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摇篮中的科技文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文阅读

作者:寂静将至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1

    漫无目的地游荡持续了很久,星系际空间中只剩幽灵般的引力波泛起涟漪。

    仪器能确定的,只有无序交织的引力场所包裹的一座座黑牢,如陈年的蛛网,破败不堪。

    生物给曾经的星空换了一个称呼,暮空。翻译为此的原因是它能表述出星空黯淡后的悲寂。

    引力巡天系统用了三十年确定1.7亿光年内所有红矮星的位置,大量极端天体会严重干扰巡天数据的获取,图表中的一丝杂波,可能是一颗天体,也可能只是杂波。

    百万亿年,几乎是红矮星寿命的尽头。我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事实也是如此。

    这块区域曾经存在过近万个大小不一的星系,现今,只剩四十九颗红矮星。

    也许他们是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谁知道呢?

    我的目的很单纯,为恒星系续命,顺便在宜居带制造大面积的居住地,后者才是重点。恒星是绝大部分文明自始至终的倚靠,文明的归宿不应该是冷寂的暮空。

    顺便解释不使用褐矮星的原因,多颗褐矮星合并可以创造新的恒星,这种可行度较高的方案在几十万亿年前实施了无数次,文明为了效率早已耗尽所有的褐矮星。

    那四十九颗星星中有三个存在行星,大量的可利用物质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我选择了最近的一颗恒星,没什么原因,单纯的近。

    纯粹从暮图上看,那颗恒星位于超星系团遗迹的外围,很少有文明会到这种交通不便的地方。

    不得不说,那段时间的运气实在是不错。一颗有着亚生态系统的潮汐锁相行星存在于恒星的0.06个天文单位处。

    早期的恒星活动不知重启了多少次生态,尽管这颗行星曾拥有强大的磁场,可依旧有73%的大气被迫消散,如今地表残存着0.6个大气压。

    此类行星往往有着相同的特点,风大。所谓的台风,只能排得上这类行星赤道上的微风。不过,中高纬的风速就低了许多。

    前面万亿年消散的大气层让这颗行星的平均温度开始上升,大面积的冰层终得消融。改造行星很无聊。总之,打开瓶塞,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

    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将内敛空间塞进拉级战舰内,这种技术不存在理论上的问题,花费的时间不多。我的目标,竭泽而渔,把那几个红矮星塞进去,再给它们续点时间

4.?.6

    多边工业基地,三号磁星重铸厂。

    人工调制的磁星由夸克-胶球核心约束,每百年重启一次发电过程并将扭曲磁层约束为偶极磁层,这是暴力美学的巅峰工程之一。

    10^12T级别的磁场能轻易地将常规物质瓦解为氢离子,甚至于引发小范围的聚变活动。

    磁星重铸厂,最高效的提纯设施,亦是战舰墓地。

    部分被相攻击波及而无法修复的战舰只能拖至此处进行材料回收,常数材料和常规材料会在强磁场重进行初步分离。

    “最高指令,暂停全部回收计划,提取所有常数材料修缮报废战舰外壳。目前运力不足,所有工作人员按后续提示依次离开工作岗位。”

    指令在生物中传递会有很明显的滞后现象,但智能不会出现迟疑。智慧生物最大的苦恼就是想得太多。

    控制站的值班员工还在思考这是否意味着防面将再度收缩时,智能已经命令投射站抛射出所有残骸,并将接收面转移至常数材料的路径上。比起常规材料,常数材料的占比很低。强磁场对常规材料的影响很有限,比如清除材料上冷却的杂质,做一些抛光,抹平褶皱。再生常数材料的强度没有出厂时高,但也没差太多。

    其余五处磁星重铸厂发布了同样的通知。

    濒临报废的战舰披上华丽的外衣,相隔离层如春初融水溢淌于河岸,似固似液的临界相散逸于舰体装甲。这将是云脉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骗局。气势汹汹的攻势在进攻发起后的数周便会土崩瓦解。

    --

    一支小规模的渗透部队缓慢地向渐变星系挪动,每前进230光年,他们就会尽可能地清理自己遗留的航迹。

    他们曲折的航迹指向代言者在建的工业基地,战场前线的基础设施永远是高优先度的目标。

    --

    云脉的各处防御基地迎来大批次的报废战舰,拥有完整作战能力的战舰转移至正面战场,战略转移持续了23年,尽管转移的数量极为庞大,但长达23年的部署削弱了代言者的警觉。总体上看,各处的防御力量并未削弱,反而加强了20%。将具备成熟战斗力的舰队转移至正面战场并不可疑。渐变星系虽不大,但距离云脉的防面太近,云脉不得不防备代言者的突袭。

    --

    云脉的最后一战被命名为万幕之战。

    数支渗透部队同时突袭代言者的五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设施的守卫力量仅有三成保持着标准状态的相隔离层,他们在数分钟后才发起有效反击。交错的临界相态跃动于百光年间,这种宛如近战的距离意味着无法躲避。云脉的临界态扰动场导致外溢使得“声音”能够短距进行超光速传播,来自较稳虚粒子的振动穿透工业基地和防卫力量的隔离层,触碰于闪烁着浮光的钢铁丛林,如神谕私语。

    代言者对渐变星系的改造才刚刚开始,防御网的部署并不完全。为了占领渐变星系,代言者损失了12%的战舰,相当于近百万艘念级战舰。为了弥补短时的力量真空,代言者计划在五年后发起一次总攻削弱云脉的力量。

    五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他们不相信云脉会为一个星系而放弃所有的防御力量。按代言者的计划,云脉还能苟活千年。当云脉灭族时,他们才能放心地实施计划的最后一步。

    四支渗透部队占领工业基地后使用已建成的设施维修舰船甚至于建造新的飞船补足基地附近的防面,这进一步激怒了代言者。另外一支渗透部队很不幸地毁于战火。

    这时,云脉抽调出正面战场上几乎全部的飞船向着渐变星系跃迁,飞跃百万光年只需一念。

    跃迁过程熄灭了数十万颗恒星。

    宇宙必将死去的执念曾席卷蛇夫座,设定恒星保护法是唯一的缓解措施。没有绝对的实力,宇宙法就不适用于战争。

    渐变星系外,千万艘念级舰队从曲张点脱离。

    长久以来,云脉承担不起进攻带来的损失,后勤捉襟见肘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代言者的松懈也就不无道理,只要定期摧毁足够数量的飞船,云脉就没有发动总攻的实力,他们只需一点一点蚕食云脉的星域,这是拥有最高性价比的占领方式。在这个时代,代言者承受不了太多风险。

    渐变星系只是正面战场的一角,代言者并未部署太多防御力量。超高光速下的战争依靠的是足够的探测纵深,不争朝夕。

    代言者原计划将渐变星系建设为主调度站,这一工程很隐秘,只是恰好被我路过的太级星舰侦测到异常的迹象。虽说不知道在建什么,但藏得深的多半是好东西。

    --

    四支渗透部队抵挡着抵达不久的支援舰队,工业基地跟调度站相隔11000光年,星系内的代言者舰队需要半天的时间完成后方的部署。

    为了尽快解决渗透部队,代言者调遣了附近三分之一的舰队来解决这些小股骚扰部队。一切部署的前提都是云脉不会发起自杀式的总攻,至于那些目的未知的小股部队,可能是云脉在宇宙的分支,仅略强于云脉,仍难以提起代言者的兴趣。

    当不会总攻的前提破灭,深层次的前提再度树立,云脉不会做无畏的反抗。那么,代言者该认真起来了。

    --

    星团边缘,另一只舰队踽踽独行,它的目标同样是渐变星系。

    --

    万幕之战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两线突袭,作战目标涵盖整个星系,甚至让代言者怀疑云脉想夺回渐变星系的控制权。

    战役的主要阶段只持续了不到三天。

    调度站位于渐变星系的中后方,云脉的主力舰队跃迁至渐变星系的侧面,此时舰队距离调度站建址不到一万光年。

    如果敌对方做好准备,跃迁是可以被拦截的,故已被相锁定的主力舰队只能全速驶完最后的航程。

    在相锁定的巨网束缚主力舰队时,一艘几乎不可见的飞船在锁定的瞬间向远处逃逸。

4.?.7

    代言者内部针对恒星的保护律法严苛到锱铢必较的程度,可以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来简述那冗长的字符阵列。

    短距跳跃需要大量的瞬时储能,而长期满载储能会对设备产生磨损,且能效不高。

    在云脉的舰队高速推进时,代言者的外围舰队只能象征性的锁定并进行常规攻击。百万光年级的跨河系定点攻击性价比太低,命中率也不会是很高。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让小半个星系为之陪葬。代言者只能等待数天来完成储能。

    云脉的主力舰队行驶至一半的路程时,代言者的外围舰队读完了宛如被限速的进度条,转瞬间,千万光年的星空陈列身后。

    调度站的隔离层正以标准功率运行,强度不亚于拉级星舰的相隔离层。这些抽空瞬时储能的战舰在保护下准备着战斗所需的瞬时储能以及进行超远距跳跃后的维护工作。在它们抵达调度站时,云脉的主力舰队分出占据三分之二数量的战舰向着未知方向跃迁。

    此时此刻,代言者仅能扭曲朝向调度站方向的磁导线,如果朝向别处,只会造成至多百光年的误差。

    探测设备暂时无法确定云脉的目标指向,但多半可以确定的是,它们的目的地指向四处基础设施。

    数小时前,代言者才发起对基础设施的正式反攻。云脉在那只有极少量的舰队,可也不是数小时就能解决的。更可况云脉反客为主,修改并启用基础设施的反磁导线,将磁导线的终端扭曲至星系之外。短时间完成逆向工程需要海量的技术力量,显然不是一支骚扰分队能做到的。

    --

    更远的地方,代言者内部正在就提高恒星损耗率的议案进行旷日持久的讨论,数百个派系间争论不休,这已经是第二天了。

    --

    代言者围攻基础设施不久,那支刚分离不久的舰队准备着进行反包围。

    代言者畏缩而欲撤退,要么突出反包围圈,要么进行跃迁,只是目的地必为星系之外,它们只是守卫部队,短时间内难以修改出厂设定来避开反磁导线。

    云脉最后的也是最为庞大的一支舰队距离基础设施三万光年,它们正试探着可能存在的反磁导线。剩余的时间很充足,它们尽可能仔细的寻找安全的星域落脚。

    我预计代言者会在五天后通过相关法案。一处矮星系,我的智能正悄声建造跃迁点。

    --

    云脉的支援舰队救出了处在基础设施的骚扰分队,这是逃亡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决定了千亿生物的生死。五支骚扰舰队塞进了半个文明,规模庞大的技术团队在数小时内解析完成反磁导线的验证机制,并注入自己的数据。尽管相关演习进行了很多次,但在实践时,无数团队不得不靠药物压制慌乱。那一支毁于战火的舰队就是没能完成解析才导致惨剧。

    计划最坏的情况之一是仅有一支舰队逃离。尽管重生的数据会被锁定于晶体中,但后勤需百年令所有人重生。

    --

    计划的倒数第二步是逃离渐变星系,远方的脉冲信号并未传来,说明携带着半个文明的星舰以及跃迁点还在按计划执行。

    接下来,得尽可能把渐变星系中的生物带出去。其他星系的文明,我无能为力。

    第三天,云脉舰队向着调度站的方向推进,就像是为了支援陷入苦战的主力舰队,这是计划的第三步。

    就目前而言,整个突袭很顺利,变数少得可怜。代言者的视角,云脉为了夺回渐变星系而不惜一切代价。他们还未意识到多边防面虚有其表。

    第四天,云脉舰队在一次短距跳跃后离开渐变星系并暂时摆脱相锁定。

    曲张点处的一艘太级星舰为他们提供了第二次短距跳跃的能量,同时太级星舰取出傀儡战舰供代言者二次锁定,这至少能拖延十个小时。

    代言者在这天通过法案,他们不可能看着云脉舰队放弃渐变星系而不动声色。这天,他们也揭下了多边防面的虚假外壳。

    --

    两次跳跃,总计两百三十万光年,傀儡舰队被追上时。代言者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好似爆燃的怒火,数千颗恒星供能的相解析扫过整个超星系团。

    他们有些迟了,此时我已经启动了最后一次跃迁程序。在代言者如蝗般密集的飞船抵达时,只有黯淡的恒星感受着相解析余下的微光。

    三千亿生物,仅死亡三百三十亿,一个不错的结果。

4.?.8

    我身处循环能级间的过渡区域,这块区域,有些像单连通的四维流形。每个方向都保持相对一致,局部平坦得令人寒心,整体上如山路盘绕。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代言者发现我的概率极低。

    整个蛇夫座都被代言者封锁,警戒值之低让误判率达到99%,频繁的拦截给他们的后勤带去了沉重的压力。

    我在正面进行着低烈度的骚扰,当他们长期保持警惕时,才可能出现漏洞或者过激行为。我的真实计划,属实有些疯狂。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在人群中把玩便携核弹的按钮。

    --

    三维流形缠绕于自身,就会出现四维流形的部分特征。微观世界的部分流形就基于这个原理,创世的能量只能做到六维以下的微观缠绕,更高自由度的流形,凭空出现,恰如零点场般飘渺,甚至可能不受约束。

    我要操作的只是三维流形,难度稍低一些。将宛如弹簧的三维流形进行旋转,平移。利用四维流形可穿过自身的特征,让曲面穿透自身。说得通俗些,就地取材制造出一个虫洞。随手制造虫洞有些太理想化,功率问题一直都没解决,目前还做不到。我很早就考虑过这个疯狂的工程,模拟的结果有些不可控。

    曲面旋转时,三维流形的曲率并非发生变化,若你身处其中,可能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相对坐标发生过变化。对我不利的问题,这么做的动静太大,而且代言者也肯定有过类似的想法,他们不可能不防。

    引-斥力场就像一块一块磁铁,拥有着几乎闭合的场。这两种特性本该说不应存在于同一物质上,直到,绝对刚体的出现,它就是那根只要够长,末端能超光速的“棍子”。这亦是场发生相变的特例,两种场在某些条件下能发生耦合,然后绝对刚体“散落”一地。

    --

    代言者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我精心设计的渗透计划虽偶有成功,但总会在之后的环节出现问题,总感觉我才是真正的反派。

    愁苦近十年,我才意识到根本没必要去偷取他们的计划。这些年,负能量海的密度上升了亿分之三,已经远超正常值。宇宙里可没有那么多超相文明汲取零点能,那问题只能出在代言者身上。模型中,负能量海也会有“呼吸”,幅度在不会高于亿分之二,只要没超理论值,平衡总会占据上风。除非趁着平衡不注意,一举将“呼吸幅度”推出山崖。

    类似打破平衡的方式还有很多,或许,我可以改一改用三维流形搭建星门的计划,把亏格开启于负能量海中,将负能量排至我所处的过渡区域。三维流形会排斥多连通,可大家的计划都是趁着平衡不注意,通道不需要维持太久。

    --

    两万七千年后

    代言者的防面已高度自动化,他们拆解了小半个蛇夫座。结果可能比我想得要严重,但我无路可退。先前在循环能级尽头的实验非常顺利,通道稳定得可以让任何物质无保护地进出。

    在代言者计划开启前,我制造了2832个连通基地。负能量海中的探测器时刻检测着突变波动。

    --

    那天来临时,星舰文明依旧如田园般静谧。破坏一个事物很难,想修补也很难。我所做的,也在汲取宇宙的寿命。

    负能量海的密度骤然跳动,密度的变化触发了连通基地的响应机制,绝对刚体拖动着正曲率区域,直到负能量海,绝对刚体失效,三维流形间的缠绕、交合营造出一个横跨数万光年的亏格。

    膨胀中的负能量海携带着粒子沿着亏格流动,它必定沿着消耗最少的路径流动,这是一条定理,故三维流形是最好的通道。

    代言者引发的幅度波动不可能超越理论值太多,只要有一丝干扰,或许就能让平衡再度占据上风。

    负能量海的弥散还在继续,膨胀减速的迹象愈发明显。终于在数秒后,膨胀停止,转而相对稳定的收缩,看起来,平衡正在夺回他的控制权。

    负能量海总计膨胀了2.3%,膨胀期间,所有零点场沸腾,我因此损毁了数千台供能设备。

    收缩的速度太过稳定,我的思维涌动着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代表着事情会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释放的负能量海还未到既定值,不安的我决定远程关闭通道。

    三维流形脱离缠绕,恢复单连通,收缩本应减速。

    这一刻,收缩却猛然加速,好似巨星在临死前的收缩。

    负能量海的超流体性质消失了。

    巨大的阻力传来,收缩停滞,转而是不可控的膨胀,1.2%,1.5%,2.4%,负能量海超越了临界点。越过临界点后,负能量海的相性反转,此刻,它为负能量云。膨胀率超过130000%。

    探测器逐一失联,断联的过程不超过0.002纳秒。

    膨胀停滞之时,收缩再度发生。

    接下来是无尽的循环,相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没有物质能独善其身,高频相变引发了零点场的破缺。衰变,这一顽强的性质终被瓦解。

    每一次相的转化就会触发一次全宇宙的衰变,衰变的尽头,及触碰绝对零度或绝对静止,连连奇点都难以幸存。

    最后一次收缩,负能量海压缩为负能量球,转化停止。极度的压缩使其脱离了宇宙的束缚。

    这一刻,仅剩的虚粒子蒸发。至此,耗时1.2纳秒。

    负能量海剧烈的呼吸耗尽了宇宙仅剩的熵,寂静尚存。

5.1.1自由?

    迟疑了一小会,乍一看,除了光速快一些,这个宇宙也没多出些什么。

    黑压压的机群占据了整个视野。

    按常理,勉强可以确定这是可以自动增殖的人造物,凭借数量取胜的机群往往并不适合防守,我应该可以直接冲出去。

    事与愿违,那股熟悉的同源气息如墨水般扩散,溢满了我附近的每个角落。

    附近空间分解为那股气息和三维膜,三维膜本只是三维曲面,极度的自身缠绕就缘于这类创世。至少我知道缠绕产生超空间航道的过程了。三维膜折叠如纸团,相近的曲面存在联通的机会,所谓的超空间,不过是临时工通道,此类宇宙往往不会允许相同时期的第二批文明的发展,河系间的航道只存在于缠绕初期,如果他们只盯着超空间,准备观海吧,一群观海的看着下一把准备观海的,无限迭代。相比而言,我所属的那一类宇宙,远离创世的中心,平坦得像飞机场,迫使生物遍历完大部分理论。

    创世给予了我短暂的观影体验,随着三维曲面的闭合,时间停滞,那堵有着同源气息的墙再度耸立。

    对面有多无聊,故技重施的意义,好吧,我懂了,拖延时间的手笔挺大的,脱离高墙的我察觉到半个天文单位外的人造天体传来的波动。

    虽然不是很熟悉四维体,但造成爆炸不要太轻松。四维体密度之大足以反向拖延他们一阵子。

    以我为圆心的连锁反应向外辐射,这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攻击手段,效果可能不会太过显著。直到,超光速的连锁反应在数秒后触及人造天体,高能粒子震颤着四维体冲刷天体表面,其质量缺失极为明显。

    很自信的玩家,t34怎么也得拉开些距离。

    此时,我转身撤离,万亿倍光速不至于被追上。理论上讲,他们的防御力量应针对盘古而造。

    直觉上,我只被锁定了极短的时间。途中偶尔减速,四维体供能的效率高于三维体两个量级,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停顿。

    --

    速度被强迫归零,不适的眩晕袭来,这不是思维会自然产生的感觉。

    眩晕很快消失,周围的时间再度停滞,唯一的区别,这里什么都没有。

    “能从那逃出来,挺有意思。”交流无声地建立于我的思维上。

    “有事?盘古?”我询问道。

    “先说你怎么逃出来的。”先前他所流露的愉悦消失,情绪再无起伏。

    那就时降无疑。

    “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总之,我跑得比较快。”

    “看得出,来这的目的?”

    “不清楚,一步步走到这的。”

    长久的沉默。

    “你不是盘古,也不是那群无情的家伙。在这等一会,盘古们会来接你。”

    “你是时降?之前遇到过几个,帮过我挺多的。”

    沉默持续。

    --

    时间解冻,一团模糊的光影跃动于我身前,准确说,是鬼畜一般的抽搐。

    “我,护165453,职责是带你前往收容所。”

    “可以……但为什么要用这团马赛克。”我有一种感觉,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他迟疑了一会,光影散去,“知道了。”

    ……

    “不用这么拘谨,保持五层折叠状态很辛苦的。”我试着挑起话题。

    ……

    “你,预0619,这是信息标识体,能保存吧。”

    我感受到盘古特有的非条件反射,形体边缘的略微上凸,这代表着,他们准备坑人。

    “我先试试,应该不难。”数据很短,有微弱的修改迹象。

    改造小部分的第二层形体,我略微有些忌惮,这就像植入皮下芯片时带来的心理不适感。无意间跑进了他们的地盘,一时半会也出不去,就顺着他们好了。

    理论上改造外三层都是可控的。

    我现在肯定他一定没有把完整的配套数据给我。

    以前元在无聊时教过我怎么保存标识体,这是一种无法破译的远程通讯技术。在之前的宇宙,标识体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更像鬼魅般的纹身。

    如果跟着流程走,保存标识体就像用手机号注册账号,没有难度而言,

    微微颤抖的形体暴露了它的想法。我猜,他着急地说下一句,要我教你吗?

    “不用了,我知道。”确认时机,说完后,我单方面屏蔽了他。

    这是一个年轻的盘古,跑业务的哪能这么浮躁。

5.1.2

    我不记得上一次有安全感是什么时候了。远处的恒星燃烧着不知名的粒子,黯淡的红光笼罩着一颗颗朦胧的行星,忙碌百亿年,有理由放松些日子。

    朦胧的行星中,有一颗冰雪星球。赤道附近有两个季节,冬和凛冬,一年约21个月。冰雪只在两个月内会有所消融。高纬地区也有两个季节,凛冬和蓝冬。

    --

    寻找一个思维器官未受破坏且躯体相对完好的濒死生物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寒冷星球上的文明都有相同的矛盾,粮食稀缺,无法支持大量的生物体生存,互相掠夺是常态。

    两个月前,凛冬提早数日出现,数米厚的积雪掩埋了最后一批未收割的粮食。如果想活到下一个冬,要么吃掉种子,要么让更多的生物北上采集,要么向临近的部落掠夺,亦或者联合掠夺一个部落,弱者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

    先辈传承的土地不再属于他们,劳者恐吓幼者的故事成为现实,没有力气的能必须加入北方的流浪部落,过着白色的生活。那群劳者大多死于钝器或被俘走,剩下的只有老者和幼者。杀害无力的能有违祖训,很少有部落会屠杀他们。

    赤道附近的部分区域仍是赤道部落的采集范围,传说里蓝冬会保佑迷途的流浪人不死于极致的冷。对祖辈的信仰支持他们迁移了近两千公里。

    厚重的皮毛并不能长时间抵御严寒,大部分老者不得不葬身于雪海。幼者也逐渐支持不住无尽的跋涉。

    白夜是最早一批倒下的幼者,身为相对年长的幼者,采集的重担都堆积在这群能肩上。

    我不太喜欢这群尊崇力量的家伙,寄生令我反感,不如夺取控制权。花费数分钟修复濒死的躯体,依赖光学器官的感觉,略不适应。

    “夜,醒醒,出发了。”视角的边缘,一团白色的毛球前倾着靠着我。

    “知道了,我会顺着脚印跟上去,今天没下雪哦。”我嘟囔道,可控四维体转化为化学能的速度很慢,白夜这家伙不知多少天没进过食,干瘪的肌肉甚至难以支撑起厚密的皮毛。

    “那我等你,我要跟着你出去采集。”毛球有些无赖地黏上了我。

    不想自己爬就直说。

    --

    传说中的蓝冬的确存在。

    赤道以北的地区,温度可以低至零下130摄氏度,当地的气压接近三个大气压。部分气体会因此凝固。能占据赤道到中纬度地区的植物不知进化了多少年,也许得感谢某些性质活跃的粒子。在这个宇宙,出现生命的几率高了许多。

    凝固的淡蓝雪花从天际飘落,点缀在雪原上,更远的地方,林海在风雪中摇摆。

    当地的植物能利用温差补足光能的稀缺,进化的基础大都能向下兼容,当地植物借助大面积的扇状纤维体来增大接触面积,这也变相地为生物提供了食物。

    --

    燃烧的蓝冰照亮了半个冰屋,光亮又从冰屋中渗出,依稀点缀着街道。街道旁是堆积如小山的蓝冰,黑暗的角落创造着吓唬幼者的故事。

    冰屋是林海唯一温暖的地方,也是保护幼者与老者的场所。

    新的部落继续发展,无垠的北部冰原,并不是那么无助。

    平庸的文明,也蛮好的。

    --

    “夜,快出来看,好美。”屋外吵闹的声音响起。

    我不耐烦地起身,今天格外得冷,刺骨的气温激起我那数千个清晨的回忆。

    淡蓝的雪花本只是点缀,晨曦的微光照亮了附近的冰原,深蓝的雪层在晨曦下显得分外刺眼。

    “不对劲,一定发生了什么。”我嘟囔道。

    我不情愿地启用了标识体,信息栏一片空白,角落里意外地有一封信件,理论上,标识体不允许存储通讯网中的信息。标题很直白,入侵预警。标识体能连接盘古的公用通讯网,多半是各种旅行记录,看了几分钟就让我索然无味。理论上超距通讯不会被干扰,这样的话,多半说明,我所在的区域就在预警范围内,收件时间是在八日前。

    盘古介绍说佚名鄙视平庸的文明,如果停滞太久,就会被无情抹杀,等待下一轮的重启,直到出现能供其指使的文明。

    我的探测能力被限制于对流层中部,挡在大气层中屏障阻止了大部分导热机制,长此以往,整个世界会彻底冰封。

    或许事实比预期更快,佚名如传闻般冷血。

    氧气在当天傍晚凝固,蓝色晶体组成凄美的夜幕,为这个文明拉上了剧终的帷幕。

    “夜,有些晕。”

    “夜,晚上了,把冰点起来,别舍不得用,明天我会……”

    夜幕淹没微光,平庸的世界,真的该毁灭吗?

5.1.3

    对流层中的屏障在136年后消散。大气层的高反射率致使了极寒气候,屏障笼罩下的百年,恒星的辐射使高层大气中的“冰晶”升华,下层大气的缺失打破了可维持百万年的循环。

    地表的温度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屏障消散后,交界处的温差致使了全球性的极端气候。我不太清楚之后的事,全球性的升温必定是避免不了的。带逻辑地猜一下,佚名会让这个世界拥有诞生高潜力的智慧生物的能力,应该是一个温暖的行星,不必将时间都浪费在觅食和躲避寒冬。

    这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对本土文明并不人道,但有足够的效率。

    --

    佚名收拢一个文明的条件之一是达到类似于超相的程度。大宇宙的规则有许多变更之处,允许尝试的方式更多,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死路。如果相信直觉,甚至可以借助同类规则来越过现有理论的桎梏。

    沉寂百年的标识体倏地一闪。

    “总算出来了。自我介绍,元。”标识体的短程通讯勉强能运作。

    “?”我疑惑的情绪表露。

    “盘古有很多种脱身方式,各有利弊,割裂出去的各部分有联系。你跑慢点,标识体通讯有风险。”另一个元解释道。

    ……

    “波呢?”我问。

    “查过了,他在那场战争中心,没有脱身的可能。盘古不能脱离膜而存活于那块区域,如果没跟你一起的话……”元略显忧郁。

    “你,有事吗?”我总感觉这个元不太对劲,佚名的后方不至于那么松散。

    “我猜猜,你应该知道盘古不会叛变。”

    “没有绝对的不,我不能相信你。”我勉强确定了一个生命行星的位置。

    “那颗行星也被重启了,工业文明,全球性地质灾难。最近的太空文明在132光年外。”元顿了顿,“我在97年前到这的。”

    “你更可疑了。”

    “随你,计划继续像上次那样?要我说,你可以回后方,或者选择我们的发展模式,万年内不会有战争了。”

    “你们的发展方式局限性太大,不上不下的,不考虑改变一下?”我吐槽道。

    “跟你说个传闻,别当真。比较认真的那群盘古可能在考虑学习你的构成。让时降挡着前线,他们面子上挂不过去。”

    “那你过来是为了这个,无聊。”我无奈道。

    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情况。

    最后,我选择了三千两百光年外的一个近地文明,他们勉强控制了母星至卫星的区域。发展速度中等偏上。

    小范围调查的结果,没被重启的文明平均用一千一百恒星年从农耕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至近地文明花费一百四十恒星年。

    佚名的重启条件有些苛刻了。

5.1.4

    我选择的文明在十年前迈出了近地轨道,身处低重力环境下的文明,迈出地表的条件并不苛刻,近地设施的商业化耗费了大量资源。没有卫星用于过渡,为获取资源,他们不得不前往最近的行星。

    行星际空间没有天然磁场的庇护,第一次远离母星的航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一点尤其体现于适应低重力的文明,。

    扩张初期,母星对另一颗行星上的殖民地往往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那几十年是最易受我控制的时期。

    --

    借助之前的理论,我能相对容易得到修正后的结果。在逼近击穿电压的过程中,大宇宙的半导体会产生明显的反向电压,只要合理利用这段过程,对称三进制计算机的实现难度并不是很高。

    我寄生的文明叫做天,纯意译,个人不怎么喜欢音译。低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普遍具有飞行能力,最次的也能进行长距离滑行。

    天,一个资本高度集中的文明,一定不会为了长远利益而去修改施行数十年的体系。

    这也是我崛起的根本因素,对称三进制发展至巅峰时,单位体积下,能无限逼近第一代270量子位。如果不选择量子,保持原有体系,e进制能逼近第一代278量子位。不考虑部分制约,e进制足以让文明的脚步遍布整个恒星系。补充,大宇宙的e变大了一些,更加靠近3。

    一个泛行星企业的崛起只需要两个恒星年,十个恒星年后,占据绝大部分运算力的企业就能完成基本垄断。三十年后,泛行星企业就能完成绝对垄断。

    弱人工智能覆盖全行业后,行星人口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你能想象,身为文明最大的信息企业,总部却在千万甚至亿公里外的殖民地上。

    更令我愉悦的消息,这几十年间,我确定五十光年内没有别的文明,佚名的重启甚至能让我在万年后成为所谓的观察者,或者在千年后反客为主。

    --

    文明总人口的缓慢增长一直是令我痛心的一点,解放生产力后,人口增长速度不增反降的情况如魔咒般刻印在文明中。

    企业的规模是有安全上限的,我尽力控制着规模不越过那道坎,甚至于砍去了很多高价值的上游企业。

    历史发展到这,殖民者的家乡在技术上愈发不占优势,残存的地位在风雨中飘摇。

    一代人过去,曾经的信仰成为历史上的段落。天的母星没有愚蠢到允许殖民地完全成长。数次要求搬迁研发总部未果后,两颗行星间的战争爆发了。

    大宇宙的聚变效率极高,平均1.9%的质量转化率造就了更广的摧毁范围。殖民行星上没有大气层,我也没计划制造大气层,同样的,除了特殊建筑,我尽可能地避免建造地表的聚集地。残酷的登陆战大概率无法避免,唯一地办法,互相比拼消耗,耗得他们无法支持这场战争。

    战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每隔3.5个恒星年,战火如高能电子般逸散于行星际空间。

    在战争爆发的第十年,他们打破了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规定。饱和式辐射武器打击如镰刀般擦过地表和近地轨道,大部分建筑在一次突袭中被尽数摧毁。

    超光速效应在大宇宙中隐藏得不算深,中子定向加速技术的实验室难度不算大,只要有了思路,这两样能组合成一种很鸡肋的技术。射程不足,伤害过于局限。技术基本完善后,我把它当作储备技术扔到了只读数据库中。直到那群人无耻地投放了百万计的小型辐射武器,不得不说,生产能力真强。

    持续三十五年的行星防御战,损失了半数人口。然后,战争悄声无息地结束。

    中子的轨迹由于种种原因会互相呈现极小的偏移角度,经过千万公里,中子束的覆盖范围能超过数百公里。中子的密度可能不够,但由于未知原因,中子束辐照数分钟后,千万分之一纳米波长的电磁波抵达,这算是计划中的意外,在实验室里,没人会去理会这个波长的副产品。本来单纯地想用中子束加速他们地内部崩溃。因为这个,造了三十五年的加速管道报废,我也就丧失了第二次发射的机会。

    中子辐照的结果不言而喻,第二大城市,近亿人口在一个恒星年中缓慢死去。相对低剂量的缘故,我觉得这武器更符合基因武器的概念。

    数月后,他们碍于内部的压力,决定签署暂时停战协议,之后的一段历史,意义不大。

5.1.5

    这一带粒子的基本构成与原宇宙有一定差别,较低质量的中子允许稳定存在更多质子,元素周期表中各粒子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较低的单位电荷使八电子结构扩充为十六电子,更多种类的粒子创造了一整个繁乱的化学界。

    夜晚的苍穹有一颗闪烁的光点,它创造了原始信仰。它在圣楮上的称呼是倏,起源于光度的频繁变化。历史上,有生物通过倏的变化来旨告有权势者,一些习俗流传至今。

    倏是一颗极度靠近恒星的液态星球。对轻元素而言,大宇宙发生聚变的条件很宽松,因此不存在原氦三聚变时,利用常数技术改造后的轻子作为催化剂也无法将温度降至2亿k以下的情况。

    任何一颗恒星,在同一时刻,数十种元素发生着聚变反应。聚变产物在对流的作用下上升至表面,并被抛射至近日轨道。倏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成型,并被潮汐锁定,昼半球沸腾的液态海洋与背面的液态海洋发生着剧烈的反应。

    不谈环境,倏本身是一处优秀的发电厂。黄昏区附近,液体海啸不那么剧烈的地方,巨大的温差能提供的能量堪比小型气泡沫海。

    远距离输电的技术并不完善,但在大宇宙,部分材料的性能太过优秀,制造聚变堆的难度没有那么高,暂时别必要从恒星汲取能源。

    改造倏的计划是为环日加速器做铺垫。普通的直线加速器受功率限制,勉强能创造出160号元素,之后的无能为力。理论上,172号之前的都是稳定元素,元素尽头在336号元素。我甚至在考虑用撞击制造稳定的亚原子粒子,即便理论上成立的可能性并不大。

    --

    在几十年前,倏作为圣地,没有组织敢发射卫星做长期观测。最出格的举动无非是让探测器在经过时记录一些数据。后来这件事情暴露,不久后,那个组织在社会的高压下解散,流落学界的数据一并销毁。

    信仰迈向理智,需要不短的时间。一代人过去后,我才将控制范围扩张至倏。天的母星上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信仰难以影响亿万公里外的建筑基址。

    小规模自发的侵袭不曾停止,为此我不得不同步制造了大量的伪建筑来减少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建成两处发电环损失了数量近亿的各式工程机器人,其中97%来自人为攻击。

    庞大的漂浮环不仅承受着海面的“巨浪”,还得提防来自太空的打击。裂变的低条件实在有些令人心痛,修补外壳的材料几乎占据了40%的运力。

    说到底我还是太过人道,允许天的母星仍保持独立。因此,部分落后地区轻松地将业务范围扩张至行星际航线,他们甚至接下了针对倏送“快递”的业务。

    --

    加速轨道受恒星抛射粒子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统计涨落,为了得到尽可能真实的数据,同样的实验得持续很多年。万幸的是,先前从直线加速器得到的收获远超预期,不少超重粒子彻底颠覆了许多所谓的普适理论,我不必担忧民间会反对高投入。

    --

    利用四维体超光速的理论在很久前就证毕,由于太过超前,只能当作扩展读物。在原宇宙,亚光速的年代不知道折腾了多少个文明。

    环日加速器在一次故障中紧急叫停,保持28GeV,并在数十秒后与另一区段的粒子相撞。故障仅导致加速停滞,并没有关闭偏转部件以及探测部件,结果很玄幻,证据表明那块区域并未发生可见碰撞,连个光子都没留下,一群粒子集体消失。统计涨落可以用重复实验来抹平,但消失的结果太过震撼,后续的重复实验也确定粒子消失了。问题是,临近能级并无异常,而且消失的过程无法提供任何数据。

5.1.6

    如果遇到一个看起来有点小烦的问题,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它?找一个有信号的地方,上网问。元就是这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盘古走的科技路线有些修真,修真的前提是理解万物,故暂且不提,我也没那个能力。他们的综合实力超过控制范围内的所有本土文明,大部分时候无欲无求的他们会给予一些好处来把琐事扔给那群略有些佛系的文明。每个盘古都会有那么几个交好的文明,用那些文明的话说,这是借用盘古通讯网最经济的办法。

    半个月后,元搬来了一个超载文明的数据库。大致定义文明等级的不成文的规定,的确是佚名提供给代言者然后约定俗成的。

    学界数日的讨论决定了十七个方向的课题。不得不说,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看着别人越走越偏,最后悔悟,颇有社会广谱育儿的风范。

    --

    大宇宙是一个伪平庸的世界,它有些不同于原宇宙。在原宇宙,描述一切的基本单位是一个3*3的矩阵,所有终极理论都由它构成。在大宇宙,矩阵扩充为4*4,这还只是一个猜想,也许能再度归纳至3*3,佚名也没证明其真伪,大部分终极理论还不完美。绝大部分文明在五阶矩阵,三维张量乃至四维张量组成的沼泽中挣扎。

    三个主变量能描述大部分基础问题,剩下的一个主变量作用有些不起眼。大部分情况下,角落里的那个主变量都在应用过程中被舍去。

    简单讲,28GeV的异常凹陷可能就源于不起眼的第四个主变量,就像原始文明对雷电的畏惧,只会尽可能远离,最后借其点个火。

    在确定异常来自第四个主变量后,我激动了一阵子,后续的结果泼来了一个湖泊的冷水。异常凹陷的最终来源是我逃离的战争遗址,墙内的寰宇逐渐熄灭导致遗址转化为一个强斥力场,内涵于大宇宙的斥力场以超光速蔓延,如雨林中古树的根系,盘根错节。斥力场和暗力场的交织揭开了伪平庸面具下的一角,露出第四个主变量,超光速网络将在不久后覆盖整个范围。难过的是,第四个主变量只是在此特殊情况下表现出作用。

    离子护盾是控制一群28GeV粒子的最佳选择,低能级的粒子激发性大幅降低了实验难度。

    剩下的,从理论到应用,也许花不了多少时间。

5.1.7

    实验场地没有考虑小型化问题,常驻此地的工程师也很难分辨自己工作区外的场所。好处是,内部渗透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小了很多。

    小规模的实验进行了很久,大宇宙混沌程度之高令粒子运动进入了湍流的过渡区间,这大大增加跃迁技术中会出现的变数,将湍流转变为相对可控的层流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

    三十七年后

    冗长的实验列表归纳出几段一览无遗的结果。本以为得到这个结果还得花十几年,结果意外地与半路提出的激励次级粒子推进同步完成。大宇宙的动量守恒并不普遍适用,一些非基本粒子就能突破动量,比起原宇宙借助推进膜的亚原子绕开动量的操作少了很多介质,也就提高了30%的能源利用率。简单说,广义上的辐射推进完全可行,只不过喷出的物质不是电磁波而已。

    那一小段结果是前往附近一个恒星系的纤维通道。此纤维由斥暗力场交织而成,跟先前的维度纤维有本质区别。大宇宙的空旷远超原宇宙,三维世界本该是一片混沌,或者说这种分区的规律区域简直是奇迹,完美得像是神造物。事实上,的确是,那是一个目前遥不可及的历史。

    又是十年。

    距离首次百万吨级嵌入次旋纤维还有半个恒星年,哪个行星的年就不提了。

    在恒星外0.41个天文单位处,嵌入纤维时的外溢信号激增,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有天想破坏我的实验。都快一个世纪了,还没改教条。

    弱智能自动开启反制手段,很遗憾,普通武器对那一团包裹在全频段光影中的东西无效。

    无奈之下,我只能和元一起过去看看。

    光影下,一大团似曾相识的二维体缠绕着消逝。这好像是小维的一种概念性物质,理论上能保存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的阉割版。

    “九域?”我问道。

    思维交流是无死角的,无法隐瞒任何表露出的情绪。

    “疑似远古历史名词,内部回溯中。”

    “抄得真彻底。”我嘟囔道。

    对面的情绪有了一丝起伏。

    “时间线完整度32%,确认目标无威胁。”

    不会真以为没威胁吧,这么明显的信号激增,佚名不会察觉不到。保险起见,我强制通过了嵌入程序,百万吨级飞船正在借助纤维前往十七光年外的恒星系。后者的信号完全掩盖了那层光影,找个理由应该可以瞒塞过去。

    “解除叠加态,恢复程度未知。”

    过了数秒。

    “白,看我,变得跟你一样,绝对永生呜(二声)。”不知为何,他们对此十分自豪。

    “过得不错呵,这次没大腿抱了,自身难保。”我吐槽道。

    对面很久没吱声。

    “白,我们的构成在消逝。”惊慌的回复。

    “猜到了,反向运行规律判定程序,三言两语说不清原因。”远处的实验室还保有不少时间晶体废料。我有收集癖,很少抛弃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怎么办,要死了啊,这地方怎么这么乱。好不容易出来,我们这些年过得太苦了……”呜的抱怨只是一部分,杂糅的光幕内,慌乱还在蔓延。

    “嗯,我猜,还有三小时。”我轻笑。

    “你,帮我一把,呜啊。”

    看得出来,他们正在试图稳定内部。

    “你们应该知道怎么构造物质吧,我记得有这一条。”东西运过来需要点时间,无聊了这么多年,坑新人的传统不能丢。

    “这个,你不是也不行吗,我们就没选,那段时间比较紧。你是不是有办法了,一点不着急。”呜的情绪中,信赖的那部分高了一些。

    感觉自己又被坑了,这是哪个呜。

    ……

    “东西运过来需要时间,来得及。”我找不到从中取乐的点,不如先想想怎么瞒过佚名。

5.1.8

    近两个小时后,一艘速度为万分之五光速的运输机穿过那块区域附近,思维数据注入时间晶体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

    因粒子风导致的航线延误极为寻常,一趟提前的航班不会引起不可控的结果。

    三个半小时后,佚名的舰队从虚无中现身,它们所用的技术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种时候,除了等待评定后天上传的记录,我无事可做,冻结的时间晶体就像一块静置于黑暗中的萤石,寻常如碎石。

    --

    半个恒星年后

    勉强可以确定佚名离去,我稍微恢复了些许行动能力。

    有效记录很少,看起来海量实则无用的视频信息也就能剪辑成纪录片,问题是,类似的东西我也有过,还能填满一个恒星系。只是带不出来,就算带出来,也就能保存一小会。

    佚名给的评定乏善可陈,偶有略超平均值的部分,仅此而已,我控分的能力还行。原本用于逃命的一个备用计划可以暂且搁置,元告知的监控网并未完全覆盖的说法也基本为真,不然佚名不至于忍到现在都不动手。

    --

    又一个恒星年过去,我才动手将时间晶体链接入配套计算机。

    “白,你。”絮絮叨叨的预感来临。

    “换个呜,要不认识我的,谢谢。”我指出。

    长久的沉默。

    “我跟你谈,他们,为什么总是派出奇怪的东西。”陌生的思维体道。

    “你是后来加入的?我对你没印象。”我审视着数据中这块活跃的部分,这个思维,无比陌生。

    “是合并,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

    “白,他们的祖辈是代言者,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就剩新一代存活。所以,你的经历是他们的历史。”沉默许久的呜吱声。

    “哦。那看起来没什么好问的了。”八卦之心倏得燃起,又被我刻意扑灭。有些历史,分批阅读颇有味道。

    “我们为复仇而来。”代言者很直白。

    看起来是同路人,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想弄死的是谁。

    “知道,他们冻结时就来过,四分之三个恒星年前离开,记录已上传,自己翻。”我扎心地告知事实。

    数毫秒的翻阅时间。

    “不是他们,他们不配。”情绪四溢,丐版思维化的漏洞还是太多。

    “要不我告诉你们位置,你们推过去。”我调侃道。

    “但打不过。”回答无缝衔接,让我怀疑他们说完“不配”后顿了顿才说出“但”。

    还是换呜吧。

    ……

    --

    那艘百万吨级的飞船名为晨曦,上边载有3510名天。除去兼职的舰员,剩余3429位天负责建造首个恒星系外殖民地。

    之前说过,大宇宙诞生生命的概率更高,同样的,原始世界的分布更为密集。佚名的上一次重启还未结束,大部分可居住的星球仍保持封闭。信息时代的文明能在无尽的极夜中延续很久。

    大宇宙的此区域对固液气三态的定义无比宽泛。

    部分介于气液间的物质有着可怕的性质,比如传说中的弱水。几种轻元素的微观结构存在明显的破缺现象,原子质量因此缺失。

    弱水凭借气体的密度让锁死了无数个海洋星球。被弱水覆盖的地表,很难诞生文明,对于殖民者,此类海洋星球是不错的选择。

5.1.9

    这类行星的另一个大优势,近万米厚的“弱水层”能完美阻隔目前所有种类的探测。在理论没有出现更迭前,弱水星球能保持伪黑箱状态。在近乎纯黑的海底,零星的灯光闪烁,海底城市如珊瑚礁般缓慢生长,这个城市的短期作用是用于备份生产资料,兼职资源储备,最好不会有启用它的机会。

    不过,既然讲了,就……

    --

    信息超光速的难度远低于物质,经历七十二年,4次迭代,最高迟仅为120毫秒的通讯网已经遍布整个恒星系。

    天内部称呼此为盛世。殊不知,盛世是隐性的贬义词。

    私人机构如荒地中的杂草,在行星际空间中野蛮生长。没有进行整合的原因无非大都很克制,还能产生聊胜于无的科研效益。相关机构碍于麻烦,无心清理。我同样懒得管那些做着无用功的家伙。

    一部分私人机构致力于寻找其他星球上的文明,按他们的公式,排除平庸文明后,智慧文明间的平均距离不会超过七光年,残酷的事实将理论碾地粉碎。长达半个世纪的探测,他们确定所有符合条件的星球都不存在高等级生命。

    四十光年的死寂给他们带去了相当长时间的阴影。一说:神选,最迷信也流传最广的说法。另一说,人择,当然这里的人,是指先前来过的佚名,这个说法有不少信者。

    无论如何,天仍然是一个持有善意的文明。

    --

    距离恒星系107个天文单位的综合巡天阵列,对外声称负责接收外来电磁波或探测高能粒子。

    事实上,所谓的探测不过掩人耳目。

    我确定50光年内没有别的文明,更远的,因存在风险,就没去查看,也没这个必要。

    不幸的是,我很晚才知道,53光年外,一个寄生种族,在严冬中高速发展,佚名的流水线操作终归有些漏洞。

    而那些致力于寻找生命的天,引来了另一个难缠的文明。

5.2.1

    曲率泡,原本是一个舍本逐末的理想产物。原宇宙,在量产负能量粒子的时代,曲率泡的低超光速不必提,没人看得起仅十位数的光速;高超光速下,很少有人敢于承担那特立独行的维护费用,民用市场上的负能量粒子是按个卖的。曲率泡更多用于充实课外读物,或用于装饰,静止的微型曲率泡浸泡于紫外波段还是挺好看的,当舞台灯也不错。

    在大宇宙,曲率泡被列为二代超光速技术。技术难度更高·的暗斥网占据一代和三代,当宇宙生成暗斥网后,应用的难度不再高不可攀。

    一个半世纪后

    没有长期预警,还停留在理论的曲率泡出现在天图的一角,可见的光学扭曲代表其已结束潜伏或侦察。

    修改度规后,曲率泡的耗能会出现变化,无论如何,当潮汐力能影响外界时,它都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护盾,无论对内亦对外。

    击毁它们的办法很多,但成功的几率几近渺茫。部分奇异物质的轰击能令曲率泡偏移飞船的轴向,相对静止的飞船需要时间调整姿态,理论上能借助高偏移率撕裂飞船。

    --

    际缘舰队是部署于两层黄道面上的主要防御舰队,主旨是抵御恒星系外的威胁。

    曲率泡现身的位置极度逼近六处际缘港坞。际缘舰队从备战到覆灭仅十三分钟。之后的数年,近地港坞的残骸和储备半个世纪的聚变燃料在引力井中减速,最后落回其行星的大气层。

    际缘舰队覆灭后,曲率泡没有立即对际日舰队发起攻击,反而重新隐于宇宙背景。

    借助漫长的空档期,我得已转移三批人口,五个行星日后,部分边缘侦测网重新上线。

    光学侦测画面陆陆续续地传回,中继设备的不稳定使得大量数据缺失。

    边缘行星际空间理应清空,但有一处电磁反射截面格外刺眼,大规模缺失的数据都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半个行星日后,相对完整的数据勉强能分辨出那艘飞船的结构,外壳的中段结构指正了它的身份。

    --

    天的母星,飞地。飞地舰队的旗舰名为倏。飞地的信仰氛围中,取这种名字也不算过分,甚至于能用秉持信仰,砥砺星河的说法来支持舰名。那段时间,我忙着设计环日加速器,也没去理会这些事情。星河事务如此繁忙,怎能将精力用于繁琐的近地。

    倏正以百分之二点三光速前进,半个行星日后,倏开始减速。在丹心晴朗的北半球,普通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就能捕捉到喷射出的聚变产物产生的亮光。

    倏的减速航迹指向巨心,模糊的数据勉强指出数个阴影正在近地轨道修建些什么。

    在倏被巨心的引力捕获时,我所在的丹心全面发起对飞地的信息攻击。远程和内部的攻击传回了海量的数据,为此,丹心暴露了整个渗透网络。

    倏如信徒一步步前往朝圣之所,唯一的不同,这次他们走了反方向。

    --

    倏的信息通过路径上的中继点回传至飞地,渗透者将那些数据传回丹心。

    曲率环逐渐闭合,将倏包裹,信号仍未中段,每隔数秒就会有一次短暂的脉冲传回飞地。

5.2.2

    从驳杂的信息提取有效数据是件相当枯燥的工作,但丹心有理由怀疑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入侵。

    --

    次级黄道面与系缘壳相交处,综合巡天阵列外0.04个天文单位处。

    “深空雷达,40%功率,剩余工作时间,七十时。”柔雅的声音在宁羽的颅内跃动。

    宁羽的聚焦处扫过控制面板后,挥翼关闭了界面。

    界面的一角,19%的燃料存量高亮。

    --

    许多天前,这艘小型运输舰依身于溅射的残骸,逃向距离恒星近百个天文单位的系缘壳处。那块残骸并不大,掩于残骸阴影的初次机动过程撞毁了半数的外挂燃料舱。

    系缘比系内要安全些,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还能找到重型工业舰,并在有生之年驶离母星系,最次也可以找到一个普通的无人补给站,再做打算。

    小型舰标准的加减速会消耗单舱35%的燃料。他抵达最近的补给站时,习惯性确认补给站状态后就执行了减速操作,未进行远程光学观测。抵近站点后,视膜映射着重型装甲和液态轻元素所折射的暮日残光,一段时间前,补给站的主体就已损毁,只不过近程数据网仍显示被毁前的状态。

    “也许连线的补给站都被摧毁了。”宁羽凝视着星域模型,轻声说道。

    “可为什么?”一旁的舰员着手统计系内补给站的完整状态,“仅有万分之二的离线率,还是说。”

    “反正都停下来了,搜索一下信号源在哪,这时候没人会处罚我们。”宁羽凝望着舷窗外的碎片,偶有小碎片擦碰飞船外壳,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回荡。

    三点闪烁的绿光,向着主残骸靠近。

    警告在控制室跳动,“继续,他们没有反制手段。”宁羽命令道。

    “未经允许在禁区使用无人机,请在三个恒星年内缴纳……”舰员开始本能地排斥宁羽的命令。

    “继续,不会影响你们的。”宁羽计划更改控制权。后勤运输的舰员大多在试用期,对他们而言,一个错误就可能毁了未来。

    三架无人机于主残骸边缘各处扫描,一幅相对完整的分布图能减少许多寻路的时间。

    数十分钟后。

    一张模糊的图片勉强传回飞船,在那一刻,整个补给站熔于迟来的火光。

    图片上,裂成数块的运算中心仍闪烁着诡异的绿光。

    宁羽奋力扇拂气体,向着飞船的一角移动:“我们暴露了,全体进入惯性抑制舱,加速至2倍标准极速。目标,随机选取较近的系缘壳区域。”轻盈的羽在气流的鼓动下自旋,正如舱外的残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136/ 第一时间欣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作者:寂静将至所写的《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为转载作品,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介绍:
追求放松的请屏幕右划,勿扰。
本文平均日更150字,断更是常态。
文笔不好,差不多是个炸宇宙的故事。
因为科技线扯得太远,貌似真的没什么好炸的了。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