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仙朝纪元TXT下载仙朝纪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仙朝纪元全文阅读

作者:西城冷月     仙朝纪元txt下载     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备有一支奇兵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八十六章 优势在我!(月初求月票!)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公子治(二合一章节!)

    随着郑国的举兵响应,卫国大司马邬寿率领的近六万卫国大军,也是浩浩荡荡而来。

    从高空看去,着红色号服,外罩铁甲卫国禁军,骑在高头大马,擎着赤色旗帜,在整个平旷的官道上,恍若红色火焰,层层向着黎郡前来。

    背着令旗的传令兵,骑着枣红色骏马,往来驰骋,上传下达,掀起道旁草丛、泥土乱飞。

    卫国属火德,在服色上就用着赤色。

    “大司马,前方就至段县了。”这时,一辆战车之旁的前黎郡郡守,对着正在战车之上扶栏眺望的邬寿说道。

    这时代的战争形势,虽然骑兵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车兵却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因为仙道炼宝之术的下沉,对制车工艺造成了影响。

    故而,对霸主之国仍有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的美誉。

    邬寿沉声道:“段县,那里就是苏军前锋所在了。”

    华良面色凝重,沉声介绍道:“苏军在段县驻兵八千,统兵之将为蔡旷,此人原为苏国禁军统制,为一厮杀之将,不足为虑,不过,先前申屠樊让人搜掠粮秣,驱使我国百姓,令其加固、增高段县县城,若其坚守不出,我军想破城,不太容易。”

    邬寿慨然道:“本帅已着人率三千精骑,游弋于段县之侧,嗣后,我等大军攻向段县,急势攻击,可惜,敌国之帅用兵老辣。”

    邬寿现在对于苏军的龟缩不出,也觉得十分棘手,心头唏嘘不已,“如非前段时间帝丘内讧不断,以致军机贻误,否则何以让申屠樊搜掠粮秣,从容站稳脚跟。”

    不得不说,卫国新旧国君的交替,在事实上给苏国腾出了时间,调整部署,搜掠辎重,加固防线。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家们,早已深刻意识到后勤辎重的重要性,尽量就敌于粮。

    《孙子兵法·作战篇》曾言:“善用兵者,役不在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与此同时,此刻的黎郡城中,苏照也第一时间接到了卫国大军抵进苏国防线之前哨——段县的军情。

    一架挂着山河舆图的屏风上,苏照以及几个将领,看着舆图上的红蓝之图,商议着对策。

    舆图之上,苏军的防御圈,以黎郡郡城为基点,向前拓出三县,以段县、绥化、思南三县为犄角。

    “申屠卿,蔡旷在段县,以八千军卒能挡住邬寿六万大军,是否兵力不足?”苏照问道。

    从前段时间蔡旷就任临阳郡的情形来看,只能说中规中矩,蔡旷更类似于厮杀之将,并非冯匡那样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不过,当着其他将领的面,就只能委婉一点。

    申屠樊自然明白苏照的言外之意,道:“蔡郡守性情谨慎,主簿岑休为副将,多谋善断,由其随军参赞军机,应无大碍。”

    苏照点了点头,暂且放下心来。

    岑休此人,他还是听说过的,冯匡以往就举荐过此人,言其足智多谋,长于军略。

    当时,他还想好生见上一面,攀谈一番呢。

    申屠樊道:“君上,邬寿来势汹汹,如不让邬寿与我军在段县对峙一段时间,贸然引兵与之决战,其必迟疑不前,再想聚而歼之,就要难上许多。而今我军摆出守势,于段县暂且拖住邬寿,而后,于其决战。”

    显然这位老将看出苏照急切破敌的心思,就出言宽慰道。

    苏照道:“胜败非一日之期,孤醒得这个道理。”

    心头还有一句话轻轻呢喃,“也是,起码不能让天下之人惊惑。”

    他虽有妖兵为背后依仗,但如果太过大张旗鼓的用之击败卫军,玄宗魁首——三真大教,必然惊疑察问。

    这其实还是一个人妖有别,种族两分的观念问题,因为天元九州的仙道势力,长期以来都是正魔两道对峙,至于妖族,早已被驱逐至其他陆洲,零星小妖并不成气候,甚至形不成一方势力。

    可以说,整个天元九州就是人族的大本营。

    如果苏国突然得大批妖兵介入人道之争,并且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卫国击败,这一幕,让三真大教如何想?

    这就和后世常规战场上,一方突然用生化武器一样,肯定举世哗然。

    苏照眼下势力未壮,羽翼不丰,不会去赌三真大教的态度,因此对于妖兵的使用一直是慎而又慎。

    “君上需要注意阳平关,郑国此刻兴兵而来,不会没有任何依仗。”申屠樊提醒道。

    苏照点了点头,道:“这边布置妥当,孤就会前往阳平关。”

    虽然阳平关有善守的杨阜镇守,但谁知道郑国会不会施展什么阴谋诡计。

    而事实上,阳平关之南的郑国大营中,已为大军统帅的曹骈,正在一处校场中,面带惊讶地看着一架架仙舟。

    一旁,一身锦绣华服,身形俊拔,面皮白皙的年轻公子,笑意吟吟。

    此人腰间挂着一把明珠镶嵌、鲨鱼皮鞘的宝剑,气质贵不可言。

    时而和几个着昊阳宗素色银丝道袍,白发皓首的老者叙话,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君之子——公子治。

    郑君御极多年,堪称豫州诸国国君中的雄霸之主。

    自继位以来,不仅在开疆拓土上努力耕耘,国势蒸蒸日上。在繁衍子嗣上也是……蒸蒸日上。

    其生育能力比之为君能力不遑多让,膝下有着十二子,九女。

    因为富有春秋,储君之位多年悬而未定,诸子成年,各具才干,诸女年长后,同样是群芳争艳。

    以四子——公子盛,统军之才最为瞩目,在郑国南方领军,长期和楚国争锋。

    而公子治排行第十,年方二十四岁,好读书,知礼节,贤名早传郑国中外。

    同样也是郑国继承君位的热门人选,但在军中素来根基不深,此刻督军前来,还是央求了母妃庄妃——向郑君吹了枕头风,这才得为兵马都监。

    当然是不是郑君为着平衡日渐壮大的公子盛的势力,也很难说。

    曹骈打量着一架架流光溢彩的仙舟,沉静目光中,闪烁着涟涟异彩,喜道:“这区区一架木舟真的能批量携带军兵,飞渡城关?”

    眼前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如果不是昭阳公主的师门——昊阳宗举荐而来,他几乎还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玄妙的术法,竟然可以从空中运兵。

    “曹将军无须惊疑,这是我等奉掌教之命,集一宗长老之力,择灵材、勾符箓打造的腾云仙舟,可部分无视人道气运通过军煞之气对术法的干扰,只此一架仙舟,可载兵五百,此行我等一共带来六架,到时,三千骁卒,从天而降,一举谋夺关城,如探囊取物耳!”那为首的老者手捻颌下白须,笑意盈盈说着,语气之中有着不易觉察的傲然。

    当初,昊阳宗掌教李鹤远,曾向苏照承诺在苏郑发生冲突之时,不会派神照以上的大能插手。

    一开始昊阳宗别说没派神照上人,就是金丹真人都没有派一位。

    但随着苏国攻战郑国一郡半之疆土,崛起之势已显,再加上时易世移。

    虽然道契仍有约束力,昊阳宗不能派神照上人直接插手,但还是找了其他办法规避道契限制。

    不过,现在的李鹤远并没有大举支持郑国,而是先派出了一部分宗门力量,同时一来试探人道气运反应,二来也是为了和郑国谈条件。

    是的,此刻的昊阳宗已经开始谋求在郑国的国教地位,只是一些细节还没有谈拢,郑君为一国之主,此人几乎承载了豫州人道气运的三分之一,性情何其霸道、刚强?如何能容许仙宗之人在头上作威作福?

    可以说,对于昊阳宗掌教的许多要求,打心眼里逆反。

    双方的合作,目前就停留在浅层表面。

    曹骈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咄咄,道:“如有此物在,破苏军,收复失地,反掌之间!”

    然而,那老者却泼了一盆冷水,面有难色道:“仙舟以仙晶催动,由几位长老联手勾划符文,只能用着此一战,后续两国之战,还要依赖曹将军用兵进取。”

    曹骈闻言,默然了一下,心头虽有几分异样,但口中还是道:“有此仙舟,能用一次,已是大幸,曹某岂敢再奢求其他。”

    那白发老者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这当然是临行前宗门交代,这仙舟只用一次的确是实情,人道气运对于仙道的排斥之力一直都在,但问题在于,还是可以再回宗门重新加持符文的。

    “只是太轻易得来的东西,郑国如何会珍惜?”白发老者心头冷笑。

    最近,宗门掌教和郑君商谈的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在宗门内小范围流传。

    “我等仙人问道长生,求的就是个念头通达,为你郑国之臣,算怎么回事儿?还有那郑君,自听说人道龙气可以长生久视之后,却是愈发不将我昊阳宗放在眼里了。”

    这边厢,见二人商定了军务,公子治俊秀无比的面容上,就挂着和煦的笑意,道:“曹将军,有此利器在,我大军收复失土就是板上钉钉了。”

    此人面容俊朗,遗传了庄妃的气质,待人接物都是令人如沐春风。

    曹骈看向卫国阳平关方向,面色凝重不减分毫,道:“公子,没这么简单,末将最近一直在思索当日颍阴之败,六万归师尽为洪水所淹,而今思来,想必苏国背后也有着仙道力量的介入,先前庞公临终前也说过,此非人力所为,非战之罪耳!”

    提及庞灌,曹骈语气都是低沉了几分,沉毅的眉宇间,都现出几分哀戚之色。

    庞灌退至宁平郡城之后,气急攻心,旧伤复发,没有多久就垂危濒死,在榻前拉着曹骈的手,连喊三声灭苏,溘然长逝。

    当时诸将哀恸,有受其恩惠的军卒,哭声传遍整个宁平郡城。

    而郑公知晓庞灌逝去之后,罢朝三日,赠谥号武靖,并命有司修忠烈祠,配享宗庙。

    公子治此刻脸上笑意也敛去,沉声道:“曹将军说得不错,以庞公之能,如非彼等以仙道之力参合其中,岂有颍阴之败。”

    曹骈点了点头,道:“此次,末将当一雪前耻,用苏军以祭庞公在天之灵!”

    这时,公子治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一个侍卫匆匆而来,附耳说了几句。

    “胡闹!军国大事,岂容她妇人来此!”公子治皱了皱眉,怒道。

    却是公子治之妻。

    公子治之妻庄氏,名诗宁,为庄妃之内侄女,也是公子治之妻,小两口儿成婚三年,琴瑟和谐,谈及诗词,感情甚笃。

    公子治随大军于外,庄氏心中不知如何挂念,就带着缝制的秋衣前来。

    曹骈见此,疑惑道:“公子?”

    公子治苦着脸道:“家中妻子放心不下,带着仆人前来军中,说来送几件秋衣。”

    曹骈闻言,笑了笑,道:“公子,夫人千里迢迢至此,终究是一片好心,话说,这天气的确是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公子治听曹骈如此说,心下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就担心曹骈对他生出一些意见。

    在他来之前,就请教了几位对兵事略显博学之士,知道军中大将最为忌讳的就是带女眷前来。

    公子治转身向着自家帐篷而去,不得不说,这位郑国公子所居的帐篷,算是仅次于主帅曹骈,内里敞亮,地上铺就着羊毛毯。

    挑帘进入帐篷中,就见得一个云堆翠髻,气质娴静,女子外披着一件黑色狐裘大氅,鬓发

    不远处,就传来一把笑声,带着几分清越,道:“弟妹,我就说吧,十弟听说你过来,定会第一时间过来。”

    “五姐,你怎么也来了?”公子治心下一惊,抬头看着不远处正坐着喝茶的胞姐——郑国永清公主。

    “呦,才发现你姐我啊。”郑国永清公主轻哼一声,涂着蔻丹的手,虚点了点公子治。

    此女一身男子武士劲装,作侍卫打扮,只是本就生的唇红牙齿白,艳丽似花,举手投足之间,轻熟风韵掩藏不住的流泻。

    公子治苦笑道:“五姐,前方刀枪无眼,你怎么能来这,姐夫在家不担心吗?”

    “别在我面前提那个病涝鬼。”永清公主轻声说着,

    公子治面上苦笑之色更浓,他这个姐姐,婚姻颇为不幸,当年也是能写着诗词,名满新郑的才女,但却因一桩政治联姻变得不快活。

    永清公主笑意盈盈道:“最近在前线如何?金戈铁马,可有诗词作下?”

    公子治摇了摇头,道:“军卒征战,杀气肃然,哪还有什么诗兴,诗宁,你可有诗作?”

    这边厢,庄诗宁巧笑嫣然地看着姐弟二人说笑,此女生的倒不是那种国色天香,嘴角甚至还有一颗美人痣,鬓发间插着一根碧玉发簪,气质温宁,小家碧玉。

    常有人言,此女极类知大体、性端娴的庄妃——庄明月。

    公子治的母妃庄明月当年就是以侍奉笔墨的女官,为郑君看中,遂而贵为一国之妃。

    庄诗宁轻轻摇了摇头,轻轻柔柔道:“一路所见,丁夫为受虎狼之吏驱驰,为戎事奔走,妾也无多少诗兴呢。”

    公子治叹了一口气,似也有同感。

    “好了,不耽误你们小两口一叙相思了。”永清公主目光显出一抹艳羡,笑了笑,转身向军帐外走去。

第二百八十八章 刚才……在想孤?

    阳平关城之内,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笼罩着这座关城,不知何时,天上已飘起雨丝,入秋之后,雨水绵绵,气候越发凉寒。

    镇将杨阜正在大厅之内,和一个年轻人叙说着话,梁柱上的烛台,将少年王侯的神情映照得晦暗不明。

    “君上,关城之内有着万余精兵,甲坚兵利,粮秣充足。”杨阜神情恭谨、敬畏,沉声介绍着关城之内的情形,主要是关于军卒、军械以及粮秣等事。

    当初苏国打败郑国,全取其颍阴郡以及半个武阳郡,也就是武阳四县之地。

    苏照后期为了便于治理,抽颖阴二县,合为六县,置备一郡,仍称武阳,这样明面上的苏国疆域,整整有着九郡!

    而同时将阳平关作为阻挡郑国反扑的前线,方取关隘之时,原本就屯驻一万三千苏军,器械精良,以防郑军卷土重来。

    但当时布置重兵,一来是考虑到关城未经修葺、巩固、加高,随着在苏照授意之下,后方丁夫源源不断支应,不计成本地加固城关,完善防御设施。

    到了前不久,淳于朔和杨阜商议过后,就将兵力调整为一万,之前的三千兵马,屯驻在武阳郡郡治的骆县,以弹压武阳郡的局势,以使其尽快归治。

    一万兵马,理论上,如果守御得当,后方支援有力,再加上以杨阜擅守之能,纵然面对十万郑军,撑上两三个月不在话下。

    这也是苏照敢于执行“北进南拒”这一战略的底气。

    “一万精兵,承坚关而守,拒郑国五万大军不难,可郑国明知如此,曹骈也非无谋之辈,仍是举兵伐我,摆出一副收复失地,势在必得的模样,可见定然有着依仗。”苏照望着墙上悬着的地图,目光在郑国的表里山河上一一掠过,言之凿凿道。

    不得不说,郑国疆域广袤,让人看的眼热,那一座座城池的名字,哪怕只是标注在舆图上,都让人心驰神往。

    可以想见,坐拥这么一片辽阔的土地,主其沉浮,该是何等的振奋。

    杨阜饱经风霜的脸颊上现出一抹思索,拱手道:“君上,末将也以为郑军此来定然有诈。”

    苏照闻言,笑了笑,道:“杨将军不妨说说判断缘由?”

    他之所以判断郑国此次出兵的决心和意志,是因为有着特殊的情报来源。

    阎先生现在是司天监监正杨义真的座上客,杨义真此人也是一位仙道奇人,其人并非三教九宗出身,修为在洞虚巅峰境界,痴迷卜易星相之道。

    其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书战策,无一不精,可以说郑国这些年蒸蒸日上,就多赖此人之力。

    号称麻衣神相。

    因为早年受过郑君恩惠。

    正是因为有此人在郑君身旁提点人道龙气的玄妙,故而在面对昊阳宗之时,才没有被轻易糊弄。

    除阎先生出入司天监外,还有一个人也打进了郑国太宰的府上,不是旁人,就是徐贞之弟——徐淳。

    徐淳当初逃亡郑国后,没有多久就在郑国都城新郑重操旧业,成为了新郑地下众多帮派小头目,然后不久就碰到了范泰。

    范泰正是颓废,义父惨死于外,母亲下落不明,妹妹落于人手,一个惨字了得。

    正在心思郁郁之际,见到徐淳这位“故人”,倒也没有无端迁怒,反而被徐淳的一番话语激发了昂扬斗志。

    视苏国为生死大敌!

    通过其父的帮助,整合江湖势力,准备做出一番事业。

    因为多条信息的交汇,因此苏照对于郑国朝堂的动向,不说洞若观火,但一些表层的情报,还是能做到部分掌握。

    杨阜沉声道:“君上,这些时日,末将派人观察过郑军大营,着重观其辎重、军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苏照道:“哦?”

    看着杨阜,目光不由现出几分欣赏之色,见微知著,此人有名将之姿。

    将帅之英,什么时候,他都不会嫌多。

    无论是陷阵冲锋的猛将、还是运筹帷幄的智将,抑或是谨慎无过的卫将,对于每种类型,都应该在他手下找到位置,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杨阜默然片刻,整了整思绪,道:“郑军扎营已有三天,既不造冲车等攻城器械,也不高垒箭楼,只是紧闭寨墙,严守不出,看架势,倒不像是来攻我关城的,倒像是为北方卫国摇旗呐喊,隔空响应。”

    “末将以为,这其中定然有诈。”

    苏照道:“将军之言正是孤心头之想,不谋而合啊。”

    既然郑军明显有诈,那就需要探上一番。

    说来,如果在平常,他就会让蛊雕和丹鹊夫妇,或者谢沧三妖王前往郑军大营探查究竟。

    但最近,三妖王正在闭关突破神照之境。

    这三位妖王原本就在仙园天地卡在金丹巅峰境界许久,到了天元之后,谢沧最先感受到瓶颈松动,于半月前就闭关着手突破神照事宜。

    而后蛊雕也进入突破境界,只有丹鹊二劫修为,不过一方面要侦知卫国的军情,一方面又要照顾其女可儿。

    苏照也不好使唤她,当然也是其道行恐怕也不足。

    “不若今夜夜探郑军大营?”苏照心头生出一个念头,越想越觉得可行,主要他隐隐觉得昊阳宗的人可能参合进了郑苏之战中。

    “带上陈姬,他对昊阳功法气息感知敏锐,如有发现,也能及时侦知。”苏照心头定下计来,面上不动声色。

    而后和杨阜讨论了城关布置,就向着一处幽静、雅致的别苑而去。

    一间厢房之内,桃红色烟罗长裙的丽人,双膝盘起,五心朝天,翠如云烟的柳叶细眉之下,眼睫弯弯,双眸金闭,艳若桃李、白里透红的肌肤上,浮起淡淡的红晕。

    “唉……”

    陈姬睁开眼眸,一双媚意如雾似水的美眸,闪过一丝迷茫和苦恼。

    她发现这两天怎么都静不下来心,眼前始终浮现起那日面红耳赤的的一幕,似乎那强烈的气息还残留在檀口之中,唇齿之间。

    她当天……真是失心疯了,怎么能轻信那少年的鬼话,做出那样的下贱事情?

    国色天香的娇媚容颜上,既有懊恼,又有自责,但那一幕幕强烈的刺激,却让她……芳心中恍若有野草疯狂滋生,浑身生出一股燥热。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再加上玄阴的内媚体质,有些东西,一旦尝试,正如开闸的洪水,已然不受控制。

    陈姬贝齿咬了咬玫红色的嘴唇,忍不住舔了舔嘴角,稍稍挪动了下坐姿,深深吸了一口气,不敢再想,幽幽叹了一口气,喃喃道:“也不知泰儿那孩子怎么样了。”

    这时,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苏照已然步入厢房,似笑非笑道:“范泰现在倒是过得挺滋润,卧薪尝胆,踌躇满志,准备要报复于孤和苏国呢。”

    陈姬抬眸见是苏照,玉容微顿,讶异道:“苏侯,你是如何知道泰儿的近况?”

    苏照状其自然地走在陈姬身旁坐下,不顾陈姬玉容间的异样,轻声道:“这你就不用管了,总之那孩子没事。”

    陈姬抽了抽嘴角,艳丽照人的脸颊上,爬上了一抹古怪的表情,似嗔似怒道:“什么那孩子,他年岁在你之上,你们也是同辈人。”

    “那我也是他爹,这辈分……就不能乱。”苏照揽住陈姬的雪肩,手已探入衣裙,不轻不重,只觉入手滑腻。

    “你,混说什么!”陈姬娇叱说着,玉容惊怒混合着羞愤,连忙向一旁闪躲了下,鬼使神差地还嘴叱道:“若从潇儿那里论,你就是小舅子。”

    “胡说,我们各论各的。”苏照连忙伸手揽住,抬眸看着裙裾洇下的一小块儿水痕,面上表情就是变得古怪,抬眸看着早已脸颊滚烫如火的陈桃,道:“刚才……在想孤?”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夜探郑营(求月票!)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第二百九十章 求援

    苏照听完军帐中一行几人的对话,心头就有几分凝重。

    “仙舟,难道已经能阻挡军阵煞气冲击吗?”苏照思量着,黑白分明的眸子中,湛然光芒流转,“可能三教九宗已经想出了一些抵消人道龙气克制的方法,这在‘前世’世界线中,就有着轨迹。”

    这并不稀奇,三教九宗底蕴深厚,惊才绝艳的仙道人物不在少数,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人道龙气的特性,也渐渐摸清了一些门道。

    “先前在帝丘,秦冰绡就能拿出暂时阻绝龙气屏蔽的禁阵,没道理身为九大仙宗之一的昊阳宗没有同样的手段。”苏照目光深深,思忖道,“以后心态还是要调整,不能因为有着人道龙气,就肆无忌惮。”

    苏照又呆了一阵,见再无有价值的情报,也不继续在郑军大营内乱转,正要离去。

    就听得帐篷中的那武士劲装的女子,好奇问道:“十弟,你在军阵许久,可曾见到了那苏侯?”

    公子治摇了摇头,道:“苏侯不再”

    “听说上次,苏侯就亲自领兵出征,现在没有在阳平关督战?”永清公主郑采儿,明眸中闪过一丝疑惑。

    对于那位传说中年方二八,就声震河洛的王侯,郑采儿颇为好奇。

    公子治对于自家这个胞姐的刨根问底也颇有些无奈,不过还是尽力解释道,“这次进攻苏国,北方还有卫国的六万大军,南北夹击苏国,共约其土,那苏侯许是在北方督战吧。”

    郑采儿道:“我道未必,我猜这苏侯多半已至阳平关,相比于卫国孱弱不堪,这苏侯对我郑国才是视之大敌。”

    公子治闻言,不由失笑,打趣道:“那就等打破阳平关,看看那苏侯是否在关城中咯。”

    郑采儿眉眼弯弯,目光莹润笑意幽幽流转,道:“那时,我也想看看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的样子。”

    苏照听着二人的对话,脸色一黑,暗道,如非担心打草惊蛇,先让你姐弟成为“阶下之囚”!

    压下了心头的一抹森然冷意,深深看了一眼军帐中的几人,倒也没有想着劫持为质的想法,这样只会打草惊蛇不说,有着昊阳宗之人阻拦,也难以安然离去。

    就不耽搁,就和陈姬折身离了郑军营盘,回到阳平关,着手布置应对之策。

    不得不说,以仙舟在载甲兵,从天而降,还是很难防备的。

    等到苏照离了郑军大营不久,营盘上空,皓首白须的老者,蒲姓长老,一双苍老、锐利的目光逡巡四顾,神念迅速扫过整个郑军营栅,寻找着可疑之处,“奇怪,方才明明感应到昊阳功法气息,难道是老夫感知错了?”

    方才,他还以为是同门中哪位同道前来。

    压下心头的一丝疑惑,蒲姓长老沟壑纵横的面容上现出一抹思索,身形一动,向着曹骈帅帐而去,商议进军事宜。

    阳平关

    重新回到关城之内的苏照,方至所居别苑,就迅速召集了杨阜,至书房议事。

    杨阜还未卸甲休息,闻听传召,就神色匆匆地在彭纪的引领下,来到灯火通明的书房,冲着那素衣锦袍,气质英武的少年贵人,见礼说道:“不知君上唤末将有何吩咐?”

    “杨将军,曹骈的用意,孤已然探查周详,郑军得了仙宗术士之助,准备架仙舟、运甲士,从空中横渡关城,自内而破我坚城。”苏照目光湛然,清朗说道。

    杨阜闻言,面色微变,道:“竟有此法?”

    苏照道:“仙道势力已经插手了,杨将军可有破敌良策。”

    杨阜面上的惊异已经回复平静,思索片刻,道:“君上,纵然彼等大军乘仙舟横渡关城,主要是出其不意,现下我等已经有了防备,郑军少了几分突袭之意,必不能如其所所愿!当以床弩攒射,围歼郑军!”

    在杨阜看来,郑军能够越渡关城的郑国军卒肯定不多,而且定然限制重重,否则五万大军都能乘仙舟攻城,为何还顿在坚城数日之久。

    苏照沉吟片刻,道:“敌以仙道术法攻我,我当以仙道之法应对,仙舟,由孤来应付。”

    从目前来看,只有他和陈姬在此,对付昊阳宗,这就人手不足。

    好在,先前赤林宗主留下了一言玉音轨,可以隔着千里传信,他稍后就引赤林宗宗主为臂膀,以解这次危机。

    赤林宗主来此,只要挡住昊阳宗的“仙舟载兵”之计,也不令其直接介入两国军兵之争,也不算违背了先前和昊阳宗主不出神照境的约定。

    可以说,在人道大兴,刚刚起势的背景下,任何直接插手人道的行径,都有着无穷后患。

    正因为人道刚起势,还如新发幼苗,所以天地冥冥意志必然倾全力看顾,反而等到仙朝并起之后,龙蛇起陆,气运交织,纵然仙道张狂跋扈,欺压人道,天地冥冥意志反而会顺其自然,期人道自强。

    苏照在心头打定了主意,道:“杨将军,也可提前知会将校、士卒,做好心理准备,以防郑军趁机掩攻。”

    “诺。”杨阜抱拳了,领命而退。

    将杨阜打发走,苏照就取出一面上赤下白的玉圭,这玉圭巴掌大小,头圆下方,玉质温润,纹理入微,似见中空之景,烟云绚烂,聚散无定。

    其名言瑛音轨,是以一种空响瑛晶打造,提前输入对应“音束”,两相对应,能够做到及时通信。

    苏照输入法力,食中二指掐起,打入繁复的道诀,就见言瑛音轨莹光炽耀,辉芒明映,闪烁,一强一弱,似在链接着某处

    距阳平关一千三百里的帝丘城外,赤林宗山门之中,一座琉璃瓦覆,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道宫中,后殿道房之中,云床上,着大红缎面阴阳道袍,束着黑巾道髻的中年道人,雄阔面容上一红一白,交叠不停,双手捏着道诀,默运功法,一道道金焱流火在身周盘旋。

    忽而,一道如水龙之吟的清鸣声响起。

    正在炼化人道功德之力的赤林宗主高拯,猛然睁开双眸,摊开手掌,掌心同样现出一枚质地细腻,洁白无暇的玉圭。

    同样是言瑛音轨,红芒明暗交错几下,建立一段链接。

    就听得苏照神念传音,带着几分清朗,道:“高宗主,冒昧打扰……”

    说着,就将自己在郑军大营中探察之事,细告于高拯。

    高拯闻言,思量了下,道:“苏侯稍待,贫道这就前去。”

    苏照道了一声谢,而后就匆匆挂断。

    高拯从云床上起身,面色幽幽,心头喃喃道,“昊阳宗,九大仙宗之一。”

    不过,这也是赤林宗的必经之路,当此大争之世,一旦认准道路,再无迟疑可言。

    阳平关,别苑之中,苏照从一个瓷瓶中倒出三粒丹药,一起服了,而后就是双手盘膝,静静调息。

    不得不说,言瑛音轨,虽可千里传音,但对于法力、神念的消耗,可谓颇大,尤其是后者。

    更因为苏照刚刚凝聚神念,方才仅仅叙话了一小会儿,就有昏昏沉沉之感。

    远处,陈姬美眸中带着几分复杂,静静打量着面色沉寂的少年君侯。

    等过了一刻钟,苏照睁开黑白分明的眸子,湛然神芒闪过,看向红唇翕动,欲言又止的陈姬,笑了笑道:“陈桃,怎么了。”

    “刚才……那种传音求援的事,我来做就好了。”陈姬柔声道。

    苏照笑了笑,道:“原来为着这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兴亡皆系一人!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二章 攻关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三章 囊中之物

    而就在这时,雄浑、宏大的赤色烟云自西南方向而来,云气磅礴,法力浩瀚,几有遮天蔽日之象,蔚为壮观。

    分明是高拯出手了。

    就在仙舟将要降落之时,烟云化作六股,向着仙舟缠绕而去。

    说来也是有趣,正是因为仙舟表面篆刻的法禁图纹,在隔绝了苏国人道气机的侵蚀、镇压同时,也将郑军卒在其内的军阵煞气密结于内。

    而赤林宗主的出手,因为是帮助苏国,或者说自具灵性的人道龙气对于没有敌意的法力,就不会给予“力量反击”。

    而随着高拯的出手,感知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虚空之力,蒲长老面色微变,只觉头皮发麻,声音艰涩道:“洞虚大能?”

    但随着感知,眉头皱了皱,震恐的心绪平复了几分,喃喃道:“不是洞虚,这是半步洞虚,归阳之巅!”

    所谓半步洞虚,就是窥见虚空真意,半步踏入洞虚之境的归阳大能。

    这位蒲长老道行在神照七重天,随行而来的两位神照同门,一个是神照二重天,一个是神照三重天,决然留不下这等大能,但,只要稍稍阻挡其人即可。

    蒲长老对这一点心知肚明,迅速神念传音,说道:“我们一起出手,挡下此人!将云舟降下。”

    那两位长老齐齐了一声,都是一边分神操控着仙舟降落地面,一边向那大能迎战而去。

    蒲长老手中握着一把松木剑,向高拯杀去,口中冷声道:“阁下可知,我等是昊阳宗中人!”

    高拯此刻隐在一团赤红烟霞中,淡淡的声音响起,“如何不知,昊阳宗,三教九宗,只是没想到玄宗正道,竟不顾身份,插手人道之争。”

    说着,袍袖甩起,就见无穷无尽的火焰中,几声尖锐的戾鸣响起,一只只浑身浴火的火鸦,扑棱棱着翅膀,向蒲长老以及两位昊阳宗神照上人围拢而来。

    轰隆隆……

    法术对轰,光影十色,一赤三白四道光团在天穹之中战作一团,从阳平关城一路向着远处遁去。

    显然交手双方都有意避开两国交锋之地。

    而这仙人斗法一幕,也让正在交战的苏郑二军都是稍稍停了攻势,直到被密如雨点的战鼓声重新将心神来回。

    分明是苏郑两军,齐齐擂响了战鼓。

    其实,无论是苏军也好,还是郑军也罢,对于仙人术法,初见很是震撼,但之后就是习惯和麻木。

    毕竟,不少军校都修有武道,武道炼至后天,也能催发真气,所以除却一开始普通士卒对腾云仙舟惊为天人之外,对于仙人术法攻伐,倒也渐渐视之平常起来。

    苏照顾不得这些,此刻对上三位昊阳宗的三位金丹真人,手持星鸿剑,法力灌入神兵,只见掌中星光缭绕,剑芒璀璨,向昊阳宗三人频频强攻。

    而在这时,腾云仙舟,随着三位神照境上人的操控,已缓缓落在地上。

    黑压压一片的三千军卒,深入腹地,在领军将校的呼喝下,整弩执刀,目光凶戾,就要冲将出来,只是还在等着腾云仙舟之上的灵光法禁在缓缓散去。

    杨阜面色冷沉,挥了挥手,顿时身旁的护军校尉,令人吹向了号角,就见关城巷口之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两千盔甲鲜明、煞气腾腾的军卒涌出,向着停在街道上的六架腾云仙舟围拢而去。

    这分明是杨阜留下的一支预备队,哪怕是守御关城,也不可能不留预备机动力量,以便随时支援。

    杨阜以善守之名显于世人,这样的用兵之道,如何不知?

    杨阜面庞冷硬,目中杀机凛冽,转头对着身旁的副将,沉声道:“你在此督守关城,不得向城内援派一兵一卒!”

    说着,“蹭”的一声,抽出腰间一把金铜虎柄的镔铁宝刀,带着五十亲卫,驰下城墙,翻身上了一旁的马,冷喝道:“随本将杀光他们!”

    眼见一场喋血恶战就要发生!

    一般而言,三千郑国军卒想要歼灭一空,纵然提前有着准备,也会造成苏军大量伤亡。

    因为这不同于守城,依托坚城,理论上甚至可以打出一比五以上的交换比,而此刻两方军卒都在关城街道之中捉对儿厮杀,完全就是冷兵器时代意志的比拼,而且也不宜展开攻势。

    况且关城之外,还有郑国大军源源不断的攻城,苏军只有万余众,兵力有限,所谓里应外合,不外如是。

    然在这时,只见那降落的仙舟正缓缓散去的灵光,忽然其中五架仙舟剧烈闪烁,法禁竟然再次加固。

    只有一架仙舟灵光豁然散去。

    五百郑国军卒正待跃出仙舟,却发现不远处的六架仙舟灵光未散,一时间,带队的郑军将领,脸色就是大变。

    这……怎么和仙师提前说好的不一样。

    “这……”杨阜看着这“诡异”一幕,冰冷目光中现出一抹异色,心头一抹疑惑还未扩大,继而是大喜,却是听到了一声细弱的女子声音在耳畔响起,“杨将军,我是苏侯……侍妾,已施法控制这些仙舟,不使其同时打开,你可蟀军从容杀敌。”

    隐在暗处的陈桃,法力包裹着声音说完这些,一张晶莹如雪的芙蓉玉面之上,就是彤彤似火,羞赧难言,她方才也不知怎的,鬼使神差地就说着什么侍妾……

    其实,方才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腾云仙舟之上的法禁竟然能以昊阳功法催动,于是就想了这么个办法。

    杨阜不疑其他,至于陈姬,他先前就见过,此刻见正“一脸懵然”的郑国军卒,催动胯下战马,道:“随本将杀!”

    苏军两千军卒,各执兵器、弓弩,向着郑军五百军卒杀去。

    两千多人对上五百军卒,以多攻杀,四方夹攻,自然是占尽优势,一时间关城之内,杀声震天,血流成河,腥气猎猎。

    郑国五百军卒被两千苏军围攻,没有多久就支撑不住,勇气丧尽,沦为屠戮对象。

    而颇为讽刺的是,其余五架仙舟之上的郑军就这般眼睁睁看着袍泽被苏军,以多攻少,对于军心的的

    而后,甚至在杨阜的吩咐下,苏军列起弓弩,对着一座法禁灵光散开的仙舟,却是连一刀一枪的捉对厮杀都不屑为之了。

    郑军将校一时间面如土色,惶恐难言,这是一场屠杀!

    随着两架仙舟上近千军卒在苏军强弓硬弩的攒射下,掀不起一朵抵抗浪花的“窝囊”死去。

    剩下的一千五郑国军卒,终于心态崩溃,愿意请降。

    这一切被陈姬传递给杨阜之后,三千郑军的命运也落下帷幕。

    一半战死,一半被俘!

    而就在城中苏军高举屠刀,对“深入敌巢”的郑军实行屠戮之时,苏照此刻在城关之上,面对三位昊阳金丹真人的围攻、阻却,也已杀出重围。

    星鸿剑斩杀一位金丹真人,另外二人,一个斩掉一条手臂,夺路而逃,另一个亡魂丧胆,惶恐而走。

    三位金丹,一死一废一逃!

    苏照施展出化虹之术,追上那被斩去手臂的金丹真人,噗呲一声,一剑穿过其人后心,带起一簇血花,望着已然逃之夭夭,遁至郑军大营的那金丹真人,皱了皱眉,知道追之不上,倒也没有再上。

    而苏照斩杀三位金丹真人,这一幕落在曹骈、公子治等人眼中,无不悚然噤声。

    只有永清公主看着傲然立在半空的少年君侯,一双清丽的眸子,熠熠闪烁,意味莫名。

    “铛铛……”

    曹骈面色变幻几下,见事不可为,倒也果断,伴随着鸣金之声,郑军如退潮一般,徐徐向着大营退去,军容严整,虽退不乱。

    苏照看着这一幕,有心想追,但听着城内的喊杀声,以及眼前的军容,终究是兵力太少,遂作罢此念。

    却说距阳平关城三里外的原野上,赤林宗高拯和昊阳宗的三位神照上人交手。

    赤红色的烟霞,灼灼热浪烘烤着大地,所过之处,草丛焦黄,水气蒸腾。

    高拯自炼人道功德后,已是半步洞虚之境,举手投足,就具有着改易天象,天翻地覆的神通伟力。

    昊阳宗三长老虽结阵应对,但……

    三道流光飞出,如破麻袋一般被抛出三道生死不知的身形。

    蒲长老面如金纸,气息萎靡,大口喷着混合着内脏的精血,几乎是吐血而飞,震惊道:“赤林!”

    此刻心头的谜底也彻底揭开,“原来这苏侯背后的仙宗力量就是赤林宗!”

    继而是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赤林宗和苏国勾连在一起,那么卫国……岂不是已成苏国囊中之物?”

第二百九十四章 义不容辞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有功必赏(求订阅!)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夫人勿惊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事了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的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璟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姚氏一手抚养长大,二年前,前身之母姚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陈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这二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李氏是个心性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陈翊厮混。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物归原主。”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所写?”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心中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去,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眸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第二百九十八章 授以仙法

    温邑

    已是入秋,一场秋雨一场寒,微风细雨,笼罩天地,整个苏国宫,栉风沐雨,青墙黛瓦之间宫灯随风摇曳,甲兵往来巡弋。

    玉华宫,偏殿之中,帏幔随风轻动,梁柱之畔的宫灯静静燃着,烛火跳动,橘黄明亮,澄莹如水的宫殿玉阶之上,就是倒映着憧憧人影。

    七八个着宫裳的宫娥,垂手而立,随时恭候吩咐。

    黄花梨木制成的书架之下,宫灯燃着,堆满案牍公文的一方花纹精美的御案之后,端坐着华美宫装长裙的丽人。

    少女着青色罗裙,梳着飞仙髻,气质娴静,微微垂眸,就着一盏烛火,阅览着案上奏章,微蹙的眉尖,始终萦绕着一抹思索,许久,明眸闪了闪,这才缓缓舒展开来,洁白如玉的素手,握着的羊毫笔,朱砂饱蘸,在奏章上批阅,而后拿起一方鎏金青铜小印、盖上。

    “殿下,这是御厨煮就的银耳莲子羹,您用些。”一把珠圆玉润的声音响起,着华美衣衫,气质典雅的徐贞,从一旁的宫婢手中接过盛着羹汤的玉碗,放到一旁,柔声说道。

    闻言,苏子妗从聚精会神的状态中抽离,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放下饱蘸朱砂墨汁的笔,抬起一张柔婉的面颊,轻轻一笑,问道:“几时了?”

    “申时了。”徐贞轻声说道。

    苏子妗不知怎的,就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君上还没消息传回来了吗?”

    徐贞摇了摇头,道:“许是在黎郡,那边战事紧急,需要君上坐镇。”

    这些时日,国内政务除却一些大事,要走军情司的急递至于前线,禀告给苏照外,余下都是先由六官禀告,苏子妗和徐贞二人,商议着处置。

    当然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二女对于政务也愈发熟稔,配合的也愈发默契。

    苏子妗默然了下,拿起汤匙轻轻舀了一勺羹汤,轻轻啜了一口,清声道:“郑卫两国相约伐城我国,城中民心士气如何?”

    徐贞丹唇轻启,说道:“一切正常,茶楼酒肆多有议论南北同时开战,但多是同仇敌忾,少有丧气畏惧者。”

    苏子妗放下汤匙,拿起丝质手帕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轻声道:“这是先前灭郑之十万大军的余音所致。”

    徐贞点了点头,赞同道:“殿下此言不差。”

    “还要看前方战事啊。”苏子妗轻轻说着,一如潇水依依的眉眼之间忧色不减,喃喃道:“南北齐攻,希望这次君上依然能凯旋归来吧。”

    这些时日的政务历练,也让苏子妗这位苏国长公主少了几分少女的天真烂漫,多了几分干练。

    徐贞道:“君上运筹帷幄,肯定能旗开得胜的。”

    就在二人小声叙话之间,就听着外间传来一把酥糯、娇软的声音,道:“娘亲~”

    二女徇声看去,就见殿门外跑来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子的小姑娘,小姑娘十一二岁左右,着粉红色罗裙,唇红齿白,娇小可爱。

    “是依依来了。”苏子妗见着小姑娘,眉眼弯弯,从书案后转过,脸上现出盈盈笑意,道:“快过来。”

    “长公主姐姐~”林妙依甜甜一笑,一手提起裙裾,小跑着来到近前,一双大眼睛现出好奇之色,道:“这么晚了,姐姐还在忙啊。”

    苏子妗揉了揉小姑娘的脑袋,道:“是啊,依依怎么不睡觉啊。”

    “娘亲还没休息”

    “哦,姐姐说依依怎么过来我这里,原来是让姐姐让你娘亲回去呢。”苏子妗打趣道。

    一旁的徐贞嘴角含笑地看着这一幕,丽人美眸中流淌着笑意,一股名为幸福的感觉浮上心头。

    她这段时间时常在想,前二十六年的不如意,许是就为着等候那个命中的男子吧。

    心底那一道身影愈发清晰,她又何尝不是思念呢。

    苏子妗和小姑娘说笑了一会儿,就在这时,芍药的声音在殿外响起,“殿下,君上回来了。”

    苏子妗一张晶莹玉容之上,现出一抹激动,道:“”

    徐贞也投过去一双惊喜的目光。

    就在这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阿姐,还没睡呢?”

    苏照换了一身玉色长袍,迈过殿门,笑道:“刚刚到,咦,贞儿也在啊?”

    “臣妾见过君上。”徐贞盈盈一礼,映着彤彤火,气质端庄明媚的丽人,含羞带怯,低眉顺眼,宛如一朵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莲花。

    苏照目光温煦地点了点头,垂眸看着一旁的林妙依,正扬起一张瓷娃娃的脸蛋,好奇地看着自己。

    苏照揉了揉小姑娘的额头。

    “阿弟,前线军情如何?”苏子妗轻声问道。

    苏照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端起一杯香茗,呷了一口,道:“郑军三天前已退兵,现在就剩卫国北方一路。”

    “之前……军情没有传递过来?”苏子妗问道。

    “先封锁一阵消息,我这次回来,待一天,就得走。”苏照放下茶盏,笑了笑,说道。

    其实,他此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发妖兵,在黎郡虽然同样可以打开仙园天地的界空栈道,但并不稳定,不适宜大批妖兵通行。

    苏子妗闻言,轻轻叹了一口气,自从自家弟弟执掌国政之事后,她和他,愈发聚少离多。

    “不过这次之后,应该能稳定一段时间,对了,还有个事儿。”苏照看着徐贞和苏子妗,轻声道。

    苏子妗好奇道:“什么事?”

    徐贞也抬起一张明媚的脸蛋儿,诧异地看着苏照。

    “授以仙法,炼气入道。”苏照轻轻笑道。

    也是时候引阿姐以及徐贞入道了,事实上,他一开始就有此意,但因为一直忙于朝政,而且前途未明,遂耽误了下来。

    苏子妗讶异道:“仙术?”

    苏照目光温煦,笑道:“未来天下,群雄逐鹿,豪杰并起,阿姐虽多在深宫,也不能没有自保之力,当然,仙法不仅能使长生不老,容颜不衰,更可超凡脱俗,出入青冥,总之妙用颇多。”

    徐贞似有些难以置信,说道:“君上,我也能……”

    在她看来,如她这般年纪,也能修炼吗?她不止一次听其弟徐淳说过,修炼武道,要从小习武,想来仙道也是如此才是。

    苏照笑了笑,道:“不晚,孤帮你,不过开脉、引气而已,多用一些灵药罢了。”

    “君侯哥哥,依依也能修炼吗?”这时,小姑娘林妙依,眨了眨可爱的大眼睛,扬起一张梨腮胜雪,精致可爱的小脸。

    “能。”苏照笑着点了点头。

    说完这些,道:“贞儿,先传授于你。”

    “我?”徐贞玉容微顿,明显诧异了下,看了一眼苏子妗,柔声道:“君上,我资质愚钝,还是教长公主殿下吧。”

    此女兰心蕙质,进退有度。

    苏照道:“你这个容易,用不太多时间。”

    其实,还是那本得自金阳道人的双修之法得来的灵感,可先使阴阳相济之法,帮助徐贞行功运气,以助其早日入门,而后还是要靠她自己后面慢慢修炼。

    当然,此法也就仅适用徐贞而已。

    苏子妗明眸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黯然,柔婉一笑,摆了摆手道:“去吧,我也看看,这仙法什么情形。”

    徐贞这才放下心头的忐忑,一剪秋水,盈盈波动地看着苏照。

    苏照笑了笑,道:“先随孤体会一番御风之术。”

    说着,揽过徐贞的纤细腰肢,不大一会儿,向着甘露殿而去。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时新鲜

    甘露殿中

    夜风吹入殿中,烛火倒映着一双壁人。

    “如何?”苏照抬眸问着。

    徐贞晶莹如雪的脸蛋上难掩激动之色,道:“古人有言,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这乘奔御风,不愧是仙家妙法。”

    苏照笑了笑道:“贞儿,凝神正意,孤传你仙法。”

    徐贞闻言,嗯了一声,一双熠熠而闪的明眸,痴痴看着苏照。

    “闭上眼睛。”

    徐贞睫毛微闪,闭上眼睛。

    苏照将一门水行功法,《碧海青天洞明经》传于徐贞。

    良久之后,徐贞睁开眼睛,道:“感觉心中多了许多东西,好神奇的传功之法。”

    “孤原本主修的就是水行功法,现在带你开脉行功。”说着,就去解徐贞的衣裙。

    徐贞诧异了下,心头虽有惊讶,但也没在意,反而揭开腰带。

    明黄色帏幔缓缓落下,徐贞的声音酥媚、娇腻中,带着几分嗔怪,道:“君上,这就是帮臣妾开脉啊……”

    “额,稍后带你行气,现在……先让孤解了相思之苦再说。”

    徐贞此刻汗津津的鬓发散开,现出一张千娇百媚,明艳纤丽的脸蛋儿,潮红之色微褪,贝齿紧紧抿着下唇,试图不使发出一点声音,但琼鼻之中仍有几声腻哼。

    这也是苏照感到有趣的地方,每次与徐贞,此女这种欲说还休的强忍之态,却让他起心动念。

    而在二人行,却没有注意到殿后梁柱之上,探出一个小脑袋,大眼睛眨了眨,分明闪烁着疑惑之色,“君侯哥哥在教娘亲修炼,可为什么要脱掉衣服?”

    不知想到什么,小姑娘脸蛋儿就觉得发烫,暗道,“君侯哥哥教我,不会也……”

    ……

    ……

    夜色静谧,秋雨濛濛。

    而在苏国宫苑之中的一座名为“瑶华”的宫阙之内。

    珠帘重锁的厢房之中,一灯如豆,烛火微微。

    范潇一身武士劲装,盘膝打坐,神情安静,一呼一吸之间,周身浮起一圈圈乳白色的灵雾,遵循着某种玄妙的道韵流转,分明是灵机自经脉汇入体内,转化成法力。

    许久,双眸睁开,两弯翠羽的修眉之下,跳动着一抹郁郁的亮光,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功行圆满,就差最后一步,或许可以着手凝结金丹了。”

    修为虽然有着近境,但心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也不知他……最近如何了?”

    一股思念在心头盘桓,但许久,幽幽一叹,就有些怅然。

    她和他之间,到底算什么呢?

    初为俘虏,虽几经欢愉,抵死痴缠,但那些不过是欲多情少,镜花岁月罢了。

    或许正如母亲所言,不过玩物而已。

    她真的要这样继续下去吗?

    有些事情,一旦抛开了情欲的蒙蔽,彻底冷静下来,范潇反而看得透彻。

    这方世界,能修至元罡境界的女子,性情又岂是那般简单?

    范潇一时怅然,取过腰间的翠意欲滴,温润通透的短箫,摩挲了下,放在唇边,吹了口气,天行九歌的旋律刚刚起了个头,遂再次放下,一双晶澈通透的眸子,默默望着桌案之上的烛台,许久,眸中跳动着烛火,忽然自嘲笑了一下,闭着双眸,打算再次运功行气。

    忽然心头一动,看向不远处的桃裙丽人,激动道:“娘?”

    “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陈姬俏立在珠帘之前,抬眸看着眉眼郁郁之气笼罩的范潇,美眸之中满是复杂之色,芳心之中有着愧疚,轻声道:“刚回来,随着苏侯一起回来的。”

    “他……他,也回来了?”范潇目光微顿,抿了抿樱唇,故作风轻云淡,道:“那他人呢?”

    陈姬顿了下,轻声道:“这会儿……可能在甘露殿吧。”

    瑶华殿离着甘露殿不远,陈姬方才就以神念看到,甘露殿中的那人正在和另外一个女子,颠鸾倒凤。

    “哦。”范潇哦了一声,也不再追问,只是心头难免说不出的郁郁,岔开话题道:“娘亲这次回来还走吗?”

    陈姬走到床榻之畔坐下,道:“再看吧,还要看他的安排。”

    言及此处,陈姬樱唇翕动,欲言又止,道:“潇儿,你有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范潇诧异道。

    “就是,等你修为金丹之后……”陈姬道。

    范潇螓首低垂,忽而自嘲一笑道:“还能怎么办,不过为一笼中之雀罢了。”

    少女说着,目光失神,清冷如玉的脸颊笼着凄然之色,弯弯眉眼之下,郁郁之气,让人心怜。

    陈姬只觉心口有些堵,歉意道:“是为娘对不起你,从小到大,都……”

    说着说着,陈姬只觉心如刀绞,就有些说不下去。

    从儿时起,自家女儿自尊心就强,在昊阳宗因为别人的嘲笑之言,不知和昊阳宗同门打了多少架,这才养成了这阴郁自伤的性子。

    “娘不必自责,我从来都没怪过娘,是女儿命苦罢了。”范潇摇了摇头,忽地自嘲一笑道:“这些时日,我也想明白了,您之前说的对,他的确是视女儿如玩物呢,但女儿也不能自轻自贱,不管如何,仙道,我还是要求的。”

    最后一句,眉眼间隐隐有着一股坚定。

    陈姬幽幽叹了一口气,道:“也行,等你修为有成,我就求他,放你走。”

    范潇也不疑有他,反而安慰着面带苦涩的陈姬,道:“娘亲,不用为我担心了。他对女儿也是一时新鲜,等再过一段时间,纵然女儿走与不走,又有什么区别?”

    “一时新鲜?”

    范潇心头一惊,看向来人,见是苏照,颦了颦眉,道:“你……你来做什么?”

    苏照笑了笑,道:“过来图个新鲜不行?”

    徐贞那里,帮助其行功一个周天之后,他就让徐贞自行修炼,然后想起了范潇,就过来看看,谁想就听到了这母女二人的私密对话。

    苏照静静听了一会儿之后,也开始反思。

    倒不是后悔,而是一种转变,采花不败花。

    范潇颦了颦眉,讷讷道:“我……”

    “金丹了?”苏照走至近前,坐在范潇身旁,拉过少女的纤纤素手。

    范潇点了点头,扯了扯苏照的手,但没挣脱,螓首低垂,默然不语。

    “你们两个说话,我先出去了。”陈姬看着这一幕,幽幽一叹,向着外面走去。

    苏照冲陈姬点了点头,转而看向范潇,轻声道:“这是鱼……丹,可补益精气神三华,你服用后,应该能很快突破金丹。”

    范潇静静看着苏照手中的丹药,明眸微动,诧异道:“这丹药,好浓郁的药香。”

    却是仅仅嗅着一丝药香,都感到瓶颈有所松动。

    苏照道:“嗯,这是三株先天灵药炼制而来,由丹道大师——丹鼎宗宗主樊松年炼制,对凝结金丹有着奇效,你用着,也能快速突破金丹境界。”

    范潇明眸闪了闪,心思一时间就有些复杂,低声道:“好吧。”

    苏照搂着少女的削肩,轻轻啄了啄少女的唇角,看着范潇的眼睛,顿声道:“既然做了孤的女人,以后不许胡思乱想,说什么玩物不玩物,纵为玩物,也是孤爱不释手、视若明珠的玩物。不管过往如何,你都是孤的女人,以后就多笑笑,别像深闺怨妇一样。”

    范潇默然片刻,不知为何,看着目光冷峻的少年,心情似乎明媚了一些,道了一字,“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227/ 第一时间欣赏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作者:西城冷月所写的《仙朝纪元》为转载作品,仙朝纪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仙朝纪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仙朝纪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仙朝纪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仙朝纪元介绍:
旧世之末,余火回光!
龙蛇起陆的仙道盛景、缱绻多情的绝代佳人,春色绚烂下,是那腐朽的灰败。
仙人在沉沦中徘徊,旧神在欲望中复苏……
建仙朝、铸仙鼎,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叫那天地换个新纪元!
这是一个幽幽长夜之内,一点星火乍起,煦照九天十地,三界六道……的故事。仙朝纪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仙朝纪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仙朝纪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