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轩辕新明录TXT下载轩辕新明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轩辕新明录全文阅读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txt下载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二章 化解郡主心事

    “呃……台湾四面环海,难道要你们渡海去攻打福建?”洪诚丘想来想去,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

    许纬辰摇了摇头,不同意这个猜想:“不会,郑经虽然不以军事见长,但是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他暂时不会打福建的主意。”

    “要不,就是征剿那些岛上的原住民?”姜承志手里正拿着文史大神们写的材料,“这份材料上写着,1670年,也就是一年多前,郑经派遣刘国轩带兵攻打大肚王国,刘国轩先后攻陷沙辘社、大肚社,而且在沙辘社的屠杀了数百平埔族村民,全社只剩六人幸免。”

    “这个我好像听孙广越说过,没想到刘国轩打仗也这么残忍。”项绍宽脸上没有任何的喜怒,但语气里却透出了一丝不屑。

    “前面还有。”姜承志翻了翻材料,“郑成功刚刚达到台湾的时候,双方就发生了冲突,那时候郑军立足未稳,结果被大肚王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个营的军队全军覆没,连营总杨祖也阵亡了。”

    “看来,两家是积怨已久啊,估计郑经是想让你去攻打大肚王国。”毛渊明听完姜承志的说法,微微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些原住民开化程度不高,只要不是中了他们的埋伏,应该不难打吧。”

    “不一定。”许纬辰想了想说道,“古代打仗虽然残忍,但是屠杀这个手段也不是经常会使用的。刘国轩也算是一时名将了,他若是决定屠杀,很有可能是因为战斗中伤亡比较大,最后以屠杀来泄愤。”

    “有可能,这像是古代军队干出来的事。按这么说,就需要准备得再充分一些。”项绍宽说着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

    郑克臧得到了郑经的允许,每天前往屯垦营学习操训,留在王府的时间就更少了。林倌儿放了学,有时候会去王府找郑克臧,但每次去了碰到大黄他们,一群人都在抱怨少爷又不在家。于是林倌儿也渐渐有些烦躁,读书也静不下心。

    遇到这种情况,朱苍酢忍不住就要发脾气,孙楠虽然比朱苍酢会哄小孩子,但是林倌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孙楠也拿他没办法,便把这个情况对云姨和鲍婧说了说。

    云姨觉得,小孩子大约是怕寂寞,尤其是林倌儿的性格,之前每天跟着郑克臧混,不是玩打仗游戏,就是下河摸鱼,要不就是爬山,现在要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念书,实在是有些难为他。

    听云姨这么一说,鲍婧忽然灵光一闪,第二天便叫上了马心如,又来看望二郡主。

    寿倌儿的身体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健康,人也可以出来走动走动,只是看上去仍然虚弱。马心如知道,想要寿倌儿完全自愈,除了休养之外还需要营养保障,这一层意思她也告诉过鲍婧。

    鲍婧见了二郡主,自然又是嘘寒问暖,不但请马心如再为寿倌儿作了检查,又问了婆婆和三个女儿的情况。现代职业女性那种自信中带着温情的气质,即便二郡主作为一个女人,也会有如沐春风的感受。

    又说了几句闲话,鲍婧试探地问道:“郡主,这寿倌儿也有六岁了吧?有没有想过请个先生教他读书?”

    二郡主听了,有些不知所措地点了点头,说道:“想是想过,只是这孩子天生体质虚弱,怕他读书辛苦。我倒不是心慈面软惯着他,只是先夫就这一点血脉,总怕有个闪失。”

    鲍婧听了一笑,说道:“郡主,寿倌儿自然是与别人不同,咱们也应当用与众不同的办法。我觉得寿倌儿若是读书,那一定不是要考取功名,为的是知书识礼,将来能做个体面的公子哥,不用悬梁刺股苦读便是了。”

    鲍婧的话说得周到,二郡主却听到“将来”二字,眼眶不禁一红,没有接话,心里想着寿倌儿若有将来长大成人的一天,那真是菩萨保佑佛祖显灵。

    见二郡主不答话,鲍婧又说道:“郡主,不如让寿倌儿跟个先生读书,和别的学童一起,有说有笑,也有些趣味,好过现在这样整日在屋里,也没点生气。俗话说,乐天长命嘛。”

    鲍婧这话差不多是说到了二郡主的心坎上了,二郡主犹犹豫豫地,终于开口问道:“那,鲍姐姐你有什么好馆推荐吗?我这里怕是请不起先生的……”

    “郡主你问的话,就是巧了。还正好有一处,地方也不远,就是我们居住的林家大宅,他家的小倌儿今年七岁,和寿倌儿正相仿,眼下跟着我们当中的’秀才’朱夫子读书开蒙呢。寿倌儿不如一起来,也不当是读书,就是有个伴儿,好长大。”

    “这……”二郡主还是犹豫不决。

    “郡主你莫见外,我们朱夫子授课,不要分毫的学费,对林家的小倌儿也是如此。”鲍婧知道二郡主在犹豫什么,一把握住了她的手,“郡主,你就别多思多想,一切以寿倌儿为重。”

    “好吧,那就多谢你们了。”二郡主也握住了鲍婧的手,眼睛一合,泪珠儿挂了下来。

    鲍婧回到了林家大宅,直接找了周氏,把寿倌儿过来读书的是说了。林家家大业大,本来就不在乎多一个孩子一起读书,周氏又担心林倌儿一个人读书不上进,有个伴说不定更好些,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于是又过了一天,鲍婧一清早便去带了寿倌儿过来。离开宁靖王府时又悄悄告诉二郡主,已经与周氏说好了,寿倌儿白天在林家读书,一顿午餐两顿点心都和林倌儿一样供应,无需为他再准备。二郡主想要谢绝,鲍婧又说暂时先这样,将来自会有答谢林家的时候。二郡主也不知如何拒绝,只得默认了。

    到了林家后院的书房,鲍婧把寿倌儿介绍给朱苍酢、孙楠和林倌儿认识。林倌儿早就嫌一个人读书沉闷,现在有个同龄人来了自然高兴。朱苍酢看了看寿倌儿,虽然身体瘦弱,但举手投足却有书香门第的气质,对答时的口齿又十分清楚,也颇为满意,当下就让他行了礼。

    因为郑经有了打仗的意图,项绍宽和军事组开了个会,又分别和各营营总谈了话,决定加快操训的进度。原本打算在十一月才进行的荷甲持械训练,现在提前进行,顺便操练一下士兵们的装备穿戴速度。

    和影视作品带给现代人的印象不同,古人行军除了特殊情况外,不会像影视剧里那样穿着盔甲、扛着武器行走,那样是要累死人的。真实的状况是,士兵只是背着包袱、干粮轻装前进,武器和铠甲则装载在马车或者牛车上,由伙兵甚至民夫驱赶着行进。等到进入战斗准备位置,才开始穿戴盔甲、分发武器。

    军事组的做法就是要求以哨为单位,快速分发武器、穿戴盔甲,并且在各哨之间进行竞赛。士兵的护甲以皮甲为主,穿脱需要相互帮助。同一个什内士兵的武器又各不相同,有的士兵持砍刀和盾牌,有的持狼筅,有的持长枪,有些人身上还要别上弓箭,要求做到捆扎得既安全稳妥,又方便拆解。

    这些对于战斗细节的训练,古人基本都没有概念,俞齐时就问庄寒天为什么练这种东西。庄寒天其实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但他又从小就知道这些训练都是必须的,最后只能甩了一句“叫你练你就练,绝对不会吃亏”。第二天,又请伙兵帮忙找来一桶猪血,在营墙上歪歪扭扭地刷了十个大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第四十三章 再访冯锡范

    自从上次董太妃出手干预之后,冯锡范就再没有来找过穿越者。毛渊明觉得可能,这么做可能是为了避嫌。不过冯锡范是王爷身边的侍卫统领,他知道的内情一定很多,他不来找自己,自己为何不去找他?这条线放着不用,有些可惜。

    不过又考虑了一下,毛渊明觉得如果自己去,那就行迹太露,如果传到董太妃耳朵里,恐怕有所不便,至少对冯锡范来说也不太好。想来想去,还是许纬辰去最好,就以切磋棋艺为名。

    许纬辰这段时间在安平镇和屯垦营之间来回跑,主要是帮项绍宽处理一些管理和军纪方面的事情。既然毛渊明想继续与冯锡范加强联络,那就抽空走一趟呗。

    冯锡范对许纬辰的来访倒是非常欢迎,连忙让进客厅一侧的书房。听说许纬辰是来“切磋棋艺”的,又马上命人摆上棋局,奉上茶水,开枰对弈。

    许纬辰的目的不是下棋,所以落了几子之后,便轻声问道:“冯大人,上次巧克力的事,后来王爷有再提起过吗?”

    冯锡范心知许纬辰必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绝非下棋那么简单,但听到许纬辰先问巧克力的事,倒也是一愣,说道:“这事王爷和陈相商讨过,都觉得若能生产巧克力,必然是有利可图的,只是要去南洋进行可可豆交易,暂时还未有定论。冯某一力主张派人出海南下,与那里的土著以及西洋人贸易。不过,又有几位将军极力建言,说出兵吕宋侵夺其地就可以一劳永逸,王爷似乎又被说得有些心动。”

    冯锡范说着,在棋盘上落下一子,又抬头看了看许纬辰,说道:“冯某也想听听,许先生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许纬辰仔细看了看盘上的局面,冯锡范所下的一子,正在棋形的要隘之上,有些不好处理,便微笑着说道:“旬月之间,冯大人棋力颇有精进,令在下有些措手不及啊。”

    面对许纬辰这句答非所问,冯锡范哈哈大笑,连声说道“过奖,过奖”。

    “冯大人,想必王爷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吧。”许纬辰想了一会儿,落下了应对之招,然后缓缓地说道。

    “哦?这是为何?”

    “前几天,我们之中有人蒙王爷召见,说是这个月底就要用兵,催促他加紧训练。这几营北兵以陆战见长,并不适合远征吕宋。以王爷的英明,断然不会同时出兵两处,既然已经有了一处用兵的地方,那么远征吕宋之议,怕是已经作罢了。”

    “哈哈哈哈,许先生果然透彻。”冯锡范伸手将棋盘上的棋子一拂,“这棋怕还是瞒不过许先生。”

    “不过,有件事在下还是没想明白,希望冯大人赐教。”

    “哦?请不妨直说。”

    “冯大人为何要建议王爷攻打大肚王国?”许纬辰望着冯锡范问道。

    冯锡范吃了一惊,连忙反问:“许先生何以知道,是冯某向王爷建言出兵大肚王国?”

    “冯大人反对远征吕宋,上次在陈相那里,在下就听过冯大人陈述理由。不过,那些将军既然提出远征吕宋,也不会是无缘无故,恐怕是王爷曾经流露出想要拓展国土的愿望。因此,既要满足王爷开疆拓土的想法,又要阻止远征吕宋,那么就要另找一个出兵的对象。以冯大人的睿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许纬辰一口气把分析说完,低头喝了一口茶。

    “许先生真是一语中的啊。”冯锡范听了连连点头,“王爷心志广大包容环宇,不会满足于偏安东宁一隅之地,开疆拓土是情理之中的,冯某虽然不赞成远征吕宋,却无论如何不能有碍王爷一骋大志。”

    冯锡范说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大肚王国与我朝为敌,也有十多年的恩怨了。最初他们帮助红毛番荷兰人对抗国姓爷,大肚番将阿德狗让杀了我们一整营的弟兄。许先生你可知道,就算是和红毛番作战,我军也不过是损失了两营将士。后来征剿将军黄安率军杀了阿德狗让,为弟兄们报了仇。大肚王国既然与我朝有此仇恨,又占了大甲溪一带的肥沃土地,若是要用兵,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许纬辰听完暗自思忖,穿越者当中没有对台湾地理和历史特别熟悉的,所以虽然能猜到用兵的意图,却也不知道这背后复杂的恩怨。想到这里,又对冯锡范说道:“冯大人,有件事恐怕要请您施以援手。”

    冯锡范听了皱起了眉头,捋着胡须说道:“若是事关用兵,董太妃有言在先,冯某不敢插手其中。”

    “此事在下知道,又怎么会令冯大人为难呢。在下是想,用兵必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是王爷要差遣项绍宽他们征剿大肚王国,最好能向之前与大肚王国交战过的将军请教一二,方为稳妥。”

    “许先生是想要冯某引见刘国轩?”

    两天之后,毛渊明和许纬辰陪着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坐着马车来到了屯垦营。马车是花钱雇的,毛渊明嘱咐车夫在营外等候,稍后还要回去安平镇。

    下了马车,老人在许纬辰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到了操场边的茶棚下。这时候正是早操结束,士兵上文化课的时候,几个营总正在茶棚下陪着郑聪和庄寒天喝茶聊天。

    三人进来的时候,郑聪见是毛渊明,便站起来相让,却只见二人扶着一个瘸腿的人,先请他坐下。营总当中没有一个人认识这是谁,郑聪对着这个看上去好像五十多岁般沧桑的瘸子反复端详了很久,惊讶地说道:“陈……陈瑞将军?!”

    在郑聪的印象里,陈瑞今年应该还不到四十岁,因为腿脚不便,很少出来走动。就算那天郑经大寿,也只是到场献了寿礼就告退了,并没有和自己遇上。没想到几年没见,对方居然老成这样。

    现在毛渊明把陈瑞大老远请来屯垦营,自然必有要事。果然,毛渊明给陈瑞上了茶,马上让俞齐时去请所有的军事组成员来茶棚下开会。

    时间不长,所有人都聚齐了。许纬辰先给大家介绍情况:“因为王爷很有可能派遣北兵讨伐大肚王国,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请了陈瑞将军来给大家讲讲,当年与大肚王国军交战的情况。”

    “陈瑞将军当年是英兵镇镇标,和亲军勇卫黄安一起征讨大肚王国,大获全胜,可谓名称一时啊。”郑聪虽然对军事不感兴趣,但是对有功的人倒也很客气,对着大家把陈瑞吹捧了一番。

    听完郑聪这话,陈瑞动作很慢地摆了摆手,缓缓说道:“二爷过奖了。当年陈某跟随亲军勇卫征讨大肚王国,虽然侥幸获胜,斩杀了阿德狗让那个狗贼,但是我军也损失惨重。”

    说着,陈瑞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腿,语气略有些忿忿地说道:“若不是那个狗贼奸诈狡猾,这条腿也不会就这么瘸了。”

    郑聪听了点点头,说道:“陈将军当年率军作战,英勇当先,不料中了那个阿什么狗的陷阱,虽然天幸人没事,但是脚却被竹签刺穿,养了几个月才康复。你们这些后来东渡的,都不知道当年战斗之惨烈。”

第四十四章 与土番的战斗史

    在场的穿越者都知道郑聪不关心军事,却能如此详细地说出当年的情形,可见当时陈瑞作战中伏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连郑聪都记忆犹新。

    “那陈老将军,您给说一说,大肚王国的军队打仗有何特别之处?”论年纪,项绍宽只比陈瑞小上那么几岁,但陈瑞的外貌看上去实在太沧桑,因此不由自主地称他一声“老将军”。

    “特别之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利用地形,善于埋伏,狡诈凶狠罢了。”陈瑞边说边摇头,“这些蛮人土番尚未开化,打仗没有什么阵型和章法,单打独斗更不是我们亲军弟兄的对手,但他们世代居住在此,熟悉地形,善于设埋伏、挖陷阱,而且下手凶残,防不胜防。”

    陈瑞这几句话说得沉重,在场的人无论是穿越者还是营总们,都是屏息凝神,听得大气不敢出。

    “那他们都用什么武器?”吕宪华问道。作为一个退役美军士兵,更多地关心武器也是一种军事文化的体现。

    “武器多半是竹枪、短刀,还有弓箭也是竹子制作的,拿的是藤牌,身上也有穿藤甲的,不过不多。凭这些武器是打不过我们的。”陈瑞说道这里,情绪慢慢有些激动,“他们最擅长的是挖陷阱,挖好的陷阱铺上浮土和树叶,根本看不出来,里面插着很多竹签,人要是掉下去,扎得全是血窟窿……”

    陈瑞的话不难理解,在场的众人都能想象出他所描述的场景。如果是事不关己的人,很定会说成“把人扎成刺猬”,但有亲身经历的人就不会开这种玩笑。

    “那……您当时是怎么……”吕宪华小心地问道。

    “我当时也中了一处陷阱,万幸当时我手里拿了一杆长刀,横在手里,于是刚巧架在地面上,我抱紧了刀杆没有掉下去,又有几个弟兄赶紧把我拉了上来。右脚已经被三根竹签刺穿了。”陈瑞抚着右腿慢慢说着,语气听起来就有一种疼痛的感觉。

    “若只是这样,陈将军的腿不至于瘸了。”郑聪在旁边补充道,“我后来听黄安将军说,陈将军被救上来之后,硬是拔出了竹签,拿布包扎了右脚,继续率军杀敌,终于一举击溃敌军。只可惜,右腿就此落下了残疾……”

    “那黄安将军现在哪里?”庄寒天到底是个纨绔子弟,在旁边听得冷汗直冒,见郑聪提到了别人,趁机想岔开一下话题。

    “黄安将军功劳甚大,深得王兄敬重,委以重任,可惜几年前积劳成疾,已经去世了。”郑聪一脸惋惜地说道。

    “那天你们见过的大黄,就是黄安将军的大儿子,大名叫作黄肇隆。”郑克臧在旁边也嚷了一句。

    在场的人里,毛渊明、许纬辰和项绍宽见过那个“跑得快”的大黄,知道郑克臧说的是谁。许纬辰脑子里快速分析了一下郑克臧的措词,便又问道:“世孙,你说大黄是黄安将军的大儿子,那想必他还有其他儿子?”

    “是啊,小黄叫作黄肇灿,比他哥哥小两岁,那天也在场,只是没有指给你认识。”

    “你说什么?世孙?”陈瑞听到许纬辰的话,没有马上反应过来,想了一想才问道,“这孩子就是钦舍吗?”

    “是啊,陈将军,钦舍长大了,你可不能再叫他小名了。”郑聪这时脸上才有了些笑意,为陈瑞介绍,“陈复甫先生给起的名字,叫作克臧。你有好几年没见他了吧。”

    陈瑞听说这是世孙,一边激动地想站起来,一边嘴里嘟嘟囔囔地说道:“克臧……郑克臧,好名字,还是陈永华先生有学问。”

    郑聪连忙摆手说“不必拘礼”,用手虚扶陈瑞重新坐下。

    陈瑞于是又兴奋地问道:“世孙,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来这里跟着这位项将军学习兵法。”郑克臧说着指了指项绍宽。

    “项将军?学习兵法?”陈瑞一边说着,一边扭过头来再次看了看项绍宽。

    在来屯垦营之前,陈瑞已经在和毛渊明、许纬辰的交谈当中,知道了毛利国人的来历。现在看项绍宽的外貌,自然知道这是一位毛利国人,只是对世孙为何要跟着毛利国人学习兵法感到不解。不过既然世孙这么说,这位“项将军”想必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项绍宽没有接这个茬儿,而是又问道:“那陈老将军,如果现在再要向大肚王国进军,您有什么想要关照的?”

    “这还需要什么关照?!”陈瑞把眼一瞪,须发都有些竖了起来,“若是能够再次出兵征剿这些蛮人土番,最好的打法就是攻一处,屠一处,杀他个干干净净!”

    陈瑞的这句话,在几个穿越者听来,多少有些毛骨悚然,现代人很难一下子接受这么残忍的说法。然而在场的营总们却兴奋了起来,纷纷夸赞“陈老将军说得好!”,并且表态一定会狠狠地打仗,如陈瑞所愿。

    “陈老将军,您远来一趟不易,不如陪您去看看士兵们出操,您也指点指点。”许纬辰见陈瑞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说了,便建议他去营里看看。

    吕宪华听了马上说道:“那就由我陪着去吧,叫一哨兵出来操演一下。”

    陈瑞点点头,在旁边营总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慢慢向外走,毛渊明也赶紧跟了上去。

    等陈瑞走得离茶棚远一些之后,项绍宽便拉着许纬辰问道:“对了,你们怎么想起请这位将军过来?”

    “上次开会的时候不是讨论过吗,郑经很有可能要我们去攻打大肚王国,后来我从冯锡范那里证实了。所以,就想请个和大肚王国打过仗的人,来给你们军事组传授一点经验。”

    “那怎么不是请刘国轩呢,他不是去年才和大肚王国打过仗吗?”

    “刘国轩难请啊……”许纬辰摇了摇头,“虽然冯锡范和刘国轩关系很好,不过他觉得还是不要找刘国轩了,才为我们推荐了陈瑞。”

    “怎么,刘国轩架子大?”

    “这倒不是,刘国轩现在担任右武卫,武将当中算是第一位的,所以公务也繁忙。实际上从我们到达东宁一直到现在,他根本就不在这里。”

    “不在这里还能在哪里?”听见许纬辰这么说,潘兴和众人一样,也感到很好奇。

    “冯锡范说,刘国轩到鸡笼去视察防务了,过年之前是不会回来的。”

    “去鸡笼视察防务?”项绍宽想了想,“鸡笼是台湾最北面的港口,那里的防务肯定也需要有人坐镇。”

    “没错,你再想想,郑经现在掌控的东宁就是台南地区,基隆在台北地区,中间彰化、新竹一带却被大肚王国占据,陆上交通阻隔,只能靠海上运输,来往非常不便。”

    “所以郑经其实很想打通陆上交通线,连结东宁和鸡笼,这才不断地向大肚王国用兵。”蒋一正顺着许纬辰的话,继续向下分析。

    “是的。所以我们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对郑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去年刘国轩出兵征讨,看来最后还是吃了不小的亏,以至于后来要屠村泄愤。”项绍宽听了陈瑞对战事的介绍,开始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新的认识。

    “是啊,所以你们几个再研究一下,想个稳妥一点的作战方案出来。”许纬辰说着轻轻拍了拍项绍宽的胳膊,转身往外走,边走边说,“我还要送陈瑞将军回去呢。”

第四十五章 投笔从戎的梦想

    十月二十九,按计划本来是北兵整训的最后一天,不巧天降大雨,整个营区泥泞不堪,原定的训练计划不得不取消,所有的士兵都待在营房里休整。得益于之前对营房的修葺,外面大雨营里小雨的情况没有再出现。

    郑聪干脆就留在王府没有来屯垦营,只是派了一个侍卫,带了一辆马车前来,接所有的军事组成员回安平镇,等候第二天郑经的谕旨。项绍宽于是召集了十个营长营副,关照了各种注意事项,然后与军事组的其他人一起坐上了马车。

    军事组回到安平镇,意味着整训工作基本结束,接下来就要接受实战的检验了。对于项绍宽、潘兴们来说,《钢铁雄心》、《欧陆风云》、《维多利亚》这样的P社战争游戏没少玩,但是真实的战争并没有经历过。唯一有实战经验的是吕宪华,不过作为美军的一员,他也只有驻扎在伊拉克的经历,并未实际上过前线,更没有参加过战斗。

    因为大雨的缘故,回到安平镇之后,众人哪儿也没法去,就只能待在林家大宅里,围坐着讨论接下来的战事,紧张之余却都有些兴奋。

    陆希星从东明楼订了一些酒菜,慰劳一下军事组的众人。吃过午饭之后,干脆一起打牌,放松一下心情。

    林倌儿和寿倌儿照常在朱苍酢的书房里上学。寿倌儿温文尔雅,又喜欢读书,坐着听老师讲书,整个人可以纹丝不动。林倌儿固然是个坐不住的孩子,只是天降大雨,没有办法出去玩,所以也只得在书房里专心读书。

    两人还在开蒙阶段,朱苍酢讲了好几天的《三字经》,今天正讲到“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便摇头晃脑地告诉两个孩子,中原大地辽阔无垠,江河淮济四通八达,五岳名山风光秀丽,大好河山足可让人一辈子难以阅尽。

    孙楠便在旁边,教两个孩子先学着写“江河”二字,其它的字因为笔画复杂,暂时先缓一缓。

    林倌儿写了几遍,便问道:“师傅,这些河和山都在什么地方,能走到吗?走不到的话,坐船行吗?王爷那么多的船,肯定哪里都能到吧。”

    平时给林倌儿讲书,总是不得要领,这孩子也一直是个似懂非懂的状态。今天居然问出这么有质量的问题,朱苍酢不禁微微一笑,说道:“这些名山大川遍布中原大地,有朝一日你长大了,可以去游历四方,亲眼看一看。”

    “母亲说,中原被满人占据了,我们还能去吗?”和林倌儿相比,寿倌儿一家的生活可算是颠沛流离,二郡主的家教当中关于国难家仇的部分就时刻影响着寿倌儿。

    “能,一定能。”朱苍酢是岭南人的长相,颧骨很高,眼窝深陷,即使用力瞪眼睛,也并不显得很凸出,所以孩子们没看出他此刻正在瞪眼睛,“满人窃据中原只是一时,他们长久不了的。”

    林倌儿拿着手中的笔,像枪一样挥了挥,朝着寿倌儿说道:“寿倌儿你放心,将来我跟着少爷去打满人,等我们打赢了,你想去哪里游玩都行。”

    “林倌儿,不可以拿着笔这样挥,握笔要有斯文的样子。”几天接触下来,孙楠其实挺喜欢林倌儿爽朗的性格,但是出于文青的本性,不能容忍他亵渎文具的举动,立刻出声制止了他。

    “你们两个都要好好读书,不管将来是不是进学,哪怕有一天你想要投笔从戎,都要先从读书识礼开始。”朱苍酢一脸严肃,端出老夫子的架子,开始教训两个孩子。

    “师傅,什么是’投笔从戎’?”朱苍酢一拽文,孩子们就听不懂了,寿倌儿便立刻问道。

    朱苍酢点点头,慢悠悠地说道:“’投笔从戎’嘛,是古时候东汉年间的故事,有个叫班超的年轻人,替官家抄书为生,当时匈奴屡屡入侵大汉的疆土,班超听说之后就愤然说道:’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怎么能天天抄书呢!’,于是便丢下笔墨,投效军中。”

    “那后来呢?”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问道。

    “后来,班超带兵在西域大败匈奴,又平定了西域各国,拓展了大汉疆土,被皇帝封为定远侯。”

    “这人真厉害,我将来也要像他一样,天天打胜仗。”林倌儿这一次没敢再挥笔,只是手舞足蹈地作势了一番。

    “行啦,要当将军去打仗,也要先吃东西,多吃些长得壮才能打仗。”书房里几人正说着话,周氏端着一大盘点心进来了,“这是刚出炉的酥饼,朱师傅您先尝尝。”

    周氏说着,取了一枚恭恭敬敬地递给朱苍酢,又给了孙楠一枚,才又笑着对两个孩子说:“你们都尽量吃,不够还有。”

    一见点心来了,两个孩子自然是高兴。不过这几天孙楠也教了规矩,两个孩子不敢造次,先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了声“请师傅用点心”,然后才敢坐下开始吃。

    吃完点心,差不多已经是申正时分,平时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侍女来接寿倌儿放学。今天大雨倾盆,侍女还没来。现在林倌儿跟着周氏回了屋,只剩下寿倌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书房里。

    孙楠站在窗前看了看天色,估计寿倌儿一时半会儿走不了,便去厢房找李书同。

    作为一个已婚已育的女性,孙楠当然要比朱苍酢细心得多,早已看出林倌儿不是读书的材料。寿倌儿的天资倒是不错,只是身体先天不足,若是辛勤苦读,怕是要天不假年了。好在寿倌儿是郡主的儿子,将来自然不用科第登龙,不如教他些怡情养性的东西,所以之前就和李书同提起过,有空来教教寿倌儿音乐。

    现在李书同问孙楠有什么需要帮忙,孙楠说今天的功课已经结束了,寿倌儿大概还要有一阵儿才能回家,请李书同过去给寿倌儿说说乐理,就当是娱乐。李书同本来就无所事事,当然也就愿意帮这个忙,于是抱起吉他跟着孙楠来到书房。

    李书同精通乐理,本身又是大学老师善于讲课,几句话下来,寿倌儿就被李书同的讲授所吸引,听得十分入神。而李书同也发现寿倌儿聪明伶俐,一说就懂,还能举一反三,便从黄钟、大吕等基本概念开始给寿倌儿详细讲解,又让寿倌儿弹拨吉他,感受一下音阶和乐器本身的音色。

    讲了大约十几分钟,伴着鲍婧清脆爽朗的笑声,从外面走进来两个人。孙楠抬眼一看,却是鲍婧挽着一个年轻女人,说笑着走了进来。

    “咦,鲍婧,这位姑娘是?”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鲁王二郡主,也就是寿倌儿的妈妈。”鲍婧说这话,手拉着二郡主先来到了朱苍酢的面前,“这位就是书房的朱师傅,我和你说起过的。”

    原来天降大雨,二郡主不放心,便冒着大雨亲自来林宅接寿倌儿。来到之后又不知道书房在哪里,只得先想办法找到了鲍婧,然后由鲍婧引着来到后院的书房。

    寿倌儿见妈妈来了,也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雀跃而起,而是斯斯文文地站了起来,先向朱苍酢行了一礼,又向李书同行了一礼,告了声退。

    既然是第一次来到书房,二郡主自然丝毫不敢怠慢,向朱夫子问了声安,又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朱苍酢虽然依旧是一副傲然自矜的样子,倒也十分客气的答了几句“令郎颇有天分”之类的套话。

    鲍婧于是又给二郡主介绍孙楠,说孙楠教孩子写字,很有一套办法。二郡主自然又是一番感谢的话。

    等两人相互客气完了,鲍婧转身问李书同:“你为什么在这里?”

第四十六章 风雨相送

    “我?”李书同看了看鲍婧,又看了一眼她旁边的二郡主。二郡主的长相很端庄,身材也不错,稍微有些瘦,虽然保养得并算不好,但毕竟只有二十五岁,脸上还有着掩饰不住的青春。今天冒着大雨过来,尽管有撑伞,衣服和身上还是沾湿了些,几缕头发贴在脸颊上,显得尤其楚楚可怜。

    “他呀,是我拉来给寿倌儿讲乐理的。”孙楠生过孩子,身材有些发胖,和屋子里另外两个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话的时候笑眯眯的,竟然会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

    “我问他~~~~”鲍婧发现李书同居然看得有些愣,拉长了声音提醒李书同。

    “哦,对,给寿倌儿讲乐理嘛,这孩子挺有天赋的,将来必有大成。”李书同这才赶紧回答,语言居然有些凌乱。

    二郡主也注意到了李书同,身材颀长,面容英俊,一袭灰色的长袍之外,身上并无多余的坠饰,却显得尤其清新脱俗。

    “他叫李书同,会好几样乐器,以前也是教书的,教寿倌儿倒是合适。”鲍婧向二郡主介绍。

    二郡主不敢再仔细看,深深地低下了头,向着李书同说道:“多谢李公子了。”

    “哎,不谢不谢。”李书同还没开口,鲍婧替他回答了一句,“反正我们有人有时间,就教教孩子们,也是一种乐趣。”

    “对了,鲍姐姐,怎么不见林夫人?”二郡主忽然想到,自己第一次来林宅,应该拜会一下主人才对。

    “刚才进去了,我去请一下吧。”孙楠说着就往正屋里去,没过几分钟,就和周氏一起从正屋出来,回到书房。

    二郡主见了周氏,立刻迎上去,连连道谢。周氏笑嘻嘻地握住了二郡主的手,说道:“郡主怎么如此见外,公子肯来这里陪小倌读书,那是小倌的福气。郡主以后要经常来,孩子们一起读书如兄弟一般,我们也应当像姐妹一样亲近才好。若是这般客套,那就显得生分了。”

    二郡主听了,微笑着说道:“林夫人说的是,只是寿倌儿在府上读书已经深承厚意,怎么好意思常到府上叨扰。”

    “哪里的话。寿公子聪明伶俐,小倌若有他的一半就好了。”周氏说着一招手,便有个侍女捧着一个箱子走到近前,“说来巧了,前几天请了个裁缝来给小倌做几件衣服,我自作主张,给寿公子也量了尺寸,一模一样地做了几身。那裁缝回去,却是昨天晚上才差了徒弟送过来的。我本想明天自己送到王府里,既然郡主亲自来了,就请拿回去给寿公子试试,若是不合身,只管拿回来叫那裁缝再改。”

    “这……这怎么好呢……”二郡主对周氏的盛情感到有些为难。

    鲍婧在旁边听着二人对话,知道周氏很有攀附二郡主之意,而二郡主自然不想多事。自己这么多人住在林家大宅,当然不能不帮着周氏说几句话,然而也不能让郡主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又笑容满面地说道:“郡主,既然这衣服是林夫人安排做好了的,那就拿回去给寿倌儿试试嘛。孩子都是日长夜大,少不了多添置几件。宁靖王爷府里藏书甚多,将来林倌儿书读得深了,少不得又要麻烦郡主请王爷通融,借几本来读。两个孩子互帮互助,才有个’恰同学少年’的样子嘛。”

    鲍婧一番话说完,二郡主也就不再推辞,又深谢了周氏,告辞准备回家。

    “那郡主你慢走。”李书同听见二郡主要走,居然主动向二郡主作了一揖。

    “哎哎哎,什么慢走。”鲍婧马上叫住李书同,“你没事吧?没事就来帮忙。这箱子虽然不大,难道要我们女人扛着走吗?”

    “呃……那你说怎么办?”李书同拿鲍婧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按她说的做。

    “当然是你绅士一点扛着啦。外面还下着雨呢,我们一起送郡主和寿倌儿回家。”鲍婧说着,从侍女手里接过箱子,直接塞在了李书同的手里。

    李书同眼看也没有拒绝的可能,只能捧着箱子跟着往外走。

    外面的雨小了一些,淅淅沥沥地下着。二郡主撑着伞,担心寿倌儿淋雨着凉,拿整个身子护着儿子。鲍婧撑着另一把伞,帮李书同遮着,两人并肩走着。

    二郡主知道鲍婧和李书同并不是夫妇,却如此不避嫌,倒也有些意外。转念一想,这些毛利人看来风俗大不相同,或许在人家那里不算什么吧。

    路程不长,走了十几分钟,已经到了宁靖王府门口。二郡主护着寿倌儿走到檐下,收了伞搁在门边,转过身向着鲍婧和李书同说道:“谢谢你们,又多麻烦你们一次,真是……”

    “郡主你别这么说。外面冷,快带寿倌儿进去吧。有话我们下次再聊。”二郡主的话没说完,便被鲍婧拦了下来。

    鲍婧转脸又对李书同说道:“快把衣服给郡主,咱们也要快些回去了,天都暗了。”

    李书同听鲍婧这么说,便稳稳地把箱子往前一递,送到了二郡主的面前。

    饶是鲍婧情商高、善于应酬,但是现代社会赋予她的价值观底色依然会导致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出现盲点。二郡主本来就是王爷的女儿,又是丧夫之人孀居在家,非常不想直接从别的男人手里接东西,但鲍婧丝毫没有意识到有这一层问题。

    现在鲍婧话已出口,二郡主不好拒绝,咬咬牙伸手从李书同手里接了箱子。李书同松手回收的时候,一只手从二郡主的手背上撸了过去。李书同下意识地把手一缩,二郡主的脸更是“腾”地一下红了,只是天色已经有些晦暗,旁人看不清楚。

    “郡主,你快些进去吧,我们也回去了。若再有什么事,只管和我们说好了。”鲍婧又和二郡主交代一句,拉着李书同转身走。

    李书同扭过头,望着二郡主,似乎想要说什么,却终于没有说什么,又把头扭了回去。

    二郡主愣愣地看着两个毛利国人转身离去,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寿倌儿忽然大喊:“李师傅,下次你还教我弹吉他吗?”

    “只要你想学,都教给你……”李书同这次没有再回头,只是一边走,一边大声地回答。

    第二天接近中午时分,军事组和毛渊明、许纬辰被郑聪请到府里,商议大事。

    众人走进郑聪的客厅,发现客厅里还坐着三位不认识的人。郑聪看上去非常精神,身上有了些正经办事的感觉,逐一为大家介绍说:“这三位是王爷派来参与作战的将军,这位年长的是统领右先锋陈泽,这两位是金汉臣、许耀。”

    穿越者们对这三位都不太熟悉,唯一知道的是陈泽还算有点名气,曾经随郑成功征战南京,又在攻取台湾之役出力甚多。去世之后,子孙在台湾开枝散叶,家族建筑“陈德聚堂”倒是又维持了三百年,成为了古迹——这些知识自然也是来自于孙胖子和朱瘦子的材料。

    郑聪又简单地把穿越者们介绍给三位将军,然后开始说正事。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郑经指示郑聪出兵,攻打大肚王国,又给了十天准备时间。郑聪还解释说,王爷派遣陈泽是因为他之前带兵屯垦,与大肚王国的番民接触较多,对情况比较熟悉。

    “原来如此,那不如请陈先锋先讲解一下形势,我们也好了解一下。”毛渊明见郑聪如此说,便顺势提出了要求。

    “好,那就请陈先锋先说吧。”郑聪示意陈泽开始介绍。

第四十七章 第一次战局分析

    陈泽看上去五十出头,脑袋上花白的头发里,黑色的部分已经不多了,深褐色脸上的皱纹记录着饱经战火的岁月。听到郑聪吩咐,陈泽用粗糙的大手从袖子里摸出了一张布制的地图,铺在众人面前的桌子上。

    “你们看,这条是乌溪,乌溪以南的地方都已在我军的掌控之下。”众人顺着陈泽的手指,看着这张绘制得比较粗糙的地图,听陈泽讲解形势,“渡过乌溪就是大肚王国的地盘。不过,沿海一带的牛骂社、沙辘社、水里社和大肚社,经过去年右武卫刘国轩的征伐,已经没有多少土番居住了。”

    台湾土番的村社名称,其实是土番语的音译,所以才会有“牛骂社”这样怪异的名称。穿越者们对此倒是见怪不怪,毕竟音译就是容易出幺蛾子,比如“波罗的海”,就经常有人误以为是“菠萝的海”,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也经常“胡说”。

    “现在,土番全都向东退往大甲溪上游一带的岸里社、乌牛栏社、朴仔篱社和阿里史社。”陈泽继续用手指着地图说道,“王爷的意思就是攻占这些地方,为我所用。”

    项绍宽仔细看了看地图,实际上陈泽所说的,就是乌溪以北、大甲溪以南,夹在海岸线和中央山脉之间的方形区域,总面积目测不过几百平方公里。如果沿海一带已经被郑军控制,那么大肚王国的地盘也所剩无几了。不过,从地图上看,大甲溪以北直到鸡笼之间,还有很广阔的地域,大多没有标注土番的据点。于是问道:“陈先锋,请问这大甲溪以北,还是大肚王国的地盘吗?”

    “当然是。据我所知,大甲溪以北的土番与大甲溪以南的土番并不是同一部落,不过都受大肚国王辖制。”

    “对了,说了这么久,我们还不知道大肚国王叫什么名字呢。”毛渊明忽然想起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陈泽努力回忆了一下,说道:“大肚国王名叫马禄,几年前我曾经见过他一次,当时还只有二十四、五岁,今年应该有三十上下了吧。”

    “马禄?”毛渊明扭头看了一眼“空军马鹿”庄寒天,庄寒天自然是狠狠瞪了毛渊明一眼。

    毛渊明没有再和庄寒天逗笑,回过头来一本正经地问陈泽:“你是说,他姓马名禄?”

    陈泽摇了摇头:“土番哪有叫汉人姓名的。大肚国王号称’白昼之王’,现在这个姓甘仔辖,名叫马禄,我们都习惯只叫他的名字。”

    “陈先锋,那王爷有没有说过如何对付大甲溪以北的土番?”项绍宽还是想知道郑经到底是不是有打通连接鸡笼的道路的想法。

    “我们若是向大甲溪上游的岸里社一带进兵,大甲溪以北的土番很有可能出兵来援,自然是不得不防的。至于是否还要再向北拓展,王爷并没有说过。”

    “用兵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大甲溪两岸土番,必定互通声息,相互援救,我们若是仅仅攻取岸里社一带地方,则敌人的援兵随时可以渡过大甲溪南下,袭扰我军后方。首尾难顾,则是兵家大凶之局。”项绍宽指着地图上大甲溪北岸的据点说道。

    “项先生果然思虑周全,不知以项先生的意思,我军应当如何部署?”说话的是金汉臣。

    金汉臣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人工斧凿的感觉,实际也确实如此。刚才郑聪介绍的时候,说他原名钟瑞,很早就投效郑成功,金厦失守的时候,钟瑞因为不希望离开福建家乡,因此投降了清军,不料清廷要把郑军投降的将士都迁移到内地省份,钟瑞便又只身一人驾船来到东宁,重归郑经麾下,郑经因此替他改名为金汉臣,以示忠于明廷之意。

    项绍宽听了金汉臣的问题,摇了摇头,说道:“那就要看敌人的情况了。我听说,去年右武卫刘国轩率军三千,攻打沿海四社,打得非常艰苦,最后不得不屠了整个沙辘社。”

    “没错,当时敌军数量并不算多,大约只有两千上下,但是依托地形坚守。刘将军因为没有动用火器,因此打得非常艰苦。”

    “据我所知,土番的一个社,少则四五百人,多则七八百人,推算起来,能够上阵的最多不过二百人,两千敌军至少要十个社才能凑齐吧?”项绍宽又问。

    “两千人对于大肚王国来说,差不多就是全部的家底了。之前他们一共有十五个社,倾巢出动才有这两千人马。现在沿海四社被刘将军攻陷了,他们只剩下了十一个社。再加上人员损失无法弥补,现在土番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二百人了。”金汉臣没有参加去年的征伐,但是对那场战事的细节倒也知道不少。

    “那岂不是很好办?我们只要从正面进攻,趁大甲溪以北的援军未到,一鼓作气攻下岸里社。”许耀在旁边大声说道。

    在场的穿越者们不知道许耀的来路,其实陈泽和金汉臣也并不熟悉这个人。只有郑聪知道,这个无名小将是冯锡范一力推荐,所以郑经才将他安排在这次出兵的将领之列。

    显然,许耀的这句话,没有得到在场任何人的赞同。陈泽和金汉成都觉得许耀这样想太低估土番的战斗力了,而项绍宽则觉得作战目的并不应该是简单攻下几个社。

    “大甲溪以南有四个社,为什么选择先攻岸里社?”潘兴问了一个穿越者们其实都想问的问题。

    “这倒简单,大肚国王马禄平时就住在岸里社。许将军的意思大概是’擒贼先擒王’吧。”陈泽说着,看了看潘兴。潘兴是穿越者里少数坚持剃头的人之一,在场的穿越者除了项绍宽本身头发稀疏无法束发之外,其余人都留起了头发,用束发带扎了起来,潘兴的小平头在一群人中显得特别明显。

    “既然大肚王国只剩下十一个社,而大甲溪以南只有四个社,那么当地的兵力最多也就是五百。而大甲溪以北不管有多少兵力,他们想要渡过大甲溪来支援,起码也要两三天时间。”项绍宽分析了一下形势,然后转向郑聪说道:“二爷,以我之见,不如先派兵攻打阿里史社。”

    从地图上看,四社之中,阿里史社处于最南端,也就是离郑军掌控的地区最近。项绍宽的这个建议,使得陈泽等人都觉得非常意外。很显然,这个建议显得有些平庸,哪怕像许耀说的那样攻打岸里社,至少看上去也有些奇谋,若仅仅是简单地由近及远地进攻,看不出任何奥妙。

    郑聪虽然不懂军事,但看陈泽们的反应,心里大概又有些不解,便问项绍宽究竟是何意图。

    “二爷,阿里史社的兵力只不过是二百上下,如果我们攻击阿里史社,他们势必会向岸里社的马禄国王求救,而马禄则肯定会集合其它三个社的兵力南下救援。”项绍宽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但马禄的总兵力也不过是四五百人,而更远的大甲溪以北诸社则是必然营救不及。”

    “所以,我们先用少量兵力佯攻阿里史社,然后在周围设下埋伏,等马禄的援兵一到,就全部出动,以多打少予以歼灭。”吕宪华已经听明白了项绍宽的意图,替他把后面的话说了出来。

    “哦?这倒也是个办法。”陈泽开始意识到项绍宽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案里,其实隐藏着玄机。

    “还不止这样。”项绍宽摇了摇头,“我们必须趁这个战机抓住马禄!”

第四十八章 与英国商馆合作

    “抓住马禄?!”周围好几个人都同时喊出了声。

    “对。”项绍宽扫视了一眼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之前朝廷军队也多次与大肚王国土番交战,虽然夺得了一些地方,但是始终不能消除这个隐患,而且交战中颇有伤亡。如果能够一举抓住马禄,迫使他签订城下之盟,以后就不需要再反复与他们交战,永绝后患。”

    “呃……”陈泽听完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项先生,你的这个想法固然是很好,只是要抓马禄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啊。”

    郑聪虽然不喜欢军务,但是听到项绍宽说到要抓大肚国王,也觉得有些出乎意料,问道:“项先生,你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已经有了计划?”

    项绍宽朝着众人微微一笑,说道:“万全的计划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很有把握,只要我们安排得当,也是十拿九稳的。”

    “哦?项先生何以如此自信?”陈泽显然还是不敢相信。

    “我’毛利国’兵法,出自一位不世出的奇才,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横扫天下的威力。其中就有一种’围点打援’的战术,百试不爽。只要布置得当,诸位就可以见证一场大胜。”

    项绍宽说这话的时候,周围其他的穿越者都不住地点头,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在说谁,也知道那种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

    陈泽们虽然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但是今日初初相见,也不想横加质疑,只是沉默不语。

    郑聪对具体怎么用兵没有任何概念,既然项绍宽这么说,也就点头同意,要求军事组和陈泽等三人继续磋商,五天之内要拿出具体方案来,奏报郑经。

    会议暂时散了,项绍宽和陈泽约定第二天再来商议。

    回到林家大宅,众人马上再聚在一起讨论细节。采用围点打援抓捕马禄这个构思,大家都一致认同,但现在的问题是,必须熟悉阿里史社周边的地理形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设伏,对马禄的援军取得一击即中的效果。

    要了解地理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走一趟,但阿里史社离开安平镇的距离就显得有点远,路上单程就得走三天时间,而且如果没有合适的身份掩护,土番根本不会允许外人进社。

    “要不然,我们就扮作商人,弄点东西去他们的社里卖?”陆希星一想问题,就会自动往商业上靠。

    “扮商人倒是个办法,只是我们这些人看上去终究是汉人的样子,这些土番必然非常警觉,不会轻易让我们进社。”许纬辰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还需要改进。

    “要不,我们去找找John吧。”李书同忽然想起了英国人,“英国在东宁设商馆,目的就是进行贸易,肯定有去土番那里卖东西的想法。”

    “你是说英国商馆的副经理约翰·达克莱斯?”毛渊明听李书同这么说,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倒是个办法。你和他关系最好,去他那里忽悠一下呗。”

    许纬辰也对此表示赞成:“嗯,如果以英国人的名义去阿里史社贸易,土番的戒心就不会那么重。而我们有英国人信用背书,就可以自称是海外毛利国来的,和东宁郑氏的汉人没有关系。”

    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事不宜迟,李书同和陆希星马上到英国商馆跑一趟。

    自从穿越者们搬离了英国商馆,只有达克莱斯和李书同之间还保持着来往,因为李书同是达克莱斯在东宁能找到的唯一的具备欧洲音乐素养的人,可以和他一起弹弹吉他唱唱歌。

    李书同和陆希星对达克莱斯说明了来意,当然仅仅是说希望与英国人一起前往阿里史社贸易加游玩,并没有提及后来用兵的事情。

    达克莱斯对业务不太上心,也做不了决定,于是请来了经理西蒙·德尔博。德尔博听了二人的说辞,并不十分有热情,因为英国商馆并非没有尝试过向土番们推销商品,但效果极差,无论是英国产的布料、印度产的白檀木还是东南亚的香料,对土番们都没有吸引力,或者说,至少在价格上没有吸引力。

    陆希星和李书同一商量,觉得德尔博所说想必也是实情,但自己的目的并非真的帮英国人销售货物,而是说服英国人进行这趟贸易来掩护自己的侦查。于是稍加权衡之后,向德尔博开出了一个条件:请英国人准备二十两银子的货物前往销售,如果不能全部售出,将由穿越者们买下剩余的货物。

    这个兜底条件对德尔博来说当然没有不满意的道理,经营惨淡的英国商馆账册上就能一下子添上二十两银子的销售额,虽然德尔博想不出对方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条件来强行促成这次合作,但立刻就答应了。

    既然德尔博同意了,达克莱斯马上自告奋勇带队去进行这次贸易。对达克莱斯来说,出门贸易差不多就是去乡下玩几天,胜过整天困在这英国商馆里。李书同自然也欢迎这个结果,因为达克莱斯比英国商馆里的任何其他人都好糊弄。

    英国商馆的事情谈成了,军事组的计划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了。几个人又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分工,由吕宪华和许纬辰、李书同一起,跟着达克莱斯去阿里史社,项绍宽带着其他人和陈泽他们接洽指挥军队的事宜。

    毛渊明觉得不太放心,毕竟这是第一次有小分队离开众人单独行动,要求邹树人也跟着许纬辰一起去。另外,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军事行动,不但陆希星和常镇业要来熟悉军队行动中的后勤运输工作,没什么事情的其他男性穿越者,包括码农们和文史大神们,也要参与进来。

    第二天军事组和陈泽等三人在昨天的地方再次碰头,项绍宽把前一天商定的计划向三人介绍了一下。陈泽久经沙场,对围点打援的构思开始有些理解了,现在听说要以英国商馆贸易的名义前去侦查,也很赞成。大家达成基本一致之后,簇拥着郑聪动身前往屯垦营,开始战前的部署。

    许纬辰等四人一早也离开林家大宅,来到英国商馆门口。达克莱斯早已准备好了三辆马车,其中两辆车上装了布匹、香料、首饰等货物,另一辆供众人乘坐。除了车夫,达克莱斯身边还带了一个叫罗伯特·梅多维斯(RobertMeddowes)的随员。按照李书同的估计,可能是账目上的事情达克莱斯自己处理起来有困难,因此必须有人来专门负责。

    从安平镇到阿里史社足有三天路程,达克莱斯备足了干粮和水,还在车上预备了两顶帐篷,供路上宿营之用。

    这一次虽然是陆上的行程,但是有了之前在骆驼号上艰难旅程的经验,四名穿越者也不敢掉以轻心,把各自的旅行背包塞得满满的,里面是预备好的各式点心和干粮,毕竟在这个时代,一旦离开了居民区,很可能就再也无法寻求帮助了。

    为了使一行人看上去更像真的商人,许纬辰建议李书同把吉他也带上。吕宪华则在自己的背包里塞了手机和充电宝,准备到时候多拍几张照片。

第四十九章 偶遇阿兰

    初冬的天气多半是晴朗的,白天温凉适宜,微风拂过脸上,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路上的行程十分枯燥,大家只能靠吹牛打发时间。达克莱斯生性喜欢社交和音乐,对画画和雕塑也有一些心得,对商贸则兴趣不足。他毫不掩饰地告诉穿越者们,若不是身为东印度公司总经理的叔叔亨利·达克莱斯强令他来东宁,他宁可留在印度过歌舞升平的日子,那里的姑娘热情大方,远比东宁这边具有吸引力。

    达克莱斯的话显然引起了穿越者们的深思,其实大家对东宁的生活都不可能满意,但达克莱斯毕竟还有将来回万丹或者印度乃至于回英国的选择,而穿越者们则没有任何的退路,根本找不到回去现代社会的办法,眼前的一切就是生活的全部。更何况,亨利·达克莱斯把约翰安插在东宁,名义上是历练,实际上是让他积累一些资历,将来好另作安排,晋升高位。不出意外,约翰将来的前程将非常顺利。而穿越者们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则完全取决于接下去奋斗的结果。

    三天路程显得有些漫长,一路上经过的村镇不多,风景也并不宜人,吕宪华非常认真地观察一路上的地形,希望发现一些有利于作战的因素,而其他人能感受到的只有寂寞和疲倦。

    第三天下午时分,三辆马车终于到达了阿里史社的附近。

    阿里史社是眼下离郑军屯垦区最近的一个土番村社,因此对从南面过来的人有特别的戒心,在离开社近三里地的路口设立了一个简单的寨门,有几个土番士兵把守。

    一行人下了马车,走到土番士兵面前,想和对方说明来意,许纬辰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自己和达克莱斯都以为对方会带上能说土番语言的人,结果发现谁也不会说。而土番士兵也并不会说官话,虽然能看出达克莱斯的西洋人身份,也能从车上的东西猜出对方是来贸易的,但毕竟语言不通。

    一通比画之后,土番士兵作出了一个动作,看意思是要押送一行人进社。许纬辰无可奈何,只得不断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几人都下车步行,车夫赶着马车跟在后面,两边几名土番士兵拿着竹枪看着。

    两里多地的乡道,走了近20分钟,众人这才到达阿里史社的南侧寨门。这座由木头和竹子搭建的寨门比之前那个简易寨门更加高大,看上去也牢固得多,中间是很多根碗口粗的原木捆编而成的大门,两侧立有小型的望楼,显然是出于防御目的而建。寨门两侧则是木篱笆和土墙混合的寨墙,以一个不规则的圆形把村社包围了起来,从南寨门这里看过去,望不到北面的终点。

    因为已经接近日落时分,门口守卫不停地摆手,表示不能让一行人进去。许纬辰倒是不在意再在寨门外露宿一晚,路上一连两晚上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达克莱斯非常抓狂,急着想要进社找个舒适一点的地方睡觉。

    几个人正无计可施,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清脆响亮的女声:“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做什么?”

    关键时刻有人能说官话,那就不啻是救星了。几人顺着声音望去,是一个土番打扮的姑娘,正从一侧的树林里出来,朝着寨门走过来。看上去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一米五十几的身高,五官不算太漂亮,但是很清秀,也很白净水灵。

    许纬辰连忙走了上去,说道:“姑娘,你能说官话,那太好了。我们是海外来的客商,我们有些货物想到社里贸易。只是我们都不识你们的话,能遇到你真是太好了。”

    姑娘听了淡淡地一笑,说道:“这位大叔,你急着卖货吗?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呢。”

    “呃……好吧,我叫许纬辰。”许纬辰这才发现自己一时心急,说话有些跳跃,“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阿兰。那两个西洋人,是佛郎机人还是红毛番?”阿兰说着,用手指了指达克莱斯和梅多维斯。

    “他们不是佛郎机人,也不是红毛番,他们是英国人,那个胖的叫作达克莱斯,是英国商馆的副……二掌柜,那个瘦的伙计叫作梅多维斯。”许纬辰本来要说“副经理”,又马上意识到阿兰不可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于是改成了一个中国人熟悉的称呼。

    “英国人?没听说过。不过那些西洋人都差不多,又凶狠又贪财。”阿兰说着又看了一眼众人,“那你们呢?长着汉人的样子,也是外洋来的?”

    “是,我们都是汉人,不过是从海外毛利国来的,现在和这个达克莱斯合伙做些生意。阿兰姑娘你放心,我们都是好人。”许纬辰望着阿兰,努力使自己看上去诚恳一些。

    “哼,谁不说自己是好人呢?既然你们是商人,那货物呢?”

    “哦,都在马车上呢。”许纬辰说着,便拉着阿兰走到马车边,让罗伯特打开一个货匣子给阿兰看。

    货匣子里是英国产的印染花布,质地相当柔软舒适,阿兰伸手摸了摸,笑着说道:“这布倒是真的不错,我们社里纺不出。”

    “那是当然,这是从英国万里迢迢运过来的,当然是好货了。阿兰姑娘你若是喜欢,我送你几尺做一身衣服好了。”

    “真的吗?”阿兰听了笑得更加灿烂了,“那我可不客气啰。”

    “没问题,只要你帮我们和守卫说,让我们进去做生意,我再送你些香料也行。”

    “好吧,那我就信大叔你说的话,你可别反悔哦。”

    阿兰说着,径直走向守卫,和守卫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守卫便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可以进去了。

    得到了卫兵的许可,众人连忙催动马车,跟着阿兰往里走。

    社里的景象和想象中差别不大,土番的房子有泥坯的,也有木头或者竹子搭建的。因为已经是黄昏时分,街道上的人并不多,只有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远远地看一行人。

    许纬辰于是问阿兰:“那些孩子为什么躲得那么远?按说孩子们看到陌生人不都喜欢凑热闹吗?”

    “因为那两个西洋人呗。”阿兰忽然压低了声音说道,“佛郎机人和红毛番都不是好东西,我们这里的人都会教孩子不要靠近西洋人。对了,大叔,你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一起做生意,西洋人又不守信用。”

    这个问题让许纬辰有些犯难,毕竟阿兰的想法源自于她们的生活经验,自从佛郎机人到达台湾以来,西洋人显然没有给土番留下什么好印象。想了半天才回答道:“这些英国人和我认识很久了,你放心就是了。对了,这社里有什么地方可以投宿。”

    阿兰摇了摇头,说道:“社里又不是市镇,没有什么客栈之类的,不过看在你送布的份上,可以来我家住一夜。”

    “哦,那就太好了。我还没有问你呢,你家里有什么人?你为什么会说官话?”

    “我和哥哥嫂子一起住。我阿妈生在这里,汉人叫我们巴则海人,阿爸是汉人,所以我和我哥哥都会说汉话。”

    “那你阿爸阿妈呢?”

    “他们前些年都已经过世了。”

    许纬辰听到这句话,心中不禁有些怅然。古人寿命之短,十五六岁的姑娘已经是父母双亡好几年了。但看了看阿兰,脸上似乎又没有多少悲戚之色,可能这在土番当中十分寻常。

第五十章 土番姑娘阿兰(上)

    阿里史社的规模并不大,方圆数百米的寨子里,坐落了几十户人家。几个人一路跟着阿兰走,没走几步,已经到了阿兰家门口。

    许纬辰仔细打量了一下,阿兰家是寨子里寻常的用竹子建成的房屋,前后两栋,都是吊脚的建筑。门口的廊上坐着一个姑娘,看上去并不比阿兰大多少,拿着一个大笸箩,正在淘拣谷物。阿兰说,那就是嫂子,不过不会说汉话。

    嫂子见阿兰回来,又带着些生人,就叽里咕噜地问。许纬辰自然是听不懂,不过可以猜到应该是问自己的来路。

    姑嫂之间的话还没说完,门里面走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看见了门外的人和马车,也开始向阿兰问话。阿兰一把扯住小伙子,拉到了许纬辰面前,说道:“阿哥,这位许大叔是外洋来的商人,他们想在我们家借宿。这是我哥哥武利,那位是嫂子美玉。”

    许纬辰连忙拱手施礼说道:“这位小哥,我们是从外洋来贸易的商人,因为不会说土话,所以有劳阿兰姑娘帮我们的忙……”

    “行了,阿兰都对我说了。”武利很直接地打断了许纬辰的话,“你们要在这里住几天?”

    “如果不麻烦的话,我们想打搅三个晚上。”许纬辰看着眼前这个精壮的小伙子,觉得对方显然对自己是有戒心的。

    “嗯,那就住那间吧。”武利说着,用手指了指前面那栋的偏间。

    “太谢谢了!”许纬辰赶紧又作了一揖。

    对于许纬辰的客套,武利的脸上并没有反馈出任何热情,还是冷冷地说道:“还有,这里人的风俗你们也不懂,不要到处跑。等明天天亮了,说给多拔荼听,才能允许你们卖货。”

    “‘多拔荼’就是族长奶奶的意思,凡事都要请她老人家裁断。”阿兰知道许纬辰肯定没听懂,马上解释了一下。

    “是是是。”许纬辰嘴上连声答应,心里却在想,原来这土番还在母系氏族阶段,族长是个女性。

    一行人便卸了马车,马夫把马牵到屋后休息喂养,其余几人就进屋安顿下来。这间屋子里没有什么陈设,可能平时就是待客之用,不过可以避风挡雨睡上一晚也就行了。

    许纬辰问阿兰讨了一个火盆,放上柴生起火,众人把包里的干粮拿了一些出来,用火烤热了吃。武利虽然对大家不冷不热,不过还是让阿兰送了一小罐酱过来,说是社里的特产,让大家尝尝。

    众人一起吃了简单的晚餐,又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李书同便取出吉他,招呼大家一起围着火盆唱歌。穿越者和达克莱斯共同知道的歌原本就一首也没有,连《DannyBoy》这样的现代意义上的古老民歌,在达克莱斯的时代也还尚未出现。

    好在李书同和达克莱斯一起玩音乐也有一段时间了,教了达克莱斯几首著名的歌曲,现在琴弦一响,李书同便带着大家开始唱《Edelweiss》。

    Edelweiss,Edelweiss,Everymorningyougreetme。Smallandwhite,Cleanandbright,Youlookhappytomeetme。Blossomofsnowmayyoubloomandgrow,Bloomandgrowforever。Edelweiss,Edelweiss,Blessmyhomelandforever。

    《Edelweiss》的中文名叫作《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传唱全球。旋律轻柔委婉,加上李书同极富磁性的嗓音,一下子就把阿兰吸引住了。虽然阿兰听不懂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悄悄地问许纬辰:“大叔,这歌叫什么名字,和我们社里的大不一样。”

    “雪绒花。”

    “雪绒花是一种花吗?”

    “是的,是一种长在西洋高山上的草,开出来的花像雪一样洁白轻盈。”

    “那,雪是什么东西?”

    “雪?”听到阿兰这么问,许纬辰才意识到阿兰生来从未见过下雪。这也难怪,东宁天气炎热,多少年也不会下一次雪,便细心的解释说:“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像下雨。但是雪花很轻,很白,一片一片飘飘荡荡地落下来,落在地上、树上,整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

    “哪里才会下雪呢?我从小到大也没见过下雪。”阿兰说着,嘟起了小嘴。

    “北方才会下雪,那里很冷,下了雪就更冷。不过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可好玩了。”

    “堆雪人、滚雪球……”阿兰怔怔地听着许纬辰的描述,怔怔地望着窗外,好像窗外下起了雪一般。

    一曲唱罢,阿兰觉得意犹未尽,李书同却已经弹起了欢快的旋律,唱起了美国乡村歌曲《TakeMeHome,CountryRoads》。

    Almostheaven,WestVirginia。BlueRidgeMountains,ShenandoahRiver。Lifeisoldthere,olderthanthetrees。Youngerthanthemountains,growin’likeabreeze。Countryroads,takemehome。TotheplaceIbelong,WestVirginia,mountainmama,Takemehome,countryroads。

    这首歌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传入中国,对于生于那个年代的许纬辰来说,有着很不寻常的感受,如果说美国人对这首歌的感受是对家乡的怀念,那么在许纬辰的记忆里,这首歌就是国门初开的那一道缝隙里,吹进来的新鲜空气。

    阿兰没有许纬辰的这许多感触,却只是觉得这首歌欢快流畅、节奏鲜活,忍不住站了起来,伴着歌声跳起了舞。在四位穿越者眼里,阿兰的舞姿算不上多么精彩动人,却是充满了青春的灵气,着实是穿越以来最别具风味的感受了,都高兴地击掌伴奏。

    一曲唱罢,阿兰也收住了舞步,笑呵呵地说要回屋了。

    许纬辰便又叫住阿兰,取了一匣子的印染花布送了给她,又用油纸将黑胡椒和豆蔻各包了一包,也递在了她的手里。

    一匣子印染花布足有一丈长,按照英国商馆的标价,怎么也要四钱银子才行。许纬辰原本说的是“送你几尺做一身衣服”,如今却是送了整整一丈,阿兰一下子就惊呆了,以为许纬辰在说笑。

    “我没说笑啊。你帮了我们大忙,还让你哥哥收留我们,谢你这一点布料是应该的。还有这些香料,都是从南洋运过来的,你们可以尝尝,如果喜欢的话,下次我们再多运一些过来。”许纬辰一脸认真地对着阿兰说道。

    “真的啊?那可太谢谢你了,大叔。”阿兰这下子笑逐颜开,“我拿去给美玉看,美玉一定很喜欢。”

    说着,阿兰抱起了花布,两只手抓着放香料的纸包,噔噔噔地一路小跑向后屋而去。

    李书同见许纬辰送了阿兰这么多东西,故意用英语说道:“你哄女孩子还挺下本啊。”

    这句话显然是有意说给达克莱斯听的,达克莱斯听到了却是哈哈一笑,以他的性格,或许也会这么做,更何况这次来阿里史社贸易,是毛利国人兜底的,送掉的东西也要照价给钱。

    许纬辰歪着头一想,马上明白了李书同的意思,也用英语说道:“是啊,没你那么英俊,就只能靠送东西了。”

    达克莱斯似乎明白了什么,急切地说道:“嗨,我可从来没靠送东西巴结姑娘。”

    “哈哈,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姑娘。”许纬辰拍了拍达克莱斯的肩膀,“只要早些把货物卖了,我们就能早些回去了。”

    “对了,为什么你们英国人要来东宁卖印染花布,花布在中国本土就有出产。”吕宪华说英语的时候,美国口音很重,连达克莱斯都有些不适应。

    “唔……我也不清楚,事实上卖得并不好,我已经告诉克里斯布,转告叔叔不要再运过来了。”达克莱斯摇着头,用铁钩拨弄着火盆里的木柴。

    “那送人就更不亏了。而且看阿兰的反应,不要钱的话她们还是很喜欢的,卖不出去或许是因为价格太贵了。”

    “也许吧。”达克莱斯对卖东西始终没有兴致,连谈也不想多谈。

第五十一章 土番姑娘阿兰(中)

    第二天清晨,众人很早就醒了,村社里的嘈杂甚至超过了东宁镇上,雀鸟的叫声也更加清脆响亮。

    阿兰也起得很早,忙着给众人张罗早饭,看起来心情不错。许纬辰问她见族长的事,阿兰说等一会儿她先去见族长奶奶,回来再告诉大家结果。

    阿兰一走,众人也很快吃完了早饭,粗粮烙的面饼虽然并不可口,但已经比吃了几天的干粮要更有吸引力。

    许纬辰和达克莱斯商量,从货物中挑了一支象牙的簪子,准备献给族长,以换取信任和贸易的许可。达克莱斯对许纬辰这个大方的出手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些货物本身就不可能卖掉太多,指出若按照这个投入程度,亏本似乎是在所难免。许纬辰当然不会把侦查地形的真实目的告诉达克莱斯,只能哄他说,建立良好关系可以照顾长远利益。

    很快,阿兰又从外面回来了,说族长同意见一见一行人,许纬辰听了不敢迟疑,连忙叫众人一起跟着阿兰去面见族长。

    早晨的村社比昨晚上热闹了许多,土番们屋里屋外进进出出,忙碌着各自的生活。许纬辰一边走,一边心里暗想:“这些人暂时还有平静的生活,几天之后就要迎接大军的征讨了,人的命运还真是要服从历史的进程。”

    不过稍一转念又一想,世界已经进入了航海时代的全球化,如果郑氏的大军不来征讨,这些土番也随时会受到西洋人、日本人或者清朝军队的攻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存在更好的命运,如果是由穿越者来主导这场战斗,土番们受到的苦难或许是最少的。

    须臾之间,已经到了族长的居所。小小村社没有什么宫殿,族长住在一座看上去像庙宇或者宗祠的木造建筑里,里面的陈设也相当简朴,除了神龛和香案,只有桌子椅子和简单的家具。

    族长看上去大概不到五十岁的样子,不过被阿兰叫作奶奶恐怕也没错,她的孙辈想必与阿兰年纪相仿了。其实董太妃也才四十八,孙子郑克臧都十岁了。

    阿兰叽叽喳喳地把几个人向族长介绍了一番,达克莱斯又立刻献上了象牙簪子,表示自己的诚意。族长通过阿兰的翻译,反复确认了达克莱斯并不是佛郎机人或者红毛番,又问众人打算逗留几天,许纬辰马上表示有两天时间就足够了。

    族长这才放心,通过阿兰表示同意几人在社里售货,但是第三天一早必须离开,又叽里咕噜地嘱咐了阿兰一番,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盯紧这几个人,别让他们到处跑之类的意思。

    从族长这里出来,许纬辰便问阿兰什么地方适合摆摊。

    阿兰想了想说道:“北面寨门口吧,大家去田里耕作,或者去林子里捕猎,都要从那里过。偶尔还会有北面乌牛栏社和朴仔篱社的人过来走动,应该是最热闹的地方了。”

    “寨子除了南北门,还有其它的门吗?”许纬辰一边走一边问阿兰。

    “没有了。你们看寨子才那么点大,只有一条街从南门通到北门。”

    “那寨子外面是什么地方?”

    “东面是一片树林,树林北面是一座小山,大家有时会去那里打猎。西面全都开垦成田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要不是远处有山挡着,说不定能一直看到大海呢。”

    “那你见过大海吗?”

    “没有诶,我常听人说起大海,说海边很漂亮,可是从来也没有机会去。”

    “那你想去看看大海吗?”

    “想啊,如果有一天能去就好了。”

    “对了,社里除了你们兄妹,还有会说汉话的人吗?”

    “我们时常也会和汉人交换一点东西,所以有不少人都会一些泉州话,不过会官话的好像只有我们兄妹俩,连美玉也不会,更别说别人了。大叔你运气好才碰到我呢。”

    “哈哈,那我也可以说你运气好才碰到我。”

    “为什么?”阿兰望着许纬辰,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解。

    许纬辰倒是一愣,发现自己很随意地说了一句真话,只能找个理由掩盖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还给你带东西,你说是不是你运气好?”

    “嗯,那倒也是。社里平时没有外人来,族长她们不喜欢汉人,更不喜欢西洋人。西洋人就知道杀人和抢劫。汉人倒是会做些生意,不过也会和我们争抢土地、争抢水源。刚才族长奶奶还嘱咐我说,和西洋人还有汉人来往要格外小心。”

    “那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才能不打打杀杀?”

    “阿爸以前说过,大明皇帝在的时候,西洋人就不敢胡来,汉人也守规矩,听官府的话。要是大明皇帝还在,就不会打打杀杀了。大叔你说对不对?”

    “……对,对的。”许纬辰没想到阿兰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也有些语塞,心里却又是五味杂陈:复兴大明江山,重建帝国秩序,确实是复兴会众人的志愿,只是现在的形势,还完全看不到那一天。

    好在路很短,转眼已经到了阿兰家,众人于是把马车重新套好,拉上货物,跟着阿兰朝寨子的北门走去。

    村社里的人口不多,北寨门口虽然号称是最热闹的地方,也只有零星的人进进出出,许纬辰又问了阿兰,才知道村社里一共才有四百二十几个人。

    马夫把车停下,把马解了套,按阿兰的指引牵着去河边饮水吃草。众人帮着罗伯特把车摆好位置,把撑脚支了起来,匣子里的货物每样各取了几件展示出来,招揽生意。

    达克莱斯的西洋货物倒是对土番们很有吸引力,毕竟都是些罕见的东西。只是土番们多半生活贫困,身上并没有多少钱,一个上午下来只有看的,没有买的。

    吕宪华和邹树人趁着摆摊的时间,想绕着寨子转一圈,看看周围的环境。结果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寨子西侧有沿着寨墙的路,因为西面都是已经开垦的农田,走上几分钟就可以绕到南寨门;东侧则完全无法通行,因为寨子是紧挨着树林建的,现在虽然是冬季,东宁的树木依旧是枝叶繁茂,如果要走就要从树林里穿过,没有熟人带路的话,很可能会迷路,而且不知道树林里有没有机关陷阱一类的东西。

    中午吃饭的时间,趁着阿兰回去帮嫂子美玉做饭,吕宪华和邹树人便把上午的情况说了一下,说要是能让阿兰带着到树林里走走看看就好了。

    许纬辰点了点头,说道:“想想办法吧,只是要自然一点,不要引起阿兰警觉。”

    “我看这些土番,农耕和渔猎兼有,大概经常会去林子里打猎吧。如果我们从打猎的话题入手,或许能从阿兰嘴里套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李书同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北门的卫兵。

    阿里史社卫兵的装备看上去有些简陋,基本上就只有竹枪,也有少数挎着弓箭的,显然是有射猎的习惯。

    “其实攻打这个寨子,就算正面强攻,不要进入树林,也不是什么难事。”吕宪华说着又指了指寨墙,“你们看,这些寨墙都是木篱笆扎成的,用冲车可以冲倒,或者放火烧也行很快可以烧毁。”

    “是的。只是既然定下了围点打援的策略,那么就不是攻陷这座寨子的事情了。”许纬辰捋着短短的胡子说道,“树林旁边这座山上显然是伏兵最佳地点,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李书同一听,不禁乐了:“你这是自比马谡么?”

    “自比马谡也没关系啊。要是马谡来指挥这场战斗,肯定大获全胜,对手比张郃要低10个数量级吧?”

    “那倒也是,这一战,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首先能达到马谡的级别再说。”李书同点头说道。

    “那可不一定,我可是有西域戍边经验的,当兵三年可不是白当的。”邹树人并不服气许纬辰和李书同的判断。

    吕宪华有派驻伊拉克的经验,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菜鸟,不过并没说话。

第五十二章 土番姑娘阿兰(下)

    几个人说了没几句,阿兰回来了,还带来了一瓦罐的汤,说是美玉煲的,请大家尝尝。一边说,一边给每个人斟汤。

    许纬辰端起汤碗来,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阿兰啊,你这汤我可不白喝,将来你嫁人,我一定送你一个大礼。”

    在场的穿越者都听出了许纬辰的弦外之音,也都觉得自己这样套路一个小姑娘,似乎有些愧疚。

    阿兰完全不明就里,听见许纬辰说“嫁人”二字,摇着头说道:“大叔你说什么嫁人呢,我还想先等到哥哥有了儿子呢。我要亲手带侄子,陪他玩。”

    许纬辰听到这句,心里一酸,一口汤差点喷出来。穿越者们若要生存,就要扩充实力,不攻灭大肚王国,就无法进一步强军,无法强军就无法在三藩之乱中获取胜利,无法获取胜利就无法复兴大明,无法复兴大明就无法开创太平盛世。这么说来,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未来一切的基础。自己或许就是为阿兰和她家人的生活带来灾难的魔鬼,但这一切又都是不得不然的。

    阿兰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大家。

    “你哥哥平时打猎吗?”李书同只能扯开话题来化解尴尬。

    “不打猎,阿爸嘱咐哥哥要种地为生,种地才能传家。”

    “哦,那社里总有人打猎的吧?”

    “有,不过不多了。汉人的王爷每过一段时间会派人来收购鹿皮,其它的动物打了也卖不了几个钱,除非有野猪什么的毁坏庄稼,大家才会一起去林子里捕捉。”阿兰说到打猎,脸上又泛起了快乐的神情。

    “那现在要是去林子里打猎,能打到什么?”许纬辰问道。

    “现在啊,大概能打些狍子、野兔什么的。鹿也有,不过打鹿可是本事,要小心,鹿皮破了就不值钱了。”

    “要不这样吧,能不能请社里的人到林子里猎一些狍子、野兔,我们用花布和香料来换。”

    “咦,这个办法好。反正我们的东西好像也卖不出去,不如跟你们换一些野味,运回安平镇卖也不错。”李书同表面上赞同许纬辰的说法,其实就是在捧哏。

    “这样啊……我去替你们问问,看有没有人愿意。”阿兰说着,一溜烟地进了北门。

    许纬辰望着阿兰的背影,忍不住摇头叹息。李书同拍了拍许纬辰的肩膀,淡淡地说道:“要不我们想个办法,救一救她和她的兄嫂?”

    “嗯,那是当然的。她兄妹俩既然是汉人的子女,我们自然要救。我说要打猎,抓狍子、野兔,就是想救她一命啊。”听到李书同的话,许纬辰的头摇得更厉害了,“我们不缺兔子肉吃,也不指望卖钱,只要捕猎有收获,我们就能救她一家人。”

    北兵操训结束之后,郑克臧就有些无所事事。项绍宽和郑聪、陈泽他们谋划作战的事情,自然不会让郑克臧参与。若是回内书房读书,好像又没什么意思。倒是一群“手下”听说他回来了,群情激昂地来找他,一起去玩游戏、摸鱼,只是郑克臧又觉得这些玩意儿有些小儿科,更是兴致不高。

    林倌儿听说郑克臧回来了,自然是兴奋不已,每天放了学都来王府找郑克臧。一众“手下”之中,郑克臧也最喜欢林倌儿,年纪虽然小,但性格对自己的胃口,又格外机灵,远远胜过大黄黄肇隆他们。听说周氏请了先生教林倌儿读书,又想起项绍宽那句“为将者要端方厚重”的教训,忽然有些感悟,便端出世孙少爷的架子,嘱咐林倌儿先专心念书,等到过一阵自己有新动向了再来找他。林倌儿虽然不情愿,却是最听郑克臧的话,于是乖乖地在家读书,不再往王府里跑。

    等到军事组和陈泽等人敲定了作战方案,再次前往屯垦营作战前准备,郑克臧便又缠着二叔一起去。郑聪因为之前有了郑经的许可,也不介意带上他,只是叮嘱他现在是真刀真枪的战前训练,最好躲得远一点观看。郑克臧嘴上是满口答应,到了屯垦营便立刻从郑聪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跟着项绍宽到处巡查。

    许纬辰的狩猎计划倒是进行得非常顺利,阿兰说服了村社里的几个猎户,到林子里打狍子和野兔。许纬辰趁机让吕宪华和邹树人跟着,到林子里看了看。吕宪华又在猎户围猎狍子的时候,故意把狍子惊吓得往小山上跑,和猎户一起追上去,看了看山上的情形,都记在心里,又趁别人不注意,掏出手机来拍了几张关键地形照片。

    晚上回到阿兰的家里,大家的心情都格外地好。武利和美玉也比前一天更热情了一些,为众人张罗了一些吃的。许纬辰又从土番手里买了一只鸡,让阿兰帮着炖了,加了些东南亚的香料,闻起来格外诱人。虽然肉不多,每人都只能分到一碗汤,但是喝起来十分过瘾,连武利也觉得好。

    吃完晚饭,阿兰又缠着李书同唱歌,李书同于是取出了吉他,说“我来教你一首《小星星》吧”,说着便唱起了Twinkletwinklelittlestar,HowIwonderwhatyouare。

    阿兰听了直摇头,说道:“这歌虽然好听,可是我听不懂,也学不会。”

    李书同这才觉得英语歌曲可能确实不适合教阿兰,转着眼珠想了想说道:“那就换一首吧。”

    说着,又轻轻地拨动了琴弦,用一种柔和的声音唱道: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阿兰认真地听了一会儿,又摇头说道:“这歌好悲啊,我不想学。”

    阿兰的这个反应有点出乎李书同的意料,他本来以为父母双亡的阿兰会喜欢这首歌,或者至少被歌曲感动,没想到阿兰毫无共情,看来人的感情还真是不能相通。

    “那好吧。”李书同想了想,又说道:“就教你一首欢快的。”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又觉得有一些害羞,就和大家一齐拍拍手。”

    李书同一边唱,许纬辰等人非常配合地拍手,阿兰也很高兴地跟着学,李书同就顺着她的兴致继续唱下去:“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快乐又觉得有一些害羞,就和大家一齐跺跺脚。”

    “哈哈哈,这歌真好玩,还有别的动作吗?”阿兰一边跺脚一边问。

    “有啊,只要你愿意,唱哪个部位都行,比如扭扭腰、点点头、拍拍肩……”

    “哈哈,那你再弹,我继续唱。”阿兰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

    许纬辰也没想到,反而是这首儿歌令阿兰感到非常喜欢,实在是有些意外。

    两天下来,达克莱斯的货物几乎没有卖出去什么,只有两个土番妇女剪了几尺布,又有人买了几分银子的豆蔻,仅此而已。

    狩猎倒是收获颇丰,狍子打了三只,野兔抓了二十多只活的,都用木笼子装了起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猎户每人一卷印染花布,外加一大包的香料。从交易的角度来说,也算公平,不过在猎户眼里猎物不值钱,换来的东西却是稀罕玩意儿,自然是格外的高兴。吕宪华还问猎户买下了两张弓,说是要带到外洋送人,其实是想带回去测试弓的性能。

第五十三章 安平镇宴客

    到了第三天早上,众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安平镇,没卖完的货物都堆放在一辆马车上,另一辆马车装上狩获的猎物。

    许纬辰把阿兰和武利夫妇拉到一边,再次表示感谢,并且提出邀请他们到安平镇住几天,也好让自己做东款待这一家人。而且,这些兔子一路上需要喂养,恐怕只有阿兰知道怎么弄,如果一家三口愿意一同回安平镇,过后再派马车送他们回来。

    武利对这个提议感到非常惊讶,毕竟要全家一起去那么远的地方。阿兰却兴奋不已,从小到大,阿兰只去过安平镇一次,还是七八年前和父母一起去的,若是能够再到台湾岛上最繁华的地方去玩一玩,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看武利犹豫不决的样子,许纬辰又说道:“阿兰跟我说,她一直想看看大海。安平镇就在海边,可以让书同陪你们一起去海边吹吹风、唱唱歌。”

    阿兰听到“去海边吹吹风、唱唱歌”,兴奋得差点要蹦起来,一把抓住武利的袖子,央求武利一起去。

    武利的本意是不想去,只是拗不过阿兰,而且现在又是冬季农闲时节,家里没有什么活计要做,于是勉强同意了。于是美玉和阿兰各自收拾了一些衣物,众人又帮忙把晒在屋外的谷物蔬菜搬进屋里,把炉子里的火熄了,掩上屋门。

    一行人套好了马车,出了村社,沿着来时的路向安平镇方向赶。

    一路上比起来的时候,气氛就活跃多了,不但有二十多只兔子需要喂养,阿兰还不停地和大家聊各种话题,从打猎到土番的鬼神传说。达克莱斯这几天被迫营业,情绪一直不高,现在听李书同翻译阿兰的话,顿时兴奋起来,不停地对那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刨根问底。

    许纬辰坐在马车上,忽然后知后觉地想到一件事:美玉的家人应该也在寨子里吧。便趁着达克莱斯喋喋不休的空隙,问阿兰:“你嫂子的家人呢?我们好像没见过。”

    阿兰摆摆手,说道:“美玉是从岸里社嫁过来的,她的家人都在那边。岸里社是大社,人比我们这里多,我们这里的男人不少都会去岸里社找老婆,有些姑娘也会嫁到那里去。”

    “那你妈妈当年怎么找了你爸爸?”

    “嗯……阿妈好像说过,阿爸本来是浙江海边种地的,后来被红毛番抓了,到台湾来做苦工。他找了机会逃出来,就流落到社里,族长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

    “这么说来,你们兄妹俩算是浙江人,难怪阿爸教你们官话,而不是泉州话。或许在浙江还有你们的亲戚呢。”

    “没有啦,阿妈说,阿爸孤身一人,很小就要自己下地,所以特别能干。再说了,我也不想有什么亲戚,在社里和大家一起,不是挺好的吗。”阿兰一边说,一边用手里的草逗笼子里的兔子。

    “也是,你们村社的人全都住在一起,就好像亲人一样。”

    “对了,大叔你上次说你们是外洋毛利国来的,你们那里的人也住在村社里吗?”

    “我们啊……大家都住在城里,不过很多年轻人都是一个人住,远离父母。”

    “怎么会呢,你们不用种地吗?远离父母怎么照顾呢?”阿兰说着,好奇地望着许纬辰。

    “是啊,远离父母怎么照顾呢,可生活就是这样的。”

    阿兰见许纬辰答非所问,悻悻地转过身去,继续和达克莱斯说些奇闻异事。

    十一月初九的傍晚,车队终于回到了东宁。根据事前的约定,马车首先停靠在林家大宅,李书同招呼穿越者们帮忙,把货物卸下车搬了进去,洪诚丘则被叫出来,和达克莱斯一起点算货物,结清账目。

    许纬辰急匆匆地和毛渊明、鲍婧交代了一下阿兰一家三口的来历,又嘱咐李书同这几天要时刻陪着这家人,千万不可出现意外。然后又和吕宪华、邹树人一起随便扒了几口饭菜,便换了马车直奔屯垦营——留给自己介绍阿里史社情况和修正作战计划的时间已经不足48小时了。

    阿兰和武利成年之后都是第一次来安平镇,虽然日近黄昏,街道上并不热闹,但是比起阿里史社的小小地方还是繁华了太多,眼睛都快要不够用了。等进了林家大宅,鲍婧按照许纬辰的嘱托,热情地接待了一家三口,马上收拾了一间厢房让他们暂时休息,过了不一会儿又让厨房张罗了一桌子的饭菜,由李书同和自己陪着吃饭。

    阿兰没看见许纬辰,觉得有些奇怪,便问李书同:“那个许大叔呢?”

    李书同自然只能找个借口,说许纬辰有生意上的事情,去别的地方收账了。

    这个说法虽然大致合理,但是显然不太细致,阿兰嘀嘀咕咕地说道:“什么生意这么要紧,连夜就要去么?”

    鲍婧见小姑娘将信将疑的样子,连忙笑着岔开话题,问阿兰喜欢吃什么,明天再给她做。又说到那些兔子,问阿兰应该怎么饲养,说要给林倌儿送一对,回头让阿兰教林倌儿养兔子。

    美玉不会说官话,听不懂大家在谈什么,怯生生地偎在了武利身边。鲍婧见状,又热情地请武利夫妇喝酒、吃菜。夫妻俩很少和外人来往,也不善于在饭桌上谈笑,不过鲍婧很有分寸,并不给人以压迫感,总是用俗常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夫妻俩也渐渐放开一些。武利便说起社里的风俗,比如秋后庆祝丰收的活动,年轻夫妇和青年男女都会在篝火晚会上跳舞。

    “咦,这些风俗我之前好像也听说过,那阿兰有没有找到心上人啊。”鲍婧说什么话的时候都是笑靥如花。

    “没有啦,我今年没去,明年再去吧。明年我就十六岁了。”阿兰说这话的时候,倒也是一点不扭捏,毕竟这是土番习以为常的风俗,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哦,那是还小。”李书同和阿兰相处了几天,感觉阿兰已经很成熟了,没想到在现代人意义上还没够15岁。

    “小?也不小啦,美玉嫁过来的时候也不过这么大。”武利喝得有点微醺,话也开始多了起来。

    “那你和美玉结婚好几年了吧?”鲍婧一边说话,一边又给武利斟酒。

    “三年多了,那时候我才十八,她才十五。”武利眯着眼睛,似乎在回忆美好的过往,“可惜那时候阿爸阿妈都已经不在了。”

    “哦,那打算要个孩子吗?我猜你们社里的夫妇生孩子都挺早的吧。”

    “之前生过一个,可惜生下来就没留住,这都是上天的意思。”

    鲍婧看武利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悲戚之色,或许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土番部落里太寻常了,又或者男人才会这样。

    饭吃得差不多了,鲍婧吩咐林家的仆役把桌子撤了,让一家三口早些休息,便和李书同一起退了出来。

    “对了,明天你打算怎么安排他们?”鲍婧轻声问道。

    “之前劝他们过来的时候,是说要把那些猎物卖出去,不如明天带他们去街上摆摊卖兔子。”

    “嗯,那顺便再带他们周围玩玩。”

    “玩?玩什么?有什么好玩的?”在李书同看来,安平镇周围和阿里史社相比,也不过是不同程度的荒凉而已。

    “也是,再想想吧,总不能请人家过来又不陪人家玩吧。”

第五十四章 战前准备会

    在许纬辰去阿里史社的几天里,军事组和陈泽等三人在不断地研究作战的方略。看上去只是一次两千人规模的小型军事行动,其实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想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和减少伤亡的情况下。

    万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指挥系统。按照项绍宽最初的想法,应该建立一个旗语系统,训练军官们阅读和使用旗语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较远距离地指挥作战了。但现在时间紧迫,只能暂时先放一放,还是先采用传令兵的形式。俞齐时的警备队战时就负责指挥所的警卫,同时承担传令任务。

    军械方面,大刀、长枪、弓箭、狼筅和盾牌都按照规制配发到什,每个什的装备都按照《纪效新书》的记载稍加改动。因为陈泽和之前的陈瑞都指出土番的弓箭比较厉害,所以盾牌从戚继光设计的两块增加到四块,铰钯则舍去不用,另外六人是两名狼筅手和四名长枪手。此外,每个哨还额外配备三辆楯车,用于防御弓箭——所谓楯车,就是平板车上立起一块木板,包上牛皮,可以防御火枪、弓箭远程武器,最早是满人用于防备明军火器的装备,后来郑军也学会了制造这种车辆。

    军械配备完成之后,就是团队作战训练。因为北兵其实都是老兵,所以并不需要从“一加一等于二”教起,军事组的重点还是在于训练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也请陈泽和金汉臣、许耀和营总们加强交流,相互熟悉,毕竟冲锋陷阵的事情,还是要他们来。

    由于东宁岛上硫磺等战略物资稀缺,陈绳武掌管的兵部没有向北兵营发放任何火器,不过还是给了几桶火油,以备需要放火烧寨之用。项绍宽知道硫磺稀缺应该是实情,所以也没有和陈绳武计较,而是请陆希星、常镇业去和陈绳武、杨英接洽,尽快把军粮装车上路。又从户部要了两个经常去土番地方交涉、会讲土番语言的小吏,以作翻译之用。

    陆希星和常镇业虽然有物流和金融的经验,但是在没有公路铁路手机微信的情况下掌握一支运输队也是头一次。好在之前和北兵营的几个老伙兵关系搞得不错,现在继续请他们来帮忙操作,自己也好抓紧从中学习。

    军队行动,后勤辎重不但有粮食和水,还有军营的建材,以及炊具等等。两千人的应用之物全部装上大车,装了满满二百辆。陆希星叫了几个码农帮忙,给每一辆大车都刷上了号码,然后登记成册,以备调遣。

    另外,还有一些战斗准备的细节,比如伤兵的救护,此前一直也没想到,最后还是在韩鹏的提醒下,买了一匹棉布,裁成条洗净晒干,作绷带之用。至于草药,从兵部申领了一些,总量也并不多。战场救护的事,马心如一个姑娘家显然是帮不上忙了,不过大学里学微生物学的岳亮倒是可以来指导一下怎么配生理盐水,怎么搞巴氏消毒。

    等十一月初九的晚上,许纬辰、吕宪华和邹树人赶到屯垦营,军事组和三位将军以及陆希星和常镇业这两个帮忙的,抓紧再开了一次会。

    吕宪华把地形的情况向大家描述了一下:阿里史社的正南方是乌溪的上游,由于冬季枯水,军队应该可以涉水而过。过了溪水不久,就会遇到阿里史社的警戒寨门,卫兵看到大军,肯定就会跑回去社里报信。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紧时间,在阿里史社全面布防之前将它保卫。

    “阿里史社的西面是一片广袤农田,无法埋伏。东面是树林,树林北面有一座小山,山上也是林子。按照我和迅哥儿勘察的情况,目前树林里应该没有陷阱和机关,但是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否则他们可能会去林子里布置。”吕宪华用圆珠笔在纸上粗略地画了一下地形图,周围的众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勉强能够看清。

    “还有,山下道路的情况是这样的。”吕宪华说着,打开了手机,把偷偷拍到的几张照片给大家看了看。

    陈泽等三人看得非常惊讶,想不明白怎么会有这种神奇的法术,就这么个小小的东西,竟然能把地形景物看得如此清晰。不过既然能看清楚,那就更好办了,陈泽很有信心地说道:“那就快速包围寨子,然后在山上的林子里设好伏兵,只等马禄的援兵来自投罗网。只要他的兵马一到,我们从山上冲下来,就能一举击溃他们。”

    “等等。”项绍宽忽然想到了什么,“西面是广袤农田?那就等于说,我们从山上冲下来,敌人就会向西溃逃,在大平原上根本抓不住。”

    “确实是这样,西面没有任何可以设伏的地方。”吕宪华说道,“如果想要围歼援军,恐怕难度不小。”

    “阿里史社能动用的兵力有多少?”项绍宽又问道。

    许纬辰回忆了一下阿兰的话,回答道:“应该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整个寨子才四百二十几人,而且感觉女多男少,很可能连一百五十人也凑不出。”

    “那要是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援军的规模也最多就是五百人。”蒋一正分析道,“我们以绝对优势兵力,还是有机会一口吃掉援军的,最主要的是能有一支兵力快速机动到战场西侧,尽可能堵截逃跑的敌人。”

    “嗯,试试看吧,毕竟第一次打仗,也没法计算得那么精确。”项绍宽点了点头,“那我们就分一下工。金将军带一个营从南面进攻,潘兴你辅助金将军。”

    “明白。”金汉臣为人气质沉稳,话也不多。

    “许将军带一个营,绕到北面进攻,吕宪华你辅助许将军。最重要的是,两侧都是佯攻,不要和寨子里的守军发生激烈交火,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嗯,知道了。”许耀年轻气盛,对分配给自己这种佯攻的任务并不满意,不过也没说什么。

    “陈将军,你我带两个营上山埋伏,准备一举抓获马禄!”项绍宽说的时候,陈泽轻轻地点了点头,似乎是对“一举抓获马禄”仍然信心不足。

    “另外,按照我们这次一路来回的估算,大军大概需要两天半时间到达,在当地至少需要宿营一晚。”许纬辰又提醒大家,需要考虑一下营地的选择。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在阿里史社南侧的这片开阔地上扎营。”蒋一正指着地图上的空地说道,“有阿里史社的村寨和小山、树林遮挡,北面的援军看不到我们的营地,也就无法估计我们数量,不会暴露我们的作战意图。”

    “这只是一方面,还要有人负责坐镇营地,指挥扎营,太阳落山之前要保证完成。”项绍宽说着看了看庄寒天。

    庄寒天连忙用力地摇头,表示自己还有陪伴郑聪的“重要任务”,扎营这种“小事”还是另请高明吧。

    韩鹏在一边笑了笑说道:“还是我留在后面吧,反正希星和镇业他们负责后勤,都可以帮忙安排扎营。”

    项绍宽本来也没有非庄寒天不可的意思,只是循例调侃一下“空军马鹿”而已,既然他不愿意,韩鹏又主动申请,便同意了。

    所有的事情商议停当,众人这才散去,各自睡觉。这几天无论是在屯垦营训练的军事组,还是去阿里史社的三人,都已经非常疲劳了。

第五十五章 晚风轻拂澎湖湾

    第二天是十一月初十,李书同一大早问周氏借了一辆板车,和鲍婧一起,陪着阿兰兄妹三人到安平镇上卖猎物。白天的安平镇本来就比较热闹,而且现在是农闲期间,四乡八里的村民也会到安平镇上来逛逛。

    几人找了街边一处人流颇旺的地方,把平板车支好了,兔子一笼一笼地放在车上。打的三只狍子,有一只已经进了林家的厨房,另一只留在林家大宅的前院里,毛渊明准备稍后亲自送去给宁靖王爷朱术桂,剩下的最后一只也摆在车上向众人兜售。

    很快,就有人围过来看兔子,多半是父母带着孩子,孩子看见兔子就不想走,吵吵嚷嚷地要买。有些父母揪着孩子便走,也有一些拗不过孩子,便上来问价钱。镇民和村民大都说泉州话,阿兰和武利都会说,连美玉都能多少听懂几句,反而显得李书同和鲍婧有些茫然,后悔没有叫上陈枫一起来。

    好在阿兰很有兜售的口才,转眼就已经卖出去七、八只兔子。狍子因为个头比较大,整只买价格不菲,暂时还无人问津。其实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大户人家,谁会买这么大的狍子呢。当然李书同并不担心卖不出去,大不了也拿回去吃了就好。

    日近中午,初冬的太阳颇为和煦,晒在身上暖暖的,不过阳光却是有些刺眼。鲍婧见兔子已经卖了一半多,便提议收摊回家,明天再来卖,吃过饭之后陪兄妹三人四下里逛逛。

    安平镇比起阿里史社要热闹很多,街边有些小店或卖杂物,或卖小食。阿兰看什么都新鲜,东看看西问问,鲍婧于是又买了几样零食与大家分享,阿兰自然是兴高采烈。武利有些不好意思,想要推辞,李书同便劝他说,自己一行人在他家里打搅,怎么也应该有所回报。

    几人出了安平镇,沿着路一直向西,走上十几分钟,便到了安平港。这条路正是三个月前穿越者们到达东宁时走的第一条路,在李书同的脑海中,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些日子以来居然还没有机会再走一次。

    安平港坐落在一个天然的海湾里,面向西南方向,有石头垒成的防波堤和木头搭建的栈桥。阿兰生来第一次见到大海,兴奋得大呼小叫,美玉也按捺不住,跟着一起叫喊,两个姑娘在栈桥上一路跑到尽头。放眼望去,港内停泊着几十艘战舰商船,海面是阳光照射下的一片金光灿烂,两人迎着冬天柔和的海风,嬉笑不止。

    李书同和鲍婧慢慢赶了上去,站在了阿兰和美玉的旁边。同样的景致,对这两个人的意义却又大不相同。李书同生长在东北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和后来读书工作的哈尔滨度过,也没有多少机会见到大海,当此美景若是吉他在手,一定要演唱一首“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才能抒发心情。鲍婧生在浙东,从小见惯大海,这里的景致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只是穿越至今,再无见父母朋友的机会,虽然知道海的那边就有自己的家乡,却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去看看,心里说不上是安慰还是悲凉。

    看到两个姑娘像孩子一样嬉笑玩耍,李书同便问阿兰:“你喜欢这里吗?要不留在这里住下?”

    “留在这里?”阿兰一愣,因为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村社,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想了半天,才一把搂住美玉的胳膊,说道:“我还是想回去,和哥哥美玉一起,住在社里。”

    “那你舍不得的是哥哥和美玉呢?还是社里?”鲍婧问道。

    这个问题好像把阿兰难住了,偏着脑袋又想了一阵,说道:“管它呢,反正过两天就回去。”

    说完又拉上美玉,向着岸边跑去。

    鲍婧和二郡主来往得多了,也渐渐听说了一些宁靖王朱术桂的生活习惯,毛渊明因此知道朱术桂每天有午休的习惯,下午未正时分,也就是2点左右才会起身。

    毛渊明就选了未时三刻到宁靖王府送狍子。上次拜见朱术桂,虽然受到了礼遇,但没有多少深入的交流,这次送狍子也是为了再创造一次见面的机会。狍子这东西生活在山林里,东宁附近是一马平川,而且都已经开垦成了农田,因此很少有狍子出现。偶尔有土番猎了狍子到安平镇上售卖,数量也并不多,就算是宁靖王也未必能经常吃到,所以毛渊明预想,这礼物即使不算贵重,也不能说寒酸,朱术桂收了礼肯定会再见一见自己。

    不料,太监收了狍子进去回话,过了一阵才出来,谄笑着说道:“毛先生,王爷看了您的礼物,说谢谢您的好意了。王爷今天身上有些不适,就不见毛先生了。”

    说着话,太监从身后拿出一个匣子递给毛渊明,又说道:“王爷吩咐,这几本书送给毛先生,希望您别嫌弃。”

    毛渊明自然是有些失望,不过脸上没有丝毫的显露,也笑着对太监说道:“有劳公公了,这书既然是王爷相赠,我回去必然认真拜读。”一边说着,一边从太监手里接过装书的木匣子,又顺手把一个一两重的银锞子悄悄塞在了太监的手里。

    宁靖王府的太监比起延平郡王府的太监,自然要少了很多油水,这一两银子说多不多,但也决不会嫌少。太监拿了银子,自然格外高兴,低声对毛渊明说道:“王爷今天确实身体不适,毛先生您千万别多心。还有,王爷平时喜欢上午见客,您下回有空不妨早些来拜会。”

    毛渊明听了这几句话,心里踏实了许多,于是告别了太监,捧着木匣子回到林家大宅。打开匣子,发现里面不过是几本章回演义小说,并无特别之处,又拿着书给孙广越、朱丹赤等人看,也看不出什么奥妙。想来是朱术桂仍然不想和穿越者们有太多瓜葛,只是拿些闲书应酬。

    虽然没有进展,不过毛渊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关系是越套越近乎的。等这次战役胜利结束了,再去找找朱术桂,也许朱术桂会另眼相看吧。

    同一时间,在屯垦营的穿越者们正在继续紧张地准备。出兵前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忙碌的一天,军事组特意找了一片树林,实地演练了一下在树林里埋伏的方案。

    “埋伏”两个字,说起来很容易,《三国演义》里就常有“领兵于山后埋伏”之类的情节,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天然的树林里,植物往往长得非常茂密,单纯追求“隐蔽”很好办到,但埋伏的目的在于最后那一下“领兵忽然杀出”,那就意味着要在树林里清出一条通道,让埋伏的军队能够快速通过。

    另外,敌军会花多长时间到达其实无法确定,因此在树林里埋伏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中间肯定会需要从大营向树林里供应食物和水,伙兵们也要练习如何快速地在树林里运送。

    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都感觉有些把握了,虽然实战情况肯定比想象中复杂,但是准备工作也算是相当充分了。最后一个晚上,屯垦营的每一位穿越者都切实感受到了“枕戈待旦”这四个字的含义,穿越之后的第一场军事行动就要开始了,起点小说里几乎每一个穿越者都要经历的事情,终于也要亲身实践了。

第五十六章 大肚王国征伐

    十一月十一日清晨,陆希星和常镇业率领着运输队开始井然有序地出发,二十棚总计四百人的伙兵和三百名从户部拨给的民伕,带着四十大车的粮食和一百六十大车的行营材料。运输队不但要负责大部队一路的饮食,还要承担为大部队勘选搭建宿营地的任务。

    大部队则定在午饭过后动身,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午饭之后,士兵们被要求整理装束,准备出发。营官和哨官们则集中到操场上,郑经派来的太监总管王守礼,和赞画兵部陈绳武一起,站上几张桌子搭成的高台,宣读出兵的诏令。

    郑聪今天难得穿了一身盔甲,不过丝毫看不出英武之气,活像一个玩cosplay的纨绔子弟。站在他身边的郑克臧则完全不同,年纪虽小,穿上盔甲之后却隐隐约约有大将的风范。

    王守礼念完,郑聪走上高台拜领了诏令。然后转身朝着台下,一本正经地宣读了一遍项绍宽替他拟定的军令,内容是强调各种军纪,主要就是听从命令、不得擅杀、优待俘虏之类的。

    郑聪念完之后,俞齐时从旁边牵了一头羊过来,站在台前。有警备队的士兵摆上供桌祭器,然后由许耀一刀砍下了羊头,摆在了供桌上。接着郑聪从台上走下来,捻了几支香点上,对着供桌拜了三拜,算是祭了天地。

    陈绳武也从台上下来,将手中代表郑经军令的令旗递给郑聪,郑聪信手一挥下令出兵。马上有号手吹响牛角号,营长和哨长们便带着自己的士兵,一列一列地出发。

    正常情况下,行军时应该大量派出斥候,侦查地形情况和敌军动向。不过这次行军经过的乌溪以南的地区都属于郑军控制的区域,路线十分熟悉,也不会有敌军突袭。而乌溪以北的部分,仅有二十几里路,并且也是开阔平原,因此省去了侦查的部分。

    大军的行进速度比普通人要快一些,十三日的上午,大军主力已经跨过了乌溪,在北岸的空地上集结。项绍宽一声令下,所有战斗部队从大车上取下武器装备,开始穿戴。因为之前经过反复的训练,整个过程只花费了十五分钟左右,项绍宽也频频点头表示满意,陈泽等人则是一脸的惊讶。

    整装完毕之后,大军迅速前行,逼近阿里史社的警戒寨门。情况的发展正如事前所料,土番卫兵们一看到郑军的队伍,立刻飞快地跑向村社报信。大军也马上按照之前的安排,快速接近阿里史社。

    三营在金汉臣和潘兴的带领下向南寨门发起佯攻,许耀和吕宪华带着四营,飞快地从村社西面绕过,围堵北门。一营和二营则留在后面较远的地方待机——这么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被土番看到的兵力,以免吓得马禄不敢来救援。按照计划,三个从北寨门跑出去向马禄求援的土番被刻意地放了过去,四营才开始向着北寨门发起佯攻。

    慑于郑军的数量和战斗力,社里的土番们并没有出寨作战,而是躲在寨里,依托寨墙和望楼,利用弓箭进行防守反击。三营和四营也不急于进攻,就在离开寨门十几丈的地方开始搭建临时工事——这个距离是根据吕宪华带回来的土番弓的性能测算出来的,土番弓箭的有效射程差不多就是这么远。临时工事是简易的鹿砦和拒马,再加上楯车,基本上就能完全防住土番的弓箭,也能防止土番们突然从寨门里冲出来。

    等到合围完成之后,项绍宽和陈泽带着一营和二营,以及俞齐时的警备队,迅速穿过树林来到了小山上。小山离开阿里史社不过数百米,山下就是连接阿里史社和北面三个土番村社的道路。从小山的最高处望去,其实已经能看到乌牛栏社的轮廓。用吕宪华借给项绍宽的军用望远镜看,甚至能看清村社里人和牛羊的走动。

    项绍宽、蒋一正和陈泽一起计算了一下,认为北面三社集结兵力然后前来增援的最快速度,也要三到四个小时,这样一来两军可能会在下午申时,也就是3点左右交上火。因此暂时只需要派士兵放哨,监视土番的动向,其余人先在树林里清理道路,搭建临时指挥所,然后就原地休息,伙兵们尽快准备午饭,大家吃好了再准备战斗。另外,从警备队里派了一个传令兵,到后面通知郑聪。

    郑聪带着几个侍卫,留在了大军的最后面。伙兵们依托土番留下的警戒寨门,先搭建了一个较小的行营,支了几顶帐篷,郑聪就在帐篷里喝茶,身边自然是有庄寒天陪着聊天吹牛,坐在一边的许纬辰则和郑克臧聊一些关于土番的话题。

    按说带兵打仗,主帅应该身先士卒,但是郑聪实在也做不到亲临一线上阵杀敌,出发前穿上盔甲做做样子已经是他的极限了。现在传令兵来报告项绍宽的安排,郑聪听说下午才开始战斗,稍微松了一口气,马上吩咐侍卫准备午饭。

    郑聪的午饭并不是由伙兵棚提供,而是自己从王府里带了一车食材,由带来的厨子现场做。野外的条件简陋,但郑聪吃饭还是一点不能含糊。时间不长,一桌子菜肴已经摆了上来,郑聪和庄寒天你请我让,吃得不亦乐乎。

    许纬辰没有什么心思吃饭,倒也不仅是担心马上要开始的战事,只是心里还挂记着阿兰兄妹三人。仅仅是几天前,自己在前方不远处的南寨门第一次遇到阿兰,又在他们兄妹的帮助下,在寨子里住了三天。现在郑军包围了阿里史社,双方弓箭对射了好几轮,说不定村社里已经有人伤亡了。

    草草扒了几口饭,许纬辰便起身离开小行营,准备去山顶上的临时指挥所。郑克臧也不愿意呆在行营里,要求跟着许纬辰一起去。郑聪知道侄子跟来前线当然是想看打仗,所以也不阻拦,只是叮嘱他要小心,跟着项绍宽不要乱跑。

    许纬辰和郑克臧出了营门一路走来,放眼看去北兵训练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伙兵们和民伕们已经吃完午饭,开始在路旁的平原上搭建营寨,为今天晚上过夜作准备。韩鹏、陆希星和常镇业也在当中忙忙碌碌,规划着营帐的布局。再往前的树林里,在蒋一正的带领下,士兵们已经清出了一条路,还在不太好走的坑洼路段填了碎石和木屑,干活的效率令人吃惊。

    临时指挥所位于小山顶的西北位置,用麻布绑在四周围的树上,遮出一块十几平方米的阴凉地,摆上了两张桌子,桌上放着茶水和手绘的地图,桌子旁边并没有凳子,大家都坐在自己带来的马扎上。警备队已经把临时指挥所周围的树木砍去了一些,因此站在临时指挥所里,四周围的视野十分开阔,山下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项绍宽见许纬辰上来,以为郑聪有什么事情,许纬辰只是摇头说,自己对前面的战事不放心,上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郑克臧见到项绍宽,便急切地问敌人现在到哪里了,自己能不能到阵地上去杀敌。

    项绍宽显然对郑克臧的这个问题不太满意,用力摇了摇头,指着山下对郑克臧说:“为将者,戒急戒躁。开战之前千万不可心急,先要看清敌人动向,做好充分的准备。”郑克臧一下子觉得非常羞愧,跟着项绍宽学习了这么久,兵法的原则也背了不少,临到开战却一下子忘乎所以了。只得低下头,朝阿里史社的村寨里望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384/ 第一时间欣赏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作者:林芫美所写的《轩辕新明录》为转载作品,轩辕新明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轩辕新明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轩辕新明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轩辕新明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轩辕新明录介绍:
一个人穿越了,就能翻云覆雨,决定王朝的兴衰,改变历史的走向。
那要是一群人穿越了呢?岂不是踏平天下,一统环球?
且慢。
要做到这一点,总得会点什么吧?
造枪造炮造汽车坦克?很抱歉,没人会。
开矿建厂发明蒸汽机?很抱歉,也没人会。
一群背景和兴趣各异的文史爱好者穿越了,能做些什么?
脑子里除了历史知识的记忆,只有各种杂七杂八看似无用的东西。
怎么推翻清朝统一天下?拿头统一?
更要命的是,统一就好了吗?
大家在论坛上吵架,用键盘打爆头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呢。
统一、联邦、邦联、秦制、罗马、共和……
能吵的还要再吵上一遍。
但是无论如何,穿越了就没有回头路,从弹丸之地开始改变历史的走向。一群人都想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那么,真相是不是只有一个呢……轩辕新明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轩辕新明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