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轩辕新明录TXT下载轩辕新明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轩辕新明录全文阅读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txt下载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章 铸你爸爸的跪像

    一大早,许纬辰就在衢州府衙里召见范承谟。范承谟依旧是身着一袭清朝一品大员的官服,头上依然是一根辫子。因为担心范承谟寻死,蒋一正从一开始就没有强迫范承谟剪辫。

    许纬辰是习惯性的不冷不热的态度,请范承谟坐下,上了茶,便问道:“你是范文程的儿子?”

    范承谟白了许纬辰一眼,没有回答。

    许纬辰一皱眉,心知是因为自己直呼范文程的名字,这个范承谟在装逼抗议。因此也并不生气,继续问道:“你父亲已经死了,这事我知道,你大哥还在么?”

    范承谟依旧是默不作声。

    “我的意思是说,如今的范家,你做得了主么?”

    “我范家没有不忠不孝的子孙。我在一日,就不会向你们投降,你便是杀了我,我三弟、四弟、五弟、六弟、儿子、侄子,没有一个会向你们投降。”范承谟的话貌似答非所问,其实也回答了许纬辰想问的内容。

    “好啊,呵呵。”许纬辰不怒反笑,缓缓地说道,“范承谟,你是清朝的官,可抓你的不是我大明朝廷,是那耿精忠,我大明可不是你的敌人。”

    “哼!”范承谟从鼻孔里狠狠地出了一口气,“我大清寰宇一统,四海之内敢兴兵谋逆者,都是乱臣贼子,你郑氏与那耿精忠又有何分别。”

    “怎么能这么说呢?”许纬辰的脸上依旧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这天下本是大明的,是满人兴兵入关,血腥屠杀我华夏子民,篡夺我江山社稷。我大明兴仁义之师,索回天下,理所当然。耿精忠是个反复小人,是他抓了你,而我们救了你,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将我们与那耿精忠相提并论?”

    “大明失德,被李闯夺了江山,与我大清何干?我大清八旗入关,杀了李闯,为你大明皇帝报了仇,是你们应当感谢我大清才是。而你们呢?反而兴兵作乱,你们才是恩将仇报的那个。”

    许纬辰越听笑容越灿烂,悠悠地说道:“哈,一口一个’我大清’,你还真把自己当满人了?”

    “我大清天子至圣至明,如今满汉一家,何分彼此。”范承谟继续梗着脖子说道。

    “好啊,说得好。”许纬辰说着,站了起来,来回踱了几步,又说道,“我听说,你以前当过浙江巡抚,在杭州时,去过岳王庙吧?”

    “岳飞抗金,乃是尽臣节,是各为其主,我今效忠大清天子,也是尽臣节,你不必用岳飞来游说于我。”范承谟说着,把脸侧了过去。

    “No,no,no,啊,这话你听不懂。我是说,非也非也。我问你有没有去过岳王庙,是想问你,知不知道岳王墓前跪着哪四个人的铸铁像?”

    范承谟一皱眉,非常不屑地说道:“这谁不知道,是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卨。这四人是杀害忠良的奸臣。”

    许纬辰听了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对。不过,这四个人只是害了岳飞这位大英雄,还没能完全出卖大宋江山。你说,要是有人引着清兵入关,做了出卖大明天下的奸臣,应不应该也给他铸个跪像?”

    “你什么意思?”范承谟忽然感到了一丝恐惧,说话的声音都有些许颤抖。

    “我的意思是说,洪承畴这个引清军入关的,将来给他铸个跪像,放在崇祯陛下的陵前,你说好不好啊?”

    “这关我什么事……”范承谟的话刚说出口,忽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改口说道,“我大清八旗劲旅战无不胜,你们败亡指日可待,还是不要做白日梦了吧。”

    许纬辰没有搭理范承谟,继续说道:“不过,光洪承畴一个还不行。凡事汉人替满清效力,作恶多端的,应该再选几个给吴三桂作伴。”

    “这……”范承谟又被许纬辰的话给噎住了。

    “依我看,就选孟乔芳、李国翰、宁完我、范文程这四人,列在洪承畴之后,一并跪在崇祯陛下陵前。孟、李二人是武将,杀死华夏子民无数,宁、范二人是文臣,专为满人出谋划策侵略中原,选这四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许纬辰说话的声音不大,对范承谟来说却不啻是晴天霹雳,当时便“腾”的一声站了起来,破口大骂道:“你们算什么东西,我父亲是大清忠臣,各为其主,你们有什么资格做这种缺德事?!”

    “是啊。”许纬辰用力点了点头,“范文程确实是大清忠臣,我想那秦桧也是大金忠臣吧。”

    “你!”范承谟一时语塞,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为今之计呢,我劝你好好想想,只要你一死,我们将来定然在崇祯陛下陵前放一个范文程的跪像。你若不想你父亲在后世被万人唾骂,那就好好与我们合作。”许纬辰没有理会范承谟激动的情绪,只是继续说自己想说的话,“我不杀你,也不劝你投降,只是送你去杭州。等你到了杭州,会有人带你去岳王庙再看看,看看秦桧等人的丑态。”

    此时的范承谟,瞪着惊恐的眼睛,汗水从额头上沁了出来。

    许纬辰又打量了一番范承谟,这个人被耿精忠囚禁了两年多,瘦得皮包骨头,但是精神却十分坚韧。许纬辰也看出来了,虽说从耿精忠起事之时起,范承谟就有了必死之心,不过也不刻意求死,因此才活到了今天。死吓不倒范承谟,但别的办法可以。

    “现在不是要你投降,而是要你服辩。你若是承认你父亲是引清兵入关的大汉奸,替你父亲认罪,愿意带领全家为大明效力,那就可以为你父亲赎罪,朝廷自然也就会从轻发落。若是顽抗到底,你自然会知道后果。”

    “我……”

    范承谟刚想开口辩驳,许纬辰一抬手阻止了他继续说话,自顾自地说道:“你不必现在就说,等到了杭州,想清楚了,就上奏大明皇帝,那里自然有人替你安排。”

    许纬辰说完,从门口叫进来卫兵,依旧把范承谟带下去看押。

    郑智和刘国杰的公事交接完毕,来向许纬辰辞行,准备返回福州。许纬辰掏出一封毛渊明写来的书信,让郑智带回交给陈永华。信的内容是希望陈永华和郑克臧尽快抽时间赶回杭州,举办婚礼,信里当然没有说郑经反复催促,但是言辞也明显有些急切。许纬辰又嘱咐郑智,他大侄子的婚礼是大事,请福州的行军机处和陈永华商议,如果不是实在走不开,就抓紧安排。

    送走了郑智和刘国杰,许纬辰又安排送这班清朝官员前往杭州。刘秉政、祖宏勋等人虽然愿意投降,但却被李之芳、杨捷等人视为仇寇。虽说都是投降大明朝廷,但在李之芳、杨捷们的眼里,自己是战至最后势孤投降,而刘秉政、祖宏勋等人却是从贼起事,尤其中间还曾有过两军对垒的时候,自然是水火不容。因此,与其把这些人留在衢州,不如送往杭州,最好派往苏州前线听用,免得冲突。

    至于范承谟,被许纬辰恐吓了一番,表面上依旧沉默不语,但显然有些魂不守舍。许纬辰只得对押送这些人回杭州的陈天仇交代,一路上注意范承谟的举动,别让他跑了,更别让他自杀。

    陈天仇当然格外小心,一路上让范承谟始终和自己坐同一辆马车,三餐饮食也格外小心。衢州到杭州,从官道转运河,八天时间就能达到杭州城对岸的萧山码头。

    站在码头向对岸望去,杭州凤山门码头张灯结彩,气氛异常热闹。陈天仇随便叫了一个对岸过来的摆渡船夫,问发生了什么事。

    船夫答道:“我也不太清楚,说是外洋哪一国的商队前来,好多大老爷都在岸边迎接呢。”

第三十一章 王大妃的弟弟

    毛渊明和常镇业并没有到码头上迎接,因为这一次朝鲜方面是以商船名义派来的船队,不能以官方礼仪接待。但大明方面的迎接仪式却毫不含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带头出面的,是刚刚被皇帝赐封七品虚衔的冯锡范——七品官本来就不大,又是虚衔,但对冯锡范来说已经足矣,因为这都是暂时的安排,事成之后必有更好的封赏。

    朝鲜商队名义上仍由张希载带队,一共是五艘大船,停泊在吴淞口,然后换乘平底沙船来到杭州。船上的商品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按照张希载的说法,国王不希望这一次的行程引人注目,因此没有运送高丽人参等贵重商品。

    商队的成员人数比上一次多了许多,除去停留在吴淞口的水手和兵丁,前来杭州的就有三十多人,入住特意为他们前来而装饰一新的迎宾馆。张希载悄悄告诉冯锡范,有一位特殊的“商人”,需要格外照顾,必须住套间,外间有同来的保镖护卫。

    冯锡范当然不满足于仅仅知道这位特殊的“商人”的存在,还向张希载打听细节。张希载便告诉冯锡范,这位特殊的“商人”就是朝鲜国王的使臣,是国王的生母王大妃金氏的弟弟金锡翼,原任汉城左尹,目前因为父亲金佑明去年刚刚过世,正在家守制。

    冯锡范非常起劲,安顿好了张希载一行,连忙到总督衙门向常镇业报告。常镇业知道冯锡范急于立功,担心他惹出事情来,便告诉冯锡范对朝鲜“商队”既要重视,又不要显得过于重视,让他自行安排欢迎晚宴,等明天再引见朝鲜使臣。

    冯锡范走了不久,陈天仇就带着范承谟等人到了总督衙门。陈天仇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平时沉默寡言,于公事之外并不多说什么话,只是把许纬辰嘱咐地事情和常镇业说了一遍,又把许纬辰的信交给了常镇业,便自行去驻防城里休息了。

    常镇业看完许纬辰的信,不禁哈哈大笑。信中说,所有官员都可量才录用,唯独范承谟,要送去岳王庙参观一番,然后让他自己反省,直到他悔罪具结为止。

    因为天色尚早,常镇业干脆直接带着除了范承谟以外的刘秉政等人,直奔永宁宫见皇帝。

    朱慈炤自从登基以来,大明就一直处于战争之中,隔三差五就有投降大明的原清朝或者原耿精忠的官员前来面圣谢恩,因此对这种临时召见也不感到意外,马马虎虎地说几句安慰的话,就算走完过场了。

    等刘秉政等人谢恩已毕,常镇业派人给他们安排住处,又与毛渊明商议,将刘秉政等一干文官送往苏州洪诚丘处听用,祖宏勋等将军则送往城外军校接受短训,然后再行安排。

    等诏书起草完毕,两人这才叫上孙广越一起,到逸趣居要了一个包间,边吃晚饭边商议接待朝鲜使臣之事。

    常镇业告诉孙广越,朝鲜国王派来的使臣是王大妃金氏的弟弟金锡翼,孙广越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这个王大妃金氏是西人党,与南人党之间的党争不断,王大妃金氏将来还会驱逐张玉贞。”

    “西人党和南人党?”毛渊明和常镇业都对这两个名词感到陌生。

    “嗯,就是党争,要详细解释就太麻烦了。”孙广越摇头晃脑地说道,“朝鲜陷入党争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依稀记得应该有一百多年了。最开始是勋旧派对抗士林派,结果是士林派获胜,然后士林派又分裂为西人党和东人党,相互对抗倾轧。眼下的南人党,是东人党南北分裂之后的产物,北人党逐渐式微,南人党就成了西人党的主要对手。反正就和大明的党争差不多。”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张希载张玉贞兄妹属于南人党?”

    孙广越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无论西人党还是南人党,都是士林派,张氏兄妹是中人出身,轮不到加入南人党。”

    “那为什么王大妃金氏要针对张玉贞?”毛渊明不解地问道。

    “这个倒是合理。”孙广越还没开口,常镇业已经想到了答案,“张玉贞中人出身,在朝中没有倚仗,西人党又看不上她,她自然要引南人党为奥援。而南人党想要在后宫有自己的势力,那么接纳得到国王宠幸的张玉贞显然也是明智之举。”

    “对,镇业分析得很对。”孙广越连连点头。

    “客官,上菜咧。”包间门外跑堂的吆喝一声,挑门帘进来,后面跟着个厨房伙计,将好几盘菜放在了桌上,点头哈腰地说道,“客官慢用。”

    “王大妃这个词还真是别扭,他们为什么不叫王太妃呢?”跑堂的上菜打断了刚才的话题,毛渊明便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就不知道了,朝鲜人自己的习惯吧。”

    “对了,明天见朝鲜使臣,咱们怎么说?”常镇业还是惦记着正事。

    “上次开会不是已经有结论了吗,暂时不要求朝鲜公开倒向大明,只要他们国王暗中上表称臣就行了。”毛渊明说着,拿筷子指了指桌上的菜,“抓紧趁热吃吧。”

    然而,金锡翼的态度却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天上午,毛渊明和常镇业在王府的偏殿接见金锡翼。金锡翼扮作一个商人,军机处的两人正好也是无品无级,也就不需要什么繁礼缛仪,三个人三杯茶,加上一名翻译,坐着就能谈。

    金锡翼的来意很明确,要面见大明皇帝,确认大明尚在并且正在与清朝作战,当然不能明说的意思是“具备战胜清朝的实力”。

    毛渊明和常镇业当然愿意为他安排秘密觐见皇帝,也可以带他四处参观,只要金锡翼愿意,甚至可以去福州看看。至于大明的军力,尼克尔森船长运来的大批新式装备,包括最先进的英制燧发枪武装起来的军团,都可以给金锡翼看看,甚至可以专门为他安排一次阅兵。

    但金锡翼却对军机处产生了疑问:“二位的意思是说,大明皇帝把国事委任给延平郡王郑经,而延平郡王又将大权交给了军机处?”

    “阁下说的一点没错,这就是大明现在的体制。”毛渊明点头回答。

    “那岂不是说,大明天子并无实权,朝政操诸权臣之手?”金锡翼说话倒是十分的不客气,直白得有些露骨。

    “并非如此。”常镇业连忙摇着头解释,“大明皇帝在民间蒙尘日久,确实疏于政务,何况现在是战乱之时,皇帝陛下自知不谙军事,所以请延平郡王总揽军国大政。而延平郡王身患残疾,因此才由军机处署理一切政务。”

    “我国王在我出发之前,详细叮嘱,要我一定看明白大明行状,如实奏报。现在阁下这样说,我姑且相信,但我一定要见到大明皇帝。”金锡翼看来是个性子比较直的人,说话完全不迂回。

    “这是当然。贵使臣万里而来,皇帝陛下岂有不见的道理。”

    “还有,以我所知,到崇祯皇帝为止,大明并无军机处,这个官署何时以何故设立,有些什么官员,什么品级,现在都有哪些人担任,如何铨选,还请两位详细告知。”

    “这……”金锡翼这个更加直白的问题,毛渊明和常镇业都觉得有些棘手——不是不能回答,而是问题里包含着太多的不信任,很可能越解释对方的疑心越重。

第三十二章 “朝鲜的妹妹”

    金锡翼走后,毛渊明和常镇业商议,依此前张希载的说法,朝鲜国王对大明复兴非常有兴趣,断然不至于派个使臣来从中作梗。金锡翼身为朝鲜使臣,固然有搞清楚事实回奏国王的义务,但话也不需要说得这么直白,难保没有弦外之音。

    最后两人商定,写一份措辞比较保守的材料,讲解一下军机处的来历和具体职能,不谈人员构成和铨选程序。另外再封一个一千两银子的红包,随着材料一起送给金锡翼,看看他的反应。

    金锡翼收到材料和红包,果然态度大变,表示对大明的礼遇十分满意,现在只差觐见大明天子这一件事了。毛渊明和常镇业于是才松了一口气。

    觐见大明天子也不能公开进行,同样以“朝鲜商人入宫进献货物为名”,召张希载和金锡翼一同到永宁宫。在偏殿拜见朱慈炤之后,金锡翼到书房接受皇帝问话,张希载由鲍婧陪着,向皇后胡氏进献礼物。

    这次朝鲜商队的货物并不高档,但献给皇后的礼物还是精心挑选过的,是几件朝鲜的刺绣,几盒高丽参,特别还有一件珍珠披肩,是张玉贞所织,作为张氏兄妹的私人礼物进献给皇后。胡氏当了一年半的皇后,对贵重的东西还是没有什么鉴赏能力,只是在鲍婧的示意下,对张希载表示感谢,却对珍珠披肩非常满意,连声说要谢谢这个“朝鲜的妹妹”。

    胡氏的话说得不甚得体,张希载却是古灵精怪,立马抓住了机会,连声说“不敢”,又说“如果皇后不嫌弃,愿意让妹妹认皇后为干娘”。鲍婧还没来得及开口阻止,胡氏居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事已至此,鲍婧也无可奈何,好在之前毛渊明多次说起过,要好好笼络张氏兄妹,皇后胡氏的这个举动虽然草率,也还算能够接受。便告诉张希载,皇后愿意收张玉贞为干女儿,是为了两国关系的长远打算,暂时不可声张,免得遭人猜疑。

    张希载得了便宜,自然是颂圣声连连,说一定听从安排。鲍婧生怕张希载继续抖机灵搞出什么事情来,连忙说给张希载在外间赐茶点,然后送皇后会寝宫。

    金锡翼这边也很快结束,朱慈炤依旧是不温不火的嘉言慰勉,把朝鲜国王的忠心给夸了一番,又说金锡翼远来不易,要毛渊明好生招待,多陪他四处游玩。毛渊明自然是满口答应。

    叙了一会儿话,同样也是外间赐茶点,朱慈炤起身离去。金锡翼没能问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显得不太满意,但总算见到了大明皇帝,回去也算可以交差了。

    毛渊明和常镇业陪着金锡翼用茶点,边吃边聊,说到两国关系,提出金锡翼此番回国,不必过于声张,也不需要朝鲜国王上表称臣纳贡,只要两国保持半年一次的“贸易往来”,互通声息即可,要是朝鲜方面能提供一些满清的情报,那就再好不过了。金锡翼听完,满口答应下来,说一定奏明国王知道。

    送走了张希载和金锡翼,毛渊明和常镇业再一商量,觉得金锡翼既然是王太妃家族的外戚,自然值得结交,更应该抓住契机,与王太妃建立良好关系。于是和鲍婧商议,请她采办礼品,请金锡翼转呈王太妃。

    鲍婧自然是一口答应,又拉住毛渊明和常镇业,说起郑克臧的婚事:“你们不是说,福建的仗打赢了吗?那郑克臧和陈永华抽半个月时间来杭州举办婚礼都不行?”

    常镇业也只能苦笑着回答:“不是不行,军报上也说了,是福州的政务军务实在繁冗,两个人都走不开。”

    “走不开也得回来,郑经说了,今年年内一定要办,这都快十一月底了。”鲍婧扯着常镇业的袖子,急切地说道,“要不你再发一份加急的信,催一催他们。”

    “好好好。”常镇业连忙把鲍婧抓自己袖子的手撸了下来,“我明天就发,要他们尽快。”

    第二天,常镇业的信还没来得及写,福州的军报又送了过来,说是郑克臧和陈永华、项绍宽会在近日回来杭州,完成郑克臧的婚礼。

    接到如此好的消息,鲍婧自然是非常高兴,马上找林氏商议,开始准备郑克臧的婚礼。郑克臧虽然辞了潮王世子,但还是郑经的长子,朝廷的招讨副将军,婚礼仪式必须要隆重。好在这半年已经连续办了郑智和朱弘桓的婚礼,林氏和鲍婧都驾轻就熟了。

    陈天仇在杭州休息了两天,就要赶回衢州前线。临走前,常镇业写了一封详细的信,要陈天仇带给许纬辰,鲍婧准备了满满一箱的各种蜜饯、糕点,送去给留在衢州的几个穿越者。陈天仇的回程也是八天,到了衢州,直接前往知府衙门找许纬辰。

    然而许纬辰并不在府衙里,只有王鼎在主持局面,一问之下才知道,许纬辰自己前往处州,去招抚马九玉了。

    “为什么要自己去,多危险啊,我们不是有纪律,穿越者不得单独行动吗?”陈天仇立刻感到有些紧张,盯着王鼎问道。

    “你先别紧张。穿越者不得单独行动这个纪律,老许怎么会忘了呢,他是和温如嵩一起去的。”王鼎说话一向不紧不慢,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稳重,“而且是俞齐时亲自带着卫队去的,绝对没事。”

    “俞齐时也去了?那前线谁指挥?”陈天仇稍微放心了一些,但还是继续问道。

    “杨捷。”

    “杨捷?他可是一年前才投降我军的清将,可靠吗?”

    王鼎还是非常有把握地点了点头,说道:“老许说,杨捷归降以来,打仗还是很出力的,可以信任。而且,我们的兵都是浙江兵,要不就是日军,他杨捷想要煽动叛乱肯定是不行的。”

    陈天仇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儿,忽然又问道:“那老许几时去的,几时回来?”

    “呵呵,你还是放心不下啊?”王鼎终于被陈天仇的执着给弄笑了,“你前脚去杭州,他后脚就去处州了。走之前,老许关照说,最快二十天,最慢一个月,肯定回来了。”

    “二十天到一个月?”陈天仇仰起头望着府衙正堂的横梁想了想,“那就是说,最快这几天就能回来了。”

    陈天仇算得不错,三天之后,许纬辰就回到了衢州,而且是带着马九玉一起来的。

    一回到衢州,许纬辰就马上在州府衙门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马九玉。

    马九玉长得高大粗壮,皮肤黝黑,和温如嵩坐在一起,倒似亲兄弟一般。

    宴会开始,许纬辰便起立致辞,说马九玉英明睿智,向大明朝廷投诚,功德无量,自己代表军机处,“向马爵爷敬酒”。

    马九玉虽然是个武人,倒也气质沉稳,举止得体,起身回敬,然后大家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许纬辰于是又端起酒杯,引着马九玉穿梭在酒桌之间,为他引见众人。王鼎、陈天仇这些穿越者,马九玉没有见过,只知道是军机处的成员,十分谦卑地敬酒。杨捷与马九玉有过几面之缘,如今却都成了大明的臣子,见面略有些尴尬。许纬辰便用话化解,说两位都是大将之材,如今大明军队得到二位,实在是如虎添翼。

    马九玉听完这话,自然是哈哈大笑,表示许纬辰过奖了。杨捷却看上去有些不快。其实可想而知,马九玉本是八旗都统,一仗不打,带着几千军队投诚,直接换到了一个公爵,而杨捷是江南提督,在松江府顽强抵抗,最后兵败投降,得到的只不过还是一个提督衔,并且手下没有隶属于自己的兵,实在是寒酸得很。

    许纬辰不想引起不快,带着马九玉回到自己的桌上,继续饮酒吃菜。王鼎和陈天仇自然是要打听前往处州的情形,许纬辰只是笑了笑说道:“晚上跟你们详细说。”

第三十三章 杭州重聚

    衢州不比杭州,没有繁华的城市景象,尤其冬天天色暗得早,戌时二刻就要上灯了,城里的街道上已经空无一人——当然,空无一人的原因是战争当前,城里实行宵禁,否则以衢州城一府之地,也不至于如此冷清。

    许纬辰安顿了马九玉,才和温如嵩、王鼎、陈天仇一起坐下说话。陈天仇本来担心许纬辰的安危,有很多话想问,但现在许纬辰已经回来了,以程序员的沉默性格,似乎也不必追问情形如何,只是一言不发静静地听。倒是王鼎十分认真地问道:“这次去处州,一切还顺利吗?”

    “大体上还算顺利,不过麻烦的事情也不少。”许纬辰呡了一口茶,缓缓地说道,“马九玉精明老成,知道投降是最佳出路,但是也知道利用手里的残余势力讲价,不肯轻易就范。”

    “嗯,这个可想而知,他肯定要为他本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王鼎点了点头应和道。

    “我给他三等公爵,保留部下兵力的条件,他还不是很满意,要求扩充编制,提供武器粮草。”

    “呵呵,这个人倒是会讲价钱。”

    “何止会讲价钱。”温如嵩的脾气比许纬辰急躁得多,忍不住开口抱怨道,“他就是一个军阀,只关心自己和军队的利益。还说手下的几个参领要加官进爵,起码要给两个伯爵,四个子爵,还要十多个男爵,要求朝廷接受。”

    王鼎出人意料的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只是淡淡地问道:“那你们是接受了?”

    “哈哈哈。”许纬辰笑了笑,说道,“还是鼎爷你明智啊。我们必须接受,一口接受,绝不还价。”

    “嗯,先接受没问题,只要能把这支军队争取过来,以后在慢慢处理这些人。”王鼎对许纬辰的决定表示支持。

    “哼,这种漫天要价还能接受,也就是你许纬辰能忍下这口气。”温如嵩和王鼎的看法不一样,但显然也没能阻止许纬辰接受。

    许纬辰瞪了一眼温如嵩,说道:“你这就怪了,你以前在公众号上发文章,不是一直主张封建体制好过统一体制吗?说晚唐的节度使割据比中央集权好吗?那现在人家想当军阀,你怎么又不愿意了?”

    “他这叫什么封建体制,不就想要是附在朝廷的身上吸血吗?这种人怎么能纵容。”温如嵩一旦进入辩论模式,必定脸涨得猪肝色,两眼瞪出。

    许纬辰倒是丝毫没有与温如嵩争辩的意思,只是“呵呵”一笑,继续对王鼎说道:“不过呢,我们也有自己的要求,他的条件我们全都满足,我们的条件他也要接受。那就是接受清点整编,并且移防去北面。”

    “那马九玉接受吗?”

    “他对移防没有什么说的,现在福建全境都已经在我们手中,他几千人马留在处州毫无意义,要么南下要么北上,总要移防的。”许纬辰停了一停,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清点整编他自然是不愿意,我便和他说,但凡接受朝廷招抚的,都要接受清点整编,只是我们不削减他的一兵一卒,只是查点清楚,登记造册。”

    “即便如此,我想他也不会轻易接受吧。”王鼎的估计马九玉的想法,就像项绍宽分析曾养性的心态一样。

    “是。只不过他要的条件如此优厚,我们又一口答应,他马九玉倒也是个有分寸的人,没有再坚持,就接受了清点。”

    “结果如何?”

    “有些空额,不算太多,还有少量是在浙江当地强征的壮丁。”

    王鼎想了想,又问道:“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跟马九玉说,他手下总共七千多军队,不差这四、五百壮丁,不如放他们回家。作为补偿,我许诺他再拨一个营给他,充实他的兵力。”

    “这……”哪怕是王鼎,听到许纬辰这么说,也觉得一惊,显然是许纬辰给予的条件太过优厚了,但是转念一想,是不是许纬辰还有后手,便问道,“你是不是另有打算。”

    许纬辰笑着点了点头:“哈哈,你这脑子还真是转得快。我让他移营去苏州前线,他要是带着军队投降杰书了怎么办?毕竟他的兵是以八旗汉军为主,辅以一些绿营兵,福建人占少数,东北人占多数。我再拨一个营给他,在他的军队里掺点沙子,就算他有动向我们也好及时知道。”

    “嗯,也只好这样了。”王鼎舒了一口气,又点了点头。

    “最后我跟他说,他得了朝廷如此恩典,必须亲自到杭州谢恩。军队可以暂时由他手下的都督徐尚朝带领,等我们到了杭州见过了皇帝,再发军令调动。”

    “徐尚朝?”王鼎愣了一下,“这个名字好耳熟啊。”

    “是啊。之前我们在诸暨救下了一个女子,叫作吴绛雪的,现在在永宁宫给皇子当老师呢。历史上的徐尚朝,追逼吴绛雪嫁给他,导致吴绛雪跳崖身亡。不过因为我们穿越了,吴绛雪和徐尚朝就没有瓜葛了,不过这个名字被孙胖子一通科普,大家都记住了。”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得啦,我们不说这些闲话了,明天我就要带着马九玉回杭州,这里的事情还要你们几个多操心了。”许纬辰说着,拍了拍王鼎的肩,“军事上应该继续采取守势,白显忠不见得有强攻衢州的意愿,杨捷防守还是有一套的。福建那边的军情,要及时转送杭州,我担心耿精忠和曾养性没有那么老实。”

    王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许纬辰和马九玉从官道回杭州,和陈天仇一样,要花八天时间,结果比从海上而来的项绍宽、陈永华和郑克臧还晚了一天到达。

    等安排马九玉谢恩之后,大家才又有时间一起坐下来,聊聊各自的情况。从杭州湾登陆以来,穿越者们就一直处于这种聚少离多的状态,甚至很难凑齐一次执行委员会的全体会议。

    鲍婧兴高采烈地向大家介绍郑克臧婚礼的准备情况:秉承郑经的旨意,将世子府清理出来,作为郑克臧婚后的住处——虽然郑克臧辞去了潮王世子,但现在的世子郑克塽年纪尚幼,还和母亲黄和娘住在一起,因此世子府一直由女穿越者们住着,这一次大家都搬了出来,以后就是郑克臧夫妇的住处了,哪怕郑克臧肯定常年不在,但夫人陈三小姐也不可能再与女穿越者们混住。

    至于婚礼的时间,已经确定在十二月二十六,也就是六天之后。大小事情鲍婧和林氏也差不多都准备完毕,只等到时候行礼。

    许纬辰忽然提出,在婚礼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完成:给郑克臧封爵。

    “郑克臧辞去了潮王世子,现在是招讨副将军,这一阶段在浙南和福建作战,战绩斐然。当然了,有很多仗是绍宽和刘国轩打的,但绍宽不需要封赏,可以记到郑克臧的账上。而且,三军将士都有功劳,郑克臧和刘国轩的爵位都要涨一涨,大家才安心嘛。”

    “说的对。”项绍宽立刻同意了许纬辰的看法,“耿精忠封了王爵,马九玉封了公爵,曾养性封了伯爵,这三个投降的人爵位都这么高,刘国轩还只是个伯爵,好像也说不过去。”

    “嗯,那就给刘国轩升级为一等武平侯吧。”毛渊明说道,“但郑克臧给个什么爵位呢?”

    常镇业想了想,建议道:“郑克臧率军在浙南迫降李之芳,入闽之后连战连捷,功劳也不算小,给个伯爵不算夸张吧。”

    “嗯……可以吧。”许纬辰转而向着鲍婧说道,“不过,给郑克臧封爵之后,他的婚礼就成了伯爵的婚礼,规格要提高,恐怕又要麻烦你和林氏了。”

第三十四章 郑克臧的婚礼

    朱慈炤也很久没有见到许纬辰,见到时甚至有一些兴奋。在永宁宫关起门来做皇帝,衣食无忧,还添了三个年轻貌美的嫔妃,固然是神仙般的日子,然而精神上总有些沉闷。听许纬辰说说浙南的战事,心情愉快了不少。

    许纬辰虽然也愿意陪朱慈炤聊天,不过公事始终是最重要的,除了引见马九玉向朱慈炤谢恩之外,就是告诉朱慈炤,册封郑克臧为二等冠军伯。

    给有功将士封爵的诏书,这些天来朱慈炤也下了不少,准确地说是毛渊明当着朱慈炤的面下了不少。不过看完军机处拟好的诏书,朱慈炤还是忍不住问许纬辰:“许先生,郑家已经有了两王一公,再封一个伯爵,是不是恩赏太过了?”

    “呼……”许纬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着头对朱慈炤说道,“陛下,郑家的爵位无论如何加封,都不会有太过一说。”

    “这……”朱慈炤略有些尴尬,又似乎不太甘心,继续说道,“许先生,这异姓封王,已经是荣宠之极,开国公如魏国公徐达、常遇春,也不过是生封国公,死赠郡王。郑氏原有功勋,在永历年间也不过封了延平郡王,到了我的手里,竟然成了两王一公,现在还要再加封伯爵。若是太祖皇帝泉下有知,岂不要骂我不守祖制?”

    “哈哈,陛下,太祖皇帝要是泉下有知,一定夸您有帝王胸襟,是大明的好子孙。”许纬辰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许先生何以这么说?”

    “陛下,如今的形势您也知道,大部分江山沦陷在满人手中,若无郑氏一柱擎天,陛下您也无法在这杭州城中安享升平。陛下敢于任用郑氏,将军国大事悉以委任,又知道用爵位尊荣加以宠络,岂非第一流的帝王心术。太祖皇帝若是知道,必定要夸奖陛下了。”许纬辰很少用这种言不由衷的方式说话,不过现在也只能这么说。

    朱慈炤用力地摇了摇头,说道:“这道理我知道。我不是不承认郑氏的功勋,只是郑氏地位如此尊崇,万一哪天……”

    “万一哪天篡夺陛下的皇位?”许纬辰看着朱慈炤问道。

    朱慈炤没有回答,半转过身去,默不作声。

    “陛下请想。郑经身患残疾,而且身体每况愈下,恐怕天不假年了,他又有何必要篡位?郑氏几个爵位的嗣子,潮王世子只不过八岁,延平郡王世子不过五岁,漳国公世子也只有八岁,他们如何能够篡位?”

    “那郑克臧不是已经十六了吗?还是招讨副将军,是郑经最喜欢的儿子。”

    “克臧是军机处一手栽培大的,绍宽是他的师父。我敢向陛下担保,克臧绝无此心。他若生出此心来,绍宽和军机处其他人一定不会放过他。”

    “唉……”朱慈炤无奈地点了点头,“那我也只能相信许先生你了。”

    “陛下,您不能只是相信我。”许纬辰却摇了摇头,“郑克臧在前线作战,英勇杀敌,那就是陛下您的忠臣。如何抚慰忠臣,让他们更加忠于大明皇帝,才是您要多多考虑的。”

    “那……许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朱慈炤一下子还是没有领会到要诣。

    许纬辰笑了笑,凑近朱慈炤,轻声说道:“郑克臧此番回来杭州,是为了成亲。他娶的又是国家重臣陈永华的女儿,陛下岂不应该亲临婚礼,以示恩典。”

    朱慈炤这才恍然大悟,说道:“明白了。那朕就亲自为他们两个主婚吧。”

    给郑克臧的圣旨很快下达,晋封郑克臧为二等冠军伯。

    明朝伯爵多半以美字为号,郑成功和郑经的手下将领在定永元年以前受封为伯爵的,总共有十二位,马信为建威伯、甘辉为崇明伯、万礼为建安伯、洪旭为忠振伯等等,都是如此。而定永元年以后的封爵,由军机处拟定,意在凸显武功,比如刘国轩封武平伯、薛进思追赠武顺伯等等。郑克臧这个冠军伯的“冠军”二字,又是以孙广越的建议拟定,可以直追上古,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楚国上将军宋义就受封“卿子冠军”。西汉名将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成为“冠军侯”这个封号的始祖,此后东汉名将贾复、窦宪等人都曾受封冠军侯。现在以冠军伯封郑克臧,其实就是准备好将来他再立军功,晋位冠军侯,成为与霍去病齐名的一代名将。

    郑克臧本人非常喜欢这个爵号,立刻命人制作了一面大纛,绣上“冠军”二字,准备带着上战场。鲍婧则告诉郑克臧,皇帝宣布要亲自为他主婚,要他早做准备。

    冠军伯的婚礼当然要隆重,地点显然只能选在延平郡王府承运殿。婚礼当日,鲍婧再次组织童男童女,穿红戴彩,跟在迎亲的队伍后面,招摇过市,宣示隆重。

    新娘陈三小姐在哥哥陈梦炜的家中,早已梳妆打扮整齐,披了盖头,在阁中等候。鲍婧到了陈梦炜家,让迎亲的队伍在门口稍候,入内迎请陈三小姐。陈永华与妻子洪淑贞,带着陈梦炜夫妇以及陈梦球、陈梦衡都在内院的门口迎候。

    鲍婧喜笑颜开,恭喜陈永华与王爷结亲,来年克臧、三娘夫妇必定喜添贵子,陈永华夫妇连连称谢。又看见陈梦炜的夫人身形有变,一问之下才知道,夫人已经怀孕七个月,不日就要生产,也忙不迭地恭喜。众人一片欢声笑语。

    婚礼时辰所限,大家并未坐下喝茶吃点心,鲍婧抓紧吩咐侍女们扶了三小姐出门上轿。洪淑贞再三叮咛嘱咐,到了夫家要谨守礼法、循规蹈矩。陈梦炜夫妇忙着打赏丫鬟小厮们,陈梦衡年纪尚幼,在一边呆呆地看着,只有陈梦球说了几句体贴的话,说是有什么难处就派人来永宁宫告诉哥哥。

    迎亲的大队接了陈三小姐,又兜了一个大圈,从杭州城的主街进了延龄门,这才到了王府。王府之中,林氏负责张罗一切。郑克臧生母已经不在了,郑经诸妾室当中为首的是黄和娘,但黄和娘对郑克臧的事爱理不理,从头到尾没有露过面,只有林氏这个养母操心一切。

    因为皇帝要亲自到场,婚礼的格局也有所修改,在承运殿里设了御座,皇帝与皇后在殿上就座,百官和郑氏的亲戚们在两侧站立。郑克臧在王府承运门口接了花轿之后,用绣花红绸牵了陈三小姐,在礼官的引导下上承运殿行礼——因为皇帝特意吩咐,今天充任礼官的是永宁宫总管太监王孝义。

    郑克臧夫妇上殿之后,自有侍女搀扶,向皇帝、皇后下拜。朱慈炤命礼部侍郎郑斌宣读赐婚诏书,赏赐如意、玉镯、绸缎等物品。郑克臧夫妇跪谢皇恩之后,再到承运殿后面的存心殿拜堂。

    郑经换上了翼善冠、四团龙的衮服,神采奕奕地在存心殿里等候,又特别吩咐,让林氏换了礼服,在空着的王妃座位的一侧站立,接受新人的跪拜。郑经自元妃唐氏去世之后,并未再立王妃,今日郑克臧婚礼,由养母以妾室身份站立受礼,对林氏来说是极大的荣耀。

    随着王孝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喊声,一对新人完成了仪式,由侍女们簇拥着前往世子府的洞房。

    郑经腿脚不便,就不去前面招呼客人了,在存心殿里设了几桌,与亲家陈永华、洪磊、郑斌等一起饮宴,顺带叙旧,还特别请了毛渊明一起,似乎是希望加深穿越者们和老伙计们的交情,为日后预备。陈永华一直在福建前线主持政务,洪磊又常驻苏州,实在是相聚不易。洪磊说起,叔父洪暄的孙女很快也要和陈梦球成亲了,这对表兄妹从小一起长大,马上就会亲上加亲。

    郑经连连点头称好,又对毛渊明说道:“毛先生你看,大家都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第三十五章 再设一处商馆

    前庭的婚宴比存心殿里热闹多了,皇帝皇后亲自驾临,现场气氛尤其喧闹。林氏身着礼服,红光满面地在宴会中穿梭,劝大家欢饮,显然非常享受“郑克臧养母”这个身份所代表的荣耀。

    郑克臧在世子府安顿好了陈三小姐,回到承运殿,招呼一众宾客。第一自然是向皇帝皇后敬酒谢恩。朱慈炤笑容满面,说郑克臧是少年英雄,刚刚在战场上收获大捷,现在又抱得美人归,真是双喜临门。皇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叮嘱郑克臧婚后要善待妻子,没事的话让陈氏多多进宫陪自己说话。

    郑克臧谢了恩,又转到穿越者们中间,向项绍宽敬酒。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项绍宽的栽培,才有郑克臧的今日,当然是要执礼恭敬。

    项绍宽面带着微微的笑容,站了起来,举杯说道:“克臧,你有今日,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你如今娶了媳妇,就是大人了,将来要独当一面,还要继续努力。”

    “徒儿一定不负师父的教导。”郑克臧说话还是那么中气十足,“师父以后也要时时指点徒儿,徒儿拜谢了。”

    说完话,师徒二人一同举杯,一饮而尽。

    “哈哈哈哈,这一晃都五年了。”许纬辰在旁边笑着说道,“我还记得当时,你和五爷郑智玩打仗的游戏,你师父几句话,就帮你赢下了一局。”

    “是啊,我那时才知道,真有人懂得如何用兵。”郑克臧也笑了起来,“若不是那天和五叔对阵被师父看见,我或许会错过这个拜师的机会。”

    “对啦,我前一阵子还见过你五叔,他现在怎么样?”

    “还在福州呢。”郑克臧说道,“他说好不容易离开杭州,就不回来参加我的婚礼了。而且黄肇隆也在福州,他们两个喜欢在一起待着,正好跟着刘都督学些本事。”

    “对,就像我喜欢跟着少爷一样。”一个稚嫩而洪亮的声音说道。

    大家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林玉龙。

    “哈,林玉龙,你好像又长高了啊。”鲍婧看着林玉龙,满眼都是喜欢。这个孩子虽然性格粗线条,但率真可爱,充满活力。

    “那当然,我还得再长得高一些,这样才能更有力气,打更多的敌人。”林玉龙满不在乎地说道。

    “林倌儿,你也敬大家一杯吧。没有这些位叔伯姑姑们的帮助,你也没有机会跟着我建功立业。”林玉龙从小就是郑克臧的跟班,郑克臧总是叫他的小名。

    林玉龙却直摇头,说道:“少爷,我现在有大名了,叫林玉龙,可别再叫我林倌儿。”

    “哈哈哈哈。”众人都笑了起来。

    郑克臧敬完了穿越者,又去往各桌敬酒,晚宴的气氛热烈而欢快。

    按照原计划,婚礼结束之后,郑克臧和陈永华都会留在杭州过年,直到元宵节之后再返回福州。但第二天常镇业一回到总督衙门,问题就来了。

    一份绝密的急报装在一个铁盒之中,送到了常镇业的面前,是苏州吕宪华送来的,内容是“近日侦知,江宁杰书所部清军频繁调动,似有南下之意,请杭州军机处早作准备”。

    “似有南下之意”那就是还没南下,事情尚没有那么紧迫,而且吕宪华近一年时间一直在苏州训练和部署军队,还和清军打了两次小规模的战斗,对清军的动态盯得很紧,杰书很难发起偷袭。不过趁着大家都在杭州,正好研究商讨一下应对之策,因此派人到各府请人,午初时分在总督衙门开会,连新婚第二天的郑克臧也一并请来。

    会议开始,自然先请项绍宽发表意见。项绍宽的看法简单明确:目前明军在苏南的兵力有限,可以采取坚守的姿态,清军忌惮明军水师从长江上发起攻势,因此会留下一定的兵力拱卫江宁,南下的兵力不会太多,而且有可能仅仅是为了应付康熙的压力而出兵。苏南水网纵横,调动起来需要大量船只,而眼下苏南的船家大都不愿与清军合作,再加上北方的军队不适应气候和地形,毋庸多虑。等马九玉所部移防苏州,就可以展开反击,甚至向江宁发起进攻。

    项绍宽说完,马九玉马上表态,一定率部全力迎战。所部七千余人,有一半是自己从辽东带来的老兵,很熟悉满人的作战方式,定要杀敌立功,报销朝廷。

    有了项绍宽的意见和马九玉的表态,众人都觉得无妨大事,只要抓紧安排马九玉所部向苏州移防就可以了。

    常镇业又提起,李书同和王建国陪着许缵曾去宁波处理和英国人的事情,已经有文书和参弹的奏章递送回来,说是宁波知府殷作霖收受英国人贿赂,私自准许英国人扩建商馆,许缵曾一番调查之后,又发现连宁绍总制郑省英也牵涉其中,因此直到商馆扩建破土动工,杭州方面也完全不知道,许缵曾因此弹劾郑省英、殷作霖等官。对于此事应该如何处理,常镇业说希望大家都发表意见。

    毛渊明便发言说,英国人居然用这样的手段,实在不上台面,应该予以严惩,对于殷作霖也要革职查办,至于郑省英,是郑氏的族亲,又需念在过去的功劳,应该如何处置,还是要听听陈永华的意见。

    陈永华刚刚嫁了女儿,心情大好,显得格外精神,想了想说道:“英国人行贿扩建商馆,虽不合条约,但念及这几年来英国商馆对东宁和大明的支持,今后火炮枪支还要依赖他们购入,不宜处罚太重。更何况,既然英国人想要扩建商馆,想必是生意兴隆,不如再与英国人谈判,修改部分条约款项,容许他们扩大。至于犯事官员的处置,殷作霖革职查办并无疑义,郑省英也要严惩。”

    “对。越是郑氏的亲属,越要从严办理,好教天下人知道我们并无徇私枉法。”郑克臧现在是陈永华的女婿了,自然也要支持岳父大人的意见。

    “老许,外事一向是你在办,你觉得怎么样?”毛渊明又问道。

    许纬辰微微笑了笑,不疾不徐地说道:“陈相所言极是。英国人虽然唯利是图,做这些台下功夫,但毕竟是我们军火的重要来源,还关系到一年二十多万两的贸易收入。不过,他们违约扩建宁波商馆,若是我们认了下来,恐怕他们日后得寸进尺,越发不守条约。不如和他们再行谈判,另许一处开设商馆,但宁波商馆必须依约恢复原状。”

    “许先生所言也有道理。”陈永华捋着胡子,点头说道,“那许先生觉得,选择哪一处地方新开商馆为好?”

    “依我看来,福州不错,金厦也是一个选择。若是以长远来看,还是选金厦为好。”

    “哦?”陈永华一愣,接着问道,“福州是闽省首府,商贾云集,又有闽江水运可通往建德、汀州等府,在陈某看来,似乎好过金厦二岛。不知许先生的意思是?”

    许纬辰点了点头,答道:“陈相所说福州的好处,许某自然也想过。只是闽江口外并无大岛,不适合英国远洋船只停泊,自然也就无处修建货仓。若是允许英国人将货仓建到陆上,日后容易与百姓发生纠纷。”

    “这倒是。之前允许英国人在宁波建立商馆而不是杭州,也是看中舟山岛幅员广大,方便外洋船只停泊。”常镇业马上表示赞同。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这里。”许纬辰轻轻摇了摇头。

    “哦?那是什么缘故?”陈永华有些意外地问道。

第三十六章 李芊她还是个孩子

    “若论及福建一省之贸易,或许是福州商馆更为有利。但我们志在复兴大明,光复中原。等到中原全部重归大明之后,西洋人到大明经商,自然是要以宁波和广州两处为口岸,沿长江和珠江将货物输入内地,福州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但金厦是连结大陆和东宁的交通要隘,又是天然的大岛,若是建成货物集散之地,对大明朝廷掌控台湾岛、惠及东宁民生大有益处。”许纬辰非常认真地看着陈永华说道。虽然现在不再是只能提供建议由陈永华决策的时代了,但是出于对陈永华的尊重,许纬辰还是尽量把意见清晰地解释给陈永华听。

    “说得好,许先生言之有理。”陈永华连连点头称赞,“那就与英国人再谈判,让他们去厦门建立商馆。”

    “那就这么定了,等过了年,请老许陪陈相去一次宁波,和英国人把事情说定了,然后引他们去厦门选择地皮,兴建商馆。”常镇业见事情有定论了,也就安心了许多。

    “咦,你不说我还没有意识到,马上就是新年了。”毛渊明笑着说道,“这些日子忙于公务,都不记得日子了。”

    鲍婧斜斜地瞟了一眼毛渊明,说道:“你不关心具体的事情才是。你想想,永宁宫这几天换宫灯,打扫除尘,你若是上心,怎么会不记得过年的事。”

    毛渊明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是不在意这些小事嘛。”

    “小事?不如下次你来忙这些小事,让我来管大事好了。”鲍婧好像并没有认可毛渊明的解释,反而颇带讥讽地回敬了一句。

    “哈哈哈哈。”常镇业大笑了起来,“大官人不耐日常庶务的繁琐,大家都知道的,你就不要太计较了。”

    常镇业说完,众人也都笑了起来,毛渊明只得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自我解嘲式地笑了笑。

    陈永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各位,老夫还有一件事,要和诸位商议。”

    见陈永华说话,大家瞬间都收起了笑容,安静了下来。

    “福州光复之后,有不少士民百姓上书,说福州驻防城原是百姓产业,三十年多前被满人占去,如今大明光复福州,请求朝廷将城中八旗驱逐,将土地房屋产业归还原主。各位意下如何?”

    陈永华说完,大家都没有马上接茬儿,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棘手。冷场了十几秒钟,常镇业才说道:“陈相,福州驻防城的产业是三十多年前被满人占去的,历时已久,中间难免多次转手,头绪不清。而那些索要产业的,也往往田契房契轶失,仅凭一张口便想要拿回产业,实在难以为他们办理。不如暂时维持现状,日后再作计较。”

    “而且,眼下福州驻防城里,还住着耿精忠、曾养性等人部下的家属,若是动了这些人的产业,岂不是要引起兵变了。”许纬辰也表示支持常镇业的看法。说话的时候,还悄悄瞟了马九玉一眼,看看他对这个话题有何反应,因为驻防城中同样有马九玉的产业,不过马九玉看上去似乎面无表情。

    陈永华听完,捋着胡须点了点头,说道:“两位所言极是,只是满人当年为了修建驻防城,对各省府的土地产业巧取豪夺,不单福州,其他各省的省城也有驻防城,这事情迟早要解决,我看还是要出个章程,方便日后照章办理。”

    “呃……”许纬辰微微一皱眉,对陈永华急于在这件事情上有结论感到疑惑,不过还是不紧不慢地说道,“陈相,这是既然提出来了,容军机处再作商议,想个万全之策。您回福州之后,暂时先按镇业所说,安抚百姓维持现状,待我们想到了办法,再行处理。”

    “好吧。”陈永华又点了点头,“老夫心中有数了。”

    会议结束,大家各自散去,分头忙碌。

    常镇业按照会上的决议,抓紧在年前给李书同和王建国去了一份公文,以军机处的名义免去郑省英、殷作霖等人的官职,押送杭州待审,并且要求李书同和王建国以强硬态度,勒令英国人将商馆恢复原状。

    忙到除夕,总算能松一口气。因为穿越者们并不都在杭州,所以干脆没有搞团圆饭,而是分成两拨,毛渊明、常镇业和大部分人在永宁宫,陪皇帝一家吃年夜饭,虽然穿越者们和朱慈炤非亲非故,但眼下皇室人丁稀少,多少有些冷清,再加上眼下能信任的也就只有穿越者了,朱慈炤也乐于在这种节日里拉拢一下双方的关系。许纬辰、鲍婧和几个女孩子则到东三所,陪着小郡主、阿兰和美玉过年,如今郑聪不在了,武利,自然要更多地照顾一下这家人。

    自从郑聪被追封了漳国公之后,小郡主的精神好了很多,倒不是因为得了爵位,而是漳国公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郑克坦的子子孙孙都要承袭这个爵位,眼下唯一能激励小郡主活下去的,就是把郑克坦健健康康养大成人,将来让郑聪这一支子孙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阿兰和美玉本来就是乐观坚强的人,而且有三个孩子要照顾,日子过得很充实,唯独对武利牵肠挂肚。许纬辰刚回到杭州,就差人把武利托自己捎来的东西送到了阿兰家里,有些吃食,也有福建歌仔戏的玩具,还有照着大人小孩的身量做的几件衣服。不但三个孩子,连阿兰和美玉都开心得不得了。

    年夜饭不再需要美玉亲自操持,而是请了厨子准备,不过孙楠、苏沐汀等几个年纪较长的女生都下厨帮忙,年纪小的李芊、赵芈兰也帮着端茶倒水。一共准备了三桌菜,十几个人其乐融融,谈天说地,又要哄着孩子们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吃到亥正时分,孩子们渐渐睁不开眼了,三个妈妈都要哄孩子们睡觉,穿越者们便起身告辞。

    世子府交还给郑克臧之后,女穿越者们搬进了一所参领的宅子,离开王府的东门不远,许纬辰作为唯一一个男性,自然要陪着女孩子们走到宅子门口。李芊忽然说道,自己有几件东西,想请许纬辰带去福州,交给姜承志,要许纬辰到自己屋里去拿。许纬辰本来觉得李芊这个举动十分无厘头,要给老姜带东西随时可以送到总督衙门,但又知道李芊小女生脾气十足,若是不答应,就要有好一阵纠缠,只得跟着李芊进屋。

    鲍婧自管自回屋,洗了脚,舒舒服服地往床上一躺,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第二天清早醒来,刚坐起身,想起这是大年初一,并不需要赶去永宁宫,又躺了回去,却又再睡不着了,只得重新起身,穿了衣服,拉开门到院子里。

    院子周围一圈各屋的门窗紧闭,显然大家都还没有起床。鲍婧轻手轻脚地走到中庭,感受一下新年第一天清冷的早晨,却看到李芊的屋门一开,许纬辰急匆匆地从里面出来,不由地大惊失色,连忙几步赶了上去,一把扯住许纬辰的衣袖,说道:“你……”

    许纬辰见是鲍婧,连忙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唇上,说了个“嘘”字,又环顾左右无人,这才拉着鲍婧到大门一侧的门房,掩上门,才说道:“你别把别人吵醒了。”

    “什么别把别人吵醒了,你敢做还怕大家知道?”鲍婧气鼓鼓地瞪着许纬辰,“虽说大家各凭自愿,但你这也太明目张胆了。李芊她还是个孩子呢……”

    许纬辰反而紧皱着眉头,一脸苦楚地说道:“你也知道她是个孩子啊。”

第三十七章 长生不老?

    鲍婧被许纬辰这么一说,有些摸不着头脑,又看着许纬辰的表情,好像确实不是抬杠,倒是有些犹豫,问道:“她是个孩子,怎么了?”

    许纬辰轻轻叹了一口气,反问道:“你想想,我们穿越几年了?”

    鲍婧翻着白眼算了算:“已经五年多了。”

    “那我们穿越之前,李芊几岁?”

    “李芊……她聚会时好像说过,还有一年高考,所以应该是十七岁。”鲍婧努力回忆着答道。

    “对啊,已经五年过去了。我们成年人过五年可能变化不大,可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五年时间变化可以很大,可以成熟很多。”

    “这倒也是,我大学四年变化就很大,我同学都说,我进大学前的照片和毕业时的照片看上去都不像是同一个人。”鲍婧慢慢想着过去,点头认同许纬辰的说法。

    许纬辰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可不是嘛。可你看,李芊和五年前有什么变化吗?”

    “被你这么一说,好像真的是没有啊……”鲍婧说着,脸上也开始有些恐惧的神色。

    “你再想想。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你们女生没有信期,而且大家都不得病。我们的生理状况肯定不同于常人了。”

    “这样啊……”鲍婧一脸紧张地想了想,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我怀疑,我们的衰老速度也比正常人要慢,而且可能慢很多。”许纬辰望着鲍婧惊讶地面孔,淡淡地说道。

    鲍婧显然是非常意外,愣了一会儿,又问道:“所以我们现在是……长生不老?”

    许纬辰摇了摇头,说道:“是不是长生不老,现在还无法判断,毕竟五年时间对于长生不老来说还是太短了,根本无法验证。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如果我的猜想是真的,我们的衰老速度比正常人要慢很多,说不定可以活个一百多年,那么我们的很多构想又要重新考虑了。”许纬辰说到这里,脸上才有了一些笑容,“如果我们的寿命很长,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改变历史了。”

    “你们这些’战略规划’的事,你别跟我说,我也不懂。如果真的能活得长,那倒也是好事,万一被我们找到回现代社会的办法呢。”鲍婧摇着头说道,忽然眼睛一亮,又问道,“可即便如此,和你昨天晚上在李芊那里过夜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许纬辰又皱起了眉头,“我也是实地考察之后,才意识到李芊没有发育成熟的呀。”

    鲍婧听到许纬辰这么说,顺手从门房的桌子上抄起一本书,狠狠地揍向许纬辰,嘴里骂到:“什么’实地考察’,还’实地考察’,你能不能再说得猥琐一点。”

    许纬辰只得连连招架,说道:“好了好了,婧婧你也别生气,我还有正经事要跟你说。”

    鲍婧这才停下手来,气呼呼地说道:“还有什么,你赶紧说。”

    “这也是我今天早上才想到的。”许纬辰认真地说道,“过几天我要回衢州了,郑克臧也要去前线,你记得去看看他媳妇儿陈三娘,安排她多去女学堂帮忙,教诗书也好,教女红也罢,总之要让她和女学堂的孩子们熟悉起来。”

    “你又想要干嘛?”鲍婧不太明白许纬辰的意图,瞪着眼问道。

    “这个不难理解吧?郑经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恐怕没有几年活了。以后我们就要抱住郑克臧这条大腿,而这些女孩子除了和我们亲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和陈三娘建立感情,将来可以为我们所用。”

    “行吧,就照你说的做。”鲍婧点了点头,忽然又假作怒色说道,“可我还是不能接受你居然在李芊屋里过夜。”

    许纬辰看着鲍婧,撇着嘴说道:“你昨晚也看到了,我根本就是送你们回家,然后准备走的,是李芊硬拉我去她的屋里。”

    “咦,你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她要你带什么东西给老姜啊?”

    “哪有什么东西。”许纬辰两手一摊,“你看我身上带了什么东西吗?”

    鲍婧一下子也明白过来了,伸手抚了抚许纬辰的脸颊,柔和地说道:“好吧,就算这事不怨你,李芊这个孩子也长大了……等等,那她是不是……”

    “不是。”许纬辰低声说道,“就我知道的,老姜就……”

    “好吧……”鲍婧摇了摇头,显然不想再听下去了。

    军机处年初二就恢复了办公,虽然是新年,但军情也不允许大家多休息。许纬辰与陈永华商量,年初六出发,去宁波处理和英国人的善后事宜。郑克臧本想一同去,然后假道宁波回福州,结果又接到紧急军报,说江宁的清军已经出动,分两路南下,一路直取苏州,另一路绕过太湖,进攻湖州。

    众人商议之后,认为苏州有吕宪华等人的重兵驻守,清军也知道这一点,可以猜到这一路多半是佯攻,意在牵制明军。而湖州方向明军的守军本来就不多,只有洪羽所辖的两个营,清军若是集中力量攻击,必定难以抵挡。现在只有一面催促吕宪华分兵向西增援湖州,一面准备动用杭州新编练的四个营,前往湖州助战。

    新兵上战场打仗,多少有些令人不放心,因此大家都主张项绍宽和郑克臧亲自带队前往,正好福州刘国轩的部队还在休整,尚之信那边也还没有消息传来,只需要陈永华回福州处理政务即可。

    如此一来,许纬辰也就不急着回衢州,可以先去宁波与英国人交涉,然后再和许缵曾等人一起回杭州。而马九玉则单独回金华,和徐尚朝会合,带领大军一同前往湖州。军情紧急,陈永华也就只能提前放弃和家人的短暂相聚,年初三一大早就和许纬辰一起登船,前往宁波。

    宁波的事务其实已经基本处理完了,许缵曾以钦差的身份,免去了郑省英和殷作霖等人的官职,押送杭州。宁波城内的英国商馆扩建的部分也已拆毁,只是地皮倒是英国人真金白银买的,不好强令他们放弃,便由官府按照英国人买地的价格买下,再择日拍卖。

    许纬辰花了半天时间,和之前来到宁波的东印度公司万丹分公司总经理亨利·达克莱斯谈了条约的事情。亨利·达克莱斯显然不像他的侄子约翰·达克莱斯那么开朗乐天,反而是老于商场的样子。许纬辰因为和约翰·达克莱斯的交情,又得顾及大明和英国的贸易关系,不想和亨利·达克莱斯搞得太僵,因此只坚持条约规定宁波商馆的部分绝不可更改,厦门商馆和金门货栈则可以商量。

    亨利·达克莱斯知道很难改变许纬辰的立场,于是并不纠缠宁波商馆的事,而是选择狮子大开口,要求厦门商馆面积巨大,准许修建教堂、旅店、酒吧、民居等建筑,供英国人长期居住,金门岛上的货栈还要附送农田,让英国人自行种植蔬菜食用。

    许纬辰对亨利·达克莱斯的贪婪感到很无奈,但一来自己急于脱身回杭州,二来与英国的贸易是大明目前的海上生命线,暂时也只能原则上同意亨利·达克莱斯的要求,不过坚持厦门商馆和金门货栈的选址要由双方一致认定之后方可实施。

    亨利·达克莱斯对这个结果基本满意,接下来就一起拟定中英文双语版本的条约新附件,陈永华和李书同分别看过之后,觉得准确无误,当场盖章生效。然后约定,由陈永华陪同亨利·达克莱斯南下福建,到金厦二岛实地勘察,然后选定商馆和货栈的地址。

    李书同、王建国和许缵曾的公务也就圆满完成,和许纬辰一起登船返回杭州。

第三十八章 两头下注尚之信

    杭州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差不多了,四个营的新兵整装待发,军需物资在军队出发之前已经开始陆续向湖州运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个营说是新兵,其实营长、哨长都是从其它部队晋升而来,士兵里也有一些是从老浙兵里整编过来的,以项绍宽的建军思路,绝不会用纯粹的新兵去打仗。

    郑克臧要告别新婚的妻子陈三娘,多少还是有些不舍的,陈三娘则劝慰郑克臧,要以军国大事为重,反正现在两人还没有孩子,不必太挂念家中的事情。郑克臧虽然很听妻子劝,但心里始终放不下,身边能托付的人又不多,养母林氏固然亲近,但她还要张罗女儿出嫁的事——按照郑经的要求,林氏的女儿郑婉娘必须在年内出嫁,这门亲事早已说定,夫婿是陈泽的孙子陈逢泰。

    郑克臧依依不舍之际,鲍婧到世子府登门拜访。两人新婚燕尔,旁人自然不会来世子府打搅,因此鲍婧居然是第一位在郑克臧婚后到访的客人。鲍婧的来意很简单,就是代表军机处来慰问郑克臧夫妇,并且按照许纬辰的想法,邀请陈三娘参与女学堂的工作。

    郑克臧最关心的就是有人能在自己出征期间好生照顾陈三娘,鲍婧显然是最佳人选之一,只不过在郑克臧眼里,鲍婧是与项绍宽同行的长辈,自己不好主动提出,现在鲍婧亲自登门,自然再好不过,便对陈三娘说,等自己走后,一定要多跟随鲍婧出入,无论是永宁宫还是女学堂的事情,都要多多向鲍姑姑学习。

    陈三娘对夫君的话自然是一口答应,彬彬有礼地表示会听从鲍婧的安排。鲍婧其实之前也没怎么认真看过陈三娘,只知道她比郑克臧还大了一岁。现在看来,陈三娘在家时一直得到父兄的教导,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而且显得比郑克臧还成熟,说话行止大方而稳重,不像阿兰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小郡主那样透着矜持,会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鲍婧于是轻轻拉着陈三娘的手,告诉郑克臧,只要自己在,一定会将三娘呵护得如同与父母兄嫂住在一起一样。

    说起父母兄嫂,陈三娘倒是显露出了一丝忧虑。父亲陈永华不辞辛劳地再赴福州,大嫂临盆在即,大哥陈梦炜却要在元宵节之后赴宁波负责兴建船厂之事,二哥陈梦球虽然人在杭州,但不仅自己要读书,还要兼顾永宁宫的官学,剩下母亲一人操持家务。无奈自己已经出嫁,不能时常回娘家帮手。

    鲍婧听完陈三娘的苦恼,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便安慰陈三娘,不必太过担心,稍后就有办法。又告诉郑克臧,明天还有出征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项绍宽嘱咐一定要准时出席。郑克臧自然是一口应承。

    正月初九,大军出征。郑克臧作为招讨副将军,又受封伯爵,衣着鲜亮,器宇轩昂。绣着“冠军”二字的大纛由两名士兵撑着,跟在郑克臧的身后,在风中飘扬。郑克臧依依不舍地与陈三娘道别,然后认镫上马,带着卫队沿着大街向北,经由武林门出城。杭州的百官在城门两侧列队相送,围观的百姓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穿越者们则早早到了城外,相互道别。虽然这样的出兵已经不是一两次了,云姨夫妇还是十分细致地整理了一马车的箱子,里面放着项绍宽和许纬辰一路上的应用之物。许纬辰嘱咐常镇业,和朝鲜的来往要认真维持,又叮嘱鲍婧,不要忘了陈三娘的事情。军校和杭州城防的事情,项绍宽早已与邹树人商议妥当,此刻仍然十分细致地再叮嘱一遍。

    等到郑克臧的队伍赶过来集合,项绍宽和许纬辰便各自上了马车,一起向湖州方向进发。

    姜承志在福州,一直等到元宵节过后,才把陈永华给盼了回来。福州的事情其实比较繁琐,军务还算有刘国轩、蒋一正等人主持,反而是民政非常麻烦。耿精忠起事之后,强占了不少土地,分给手下收买人心,现在耿精忠投降了大明朝廷,想要索回田产的人纷纷上书行军机处。

    姜承志和刘国轩等人开了两次会,都觉得这件事情相当棘手。因为这些土地虽然是耿精忠强抢的,原主大多有人证物证,按理也确实应该归还,但因为土地被赏给了将领们,而这些人有不少现在还在马九玉、曾养性手下带兵,若是要剥夺这些人的土地,恐怕要引起兵变了。

    陈永华回到福州之后,姜承志便拿这件事请教。陈永华也觉得不应该轻易动这些军人的产业,不过好在之前受降之时,已经清点过耿军的数目,一部分耿军或阵亡、或降清、或逃亡不知所踪,这一部分人的田产可以先行归还原主。另外,耿精忠本人也占据了福州城外不少土地,可以派人查明因由,凡是没有花钱购买而强占的,也都归还原主。

    去给尚之信送信的使者终于在元宵节之前赶回了福州。尚之信在回信里说,已经接受了吴三桂册封的招讨大将军、辅德公印信,并不打算接受郑经所立的明朝皇帝的封赏。

    尚之信的这个态度,不算太意外。虽然穿越者们开出的加码比吴三桂高,但尚之信如何权衡,别人也无法左右。但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尚之信似乎比传说中嗜酒如命、性格暴戾的形象要精明,居然提出来让二弟尚之孝接受定永皇帝的招安,带兵驻守惠州,作为两家之间的缓冲地带,顺便拱卫广州。

    这事情就变得有点意思了:见过两头下注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两头下注的。

    对此,陈永华的意见是,可以接受尚之信这个方案,但尚之孝本人必须到杭州面圣和接受册封,惠州由尚之孝指派的将军驻守,相当于由尚之孝充当人质,确保尚军不会从惠州向福建方向发起进攻。

    姜承志支持陈永华的意见,但朱丹赤却极力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尚可喜本人忠于清朝,他的儿子中最追随父亲意愿的就是尚之孝,尚可喜生前甚至向康熙上奏,请求将平南王世子从尚之信改为尚之孝。现在虽然尚之信依靠兵变取得了广州的控制权,但部分尚军依然忠于尚之孝,而尚之孝本人绝对不会投向明朝,如果他真的这么做,那肯定是诈降无疑。

    朱丹赤这个说法,很显然是一种“有罪推定”,但谁也没法说这种“有罪推定”哪里不对。穿越者们当然知道尚之孝在真实历史的三藩之乱中的表现,就算是陈永华,也清楚尚可喜确实有改立尚之孝为世子的举动。

    但如果简单拒绝尚之信这个建议,则是无端树敌,很有可能导致尚之信全面倒向吴三桂。权衡之下,蒋一正提出,不妨按照陈永华的方案,先要求尚之孝来福州,然后转往杭州接受册封,同时出兵潮州,做好准备,如果尚之孝拒绝前来,就立刻出兵进攻惠州。尚之信和尚之孝兄弟不和,未必会出兵相助。

    陈永华对这个想法不置可否,刘国轩却大为赞赏,表示军队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

第三十九章 劝进吴三桂

    蒋一正觉得,刘国轩的想法,其实也有道理。

    耿精忠投降之后,曾养性所部的近万人一直在福州城南驻扎,日用消耗很大,刘国轩一直希望把这支军队调离福州,一来避免曾养性暗中和耿精忠勾结,闹出什么乱子来,二来也希望通过战争消耗一下这支军队,毕竟一支建制完整又完全只听命于曾养性的部队,可以说是战斗力,但也可以说是隐患。

    蒋一正和刘国轩的想法差不多,觉得应该趁机把曾养性调离福州。既然如此,姜承志也就不再说什么,表示就按大家说的办。再度派出使者,向尚之信说明意图,要求尚之孝尽快来福州。

    使者前脚离开福州,姜承志后脚就收到了衢州方面派人送来的书信,王鼎在书信中说,清军近期不断增援,很可能是准备向衢州发起总攻,要求福州方面将陈世凯和牟大寅的部队调回衢州协防。

    姜承志感到形势似乎有些严峻,如果尚之信那边事情不顺利,而清军又真的大举进攻衢州,明军的战线就有被拦腰切断的风险。

    对此,刘国轩认为,对付尚军并不费力,一年前自己就和潮州总兵刘进忠一起击退了数万尚军的进攻,如果再与尚之信开战,自己是很有把握的。反而衢州如果有失,确实会造成战略格局上的重大失败。因此,建议姜承志和穿越者们一起带兵增援衢州。

    姜承志隐隐约约感觉到,刘国轩这个建议虽然从军事角度说也算合理,但是有支走所有穿越者之嫌。蒋一正和朱丹赤却都主张接受刘国轩这个建议,因为实际上刘国轩已经是福建明军的一把手,穿越者们留在这里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而政务方面可以完全由署理福建巡抚的陈永华处理,有陈永华在,刘国轩也不至于搞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大家一起回衢州,既对衢州防务有利,也省得在福州无所事事。姜承志又问陈枫的意见,陈枫也觉得回衢州是个不错的方案。

    既然大家意见一致,姜承志也只能同意。于是向杭州方面发了一份加急的军报,完整报告此事,然后下令陈世凯和牟氏三兄弟,准备出发。

    接到军报毛渊明和常镇业头痛不已。因为在收到姜承志的军报之前,已经有一份军报从衢州送过来,王鼎报告说,清军集中兵力发起进攻,击破了衢州城西明军的一处防御据点,杨捷在这次战斗中重伤不治,已经牺牲了。

    杨捷投降明军的时间并不长,大家对他也没有多少感情,但对他的带兵能力还是颇为认可的,居然会被清军战场杀伤以致死亡,多少有些令人感到惊骇。更糟糕的是,杭州已经没有兵力可以派出去支援衢州了,眼下只有希望福建方面的援军早日达到衢州,而北面与清军交战的项绍宽能够及早取胜,然后回师南下。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去向吴三桂求援,只要吴军从赣州和湖南两个方向向南昌进兵,清军就不得不放弃对衢州的攻势。但是向吴三桂求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事情本身就不容易办,需要派人穿过清军占领的江西,前往湖南衡州。比起技术问题,伦理问题更麻烦,朱慈炤已经登基,明军当然是不认吴三桂所立的“朱三太子”的,想必吴三桂也不认定永皇帝,使者怎样面对吴三桂,怎样处理双方的关系,是个巨大的难题。

    毛渊明和常镇业、孙广越在书房里商议了一天,总算对技术问题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答案:派许缵曾和传教士一起去。

    眼下在杭州的官员当中,许缵曾和吴三桂算是有些交情的,许缵曾本人还因为和吴三桂的关系被清廷处罚,有这层关系在,面见吴三桂时可能会比较好说话。另外,为了安全穿越清占区,让许缵曾扮作传教士的随从,会比较稳妥。至于传教士,李科罗肯定不行,因为他名声在外,他和郑成功的关系,清朝方面肯定非常清楚。柏应理比李科罗好些,但也难保有没有人知道他在崇明岛策反清军的事。所以最好能够请殷铎泽去一趟,不过殷铎泽教务繁忙,很难请得动。

    而伦理问题则暂时没有头绪,毕竟朱慈炤登基之后,就没有派人去吴三桂那里寻晦气,而吴三桂的态度肯定比耿精忠更傲慢,耿精忠都拒绝承认朱慈炤,何况吴三桂。三人商议之后,决定写一封信给许纬辰,加急送往湖州,请他回一封信,说服殷铎泽帮这个忙,另外,也请湖州军机处的人一起参详一下,怎样面对吴三桂。

    从杭州到湖州的加急军报,用快船两天就能送到,对方如果花一天时间准备,再花两天时间送回来,那么前后一共需要五天。

    果然,第五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五,回信就到了。小铁盒中一共有两封信,一封许纬辰写给殷铎泽的,对他晓以大义,希望他陪同许缵曾一起前往衡州,觐见吴三桂,信中特别提到,之前永历皇帝的全家都已经受洗,连皇太子朱慈煊也不例外,若是教廷能够出兵相助,大明重夺天下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天主教国家,如今神又给了一次机会,若是大明能够复兴,至少圣教在中国的传播会变得畅通无阻。

    毛渊明对许纬辰的这个“许诺”不甚满意,但现在也无可奈何,必须恳求殷铎泽同意,因此也只能先这样。

    第二封信是写给杭州军机处的,对于前往见吴三桂的事情,提了两点建议,第一是劝进,即劝吴三桂当皇帝,反正吴三桂命不久矣,他当皇帝不但不影响朱慈炤的正统性,反而能让吴三桂自己把“朱三太子”的招牌拆下来,免得日后别人用来质疑朱慈炤。第二是引用三国故事,与吴三桂约定以赣江为界,平分江南,然后联手北伐抗清。

    这两点建议都有点耸人听闻,毛渊明庆幸自己是在书房里和常镇业、孙广越一起看,若是不小心传扬出去,不但黄宗羲等人肯定要大肆鼓噪反对,连郑经也不好意思说赞成。

    常镇业倒是觉得,劝进一事非常必要,因为吴三桂必定不会满足于继续做大明的臣子,军机处也就拿不出任何可以打动吴三桂的利益,撺掇他当皇帝,可谓拍吴三桂的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吴三桂内心想要称帝,光臣下劝进还不够光鲜,连大明朝廷也劝他当皇帝,这个马屁就非常受用了。而且,吴三桂称帝之后,清廷的战略重心肯定要有所调整,穿越者知道吴三桂还有一年就要死,吴三桂自己并不知道,他称帝换来更多清军的压力,那是他自找的。

    孙广越也觉得,第二条建议也很机智。现在朱慈炤已经当了皇帝,如果吴三桂再称帝,那么大明和吴周之间始终会有一个正统性的问题,而南明就一直因为正统性问题相互倾轧,导致抗清大局被破坏殆尽。如果能效仿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智慧,约定两家平分江南,再联手北伐,显然可以避免潜在的冲突。

    既然两个人意见一致,毛渊明也就同意这么决定。只是,这件事情必须非常机密地进行,一旦泄密,就会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对,所以只能亲自去请殷铎泽和许缵曾秘密商谈。

第四十章 在地上行神的道

    请殷铎泽和许缵曾到毛渊明的书房相谈,当然只能有常镇业和孙广越在场。等仆役上了茶出去之后,毛渊明才说明自己的意图,并且将许纬辰的信交给殷铎泽过目。

    殷铎泽是意大利西西里人,五十一岁了,来华也已经二十年,牧养了不少教民,经历过杨光先教案,坐过牢,眼下主持杭州的教务,须发都有些花白,戴着老花镜,将信看了一遍,用带些欧洲口音的官话说道:“许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如今是战乱之时,我也正想去看看江西和湖南各处的弟兄们境况如何,是否安全,有没有全心向主。若是去一趟衡州,我义不容辞。”

    毛渊明原以为,殷铎泽是个西洋人,对大明或者大清并无定见,也未必愿意卷入明清之争。现在见殷铎泽一口答应,总算松了一口气,便又问许缵曾是否愿意跟殷铎泽一起跑一趟。

    许缵曾还没有答话,殷铎泽笑着说道:“许弟兄和我其实是老相识了。十多年前,杨光先教案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太夫人与许弟兄前往南昌出资兴建教堂,彼时我正在江西建昌府牧养信众,就曾应邀赴南昌观礼,还获得了太夫人的馈赠。教案结束之后,我从广州转往杭州牧会,与太夫人青浦的府邸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也曾专程登门拜访过,可惜那时许弟兄宦游别省,但还是见到了太夫人。”

    “是啊是啊,殷神父与我母子颇有渊源,若是毛先生要我和殷神父一同前往衡州,在下当然愿意。”许缵曾也笑呵呵地说道,“只是,不知道见了吴三桂,要与他说些什么?”

    毛渊明对今天的会面也是准备了一整晚,虽然许缵曾与穿越者们关系不错,也是个正直可靠的人,但他毕竟是一个士大夫,他脑子里“汉贼不两立”的观念肯定比现代人要深刻得多,要他去“劝进”吴三桂,恐怕有些困难。不过无论如何,还是笑着开口说道:“许詹事,如今满人失德,天下并起,时局纷乱。吴三桂虽然不向大明皇帝臣服,但始终是反清的主力。我们是想,请许詹事面见吴三桂,劝他早日登基称帝,与我大明同盟,共同抗清。”

    “这……”许缵曾果然愣住了,脸上写满了不知所措。

    “许詹事,你且不要惊惶。”常镇业连忙解释道,“吴三桂是个乱臣贼子,乃是朝野共识,我大明迟早要收拾此人。只不过,如今形势逼人,清军依然势大,我军实力有限,联吴抗清,是不得已而为之。想当年,三国时代,诸葛丞相胸襟气吞环宇,那东吴孙权称帝,群臣都说要讨伐,诸葛丞相向众人指明,国贼乃是曹丕并非孙权,不如遣使道贺,与孙权修好,共同抗曹,乃传为千古美谈。如今局势,许詹事也看到了,清军两路进逼,南面尚之信犹疑未定,福州耿精忠不可信任,实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也,我们若是能和吴三桂结盟,共同抗清,那胜算就大了许多。”

    许缵曾听了点点头,说道:“常先生之意,许某自然明白,与吴三桂结盟于军事上有利,是显而易见的事。只不过,三国之时,是那孙权自行称帝,诸葛丞相审时度势,遣使道贺修两国之好。现如今吴三桂尚未称帝,反而是朝廷遣使去’劝进’,那岂不是为天下人耻笑?”

    “嗯……”常镇业沉吟了一下,说道,“许詹事,此事并非如此。若是朝廷遣使’劝进’,那自然是个笑话。但我们几个商议,许詹事并不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前往。”

    “哦?”许缵曾又是一愣,“几位的意思是?”

    “许詹事请想,这一次我们请殷神父与阁下同往,就是想以殷神父查巡会众的名义前往衡州,委屈阁下扮作殷神父的随从,以避开清廷追查,又岂能以朝廷使者的身份招摇过市?”常镇业慢慢地解释道,“等到了衡州,许詹事只管说’劝进’是军机处的意思,如吴三桂问起军机处是何官署,许詹事只管照直说。吴三桂与阁下有旧,想必也不会为难阁下。”

    许缵曾显然还不是很放心,喝了一口茶之后,又问道:“吴三桂与我是旧识不假,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起兵反清,我也重投了大明,各在一方,他要是不信我所说,有无书信凭证可以交与他?”

    毛渊明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也不能有。”

    “为何?”

    “此去衡州,要经过江西地面,都是清军所据。路上若是有人盘查,从阁下身上搜出书信凭证来,那非但你二人要受苦,还坏了朝廷大事。”毛渊明说着,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因此,决不能带任何书信凭证,只能凭阁下一张口。”

    “这倒也是。”许缵曾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那吴三桂若是不信……”

    “我们请阁下去,就是因为阁下与他是旧识,不至于引起他的怀疑。我们劝他称帝,请他出兵南昌,这些都是牵扯到他身家性命的大事,他自然不会相信一个不熟悉的人的话。”

    “我明白了。”许缵曾轻轻叹了一口气,“在下既然重投大明,于个人名利自然是置之度外的,若是此行果真能结好吴三桂,与他联手抗清,倒也不枉我与殷神父一行。”

    “哈哈,许弟兄,不必担忧。”殷铎泽倒是笑了,“千难万难的事情,交托给神不好吗?我们在地上,行的是神的道,不必为明日之事担忧。”

    “是啊……”许缵曾长出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

    “好吧,既然许詹事没有异议,那我们就着手准备了。此事万分机密,两位千万不能向外人透露。”

    “这是自然。”殷铎泽点头答应。

    要做好保密工作,其实很不容易。说是殷铎泽和许缵曾两人前往衡州,并不是真的只有两个人,总得给他们配备仆役,还有车夫,这些仆佣之人一不小心说漏嘴,就会为二人带来杀身之祸。

    思来想去,总算想出来一个感觉比较安全的方案:殷铎泽和许缵曾从杭州坐船,溯钱塘江而上,到衢州府常山县之后弃船登陆,原来的仆役和船家原路返回,二人在当地另雇马车向西而行,只要进了江西地界,好几个府城都有殷铎泽曾经牧养过的教会,到了那里再请教友另雇仆役,这些人不认识许缵曾,也不知道殷铎泽的来历,这样最为安全。

    至于面见吴三桂需要说的事情,毛渊明请朱苍酢写了数百字的概要,又把许缵曾请来书房,让他花半天时间背下来,然后付之一炬。许缵曾两榜进士出身,学问功夫是自幼培养,背诵区区几百字自然不在话下。毛渊明又小心嘱咐,若是吴三桂有任何书信、信物要求带回来,也请他另外派员递送,许缵曾不要接受,总之不能让沿途的清军有发现异常的机会。

    一切准备就绪,就选在二月初一出发。出发时当然也是尽量低调,殷铎泽和许缵曾先在前一天晚上出城,在城外客栈分别住宿一晚,二月初一大早就到钱塘江码头会面。为掩人耳目,毛渊明和常镇业也换了普通百姓的服饰,戴着斗笠,到岸边送行。寒暄一番之后,又叮嘱二人一路小心,便趁着早晨人少,送二人登船出发。

    看着船离开码头远去,毛渊明和常镇业总算又松了一口气,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终于付诸实施了。不过,现在也只是送二人出发,二人能否顺利到达衡州,见到吴三桂,又是否能说动吴三桂出兵,之后又是否能够顺利返回,现在都是无法预测的。

第四十一章 缘分难免

    殷铎泽和许缵曾走后的第二天,马九玉增援的队伍到达了杭州。

    按照项绍宽的嘱咐,毛渊明和邹树人出城迎接慰劳马九玉的军队,不要让马九玉再进城。马九玉的兵力算起来也不少,整编之后总共有七千出头人马,编成了两镇又四个营。七千人驻扎在杭州城东面的城外军营,看上去并不算十分壮观。自从郑军杭州湾登陆以来,杭州城外驻军最多时有近三万人。

    马九玉在营中列队欢迎毛渊明和邹树人,显得十分恭顺,又命手下重要的将领徐尚朝、王世瑜、徐文耀等人与二人见面。徐尚朝是马九玉手下的第一人,率领骑兵,在招安时,马九玉替他讨了一个三等伯爵。王世瑜和徐文耀各领一镇,也都拿到了三等子爵。三人手下又各有几员悍将,如黄国瑞、林芳孙、廖廷云、李似桂、夏季旺、吕应斗等人,虽然都有男爵入手,但见到毛渊明和邹树人时,却都站成一列下拜,以示恭顺。

    毛渊明连忙请众将起身。众将谢过之后,马九玉满脸堆笑地说道:“毛会长,我这几个兄弟承蒙天子圣恩,各享爵位,实在是感激涕零。如今行军从杭州城下过,想请毛会长安排,让他们进城面圣谢恩,一睹天颜,日后也好奋勇杀敌,以报皇恩。”

    毛渊明倒是一愣。马九玉这个要求,自然是合理得不能再合理了,但这些人说到底都是**,若是都进城,一个不留神,难免会生出事端来。略一思考,呵呵笑着答道:“马爵爷,叩谢皇恩,自是理所当然。只是,降旨册封各位爵位的时候,都已经谢过恩了,以朝廷制度来说,礼数足矣。进宫面圣,规矩繁冗,我是怕各位都是血性的汉子,沙场的猛将,耐不得那些繁礼缛仪。若是御前失仪遭人参弹,却又是不美了。”

    “呵呵呵呵,还是毛会长想得周到。这些偏裨将佐,确实粗鲁得很,打仗是有一套,待人接物就不行。我时常斥责他们,不知道学些礼仪,早晚被人轻视。”马九玉说着,把脸转向黄国瑞等人,继续说道,“你们看,如今圣驾就在城中,你们却无缘得见,岂不是吃了大亏。”

    毛渊明听得出来,马九玉这几句话,仿佛是在斥责将军们,其实却是在抗议毛渊明拒绝他面圣的提议,只是既然马九玉不说破,毛渊明也自当听不懂,面带微笑地不作声。

    “毛会长,您看这样成不成。这几个偏裨固然都是粗人,但尚朝、世瑜、文耀都粗通文墨,也颇懂些规矩,而且受爵又高。让他们三个进城面圣,我马某担保,绝不会闹出御前失仪的笑话。”马九玉收住了气势,又继续向毛渊明提要求。

    毛渊明感觉,此事已经很难拒绝,若再说不行,马九玉恐怕要心生怨恨了。便笑着说道:“既然马爵爷这么说,毛某自然要代为安排。那就明日一早,请三位到望江门外恭候,我请宫中太监来门口迎领,陪同三位面圣。”

    “好,好。”马九玉心满意足,朗声说道,“那就多谢毛会长了。来人啊,我吩咐你们准备宴席的,都备妥了吗?还不快请两位委员入席!”

    说着话,马九玉伸手拉着毛渊明,直往大帐中来。帐中早已布置停当,安排了几桌酒席。马九玉请毛渊明和邹树人上座,自己和徐尚朝、王世瑜、徐文耀三人作陪,其余几人则坐在帐外两侧。

    宴席开始,马九玉等人连番向二人敬酒。毛渊明滴酒不沾,全赖邹树人挡了下来。喝到傍晚时分,毛渊明说要进城准备,马九玉也不再强留,恭送二人出营。

    一路回来,邹树人便问毛渊明,马九玉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毛渊明想来想去,也不得其法。若是说仅仅是为了谢恩,似无必要;若是以此试探朝廷的态度,又不知道想试探什么。不过事情既然定了,那就回去妥善准备,让三人安安稳稳面圣谢恩,也就罢了。

    第二天上午辰正时分,毛渊明做好了一切准备,请王孝义带几个小太监到望江门,将徐尚朝等三人引到城中,自己则在永宁宫门口等候。

    时间不长,王孝义带着三人,有说有笑地来到了永宁宫门口。三人见了毛渊明,连忙行礼,王世瑜还兴高采烈地说,生平第一次到杭州城,城内繁华出人意料啊。

    毛渊明听完,笑了笑说道:“现在是战乱之时,少不得仰仗几位将军去前线杀敌。等清军退了,我必定安排几位到杭州小住,想吃什么玩什么,都由我来安排。”

    三人听得更加高兴,都说要毛渊明记得这话,不可食言。

    毛渊明连说“一定”,又对王孝义说道:“烦劳总管禀告皇上,说三位已到,请皇上升座。”

    王孝义连忙往里走,功夫不大,又有小太监出来回话,说皇上有旨,宣三位到殿上相见。

    毛渊明于是引着三人进了永宁宫,直往前殿而来。

    时间正是辰末巳初,东厢三个教室里的学生课间休息,几位先生也都到廊上散步,透几口新鲜空气。陈梦球和水荣旭小声议论着不知什么事,吴绛雪独自一人倚着廊柱站着,望着屋檐上的飞鸟出神。

    毛渊明走了两步,却发现身边只有了王世瑜和徐文耀,回头一看,徐尚朝愣在原地,正看向吴绛雪出神。

    吴绛雪似乎发现了徐尚朝,转身挑帘子进了教室。毛渊明只得走回到徐尚朝身边,拉了拉他的衣袖,说道:“徐爵爷,你这是怎么了?”

    徐尚朝这才发觉自己失态,讪笑着摇了摇头,跟着毛渊明继续往里走。

    面圣谢恩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三人也正如马九玉所说,粗通文墨略知礼仪,在王孝义的引导下三拜三起,然后赐座赐茶,问了几句话。三人对答还算有礼,朱慈炤也颇为满意,各赐了一领杭锦的战袍。三人又起身跪拜谢恩,又由王孝义送出殿门外。

    毛渊明请王孝义回去伺候皇帝,自己陪着三位往外走,顺便问起三人接下去要做什么,王世瑜便说,马九玉军令如山,来之前已有吩咐,三人必须在未正时分之前回到军营,因此只打算在杭州城里逛逛,找个酒楼吃一顿,便要回营了,又问毛渊明有什么酒楼推荐。毛渊明便说望江门附近的望江楼味道不错,可以去试试。

    走到永宁宫门外,王世瑜和徐文耀拱手告辞,徐尚朝却说还有事情想向毛渊明请教,让二人先走,正午时分到望江楼碰头。二人也不多问,自顾自去了。

    徐尚朝这才将毛渊明拉到墙角无人之处,问道:“毛会长,有件事有些难以启齿,还请毛会长如实相告。”

    “徐爵爷只管说,毛某若知道的一定说。”毛渊明不知道徐尚朝到底有什么事,直直地望着徐尚朝说道。

    “呃……”徐尚朝犹犹豫豫,还有些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地说道,“毛会长,刚才我们进宫之时,我见到东廊之中有一位女子,不知是什么人?”

    毛渊明一听,差点惊出一身冷汗。徐尚朝和吴绛雪的故事,孙大胖子孙广越说起过好几次,自己听过也就算了,今天却没有算道徐尚朝入宫面圣,恰好见到吴绛雪。本来因为穿越的缘故,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徐尚朝并没有在永康县捉到吴绛雪,不料在这里又让徐尚朝看到了吴绛雪。徐尚朝毫无疑问就爱这一款女人,现在问肯定是打算索要。

    毛渊明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说道:“那是内廷宗学的教师吴宗爱,正在给皇太子等人授课,徐爵爷问来做什么?”

第四十二章 女学堂的新学年

    “吴宗爱?可是那永康县人,名叫吴绛雪的孀居妇人?”徐尚朝一下子眼里开始放光。

    毛渊明就怕徐尚朝来这手,可也不好否认,免得日后穿帮,只能点了点头。

    “她如今在内廷宗学给皇太子授课?”徐尚朝说着,脸上的表情越发活泼起来,“我在福建时,就曾听过她的才名,本想到永康时能一见芳容,不想到了永康却听人说,她已经逃亡别处了,不想如今却在皇宫之中。”

    毛渊明听了徐尚朝这话,脸上依然带着微笑,心里却十分别扭。徐尚朝好色,觊觎吴绛雪,这都是自己之前已经知道的事,但现在徐尚朝表现得这么直白,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只得说道:“徐爵爷,吴师傅如今在宫中任教,恐怕不方便应酬阁下。”

    “哈哈哈哈。”徐尚朝居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毛会长,吴绛雪一介女流,即便是在宫中任教,总不能就此孤独终老吧?我徐尚朝如今也受封了伯爵,大家不至于觉得,我配不上她吧?毛会长若是肯给徐某一个人情,请吴绛雪出来与徐某坐饮畅谈一番,那徐某真是大大地感谢了。”

    徐尚朝这话太过露骨,好在毛渊明久历商场,见过的色急之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于是冷静了一下情绪,淡淡地说道:“徐爵爷,你刚才不是说,马都统军令如山,要你们三位准时回营吗?你若是和吴师傅坐饮畅谈,难免误了时辰,坏了军法可是大事。”

    见毛渊明提到军法,徐尚朝多少有些畏惧,犹豫了一下,又不死心,说道:“那毛会长请吴绛雪出来,与我见上一面,说几句话,总可以吧?”

    “徐爵爷,这个钟点正是皇太子读书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到书房打搅,否则皇上怪罪下来,谁也不好担当。”毛渊明虽然不想让徐尚朝不高兴,但还是硬着头皮拒绝,“你马上要和大军一起出发,此时见一次吴师傅,好像也没有什么大意思。”

    徐尚朝歪着脑袋想了想,倒是认同毛渊明的说法,说道:“毛会长说得也对。如今战事紧急,我当随马大帅奔赴前线,待我立了功勋,再回来向吴绛雪提亲,到时候毛会长再助我一臂之力。”

    毛渊明对徐尚朝这番执着无可奈何,但既然他现在肯走,那就最好,等仗打完了,又不知是什么情况了。便笑着说道:“徐爵爷胸怀大志,毛某佩服。不过现在还是快些赶去望江楼吧,那两位不免要久等了。”

    徐尚朝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只好如此,拱手与毛渊明道别,往望江门方向而去。

    毛渊明思来想去,觉得这事情有些麻烦。徐尚朝虽然走了,但日后还会回来,而且若是他公开索要吴绛雪,虽然自己也能想办法谢绝,但终究面子上不好看。便重新回到永宁宫中,找鲍婧商议。

    鲍婧听完毛渊明的叙述,自然又是一个白眼,说道:“你看看你们男人,一个个都是好色之徒。”

    毛渊明只得自我解嘲地说道:“好吧,就算都是。可现在也要先想个办法,好应付徐尚朝。”

    “办法嘛,容我慢慢想,不如你先去和镇业他们商讨军国大事吧。”鲍婧似乎完全不介意毛渊明的忧虑,笑嘻嘻地让毛渊明走人。

    毛渊明不知道鲍婧到底在想什么,但既然她如此说,那就且听她的,于是嘱咐鲍婧不要拖太久,然后转身出门回总督衙门。

    鲍婧送走了毛渊明,见时间尚早,便也出门去女学堂,看看女生们的情形。

    很巧,今天是惊蛰,是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自从出了上次郑裕的事情,大家吸取了教训,在女学堂增修了门口的天棚,树了一块“男性非请勿入”的牌子。

    女学堂里的气氛倒是依旧不错,林樱、苏沐汀、田箑、秦九儿、沈之莹等人各自忙忙碌碌,安排女学生的各种课程。女学生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多数也变得谨慎有礼,仪容端庄。

    鲍婧巡视了一圈,见陈三娘正在教一班女生的刺绣课,便在教室门外坐下,隔着窗户观看。等到下课的钟声响了,才走了进去,让学生们先散了,再拉住陈三娘的手,询问这几天在女学堂教课的情况。

    陈三娘先是详细地回答了鲍婧的询问,说女学堂的学生底子都还不错,能举一反三,教起来并不吃力,不过,安排自己在这里任教,似乎与孝敬翁姑、侍奉皇后等命妇应有的职分不同,不知可有什么深意。

    鲍婧笑着答道:“你如今是克臧的夫人了,什么事都要帮衬着他。你看这里的女学生,都是我们一手培养的。将来,她们当中最好的一批,会嫁给有功的将士,次一等的,会去皇宫或者王府里当差,就算是最次的,也要到六局充任职务。你教了她们,她们就是你的弟子了,将来怎么帮克臧安抚将士,管理宫中府中的事务,就要靠你今天在这些女孩子身上下的功夫了。”

    陈三娘想了想,一脸严肃地对鲍婧说道:“克臧身受皇恩,出任招讨副将军,为大明重振基业,是践行郑氏三代之志,绝非以权臣自居。宫中府中的事务,恐怕不是三娘一人可以理会的,鲍姑姑千万不要这样想。”

    鲍婧听完,笑得更加灿烂了,轻轻拍了拍陈三娘的手背,温和地说道:“三娘,你千万不要这样想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哪能说成’以权臣自居’呢?我还记得在东宁时,你父亲陈相开办学校,设立国子监,亲自过问教学,如今东宁出来的官员,十个里倒有八个出自陈相门下,他们遍布浙江、福建各县,为国家效力,你看你父亲高风亮节,哪有一丝居功自傲的样子?三娘若是以父亲为榜样,教出一班知书达理、品格端正的女孩子来,才是为国效力呢。”

    “是……”陈三娘听了鲍婧的话,微微显得有些腼腆,轻声说道,“鲍姑姑说的是正理,是三娘欠考虑了。”

    “来,这都快午正了,先跟我一起去吃饭吧。”鲍婧说着,起身拉起陈三娘的手,“你下午还有课要教吗?若是没有,吃完了饭就跟我进宫,等皇后娘娘午睡起了,我们一起去陪皇后说说话。”

    “林姑姑说,怕下午王府里有事情,所以没有让我教下午的课。我跟着鲍姑姑进宫去见皇后娘娘便是了。”

    “哈,这个林樱,做事倒是细腻,这一点上你也要跟她学着些。”鲍婧一边说着,一边搀着陈三娘往外走。

    皇后还是如往常一样,吃了午饭睡午觉,然后在未正时分醒来。

    鲍婧带着陈三娘到永宁宫后殿的外间见皇后,陈三娘规矩十足,跪下给皇后磕头。皇后心情不错,让陈三娘起来,又说日后时常进进出出的,这些虚礼都免了。说完,又让侍女端上茶点,坐下边吃边聊。

    鲍婧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为的是带陈三娘来见见皇后,和皇后培养一下感情,以后好常常走动。皇后却对陈三娘格外热情,详细地问了郑克臧走后生活是否便利,又说若是闲来无事,就常到宫里,陪自己说说话。

    陈三娘有问必答,说自己在女学堂帮忙,还要侍奉王爷郑经,其实并不清闲,但既然皇后吩咐了,自然会听从。

    皇后听了十分高兴,笑盈盈地说道:“见你这么乖巧,我还真是喜欢呢,克臧有你这样的夫人,也是前世修来的。对了,我这后宫也有件喜事,要告诉你们。”

    “哦?后宫有什么喜事,皇后快说给我们听听。”鲍婧知道皇后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人,你一问,她肯定说。

第四十三章 看女孩子这么仔细干嘛?

    “昨晚上,和妃说身子有些不适,今天早上宣太医进来看,问了脉。”皇后喜滋滋地说道,“太医说,和妃大约是怀上了。”

    “哟,那可要恭喜皇上和皇后了。”鲍婧一脸职业化的笑容,朝着皇后说道。

    “嗯。皇上前年选了妃,我倒也想她们三个能为皇上再添几个儿女,只是一年多过去,也没个动静,这次总算和妃有喜了,可不应该高兴么。”

    陈三娘也起身向皇后道贺,又问道:“和妃娘娘有喜,不知是否需要加派人手照顾?”

    “那是自然。”皇后点了点头,“难得你细心,能先想着这事。你回头和鲍姑娘商议吧,宫里的事情都由她掌握。来,别光说,吃点点心。”

    “是,多谢皇后。”

    从皇后这里出来,一路向外走,陈三娘便问鲍婧:“鲍姑姑,和妃那里如今是什么情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和妃要是真的怀孕了,肯定要加派人手照顾的。不过也不急于一时,你先跟我来,我给你讲讲宫中的情形。”鲍婧说着,拉着陈三娘的手,过了中门,到前庭自己的办公室。

    “你知道不知道,当今皇帝是崇祯皇帝的第三子,甲申之后流落民间,前几年我们才寻访到的?”鲍婧一边招呼陈三娘坐下,一边问道。

    “我听二哥说起过,当时找到陛下的时候,身边只有皇后和太子,皇后还怀着二皇子。”

    “对。眼下皇家人丁单薄,总不是好事,所以两年前为皇上办了选妃。最后选中了三人,其中一个自湖州府来的沈姓姑娘,封了和妃,另外两位,松江府的王姓姑娘,封了敬嫔,杭州本地的卢姓姑娘,封了恭嫔。”鲍婧详细地为陈三娘讲解,“三位嫔妃入宫之后,与皇后相处倒也和谐,只是这一年多都过去了,三位娘娘全都没有动静,皇上想什么没人知道,皇后可是跟我说了好几回,还问起过能不能寻访名医。”

    陈三娘听得明白,点头说道:“嗯。那现在可好了,和妃娘娘有喜了,难怪皇后那么高兴。”

    “是啊。皇后是个纯良温和的好人,你以后多和她相处,自然会更知道的。”

    “三娘明白。”

    “还有,和妃那边,过几天我再让马心如去看看。若是确实怀孕了,自然是要增加人手,小心照顾的。”

    “那三娘应该做什么?”

    “哈哈。”鲍婧听到这个问题,笑了起来,“你才十六岁吧,怕是还不懂其中的道理。先回王府,把这事情告诉林妃,听听她怎么说,过几天我再请林妃和你过来,一起商议。”

    陈三娘听完,用力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就先回去了,晚饭之前,还要再去给王爷请安呢。”

    “嗯,你去吧,记得替我问王爷安。”鲍婧说着,站了起来,把陈三娘送到了门口,目送她出去。

    送走了陈三娘,鲍婧又处理了一会儿各种琐事。冬天日短,太阳已经渐渐偏西了,气温也渐渐降下来,便披了一件斗篷,出了办公室,信步走回住处。

    女穿越者们现在所住的参领宅子,比之前的世子府显然是要小一些,但也功能俱全,原本较大的正屋,仍由孟松和云姨夫妇居住,其余十一人住在两廊的厢房里。参领宅子自有厨房和柴房,但女穿越者们并不生火做饭,只是自己烧些开水,每天的晚饭依然由王府的厨房做了送过来。另外安排了七八个侍女负责清洁打扫。

    鲍婧进了自己的屋子,脱下斗篷搭在了架子上,坐下喝了一杯水,又想起白天的事,便出了屋来找林樱。

    林樱也刚到家不久,正在屋里看书,见鲍婧来了,连忙招呼鲍婧坐下。鲍婧将白天毛渊明所说的事情,和林樱大致说了一遍,又问道:“我猜,徐尚朝从前线回来之后,很可能会向吴绛雪提亲,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林樱笑了笑,说道:“你不说,我还想找你说呢。”

    “啥?”

    “我这些日子有时间,也会和吴绛雪聊聊天。她也曾说起她的先夫徐明英,言语之间,似乎夫妻也并非琴瑟和谐,而且没有孩子。”

    “嗯嗯,这事我知道,她跟我也说起过。”鲍婧一边点头一边继续问,“还有么?”

    “还有啊,有一次我就问她,如今到了宫中教皇太子读书,算是一份显耀的皇家差事,会不会打算另觅良缘。”

    “她是怎么回答的?”

    “她说,正因为现在她教皇太子读书,就怕有人图她和皇太子的关系,想要娶她为妻,拉近和皇室的关系,因此绝不会答应这样的人。”林樱说着,给鲍婧递了杯茶,“来,喝茶。”

    “咦,要是这么说……”鲍婧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就等于说,她并不在意与前夫的婚姻。我还以为,古代女人一个个都视贞操如命呢。”

    “要说视贞操如命,那肯定没错,吴绛雪也重视她和前夫的清名。只不过,她现在的身份,如果不是再寻一门婚姻,就有些尴尬了。”

    “哦?这话怎么说?”

    林樱用白皙纤长的手指拨弄着茶杯,慢慢说道:“她没有孩子,将来不知道谁能为她养老。若是在民间,还有丈夫家族的其他人,或许可以过继一个族内的子侄。然而现在遭逢战乱,只有她和姑母二人逃了出来,再无其他族人可以为依靠,若是就这么孤独终老,想想也有些可怕。”

    “这是她自己说的,还是你想的?”鲍婧问道。

    “她零零散散说过一些类似的话,我只是总结了一下。”

    “这样啊。”鲍婧略微点了点头,说道,“那你明天再去探探她的口风吧,要是真的像你所说,有可能的话,倒也不是不能便宜了那个徐尚朝。”

    “咦?你不是说那人是一介武夫吗?你觉得吴绛雪这样的才女,会喜欢他吗?”

    “喜欢不喜欢这种男欢女爱的事情,我估计不在吴绛雪考虑之列,她肯定希望找一个忠厚实在、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那徐尚朝忠厚实在吗?”

    “这我倒不知道了,是毛渊明见的他,我又没见着。”

    “哈哈,那就等见到了再说吧。”林樱笑了起来,又说道,“我倒也有一件事,正想找你商量。”

    “什么事,你说。”

    “今天是惊蛰,按照老许的要求,是今年开学的日子。老许说,农历年长短不一,不方便定学期,所以是按节气来确定开学的日子,每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差不多是固定的。”

    “这我知道啊,老许这个人就是各种要求多,他自己……”鲍婧想到许纬辰,差点把上次李芊的事情冲口而出,不过还好忍住了。

    “他自己怎么了?有什么八卦?”林樱见鲍婧欲言又止,好奇地问道。

    鲍婧也不好隐瞒,只能含含糊糊地说道:“老许上次跟我说,他觉得我们这些女孩子好像都没有变老,所以怀疑我们是不是长生不老。”

    “啊?原来老许也这样想啊。”林樱有些惊讶地说道,“我还以为只有我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

    “你也这么想?”鲍婧更惊讶,原以为只有许纬辰这种人才会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想到文静冷艳的北大高材生林樱也会这样想。

    “是啊。你还记不记得,上次你说秦九儿和沈之莹已经二十好几了,应该多在女学堂帮忙,我就想,这两个人看上去也就不过是刚满二十的样子,而且过去几年一直这样。”

    “嗯,老许也是这么说的,他觉得李芊看上去一直就是十七岁,丝毫没有变得成熟。”

    “确实是这样。”林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可他看女孩子看得这么仔细干嘛。”

    “……”林樱一句话击中了要害,鲍婧又不能把那天自己看到的事情供出来,只得转换话题说道,“对了,你刚才说开学的事,有什么要紧的吗?”

第四十四章 女官制度

    “啊,说叉了,差点把正事忘了。”林樱淡淡一笑,继续说道,“今年是第一批满十三岁的女生进入实习期,正想和你商量,怎么给她们安排。”

    “日子过的好快啊。怎么转眼这些孩子就要毕业了呢。”鲍婧听林樱这么说,不禁感慨起来。

    “先别感慨这些了。今年一共有一百十五个女孩子年满十三岁,我和苏沐汀、秦九儿她们一起,挑选了十多个样貌、才艺出众的,继续培训,其余近百人,要分配到皇宫和王府各处,让她们实习。你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么?”

    “啊,我还正需要这些女孩子呢。”鲍婧眼睛一亮,说道,“眼下有几件事,一是和妃怀孕了,正需要加派人手照顾,我想你帮我挑选四十八个听话、有力气、能吃苦的女孩子,到永宁宫伺候。”

    林樱一听,也有些兴奋,说道:“原来和妃怀孕了啊,那确实需要人手,可四十八个是不是有点多啊?”

    “不多呢。四十八个人分六组,每组八人,还要分出烧水的、传膳的、打扫的、换洗衣物被褥的,除了梳洗打扮由和妃原来用熟的宫女负责,其它事情都得接手。六组人,每组当值八个小时,两天一轮换,这样才行。”

    “被你这么一说,好像也真的不多。”林樱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还有其它吗?”

    “还有,陈三娘上次跟我提出,陈家的大嫂怀孕待产,家里只有陈夫人洪淑贞一个人照顾,有些单薄,我想也派十六个女孩子过去。”鲍婧说着,停顿了一下,想了想又说道,“不过这十六个女孩子要挑聪明伶俐,能写会算的。”

    “为啥?”

    “陈家大嫂不似和妃那样金贵,没必要派人日夜伺候。我倒是听孙广越说,陈夫人洪淑贞是个女中豪杰,在东宁时,陈永华处理政务,很多时候忙不过来,都是陈夫人替他批答的。还说陈夫人的字模仿陈永华,能以假乱真,大臣们都看不出来。”

    “那和这些女孩子有什么关系?”林樱一下子没听出鲍婧的意图,继续问道。

    鲍婧笑了笑,说道:“我一直在想,有些宫中的庶务,也不应该一直由我和你管着,一来太琐碎,忙不过来,二来其实你我还是不太了解古人的规矩和心态,有些事情未必比她们做得更好。”

    “这倒也是,比如上次郑裕来女学堂闹事,也是因为我们准备不充分,没想到郑家的少爷能这么过分。”

    “所以呢,我上次问了孙胖子,他说大明宫廷原本是有女官制度的,只不过现在是战乱时期,来不及重建。我想,能不能等陈家大嫂生完孩子之后,慢慢开始恢复女官制度,就请陈夫人担任尚宫,主持宫中事务。”

    “尚宫?”林樱也笑了起来,“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倒是听过介绍,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设立的女官制度,分为六局一司,六局分别掌握档案、礼仪、服色、膳食、侍寝、女红等事,宫正司负责赏罚。”

    “唉,还是你们读书人厉害,这些都知道,我就只能听孙胖子说。”

    “有孙胖子不是挺好的吗,我们有什么不知道的都能问他。”

    “他是挺好,就是说话太啰嗦,一丁点事情能说很久。”鲍婧摇了摇头说道,“不过真有不明白的事情,还得找他。”

    “那就是了。”林樱又问道,“那请陈夫人主持宫中事务,然后呢。”

    “啊,那十六个女孩子要挑聪明伶俐,能写会算的,就是先到陈夫人那里听用,慢慢熟悉起来,日后作为陈夫人的助手,让陈夫人上任之后有人可用。”

    “哇,好奇怪哦,我发现你的思路也有点像老许了,什么事情算那么长远。”林樱说着,笑得越发开心了。

    “讨厌,和你说正经事呢。”鲍婧把脸一板,作出生气的样子。

    林樱只得用手揉了揉鲍婧的胳膊,说道:“好啦好啦,说笑的。”

    “下回不准你这样说笑,哼。”鲍婧伸手在林樱的鼻子上点了一下。

    林樱一把抓住鲍婧的手,笑着说道:“知道啦。那你说,还有剩下四十多人怎么安排?”

    “也好办,去年郑智、郑克臧、朱弘桓都结了婚,有了自己的住处,需要增加人手,郑经身体不好,也添几个人过去,东三所两位郡主和阿兰那里,去年分派的女孩子期满,也要换今年的新人了。还有,董太妃那边也要多安排几个人,一来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二来也免得旁人说王爷的闲话。”

    “被你这么一说,需要用人的地方还真不少,这一百来人还显得不怎么够用呢。”

    “是啊,不过也只能先这样了。等明年下一批女孩子上来了,再补充呗。”

    两人商议得差不多了,只听外面院子里传来云姨的声音:“Everyone,吃晚饭啦。”

    “咦,说着话不觉得,这就到晚饭时间了。”鲍婧说着,拉起林樱,一起来到院子里。

    “好香啊!”从对面屋里闻着气味走出来赵芈兰,朝着云姨说道。

    云姨笑呵呵地说道:“是啊,今天的晚饭是烤肉和红烧鱼。”

    “哇,好久没吃烤肉了。”赵芈兰兴奋地说道。

    “是啊,过完年就再也没吃过烤肉吧。”秦九儿也凑了过来,热切地说道,“今天一定要吃个痛快。”

    孟松看着女孩子们,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又不记得我们穿越了么?现在是三藩之乱的战争年代,能活着吃饱饭就不错了。”

    “老公你干嘛,能不能对女孩子们温柔一点啊。”云姨轻轻推了一把孟松的胳膊,“她们也难得抱怨两句。”

    “抱怨啥?绍宽和老许他们,还有老姜、鼎爷,那么多人都在前线打仗呢,每天吃的不也就是红薯、杂粮米饭,能喝上一顿肉汤就算好的。咱们现在身处这样的时代,生活上大家就得一起克服一下。”

    “懂啦懂啦,老公,我们的生活支出不都一直是你在管吗,真没花多少钱。”云姨继续温柔地劝慰老公,“女孩子们能和我们一样艰苦朴素,都已经不容易啦。”

    “是啊,还是先吃饭吧,吃完早点睡,天还是冷呢。”鲍婧也赶紧打个圆场。

    孟松于是没有再说什么,挥了挥手,示意大家一起到正屋的客厅吃饭。

    几天过去,马心如确认了和妃确实怀孕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当年来参加聚会的十二个女生,包括马心如自己在内,居然有五个人随身带着验孕棒,一共有十多支,到了东宁之后,就在计点物品的时候全部交由马心如保存。

    既然和妃确定怀孕了,林樱马上就调拨了四十八名女孩子进宫,充作实习宫女。鲍婧又向郑经请示,说和妃怀孕的事情重要,想请林氏到皇宫坐镇,负责保胎待产的事宜。郑经欣然同意,但同时也叮嘱鲍婧,郑婉娘和陈逢泰的婚事不能耽搁,一定要如期举行,鲍婧自然是满口应承了下来。

    和妃处于怀孕前期,妊娠反应很重,吃东西经常呕吐,少不得要细心伺候。好在有了林氏坐镇,皇帝和皇后安心了不少。四十八名女孩子按照鲍婧的吩咐,分作六组,每组选一人为组长,听命于林氏,负责带领一组人伺候和妃。

    陈三娘之前听了鲍婧的话,去向林氏请益,现在林氏进宫坐镇,陈三娘自然也是每天三头跑——上午在女学堂教课,午后到永宁宫跟着林氏督促实习宫女们,申时之后回王府探视郑经,照顾郑经用晚饭,有时候晚上还要来替换林氏休息。

    鲍婧知道陈三娘勤勉而辛苦,便告诉她,自己已经把十六个女孩子送往陈梦炜家,由陈夫人安排使用,又谈到将来希望陈夫人入宫主持宫中事务的想法。陈三娘立马表示感谢,并说母亲若是到宫中为皇家效力,那是陈家的殊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384/ 第一时间欣赏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作者:林芫美所写的《轩辕新明录》为转载作品,轩辕新明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轩辕新明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轩辕新明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轩辕新明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轩辕新明录介绍:
一个人穿越了,就能翻云覆雨,决定王朝的兴衰,改变历史的走向。
那要是一群人穿越了呢?岂不是踏平天下,一统环球?
且慢。
要做到这一点,总得会点什么吧?
造枪造炮造汽车坦克?很抱歉,没人会。
开矿建厂发明蒸汽机?很抱歉,也没人会。
一群背景和兴趣各异的文史爱好者穿越了,能做些什么?
脑子里除了历史知识的记忆,只有各种杂七杂八看似无用的东西。
怎么推翻清朝统一天下?拿头统一?
更要命的是,统一就好了吗?
大家在论坛上吵架,用键盘打爆头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呢。
统一、联邦、邦联、秦制、罗马、共和……
能吵的还要再吵上一遍。
但是无论如何,穿越了就没有回头路,从弹丸之地开始改变历史的走向。一群人都想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那么,真相是不是只有一个呢……轩辕新明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轩辕新明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