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仙朝纪元TXT下载仙朝纪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仙朝纪元全文阅读

作者:西城冷月     仙朝纪元txt下载     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五章 赤林宗

    固安郡城头之上,那离地琉焰宗的张姓老者,脸色就有些不好看,皮笑肉不笑道:“那贫道就看贵宗如何清剿这些尸人。”

    “那就不劳张道友费心了。”赤林宗的周姓长老冷声说道。

    而就在这时,天边几道流光摇曳而过,悠悠落在固安郡城头之上,正是苏照和赤林宗主高拯一行。

    那周姓长老这时见到赤林宗主前来,面色现出一抹喜色,就是连忙上前见礼,道:“见过宗主。”

    赤林宗主冲其微微颔首,单刀直入,径直说道:“周师兄,郡城之内情形如何?”

    周姓长老论起来,实际比高拯入门还早,不过没有高拯修道天赋出众,而今是归阳中期巅峰道行,为赤林宗六位太上长老之一。

    周姓长老叹了一口气,道:“回宗主,门中弟子正在清剿,但多有金丹境界之下的弟子,受着尸阴浊煞浸染。”

    赤林宗主道:“贫道来此正为解决此事,谷粱郡那边已经清理结束,等最近几郡结束,我宗弟子就可返回帝丘了。”

    周姓长老闻言心头又惊又喜,急声道:“宗主莫非寻到了克制尸阴之气之法?”

    赤林宗主笑着点了点头,转而对着一旁的苏照道,“苏侯,我们开始吧。”

    苏照道:“高前辈请。”

    说着,取出正阳符,如法炮制,以神识激发符箓内的道则灵枢。

    固安郡事毕之后,还要到云邑郡,等到将卫国的尸疫镇压之后,就要前往帝丘,时间的确耽误不得。

    闻听二人对话,周姓长老这时,也是面色惊异地看着苏照和身后的安安一行,当目光落在那枚如旭日冉冉的正阳符箓之时,心头不由生出一股明悟。

    赤林宗主神念传音,说道:“周师兄,稍后可一同出手。”

    因为正阳符箓的激发需要磅礴的法力,由着两位归阳境仙修,以法力灌入,苏照再以神识操控其中的正阳道韵,这才有着涤荡之效。

    这边厢,随着正阳符箓的出现,那离地琉焰宗的张姓老者,也是看到了这一幕,面色微变,喃喃道:“这符箓,气息至阳至刚,似乎对尸阴浊煞有着克制之效。”

    不过,任凭这张姓老者再如何惊异不定,赤林宗一方有着两位归阳道人在此,还有宗主高拯,他纵然想要出手坏事,也是不能,只得静观其变。

    而这一看,就了不得了。

    张姓老者面色倏变,看着在正阳符箓下,原本如黑云压城的尸阴浊煞,统统消融一空,一个个原本狰狞、嗜血的尸人,离了尸阴浊煞的依附,纷纷栽倒于地,面上惊讶之色难言。

    就在这时,天地之间有着五彩缤纷而落,功德垂将,向着赤林宗宗主,赤林宗周姓长老灵台倒灌而入。

    而原本和他同为归阳初期巅峰的周籍,竟然轰然突破至中期之时,心头已然掀起了惊涛骇浪,正在摇动的蒲扇正骤然顿住,从口中吐出两个字:“功德?!”

    人道功德,那股近乎于道的本源精粹气息,令他灵台之中的阳神都为之一颤。

    那是生命对更高层次进化的渴求。

    “净化尸祟邪气,竟然有功德?”张姓老者脸色变幻,一时间心头又惊又喜。

    但片刻,就是生出一股懊恼,“宗内将尸人焚之一炬,尸阴之气被镇压于地下,这是拿不到功德的……”

    见此,对着身后的徒弟神识传音一句,而后就向天穹遁去。

    是的,他要将这个消息告知于宗主。

    而这边,随着时间流逝,苏照祭出正阳符箓,城中尸阴邪祟之气也荡然无存,功德垂降,一如光雨,也陆陆续续为赤林宗宗主以及周姓长老汲取部分。

    “不知这位道友如何称呼?”周姓长老睁开眼睛,苍老眼眸之中,锐利光芒乍然一现,望着苏照。

    “这是苏国君主——苏侯。”此刻,赤林宗宗主高拯也不再隐瞒,就是神念传音说道。

    周姓老者怔了下,显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但片刻想起苏国国君不久之前在豫州所做出大事,周姓老者迅速镇定下来。

    只是一个更大的不解在心头跃升,苏侯不在苏国坐镇,来卫国作什么?还有宗主,为何会与这苏侯过从甚密?

    赤林宗作为卫国的“顶尖”宗门,除却一些寿元将尽,闭死关潜修的老不死外,明面上就有归阳境界的太上长老六人,和高拯联席议事,至于如黎英那样的神照长老,则有着三四十位,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当然,这周师兄就是归阳之境道人之一。

    高拯见周姓长老思索,单刀直入,神念传音,说道:“而今天下人道争龙之势已显,各仙宗纷纷本座身为赤林宗主,也不得不为宗门道统存续,未雨绸缪,而今卫国朝纲败坏,妖氛大盛,苏侯德行兼备,周师兄也为赤林宗老人了,可愿举宗襄赞苏国。”

    如果说之前和苏照初步商定前往卫国,高拯心中虽倾向于苏照,但多少还有几分疑虑,那么经功德一事之后,这位赤林宗主已经下定了决心。

    “宗主,可否容老朽思量一番。”周姓老者皱了皱眉,犹豫道:“现在下场,会不会太早了,虽说最近门中弟子效力于卫国官府,斩妖除魔,受着气运滋补,但于我等而言,也是聊胜于。”

    人道争龙,前朝姬周天命维新之时,就有仙宗龙蛇起陆,趁势而起,但当时都是三真大教为主角,他们这些仙宗仅仅是配角,不过对于气运之利,不是不知。

    而且赤林宗,最终也拿到了属于自己宗门道统的一份好处,否则卫国帝丘附近的灵脉、仙田,以及在整个卫国弘法传道的资格,都是从哪里来的?

    如此种种,无不是当年三真大教切下的蛋糕,而天地秩序崩坏,乾坤改易,正是新老势力洗牌,仙道格局交替之时。

    这位周长老当然不是什么蠢人,如何看不出来,大争之世已然来临,赤林宗如果想维持道统不堕,甚至更进一步,必须支持一家人间王朝,以人道谋仙道事!

    只是,现在下场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赤林宗主沉声道:“周师兄不知争龙之势,你我小宗,不比大宗,可以迁延回顾,提早入场才能获得人主之信重,那时人道气运加持,功德气运,皆可由此源源而来。”

    周姓长老道:“谨遵宗主之意。”

    “周师兄,此事还不宜向宗内其他几位同道言说,你我先达成共识。”赤林宗主说着,目光深深,思量着赤林宗内的一些情形。

    赤林宗初除周姓长老外,还有五位太上长老,这五位太上长老当中,还有四位,都是卫国土生土长之人,甚至围拢着这四位归阳太上长老的神照长老,也有着十余人。

    他们对卫国有着很深的感情,让他们放弃卫国,转而支持苏国,这个风向并非轻易可以转变,尤其有一位太上长老还曾是卫国公室子弟,纵然此代卫君不贤,此人还可再辅立新君,谈何远投他国?

    不过,其他太上长老都是仙道中人,在真的面对宗门道统延续、个人道途抉择之时,也会看清形势。

    可问题恰恰在于,苏卫两国从国力对比上,依然是卫强而苏弱,当然苏国刚刚在不久前打赢了对郑之战,或许能吸引一二有识之士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六章 离地琉焰宗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五十七章 帝丘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别胜新婚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探卫宫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六十章 小鹿乱撞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不愿意,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第二百六十一章 蝉蜕之术?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六十二章 幽冥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不愿意,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璐鱼(二合一章节!)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不愿意,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好在……还有时间慢慢布置。”贾珩思索了下,他心中已有一些谋划。

    大汉高祖陈璟在位二十三年,又经太宗三十一年,至于今日,太上皇在位三十九年,于三年前,方禅位于今上,承平日久,百弊积生。

    却说李纨带着书册一路回到荣国府,正要往住处而去,走不大远,看见来人,就是顿住步子。

    远处一个少妇道:“刚刚还说呢,珠大嫂子这是去哪儿了呢。”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第二百六十四章 风雷火三灾

    “苏侯,这功法……”陈姬美眸泛一丝好奇,开口问道。

    以前只是听金阳道人提起过这双修功法,还没有真试过……说实话还真的有些好奇,主要是被经常提及玄阴之体如何,如之何。

    苏照说道:“此法暗合天地阴阳大道,并非邪路功法……有时间一起试试。”

    陈姬玉容一滞,被少年说得心尖一颤,轻哼一声,扭过一张美艳娇媚的脸蛋儿过去。

    苏照笑了笑,将那功法玉简收起,起身,伸手拍了拍陈姬的翘臀,道:“我先回去了。”

    说着,神情施施然出了厢房。

    陈姬望着苏照消失的背影,幽幽叹了一口气,这少年贵人和她却是越来越……放肆了。

    出了陈姬厢房,苏照来到安安房间,正在闭目打坐的安安,忽然睁开了眸子,道:“照照,这个给你。”

    苏照伸手接过,问道:“什么东西?”

    “丹鹊刚刚送来的军情。”安安轻声道。

    苏照闻言,连忙展开阅览,须臾,脸色幽幽。

    情讯很简单,申屠樊率兵过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黎郡,黎郡守将——卫国大将华良率两千残兵,向卫境怀来郡遁逃。

    黎郡失陷的消息,最多两天,就会传至卫都帝丘。

    “以申屠樊用兵之能,黎郡又因尸疫肆虐之故,人心惶惶,兵无战心,以奇兵速下黎郡,倒不让我意外,只是黎郡易克,卫国南下,卫国势必震动,接下来的棋局就难走了。”苏照手中燃起簇簇火焰,信笺顷刻之间化作点点飞灰。

    黎郡地处卫国南疆,前方一马平川,易攻难守,不过卫国四郡罹遭“尸疫”之患,虽然暂时弭止了尸疫扩散,但诸般善后事宜,也会极大拖延和迟滞着卫国的精力。

    当初和申屠樊的战略规划是,以重兵屯驻黎郡、怀来二郡,兵锋随时威胁卫都帝丘,此为以攻代守、步步蚕食之计。

    目前来看,这个策略依然不变,只是执行的要仓促了一些,兵力不足。

    好在,卫国国内也是自顾不暇,既然都准备不足,那就拖延时间,两国在边境放血。

    在古代封建时代,一场围城之战,动辄一年半载,在卫国边境进行小规模的交锋。

    “还有这华良,申屠樊说此人将略出众,猝起变乱之间,还能以全兵为要,恐怕为经略卫之南疆的劲敌。”

    申屠樊的破城之策,可以说运用了多种计策,首先是疑兵之计,然而完美利用了黎郡郡城之内的内部骚乱,以天听司潜伏的间谍为侧应,攻下黎郡郡城。

    但并不意味着就全取了黎郡,盖因这郡城就修筑河岸不远,算是一座边城,后面还有一座座城池。

    “这般一来,纵然区区黎郡一郡,就要压制”

    苏照这般想着,忽然心中一动,却是仙鼎再次起了一阵变化,分明是人道气运原本就达成了一个了临界点,而经黎郡郡城一克,算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气运明显在进行着某种蜕变。

    苏照此刻神海之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本散乱、柔韧的神识,缠绕如漩,一颗颗神识念头,晶莹剔透,聚而还散,分明是神识似有化念之相。

    这是神照之境的前奏,但这个过程却迟滞下来,背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道韵所阻。

    “这是道则……未渡三灾,阴神难铸。”苏照目光渐渐出神,思忖道:三灾,可以着手渡过了。”

    此刻他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念头,三灾齐渡,神照虚空。

    随着时间流逝,苏照愈发觉得,金丹的道行已经无法应对愈发严峻的形势,至少当是神照。

    只是碍于入道时日尚短,虽然“外挂”厉害。

    安安伸出葱白滑嫩的小手在苏照眼前扬了扬,道:“照照?魂被勾走了?”

    苏照一把抓住小手,轻声道:“别闹。”

    安安撇了撇嘴。

    “安安,我最近要着手渡三灾。”苏照轻声道。

    安安诧异道:“这么快?”

    想她刚刚见苏照之时,还未凝结金丹,这才过去多久,就已经金丹巅峰,渡三灾。

    “那得好生准备一番。”安安精致可爱的小脸之上显出一抹喜色,笑道:“正好,我最近也要渡三灾,赶紧渡过三灾得了,反正上次那昊阳宗主送的定风珠,还有那九品飞星莲,我也用一下,虽然外物难持于内,但也聊胜于无。”

    三灾是一次渡,还是一齐渡,全凭修道之人的手段,只需一丝契机引动“天意”即可,而且这里面三灾的威力,还要看运气。

    苏照道:“那我问问秦冰绡,有什么关节需要注意。”

    安安嗤笑一声,道:“你问她,还不如问老谢。”

    苏照顿了下,道:“妖族和人族,总归是有些不同的吧,额,你倒是可以问问他。”

    安安娇哼一声,也没有说其他。

    事实上,苏照还真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目的单纯而功利,无非是要借助秦冰绡探一探太真教的底。

    毕竟,三教执道门牛耳已有上万年了,而他对于这三教的印象,“前世”今生,也只认识一个秦冰绡而已。

    安安自然知道这些。

    而就在这时,一道清冷的声音恰巧从外间投来,“苏侯,可至花厅一叙。”

    正是秦冰绡的声音。

    苏照看了一眼安安,道:“走,随我一起去吧。”

    “我去做什么,人族和妖族又不同?”安安抱着双臂,扭过一张娃娃脸去。

    苏照一时无语,也没有理这婊里婊气的白虎,转身向着外间走去。

    “你等等我~”

    苏照迈进花厅之中,抬头看去,只见道姑秦冰绡正坐在椅子上喝茶,小口抿着,一旁的蒹葭,手中拿着点心,往嘴里塞着。

    “秦仙子,接完人了?”苏照笑了笑,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秦冰绡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这边厢,安安也后脚进入花厅,双手环抱,站在苏照身后。

    秦冰绡抬头看了安安一眼,灵台之中传来一道熟悉的柔婉传音,“这小姑娘是一头白虎,身上的血脉,竟有神性。”

    秦冰绡知道是自家师尊,也不以为异,神念传音道:“是苏侯的妃子,的确是妖虎得道。”

    李璐鱼的声音带着几分讶异,道:“神兽血脉的妖族为伴,又仙武双修,这苏侯还真有几分天命加身。”

    天命之子不至于,但豫州天命,定有着这苏侯的一份儿。

    李璐鱼此刻其实就坐在屏风后的椅子上,只不过身隐虚空,常人无法看见。

    苏照这时,端起一杯茶盏,皱了皱眉,感知着神念波动,明白这是秦冰绡与师门来人在交流,说不得正在品头论足自己。

    在金丹之时,自然没有这敏锐洞察,但或许是刚刚神海变化,引起了一些奇异,能稍稍察觉到一丝神念交流波动。

    “苏侯先前要询问渡三灾之事?”秦冰绡依然是一如既往的有事说事、不闲聊的“路人NPC”态度,开口问道。

    这女冠一身素色道袍,手持银丝拂尘,放下茶盏,抬眸问着,当真是清素典雅,人淡如茶。

    苏照点了点头,笑道:“风雷火三灾,如果一起渡,会不会有凶险或者妨碍。”

    秦冰绡修丽黛眉下的目光似有几分讶异,不过倒也没有太过震惊道:“苏侯,三灾齐渡,我当时渡三灾之时,倒也没见什么凶险和妨碍,只是苏侯修道时日尚短,真的功行圆满了吗?”

第二百六十五章 黎郡情势

    苏照此刻也不由为秦冰绡的修道天赋感到惊讶,暗道,“看来,自己能想到的,前人都想到了。”

    秦冰绡道:“有些人视风雷火为灾劫,但有人却视之如福缘,苏侯如果仅仅是为了快些突破神照之境,准备不周详,等来日洞虚之时,恐怕会艰难几分。”

    这也是三真大教的不传之秘了。

    “此话怎讲?”不仅是苏照,就连一旁的安安,也做出洗耳恭听之相。

    秦冰绡清澈动听的声音响起,“风雷火为天地意志感我等道心,以道则演化,我辈修士,大多视之如灾,但风雷火实际是天地的祝福,金丹虽称真人,但未经风雨洗礼,又如何敢称真人?”

    苏照闻言,面色默然,心头也有几分感念。

    秦冰绡的这句话,的确是另外一个视角,三灾为祝福,结合其三教弟子的身份,应该不仅仅是修仙界的革命乐观主义,可能真的有什么好处。

    秦冰绡一双晶澈的眸子泛起神采,道:“所以,苏侯真的功行圆满吗?”

    苏照坚定地点了点头。

    功行自然是圆满了,不仅满了,都快溢出来了都。

    此刻升龙鼎之中,宏大的人道气运疯狂转化,淬取出的本源,滋养着他的修为,运转几乎达到一个极限,说白了,就是自身修为,快镇不住鼎器了。

    渡三灾,就算水到渠成,而后再稍稍筹谋,也能水到渠成突破神照,而后就是一重天,一重劫地慢慢磨吧。

    估计想要归阳,起码等灭掉卫国吧。

    秦冰绡深深看了苏照一眼,道:“引动雷火,并不难。”

    说着,就将渡三灾的关节,向苏照一一道出。

    这边,安安也是凝神倾听,方才什么人族和妖族不同,自然是小情侣开的小玩笑。

    苏照听完,和安安对视一眼,都有一种获益匪浅的感觉。

    “多谢秦道友。”苏照轻声道。

    秦冰绡清声道:“苏侯客气了。”

    苏照看着秦冰绡依然是那副冷冷清清的模样,不由暗道,恐怕这秦冰绡也有还着昨夜因果之意吧。

    说来,二人是真的没有什么交集。

    那种你的美丽,与我无关的感觉,还是让他有些起心动念的。

    心头自嘲一笑,偏转目光,却是看到小萝莉蒹葭,此刻小萝莉小嘴塞的鼓鼓囊囊,粉嘟嘟的脸颊上还有着糕点的残渣。

    这小萝莉瞪了一眼苏照,拿起一旁的茶水,就着食物吞咽着。

    苏照笑了笑,就是起身告辞。

    等苏照和安安二人离去,虚空之间,如水面涟漪圈圈生出,正是李璐鱼。

    “师尊。”秦冰绡轻声道。

    李璐鱼客观评价道:“不愧是豫州潜龙,虽无仙宗大教于后看顾,却有上古神兽血脉相伴,初露峥嵘。”

    秦冰绡沉吟了一下,问道:“门中可有属意之人。”

    李璐鱼思量了下,道:“几位掌教意见不一,但大概已择中一人,只是以女子之身,离火凤凰,能否掌御天下,难说。”

    秦冰绡明眸闪了闪,问道:“姬周天命还能再续?”

    “天命已失,悬而无主,不过借尸还魂罢了。”李璐鱼轻轻说着,摇了摇拂尘,道:“为师出去走走,蒹葭。”

    “哎……”蒹葭应了一声,

    身形再次隐入虚空,向着酒楼之外行去。

    秦冰绡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清霜玉容之上现出若有所思。

    街道之上,李璐鱼一身寻常道袍,和蒹葭随意逛着,走到一个卖糖人的摊贩前,买了一个糖人,递给一旁的小萝莉,问道:“蒹葭,冰绡除却遇到苏国之君外,下山之后,可还和其他男子有着交集。”

    “哦,有一个徐秋明,还有就是神霄道子,别的就没有了。”蒹葭拿着糖人,小心翼翼说道。

    李璐鱼点了点头,对着那摊贩道:“再来一根。”

    ……

    ……

    黎郡

    此郡城隔着一条洪河支流与苏国疆土隔河相望,然而此刻城墙之上,一面“苏”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正是九月上旬,昨夜也下了一场秋雨,将黎郡郡城的血腥气也冲刷殆尽。

    郡守衙署之内——

    申屠樊站在一架屏风之前,望着舆图出神。

    不久之前,申屠樊率一万大军,向临阳郡挺进,汇合临阳郡的军卒,合兵一万三千,直扑黎郡。

    黎郡因为受着尸疫扩散影响,郡守华良以军卒弹压,严禁南下的卫兵接近郡城,却不禁卫国百姓赴苏国逃难。

    不得不说,多少有些损人不利已。

    可的确起到了一些效果,但随着时间,感染时疫的军卒也越来越多,愈发弹压不住局势。

    而卫国的仙道力量也都集中在尸疫之源的谷梁诸郡,因此黎郡局势愈发恶化。

    况三千禁军,久戍边郡,本就苦于戍边,再加上尸疫为患,需要和异变的尸人交手,更是苦不堪言。

    近月以来,有苏国的间谍也暗中活动,收买了几位城门小校。

    申屠樊就趁夜渡河,一场厮杀,偷袭了黎郡郡城。

    华良兴许觉得是丢了个烂摊子给苏国,将两千相对精锐而且没有感染的卫国禁军,统带至怀来郡方向。

    这才让申屠樊下了这座有着四五万人口的郡城。

    “父帅。”就在申屠樊望着地图发呆之时,一个身形魁梧,顶盔贯甲的青年,举步进入厅堂,拱手道。

    正是申屠樊长子申屠焯以及幼子申屠奇。

    申屠樊道:“城内局势可曾平稳?”

    因为华良见大势已去,仓皇而走,还有一些家在黎郡地方的郡兵就难以带走,就在城中持兵行凶。

    申屠樊就令其子带领八百人,制暴戡乱。

    申屠焯道:“粮仓,辎重都已接管,经过连夜部分乱军已经搜检出,关押囚笼,听候父帅发落。”

    因为留下的郡兵都是本地人,粮仓倒也没有那个缺心眼的纵火焚烧,不过倒是有抢劫的。

    申屠樊沉声道:“杀人越祸者,斩首以徇法纪,裹挟为乱者,罚作苦役,修渡河石桥。”

    因为黎郡和苏国疆土隔洪河支流而望,平时以舟船通行,颇为不便,申屠樊择其两河相对较窄之,打算修建一桥。

    申屠焯抱拳应诺。

    这时,申屠奇开口道:“蔡郡守带人回来了,已至仪门。”

    申屠樊点了点头,没多大一会儿,一个气度沉凝的中年将领带着几个青年将领,来到官厅。

    蔡旷道:“国尉大人,已下黎郡三县之城,但在德清县,碰上了华良的兵马。”

    申屠樊一双苍老目光投落在舆图之上的一处地界,道:“华良果然在德清县阻抗我军。”

    因为黎郡以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也就德清县城池较诸县较高,算是进兵怀来郡的要冲之地,黎郡郡守华良显然已打定主意,死守德清县,阻抗苏军攻势。

    当然,更大的可能则是,已经摸清了袭取黎郡的苏兵虚实。

    兵少,攻势有限。

    蔡旷道:“国尉大人,现在我军下一步当如何?”

    申屠樊道:“等。”

    蔡旷面上不由现出疑惑。

    申屠樊道:“等卫国派兵,等后方军力补充。”

    苏国现在兵力不济,控一郡城连周围几县城已是极限,甚至等卫国整军前来,那几座县城也保不住,因为无险可守。

    现在的黎郡更像是一个桥头堡。

    “本帅让你所行之事,可曾着手?”申屠樊问道。

    蔡旷道:“已着人大开诸县府库,取其辎重、财货,不少县豪未及逃奔,皆已控制起来。”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卫国君臣

    卫都·帝丘

    随着时间流逝,苏国袭取卫之边郡——黎郡的紧急军情,已传至帝丘。

    此刻,宫禁森严的卫宫永延殿内,宫烛长明,然而气氛几乎凝结一团,丹墀之下,卫国百官各依品级排列,持笏垂首而立,神情警然。

    殿外,秋风秋雨,稀疏而下,天空一片灰蒙蒙的。

    近月以来,在后宫温柔乡中打滚儿,未曾上朝视事的卫君,端坐一张宽大的金銮椅上,其人一身朱红蟒线王侯衮服,威严冷漠,一张如涂脂的中年面容上,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苏国小儿,背信弃义,趁火打劫,欺我太甚!”

    想他那嫁给前代苏君的卫殊,才在不久之前暴卒,他还没有来得及找这小儿算账,却敢举兵犯他,真是猖狂、跋扈!

    下方卫国公卿闻言,也是附和而骂。

    现在卫国四郡为尸疫所扰,局势动荡不安,这苏国的确挑的好时候。

    “大司马,华良为一郡之守,连一郡城都守不住,以致丧师失地,该当何处置?”卫君面上满是怒火,冷声道。

    这时,从下方班列之中,现出一个身形高大,面皮白皙的中年官吏,却是卫国上卿——孙焕,也是卫国大司马。

    “华良丢城失地,当下其职事兵权,押至都城问罪。”孙焕拱手说道。

    “宁卿,你怎么看?”卫君脸色阴沉似水,望向左首文官班列之中,恭候侍立的老者。

    那老者身材短小,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脸型瘦长,双颊凹陷,颌下蓄着短须,凹陷的眼窝中,眸光闪烁,这时闻听卫君垂询,拱手道:“老臣以为,华良作战不力,以坚城难拒苏军,以致失地丧师,中枢震动,当治其用兵无能之罪。”

    卫君冷声道:“这等无能之将,留之何用!拟命,褫夺华良兵权勋爵,押赴帝丘问罪!”

    卫君此刻心头的怒火亟须发泄,本来就被尸疫搞得焦头烂额,现在又失一郡,华良正好撞在枪口之上。

    “君父,不可!”就在这时,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众人都是齐刷刷向着说话之人看去。

    这是一个着锦袍斓衫,头戴金冠的的青年,其人年岁在二十上下,身形挺拔,五官俊朗,面似涂脂,鼻若悬胆,如芝兰玉树,立于中庭,气质温润,令人如沐春风。

    正是卫国太子卫仲,字昶。

    卫君一共育有六子五女,长子伯阳公子早丧,就由几个子嗣排序之中第二的卫仲,接任太子之位。

    迎着金銮椅上那双冷冽、狐疑的目光,卫仲不顾身后卫国少宰卫珲,悄悄扯着自己的衣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道:“回禀君父,儿臣以为,黎郡遭苏军猝然而袭,华良兵少,又加之郡城时疫流行,军民人心惶恐,遂为奸人所趁,华良虽失郡城,然非战之罪,而今将强兵拒抗苏军,臣恳求君父,给予华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卫君面色淡淡听着,狭长、阴沉的眸中,有着几分莫名之色。

    看着丹墀之下,风华正茂,温润如玉的二子侃侃而谈,一股嫉妒混合着愤怒的奇异心思在心头翻滚着,默然良久,不置可否。

    只有殿外的风声吹过朱檐,发出呜呜之声。

    殿中,一股无形压力就出现在空旷、幽静的大殿之中。

    “太子之言,诸卿以为何如?”淡漠不含喜怒的声音响起,在永延殿中,几令卫国诸臣大气都不敢喘。

    孙焕高举象牙笏板,朗声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不管如何,华良镇关不利,丧师辱国,若不罪之,军法何在?至于戴罪立功,哼,难道我堂堂大卫,就找不出一个能挡苏国暴兵入侵的良将了吗?”

    宁遵点了点头,苍声道:“孙大司马所言甚是,国恒法度,如不处置华良,焉能服膺人心?”

    其他卫国公卿,如司徒,司空也都是纷纷发言,大意一般无二,华良已经不适合在前方抵御苏军,当选贤举能,以良将发兵抵御苏国。

    卫君将审视目光看向卫仲,问道:“太子以为呢?”

    “儿臣……”卫仲开口欲辨,就听少宰卫珲的沉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启禀君上,臣有本奏。”

    “卫卿?”卫君目光闪过一丝冷意,问道:“以为该如何华良?”

    卫珲年岁同样在五十上下,精神颧硕,目光坚定,平稳的声音中有着一股慷慨激昂之意,道:“老臣以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处置华良,而是拣选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苏国暴侵我国,统兵之人,诸位同僚以为何人?”

    说着,环顾着周围殿中同僚。

    孙焕冷笑道:“某这个司掌兵事的大司马都不知,没想到还没有你这个少宰知道前线军情。”

    卫珲没有理孙焕这个近年来的佞幸之辈,掷地有声道:“前燕国国尉申屠樊!”

    此言一出,就连本来漫不经心的卫君都是挺直了身子,道:“竟是此人!”

    孙焕脸色微变,道:“此人怎么在苏国?”

    申屠樊作为前燕国国尉,曾帅师伐齐,并非寂寂无名之辈,纵然孙焕以前少在军中,执掌卫国军政,还是因为其妹为卫君宠妃之故,但对申屠樊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不仅仅是孙焕,殿中卫国一应公卿都是倏然色变。

    卫珲解释道:“申屠樊祖籍苏国人,受燕君猜忌后,回乡隐居,眼下分明是苏君又请动此人出山,执掌军政。”

    卫君皱眉道:“此人名声在外,不好对付,大司马,汝有何良策抗御此人?”

    孙焕心头一突,他有个屁御敌之策,但这时间被卫君目光直视,也颇觉压力如山,故作镇定道:“当发禁军,据怀来而守。”

    卫君追问道:“发兵几何,一何人统军?”

    “啊,这……”孙焕只觉得背后冷汗都流下,好在这时,身后的一位中年官吏,出来解了孙焕的围。

    这人是小司马邬寿。

    “君上,现在国内尚有精锐禁军六万,当拣选两万,再自诸郡抽调郡兵,合四万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

    “四万,兵力可否济事?”卫君问道。

    邬寿道:“苏国军力有限,方拒郑国而胜,今又发兵犯我,臣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卫君眉头紧锁,打量了邬寿半晌,沉声道:“邬卿缘何得知?”

    邬寿犹豫了一下,道:“此为前大司马——杜陵所言。”

    卫君眯了眯眼,目中闪过一抹厉色,道:“杜陵?”

    杜陵是卫国前大司马,具将略,知兵机。

    其人执掌卫国军政十余年,但因为在十四年前,此代卫君政变,弑杀其兄——刚刚继位不过年许的前任卫君,霸其嫂,篡夺君位。

    杜陵为卫国大司马,又是托孤重臣。

    然而对政变漠视坐观,此代卫君篡位成功之后,为了拉拢杜陵,先是将自家长女许给其子,又以其子卫仲拜入其门下为弟子。

    卫君即位之后,经过层层削权,才终于将此人清理出中枢,一直将卫大司马位置空悬了三四年,才于去年,放上孙妃之兄——孙焕。

    而今乍听这么一个人,卫君眸光幽幽,心头也有些复杂,岔开话题,问道:“邬卿,何人可统兵四万,收复失地?”

    邬寿想了想,拱手道:“上卿孙焕,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将略无双,可挡苏军。”

    此言一出,殿中卫国公卿,一时间,无不脸色古怪了起来。

    整个大卫,何人不知,上卿孙焕志大才疏,逢迎于上,军国大事,让这么一个人前去领兵?

    开什么玩笑?

    孙焕目光喷火,择人欲吞噬地看着邬寿。

    这哪是让他领兵出战?

    这是让他去死!

第二百六十七章 渡三灾!

    永延殿

    邬寿之言在殿中响起,几令孙焕心惊胆颤,所谓自己几斤几两,孙焕如何不知,让他率兵抵抗苏国,还要和前燕国国尉这样的人物交锋……

    孙焕脸色都现出一抹惶急,道:“君上,臣只有筹划军机之策,而无统兵攻伐之能,从未领兵出征,恐贻误了军国大事,臣纵百死也莫赎之了。”

    卫君深深看了一眼面如土色的孙焕,心头冷哼,这孙焕几斤几两,他还不清楚?

    只是小司马邬寿,突然提及杜陵,又推荐上卿孙焕领兵,莫非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这位卫君本就性情阴刻,多疑,善用权谋之术,可以说如今卫国朝堂针锋相对的局势,都是由他暗中操控,推波助澜而成。

    卫君沉吟片刻,不容置疑道:“统兵之人另议,孤在帝丘,还离不得孙卿。邬卿,可还有其他人选推荐?”

    卫国不是没有将领可以统兵,如华良那样的良将,也有着十余位,而是一想到对面领兵来犯的是前燕国尉申屠樊,就令卫国上下感到惶恐不安。

    所谓人的命,树的影,申屠樊这等名将,再加上苏国刚刚打赢一场面对霸主级国家的战争,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邬寿拱手,慨然道:“臣愿领兵,以拒苏军。”

    这位中年官吏,早年曾是杜陵手下主簿,而后进入司马府,坐镇卫国兵备中枢,曾筹画、参赞军机,尽管是文臣,但得益于多年的锻炼,身形魁梧,声如金石。

    卫君闻言,面沉似水,目有惊色,也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沉声道:“邬卿为文臣,面对申屠樊这等国士,可有几分把握?”

    原本还真有些不把苏国这等小国放在眼中,但卫国方遭一场尸疫肆虐,虽然今晨那叶仙师来报,四郡之疫已基本控制住形势,但灾后抚恤、赈济,种种事宜,千头万绪,可以说卫国如今已是大伤元气。

    邬寿道:“臣冒死进言,苏国方破郑国十万大军,而今提兵北上,鲸吞我国之意,昭然若揭,如不一举制苏军,以申屠樊此人之能,一旦令其站稳脚跟,领兵北上,威逼帝丘……”

    此刻,邬寿的话,在永延殿中响起,卫国公卿都是窃窃私议,显然设想到那种情形。

    太宰宁遵,拱手道:“老臣以为邬司马所言甚是,苏国野心勃勃,不得不妨啊,君上。”

    卫君道:“邬卿,事不宜迟,即日就可整军,兵发黎郡!”

    “严司徒!”

    “臣在!”这时,一个面相富态,肥头大耳,腆着肚腩的中年官吏,越众而出,应道。

    “前线大军,军需供应,不得有误!”卫君沉声说着,又道:“邬卿,你有什么要求,也在这里叙说,凡有裨军事,孤都可尽数应允!”

    这位卫国君主,虽然阴刻多疑,又沉迷女色,但作为人君,御极十几年,处变不惊的人主气度还是有。

    邬寿道:“臣请留华良于军前效力,戴罪立功,华良熟悉黎郡地理山川,军政庶务,可堪一用。”

    卫君闻言,目光幽幽,默然片刻,道:“准!”

    邬寿自衣袖中忽然取出一奏本,躬身道:“君上,方今豫州板荡,我国当扩军备战,迎接大变,这是臣拟定的奏疏,呈递于君上。”

    “整军经武,孤原有此意。”卫君说着,让人将那奏表拿来,阅览罢,都是整顿兵备的具体策略,感慨道:“邬卿真孤之股肱也!”

    邬寿嘴唇翕动,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道:“臣愧不敢当。”

    其实,奏疏之上有不少都是他请教前司马杜陵商定下来。

    卫君未必不知,但此刻却故作不知。

    这时,见邬寿被卫君信重,太宰宁遵道:“君上,郑国国使还在驿馆居住,如能联络郑国,夹攻苏国,或能解我国之围。”

    卫君脑海之中亮光一闪,却是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当初他在后宫修炼仙法,有感苏国大胜,不欲直撄其锋,就晾了郑国国使一下。

    “失策……”

    卫君心头满是懊恼,道:“对,速召郑国国使!”

    ……

    ……

    就在卫国朝堂鸡飞狗跳,派兵遣将以御苏国之时,苏国国君就在卫都帝丘渡劫。

    天色灰蒙蒙的,秋雨湿冷,帝丘城外去九十里外,连绵起伏、钟灵毓秀的莽莽山脉之间,峻拔陡峭的山峰之间,林木森森,一座鸟语花香,灵气丰沛的山谷,被雾气常年笼罩,罕有人迹,盖因布有大阵——正是赤林宗的山门入口。

    不似三教九宗,门内大能无数,单单是道场山门,都是一方洞天世界,赤林宗依托周方山势,凿洞窟,修阁楼,布法阵,引地火,俨然将这山谷打造成一方桃源世界。

    苏照此刻就随着卫湘歌,安安一起在山门之中修炼,已居住了好几日。

    同时,秦冰绡和蒹葭也受着邀请来到赤林宗山门作客。

    苏照却是为渡劫而来,金丹三灾之劫,风雷火。

    此刻,依山傍水的阁楼之上,苏照盘膝打坐,周身笼罩着一股玄之又玄的道韵。

    他这般一动不动,已经三日,心神守一,感悟冥冥之中的天道意志,引动三灾之劫。

    而在阁楼之外,赤林宗主高拯和一个双十年华的女冠叙话。

    一旁的卫湘歌,面带忧切地看着竹楼,安安双手抱膝,蓝宝石的明眸中,同样密布忧色。

    高拯苦笑道:“秦师侄,还要你从中转圜、调解,只是三场定输赢,还是需要争斗啊。”

    秦冰绡道:“高前辈客气了。”

    却是前天,秦冰绡以太真人间行走的身份,作了个中间人,定三场斗法,决定火灵晶矿归属。

    以金丹、神照、归阳三境斗法,三局二胜,赢家通吃。

    “只是祝勤平此人,行事多有反复,纵然战而胜之……也难保其不认账。”

    秦冰绡道:“他反复不了,现在魔门图谋不明,离地琉焰宗如不顾大局,就妄称正道玄宗,我当禀至掌教。”

    由太真教作中间人,祝勤平除非自绝于正道玄宗,就只能愿赌服输。

    “最近魔门之人,可有动向?”赤林宗主问道。

    秦冰绡道:“一位师长已经来到帝丘,但彼辈托庇于卫国宫苑之内,又以龙气护持,不好出手。”

    秦冰绡之师——李璐鱼有着洞虚修为,倒不是没有想过擒拿罗真等人,倒不是斩杀,而是要破坏其布置,但罗真和戴景澄等人也不傻,藏在卫国宫禁之中,更有暗中护道的归阳道人,又结阵相抗。

    人道龙气,遇强则强,李璐鱼也不敢直入宫禁,擒拿罗真等人。

    若一击功成,那皆大欢喜,如果不成,李璐鱼就担心打草惊蛇,只得暗暗蛰伏不动。

    “苏侯之龙气,还需一用,师傅进不得卫宫,但我可以,只要斩杀尸阴宗的主旗之人,就可夺十二酆都旗幡……”秦冰绡心头思索着,春山黛眉之下,清冷如水的目光恍若穿过阁楼之上的法阵,落在正在盘膝打坐,凝神渡劫的苏照身上。

    阁楼之中,苏照此刻也到了关键时刻,忽然心神一动,就感知周方虚空片片塌陷,足下有异,分明是涌泉穴内,异变陡生。

    “这是三灾之火灾!”

    就见自火焰簇簇生出,向着苏照缠绕而来,那火焰骨白,层层翻涌,几乎在瞬息之间,将苏照吞噬!

第二百六十八章 轻舟已过其二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六十九章 非常人也

    风灾既过,苏照心头也轻松了几分,还有一道雷灾。

    不过此刻苏照觉得此刻神识化念,也算半步神照之境了,无非眼下需要凝结道意,烙印于神念之上,这个过程急不得,似乎更注重道悟。

    这也是卡了不少金丹真人的一步。

    苏照这边厢,同样向在外间已侯至入夜的卫湘歌和安安二女报了个平安,而后心神守一,再次调息,约莫有半个时辰,只觉得状态调整至最佳。

    心神一动,神念引动着天穹之上的雷霆。

    就在这时,赤林宗上空乌云蔽月,顷刻之间,就是雷声隆隆,几有下雨之势。

    咔嚓!

    电闪雷鸣,雷弧如蛇,在天穹之上游走,看着就很是瘆人。

    安安娇躯微震,看着高空之上的雷劫,不由道:“这劫云,竟这样恐怖?”

    妖族本能对雷霆有着畏惧,但安安还要好上许多,身具神兽血脉,哪怕是微不足道一丝,也不惧这雷霆。

    只是,此刻为苏照担心。

    卫湘歌同样看着雷霆翻滚的天穹,肤若凝脂,红若胭脂的脸蛋上,现出忧色。

    蒹葭小脸煞白,迅速跑到秦冰绡身旁,扯住道服衣袖,道:“姐姐,这雷好吓人啊。”

    此女为白鹤得道,毕竟是妖身,对于雷霆当然有着本能的畏惧。

    秦冰绡摸了摸小萝莉的额头,轻声道:“这是平地焦雷,至阳至罡,而且不会下雨,雷霆会穿过虚空,徇气机牵引,直劈渡劫之人,不过你现在这般惧怕,来日你渡雷劫之时……”

    蒹葭苦着脸,道:“这雷霆也太吓人了,我不要渡劫。”

    这小萝莉看着不起眼,实际已有一百多岁,而且有着金丹巅峰道行,但因为畏惧金丹三灾,平时甚至不敢修炼。

    “你寿元虽然绵长,但如此惫懒、胆小,化形后的这幅身躯,就长不大了。”秦冰绡有些无奈说道。

    自她五六岁上山之时,就见到这蒹葭这小孩子样子,过了十几年了,还是老样子。

    “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蒹葭吐了吐舌头,轻声道:“那就这样也好啊……”

    秦冰绡摇了摇头,也不再多言。

    而苏照这边,已经出得阁楼,直奔上天,此刻一道雷霆劈落而下,苏照手中拿起碎星神兵,迎击而上。

    就见星虹乍现,剑气纵横,雷霆就被斩得七零八落,再次落在苏照身上,周身星纱流光涌现,将雷光隔绝于外。

    “这雷霆,有淬体炼骨之效,苏侯可善用之!”

    就在苏照在高空之上,持剑来回纵横之时,秦冰绡的声音在下方响起,一如既往的清冷,但比之以往,却似有着几分若有若无的朋友式关心。

    苏照轻笑一声,道:“多谢秦仙子提醒。”

    此刻,赤林宗的一些弟子就被这渡劫一幕给惊到,纷纷出了洞窟、阁楼,眺望着苍穹之下的那一道挺拔身影。

    “此人,这是要劈开劫雷吗?”

    赤林宗弟子就是议论纷纷,面上难以置信。

    尤其是一些渡过三灾的,见到这一幕,更觉畏惧。

    苏照此刻心无旁骛,一身广袖长袍随风猎猎,头发被风吹动,双眸凝视着天穹之上翻滚不停的雷霆。

    仗剑而起,化而惊鸿。

    轰隆隆……

    雷霆劈落,水桶粗的雷霆,在碎星神兵的斩杀下,化作一道道细碎的雷霆,有一些就落在苏照身上,星纱绚烂,但被苏照让开一角,雷霆落在肉身之上。

    一股疼痛混合着淬体的舒爽齐齐涌现在苏照心头,面色古怪了下,好歹他不是抖M,不过切实感受到肉身的强度正在提升。

    一剑,一剑!

    雷声咆哮不停,一个少年无所畏惧,直面雷霆,剑光纵横,千千百百,一剑而来,一剑而去,从容不乱,风采绝伦。

    这一幕,不仅落在赤林宗的一众长老弟子眼中,也让下方的卫湘歌都是目现痴迷之色。

    就连秦冰绡都扬起螓首,美眸一瞬不移看着那道少年身影。

    至于安安,不知何时,雪白莹润的脸颊泛起潮红,蓝宝石的明眸波光盈盈,夹紧了双腿,喃喃道:“好一把绝世神兵~”

    好在此刻,无论是卫湘歌也好,还是一旁的蒹葭都是聚精会神地看着雷光之下的那道身影,倒也无法发现安安的异常。

    过了半个时辰,苏照一剑斩断雷霆,轻轻弹起三尺剑锋,飘然落地,脸上肌肤莹润通透,玉色成烟,这分明是雷霆将身体内的杂质尽数洗练。

    “恭喜苏侯,已渡三灾,长生道途在望。”秦冰绡打了个稽首,眉眼也现出一丝淡淡笑意。

    安安上前,拉住苏照的一只胳膊,关切问道:“感觉怎么样,照照?”

    苏照点了点头,心绪起伏,也是感慨道:“三灾九劫,算是渡过一半了。”

    这时候,远处一道赤色流光落下,正是赤林宗主,身后还跟着黎英以及一位归阳长老。

    高拯笑道:“当年贫道渡劫时,也没有这剑斩雷劫的气魄,苏侯真非常人也。”

    苏照道:“高前辈过誉了。”

    而在众人叙话之时,就听得一声苍老、沉静的声音响起,“高师,这位小友面生的紧,不知如何称呼?”

    众人徇声望去,就见远处两道身影,气势惊人,腾云而来,为首之人身量颇高,目光威严,

    身后还跟着两个着一赤一灰道袍的老者。

    苏照诧异地看了一眼那人,和卫湘歌对视一眼,就听到神识传音,“这是卫长老,身边的是许,王二位长老,都有归阳道行。”

    苏照心头了然,面上笑容也渐渐敛去几分。

    他之前听高拯提及过,赤林宗一共有着六位归阳道行的太上长老,除却上次见过的裴松、周籍二位长老外,还有着卫长老等四位长老,其中又以卫长老道行最高,有着归阳后期修为。

    此刻,苏照打量着卫长老,心头微凛。

    卫长老同样将一双审视目光投来,那目光之中闪烁着莫名光芒,似是一种……奇货可居!

    “掌教师兄不为贫道引见这位小友吗?”卫长老笑了笑,问着,言谈之间,对于高拯当真没有多少敬畏可言。

    高拯面色淡漠,就有些犹豫如何介绍苏照。

    这时,苏照道:“某家赵素,见过卫长老。”

    卫长老淡淡一笑,打量着苏照片刻,道:“赵小友,见面更胜闻名,赵小友果然一表人才,人中龙凤。”

    苏照暗暗皱了皱眉,如何不知,眼前这人早已识破了他的真实身份,但也故作不知。

    卫长老意味莫名地笑了笑,转头看向卫湘歌,语气慈和,说道:“湘歌,你几天都没回家,你爷爷刚刚还说,让你回去一趟。”

    卫湘歌道:“卫师伯,我明天就回去。”

    卫长老道:“仲儿带着襄城公主,现在就在你家做客,随贫道一起去见见,你们几个打小一起玩儿,而今人仙凡两途,愈发生疏了。”

    苏照脸色幽幽。

    卫湘歌一时迟疑了起来。

    好在一旁的黎英开口道:“湘歌刚凝金丹不久,我还有几分道法,要传给她,让他修炼,明天再回去吧。”

    卫长老淡淡看了一眼黎英,却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苏照脸上,道:“听门中弟子说,赵小友以符箓镇平尸疫?”

    苏照愣了下,点了点头。

    卫长老道:“而今帝丘尸阴浊煞之气流播,小友可否将符箓借贫道一用,以镇邪祟之气?”

    高拯皱了皱眉,沉声道:“那正阳符箓为元符宗的曹前辈所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227/ 第一时间欣赏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作者:西城冷月所写的《仙朝纪元》为转载作品,仙朝纪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仙朝纪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仙朝纪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仙朝纪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仙朝纪元介绍:
旧世之末,余火回光!
龙蛇起陆的仙道盛景、缱绻多情的绝代佳人,春色绚烂下,是那腐朽的灰败。
仙人在沉沦中徘徊,旧神在欲望中复苏……
建仙朝、铸仙鼎,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叫那天地换个新纪元!
这是一个幽幽长夜之内,一点星火乍起,煦照九天十地,三界六道……的故事。仙朝纪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仙朝纪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仙朝纪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