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文阅读

作者:日月行空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 章预言三晋旱灾,震惊老朱

    “没错。”

    朱成点了点头,对朱元璋投射以赞许的眼光,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思考出哪怕一丁点皮毛,这个‘老赵’也算是有点东西。

    “老赵,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

    “养一堆老鼠,投喂不同数量的食物。”

    “老鼠数量稀少时,所有老鼠必定充满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硕鼠’也就是鼠王出现,老鼠族群就会开始出现大量厮杀争夺。”

    “如果不管,或者是硕鼠被围攻至死,或者是硕鼠杀掉大量小老鼠,种群数量回归稀少,重复老鼠族群的繁荣,可如果加量投喂食物,那么争斗就会暂时消弭。”

    “可就算无限量的投喂食物,老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膨胀,那‘硕鼠’会将吃不完的食物浪费掉,至于幼小的老鼠,则会得不到食物饿死。”

    “再度上演硕鼠和小老鼠的厮杀。”

    “老鼠和人,其实一样,硕鼠和小老鼠的厮杀,可以理解成一次政变,无非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已。”

    朱成侃侃而谈。

    眼中闪烁着一丝清冷的光泽,似乎凌驾于‘人’之上,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

    老朱听完心中大震,隐晦的递给蓝玉一个眼神,蓝玉心领神会。

    知道朱元璋,是想要进行朱成所说的试验。

    “这么说来,所谓的王朝,终究会走向没落,最终消散于尘埃之中?”

    朱元璋有些不服。

    他不信,没有拯救大明的办法!

    “当然有,既然已经预见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难寻找。”

    朱成咧嘴一笑。

    朱元璋屏息凝神,一旁的蓝玉、徐达也是凑过来,生怕错过朱成哪怕一个字。

    “可是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商贾就做商贾的事情,关系国家大事,小心掉脑袋。”

    朱成翻了翻白眼。

    朱元璋三人恨得牙根直痒痒,朱成为何说话总说半截,之前的三驾马车也是,现在的王朝周期论也是。

    ——如果不能听到破解国祚上限的方法,老朱恐怕又得失眠咯。

    可惜。

    他们都是富商的身份,现在对国事表示出的热忱已经有些过度,不能继续追问。

    只能旁敲侧击,在合理的时候,询问朱成。

    “必须立刻将土豆的种子运到我的番地,三位,我先安排一下。”

    朱成拱手。

    “为何?”

    朱元璋敏锐的感觉到,朱成的神色有些不对劲。

    研究出这三种神奇作物,当然得在第一时间种植,可为何朱成偏偏这么着在番地急种植土豆?

    朱成停下脚步,左右看了看,也不知道在自己王府要防备谁。

    随后摆了摆手,示意老朱三人靠近过来。

    “难道还有什么秘密?”

    朱元璋咧嘴一笑,蓝玉和徐达二人眼中,也是充斥着玩味。

    朱成是搞出不少厉害的玩意。

    但是秘密……

    这大明天下,难道还有朱元璋不知道的大事?

    也许有。

    但老朱不知道,朱成也没道理知道。

    “这些话,出得我口,入得君耳,再无第五人得知!”

    朱成谨慎的说道。

    “康王殿下请讲。”

    老朱咧嘴一笑。

    “嗯。”

    朱成的表情充满凝重,在确定没有其余人偷听的时候,才出声说道。

    “再过不久,可能一个月,可能两个月,三晋之地将会爆发大旱灾,届时将有最少40万流民往应天流窜,我的番地首当其冲,遭受流民冲击。”

    “我番地的粮食不足以承受流民冲击,必须加种土豆,不然那些流民,怕不是会给应天造成影响……”

    “什么!?”

    原本并不觉得朱成能说出什么秘密的老朱,顿时失声惊叫。

    三晋之地大旱?

    不……

    应该说将要大旱,朱成到底是如何知道的?

    “叫什么叫,不能让任何人听见!”

    朱成立刻呵斥。

    “呃……”

    老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康王殿下所言,实在是惊世骇俗,吓到咱了,只是不知道,康王殿下到底如何知道三晋之地将会大旱?”

    “还有那么多流民?”

    “医卜星象,我也略懂一二。”

    朱成随便扯了个理由。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知道剧本吧。

    “原来是星象啊。”

    老朱松了口气。

    ——大明也有天文馆,甚至刘基也懂得一些占卜、星象,但准确率都不高。

    “这可是商机,咱们是一个船上的蚂蚱,这才告诉你们。”

    朱成见三人不在意,皱眉提醒。

    倒卖一些粮食、布料,肯定能赚一笔。

    三人咋就不听呢?

    算了。

    反正也不关他的事,有钱不赚,还对国事那么上心,这仨人早晚破产!

    “不过康王殿下,如果真如你所说一般,一、两个月后,三晋之地将会爆发流民潮,你现在种植土豆,是不是有些来不及。”

    徐达发现华点。

    “为什么?”

    朱成一翻白眼。

    “土豆成熟也不过1-2个月,为什么来不及?”

    “什么!?”

    朱元璋三人一怔,仿佛听到什么天大的消息,这土豆亩产最高,而且竟然两月一熟?

    “这岂不意味着,这土豆一年最少六熟?”

    朱元璋瞪大眼睛。

    原本他觉得最难吃的土豆,没想到,反倒是最厉害的主粮。

    “三熟差不多。”

    朱成摇了摇头。

    “并非所有季节都能种植土豆,现在的季节正合适,这一茬如果不重,那就得到秋初了。”

    “原来如此。”

    朱元璋明白过来。

    他下过地,知道作物有耕种季,这土豆虽神,但想大规模种植,还是得季节允许。

    “唉。”

    朱成叹了口气。

    这仨人,竟然对土豆一年三熟如此高兴,却不在意三晋之地的财路。

    好奇怪。

    迟早破产!

    当然。

    那些和朱成没有任何关系,老赵他们仨人破产,反倒更好合作呢。

    朱成安排人马,将位于康王府仓库的土豆种子运送回番地。

    同时安排番地的农户,立刻着手种植。

    在三晋之地的旱灾爆发时。

    这批土豆应该赶得上。

    ……

    饭点了。

    老朱和蓝玉自然赖着不走,虽然刚才吃得不少,但一想到火锅的美味,二人就觉得还能再吃两大桌菜。

    徐达只能陪在二人身边。

    感受着老朱和蓝玉放光的眼睛,朱成当然知道,这二人想蹭饭。

    ——吃过火锅,想忘记可就难咯。

    虽然朱元璋手头里有火锅底料,但毕竟不多啊,能蹭肯定选择蹭。

    “唉。”

    朱成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行吧。

    一顿饭而已,无非是多出一双筷子,这几个老头还挺有趣,能陪他聊聊天,倒也不算无聊。

    “开饭!”

    “嗯!嗯嗯!”

    朱元璋连连点头,就盼着这句话呢。

    朱成拍了拍身上的土,然后从身边的地里掰下来几根玉米,土豆、红薯。

    “那个,康王殿下,咱就还吃火锅呗,玉米、红薯虽然不赖,但咱们刚才也吃不少了。”

    老朱连忙阻止。

    他要蹭饭,可不是蹭土豆、红薯、玉米,这玩意比他的御膳还有些差距哦。

    都不如回去吃。

    “去厅堂等着吧。”

    朱成丢下一句话,拿着土豆、红薯、玉米就走进厨房。

    半天都没有出来。

    这倒是让老朱三人有些奇怪,难道说,康王殿下准备亲自料理?

    可是……

    君子远庖厨啊,尊贵如康王殿下,难道还有一手厨艺不成?

    不一会。

    茉莉和百合就端着一份份菜肴来到厅堂,厅堂瞬间被一股香气笼罩。

    ——酸辣土豆丝、土豆烧牛肉、红薯甜粥、蜂窝玉米。

    一共四道菜,外加半桶米饭。

    量倒是不多。

    考虑到几人刚刚都吃饱了,朱成更多也是回味下蓝星的味道。

    于是就用刚刚得到的玉米、土豆、红薯做了几道菜。

    都不难。

    “这些,都是康王殿下亲手所做?”

    老朱看着菜,一脸怔怔。

    这香味。

    可不比御厨出品的佳肴差!

    “当然。”

    茉莉福了福身,笑着回答道。

    “康王殿下用刚得到的新鲜玩意做的这桌菜肴,我们在旁边学了学。”

    “咦?”

    老朱三人轻咦出声。

    这桌菜肴,竟然是用之前他们吃过的土豆、玉米、红薯做的?

    看不出来啊!

    “来,尝尝看,保证鲜掉嘴巴。”

    此时。

    朱成也是收拾干净做饭时的油污,走入厅堂,坐在茉莉和百合之间。

    动起筷子。

第十七章老朱回宫,彻查土地兼并

    徐达有些诧异的打量着茉莉和百合,这两个小丫鬟,倒是生的俏丽。

    只是……

    她们为何能坐在朱成身边,就算是上桌,丫鬟也没有资格。

    在大明,尊卑贵贱,分的清清楚楚。

    老朱和蓝玉也有些好奇,不过徐达更为在意,因为她的女儿徐妙锦,可是朱成的婚配对象。

    难不成,这两个小丫鬟另有身份?

    三妻四妾不打紧。

    但隐瞒……

    “呵呵。”

    感受到徐达的视线,朱成咧嘴一笑,他自然知道对方的想法。

    “在我府中,没有尊卑之分,只要恪守规矩,谁也不比谁卑贱。”

    在朱成眼中。

    吃饭时在一边看着,多多少少有些抹灭人格尊严。

    侍奉吃饭,自己还不能吃?

    心中的教育,让他无法接受。

    “就像是你们,我也没有端过康王殿下的架子吧。”

    “这倒是。”

    朱元璋三人想了想,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尊贵的康王殿下,竟然和几名商贾如此态度。

    实在是有些奇怪。

    纵使老朱爱民如子,但也未必做得到和人民打成一片,而是带着一丝怜悯的关怀。

    这种怜悯,就是建立在朱元璋的高贵上。

    而在朱成眼中。

    ——他没有什么高贵。

    “好,很好!”

    朱元璋明白朱成的想法,深深点了点头,眼中的赞许之色昭然若揭。

    这种不自认高贵,比他的爱民如子,还要更胜一筹。

    真正不似伪装的承接了朱元璋对待民众的作风,甚至更进一步。

    老朱甚至有些想到薨了的朱标。

    心思涌动。

    不由得扒了两口饭,掩饰住情绪。

    然而在吃到朱成烹饪的菜肴时,老朱却是愣住。

    “这……”

    这味道,竟然不比火锅差!?

    应该说。

    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香型,没有辣椒的那种刺激味道,反而接近于正常餐膳的感觉。

    酸辣土豆丝爽脆清凉、土豆炖牛肉酱香油脂味充足、红薯甜粥香甜软糯、蜂窝玉米亦是老朱没吃过的清甜。

    ——任何一道菜。

    都完爆御膳!!

    “好吃!”

    “这个真好吃!”

    “……”

    蓝玉和徐达也是连连惊呼,情不自禁的将一口口菜饭送进嘴巴里。

    本来没吃到火锅,朱元璋和蓝玉还有点失望,但是现在这四道菜肴,直接将失望转换成浓浓的惊喜。

    “康王殿下,这所用的食材,竟然是刚才那三种作物!?”

    朱元璋不敢相信。

    土豆、玉米、红薯三者在老朱眼中,味道都一般般吧,真正的价值在于充饥。

    可谁曾想到。

    烹饪一番之后,竟然如此美味,产量如此高,味道又如此棒。

    朱元璋对土豆、红薯、玉米爱不释手了。

    “当然好吃,你想一下,豆子用火烧一下,是不是贼难吃,烹饪能让它的味道提升,土豆、红薯、玉米烧一下味道就不错,烹饪是不是更好吃了?”

    朱成咧嘴一笑,夹起一块肥瘦带筋,裹满汤汁的软嫩牛肉送进嘴巴里。

    哇。

    土豆牛肉,真的是绝配~!

    这一场午餐。

    吃得老朱、徐达、蓝玉都心满意足,之前吃过不少主粮,现在又将所有菜都风卷残云炫进肚子里。

    让朱成再度惊叹,这三人的食量是真的恐怖。

    尤其是老朱和徐达。

    这气氛。

    颇有一种家宴的感觉,轻松惬意,能吃到儿子(女婿)亲手做的菜。

    感觉格外好。

    徐达撇了撇朱元璋,心中感叹道,这才是家宴啊,不特么是端上一盆烧鹅坑他啊。

    酒足饭饱之后。

    老朱又要了一些土豆、玉米、红薯回去,朱成大大方方的送给三人许多。

    反正即将大范围种植,提前给他们点,也无所谓。

    ……

    乾清宫。

    御书房。

    “蓝玉,老鼠的实验你亲自操办,务必得到准确结果,我倒要看看,咱朱成皇儿的言辞是否正确。”

    老朱坐在龙书案后,阴沉着脸下达圣谕。

    “是!”

    蓝玉领命离开。

    “徐达,秘密调查土地情况,看一看咱大明现在的土地,是否有被兼并的趋势。”

    “是!”

    徐达也离开。

    整个御书房中,只剩下朱元璋自己,他还在思考王朝周期论。

    不过突然间。

    他想起朱成所说的三晋之地的旱灾,犹豫少倾之后,对着身后的太监说道。

    “让刘基来御书房见咱。”

    “是。”

    不一会。

    刘基来到御书房,刚要叩首,便是被朱元璋拦下。

    “伯温不必多礼,咱叫你过来,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让你算算,三晋之地,是否有灾害发生?”

    朱元璋保险起见,还是让刘伯温算一算。

    当然。

    他只说了让三晋之地,并没有言明旱灾,朱元璋怕自己说的太详细。

    反而影响到刘基卜算。

    “臣遵旨。”

    刘基躬身领命。

    他心中思绪万千,也不知道为何朱元璋会让他算三晋之地的灾难。

    实际上。

    刘伯温的卜算,还真不是迷信,是一种较为浅显的天文、气候学。

    早在三国时期。

    诸葛亮就能观星算到东风来临。

    可见古人对气候的预测,也有独到的见解,实际上刘伯温都不需要卜算。

    因为他没有察觉到,有任何气候上的骤变因素。

    于是在片刻后。

    刘伯温便是回答说道。

    “臣愚钝,未曾感觉到三晋之地有灾害,还请陛下恕罪。”

    “嗯,没事,那你下去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心情大好。

    ——既然刘基都已经说了,三晋之地不会爆发灾难,想来朱成的医卜星象,不能超过刘伯温吧?

    “臣告退。”

    刘伯温躬身离开。

    离开御书房时,刘伯温还一脸懵逼,为何会问自己三晋之地的事?

    当夜。

    刘伯温又夜观天象,还是没有察觉到异样,于是也就将这件事抛诸于脑后。

    ……

    半个月转瞬即逝。

    朱元璋倒是没有再往朱成那边跑,他可是大明皇帝,政务不少。

    而且还有其余皇子呢。

    其余几位皇子,接连报告政务,虽然处理的不算多优秀,但也中规中矩。

    朱柏、朱橚、朱榑、朱檀等几人,被朱元璋以‘处理番地政务’这一理由,送回各自的番地。

    朱棣、朱棡等表现还算优异的皇子,还被老朱留在应天府。

    或许是知道,朱元璋召回皇子的意图,这些还留在应天府的皇子,一个比一个卖力。

    似乎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启禀陛下,今日四皇子又去了军营;三皇子去了大学堂……”

    一位锦衣卫,向老朱例行报告。

    “嗯。”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还留在应天的这几位皇子,都算是不错,可是为何,没用听到关于朱成的报告?

    “那朱成呢?”

    “回禀陛下,康王殿下还是老样子,在自己王府里,并没有太大举动。”

    “呵呵。”

    气得笑了起来。

    别的皇子,都一个劲的在自己面前表现,这朱成,倒是一个异类。

    唯独上过一次奏折,自领造船司指挥使,还是要坑国库银子。

    不过……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截止到现在来看,朱成的优秀,远在其余人之上啊。

    “陛下,凉国公求见。”

    就在此时,太监尖细的声音从御书房外响起。

    “你们先退下吧,让凉国公进来。”

    朱元璋让锦衣卫离开。

    随后蓝玉走进来。

    “陛下,实验结果有了!!”

    “快说!”

    老朱听到蓝玉提起实验,顿时兴奋起来,

    他这几天能安心不找朱成,就是在等实验和土地兼并调查结果。

    ——有事惦记着。

    “和康王殿下所说的一模一样,当老鼠数量少时,它们状态非常好,充满活力。”

    “随着繁衍,开始有大老鼠出现,挤压小老鼠的生存空间。”

    “臣一共养了5窝老鼠。”

    “2窝老鼠提高饲料,暂时得到安宁,但是继续繁衍,开始出现大老鼠蛮横的储存、浪费食物,也不给小老鼠吃的情况。”

    “这2窝,最终都是大老鼠和小老鼠厮杀起来,1窝大老鼠把小老鼠咬死足足2/3;一窝小老鼠把大老鼠咬死。”

    “然后重归繁荣。”

    “没有提高小饲料的3窝,比提高饲料的2窝老鼠更早爆发厮杀。”

    “大老鼠和小老鼠互有胜负……”

    蓝玉说完之后,深深的低着头,他能预料到,此时的朱元璋心情绝对不美妙。

    这实验结果证明。

    朱成所说的王朝周期论,绝对是有迹可循,土地兼并、土地负载,是限制国祚的根本原因。

    而这两者……

    似乎都是发展的必然过程,人民会生孩子,富有者会想办法让自己更富有。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难道说,所谓的王朝,终究都有衰败的那一天???”

    朱元璋喃喃自语。

    不过他的双目,却也是充斥着一抹火焰,他洪武皇帝,绝对要找寻破局方法!!

    为大明永垂不朽,拼尽生命!!

    “禀告陛下,魏国公携密报归来。”

    “快让他进来!”

    朱元璋压低声音。

    他倒要看看,大明的土地,已经被兼并到什么程度!!

第十八章朱元璋:我说这崽子咋没作妖,原来在这等着咱??

    “陛下。”

    徐达走进御书房,单膝下跪之后,便被朱元璋赏赐起身。

    他感受到气氛有些不对。

    “老鼠的实验结果出来了。”

    朱元璋合上眼睛,又将实验结果重复一遍,也不知是说给徐达听,还是让自己回味,这老鼠实验中的人道。

    “咕噜。”

    徐达听完,吞咽一口口水,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精彩,倒不是和朱元璋、蓝玉一样,为国祚所担心,而是一种大难临头的战栗。

    “魏国公,说说吧,朕的天下,到底已经被兼并到什么程度?”

    朱元璋冷笑一声。

    “回陛下,臣这次领锦衣卫,主要以淮西,浙东两大方向进行彻查,小地主无算,只有各大世家门阀的情况。”

    徐达硬着头皮往下说。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样的彻查倒也合理,毕竟小地主那么多。

    把锦衣卫跑死,都查不完。

    主要看的就是那些世家门阀,尤其是淮西武勋,浙东集团这两拨人!!

    ——朝堂上最大的两股势力集团。

    一位位都是开国功臣。

    可是……

    倘若影响大明国祚,就算是开国功臣,他朱元璋也下得去手!

    “淮西武勋中,李家、胡家、徐家、常家、蓝家等,占据的土地最多。”

    “整个淮西,已经有超过一成半的土地,属于这几大世家门阀把持,另还有万顷土地在淮西以外……”

    “混账!!”

    朱元璋猛地拿起一份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

    “这才多少年呐,我大明截止到现在,不过才刚二十余年,土地兼并竟然已经到如此程度了吗??”

    “难道说,我大明也有一天,会呈现‘民无粮,而天下有粮’的局面!?”

    老鼠的试验,让朱元璋想起在起义时,人们都没有粮食,饿的快要死了。

    但是只要攻下一处地主老财、世家门阀的宅院,那粮食就数之不尽!

    那世家门阀,不就是大老鼠吗?

    不。

    他们不是大老鼠,他们比大老鼠更聪明,更知道如何将财富、粮食聚拢在自己手中。

    以至于让普通民众,连一丁点的食物都没有。

    ——大老鼠,终究还不能将所有饲料都垄断,但是世家门阀能!

    民无粮,而天下有粮。

    这不就是国祚将倾吗??

    “呼——呼——”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粗重的喘着气,他在位尚且如此,如果他死掉,这帮世家门阀,又会猖狂到什么地步??

    “禀告陛下,世家门阀收购土地,也都是通过合理手段,有给出银钱,而且还有一部分土地……”

    蓝玉赶紧跪下求情。

    这事,和他也有关啊,蓝家的土地可并不少。

    他后半句想说,一部分土地,是陛下亲自封赏的,但终究没敢开口。

    蓝玉怕朱元璋给他一刀。

    “……”

    听到蓝玉所言,朱元璋瞬间感觉到头痛,他用手揉了揉眉心,却也无法纾解困闷。

    正因为这一切合理,朱元璋才觉得麻烦。

    如果这土地是世家门阀抢夺而来,那朱元璋直接出手,给他们剥皮充草,不带含糊。

    可是世家门阀,不过是买卖土地而已。

    但正是这种买卖。

    最终一定会导致,天下有粮,而民无粮的局面,实在是令人大感无解。

    “浙东呢?”

    朱元璋继续问道。

    说道浙东,老朱的表情稍微有些缓和,浙东集团的领袖乃是刘基——刘伯温,这位老先生,平时作风极佳,而且不理会朝堂争斗。

    刘基的温和,一度导致浙东集团差点被淮西武勋干碎。

    想来朝堂势力远小于淮西的浙东,土地兼并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陛……陛下……”

    可是在朱元璋问道浙东时,徐达却开始磕巴起来,鬓角也开始冒起冷汗。

    “说。”

    朱元璋大声呵斥。

    “陛下……”

    徐达噗通跪下。

    “说啊,难不成浙东还有你的事儿吗?”

    朱元璋心情不妙,直接将一摞奏折推倒在地,从龙书案后站起身,来到徐达面前。

    “陛下恕罪。”

    徐达深深叩首。

    这一声恕罪,让朱元璋和蓝玉都懵了,你徐家不是标准的淮西勋贵吗??

    刚才在说淮西的土地时,徐家已经有份了,这么一说浙东,这徐达反而比谈淮西的时候更惶恐?

    “陛下,浙东土地,已有超过五成遭到兼并。”

    徐达战栗的说道。

    “什么!?”

    当听到这一数字后,朱元璋第一反应是自己听错了,开玩笑,浙东土地,超过五成被兼并。

    那可是浙东?

    不是某一个州府,而是正正一个浙东,足足一半的土地落入一伙人口袋?

    剩下的几百、几千万人,分剩下的一半不到?

    这浙东还能要吗?

    “谁?”

    朱元璋沉声问道。

    他的眼神中已经充满杀意。

    一旦知道对方是谁,必定要将其扒皮充草,哪怕是合理手段购买的土地也不行!!

    “回陛下,是康王殿下……还有小女妙锦,准确来说,浙东的一半土地,康王持有七成,小女徐妙锦持有三成……”

    徐达声音颤抖。

    这造的什么孽啊?

    再过两年,他徐达就将告老还乡,算是彻底隐退,获得善终。

    特么临走遇到这事?

    康王殿下。

    您还真是我的好女婿啊?

    在陛下面前大谈土地兼并的弊端,然后自己兼并的最多是吧??

    浙东的一半啊!

    特么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徐达……这些人加起来,都特么没有你康王殿下狠。

    “对了。”

    身后的蓝玉暗暗一拍大腿。

    这才对味儿了。

    上次去康王府,朱成乖的简直不像样子;第一次朱成鼓捣出炼钢厂,贪污220万量抄家银;第二次弄出钢铁战舰,坑国库1300多万两。

    这次贡献出土豆、玉米、红薯,给老朱弄得心花怒放,竟然没有搞事。

    蓝玉都觉得有点不对劲。

    现在对了!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

    朱元璋嘴唇嗡动,想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满腔的怒火以一种奇异的姿态憋在喉咙里。

    本来朱元璋还想着,旁敲侧击问问朱成,怎么对付土地兼并者。

    没想到啊。

    朱成就是最大的大地主!

    “我说这崽子咋没作妖,原来在这等着咱呢。”

    半晌后。

    朱元璋只憋出这一句话来,然后看着徐达,沉声说道。

    “徐达,你有个好女儿啊,竟然将浙东那么多土地据为己有,你可知罪?”

    “我……我知罪。”

    徐达心里苦。

    特么的,你儿子买下的土地最多!

    妙锦是上了你儿子的贼船!

    当然。

    这些话,老朱只能憋在肚子里,他可不敢和朱元璋说。

    不过……

    有一点,徐达非常奇怪,本身他都已经做好被老朱大义灭亲的打算。

    可是在听到兼并者是朱成够,老朱似乎怒火收敛许多?

    徐达不知道。

    在刚见朱成第一天时,老朱就有立朱成为太子的想法,这件事啊,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如果真立朱成为太子。

    那天下都是朱成的,兼并一些土地算什么?

    纵使影响国祚。

    但这件事发生在朱成身上,还真不比强抢民女严重。

    “不过这康王,倒也是好手段,浙东一半的土地都能弄到手,财富到底有多少?”

    朱元璋感叹道。

    “对了,康王买卖土地的手段,没有问题吧?”

    “额……”

    听到朱元璋这随意一问,徐达又沉默了。

    康王殿下买卖土地的手段,到底是有问题,还是没问题呢?

第十九章老朱:这混小子,在这等着咱呢!

    “有事就说!”

    朱元璋冷眼观看徐达,对于他的吞吞吐吐颇有些不满,本来只是随意一问,难道说康王朱成真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去收敛土地啦?

    那朱元璋,可就不能忍受了。

    “回禀陛下,康王殿下收购土地的手法非常巧妙,他都是先低价收购田地,然后用政令、建设的方式,让原本偏远的田地变成市区、商铺。”

    “再将商铺租售给士族门阀。”

    “一来二去,几次折腾,康王殿下手中的土地,就多了起来。”

    “总体来说,康王殿下的手段,也是合理的。”

    徐达交代清楚。

    最后还补充一句,提醒朱元璋,他女婿的行为完全合理,也是在规则中行事。

    “……”

    朱元璋皱眉。

    心中不吐不快的情绪更胜一筹,朱成这些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即明哲保身,又大肆将土地收敛在自己手中。

    偏偏从律法上。

    没有任何问题!!

    “呵呵,我这十三皇儿,倒是你们这些淮西武勋强得多,浙东那么大的土地,五成都是咱十三皇儿的啦。”

    朱元璋阴恻恻的。

    也不知道是在贬损朱成,还是敲打蓝玉和徐达,二人只能立刻跪下。

    大颂‘陛下恕罪’。

    “行啦,平身吧,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咱还是得想个好办法。”

    “明日朝会,让大臣们替朕出谋划策一番,看看刘基、胡惟庸,能不能给咱想个好办法。”

    朱元璋一摆手。

    此时。

    他心中的怒火已经消散不见,只要稍作思考,朱元璋就能明白。

    有钱者,买卖土地。

    乃是人之常情。

    无论是淮西武勋,还是在浙东集团大肆收敛土地的朱成,本质上没有为恶。

    但这并不作恶的行为竟然会影响国祚。

    这才是正是国祚难以永恒的关键问题,处理买卖土地的人,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沧桑。”

    朱元璋喃喃自语。

    不知为何,他突然响起朱成在康王府后院吟唱的诗句,果然啊,促使盛者必衰的背后,是世间的常理,那么盛者必衰,也就只能令人感到沧桑了。

    “切。”

    “咱这么多儿子,也就朱成这小子的文学造诣还算不错。”

    朱元璋哼了一声。

    一辈子农民的老朱,对于儿子能有文学教养颇为自豪。

    尤其这诗句,竟然能蕴含古今道理。

    这比那些歌颂风花雪月、叹世间不公的无病呻吟强的多。

    当夜。

    凉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发生同一件大事,蓝玉和徐达分别叫停府上所有的土地、房屋买卖。

    哪怕是进行至一半,随时签字画押的买卖,也必须立刻搁置!!

    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如何处理土地兼并者的问题,一切等明日朝会之后,再做打算。

    万事都以稳字为先呐。

    伴君如伴虎。

    就算是凉国公蓝玉、魏国公徐达,在朱元璋面前,也得小心翼翼。

    ……

    很快。

    第二天朝会到来。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脸色低沉,朝堂气氛格外凝重。

    群臣左顾右盼,都不知道这位洪武帝为何如此郑重。

    唯独蓝玉和徐达心中清楚。

    朱元璋是想问。

    关于破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并非那么容易得到答案。

    徐达和蓝玉连夜思考。

    都没有思考到可行的方案,蓝玉大老粗,想不出来很正常。

    但徐达可是出将入相的能臣。

    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他都觉得苦恼。

    其余的文武百官,能想出好办法么?

    胡惟庸?

    刘基?

    徐达视线隐晦的在二人身上掠过,随后又不置可否的低下头。

    “诸位爱卿,咱有一事,希望诸卿解惑。”

    朱元璋身体前倾,说出正题。

    “咱大明逐渐变得富有,尤其是各位爱卿,想来都置办了不少田地。”

    “关于士族门阀收敛田地这点,诸君怎么看待?”

    “回皇爷,孙儿有话说。”

    朱允炆昂首挺胸,踏前一步,器宇轩昂的要发表意见。

    他信心爆棚。

    正觉得上次‘忠言逆耳’在老朱那刷了一波好感,现在又遇到这种简单问题。

    当然不能错过。

    “……”

    朱元璋脸色一黯,他知道朱允炆想要表现自己的意图,但他还小,应该多听、多学才对。

    可是环顾朝堂。

    再没有任何一位臣子站出来,回答他的问题,群臣又不傻。

    朱元璋刚一开始,表情肃穆郑重,现在抛出一个完全没有重点的问题。

    指不定哪有坑。

    肯定不能回答。

    “那你说说看吧。”

    老朱只得让朱允炆发表看法,同时心中也有一丝丝侥幸。

    ——万一自己这皇孙儿,能稍微触碰到土地兼并的弊端呢??

    毕竟是朱标的孩子啊。

    朱标一门双薨。

    朱元璋对剩下的朱允炆,喜爱、怜惜程度超过其余所有皇子。

    “士族门阀收敛土地,说明咱大明足够富庶,有钱人越来越多,是件大好事!”

    “土地在士族门阀手中,他们肯定会安排人照料,让农户能通过耕种赚钱。”

    “咱也能收来更多的税款,进而国富民强。”

    “这多亏皇爷爷您的文功武治,才能让咱大明如此昌盛,万世不朽!!”

    朱允炆说完之后,微微弯腰。

    只等待他皇爷的夸奖。

    却没有看到,朱元璋眼中的失望越来越浓郁。

    如果标儿还活着,肯定不会说出这种话。

    歌功颂德的废话,妄图讨人欢心,实际没有任何意义。

    “士族门阀将土地大量兼并之后,会导致‘天下有粮,而民无粮’的局面发生。”

    “我想听一听诸位,到底有和见解。”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允炆,而是向着群臣发问。

    群臣心中暗自凛然。

    ——果然啊,没说话是对的,老朱对收购土地这件事,似乎有些不满。

    而朱允炆却还没有缓过神来,他愣愣的抬起头,还不知道咋回事。

    明明等待夸奖中,为何皇爷不理他?

    还有。

    ‘天下有粮,民无粮’,这明明是个病句啊,为何天下有粮,而民无粮?

    民没有生活在天下?

    “皇爷,孙儿不解,何为‘天下有粮,民无粮’。”

    朱允炆发问。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怒自威,环视群臣。

    “还不是地主老财,士族门阀,将田地都收敛在自己手中,种的粮食,都囤积在自己家中,就算是烂掉,也不肯多给佣户发几个铜板?”

    群臣瑟瑟发抖。

    他们当然听的出,老朱这句话,是在敲打他们。

    尤其是淮西武勋们。

    一个个的都是最大的士族门阀,许多人家系数量已经达到近百。

    所雇丫鬟、仆役上千。

    田地成千上万顷。

    这些人一个个的冷汗直冒,在老朱的注视下,不由得两股颤颤。

    朝堂上唯一一个没有害怕的人,恐怕就是朱允炆了。

    朱允炆还是很疑惑。

    “皇爷,允炆不懂,大儒们教导过允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族门阀们怎么会让普通老百姓吃不上饭呢?”

    听到朱允炆这句话,又看到他纯真的眼神。

    老朱这才确信。

    朱允炆不是在配合自己,敲打台下的群臣,他是真的不懂!

    古有惠文帝何不食肉糜;今有大明皇孙,为何士族门阀不救济百姓。

    老朱这时才注意到。

    儒学思想和大儒们,对朱允炆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呵呵。”

    朱元璋咧嘴一笑,但他的右手,却是死死的攥住龙椅扶手。

    一股磅礴之怒在朝堂孕育。

    所有熟悉老朱的老臣,都赶紧低眉顺耳,随时准备原地起跪。

第二十章郭恒献策,土地交易税

    “混账东西!”

    老朱怒喝,吓得正准备听夸赞的朱允炆直接跪在地上,惊恐的看着他的皇爷爷。

    朱允炆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无非是夸赞皇爷爷的功绩,然后说了些大儒教导他的话而已。

    难道圣人言辞,还会有问题吗?

    “兼济天下,兼济个屁的天下,如果富人都能兼济天下,元朝还会是那种惨状?”

    老朱阴沉着脸,一身威压喷薄而出。

    群臣连忙跪倒。

    胡惟庸等坚定的朱允炆辅佐者,心中都不由得替皇孙捏把汗。

    朱允炆这是用三言两语,给老朱对元朝的仇恨勾搭出来了。

    那可是血海深仇。

    元末的景象,如果在大明上演……

    ……光是想到这一局面,朱元璋都会牙齿咬碎,他宁可大明现在直接毁灭!!

    也不愿元末惨状重新上演。

    受苦的都是人民啊。

    现在人民有多爱戴大明,等大明国祚将倾时,就会有多恨大明。

    像憎恨元朝一样,憎恨大明。

    “皇孙年幼,未与朕经历过元末之灾,说出这种话倒也情有可原,去大学堂闭关学习一周,通过书籍看看,元末到底是怎么样的惨景,何为‘天下有粮,而民无粮’,没有朕的命令不得离开半步。”

    “皇爷爷。”

    朱允炆哭丧着脸,不过他刚想求饶,便是对上朱元璋犀利的视线。

    只能闷声承受处罚。

    “……”

    胡惟庸等人听到老朱的决断,反倒是长舒一口气,朱元璋让朱允炆在大学堂学习,言下之意是替他开脱,说明还在庇护皇孙。

    老朱心中,对朱允炆的疼爱,依旧没有减少,反倒能从这禁闭中看出些许端倪。

    如果是任何大臣,能说出这样的话,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削首。

    “诸位,说说吧。”

    朱元璋用手敲了敲龙椅的副手,身子侧躺在龙椅上,环视诸臣。

    “……”

    群臣沉默,整个朝堂安静的针落可闻。

    他们都是聪明人。

    当然知道朱元璋提出的问题有多严重,资源有限,土豪地主会和人民抢土地。

    最终结果,就会是元末的景象。

    地主有粮。

    而民无粮。

    “刘基,胡惟庸,两位首臣来说说看?”

    老朱点名。

    “臣,不知。”

    刘基站起身,从群臣的排班肃列中往出跨一步,随后再度跪倒。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交易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土地交易只要是合理,那便没有特别好的方法禁止。

    “臣,倒是有些想法!”

    胡惟庸微微眯起眼睛。

    他和刘基不同。

    就算急中生智,也要找到一些说辞,以表现自己对皇帝的忠诚。

    “既然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有如此弊端,那么是否可以禁止土地交易?”

    “土地属于谁家,就永远属于谁家,终生不可变更,只可在死后由长子继承。”

    “不可。”

    还不等朱元璋开口,徐达便是反驳道。

    “禁止土地交易愚不可及,土地终生属于一个家庭,那这个家庭没有后代呢?”

    “如果这个家庭原本只有一块土地,然后又生了很多孩子呢?”

    “如果这个家庭急用钱,又只有土地可以出手呢?”

    禁止土地交易的办法,徐达早就想过,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

    将土地归属权固化,随着时间流逝,一家之间的境况发生改变。

    又作何?

    交易,就是对变化的自适应。

    如果禁止交易。

    那么就意味着对变化丧失自适应性,无论如何都是弊大于利!!

    “的确不可。”

    朱元璋补充道。

    短瞬之间,老朱倒是没有想到徐达那么多,他只是觉得,交易能让大明繁荣,土地交易亦是如此。

    禁止土地交易,会影响大明国运。

    “哼,既然凉国公否定本相提议,想必有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应该说出来,替陛下分忧?”

    胡惟庸呛声徐达。

    徐达微微皱眉,但是没有回话。

    胡惟庸自从官至左相,又在李善长告病之后成为淮西勋贵的领袖,就愈发的膨胀。

    徐达自己也是淮西武勋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开国重臣,竟然在朝堂上和他唱反调,就被胡惟庸呛声。

    “不知是否可以提高交易税,增加交易难度?”

    见气氛越来越紧张,户部侍郎郭恒从群臣中出列,然后跪下说道。

    “卿家详说。”

    老朱颔首。

    “可以命令,所有土地交易,都必须对朝廷申报,并且缴纳税费,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税收,有税费的存在,又可以限制土地交易。”

    “臣这一想法,不知可否?”

    “具体税费多少,臣目前还没有想法,如果陛下觉得可行,臣可拟定详细方案。”

    “嗯。”

    老朱脸色好了许多,郭恒不愧是户部侍郎,主管财政,这法子一出,还真是不赖。

    ——有可取之处。

    但是老朱,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行,税费的纯在,实际上也是限制交易。

    如果光是限制交易,那也还好。

    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和朝廷报备’上,目前大明最大的士族门阀,就是朝堂上的这几位。

    如果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来监管土地交易,势必还得设立监管‘监管土地机构’的机构。

    冗政要不得。

    当然。

    如果这真是解决土地兼并的唯一方法,老朱自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郭恒说完这些话后,顿时感觉到一股股视线刺在后背。

    感受到这些敌意的视线。

    郭恒苦笑一声。

    他当然知道,这些话,得罪了在朝的同僚,老朱想要处理土地兼并的最大障碍。

    ……其实就在这朝堂上。

    如果不是户部财政紧缺,眼前有这样一个办法放在郭恒面前。

    他也不会迫不及待的在朝堂上说出加祱的方法。

    这些官员或是下意识的瞪着郭恒,或是自以为眼神隐秘。

    但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耳聪目明,高高在上的扫视一番,便是瞬间将这些视线收在眼中。

    这位洪武帝,当然知道郭恒为何遭到这么多人恶视。

    “哼。”

    他猛地一拍龙书案,瞬间将这些人的视线压下。

    自古以来,皇帝对地方的掌控,其实都相对一般,依赖官员的同时,也得对士族门阀以礼相待。

    被大氏族左右朝政的皇帝并不少见。

    包括曹操。

    都被颍川荀氏、夏侯氏等等影响决断。

    但朱元璋不同。

    他老朱的天下,是靠自己双手,一点点打下来的,从来也没有士族门阀的帮助。

    哪个氏族门阀,胆敢阻拦老朱。

    必叫其血溅当场!

    杀他个片甲不留,明初时期,被夷三族、诛九族的门阀可并不在少数!

    “这样吧,郭侍郎,这件事你就先进行筹备,下次朝会的时候,朕要详细方案。”

    朱元璋一摆手,勒令郭恒进行地税的改革。

    不过老朱倒也没有完全的将希望放在郭恒制定的土地税上。

    在场的群臣。

    木讷的木讷,装傻的装傻;但是还有一人,或许能提出比郭恒更精妙的方法。

    那就是朱成。

    朱成可是‘王朝周期论’的提出者,直接将尖锐的矛盾指向谁都未关注的土地兼并。

    既然他能找到问题。

    说不定也有办法。

    明明土地兼并问题,就连出将入相的徐达、两位朝廷首辅都一点办法没有。

    那小十三,今年应该才22岁,不过是一介藩王。

    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多少有些大可不必。

    但不知为何。

    朱元璋就是。

    这小十二,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那就这样吧,退朝。”

    想到这里,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朝会结束,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朱成身边。

    询问他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的解法。

    “凉国公,魏国公,来御书房。”

第二十一章朱成:丈量天下,可破土地兼并

    徐达和蓝玉清楚老朱要干啥,来到御书房就开始换衣服。

    熟练的换上商人的打扮。

    来到康王府。

    三人也是老熟人了,丫鬟茉莉一边通禀,一边让百合将三人领到康王所在地。

    此时。

    康王正在后花园钓鱼。

    “主线3.0,子线2.0,4号的钩子,浮漂2.5克左右……”

    “干散比较多,直接底钓……”

    朱成嘟囔着钓鱼。

    朱元璋三人,就在边上看着,看着看着老朱就气不打一处来。

    别的皇子都兢兢业业表现自己,争取给自己留给好印象!

    朱成倒好。

    在王府直接开摆,大白天钓上鱼了。

    哦。

    他也不是啥都没干,这不把浙东的五成土地都收入囊中了么?

    这可是其余皇子,几年……不……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丰功伟绩’!

    “咯吱吱。”

    朱元璋咬的牙齿作响,手也按在皮带上。

    “息怒,息怒。”

    徐达赶紧开劝。

    “啧。”

    放空一杆之后,朱成轻轻砸了咂嘴,把鱼篓提起来,交给茉莉带到后厨。

    “又来蹭饭啦?”

    “……”

    朱元璋板着脸,他明明是来询问国家大事,什么叫蹭饭!!

    嗯……

    好像来这的几次,都没空肚子而归。

    想到此。

    朱元璋有些底气不足,轻咳两声。

    “到底有啥事?”

    朱成问道。

    “难不成是冰沙出了问题?不应该吧,那都是在我番地试验过的成熟模式,造船司那边暂时应该也没事。”

    “不会真来蹭饭吧?”

    “不是,不是,我们是想来问问,关于咱国家的大事,就是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

    朱元璋连忙摆手。

    “国家大事,关你们什么事?”

    朱成反起白眼。

    “咳咳,我们……就是想问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定的环境,也有益于赚钱嘛,咱还是希望后代儿孙,能生活在和平、富庶的环境中。”

    徐达憋了半天,憋出一个还算合理的借口。

    “你们倒也真有心。”

    朱成耸了耸肩,随后直接躺在躺椅上,用草帽把脸一遮,悠哉的享受起闲暇时光。

    “既然你们如此上心这个问题,想必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说说看。”

    见到朱成这欠揍的声音和姿态,老朱气的牙根直痒,不过现在有求于朱成,还真得顺着他说。

    他给蓝玉一个颜色,让蓝玉说出郭恒的提议。

    “殿下以为,增加土地交易税如何?”

    “每笔土地交易,都必须向朝廷申报,由朝廷收取交易税,用交易税来延缓地主土财的土地兼并速度。”

    “是一个好方法吗?”

    蓝玉将郭恒在朝堂上的提议,原封不动的转达给朱成。

    “嗯。”

    朱成点了点头,也不移动草帽,任由嘴巴被草帽盖住而让声音隐隐发闷。

    “土地交易税么,必须得有啊,这是绝对正确的,交易土地,朝廷怎么可以不收税?”

    “只是这想法,并非处理土地兼并,而是给朝廷搞钱的,倒是符合你们商人身份,不搞钱的人,想不出来这么蠢的方法。”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心中按捺不住震惊。

    这朱成。

    竟然猜测出提议者的身份,郭恒虽然不是商人,但身为户部侍郎,他的职责之一,就是替朝廷搞钱。

    朱成竟然将土地交易税给否了么?

    不。

    他的意思是,土地交易税应该存在,但是解决土地兼并,应该有其它的方法!!

    “一看你们就不适合做官,这么蠢的方法,如果放在朝堂上,早就被否决一万次了。”

    “想要限制土地交易,那必然是高税。”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高税是不是只有地主土财有本钱购买土地啦?”

    “高税,完全是封死正常人的交易,虽然延缓土地并购的时间,但是却也让土地交易市场极度恶化,都不如彻底封禁土地交易。”

    “就算在税上做大文章,阶梯税、次数税等等,都意义不大,大方向错了。”

    朱元璋等人无比汗颜。

    这……

    本来他们以为还算不错的方法,在朱成眼中,竟然如此的一无是处?

    朱元璋、凉国公、魏国公不适合做官可还行。

    这要是一般人说出如此话语。

    立刻就要被斩首!!

    可偏偏。

    说出这话的朱成,不知道三人身份,而且似乎还有绝妙的想法。

    ——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康王殿下,你难道有解决土地兼并的好方法?”

    徐达问道。

    “很简单。”

    朱成打了个哈欠,似乎这个问题对于他而言,并不需要过多思考,令他兴趣欠奉。

    “禁止土地交易,一劳永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啊?”

    老朱没想到,朱成竟然给出这个方案。

    “我们最开始就想过,禁止土地交易,但如此一来,会让需要卖出土地的人无法卖出,需要买入土地的人无法买入。”

    “甚至土地拥有者死掉,他是绝户的话,一片土地就要彻底荒废。”

    “禁止土地交易,不是个办法。”

    “蠢。”

    朱成抬起手,将遮住脸的草帽往下挪了挪,露出眼睛瞥了朱元璋一眼。

    “不让你卖,不是让你将土地固定死的分配给子民,而是全部归属于朝廷!”

    “除了朝廷外,任何人,不得拥有土地。”

    “然后朝廷再以租赁的方式,将土地租赁给使用者,就算土地在市场上流通,也是租赁权的流通,这样一来,土地兼并问题,可轻松解决。”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茅塞顿开,双眼明亮,甚至连朱成骂他蠢都自动忽略。

    这……

    这真是好方法啊!!

    土地全部归属于大明,然后租赁给天下之人,天下之人用租赁权限进行交易。

    就算土豪乡绅将土地全部并购,不过是得到租赁权而已。

    租赁权一到时间。

    还是朝廷的土地!!

    “妙,妙啊。”

    徐达也在一旁赞叹,他冥思苦想一夜都未得到答案,没想到,竟然被朱成三言两语解决。

    而且那句:天下土地归于大明。

    也太让朱元璋兴奋了!!

    “只是……这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不是有些太过残忍,民以地为根基,如果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只拥有土地的种植权,会不会令民心崩溃?”

    朱元璋想了想,提出一个问题。

    “老爷子,你这可就想错了,给地主老财当佣户好,还是给朝廷当佣户好?稍微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如何选择吧。”

    朱成咧嘴一笑。

    “而且从国祚考虑,租赁的时间可以大幅度延长,80-100年的租赁时间又如何?”

    “许诺给他们,租赁时间到期,可向朝廷申报,无特殊情况者自动延长相同租期。”

    “人民还会有怨言?”

    “这项政令,针对的是谁?百姓们也会知道,他们只会高兴。”

    “推行租地制的麻烦,不在于人民,反而是那些已经掌握大量土地的豪绅、权贵。”

    “还有如何租赁。”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

    地主豪绅?

    权贵?

    他想将土地所有,改变成土地租赁,谁敢不从?

    那就杀他个血流成河!

    “只是,为何如何租赁,还是问题?”

    朱元璋继续询问细节。

    “当然是问题了,租赁,首先你得知道,整个大明有多少土地适合耕种吧,你连大明有多少亩土地都不知道,开口就要租。”

    朱成笑着摇了摇头。

    “租个屁啊。”

    最起码得先弄清楚自己有啥,然后才能准确的出租,不然难道用概念去租么?

    “呃……”

    朱成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朱元璋犯了难。

    大明疆土浩瀚,江河湖泊、树林沙丘、地貌众多。

    又岂能弄清有多少耕地?

    “殿下,到头来,您不是也没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么?”

    蓝玉从旁说道。

    “嗯?”

    朱成看向蓝玉,眼神有些微妙。

    “弄不清楚耕地有多少,那就去弄清啊,举全国之力,难道还弄不清楚土地有多少?”

    “始皇帝当初,书同文、车同轨,难度比如今丈量天下小??”

    “不见得吧。”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诸位,丈量天下虽然困难,但其功绩之大,不比书同文、车同轨低。”

    “此一举。”

    “可胜过撰写永乐大典,对国运的提升,远大于开海。”

    “若我是皇帝,必重写《鱼鳞册》,精确到每个州府,每一寸土地!!”

第二十二章朱成的土改,税改方案

    朱成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朱元璋三人耳中,甚至三人连‘如果我是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语都置若罔闻。

    这……

    丈量天下……

    魄力未免有些太大,所谓的丈量天下,得让朝廷信任的人,亲自拿着丈量尺,一步步将天下走完。

    对于老朱而言。

    锦衣卫就是他唯一信任的心腹,可就算将所有锦衣卫全部都派出去丈量天下,需要的时间恐也非常之久,并非一年半载能够完成。

    耗费的银钱、人力难以估量。

    就算是老朱。

    想到丈量天下这几个字,心中也不免出现几分迟疑。

    “康王殿下,将丈量天下和书同文、车同轨相比,是否有些言过其实?”

    朱元璋思索少倾,又开口问道。

    ——如果丈量天下真的有比肩书同文、车同轨的功绩,那么老朱咬死牙关,也得让心腹将这片土地走完!!

    可是他现在觉得。

    好像差那么一点意思,如今丈量天下的目的,是让朝廷知道土地有多少,从而将土地全部把控在手中,改售卖为租赁。

    但本质上。

    售卖和租赁,不过是换一种说法,意义在于方便朝廷在需要的时候收回土地。

    80+年的长租期、到期无特殊情况自动续期。

    比肩书同文、车同轨?

    未必吧。

    “哼哼。”

    朱成咧嘴一笑,看向老朱的眼神中充满玩味,似乎在嘲弄他眼界不够。

    老朱也顾不得许多。

    一脸虚心求教。

    “康王殿下,请告知,满足我等的求知欲。”

    徐达也焦急的说道。

    “好吧。”

    朱成也不再卖关子,将丈量天下的意义娓娓道来。

    “丈量天下在于将天下土地全部掌控在朝廷,在于一个‘知’和‘明’字上,一旦‘知’、‘明’,那朝廷就不再是瞎子。”

    “任何一个州府、郡县、乃至个人,在交税之前,就能提前判定出他到底应交多少粮税。”

    “从此就算户部不再监管税收,我大明也不会少哪怕一分钱的税款。”

    “嗯,没错!!”

    朱元璋眼睛一亮,瞬间明白朱成口中‘知’与‘明’的含义。

    天子坐朝堂。

    怕的就是各级官员蒙蔽圣听,但如果已经将每一寸土地都量清楚。

    那么只需要知道何地有灾、何地丰收。

    就能将税款计算的七七八八。

    “妙啊。”

    朱元璋深深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在思索如何筹划丈量天下的计划。

    能惩戒贪官,他老朱责无旁贷啊!

    税收口。

    是贪污舞弊重灾区,能将税收透明化,那么朝廷将会清明许多。

    朝堂清明,社稷才安稳,百姓才会幸福!

    河清海晏,太平人间!!

    “而且在确定每一寸土地之后,就可以将现在愚蠢的税收政令更改了。”

    朱成继续说道。

    “现在的税收政令,已经不是元朝那套,殿下为何说税收政令愚蠢?”

    徐达大为不解。

    要说元末,税收规则那是真的蠢,竟然是按照户来收税。

    拥有良田万顷的士族门阀,缴纳的税费竟然和贫苦的三口之家一样多。

    滑天下之大稽!

    老朱建立大明之后,就让户部拟定新的税收政令,每人在而立之年后都要交税。

    人口多多缴,人口少少缴。

    已经相当合理了。

    何来的愚蠢?

    “现在来看,或许还好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随着时间继续发展,情况会变得不一样。”

    “几十年后,随着发展,士族门阀、地主土财,他们的财产将会是普通佣户的无数倍,但是人口,却不过几倍、多至十几倍。”

    “这样的税收,没能将应收的税款收上来。”

    “而且贫困的五口之家,只有一亩田地,却要支撑五份税收,难道不是不合理么?”

    “收税到人,收税到户,都不是合理的政令。”

    “应作何改动?”

    朱元璋兴奋的问道。

    他隐约觉得,朱成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或许所谓的土改,在朱成接下来的言论面前,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收税到田。”

    朱成丢出四个字,就是四个字,让朱元璋三人怅惘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过神。

    收税到田。

    也就是说,谁的田产多,谁交税就多;多田者多缴,少田者少缴。

    如果自己没有田,是给某位地主土财当佣户,那么就不缴税。

    “合理!!”

    朱元璋猛地一拍手。

    多田者,意味着多产;谁产多,那么就多交税,这才是真正正确的税收政令!!

    “而且还可以设定阶梯税,1-10亩缴税5%,11-30亩缴税8%,谁特么良田万顷,谁就朝廷交50%的税!!”

    “不是愿意兼并土地么,那就多缴税罢。”

    “不光是阶梯税,还可以设定职业税,目前大明对商人的税率太低,甚至各大士族门阀都专门雇佣商人在府上,提供避税的桥口。”

    “随便逮住咱应天的几大家族,问问他们府上有没有豢养商人?”

    “谁敢说没有?”

    “也就我敢!”

    “阶梯税……职业税……”

    朱元璋喃喃自语。

    纵使这位洪武帝思维敏捷,但这两大税收概念拍在脸上,仍然如在沙漠的同饥渴之人遇到绿洲一般,短时间内无法从中回神。

    现在对商人的税收,的确有些减免的过分。

    难道说。

    淮西武勋、浙东集团的士族门阀,竟然敢打借住商人名义免税的注意??

    老朱瞥视向徐达和蓝玉。

    二人都赶紧低下头,鬓角浮现出一滴滴冷汗。

    ——答案不言而喻。

    就连深谙自保之道的徐达都豢养商人,那其余士族门阀更不必多说。

    不过,这倒不算是贪污。

    合理避税嘛。

    看起来……

    目前的税收政令,的确存在些许问题,能让士族门阀有空子可钻。

    那政令就需要调整。

    收税到田。

    阶梯税、职业税。

    这三者大多建立在丈量天下的基础上,如果能完成税收改革。

    那这功绩。

    还真是可以比肩车同轨。书同文。

    “干了!!”

    老朱心中暗暗点头,就算付出任何代价,他也绝对要完成丈量天下的壮举。

    退一万步。

    就算明朝国祚真的不能永恒,那他丈量天下后书写的《鱼鳞册》,也必定成为传世瑰宝!!

    “不过康王殿下,你为何不豢养商人来避税?”

    徐达突然饶有兴致的问道。

    他当然知道豢养商人的好处,许多府内的开支,如果挂在商人的名义下,基本就不用缴税了。

    朱成这小子,鬼点子多得很。

    又贼坏。

    他怎么会不豢养商人?

    听到徐达的问题,朱元璋也是将一抹好奇的视线投射向朱成。

    难道说,他这十三皇儿,终于不给他上眼药啦?

    “咳咳……”

    朱成轻咳两声。

    “因为,我本人就是商人。”

    朱元璋:“……”

    徐达:“……”

    蓝玉:“……”

    朱成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所有交易,都完美避税了呗~

    朱元璋脸又黑成锅底。

    能够想象到,朱成在浙东之地到底搞出多大的阵仗,竟然全都用商人身份避税了么??

    嗯……

    那就先把商人税悄悄的弄上去吧,反正就算不用丈量天下。

    商人税也可以先变!

    就这么办!

    徐达和蓝玉见到老朱眼睛中闪烁的光芒,心中猛地一沉。

    他们知道。

    这大明的天,怕是要变咯。

    土地全部收回,改成租赁;丈量天下;税收改革。

    任何一项举措。

    都能让天下震三震,如果这三项政令同时下达,不难想象,会引起多大的反抗……

    是的。

    就算是老朱,下达这三项断绝士族门阀根基的政令,也肯定无法顺利推行。

    对于士族门阀而言。

    土地被没收、额外交大量的税,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正因如此。

    朱成这议题才是真的绝妙,一棍子就打在士族门阀的七寸之地上。

    一击制敌。

第二十三章朱成:这件事,得第一、第三位皇帝来做

    徐达和蓝玉能够想象到,如果朱成的提议,完美的在大明运转。

    那么士族门阀在朝廷面前,将再难有翻身之地。

    士族门阀裹挟朝政的情况,就算是皇权衰退之后,也基本不可能发生。

    “康王殿下大才。”

    朱元璋捋着胡须,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就算是朱标再世。

    光从才华上,或许也比不上朱成许多,当然,并非朱标差。

    在老朱心目中,朱标就是他最佳继承人!!

    哪怕是现在。

    朱标也不觉得,在继承大统方面,朱标弱于朱成,毕竟朱标的宽厚、仁德。

    目前来看,都是胜过朱成的。

    朱成太……

    ……阴损?

    好像也不能这么说。

    反正朱成每次在给他大惊喜之后,总要给他一个惊吓,让老朱也不知道应该喜欢他,还是应该狠狠的惩罚他。

    很微妙。

    “康王殿下既然有如此才华,为何久居于王府中,不在应天活跃,以搏得当今圣上关注?”

    朱元璋下意识的问道。

    这个问题困扰他许多,明明朱成才华不弱,但是却总是在王府里摆烂。

    奇怪非常。

    蓝玉等人也不解,都看向朱成,等待后者给出一个答案。

    “很简单,我不喜欢做无用功。”

    朱成耸了耸肩。

    “父皇将我等召集回应天,无非是想缓解心疼而已,并不是众人猜测的,想要从藩王中寻找一个继承大统的皇子。”

    朱元璋:???

    “这不可能吧?”

    朱元璋笑着一摆手。

    他的想法,他难道还不清楚么。

    朱成终于有第第一次……哦不……是第二次说错的时候咯。

    第一次是预言三晋之地的旱灾。

    刘基都说了,三晋之地未来不会有灾害,老朱肯定更信任刘伯温。

    “当然了。”

    朱成打了个哈欠。

    “这皇位,必然会落在我的侄儿手中,也就是归属于朱允炆。”

    “嗯?”

    朱元璋原本没想听朱成说太多,毕竟谁也没有他,对自己的想法知道的更准确。

    可是朱成提到皇位传给朱允炆,让老朱心中微微一凛。

    他还真有这个想法。

    而且从来也没对外人说过,朱成能猜测到这一点,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历来王朝,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兄死,理应从弟。

    也就是说,应该从朱标的这些儿子中选择一位,成为新的太子。

    隔代立皇孙。

    这是亘古以来都未发生过的事情,从尧帝走出伊祁山以来都未有过。

    老朱并不在意什么规矩、礼法,所以有隔代立皇孙的念头。

    但能猜出这一点。

    足以见得朱成不是信口胡说,是有的放矢,有依据的猜测。

    “这不太可能吧,隔代立太孙,这不是从来也未有过的事情么。”

    朱元璋不着痕迹的问道。

    “如果没有立皇孙的念头,我爹就不会让朱允炆上朝,皇孙上朝,难道就不奇怪?”

    朱成回答道。

    “光这一点?”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如果仅凭皇孙上朝,就猜测他要隔代立太孙,未免有些捕风捉影。

    “当然不是。”

    朱成没有注意到老朱的表情变化,侃侃而谈道。

    “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将所有可能都排除掉,那么剩下的哪怕再不可能,也是答案。”

    “首先呢,皇位得是朱家人。”

    “……”

    朱元璋微微翻起白眼。

    这不是废话么。

    “朱家人中,从十六弟往后,年纪都太小,甚至比允炆还小,故不做考虑。”

    “我这十五个兄弟,都已经就番啦。”

    “也就是藩王。”

    “别看我们都是父皇的孩子,说句实话,父皇并没有完全信赖我等。”

    “就番不就地,就是不信任的体现。”

    “当然,这是正确的抉择。”

    大明藩王,虽然有番地,但是却并非是番地的主人,有职位而没有实际的土地。

    也就是就番不就地。

    防止藩王拥兵自重,非但没有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反而成为大明心腹之患。

    “……”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成对于藩王的解释深得他心,他就是防备藩王,分封制的弊端老朱比谁都清楚。

    所以他才在就番上有所限制。

    “老伯,你有没有想过,世间这人呐,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成突然坐起来,用手扔着草帽。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元璋三人喃喃自语道,品味着这句话里的意思,几秒种后,心中都对这句话感到认同。

    嫉妒嘛。

    大家都一样穷,没问题;一旦穷村子里出现一个富户,那就不行了。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我们这些藩王身上,大家都是藩王,没问题。”

    “可如果谁从藩王,变成这大明的皇帝……”

    “……凭什么你做得皇帝,我们其他藩王就做不得??”

    “藩王,可是拥兵的啊。”

    “嘶——”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三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凭什么你做得皇帝,我们其他藩王就做不得’,这句话,简直杀人诛心啊!!

    是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有一位藩王,从藩王身份摇身一变。

    变成天下之主。

    其余藩王会怎么想???

    就算其余藩王没有想法,成为天下共主的那位藩王,会不会对兄弟有所防备?

    裂隙。

    一旦产生,就再难以恢复。

    就像是猜忌。

    会让藩王们逐渐形同陌路,甚至走上仇敌的位置。

    有兵者。

    相互猜忌、相互怀疑、相互忌惮,最终会演变成什么结局。

    朱元璋都不敢想。

    但肯定。

    那结局一定充满血腥,是朱元璋绝对也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不行,藩王不可成太子!”

    老朱下意识的脱口而出。

    “对嘛。”

    朱成咧嘴一笑。

    “老伯你都能想到的事情,我父皇肯定也想得到,所以我还是在王府里开开心心的摆烂吧。”

    “其实不光如此,父皇对朱允炆的感情,也远超我们几位皇子。”

    “他最疼爱的孙儿是朱雄英,朱雄英薨了;最疼爱的皇子是我大哥,我大哥也薨了。”

    “现在大哥的二儿子朱允炆,在父皇心目中,地位可是超出寻常哦。”

    朱成侃侃而谈。

    关于这点。

    朱元璋无话可说,在金殿上,朱允炆竟然提出问题,‘士族门阀为何不兼济天下’,要是没有那份特殊的感情,他又怎么会保护朱允炆?

    ——早就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唉。”

    老朱暗叹一声。

    朱允炆啊朱允炆,哪怕有朱成一半……不……五分之一的才华。

    他都能放心的将江山交给他。

    可惜。

    徐达和蓝玉都沉默不语,天家之事,哪怕他们是开国重臣,也不能随便参与。

    垂首当做没听见,才是正确选择。

    “不谈这些了。”

    朱元璋甩了甩首,将困扰自己的烦心事驱散干净,今天能从朱成这里得到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甚至还得到税改的思路。

    应该高兴才对!!

    烦心事哪能一次性全部解决干净,尤其是储君的大事,还需要多多思考。

    允炆还小。

    万一等他再学一段时间,突然顿悟了也说不定。

    朱元璋往好处想,同时也将话题转移走。

    “听康王殿下所言,殿下也是深谙经商之道啊,不知为何,竟然提出职业税的说法?”

    “说了又能咋样?你还能在大明落实阶梯税不成?”

    朱成翻起白眼。

    朱元璋:我还真能。

    “咳咳。”

    朱元璋当然不可能说,他只是咳嗽两声,压抑住内心的玩味。

    哼。

    毕竟他才是皇帝。

    而且在这小兔崽子面前隐藏住身份,这小子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侃侃而谈的话语,就落入他这皇帝的耳中!

    “税改嘛,实际上难度并不小,商人税也伤及士族门阀的根基,阻力极大,不会那么容易推行下去。”

    朱成毫不在意抛弄着手中的草帽。

    “我大明如果想要进行税改,土改,只可能在第一、三两位皇帝中进行。”

    “啊?”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惊疑出声。

    朱成这句话,他咋听不明白。

    为何税改、土改,只能在第一、三位皇帝中进行???

    朱成难道还信命数?

    “康王殿下,你这说法,何解?”

第二十四章因为第三个皇帝,也是造反来的

    徐达和蓝玉对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眼中的不解,之前朱成的道理都出乎他们意料。

    可刚才那句话。

    二人完全听不懂,根本就没有逻辑,什么叫‘只能由1、3位皇帝进行’。

    第二位皇帝呢?

    第四和第五、第六……呢?

    “你们想啊,想要实行土改和税改,最终要摆平的是什么?”

    朱成眉毛一挑。

    “士族门阀。”

    朱元璋给出答案。

    听朱成说那么多,如果再不知道土改、税改的敌人是士族门阀,那他这皇帝也就别当了。

    退位让贤算求。

    “对嘛。”

    朱成一拍手,一脸孺子可教的神色。

    “既然知道敌人是士族门阀,自然要选择士族门阀最弱的时候下手,我在问你们,什么时候士族门阀最弱?”

    “这……”

    三人都不知道答案。

    朱成也没多卖关子。

    “答案是造反成功的时候,在造反成功后,天下格局洗牌,皇帝声威达到四海,谁都担心自己会成为新帝的登基后的政治目标。”

    “大批的老牌士族门阀衰落,大批的新晋权贵出现。”

    “这时候的士族门阀整体力量最弱,也是他们最怂的时候。”

    “就算损害他们利益,他们也不敢鱼死网破,一旦发展到盛世中期,士族门阀们休养生息、相互抱紧,到时候就算是皇帝的命令,只要有损他们利益,他们也敢反抗!!”

    “有道理。”

    朱元璋三人不由得点了点头,对于朱成的分析十分认可。

    “可是,这和大明第一、三位皇帝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还是不解。

    “啧。”

    朱成轻轻咂嘴,用手抚摸着下巴,将脸靠近三人。

    “很简单啊,我父皇是开国皇帝,自然不用多说;当我父皇立朱允炆为帝后,朱允炆上位作死几年,再来个藩王造反,不又是洗牌一次?”

    “啊???”

    朱元璋瞪大眼睛,他从来也未想过,答案竟然是这样。

    大明第三位皇帝。

    竟然又是造反而来,所以第三位皇帝在位时,士族门阀的力量也弱?

    不是,凭啥啊。

    朱允炆现在虽然没有多出色……好吧……有点拉胯,但还有时间给他成长。

    而且朱允炆是接替老朱的班。

    他难道不能给朱允炆铺出一条平坦的道路吗??

    杀他个血流成河?

    给所有妨碍朱允炆登记的人、所有可能成为权臣的人,都屠戮殆尽!!

    还有藩王拱卫京师。

    朱元璋还真不信,朱允炆的皇帝位置会坐不稳,以至于有人给他造了反。

    “不知康王殿下,如何看待你的侄儿?”

    朱元璋眯起眼睛。

    他觉得,朱成或许有些过分的看轻朱允炆了,好歹是他倾力培养的孙儿。

    不应如此不堪!

    “朱允炆啊,他脑子有点不正常。”

    朱成耸了耸肩。

    “这不……”

    老朱刚想说些什么,但不知为何,今日朝会,朱允炆在朝堂上说的‘士族门阀为何不兼济天下’的话语,浮现在老朱的脑海中。

    说出这话的人……

    ……脑子好像确实有些不正常。

    “朱允炆常年和大儒相处,我知道已经有一批人拥护朱允炆,除了胡惟庸之外,有才能的人并不多,他们多数都是窃国大儒。”

    朱成摇了摇头。

    对于那些大儒,颇有些看不上的味道。

    “你这话若是让读书人听去,怕是要被口诛笔伐,遗臭万年哦。”

    朱元璋笑了笑。

    在大明敢骂大儒的人可不多,偏偏他朱元璋就算一个,而且对于大儒,朱元璋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喜。

    “哼。”

    朱成冷哼一声。

    “骂他们都算轻,那些个大儒,一个个的秉承‘天子垂拱而治’,也就是天子啥都不干,社稷自己就发展好了。”

    “放什么狗屁!”

    “所谓的‘天子拱垂而治’,无非是大儒把持朝政的借口。”

    “这句话应该叫‘天子拱垂而治,让天下与大儒’,一个个满口仁义道德,遵守礼法,但是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跳出来反对。”

    “假使我父皇决定立太孙,他们绝对一个个闭嘴不言。”

    “这时候什么圣人礼法、纲常都没有了。”

    “因为立太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可只要皇帝下达损害他们利益政令,一个个的又跳出来,用礼法、圣人言论在左右朝政。”

    “圣人言论对于百姓有个屁用!”

    “太对了!”

    朱元璋听到朱成这些话,恨不得拍手表示赞同,在处理朝政的时候。

    那些大儒也给他上过眼药。

    明明对子民有用的政令,他们却一个劲的反驳。

    ‘子曾经说过’、‘程朱理学’、‘陛下三思否则恐遗臭万年’……

    如果不是朱元璋刀利,那些大儒到现在也会叽叽歪歪。

    朱元璋最开始觉得,这些大儒或许还真是为国家好,但经过朱成一说,他才发现。

    这就是披着为国的名义,大肆满足自己私欲嘛。

    仔细想想。

    的确有许多政令,可能触及大儒们的道德线,但也没有遭到他们反驳。

    原因很简单,那些政令有利于大儒。

    “好啊!”

    朱元璋咬紧牙关,双模之中浮现出一丝冷冽,大儒和清流,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偏偏朱允炆天天和大儒、清流走的近。

    ——不妙不妙,得快些扭转朱允炆的教育。

    “一旦朱允炆登基之后,必定会事事听从于大儒,而首要一件事,怕不就是削藩哦。”

    朱成哼笑着说道。

    “削藩!?”

    老朱更加震惊。

    从朱允炆的表现来看,他也算得上仁德,应该不会削藩吧。

    削藩相当于针对亲人了。

    而且过程……

    肯定非常血腥。

    “大概率吧。”

    朱成摸着下巴。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发生变更,就像是蝴蝶煽动翅膀一样。

    但削藩的事儿,大概是定局。

    “老赵你想,朱允炆登基,相当于大儒把持朝政,大儒把持朝政,肯定要中央集权。”

    “本来吧,从朱允炆的角度来看,藩王是拱卫京师,守护他的权力,应该继续交好。”

    “但对于大儒而言,拱卫京师的藩王,就是他们独断朝政的最大阻碍。”

    “朱允炆的削藩,其实是大儒的削藩。”

    “估计现在我的好侄儿,脑海中就已经被灌满各种藩王的危害咯。”

    “藩王被逼无奈,自然会选择造反。”

    “……”

    朱成所言,听得朱元璋心惊肉跳。

    虽然无稽。

    但仔细盘算,句句话都踩在逻辑上,整个事件还真有可能发生。

    这才是朱元璋最害怕的地方。

    朱允炆登基。

    朝政被大儒把持,削藩,被逼无奈的藩王造反……

    经过这等折腾。

    这大明。

    将会是何等的破落。

    “只是不知道,康王殿下眼中,被削藩压迫的藩王,谁才是那个最终造反的人?”

    朱元璋眯起眼睛,等待朱成一个答复。

    “既然康王殿下早就预料到这点,是不是也已经在暗暗筹备了呢?”

    “……”

    朱元璋这个问题问出,一旁的徐达紧张起来。

    ——杀人诛心的问题。

    如果朱成随意开口,哪怕表露出一丝一毫的意图,恐怕都不会被老朱容忍。

    他还在位呢!

    一个皇子准备造反,无论如何,那也是造的大明的反。

    徐妙锦必会被牵扯。

    他徐家……

    累卵之危啊。

    “这你就说笑了,我对皇位没有丝毫兴趣,啥时候我的小侄儿登基,我主动选择归于庶民,懒得争来争去,享受生活它不香么?”

    朱成坦然的说道。

    “……”

    朱元璋不信。

    朱成竟然能如此轻松的放弃尊贵的藩王身份,享受庶民生活??

    徐达和蓝玉也都看向朱成。

    但就算是精如人精的三人,也没有从朱成脸上看出一丝谎言的神色。

    字字本心,心思坦然。

    浩瀚如君子。

    没有丝毫藏掖。

    这份淡薄,让朱元璋都有些羞愧,竟然觉得朱成会造大明的反。

    哎呀!

    那可是自己的十三皇儿啊!

    很显然。

    老朱没有吸取到之前的教训,朱成的下一句话,让老朱又破了防。

    “毕竟藩王没有士族门阀舒服。”

    “想要雄踞一方。”

    “又何必拘泥身份?”

    “我,要成为大明第一门阀!”

第二十五章平凡的菜肴,也能超出宫廷美味

    朱成这些话,并非临时起意。

    老朱时期的臣子、建文帝时期的藩王,那都是高危工作。

    还是隐藏在幕后,当个快乐的门阀之主舒服。

    “我自有良田万顷、银钱千万,纵使庶民身份,亦可逍遥快乐。”

    朱成咧嘴一笑。

    完美。

    这是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如果朱成有丝毫反叛的意图。

    那对不起。

    无论如何,触碰到底线,先进昭狱再说,最后就算不死,基本上也会剥夺藩王身份。

    或者看在才能的份上,给他在朝为官;或者宗人府直接监禁一辈子。

    如果表现得太没有追求……

    反倒显得没有人情味。

    ——有大才,但却对世界一切都没有追求,啥啥都是身外之物。

    那样的朱成,也会让老朱觉得疏远。

    朱成现在的回答。

    满分!

    既没有造反的意图,而且还有自己的追求,就算有成为士族门阀的野望。

    但是咋滴。

    朱成意识到削藩,弄条后路自保都不行啊?

    “呼——”

    徐达也长舒一口气,好家伙,从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啊!!

    浑身的冷汗。

    “记得不要在别人面前议论皇家之事,小心掉脑袋,也就本殿为人随和,不在意这些。”

    朱成叮嘱道。

    他不在意说些东西,可倘若这些随便一句话,被其余皇子听到。

    夷三族都不眨么眼。

    “是是是。”

    老朱敷衍的回答,随后像是想起什么,又赶紧问道。

    “对了,如果殿下不打算反,那么你觉得,谁会反?”

    朱成翻了个白眼。

    这些人呐,好奇心还真是重,这怕他们被自己的好奇心所害死。

    “大概是我四哥吧,四哥从小就不老实,而且他擅长领兵打仗。”

    “如果藩王中有人造反,那必须是我四哥。”

    “好。”

    朱元璋应了一声。

    眼中流光溢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殿下,该用餐膳了。”

    一道娇滴滴的声音响起,正是从前厅方向走过来的丫鬟茉莉。

    “好。”

    朱成从躺椅上站起来,瞥了一眼老朱他们,然后开口说道。

    “一起吧,你们就是为这个来的吧。”

    “是是是。”

    三人赶紧应声。

    虽然在知道土改、税改的策略之后,老朱巴不得第一时间回皇宫。

    但他怕朱成看出端倪。

    ——一帮商人,来问天下大事,问完就离开,多少有些离谱。

    蹭饭倒是个好理由。

    而且康王府的餐膳,一直都能给老朱带来惊喜,托人找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事都搁置了。

    四人来到厅堂。

    在餐桌上,已经摆上不少珍馐美味,不过当看到这些菜肴时。

    朱元璋撇了撇嘴。

    ——都是些正常的菜色。

    西湖牛肉羹,清炒时蔬,红烧鲤鱼,响油鳝丝……

    好菜吗?

    好菜!

    就算是朱元璋准备家宴坑徐达,也就再多加一盆烧鹅而已。

    徐达:你有事吗?

    但是这菜色,都是朱元璋、徐达、蓝玉等人吃腻的,康王府的厨师,怎么着都比不上御膳房吧。

    还以为是火锅、三种特殊主粮的美味呢。

    结果普普通通。

    “别客气,吃吧。”

    朱成当仁不让的坐下,两个丫鬟——茉莉和百合侍奉左右,然后抬起筷子招呼朱元璋三人。

    三人见状。

    也就动起手来。

    朱元璋还真有点饿,直接舀了一勺西湖牛肉羹,清脆的笋丝、蛋丝,还有脆弹的牛肉。

    组合在一起,绝对不会差!

    “嗯?”

    刚一入口,朱元璋就眯起眼睛。

    这西湖牛肉羹不对劲!

    朱元璋秉承着怀疑的态度,又深深抿了一口,随后眼眸中闪闪亮。

    “这牛肉羹,好鲜啊!”

    “这响油鳝丝也是!”

    “这些菜,不一般呐。”

    “……”

    蓝玉和徐达赞叹的声音也是接连响起,三人对视一眼,都换着吃了吃对方品尝的菜。

    ——都非常美味!!

    这就令朱元璋三人非常震惊了,火锅、三种主粮的美味,还能说是朱成创新的做法,特殊的食材。

    但现在桌子上的菜,都是他们吃过太多的啊。

    甚至闭上眼睛。

    就能想象出菜的味道。

    可是这桌餐膳的品质,却将徐府、蓝府,乃至御膳房的厨师全部比下去。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康王殿下,府上是何人当厨?”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

    难道说,做这桌餐膳的人,就是曾经在破庙里,给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大厨!?

    他脑海中吃过的东西。

    ——除了火锅、三种主粮外,也就只有珍珠翡翠白玉汤能和眼前这桌餐膳相比了。

    “回这位老爷,正是茉莉。”

    茉莉将一勺西湖牛肉羹盛在朱成碗中,然后微微点头,向着朱元璋致意。

    朱元璋更奇怪了。

    不可能啊!

    这年轻的女子,不过双十年纪,能做菜多久??

    宫中的御膳厨师,最少也有三十多年的烹饪经验,烹饪经验比这小丫头的年纪都大。

    咋可能厨艺不行呢??

    仔细观瞧。

    这菜肴的刀工真的比较一般,笋丝的粗细不太一样,甚至还有一头细、一头粗的情况。

    足以见得,这厨师的厨艺并非多么高深。

    一定有别的秘密。

    “康王殿下,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些告诉我们罢。”

    蓝玉问道。

    朱元璋多少也猜测出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朱成的身上。

    “哼哼。”

    朱成得意的一笑,不过忙于在两位丫鬟伺候下吃饭的他,没有功夫闲聊,而是微微颔首,示意茉莉给三人讲解。

    “回三位老爷,这些菜,是加了味精,所以才特别鲜美。”

    茉莉嫣然一笑。

    饶是见美众多,朱元璋三人也不得不承认,朱成的两个丫鬟真是人间绝色。

    茉莉婉约干练;百合纯洁可爱。

    两美各有不同。

    不过三人的关注点,还是在味精上。

    “那是什么?”

    蓝玉追问道。

    “一种调味料,就像是盐,不过并非提供咸味,而是鲜味,只要放上一些,就算是白开水+盐,味道也能令人垂涎三尺。”

    茉莉乖巧的回答。

    “这么神奇??”

    朱元璋震撼。

    这朱成,不光有治世之才,而且各种各样的小发明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味精真如他所说那样。

    御膳房的餐膳,又能提升一个档次了。

    “嘿嘿,那个……”

    老朱放下筷子,双手微微搓捻起来,一副欲言又止,止又欲言的样子。

    “行,等等离开的时候,你们一人拿走一包,这东西比食盐放得稍多一些就行,还算节省。”

    朱成摆了摆手。

    味精对于他而言,其实也还算珍贵,没有工业手段大量制作。

    只能以小麦、大豆为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经发酵法加工制作。

    产量并不高。

    而且对主粮的损耗大,如果让大明所有人都能食用上味精。

    那首先主粮会崩溃。

    大批量制作,还是得用甜菜、蜂蜜等等,进行化学结晶。

    “好好好!!”

    朱元璋三人乐得脸上开花。

    真美啊。

    这一趟康王府之行,解决国祚难以延续的问题,又拿到味精。

    一想到今后的餐膳,都能提升一个档次。

    三人隐约高兴!

    临行时。

    朱成给三人三大包味精,并不是纯白色的结晶,而是微微泛黄的粉末。

    像是小米磨成的粉。

    朱元璋用手指捻一点,放进嘴巴里,果然尝出一股不一样的味道。

    ——吊的高汤都没它鲜啊。

    ……

    站在康王府外时。

    正是正午。

    不过这康王府,倒是虽朱成的性格,没有和朝野有过多牵连。

    门口稍显清冷。

    遗世独立。

    “……”

    朱元璋站着,久久没有说话,心中思绪万千,饶是现在,他也得花费巨大精力,才能理清朱成和他说的那些政令。

    半晌后。

    朱元璋摇了摇头,将思绪暂时压抑下去,随后呼唤来由锦衣卫驾驶。隐藏在暗处的马车。

    和蓝玉三人坐上马车。

    “两位,关于我十三皇儿的话,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朱元璋问道。

第二十六章剥皮充草

    “康王殿下之才,实在难以用言语概括,他的一些言论,就算是古今典籍中,也难得寻找到一二。”

    徐达赞叹说道。

    这是他第二次见到朱成,第一次朱成虽然拿出来将土豆、玉米、红薯三种神奇主粮,并且提出了王朝周期论,但王朝周期论不过是个问题。

    如今亲口听到朱成大谈解决之法,就算是出将入相的徐达,也不由得赞叹许多。

    就算是他。

    对于朱成的观点也是大感新奇,听闻之后,越是深思,越是能体会到其中道理。

    “深不可测,康王殿下似乎并非专精于某一领域,在其心胸中似乎有一门学问,智慧远超我等。”

    蓝玉补充一句。

    “哼,那是!”

    朱元璋颇为得意的咧嘴一笑,朱成毕竟是他的儿子,儿子强,做老子的自然长脸。

    “而且这次康王殿下好像没有搞什么事。”

    蓝玉喃喃说道。

    感受到朱元璋的视线,蓝玉赶紧闭口不言,朱成作妖可不是一次两次。

    他见到朱成老老实实自然觉得奇怪。

    但这话。

    不宜对朱元璋说。

    “唉。”

    朱元璋得意了一会,随后长叹一口气,心中颇为郁闷,离开王府前,朱成的一番分析,甚至洞穿他的心胸,就连老朱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朱成将他的想法分析的非常透彻。

    ——甚至还领先一步。

    想到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地步。

    ‘藩王不可为帝’、‘朱允炆受儒家思想影响过多’、‘儒家乃国之祸害’。

    字字落入朱元璋耳中。

    就连现在,响起朱成说的那些话时,都不由得身体寒颤。

    “可惜。”

    朱元璋大感惋惜的摇了摇头。

    虽然他没说前因后果。

    但蓝玉和徐达都知道,朱元璋是在为朱成的藩王身份感到惋惜。

    如果朱成不是藩王。

    继承朱元璋的衣钵,那大明,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强盛!!

    可惜……

    藩王为帝的危害,朱成已经讲得很清楚,一旦朱成成为太子。

    那朱元璋设立的‘藩王拱卫京都’想法,反而会成为大明的危害。

    “陛下,您不必思考过多,您如今年富力强,必将长命百岁……”

    徐达宽慰道。

    “嗯。”

    朱元璋无奈的点了点头,也只能将皇储的事情暂时搁置住。

    “如果能再活个30年,那时候的允炆,应该也能担当大任了吧。”

    朱元璋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喃喃自语。

    许多问题。

    只有留出时间,才能得到答案。

    “陛下无需多虑,康王殿下所说的话,不过是一些猜测而已,允炆他虽然和大儒走得比较近,但未必就如康王所说一般,已经遭受过分侵蚀。”

    蓝玉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口。

    “也有道理。”

    徐达附和道。

    朱元璋眼睛一亮,心中又涌现出一抹希望,对啊,万一朱成对朱允炆的猜测不实,实际上朱允炆没有那么糟糕呢!!

    一时不聪明,没有大问题。

    只要思想不滑坡就行。

    “快马加鞭,回乾清宫,朕要去大学堂见允炆。”

    朱元璋立刻下达命令。

    他倒要看看。

    朱成说的对不对!

    ……

    大学堂。

    朱允炆正百无聊赖的坐着,桌上摆着一些典籍,但他却没有丝毫看的意思。

    愁眉苦脸。

    思考到底是哪里惹得皇爷爷不开心!

    “圣上到!”

    就在此时,一道尖细的太监声音从大学堂入口处传来,吓得朱允炆一激灵。

    赶紧将几本典籍打开,摊在桌上,随后立刻跑出去,迎接朱元璋。

    “皇爷爷!”

    朱允炆跪倒在地。

    来的人只有朱元璋,说到底啊,老朱还是疼爱朱允炆,这关键的问题,就算是徐达、蓝玉,也没有丝毫资格旁听。

    “起来吧。”

    朱元璋笑呵呵的,丝毫没有朝堂上的那份威严,也让朱允炆放松不少。

    “谢皇爷爷!”

    “走,进去吧,皇爷爷看看你在读什么?”

    “是!”

    朱允炆领着朱元璋进入大学堂里面,由于是关禁闭,也没有先生教导。

    当看到朱允炆的桌子时。

    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沉默了……

    刚才太过匆忙,朱允炆匆匆忙忙将书本摊在桌子上,没想到书本竟然放反了。

    朱元璋何等的人精。

    一瞬间就明白了朱允炆的意图。

    朱允炆偷看朱元璋。

    朱元璋装作没看见,他现在的目的,并非责问朱允炆的学习,对他好一点,让他等下能畅所欲言。

    “呼——”

    朱允炆在心中长舒一口气,赶紧将那本典籍拿在手中,将这低级错误掩饰住。

    “皇爷爷对不起,之前在朝会让您生气了。”

    朱允炆乖巧的道歉。

    “嗯嗯。”

    朱元璋嘴角咧起一抹笑意,抬起手,摸了摸这位年纪已经不小的皇孙的脑袋。

    见到朱允炆道歉,朱元璋还真是心中一暖。

    果然如同朱成所说啊。

    朱允炆在他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

    “你现在还小,许多道理不明白,难免犯一些错误,皇爷爷希望你知错能改,成为一名好帝王。”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朱允炆在听到前半句时,隐隐有些撇嘴,但一听到‘好帝王’这几个字,瞬间双眼发亮。

    “皇爷爷,允炆一定争取成为一名好帝王!”

    果然!

    他皇爷爷还是看重他,甚至当做帝王培养,之前在金殿上生气,可能是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少年帝王吧。

    ——一定是这样。

    上次在朝会,自己太过谄媚,作为皇位继承者,的确有些不太合适!!

    朱元璋三言两语,就让朱允炆有些飘飘然,心中防备卸掉。

    开始激动起来。

    “皇爷爷再问你,如果你成为皇帝,会怎么做啊?”

    朱元璋笑眯眯的问道,像是拉家常。

    就算蓝玉、徐达在此,估计也看不出来,这位洪武帝,正在询问关乎未来太孙命运的问题。

    按常理,朱允炆肯定应该支支吾吾,说上一些恭谦的话。

    可朱元璋之前三言两语,已经让朱允炆膨胀起来。

    颇想将心中的豪情展示出来。

    “皇爷爷,孙儿如果继位,绝对勤政,还要效仿先贤,垂拱而治,让咱大明子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咯噔。

    朱元璋心中一沉,垂拱而治啊,这个词,不正是朱成说过不久的词语么?

    ‘垂拱而治,就是将权放给大儒’。

    嘶——

    看起来,朱允炆在不知不觉见,真的被大儒侵蚀的很严重!!

    不过老朱的表情并没有出现任何异样,而是笑眯眯的继续问道。

    “还有呢,有没有想做什么大事?”

    “嗯……”

    朱允炆一阵迟疑,心中也在纠结要不要说,可看见朱元璋一脸掬笑,便也继续说下去。

    “孙儿觉得,藩王权力可能过大,如果可以,孙儿还是希望能够将权利集中。”

    “几位老师也曾说过,分封制弊大于利,自古以来乱世都是由分封制开启。”

    听到朱允炆大谈分封制的弊端。

    朱元璋失望的闭上眼睛。

    对了。

    又让朱成说对了,朱允炆不光赞成‘天子垂拱而治’,也觉得分封制不利于大明发展!

    他也不想想。

    如果分封制真的那么不堪,为何有那么多王朝选择分封制?

    分封藩王,就番不就地。

    是他老朱亲自决定的政令,大明安国的政令。

    “……”

    朱元璋心中怒火无比,当时他确定分封制的时候,大儒们就曾多次劝阻。

    当时朱元璋以铁血手段压制大儒不敢再说。

    可没想到……

    那些大儒,竟然从自己的孙儿入手,在孙儿年幼的时候给他灌输分封制的弊端。

    这些家伙,真的该死!

    “允炆,是哪位老师跟你提过分封制的弊端?”

    朱元璋‘和善’的问道。

    “李昌文、高嵩明、还有几位……”

    朱允炆想了想。

    李昌文、高嵩明,不出意外,还有的几位,分别是刘振玉、徐长远、王德永。

    这几位,都是在朱元璋提出分封制时,大肆上书否定的。

    没想到。

    这些人不是老实的接受藩王制度,而是偷偷摸摸的挖皇家的墙角。

    该死!!

    通过这种方式干政,难道他们就不怕死吗!?

    “皇爷爷……”

    朱允炆可怜兮兮的看着朱元璋,他感受到气氛有些不对劲。

    “允炆,你不要再跟他们学习了,皇爷爷给你换几个老师。”

    朱元璋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勉强扯起一个笑容。

    “另外,天子要问天下事,不能所谓的垂拱而治;分封制的弊端……你皇爷爷也很清楚,但那是稳定我大明根基最好的方法。”

    他耐心的解释。

    “哦……”

    朱允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继续在大学堂读书吧,少读一些儒学的书籍,对治国安邦没有任何意义。”

    朱元璋丢下这句话,便是转身离开。

    朱允炆愣愣的站在原地。

    也不知道自己刚才的回答,到底让他皇爷爷满意,还是不满意。

    没发火。

    但皇爷爷走时的表情,好像也挺奇怪。

    ……

    大学堂外!

    “拟旨!”

    朱元璋咬紧牙关,声音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来,眼瞳中充斥着怒火。

    “李昌文、高嵩明、刘振玉、徐长远、王德永,五人剥皮充草。”

    “是。”

    掌印太监惊恐的应声告退。

    剥皮充草。

    这位洪武帝登基以来,都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儿啊。

    “二虎。”

    “臣在。”

    随着朱元璋一声呼喊,一位身穿龙鱼服的锦衣卫从角落的阴影中走出。

    “彻查教导过允炆的所有老师,心术不正,妄图通过影响允炆来控制大明者。”

    “宁杀错,勿放过!”

    “是。”

    随着朱元璋两道命令,一场腥风血雨,也是在应天府上演……

第二十七章 朝堂之上,丈量天下

    朱元璋阴沉着脸,一路走回御书房,所有见到洪武帝这般脸色的人,无论宫女、太监,亦或者有事未离的官员,全都小心翼翼,绕着走开。

    ——这也不想触朱元璋的霉头。

    来到御书房。

    朱元璋一看奏折,火更是腾腾的起,首当其冲就是朱成的奏折。

    无非是大谈自己多么辛苦。

    造船司未来多么重要。

    然后要钱。

    “这个混球!”

    朱元璋怒骂。

    朱成有才学,朱元璋非常承认,但是为啥这么贪钱呢??

    这才几天呐。

    竟然又要钱!?

    断然没有!

    而且朱成辛苦?

    老朱可是清楚得很,朱成将造船司的事情,全部交给附属官员,自己在王府里吃着冰沙、火锅。

    没事钓钓鱼。

    皇帝的生活都没有朱成舒服。

    他辛苦?

    当然。

    现阶段造船司也的确没有事情,主要是选址筹备,还远远不到造船的时候。

    朱成闲肯定不是错。

    但也玩玩称不上辛苦!

    “呼——”

    老朱气呼呼的将奏折放在一边,正欲往下翻阅呢,却突然听见门外有人求见。

    “燕王求见!”

    朱元璋一怔。

    随后将手按在黄龙腰带上,好啊,自己没找老四,老四竟然送上门?

    “让他进来。”

    朱元璋冷笑一声。

    “见过父皇,儿臣有事要禀告……”

    朱棣还没说完。

    朱元璋绕道他背后,一脚踢在朱棣的屁股上,将他踹倒在地。

    二话不说就是一顿乱抽。

    “哎呦!”

    “父皇,啥事啊。”

    “别打,别打。”

    “我都多大啦!”

    “……”

    朱棣在御书房来回逃窜,但御书房才多大,被老朱打的屁股开花。

    他一脸懵,不知道父皇为啥发火。

    足足十几分钟。

    朱元璋气喘吁吁的将腰带穿回裤子上。

    “父皇,儿臣到底何错之有?”

    朱棣可怜兮兮的跪下。

    “没错。”

    朱元璋哼了一声。

    “老子就是手痒!”

    朱棣:????

    他就想来父皇这刷下存在感,咋就成出气筒了?

    “……”

    朱元璋也未真下狠手。

    主要他一想到,按照朱成的推算,朱允炆上位、朱棣造反,就让老朱心中不痛快。

    甭管别的。

    先打他朱棣一顿再说!

    如果让朱棣知道今天挨揍的理由,怕不是更加委屈屈,朱成就是猜测啊。

    他就挨一顿打。

    ——大冤枉啊。

    “有事?”

    朱元璋没好气的看向朱棣。

    “没有……”

    朱棣收起偷偷观察朱元璋的视线,装作可怜的回答道。

    他本身就是刷个存在感。

    汇报一下在军营的事情。

    没有大事。

    现在老朱在气头上,再说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怕不是会再讨一顿毒打。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

    燕王朱棣,乃是朱元璋看着长大的,擅长统兵打仗,而且不安分。

    在大学堂上课的时候,就屡次逃课。

    鬼点子众多。

    带着一众皇子嬉闹。

    而且从回应天的举动来看,朱棣似乎对太子之位颇有执念啊。

    如果让朱允炆登基,朱允炆在大儒的引导下削藩。

    朱棣顺从朱允炆的概率……

    怕不是没有分毫。

    “……”

    朱元璋脸色突变,又从朱棣身上印证到朱成猜测的正确性,让他格外的不寒而栗。

    不光是对这种结局的惧怕。

    更是惊诧于朱成,明明年纪不大,而且并非深处皇宫之中,却能凭借一点点小事,从而推断事情走向。

    如此神机妙算。

    老朱闻所未闻,恐怕只有传说中的诸葛孔明,才能和朱成相提并论。

    “不,诸葛武侯是什么人?忠心耿耿追随幼主,朱成那混蛋,可是一身贪骨。”

    朱元璋咬紧牙关,喃喃自语。

    “朱成?”

    “老十三咋啦?”

    朱棣听到老朱嘴里隐约蹦出来朱成两个字,眼球滴溜溜乱转,悄悄问道。

    “没你事!”

    朱元璋一声呵斥。

    “好嘛,好嘛。”

    朱棣赶紧缩着脖子。

    无论多大。

    在朱元璋面前,朱棣也和孩子一样。

    “没事就滚蛋。”

    朱元璋一摆手,让朱棣离开御书房。

    他倒不讨厌朱棣。

    只不过眼前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丈量天下、税改、土改。

    任何一个政令,都需要严格的谋划。

    更何况朱元璋想要三者并行!

    这一思考。

    就直接到了第二天朝会。

    ……

    龙椅上。

    朱元璋顶着黑眼圈,显然是一晚未睡,不光是他,消息灵通的徐达、蓝玉,也都没有心思睡觉。

    丈量天下。

    乃是重大国策,朝廷的格局,或许都会因为这一条政令而变更。

    徐家、蓝家提前有消息。

    自然会先讨论一番。

    可无论如何讨论,对于朱成的税改、土改,他们也无法从士族门阀的立场找到应对方法。

    可以预料到。

    如果老朱强硬执行丈量天下的政令,大明的士族门阀,怕是要惨透咯。

    “……”

    徐达还发觉,朝堂上似乎有几名空位,稍微回忆一番,他便是想起原本站在那位置上的是何许人也。

    ——大儒。

    而且是教导过朱允炆的大儒。

    徐达瞬间明白。

    昨天的回答……

    ……朱允炆似乎没有让老朱满意啊。

    不过。

    徐达却也并没有表露出丝毫一样,有时候,装傻,是聪明人的抉择。

    “禀告陛下,经过昨天思考,臣拟定出两份土地交易税的方案,请您过目。”

    郭恒从群臣列中侧踏出一步,恭敬的说道。

    “算了。”

    朱元璋一摆手,示意郭恒不要继续说下去。

    “土地交易税应当存在,但少许即可,在不会影响土地交易的前提下,加入适当的收税,以充盈我大明国库,至于‘适当’是多少,郭侍郎你自行决定。”

    “朝会后呈禀上来,无需堂议。”

    “是。”

    郭恒听到朱元璋所言,长舒一口气,随后回到群臣之列中。

    ——终于不用办这得罪人的事儿咯。

    而且越是谋划。

    郭恒自己也越觉得,高昂的土地交易税不利于朝廷,他甚至有些后悔。

    自己为了户部能多进欠款,而提出土地交易税,到底是不是正确决定。

    现在好了。

    老朱放弃用土地税遏制土地兼并,他也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土地交易税还切实落实下来。

    让郭恒无比喜悦。

    其余群臣亦是如此。

    土地交易税倘若落实,受到最多影响的人就是他们,朱元璋放弃这个念头。

    文武百官也多是松了口气。

    至于土地交易税?

    一点点税款怕什么?

    朱元璋都说了,在不影响土地交易的前提下,收取税款来充盈国库。

    他们担心这点皮毛小钱么?

    不担心!

    “土地交易税的事情暂时搁置,朕决定,从今日起,重写鱼鳞册,由朱柏、朱橚、朱榑、朱檀四位亲王,协同锦衣卫共同执行。”

    “丈量天下,所有土地,都无比记录在鱼鳞册中,不许有一丝一毫疏漏!”

    朱元璋平静的说道。

    而整个朝堂,却如同被扔下一颗深水鱼雷,群臣激昂起来。

    “陛下,您是说,丈量天下?”

    “大明幅员辽阔,丈量天下没有任何意义,劳师动众,消耗国啊!”

    “陛下,鱼鳞册中的粗略记载,已经足够,为何要丈量天下?”

    “……”

    乍一听丈量天下的决定,群臣没有任何人能理解,毕竟丈量天下不过是手段。

    它需要配合目的。

    “安静!”

    朱元璋低沉的呵斥一声。

    群臣声音瞬间消弭。

    “朕心中有数,丈量天下,乃是为后面的事情做准备,朕决定颁布一条政令。”

    “将所有土地,都归拢于朝廷。”

    “任何私人,不得持有一片土地!”

    “丈量清楚,才可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土地,才可全部收归朝廷。”

第二十八章老朱……没钱了

    这……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老朱这番言语惊得一塌糊涂。

    “陛下,不可!”

    胡惟庸跪倒在地。

    随着胡惟庸跪下,文武百官如同推金山倒玉柱,一片片跪倒。

    山呼不可。

    朝堂上还保持站立者,只有寥寥几人,蓝玉、徐达、刘伯温,以及几名还在懵逼的小官。

    “陛下,土地乃是人民立根之本,将土地全部收缴,恐怕……”

    胡惟庸谏言道。

    其余跪倒的臣子亦是跟着响应,他们都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想法。

    “朕并非要将土地从人民手中抢走,而是要保护别人从人民手中抢走土地!!”

    “收拢土地之后,朕会原封不动,将所有土地分发给子民、氏族。”

    “不过所有人,都不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是向我大明租赁100年!”

    “100年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自动续期。”

    “以后的土地交易,也是交易租赁权。”

    “而且租赁土地越多者,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胡惟庸,你胡家在淮西应该有良田万顷吧?”

    “是……是……”

    沉浸于朱元璋解释的胡惟庸突然被点名,连忙应声道。

    “万顷良田者,粮税需缴65%,丈量天下之后,就是如此。”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出一个恐怖的数字。

    听的胡惟庸瞳孔紧缩。

    ——65%的粮税!

    还让不让人活??

    原本胡惟庸只需要缴5%左右的粮税,还经常因为官职而免掉大部分。

    “陛下,您的意思是,以后收税,根据持有田产多少来计算?”

    胡惟庸敏锐的察觉到问题关键。

    “对。”

    朱元璋咧嘴一笑。

    “多产者,应当多缴税,胡惟庸啊,在现今的税收制度下,你所缴纳税款,也就顶100户正常三口之家,你觉得合理么?”

    “……”

    胡惟庸张了张嘴,他当然想说合理,特么一分钱不交更合理!

    可是……

    龙椅上的老朱,却是给他莫大压力,他知道,如果现在跟老朱抬杠。

    下一秒,他就是一具尸体。

    都不用上法场。

    锦衣卫不是没在金殿上杀过人,他可不想破‘锦衣卫金殿杀人官阶’的记录。

    “陛下圣明。”

    胡惟庸咬紧牙关,脸色难看无比,嘴巴里像是含着一根针,吞吞吐吐的说道。

    “收税入田,多得者多缴,穷困百姓免于高税负,真是亘古未有的决策。”

    这决策好吗?

    当然好。

    听到老朱说完租赁土地和阶梯税后,刘基眼睛都亮了。

    愿意支持吗?

    真不愿意!

    谁都知道,如果这两条政令推行下去,他们家族的体量将会大幅度减少。

    彻底丧失成为一方门阀的机会。

    “陛下,不可啊,土地乃是人民所有,并非天子所有,圣人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此举恐让天下人寒心!!”

    一位大儒出列。

    “咱觉得天下人民在知道朕的决定后,不会寒心,反倒是士族门阀,一个个急的不得了。”

    朱元璋冷笑。

    大儒。

    又是大儒!!

    “还有谁不同意吗?”

    朱元璋又问道。

    “陛下三思。”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三思。”

    又有两位大儒出列,一口一个‘诗经’、一口一个‘典籍’。

    “全部收押昭狱。”

    朱元璋一摆手。

    立刻有锦衣卫走进来,将几位反对的大儒架起来往外走!

    “陛下,我们不过是谏言!”

    “我们为黎民苍生啊!”

    “昏君!”

    “我等一死,你将成为千古唾骂的暴君!!”

    几位大儒。

    不断踢蹬,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又怎么能和锦衣卫扳手腕?

    他们怕死!

    但大儒深谙求饶只能死更快的道理,反倒一个个表现得慷慨正义。

    愿意为国家赴死。

    而且还用‘史书’来威胁朱元璋,得罪史官遗臭万年的皇帝并不少。

    但是……

    这些对朱元璋没有任何意义。

    他早就知道这些大儒是什么东西。

    浩然正气?

    他们不配!

    当这几名大儒看到昭狱里面的‘稻草人’后,就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至于史书?

    丈量天下的朱元璋,怕史书上有污点???

    执行丈量天下的政令,杀几个反对的人而已,就算屠灭半个朝廷。

    只要新版鱼鳞册出世。

    一切时功非过。

    “还有不同意的吗?”

    朱元璋咧嘴一笑,右手扶着龙椅的把手,身体微微前倾,‘和善’的环顾群臣。

    所有和朱元璋对视的臣子,都低下了头。

    朱元璋很满意。

    他这才确定,朱元璋所说的‘第一、三位才能办成此事’这句话非虚。

    丈量天下、税收改革。

    阻力莫大。

    皇帝魄力、威压稍小一些,就会被群臣、氏族所阻拦,哪怕是朱标重活。

    朱标继位,恐怕也顶不住这份压力。

    非得展露出血腥手段。

    让群臣、氏族惧怕,方可通过这条政令!

    “陛下……臣,臣有话说。”

    “嗯?”

    正当朱元璋得意的时候,竟然又有反对的声音,他本能的想要发怒。

    但当看见谏言者时,他也不由得皱起眉头。

    郭恒?

    这位户部侍郎有能而且清廉,为何会阻拦这条政令?

    “但说无妨。”

    只要不用‘圣人’、‘论语’压人,正常的交流,老朱肯定得给一个开口的机会。

    “回禀陛下,国库可能支撑不住如此大的开支了。”

    郭恒苦兮兮的说道。

    他硬着头皮也得说啊,不然后面老朱问他要钱,他怎么办嘛。

    “北征之事在即,军饷开销过大,造船司又拿走部分库银,丈量天下之事臣以为乃是圣明之举,可目前大明实在无法支撑。”

    “……”

    朱元璋闻言,深深皱起眉头,用手搓捻着胡须,脑内开始疯狂思考。

    丈量天下,必然是劳师动众之举,所消耗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铸造战舰。

    关乎于开海的事情,也不能暂停,而且第一笔钱已经给出去,现在断供,估计朱成这混蛋也不会把钱退回来,岂不是白亏一笔钱?

    北征就更不用多说了。

    元朝余孽。

    必须消灭!

    这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头一次觉得缺钱,而且不是缺一星半点,而是却一大笔钱!!

    群臣见到朱元璋皱眉。

    心中暗暗窃喜。

    ——丈量天下何等困难,估计老朱也就是一时兴起。

    土地改革,税收改革。

    都是建立在丈量天下的基础上实施,如今丈量天下这步都无法执行。

    他们也就不必过分担心了。

    朱元璋看着窃喜的臣子,自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心中恼怒。

    甚至想要让他们捐出一些钱款。

    但是……

    丈量天下本就绝氏族发迹之路,再让氏族掏钱,多多少少有点把人往死里逼的意思。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能削弱、控制士族门阀,朱元璋也不会优先考虑赶尽杀绝。

    “丈量天下之事,必须要执行,圣旨传达给四位亲王,让其进行准备。”

    朱元璋摇了摇头,朝会时间太短,无法想出办法。

    让这些本就不愿意丈量天下的臣子出谋献策,和希望猪自己躺上屠宰台没区别。

    “今日朝会就到这里吧,蓝玉,徐达,刘基,三人来御书房,朕有事询问。”

    朱元璋站起身,丢下一句话,离开金殿。

    刘基一怔。

    早感觉陛下和凉国公、魏国公走得很近,朝会结束之后经常一起讨论、交流。

    这次怎么带上他啦?

    虽心中疑惑。

    但刘基还是和蓝玉、徐达一起,去到御书房。

    “刘基先生,你对丈量天下之事,有何看法?”

    朱元璋开门见山的问道。

    刘基之才,不必多说,而且在朝堂上,刘基是少数第一时间没有反对朱元璋丈量天下提议的臣子。

    其余人是懵逼,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是朱元璋相信,刘基一定不是没有反应过来。

    在丈量天下这件事上。

    刘伯温。

    或许能给他提供一定辅佐。

第二十九章徐达:找钱,问康王

    “臣觉得,如果丈量天下完成,则其功在千秋,可其实在劳师动众,所耗人力、无力无计其数。”

    “目前大明,恐承受不住。”

    刘伯温微微躬身道。

    ——非常中肯的答案。

    从刘伯温的答案中,朱元璋就能感受到,他最起码对丈量天下这件事没有抵触。

    不像是其余臣子。

    多多少少考虑自身背后的氏族。

    也对。

    身为浙东集团的首要重臣,这位刘伯温先生都不管浙东集团。

    由此引得浙东集团敌视。

    他根本就没有结党、谋氏的念头。

    “唉。”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

    丈量天下的好处,自然无需再言,其难度之高,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大明各处没有灾害;对北元战争占据绝对优势;又是他这位能力压朝野的皇帝在位。

    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齐备。

    却因无钱,而让丈量天下之时胎死腹中?

    “陛下,要我说,干脆让群臣交钱,凑齐丈量天下所需费用,或者让各个藩王负责自己地界,这样消耗不就够了么?”

    五大三粗的蓝玉给出答案。

    朱元璋都没有回答。

    不能把氏族逼死,否则各处起兵,国本将会遭到动摇。

    至于让藩王负责丈量各自地界?

    别吧。

    这太愚蠢了。

    不提藩王可能自己舞弊,就算全部藩王忠心,可是让藩王们和氏族勾心斗角?

    朱元璋真不是看不起自己的儿子。

    而是那些氏族,在影响根本的政令面前,必定会倾尽全力来反抗。

    估计只有几位藩王,能完成任务。

    还是无法丈量天下。

    不如直接由朝廷下令,锦衣卫配合亲王督办,这样才能让进度有效推进。

    最终丈量的结果,也更加可信。

    “你们呢?”

    朱元璋看向徐达和刘伯温,出声询问道。

    叫他们来。

    就是来询问如何凑够钱款,或者找到一个丈量天下的可靠方案。

    “……”

    刘伯温沉默的摇了摇头,非徭役能解决问题,但徭役的话……

    还是不行。

    丈量天下本身就涉及收缴人民土地。

    虽然最后还是将土地还于人民,而且解释清楚之后,人民会知道这政令是针对士族门阀。

    肯定会得到支持。

    可如果在大明进行徭役,那政令的味道就彻底变了。

    不徭役。

    就得花钱,没有钱,那就没办法进行;就算是刘伯温,也不能无米之炊。

    “陛下,我倒有一个想法。”

    徐达突然说道。

    “快说!”

    朱元璋大喜过望,徐达并非蓝玉,他能开口的建议,那必然有一定可行性。

    刘伯温微微凹陷的眼眸也是微微一挑,对于徐达接下来的话颇有几分好奇。

    “陛下,何不去康王殿下那寻求一下解决办法?”

    徐达并没有给出答案。

    但又好像给出了答案。

    “对,康王殿下或许有办法!”

    蓝玉也是猛地一拍大腿。

    朱元璋若有所思。

    刘伯温则是彻底愣神,因苍老而睁不大的眼睛,都微微瞪了瞪。

    丈量天下没钱的问题……

    去找康王寻求解决方案?

    怎么听都觉得离谱。

    在刘伯温的印象中,康王不过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小藩王,以至于无法说出朱成到底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

    这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去问康王?

    蓝玉还一脸恍然大悟,朱元璋还一脸沉思?

    “臣可能有些年纪大了。”

    刘伯温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年岁已高,连他们说的话都听不明白了。

    “呵呵,伯温啊,咱这十三皇儿可了不起啦,丈量天下、税收改革,都是咱十三皇儿提出的观点。”

    朱元璋得意的炫耀。

    将朱成的王朝周期论、引申出的丈量天下、税收改革,一股脑的告诉刘伯温。

    ——像是个炫耀宝贝的老小孩。

    听完朱元璋的话。

    刘伯温愣在原地好一会,手太过用力,薅下好几根花白的胡须都没注意。

    半晌后,刘伯温才惊叹道。

    “康王大才,我不如康王。”

    “是吧,咱的好皇儿。”

    朱元璋满心欢喜。

    虽然只有九个字评价,但也要看给出评价的是谁,如果蓝玉说朱成之才在他之上。

    朱元璋反倒是觉得,蓝玉在给他自己脸上贴金。

    可是现在。

    评价的人可是刘伯温,在朱元璋心目中,大明唯二最有才华的人之一!

    还有一人,是李善长。

    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哦不,他没有乡可归,是在应天的李府养老。

    已经不过问朝事。

    “那小兔崽子,倒是能解决没钱的问题。”

    朱元璋突然伸手握向黄龙腰带,之前打朱棣的手感不错。

    啥时候能抽一顿朱成,也是老朱的愿望了。

    “刘基,你不知道吧,浙东那片地界,已经有半数土地,全部都落入康王手中。”

    “他目前就算不是大明最有钱的人,也差之不多。”

    朱元璋咬紧牙关,声音好像从牙缝中挤出来。

    他爹穷的叮当乱响,儿子接近大明首富,这特么上哪说理去??

    “这么……有才华。”

    刘基听到朱成的‘丰功伟绩’,脸上的皱纹动了动,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也比不上刘基你。”

    朱元璋摆了摆手。

    “我儿朱成曾预言,三晋之地会发生一场旱灾,说是卜算而来,所以我才让你也算上一番,想来也是朱成算错了。”

    “嗯。”

    刘伯温心中涌现出一抹迟疑,三晋之地有旱灾,是朱成说的?

    可他夜观天象,真的没有灾害征兆……

    今晚回去再看看。

    “刘基,我三人休息一番,将要去康王府,你去不去?”

    朱元璋问询道。

    刘基年纪太大,朱元璋也只能询问他。

    “臣身体抱恙,如果现在去,尚可同行,等下可能要早歇息,请陛下恕臣之。”

    刘伯温一躬到底。

    “那就算了,有机会再说,我三人昨晚都没睡,精神有欠。”

    朱元璋有些惋惜。

    老朱真心期待,刘伯温和朱成见面的场景,不过刘伯温的身体,也不是随便能折腾。

    刘伯温离开。

    朱元璋三人,在宫里睡了一小会,下午的时候,启程前往康王府。

    ……

    康王府。

    不知是不是错觉,总感觉原本清冷的康王府,变得有些热闹。

    之前来的几次,除了茉莉和百合。

    很少见到其余仆役。

    但是现在的康王府,丫鬟、佣人的数量明显增多,一个个忙忙碌碌,似乎在准备什么。

    在一位佣人的引路下。

    朱元璋三人来到康王府后院,朱成正在研究土豆,倒也不妨碍和三人见面。

    “你们怎么又来了?”

    朱成有些嫌弃。

    这几个老头子,天天不务正业,商贾不知道赚钱,对天下大事那么敏感。

    ——迟早破产!!

    “呵呵,这不是有些事嘛。”

    朱元璋搓了搓手。

    他这大明天子,也有被人嫌弃的那天啊,可偏偏老朱还没办法。

    “康王殿下,你这府上比起以前热闹许多,是不是有什么是?”

    老朱颇为好奇。

    康王不摆烂啦?

    “不告诉你们。”

    朱成咧嘴一笑。

    “切。”

    老朱微微翻起白眼。

    不告诉就不告诉吧,反正有锦衣卫,有啥动作能逃得出他眼睛?

    “今天啥事?”

    朱成一边动手刨土,一边背对着朱元璋三人说话,完全没有身为亲王的高贵和扭捏,让朱元璋颇为欣喜。

    “挣钱呐,我想问问康王殿下,怎么样能挣钱,挣大钱!!”

    朱元璋由衷的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成刨土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转过身,一脸震撼的看着老朱。

    “怎么了吗?”

    老朱有些心虚,不知道是不是哪里暴露了。

    随后转念一想。

    如果暴露了,那应该是朱成心虚才对!

    “老赵!”

    朱成三步并做两步,抓起朱元璋的手,脸色浮现欣慰的表情。

    “你终于想起来,你是个商贾了!”

第三十章冰沙的收益

    “哎呀呀。”

    朱成上下打量着朱元璋,似乎要重新认识他一遍。

    “你这老头子,成天往我这跑,问七七八八的事情,我还以为你是朝廷里某个大官,来我这套话的呢。”

    老朱三人脸色都变了变,不过掩饰的很好,没有被朱成看到。

    不过朱成既然这样说。

    说明他现在已经相信三人的商贾身份,老朱三人心中也就不再担心啦。

    “说到赚钱,感觉殿下的眼睛都亮了。”

    蓝玉打趣道。

    “没错,我这个人啊,最喜欢钱了,尤其是从朝廷得来的钱。”

    朱成笑嘻嘻,实话实说。

    老朱表情陡然变得僵硬,徐达也讪笑起来,估计整个大明,也就只有朱成能在朱元璋面前说出这句话,还不被处死。

    “咳咳,康王殿下,可否给我等出几个赚钱的路子?”

    徐达轻咳两声,赶紧将话题转移走。

    他觉得自己能陪老朱一起来,真的是上天赐予他的福气,任由朱成肆无忌惮的胡说,哪天徐府被牵连的夷三族,徐达都不知道咋回事!

    徐达在边上,多少能拦着点。

    “赚钱的路子,嗯……冰沙的事情,你们有盯着么?”

    朱成微微沉吟,侧着头问道。

    “呃……”

    这一问,让朱元璋三人都哑口无言了,三人地位最差的蓝玉,都是个凉国公,负责北征之事。

    更别提徐达、朱元璋。

    那都是事务缠身。

    谁顾得上冰沙啊。

    “这么大的事情不盯着,还问我赚钱的路子,你们这……”

    朱成摇了摇头,颇有些无语。

    这三个老爷子还是有病,口口声声说要赚钱,结果那么大的摊子不管。

    ……倒也不是不管吧。

    朱成得知,运转的都还算正常,三人只是不盯着账,‘想赚钱,又不看自己赚了多少’。

    “咳咳,这点小钱无需在意,我等想问问康王,有没有大生意。”

    朱元璋掩饰尴尬的咳嗽两声。

    “小钱!?”

    朱成瞠目结舌,瞥了朱元璋一眼,心中的无语更胜一筹。

    “难不成,很多?”

    朱元璋质疑道。

    不过是几文钱的小生意而已,能挣多少钱?

    从冰沙开始在应天府售卖,到现在不过半月而已,一杯几文钱不等。

    撑死赚个几百两吧。

    1500文钱=1两银子,几十两都是老朱心目中不可能达到的数字。

    “百合,百合把账目拿过来,让我过目一下。”

    朱成招呼道。

    不一会。

    百合捧着账本来到朱成面前,将账本递给朱成,随后福了福身,告退离开。

    朱元璋这才觉得,康王府一定有事。

    茉莉和百合俩丫鬟,平时都是侍奉在左右,哪有这么着急就告退离开。

    只是朱成现在不说,朱元璋也没法问。

    “还行。”

    朱成点了点头,对账本的数目颇感满意,随后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拿起账本。

    微微一撇。

    脸上的不在意便是僵硬住,随后逐渐被错愕所取代。

    这……

    账本上的数字,是真实存在的吗!?

    蓝玉和徐达也满心好奇。

    从朱元璋身后凑过脑袋,悄悄看着账本的内容,随后两人也呆滞住。

    “真有这么多!?”

    徐达和蓝玉不约而同的喃喃自语。

    短短半个月。

    冰沙的销售额竟然达到63000……两,没错,不是63000文。

    而是63000两雪花银!!

    “妈的!”

    朱元璋失声的骂了一句,将心中的震撼宣泄出来。

    区区2铜板的沙冰,在半个月期间,竟然卖出6.3万两白银。

    当初让朱成查办的贪腐案。

    180名官员牵连其中。

    涉案银钱不过220万两,冰沙在应天售卖半个月,竟然就赚到6.3万两白银!?

    老朱突然替那些贪腐官员感到不值。

    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贪腐,180人几年才搞到220万,不如在应天大街上卖冰沙。

    就……

    挺离谱的。

    “老赵,往前翻翻看。”

    徐达小声说道。

    他想看看过程,这6.3万两白银,到底是怎么赚来的,这数字,用2-3文钱去赚,恐怕全应天的人来买单,都卖不出这么多杯!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也是非常好奇,这冰沙到底是怎么在应天一地,半月卖出6.3万两白银!

    ——账本是简略的,并没有将每一杯冰沙的售卖记录在案,而是没一个地点,当天的售卖额进行统计。

    数量最大的,就是2文XN。

    占据冰沙售卖的绝大部分。

    但还有5文……8文……1两……甚至5两一杯,当然,5两一杯的冰沙,一共也没卖出去几杯。

    都是最近几天的成交。

    “康王殿下,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你们都没看,我给你们的那份运营指南么?”

    朱成一脸古怪的看着老朱三人。

    “我们信任康王殿下,所以直接让手下按照康王殿下的要求进行运营,没有多过问。”

    朱元璋面不改色的说道。

    高情商:信任康王。

    低情商:单纯的懒。

    “很简单嘛,以低廉的价格拓宽冰沙销路,待风靡应天之后,在割公子哥的韭菜。”

    朱成耸了耸肩。

    策略很简单,先用2文1杯的冰沙,在应天打出名气,这并非难事。

    春末时期,有冰诶。

    别说2文。

    就算20文,也有的是人愿意尝鲜!

    当冰沙的存在,传到各大府的少爷耳中,再推出各种各样新奇的冰沙。

    混合果汁、加坚果碎、特殊造型、季节限定、数量限定。

    对于公子哥们而言。

    5两银子一杯的冰沙,虽然贵,但也并非不能接受,而且和平民一样,食用2文钱的冰沙。

    他们觉得掉价呀。

    攀比的心一旦升起来,几两银子的贵族冰沙根本不愁卖。

    别看5两银子的冰沙只卖出去几个。

    但1两银子、2两银子的冰沙,销量可并不少,一杯1两银子的冰沙。

    可就等于750杯纯冰!!

    从一开始。

    朱成在冰沙售卖的策略上,就是薄利多销的同时,去噶公子哥们的韭菜。

    两头吃,两头都要干净!!

    “一个月……12万两,一年140万两,如果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

    朱元璋喃喃自语。

    他惊悚的发现,丈量天下的钱,好像特么的够了!!

    丈量天下虽然需要不少的钱,但并非一次性给足,如果冰沙能稳定运营下去。

    光是冰沙,就能满足丈量天下的所有消耗!!

    简直是离谱。

    明明是老朱连看都不愿意看的小项目,其中蕴含的能量竟然这么大。

    “可不能这么算。”

    朱成赶紧一摆手,打住老朱的念头。

    “现在是春末,加上炼钢厂在应天,应天的公子哥们也最多,所以冰沙销量大。”

    “在别的州府,效果绝对没有这么好。”

    “而且秋冬两季,冰沙的销量也会大打折扣,就算是应天,估计都卖不出去几两银子。”

    “还有运营成本,工资不发?商铺租金不给?商水不缴?”

    听到朱成所言,老朱的一颗心顿时冷却下来。

    是啊。

    想要依靠冰沙直接满足丈量天下需要的钱款,果然还是奢望啊。

    “粗略估计,在春末秋初这4个月里,应天这边的纯利润能到40万两左右,如果在应天周围的商路也拓宽,保守估计,应该能到80万两。”

    徐达摸着下巴,心神飞速运转,计算出大概的结果。

    “一个月,20万两,持续4个月,还可以了。”

    徐达看向老朱。

    他这句话,是说给老朱听的,在有冰沙帮助的情况下,丈量天下的政令已经勉强能够启动。

    春末秋初这段时间,完全不需要担心资金断裂!

    “嗯……”

    老朱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至于如何解决后续的资金问题……肯定能找到办法。

    攒够所有钱款,然后在启动丈量天下的政令,无疑是低效且愚蠢的选择。

    能满足4个月开支。

    已经是好的开局了。

    “老徐啊,你是这几个人里最靠谱的,你们多和老徐学学,生意人这脑筋,就是转得快。”

    朱成赞许的对徐达竖起大拇指。

    这运算速度,以及对周围地缘消费力的把控,就算是朱成也得竖起大拇指。

    “不过,我得提醒你们一句。”

    朱成突然板起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作者:日月行空所写的《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为转载作品,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介绍:
幕僚:“大人,此次案件抄家220万两白银,给皇上报200万两,咱们留20万?”
朱标:“那怎么行?太多了!给老朱2两万,剩下的咱们留着!”
幕僚:……
大舅哥:妹夫,这艘战船造价三千两,咱们给上面报价三万两?
朱标:你脑子有病吗,三千的东西,你报三万?给我报三千万两!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