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文阅读

作者:日月行空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朱成谈细菌

    康王府。

    朱元璋来的次数已经不少,有些家丁对朱元璋都已经眼熟。

    尤其是有徐妙锦在,叮嘱过对待朱元璋等人得客客气气。

    于是在简单的通报之后。

    朱元璋三人便是被请进后院,此时的朱成,还在钓鱼。

    听脚步声,外加有下人禀告,朱成不用回头也知道,来的人是朱元璋三人。

    “老赵,身体恢复的不错啊,谢就免啦,谁让咱们是合作伙伴呢。”

    朱成看着浮漂。

    “至于你的家产,找你儿子继承去,可别认错了,我爹是皇帝,你想当我干爹,都得掉脑袋。”

    朱元璋:……

    朱元璋脸色阴沉,以往他还会和朱成调皮两句,但是现在,不问清心中的郁结,朱元璋怕是没有心情调笑。

    此时。

    整个后花园里最着急的人是徐达,蓝玉看出殡不嫌殡大。

    徐达不一样。

    朱成和徐达有姻亲关系,退一万步说,万一朱成夷三族,那徐达也得倒霉!

    他就算拼的暴露身份,现在也想给朱成传递一些信号。

    但是朱成在钓鱼。

    根本就没往徐达的方向看,属实让徐达白对着空气挤眉弄眼了。

    “康王殿下一身医术高超啊。”

    朱元璋眯着眼睛。

    但凡朱成转过头,看一眼朱元璋,都能知道有些不对劲。

    可是……

    他没有。

    “还行。”

    朱成边钓鱼边回答。

    “只是不知道,康王殿下从何时起,掌握的这番神鬼莫测的医术?”

    朱元璋直接抛出问题。

    “时间?”

    朱成明显一怔,微微回忆后回答道。

    “应该是第二批流民刚到的时候吧,大概是一两周前?”

    “……”

    朱元璋眯起眼睛。

    他在思考。

    ——不可能有人给朱成通风报信,朱成现在又还不知道他身份,所以朱成所说的时间,大概率可是。

    但是。

    一个人真的能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掌握超凡入圣的医术?

    朱元璋还是不信。

    “康王殿下,可莫要将我当成三岁孩童,你的医术在汉中府百姓看来,已经超凡入圣,那些人俸你为当代医圣。”

    “如此医术,一周就能得到?”

    “呵呵……”

    朱成咧嘴一笑,双手一提,将空勾提起,又捏了一团饵料,挂在鱼钩上。

    “其实我啊,一点医术都没有。”

    “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反驳。

    “别着急,听我慢慢说,所谓医术,可不光是治病救人,望闻问切、各种经验,对疾病的判断等等,都隶属于医术的范畴。”

    “而这些,我全都不会,我只知道怎么救人,而且局限性还非常大。”

    ——抗生素能治疗过半疾病。

    但这也意味着。

    有一半的疾病,抗生素望尘莫及。

    “什么意思?”

    朱元璋大感意外。

    朱成说的这些话,朱元璋并不明白,云山雾罩,不明所以。

    “你们说,为什么人被毒虫蛇鼠咬伤,就可能罹患斑疹风寒呢?”

    “额……”

    朱元璋三人哑然,他们自然不知道答案。

    “是细菌!”

    “你们可以理解成,一种非常微小、小到看不见的虫子。”

    “带有斑疹风寒病菌的老鼠,咬破人的身体,斑疹风寒病菌就会侵入身体,那么那个人,就会得病,得病之后,他的身体充满斑疹风寒病菌,他的咳嗽、呕吐,都会让病菌在周围爆发。”

    “得病,就是病菌作怪。”

    “痊愈,就是身体内将病菌灭杀掉。”

    说到这里,朱成停顿少倾,给朱元璋三人足够的时间理解什么是病菌。

    饶是给了足足一刻钟时间。

    再几度追问下。

    朱元璋三人才接受这超前的观念——许多疾病,是由于治病细菌感染身体。

    “所谓的中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是哪种病,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人体战胜病菌,关键在于帮助人体!”

    “药汤,多是辅助。”

    “但我不同,我给你吃的青霉素,是一种专杀细菌的药物!”

    “它不是辅助人体,而是直接灭杀进入身体的细菌。”

    “而且对于多种细菌,抗生素都有效。”

    “我呢。”

    “对于医术一窍不通,望闻问切都不太懂,也不知道各种草药的药效。”

    “但是……我研究出一种,可以灭杀治病细菌的药物。”

    “只要是细菌致病,那么服用抗生素,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明白了么?”

    听到朱成解释,朱元璋三人才是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什么叫做‘只会治病,但是不懂医术’。

    原来是朱成,弄出来一种专杀细菌的药物啊!!

    那他的确可以不懂疾病。

    反正所有病。

    先上抗生素再说。

    “也就是说,任何人拥有那个……抗生素,对吧,就可以治病,而且是相当多种类的病?”

    朱元璋重复确认。

    “对,我曾经和母后见过一面,如果当时有抗生素,我就可以尝试治疗母后。”

    “这段时间虽然有抗生素,但是旱灾处于关键时期,我也不能离开,时时刻刻想着何时能回应天,治疗母后。”

    朱成放下鱼竿,打了个响指,然后转过身,有些皱紧眉头的看向朱元璋。

    “老赵啊,我让你不谢我,你就真不谢啊,而且怎么一直在盘问我?”

    “之前问问题,你可都是客客气气。”

    听到朱成所言。

    朱元璋内心愧疚难耐。

    ——多好的孩子,饶是灾情绕身,还念叨着马皇后。

    自己错怪他啦。

    还真是这几天弄出来的奇怪东西,还真就不是什么医术。

    而是特殊的药物。

    “对不起,康王殿下,我这不是大病初愈,稍微有点昏头么。”

    朱元璋赶紧赔笑。

    这波啊,这波是他的不是,态度还是得有。

    “不过康王殿下,虽然你自诩不会医术,但是你真的称得上当代医圣,圣人啊!!”

    朱元璋转移走话题。

    “有这神药在,就算不会医术的人,也能自己处理疾病,反正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吃一粒抗生素呗。”

    “简直让普通郎中失业。”

    “让百姓自己能给自己看病!!”

    朱元璋心中想着,是不是应该昭告天下,册封朱成为医圣人。

    嗯……

    合情合理!!

    而且在大明,圣人不光是一个头衔,更是一种荣耀。

    文圣人朱熹受到所有文人尊重。

    德高望重。

    对于朝堂甚至都有一些些辐射力,朱元璋也曾经想方设法,和朱熹攀攀亲戚。

    但是朱熹直接拒绝。

    对于继承孔子的儒学大圣,朱元璋还偏偏没有办法,还好朱熹平日里不会和朱元璋作对,否则还真会让朱元璋头痛。

    现在好啦。

    他朱家,自己出圣人啦。

    医圣!!

    鼓捣出抗生素,当世医圣不过分吧!!

第九十二章 石见银山

    朱成还不知道。

    自己已经被朱元璋惦记上,用来给老朱家充排面,不过就算知道,朱成大概也不会反感。

    在大明。

    圣人头衔,有时候比实打实官职还厉害;成为一代圣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远比藩王更吃香。

    番王很难让人尊敬。

    但是圣人……

    却是所有百姓都为之仰慕、尊敬的存在,有着聚拢人心的力量。

    “启禀殿下,应天府奏折。”

    就在朱成还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女副官走了进来,打断谈话。

    属实让朱元璋松了口气。

    哎呀。

    冤枉朱成什么的,日后再想补偿吧!!

    大不了身份摊牌后。

    少打朱成两鞭子嘛!

    等等……

    朱元璋突然察觉到,他好像忽略了什么事情。

    特么的。

    朱成从第二批流民来到时,就研究出抗生素,那岂不是说明,朱成对付瘟疫早已经是胸有成竹,那还向应天请求什么支援?

    贪,贪贪贪!!

    朱元璋咬紧牙关。

    ——哎呦。

    这朱成,真是让朱元璋又爱又恨,朱成的能力绝对无话可说。

    可是他怎么手不干净呢???

    非要搞点事!!

    弄出个抗生素,本来是大大的功劳,但偏偏朱成就要贪污点银钱。

    朱元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好。

    “五十万两白银,还有大量中草药,这么痛快的就平批下来了?”

    朱成读了下奏折,兴奋的拍起手掌,爽朗的大小。

    “哈哈哈!!”

    当然。

    倒不是因为50万两白银笑,区区50万两白银,对于现在的朱成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而是系统奖励。

    【叮——】

    【恭喜宿主完成贪污,钱款50万两,用于瘟疫的草药若干,连用于稳定瘟疫的救命钱也贪污,本系统都不敢想象宿主到底有多邪恶!!】

    【还请加大力度。】

    【发放奖励:外科医学相关知识,身体素质综合提升,提升至各项国家级运动员水准。】

    随着机械的声音落罢,朱成只感觉自己体内充满力量。

    可以呀。

    当时系统说,完成贪污就能获得各种奖励,甚至连修仙法诀都有。

    朱成连续得到许多现世的东西,都忘记这系统,还有很多魔幻的玩意。

    直接提升身体素质。

    非常好!!

    ——这正是朱成所希望的,日后如果有机会,不免上战场打仗。

    朱成吃喝不缺,营养充分,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大明百姓。

    但却也没有系统的锻炼过身体。

    比起名将,肯定有差距。

    现在得到增幅,相当于速度、力量、柔韧性,都达到国家级运动员水准。

    这些超强的素质,综合在一个人,朱成都不敢想象自己有多强!!

    外科医学相关知识也很关键。

    正巧。

    抗生素不能覆盖的疾病,有很多和外科相关,现在朱成掌握外科相关医学知识,相当于补齐短板。

    更加符合‘医圣’的名头。

    当然。

    现在朱成还不知道,他可能马上就成为一代圣人。

    “……”

    朱元璋看着朱成兴奋的样子,嘴角不住的抽搐,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

    贪污就那么快乐??

    就非得从朝廷处弄点钱出来?

    什么癖好!

    朱元璋只觉得自己刚才的愧疚完全多余,他为什么会对这个擅长在自己雷区中蹦迪的儿子心生愧疚!!

    “还好啊,老赵,你身体康复了。”

    朱成被系统奖励冲散刚才朱元璋的‘不敬’,开口说道。

    “嗯?康王殿下何出此言?”

    朱元璋意识到朱成话里有话。

    “旱灾之事,基本已经尘埃落定,所有可能发生的变数,全都发生了一遍,再难节外生枝。”

    朱成咧嘴一笑,不知是嘲笑命运不公,还是嘲笑某位躲藏在幕后之人。

    “还有两周左右时间,就到了夏收时节,只要夏粮一收,粮食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是时候,回应天府了。”

    “你的身体要是还未康复,就只能我一个人回应天咯。”

    “带着你来,不带你走,有些不合适。”

    朱成耸了耸肩。

    “回应天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

    的确。

    离开应天已经有一段时间,让两位皇子监理朝政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不在应天,大臣都不敢放离皇宫。

    而且……

    朝中还有一大祸患,等着朱元璋处理。

    “不知康王殿下准备何时动身?我等也有个准备。”

    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一周之内,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准备,尤其是钢铁战舰,我得最后核对工序、设计,钢铁战舰的制造绝对不能出现纰漏!!”

    朱成眯起眼睛。

    “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银子?”

    朱元璋不解的问了一句。

    “对,在岛国有一片巨大的银矿——石见银山,其蕴含的白银,比目前大明的总储备还要多!”

    朱成眯起眼睛。

    说起战舰。

    他最惦记的就是石见银山,战舰下水的第一程,朱成就打算去岛国溜达一圈。

    “可是,岛国不是不征之国吗?”

    朱元璋皱眉。

    他可是明确下达过命令,包括岛国在内的15个国家,不得恣意征讨。

    朱成难道连他说的话,都不放在眼中?

    “啧。”

    朱成摸着下巴,轻轻咂嘴。

    “其实吧,所谓的不征之国,是朝贡体系以及海禁政策的延伸。”

    “只要各国年年朝贡,岁岁称臣,就不掀起争端;而且发生争端,大明海军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可是现在不同。”

    “一旦钢铁战舰修建完毕,大明将无惧任何海上敌人。”

    “有着横扫一切的能力,还什么征不征?”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强则普天之下。”

    “对于我大明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说的好!!”

    还不等朱元璋回应,听到话语的蓝玉热血沸腾,猛地一拍手,表示赞同。

    朱元璋微微瞥了蓝玉一眼。

    蓝玉才悻悻收回兴奋。

    不过朱元璋也被朱成的话语所感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何等的霸气!

    开疆裂土,才是一代雄主应有的作为!

    而且朱成所说的石见银山,朱元璋也有点眼馋,区区一个岛国。

    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竟然比大明的总储量还多,实在太过分!

第九十三章 胡惟庸的大喜大悲

    “况且老赵你不会觉得,在大明沿海作乱的倭寇,和岛国没关系吧?”

    朱成突然眯起眼睛,冷笑几声。

    “倭寇,不主要是元朝余孽吗?”

    朱元璋反驳道。

    “对。”

    朱成打了个响指,对于朱元璋的判断给予肯定,倭寇指的是海上的元朝余孽。

    “但是你觉得,那些倭寇没有地面根据地么,如果有地面根据地,那么会是哪里?”

    “难道说……”

    朱元璋瞳孔微缩。

    他还真未想到,竟然有这种可能,岛国竟然和倭寇有联系?

    “岛国有一个特点——畏威而不怀德,只要你能将他们干翻,那么你在他们眼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如果你想跟他们讲道理,用忠孝节悌礼义廉耻来感化他们,就算一辈子也不可能。”

    朱成冷笑。

    岛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朱成比任何人都清楚,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强军碾压。

    而现在。

    机会就在眼前,只等钢铁战舰完成,大明的舰队就可以纵横海上。

    “那岛国的确应该处理。”

    朱元璋点了点头。

    “得了,真要动岛国,还得请示我父皇,咱们在这聊得这么起劲,万一我父皇就是维护岛国,我也没办法。”

    朱成耸了耸肩,摊开手。

    “不过我相信,父皇足够开明,而且野心也足够大。”

    “石见银山,他会很感兴趣。”

    朱元璋:没错,我的确很感兴趣。

    “那就不打扰康王殿下了。”

    朱元璋告退离开。

    这倒是让朱成,乃至蓝玉和徐达非常奇怪,往往朱元璋和朱成相处,都得蹭顿饭。

    眼看到饭点,朱元璋竟然如此果断的离开,难道有什么事情?

    没错。

    朱元璋心中还真有事情。

    回到驿站。

    朱元璋立刻亲笔写信,将自己感染斑疹伤寒,然后被朱成治愈,外加整个汉中的瘟疫都被朱成控制住的事情反馈给应天府。

    命令册封朱成为医圣。

    册封圣人。

    对于老朱的重要程度,堪比抓住那名在应天意欲谋反的歹人。

    那可是圣人,老朱家出圣人啦!!

    这封书信。

    朱元璋用最高规格的加急,力求在最短段时间送到应天府。

    ……

    一天后。

    应天府,朝堂。

    “两位殿下,陛下的加急书信还请过目。”

    锦衣卫将朱元璋的亲笔书写交给朱棣和朱棡,然后退下。

    拿到书信后。

    朱棣和朱棡的心情非常忐忑,瘟疫在前,后面传来的消息,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而且又是加急……

    加急,那说明又有坏事发生呗。

    内心再忐忑,书信还是得拆。

    朱棣拆开书信后。

    撇了前两行。

    整个人脚底一软,差点跌倒,勉强稳住身形,这一幕,顿时让文武百官心中一沉。

    ——这得是多么恶劣的坏事,才能让一直以来表现刚毅的朱棣露出如此反应?

    “四弟?”

    朱棡赶紧搀扶住朱棣。

    “发生什么?”

    “……”

    朱棣没有说话,颤颤巍巍的将手中的信函递过去,被朱棡拿在手中。

    朱棡下意识的读道。

    “朕在汉中府,体察民情,不慎感染斑疹风寒……啊!?”

    朱棡读到内容,更是夸张,整个人摔倒在地上。

    “父皇在汉中,不行罹患斑疹风寒,这可怎么办啊?”

    “汉中府没有太医,谁能给父皇治病,这斑疹风寒又格外厉害,怎么会……”

    朱棡失神的自言自语。

    一众大臣也都不由得错愕,少数人竟然嚎啕痛哭起来。

    朱元璋是大明的心脏。

    朱元璋不能出问题啊!!!

    就算是最想在土地改革、税收改革中保全自身的官员,也不会希望朱元璋崩殂。

    唯独胡惟庸例外。

    听到这一消息后,胡惟庸登时一怔,足足半分钟,都不敢相信这消息的真实性。

    诶?

    朱元璋罹患斑疹风寒,这斑疹风寒的致死率又那么高。

    万一朱元璋死在汉中。

    这不比让流民堵在应天府城外更能让大明混乱,简直是意外之喜。

    朱棡拿着书信不知所措,整个人魂游天外。

    “后面,书信的后面呢?”

    朱棡还是没有回话。

    朱棣直接从朱棡手中抢过来书信,继续往下看,当看到后半内容后,朱棣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相当精彩。

    ——言语难以形容。

    “燕王殿下,陛下,陛下他到底怎么了呀……”

    胡惟庸装作悲恸,实则迫不及待的追问。

    在他眼中。

    这份加急书信,怎么着也得给朱元璋报个病危!

    说不定下一封书信……

    嗯。

    应该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了。

    “父皇现在已经痊愈了,十三弟给父皇用了一种特殊的药,还将那种药物溶于水,制作成圣水给全城人服用,所谓的斑疹风寒在汉中府根本就没有任何死伤。”

    “现在汉中府的百姓,都称赞十三弟是圣人,父皇也决定,昭告天下,封十三弟为医圣,理由是挽救汉中府百姓和城外灾民,让两百多万人存活于眼中的瘟疫之下!!”

    “真是太好了,原来是这封信函加急,是大喜事啊!!”

    朱棣只感觉浑身轻松。

    哦……

    悲报看多了,看到书信都觉得是坏消息,加急书信虽然多是坏事。

    但也有大捷。

    只是众人都不觉得,大捷会发生在汉中府而已。

    “什么!?”

    听到朱棣说完书信的全部内容,胡惟庸只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跌坐在朝堂上。

    脸色苍白如丧考妣。

    他心中只有无尽的怀疑。

    不可能啊!!

    那么厉害的瘟疫,怎么能让朱成控制住,还要封朱成医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来以为,这次瘟疫爆发,流民将彻底控制不住,而且朱元璋还可能直接病死在应天外。

    可是……

    这书信,竟然是大捷,斑疹风寒不是很厉害吗??

    “胡大人,你怎么坐在了地上?”

    朱棡看着事态的胡惟庸,疑惑问道。

    “臣,臣是替陛下高兴,兴奋难耐,所以不慎跌坐。”

    胡惟庸咬紧牙关。

    脸上还非得逼出一丝笑容。

    人生的大起大落,胡惟庸可是体验到了。

    “陛下洪福齐天。”

    “天佑我大明。”

    “呜呜呜……”

    “……”

    群臣格外激动,朱元璋平安、汉中府平安,对于除胡惟庸外所有人而言,都是大喜事。

    群臣虽然希望出点乱子,搁置丈量天下,但是绝对不希望大明根基动摇!

    “康王殿下此举,可奉为医圣,能让几百万人从瘟疫中拯救出来,绝对是值得记录史册的壮举。”

    平时不爱言语的刘伯温喃喃说道。

    “对对对!!”

    “刘丞相所言极是,我等也觉得,应该昭告天下,封康王殿下医圣。”

    “大明出圣,乃是吉兆!”

    “……”

    群臣欢呼。

    胡惟庸,这是隔离在欢呼声之外,仿佛整个世界,都和他隔着不可穿透的屏障。

    “诸位,我身体有些不适,先行离开休息。”

    胡惟庸行尸走肉般的离开大殿。

第九十四章胡惟庸入狱,朱元璋想废相

    胡惟庸一路走到后花园。

    由于大臣不得离开皇宫,那么在皇宫范围里,锦衣卫对大臣的控制则相对较宽松。

    无人跟随。

    来到一处凉亭,这里俨然已经有几人等待。

    一名宫女、一名太监,还有一名披挂玄甲的将领。

    这三位。

    是胡惟庸最后的心腹。

    他胡惟庸。

    只剩下最后一搏的机会!!

    “胡大人,怎样了?”

    那名将领急躁的问道,他是禁军的副统领,名叫海德明,在禁军被锦衣卫接管之后,便是得以空闲。

    而现在。

    胡惟庸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禁军副统领身上,只要他能从锦衣卫手中夺回禁卫军的控制权,然后再控制住武库。

    皇宫就在他胡惟庸的掌控之中!!

    “不妙。”

    胡惟庸沉着脸,回答海德明的问题。

    “就连瘟疫也被那该死的朱成所化解,不知道他到底用的什么办法,现在只有兵行险着这一条路可走”

    “海大人,咱们日后是荣华富贵,还是人头落地,就看这一役了!”

    “嗯。”

    海德明沉声应道。

    他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两位,还请配合海大人行动,倘若事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我许你二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如果失败,大家人头不保!”

    “是。”

    “是,胡大人。”

    宫女和太监连忙应声,纵使有心想要退出,但却也为时已晚。

    ——从最开始取的那一厘一毫,就注定会走到这一条路上。

    “走!!”

    海德明龙行虎步,走出凉亭。

    宫女和太监亦是跟随其后。

    “……”

    胡惟庸则是思考,计算可能发生的情形。

    然而。

    就在下一瞬间,胡惟庸觉得有些不对劲,准确来说,是脚步声消失的太过突兀。

    就好像原地站住一样。

    “不好!!”

    胡惟庸心中大惊,连忙迈出两步,映入眼前的一幕让他气血逆流。

    只见眼前。

    刚刚还和他交谈,勠力同心准备造反的三人,此时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身首异处。

    从三具头颅的眼中,胡惟庸没有看到任何惊讶,没有死前的那种惊讶和惶恐。

    但正因如此,胡惟庸才感到恐惧。

    ——他们死于无形之中。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只有锦衣卫了。

    “胡惟庸,你谋逆证据确凿,锦衣卫令陛下之命,将你收押至昭狱。”

    一道声音从胡惟庸身后响起。

    胡惟庸惊讶的跳起。

    不知什么时候,几名锦衣卫已经出现在他身后,如果他们想要动手,刚刚胡惟庸怕是已经横死当场。

    “……”

    胡惟庸嘴唇嗡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口,最终耷拉着脑袋。

    认命了。

    这名一代权臣、大明开国功臣、膨胀到极点的左丞相,终于锒铛入狱。

    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

    两日后。

    朱元璋得到由锦衣卫发来的密报,读完密报之后,朱元璋合上眼睛。

    沉思良久。

    最终。

    用火折子点燃蜡烛,将那封密报燃烧殆尽。

    大明从此。

    少掉一位左丞相。

    麻烦的事情,也是接踵而至,谁来接替左丞相的位置,实在是个问题。

    当然。

    人选朱元璋心中倒是有不少,可是问题在于,朱元璋并不想要有人再担任丞相。

    在朱元璋看来,丞相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昏庸的皇帝。

    丞相的存在,可以起到辅佐朝政的功效,但对于想法独到的皇帝,丞相反而有号令群臣,和皇帝作对的本领。

    ——丞相本身没有任何责任。

    吏、户、礼、兵、刑、工,加上大大小小地方官员,再加上御史言官。

    所有朝廷功能已经完善。

    朱元璋早就有废除丞相的意图,尤其是胡惟庸,太过膨胀。

    可是……

    废除丞相之后,应该怎么办?

    朱元璋还不太清楚。

    “陛下,康王殿下请您准备,马上就要离开了。”

    就在朱元璋纠结时,徐达走进驿站房门。

    “这么快?”

    朱元璋用手将桌上的灰烬抚干净,让那封密奏的痕迹彻底消散在世界上。

    “嗯,康王殿下说,汉中已经没有事情需要处理,流民相关的事情全部交给内阁就可以。”

    徐达瞥了一眼朱元璋抚掉灰尘的动作,心中微微动了动。

    “内阁?”

    听到一个陌生的词汇,朱元璋皱紧眉头,他敏锐的感觉到,这所谓的内阁,或许会对他现在的困境提供一些些思路。

    “对,康王殿下说,汉中事情太过繁琐,所以让几名幕僚组成内阁,小女徐妙锦为内阁之首,汉中大小事,先由内阁处理,内阁觉得事情重大,再交由康王定夺。”

    徐达说起汉中府内阁状况时,不由得下意识摸了摸鼻子,在他看来,女子管理政务,多少有些不合适。

    说不定朱元璋会怪罪他教女不利。

    但是很显然。

    朱元璋的思路,完全被所谓的内阁吸引住。

    “大小事,先由内阁处理,内阁觉得事情重大,再交由上级定夺……”

    朱元璋喃喃自语,双眼逐渐发亮。

    这是个好思路!!

    内阁不同于一个人,单独的丞相,相权集中,会出现皇权和相权的争夺。

    但是内阁不同。

    一旦人数变多,就会出现不同声音,出现争斗、分化,派系。

    所谓皇帝。

    最喜欢看臣子争斗,两位大臣争斗个两败俱伤,皇帝最终出来调解。

    掌握平衡。

    皇权是永远占据上风!!

    “哎呀!!”

    朱元璋抚掌大叹。

    如果用内阁来代替丞相,那自己的工作量也不会骤然增多,还能让自己更加稳固的把持朝纲。

    简直是绝妙。

    “陛下?”

    徐达不知道朱元璋在兴奋什么,有些疑惑的问道。

    “没事,走,咱们和康王回应天府吧,路上咱可要好好问问,那内阁到底是如何运转。”

    朱元璋摩拳擦掌,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问清楚。

    如何用内阁。

    来替代丞相。

第九十五章朱成:内阁不行,想舒服还得是军机处

    治家、治一地、治国,多多少少都有些互通的地方,从朱成治理汉中的种种举措。

    朱元璋理解到不少东西。

    稍微准备之后。

    朱元璋三人离开驿站,来到康王府。

    “来的挺快啊。”

    朱成摆手招呼朱元璋三人。

    “那可不,怎么能让康王殿下久等?”

    朱元璋咧嘴一笑。

    实际上。

    老朱是迫不及待的询问,那关于内阁的种种问题。

    还是两辆马车。

    朱成和朱元璋三人坐一辆,茉莉、百合坐一辆,本来决定来应天的徐妙锦,由于朱成回来,见过几面,抚慰相思,又因汉中还有灾民需要处理。

    便也就继续留在汉中。

    马车上。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康王殿下,咱听说汉中府有一个内阁制度,能和我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么?”

    朱成对于‘老赵’的好奇心已经习惯。

    索性路上无聊,有些聊的终究是好事。

    “很简单,就是找一帮人,帮我处理事情,但记住,一定得是一帮人,如果是一个人,则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反倒会威胁自己。”

    朱成随着马车摇晃着身体,侃侃而谈。

    光是这一点。

    朱元璋就非常同意,相权对于皇权来说,是极大的威胁,过度集中的权力,如果是集中在别人身上,那绝对给自己找麻烦。

    “别的呢?”

    朱元璋像是一个好奇的小学生,求知欲爆棚的问道。

    “没了啊。”

    朱成一摊手,耸了耸肩。

    “小事内阁处理,内阁觉得是大事,有我亲自处理,我有什么问题,也会询问内阁意见,减少自己的思维量。”

    “呃……”

    朱元璋闻言,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诚然,内阁是个好东西。

    但是比起朱成之前的真知灼见。

    内阁有点小儿科。

    不够亮眼。

    而且还有问题,一旦内阁中出现绝对强势的存在,让内阁拧成一股绳。

    那处理起来,岂不是比单独一个丞相更困难?

    朱元璋想的不无道理。

    实际上后世的严嵩,就是典型的例子,内阁首辅严嵩,地位之高,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丞相。

    ——最有名的权臣之一!

    “当然,这就是小打小闹而已,如果从治国的范畴而言,内阁还是有一定问题。”

    朱成摸着下巴,并未压低声音的自言自语。

    他也在思考。

    内阁制度,其实并不光光在大明存在,某日不落帝国也是内阁制度。

    很显然。

    经过某一阶段后,日不落帝国内阁权力猛然扩张,甚至让皇权都变成吉祥物。

    站在亲王的角度,朱成可并不希望皇权衰落。

    “愿闻其详!!”

    朱元璋两眼冒光,身体都往朱成的方向倾了许多。

    “说到辅佐政务,还能让掌权者开心,想起的机构肯定是大名鼎鼎军机处啊。”

    朱成猛地一拍手。

    “大名鼎鼎的……军机处?”

    朱元璋狐疑。

    他咋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军机处,难道是某番邦外国的行政机构?

    嗯……

    朱元璋心中的想法还真没错。

    几百年后。

    建州女真入关,掌控京城之后,就会建立军机处这样一个行政机构来辅佐掌权者。

    “康王殿下,多给咱讲讲这军机处呗?”

    朱元璋兴致盎然的问道。

    “军机处的本质,和内阁一模一样,由军机大臣领衔,在几名辅臣的协助下,帮助朝廷处理政务。”

    朱成说道。

    “但是军机处无品无衔,从属于皇权,军机大臣的权力由皇帝赋予。”

    “未记载在国策律法之中。”

    “嗯?”

    朱元璋听着一头雾水,和内阁职能几乎一样,光是无品无衔,就能产生质变吗?

    “当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无品无衔,老赵啊,我问你一个问题,虽然对于你而言有些遥远,但尝试着回答一下——朝廷重臣,为何地位都在皇帝之下,却敢反驳皇帝。”

    “尤其是户部。”

    “为何皇帝要支取银钱的时候,无论如何,户部总要反驳一下,这种反驳,似乎是例行性质。”

    朱元璋内心翻起白眼:这事离我不远。

    吐槽完之后。

    朱元璋也开始思考起来朱成的问题,为何朝中的臣子胆敢顶撞皇帝。

    “应该是各司其职吧。”

    朱元璋给出自己的答案。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会让其余官员为难,世上难得两全法,为达成某个目的,让某个部门为难,部门官员就会谏言阻拦。”

    “差不多。”

    朱成点了点头。

    “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官员,有其负责的东西,而这个‘负责的东西’,是由大明律所制定,就算是皇帝,也不得尊重大明律。”

    “有大明律背书,所以官员胆敢质疑皇帝。”

    “那换个角度来说,将户部侍郎的权责从大明律中抹除,然后由皇帝任命某人负责管控国库,你猜猜皇帝有命令,新户部侍郎,可敢有一丝一毫的忤逆?”

    朱成咧嘴一笑。

    ——这就是内阁制度和军机处制度的本质区别。

    为谁负责。

    “嘶——”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三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真按朱成所说,让户部侍郎没有律法的定义,而是由朱元璋指派人来担任。

    很显然。

    新户部侍郎不会反驳朱元璋任何提议,毕竟他是对朱元璋负责。

    支撑他担任户部尚书位置的并非是律法。

    而是朱元璋。

    “明白了吧?”

    朱成咧嘴一笑。

    朱元璋三人简直不能更明白,军机处不由律法规定品级、官阶。

    而是由皇帝授予权限。

    得皇帝喜悦时,军机处可以总揽朝纲,所有奏折全部由军机处批阅。

    力压群臣,集六部功能于一身。

    但是……

    这些权力,是依附于皇帝的,皇帝说军机处合法,那军机处就合法。

    可倘若皇帝收回赋予军机处的权柄,那军机处就将一文不值。

    这也是为何嘉庆上台就能轻松处理掉和珅。

    和珅不是权臣么?

    肯定是!

    纵观历史,权臣前5名必有和珅,可还是被嘉庆处理的轻轻松松。

    ——三尺白绫,结束一声。

    反观同样是嘉字辈的嘉靖。

    搬到严嵩。

    费嘉靖多大的力气。

    这就是内阁和军机处的不同,得益于此,军机处对于掌权者,那是百依百顺。

    不敢产生丝毫忤逆的念头!

    至于完全的顺从……

    是不是好事?

第九十六章 朱成:奖励只要不是大明宝钞就行

    也不能一概而论。

    看似更加严谨内阁制度出过严嵩;成为皇帝玩物的军机处制度下迎来过康乾盛世。

    只能说。

    不同的制度,适合不同的皇帝,越是想要大展拳脚,放手去做的皇帝。

    越需要权利集中。

    像是朱元璋。

    废相。

    权利集中的第一步。

    那么第二步。

    如果让朱元璋从内阁和军机处中选择其一,朱元璋还是会选择后者。

    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朝廷中拥有更大权力,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情。

    “好好好。”

    朱元璋连到三个‘好’字,脸上堆满笑容,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和朱成谈笑之间解决掉,心中喜悦也是理所应当。

    坐在同一马车里的蓝玉和徐达对视一眼,心中的惊骇自然不言而喻。

    朱元璋可不是普通人,他对军机处表现出如此的热络。

    那说明……

    不能多想,不能多想。

    徐达和蓝玉连连告诉自己,有些时候,知道太多事情并不好。

    同时。

    徐达和蓝玉也是看向朱成,眼中有着一丝郑重的神色。

    这位洪武皇帝,似乎有些过于器重朱成。

    竟然连朝廷改制的事情,都隐晦的询问朱成的意见,而且似乎还有听取其意见的征兆。

    无论是军机处亦或者内阁,都是能在朝堂上绽放惊雷的大事!!

    这份器重,背后所蕴含的,自然就是看重。

    加上之前重病时,朱元璋隐晦的表达出托付江山的意思……

    当然。

    当时只有朱成在身边,朱元璋托付江山的意思,也可能为了稳定。

    不过这几点加在一起综合考量,朱成的分量,怕是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藩王。

    然而朱成自己……

    似乎还没有自知。

    在徐达和蓝玉的眼中,朱元璋的看重也是理所应当。

    朱成表现出的才华,实在是旷古烁今。

    远的不提。

    三晋之地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灾,竟然被朱成举重若轻的控制住。

    而且还是在朝廷没有任何驰援,甚至还帮倒忙的情况下控制住。

    这份才能。

    在历史上已经有一席之地,不能说是前无古人,在古人中能相提并论者,也是寥寥无几,只有管仲乐毅、诸葛亮张良等。

    “康王殿下,你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如果当今圣上想要给你奖励,你希望得到什么?”

    朱元璋突然问道。

    他还真不是随便询问,朱成镇压旱灾,对大明的贡献极大。

    在朝廷上闹得沸沸扬扬。

    如果不封赏一些东西,总归是说不过去,可是封赏些什么呢?

    银钱?

    朱元璋现在非常有理由相信,朱成的富有程度不在朝廷之下。

    权利?

    朱成现在已经是番王了,亲王之上再怎么封呢?

    朱元璋有些苦恼,所以想要旁敲侧击的问问朱成,后者到底想要什么奖励。

    “什么都行,只要不是大明宝钞。”

    朱成耸了耸肩。

    听到朱成提起大明宝钞,朱元璋自己都愣了愣,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朱元璋对大明宝钞很在意,奖赏亲王时经常发放大明宝钞。

    ——动辄价值几百上千万两白银。

    一开始吧。

    百姓也愿意使用大明宝钞,可是久而久之,大明宝钞的数量越来越多,购买力自然也就大幅下降。

    渐渐的。

    就连朱元璋自己,也将所谓的大明宝钞抛诸于脑后。

    “康王殿下,大明宝钞,可是当今陛下发放的钞票,从你的口中来看,似乎不太喜欢?”

    朱元璋有那么一丝丝不满。

    “大明宝钞是好东西,这点毫无疑问,如果善用,能够解决许多问题,百姓无需携带大量银钱跑动,而且假使大明宝钞公信力足够,那么许多金融操作也可以进行。”

    朱成侃侃而谈。

    听到朱成夸赞大明宝钞,朱元璋还有些得意,可随后的话,却是让老朱一张脸都耷拉下来。

    “可惜,我父皇实在没有玩明白,滥发大明宝钞,现在的大明宝钞,很难兑换出等价值的银钱,而且还在不断贬值中。”

    “估计连父皇自己,都快把大明宝钞抛诸于脑后。”

    “我就希望他别在嘉奖我的时候,把荒废已久的大明宝钞想起来。”

    “……”

    朱元璋听的嘴角微微抽搐。

    ——这么嫌弃他的大明宝钞吗?

    不行!

    越是嫌弃,朱元璋越想给朱成弄一些大明宝钞。

    嗯……

    就这么决定了!

    给朱成的嘉奖,就和大明宝钞有关,不过倒是可以借助朱成之手,将已经有些颓势的大明宝钞,稍微挽救一下。

    “唉。”

    谁知,朱成却是突兀地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父皇啊,他并不知道,自己玩弄大明宝钞,实际上实在玩弄大明的根基,我大明的国祚,或许会因为大明宝钞而降低个几十年。”

    “什么!?”

    朱元璋闻言,顿时大惊失色。

    他觉得朱成有些危言耸听,不过是区区的大明宝钞,就算是没有尝试成功,但也没有太大的副作用。

    失败的法令多了去。

    条条都影响国祚,那国家早完蛋了。

    大明宝钞不过是一条法令而已,怎么会有朱成说的那么严重后果??

    “你不信?”

    朱成抬眼瞥了一眼朱元璋,嘴角噙着一抹笑容,饶有深意的说道。

    “老赵啊,你也是个商人,我问问你,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

    听到朱成的疑问,朱元璋沉思许久,开口回答道。

    “重要的东西很多,人脉、本金、商路,都是决定一个商人强大与否的要素。”

    “呵呵。”

    朱成笑着摇了摇头。

    “你说的这些,都是流于表面的东西,商人最重要的是‘诚信’,如果一个商人丧失了信誉,那么就算他有强大的人脉、本金、商路,也只有败亡的下场。”

    “相反,一个有信誉和能力的人,就算他一时失败,跌落谷底,凭借着信誉,他也可以快速的东山再起。”

    “对于朝廷也是一样,朝廷如果公信力降低,那么距离亡国,也就不远啦。”

    “大明宝钞,就是在降低大明朝廷的公信力。”

    “我说它动摇国祚。”

    “有什么问题?”

第九十七章 大明宝钞?损毁国祚罢了

    “这……”

    听到朱成的一席话,朱元璋觉得云山雾罩,但隐约间,似乎有一扇大门在浓雾之后敞开,等待他探索。

    “康王殿下,愿闻其详。”

    不光朱元璋,此时的徐达和蓝玉也是板正的坐着,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彩。

    “来来来,反正路途遥远,我这有些牛肉干,还有啤酒,咱们一边吃一边说。”

    朱成从身边的包裹里拿出一大把牛肉干,直接撒在四人中间的座椅垫上。

    还有四个玻璃杯,倒上啤酒。

    “康王殿下,你就快点说吧!”

    朱元璋焦急难耐。

    “想要理解清本质,还需要明白,什么叫做交易,最原本的交易就是以物易物,这个你们仨都应该明白吧?”

    朱成拿起一块牛肉干,放在嘴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道。

    “嗯,在燧人氏等时期,还没有银钱的概念,大家都只能用物品交易物品,过程非常繁琐,往往需要几次交易,才能让大家都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徐达将牛肉干分给朱元璋和蓝玉,自己也拿起来一条。

    “后来实在太过麻烦,便有人发明‘钱’,用物品换钱,再用钱换需要的物品,有这一触媒,交易就变得简单许多。”

    “没错。”

    朱成以‘孺子可教’的眼神看了看徐达,赞许的点头。

    “你所谓的银钱,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听到这一词汇,朱元璋三人都微微一怔,有些陌生,但仔细一想,都能明白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意思。

    就是一个单位。

    一个度量衡。

    一个刻度。

    用物品,交换刻度;再用刻度,交换物品,这就是所谓的交易。

    具有一般性质的等价物品。

    既是钱。

    “那么,我现在有个问题,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成为一般等价物?”

    朱成一顿,开口问道。

    “呃……”

    蓝玉微微迟疑,随后回答。

    “金、银、铜,大明宝钞,应该就是我大明的一般等价物吧?”

    “对。”

    朱成打了个响指。

    “然后呢,金、银、铜以及大明宝钞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金、银、铜本身是贵重金属,数量稀少,自身就具有价值,价值自古以来,所有人都用金银铜进行交易,人们对其认可度极高。”

    徐达想了想,给出自己的答案,但说到一半,他又皱起眉头。

    “可是,同样是一般等价物,大明宝钞却和金银铜截然不同?”

    “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不光徐达。

    此时此刻。

    朱元璋和蓝玉也是一头雾水,从交易的基本概念来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就是钱。

    金银铜的价值自然不必多提。

    而大明宝钞为何有价值。

    似乎值得商榷。

    “看来你们已经想到了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再引入几个一般等价物,就能彻底看轻原因。”

    朱成等朱元璋三人彻底将问题思考出来后,才是不疾不徐的说道。

    “我问大家,古董、字画,算不算一般等价物?”

    “嗯……”

    朱元璋陷入沉思。

    “我觉得算,许多达官显贵寿宴、送礼,都是用字画、文玩、古董,在这些群体间,字画、文玩、古董显然具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

    徐达给出想法。

    “我觉得不算,如果将范围扩大到百姓,百姓对无法辨识字画、文玩、古董的真假,没有流通的可能。”

    蓝玉给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太妙了!”

    听到两人大相径庭不同的答案,朱成激动的一拍手。

    俩人相互成为例子,省的他大量口舌。

    “老王和老徐说的都对,在达观显贵的圈子里,字画、文玩、古董的确可以算是一般等价物,所有人都认可它的价值,它可以成为一种‘刻度’。”

    “但为何在平民百姓中,字画、文玩、古董就不能成为一般等价物?”

    “因为不认识。”

    朱元璋回答道。

    “平民百姓没有鉴别字画、文玩、古董的能力。”

    “他们根本不知道,字画、文玩、古董的价值到底有多少。”

    “我有点明白了,所谓的一般等价物,似乎和信任有一定关系……”

    朱元璋用手按着太阳穴,深深皱起眉头,他觉得,自己和真理只有一纸之隔,只要能洞穿这层窗户纸,真理便会完全袒露在他的面前。

    “没错,就是信任,但是我更喜欢将它称作‘公信力’。”

    朱成点了点头。

    “公信力?”

    朱元璋三人异口同声的重复着朱成说出的特有词汇。

    通过这一连串的对比,他们对‘公信力’已经有那么一点点理解。

    ——金银铜,因为它本身稀有且珍贵,而且已经有成为一般等价物超千年历史。

    所以人们自然就相信,金银铜有价值!!

    对于达官显贵而言。

    他们能辨别字画、文玩、古董的价值,字画、文玩、古董背后,自然是书法、绘画大家背书,各种文化熏陶在内。

    达官显贵认可这点。

    字画、文玩、古董背后的价值,让达官显贵们信任!

    而平民百姓,完全不懂,自然在他们眼中也就没有所谓的公信力。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手中有一封密函,上面记载着一个商业方案,通过该方案,可以复刻冰沙的奇迹。”

    朱成拿起一根牛肉干,在朱元璋三人面前甩了甩,当做‘密函’。

    “我将这封密函交给老赵,在不打开这封密函的前提下,你们三人之间的交易,可不可以用这封密函当成一般等价物?”

    “当然可以!!”

    徐达果断的说道。

    一封密函,记载着发财之路,最少值个几百万吧,如果这封密函一直不拆封,那么朱元璋、徐达、蓝玉三人之间完全可以一直用这一封商业密函当做几百万银钱来使用。

    此时,这封商业密函,便是所谓的一般等价物!!

    “那么,如果有一名从浙东来的商人,并不知道冰沙的事情,你用我的商业密函充当一般等价物,能和他进行交易么?”

    “不能,因为对方不信任这封密函,这封密函缺少信任力度。”

    朱元璋兴奋的说道。

    如果之前古董、金银铜的例子还有些晦涩,朱成用自己举例,便是让朱元璋三人彻底明白!

    钱,也就是一般等价物。

    其本质是信任。

    放在宏观角度来说,就是公信力。

    “大明宝钞和金银铜不同,其本身不具有珍贵的价值,也没有长久流通,让人们相信它就是一般等价物。”

    朱成皱紧眉头。

    “之所以百姓能将大明宝钞当做一般等价物使用,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百姓信赖当今天子,信赖大明。”

    “金银铜的背后,是自身。”

    “宝钞的背后,是大明的公信力,可是现在,我父皇接二连三的滥印宝钞,原本把宝钞当做钱使用的百姓,发现宝钞越来越不值钱。”

    “现在百姓已经很不愿意用宝钞结算了。”

    “我大明的公信力,在一点点下降……”

第九十八章 金银铜本位

    “唉呀!”

    朱元璋听到朱成的一番话,猛的一拍大腿,激动的想要站起来。

    他忘记了,自己正坐在马车里,脑袋撞到车顶,痛的直咧嘴。

    “老赵啊,你激动什么,难不成你手中囤积了大量大明宝钞?”

    朱成调笑道。

    “何止啊,何止是大量!!”

    朱元璋愤怒的咬了一口牛肉干,足够有韧劲的牛肉干承担了朱元璋的怒火。

    如果朱元璋没有想错,宝钞司现在还在印着大明宝钞。

    而且从最开始1两、10两的一张宝钞,后续发展到1万两一张。

    朱元璋一次次放飞自我。

    尤其是奖赏亲王时,价值几百万两白银宝钞,那是说发就发,丝毫不含糊!!

    “相信我老赵,大明宝钞会越来越不值钱,印的越多,贬值的速度越快。”

    朱成喝了口啤酒,以闲聊的语气,说出令朱元璋震撼的话语。

    不过……

    朱元璋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反驳。

    宝钞越印越贬值,这是一个既定事实,而且非常恐怖。

    一旦百姓们发现,大明宝钞的价值变低,不是真正的一般等价物。

    原本一百文的大明宝钞,现在只能购买八十文的商品,或者说兑换八十文铜钱。

    那相当于朝廷坑了百姓二十文。

    假使有朝一日,大明宝钞一印再印,一百文的大明宝钞,只能如同厕纸一般,连一文钱都兑换不到。

    那么……

    那些相信朝廷,用所有积蓄兑换大明宝钞的百姓会怎么办??

    “都说造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如果父皇一直玩大明宝钞,那么大明恐怕是第一个因为丧尸公信力而灭亡的朝代。”

    朱元璋略带一丝丝嘲弄的说道。

    ——这绝非夸大其词。

    “现在是大明开国初期,根据之前王朝周期论的理论,大明理所应当会进入一个盛世,因为人均土地面积巨大。”

    朱成侃侃而谈。

    “所以实际上我父皇玩弄大明宝钞,还是有一定容错空间的。”

    “而且他现在不怎么关心大明宝钞,估计也就慢慢消失掉了。”

    “问题不大。”

    虽然朱成口中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朱元璋而言,大明宝钞的溃败,实乃无法接受的事情。

    截止到现在。

    第一批相信大明、信任当今天子,用原价认可大明宝钞的百姓,已经遭受相当程度的亏损。

    几个月前,朱元璋听到过汇报,大明宝钞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贬值。

    原本能兑换一百文钱的宝钞,现在只能兑换八十五文钱左右。

    最开始,那些信任朱元璋的人,每用一百文钱兑换大明宝钞。

    现在就会亏损掉十五文钱。

    这十五文钱,就是被朝廷、被朱元璋掠夺走!

    虽然朱元璋没有这个念头。

    但这就是结果!

    “……”

    想到这里,朱元璋死死攥紧拳头,指甲刺入掌心,一阵剧痛传到心间。

    朱元璋爱民发自本心。

    因为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没想到啊,在不知不觉间,他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康王殿下,这大明宝钞的问题,有没有解法啊?”

    徐达见到朱元璋心态不对,连忙开口问道。

    “解法……”

    朱成微微沉思,随后打了个响指,开口说道。

    “其实也很简单,大明宝钞之所以不值钱,其本质就是一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朱元璋听到朱成在讲大明宝钞困局的解法,也是从自责中回过神来,仔仔细细的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字。

    “对,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购买力降低,物品价格升高的一种现象。”

    朱成解释着。

    “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有两条线遭到触碰。”

    “第一条线:流通货币数量。”

    “第二条线:物资供给。”

    “百姓生活每天需要花费银钱,许许多多百姓都需要交易对吧,那么咱们大明社会会有一个交易总量,也就是宝钞流通总量。”

    “如果印制的宝钞大于这个总量,那么宝钞的价值就会降低。”

    “如果印制的宝钞小于总量,宝钞的价值会升高?”

    “不,不会的,百姓会用金银铜来填补空缺。”

    “这是第一条线的含义。”

    “物资供给如果不足,出现人多物资少的情况,那么不光是宝钞,所有一般等价物都会变得不值钱,当然,只考虑宝钞,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想要维持住宝钞,就不能印太多,而且需要保证物资充足。”

    “这……”

    听到朱成的一番话,朱元璋原本热络的内心突然冷却下来。

    他倒是明白这些话的意义。

    但是……

    没办法实行啊?

    无论是物资供给,还是宝钞数量,朱元璋目前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去变更。

    尚且在宝钞司的宝钞的确可以销毁,但是已经发放出去的呢?

    没办法啊!

    “呵呵,咱们之前说的只是理论,解决办法不可能这么假大空。”

    朱成咧嘴一笑。

    “康王殿下,难道你已经有解决办法了吗?”

    朱元璋大惊。

    “对,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把大明宝钞的背书,从朝廷换成别的东西。”

    朱成打了个响指。

    “啊?”

    朱元璋听完,一时之间竟然不理解,什么叫做更换大明宝钞的背书?

    是更换大明宝钞背后公信力的来源吗??

    但是……

    百姓之所以信任大明宝朝,其根本原因,不就是因为朝廷么?

    因为朱元璋身为天子的金口玉律!

    这咋更换。

    “设置本位。”

    朱成也没有继续卖关子,开口说道。

    “让大明宝钞和金、银、铜三者之一进行强制性的挂钩。”

    “现在的大明宝钞,价值由朝廷背书,如果大明宝钞滥印,那么兑换的金、银、铜实际上并非一个特定数值。”

    “那么就强制性的固定这个数值。”

    “所有1两银子的大明宝钞,都能兑换1两银子,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予以进行兑换。”

    “如此一来,大明宝钞便也不会贬值。”

    “而且还能解决朝廷滥印大明宝钞的问题,如果真的强制性挂钩本位。”

    “印1万亿两白银钱前,先想想自己朝廷,有没有足够的银钱来给大明宝钞擦屁股吧。”

第九十九章 大明宝钞的意义,强大到剥夺别国主权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元璋猛然明悟。

    他也明白朱成提议背后的逻辑,那就是让朝廷买单。

    目前的情况是。

    ——大明宝钞的价值已经下降,想要维持住大明宝钞,就让朝廷兜底。

    唉。

    滥印的苦果,还是得自己吃啊。

    朱元璋苦涩的摇了摇头。

    “不对啊,康王殿下,如果将大明宝钞和金银铜等比例兑换,那这大明宝钞有何意义??”

    一直在边上听蓝玉突然插嘴说道。

    “我觉得大明宝钞的意义,就是可以随便印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让大明富裕起来,让朝廷有钱。”

    “现在设置强制兑换比例,岂不是没办法大量印刷大明宝钞?”

    “那大明宝钞和银子有啥区别?”

    “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用大明宝钞代替银子,直接用银子不就好了。”

    总不能是为了百姓方便吧。

    ——正常百姓谁也不会随身携带大量银两,反倒是设置宝钞制度,会让朝廷雇佣大量官员,负责相关事情。

    孰轻孰重,根本不用想啊。

    “你,就是一点也没听明白。”

    朱成一翻白眼。

    ——刚才讲那么多东西,这位老王是一点也没听进去啊。

    还觉得宝钞的意义是印刷钱。

    钱能凭空变出来吗?

    超额印多少。

    就是在消耗多少公信力。

    “咱们之前聊过交易对吧,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交易过程中,银子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从甲到乙的流动。”

    朱成拿着牛肉干在朱元璋三人面前比划。

    拿牛肉干当钱。

    从整个大明社会上来说,钱的总量不会消失。

    “如果用大明宝钞当替换金银铜让百姓进行交易,那我问问你们,真金白银跑到哪里去了?”

    “国库!!”

    朱元璋眼前一亮,惊喜的说道。

    百姓用大明宝钞交易,让大明宝钞充当一般等价物,那么原本的金银铜,自然就进入了国库之中。

    “可是……”

    蓝玉挠了挠头。

    “金银铜也不是属于朝廷的啊,不是还得给百姓兑换大明宝钞?”

    “前提是百姓兑换大明宝钞!”

    朱成咧嘴一笑。

    “没发生任何大事,大明宝钞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大明宝钞兑换成真金白银?”

    “就算有人要兑换,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兑换,以国库的体量来说,分出九牛一毛,就能满足日常的兑换。”

    “这种体系怕挤兑,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有大量百姓把大明宝钞兑换成真金白银。”

    “但是挤兑的发生,往往是有大事。”

    “只要控制不发生挤兑,所有百姓都使用大明宝钞进行交易,那么真金白银就属于国库!!”

    “妙啊!”

    朱元璋抚掌大叹。

    他都没有想象过,大明宝钞竟然还能起到这种作用。

    说起来惭愧。

    朱元璋最开始推行大明宝钞,其实内心想的是——让百姓认可大明宝钞的价值,这样他就能印钱,用钱来实行自己的想法。

    可是……

    如此举措的本质,不就是掠夺百姓吗!

    想清本质之后。

    朱元璋肯定不会这样做。

    “当真金白银在国库之中,那么就可以和番邦外国进行贸易!”

    徐达举一反三的说道。

    “对于番邦外国而言,大明的公信力相对较弱,还不足以为大明宝钞背书,当有充足的真金白银后,和番邦外国的贸易就能更多!!”

    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当然知道贸易的好处,能够频繁的增加贸易,对于大明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当交易次数增多,大明公信力逐渐上涨时,还可以让番邦外国承认大明宝钞!!”

    朱元璋提出一个想法。

    “老赵啊,不得不说,你现在的反应真快,货币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之一,一旦大明宝钞在别的国家成为主要货币……”

    “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吧?”

    朱成咧嘴一笑。

    “嘶——”

    朱元璋倒吸一口冷气。

    经过刚才一番讨论,朱元璋可是太明白大明宝钞的破坏力了。

    一旦别国国家将大明宝钞当做主要流通货币。

    首先意味着。

    大明用大量的大明宝钞,从别国处获取真金白银,储存在国库之中。

    而且身为大明宝钞的发行者,大明拥有对大明宝钞的绝对控制权利!!

    增发,改版等等。

    随便一两个小动作。

    就能让使用大明宝钞当做主要货币的国家崩溃!!

    “康王殿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明宝钞竟然能成为国之利器,实在是难以想象。”

    朱元璋感慨说道。

    身为发行大明宝钞的人,朱元璋自己都没有朱成对大明宝钞理解的透彻。

    徐达和蓝玉也是频频点头。

    在朱成的眼中。

    大明宝钞完全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朱成三言两语,就将大明宝钞玩出花了。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用金银铜三者中的哪个与大明宝钞挂钩?”

    朱元璋问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更,金银铜三者之间的比例有时都会变动。

    肯定得是和其中之一,进行双向绑定,这样一来,绑定才最稳固。

    “我的建议是银,让大明宝钞银本位。”

    朱成毫不犹豫的说道。

    “金的价值太高,如果让大明宝钞和黄金挂钩,对于目前大明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有些太过难以接受。”

    “铜其实很合理,但是有一点,同样炼制成铜钱,才能流通,相对于银——提纯之后是官银,成色差点也能用,杂七杂八的形状也都行。”

    “肯定是兑换银更方便朝廷操作。”

    “而且……”

    朱成突然挤眉弄眼。

    “在不远的地方,不是还有一片银矿等待着开采么?”

    “只要将石见银山的银矿开采出来,之前加印的大明宝钞又算什么?”

    “全部回购!!”

    “而且银子多,也方便印制更多大明宝钞,就算发生小型挤兑,有足够多的银两,也能应付过去。”

    “银本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手,心中暗自点头。

    就确定银本位。

    让大明宝钞重获新生!!

第一百章朱成:我家咋成了圣人居所?

    “康王殿下,我建议你可以主动和陛下提,将重整大明宝钞的事揽在自己身上,当做这次赈灾有功的奖励。”

    朱元璋心中盘算着小九九,想要将这个烂摊子丢给朱成。

    在朱元璋心中。

    没有任何人比朱成更适合整顿大明宝钞,让大明宝钞重获新生,非朱成莫属。

    “别!”

    朱成身体后仰,夸张的瞥了一眼朱元璋,嘴角微微抽搐。

    “我做了什么错事,请让父皇直接惩罚我,别特么把大明宝钞的事丢我头上!”

    朱成又不傻。

    大明宝钞前途辉煌,那也和现在没关系,现在的大明宝钞有多烂,整个大明的所有人民无不知晓。

    “让大明宝钞重获新生,第一步就是确立银本位,然后大出血,用真金白银回购百姓手中的宝钞,这个过程,我都不知道花费多少真金白银。”

    “谁特么知道我父皇到底印了多少宝钞!”

    “……”

    朱元璋视线飘向马车天花板,不接朱成的话茬。

    “康王殿下之前聪明万分,但是现在,为何显得愚钝。”

    一直沉默的徐达突然开口。

    “你帮助陛下解决大明宝钞的摊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自然猛增。”

    “到时候,将大明宝钞的印制、发型,甚至兑换,全都捏在手中。”

    “现在出一些白银,最终还不是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老徐,你说的倒是有理。”

    朱成摸了摸下巴,认真考虑徐达的建议。

    别说。

    还真有几分道理,大明宝钞的烂摊子一旦收拾好,其价值自然不必多说。

    ——掌握一个国家的货币印制、发行、兑换,这个国家还是特么附近第一强国。

    哇。

    朱成一想,竟然有些心潮澎湃!!

    到时候。

    他就真的是权倾朝野了,虽然身不在朝廷,但是朝廷却处处咏颂着朱成的传说。

    “可是,父皇未必将大明宝钞全部交给我,而且我也不知道父皇对大明宝钞什么态度,我觉得他可能已经懒得管了。”

    朱成还是有些犹豫。

    “所以呀,趁着当今陛下对大明宝钞不在意的时候,殿下将大明宝钞鼓捣完善,到时候,陛下肯定也不会收回。”

    这次开口的竟然是朱元璋。

    徐达只是帮朱元璋游说朱成,所以随便替朱成畅享美好未来。

    但朱元璋开口……

    意义截然不同!

    难道说,陛下真的愿意将大明宝钞交给朱成把控,那可是国家命脉!

    朱元璋则是想的很清楚。

    ——有能者居之。

    朱成对大明宝钞的真知灼见,超过朝堂上的所有人,大明再难有第二人,能够让大明宝钞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至于将大明宝钞交给朱成管理?

    那又何妨!

    没有任何人比朱成更清楚大明宝钞的两面性,善用大明宝钞,对于大明而言,有着良多得裨益;如果滥印,后果则是不堪设想。

    一念神魔。

    既然知道危害,朱元璋便放心朱成,自己儿子都不放心,还能放心谁?

    “行,那我就和父皇说一下大明宝钞的事情,应该有戏,毕竟父皇都不太在意大明宝钞了,等我把石见银山弄下来,就有足够资本回购大明宝钞。”

    “到时候,大明宝钞,就将成为大明的经济命脉!!”

    朱成最终还是决定染指大明宝钞。

    没办法。

    实在是太过诱人,虽然眼前是一个大坑,但只要将这个大坑填上……

    东方第一大国的发币权落入手中。

    怎么想都是稳赚不亏!!

    ……

    马车在官道上行驶,一路上朱元璋三人和朱成闲聊了许多东西。

    主要还是关于大明宝钞。

    三天后。

    马车也是终于来到应天府。

    朱元璋三人和朱成在驿站下马车,相互道别后,朱成和茉莉、百合回到康王府。

    一到王府门口,朱成就愣住了。

    自家王府平日里格外清冷,鲜有同僚拜访,可是现在……

    为何门口围着人山人海??

    好像是年终促销时,超市即将开门时的景象,问题这是他住的地方!

    应该没啥吸引人的地方吧?

    “打扰,我问一下,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朱成只能站在最外围,拉住一位围观的百姓,诧异的开口问道。

    “没有啥特别的事情,我们已经在这儿等两天了。”

    那位百姓回答。

    朱成:???

    没事儿还在我家门口围着?

    “劳驾,为啥这么多人围在这里?”

    朱成又碰了碰另外一名围观百姓。

    “我们在瞻仰圣人居所。”

    那名百姓回答完,便又转向康王府的方向,望着恢弘的康王府,那名百姓的眼中竟然路露出一丝丝虔诚。

    朱成更不明白了。

    什么圣人居所?

    这不是他家么!

    “你不知道吧,这里是康王朱成的府邸,也就是康王府。”

    有一名猪肉贩热络的和朱成搭话。

    朱成:抱歉,我真知道!

    “朱成,然后呢?”

    “然后康王殿下被册封为医圣,是公认的圣人,这么多人围在康王府,就是想知道,圣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朱成彻底懵了。

    明明知道事情的原委,可他还是不理解,为何自己成为什么医圣。

    好家伙。

    大明的圣人,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头衔,就连皇帝,有时候也不得不尊敬圣人。

    “哎呀,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猪肉贩见朱成没回过神,还以为他没听说医圣的光荣事迹。

    滔滔不绝的讲起来。

    “我跟你讲,苍王殿下乃是神仙下凡,汉中府爆发大瘟疫,康王殿下用圣水,轻而易举的将疫病化解,拯救数百万人于危难之中。”

    “听说有人重病卧床,康王殿下仅仅用手一指,那病患就身体康复了。”

    “更离谱的是,有许多流民没有药吃,朱成就让病人排成一排,在病人面前朗诵经文,那些流民便无药自愈。”

    “厉害吧。”

    “厉害厉害。”

    朱成连连点头,他特么都不知道,自己干过这些事情。

    好家伙。

    手指一指,疾病就能痊愈?

    还朗诵经文治病?

    以讹传讹。

    人言可畏!

    “你们说,康王府会不会有异象啊,我曾有幸见过朱熹住所,门旁的竹子比正常的高两倍,据说是大文才气令翠竹生长茂盛!”

    “不知医生的住所,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朱成:得,人言可畏的原因找到了。

    “肯定有!”

    在那人话语说完,旁边一名妇女低着头,似乎想要讲述什么秘密,但是声音极大的说道。

    “我跟你们讲,我婶子曾经身患重病,整个应天府的郎中没有任何人能看好,但有一次,她在康王府当丫鬟的女儿,给她待一碗湖水,婶子喝完湖水百病全消!”

    “真神啊,不愧是医圣!”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没有断过,听的朱成是满头黑线。

    正当朱成思考如何进入康王府时。

    一道呼声响起。

    “康王殿下,康王殿下在那,医圣在那!!”

    “圣人,快来瞻仰圣人!!”

第一百零一章发放抗生素,这下医圣坐实了

    感受到一道道热切的目光,朱成拔腿就跑,天知道被这些热情的百姓围住,会演变成怎样的局面。

    万一给自己分尸,一个百姓拿一块尸体,回到家里瞻仰、供奉可咋办。

    ——这些百姓的狂热程度,让朱成不得不小心。

    还好。

    朝廷早就想到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在康王府有兵士把守。

    还不等朱成被百姓围住。

    兵士率先解围。

    “康王殿下勿惊,我等在此守候,康王殿下尽可以进入府中休息。”

    为首一名披挂玄甲的将领分开百姓的浪潮,走到朱成面前,单膝跪下。

    “好。”

    朱成点了点头,随后就那么晕晕乎乎的走到康王府中,一路上还在冥思苦想,自己咋就成医圣了?

    稍微一思考。

    朱成便是明白,肯定是老朱,在应天府听到消息,然后自作主张,封自己为医圣。

    “……”

    朱成挠了挠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本身他不愿意受人瞩目,闷头发大财才是朱成心中的理想。

    但圣人头衔也真想。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这头衔也不能退,估计老朱心中都已经乐开花,如果这时候拆台,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朱成思量着。

    他的想法不无道理,老朱对圣人头衔有一定的执念,当初还费劲千辛万苦和朱熹攀亲戚。

    ——最后被人嫌弃。

    不了了之。

    现在朱家原生出一位圣人,老朱想不乐开花都难。

    “茉莉,百合,烧水,本殿要沐浴,车旅劳顿多有疲乏,好好休息几天。”

    朱成不再思考圣人的事情。

    可是……

    朱成显然没办法休息。

    门口一直有百姓在叫喊、乞求,百姓不踏足门前一亩三分地,兵丁也无法驱逐。

    谁能剥夺百姓瞻仰圣人的权力?

    虽然王府大院很深,百姓的叫喊声没办法传达在朱成耳朵里,但只要知道外面有人喊。

    朱成就休息不踏实。

    而且朱成和朱熹还不同,朱熹是儒家圣人,和一般百姓无大关系。

    但是朱成不同。

    医圣。

    首先的功效就是治病救人,大明初期,科举制度还有很大弊端。

    文人才子数量加在一起,堆积在朱熹门前,实际上也不算太多。

    但特么生病的人堵在朱成家门口……

    蚊子能不能飞进来。

    都得两说。

    “百合,你按照汉中府时那样,将青霉素稀释成水,然后给堵在门口的百姓分而食之,如果连续服用两日之后没有好转,那么就不能再服用。”

    朱成揉了揉眉心。

    他惦记着给马皇后治病,所以带来许多抗生素,可照这样下去。

    多少抗生素也不够用。

    不过还好。

    朱成有制作抗生素的知识,已经在汉中府批量生产,倒也不用担心用光。

    选择水溶液的理由和之前一样。

    怕有人心怀不轨。

    囤货居奇。

    如果是领药片,那没病的人都会领一两片药回家,真正需要用药的人享受不到医疗资源。

    至于付费?

    朱成也没有想过,青霉素的造价实在是太过低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朱成不想发疾病钱。

    本来吧。

    朱成觉得,抗生素的效果未必会多好,毕竟门口百姓的病症五花八门。

    许多病,和抗生素都不沾边。

    但是。

    朱成忽略一点,就算有许多病本体和细菌无关,但都伴有炎症发生。

    ——就像是崴脚。

    有红肿。

    那就是有炎症,有炎症,抗生素就具有效果,再加上现在这些人,从来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就算是最普通的青霉素,效果那也是杠杠的。

    这医圣的头衔。

    ……可就彻底在应天府传开咯。

    “诶,听说没有啊,医圣康王殿下在宅邸免费发放圣水,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真的假的,我听说陛下将康王殿下封为医圣,难道说他真的有本事?”

    “当然是真的!你敢怀疑医圣,立刻道歉!!”

    “咱应天府最有名的大夫,退休的御医林长久,治不好女儿的病,结果他女儿去康王府处,喝了两天圣水,当时就痊愈如初。”

    “啊?这么神奇?”

    “当然!”

    “那我也去喝一些。”

    “可别,是药三分毒,没有疾病,喝圣水对身体也没有好处,医圣亲口说的。”

    “……”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应天府的各个角落,朱成还是低估医圣的号召力。

    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也想要喝一点所谓的圣水,来让自己身体更加健康。

    这可使不得!

    朱成非常清楚滥用抗生素的下场,不光是耐药性,很可能影响体内白细胞的平衡,导致皮肤糜烂等等恶劣的结局。

    于是乎。

    朱成赶紧亲自出面,早刘纯一步,提出‘是药三分毒’的理念。

    并且派人登记,让所有喝圣水,取圣水回家的人,都说明自己身患何种病症。

    才可饮用、取走。

    从朱成回来之后,这几天里,整个应天府都充斥着相当足够的话题。

    无处不在讨论朱成。

    然而。

    在这热烈的话题之下,有一股暗流,正在疯狂涌动,锦衣卫倾巢而动,所有京官人人自危。

    这一切。

    都被医圣的话题所掩盖。

    局外者。

    唯有朱成感受到一丝丝异样,原因也很简单,朱成想要进宫给马皇后治病。

    但是一直得不到朱元璋召见。

    敏锐的嗅觉告诉朱成。

    大明皇宫,可能在变天。

    ……

    一次例行朝会。

    也是朱元璋回来后的第一次朝会,原本不应该上朝的朱棣、朱棡也在场。

    监理朝政这么多天。

    也得述职。

    不过……

    整个朝堂,没有任何人胆敢说一句话,原因无它,朱元璋此时的表情,充斥着绝对的愤怒。

    自从他们接触洪武帝以来。

    从未见过。

    朱元璋脸上笼罩着如此程度的阴云!!

    “好啊,真是好啊。”

    “康王殿下在前线赈灾,咱们应天府的群臣,想不出一丁点有建设性的提案!”

    朱元璋猛地一拍手。

    “臣等有罪。”

    包括朱棣和朱棡在内的所有人,全部跪倒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将额头贴紧金殿的地面。

    “不光没有提议,竟然还有人藏匿奏折,延误灾情传递;派人去汉中散播土豆有毒的谣言,并且在流民中下毒,诸位,你们可真是朕的好大臣啊!!”

    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身。

    这一刻。

    当朱元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在不能仰面视君的前提下,许多大臣也都微微抬起头,无法掩盖内心的惊诧。

    这……

    这是妥妥的忤逆行径。

    是谁?

    竟然干出如此恶劣的事情??

    虽然刚刚得知这一消息,但是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猜想。

    ——胡惟庸。

    这位器宇轩昂,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的左丞相,今天竟然没有上朝。

    加之有忤逆事件发生。

    很难不让人联想。

    “胡惟庸为首,连同党羽,在旱灾期间妄图谋逆,隐瞒灾情,为祸汉中,更是在宫中和禁卫军串通一气妄图谋反。”

    “罪加一等!!”

    “当诛九族,夷三族。”

    朱元璋的话语如同一柄锤子,重重的砸在所有人心间,有些臣子竟然跪不稳。

    纷纷瘫软在朝堂上。

    “陛下,冤枉,我等冤枉啊……”

第一百零二章朱元璋的手段

    这是自爆?

    还真不是,在朝堂之上的京官,地位都不低,虽然不能和胡惟庸平起平坐。

    但也绝对不是胡惟庸可以随意揉捏的附庸。

    胡惟庸的谋逆。

    来的实在是太过仓促,就像朱元璋走的仓促一样,都是被一场大旱灾逼的。

    胡惟庸还远远没到,将自己的狼子野心与同僚商议的时候。

    参与谋逆的党羽。

    多是些小角色,禁卫军副统领,已经是叛逆阵营中相当重量级的角色了。

    那些瘫软在地上的京官。

    都是淮西勋贵。

    和浙东集团的官员不同,淮西勋贵们有着极强的抱团概念。

    所有人围聚在首脑之下。

    俨然发展成一个小型党羽。

    那么……

    淮西勋贵的首脑是谁呢?

    ——胡惟庸。

    淮西勋贵的首脑被定罪谋逆,淮西勋贵的官员们不慌那是不可能。

    一些浙东集团的官员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虽然他们有时候私下里埋怨浙东集团的首脑刘伯温,对整个团体不闻不问。

    但现在。

    他们都格外感恩刘伯温!

    不闻不问总好过谋逆。

    淮西勋贵们。

    这次怕是要遭重咯。

    “二虎。”

    朱元璋看向金殿后方,微微颔首。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手捧昭告,步履平稳的走入金殿之中,来到朱元璋前列。

    见到二虎,所有臣子心中一惊。

    锦衣卫监管文武百官,甚至皇权特许,先斩后奏的权限。

    本身就是所有人惧怕的存在。

    现在出现在朝堂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前左丞相胡惟庸结党叛乱,罪加一等,诛九族、夷三族,所有党羽凌迟处死。”

    “经锦衣卫查证。”

    “涉案者——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列侯陆仲亨……”

    “……连同手下,共计4000余人。”

    “收押至昭狱,等待进一步查验。”

    二虎话语落罢,金殿入口响起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十几名锦衣卫走进来。

    将那些念到名字的官员,全部拖出去。

    哀嚎求饶声不绝于耳。

    谁都知道,进入昭狱后会是怎样的下场。

    所谓的进一步查验。

    并不是给大臣洗脱冤屈的机会。

    而是询问更多涉案者。

    几分钟后。

    整个朝堂,已经少掉五分之一的人,空出来的位置,就代表着一位即将被处死的官员。

    ——那可都是京官!!

    涉案的无名官吏无计其数。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元璋或许是一名明君,但是同样,朱元璋也是一名暴君!

    跟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开国元勋。

    除却有些年纪太大,在朱元璋尚未挥动屠刀就老死者,真正得到善终的人没有几个。

    蓝玉剥皮充草,李善长、胡惟庸死于谋逆案。

    真正全身而退者。

    只有徐达。

    而现在,朱元璋展示出的手腕,也是足够的血腥,他所诛杀的这些官员。

    真的全都参与谋逆吗?

    不知道。

    谁也没有锦衣卫的查证过程,证据。

    “朕决定,从今天开始,朝堂之上不设立丞相之位,刘基,你的丞相,就给朕留下吧。”

    在众臣惶恐之际,朱元璋突然开口说道。

    群臣一番思量。

    才是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从今天开始,大明将没有丞相一职。

    这……

    是个大变动!

    “臣刘基遵旨。”

    刘伯温闻言,缓缓跪下,将自己的翅帽从头顶摘下来,放在地上。

    他倒是不太在意。

    年纪已高。

    对于刘伯温而言,告老还乡绝对是可以接受的情形,他已经做官太久。

    “别急。”

    朱元璋咧嘴一笑。

    “刘基,朕还有别的官位要封给你。”

    “从今天开始,大明不设置丞相职位,由内阁代替,朕拟定内阁人选7名,组成临时内阁,辅佐朕处理政务。”

    “所有奏折,由内阁先行批阅,内阁觉得事关重大,再呈递给朕。”

    “第一任内阁首辅,便由刘基担任。”

    “臣,遵旨。”

    刘基又将帽子从地上拿起来。

    放在手中微微端详,抬起手,将帽翅上的尘土掸了掸,随后才是不疾不徐的将纱帽重新待在自己的头上。

    见到刘基这幅风轻云淡的样子。

    许多人不由得为之汗颜。

    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官职就是他们的生命,像是刘基这样态度,许多人做不到。

    或许也正因如此。

    刘伯温的官位,才能稳如泰山,哪怕是丞相被废除,他也能以另一个身份,君临朝堂。

    ——内阁首辅。

    这个位置,目前感觉下来,和丞相没有任何区别。

    “不知陛下,内阁首辅及其成全,应允何品何衔?”

    吏部侍郎问道。

    官员升迁、调动,都是和吏部有关,新设立的官职,吏部侍郎询问也是职责所在。

    “内阁不设品级,不封官衔。”

    朱元璋回到龙椅上,选择一个相对舒适的姿势,重复朱成曾经说过的话语。

    “嗯?”

    不光吏部侍郎一惊,朝堂中的其余官员,乃至刘伯温本人都是一愣。

    不设品级,没有官衔。

    什么意思?

    “内阁直接对朕负责,协助朕处理政事,以朕的名义在朝堂奏事了,批阅奏折,甚至命令六部。”

    朱元璋环视群臣。

    “一切权力,都是以朕的名义。”

    “……”

    朱元璋不愧做了很久的皇帝,对于‘军机处’的解释,比朱成还要清楚。

    很简单。

    ——以皇帝的名义。

    这几个字将军机处的含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内阁首辅的权力再大。

    也是依附于皇权。

    朝廷没有赐予内阁任何权力,众大臣虽然没有考虑到,内阁对皇帝的态度会因此改变。

    但也明白。

    废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让朱元璋的权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进一步提升,皇权进一步的集中。

    当然。

    没有任何人敢在此时提出反对意见,哪怕是御史言官,也只能躲在百官之中瑟瑟发抖。

    哦……

    御史大夫陈宁现在根本不在朝堂,在昭狱里和锦衣卫热络的相处呢。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废除丞相,设立内阁之时,将御史大夫送进昭狱。

    究竟是陈宁真的谋逆。

    还是……

    风波还未结束。

    这场由胡惟庸谋逆掀起的风暴,必然还要继续延伸,直到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得到应有的罪责。

    或者。

    直到那些需要被扣上叛乱帽子的人,被扣上叛乱帽子。

第一百零三章治疗马皇后

    朝堂的动荡传到朱成耳中,这位悠哉哉钓鱼的亲王,也是放下手中的鱼竿,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哎呀,真有大事发生。”

    “早就该死的胡惟庸,终于还是谋逆了,老朱他设立内阁……嗯……一切都挺正常。”

    朱成自言自语。

    虽然由于他的出现,让早就应该爆发的胡惟庸案晚到现在。

    但结局还是一样!

    可惜。

    朱成没有渠道从朝廷获得更加精确的信息,不然他就会知道。

    所谓的内阁。

    实际上是军机处的性质,朱元璋有些不理解军机处三个字的意思。

    不喜欢这个名字。

    所以还是叫内阁。

    当然。

    这也理所应当,朱成不混朝廷,朝廷里安插信息获取渠道,首先没必要。

    其次也足够找死。

    这就导致,朱成获得的朝廷相关情报,主要从街边大妈嘴里得知。

    再就是朱元璋主动透露。

    要说最主要途径。

    则是脑子里的知识,大抵上大明发生的事情,朱成都记得一清二楚。

    少数会发生一些意外。

    但终究还是差别不大。

    嗯……

    ‘差别不大’。

    “殿下,陛下有有旨。”

    就在朱成准备拿起鱼竿,几乎和池塘里的小鱼熬时间时,一道尖细的声音响起。

    随后一名太监走过来。

    “父皇有和旨意?”

    朱成站起身,迎接宣旨太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宣旨过程足足五分钟。

    ——内容太长!

    包含各个方面。

    首先对朱成赈灾的成果表示认可,然后回应朱成,大明宝钞的事情,咱决定交给你处理啦。

    是的。

    前几天,朱成将自己想要管理大明宝钞的事情上奏给朱元璋。

    反正是个烂摊子,朱成也不觉得有啥。

    最后是。

    让朱成进宫,给马皇后看病。

    “钦此——”

    “多谢父皇赏赐。”

    朱成接过圣旨,决定先去皇宫看看马皇后,大明宝钞的事情不着急。

    让宝钞司将印制,但未发放的宝钞先行销毁。

    别的改变。

    并不着急。

    石见银山的矿还未开采,现在回购大明宝钞,拉高宝钞价值,肯定也不现实。

    ……

    进入宫中。

    朱成本来是想先见见朱元璋,但是随行的太监告诉朱成,朱元璋在马皇后那里等着他。

    不同特地去问安。

    朱成便也就没多想,直奔马皇后所住的养天殿,来到养天殿,朱成微微一怔。

    比起前一阵子来时。

    房间温度变得更低。

    穿普通衣服。

    甚至有些发冷。

    朱成心中一阵不安,加大冰的量,说明马皇后的身体变得更差。

    他连忙走前几步。

    然后听到一阵咳嗽声。

    “咳咳——”

    朱成这才注意到,在马皇后躺着的床榻边上,有着一个纱帘。

    “父皇?”

    朱成想了想,试探着问道。

    “臭小子!”

    纱帘后面响起一阵略微嘶哑的声音。

    朱成连忙跪下。

    “儿臣朱成,见过父皇,父皇万安。”

    如果不是之前见过朱元璋的纱帘,又听说朱元璋就在养天殿。

    朱成第一时间还真反应不过来。

    这纱帘后面是朱元璋。

    “起来吧。”

    朱元璋嘘嘘抬手,示意朱成起身。

    不怪朱成第一时间未察觉。

    之前纱帘后面是光源,能看见影影绰绰的影子,当然能很快反应过来。

    养天殿光鲜较弱。

    看不到人影。

    反应真会慢半拍。

    “成儿,这段时间赈灾,辛苦你了。”

    朱元璋违心的说道。

    ——辛苦个屁。

    天天在王府里钓鱼,他朱元璋在汉中的时候,都比朱成更心累。

    当然。

    朱成的成就,朱元璋还是十分认可的。

    这点毫无疑问。

    “不辛苦,儿臣在汉中为大明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满心只以赈灾为己任,夜不能寐,日不能食,还好不负皇恩,完成赈灾使命。”

    朱成一正言辞的说道。

    这番话。

    连朱成自己都被感动了!!

    可是……

    为啥纱帘后的朱元璋不接话嘞?

    朱元璋当然不接话。

    朱成不卖惨还好,越是卖惨,朱元璋就越想抽他。

    “父皇,你的风寒还未痊愈么?”

    朱成问道。

    ——怎么这么多天,朱元璋还是坐在纱帘后面,患病时间未免有些太长了吧?

    “需不需要儿臣替父皇看看?”

    “不用担心咱,成儿若是有心,替皇后看看病吧,听说皇后认你为儿,那她也是你的母后了。”

    朱元璋连忙岔开话题。

    “是。”

    朱成听闻朱元璋提起马皇后的病情,便也是不再在意朱元璋躲在纱帘后的原因。

    走过去,看着马皇后。

    “……”

    见到马皇后的脸,朱成心中一惊。

    ——比之前更加苍白。

    饶是气温非常之低,马皇后的脸上竟然也有汗水流出,那是虚汗啊。

    而且明明是白天,马皇后却是昏迷不醒。

    果然。

    她的身体状况,比之前还要糟糕!!

    “嗯……发烧。”

    朱成将手按在马皇后的头上,感受到一股巨烫传来,体感最起码38度以上。

    对于成年人来说。

    绝对是高烧。

    这烧,朱成又忧又喜,忧的是长时间这种程度的发烧,马皇后身体绝对吃不消,如果不是有冰来降温,马皇后绝对支撑不到现在。

    喜的是。

    发烧,就是有炎症,那么抗生素有用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拿水来。”

    朱成说道。

    立刻有宫女,将温水端过来,朱成拿起两粒药片看了看,随后又拿出两粒。

    伴随着温水,给马皇后服用下去。

    病入膏肓,需下猛药。

    四倍青霉素。

    用量也完全不会多。

    “从今天开始,每日三餐给马皇后服用2粒药片。”

    朱成将一小瓶药放在床头,对着宫女叮嘱道。

    “如果3天没有好转,那么立刻通知我。”

    “是,殿下。”

    宫女领命。

    “……”

    朱成看着昏迷在床上的马皇后,也不确定青霉素就能将她治愈。

    马皇后的身体,谁也说不准会怎样。

    “父皇,我先告退了,还请让母后多多休息,是否能够治愈,3日自见成效。”

    朱成跪倒在地。

    “去吧。”

    朱元璋声音有些颤抖,俨然是紧张所致。

    朱成离开。

    朱元璋从纱帘后走出来,来到马皇后的身边,攥着她的手。

    “妹子,妹子,成儿现在是医圣,他一定会治好你!!”

    在朝堂掀起血腥杀戮的朱元璋。

    于马皇后面前。

    如同普通老人一般。

    无助。

    可怜。

第一百零四章 马皇后好转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朱元璋而言,上天似乎太过残忍。

    朱雄英薨后,朱标又沾染风寒归天,马皇后随即步二者后尘。

    朱元璋最亲近的三人,就这么先后离世,对于朱元璋而言,打击不可谓不大。

    虽然朱元璋子孙众多。

    但任何人在老朱心目中的重量,都远远不及朱雄英和朱标。

    而马皇后,则是朱元璋的结发妻。

    从朱元璋还是农民的时候,就跟随朱元璋左右。

    感情深厚。

    无可取代。

    而现在,马皇后正躺在床上,忍受病痛折磨,朱元璋唯一的希望。

    就是朱成。

    ……

    这两天。

    朱元璋一直待在马皇后修养的养天殿,就连寝食也未曾离开。

    和朱元璋不同。

    所有太医。

    都离养天殿远远的,甚至有太医在这段时间告老还乡。

    生怕马皇后重病时。

    朱元璋赶鸭子上架,让他们去给马皇后看病,看不好,就是‘咔嚓’一刀。

    整个后宫,在这几天里。

    都显得格外凝重。

    第三天。

    原本朱元璋已经打算派人喊朱成进宫,进一步询问马皇后身体问题。

    马皇后的苏醒,打断了老朱。

    “妹子,妹子你终于醒了!”

    朱元璋双手颤抖,嘴唇嗡动,抓住马皇后的手,一滴滴眼泪从朱元璋眼中流出。

    “重八,你咋还哭了,咱不是好好的嘛。”

    马皇后抬起手,拭去朱元璋老脸上的泪水,她在床上挪了挪身体。

    竟然想要站起来。

    “妹子,你别着急,主要还是养身体呀。”

    朱元璋连忙劝阻。

    生怕马皇后一激动,给身体折腾坏。

    “没事。”

    马皇后跃跃欲试,转眼间已经将被子从身上掀起,在朱元璋的搀扶下起身。

    “我感觉身体挺舒服,好像病情终于有所缓解。”

    马皇后站在地上,语气中充斥着激动。

    ——这么久以来。

    马皇后也接受过许多治疗,但没有一次治疗,让马皇后能感受到身体好转。

    唯独这次。

    睡了一觉后,竟然感觉浑身轻松,好像病症正在逐渐远离她。

    “重八,你请来哪位神医给咱看病?”

    马皇后知道,一定是有高人给她治疗。

    “是朱成……”

    朱元璋抹了抹脸上的泪水,展露笑颜,扶着马皇后在养天殿里散漫的走步。

    “朱成?”

    马皇后一怔,这可是她从未想过的答案,就算朱元璋说出一个陌生名字,马皇后也不会觉得惊奇。

    “可是咱的十三皇儿?我前几天认下的那个孩子?”

    马皇后确认道。

    “对,是他,但可不是几天前哦,你已经昏迷了十几天。”

    朱元璋怕马皇后走太多,累坏身体,饶是马皇后还想动一动,但朱元璋却也半强迫似的让马皇后坐在床榻上休息。

    “咱的十三皇儿,怎么还能治病救人?”

    马皇后惊奇的问道。

    “嗨,咱也觉得奇怪。”

    朱元璋一拍大腿。

    兴致盎然的给马皇后,讲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从三晋之地的旱灾,到胡惟庸从中作梗,再到汉中的各种奇妙建设。

    最终以朱成化解瘟疫为结束。

    足足两个多时辰,才将发生的事情全都讲完,听的马皇后眼中异彩连连。

    “重八啊,我本以为,咱们的一生就已经足够波澜壮阔、精彩绝伦,没想到打下江山后,后代子孙还能如此精彩。”

    “的确。”

    朱元璋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乱世称雄的确了不起,但能在盛世中独占鳌头,却也需要足够的才学、运气。

    “咱们老朱家,也终于出了一代圣人,哼,那朱熹不认咱老朱家,咱老朱家现在也不稀罕他!”

    朱元璋颇为傲娇的哼了一声。

    “呵呵呵……”

    马皇后见到朱元璋如此姿态,笑得前仰后合,似乎被马皇后感染到,朱元璋也紧随着笑起来。

    半晌后。

    朱元璋想要扶着马皇后躺下,但是马皇后却摆了摆手。

    用怪异的眼神瞥了一眼朱元璋。

    “重八,你不觉得,我应该吃点东西?”

    “呃……”

    朱元璋闻言一怔,猛地一拍脑门。

    的确。

    马皇后昏迷这么久,只能将朱成提供的特质冰沙化成水,将水喂给马皇后。

    的确需要吃些东西?

    “那……还是冰沙?”

    “不,我想吃点真的东西,你不是说,有一种新玩意叫土豆么,咱皇宫里有没有,我想试试。”

    马皇后自己站起来,在养天殿里徐徐慢走。

    “这……有,当然有!!”

    听到马皇后的要求,朱元璋心中一阵狂喜,甚至都在确认,现在到底是不是在做梦。

    马皇后,终于开口要吃东西了!!

    之前无论如何尝试。

    马皇后都没有胃口吃哪怕一丁点东西,完全靠着特质冰沙续命。

    现在她竟然主动要吃东西!

    看起来。

    马皇后的身体绝对有好转的迹象!!

    “医圣,咱的十三皇儿真是医圣!!”

    朱元璋由衷感慨道。

    整个太医院。

    穷尽全部太医的智慧,都拿马皇后的疾病束手无策,可是朱成,竟然真的让马皇后身体好转。

    最主要一点!

    朱成弄出来的那个白色药片,不光能治马皇后的病,甚至连斑疹伤寒也能治愈。

    不……

    更准确一些来说,那药片先能治愈斑疹伤寒,附带着给马皇后身体弄康复了。

    真是神奇!

    “难道说,所有的疾病真是由看不见的小虫子引起……哦……叫细菌好像,那个白色药片能杀灭细菌,所以包治百病?”

    “‘包治百病’这被游方医生当做骗人伎俩的言辞,竟然让我儿变成现实。”

    “哎呀!!”

    “重八,你嘟囔什么呢?”

    马皇后见朱元璋念念有词,好奇的追问。

    “没有,妹子你快休息,就算身体有所好转,也不能太过激烈的运动,我去吩咐御膳房,给你做一顿土豆大餐。”

    朱元璋回过神,连忙叮嘱马皇后。

    “咱跟你讲,那土豆不光产量足够高,而且味道还不错,蒸煮炒炸,怎么做都好吃,妹子你等着,我这就去叮嘱御膳房!”

    朱元璋顾不得叫宫女、太监。

    自己跑了出去。

    虽然动作踉踉跄跄,但从背影来看,老朱整个人年轻了最少十岁。

    走出养天殿。

    朱元璋连忙用手遮住眼前,本来这几天乌云密布,时不时还有几滴小雨。

    但现在。

    晴天白日,艳阳高照,天空百里无云,说不尽的清爽透亮。

    ……

    本来群臣都觉得,经过胡惟庸谋逆事件后,朱元璋的心情绝不会明媚。

    但不知为何。

    这几天朱元璋看起来特别喜悦,热情十足,体力似是无限一般。

    天天一头扎在临时内阁中。

    给那几名年轻力壮的临时内阁成员操的半死,自己却从来也未喊过累。

    相由心生。

    朱元璋现在的相,大概是大喜吧。

    转眼间。

    两周时间过去,朱成留给马皇后的抗生素,也是已经全部服用完。

    朱元璋立刻拟圣旨。

    嘉奖朱成的同时。

    再索要一批药片。

    而当朱成看到朱元璋要药的圣旨后,整个人却是猛地从躺椅上坐起。

    眉头紧锁。

    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第一百零五章 好转,但并未完全好转

    “怎么会?”

    朱成接过圣旨,喃喃自语,脑海中思绪万千,就连宣旨太监离开都未注意。

    朱元璋大喜,似乎只要无限的服用抗生素,马皇后的身体就能一直维持。

    但是朱成知道。

    这根本不可能!

    抗生素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对于病菌而言,久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

    ——原本效果卓绝的抗生素,会变得越来越没用,非但无法灭杀细菌,反而还会对肾脏造成极大负担。

    对于青霉素而言。

    两周。

    是2个疗程。

    已经过去2个疗程,如果抗生素真的能完全治愈马皇后。

    那早就已经痊愈了,朱元璋不可能还要药。

    “不行,我得进宫一趟。”

    朱成自言自语。

    当时书写奏折,急奏朱元璋,申请前往养天殿,给马皇后看病。

    ……

    御书房。

    “陛下,圣旨已经送到。”

    宣旨太监来到御书房回事。

    “可将药片取来?”

    朱元璋低头批阅奏折——和夏收相关的奏折,关乎国家根本的首要大事,就是夏冬两收,一旦夏冬两收出现问题。

    那国家崩毁将是分分钟。

    对于农耕型社会而言,夏冬两收是国家财政的唯一来源。

    其余税收都是小打小闹。

    不值一提。

    “没有。”

    宣旨太监回答道。

    “嗯?”

    朱元璋猛地放下奏折,皱眉看向宣旨太监,老朱觉得不应该呀。

    对于朱成而言,那白色药片并非稀罕物件,他都可以给百姓免费治病。

    怎么他还要不来?

    “回陛下,当时奴才给康王殿下宣旨,康王殿下在听完之后神色有些不对,一直在自言自语,嘟嘟囔囔的说着要上奏,咱就先回来了。”

    宣旨太监吓得连忙跪下。

    “嗯?”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

    难道说……

    有什么问题?

    “陛下,康王殿下急奏。”

    突然间,二虎的声音在御书房外响起,朱元璋特地派二虎观察朱成的消息。

    朱成的奏折。

    自然在第一时间被二虎呈递上来。

    “快,给咱拿进来!”

    朱元璋叫二虎进来,与此同时,他急不可耐的从书桌案后站起身,向着门口的方向走去,急匆匆龙行虎步,将跪在地中间的宣旨太监都撞倒。

    奏折也散落一地。

    “陛下……”

    “给咱拿来!”

    二虎刚进来,差点和朱元璋撞个满怀,手中的奏折被后者抢走。

    观看奏折之后,朱元璋脸色突变。

    拿奏折的手都微微颤抖。

    朱成要给马皇后瞧病?

    而且还如此急迫。

    肯定有差池发生。

    “赶紧,摆驾养天殿!”

    朱元璋连夏收相关的奏折都顾不得,只想立刻去养天殿。

    听朱成给马皇后诊断。

    “朱成啊朱成,你小子不是贪么,这次咱不怪你,你就算是借给马皇后治病为由狮子大开口,咱也不会怪罪你。”

    “妹子,咱的妹子,可千万不要有事……”

    ……

    养天殿。

    朱成赶到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坐在纱帘后面,在场的还有一名宫女,以及一名太医。

    看到那名在场的太医,朱成微微皱眉。

    之前太医不都是躲的远远么。

    现在怎么主动来照料马皇后?

    难不成是看马皇后身体逐渐恢复,想要锦上添花?

    “臣孙如玉,见过康王殿下。”

    那名太医感受到朱成的视线,似乎洞悉朱成心中想法,微微躬身说道。

    “臣丁忧守孝三年,五日前刚刚回来,在此照料马皇后。”

    “哦。”

    朱成点了点头。

    不知为何,他从孙如玉身上感受到一股敌意,后者的语气令朱成非常不快。

    不过现在,倒也不是在意琐碎事情的时候,朱成连忙走过去,将视线投射在躺于床上的马皇后身上。

    “母后,您的气色改善不少了。”

    朱成咧嘴一笑。

    ——现在马皇后清醒着,朱成自然不能大大咧咧的为所欲为。

    医治病人,如何处理关系、病人的心态,更是重中之重。

    “有劳成儿。”

    马皇后慈祥的一笑。

    老太太纵使身居高位,但依旧仁德慈祥,由马皇后掌管的后宫,一直都是平稳安宁。

    马皇后的贤与德,能服众人。

    “母后别担心,我就是给您检查检查,您身体好着呢。”

    朱成笑着说道。

    “嗯,咱相信成儿,无论如何,咱都会记得成儿一片孝心。”

    马皇后微笑。

    朱成伸出手,轻轻按在马皇后的头上,感受掌心传来的温度,朱成微微一惊。

    ——有点热。

    不对劲的。

    按照常理来说,两个疗程的抗生素下去,不可能还发烧。

    现在还发烧。

    说明体内有病灶没有根除,比如说体内淤积脓液,如果体内有病灶,那光用抗生素,不可能让炎症完全消除。

    治标不治本罢了。

    等等……

    朱成突然间,想起一件事,之前检查马皇后身体的时候,曾经发现一处水肿。

    如果单单是水肿,随着炎症减弱,应该也会减轻。

    他下意识的触碰过去。

    “嘶——”

    马皇后痛的倒吸一口冷气。

    “母后,这里会痛吗?”

    “会。”

    “……”

    朱成陷入沉默。

    “妹子,之前咱可没听你说过,身上哪里会痛啊?”

    朱元璋担忧的声音响起。

    “这不是怕你担心么,呵呵……”

    马皇后笑着说道。

    只是这话语响在朱元璋耳中,让后者有一丝丝心酸。

    “没大问题,继续休息,母后您很快就能痊愈。”

    朱成说道。

    “孩子,不要在母亲面前说谎,娘亲身体什么情况,娘亲自己清楚,你的药很厉害,让娘亲最后一段时间,过得很愉快。”

    “但是,那药治不好娘亲,对吧?”

    马皇后温婉的说道。

    “你的表情,不像是没事啊,孩子。”

    光从表情来看。

    谁也想象不到,说话的人正在和病魔抗争,马皇后的精神状态,如同颐养天年的老妪一般。

    让人联想起午后夕阳下抚摸猫咪的慈祥老太太。

    “朱成,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的语气变得急促。

    有史以来第一次直呼朱成的名字,这位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

    心乱了。

    “……”

    朱成咬了咬牙,既然已经被马皇后洞悉,加之朱成觉得马皇后承受能力很强。

    于是也就实话实说。

    “回父皇,母后的疾病,并非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只是并发症,母后身体内有一处病灶,需要将病灶处理掉。”

    “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病灶,儿臣目前看不明白。”

    “什么!?”

    透过纱帘,能够看到朱元璋猛地站起,朱成的话对老朱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明明马皇后已经从昏迷状态恢复过来,连饭都能吃了。

    为啥突然要不行了?

    不能接受!

    朱元璋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病灶什么的我不懂,我就想知道,你到底能不能治疗你母后。”

    朱元璋近乎咆哮的说道。

    突如其来的音量给朱成吓一跳,怪不得太医之前躲养天殿远远的。

    身为亲王的朱成,都架不住老朱关于马皇后的压迫,更别提区区太医。

    “重八!”

    马皇后低沉的声音响起,语气中略带一丝丝埋怨。

    “你看看你,都吓到孩子了,成儿别在意,我能管你的父皇。”

    “别生气,妹子你别生气,咱不是关心你嘛。”

    朱元璋的语气瞬间变得柔和。

    能让洪武帝如此的人,整个世界上也就只有两位,一位是朱雄英。

    另一位是马皇后。

    “成儿,你有没有办法治疗你母后?”

    这一次,朱元璋的语气正常许多。

    少了一些压迫,多了一些担心。

    “我真不能确定,但有一点,想要治疗母后,常规手段已经不行了。”

    朱成想了想,斟酌字句之后说道。

    “得开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作者:日月行空所写的《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为转载作品,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介绍:
幕僚:“大人,此次案件抄家220万两白银,给皇上报200万两,咱们留20万?”
朱标:“那怎么行?太多了!给老朱2两万,剩下的咱们留着!”
幕僚:……
大舅哥:妹夫,这艘战船造价三千两,咱们给上面报价三万两?
朱标:你脑子有病吗,三千的东西,你报三万?给我报三千万两!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