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摇篮中的科技文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文阅读

作者:寂静将至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四章

    下一层次的科技主线逐渐明了,所谓的零点技术在本质上依旧禁锢于空间,不如称其为伪零点技术。

    伪零点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广泛,毕竟规则早已固定,想要让常数跌落,付出的代价太高。不如,先把常数推上去,这就是伪零点技术的反向工程。

    显而易见,反向工程就是存储能源,或者说,把常数推向悬崖的边缘,而我需要做的,是把悬崖修成缓坡,让其中的能量缓慢释放,简单地讲,固化的反零点模块就是科幻意义上的能源块。当然,我也可以不修改悬崖,只需要制造一个紊乱的常数块,再利用常数波动产生的类动能推动常数块高速前进,这里的高速,已经接近某种意义上的超距,有效攻击距离可以达到三百万光年,最长打击时间也仅有0.5秒。

    超远程打击技术所需的能源是海量的,你无法想象一个太阳只能支持半次超远程打击。至于防御手段,类似于电磁攻击,用同样在波动的常数场干扰常数块使其提前崩溃即可,还有探测手段,鸡肋的常数波动探测终于登上了战争艺术的舞台。

    戴森球技术宛如当年的烧开水,硬生生撑起了数个时代。热电材料经历无数次更迭,装置已效率高达87%,这个数值还在向90%推进。

    只有建满了戴森球,等等,忘了一点,供能体系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球体,我甚至可以将其描述为气泡沫海,一层层可再生的薄膜在恒星表面之下沉浮,能量块在薄膜表面如泡沫般逐渐膨胀,在临界点,常数波动将其推离薄膜,最后由中转站直接送往千至五万光年不等的目的地。这个技术,花费了我的科研团队近五百年的时间。一个被泡沫海彻底覆盖的星团才能勉强支持整个文明的基本能源消耗。

    具体的细节就不在多讲了,圆规座已经没有了重生的可能,千亿年内,不会有任何星系与其碰撞,既然如此,不如用星系级的常数武器来终结它的寿命。

    如果说常数异常灾难是慢性中毒引发的毁灭,那么人为控制的常数异变就是过量的氰化物。我将圆规座的两个卫星星系改造成了亚星系级的常数武器,圆规座不是很大,这种级别的武器足以将其毁灭数次。

    依旧没有绚丽的光效,一切发生在瞬间。恒星的热被锁死在了内部,加固的气态外壳禁止一切物质出入。

    如果将时间加快,圆规座就如吹灭的火烛,只剩下点点火星。

第二十五章

    前往NGC5128的计划在延期三万余年后执行。

    技术更迭数十亿年,物体的前进速度还是被锁死在万倍光速之下。

    常数技术在理论层面能将物体加速到九千倍光速,可是,这需要所有物质在微观层面不断震荡,此震荡还会因速度变化而不可预测的浮动。比起虚化技术让物质保持在某一种状态,只要不迈过那道坎就不需要调整参数,常数技术对控制的要求过于苛刻,大范围应用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后面的故事,并不是那么愉快。

    我已推开虚者文明的大门,那儿并非光芒万丈,反而乌云密布。

    物理学的大厦早已俯视珠穆朗玛峰,只不过,对流层之上,不是清冷的平流层,那儿又冷又暗。当我伫立于高处,冷风幽幽,眼前弥漫着包裹真相的浓雾,更高处的强光穿透雾埃,若隐若现的真相令人畏缩。

    不管如何,都得往前走啊。

    殖民舰队分成两路,主舰队前往NGC5128,另一支舰队前往NGC5253。

    NGC5253的那个故事不是很重要,可以稍微晚些讲。

    主舰队在一个黯淡的矮星系上驻扎,让殖民舰队清场不现实。最主要的是,我想看看那个全天最强辐射源之一。之前的三亿年间,它的辐射强度逐年增加,进阶超载文明的确会增加黑洞的辐射强度,但是他们所做的事让我猜不出所以然。那个辐射源太过不科学,完全看不出超脱亦是超载文明的痕迹。

    古人云:好奇心害死猫。

    掠过一个个人造星团,只接收到寥寥几次的警告,唯一的相同点,那些信息都包含着太虚。

    也许是翻译的错误,一个给予理论的文明或许是团体,应该是吧。

    那些空旷地星域,或许是这些文明间的缓冲地带,布满了纤维自触发武器。凭借具有免伤属性的高阶常数护盾,我控制着十万艘垓级战舰在星系中全速前进,无需顾忌路径上的纤维武器。纵然空间中编织着纷乱的纤维,也伤不到我分毫。垓级战舰在混沌的辐射中穿梭,轻易地驶向下一处星团。

    这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星系,古老是他的诞生之时,年轻是因星系间碰撞导致的重启。

    再年轻的星系也将不可避免地再次衰老。

    那个千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已近在眼前,那儿的确有一些人造物体,不过没有想象中那么密集。

    外部的常数护盾以急速崩溃,就像有更高阶的东西在影响它,可如果进一步增加护盾的混乱度,不亚于把生物暴露在核废料中。

    次生富集层勉强守住了最后的防御阵线,正如之前所说的,次生富集层类似于核废料,能明显损害内部设备,这是不得已之举。

    我找不到攻击源,附近的规律尽皆紊乱,探测设备变成瞎子。

    让敌人近身是最愚蠢的疏忽。

    可,这附近并没有可疑的物体。

    如果说一定有的话,只剩下那个大得离谱的黑洞。通过修改次生富集层的分布,我撕开了一道口子直通那个辐射源。

    我选择报废一艘垓级战舰来攻击那个辐射源,极度紊乱的块在辐射源外绽放,这次有了些许光效。不足之处是,比起那个辐射源,块崩溃时的跌落就如燃尽的火堆般黯淡,攻击不知因何原因只释放出了些许威力。

    不经意间,那个黑洞的质量增长了些许。

    既定的计划被迫中断,可是撤退也成了一种奢望。

    超光速时的场推进变得极不稳定,我的感觉是好像时间轴之前的余波在干扰着一切。

    我还有底牌,只是不确定那个技术是否受到了干扰,即便理论上这一可能性极低。

    富集层的对舰体的伤害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尤其是战舰上不存在生物,我能支撑更久的时间,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战争中,最令人烦躁的不是敌人的正面进攻,而是不计其数的小股部队的渗透。

    超乎来时想象的,NGC5128中存在着大量的超脱文明。

    在这个狭小的星系中,拥挤着十位数的超脱文明。

    我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武装,反击能力被削弱至极致。一百年中,富集层逐渐不堪重负,三维供能体系是我最后的倚靠。

    三维技术有它独特的攻击方式,从某种层面上讲,不能算是攻击,更像是对目标空间的绝对清场,包括这顽固的分数维世界。不足之处太过明显,完全没有性价比。

    极度缺乏物资的我耗费百年才攒出了十套控制体。万艘垓级负责掩护,我的反击终于突破了那层壁障。

    三维体如海啸,以千万倍光速在空间之海中前进,靠岸之时,一切有质量的物体瓦解,湮灭,他们本就不属于那个世界。

第二十八章

    四维体对这片星域的渗透需要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这种攻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过,这种强度的攻击,绝对可以击溃超载文明。

    隐匿模式为受损的战舰群争取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勉强能够修复受损的舰体材料。

    不知为何,理论上没有漏洞的隐匿模式失效了。其实也不能说是失效,只是作用被大幅削弱。

    这个星系中的智慧生物将四维体技术推到了我无法想象的地步。他们把自己所处的高度无限推进到超载文明的起点。他们的执着令人感慨,而事实令人唏嘘。

    固化四维体是超脱文明的必修课,我也不例外。其实,我曾经怀疑自己漏下过几门必修课,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

    他们对四维体技术的精通让舰队加大了对四维体的控制。三千艘垓级战舰甚至使用了封存的二维技术,具体细节暂不陈述。

    事实很打脸,他们绕过了场技术对四维体的束缚,加上先前提到的隐匿模式失效,这次入侵的首次战损出现,垓级战舰凭借加固的材料逃过一劫,而尧级战舰出现了三万艘损毁,二十万艘受损的情形。

    第二次意外令舰队进入了死亡戒备,三维纤维辐散,不受控的场排斥着四维体,确保战舰不受四维体破坏。这个操作极端耗能,类似于大范围清空规律。更是加剧了设备的损耗。

    各种核心设备需要一整套工业体系,全息修复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尤其是舰体的材料,损毁一块,库存就减少一块,临时的修复远远无法达到初始的强度

    四维体的远程操控需要极度精密的计算,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行星级的引力子计算阵列提供支持。他们的通讯技术是最可能的突破口,事实依旧令人发愁,舰载人工智能依托场技术也只是分庭抗礼,破译他们的通讯需要数个月,这段时间足以让他们修改加密通道。

    远程信息的传输杂乱无章,信息在四维体间的跳跃并不延着空间中的直线,当你处在渗透方时,这是一个无法抉择的问题。技术部不得不花费数月寻找那分布于某处的计算阵列。一边抵抗当地文明的信息攻击,一边逆向寻找载体源头,这无疑花费了大量本应用于反击的时间。

    当地四维体的单位密度略低于平均值,这是这些日子唯一的好消息。复杂度的降低让舰队在第七个月锁定了三个主要计算阵列。

    单个计算阵列提供的指向有无法削减的误差,所以舰队只需要摧毁两个计算阵列就能获得喘息的时间。

    进入NGC5253的舰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距离星系边缘太远,距离当地文明的核心也太远。在这片受当地文明控制的星域,没有机会建造任何一部分的工业体系。

    我应该提过虚者文明的推进方式,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得这一技术只能用于紧急时刻。这一技术勉强能在中小型战舰上使用,只是体验非常不友好。

    远程打击舰队将常数块投放到最近的通讯阵列,这种万能的攻击手段对他们的四维体仅造成了轻微的伤害,虚者文明的自尊心就此粉碎。不过,这样也挺好的,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控制的科研部门不再有浮躁的气息。

    这是我口述的回忆,也不完全是回忆,部分是当年的记录,那不如开启一段时间的上帝视角。

    用四维体建造一片单独的空间,这是一件本应被高度重视的技术,通俗的讲,那就是自成一方水土的小世界。

    破缺的w轴一直烦扰着科研界,我们从未正面抹去这个方向,隐藏只是缓兵之计。每个四维体都有着不同的破缺范围,也就是说,没有两个四维体是相同的,即便它们遍布整个宇宙,数量无法估计。

    说一说重点,破缺范围没法统一到一个大框架中,这意味着,每个四维结构都需要单独设计一个稳定器。不同于超光速模式对隐藏w的高兼容性,想要完美复刻这个分数维世界,几乎不可能做到,宇宙会扶持w轴的再生,我就必须得抹去w轴。事实上,如果我能走到这一步,就会发现,三维体也没有那么强大。

    远程打击舰队对最近的计算阵列保持着中等强度的轰炸,一支诱饵舰队顶着四维体造成的火力前进。这是一支虚张声势的傀儡舰队,真正的精英正在常数推进下前往较远的两处计算阵列,常数推进的不稳定使得只有四分之三的舰队能抵达终点,不过,能躲开它们的探测以是万幸。

    当地文明的舰队终于露出了影子,数万艘可萨级战舰向着较近的计算阵列驶去。

    不处于超光速的四维结构能屏蔽大部分的远程探测,这是我找不到当地武装的原因。

    常数推进下潜行的舰队最终抵近了两处计算阵列,距离目标九光年时才被发现。这种距离已经能将常数渗透发挥至极致。

    当整个四维结构外的常数发生变化,理论上会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四维结构再度蜷缩,一种是w轴的破缺出现变化。

    结果是,这两个理论上的可能一齐摧毁了计算阵列。四维结构高速收缩导致w轴释放,他们的本至还是超脱文明,根本没可能改变接下来的惨剧。引力子逐个崩溃,高温熔毁了计算阵列,这还只是前奏,低精度的设备也在不久后受到影响,生命维持设备的崩溃,供能系统关闭,引力发生器的爆炸让结构内的生物摆脱了濒死的痛苦。

    两处计算阵列就此消失,接下来的,是他们的报复,常数渗透攻击暴露了舰队的位置。当地文明在此地仅剩的计算阵列开启超能状态,飙升的计算力控制着近百光年内蜷缩的体,连锁反应触发,几乎无止尽的能量摧毁了已完成既定目标的舰队。

第三十一章

    那段时间,NGC5253成了全天最亮的星星的之一。来自亘古的能量在这方世界化作粒子,能量守恒?也许是小世界的自我幻想。

    巧合的是,他们也用上了大量技术储备中的武器,包括三维体武器。不可批量制造的天体武器也开始泛滥,仅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

    星系外的舰队与被围困的舰队最先向着分割双方的星空侵蚀,这里相对远离夫榭的核心区,他们的控制力不是那么强横。

    对核心区的试探也不曾停止,试验舰不断寻找着破除维度结构的最优方法。

    借助稳固的后方,他们得以释放星团级的三维体武器,超大功率的武器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那就是定位。

    夫榭没有常数科技,这就等于用电磁攻击骚扰原始文明,除非功率大得离谱,常数探测等同于瞎子,不过一些介于自然和人造间的读数在战争后期引起了舰队的注意。

    舰队防区面向夫榭核心区的规律屏障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高强度打击,蜷缩的能量释放,那里迥然成为了仅次于类星体的环境最恶劣的区域。

    也许那里有一些将要诞生生命的行星,可进程已被打断。星系外,是高能粒子和射线肆虐的荒野。星系内,即便是大质量恒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清理引力范围内的高能粒子,这对各个行星的打击不亚于伽马射线暴。更倒霉的恒星系连那黯淡的星星都无法保留。

    纵横数千光年的战场,战舰仅剩的残骸在炙热的尘埃中翻滚,偶然承受不住那创世级的温度,红热的材料忽得沸腾,化作气体尘埃。千年后,冷却的固体早已分辨不出它当年的作用。

    某个方向上,数以千计的尧级战舰顶着散溅的热,瞬间承受的攻击远超一颗加速至99.99%光速的气态巨行星所携带的能量。

    常数护盾强撑着守护后方的一小块世界。来自外界的电磁波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加热着常数屏障,常数屏障所依托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升温并影响着内部。攻击结束后,常数护盾所散发的热量足以让硅开始“燃烧”。

    舰队的目标不能算远,但却有着一丝遥不可及的气息。两块区域若要互不受干扰,必须得间隔20光年以上。空隙区有另一套干扰模式,暂不多述。

    这段距离,舰队只需要一天就能抵达,加上三维体技术对夫榭计算阵列的干扰,舰队抵达后至少能有两天的时间安装常数干扰设备。看上去很简单?那一定是我忘记说重点了。

    有一种东西叫做配套设施,还有,常数干扰设备的初次运行。

    人造供能体的单位功率的确很高,高到不可否认,但总功率可不是纯粹的数字堆叠。

    组装成本和后期维护才是真正的大头。

    中等范围的常数屏障需要恒星级的供能,如果把这个功率分配至人造供能阵列,是能小上不少,但体积的增大会导致组装时间的延长。这段时间,在战区,根本就是给了敌人一个漫长倒计时。夫榭文明有着大把的时间摧毁配套设施。供能阵列的高成本甚至能拖垮本就处在崩溃边缘的生产能力。

    此时此刻,舰队必须想办法控制恒星,用气泡沫海快速制造一个供能体,时间上不允许组建星团,但可以选择透支恒星的未来来支持目前的所需。与此同时,将已经组装完成的常数干扰设备投放到目标恒星系,启动首次适配程序。

    再说一说常数干扰设备吧,其实它挺大的,最简安装模式就是覆盖整个恒星的大框架,以此类推。

第三十二章

    每一次干扰范围扩张都是一场史诗级的战役。战舰只有不到四小时的服役寿命,这意味着,战斗人员平均存活时间不到四小时。重生技术的完善让唯物主义者有着无限拼搏的斗志,可唯心主义者并非如此,恐生症开始蔓延。重生是一场噩梦,即便他们的记忆开始于存档时。随着死亡次数的增加,他们朦胧地记起那本该不存在的记忆。出于人道,舰员可选择是否安装智能致死配件。大部分人的想法是,重生时并没有那时的记忆,没有必要将生命托付于他人。这一现象很普遍,没有纠结的必要,可如今,记忆闪现因不知明的原因开始泛滥。就算是极端唯物主义者,也有了动摇的趋势。这种情况迫使舰队尽快结束战争,而他们与主舰队的安全区域还未开辟,这注定着,一个决定生与死的转折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安全区域,驻扎着夫榭百万计的飞船。双方都无法保证通讯的绝对安全,这代表智能舰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冷漠的空间将无穷无尽的焰火点燃,这一刻,桀骜的超新星低下了黯淡的头颅,超星系团级的能量爆发。

    热,浩瀚的热遍布苍穹,象征着热的光链在星系中蔓延,如搅成一团的光纤。战争,好似在红巨星内爆发。结构体承受着极端的物质冲击。轻元素聚变和链式裂变永无止尽地进行。

    稳定的四维体需要一小段时间填满空间,夫榭无视对维度反应中心的探测,将链式维度攻击开启至极致。

    每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强攻,都有其固定的目标。这一次,是为了清除此区域的两个边缘计算兼控制枢纽,这是开辟安全区域的唯一途径。

    夫榭的维度结构堪称铁穹,三维体打击仅能清空其表层。舰队技术人员对陌生领域的技术应用有些不尽人意,我方技术储备中,只有小型三维体的设计。当一个技术放大后,各种细节问题也将接踵而至,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直觉。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在舰队崩溃前期解决了三维体的二阶虚化问题,通俗的讲,这是设计三维体加强版的基础,即量化武器。效果不再是净空,而是物质层面上的瓦解。这跟作用力武器有些相似,但它可不单单作用于物质。

    维度结构来自四维体,本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的自持材料,而量化武器刚好能从本质上打破那人造的平衡。量化攻击无需太多的能源,鸡肋的是,封装后的微量波会在极短时间内舒展成三维体,也就是作用范围被限制在极短的距离内。也许有延缓舒展的方法,但时间已不容许舰队寻找方法。

    这亦是一次自杀式的强攻。

    --

    20万艘尧级战舰,1000艘垓级战舰,这是常数屏障内一半的有效战力。

    这些舰队还得兵分两路,同时摧毁两处计算枢纽。外围舰队缺乏物资,无力提供大规模的支援舰队。这算是我的短板之一,创造物质,缺乏性价比,以前觉得没必要去做,到后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这一次的征程分别达到3210和3321光年,以往常的经验,这距离不能算长,只能算是一次小规模的驻军调动或演习。现今,这却将是一条残骸通道。

    垓级战舰顶着最为密集的火力负重前行。出发前,大部分无用部件都被拆除,转而填充的是四套冗余供能设备和暴力加强的常数武器。垓级战舰将负责清除夫榭的旗舰。至于微量波,这一底牌只会在战役的最后使用。

    超量供能的常数护盾隐隐有了常数屏障的趋势,这也是夫榭疯狂引爆四维体的原因之一。

    夫榭并非只有引爆这一攻击方式,只是没有意义去使用那些依托于维度技术的武器。在近百年的攻守中,他们选择放弃采取取巧的战略,转而使用相对原始而高性价比的进攻方式。

    极端的粒子流时时刻刻都在尝试填平常数护盾那黝黑的沟壑,场推进因此稍有迟缓。

    夫榭疯狂地将战舰投入战场,拦截我方的力量愈发凶猛。原本5个月内达成战略目标的计划出现延期的可能。

    这也是没有的办法,这种疯狂的突击行动要么是突围,要么是有所意图。我方舰队的前进方向更是直指两处边缘枢纽。他们必定会感到紧张,这已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

    高温对舰体的磨损实属疯狂,常数护盾在防御时也会产热,热辐射是双向的,护盾内的空间,如外界般穿梭着无法计数的电磁波,只是数量级低了许多。

    自出发起半个月后,一艘垓级战舰的输能管线意外融毁导致供能出现短时地中断,常数护盾出现一狭小的缺口,混乱的热流涌入,高能粒子撕碎了高强度的舰体。常数护盾没有自持能力,最后一套供能系统停机时,热浪淹没了他,战损比自此开始计算。

    此后,前进愈发艰难。航行达到2700光年时,供能设备达到了设计负荷。这意味着,意外将频繁发生。此前的路途中,我方损毁了三分之一的舰队,而夫榭损失的舰队质量是我方的十倍,这是一个让我自惭的战况,虚者文明被超脱文明打出战损,幸运的是,除了自己人,没有外人知道这件事。即便他们在很久之后知道了这件事,也不敢就此嘲笑我,在此小小傲娇一下,哼哼。

    6个月后,一支舰队受到夫榭的全力进攻,几近崩溃的我方战舰反击数小时后,大量设备宕机,在这防御力量最为薄弱之时,久违的引力打击抵达,所有暴露的引力子计算块崩溃。热浪肆虐之后,仅剩百余艘战舰幸存,大部分是负责承受伤害的垓级战舰,携带微量体的战舰不复存在。

    另一支舰队因此减轻了不少压力。夫榭文明觉得自己无法守住两个阵地,被迫后退一步,相对零散的常数屏障对他们的危害不是那么大。

    夫榭的计算枢纽在8个月后进入射程,三维体蜷缩为微量体,封装,熟悉的场推进。

    微量体在前进过程中舒展了2.3%的能量,过渡态搅动着空间,余波四散。

    大部分微量体触碰到了维度结构,结构体如气球般膨胀,最终超出临界体积,能量释放。

    这本是战役的前奏,不知晓,战争的终章响起。

    正准备建立常数屏障的舰队发现四维体的读数摆脱了安全范围,甚至驱动着三维体奔向崩溃边缘。

    多年前的常数异常灾难再度重演,只不过这一次,灾难传播的速度是接近无限。

    意识到这一切已经太晚了,工程舰队刚包围目标恒星就被混沌吞噬,其余的舰队亦是如此。

    三千光年外的常数屏障在那一刻隆起,应急系统点亮了一半的恒星,那堪比星系级的供能只支持了2秒。那一刻,剩下的一半恒星同样爆闪,第8秒,数千颗恒星走完了一生,光芒散去,只剩下黯淡的光点。常数屏障撑住了初次攻击,然后,近千光年的球形区域,同样被混沌包围。

    光锥外的文明,也许会经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次极昼。灼目的光芒,如诸神的怒火。

第三十七章

    矛盾体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常规武器。矛盾体为含有部分常数互不兼容却因另外不兼容常数而处于亚稳定状态的区域,这是数学上的巧合,也如火药般出现在历史的某一刻。此区域受外界影响而衰减的速度极慢,只有当区域触及高密度或类似于常数屏障的稳定区域才会出现效果。如果接触到纯物质区域,结果是简单的瓦解物质;如果接触到常数密度极高的区域,则会对目标造成范围不等的常数空洞。

    这次战役中,三维体和矛盾体都是幌子,目的是让我有机会放出隐藏着的致命一击。

    想要击溃一支正规舰队,要么直击旗舰,要么击毁大部分综合中型舰只。孤军作战的旗舰,可找不到任何缓冲的机会。

    我从头到尾都不信那所谓的神会帮助这群代言者升级中小型舰只。

    二维科技树,是绝对的死树。只是在现今的宇宙,能一窥其容。当视其全貌时,如美杜莎的凝视般令人绝望。

    两千三百万艘飞船组成的舰队包含有一百万艘尧级战舰和三十万艘垓级战舰,我一半的实力都已送入这个绞肉机中。

    中小型舰只如巨浪中的孤舟,在起伏的空间中起伏。每一次颠簸都会让万计的小飞船沉溺在乱流中,中型舰只在每一次摇摆中愈发脆弱。

    所谓的二维技术还不成熟,无法由现有能源直接驱动。很扎心的一点,那庞大的设备必须由我直接驱动。

    启明星和阿尔法竭尽全力保持迟缓的退势,随着阵线的拉长,他们的旗舰在探测仪器上愈发明显。

    代言者旗舰的屏障在高速恢复中显露出分区的特点,那代表着转换的峰值并非高不可攀。

    在五个半小时的试探后,我基本确定了那个峰值。

    一念,千万光年,这是我修真数十亿年的成果,远远超越当年那个逃难的孩子。

    庞大的微观能量受我操控,这或许是盘古孤身作战却能支持百亿年的原因。

    二维技术并非凭空而来,依托于四维技术是这片世界的无奈之举。

    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攻击。上一次低量度的实验,让一颗恒星的聚变停止了数秒,实验仪器大面积损毁。而这次,是完全状态下的攻击。

    我相信,代言者对此类攻击会有一定程度的预警,但是他们之前做的一切让那可能的预警不复存在。

    错误的命令会引发的错误的结果,预警的一部分功能开启睡眠模式,阿尔法植入的低智能数据做了许多类似的事。有效的时间仅有数秒,却绰绰有余。

    此种攻击,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成熟的技术,永远都不知道会走向何方。

    攻击在四维体的表层前进,它们像是不安分的光子衍射向不知远处。只是大部分攻击,会沿着初始方向,近乎超距地抵达目标。

    分区的屏障不再规则,一道裂纹贯穿它的表面,裂纹逐渐扩张,吞噬着它附近的一切。

    连续的坐标上,绝大部分高密度常数归零,那儿如小维的世界般死寂。

    攻击继续蔓延,禁止一切的常数屏障被突破,常规材料在此类攻击面前,好似空气被利刃劈开。作用力在瞬间消失,在低速下无法存在的粒子在攻击范围内游荡。另一侧的屏障阻碍了攻击的前进,死寂向范围外无序扩散。

    我的旗舰也受扩散作用影响,近三分之一的舰体消失,消失之处,不稳定粒子的反应依次触发。

    与此同时,代言者承受着更大的伤害,常数屏障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挡它,这是一个令他们绝望的消息。

    纵使有神的知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一切只能被归结为盘古的能力。

???

    深场探查内敛空间的技术还未出现,目前唯一的选择是进行弱引力遍历。说白了,以粱的星系为球心,对千万光年内星系进行逐一探查,从粱的天文学观测上,内敛空间有一定的质量或者引力场。这个场太过微弱,除非接近至数十光年,否则跟隐身了一样。侦察舰队再度得了近视。

    “白启,你还是认为侦察部队会脱离主舰队吗?”元吱声道。

    “大概率不会。你是想说,泡沫奔着单三维体而去。这个判定在逻辑上为真的可能性很高,可也很有迷惑性。”我说。

    “必须得加快速度,单三维体联通两个相近宇宙的时间是千年级别的。在你寻找的这段时间里,根本猜不出他们会做出些什么。”

    “你执意赌一把?”直觉试图稳固此判定在我心中的地位。

    “不是赌,你也知道‘泡沫’先前的轨迹。他最早选择的恒星系并不是最近的,转向后选择的星系也不是最近的,而且按照航线,百万年后,它刚好能从那个星系的边缘掠过。要真是诈,太假了。”元絮絮叨叨。

    “其实也有别的出路,比如等下一个‘泡沫’。”

    “如果是一群呢?”元指出了最坏的可能。

    “内敛空间的空间不定性决定了那条路径肯定不是大概率事件。二十七亿分之三的概率能决定什么?”不能说我相信理性而不相信直觉。理性不一定是对的,但理性更能让自己活下去。凭直觉,往后若回忆,不安总久久徘徊。

    接下来的谈话没有任何意义。很多年后,回想这件事,趋理性亦是趋直觉,都改变不了什么。宇宙无垠,我们所奋斗的,拨开目所能及的迷雾,仅此而已。

    光微子灾难结束后,寰宇中的无限宇宙宛如梦魇萦绕在文明上空,没人想回忆那嗜血的三千一百零五年,。

    --

    零场武器的量产需要50年,很多个50年。苗头并非捏造,只是实现条件极其苛刻,纯理论上可行。有些东西,的确能在50年成型,也有些东西,需要5000年。

    发展七十多亿年,迭代十万余次的深场巡天技术还是屈服于茫茫星海。伦理允许我挥手抹去一个星系,若是千个,万个……

    宇宙散布的恐寂盘踞于作战部门,每一分每一秒,警报都会骤然响起。也许是一个目标,也许更多。

    坏事总会往最坏的方面发展,因为最坏的方向是发起方的最优解。

    距离占领首个“泡沫”过去了三十七年,星图的角落猛然被密集的绿点覆盖。

    那个位置远离“泡沫”的路径,若放大看,它的映射坐标处在一颗流浪恒星的内部。

    很遗憾,最坏的事发生了,未知文明拥有了驱动内敛空间的能力。从不可控到可控,他们花费了光微子宇宙的一千六百年,也许更短。我预测他们需要花费光微子宇宙的一万五千年,也就是我所处宇宙的三百二十年。他们的速度,不太像攀科技,更像是借助盘古的力量。

    若是这样,原本就不该摧毁粱的星系。其实也不然,单三维体对我而言就是一个黑箱,我决定不了什么。

    未知文明选择了蛰伏,蛰伏到他们能达成一切先决条件时,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4.?.2

    一艘侦察舰距离内敛空间仅352光年,这是个令人绝望的距离。

    侦察舰的极速仅有四千九百倍光速,而成年盘古可以轻易达到两千万倍光速。侦察舰更多考虑的是居住而非作战,通常由三十人团队控制,侦察功能主要由舰载智能负责。

    当速度出现四个数量级的差距时,低速方完全没有逃跑的必要。

    常数探测锁定极超光速下的类盘古物体出现了无法忽略的延迟,如近视加散光般令人无奈。

    盘古凭借强大的自持能力可以保持1310万倍光速巡航。我不清楚这些类盘古物体的性能,不过应该不会差到哪去。毕竟常数探测已经显示他们的速度达到了873万倍光速。

    盘古的极速接近一亿倍光速,这种速度下他们的前进距离只有三百万光年不到。我目前的极速是四百万亿倍光速,但是我的恢复速度远慢于盘古。

    内敛空间暴露时,它距离我最近的作战舰队三百万光年,完全远离我的控制范围。

    我得花三个世纪的时间去抵达作战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还是个黑箱。

    最近的那艘侦察舰已经选择激活重生程序,准备十个世纪后回归。

    说真的,完全没有过去的欲望。况且目前类盘古物体的数量超过了五十万。

    我做过念级战舰与元的战争演习,我就没赢过。目前唯一的转机就是等待元的消息,等待他读取被奴隶的盘古的信息。

    --

    用元的话说,那个盘古有一些问题,可能他的本体进入光微子宇宙时因兼容出现错误而无限分裂,简称癌变。更有可能是全体盘古发生癌变,这种小概率事件并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

    然后就诞生了文明发展的另一条路,借无意识盘古的能力影响外界。毕竟光微子宇宙的基本粒子太过稳定,智慧生物的出现已经是奇迹,更何况走上发展科技的道路。

    因无知产生的信仰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文明的走向,当有智慧生物发现无意识盘古并找到据为己有的方式时,一条全新的信仰之路出现了苗头,这是寄生的终极道路,也可以说是修真。

    这也可以解释类盘古物体前进时简直不能看的速度公差。跨界寄生很难达到完美,尤其当目标为盘古这种生物时。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推论出现。光微子宇宙提供的发展时间虽长,但相对时间流逝会更快。尤其是寄生生物,他们的发展速度真的很慢,更有可能,最初的寄生是一种无意识纯生存的行为,意识完全是后天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宇宙可能已经熄灭了。

    --

    想要跨技术层面对抗盘古只有一种选择方式,束缚。用相对稳定的双三维体困住类盘古生物。元不依靠科技,需要近百年才能找到内敛空间内的人造曲张点。至于暴力破解,没有了无尽的四维体,元自身存储的“能量”支撑不起那天文数字般的消耗。

    舰队束缚类盘古生物的机会只有一次,这是技术上的不足,具体不做解释。

4.?.3

    半小时后,类盘古生物接近了那艘侦察舰。

    维度框架上骤然生长出高亮的裂纹,那是内部能量缓释时激发出的光子。维度科技发展至今,已经不会出现殉爆。除非,正反震荡的条件在真空中达成,光子退变为反光子。

    很久以前,基本力护盾出现时,反物质的定义被修改为相对稳定的物质,再后来重生技术的完善和物质缓蚀技术的出现,湮灭不再是毁灭的象征。湮灭死亡也成了部分生物的爱好,身体化作光是一种奇特的娱乐体验。

    反物质技术在很久前就沦为历史博物馆的展品,对应的反制技术被常数屏障替代。外来的反物质跟本不可能侵入舰体。假若屏障内的物质转化为反物质,那任何舰只都没有手段防御。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攻击已经触及空间层面。

    喷薄的反光子如磨砂般碾碎路径上的一切,裂纹不断扩大,每秒转化的能量都在发生指数增长,而湮灭时释放的光子会再次发生转化,常数材料在高能反光子的冲击下发生着被迫变质,当外来性质归零时,殉爆不可避免。

    来自侦察舰的重生信号如宣战通告般蔓延在九域文明圈中。

    --

    4716秒后,单三维体附近不再有新的光点诞生,光点累计出现8731029次。八百七十万人口的文明,数量上看不算多。如果名词变为盘古,相信代言者也会有撤退的欲望。

    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撤退或是僵持。

    后方生产线不计代价,能在五百年内拼装五亿艘垓级战舰。科研进度不得不暂停,所有算力投入生产和战斗。这样一来,至少有数百个矮星系会失去它大部分的星星。

    战争的代价是宇宙的生命,而贫瘠之地的战争,会抽干全部的水源。

    --

    部分类盘古生物在原地停留了数个星期。

    在某一个时刻,它们转向奔着我的防线而来。

    入侵生物要么有极强的繁衍能力,要么有极强的潜伏能力。类盘古生物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可能感应到了盘古的存在。看起来它们打算在潜伏时完成一次大批量的繁衍。

    聚集着类盘古生物的高密度区域距离我的第一道防面93万光年。

    主要防面包含一块3000万光年*2500万光年*32万光年的不规则区域,共计三亿支中大型舰队部署其中。

    在93万光年的奔袭中,类盘古生物逐渐散开,他们的意图太过明显,一举瓦解我的防面。他们本可以保持聚集,一举突破。在那时,我的飞船不可能反包围他们。

    或许是他们的自信让他们陷入持续1930年的僵局。

    类盘古生物的数量是他们的一大劣势,零星分布的敌人终将成为被分割的对象。

    也不知是哪块区域的双三维体最先簇拥着笼罩类盘古生物,也不知是哪艘飞船最先被反光子吞噬。

    与类盘古生物的作战方式很简单,简单地如同冷兵器互砍。当战争归结为概率问题时,往往会成为僵局。

    有的舰队没能束缚类盘古生物,飞船在机动中苟延残喘,最终化为光。

    也有的类盘古生物被束缚于双三维体。

    结果很简单,但过程不然。当飞船开启场推进时,类盘古生物好似瞎了般只能大致确定飞船的位置,这大大降低了飞船被发现的概率。后方异四维体引发的爆炸进一步蒙上了类盘古生物的视线。

    飞船需要行驶至安全距离释放双三维体,而安全距离上束缚类盘古生物的概率极小。当类盘古生物计划重新聚集时,总会有飞船不计代价地拦截他们。这就是僵局的来源。

    尽管如此,战损比还是很不乐观,只是能看那种。

    1930年后,防面上的战舰完全更换为第三批,乃至第四批。第一二批次的飞船无一幸存。重生体系也出现两次混乱,起因是大量的二次重生错误,这甚至影响到了文明的基础运行。万幸的是,战场死亡率之高无限削弱了重生错误,甚至于,社会伦理开始接受同一母体的多次重生。

    防面区域中闪亮着以亿计数的高频射线暴,大剂量的伽马横扫已经成为战斗区域的日常。如一块流动的晶体,闪烁着不定的光芒。

    束缚类盘古生物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双三维体中用微量体抹去类盘古生物。

    双三维体只有几十光年的直径,真的很小。空间壁每增加一个曲张点都会增大类盘古生物逃离的概率,特别是注入微量体这种能指示曲张点的工程。故微量体的注入只能由运输舰完成。八成的战损来自于这一过程。

    (关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我没什么感想,最多觉得有些浪费时间。可说到底,三千年只是一眨眼。可悲的是那群无个体意识的类盘古生物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很多年后,我回溯他们的世界,才勉强能理解无意识生物的想法,有一种说不清的委屈。)

4.?.4

    战争中前期,累计死亡约三千四百亿次,平均重生次数2.6次。

    1930年后,只剩下1150918只类盘古生物存活,同时我的舰队数量跌入低谷。

    残缺的防面无法抵挡类盘古生物的冲击,防面失效的通告蔓延。千年的舆论工作没能阻碍虚无的风气弥漫。

    在整个社会走向低谷的同时,技术试错的风险飙升至巅峰,更多的人开始怀疑激进的科研思潮是否可取。这可以简单地归类于科技虚无主义。

    后面的历史被封存了很久,暂不详说,这算是一种独裁吧,实在没办法。

    重生和永生技术不能说绝对完美,组合后的劣势太多。社会要想保持长久稳定,或许只能二选一,我没试过,不好评价二选一的结果。

    重生技术会加深所有情绪,正面亦负面。生物诞生时,情绪是一张空白,但重生时不是。跟代言者交战时,虚无风气露出了苗头,并隐藏至今,最后露出了它峥嵘的面目。

    后方的防面相对薄弱,大多数防御力量由那仨跳脱的强AI控制。很唯心的,生物舰队的平均生存时间比纯智能长2.7个百分点,但战舰性能相差不多。用舰长的话说,直觉会提醒他们最好的攻击时刻,而智能可以降低冒险的风险。

    战争中后期,类盘古生物奔着元和波而去。元和波还没有成年,不能进行长途奔袭,只能适当地往后方挪挪,这里的后方可能稍微有点远。这算是战争又拖了一千多年的原因。

    强智能利用路径上的所有人造物阻拦并大幅削减了类盘古生物的数量。人造物包括各种生物聚集地,这导致近三百亿生物死亡。类盘古生物的前进路线如线团般杂乱,无法预测,只是大致方向朝着元和波,生物的死亡不可避免。甚至有三处重生基地毁于类盘古生物的攻击。

    战争的最后,只剩下9812只类盘古生物。用元的话说,那群寄生虫比流淌着粘液的蠕虫还要恶心,即便他们披着盘古的外衣。其实,我挺想吐槽一下,常数探测对盘古的解析,也是一团乱糟糟的数字。

    最后一场战役,我损失了紧急生产的二百六十万艘战舰。类盘古生物无法规避零场,就如我无法躲避内部湮灭。

    结束后,数万年的动荡占据了历史的一角。没有了外力的威胁,反科研的呼声愈演愈烈。整个事件可以说不合情理,却又逻辑自洽。

    --

    虚者文明不太可能出现分崩离析,诸侯割据的局面,因为生产力不会因某种思潮而大幅下降。好吧,实话实说,枫叶不会不会允许那种情况发生的,她算半个强迫症,小半个暴力狂,小半个管理员。

    接下来不提一些不人道的过程,挑重点讲。

    九域文明已经接受作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习惯很难改。结果是,根据某条旮旯里的补偿案,枫叶启动了冰冻程序,自主重生程序暂时关闭。

    人口基数呈陡崖式坠减,在那一万年的低谷期,整个文明只剩下了激进的科研人员和少部分的幸存者。

    我花了九千年完善双三维体技术并找到了在亚光速区间内控制三维体的途径。

    又用三百年设计并制造了十颗理论上可以稳定燃烧万亿年的人造恒星。

    此期间,一次实验中的意外使超相变猜想诞生,后继实验进行了32年,并证明了此猜想。依托实验数据,数学证明在两个月后出现,第三个月甚至出现了第二种证明思路。科技树在很久前就衍生为丛林,休眠许久,它开始把目光拓展至附近的废土。

    科技自信和科技虚无如影随形,在科技虚无消失前,没有生物配自称神。

    理论的更迭会诞生更多的学科,重生机制逐步解除锁定,生物迎来了久违的黄金岁月。

4.?.5

    决战结束后,我在那块星域呆了很久。

    我的背后,矮星系间的平均距离将达到数亿光年,在更远的地方,只剩暗力参杂。空洞的直径可能会小一些,毕竟光受暗力和引力会在亿年中缓慢偏移。在百亿年的过去,那儿诞生了不少文明,其中有不少达到了超脱水平。但技术是冷漠的,超脱文明无法做能质自持,他们注定会在离开的路上用光所有物质。

    如今,部分恒星开始熄灭,更何况这些最早诞生的矮星系,它们几乎没有能力制造新的恒星。在不可见的未来,只剩红矮星能给予生命稳定的温暖。

    --

    在文明复苏后不久,千万光年外的独立文明发来了消息,他们将具体情况嵌入语义不明的问候,仅能勉强辨认。基本内容就是代言者已经搜索完临近星域,正向着我的方向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信息愈发频繁,情况愈发清晰。

    正面对抗代言者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不谈他们背后的势力,我的实力甚至不如离开M83时的自己。

    根据独立文明透露的信息,我剩下的时间可能只能以万年计。

    阴影纪元的后半段由此开始。

    三三维体构成的内敛空间能稳定扩张至145光年,距离理论值还有一个数量级。枫叶将尽可能多的恒星塞进了三个内敛空间构成的居住点。至于两个科研点,枫叶甚至塞进了一个近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他的极端天体更是塞满了视野。

    内敛空间的极速仅有3倍光速,这算是突破了亚光速限制吧。我的目标是十亿光年外的蛇夫座超星系团,沿着空洞边缘穿过半人马座长城后是直径达到三亿光年的空洞,横穿空洞后会有几道稀疏的长城阻隔空洞,我会在那补给恒星。驶出那道长城后,是直径六亿光年的空洞,预计在那里制造172号元素。整个过程不知会持续多久,理论上可以在十亿年内完成。

    对了,你还记得我之前说过,阴影纪元持续的时间可以忽视之前的几十亿年吗?

4.?.1

    不知为何,在半人马座长城的代言者势力极为薄弱,仅有一个初级阶段的虚者文明。我的舰队能从他们附近经过而不被发现,枫叶顺带取走了几颗年轻好看的蓝巨星。

    穿越空洞的旅途乏善可陈,发生的事,诸如内敛空间的极速达到了30倍光速,光受暗力扭曲的程度略超预计,部分反物质性质发生微弱变化等。我花了近八百万年寻找性质变化的缘由,最终无果。

    六千万年后,我抵达既定的稀疏长城进行第一次休整。出乎意料的是,找不到丝毫代言者的踪迹。在三千万光年的范围内,最大的那个棒旋星系仅有五万光年的直径,没有超脱文明存在的迹象。

    横穿空洞的进度缓缓推移,空间中蜷缩的维度体系以线性变得稀薄,宛如漂浮在生命行星的平流层,苍茫的天际下潜伏着窒息的谎言。

    随着数学工具的不断更迭,维度体系中的三、四维体在图表中不再是不可视的平直直线。标准无穷量的定义让同阶极限的表示更加直观。

    三、四维体各有一个最低密度,也就是标准无穷量的定义。理论上,这个无穷量无法达到。

    --

    那一年,一段几不可测的异常波动出现后,三、四维体的密度发生近乎垂直的下坠。

    我派出三个编队的无人机驶回下坠发生前的区域,没有一架无人机传回密度回升的数据。无人机传来的曲线都在纵值上微弱浮动,像在嘲笑着什么。无人机继续往回走了十万光年,曲线偶尔有了回升的趋势,下一刻,曲线又猛地跌回原先的纵值。

    在无人机往回走的那段时间,我命令几艘智能战舰全速前进。

    千年后,稳定的数据流中断,通讯中断前一刻,那段异常的波动如鲠在喉。

    我有一种预感,蛇夫座如海市蜃楼,呼唤着倒霉的船员。就算他是真实存在的,距离也绝对不止十亿光年,红移欺骗了我,此区域的宇宙膨胀速度可能极为微弱,乃至能放大二十亿光年内的星系,我身处那越远的东西“看”起来越大的传说却毫不知情。

    距离下一处下坠点还有九百万光年,不必立即停下而导致不可控的恐慌。

    三千后,事实证明,已经没有了原路返回的可能。智能战舰往回走了两千九百万光年,本应抵达稀疏长城的边缘。可事实是,距离稀疏长城的路程总会在某一时刻回复至一千八百万光年,就像行走于莫比乌斯环上回到原点。

    那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也是一个错误的抉择。

    我选择了让居住点停下,即便这个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选择。

4.?.3

    经过2210万年的航行,三、四维体密度逼近了标准无穷量。

    大部分理论是根据标准无穷量来证明某个事实,而非潜无穷。我好像忘提了一点,标准无穷量不是无穷大亦是无穷小,他独立于非标准分析的实无穷的域外。

    简而言之,基于潜无穷的宏观模型几乎是空白,我没法预测在逼近尽头会发生什么。目前的分析可以证明,标准无穷量不可及,这是整个学科的公理。而当突破标准无穷量时,天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我已经没有了退路,若往回走,等到出去时,宇宙已经黑得不能再黑,最后的结果跟往前走没什么区别。

    况且好奇心驱使着我去了解尽头的真相。

    我也没虚度这两千万年,无聊的我只能把精力投入到二维理论的伪化。令我愉悦的是,我总算能感受到三维体的存在并从中汲取熵。

    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很久,标准无穷量是为了判定其他定理为真而被创造出的滤。一定程度上,它自身就是一个悖论,我证明自己为真的那种悖论。

    当被割除的滤回归原始集合的事件为真时所创造的规律简直是地狱。而我,在经历了一次“自由落体”后,陷入了那个地狱。

    念级战舰储备的三、四维体不受束缚的“加速”,它们在加速过程中喷注出的负能量粒子击穿容器,负能量粒子对战舰进行着自内向外的侵蚀。

    内部的三维供能体系彻底崩坏,瞬时储能只能支持数小时的消耗。

    不管过程如何,飞船都困于注定的结局。

    在最后的三小时十二分钟里,我尽可能地收集了这儿的数据。

    供能体系崩坏后第二十分钟,我得出了第一个似好似坏的结论,这是一个同样遵循宇称不守恒的世界,只不过,它遵循的范围有些广。负能量粒子占了绝对的上风,它们会侵蚀一切正能量。有意思的是,负能量粒子有着正质量,这让侵蚀过程具有了高随机性,我也可以从中推出,此世界的有效直径只有不到八万光年,这是一段很短的距离,但是飞船不能在三小时内离开。

    我决定压榨飞船最后的价值,首先补充自身所需的熵,然后耗尽所有的瞬时储能让自己跳跃六万三千光年的距离。不知道下一次跌落会发生什么时,节省熵很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在“自由落体”前一瞬,万年不变的蛇夫座忽然变小了些,即便没有大量数据证明蛇夫座距离我很近,但直觉告诉我,航程的终点就在眼前。

    完成跳跃后,我藏身的飞船因耗尽能量而被侵蚀。我的视角中,负光子和“反光子”参杂着以万倍光速前进。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长期存在于此,它们中的大部分会一直向着前方或后方前进。

    最初三维体性质发生变化的起因便是这群好动的粒子。

    三个强人工智能,溶于残酷的世界。也许,外边的备份还在。

    下一步,无论是蛇夫座还是新的循环,都得迈过去。

4.?.6

    激励零点场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既期望利用加速度激励零点场,又控制虚粒子停止运动。

    通过高能电子转化负粒子的实验非常顺利,顺利地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能量基本守恒,问题是,未被转化的对应粒子消失不见。

    纠结了一阵子,我放弃了挣扎,反正类似的技术满宇宙都是,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就像吃不饱饭时,没人会理会环境问题。

    --

    蛇夫空洞中,最长处达到三个天文单位的实验场自建成起未曾停休。

    激励零点场的每一次实验都是百年起步的时间跨度,极微观实验的整体趋势向着千年前进。

    就像搞笑的沥青滴漏实验,虽说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却在三亿个世纪后成为超相变实验的安慰组。

    “听说了吗?第十坨沥青终于断了。”

    停顿。

    “怎么没视频?”

    “提早四落断了,没人注意,视频在一落前自动删了。”

    “……”

    --

    激励零点场所需的能量密度是常数技术所能提供的极限。

    每次储能就需要98落,换算一下,大约9个月。

    激励或称点火阶段是看脸的过程。

    运气好,后续的外持设备能立刻跟上,激励后的零点场不需要太高的功率就能继续反应。

    运气一般般,另一套冗余设备进行二次点火。

    运气不好,九个月后见。

    --

    两个直径百米的半球贴合,类似的装置重复陈列数亿个,再加上占地巨大的常数储能体系以及供能通道,这些组成了主要实验场所。

    彻底跳过了内敛宇宙技术,故装置不得不暴露在外。

    博遥的文明由于生产力暴增而极度厌倦战争,他们热衷于启迪原始文明,手把手带大那种,附近的启蒙超载文明不知扔了多少探测器在我附近,好奇心令人厌恶。

    我本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观念,时不时让念级飞船去那些超载文明家里逛逛。

    --

    供能时浪费的能量剥离出部分粒子,等离子体跃动于半球间的空隙,电弧游离于圆球外壳。

    这实验本该只出现发光现象,电弧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却实打实地误导了无关文明。

    我已经告知过他们别理会这一区域。

    --

    宇宙日历一页页飘落,湮灭。

    外宇宙的星际气体终究耗尽,氦引爆了绝大多数恒星,只剩红矮星飘摇着宇宙最后的烛光。

    星空曾耀眼过,可它注定黯淡终老。

    红矮星极低的亮度让星空不再。那段时间出现的原始文明,没有创造有关星的名词。

    很少有事物没有结局,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宇宙已迈入暮年。

    连绵不绝的长城最先消失于可见光波段,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步着他们的后尘。

    白矮星和褐矮星占据了夜空,极端天体偶尔闪烁。

    死寂弥漫,宇宙已死。

    除了蛇夫座,也许,还有其他的蛇夫座。

    我在蛇夫座呆了大约九十七亿年,外界过了九十万亿年。

    详细的数字没有意义。

    --

    超相变理论是在存活下去的工具之一。通过控制一定范围的负能量,我能用极少的能量来杜绝负能量海侵蚀屏障,

    只有这样,我才能用不多的储能离开负能量海。至于跌落期,利用相变技术搭起跃迁至高密度区的桥梁即可,原本的解决办法就像沿着盘山公路走。

    我征求了博遥的意见,他决定跟着我离开,就算得花百万年离开桃源。

    博遥的文明发起了投票,为了探索天穹外的世界。就算已经告知了外界的情况,还是有13%的生物选择了这条路。

4.?.7

    维度能级的尽头本应无法逾越,即便是微观世界的无限可能。

    超相变理论的本质就是创造出新的可能,从纯理论角度看,这已是一切的尽头。

    天堑般的次生壁障本就是无尽相变中的一种可能,短暂的负能量破缺不会引发不可控的结果。当然,可控的后果依然存在。

    比如,参杂着负物质的不闭合负能量斥力场。负物质溅射流足以影响百万光年内的星体。数十个星系会因此消失。

    不可见的壁障在四维体冲刷下散发出微弱的红光。红光并非相变中的必要结果,只是单纯的为了让生物看得清楚些。

    光子和负光子间循环再生改变的光路让圆形的次生壁障显露出菱角。

    负物质洪流横扫于舰表,舰体小型化因蛇夫座三维体的缺失被迫放弃。

    为了减少工程量,大部分飞船的框架建造于行星,这亦是制造圆形通道的原因之一,能量利用最大化,算强迫症吧。

    相变技术衍生出的斥力场能排除负能量海对物质的大部分影响。相变技术的另一大表现形式是连续和削弱极限。这让跃迁至另一能级的过程变得不再突兀。

    数百艘念级飞船在斥力场中低速前进,负物质会触发斥力场中微弱的湍流,解决普通物质的湍流问题就花了我不少的时间。故我没有花更多的时间研究负能量中的湍流,此湍流不会对物质造成太大影响,走慢点就好。

    针对穿透负能量海的探测技术同样属于勉强能用类型。比如提高飞船的表面光度,反正又不是完全看不见。

    负物质海中,前方飞船散发出的微弱红外线是他们最大的心里依靠。有种心理疾病存在于许多陆地文明,包括部分海洋文明。深海恐惧症,这种心理疾病在负物质海中会被无限放大,初期的星舰文明受这种疾病影响最大。随着文明脚步的扩张,这种疾病会被削弱至隐性。

    之所以花了一段讲这个内容,是因为我忘了这个问题。然后……

    问题其实也不大,关闭舷窗就好。刚进入负物质海时,大部分生物都汇集在主舷窗附近,然后,心理崩溃五个亿,吓死一百来万,重生体系在那几落忙得够呛。结果嘛,五个亿有不少患上了舷窗恐惧症,呵呵,真娇贵。

    --

    驶离负物质海花费了二十三年,驶离能级圈用了九百万年。

    在我离开九域文明的那个能级圈,我侦测到来自内敛空间的广播。

    “此信息送给白启或误入者。致白启,最后一次表决后,仅有五万生物选择留下,剩下的我们选择永恒冰冻。大家都知道,出去的机会本就渺茫,在一次意外后,超相变理论彻底走进了死路,大部分人选择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最后,我们恪守最初的约定,无论怎样,总会有些家伙陪着你。剩下的内容致误入者,我们是九域文明,逃避代言者至此。如果您是普通的超载文明,我们劝您放弃挣扎。我们制造了另一块永恒空间给您,这样还有万亿分之一的概率能出去……”

    “你的母文明?”博遥问道。

    “不是,一群很好的朋友。母文明,记不太清了。”我搜寻着信号的具体位置,这块区域没有明显的参照物,寻找有些费时间,我趁着空隙凝望了一会夜空,“你想要的星图在信号源那应该有备份,不过,现在的外面跟预计的一样,已经死了,失望吗?”

    “你从没跟我谈起过母文明的事。”博遥失望道。

    “你不会想经历那些的。”我轻声说,“没人会想。”

    --

    三百四十九万光年外,永恒空间。对虚者文明而言,是重生体系的巅峰之作。它像当年的时间晶体般无暇。

    另一处永恒空间挤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我任何其中的小半部分。永恒空间外,大量残骸无助地飘浮,他们应该挣扎过,只是,事实比歌剧残酷。永恒空间的冗余部分也塞满了生物。大基数的生物已经证明,一环能级圈在某种程度上是闭合的,尽管它表现为球壳状,但经拓扑后,能体现出规则的多面体性质。不管从哪里来,都能相对轻易地接收同区域内发出的信息,也能快速抵达看起来很远的地方。

    这不乏是一种快速旅行方式,只是耗能有些夸张。

    看着万亿年后的Wei系统,有些触动,原始操作界面一直没改,它是信息界的彩蛋,只有我和三个人工智能知道它的历史。

    智能程序将永恒空间内的生物移动到我的战舰上,博遥的反战一直让我没有充分理由研制武器,因此战舰有大量的空间用于建造居住区。

    虽说他们崇尚和平,但也没必要立即进行接触,思维方式的不同一直都是个问题。

    这块区域的时间流速更快些,不过依然滞后外界两倍多。

    五十万亿年,他们应该不会想到自己睡了那么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136/ 第一时间欣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作者:寂静将至所写的《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为转载作品,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介绍:
追求放松的请屏幕右划,勿扰。
本文平均日更150字,断更是常态。
文笔不好,差不多是个炸宇宙的故事。
因为科技线扯得太远,貌似真的没什么好炸的了。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