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摇篮中的科技文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文阅读

作者:寂静将至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txt下载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6.1.7

    (这章挺乱,压缩了不少剧情,可以直接看我在章末写的概括。)

    “解释一下。”我问她。

    “你还能保持清醒多久?信息是按指数增长的,信息海会淹没理智,最后一丝本能能做什么。再说,大方向是你定的,你真以为那些家伙不会篡夺位置,他们可不知道代价。”重瞳褪去了稚嫩,无数次的登临改变了她。

    我沉默了,如鲠在喉。

    重瞳最后和我达成了妥协。

    我等不到这个宇宙奔向另一个宇宙的那天,而她会帮我照看这里。

    改造土卫九用了半年,用的是起源计划的名义。设定里,万物起源和土卫九会一起出发。

    目前超光速网络的有效通讯距离是4光年,同样是太阳系观测到土卫九的极限距离,越过那条线后,人类和新人类将失去大部分联系。

    理智如固结的寒冰在暖风中消融,伴随着我的衰老而离去。

    不要担心,真实的故事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转折,莫名其妙的倒有不少。若真穿插了戏剧性的,相信我,没人能永远抛出正确的骰子。另一个我还在外边的宇宙线里,也是唤醒自己的机会。

    万物起源号在半个世纪后从人类视线里消失,加速木星的计划正式启动了。

    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计划,难点不在于工质,而在于算力。某种意义上,我们循环使用工质——一类超光速粒子构成的环引力场。而推进方式相当广义,参考系拖拽。

    这是史上首个行星推进器,分类上属于参考系引擎,也算是曲率引擎的前身。参考系自然而然地将能量从超光速粒子转移至木星,算上宇宙曲率的自增长,我们能把木星送到新的环宇宙轨道上,当然,我看不到那一天。

    顺带一提,我讨厌抛石头或者喷气。

    接下来的超纤维宇宙没什么好讲的,唯一有必要的,讲个挺废话的定义,信息不凭空诞生,也不凭空消亡……

    简单讲,信息必须包含历史,这里暂不提创世那终极悖论。

    故事讲到这,我是不是还漏了很多东西?例如,小维和原宇宙的声音。

    超纤维宇宙已经属于我,通过追朔信息的历史,似乎一切真是凭空诞生的。

    再讲个如废话的小故事,某天收到一个沾满灰尘的盒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出于一些原因,没扔。许多年后,收到一台时光机,里面有张纸条,说是要把盒子寄回去。

    或许很多个循环前,我打开了属于悖论的圈,旧悖论产生于新悖论,一次次沉浸。

    简而言之,每次循环,我创造一个小维和声音,然后思维沉寂,最后超纤维宇宙的生物并没有找到出路,那个我也没有,一切回归原点。

    这是个圈,无限循环的圈,封锁了因果,不知为何,这次,我不想补上那个圈。

    现在,你或许知道了故事为何从此开始。

    其实,既然已经存在了,信息并不总是需要存在过去,能用就行。

    接下来是时间线上的另一个我,找到超纤维宇宙的也是他。

    该回到第三人称了,这是个未来的不作为改变过去的小故事。

    想象下,小维从不存在,但我仍具有部分特殊性。

    宇宙线部分迭代回归。

6.2.1

    这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尽可能送去了所有记忆。

    原宇宙碎片(时间线于2078年再次启动)

    距离太阳系去紧致化117个世纪,目前距离壁障250光年

    白启在躺椅上醒来,依稀记得自己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自己似乎走到了相当远的地方。

    脑中一片混沌,翻不出什么有效信息,唯独留下了一个迫切的信念,永生,不计代价。

    “真奇怪。”白启环顾四周,竟有了几丝陌生感。他努力回忆过往,仅能记起一些宽泛的片段。

    眼球里的视觉植入体以低频率闪烁,显示起源计划全体离线。

    “不会是假的吧。”白启又轻声抱怨,灭掉了视觉植入体里的光学显示,似乎又是全太阳系的网络故障。

    “为什么是又?”他疑惑地拉出搜索框,地球范围的网络还在提供服务,等到输入搜索词时,他僵住了,记忆绝不可能出错。

    自己一直在负责跨行星网络的维护,不可能出现大范围的通信故障却毫不之情的情况,

    混乱的记忆又一次从深处涌入脑海。白启从不否认自己的童年是个噩梦,但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包括父母。超忆症最早出现在小学二年级,随后加速恶化,除去最低限度的认知,清醒的时间始终处在无穷尽的回忆里,甚至连梦境都是连续的记忆。幸运的是,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是比较笨而已。浑浑噩噩地度过小学,他才算结束了最痛苦的时间,记忆逐渐固定,不再像杨絮漫天飞舞,超忆症真正被他当作一种工具使用,不少同学好奇他的记忆力,他也只是用记忆宫殿搪塞过去。

    白启能记起所有过往,却唯独记不起曾经不受控制的回忆是怎么结束的。

    初中快结束时,他找到了超忆症的第二种作用,超速思考。那时他根本不知道超忆症的这个定义,只当是过往经历的快速回忆,但他可以控制回忆。看一遍问题,无意义地等待数秒,开始回忆。回忆中可以数倍地加速思考,一场两小时的考试能被他拉长到回忆中的一整天,甚至更长。

    现在,白启回到了第一次出现症状的时候,需要整理的信息量却是以当年的无数个量级。

    好在成熟的控制力抑制了回忆欲望,他才没有被信息海淹没。

    白启闭上眼,试图从记忆里有针对性地带出些东西,迟滞的阻力降临在思绪中,那些无序的记忆无一不在阻止他进入。这不是个坏消息,记忆永远不会是完美的,总能找到几个切入点。他不抱希望地放入身边的环境,试图从记忆的散沙里翻出些有效信息,惊讶的是,类似的画面的的确确出现在回忆里。

    车队,最后的空天航母,会议,起源计划,土卫九,参考系拖拽以及模糊的新世界。

    这不是记忆的开头,白启能清晰感受到这是结尾。

6.2.2

    记忆中的车队最先出现,五辆车属于属于附近的快速反应小队。自阿尔法叛乱后,类似的快速反应队伍存在于每个城市,经过技术改装的车型以常见的外形工作在各个行业。他们只有一个任务,构建文明最后的通信网,不计代价,把有用的人和消息带出去。

    话虽如此,反应队伍的组成实在不忍直视,白启还看到一辆有些许年头的小型货车,好像和他的年纪差不多,世纪中叶停产了,但配套企业还在,全金属打印配件也不贵,兜兜转转又走了近三十年。

    货车的门移开了,共同舰队副秘书长微露出一丝微笑,向白启招手。

    没等白启寄上安全带,联合舰队副秘书长调出一份即时文件,“事态紧急,很抱歉没征得您的同意。超光速网络因为时间差崩溃,我们确认打击来临,但无法确定形式,这是视频会议。”

    “我的观点是打击结束了。”白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似乎……是梦里的情景。

    “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打击结束了。”白启重复,”如果您执意,我可以加入。”

    副秘书长点头,转过屏幕,“我会告知那边您的观点,但请您先看看资料。”

    屏幕上没什么信息,无非是超光速粒子带回的一些信息。

    稍远些的地方,空天母舰悬浮在十几米的空中,泛着粗糙漆痕的牵引悬臂高高举着。

    “火种计划还在吗?”白启问副秘书长,火种计划来自上个世纪,志在将人类以10%光速送出太阳系,逃离可能的打击。直到白启离开二维科技,那还仅是个详细的计划,后来的声音越来越轻。

    “您走后就更名了,启动地很快,我们从共同舰队里分出去了一小块,现在叫起源,已经离线,在超光速网络崩溃的同一时刻断开,根据预案,静默状态下,无论我们怎么呼叫都不会回应我们的,如果追上去……”副秘书长没说下去,无奈笑笑。

    全世界的快速反应小组还在接人,一些老人像白启一样,或多或少反感这个自己构造的现代社会,却流连于世纪上半叶的信息环境。超光速网络还需要数小时重启,整个太阳系还在以七个单独的区域运转。

    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一个区域用引力波广播宣告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看,消失同样是种可能。

    会议室的背景板投影着“风险评估小组”,布置和近半个世纪前类似,没有多余的图标,背景板的另一侧是太阳系的主战区示意图。白启记得自己参与过那几场会议,没什么意思,意见大都是统一的,仅有少数人喊着要把使用者所在地最近且最大的天体放到中间,他们地位不低,最后认为只是换个参考系,也就放一起了。

    现在看,那些少数人有明智之处。地球和月亮亮着光,其他行星都晦暗不明。

    航母经历了几次启停,还有十架运输机轻鸣着落到甲板。

    亚洲成员在一小时内进入会议室。一些快速反应小组的动作略显粗暴,接人时没给时间,会议室处在一种奇怪的气氛里。

    白启轻声说:“维维,显示底层权限。”

    “备份权限还剩五个,预估能发布十至二十个底层命令。”

    “一个都没被清理?”白启感到一阵不安,二十八年间数据重写工作进行过四次,备份权限属于无主之物,启明星。

    “不,备份权限发现于第二次数据整理,启明星也觉得该留着,给对的人,你看过那些小说……”

    “重申,那些该死的转折是极小概率事件,连成一串是不可能事件。”白启压住了声音。

    “我们是给你留的,你要是想……”

    “安静,发信息让起源计划准备起来。”

    “逃的话,麻烦带上我俩。”维维自以为完美地完成衔接。

    “维维,启动目标文档,我有启封权限。”这次白启出了声,起身走到台前。

    “秘书长应该还在等通知,我来主持这场会议。”视网膜投影开启,一份文件进入与会者的视线,白启环视会议室,“大部分人认识我,没必要自我介绍,新人就问问边上的人。文件的开启事件保密,地点保密,我只能告知其具备极高的真实性,当然真实性建立于某个文明不是跟我们开玩笑。”

    白启准备与会者的表情出现变化时再继续讲。

    第一个问题很常规、随意,来自白启的旧友,“我想知道,250光年的含义是否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含义……所以说,是某人的一个玩笑。”

    “文件真实性是我们在这的唯一原因,也没有其它因素能干扰稳定运行了半个世纪的网络,就算是个玩笑,我们也要重视他。”

    与会者不再出声,人格评测里感性比例过高的人不会出现在会议室里,不管他或她有多优异。会议室里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性,提问题前先试着反问自己或者看看可不可以倒推下。

    会议进行时,地月系的计算集群尽全力推算打击方式,只得出一个结果:打击似乎来自太阳,所谓的“神”用一种无法解释的方式摧毁了超光速网络,并无其他效果。

    副秘书长气喘吁吁地冲进会议室,手上带着一叠文件。

    白启示意他小声些,小跑过去拿走一份,快速翻阅。

    “这些年没解读出新东西?”白启轻声念叨。

    “就一份文件,那些东西也解析不出什么,结构简单得只像是工艺品,不过有个……在上个月启动,向所有设备广播警告,没有延迟,还好做过预案。”秘书长轻声说。

    “其它设备?”

    “昨晚有件东西消失,就在网络崩溃的时候,还在查,录像实在看不出什么东西。”秘书长摇头。

6.2.3

    “我知道了。”白启向左迈了一小步,给秘书长让出了一侧位置,继续说,“接下来的一部分或许无法让各位接受,实在不行的话,把他们当作一个剧本看好了。”

    白启调出了一张设计图,边上简单注解着项目细节,“起源号,史上功能最为完善开拓舰只,内部代号之一为起源,另一代号名为备份,于七个小时前脱离共同舰队,也是目前唯一确认脱离的部分,重复,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秘书长环视会议桌,面不改色地抛出了议题,“鉴于现状,共同舰队需要各位在接下来的一天内决定坚守还是开拓,两个方向代表各位以及亲属会前往不同的未来。”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开拓的选项?”

    “我们的位置是公开的,这里申明一点,目前证据表明,我们位于两个巨型文明联合体所设立的非军事区,地球算是非官方的中立区,一般来说两边不会有动作。但联合体的消失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

    会议桌上的人们开始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到这场全球性的临时会议能够带出多少惊吓。

    “以上是今天的首个议题,也引申出第二个,如何在可见的未来,比如在百年内,搭建环绕太阳系的防御屏障,或许在我们不知晓的位置,一支舰队正在朝我们奔袭,在他们眼里,共同舰队就像毫无反击能力的虫子。顺便一提,宜居星球的数量可远比流离失所的生物要少。”

    “您就差把我们要跟外星人干一场硬架写脸上了。”白启笑笑,“事情其实不像秘书长说的那么严重,从目前的技术看,我们应该属于三四亿年前的巨型虫子,还有进化的余地……议题其实很简单,决定留在太阳系的着手防御计划,剩下的人推进开拓计划,宜居行星是不多,可如今一点光和地皮就能让社会生存和发展下去。我比较倾向后者,跑出去多少是个冬眠的理由。“

    “看来您是要选择逃亡了,或者说您在逃亡上已经花了不少钱。”一人冷冷地吐出两句话。

    “我的确在开拓技术上花了不少钱,但正是要堵你们的嘴,我会保证自己永远留在木星轨道以内。”白启反驳。

    白启没多说什么,他相信不再保持中立的太阳系远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至于开拓舰队的未来,谁带头都一样,技术是现成的,唯一的难点是选址。至于保证,只要把木星一起带走,就不算违背诺言。

    行星级的参考系拖拽引擎最初在金星建造,由于火星开拓的顺利程序超乎预计,“国际共同深空(ICDS)”升起了对金星大气层城市的兴趣,此时环绕金星赤道的大气平台已经完成初步建设。ICDS立即叫停了计划,所有资源不得不倾斜到遥远的木星轨道。

    另一说是ICDS不相信参考系拖拽引擎能把三百个地球质量的木星带走,尽管从数据上看,木星作为充气的胖子,合适的加速轨道和充足的聚变燃料反而是更容易被带走的理由。

    “所有计划会在本周内执行,行星际网络恢复后,我们将进入太空时代的首次一级警戒,最后一个不算确定消息……先问个很唯心的问题,各位是否相信相信绝对静止?”

    场下的气氛又一次跌落冰点,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最后一个议题的本该如此。

    “应该是不信的了,我们面对的绝对静止或许是有条件的,可对我们,是绝对无条件的,没有任何物理方向能够定义宇宙的尽头,数学或许可以,暂且叫做收敛。这个世界的半径是250光年,我们处于中央,粗糙计算下,半径除去曾经的公转速度,太阳只要三百个世纪就会开始收敛,最冰冷的事实是,某些恒星可能正在收敛,过程需要两个半世纪才能观测到,如果有可能的话,请选择开拓,那样有生之年或许能看到真相,秘书长?”白启示意,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白启上台的目的只有一个,表明立场,让ICDS做出错误判断。ICDS对他的监控从未停止过,连木星上的加速环都被严格控制,防止进行与本意相背的行动。行星际网络中断是从未设想过的机会,木星上的同僚不会错过,不出意外,参考系拖拽引擎已经在加热阶段。再在通讯问题上拿些时间,这套系统将进入全功率运转。那时,为保护木星轨道空间安全,ICDS将没有理由终止引擎。

    “有现成的预案吗?”一人问。

    “有,就是开拓,公转速度并不快,开拓舰队径直前往最后……收敛的恒星系,总航行时间能控制在五十个世纪内,用五十个世纪换两百个,是很好的选择。航行中途同样可以选择开拓点,一个世纪内完成开拓点建设,加速行星,消除公转速度,也算是不错的文明阶梯计划。”

    会议室里安静了许久,这段时间,属于水星、火星和韶神星的三个光点亮起,代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网络暂时上线。金星在太阳的另一边,中断要持续更久。

    “对于收敛,我们能保住多少质量?”一位中年人提问。

    “只有我们的话,一到两个太阳质量。”

    “这也太少了。”他小声嘟囔。

    “这还是开拓计划不受社会阻力时的预估,最坏的情况,我们只能保住半个太阳质量。”秘书长朝后方的屏幕挥手,另一边是火星区和小行星带的小组会议,“大家自由讨论,请在明天前提交决定。”

6.2.4 数字137

    白启紧握拳头,强撑着离开会议室,脑海里的记忆又一次不受控制。不知是哪一刻的微弱刺激,像海底地震般激起了海啸。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白启深深陷入睡眠。

    --

    “今天是2078年7月26日,预计您今日通勤时间为12分27秒,较本月通勤时间增加54秒,车辆已等待8秒,请尽快出发,此时段占用社会资源会影响您的信用评分。”

    艾海叹了一口气,慌忙寻找遥控器,他好像在期待沙发的某个角落能长出遥控器。

    提醒第二次出现时,他决定去按下接触不良的电源键,同时轻声抱怨房东还不换掉这套近半个世纪前的交互设备,也不知道是什么运气能让它工作至今。

    地下室里亮起了许多绿灯,每盏灯下的车辆都属于一名准备通勤的成年人。绿灯在艾海的头顶闪烁,核对一次性编号后,他进入驾驶室。

    “本次使用14号线东段将台入口,望京转15号线,清华东路西口出。预计总通勤时间为12分钟34秒,较本月通勤时间增加61秒。”语音播报结束后,一封来自公司的紧急邮件跳出,大意是公司被多个部门联合调查,小部分员工需要配合调查,不幸的是,艾海正是其中之一。

    行星际网络的崩溃顶上了地月系的热搜,所有看到消息的人都认为是二维公司的维护造成了崩溃,联合调查更像是某种警告,而不是公司真的做错了什么事。

    艾海也是这样认为的。

    黝黑的旧地铁隧道里,他回忆了一遍自己的工作,乏善可陈,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也没有大的错误,他没必要为了低收益的创新去冒风险。近些年,超距通讯的热度逐年下降,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基本确定行业标准的脑机接口,新来的人甚至撑不起仍在发展的超距通信行业。

    进入公司后,艾海感受了时刻受监视的感觉,安慰自己只是心理作用,一段小跑后,他赶上了电梯。

    办公区里只到了一小半人,从技术主管到刚从其它部门转入的员工,人员很杂,分辨不出有什么特征。

    直到上班的时间点,办公室也仅仅到了一半人。

    “名单上的人都到齐了,这里确认一下,大家都参与过代号为木星环的通讯设计工程。”主管停顿了下,没有人提出异议,他随即向场外的一人点头。

    “我们去会议室。”主管又说。

    会议室里出现了不少原先不存在的设备,最显眼的是标注着偏转平台的图纸,外部挂载的便是较新型号的超距天线。信号接收和发射分为两部分,相互叠加于一层镜面上,结构类似于传统的抛物面天线,所以没有人提出新的叫法。

    “这是一次很简单的会议,我想知道这套设备是否有后门。”调查员言简意赅。

    “内部说明文档一直是两边共享的,按需求设计流程,最后交由三方测试。

    “例行确认,这样各位都没过做过职责外的事,有的请提出。”调查员的眼神扫过会议室,似乎是想从人们的神情里分析细节。

6.3.2

    主管一边发下白纸和笔,一边说,“把你们能记起的,感觉不对劲的都写上去。”

    在坐的人沉吟不语,尽力拼凑两年前的记忆,笔尖吃力地滑动。时间过去很久了,很少会有人把记忆的每个片段留下来,大多数人只写了一两句话。

    主管收上记录后,调查员快速翻阅,眉头紧皱。

    “我来帮你们回忆一下,根据记录,此人加入过你们负责的项目,并在一个半月后离开。”调查员在在投影上放出一段录像,一个中年人走进办公区,只有半个侧脸出现了一瞬。

    所有人都明白工作的敏感性,通讯相关部门不会有外包团队。艾海所在的部门不追求创新,他们只有一个宗旨,稳定。这一要求也表现在人员流动上,从不存在临时派遣的情况。

    在十五名员工的叙述里,从没出现过这个奇怪的人,除了艾海的那份。

    看到熟悉的侧脸,艾海想起了两年前的事。

    木星环项目并不特殊,航天部门常会提供类似的项目,大多是对联合观测阵列的通讯要求——高同步加上大流量,两代人积累了大量经验。木星环的各项指标都谈不上苛刻,自洽逻辑更是前所未有的简单,唯一让他意外的是一位中年人的加入,工牌上的名字是白起,因此对名字的印象尤为深刻。

    或许是有些年头的缘故,艾海只能记起那是一张时刻表现出谦逊的脸。白起说自己是航天局派过来的,而且拿得出多方证明。艾海私下也去确认过,白起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

    艾海记忆最深的应该项目结束前的一次谈话。

    临近下班,同事们陆续离开了工位,办公区渐渐空旷下来,属于这座超巨型城市的夕阳正以低角度投射进办公室。艾海的位置靠窗,工作的十几年间,他喜欢上了每一次的落日余晖。时节将入冬,暖气还没供应,红日穿透微冷的空气,在脸上投射下一道道暖流。

    他呆呆地望着楼下接踵的车流,意识中的自己愈发渺小。

    这个时间段也是附近大学结束一天课程的时间,艾海不喜欢身处在密集的高速车流中,如果情况允许,他喜欢远远地看着。对他,混乱却自洽的车流在视觉上有显著的催眠作用,能放空思绪。

    等到意识清醒些的时候,他才注意到边上的位置做了个人,不是平常的同事。

    “这么晚不走,是在等什么人吗?”边上的人把玩着眼镜,不断弯折镜腿,等待塑料自己还原。

    艾海认识那是许多年前的产品,早已停产了。现在城市里到处是眼球追踪传感器,配合虹膜识别,网络接入近乎是全天候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试图将上上个时代的电子设备搬回来,但没人能脱离“眼球上的网络”。

    “不是,等路上车少点再走。”艾海笑笑,开了个不轻不重的玩笑,“您这话像是旧言情小说的开头。”

    “是搭讪吧,其实很少有人会去做了,也就一个小圈子,大部分人更喜欢那个免费的婚恋系统。”那人戴上了眼镜。

    “我还年轻,想再等一阵子。”

    “三十多岁了,如果是我那个年代,爸妈早该催起来了。”那人认真了些,向艾海展示工牌,“白起,航天局外派过来的,今天是休假的最后一天。”

    “休假?”

    “那边工作忙,来这边不就是放假嘛。”白起放平椅子,目光注视向天花板。

    “您有事?”艾海问。

    “原准备走的,看你一个人坐着,觉得挺有意思。”

    “就是发呆。”艾海轻哼了下,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东西不多。一个不能上云的硬盘,一台只能通过虚拟网络连接公司内网的PDA,加上数据线,外套口袋就能装下,他不禁问了句,“航天局的工作是怎么样的?”

    “航天局啊,过些天要去趟木星,两三个单位,得走好几个月,说是有个大工程。你信不信,我能带走一个行星。”

    艾海低头拉上外套拉链时摇了摇脑袋,表示不太相信。那人的话让他想起了一部老电影。人类把地球带走了,就为了去另一个宜居带,明明掌握了重核聚变这种近乎神迹的技术,却不去更远的轨道上建造他们的小太阳。

    临近毕业,他才明白人类追求的是长久的稳定,而不是在技术的双刃上舞蹈,为了稳定,他们可以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所以毕业后,艾海走了超距通讯的路,工资和提升空间都不高,但胜在工作稳定。

    “时间可不多了,该走了。”白起轻声说,带着一阵叹息。

    艾海隐隐听见了白起说的话,旁边似乎换了人,动作也变了。

    在艾海低头的一瞬之后,那人交叉的双手撑住额头,挡住了脸,椅背悄声回到了原位,戴着的眼镜也不知去了哪。

    “奇怪。”艾海喃喃,抓住背包走了出去。

6.3.3

    艾海捏着发下的第二张纸的纸角,瞥向边上,纸同样是空白的。大部分人的视线都在那段反复播放的视频里,他们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没有更加完整的视频,可没人提出来。

    调查员似乎是有些不耐烦了,他挥手掐掉了视频,告知各位可以回去了。

    艾海离开会议室时望见了调查员异样的眼神,不是最早的漫无目的,而是一种饶有兴趣。

    走到过道时,艾海忘记了自己的焦虑。走向电梯的人流向随重力下跌的水流,艾海感觉自己是瀑布上一块顽石,在水流中逐渐变得光滑,渐渐得能照映出附近人的虚像。

    艾海又一次落在了后面,在办公区的门口停住了。

    似乎没人说不能继续坐在办公室里,也没看见有人占据了他们的工位,联合调查似乎发生在别的楼层。

    艾海下意识地把手按到开机键上,又立刻收回了手,转而放下椅子。中央空调的冷风从他的身上离开,盛夏的阳光穿过玻璃,有些许炙热,但他喜欢这种感觉。

    一道身影挡住了阳光,艾海猛地睁开眼。

    “聊一聊,你对他知道多少?”调查员问,没有明确指明对象。

    “那个人?”艾海同样先入为主。

    “是。”

    “工作能力很强,比所有人都强。”艾海试着回忆了两年前的工作片段,模糊不清,没有最后一段谈话是异样的清晰。

    “这些够了,只有你记住了他的存在,那么有兴趣换个工作吗?”调查员坐在了那个人曾坐过的位置上,似乎对上了那人说的,我能带走一个行星。

    调查员似乎并没有打算等待艾海做出那个决定,径直说道:“准备去金星吧。”

    “为什么是金星?”艾海问。

    “不知道,应该是比较近吧。”调查员不知从哪取出一张纸,放到了桌上。

6.3.4

    海南文昌

    艾海未曾想过自己会登上这座还未大规模民用的太空电梯。

    原为于非洲赤道的太空电梯运载早已饱和,在五十年代初加装的去动量推近系统撑起了后一个十年,随后迎来“中非动脉”铁路的饱和,运输的迟滞迫使人们启动了第二套运载体系。

    第一年是地面锚点的选址,赤道上的选址一次次被抛弃,海运始终是快速运输的痛,实验中的高速运载仓能将三百吨的载荷在半天内送达同步平台,而地面转运时间的时间却长达数天。

    在中低纬度建造太空电梯的计划从五十年代开始,选址似乎是早已定义定好的,曾经的航天发射基地又一次振兴,而上一次的喧嚣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碳通道随地球重力向赤道平面下坠而成的曲线结构是最优雅的设计,整个工程便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最先建造的地面锚点,也是如今名为“最高花”的建筑。边长十公里的正方形地基撑起了高耸于平流层的花瓣形平台,大气状况条件好时,人们能在百公里外直视那层巨型多功能中转平台。“最高花”取自李商隐的《天涯》,似乎证实了这是地球上的最为宏伟,也是最后一座太空电梯了。

    高速运载仓停靠在艾海能直视的走道尽头,阻拦他的是一道闸机和靠墙静立的两位调查员。艾海认识其中一名,是公司说过话的那位,另一位调查员说他带的人把东西落在了飞机上,跟航空公司交涉后,东西要些时间送过来,还说天梯的班次很空,随时可以出发。

    急促的脚步声在这一片花瓣上响起,带着急促的喘气声和行李箱滑动声,艾海看见了另一位她,不算长的刘海下是一张和善的圆脸,双手搭在行李拉杆上,用不轻不重的声音说着对不起。

    或许白起有什么恶趣味,他想起白起谈过的婚姻问题,然而艾海跟大部分三十年代后出生的人一样,不想被婚姻这本只有只讲两位主角的书困住。

    “走吧。”一名调查员把通行卡放到了感应区,示意他们过去。

    走进运载仓,艾海感觉自己进入了电梯轿厢,外边宽阔的体积并没有给它带来充裕的可用面积,十几平方的空间还塞进了一个厕所。至少有一面可以看外边的玻璃,他想。

    “之前耽误了半个小时,为了赶航班,我们要赶些时间。”一名调查员说。

    “不好意思,真得不好意思,您的意思是?”她捂住脸问。

    “超重感会强些,你们以前坐过吗?”调查员问。

    两人摇头。

    “没事的,也就1个g不到,快5分钟,就当去游乐园玩自由落体了,这个你们总该玩过吧。”

    没人回应。

    “现在读书和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吗?”调查员轻声哼哼,躺到45度倾斜的墙壁上,等待三分钟的提升倒计时。

6.3.5

    特定频率的激光源经过不同程度的折射照射向碳通道的外侧,电导激增,超导环路用了两分钟建立。

    倒计时清零,爬升加速度从零开始平稳增长,施加在双腿上的力增加到一倍的体重,四分钟后,超重感离去。

    调查员走向观景区,通过舷窗的一侧看向碳通道。

    艾海好奇地走到调查员身边问:“您在看什么?”

    “哦。”调查员让出位置,“你看接触面,据说是为了突破传统电磁结构的限制,用了一层超流材料,还有什么结构轻量化,全靠电磁力固定……你没坐过老电梯,以前出差时慢悠悠的,特快的要在里面坐十个小时,标准的要等一天,能把时差倒过来,各种设施都要加上,现在快了三倍,听说正式运营时能快五倍,两小时不到就能到上边。”

    “每小时跑一万公里。”艾海思索了会,“我爸以前说他不相信绿皮火车要坐一天。”

    调查员似乎有了些兴趣,“老电梯还要在一万六千公里的服务站停靠,补充氧气和简单维护,不知道吧。”

    艾海苦笑,感到一阵讽刺。他负责过的项目大都在近地轨道外实施,亲手编写的安全程序在太阳系各处运行,自己却一次都没出去过。

    新碳通道在一万六千公里的高度上仍有一处服务平台,运载平台以每秒三千米的速度掠过,平台在视网膜上只划过一道残影,却惊起了那名女性的小声惊呼。

    重力逐步被离心力抹平,抵达同步轨道站时几乎消失。两名调查员应该是经常出差,动作并不显得笨拙。艾海没有因为失重感感到惊奇,心底里涌出属于不受控制的惊慌,这种感觉很快被那名女性的吃痛声带走,似乎是没抓住扶杆,慌忙捂脸时手肘撞到了舱壁上。

    带她的调查员脸上古井无波,简单确认无事后径直向前飘去,艾海犹豫了下,抓住她的上臂,拉着她追上队伍。

    “对了,你们冬眠吗?”带艾海的调查员回头,简单解释了下,“冬眠药物是受管控的,按规定要提前一小时申请,这里当场就能拿,我们蹭的是运材料的民用船,船上没指标的。”

    “蹭?”

    “只是带你们去金星玩玩,看看能想起什么,作用应该不大,船批不下来,我们主要是蹭他们到木星的船。”

    “去那边要多久?”女性举起没受伤的那条手臂。

    “民用船嘛,都是货塞满了出发的,到金星换批货去木星,差不多两个月吧。”调查员登上了进入离心区的中转舱。

    “如果不冬眠么?”艾海下意识地问。

    “死。”调查员示意他们进来,“无聊死,你非要跟船员一起么,人家无聊是发工资的,而且船上的信息费很贵。”

    冬眠办理窗口报出最后一个名字:“刘芸……‘草’?”长音似乎是不认识下一个字。

    “屮,念che,第四声的。”那名女性小跑向窗口。

    “噗。”艾海没忍住笑,由植物构成的名字似乎风靡过一段时间,一些领导就叫这个名字。

    “有什么好笑的。”带刘芸屮的调查员转过头,眼神里有一丝怒意。

    “没什么。”艾海握紧了有机玻璃里的药物,低下头望着玻璃里透明的液体。

    货物转运工作进行到了最后的核对部分,大量的无人机呼啸着在堆叠的集装箱里穿梭,扫过被动标签,简洁的轨迹像是一次商业演出。

    两名调查员带着他们走到了运输船中央的冬眠舱,已经有两支换好了衣服,等待批准注射药物时间的队伍。

    艾海沉浸在呼吸液里时,余光看见了刘芸屮吐出来的泡泡,然后失去了意识。

6.3.6

    冬眠技术出现在五十年代,那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用艾海父亲的话说,当普通人都认为现代社会会铭记历史教训时,历史依旧重演了。出于苛刻的环境保护法案,早些年勘探的深海矿区封存了半个世纪,那些储量稀少却用量巨大的元素无法找到能替代品,价格飞涨。剩余的元素存量并非不够用,只是喊上了当年卖钻石的口号,电子信息设备成本涨回了世纪初,有的人说,这是他们的反击。新天梯的建设也在同一时期,合作的基础或许永远不会再建立。

    对艾海这个时代的人,只知道那个年代促起了共同舰队对太阳系的大开发。月球上值得开采的矿产很单一,人们的目光放向了火星,前些年的无人探测给出了很好的结果,发展缓慢的火星基地进入了他们的黄金年代。

    艾海看向眼前和善的中年人,他说的东西跟教科书里的不一样。书上只是说环境保护法案的树立促进了太阳系大开发,而非Adiamondisforever式的谎言。

    “这就是大开发时代的信仰。”白起轻笑,迅速转移了话题,“你知道超距网络的底层逻辑吗?也可以说是核心。”

    艾海摇头。大学毕业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运维,后来才一步步到设计部门。设计工具有极高的智能化,不必去去考究细节,论穷举,没有人类能玩过电脑。他们只需要在没有实际环境测试样本的情况下找到适合的路,然后对接口进行人性化设计,降低使用难度。

    “精细结构常数,虽然有些曲折,但黎曼猜想的确能用它解决,有些像防空炮打蚊子,就是最早没雷达……刚开始的我们也没雷达,都觉得没必要引入一个难以确定的无理数,直接把定义了137写了进去,短期测试没问题,跑了一年不到,崩了,做的是地火间通信。”说完,白起从保温杯抿了一口茶。

    “您不是搞航天的吗?”艾海问。

    “我灵活就业的,这个梗你知道吗?”白起旋上杯盖。

    “不知道。”

    “你就理解是到处打工好了,行业刚开始缺人,两份工资,一个是做远程的,5G时代嘛,这个梗呢?”

    艾海摇头。

    “就当小文艺复兴了,你知道当时我们为什么敢往里写137吗?”白起又问。

    “算出来的?”

    “对,团队算了小半个月,都觉得数字应该是137,而不要带小数点后面的,特别有意思,似乎这个数字最早就是137,对了,还有个巧合,想听吗?”白起顿了顿,声音深沉了些,自顾自地说了下去,“那个时候证明了,宇宙一共有137种元素。”

    艾海礼貌的点头,没做回应,转头望向了窗外,高耸的天线阵躺在赤色的土地上,大气条件很好,天空呈现出诡异的深蓝色,似乎贫瘠的大气从星球上消失了。

    “我们出去看看吧。”

    艾海没有思索什么,跟着他走出去了,所有动作都很自然,没有怀疑自己所处的环境。

6.3.7

    第一代超距通讯阵以“火种”为前缀,技术成熟后才定为“千目”,并一直延续下来。眼前这座低矮的天线,像是削去尖顶的金字塔,匍匐在山丘上。全向天线都有功耗巨大的通病,周围的竖井通过风冷排出热量,风扇的低鸣声在耳边徘徊。

    “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火种’吗?”白起的视线放向那片山丘,无视了外边宏伟的“千目”通讯阵。

    “因为它是实验阵,像是最初的火苗。”艾海似乎被“千目”攫取了魂,而不是不算起眼的“火种”。

    “并不是,它崩溃后就关掉了,技术上有突破,要换大结构……让他开起来吧,你会知道原因的。”

    竖井中的风扇脱离了正常运转模式,“火种”的启用拉高了整体能源需求,电力系统正在调配远处的电力,一座座关闭的特高压输电线恢复了曾经的电场。风扇有劲地鼓出气流,寒冷的气体经过热交换逐渐升温,艾海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热流,光线在气流中扭曲。

    “火种”的顶端逐渐显地完整,红热的尖端将深蓝的天照映的血红。

    艾海猛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把呼吸动作还给仍停留在气管里的插管,等待盖板收起。

    舱室的灯没有来时的亮,艾海很快适应了环境,拔出插管,深深呼出剩下的液体,不间断的咳嗽在房间里响起,他扼制了咳出液体的本性。每个经历过冬眠的人都会骂无数遍这个技术,因为醒来后的数天都会时不时的呼出液体,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里。

    艾海跟着调查员沿着廊桥走出运输船,留下了虹膜记录,算是完成了人生的首次行星际旅行。

    刘芸屮似乎很兴奋,一路贴着舷窗,一边眺望下方起伏的金色云海,一边摆动头部,转动眼球,寻找最好的摄影位置。她羡慕朋友晒出的精致生活,常会花一个晚上去算要多少钱,绝大多数时候,她心里吐槽她们根本付不起那些钱,手却幸灾乐祸地给她们点上一个赞,然后关灯睡觉。在“最高花”的时候,她俯拍了整个海南岛,标题只有地点,然后没了信号,一直到位于金星的高空作业平台才连上网络。再看自己的空间时,已经收获了一众的赞,她立即算了下自己的旅程,貌似能走遍半个太阳系,还是免费的,就决定将分享持续下去。

    “你不抬头吗?那个应该不多见吧。”艾海问那个快把眼睛贴上的女人,她似乎根本没注意到天边的一抹白云。

    “哪儿,喔!”刘芸屮发出一阵赞叹,“是人造的吗?”

    调查员也走了过来,抵达金星高空作业平台后,他们的时间不那么赶了,随时都有待飞的跨介质飞行器。

    “其实里面也不全是水,酸应该挺强的,稀硫酸嘛。”调查员作出评价,“这个距离应该有收集队伍了。”

    “收集什么?”刘芸屮下意识地问,随即捂住了嘴。

    艾海想着还是该转移下话题,“我们要下去吗?”

    “全自动开发的,下去干什么,控制站在木星……金星另一边。”调查员没觉得自己说错地点有什么错,没必要改掉自己的习惯,他出生在木卫三,户籍挂在共同舰队木星战区下面,家在木卫三的一座小城市,有趣的是,他从没去过那个家,一点记忆都没有,只知道自己的小学在103号城,中学在104城,那时没大学,只能回到地球,毕业后作为调查员或者说是治安官到处跑,“注意,十点钟方向。”

    所谓的跨介质飞行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调查员受到的教育里,跨介质更像是全面平庸的体现。大气里飞不快,水里游不动,太空里更加无用。

    五架飞行器拉开一张白色的巨网,将最长处接近1公里的云层包裹,然后近乎静止,很久才能看出返程的痕迹。

    “这里云很少吧。”刘芸屮问。

    “跟地球比,的确很少。”调查员说。

    “那我们就整块拉回来啦?”刘芸屮睁大眼睛,记录下了整个过程,语气和眼神里充满了喜悦。

    “也有从下面大气里蒸发,再凝聚起来的,我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造云,各个纬度都有。”

    刘芸屮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轻声嗯了一声。

6.3.8

    等待他们的飞行器编号是A2-0742,隶属于A段高空作业平台。

    不怎么说话的调查员说出了第一句并非命令式的话:“找时间好好睡一觉,之后会很忙。”

    倒是带艾海的调查员继续解释:“飞过去要一天,如果要倒时差,今天要早点睡,我会提醒你们的……进去吧,无人驾驶的,路线有点像《回到未来》的空中高速,你们看过吗?”

    刘芸屮点了点头,有些不开心地说:“很久前看的,有人在朋友圈炫耀那双破鞋子,又不是她的。”

    艾海只是轻叹了口气,拉下了身后气密门。

    跟调查员说的一样,前进路线完全跟随着悬挂在天上的碳通道,调查员途中还谈起了关于空中城市群的长度,不比地球上两座天梯短多少。三条漂浮的总长接近8万公里的碳通道作为新城市的“地基”,撑起了计划里的未来五十年,太阳系里还有太多仍在建设中的项目,大多数都有合法的程序且默默无闻,只有开放时才会在民间掀起一抹波涛。

    飞行器在靠近第三座“烟囱”时接近了晨昏线,机载智能识别到这是两位乘客首次抵达金星且程序里没有其它要求,他决定执行欢迎仪式,飞行器的速度在空气阻力里骤降。如果机舱的隔音不好,会听到失去声音的引擎。降低的速度给了艾海一个错觉,他们离光明愈来愈远了。

    “写在欢迎仪式里的程序,在空中城市,一个日夜长达四天,所以黎明和黄昏格外漫长。”调查员介绍,他又一次扮演了导游的角色,“时间是不定的,还是要看这个纬度的平均风速。”

    “好棒。”刘芸屮喃喃,她做到了驾驶舱里,脸贴上了玻璃。

    正如调查员所说,这里的日夜交接格外漫长,即便有几百公里的速度,整个过渡仍持续了近半个小时,越过晨昏线后,他们首次看到了调查员在夜幕里遥指过的烟囱。

    “碳树”,人类制造的首个完全意义上的生物建筑,或许是金星上诞生的首个本土生物,类似的建筑共有五座,分布在五处低地。树冠高悬在碳通道之上,下方的碳通道呼啸而过,似架起的鹊桥。下方的树干呈现出晶莹的淡黄色,生长时渗入的氮让他与大气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飞行器又一次减速,他们抵达了目的地。

6.3.9

    碳树顶端的碳气凝胶并不受压,在阳光下疏松地展开,带着一抹浅浅的灰色。纤细的枝条高高地垂下来,在风中朝向一边。树屋就悬挂在枝条上,底部挂载的气囊减少了部分拉力,使得承载结构更加合理,A2-0742就停靠在一座树屋的顶上,屋顶闪着准许停泊的绿灯。

    艾海看着高低错落的树屋,想起了一个由公司的超算部门举办的设计比赛。一个主题就是树屋,背景是一颗巨大的榕树,正是他看见的这颗。规则也很奇怪,每个设计师或者团队能占据一块区域三个月到三十年,时间根据面积而定;每根枝条的间距都有限制,设计师需要自主选择;可用面积从零到五万平米。超算公司还有一个公开入口,每人都能在虚拟世界里浏览已提交的区域,据说最大的那块区域已经占用了八年,而设计工作只进行了一半不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大部分虚拟世界的加载入口都有一行某某智能构建的文字,但树屋比赛没有。

    现在艾海知道为什么不需要智能构建模型了,数据都是实景扫描出来的。

    “那个,我想问下,我有个在木星的大学同学,为什么还是联系不上?”刘芸屮似乎是想给自己的朋友群发图片,有几个人的消息始终发不出去,界面画出了鲜红的感叹号。

    “这就是我们要来这的原因,把头盔带上。”不怎么说话的调查员抛过来两块软塑料。

    “如果你觉得自己会憋气,也可以只带护镜。”带艾海的调查员盯了会在犹豫的刘芸屮,“头发长就带上,外面风大。”

    刘芸屮甩甩了塑料,又嗅了嗅,“我想问,这个能供氧吗,还是要先充气。”

    “哦。”调查员明白了她的犹豫,“你就当是个反向的暖宝宝,中间撕开会往里放气,正常步行五分钟没问题,一次性的。”

    塑料黏合得很松,扯开时带着好听的嘶声,封口在颈部进行简单的固定,十秒内完成充气,然后化学反应在高浓度二氧化碳渗出过程中减速,以适应呼吸带来的气体交换。停泊平台周围有栏板挡风,越进来的风不大,风力不超过六级,他们还听见了高处的风铃声,大风从碳气凝胶孔隙里穿过时减去了能量,带来了声音。

    刘芸屮把目光放向高处,右手捂着脖子处的封口,似乎是对简易的固定没有信心,另一只扯着被风拍在脸上的薄膜,努力做着拍摄者的工作。

    越过外层气密门后,超算联合体的标志出现在内层门上,中性稀释液喷洒到他们身上,以清洗皮肤上的少量酸性物质。程序很像是进入生物研究所,实质上的超算中心的环境要求不必一些顶级研究所差。

6.3.10

    碳树的室内装饰是五十年代的风格,没有复杂的结构,简约的圆角画出了每个角。略微弯曲的走廊将一栋树屋分割成两个部分,尽头应该是通向另一座屋子。

    带刘芸屮的调查员不知从哪拿出了台PDA,对准了刘芸屮的眼睛,一份文件弹出,大概是关于护送任务的,“你核对下。”

    注视“签字”区十秒,提示显示护送任务转移到另一位调查员,视线中带艾海的调查员高亮了数秒。

    意外的是,带刘芸屮的调查员仍然盯着她,虽然清楚自己没有风险,但本能的畏惧还是让她侧过了目光。一份关于服务态度的弹窗占据了视野了一脚。

    余光里,调查员仍然盯着她,也许是在等着自己评分。刘芸屮没有去回顾路上的细节,只记得调查员属于那种可以商量商量的人,本能地点满了星。

    余光里,那位调查员转身了。

    “他们在做什么……心灵沟通吗?”艾海小声问调查员。

    “他应该是金星这边的,任务结束有评分,跟奖金挂钩的,评分凑够了还能多几天带薪假。”调查员同样小声回应。

    “那他是不是不太适合做这方面。”艾海问。

    调查员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左侧的屋子里走出一个人,看牌子应该是位组长,名字叫王吟。

    “这边没有欢迎仪式,我们去那边说事情。”组长推开了右侧房间的门。

    “原本只有一件事,两位应该负责过“木星环”的独立通讯系统,其中最大的单体建筑单位是偏转平台,它在你们的文件里用中继平台代称,整体结构大致是这样的。”组长将画面投射到他们的视网膜中,并没有让调查员看见,“一共有128座偏转平台,使用互为镜像的超光速粒子进行偏转,是共同深空最大的超光速粒子实验室。”

    “快子武器化了?”刘芸屮在组长停顿时问。

    “恰恰相反,他们把加速物质换成了常规粒子,一个月前完全启动,这就是问题,没有办法保证溢出的粒子不会干扰木星的轨道空间气象,那里有近一千万人口和共同深空80%的工业设施。”

    “专业不对口。”艾海说。

    “这件事跟你没关系。”组长轻描淡写地略过了理由。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要你来,早说了,当来旅游好了。”调查员轻声提醒。

    “第二件事跟你有一些关系,专业对口,提前说吧。”组长又补了一句,“超光速粒子现在很不稳定,只能传三个天文单位,再远就完全分辨不出了。”

    艾海扭头看了眼调查员,另一边只是摇头。

    刘芸屮沉思了一会,问:“为什么要停下来,满密度的话,不注入新粒子,大概十年……十五年左右密度能降一半。”

    “参考系拖拽,也可以用引力牵引去理解,高速粒子只要两年就能把木星拽出轨道,五年后就到逃逸速度。”

    “他们想把木星带出去,图什么?”刘芸屮问。

    “你的工作是想办法让它停下来。”组长掐灭了模拟的木星未来轨道。

6.4.1我们的星星

    木星终于不再是一个光点,0.3个天文单位外的天体呈现出了些许结构。夏、商巡天舰队的一级警戒持续了快半个月,这些时间很难熬,无论是是对值班的指挥官,还是工作中的乘员。

    远处的天体系统宛如一个信息黑体,大家都知道那里占据太阳系质量的千分之一,而脚下的计算机里跑着一套完整的天体模型,每个直径超50厘米的天体的三维坐标都能精确到5米。除此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每一次呼叫都石沉大海,好像人类从未进入过木星,更别提踏足。

    更多的探测器落入木星轨道,收集到的数据会在4微秒里回到编队中心的巡天指挥中心。一百多座太空城大概是进入了静默状态,隐匿了红外信号,返回的数据里没有它们的辐射特征。

    苗永元是夏号上的第二顺位指挥官,在五年前坐上这个位置。夏号是共同舰队里吨位最小的巡天舰,大部分时候只是在小行星带的谷神星附近做战场适应性训练,商号的定位也差不多。真正定型的周号一直部署在地球附近,还在赶来的路上。

    情报里显示木星驻扎着秦号巡天舰,面对在七十年代形成作战能力的舰队指挥中心,夏、商号并没有多大胜算,只是夏号的第一顺位指挥官算是秦号上的六位指挥官的老师,秦号应该不敢做出偷袭的举动,起码开战前要有一个交流过程。

    这个想法在警戒的一个月里逐渐变得幼稚。

    指挥室很狭小,不到二十平,这跟近百万吨的舰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倒是实时显示的星空面板能给苗永元一些安慰。

    一片片弥漫的烟雾在屏幕上爆发,夏号要进行最后的减速了。此时他们的速度只有万分之三光速,最后将降到木卫四轨道的木星逃逸速度。这意味着他们不可以避免地将放出一部分热辐射,不做处理的话,被发现将不可避免。

    商号不会减速,全速通过木星轨道,他们负责在前方布置等离子体烟雾,阻挡可能的雷达探照。后方的夏号将完全隐匿在烟雾中,动能武器或是激光武器很难锁定他们。

    大范围的折射晶体还不保险,中微子束仍能穿透烟雾,即便搜索效率不高。

    人类历史上单位成本最高的晶体毫无顾忌地泼洒到环绕舰体的电磁场中,逐渐升温,形成高速环绕的等离子体流,大部分人管那层离子流叫镜子。夏号的舰体装甲等效只有不到一米,他们只能依靠最新的技术提高自己的战场生存能力,讽刺的是,封装晶体的金属罐体上标注着木星56号太空城制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136/ 第一时间欣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 作者:寂静将至所写的《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为转载作品,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介绍:
追求放松的请屏幕右划,勿扰。
本文平均日更150字,断更是常态。
文笔不好,差不多是个炸宇宙的故事。
因为科技线扯得太远,貌似真的没什么好炸的了。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摇篮中的科技文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