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游戏竞技塔防战略TXT下载塔防战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塔防战略全文阅读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塔防战略txt下载     塔防战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72 月表的任务(下)

    从隧道井里出来,飞行员还有别的工作。

    月表缺乏卫星定位系统的环境下,回收几公里外的箱子并不容易,这回几个宇航员同来的设备里,还有几套为基地设计的信息设备。

    其中之一是专业的伸缩式天线、摄像头集成器。

    月表基地之前用的定位搜索天线,是一种小型的半罩式天线,形状类似锅盖砍掉上下两侧后剩下的。能用却不好用。

    新天线集成器,能往上伸展三十米的高度,几十米的高度差,配合某种军用算法足够实现三角测距,能够大幅度提高回收和之后探索工作的效率。集成的摄像头没什么可说的,增加一定距离的监控视距。

    还有一套设备也属于信息系统,一台特制的定点无人机。

    说是无人机,或许称作地面卫星系统更恰当一些。

    这台无人机其实并不能做长距离横向运动,而是直上直下,最高能飞到三十公里高度。

    飞到这么高,主要是做勘探和搜救用,必要时充当临时卫星,对周边进行大带宽通讯。

    强调大带宽的理由很充分,月表的曲率比土球大,地表高频电磁波的直线传输距离十分有限,而月表短期内的开发预期,也不足以满足到处插信号中继塔和铺设光缆,所以需要一种中距离传输的替代方案。

    原本有考虑丢几颗绕月卫星,来实现断断续续的高频通讯,但是C国短期内不会开分基地,如果有,远距离大带宽通讯目标也是别的地区、国家的飞船,需求的目标和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为此专门投入通讯卫星,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这个地面卫星系统,就是个各方面需求妥协的结果。

    短期内也不会因需求变化而淘汰,因为该系统最低只需要三颗卫星,就能实现全月表高频通讯,在月表实现信息覆盖之前,都是十分有用的通讯解决替代方案。

    缺点嘛,在使用时,会消耗一些水资源分解出的燃料。

    飞行员回来后,休息吃喝,便开始安装这两套设备。

    出门时还对着地面中心的人感慨了一句:“五段式是谁想出来的?太好用了吧。”

    他说的是基地的五段式减压区。

    前面介绍过,这套系统与常规太空用减压舱最大的区别,是减压速度快,必要时能通过稍微损失少量气体,实现高速通行。

    常规减压舱能高速通行吗?

    答案是不行。

    气压稍高一点开舱,会把人吸出去,虽然能抓扶手,也很容易造成事故。

    五段式通过计算机协调减压,最后一段紧急开启时,气压只有正常时10%不到,这样的引起的泄压气流不会对六分之一重力下的人员造成威胁。

    飞行员感慨的是,即使在正常模式下,它都比传统减压舱要十几分钟时间快太多,三分钟内可以完成常压到真空的正反向通行。

    虽然在地表做了模拟实验,但脚踩在月球上,外面是完全开放式的真空环境,三分钟实现通行的速度,给人的感觉和在地表完全不同。

    地面的回答很干脆:“我们从E3总哨借来的概念。”

    E3总哨是游戏里的E3军方在太空里的基地,除了供舰载机甲及人员通行的压力变化区,也有专供维修人员出入的通道。其实未来空间站和鲲鹏空间站上的很多新结构,都“借鉴”了总哨或遥远城市的经验,它们分别对应着无重力和模拟重力两个体系……当然总哨本身有重力发生器,只是结构上属于无重力系统。

    等飞行员把两台新通讯设备安装在基地上,智人机器人们总算把货箱给弄了回来。

    四人和智人机器人们一起开会做今日工作总结,各自休息。

    人能休息,智人机器人就没那么好了,在充电桩上补充好电力,纷纷又跑出基地干活。

    开货箱,货物分类,该放到基地外的放外面,该搬基地内的往里面搬。

    等第二天四人起床做好造成的杂事时,机器人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准备。

    从今天起,飞行员和熊妹,要指挥和帮助智人机器人们,对基地进行新一轮的基建。

    新基建两个部分,一是两口子之后要用到的玻璃温室,二是冶炼系统。

    玻璃温室跟两人关系不大,这东西结构简单,机器人们自己就能做好,不过暂时只安装地板等非玻璃结构,玻璃要等月表基地自己生产。

    冶炼系统其实早半个月已经全部送来月表了,一直都没有安装,因为太值钱了,为拓展功能性,飞行员这批人还新带了一些耐酸碱罐子等辅助容器。

    在未来空间站时,这套冶炼系统采用的是紧凑方案,月表环境有所不同,方案也改成了分散式,为未来扩产留下空间。

    紧凑式和分散式,有两个重大区别。

    其一是热控系统。

    紧凑式采用的热控系统,这套系统连接着未来空间站的热回收发电系统。

    这东西放到月表基地没用了,因为月表有足够的资源,生产规模不可能一直维持原样,热控系统纯粹是增加复杂度提高检修难度,将改用埋藏式,把额外的热量通过地下低温处理掉。

    其二是管路。

    众所周知,冶金和化工企业里的管道十分复杂,不少化工厂管路总长度有几千公里。

    但在真空环境下,过于复杂的管路会造成十足的麻烦。

    本次专门带来的新的标准管路,一种五联装的管道组,这东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微型的地下管廊系统,可以选定其中一个防酸管路走电力加水管,其连装外壳也能起到地下辅助固定及散热的效果。

    可惜重量和长度比不可能做到电线那种程度,前面已经送过一批,加上本轮带来的,五合一长度为一公里,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单管,为分散式布置准备的总管道长度,约六公里。

    别看好像很长,其实只能支持一个边长只有120米的“微型”厂区。

    不过布设完成后,月表基地以后只要加主生产装置和少量管路即可,小厂区最终会容纳三套多功能冶炼系统、两套离心分离装置、两套简单聚合装置和两套烧开水分离器。

    冶金必须的制氧系统会分开,到水电解那边扩大产能,这又涉及到后续的一套装置补充。

    为精确布置管道和设备,并测试地下冷却系统的可靠性,飞行员和熊妹接下来的任务很重,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都要丢在里面。

    把月表基地的建设搞得如此复杂,只有一个目的,实现永续!

    ……似乎还没介绍月表基地的名字。

    根本没有悬念,票选结果就叫月宫,票选第二名是女娲宫/娲皇宫,两个名字指的是一个东西,所以被合在一起,其中之一可能将作为下个月表基地的名称使用,但时间还没定。

    月宫之前,人类的所有的登月及月表基地计划,都不是永续性的,一切生存、维修物资都要外面输血。所谓的密闭生存实验也只能以天为单位,在人工种植系统崩溃前,能混个半年一年就可以了。

    月宫则要保证在土球文明真的彻底失去航天能力后,还能长期保持自身运转,并试图主动帮助鲲鹏空间站进行后续物资补给和垃圾回收,甚至想办法进一步飞向宇宙,或返回土球大气层收复失地。

    一切的重点都在生产能力,只要生产能力上去了,基地扩建什么的都不叫事。

    当然C国也知道,想要在怪兽危机彻底无法收拾之前建立完整的月表工业链,是完全没可能的,且不说月表资源够不够,仅是最低数万名高级工业人员,都不是月表在短时间内能负载的,也没有那个载人飞船生产和质检效率。

    所以月宫的生产能力建设,被集中在三个方向,农业、冶金、化工。其中化工肯定不能指望月球有石油,只是整个资源再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三项基本建成后,只需要再投入电子元件、塑料橡胶等月表难以获取的物资就够了。

    而塑料和橡胶,在技术发展的趋势下,大多数能以金属、玻璃或碳素材料替代,实际上真到了土球末日的阶段,只需要疯狂投送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就能很大程度让月宫实现“永存”目标。

    虽然这个永存比较水,可人口有限且能够重新回收再利用的情况下,维持个一两千年问题不大吧,只要时间够长,到时候的月球人总能想出办法。

273 资源回收的关键

    为了月表基地能够更全面一些,还是得放下身段,向外星人请教一些经验。

    外星人也不愧是已经达到稳定星际文明时代的存在。小联络员把月表基地的进展的计划稍作介绍,问起有没有补充,章鱼立刻抓住重点。

    资源再利用。

    不过他并不打算直接说解决方案,而是进一步了解土球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联络员无法胜任这样的专业任务,科学院协调,赶紧弄来两个相关行业背景干净的专家来帮忙。

    专家在路上知道是外星人要了解土球资源再生技术,并且可能提出一些帮助,大喜过望。

    两位专家也忒诚实,给外星人介绍时一句好话没有。

    别看航天科技代表着人类工业集大成者,但在该领域里,人类也只勉强攻克了水循环和氧元素循环两种资源的再利用。

    当然不能说是技术能力不足,而是航天运载成本在那,一些无法小型化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装置,根本没有上天的必要,渐渐的,人们甚至会忘记水循环和氧元素循环也是资源再利用,把它们单纯归类到维生系统里。

    而在航天之外,环保随着武器化和商业化越来越火热,却并没能推动资源再利用快速进步。

    大多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难度并不高,但是成本呢?

    举个例子,土球怪兽危机前C国一吨钢三、四千块,这是超大规模采购和生产的结果。

    而废钢回收要面临几个增加成本的部分。

    第一,类型再分类。

    每种钢的成分不同,如含锰的锰钢和含铬的不锈钢,参了钼及其它成分的合金钢。

    很多种类的钢仅从外表难以分辨,也不可能每个回收部件都给它掰开看看断面,再分类需要十分专业人员和仪器,而且受到回收零部件的个体差异影响难以自动化,效率会非常低下。

    如果不想再分类也可以试着一锅烩了,出来的必然是渣钢,可能都不能称之为钢,搞不好强度会变得比原矿石还差。

    第二,清理。

    不像洗矿那样用水冲一冲就算完事,废钢再利用时,涉及到除油漆、除锈等工作,在该过程里效率和成本难以兼顾,效率越高的方案,成本必然也越高。

    等把这两段走完,还没到炼钢炉里,成本多半已经超过成品钢最终售价了。

    因此这些废钢,往往只有价值最高的一小部分有回收价值,剩下的只能销往不发达地区,借着低人力成本,以及较低的钢材品质需求,实现好钢变次一级钢的再生。

    其它很多可回收物资都面临着近似的困境,导致所谓资源回收再利用吹了很多年,技术却没怎么推进,偶尔出来个什么方案,也是捡取别的产业链里的技术拼凑出来的缝合怪,更不用提专门为该产业去开发新技术了,就算有,目的也是用来吹股价。

    几个旁听的科学家满脸通红,虽然事情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可这都把脸丢到外星人那了,是个人都脸上无光。

    章鱼和往常一样,表情平静,听的时候偶尔点头。

    对他而言,并没什么可笑的,哪怕是宇宙文明也不是在真空环境里凭空出现的,较为初级的阶段谁还没经历过呢。

    不过资源再生,是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体系,就算把资料全搬出来土球人也消化不了,无法实现整个链条短时间内升级。

    而且从接触经验看,基地里这群NPC代表的C国,对于直接怼脸的技术帮助,多少有一点点抵触,一个研发体系、生产力量和文明形态已经初步成熟的势力,重要的还在解题思路。

    这回他没下线找资料,直接就开口指路:

    “我好像说过,钛合金和铝合金没有本质区别,你们似乎能够理解。

    放在宇宙环境的资源再利用体系里,它也是成立的,技术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飞跃的前提下,再利用的过程,只需要考虑能量能不能实现。

    你们有氢弹,应该也能理解,面对庞大的能量,一切物质都是平等的。”

    说的有点悬,不过两位专家立刻就明白了。

    钛合金和铝合金有没有区别?在一般人认知里好像是有,钛嘛,电影里一吹什么金属就要吹钛合金,说明钛厉害啊。

    可专家眼中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对于某些型号,二者只是铝多一点还是钛多一点的差异。从生产设备、能源的投入看,两者也真没什么差别。如果放在资源回收系统里,两者的处理流程差距为零。

    他们在土球上,做资源再利用项目不得不考虑电力成本。

    可在太空环境下,电力成本叫个事吗?

    ……它也是个瓶颈,但相对于人类现有的对太空输送资源的能力与成本,电力成本,反而应该是最后才考虑的因素。

    再换个资源再利用的例子,塑料。

    塑料理论回收难度不大,因为它们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粘稠液态而不会烧起来。

    实际上因为塑料种类繁多,面临着和钢回收类似的分类和除杂质等问题,结果也是只有极少数能再生,大部分塑料只能丢给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做成没什么用的高密度混合塑料。

    但如果不考虑能量成本,通过长时间控温静置、再冷却等环节的反复,塑料能实现高比例的精准分离,再次变成各型颗粒原料。

    实际上只要能解决分类难题,人类此时有很多材料,都能通过加大电力投入,将其再次半成品化。

    外星人的思路并不算新奇,只不过土球人生活在金钱堆砌的文明里,思维方式多少都受到了限制,对有些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偶尔会视而不见。

    有了启发,回去再讨论时,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可行性貌似很高的提议。

    还是说钢材和塑料。

    它代表着两个方向,月宫可以部分满足原料生产的材料,以及月宫完全没有来源的类型。

    对前者,要为月宫准备相关辅助材料的再生处理手段,这个已经在设计中了。

    对后者,则需要在不计电力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一套有足够高回收率的系统。

    此外,还可以想方设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既限制进入月宫的材料种类。

    比如不论是保鲜盒、育苗盒、牙刷,全部使用同一种食品级塑料,并且不准涂漆,只能用盖无色钢印。实在必须区分个性化的,也直接从再利用出发,重新制定粘性材料和有色贴纸的标准。

    通过类似手段,可以大幅度减少材料种数,并同时降低再利用时的难度。

    其实减少进入月宫的材料种类,航天体系讨论冶金配套的回收系统时已经在做考虑,只不过此前受到成本思维的限制,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现在既然外星人都说这条路能走通,那就没什么好犹豫了。

    所谓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走弯路,绝大多数科学线路,都是往里面挖了十几二十年,最后发现是条死路,此前投入全部作废。

    就好像几十年前吹的神乎其神的光盘,最后还是顶不过出现更早的钢质盘片的机械硬盘,容量、读写取速度全面完败,便携特性也在网络提速后彻底失去意义。

    现在,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极限,也随着纳米工艺接近极限,即将分出胜负,败者的一切随着资源和研发力量投入逐渐减少,随时间流逝将失去仅剩的生存土壤,最后顶多在相关知识门类的书籍里,写上一句“此路不通”。

    外星知识的真正价值,它为土球人指出了未来的理论体系方向,因此哪怕大多数国家没有机缘遭遇外星人,也没有足够的人力从NPC嘴里大海捞针式的套情报,仍然会大力往游戏里投入人力与资源。

    方向定下,不但影响到资源再生系统的设计以及后续耗材采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正要验收的“微型”化工系统!

    月表没有大气,自然也没有植被,进而不可能演化出煤炭、石油、琥珀等有机物沉积资源。

    基于石油体系的化工系统当然没有用武之地。

    C国为月宫定制的化工系统,主要功能就是资源回收,但仅限于生活及工业排出物处理,并为冶金系统和其他资源再生系统做配套。

    而根据现在的调整,不计能源代价的前提下,还要应付月表半个月才一次的日夜轮换,极地还会经历更长的夜晚,最终将不得不发射袖珍核能装置去月表。资源再生系统的规模会远比早前预期的要大得多,化工系统也必须为此做相应的调整,方便未来扩容。

    C国本身擅长那种一下划拉二、三十年的超大规模计划,做得十分到位,甚至整个行星都找不出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临时改变计划有点被迫扛鼎的意思,但也不得不适应起来。

    因为三月下旬,最新局势显示,土球工业链撑不了太久了。

274 新方案?

    XX24年前两个月,土球统计、估算得出人口损失量超过四千万,这个数字意味着全年人口减员恐超两亿。

    两亿多看起来对比去年的损失,增加量不算特别大,毕竟怪兽的出现频率在增加。

    但时间跨入三月中旬后,出现了极为恶劣的变化——二级小怪兽连续两次出现,二级小怪兽日常化了!

    如果说一级小怪兽只能威胁到实力不济的国家和地区,那么二级小怪兽,就是对整个土球的考验。

    虽然已经练了很多次手,可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大家意识到还是高估人类了。

    二连二级小怪兽消息确认的当天,就有四十几个国家的首领寻求大国安全庇护,其中一大半都是要求个人庇护,只有少数希望把国民也捎带过来。

    这种行为是进一步躺平,部分地区也随着这些首领和官员的跑路,直接跳入混乱状态。

    类似的事情还在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

    人类之中有素养的学者不少,他们很快指出关键之处。

    一旦有国家开始接受庇护请求,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因彻底失去组织能力而转入混乱,它会很快摧毁全球产业链条,一旦这种情况波及到军工生产,将演化成全球存亡危机。

    不过UN开会时,部分使节反而认为这是个机会。

    其实就核弹的打击能力,和怪兽的规避及导弹破坏能力来看,二级怪兽并不能达到无敌的程度,C国A国都有多型导弹能实施有效打击。

    但是在以往的协助防御中有个问题,很多地区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并不愿意配合有核国提供数字地图与测绘方面的帮助。

    缺乏数字地图,除了C国A国这样具备一定数量观察卫星的,大部分有核国都难以在他国指定位置实行快速反应的精准打击。

    因此有使节认为,应该解机整合数字地图,实现有效互助。

    这种意见遭到更多使节的激烈反对。

    理由很简单,当一个地图的立体数字地图被别人彻底掌握,那对方就能很轻松的利用地形掩护从雷达眼皮下钻进去,对该地区进行米级精度的打击。

    数字地图泄露与领土流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全面开放数字地图当然不能被接受。

    大部分使节还是更倾向于C国的天基武器安全方案。

    怪兽克星方案的优势是不需要数字地图,只需要当事地区提供精确经纬度坐标和天气、湿度等实时环境数值,这些东西在现有卫星系统下本来就属于透明信息,并不敏感。

    可怪兽克星也有自身的难处,发射频度受限。

    一号机经过一次补给,增加了个外接电池,最多能支持在两小时内进行五次投放,如果没有消除怪兽,根据大气入射角和弹药类型不同,需要充电至少两到四小时,才能尝试下一次发射。

    这个发射量非常为难,例如姜格这类具有金属破坏能力血量也很迷的怪兽,很难保证一定能消灭,必须有其它地面和空军辅助才能确保打击效果。

    所以它很难推广到各个地区,尤其是某些所谓空军里还有农药喷洒机的地方,就算有怪兽克星,还是难逃一死。

    二号机有激光能量传输情况好些,但无法推广,因为鲲鹏是个载人空间站,有不可消除的微震动,没办法以厘米级精度进行成千上万公里的能量传输,至于分体式激光能量传输器,还有技术难题没攻克,短期内指望不上。

    然后怪兽克星系列还有个补给问题,同步卫星的补给可不开玩笑,不比机器人登月难度低多少。

    总之其它地区如果想要加入怪兽克星防卫区,不是说这些地区突然想通了就能组织生产准备三号机,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协商解决。

    而且A国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绝大多数地区受到C国的天基武器保护,那世界大哥置身何处啊?

    结果显而易见,分歧严重、短期内可行性不高,UN会议最后又什么都没干成。

    会后没几天,A国公布了自己的天基武器协防方案。

    他们哪来的天基武器?

    “看”来的呗。

    民用专利保护,永远管不到军用领域,A国拥有最强的卫星网,通过直接观察,演习偷瞄,并不难搞懂基础原理。

    超导材料方面,自去年C国将《黑白魔导》的电子书消息扩散,A国也下了大力气。

    不对,其实跟A国没啥关系,是军火商主动投钱的。

    A国突然将军费从几千亿直接跳到两万亿级别,已经榨不出更多油水,因此也很难像往常一样,从民众税款里拨钱给军工商搞研发。

    一般东西军火商自然不舍得自费大量投资,然而这可是黑白魔导,高温和低温双向系列超导体,看看人家C国的线圈定制外销价口水都快流出来,做成成品喊个天价很轻松。

    公司看起来不可能有C国科学院那样的研发实力,可耐不住钱景诱人,随随便便透露个消息就能拉一大帮财团、大学入伙。

    ……好吧,诚实一点,A国的《黑白魔导》研究项目,起源于某教授参与了C国的跨国论证会。

    但最初的原因是什么已经无所谓,这位教授于在去年年底“不幸”车祸身亡,项目主导权自然也要转移。

    今年初,白魔导ZERO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

    漆包线这一步出了点问题。

    超导体不像传统电线,线材本身只需要抗环境压力,做成电缆纯属浪费,小截面漆包线是最合适的通用解决方案,既能造线圈,也能直接整合进小截面电缆里。

    A国能找到的绝缘漆性能不达标,唯一能达到超导需求的绝缘漆属于C国某公司,那是一种特高压体系的技术衍生新产品,该公司理所当然的在A国“受限制实体清单”里,大家一时间拿不到货,还得去影响国会修改相关条文。

    不过随着一批从其它国家中转进口的绝缘漆到位,大伙加紧造出一台性能、体积、重量比极为优秀的电磁炮,终于可以开始忽悠大钱了。

    正好此时UN正在吵吵天基武器解决方案的消息传出,没说的,上!

    军事情报加超导材料,天基武器的雏形已经摆在桌面上。

    虽然还没有通过科学论证会,更不用说实际生产,但不妨碍大家先拿来吹一波,寻找一下潜在客户。

    和C国最大的不同,A国公布的协防方案采用的是近地轨道天基武器。

    宣称用全球最好的技术,制造出体积最小的天基武器,可以实现三十分钟内全球打击。

    没有意外,收获一堆来自世界各地,对官员全家祖先的问候。

    C国当初为什么选命中难度、发射成本更高的同步轨道方案?还不是顾虑到其他地区的接受能力。

    虽然同步轨道实际打到地面的反应速度,比需要等待轨道运动的低轨道卫星更快,但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会让人有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不是夸张,毕竟世界上唯物论者一直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从唯物辩证角度去看问题。

    三万六千公里接近赤道长度,这个信息会给人暗示“我很远”,而且使用时还会经过地区联盟的授权。

    但近地天基武器的解决方案,轨道高度只有180到400公里,只有火车几站路的距离,以天基武器的体型,赤道地区在天气晴朗、黄昏之后甚至能直接用肉眼看到柱段太阳反光,无论如何都会给人一种“就在家门口”的感官。

    两种方案给人的威胁感截然不同。

    当然咯,民间骂归骂,有些地区面对怪兽的致命威胁,官面上也不得不妥协。

    眼见有生意做A国来劲了,PPT隔天就面世。

    这个PPT是轨道解决方案,尽可能避开拥核国家的上空。

    说到底都是载有核弹的天基武器,大家本来就被怪兽搞得心理压力极大,近地卫星解决方案又不止是一颗,这玩意在拥核国家脑袋顶上乱飞,随时触发核大战都不是没可能。

    除了抛出一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的天基武器安全方案,A国在人类文明种子空间站这边,也开始了一系列动作。

275 土豪的后路

    鲲鹏空间站完成了第一级微重力段建造后,于二月底,与等待了数月的超级动能蓄电转子结合,得以在同步轨道实现7×24小时稳定供电。

    这里强调轨道高度,因为轨道越高黑夜占比越低,例如同步轨道无光照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出头,一些定位纬度更高的,被主星遮蔽光源时间更短。

    鲲鹏空间站位于同步轨道,夜晚时间短,十兆瓦动能转子的重量并没有特别重,但设计中有预留冗余,以后可以通过调整转速上限,牺牲一点寿命把储能极限提高,最终重量仍然需要一枚特制火箭将其送来。

    转子及新增核心段与火箭分离,转子安装,火箭回投,这一套做下来工程量不小,到三月十日才完工。

    其中火箭回投,也是近期完成标准化的流程,这类专供鲲鹏空间站的重型货运火箭,是用之前捕捉小行星剩下来的那堆发动机等零部件弄的,一次能把一百吨货物投上同步轨道,当然往返也得耗费几十吨燃料。总共有三套,最近一次探伤检查显示,三套一起大约还能进行二十次运载。

    与转子一同上来的还有新增核心段。

    不算离心重力模拟主活动区,此刻鲲鹏空间站的柱段从头到尾,分为死亡权杖二号机、十兆瓦蓄能转子及动量轮模块、重力模拟区核心舱、实验柱段以及泊位段。

    新增核心段,则插入二号机和动量轮之间,主要用于后续发电设施、太阳能阵列、头部泊位的扩建。

    建筑进度到此,也有了一定的物资储备,鲲鹏空间站第二批人员已经可以入住,还是由未来空间站中转。

    A国的人类文明种子空间站计划,也在第二批人员轮番上天时,进行了公布。

    它的计划用一个词就能描述:造奇观。

    所谓发展步骤,完全没说明白。

    A国的超导体才勉强进入量产阶段,永磁铁方面,也是在怪兽危机后,才开放许可挖自家的稀土,因为之前最后一家永磁铁公司都跑去C国了,现在还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势力就更拉跨了。

    这样的基础下,要推出自己的电磁轨道发射器遥遥无期。

    他们的办法是堆火箭发动机。

    介绍火箭时,曾经多次提到过特征比冲的概念,它是发动机最重要的能效指标。

    技术水平不变,特征比冲越大,必然造成推力减小。

    其原理简单说明,既比冲越高,燃料混合室的温度也会越高,导致不得不对混合量进行限制,以控制温度维持发动机工作。

    很多外行光看推力,就觉得新发动机技术还不如几十年前,完全是缺乏知识的表现。

    比如只有十几秒工作时间需求的单兵火箭弹发动机,它推力比还大呢,没见人夸过造这玩意的吧。

    A国在把航天工业打包给私人公司后,通过大量的毁伤实验,在推力和特征比冲之间进行取舍,得到发动机,然后便根据发射需求进行发动机堆填,今年三芯级联装共27发动机的款式,已经把发射重量堆到一千五百多吨,能投送近七十吨载荷进入低轨道。

    此外,通过商人对极致利润的追求,A国航天公司还掌握了钢皮火箭和一级跳蚤火箭技术。

    钢皮火箭很特殊,这是一种极限降低发射成本思路的成果。不需要内部骨骼构架,不需要隔热层,发射时会导致部分载荷烧坏也根本不在乎,就把几毫米厚的钢卷起来相互焊接成火箭及载荷段外壳。

    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点是成本极低,火箭外壳在总成本里几乎可以忽略掉,缺点嘛,发射失败变成常态,哪怕发展到今天,能有70%成功率都是天公作美。

    跳蚤火箭,既一级火箭回收技术,但是和一般从海里打捞回收不同,它是通过飞行控制,让火箭自己落回发射场的技术。

    前面也介绍过,该技术经常让人误会A国人有外星科技加持,实际上跳蚤火箭的一级,根本就不会飞出大气层,因为没有出去,也没达到轨道速度,回落时也并不会遭受最高点近两千度的高温灼烧。

    但不得不承认,随着这项技术趋于成熟,一级火箭能够反复使用三到五次,壳体通过维护还能用更多次,的确大幅度降低了发射成本。

    综合以上经验积累和特色技术,A国是真的有实力,在没有电磁轨道发射器的环境下,建设大型空间站。

    只不过此前A国认为随着人类对太空了解深入,能通过空间站获取的新技术增长点太少,再投入巨资兴建新太空站浪费钱,不如白嫖别人家的,因此并没有推出新一代太空站计划。

    现在不一样,二级怪兽连续出现,终于打碎了绝大多数人的幻想,大商人们总算舍得出钱了。

    前面提过,C国提出的太空联合体最无法让A国接受的,就是军事一体化。

    而对于商人们,C国的鲲鹏号也有他们无法接受的东西——平等。

    鲲鹏号采用了“资源点”的资源管理试行方法,其内部人员日常所需则根据有效资源进行平均分配,说白了是个乌托邦式的环境。

    这意味着哪怕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豪,进入鲲鹏空间站后,或许能找到几个拍马屁的,在原则上,并不会获得任何资源、生活环境方面的优待。

    A国排名前列的几十个人,占据的总资源甚至能在八十亿人的世界总额里,按百分数来算,人上人都不足以形容,一半以上国家整体产出都被抛在后面,他们能接受和普通工程师、科学家以对等身份生活吗?

    更悲剧的是,就算其中有一两个人能接受也没用,因为按鲲鹏空间站已经公开的发展计划,在地表工业生产链完全瘫痪之前,都不会有大款们啥事,前期安排的都是工程师、科学家以及实干型年轻学者。

    所以二级怪兽连续出现后,感觉自己也需要找后路的A国大佬们,开始推着A国启动空间站计划。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事,A国计划在一年半内,建设一个总吨位超过两千吨的超级空间站。

    两千吨,相当于现役国际空间站重量的五倍,因为不需要负担那么繁重的科研任务,有效容积比和物资囤积量会大得多,足以提供二十人左右长期生活。

    然后质疑就来了。

    有天文爱好者和数据帝,拿出一套未来空间站的地面拍摄照片,及少量翻译过来的电磁轨道发射器火箭公开信息,一顿不明觉厉的计算得出结果:未来空间站估算已经有两千四百吨,而且从照片上分析,使用了某种新型抗压材料的未来空间站,具有比传统柱段空间站更好的内容空间,A国的计划完全是在浪费资源。

    也有网民直指核心,说是财阀们已经在想跑路了。不过这类的争论比较激烈,因为大多数A国人都觉得,财阀完全有能力建设更安全、距离地表更远、持续性更有保障的地下避难所,没必要跑去太空站等死。

    其实,地下避难所当然是在建的,不过财阀们秉着以往的投资经验,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妨碍他们在空间站上投入一点资源。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重点,被质疑最多的是A国空间站的形状及功能性。

    A国新计划的空间站,意图用十几个舱段,组成一个多边形结构,等人员就位后通过额外的小型固态火箭让它转起来。

    不管是结构还是自转启动方式,都让人感觉很迷,我大A国难道不是行星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吗?为什么会设计出这种……唔……劣质玩具?

    然后就有人跳出来给大家科普知识,告诉大家要多少准备工作,多少厂家配合,要攻克多少技术难关,才有可能搭建出鲲鹏空间站那样的结构。

    但科普文字向来比较多,现在的网络环境下根本没人看,大家继续骂出方案的部门。

    A国这回的效率出奇的高,四天内,拿出修改方案。

    变成了和C国一样,先搭建一个中间平台,然后借此组装零部件,弄出个形状更像那么回事的自转空间站。

    新方案平息了大部分傻雕民众的怒火,不过稍微内行一点的,和能够自己阅读、运用翻译软件阅读C国航天部门官方页面的爱好者,仍然对修改方案嗤之以鼻。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问题,A国的官方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第一,生产能力。

    自怪兽危机之后A国大幅度增加军费,实际也促进了工业系统复苏,但相比C国那个每年生产十几亿吨钢材的工业怪物,这点新增产能完全不够在军事生产之外,再支撑起一个数倍于前的庞大航天工业体系。

    第二,发射能力。

    人家C国利用电磁轨道发射器,简化了火箭结构,并以此精简了检查流程,加上R国全力支持,还有西中洲的有限配合,才能支撑一个三空间站的体系。A国哪怕能更大程度的利用西中洲力量,可是传统火箭的复杂度就是会更高,怎么能保证成功发射的频率?

    第三,材料。

    从天文爱好者拍到的图片进行反向的结构分析,C国明显掌握了不止一种外星材料技术,而没有与C国进行航天合作的A国,想要造出与C国一样水准的空间站,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载荷,意味着对第一第二条件的需求还要进一步增大。

    其实如果在UN升格成太空UN的谈判启动之前,A国就废除相关法案,找C国进行空间站合作,本着人类共同命运的道德观,还真有可能拿到砖墙和防弹布的生产配额。

    不过现在C国已经彻底认清矛盾难以调和的现实,为避免出现势均力敌的太空世界大战彻底毁灭人类的希望,其他方面也就失去了在同一水平线起步建设太空势力的基础。

276 旱魃乙型

    外面正在为A国的新太空站吵吵的时候,世界上又处理掉两只二级怪兽。

    其中一只在黑洲,由怪兽克星加临时运到本地的核弹,联合打击击杀。

    另一只造访了R国,没什么可怀疑的,又被氢弹砸脸了。

    前面介绍过,核爆高能区的能级差异不大,但那仅仅是针对同一个类型,聚变和裂变还是有些差异的。

    裂变弹包括钚弹、铀弹,当量都只能达到几十万吨,再高连锁反应可靠度就控制不住了。

    聚变受限于人类科技水准,起步就是百万吨当量,实际上刚刚卡在一百万吨的都没有,都是两三百万起跳。

    如此当量,大气粒子化完全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把能量传导到外面,因此其高能区的能量级也必然更高。

    总之,结果是一发入魂。

    舆论方面对此却没怎么报道,更没有人提大力发展氢弹。

    R国不被人待见是其一;重点是当量太大,如果怪兽临近城市,丢氢弹完全是自毁行为,世界上一半的国家,一颗两百万吨的氢弹下去就没啥活人了,一些面积较小的,甚至会造成邻国大面积森林倒伏、火灾。

    此外氢弹还有个威胁——陆地板块。

    历史上唯一一次,可以被观测到的人造陆地板块移动,便是由R联盟体投放的某氢弹造成。

    说句不客气的,虽然绝大多数人狂吹人类可以毁灭行星多少次,但抛开大当量氢弹,人类的核武器唯一能做的就是清除人类自身,并不能对行星造成任何创伤,几十万吨当量在陆地上爆炸造成的地表破坏,放到行星大小,还不如一颗青春痘被挤爆带来的伤害大。

    而氢弹却不同,大了一个数量级的能量水平,的的确确会影响到板块运动,如果普遍量产使用,说不准什么时候陆地板块就裂开了。

    行星历史上,陆地板块裂开来也不算特别大的事件,只不过人类现代社会的脆弱程度,被这么一拉扯,铁路、公路系统崩坏,带来的结果就是工业体系立刻要濒临全面瘫痪。

    好消息是,除了R国、C国和A国,其他拥核国家或者干脆没发展出来,或者早已彻底放弃相关生产能力,氢弹威胁十分有限。

    C国此时正在推的东西,也跟核能有关。

    太空用核能推进器!

    这不是个新鲜项目,前面早就介绍过,R联盟体时期就造出了核动力巡天导弹,他家还有现役的核动力军事卫星。

    核动力发动机既不是电推系统,也并非化学能应用,是个热效设备。

    其原理是通过特殊构造的热核反应堆产热,加热氢气,以热胀冷缩的方式,实现推进。

    C国对该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也没几年,不过她自己有核潜艇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与最安全的新型核电技术,反过来弄这东西难度也不算太高。

    未来空间站计划论证过程中,C国就对该系统增加了人力与资源投入,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今天到了验收初期成果的时候了。

    隆重介绍一下最新的“旱魃”乙型核动力推进器。

    ……甲型呢?

    很抱歉,甲型没有通过任务论证。

    核动力推进器是热效推进器,真空本身不导热不吸热,必然产生巨大的废热问题让人十分头疼,之前其他国家研究的几款,也因为该问题,很难实际应用到航天工程中。

    乙型借助未来空间站使用的热回收发电系统与应龙三号使用的新型电推推进器,加上一些技巧型的设计,成功控制了推进器废热导致的外机高温,所以可以拿来试试看。

    传统发动机,比如之前捕捉小行星,现在用于应龙飞船、天对天货运火箭的那款,特征比冲只有450秒,氢氧双组元基础的发动机的理论最大值也只有520。

    旱魃乙型,特征比冲为1025!

    获得同样的V不需要那么多燃料,燃料减重后的发动机加燃料的总重下降,还会进一步提高其运载能力。

    这意味着同样的燃料摩尔量与载荷量,旱魃乙型能给出常规氢氧外层空间双组元推进器约三倍的V,而不是两倍多。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此亮眼的比冲,总不能没有代价吧。

    当然有,代价就是重量。

    旱魃乙型,是一款含冷却系统和核燃料棒在内,空重就接近三十吨的大家伙,推力260千牛,发动机自身推重比都不到1,根本无法在大气内使用。

    如此重型的推进器,也意味着货运量越低,推动自身重量所消耗的燃料比例越大,并不能用于承担常规任务。

    由未来空间站完成组装和检查后,旱魃乙型的第一次运载测试,将用于把货物投放到月球轨道上。

    与以往一样,为避免任务失败造成的损失无限制扩大,本次运载的也是些成本较低的货物,主要是食品、各种过滤器、冷轧用铝合金锭等。

    安装在燃料舱与货舱之间的RCS/分离/对接综合系统负责给出初始推力,离开未来空间站,因为载荷过大,过程十分缓慢。

    绕土球飞了三圈,任务组才与未来空间站拉开十公里距离,认为达到最高泄露事故安全范围,这还是在太空设施本来就有辐射防护能力,放在地表测试时大家都远远的躲在加厚水泥工事后面。

    旱魃启动,特殊的反应构造被机械结构推出压制区,开始加热。

    因为真空不导热嘛,很快温度就突破两千。

    达到2300度高温时,氢燃料喷射,在尾部释放出漂亮细长的蓝色透明火焰,它其实不是火焰,只是氢气变成高能氢粒子的发光效应,在漆黑的太空里勉强能用肉眼辨识。

    氢粒子喷出后,还要继续推加热组,增加热输出值,确保氢粒子带走的热量不使发动机降温。

    整体达到三百吨的任务组极为缓慢的加速。

    暂时就不用管了,它要加速很久。

    半天后再回来,这货已经完成加速,热核反应构造体回到压制区,这个时候并非一点热量没有,但已经完全没危害,通过自然热辐射能消化掉。

    再过十几个小时,被月球引力捕捉,逆推减速。

    因为加速度太小,一次霍曼转移都不够它修正到刚好掠过极地基地上空的圆形轨道,一次勉强修成绕月椭圆轨道,又转了一圈,再点火,才进入计划稳定轨道。

    而这个时候,它的燃料消耗,不到四十吨!

    使用传统火箭发动机进行地月转移,燃料消耗需要载荷量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起伏取决于选择的窗口时机和目标轨道。

    接下来由特意留在月宫的智人机器人和应龙一号接手。

    应龙一号选择合适时机在基地起飞,从下方追击任务组。

    追上后不急着对接,先飞出来对旱魃推进器进行各方面检查,确认没有出现问题和故障,这才能宣布实验成功。

    不过旱魃货运组暂时还得停在月球轨道上,因为货物运得太多,就算采用分抛式着陆,也需要分四批才能全部送到地表。

    这也是旱魃上天最大的意义——把地月转移损耗压制到极限,以增加对月表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等检查完成,运载段与载荷段分离,利用返回轨道进行实验的第二阶段。

    该阶段将实验超机动模式,会尽可能把燃料棒/加热器温度提高至接近地面实验数据。

    核动力发动机会喷氢气,如果把粒子射流挡住,又会阻挡热辐射拟真,因此在地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全真空实验,热处理情况与太空有些差异,虽然通过超级计算机得到了真空环境结果,但具体能不能达到预期值,还得看现场。

    这次旱魃直接把温度跳至2400度,通入氢气启动推进,并在地面实时监测下,以20度为一个单位继续上调。

    该过程技术难度相当大,因为没有载荷后,它的加速度和正常轨道发动机差不多,可以说如果没有超算支持,一个不留神就会飞到深空去。

    短暂的几十秒点火时间里,温度向上跳了四档,最后停留在2480度,熄火时旱魃冷却系统外壳温度也已经被加热到800度高温,并在熄火后持续上升至860度才再次降低。

    本次实验测得的最大比冲,已经达到1180秒!

    比冲数字十分爆炸,但缺陷也十分明显。

    熄火后两个小时,前面的液氢罐,隔着个隔热圈,外层壳被热辐射给加热到了三百度以上,大部分都是光照带来的温度,也比正常情况高了几十度,如果不是设计时考虑到这种情况,做了比以往更好的隔热,该温度对液氢容器已经相当危险。

    普通模式不会给前方加温吗?

    有的,不过在普通模式下,发动机冷却外壳始终保持在七百度以下,对前方设备的热辐射值相对有限,和阳光的影响没有可比性。

    二十几小时后,旱魃回到土球轨道,通过几次轨道调整追上未来空间站,被机械臂抓住,便要开启实验第三阶段。

    既然是被未来空间站直接抓住的情况下进行,就已经说明第三阶段的危险度最低。

    该阶段被称作二级动力模式,燃料棒/加热器温度被控制在两千度以下。

    本次点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来空间站进行轨道微调修正,省下一点点燃料。

    测试中测到的比冲暴跌至850,同时冷却外壳温度也始终没有超过五百度。

    其实这是一项未来载人飞船可行性的测试,结果看起来还行,不过仍然要继续提高废热处理能力。

277 科学与烧开水

    旱魃发动机运载测试成功,意味着人类航天又进入了新时代。

    它的实际应用,意义不亚于电磁轨道发射器。

    偷偷说一句,旱魃也是首款使用了黑魔导超导材料的发动机。

    前面介绍过,黑魔导是高温区间型的超导体,只在高温区的一两百度范围里会转化成超导体,情况对于土球人比较反直觉,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才好用,因此一直只是以几年前生产超导体的模式小规模生产供应实验室。

    而在研究零重力加工系统的资料时,大家才意识到黑魔导是干什么的。

    简单而言,它可以在指定的温度区间,把专业的高温发电机转化出的电能导出。

    ……根铜导线好像没区别。

    区别其实不在导体,而在热回收装置的发电模式上。

    热回收装置一般情况下以密闭烧开水方式发电,不过还有一套应急结构。

    当温度达到危险水平时,它会触发一种压力式发电机,这玩意通过定向的热胀冷缩,对压力板/发电机构提供一个力。

    这种压力发电机一旦启动,结构件金属疲劳现象十分严重,几乎是一次性的危机处理结构,优点是极限发电量十分巨大,等着处理的热能越多,温度越高,它的发电量越大,如果不考虑温度带来的破坏,其能量甚至能轻松启动核弹。

    实际上,死亡权杖二号机上所用的部分核弹,已经在利用的该结构微型化装置替代炸药壳,为核弹进一步小型化做出了贡献。只可惜因为需要恶劣高温环境,它没办法用在普通导弹上。

    而在高温环境下,一般导体电阻反而会增大,根本无法有效导出大量电能,只有用超导体导出,才能有效快速的控制应急系统的温度。

    受到这套应急结构启发,自然有实验室展开专项研究,并顺利的将其用到旱魃乙型上。

    不过在旱魃上,它也是应急用,常规发电使用的是斯特林式发电机。

    除了辅助变向的矢量电推,旱魃的发电机构还有一套专门的能量浪费装置。

    其实就是把转化出来的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大量往外喷,原理有点像武器雷达,只是结构更简单,功率数量级还更大。

    正是借着多种能量转化与消费结构,旱魃才能够控制温度超过两千度的极端工作环境产生的废热。

    看测试结果,其工作后的外壳温度还是会达到六百到九百度,可它绝对是高比冲核动力发动机里废热处理比例最大的一款,否则根本做不到土月往返,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足以成为行星间载人飞船的基石。

    再次说到废热,不得不提,它才是人类自第一次探索太空以来,面对的最大敌人。

    卫星要处理受日照加温带来的废热,飞船更要谨慎处理发动机泄露出来的废热,为此,人类已经弄出来不少太空热处理方式。

    但以往受限于航天发射成本,大家主要方向都是用最少的重量,让热量以热辐射方式散去。

    现在随着电磁轨道发射器频繁使用带来的经验,发射重量的瓶颈已经不那么让人难受,C国相关机构,已经逐渐把目光放在废热再利用上。

    外层空间里,零度不叫低温,零K才是。

    烧开水发电的结构,能利用373K以上的热能,实际操作中只能对380K以上进行利用。

    那么让液氢沸腾驱动发电机,有没有可能把14K以上的热量都给回收了呢?

    286K的温度差,其中蕴含的能量极为诱人,不过跨度太大,能在那样温度下正常工作、保持强度的设备与材料都缺乏,必须退而求其次,选沸点更高的目标。

    备选物质有三种,按照太空资源依赖度排序,分别是二氧化碳、氯、氡,沸点分别约195K、239K、211K。

    二氧化碳一般只在固态和气态间转化,高压情况下会变成液体,反而是最难模拟“烧开水发电”这个动作的。

    氡是放射气体,泄露造成的危险太大,也更容易造成设备损毁。

    氯气在温度方面比较友好,但和氡类似,也属于高危气体,同时它也是活跃腐蚀性的气体,对材料危害不小。

    或许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烧开水?

    因为人类只会烧开水。

    仔细想想,除了烧开水,人类还掌握了什么从热转化成电的手段?

    斯特林发电机?一样是热、动能、电的过程,和烧开水没有本质区别。哪怕是零重力工厂里的应急热能发电装置,还是热膨胀做功发电。

    因此,科学的本质就是烧开水,并非一点道理没有。当然现在人类已经能用光能直接转为电能,类似烧开水及演化出的各种动能发电已经不是唯一的方式。

    动能发电的形式浪费的能量不少,真空的隔热能力却能解决不少问题,用反射材料挡一挡热辐射就能够有效提高热转化效率,在发射重量限制降低的今天,没理由不继续发展。

    现在三种气体都有人研究,同时也在寻找其它更可控、更安全、且能在太空里经常用上的气体、液体为基础,寻找新的烧开水法。

    游戏里深空工大的藏书里,其实有不用动能发电的模型,可惜,搞不懂。

    搞不懂不是完全无法理解。

    藏书里记载的方式很简单,是一种类似于光敏陶瓷的东东,光敏陶瓷做光伏板,热敏陶瓷自然能做热辐射发电板。

    土球人搞不懂的地方,在于怎么把这类东西的热效率,做到超过动能发电系统。

    热力动能的烧开水发电系统,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等等等等在内,热能动能转化率,最高百分之五十出头,燃煤发电最终发电效率在30%到40%之间,燃油、燃气的高几个百分点。真空环境通过各种设计,成本方面放宽些,降低环境损失,水、轮机、蒸气在密闭环境里作用,热利用率还能再高一些。

    现代人类掌握的最高光能转化比例的光电,转化率还没到40%呢。

    光伏都发展多少年了?

    可以说除非突然找到某个可能存在的“唯一”正确答案,就算人类弄出来热电转化陶瓷之类的东西,要怎么样才能发展到超过烧开水技术?

    与光伏不同,热电直转没有类型优势,既然都是热到电的转化,只要没达到烧开水的利用率,不论怎么吹嘘,去推动技术发展的人都不会很多。

    大气内恐怕也用不上,说调控温度吧,光伏覆盖、地热能做到同样的事,毕竟大气内的能量都来自阳光,光伏覆盖地表以上,地热覆盖地表以下,完全没有空隙留给热电直转。

    烧开水技术应用规模大、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度高,随着环境标准提高污染率也降下来了,把风力、水力也包含进去,直接光伏之外没有一个能跑掉的。土球人很难想象怎么会出现一类材料,在完全没有生存土壤的前提下,把发电效率发展到能与烧开水技术一争高下。

    土球的专业人士也并非顽固不化,猜出两种情况,可以推动热电直转技术的发展。

    第一是重量和可靠度方面的优势。

    烧开水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规模发展,可靠度已经够高,不过在宇宙里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人类的认知仍然比较有限,所以如果热电直转同等功率下有一定重量优势,且更可靠,就有发展的基础。

    第二种情况,该技术根本不是外星人发展出来的,而是AI研发的!

    该猜测只在C国科研体系内部流通,因为在这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听说了,《星球战略》里的机甲设计,是AI做的。

278 机器人的需求

    所有玩家都知道,《星球战略》中的各种作战装备,体系十分复杂,复杂到一个指挥官可以把绝大多数时间,浪费在构建作战体系这件事上。

    随着怪兽危机的发展,对游戏中外星科技的追求就越来越迫切。零碎外星知识与技术很难形成体系的情况下,渐渐有更多想赚钱的公司,参与到作战装备逆向研究上面。

    有人就问:怪兽危机都这样了,还想着赚钱?

    那不然呢?

    空间站的门票获取概率比中彩票还难,总不能跳楼吧。

    总而言之,随着对作战装备逆向研究的摊子铺开,早一年多就被白卿团队发现的秘密,才变成公开情报。

    所有的机甲零部件,力学分析的结果都极为真实,扩展开来,绝大部分飞行器都能通过风洞测试,少数几个过不去的,都是机动方式很特殊的。

    照抄虽然难,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例如北黑洲高原的Eth,作为早期在游戏中人数排名靠前的,工作展开的也比较早。

    他们的经济和工业实力,都不足以支持做太高端的项目,经过一番思虑后,还是选择了广大第三世界人民都认可的武装吉普。

    武装吉普、武装皮卡,都是经过常年的实战考验,被证明是不发达地区性价比最高的作战平台,不管是搭载机枪、迫击炮、防空炮、火箭弹,效果都十分优秀。

    除了死的人比较多,没有任何缺点。而对于战乱地区,人命往往最不值钱。

    游戏中的武装吉普对应的科技只有三级,与土球上类似形状的车,整体结构差异看似很小。

    但联系到四级科技出现的武装吉普,就会发现它的发动机发电效率极高。而且在该版本上,发电机和发动机是一体化的。

    论证的结果是根本做不到,不过并不妨碍先把车型抄下来。

    Eth作为黑洲工业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必然也要承担越来越重的安全职责,国在设备方面给与了一些帮助,包括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算是国心中痛处之一,早期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养出来一棒子完全没有研发能力的买办企业,结果反而是重工企业在柴油发动机方面突入世界尖端,在最近几年达到热效比第一。

    柴油需要压燃,要求缸体强度大,也就会增加发动机重量,额外的重量负担使其不适合轻型车辆。

    吉普当然算是轻型车辆,就算需要防御人化怪兽的装甲,也用不到柴油机。

    还好,国的汽油发动机虽然不行,电驱发动机也是世界顶尖,为了配合后续可能会出现的半电磁化改造,说服了Eth使用混合动力。

    总之七七八八下来,Eth建成了一个武装吉普厂,生产游戏里借鉴来的吉普,尺寸略大一点,但比A国使用的军用吉普稍窄。

    类似的车辆仿制还有不少,不过基础材料科技有差距,除了吉普,诸如装甲车、自行火炮之类的作品,都存在个别零件寿命存在显著问题的情况。

    部分厂商也在试图复刻飞行器,但这类东西需要自身有强大的航空工业,如果各方面性能不到位,光抄个气动外形也没什么用,暂时还没出成品。

    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游戏设计相关的疑问也会越来越多。

    外星人得动用多少资源才能设计出如此真实的数字世界?

    答案小联络员去年就从章鱼那知道了。

    六个人!

    因为该情报对土球人不算特别有帮助,所以没引发什么波澜,只是“外星人分析组”成员偶尔跟自己人聊天时会说到。

    由土球人对“人类”的理解,可推测外星游戏的绝大部分设计工作都是AI做的,人仅仅负责玩法及某些演化规则的设定。

    从某个层面讲,这种认知,也促成了国投放智人机器人速度加快。

    也许,智械危机的发生,没有科幻作品中想的那么容易。

    提到智人机器人,本月发生了一件事。

    由J国某公司提供的智人AI容器,也就是没有软件的白板机器人,通过国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被纳入采购清单。

    众所周知,J国自几十年前为A国驻军提供服务,突然发现男女关系也是一门赚钱生意,渐渐的发展出闻名全球的特色产业链。

    机器人受恐怖谷效应影响,既机器人越来越趋近于人类的过程,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当越过一个峰值后才会逐渐消除。因此绝大多数地区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并不会主动向人形靠拢。

    J国的脑回路不一样,受到各种奇怪动漫作品的影响,部分人认为服务于男女关系的机器人,更容易被接受。这样的脑回路使得他们在整体网络信息产业落伍的情况下,两足机器人和拟真表情模等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却非常好,处于世界前端。

    这次通过安全验收的也是人形机器人,照顾宇航员的心理状况,没有安装皮肤。

    它将配合专门训练来辅助宇航员生活的AI,在鲲鹏空间站提供送餐、清洁、简单舱外检查之类的基础服务。

    新机器人外壳的采购,还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波澜,基本都是民众情感和逻辑分析之间的冲突。

    官方也不太好解释,因为里面的确有着对非专业人士很容易造成误会的因素在,与AI训练有关。

    土球上现存的,能够投入商业应用的两足服务型机器人——根本没有!

    是,经常会有实验室公布自家两足机器人平地走路甚至上楼梯的视频证据。可要进入商业应用,如此走路速度赶不上儿童,还无法承受外力的两足行动模式,距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

    与之相对应的例如四足机器人,不管机器狗还是机器驴,能达到移动中侧面被人推一下自动回稳的程度,才有实用价值,哪怕现阶段效果还不如真驴,也只是受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趋于停滞影响,起码前景是明朗的。

    国科学院,相关大学机器人科系,认为外星AI的自主硬件适配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快的掌握两足机器人稳定运动的诀窍,在实际两足实验中也的确有效果。

    到该阶段,就需要一款足够精密复杂的机器人,让AI自行构建更完整的行动数据库,来辅助相关研究。

    而在机器人复杂度这方面,J国人的确走在前列,毕竟人家的目标就不是工业服务,纯粹是瞄着解决现代人类孤独问题去的。

    国自身在航天和武器更新方面,投入了庞大的科研力量,没有多少额外的人才和预算推进类似的边际项目,于是选择够买现成的半成品。

    当然,J国提供商也需要根据协议,在可靠度和全身动态拟真度上多下功夫。

    算是个联合研制项目吧,只是国暂时不打算转让AI训练经验,事成之后会给个AI固件使用授权。

    J国提供商的机器人报价也保持了克制,单台售价0万币,合约360万J币。

    该价格基本没有利润,如果算上前期研发和后续配合AI训练的额外投入,纯亏本。

    可这是鲲鹏空间站的采购项目啊,一旦真的被送上空间站,还愁销路吗?

    实际上随着安全局势越来越恶劣,对能替代人员执勤的机器人,有极大的潜在需求,护理机器人更是灾区伤员救命之物。只是这类机器人的需求是突然冒出来的,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个人公司的研发实力有限,J国进展最快的,也才刚刚到采购谈判阶段,听说是履带式。

    总之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但两足服务型机器人上太空的具体时间,暂时未定,还要看后续的推进情况。

279 问题丛生

    C国航母及其附属舰队无害通过马拉海峡的时候,李家集和当地A国的驻军搞得很紧张。

    还好双方都保持了克制,没有把一件小事演变为人类自相残杀的开端。

    经过几天航行,双航母编队与印地洋护航舰队在Pak港口外汇合,进行重新编组。

    黑洲至Pak航线留下三艘大型护卫舰,十四艘中型护卫舰,一艘船坞登陆舰,各潜艇在航线区域单独行动不计在内。

    其中每艘航母配一艘大型护卫舰和三艘种型护卫舰,航母小舰队会以港口为中心,半径一千公里内行动,确保随时能支援Pak和Ken的两个重点港口及周边几百公里区域。

    这里要说明一下,航母不是舰队核心,只是航空管制中心和战术核心,大型护卫舰才是指挥官所在的地方,称作双核心也没问题。

    重新编组后,剩下的舰队只负责Pak至马拉海峡。

    本次护航舰队重编事件严重刺激了In。

    In作为世界大——国,自尊心十分强。

    更严谨一点的说法,是在民族极端化的趋势下,不得不强撑着能被全世界轻松看穿的“自尊”。

    可惜它的实力真的不允许它把控印地洋的安全。

    且不说印地洋,怪兽危机启动十几个月来,In没有遭受过2级怪兽直接冲击,只是迎接了三波一级怪兽加小小怪兽的组合,便死了至少三千万人。

    三千万人的数字,是UN委托机构调查得出的结论,In的口径是只死了两百余万。

    总之就是这么个连个身份证都发不明白的地方。

    In见有人敢把航母开到家门口,立刻派出了自己的航母编队。

    为首的是去年刚完工的In之光,号称国产,其实是个组装货,甲板钢从R国求来的,燃气轮机A国的,雷达是Isr的。

    自产的部分也有,航母上负责伪装牵引车的拖拉机。

    航母上负责牵引飞机的牵引车,看起来像个铁盒子,其实是个技术含量挺高的东西,比重型卡车都贵。

    军舰为追求速度,不得不在平衡度方面做出一些妥协,哪怕是航空母舰,也会发生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摇摆,牵引车不给力,很容易就被飞机一起给带海里去。

    反正In在媒体上一顿怒吼谴责,立马派航母编队直奔Pak而去。

    留守在Pak港口附近的航母小舰队指挥官直挠头。

    和全世界一般人不同,人均神仙化的In人比较冲动,是与C国相邻的十几个国家里,唯一一个有边境摩擦的。

    这样一来就很难用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去判断In舰队的行动,真打起来也说不定。

    C国对In的顾忌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In虽然现在奇葩,却不能否认它是西方集团特意养出来咬C国的一步棋,两者一打起来,或许跟A、C两国直接交火的结果一样。

    Pak还是铁,得到消息后通知航母小舰队赶紧靠近港口,坐等In送上门来。

    C国顾忌全球观瞻,她可不怕,这是一个年均要跟In发生两千多起边境交火的国家,In的舰船飞机真的敢越线,她真的敢给它打下来。

    倒也不是Pak好战,而是In以殖民者继承人自居,加之宗教问题,总想着要灭了Pak一统当初大半殖民地江山,她不得不奋起反抗,与C国关系稳固的开端也是因为当初弱势的时候,C国给她站过台,把In吓跑了一次。

    原以为In舰队很快就到,结果半路有舰船漏水,耽误了两天去处理。

    等缩水后的In舰队抵达Pak外海的时候,C国的航母小舰队已经护着一小批货轮去中洲中部了。

    这也是本次重编的原因之一。

    中洲中部狗大户们的石油没有足够的运力弄出来,一年多下来,家里如山般的钞票已经少了一层,必须得想办法开源了。

    C国自家的油田已经大规模恢复生产,可因为品质偏低会增加设备检修及维护成本,各炼油厂虽然在用,但生产积极性多少受到了影响,以至于民用油市场情况正逐渐变糟糕,偷油、走私油品的情况越发严重,由此便决定趁此机会增加中洲中部到Pak的进口额度,然后通过正在扩建规模的输油管路入境。

    该输油管路Pak自己也有份额,没有理由反对。

    C国的航母小舰队,不适合跟慢腾腾的货轮编组,采用的是区域保护。

    近处针对小小怪兽爬船的防护工作,由航线沿线国家的近海舰队负责,眼前沿海线货运变成主流,有深海舰队护航的远洋货运,反而成了非主流。沿海货运的缺点明显,航程会比较远,但全程海水深度有限,用声纳加直升机很容易观察到海面下的威胁,有助于货物安全抵港。

    航母舰队则吊在几百公里外,借战机和卫星系统进行预警,具体保护的是前往Pak和Irn两国的货轮编队,其他的如果离开这两支船队,也兼顾不了。

    只保护两国的货轮,主要是和周边其他沿海的国家,合作深度比较有限,对他们决策的影响力几乎为零,根本无法协调这些地区的船队编队和时间。

    回到现场,既然C国的舰队不在,In舰队便派出一些小战斗机,随便飞了两圈,居然没有战机掉到海里。

    “作战胜利,大胜而归”。

    Pak的近海舰队还想把飞机给打下来的,被指挥官制止了。

    说到底Pak虽然有着各种问题,但几十年来受C国影响仍然很大,已经有部分人学会脱离民族情绪,从战争与和平的高度思考了。

    这个时候一旦两国开打,没有一个能得好,C国的物资进口因战争受阻,会影响到全球施工与军用装备供应,没人担得起责任。

    然而即使大家都明白事理,也都在做出努力,C国的工业总产能受到物资供应能力影响,仍然在萎缩。

    其中钢铁产能受到的打击比较严重。

    C国自有的铁矿品味有限,什么其他因素都不算,品味降低就直接影响产能。

    而外地来源,怪兽危机前主要依赖Au和南大漂亮洲,但是路途过于遥远,沿途又都是A国有驻军的场子,实在不好弄。

    得亏财团给力,搞出一个含Au和A国在内的多国联合护航,才能维持这条线没彻底断掉。

    当然,各个方向的货物输出也同样受到影响,C国其实也没有必要生产往年那么多钢。去年的产量是十一亿吨出头,今年看局势,年底能保持十亿吨附近就准备烧香祭祖。

    C国自己不是不想改变,问题是对外运力就这么多,很多怪兽危机后新建的重载铁路还没通车,内部消耗能力同样受石油资源进口量影响。

    用问题丛生都不足以形容此时的为难,不得已中,C国已经准备开倒车,回到计划时代。

    计划商品经济,物资调度部门的权力过大非常容易滋生腐败,不放权又不足以有效管理物资,时间长了更会影响到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产品品质,哪怕以发展了几十年的今天,也不敢说能用好这一招。

    但计划商品的确能够更有效的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减少各环节产生的浪费,帮助整体扛过难关。

    不需要什么都管,只要把电、钢、油三种管理好,其他的会自然产生连锁反应。

280 黑五月

    商品价格管制的讨论还限制在小圈子里,五月初,传出让全球民众惊掉下巴的新闻。

    A国的首都涌现人化怪兽,大统领上直升机避难时被一发单兵导弹带走!

    A国的危机预案可以避免大统领遇害造成的恐慌扩大,死掉一些人,别国也看惯了,无需大惊小怪。

    真正让全球感到恐慌的是,这一轮新闻,拍到了警卫队和怪兽部队的交火场面!

    不是战斗,是交火,双方都拿着现代人类武器。

    对方一个个装扮的人模人样,结果战斗结束一看,没有一个是人。

    大家终于意识到,原来人化怪兽已经学会隐藏在人群之中。

    允许民众持枪的国度一个个纷纷吵吵着要禁枪。

    禁枪的话题几十年下来,已经吵过无数轮,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毕竟牵扯到的利益群体太大了。

    以枪支泛滥程度最高的A国为例,第一个不答应的是步枪协会。

    这是一个已经成立超一百五十年,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持枪权维护组织,也可以代表军工复合体中“服务于”民间的部分。

    它出现的唯一目标,是拥护A国相关持枪法条、法案不被“歪曲解释”和修正。

    经过一百五十年的发展,从早前的火器法失败起建立院外游说集团至今,可以说每一个联邦层级的官员,都参加过他们资助的宴会。

    其次要反对的当然是潜在犯罪分子。

    A国在怪兽危机之前的最后一次有序统计认为,境内至少7800万成年人曾经有犯罪行为,这部分人按法理是不能持枪的,可年枪击案突破两万起,违法枪支规模无法统计。

    究其原因,还得追溯到枪证发放最薄弱的环节,治安官。

    之前介绍过,A国的警局隶属于城市,由城市拨款,向市长负责。城市之外的广大地区,则由治安官管理,治安官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民众推举选出。

    按相关法案,发放枪证时,需要调查申请人犯罪背景等身份信息。

    这里问题就来了,治安官并不隶属于城市警察系统,更对接不上全国犯罪数据库,所谓调查根本无从查起。

    枪证发放,又是治安官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结果怎样已经呼之欲出,除了通缉海报贴的到处都是的著名罪犯,其他人最后都是收钱盖章了事。

    可被查询到源头的枪击案涉案枪支,大都源于这条线。

    一旦禁枪达成,那么拥有合法身份且有暴力犯罪倾向的人,就会失去最容易获得枪支的渠道。

    注意,这里仅指倾向,在枪杀他人之前,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资格反对A国任何的法律变更行为。

    接下来是隐藏在庞大合法枪支之下的地下枪支。

    A国代表着全球资本的顶峰,有钱就能从各种神奇的合法渠道获得武器,包括装甲车、单兵火箭、高射机枪等。

    即使如此,庞大的犯罪群体对无法追查到来源的枪支有着巨大需求。

    手段都不算高明,很多都是网购、邮购零部件自己组枪,偶尔用3D打印做些无关紧要的零件。

    在庞大的合法枪支掩护下,它们很不起眼,可如果合法枪支被禁,足以武装好几个中型国家的非法武器就会显得十分突兀。

    禁枪最后的利益受损者,自然还有相关厂商的工人、技师、工程师们。

    轻武器的复杂度就那么点,轻武器相关从业人员一旦失去工作,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同类工作,转行也受技能限制。

    总之,利益相关群体很大,禁枪使不得。

    至于民众的安全,自然有保险公司去解决,把人命商业化。

    生意嘛,不磕碜。

    这在一些地区无法被理解,不过A国民众早都学会主动帮资本考虑了,例如发生儿童枪击,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也是引入保险,而非根除问题。

    原本枪支管理就比较严格的地方,也因为这一串新闻,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应对。

    例如C国,仍然没有增强普通警察的火力配置,而是对武装警察部队的出警装备进行了规范,并想办法加快武装警察的反应速度。

    其他并没有设置武装警察的,就只能增强警局火力了。

    这其实很危险。

    一线警察每天处理民事纠纷,经常会碰上十分让人恼火的事,过度降低武装限制,无疑更容易制造警民冲突,只是眼前的情况,也顾不得那么多七七八八的小节了。

    还有一些官方能力更差劲的地区,则不得不放宽所谓安保公司的武器限制,至少在突然爆发人化怪兽的情况下,能有武装力量掩护疏散。

    接下来五月的第一只怪兽,冲进西黑洲。

    虽然有怪兽克星在天上,奈何西黑洲乱作一锅,能拿出一架正经战斗机的都不多,怪兽屠戮后往密林一钻,军事卫星都头疼。

    现代军事卫星,已经能够自动从海面上识别军事目标,但陆地背景的复杂度太高,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处理,十分缓慢。

    五月的第二周,可以称作怪兽危机以来最黑暗的日子。

    本周直怼A国西海岸的一只,包括四月份漏掉的两只,已经第一周窜进西黑洲仍然没能连续锁定的,总共有四只二级怪兽活动。

    一周时间,直接死亡人数就接近一千五百万。

    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人类文明灯塔,A国遭到二级怪兽直接冲击,解决方式并不出人意料,把有钱人和高等人才撤离后,直接核弹下去。

    旁边Ca一看就心理平衡了,人家对自己人都一样。

    如果说A国的东海岸是金融中心,西海岸就是实业和信息中心,这一波核弹下去,虽然受影响半径不过数十公里,却至少摧毁了A国3%的工业实力。

    事后,代理大统领发表电视演说,一堆废话后,突然说要收缩全球力量,增强本土防卫能力。

    这一决策遭到了很多媒体发声反对。

    媒体代表的当然不是民众,而是军工复合体。

    不过仍然没能阻止代理大统领推行新策略,因为按照A国的相关法律,代理大统领此刻是战时统领,权力与平时不可同日而语,她下决心去做,还真没人能阻止她。

    暗杀大统领也是A国相关利益体的传统保留节目,很可惜战时大统领的安全等级之高,连把她所在地点的信息传出来都难,后续的事情一时半会真没办法。

    代大统领是个ZZ正确的产物,做出决定也没有多高尚的目的,单纯是接受了战略专家的一种意见。

    该意见就是前面提过的,把整个南北大漂亮洲收入囊中。

    整个南北大漂亮洲,总陆地面积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一旦完成这项壮举,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甚至还超过当年的日不落。

    怪兽危机背景下,没有成体系的外星科技支持,想要维持全球力量的难度一天比一天高,随着二级怪兽变成每周日常,哪怕是A国也感到有心无力。

    既然无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安全产品,也根本不要想把大量债务卖给那些墙头草。

    债务销售前景不好,当然也就没有继续在海外维持庞大军力的理由。

    仅仅为南北大漂亮洲提供安全产品,以A国的投送能力还是比较有自信的。受怪兽全球威胁影响,UN恐怕也只能谴责一下,不会有过激举动。

    虽然此举短期内会让一些人损失利益,不过一旦完成南北大漂亮洲整合,一样能再创辉煌。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随着各地军力投放到大漂亮洲各地,会更加依赖本土的物资支持,有利于增加本土就业率,于是民意基础也会越来越扎实。

    只是代大统领突然决定收缩力量,全球的狗子和买办们急了。

    这些狐假虎威,借着主子军力对内实施残酷统治,对外不说人话的东西,听说主子要撤,第一件事就是跑路。

    少数几个还存在的内陆小国的买办,干脆比主子跑的还快。

    截至五月的第二周周末,估算全球约有十七亿人所在地区出于完全失序状态。

281 月表第二批乘员

    直到五月第三周,黑盟才好不容易协调好西黑洲军事力量,将西黑洲雨林里的怪兽抓出来,由东黑洲属于C国的核弹和怪兽克星协同干掉。

    本次打击造成的森林火灾,预计将延烧超过两百平方公里,幸亏这时候还没过雨季,不然光火灾都够受的。

    中洲南部,在印地洋流窜的怪兽仍未找出,In这神仙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海上搜索力量。

    C国在印地洋有心无力,她的卫星在该地区的连续性远不如中洲东部,单靠卫星根本定位不到,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往那边投送。

    至此为止,人类文明灾劫已经相当明朗,某些东西或许真的要妥协了。

    说的就是近地天基武器。

    如果部署近地天基武器,能够实现全球无死角四十分钟内响应。

    危险也相当大,如果掌握武器的人是疯子,结果不会比怪兽危机的后果更好。

    这种事C国说了不算,A国说了也不算,至少要获得理事会十五名成员一致认同才能启动。

    若大家都能把意识形态和歧视放一边,回到成立人类联合军的框架内协商会更容易,至少不会因天基武器归属问题吵个不休。

    在UN提了一嘴,这回除了A国比较积极,其他使节响应平平。

    算了,还是把太空的后路经营好。

    五月,随着西中洲电磁轨道发射器进度一拖再拖,共同体议会终于想通了,提了一笔款项,邀请C国基建公司,与之前的中标公司合作施工。

    不过想要多快仍然不可能,两个公司光协调就够费事,只能说年内有望完工。

    反而是中洲中部的狗大户比较洒脱,经过几轮谈判,也获得了参与建设空间站的资格,将建设新的电磁轨道发射器。

    阿盟成员的科技实力约等于零,仅少数一两个国家能自己制造和研发新导弹,其他的全靠买买买。

    这次能谈成轨道站建设协议,主要还是西中洲那帮玩蛋玩意太慢,已经影响到计划进度。

    该电磁轨道发射器使用3.35米口径,坐落在Are,是一个酋长联合制的国度。

    酋长听起来有点返古,但是要看跟谁比。

    在整个阿盟里,Are是少数考虑到石油枯竭后经济结构的势力中,转型做得最好的,怪兽危机前,已经多年蝉联土豪旅游天堂,同时也承担着东中洲、西中洲、黑洲之间的航空货运、海运集散功能,渐渐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好。

    阿盟发射器建成后,将由Irn负责生产提供载荷舱体与火箭段,载荷根据任务类型,部分由本地提供原料,精密器具的部分则会由西中洲提供,其他的狗大户只管出钱。

    因为C国驻Are、Irn的基建公司相当不少,拉人很容易,在护航航线内货运相对有保障,预计本轨道发射器将在九月结束前进行试射。

    除阿盟的新增建设计划,四月份还有两个轨道发射器投入建设,C国、R国各一座。

    两座发射器的口径都应用新的标准规范,直径4米整。

    这两座发射器,已经可以算第二代。

    该新型发射器标准,到今年二月才定型,前两个月对3.35米二号井进行改扩建,于四月下旬进入实际使用。

    虽然超导体没变,但随着应用深入,C国超导相关产业链诸如冷管电缆、机械设备等逐步完善,能够给电磁发射器提供各种各样的加成,例如降低了电网的瞬时负担而更安全,可使用更长、更重的载荷段等等。

    与之匹配的还有一套标准火箭零部件规范,略微降低了复杂度,将之前迫于时间压力简化的流程标准化。

    设施与火箭标准合一,平均每吨载荷进入低轨道的成本会继续降低12%。

    从某些角度出发,也算是土球真正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轨道发射器。

    C国自己建东西的速度,在紧急动员下那是相当快,五月的第三周,四米二号井进入地面测试阶段。

    为确保各个不同尺寸发射井不发生任务重复造成工程师人力损失,四米井也有主要任务。

    此时C国五口井任务如下。

    3.35米一号井,发射载人舱、逃生舱。

    3.35米三号井,专用于发射补给。

    4米一号井,发射尺寸合适的设备,以及原材料、板材。

    4米二号井,发射智人机器人载具,以及板材货运舱段。

    五米超级井,发射应龙、龙门等飞船,高复杂度成套设备。

    R国两口井则都用于发射原材料,除两艘已经进入组装阶段的北方之星飞船将用4.1米井发射,后续R国及西中洲的载人舱,都将使用4米井发射,相关的载具研发任务正在合作进行中。

    五月二十日,龙门飞船终于迎来首次载人上天任务。

    这天分三个发射窗口,一天向太空投放了三十六人,又创造了一项历史,不过类似情况会变成常态,不用大惊小怪。

    几十号人在未来空间站里进行短暂的欢迎庆祝,原空间站成员开始交接任务,不用交接的十来个人直接搭乘龙门飞船中的一艘回到地表。

    三十多人并非全部到未来空间站接班,其中有六人休息一晚后,乘坐完成交班后二次检查的应龙二号,前往月球。

    比原计划第二批人员入驻月宫早了很多,最大的功臣就是旱魃乙型核动力推进组如期服役。

    旱魃乙型在首次测试后的两个月,进行了两轮投送,三次累计运送物资、材料以及冗余燃料共七百吨,大大加快了月表基地的建设进度。

    本次搭乘应龙二号前往月宫的六人,C国四名,R国、西中洲各一。

    其实现在月宫连一个来自西中洲的螺丝都没有,根本用不着西中洲的人员,但架不住十几个使馆官员没日没夜的拜访,搞得相关人员头大无比,最后上面松口放了个名额。

    西中洲那帮子也算厉害,拿出一个贵族财阀富四代,还是个智商达到150+,持有心理学、社会学双硕士学位加自动化博士学位的美女,年龄还差几个月才三十岁,都不知道怎么叠出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要搞种族优势论那一套,C国也不在乎,她要搞以后全放普通人出身的上去,让她绝后。

    R国这次正经了点,提供了一位四十岁的资深宇航员,工程师型的。

    年龄稍微大了点,但架不住资深宇航员培养成本高。

    虽然说现在使用的标准稍微放松的宇航员培训,培养出的人经过多次实际任务,未必就比不上传统宇航员,可传统宇航员的危机处理能力,那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磨练出来的,能够在太空事故中保持心跳平稳。

    举个著名例子。

    当年A国的登月计划,某载人飞船在发射两天后服务舱氧气爆炸,三个宇航员只能在登月舱里挤罐头。

    经过天地一系列协调,手动推进等操作,好不容易让登陆舱调整为返回轨道。

    事故后飞船里能用的物资只有一天的水和氧气,但重回大气层还要四天。

    就是这么点资源,在完全没有条件上厕所的环境下,三名宇航员硬顶了四天回到地面,其中一人因此患上尿路感染。

    如果不是严格到残酷的筛选与训练,在这样的事故里他们中只要有一个心率保持不住,就会导致氧气加速消耗,最后全部都要死。

    所以说资深宇航员绝对是太空中的瑰宝,R国既然敢拿出来,必然不能放过。

    C国这边,也有一男一女两名传统宇航员,加上之前的飞行员,应龙二号登陆后传统宇航员已经达到四人。

    传统宇航员还有另一个优点,他们比一般人更习惯天地协同,地面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围绕地面备件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负责操作。其中工程师型的宇航员,在该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视频辅助。

    此时月宫的十人团队,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团体,可以带着机器人们进行各个方面的建设和筹备工作。

282 月宫二期工程

    月宫旁边的冰层储量已经计算出来,约二十万吨,更深层还存在额外冰层的可能性较大,但预计冰层会更薄,储量更少。

    短期内水不用担心,六名新成员所乘的应龙二号,带的全是食物,并且以各种软硬肉罐头、调味料、巧克力为主。

    抵达月宫分配房间稍作休息,开会。

    小型冶炼厂区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有四项。

    第一项,冶炼厂进入试生产。

    第一期目标生产抗压玻璃。

    地表各种冶炼活动,都要消耗氧气,太空里不一样,因为气体资源非常缺乏,所有的废弃都要回收处理,走完整个流程后,氧气反而会增加。

    不过现在冶炼厂的设备还不够完善,回收的氧气大部分都无法提纯到医用级别,只能在工厂里反复用。

    生产玻璃的材料来源于两处。

    一处是五公里外的撞击坑,这个坑还比较新,有大量高温形成的玻璃体结晶,经测定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八成,是已勘探范围内纯度最高的材料。

    另一处比较近,距离基地四公里的一片铝土矿。

    月球上的旅途和地表不一样,都是整块整块的大石头,成分相对也更复杂一些,如果放到地表,不会优先考虑工业利用。

    铝作为一种活泼金属,可以制成氧化铝玻璃。它璃其实就是纯净氧化铝,只不过是透明的,所以称其为玻璃。

    它的强度比防弹玻璃还高,地面生产成本大约是防弹玻璃的四到五倍,一般装甲车都不舍得用。

    可在真空环境下,成本放到后面考虑,先看好不好用。

    普通抗压玻璃,是钢化玻璃的一个分支,一般用于高压容器、仪表面板、高压管道观察窗等。

    受限于玻璃本身的性质,做不了太大,根据计算,用作月表温室,单块只能做到12mm厚度六平方米,中间不能拼接,必须使用结构件进行稳固。

    结构件多了,影响到玻璃温室的通光率,极地环境光照本来就差一些,通光率继续下降,就需要更多的人工补光,促进植物生长。

    而氧化铝的强度要大得多,不但能做得更大,而且连接结构也可以选用气密方向的。

    另一个区别是工艺。

    大面积平面玻璃唯一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浮法生产,既把玻璃溶液倾倒在锡溶液上,通过浮力和金属溶液的巨大张力自然平整下平面,然后把上平面刮平,静置消除细纹。

    浮法玻璃生产需要巨大的锡溶液槽才能连续生产,月表现在显然没有那个条件,已经建成的一个浮法车间,一次只能生产总面积十平米出头的玻璃,切割成矩形后会小于十平米。因为月球重力较小,浮法生产时间也会拉长,一天都生产不出一百平米。

    氧化铝的情况稍好,但它本身不是工厂的主要生产对象,按面积算产能在每日两百平米上下。使用现在发现的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比生产玻璃要多十几道原材料处理流程,加上铝提纯本身就是个能耗巨大的环节,整体耗电量大约是生产玻璃的七到十倍。

    根据十人团队和地表开会的结果,决定先利用土球送来的铝锭做原材料,先生产个几百平米的氧化铝玻璃,把玻璃温室搭建起来,交给植物学家们使用。

    第二项工作,月宫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扩建。

    月宫的总面积只有三百多平米,之后一直忙东忙西没功夫扩建,现在人员已经达到十人,之后还会更多,扩建是必然的。

    这项工作在六人组抵达之前,已经由机器人团队完成一部分,但在月表重力环境下,机器人团队也有很多工作不太好做。

    根据地面指示,本期将建设一栋新楼。

    这栋楼是根据早期机器人采集到的信息,经过专业设计和科学论证的,俯瞰图大体为“L”型,占地面积近五百平米,有一些观景弧面,这些观景窗口也会使用氧化铝玻璃。

    新楼第一期高度为四层,从五段式出入口进来是个天井式大厅,弹跳能力好可以设法直接跳到三楼。

    考虑到应对气体泄露危机,大厅与所有过道之间都设置有耐压门,在必要时可以分区域封闭楼体各部分,或反过来封闭大厅。

    在大厅被封闭的时候,就要用到一种在龙门飞船上使用的新型装备,罐头型宇航服存放柜兼减压舱。

    与飞船上的用法略有不同,新楼里的应急柜,可以手动设置开启方向。既宇航员可以在大厅或某区任何一侧开启,穿上宇航服再钻进柜子,减压后从墙的另一面出来。

    此外每个区域还有个不到二十平米的休息室,上下四层可以打开,作为额外的逃生通道,休息室经过额外的增强,配属单独的气压管理系统,可以在全建筑失压时,维持0.3至0.5个标准气压。

    新楼在安全方面下了大功夫,甚至还留有增设楼层的余地,最高可以扩建到七层。

    五到七层是二期工程,在弄完之前,新楼不会有自己的信号天线,只能通过光缆从旧楼处交换数据。

    在月表建造这么个建筑,工程相当大,全部使用轻型金属及陶瓷预制件不现实,它将是月表首次使用混凝土的工程。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需要保湿保温,机器人前期搭建了三套混凝土预制车间。

    这种预制车间有点像窑炉,通过外部设备进行凝固中的淋水控温,到时间后用泵抽出剩余气体,直接打开一面墙便于后续取用。

    使用的水泥将在工厂区生产,大半是地表送来的半成品,少部分铝矿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从月表外几公里采来的类火山灰物质,混凝土的沙石部分则就地取材。

    因为各种条件都没办法和地面比,工程预计耗时半年。

    时间跨度长,旧楼明显不够用,所以那边也有扩建计划,主要由机器人完成,扩建占地面积为一百平米,内部含楼层和分层卧室在内,总计会增加不到二百二十平米。

    旧楼扩建在打通时会有几天不能使用,届时人员靠飞船生活,旧楼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作物,也要设法保住。

    前面提到的玻璃温室也属于本期建设项目,此外,还有一项重要附属设施,正经的飞船降落停机坪,不过该工程要等到工厂启动冶金后一段时间才能开启。

    完成全部工作,一年能不能行,还得看地面的支持如何。

    第三项工作是交通工具、工程机械。

    现在基地哥想工作,全靠双脚或机器人的履带跑来跑去,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随后的工程也需要更大的机械设备支持。

    月表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一百六十多度,橡胶绝对不能暴露在设备外面,而月壤受低重力影响的破坏力也比较强,是个与地面截然不同的载具体系。

    早期的月球车、红星车之类的载具经验可以稍作借鉴,但还无法满足载人、施工的要求。

    为了抢时间,地面完成早期论证和地面缩小模型的实验后,就决定把后续的工作用天地协同的方式完成。

    第一批有三个车型,一款漫游车两款工程车。

    载人漫游车相关零部件已经全部抵达,由工程师型的宇航员在月表手动组装。

    漫游车乘员两人,十轮,有密闭舱,没有厕所,长时间外出行动还是要用传统航天方式解决三急。

    装有一个放射热电电池,和二百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板,确保日夜变化不会过分影响续航里程,充满电能续航四百公里。

    四百公里在十六倍体钠电池的支持下,看起来好像很少,但这是月表,可没有高速公路,而且为了保证工具与设备空间和整车安全性,也不适合放太多电池。

    漫游车将主要用于周边地区地表打洞采样,后续的配套设备能保证它能取到一百米深度的岩层样本。

    车有了,至于好不好用,后续要怎么改,还需要天地协同一起努力。

    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用电。

    真空环境下,电力是生存的基础,没有电,连氧气都成问题,但作为一项工程,这反而是最简单的,毕竟月表短期内不可能自己生产发电设备,全靠运输。

    月表只有两个电力来源,太阳能、核能。

    专门为太空和月表研制的微型核电机组还在测试中,太阳能的布置根本没有技术难度,跟着送货的进度走就行。

    但在极地,想依赖太阳能维持整个工厂区和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布设的面积非常大,而且日夜时长跨度比其它地区大,能源储备设备的重量会占据大量的运输载筹。

    所以不论是为了后续的物资循环系统,还是未来更多人入驻,最后还是要依靠核电。

    地表正在做调试的“龙珠”核电机组,是基于新型核电技术发展出来的,它烧的不是开水,而是蒸气。

    龙珠运转的整个过程中,蒸气都不会凝结成水,全程温度在400至700度之间。

    实验机组不计高压蒸气和燃料组,全重五十吨,功率为五兆瓦。

    功率很小,以C国现有的核能技术储备,五十吨做出四十兆瓦也不是做不到,主要顾虑的是这东西只能整体运输,运输过程中对机体的震动,可能造成可靠度降低的风险。

    龙珠核电机组稍后也会同时配备到未来、鲲鹏两个空间站,就是核废料的处理有点麻烦。

283 核污染

    土球最近一年多引爆的核弹已经突破三百颗,之前吵得很厉害得核废料问题也没人说了,因为到处都是核污染。

    现代核弹的反应率已经远不是世界大战时期的技术可比,A国、C国两国的核弹爆炸后,核尘埃的辐射值相对有限,只要隔离几年,对成年人影响就会消失,当然长期生活在该地区,仍有出现遗传基因突变的风险。

    相对而言,其他几个拥核国家,受超级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影响,在UN禁止现场核试验后,基本没有后续进步,核爆后隔离十几年,都会有更大的基因病风险。

    里面R国比较特殊,她比较喜欢用氢弹。

    氢弹虽然也是核武器,但聚变的确比较清洁,基本当天炸完,当天辐射值就会降到安全水平。可前面也介绍过,氢弹临界威力就比裂变弹大了个数量级,有可能导致陆地板块释放应力引发巨大的次生灾害,实在是普及不开。

    由核弹造成的污染,因为核尘埃受风向影响抛洒面积大,总剂量较少,总的来说近期内有一定危害,但几十年后就会变得正常。

    更严重得污染则是核电站泄露污染。

    核电安全本来是用于防御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要防高强度战争破坏和怪兽攻击。

    经过一年多折腾,全球有共有二十座核电站发生五级以上事故,三座发生最高的七级事故,其中七级事故全部在西中洲。

    七级事故集中在西中洲不是巧合,该区域都是发达地区,耗电量本就偏高,同时还是核电普及率最高的地区,核电站多如牛毛,怪兽从任何一个角度上岸,战斗都可能波及到核电安全。

    与核爆不同,核电泄露的危害反而更大。

    先从粒子层面看。

    核爆的巨大能量,本身能破坏掉一大堆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元素,剩下的危害物质仅有少数几种放射物,总重量几公斤或者稍多的放射物散布在几十上百平方公里,辐射尘落地后的辐射量十分有限,可能稍微被几年的落叶灰尘覆盖,就无法探查到辐射了。

    核电采用的燃料棒,U235含量在20%左右,内部还含有大量的U238,以及其他的合成材料。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复杂的物质构成,会生成更多种类的放射物,含量稍大的都接近十种。

    西中洲核电站多采用增殖堆,这种堆型会主动利用U238,催生一些衰变速度很快的放射物,并转化出额外的少量U235,能有效提高核材料利用率。

    堆芯各种放射物之间相互影响,会催生新的品种,进而导致放射物复杂度进一步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放射物都会留在燃料棒残留物里,泄露也会被保护反应堆和用作中子缓冲剂的重水溶解,可以进行集中处置。

    七级事故指大量放射物泄露事故。要达到“大量”泄露的标准,唯一的可能就是反应堆失控。

    反应堆失控有且仅有一种方式,热量失控。

    核反应堆采用热交换式烧开水,烧开水的一侧不接触放射物及重水,为完全封闭结构。

    根据年代技术特征,压力壳内水的沸腾温度在二百至三百度,以及全新的四百至七百度蒸气发电法,后者在事故压力故障前能承受更高的温度。

    当压力壳内温度不断上升,压力也会随蒸气增加而不断上升,最终结果就是爆炸。

    可不是小朋友们想的那种核爆,仅仅是高压蒸气爆炸而已。

    热量失控的前提,往往是反应堆核心故障。

    类似于前面介绍的旱魃发动机,核电反应堆也是一大堆棍状燃料,被硼化合物的形似蜂窝煤的玩意束缚着,越往外拉燃料棒,产热越多。

    当反应堆核心受外界影响、连续人工误操作、干脆人跑了时,结构错位和操控问题,导致燃料棒无法或不能被推回蜂窝煤里。

    这个时候烧开水侧消耗热量的速度稍微降低,就会引发热积累进入恶性循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怪兽危机前后出现的几起事故看,都是轮机组控制不当或受到震动引起的事故减速。

    烧开水侧爆炸,接下来面对的才是真正的核泄漏阶段。

    没有了烧开水装置消耗巨量热能,重水池也会被快速加热,整个发电厂很快就会变成大蒸笼。

    本阶段产生的大量蒸气,其中重水蒸气里还会含有具备微弱放射性的超重水,蒸气很容易吸收辐射进而出现更强的放射性,若接触到没来得及运走的核废料,泄露会更严重。

    必须用死亡冲锋的形式,以硼砂等抑制物将堆芯埋了,否则后面就不用处理了。

    该阶段是事故处置的最后窗口,通过不停灌入海水或其它什么水,短暂抑制温度到防护服勉强能承受的地步,进行处置。

    本阶段还有一个错误示范,也就是怪兽危机前的十几年,J国发生的核事故。

    不派敢死队,而选择对厂房外壳淋水冷却。

    外壳淋水的初衷也是为了降温,但现场缺乏专业人员,考虑不周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既混凝土受内外巨大温差所激,形成隔热体,进一步加快事故走向下一阶段。

    如果没有完成硼砂填埋,或冷却水流量不足、中断一定时间,事态将转入热熔融阶段。

    本阶段连接燃料的设备遭到熔断,燃料散落并继续放热,或在更早阶段被重水蒸气爆开散落,如果没有冷却水,它们最终将融穿整个混凝土地基,进入熔融沉降。

    到了熔融沉降,堆芯处已经是一滩强放射岩浆,早已分不出燃料和土壤、岩层的区别,任何电子设备都会在靠近过程中烧坏,用到电子控制的挖掘设备同样会熄火。

    这是七级核事故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形成一个几乎是永久的强放射源。

    西中洲三次七级事故中,有两次都进入沉降阶段,只有一次及时被几百条猛男的生命压在稍早时候。

    经过介绍应该能理解,七级事故的核泄漏分两个部分:放射蒸气和冷却水,以及处理不得当出现的永久放射物生产点。

    核电泄露的严重性,在于其发电燃料中含有的放射物总量,和武器级爆炸残留物,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放射物总量往往都要按吨计算,熔融沉降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受放射源影响还会生成越来越多的放射物。

    太空里辐射非常常见,核电废料这个级别的不算特别恶性,但为避免祸留子孙,考虑给空间站和月表基地部署核电时,还是考虑到了核废料处理。

    处理方式嘛……暂时用填埋。

    其实约等于没处理。

    倒不是真的不想处理,而是核废料的成分过于复杂,土球上还没有彻底分离再利用的工程工艺,大部分也是简单处理或不处理进行填埋。

    重点还是未来和鲲鹏两个空间站的核废料处置,这东西留在太空对卫星相当危险,往土球回投,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土球还有没有活人,得制定一整套流程,把核废料集中到月表,进行集中填埋。

    对了,在月表处置核废料其实还有个好处。

    月球没有熔融核心,极地地表以下的温度非常低,核废料的热量能够适当加热地层,即使因为某些事故把填埋坐标弄丢了,也很容易通过测温手段再找到。

    龙珠核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很弱,与地表核电使用的几百上千兆瓦的机组相比,核废料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运输载具等问题可以留在后面慢慢解决,眼前还是先把龙珠送上天。

284 XX24半年结算

    六月,地表的局势比五月份时略好,但也没好到哪去。

    六月的第二周起,月宫、鲲鹏空间站、未来空间站按次序收到了龙珠核电机组。

    未来空间站自采集完两颗小行星,把设备打包送去月表,就成了个单纯的组装厂,性质跟发射基地旁边的组装大楼差不多。

    由于位于低轨道,使用电磁轨道发射器投送食品、损耗饮水的难度较低,也没有太多的种植耗电。

    以业务而言,其实用不到几兆瓦的核电机组,它其实是为了对接接下来的业务的。

    前面介绍过采用电推等离子发动机的应龙三号。

    经过一轮轮调试与优化,原本是准备上任务了,结果那边旱魃发动机入役,应龙三号一下就尴尬了。

    如果旱魃服役再晚几个月,红星无人轨道站建设任务非应龙三号莫属,因为到五月改计划就赶不上今年的发射窗口了,要再等两年。

    然而旱魃系列二月份太空实际运输三项测试全部通过,过于顺利让情况发生了改变。

    应龙三号的推力仅有几千牛,旱魃乙型却有260千牛之多。

    虽然燃料损耗方面应龙三号仍然具备巨大优势,但两者巨大的推力差距,以及电磁轨道发射及其生产体系的成熟,能够负载额外的燃料投送任务,让任务论证组更倾向于用旱魃作为土球、红星之间的转轨工具。

    旱魃二月测试,经过三月份激烈的内部争吵,四月份龙珠核电机组进入样机测试,应龙三号终于败下阵来,改变任务。

    应龙三号飞船,在未来空间站的龙珠机组安装完成后被发射上来,之后将替代应龙二号,作为未来空间站到鲲鹏空间站,既近地轨道到同步轨道的物资、人员运输工具,此前采用早期载人飞船进行的死亡权杖一号机补给任务也暂时由它承担。

    二号船当然就分给月表基地了,不过与一号船的任务还是有区别。

    一号船现在常驻月表基地,只用于月表到绕月轨道的往返,取送旱魃货运组送去的货物。

    二号船则负责月表基地后续人员与少数高精密货物的运输。

    未来空间站的核电机组,则是为了给应龙三号充电的。

    当然,核电机组专门给一艘飞船充电比较浪费,之后未来空间站也会进行一轮扩建,新增一个半径较小的离心重力模拟生活区。

    随着地面局势的恶化加速,C国预定在年底前,让未来空间站、鲲鹏空间站、月宫基地三处,分别拥有50人、200人和20人的永久居住能力,是否填满人员则要看当时情况。

    这点人数还不足以保存一个文明的方方面面,只能说能使人类避免全灭。如果真到了全面崩溃的程度,还得根据当时的发射能力和材料储备,适当的增加各点居住容量。

    六月下旬,R国提供的北方之星二号机入轨。

    已发射和未发射的三艘北方之星结构一致,主要重量都是一个模块化电控中心。

    二号机这组是配合核电机组,给鲲鹏空间站准备的,本应该一起到,R国那边财政困难,划拨流程导致项目有些延误。

    与它一起上去的,还有四名鲲鹏空间站的新乘员,都是R国壮小伙和小姑娘。

    北方之星二号机在鲲鹏空间站卸装货物、人员和电控中心后,回到未来空间站加载货物与数台机器人,由机器人驾驶前往月表。

    它到月表后,会逐渐替代应龙一号船的任务。

    飞船这东西的寿命计算更像战斗机,发动机得单独提出来算,自旱魃货运组服役以来,应龙一号船频繁的升降任务,使得发动机预期寿命不容乐观。

    其实按最初的计划,旱魃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通过测试,本来就该由北方之星执行绕月轨道到地表的分批货运任务。

    北方之星的船体重量更小,空载时发动机压力小,设计上也比应龙一号船更适合月表着陆。

    应龙一号当然也不能浪费了,北方之星这次带了额外的发动机上去,等到二期工程进展到一定程度,空出手来再给应龙一号改造一下。

    六月眨眼过去。

    本月地表的局势在下半月稍有缓和,后半个月运气比较好,三只怪兽里有两只都在较早阶段被发现,而且恰好周边有可以快速反应的核力量,没有对陆地造成损失。

    整个六月损失了上千万人,上半年的人类减员总数为八千万,不含内乱引起的次生灾害。

    只从数字看其实还好,可A国进行战略收缩,导致部分地区的买办头脑们跑路的情况,实际对全球生产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连军阀的约束都没有,匪徒的猖狂程度成指数上升,最近两个月,仅仅是黑洲内陆矿产采买和运输,造成了至少五百人死亡的结果,包含公司代表和押运武装人员。铁路被破坏抢修时间累计超过一千小时,货运主干线瘫痪超二百小时。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将不得不考虑放弃一部分内陆矿源,只保留黑洲东北数国境内的开采能力。

    这种情况看似有点反人类,如果把原因说出来,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据Tz边防部队逮捕的团伙成员交代,他们的目标是现代工业品……好吧,主要是罐装豆豉辣椒、辣椒酱、盐和手机、手表等。

    黑洲不缺食物,由于全年没有降雪,仅靠野生和种植园的香蕉、野果等就能满足大量人口的基本需求。

    当然这个满足要建立在有效分配上才能实现,失去治理的地方,种植园会被新冒出来的匪首和军阀控制,所以大部分人仍然得饿肚子。

    这批匪徒既然目标中没有主食,说明对额外主食没有需求,军阀手下的犯罪份子这类情况很少见,应该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势力范围。

    最让人为难的还不是这一小撮一小撮的土匪,而是黑洲的环境,连临时军管都实现不了。

    经历过几百年殖民史,最近几十年又受到西方传媒影响,黑洲所谓的“族群矛盾”,可以说是部落战争的升级版,如果没有碾压一切武装力量的能力,进去军管就是找死。

    提到武装,黑洲中部枪支泛滥也十分严重。

    当地没有军械生产能力,绝大部分枪械,都来自于R联盟体解体之后的国家。

    R联盟体在解体之前的十来年里,为了对抗A国的军事技术升级,造武器越来越疯,军工占比一度达到60%。以至于解体后,某些计划作为前沿武器装备库的小国里,一个营级仓库里,就能囤积数万把枪械,子弹以十亿计!

    解体后的联盟体成员,发现自己被忽悠瘸了,原本说好的经济援助一毛钱没有,只能卖军火度日。

    坦克、潜艇、战机、战略运输机,只要肯出钱,他们没有不敢卖的。

    黑洲被殖民者有意分化的族群矛盾、不是杀人狂就是巨贪的高层,治理等于没有,内乱是日常,成了武器贩卖的最佳目标。数以百万计的枪械、数百亿子弹被贩卖来黑洲换取黄金、钻石。

    眼见着销路不错,A国的军火贩子也冒出来凑热闹,往这边贩卖联盟体仿制版枪械和A国的民用版武器。

    联盟体的枪械,最大的特点是埋在沼泽、沙漠里,挖起来就能开枪,以至于几十年过去,这批武器仍然没从黑洲黑市退出。

    怪兽危机之前,东北角沿海的Som已经开发出一整套步枪换面包、衣物的标准算法,一条仿制卡拉什尼科夫约合100A币,红木枪托的原装货别看年龄大,反而更贵。

    没人知道军阀、土匪手里有多少武器,军事管制就是往里面填人命。

    东部、东北部几国还要维持生产、对付黑洲东区大部分一级怪兽,也腾不出几个人手去处理境外匪徒问题。

    可以说一旦通往内陆的几条铁路被彻底切断,黑洲中部地区必然倒退回部落时代,还是拿现代枪械互殴的那种。

    至于领袖级别的人物,想想就好,在人均胎教肄业的地方,天才的大脑也只能想到抢食物产地,目标不会更高大了。

    话说回来,黑洲对外毕竟只承担原材料开采与输出的任务,这些东西不考虑矿产品味,并非不能替代。六月份反而是印地洋的情况更糟心。

    In虽然号称文明古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个由殖民者捏在一起混日子的国度。

    In也是世界岛上唯一一个,两千年来从未打赢过外敌的地区,来一波外敌,本地人就降一级,降到现在,原住民变成了五等人,所谓不可碰触之人。

    人分五等,官方语言22种,大宗教两个,小宗教一堆,派系如恒河沙数,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们能拧成一股绳。

    结果就是面对印地洋的南部两地被怪兽爆头,怪兽撤退之前,军队甚至没有做出有效响应。

    五、六月的人口损失,In至少贡献了四分之一。

    由于In官方统计数字常年造假,具体损失数字外界实在难以判断。

    In作为中洲南部唯一的世界大~国,地缘重要性远远超出黑洲,如果被怪兽占领,世界岛东西海运还要再遭一轮重创,在几条新建重载铁路没有通车前,海运归零会立刻引发安全和粮食危机。

    另一个重点是In拥有还算不错的炼油产能,前面有介绍,炼油化工企业管路长度和复杂度都极为惊人,一旦发生损毁,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重建、新建找补生产能力。

    这帮神仙玩意自己还在那玩瑜伽,中洲东西部都快坐不住了,强烈要求过去帮忙打怪兽。

    结果一点意外都没有。

    人作为世界大~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干涉它家内部的事务。

285 底层矛盾

    今年以来的世界新闻,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现有的社会状态,距离星际时代真的很遥远。

    甚至可以很容易想象到,把现有的人类重要力量分散在太阳系内的几个点,最终等来的恐怕还是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不能团结呢?

    问的好,但是没有奖。

    不能团结的原因,伴随着各条新闻分析已经有不少专家说了一大堆,然而没有用。

    利欲熏心,在C国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词汇,它描绘了钱和人的行为之间的某种联系。

    当财富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人的行为会反过来被钱财驱使。

    股份制公司的相关例子不要太多,因为股份制本身,随着股东结构复杂度提高,其最终表决就越趋近于金钱自己开口说话。

    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就是各地区行为都被商业利益所绑架。可各地商业利益又不可能一致,为了从别人手中抢钱,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

    有历史经验、统一语言的地方,还能想办法缓一缓这类矛盾,不管中洲东部还是西部,都比较习惯协商、相互妥协。

    可内部能协商,不代表外部也可以,其它没有相关传统的地区,由矛盾引发的极端化就是一种必然趋势。

    越是钻牛角尖,外部协商难度越大,小到In内部各地割裂,C、A两国长期存在的战略竞争,大到UN所代表的全球治理实体,都受此影响。

    至于说“怪兽都杀了上亿人”这种话,在乎的其实只有东中洲受C国传统文化圈影响的,以及各地零碎的几家。

    就如同无神论者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很小一样,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学会尊重生存权。

    其源头,或者可以纳入“文明断层”,甚至说没开化好像也没错。

    暂时把C国这个正常到略显异常的放到一边,只看外面。

    现代西方多数都自认继承自大秦文明,但仔细读一读书就会发现,大秦文明的优点并未被继承下来。

    就以澡堂子为例。

    大秦文明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就是澡堂子。为了维持澡堂子,大秦文明建设了运力超过每天两百万吨的高架水渠。

    澡堂子的建设,和所有公共设施一样,放在游戏里会增加民众满意度。

    一开始只加10。

    随着年代推进,生产力无法适应越发庞大的帝国管理,以及民众日益增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众不满必然走高。

    这时为了继续增加满意度,大秦文明推了个方子——在澡堂子里提供仅限于成年人的特殊人工服务。

    澡堂子满意度额外加10,再加10娱乐。

    澡堂子兼职社交场所、休闲场所、娱乐场所于一身,大量民众24小时不出澡堂,最终引发恶果。

    性传染病在澡堂子爆发,受限于当时不成体系的医疗水平,也根本没搞明白来源,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澡堂子变成瘟疫苗床,最后发展到去一回澡堂,两天后下葬的地步!

    所谓大秦文明的继承者们便记住了个教训——不能洗澡!

    洗澡爆发传染病,不洗呢?

    当然也要爆!脏脏的,老鼠蟑螂都喜欢,传染病传播范围更大。

    然后又爱上洗澡,没多久重蹈大秦文明的轮回,洗澡娱乐化,再爆传染病。

    下一次不洗澡运动,便引爆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鼠疫。

    一千多年二极管式的反复横跳,在澡堂子这个项目上,一丁点进步都没有反而还倒退了,直到现代水利设施兴起前,都没能恢复大秦文明的引水渠建造技术。

    以点带面,所谓西方文明到底有没有继承大秦文明,已经显而易见。

    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吹大秦继承者,又开始吹古代城邦制的某地区,而这个制度,就是专供小利益团体用的。

    研究着就会发现,掌握着世界舆论的家伙,只看思维方式,一个个连C国一个朝代的轮回都没过去呢。

    极端化导致的小群体矛盾激化,进而引发的国策无法落地,不正像那一个个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王朝终结前的情况吗。

    每到这个阶段,也是金钱说话声最大的时期,人命都可以换算成钱。

    不比古代还要挖金子投入额外劳动力淘洗,信心时代的钱可以印,人命最终不过是纸罢了,生命在整个文明史中都处于最廉价的时期。

    该体系里,A国又是此中之最。

    怪兽危机之前的流行病,北大漂亮洲和西中洲一串,就贡献了数百万死亡人数,A国就贡献了数十万人命,而无一人被追责,还只是证据之一。

    通过监狱系统,以及各州可以与之对应的法条改动,也能看出问题。

    该国在怪兽危机前,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壮劳力,送进监狱。

    随着产业空心化与自动化成熟,简单劳动岗位必然越来越少,而且富豪们也不愿意出钱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较省钱,他们毫不犹豫地通过法案游说选择了这条路。

    疫病死亡未必就不是他们心中期待的。

    万一哪天死到人不够,就再把移民口子开大一点,反正世界上有无数的人想来文明灯塔。

    曾经赢下了与R联盟体的竞争,它强行把经济胜利拔高到文明优势,自认为是人类文明史的巅峰,并借着世界第一的话语权,让更多人相信,以至于几十年下来仿佛成了真理。

    可这个因地理位置优越,借着工业东风站在世界第一的国家,终究只是个不到三百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问题等着解决。

    很可惜,解决问题远不如转移问题省钱省事,随着科技发展,掌控舆论所需的货币量,占社会流通货币比例越来越小,转移问题变得更容易。于是它总是有“敌人”,不管“敌人”愿不愿意,反正它手一指,媒体蜂拥而上,全球所有人都认定那就是敌人了。

    结果自身问题越积越多,正在又一次重复历史中无数王朝的故事。

    怪兽危机对于A国其实不失为一个促成民族融合的机会,然而前面群体对立的祸根深种,军工复合体又忙着捞钱了,问题原封不动,甚至随着怪兽频频现身在内部引起的骚乱,还有恶化的趋势。

    或许收拢南北大漂亮州,还能让它挺一段时间,但其内部的积重难返,随便在世界岛哪里翻看一本当地王朝史,就能察觉到。

    王朝更替,本就是文明进化路上必须的试错过程,各个利益团体、管理体系,都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修正。然而更替本身,很容易被人视作“人类从不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一旦信了,就永远走不回正路,只能像二极管一般,在各极端化方向上左右反复横跳。

    这个国度就不存在理性人了吗?

    当然有,甚至可以说顶级精英们,至少有三分之一都认识到问题。

    可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如同那些历史王朝每每到了病入膏肓之际,少数中兴之君、贤臣能吏想治也是有心无力,能稍微改善一时,都会在青史上留名,但他们终究挡不住历史大潮。

    UN里的国际谈判也是如此,有的使节,明明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妥协,但是民情导致他们一句软话都不能说。

    能谈的一拖再拖,分歧稍微大点就根本谈不下去,偶尔几个小议题能谈拢,都是大使们下了大决心的。

    有闲人统计,自XX23年一月一日起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UN大会里,不含因国家消失引起的变动,包括大使和副使在内,调整了超过三百名使节!

    能看出来大家都尽力了,但各方的底线差距太大,关键问题根本没法谈。

    以建立人类军事联合为例。

    自从之前太空UN升级的事情没谈拢,人类军事联合就被摆在桌面上单独谈。

    这项合作,要求参与国把除陆军、近海防御以外的力量都拿出来建成联合军,隶属于UN。

    这件事上东中洲的诉求是必须建立良好的共管与制衡机制,避免公器私用,这里的私用,专指被个别国家用来图利自身,不涉及个人概念。

    A国代表则以投入比例为依据,认为应该由他们指挥,前面也介绍过A国的传统,一切军事合作只要它出了一毛钱,指挥权都必须捏在手里。哪怕想妥协一下,只要考虑下他家有多少私人军火,以及激化的矛盾,就说不出话了,手里必须捏着一支足够镇压一切的军队。

    西中洲则左右摇摆,每轮投票支持的方向都不一样,一下说军事信息安全,一下又被下面民众抗议到变成关心全球安全,充分显示了一个被世界大战打到濒死的文明,信念都丢失了,其实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被A国牵着鼻子蹦跶了几十年。

    没办法,只能把需求再降一降,全球联合不行,有限合作总可以吧。

286 小小妥协

    始终无法集中利用的军事力量,必然会变成帮助怪兽加速毁灭人类文明的元凶。

    在UN工作的使节们也心知肚明,每天开完会,就赶紧打电话回家向上汇报情况,随时根据新指示调整谈判策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无数次吵架和相互让步,七月上半月又死了上千万人,到第三周,终于出了成果!

    根据最新UNXX072决议,UN将成立一个下属部门:全球怪兽打击任务中心。

    该部门主要功能是负责协调各方军事力量,并及时在不同的军事情报体系之间传递消息。

    之前成立的,负责管理死亡权杖一号机的黑洲安全事务部,变成新部门的下级,并以此机构的现有框架为基准,新建两洋、西大洋两个事务部。

    事务部内部,大家的互信水平稍微高些,处理起事情并不难,事务部之间的协调,则需要打击中心出面。

    为确保新部门的协调能力以及权威,军费排名在全球前十的,都要派上将入驻。

    不过上将本身涉及到大量高级机密,在机构办公室里还是用代理使节,能直接拉名单上的上将开在线联席会议。

    虽然名字叫全球怪兽打击任务中心,真正的打击任务却是由三个下属事务部协调,本身的重点任务是协调全球的侦察情报,希望能更早一点发现怪兽。

    哪怕发现时机只比之前早几分钟,也能减轻些损失。

    听起来还不错,决议公示后各媒体请来的专家也是大吹特吹。

    实际怎么样呢?

    “做事时,当它不存在。”这是C国对侦察及情报部队的指示。

    与信任无关,没人能指望一个强行撮合起来的机构能立刻发挥多大作用,各方工作习惯、语言习惯都不同,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合。

    如果因为该机构给人以误导,认为自己不需要重视侦察工作,那才是找死。

    紧跟着该决议,几天后又有一项决议通过。

    XX073号决议,允许各国在低轨道投放非核武天基武器。

    大家怕的从来都不是天基武器本身,而是怕一个核弹装置每天路过头顶几十次!

    XX073号决议能通过,C国又做了贡献,她拿出一份天基射线弹概念说明,以及实际打击获得的数据情况。

    射线弹是一种从爆心向下方半球释放一堆随机方向激光束的武器,在一定距离内,这种武器的打击能力不弱,如果确保命中精度在二十米以内,两到三发就能收拾一只一级怪兽。

    但受限于激光本身的性质,稍微远一点伤害就变得十分有限。即使在致命范围内,对于人类这种个头的小不点,威胁也只能算一般。

    用来大怪兽这类体型巨大的东西,它在控制次生灾害方面尤其优秀。

    该项谈判其实启动时间比072的议题还早一些,谈不拢的地方也特别多,好在072决议通过后大家在部分项目上有松口。

    073决议除了低轨道卫星部署许可外,还涉及到很多东西。

    早前争议的核心之一,是各国关切的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地表各国自身的安全,还包括人造卫星群的安全。

    最终在安全方面,形成四条共识。

    第一,低轨道天基武器高度不得超过两百公里,不得拥有变轨能力。

    第二,低轨道卫星在发射前,必须获得其预定轨道所经过国家的谅解,考虑到各方利益关切方向、程度都不同,不要求全体谅解,但未达成谅解的,不能超过一个主权体。

    第三,天基武器必须取得地面当局授权,才能对当地开火,否则视为军事入侵。各天基武器制造商,可与轨道所经地区谈判,决定是否使用技术手段,限制强行打击行为。该条有点针对A国,毕竟就它最喜欢往别人脑袋上丢东西。

    第四,低轨道卫星补给及维护,需要上报UN,当然只是做个报备,便于在怪兽危机过去后,解除太空武装。这条基本是个摆设,可必须要有,主要是体量较小的国家比较关切。

    安全之外,决议涉及的第二大项,是武器交易,主要指天基射线弹和金属氢炸弹的交易。

    没错,金属氢炸弹也被纳入本决议的许可项目中,只限制了最大爆炸当量不得超过一千吨。

    C国本来不想卖金属氢炸弹的,因为这东西说到底是一种人造压缩能源,生产起来特别费电,而且产量加大后生产安全也成问题。

    可是大多数代表认为,现在面对的主要威胁来自二级怪兽,不可能全部指望激光和动能弹解决,必须有爆炸型的物理打击手段,而除开核弹,常规炸弹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早年吹的很厉害的什么炸弹之母、云母弹之类的,动不动就等同于多少多少当量,实际它们只是通过改变空气的温度、密度,达到类似当量炸药爆炸的效果,并不具备相应的物理破坏力。

    核弹显然大多数国家也接受不了。

    一千吨以下当量,除了金属氢炸弹,也没第二个替代产品了。

    最终C国还是本着共度时艰的态度,同意外销两种武器。

    谈判期间,还有人想让捐出全部理论及实验数据,被C国以太空安全为由给否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军事专利这个词,别人要弄到类似的东西有一万种办法,也总不缺为了几个臭钱、小女人而倒戈的人。

    不过能拖一阵是一阵,至少在怪兽危机没过去之前,不要再被人弄出恐怖平衡,找到打世界大战的借口。

    至于怪兽危机能不能过,知道内情的人一点信心没有。

    现在三级怪兽还没出,估摸着最少得打爆小半个大洲,后面还有更头疼的——绿雾怪兽。

    从外星人提供的清单进行时间分析,绿雾怪兽会在明年出现,如果怪兽出现频率进一步提高,还会更快。

    到今天为止,有约三百个指挥官玩家接触过绿雾怪兽,只有二十几个基地还建在。

    这类怪兽奇特之处在于它们的次元特性,物理攻击打不到,能量攻击如果类型不对,还会造成快速回血。

    玩家只是随便选几个类型的高能武器应付事,对于土球而言问题就大了。

    怪兽隐身,通过新型侦察盖格计数器等多种手段破解,但是很明显,生产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大规模普及,无数的老旧装备也没有额外的空间、面板用于升级,侦察就变得十分被动。

    其实不用来绿雾怪兽,仅仅是普通二级怪兽中的一部分,隐蔽能力和机动能力就直让全球各地军队直呼受不了。

    武器层面更尴尬。

    土球现有的能称之为高能武器的,只有氢弹、裂变核弹、激光三种。

    很早之前外星人已经拿出了粒子武器设计图和相关资料,可至今为止,射程问题仍然没解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436/ 第一时间欣赏塔防战略最新章节!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所写的《塔防战略》为转载作品,塔防战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塔防战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塔防战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塔防战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塔防战略介绍:
缩水版:某未来人在交错的时间里和一群沙雕玩家殴打小怪兽。
……
传统简介:正在玩古代游戏的某人,正玩的兴起,突然发现加速键没了。
慢慢发现身边的沙雕有问题,才意识到游戏发生了时空的未知变化。
与此同时,另一个时空玩家所在的世界,正在遭受不知名异世界生物的入侵。
或许游戏的信息能作为参考?塔防战略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塔防战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塔防战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