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文阅读

作者:社会和谐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文阅读

上架感言

    好像也没人通知我上架需要感言,但是看好多人都有,那我也感一下言。

    本身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一开始只是冲着上架之后三个月的全勤来的。

    再往后就需要五百均订,才能拿到全勤。

    希望我能拿到吧!

    谢谢朋友们一路支持了。

    最后再求个订阅和月票推荐票吧!

    有养书的朋友开个自动订阅吧,这样就知道能不能有五百个了。

    求订阅支持!!

    谢谢兄弟们了!!

    ♫(͡◕◕͡)神采飞扬

    目标五百订!

第一章 见关羽

    建安五年夏四月,

    许昌城内。

    关云长红脸绿袍长髯端坐在赤兔马上,马蹄轻轻的印在许昌城宽阔的土路上,慢慢来到府邸。转眼间,已到府门前,关羽转身下马,顺手解开披风。门子赶上前来,接住披风,拉住马缰绳。就打算要进门,忽然听见有人高喊。

    “关将军,在下等候多时了。”

    话音未落,只见从门旁闪出一道人影。关羽定睛一看,是一少年,身长八尺有余,长衫半新不旧,腰佩剑,神情激动,拱手作揖道“关将军,在下董良,在此等候多时了。”

    “小兄弟不知找关某有何指教?”

    关羽很疑惑,这是个素不相识的人。

    董良见关羽如此和气,心中还有些讶异,不过转念一想也明白了。世人都说关羽傲气,其实关羽傲上而不辱下。一来眼看这是一少年,年纪不大,衣衫也不华美,看起来不像是个纨绔子弟。二来关羽此时尚未功成名就,又成了曹操的俘虏,虽然也不愿低头,但是也并不十分傲气。所以见一人突然出来搭话也是和和气气。

    “听闻关将军万军阵中斩颜良诛文丑,心中敬佩,特来拜见。”董良在许昌城中,因曹操解白马之围的捷报先传来,所以特地在关羽府前等候关羽。

    董良也是真的激动,毕竟这可是关云长啊!无论后世有人觉得捧他太高,还是骄傲自大的负面印象。但是提起三国又怎能忘记关云长呢?何况董良是比较崇拜关羽的。

    “哈哈”关羽抚须一笑,“小兄弟误会了,那颜良确是我所杀,那文丑却是死于乱军之中,并非关某功劳。”关羽心里也高兴,看这少年激动的神情,知道确实是崇拜自己的。

    董良听到这话,心中一喜,心想妥了,是正史。原来董良刚穿来几天,后世看的小说多了,穿越的事情也不罕见,穿越都有了,所以无论穿入三国演义还是什么魔改三国也都不足为奇了。所以听到关羽说只杀了颜良没斩文丑,心里才踏实。

    只因为,后世传说多如牛毛,斩颜良诛文丑是演义关羽的标配。既然按正史里来,心里弄明白了,行事也有个参考。

    “即便如此,能万军阵中取其上将首级,也是世所罕见。”董良笑道,“关将军,此次前来一是瞻仰关将军英姿,二来有一要事相商。”

    “哦,”关羽略一沉吟,随后道“请先入府叙话。”关羽虽然疑惑,还是打算静观其变,客客气气的就是了。何况也不怕这有什么意外,毕竟不过一瘦削少年,以关羽的自信,不担心发生什么脱离掌控的事。

    “请”

    “请”

    董良随关羽走入府中,府内十分宽敞,墙角有些花草,一进门就能看见前厅旁的空地改成了演武场。确实是很大的宅子,却没有多少仆人走动,想来是关羽没有将曹操送予的仆人放在身旁伺候。

    两人来到室内坐定

    “小兄弟,特来寻我,不知是何要事?”关羽打量了董良一眼,开始说正事。

    董良环顾左右,见无人在旁,身体前倾,低声说道“特来告知刘使君下落。”

    “什么?”关羽闻言大喜,一手攥住董良手臂,“那~”

    正要询问突然冷静下来。松开董良,以手虚按,暗示董良先莫要出声。起身在屋内巡视了一圈,以防隔墙有耳。毕竟是在许昌,四处都是曹操的人。

    “我兄在哪?”

    关羽十分激动,热切。

    “在河北袁绍处。”

    “可有凭证?”

    “没有。”

    两人都安静了下来,关羽沉默不语,眉头紧促,虽然带了好消息来,但董良并没有得到关羽的信任,毕竟又不认识,突然来说这样的大事。

    良久才缓缓开口“你与我兄有旧?”

    “素昧平生。”董良知道关羽还不信任自己。

    “那为何在曹操的许昌,来告知我刘皇叔下落。须知没有凭证,我却不好信你。”

    董良神色不变,胸有成竹“关将军,以我所知,无论真假,关将军一定不愿就此错过必亲自前往一见究竟才甘心啊!何况以将军之英武,何必怕我骗你,若事有假,请斩我头。”

    “我见先生神态自若,胸怀锦绣,既与我等素不相识,一身才华,为何不投献曹操,加官进爵,反而来找我呢?”关羽仍在试探。

    “哎~,关将军,这是哪里的话。”董良起身“世人谁不知刘使君乃当世英雄,我又岂能不敬佩。”

    边说,转身踱步,“况且,刘使君信义著于四海,宽仁弘毅,乃世之明主。惟愿投靠刘使君,安汉兴刘,建功立业,还世间一朗朗乾坤。”董良一脸诚恳的看着关羽。

    这确实是董良的真实想法,董良自穿越后,思考该何去何从,乱世之中,无非三个选择,要么投孙权,要么投曹操,要么投刘备。但是曹操孙权势力以初步成型,二来两位在后期的统治对手下大臣并不友好。董良自己虽说是穿越者,但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根本玩不转官场,不能以为古人是傻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玩死了。所以无论从最大利益化,还是出于理想考虑,抄底刘备都是最好选择。

    关羽心中半信半疑,但其实已经有了决定。毕竟以刘关张的情义,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去试一试。只是身边还有两位嫂嫂,出行总是不方便,以免跑冤枉路,而错过了真正刘备的下落,才犹豫不定。

    “关将军,昔日在徐州时,刘使君本就联络袁绍,夹击曹操,兵败后,投奔袁绍也是情理之中啊。”董良继续劝说关羽,试图得到关羽的信任。“何况,曹操乃汉贼,刘使君与曹操势同水火,偌大的中原也只有袁绍能与之抗衡了。不投袁绍又能去哪呢?”

    “况且我骗你也没好处啊!”

    董良无奈的摊摊手。

    确实如此,关羽内心思索着,董良虽说来的突兀,但是确实没有骗自己的需要,骗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而自己大哥要和曹操抗衡也只能投奔袁绍了,值得一信。

    关羽打定主意,起身拱手“既然如此,待我先去禀告二位嫂嫂大哥的下落,再做计较,请先生稍坐,关某去去便回。”

    说罢,转身向后院走去,留给了董良一个背影。董良也不以为忤,安然的坐在条案前,咂一口热茶,静候佳音。

第二章 投名状

    关羽要入内告知两位嫂嫂刘备下落,让董良在前厅等候。

    云长转身来到了后院,走到了门前,却也不敲门进去,只是在门外行礼,参拜二嫂于门外。

    甘夫人见关羽前来,又听说他斩颜良而回,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如今身陷曹营,关羽是她们唯一的依靠了,又希冀的问道“叔叔得胜而回,可得知夫君的音信了吗?”

    关羽闻言答道“正是为此事而来,待要禀告二位嫂嫂,今日有一少年在府门外拦下我,前来告知大哥的下落,言之凿凿,虽无真凭实据,却也有可信之处。”

    “若有消息,虽不十分可信,但有一分可能,也值得一试。”还是甘夫人在回应。

    关羽回答:“正是此理,云长以为值得一试,所以云长才来禀告二位嫂嫂此事,请两位嫂嫂定夺。”

    “既有下落,便该去寻找,无须见疑,不知夫君到底在何处。”甘夫人与糜夫人对视一眼,随即打定主意。

    关羽见两位嫂嫂也愿意去找寻试一试,心里也高兴,说道:“大哥在河北袁绍处。”

    “什么?”甘夫人闻言大惊失色,随即抱着糜夫人痛哭“夫君休矣。”

    “嫂嫂何出此言?”关羽还没有反应过来,心想刘备与袁绍并无旧怨,哪里来的危险。

    “叔叔受曹操之恩,为其斩杀颜良,那颜良乃袁绍爱将,如何能放过夫君。”

    糜夫人本来还没反应过来,见甘夫人痛哭也想明白了,不由自主的悲从心来,泪珠儿不自觉的就滚落下来。

    见甘夫人痛哭流涕不能言语,只得勉力垂泪回答,心里除悲伤外也有几分埋怨的意思。

    “哎呀!”关羽恍然大悟,神色大变,大喝,“我兄死于我手也!”垂首顿足,以拳击柱。默默垂泪。

    关羽心中又恨又气又愧疚。恨和愧是对自己杀颜良连累刘备身处险境,气的是知道自己中了曹操借刀杀人之计。

    曹操早想杀刘备,可每次都让刘备跑掉,这次刘备在袁绍处,董良一少年都能知道,曹操不可能不知道,关羽也一直知道曹操他们即便有了消息也不会告知自己,才积极请战,一方面,为曹操出站立功报恩,偿还恩情问心无愧的去寻找大哥。一方面,大哥的下落也只有自己去打听才能得到,毕竟曹营不想放自己离去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告知自己。

    可如今!关羽心中以为刘备难以活命,心中愤恨和羞愧,快撑爆了胸腔,捶足顿胸后只是木然的站着,默默流泪。

    董良听见后院的声音,不像是好消息的样子,心里也不明白,又因为在许昌城内,曹操大本营,心里也急切,疑惑高喊“关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未及通报也擅自匆匆赶到后院。见关羽在门外流泪,门内有二女子痛哭,不解的问道:“关将军,这是怎么了?”

    关羽含泪抬头答道“先生,我兄在河北,而我杀颜良,焉有命在?”

    董良闻言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后世知道刘关张必然能够重逢,所以没有当回事。但是关羽和二位夫人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正在为刘备的安危担忧。略一沉吟,想一想怎样安慰。

    答道“关将军和二位夫人莫要担忧,刘使君必然安然无恙。”

    “如何知之?”关羽急切的问,门内也为之一静。三个人心中虽都觉得刘备凶多吉少,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这是人之常情,哪怕是骗骗自己也愿意相信。

    “且听我道来”董良呵呵一笑。

    “这一来刘使君久历四方,机敏过人,若袁绍责备,使君一定有办法转危为安。”

    “此乃安慰之言也。”甘夫人心中也有一丝侥幸,抽泣叹道,不待再哭,

    董良又说:

    “夫人勿虑,那袁绍徒有虚名,好谋无断,必起杀使君之心,却下不了杀使君的决定。毕竟刘使君不是无名之辈,要杀他袁绍必纠结难定。”董良继续解释。

    “二来曹操袁绍皆知刘使君胸怀大志,之所以今日还没有杀害使君,正是要用使君。此番袁曹大战,正是要用刘使君之时。必不能杀。”

    “再者说昔日有人劝曹操杀使君,曹操答曰:正是用人之际,借此以纳天下英雄尔;而袁绍出身名门,爱惜羽毛,必不肯杀刘使君,是怕坏其名声也。”

    “如此说来,大哥定然无恙。”听到这里关羽也愿意去相信这个结论,关羽半肯定半安慰自己的说道。

    “关将军,我还有证据嘞!”董良笑眯眯的看着关羽。

    “曹操早知刘使君在袁绍处,一心爱将军之才,却又难断将军对刘使君之忠义。此次解白马之围又收拾兵马返回许昌,早已过了数日,若刘将军被杀,定要早早告知将军,要断了将军的念想。如今迟迟不报,自然是刘使君安然无恙。”

    “正是此理,正是此理。”关羽闻言大喜。

    是了,曹操欲将自己收为己用,只因为自己顾念旧主,不能得逞,派自己出战是想让自己杀袁绍大将,以激怒袁绍杀大哥,而如今斩颜良以过半月有余,还没有得到大哥被杀的消息,自然是安然无恙,所以曹操才没有传来消息,若大哥果遭不幸,曹操必然早迫不及待的前来报丧了。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不知先生如何称呼?”甘糜二夫人也不再哭泣破涕为笑,而问道。

    “在下董良,字存初,河北河间人。正要投奔刘使君,共谋大业。”董良也隔着门,边行礼边回答。

    “既是河北人,欲投奔皇叔,怎么舍近求远来了许昌?”

    皇叔?怎么正史也是皇叔吗?

    董良心里纳罕,但是又以为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也不多想。

    “夫人容禀,”董良起身拱手,“我虽河北人,却漂泊无定,在河南许久了。二来,使君在徐州新败,转投袁绍,就又错过了。”

    “再者说,二位夫人,关将军”董良站直身躯笑道,“莫怪在下冒犯,我本一无名小卒,深慕使君高义,欲投奔之,臣下见主公,正要奉上大礼一份。”

    “诸位皆是我之投名状也!”

    董良斩钉截铁的回答!

    董良负手而立,心想,此次带着关羽和二位夫人去投奔刘备,一见面就先立下一个大功,一定能引起刘备的重视。

    虽然直接去投奔刘备也一定能得到优待,毕竟刘备出了名的平易近人。但是凭借着功劳得到的优待,那种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投名状实在有必要。要不然也不至于穿越一周来,一直在许昌城中等待。

第三章 准备

    几人打定主意,要去河北寻找刘备。

    “既然要去河北,我们何时出发?”甘夫人问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糜夫人也发表意见,一刻也不愿多留曹营。“不过还是叔叔和董先生商议,取一万全之策”

    两位夫人虽是女流之辈,但是跟着刘备走南闯北,漂泊于乱世,经历几多磨难,虽然心急如焚,但是能识大体,能沉着。

    “依我之见,不如现在便收拾行装,傍晚城门未闭时出发,此许昌周边乃曹操根本所在,也无盗贼拦路,又有官道平坦。我等可连夜赶路,曹操新胜归来,手下诸人必生懈怠,号令不及时,正是我们的机会。”董良对关羽说道。

    “先生言之有理。可我怕马车行路慢,第二日曹操再追也是麻烦,不如我前去拜见,告知实情,是否?”关羽有些犹豫的看着董良,未尽的意思董良是明白了。

    “关将军,曹操虽未必一定会拦下我们,但是拦不拦也只在他一念之间,岂可将大事寄托于侥幸。”董良也很纠结。

    因为不知道这个三国是哪个时空,毕竟穿越者脑洞大,这不确定实在不敢冒险。若是三国演义还好,曹操虽不愿意放人,但最后还是放了。但是现在关羽没有杀文丑,说明不是演义世界。依稀记得三国志提了一句“亡归刘备”这其中的曲折谁能知道,实在不保险。

    一边想着,董良又说:“关将军,还有一事,在曹操迎战文丑时,汝南来战报,刘辟龚都作乱,曹洪作战不利不能平定。此为后顾之忧,中原四战之地,不速平之,怎能与袁绍交战。如今曹操腹背受敌,即使派人来追必不能如愿。”

    董良和关羽分享这几日在许昌城中探听到的消息。

    “既然如此,今夜动身,两位嫂嫂即刻打点行装,我与董良去前院准备。”

    听到董良的情报,关羽也不再犹豫。打定主意后就拉着董良风风火火的往前院去了。

    ……

    关羽和董良来到前院,叫来府中下人。将旧日跟随人役唤出,“马景,宋金前去准备马车,马匹。其余的等前去收拾衣物准备干粮,兵器。”

    这马景和宋金是旧日人马里的头目,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命他们准备东西,是要一起离去,有人马跟随也好护送车仗。

    关羽再对曹操所赐仆从说“尔等将府中金银清点清楚,一一封存,不得有误。”

    “先生稍坐,待我留书一封给曹操,曹操待我甚厚,虽不可留,也要告知去意。”关羽说罢,便来到屋内书案前,取蔡候纸,研墨掭笔,写道: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今探知旧主现在袁绍军中,欲前往投之。新恩虽厚,旧意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云云……

    写毕,关羽将书信放于桌案等候风干。而府中早已热闹起来,新仆与旧仆来回走动,搬财记账的热火的忙碌。

    已经入夏,不片刻,众人便已经大汗淋漓。可却无人敢怠慢,旧仆等待上路,重归刘备,心甘情愿。新仆乃曹操所赐,性命操与人手也不敢马虎。

    片刻,关羽将书信折好塞入信封中,交与府中一仆人,“待我走后,曹司空必来查看,届时将此信交于司空。”

    “诺。”

    关羽转过身来打量了董良两眼“先生~”

    “哎~关将军,如今咱们都是自己人了,不必如此客气,若不嫌弃,叫我存初即可。”

    “哈哈哈,既然如此,我就叫你存初了。我较你年长,你叫我云长兄如何?”关羽笑着说道。

    董良也很高兴,俏皮的对关羽作了个揖“云长兄~”

    董良却又一转话锋,说:“虽然云长兄喊着亲切,我却还是喜欢关将军。只因为在我心中之关云长,是与将军分不开的。关云长就该驰骋沙场,统兵作战。”

    “随你,随你。呵呵”关羽也笑,虽不明白这素昧平生的少年为何如此崇拜自己,却也乐的高兴,这日后都是自己人,有人崇拜就令人开心了,何况做了同事自然也是和睦的好。

    “存初啊~”

    “关将军,怎么了?”

    “这一去河北,路途遥远,想必也不能风平浪静,来待我寻副铠甲与你穿上。”关羽看着董良,又一回头,大喊:“马景!”

    “在!”马景远远的回应一声就匆匆跑过来了。

    “将军,有何吩咐?”

    “马景,去库房取副盔甲与存初穿上。”

    “诺。”马景回应一声便要去拿,又转过头来,看了看董良,对关羽说:

    “将军,咱们这里的盔甲恐怕只有您的能给董先生穿了,我看董先生生的高大,应有八尺,这身躯,在我们士卒里却不常见。”

    “正好,取我副铠与董良。”关羽对马景说完又转头对董良解释“我常年征战,铠甲不可或缺,有时来不及修缮,便准备了两套铠甲。”

    “多谢将军厚爱,我这便随马景去穿甲。”

    董良随马景来到仓库,因为是关羽的备用甲,所以是放在仓库的。不过和普通士兵的甲不一样,不是在箱子里堆着,还是有木架子把甲撑起来了的。

    关羽身长八尺有余,铠甲要更大一些,挂在那里也显得很威武了。但是并不像后世影视作品里的华丽。

    “董先生,这副甲是钢甲,别的都好,就是关将军身躯大,甲也做的大,重了点。不过现在兵荒马乱了,有副好甲就是多了一条命,您且忍一忍。”

    马景苦口婆心的对董良介绍。

    董良也是个怕死的,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来人生,怎么能不小心谨慎。

    在马景的帮助下,先给穿上了裙甲,再穿身甲,套上披膊还有保护脖颈的盆领,篼鍪上缀着红缨,这一套通体黑色的东汉末期的钢札甲就齐活了。

    董良试了一试,灵活性还行,就是沉重。也显得十分宽松,幸好马景绑的紧,要不然就要松松垮垮的往下坠了。

    董良虽然也身高八尺,但是本身是个文人,虽然能击剑,但毕竟还是不够壮硕。所以穿上关羽的盔甲有点像小孩穿大人衣服。不过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这可是保命的东西。

    待董良穿戴整齐,又帮马景套上了盔甲,马景的盔甲看起来和关羽的盔甲没什么两样,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粗糙一些。不过保护的还算严密,这个事情的铠甲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了。

    两人穿罢盔甲,便又一人提上一根长矛,往前院走去。

第四章 夜奔

    董良和马景回到前厅,看到关羽也已穿戴完毕,同样款式的札甲,确是不一样的威武,不愧是为三国名将,就是天生自带一股气势。

    关羽见董良也是忍不住的发笑,原来刚看见董良回来,罩了一身盔甲,配上董良八尺身高,看起来也英武不少,但是离近了仔细一看,盔甲不合身,董良不够壮,脸上也不挂肉,大头盔跟本撑不起来,一个大兜鍪套着一个小脑袋,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古人这打扮也比后世现代人占便宜,本来汉尺一尺合今天二十三公分多点。八尺就是一米八五左右,但是扎起来头发,带上发冠或者头盔,看起来要有一米九的效果。这也显的壮硕的关羽并不笨重,而瘦削的董良,更显瘦削。

    “此间已收拾停当,我们准备出发吧。”关羽说道。

    这收拾了半天,已经到了傍晚。关羽招来旧部,有二十个人,以马景宋金为头目,皆以披坚执锐,整装待发。马车也以拉到了府门前,这时间,甘糜二夫人也从后宅走了出来。

    早有仆役将两位夫人的行礼送到了马车上。本来应该多备车专门盛放,但是一来人手不足,二来要轻车简行。

    两位夫人,身披素袍,头带斗笠,以纱巾罩面,并不露面,自上了马车等待。

    随着关羽一声令下,二十人皆上马左右护卫。马景纵马跟在董良身边保护董良。宋金则不骑马,替两位夫人赶马车。

    一行二十六人,自府门向城门纵马跑去,关羽一马当先前方开路。

    片刻便以赶到城门口,城门有一队卫兵守卫,眼见即将宵禁,就要关闭大门之际,本有些松懈,见二十几骑并一辆马车,激起烟尘滚滚而来,关羽手持长矛腰佩剑,一马当先。

    哪里敢上前拦截,却又职责所在,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高喊:“来着止步!”

    一队卫兵也齐声高喊:“止步!”

    “止步!”

    关羽恐冲撞马车,也不得不停下。

    卫兵头领走出阵列,上前问话:“关将军,天色将晚,披坚执锐要往哪里去?”

    关羽也是不答只是喝道:“我要出城,你要拦吗?!”

    卫兵头领看着关羽冷峻的神色,心里直打鼓,磕磕绊绊的说:“关,关将军,宵禁后,没有司空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

    关羽盯着他说:“尚未关门,为何不能出去,闪开!”

    “这,这,,”

    关羽不肯再等,大喝一声,怒目圆瞪,挥舞手中长矛,猛拉马缰,纵马前跳,“哈!闪开!”

    声如雷震,城门守卫皆吓的面色发白,哪里敢挡。

    马景见关羽冲向前去,连忙招呼,“跟上,跟上!驾,驾!”也带领大伙纵马前奔。

    董良见众人这杀气腾腾的样子,心里也是一阵火热,也兴奋的纵马前奔。众人势不可挡的冲出城门,迎着外面的斜晖和广阔的天地间奔腾而去。

    落日在前,几乎像残烛一样,要摇落熄灭,可是在夏天,基本全看不见太阳,傍晚的天空也是亮着的,残存的光,将骑士和马车的影子拉的老长,映在宽阔的官道上。待到影子与黑夜融为一体时,马蹄不停,黑夜里仍然要奔驰一夜。

    一行人皆是刘备旧部,久陷曹营,如今闯出许昌城,好似游龙归海,哪里管他白天黑夜。两位夫人坐于车中,纵然颠簸,可奔着心中的希望而去,却恨不得再快一点。如今才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股豪情满怀,向着未来奔去!

    ……

    许昌城门口,

    经过关羽这片刻耽搁,落日已完全被地平线吞没。天虽还未黑,城门已经开始关闭。待关闭城门后,那些城门卒仍然还是有些呆滞,对关羽的勇武仍然心有余悸,虽然对方没有对自己等人动武,但是那一往无前的英姿,仍然让人望而生畏。

    城门统领恢复的比其余人等快的多,只能说他能成为小头目,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见他眉头紧锁,满面愁容,轮到他遇上这种倒霉事,怎能不让人暗骂。

    “唉,”叹了口气

    “罢,罢,你等紧守门户,不得再放任何人出城,待我去禀告司空关羽闯门之事。”小头目在众人还惊魂未定的时刻已想起自己的职责。

    说完,解开城墙边的马匹,翻身上马,快马加鞭去向曹操汇报消息。

    这城门口是守城比较重要的一环,因此设有传令兵,内外传递消息,备有快马。

    只是许昌乃曹操势力腹地,如今面临大战,各方抽调人手上前线,那原来的传令兵抽调去做斥候去了。这汉家百姓,不似游牧民族,中原马少,会骑马的也少,这小头目会骑马,便从一众小卒中脱颖而出,成了个小头目。

    待到曹操府邸,手持令牌,入内见曹操,一路小跑,进了厅门,远远望见曹操身影,也不抬头去看,埋首跪地禀告。

    “司空,适才关羽带二十余骑,马车一辆,全副武装闯出城门去了。”

    “什么!?”曹操骤起,略一停顿,也不看那小卒,自顾自的说话:“关云长必是投奔刘备去了。”

    手一挥,让士兵下去。

    转身对左右侍卫,“备马,去关羽府宅。”

    “诺。”

    片刻后,曹操引数十骑来到关府门前,地上尚留车辙,与杂乱的马蹄印,不过天色已晚,也看不清了。

    曹操进府,左右跟随许褚,程昱,后方张辽,徐晃,李典,于禁等人。

    众人来到前厅,众皆愕然,只见昔日所赐金银等物,尽皆封锁,所赐仆役也一个未带。慨然长叹:“云长去矣。”

    左右报关羽呈书。曹操接过,看毕,久久不语,脸色复杂。

    就在这时,一将挺身而出,原来是蔡阳,曹操部下诸将中,张辽徐晃与关羽交情深厚,其余人也敬服他的勇武。只有蔡阳不服关羽,所以现在听说关羽离去,想要去追赶。

    “司空,末将愿带领铁骑三千,前去追赶,生擒关羽,献于司空。”

    曹操态度不定,沉吟良久:“关云长不忘旧主,来去明白,真大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司空,”蔡阳还要再说。

    “不必多言,下去吧!”曹操不让蔡阳去追,叱退蔡阳。随即负手而走,离开了关府,回到了府衙。

第五章 封赏

    曹操回到府衙,虽已天晚,仍然处理军务。大战在即,己方势力又处于劣势,容不得自己马虎。虽然解了白马之围,,但这并不足以扭转局势。

    正于此时,程昱犹犹豫豫走上前来,低声报告:“司空。”

    “嗯,”曹操抬起头来“仲德有事请讲。”

    程昱说:“司空待关羽甚厚,如今他不辞而别,只是随便留下几句胡话,一片草纸,实在对不起司空盛情。”

    “哎,”曹操摆手止住程昱,“他能不忘旧主,不以新恩忘旧恩,不以富贵弃忠义,这是天下众将都值得效仿的,我怎么能阻止天下人对忠义的坚持呢?”

    曹操看向外面,眼神也不聚焦:“向使我军不利,又有多少人能为我坚守呢?”

    “司空高瞻远瞩!属下佩服!”程昱此时也觉得曹操实有智慧。两个人站在的层面不一样,心中暗自思索,自己是谋士,为首领出谋划策。此番要杀关羽,是出于利害关系考虑,曹操放关羽,是站在君主的角度看问题啊!

    若曹操手下人向关羽效仿,忠心耿耿,恐怕做梦都能笑醒,何愁大业不成。

    “司空,”程昱还有些犹疑,“如今当务之急,乃破袁绍,若不破袁,纵有千秋大计也是一场空啊。关羽勇冠三军,远胜颜良,在袁绍帐下,必被重用,我方杀二狼,失一虎,敌方失二良将得一万人敌,此消彼长,对我方不利啊!”

    曹操听到这里也有些凝重,心里也不平静。本来袁绍带来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如今关羽又走,虽说不对大局有多大影响,可这还是令人心怀芥蒂,况且,在这种关键时候。

    压力始终萦绕在曹操心头。

    灯火如豆,本来晦暗,可此府衙重地,自然不吝惜成本,三步一个大灯架,挂着几十盏油灯,用着汉武帝时期就有的灯具,也不冒烟。成百上千点灯火闪烁,映照着曹操,阴影打在他的身上。曹操眼神深邃,凝视着桌案。

    “仲德,”曹操突然开口。

    “司空,”程昱拱手应声。

    “此番关云长为我斩杀颜良,立下大功,尚未封赏。我自统兵以来,能胜不骄败不馁,几经波折,却越打越壮,靠的就是赏罚分明。关羽有功,不得不赏。你来修疏一封,替我上表关羽为汉寿亭侯。”

    “诺!”程昱见曹操打定主意也不再劝,毕竟自己也没什么好主意。这种事请也影响不了大局,上司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来人,召蔡阳。”曹操大喊。

    “诺!”门卫侍卫领命而去。

    程昱一遍修疏,一边思考曹操用意。片刻后,侍卫回来,还未禀报,蔡阳就自顾自的报告,“司空,蔡阳来了。”

    也不待曹操说话,也自觉的跑进来:“司空,可是要我擒拿关羽?”蔡阳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曹操瞄了蔡阳一眼,“不是要你擒拿关羽,而是要你去替关羽开路。”

    “什么?司空,这是何意?”蔡阳不解,也有些愤愤不平。

    “此番关羽斩颜良有功,我已上表朝廷封其为汉寿亭侯。你此番前去,派出人马,通知各路守将,不要为难汉寿亭侯投奔袁绍。”

    曹操无视了蔡阳的不平,耐心的交待,“另外我已令府中匠人连夜赶制汉寿亭侯金印一枚。你天亮出发,将此印展示于各路守将,作为证据,令他们不得阻拦。最后,将金印隔黄河送到袁绍军中,嘱咐云长万不可推辞,这侯印,非是我曹操所赐,此乃大汉朝廷所封!”

    “司空,那关羽不过是一俘虏,受司空厚恩,才得以免死立功。如今忘恩负义,背我等而北投逆贼,不杀之以儆效尤也就罢了,怎么还要封赏,还是如此厚赐。司空,末将不服啊!”

    蔡阳万分不理解曹操的举动,也不满意曹操的厚此薄彼,只是嘴上不敢表露对曹操的不是。毕竟是军中宿将,也是个人精,只是表达自己嫉妒,而不敢将矛头指向曹操。

    蔡阳的话半真半假,真假参半才能把心中不满表达出来,又不让曹操觉得在忤逆他。不过心中不服也是真的,毕竟关羽就一降将,本来跟随刘玄德也是籍籍无名之辈,没想到曹操收下他却如此厚爱,心中不满久矣。

    只是曹操军法不容情,不敢生事。如今关羽北逃,本以为有机会较量一二,将其生擒,折辱一番,一泄心头之恨,二来献于曹操邀功,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让老大知道,自己兄弟的本事,可比外来户强得多。

    可没想到,如今追也不让追,这也就罢了,居然还要赏赐,还是如此厚赐,怎能不让人嫉妒,让人不平。

    蔡阳心中怒火沸腾,却不敢对曹操发火,只能低着头看者地板,地板都要被蔡阳的眼睛烧穿了。

    曹操仍不解释,也不在乎蔡阳的不满,只是生硬的说:“无需多言,听令行事!下去吧!”

    “诺!”蔡阳不情愿的回答一声,便退出了。转身来到偏厅,等候府中匠人交付金印。

    程昱看着两人的交谈,虽不搭话,却字字入耳,一心二用,不停,片刻,奏疏便写好了,放于桌案晾干。

    人最怕自己觉得自己聪明,程昱是个聪明人,所以从来不爱表现自己很聪明。心中虽对曹操叹服,却若无其事的拱手道:“司空,奏疏已毕,是否呈交天子。”

    曹操摆摆手,“天色已晚,陛下早已安歇,不必打扰,明日再送上去吧。”

    说话间金印也准备好了,给蔡阳带上,这种传话送信的苦差事,往常也只让手下奔波一趟也就罢了。可今日蔡阳心里不痛快,便点齐了兵马,在月光下离开了许昌城。

    ……

    董良一行人也不辩方向,只打马跟着关羽前行。但是马车不如骑兵跑的快,虽心急,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这也是好事,毕竟势单力薄的在外边,纵使能全力狂奔,也不敢滥用马力,陷入危机,人能坚持,可若马匹无力,可就回天乏术了。

    关羽开路,领头走在前方,董良和马景紧随其后,二十骑护卫着马车前行。

    今晚月色很好,官道也宽敞平坦,奔行一夜到卯时休息能行百里。

    马蹄声踏破寂静的夜幕,压过蝉鸣,在半轮明月下,顺着最宽敞的官道奔过。

第六章 东岭关??

    荒野中,寅时将过,黎明将至,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到了。

    关羽控制着赶着一夜路的马儿缓缓停了下来,驱使着坐骑来到一片空地,坐在马上四处逛了逛,巡视一番。

    董良等人也勒住马缰绳,原地等候,等候关羽下令。

    马儿们站在原地,虽不曾全力奔跑,但嘴角也都泛起白沫,喘着粗气,偶尔马蹄还在地上扒拉一下。

    没有人说话。

    马景他们还好,本是老卒,骑马慢跑一夜不在话下。以前跟着刘备的时候,四处奔波比这厉害的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才哪到哪。

    但是董良就受罪了,本来身上披着几十斤的铠甲,虽然是骑马,可总是压在自己身上的。盔甲绑的又紧,绑绳在身上勒出一道道深痕。

    骑了一夜马,身体要跌散架了。感觉骨头都散开了,大腿内侧,火辣辣的疼痛。若是以前的董良也就忍下了,汉朝的书生还是很强悍的。可后世而来的董良哪里受得住这种罪,可没办法,还是要忍。

    只能趴在马上,喘着粗气,像死鱼一样一动也不动的休息。

    正在这是,关羽发话了,“寅时将过,跑了一夜了,大家在此处休息。我观此地,四面开阔,视野很好,没有遮挡。休息一个时辰,辰时出发,再赶路。待到中午再寻地方休息。”

    “诺!”众人闻声下马,收拾地面,清理出一片空地。

    董良在从马上滑落,往旁边一躺,手在地上一划拉,划拉一块人头大小的硬物,垫在脑后休息,只睁着两眼,看着黑色的天空,虽然什么也看不见,天太黑了,一动不动听着关羽发号施令。

    “马景!”

    “在!”

    “将士卒分为两队,轮流休息,布下哨探,警戒四周。”

    “诺!”马景接令,便吆喝着,让二十来人分成两波,分开休息。布下守卫,又安排了两个暗哨,确实是老兵,经验丰富,也够谨慎。

    “宋金!”关羽又下令。

    “宋金在!”宋金停好马车,赶来接令。

    “休息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骑快马往前方打探,看看我们到了哪里。”

    “诺!”

    宋金接令毕,也不去睡觉,啃了两口干粮,去挑了匹马,喂了两口,拍拍它的脖颈,便依偎着马儿休息。

    董良见众人有条不紊的做事,也深有感触,不能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就嚣张起来。穿越前是个普通人,穿越后不还是个普通人。

    虽说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多上了几年学,但是本世代的人却更加适应这个时代。一对比自己还是个普通人,也许凭借对三国历史脉络的了解能有帮助,但是自己懂的也只是脉络而已,除了历史学家和特殊爱好者,谁能如数家珍的将一个时代的细节记清楚呢?

    何况,将来和自己过招的还都是当世人杰,哪一个不比自己聪明。哪怕是夸夸其谈的张松也能出使曹操处,随机应变,还能过目成诵,自己差的多呢!

    还是要谨小慎微,步步为营才是。盔甲虽重,身体虽然疲乏,董良也没有解开松口气,万一来个流箭,岂不是一命呜呼。命只有一条,不能赌!

    心里这样想着,董良就在周遭军士乱糟糟的声响之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

    一个时辰后,

    “起来了,起来了…”

    “都起来了,天亮了。”

    士卒们互相招呼着,走动的时候,盔甲哗啦哗啦作响。

    董良也醒了,二个小时根本不够睡,睁开眼睛还迷迷糊糊的,脑袋昏昏沉沉的,茫然的望着天,还处于魂游天外的状态。周遭士卒也因为董良身份特殊,没有把他轰起来。

    天空已经大亮,毕竟是夏天,已经辰时了。

    一抹阴影伴随着盔甲摩擦的声音,从董良脸上略过,关羽坐在了董良身旁,把长矛放在旁边,一边啃干粮,一边听宋金汇报情况。

    半个时辰功夫,宋金已经打探完毕回来了。

    “将军,前面不远处就是东岭关,把守虽然不严,但有地势相助,也不好闯关。”宋金汇报道。

    “不必担心,也未必要闯关,稍后我前去与守城将领交谈,不让我们过,再闯关不迟。”关羽说话有些严肃。虽然未必会被拦截,但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董良也渐渐回神了,心想,东岭关,东岭关,到了东岭关,还要多久能见到刘皇叔来着?还要,还要……等等!!!

    东岭关!?

    董良心里一个激灵!猛然坐起,怎么会到东岭关!?

    “存初,怎么如此慌张?”关羽关切的问道。

    董良一来年纪小,留给关羽的印象也不错,二来这都是大哥手下的班底,自然要爱护。

    “东岭关?我们怎么会在东岭关呢?”董良大惑不解!

    “过了东岭关就是洛阳,我们马上就可以到河北了。”关羽笑呵呵的解释。

    “关将军,洛阳在西,皇叔在北,怎么去河北要往西行?关将军,你不认路啊?”

    董良有点绷不住了,声音也大了起来,又好笑,又好气。

    关羽尬住了,十分尴尬,张张嘴,说不出话来。脸红没红也看不出来,反正本来也是红的。

    没办法,昨天晚上出来的急迫,走在官道上,不由自主的走了最宽敞的一条。洛阳过去是都城,自然去洛阳的路修的最好。

    关羽呐呐不能言,良久才缓缓开口:“我~,我生于河东,漂泊于河北,随兄征战于徐州,对河南的地形确实不怎么熟悉。”

    董良也为之语塞,没办法,昨天晚上他也迷失了方向。

    说来惭愧,董良前世是学地理的,拿着地图罗盘进山实习还常常分不清方向,哪里好意思责备关羽。

    这古往今来,大将领兵打仗迷失方向的也有不少,飞将军李广也因为迷失方向受罚呢。关羽迷失了方向也情有可原,毕竟也不是河南人,古代人比现代人生活的圈子也要小。

    要不然怎么说?关羽不是路痴,要骂罗贯中是路痴吗?

    “这可如何是好?”关羽尴尬的说道。

    “为今之计,只能掉头东北方向去河北了。东岭关也不必再去了。”董良无奈的答道。

    更无奈的是董良更迷茫了,原以为关羽杀颜良,没诛文丑,是穿到了正史,没想到这又碰上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剧情,闹不明白了。一点点预言家的本事更不可靠了,幸亏三国大趋势没变,还有些便利。

    一行人收拾东西东北向而去。

    董良在马上还是有些无语。得,关二爷的过五关斩六将让我给弄没了!

第七章 我要做张良

    自董良一行人,掉头往东北方向行进以来,渐渐偏离了宽阔的官道,走的道路,越来越偏僻,越来越狭窄崎岖,十分颠簸。

    连着行进了两天,速度比第一天晚上,慢了近一半。在狭窄小路上,一来马车难行,二来道路偏僻要时时探查,以防不测。

    马蹄敲打着大地,偶尔蹦飞一些碎石,而常常激起阵阵烟尘,笼罩着众人,除甘糜二夫人在马车中,其余众人都已是灰头土脸。

    董良尤其显的憔悴,因为连着骑马行进在崎岖的小路,本就疲惫的身体,更加受折磨。二来关羽等人都是久经沙场,较有经验,在闲暇无战事的时候都会养膘,这肚子上的一圈圈肥肉,在这种行军时刻,就是备用能量。

    可惜董良没有……

    比之肉体上的苦痛,更难以接受的是精神上的冲击,这冲击,不是因为苦,因为累,而是因为道路旁的堆堆白骨。

    穿越十余日来,他一直呆在许昌城中,所以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残酷的一面,只是一腔热血的等待关羽回来,等待抄底刘备,等待建功立业!

    当他怀着兴奋的心情,随关羽冲出城门的那一晚,因为是晚上,奔跑又急,也没有看到这一面。

    而现在,他看到了。

    看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史诗,看到了千古流芳的英雄,看到了他们的下面,是后来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看不到,也不愿意看的皑皑白骨!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套用在任何英雄豪杰身上也是一样,正是悲惨的时代,才有英雄的用武之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到底是文学作品,语文老师带着学生赏析时,再怎么强调悲惨,也很难感同身受。

    尤其是在讲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时,老师说出标准答案,万恶的封建家长制的时候,还往往会引起学生们的吐槽。

    不亲身经历,怎么能知道封建到底有多悲惨。平日里若不是街头碰到车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里,一辈子能见过几个尸体?

    才子佳人永远只是一小撮人的美好,大多数人都是挣扎求活,甚至挣扎了也求不活,不挣扎还是要死。

    董良心里很不是滋味,两日来,从官道,到小路,三五步就能看见一块,或者一堆白骨。

    那已经近腐朽的白骨,恐怕是桓灵二帝时期的。死尸暴露于天地间,无人收拾,风吹日晒,野兽啃食,自然也烂的快。

    说不定,说不定,还有快饿死的人。

    有些骨头还是鲜亮的,看着似乎是最近去世的,只有几块破布参杂其中,所以判断是新死的。为什么没有血肉?这么多的野兽,怎么会放过他呢!

    董良木然的跟随着队伍,沉默。

    他在思考,他能做什么?

    董良不喜欢看到这种景象,这让他很不舒服,他想改变。

    但是,太难了。他有什么能力去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想要得到改变,最起码要进步到工业革命,这千年的历程,不是仅仅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的。

    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

    董良心里想着。当封建发展到极致,再将其打破,下一步,就要步入近代,现代社会,就能得到根本改变了。

    他做不到一步登天,实现民主,却可以加快封建。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任务,有句话说超越时代一大步,别人就会认为他是疯子。虽不全对,但也可以这样解释,超越时代一大步,就超越了物质基础。

    那么当后世人评价董良是封建的帮手时,这恰恰是董良追求的,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寿命,封建也是。当他发展的快了,寿命也就短了。

    董良渐渐想通了,但是他还要思考,他能在古代社会做什么样的人才?

    武将?不行!董良本来不通武艺,勉强从前身继承了一些汉朝人用剑的手艺,打仗完全不行。

    要统兵,要学兵法,学令旗暗号,学军队调度,学安营扎寨……种种都要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

    纵使学成了,也难保不是纸上谈兵。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而且浪费了穿越的机遇。体力比之古人也没优势,打仗就是刀剑上跳舞,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那么就要走文官路线。现在还没有科举,从微末中奋起的,有三个可以效仿的对象。

    一是萧何,

    董良能做萧何吗?董良这样想着抬头看着行进中的队伍。看看他们的装备,军粮,暗暗摇了摇头。

    不行,萧何后勤搞的的好,能做到四方调度而不出错,需要全面缜密的心思,大局观和手段一个也不能缺,这不是普通人的自己能效仿的,穿越也没有这方面弥补的地方。

    二是陈平,

    董良又想,我能做陈平吗?陈平善于计谋,常用反间计,能抓住人性的弱点,出使敌营。要的是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要有洞察力,反应力,这些自己也不占优势,不合适。

    那只能学张良了,留侯张良,出名的是运筹帷幄,对局势的掌控。自己虽然未必有大局观,这个三国也有点似是而非,又有自己搅局,蝴蝶效应变化更大。

    但是自己从后世而来,对各路诸侯都有一定了解。对各处地形地势也有印象,对后世的政策也有可以拿来借鉴的地方。

    所以我能做张良!

    董良打定主意,眼里逐渐恢复了光彩,凝视着路边白骨,时而看向惊飞的燕雀,看着天!

    打马向前,赶到关羽身边,这时候,身上的疼痛也渐渐忘却了,转头对着关羽一笑,缓缓开口:“关将军,我要做张良!”

    关羽有些惊诧,但也并没有说什么。这时候,董良又冲着荒野大喊:“我要做张良!!”

    到底是少年意气!穿越前是年轻人,穿越后仍然年纪不大。心里有了志气,便迫不及待的向世界宣告!

    这时候,所有人都听见了董良的高喊。但大家的想法却不一样。

    关羽有些乐呵,董良以张良为目标,那大哥刘备就是汉高祖刘邦。与其说关羽效忠大汉,不如说效忠刘备,也许关羽心里仍然有大汉的存在,但比起刘备,那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哪个武将心里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呢?做张良,做得好!

    而其他士卒们则完全没有反应,你董良爱做谁做谁,跟他们关系不大,反正他们就是给刘关张卖命混饭吃的。跟着刘备混,刘备要复兴大汉,他们也跟着干。大汉要找他们,他们管你是谁?

    西汉的士族并不十分效忠刘氏,所以有了王莽篡汉,他们还帮了大忙。但是王莽干的不行,才有了后面的人心思汉。

    而本朝自桓灵以来,早把人心一点点的打碎了,哪还有人心思汉,没有了。

    正是因为人心不思汉,才有了黄巾起义,才有了各路诸侯讨董却犹豫不前,才有了各路军阀混战。

    东汉虽然还有献帝在位,但是,东汉已经亡了!

    大汉已经亡了!

第八章 遇匪?

    董良确立了志向,心里有了寄托,坚强的行军。

    一行人在偏僻的小道上行了三日,哪怕是偏僻的小路,也是不缺少尸骨的,这一路上,每一块残骸,都让董良的心更坚定一分。要辅佐刘备开辟太平盛世,建立一个先进的封建王朝。

    马队时而穿过树林,惊起飞鸟。鸟儿扑棱棱的飞起,这扇动翅膀的声音,也往往代表着安全,没有人埋伏。

    又将到正午,天气炎热起来,士卒们虽不说话,可黝黑的脸庞上汗珠滚滚而下,马匹口角满是白沫,也不能再行。

    烈日仍然毫不留情,没奈何,只能在这树林里休息。虽老话说,逢林莫入,可如今也没办法了,正午若再寻片没遮没掩的空地,恐怕片刻就要被晒昏过去。

    毕竟已近建安五年夏五月,若放在后世公历,这已经是六七月份了。

    三日的行进,众人也磨合完毕,这些老卒们已不需再让关羽发号施令,便各就各位,自己分好了组,该放哨放哨,该休息休息。

    放哨的取水袋抿两口白水,休息的趁机啃起了干粮。

    一路行进,本就人手不够,董良怕有人长途跋涉水土不服,早早的建言关羽,每日烧开水饮用。

    本来关羽不愿同意,但是还是在董良的强烈要求下做了。

    非是关羽怕麻烦,实在是身处曹军腹地,一旦生火,恐火光烟雾暴露了行踪,节外生枝。哪怕是每天吃饭也只啃干粮而不生火,甘夫人糜夫人也是如此。

    所以不情愿的答应,虽然不知效果如何,但见董良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既然已对他晓明厉害,仍然强烈要求,应该是有用的。

    于是每天派人打水,小心寻隐蔽处生火,烧上一些热水。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热水,所以都不曾狂饮。

    宋金将马车停在树荫下,便准备去打水,离开东岭关后便没有再去哨探,只因小路崎岖,恐势单力薄遭人埋伏。

    正要走出树林,却见树林外有人探头观望,便放下手中取水器皿,拔出腰间环首刀,大喝:“什么人敢在此窥伺?”

    一是打草惊蛇,将窥探的人惊起,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埋伏,二是向林中示警。

    随着宋金的大喝,关羽“噌”的一声,站起身来,“保护马车!”

    一声令下,便提起长矛,翻身上马,向前冲去。

    士卒们也跑动起来,“哗!哗!哗!”

    甲片哗哗作响,士卒们手持长矛将马车团团互助。

    董良一见遇敌,心里十分紧张,腿肚子都有些发抖,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激动,有点像后世与人起了矛盾争执的面红耳赤的状态,当争执结束时,往往心跳剧烈,手都在发抖。

    一手拿住长矛,虽然不会用,但是长兵器能给他带来安全感,不让人近身,一手按住腰间宝剑也不撒手,因为前身练过一点剑法,也不舍得放弃这一点长处。

    这其实是很门外汉的举动,若真遇敌,三心二意,哪个兵器都攥在手里,反而更危险。

    马景看出来董良的不知所措!用手抓住董良手臂,董良被冷不丁的抓住,打了个激灵。

    “不要紧张。”马景低声嘱咐。

    “嗯!”董良冷峻的点了点头。

    还不待再说话,关羽已纵马回来,勒住缰绳,马儿咴咴一叫,停住脚步,一个脏兮兮的男人,被关羽信手从马上扔下。

    两个士兵立刻上前,用刀架住俘虏。

    关羽翻身下马,一行人就要审问。

    董良放下长矛,把住剑柄,走近前来,但见那男子,个头不高,也是皮肤黝黑,面带菜色,皱纹堆积,挤破汗珠,衣衫破旧,手里没兵器,想来被擒拿的时候就掉了。

    关羽问道:“你是何人,为何窥伺我等?”

    那俘虏翻身跪地求饶:“将军饶命,将军饶命,我本是周边的农户,只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落草为寇,没害过人哪!将军饶命啊!”

    董良看着关羽审问,也不插嘴,一个队伍有一个嘴巴就够了。

    还不待再审,林外又是一阵骚动,“将军,有大队人马来了”

    放哨的宋金高喊。

    关羽也不再审,又翻身上马,前去迎敌,士卒留下五个跟着马景守护马车,其余人也上马随关羽迎敌。

    董良虽然害怕,见众人迎敌,也硬着头皮,跟了过去。虽然不想冒险,但事到临头也不能做缩头乌龟,临阵脱逃。若死了,那就是命。

    咬咬牙,纵马跟上。

    来到林外,见关羽等人严阵以待。看到前方,一少年,头裹黄巾,身穿锦衣,持枪跨马,身后跟一文士骑马跟随,又领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就要叫阵。

    结果正要前冲,那文士一把拉住那少年,不知说了什么,二人令士卒止步不前,单骑马前行,少年马术好跑得快,文士被落在身后。

    到眼前翻身下马,拜伏在地。关羽恐有诈,勒马持矛问道:“壮士,愿通姓名。”

    答曰:“我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人,劫掠为生,适才哨探来报遇敌,才领人马下山来,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关君侯当面,请恕廖化冲撞之罪。”

    关羽一头雾水,“你认错人了吧,某乃关羽关云长,你所说君侯与我却素不相干。”

    “关云长将军不就是关君侯吗?”廖化又说,“听闻汉寿亭侯关羽,身高八尺,面如重枣,黑铠甲衬绿长袍,有万夫不当之勇,曾万军阵中刺河北名将颜良于马下,不正是关君侯吗?”

    廖化以为关羽要瞒他不愿以真实姓名相告,语速加快,有些激动。

    董良看着眼前的一幕,心想这不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吗?只是被魔改了,这是廖化,甘糜二夫人没有被劫,那按理来说,要抢人做老婆的杜远还没有死。

    也上前问话:“你是廖化,那后面骑马的文士可是杜远吗?”

    董良心里也疑惑,三国演义里和廖化一起落草为寇的杜远是个文人吗?要想办法杀了他,毕竟原著里他色胆包天要抢皇叔的夫人被杀,现在他们人多,我们人少,难免他见色起意,再生波折,眼见那文士就要到眼前。

    董良想假装马惊,冲上前去,一剑杀了他,毕竟自己身上有铠甲,那文士只一袭长衫,看着比自己还弱,胜率在八成。

    正要动手,也不等廖化再回话。却突然看见那人翻身下马停在廖化身边,拱手道:“云长,别来无恙否?”

    “公祐?你怎在此?”

第九章 局势

    “公祐,自兵败溃散,你就音信全无,怎么今天出现在这许昌附近?”

    关羽大惑。

    “云长有所不知,”孙乾回答:“自兵败之后,我与皇叔被乱军冲散,裹挟而逃,待逃出曹兵追捕后,已经找不到大家的踪迹了。后来便在汝南等候时机。”

    孙乾顿了顿又继续说:“在汝南我遇到了刘辟和龚都,他二人愿带兵攻曹,一直在后方骚扰。曹洪虽连战不能下,恰能牵制曹操与袁绍大战的精力。”

    “我之所以在此处,乃是曹洪近日攻之甚急,压力日增,前往袁绍处请求支援,两面夹击曹操。”

    关羽微微颔首。

    “对对,”廖化也热情的向上插嘴,“适才这位先生所问杜远,就是因为这事被杀的。”

    廖化对着董良说。

    董良内心一阵抽搐,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这自然是自己引起的蝴蝶效应了。

    “杜远犯了何事被杀?”

    董良问廖化,廖化回答道:“昨日孙乾先生路过此处,被杜远所抓,搜出身上书信,知道是袁绍处求救的,便欲禀告曹操,以此邀功。我问清原委,得知孙乾先生乃刘皇叔旧部,乃是义士,内心敬佩,便劝杜远放人,杜远不肯,被我所杀。”

    董良这下彻底的明白了,按三国演义的时间线,关羽还要去汝南平叛,遇到孙乾才能知道刘备下落。

    如今关羽被董良提前拐出许昌城,没有去汝南,而曹洪向曹操乞兵增援,所以刘辟等人压力倍增,才引发了孙乾北上。

    正是因为董良拉着关羽连夜出逃,才没有曹操赠袍,也就没有遇到杜远。

    只是没想到杜远还是被廖化杀了,这就是命吧!

    正沉思时候,孙乾问话:“云长,不知这位先生是?”

    孙乾也不以董良年幼而小瞧他,礼数周到。

    关羽和董良闻言下马,关羽答道:“公祐,我还没给你介绍,这位是董良,董存初,正是他为我带来了大哥的消息,正要一起去河北寻找大哥呢。”

    董良与孙乾互相见礼,寒暄。

    “有礼,有礼。”

    董良寒暄完毕,又开口询问:“适才廖化称关将军为君侯,不知为何?”

    董良要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因为斩了颜良还未论功行赏,还未封汉寿亭侯,关羽就被自己拐跑了,为什么叫君侯呢?

    廖化闻言更激动了,简直比董良这个小迷弟更加狂热。

    “君侯不知道吗?三日前君侯辞别曹操,投奔刘皇叔,不爱富贵,只求忠义的大名,早已传遍曹营了。”

    “而且君侯能万军阵中刺颜良于马下,乃万人敌也,君侯之英武也被世人钦佩啊!所以曹操特意表奏朝廷,封君侯为汉寿亭侯,又令蔡阳持金印,展示各路军马,在北边为将军开路了。

    现如今金印应该已经送到袁绍手中了,特令人传话,此印乃朝廷所封,非曹操所赐,让君侯万万莫要推辞。”

    廖化挥舞着手臂,面上涨红。

    孙乾也呵呵一笑,“云长,曹操既然派人开路,想来这一去河北,畅通无阻也!”

    关羽有些开心,也有些羞赧,毕竟被人当面如此夸赞,也说:“离见到大哥,更近一步了啊。哈哈!”

    董良心里觉得不对劲,眉头紧锁,“不然……”

    低头思考,关羽孙乾等人被泼了盆冷水,面面相觑,“这……”

    董良抬头问廖化,“你适才所言,开路的是蔡阳?”

    “正是,”廖化答道,“三日前的晚上,蔡阳领兵从此处经过,迅猛如火,我们心里担心,特意派人前去打探的。”

    “金印,要送到袁绍军中?”

    董良又问。

    “正是!”

    董良抬头对关羽说:“关将军,这河北,恐怕不能去了啊!”

    虽用恐怕两个字,话里话外确实一定的意思。

    孙乾不解:“这是为何?”

    董良转头回答:“公祐兄有所不知。曹操帐下诸将,张辽徐晃与关将军情义深厚,其余人等也大多敬服,独蔡阳不服云长。”

    关羽缓缓开口“确实如此。”

    “我等要走,蔡阳必要捉拿。如今曹操阻止他追击,反而让他帮我们开路,他岂能甘心?”

    董良又说:“所以我料定,他此番将金印展示诸将,必怒气冲冲,说话时表露不满,挑起众人对将军的敌意。

    其二,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都是沙场搏命的好汉,如今曹操夸耀将军是万人敌,他们岂能服气,此次北上必艰难重重。”

    孙乾和关羽也暗暗颔首,“言之有理!”

    可关羽和孙乾还是有些不甘心,或者是明白了困难还是要投靠刘备。

    正要开口,董良又说:“如若我们真到了河北,恐怕我们和皇叔都有危险。”

    “此言怎讲?”

    董良说:“袁绍外宽内忌,本来容忍关将军杀颜良而不报复于皇叔,已经到了极限。如今曹操大肆宣扬云长功绩,这无疑是一记耳光打在袁绍脸上,

    而袁绍本来就与天子有嫌隙,本次大战也是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封赏袁绍而引发的,特意强调云长杀颜良,朝廷赏金印,这是在捧杀云长兄,借刀杀人之计啊!”

    昔日董卓要行废立之事,袁绍强烈反对,到今天,董良心里还有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剑也未尝不利”的印象。

    所以用献帝去号令袁绍实在滑稽。

    孙乾关羽等人听完董良的分析,都默默不语,或感叹,或思考对策,气氛冷却了下来。

    片刻,确是廖化打破了平静,他反应的比关羽他们慢,年纪也小,也没见过大世面,以前做黄巾的时候,就一窝蜂的冲就完了,哪有这许多奇诡的交锋。

    倒吸了一口凉气,“嘶——,曹操好诡诈的奸计啊。”

    众人见他滑稽样,也破开凝重,摇头笑他。

    也放下对前路的艰难感叹,哪怕是孙乾也不能不赞叹曹操的奇诡计策,这也是阳谋。如今看穿了难道关羽就不去寻刘备了吗?怎么样都对曹操有利。

    关羽却不对老人孙乾问计,转头来对董良问策,“存初,如今北方诸将怒火攻心,摩拳擦掌等我们自投罗网,袁绍处也是龙潭虎穴,可如何是好?”

    关羽几日间已经习惯了有董良掌控大势。

    董良沉吟片刻,斩钉截铁的说:“我们去汝南。”

    “去汝南?”

    “对,去汝南帮刘辟对抗曹洪。命人修书一封,请皇叔来汝南相聚,夹击曹操!”

    董良看着关羽这样说道。

第十章 汝南

    “妙啊!”

    孙乾赞叹一声!

    “关将军去汝南抵御曹洪,派人送信去袁绍处请其相助,袁绍必派皇叔前来主持局面,再修书与皇叔告知原委,我等就可在汝南相聚,一来避开曹操诸将,二来请皇叔离了袁绍帐下,安全无虞。”

    孙乾也是个聪明人,董良稍一提点,便立刻明白了一切。聪明人与聪明人总是惺惺相惜,拱手赞叹,“存初果然是少年英杰,眼光独到!”

    “不敢不敢,公祐兄才是足智多谋,我一开口,就说全了计划。”董良谦虚道,又对关羽说:“我和公祐兄想的一样,关将军意下如何?”

    “既然如此,我们就去汝南。具体如何安排,存初与公祐商议即可。”关羽放权与董良,这文人该做的事他也愿意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时,怕董良年轻缺乏经验,让孙乾兜底。

    “关将军,关将军,带上我吧,带上我吧!”廖化跳到跟前请求。

    廖化很想跟着关羽,毕竟是小迷弟,董良觉得可以,关羽却沉默不语。

    关羽寻思此人到底是黄巾余党,如今自己等人势单力薄,让这来历不明的人跟在身边,恐节外生枝。

    董良其实对廖化的感官不错。虽后世有句老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虽无大将之才,但也可堪早就,又忠心耿耿,此正是用人之际,不宜推辞。

    更何况,以后要跟刘备打天下,人才不可或缺,自然要多多网罗人才才好。

    打定主意,董良看着廖化希冀的眼神,有些想发笑,强忍笑意,上前规劝:“关将军,我观廖化是个可造之材,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还是收下吧。”

    关羽见董良来劝,却不好明说,暗对董良低声道:“此人黄巾余党,我等势单力薄,带到身边,恐势大难制。”

    董良说:“既如此,让他少带,或不带人马,只身一人跟随,也就是了。”

    关羽见董良坚持,也不十分反对,毕竟若是廖化孤身一人,关羽哪里放在眼里,只是现在他的人多,自己又顾虑两位嫂嫂,才不肯答应。

    董良招手唤来廖化,廖化见有机会,赶忙颠颠的跑上前来。毕竟还年轻,比较活泼。

    毕恭毕敬的听话指示。

    董良说:“元俭兄,实不相瞒,我等人少,你手下人多,虽不怕他们闹出多大事端,但是惊扰刘皇叔的两位夫人却不好看。”

    廖化听言,立刻拍胸脯表示:“先生放心,我们这些人都只是抱团取暖,我们山上也是来去自由,大多都是不相识的,只是佩服我有勇力,才让我做个头领,本没什么情谊,待我走后,让他们再选一个头领,人马我一个不带。”

    董良笑笑,又说:“我们本不相识,而且我们是跟随刘皇叔的仁义之师,治军甚严,怕你在山上自由自在,难以忍受,何苦又受这样的罪。”

    廖化又急着说:“先生放心,我一定严守军令,绝不怠慢,若有疏漏,以死谢罪。”

    董良敲打完毕,转头对着关羽做了个眼色,关羽见状开口:“既然你真心跟随,那就跟在我身边做个侍卫吧。”

    廖化闻言大喜:“是,是!我为君侯牵马。”高兴的跑上前,抓住马绳,好像得了什么美差似的。

    随即遣散手下众人,这些人马就又回上山去了,也不肯解散,又选出一名头领,继续劫掠为生。

    ……

    转过来,董良和孙乾商议后续安排。

    董良说:“此次前往河北送信,须择一智谋之士,非公祐兄不可。”

    孙乾也不推辞:“我正有此意,刘辟等人托我与袁绍处求援,既然受人之托,不可假手他人。”

    关羽道:“待我修书一封给兄长,也让公祐一并带去。”

    董良又说:“此去路途遥远,兵荒马乱,一人前去,恐怕再遇到杜远这样的事。不如选一老成持重的,带两名士卒,保护孙先生。”

    关羽点点头表示认可,“让马景带人去吧。”

    几人商议完毕,关羽回到林中,带孙乾,叉手于车前问候二位夫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事毕,孙乾坐在一旁歇息等候出发,关羽去写书信。

    “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攻读春秋,粗知礼义,观羊角哀、佐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欲断首捐躯,奈何有二嫂之重,才忍辱负重,冀图后会。近知兄信,夜逃曹营,奉二嫂归。但曹操用计,北上难行,只在汝南等兄相会。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云云。”

    写毕将信交于孙乾,命马景带上两个老兵,保护孙乾,走小路,昼伏夜出,小心前行。

    其实一开始董良和关羽是不担心许昌城附近有强盗的,因为这是曹操大本营,这地方做强盗实在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没想到会有廖化这样的奇葩,在这样的地方落草为寇。

    这也说明了人逼急了,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廖化说这些人来去自由,却偏偏都在这种危险的地方落草,极有可能都是来的附近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最后挣扎一下。

    毕竟曹操还没有统一北方,兵荒马乱的莫说是普通人,就是一些地主豪强也未必没有饿死路旁的。

    这也是为什么王朝建立初期,政治清明,因为战争起到了洗牌的效果,哪怕是一些地主得利,但大部分是清洗了一遍,为了在新朝廷得到足够的政治利益,一开始从政都有很高的政治追求,也就努力造福一方,求名,求权。

    而禅让的政权,往往会留下很大的隐患,因为一个腐朽王朝的毛病几乎原封不动的继承了,失去了新朝建立初期的新气象,国家的面貌,很快的就到了其他王朝中后期的样子。

    好比司马家篡位,晋朝的局面很快的腐朽黑暗起来,以至于后来的神州腥膻,风雨飘摇。

    如宋朝,必须要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得位也不明不白,所以一辈子没自信,只能玩手段埋下了宋朝靖康耻的祸根,崖山海战的结局似乎在那时就已经注定了。

    而董良他们即便遇到了廖化,还是觉得孙乾北上不会遇到什么土匪了,毕竟那里可以说比许昌还危险,那里已经是两军交战的前线,没有土匪生存空间。

    劫掠为生?劫掠正规军吗?

    何况,普通百姓被杀良冒功的不在少数,一群土匪,若敢生存在一群骄兵悍将之间,说不定半夜睡觉时,脑袋就被摘去换战功了。

    尽管这样说,还是给孙乾配上了护卫,以防万一吧!

第十一章 南下

    送走了孙乾,正晌午的时候也过去了,太阳虽然还是毒辣,但是必须强撑着赶路了。

    董良也感慨一路上所行不易,几番改变目标和路线,实在是世事无常。

    也正是这个时候,才能最让人生起乱世漂泊无依的感觉吧。

    董良没有什么要收拾的,事实上一行人也都没有什么要收拾的,本来也只是中午临时休息,避避毒辣的太阳。

    董良坐在马上,看着士卒们做简易的收尾工作。

    廖化跟着关羽,不离左右。

    史书上刚毅果敢的廖化,完全成了关云长的粉丝。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哪一个年轻人不向往万军阵中取敌首级的猛将呢?

    从廖化的表现,感觉完全代替了传说中的周仓。董良也搞不懂,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周仓的出现。

    “关将军,我来帮你拿着长矛吧?”廖化给关羽献殷勤。

    骑兵用的长矛是非常长的。事实上,后世流传的马槊和长矛也没什么区别。

    据说,马槊做工更精良,但其实长矛也有好长矛和普通士卒用的,区别不大。

    而后来为什么觉得骑兵都用马槊,很可能是自魏晋南北朝时,是骑兵辉煌的时代,骑兵地位高,为了显示自己不一样,便把自己的武器称为马槊,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枪的记载,那时候的枪,只是削尖的木棍而已。长矛则是棍上加个尖头,能刺的都叫长矛。

    而往往用的长矛都是在四米以上,确实不好携带,所以廖化才提出帮关羽拿长矛。

    而后来大家见到的两米左右的甚至更短的,那叫花枪,是民间卖艺的演化而成的。

    关羽和颜悦色的拒绝了廖化,笑呵呵的对廖化说,“不必,武器乃军士性命依托之所在,焉可假手他人。”

    董良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的出来,这只是关羽的托词,他将廖化放在身边做亲卫,也是为了把廖化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着,毕竟有两位夫人的安危压在身上。

    不把武器交给他,也是不放心。

    不过虽然四米多长的长矛虽然携带不方便,但是古人也不是傻的。

    在骑兵腰间,有得胜勾,这里可以挂一些短兵器和水壶之类的,有时候还会挂敌人的首级,因此被后世的评书先生称为得胜勾。

    关羽腰间也有一个,这是从先秦战车是的承弓勾演化来的。

    关羽的是铜的,比较贵,也其实不耐用,一般的人都是拿别的替代一下,例如宋金和马景的是铁的,其余人的都是一个绳环。

    董良的自然也是铜的。

    董良看着关羽把长矛背在背上,不给廖化。长矛或者说后世的长枪这一类长兵器,在杆子的中间往往拴上一个绳环,这样可以背单肩包似的背在背上,在杆子尾部,还有一个小环,是可以套在马镫的鸟翅环上的。

    这样一来骑兵行进时,长矛就能竖起来,也不左右乱晃,给周边士兵带来危险。

    一行人收拾妥当了,关羽催促这车仗出发。

    一边向南走着,一边问董良:“存初,此去汝南,走哪条道路?”

    董良细细思考,回忆着前世的地形。

    汝南在许昌的大致正南方向,自己等人在许昌的西北,所以应该往东南走。

    良久,董良对关羽说:“关将军,我们往东南出发,走叶县到汝南。”

    “叶县?”关羽又问道:“叶县在什么地方,为何走叶县?”

    董良一边回忆,一边与在许昌得到的情报相对应,缓缓地说:“叶县大约在汝南和南阳中间偏北的位置,我们往东南走,正好要经过叶县。”

    “另外,据我所知,叶县是划给蔡阳驻扎把守的,如今蔡阳调去北方,行借刀杀人之计,叶县无主将镇守,自然空虚,有利我等通过。”

    “此一去汝南大概两百余里,按我们的速度,要走四五天,约两三天后就能到叶县。”

    关羽点点头,却不知前路如何,有些感叹:“希望早到汝南,有一容身之处啊。”

    董良暗笑,刘关张等人,漂泊了一二十年,也没站稳脚跟,实实在在的是在乱世中漂泊无定,对根据地有很大的执念啊。

    董良心中暗叹,也不知道到时候怎么劝说刘皇叔,弃汝南南投刘表啊。

    待刘备到了汝南,要劝说他们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容身之所,恐怕困难重重。自己还需要早做打算啊。想到这里董良就开始头疼。

    只能勉强说几句没营养的话,“南方刘辟对曹操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虽然曹洪久攻不下,但是只单单凭刘辟龚都,也无力再进一步,袭扰许昌了。”

    董良又说:“所以曹操主要精力布置还是在北方,此去向南,应该容易的多啊!”

    说话间,旗子就被董良立起来了,插旗行为实不可取,毕竟说打完这场仗就回家的人往往回不了家。

    董良又看着骑马落后关羽半步的廖化,突然想起廖化是襄阳人。

    就开口搭话:“元俭,你是襄阳人,出来多长时间了?”

    廖化见董良发问,也挤着眉毛回忆,“大概,大概有三四年了吧。”

    董良心中暗喜,还好,廖化出来了三四年,对河南地的地形方位也都有所了解了。对南方的印象也不至于忘却,有廖化在辨认方向也变得容易多了。

    “你是因为什么从襄阳流落到了许昌,我听说刘景升治下荆州还算安定。”

    关羽插话问道。

    “虽然安定,只是刘景升手下有权有势,在荆州都被那几个大家族掌握,无权无势在哪里不被欺负。”

    廖化提起来就一肚子牢骚,“当初闹黄巾,我年纪小就胡乱跟着了。后来黄巾被平了,我就只能在荆州附近浪荡。结果又出来一个孙策四处征战,我也就胡乱漂泊到了北方,在此处落草。”

    几人一边走,一边闲聊。廖化这番话本来也没什么,却给了董良灵感。

    刘备投刘表后,在荆州蹉跎了十来年时光。后来得了诸葛亮,短短时间内,就三分了天下,不得不说诸葛亮真万世奇才。

    也不得不说,那十年时间,实在是浪费的可惜啊。

    董良心中暗叹,盘算着这时候,孙策应该要死了,大好时机,还是要早做打算不能浪费啊!

第十二章 闯叶县

    提到叶县,就不得不提一句烂大街的话,叫做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春秋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叶邑,汉置叶县。

    董良等人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到了叶县的辖区,看着叶县,董良翻动着脑海中叶县的资料。

    叶县自古以来就是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西汉末年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叶县声名不显,但是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遗址在这里,其自然条件之优越在整个中国都是名列前茅,乃后世之全国第二大岩盐基地。

    盐铁之利,整个中华数千年封建历史都避不开的话题。叶县实在是个好地方。

    董良等人停在叶县城外一个坡地后面,远远望着叶县城,董良心里馋啊,毕竟这是一群没有地盘的人,看见这种好地方,怎么能不动心,董良心里暗叹,可惜,只能便宜曹操了。

    叶县地处交通要冲,南下是避不开的,必须冲过去。

    董良悄悄问关羽:“关将军知道叶县吗?”

    关羽眯了眯眼睛,捋着胡子回答:“昔日孔子周游列国时,也曾慕名莅叶,叶公沈诸梁问政,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千古佳话。”

    关羽又顿了顿:

    “可惜今日,必须要刀兵相向了!”

    董良紧了紧腰带,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一行人抓紧时间养精蓄锐,坦然的准备迎接接下来的一场争斗,没人知道是顺利,还是不顺利。

    ……

    叶县城墙之上,有一小将正在巡视,行事颇具法度。

    四下里约莫布置五百人把守站岗,城门大开,任由军士进出,这是城中守军在忙公务,偶尔有个别商队进出,守门卒则会进行查验。

    前面说到,叶县是个交通要地,所以有商人往来,但是因为兵荒马乱的来的商人也不多,但这种时候还能经商的,都是大商队。

    按理来说,董良他们应该在大商队过关时,人多眼杂,趁乱行事。

    但真是情况却根本不可能。

    因为大商队车马多,堵死了城门,冲不过去,只是打草惊蛇,自入埋伏之中。

    所以关云长等人,瞧着一商队刚过去不久,城门口无遮无拦之际,大大方方的的走了过来。

    那城头上的小将见几十骑兵前来,不敢大意立刻命军士拦截,自己则暗令侍卫准备兵器马匹,时刻预备迎敌。

    关羽见城门士卒围了上来,大喊:“我乃关羽关云长也,正要过关,尔等为何拦我?”

    这些士卒们一听是关羽,心里一松,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曹操要杀关羽用的是捧杀,明面上让蔡阳去给关羽开路,又重赏关羽,所以不知道关羽是敌人。

    上层大佬的暗中交锋,阴谋诡计,他们是一概不知。见领头的关羽,确实是传闻中的样子,如此威武,不光不怕,反而心里有些好感,故而又松松散散的没有严阵以待。

    而秦琪则不然,他本来见二十余骑兵,没有旗号,不知何方人马,出于为将者的职责令人前去查探,却没有放在心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秦琪手下有五百人马,又据城而守,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区区二十几骑,如果要攻城,实在不被自己放在眼里。

    但是当关羽摆明身份,秦琪瞬间怒火中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琪是蔡阳的外甥,本来受蔡阳的影响,一直对关羽不服,当关羽封金而走,曹操不仅不追捕,反而重赏,这更让他不服。北方被蔡阳展示金印后的将士也大多是这种心情,可想而知,关羽如果没有掉头南下,在北方将陷入何等绝境。

    只是因为蔡阳被调去为关羽夸耀功绩,他才被调来守叶县。本来以为关羽向北走,没想到如今来到了自己面前。

    嫉妒、愤怒、激动和要显示自己的武艺的兴奋冲昏了这一小将的头脑。离开上马提枪,出城相拒。

    秦琪骑马过来:“关羽要往哪里去?”

    关羽并不认得秦琪:“前往汝南。”

    秦琪说:“汝南刘辟,龚都作乱,你要去,可有司空公文?”

    关羽又说:“曹司空命蔡阳为我开路你不知道吗?”

    秦琪闻言,愤怒更甚,蔡阳是他舅舅,本知道蔡阳不服关羽,却让蔡阳去开路,这是侮辱他舅舅。

    “北方开路,为何向南,没有公文,不能过关。”

    关羽闻言,眼一眯,手在长矛上又攥的紧了些,“你不容我过关否?”

    秦琪心中多少有一点点得意,“要过关,留下老小为质。”

    这时间,董良看时机,知道马上要闯关了,关羽在前面应对,这后面的最高指挥就靠自己了。

    暗中给士卒们做手势,做好准备闯关。又暗中招呼廖化,这几人中就算廖化最能打了,招呼他保护马车。

    自己也撒开了腰间宝剑,握紧了长矛,两军交兵,自己又不是用剑高手,宝剑比起来四米多的长矛差远了。

    眼见秦琪刁难关羽,关羽佯装发怒,其实心中冷静,就准备秦琪洋洋得意之时,将他刺于马下。

    又开口分散秦琪的注意力:“你果真不肯放我过去?”

    秦琪得意道:“你敢闯关吗?”

    关羽趁秦琪搭话之际,立刻纵马前奔,怒目圆瞪,大喝一声:“杀!”

    秦琪在马上还未来得及反应,或者是等关羽冲到眼前,正要反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手中长枪刚举到一半,关羽的长矛就穿胸而过。

    这时候也别说什么卑鄙不卑鄙了,两军交战,就是要不择手段的赢,胜者为王败者寇,既然套上了盔甲,就该有血染黄沙的觉悟。

    秦琪纵使正面交锋也难是关公一合之敌,何况关羽蓄意偷袭。

    董良见关羽一动,立刻带领众人前冲,城门口的士卒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被打穿了,关羽一马当先,这区区数百士卒,群龙无首,又没明白为何与关羽打起来了,正措手不及,哪里能够拦得住关羽。

    何况后面又有二十余骑兵早已准备完毕。待他们反应过来,关羽已经几乎纵马杀穿了整座城池,凡当在他面前的敌人,长矛直直的指向前方,只是后手微微一动,矛头左右一晃,便戳死了面前一排数个敌军。

    而董良紧随其后,埋着头趴着马上,紧紧的夹住马匹,牢牢的抱住长矛,直至前方,幸好前面以被关羽杀的溃不成军,他也没有受到多少攻击,只是瞅准机会也刺死了一个士兵。

    就这出手一次,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再刺第二个,关羽带着马队已经几乎要杀穿城池了。

第十三章 冲出叶县

    关羽杀了秦琪之后,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城门卒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杀穿。董良紧随其后,跟着关羽前冲,二十骑护卫着马车,又蹈破敌军。

    这门口的守卫被杀的措手不及,哪里能明白为何会和关羽打起来。秦琪被杀后,还来不及表达震惊,便被关羽冲杀的恐惧笼罩了,待这一队索命的无常冲过去,门口聚集到守卫已经死伤殆尽。

    关羽冲入城中,沿街道往对面城门出口冲过去。

    城中剩余的曹兵主力兵马,因为没有主将指挥,群龙无首,陷入恐惧和混乱之中,一方面,害怕关羽那魔神般的冲击,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在军法下扛起兵器阻击。

    待重新聚成阵势,阻止关云长,在街道上挡在车队前面的时候,关羽已经冲过了大半条街,眼见的叶县就要冲出去了。

    这乱糟糟的阵势哪里挡得住关羽,关羽的恐怖身影在曹兵们眼中放大,那一身黑甲好似黑无常一般,见者毙命。

    手中四米多长的长矛被鲜血染红,不,哪里是染红,鲜血顺着矛杆直流,流到地上,随着马儿的奔跑,在遍地鲜血中,又洒出一道血线,从头到尾,眼见得就要到这最后一队曹兵队伍前。

    那鲜血,流的关羽满手,又滴落在关羽的裙甲和马匹上。

    但是关羽身上溅到的血液却不多,这归功于长矛的长度,还有关羽的勇武,没有人能杀到关羽跟前,只能在倒在地上的时候与关羽的身形交错。

    曹兵在恐惧中解成战阵,共聚长矛对着关羽,在一排长矛的对准之下,似乎是个无解之局,在古代,除非是有弓箭手,要不然,再强大的骑兵队伍冲击长矛阵的时候也是要拿命填的,拿最靠前的几个骑兵,用他们的肉体阻挡,动摇,冲破长矛阵。

    但是关羽丝毫不放在心上,在董良震撼的眼神下,长矛横向一挥,面前扫了个半圆,数十只长矛,便被关羽扫倒,带着紧握长矛东倒西歪。

    再接着,就彻底失去了战斗的机会了,关羽的马蹄在他们眼中放大,踏过,紧接着又是二十几骑从他们身上碾过。

    当他们刚倒下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博弈的资本,军阵动摇之后,就失去了与骑兵较量的资格。

    区区二十骑碾过后,又一次验证了骑兵的威力而已。

    同时,也表现了古代战场上,拥有一个绝世名将多是一件美事啊!一个绝世猛将绝对是威慑级的战略地位。

    虽然曹兵只有区区数百人,远远称不上什么大规模战役。

    在董良前世,无论是阅兵,还是学校开大会,见到的场面比这大的多,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场面,哪有这身临其境的冷兵器正面对碰来的震撼。

    董良随着关羽冲杀一程,那只沾过一个敌军鲜血的长矛,又一次在董良手中露出獠牙,可马上颠簸,董良这没经验的也控制不好兵器,本想用矛头轻吻敌军脖颈,洒下一道血线,留下一具死尸,潇洒离去,留下一写意的背影。

    结果却是长矛落点太低,刺入了敌人的胸膛,在马力的冲击下,那普通士卒身上薄薄的盔甲毫无反抗之力,就被贯穿。

    董良只感觉受到猛一冲击,长矛已贯穿敌人,刺入了两米多。

    在马上不能后退,拔自然是拔不出来的,董良心里一阵慌张。没奈何,随机应变,松开矛杆,在与敌人身形交错之际,又把手伸在敌人身后抓住穿透后的矛杆前部,一根长矛,完完整整的在这可怜的敌人的身体里,过了一个来回。

    这些操作看着复杂,描述起来也是很多文字,可只发生在一瞬间。在高速的马奔之下,稍慢一步,董良就要变成一个手无寸铁的活靶子,在敌阵里冲锋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完完全全一个铁包肉,毫无危险了。

    董良重新握住黏腻湿滑的长矛,心里有些恶心,又有些安心。

    在战场上,哪怕是没打过仗的董良,也不得不承认武器会给人安全感。

    胸怀利刃,杀心自起,但是利刃也是保护自己,反抗敌人的手段。

    手里有反抗的家伙心里才不慌。

    刚才那一手撒手拔矛的操作,对于这个无论是骑马还是打仗都是陌生的董良来说,不得不说是大胆而又高端的操作。

    当机立断的做出反应,又能成功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在电光石火之间,拔出长矛,重新握住命运,也既有原身董良,作为一个汉朝文人的良好身体素质的功劳,也有穿越而来的主角刚毅果敢的一面。

    谁能想到一个普通人能做到这一步,握着湿滑黏腻,被血水从头到尾浸泡过一遍的长矛还能升起一阵安心?

    只能说没有被逼到这个份上,人逼急了,潜力才会爆发出来。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曾经有人在极端的条件下搏杀猛虎,也有人滑铲送饭。

    董良看来也不像他所以为的那样是个完全普通的家伙,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董良稳了稳心神,继续跟着关羽冲,在关羽势不可挡的冲锋下,再也没有什么惊险的,就冲出了叶县。

    董良只杀了两个人,也再也没有了展示身手的机会。

    虽然只是片刻交锋,但是这时间却在董良心里无限延长了,虽然埋头冲锋,只来得及出手了两次就冲了出来,但是在潜力被激发的情况下,每一秒都好像是慢镜头,敌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历历在目。

    自己度过的区区几分钟,就已经感觉有些身心疲惫,冲出城门后,身心放松下,疲惫感就从身体的深处翻涌上来了。

    董良微微喘着粗气,听见关羽一声吩咐:“存初,继续前冲。”

    还没待董良反应过来,关羽又勒马杀了回去。

    董良转头一看,原来曹兵又追出城外了。

    虽然回头看,但是没有停下,继续向前冲。

    心里却也感慨,曹操的军队韧性还是挺足的,明明不过数百人,被这样杀穿之后,还能够继续追击。

    这个时候,必须再次杀退他们,不能让他们咬住。

第十四章 脱离

    董良看着关羽又杀回去,此时此刻,一定要彻底的打散击溃叶县的曹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逃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哪怕单单从眼前的局面来说,一旦被叶县的曹兵咬住,在豫南脱不开身的话,闹出来的场面太大了,很容易惊动附近的其他城池里驻扎的曹兵,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包了饺子。

    董良这二十几人却是手上所有的底牌了,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因为没有援兵,也没有东山再起,再来一次的机会。

    一旦失利,那么就可以告别汉末的乱世了。

    而叶县的曹兵损失惨重,也对关羽充满了恐惧,董良高估了他们的韧性了。

    他们之所以被击溃后仍然整军追击,那是怕死。

    曹营军纪严明,也许对于士兵们的道德要求,行为作风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士兵们的战斗成败和作战勇气,却绝对不允许半点马虎。

    如果他们放关羽走了,一是作战不利,二是不敢追击,怯战。

    再说他们主将已死,种种情况加在一起,如果不能有所斩获,必死无疑。

    曹操在平定中原时,很多人认为他十分宽容,因为他的手下很多人曾经背叛,但是并没有被曹操所杀。

    然而事实上,曹操十分清醒,不能说是伪装,只能说他是十分的清楚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自己的行为。

    他对于手下的叛变难道不愤怒吗?可是他势力还小,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时候,是海纳百川的时候,所以要容忍。

    他一直知道刘备是枭雄人物,不可能被他掌控,他亲口对谋士说,这是他树立的一面招贤纳士的旗帜。

    而这些都是对自己有用的,那些被宽容的也都是有身份的。可这群小兵有什么用,杀了能杀一儆百,还能给蔡阳出出气,废物利用。

    所以这些小兵也是很清醒的,虽然他们因为不明白为什么和关羽杀起来而措手不及,但是他们也知道不上就得死。

    他们识不破上层社会的尔虞我诈,但是他们能认清自己的处境。和关羽交战他们可能会死,但是不交战,他们必死,而且他们的妻儿老小都是生活在曹操帐下的。

    所以他们勉强鼓起勇气,再次追击。可是刚追出城门,居然看到关羽又反冲了回来。

    关羽一人一骑,单枪匹马的逆行,逆着马队反冲锋。

    关羽的威武映入眼帘,刻在心里。他提着长矛冲过来了。

    士兵心里开始慌张,仅存的勇气也开始动摇。关羽冲杀是并不像先前那样低伏着身子了。

    前番要逃出叶县城,所以要谨慎,保证胜利的前提下一定不能狂,但是现在他要杀回来,把曹兵杀破胆,阻断追击,所以他要狂放起来。

    他是如此的张狂,挺胸抬头,长髯随风飘扬,被快马带起的气流吹向身后,暗绿色的披风也飘荡起来,他显的如此高大,遮住了太阳,以一片阴影盖在追出来的曹兵身上。

    他来了,他来了!

    关羽初一与曹兵交阵,双臂抡圆长矛,前面的几个曹兵,连人带马被关羽抡翻在地,被后面绊倒的曹军骑兵踏死,压死。

    曹兵本来就不多,刚才在城中冲杀一场,也已经损失惨重,所以追出来的骑兵,刚刚近百。

    刚一接触就被关羽打翻五六个,又绊倒四五个。曹兵军阵不够厚实,只是在一下,就杀穿了曹兵骑兵队。

    关羽又勒马掉头,从曹军骑兵背后,再次冲锋,这一次却不在抡了,从背后杀伤的人不够,抡起来耗的力气更多一些。

    只是像毒蛇吐信一样,长矛在曹兵背后轻轻一点,便是一人去世。

    这也是关羽力大,才显的如此轻松写意,其实这下的力气一点也不小,曹兵的盔甲犹如纸糊一般。

    在背后,曹兵来不及防备,轻松被关羽杀死十几人。又杀穿了敌军,来到曹军前面纵马。

    待关羽又勒马,调头直面曹军骑兵再次冲击,这一次冲锋距离短,蓄力不够,把长矛一端,见曹军兵器左边来,则往外一磕,顿时将敌人长矛脱手,骨断筋折,被镇落下马,顺便碰倒周边几个。

    兵器自又边来,长矛往下一合,压住敌人长矛,顺势刺破敌人胸膛,而后似霸王举鼎一般挑起来,又抡出去,砸倒了一片。

    这一次,叶县守军是真正的胆寒了。根本没办法抵御,无力萦绕,恐惧塞满了大脑。

    关羽见状也不再屠杀,大喝一声!

    “下马受降,否则格杀勿论!”

    声如洪钟,震耳欲聋,众军终于不敢再做抵抗,拜伏于马下,恐惧不可缓解,抖如筛糠!

    关羽勒马,甩了甩长矛上的血水,开口:“我过关而已,无意厮杀,尔等不要再追,否则一个不饶!”

    叶县守军哪里还敢反对,颤抖的应和。

    关羽也不再理会,拨马追董良去了。

    董良远远的看着关羽从背后接近,关羽马快,只片刻就来到眼前。

    董良怔怔的看着已是浑身鲜血的关羽,不由地叹服:“关将军真乃神人也!”

    却是两个声音,董良一看,原来是廖化,三人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过了叶县,才是终于出了樊笼,汝南就要到眼前了。

    经此一次生死搏杀,廖化也彻底融入了队伍。

    关羽看董良满是鲜血的长矛,略显狼狈,心里却更加满意。

    初次接战,董良冷静沉着,确实是个有用之才。关羽对有能力的人本就尊敬,而这人才又将要和自己一起辅佐大哥刘备,心里也高兴。

    却说董良虽然浑身浴血,但是也只是嫌弃血液黏腻腥气,有些恶心。

    本来就数日没有能够好好清洁一下,又是炎夏,一身臭汗和污泥混着血液和血痂,这种感觉,简直了。

    可没办法,也只能忍受,何况,真刀真枪的拼杀一场,从数百人的残肢和死尸中冲出来,这是后世在和平的国家没能想象的震撼。

    但是董良却没有像江湖传言的那样,第一次杀人,有所不适,恶心害怕。

    这是因为董良天生冷血,是个魔头吗?

    当然不是,而是来到这建安五年,从走出许昌城后,见到的那一路尸骸,遍地白骨,早让董良的心变钝了。

    在东岭关前休息的那一夜,董良随手捡起的坚硬而不沉着的石头,做枕头睡了几个小时的工具,其实就是一块骷髅头。

    震撼早就经历过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519/ 第一时间欣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作者:社会和谐所写的《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为转载作品,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介绍:
穿越到三国的董良,想要结束乱世,跟随关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皇叔。
抄底刘备,用后世的见识,建立先进的王朝,加快社会阶段的演替!
“关将军,我们这是往哪里走啊,不是去河北找皇叔吗?”
“董良莫慌,哨探到前方就是洛阳城,经过此处很快就可以到河北了。”
“关将军,洛阳在西,皇叔在北,你不认路啊!!!”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