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仙朝纪元TXT下载仙朝纪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仙朝纪元全文阅读

作者:西城冷月     仙朝纪元txt下载     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二章 女帝才是最大的苏粉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仙园之中,不知不觉就又是半年过去。

    这一日,宫殿中,苏照来回踱着步子,面带焦急,哪怕不是第一次为人之父,但还是为里面的痛吟感到心惊肉跳。

    “不行,我得去看看。”苏照心头一凝,而在这时,却听得一声响亮的啼哭,苏照再难忍住,化作一道灵光,入得殿中,见那张脸颊苍白,满头带汗的丽人脸蛋儿,上前握住纤纤玉手,轻声道:“你辛苦了。”

    晴晴柔婉笑了笑,说道:“苏照,去看看你女儿吧。”

    苏照这时,回眸看了一眼自家女儿冉冉。

    只是一个白胖胖的婴儿,垂下眼睑,脸颊白皙红润。

    苏照微微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别生出一个小猫咪一样的小老虎,现在看来,还能维持着人形。

    人是万灵之长,如果一开始维持住人形,具有白虎血脉,那将来修道资质,必是绝代天骄。

    一旁的安安,穿着白色宽松莲花雪纺裙,挺着隆起的肚子,一张精致可爱的娃娃脸,白里透红,肌肤莹润,晶莹明眸,不错眼珠地看着哦二人一副看人间至宝的模样,瘪了瘪嘴,心头略有几分吃味。

    她就知道,有了这小东西之后,她的位置就无限往后放了。

    苏照这时抱起婴儿,只觉一股血脉相连之感,在心底渐渐涌起。。

    而那婴儿也伸了白生生的手臂,似乎要抓苏照的脸。

    这就是他的女儿,看着眉眼间肖似自己的神韵,苏照也生出一股舐犊之情,捉住小家伙儿的小手。

    小冉冉忽地哇哇大哭起来。

    苏照脸色一黑:“……”

    暗道一声,这熊孩子……

    “我来抱抱。”安安轻笑说着,艳艳红唇微微撅了撅,凝眸看着那婴儿,虽说吃味,但也有几分新奇,因为婴儿身上同样有着一股与她血脉相连本源气息。

    正是浓郁的白虎本源气息。

    安安一抱着小孩儿,小冉冉就破涕而笑,冲安安笑了起来。

    安安那张精致可爱的娃娃脸上现出一抹欣喜之色,轻哼道:“臭妹妹,冲我笑什么?”

    小冉冉就是格格笑个不停,拿着白生生的小胳膊去抓安安的手。

    显然被安安身上同出一源的气息,给吸引了过来。

    安安看了一眼苏照,嗔怪道:“看到了吗,她还是和我亲一些。”

    苏照看着姐妹二人互动,心头意味莫名,什么叫血浓于水?这就是了,而后再看向晴晴,只见晴晴那张温婉、轻柔的脸蛋儿上也是洋溢着笑容。

    苏照拉起晴晴的手,目光中有着几分莫名之色,说道:“辛苦你了。”

    辛苦你了,辛苦你生了两个好女儿。

    毕竟是在长生仙园中做了几年的夫妻,晴晴也是听出少年的言外之意,嗔恼地看了苏照一眼,神念传音说道:“你这人,愈发不正经……”

    苏照轻轻一笑,道:“你本源耗损,我帮你蕴养蕴养。”

    刚刚生过孩子,本源大损,正是需要滋补之时。

    安安这边哄着小冉冉,欢声笑语不时从殿中传来。

    而殿内廊柱之后,一袭桃红色罗裙的美妇,静静看着这一幕,目光深处现出艳羡之色,尤其看着那一家四口共叙天伦的景象。

    心底忽然闪过一念,或许……要个孩子也不错?

    ……

    ……

    时光匆匆,苏照在仙园中陪着晴晴两個月,而后就出了仙园,向着吴国而去。

    因为陈桃要闭关突破归阳境,因此反而没有和苏照同行。

    吴国,梅里

    这座大城具有秀美之态,周围多植梅花树,只是如今未及花期,只见枝叶扶疏,但也有几分清峻峥嵘之美。

    苏照行走在梅里都城,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心头生出一股感慨。

    “这两年,不仅是苏国欣欣向荣,就连吴国也有几分人烟阜胜,都城大治的景象。”苏照这般思忖着,就是身形一闪,融入时光之力,向着梅里都城而去。

    此刻,吴王宫中——

    云榻之上,女帝姬令月一袭华美宫装,手中拿着一封玉简,周围着华美锦服的仪鸾司都督,冷虹,默然而立。

    不远处的空地上,凤凰五部鸿鹄部的官事——楚蔓,静静躬身侍立。

    “在苏国的情报机构,已经铺设到二十一个郡,楚蔓,你做得不错。”女帝姬令月赞许说道。

    那张绝美芳华的脸蛋儿上,原本如清霜暂覆,但此刻却如晴日初放,熠熠生辉。

    楚蔓心底松了一口气。

    这几年来,她在女帝身旁步步高升,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对苏国的情报网络构建十分出色,将鸿鹄一部的密谍,在苏国天听司的配合下,渗透至苏国。

    维持一种,女帝对苏国郡县风吹草动,如掌上观纹的假象。

    而她的修为,也在女帝的扶持下,进入凤凰秘境,至于今日的神照一重天。

    至于云榻上那绝代风华的少女,已是归阳境大能。

    “差事办的不错,冷虹,带着楚蔓去凤凰秘境再修两个月,让她早日突破神照五重天。”姬令月放下手中的玉简,华美的脸蛋儿上现出难得一见的温和。

    她唯一忌惮的就是苏国,可以说这二年,除了将凤凰五部的力量放到对抗越国以外,哋有一大半,都是放在苏国,监视着苏国的动向,甚至……学习苏国的国策。

    是的,如今的吴国在年前,也宣布推行新政,有许多大政,完全是山寨的苏国。

    嗯,可以说姬令月才是天元列国最大的苏粉。

    而这边厢,苏照在梅里闲逛着,随着神念悄然放出,探查着吴都的风土人情,面色也是渐渐变得古怪起来。

    “这……感觉姬令月有些意思啊,将我在温邑建设的各坊一个巡检所都照搬了过来,还有坊市的公厕,城管巡丁……”

    苏照心头就有些荒谬之感。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的越南,几乎是全方位山寨华夏,但这个国家却又对华夏的警惕心最重。

    “现在的吴国之于苏国,有点儿这个意思了。”

    苏照面色古怪,思忖着。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着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其点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与前朝多有不同,多了一些人物,也少了一些人物……尤其,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桓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有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十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丫鬟,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董氏一手抚养长大,年前,前身之母董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儿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個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董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后半年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董氏是个心气儿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董迁厮混,并不怎么喜爱读书。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的“安危”,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谷堣</span>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完璧归赵。”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玉容微顿,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写的?”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雨打芭蕉,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李纨美眸打量了贾珩一眼,心中就完全收起轻视之意,沉吟片刻,说道:“珩兄弟,既想读书,为何不到族学中?那里不收束侑,族中还管笔墨纸砚,年初府上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就在学中读书。”

    贾珩闻言,心头一动,眸中隐有湛光流转,笑了笑,道:“我一人清静惯了,在家中读书也是一样的。”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行至廊檐之下,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或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再不愿,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好在……还有时间慢慢布置。”贾珩思索了下,他心中已有一些谋划。

    大汉高祖陈桓在位二十三年,又经太宗三十一年,至于今日,太上皇在位三十九年,于十三年前,禅位于今上,承平日久,百弊积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翻译〗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翻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翻译〗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翻译〗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翻译〗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翻译〗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翻译〗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逢姬令月

    夜深人静,华灯初上。

    楚蔓刚刚从女帝宫中出来,回到自家所居宅邸,准备收拾一番,前往凤凰秘境,忽地只见远处一道灵光涌动。

    倏然,现出一个眉眼冷清,气宇轩昂的少年。

    “你是……”楚蔓脸色微变,震惊地看向来人,讶声道:“苏侯?”

    苏照看向楚蔓,轻笑了下,说道:“楚蔓,许久不见,你是愈发明丽了。”

    依稀记得,当年在吴国城郊,他俘虏此女的情形

    “苏侯……”楚蔓脸上瞬间堆起盈盈笑意,说话间,就是上前,状其自然地抚住苏照的一个胳膊,说道:“苏侯,一别经年,风采依旧。”

    苏照也是捉住丽人的纤纤柔荑,这位凤凰五部的成员,周身散发着一种魅惑的韵味。

    而有趣的事,他以神念观之,这楚蔓分明还是处子。

    当然,以楚蔓的心计,在凤凰五部中保全自身的清白,应不是一件难事。

    “苏侯,你可知人家这么多年是多么想你,听着你威震天元的名声,都为之……”楚蔓说着,就是拿着苏照的手,向着自己裙裾中探去。

    “人家想苏侯都想的湿哒哒的呢。”

    苏照:“……”

    这楚蔓也太骚媚了,这种话,谁能顶得住。

    只是,顶不住,也要顶。

    “行了,这种话从你这种未经人事的女子口中说出,不觉得奇怪吗?”苏照皱了皱眉,拿过手,向着一旁说道。。

    楚蔓玉容上的笑靥一如桃花明媚,道:“苏侯难道喜欢美妇,早知道,奴婢就找其他男人将奴婢……”

    “够了。”苏照沉喝道。

    楚蔓面上笑容凝滞,轻轻叹了一口气,问道:“苏侯,这次来吴国梅里,不知有什么吩咐?”

    苏照道:“姬令月现在什么道行,以及吴国近些年发生的大事小情,你都和孤说说。”

    楚蔓闻言,玉容顿了下,就是叙说起来。

    原来,现在的姬令月已经事实上软禁了吴太子,掌控了吴国的军政大权,而身上护道的上古神祇——朱雀之灵,也开辟了一方洞天灵境,供女帝手下提升道行。

    至于内政,则是完全照搬苏国的诸项举措,可以说,女帝俨然成了最大的苏粉。

    可以说,女帝姬令月,也在积蓄实力,为来日的天元诸国混战积蓄力量。

    苏照听完,面色就有几分古怪,说道:“这个姬令月,想来也有几年没见过她了。”

    当年在卫国之时,他曾与女帝有过一面之缘。

    “等下去吴宫看看,顺便也看看其人身后护道的朱雀之灵,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苏照目光深深,思忖着。

    楚蔓道:“苏侯,若无他事,我先去凤凰秘境修炼去了,那位冷虹都督也在等我。”

    这一会儿,这位间谍之花,哪里还有烟视媚行,魅惑重生的模样,说话间就是向着远处而去。

    苏照点了点头,楚蔓为女帝手下倚重之人,他若是因一时欲火,就要了这株罂粟花,多半会被女帝所疑。

    所以,没有必要。

    心头这般想着,就是举步离了楚蔓所在的宅邸,身形一闪,向着吴宫而去。

    “当年四灵神兽为天帝的护道之灵,这位朱雀,想来对上古之事有所了解,不妨前去询问一番。”苏照这般想着,就是施展隐匿术法,向着吴宫而去。

    吴宫外间设有阵法,整个大阵浑然一体,透着一股灼热炎炎的气息。

    “这是火行大阵。”苏照目光微动,身形一闪,施展时光之力,就是绕过大阵,进入宫殿中。

    而一座轩峻壮丽的宫殿,灯火阑珊,屏风之后,浴桶之中洗澡水哗啦啦响着。

    女帝姬令月此刻正在沐浴,撩起带着花瓣儿的水向着自家身上泼着。

    这位女帝,已现出一些绝代风华来。

    而在这时,女帝心头一动,喝道:“冷虹,是你吗?”

    然而就见烛火摇曳明灭,一个少年现出身形,那清隽、削刻的面庞上带着几分莫名之色。

    “姬姑娘,好久不见。”苏照神色自若,站在离女帝不远的位置,手中拿着一個酒壶,一边小口饮着,一边说着。

    姬令月心头一惊,“是你,你怎么进来的?”

    忽地,姬令月身后响起一声清唳,重重火焰中,一头五彩绚烂的九彩神凰,浴火而出,狭长的凤眸,戾气丛生,向着苏照冷眸而视。

    苏照眯了眯眼,以神念沟通升龙鼎,一股上古天帝的远古气息,就是无声散发而出。

    姬令月玉容微变,而其身后的朱雀之灵,狭长凤眸中现出拟人化的惊异。

    “轰……”

    两股气势交锋一起,宛若引燃了火焰一般,汹涌澎湃。

    苏照轻笑一声,灵台上现出升龙鼎,顿时,一股镇压山岳的亘古气势,向姬令月以及身后的朱雀之灵席卷而去。

    然后奇怪的是,那朱雀之灵演化的九天神凰,震荡流火,却是避而不避,径直向着苏照而去。

    而姬令月已经周身笼罩灵光,向着苏照袭杀而去。

    可那朱雀之灵,一进入苏照的庆,围绕着仙鼎转了几圈,竟似寻到了老家一般栖息在仙鼎上。

    这一幕顿时引得姬令月一震。

    “你对朱雀做了什么?”

    苏照轻笑了下,目光恍若穿过姬令月周身笼罩的五彩灵光,落在女帝稚丽初成的身材上,轻声说道:“这朱雀之灵,本就不属于你。”

    姬令月玉容大变。

    而在这时,忽见那飞向仙鼎的九天神凰,震动着翅膀,折身而返,重又盘桓过来。

    姬令月心头方松了一口气,就听那朱雀之灵,忽地传来一道波动,凝声说道:“令月,此人是天帝传人,你们……因果颇深。”

    姬令月闻言,就是玉容一怔,道:“什么因果?”

    朱雀却好似顾及着什么,没有细言。

    还有两千字……

    修改中……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着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其点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与前朝多有不同,多了一些人物,也少了一些人物……尤其,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桓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有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十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丫鬟,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董氏一手抚养长大,年前,前身之母董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儿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個九十分。

    谷廙</span>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董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后半年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董氏是个心气儿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董迁厮混,并不怎么喜爱读书。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的“安危”,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完璧归赵。”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玉容微顿,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写的?”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雨打芭蕉,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第六百八十四章 姬令月:我恨!

    姬令月自然不会卑躬屈膝,取悦苏照,只能无奈答应下来苏照的要求。

    “现在,我们就出吴宫?”姬令月凝了凝秀美双眉,一边说着,一边在灵台中沟通朱雀之灵。

    然而,朱雀之灵恍若死了一般,毫无声息。

    苏照摇了摇头,笑了笑,道:“这大半夜的,出去做什么?”

    姬令月闻言,一张明丽的脸蛋儿上,现出一抹羞恼,心道,还不是你方才提出要出去转转的吗?

    “姬姑娘,你可以说说,吴国这几年的近况?”苏照落座在一旁,端起一杯茶盅,轻轻抿了一口,抬眸问道。

    姬令月凤眸微寒,愤愤道:“苏照,你不要太过分,我们两国分属敌对,你让本宫出卖情报给你?”

    “不然呢?”苏照放下手中的茶盏,轻笑一声。

    看着那气定神闲的少年,姬令月芳心中满是无奈,这就是力不如人造成的悲催局面,面对这位苏侯,在朱雀之灵不愿出手相帮的情况下,她毫无还手之力。

    苏照面色微顿,轻笑了下,说道:“苏吴二国,国土又不接壤,纵是远交近攻,也未尝不可。”

    “远交近攻?”姬令月玉容微顿,喃喃说着,隐隐觉得这四个字,多少有些暧昧。

    苏照面带微笑地打量打量姬令月,说道:“现在郑宋二国结盟,势大难制,你吴国就可从东南方向牵制宋国,我们苏吴两国,遥相呼应,以为臂膀,你觉得如何?”

    现在他的心态其实比之先前,已经转变了许多,如今的天元九州,列国纷争,若是内部厮杀消耗,元气大伤,不如招降纳叛,将一些人道英杰纳入自己麾下。

    姬令月目光犹疑,清声道:“苏侯,兹事体大,本宫需得和吴王商议……”

    然在这时,只见眼前身影一暗,却见那少年君侯已经欺身近前,以手指挑起自家的下巴。

    “你要做什么?”姬令月心头羞恼,周身三丈之地,就有源源不断的凤凰真火从虚空中涌出,向着苏照立身之地吞噬而去。

    然而苏照心念一动,激荡而出的时空之力,却化作一道无形的柔韧屏障,将姬令月因为羞愤而施展出的凤凰真火隔绝于外。

    “姬姑娘,你还需要给吴王商议?他现在难道不是你的傀儡吗?否则,何以解释,成亲二年的姬姑娘,竟还是处子之身?”苏照轻笑说道,轻轻挑着姬令的雪白下巴,看着那张樱桃小口,目光定了定。。

    尤其是那双狭长凤眸似是怨恨,但却努力掩藏的样子,颇为有趣。

    而且姬令月刚刚沐浴过,一头如云的秀发披散身后,丝丝缕缕的香气向着鼻翼中钻。

    心头忽然浮起一念,也不知未来的女帝是什么个滋味,要不尝尝?

    “而且,我也很想知道,若是轻薄了姬令月,这朱雀之灵,会是什么态度?”

    姬令月黛眉微蹙,将螓首扭转过一旁,芳心中满是屈辱。

    这就是生死、荣辱不由自主的感觉!

    她恨!

    姬令月玉容神色凝滞,美眸睁大,周身的凤凰真火因为羞愤,如滔天巨浪一般,向着苏照淹没而去,然而却见对面时光之力扭曲成涟漪,将凤凰真火隔绝于外。

    姬令月狠狠以手推拒着对面的少年,然而却觉牙关失守,没多大一会儿,某人就在自家口齿中兴风作浪。

    姬令月玉容一顿,娇躯颤栗,毕竟是未经人事,一下子就是懵在原地。

    直到苏照探手入怀,握住自家……

    “滚开啊……”姬令月猛地推开苏照,玉容绯红,目光羞恼地看向苏照。

    苏照道:“答应结盟了?不答应,咱们继续……”

    姬令月:“……”

    不答应结盟,就一直接吻,是吧?

    无耻昏君!

    姬令月白腻如梨蕊的脸颊上浮起红晕,伸手擦了擦嘴上的口水,冷冷看向苏照,叱骂道:“苏侯,你枉为人君!”

    苏照笑了笑,说道:“那你还照着我苏国的各项内政举措抄袭?不想姬姑娘也是叶公好龙。”

    姬令月芳心生出荒诞不经之感,她叶公好龙?

    她只是好你苏侯为政举措,又不是好你这个人,麻烦你不要自作多情,好不好?

    姬令月美眸羞愤地盯着对面那少年,芳心却已是无可奈何。

    这就是实力不如人的结果,她纵是被这少年君侯强……也没有任何办法。

    看着如受气小媳妇儿一样的姬令月,苏照笑了笑,说道:“姬姑娘,要不你给我说说那朱雀之灵怎么来的?”

    姬令月冷眸乜了一眼苏照,揶揄道:“要不苏侯也和我说一下,你那头上的三足古鼎是怎么来的?”

    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

    将自家跟脚底细,都告诉你一个敌国之君?想什么呢?

    苏照拉过姬令月的手,以法力随手镇压住少女的挣扎,轻笑说道:“姬姑娘可能没有理解你自身的处境?”

    “什么……什么处境?”姬令月颦了颦秀眉,明眸熠熠,惊恐地看向一旁的苏照。

    “你已为我俘虏的处境。”苏照轻笑了下,眸光深邃,思忖着,“果然,那位朱雀之灵,在仙鼎面前,根本无法攻击于我。”

    这一点确认十分重要。

    姬令月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闻言,默然片刻,垂下螓首,轻声说道:“苏侯,你若是想……只管来就是,只当被狗啃了。”

    苏照轻笑说道:“你不用激将,姬姑娘,其实我还是挺欣赏你的,对你是怎么窃夺吴国基业倒是挺感兴趣的,你不妨给我讲讲?”

    姬令月默然片刻,就是叙说了下经过。

    苏照听完,道:“你还真是……当初,你如是嫁到我苏国,恐怕也禁不住你这般掏空?”

    姬令月冷哼一声,道:“只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她姨母当初不是没有过这个想法,但被她拒绝了,若是一入苏宫,只怕如卫、聂二国公主一般,成了眼前这少年君侯的玩物。

第六百八十五章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行至廊檐之下,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或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再不愿,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好在……还有时间慢慢布置。”贾珩思索了下,他心中已有一些谋划。

    大汉高祖陈桓在位二十三年,又经太宗三十一年,至于今日,太上皇在位三十九年,于十三年前,禅位于今上,承平日久,百弊积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翻译〗

    谷凞</span>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翻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翻译〗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翻译〗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翻译〗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翻译〗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翻译〗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

第六百八十五章 再见鱼鱼

    吴宫之中,二人吵闹着,而随着苏照的询问,姬令月还是多多少少透露了一些关于自身的情况。

    朱雀之灵,是幼年时,做了一个古怪的梦,然后朱雀之灵从此在灵台中安家。

    至于旁的,姬令月是打死不说,哪怕是被苏照又捉住亲了几次。

    到了后来,姬令月已不是被动承受,而是多少有些主动出击的意思。

    看着一旁少女雪腻脸颊绯红,明眸似嗔似怒地看着自己,苏照默然了下,说道:“现在,我反而觉得吃亏了。”

    姬令月:“……”

    心头大骂苏侯无耻,说得她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一样。

    “姬姑娘,两国结盟的事儿,你好好斟酌一下。”苏照也收起先前的浮浪之态,正色说道。

    姬令月思量了下,也压下心头的那一抹羞愤,清声道:“以苏吴二国的地理位置,的确可以遥相呼应,至于未来之事……再说就是。”

    纵然来日两国兵戎相见,但国与国本就无永恒之敌人,也无永恒之朋友。

    她不会意气用事。

    当然,被这昏君肆意轻薄,来日这个仇,她也是要报的。

    苏照道:“那就不久之后,递交国书。。”

    姬令月点了点头。

    不知不觉,二人说着话,当然主要是苏照在问,姬令月在答,不知不觉就是金鸡破晓,天光大亮。

    “走吧,出去逛逛。”苏照面上神色也不显疲累,挽着“一脸不情不愿”的姬令月的纤纤素手,出了吴宫,向着外间遁去。

    ……

    ……

    近傍晚时分,距吴都梅里三十里外的一座小山村中,在西南角挨着池塘中,一座以茅草、毛竹搭建的私塾中,传来阵阵琅琅读书声。

    彼时,夕阳西下,金色余晖为天地披上一层淡金色纱衣。

    私塾之中,李璐鱼换上一身士子衣衫,以神通术法隐蔽了身形,手中持着一本书,领读着周围的一众蒙童。

    “好了,上午的课,先到这里,你们回去吧,明天再来。”

    李璐鱼察觉到时间已近傍晚,神念扫过等候在塾学外的蒙童父母,对着一众男女小孩子轻笑说道。

    “谢先生。”清脆悦耳的童稚之声在四处响起,而后就是欢声笑语之声响起在茅草屋中。

    李璐鱼放下手中的书卷,也是行到窗前,眺望着远处绚丽如云锦的晚霞,心头浮现一抹惆怅。

    她来此地已有年许了,教着这个叫双水村的孩子读书,对于纷纷扰扰的往事,心绪倒也平静下来。

    只是,偶尔还会想起……那少年。

    纵然山村消息闭塞,但也有一些行脚商人带着货物入得山村贩卖,而在和一些村民闲谈当中,将天下局势一星半点儿透露而出。

    而她身为飞仙,一念覆盖方圆百里,纵然不想听,还是入得耳中,落在心头。

    苏侯并聂、卫二国,成为中州一霸主之国,然后,册封了不少女子为妃……

    “孽缘。”李璐鱼幽幽叹一口气,忽地心头一动,只见门口处站在一个着碎花裙子,梳着两个辫子,脸颊通红的少女,手中还提着一個食篮,上面用白毛巾盖着。

    “李先生,这是我烙的几张饼,还有两碟小菜,家里自酿的一些米酒,您当晚饭吃点儿吧。”那少女稚丽初成,身形婀娜,略有几分羞怯。

    “细柳,你不用每天过来送饭菜的,你弟弟和妹妹,我都会好好教导他们读书的。”李璐鱼抬眸看着少女,轻笑了下,温声说道。

    但唤细柳的少女,年方二九,见着李璐鱼的笑容,一张脸蛋儿愈发红了,只觉一颗心砰砰跳个不停,垂下螓首,盯着自家的脚尖,怯生生说道:“先生一个人,有时候还要自己做饭,先生若是不嫌弃,我在家多做一人份儿,也不过是多添把米,多蒸几个馒头的事罢了。”

    李璐鱼闻言,怔了下,笑着拿过食盒,道:“你一个弱女子,拉扯着弟弟妹妹,种得几亩地,连自家都吃不饱,怎好再多我这一张嘴?”

    你也没吃饭吧,一起吃点儿吧。”

    少女情窦初开,不知她是女儿之身,产生了一些旖思。

    名为细柳的少女,明眸恍若一泓清水,盈盈波动着,清声说道:“先生,最近几个月,也不知怎的,我织的布,买了不少好价钱呢,还有地里也似肥力大发,出产也多了一些,纵是加上先生……”

    李璐鱼轻轻一笑,看着少女眉眼的喜意,也有几分受其感染。

    自是她暗中帮着少女改善家境,这小小少女,前两年,父母染了时疫,不幸过世,而后就是少女拉扯着弟弟妹妹,原本定好的人家,也因为带着两个拖油瓶而泡汤。

    李璐鱼笑了笑,说道:“先不说那些,我看你应也没吃饭,一起吃些吧。”

    细柳闻言,心头一甜,声音中就带着几许雀跃,说道:“先生,我吃过了。”

    李璐鱼轻轻笑了笑,倒也没有说什么,她只是一时怅然,想寻个人一起用饭而已。

    正要提起食盒,向着一旁的房子走去。

    却听得一声熟悉的声音响起,“鱼鱼,不知我是否有幸,陪你一起用饭?”

    李璐鱼心头一震,徇声望去,只见一个着素色锦袍的少年,正站在门口,笑意吟吟地看着自己。

    “苏照……”李璐鱼面色微怔,心绪激荡,低声喃喃道。

    两年多不见,如今重逢那少年君侯,她发现心绪仍是无法平静,反而随着时间的过去,昔日的感情如一壶陈酿,愈发醇厚、清香了起来。

    “鱼鱼。”苏照缓步行至学塾中,凝眸看着李璐鱼,心头也有强烈的思念涌动。

    当初鱼鱼离去,他没有拦阻,因为他能看出,这位女冠需要时间去思索和他之间的关系。

    而且,鱼鱼已近飞仙之境,想要突破真仙,不能再一味闭关苦修,而应该寻找自己的道。

    而他在她身旁,只会让她迷茫,无法去思索未来应该走什么样的一条道路。

    而如今重逢李璐鱼,从其修为来看,应该是突破到了飞仙巅峰境界,对于未来的道途,也不像一开始那般迷茫。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的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着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其点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与前朝多有不同,多了一些人物,也少了一些人物……尤其,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桓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有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十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丫鬟,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董氏一手抚养长大,年前,前身之母董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儿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個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谷棸</span>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董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后半年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董氏是个心气儿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董迁厮混,并不怎么喜爱读书。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的“安危”,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完璧归赵。”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玉容微顿,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写的?”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雨打芭蕉,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他来此界之前,确实练就了十几年书法,虽不敢自比大家,但也有几分火候,自觉不虚此界任何读书人。

第六百八十六章 希望工程

    二人凝望了一会儿,苏照将心头的一抹思念压下,行至近前,看向李璐鱼,轻声道:“鱼鱼,最近这二年过的可还好。”

    哪怕很想将鱼鱼拥入怀中,但此刻当着外人的面,苏照也不好破坏鱼鱼苦苦经营的师长人设。

    一旁的少女细柳听着二人的对话,眨了眨眼,道:“先生,这位是……先生,你怎么哭了?”

    少女正自说着,忽然发现自己平日最为崇敬的李先生,竟是哭了起来,不由心头微惊。

    再看一旁的锦衣少年,目光就有些不善起来。

    “细柳,这是我一位故人,我要和其叙叙旧,你先回去吧。”李璐鱼轻声说道。

    少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苏照静静看着李璐鱼,凝望许久,而后近得前去,将其拥入怀中。

    纵然陪着他回去又如何,在那后宫中,与那些只闻其名的女子争宠吗?

    苏照闻言,一时默然,最终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再劝。

    以他的修为,如果想要寻鱼鱼,的确是瞬息可至。

    只是……

    “鱼鱼,你待在这里,我有些不放心,我担心有人会对你不利。”苏照凝眉说道:“我知道你不想去苏宫,但可以去司天监,邱掌教去年已经闭关突破真仙,司天监现在还没有你太真教的人坐镇。”

    李璐鱼闻言,玉容现出一抹深思,道:“若是如此,我再在这呆几天,将这边的收尾都料理好,主要是担心这些孩子的学业,这里的孩子不能接触外间的世界,也不识几个字,我刚来一年。”

    苏照道:“你等下,我帮你唤个人。”

    “唤谁?”李璐鱼凝声说道。

    苏照笑了笑,说道:“既是吴国境内,自是要唤吴主。”

    说着,挥手之间,就是向着吴宫中的姬令月发出一道传音飞剑。

    而正在吴宫中的姬令月,正在手执一管朱砂笔,正在批阅着奏折,探手一捉,就是将传音飞剑抓在手中。

    “这個苏侯,还真当我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姬令月撇了撇嘴,有些不忿说着。

    而后,身形一闪,就是向着传音飞剑指明的方向而去。

    小山村之中,一轮明月皎洁照在大地上。

    苏照正在和李璐鱼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山河灯火。

    “人来了。”苏照笑了笑,对着一旁的李璐鱼说道。

    李璐鱼以神念望去,只见不远处,一道赤焰流光逐渐及近,从遁光中走出一人,正是姬令月。

    姬令月容色清冷,还穿着一身华美的宫裳,道:“苏侯,你唤本宫做甚?”

    苏照轻声说道:“姬姑娘,这山村内有一些小孩儿上不起学,我就是唤你商量商量。”

    姬令月拧了拧眉,说道:“什么上不起学?”

    整个吴国,这样的小山村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她哪里管的过来。

    “你还模仿我苏国国策,那你知道不知道,我苏国将会举办希望工程,助力适龄儿童入学?”苏照笑了笑,说道。

    姬令月闻言,脸上愕然了下,说道:“我怎么没听说有这回事儿?”

    她一直派人前往苏国打探内政举措,怎么没听过此事。

    苏照道:“这是孤刚刚想出来的内政措施,来,过来教教你如何治国。”

    姬令月脸色微顿,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就有些哭笑不得。

    她倒是忘了,她派人去学苏国的治国之策,哪有向眼前的苏侯请教为好。

    只是,先前这混蛋肆意轻薄于她,她却是将什么学习心思都抛之一旁了。

    一旁的李璐鱼,看着衣衫华美,容色清丽的姬令月,心头就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如果她没有猜错,眼前这位吴国王后和苏照也有着不简单的关系。

    苏照似是感受着一旁女冠的情绪,看了一眼李璐鱼,神念传音,笑道:“我家鱼鱼吃醋了?”

    “若是吃醋,我吃的过来吗?”李璐鱼横了苏照一眼,同样神念传音说道。

第六百八十七章

    贾家族学现在什么情况,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晋西北铁三角的话,学习?学个屁!

    李纨不知贾珩心中所想,见其自有主见,也就不再多作言语,她本就是一味守愚藏拙的性子,别人之事都是很难过问几句。

    又随意寒暄了几句,正要告辞离去。

    贾珩行至廊檐之下,目送李纨离去,摇了摇头,如何对待贾家这条破船,他一时间也有些举棋不定。

    “唯一所虑者,若我科举入仕,或会被视为贾家之人。”

    这或许就是悲哀之处,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无比,除非他如廊上二爷贾芸一样,安心做个升斗小民,贾家倒台后,或能独善其身。

    否则,一旦科举入仕,哪怕再不愿,也难免会被视为贾家的旗帜人物。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多线下注的例子。。

    “好在……还有时间慢慢布置。”贾珩思索了下,他心中已有一些谋划。

    大汉高祖陈桓在位二十三年,又经太宗三十一年,至于今日,太上皇在位三十九年,于十三年前,禅位于今上,承平日久,百弊积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翻译〗

    谷瑅</span>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翻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翻译〗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翻译〗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翻译〗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翻译〗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翻译〗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翻译〗

第六百八十七章 郑宋伐苏

    姬令月行至近前,听完苏照所言的希望工程计划,目光微亮,只是目光深处还有几分迟疑,凝声说道:“此策虽好,但需得糜费不少钱粮。”

    希望工程,在吴国各山村筹建校舍,所费钱粮必是天文数字。

    苏照笑了笑,说道:“这是德政,你若是做了,可在整个吴国收获赞誉名声,收获的磅礴气运,也足够你突破至归阳之境了。”

    姬令月闻言,心头一震,将一双清冽、狭长的凤眸,盯着苏照,樱唇翕动了下,终究没有将心头的疑问问出。

    这昏君,怎么突然对她这般好?

    这是良心发现了?

    苏照笑了笑,说道:“好了,你先回去罢。”

    姬令月:“……”

    芳心又是被一股烦躁充斥,果然,这昏君还是如此!

    瞥了一眼一旁的青年,心头有些疑惑,这人是何人,好生无礼的目光!

    分明是李璐鱼此刻以一双晶莹、澄澈的目光,打量着姬令月。

    姬令月心头生出不喜,但也不好说什么,身形一闪,就是化作一道赤焰流火,消失在茫茫苍穹。

    李璐鱼轻笑了下,说道:“这小姑娘,是个心气高的,你估计不少吃她的亏吧?”

    苏照轻轻笑了笑,道:“苏吴两国即将约为盟国,我和她只是普通朋友关系。”

    苏照显然不欲再这个话题上深谈,任何时候,在一个女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女人,都是犯忌讳的事。

    李璐鱼轻哼一声,道:“我看我不在你身旁的二年,正合了你的意。”

    苏照:“……”

    ……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之后的半個月,苏照都是陪着李璐鱼在小山村中待着早上看朝霞升起,晚上看周天星斗,偶尔也会代李璐鱼上几节课。

    而小山村中的村民,也渐渐习惯了这么一个少年出现在塾堂中,陪着李先生。。

    直到这一天,苏照在茅草屋中,收到了国内天听司以秘法传来的讯息。

    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苏国二十万大军在申屠樊的率领下,已经兵发中山国,而北方的燕国也闻风而动,派出十万燕军出燕国,打着援助中山国的旗号,介入中山国之争。

    而郑宋二国经过两年的蛰伏,也开始秣马厉兵,集八十万大军,打算趁机向着苏国攻去。

    这一次郑君可以说集合了国内五十万大军,要一举攻灭苏国,一雪前耻。

    中州再掀波澜!

    茅草屋中,李璐鱼看着面色凝重,阅着书简的苏照,轻声道:“国内出事了?”

    苏照点了点头,将手中玉简递给李璐鱼。

    李璐鱼阅览而罢,也是心头剧震,道:“既是这般,我这边儿收拾一下,先回苏国。”

    苏照点了点头,道:“只得如此了。”

    待李璐鱼将小山村中的教学事务,委托给姬令月派来的一位经学博士后,两个人就架起遁光,向着苏国而去。

    郑国,新郑

    宫殿之中,一袭王者冕服的郑君脸色阴沉,问道:“可查清了,宸妃母女究竟是被何人掳走?”

    宸妃母女这几日,恍若人间蒸发了一般,不知所踪,自是为郑君察知。

    不远处司天监一位名唤粱奇的洞虚境执事,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君上,现在没有任何线索表明,宸妃娘娘是被人掳走,会不会是宸妃带着公主殿下回了娘家?”

    回娘家……

    郑君闻言,脸色一黑,冷喝道:“孤又没有给她气受,她回什么娘家?孤有一种预感,多半是出事了。”

    “可王宫守备森严……”粱奇面现疑惑,喃喃说道。

    郑君眉头紧皱,在殿中来回踱着步子,说道:“你说会不会是……苏侯?”

    韩奇:“???”

    心道,郑君这是魔怔了。

    怎么什么都能给苏侯联系在一起?

    念及此处,不由想起最近二年在郑国流传的一句笑谈。

    郑君后宫诸妃都是苏侯的玩物,随时可临幸。

    只是,最新的郑宫枢禁都是由司天监和昊阳宗耗费心力,择取不少灵物凝练的,别说苏照还未成真仙,就是成了真仙,也难以再入从前一般,任由出入。

    郑君说着,也觉得这种猜测有些荒谬,面色冷硬,目光幽深,说道:“宸妃她不同于旁人,她本身就有仙道修为,是孤一时糊涂了。”

    郑君收起思绪,又转而问道:“杨监正现在如何了?是否能够随同大军出征?”

    这次,郑国一共调度了五十万大军,打算向苏国两路挺进,攻城略地。

    郑君已经彻底想通了,什么阴谋诡计也不好使,反而被苏侯所衬,就五十万精锐大军,堂堂正正碾压过去,依靠近些年积累的仙道资粮,发动郑国全国之力,攻城略地。

    “君上,宋使已在宫外恭候多时,说要与君上商讨进兵事宜。”

    就在这时,内监的声音中外间传来,带着几许恭谨和惶恐。

    郑君面色微顿,道:“让宋使去崇政殿。”

    随着,郑宋两国结为盟国,这二年来,两国贸易往来逐渐加深,故而才再这次联合伐苏的战争中取得一致意见。

    不提郑君如何与宋国筹谋如何攻伐苏国。

    却说苏照,带着李璐鱼离了吴国,向着苏国遁去。

    苏国,中元殿

    苏照召见了苏国文武公卿,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苏国朝堂也添了许多生面孔,也去了一些老人。

    有的是因为年老致仕,有的则是因为贪腐。

    原聂、卫两国的文武公卿也留任了一部分,因此如今的苏国朝堂,可以说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诸卿,想必也风闻到关于郑宋二国联兵伐我之事了吧,整整八十万大军,郑宋两国想要一举灭我,来势汹汹啊!”苏照端坐在金椅之上,面色淡漠,沉声说道:“诸卿都是国之栋梁,孤之股肱,当有一策教孤才是。”

    殿中一时陷入沉默,似在消化着这消息。

    须臾,一位原聂国小司马,如今的兵马职方司郎中,手持象牙玉笏,出班奏道:“君上,微臣以为,当速速召行军至中山国的申屠将军回师来援才是。”

第六百八十八章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旳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着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其点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与前朝多有不同,多了一些人物,也少了一些人物……尤其,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桓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有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十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丫鬟,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董氏一手抚养长大,年前,前身之母董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儿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董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后半年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董氏是个心气儿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董迁厮混,并不怎么喜爱读书。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的“安危”,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完璧归赵。”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玉容微顿,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写的?”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雨打芭蕉,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日益一日,突破飞仙

    中元殿。

    就在这时,下方的原卫国大司马,现苏国兵部左侍郎邬寿开口,道:“君上,臣以为不妥。”

    苏照面上现出一抹疑惑,道:“邬司马请言。”

    邬寿这位卫国原小司马,现在已为苏国兵部左侍郎,协同枢密院,管理兵部军令调度事宜。

    邬寿道:“如今,申屠枢密刚刚出兵向北,大军此刻刚刚抵达中山国,贸然调兵,只怕我大苏北进之势将会一沮,再说回兵来援,短时间也难以济事,来回糜费钱粮不说,也折损士气,如今我苏国带甲百万,战将千员,只要动员起来,完全有实力打赢这一仗。”

    此言一出,下方群臣都是窃窃私议。

    如今的苏国,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划,在原有二十四卫的基础上,又让兵部在郡县建立预备兵体制。

    可以说,如今的苏国,带甲百万并不是一句虚言。

    苏照点了点头,算是认可邬寿所言,道:“孤也以为,不可轻调大军回援,只是两线作战,于我国国力而言,是否捉襟见肘?”

    邬寿面色微动,沉声说道:“君上,如今我国若全线征发大军,可动员百万大军,而仓库中。”

    苏照点了点头,说道:“户部,怎么说?”

    这时,晏昌从一旁的朝班中出列,奏道:“两年以来,苏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户部积攒钱粮,足以打赢两场战争,君上可放心。”

    她来到苏宫不过一天,就用着飞仙级的神念,通过探知一些宫女的窃窃私语,对这人后宫诸妃情况有着几分了解。

    苏照闻言,默然了下,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李璐鱼道:“你这边儿正起大战,让她过来观战,也能增广见闻,只是……”

    只是,我担心你这人打我徒弟的主意。

    苏照面色微顿,心底也浮现起往日的景象。

    当初,他和秦冰绡,一同前往卫宫,然后就是遇着了小虞,然后小虞用她灵巧的小舌……

    想起昔日旖旎,苏照心头也生出一股怅然。

    “想什么呢?”李璐鱼扯了扯苏照的手,声音都转冷几分,神念传音说道:“苏照,你不能打冰绡的主意!”

    她现在是怕了这少年了,荤素不忌,据说虎妖都收了两只。

    苏照面上多少有着几分异样,说道:“鱼鱼,自从知道冰绡是你徒弟之后,我纵有一些心思,也淡了。”

    李璐鱼轻哼一声,只是不信。

    显然两人重逢之后,在仙园相处一段时间,也渐渐有几分老夫老妻的感觉。

    苏照笑道:“好了,鱼鱼。”

    他现在甚至都不知该如何给鱼鱼说观鱼大姨子的事,一个徒弟都严防死守,结果自家“兄长”被他上手,还不气得一走了之。

    苏照挽着丽人的玉手,向着宫殿而去。

    他不日将率兵亲征,总要和后宫诸妃交待一番。

    ……

    ……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半个月后。

    苏国与郑宋两国联军的大战也牵动着天元列国各方势力的目光,诸国各自派无数仙道大能、密谍暗探,向着颖水以南的石荆关汇聚。

    而此刻,双方一共集结了八十万大军,这可以说是近十年以来最大的一场国战。

    相比二年前的齐鲁大战,双方投入兵力、物资更为磅礴。

    而白云飘飘的天穹上,一只羽毛洁白如雪,尖喙红红的仙鹤展翅腾飞,而仙鹤上,赫然端坐着一个着绣鹤纹图案道袍的女冠,那女冠双十年华,眉似翠羽,肤色白腻,琼鼻之下,樱桃檀口。

    “冰绡姐姐,前面就是两军阵前了,咱们下去吧。”仙鹤蒹葭,糯声说着,在空中发出一声鹤唳,清越之音在白云中响起。

    “蒹葭,等下你隐匿一下身形。”秦冰绡轻声说着,神念眺望着下方军容严整的苏国禁卫之军,在那面“苏”字旗帜上盘桓了下,黛眉下的明眸中闪过一抹思索,眼前似是浮现那位少年君侯冷峻的面孔,心头喃喃道:

    “苏照,昔年之事,转眼之间,已成过往云烟,如今的我已经能从容的面对你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 进错门

    任何事情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流逝,在时间面前,昔日的种种羞涩,也渐渐变成会心一笑。

    而秦冰绡自觉就是这番心态。

    当初,被苏照挽着手,夜探卫宫,而偶遇虞惜霜的尴尬一事,也在时间的流逝下,于心湖中荡不起任何涟漪。

    而在剧烈石荆关三十里远的苏军大营,中军大帐中,苏照正在照开着军事会议。

    大帐之中,兵将济济一堂,人头攒动。

    “诸位将军,现在郑军猛攻石荆关,欲以数十万兵力,堂堂正正碾压而来,未知诸将有何破敌之策!”苏照问道。

    下方众将都是面面相觑,这是,原卫国大将,现在的苏国左将军华良,抱拳说道:“君上,末将以为,当精选骑兵袭扰郑国大军粮道,彼等近百万大军,糜费粮草,日以万计,往来转运苦难,如果袭扰哪怕只袭扰三分之一,也会对其兵势予以沉重一击。”

    苏照闻言,面上现出一抹思索,道:“华将军所言不错,尤其是宋军远道而来,屯驻在石荆关西南安营扎寨,以洪河转运粮秣,正是我苏国水军用武之时。”

    此刻,出去苏国拣派了五十万苏军,还有十万水师在洪河往来巡弋,封锁河面,以防郑宋两军再借洪河突袭绕后。

    当然,如今的郑君早已痛定思痛,什么阴谋诡计根本无用,容易被苏侯反过来利用,倒不如以堂堂正正之兵,百万雄师北上,看苏国如何抵挡!

    苏照算是听取了华良的建议,而后,右将军沈钧,拱手说道:“君上,末将以来,郑宋两国兵多,但人心不齐,不若先派一支偏师,试探一下两军的配合,以为来日决战做准备。”

    苏照闻言,看向沈钧。

    鱼鱼这时,自是穿着太真教的道袍,挽着道髻,一副清素、淡雅的神情,但因为最近颇受苏照的滋润,仍是难掩眉眼之间的那股清丽芳姿。

    太真教同门都以为这是李璐鱼突破飞仙巅峰,愈得接近得道全真所致,倒也不以为异。

    “我等见过苏公。”

    见苏照进来,一众太真教的洞虚、飞仙大能都是离席而起,开口说道。

    苏照笑了笑,说道:“诸位道友继续讨论,孤在一旁看着就好。”

    这是太真教主持下的群策群力,为了与郑宋两国的少阳、昊阳两宗以及司天监等敌对势力进行另外一条战线上的斗争。

    如今的列国之争,不仅仅是军事之争、国力之争,还有仙道势力之争。

    见苏照如此说,众人也是继续讨论,如何派出门中弟子向着郑宋二国的仙道势力围追堵截。

    苏照接过一旁的婢女递来的香茗,静静听着众人讨论,偶尔抬起头和李璐鱼眉目传情。

    不得不说,太真教的几位仙道中人还是又本事的,制定的仙道相争的策略,可行性很强。

    苏照在一旁倒也没有再多言。

    到了他如今,他已经不像一开始刚刚继位为苏君后,凡事亲力亲为,恨不得一分几半,如今的苏国,人才济济,只要他用好人,用对人,诸项大政已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终,太真教制定了甲乙丙三套方案,作为打击郑宋两国仙道势力的遵行策略。

    而苏照也原则上予以同意,于是,几家仙门,也开始出动仙道力量,编组成队,打击着郑宋两国的仙道力量。

    等众人散去,苏照也离了花厅,向着后院一座阁楼而去。

    李璐鱼坐了一会儿,同样离了花厅,去寻苏照。

    阁楼上,一间幽静、轩敞的茶室中。

    苏照提起茶壶给自己斟了一杯,抬头看向李璐鱼,面上有着几分诧异,说道:“你那好徒儿来了吧?”

    李璐鱼柔声道:“冰绡她已经进关城了,现在和蒹葭在一家客栈里住着,我等下得去见见她。”

    苏照笑了笑,拉过女冠的手,让其坐在自己腿上,附耳说道:“鱼鱼,怎么不住在这行在中,反正这里房间也多。”

    李璐鱼轻哼一声,幽声道:“然后你好进错门,上错床,是吧?”

    苏照:“……”

    他觉得鱼鱼对他的成见是越来越深了。

    不行,他需得惩戒一番。

    说着,就伸手去探入女冠的道袍前襟,吻着女冠的脖颈儿和脸颊,说道:“鱼鱼,我现在就想进错门……”

    说着,就是扶着女冠的腰肢,掌中法力一动,道袍就被震碎……

    李璐鱼玉容绯红,羞恼道:“你别胡闹,等会我……还要去见冰绡……”

第六百九十章

    大汉·神京

    距宁国府四五里之地,左拐进一条绵长、逼仄的小巷,行不百步,可见一座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静静矗立。

    秋雨蒙蒙,院落正中旳那棵石榴树,摇落了一地小灯笼似的榴花,愈发添了几分雨后的萧瑟之意。

    东窗下,翠竹青翠欲滴,伫立着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着一袭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青衫,其点面容清隽,手中捧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凝神读着,剑眉之下,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不时现出思索之色。

    他本是后世之人,却不想来到这一方红楼世界,魂归在宁国远支的贾珩身上。

    虽已过了十来天,却仍有恍然若梦之感。

    贾珩其人,在红楼梦原书中,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而红楼梦叙事又不言朝代年月,他第一时间,自是借来了史书,以求探寻原委。

    “高祖余姚人,上古帝舜之苗裔也……”

    哪怕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文字,贾珩心中惊奇之意仍是不减,目光扫过书案前的两本史书,心下不由叹道:“这方红楼世界,与前朝多有不同,多了一些人物,也少了一些人物……尤其,至世宗之朝,嘉靖皇帝一心修玄,奸相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进逼京畿,攻下京师,嘉靖不愿南狩,自焚于宫中……朱明一世,终历一百七十二年,幸有元末汉王陈友谅后人陈桓自余姚起兵,追亡逐北,席卷天下,再立陈汉,定都西京,至今日已然有九十余年了。”

    贾珩正在心中暗暗推算着朝代,忽而眉头一皱,“今年是崇平十三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

    就在这时,外间突然响起的门环扣动,打断了贾珩的思绪。

    “来了,来了……”一道妇人的声音从左侧的院落中响起,一个荆钗布裙,年过三旬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围巾,踩着荒草凄凄的碎石小径,前去开门。

    贾珩此刻也踱步出了房间,站在廊下观看。

    妇人蔡氏是他前身母亲亡故后留下的陪房丫鬟,前身幼年失怙,由母亲董氏一手抚养长大,年前,前身之母董氏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病故了。

    而后,就由蔡氏一家三口照顾他的起居。

    “哟,我当是谁,这大清早儿的,就听着喜鹊叫,原来是珠大嫂子。”妇人蔡氏挺会说话,满脸堆笑说着,问道:“珠大奶奶来,您这是……”

    蔡氏心中也有些奇怪,暗道,除却过年祭祖,根本就不见荣国府中人,不知这贾珠的媳妇儿,来这陋巷寒宅做什么。

    贾珩虽是宁国之后,但宁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就荣宁街住的,至于贾珩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李纨主仆二人,一身宝蓝色水袖襦裙,头别凤头碧玉簪,体格苗条,面上不施粉黛,冲蔡氏微微点了点头,问道:“珩兄弟在家吗?”

    正在这时,一个青衫少年,从廊下徐步走来,在李纨对面立定,拱手见礼道:“贾珩见过珠大嫂,正想着吃罢饭,将书送还兰哥呢,不曾想竟烦劳珠大嫂亲自登门,是珩之过也。”

    说完,将一双沉静幽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纨,暗道,不怪乎是金陵十二钗,单论这品容气质,都能打个九十分。

    李纨打量了贾珩一眼,见其衣衫虽简素,但眉眼清冷,神情萧轩疏举,举止自然有礼,原本心中的不悦,稍稍散去了一些,清声道:“兰儿他年岁小,还看不得那些前朝史书,我前个儿翻阅藏书,还纳罕少了几本,却不想是兰儿借给了珩兄弟,好在总不是外人,只是兰儿正换牙,珩兄弟,莫再给他买劳什子的酸呀甜的才是。”

    贾珩闻言默然,情知李纨登门有兴师问罪之意。

    说来,还是前几天,他方来此界,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就想找些史书来读,正巧碰上贾兰,于是就在街上买了两根糖人,上前搭话,言借他家中藏书一读。

    其实还是囊中羞涩,银钱购买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尚且不足,对于国史,就只能是书非借不可读也了。

    原本,他身为宁国远支,纵然来日抄家,也不会牵连到他,但如果想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体面,就非得读书入仕不可。

    得益于前身之母董氏的教导,此身早早进了学,只是性子跳脱,并不是读书材料,前身之母亡故后半年间,更是愈发荒废了学业。

    见贾珩沉默不语,李纨也无心继续多言,随口道:“珩兄弟,书应该看完了罢。”

    当然,她也仅仅是随口一问,她并不认为贾珩能读出什么名堂,虽来年打听过,贾珩之母董氏是个心气儿高的,但这贾珩却少时顽劣,只习舞刀弄枪,常和表兄董迁厮混,并不怎么喜爱读书。

    贾珩面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应道:“珠大嫂稍等,我这就取来。”

    李纨颦了颦柳叶细眉,就有些担忧那几本书的“安危”,道:“我随你去吧。”

    贾珩也没再说什么,身后的丫鬟素云,也一并跟上。

    举步来到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也是平日起居之所,陈设简单,不过却透着整洁素净。

    窗前放着一张长条漆木书桌,案角黑漆剥落,分明有着一些年头。

    烛台下,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几本厚厚的书放在右角,显是有着翻阅的痕迹。

    李纨主仆进屋,本已做好屏息之意,但并无异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贾珩将那几本书摞在一处,微微笑道:“珠大嫂子,完璧归赵。”

    丫鬟素云上前接了,唤道:“奶奶……”

    李纨玉容微顿,目光流波,倒是被案旁墙上的一副字吸引了心神,只见墙上写着一副似乎书就不久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字是行楷,笔锋锐利,如铁钩银画,宛若一柄出鞘的宝剑,字如其人,锋芒毕露。

    “这是珩兄弟写的?”李纨一双妙眸微怔,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讶异问道。

    贾珩怔了下,笑道:“昨夜读书至三更,雨打芭蕉,一时心有所感,信手涂鸦,却让嫂子见笑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227/ 第一时间欣赏仙朝纪元最新章节! 作者:西城冷月所写的《仙朝纪元》为转载作品,仙朝纪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仙朝纪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仙朝纪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仙朝纪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仙朝纪元介绍:
旧世之末,余火回光!
龙蛇起陆的仙道盛景、缱绻多情的绝代佳人,春色绚烂下,是那腐朽的灰败。
仙人在沉沦中徘徊,旧神在欲望中复苏……
建仙朝、铸仙鼎,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叫那天地换个新纪元!
这是一个幽幽长夜之内,一点星火乍起,煦照九天十地,三界六道……的故事。仙朝纪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仙朝纪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仙朝纪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