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神骨鬼牌TXT下载神骨鬼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神骨鬼牌全文阅读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     神骨鬼牌txt下载     神骨鬼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七十章 水有多深?【九十六】

    那天周老头是很晚才起来的。

    日上三竿,有点夸张。

    他不是睡过了头,而是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周老头一生未娶,这只是他一面之词。因为周老头不是一直住在这个地方的。他也有读书求学的时候,而且还有上京赶考之类的事情。当中有很长的一段日子,他并不在这里。这里是周老头的故乡而已。

    在外面有没有情投意合的女子,或者经历过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乡里乡亲的就知道他出去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回来了,大概也要将近三十岁了吧,然后就一个人,也没有见他跟什么女子交往,似乎是这么一回事吧。

    这人吧,就是年轻的时候,易冲动,不加节制。这就跟打仗一样,冲锋陷阵的都是年轻精干的小伙子,中老年老弱病残就不可能当敢死队,冲杀了。除非是突围。你说一个大将,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吧,这电视剧里关羽,张飞,赵子龙,是不是关羽感觉很老,或者叫老成,张飞似乎岁数也不小了?可是分跟谁比,看跟谁在一起。那跟黄忠一比,关羽,张飞都是年少的。就说关羽,张飞吧,那也不可能每一次打仗,都是在成千上万的军队面前冲杀,然后还能杀出重围,冲锋陷阵吧?要不是曹操爱才,想把关羽收为帐下,那关羽要在百万军中,早被弓箭手射杀,早就被绊马索扳倒了。张飞就是喝段当阳桥那一幕听英勇,真要是被曹操大军给围住,曹操才不会手下领情呢。那赵子龙,同样是曹操爱惜,才让他杀过来杀过去的,没有伤他一根汗毛。

    我们就说冲锋,要是黄忠经历了关羽和赵子龙的情况,就是不被曹操军队的弓箭手,绊马索给射杀,给绊倒,那累也得活活被累死。

    戏曲里,有一个叫车轮战。这车轮战还是将军对将军,一个换一个上来,让你抗,最后你手里都没劲了,连兵器都拿不动了。就跟举重的人,刚开始举轻的,听轻松的,可是加上去砝码,加到了极限,那抓举,挺举,有可能能举起来。有可能直接把自己给拉伤了。甚至有出事情自己给砸伤的事情。

    那是戏曲,真实打仗,就是下面的小兵都能活活拖死你。再加上大将,弓箭手,刀斧手,绊马索等等。

    人就是本事再大,一次冲锋行,两次可以。那几次过后,人的体力就下降了。

    反正周老头有没有经历过女子,这边没有人知道。他自己最清楚。

    这小寡妇是不是他第一个女人,也只有他知道。

    反正,这是周老头有生以来,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还是在他这个年纪。到底多少,他自己都记不清了。这个年纪想冲锋都得准备一段时间吧?古人,没有现在这么的娱乐,电视,网络,排挡撸串什么的,那太阳下山后,月亮亮了,天完全黑了。除了那些需要夜里加班加点,或者有人白天需要干其它事情的,晚上腾出时间,做点针线,泡点豆子,磨磨豆腐,读点书,研究点案情等等吧。那普通人到那个时候早就困了,要上床睡觉了。

    至于在吹了灯之后,要干点别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小寡妇什么时候来的,不记得了。反正不早了,这从上床到一更,还是四更?五更了,这才算停下,是累趴下了。如果要这个时候,让周老头站起来,那根本就站不起来,那腿肯定抖动得厉害。

    然后早上什么时候起的,就不深究了。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约定去找媒婆。虽然小寡妇说不着急,可是周老头想把这件事给早点定下来,以免偷偷摸摸,然后原本假的流言蜚语变成真的事实,那自己就再次被动了,不再出其它幺蛾子。

    找媒婆就不多说了,反正媒婆那就是一个吃百家的两面派,多面派。刚刚还是帮你的,说不定过会儿又去帮其他人了。这边刚刚跟你有点过节,哎,说不定看在银子的份上,立马叫你大爷。

    要说坏,媒婆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反正冷言冷语的,一见到银子,那马上就笑开了花,恨不得自己扑上来。

    是跟小寡妇的第二天,还是第几天,周老头家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你觉得猜不到。

    他就是混混头目,让周老头忌讳的人。虽然现在没有把柄落在人家手里,可是毕竟也算是作则心虚。周老头也不是傻子,他略微听到一点小寡妇跟混混头目之间的事情。

    这秀才遇到兵,都有理说不清,何况是一个混混呢?更何况是混混跟那个小寡妇还有一腿呢?虽然现在小寡妇是不是真心跟自己,也就不管了,这到底跟混混头目还有没有来往?都不知道。

    这兵再混,还有军队,国家法度管着呢。可是混混就不一样了,不然这个混混带着一大帮子小弟,那都很多年了,依然活得潇洒,风光。

    所以啊,这种人得尽量躲避,回避,不要去主动招惹他们,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这周老头是避没地方避,躲没地方躲,左不是,右也不是。

    还是这混混头目圆滑,一见周老头,那简直跟上一次来一个三百六十度,不,七百二十度大转变。那笑得多假?可是混混头目却一本正经地跟周老头道歉,管周老头叫先生,还说自己有眼无珠,太不是人,太混蛋了,是上了别人的当,听信了别人的话,得罪了先生。求先生原谅。先生若是不肯原谅,任由先生处置等等。

    这还把周老头给说糊涂了,还巧,混混头目看见了小寡妇从内间出来,竟然一本正经地喊师母,给师母请安了。

    这都哪跟哪儿啊,挨得上吗?这怎么知道小寡妇跟了自己啊。就是从房间出来,最多说明了那什么,或者两人有点什么私密的事情吧?

    那混混头目说,其实先生跟小寡妇是最合适不过了。只是当时听信了那小人的谗言,然先生吃苦了。今儿来就是给先生赔罪,有些事情需要跟先生深谈。

    本来要去常去的酒楼,怕是不方便,所以今天做东,请先生去最近新开的一湖仙酒楼,在湖边,安静,人少,务必请先生赏光。师母也可一同前往。

    那小寡妇推说自己不适,就不去了。

    周老头本当推辞,耐不住混混头目连拉带劝,还有小寡妇从中斡旋。

    所以,最后去了。

    一个街面上的混混,能有什么跟自己闲聊的?这个混混名声可不是一般地坏。那是坑蒙拐骗,缺德带冒烟的事情可没少干。还坏了很多小娘子的名声啊。当然是真是假,都是道听途书听来的。

    总之,真想不通,混混能跟自己说什么。

    但是吧,不去,驳了人家的面子,而且混混是不好惹的。这去吧,指不定,又憋着什么坏呢吧?

    难不成自己这么快还清了债,所以他们认定自己还有钱,或者来钱的地方,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百七十一章 水有多深?【九十七】

    和混混头目来往,哪怕是喝顿酒,说说话,对于周老头来说,无异于与虎谋皮。

    与虎谋皮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水浒》。

    那就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事情。说武松到了景阳冈下的一个小酒馆,就是一个跟地摊差不多的小生意,卖酒卖肉的小饭店吧。还说三碗不过岗。就是喝了这家的酒不能超过三碗,意思就是这酒后劲大呗,喝完了上头。武松一下子喝了十八碗,还有五斤牛肉。

    这些不是重点。

    说店家,那是老板,还是伙计来着,反复劝说武松,不能过景阳冈。这景阳冈上有大虫。这大虫就是民间的一种忌讳。不能提老虎。同时呢,很多读过《水浒》的朋友大概都有同感,其实这个大虫,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不怕不怕,那就是一个虫子,个头比较大点而已。

    后来,武松过来愣是要闯景阳冈。然后真到了景阳冈,一声老虎的虎啸,把武松给吓的够呛。

    虽然最后武松打死了老虎。

    武松也因此除了名,景阳冈打虎英雄。

    那老虎个头可不小。

    但是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呢?

    一,景阳冈是什么地方?是不是地处偏僻,而且不是官道。是山里的一个地方吧?那什么人会到那种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呢?非要从景阳冈上过呢?《水浒》里似乎并没有特别交代。那个地方,未必是当地唯一的,非要过路的地方吧?但是要从景阳冈绕过去,去什么地方估计得多少几十里地。那为了图省事,所以就想缩短时间和距离,所以很多人从景阳冈过,因此有人丢了性命,被老虎给吃了。而且电视剧似乎没有把故事里真实情节给展现出来,估计【没有实据】,那里也就是发生了血案,就是老虎吃人的地方,也是武松打死老虎的地方,或者估计整个景阳冈越是往里走,那是山高林密,几乎没有什么路,有杂草,有灌木。那才符合老虎捕食的习惯。都看过野生世界,尤其是非洲的吧?老虎狮子豹子等都不是真正的猛打猛冲型捕食者。其实都是很有智慧的。在冲锋以前,都是隐蔽前行,把自己伪装在杂草当中,不过早暴露自己。然后在最短的距离内发起突然的袭击。当然这个跟它们的短板是有关系的。因为它们是短跑,短距离选手,而且奔跑是消耗氧很大的,对心血管心脏的压力很大。如果长时间高速奔跑追击猎物,那么它们会因为爆血管而死,这不是危言耸听。

    二,老虎这样的动物,凶猛动物,一般都是昼伏夜出的。这个大概在很多有关野生世界的纪录片里都有介绍吧?这主要是提现在春夏季节,尤其是夏季,白天温度高,在烈日下老虎受不了。其它动物,猎物,哺乳动物也受不了,也要休息,少量运动,补充睡眠和水分。可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了,动物们就会出来。然后老虎就要行动了。所以,景阳冈这事,就是老虎吃人,这人是不是不知道老虎的习性,所以就是傍晚,甚至太阳下山了,还过冈,然后就导致了悲剧?

    三,那景阳冈不可能是官道,那问题就来了,那么多的人死于老虎之口,是不是并不是老虎吃人这么简答呢?你看,什么样的人要进山,到那样山高林密,行人稀少的地方?采药客?江湖上犯了事,犯了法,不敢走官道的人?或者要躲避官府,躲避什么人,不愿意被人发现的人才会走那样的地方吧?

    四,其实这个可以放在三里面说。我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正是一开始我说的那个与虎谋皮。就是很多人其实是猎户,猎户的妻儿老小,因为猎户没回家,然后家人就去找了,然后你说老虎复仇也好,老虎吃人也罢,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了。而也正是猎户要猎杀老虎,主要还是那张虎皮值钱,能卖大价钱,虎骨啊什么能入药,至于老虎肉能不能卖钱或吃,就不大清楚了,也不是讨论范畴。

    五,我还想单独说一点,这被老虎吃掉的人当中,可能不是简单的猎户,是不是有砍树砍柴的人,村子里要盖房子,建造什么,需要大量的木材。然而,古代不是现在,有大型工具,还有运输工具运木头。这古代一下子砍了很多树,是不是破坏了老虎等动物的家园,然后因为有人要看守木材等东西,在等待的时候,被老虎袭击了呢?当然这仅仅是推测。

    这并不是施耐庵先生的问题,也不是这个故事的问题,毕竟人,历史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现在看《水浒》里的这个问题,说人们把武松当成英雄,打虎英雄,因为老虎吃了很多人,而且那些人,对老虎恨的人,基本都是猎户。可是没有人真正关注,那些死了的人,是不是跟猎杀老虎,想要虎皮卖钱有关,或者家人等。等我们的后代,后后代,也许他们会觉得我们这一代有局限性,也说不定。

    这还让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书里,影视剧里说官府也出动人搜寻那只该死的老虎,甚至悬赏,但是都是徒劳而返,一无所获。

    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是不是这景阳冈不是一个小山丘,土包,一定是一座比较大的山,而且是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容易隐蔽,躲避,而且是地形复杂的那种,所以就是调动了人手搜山都未必能搜得出来?

    第二,这老虎的活动区域很大,未必一直待在景阳冈上,所以官府,以及猎户自发组织的围猎,都是空手而归。这倒不是老虎有多精明,而是地形是最好的掩护,那点搜山的人手根本就不够。而且可能老虎吃完一个人,然后跑掉了,去了别的地。你就是天天搜山都未必管用,因为它的活动范围很大。你在前山搜,它跑后山睡大觉了。你在这景阳冈搜山,呼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人,动物可不是傻子,它能分辨气味,这么多的人气味,那是自己应付不来的,所以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啊,咱打不过,就不兴躲一下啊?老虎可鬼精着呢?不会等着跟人冲突,除非撞上了,避不开了。或者认为你对它有威胁,或者它实在是饿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水有多深?【九十八】

    周老头原本混混头目是骗他,会把他带到什么酒楼,就是龙蛇混杂的地方,好再次羞辱他;或者骗他去那种喝花酒的风月场所。

    这还真错了。

    这酒楼还真是正经酒楼,而且环境优雅,不像普通的酒楼进进出出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大声喧哗,吵吵闹闹。喝高了,耍酒疯,闹事的什么的都有。

    或者是地段偏僻,或者是生意不太好?里面人虽然不多,但是说话都是很小声的。一看,都是文人雅客才会这么小声说话,低低的。

    小寡妇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来。

    混混的小弟们也没有见到。

    这倒让周老头高看了一眼。

    这像是诚心请客的,毕竟一个混混不需要那么多的心眼,还伪装自己,其实早已暗中埋伏了人手。等大哥一声令下,然后讲周老头拿下?

    两人落座,还是楼上的雅座包间那种。

    混混一抱拳,跟周老头连声抱歉。说自己与先生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实在是因为受托与人,也是被逼无奈,所以伙同他们诬陷了先生与小寡妇有染。

    老实说,直到现在,周老头依然不敢相信这混混的话,害怕里面有诈。是不是别有用心。

    混混头目从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交给了周老头。

    你道那是什么?

    是一张地契,而且名字还是周老头的。

    周老头一看,那正是在县衙,被诬陷勾搭小寡妇,赔偿给那个男的地契。

    然后周老头问这是何意?为什么要将地契还给小老二?

    混混头目说,这个家伙本就是不务正业的主,原本吧,自己也是好意想娶了小寡妇【这不瞒先生】,但那女子心不在我。我也以为她真的对那厮有意。若真的如此,夫妻二人,能过完这辈子也是美事一桩啊。

    怎奈,这厮好吃好赌,又对云红【小寡妇的名字】不爱惜,随意打骂。先生的地契还没焐热,就抵押拿去赌了。没几下就输光了。

    好在被我知道了,就赎回了来还给先生。

    一是呢,对先生表示歉意,二是呢,想结交先生。我周小武本也是官家出身,哪曾想祖父周怀被那奸人所害,全家接受牵连。以至于如今沦落到当起了混混......

    等等,周怀?莫不是周侍郎的那个周怀?周老头当然要问清楚。

    周小武自然说是,不瞒先生。虽则害怕仇人依然会追杀自己,但是为了结交先生,应该和盘托出。

    这周侍郎,自己是知道的。

    周老头不是一个落魄文人,他谁也没有告诉过他当过官的事情。官位不高,也不低,而且也算跟周侍郎一面之缘吧,算是半个恩师。因为周老头几次没高中,有点心灰意冷。有一年出恩科【皇帝出于选拔人才,在不是科举大考之年,或许因为经济原因,或者朝廷没有位置空缺等等吧。但是为了安抚百姓,笼络举子,招揽天下贤士,由皇帝出面举办的就是恩科,是对学子和百姓的格外恩典】,本来以为自己又不能中了,结果中了。虽然排名不是特别考前吧,反正主考官对他的文笔,立意,字体啊什么都很满意,还大加赞赏。其实就这么点事情。就是做了官,也不是周侍郎特别提拔。

    但是哪朝哪代,这个做官啊都差不多,先不说能力吧,能力总有高总有低,也不说你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吧,更加不提皇帝。就说这皇帝以下,那就是各个山头。

    能不被山头拉过去,而能独立做官的,还真不多。

    因为很简单,你虽然做你的官,可是别人认为是鹤立鸡群,你不愿意在我们这个山头,那是被哪个山头吸纳过去了?是不是会对我们这边不好?会收集我们的罪证等等?

    即便是你加入了什么山头,你的上司未必是你们山头的,跟你不加入山头一样,都要受制于上司。

    那你又不是皇亲国戚,也没有皇帝,娘娘们这个直接靠山,所以要整死你,就好像捏死一只小蚂蚁一样简单。

    饶是像周侍郎那样忠君爱国的好官,依然躲不开山头的命运,就是皇帝明知道你没有问题,有的时候,不得不牺牲你。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连坐这个词语?

    连坐,跟株连九族有点区别。就是一个官因为什么案子,因为皇帝动怒,会连累很多官员。只要跟这个官有关的官会跟着倒霉。这种往往就是糊涂案,说白了,就是山头要重新洗牌了。

    反正真的冤枉,还是假的冤枉,被连坐?有多少能说的清楚啊?

    周老头跟周侍郎案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有人认为周老头是周侍郎是同乡,同族,也有人翻旧账,说当年周侍郎对周老头很赏识,说两人没有关联,谁信呢?

    周老头被罢免了官,然后回乡了,从此心灰意冷了。

    周老头跟周侍郎不是同乡,不是同族。

    周侍郎的家乡并不是在这里。

    要不是周小武提到周怀,周老头根本就不知道周侍郎还有孙子活在世上。周侍郎一案牵连太大,全家都被抄家,处斩,无一活口。怎么周小武活了下来了呢?

    周老头假意说,听说当年周家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全部处斩了,家里上上下下,连佣人老妈子下人等等。公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周小武说自己其实是外室所生,幸好父亲没有接母亲进府,而且母亲带自己去外地烧香了,躲过了一劫。后来听说了,案子发了,就连夜逃跑了,逃到了很远的地方,隐姓埋名。

    过了很多年,风声过了,母亲也过世了,自己回来投靠一个亲戚。

    哪知道还是混成了一个混混。

    周小武还说,先生,你知道为什么要陷害你吗?

    周老头说不知道啊。

    周小武就把县令的连襟犯了事情,要被上司责罚,问罪。这个上司呢,还偏巧是周老头的同窗。连襟还写了书信,带了点礼物派人给周老头送来,结果周老头决绝了。

    周老头想起来了,却有其事。自己早已厌倦了官场,再说了,那个同窗跟自己就不怎么熟悉,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记不记得,都难说了。所以自己就没答应。

    周小武还说那个连襟到那个官员面前提到了先生,但是好像那个官员说就是先生到场也无济于事。后来就把那个连襟给办了。

    所以,梁子就是这么结下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水有多深?【九十九】

    混混是周小武吗?他是在撒谎吗?这点上他没有撒谎。

    而且周小武是周怀的孙子。但是这个孙子是不是他们老周家的骨血就难说了。

    周小武在说周怀,也就是周怀案的事情上没有说出实情。也就是他在这件事上半真半假。

    首先,周小武的生母,当然不是遗弃他,抛弃了他,然后他被周家收养了。事实上,在遇到小武的父亲之前,她有过,遇到过一个两情相悦的男子,两人情投意合。当然不是家庭的反对。而是那男的郁郁不得志,仕途不顺。就是考上了科举,但是不是没当上官,就是很小的官,或者受到上司排挤之类的。

    两个相爱的人,在古代,虽然那是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名正言顺,找媒婆,下聘礼,然后吹吹打打,用大花轿迎娶过门,然后才能洞房花烛夜的。

    可是历史真的是那样吗?

    未必,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必须在结婚前守身如玉,守宫砂之类的。

    可是男子呢?

    外面毕竟有莺莺燕燕,还有风月吟唱。

    但是即便是古代女子,尤其是小姐都不抛头露面,都是待字闺中,做做女红女工什么的,不可能发生小说里的发生的情节,比如《西厢记》,《牡丹亭》什么之类的。

    但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不可能一直跟在父亲身边。父亲还到处当官【而且可能离家很远很远的】,也可能出去走亲戚什么的离家一段时间。小姐也可能去庙里烧香,求签什么的。

    这其中,会不会遇上什么公子,表哥,表弟什么的?

    再者,古人亲上加亲的事情很常见,那表哥,表弟的来看看表姐,表妹,或者父母不在家,那会不会发生点什么?

    还有比如走亲戚,那路途比较远的,当中会投宿什么旅店,小地方,又可能见到庙,烧烧香,甚至住在庙里,做做法事什么的,然后遇到什么人。

    这种不能说就是历史,也不能说就是完全杜撰出来的。

    反正小武的生母,跟一个男子相爱了,并且越过了界限。那个时候,那个男子决意去投靠一个远方亲戚,然后还没来得及告诉。在那期间,小武的母亲遇到了周怀的公子【当时已经成家,家里已有正室】。

    周怀的儿子很实诚,是明确告诉了小武的生母自己的身份的。

    一边是没有着落,仕途不明的相爱的男子,一边是已经步入仕途,而且公公【当然现在称呼早了】已经在朝廷上是大官了。那能嫁入周家不比什么都好啊?

    所以,是相爱?是两情相悦?是半推半就?

    总之,周小武的生母跟周怀的公子度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周公子正好在这一带视察也好,公干也罢。然后她身怀有孕了。

    很奇妙,很微妙。

    但是生父是那个男的,还是周公子?是一个谜。因为周小武随母亲多一点,不是特别像父亲。

    后来周公子告诉了父亲,也跟夫人说了,希望能接进府来。

    夫人不同意,说来路不正。父亲周怀也不同意。

    后来,妥协了,就是女人不能进府。算是外室。也就算周小武虽然姓周,但是得不到周家的正式认可的。

    而且还是正夫人没有生儿育女的前提下。

    这都不重要。

    周怀案发了,一是因为周小武和母亲属于外室,才躲过一劫。因为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仅仅是连坐。第二个原因,就是周小武的母亲,跟那个男人藕断丝连,那个男人投靠了一个亲戚,或者背后的人,跟周怀这一边不对付。然后就动用了周小武的母亲,收集证据。这个一个外室,怎么知道老爷,公公在做什么呢?跟什么人来往,密谋什么呢?

    那就是收买下人,跟在老爷,老太爷身边的下人。只要说对老爷不放心,会不会在外面又有了女人之类的。然后就记录下跟什么人来往,在什么地方交谈之类的。

    当然不可能只有这点线索,就扳倒朝廷大员的,当然有其他线索。

    但是,只要皇帝对什么人不满了,哪怕是捏造的证据,哪怕是煽风点火,哪怕是捕风捉影,最后不是,没有,没影的事情,都能变成真的。

    所以,人往往说奸臣害死了忠臣,某某人害死了某某人。可是呢?皇帝开始猜忌,开始忌讳,开始想要再平衡,想要除掉什么人了,哪怕是忠臣才会被杀掉,那才是真的。

    所以,忠臣不是死于奸臣之手,而是死于皇帝之手才是真的。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皇帝。是皇帝想要那个人死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或者仅仅是我这样想的?

    你看我们知道的古代历史,是不是世界上就两类官:一类是好官,忠君爱国爱民,是忠臣;一类是坏官,贪官,糊涂官,赃官,只会阿谀奉承,拍皇帝马屁,只会祸国殃民,是奸臣?

    就好像这世界上就两种人:一种好人,一种坏人。

    这到底是四大名著,各种戏曲的影响,还是真实的历史呢?

    其实历史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人也不能就这么简单,不是忠臣,就是奸臣,整天就是矛盾的对立面?

    我想说,这就是开山派,后来派,后后来派,在皇帝面前各执己见,说是为了帝王社稷,说是出谋划策。然后实际情况呢?都想在帝王面前邀功,讨好,多给自己拉点票,占点位子。

    什么叫开山派?就是跟皇上一起打下天下【有可能是朝代交替,更迭的那种,有可能是弑君篡位等等吧】。那跟在皇帝身边,大家是不是都有一个概念,只有武将,没有文人参谋谋士?不,文武都有。那跟随皇帝打下了江山,是不是都得跟皇帝要官,要位子呢?那是武将的位子多一点呢,还是文官的位子多一点呢?武将是不是只要带好军队,驻守边疆,或者什么地方有造反了,边关告急了,那就是武将去搞定就行了?

    说到这里,说一下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地方不能驻守太多的兵力,也不能归地方管。只有像节度使,总督【两江总督】,司马【不要以为是姓氏,古代有这种官职】等等才有很大的可以调动兵马。

    而军队主要掌握在国家,皇帝,重臣【武将】,皇亲国戚等手里。就是防止历史重演。

    比如李渊就是节度使,手里可以调动兵马,然后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比如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比如吴三桂等等等等。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而是就算是一同打过天下的,那武将,文官未必能将相和,都是为了皇帝,江山社稷,每一次都能达成一致。刚开始可能是的,时间久了,那意见相左。那什么才是对皇帝最好的?是武力解决,还是怀柔,安抚,招安?

    动用一次军队,如果还是长途的,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吧?什么是粮草?可不是单单人吃的粮食,军马需要的干草,马饲料,黑豆什么的都是,还有军需是需要补充,采购的,那药品,酒什么的,哪一样不需要银子,大把大把的银子。

    这都需要全盘考虑,动武,还是怀柔,是安抚民心,还是武力征服?

    这还只是打仗的事情,每一个帝王总会碰上灾荒,旱灾,水灾,地震,火灾什么的吧?那相应的是不是会出现逃难,流民,死亡等等呢?

    这个时候,朝廷,国家,帝王该怎么办?

    那就算是第一代武将文官是齐心的,后来派呢?是不是也有不同意见,还有后后来派。

    那可能分成两派,可能分成很多派。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现。都想上升。那一个人上升了,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是不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呢?

    这就跟后宫在皇帝面前争宠其实是一个道理。

    一个人上升了,是不是要提拔自己的人,而你的原来位子空了,别人是不是想提拔他的人呢?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有多深?【一百】

    是不是常常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啊?

    而这话,在影视剧里似乎都是贪官,要遭殃的官才说的。而遭殃的又似乎以奸臣居多,贪官居多。

    这又是一种忽悠。

    真实的历史,恰恰是所谓的功臣,忠臣,文官武将,都是为了皇帝,为了江山社稷的好官,往往被皇帝贬了,被降罪了,被流放了,甚至被杀头了,被满门抄斩了,被株连九族了等等,才会说一句:伴君如伴虎啊。或者是同情他们的官,有交情的官员等。

    奸臣,赃官,贪官,会不会觉得冤屈,觉得也是伴君如伴虎?也许会,也许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哪一个朝代没有律法,没有针对官员的律法,祖训?没有一个朝代的皇帝希望下面的官是贪官,赃官,贪赃枉法,做奸臣,危害国家江山社稷的。

    如果有,那是编出来的。比如和珅的事情,说乾隆知道和珅是贪官,还是巨贪,但是就不杀他,留给儿子嘉庆来处理?那就是杜撰,不可信的。

    奸臣,赃官,贪官都知道国家朝廷的律法,是不允许贪赃枉法的。可是律法,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对付老百姓使用的,而不是针对他们当官的。再说了,只要不让皇帝动怒到要杀你,那就有缓和的余地。

    所以,奸臣,贪官,赃官,比其他官员,比忠臣,功臣要知道自己迟早要玩完的,那是时间的问题,早晚的事情。

    而反观忠臣,功臣呢?

    这不是说忠臣,功臣不好,大家都不要当忠臣,功臣,那就是偏激了,狭隘了。

    只想说一个问题,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在历史上,无论你当多大的官,这个国家到底是谁的?它不是你这个官的吧?它是属于皇帝的吧?你说我是为了皇帝好,是为了江山社稷好,所以直谏,死谏,直来直去,理直气壮,非要让皇帝听自己的。我这么说,这么做,不是为了我个人,都是为了皇帝,都是为了江山社稷。

    这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做没做错?

    暂且不论。

    想先说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开国皇帝的问题。无论这个是打败了前朝,打败了其他跟自己争夺天下的有可能又是老哥们,老弟兄的人,在争夺龙椅的过程中,在打天下的过程当中,我相信,那些是这样当上皇帝的人中,十之八九,不,十之九,十都是听下边的,都能跟下面沟通,融合得很好的,而且,不管是文的,还是武将,只有那个时候,真正是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使,全力辅佐这个要夺大位的人上马,上位,对吧?而且那个时候,即使意见有可能相左,但是统一起来,很容易,不会造成心里隔阂,以及山头,各立山头,对吧?

    那天下打下来了,是不是要论功行赏,当然不可能让武将当文官,文官当武将那么荒谬。官位一般也会比较合理,平均,对吧?那毕竟不是当山大王,真要分个高低。

    刚当上皇帝,那皇帝虽然一方面是要管理国家的,但是身为皇帝,这后宫的事情,自然是明摆着的。那是不得,难免留恋后宫,耽误了上朝,或者假托生病了,不上朝了等等?

    或者像戏曲里,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越剧《孟丽君》,评弹也有相关故事。倒不是女扮男装还考上了功名,那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可能的,或许是受了花木兰故事的影响。但是不是这个,而是竟然当上了官,最后被点穿了身份,而皇帝要娶她当妃子,虽然最后结局是皇帝没有娶孟丽君,成全了孟丽君和皇甫少华。

    还有《女驸马》的故事。

    当然我要说不是后宫那点事情,皇帝只要不娶烟花风月,或者死了丈夫的女子,那就是皇帝的私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是自知之明,知道不能留恋后宫,要多花心思在国家大事上面,要多听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人的意见,不能太过武断,独断,也不能搞一言堂,或者偏袒哪一方。当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能多做说服工作,达成一个平衡,君臣一心,其乐融融。

    哪一个皇帝不知道这样吗?

    这是所有皇帝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知道归知道,就是一个开国皇帝,第一个月,第一年能做到,两年,三年之后,尤其是国泰民安,一派祥和的景象,至于是不是真的,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很少听到不好的事情汇报,风调雨顺的。

    那这种情况下,皇帝就会逐渐松懈下来,那臣子要对自己说点不中听的,打着为皇帝好,皇帝要亲君子远小人之类的意思话,皇帝会怎么样?是不是就开始反感,虽然还忍着。毕竟想想他,他们也是为了朕好,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好。

    奸臣?奸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那就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实最早就是和所谓的忠臣意见不一致的人,被忠臣是谄媚,讨好皇帝,害皇帝的官。但是这些官能顺从皇帝的意思,不违拗皇帝。皇帝说什么就什么,对皇帝言听计从的。

    人就是在安逸的过程当中,逐渐松懈下来了,逐渐变质了。

    那皇帝,逐渐地就会对忠臣的态度,语气,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不能和其他官员融合这一点上,对忠臣是既爱,又开始反感了。

    这还仅仅是皮毛,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小官,那也就算了。问题是你当了大官,重臣,那就二品,一品,甚至以上的官员了,那在朝堂之上,位子太高了,太眨眼了,而且你的一举一动,会对其他官员产生影响,其他官员会不会有样学样,都打着是为了皇帝好,哪怕皇帝不愿意,都得听我的,我是对的。

    皇帝就是这么想的。

    长此以往,那必然在君臣之间形成隔阂。

    忠臣觉得自己没做错,皇帝就应该这样,听取忠臣的意见,我,我们忠臣又不是夺取你皇家的龙椅?

    恰恰皇帝的想法是,你都骑在我脖子上了,都要我来听你的话了。你的位子,威望又这么高,振臂高呼,那呼啦啦就一大片。那我皇帝的脸面何在?朕还如何服众,如何能镇得住你们底下的臣子啊?

第一百七十五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一】

    这还仅仅限于开山派,就是不管是对上一个朝代更迭,替换,还是跟其他人抢夺天下的龙椅之后的皇帝,或者第一任皇帝的情况。

    就算是这第一任皇帝任期之内,那开山派的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吧?老实说对于皇帝来说真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因为文人,谋士不可能各个是诸葛亮,就算是诸葛亮,那打仗,上战场冲锋陷阵,厮杀,得武将吧?你总不能拿把羽扇子扇扇就吓退对方人马,把弓箭手,刀斧手什么的给镇住了,然后逃跑了,胜利了吧?

    那不是法术,而是闹剧,天方夜谭。

    真实的历史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让一个武将去管理文官的公务,不是不能。只要文武兼备的人才,那种全才,都没有问题。就好像《水浒》,李逵跟定了宋江,可是灭了方腊之后,让李逵要当文官,那除了使用蛮力,吓唬吓唬谁可以,可是朝廷公务,计算,征收赋税,解决疑难案件,一堆公文,他怎么能应付得来呢?但是要给他当个衙役,捕头,虽然是降职,但是就是可以适合他干的。

    你看哦,第一任皇帝,对吧?老臣,总有岁数大的,要调动,加上地方的官员可能出问题,然后暂时下到下面去处理等等,或者老了,生病了,不合适再上朝了【就是衣锦还乡,告老还乡了的意思】。那也有可能皇帝是真心要照顾他们。

    但是呢,问题来了。

    第一,他本人身体虽然不好,但是不想退下来,不想把位子让出来,最好呢,在家里听取什么人给汇报汇报,然后呢,他写个什么折子给皇帝。或者还要坚持每天上朝。

    第二,他虽然答应退下来,但是举荐了贤良【注意,举荐的人是跟这样的忠臣是差不多的人,是皇帝一样忌讳的人,头疼却要假装爱卿爱卿,股肱之臣,忠君爱国之臣等等】。而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他们的人【那边是听皇帝的话的,就是忠臣常说的奸臣,只会派皇帝马屁,贪官,赃官那样的人】。

    那好,这还只是第一批的,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的人。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都有上上下下,退下来的,那自然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的少壮派,青壮派,慢慢出来。而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国家还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边关也没有什么情况,那皇帝自然喜欢忠臣口中的奸臣多一些。毕竟谁喜欢整天说为了朕好,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皇帝不要听信谗言,亲君子远小人,等等一堆陈词滥调,老生常谈,烦都烦死了,对于皇帝来说。那事情总会出现变化的,当为难发生了,国家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人要造反了,有谋逆之心了,旱灾水灾地震了,流民,难民多了,还有人,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就是皇帝爱听拍马屁,那个时候贪官,赃官,奸臣不能缓解这种情况,还在拍马屁,大发国难财,那皇帝就会清醒一点,杀一儆百,或者要让贪官,赃官,奸臣收敛点。

    而且,历史,并不像影视剧演的那样,绝对的对立,好像忠臣都是绝对的清官,都是忧国忧民的,而且能力都是很强的,样样精通,文武全才的;而贪官,赃官呢,除了捞钱,多数是不学无水,就知道捞钱,欺压老百姓,或者多征收赋税,额外增加老百姓的负担,然后中饱私囊,官官相护等等。

    那都是扯淡。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跟看唱戏似的,矛盾对立面,冲突等等。

    真实的历史,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如果是这样,皇帝也不会答应,也不会对下面放任不管,任由贪官,赃官胡来。

    毕竟官员考察,不可能固定由谁来担当。皇帝会派不同的人下来,或暗中调查。

    第一代的大臣,一般不会形成山头,但是第二批,第三批,官二代,官三代,等等之后,皇帝年纪大上去之后,慢慢就会形成了,不同的山头,不可能就两个山头:忠臣的山头,奸臣的山头,那么划分,绝对是不对的,不是历史。

    正是从第一代臣子开始,龙椅坐上了,坐久了,安逸久了,意见相左,不能再像打江山的时候那样融合,一致了。开始争执,开始争吵,打着为皇帝好,为了江山社稷好,但是处处都要听忠臣,说是采纳微臣的建议。但是在皇帝看来,不是皇帝采纳臣子的建议,反而倒像是父亲命令儿子必须无条件接受和服从似的。这不是颠倒乾坤吗?这君变成了臣,臣子骑在了皇帝头上了。明显是臣子对皇帝发号施令吗?

    这皇帝能愿意吗?

    这仅仅是第一任的皇帝。

    毕竟是一起打天下的,都是功臣,忠臣,虽然不能接受,还是能理解,能忍的,就是不能到达和突破一个极限。如果皇帝都受不了,那必然会反弹的。

    但是皇帝老了,将位子传给了谁,哪一个太子,皇子【也有可能是死了,写有遗照的那种】。先不说篡位的情况。

    第二任皇帝了,那可能还算是明君,能听听忠臣的建议,但是这说话,语气,轻重都是极其小心,适度。毕竟那不是一起打天下的皇帝了。如果还是倚老卖老,还是绝对是为了皇帝好,为了江山社稷好,皇帝必须采纳的话,那就是愚蠢了。这样的忠臣,就是不马上倒霉,也不会再重用。

    那要是到了还是继续这样交接的皇帝,第三任,就更成问题了。即便是第二任,依然是继承了第一任皇帝的那一套,对忠臣还是听的,那到了第三代,是不是就不怎么想听爷爷爸爸的了,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了?按照自己的方式吗,本来没有什么。可是你得有真本事。所以富不过三,是有道理的。就是爷爷打江山,爸爸坐江山,到了第三代就会走下坡路。为什么?反正钱这么多,我不花,给谁花?心思能用在继续继承下去,发展下去吗?先不说这个,年轻人,或者年轻的时候,都有一股冲劲儿。这有冲劲儿是好事,也是坏事。就是有的时候,缺乏预判的能力,但是有执意要按自己的意思去办。这偶然成功了,就以为自己是可以的,只要我相干就能干成,就会盲目自大,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所以,即使是百年基业,那仅仅是一种比喻,就是从第三代开始会走向衰败,那是一种征兆。

    当然现在,这里主要说帝王史。

    哪还有篡位的情况,这你们都是前面皇帝的人,我不杀你们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再跟我咯里吧嗦,前面皇帝怎么样怎么样的,那不杀掉你才怪呢?

第一百七十六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听说过的吧?

    尺寸是一个缩略语。

    现在人知道的尺子,大概就学生用的,绘图用的,还有卷尺等等吧。

    七零后家里一般,但是又要说西部,西北地区等除外,长江以南,尤其沿海地区,家里一般都有一把竹尺,木尺。那种尺子,分上下两种刻度,既有尺,也有寸。

    当然我不是要说尺寸是什么关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种引申比喻。尺要比寸长是一般共识,对吧?但是要分怎么看。比如说一个一尺长的东西,你就不测量,大致目测,然后就用尺子一对比,就得出结果了。可是一尺多一点,甚至是一点点,那怎么来测算呢?尤其是需要精确测算,或者需要折算成银子,那种换算呢?

    这还是简单的,其实就是以小见大,可以引申到很大的地方。

    这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司其职,量力而行,量才而用等等。

    就简单的,你适合干体力劳动活的人,非要去干脑力劳动活,那不闹笑话才怪,真要是重大责任给你承担,那就要出大事的。武将就要干武将的事情,保卫皇帝,保卫江山社稷,打仗,平定叛军,对吧?那文官就是处理案件,治理一番,负责征收赋税,上报灾情等等。这还只是很大的方面,细小的方面多着呢。

    一起打下江山,当然要论功行赏,给相应的官位。那大家是知根知底,了解的比较多的,什么样的人适合干武将,还是文官,基本都是清楚的。那是第一代的人。可是等第二代,后代出来,是不是原本武将的儿子就适合干武将,不适合当文官?或者文官的儿子只能干文官,不能当武将?

    这又是历史给我们的错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是一句民间流传的话。

    这就是一种宿命论,也是一种戏谑。

    其实这根本就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如果真的是这样,人类就不可能进入第一个朝代,或者永远会停留在第一个朝代,永远下去。

    因为皇帝的儿子,永远是皇帝,女儿永远是公主。第一个皇帝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直传下去呗。那怎么可能呢?帝王史,朝代更迭史就是因为第一个朝代对禅让制度的否定,或者破坏,就等于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别人的位子,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了。

    那跟你一块抢的人,心里会怎么想?凭什么你可以抢,还把抢过来的东西,说是老天爷的认定你是继承者呢?你会玩,你可以玩,那凭什么我,我们不能玩呢?

    就是因为这种破坏,所以大家都可以不遵守规矩,都可以说成是上天的安排和意思。

    第一任,或许大家不怎么敢动手,可是帝王,皇帝要是能平衡大臣还好说,要是帝王,皇帝开始不思进取了,贪图享受了,喜欢阿谀奉承,溢美之词了,那就要危险了。

    老子都这样,儿子会比老子好吗?会改变,变好吗?不会,只会更坏,更喜欢阿谀奉承,更加喜欢安逸,享乐。那加上对忠臣的惩罚,不信任,对老百姓只知道征收沉重的赋税,加上灾荒,疾病等等,那老百姓不起来反抗,不出现山大王,不出现叛军才怪呢?

    皇帝不行仁政,不思江山社稷来之不易,对百姓死活不闻不问;皇帝的帝王术,不能驾驭群臣,平衡和笼络群臣,那臣子必反。这是历史血的教训。

    那无论什么样的帝王,皇帝,哪怕是第一个朝代的王,总有自己的人,跟随者,还有前面的人,不愿意跟随的人吧?

    那就要说到缴枪不杀,其实并不是近现代的词语。因为古代就有招安,招降,安抚等等之说。杀掉一个两个,或者杀掉老百姓容易。可是能辅佐大王的人,可以替大王分担管理这个国家,朝代的人才可不是到大街上一拉一大把的。

    所以就有了,招安前朝,前臣的先例,从第一个朝代,甚至更早就有了。

    绝对的忠臣有没有?肯定有。甚至宁死不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如文天祥宁可抱着小王子投了那伶仃洋,也不可能投降元朝。但是真实历史是文天祥被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说归降无果,是被杀的。

    当然并不是要纠结文天祥怎么死的。文天祥很忠烈。

    可是问题又要说回来,那宋朝的官员有没有被劝降,或者主动投靠元朝的呢?尤其是文天祥的部下,同僚什么的?不可能都英勇就义,宁死不屈的。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都说自己这个朝代是上天的意思,自己是爱民的,前朝怎么怎么不好,好像我就是替天行道才来坐这把龙椅的,好像还是勉为其难的,我是解救天下苍生百姓才这么做的。

    其实那都是骗人的鬼话,糊弄老百姓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皇帝和那个皇帝,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个皇帝收这么多的税收,那个皇帝也不会少收。这个皇帝要百姓交税服兵役服徭役做苦力,修宫殿,修这修那,那个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姓氏不同而已,不是同一个人而已。

    老百姓需要的是安稳,稳定的生活,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商人不希望打仗,每天开门迎客。

    如是等等。

    这前朝投降,招安过来的,那就和一起打天下的臣子是不是就不一样呢?你看啊,就文天祥的例子。忽必烈给他的位子很高很高的,那要是【仅仅是假设,没有别的意思】文天祥投降了,被招安了,当上那么大的官,那跟忽必烈一起打天下的人是不是就会心里不服气?凭什么一个降将坐的位子比我还高,比我官位还高,还得我听他的吗?是不是就会不服?

    这就是每一个替换前一个朝代都会碰到的事情。

    而且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于国家,朝代,帝王,皇帝来说?

    下面的臣子,那都是鼠目寸光,只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点位子,官位,皇帝的恩宠有加,还言听计从的,说是金玉良言,都是为了皇帝江山社稷好,最好自己这边的位子能多一点,其他人那边少一点,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能扶上位。

    朝里有人好做官,就是从这个上面来的。

    那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国家这么大,还有前朝的旧臣,旧部等等,我不可能把这么大个国家,就我身边这点一起打拼的人能安排,照顾的过来。也不可能就谁的功劳大,谁谁谁有功劳,所以他就推荐他的部下,他介绍什么人来当官,哪怕是一个地方官。

    显然每一个皇帝都知道要终结前朝是怎么倒台失败的,那跟下面的臣子不合,整天勾心斗角,朝堂之上的君臣都不能一心,齐心协力,还都想自己人这边多占点位子,都说是为了皇帝好。

    那是前朝和替换的朝代。

    替换后呢?

    第一个皇帝都第二皇帝,那第一个皇帝的臣子就变成了老人,新的皇帝是不是会听取父亲以及自己身边智囊的意见,你们以为自己是忠臣,都是在为皇帝好,可是你们就没有私心,扶植自己的人,也不管自己人的能力是否真的适合那个位子。这就是问题。老人就好像前朝的臣子。

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三】

    跟着谁一起打天下,真的都是为了天下老百姓能脱离水火之苦吗?

    不能说没有,肯定有。比如一些谋士,一些对前朝不满的人,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或者看到百姓受苦手欺压的人等等。

    就是打天下,说不是为了坐龙椅,就是要推翻前朝,改变前朝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扯淡,就是一种愚弄百姓,欺骗百姓的手段。但是在争夺龙椅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做过一些对百姓们比较好的事情的。

    这说的是争夺龙椅成功,成功坐上龙椅的帝王们。

    但是历史上有那么多起来反抗的人,想坐龙椅的人,为什么有很多失败了?这不仅仅是那些农民起义失败了,还有很多谋朝篡位的失败者,为什么有没有认真想过?

    或者有人会认为是这就是宿命,他,他们就没有那个命,或者被其他人打败了吧?

    这其中就有一个比较特殊,还典型的案例,那就是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败给了一个混混,二流子,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结果实力悬殊,兵力远远少于项羽的情况下,在萧何,韩信等一批人辅佐下,竟然打败了项羽,还把项羽逼得拔剑自刎了。

    这是项羽命运不济吗?

    不,这是天大的笑话。

    这说明了什么?

    其实是项羽自身的问题太多太多。并不是刘邦的强大导致了项羽的失败。

    第一,项羽,大家认为刚愎自用,其实听不进任何意见和建议,全都都得听他的,连亚父范增的话都不怎么听得进去。

    第二,项羽有勇无谋,还优柔寡断。如果鸿门宴,能杀伐果断,那江山不可能信刘。

    第三,是比较含有科学道理的,也就是兵法里的一计,叫示敌以弱。当我刘邦的实力远远不敌你项羽时,我就要假装我很弱,我是跟你争不过天下的,我避让,我暗中继续力量。等我的力量足够跟你抗衡时,再回来抢位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打不过你,我先逃跑。

    第四,项羽盲目自信,因为实力太强,连秦国都灭了,虽然还有刘邦萧何韩信等人马,可是你看他们都主动让着我,不敢跟我硬拼。所以我大可放心。然后松懈了。即使刘邦逃跑了,那项羽如果不是急着想坐龙椅,而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刘邦的话,历史就会改写。事实是历史无法改写。因为项羽的命运早就注定了他当不了那个皇帝。

    第五,刘邦虽然就是一个混混,但是懂得收买人心,大胆任用人才。你看韩信在项羽不用,我刘邦就用。这打天下的时候,就去顾忌这,顾忌那,想太多,对谁都不信任,只信任自己,那是坐不上龙椅的。野史里记载了很多刘邦的不是,但是你看刘备,虽然很多人就说刘备不是中山靖王的儿子,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就是三无假货。可是在我看来,刘备就跟当年的刘邦如出一辙,不是混混那样的日子,而是仁德。你别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老百姓信了就行了。你比如军队的纪律,刘邦,刘备肯定不允许将士对不起老百姓,干欺压老百姓的事情,偷鸡摸狗,坏人妇人名声等劣迹斑斑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有可能过一个地方,还把当地的赃官,贪官给宰了,老百姓自然解气,拥护。

    反观历史上很多争夺龙椅失败者,农民起义,篡位失败者,他们为什么失败了,为什么不能坐龙椅?

    他们都是农民,小农思想吗?

    是我们的老师曾经如是说,是很多书籍告诉我们是这样。

    其实,历史不完全是这样的。

    先来说说那些篡位者,首先篡位并不得人心。即使皇帝做的不好,那你向皇帝谏言了吗?要求皇帝改善了吗?就是皇帝已经无可救药了,那你能笼络到很多大臣支持你吗?

    古代有两个对立的词语叫征和伐。我前面提到,专门写了章节。皇帝对下叫征,就代表我是正统,代表正的出兵才是征。而下面人认为皇帝不正,倒戈相向,叫伐。

    征,要发表文章,要说明为什么出征,为什么要对下面用兵,为什么要平定叛军。而伐,同样要发表文章,宣布皇帝的种种不是,种种罪状,要取得天下百姓,诸公的支持。

    这是一种仪式和象征。

    但是历史越往后,这种仪式都没有了。连过程都不需要了,想造反就造反,想灭谁就灭谁,哪怕是一个对某地方还不错,做过很多好事情的,但是跟你一起争夺天下的人。

    篡位者,历史上一般都是采用了荆轲刺秦,死士暗杀的方式,或者就是突然发难造反。

    比如伍子胥帮助公子光招募了刺客专诸,然后专诸杀死了吴王僚,自己也死了。公子光就变成了吴王阖闾。比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逼老子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唐太宗。比如朱棣杀死了自己的侄子篡位上位成功。

    但是不能仅仅看到这些成功者。他们的成功背后是有故事的。因为他们本身是有能力的,而且有一批,一大批拥护者,支持者。并且被篡位者,就是前任,可能也有弱点和很多不是,只是历史掩盖了很多东西,不诚实记录,甚至抹去了。

    而更多的篡位者,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当帝王的能力,除了身边一批人,都是匹夫,糙人,只会杀人,不会怀柔,也不会笼络安抚人心的居多。加上被篡位者没有太多的不是,说白了,就是我也当皇帝,过过皇帝的瘾头,然后后宫一大堆美女,酒池肉林,歌舞升平,好不快活的,就那点事,根本就不想好好治理国家。所以他们会失败,因为根本就不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就是为了他自己而已。

    而那些农民起义,比如最出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喊出了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随着人数聚集的增多,但是就是一路打打杀杀,抢东西,纪律涣散,不是帮助老百姓,还抢老百姓,欺压妇女,欺男霸女,加上内斗,不失败才怪呢?那就是缺乏远大的报复,说是为了百姓,同样是为了自己,你们是王侯将相,难道我就不能当皇帝,当王侯将相吗?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是暗指他自己,而是百姓、所以会失败。说白了,什么叫乌合之众,就是人数再多,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斗力。

    你再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张献忠为什么能坚持很久?一是他占据了四川,蜀道难是事实。还有一个,他能看清自己当不了全国的王。你要待在大城里,那没有足够的人支持你,没有粮草,迟早完蛋,总不能一直抢老百姓,大户的东西,银两来支撑吧?

    李自成就犯了致命的错误。刚刚取得了一点乘机,就开始享受了,放纵士兵干了很多抢老百姓,对不起老百姓事情。还有著名的陈圆圆事件。有人说是李自成,有人辟谣说是大将刘宗敏干的,还有说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都跟陈圆圆有关系。

    还有著名的太平天国,刚开始的确很厉害。一是假借宗教洋教,迷惑人心;二是手段残忍,攻占一个地方杀人无数,要么投降归顺,要不然就屠城【不要以为只有清朝满族才干的】。然后很多人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了能吃上饭,还有其实很多投靠太平天国的,基本不会是老实巴交的人,街面上的混混,二流子,甚至是杀人越货,下三滥,下九流的人都有可能。太平天国同样是还没打败清朝,就开始享乐,还要篡位,互杀,分裂了。所以不失败,老天爷都不容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四】

    下过中国象棋的朋友都知道楚河汉界吧?

    楚河汉界就是楚汉相争。说白了,就是楚国的项羽跟刘邦争夺天下,因为秦始皇暴毙,秦朝的衰败已成定局。秦朝秦始皇不可一世,霸图天下的日子结束了,国运到头了。

    但是有没有想过,项羽后面好歹是楚国,楚国本来就是诸侯国。可是汉不是汉国,而是因为刘邦和手下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上就没有汉国这个诸侯国,也是因为刘邦开创了汉朝。

    所以说楚汉相争是一个错误用语,项刘【刘项】之争更准确吧?

    秦国,秦朝的兴起和衰败,那都是有历史的原因的。

    首先,历史有证。大家都认为秦国不好,主要是秦始皇,似乎是秦始皇吞并了其它诸侯国,让别的诸侯国都变成了亡国奴,而且嗜杀成性,血流成河,对吧?秦始皇就是暴君!

    这就是一种历史的错误引导,而且经过了多少代人的渲染,把全部历史责任推给里秦国和秦始皇,这是错误的。

    春秋五霸,吴越争霸,都有所了解的吧?

    春秋五霸可不是五个强大的诸侯国而已哦,它们在崛起兴起之后,就是跑去别的诸侯国下战书,要么你归顺我,给我点城池,土地,牛羊,当然还有人口,壮劳力,还有女人。不要笑,女人代表了可以使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了,生产力就上去了,军队的人数也会上升,那国力就会变强。

    五个诸侯国先后都是这么干的。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过程当中,连年征战,让各国的平民,老百姓颠沛流离,流离失所,从平民变成了别国的奴隶。

    秦始皇嬴政还当过楚国的人质呢。

    五霸争霸期间,死了多少人?不计其数。

    所以要说残暴,五霸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不是为了天下黎民苍生的安定团结,也不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仅仅是要当老大,坐上那把征服天下的椅子而已。

    秦朝打败了五个诸侯国这是事实,无须抵赖,但是同时统一了诸侯国,全部并入了秦国管理,统一了度量衡等。这也是对历史绝大的贡献。

    如果按照现在的划分,刘邦的故乡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也就是徐州下辖县。那徐州在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地。你可以说吴越争霸的吴国所辖。但是历史上吴国还够不着沛郡。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刘邦为什么能成功,项羽为什么失败?

    以下我摘录了一段百度词条。

    刘邦(公元前256年或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汉书》记载刘邦祖上来自魏国,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代。刘邦这一代已成为平民,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这里提到了《汉书》。汉书是因为先有汉朝,就是刘邦建立汉朝,所以才有了汉书,这个逻辑能理解吧?

    古代,任何帝王,或者从秦始皇开始的,都说自己是天子,但是这个天子,又和龙有关,所以又叫真龙天子。实际就是龙子【或者龙生九子之说】。这里为什么要提龙生九子?因为龙只有一个儿子是和龙一模一样,拷贝不走样,复制黏贴模式。所以只有那个儿子以后才能成龙。这在人间,皇帝的儿子中,只有一个能当皇帝,是一个道理。

    刘邦的祖上就没有出过皇帝。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注意这个姬姓,他就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姬姓。那就是代笔了身份,是皇族,贵族身份。

    那刘邦都当上了皇帝了,总不能说自己是平民出生吧,很普通吧?所以他就让人编造了一段神话故事,当然那是野史记载,还是有人,比如项羽的人,比如韩信的人,比如其他人,认为刘邦这么一个混混,竟然能当上皇帝,还把项羽给打败了,还逼得项羽自杀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刘邦说自己的母亲在田地里遇到了一条【野】龙,然后母亲生下了自己,自己其实是龙种。那不就是自己是真龙天子吗?哪怕是一条野龙?

    《汉书》当然要树立刘邦的正面形象,皇帝总要有过人之处,异于常人的地方吧?

    可是,龟汁狗肉,这是刘邦发明的。樊哙是一个屠夫,杀猪卖肉的,也是刘邦的连襟。刘邦就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混混,吃货。

    要说过人,那是吹捧他。

    一个混混,当然是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能说会道,能忽悠人是绝对错不了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刘邦懂得收买人心,笼络人心。刘邦不是陈胜吴广,并不是一上来就一呼百应的。那就是拉了点乡里乡亲,因为全国各地都起来反抗了。这不起来,那都是大傻子。

    正是由于秦末农民起义四起,也是秦始皇的暴毙,如果不是秦始皇死了,那还有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什么事情吗?

    全国就是再多的起义都是会失败的。

    秦国铁骑,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不是吃素的。项羽的确很厉害,但是跟秦军大战,苦战之后才胜利的。

    当然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刘邦那点人,根本就不成事,就是乘机捞点小便宜罢了。不过刘邦懂得收容散兵游勇,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不管什么出生,只要能打仗,能帮助我刘邦的,就敢用。而且军纪方面,刘邦要比其他农民起义军做的好,不随便抢老百姓的东西,金银珠宝。也不欺压妇女,侮辱妇女。

    这点很重要,往往是被历史忽略,不加特别提出的地方。

    古代,打仗的时候,会出现老弱病残,逃兵。很多人打仗,就跟装壮丁差不多,或者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很多军队不仅纪律严格,而且体罚过重,还克扣军饷。那有的人本来就不愿意当兵打仗,背井离乡的。那混战的时候,逃跑了,又去了别的军队,管他是哪一边,跟谁打仗呢?

    刘邦其实也是这样,带着一点人马,混迹在各个义军中,慢慢拉拢,吸收人马到自己的手下。

    而项羽就不同了,自己是什么身份,那就是贵族。打仗那就要奋勇杀敌,勇往直前的那种。不好好操练,那就得罚。你一个普通人,那就不能提拔。

    所以,很明显。项羽就是那种墨守成规,只有将才,先锋官的资质,笼络人心不够,又无真正的帝王之志气,霸气。所以也就是对上了傲慢的项羽,刘邦才能打败项羽,开创汉朝。但是又是刘邦做的要比其他义军好的地方多,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愿意跟他一起打天下。

    所以不要说老天不公,老天很公平,项羽是皇族,还是周朝皇族的后代,是自己不成器,也是周朝到项羽这一代走到了极限,必然要衰败,从此一蹶不振了。而刘邦虽然是一个平民,但是碰上了项羽,又懂得收买人心,项羽不用的韩信我刘邦就敢用。杀猪的樊哙怎么样?照样当将军。

    如果刘邦碰上的是另外一个人,事情就难说了,如果鸿门宴项羽杀了刘邦,如果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逃跑了,项羽全力追击,而不是在咸阳宫,开始了帝王般的生活,要是放松了军队训练,而是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刘邦的动态,天下派出耳目,那历史就要改写了。

    可是历史无法改写。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五】

    水泊梁山是因为《水浒》小说而闻名。

    也正是《水浒》小说的成功,大家习惯性把梁山的山大王,土匪【当然民众心中都认为是绿林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好汉,被官府,官僚,小人所迫害,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

    你去百度一下,梁山并不是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有一百零八将,队伍都拉到了十几万,十来万人马,兵强马壮的地步了,而且是被宋朝派兵围剿消灭的,并不是什么朝廷派兵都失败了,连高俅都被抓了,宋江想招安放走了高俅,还化妆到了风月场所,通过李师师见到了宋徽宗,才有正式招安收编,然后还去打浙江的方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说里梁山打下方腊,人马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方腊,历史上有记载,是真正的农民起义,但是就跟明朝末年的李自成是一个模式,其实都想当皇帝,并且他已经自称皇帝。这江山都没有打下来呢,就想皇帝美梦,逍遥快活了,那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

    梁山跟方腊,只能在小说里比较,在历史里,梁山就不能算起义,就是啸聚山林的土匪强盗而已,打家劫舍,突然杀出来,杀了人,抢了东西,然后逃跑,躲进山里寨子里而已,仅此而已。从来没有敢进攻,攻占城池,也没有什么主张。

    就是那个所谓的替天行道,不过是挂在寨子里给自己壮胆,炫耀而已。

    当然这里要说的是农民起义,是起来反抗,跟官军开战的农民起义。

    当然这个农民起义,含义比较广泛,而不是限定于就还是一帮子农民,大老粗,土包子,像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应该这么说,就是大部分下面的大兵基本都是农民,乡党,而上面的领导者就不一定是农民了,有可能是农民,有可能是混混,有可能是士绅,有可能是当过官的等等。

    你看啊,一部《隋唐演义》,为什么没有《水浒》那么有名?这第一,唐朝的建立跟瓦岗寨丝毫没有任何关系。李渊不是瓦岗寨债主,程咬金根本就没有上过瓦岗寨,等等几乎所有情节都是假的。瓦岗寨上只有两个寨主,李密翟让。这两个人都不是农民出身,都是跟官府有关的。也就是带领了一帮子农民或者身份比较杂的人马啸聚山林,但是干的却不是打家劫舍的强盗买卖。瓦岗寨是经历了失败之后才投靠,被李渊收编的。第二,《隋唐演义》的故事明明比《水浒》早,但是确是清朝人写的。而替天行道确是应该是隋唐人提出在先,但是因为故事比《水浒》出来的晚,所以先有《水浒》在先,名声在外,那清朝人写了《隋唐演义》也已经属于过时了。

    李渊,李世民,李家,包括程咬金什么一大批人都基本属于官府,官军,正规军作战模式。他们能取得胜利很正常,加上吸收,收编了很多农民起义军,力量上就翻了好几倍。所以李家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提一下刘邦,刘邦虽然出身平民,农民,可是他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就干一些打砸抢,抢点金银珠宝,抢几个女人,然后大局还没定呢,就先乐不思蜀,逍遥快活,过太平日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历史很多农民起义失败的一个原因:胸无大志,鼠目寸光,得过且过的心态,军纪涣散,欺压老百姓,也得不到士绅,人才的帮助,就太平天国那样的浩浩荡荡,照样会失败。刘邦身边可不乏士大夫,能人,比如萧何,韩信,还有士绅【什么叫士绅,那就有地主,有钱人,有钱又有文化的人】,加上对下面的士兵,普通人除了不能欺压老百姓,霸占妇女,强买强卖,土匪强盗行径,那肯定小恩小惠,打了胜仗就行赏,还给士兵,将士发点饷之类的,那天下人心,自然会归拢过来,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果你就是很强悍,很凶狠,要么归顺,要么被杀,抢了你的银子和女人,放火烧了你的房子,那人心自然会反感,自然不会真心归顺。

    不要小看士绅,因为打仗勇敢,在战场上可以,冲锋陷阵士绅不行,可是出谋划策,笼络人心,还有号召力,那就是士绅的优点。他们本身就是官,跟官有关联的人,还是文人,名流。将来治理国家,不能全是武夫,还得文人士绅才行。国家必须是文武相结合的。单方面都是欠缺和不好的。

    朱元璋,同样一个农民出身的人,讨过饭,当过和尚,混迹于各个元朝末年起来的义军当中。自然经历多了,能言善辩,能笼络人心,慢慢就逐渐壮大起来了。

    有人借此说因为出过家,还拿武则天也来说事,说是你看因为出过家,所以有了福气,好像佛菩萨保佑,有了福报了。

    显然这么说是不对的。也是对他们的历史可说是无知。

    无论武则天,还是朱元璋,两个人都是被迫出家。武则天是由于李治的妹妹高阳公主对武则天不满,就想整垮武则天,以免她受宠当上妃子,皇后什么的。因为李世民,李治跟武则天的事情,高阳公主都是知道的。可是高阳公主自己也是一团浆糊,有驸马,还在外面勾搭,还是和尚【辩机】。朱元璋则是跟古代所有出家的和尚一样,很多都是家里贫穷,养活不起,就送到庙里当和尚,日子再苦,至少能喝上点粥,不至于饿死。朱元璋就是这么当和尚的。

    而武则天和朱元璋都是尘缘未了之人,一个那是李世民的女人,又被儿子李治看上了。所以这点上,那唐玄宗李隆基把儿媳妇硬是变成了自己的女人,还让儿子改口叫娘,母后,一点都不奇怪。一个是暂时到庙里混口吃的,怎么可能能守住青灯黄卷,清规戒律,不能饮酒吃肉呢?

    当然这里不是要说和尚,或者出家的事情,也不是要说出家人守不守清规戒律的事情。

    因为要说农民起义,说朱元璋。

    元朝末年,可不止一支农民起义,那张士诚,陈友谅,多了。

    那为什么张士诚,陈友谅,而且陈友谅是三个人当中最强的,人马最多,却最后败给了朱元璋呢?真是朱元璋有佛菩萨保佑?加持?非也,也不止是因为有了刘伯温这样道人,军师。

    而是因为,张士诚,陈友谅跟霸王项羽又相似的地方,没有真正帝王之气,王者之气,也没有王者之志。而且不得人心,没有严格的军纪,不能安抚百姓,也不懂笼络士绅的道理。

    朱元璋借助了其他农民义军,发展了自己的队伍,等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就转向了士绅,大地主,文人等等,就为将来当皇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要觉得好笑。

    农民能当皇帝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农民能统治管理的国家的,历史上几乎没有。

    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历史,那就是士绅,地主,大地主,官府,军队骑在了老百姓的头上。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是当不上皇帝的。

第一百八十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六】

    周怀,周公,就是那种跟皇帝一起打天下,或者跟在身边多年的老臣。

    或者你可以想象他是那种降将,降臣,皇帝看重他的名望,声望,在文人,士绅当中的影响力等等,但是根本上来说,国家需要人才,然后一步一步升上去的那种臣子。

    无论是哪一种,刚开始的臣子和过了几年,尤其是跟新进入朝廷,尤其是刚到皇帝身边,或者是那些被认为是奸臣的大臣,那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官做的越大,越久,尤其是在皇帝心中的位子越重,当然那是奸臣的通病。因为在我们接受的所有的教育,那种填鸭式教育,轰炸式,铺天盖地式宣传,影视,戏曲等作品,奸臣都是无时无刻不想把忠臣来陷害,直至忠臣被皇帝龙颜大怒然后下令给咔嚓了,最好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不是降级,流放,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而忠臣呢,都是拼命为了皇帝,江山社稷,苦心劝皇帝,跟奸臣做斗争来着。

    历史,再昏聩的皇帝,可能这样吗?

    朝廷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一个国家每天需要处理的公务多如牛毛,就算是有奸臣,有忠臣,每天就不用公干了?就剩下吵架了?什么都不用干了?各司其职。也不可能双方,两派就是当着皇帝的面互相揭发罪行吧?

    你看,打一个最小的比喻,生活当中,日常工作当中,是不是就是有小人,打小报告,不分时机,每天一见面就说某某人的坏话。一见领导,就说某某人的怪话,埋怨他怎么怎么样?

    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听你说谁谁谁有什么什么事情,这人怎么怎么样不地道,好像就没干好事,做事不认真,偷懒,做错事等等吧。但是人不光有耳朵,更加有眼睛。听你说了什么,也不可能完全会相信,也会自己去观察,或者从其他途径,侧面出击。

    这么说吧,如果你打小报告,不说十之八九都对的上号吧,那至少要有为五六到七八那个样子能对上。

    但是,如果你说别人偷懒,可是调查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反而别人其他人倒是说这个打小报告的人不怎么地,那听故事的人会怎么想?

    原本对打小报告的人还有几分信任,但是听报告的人并不是要这么样的结果,那结果会怎么样?

    小的方面,生活工作当中的,到社会,企业,再到朝廷道理都是一样的。

    皇帝不是傻子。

    就是昏君,混蛋皇帝,那培养一个大臣是那么容易的吗?把一个大臣干掉,降级,流放,其他人真能顶替的了吗?皇帝的恩宠又叫恩威并施。一个国家,朝代,如果每天,或者过一个阶段,就杀掉大臣,降级大臣,抄家,流放,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然后官位一直再动,今天是一拨人,明天就变成另外一拨人?

    这样的朝代不是朝气蓬勃,而是要衰败的征兆。

    无论杀忠臣,还是杀奸臣,尤其是大量地处理大臣,那对一个朝代都是不是什么好事情。

    因为杀忠臣,奸臣是解气,还能抢他们的位子,增加自己这边的力量,就没有人来跟他们作对了。那自己的官位就保住了。而杀奸臣呢,忠臣又解气了,也能抢他们的位子,增加忠臣的队伍。

    但是忠臣,还是奸臣不是绝对的,能力也不是这样简单地来划分的。

    这就是什么?

    如果,朝廷之上,整天就是不团结,想着就是多抢点位子,不能君臣一心,多为皇帝分担,多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了。那样的朝廷,怎么可能管理好国家,上边都是这样,那下面的官不也是各个山头吗?

    那这样的官府体系从上往下,不出问题,不衰败,才怪呢?

    如果仅仅是贪官的问题,那朝代不可能衰败的那么快,真正的根源是山头的平衡被打破,皇帝又驾驭不了群臣。群臣已经无法一心为了整个国家江山社稷,抛弃一点个人的荣辱和官位,不能上下齐心才是真的。

    周公,那早就被其他方面给恨上了。

    其实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样的官被撸了,降级了,甚至贬职,罢官了的都有。真有罪吗?真的铁证如山吗?真的全怪奸臣吗,是奸臣陷害吗?

    有很多,就是皇帝为了再平衡,或者用这种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

    杀一儆百,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皇帝的心思最难猜。

    但是反过来说,你说一个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官,反正皇帝交代的事情,每一件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办的,也不对皇帝过多的指手画脚,跟教训儿子的态度的官员,皇帝会杀了他吗?

    奸臣就是再怎么莫须有,比如《说岳传》,岳飞是定为莫须有给杀掉的。但是那是戏曲,是故事。历史并非如此。

    皇帝不会杀一个没有对自己指手画脚,倚老卖老的臣子的。

    一个能干活,不惹事的,不占山头,又不是拉拢一大批官员直谏皇帝的官员,皇帝是不会杀掉的。

    一个没有什么把柄的官员,一个从来没有反对皇帝干任何事情的官员,皇帝不可能杀掉他的。

    这不是帮奸臣说话,也不是腹黑论。

    这就是就事论事。

    历史上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比如屈原,比如伍子胥,等等太多太多了。

    忠臣是不是为了皇帝好?那当然是。可是什么叫皇帝?皇帝就是那个下命令的人,发号施令,号令天下的人,而不是被臣子当指挥棒挥来挥去的人。

    如果这个位子摆不正,那皇帝就会觉得臣子根本就没把君为臣纲,君是天,臣是地整明白,那就是有异心。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明白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

    其实这不是忠臣和奸臣的问题,而是三纲五常的问题。这个跟好官,赃官,贪官是完全两码事,也跟对老百姓好不好也不是一回事。

    皇帝,就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只能他是对的,只能是他在发号施令的人,而不要说成是我为了皇帝好,为了江山社稷好,所以我认为应该这样做,我认为应该那样做,我认为皇帝这样做不对。

    而且即使是忠臣有的时候也会犯错,做糊涂事,让皇帝不高兴的事情的。

    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

    只要人犯错了,那就有把柄落在皇帝手里,那你教训皇帝的那一套就会双倍,加倍的返还到你这个忠臣头上。

    明白了吗?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七】

    很多人心目中的皇帝,就是整天什么都不用干,不就是到点了,坐着龙辇,一路被抬到金銮殿,然后就走几步路就可以坐上龙椅了。然后群臣跪下三呼万岁,皇帝说免礼平身。太监说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群臣要么有一两个出来拿出折子,要参谁谁谁,或者要说什么什么事情,或者因为参奏谁谁谁,什么什么事情,忠臣和奸臣就开始对垒对阵,自动站队,最后皇帝发一下话。

    下朝了,皇帝就去后宫了。

    好像皇帝基本都是在后宫办公,上朝就是收一下折子,平衡一下朝堂上的忠臣和奸臣队伍。然后多数是下面大臣处理公务,偶尔皇帝批下什么处斩什么大臣,或者什么地方受灾了,下发一下赈灾银子。

    大概就这点事情吧?

    还那是正剧,正面说皇帝的,还不是昏君,混蛋皇帝。

    那要是昏君,混蛋皇帝,那连上朝都不愿意。反正睡醒,大概都得将近上午十点到中午了,然后起来洗漱,吃晌午饭【膳】。酒足饭饱了,那自然是看歌舞,美女妃子作伴,捉迷藏,躲猫猫,一直到晚上再吃,再继续,通宵达旦。

    当然更多的是不能演绎的跟后宫美女如海的那些事。

    国家大事?灾荒了?什么贪污了?民变了?不都是由各部门自己解决吗?边关告急了,兵变了,开始慌了。上朝了。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这越闹越大了,都要到京城了,那还有心思跟妃子们在后宫胡闹吗?

    是不是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这不就是皇帝的生活吗?要不然那么多人喜欢坐龙椅,当皇帝呢?不就图个坐在那里装模作样,锦衣玉食,后宫那么多的妃子,美女,不是幸福死了?

    甚至,或许有人会想,这皇帝想上朝就上朝,不想上,那大白天都能啥。

    宫规不是这样的,祖训不是这样的。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新的朝代,都是对前朝为什么会失败做过总结的。也不管是弑君篡位,还是朝代更迭,那前朝皇帝的那些事情,都不是什么秘密,也藏不住。

    因为民间也有传说,前朝的大臣,尤其是朝堂上的大臣,在前朝的时候不敢说皇帝怎么怎么无道,不思社稷安危,不励精图治,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那到了后朝,皇帝也会询问前朝的事情,难道皇帝的事情,后宫的事情就不问了吗?还有前朝的太监宫女,不可能全部杀掉,或者贬为奴隶。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朝代建立了,重新招募太监宫女,不是那么容易。这需要大量的培训工作。这放着现成的熟练工不用,用新人,怎么说都不是理智的事情。

    前面讲宫规的时候,提到过一些。皇帝是不能不爱惜身体,一年四季身边都有女人的,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雷电交加,需要祭祖祭天的时候,那都不能沾染女人的。大白天?更加不可能了。

    历史上即使有,也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现象。

    即使是昏君,混蛋皇帝也不太可能大白天就那啥。毕竟白天伺候的太监宫女太多。难不成让太监宫女现场观摩啊?

    人毕竟有羞耻心的,中国人不是西方人,没有豪放到那种地步。中国还是比较含蓄的,尤其对于那种闺房之乐。

    影视剧,小说里的有些描写是误人子弟。

    当然这又不关我毛线。

    就好像朝堂上的大臣不可能半天都在皇宫,朝堂上忠臣奸臣对阵,互相PK,不可能半天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如牛毛。

    你看就京城,是不是要查人口,征税,防火防盗,防止奸细,收集各地的大小事情,是否有灾情,是否有不满,是否有民变,是否有饥荒,是否有流行病致死,大爆发,是否什么需要修缮,是否有官员贪污,牵涉到什么当中去,是否有学子不满,官员受罚,被贬了,那就需要有人顶上来,升上去,等等等等。

    边关未必每天告急,可是各地前朝的遗臣,人马是否已经全部被消灭,或者被招安了,被收编了?有没有民众依然同情前朝,还做梦前朝能重新活过来?

    这种事情,远远比民变,灾荒,更加让皇帝担忧。

    前朝阴魂不散,就是民变,兵变的根本原因。

    只有让前朝的鬼彻底死心,那老百姓迟早会归顺的。

    所以,新的朝代,或者每一任皇帝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大大小小的国家大事,大臣之间的平衡,忠臣,奸臣阵营。

    帝王之术之一是平衡大臣。要让大臣达成一个平衡。只有平衡的大臣关系,才能维持朝廷。一边倒,无论导向忠臣,还是奸臣,其实都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

    是不是想不通了吧?

    忠臣要是占上风了,那皇帝还有好日子吗?是不是每天都得一本正经,日理万机,都得按照忠臣提出的方案,支持忠臣?那皇帝心里是不痛快的。忠臣好是好,都是为了朕和朕的江山社稷,可是这唠叨的毛病就不能改改吗?还有到底谁指挥谁啊?谁在掌舵?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是朕的天下,所以朕才是天下的主人,你们都得听朕的。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把江山守住了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那是朕该考虑的事情。

    奸臣呢?奸臣当然是拍马屁的多。难道朕不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吗?宠幸奸臣也是一种帝王之术,那就是要给忠臣提个醒。顺从朕,帮朕多做事,少指朕。

    不要以为昏君分不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了。错了,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

    宠幸谁,那都是对另外一方的一种牵制。

    君为臣纲,君臣和,才是真正的和。

    很多人以为皇帝,帝王就是喜欢听奸臣拍马屁,这是错误的引导。是根本不懂帝王之术的真正用意。那就是大主意都得听皇帝的,而臣子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国家有危难了,忠臣,奸臣都得一起抗。

第一百八十二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八】

    帝王之术可不止只是君臣之术。

    君臣可不是猫鼠游戏,而是老虎和猎物的关系,或者叫老虎跟宠物之间的关系。

    老虎自然是帝王,皇帝,臣子才是猎物,宠物,工具,勇士,哈巴狗。

    你不要觉得哈巴狗不好听,以为那就是昏君,就是那些谗臣,奸臣,就好像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小丑,专门讨好皇帝,专门跟忠臣作对。有皇帝如此不听忠言逆耳,有奸臣小人在皇帝身边,那国家要亡国的。

    所以作为忠臣就要死谏,哪怕皇帝不高兴,哪怕皇帝心里不舒服。

    而忠臣的一片丹心,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却被奸臣陷害,昏君啊昏君啊.........

    是不是戏剧,戏曲,影视剧里都是这样的?都是奸臣害死了忠臣,都是昏君不能明白忠臣的一片苦心,非要怪罪忠臣,杀害忠臣?

    你看屈原士大夫劝皇帝不成,最后怒投汨罗江。你看伍子胥忠心耿耿帮助了公子光【阖闾】,却因为阖闾的儿子夫差为了西施,放走了越王勾践,还对越国放松警惕,并且杀死了伍子胥,最后越国灭掉了吴国。

    是这样吗?是这样。

    但是忠臣却忘了一点。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明白,仅仅局限于昏君,忠臣,奸臣这样的套路。

    这一点是什么?

    简单地说,以前反复提起,那就是龙椅,那把全天下唯一的一把身份的象征,龙椅。所有事情都是在围绕着那把龙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都是围绕着那把龙椅。

    朝代的开始是因为那把至高无上的龙椅,朝代的变迁,更迭是因为那把龙椅,农民起义是因为那把龙椅,弑君篡位是因为那把龙椅。王朝,帝国的命运,兴衰,都是围绕着那把龙椅。

    谁都想独占那把龙椅,谁都想永远把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永远由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们独占下去。

    你想当皇帝,你抢过来了龙椅,你真正能永远坐下去吗?你的朝代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吗?

    痴人说梦。

    因为天地,宇宙,阴阳都是在变化。宿命就是变化。兴衰就是变化。

    这种变化是无法阻挡的,因为那是唯一的椅子。也因为大家都是先破坏了规矩,都是靠抢过来的。

    一个人抢过了,那别人肯定也要抢,更多的人会参与进来抢夺。

    所以,龙椅注定是一场追逐游戏,抢夺游戏,杀戮游戏,没有永远的赢家。今天你赢了,明天可能别人赢了。周而复始,不会停下。因为谁都想上去坐坐,过过瘾,何况上去了,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呢?

    忠臣说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皇帝?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多沾点位子?都不是。其实是想操控王朝的命运,不让前朝的悲剧重新发生在这个朝代。想改变龙椅旁落他家的命运。

    但是,可悲的是忠臣自己的愚蠢,王朝的命运是注定的。因为那是把魔咒龙椅。谁都会为了它发疯,疯狂。儿子可以杀死父亲,兄弟手足可以互相残杀,好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等等等等。

    没有人可以改变这种更迭,交替的命运。

    所以,忠臣的想法,只能令皇帝反感。因为皇帝觉得忠臣是对自己指手画脚,束手束脚,而不是完全听命于皇帝,各司其职,扶植皇帝,辅佐皇帝,共同维护这个王朝。

    很多人觉得皇帝爱听马屁,喜欢奸臣的那一套。

    错了,那是被影视剧给诱导了。

    因为皇帝真正要的武将卫国,文官帮助皇帝治理臣民,不要互相拆台,而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皇帝,君臣一心,臣子少管点皇帝的私事。君臣其乐融融,不是很好吗?

    这同样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皇帝,忠臣,奸臣【注意不是那种贪官】,当出现这种关系的时候,你去看看历史,这个朝代不是很快有民变,就有可能被灭国,朝代要更新了。

    因为这就是一种宿命和命运。因为有裂痕,很深的裂痕,无法弥补的裂痕,所以王朝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无法挽回。

    这样的忠烈,皇帝真的忍心下狠手要杀掉吗?皇帝真的昏庸到那个地步吗?就不后悔吗?

    哪有皇帝愿意杀掉重臣,还是忠臣的道理呢?皇帝要的就是忠臣的服软,道歉,妥协,退让,对皇帝的妥协,而不是破口大骂昏君,少一点对皇帝的发火,臭脾气。

    但是这不包括那种手握重兵的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皇帝最担心的是窝里反。历史都是有活生生的例子摆着的。守卫一方的大员,手里又有那么多的兵马,这怎么能让人放心呢?又是那种能文能武的人的话,更加令人担心。

    这要是起了异心,岂不是会反咬我一口?来抢我的位子呢?

    所以,历史上冤死的忠臣,那他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因为他想改变王朝的命运,这就是违反天机,天机是不能违反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龙椅的命运。

    你去抢吧,你去坐吧。

    其实谁允许你上去抢的?谁允许你上去坐的?

    答案是没有人。因为天并没有同意,而是你,你们自己打着为天下苍生的旗号,替天行道的旗号,结果都是为了你,你们自己能坐上去,对全天下老百姓发号施令罢了。

    所以你,你们,王朝,龙椅的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

    谁生下来就是皇帝?谁生下来就是臣子?谁生下来就是奴隶?

    都是在人骗人,都是在骗天下的百姓。

    做事情是要付出代价的。

    无论你抢到了,还是没有抢到,都是得为此付出代价的。

    杀忠臣容易,齐齐咔嚓,就一刀两刀的事情。砍的时候,真的很冷漠,没有一点犹豫?不后悔?错了。杀了,奸臣是高兴的,可是皇帝会用歌舞升平,会喝醉来麻木自己。

    皇帝当然后悔。

    那是一种矛盾的后悔。后悔是失去一个忠臣,他的位子别人未必能替代。矛盾是对忠臣又爱又很。如果忠臣能中间一点。就是能力还是以前的,但是不要对皇帝有那么的不允许,不要有那么多的忠言逆耳,不要有那么多的一二三,皇帝不可能杀一个很重要的忠臣。

    因为一旦国家有难了,奸臣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就是昏君都很清楚。

第一百八十三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九】

    先以一条船来开始今天的故事吧。

    有人说是不是要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呢?

    也对,也不对。

    因为水和舟的关系,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这就是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为什么要说一条船呢?

    先想想,何以称为一条船?是不是首先是一条船,然后要有船老大【通常是掌舵人,船长吧?】,就是一条小船,那不是要有划船,摇桨的人,还要有升船帆的人,当然还有其他人,比如生火做饭的人,比如钓鱼的人等等。

    你觉得我说一条船象征着什么?

    不,它不是国家,你也可以认为是整个国家和朝代。但我认为,船代表了朝廷,各级官府体系。船老大是皇帝,文武大臣就是划船,摇桨,钓鱼的,升船帆的人。

    那百姓是什么?

    百姓不光是这水,更是水里的鱼,能食用,能吃的鱼。要知道鱼儿不能离开水而生活的。而正是鱼儿能提供给船上的人食用。只有待在水里的鱼和这水能保证船正常航行和有食物。

    所以百姓好,皇帝,大臣,官府才能真正的好,国家朝代才能稳定。

    船上的人不能把水里的鱼都打光了,那皇帝,大臣,官府,国家朝代就会危险了。

    船老大是皇帝,皇帝是掌握方向的人。如果船上的人都不听老大的人,各执一词,或者不团结。那对这条船可不是好事情。但是单凭老大来掌舵是不行的,所以船老大需要下面的人同心协力,才能把这条船开好。

    而且,船员们要时刻保持警醒,清醒,如果明知道有危险,却抱着侥幸心理,明知道船再往前开,那迎接的就是狂风暴雨,船翻人亡的结果,那船员就必须果断告诉老大,减速,停船,转向等等。

    现实中,无论是船老大,或者是船员都不会弃船。因为弃船,在水里生命就无法保证,除非船要沉下去了,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了。

    帝王,皇帝的这条船更加不能抛弃,他们也不愿意抛弃。

    这个国家,朝代就是水,人民百姓就是水里的鱼儿。

    我为什么不说百姓是水,而说是鱼儿呢?

    同样皇帝,朝廷也不是养活鱼儿的水呢?

    恰恰是百姓就好像水里成长的鱼儿,只有鱼儿能长大才能养活船员和船老大。也就是皇帝大臣要让百姓有田地,有活路,这就是养活鱼儿的水。皇帝,大臣不能只顾抓鱼,抓大鱼,连小鱼都不放过,那鱼儿都没有了,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了,那也没有活路了。这等于什么?赶尽杀绝。你赶尽杀绝了,就是违反自然,就是违反天机了,那皇帝大臣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国家,朝代的命运就要到头了。

    只有保持足够的水,保持一定量的鱼儿,那船老大,船员才能吃到足够的鱼。

    这是一种平衡。

    平衡才能长久。

    破坏平衡,破坏自然,那灾难,天机就会降临,国家,朝代就会提前结束,龙椅就会易主。

    我为什么不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呢?

    这跟船有关,但是我更想说,天灾人祸。

    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话题。

    水能载舟,可是舟不会自己走到这里,走到那里去吧?也不是所有的水都能把舟给弄沉,弄翻了吧?

    因为舟山,船上的人很关键。只有船上有老大,船员,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船都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即使有风浪,除非大到无法阻挡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水涨船高的那种地步。那船的危险并不大。因为船还可以靠岸来躲避强风暴雨。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因为我要说天灾人祸的事情。

    影视剧里是不是常常是那些昏君,混蛋皇帝都会碰到什么大灾荒,什么民变,什么边关告急的居多,因为昏君,混蛋皇帝不上朝,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只知道后宫的那些歌舞升平,嬉闹,欢愉,美酒佳肴,美人相伴的居多?

    其实错了,那是就是明君,开明的皇帝,都会碰上什么灾荒,什么底下人起兵造反,什么出现山匪强盗,什么地震,火灾,旱灾,虫灾等等吧,能风调雨顺一年已经是上天眷顾,天随人愿了。

    所以无论是好皇帝,明君,还是君君混蛋皇帝,其实要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天灾是谁也躲避不了的,改变不了的,谁也阻挡不了的。

    天灾可怕吗?洪水,风雨雷电,暴风雨,暴风雪,地震,山林因为雷电引起的火灾等等,哪一样不可怕。再可怕,都有过去的时候。但是怎么来面对这些问题,是抱怨老天的不公,为什么要降临这些可怕?是做点什么祈福仪式化解,请求上苍下次不要降下灾难了?还是花心思怎么来帮助受灾的人,能多多安抚百姓,安置百姓,救济百姓,减少他们的税收,休养生息?

    或者我管你受灾不受灾,该交税还得交多少税?

    皇帝,大臣,忠臣,奸臣在天灾发生时候,如何做?

    是共同应对,齐心协力,还是互相推诿,扯皮,指责?

    皇帝在这个时候,是花大量的心思在后宫,在娘娘们的身上,不管百姓死活,还在建造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娘娘玩乐?

    不管是朝代交替,还是继承皇位的皇帝,其实登基后都会有人反对,都有人起兵造反,啸聚山林等等。

    关键并不是这些,而是大多数的小百姓,哪一个皇帝登基,坐镇江山,跟他们有关系吗?自然没有关系,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个朝代,那个朝代,这个皇帝,那个皇帝来着。他们需要的就是稳定的生活,能喘息,能活下去的生活。如果负担都重到无法活下去了,那百姓也会起来反抗。

    但是皇帝,不管是弑君篡位也好,兵变也好,改朝换代也好,是采取休养生息,怀柔的策略,没有严苛的刑罚和赋税,兵役等,那就是有人要鼓动百姓起来反抗,教唆等等,或者就有不停地起兵造反,那都是不足为虑的。也是容易消灭的。

    所以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这个人祸,就是贪官,赃官,狗官,不关心百姓死活的官员,大臣和皇帝。

    那再加上忠臣,奸臣,昏君,这个朝代不出现问题,很快玩完才怪呢。

    船需要君臣齐心协力,需要巡视,检查,修补,需要共同管理。这样即使有困难,困难再大,会过去。

    不过,船有船的命运,不要指望这些能停止,或者增加船的命运。

    因为不止一个人想上船,并且想当船老大。

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有多深?【一百一十】

    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谁不想当皇帝的?

    所有人都想吧?哪怕他是一个普通百姓,哪怕她是一个女人。

    你看,陈胜吴广不就是被逼无奈,做徭役的苦工吗?跟奴隶差不多。他们可以起来,其他人就不能起来反抗吗?历史上最出名的女人不是杨贵妃,也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吧?四大美女的确没错。可是历史上的美人多了去了,只是皇帝看人的标准不同而已。

    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吧?因为她当上了皇帝,是以女人的身份当上了皇帝。

    很多人都反驳说历史上的女皇帝多了去。

    我想说,历史被承认,被多数人承认,并且载入史册的就武则天一个女人,一个女皇帝。你要说遥控指挥,那多了去了,或者坐在那里假模假样的女人多了去了。底下人就是给她们汇报,她们也不是皇帝。

    怎么说呢?就好像,或者只能说成是辅佐,并不会被每一个朝代的史官记载为皇帝。

    那辽的萧太后,刘邦的老婆吕雉,朱元璋的老婆马大脚,康熙的老娘孝庄,还有那慈禧,等等等等。

    可是其他人,谁称帝了?不光是称帝,武则天都把唐朝改成了大周朝。

    多么荒唐可笑啊?

    你看为什么叫大周啊?

    不知道吧?

    武则天把自己比喻成了周文王,周武王了。那她的前老公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她的后老公李治又是什么?武则天不是把他们父子俩当成了商纣王了吗?

    那李世民和李治都是商纣王,昏庸无道,那商纣王身边的不就是妖女,狐狸精,妲己吗?

    这有多可笑的事情。

    大家都认为妲己不好,引诱商纣王干了太多的坏事,把商朝都给毁掉了。妲己武则天却说自己是周文王,周武王,要再开创大周的辉煌。

    史学家从未在这点上加以批评,反而对武则天有褒奖之意,或者不予评价,含糊不清。

    但是肯定了武则天比李治有能耐。

    李世民再怎么不好,弑兄逼父亲退位,但是贞观之治那是记录在历史,史册里的,大唐盛世不是吹嘘出来的,丝绸之路的繁华也不是假的。

    武则天又做过什么?

    武则天的周朝,有贞观之治的辉煌吗?没有。

    除了篡位跟李世民相似而已。

    而且武则天即位后,就大肆修建佛像,乐山大佛等就是武则天的手笔。那佛像都是武则天的模样塑造出来的。不仅如此,重修佛经,派僧人去印度佛学院深造,重新带回大唐翻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就是根据武则天的授意,翻译出来的。

    武则天让僧人把自己塑造成了阿弥陀佛转世。

    所以现在有些人把朱元璋,武则天塑造成了,因为出过家,所以你看不就有了那么大的福报,当上了皇帝。这是荒谬可笑的。你知道武则天,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是踩在了多少具尸体才登上王座的?

    也就是那个时候,佛像当中的观音原本为男的,武则天的授意下,就变成了女的。

    这倒不是重点。

    武则天之后,包括的她的女儿也想继承母亲的位子,成为第二任女皇帝。

    后人,女人就不想成为李则天,王则天吗?

    慈禧就不想做武则天吗?

    想当然想,可是做却不敢做,更加不敢改朝换代。

    武则天就只能是一个,因为她是武则天,武曌。你看,那么逆天?日【太阳】,月【月亮】,加上天空。这还是她的名讳。连秦始皇都不敢这样。她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阿弥陀佛的转世了。

    武则天要不是还做了点好事,要是一个昏君,混蛋皇帝的话,早就被天打雷劈了,暴毙而死了。

    看过狄仁杰电视的朋友【梁冠华版本】,应该注意过一个细节的吧?那就是武则天有头痛的毛病,那是偏头痛,跟曹操一个德性,还是有人要害她?或者这就是老天的警示?

    所以说,谁不想当皇帝呢?可是普通老百姓,或者绝大部分人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不可能去行动,就是起来反抗,也是忍无可忍了,然后就一个路人甲,打打酱油罢了。没有谁会真的当真。

    毕竟历史上想当皇帝的是少部分人。因为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上的。没有人支持,最后能不能成功打败所有竞争者,都是未知数。

    帝王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弑君篡位,那既然自己要做皇帝了,首先自然得拉拢,安抚一批,甚至是一大批士绅,士大夫,文人墨客。当然还有前朝的旧臣,尤其是重臣,或者有点威望的臣子。

    为什么?

    因为老百姓就是心里不愿意,可是害怕朝廷的军队,官府,衙门,害怕被抓起来,被砍头,被迫迁徙,被迫背井离乡。你一个老百姓把你抓了,要砍你头,你还不害怕?让你从你从小住惯了的地方,像候鸟,像动物一样迁徙几百公里,你愿意吗?你能反对吗?你敢反对吗?

    老百姓敢对前一个朝代说三道四,那也就偷偷地,私底下的事情。

    毕竟小百姓,那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管那么多朝廷,皇帝的事情干嘛?

    所以啊,怎么能老百姓接受新的皇帝,那就是士绅,士大夫,文人墨客的妙处了。

    因为文人可以写文章,当然是被新的皇帝收买了,或者前朝受到不公待遇,或者点冤枉,受到点牵连等等等等。那前朝有多不好啊,就可以在文章里大写特写,说前朝那就是昏君,昏庸无道,误国误民,所以前朝就倒台了。那不是新朝不好,要叛逆,而是昏君无道,所以群起而攻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这是古人一再宣扬的道理,虽然同时也说要忠于皇帝。可是要忠于的是明君,爱民的皇帝,而是商纣王,昏君无道的昏君就不用忠于了。

    那另外一方面呢,那就得说新皇帝的好话,当然要编造,杜撰故事的咯。你看孝子,仁义,爱民,军队每过一地,那都是就好像对待亲人一般等等咯。

    士绅,士大夫在当地,一般都是有点影响力的。他们说的话,自然会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当然跟普通小老百姓就关系不大了。那三百六十行,商人贩夫走卒,各行各业的人,是不是对情况不是很明白。哎,看到了士绅,士大夫都倒向了新的朝代,新的皇帝,而且肯定会先有安民告示,说新皇即位,大家可以安心,继续以前的生活。不必惊慌,恐慌之类的。

    再加上一些前朝的旧臣,尤其是重臣,有威望的臣子都投降了,不,改朝换代了。那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接受也得接受,而且要迅速接受才是。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还在坚持要恢复旧朝的将士,臣子来说,无异于一次重大打击。

    这同样是帝王之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600/ 第一时间欣赏神骨鬼牌最新章节!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所写的《神骨鬼牌》为转载作品,神骨鬼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神骨鬼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神骨鬼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神骨鬼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神骨鬼牌介绍:
人是否真的有命运?命运谁造成?神骨鬼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骨鬼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神骨鬼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