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朕在红楼搞事业TXT下载朕在红楼搞事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朕在红楼搞事业全文阅读

作者:聿竹     朕在红楼搞事业txt下载     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林之孝复命,图书馆初现

    于是王夫人夸了林之孝几句,又让人开库房赏了他几匹好缎子,这才带着儿媳,叫了元春一起,往账房那边看账去了。

    待贾珠下衙回来,就听说林之孝已是候着了。他照常洗了个澡,换了家常衣裳,这才让人叫林之孝到书房来。

    瞅着林之孝变得黑瘦了不少,精神却比在府中好些,贾珠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让他坐下,笑道:“我看你倒是更显精干了,可见做生意锻炼人。”

    林之孝一笑露出八颗白牙,拱手道:“多谢主子栽培。此次南下,薛家那边的绸缎织坊和棉布织坊都用上了新式织机,薛东家还在松江买了不少地种棉花,桑树也种的不少。

    他家如今摊子铺的大,跟佛郎机人处的不错,倒是不愁销量。听闻佛郎机人还说,让薛家把货卖到印度去,他们可以给薛家介绍总督府的生意。”

    贾珠挑了挑眉,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得了印度的商机。不过细细一想便知,定是卡比利尔他们跟印度总督府关系密切,不然也做不了印度的主。

    这于贾、薛两家都是件好事,他自不会阻拦薛姨夫和佛郎机人交往。不过想了想,还是对林之孝说:“你记得跟薛姨夫提一句,佛郎机人是以战争手段占领的印度。

    如果到那边做生意,让他一是注意安危,二是总督府若言语间打探消息,要万万小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防着他们得陇望蜀,意在大明。”

    林之孝没想这么远,却也知道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连忙正色应了。

    贾珠见气氛有些端凝,笑了笑扯到另一个话题:“我听说茶园的进展不大好,里面有什么问题?”

    林之孝见主子不再提国家大事,顿时心下一松:“今年清明前后采摘了些茶叶,据田庄的茶农说,和以往的品质差不多。

    因着才过了一个冬天,时间太短,他们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

    所以现在那雨花茶只能吃个野趣,我们就卖了些给洋人。那些人虽不懂行,也知道这不是名茶,故而价格给的不算高。

    加上咱家田庄种的茶树少,拢共就那么点,产量也低,所以只卖了八百两出去,比起棉布和丝绸赚的钱,实在是难以启齿。

    薛东家说,他家今年在茶园上未曾出力,所以不肯要分红。小人一寻思,那八百两便没带回来,想着再开几亩地也种上茶树,把规模扩大些,来年产量总能上去。”

    贾珠一听,微微蹙眉。他也是吃过不少茶的,能感觉到南面田庄上的野茶虽然不知名,但精心培育几代,必有一代名茶之姿。

    只是比起海贸生意的暴利,这茶叶生意简直出师不利。可怎么养出真正的名茶他并不知晓,这倒把他给难住了。

    要不茶叶的事就先这么着,走一步看一步,过上几年再说?毕竟也不是每个生意都能赚钱,失败是情理之中的事。

    且有海贸的银子兜底,茶园几年不盈利也不是负担不起。

    他正这么想着,就听系统发出了久违的声音:“系统已成功更新至1.1.2版本。新版本新功能,欢迎体验!”

    乍闻此声,贾珠差点哽住,抬头就见林之孝有些忐忑地看着自己。

    贾珠扯了扯嘴角掩饰一二,对林之孝道:“你说的有理,不过这事儿且不忙,让我再想想。”

    林之孝见他似是有别的想法,连忙恭声应了。贾珠现下却没了和别人交谈的心思,他迫切地想知道,系统突然发声,是想让他做什么!

    打发了林之孝回去,他关上门便往书斋的床上躺着。待闭上眼睛,心中呼唤一号,熟悉的淡蓝色光幕立时出现。

    贾珠细细看去,果然在系统商城的旁边出现了一个新按钮。点进去一看,抬头写着“空间图书馆”,下面则是书籍分类,拖动滑块也拉不到尽头。

    贾珠:“……”

    系统似是看出他的无语,连忙开口解释:“为了提升试炼者个人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此次更新共上架了1203875本书籍,可供您在图书馆免费使用。

    每学满1000个时辰,可以额外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哦!”

    贾珠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所以就是说他能力不行呗?不然怎地突然来了个劳什子图书馆。还以为中了探花就不用学习了,现在是怎么回事?

    不过虽有些小小的羞恼,但新功能不消耗积分,总归对自己有利。

    随便点开了一本30世纪地球民法典,打眼一看,贾珠顿觉头晕眼花:“张三李四夫妻俩是有名的富商,拥有多处房产。

    王五为做生意,同张三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租下其中的一处房产,并办理了相应登记手续。

    其后数月,张三为解决资金短缺,向刘六借款,并把该处房产作为担保抵押给了刘六,双方也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双方还约定如张三不能到期还款,该房产自动转归刘六所有。李四知道上述事宜,但未表示意见。请问:张三和王五之间的租赁关系是否有效?”

    这都是些什么啊!

    贾珠只觉云山雾绕,连忙点了退出,这才重新回到图书分类的页面前。

    他有气无力地问:“一号,地球花国民法典到底是什么,感觉好难的样子。”

    一号的回答十分平淡:“此为您所在空间1400年后使用的通行法律。”

    贾珠闻言一震:“所以往后不用大明律了?”说罢觉得自己有些傻,大明那时候都没了,哪还有大明律。

    不过他倒是注意到“地球”二字,想起在宫里见过的地球仪,又问了系统许久,直到系统烦不胜烦,把一个“宇宙知识知多少”的科普书籍弹出来给他。

    贾珠看了一会儿大受震撼,在系统的提醒下使用了收藏和书签功能,这才恋恋不舍地点了退出。

    看着这些书,他灵机一动问道:“这里头有没有讲种茶的?”

    话音刚落,面前林林总总出现了十来本和茶有关的书籍。略过第一本陆羽的《茶经》,挨个看去,有科普茶叶品种的,有单说制作工艺的,有介绍饮茶养生的,还有茶叶相关美食制作的,实在是五花八门。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茶间作与英莲进京

    直到最后,贾珠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他如获至宝,立即点开了这本《茶叶培育概述》。

    说起来他一向只知喝茶,哪懂种茶的门道?如今不过是被逼得没法子,如果不能快速找到方法,单靠茶农培育,自家这茶园就得做好几年不赚钱的准备。

    之前没想到系统也就罢了,既然现在有办法了,岂能让机会白白溜走!

    于是贾珠认认真真学习了一回,凭借出众的记忆力,他记住了突破现有茶叶品质的关键方法——林茶间作种植法。

    按着书上所说,自家茶园的这类绿茶宜种植于南方黄土岗地上。林茶间作的“林”,指的便是梅林。

    春季南方梅花盛开,花枝能为茶树遮挡强光,利于其生长;梅花香气被茶叶吸附,会形成独特香味。待梅花凋零后,又能为土壤增添养料。

    尤其是江宁常常下雨,广种梅树后林间雾气浓重,对茶叶口感和营养价值的提升有极大帮助。

    贾珠虽不晓得什么是营养价值,但记住了要想茶叶好,需多种梅树。又看了看后头的耕种技艺介绍,他似懂非懂,连忙问道:“这书能让我带出去吗?”

    系统闻言适时出声:“在线学习免费,外借将扣除您两个积分,并于七日内自动回收本书。”

    贾珠听了一阵肉痛,每个积分都是他勤勤恳恳做好事挣的,这么花出去连个响都听不着。

    但不带出去是不行的,自己毕竟不是茶农,哪懂这些侍弄茶树的事?少不得得花些时间抄一本,让林之孝请了懂行的人研究研究。

    于是他还是花了两个积分,待睁开眼,便见这书静静躺在被子上。

    贾珠:“……这么随意的吗?”

    起身拿着书往桌前坐下,又取了本装订好的线装册子,他便开始抄书了。幸而这书不厚,想必两三天就能抄完了吧?

    只是有一点令人费解,这里头断句之处总有些怪模怪样的符号,字也经常缺些笔画。且这些文字都是从左往右,与时下并不相同。

    罢了,反正读起来也无障碍,甚至还更便利些,他便也不深究了。

    一念至此,想到林之孝只是堪堪识字,为了让他不被断句所苦,贾珠模仿了书中的断句符号,还是原模原样抄了一遍。

    直抄到三更天,因着明日还要当差,这才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把借来的书藏好,贾珠也径自在书房歇下。

    这般往复了三日,直到第四天,整本书终于抄完,贾珠连书中的耕作步骤图也用笔勾勒了一遍。多亏上辈子精通书画,虽未画过这种,倒也难不倒他。

    翻了翻新抄好的册子,他满足地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活动了一回四肢。为着不留痕迹,他让系统把原书回收了,这才让人叫林之孝过来。

    却说林之孝那日辞了贾珠,刚出了院门便记起还有一桩要紧事没跟主子回禀。

    想了想觉得明日再说也无妨,便直接回家去了。

    等到了自家院子,就见媳妇拉着他往外走,低声问道:“你怎么从南边带了个小丫头回来?看着有些怯怯的。”说罢,眼神盯着丈夫有些不善。

    林之孝瞅了一眼屋里,见闺女红玉正拉着那小姑娘玩羊拐,女孩的样子颇有些不自在。

    见状,他悄悄对媳妇道:“是主子让我找的人,你权当不知道。我明天带人去交差,让她在咱家休息一晚便是。”

    林之孝家的拍拍胸脯长吁一口气:“我还当你在外头又有了闺女,这是带人回来了。还好还好!”

    林之孝闻言颇是无奈:“你啊你,想哪去了?我是那种人吗!”见媳妇露出个讨好的笑来,他也不再计较,二人相携着便往屋里去。

    红玉久不见她爹,乍一见林之孝欣喜不已,连忙往她爹怀里扑。林之孝最喜这个女儿,连忙蹲下把闺女抱在怀里。

    英莲坐在一旁看得十分羡慕,见林之孝看过来,连忙起身,头却微微垂着。

    林之孝晓得她可能是甄家姑娘,也不敢托大,语气颇是和善:“姑娘别怕,天色不早了,你便在我家凑合一晚,明天就带你去贾府。”

    英莲连忙点头应了,林之孝便让媳妇给收拾出一间干净屋子,让英莲洗漱过后休息。

    林家所居为一处四合院,院中有棵杏树,几间屋子住着一家三口并一个粗使婆子,令人颇觉温馨。

    英莲听着主屋的说话声渐渐消失,四下只余阵阵蝉鸣,一时有些恍惚。她终于从那里头出来了?

    来到这么一处陌生的地方,虽然林叔口口声声说,是受他主子所托搭救自己,可她心中还是惴惴不安。

    隔着门朝主屋方向往去,虽什么也看不见,但英莲心中还是涌起一股淡淡的羡慕。这便是家的感觉吧?

    就这么想七想八的,外头更夫已是打了三更的梆子。英莲听了一惊,想起明天一早要去贾府,赶忙躺下睡了。

    因着天气炎热,这屋里没有冰盆,她如烙饼一般翻来覆去,直到天快亮了才渐渐睡去。

    第二日早上,林之孝家的推门进来,见她还睡着,连忙把人叫醒:“姑娘,姑娘,醒醒!该起了!”

    英莲猛地从梦中惊醒,眼中还有些怔忡。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连忙坐起身来道恼:“我竟睡到这会儿了,婶子莫怪!”

    林之孝家的自不会跟她计较这个,连忙笑着摆摆手,又让婆子打了水来供英莲洗漱。

    英莲连忙起身谢了,待梳洗过后,便与林家人一桌用早膳。

    林之孝见这位甄姑娘食量颇小,只用了一碗红豆粥,一张薄饼并一小碟咸菜便停下筷子,自己也加快了吃饭速度。待一家子迅速用过了早饭,这才带着英莲往荣国府去。

    结果这日却不巧,到了外院书房,当值的小厮听说他来了,连忙迎出来道:“大爷当差去了,昨儿我在外头守着,屋里的灯三更还亮着。

    估摸着大爷这几日忙,要不您过几天再来?”说罢,眼神直往身后的英莲脸上瞅。

第一百三十七章 救人经过

    见状,林之孝忆起这几日贾珠都要当差,暗叹自己失策,不该这时候来的。

    主子私下吩咐他找人,倒不好大喇喇把人带到延辉院。不然大奶奶问起,自己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于是略一思忖,便跟那小厮道了别,又带着英莲回去。

    英莲倒是心下暗松,比起贾府,还是林家小院让她感觉更亲切些。

    当初“爹”就常说,日后要给她找个高门大户的好去处。又私下跟教她的妈妈说,她这样的定能卖个好价钱。

    以至于听林之孝说贾府富贵煊赫,总觉得有些不安。

    就这么等了三天,待第四天上午她闲来无事给月季浇水,就见林之孝满头大汗进来,见着她急道:“姑娘快跟我走罢,主子今天在家,这会儿要见你。”

    英莲闻言,一时手足无措。林之孝见她这般,连忙把她手中的水壶扔在一旁,拉着英莲就往贾府走。

    却说贾珠今天让人叫林管家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这位便到了,实在不可谓不快。

    以为他是心急茶叶的事,贾珠挑了挑眉,把那手抄本递了过去,笑道:“我找到一本种茶的农书,因着是珍藏的古籍,所以只得手抄一本出来,你先拿去用,到时候找几个懂行的茶农试试。”

    林之孝闻言颇感意外,紧接着便是面上一喜。没想到这才几天,主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还抄了一本给他,真是雷厉风行啊!

    见贾珠如此,他对茶园的事也添了几分信心。至今为止,只要是大爷想出的办法,少有不成功的。林之孝觉得,这次也不会例外。

    于是他恭恭敬敬应了,把册子接过来揣在怀里。可他也不走,只一双眼睛看着贾珠,似是还有话说。

    贾珠见状一笑,端起茶呷了一口:“老林,有什么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林之孝闻言,连忙拱手:“什么都瞒不过主子。此次南下幸不辱命,您让找的人,属下已经找到了。”

    贾珠一听这话,倒是吃了一惊,没想到林之孝动作这么快!要知道甄士隐也找过他闺女,那只有更尽心的,时间不会比林之孝短,可却一无所获。

    老林头去了南边不过半年,这就有消息啦?

    贾珠也被勾起了兴趣,直起身子问道:“哦~竟这般快?你细细说来。”

    林之孝笑道:“好教主子知道,属下先是往扬州林姑老爷那边拜访。

    因着有您的信,姑老爷遣人帮忙,我们先后往扬州和苏州两地寻人,看了不少人牙子手里的姑娘,没一个是的。

    后来又借机端了几个拐子的窝点,其中一个供出江宁就有一处他们的同伙,果然如您所料,是养瘦马的,竟是独门独院的住着。”

    林之孝顿了顿又道:“我们没敢耽误,把这些人交给了当地官府,立刻起身就往江宁去。

    待到了江宁,往那地址一寻,您猜怎么着?这伙人真个大胆,竟租了那应天府衙门里,一个门子家的房舍住!真是老虎眼皮子底下捋虎须,官府的人竟毫无所觉。”

    贾珠听罢若有所思,林之孝继续道:“我们寻到那里,询问左邻右舍,才知道没走错,那地方的确是那门子的房舍。

    我们便找个由头敲门,那拐子不在家,开门的是个中年妇人,一开口就说我们找错人了,眼神却有些闪烁。

    看她这般,我们也怕打草惊蛇,只得赶紧找借口走人,跑去应天府找那门子。

    那门子听说我是咱家派去找人的,言语间颇是恭敬。我趁机问他可知那租客里头,有没有一个眉心有红痣的小丫头,那门子竟说有。

    当时我喜极了,那门子见状,还说了一段他跟甄姑娘的渊源。您猜怎么着?这门子以前是苏州葫芦庙的沙弥,后来庙烧没了,他就跑来江宁作门子。

    当日英莲家就在庙旁,这门子天天哄她顽耍。虽隔了四五年,如今英莲七八岁,她模样出脱得更齐整些,但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

    况且她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是从胎里带来的,所以门子说,当初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贾珠闻言一甩袖子,目露鄙夷:“这人见昔日的邻家小孩蒙难,自己又身在官府,竟不出手搭救,这还是人吗?”

    林之孝叹道:“我也和您这么想,就问那门子,有没有跟甄姑娘打听她小时候的事。”

    那门子说,他自是问过的。甄姑娘却似被拐子打怕了,万不敢提其他的,只一个劲儿说拐子是她亲爹,因无钱偿债,所以要卖她。

    我看这下子甄姑娘的身份确定无疑,赶紧就往那院子去。待到了那头,却见那门子正扯着甄姑娘上车,我和林家派来的人连忙跑去阻止。

    那林侍卫当真是一把好手,一脚就把那拐子踹飞了出去,又夺了车夫的缰绳,这才险而又险地把车拦下。

    车里也不止甄姑娘一个,还有四个容貌秀丽的小姑娘,也不知拐子从哪儿偷的孩子。我们就把她们几个跟拐子一伙人,都送到应天府衙门去了。

    那门子也奇,说他是好人吧,真个见死不救,亏得以前还是出家人。

    说他是坏人吧,因着属下展示了贾府印信,府尊大人很是重视此事,专门升堂审案,那门子还出庭作证了呢。

    因着有这门子作证,才算定了案,把这拐子一伙下了大狱。府尊大人说得上报朝廷,才好勾决处死。

    至于那些女孩子,府尊大人说会想办法联系她们家里人的。但依属下看,情况并不乐观。”

    贾珠“咦”了一声,问道:“怎么个不乐观,你说说?”

    林之孝长叹一声:“女子的名声很重要,就算把孩子找回去了,曾经被拐的名声也会跟随这孩子一辈子,哪能寻得什么好人家?

    若是家里有别的女孩,反而担心影响了其他女孩的名声。再者,现下颇有那些家里女孩子多的,父母因着穷,就狠心把女孩弃在外头。

第一百三十八章 暂居府中

    因着这种种原因,我们从江宁北上时,还有三个女孩子无家可归。”

    贾珠闻言蹙眉:“名声固然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这些人太狭隘了!只是按大明律,她们也不符合女户的标准。除了归家、出家和卖身为婢,竟没什么出路了。

    再者那门子的事,依我看他之所以肯作证,也是因着咱家在金陵有根基罢了!此等小人,实不必放在心上,亦不必感激。”

    林之孝点点头:“属下晓得了。只是属下也有闺女,看着这几个小丫头,到底有些不忍,不免多关注了几分。”

    贾珠自是晓得他的品性,不然也不敢把江南这么大的摊子托给他,闻言放下茶盏笑道:“我自是知道你的。

    这样罢,若等你回去江宁,那几个姑娘还没着落,就带回那边的荣国府安置吧。

    只不过,咱家也不是开善堂的,总得签了卖身契才好,免得日后掰扯不清。”

    林之孝笑着一揖:“这是自然。主子仁义,属下替她们谢过您救命之恩。”

    贾珠摆了摆手:“这就外道了。且此事多亏了你,不然英莲到现在还没下落呢。”

    说罢他顿了顿,问道:“英莲现在何处?”

    林之孝笑道:“好教您知晓,属下此次进京,带着甄姑娘一起回来了。因着您不让声张,甄姑娘如今就在属下家里。”

    贾珠拊掌赞道:“你办事,我没有不放心的。”说罢,又问:“甄姑娘她母亲可有消息?”

    林之孝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属下着急进京送半年的分红银子,所以托旁人去苏州寻那甄太太了。

    说起来,此事还得林家帮助才好。毕竟他家是苏州望族,在当地没有不熟的。”

    贾珠沉吟片刻,笑道:“你说的极是,少不得还得劳烦林姑父一回。我与你说,甄老爷那老岳父名叫封肃,惯是个看人下菜的。

    因着甄家烧成了瓦砾场,只余乡下的一些田地,这位封老丈见女儿女婿来投奔,竟半哄半赚地让女婿用折变田地的银子来买薄田朽屋。”

    林之孝闻言颇觉无语:“这姓封的,竟对自家人搞趁人之危这套?”

    贾珠点点头,讽刺道:“何止于此。封肃言语间还对女婿颇多羞辱。

    这般日复一日,伴着失女之痛,甄士隐贫病交攻,最后竟抛下老妻,跟着道人出家了。”

    林之孝叹道:“可见患难见人心。想必这封肃对女儿也好不到哪儿去。”

    贾珠点头,又摸了摸下巴:“所以还是尽早把封氏找到,跟英莲团聚才好。此事便交给你了,一旦找到人,尽快送进京来。”

    林之孝躬身应喏,贾珠又道:“对了,你把英莲带来我瞧瞧,可算是找着了!”闻言林之孝不敢耽搁,赶忙回家带了英莲过来。

    却说英莲忐忑不安地跟着林之孝到了荣国府,抬头看着雕梁画栋的勋贵府邸,一时手都不知往哪放了。

    这也不怪她,毕竟甄家只是乡宦人家,她又三岁被拐,打有记忆起,就在各个民宅里搬来搬去。因此虽被“精心”养育,见识亦有限。

    如今初到贾府,难免有些紧张。

    她紧紧跟在林之孝身后,头也不敢抬,却能感到身后有许多贾府下人正盯着自己窃窃私语。

    被这些灼热的视线注视着,英莲低了低头,只想快点跟着林之孝离开这儿。

    幸好这一路不算长,二人很快就到了前院书房。英莲识得几个字,抬头望着牌匾,暗暗把这院落的名字在心中默念了一回。

    下人通传后,林之孝立刻就带着她往屋里去。

    进了房间,跟着林之孝一起行了礼,只听一声轻笑,一个年轻男子开口便道:“老林,甄姑娘,你们坐。”

    北上的路途中,林之孝跟她说了身世,所以英莲晓得自己原是叫甄英莲的。这位公子口中的甄姑娘,想必是说自己了。

    她有些忐忑,却对这道声音的主人有些好奇。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公子斜倚在罗汉榻上,如玉的面庞上带着几分自在随意。

    一旁的香炉里升起几缕轻烟,是她从未闻过的香气,伴随着屋内冰盆带来的冷意,颇有沁人心脾之感。

    贾珠也瞧见了跟着林之孝进来的英莲。只见她七八岁的年纪,已是出落的杏眼桃腮,眉目如画,那一点胭脂痣更显几分灵气。

    此时坐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瞅着竟是个极温柔的女孩子。

    只是见英莲抬头看向自己,有些呆呆的,倒与那聪明的长相不大相符,贾珠不由失笑:“英莲,你怎么不说话?”

    英莲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又福身一礼:“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大恩大德,英莲铭记于心!”

    贾珠闻言笑道:“你记起自己的名字了?”

    英莲摇了摇头,眼圈微红:“我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也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既然公子和林叔叔都说我叫甄英莲,那我便是甄英莲。”

    贾珠见她年纪不大,说话却颇有条理。虽有些胆怯,手臂都微微发抖,但并不唯唯诺诺,心中暗暗点头。

    于是也不把她当小女孩子看,反而正经跟她商量起事情来:“想必你家的事,路上老林都跟你说过了。

    如今你还有个母亲在外祖家,但我观你外祖不是个好的,你若去了他家,只怕还要受些磋磨。便想着把你母亲一起接了来,你们母女二人一处过活方好。

    我原本想着,给你和你母亲赁一处院子住。但依本朝律令,你父出家无影踪,你跟你母亲也不符合自立女户的标准,单单放你们二人外头过活,怕是日子难过。

    但人各有志,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英莲自小就被拐走,如今年纪也不大,见识毕竟有限,哪有什么想法?于是沉默了一回,她方开口道:“我听公子的。您救过我,总不会害我的。”

    贾珠挑了挑眉,笑道:“既如此,你便先在府里住下。我毕竟不是你的家人,该何去何从,等你母亲来了,再做定夺吧。”

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后再做打算

    英莲听了,连忙跪下磕了个头。贾珠让林之孝扶她起来,沉吟道:“等下你跟我回内院见大奶奶,就先跟在大奶奶身边吧。”英莲听了,自是点头应喏。

    贾珠扭头对林之孝说:“既如此,你先下去吧。这几日好生松快松快,过段时日又到南下的时候了,我看你随薛太太一起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林之孝躬身应了,起身就要告辞。贾珠笑道:“茶园的事,你多用心。若是成了,我论功行赏。

    此次南下,你琏二爷也会跟着一道。他毕竟年轻,没经过事,你谈生意时多带着见见世面,别让他被人哄了去。遇着需要他出面的事,也在一旁提点提点。”

    林之孝点点头,又道:“茶园的事您只管放心,属下敢不尽心竭力?只是琏二爷……”

    他抬头看了一眼英莲,上前一步,在贾珠耳畔细若蚊声道:“非是属下多嘴,可您怎不为自己打算,反要属下助力琏二爷呢?”

    说罢林之孝起身站好,贾珠挑了挑眉,也不避讳英莲,笑道:“这你就狭隘了,我不是为自己赚钱。要那么多银子让其他人干看着,这不是一家人的做派。

    所以每次我让把南面的银子都充入公中,也是这个道理。

    你得记住,这是为阖府谋营生,不单是为我们这边。再者,我志不在此,你不必担心。”

    林之孝见他这般,便不再多言。贾珠其实有未尽之意,却不好说的太透。二房继承了家业,在府中已是占据上风。

    做人不可好事占尽,不然你吃肉,连汤也不给人喝一口,就得小心别人从中坏事。索性他也不是守财奴,有银子大家一起花便是。

    直待打发了林之孝,贾珠这才起身伸了个懒腰。正待放松放松,突然想起英莲还在,他扭头冲着小姑娘笑了笑:“走罢,跟我到内院去。”

    英莲刚刚听了一桩贾府家事,心中有些不安。她虽小,也知不该听的不能听,此时见贾珠冷不丁跟自己说话,自是连连点头,显得十分乖觉。

    贾珠却不在意二人的话被她听了去,见她这般,只当小女孩子紧张,也没放在心上。

    二人出了书房,走在路上,英莲嗫嚅道:“公子刚刚说,要接了我娘过来,是真的吗?”

    她对小时候的事没什么记忆,得知有母亲在,心中的喜悦也只是淡淡的。不过总归是件好事,她还是有些期待,此时便没忍住开口相询。

    贾珠一边走,一边笑道:“这还有假?你且放心吧,林之孝办事靠谱,必能让你们母女团聚。”

    英莲闻言抿嘴一笑,眼神中隐隐透出几分欣喜:“多谢公子,也谢谢林叔叔。”

    贾珠摆了摆手不欲多言,英莲颇知眼色,连忙闭了嘴。二人就这么一路静默着到了延辉院。

    说起来李纨自帮王夫人管家,府中消息十分灵通。第一次林之孝带了个小丫头过来,她就晓得此事。彼时忙于盘账,她没顾上问,便也罢了。

    今天听闻林之孝竟带那小丫头进了自家相公的书房,还在里头密谈了一个多时辰,李纨心知有异,便打算等林管家出来了,叫他过来说话。

    没想到才吩咐鸢尾去账房叫人,自家夫君便带那小姑娘过来了。李纨索性也不让鸢尾去了,连忙起身迎了丈夫进来。

    贾珠一进屋子,便接了晚月递来的湿帕子,擦了擦头上的汗:“这鬼天气,真个热的可以。瞅个机会咱们去庄子上住几天吧,一直用冰,到底对身体不好。”

    李纨坐在旁边,给他摇了摇扇子,笑道:“过了七月就好了,忍忍便是。你我去了庄子,老太太、太太他们怎么办?更遑论如今还有薛家姨妈,撇下她们到底不美。

    若是一家子都去,路上天热,中暑了反而不好,更何况兴师动众的,那边条件不比家中,怕他们住不惯。索性别去了,家里窝着也挺好。”

    贾珠闭目享受扇来的阵阵凉风,叹道:“你啊,真个不会享福。心里搁着那么多人,未免太累了些。”

    说罢复又睁开眼,笑道:“有件事要跟你说。”顿了顿,冲着刚刚行过礼,静悄悄站在一边的英莲招招手:“你过来,这是咱们西府的管家大奶奶,我媳妇儿。”

    英莲连忙起身,冲着李纨就是一福身。李纨温声让她坐了,见丈夫打趣她,笑嗔了一眼,问道:“这位是?”

    她倒不疑贾珠,毕竟自家相公如今才十七,这女孩瞅着都七八岁了,肯定不是相公的私孩子。

    心思电转,她突然就有些急了。这这这,不会是自家公公的私生女吧?不然好端端的,怎的相公突然带个人过来!

    贾珠瞅着媳妇面色不对,连忙解释道:“你别想歪了,这是甄英莲,苏州乡宦甄老爷的独生爱女。

    三岁时被拐子拐走,林之孝无意间救了人,得知她已是家人四散、家业凋敝,也没个去处,便把人带回来了。

    她家既在苏州,又姓甄,也不知跟江宁甄家有没有干系。只是不好贸然去问甄家,正巧林之孝得了线索,这次南下就把她娘一起接来,问问清楚才好有下一步打算。

    若真是甄家一脉,少不得要跟甄伯父去信说一说此事。所以眼下这丫头就让她跟在你身边吧,我看她是个机灵聪明的,你得空了教一教,说不得也能教出个好徒弟来。”

    李纨听说不是自家公公的私孩子,心下微松,脸上露出个笑来:“好罢,这也无妨。只是英莲毕竟是客人,住客院是不是更合适些?”

    贾珠心中一哂,英莲的身份他也不清楚,把她抬得太高了也不好,万一日后查清楚不是甄家人,英莲岂不尴尬!

    还不如一开始就像收留孤女一般让她跟着李纨,延辉院屋子多,也不缺她一间,日后封氏来了再做打算。

    一念至此,贾珠摆了摆手:“不必这么麻烦,就让她先跟着你罢,其他的以后再说。”

第一百四十章 贾府的善意

    见他都这么说了,李纨只得应下此事。夫妻二人达成一致,此事便这么定了。

    李纨叫了院中下人过来,介绍了英莲给她们认识,众人皆以甄姑娘称之。

    又让晚月和鸢尾两个大丫鬟收拾间屋子出来给英莲住,准备了一应衣物用品,这才把人在院中安顿下来。

    晚间李纨散了头发,瞅着贾珠倚在床头看杂记,轻轻把书从他手中抽出来,笑道:“我有事问你,先歇上一歇。”

    贾珠揉了揉眉心,无奈一笑:“好罢,谨遵娘子吩咐。”

    李纨闻言噗嗤一声笑开:“真个贫嘴。其实白天我就想问,相公怎么认得英莲之父甄老爷的?

    他家在南,咱家在北,你们二人之间还差着年龄,也不似忘年交,我就有些个疑惑。”

    贾珠看了媳妇一眼,心道:“都说黛玉宝钗聪明过人,瞧瞧这位,剧情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低调人,看问题也是直戳要害呀!”

    心知媳妇不好糊弄,贾珠思忖片刻方道:“你还记得林姑父给林妹妹请了个西席吧?那西席是考中进士得官后,做官不谨被罢了官的。

    因着学识尚在,林姑父惜他才学,聘了人教林妹妹读书。咱们当日在林家住过几天,我见过这位叫贾雨村的西席,就跟他聊了几句。

    巧的很,这贾夫子当初因着家贫,就住在英莲家。还是得甄老爷资助,才得以进京考试。他丢了官回苏州后,得知了甄家的事,言语中颇是叹惋。

    林管家跟着咱们一道的,当时也在旁边,便记住他说的英莲眉心有红痣。正好这次在江宁遇着这姑娘,便出手救下。

    这甄老爷久寻英莲不至,已是出家了。现下只余她娘一个,我便说把她娘也找来,好让人母女团聚。”

    李纨听了英莲身世,不由感伤。闻言叹道:“也是个苦命人。既如此,你放心罢,我会把她照顾好的。

    只是你也晓得,我现在忙得很,怕是教弟子什么的实在有心无力。”

    贾珠忆起剧情里英莲的好学劲儿,倒不忍心这块璞玉被埋没了,不由摸了摸下巴:“这也好办。你若是没空,就叫大妹妹来帮忙。

    她离嫁人还有两年呢,别整天窝着绣嫁妆,好歹出来歇一歇。”

    李纨伸手打了他一下,笑道:“真个促狭,有本事对着大妹妹打趣,看看她不恼了你。

    人家哪是天天绣,还不是母亲让妹妹早些准备着,元丫头还得帮我管家,这才偶尔得空了绣一绣。”

    顿了顿,李纨又道:“罢了,这事儿我去找大妹妹说,左右她如今也不教宝玉了,倒不如换个徒弟。”

    贾珠拊掌而笑:“那便拜托娘子大人了,为夫在此先行谢过。”二人贫了一回嘴,这才笑闹着歇下。

    却说英莲晓得要在贾家住段时间,心中难免有些局促。大奶奶何等金尊玉贵的人,待自己竟十分和善。

    这位珠大爷也是个好人,虽不知为何专门让人救她,但既脱离了苦海,自己只有感激涕零的。

    她虽没什么见识,也听教导仪态的妈妈说过,富家贵胄多矜持傲慢,哪有公子这样平易近人的?

    再看这院里的丫鬟仆妇们,待自己这个乡下丫头也客客气气,多有礼遇。

    英莲不由心下感激,倒觉自己的运气也不是很坏。虽吃过苦,受过颠沛流离,但也能遇着好心人,上天待自己着实不薄了。

    一念至此,她推开菱花窗,对着天上的明月,认认真真叩了个头。

    第二天英莲就起了个大早,因着贾珠成亲后多在自己院里用膳,英莲便随他们夫妻一道。

    贾家已几代居于京城,饮食间颇具京味儿。瞅着英莲似有些吃不惯,李纨吩咐了鸢尾几句,又从厨下提了几道淮扬菜来。

    见媳妇如此细心,贾珠心下暗赞了一回,就着水煮干丝吃得挺香。

    英莲心中极是感动,深觉贾珠夫妻都是难得的好人,日后定要想办法报答一二。

    待吃饱喝足,贾珠才注意到英莲今天穿着蜜合色衣裙,梳着双鬟,系着同色发带,映着眉间红痣,倒显得灵动可爱。

    摸了摸小姑娘的头,看媳妇和英莲处的挺好,贾珠也放下心来。

    家里多了个人,这不是什么秘密,很快大小主子都知道了。按着贾珠的想法,这不过些许小事,把人往自己院子一安顿也就结了。

    没想到李纨白天去给婆婆请安,王夫人就先问了:“我听说珠儿从外头带了个丫头进家里?”

    李纨从金钏手里拿了扇子来,亲自给王夫人扇风,闻言笑着回禀:“正要跟母亲说呢,这丫头名叫甄英莲,是林姑父家西席的旧交之女。”

    王夫人听得脑仁疼:“这关系七扭八拐的,你说说,是怎么回事。”一旁的薛姨妈听了,也露出个感兴趣的神色。

    见状,李纨少不得又说了一回英莲的身世。王夫人听说不过七八岁的小丫头片子,顿时没了兴趣:“既如此,就先这么安排吧。”李纨闻言,自是连忙应了。

    没多久,元春也晓得来了个小丫头。因着元春住在贾母院中的碧纱橱里,贾母听孙女一说,也得知了此事。

    于是贾母就提出要见一见英莲。李纨少不得教她几句规矩,这才带着人往松鹤山房去了。

    贾母是经年的老人了,见着这么个既温柔又有灵气的丫头,顿时就有些喜欢:“你过来,让我瞧瞧。”

    英莲跪下给贾母磕了头,闻言虽有些紧张,但也恭恭敬敬走上前去。

    贾母拉着她的手看了看,见十指如葱,手腕处却有一道红痕,不由问道:“这是在哪伤着了?”

    英莲有些嗫嚅,小声道:“拐子打的。”

    贾母蹙眉,叹道:“真是丧尽天良的东西,竟能下得去手!”说罢摸了摸那已经愈合的伤处,对英莲道:“好孩子,都过去了,你莫怕。就在这儿好好住下,有事就找你珠大嫂子。”

    因着听闻英莲可能是甄家旁支,贾母言语间不由带上了几分亲近。

第一百四十一章 英莲学字,贾珠言说宝玉之事

    忆及往日虽有些伤感,但如今见贾母这般说,英莲也认真点了点头。

    独宝玉见家里又来了个漂亮姐妹,立时就围过来问东问西。英莲哪见过他这样的,不免有些局促。

    王夫人见状暗恼,却也知怪不到人家头上,只得咬了咬牙,心道:“宝玉的事,也不知老爷跟老太太说了没有。不行,还得再去催催才是!”

    于是英莲在贾府后宅算是当众露了回面,下人们待她也更客气了几分。

    因着李纨忙碌,英莲倒跟元春一处多些,如今又添了个宝钗。二人年纪差不多大,宝钗又颇是人情练达,彼此也渐渐熟了起来。

    英莲见她不是练习女红,就是问薛家管事生意上的事,还以为宝钗就是寻常商户女子。

    没想到这位见府中莲花亭亭盛开,张口便能作诗,提笔一挥而就,倒令英莲颇为羡慕。

    这日她瞅着机会,便问能不能跟着这位学字作诗,宝钗却拒绝了:“我倒觉得,才情于女子而言不是最重要的。

    你看这府中的掌家太太,我的亲姨妈,她也不怎么识字,可这于她管家何曾有什么影响?我等女子,还是要习女红、通庶务才好。”

    顿了顿,她又道:“你若想认字,我觉得倒不妨找元表姐。她一直给宝兄弟启蒙的,肚里不知读了多少书去。

    我也只是跟着家里的西席学了几年,略懂一些罢了。若是教你,只怕要误人子弟。”

    宝钗如今的心思,只在如何学生意上,连女红都要退一射之地,更何况读书识字这种,在她看来略懂些就行的事?

    她自觉对英莲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只是人各有志,英莲此时一门心思都在读书上,所以对宝钗说的勤习女红,通晓庶务的事,并未放在心上。

    此时听她这般,只得转头向元春请教。元春倒是乐意,她本就是个爱读书的,如今虽参与管家理事,但每日仍勤学不辍。

    用她的话说,就是“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此时见英莲这般,笑着打趣道:“既让我教你,那可得拜师。有了师徒名分,这事儿便来的。”

    英莲信以为真,连忙给元春倒了杯茶,又双手递给她。元春见这丫头这般实心眼,摆手笑道:“哎呀,你怎么还当真了?好吧好吧,我教你便是。

    以后你每天过来一个时辰,我们从头开始学。”说罢,还是接过茶抿了一口。英莲闻言,自是喜不自胜,连忙谢过元春。

    于是就这么着,英莲成了元春的小跟班,整日里跟在她身边请教。

    宝玉本就想跟英莲亲近亲近,见状,更是成日里往碧纱橱跑,连元春都觉得有些不妥了。

    她这弟弟和英莲差不多大,甄姑娘又是暂居她家,且还被拐过,怎么着二人都得隔开些才好。又想起母亲提到要送弟弟进学,这日便跑去问王夫人。

    王夫人听她这么说,更添几分焦虑。连闺女都知道宝玉七岁了,男女不同席,得避避嫌,怎的老太太就不放人出来?她真是想不明白!

    打发了女儿回去,想了想,王夫人还是让人叫长子下衙后过来一趟。自家老头子不顶事,这事说了这么久了,也没个下文!

    贾珠得了信,傍晚便随王夫人一起用了晚膳。听了母亲的忧虑,他倒是有些明白贾母的意思。

    索性宝玉走不了仕途,不如让他快乐些罢了。可贾母毕竟内宅妇人,还是考虑不周。眼下这些细碎的问题不都一一浮出水面了?

    于是他一口应了此事,第二日便往贾母那边走了一趟。

    见大孙子突然过来请安,贾母便晓得他是有事。见状,她打发了一干人等下去,笑道:“又有什么事儿,你说罢!”

    见贾母上道,贾珠也不啰嗦,开门见山道:“什么都瞒不过您。孙儿今天来,是想说宝玉的事。

    他今年已经七岁,男女七岁不同席,实在不好再在内闱厮混了。男孩子将来要顶门立户,他若什么都不会,将来媳妇都不好娶。

    就算他只是做个富家翁,也得读书识字、学些规矩礼仪罢?您这边院子里除了他,都是女眷,他一个男子,多有不便。

    还不如跟我一道搬去前院,有我盯着,总不会让他有事。”

    贾母听他这么说,沉默了片刻,缓缓道:“你是知道的,宝玉因着那玉,多受忌讳。我是想保护他,所以才一直留他在身边养着。

    我看重他,旁人才不会轻贱了他去。且纨绔些也好,纨绔了才能活得久,活得自在。”

    贾珠却不大认同:“您只觉得这般对他好,却不曾想,他日后会不会后悔现下的自在?身为长兄,我自会照料他一世,但人在世上,哪能随心所欲?

    万一他自在惯了惹出事来,到时候还得家里给他善后,反倒徒增烦恼。还不如去族学读书识字,学些规矩礼仪,哪怕一辈子不科举,也是个明理守信之人。

    且我听闻他有个爱红的毛病。人都有喜欢的颜色,也不是说男孩子就不能爱红。但他这爱红,爱的是丫鬟嘴上的胭脂红!

    小小年纪就这般,若不知引导,将来还不知要做出什么事来。且他还在您院子里住,长此以往实在不便。

    您想想大妹妹,她再过两年就要出阁。宝玉和她一个院子里住,这种事传出去,妹妹的名声何在?

    女孩子跟您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辈同住,是提身份的做派。宝玉掺和在里头,可别害了大妹妹才是!”

    见贾珠扯到元春,贾母也不得不正视此事。元丫头这亲事定的极好,对她几个妹妹将来也是有利的。宝玉的事若是让冯家有了芥蒂,万一亲事有变,就坏了事了。

    且这世道对女子苛刻,大公主保家卫国,骂她牝鸡司晨的都不知凡几,何况一普通女子?若是被退了亲,名声就没了,哪里还能再寻到好亲事!

    贾母想到此处,长长叹了口气。莫非竟是自己错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为我好的旗号

    她望向贾珠,见他视线毫不躲避,直直与自己对视,一时竟觉得长孙已经长大,到了能与自己当场论是非的年纪。

    二人皆有些沉默,四下只余阵阵蝉鸣,倒显得有些燥热。僵持了一会儿,倒是贾母败下阵来,率先开口道:“就依你罢。祖母老了,有时候确实思虑不周。”

    见贾母这般,贾珠上前扶住老太太,温声道:“您只是想宝玉平平安安的,都是为了他好。这次他搬出去住,我亲自看着,定不教他受委屈,您就放心吧。”

    贾母拍了拍他的手,没有再说话。见老太太似是有些萎靡,贾珠也不擅长安慰人,只得起身告辞,到了外头叮嘱鸳鸯几句,让哄一哄老太太。

    于是贾珠完成了老娘交代的任务,又去了荣禧堂。王夫人见他不过去了半个时辰,困扰自己多时的事情就这么顺顺利利解决了,心中既惊又喜。

    惊的是老太太信重珠儿似乎更甚于自家夫君,喜的是宝玉终于能搬出来进学了,日后也不会再长歪。

    欣喜之下,王夫人一迭声叫人进来,吩咐金钏等人收拾延辉院旁边的院子给宝玉住。又让人往绛芸轩去,尽快搬了宝玉的一应衣物用品出来。

    另有一桩心事,宝玉年纪不小了,他那院子里的丫鬟们都得筛一筛,省得有那心大的做出事来。

    正这么琢磨着,就见外头有人禀报,说是贾政回来了。

    丫鬟掀开竹帘,政老爹拾级而上,见母子二人一处说话,不由露出几分惊奇:“在说什么呢?”

    贾珠起身行了礼,扶了老爹坐下,这才道:“娘在跟我商量宝玉搬出来进学的事。”

    贾政一听,抚了抚须:“哦?老太太竟同意了?为父去说过两次,老太太一直没应。你倒是能行,竟把此事办成了。”

    这语气怎么有点酸,贾珠抬头看了政老爹一眼,这老爷子倒是面色无波,还挺稳得住。

    见状他微微一笑,连忙把话题拐去让宝玉进族学的事:“依我看,宝玉也不好耽搁了,还得尽快入学。

    正好学里的蒙童班如今师资充足,他进去就算不被关照,也不会被放了羊去。且一应书本文具我这里都有,送他一套便是。”

    王夫人长子已是探花及第,自是盼着小儿子也能科举出仕。见他们父子俩讨论宝玉的学业,脸上难掩笑容。

    贾政见长子这般周到,也是连连点头。至于宝玉学到什么程度,他们二人心中自有默契,却不必让王夫人知晓。

    跟老爹沟通了一回宝玉的事,贾珠也起身告辞。翌日元春得知此事,也是心下微松。她就知道,有事找大哥准没错!

    英莲听闻宝二爷搬出去了,也算放下心来。自此英莲学习越发用心,元春见她这般,教导也越发尽心。

    又让人裁了纸来,亲自指导英莲描红、临卫夫人小楷,比之先前教宝玉的认真劲儿也不逞多让。

    却说宝玉搬出来人人都觉是件好事,惟他本人不大高兴。他初初听闻此事,便跑去贾母那里撒娇,腻在贾母怀里道:“孙儿不想外头去,也不想读书,老祖宗,您就帮帮我吧!”

    贾母已被长孙说服,此时见宝玉还是一团孩子气,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你大了,不能再在这儿住了。外头多好啊,学里有同龄的家族子弟,你也能交交朋友。”

    宝玉嘟囔道:“我不要上学,也不要那劳什子朋友!”

    贾母笑道:“真是孩子话。人生在世,谁还能没个朋友。上学这事,你父亲和你大哥都开口了,要不你去找他们说说?”

    宝玉素来怕贾政,闻言立刻蔫了。可没想到大哥竟跟老祖宗也提了这事,不由面上着恼:“大哥真是的,又不是人人都像他一般爱学,干嘛拉扯我!”

    贾母不赞同地看了他一眼,宝玉见一向疼自己的老祖宗也不向着他了,只得悻悻作罢。

    于是搬出来这几日,都似霜打的茄子一般。待从学里回来,就在屋里伤春悲秋。

    袭人见他躺床上没精打采的,放下手中的络子笑道:“依我看,搬出来也挺好。有珠大爷照看着,二爷也能早日得中。”

    宝玉不爱听这话,袭人却常劝他学习,不由心中生烦。可她又是祖母派来服侍自己的大丫鬟,也不好平白下了她的脸,索性背过身去不理她。

    袭人知他这是恼了,暗暗叹了口气,也只得闭上嘴。有隔壁珠大爷珠玉在前,二爷若不能在仕途上有所进益,怕是一辈子都比不上大爷了。

    这么想了一回,却见宝玉没了动静。定睛一看,竟是睡着了。看宝玉鼻尖沁出汗来,袭人拿起扇子轻轻扇风,一边自顾自想着心事。

    外头麝月进了院子,却见晴雯在屋外凉椅上坐着嗑瓜子,连忙问道:“二爷人在屋里?袭人呢?”

    晴雯漫不经心地把瓜子皮扔在一边,凉凉道:“二爷自是在里头。至于那上赶着的,当然在二爷跟前巴结呢,哪能把机会留给旁人。也不知爷都睡着了,她还在里头表现个什么劲儿。”

    麝月听她这么夹枪带棒的一顿话,不由道:“我就问一句,倒惹出你这么多话来。罢罢罢,我还有针线没做,先回屋里去了。”说罢也不肯进里面打扰,自顾自走了。

    见麝月也避袭人锋芒,晴雯不由嗤笑一声,又继续磕着瓜子。

    外头的动静袭人如何不知?但她一向口拙说不过晴雯,又不想扰了宝玉,便只当没听见。

    待晚间宝玉跟晴雯两个在,他仍是闷闷的:“你是不是也盼着我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晴雯正在给他散头发,闻言瞥了他一眼:“二爷想不想读书是自己的事,与我何干?至于其他的,二爷对得起自己就行。”

    说罢,二人的视线在镜中交汇,片刻又各自移开。宝玉笑道:“就知道你懂我。她们只一径说搬出来好、读书好,也不问我愿不愿意。

    我就不想他们打着为我好的旗号,做些我不喜欢的事。”

第一百四十三章 金荣附学之事

    晴雯给他用篦子通了通头,笑道:“眼下先忍忍吧,反正也没法子。”闻言,宝玉长叹一声,只得躺下歇了。

    却说跟宝玉有同样心情的,还有贾璜之妻璜大奶奶的侄儿金荣。其父去世后,他随寡母胡氏投靠了姑母璜大奶奶生活。

    这贾璜夫妻因着是宁国府嫡派分支,守着些小产业,璜大奶奶又时常到宁国府里请安,时时奉承尤氏,得她资助一二,日子也过得不差。

    璜大奶奶对这唯一的侄儿颇是上心,听闻族学由探花出身的贾珠管着,如今又有榜眼在里头坐馆,便心动不已。近日已是专程求到李纨跟前,想让自己的侄儿也去附学。

    李纨冷不丁听人说“璜大奶奶求见”,还愣了一下。晚月见她似不认识此人,便在她耳边低语了一番。

    得知是旁支,李纨倒也没有轻慢,放下手中的账册:“快请她进来吧。”

    晚月领命,不一会儿便领了璜大奶奶金氏进来。金氏惯常在宁国府奉承,这还是第一次往荣国府来。

    见这位珠大奶奶一身簇新衣裳,金钗玉环衬得人比花娇,心中暗暗生出几分嫉妒:“真是人跟人比不得。我还得为着自家奉承珍大奶奶,人家一来就是西府当家奶奶,竟是天上地下。”

    不过只片刻,这位长袖善舞的金氏已经殷殷勤勤跟李纨叙过寒温,说了些闲话,这才说了今天的来意:“也不瞒您,我这是为着娘家侄儿来的。

    我哥哥前几年去了,只留下嫂嫂和我那侄儿。娘俩也没个生计,过不下去了,这才投奔了我家。如今我那侄儿也七岁了,我寻思着也该去族学读读书。

    虽不指望跟珠大爷那般蟾宫折桂,至少也能在学里学些本事,日后好出来谋生。

    他毕竟不是咱家子弟,但读书机会难得,我左思右想,今儿还是觍着脸上门跟您说说这事儿,想着求个机会让他附学。”

    说罢让身后的婆子拿出个锦盒来,顿了顿,还是伸手递给李纨:“这是我们金家祖传的一对儿夜光杯。

    咱们府里什么没有,寻常的礼我也拿不出手,只余这个,我那嫂子一直珍藏着没敢卖,如今便送给您罢。”

    李纨却不伸手接,只是摆摆手笑道:“这可就生分了。你难得上门一趟,所求不过件小事,哪里需要此物?

    你还是替你那侄儿好好收着吧,先人之物,也是个念想,正该好好保管。”

    呷了口茶,李纨放下茶盏:“这事我应了。今天下衙了,我就跟我家大爷说说,你放心罢。若有了信儿,让人给你传话。”

    见李纨这般爽快应了,金氏喜出望外:“那就多谢奶奶了。”说罢,见李纨桌上还放着几本账册,又有玉算盘搁在一旁,便知这位正忙着。她是个极有眼色的,连忙起身告辞。

    李纨也不挽留,差晚月送人出去,这才继续盘起账来。

    待晚间贾珠回来,夫妻二人一桌用了晚饭,李纨才说了此事给他听。

    贾珠倒对这个金荣有点印象,似是个顽童啊!不过现下族学没有薛蟠,贾蓉几个还算老实,单金荣一个掀不起什么风浪。

    再不济,学里还有执事堂在,难道管不了一个调皮学生?

    一念至此,贾珠笑了笑,拉着媳妇的手把玩:“我还当什么事儿呢,你这么认真的样子。那就让他来吧!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不好好学,不守规矩,可是要挨罚的。”

    李纨笑着晃了晃他的手:“这是自然。既来咱家附学,阖该如此。”想了想,又说起金氏送礼,自己拒绝的事。

    贾珠闻言点点头:“这事做的对。咱家也不差他那点儿,且这么点小事,也不该夺人所爱。

    对了,你到时候给那金氏说一声,若她那侄儿家果真贫寒,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免学费。”

    李纨望着丈夫年轻英俊的脸,深觉他不仅人物出众,更难得是个极善良的人,一时对他的爱慕更炽了几分。

    被媳妇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瞅着,贾珠心中也生出几分炽热。夜里二人自是一番情意绵绵,倒让空气也更热了几分。

    第二日,李纨便打发人去贾璜家,跟金氏说了此事。金氏闻言大喜,对着来的婆子谢了又谢,想了想,还是咬了咬牙打赏了几个铜板,这才亲自送人出去。

    那婆子摸了摸红封里似只有几个铜板,不由一哂。不过看这家也不似有钱的,有总比没有强,倒也笑吟吟收了。

    待那婆子走了,金氏颇是喜气盈腮。瞅着天气好,家中也无事,赶忙去了哥哥家,瞧寡嫂和侄儿去了。

    待到了金家,见侄儿穿着洗的发白的旧衣裳,大白天的在院子里寻狗尾草编小玩意儿,一时又是气恼、又是心疼。

    待进屋去,见嫂嫂在给侄儿做新衣裳,心里才算舒服了些。姑嫂二人寒暄了几句,金氏便跟嫂子胡氏说了附学的事。

    胡氏喜之不尽:“真是多亏了妹妹,不然大郎上学的事,我真不知怎么办了。”

    金氏也知哥哥去了以后,家里穷得紧,没见侄儿穿得衣裳都旧成那样了吗?

    她也晓得嫂子是个没能为的,只得安慰了几句,又把那琥珀夜光杯递了回来:“珠大奶奶没收,你好好给哥儿存着吧。”

    胡氏见这珠大奶奶竟肯不要好处帮忙,口中自是千恩万谢,又谢了小姑子一回。

    金氏摆了摆手:“大郎是我亲侄儿,比之儿子也不差什么,他的事便是我的分内之事。”

    顿了顿,又叮嘱道:“今儿珠大奶奶传话来,说是咱家家贫,可以免费附学。到时候让哥儿在学里申请了,他们过来考察。只要符合了,也能省下一笔银子。”

    金氏自是高兴不已,这年头读书是个无底洞,不让孩子读书,到底说不过去,毕竟先夫还是个童生的。

    若让大郎读书,自家现下一应产业皆无,实在是负担不起。要不是小姑子坚持要儿子附学,言说她可以贴补一二,儿子怕是再没机会读书的。

    如今竟能免了这钱去,真是再好不过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宝玉逃学

    于是胡氏再三谢过小姑子,又叫儿子进来给姑姑磕头。金氏连忙摆手:“自家人,嫂嫂不必如此,倒显得生分了。哥儿日后好好读书,也算没有白费我这一片心。”

    姑嫂二人又说了几句闲话,金氏这才告辞回去。待到了家里,贾璜得知妻子昨日去找了荣国府珠大奶奶,不由道:“咱家一向跟珍大哥交好,你怎不去找珍大嫂子,反而去西府?”

    金氏正由小丫鬟服侍着换衣裳,闻言笑道:“珍大嫂子哪做得了珍大哥的主?且我听闻,珍大哥这几日都不在家,就算求了大嫂子,我那侄儿也不知何时才能入学。

    时常听人说,珠大奶奶是个能干的,与珠大爷感情亦好。去找这位,想必也能进展快些。”

    贾璜闻言,叮嘱道:“东府的事,你私下少说几句,尤其是别对你那嫂子说。珍大哥家里如何,不是咱们能置喙的。”

    金氏也知这个理,连忙笑着应了。毕竟她还要靠巴结尤氏得些好处,自不肯得罪了那边去。

    夫妻二人说了一回闲话,这才各去忙了。

    却说金荣听说要上学的事,心中一万个不乐意。胡氏见儿子耷拉着一张脸,苦口婆心道:“你姑妈千方百计的向他们西府里的珠大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

    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得起先生?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在那里念书,申请了免学费,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

    省出来的,你又爱穿鲜亮衣裳。再者,我听说那里头有什么奖学金。你要是学得好,考在前头,还能给家里挣银子使,比你娘给人做针线赚的都多。

    你如今不想去,日后再要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还难呢!你给我老老实实的顽一会子睡你的觉去,明儿好好上学去。”

    金荣闻言,只得忍气吞声,不多一时自去睡午觉了。

    待第二日到了学里,金荣见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学的还挺认真,他初来乍到,又是外姓之人,也不敢造次,倒是老实的紧。

    一应书籍、笔墨纸砚都是免费的,又有免费的三餐、茶水,竟比在家里还舒服,他也没有再抗拒上学之事。

    尤其见东府小大爷在这里进学,西府的宝二爷也在。又有杨翰林的子侄在此,李夫子的儿子亦然,自己不是唯一的附学之人,更不是里头最穷的,也没有谁看不起谁,如此心下方安。

    待下了学,教室里没了其他同窗,这才惴惴地找杨夫子说了申请免学费的事。

    杨老丈一听,答应替他跟执事堂说一声,便让他回去等消息。金荣脸红红的,有些羞窘,好在四下没旁人看到,连忙细若蚊声地应了。

    杨老丈不由好笑,小孩子家还是自尊心强,这是怕别的同窗瞧不起他呢。于是也不点破,起身就往执事堂去。

    族学经过考察,很快就答应了金荣免学费的事。胡氏也算放下心来,只一心一意盼着儿子争气。

    金荣很快就跟贾蓉几个交了朋友,晓得自家多依附东府,所以言语之间多捧着贾蓉贾蔷。

    他当然知道自己上学之事多亏了西府,但这位西府宝二爷不大看得上自己,金荣不是个热脸贴冷屁股的,便也不往宝玉跟前凑。

    和他不同,宝玉在学里至今也没交到朋友。除了蓉哥儿蔷哥儿几个见他还打招呼,贾芸见他多有巴结,其他人竟不怎么往他跟前来的。

    一个是宝玉始终对上学不情不愿,面上不由带出几分。二来则是贾母过于宝贝他,宝玉竟带了八个仆人来上学。

    那一个叫李贵的,就坐在学堂外头盯着,生怕别人唐突了宝玉。如此这般,这些小学生们都不爱跟宝玉来往了。

    因此宝玉虽不是学业困难户,可这学上的颇是无趣,每天上下学都孤零零的,没几天就想逃课。

    这日早上他赖着不想起,袭人掀了床帐在一旁劝了又劝,宝玉拿被子蒙着头,竟是充耳不闻。袭人说的口都干了,也不见成效,竟是没了办法。

    晴雯在一旁看不过眼,闲闲道:“这可有什么,不想去歇一日也没什么,谁还没个头疼脑热了?偏你当成个大事,倒叫人笑话。”

    正说着,就见外头“哐当”一声,倒把屋里人吓了一跳。宝玉一骨碌坐起来,问道:“外头怎么了?什么掉下来了?”

    丫鬟茜雪进来道:“没什么,是只猫把花盆掀翻了。那盆子从窗沿上掉下来,这才发出这大声响。”

    宝玉一听,又忆起晴雯刚刚说的话,立刻唉哟哎呦叫个不停,言说自己受到了惊吓,今天上不得学了。

    袭人无法,见他铁了心不去上学,只得让人给李贵送口信,让他往学里走一趟请假。

    如此这般,宝玉心下满意,裹着薄被又去睡了。袭人却觉这样不行,打算私下求见王夫人。

    却说王夫人一大早听宝玉的奶嬷嬷说了宝玉似是吓病了,心里也吓了一跳。怎的好端端就病了?

    正打算让人拿帖子请胡太医来看病,就听那李嬷嬷神秘兮兮道:“奴婢听闻,是被猫吓的。咱家哪来那么多野猫?说不得,就是大奶奶屋里的。”

    王夫人对猫无感,但长子喜欢,她也随他去了。听李嬷嬷这么说,不由蹙了蹙眉。李嬷嬷却恼恨阿橘晚上害她绊跤之事,又添油加醋说了一回养猫的坏处。

    末了补充一句:“大奶奶进门快一年了,至今未曾有身。奴婢在乡下听闻,若想女子得孕,是不能养猫的。”

    王夫人虽不信这些,但她想抱孙子不是一两天了,因着儿媳妇得她的意,这才一直忍着没说什么。

    见李嬷嬷这般说,她转了转手中的佛珠,缓缓道:“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又叫了金钏进来,让人去请胡太医给宝玉诊脉。

    待打发了李嬷嬷下去,便让人叫李纨过来,说了把猫管好,别让四处乱窜的事。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纨的心思,袭人的运气

    见李纨摸不着头脑,她又道:“你和珠儿也少碰猫,对你们不好。”

    李纨闻言更觉奇怪,没敢多问,只得恭敬应了。

    待回了延辉院,鸢尾低声禀了打听来的消息,李纨不悦:“这李嬷嬷整日里在宝玉院里以老卖老、调三斡四,我不好伸手去隔壁,这才只当看不见。

    如今反倒被人家欺到头上来了!阿橘一向温驯,咱们院里的花盆都不见踢翻的,怎的就去他们院里踢花盆?

    就不能是旁个猫干的,非说是咱们阿橘?再者,我的事,与她什么相干?”

    见她生气,晚月劝道:“奶奶莫气,那李嬷嬷仗着奶了宝二爷一场,惯是个拿大的。”

    说罢,又低声道:“听说她连给二爷泡的茶,都要先吃一盏的,二爷早看他不忿了。依我看,您也不必急。二爷忍耐不得之时,李嬷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李纨气道:“也只得如此了。我是长嫂,也不好管宝玉屋里的事,这次便饶了那老货一回!”

    一时听闻刘太医来给宝玉看病,她便让鸢尾去打听一二。不多时,却见鸢尾带着太医一起来了。

    刘太医见了李纨,言说奉王夫人之命,也给大奶奶诊一诊脉。

    李纨自觉身子并无不适,她心思灵敏,略微一想便知何事。于是俏脸一红,连忙伸出手腕。

    刘太医闭目听脉,又看了看李纨的面色,捻须笑道:“大奶奶身子康健,只是有些上火。

    估摸着是天气炎热所致,依老朽看,也无需吃药,饮食清淡些便是了。”

    李纨一听放下心来,而后有些失落。刘太医没提其他的,那就是没有怀孕。

    她知道婆婆着急,自己心里也急得很。可这有什么法子?难道要给相公也看一看病?

    暗忖这倒可行,可怎么劝相公看病呢?这事说出去有损男儿威仪,怕相公着恼,还得想个万全之策。

    于是谢过刘太医,给了红封让鸢尾送人出去,这才细细琢磨起来。

    不提李纨这边,袭人背着宝玉,也去求见了王夫人。王夫人早先就常问袭人有关宝玉的事,今天见她来,又问及近来宝玉的情况。

    袭人道:“自从绛芸轩搬出来,二爷每日往学里去,下了学回来还练字,真真上进百倍。”

    王夫人听了心下满意,问道:“近来可有那淘气的?若有不听话的,只管与我说来。”

    袭人闻言顿了一顿,恭敬回禀:“太太放心,没有这种事。”

    王夫人没有错过她一闪而逝的停顿,却也知袭人不应白白跑这一趟,其中必有缘由。

    于是打发了屋里人下去,单留袭人一个,复问起此事。

    袭人面露为难之色,却也知虽然是老太太让自己服侍宝玉,但打从王夫人叫自己过去问宝玉的事,老太太没有多说什么,自己就是太太的人,自不好有事瞒着太太。

    否则若被视为不忠,自己不是府里的家生子,难有好下场。

    见屋里没旁人,这才垂着头低声道:“二爷近来上学,心情不大好。院里人不知劝,反而有那拱火的。今天大爷不去上学,也有这里面的缘故。”

    王夫人一听,便知宝玉是没病装病逃学,心中暗暗着恼。见袭人低垂着脑袋,她也不逼问是谁,只道:“我晓得了,你下去吧。只要宝玉的事,事无大小,只管报与我。”

    袭人一听,连忙点头应了。王夫人打发她下去,又想起这丫头先前私下里给自己提议,让宝玉搬出来住。

    说的话句句都是为宝玉好,又是个识大体的,把宝玉院里管的井井有条。

    仔细想来,宝玉淘气,屋里还真得有这么个人才好,自己也能放心些。

    于是待袭人出去,王夫人让周瑞家的给李纨传话,日后把袭人的月钱跟赵姨娘升为同等,又让周瑞家的打听,宝玉院里有谁撺掇他淘气。

    周瑞家的领命,先是往李纨那里走了一遭。李纨听了这话,稍稍一想便知什么意思。太太这是定了袭人,日后要给二小叔子作姨娘了。

    她心中好笑,宝玉如今才七岁,袭人也不过十岁,太太就操心至此。

    又想起自己屋里的晚月品貌皆好,估摸着太太当时也是一般想法。联系着太太着急孙子的事,李纨就笑不出来了。

    暗暗叹了口气,跟周瑞家的应了此事,这才寻思着怎么能找机会让刘太医给贾珠看诊。

    待隔了几日到了月中,府里发了这月的月钱,袭人见自己较之一等丫鬟高了许多,比之赵姨娘差不离。她是聪明人,登时便明白了太太的意思。

    袭人面颊羞红,心中暗暗喜悦。过后便是坚定了念头,既要劝着宝玉上进,还得让他对自己亲近些。

    自此过后,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劝解的话婉转许多。宝玉觉着听袭人说话,也没那么烦了,二人相处倒是渐入佳境。

    晴雯麝月等人晓得袭人涨了月钱,面上不说,心中难免有些眼红。晴雯还道:“真不知太太如何就这般看重她!”

    麝月连忙拉了拉她的衣袖:“小声些吧,以后让她冒头便是,别再争什么长短了。”

    晴雯有些不忿,却也知道好赖,便不再言语。

    王夫人让周瑞家的打听了一回宝玉院子里的事,晓得晴雯日常说话肆意,心中难免不悦。

    可这丫头是老太太赏的,说是针线好得很,宝玉就喜欢她做的衣裳,自己现下赶这人出去,倒是让老太太没脸。

    于是只得暂时按捺下心中的不喜,沉声对周瑞家的道:“你多盯着那边,要是再这般,便留不得她了。”

    周瑞家的连忙应了,王夫人这才起身去了小佛堂。

    一晃到了六月下旬,薛姨妈母女准备南下回家了。王夫人自是万般不舍,拉着妹妹不肯放手。

    贾母也觉得家里有了薛姨妈,平日间热闹许多。她亲自开口挽留,薛姨妈诚恳道:“多谢老祖宗厚爱,只是南边家里事多,离不得人,我再不回去,怕是要堆成山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薛姨妈的想法

    贾母见她一心要走,拉着她的手道:“罢了,你是当家太太,确实不好离开太久。

    只我看宝丫头顺眼的紧,日后多让她到府里来,也陪她姨妈住一住。”

    薛姨妈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天,心中也有了些旁的想法。这府里虽有那不成器的,可正经的弟子也有,跟宝丫头相配的也能寻摸几个。

    自家生意再大也是商户,将来她的娇娇女儿这般品貌,难道要配给同样的商户人家?

    一想到自己出身官宦之家,嫁进薛家后,遇着那些官太太也得低下身子献殷勤,这些年不是不自苦。可为了王家,自己不得不忍。

    宝丫头又没有自己这样的家族使命,为什么不能寻个官宦之家的子弟好生过日子?

    若是闺女日后也要跟她一般,遇着官太太、官家姑娘就低人一等,她心中到底意难平。

    就算不在贾家找,只要让宝丫头多跟贾家亲近些,也能提提身价,说不得日后也可寻一户不错的亲事。

    一念至此,薛姨妈的笑容无比真诚:“那就多谢老太太了。她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无非是跟着我做些女红,倒不如在您和姐姐身边服侍,倒能涨些见识。”

    于是一口应下此事,已是决定每年都送宝钗过府小住。贾母和王夫人不知薛姨妈的心思,婆媳二人闻言都露出个笑容。

    贾母还道:“我娘家内侄孙女也和宝丫头差不多年纪,日后接了来,宝丫头也有玩伴。我年纪大了,就喜欢这些小姑娘在跟前,多热闹啊!”

    于是跟薛姨妈絮叨了一回,这才说起旁的事。

    等晚间薛姨妈跟闺女说起此事,话中不乏淡淡的喜悦:“老太太和你姨妈都喜欢你,日后常进京来,住在这府里也长长见识。

    若不是娘舍不得你,倒不如这次就把你留下长住。”

    宝钗闻言先是一喜,她不得常见大表哥,每每想到此次一别,也不知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他,不免暗暗惆怅。

    乍一听此等消息,想到日后每年都能过来小住,真是柳暗花明,竟打心眼里迸出阵阵喜悦。

    又一听她娘现下就想把她留下,想了想自己的志向,宝钗还是忍痛开口:“不行,我想家了,还是回去罢!

    我也舍不得爹娘,偶尔小住还行,长住这里难得见你们一面,这如何使得。”

    于是劝了母亲一回,薛姨妈闻言心中熨帖,摸着女儿的脊背,笑道:“我的儿,娘也舍不得你。只是为着你的将来,日后你得常来这边住,记得要对老太太和你姨妈亲近些。”

    宝钗冰雪聪明,一想便知母亲话中的未尽之意。她没想到母亲是打着这个主意,不由羞得满面通红,急道:“娘怎么说这个?我先走了!”说罢连忙起身,急急往自己屋里去了。

    见闺女害羞了,薛姨妈也露出个笑来。又叫了薛家管事过来,让安排搬出梨香院、后日回江宁的事。

    不提宝钗的羞赧,薛姨妈晚间躺在床上,也在思考闺女的将来。

    这次来贾府小住,她见外甥宝玉脖子上戴着块玉。巧的是那玉上还有八个字,倒跟宝丫头金锁上头的话似是一对儿。

    闺女还小,她原本也没想过往贾家寻女婿,但既有这样的缘分,莫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且贾家老太太还邀宝丫头日后常来,莫非也对自家有意?

    一念至此,她心中又是自豪,又有些怀疑。二外甥比闺女小两岁,这倒无妨,岂不闻“女大三,抱金砖”。

    这外甥比起他哥哥还是个孩子,看不出贤愚,这也不足为虑。

    自家是商户人家,哪怕外甥只是个富贵闲人,顶着国公府的名头,配自家也是绰绰有余,这都是宝丫头高攀了。

    王夫人是亲姐姐,日后宝丫头跟宝玉成了,自家姐姐定不会磋磨外甥女。这么一想,选二外甥倒比让宝钗嫁寻常的官宦之家更让人放心些。

    这么七想八想的,薛姨妈心动不已,竟暗暗后悔没在贾母和王夫人跟前提一提宝钗那金锁的事。

    只是马上要走了,早不提晚不提,现在再提此事倒显得刻意,只得扼腕叹息。

    薛姨妈一时喜一时恼,心绪起伏的厉害。加上天热,她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待天亮了才略微眯了一会。待早上安排搬家之事,仍精神百倍、亢奋不已,丝毫不见困倦。

    宝钗见状纳闷,又忆起昨天母亲那羞死人的话,两颊飞起红云。怕被母亲看出端倪,她连忙帮着一道打理家事。

    瞅着宝丫头这般能干,薛姨妈深觉闺女无处不好,更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待回了江宁,定要跟自家相公说说此事才好。

    不提薛姨妈这里的风风火火,宝玉也晓得了宝姐姐明天就要搬走,之后便要南下回家的事。

    他心中怅惘,下了学便往梨香院来。薛姨妈如今见宝玉,心中更添一股别样的喜意,拉了他过来坐下,笑道:“哥儿怎么这时候来了?念了一天书,累了吧?”

    宝玉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坐在一旁道:“多谢姨妈关心,今天没有额外的功课做,听说您和宝姐姐要家去了,便来跟您说说话。”

    说罢,看了看四周,问道:“怎不见宝姐姐?”

    薛姨妈见他主动提及闺女,心中难掩欢悦:“在屋里做针线呢,我让人叫她过来。”

    宝玉连忙道:“姨妈别劳烦姐姐了,我过去看看她。”

    薛姨妈本就想让他俩亲近些,便也不避讳男女大防,笑着目送宝玉往闺女屋里去。

    宝钗正临窗而坐,在灯下打络子。听莺儿说宝玉来了,头也不回道:“这么晚了,让宝兄弟别过来了。明儿咱们才走,明天再说话也使得。”

    宝玉已是抬脚进来了,闻言笑道:“姐姐好狠的心,弟弟亲自来看你,竟要把我拒之门外。”

    宝钗不知母亲眼中的好女婿竟是这位,且她心中如今有个难以企及之人,见宝玉这般不经允许径自进来,不由暗暗着恼。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宝玉险挨打,李纨劝看病

    可自己马上要走,日后又要常来贾家,此时发作就不大合适了。

    忍住心中的不悦,宝钗礼貌地笑了笑:“多谢宝兄弟过来看我。天色已晚,你明儿还要上学,只怕耽搁你时间呢。盼你好生读书,跟大表哥一样,早日金榜题名。”

    宝玉见她坐在灯下,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身着鹅黄色薄袄,系着玫瑰紫葱黄绫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他心中暗道:“宝姐姐什么都好,就是人太无趣了些。好好的女孩子,偏偏跟那些禄蠡一般。”

    这么一想,跟跟宝钗说话的心思也失了大半,只呆呆望着烛火出神。

    宝钗见他这般,只自顾自低头打着络子。一时只闻外头蝉鸣,屋内倒显得静谧。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见他还不走人,宝钗心中就有些烦闷。突然帘子从外头掀开,却是莺儿走了进来:“宝二爷院里的袭人姐姐来了!”

    宝钗如释重负,一迭声道:“快请她进来!”

    话音刚落,袭人已是恭恭敬敬抬脚进来,见着宝钗躬身一礼:“给宝姑娘请安。奴婢来寻二爷,老爷正找呢!”

    宝玉闻言吓了一跳,猛地起身:“好端端的,爹怎么突然想起我了?”也不待袭人回答,连忙对宝钗道:“姐姐先忙,我得走了!”

    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出了屋子,袭人见状,跟宝钗一礼,赶紧追着宝玉去了。

    薛姨妈见宝玉急匆匆走了,一时有些纳闷。再一听是贾政找他,登时笑道:“那必是正经事,可不敢耽搁了。”言语间倒替宝玉描补起来。

    不提梨香院这边,政老爹叫宝玉过去,为的却是族学里杨夫子告状的事。

    杨夫子告诉贾珠,宝玉这几日时不时就请假,问起就是身上不舒坦。

    都住一个府里,还在隔壁,贾珠怎能不知宝玉好好的,这是在装病?可他也不想做坏人,免得这小子心里记恨,于是便给政老爹说了,让老爷子收拾儿子去。

    政老爹一听自是恼得很,立时怒了:“把那孽障给我叫来!”

    袭人得了消息,又听说老爷似是不豫,心中担忧,慌忙过来找宝玉。

    宝玉一听,便知所为何事,不由心下害怕。待出了梨香院,他急得团团转,想起什么突然道:“快去找我娘,让她救我一救!”

    袭人应了,连忙往荣禧堂去,宝玉这才不情不愿地往贾政书房走。

    待进了屋,贾政见他垂着脑袋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臭骂了儿子一顿,越想越气,又高声让长随取藤条来。

    宝玉吓的瑟瑟发抖,腿一软竟跪下了。那长随却机灵,花了老长时间,只找了根极细的树枝过来。贾政一看简直气笑了:“这么细,顶什么用!换根粗的来!”

    那长随无法只得应了,又同情地看了宝玉一眼。正以为宝二爷今天这顿打是躲不过了,就听小厮传话,说是王夫人来了。

    贾政得了消息,冷哼一声:“你倒是搬的好救兵!”宝玉闻言不敢吭声,心中却一片狂喜。他娘来的正是时候哇!

    没多久王夫人就走了进来,见儿子跪在地上,贾政怒气勃发。怕儿子挨打,她赶忙出言相劝:“都是这孽障不好,老爷别气坏了身子。

    这孽障自小淘气,可我就两个亲生的儿子,他又体弱多病,若是打坏了,那是摘我的心呀!”

    听她这么说,想起人物出众的大儿子,再看看地上跪着的惫懒货,贾政突然就平静了下来。

    罢了,有什么可气的。不是早就说好了,不让这小子出仕吗?

    既如此,他学学就行,也不必太过上心。否则学的太好了想要科举,反倒没借口阻拦。

    一年至此,十分的怒气竟减了七八分,他冷哼道:“这次便罢了,下不为例。还愣着干嘛?快快起开,别污了我的地!”

    见老爹竟放了自己一****心中一喜,连忙起身退下。敛声屏息出了院门,便一溜烟跑了。

    王夫人见状十分惊讶,没想到老爷竟肯听劝,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对此,这位并没有思量太多。只要宝玉能少挨顿打,这便行了。别的事,想不明白也不用想。

    待宝玉回屋,袭人见他好好的,赶忙问了一回经过。待晓得是太太救了宝二爷,口中直念佛:“阿弥陀佛,还好没事!依我看,日后别老是请假了,老老实实去,也免得老爷生气。”

    宝玉正在换衣裳,还未说话,晴雯便道:“真是有趣,太太念佛,你也跟着念。不过二爷是该收敛些,免得挨打挨骂。”

    宝玉见她们难得统一口径,直往床上一仰,闭眼道:“罢罢罢,明日起再不请假了!”

    闻言,袭人松了口气,晴雯也娇俏一笑。

    却说贾珠听闻宝玉险些挨打,得知王夫人出马后,政老爹轻易便饶了逃课的二儿子,不由暗暗称奇。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个中缘由。无所谓的耸了耸肩,李纨却靠过来,挽着他的胳膊道:“我看你近日总说牙痛,明儿还是请刘太医看看吧。”

    见她一双美目里满是忧心,贾珠心里熨帖,摇头笑道:“也没什么,前些日子跟冯紫英几个在飞天楼吃烤全羊,天热到底燥了些,喝上几日金银花便罢了。”

    见他不肯看大夫,李纨心中暗暗着急,面上却不动声色,还是温温柔柔的:“去看看吧,我也能放心些。”

    说罢,一双妙目欲语还休、满是央求,直看得贾珠败下阵来:“好好好,让刘太医来便是。”

    李纨这才面露喜色,蹭了蹭他的肩膀。见她这般小儿女情态,贾珠一时心猿意马,抱着媳妇就往床上去。

    待第二日刘太医给贾珠看诊,切过脉,刘太医便道:“小贾大人只有些上火,身子是极为康健的,想必有勤练武艺吧?”

第一百四十八章 贾珠问诊,宝钗南下

    贾珠挑了挑眉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我每日都要练剑,得空了也练练骑射。”

    刘太医闻言,连连抚须颔首:“这是极好的。气血通畅,于身子多有裨益。这样吧,我给你开些降火的药,吃不吃都行。”

    贾珠听了笑道:“那便多谢了。”

    于是刘太医给贾珠开了些降火药,便起身辞了出来。鸢尾借着送他出去,低声问了自家大爷身子的事。

    刘太医见她问起此事面色绯红,很快便晓得缘由。联想起前些天给珠大奶奶诊脉之事,他安慰道:“小贾大人那方面好着呢,怕是和大奶**嗣缘分未到,还是莫要心急。”

    见他这般说,鸢尾心下暗松,连连道谢,又给了个厚厚的红封。刘太医摸了摸厚度,笑意更深了几分,这才告辞出了贾府。

    后院里,李纨正焦急等着消息。见鸢尾满面笑容回来,她心中的不安减了几分,赶忙问刘太医怎么说。

    待鸢尾说罢,她彻底放下心来,却也隐隐有些失落。子嗣缘分未到,也只能等着。可这缘分,到底什么时候才来呢?

    自家婆婆着急,若是明年还没有身孕,怕是由不得自己,屋里定要进人了。可把相公推给别人,她实在舍不得!

    李纨只得暗暗使劲,不仅私下里时常黏着贾珠,饮食上也格外用心。

    待贾珠连喝了几日补汤,大夏天的吃壮阳食材,完全不是降火的膳食,他就是个傻子也晓得怎么回事了。

    这天晚间掐着媳妇的腰,佯装恶狠狠道:“说!谁指使你一天到晚给我吃这些的!”

    说罢把媳妇压在身下,双手塞到她腋下挠起痒来。李纨笑得头发都散了,连连告饶。

    贾珠见她这般情状,一时意念勃发,二人难免同登一回仙境。待沐浴过后重新躺下,李纨才说了子嗣之事,竟有些泫然欲泣。

    见状,贾珠连忙把人搂进怀里,用手给她擦了擦泪,嗐了一声:“这可有什么,咱们还年轻,也不急在一时。小孩吵的很,哭起来也让人心烦。

    你把心放宽些,孩子总会有的,莫急莫急!”嘴上这么说着,却绝口不提他其实挺想要孩子的。

    上辈子一直没孩子,末了皇位给了堂弟,还是有些遗憾。难得到了这边,相当于重活一辈子。日后贾兰出生,就是自己嫡嫡亲的儿子,想想还挺期待的。

    眼下媳妇都这样了,要是敢实话实说,告诉她再过两三年才能生出贾兰,媳妇不得急死。

    算了,还是瞒着吧。这事自己一个人知道就行了。

    于是安慰了李纨一回,二人这才相拥而眠。

    不提贾珠夫妇这厢事,却说薛姨妈母女辞了贾府众人,第二日便要乘船南下。

    王夫人和贾母自是依依不舍,宝玉也嚷道:“好不容易家里来个姐姐,如今也要走了。”

    贾母笑道:“你宝姐姐明年还要来的,到时候又能见着了。”薛姨妈也是笑吟吟的,她自存了撮合女儿跟宝玉的心思,便喜见外甥亲近闺女。

    可惜宝钗对着宝玉不过礼貌一笑,并不肯多言语。

    王夫人虽喜外甥女,现下也没把她当做合适的人选。孩子们还小,宝玉将来未尝不能找到更好的,宝丫头的出身还是略逊了一些。

    于是也不接这茬,两下就把话题拐到一边。

    姐妹们拉着宝钗依依惜别,连带着英莲,大家都送了离别礼物。

    宝钗笑眯眯接了,深感贾府姐妹们厚谊。小姑娘们一处说了好些话,这才各自分开。

    直到次日一大早,贾珠亲去京城码头送贾琏和林之孝,不一会儿便见着几辆马车从远处驶来。等见着骑马随扈的薛蟠,便晓得车里是薛姨妈母女。

    薛蟠见着远处的贾珠、贾琏,对着车里道:“娘,妹妹,珠大哥和琏二哥来了!”

    薛姨妈没想到大外甥亲自过来相送,心中不由讶异。这位甥儿可是大忙人,怎的还专程送她们?

    宝钗更是喜出望外。她实在没想到,今天还能见着大表哥。此时虽尽力遮掩,一双眼睛还是忍不住往贾珠瞟去。

    贾珠、贾琏上前跟薛姨妈见礼,又跟薛蟠兄妹叙了叙寒温。

    薛蟠今天是专门请假出来的。毕竟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此番要和母亲、妹妹分别,他难掩泪意,竟扯住了母亲衣袖。

    薛姨妈也舍不得儿子,摸着他的大头,声音有些哽咽。若不是码头上人来人往,母子两个只怕要抱头痛哭。

    宝钗赶忙劝了一回,二人这才稳住情绪,只眼圈都红红的。

    直待薛家、贾家下人装好了行李物品,薛管事过来回禀说可以启程了,薛姨妈这才挥泪别过儿子,辞了外甥,带着一行人往船上走。

    临行前,宝钗还是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正巧跟贾珠四目相对。她面上一红、心砰砰直跳,赶忙侧过身去。

    见她这般,贾珠却是福至心灵,突然明白了什么。之前是他没注意,如今看宝钗的神色,傻子也能察觉出异样来。

    只不过,宝钗什么时候生出这等心思的?自己完全不知道啊!

    要说自己对她有不一样的好感,实在有些假。宝钗现下九岁,也只能当妹妹看。

    如今冷不丁给他来这么一出,实在是…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众人对他们的眉眼官司无知无觉,薛家母子尚沉浸在离愁别绪中,贾琏和林之孝一个兴奋,一个则回忆着主子交代的事。

    直到薛家的大船扬帆起航,远远望不见踪迹,贾珠这才带着薛蟠转身离去。

    莺儿见宝钗站在甲板上远眺京城,以为是不舍薛蟠,拿了件薄披风给她披上,不由劝道:“姑娘别难过了,明年就能见着大爷。再不济,国子监过年总能放假的。”

    宝钗没把心事说给莺儿听,接过披风系了带子,便打发她先回船舱。

    望着远处飞过的鸟儿,不由轻启朱唇,声音微不可闻:“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说罢俏脸一红,连忙回身看去,幸而四下无人,这才放下心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贾珠挨参

    却说送走薛家人,李纨派人重新收拾了梨香院,府中又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只宝玉天天上学,偏巧七月里天气炎热,近来心情颇是烦躁。这日因着袭人叫他早起,没忍住骂了几句。

    晴雯掀帘子进来,见状嗤笑一声:“你们不是好的跟一个人似的,这可怎么了?”

    宝玉知她一向嘴利,此时也不想跟这个爆炭多言语,气呼呼地不说话。

    袭人眼眶微红,只在一旁站着。见晴雯进来,扯了扯嘴角,勉强露出个笑来。

    见二人这般,晴雯颇觉无趣,甩了帘子又出去了。

    宝玉叹道:“罢罢罢,你们一个个都是主子,我反倒得听你们的。”

    起身伸出手臂,袭人垂着头给他穿衣,竟一言不发。宝玉见她这般,也有些后悔,只一时拉不下颜面。

    待下午宝玉放学回来,拉着袭人说了回软话,二人便和好如初了。

    不提府中小儿女之事,八月上旬,启泰帝突发奇想,便要带着儿子、宫妃往承德秋狩。

    内阁自是不大愿意,因为每次出去都要耗费一笔,户部于尚书更是激烈反对:“陛下,这两年因着扩大海贸,国库才稍稍有了些钱。

    如今银子早有了用处,此时秋狩,所需银钱从哪里出?”

    启泰帝却不知怎的,定要一意孤行。于尚书气不过,竟在养心殿里拂袖而去。

    贾珠进来前跟他擦肩而过,这位大员气鼓鼓地,压根没理会贾侍读。

    正回头看渐渐远去的于大人,就听里头哐当一声脆响,竟是启泰帝摔了杯子。

    暗道一声晦气,就听启泰帝的声音传来:“怎的还不进来?站在外头做甚!”

    贾珠只得抬脚进来,跟皇帝陛下行了礼,把一摞今天的奏折放在御案上。

    小内侍静悄悄收拾了地上翻倒的茶杯水渍,这才悄悄退下。

    君臣二人跟往常一样,依旧是一个念、一个批阅,倒是配合无间。等折子批完,启泰帝心情似是好了些,扭头问道:“你也不想朕往承德去?”

    贾珠闻言,心下不由一动。他也是当过皇帝的人,对启泰帝的想法倒能理解。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得偶尔放松放松。

    一年到头忙于军国大事,一半次玩玩怎么了?又不是去远的地方,不过在京城附近,离辽蒙之地近些罢了。

    想到这儿,是不是于尚书还考虑安全问题?毕竟那边离蒙古和女真都不远。

    可这事儿在他看来,真不叫个事儿。红楼这里正是国朝前期,朝廷实力强盛。蒙古多在山陕一带打秋风,女真还处于弱小时期,可以忽略不计。

    于尚书要是考虑这个,实在有些多虑。陛下出行,身边禁军重重,安全上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花钱,秋狩哪比得上南巡花钱多?陛下已经多年未曾南巡了,怕是想出去走走,又担心耗费巨大,这才打算往承德去。

    不消片刻功夫,他已想到这么多。见启泰帝问,贾珠笑道:“小臣觉得,去一去未尝不可。

    如今正是秋狩的好时机,天气好,水草亦丰美。再者,您带兵士前往,也能震慑北部番邦,彰显我朝威仪。”

    启泰帝见贾珠竟未反对,面色一缓,端起茶呷道:“唔,朕也这么觉得。似你这等少年郎,正该长长见识,到时候跟朕一道去,也看看北面风光。”

    贾珠闻言大喜,他也好想出去耍的。喜滋滋谢过陛下,说了一堆赞美启泰帝的动听话,直捧得老皇帝眉开眼笑,晚间又留他一起用膳。

    于尚书听闻此事,私下与汪阁老怒道:“我原以为贾子睿是个好的,怎的非但不劝陛下,还要跟陛下一道秋狩?此事上,真是未尽臣子本分!”

    汪阁老这个年纪,经的事多了去了。他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倒是心平气和:“老于莫气。说起来陛下这几年都未出京,一半次而已,由他去吧。”

    于尚书恨声道:“我就是气不过。这年头用钱的地方多了,国库的存银才有了些,陛下就来这么一出。

    就算你我不说,御史台能放过贾子睿?老大人,您且看着吧!”

    果然于尚书一语成谶,第二日大朝会,就有御史台的小御史参了贾珠一本,说他失了臣格,竟为佞幸之举。

    陛下不悦,那御史才不管。仗着本朝不责打御史,竟在朝堂上把贾珠狠狠喷了一回。

    李守中担忧地看了女婿一眼,跟他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工部员外郎贾政。

    贾珠却知陛下已是下定决心,内阁虽不愿意,可跳出来反对的就一个于尚书,其他人都保持沉默,所以秋狩必然成行。

    于是他也不作声,只笑吟吟听那人乱喷。直到陛下冷哼一声,御史的声音才戛然而止。

    启泰帝冷冷道:“不必多言,朕意已决!”说罢,戴权会意,立刻高呼散朝。

    待大朝会结束,参贾珠的折子如雪花般飞向内阁,汪阁老见着贾珠,还温声提醒他写自辩折子。

    贾珠是什么人?他当初是肆意妄为的典范,被御史喷的时候多了去了。

    他那个大明,土木堡之变后,御史以捱廷杖为荣,骂皇帝更成了日常工作。

    好似没骂过他朱厚照,屁股没挨几下廷杖,都不好意思在朝堂混!

    御史们动不动就说“大明要完”,天天完,月月完,总之就是要完。

    皇祖母去世,一个叫石天柱的家伙还公然骂他,说老人家之所以去世,都是他害死的。

    那时候把他气得,这些人越骂,他就越叛逆,出格之上只有更出格。御史们见状,更是骂他骂的停不下来,自己身边仿佛围了无数苍蝇,整日嗡嗡个不停。

    后来他落水死了,看了大明纪录片,瞧见后面的天启皇帝跟他的死法一模一样,那时便觉得有些不对。

    怎地这般巧?

    思来想去,想害他们的,必是那些文官了!

    可恨不仅被这些人得了手,史书还得由他们写。史笔如刀,自己确实肆意妄为了些,估摸着名声是臭完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736/ 第一时间欣赏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 作者:聿竹所写的《朕在红楼搞事业》为转载作品,朕在红楼搞事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朕在红楼搞事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朕在红楼搞事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朕在红楼搞事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朕在红楼搞事业介绍:
玩咖皇帝朱厚照得了肺痨一病去了,没想到意外绑定了功德系统。带着那么一丝丝没认真工作的后悔,目睹了大明覆灭的惨剧,又被告知只有参与试炼积攒足够的功德,才能回到过去改变大明的命运后,他同意了这份新工作,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不一样的人生。朕在红楼搞事业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朕在红楼搞事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