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朕在红楼搞事业TXT下载朕在红楼搞事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朕在红楼搞事业全文阅读

作者:聿竹     朕在红楼搞事业txt下载     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章 对贾琏的安排

    王夫人一听面露难色,对贾母道:“母亲,媳妇管着中馈,家里事务繁忙,怕是账房这边力有不逮。珠儿媳妇年轻,还得有人再搭把手才好。”

    说起来王夫人并不识字,哪里看得了账本!

    贾珠一听,连忙给老娘解围:“这也简单,大妹妹过几年就要出门子,眼下正该学学管家之事,就让她去给她嫂子帮忙吧。

    若是弄个成例,您不妨让府里的妹妹们将来都学一学管家看账,日后说亲也是一桩好事。

    至于南边的祭田、茶叶、丝绸、棉布四项收益,孙儿觉得应该各自单列一套账目出来。等账本到了京里,我空了也会帮着一起看看。

    毕竟自家的事,也不能光交给这些下人,咱们自己也得知道情况。不过,日后我若是外放谋缺,这上头我倒要举荐一人,您看琏二弟怎么样?

    生意上的事,虽明面上有林之孝,可有些事私下还得要府里人出面才好办。

    眼下琏二弟尚未袭爵,承担一些家族庶务也不是坏事,这也是一种锻炼嘛。且他本来就擅长经济事务,做此事倒也合适。

    这样一来,祭田和薛家生意这边,单大良和林之孝具体负责,琏二弟总负责。

    账本和收益到了府里,家里有账房做日常核算,年底有我媳妇带着妹妹们统一看账,倒也摆的开。

    孙儿有个提议,家里所有账目,每个核对人看过都要签上名字,这样也好纠错。还有银库的事,就吴新登主管也不成,无人监督容易出事。

    还不如以后每半年一次,就让账房这边派人过去核对,账面实物总要一一对应才好。不然咱们说家里缺银子使,可银子花哪了,实际剩多少,完全不知道可不行。

    再者希望老祖宗同意,我想设个督察点,就放在荣禧堂。”

    贾母不禁问道:“这是什么?”

    贾珠微微一笑:“鼓励家里下人互相揭发那些行事不端的同伴。”

    贾母正准备说什么,贾赦便开口了:“珠儿,我看你这是在乱来。哪有人在家里面搞这个的,你以为你是锦衣卫?”

    贾母低声喝道:“你给我闭嘴!”说罢,一双眼睛警醒地看向门外。

    贾珠朝着她的视线看去,鸳鸯早就让人都走了,现下外面没人,屋里此刻自然也没人。

    贾母心里有些不安,看向贾珠:“你继续说。”

    贾珠恭敬应了,又道:“老祖宗您也知道,咱家说是几百口人,但下人就占了七八成。

    现下咱家也不似当年,不说家里时不时就有些周转困难,就算跟薛家做生意,这海贸赚钱也不是一蹴而就,总得有个时间。”

    看贾母点头,他再接再厉:“所以养的下人多了,咱们的压力就大。但也不是说一味裁撤,那显得咱家也太薄情了。好多人还是家生子,祖祖辈辈靠着咱家过日子的。

    且我素来听闻家里有下人吃酒赌钱。不提别的,单这两样就易让他们玩忽职守,且还带坏了年轻主子。

    孙儿的意思是,让他们互相揭发,把那些偷奸耍滑、人品低劣的驱除出去,留下那些老实肯干的便是了。这样一来,不仅也减轻了家里负担,还能扭一扭下面的风气。”

    说完,贾珠抬头看政老爹捻须颔首,这位一向是不管这些俗事的,十有八九没意见。至于贾赦,这位脸上似笑非笑,倒也没说话。

    王夫人一向支持儿子,自不肯多言,贾琏和贾珠在一起时间长了,也觉得大哥都是为家里好,说的当然没错。

    贾母沉吟不语,过了好一会儿似是想到了什么,才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是,下面人多了,确实良莠不齐。

    我老了,如今不管事,你母亲又管着中馈,顾不过来。也不必设在荣禧堂了,就放在延辉院,这事就交给你和你媳妇吧。

    至于祭田和生意上的事,你的想法也很周全,那就这么安排下去吧!”

    见贾母都同意了,剩下几人自是没什么意见。唯贾赦觉得贾珠是趁此机会揽权,以后二房在府中怕是更要呼风唤雨。

    但又想到自家儿子总管了南边祭田和生意的事,长房倒也不算被二房架空了。于是缓了一缓,才压下了那股不甘心,没有开口说反对的话。

    看大家都不吭声,贾母拍了板,这事便定下了。

    祭田这里,几人都有默契,只管荣国府的收益就行。东府虽是族长所在的嫡长房,但贾珍的不靠谱大家都知道,绝不能让他沾手西府花钱买的祭田。

    至于宁国府的祭田收益,这个自有东府去管理,自家也管不着。

    和薛家生意的事,几人也都下意识遗忘了东府。无他,拢共就几成利,东府又没出力,当然不能让他们白白占了便宜。这时候亲兄弟也得明算账的。

    于是今天这小型家庭会议,也算是愉快而圆满的结束了。待长辈们先走一步,贾珠扯了扯贾琏:“你跟我来。”

    二人到了延辉院书房,贾琏就先说了:“大哥,跟薛家这买卖你准备让我怎么做,说起来我明年还得秀才试呀!”

    贾珠把手中的茶盏放在一边:“这事简单,明年你只管去考试,凡事都有林之孝出面。至于大事上面,我先替你管上一管,你考完就接手吧。”

    贾琏吞吞吐吐:“那明年考不中,以后都考不中呢?”

    贾珠听了佯怒:“一次中不了还能次次中不了?所以说给我用功去,回来了更不能松懈!

    族学的进度和你不一样了,既如此,你跟夫子说一声单去请教便是,平日里自己多用功,我在家你只管过来。”

    顿了顿,贾珠又道:“难道要让林之孝在南面总揽全局?他不过一个下人,大事既不好决断,我们也不能全然放心的。

    你也是贾家子弟,总得为家里出点力气。这样吧,考试那几个月,我来帮你便是。其他时候,你自己平衡好庶务和课业。”

    贾琏这才松了口气:“大哥,只要林之孝来了,有大事我能找你商量吗?你也知道,我没管过事的。”

第九十一章 拉拢助力

    贾珠心想:“虽然我在长辈跟前说琏二长于经济事务,但那是我知道剧情,他眼下确实是个新手。

    贾母他们会同意,估计是知道家里没人,可总得找个出面的主子。反正林之孝能干,不过是让琏二做个代表。”

    这么一想,他还是开口鼓励了贾琏:“这也无妨,谁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过来的。不过是让你替家里掌握南边情况罢了。既如此,以后拿不准的都来问我便是。”

    贾琏一听,这才放下心来,一时又觉肩上沉甸甸的。但想到他也算走到了台前,在府里被当做个做事的爷们了,琏二还是挺高兴的,又谢了大哥一回。

    贾珠摆了摆手,自己也不能单打独斗,总得拉几个帮手才是。于是兄弟两个谈了回心,贾琏这才告辞离去。

    不多时贾政又叫过去,他没提生意,反倒是问起整顿下人的事。

    贾珠现下觉得政老爹也算靠谱,便实话实说了:“咱们府里下人确实松散了些,而且因着管事的常年不变,也没人监督,一个个俨然有自己的势力。

    这次借着生意的事,也敲打敲打他们,将固有的格局打破一二。再者赖家的事,您可知道?”

    贾政蹙眉:“这种家中下人之事,我怎会放在心上?”

    贾珠便道:“赖嬷嬷是祖母身边的老人了,一向得老祖宗信重。可赖家两个儿子都是两府的大管家,不瞒您说,那是比有些庶出主子还体面的人。

    他家那个孙辈赖尚荣,现在脱了籍要考秀才,倒也算上进。但您看看他家的园子,咱家如今都没有呢。且赖家现下也是使奴唤婢的过日子。

    说起来他家不过奴才出身,哪来这么多银子置办这样的家业,爹可曾想过?”

    贾政也不是个傻的,稍微一想就明白,定是赖家在两府里挖墙脚肥了自家,一时面上就有些难看。

    但他也知道母亲年纪大了,又一向信重赖家,自是不好一棍子把赖家打死,免得母子生隙,于是沉声道:“这事我知道了。

    赖家这边你既清楚情况,就想办法收集证据。就算整治赖家,也总得给你祖母一个交代。”

    顿了顿,贾政又道:“此事要徐徐图之、秘密行事,免得惊扰了老太太。”

    贾珠连忙应了,心中却不以为然。他收集证据是一回事,但政老爹明显有些优柔寡断,不想对赖家下狠手。

    可赖家不过奴才,脱籍的也就一个赖尚荣,到时候一声令下抄了赖家,也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父子二人虽达成一致,但却心思各异。贾政又问了一回公干的事,得知一切顺利,便打发儿子下去了。

    荣禧堂里,王夫人也在看李纨送来的礼物。待看到贾敏专门送了一尊寒山寺开过光的白玉观音,不由心下纳闷:“这位怎么转性了?”

    待问过儿媳,知道是儿子替林家儿子求药治好了病,王夫人心道一声“难怪”,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周瑞家的把菩萨供到小佛堂里。既然小姑子有意缓和关系,那就这么着吧。

    李纨和元春也从王夫人这里得知了协助管家之事,二人虽有些紧张,但都很兴奋。

    她们都是大家闺秀,不仅读书识字,也知道管家理事的重要性。为家里分担庶务,自是应有之义。

    尤其是看账本这事,王夫人就算不识字,每年都要过问账房,元春也是知晓的。李家那边,崔氏更是手把手教女儿看账。

    当初因着媒人说李纨算账水平高,王夫人心里就极是满意,毕竟她太需要一个得力助手了,省的下面人因着自己不识字糊弄她。所以今天儿子的提议,王夫人真是一百个支持。

    于是李纨和元春也算有了一份新工作,二人自是每天来王夫人这里报到。姑嫂二人配合无间,王夫人也骤然感到肩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此是后话不提。

    却说贾珠从老爹那里离开,就叫了林之孝过来。林之孝消息灵通,已是知道了珠大爷在老太太跟前举荐自己。

    虽然账房那边也提拔了副手,但自己总归是公府二管家,如今又是江南生意的负责人,他心里感激,到贾珠这里谢了一回。

    贾珠摆了摆手让他坐下,又提点了一回生意上的事,殷殷叮嘱了一番,就让他准备年后下江南,林之孝自是恭敬应了。

    临要走了,贾珠突然想到什么,问道:“林管家,我听闻你膝下只有个闺女?”

    林之孝悚然一惊,连忙拱手:“正是,小女如今年方四岁。”

    贾珠听了心下暗忖,自己想拿赖大开刀,可手上确实缺人。这林之孝也不一定干净,但肯定要比赖大好些。

    且他看起来人也精干,倒是值得拉拢。当主子的,光嘴上说好听的话勉励奴才没什么用,不拿出切实的好处,人家也不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于是过了片刻,贾珠开口笑道:“从今往后,我就把生意的事托付给你了。你只管放心做事,有拿不准的,还有我和你琏二爷呢。

    至于你这闺女,我做主给她放了奴籍,再让我媳妇收她做义女,日后说一桩好亲事。”

    林之孝唯有一女,最是爱重,再没想到贾珠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一开始还以为是日后让把自家红玉放到延辉院照顾,没成想珠大爷竟愿意给这样的恩典。

    他是个明白人,便知这是在拉拢自己了。府里赖大管事靠着老太太屹立不倒,可如今这府中,谁不知最有能为的是珠大爷呢?

    他是个俗人,也想过早些递了投名状,以后多得提携,故而当时听说家里要派管事跟着贾珠下江南,他也就毛遂自荐了。

    一路看来,果然珠大爷不是凡人,自己的眼光相当不错。因着有了投效的心思,他一路上处处妥帖,果然如今被看在眼里了。

    林之孝一念至此,心下激动,连忙深深一揖:“多谢大爷,小的必竭尽所能,任您驱使。”

第九十二章 寻亲与赚外快

    这“任您驱使”是什么意思,贾珠自是晓得。见林之孝上道,他也十分满意,这才打发人了下去。

    瞅着得了闲,他又去外院客房看了一回那捡来的小孩。只见这小孩睡得正香,长得眉清目秀。唯脸上身上有些伤痕,估计是跟别人打架伤到了。

    贾珠有些纳闷:“现在的流民小孩也能这么白净?”

    晨星见主子这般,连忙低声回禀:“大爷,不瞒您说,我们都觉得这小孩不似流民,怕是哪家走丢的。”

    贾珠听了一乐:“嘿,你怎么知道?”

    晨星便一五一十说了:“当时您让把他带回来,因着他昏迷不醒,我们就给他换衣服擦洗,这才发现他穿的衣裳虽然破烂,可都是上好的料子,绝不是平民百姓家能穿的。”

    贾珠一听蹙眉:“拿来我看看。”

    晨星连忙应了,把那收好的衣裳拿出来给他看。贾珠虽对衣料子不是很有研究,但他毕竟才从江南那边的织造局回来,又两辈子都身处锦绣之地,自也有一二见识。

    他伸出两根手指捻了捻那料子,又瞅了瞅上面竟还有暗纹绣花,心下已是信了。

    于是又问:“他身上可有什么能证明身份之物?”

    晨星低声禀道:“没有。”

    贾珠听了,心下暗叹。本来以为是发善心捡个小孩,大不了收养了便是,自家也不缺一口饭吃。现下看来却不能这样,少不得得替这孩子寻亲了。

    一时又有些着恼,到底是哪家不靠谱的,竟把孩子给丢了?

    于是他吩咐了一回:“你拿我的名帖去一趟京兆府,跟那边说一声,让多注意有没有大户人家走失孩童。”

    晨星应了,正准备出去,贾珠叫住他:“这孩子身体没事吧?”

    晨星连忙道:“大夫说得了风寒有些发热,再就是饿着了,其他都是皮外伤。昨天晚上醒了一回,吃了药又睡着了。”

    贾珠听了点头:“你们多看顾着些,他醒了告诉我。”见晨星应了,这才起身离开。

    因着在鸿胪寺的差使已经做完,第二天办了手续,贾珠又回了翰林院。他现下官职不高,也不能随时面见陛下,所以虽然回京,也只能上折子复命。

    他正在自己的公房里认认真真写奏折,就听小吏说宫里来人找他。贾珠一听连忙放下笔,出去一看,果然是养心殿的小内侍。

    见了这位御前红人,小太监连忙笑道:“贾大人,陛下有请。”贾珠不用问就知道是江南的事,于是谢过小内侍,二人连忙进宫去了。

    等到了宫里,却见启泰帝在跟汪阁老说事。这内侍见了,便先引了贾珠到偏殿等着,还给上了茶水点心。

    说起来这是御前重臣才有的待遇,一般的六品官,这些内侍哪会如此殷勤?

    贾珠当然要领了这情,但也并不敢多吃多饮。毕竟在宫里更衣不便,到时候难免失礼。于是他规规矩矩坐了,脑子里想着接下来要回禀的事。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汪尚书才陛见结束,小内侍又来引贾珠过去。贾珠起身整理了一二,便连忙跟着那内侍走了。

    待进了养心殿,就见启泰帝面露疲惫之色。恭敬行了礼,皇帝指了个圆凳让他坐下,就问了一回南下的事,贾珠自是一五一十都回禀了。

    先前已有江南那边的心腹上过折子,所以启泰帝不是不知道江南的事,不过是再听贾珠说一回,看看两边有没有什么隐瞒。

    等他回禀完,见这年轻人做事认真,对自己也忠诚,启泰帝心下满意,面上就露出个笑来。

    贾珠看他心情似乎好转,又觉得过了今日自己就跟海贸这边扯不上关系了,于是趁机就提了让大明水师护送商船远洋贸易的事:“臣近来查阅资料,得知如今水师多是剿一剿倭寇,其他时候并没有战事。

    可每年朝廷还得给水师拨军饷,户部那边压力不小。况军备也要更新,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

    如今借着扩大海贸,小臣提议让水师护送出海的商船做生意。一来商船多没有火铳鸟铳,遇到海寇损失惨重。

    二来水师护送商船出海,雇佣水师的花费就让这些商人来出,既替水师赚些军饷,减轻国库压力,也保护了大明商人的安全,正是两全其美的法子。费用也不必很高,以免有与民争利之嫌。

    三来兵是练出来的,水师这些年除了剿匪不怎么打仗,时间长了难免实力下降。

    况现在佛郎机人占领印度,掌握了南洋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这不仅于我们海贸不利,而且日后还要小心佛郎机人侵略大明。他们现下因着银矿与倭国有联系,对我们也是个威胁。

    让水师护送商船出海,其实也是想让他们趁机占领一两个港口,为大明的海上安全多些保障。

    不然似这样下去,万一有朝一日佛郎机人撕毁协议,我们又被控制了海岸线,水师却久不打仗,实在是危险至极!”

    看启泰帝眉头紧锁,贾珠再接再厉:“只有水师强大,我们才能震慑海外诸邦。如此一来,海贸才能无后顾之忧,国库亦能丰盈。”

    贾珠说完,便见启泰帝起身踱步,连忙也跟着站了起来。皇帝陛下思索了片刻,出声道:“可我们才跟佛郎机签了海贸协议。如果此时出兵占领南洋的港口,怕是反而影响海贸之事。”

    启泰帝未尽之意,贾珠却是一听就明白。无他,还是因为要从佛郎机人手里分石见银矿的银子,所以启泰帝暂时不想打南洋港口的主意。

    于是贾珠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据我所知,目前佛郎机占领的都是重要港口,总有些不重要的港口他们没有占领。

    水师可以先从这边入手,不必立时激化矛盾,应缓缓图之。况水师就算只护送商船下南洋不去西洋,也能获利不少。

    待日后在南洋有了大明的港口,水师再借此护送商船下西洋,获利只会更多。”

第九十三章 吴舟之事

    启泰帝听他说的有理,也不是一味冒进,于是点了点头:“此事干系甚大,你具本奏来,朕让内阁议一议。”

    贾珠一听,便知今天只能到这儿了,于是也不再提此事。启泰帝看他去了一趟江南还心系国事,心中欢喜,又留他宫中用膳,这才打发他下去。

    却说贾珠连夜写了封奏折呈上去,直到丑时才歇下,第二天整个人都不好了。好不容易挨到下衙,一回家就听下人回禀,说是那捡来的小孩醒了。

    于是他也不回延辉院了,抬脚就往外院客房去。

    客房床上,吴舟一双胳膊抱膝而坐。他的意识还停留在和太子之子朱熠发生争执后,晚间在自己住处歇下,紧接着就人事不醒了。

    等他醒来,就发现自己离了京城。他虽年纪小,可也知道外面危险,于是徒步走了许久,又遇到几个乞儿打劫。

    幸好他一向身强体壮,又常常练武,跟几个小贼打了一架,虽然挨了几下,身上衣服也破破烂烂,但总归把他们都揍趴下了,问清楚了京城方向,这才一路往回走。

    可惜天气寒冷,他毕竟也是锦衣玉食长大,没多久就觉得晕晕乎乎、腹中饥渴,这才倒在了离京十里的地方,又恰好被贾珠几人看到捡了回来。

    之前他迷迷糊糊醒过一次,潜意识知道是被人救了,这才放下心来睡了过去。待今天精神好些,他一边吃饭一边问照顾他的下人,这才知道救他的是今科探花、荣国府的贾珠。

    吴舟年纪虽小,也知道这荣国府乃开国功臣四王八公之一,和宁国府是一家子。只不过父亲说过贾家现下靠祖荫过日子,已是有些没落了。

    他瞅了瞅这客院的屋子,又瞅了瞅下人身上的衣裳,只觉得比自家下人穿的好多了。心里不由暗忖:“贾家虽然不比从前,到底还是有底蕴的。”

    他身子还没好全,于是吃完饭就坐床上想心事,又想着回去了得让大管家吴伯备份厚礼,专程谢一回贾家才好。

    正在想东想西,就听屋外有人传话,说是那贾家大爷来了。于是连忙下床穿鞋,贾珠已是进来了。

    见他如此,贾珠笑着摆摆手:“你还没好,上去坐着吧。”吴舟知道这是救命恩人,连忙深深一揖:“多谢贾大人救我性命,小子必有厚报!”

    贾珠看他稚嫩的脸上一脸严肃,心下不由好笑,连忙扶住他:“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观你也不似普通人家,你家住哪,我让人送你回去。”

    吴舟连忙谢过:“多谢贾大人,我家就在亲仁坊吴宅,家父靖海侯吴盛,我叫吴舟。”

    贾珠这下真的有些惊讶了。他这几天在查资料写大明水师有关的折子,这位吴盛,正是现下的水师大都督,因功擢封靖海侯。想不到这个男娃竟是吴盛之子。

    但既是侯府世子,怎么会流落在外,莫非吴盛在京里有仇家?可这仇家的手段未免也太不入流了吧!

    一时又想到自己才跟陛下说了水师之事,递了水师的折子上去,这就让自己捡了水师大都督之子,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此时若成,靖海侯必会承自己人情,好生落实此事。

    忧的是皇帝陛下会不会以为自己是因着救了靖海侯之子,想借机和靖海侯交往,所以才提水师之事?

    这么一想,他顿觉好人不好当啊!

    可见死不救也不是他的做派,于是只是思忖了片刻,贾珠便道:“原来如此,我家招待不周,还请世子见谅则个。侯爷戍卫大明,在下及家人也是久仰大名。

    天色已晚,在下明日便送世子回府吧。”

    吴舟见贾珠如此客气,连忙应了:“那就多谢贾大人了。”

    于是贾珠离开客院,就往老爹那里去。贾政听儿子说他们路上救的小孩竟是靖海侯之子,不禁讶然:“竟是如此?”

    贾珠点了点头,又问:“爹,您说怎么靖海侯一家在福建,他家世子反而在京里?”

    说完,贾珠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接下来政老爹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想。

    只见政老爹看了看门外,见下人都守在书房院外,四下无人,窗户也关的严严实实,这才低声道:“世子进京名义上是给太子之子当伴读,实际上是做质子。”

    贾珠一听,心道果然,就听贾政继续道:“靖海侯夫人已经去世,靖海侯在南边还有庶子庶女。因嫡子贵重,所以请封了世子送进京里。

    如今这位世子六岁,在宫里给太子之子作伴读。曾私下听闻太子之子性格高傲,身边伴读多是元后一族的子弟。”

    见儿子听的认真,政老爹道:“让你娘准备一份厚礼,你送世子回去时顺便带上。虽然结交大将犯忌讳,但既然已是遇到此事,礼不可废。”

    贾珠应了,这才告辞离开。

    却说宫里,太子此时正在气头上。他已经听身边的贴身内侍说了吴舟的事,心中大怒,连忙让人把儿子叫来。

    待朱熠进来,太子已是一声怒斥:“你给孤跪下!”

    朱熠心下一沉,已是想到缘由,就听父亲怒道:“平日里孤有没有教过你要温良恭俭让?你如今也七岁了,怎么非要针对靖海侯之子,还把他扔在外头?万一有个好歹,你可能担得起这罪责!”

    朱熠知道此事定是外祖家表兄替自己出头做的,但他必不能卖了表兄,于是也不吭声,就任父亲训斥。

    太子看他油盐不进,一迭声让人拿藤条来,内侍连忙跪下相劝,太子气得直喘气:“你只知道劝孤,就不看看这逆子可有悔改之心?

    孤说了不止一次,遇事要动脑子,也要管好自己身边的人。你以为只要不是自己动手就没事了?别人替你出头,照样算在你的头上!”

    朱熠毕竟年少,一时忍耐不住,开口就道:“父王只知道说我的不是,可知那吴舟只是面上恭敬,行为举止却与我不亲近,不冷不热的,时常还顶撞于我。

第九十四章 朱熠道歉,贾珠赈灾

    张家表兄不过是看不过眼,才出手惩戒一二。

    再说了,父王身居太子尊位,我为什么要忍!他不过一质子,听说靖海侯在南边另有子女,难道他还值得您放在心上?”

    太子见儿子丝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自己也没法开口给他说清楚现下东宫的处境,不由心下又气又急。他本就身体不好,一时竟有些晕眩。

    朱熠见他摇摇欲坠,这才有些害怕,连忙起身扶住他,开口嚷道:“父王您别生气,是我错了,我这就跟表兄说,备上厚礼去吴家道歉。”说罢,跟内侍一起扶了太子坐在榻上。

    太子看他嘴上知错,面上却毫无悔意,一时又想到自己惟此一子,一向舍不得下手管教才导致他这般模样,不由心下伤感,也不想多看朱熠一眼,挥了挥手就打发他下去。

    朱熠回去也气了一回,觉得父王这几年实在过于小心,遇着大小事都训斥自己。又气恼表兄做事顾头不顾腚,害自己挨一回骂。

    但看老爹如此生气,到底也不敢不放在心上,第二天还是让人给张表兄递了话,叫他务必去吴家道歉。

    却说吴府在京里只有个管事在,这几日找不见世子就给京兆府报了案,整日里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还是昨日京兆府说得了消息,是荣国府贾家救了人,明日就送世子回来,让在家里静候,吴府管事这才又惊又喜,忍不住泣涕涟涟,连忙给贾家备了一份厚厚的礼。

    这一日见贾珠亲自送了吴舟回来,连忙开了正门请他进来,千恩万谢了一回,又备了厚礼相赠。贾珠说了一会子话,见推辞不过,这才接了告辞。

    管事见贾珠走了,就问小主子到底是什么原因遭此横祸。吴舟和管事虽亲近,但也不想拿猜测之事让他担忧,于是便只说不知道。

    吴管事心疼了他一回,回禀说已是加强了府里守卫,又请了府医给小主子开了些补身子的药,这才去看贾家带来的礼单。

    见贾府救了人还如此客气,吴管事心中感激,深觉要在给侯爷的信里提一提这事,得好生谢谢人家。

    吴舟回府,太子也差人给吴家送了些东西,又亲自让贴身内侍带了朱熠过来道歉。

    朱熠的表兄张昭也来了,承恩公府张家虽不觉得这是大事,但太子都发话了,他们也不好不遵从,便打发张昭带着礼过来。

    见两人联袂而来,吴舟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心下暗恨,脸上却不动声色。

    朱熠二人见自己纡尊降贵来道歉,这人面上也只是淡淡的,行了礼说句“没事”便不肯言语,心下不由气恼,觉得吴舟颇是不识好赖。

    但一想到父王/太子殿下都发话了,只得忍下这口气。

    宫里启泰帝听人回禀了此事,面上没什么表情,只道了一声“知道了”,便打发人下去。

    此事过后,宫里朱熠和伴读都当吴舟是空气,倒也不欺负他了。吴舟见状,反倒暗暗松了口气。

    自己实在和皇长孙的圈子合不来,父亲也说过,眼下吴家不能站队。

    可他毕竟见识浅薄,不知怎么把握好这个度,能在当好伴读的同时不被陛下疑心。此次虽糟了些皮肉之苦,却也是因祸得福了。

    为此吴舟很是感激贾珠,却也记着父亲的叮嘱,不能和武勋家族走的太近。于是只三节两寿让管事吴伯备些厚礼去荣国府,这便也罢了。

    却说启泰帝听闻贾珠救了靖海侯之子,本有些疑虑。转念一想贾家和吴家素无往来,倒也放下几分心,只是再不肯让贾珠参与水师这事了。

    贾珠虽有些遗憾,却也知道轻重。毕竟他当过皇帝,十分明白启泰帝在担心什么。

    为了消除皇帝陛下的疑心,水师之事他放手的十分潇洒,接下来的日子只一心一意在翰林院修撰《元史》。

    见他如此,启泰帝本就喜欢他,倒有些个过意不去。过了几日,皇帝陛下和内阁议定了水师可以护航商船搞副业一事,贾珠也得了宫里商的腊八粥,另外还有今年时兴的贡缎和一千两银子。

    贾府接了赏,自是十分欢喜。无他,腊八粥只有皇帝亲近之人才能得赏,如今陛下赏给贾珠,这是一等一的荣耀。

    待送走了传旨太监,贾珠这才说了他谏言水师护送商船之事,贾母等人一听,这才明白这赏赐的缘由。

    因着只有一碗腊八粥,贾母做主让供到了祠堂。至于贡缎,贾珠自是献给了贾母。贾母心下熨帖,叫鸳鸯收了,又让王夫人把银子入了公中。

    于是一家子这才欢欢喜喜过了回腊八节,又赏了回雪,就等着腊月一完好过年了。

    不想京城这边年景尚好,开封一带却是受灾严重。先是今年夏天酷热,天气极为干旱,庄稼收成锐减,许多百姓背井离乡成了流民。

    再者如今天降大雪,竟是发了雪灾,许多百姓冻饿而死。

    河南巡抚急忙上折子,请求朝廷赈灾。启泰帝和内阁商议了一回,便下旨让四皇子朱清去河南赈灾。不知想到什么,又让翰林侍读学士贾珠跟着一起去。

    贾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北上返京时见到的流民,都是从开封那边来的。

    于是也不敢耽搁,旨意一下,第二天就随四皇子出京城往河南而去。

    因着天寒地冻的,一行人都是坐马车。李纨亲自带人给丈夫车里布置软褥和手炉、炭盆,各种干粮点心,又有一箱子厚衣裳,叮嘱晨星要服侍好主子,这才依依不舍送贾珠出门。

    路上带着户部给的十万两银子,又到天津粮仓调粮,紧赶慢赶的一路疾行,直到十日后一行人才抵达开封。

    等到了这边,只见城外十余里已有大股流民。一看车上押着粮草,就有人叫嚷起来。

    王府亲卫将领严将军见状立刻拔出剑来恐吓,护卫们也纷纷效仿。见眼前一行人不好相与,流民们这才未敢上前,但也不肯离开,一路远远坠在车队后面。

第九十五章 贾珠献策

    四皇子见状眉头紧锁,却也知道此时不是停下来讲理的时候。贾珠却是注意到这群人里有个身材高大的黑脸汉子,似是他们的头人。

    未待他多想,车队已经疾驰到了城下,却见开封府城门紧闭。严将军上前大声喝道:“瑞王殿下亲临,尔等还不速速开门!”

    那守城兵士见了,连忙往巡抚府报信去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就见章巡抚亲自登上了城楼。

    待见到亲王仪制的车驾和五十人的护卫队,又瞅见有二十几车粮草,章巡抚大喜过望,忙让人开了城门,迎了四皇子等人进去,又让兵士把跟在后面的流民拒之门外。

    等进了巡抚衙门,章巡抚、刘知府等人围着瑞王团团行了礼,贾珠也拜见了两位大人,几人这才坐下议事。

    四皇子放下茶盏,开门见山道:“一路上我看已有大股流民,紧闭城门也不是长久之计。不知现下城中粮食还能支撑多久?”

    章巡抚拱手道:“不瞒殿下,之前已经开仓放过粮了,官府粮仓的粮食所剩无几,只能支撑三天左右。

    现下城中粮食多在富户和粮商手中,商人哄抬粮价,以往一两银子四石米,现在竟是一石米二十四两!”

    四皇子听了一拍矮几:“荒唐!你们就不想想办法?”

    刘知府讷讷道:“殿下,开封是汪阁老的家乡,汪家为首的大户只捐了一次粮米就不肯再捐,我们也不好逼迫。

    况今年正值灾年,衙门也没有银子,所以出钱买粮食也是囊中羞涩啊!”

    四皇子瞥了一眼,见这刘知府满面愁容,不像个有办法的,只得开口道:“此次我和贾学士从天津粮仓调了粮草,可也支撑不了多久。不管那么多了,首先咱们得平抑粮价。”

    说罢,他看向章巡抚:“章大人,先让人给各处贴公告,派人宣扬一番,就说朝廷来赈灾了。

    城中设置几个救济点放粮,城外也得派人去,记得维持好秩序。外头的流民一窝蜂进来确实容易引起混乱。

    对了,先不透露咱们带了多少粮食。章巡抚、刘知府,你们再出面劝一回,让富户都出把力,在城里设粥棚。至于粮商,”四皇子恨声道:“都叫来谈一谈,告诉他们已是从外面调了粮食,眼下不会再缺粮了!

    如果他们再哄抬物价,就如此桌!”说罢,四皇子抽出随身宝剑,瞬间斫去案几一角,屋内顿时鸦雀无声。

    于是众人知道了钦差大人的决心,老老实实应了。章巡抚带着刘知府和一干官员就先去安排这几件事。

    四皇子却留了贾珠坐下,蹙眉道:“贾大人,赈灾之事你有何见解?”

    见朱清问自己,贾珠心中也不慌乱:“殿下,小臣倒是有几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四皇子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咱们之间不必如此客气,你只管说来。”

    贾珠笑了笑:“殿下,那小臣就直说了。刚刚殿下的主意堪称稳妥,但臣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一,可以让流民吃赈济粮的同时去做工。如今虽然天寒地冻不能耕种,但开封和周边府县都有许多工程可以让他们做,比如清理沟渠、加固堤坝、维修城墙、建造房舍。

    这些人得让小吏把他们按年龄、性别和是否有工匠技艺一一登记下来,以便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活计。总之不能让他们闲着,一旦闲着就要生乱。”

    四皇子听了点点头:“让官府发徭役?”

    贾珠却摇了摇头:“非也,由官府出工钱,以工代赈。官府银子不够的,由咱们带的赈济银子里出。

    毕竟从天津带的粮食有限,只能撑一时,咱们还得让这些流民手中有钱。流民有了钱就能买粮食,加上有活干,他们就不会生乱。”

    顿了顿,贾珠继续道:“当然,这有赖于官府能平抑粮价。如此一来,百姓也能买得起粮食。

    可平抑粮价,还需要让粮商们相信,殿下手中真的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会到开封府来。所以小臣思来想去,如今还是得去江南、湖广一带买些粮米回来。”

    四皇子听贾珠一番话,顿觉豁然开朗。以往只要遭了灾,大部分就是朝廷拨银子、拨粮米赈济,从未有人提过以工代赈之事。

    就算是让流民有活干,也大多是趁机发徭役,管顿饭让这些人饿不死便是了。如今看来,这样的法子竟是粗糙极了,也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他抬头看向贾珠,只见这位不到十七岁的少年眼神清亮,望着自己的目光里带着十足的认真,似是想立时得到一个答案。

    四皇子见状,面色缓和下来:“你说的极是。这样吧,有关以工代赈的具体措施,你写个条陈出来,我和章巡抚、刘知府商量过后立即施行。至于买粮一事,你可有什么办法?”

    贾珠笑道:“这个倒也不难,大不了我亲自跑一趟南边便是了。”

    四皇子见他胸有成竹,不禁放下心来,连忙催他去写条陈。贾珠刚应了,就见刘知府亲自来请,说不单单粮商,城中大商贾都来了。

    朱清并不矜于身份,便跟刘知府一道过去,贾珠则自去写条陈。

    却说贾珠这条陈写的飞快,无他,却是因着考科举时答过相同的题目。彼时他就已经想过以工代赈之事,现下不过再细化一二罢了。

    比如一直让难民在城外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城中废弃的屋舍,可以救助一些难民。孤儿和年老体弱的,可以去城中的收容所,住不下就以工代赈扩建。

    至于丢荒的田地,那里无人居住的房舍就让里长分给流民,住不下就以工代赈先盖茅草屋。茅草屋易得,两三天就能盖好,总不至于让他们冻死。

    每天做活要有小吏验收,合格了就发给五到十文钱。得了银钱的可以自去官府买粮。

    除此之外,官府还设立若干个施粥点,半个月内,每天一人给一碗粥。超出半个月,流民都需要靠做工挣钱买粮。

第九十六章 瞌睡来了就有枕头

    这既是因为赈灾的粮食撑不了太久,也是为了避免有人好逸恶劳。

    按这般实施,流民若想糊口,都需要做工挣钱。且有的流民拖家带口的,为了养活一家子,必会积极做工,这样一来,就把他们稳住了。

    加上只要有富户愿意伸手,城中粮食能撑的稍微久一点,再等买的粮食从南方运来,城中这些粮商不降价也不成了。

    对于开封府的粮商,则要分而治之。哄抬粮价不知悔改的,以雷霆手腕震慑;能拉拢过来的,可允诺给予一定好处。

    商人不缺钱,但是需要名誉和社会地位。如此看来,可以让瑞王为积极救灾、平抑粮价作出突出贡献的粮商请旨褒奖。

    写到此处,贾珠又想到汪阁老家族如今就在城中,是首屈一指的大户。少不得要让四皇子亲自去一趟汪家。如果不成,只能写信回京给汪阁老了。

    其实汪家只要不短视,想必用不着阁老出面,只要知道四皇子来了,定会率先响应。

    一旦汪家有行动,其他大户自会跟从,这样一来,城中缺粮的事也会大大缓解。

    如此这般写了一回,差不多有十多页纸。贾珠放下笔吹干墨迹,这才揣着条陈去了议事厅。说起来,他也想看看这些商贾是个什么做派。

    只可惜贾珠来的晚了,去的时候那边刚刚结束。众商贾跟在豫商会长后头鱼贯而出,贾珠远远看着,倒也不急着过去了。

    此时一位身材微胖的商人原本跟在众商贾后头,远远看见贾珠来了,连忙拐了弯过来打千:“给贾大人请安了,小人乃江宁薛家在开封的管事。”

    贾珠一听挑了挑眉:“这倒是巧了,竟在这里遇到你。不知薛姨夫近来可好?”

    无他,贾•赈灾队员•珠原本就打算亲去江宁找薛姨夫牵线买粮的,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枕头,薛家竟在开封有产业,这管事的还专门来找自己。

    所以贾珠也言语间和薛家拉拉关系,亲戚之间好办事嘛!

    这位管事笑着一揖:“多谢贾大人关心,家主近来一切都好。小人白宏,正是开封这边薛家铺子的管事。小人本来准备回江宁交账,没想到遇着流民围城,只得暂时在城内停留。

    早就听闻朝廷要派钦差过来赈灾,没想到竟是贾大人,这真是莫大的缘分啊。”

    贾珠见这位管事口甜舌滑过来献殷勤,连忙摆了摆手:“白管事不必多礼。我且问你,薛家在开封做什么生意?”

    白管事见他问起,顿时愁眉苦脸:“好教大人知晓,我们家在开封是经营当铺、粮铺生意。您有所不知,囤积粮食、高价卖粮是几家寡头大粮商联合起来定下的。

    我们薛家在此地不过外来户,难道胳膊还能扭过大腿?所以会长他们说不能平价卖,我们家自然也得遵从。”

    贾珠斜睨了他一眼,冷冷道:“我看,薛家也想趁机发些财吧?”

    白管事连忙解释:“大人这就错怪我们了,这也是不得已啊!天地良心,刚刚殿下一说让粮商在内的众商贾出钱粮,我们薛家捐的也就比粮商会长略低一线罢了。”

    贾珠见他不提平抑粮价之事,就知道四皇子第一次谈判怕是铩羽而归了。于是岔开话题,只问这白管事:“我家和你们薛家也是亲戚,咱们也别说这外道话了。

    我如今就问一句,如果让你想办法从南边帮忙买粮,你可能做到?”

    白管事一听,就知道朝廷拨的赈灾粮估计没多少。其实他心里也矛盾的很,一边觉得自家得先观望一下几家大粮商再看要不要降价,毕竟私自降价就是与整个粮商行会为敌;另一边也暗暗着急何时才能南下江宁。毕竟流民围城,他得回去交账,还要回家过年呐!

    自己刚才过来请安,却是因着十月初曾在薛宅见过这位贾大人。此时流民围城,若有一位肯出手相助自己回江宁的,恐怕也只有这位大人了。

    所以白管事早就打定主意,必要找个机会拜见贾珠的。只是没想到贾大人却先开口请他帮忙,实在是出人意料。

    转念一想,贾大人是自家老爷的亲外甥,又不是穷亲戚,这等贵亲,能帮一帮想必老爷也不会反对。

    可如果公然替贾大人买粮,不就成了开封府里粮商行会的叛徒,日后怕是得罪的人海了去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于是白管事面露难色,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贾珠看他这副样子,就知道必是有后顾之忧。于是略一思忖,开口道:“如果薛家能在此事中助殿下和我一臂之力,我愿劝殿下在陛下面前为薛家请功。”

    白管事听了这话,顿时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在薛家干了半辈子,一向以自家是皇商为傲。可大明的皇商也着实不少,薛家在其中并不突出。

    且时常听闻少东家不是经商的料,他们这些老伙计都很担心薛家的将来。

    若是能在豫省赈灾中立功,到时候朝廷有了封赏,对薛家自是大大的好事。说不得那时这开封府粮商行会会长的位置,就轮不到姓许的坐了!

    再者他也不知怎么回事,一见这位贾大人就有种莫名其妙的亲近感,总觉得他肯定不会害薛家。

    于是白管事想了半天,咬了咬牙开口道:“若是如此,小人愿为贾大人跑一趟江南。只是此事还望大人保密,事成之前万不可让那些粮商知晓。”

    贾珠知道他是怕打击报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个你放心,我只说与殿下知道。另外我再想办法给你派些人,这一路山高水长,路上也安全些。”

    白管事笑道:“那就多谢贾大人了,小人等您的消息。”

    于是贾珠这才挥了挥手让白管事离开,自己往议事厅里找四皇子去了。

    四皇子刚刚和这些商贾说完事,心情不算愉快。不提其他行业的商人,就说这些粮商,就平抑粮价之事,一个个嘴里没一句准话。看自己年轻,还拿捐粮来搪塞一二。

第九十七章 雷厉风行

    四皇子越想越气,他一开始也想好言相劝,如今却是绝了那心思,只想抓几个带头的投入大牢、杀鸡儆猴。

    章巡抚和刘知府看瑞王面色铁青,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屋内顿时落针可闻。

    四皇子正捏着茶盏,心中发狠,就见贾珠走了进来。松开手,忍耐住勃发的怒气,朱清沉声道:“你的条陈好了?给我看看。”

    贾珠闻言递了过去,四皇子一页页翻过,心中的怒气也消弭了许多。良久,他把几页纸让内侍传给章巡抚,这才开口道:“难得你这般年轻,竟腹有乾坤!”

    说罢,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少年,面色缓和了许多。贾珠自是谦虚了一二,四皇子却摆了摆手:“你比我们只差在年龄,别个我看,竟高出不止一筹。”

    四皇子今年二十二三的年纪,也是第一次出外差。一路上想了很多办法,归根到底不过恩威并施罢了。只是到底不如贾珠两辈子阅历丰富,想不出这许多细节来。

    这些巡抚、知府却是空长了年纪,虽知道开仓放粮,但才能平庸,难堪大事。

    四皇子心中已是认定了贾珠的法子,伸手叩了叩小几,开口道:“章巡抚、刘知府,你们看看贾学士的条陈,要是觉得可行,就照此实施如何?”

    章、刘二位依次看过,章巡抚抚须颔首:“臣无异议。”刘知府见二位上峰这般,自是连连赞同。

    于是四皇子拍板:“那就这么办,先让人把以工代赈的公告贴出来,再派人去那解说政策。

    今日天色已晚,明天先把城里四个方位各设一处府衙施粥点,一天供应两顿。

    每处施粥点旁边摆两张桌子,一张让衙门里识字的小吏登记流民信息,给他们分派活计;另一张那里给流民结算工钱,这些今天晚上都预先准备好。

    再者,明天章巡抚和本王亲自去一趟汪家,上门游说他们!”

    章巡抚和杜知府皆起身应是,四皇子又道:“今天跟这些商人谈话,你们也看到了,粮商那边都不大配合。这样不行,菩萨还有金刚怒目,何况我等凡人?

    刘知府,你等下就派人去抓那粮商行会的许会长。再让他把同谋供出来,全都关进牢里。然后问问他们,按市价一两银子四石米卖不卖。

    要是还不松口,直接把他们粮铺抄了,一人五十大板。我倒要看看,这粮价能硬气到几时?

    至于赈济粮,你们也不用担心,贾学士自有办法再买些过来。”

    众人应是,刘知府吞吞吐吐道:“殿下,那许会长与汪家有亲,实在是抓不得啊!”

    四皇子闻言大怒,猛地一拍桌子:“区区粮商而已,本王乃皇室贵胄,有何不敢!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呢!”

    刘知府这才不说话了。贾珠瞅着四皇子说话的空隙,开口禀道:“明天早上臣想亲自出城一趟,跟外头的流民说一说官府的举措。

    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就放他们进来吧,不然天寒地冻,怕是会死不少人。且任由他们在城外,也会激化矛盾引起围城,这与赈灾的目的背道而驰。”

    四皇子点点头:“说的很是,那此事便交给你了。”

    见众人都被分派了活计,四皇子知道这些事都得预先准备,于是打发他们下去。一时又想到什么,独独留下贾珠说话。

    四皇子也不啰嗦,开口便问:“你去南边买粮,何时启程?咱们从天津带的粮食,只能支撑半个月。”

    贾珠拱手道:“殿下不必担心,此事正要跟您禀报。今天臣见了皇商薛家在开封府的管事,得知他家在这边也经营粮食生意。

    这薛家久居江宁,说起来和我家有亲,所以还算可靠。只是他家在这里的粮食生意不大,不敢公然抗衡几大寡头,所以央我保守秘密,方肯南下替咱们买些粮食过来。

    不过为了让这管事放心,我还答应替薛家跟殿下邀功,请您奏请陛下到时候予以嘉奖。权宜之计,还请殿下原谅小臣僭越之罪。”

    四皇子听了摆摆手:“这也无妨,对待这些粮商本就该恩威并施,不能一棒子打死。后面只要有主动平价卖粮的,本王一样替他们请功!”

    贾珠见状,唇角一翘:“那我就替薛家先谢过殿下了。只是咱们带来十万两银子,除了买粮,还得给流民付工钱。您计划让薛家带多少银子走?”

    四皇子沉吟片刻,方开口道:“江南鱼米之乡,粮价不会比这里高。先让他带去三万两吧,剩下的银子还有用处。再者,只要这边粮价能下来,百姓也能从粮铺里买粮。”

    说罢,四皇子又道:“我手书一封给他带上,再派二十名王府亲卫相送。一路上安全点,也能少些盘问。”

    贾珠原本打算从府衙里给白管事派些兵士相随,没想到四皇子竟愿意让王府亲卫相送。王府亲卫自是装备精良、实力更强些,护送粮草更为安全。

    于是贾珠笑道:“这真是再好不过了,臣代薛家谢过殿下。”

    四皇子此刻心情好了些,也勾了勾唇角:“都是尽忠国事,阖该本王感谢你们才对,咱们之间就不必客气了。”

    于是瞅着初步有了安排,不像刚来时毫无头绪,四皇子放下心来,就要留贾珠用晚膳。

    贾珠笑着推辞了:“臣还得先给薛家管事说一声,让他早做准备,尽快南下。臣就先不陪殿下用膳了。”

    四皇子点点头:“既如此,我等下把信写好就差人给你送去。要是薛家准备妥当,明天就南下出发吧。自然,此事唯你我二人知晓。”

    贾珠拱手一揖:“请殿下放心。”说罢,便起身告辞了。

    说起来四皇子也不容易,他开府不过两三个月,前些日子刚刚给配了一位杜长史,正在府中处理事务。

    此次出行,因着府中摆不开,四皇子也只能带着内侍和亲卫将军一起来了。所以像赈灾中的公文事务,四皇子只得亲自动手。

第九十八章 流民进城

    这封给薛家的手书,就是四皇子亲自写了封好,让内侍悄悄给贾珠送去的。

    贾珠接了信,这才趁着天黑,让人请了白管事过来说明情况。

    白管事此时在家猫着,先前听伙计来禀,说官府派兵抓了许会长下大狱,一时颇有些心惊胆战。此刻一听贾大人有请,也不敢耽搁,连忙悄摸着来了。

    待听闻南下的事已经办妥,白管事又惊又喜:“大人真是神速!小人定不负殿下和大人所托,全力办好此事!”

    贾珠笑着颔首:“那就拜托了,明天待我解决了流民围城,你就尽快出发吧。我和殿下在这里等着你的好消息。”

    白管事收起笑容,胖胖的脸上一脸严肃:“您只管放心吧!”收起瑞王手书揣进怀里,白宏这才告辞离去。

    等到了铺子,白管事连忙叫醒副手,叮嘱了一句,若是有人肯降低粮价,薛家定要紧跟步伐,却也万万不要做那个最先冒头的。

    副手一听连忙应了,白管事这才擦了擦脑门上沁出的汗,又让伙计连夜准备好南下要带的账目,这才安心回家歇着了。

    第二天清晨,府衙的吏员已经按着指示设好了施粥点,贾珠也带着严将军和几名兵士出城了。

    让严将军等人同行,是四皇子的意思。无他,外面流民人多,贾学士毕竟是文官,很需要好好保护一二。

    贾珠虽然粗通武艺,倒也没有拒绝。蚂蚁多了还能咬死象,带个严将军到底安全些。好不容易重活一次,他可是惜命的很呢。

    一路到了城门,守城兵士得令,连忙放他们出去。城外依旧蹲坐着许多流民,看来昨天自跟着他们一行人过来,这些人就再没离开过。

    此时这些流民挤在一起,地上还有烧成灰烬的柴禾。一个个看起来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有的连鞋都没有,寒冬腊月的还赤着脚。见着城里来人了,都不由都站了起来,脸上带着希冀。

    贾珠看他们惨兮兮的,一时心下不忍,只得将目光移到他们脸上,这才开口道:“各位乡亲,本官从京城而来,为的就是赈灾。

    陛下十分关心灾情,此次还派了皇子殿下过来,就是为了督办赈灾一事。

    今天本官奉命前来,就是要接大家进城。府衙会全力以赴给大家一个安排,但也请各位听从指挥,服从管理。

    第一,所有人进城后,要遵守法度秩序。如有那盗窃抢劫的,一律关进大牢,依律判罚!

    第二,我们在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都设了施粥点。同时,想吃饱就得做工。施粥点附近有人引导你们登记,每天做完活,也去那里领工钱。工钱可以在户房买粮,也可以在城里买其他东西。

    第三,孤儿和孤身一人的老者可以去收容所,等会严将军会派人领你们过去。

    总之,殿下从京城带了充足的粮食,只要听从安排,人人都有份!

    先说这么多,现在是一家人的站到我这边,是孤儿或者孤寡老者的去严将军那边!

    再者,认字的出来,单独站一列!”

    贾珠话音刚落,这些流民就开始四下交流,场中只听得一片嗡嗡声。很快,就有人开始按指示挪动起来,也有人还在迟疑。

    严将军虽然也觉得他们可怜,但瞅着有些人磨磨蹭蹭就来火,不由大声喝道:“都给我快点,赶紧站好!早排了队早些进城!

    那个人,对,说你呢!挤什么挤,给我老实排队!要是不听话,在下的刀可不是吃素的!”

    见严将军举起手中寒气凛然的大刀,那些插队挤人的、磨磨蹭蹭的都老实了,一时说废话的也没了,简直是鸦雀无声。

    严将军见状,面上露出满意之色,贾珠也暗暗点头。果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效率就大大提升。

    见不过一盏茶功夫,几百号流民都排好了队,里面竟还有四五个识字的,那日贾珠在车上瞧见的那个黑脸汉子就在里面。

    贾珠见了心下称奇,原以为按这人的样貌,得是个打猎的才对,没想到竟是识字之人。

    说起来现下普通百姓多不识字。读书多贵啊,一本书就要一、二两银子,更不提笔墨纸砚都是消耗品,用了就得买,一般家庭根本供不起读书人。

    而这位黑脸汉子不仅识字,那日还一副头人模样,倒是引起了贾珠的兴趣。

    不过现在还有正事,贾珠便没说什么,想着得空了再叫这位过去。

    瞅着整肃好了纪律,严将军转身对着城墙上的将士高声道:“开城门!”

    不过须臾功夫,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严将军朝这些流民大声喝道:“按顺序走,一个个来!不要挤!”

    城门两旁又呼啦啦来了许多手握刀枪的兵士,众人不错眼地盯着,直到所有的流民安安静静、老老实实进了城,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按着初步分类,严将军派人把去城东收容所的人带去那里的施粥点,之后就让收容所安排这些流民入住,烧热水洗了一回,各个都得了棉衣、被褥。

    读书识字的和其他流民一起,也在临时开辟的一处废弃院子里洗涮了一回,穿了官府安排人连夜准备的棉服,这才被带去了各个施粥点。

    说起来这些本是给兵士们准备的棉服,可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流民冻死,只得先给了这些人穿。

    眼下已是招募了几十个妇人专门缝衣服了,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再得一批衣裳。

    等这些流民收拾好了,严将军和贾珠居中调度,把他们各自分到了四个施粥点。一边施粥,一边进行流民登记、分派活计。

    这些识字的,也被各自安排到一处登记点,协助小吏做些文书工作。

    看着让城中人提心吊胆的流民各个乖顺如绵羊,严将军不禁感慨:“贾大人大才啊!”贾珠一听,也不由翘了翘唇角:“多亏有严将军相助!”

    二人相视一笑,眼中都带着几分欣赏。

第九十九章 以工代赈

    严将军开口道:“某还要去给殿下复命,就先走一步了。”

    贾珠笑着拱手:“在下谢过严将军相助,您请自便。”于是二人互相道了别,贾珠这才往那施粥点踱步而去。

    先是看了一眼那粥,不是很稠,倒也不算稀了。又见领了粥的人分流到隔壁桌上,依次登记个人信息。

    只见那小吏问:“姓名?”

    流民甲回道:“张大牛。”

    “年龄?”

    “二十五。”

    “有什么技艺在身?”

    “没有,俺就是个庄稼汉,有一把子力气。”

    “好了,看到那边一溜没?过去待着。等吃了粥,有人会带你们去挖沟渠。”

    贾珠在一边看着,见这些人被依次分配到盖房子、加固堤坝、维修城墙、清理沟渠等去处。他暗暗点头,觉得已是有些样子了,这才往收容所去。

    待到了那边,有些个七八岁的小孩乍一见他,还有些怯怯的。倒有一个胆大的上前问:“大人,俺如果和外头那些人一样做工,是不是也能挣工钱?”

    贾珠看他愿意自食其力,心中很是高兴。但看他瘦弱单薄,不由开口道:“本官看你年纪尚小,卖力气的活计也做不了啊。”

    那小孩急道:“大人,俺在家里常割猪草、喂鸡的。对了,俺也能打柴、搓麻绳,这些俺都可以,求大人给个机会,俺也想挣钱养活妹妹。”

    说罢,从身后拽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出来,二人齐齐给贾珠跪下。

    被几双饱含期待的眼睛齐刷刷盯着,贾珠伸手扶了这兄妹起来,思忖了片刻开口道:“倒也不是不行。

    也罢,之后府衙会在收容所这边设置一处任务登记点,发布捡柴禾、割稻草之类的任务让你们做。”

    几个想做工挣钱的小孩一听,眼睛都亮了起来。又有几个老叟、老妪也忙忙围了过来,开口便道:“大人,俺们也能干活的!”

    贾珠笑着点点头:“别急别急,到时候这边有轻省的活计,你们也可去登记。”一屋子的老老少少听了都齐齐谢过,贾珠摆了摆手,这才踱步出了院子。

    等他慢悠悠晃到城南赈济点,远远就瞅见小吏身边有两个识字的流民在帮忙登记,其中一个正是那黑脸汉子。

    贾珠上前,小吏连忙起身行礼。那汉子见状,也连忙跟着深深一揖。贾珠摆了摆手:“你们这边可还应付的来?”

    那小吏笑着回禀:“大人放心,这边一切都好。”

    贾珠听了笑道:“这样便好。正巧我身边缺人,就从你这儿带个人吧。”

    小吏一听自是不敢不应,贾珠便笑眯眯领着那黑脸汉子走了。

    回去路上,贾珠问他:“叫什么名字?观你不似普通人,怎么跟流民混迹在一起?”

    这位黑脸汉子有些拘谨,但还是老老实实回道:“禀大人,小的李进,原是城郊的猎户。村里原有个老童生,小的有幸跟着认了些字,倒也不算睁眼瞎。

    今年年景不好,我因着有身力气,还能进山打猎。没想到后来大雪封山,猎物打不着了,家里也没粮食,这才跟着逃荒了。”

    贾珠心道:“还真是个猎户啊!”一时又开口问他:“那个老童生呢?”

    李进眼里露出几分哀伤:“王叔身体不好,去年就过世了。”

    贾珠听了拍拍他的肩膀,李进很快也缓了过来,又开口问:“不知大人想让我做些什么?”

    贾珠一笑:“我计划在收容所新设一处登记点,那边缺人,你先去帮忙吧。

    再者你识字,那些孤儿年纪小,做的活轻省,有剩余的时间不如教他们认些字,以后他们长大了也多些机会。”

    李进一听,倒也十分愿意:“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办好差使。”

    贾珠听了很是满意,李进也觉得这位年轻的大人颇具仁心,竟愿意教孤儿们读书识字。

    这年头多少人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这些孩子要不是有幸认识了这位大人,恐怕究其一生也没有这个机会。

    毕竟自己能跟着王叔识字,还是因着十多年如一日帮这位老先生打猎,这才有这个机会的。一念至此,李进心中竟涌出一丝淡淡的羡慕来。

    贾珠见李进答的爽快,倒也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当初第一次见到这位,就觉得此人在一众流民里鹤立鸡群,像是个能拿事的。

    后来又让晨星私下打听了,这位在城外经常安抚众人情绪,遇到有那欺负妇孺的,还会替人出头,倒是心思正直、热心好义。

    既如此,贾珠就起了拉拢的念头。只要这位服从命令,有他做媒介,其他流民也好管理。

    如今让他协助收容所管理老人和孤儿,倒也十分合适。一念至此,贾珠觉得自己也算知人善用了。

    于是等到了收容所,叫来里面的小吏吩咐一回,又介绍李进给他认识,贾珠这才回了府衙,找刘知府商量新设登记点的事。

    刘知府消息灵通,早就知道贾大人虽然年轻,却是御前红人,自然不敢看轻这位。

    见他这般提议,思忖了片刻便欣然应允,又让人挑了一个吏员来,言语间有些歉然:“现下衙门里人手不足,只得委屈贾大人了。”

    贾珠笑着拱手:“大人实在客气。在下这就让此人去收容所帮忙了。”说罢,辞了刘知府便带那吏员离开。

    等把人安排好,贾珠又乘车往城外走,一路上已经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流民在盖茅草屋,还有的十人一队在沟渠里挖泥,又用箩筐把泥装起来运到田间地头。

    有那丢荒的村子,里面没什么人了,有里长的就让重新接了人回村落户。没里长的,重新任命后也让安顿好流民。

    户房的小吏现场登记,又分了田地和空置的屋舍,这些人也成了有房有地有户籍的人。

    只不过如今天寒地冻,不能耕作,这些新落户的农民也得去做工挣钱,以此度过这个难捱的冬天。

    远远看去,许多人趁着河水结冰,在堤坝上维修加固。转了一圈往回走,又见一队人在修补城墙破损之处。因着砖石不够,还有的在城外砖窑烧砖。

第一百章 有眼色和不长眼

    瞧着冒起的烟雾,贾珠心里豁然一松:自己的想法果然没错,以工代赈真的可行!

    等回到城里,约莫已是酉时,这些流民也成群结队回来领工钱了。重体力活的都是一人十文钱,轻省些的五文。

    待真的拿到了工钱,这些人心中的忐忑才消弭殆尽,眼中都流露出喜悦来。

    那发钱的小吏虽忙得脚打后脑勺,却也大声提醒道:“领了工钱的,现在可以去户房粮库买粮!”一时空气里似也有了些热闹的气息。

    贾珠远远瞧着,此时方觉得这座城也有了些烟火气了。

    不提这边,却说今天四皇子带着章巡抚去了汪家,汪家阖府相迎,丝毫不敢怠慢。

    汪阁老是汪家族长,他那一支住在京城。开封这里住着其余族人,由德高望重的二房太爷管事。

    这位二房太爷比汪阁老年长十岁,却是同辈。因着处事公允、辈分又高,汪家族中寻常事多由这位拿主意,遇着大事才给京城汪阁老去信。

    启泰帝派四儿子过来赈灾,汪阁老也给家里写了信。可惜没有四皇子一行人腿脚快,昨儿瑞王殿下到开封府,今天流民都进城了,家里才收到京城来信。

    好在二房太爷汪植早就响应府衙号召,让家里捐过一次米粮,所以如今听闻四皇子登门,倒也并不恐慌。

    听下人回禀瑞王到访,汪植带人开中门相迎,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这才接了四皇子和章巡抚入内。

    朱清抬头,只见汪家的五进大宅颇是古朴宏伟,一路进来虽不见奢侈,倒也别有意趣。

    得知汪家族人除族长一支都在此居住,四皇子赞道:“你们家兄弟和睦,方能世代共聚一堂,真是再好不过了。”

    汪植笑谦了一回,又说了汪家不纳妾的传统。四皇子这才晓得汪家一共四房人口,就算住一起,房舍也绰绰有余。见他家门风清正,朱清听了也连连赞许。

    待四皇子说明来意,汪植沉吟片刻,开口道:“殿下放心。府城遭此大灾,正该城中上下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我家愿配合您再捐米粮。当然,我们也会在门口设粥棚,为赈灾出份力。”

    见汪家如此上道,四皇子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也觉得阖该如此。汪阁老在京中,自是知道父皇赈灾的决心。汪家又在汪阁老掌控之中,怎么会做违背圣意之事?

    不过他念头一转,就想到昨天刘知府说,粮商行会那许会长是汪家亲戚,现下这位姓许的已被下了大狱。

    于是四皇子放下茶盏,挑眉笑道:“要是这城里人人都像汪家一样忠君体国就好了。

    本王听闻城中粮价居高不下,就是因着有粮商行会许栋之流,秘密约定价格同盟,不许城中粮商自行定价销售,还以打压他人为手段相威胁,实在是嚣张至极!

    本王昨天专门请了他们一干人,好生相劝却被熟视无睹。真不知他们连本王都敢搪塞,内心还有没有君上?

    所以昨夜,本王已经让人抓了那姓许的下大狱了。今天就让刘知府审一审,看看他还有哪些同伙。这次非得一并揪出来,好让他们知道些厉害!”

    说罢,四皇子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瞥见汪植面不改色,他身后的三儿子倒是面色发白,额间沁出汗来。

    四皇子见状心中一哂,面上还是一贯的不动声色。汪植放下手中核桃球,缓缓开口:“这等发不义财的奸商,正该好好整治。殿下此举,真是再对没有了。”

    见汪植这么说,朱清便知不管汪家是不是曾经和那许栋沆瀣一气,此时必已是放弃那姓许的了。

    瞅着他家这般识趣,四皇子也不想跟父亲的股肱之臣撕破脸皮,于是和和气气在汪家用了饭,过了晌午才告辞离去。

    待四皇子出了门,汪植回身往屋里走,三儿子急道:“父亲,真的不管那姓许的了?”

    汪植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自己儿子,抬脚进屋拉了把椅子坐下,这才开口:“急什么。那许栋不过你媳妇的娘家表叔,以往做生意沾了咱家多少光?

    不过每年孝敬一回,这就迷了你的眼了?做生意最忌讳看不清形势,四皇子亲自相劝,他还妄自尊大、固执己见,真是嫌死的不够快。

    四皇子是什么人?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外出办差,但这位可是跟佛郎机谈成了海贸生意的人!他如今才这个年纪,日后必是有大能为的。

    且他还带了个贾珠赈灾,这位比他还年轻,可也不是好相与的。你看看今天外面的动静,换作是你,你做的到吗?”

    见儿子沉默不语,汪植这才总结道:“所以说这许栋,该弃就弃。咱家又不是跟他捆绑在一起,不过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实在不必为此忧心。

    退一万步说,哪怕他无今日之殃,只看他商人之身就敢跟朝廷对着干,做事十分不长眼,不知见好就收,此人必不长久!离他远些,不是坏事。”

    见父亲丝毫不为许栋操心,对此人也十分看不上的样子,这位汪三爷很想说一说没了许表叔日后要少一大笔银子花。

    可他也不是傻的,这话要是敢说出来,老父亲非得骂他个烂羊头。

    一想自家也没靠着许栋做生意,姓许的再攀扯也没在怕的,这才咽下这股失去钱财的遗憾之意,转头辞了父亲下去。

    四皇子一行人回了府衙,一路上见流民没有闲着的,各个都在排队登记做活,兵士也在四处巡查,一时秩序井然。

    见状,朱清和章巡抚都暗暗松了口气。虽然贾珠的法子看起来不错,但毕竟未有人试过,他们还是有些个担心。此时见一切顺利,不由都露出个笑来。

    等天色将黑,才见贾珠回来,四皇子放下筷子问道:“城外怎么样了?”

    贾珠笑着拱手:“一切都好。刚刚我瞅着外头户房来了不少流民买粮,一个个都规规矩矩,没有不听话的。”

第一百零一章 坦然面对

    四皇子这才露出满意之色:“这样便好。今天本王去了汪家,他们如今愿意捐粮,也打算设粥棚了。城中都看汪家眼色,想必这些大户很快就能解囊相助。

    对了,那许粮商我已让刘知府去审了。必要让他吐口,把同谋的几家交代清楚,到时候把粮米价格降下来。

    本王就不信他们一个个没有小辫子,还不如找个由头直接抄了!”

    贾珠一听,心里既觉得四皇子颇为铁腕,正合现下形势,又觉得这几个粮商怎的这么没眼色,非要胳膊拧大腿,这下褶子了吧?

    所以做人啊,最重要的就是识时务。看那薛家管事,早早上了投名状,如今已是离了开封南下买粮。瑞王非但不计较他家之前的举动,日后还要酬功呢!

    于是贾珠赞了一回四皇子的果断,想了想,又开口道:“今天我见胥吏登记流民信息,顿觉此次赈灾还对一桩大事有益。”

    四皇子听了,抬头看他:“什么事,你说说。”

    贾珠微微一笑:“扩隐。”

    二人四目相对,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年头虽是王朝前期,可大族一向热爱圈地,自耕农遇着天灾人祸,很容易就活不下去,只得投靠大户人家当佃户。另有那些卖身为奴的,和这些佃户一起,都成了隐户。

    朝廷每年都要收粮税,可户籍上的人口越来越少,那只能把这些隐户的税摊在自耕农身上。时间长了,这些百姓难堪重负,不说丢荒了,揭竿而起都有可能。

    他们这次算是阴差阳错扩了一次隐,也算是为朝廷做了件好事。

    贾珠自家其实也有许多佃户,但他曾身居至尊之位,因此眼界也不在方寸之地,并不觉得扩隐有什么不对。

    而他现下思考隐户的危害,竟隐隐触碰到了封建王朝兴衰轮回的一个痼疾,只是此刻他还没有意识到罢了。

    四皇子也知道扩隐的好处,于是心下更加欢悦,竟罕见的开怀大笑起来。待贾珠告辞离去,严将军在外头巡视了一天,此时方回来向四皇子复命。

    严将军说了贾珠在城外的表现,他与贾珠事先并无沟通,却配合无间。四皇子听了满意颔首,面露赞赏之色。

    严将军见主子和自己一样看好贾珠,不由谏道:“我看贾大人是个能干人,殿下何不收归麾下?”

    四皇子闻言笑意渐渐消失,又恢复了一贯的面无表情。他淡淡道:“此事我心中自有主张,你不必多言。”

    见主子不欲多提,严将军心知僭越,连忙告罪。四皇子一向视严将军为心腹,倒也没有怪罪,只是摆了摆手让他退下,这才独自躺下歇了。

    却说第二天早上不仅汪家的粥棚搭起来了,他家捐的粮米也到了户房粮库。城内各大户见汪家都屈服了,也不敢不从,各个都开始捐粮施粥。

    牢里许会长瞅着第三天了汪家还不来救他,又听狱卒提到汪阁老家带头捐粮施粥之事,就知道想靠汪家出去已是奢望。

    于是刘知府提审时,他也不再嘴硬,顺顺溜溜就把同谋之人全部招了。

    如此刘知府便把那几家粮商都抓了起来。这些粮商哪个没做过违法之事?一个个见被姓许的坑到牢里,彼此之间哪还记得约定,只恨不得咬死对方。这价格同盟,自然也就瓦解了。

    刘知府升堂审判、依律定罪。几家犯了重罪的抄没财产、判了流放,粮食自是充了户房粮库。罪行较轻的,则按律打了板子、罚了银子。

    刘知府还动了个心眼,同意这些罪轻的粮商用粮食抵银子,不过都得是市价。这样一来,缺粮的情况大大缓解,城里其他的粮商也开始纷纷降价。

    等白管事从江南带粮食回来,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这位不仅带来了粮米,还带了良种回来。正好年后开春了,衙门要给农户发种子,这却是解了府衙的燃眉之急。

    且他带来的粮食充了府衙的粮库,足够应付好一阵子了。有了这笔粮食,四皇子等人算是吃了颗定心丸。此刻就算城中粮商不降价,官府的存粮也能支撑到明年春天了。

    于是瞅着开封已是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时间也临近过年,四皇子一行人就准备回京了。临走时,他允诺为南下买粮的薛家和第一个响应平价卖粮的牛家请功。

    这两家自是感激不尽,白管事心里却有些个遗憾。他回江宁跟东家说,有意争一争开封粮商会长之位,没想到东家却劝他放弃。

    薛东家的原话是:“咱家已是皇商,如今除了内务府派下的采买差使,大头日后应该在海贸上。

    粮食生意牵扯太广,我不想在上面分太多精力。且出头的椽子先烂,当这劳什子会长不见得就是好事。”

    白管事毕竟只是开封的大管事,自然要以东家为尊,闻言也只能放弃角逐粮商会长之位。

    钦差大人要走了,这消息如一阵风刮过整个开封府。等离开的那天,四皇子不欲扰民,下令天不亮就出发。结果一出了府衙,就见街道两侧站满了百姓,都是来相送的。

    还有给四皇子等人送吃食的,朱清都给拒了。他亲自下了车,开口劝道:“你们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天气冷,都早些回去吧。”

    听着外头的动静,贾珠没有作声。这样的高光时刻,还是留给四皇子吧。直到马车继续启程,他掀开车帘,望着越来越远的城墙,这才忍不住翘了翘唇角。

    这几年虽忙,却过得十分充实。夜深人静时偶尔想起上辈子,深觉现下虽身挑拯救贾府重担,却比当年快乐多了。

    那时虽纵情玩乐,可心里常觉索然无味。也许只是不愿相信自己干不过文官集团,是个只能用肆意妄为表达抗争的失败者吧!

    身处异界,终于可以坦然面对曾经的失败,自己也算有了长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一趟赈灾任务圆满完成,是时候回京了!

第一百零二章 通州的大年三十

    不提贾珠有所感悟,一行人自出了开封,白天疾行赶路,晚上就宿在驿馆里。瞅着路上流民少了许多,大伙心里都很高兴。紧赶慢赶的,大年三十晚上终于到了通州。

    眼瞅着赶不上回家过除夕,几人索性就在驿馆里乐呵了一回。驿丞让自家媳妇准备了下酒菜,就着烧酒送到四皇子院里,就见严将军和贾大人正在那里划拳。

    四皇子握着一本棋谱,在一旁自己跟自己下棋。见驿丞亲自过来送菜,也难得露出个笑来,抬头道:“你也不必管了,好生过个年吧。”

    驿丞听了连忙应是,这才恭恭敬敬退下。等出了屋子,见到屋外站得笔直轮岗值守的侍卫,心下不由暗叹:“不愧是王府亲卫,就是比那些兵油子强。”

    一时又想到媳妇孩子还屋里等着,驿丞也不耽搁,连忙脚下生风地回去了。

    却说四皇子屋里烧了热炕,严将军和贾珠划了一回拳,两人都觉着热,纷纷挽起袖子。严奎输了几回,已是饮了不少酒。

    瞧着贾珠才吃了一盏,严将军开口嚷道:“贾大人,某一直以为你就是个书呆子,怎么划拳这么厉害?”

    四皇子听了,停下手中的棋,瞧着严奎酒意上脸,就知道这位定是喝高了。

    可贾珠今天也难得有些肆意,闻言只是豪迈一笑:“这可有什么,我从小玩到大的,自是赢多输少。不如咱们换个别的,玩什么老严你定。”

    严将军一拍桌子,大声道:“那就打马吊吧!”转头就邀四皇子一起。

    贾珠一听挑了挑眉:“干打多没意思,还得赢钱才好。”说罢从荷包里掏出个十两的银锭来,又问四皇子:“您说呢,殿下?”

    朱清笑着颔首,伸手推开棋盘,让内侍也拿了银子来。严将军哈哈大笑:“爽快!”说罢“啪”地一声,也掏了银子拍在桌上。

    于是三人又玩起牌来。

    只可惜严奎的牌技也比不上二人。四皇子是计算流,算一算就知道别人手里大概还剩什么牌。贾珠则是手气极佳,老是摸到好牌。

    结果就这么打了一轮又一轮,输的只有严将军。到了最后,严奎气闷道:“不来了不来了,咱们再换个!”

    贾珠赢钱,颇是神清气爽。闻言挺起胸膛,强忍着才没露出个挑衅的笑来。论起玩的水平,这些人都是渣渣!

    他今天就想赢严奎的钱,于是只顺着话说:“甚好甚好,但凭吩咐。”正好憋得久了,今天便陪他们玩玩。

    严奎站起身来,取了个墙角花架上的大肚细口双耳瓶,又开了门让外头兵士折了几根细细的树枝,便要跟二人比投壶。

    四皇子不习武,于此道不通,笑着摆了摆手:“本王就不来了,给你们作个裁判罢。”

    于是好整以暇歪在炕上,只看二人比试。严奎想着贾大人一副弱鸡样,便大度地让贾珠先来:“某怕自己先投,让贾大人有心里压力。”

    贾珠一听,倒也笑眯眯应了。

    接过这微带寒意的树枝,他就知道这比箭要难投。无他,这玩意粗粝不光滑,且根根重量不同,很考验个人技术。

    可他倒被勾起了兴趣,毕竟他从没想过还可以这么玩啊!

    于是掂了掂树枝,贾珠起身先投。因着有些微醺,他也没想到藏拙了,半闭着眼一根根投去,手中八根树枝,六根在壶里,另外两根他秀了秀技术,竟巧妙地别在瓶耳上。

    严将军本以为这上头自己必赢的,没想到对方竟然准头颇高,一时倒也认真起来。第一轮投完,二人竟难分伯仲。

    于是又比了两轮,直到第四轮时,严奎酒意上头晃了一晃,漏了一支在外头,这才败给贾珠。

    严将军一时竟不能信,自己连这都输给了文弱书生贾大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又想起今天玩什么都输,不由嘟囔道:“贾大人平日在家,莫非多在这上头钻研?”

    贾珠又赢了彩头,笑眯眯收了银子,这才道:“在下小时候也贪玩,后来因着要科举,这才给戒了。严将军,承让啦!”

    严奎还想说什么,突然听到外头噼里啪啦传来爆竹声,似是从驿馆左右的屋舍中传来的。

    四皇子掏出怀表一看,语气难掩几分惊讶:“竟这么晚了,难怪外头放炮。”

    一时兴致上来,还亲自去外头放了驿丞准备的二踢脚。炮仗声引得附近犬吠不止,四皇子也笑得露出一口白牙,瞧着倒没那么老成了。

    待放完爆竹,空气中烟雾缭绕,徒留一地红纸碎屑,贾珠突然有种热闹过后的寂寥之感。

    还未来得及感慨,四皇子已道:“夜深了,还是早些安歇,明天咱们争取天黑前到京城。”

    于是贾、严二人应了,这才辞了四皇子各自回屋。

    看这一文一武离开,朱清仰望夜空,不知想到什么,悠悠叹了口气。良久,他吸了口冰凉的空气,这才抬脚进屋,由内侍伺候着歇下。

    这一夜贾珠的梦里不仅有他父皇母后,也有他媳妇儿。清晨醒来发现怀里抱着的是枕头不是媳妇,不由烦恼的揉了揉脸。

    想到今天差不多就能回府,心情这才好了许多。也不知媳妇想他了没?

    瞅着外面天色大亮,估摸着等会就要启程,贾珠这才洗漱后换洗一新,往四皇子那里用早膳。

    无他,因着在外头,瑞王殿下也不摆什么架子,毕竟过年人多才热闹,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多没趣啊!于是就邀了严、贾二人一起用饭。

    贾珠过来时正遇着严奎,二人一起给四皇子拜了年。今天是大年初一,驿丞准备了白菜大肉饺子。蘸着醋汁,贾珠吃得喷香,再也想不起当初因着属猪,自己晓谕全国禁食猪肉的事了。

    吃了饺子,又喝了饺子汤,几人这才重新启程,往京城而去。

    却说李纨因着丈夫出远差,一开始还很挂念。结果贾珠临走前跟贾母提议,让媳妇和元春一起帮忙看账,导致李纨和元春年前颇是忙碌,每天回去都累得不轻。

第一百零三章 鹿肉饺子

    一来二去,李纨也没了风花雪月的心思,那一份女儿柔情都消弭在拨拉算盘上了。直到大年三十收到贾珠自开封寄来的信,复又想起远行的相公来。

    把信给婆婆读了一回,看着王夫人听闻儿子即将回京那发自内心的喜悦,李纨顿时有些个心虚。最近实在太忙,相公什么的,想起的时候不多啊!

    不过想到他快回来了,心中还是涌起阵阵欢喜。一时又记起给贾珠的衣裳还没缝好,她暗暗下决心,定要在丈夫回家前完工。

    结果就这么过了年三十,贾珠还没回来,一家子都觉得他是赶不上过年了。

    没成想到了大年初一晚上,众人正在贾母院里吃酒、听女先生说书,就见鸳鸯满脸喜色地进来回禀:“老太太、太太、奶奶大喜,珠大爷回来了!”

    贾母忙伸手让女先生停了,笑问鸳鸯:“他人呢?”

    鸳鸯开口笑道:“大爷回屋换洗去了,说等下就来给您请安!”

    贾母听了大笑:“让他不必着急,我们还在吃酒呢。”

    鸳鸯听了应是,旋即又掀了帘子出去。不多时,就见贾珠身着枣红色倭缎锦袍,头戴金冠,笑着抬脚进来。

    见着众长辈躬身一礼请安,贾母笑着摆了摆手:“快快坐下,一路辛苦了吧?”

    贾珠撩开袍角拣了个绣凳坐了,微微一笑:“其实也还好,孙儿跟着四皇子办差,一路上多住驿馆,到了开封又住府衙,条件并不差的。”

    贾母伸手点了点他:“外头哪能跟家里比。对了,你这会子回来,可曾用饭了?”

    贾珠笑道:“还没呢,这会儿正饿着。”

    贾母一听急道:“你这孩子,赶路连饭也不吃,这可怎么行!鸳鸯,去让厨下给你珠大爷送桌菜来,大晚上了要好克化的。”

    贾珠连忙摆手:“祖母,上盘饺子就行了,我昨儿在驿馆吃的饺子,那叫一个香!”

    贾母等人一听都笑出声来,王夫人和李纨却是目露心疼。见他想吃饺子,贾母也不驳了他,连忙对鸳鸯说:“就听你珠大爷的。再做几个小菜,上份汤来。”

    鸳鸯笑着领命,贾母几个也不听书了,拉着贾珠问东问西。要紧的事贾珠自不会说与家里人,只捡了些不重要的说了。

    贾母听了叹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见过外头百姓的可怜?”

    一时竟觉得兴致阑珊,连说书也不想听了。宝玉却开口劝道:“老祖宗不要伤心,他们现下都好了,说不得此时正在家里共享天伦,咱们也该替他们高兴才是。”

    贾母见他小小个人儿说好听话安慰自己,不由爱怜地拉过宝玉抱在怀里:“祖母知道了,宝玉要不要跟你大哥一起再吃点?”

    宝玉素来不爱饺子,一听连忙挣脱贾母:“我才不要!”说完,一溜烟跑元春那边去了。

    见状,贾政不赞同地瞪了一眼次子,贾母却是面上带笑,心情好转了些。

    贾珠也适时转移了话题:“这两个女先生讲什么呢,孙儿也想听听。”

    贾母这才重新让说书的说书,屋子里又热闹起来。

    待饺子来了,贾珠咬了一口细细品尝,却想不起这是什么肉,怎地这般好吃。他连吃了半斤,又用了些汤,这才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盏漱了口,让他们把碗碟撤下。

    等晚上宴席散了,因着天色已晚,贾珠便带着媳妇径直回屋。本来他还有些个疲惫,不知怎的吃了饭又生龙活虎起来,和媳妇又小别胜新婚了一回。

    等二人云收雨散,贾珠看媳妇已是一秒入睡,这才恍有所悟:“怕不是鹿肉饺子吧?”一时有些哭笑不得,家里怎想起吃这个了。

    却不知这是王夫人悄悄叮嘱周瑞家的,让去厨下说一声,这才上了鹿肉馅儿的。儿子儿媳成婚已经小半年了,她老人家也很想抱孙子好不好!

    不提王夫人的小心思,第二日夫妻二人却是齐齐起晚了。想起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李纨也只得撑起疲惫的身子,推醒睡得正香的丈夫,二人用过早膳,巳时便往李府去了。

    今天贾珠也不骑马了,跟媳妇窝在马车里,他斜靠着软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总觉着这是赶集呢,一茬一茬的。过个几天还得四处拜年,实在不清闲啊!”

    李纨看他这慵懒中倒显出一股风流恣意来,又想到昨夜,不由霞飞双颊。

    不过听到赶集,她还是有些好奇:“夫君,什么是赶集?”

    贾珠也是这次出外差才晓得这个的,闻言拉了媳妇的小手笑道:“不怪你不知道。咱们下江南,一路上也没遇到过。”于是一边摸着媳妇的手,一边跟她大致说了说。

    李纨听了一笑:“原来如此。”看她这样可爱娇俏,偏又带着一股如兰气质,贾珠心中喜欢,挪过去把媳妇抱在怀里,又将自己的大头搁在人家肩上。

    李纨有些害羞,却又有些甜蜜。既觉着于礼不合,又舍不得推开他,只得小声道:“只能一会儿,等下就要到了的。”

    贾珠吃吃一笑:“晓得晓得,管家婆!”

    李纨笑嗔着用粉拳给了他两下,贾珠又怪模怪样叫了起来。二人少年夫妻,成婚没多久贾珠就去出外差,此时倒颇有新婚燕尔之感。

    瞅着媳妇这般有趣可爱,贾珠实在把她跟资料片里那个如枯木般缟素的女子联系不到一块儿。一时又想,媳妇当初是不是也对原身感情颇深?

    一念至此,他竟难以抑制地涌出几分嫉妒来。不想让媳妇看到自己的表情,忙把脸在人家肩上蹭了蹭。

    忽而又忆起当初自己也娶过妻室,这才觉得心里平衡了几分。想到现下自己才是贾珠,那原身早不知哪去了,心情这才好了几分。

    况自己比那贾珠强得多,媳妇跟了自己才不亏。而且嘛,这辈子媳妇一开始认识的就是他朱厚照,又不是别人。

    罢了,过去的事还是不要钻牛角尖了,不然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第一百零四章 李守中的叮嘱

    二人就这么静静依偎在一起,不多时外头晨星禀告,说是已经到了李府了。

    相携下了车,贾珠这才和媳妇入内。看李纨气色红润、未语先笑,崔氏和二娘三娘就知她这日子,过得定是极为不错的。

    李守中叫了女婿去书房,问了一回赈灾的差使,这才私下叮嘱道:“近来承恩公府趁着拜年在朝中私下联络,想上本奏请陛下立皇长孙为太孙。你可千万警醒着些,不要掺和进去。”

    贾珠听了笑道:“多谢岳父,小婿知道了。陛下春秋鼎盛,太子也才而立之年,他们这可急什么?”

    李守中沉声道:“太子妃嫁进皇家十几年,至今仍无一子半女。皇长孙是太子良娣所出,这位娘娘前几年也去世了。

    太子身体不大康健,且唯此一子,承恩公府身为太子外家,估计是想借此机会,在皇长孙身上使点劲吧。此事若成,则太子位置固若金汤。若是不成,也正好试探一下帝心。”

    贾珠忆起太子苍白中带着几分抑郁的面容,想起他这几年低调的过分,竟不比四皇子在朝中显眼,面色不由多了几分凝重。

    他也是当过太子的人,虽然没人对自己产生威胁,但也知道从古至今若是太子坐不稳位置,很难有什么好下场。

    又想到出京之前,皇长孙为了欺负靖海侯世子的事专门过去道歉,就知道这位长孙不是什么好性子。道歉之事,怕是太子让他这么做的。

    启泰帝长子、三子夭折,眼下只有太子和四皇子、五皇子三个儿子。五皇子一向跟四皇子亲近,四皇子当差以来也显示出了不逊于太子的出众能力,这下可真是麻烦了。

    贾珠换位思考一下,都觉得有些麻爪。

    还好四皇子生母只是个宫女,且前几年已经去世,如今四皇子算是势单力薄。不然倘若朱清也有和太子一样强势的外家,这才真是让人头大呢!

    一念至此,贾珠也知道岳父的好心,是不想自己卷进去站队。毕竟贾珠经手的几件大事,里面都有四皇子的身影,他和四皇子不知不觉就走得近些。

    且他无意间还救过吴舟,也不知东宫对自己什么看法。可东宫无咎,陛下也没有废储的意思,若是二龙相争,眼下还是明哲保身比较好。

    于是贾珠点点头应了:“岳父放心,小婿听您的,一定不掺和进去。”

    看女婿这样受教,又是陛下喜欢的年轻臣子,当官才半年就升了正六品,眼下还完成了赈灾的大事,李守中对着女婿越看越喜欢,深觉自己眼光一流,才能结下这桩好亲事。

    自从贾珠升了官,不知多少同僚羡慕自己得了这么个好女婿。每每想到此事,李守中都恨不得浮一大白,才能稍解心中的得意。

    崔氏在后院却是问闺女家事,得知女婿院里竟没个通房,不由惊道:“他也是豪门公子,竟真的没有?”

    李纨看母亲不信,连忙解释:“的确如此。原听说晚月是他院里的一等大丫鬟,还以为是预备着以后做姨娘的。没想到竟真的是丫鬟罢了,相公他的心思都不在后院。”

    崔氏听了,笑着拍拍女儿手臂:“女婿是个正经人,你的运道不错。不过日后他若有了想法,你也不要一味拦着。

    瞅着那老实本分的,倒也可以收了房。毕竟世风如此,像咱家这么清清静静过日子的人家是极少的。一味阻拦,反倒伤了夫妻情分。”

    李纨不爱听这话,但也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好,便也低声应了。她是知道的,府里琏二弟就有几个通房,东府的珍大哥就更不必说了。

    这些公府的爷们都这样,倒显得自己相公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她是想好了的,只要相公不提,她是绝不会主动给他纳妾的!

    书房里,贾珠打了个喷嚏,又觉得耳朵有些烧。李守中见状忙问:“可是这里冷?我看你穿得不厚。”说罢,一迭声让下人再送盆炭火进来。

    贾珠摆了摆手:“没事没事,我这身子健壮的很,一向不生病的。”

    李守中觉得年轻人就是爱逞强,倒也没有驳了他的面子。待管家过来传话,说午饭已是得了,这才带着女婿去了花厅用膳。

    直到申时初刻,贾珠才带着媳妇跟岳父一家告辞,登车往荣国府去了。

    崔氏晚间一边服侍丈夫更衣,一边笑道:“贾女婿的确不错,待咱们闺女真没话说。”又将贾珠屋里清净,李纨现在协助婆婆管家的事说了。

    李守中见闺女得夫家看中,没有不高兴的,只觉得日后可以多指点女婿一二。

    崔氏叹道:“要是二娘三娘日后能有元娘的福气,我也就知足了。”

    李守中抚须一笑:“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莫担心,大不了到时咱们仔仔细细挑一挑罢。我看二娘三娘也不是没福的,定也能得如意郎君。”

    崔氏坐在镜前卸钗,闻言扭头:“就盼着如你所言了!”

    却说崔氏已经在操心年方九岁的二闺女之未来亲事了,贾府这边,贾珠也见到了愁眉不展的元春妹妹。

    看她这副蔫蔫的样子,贾珠笑道:“是谁惹元丫头不高兴了?说出来,哥哥替你揍他去。”说罢,还做出个挽袖子的姿态。

    元春扯出个笑来,扭头对抱琴道:“你先下去。”抱琴应了连忙往外走,李纨笑道:“好丫头别急,我跟你一道出去,正好瞧瞧厨下做的枣泥山药糕好了没有。”

    见嫂嫂刻意避开,元春心下感激,拉着李纨道谢。李纨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这才带着一干下人走了。

    瞅着屋里屋外没人,贾珠把门打开,一阵冷意袭来,倒觉得清醒些。坐下给妹妹倒了杯茶,他微微一笑:“现在可以说了吧?”

    元春接过茶盏,叹了口气:“大哥是知道的,妹妹一直住在碧纱橱,老祖宗那里有什么动静我都晓得。前些日子我偷偷听到,祖母他们在谈论我的亲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736/ 第一时间欣赏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 作者:聿竹所写的《朕在红楼搞事业》为转载作品,朕在红楼搞事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朕在红楼搞事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朕在红楼搞事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朕在红楼搞事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朕在红楼搞事业介绍:
玩咖皇帝朱厚照得了肺痨一病去了,没想到意外绑定了功德系统。带着那么一丝丝没认真工作的后悔,目睹了大明覆灭的惨剧,又被告知只有参与试炼积攒足够的功德,才能回到过去改变大明的命运后,他同意了这份新工作,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不一样的人生。朕在红楼搞事业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朕在红楼搞事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