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神骨鬼牌TXT下载神骨鬼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骨鬼牌全文阅读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     神骨鬼牌txt下载     神骨鬼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五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一】

    帝王,哪怕是昏君,混蛋皇帝,都喜欢大臣拍马屁,希望百姓都说他是明君,都希望有人为他歌功颂德。

    你觉得昏君不可能这么做?或者明君不会这么做,就是为老百姓做点事实的好皇帝?

    不,所有皇帝都一样,都一个德性。

    你看说的简单一点,虽然有奸臣的吹捧,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当然奸臣自己,或者指示什么人写文章,写东西,塑造,刻画什么皇帝像,大书特书皇帝的功德,是有道明君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

    史官真的能独立,把历史真实记载下来吗?真的是一丝不差的吗?

    不,可以很负责任地对所有人说,即使像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无误的记录。但是《史记》能达到百分九十甚至以上的记录和评价,并且能流传下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至少帝王们认可司马迁的论述,论证,评价。

    但是有一些真实历史,属于皇家不宣之谜,之秘密,皇家是禁止让世人知道的东西,部分,那只能是皇家自己知道,并且不可能留下文字,或者即使有留下,世人也不可能找到。

    这些东西会被删除,忽略等等。

    你看啊,一个皇帝,一点好事都没有做,尽干些缺德带冒烟的事情,整天就知道沉迷后宫,吃喝玩乐,或者有那么多的美女后宫还不够,还要找民间的女子,或者把母亲妹妹姐姐都变成了自己的老婆这么荒唐无耻吧,那这样的皇帝怎么来写他有多好,多么爱民呢?

    那么只能写他日理万机,为社稷日夜操劳呗。

    但是,作为这个朝代后多少代的百姓,文人不知道,或者到我们现在不知道,不了解,那情有可原。毕竟历史的变迁,很多古代的文字,文本,记载,书画,诗词等等有流失,篡改,伪造的可能。

    作为这个,这些皇帝的继承者,朝代交替者,篡位者,他们会关注这些虚假的东西,通过收集市面上流通的,皇家,史官手里的东西。

    那前朝就是一个不怎么坏的朝代,为了自己这个新的朝代,就要诋毁前朝,说前朝不好。何况是一个朝代被另外一个朝代所替换,那不是前朝的不好,而是前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不好,很坏,不得民心,滥杀无辜,滥杀忠良,听信谗臣等等,总归占一条的吧?

    你只要占了一条,那么新的朝代和皇帝就可以做文章,用此来拉拢,收买人心。

    皇帝在朝廷上的事情,小老百姓怎么可能知道得那么清楚,比如杀了什么忠臣,不上朝,迷恋后宫,最后导致朝代结束了等等。那小老百姓就知道自己日子不好过,收成不好,地主大地主官府就知道收税加租子,还要徭役等。那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皇帝到底知不知道?管不管百姓的死活呢?

    那新的皇帝出现了,新的朝代出现了,别的都是扯淡,老百姓能少一点负担,天公能做点美,收成能好点,日子能过好点,都能安居乐业了。那管他是李姓王朝,还是赵姓王朝啊?

    小老百姓就是过日子的。

    那其他商人,士绅,士大夫,文人墨客,三百六十行,谁不愿意过安稳日子啊?谁愿意长时间打仗,一会儿这波兵来了,一会儿那波兵来了呢?

    笼络人心,可不是只有收买,笼络士绅,士大夫,文人墨客,前朝旧臣,大臣,将士等等。

    那先把这些人逐渐都笼络到自己的麾下,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朝代所用,再用这些人去感召更多的前朝的旧臣,还妄图东山再起的将士,遗臣。通过这些被收买的,被笼络的士绅,士大夫,文人墨客,前朝旧臣等,就是给百姓一个示范,给前朝的诸多遗留下来的人一个示范。

    归顺要比反抗好。

    归顺,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前朝已经完蛋了,不要再抱有幻想了。反抗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前朝?前朝有什么好的?你看奸臣当道,整天在皇帝跟前吹捧,把个皇帝看不清局面,心思也不在朝廷国家大事上面了。奸臣通常还跟后宫的娘娘们有关联。皇帝就知道沉迷后宫。哪还会有心思管理国家大事。

    你看,忠臣。赤胆忠心,一片赤城,都是为了皇帝,国家社稷。最后结果,结局如何?下场多惨?惨不忍睹,死不瞑目啊。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无论是朝代的更迭,替换,还是篡位,是不是多数不提前朝的奸臣,那些坏蛋官员了?难道又跑到新的朝代,新的皇帝那里去继续高官厚禄,当奸臣了吗?

    错,大错特错。

    新的皇帝,哪怕是篡位者。一是自己对皇位的觊觎,二是对皇帝的不满,认为皇帝不够格,不作为,所以自己想取而代之。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奸臣,谗臣的问题。新的皇帝一上来,那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

    第一把火,烧杀的就是前朝的奸臣,宦官,太监,反正名声不好的,绝对不会收留,都会除掉,削职为民,贬为庶民或者奴隶,杀头都有可能。

    这就是要看新的皇帝要怎么笼络人心,要笼络谁的人心。

    比如奸臣,谗臣,太监,宦官对一些文人墨客,士绅,士大夫,旧臣等有过残害,迫害,或者在皇帝面前恶意中伤,诽谤,陷害等等的,那为了这些要收买的人,就得先除掉,舍弃那些奸臣,谗臣,太监,宦官,这就是最基本的套路,帝王之术。

    还有比如父亲传位给儿子的情况,那皇子从小跟老师学习,加上父亲要叫位子,都不可能不一点不交代朝廷,朝堂上的事情,人际关系,山头等等。

    皇子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不可能完全照搬老子的那一套。

    父皇身边的臣子,到底是一个什么鬼,皇子早就在成长,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了解过了。这就是帝王之术必须经历的一课。

    谁可以留用,谁不能用,谁是恃才傲物,谁就是一个马屁精,那即位者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没有一个皇帝是傻子,傻子当不了皇帝。

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二】

    回到一条船的故事。

    你说一条船,是不是固定有一个船长,船老大,整条船都听船老大的?

    当然可能就会有人转牛角尖,说海盗船,海盗那种情况。那船老大有可能易主,因为涉及金银珠宝,有银子,有钱,有枪炮,还有女人什么的可以抢之类的。

    这不是我讨论的话题。

    我说的船那是朝代,是帝王,皇帝,大臣,还有下面的各级官员,以及子民,老百姓什么的关系。

    皇帝带着大臣驾驶着整个朝廷,官府体系,军队等各级国家部门整个大船,行驶在各行各业,三百六十行,农林牧渔矿等等能给朝廷,国家带来税收,银子,粮食等支撑整个朝廷,国家,帝国的江河湖泊大海上,各行各业的商人,老百姓都是江河湖泊大海里的鱼儿,既是养活了朝廷,大臣,皇帝,又任人宰割。

    所以皇帝带着大臣,官府,军队等把这条船开好了,那整个朝代,帝国就能运转自如,各行各业,商人,百姓,士绅,文人墨客也能很好的生活。这本是两全其美,对谁都好的事情。

    皇帝就只想坐那把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龙椅,却不想好好开好,指挥好那条船吗?

    非也,就是昏君,混蛋皇帝,同样知道开好这条船的重要性。因为开不好,船可能会翻,也会被觊觎自己位子的人给抢了过去。

    但是说起来都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

    如果是开国皇帝,哪怕是篡位者,只要是得手了,真正登上皇帝宝座,并且是载入史册的,造反失败,篡位失败的就不算了,那他们一般都目标很明确,而且你翻开历史来看,说一成功上位,登基了,马上就变昏君了,听不进去臣子的意见了,就只听奸臣和谗臣了,然后沉迷后宫,美女,不思社稷了,就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了。那历史上还不能说绝对没有,至少绝大部分的皇帝能有一段日子,几年,或者十来年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朝廷,国家大事上面的。

    毕竟皇位,龙椅得来不易。前面的皇帝为什么会失去皇位,龙椅?那自己拥有一些支持者,有能力的人是一个因素。那前面的皇帝肯定有弱点,或者不当之处。

    每一个新的皇帝都会总结自己的前任的一切,好的,坏的。

    坏的,一般都是失败的根源,当然要抛弃。如果一上来就把坏的也照单全收了,那就是傻子。好的,好在那里,适不适合自己,要不要学,还是丢弃,自己重新开始一套?

    这都是每一个皇帝要研究的东西,包括前面皇帝的处事方法,用人,身边有什么样的臣子,是忠臣,还是奸臣。怎么来区分忠臣,还是奸臣?反对皇帝的,一般我们都会错误地认为就是忠臣。而附和皇帝的,那就是奸臣。

    这是错误的。

    因为这要看事情,场合,什么样的情况,是否违反祖训等等。

    奸臣不是一开始就出现,产生的。不要以为拍皇帝马屁就是奸臣,那是受了影视剧的先入为主的不良影响。

    忠臣只会一本正经,教训皇帝,从来都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只会跟皇帝说这不对你,这不能做你。错了。现实怎么可能这样呢?如果是这样,皇帝【或者要夺龙椅的人】说不定要不要你了。你怎么可能一直跟着这位,打下天下,还做了官呢?

    所以,真实的历史是忠臣,奸臣,在跟皇帝打天下的时候,是分不出来的,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谁都会拍皇帝的马屁,谁都可能给皇帝建议。那都是基于一定的考虑。毕竟打仗,怎么打?那是要以实力,本事分胜负的。自己这边人马,实力远远落后对方,还要硬冲硬上吗?地形都对你不起作用,没有绝对的把我,那就是奸臣也会建议皇帝不要打,毕竟打输了,性命攸关的事情。

    还有是灭掉对方,还是收买人心,都是需要考虑,怎么做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最初的时候,肯定都是有意见一致,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但是最后都能保持一致,或者由未来的皇帝一锤定音了。

    这也是皇帝能成功上位的一个至关因素。

    一切如果都是皇帝做主,一锤定音的居多,那上位后,也同样是皇帝拍板,而不是忠臣跳出来,或者奸臣溜须拍马,陷害忠良。

    我想告诉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忠臣,奸臣的道理。

    因为忠臣是在那个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的,不管是开国的时候,或者辅助第一任皇帝。就是因为这些忠臣每每发表意见都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些意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打仗,比如出谋划策。

    正是因为这个,而且皇帝常常嘉奖,表彰,表扬他们,所以他们自己就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那我作为臣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好,你看取得了那么的成功。那上位了,登基了,皇帝还应该一如既往听我的意见。

    这恰恰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局。

    是这些忠臣不明白的地方,无论前朝经历了多少相同,相似的忠臣故事,这些忠臣,就是我说的,他们都是想改写历史,想让一个皇帝,他的家族,一个朝代,永远下去,永远不改朝换代。

    这就是一种错误。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这是天机,是无法改变的天机,因为大家都想上去开船,当船长,当船老大。

    不要以为有很多条船,错了,只有一条船。因为全天下只有一把龙椅,所以只有一条船。所不同的事情是换了人,换了朝廷,换了朝代,把船粉饰一下,弄出了很多图案,花样而已。

    你看多少个朝代,无论是开国的,还是篡位的,还是改朝换代的,朝代更迭的等等,无论是开国第一代的忠臣,还是二代,三代那种,在刚开国的时候,皇帝因为要依靠你打天下,要出谋划策,而且那个时候,皇帝身边没有那么多的后宫女人。所以只有在登基后,这种情况就慢慢出来了。

    第一任的皇帝刚当上皇帝不久,还不能驳臣子的好意,面子,但是久而有之,老是来说皇上啊,这不行啊,不能做啊,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啊等等。那前朝是什么?是不是昏君,那我也是昏君?

    话不在多,也不能常常说。

    是不是有一句叫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错了,打天下的时候,什么都是好的。那就同甘共苦,可是成功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变成了与虎谋皮了。

    一山不容二虎。山里只能有一只老虎。那只老虎就是皇帝。整个山都要听老虎的。

第一百八十七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三】

    为什么要提那些忠臣是跟开国皇帝的,哪怕是篡位的那种?

    因为你想想看,如果是前朝旧臣,士绅,士大夫等被这新的皇帝收买的,招安的,笼络过来的,那这样的人是经历过前面皇帝的那一套的,或许还因为劝说过皇帝,进过言的,然后未必是直接被贬职,降级,但是却因为那些奸臣,谗臣等受到牵连,钳制的。那前面皇帝是这样的,新的皇帝就不会这样了吗?皇帝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些人会比较识相。

    尤其是受到新的皇帝提拔和重用的话,不是脑子不清醒了,而是更加会夹起尾巴做人。

    不相信?

    随便你吧。

    反正旧臣,被收买的士绅,士大夫是不会一根筋的劝皇帝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人不可能犯两次相同的错误,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并不是说他们会变成奸臣,会向皇帝进谗言,变成坏蛋。

    错了,他们会附和忠臣,会中庸【既不得罪忠臣,也不得罪奸臣,更加不得罪皇帝】。他们只会做一个官,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就好了。

    你去翻开历史看看,那些被杀掉的忠臣,或者被说成是忠臣的,忠烈的不得了的忠臣,几乎没有被收买的,被笼络的,被招安的那些旧臣,士绅,士大夫之流的。

    他们不会当刚直不阿的忠臣,为了给皇帝提意见而掉了自己的官位和脑袋。

    但是那些跟着皇帝大天下的,尤其是出过很多主意,又很受器重的人,就是所谓的忠臣了。他们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对。但是我反复讲,打天下跟坐天下是两回事。

    没有上位的时候,皇帝是一副嘴脸,对你忠臣可以说百依百顺,你提出来的任何意见几乎照单全收,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点不痛快。但是从来不会在脸上表露出来,只会埋藏在心里。

    那个时候,即使有奸臣。与其说奸臣,不如说是看出皇帝不愉快,对忠臣的行为处事有不同看法,认为应该皇帝拿主意。但是那个时候,你去研究一下历史,皇帝大多不言语,莞尔一笑,微微一笑,笑而不答,或者岔开话题等等。

    所以在打天下的时候,是没有忠臣和奸臣之分的。

    因为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一切都是以得到天下为首要条件。除非忠臣连续犯错,处处失败了,那忠臣的地位就会下降。皇帝就不会重用他了。

    但是事实是忠臣,历史上的忠臣,都能帮皇帝打下天下,而且功不可没的居多。

    这不是好事吗?

    对打下天下是好事,但是却也是祸根。只是历朝历代的忠臣们从来就没有反思这个,至关重要的好事。因为它为以后皇帝登基埋下了地雷,炸弹,火药,是触发忠臣被降职,被贬职,被冤杀的大祸根。

    这里要说一点。

    历史往往具有欺骗性。就是我们被所谓的历史,其实是影视剧,文学作品给骗了。好像只要忠臣对皇帝进言了,反复劝说过,皇帝必定会杀忠臣的,也不管职务高低?

    错了,皇帝不会杀一个普通的忠臣,除非是忠臣被人捏到了把柄,又无法洗脱罪名。杀了那样的臣子没有什么作用。

    皇帝要杀的就是地位很高的,在朝廷里有很高的威望,很高的影响力的忠臣。

    那里面的故事多了去了。

    你可以理解为杀鸡儆猴,给一大帮子忠臣看看,不要对皇帝指手画脚,尤其不要说皇帝后宫的事情【不要说皇帝为了后宫不上朝,不关心国家社稷之类的】。

    你可以理解为积怨已久,皇帝忍了你这个忠臣很久很久了。或者是上一代不好意思动你,我是下一代,我就要动你。

    你可以理解为你虽然功不可没,但是你的存在也是对皇帝是一种莫大的潜在的危险。

    等等等等。

    想用以下几个故事,忠臣,皇帝的事情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不得不提屈原。我们知道的屈原是因为反对楚王,然后投江自尽了。

    请看百度词条: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请注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这个,这不是普通人的身份,那肯定和开国什么的有关的忠臣后代,或者王位夺位什么的有关联吧?自己本身也是贵族,而且也受到过楚怀王的信任。为什么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的呢?

    因为跟王的理念有出入了,动了奸臣,其他贵族的奶酪了等等,或者对王不敬了等等。

    不过这么一个忠臣,为了一个已经死气沉沉的楚国而投江,是不是可惜和愚忠了呢?而且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反而给历史留下了遗憾。

    第二个不得不刘邦和韩信。韩信可真是个人物。想当年明明能打败一个混混,愣是从人家胯下钻过去这样的奇耻大辱,说是为了隐藏身份。就好像韩信是什么大人物似的。他当时就是把那个混混打死了,会造成很大的轰动吗?那又不是一个贵族,一个王公大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韩信想多了。这样的人其实心机很深,反而就是从这件事注定了他以后悲剧式的命运。

    对韩信打败了项羽,逼得项羽自杀,咱就不提了。反正刘帮得到想要的天下,还有咸阳【宫殿】。那是什么?那是秦始皇待过的地方。

    咱们就说说韩信之死吧。

    有人说韩信的死,就是刘邦想致他于死地。因为有一段记载,说刘邦曾经答应韩信要给他封地,还是王爷的封号。但是你去查历史,萧何在刘邦当皇帝就是一个丞相职位,那功劳可不比韩信低。是死后,而且是刘邦的后人给萧何封侯的。而刘邦为了安抚韩信就给他一个淮阴侯的称号。按理说封一个将军就足够了。如果韩信让王就给自己一个将军的职位,或许韩信还不会死,或者早死。有一段记载,刘邦请韩信吃饭,是猪大腿什么的,就不给切开,是整个的。韩信问大王要切肉的工具,那种刀子叉子之类的。说自己无法吃。刘邦说我给你的不够吗?当然很多人认为是刘邦杀死了韩信、

    见百度词条: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早年任秦朝的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也有说法是刘邦的老婆吕雉伙同樊哙趁着刘邦外出,用计策哄骗韩信进京城杀死了韩信。

    至于到底是刘邦不知情,还是吕雉要韩信的命,历史难以分辨。

    但是吕雉杀韩信不无道理,只有先杀韩信,再除掉刘邦容易。否则先杀刘邦,那韩信必然起来造反,反而落下个好名声,伐逆贼。

    第三个莫过于朱元璋,《明英烈》更是把朱元璋说成是炮轰功臣楼,杀掉了所有功臣,除了刘伯温和徐达。

    第四个是赵匡胤,同样是篡位,当成功以后,没有杀掉功臣,但是你们手里有兵,有威望,留着就是祸害。怎么办呢?请你们大家喝顿酒,你们自己乖乖把位子交出来,我多多给你们银子,田地。

    第五个是李世民,其实应该第一个说李世民的,虽然他弑兄篡位。逼得老子退位,然后自己上位当了皇帝。但是他开创了李唐盛世,贞观之治。而且能听从良臣的建议,否则也是昏君一个。所以武则天根本无法和李世民相提并论,并且实际不值一提。

    第六个不得不提伍子胥和公子光【阖闾】,以及阖闾的儿子夫差,西施,越王勾践的事情。

    伍子胥是我最最想提的一个人。

    伍子胥是不是忠臣?是不是一个开国的忠臣?而且辅助公子光弑君篡位成功的,并且打败了楚国和越王勾践的。

    但是伍子胥是一个悲剧。楚国对不起伍子胥,杀掉了他的父亲和哥哥,当然是因为奸臣说伍家是楚国的祸害,迟早会造反的。那楚王再不好,子民有什么错?你伍子胥逃走了,就是回来报仇,能不能把楚国给毁掉吧?

    第一是帮公子光弑君上位,第二是灭掉了楚国,这两个是种下的最大的祸根,其实伍子胥并不是死于奸臣伯嚭和夫差,而是死于他自己之手。

    你看啊,帮助敌国那就是汉奸卖国贼,对楚国来说,而且你去查历史。伍子胥,吴王阖闾,包括孙武在攻进楚国后,对楚王以及臣子的女人都干了极其恶劣的事情。这在楚国是极其恶劣的,而且还对楚王的尸体鞭尸,暴晒。

    在遇到公子光的时候,或者帮助了公子光变成了阖闾之后,阖闾想要看看伍子胥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想让他露两手出来。

    可是伍子胥没有直接训练军队,而是要训练阖闾的女人和宫女。并且为了严明军纪,杀了阖闾的妃子,结果宫女,妃子也能像模像样的排兵布阵,让阖闾大喜。

    但是阖闾不恨吗?当然恨。

    这叫什么?

    这就是伍子胥千不该万不该的嘚瑟和显摆,就不应该玩这个幺蛾子。

    阖闾死了,儿子夫差即位了。伍子胥本来应该低调点。毕竟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

    虽然打败了越王勾践,但是夫差不像老子阖闾能忍,也不是特别喜好女人,甚至曾经穿粗布衣服,就跟越王卧薪尝胆,甚至吃夫差的屎尿一样,这样来磨炼自己。

    你看伍子胥反复劝夫差杀掉西施,杀掉勾践。

    那勾践都当马夫了,跟奴隶差不多了,当然这是奸臣伯嚭被收买了。关键是西施,夫差怎么舍得呢?你伍子胥说西施是妲己,那不是说我夫差是纣王吗?

    那的确是功臣,有功于我们家,那你可以派人监视越国,做好打仗的准备,防止敌人进攻不就可以了。

    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皇帝【夫差】,忠臣【开国的伍子胥】,奸臣伯嚭产生了难以弥补,愈合的裂痕。伍子胥又是倚老卖老,在夫差和伯嚭看来。老是在大王面前说狼来了,狼来了。狼在哪里呢?

    这头所谓的狼,越王勾践还在给夫差当马夫喂马呢。

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四】

    当上皇帝,相当皇帝的,篡位的,造反的,伐无道昏君的,农民起义等等等等,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都说自己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苍生,就好像是救世主,是拯救天下苍生黎明百姓出水火的英雄,神仙,菩萨。

    漂亮的口号谁不会喊?

    蛊惑百姓,迷惑人心,还是真心为天下黎民百姓能过上安稳,安定,安居乐业的生活?真上去了,又有多少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历史知道,每朝每代的百姓知道。

    你粉饰太平也好,你掩饰历史真相也好,你能欺骗的只能是你自己以及后世不明真相的人。

    但是无论如何掩饰,修改,篡改,历史总会给后人一点光,透进千疮百孔的历史的屋子,房子。哪怕只是一点点光,总会有明白的人了解到真实的历史里的水分,虚假的成分,需要认真对待和甄别的地方。

    我们就不说失败者了,因为失败总是有原因的。

    你可以解读为这就是失败者的宿命,当不了那个皇帝的注定的命运。

    你可以解释为天机,天机如此,你必然在那个时间段,历史的时间败给什么人,不能成功。

    你可以解释为失败者太多的问题,缺点,没有足够的能力,不能容人,不能团结最多的人,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有眼前的一点点视野。一点点成功,就想着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了。

    你可以解读为就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能抢到那把龙椅,那就是当皇帝,号令天下,然后醉生梦死,歌舞升平,醉死在花海花洋里而已。

    如是等等,那么失败者,怎么可能能上位当皇帝呢?

    他们连上位都没上位呢,就开始内讧,就开始放纵自己和手下,就开始醉生梦死,吃喝玩乐,根本就对老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根本就不知道老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等着你去拯救他们,让他们重入正规,过上安稳的日子。

    所以,天怎么可能帮助这样的人上位呢?

    还没有上位,就已经把狐狸尾巴给露出来了,必定就是一个昏君,说不定连前朝的昏君都不如的昏君。

    那这样的失败者,注定是失败者,不可能成功。所以他们的失败,怨不得别人。

    历史学家往往把很多失败者归结于敌人的强大,好像就是敌人人数众多,人数多了多少倍,然后内讧啊,放纵手下啊等等。

    不,你看,为什么他们一开始都是那么厉害?难道他们一开始遇到的都是软柿子?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吗?

    不是,因为一开始他们很团结,而且肯定是做过一点实事,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很多人加入他们,以为他们是真的可以成事,可以帮助百姓脱离水火的。

    但是成功越多,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

    而且很多事情,就跟强盗山匪差不多,就是杀,抢,烧,抢大户,抢女人,抢金银珠宝。他们当中很多人,原本也是贫穷的人,曾经受到欺负,受到剥削的贫苦的人,但是也开始变质了,变成了跟欺负过他们的人一样了。

    并且滥杀无辜的事情很多。

    这就是什么?

    这就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因为打着为天下黎民苍生救苦的旗号,干的就是打砸抢,表面上是跟官军作战。最后就是流匪习气。能打则打,能抢就抢,抢一点是一点,能快活一时也好。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帝王的规划,也笼络不到治国之才的士绅,士大夫,臣子,或者一方名士等等。

    所有上位的皇帝,不管是改朝换代的,还是篡位者,几乎历史就没有一上位就马上重用奸臣,然后沉迷后宫,不思社稷安危,就还对百姓实行严苛的制度,就成了昏君的。

    这种情况不是绝对没有,而基本上一代,二代的那种皇帝很少,但是越往后就越难说了。

    因为越往后,忠臣说皇帝啊要当明君,不要被奸臣迷惑,下面,外面有很多人都盯着你的位子呢,小心位子不保。那奸臣就会说忠臣的坏话。其实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奸臣。而在于皇帝。

    这就好像是忠臣说狼来了,狼来了。那狼在哪里呢?一只狼都没看到。就听见忠臣像一只,一群讨厌的苍蝇,不停地在身边飞来飞去,嗡嗡作响。说皇帝这个不要做,说皇帝啊不要沉迷后宫,不要怎么怎么样啊,会亡国的,你不要当昏君啊。

    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皇帝不可能所有的都是明君,开明皇帝,也不可能所有的都是昏君。

    因为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是各种弱点的,也是有各种无法愈合的缺陷的。只不过有的人平衡的比较好,而且比较清醒,对整个朝廷的局面看得比较清楚,什么事情可不可以做,能做到什么程度,他是清楚的。而更多的人不是不想当明君,而是根本就就没有把控整个局面的能力,也看不清自己的结局。说到底,就跟那些失败者一样,是只图眼前快活的鼠目寸光,或者盲目自大的家伙。因为危险还没有出现。当烟雾都没有起来,你告诉某个人要着火了,你要灭火。他会听你的吗?他不会,反而说你个傻子,瞎子,哪有什么火灾,哪会着火。你是想动摇我大朝的军心,民心吗?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你看比如伍子胥的情况,如果越王勾践的军队重整旗鼓又打过来了,那夫差肯定会采纳伍子胥的建议杀掉西施,再除掉勾践这个马夫。但是谁会是傻子呢?只有先保全自己,隐藏自己,就好像伍子胥帮助阖闾的时候,不是马上出兵攻打什么国家的,也是隐藏好自己,先把自己的军队磨炼好,先把实力提升到一个高度,国家的经济上去了。实力够了,敌人的气下去了,弱了,那才能出兵啊。

    所以忠臣劝皇帝的时机不对,只能适得其反。

    但是就是反复强调的,那就是天机,因为你也是夺别人的江山,抢别人的龙椅的,所以注定也要有别人来夺你的龙椅,抢你的江山的。这是一个死结,是解不开的死结。

第一百八十九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五】

    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家庭,一对普通的情侣,我们就说是最普通的,跟家庭背景,文化,学识,环境影响等等都抛开不谈。

    就这样的情况,就是外人眼里最老实的人,很随和的人,好像就从来不吵架,不拌嘴,从来都是意见统一,从认识到相爱到结婚到老死,从来就没有矛盾,就没有红过脸?从来就没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那是神话,是童话故事,是现实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就是有,也被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家庭文化给掩盖了。

    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

    但是几乎所有夫妻,情侣,不管是否结婚,那总是有欣赏,包容,忍让,妥协的时候,但是人是情绪动物,更是理智和情感的矛盾综合体,是平衡和破坏的摇摆者。

    刚开始的时候,都能达成一致,或者能谦让一点,包容一点。

    但是时间一长,事情已成定局,原本伪装的东西,会逐渐暴露出来。

    这里不是要做评判,谁对?谁错?该听男的,还是女的?或者男的就应该主导家庭地位,女的就应该服从?或者谁在外面挣钱多,谁的位子高,就听谁的?

    这都跟我无关。

    我只想说,人通常会说当初怎么样怎么样。

    女的:当初你怎么怎么追我的时候,怎么怎么说的?你那个时候什么都听我的,所以现在也应该听我的......

    男的:当初你是那么温柔贤淑,小鸟依人的。怎么现在成了母夜叉,母老虎了?

    我不想说那种在外面勾三搭四,或者把家里的钱拿去输掉的情况,那样的夫妻能百年好合,走到老的,除了农村,山村的老观念的人,现在都市的人,劳燕分飞的绝对居多。

    我只想说那些所谓性格不合,所谓家庭琐事,不是嫌弃没出息挣钱少,或者你们家怎么样怎么样【男女双方】等等的情况。这样的分了也很多的。

    这是三年之痒,七年之痒吗?

    不,当初都干嘛去了?当初为什么能走到一起?难道当初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吗?家里条件好不好,有没有那个经济实力,能不能爬上去,都是一个未知数吧?

    那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

    都忘了。

    我可以这么告诉你,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叛逆。当然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影视剧里都这么描写,表演。吵架的时候都说自己是瞎了眼,当初怎么就看上你了呢?好像夫妻双方都吃了大亏了。现实当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不过,这就是一种假象。

    这就是你不懂中国的婚姻,不懂中国的夫妻相处之道。

    船头打架船尾和,夫妻哪有不拌嘴的呢?夫妻哪有隔夜仇?人都是有脾气的,哪怕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你看不是有一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人正是因为是情绪型动物,所以即使再温顺,一旦被压抑到了一个难以忍受的点,就好像你轻轻掐一下你的男人【或者女人】,这能又多痛?可是你用力一拧,你试试,哪有不痛的。而吵架,语言的伤害,甚至动手,那就好比不停地用老太太纳鞋底的针,医院里那种很粗的打针的针头扎对方,或者互相扎。

    那谁受到了?

    但是,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假象呢?

    因为情绪发泄完了,人又会恢复理智和现实。

    那为什么有的人闪婚闪离?为什么有的人三年之痒,七年之痒,又要去寻找新的伴侣?为什么有的都一把年纪了说再也不能忍受了就离婚了?为什么有的早就貌合神离了,甚至早就离了,为了孩子还住在一起,说等孩子高考完了再挑明?

    这就是情深缘浅的道理。

    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宿命。

    这就是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古代的男子就是朝三暮四,三妻四妾,休妻的,这种东西不会因为王朝,帝王的结束而认为可以认为消灭。这正是人的无知。很多东西早就跟你的基因,血液,肉体密切的融合在一起了。不管你换多少个身体,是男,还是女,是小孩,还是老人,都没用。它会一直跟随着你,就如同你的影子,你永远摆脱不掉,只是在白天你看不到而已。

    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家庭都是如此,何况是一个朝代,一个帝王呢?何况是千千万万个朝代,千千万万个帝王呢?

    你非要逼着很多人复合,不离婚,就如同逼着皇帝不要当昏君一样难,不要杀忠臣一样难。

    该结束的都会结束,该离开的都会离开。这是无法阻止的宿命。

    你看啊,说点忠臣的例子。

    比如岳飞,当然主要参照《说岳传》里面的内容。岳飞的精忠报国,抗金当然没的说。历史对他的正面评价很高。我只说小说里的岳飞,你看从一开始岳飞校场比武,枪挑小梁王【自然是刺死了小梁王】。虽然小梁王也是处处下死手,狠手的。但是别忘了,岳飞是要报国,不是真的为了当元帅,当将军吧?而且杀死了皇亲国戚,那就是埋下了伏笔和祸根。因为得罪了小梁王的家人,亲属和皇亲国戚,这就是挑战了整个皇族。这是什么?这是犯上。是大忌。

    再比如,元朝还没有灭宋。那个时候是金【就是后来灭掉明朝的大清满族的祖先和前身】攻打了汴京,俘虏了钦宗与宋徽宗。这就是靖康之耻。

    康王赵构建立了南宋,就是迁都到了临安【今天的杭州】。赵构不思复国,夺回宋朝的半壁江山,却想着能保住半壁江山就好了。更加不会去营救钦宗与宋徽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非常讽刺的现实写照,一针见血。当时的临安,可以说是醉生梦死。国家都危难了,国都都被攻破了,被外族攻占了,还有心思继续歌舞升平的日子,可悲啊。

    而小说里的岳飞就是南宋的岳飞,你看岳飞,岳家军。当时有一句话叫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那岳飞的岳家军是一路打将过去,收复了汴京。而且要一鼓作气,直捣黄龙。那黄龙是哪里?就是金国的老巢。

    然后小说的高潮,就是十二道金牌的故事,硬生生把岳飞拦住了。

    然后就是莫须有,岳飞被冤杀于风波亭。

    这只说故事。

    岳飞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拦下?因为岳飞要救钦宗与宋徽宗。那两个皇帝回来了,是不是赵构得退位,让位啊?那谁愿意呢?所以故事就在这里,奥秘也在这里。

    当然这里恐怕还有其他故事,比如金国和赵构,秦桧密谋,达成秘密协议,就是杀掉岳飞,金国就不攻打南宋。这是对赵构最好的消息。那除掉这么一个不怎么听话的臣子,跟江山的太平比,哪一个合算,划算?

    当然是杀岳飞。

    而岳飞的死,就跟袁承志被崇祯皇帝杀死是同一个道理。崇祯当真昏君到了极限?不知道一个镇守边关的将军的重要吗?

    你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岳飞对宋朝太忠臣了,以至于即使被杀了,还继续轮回投胎到了崇祯手里,崇祯呢,就是那个赵构的转世。崇祯跟大清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就是杀一个保你平安。

    但是相信敌人,就是害死自己。

    所以崇祯输了,所以赵构输了。

    但是这就是宿命,是气数已尽了,是无法挽救了。

第一百九十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六】

    不要指望所有皇帝都是明君,这不现实。

    当然这是屁话,是马后炮。

    因为皇帝不可能都是清醒的,励精图治的。只有初创的皇帝,才知道初创的艰辛。

    无论是朝代的交替,还是弑君篡位的那种创立,都不可能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搞定了。好像下点毒?一次刺杀?

    告诉你,不可能。

    每一个皇帝上位,是踏着多少人的尸体,流淌了多少人的鲜血才坐上皇帝宝座的。除了像二代,三代传位,即位的那种。否则每一个皇帝身上都背着多少条人命呢?

    人都羡慕皇帝,认为皇帝命好,是上天的眷顾和偏心。

    恰恰错了。

    那就是要杀了很多很多人之后,才能登上皇帝宝座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军的成长都要伴随着成千上万的人死于他之手,或者由于他指挥杀死了多少敌方人马,或者跟随他而死于对方之手。

    所以你明白了吗?

    皇帝的荣耀背后就是无数冤魂,所以皇帝的成功也同时意味着结局,欠下的债太重太重了。

    那为了皇帝的成功上位的那些臣子,不是那些文人,士绅,士大夫,管后勤保障的官员,那些指挥打仗的将士,大人们同样是欠下了累累血债,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死于刀斧弓箭,死于战火,死于死亡引起的疾病等等。

    那是不是罪孽?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那些忠臣,那些功成名就的忠臣的结局同样是一个定数。

    你欠下了如此的重债,血债,那些冤死鬼必然冤魂不散,对你念念不忘。如果你有所收敛,在皇帝面前收敛,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皇帝指手画脚,处处以为国家社稷安危为由,那皇帝没有得到天下之前还能让着你。一旦上位了,天下都已经在他手里,脚下了,怎么可能再来听你忠臣的呢?尤其是你插手皇帝的内务,后宫,就极其让皇帝不爽。或者阻碍了某些人,也就是通常说的奸臣,像蟑螂一样挡在了皇帝和奸臣这辆大车面前。那奸臣,皇帝会怎么样?当然毫不犹豫地拍打过去,碾压过去。

    更关键点是这些忠臣多数手里握有重兵,能指挥很多人,很有威信,威望的,那事情就更加糟糕。

    忠臣能不被皇帝杀死,就算是万幸了,被罢官,免职,贬职,流放,都应该感到高兴【是不是很不服气?认为我跟昏君一样?恰恰错了,因为你欠下了重债。那些冤魂迟早会要了你的命】。

    所以那些忠臣,尤其是打过仗,或者为了皇帝出谋划策,策划过战役的参事等等,几乎没有长寿的,短命的,病死的,被皇帝所杀的很多很多。

    是不是替忠臣很冤?是不是忠臣就应该长寿?是不是忠臣那么忠心耿耿,老天爷为什么对他们不公平,要让他们遭罪?

    是的,忠臣为这个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这个汗马功劳的背后,是无数哭泣,惨死的冤魂。有多少无辜的人死于战火,死于流离失所,死于疾病,死于战争带来的饥荒,死于铲除前朝余孽的镇压?

    无数,是无数。

    历史不会统计这些,但是历史不会遗忘,因为那些冤魂不会遗忘。

    只是很多人掩饰了这些,故意忽略了这些。

    这是忠臣的宿命,是无法改变的宿命。

    忠臣只会大骂君君,大骂奸臣误国,对皇帝的谄言,可是从来就不会想到自己欠下的血债,重债有多大?有多吓人?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而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帮有道明君对付了无道昏君,所以这是天意,无可厚非。

    这么说,也许很多人接受不了,因为接受不了宿命。

    可是宿命就是这样的。

    你做过的任何事情,都是无法抵赖的,不是说没有什么人知道,很少有人看到,就可以当没有发生。人看不到,是因为眼睛耳朵的范围有限,而神明知道,那些死于你之手的冤魂,那些因为你而死的冤魂知道。

    所以宿命早就为你准备好了。

    正如同一个皇帝的宿命早就定了,一个朝代的宿命早就定了,这不是有人给安排好了,神明给提前安排好了,而是因为所作所为导致的宿命。这就是因果报应。

    这就是道教所说的因果报应。

    宿命不是你什么都没有做呢,就有人事先给你安排好了一切,所以你就是按照给你画好的线路图去寻找你要的东西,包括死亡。

    这就是纯粹胡说,瞎扯淡,是根本就不懂因果。

    那就是和阴阳五行是一个道理,都有极限,都有巧妙变化。变化之中,还有变化。

    你不要觉得习得道术,明白阴阳五行就是避开一切变化而得到你想要的结果。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超越变化而得到结果,还是最好的结果。

    那是违反天机的,那是违反宿命的,那就是白日做梦。

    也不可能所有皇帝都是昏君。

    正如同,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好人,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坏人;正如同好人有的时候也可能犯糊涂,做下什么糊涂的事情,坏人未必事事都是那么绝,都是混蛋头顶,坏到极点的。

    这就是因为有人,有很多人,很多文章,很多所谓的灌输,给了我们很多错误的信息,让我们误以为是这样,让我们误以为历史就是皇帝,奸臣在毁掉朝代,而忠臣就是拼命在维护朝代。

    不,这不是历史,而是有人人为给我们设定好了的舞台剧,是做戏给我们吃瓜群众看的。

    历史有对错吗?

    从母系转入父系,从三皇五帝到有人不再愿意禅让从而变成了抢夺王位,最后演变成了抢夺龙椅开始。有什么是对的?有什么是错的?

    那就是你来我往的糊涂账,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工艺,技术等大幅提高。

    进步是好事。

    可是杀戮一点都没有落下。有人被杀,有人因为抢夺龙椅而死,被杀,有更多的人因为龙椅的抢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病死,饿死,被杀,被践踏,被贩卖等等等等。

    忠臣不知道这些吗?

    当然知道。

第一百九十一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七】

    《西游记》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原著小说就不必说了。

    我们就来说说87版国产电视剧《西游记》吧。

    这里不是要说别的,而是要提一下孙悟空大闹天空,电视剧跟原著有出入。我们就不纠结这个孙悟空打进凌霄宝殿,玉帝吓得躲在龙桌下面大呼快去请西天如来佛祖的情节了。

    第一,无论怎么说,或者说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有多厉害,或者孙悟空学的地煞七十二式有多厉害,或者孙悟空有如意金箍棒有多牛叉。想想神仙的传说,就先不说玉帝的身份。玉帝是神仙的老大吧?还是三清的老大【虽然真正的道教是不承认这个老大的,只承认三清等】。那孙悟空连散仙都不是,怎么可能能打败那么多的神仙?其他就不说了,为什么仅仅提了一下太上老君,而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真武大帝等等高级别真的奈何不了孙悟空?不,是影视剧改编想这么说,这走的就是戏曲,舞台剧的套路,也就是一种反抗精神,貌似大无畏的那种精神。

    顺便提一下,玉皇大帝这个身份并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神仙老大,终极大Boss,而且每一个朝代,从三皇五帝开始,从第一个朝代开始都不一样。然后就是因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有人说是明朝某个皇帝册封了玉皇大帝为神仙的主神,有人说是宋真宗册封的,到宋朝已经广为接受了。

    孙悟空不可能把玉帝给吓趴下。

    再说一件事,有关注经的来历。古印度是否叫经文,咱们是不清楚的。只是现在的人,或者经历了无数岁月,然后中国或印度等流传的一些东西叫经。经不是道教的,也不是佛教的。当然这里不是要说宗教,根本完全无关的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知识。

    中国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经了,诗经楚辞都是知道的吧?《三字经》,《山海经》都了解的吧?

    经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

    经是一种文字,文章的体,一种形式。道教也是因为《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这《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现在是道教的必备经典,总集。如果你看过一点佛经,你就会发现一点不同寻常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形式就是采用佛经译本的形式,比如就是模仿《法华经》的译本等。

    你看,摘录的一条:卷上

    清微天宮神通品第一这就是模仿佛经的形式,很多佛经都有这样的形式,而道教的其他经文是没有这种东西,只有本行经是这样的。

    那为什么要这么写经文呢?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道教度化了佛弟子,王子,然后再修成了一个大boss,神仙的老大。而是因为玉帝要统领道佛仙各界。那必然要采用一点佛教的东西来镇场子。

    反过来说,原本道教是要用这个来压和尚们一头,压佛教一头。就是你们佛教都是我们道教度化的意思。但是没想到这个东西,竟然被皇帝用了,还真的因为这本经文封了玉皇大帝为大boss,统领了道佛两教。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皇帝的心思,其实那个玉皇大帝,说的就是封神的那个皇帝自己,然后不管是文武大臣,道教,佛教,不管你是哪一路的,哪一个山头,都是在我的统领之下。我才是那个终极大boss。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孙悟空的那句“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这句说明了什么?是神仙可以轮流当老大的吗?或者通过竞争,PK上位的吗?还是谁打败谁,杀死谁,谁就上位当老大?

    都不是,道教文化,神仙文化都不是这样的。

    这个是什么?

    这就是吴承恩先生对中国古代帝王历史的真实写照。因为人间帝王就是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就是轮流不到我,我也可以抢过来坐坐。

    无论是朝代的交替,父传子,还是弑君篡位,或者逼着谁退位,或者朝中朝【比如武则天的大周朝】等等,哪有那么顺顺当当的,一点不沾上别人,很多人的鲜血的?

    即使上位的时候没有,上位后必然会杀掉什么人,甚至杀掉很多人。

    所以帝王史是龙椅抢夺史,鲜血累累史,哪有什么两手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的道理。

    所以王朝的命运就是注定的,不可能让你永远存在下去。

    因为很多人因为你而死,因为你丢了龙椅,那么多的冤魂,那么多的人不服气,怨气不散,那么多人的不甘心,那么多人的虎视眈眈和觊觎,随时准备出手抢过来,抢回来,王朝怎么可能不易主?

    你以为奸臣就是坏?就是要搞忠臣?就是为了自己的位子,多贪点,多捞点?就是对忠臣的不满?

    错了。

    奸臣跟忠臣有私仇吗?

    说没有不准确,说有又不完全。

    为什么?

    因为奸臣就是那无数冤魂,无数丢了龙椅的人,无数怨气不散的东西,无数虎视眈眈和觊觎的人和东西投胎转世过来的。因为忠臣想要保住皇帝的龙椅,但是对皇帝既没有策略【劝说的策略】,也没有后手来应对潜在的危险【比如敌方的准备工作,进攻计划,搜集情报等等】。

    忠臣多数没有这样心机。

    忠臣只会逼着皇帝按照自己说的做,却忘记了,臣子应该听皇帝的安排,按照皇帝的意思做的道理。忠臣尤其是掌握国家重要位子和重兵的忠臣,那皇帝同样会对他们心存戒心。毕竟那种位子,又手握重兵的话,难说会不会起来反皇帝?

    忠臣当然不会,可是皇帝会这么想。

    所以要澄清一点,不要以为是奸臣诬陷了忠臣又反心,或者忠臣大骂皇帝是昏君,所以皇帝就一定要杀忠臣。恰恰是忠臣在朝廷的人脉关系,手中握有的位子,又一呼百应的,那皇帝是极其忌惮这样的臣子的。

    皇帝的老子,老师会给皇子讲历史,讲那些篡位,反抗的例子等等。

第一百九十二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八】

    是不是我们都被这么教育,就是一个忠臣被皇帝和奸臣给害死了,那王朝就衰败了,或者亡国了?

    朝代不可能因为一个两个人的存在或者倒台,就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命运。

    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一个王朝,朝代的命运,气数就好像一个人生病,不服输。不是你咳嗽两声,发了点寒热,就立马死了。这个必须得转入很重的病,或者得到其它重病,导致了身体器官的衰竭,人才会死亡【生病死亡】。

    你想想看,一个两个忠臣就是不在了,哪怕是被皇帝杀了,那国家还有军队,还有其他人顶替他的位子。只要军队不涣散,其他臣子,哪怕是奸臣和皇帝能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能有一整套方案来应对,那王朝,朝代就不会完。

    这就是山头虽有分歧,彼此在皇帝面前争宠,那皇帝,奸臣,忠臣之间还是一个均衡的状态,军队还是效忠于皇帝,百姓也不起来反抗朝廷的话,朝代,王朝的气数就不会尽。

    皇帝的帝王之术在平衡,均衡上尤为重要。

    如果皇帝驾驭不了帝王之术,平衡不了群臣,只会杀忠臣,降职忠臣,再重用奸臣的话,那军队,尤其是下面的统军将领心思就会活动,而天那个时候再降临点灾难,又不能安抚,平复百姓的话,那百姓必然会起来反抗。

    有一个影视剧,小说里常常出现的情节,就是株连九族,株连十族的。其实历史上不是没有,但是不是主流,说一个皇帝或者每一个皇帝在自己的任上一杀就是好多忠臣,一个忠臣就是株连九族,那得杀多少人啊?

    皇帝真的会杀掉所有忠臣,所有劝皇帝别信奸臣,别当昏君的忠臣吗?

    不,如果皇帝就是一个昏君了,连国家都不要了,大肆提拔的都是只会拍马屁的奸臣,贪官的话,忠臣也不可能跟皇帝死磕到底,最多一个两个忠臣跳出来,这就是说这一个两个忠臣的宿命到了,这个朝代的宿命就要到了。

    皇帝,哪怕是昏君都不是傻子,他不是分不清忠臣和奸臣的区别,也不可能杀掉所有忠臣,只重用奸臣。

    就是杀忠臣,也很少把忠臣的下属,以及相关联的一些官员都给咔嚓了,来个连锅端,株连九族之类的。

    株连九族是谋逆大罪,就是你有反心,要造反,对我,对我王朝大不敬才能做的。要不是昭告天下的时候,注意要杀掉一个忠臣,或者株连九族的案子,都是要昭告天下的,而不是杀了就杀了呗。

    你看赵构是不是昏君?旁边有秦桧等奸臣,对吧?那把岳飞给杀了,岳飞下面的牛皋,他的儿子岳云,下面的将士多了去了,还有其他主战派,皇帝不可能都杀了。

    那不管淮阴侯韩信是被吕雉伙同樊哙所杀,还是刘邦授意所杀,却只杀了韩信,而不是连韩信带来的人,或者跟韩信很铁的人都杀了。

    再比如吴王夫差那有了西施,连国家都忘记了,虽然没有到商纣王的程度,西施也不是妲己,所以吴国被越国所灭,不能归咎于西施,而是夫差是一个昏君,杀掉了伍子胥,加上奸臣伯嚭【肯定不止一个奸臣】然后动摇了整个国家的军心,再加上夫差根本就认为越国元气不可能恢复,心思就放在了吃喝玩乐上面。

    那这样的昏君不亡国,才没天理呢。

    但是我要说的是伍子胥不是一个人,他身边也有很多忠臣,为什么就杀了伍子胥一个人呢?因为夫差仅仅是一个昏君不是傻子,没有傻到那个地步,把能臣都杀了,谁来抵挡别国,处理国家大事呢?

    皇帝害怕臣子有异心,害怕他们有一天从自己手里夺走龙位,但是更害怕下面的百姓造反,或者别的诸侯,诸侯国,敌方打过来。

    昏君不知道危机四伏的道理吗?昏君不知道皇帝的位子是怎么得来的吗?自己家的朝代是怎么开创的吗?

    当然都明白。但是昏君不是明君,没有那个辨别能力,平衡能力,也就是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应该上位当这个皇帝,他不具有驾驭帝王之术的能力。

    但是另外一点,这就是昏君和他那个朝代的宿命,明君改变不了宿命,昏君同样改变不了亡国,被替换,倒台等等宿命。

    人要是真的明白宿命的话,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情。就好像昏君为什么叫昏君?不只是沉迷后宫,不思国家社稷安危,而不是不愿意走开国皇帝的道路,或者听信忠臣,良臣的建议。

    是不是有一句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话不完全对。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分辨能力,听了这个也对,听了那个也对。或者这个对,那个不对。那到底哪个对?哪个错?是忠臣对,还是奸臣对?到底哪个是对国家社稷最好,还是综合一下,或者都不采信?就好像古代,常常为了抵御敌方,是主战,还是主和,两派发生争执。而且古代又常常主和的很多,为了主和,又常常牺牲女子和亲,远嫁异乡。

    那些女子的最后的命运如何?

    能像文成公主,王昭君那样风光吗?或者各个都美满,长寿吗?

    这些都是文人墨客的溢美之词,粉饰罢了。

    从大的方面来说,君臣不能一心了。不能说各怀鬼胎,肯定是各有各的心思。忠臣认为皇帝就该全部听自己,或自己这边的。那奸臣就是全部迎合皇帝,再为自己多捞点好处。皇帝想的就是你忠臣说敌人,狼来了,那你忠臣把篱笆扎紧了,干好你的本职工作,训练好士兵,随时准备应敌不就好了吗?你来我的什么私事,女人那点事啊?

    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平衡关系,三角关系。其实已经不能达成一致了。

    并不是奸臣给皇帝进言,皇帝就会杀掉忠臣。

    奸臣再多的话,那仅仅是陪衬,而皇帝的怨念,杀气,杀意早就一点一点累积起来了。用奸臣和皇帝的话来讲,其实是忠臣把皇帝给逼上了悬崖绝壁,没有退路了,所以皇帝不得不杀掉那个把自己给惹火的忠臣。

    杀掉一个忠臣,对朝野的震动是很大的。

    原本还想劝劝皇帝的人,就会闭上嘴巴,再也不管皇帝闲事了。而奸臣那是乘机大捞特捞,给皇帝进谗言,拍皇帝马屁,做事根本不可能像忠臣一样认真。

    那上面的官员都如此,下面的官员还不是更加如此呢?

    那谁心里没有小九九啊?

    武将,一方诸侯不会动动该改朝换代的念头?或者多为自己打算打算的准备吗?

    都没有人再劝皇帝了,那正是皇帝想要的宁静和天平。

    他不担心吗?

    只要暂时没事,就不担心。等有事了再说吧。或者不是现在还没事吗?不是位子都有人在顶吗?嗯,这个人,这些人能言会道,栋梁之才啊,比忠臣好多了等等吧。

第一百九十三章 水有多深?【一百十九】

    我们大多知道的历史上忠臣都是通过影视剧,戏曲,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且尤其以小说等艺术感染力最强,所以很多东西深入人心。

    人人口口相传的东西,到底是真实历史,还是故事?到底与真实历史是否有细节上的出入呢?

    当然这里不想提像韩信这样的例子,毕竟韩信能帮刘邦打败秦军,打败最强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又封侯爷,又有重兵和封地。如果韩信只要有封地,辞去将军的职务,那或许还好一点,或许刘邦也好,吕雉也罢,哪怕就是萧何怎么向刘邦和吕雉谗言,一个手里没有兵马的人是反不了刘邦的。

    所以可以说,当然这得两说。一是无论如何,刘邦和吕雉都不会真正对韩信放心的,加上萧何妒忌韩信的封赏远远高于自己。还是他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的。这韩信是过河拆桥的意思,一点没有为他萧何争取点什么。那种恨到极致,妒忌到极致的威力有多大?必然会推波助澜。所以这个不能过于归咎于萧何。他只起到了不能叫奸臣的敲边鼓的作用。因为真正动了杀心的是皇帝和皇后。因为韩信是最大的心腹大患,他在军中又有威信。

    注意:韩信曾经在项羽那里,明明有本事,可是项羽从来不用他,只让他当侍卫。而到了刘邦这里,所有的军事行动,一切都是听韩信的。韩信没来以前那可都是萧何和刘邦做主的。

    第二是韩信太自信了。或许他错误地认为刘邦就是那种混混,所以后世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就颇具有刘邦的那种气质。可是韩信错了,以为刘邦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离开了他韩信,这朝代,国家是运转不起来的。而且也正是他认为自己的威望很高,刘邦吕雉萧何都不可能会对自己动手,也不敢动手。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人物,毕竟他们手里也是有兵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猛烈抨击皇帝,骂皇帝是昏君。毕竟这里面牵涉到主战主和派的问题,这里面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我前面就推测因为皇帝和奸臣【主和派】跟敌方勾勾搭搭,秘密签订了什么出卖整个国家朝代的条约之类的。所以岳飞,袁崇焕将军就成了替罪羊,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有些忠臣,比如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跟伍子胥,屈原等忠臣的情况又不一样。

    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忠臣死了,那就是昏君,就是奸臣害死的,那就是昏君奸臣不好,忠臣没有问题。忠臣既不贪财,也不可能起兵造反,来夺皇帝的宝座龙椅。只是因为劝皇帝不要当昏君。

    我不想说一个最不想说的话题。

    那就是圣贤书,圣贤的教诲。

    孔孟之道好不好?当然好。

    可是这个好,要看怎么个好。臣子各个当君子,谦谦君子,仁人君子,或者百姓都学君子,礼仪等等都没有问题。

    再说一个话题。

    那就是我们通常被错误地教育说忠臣各个都是饱读诗书,或者勤奋想上的,而奸臣各个都是不学无术,或者都是一心拍皇帝马屁,不思进取,不为社稷安危考虑的,只想着对付忠臣,扳倒忠臣,然后自己的位子就保住了。皇帝高兴,自己也高兴等等。

    忠臣和奸臣读过的书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忠臣是对圣贤书,而奸臣都读杂七杂八的书的。

    那为什么大家都读,读过圣贤书的,忠臣都是劝皇帝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不要沉迷后宫,尤其不要沉迷敌方,敌对方送过来的美女。美人计是古代通常最常用的计策。

    而古代的女子往往是牺牲品,就是帝王们的工具,棋子。就算是达成了目的,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美满,甚至是悲惨的。

    所以这些女子是可怜的,她们根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帝王们案板上的鱼肉。老百姓不是也是一样的吗?士绅,大臣也不是一样的吗?

    其实帝王们乐此不彼地争夺王位,龙椅,最后不是被宿命,命运牵着鼻子走的,任命运宰割的鱼肉吗?

    有谁能逃过命运的宰割呢?

    而忠臣,历史上的忠臣多了去的,是不是每一个忠臣都是被皇帝和奸臣给害死的呢?

    并不是每一个清官,忠臣都会被皇帝给杀死,赐死的。

    比如包拯【包公】,包龙图,那也惩治了很多人,替百姓出头。比如海瑞那也是清官,力主严惩贪官污吏虽然被罢免甚至差点被杀掉。比如狄仁杰。

    如是等等。

    我只想说第一,如果没有碰触到皇帝的心理底线,就算是向皇帝谏言,如果言辞不是特别激烈,皇帝会杀掉忠臣吗?忠臣和奸臣的区别就是,奸臣会揣摩皇帝的心思,不会劝阻皇帝的任何事情。第二,忠臣忠君是不错的。但是别忘了官位是谁给的?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也不要认为是我为了你们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是应得的。是你皇帝的老子,爷爷对我们家的赏赐。你要这么想,其实就已经触碰到了皇帝的心理底线。因为官位是皇帝给的。皇帝,皇家能给你,也能废除掉,让你一无所有。所以圣贤说的话不是不对,却恰恰忘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史,一切都要围绕帝王的,而不是帝王应该遵守君子之道,亲君子远小人。这就是很多忠臣致死都没有想明白的道理,因为他们被圣贤书给害了,被错误地引导到了错误的地方去了,而忽略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帝王才是一切,都必须围绕帝王来展开。一切都要以帝王的喜怒哀乐来开展。

    这就是我反复要说的宿命,皇帝的宿命,朝代的宿命。

    因为宿命是避不开的。

    因为忠臣再忠,都无法改变皇帝和朝代的命运。

    当然不是因为忠臣的死亡,朝代就立刻会灭亡。

    明君还能看清现实和未来,昏君的目光就朝廷和后宫那点地方,甚至只有后宫那点地方。

    但是帝王之术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忠臣死了,皇帝会为他追封谥号,封这个封那个。有可能是杀死他的皇帝,有可能是他的后人,有可能是替换的朝代。

    甚至建立忠烈祠,忠义祠等等。

    不要以为这是帝王们大发慈悲,恰恰错了,这是为了安抚民心,是愚弄人民百姓而已。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

    周老头原本以为混混周小武别有用心,是不是还想再把自己给套进去。

    但是地契摆在那里,也没有改名字。那上面还是自己的名字。又说出了县令连襟被上司查办托自己没成,就心怀恨意。那上司的确跟自己是旧识等等细节。

    但不是因为周小武是周侍郎的孙子这层身份打动了他。

    这周小武身上有一种不同于社会底层混混,地痞无赖的那种匪气,而的确有一种书卷气。虽然周小武在这一带是混混,可是确实跟自己以前没有什么过节,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欺负的。

    周小武还坦诚相告说就是自己派人给租户捣蛋,破坏,所以租户就不敢租了。

    周小武还透露一点,就是县令也被那个上司给查了,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据说要调职调走了。所以先生大可放心,从此相安无事了。

    周老头真的不敢相信,一切本来简简单单,就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县令连襟开罪了上司,还是犯事了?自己就莫名其妙地被人冤枉勾搭了一个小寡妇。而后剧情又反转了。小寡妇竟然跟自己真的好了,还跟一个混混,不,周公子冰释前嫌了。

    那天,周老头跟周小武谈了很多。那天的谈话气氛很好,也喝了不少酒,自然不是喝得昏天黑地的那种。

    周老头怎么回的家都不记得了,但是好像记得答应了做周小武什么,是不是当师爷?教师爷?或者教小混混们文化的先生?

    好像周小武还跟小寡妇连声道歉来着,小寡妇好一顿数落周小武不该灌先生酒。毕竟先生年纪大了,酒不是好东西,年纪大的人多喝伤身体。

    说是周老头周老头的,周老头就是看着见老,都白头了。可是实际上周老头就四十岁左右。

    四十岁现在来说,还很年轻,可是古代四十就差不多一个老头。你看早结婚的,十几岁很正常。三十岁左右当爷爷都有可能。

    那一夜,是否有故事?或许有,或许没有。小寡妇云红似乎问了周老头点东西,周老头也不知道回答了,还是没有回答。反正人喝醉了,就是发生了什么,有很多是不记得的。有的人会假装不记得。有的人是真的不记得。

    因为喝醉的人酒品那是千奇百怪。

    有的人是越喝越高兴,越喝还越能喝,本来就一杯,越喝越多,越喝似乎越精神【但是别被这种假象给骗了,不是怎么都睡不着,就是后来狂吐,或者随便什么地方都能躺下就呼呼大睡了】;有的人是拼命唱歌;有的人是跟人打赌,热乎,认识不认识的,就哥俩好的,****皆兄弟的;有的人会耍酒疯跟人因为一点小事吵闹,动手,打架等等等等。

    周老头没有吐,就是说貌似在睡觉,迷迷瞪瞪的。这边小寡妇问什么,还嘴里回答着。

    一夜无话。

    第二天,周小武没有出现。周老头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出去了一趟,邻居的目光似乎有点异样。周老头自然明白,当然不会迂腐到那个地步。一是自己原本清清静静的,也不跟什么人来往。二是忽然周老头就惹上了女人,混混,还被送进了官府,官司输了。虽然大家明白周老头怕是冤枉的,因为一个人再隐瞒,有没有女人,现在社会都未必能瞒得住。何况是古代呢?古代的人不是常常的搬家,或者三天两头有陌生人到一个地方来。那一个地方,除了大的城池,南来北往的地方,京城,边关,大的集贸地,码头什么的。一个镇子,乡村什么的,基本都是乡里乡亲的。有谁不认识谁啊?别说叫不出名字,连家住在那里都清楚得很。毕竟古代的人口少。周老头的官司输了,谁也帮不上忙。这周老头眼看着就自暴自弃,就差要变成乞丐,流浪汉了,嗨不知道怎么了,撞大运了?还是攀上什么富亲戚了?这一下子就把欠下的那么多的债给还清了。这周老头还真有一套。还真是小瞧他了。嗨,原本以为小寡妇跟混混周小武合伙害周老头。你看现在不是真的还真就变成了真的了。那小寡妇还真的跟周老头勾搭,不,是好上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周老头还没去找媒婆给小寡妇云红提亲呢,这边街里街坊已经传开了。

    这周老头也不管了,也顾不上这些了,反正人就是这样。只要把事情给敲定了,那风声什么自然就会冷却了。你这,偷偷摸摸,或者别人以为你们有事,那就是遮掩得再好都没有用。哎,你要是敲锣打鼓,一顶花轿把人接近了家里。大家伙都见到了,拜了天地了。那这事就算成了。

    按下周老头去找媒婆不表,那边混混周小武已经得到了消息,然后就吩咐手下都去置办东西,都去周老头家给帮忙。

    这哪有这么办事的?

    主人家都没张罗,这边媒婆都没有请呢,那边混混周小武已经指挥了人手把周老头家给布置成新房,连新郎新娘的衣服什么的都给准备好了。

    媒婆那边一边说要听听小娘子的意思,一边说恭喜周相公了。这自然周老头没少给媒婆银子。

    然后媒婆就去了云红的家。

    小寡妇云红在周老头离开后,也回了家,等媒婆上门。

    周老头回了家,一见家里已经布置上了,这婚还敲定了呢。一见周公子周小武说这事不妥吧?周小武说已经找人算过了,今天就是好日子,上好的黄道吉日啊。再说了,云红不会不答应的。这女人也是苦命人。这好不容易能定下来了,也替她高兴能跟了先生云云。

    你说稀里糊涂,还真就是稀里糊涂地,原本是周老头该操办的一切,或者找人操办的一切。可是一个混混给代劳了。

    媒婆,司仪,吹鼓手,花轿,甚至连酒席,请乡亲都是混混周小武办的。

    周老头是稀里糊涂就当了回新郎,入了洞房的。

    要说没有闲言碎语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家正儿八经地走完了流程,那在古代揍是合法夫妻了。

    这个在古代就认可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一】

    接下来的日子,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而且小混混头目周小武真的请周老头当教师爷来给那些小混混小弟们上上文化课。

    那上课的地方自然不是周老头的家,是周小武选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小弟的家,虽然有点破旧,经过收拾还算干净整洁吧。

    那些小混混们呢,居然还真的挺认真的上课地。

    那一日,也不知道是不是周老头跟小寡妇云红拜堂前一天,还是拜堂后的某一天吧。也不知道是云红帮老爷收拾屋子呢,还是特意在找什么东西。反正云红似乎那种四处瞄着,一副不甘心的样子。

    这房子能有多大?

    想想看,一个读书人的房子,就算曾经做过一个官,早就下来了,又不是祖业家当很大的人家。能有个两三间屋子算不错了的吧?这房前屋后,里里外外已经仔仔细细地全部搜查了一番,连犄角旮旯,鸡窝,甚至灶台什么的都找了一遍,哦不,是很多遍很多遍了。

    就是没找到。

    期间,前些时候跟自己搭戏的很丑的男的,其实也是周小武的手下,也一起过来帮助找过。但是云红跟周小武说还是少派他来,以免引起周老头的怀疑。有什么消息的话,会以会娘家的名义送信出来的。

    事情要回到云红那晚主动过来找周老头。

    云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很多,反正自己是被逼无奈才陷害先生的,很后悔。肯定先生原谅。都是县令逼着干的。那男的又对待自己这么不好,那么不好。自己真不想活了。只要先生肯原谅,做牛做马伺候先生,报恩先生,云红我怎么地都可以。反正就是类似的意思吧。

    毕竟是一个弱女子,周老头动了恻隐之心。但是云红似乎有那方面的意思,周老头还算清醒。这毕竟前面没怎么的,自己就吃了冤枉官司。这要是真有点那什么,自己真害怕第二次掉进沟里,坑里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道理都懂的。

    但是男人最怕什么呢?

    就是怕女人哭鼻子,还是小声的,低低的,一抽一抽的抽泣。

    虽然常常有一文钱难道英雄汉,你看秦琼卖马。我就不明白了,秦琼那匹可是宝马良驹啊。难道真的混到那么惨要卖马?好歹也是马踏黄河两岸的英雄好汉吧?

    那怎么还在大街上卖马呢?不会找个什么大户人家,或者打听下总有什么习武之人,朝廷的武将之类的,尤其是退下来的官员吧?

    再不济给大户当个看家护院。

    当然这又是我替古人担忧了。

    毕竟刘备还卖过草鞋,张飞杀过猪,关羽是卖枣的小商贩。

    你看那杨志被逼急还卖祖传的宝刀呢。

    历史典故多了去了。

    我要说的是英雄难过什么什么关。

    这英雄可不是普通人。

    那吕布不也是为了貂蝉宁可给人当家奴看门打手吗?宋江救了阎婆惜一家,替他们还了债,还给了阎婆惜一所宅子,可是那阎婆惜又勾搭别的男人,竟然还要恩将仇报,既要狮子大开口要封口费,还要举报宋江私通梁山。

    那多少男人为了女子尽折腰,拜倒在石榴裙下,还说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呢。

    当然这怨谁?

    能怨古代的那些女子吗?

    这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蛋。

    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三千粉黛,士大夫士绅官员们各个三妻四妾的,那就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更何况还有那吟风弄月啊。

    当然这送上门哪有不受的道理。

    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等入夜了,你再看,指不定在什么地方歌舞升平,莺莺燕燕,桃红柳绿呢。

    当然历史就没有真的君子吗?

    就算是君子,那有一房两房的,再正常不过了。

    周老头明着说不可不可,不妥不妥,请娘子自重,可是脚却不停使唤。

    那云红带来了些酒菜,请周先生到了桌边,摆上了。

    自然得吃些酒菜,调节下气氛,说说话,唠唠嗑。这人呐,喝点酒,就容易不清醒,把持不住自己。本来是一小口,不久就变成干了。再劝劝,就三四杯连着都能喝下去。

    喝到差不多了,那云红柔软的小手拉了拉周老头,眼睛再示意一下床。

    那眼神莞尔,迷离。

    那周老头已经有些踉跄了,走到了床边,是云红搀着的。这刚到床边,还是根本就没有到床边?周老头就已经失去知觉了。

    那周老头跟云红就没有发生点什么?

    想什么呢?

    真以为云红会委屈自己委身于这么一个酸腐的糟老头子吗?当然不可能。云红跟周小武早就计划好了,花了点钱,请了什么姑娘【你懂的】,或者请了什么女人【反正只要给钱就行的那种】,然后啊,反正就是别的女人跟周老头那什么了。

    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周老头忽然能这么快翻身,必然有来钱的地方。也没有见什么人到过周老头的家,也没有什么亲戚跟周老头来往。那只有一种可能,他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或者家里留着后手的银子呗。

    那只要把他最后的那点东西给逼空了,那他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那县令和连襟岂是肯善罢甘休的人呢?

    那诸位是不是奇怪了,难道前面那个人就没有人知道吗?那个时候,周老头还没有结下梁子呢,还没有县令连襟出事那档子事情呢,加上谁会注意这么一个老头子的事情呢?

    上课不是天天的,期间,周小武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帮子人斯斯文文的,知书达理,儒雅之人啊,就是请周老头一起听听戏,论论诗文什么的。这总不能都是周小武或者那帮子人请客吧,那周老头自然又破费了不少。

    上次的银子还债了,剩下了一点,娶了云红。这媒婆的谢礼,还有要还给周小武帮助办婚礼的银子什么的,再加上一阶段的花销,那银子就差不多要见底了。

    每天都回去的很晚,这应酬喝茶饮酒,谈论诗文什么的。到家基本都天黑了。

    云红还埋怨相公回来太晚了,害的奴家担心了。

    其实,云红还嫌弃老头回来早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二】

    云红,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小寡妇,依附于小混混周小武的一个小女子。

    云红到底是不是小寡妇这个话题,并不是很重要。

    因为云红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是一家两口,还是三口来着?反正很普通的小户人家,穿着打扮跟农家村妇差不多,而不是像现在能把很多男人迷得把持不住。

    这当然是周小武的那些跟班小弟们。

    这还包括县令和他的连襟。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以为云红跟县令和连襟真有那么一档子事,还以为县令和连襟跟那些周小武的小弟们一样呢。既然叫小混混,那风月吟唱的地方自然不可能去的,因为腰包里的银子根本就不够去那里,最多是找个小寡妇,流莺什么的。

    县令和连襟都是朝廷的官员,这点不是假的。

    可是他们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就是各个门派派出来寻找书仙的,在朝廷当官是一种身份掩护。毕竟当官可以管理地方,这管理地方就能知道很多东西,接触的东西远比普通老百姓要多的多。

    但是门派可派出,或者招募的人在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可都有。

    毕竟书仙的传说流传了很多年,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此起彼伏的。

    人会死心吗?

    人不会死心,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哪怕是捕风捉影,都能挑动起寻找的神经。

    云红也是门派派出来的。

    至于县令,连襟,还有云红是不是同一个门派的,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上一次书仙出现是什么时候?

    大家都差不多要忘记了,毕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就知道是一次江湖卖艺还是怎么地。

    魔术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那就是变戏法,障眼法而已。这三百六十行,自然也包括江湖艺人。你说一个走江湖卖艺的,表演个什么,那就是挣点糊口的银子而已,同时也给大家带来点欢乐。

    江湖艺人那变点什么,能引起门派的注意吗?自然不可能。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伎俩,把戏而已。

    一般人要表演把戏,那变个人,变个鸟,变朵花都是很正常的。

    也就有那么一个江湖艺人,也是摆了个摊位,吆喝着算是开张了。

    一开始还是那种老套路,没有什么新意,所以看客很少。

    一连几天,生意清淡。

    那天,艺人似乎开始了一种新的表演。就是类似现在的腹语表演。一个人分饰两个人几个人的表演。古代那叫口技。学各种人,学各种动物,可以表演很多东西。

    艺人跟别人不同的是他在当中摆放了一张桌子,四方桌子,没有板凳,长凳,或者靠椅之类。

    这并不是稀奇。

    稀奇的是桌子上竖立着一本书,超级大,比市面上能见到的书都大。

    当然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说,没有桌子,而在当中竖起来一本比人都高好多的巨大的书,古籍之类的。

    一本普通的书,随便是一个人都能翻开的吧?

    这要是一本比人都高的书,得多大的力气才能翻动啊?这得大力士吧?

    据说那本书就跟木头那样厚。

    先来了个开场白,说只要台下有哪位朋友能翻开此书,奖励一锭银子。如果翻不开就得留下一锭银子。那力气大的人多了去了,当然不服气的人多了去了。自然有很多人不信邪,要上去挑战。

    当然都失败了。

    就那么几天,艺人还没开始表演就赚了很多了。

    那也有人说老板你自己能打开吗?

    老板说我当然是行...不行...呢?那我来试试呗。然后表演开始了。自然开始的时候,老板也是跟那些挑战者一样,用力拉,掰,撬。反正你能想到的都试验过了,自然都失败了。

    那观众就要起哄了,要老板退钱。说你老板这是骗我们钱呢。

    这说着说着,有些人要上来拆台,打砸抢了。

    老板刚说要诸位莫急,莫急。

    那边,还是那边一声咳嗽,竟然有一股风似的,场下立马安静了,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又一声哈欠声,还来了一句“吵什么吵,还让不让人休息了?要惹的我不高兴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有人拉着老板问他要钱来着。

    这个时候,老板示意他们放开。然后老板跑到当中,向着那本巨大的书深深鞠了一躬,行了一个不是抱拳的江湖礼,而是书生见老师的礼。开口说:“惊扰老先生了,是诸位不相信我能打开这书。我这里替诸位乡亲向老先生赔礼了。”

    这虽然老板是背着大家的,可是老板的声音大家已经习惯了,那一句的分明是另外一个人的声音。再看老板向那本书施礼。难道这书里还能藏着什么人不成?不可能吧?这不成妖术了吗?

    “信不信的,表演了不就是了吗,罗里吧嗦的。待我出来,他们就信了。”书又说话了。这次大家相信书里可能真的藏着什么人。要不然老板在这里没动,嘴巴也没见动,怎么那书里能说话呢?

    场子立马安静下来了。

    这老板再次给书施了一个礼,然后嘴巴里叽里咕噜说了几句听不懂的话。你说奇怪不奇怪,你本巨大的书忽忽悠悠地就打开了。而且打开之前,一团烟雾,不,更像是仙雾,紫气来着。

    然后从书里走出来一个人,不,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看到人,还以为又是骗人的。可是老板弯下腰,摊开手,一个什么东西站到了手上。

    然后老板托着那个,不,那是一个人,一个很小很小的人。

    《封神榜》里的土行孙算小个子了吧,《水浒》里的武大郎和矮脚虎王英都是个子不高吧?《西游记》里有一段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而后孙悟空变成了一个小人等等情节。

    可是跟现在的这个小人,那可不是一个假人,分明不像是人偶。那个人非常非常小,跟指猴差不多。

    还有人说,从哪里蹦跶出这么个玩意来,然后大家哄堂大笑。

    可是小人一挥手,那个,或者那些嘲笑的人立马捧腹,倒地,翻过来滚过去,一副痛苦的表情。

    老板说:“诸位,这位是仙人。你们见了仙人还不赶紧跪拜仙人,请仙人原谅,更待何时?”

第一百九十七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三】

    虽然老板是这么说,可是一个这么小的?当真是人吗?还说是神仙?不会吧?

    所以,大家......依然哈哈哄堂大笑。

    因为大家以为这是老板的噱头,故意引起大家大笑呢,所以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

    老板一本正经,说到:“诸位,不跟诸位开玩笑,这真是仙人。不得无礼。快快向仙人下跪。否则仙人发威,我可帮不上诸位啊。可别怪我没有提醒诸位啊。”

    老板越是这么说,大家......却更加笑得厉害了,那是前仰后合,笑声更大了,有的还笑得岔气了,有的是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那个小人儿,当然那只有第一排的人可以看得很清楚。一脸哭笑不得的样子,既像哭,又像笑,还似发狠,发狂了一般。

    突然,那个小人儿大声说:“尔等下界小民,胆敢嘲笑本大爷。好吧,不给尔等点厉害。尔等不是常说我要不给你点瞧瞧,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睛吗?你,你,你给大爷下去吧。”

    话音未落,就见几个人呼地一下,就平地哦,人就直接掉下地里去了。有多可怕?只有头露在地上。

    这还了得?可把个大家给吓坏了。

    这还不算完。

    掉进地里去的人吓得脸都绿了,赶紧那个求饶啊。

    但是小人儿又一指好几个人,说了一句“给本大爷进去啵”。

    被点到的几个人,呼地一下。不,是根本就没有看到是怎么回事,然后好像就是朝着书的方向,人就不见了。

    然后就听见书里,有人,不,就是那几个人的声音传了出来,“大仙,大仙,小的们知错了。快快把我们放了吧,我们这厢给您赔礼,赔不是了。我们错了,我们错了。”然后书里还真传出砰砰砰的磕头声。

    那边那几位被埋进土里的人也赶紧给大仙赔不是。

    大家,别人早吓傻了。

    变戏法的多了去了。谁见过这个啊?莫不是还真就是个神仙?这不是在做梦吧?

    你不信吧,这里摆着呢。那活生生的可都是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不能是请来的托吧?当然古代不能叫托。但是联手坑蒙拐骗的事情,可不是现在就有的。古代早就有了。

    老板又说了,“你看你看,我早跟你们说过,这是仙人,不得无礼。你们所有人,剩下的人还不赶紧的,给仙人跪下啊。请得仙人原谅,仙人才能放了这些位啊。”

    这都到这份上了,已经由不得了,那边那些个被埋上的,书里的都请大家一起给仙人磕头赔不是。

    这作弊,不可能请了这么多人来一起演戏吧。

    古人对这些神异现象还是挺相信的,毕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得罪了凡人还有的救,这要是得罪了鬼神,那可救也没得救了。跟凡人还可以开开玩笑,这要是跟鬼神开玩笑,那还不得被鬼神给玩死啊?

    所以,大家呼啦啦全部跪下了。

    本来还就一些人,可是别地的人一听说这里来了神仙,都在拜呢,结果呼啦啦过来了一大片都给仙人磕头拜呢。其实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在拜谁呢。只知道前面有仙人,就拜呗。

    然后老板说:“请仙人息怒,看我薄面,就饶了大家这一次吧。他们不识仙尊法威,就是一群无知乡民。请仙人息怒,请仙人息怒。”

    小人儿开口了,“算了,算了。这次就看在你的面子饶了这些人。下不为例。不然别怪本大爷不客气。”

    小人儿手一挥,就见埋进地里的人还原了,那些个进了书里的人一下子也出来了。

    这下可把大家给镇住了。

    这哪是变戏法啊?这是仙人啊。这得求求仙人,拜拜仙人啊。

    这跪在地上的人都没有起来,都在拜仙人。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一个功德箱,就有人带头往功德箱里丢钱再拜。一个人这样,那就有人跟着效仿。

    这下,戏法也不变了,直接改拜仙人了。

    不要以为只有现在人是一窝蜂似的跟风,古代人就是这样的。因为某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呼啦啦就能有一大批人未必能知道得清楚就跟风了。就好比很多哄抢行为,或者流民的反抗,通常叫农民起义。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起义,反正就是一起跟着呗。打赢了,呼啦啦人更多了。这要是打输了,溜号的,跑路的可不老少了。

    因为那些人就是墙头草,见风使舵的人。一盘散沙更准确。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跟着起哄架秧子可以,根本就没有正规训练过,那就是给他们发个兵器,大刀长矛什么的,吓唬吓唬平头老百姓可以,真要让他耍几下,跟敌军开战,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这也是很多起义的最后失败了,不能成事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没有训练有素的手下帮助他们打天下,更多的是就是乘机捞点什么,沾点便宜而已。

    这后来几天是天天都是那样的开场白,但是没有人敢嘲笑仙人了,都是恭恭敬敬地仙人跪拜。然后就是大家往功德箱里放银钱。

    当然老板也是有表演的,就是跟台下的邀请几个人上来,作表演嘉宾,然后让仙人把他们变进书里去什么,或者把人变成狗啊,猫啊什么,或者男的变成了女人。当然,当然不是真的变,这还是要变回来的。

    人怕出名,猪怕壮。换句话说树大招风。

    这有人忽然生意兴隆,那就有人会眼红,那就是说白了,地痞恶霸就会想要收保护费什么的。

    这地痞恶霸可不是周小武那样的小人物。他是有后台的,据说认了什么太监,还是什么人当干爹,干爷爷什么的,反正就一句狗仗人呗。这其中也是有别的原因的。

    就是皇帝清缴了一些地方反抗,有的假借什么教,什么道,什么仙之类的,这现在来说就是属于严打。

    然后地痞恶霸背后的人物,到处借此,大肆清除对手。只要有一点沾边,或者跟和尚,道士之流有点往来的都要严打。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肃杀之气盛行。

第一百九十八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四】

    这江湖艺人到底是变戏法,还是真的神仙?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反正既看了表演,又当做是神仙也未尝不可。

    你要说这个就是神仙,可是也没有建造庙宇之类,也没有说什么神。

    但是现在朝廷正在追查一些余孽叛党,这谁要是敢沾边,那就是找死。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地方。而且朝廷也不是说什么都算到余孽叛党的头上,也不可能把关公,土地,民间信仰的神仙都算上的。

    就是道观,和尚庙,只要和余孽叛党没有瓜葛的,也不在朝廷追剿之列。

    不过,这艺人这生意这么好,那自然就有人眼红了。

    这眼红的人就是一个混混,朝廷背景很硬。本来就有后台,再加上朝廷现在正在追查,那就要算这个江湖艺人倒霉了。

    艺人,老板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人盯上他。毕竟他只是以表演为主,就是普通的变戏法,也不会触及敏感的东西,跟叛党欲孽什么要篡位的根本就不挨边的。

    你总不能说把男人变成女人,把人变成动物,把人给变没了都是跟叛党余孽沾边吧?

    那天老板这边也是老一套的开场白,然后百姓也是跪拜什么的之后,就要开始表演了。这边大家拍手叫好,看得正起劲的时候。那边混混带着人来了,都是衙役捕快,这个司那个司什么的人来了,把人群给驱散了。然后就指着那个艺人说他就是叛党余孽。这就是妖言惑众,释放妖术。

    这还搞了一个什么人,穿着囚衣,似乎是血迹斑斑的,就让他说老板就是他们什么党的余孽,联络人之类的。在这里是要接应什么人,然后再次图谋不轨,试图篡位云云。

    这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那就是兵痞,你跟他讲礼数,礼教,就等于跟地痞流氓说你不要干坏事呦。你越是这么说,那他就越起劲,不做也会做坏事的。

    那老百姓看到衙役,捕快,官差,官军,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把你家砸了都是轻的,没打死你就不错了,没诬陷你跟什么人有来往,没送你进大牢,没送你上断头台你都要烧高香了。

    那老板可以耍老百姓,可是遇上了这混混还有官府的人,那就不敢造次了。赶紧给赔不是,说自己只不过是卖艺的,混口饭吃的,跟什么叛党余孽都完全不认识的。自己就是一个平头小老百姓,怎么敢违抗朝廷律例犯上呢?

    那衙役,捕快,官差手里可都是有家伙的,那明晃晃的,好家伙,甚至吓人的。

    那老板一看,这怕是要银子好处吧?赶紧送上了几锭银子,那本来要是一般的情况,那些官差早就变了个模样,笑嘻嘻从凶神恶煞变成了好说话的凡人了。可是今天,这边有一个能通天的家伙。都是因为这个家伙,大家伙才出来。这谁不懂呢?真以为衙役,捕快,官差,官军是吃干饭的,分不清普通人和叛党余孽的区别吗?这一看这个就是一个走江湖卖艺的,说白了就是骗点看客的银子,混口饭吃罢了。

    但是这个又不能明说,这官大一级压死人呐,何况还是通天呐。

    所以只能摆出一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样子,要查抄这个摊子,将老板,还有所有物证都带回去审问。

    这百姓本来是看热闹的,这下官府要抓人了,都躲开了。

    最搞笑的是,那个小人儿,原本是本大爷本大爷的,一见这阵仗,说了一句“风紧,扯呼”,倏地一下就不见了。原来躲进那书里去了。

    衙役捕快官差就把老板给绑了,其它也没有什么好拿的,就是那个功德箱呗,还不是主要冲这个来的吗?可是那本大的出奇的书要怎么拿呢?好几个力气大的人都挪不动,挪不开,更别说移动了。

    那搬不动,就先派人看着呗。

    这混混虽然是一介草民,可是那县令还是知府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倒不是怕这混混,而是忌惮这混混背后的靠山。

    这问话自然是官老爷的事情,总不能不像话让这混混在公堂之上审问犯人吧。旁听,还得给混混一把椅子得坐着。

    那程序自然是击鼓升堂,然后衙役分列两班,不停地用堂棍触地,然后嘴里喊着“威武”还是“威呜”?然后就是让人犯跪下。要是不跪,那就是藐视公堂,什么都没有问呢就可以打你的板子【打屁股】。先打个十板二十板子,在《水浒》里叫杀威棒,先杀杀你的威风和锐气,这样你就不敢傲娇了。用古代和现代通用的语言叫教你点规矩。

    然后大老爷开始问话,哪怕下面是认识的,也是问“下跪何人,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哪里人氏,所犯何事,一五一十从实招来。如若不然.......”后面就不用说了,反正就是一大堆吧啦吧啦威胁人的话。

    古代有一句话,叫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或者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出自《增广贤文》】。当然出自哪里不重要,这很多艺术形式,戏曲,古本小说里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描写的。

    这还只是贪官,昏官的情况,那就是你给我银子我管你有罪没罪,你没银子就是没罪我给你定个罪。但是注意哦,像杨乃武小白菜那样的冤案毕竟是少数情况。再昏官,贪官,也不能说杀人了,出人命了,哪个香闺的小姐被玷辱了【死了】,就任意说一个普通人,一个书生,一个穷人是江洋大盗,是杀人犯,然后就屈打成招,定个死罪,秋后问斩的。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被冤枉的人,跟死者有过交集,或者在附近出现过,然后被人栽赃【比如血衣,带血凶器】,或者自己喝醉了口不择言信口开河,那再有旁证作证之类的,那问题就大了。就算你冤枉,在古代碰到一个昏官,贪官,一堆对你都能指向你的证据,那你就死定了。屈打成招是必然的。

    而往往最多的情况的就是小事情,丢了什么东西,丢了银子,有没有记号,有没有什么人证,或者就是扯不清的男女之事之类的,那被冤枉了,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有多深?【一百二十五】

    我们对古代官场,衙门的办案方式的印象大多是从影视剧,戏曲,小说等来的。

    似乎古代的官场大多都是昏聩的,昏官,赃官,狗官,贪官比比皆是。似乎碰上任何案子,当然说的最多的就是县令,县令旁边都有一个师爷。而且似乎无论什么案子,一看公堂上面,一个跪着哭哭啼啼或者喊冤的【不是妇人就是书生或者老实人】,另外就是肥头大耳,或者那种尖嘴猴腮,一脸奸猾相,恶相的人。结果往往是奸猾,恶的人反而打赢了官司,喊冤的妇人,书生,老实人反而官司输了。

    哪怕是妇人被人欺负了,玷辱了,哪怕是书生打抱不平,哪怕有人给老实人证明,结果这些人都输了。不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没有理,而是没有给师爷,老爷送银子。

    相反,坏人那边也有一堆所谓的证人,证明坏人才是正主,需要青天大老爷给做主。

    而最最搞笑的是衙门公堂上放着一块匾额:公正廉明,明镜高悬,正大光明等等吧?有没有印象?

    ,有理的人到了公堂,就是再有理,没有送银子,不懂师爷老爷的暗示,那不仅官司会输掉,搞不好要打板子,甚至被定个藐视公堂,咆哮公堂,藐视官员和朝廷的罪名等等。

    那藐视公堂打个十几板子,可要是藐视官员【就已经对朝廷不满】,那再给你扣顶藐视朝廷【律法】的帽子,可不是财产损失,名誉损失的问题了,那就要吃好几年牢饭,甚至是杀头的罪名啊。

    不服气,不服老爷的判决?不肯招?那老爷【衙门】的刑具,刑罚可不是近现代才有的。那从第一个朝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又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那就跟宫规一样,复杂到极致。那刑罚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变态和残忍。

    不要以为只有清朝的满清十大酷刑是灭绝人寰,惨无人道的刑罚,其实明朝【大家熟知的东厂西厂】,还有明朝以前的那些朝代,都有严苛,残酷的刑罚。

    而这种冤假错案,多见于贪官,赃官,狗官,昏官,糊涂官等等。

    当然历史真正的严苛酷吏,冤假错案,主要是针对清官,忠臣,以及对待所谓的刁民【不服从朝廷的赋税,徭役】。还有就是地痞恶霸有钱人等欺压良善,欺男霸女等情况。

    是不是每一个朝代都如此?

    没有证据,不能瞎说。

    但是出昏君,昏君杀忠臣的年代,必定官场多昏官,糊涂官,贪官,赃官,狗官的。

    那江湖艺人,老板被带到了公堂。

    县衙,那县令再是昏官,贪官,糊涂官,赃官,狗官吧,那地方上有没有刁民,反抗朝廷的人在活动,有没有余孽跟什么人来往?那不可能不派出眼线,暗哨四处活动,打探的。

    我早说过,就算是昏君,混蛋皇帝那不可能分不清忠臣和奸臣,只是愿不愿意启用忠臣,重用忠臣,还是多用奸臣来平衡忠臣的唠叨和所谓的异心。其实皇帝口中所谓忠臣的异心并不是忠臣会起兵造反,会勾结什么人。而是忠臣不能为皇帝为重,不能以跟奸臣团结共同为朝廷效力,非要对立,矛盾突出,又同时对皇帝多有批评和建议。

    这其实就是皇帝最最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几千年的封建帝王,你以为明君和昏君有什么区别吗?告诉你,在皇帝心里,有一点明君和昏君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臣子,无论忠臣还是奸臣,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样的,就是君为臣纲,就是我皇帝面前,你们臣子绝对服从。不要对我过多的建议和批评。

    只不过明君能听点进去建议,心理也能自我平衡罢了。

    而昏君是不能自我平衡的,就一点我是绝对的老大。而忠臣面对一个皇帝,却分辨不成这个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能不能接受建议的,那忠臣不得罪皇帝才怪,不被杀掉就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为什么我说朝代的命运是注定的?

    一是,龙椅是拆不掉的雷,那就是所有人严重的肥肉,谁都想上去咬一口,吞下去,变成自己的。因为那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二是,昏君是必然会出现的。因为爷爷,爸爸打下的江山,孙子,玄孙怎么可能守得住,自然是吃喝玩乐,而且不愿意受下面臣子的那一套所谓的谏言,约束,一切都要他的标准来形式。

    三是,忠臣分不清明君和昏君的区别。只知道一味地以过去的经验,一代一代的去告诉皇帝要做明君,不要宠幸奸臣,亲君子远小人,或者多把心思用在朝廷的正事上,不要太迷恋后宫之事。

    四是,皇帝,忠臣,奸臣,不能再以团结共同维护江山。这个平衡失衡了。君臣不能一心了。目标也不再明确了,而且只看到自己。变成井底之蛙,不知道越是安全,越不代表真正的安全。因为潜在的敌人永远存在,潜在的风险永远存在。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如果以为已经天下无敌,自己太强大,根本就不会有对手的话,那失败是很快就会来的。骄兵必败。

    县老爷自然早就注意到了有这么一个江湖艺人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戏法当中也没有出现什么官员,涉及朝廷律法,或者跟那什么叛党余孽完全挨不上边的。要说骗,那无非就是骗点老百姓的银子而已。

    注意哦,古代不是什么人想做什么生意就能随便摆摊的。那也是有一定手续的,而且官府也会做辅导,宣传工作,当主要议题就是要做良民,不能伤天害理,不能违反朝廷律例,自然肯定也有一定的手续费之类的。那是基本的费用。

    这个呢,管也管不了,因为这个混混来头大,得罪不起。

    所以明知道,混混就是想要敲竹杠,而且数目不会小,甚至可能要么被生意抢过来,要么让老板滚蛋都有可能,甚至说不定要弄他个叛党欲孽都可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600/ 第一时间欣赏神骨鬼牌最新章节!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所写的《神骨鬼牌》为转载作品,神骨鬼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骨鬼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骨鬼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骨鬼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骨鬼牌介绍:
人是否真的有命运?命运谁造成?神骨鬼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骨鬼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骨鬼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