张飞或者其他的手下,刘备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

    身为老大,不能让兄弟丢脸,这样对不起兄弟们和下属们。

    这是他这个主公的责任。

    而马良和马谡则一脸好奇的在旁边等着看。

    眼巴巴的,但是又不敢失礼去要,这样不合礼数,他们的家教不错。

    刚才刘备念得他们都听见了,但是董良写的他们还没看见。

    他们也很想知道这个比自己大几岁的校长有什么本事。

    尤其是在伊籍和邓芝评论过后,就更好奇了。

    刘备见这两个孩子,眼巴巴的渴望,却又故作老成,像个小大人一样矜持,也感觉好笑。

    刘备近来对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他已经四十了,还没有儿子。

    于是刘备就把草稿递给了两兄弟。

    马良还镇定,马谡太小,见被识破了想法还羞涩一笑。

    两兄弟一人拿着一边,头凑在一起看。

    这众大人见到这样兄弟和睦的一幕,也都微笑着。

    两个孩子看完,刘备笑呵呵的逗他们,故意问道:“如何啊?你们校长可有本事?”

    马良规规矩矩的附和称赞一句:“董先生思虑周全!”

    他看出来点眉目了。

    他是天才,年纪也比马谡大。

    同样的年纪,董良给这孩子提鞋都不配,毕竟这是在千年历史上都留下贤名的人。

    众人眼光又移向马谡,这小孩子低着头,瘪了下嘴,吞吞吐吐的说:“好,好谄媚啊!”

    小孩子见不得这样肉麻的话。

    一句话引得大伙哄堂大笑起来。

第六十五章 单福

    在一片笑声中,伊籍将草稿抄写一遍,董良命手下将这篇序和一套论语送到城外校场的作坊里。

    这一边,刘备笑呵呵的向伊籍询问:“伯机先生可认的水镜先生吗?”

    “哦,”伊籍愣了一下,“皇叔要拜访水镜先生吗?”

    刘备点点头。

    “伯机先生知道水镜先生的住处吗?”

    伊籍答道:“水镜先生本颍川人士,如今客居在襄阳城外,刘荆州曾征辟不至。其人清高拔俗,学识渊博,多与贤人往来。”

    董良说:“正是听闻水镜先生多与贤人往来,才相去求贤达的。”

    刘备也说:“不瞒诸位,向使备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何足道哉。只可惜一无基业,二无出谋划策之人,才致使今日沦落到此,一事无成。”

    刘备又对众人拱拱手,“今日诸位不嫌弃备之狼狈,赤诚来投,备不胜感激。古语云,海不弃细流故能成其广,山不捐薄土故能成其大。若能有更多的贤达,与诸位勠力同心,必能共举大业,匡扶社稷,一展胸中抱负!”

    一众人也郑重一礼,“敢不从命!”

    “既然如此,明日早起出发,伊籍带路,董良随行,一起去拜访水镜先生。伯苗德艳暂居城中等待时机。”

    “喏!”

    ……

    第二天一早,

    一行人就早早的出发了。

    伊籍与董良骑马立于刘备两侧,张飞打马跟在后面。

    带二十士卒,拉两辆马车,装着书籍,布帛,钱粮。

    行走的襄阳城外的大路上,芳草遍地。

    虽然已经入秋,但襄阳地处南方,又有长江水汽,气候湿润。

    因此芳草萋萋未曾凋零。

    一行人说说笑笑,赏景观风,正愉快间到了一个拐弯处,是一个坡地。

    就看见一人,在坡地上靠着大青石,箕

    踞而坐,葛巾布袍,皂绦乌履。

    见有人来,斜眼瞥了一眼车队。

    自顾自的高歌:“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董良一看这名场面啊!

    懵了!

    不应该啊!

    虽然心里知道这可能就是那个人了。

    但是却只能装作不知道。

    刘备见这人的话,又觉得此人特立独行有些不一般。

    翻身下马。

    走向前抱拳:“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也不回礼,轻笑道:“我乃颍上之人,姓单名福,久闻使君仁义,纳士招贤,故行歌于此,以动尊听,呵呵呵!”

    来了来了,真是他,董良大受震撼,名场面!

    刘备又恭敬一拜:“谢先生不弃请受一拜!”

    单福呵呵一笑,“岂敢岂敢!”

    刘备回头看了看大伙,又对单福说:“请先生往寒舍一叙!”

    单福笑着站起来,看着刘备身后的阵仗。

    “我,恐怕耽误了使君的正事。”

    刘备笑着说:“正要去拜访水镜先生,求荐贤才。今已路遇贤达来投,改日再去不妨,先生请往舍下叙话。”

    单福不正面回话,眼珠子一转,又扭着头对刘备说:“使君要见水镜先生,这些礼物送去,恐不能见!”

    刘备大惊,回头看看董良和伊籍,见两人也面面相觑。

    董良也不明白徐庶要搞什么鬼。

    毕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又一个比一个聪明,哪里能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刘备见自己没能从手下人这里得到答案,疑惑的看着徐庶。

    单福笑着说:“使君之富有能比刘景升否?以刘表之富有尚不能动水镜先生之心,以使君这两辆马车,恐怕见不到水镜先生啊!”

    他在危言耸听,这董良看出来了。

    刘备赶忙请教:“先生何以教我?”

    单福笑着凑到刘备耳边小声说:“水镜先生最爱书,可世间书籍对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我知这周围有一农户,耕地时挖出一卷春秋竹简,却万金不卖,只藏于家中供起来,实在暴遣天物,若使君略使手段,将这竹简拿到手里,送予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必然高兴与使君推荐王佐之才,使君岂无意乎?”

    刘备瞬间变了脸色。

    董良心里一惊,这徐庶说了什么东西啊,居然惹怒了刘备,可别横生波折,错过了徐庶啊!

    徐庶故意说的小声,没有其他人听到,因此董良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只听见刘备怒斥单福。

    “方才闻先生所歌,绝非常人。见先生仪表,必是贤才,故期盼助我,成就大事。不想先生不教我以正道,反教利己妨人之事!”

    刘备略停顿转身:“先生不妨,另投明主!”

    说罢就要上马,离去。

    董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可如何是好。刚要劝阻刘备,指不定中间有什么误会。

    这一边,徐庶突然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刘备一只脚在马镫上,拉着马匹要上马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只是面带薄怒,又有些疑惑的看着徐庶。

    徐庶态度恭敬起来。

    “久闻使君乃仁德之士,今日试探,果然名不虚传!单福终遇明主矣!”

    说着深深一拜。

    刘备见了赶忙松开马匹,跑上前,扶起徐庶。

    “备,安敢言仁德二字,唯请先生赐教!”

    徐庶摆摆手:“呵,使君不必过谦。使君从汝南带百姓入荆州时,声名远播。我也曾远远随着荆州人士于远处观望。故有意投奔明主,却还心存顾虑,因此化名单福,在此处试探。”

    “观使君携民南下,知使君大义,今日以利诱之,明使君私德。故此得知我之明主在此也。”

    董良在马上远远的看着两人现在这和谐的样子,提起来的心落了肚。

    看来徐庶是跑不掉了。

    刘备又问:“先生说是化名?”

    徐庶又施一礼,“使君勿怪,因前来试探,若事不成,以化名行走,不连累家人。我本名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人。”

    刘备扶着徐庶的手臂,高兴坏了,这正是董良介绍的有王佐之才的徐庶徐元直。

    “备愿拜先生为军师,调练人马,以成大事!”

    徐庶闻言下拜,“主公!”

    刘备扶着徐庶,直乐。

    “嘿嘿嘿嘿!”

    董良也在后面马上,远远的傻乐!

第六十六章 聪明人

    士兵让出一匹马给徐庶。

    一行人折返襄阳城。

    董良主动后撤了两步,给徐庶留出了刘备身边的位置。

    这新来的自然要给刘备交流感情的机会。

    董良为了刘备的大业操碎了心,绝对不主动争宠。

    一定主动让位,毕竟刘备身边就左右两侧,两匹马的位置,一侧有了伊籍,一侧现在给徐庶。

    要干大事,就要许多人一起干,这是大家的事业,如果目光不深远,只盯着自己的高位,那是干不成事的。

    正如原历史中,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如果刘禅辅佐不起来,就请诸葛亮取而代之。

    有人认为刘备是真心诚意,有人认为他是在试探诸葛亮。

    但是,这个时候就是有些人,是为了团队着想,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共同的事业,就是能抛弃掉一家一姓的偏见。

    为了天下大业的理想,刘禅干不成,诸葛亮你来干,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不光是刘备,南北朝中也有好几位,都是在托孤时说过这样的话,谁有能力带着大家走向更好,谁来干。

    这是聪明人啊。

    如今董良也是这样,为了大家的事业,主动让出来舞台,这也是聪明人。

    徐庶看到董良主动让位置,感谢的看了董良一眼。

    同时也注意到了董良不一般。

    不是因为是主角有光环让人觉得不一般。

    而是董良看着不是什么大家族出来的,虽然董良是个文人,但是原身体也是山里长大,种地务农出身。

    并不细皮嫩肉,看着不是大家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

    但是又这么年轻,能跟在刘备身侧,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不一般。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一样,女人和小孩不好惹,是因为他们本就是弱势群体,能在江湖上混,一定有自己的独门手段。

    董良也一定是这样,这么年轻能被刘备倚重,一定是个有本事的。

    而且天才并不少见。

    徐庶的好朋友诸葛亮今年才十九岁,每自比管仲乐毅。

    另有一高人庞统,也不过二十岁出头,能力也远超自己。

    世界上永远不缺少聪明人。

    ……

    回到襄阳城外,刘备先带着徐庶巡视了军营。

    到校场外面,观的关羽正在操练士卒。

    令旗挥动,军士们都依令而行,有条不紊,军容齐整。

    伊籍说实话没有在荆州见到如此有精气神的军队过。

    不是说刘备这区区两千残兵有多能打,多精锐。

    但是领导着不一样,手下的精气神就不一样。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荆州上层属于没有开拓进取的领导者,部队自然也没有精神。

    徐庶也赞叹,“主公之兵,真乃不可多得之强军也。”

    刘备的兵同等兵力,完全硬碰硬其实未必打得过曹操的兵。

    但这不是刘备的兵不强,而是装备太差。

    刘备的装备和曹操的比起来其实差的多。

    但是这些人被关羽张飞操练了也好几个月了,又都是几番征战留下的精锐。

    只要给他们换上相同的装备,他们不惧怕任何敌人。

    而当关羽或者张飞作为这支军队的将军时,这两千人就真正的有了灵魂,化为猛虎巨龙,能战胜数倍的敌人。

    将为军胆!

    帅为军魂!

    众人入营内查看,刘备带着徐庶观看营中营垒排布,前后左右,整整有法。

    徐庶赞叹:“不料关羽关云长能冲锋陷阵,取上将首级,统兵作战也是难得的帅才。”

    徐庶看关羽操练士卒,以及营寨之排布,知道关羽虽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威名,掩盖了他统兵的才能啊。

    不过这也是刘备一直以来没有多少兵马让关羽统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千里马吃的多,却常常吃不饱,导致还不如寻常的马匹跑的快。

    刘备关羽张飞都是腹有韬略,熟知兵法,可总是没有多少军队能够调动,结果处处败仗。

    一直到后世都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才能有限,不擅长打仗,毕竟仔细一算一生的胜率不过五五开而已。

    都只是白手起家难啊。

    徐庶和刘备看的兴起,董良在后边一头雾水,他根本看不懂。

    所以说董良在制定大方向的时候插插嘴也就算了,这打仗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士。

    兵马调度,安营扎寨是一概不会啊。

    一边转悠,一边看,转眼间到了印刷作坊。

    徐庶这下没了智珠在握的感觉了,这好端端的军营,怎么在中间突然出现一个不相干的作坊。

    徐庶一手指着作坊,一边缓缓迟疑的开口问刘备:“主公,这是?”

    刘备一笑,“走,带你一探究竟!”

    回头把在后面摸鱼的董良叫来,“存初,你来介绍!”

    刘备其实也没有来过这个作坊。

    董良从后面小跑两步,走到前面,对着徐庶伊籍笑笑。

    “请!”

    来到了作坊门前,里面的工匠们都出来迎接,曲万田和鲍侃在前,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赶忙又是一阵骚动,让众人免礼起身。

    老曲和老鲍现在是真的对董良和刘备死心塌地了。

    毕竟那文章已经送过来了,虽然看不太懂,但是里面有曲万田和鲍侃创造印刷术,是实实在在的记录下来的。

    董良的承诺已经兑现了。

    董良为大家介绍,“这是老曲和老鲍,一个制雕版,一个制墨。”

    “请往里面走。”

    进来了里面。

    徐庶定睛一看,墙角堆着一堆木板,走进拿起一块雕版,上面都是翻刻的文字。

    桌案上还有老曲他们正在刻的半成品,为了迎接,也没有来得及收拾,刀具散乱,木屑横飞一地。

    徐庶何等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模仿刻官印,把文章印出来,就免了刻竹简,和抄文章的苦力。

    董良也在旁边介绍:“这就是雕版,将文字反刻于木板上,刷上合适的墨,就可以反复印在纸上。”

    几个初次来到这里的人左看看右摸摸,感觉很新鲜。

    印刷术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有人点破这一层窗户纸,大家都能想明白。

    董良又带了大家看了制墨间,还有刚搭好的翻印间。

    刘备他们还亲自动手试了试印书。

    而徐庶则拿着伊籍写的序,笑而不语。

第六十七章 刘琦

    徐庶来到刘备这里已经三天了。

    这三天和刘备的交谈很愉快,也在军营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不让关羽他们小看。

    又见刘备这草台班子虽然简陋,却有许多独到之处,心里也对刘备越发满意。

    他通过观察军队的职位分配,队伍整合,人员任命,其实发现了一些情况,但是他也没有说什么。

    他已经有了猜测,不过当务之急是刘备想去拜访水镜先生。

    他与水镜先生关系很好,所以主动带路,带刘备去水镜先生处拜访。

    他也知道自己那些好友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水镜先生交往的也大多都是贤才。

    如果能多帮刘备招揽来几个,那自然是大大的有利。

    所以说徐庶是个聪明人啊!不在乎有贤人来了会分薄自己的权力,取代自己的地位。

    真正的聪明人就是这样,不会一心只在内部蝇营狗苟,而是会携手把蛋糕做大,这样大家都有的吃,还都能吃好。

    于是乎,这和刘备磨合了三天,就带着刘备去拜访水镜先生了。

    董良没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公子刘琦来了。

    刘备见刘琦来了,本打算再把日程押后,先招待刘琦,下次再去拜访水镜先生的。

    但是刘琦性格偏柔,闻言刘备为了他要改变原有的计划,十分感动的拒绝了。

    就要告辞,让刘备先忙正事,董良主动出来,要替刘备招待刘琦。

    这刘备才能真正的出发去拜访水镜先生。

    差一点就要三访水镜先生了……

    所以说古人去找人没找到是正常的事情。

    毕竟不像后世,互相打个电话,就可以约好见面。

    这也是水镜先生年纪已经大了,要是年轻点,说不定那童子就要言师采药去了。

    这也是很多贤人与水镜先生来往的一个原因。

    大概是交流不便,见面困难,大家时不时的到水镜先生这里来一趟,碰面的机率就大很多了。

    也算是把水镜先生这里当成一个据点了。

    刘备一走,这学校里就剩下董良一个管事的了。

    他在这招待刘琦。

    但其实刘备一走,刘琦也不想待在这了,本来是找刘备说事的,和董良一个小年轻有什么好说的呢!

    董良看着刘琦满面的犹犹豫豫,不情不愿,吞吞吐吐。

    心里其实也吐槽,不外乎曹操辱骂刘景升的儿子都不成器。

    这公子刘琦,一把年纪了,还这样没有城府,哪里是个能继承基业的人呢!

    很多人脑子的刻板印象,说公子,这个人一定年轻。

    其实不是这样的。

    像先秦时期开始,公子是用来称呼诸侯的孩子的,如公子小白,公子纠。

    女子也是称呼女公子。

    这后来人们化用到日常生活中,把年轻的帅哥都叫做公子。

    这和女子称呼丈夫叫做郎君也是一样的。

    郎君是官职名,后来人这样称呼,也算是奉承和一种美好的祝福和祈愿。

    当流行开了,也就没什么特殊含义了,就是一称呼,名词。

    这公子刘琦,其实是说他是刘景升的儿子,和太子这样的称呼差不多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

    而太子当到四五十岁才继位的也不少。当爹的熬死儿子的也有过。

    很多文学作品里,就是太子按耐不住了,几十岁了还是太子,所以要造反。

    所以说,刘景升按照原历史轨迹,没几年好活了,现在都步入晚年了。

    大儿子刘琦早就胡子一大把了。

    虽然董良看着胡子一把的刘琦心里完全藏不住事,多少有些轻视,但并不是恶感。

    毕竟好端端的人家又没得罪你,干嘛抱有敌意呢,所以董良这轻视是对刘琦能力的不信任,不认为刘琦玩的过荆州世家,他的继承权恐怕没有希望了。

    如果是心比较软的,指不定见到这窝囊的人被欺负还可怜他呢。

    董良见刘琦这样子,知道他肚子里有话想说,也有心要套他的话。

    也没有再带着他在院子里乱逛,刘琦不是第一次来了。

    把刘琦带到自己的小院里,在大椿树下,设了桌案席位,请他喝酒。

    刘琦坐定,董良跑到后厨,吩咐老王:“来几份下酒菜。准备十个酒坛子,五个装满酒放在刘琦公子的位置上,那五个装上清水,用酒涂在坛子上面。”

    老王一听就知道这是董良要坑人。

    灌刘琦酒,自己喝清水,还在坛子上涂上酒,有酒味不容易露馅。

    不一会儿带着几个仆役,搬着酒坛子,几个人端着下酒菜,来到了董良的院子里。

    七手八脚的把东西放好。

    又都迅速的退了下去。

    刘琦见董良拉来了这么多酒也有些吃惊。

    这么多酒要干什么。

    干什么?当然是要灌醉刘琦。

    董良又不知道刘琦的酒量,反正是董良完全不能喝,只能偷偷喝清水。

    又怕刘琦喝高了,不够喝,再来拿自己这边的酒去喝,这样不就露馅了吗!

    所以备下五坛酒,一个酒坛子五斤的量,就不信刘琦能喝完。

    古代的酒度数再低,也顶不住这二十五斤吧!

    万无一失!

    刘琦刚想说话叫住董良,董良笑笑摆摆手,示意刘琦稍安勿躁。

    然后鬼鬼祟祟的在门口左右看了看。

    把院子门反锁上。

    回到席位上。

    他动作为什么如此浮夸?

    就是做给刘琦看的。

    让刘琦知道,现在院子里就我们两个人了,门我已经锁上了,没有旁人偷听。

    你要有什么心事都直说吧!

    董良难道不知道刘琦烦心什么吗?当然知道,不就是想向刘备倾诉一下,请教一下,关于这继承权的问题吗。

    甚至可能不是为了继承权,而是为了活命。

    这后妈对自己不好,又天天说自己的坏话,离间自己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

    刘琦无非是烦心这个。

    董良知道,董良就等着刘琦说出来自己好献言献策,从中谋划。

    毕竟刘琦不是蠢人,他虽然懦弱无能了点,但是从历史上刘琦上房抽梯,求救于诸葛亮来看,他也是挺机灵的。

    何况刘琦如果真的蠢笨刘景升原来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虽然刘琦长的和刘景升像,但是如果脑子和性格不像,刘景升不会那么喜欢他。

    所以董良不能主动问,要不然显的自己图谋不轨的一样,容易引起刘琦的警惕,适得其反。

第六十八章 套路

    董良坐下,笑呵呵的对着刘琦说:“公子,我观公子似有心事,可惜主公今日不得闲,不能为公子排忧解难。良年纪小,见识浅,也没办法帮到公子,这段时间来到襄阳,承蒙公子照顾我们,身受重恩,却不能为公子解忧,我感到十分愧疚啊!哎~!”

    一边说一边把笑容敛去,做出来一个情绪变化,最后还加了一声长叹。

    刘琦见董良这么诚恳的态度,也是十分感动,情绪被董良牵动,反而忘记自己的事,转过来安慰董良。

    “存初这是说哪里的话,有什么恩义不恩义的。皇叔与我家同为汉室后裔,互相照应也是理所当然的。万不可如此见外!”

    说着,不自觉的拿起一坛酒,开了封,自顾自的倒入酒杯中。

    “来,我们满饮此杯!”

    董良也笑着开了一坛水,倒入酒杯中。

    “请!”

    两人一口闷了这一杯酒。

    董良故意喝的猛,用水呛了自己一下,这样咳嗽的真实。

    狠狠的咳嗽了几个呼吸,咳嗽的气血上涌,脸通红。

    抱拳对刘琦说:“惭愧,良不善于饮酒。”

    刘琦见状,也不再让董良多饮。

    “存初不善于饮酒,还是不要多喝为妙,饮酒伤身。”

    一句话充满了善意,董良也不得不感慨,刘琦确实算不上什么坏人。

    不过刘琦心里也有些自得。

    因为在家里被压的喘不过来气,后母天天说自己坏话,看不起自己。

    每天府中往来的重臣,都是荆州大户,与蔡氏关系紧密,也不怎么看得起自己,都是表面恭敬,暗地里轻视。

    自己也确实没有什么能比这些人强的,这些家伙个个都是人精,尤其是这种针对内部的争斗更是得心应手。

    而刘琦在刘备这里得到了放松。

    在董良这里又得到了饮酒的优越。

    “存初虽然现在不能饮酒,日后还是要练练,虽然酒色伤人,但为人处事却总是身不由己啊!”

    说着自己又自顾自的闷了一杯。

    董良笑笑,“虽不能饮,今日却要舍命陪君子!”

    主动的邀请刘琦再干一杯。

    刘琦也感动,陪着董良喝。

    董良对刘琦说:“虽然不知公子有何心事,但今日一醉解千愁,靠这杯中之物,让公子忘却烦恼,暂得安宁!”

    刘琦叫了一声好!

    “一醉解千愁,存初,再干一杯!”

    “干!”

    “干!”

    就这样在董良刻意引导下,一杯又一杯下肚,刘琦很快面红耳赤起来。

    至于董良其实更难受。

    他就很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液体,这刘琦喝酒就能坚持这么久,他喝水却涨的膀胱紧。

    没办法赶快跑去如厕。

    再偷偷的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

    把脸揉的通红,又装作晕晕乎乎,摇摇晃晃的走回来。

    再回来后,发现刘琦已经不需要自己陪酒了,自饮自酌,一杯接一杯。

    董良跌坐在座位上。

    刘琦见董良这样子,在那嘿嘿笑。

    “存初醉了啊!”

    董良也笑着应和,故做口齿不清的说:“公子也醉了啊。”

    刘琦瞬间反驳,“胡说!”

    “我,我,没醉!”

    董良又说,“没醉就得接着喝,醉了才能解千愁啊!”

    “喝,喝。”

    刘琦嘴巴说话,却不停杯。

    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自己想醉,想放纵,就醉的快。

    刘琦终于如愿以偿的让自己醉了。

    在那里唉声叹气。

    董良又适时的上去问:“公子怎么叹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以为董良醉了,终于等到了开口的机会。

    刘琦哀怨的说:“自随着父亲来到这荆州任职以来,处处受制,待父亲娶了蔡氏,更是受气啊!”

    董良故作不解。

    “公子在荆州,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敢给公子气受?”

    “还能是谁,不就是蔡氏吗!她蔡家为了权势,将蔡氏给我父亲做了个续弦。我父亲也有意拉拢蔡氏,顺水推舟就答应了。哪知那蔡氏人心不足蛇吞象,见我已经娶妻,就将女眷嫁于琮弟,日日在父亲面前诋毁我,想要废长立幼啊!”

    “啊!”董良表现的大惊失色,“这蔡氏居然如此狼子野心,荆州众人必不能容忍!”

    “唉!荆州处处都是他们蔡氏的人,哪里会有人替我说话。如今父亲也日益疏远我,那蔡氏更加得意,一日见我面带不忿,居

    然暗中要杀我!呜呜呜呜……”

    刘琦说着说着就哭了。

    “那,那蔡氏却不知道被我偷听到,至此之后,日日小心,度日如年啊!如今我哪里还敢奢望不让父亲废长立幼,只希望父亲百年之后,他们能留我一条活路而已。”

    刘琦又突然开口,“我本不敢在外与人交谈这些,只因他们势力大,怕连累别人。如今这院中,只你我二人,存初,出得你口,入得我耳,断不会有第三人知道,可有办法救我一救?”

    董良心里一警惕,这个家伙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

    不管了,管他醉不醉,反正我醉了。

    磕磕巴巴的说,

    “公子,我,我年幼无知,哪里有什么妙计啊!”

    “我知存初聪慧,且死马当活马医吧,但有办法也要试一试,我已山穷水尽矣!”

    “这,这,公子岂不闻春秋晋文公之旧事?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听到这里刘琦咂摸出点味道了,好似看到了希望。

    他是个饱学之士,岂会不知道晋文公的例子。如今得到提点,发现确实和晋文公的处境相似。

    刘琦又急切的问:“如何在外?”

    “听闻州牧对交州屡次用兵不利,若能打下交州,派公子管辖,虽然不如荆州繁华,但一州之长,岂不美哉。公子与令弟各得一州,互为犄角,既不用争夺荆州,又可以远离蔡氏啊。”

    刘琦脸更红了,听到了这里的美好前途,血气上涌。

    只是还有些迟疑。

    “可连年用兵不利,打下交州谈何容易。”

    董良一笑:“公子勿虑,我主刘皇叔久经战阵,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若能举荐我主统兵,交州旦夕可下。只是~”

第六十九章 忽悠

    “只是什么?”

    刘琦急了,醉醺醺的动作也变大了。

    碰的桌案乒乓响。

    这人喝酒喝多了,其实脑子并不会抽风,抽风的也许是自己放纵自己,董良也经历过喝醉。

    但是脑子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只能说是酒精麻痹了大脑神经,反应慢了,麻痹了身体神经,感觉不够细腻了,不由自主的说话声音大了,做动作搞不清多大力气了,显得风风火火。

    反正没有说酒精激发心中怒火,或者激发心中情欲,这种体验并没有,也许人与人之间的体质不一样。

    也许是大脑接收到动作变大了,自动调节起来了情绪。

    现在看刘琦并不是被酒精麻痹了,而是有了借口宣泄了。

    又终于听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他急了。

    董良慢悠悠的说:“只是怕这蔡氏等人从中作梗,不让我主公出力啊。”

    刘琦有些激动,“这让皇叔打交州对他们没害处,为何要从中作梗?”

    董良道:“公子难道不知道这些人是向着曹操的吗?我主刘玄德处处与国贼作对,他们自然不能相容,恐怕在孙乾刚来荆州时候,他们也曾劝刘州牧杀之以献曹操吧!”

    刘琦无法反驳,确实是这样的。

    董良又煽风点火,“这些人和公子你们一家可不是一心的。他们见曹操势大,一心想把荆州献过去,做一个从龙之臣啊!”

    刘琦大怒,借着酒劲宣泄心中的情绪。

    “这些奸人,我父对他们不薄啊!”

    又狠狠地抱着酒坛子灌了一大口,酒液横流。

    “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激动的情绪过后是空虚,哪怕是知道他们的想法,可刘琦也是无可奈何啊!

    只是砧板上的肉而已,任人宰割。

    董良继续诱导刘琦,“公子勿忧,这些人不愿意看见州牧的势力扩张,因此不肯让州牧重用我家主公,处处诋毁。我家主公虽然不惧怕那些小人,但是他们屡屡在州牧面前诋毁离间,反而伤了刘氏之间的情义啊!”

    刘琦听了这话,立刻表态,“我一定在父亲面前多替皇叔美言,定不教这些小人得逞!”

    “哎~不可!”

    “为何不可?”

    董良温声细语的说:“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公子是赤诚的君子,一定难以防范他们的奸计。公子需得明面上两不相帮才好啊!”

    刘琦有些不明白,“存初教我!”

    董良道:“州牧他近来很喜欢简雍孙乾,常常带在身边,若有关于我主公的事,必然说好话,可那蔡氏等人必然说坏话。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公子需表现的不偏不倚,暗中分析利弊,告知州牧蔡氏的真实意图。

    可万不可言之凿凿,只需点到为止,这样蔡氏等人若诬陷公子陷害他们,就能让州牧发现他们的真实面目了。”

    这话其实也是场面话,董良是掐准了刘表是个多疑的人。

    事实上像这样的守成之辈,多是能力和胸襟都有所不足的,本事不够大,自然就不自信就多疑。

    而刘景升就是典型。

    董良掐准了刘表多疑,又不蠢笨。

    他既然听了两种意见争执不休,然后公子刘琦装成一个理中客,暗中点醒刘表,蔡氏等人的家族和刘表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蔡氏他们想拿荆州作为晋身之阶,可荆州是刘表的荆州,这矛盾就出现了。

    就是因为多疑才不能让刘琦直接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而是要刘琦暗示刘表。

    刘表得了启发,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会相信。

    要不然直接让刘琦说几大家族的坏话,说不定刘景升就怀疑刘琦是不是因为被几大家小看产生了不满,或者因为什么事产生了矛盾。

    再或者自己这儿子那么向着刘备,不会真被蔡瑁他们说对了,刘备野心勃勃暗中拉拢我这荆州士人吧,连我这亲儿子都被蛊惑了?这可要好好防着刘备了。

    所以董良明白对于这样多疑的人一定不能这样说,要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刘琦完全被忽悠瘸了,高喊道:“存初言之有理。”

    董良又继续说:“若要对交州用兵之际,公子多去州牧身旁陪着,莫要主动开口,州牧困惑之际,一定忍不住询问公子的意见,何况公子是州牧的长子,必会考校一番,公子一定会有机会开口。到那时~”

    “到那时,我的机会就来了!”

    刘琦按耐不住打断了董良。

    董良无奈的笑笑,说:“没错,到那时,公子的机会就来了。公子只需要暗示蔡瑁等人图谋不轨。屡屡劝州牧降曹,让州牧怀疑起蔡瑁等人的忠心,再暗示让我主刘玄德帮忙打下交州,对荆州,对刘州牧百利而无一害即可。”

    刘琦大喜,“没错,就是这样,让皇叔出兵打下交州,对我们有什么妨碍呢?完全没有,又哪里需要提防皇叔呢!反而是蔡瑁等人心怀不轨才见不到正义之师在侧,只想献媚曹操。”

    说完又狠狠的灌了一大口酒。

    “不错,不错!”

    董良见刘琦上道,只是看着他自己喝,自己连水也不动了,就连连点头附和。

    “只是~”

    董良又故作迟疑。

    “只是什么?存初有话直言,我们亲如一家何需如此。”

    刘琦终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那就是拿下交州,逃出樊笼。

    哪里能容得下半点闪失,见董良吞吞吐吐,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董良叹口气:“公子。只是我这计策却要公子不能对州牧坦诚相待,以至于父子之间未能赤诚而心怀愧疚啊!”

    刘琦自顾自的喝了口酒,满不在乎的说道:“父亲受奸人蒙蔽,这也是无奈之举,父亲一定会理解我的。”

    刘琦是个孝顺的,但是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感动自己,或者自以为对对方好的事情。

    刘琦被董良忽悠的已经开始自我攻略了。

    “正是,正是,只怪这小人太奸猾,只能委屈公子不能向州牧直言纳谏。为了公子和州牧着想,还是要忍耐啊!”

    刘琦狠狠点了点头,“存初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好意。”

    仰着头大喝一通,随即酒坛子啪嗒摔碎在地上,刘琦带着美好的未来睡着了。

第七十章 消息

    董良看着彻底醉倒的刘琦,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是来到荆州,找到了破开樊笼的机会。

    虽然派去了赵云带着众多将领潜伏在了豫章郡。

    但区区一郡之地,夹在荆州和扬州之间,不是一个可以图谋大业的地方。

    有道是金角银边草包肚,就是说的这样。

    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只能被动挨打,十分被动。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曹操的厉害和天命。

    曹操本就占领了中原,北有袁绍南有刘表孙策。

    若多路并攻,曹操纵有通天的本领也回天乏术。

    而曹操与袁绍开战之际,偏偏刘表坐山观虎斗,孙策被刺杀,江东自乱。

    明明是三包一,却变成了单挑。

    不能不说这都是命。

    当然,曹操处不利的地位逆袭袁绍,也证明了曹操的强大。

    而董良想抓住机会,趁机拿下交州,包围孙权,背靠大海,只一面受敌,若荆州有变,随时可以出兵。

    只有放下对交州蛮夷之地的偏见,忍受住湿热的环境,好好开发几年,绝对是坚实的大后方。

    进可攻退可守,实在完美。

    董良让下人把院子收拾干净,刘琦送到了客房。

    自己则开始查看刚刚收到的信件。

    ……

    刘琦下午略微醒了酒,开开心心的告辞离开了。

    傍晚,刘备和徐庶他们也开开心心的回来了。

    回到府中,董良见他们这样开心,必然是有所收获。

    笑着迎上去:“主公,如何?可有收获?”

    刘备也笑呵呵的看着董良:“存初,今日见了水镜先生,畅谈一番,才知道天下居然有卧龙凤雏那样的贤才啊!”

    哦,卧龙凤雏。

    看来这个时候诸葛亮庞统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显露不凡了。

    自己上次向刘备介绍这两人,因为不确定没敢提这两个人的绰号。

    徐庶也笑呵呵的说:“没想到存初居然如此见多识广。如果不是主公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存初曾经向主公举荐过我们几个乡野之人呢。”

    原来刘备听闻卧龙凤雏被水镜先生那么夸赞,徐庶也赞叹不止。

    听到了这两个威风绰号的人居然是董良已经给自己介绍过的。

    也是没隐瞒就把这事情说了出来。

    徐庶才感叹董良见多识广。

    几人坐定继续交谈。

    刘备说自己此行的经历。

    “此去水镜先生处,虽不曾面见卧龙凤雏,但是也见到了几位贤才。”

    董良附和问道:“不知是哪几位贤人?”

    刘备抚须一笑,“一个是崔州平,曾经官至太守,一个是石韬,也颇有才干。两人还都是元直和卧龙的好友,只可惜说自己闲云野鹤,不愿跟随我啊!”

    这两个人董良有点印象,都是典故三顾茅庐里出过面的人物,诸葛亮的好友。

    徐庶插了一句,“崔州平是久经动乱,确实是心灰意冷了,但是石韬却是在待价而沽啊。”

    徐庶笑了笑接着说:“我们都是好友,最为了解彼此。石韬素有大志,只不过大志与主公不同,他要的是身居高位,一展才华,不肯随主公前来,是嫌弃主公这里地方小,容不下他这个大贤人啊!啊,哈哈。”

    听到徐庶这样说,刘备也不以为忤,轻笑着诚恳的说:“如此才更显得元直一片赤诚。明明才华比之他们更胜一筹,却不去追求势力庞大的曹操袁绍,知我一无所有,还愿意辅助我啊。”

    刘备这里也提到徐庶没有去投曹操,而不是刘表。这是都清楚刘表不是明主啊。

    根本不在真正的贤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曹操明明对比袁绍身处劣势,却还是有那么多荆州人对曹操有信心。

    这是都能看出来曹操有本事。

    至于曹操自己帐下有人想要投降袁绍,,只能说是当局者迷吧。

    要不然实在无法解释,明明曹操面临的是无与伦比的压力,获胜只能算是侥幸一样,却偏偏那么多外人对他有信心。

    徐庶笑笑。

    刘备又说:“虽然不曾见到卧龙凤雏,但是听水镜先生言,近日凤雏将会往水镜先生处一叙。因不知时期,我们也没有在等待。只是留书一封,以表敬意。”

    董良笑了笑,“既然留书一封,那庞士元定能感受到主公的深情厚谊,即便不肯立即投效,也一定愿意来看一看,届时就有机会了。”

    这徐庶投奔刘备,也是多方考察,还当面试探的。

    庞统要择明主,自然也要四处打探一番,好好挑选。

    虽然刘备势力小,庞统不一定愿意前来投效,但是一定会亲眼看一看才知道深浅。

    这不来不要紧,来了,董良自然相信刘备的人格魅力,和待人接物的手段。

    徐庶也笑着搭腔:“水镜先生也是这样说。”

    刘备又开口问董良道:“今日刘琦来此何事?”

    刘备没忘记刘琦早上来找自己。

    这董良招待了一番,也不知道说什么没有。

    董良答道:“刘琦公子为家事心烦而已。”

    刘备疑惑:“不知何家事心烦,要来找我?

    徐庶为刘备解惑:“主公有所不知,这近年来城中大家族都支持刘琮,因此总在刘表面前诋毁刘琦,如今刘琦面临险境嘞,来找主公恐怕是求主公相助吧。”

    这最后一句,是转头对着董良说的。

    董良点点头:“军师说的不错,正是因为这个。”

    刘备感叹了一句,“这天下动荡不安,居然还要如此争名夺利,结党营私,废长立幼,荆州恐不能保住了啊!”

    董良又说:“我以重耳再外而安的典故劝刘琦,暗中进谏刘表,冬日对交州用兵之时,请主公统领,打下交州,刘琮在荆州,刘琦去交州,各得两安。”

    刘备没开口,董良继续说:“主公既感念刘景升之厚意,不愿对荆州下手,如今蔡氏等人都暗中联合曹操,深忌主公,也没机会下手。如今若能打下交州,刘景升一家和睦,主公又有交州为落脚之地,两全其美啊。”

    刘备点点头。

    又夸赞董良:“有了存初,我再也不迷茫前路了啊。实在是我之肱骨,让我处处放心。”

第七十一章 支援

    徐庶见刘备他们交谈,突然蹦出一句话:“主公是否在外用兵?”

    刘备和董良大吃一惊,赵云的事情,被徐庶发现了。

    明明没有告诉徐庶啊?

    这并不是不信任徐庶,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徐庶而已。

    几天之间互相谈谈心,又忙着准备去拜访水镜先生,府中一直没有安静下来。

    人多眼杂,就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

    除了刘备关羽董良等几个领导知道,其他人无论是学生还是仆役,甚至是厨子和剩下的两千士兵都不知道赵云带着人去哪了。

    不过没想到徐庶居然看出来了端倪。

    震惊过后,自然也没有什么值得慌张的。徐庶越聪明对己方越有利啊!

    董良先按耐不住性子:“军师是怎么看出来的?”

    徐庶笑一笑,一手抚须,微侧头颅,略有得意的说:“这一者,第一天在军营时,我发现军中小卒多,军候少。以主公与关张二位将军之军略,绝不会犯下如此错误。”

    不错,董良点点头,这个东西自己虽然不懂,但是刘备派赵云带人去打仗当然优先把军中精锐和小官这样有能耐的抽调出来。

    董良接着说:“有其一,那么其二呢?”

    徐庶自信微笑:“其二,我早观天下大势,注意四方草动,以待时机,故知汝南有刘辟龚都二将骚扰曹操,只听闻主公与其在汝南汇合,不曾听闻主公兵败,因此二人必然还在主公帐下,今日既然不见身影,必然有用兵之处。”

    董良心中暗赞。

    这徐庶不光观察入微,就连情报工作都很注意,他不和自己一样,大致知道三国什么事时期有什么事什么人。

    虽然自己记不清楚但毕竟有优势,徐庶却能只靠自己收集到刘辟龚都的情报,也是很不容易了。

    徐庶已经给了刘备董良足够的理由,但还没有停下。

    “我观主公非无远志之人,既来荆州,想必早有谋划,然而荆州虽暮气沉沉,刘景升一日不死,荆州难夺,而主公以存初为谋士,我料定存初年幼有冲劲,决不愿意在此处消磨时光。”

    徐庶又顿了顿,“即便主公未曾用兵,我也要劝说主公出兵呢!”

    这一下真的引起董良和刘备的好奇了。

    刘备连忙开口询问:“不知元直要劝我往哪里用兵啊?”

    徐庶说道:“江东孙策遇刺身亡,丹杨会稽豫章等皆人心浮动,主公岂无意乎?”

    “丹杨会稽路途遥远,而豫章庐陵就在眼前,观二郡就一太史慈尚有谋略,其余人等不过碌碌之辈,不足一哂。有关张二将军在,实在不足为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等孙氏站稳脚跟,经略几年,可就难了啊!”

    刘备和董良都面面相觑,气氛一下静了下来。

    徐庶见刘备董良不说话还以为自己哪里说的不被认可,突然看见董良和刘备相视大笑。

    不解,“主公这是?”

    刘备笑着说:“元直与存初当初劝我的说辞,几乎一般无二啊!哈哈哈!”

    徐庶也是赞叹,没想到这么有缘分,或者说,董良也确实有眼光。

    刘备笑着说:“不瞒军师,我早在淮河口就派赵子龙带一千五百兵马,和七员小将各带两百人,潜伏到豫章各处,暗中壮大,联合百越,以待时机。如今应该在豫章一旬了。”

    董良这时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

    对二人说:“今日主公没回来时,子龙将军就传回来了一封情报,如今子龙将军领兵一千五,和甘兴霸八百人,共两千三,驻扎在修水县附近,只待总攻之时断掉太史慈后路,一网成擒。”

    董良一边说一边把情报递给刘备。

    “刘辟龚都带各自掠得土匪千人,领兵共两千。周仓裴元绍各增兵至八百共一千六百人。关平和赵统各领五百人,糜芳领一千人隔断庐陵和豫章。”

    “如今豫章已有我军七千九,虽然新增士卒皆是流民土匪,且装备简陋,战斗力不强,但是这些人都是当地人,潜伏在城池周边也不会引起怀疑,可以偷城。”

    刘辟龚都糜芳都是老将,因此手下两百带甲心腹,敢增兵一千。周仓裴元绍是老土匪,所以增兵至八百,关平和赵统年轻,没有独立领兵经验,因此只敢增兵至五百。

    这样一来手下两百带甲的看住三百土匪,绰绰有余。

    赵云和甘宁的实力雄厚,却没有增兵,因为这增加的土匪流民兵,让他们偷城容易,但是打硬仗不行,关键时刻还容易影响正规军作战。

    赵云和甘宁是对付太史慈的,要打硬仗,所以不能在军中有隐患。

    徐庶看着点点头,“主公行事隐秘,是怕荆州有人从中作梗?”

    刘备答道:“我听公祐宪和他们说,荆州蔡瑁等人都想杀我,为刘景升进言说我狼子野心。存初早有预料,所以不敢让荆州的人知道我对外用兵,免得觉得我们不安分。”

    徐庶点点头,“嗯,存初想的周全,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主公若将印刷成的书籍献于刘表,这宣扬文教之事,定能让刘景升名留青史,他又看重这个,必然高兴,届时主公只需请求其出钱粮相助,攻打豫章,他定然不会拒绝。”

    董良眼前一亮,光想着用印刷术讨好刘表,以便于让刘表能对刘备放心,但是自己却没能想到到底如何实行。

    这可能就是穿越者和本土人才的差别。

    穿越者掌握大势,知道这样做有利,却不能知道到底具体在哪些方面。

    而徐庶则能见微知著,鞭辟入里。

    董良喃喃自语:“这刘景升愿意收留我等无非是想靠我们平衡势力,抵抗曹操。如今换成江东也是一样。对于刘景升来说江东素有仇怨,打下豫章为他隔开江东,成为与孙氏之间的屏障也是一样。尤其是又不用他出兵,无非给些钱粮。这样一来~”

    刘备接住董良的话茬:“这样一来,我们众人齐心合力,外围强攻,内围偷城,里应外合,豫章唾手可得!”

    “妙!”

第七十二章 韩嵩升官

    官渡。

    袁绍大军压境,依沙堆建营,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

    曹操不得不立营与袁绍相对峙。

    曹营之中,曹操在中军大帐处理军务。

    看着一封封战报,紧皱眉头。

    目光凌厉,好似冷刀刻在帛书上。

    周围伺候的人,没有一个敢抬头,大气不敢喘一口,气氛太凝重了。

    袁绍大军压境,给曹操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前方战事没有进展,后方许昌啊,又似乎有别的声音想要冒头。

    这一切都压在曹操的脑子里,总感觉无处使力,陷入泥潭之中。

    这前方的战事,就是打不过,没办法啊,硬碰硬就是实力不够。

    后方许昌城中总有一群不识时务的想从中作梗,惹的自己怒火上头,总想把他们全杀干净省心。可自己又不能真的直接清洗一遍!!

    怒出了一口气,长哼了一声。

    随手将军报扔下,站起身来。

    大帐中的仆役,卫兵把头埋的更低了,生怕被注意到。

    曹操看到他们这窝囊的样子,本就心里不痛快,想借机宣泄一下情绪。

    动了动手,抬了抬脚,还是没有迈出这一步。

    闭着眼背着手,神情严肃。

    要真把这眼前几个小卒打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区区几个小卒,蝼蚁般的人物,能受一顿揍,甚至献出来人头,让主帅心情愉快也是死得其所了,不亏。

    可是曹操没有这样简单的任凭情绪左右自己。

    主帅要冷静啊!

    沉默了好一会儿。

    仰着头背着手,站在大帐上位,也不睁开眼睛,“传令,请韩德高过来见我。”

    “喏!”

    一个机灵的手下赶紧赶走其他几个同行之前接了令。

    趁机能离开这凝重的营帐。

    韩德高是何许人也呢?就是韩嵩啊。

    刘先等人劝刘表降曹,在袁曹大战时帮助曹操。

    刘表当然不愿意,又为了刘备的到来,削弱反对意见,就趁机把韩嵩派到曹操处视察一番。

    其实说是视察,刘表根本没有降曹的想法,就应付那些人而已。

    不一会儿,韩嵩来到了曹操中军大帐,四名曹操派去保护韩嵩的士兵在帐外等着。

    韩嵩在外面求见。

    曹操睁开双眼,凌厉的扫视了一圈,没有人敢与他有目光交汇。

    他也视帐中众人为无物。

    立刻舒展眉头,黑脸换红脸。

    喜笑颜开的开口,“哎呀,德高到了吗?”

    主动迎到帐外,拉着韩嵩的手,进了大帐。

    韩嵩本来在等待召见,没想到曹操亲自来迎,很是感动。

    到了帐中就要行礼:“司空。”

    “唉,”曹操立刻拦住他:“我等都是为国家出力,为天子效命。乃志同道合之良师益友,何须如此客气。”

    韩嵩感动极了。

    本来在他和刘先眼里就全是曹操的好感,要不然也不会在曹操自己本部人马都人心惶惶的时候,还劝刘表投降曹操。

    “司空如此厚爱,嵩备敢惭愧。”

    曹操见韩嵩的表现十分满意。

    这韩嵩本来不应该在这两军阵前的。

    一方面,韩嵩是刘表的使臣,应该专门留在许昌让搞外交的一批人接待的。

    让韩嵩这样的外人来到自己的主力军营,曹操也担心,会不会让韩嵩窃取情报,尤其是现在我军不利。

    但是曹操还是把韩嵩带到了官渡。

    曹操虽然现在主要的压力来自于袁绍,但是江东和荆州也分毫不敢放松。

    本来自己就处于劣势,这一不小心被捅一刀那就是满盘皆输啊。

    幸好孙策已死,江东自顾不暇,自己又加封了孙权,目前不足为虑。

    就差一个刘表。

    而许昌城中,有小心思的人不少,董承那样的人不知道还暗中潜伏在哪。

    这刘表派来的人,不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实在不放心。

    而袁绍势大,自己不得不坐镇指挥,所以只能将韩嵩押在军营里。

    就算他要窃取情报,把他看住,打完了仗再放走,也不怕泄露什么秘密。

    打赢了不怕,打输了更不用怕了。

    可是令曹操感到惊喜的是,这韩嵩居然是一个心向自己的。

    暗中找人查清楚,才知道原来这韩嵩本不想给刘表效力,是被刘表逼迫的。

    曹操不仅内心感叹,刘景升啊刘景升,居然派一个不忠心的人出使,真是蠢到家了。

    如今这马上要和袁绍决战,成与不成,也没有再可以选择的余地了。

    正是要用到韩嵩了。

    “德高此次替刘景升出使,观我军虚实如何?”

    韩嵩恭敬的回答:“以我观之,司空军纪严明,军容齐整,必举袁绍。”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

    又说:“可如今相持数月,久战不下,将士们疲惫不堪,天子也日日夜不能寐。正是天下人为天子,为国家出力之时,偏偏无人助我,让我陷此困境啊。”

    韩嵩道:“司空至明,必济天下,若有驱使,嵩定不推辞。”

    韩嵩这是表态了,虽然天下人不出力,我韩嵩愿意出力,虽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但是能用的到我您尽管开口。

    “好!”曹操大声夸赞,“难得德高如此深明大义,对大汉如此忠心。我欲举荐德高为侍中,迁零陵太守,德高意下如何?”

    曹操开价了。

    韩嵩一拜到底,“谢司空厚爱,但凭司空做主!”

    “德高回荆州后,为刘表说我之善意,若能让他也为国家出力,助我早破袁绍,让天子不再日日忧心,北方百姓能够安宁,这也是大功一件啊。”

    曹操布置了任务。

    韩嵩接令。

    “嵩必劝说刘荆州心向朝廷,心系天下,以报天子与司空之大恩。”

    “嗯,去吧!”

    韩嵩倒退趋步离开了大帐。

    曹操看着韩嵩离开,当他的身影离开大帐,面对着摆动的帷幔,笑容消失了。

    大帐中的和谐气氛又转为了凝重。

    曹操并没有对韩嵩说服刘景升能出力帮助自己打败袁绍抱有期望。

    他只是下一步闲棋,用个缓兵之计。

    不奢望刘景升来投,只是让刘景升老老实实的不要来打扰自己与袁绍决战而已。

    如今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己和袁本初只能存在一个!

第七十三章 喜事

    与曹操的痛苦挣扎不同。

    在襄阳的董良这些人则是不断的有好消息。

    如今董良已经拿捏了公子刘琦,刘琦和刘备成了同盟。

    刘备在荆州的官场上再也不是任人摆布的了。

    虽然刘琦自身没什么势力,但是得益于他是刘表儿子的特殊身份,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

    而赵云在豫章带着大家潜伏,实力也日趋增加,我在暗,敌在明,以有心算无心,太史慈和孙贲是守不住的。

    刘备这边也获得了伊籍邓芝宗预的投靠,这些都是打天下的中坚力量。

    更不必说还有徐庶。

    可以说荆州如今对刘备成了一块福地,刘备无论是在最得意的时候,手下的实力都没有这么坚实。

    因为他无财无势,纵然有时候得意,也不过是扩充些兵马,真正的人才实在少的可怜。

    现在则不一样,虽然手底下普通的士兵少了,但是留下的都是精锐。

    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几乎翻了倍。

    这一日,襄阳城刘备处,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刘备带着糜竺董良等人在院子里,一人拿着一本书看。

    一边翻,一边笑。

    脚边还有一个木案,上面堆了一摞书。

    这是印刷术印刷出来正式发行的第一本书。

    《论语》已经印出来了。

    一千本书还是要印不少时间的。

    现在送来了第一批两百本,给刘备董良检查。

    而门外传来的消息更是让董良和刘备喜出望外。

    廖化回来了!还带来了张仲景和黄忠!

    刘备和董良赶忙放下手里的书,三步并两步小跑出去,到门外迎接。

    董良还没出大门,就看见门外几匹马,一架马车。

    廖化和几个小卒,两老者,一妇女,一少年。

    廖化也看见董良和刘备出来,兴奋的跑过来,立刻下拜。

    “主公,末将交令,带回黄忠和张机!”

    刘备笑呵呵的把廖化扶起来,拍拍他的肩膀,看着这个少年,“干的好,辛苦元俭了。”

    廖化很激动,连声回答不辛苦。

    转过来给刘备要给刘备介绍黄忠和张仲景。

    黄忠带着妻儿,张仲景,都一起向刘备行礼。

    刘备忙上前扶起。

    廖化介绍两位老人。

    说是老人,在刘备眼里并不老。

    看着甚至和自己差不多。

    刘备是四处奔波,没过什么好日子,但得益于天生颜值高,年到四十,还是天日之表。

    看起来又大气,又贵气,又让人如沐春风。

    而这两个老人,其实只能算半只脚步入老年,都是五十多岁,不到六十。

    黄忠年轻一些,但是面皮要粗糙的多。

    毕竟是武将,又因为独子身体问题,整日忧心忡忡。

    所以气色反而比年纪更大一些的张仲景差。

    而张仲景因为是医生,自己会调理,身体健康,气色也好。

    头发只是刚刚花白。

    再看黄忠身后,一妇人,没什么好说的,刘备和董良也只是扫了一眼,没有盯着人家看。

    只是那个气色很差的少年,应该就是黄忠那个儿子黄叙。

    刘备没有让大家在门口寒暄。

    赶忙往里请。

    董良见黄叙脸色不好,赶忙说对黄忠说:“院中早已备好房间,请尊夫人与令郎先去休息。”

    黄忠夫妇也心疼儿子。

    高兴的答应了。

    糜竺亲自引导他们。

    董良早把学校大院子的院墙与隔壁的宅院打通。

    这就是给未来前来投奔的人准备的。

    打通了之后几个府邸连成一个,显得亲近,又都通往学校,方便交流。

    这是特意弄来笼络人心的,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之间,让新来的同志感觉到家的温暖,和大家融为一体。

    目前来说黄忠和张仲景对于这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满意的。

    刘备和董良等人都是热情且尊敬的。

    黄忠还好一些,有官职在身。

    张仲景则感触更深一点。

    有人以为张仲景是神医,世界上的人没有人会得罪这样的人。

    其实不然,毕竟在古代什么都不如当官好。

    华佗就因为总是被当官的呼来喝去,感觉很耻辱和苦闷。

    曾经给了他一个医官类的小官,也不愿意做。

    总是在当官的呼来喝去中乞食的感觉让他很不开心。

    后来还因为不愿意应召,被曹操干掉了。

    张仲景要好一点,毕竟长沙太守张羡是他好朋友。

    在长沙还有几分薄面。

    但是这神医都是要游历四方,四处求学,四处长见识,才能真正成为神医的,在外地,那些当官的哪一个不是高高在上呢?

    这刘备和董良如此重视两人,确实给两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请黄忠和张仲景来到了正厅,分别落座。

    关羽董良作陪。

    张飞去了城外军营。

    可能有很多人都看到过关羽看不起黄忠这一个老卒和他同列的故事。

    但是这一次却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

    主要是关羽傲上而不辱下。

    对弱小的人其实抱有同情。说的夸张点,可以说关羽是一个怜贫惜弱的。

    这黄忠看着比自己大十来岁,头发花白,千里迢迢的赶来投靠自己大哥,要给大哥工作。

    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对人家抱有敌意。

    而黄忠还站在中年的末尾,不完全算是个老卒,如今也没有和关羽一样都封大官,现在大家都是身处微末。

    虽然关羽已经被动的封了候,但基本没有什么用。

    而黄忠这一个儿子,又那么体弱,看着面色就是一个活不长的。看着就可怜,关羽如今不仅不像后世记载那样,与黄忠多少有点不愉快,反而有些同情和尊重这个家伙。不能不说很奇妙。

    而糜竺引导黄夫人和黄叙,过了学校的大院子,从打通的墙这一处,来到隔壁的府邸。

    学生们都在屋里读书,没有挡在路上。

    不过黄夫人和黄叙还是忍不住多往教室里看了几眼。

    这么多年轻人,确实不多见。

    虽然这些人都比黄叙小,但受制于身体原因,黄叙的童年是孤独的。

    黄夫人则见这么多孩子在这里,则更放心了,她相信这里不是一个压抑严肃的地方,有这么多孩子在,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开心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519/ 第一时间欣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作者:社会和谐所写的《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为转载作品,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介绍:
穿越到三国的董良,想要结束乱世,跟随关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皇叔。
抄底刘备,用后世的见识,建立先进的王朝,加快社会阶段的演替!
“关将军,我们这是往哪里走啊,不是去河北找皇叔吗?”
“董良莫慌,哨探到前方就是洛阳城,经过此处很快就可以到河北了。”
“关将军,洛阳在西,皇叔在北,你不认路啊!!!”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