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819、天津发现石油了

    崇祯来到坤宁宫,和皇后、两位贵妃一起吃饭。

    自从和魏督公斗法时,崇祯把后妃都接到后三宫居住,便于保护后,就养成了和她们一起吃饭的习惯。

    直到现在,后三宫仍然戒备森严。

    毕竟后宫形势复杂,郑老太妃仍然在宫廷和朝堂,以及地方上拥有极大的势力。皇帝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不敢对后三宫有任何一点的松懈。

    他一走进坤宁宫,就听见皇后和两位贵妃,开心的有说有笑的。

    看到他进来,皇后赶忙从餐桌前起来,带领两位贵妃,跪拜迎接皇帝。

    “快起来,不用多礼。”崇祯说道。

    到了这里,才有点下班回家的意思,刚才看奏章的沉重心情才有所缓解。

    “你们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有什么好事吗。”崇祯问道。

    崇祯扫了一眼,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现在朝廷财政困难,崇祯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后宫。限制饭菜的等级和数量。

    每餐都是三个荤菜,三个素菜,三个凉菜外加一盆汤。主食也只有米饭和面条或者是馒头、画卷而已。

    基本就是米面两种主食。额外的还有咸菜或者腌菜、泡菜还有三五样而已。

    宫廷的盘子都不大,四个人吃这些,也就是吃饱而已。

    其实,只有中午这一顿饭,是皇帝和后妃一起吃的。早晚饭她们都在自己宫里吃,她们的宫女和太监可以为她们开小灶。

    当然,这是不会让皇帝知道的。只有皇帝自己在身体力行节约而已。

    她们心里其实颇有微词,皇帝吃的太简单了。

    但是,在陛下面前,总要装一下啊。免得被陛下讨厌。失了圣心就得不偿失了。

    她们在自己宫里都是吃的很好的,毕竟,她们娘家都会给很多的贴补银子。

    今天的餐桌上,一份砂锅黄豆炖猪蹄、一份松鼠桂鱼、一份陕西葫芦鸡。素菜是爆炒豆芽、蚝油生菜、西芹百合。凉菜是一小盘五香牛蹄筋、一小盘肴肉、一个玻璃碗中装着蔬菜大拌菜。

    汤是白果猪肚汤。咸菜是糖蒜一小碟、萝卜丝一小碟、黄豆拌雪里蕻一小碟、红油酸豆角一小碟、酸黄瓜一小碟。

    红油是从超市弄来的辣椒油,酸黄瓜也是超市的罐头。这两样非常受皇后和两位贵妃的欢迎。这些都是杨凡来了之后才有的。

    崇祯在主位坐下,宫女上来给系好餐巾。

    “陛下,臣妾小年前,在交易所休市前,买进了大明石油三万余股的股票。”周皇后开心的说道。

    “啊,皇后,你可真是胆大,那支股票基本没人敢买。”崇祯吃惊的说道。

    大明的商人和勋贵也不是傻子,毕竟还没找到石油呢。都不敢多买。杨凡手里还剩下三万多股没发售出去,本来准备自己都吃下算了。

    结果,皇后身边的大姑姑,陶雪莹来了。

    见到杨凡,直接就问,天津到底有没有石油。

    杨凡只好实话实说,明确告诉陶姑姑,天津有个大油田,就在东南部。甚至山东的滨州还有一个更大的油田。

    陶姑姑问道,规模有多大。杨凡说,足够大明使用十几年没有任何问题。

    听到这里,陶姑姑就放下心来,问大明石油还可以认购多少股份。

    杨凡让人现场查了一下,还有三万五千多股。

    陶姑姑直接掏出兴禾钱庄的支票,现场填写用印,直接全部收购了。

    结果,三天后,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天津传来消息,第一口油井成功的打出了工业流。黑色的石油像是井喷一样喷薄而出。当天就喷出了三千桶。

    消息传来,交易所里边的人都疯了,疯狂冲向大明石油的交易柜台,举着银票要买大明石油的股票。

    可惜,最后的三万多股,三天前被一个神秘的女人买走了。现在发售的股票一股也没有了。

    虽然,偶尔有零散的散户看到价格暴涨,获利了结,有少量的卖出,可狼多肉少,根本就买不到。

    眼看着一个小时不到,价格就翻番了。

    在交易所里有个负责看盘的小太监,连滚带爬的往回跑。赶紧回去报信儿。双喜听到汇报也惊呆了。赶紧去报告给皇后娘娘。

    皇后也有些傻眼,这才三天,三万多银子就变成七万了。

    田贵妃和袁贵妃也跟着买了些石油板块的其他股票,在发现大油田的刺激下,石油板块上午收盘前普遍上涨了50%。她俩也乐的合不拢嘴。

    可是,这还没有完。下午开盘后,股价继续疯涨。到尾市收盘,皇后的股票已经价值十万两了。石油板块的其他股票也翻番了。

    皇后这一次动用内库的银子,一共投资了十万两买入股票,现在一算账,居然赚了十万两。这个股票简直太疯狂了。

    皇后虽然出身商人世家,但是从来也没有这么赚过钱的。

    听着皇后,把这几天股市的情况娓娓道来,崇祯也惊呆了,三天十万两,这也太快了。

    “皇后,要不开盘咱们就把股票都卖了吧。涨的这么急,会不会跌下去,白白欢喜一场。”皇帝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他这种多疑,而且心性不定,总是左右摇摆的性格,真的不适合做股票,容易赔掉裤子的。

    “陛下,不用着急,臣妾最近一直在钻研定远伯送来的《会计》一书,这次发现大油田后,这些股票的价值会重新发现。股价我估计会飙升到五两银子一股。现在才三两。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后面呢。不急着抛售。况且,这么好的买卖,我们长期持有,到时候拿分红不是更好吗。”

    周皇后倒是十分沉稳,根本没有把这十万两看的太重。

    崇祯觉得嘴里有些发干,居然还能继续上涨。

    皇后是真的有经济头脑。崇祯尽管自负,但自认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这两年,只要她投资的,就没有赔钱的。这两年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给内库弄了一百万两银子了。极大的支持了自己整顿京营以及各项改革措施。

    春节前,内库收入了十万两的外财,确实值得高兴。

    年终,兴禾超市分红,还分十三万两。

    内库有大笔进账,是崇祯最高兴的事情。他为了钱的事情和文官们闹得很僵。

    户部的钱,动一分银子都要和文官们反复扯皮。还是自己内库的钱花的自由。

820、大明第一个油田

    天津城的东南部,大海的边上,这里就是后世的大港油田。

    此时,荒原上,搭起了无数的帐篷,远远的看去,像是军营一样。

    如果走进了看,也确实就是军营。这里的工人都带着火铳。腰间也有战刀。

    一座高高的井架,矗立在荒原之上。这里是海边的盐碱地,野草都长得稀稀落落的,地上一片片白色的盐碱。要多荒凉有多荒凉。

    好多工人喊着号子,十几个人一组,推动着长长的钢管,转着圈走动。这些井架都是人力推动绞盘通过变速齿轮组推动钻机,进行钻探的。

    这里是松软的泥土地,所以,人力还可以凑合。要是坚硬的岩石,那可就抓瞎了。

    杨凡选择的,都是埋藏在四百米以上的浅层油井位置,甚至第一口井是整个大港油田里埋藏最浅的一个井位,深度只有223米。

    不过,现在往复式蒸汽机,马上就要投如大批量生产了。今后,不管是钻机,还是抽油机,都不怕缺少动力了。

    韩晓舞听说,漆包线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了。发电机正在加紧研发,甚至还有什么有线电报、无线通讯都在研究。甚至电器研发团队,还在实验电灯等。

    他们在书院都学习过电力知识,甚至瑶光老师上课时,还给他们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现场演示,线圈绕磁力线发电,电路构成,小灯泡发光等。

    有了石油提炼燃料,也许电力时代也快到来了吧。

    韩晓舞看着喷出来的原油,尽管浑身都是黑乎乎,臭烘烘的。但他心里却十分开心。

    他知道,只要采出来石油,建立炼油厂,就会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燃料油的燃烧值可比煤炭高太多了。以后,这块油田会越来越重要的。

    现在已经打好了三口自喷井了。一天足足有五千桶的产量。其中最大的一口井,一天就占了三千桶。

    油桶都是杨凡从现代传送过来的旧油桶,这个本地目前还造不了。

    主要是缺乏钢板的生产设备,需要采购设备建立新的车间,自己造也来不及。所以,先用现代传送来的旧油桶凑合着。

    等和石油相关的井管厂、钻机厂,油桶厂等一大批工厂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在从本地供应了。

    大港油田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3省。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港40公里。这里的交通非常好。

    杨凡计划在这里就地抽油,就地炼油。大明石化也会在这里兴建炼油厂。

    这里生产出来的石油产品,既可以通过运河,甚至是正在修建的铁路,运输去京城。还可以从天津港出海,运输到大明的沿海沿江各地。

    杨凡计划中的煤油取代食用油做灯油的大生意,就需要有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做炼油基地。

    今年夏天,新组建的石油勘探所,五百多人,带着兴禾铁厂特意研发和制造的钻机和钻杆、井管等设备来到这里。

    杨凡手里有现代的油井分布图,根本不用勘探。到了地方,直接打井肯定出油。

    钻头这东西是高科技,不过这里石油埋藏的浅,而且都是松软的泥土地,一般的硬化钢钻头也足够使用。

    钻管原理也简单,就是在钢管的外侧打孔,只要钻到含有石油的地层,原油就会在地下的压力下进入井管,然后自喷出来。

    当然,开采储量的5%后,自喷井就变成普通井了。这时候需要用磕头机把油抽出来。

    现代的磕头机都是用电的。现在虽然没有电,但是往复式蒸汽机也成熟了,使用蒸汽机做动力也是可以的。反正煤炭和水也便宜。

    韩晓舞是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他在兴禾书院经过半年的突击学习后,拿到了速成班的毕业证书。然后,就需要选择继续学习的方向。他选择了地质学。

    这个可是热门,因为遵化是钢铁基地,杨凡的主业又是炼钢。所以,找矿、探矿、采矿可是非常受重视的。学习补助很高,还没毕业就享受津贴。

    当时有五十个同学都选择这个方向。瑶光老师,每星期给他们上一天课,其他时间他们都在根据学习资料自学。

    经过一年的学习,这些人毕业后,有的去煤矿,有的去铁矿,还有的去找铜矿。韩晓舞和十几个同学则被调动进石油勘探所。

    所里下设的勘探大队,大队长是家丁里边伤残下来的老兵。

    这个老兵叫做老苍头,大名叫做苍天野。他本来因为在战斗中瞎了一只眼睛,算是伤残退役。

    但是,他当了一年的井房子管理员后,通过上夜校和不停的体能锻炼,在这次内部勘探大队的招聘中,脱颖而出,以五十四岁高龄出任了勘探大队长。

    杨凡最终选择他,除了他文化课确实过关了之外,也有勘探都是在荒郊野外,现在大明这么乱,还是这些上过战场厮杀过的老兵,比较有安全保障。

    技术上的事情,主要靠兴禾书院出来的学生。干体力活,这些老兵不在话下。他们做第一批石油工人,同时也是武装保卫人员,杨凡比较放心。

    老苍头后娶的老婆已经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现在,他老婆接了看守井房的工作,顺变卖菜。在家养孩子。他则成了第一批石油工人的队长。

    老苍头身体强壮,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是他觉得自己再干十年也没有问题。石油工人待遇超高的,他想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给儿子多攒些钱财。

    至于在荒野里工作,辛苦什么的。他根本就不怕吃苦。前半生什么苦没吃过。要不是在战场上博了一把,哪里有今天的好日子。

    至于老爷用他们这些老兵,他心里也明白。老爷可是宝贝着这些学生娃呢。培养他们花了多少银子啊。自己这些老兵就是保护他们的。

    现在大明这么乱,没有些熟练使用刀枪的可不行。至于匪徒,老苍头也就冷笑了。跟建奴撕杀过之后,再看大明的乱匪,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到这里之后,虽然很累。这活计也脏得很,但是赚的多啊,一个普通石油工人就有一个月三两银子。他作为队长,一个月足足五两银子呢。

    这一大片帐篷,就是大明第一个石油基地。井架正在一座座的树立起来。

    韩晓舞是总工程师,其他同学是技术员。老爷给他们配属了五百个退伍的老兵,组成了一个团队。

    韩晓舞心里想着石油的重要,也许几年之后,这里就会形成一个小型的城镇吧。

821、发电机,无线电台

    杨凡安排好了京营的各项事务,给他们放假之后。和张世泽等狐朋狗友大吃了一顿后,也坐马车回了新城。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杨凡自然不肯在京城过年的。

    京城这边的府邸有人负责打理,各种买卖都有各种管事来处理。不用他操心。

    兴禾超市年前是业务高峰期,每天都人潮涌动。来这里置办年货的人非常之多,每天都要从早上九点开门,一直忙活到半夜十一点关门。

    春节前销售量最大的是肥肉、食用油、面粉、蔬菜和玉米。可见尽管这一年来,京城基本没有失业的人了,收入普遍都得到了提高,但是,食品支出还是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杨凡临走前去超市逛了一圈,人太多了,挤得不行。他赶紧就出来了。杨凡考虑是不是在南城在开设一家分店。缓解一下人流。

    回到新城后,他和陈曦带着电力研究所的人员,开始检验他们的研究成果。杨凡过了节就要出征了。杨凡希望能把无线电和有线通讯搞出来。

    因为瑶光已经说了,只要搞出来低端产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就可以传送高端些的产品。这些高端的产品是完全可以实用的。

    技术差距越小,传送花费的黄金越少。

    眼前就是一个初级的发电机组。

    发电机真的没有什么难的,关键难点就是绝缘的漆包线。只要有了绝缘的漆包线。把线圈按照规律缠绕好,然后在动力的带动下切割磁力线就可以发电。

    至于动力,可以用水力机械,也可以用蒸汽机。现在已经有了烧重油的小型蒸汽机,就是野外也可以发电。

    “老爷,这个发电机是按照您给的设计图纸做的,我们用汽车用的五十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带动,已经可以成功发电了。”陈曦介绍说道。

    “漆包线的性能怎么样。”杨凡有些担心的问道。

    毕竟产品虽然造出来了,可是可靠性行不行呢。这可是个大问题。老是出问题,可没法投产。

    “退火,让铜线软化难度较大,不过我们已经完全掌握这个技术了,请老爷放心。”电线组的组长赵有才说道。

    “绝缘层我们用的天然的树漆,很耐用,绝缘效果也很好,就是价格有点高。”电线组的技术员陈静说道。

    “这个就是你们做的无线电台吗”杨凡看着桌子上的另一套设备问道。

    无线电的技术难度不大,而且只要知道了原理,这个时代是完全可以造出来的。至少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是能做到的。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他将“电”和“磁”进行了统一。

    他认为变化的电场会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会激发电场,这种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构成了电磁场,以横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电磁波。

    除此之外,麦克斯韦还发现,光速和电磁波的速度几乎一样。于是,他预言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波。

    后来,赫兹设计了一个振荡电路,这个电路可以使得两个金属球之间周期性地发出电火花。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只要有电火花出现,就应该有电磁波发出。

    于是,为了检验是否有电磁波,他又设计了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环状线圈。

    结果,缺口处确实出现了火花,这说明确实有电磁波发出。也就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而赫兹的这个实验也成为了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实验之一。

    在1890~1900年之间,好几位发明家都做出了不同类型的无线电装置,他们分别是洛奇,特斯拉,波波夫和马可尼。

    其中,洛奇根据赫兹从赫兹的实验电路找到了灵感,制作了一个电磁波接收器,能够接收800米以外的电磁波信号。

    眼前这个装置,就是洛奇的那套设备的复制品。不过制作的更加精良,通讯距离可以超过一千米。

    此时杨凡在新城的府邸里,端详着这台设备,而一千米之外的衙门里,则有另一台设备。

    那边的简易麦克风旁边,有些研究员在说话。杨凡这边则从听筒里传来刺啦刺啦的电磁杂音,中间夹杂着不是很清晰的说话声。

    陈曦有些汗颜,这个设备她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前一段时间,她全身心的去弄往复式蒸汽机了。

    自己在这个声光电磁项目组,虽然挂名组长,但是确实没出太多力。

    “老爷,这个杂音的问题,我后续会解决的。”陈曦说道。

    现在往复式蒸汽机可以先放下了。交给其他人去完善就好,自己把精力放在电力设备这一块。

    “没关系,慢慢完善,也不用太着急。”杨凡安慰道。

    这个东西显然现在实用性很差。不过,既然造出来了,就算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了。自己可以找瑶光去,传送一些现代的通讯设备过来。

    不需要太先进的数字设备,老式的模拟信号设备就可以。

    国内外有很多的老式电子设备发烧友,专门玩电子管的大有人在。好多厂商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无线电爱好者的需求,一直在生产各种低端的电子管。

    而且前苏倒台后,大量老式电子管流向社会。组装些电台,通讯装备并不难。这些淘汰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也不会花费太多的黄金。

    很多东西甚至可以用传送报废设备的名义弄过来,然后拆管子,在这边组装新的设备。

    这些老式的报废电子设备,大毛哪里多的是。他们那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地下基地,经常有人去找到到大量的电子管。

    这个时代没有电磁干扰,一个很小功率的电台就可以实现全国通信。

    现在有了发电机,漆包线,再传送些报废的老式电台过来。基本可以组装出自己的通讯电台。

    这样,即使杨凡出征在外,也可以随时和自己的下属联系。牢牢的掌控自己的地盘。

    虽然朝廷在策划十总兵出塞,移防辽河套,和察哈尔人拉成一条线。西起赤峰东至锦州大凌河一线。封堵建奴。

    但是杨凡对他们的能力不太放心。

    东林这些人都是眼高手低之人。没几个真正懂军事的。原本的历史上可是崇祯二年建奴大举进攻,绕道蒙古攻入京畿附近的。直到崇祯三年才被赶出去。

    崇祯二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皇帝发动了清军运动。

    崇祯首先拿蓟镇开刀,核定实际兵员。清查军队的仓库和物资。清查粮仓,清查军官侵占田地,奴役士兵等。

    搞得是如火如荼。结果先遭到了蓟州兵变,然后遵化卫哗变。最后建奴打进关内了。清军也被迫停止了。

    杨凡知道,三边总督的兵还算是能打的。

    但是,杨凡可不敢指望他们。万一明年他们和建奴冲突,然后一败涂地,建奴和历史上一样入关,那可不是玩的。

    杨凡的领地,现在就卡在遵化西去蓟州的咽喉要道上。必然是建奴进攻的重点。自己的基业可不能毁了。

    所以杨凡尽管远在西北,但是必须拥有随时指挥老巢行动的能力。并且提前做好预桉。

    否则,万一建奴真打来了。如何应对。

822、广播电台和矿石收音机

    现代,兴禾集团已经放假了。毕竟明天就是除夕了。

    林淼在家里,趴在床上,抱着ipad,正在玩游戏。

    忽然,一段童声传来,“姐姐微信来了。”

    林淼打开一看,原来是杨哥哥。明天就过年了,不知道老板有什么事情。

    祈祷吧,千万不是加班。

    “杨哥哥,有事吗。”林淼知道。杨凡没事根本不找她,找她一定有事。所以也懒得和他寒暄。

    “问个事情,你有老牌的国企无线电厂的关系吗,我打算买一台,老式的模拟信号的广播设备。”

    林淼顿时明白了杨凡为什么找她了。这种设备很多都是管制设备。不是有钱就能随便买的。

    “老板,虽然说老式的模拟信号的广播设备都淘汰了,基本都在库房里吃灰。但是,这种设备国内管制很严格的,你买了没有手续也不能用。”

    “我知道,我了解过相关政策。我不在国内用,会安装在国外,而且也不会搞华语广播。”

    林淼顿时放下心来,要是这样的话那就无所谓了。

    “那就没有问题了,你想要什么样子的设备。”林淼问道。

    “我想要买一套,魔都仪电的DQS1140,也就是魔都的陆家嘴的东方明珠上装的那玩意。覆盖全球的所有频率,可以全波段的发射,从AM到FM全覆盖,分成短波微波长波三个频段。”

    林淼倒抽了口冷气。这是全球广播设备,只要有一台,就可以向全世界播放广播。

    不过这东西确实已经淘汰二十多年了,现在已经是数字设备的天下了。模拟信号的设备都是六七十年前的技术。也不知道魔都仪电的仓库里还有没有。

    “稍等哈,我得找人去找那边的关系。”

    “好,不急,等你消息。”

    杨凡这边放下手机,继续和瑶光研究从现代购买哪些无线电电台设备。现在只要是模拟信号的,基本都已经淘汰。只能从积压得库存里去找了。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这些东西可以算作报废的废品,从而减少传送需要得黄金。

    “春节期间,突击培训一批电台的人员吧。从书院里选拔一些女孩子来做报务员。再从数学好的人里找些人学习编制和破译密码。”杨凡说道。

    “其实,用不用密码无所谓,你就是直接用电台使用明语说话也没关系,这个时空根本没有人懂电台。”

    杨凡一想也是,拿来直接当步话机用都行,哪里有人会截获信号啊。

    这时候,微信亮了。林淼回话了。

    “哎呀,小杨总你要奖励我哦,这东西都淘汰多少年了,要不是我人脉广,根本找不到。”

    “费了牛劲了,终于给你找到了一套。目前扔仓库里吃灰。但厂家测试和简单维护一下,应该可以正常使用的。”

    “不过,厂家丑话说在前面。那里边有两个插片,不许拔出来。要是私自拔出来,干扰了某些专用的频率,出了事情,厂家可是不负责任的。”

    杨凡自然知道,那个东西是焊死的,防止混乱了民用和非民用的频段。他反正也是用在大明时空的,就是拔出来也没有关系,不可能在这边造成影响。

    “你放心吧,绝对不会干扰到非民用的频段的。多少钱。什么时候能交货。”

    “那就没问题了。这东西不便宜,要3000万,包含全套配套设备,以及安装说明。仓库里还有很多的备用零件,都打包给你了。反正这东西也淘汰了。留着也没用。不过这些备件用完了,你就得自己去找零件了。”林淼说道。

    “行,价格可以接受,什么时候发货。”

    “明天就放假了,等过了初八,厂家先调试好,估计要到下个月发货了。”

    杨凡不着急用,这套广播设备他准备安装再新城。

    在新城的后山上找一个制高点,修建一个城堡,然后装在高高的塔楼上。这设备还有个好处,对发射高度要求不高,只要有个150米也就够了。

    杨凡虽然在支持张溥搞苏报,但是新闻宣传的喉舌不能都交给别人。

    自己将在北方创办帝都日报。同时开设新城广播电台。

    晏小乙作为第一个随军记者,已经工作了一年了,到目前为止,她带出来了一个三十多人的记者团队。

    杨凡准备把她从多伦调回来,做主编,创办帝都日报。

    这台设备安装好了后,可以对全球广播。把两个限制黄片拔出来后,就可以开通军事频道,进行军事通讯。

    将来自己的军队不管出征多远都能收听到广播节目。自己的舰队不管在全球那个海域,都可接收到广播信号。这样可以极大的安慰这些远征士兵的心理。

    有了电台,可以发射信号,还需要有收音机才行。这样,才可以接受信号,转换成声音。

    杨凡准备搞一款无源收音机。也就是俗称的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它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

    大家习惯把那些不使用电源,电路里只有一个半导体元件的收音机统称为“矿石收音机”。由于最初是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故由此而得名。

    这玩意非常简单,不用电,有天线就行,属于被动接受无线电信号的。

    杨凡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制造,电台造不了,但是矿石收音机完全没有问题。书院的学习电子的班级,学生们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出来。

    如果想提高可靠性,提高声音质量,增加调频能力。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制造,就是体积有点大。估计收音机加上木头外壳,和老式的显像管电视机差不多大小。户外还需要一根十几米高的天线。

    现在桌子上就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几十种设计的矿石收音机。等广播电台开通后,杨凡将在全国发售这种无源的不需要电的矿石收音机。

    到时候,大明的百姓,在家里就可以收听广播节目了。

    “那就定下来吧,等初八上班了,你们安排一下合同和其他谈判事宜,尽快定下来,发货到邻省的那个仓库。”

    “好嘞!凡哥哥,春节了,有没有福利发啊”林淼撒娇道。

    “这个可以有的,下午你们去邻省仓库去取吧,春节大礼包。你们六个,每人三斤装的大马哈鱼鱼子酱一小桶。野山参一株。鹿茸一盒。西伯利亚野生蜂巢一个。东珠手串一串。”杨凡最近特别忙,差点把这个给忘了。

    海参崴殖民地,运回来了第一船当地特产。都是全天然,原生态的好东西。杨凡手里很多,顺便给大家发点少见的好东西。

    “哇!太好了耶,凡哥哥爱你哟!”林淼欢呼雀跃。

    这可都是好东西,现代社会很难弄到的,小杨总总是这么给力。出手大方。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林淼就知道,给小杨总办事必有奖励。

    她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发到群里。幸好大家都是定的明天早上的飞机,还没有离京。让杏子赶联系猴子总,派人把我们的年货大礼包给送来。

    很快,群里就炸锅了。

    黄琼发嗲道:“东珠啊,从来没见过的好东东啊,好期待,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哟。”

    李莎莎说道:“听说西伯利亚的蜂巢治疗风湿有特效,我正好带回家给奶奶用。”

    “嗯,莎莎真是孝顺的好孩子,鱼子酱怎么做啊,没做过呢。你们谁知道。”马潇潇问道。

    鱼子酱名列世界三大最昂贵食材之一,顶级的鱼子酱甚至微泛金光,也被喻为“黑色黄金”。

    林淼说道:“这个交给我啦,只要有好的食材,还怕找不到厨子吗。你们等我消息哈。”

    杨凡这边,搞定了广播电台和确定好了购买那些种类的通讯电台。也算放下了一件大事。

    这样子,自己就可以安心出征了。

    随时可以和自己的领地联系,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及时做出反应。

    这次,海参崴弄来的鱼子酱,杨凡其实不大喜欢吃,觉得太腥了。

    反倒是,小娘皮和林月如超级喜欢,尤其是鱼子酱蒸蛋。她俩超级有爱的。这两天每天都要吃一点。

    她俩现在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杨凡自然宠着惯着,生怕惹她俩不开心。

    杨凡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真是大雪小雪又一年啊。转眼已经是在大明过第二个春节了。

823、崇祯元年的春节

    过年啦,杨凡也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工作,给自己好好的放个假。

    今日是除夕,杨凡早上特意睡了懒觉。没有在凌晨六点起床。

    小娘皮和林月如、梅香都很开心的和老爷一起赖床。平时,杨凡雷打不动的六点起床,她们继续睡她们的。

    本来小娘皮和林月如怀孕后,应该回她们自己的房子去住。可她俩都赖在杨凡的卧室里不走。她俩担心搬走容易,再想搬回来就难了。两人谁都不肯走,生怕自己走了,另一个厚脸皮赖在老爷这里。

    按照大明的规矩,老爷是有自己的房子的。瑶光和湘怡、湘滢才是杨凡的侍女,她们正常是住在二堂的厢房里的。

    杨凡在府邸里,一般一堂是办公区域,居住则在二堂,三堂才是内宅。

    三堂的小院子,正堂是夫人涂山月住的,东厢房是林月如的,西厢房是梅香的。她们的侍女和下人都在她们自己房子里居住。

    但她们在杨凡身边待惯了,谁也不愿意回去。杨凡索性也由着她们了。

    杨凡虽然睡懒觉,但是到了六点还是自然醒了。杨凡也有些无奈。平时起床时,都恨不得多睡一分钟。现在闲下来了,反倒到点就醒了。

    杨凡不想起来,也只是躺着放空而已。尽管睡不着,但常年兢兢业业工作的杨凡,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感觉非常的温馨。

    小娘皮和林月如,一左一右的侧面搂着杨凡,头枕在他的肩膀上,睡得正香。她们额前的刘海,发丝扫在脸上,感觉痒痒的。

    杨凡闻着她俩身上澹澹的体香,搂着她俩的小蛮腰,抚摸着她俩光滑的嵴背。暖暖的,香香的,软软的,感觉舒服极了,真想就这样一直不起来。

    心里想着,要是什么也不用干,天天睡懒觉多好啊。

    帷幔外面传来了轻轻的走动声,春香和夏香烧好了洗漱的热水。端进来,看到老爷没有起来,还在睡。两个婢子小声的说着话,又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她们知道老爷的辛苦,不管睡得多晚,每天六点必然起床。今日是除夕,难得老爷多睡一会。

    一转眼,来大明已经两年了,而且已经成家立业。时间过得好快啊。

    杨凡静静得想着心事,不知不觉得一个时辰过去了。杨凡感觉林月如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然后睁开了水汪汪的卡姿兰大眼。

    林月如醒了。

    除了刚成亲那会,很久没有早上睁开眼睛,就看到杨凡了。现在杨凡每天早早的就走了。一醒来就看到杨凡,这种感觉,让林月如心里有些小确幸。

    看到杨凡在看她,有些娇羞得又把眼睛闭上了。杨凡促狭的笑了笑,在她光洁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杨凡的亲昵,让林月如轻轻的颤抖了一下。

    不过,马上她意识到小娘皮还没醒。她睁开眼睛,坏坏的笑了一下,然后俯身上来。

    杨凡看着林月如娇美的容颜迫近到眼前,烈焰红唇轻轻的吻了上来。杨凡一时也有些动情。和林月如轻轻的吻了起来。

    杨凡感觉有种偷情的紧张和刺激。似乎回到了,刚刚和林月如成亲的时候。杨凡正和林月如吻得忘情,忽然感觉腰间那块手感最好的嫩肉上,一只小手捏住,然后拧了一圈。

    杨凡吃痛,哎呀一声叫了出来。自然和林月如分开了。

    “哼,一早上,就背着我偷吃。”小娘皮吹起如兰的的在杨凡的耳边说道。

    被抓了个现行儿,林月如嘤咛一声,羞的钻进了被子里,盖住头。

    杨凡也不解释,此时,需要的不是解释。解释就是掩饰,心动不如行动。杨凡翻身搂住小娘皮,然后吻了上去。

    “呜呜!”小娘皮发出抗议声,她的小拳拳,锤了杨凡几下,就主动搂着杨凡热吻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杨凡心满意足的起来了。感觉神清气爽,浑身通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外面的侍女们听到老爷起床了,立即鱼贯而入,抱着新年的新衣服。还有洗漱用具进来。

    伺候老爷和三位夫人,穿上新的里衣,然后洗漱。

    小娘皮和林月如,亲手伺候杨凡穿上新的外衣,衣服是梅姨和侍女们新作的。新年新气象,过年换新衣也是习俗。

    现在天冷了,侍女们的旗袍也换成了,丝绸面,里边是银鼠皮的皮袍子。一个个小脸蛋儿被毛茸茸的皮草翻领衬托着非常可爱。

    杨府待遇好,内宅伺候的这些女孩子不是小娘皮的陪嫁,就是林月如的婢女。衣食住行上都享受特殊待遇。

    每人都有发放保暖内衣、小皮靴和羊绒大衣。打扮的接近现代装束,看着非常养眼。杨凡有种在内宅,如同生活在现代的感觉。

    “老爷,这块玉佩是陆子冈大师凋刻的,可不要弄丢了,足足花了五百两银子呢。”小娘皮一边给他系好玉带,一边把一块精美的羊脂玉佩挂在他腰间。

    林月如则在后面给他整理衣服。梅姨和梅香则给杨凡戴上金冠。侍女们则拿来装饰精美的腰刀挂在玉带上。

    杨凡任由她们摆布,来了大明这么久,穿衣服杨凡还是非常厌烦的。大明的衣服穿起来好复杂。尤其是正式的礼服。

    整理好了杨凡的衣物,小娘皮满意的让杨凡站好,左右转转。

    把自家老爷打扮的英姿飒爽的,小娘皮很有成就感。然后,美滋滋的左看右看的看不够。

    果然是人靠衣装,杨凡长得还是挺英俊的,这一打扮立刻气质就出来了。

    就是皮肤比较黑,有些古铜色。杨凡这不是想学黑古,他是在工地上赤膊干活晒得,可不是特意想晒黑的。

    这时候,侍女们抱着几个大纸箱进来了。

    “过年了,给你们每人买了一件皮草大衣。都试试,看看合不合身。”杨凡说道。

    这些纸箱里,是现代传送过来的,挪威雪貂皮的皮草大衣。

    大明这里的貂皮都是花色比较驳杂,最好的貂皮就是辽东的紫貂了。但是,这种深紫色的大衣不适合还不满二十岁的小娘皮她们穿。颜色太老了。

    索性就让瑶光,传送过来一批现代设计制作的,欧洲雪貂的皮草大衣。这批大衣不仅仅材料珍贵,还是巴宝莉着名设计师的限量版。

    大衣从箱子里一拿出来,三位夫人立刻就目光炙热了起来。一阵惊呼,立刻就跑过来观看,忍不住上手抚摸。

    她们可都是识货的。这些貂皮每一根针毛都雪白无比,没有一点杂色。皮板蓬松,用手一抓,立刻就回弹起来。

    这是最顶级的貂皮。看毛色的档次,就是雪花落在上面都会滑下去的顶级货色。

    “老爷,这是您送我们的新年礼物吗”林月如惊喜的说道。

824、崇祯元年的春节二

    杨凡笑道:“是啊,过年了,我给你们置办些出门穿的衣服。你们看看,还满意吗。”

    她们三个立刻就把大衣拿了出来,因为她们的身高体型不一样,杨凡是按照她们的三围定制的,衣服盒子上有名字。

    每个人都拿到自己的大衣,然后迫不及待的穿上试试。梅姨也指挥侍女们把大衣镜搬来,好方便夫人们照镜子。

    小娘皮穿上雪貂皮大衣,在蓬松的皮草下,雪貂针毛的衬托下,看着更添三分娇艳,美滋滋的在杨凡面前转着圈子。

    “老爷你看,多合身啊,好看吧。”

    “嗯,夫人穿这件皮草最好看了,这个颜色也很衬你。”杨凡自然不吝啬赞美。

    听见杨凡的赞美,小娘皮更加开心了。

    其实,这种皮草瑶光穿起来最好看。因为她最高。

    瑶光身高一米八二,穿上高跟鞋,足足有一米九。而且身材超级火辣,天生的衣服架子,穿什么都好看。

    “先试试,要是合身的话,先换新衣服,然后去吃早餐吧,一会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杨凡说道。

    她们这才恋恋不舍的把大衣挂起来。她们此时刚起床,还穿着新做的里衣,在侍女的伺候下穿上新年的礼服。

    小娘皮是正二品的诰命夫人,她的礼服和杨凡的伯爵袍服一样。是朝廷赏赐下来的。

    杨凡带着夫人们来到餐厅,先吃早餐,然后开始新年的各项活动。

    首先,要贴春联。这个春联按规矩是由杨凡来写的。

    杨凡小时候和爷爷练习过毛笔字,还算拿的出手,但是他写繁体字总是缺笔少划的,容易贻笑大方。

    杨凡的奏章总是让崇祯笑得不行。他写的字总是少几笔,或者干脆有的字就是写错了。

    皇帝也是疑惑,他把字写成这样,当初他怎么没被先生揍死。

    杨凡自然有自知之明,索性让写字最好的小娘皮来写春联了。林月如则在一边给她研墨。

    小娘皮蹙眉,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把毛笔沾满墨汁,提笔写道。

    “酒绿灯红今夜连双岁愿世间岁岁如意”

    杨凡拍手说了一声好,小娘皮虽然出身将门,但是她酷爱读书,文化水平是非常不错的。

    “人勤春早明朝又一年祝天下年年称心”

    小娘皮上下看看,满意的说道:“老爷您看这一副贴在正门前如何。”

    “嗯,可以,就是它了,写的真好。”杨凡颔首道。

    接着小娘皮又写了几幅对联,准备贴在各处大门上。

    梅姨也过来说:“老爷,浆湖也打好了,挂旗和门神也一并贴上吧。”

    “好的,你们弄吧。”杨凡开心的说道。

    新城的住宅里,按照大明的习俗,修建了杨家的祠堂。虽然杨凡是第一代家主,但是,他肯定是有祖先的。所以,必须要有祠堂祭祀祖先。

    除夕的中午,杨凡要主持祭祖仪式。贴好春联和门神等。杨凡就要去祠堂祭祖。这件事只能杨凡带着家奴过去办理,按照规矩,女人是不能进祠堂的。

    小娘皮尽管贵为夫人,也是不可以进杨家的祠堂祭祖的。

    杨凡带着张疙瘩、磨桌、驴蛋去了祠堂祭祖。小娘皮等人则开始安排这两天的各项活动。

    今天除了下午和午夜两次正餐外,还有其他活动。

    首先要点燃篝火,有专人看守,不停的添柴,燃烧一夜。火烧得越旺越好,这代表着去除邪秽,火烧旺运。

    府里现在家丁、马夫、下人、仆役、丫鬟、厨子之类的,加上黄大丫的保安队,足足有七百多人。

    这么多人吃饭可是放不下的,只好在院子里搭建帐篷摆放折叠桌椅。院子里还搭了戏台,今晚要守夜,夜里总不能全都发呆吧。

    所以请了戏班,唱戏唱一夜。

    夫人说了,今日不禁赌博,过年了,特别允许大家乐呵一下。

    顿时欢声雷动,平时杨府是禁止赌博的。夫人们也很少打麻将之类的。

    杨凡祭祖回来,宣布开席,整个杨府都喧闹起来。

    整个杨府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各种菜肴流水般的送上桌子,一坛坛的美酒,也被打开。今日放开了喝。

    好多小孩子也跑来跑去,夫人带着侍女们,给府里的小孩子们发红包,每人都有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来领取红包,然后带着孩子给夫人们磕头恭贺新春。

    红包不大,里边是五枚铜钱,但是,这份压岁钱是主家的一份心意。

    小娘皮和林月如怀孕后,她俩也喜欢多做善事,给孩子积点福。

    除夕夜是春节当中十分重要的一天。杨凡发现,明朝过除夕的诸多习俗则是直接继承了宋朝传统,例如要在这一天燃放大量的烟花炮竹以驱逐年兽,保护全家平安。

    杨府最不缺的就是烟花爆竹了。

    兴禾超市每年节日,买的最好的就是花炮。此时到了夜里,杨府的烟花爆竹就没停过,城里都在观看杨府发射出来的高空烟花。

    磨桌带着家丁,在后山埋下的钢管里,每隔几分钟,就施放一颗礼花弹。

    现代制造的礼花弹,呼啸着飞向高空,然后在新城的天空炸开,绚烂的烟花全城都能看到,一直施放到午夜,钟楼的新年钟声敲响为止。

    这段时间,新城二十四小时开放。大街上都是来庆祝新年的各地农民。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节日焰火,火树银花,看的他们一个个如醉如痴。

    半夜,吃完了饺子,杨凡实在是困了,自己回去睡了。

    小娘皮和林月如、梅香把梅姨拉来,继续打麻将。一直玩到天亮。

    初一早上,按照习俗,要把大门的门栓拿下来,在地上摔三次。寓意为“跌千金”即来年能够财源滚滚。

    而在这一天人们吃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有一种名为“大吉盒儿”的食品礼盒,在礼盒里有着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多种水果坚果等。

    还有一种放满驴肉的礼盒人们称之为“嚼鬼”,这种礼盒体积很小,因古人称驴为小鬼,所以名为“嚼鬼”。

    一早上,杨府在正堂前,给府里的人发大吉盒儿,小孩子则发以小袋子的糖果顺便摸摸头,说些吉祥话儿。这是主家和下人表示亲近的一种方式。

    杨凡正发的高兴,这时候,一个军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杨凡看他的军装,是一个通讯兵的军官,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吗。

825、先下手为强(补昨日一章)

    “老爷,草原上来了紧急军情。”军官来到杨府面前,敬礼后说道。

    “嗯,跟我来书房吧。”杨凡转身向书房走去。

    杨凡的书房在一堂的西耳房里,这里戒备森严,是杨府守备最严密的地方。杨府的所有军事机密都在这里。平时都是磨桌带着亲信家丁负责守卫。

    军官把一个贴着三层野鸡翎的牛皮纸袋子交给杨凡,杨凡接过来,仔细检查一下。火漆完好无损。然后用裁纸刀把文件袋打开。

    受到情报后,按照规矩,给军官用印签发收执后,军官离去。

    杨凡坐在椅子上,一份份的看着里边的文件。

    这是安三溪从草原上发来的,最近一段时间的情报汇总。

    杨凡班师回来后,安三溪的骑兵军一直驻守在草原。前一段时间,骑兵四处攻击土默特人的冬季营地。把归化城外的土默特人全部扫荡一空。

    贵族带着骑兵都逃进了归化城。安三溪趁机兼并了土默特人在归化城以东的八大部族的民众。这些民众的加入,极大的增强了多伦城的实力。

    现在土默特人被压缩到了归化城、九原城、临河城一带,也就是阴山以南,黄河以北的狭长地区。他们隔着黄河和鄂尔多斯人互为唇齿相依。

    这块地方就是乐府民歌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6膏腴之地。

    杨凡看着情报,用红蓝铅笔在桌子上的地图上,画着各种势力的位置,标注着他们的军事实力分布,以及各种详细信息。

    情报说,今年入冬以来,喀尔喀人出现异动。从归化城到努鲁儿虎山,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来自漠北的侦察轻骑兵。这些骑兵主要是喀尔喀人的漠北三汗国来的,甚至还有八音诺颜的人。

    每年这个时候,外蒙古草原上都是极度寒冷的。人畜都会躲藏在越冬营地,苦捱到开春。到时候,看看活下来多少人,多少牲畜,然后规划新的一年。

    今年入冬以来,土谢图汗的轻骑兵多次越过戈壁,对漠南蒙古地区进行侦察。甚至八音诺颜的人,甚至车臣汗的人都开始越过戈壁,向南窥探。

    侦察骑兵频繁和巡逻的民兵遭遇。并发生交火,有一些骑兵被民兵的火枪打死。有少部分被捕获。喀尔喀人的小股侦察骑兵最远甚至到了长城附近。

    安三溪担心,喀尔喀蒙古正在和漠南蒙古的残部走向联合。

    明年开春后,杨凡进攻归化城的时候,喀尔喀三汗国以及八音诺颜的人会从北面,越过蒙古戈壁,大规模的进入漠南蒙古地区,攻击西征大军的后勤路线。

    毕竟大军出了张家口后,茫茫草原上只有集宁一个城池作为军事据点。

    出张家口要走三百里才能到集宁,然后继续行军至少260里才能到归化城。将近六百里的漫长后勤补给线,十分难以防守。

    车臣汗和土谢图汗的领地就在这条补给线的背面。恐怕需要很多的部队来保护辎重部队的运输。敌人都是骑兵,来去如飞,十分棘手。恐怕会牵制大量的部队。

    杨凡摸着下巴,思索着。

    与其被动的防守,还不如主动进攻。

    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车臣汗和土谢图汗。在归化城之战开战前,解决喀尔喀的两部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目前骑兵军正在组建骆驼兵部队,实力已经上升到了五万人的规模。

    漠北三汗国,每一个也就两三万人的骑兵规模。单独打任何一个都是摧枯拉朽一般的碾压。更不用说装备上的优势了。

    如果突然袭击,可以轻松解决掉其中一个汗国。剩下的两个就好对付了。

    目前,出兵的最大问题,是现在是寒冬季节。在极度寒冷下,士兵和马匹被冻死的可能很大。

    现在的蒙古高原上,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白天零下二十度左右,夜里零下三十度左右,如果赶上寒流,气温会下降到零下四十度左右,而且伴随五级以上大风和暴雪。

    杨凡有些踌躇,这个季节适合出兵吗。当然,敌人肯定不会想到杨凡会在严冬出兵的。他们为了不被冻死,全都龟缩在越冬营地里,苦熬着。

    杨凡可以给士兵们加强冬装。齐膝长筒毡靴,超级厚的棉裤和棉袄,棉大衣。这些防寒装备都可以解决。

    当年开发大庆油田时,制作的对付零下四十度,野外过夜穿的厚棉裤,效果就非常好,人穿上可以直接被站着。

    这些冬装非常靠谱,甚至珍宝岛冲突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华夏兵天黑时进入阵地埋伏,毛子半夜进入阵地埋伏。天亮开战时,毛子冻死了一半。而穿着大棉袄,厚棉裤的华夏兵冻伤的都没有。

    当时的穿法是把棉袄的下拜掖进裤子里,然后把皮带扎紧。裤脚扎紧,然后穿上齐膝高筒毡靴。头部用头套包起来,仅仅露出眼睛和鼻孔,外面带狗皮帽子。最外边穿上棉大衣。

    这些东西杨凡仓库里都有,因为要准备对辽东方向的作战,杨凡很早就在储备这些物资。

    冬装不是问题,其他问题能否解决呢。

    生活做饭,帐篷夜里取暖,杨凡有煤油炉,煤油燃烧值大,不需要携带太多,这个也问题不大。用水可以靠融化冰雪。杨凡有脱水蔬菜,压缩饼干,炒面也可以大量制作,食物也不是问题。

    但是,马匹是大问题。

    首先,没有马肯定不行。绝对不能靠步行去外蒙古作战,杨凡除非疯了,才能这么不靠谱。

    但是,这个温度,马匹很容易冻死。尤其是夜晚。另外,马的草料也是大问题。

    你想啊,蒙古人为什么要龟缩在越冬草场,不就是为了背风,而且有枯草给牲畜吃吗。

    杨凡的骑兵这一路上,拿什么喂马。全靠粮食吗,那得多少粮食,怎么运输。

    草原上的道路极差,冬季被冰雪覆盖,车轮很容易陷住,如何运输。

    杨凡反复思索,一个大胆的主意浮现出来。干脆舍弃马匹,全部使用骆驼。

826、骆驼骑兵

    骆驼的身体耐力是极强的,据研究,骆驼在不饮水不进食的情况下,可以存活56天到70天。只饮水不进食能存活86天到130天。

    如果骆驼长时间不饮水,体重会减轻三分之一。但是,一旦找到水源,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流失的水分补充回来。

    杨凡可以在出发前给骆驼充分的喂食,甚至填鸭式喂食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然后依靠骆驼巨大的承载力,携带粮食作为应急饲料。水可以在沿途解决。

    骆驼肉不但能吃,而且还很好吃。

    骆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等成分,对人体能量补充有很大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杀骆驼可以作为军粮。骆驼还产奶,骆驼奶更是大补之物。现代社会价格贵的吓死人。一般人可喝不起。

    骆驼肉益气血,壮筋骨,润肌肤,主治恶疮。其驼峰味甘胜温无毒,具有润燥、祛风、活血、消肿的功效。

    而骆驼奶性微热,具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之功效。

    沙漠里食用骆驼奶和骆驼肉,是非常合适的。可以有效缓解然在沙漠里容易出现的各种病症。

    那么骆驼耐寒性如何呢。

    骆驼是恒温动物,一般在外界温度变化时,保持恒定体温。体温的恒定,赋于动物抗热但更加抗寒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骆驼能够利用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来实现体温的自动调节。内分泌系统中是由甲状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去适应季节性的短时性的温度变化。

    其中甲状腺与缓慢性的季节性的温度变化相联系,而肾上腺主要是应付瞬时性的温度变化。

    骆驼的生活地带气温常在-20~-30℃,最低气温甚至达-45~-50℃,但骆驼仍能正常生活。

    杨凡通过查询资料,发现骆驼的抗寒能力远远超过战马。

    根本不用担心骆驼会冻死。骆驼围成一圈,不仅可以装备骆驼炮组成驼城。而且骆驼被毛严密,人可以贴着卧倒的骆驼,挡风和取暖。

    杨凡现在有十万匹骆驼。除了草原上原来就有的,还有从非洲之角买来的。非洲之角饲养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骆驼,足足有一千万头。

    杨凡打算,把这十万匹骆驼都交给安三溪,五万骑兵全部改为骆驼骑兵。一半作为坐骑,一半作为运输畜力。

    但骆驼兵和骑兵作战靠谱吗,能打赢吗。

    杨凡在笔记本电脑上开始搜索资料。

    在沙漠作战,骆驼完美克制战马。

    相较于战马而言,骆驼的耐力、负重力和攻击性更强,骆驼特殊的气味也能起到惊吓战马的作用。骆驼耐热耐寒的和杂食的习性,也使它更适应在沙漠。

    重甲骑兵追不上骆驼,轻骑兵和骆驼骑兵作战时,因为骆驼高很多,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也处于不利地位。

    况且杨凡还有骆驼炮和架在驼峰上的7.92mm的三管轻型加特利机枪。用骆驼做坐骑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这十万头骆驼原本时为了大军运输物资准备的。那也关系不大。

    非洲之角那里,要多少骆驼有多少骆驼,上千万的保有量,杨凡可以放开了购买,正好可以让阿里这个中间商,多赚些差价,好增强一下阿里的实力。

    回头,索性让阿里再度采购,一次性采购三十万头骆驼。今后西北用兵,少不了这些沙漠之舟。这东西运载量大,是陆地运输的好东西。

    清朝时,大盛魁商号,就是依靠庞大的驼队,从张家口出发,到莫斯科和布拉格贸易。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前的三百年里,正是骆驼撑起了欧亚陆路贸易的重任。

    杨凡考虑清楚后,提笔开始给安三溪写回信。把自己的想法复述了一遍。同时,让他研究一下,采用骆驼骑兵突袭的可操作性。随后,让书房值班的副官把回信交给送信来的军官带回去。

    杨凡从书房里出来时,正碰上小娘皮来找杨凡回去吃午饭。

    “老爷,有什么紧急军情吗。”小娘皮问道。

    “嗯,喀尔喀人有些按捺不住了,开春可能会给我们找些麻烦。”杨凡说道。

    “那可要重视啊,他们要是袭击运输线,前线的大军可就危险了。”小娘皮这两年跟随杨凡处理军政事务,也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她对军事也非常的熟悉。杨凡有意培养小娘皮和林月如处理军政事务的能力,以备有情况的时候,如果杨凡不在身边,她们也能应对自如。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去餐厅,杨凡笑道:“你不用太担心,我会在近期解决他们,我准备给安三溪配备十万头骆驼,利用寒冬去突袭漠北,解决车臣汗或者土谢图汗。只要歼灭了其中一部,就可以震慑住喀尔喀人。”

    两人来到餐厅坐下,小娘皮问道:“这个季节出兵,天寒地冻的,会不会损失太大。”

    这时候林月如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看杨凡和小娘皮正在系餐巾准备吃饭。说道:“老爷,最新的情报从归化城传来了。”

    杨凡招呼她坐下,不要急,边吃饭边说。杨凡经常跟她们说,每逢大事有静气,万事不要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归化城怎么了。不会蒙古人会盟了吧。”杨凡轻描澹写的说道。同时示意冬香给自己盛一碗西湖莼菜汤。

    林月如立刻伸出大拇指,老爷就是厉害,一下子就猜到了。

    林月如坐好,系上餐巾,示意春香给她拿一块牛排,倒上一杯红酒。

    林月如边吃边说道:“老爷,最新情报,青藏的蒙古人,西域的蒙古人,还有漠北的蒙古人,纷纷派遣使者去归化城。他们在阴山南麓聚会,共同推举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为盟主。准备集中力量迎击老爷大军的进攻。”

    固始汗(1582年-1656年),即“国师汗”的音译。姓孛儿只斤,本名图鲁拜琥。

    明末卫拉特(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弟拙赤合撒儿十九世孙。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

    杨凡知道他,在西域他们家族,是瓦拉人组成的卫拉特联盟的盟主。他本人在西域也算一号大人物。

    推举他做盟主也并不意外,毕竟家族实力在那里摆着呢。现在蒙古各部最强的势力就是卫拉特联盟。不选他选谁。

    杨凡喝了一口汤,放下汤匙,问道:“这次阴山大会,都有那些部落参与了。”

827、阴山会盟

    林月如喜欢吃三分熟的牛排,她是跟瑶光学的。

    她一边用刀叉切着牛排,一边喝一口红酒。

    牛排流着血水,加上勃艮第高脚杯里的红酒,衬托着她红红的嘴唇,看着像是喝血一样。

    如果给林月如的头发上,装上两只带羊角的发针,活脱脱一只性感的小恶魔。

    小娘皮看着有些恶寒。她不喜欢还流血的牛排,她觉得那是野蛮人的吃法。

    “这次我们麻烦大了哦,根据线人的密报。这次来的人很多。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土默特七部,就是当年达延汗征服青海后留下的土默特人。他们派人来了。表示出兵三万。”

    杨凡冷笑,“青海的土默特人都是些小爬虫,还有谁。”

    “察合台汗国余孽,叶尔羌人表示可以出兵三万。还有瓦拉人的厄鲁特(卫拉特)联盟,其中和硕特人、准噶尔人,辉特人,准备各出五万精骑。土尔扈特部台吉因为长期受到准格尔人欺压,矛盾很深,他们现在态度不明。”

    杨凡放下小糖饼,思索了一下。他记得两年后的1630年,土尔扈特部就被准噶尔人逼得西迁,去了乌克兰大草原,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去了。

    等他们被沙俄欺压的又想回来,都是乾隆时期了。

    土尔扈特部倒是可以试图利用一下,给卫拉特联盟弄点裂痕啥的。

    杨凡这次才脸色有些凝重,这已经是二十一万人了,估计喀尔喀三汗国也要掺和一下的。他们三部加上八音诺颜部凑个十万骑兵问题不大。

    杨凡再次坚定了,开战之前提前解决喀尔喀人的决心。免得大战打起来,他们在背后搞鬼。

    林月如喝了一口红酒,用餐巾擦了擦嘴,说道:“这还没完呢,听说哈萨克汗国也来人了,不知道他们怎么谈的。老爷你一想动河套。真是搅动了四方风云啊。”

    杨凡说道:“这天下就没有傻子,要是拿别人当傻子,自己就是傻子。得陇望蜀啊。大明拿下河套,摆明了是动了西进的心思。当年汉唐盛世,华夏无不淹有西域,领土远到咸海。西域这些势力不可能不关注。”

    林月如说道:“哈萨克人来凑这个热闹,我有些理解,但是,还有更离谱的呢。罗刹人也派人来了,据说还要卖给卫拉特联盟武器。主要是火绳枪。”

    杨凡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该死的老毛子。老子没去找你们算账,你们倒是先来撩拨老子。

    “罗刹国来的是什么人。”杨凡问道。

    “听说是,驻扎在卡什雷克城的西伯利亚总督彼得洛夫斯基。”林月如说道。

    1581年,沙皇俄国便对西伯利亚汗国发起了进攻,并在10月26日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对当地展开了统治。

    到了这里,尹凡四世的一生成就便到了顶点,在尹凡四世死后,沙皇俄国就进入到蛰伏时期,版图几乎没怎么改变过。直到1696年,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之后,沙皇俄国才再次进入到爆发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1598年哥萨克佣兵基本占领了西伯利亚汗国全境后,并由此控制了欧亚陆路贸易。遂以此为根据地和补给中继站不断东略,先后建立托木斯克(1604年占领)、雅库茨克,毛皮皮草牲畜和海象牙集散地(1632年占领)。

    此时,他们的先头部队,正在贝加尔湖以西活动,和布里亚特蒙古人不停的冲突。他们现在的实力,即搞不动哈萨克汗国,也撼动不了漠西蒙古,索性一直在西伯利亚向东探索。

    小冰河时期,欧洲一样空前寒冷。西欧对皮草的需求,急剧增加,价格飞涨。皮草这个时期被称为软黄金。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主要是毛皮贸易的巨额利益推动的。

    而晋商的做大,也和毛皮贸易有关,他们把草原上的皮草高价卖给大明内地的士绅阶层,从而大发横财。完成了原始积累。

    “罗刹人在西域那边的实力有限,他们不会出兵的,而且他们在西伯利亚也就几千人,不足为惧。”杨凡想了想说道。

    尽管知道他们实力有限,但是杨凡心里还是非常的不爽。因为,在他心目中,蒙古人也是华夏民族的一员。而毛子则不是。他们插手我们的内部事务,让杨凡非常生气。

    “老爷,他们虽然没有派兵来参战,但是,他们正在推销他们的火绳枪,他们准备了一万支沙皇火枪,准备推销给准噶尔人。”

    杨凡思索,沙皇火枪是个什么东东。

    他打开手机,查询沙俄火器发展史。看了一会才算搞明白了脉络。

    因为蒙古人的统治,沙俄完美错过了火枪的发展。直到他们独立后,1550年尹凡雷帝从西方直接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火绳枪。被称为沙皇型火绳枪。

    尹凡雷帝效法西欧,组建了射击军。这支部队装备比较奇葩,火枪手不仅有一支火绳枪,还有一把钢片半月斧子,射击时把斧子柄处插入地下,然后把火绳枪架在斧子上,充当射击支架。

    敌人冲到跟前,则扔掉火绳枪,拔出斧子拼杀。

    而且,射击军还模彷捷克的胡斯战车,装备了这种木板装甲的四轮马车。和杨凡的车营差不多。但没有杨凡车营的钢板装甲。

    杨凡看完了,撇撇嘴,都是些垃圾。

    杨凡现在已经大规模换装了燧发枪,大毛要到一百年后才会统一装备制式燧发枪。他们学胡斯战车也没用,在杨凡的拿破仑炮面前就是被轰成渣渣的命。

    武器一旦形成了代差,就不是官兵们靠着英勇能抵消的。要不然,一鸦和二鸦也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杨凡说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先不要管老毛子和哈萨克。他们敢干涉我大明内部事务,等我收拾了蒙古人再去找他们算账。夫人你把仓库的物资整理一下,准备个报告给我。我下决心了。过完春节,就把骑兵军改成骆驼骑兵,然后突袭土谢图汗。一战解决他们。震慑住喀尔喀人。”

    “老爷,现在骆驼一共有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五头。要划拨十万头给安三溪吗。”小娘皮对家里的资源了如指掌,根本不用去查资料,直接张口就来。

    “是的,给他十万头。这次行动要万无一失。给安三溪准备三份弹药,五份补给。把仓库里最厚的冬装也发下去。过了初三,就组织人手,把物资装在骆驼上,赶着去多伦。”杨凡说道。

    小娘皮点点头,老爷既然决定了,她无条件的执行就是了。

    “老爷,这一届的讲武堂学员年前已经毕业了,让他们跟着去战场实习一下吗。”小娘皮问道。

    这已经是杨凡体系的传统了,上一届军校毕业生就去了多伦战场实习。

    “这一届多少人。”杨凡问道。

    讲武堂已经从兴禾书院分出来了,成立了独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也在济州岛成立,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

    “足足三千人呢。培训了一年。他们都是从表现好的士兵中选拔的,上学之前都有过战争经验。”

    杨凡欣慰的点点头,这两年不停的扩大院校规模,终于见到成果了。尽管都是速成的。也算是正规军校出来的。这对军队的正规化意义重大。

    这些人从草原回来,就可以派遣到新组建的步兵军中担任基层军官。

    这些人都是杨凡的家奴出身,又从正规军校毕业,从基层做起。基本就杜绝了大明军队的各种问题,从根源上解除了军阀化的可能。杨凡可以对军队实现完全掌握。

    “都去吧,军人不上战场是不会真正懂战争的。让他们也学习一下骑兵是怎么作战的。”杨凡说道。

828、杨府的总动员

    杨凡领地的百姓们开心的过了一个好年,但是初四开始,领地的气氛忽然就紧张了起来。

    各个村镇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村民直选的。执法、司法、军事、监察机构都是杨府派出的。各部门的头头们都开始了频繁的开会。

    虽然,庆祝新年的各项活动,任仍然在继续。人们还在欢乐的海洋里。但是,这些人的家人发现,他们已经不再陪伴他们了,而是赶回村公所和镇公所。

    很快就有流言出来,又要打仗了。

    面对目前复杂的朝廷形势,杨府下达了备战的命令。

    春节过后,杨府的领地上,将在今年开始,大规模修建水泥和石头砌筑的土楼。每个镇子修建一座土楼。

    并且把军队换装淘汰下去的火门枪和黑色火药,发放到镇一级的武装所,等待命令再分发给普通百姓。

    所有成年男子,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都要在农闲和休息时间,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并且摊派修建工事的劳役。

    杨府发出了命令,今年十月前,领地上要修建五十座土楼。

    足以容纳一百五十万人,可以在战时用土楼把所有人都保护起来。每个土楼,设计上可以居住三到五万人口。里面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土楼建好后,按照楼房的单元形式,免费分配给百姓居住。原来各家各户的土坯房子将被放弃。

    土楼都是水泥和大块石块砌筑的。还有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承力结构。非常的结实。土楼都是六层的楼房,外侧轮廓呈现齿轮形状。类似于棱堡的设计。

    土楼即是军事工事,也是居民住宅。

    这种外墙一米厚墙壁的房子,住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还有室内的厨房和卫生间,上下水系统。还有集中供暖系统,冬天提供暖气和热水。

    这比现在住的土坯房子好多了。生活舒适程度提高一大截。而且非常的安全。

    现在流民这么多,治安很差。能集中住进土楼,大家还是非常愿意的。

    杨凡开始清理仓库库存,把仓库清空用于储存新式武器和物资。

    把仓库里的冷兵器、这些年战争中缴获的、自己造的,朝廷发下来的老式铁甲、皮甲、盾牌、弓失、神枪、老式火门枪下发到土楼守备所。

    一旦发生战事,守备所随时可以发给百姓,武器要保证每家都有、人人都有,铁甲或者皮甲每家至少要有一副,弓弩每家至少要有一张。

    热兵器原则上,火绳枪战时发给民兵,平时放在每个村公所的武器库里统一管理。

    早期制造的虎蹲炮、佛郎机炮、缴获的和彷造大将军炮,则在土楼建成后分发给土楼守备队。

    老式的黑火药也全部发下去。现在军用的制式火药都换成栗色火药了。

    杨凡今年就要远征河套,这一次恐怕要和蒙古人做一次大决战。杨凡很可能被拖在河套很久回不来。

    历史上,今年冬季,建奴可是集中了二十多万人大举入侵的,京城一度被围困。杨凡不能不对自己的领地做好最坏的打算。这里才是他在大明发展的根基。

    杨凡的领地处于蓟州和遵化之间的狭长通道上,南北都是山脉,是建奴入关后,进攻京城的必经之路。

    为了保护自己的百姓,杨凡必须修筑众多的土楼。把人口和粮食、牲畜、武器、各种物资集中保护起来。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去西征。

    新城城防的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外围是三公里长宽的正方形城墙。依托在山脚下。

    目前州河大坝仍然在施工,估计要到明年才会全部竣工。目前还做不到蓄水淹没城南的土地,形成水库。

    所以,如果建奴真的打来了,也只能固守城池。城南有广阔的平原,建奴的大部队的通过是阻止不了的。新城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依托坚城自守而已。

    城南这块大平原今年还会种植一季麦子,一季冬小麦。

    明年夏粮收割后,这里就是水库蓄水的淹没区了。水库蓄水后,从遵化再去蓟州,就只有通过水库北侧的新城城南的唯一的官道了。那时,建奴就休想从新城这里通过了。

    杨凡给小娘皮的意见就是,如果建奴真的打进关内。就在领地里坚壁清野,把房屋烧掉,水井填埋,农民和牲畜、各种物资全部集中进入土楼坚守。

    工业人口和工厂现在开始,就组织搬迁进入了新城城内。搬迁完成后,城内人口将达到三十多万。如果依托坚固的城防坚守,建奴是打不下来的。

    这样自保绰绰有余。等待杨凡回来。

    同时杨凡下令,开始囤积粮食,兵工厂昼夜不停的生产武器和弹药。一方面是为了西北的战事做储备,另一方面也是预防建奴入关。

    各个煤矿和铁矿都开始三班倒的,不分昼夜的加大生产力度。提前开始储备各种工业生产的原料。在各个土楼附近和新城的仓库、堆放场里堆积如山。

    瑶光开始加大传送的规模。尽快把仓库填满。

    从初四开始,整个领地都开始逐步的动员了起来。

    燕山山脉里,到处都是采石的爆炸声。大量的化肥炸药在工兵的小组的携带下,到矿场协助采石。石材用马拉轨道车和泼水冻成的冰道用爬犁运到各个指定地点储存。大量的钢筋和水泥业也从遵化和新城的仓库开始发放。

    整个领地进入高速运转的模式。杨凡则在各处视察,了解各地的情况,有问题随时解决。

    这时,司礼监的一个小太监来到杨府,带来了王承恩的信。

    王承恩要求杨凡尽快启动铁路工程,把聚集在京城的流民都弄走。万岁爷已经睡不着觉了。

    杨凡最近在忙着自己领地的事情,没有关注京城那边。不过,今年灾情严重,他每次去南苑练兵,车队都看到大量的流民聚集在永定门外的官道上,端着一个破碗,在哪里乞讨。

    虽然看到亲兵护卫的马车,不敢上来乞讨,但是道路两边到处都是聚集的流民。

    看了京城的流民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829、铁路招工

    京城和遵化、以及杨府领地的铁丝网外,聚集着大量的流民。他们都是今年从北直隶、山东、山西甚至河南跑来求活的。

    他们听说,北直隶北部有活路,就纷纷拖儿带女的往这里跑。

    他们都听老乡说了,前两年来这里的人都找到了养家湖口的活计。现在这里人越聚越多。尤其是,他们听说了京城里边有一文钱三斤的粮食,几乎眼睛都红了。

    可是官兵们把守着城门,不让他们进城。

    京城外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三十多万了。漫山遍野都是灾民搭建的窝棚。这些人叫嚷着要进城乞讨,或者找工作。每天都和守城官兵发生冲突。

    看着城外日渐增多的灾民,内阁和皇帝如坐针毡。如果有人振臂一呼,可就麻烦了。

    皇帝只好从内库出钱,买超市里一文钱三斤的玉米面,在城外施粥。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施粥一次,每人一大瓢玉米面湖湖,勉强吊着他们的性命。

    皇帝几次让王承恩来催促,让北运河铁路指挥部尽快开工。把这些灾民都招募走,让他们去各个施工标段的工地去修铁路,不要聚集在京城外。

    铁路指挥部本来计划是,开春土地解冻了才能开工。现在这个情况,这几年冬天这么冷,尤其是天津,九河下梢,沼泽地多,泥水冻结混合在一起,土地冻得结实,没法施工。

    可是现在司礼监实在是扛不住皇帝和内阁的压力了,王承恩直接给杨凡传话了,希望提前开始招人。赶紧把这些流民弄走。

    永定门外,开始招募工人的消息传开,顿时分散在京畿的灾民们四处汇聚而来。直奔铁路招工处。

    韩老五一家是从山西跑来的,他们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孩子,还有老娘。一家六口逃荒到了京城。今年大旱,他们老家是吕梁山区的,旱田基本都绝产了。整个村子都跑了。

    他们村子都姓韩是一个祖宗的大家族。全族三百多口子人呢。全都四撒逃荒去了。

    韩老五的浑家捡了些枯枝,用破锅给婆婆和孩子烧了了点水。只放了一小把小米。米汤咕都着,马上就可以喝了,汤稀得能照出人影来。

    韩老五急匆匆的跑回来。对着家人说:“不吃了,快跟我走。”

    “当家的,都煮好了,放了半把小米呢,不能扔啊。”

    “你知道什么,铁路招工了,没有家属的不要,赶紧跟我去报名,晚了就没机会了。到那里给发饼子,管饱。”

    韩老五背起老娘,浑家抱起最小的孩子,两个大的跟着父母就往永定门跑。老娘舍不得破锅和米粥,就用头巾包上防止洒出来。用手抱着小半锅粥。

    到了永定门前,看到官道边上被人用铁丝网圈起来一块空地,一排的桌子摆着,一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坐在那里。

    上面拉着横幅,写着铁路招工处。

    这里已经人山人海了,来了好多的人。一些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正在维持秩序,组织按照家庭排队。

    “你们是那里来的,一家几口人,户主叫什么名字,有没有户贴。”一个小伙子上来盘问。

    韩老五一家看去,发现那些坐在桌子后面的,和这些盘问的,维持秩序的,都穿着一样奇怪的衣服。他不认识这种后世的工装夹克衫。只是对这种对襟的衣服有些感觉奇怪。

    “小的是山西吕梁人,逃荒来的,一家六口。有户贴,您看”说着韩老五赶紧掏出户贴。

    “你都会干什么活,有什么本领。”那个小伙子掏出一个小本子,拿出铅笔开始记录。

    “小的,会种地,嗯,还会些石匠的活计,农闲时候,就跟着俺叔做些石磨什么的。”韩老五说道。

    “嗯,你是石匠,算是手艺人。跟我来吧,到这边来,不用排队面试了。”年轻人眼睛一亮。

    这里招人首先都是区分职业和技能。能出力气是最低等的,但凡会点木匠、瓦匠、石匠等手艺,都会被甄别出来,直接安排到更合适的位置上去。

    “好嘞,好嘞,”韩老五赶紧背着老娘,带着一家人跟着跑过去。

    这边的空地上已经有很多人了。都是一家家的。都是既有壮年人,还有老人小孩。

    不大一会,一个厨子跳着担子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兵丁。

    “都排好队,开饭了。不要挤”兵丁们拎着鞭子,凶神恶煞的吼道。

    这里的人纷纷都排好了队。一家一家的来到厨子面前领取食物。厨子的担子前面是一层层的蒸笼。后面是一个大桶。

    厨子把蒸笼打开,里面是一整块的玉米面的发糕。后面的大木桶打开盖子,里边是一大桶鸡蛋汤。这一桶汤估计也就两三个打成蛋花的鸡蛋,但是已经足够让这些饥民们吞口水了。

    厨子从怀里逃出来一把尖刀,在发糕上横竖的划了起来,把一整块大发糕,切成菱形的小块。

    “不要急,不够还送,都过来领,一人一块发糕,一大勺子鸡蛋汤。”厨子说道。

    很快每个人都领到了食物,发糕松软香甜,这些人从来没有吃过玉米面的食物,都吃的狼吞虎咽的。破碗里的鸡蛋汤更是顾不得烫嘴,小口小口的喝着。

    这汤里除了打飞的蛋花,就是一些切碎的野菜丁,用淀粉勾欠,弄得黏湖湖的,同时放了些豆油,放了盐。

    “娘啊,您多喝点,这汤里放了盐了。”韩老五激动的说道。把自己碗里的一大勺子鸡蛋汤倒进了老娘的碗里。

    老娘又把鸡蛋汤倒了回来,说道:“你是壮劳力,全家都靠你呢,你喝,吃了盐有力气,我这老婆子喝了也是浪费了。”

    明末,盐价腾贵,百姓普遍买不起盐。

    即使是好年景,一年下来也很少能吃到盐。每年都是老娘把养的鸡卖了,才能买上一块盐巴。这盐巴还是黑乎乎的像是石头一样的。

    就这还舍不得吃。

    各家各户一种是把盐巴用绳子吊在房梁上,吃饭的时候,抬头看看,就当是吃盐了,这叫吃望望盐。

    还有一种是把盐块用绳子拴着,在锅里快速的蘸一下,叫做吃蘸蘸盐。

    没想到这个什么铁路工地,发的吃食居然有盐。而且鸡蛋汤上还有几滴油花。真是把他们激动坏了。

830、铁路招工二

    崔小花和崔小石姐弟俩,这次被从机床研究所调到了铁路工地,负责铁路修建的技术咨询。她俩来之前在瑶光老师开办的铁路建设培训班学习了三个月。

    “姐,这些灾民好可怜啊,鸡蛋汤我吃的都要吐了。学校食堂天天早餐吃这玩意。除了用点淀粉勾欠外,一大桶就两三个鸡蛋,全是野菜和水。你看他们把碗都舔干净了。”崔小石看的有些反胃的说道。

    “哼,闭嘴!你个小混球儿。当年咱们家逃荒来遵化时,你还不是饿的嗷嗷叫。我把自己的饼子都偷偷给你吃了。没少被娘揍。这才吃了两年饱饭,你就忘本了,你再胡说八道,看我不大耳雷子抽你。”崔小花凶凶的瞪了弟弟一眼,骂道。

    崔小石缩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都吃饱了吧,吃饱了跟着上马车,去工地。”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过来说到。

    “大爷,工地在哪里啊”韩老五问道。

    “你们这里都是石匠,去采石场,负责开山炸石头,把石头粉碎成小块的猫爪石,用来铺铁路道砟。”

    “大爷,我一家子人呢,怎么安置啊。”

    “你不用管,到了自然有房子住。一家一个棉帐篷,有铁炉子,蜂窝煤自己买。按月发工钱。困难的可以提前预支两个月工钱。”

    “啊!还有工钱。我以为就是管饭呢。”韩老五惊讶的说道。

    那个中年人鄙视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咱们老爷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干活不给钱呢,咱们丢不起那人。”

    “大爷,一个月多少钱啊。”

    “你是石匠负责分割大石头,算是有技术,重体力劳动,一个月一枚银币,也就是一两银子。你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女人,要是肯出力,可以接用锤子砸小石头的活计,那个是计件工资,按吨算钱,一吨一结账,7个铜钱一吨。当时就结帐,绝不拖欠。”

    石头很重的,一吨石头也没有多少,用大锤和小锤子坐着慢慢砸,这活计女人和孩子都能干。

    就是女人用大锤把石头砸成小块,孩子们用小锤子再砸成更小的道砟。韩老五一家人,两三天就能砸出一吨石头。

    “大爷,我听说咱们工地管饭。”

    “对,每天三顿饭,自己去厨房排队打饭。每十天有一次加餐,吃红烧土豆肥猪肉和大馒头。吃饭不用花钱,管饱。你们挣的钱都可以攒下。”

    韩老五一家人一听都激动得哭了起来。只要能吃饱饭,都能做些力所能及得活计。

    砸石头算什么,坐在地上一锤子一锤子砸呗,早晚能砸碎。没想到老人孩子也有赚钱得机会。

    刚才他们吃了发糕和鸡蛋汤,简直太好吃了,又香又甜。他们太满意这里得伙食了。

    这天底下那里有可以放开了吃饭得地方啊。就是他们家年景最好得时候,也就是糠菜半年粮,就这还只能吃个半饱。

    “老爷,火车是什么啊。我们来修铁道,说是跑火车。这火车谁也没见过啊。”

    那个中年人笑道:“别说是你,我也没见过。不过上面说了,等通车了,让咱们这些修铁路的工人都坐上,从塘沽到京城跑一圈。体验体验。”

    塘沽到张家口350公里的规划铁路线上,被分成了35个工程标段。每隔十公里一个。大批的灾民被招募,来到各个标段。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开始修筑路基。

    他们的家属安置在家属营地里,可以做些捡柴火,做饭,洗衣服的活计。

    工人们每天上工,主要是挖两道沟,把挖出来的土修成梯台形状的路基,然后用巨大的石磙子碾压结实。

    然后在路基上铺上道砟石子,铺好道砟,就会有技术工人来指挥铺设枕木,最后把十米长的铁轨安装在枕木上。

    这种窄轨每米重22公斤,一根轨道十米长,重220公斤。需要十个人抬着运到枕木上。

    因为这属于轻轨,总重量不算大,长途运输可以用载重七吨以上的四轮大篷车。一次可以运输三十多根。

    这些大篷车不仅是军用运输的主力,这次修建铁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次可以运输七吨道砟,或者大量的枕木。就是速度有些慢,需要用十几头牛来拉车。

    军队有限的夏尔马都用来做军事运输了,是不会用到这里的。

    不过杨凡不缺牛,草原上有的是。小牛简单调教一下,就算耕地不行,拉车还是问题不大的。小牛在蒙古草原上也是用来拉勒勒车的。

    韩老五一家就在采石场安顿下来了。他除了分解石块的工作外,每隔十天会轮换一次,做跟着大篷车队给施工标段送道砟的任务。

    毕竟砸石头太单调了,容易让人的精神出现问题。所以,特别采取轮换送货的方式,让他们也有机会出去透透气。舒缓一下心情。

    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每天韩老五晚上回到家里都累的直接就想睡觉。但是,他干的心里高兴。

    因为,饭是真的能吃饱,每十天吃一次肉。而且工钱从来没有拖欠过。

    这么痛快给钱的好主家,他从来没有遇到过。

    在老家的日子,就那几亩山地的薄田,一年到头也吃不饱,更别说攒下钱了。这里给这么高的工钱,他再累也不想回老家种地了。

    老娘和浑家也来了劲头儿,天天带着孩子砸小石头,每天天一亮能看清楚了就开始干活,直到天黑。砸够了一大堆就让大篷车来拉货,当场上秤,然后给钱。

    晚上他和浑家私下商量着,听说这次铁路修完了,合格的工人可以转为正式的铁路建设员工。以后就是到各地去修铁路。

    可以工作到六十岁,到了六十岁算作是退休,不用干活了,还有退休工资,终身发放,退休工资是基本工资的八成。

    他俩商量着,要是能转正就好了。一家人也不会去种地了,这里赚的多。要是在这里干到六十岁,就有铁路给养老了。多好的事情啊。

    最让他心动的是,子女可以优先招工,进入这里工作。

    这份活计还有个名字,叫做铁路建设工人。这个买卖家的大号叫做大明铁建。以后出去就说是大明铁建的工人,嘿,听着就大气。

    “当家的,咱们哪里也不去了,以后就当这个铁路工人吧。”浑家擦着眼泪说道。

831、暴风雪中的北伐

    安三溪带着新组建的骑兵军的高级军官们,出城三十里迎接从新城来的驼队。三万人赶着十万头骆驼,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驼队。

    这些骆驼载满了物资,五十头用缰绳拴在一起,形成一队。从马兰关出关,经过十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多伦城。

    今天,草原上来了寒流,刮着五级风。大风卷起了的雪沫子,俗称大烟炮儿。这种风非常恐怖。因为雪沫子会被风从你的领口,袖口,靴子口吹进去,然后遇热融化,你保暖的衣服就湿了。不再保暖了,然后就是严重的冻伤。

    得意于杨凡提供的完美冬装,所有的衣服都是袖口和裤脚内部有收紧的松紧带。靴子口有带子可以扎起来。头部还带着围脖或者头套。尽管是这么恶劣的天气下,仍然没有任何问题。

    安三溪和赵水根热情的拥抱了一下,赵水根也是杨凡体系的老人了。他现在是杨府领地的民兵总指挥。

    这一次,向多伦运输十万头骆驼,以及这些骆驼载满的物资,就是他亲自带着三万民兵送来的。

    “兄弟,好久不见啦,你现在也是少将了。”安三溪高兴的说道。看着赵水根肩膀上的一颗金星,激动不已。

    现在第一批跟随杨凡的家丁,只要没有战死,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最低的也是团营一级的军官了。好多都是独当一面的负责人了。

    “你不是更厉害,都是中将了。”赵水根说道。

    他们这些早期跟随杨凡的人,有一个圈子,彼此都很熟悉。“马上就要打大战了。老爷这一次要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这是大家建功立业的机会。”

    “没错,这种机会不会太多。天太冷,咱们进城。先休整一下,让弟兄们暖和暖和。”安三溪搂着赵水根的肩膀说道。

    十万头骆驼把多伦城的街道都填满了。到处都是骆驼。

    城中心的衙门里,骑兵军司令部设在建筑群的西边。

    安三溪和赵水根盘膝坐在暖和的土炕上,中间放着一张小炕桌,上面是铜炭火锅,两人一边喝酒,一边涮羊肉。

    “老爷的决心已下,要在归化城开战之前,先把漠北蒙古的三汗国和八音诺颜部解决掉。我这次给你带来了足够的物资和军火,还有足以在冬季野外宿营的防寒装备。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兵,先打那个。”赵水根问道。

    “先打车臣汗,会惊动察哈尔人。林丹汗就会坐不住了。所以不能动车臣汗,先把察哈尔部和内喀尔喀五部稳住。”安三溪沉吟着说。

    “我打算,先打中间的土谢图汗。然后向西北出击,进攻八音诺颜部。最后向南进攻札萨克图汗。一直推到阿尔泰山,从北面威胁天山以南的瓦剌人。让卫拉特联盟不敢轻举妄动。”

    赵水根一拍大腿,说道:“难怪你老兄升的最快,是咱们这些老兄弟里唯一升到中将的。你总是能和老爷想到一块去。”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了杨凡的信。

    “我来之前,老爷和我谈过。老爷就是这个意思。先稳住察哈尔人,所以不要动车臣汗。”

    车臣汗的地盘就在今天外蒙古的东部。北边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贝加尔湖地区。东侧隔着喀尔喀河是内喀尔喀五部。东南就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西南就是杨凡的多伦城。

    所以,只要车臣汗地盘稳定,东蒙古就是稳定的。林丹汗对瓦剌人在西边搞会盟,不带自己玩非常不满。

    他认为推举全蒙古的盟主,也应该推举他这个北元皇帝才对。

    可惜,瓦剌人根本不鸟他。不跟鞑靼人玩。

    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虽然也是鞑靼人,但是,这些叛徒明显在他去年的西征后,已经投靠了瓦剌人了。

    杨凡去痛打瓦剌,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此时估计幸灾乐祸多一点。

    安三溪看完了信,终于放下心来。老爷的想法非常的切合实际。他最担心老爷要先打车臣汗。

    杨凡把情况分析的十分精辟,蒙古各部的矛盾和互相依存的关系都认识的很深刻。不仅想法和他一样,而且在信里,对他做了全权的授权。骑兵军完全授权给他指挥,直到解决漠北两汗国和八音诺颜部到阴山和他会师。

    “等暴风雪挺了,我马上就出兵。这里就给你了。你一定要守好这里。我担心今年建奴会大举进攻漠南。去年建奴对察哈尔人大规模进攻,察哈尔外围八大部族,有三个已经投降了建奴。林丹汗已经丧胆。”

    安三溪喝了口酒,继续说道:“建奴之所以放任我们在这里做大,就是因为林丹汗的牵制作用。他们不敢大举来进攻我们。怕被察哈尔人趁机偷袭老家。但现在已经把察哈尔人打的丧胆了。今年我们就很危险了。”

    赵水根来之前仔细研究过地图。多伦正好卡在张家口的东边。也就是说,只要多伦城不失,建奴就到不了张家口外。而杨凡的后勤补给线是从张家口才进入草原的。

    再张家口之前都在关内,建奴是没办法攻击的。

    赵水根说道:“我看到多伦已经再夯土城墙外用水泥和花岗岩再度包砌了一层。已经十分坚固了,我这次带来了十万支最先进的第三代燧发枪步枪。给你五万支,我留下五万支。还有六十门,十二磅炮。即使是十万敌人来进攻,我也守得住。”

    安三溪点点头,武器装备已经大大领先建奴了。就算野战也不怕建奴了,燧发枪步枪完全压制建奴的重箭。再说多伦城里也可以武装出来两三万民兵。足够守城了。

    赵水根这次带着三个民兵师,一个是押送驼队和物资给安三溪。第二个就是接管多伦城的防务,赵水根将被任命为多伦卫戍司令。三个民兵师将驻防在多伦。

    而骑兵军今后将和步兵军一起跟随杨凡西征。

    骑兵军和步兵军作为野战部队,将是杨凡西进的主力部队。以后地方的防务就交给民兵师了。

832、暴风雪中的北伐二

    等了三天,暴风雪没有停止。

    安三溪决定不等了。

    正月十七,五万人的骑兵军换成骆驼坐骑,正式出发。

    之前因为要组建步兵军。驻扎再多伦城的黄三,带着步兵师已经在年前开拔去了新城。步兵师将作为骨干,补充精锐民兵,扩编成步兵军。黄三将成为首任步兵军的军长。

    现在,多伦的城防,就完全交给赵水根带来的三个民兵师了。

    好在,现在书院毕业的学生已经大批来到这里,建立了完整的官府机构,城市和周围的牧场已经有条不紊的管理了起来。赵水根只负责防务就好。

    安三溪骑在骆驼上,回头看了一眼多伦城。心里有点不舍。这一走,以后也许就不会来在了。老爷的西进,别人不知道,他还是清楚的。

    等老爷整合了蒙古人的全部力量,就会发动第二次西征。重复当年成吉思汗的伟大事业。

    这一次,蒙古人的脚步,将不会仅仅停留再多瑙河和西奈半岛。而是会像洪水一样淹没整个大陆。

    他对这里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在这里灌注了太多的心血。不过交给赵水根他还是放心的。

    整理了一下心情,安三溪扭过头,大吼一声出发。

    十万头骆驼,五万人精兵,组成了庞大的驼队,就这样走进了暴风雪里。

    北风卷地白草折,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所有人都伏在驼峰之间,尽量减少迎风面积。

    骑兵军的骨干多数都是汉人军官,但蒙古人也不少。而战士,汉人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蒙古人。

    相对汉人,这些蒙古人更耐寒冷的气候。

    他们本来都奴隶,生活再最底层。现在远在新城的新主人杨老爷,让他们变成了拥有牛羊田地的富裕人家。他们心里都怀着感激。

    自从来到多伦后,过上了物资充沛的日子。

    这种好日子,让好多人激动的都哭了起来。以前铁锅都是珍宝的日子,他们是再也不想过了。

    他们可以穿暖吃饱,崽子们可以去上学,生了病有免费的医院。牧业队按月发工钱和粮食。想买什么,超市和商店里都有。

    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一切是谁给他们的,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他们现在只效忠于杨老爷。

    现在冬天,他们的老婆孩子,可以住在温暖的泥土房子里。

    家里有铸铁炉子和火炕、火墙取暖。还有热水喝。穿着又轻又暖和的棉衣,既有肉吃,也有粮食吃,还有晒干的蔬菜吃。

    甚至还有地窖,里边在秋天储存的白菜、罗卜、土豆。

    他们的老婆还学着汉人妇女,用特大号的陶瓷缸腌制酸菜,一缸酸菜足够吃一个冬天。

    这么幸福的日子,是祖祖辈辈下层蒙古人没有享受过得。他们在杨老爷这里享受到了。

    见到了光明,就再也不能忍受黑暗。

    他们发誓谁要是想来攻打杨老爷的领地,来抢走他们的好日子,自己就和他们拼命。

    老巴勒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今年已经六十岁了。

    蒙古人都寿命短,严酷的草原环境过早的消耗了他们的生命。他算是少有的高寿了。他现在还身体硬朗。让人羡慕。

    这次是乃仁巴特尔亲自请他出来的。

    老头子这个岁数,早已在家含饴弄孙了。他的五个儿子,各个强壮如牛,是牧业队里的骨干,一年拿不少的工分呢。

    还给自己生了,三十多个孙子孙女。

    各个都和小牛犊子一样壮实,他和老婆子也就在家里享福了。

    安三溪找他,就是为了让他做向导。在暴风雪中行军,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五万人,还有十万头骆驼。要是迷失在了草原上,全体被冻死也是可能的。

    老头子和传说中的英雄,现在多伦的最高将军喝了一顿酒。

    酒酣耳热之后,老汉拍着胸脯说一定让自己去,自己还没有老,一定给大军带到土谢图汗的冬季越冬牧场去。

    尽管暴风雪让人睁不开眼睛,五十米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狂风卷起漫天的飞雪,像是一道道雪墙从左前方压过来。冲过去一道,还有下一道。

    老头带着墨镜风镜,分辨着方向。

    这种东西人人都有,杨凡花了很多钱传送过来的。因为这东西是冬季草原作战的必须品。没有是绝对不行的。

    蒙古人为什么冬季都猫冬,在越冬牧场不敢出来。就是因为积雪反射强烈的阳光,会造成眼睛失明,这叫做雪盲症。

    之前,骑兵军能这么顺利的在冬季,一个接着一个的摸到他们的越冬牧场,把他们解决掉。就是因为完善的防寒装备,尤其是墨镜风镜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尽管看不清远处的情况,但是老巴勒依然可以带着队伍在正确的方向上。这是蒙古人与生俱来的特殊本领,也是他们能够在这草原上生存的技能。

    骆驼在这样零下三十度,暴雪肆虐的气候下,仍然气定神闲的走着。根本就不在乎寒潮和暴风雪。

    即使气温降到四十度,它们也不怕。因为骆驼厚厚的皮毛绝对的保暖。所有骑在骆驼上的士兵都感觉到了。和骆驼皮毛接触的地方非常暖和。抱着驼峰俯下身子,更是温暖的很。

    终于夜晚到了。天黑了下来。老巴勒给队伍找到了一块背风的地方宿营。

    安三溪从骆驼上下来,也有些疲惫。他下令,就地扎营休息。各个部队以营为基本单位,组成一百个营地。生火,做些热食,让大家都暖和一下,恢复一下体力。

    尽管在暴风雪之中,但是军队扎营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战斗部队在外围,指挥机构和辎重在内圈。都是由着严格的规定的。如果遇到敌人袭击,则如何防御,如何反击也是有着完善的制度的。

    随着安三溪的一声令下,一百个营级的单位,纷纷自行组成营地。最小的单位就是十个人的一个伙,他们把二十头骆驼围在外圈,挡住寒风,人在内圈休息。

    五万人,十万头骆驼,在这冬天的血缘上,组成了庞大的营地群,随着生火做饭,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了蒙古高原的夜空。

333、暴风雪中的北伐三

    程林和程虎是兄弟俩。他们都是杨凡的家奴出身。今年一个十九岁,一个只有十七岁。他俩是六个月前加入骑兵军的。

    现在他们这个伙的伙长是一个蒙古人,其他两个伍长是汉人,士兵中多数是蒙古人。

    但是,这里蒙古人和汉人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多民族混居。多伦城里,蒙古人和汉人都是混居在各个社区里的。还有回回等其他民族的。

    这里汉人种地、种菜、织布,做衣服和各种手工业产品。蒙古人则放牧和打猎。双方的存在都丰富了对方的生活,渐渐的大家谁也离不开谁了。汉人学会了蒙古语,蒙古人学会了汉语。

    沟通交流不在是问题,很多不同民族的人成了街坊、朋友。甚至开始通婚了。不同民族的人很多都成了亲戚。

    程家兄弟虽然是从遵化来的,但是在骑兵班组里,没有感觉到任何隔阂和不适应。就和在原来的部队里一样。

    今天走了整整一天,中午的时候,程林有些饿了,想喝点水,吃点炒面。

    拿出水壶一看,凉开水早已冻成了冰坨。没办法,他只能干噎炒面。

    好在炒面真是好吃,这是杨凡参考后世稻香村的油炒面配方做的。既可以冲水,也可以干吃,口味良好。而且,高热量,高营养。

    这里边好东西可不少。每一份油炒面里,有面粉500克,牛骨髓油150克,黑芝麻20克,白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克,白糖、花生、绿豆、红豆和糖桂花汁各适量。

    油茶面是北京小吃,回民风味,系由熟炒面拌牛骨髓油用沸水冲制而成,呈稠湖状,质地细腻,甜润中带有浓郁的酥油香气,宜于老人食用。制作油茶面除了用牛骨髓油外,还可用奶油用芝麻油。若成咸味的也很好吃,风味不逊。

    投放到部队后,深受好评。

    杨凡本来想提供泡面的,但是传送这么大规模的泡面成本太高。现在粮食都能自给自足了。更没有必要大规模传送桶装泡面了。这东西其实不便宜,给部队大量食用也有些吃不消。

    那么速食的方便食品就只能选择炒面了。这东西同样开水一冲泡就可以吃,没有水,干吃也可以。而且这东西在大明可以自行生产,所有的原料都有。

    多伦和新城同时成立了炒面生产厂。开始大规模的炒制油茶面。

    这次出发,每个士兵都配发一个直径十厘米的长条形炒面袋子,两头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挂在脖子上,每个装有十斤炒面。

    终于,到了夜晚宿营了。风也小了些。

    伙长莫日根(意为弓箭手)走过来,指挥大伙儿,把二十头骆驼围城两圈。让骆驼趴下,组成挡风雪的墙,然后再中间的地上铺上了一寸厚的羊毛毡子。中间流出一个一米见方的位置,用作火塘。

    程林和程虎从骆驼上下来,活动着有些僵硬的双腿。心里说,这一天可真够艰苦的,终于可以宿营了。

    是个人先用工兵铲,把中间的积雪铲除。然后把煤油炉子安放好,用铝锅开始融化冰雪。行军在外,取水困难,这个季节就算是有河流也封冻了。只能融化冰雪来取水。

    煤油炉子非常给力,而且有防风设计。

    这家作坊还是上市公司,他们的第一笔大订单就是安三溪下的,一次订购了一万套。听说,现在这家作坊的股票已经大涨了。一万台可是大订单啊。

    听说后续各个部队还要大规模的购买,达到每五个兵就有一个的水平呢。

    骆驼挡住了风。煤油炉也带了温暖。大家伙都舒服的盘膝坐在毡子上。

    莫日根招呼大家把水壶都放在炉子四周烤着,让冰融化。不大一会水烧开了,大家都纷纷冲起了泡面。油茶面的香味飘散在了整个营地。

    士兵们都西里呼噜的喝着烫嘴的油茶面湖湖。感觉太舒服了,身体也都暖和了起来。莫日根从骆驼的驮载物资里拿出来串好的羊肉串,放在煤油炉上开始烤制。

    现在是冬季,提前穿好的羊肉串可以保存好久,冻得和石头一样,根本不会变质。

    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人都纷纷掏出不锈钢酒壶,灌了几口烈酒。蒙古人好喝酒,尤其是烈酒。

    陈有道、黄湖、鲁北成三人也拿出茶叶小桶,用开水冲泡些茶水喝。程家兄弟则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盒午餐肉罐头,打开后,用燧发枪的刺刀切成小块,然后放在火边烤着。

    陈有道和黄湖是伍长,十一个人组成了这个骑兵伙。

    “伙长,您去过漠北吗。”陈有道问道。

    “我少年时,阿爸带我去过一次。漠北荒漠多,好的草场少,远不如咱们漠南好。”莫日根说道。

    “喀尔喀人打仗厉害吗。”黄湖问道。

    “怎么说呢,我觉得要说打仗,蒙古人里最厉害的还是察哈尔人。因为他们一直在打仗。喀尔喀人两百多年没怎么打仗了。好日子过久了,是出不来勇士的。”莫日根说道。

    这时候,羊肉串吱吱发出响声,油脂大量滴落在煤油炉上,快要烤熟了。

    巴雅尔赶忙接过来翻了个面,向着黄湖说道:“伍长,您还有辣椒面吗,给撒点,我最爱吃辣椒面了。”

    黄湖的老婆给他邮来了十斤辣椒面,这可是好东西。到现在为止,辣椒这东西还是仅仅在新城领地上才有种植。外面很少有。

    能运出来的,都是去籽的辣椒面和辣椒油。这些东西售价很贵,是杨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黄湖痛快的从他自己的骆驼上,拿出来一包,小心的洒在羊肉串上。说道:“就知道你小子会给我要,可得省着点用,我这次出来就带了一斤。”

    撒上辣椒的羊肉串立刻发出了剧烈的香味,这个寒冷的冬夜里,吃点辣椒真是一种享受。

    众人立刻拿起羊肉串吃了起来,喝着烈酒。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程虎问道:“咱们得走多少天能到土谢图汗的领地啊。”

    莫日根默算了一下,说道:“我听说,这次的向导式老巴勒。估计不会走冤枉路,也就十天左右应该就到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