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锦绣农门TXT下载锦绣农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锦绣农门全文阅读

作者:箫九六     锦绣农门txt下载     锦绣农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5章 撩人

    火光摇拽的烛台如一盏明灯,将阴暗的小河岸慢慢照亮了。

    烛光中她的眉眼精致而又深遂,宋添凝视着,大着胆子将自己的手伸了过去。

    阿绣还没有放过河灯,不管是梦里还是现实。

    就算是最简单的荷花灯,此时看着那烛光心中也无比欣喜。

    “添哥,咱们……”

    她正想说咱们放到河里去吧,结果他的手就伸了过来,包住了她捧着河灯的手背。

    阿绣心头一怔,声音便卡住了。

    四目相撞,两人都有些慌乱,不过他没有将手放开,她也没有抽出。

    时间无声流失,街面上的嘈杂声好似都消失了,只留下两人浅浅的呼吸。

    好一会,路面上突然传来一些响动跟说话声,像是有人向这边而来。

    阿绣心头一惊,总算将自己的手抽出来了。

    原本捧着的花灯换在宋添手中。

    阿绣垂头撩了撩耳边一缕秀发,之后不自在地说道:“我们将它放在河里吧。”

    宋添“嗯”了声,意味不明地看了她一眼,之后蹲身将灯放入水中。

    点点烛火照亮漆黑水面,当四个河灯放完,宋添合手闭上了眼睛。

    阿绣见他如此,也学着样子合手将眼睛闭了。

    她在许愿,与他有关。

    女人闭眼嘴角勾着浅浅的笑,宋添却在这时候睁眼了。

    两人几乎紧挨,宋添侧头便能看清她的侧颜,以及嗅到那种若有若无的馨香。

    “知道我许了什么吗?”

    宋添凑近他,呼吸打在她的耳畔。

    阿绣突然觉得脖子好痒,一股酥酥麻麻的感觉直窜背脊。

    她缩了缩脖子,正想说自己还没许完呢,就感觉有温润的触感印上脸颊,男人的声音随即传来,“期许早日与佳人共结连理。”

    阿绣一张脸瞬间暴红,这情话,这浅浅的一个吻,太撩人。

    这般一弄,她眼睛都不敢睁了,一颗心狂跳不止。

    良久,当感觉到又有热气向自己靠近,阿绣一把抓住旁边人的手臂,抱怨道:“你?这,还在外面呢。”

    这人也太孟浪了,要是给人看见她还不羞死。

    女人美眸圆睁,宋添愣了一下,之后不自在地咳了咳道:“你头上有片叶子。”

    亲一次已经用尽了他所有的勇气,大庭广众之下,他一个谦谦君子怎能做得那般孟浪。

    原来他不是想要亲自己,阿绣脑中炸开了。

    刚刚她都说了些什么啊,就像很是喜欢他亲近自己一样,只不过这是在外面。

    无声的沉默,阿绣垂着头,看都不敢看他了。

    宋添伸手,将她头顶那片树叶捡了去,之后说道:“要不,我们回了吧。”

    “这就回了吗?”

    有了刚刚的对话,阿绣总觉得他说这句话有歧义。

    “你今儿个刚来,一路上辛苦了,早点儿回去休息吧。”

    宋添伸手,将人扶了起来。

    既然他都这般说了,阿绣也没再多言,两人慢慢向路面走去。

    桥头,春柳见主子回来赶紧迎过去伺候。

    “小姐,怎的这么快就回了,不再多玩会么?”

    刚刚她远远地看着,两人紧紧挨着又放灯又说话,看得气氛很好啊,怎的这般快便要回去了呢。

    “有点累了,先回去吧。”

    阿绣望了眼宋添的背影,随意扯了个谎。

    主子要回去,做下人的自然没法多说。

    一行人很快去到马车旁。

    宋添在车下停住,待阿绣过来轻轻扶了她一把。

    有春柳在车厢里坐着,一路上几人只是扯了点闲话。

    这次放榜之后宋添也是要回去的,他目前在青云书院还只是挂读,有了正式身份之后还得回去办点手续,而且这么久没回去,他也要回家里去看看。

    提到回镇,春柳差点将他们从临江而来的事情说出,给阿绣打住了。

    她知道宋添对自己离开的事情还一慨不知,这事儿不是不说,是她想要找机会亲口对他讲。

    回到曹府,宋添送阿绣回房间。

    宋家一行人对曹家人来说即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又是交往良久的朋友。

    只要来到这儿曹烈便会安排一个专属的小院,供一家人居住。

    宋二才住了正房,阿绣跟宋添各居东西两间厢房。

    虽说两个娃娃大了,已到适婚年纪,不过一直以来两人也没过多讲究,大晚上的宋添要送阿绣回房,这边也没拒绝。

    出门时阿绣就带了春柳一个,曹府这边安排的都是粗便丫鬟。

    回到房中,春柳便下去弄热茶去了。

    阿绣看了眼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宋添,笑道:“添哥,你也早点儿回去吧。”

    她说着便要送他出门。

    宋添点头,只不过他走了两步又顿住了,在阿绣意外的眼神中突然转身,毫无征兆地将身后的女人直接拥在了怀中。

    前一刻阿绣还在懵,身子被拥住之后又差点儿给她吓死。

    “添哥,春柳她……”

    她想说春柳一会得回来了,只可惜话没说完身子就被他转过去了,等后退几步直接被抵在了房门上。

    宋添没有停留,温热的唇附了上去。

    这下阿绣想说啥都说不出来了……

    隔壁茶室,春柳提着茶壶归来,轻轻推门却发现给抵住了。

    春柳懵头,正想叫声小姐,张嘴声音又卡在喉间。

    她都十六了,没见过,听也听得多了。

    刚刚公子还没走,这会儿怕是……

    春柳一想,脸也烧了起来,那敢再叫人,站在门外动都是不敢动的,就怕打扰什么。

    很快房中有了些轻微的动静,不多会门开了,宋添从里面走了出来。

    “进去吧。”

    宋添情神无常,只不过嘴唇有些红,像是抹了点口脂。

    春柳一瞧,低头忍笑。

    “小姐,小姐?”

    去到室内,春柳没见着阿绣,放好茶壶正要去找,便听见卧房中有声音传出。

    “我在里面呢。你叫水吧,有些困了。”

    卧房窗边,阿绣捂着脸不停摇着一把团扇,她的脸好红啊。

    一想到刚刚在门边做的事给春柳撞见,怎好意思见她。

    春柳没当一回会,应了声便出去了。

    外间的门再次被拉上,阿绣侧耳听了听,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第256章 梦境(若有缘,必报)

    宋添回房,临近门时刚好碰上要出门的宋二才。

    “爹,你要出去?”

    这么晚了,宋添有些好奇。

    “我随便走走。”

    宋二不是要出去,而是要去找儿子。现在人回来了,他不用再去西厢了,想来儿子也知道分寸。

    宋添点头,说了下这几日不用回书院的事,便回了房。

    西厢那边,阿绣今日已经沐浴过,随便洗了洗便上榻歇息。

    这几天长途跋涉她也有些累了,沾床便睡了过去。

    只不过并不安稳,当各房熄了灯,她又走进一场梦境。

    梦中,她拢袖正仰头凝望着一株腊梅。

    积雪未化,腊梅半开半合特别好看。

    阿绣一点点在心里描绘着,正要回房画几张花样子,杜妈妈从灶房中出来了。

    “小姐,饭好了。快进来吧,外面冷。”

    三年过去,杜妈妈两鬓生起了白发。

    她嘴里叫着小姐,可阿绣已经挽起了妇人发髻。

    从临江来到这处西边小城,为避免麻烦阿绣自行挽了发。

    卓家家业不立,大仇不得报,她嫁什么人,招什么婿。

    吃完饭,杜妈妈出门了,拿着阿绣这两月来画的那些手稿。

    入夜,杜妈妈从外面归,带着一个小木匣,并一封魏洲写给她的信。

    “小姐,依老奴看,魏公子这人还是不错的,又帮了咱们良多,不如……”

    当初为了摆脱何家,阿绣与魏洲暗中合作。

    一个提供花样子,一个出钱,想办法送主仆两人离开临江,来到这处安家。

    这几年魏洲来过几次,正值血气方刚的男子,千里迢迢而来意思不言而寓。

    阿绣对他只有感激之情,逼得紧了,便许诺,只要卓家大仇得报,家业立不立她都可以嫁人。

    卓家的仇,当年卓老爷跟二公子是半路送货之时遇山匪而死。

    那时这件事情也报了官,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无音迅。

    小的时候阿绣不知,但如今她都是十八九的人了,再认为些劫货劫银者是山匪,那也太可笑了。

    她知道那件事情跟何家有关,包括母亲的死,杜娟的死,还有在京中意外死亡的大哥。

    从跟魏洲合作开始,她便将矛头对准了何家,只不过这两年来魏洲给她带来了更多意想不到消息。

    杜妈妈还在劝慰,卓家已经没有了,她不想眼睁睁这么看着小姐蹉跎一生。

    “杜妈妈,我饿了。”

    阿绣知道她是为自己好,可有些事情一句两名说不清,也不是她点头就能行的。

    一听她肚子饿,杜妈妈果然没有再多说,转头去了灶房。

    灯下,阿绣将那封信看完,眉头渐渐紧锁。

    魏洲给她送来了关于杨掌柜的消息,还有卓家的针谱。

    原来一年前突然在临江一带开了多家绣楼的曹家,背后的绣坊便是杨掌柜在操纵打理。

    曹家,用着卓家的手艺如今正在江南一带跟何家与纤绣行拼得热火朝天,那个时候她就怀疑是不是杨掌柜在背后,只是找不着人,也不清楚他们的绣坊在何处,一直没有突破点。

    这次魏洲给她送来了消息,阿绣觉得自己应该走一趟了。

    晚饭后,阿绣便跟杜妈妈将计划说了,她要去一个叫梁州的地方,找寻杨掌柜跟针谱的下落。

    杜妈妈劝她,“小姐,既然魏公子那边也知道消息,肯定会让人过去找寻,不如我们等他们那边有消息了再过去不迟。”

    阿绣摇头,她已经打定主意。

    开年之后,阿绣在外找了个商队,很快收拾了一些简单细软随行出发。

    此去梁州并不算太远,大半月可到。

    出发前她买了一辆马车,并雇了隔壁院的老大爷做车夫。

    年关刚过,路上商队不多,却有很多结伴而行的学子。

    阿绣问了下才知是进京赶考的,三年一次的会试在二月中,而今正是北上的时候。

    卓家历代经商,少有人走科之路,阿绣对这些不是太懂,不过看着那些翩翩儿郎风餐露宿,还要千里赴京,倒是叹息。

    入夜,商队在镇上的一处小客栈落脚。

    阿绣进门要了间上房,付好银子正打算离开,旁边来了两个住店的客人。

    她转头扫了一眼,身形顿住。

    “小姐?”

    杜妈妈意外,顺着阿绣的视线看去也有些惊讶,不过她很快就扶住阿绣道:“走吧。”

    主仆两人在小二的带领下很快上了楼梯。

    临转角时,阿绣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

    “杜妈妈,是那人吧,我记得他脸上的伤。”

    阿绣小声说道。

    杜妈妈点头,“是他。看样子应该是上京赶考。”

    当年在平阳何家,阿绣远远见过他一面,那时他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来何家辞差。

    而今能上京中赶考,不知他母亲是好了还是去了。

    阿绣一声叹息。

    不知名,不知姓,也就远远看过一眼的人,她本也没有往心里放,怎知翌日启程时,那两人跟客栈吵了起来。

    阿绣本打算上车了,看见两人被客栈的小二棍棒相向吃了一惊,赶紧让杜妈妈上前去阻止并询问何事。

    客栈掌柜有些刁蛮,说这两人丢了包袱跟银钱非得赖上他们,于是便有了刚刚那一幕。

    被打的两人受了些轻伤,可提到银钱的事硬是咬着客栈不放。

    进京赶考半路没有银钱,寒窗多年两人的前途都快要耽搁了,自然不会就此罢休。

    不多会,其中一人又跟客栈的人吵了起来,扬言要去报官。

    身在异乡,又急着赴考,报官无非就是浪费时间罢了。

    阿绣一声叹息,在包袱里取出五十两银子,让杜妈妈送给那位脸有伤疤的男子。

    茫茫人海,能再次相见阿绣觉得这也是一种缘份,能帮就帮一下吧。

    不多会,杜妈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脸有伤疤的男子。

    阿绣撩开帘子见了他,并说道:“举手之义,公子不必挂怀。若他日高中,正身明法为官,造福百姓。”

    男子有些惊讶,愣了会拱手道:“夫人所望便是宋某所求。今日之义,若有缘,必报。”

    他说着取了纸笔写了一张欠条,并退回四十两,只收了十两银。

    这人倒是傲骨。

    阿绣拿着那借条看了看,见上面写着,平阳县河口镇,宋添。

第257章 不分伯仲

    翌日清晨,阿绣梦醒,披了件外衫坐窗下发呆。

    罗汉床上的春柳醒来,睁眼便瞧见窗下坐着一个人。

    她揉了揉眼睛,见是阿绣,正想说早上外面有些凉,张嘴之后话又咽了下去。

    十四五的姑娘满脸都是忧愁,就像是错过了某样东西产生的巨大遗憾。

    春柳只听说小姐小时家里出了些事,不过后面来到宋家一直都是顺风顺水,老爷夫人都对她好,公子又那么喜欢她,应该有幸福才对。

    窗边,阿绣听到动静回头,见春柳醒了,笑道:“今儿个你倒是挺早的。”

    这小丫鬟啥都好,就是贪睡,像个小猪一样。

    她展颜一笑,所有的情绪不翼而飞,恢复了平日里的模样。

    中午,宋添还要去客栈那边请苍山学馆一行人吃饭。

    他这几天不用去书院,很多时间可以安排,除了跟胡柯那一行人去了一趟书斋,之后不是在曹府便是陪阿绣出去逛街。

    自从绣坊的生意大部分转去江南,宋二才如今也没多少事干,这几天也跟儿子和阿绣在一起。

    有他在,宋添没有再找到与阿绣亲近的机会,前两天的吻成了他每日临睡前回味的一个想念。

    而就在这几天时间里,府衙的阅卷排榜事宜正在紧密进行中。

    院试有主考官一位,副考两位。

    主考由京中而来,副考是地方调任,一般是四品知府大人担任。

    卷宗室中,十张考卷并排于案上。

    虽说这些卷子都糊了名,但已经跟过两次考试的吴耀自然认得出他们的题卷跟笔迹。

    经过一番评比,十到第三名很快便确定了,正副榜首的卷子几人还拿不定主意。

    这两张卷子各有千秋,单从题面上很难分出胜负。

    吴耀看了看左边那张道:“作此卷者,态度公正,语句平和而又不失严谨。言语中心胸广扩,深谋远虑,将题义渗透得入木三分又提出了新意,吴某认为,此卷可提案首。”

    吴耀向主考官拱手,提出自己的意见。

    可另一人却不这么认为。

    “吴大人,杨某觉得两张卷案各有千秋不分不伯仲,可右边卷案的诗句优美深远,感觉更甚一筹。右边卷子提案首最为妥当。”

    意见相佐,这种事情在排名之时经常出来,可真要将他们看着是正常辩论,那你就想错了。

    有些时候正副考官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不甚至撕破脸面也要推举自己所选中的卷子,无非就是拉人培养势力罢了。

    谁不想让自己的学生高居榜首,以后有个好的前途,到时成为自己一派的助力。

    两人都是副考官,就算原本在身份跟地位上有少许差距,真到了这种关键时候,谁也管不了那么多。

    简丘看了看那两张卷子,轻轻转着手里的茶盏,提意道:“既然各有看法,不如我们抓阄决定。”

    还能这样?

    杨付诧意地看了他一眼,作为主考官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有个决断吗?

    搞出这把戏要是抓到左卷了怎么办!

    “简大人,此来科试,是不是太过于儿戏了。”

    简丘摇头,“简某也是摇摆不定,不知要选那张卷子为好,索性天选,省着到时大家有什么异义。”

    他这话说得意味深长。

    杨付沉默了会,点头应下。

    吴耀看样子也有些不满,但三人中有两人已经点头,也很快应下。

    吴耀很快找了个半臂高的花瓶出来,两人看着简丘写上左、右两个纸团扔了过去,之后晃了晃,随意捡出一个出来打开,只见上面着了个左字。

    杨付一瞧脸色就变了。

    排名出完,自有专人拿着考卷过去拆名留案。

    简丘回到客院正打算休息一会,杨付来了。

    两人进了内室。

    杨付崩着一张脸,待门关好他也等不得那么多了,质问简丘刚刚所为为意,为何不按事先说好的办?

    简丘出自翰林院,这次前来是很多人在暗地里运筹的结果。

    这回好不容易弄了个主考官,杨付对这次的案榜信心十足,怎么临到最后这人居然不作为。

    面对质问简丘很是淡定,坐椅上自顾倒了一杯茶水道:“杨大人,我已经按你的意思提了好几个人入廪了,先前的岁试也放了水,刚刚要是再附你的意,我这身官服还要不要了?”

    “临考前不你说随意为之?”

    杨付有些不敢相信,明明是他一副随便来的样子,到了现在怎怪起自己来了。

    简丘点头,“我是这般说过,可没想杨大人不光不避嫌随意与我接触,还胃口那般大。先前岁试放水的那两人是杨大人你的亲戚吧?”

    简丘眸光有些冷,杨付不自在地说道:“都是自己人。”

    “你这样想我也无话可说,可吴大人又不是傻子,他怎样不知这些把戏。要是刚刚我再跟着你将案首拿下,等回到京中,保不准就给御史参了。”

    “刚刚那样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两人都有一半的机会,高家落榜也是天意。”

    简丘垂眸啜了一口茶水,脑中便想起了先前吴耀找他所说的那些话。

    “高家已经有一个人入阁了,再这般毫无节制,后面真成了阁老,你觉得自己跑得掉么?有时,被需要才是最好的状态。人圆满了,反而想要抹去曾经的污点……”

    卷宗室,吴耀安排完最后一点事宜便拿着刚刚那花瓶出去了。

    他一路去到书房,关了门,伸手将瓶中的两个纸团拿出来放烛灯上消毁。

    刚刚在抓阄时已经有一个纸团拿出来并被毁掉,只不过那是吴耀事先准备好粘在瓶肚上,方便简丘顺势抓在手心,当时丢进去的两个纸团其实还安静地躺在瓶底。

    放榜那日,衙门外早早就蹲了人,比以往两次还要热闹。

    这次不光学子跟亲人们来了,衙门里也安排了仪仗队,将在敲锣打鼓的热闹声中为入廪的学子发放呈文。

    拿上这些呈文,大家就可以去相应的官学报到了。

    这日,阿绣也跟马车来了,虽说她对宋添入廪有信心,但对于排名她是有些期待的。

第258章 小三元

    这次发案只有一张榜单,那些没中的廪生也就不贴了,自行去衙役处领取呈文便可。

    而榜单也不像先前那样任人随意看,而是由衙役由首至尾通传。

    到了发案之时,十几个衙役让人群后退,清理了场地便要开始贴榜了。

    有眼尖的看见正中的那个宋字怔了怔,之后便惊讶叫道:“那位宋学子中小三元了!”

    小三元,一人连得三案首。

    前来看榜的汤海听着心中一热,眯眼看去,果然见那案榜正中写着自家公子的名字。

    榜案正首居上排中,代表天圆正乾,名字也比别人的写得大,虽然大家离得远,但正中那两个大字还是能看清楚。

    汤海呵呵一笑,转身便回去报信。

    此时人群外围,宋家三人正跟苍山学馆一行人站在一处。

    这次发案反正看不了,大家也就不去挤了,等衙役叫榜。

    宋添中小三元的事情被前面的人传了出来,有人回头盯着那个穿宝蓝衣袍的少郎,眼神复杂又妒忌。

    宋添被看得莫名其妙,这时,刚好汤海挤出来了,远远便叫道:“公子,案首,又中了案首。”

    除了县考,府试跟院试都是汤海挤到前面去看的榜。

    平时无比沉稳的一个人,接连看了几次,次次都中,次次都排正中,汤海也激动了,一张脸红扑扑的,兴奋得像是自己中了一样。

    宋添眨了眨眼倒没有太多反映,毕竟他也想过自己有中小三元的机会。

    宋二才却是愣住了,之后只觉眼热,握住儿子的肩膀道:“好,好!”

    “添哥!”

    阿绣的声音也是激动,虽然戴着帷帽,可从声音中便能听出她此时无比欣喜。

    前面的衙役还未报榜,但消息既然传出来了,自然是真的。

    一时间宋添便被苍山学馆一行人给围住了,大家的恭贺声不断,同窗中能出个小三元于他们来说也是有与荣焉。

    刚好这时前面也开始报榜了,只听得锣鼓声起,站在长凳上的衙役开口便叫道:“院试案首,平阳县,宋添,宋老爷。”

    宋添在一众人的拥簇中上前,发呈文的衙役见案首来了,直接从案桌后面走了出来,双手送上呈文,并说道:“恭喜宋老爷。”

    以后,宋添不光可以领廪膳银,见着县今都不需要下跪了。

    宋添也有一些心热,接过呈文对衙役拱了拱手,转身正要回去,才发现自己正被几百上千双眼睛盯着。

    宋添稳了稳心神,让自己显得沉稳淡定,因为以后这样的场合还有很多。

    不远处,简丘正准备启程归京,听见衙役在叫案首,也回头去看了一下。

    刚满十五的少年脸上明显还带着些稚气。

    简丘没想到原来他这般年少,还以为怎么样也是二十出头的男子,怎知还是位少年。

    这样的人值得那些人去运筹吗?

    简丘想了想那张卷子,慢慢也明白为何会选上他了。

    有实力,好掌控。

    不过他的那种解题方法总是让简丘有些熟悉,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简丘蹙眉,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未放在心上,在下属的陪护下向路面上的马车走去。

    穿着五品大员官服的男子向这边而来,宋二才自然便看见了,原本他也是无意中扫了眼,后面神色微怔,人愣住了,直到儿子来到面前也未能回过神来。

    “爹?”

    宋添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刚好见到这次的主考管简大人上马车。

    “那是这次院试的主考大人。”

    宋添开口解释,宋二才回神,点了点头道:“中午请大家乐呵乐呵,爹让人去订席面。”

    宋二才望了望那远去的马车,转头对儿子笑道。

    宋添点头,“爹,这事你帮我安排。如今成绩出来了,我还得回书院一趟。”

    有了好的成绩,第一时间要谢师。

    苍山学馆一行人可以请吃饭,书院那边宋添需要亲自过去传达喜迅。

    “好。”

    宋二才让汤海赶车送他,之后在街边站了一会,等前面的榜单念完才让人送阿绣回去,自己前往酒楼安排席面一事。

    这次的科试苍山学馆只有宋添跟胡柯中了廪生,其他人都落榜了。

    大家有些失落,但能中秀才已经是万幸,虽然不能来青云书院,但县里的书院是可以去的,不用束脩费,在书院里还能领膳食票,一年下来多少也有一些地方上的笔墨补贴。

    那厢,宋添回到书院时徐行正在二楼的茶室等他。

    “先生,学生有幸,不负所望。”

    宋添上前,向徐行拜了个大礼。

    来到青云书院的几月受益良多,他很清楚自己的学识增进了不少,如没有这个机遇,小三元很难说会不会砸在自己身上。

    蒲团上的少年以头触地,徐行放下手里的书卷,点头道:“上次我帮你审题,便知有这个把握。起来吧,刚好来了,我一事正想与你说道。”

    “先生请讲。”

    宋添暗暗吸气,将心底的情绪压了回去,他知道院长有话要说。

    徐行捋了捋垂于胸前的白须,抬手给宋添倒了一盏茶道:“如今院试已经结束,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主要是问接下来打算去何处读书。

    中了廪生便有来青云书院的资格,但这种事情没有强求,你就算去县里的书院也是可能的,全看自己的意愿。

    可宋添明年要参加乡试,自然会继续留在这里。

    “只要先生不嫌弃,学生愿继续在此就读。”

    徐行点头,十五就中了小三元的人,他怎么会嫌弃,不过……

    “宋添,拜我为师,你可愿意?”

    拜他为师?

    这可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按道理整个青云书院的人都可以说是徐行的学生,但专程拜过师却是不同的,以后的仕途之路便打到了师座从属徐行的标签,会提前被人分为派系。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能提前得到提拔是难得的好事,可宋添打心里不喜欢受到约束。

    但他此时只是一个小小廪生,并没有拒绝的权力。

    宋添再次跪到了蒲团上,“承蒙先生厚爱,学生愿意。”

第259章 归位

    谢师宴之后,苍山学馆一行人就要准备回去了。

    宋添拜师的事情并没有告诉他们,只是当夜回去跟父亲说了。

    宋二才也不知道怎么说,朝堂上那些事情已在他能力之外,了解不多帮不了儿子,只叮嘱他以后多长个心眼。

    宋添明白。

    送走儿子,宋二才坐在灯下倒是想起了白日见到的旧人。

    事隔多年,那人变化不大,他扫了眼便认出来了。

    那时他来苍山学馆就读半年,成绩不如自己却一举中得秀才,而今已是外放的主考,想来这些年来在京中混得不错。

    当年自认怀才而不得志,多年过去宋二才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今日见到旧人,心中还是激起了点点涟漪。

    次日,宋添回书院在众人的见证下行了拜师礼。

    之后他收拾了一点东西,便打算回家去了。

    这时,阿绣找到他,亲口说了前段时间在临江的事。

    不是有意欺瞒,只是怕他影响学习。

    宋添意外了一下,要是阿绣没有专程跑过来看他,心里肯定会有些想法。但她不远千里而来,宋添只有感动。

    他什么都没说,听闻阿绣不跟他们回去了,即刻便要启程去临江,心中不舍。

    放榜后的第三日,宋添跟着父亲先送了阿绣离开,之后两人也跟着苍山学馆那一行人回平阳去了。

    六月离家,先到临江,再到府城陪考,这次出门宋二才在外足足奔波了三月之久。

    临走时还未显怀,再归来常氏的肚子已经耸得老高了。

    院试放榜宋添中了小三元,消息前几天已经由县衙的人传了过来,常氏日思夜盼,总算将儿子跟丈夫等回来了。

    归来那日,平阳镇一行人又出来看了一回热闹。

    小三元呢,他们听都未曾听过,还是县衙的人过来报喜才知是三试连中案首。

    现下宋添已经不是平阳县第一份,是整个梁州府头一份。

    回到镇上那天中午,一行人到酒楼吃饭,伍掌柜分文未收,让宋添跟胡柯两位廪生给他提了一幅字,用着留念。

    白天在酒楼吃饭,夜里常氏也在院中办了席面,专程请了李馆主前来。

    常氏还跟丈夫商量,再给儿子办三天流水席,这次就不回村子里了,在镇上办隆重一点。

    “要是阿绣在就好了,也能跟着大家一起乐呵。”

    是夜,常氏躺在丈夫怀里说着接下来几天的打算。

    先前丈夫回府城的时候已经事先让人回来给她报了信,并带回阿绣送的那两箱补药。

    知道他们在那边一切发展都很好,可常氏还是忍住想她,毕竟是养了多年的小儿媳妇。

    “明年,等添儿考完乡试,咱们带他进京,便能相见了。”

    明年八月的乡试,等儿子考完宋二才不打算等,直接带人上京。

    常氏点头。

    翌日,宋添归来的消息传到村子里,宋老爷子来了,听闻儿子要在镇上办流水席,立即又返回村子准备,到了那天能叫上名的熟人亲戚他都请了。

    这是属于他们宋家的风光,自然得多叫点人来乐呵乐呵。

    而常氏这边,不光请了镇上的人,连书院里的学子们都叫了。

    河口镇上下两条街,全部摆满了桌子,大家自发帮忙做饭,席面从早到晚,整整热闹了两天。

    这般热热闹闹又办事耽搁了些天,一行中了秀才的学子便要收拾行囊前往书院进学去了。

    庞子默跟童良玉进平阳的少梁书院,宋添跟胡柯前往府城的青云书院。

    临走那天,百人相送。

    宋添见母亲身子重了,没让宋二才相陪,只让汤家兄弟俩送他过去便去。

    宋二才叮嘱了儿子几句,好好在书院念书,明年中举陪他上京。

    宋添点头,他已经跟阿绣约好了,明年上京路上相见。

    *****

    临江城,渡口。

    当最后一艘商船靠岸,天已经快要黑了。

    阿绣下船,等候在岸边的杜妈妈赶紧迎了上去,将人扶住。

    “小姐,一路上可安?”

    阿绣这一来一回,差不多也花了近两个月。

    走时酷暑难耐,归时已是秋风落叶满地。

    “一路安好,杜妈妈不必忧心。”

    阿绣拍了拍她的手,又问起绣坊那边的情况。

    当时她走得匆忙,也不知现下情况如何。

    “小姐放心吧,里面的人老奴很多都认识。知道你回来了大家都是感激的,有那么几个不安份的也给老奴收拾了。”

    主仆两人一路说着,上了马车杜妈妈便问到宋添的成绩。

    “添哥不负重望,中了小三元。”

    提到这事阿绣自然是无比高兴的。

    小三元!

    杜妈妈一愣,也跟着笑了起来。

    以前她居后宅,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不多,这次帮着小姐在外面重建卓家,才知道为官之人在家族中的重要性。

    马车回到玉台街卓府,阿绣洗漱完正在用饭,曹眙便来了。

    两人在堂中聊了会,说了一下何家找上门来的事。

    翌日,阿绣去到绣楼没多久,何文筠跟何澄便来了。

    这两月来纤绣行拿着卓家的绣品跟纱衣在京中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直接受到打击的便是何家。

    毕竟两家的东西相似,有卓家的东西在,何家的便成了瑕疵品。

    叔侄两人被请进二楼雅间。

    何景澄这几年一直在京中打理生意,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阿绣,不免愣了愣。

    阿绣淡淡一笑,让人上了茶。

    那些场面话不必说了,双方目的明确,直接谈起了正事。

    阿绣想要卓家当年那些绣坊,何景澄无疑是生气的,可事以至此,何家只能被迫承受。

    签协议前,何景澄开口想将契约年限加到二十年。

    不管是跟纤绣行,还是先前跟何家所谈,阿绣的条件都是十年之约,这下何景澄开口便要加一倍,她笑了笑道:“表叔,这是看不起我卓家的手艺?十年生意换不来那几十家绣坊?”

    何景澄捏着茶杯沉默,之后对身边的何文筠说道:“你先出去一下,我有些话想对锦绣说。”

    何文筠有些莫名,最后还是起身出去了。

第260章 恨意

    人走了,何景澄啜了口茶水,问道:“你是不是打算出海?”

    将京中跟江南的生意都交给了别人,何景澄不相信她甘愿做背后。

    要知道当年的卓家十分看中自己的手艺跟生意,全然不让任何人插手,更不要说是合作。

    她的行为异常,何景澄只能往这方面想。

    既然给猜出来了,阿绣也没有再瞒,点了点头。

    “这般,你们拿到呈文了吗?”

    他想要以这个来跟自己做交换条件吗?

    阿绣笑了笑道:“多谢四表叔关心,我这边已经处理好了。”

    何景澄挑眉,之后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你的想法。出海是想挣快钱,将江南跟上京一带交出去是为了彻底掌握卓家的这份手艺。

    等这十年期满,不管是魏家还是我何家,都得另谋他路。

    我现在管理着何家在外的生意,压力不小,这期限能长些自然最好。锦绣可以想想看,如有四表叔能帮得上的地方,尽管提。”

    何景澄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从她高调而归,还一举拿下上百家绣坊,大着胆子要出海,他便知她想要的不单单是这些。

    “四表叔,既然你这般说那我就不客气了。锦绣刚好有一事想要问你……”

    最终何卓两家的协议加了五年。

    马车上,何文筠拿着那张契看了看,有些好奇地问道:“四叔,可是答应了姚姚什么条件?”

    何景澄摇头,“她只是问了几句话,能将我们与魏家区别对待,无非是看在你跟你母亲的面子上罢了。”

    看他跟母亲的面子?

    何文筠勾唇,脸上有嘲讽的笑。

    “四叔,有一句话文筠一直想问。”

    “你说。”

    何景澄收回视线,看着坐对面的侄子。

    原本的毛头小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最近正在跟京中薛家议亲。

    “当年卓家遭难,跟我们到底有没有关系?”

    那个时候何文筠其实还小,并没有接触家中事物,对那些事情并不知情。

    何景澄一愣,“你为何这般问?”

    “有些事情想不通。”

    他总不能说是因为表妹眼中的恨意,那种浓浓化不开的恨意。

    “这件事情你不要多想,与我们何家无关。想当年我们也是临江城的一个商贾,帮不了他们,也未曾做过什么落井下石之事。”

    何景澄说着撇开了头。

    “是么?”何文筠显然是不大信的,“那四叔可知当年是谁向何家动的手?”

    “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的好……”

    那厢,阿绣送走何家叔侄又见了一个人。

    这人叫付舰,是阿绣临行前让曹眙去找的。

    三十好几的汉子皮黑面粗,穿着一身灰青色短衫,看着有些匪气。

    他给阿绣的感觉有点像王大牛,可要说脑子跟胆子,那是比王大牛要大得多的,这人可是在牢中待过几年。

    付舰看见案桌后面的小姑娘有些意外,不过他很快拱手在堂中跪了下来。

    “舍妹之事,多谢小姐帮忙。”

    付舰有个妹妹,在他坐牢之时被人给劫了。

    这人出狱后找了妹子好几年,硬是没能找到人。

    这两年本已经开始放弃,结果曹眙找上他,说是前两月护送东家小姐时路宿一家小客栈,里面有个带着俩儿子的小妇人,小姐看着甚是眼熟。

    后面来到临江,东家小姐听闻你妹子没了,便想起那小妇人不就是像你那亲妹妹。

    付舰十岁开始便跟着商船帮人送货或是出海打渔。

    当年卓家没倒台时他也在卓家商船上做了几年,那时阿绣会随母亲到渡口迎接返回来的哥哥或父亲,要说见过他也能说得过去,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她还记得,甚至找到了消失多年的亲妹子。

    曹眙带他去了那个小客栈,看见妹妹不光被强占为人妇,还生了两个孩子,成天过得食不裹腹,毫无自由的凄惨日子,付舰失手,将那个男人杀了。

    付舰不后悔,就是怕自己去了妹子跟两个孩子无人照顾。

    这时,曹眙出手帮他摆平了这件事,放火烧了那个路边小客栈,抹去了痕迹。

    付舰接回了妹妹跟两个孩子,现在是报恩来了。

    阿绣道:“既然见着了,怎有不帮的道理。付大哥快请起吧。”

    虽然这人在自家的商船上做过几年,可阿绣那时只有几岁,怎记得这些。

    能帮他找到妹妹无非是梦境中的提示罢了。

    不过在梦中他的妹子是两年后自己逃回来的,他一气之下杀了那男人逃走,最后做了轰动一时的海匪。

    阿绣听人说,他出狱之后便跟外面的那些海匪有接触,以至于后面才会在海上雄霸一方。

    阿绣死前听闻朝庭派了人去围剿,至于他最后的命运如何,自己还真不清楚。

    “小姐,曹掌柜已经将出海的事情跟小人说了。今日一跪,付舰在此发誓,从此以后以命孝忠。”

    阿绣离开的这些日子,曹眙连船都让人打造好了。

    能带领一大帮海匪,这样的人自然讲义气,阿绣信他,主动上前将人扶了起来。

    “付大哥,我卓家以后出海的商船就交给你了。”

    *****

    年末,毛氏让人来到卓府,说是谢家的人后天便要到了,让阿绣到时府上一见。

    消息报上来时阿绣正在用午膳,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春柳赏了那婆子一个荷包。

    毫无重量的一个小荷包,婆子拿在手上却是心中一喜,等出了院子打开一瞧,果真是金豆子,还是两颗。

    唉噢娘也,她当差这么久第一次收到这么多打赏。

    这卓府才重建半年,看这手笔都快要赶上当年的卓家老爷了。

    知道谢家要来人,阿绣也做了些准备。

    她最近得了一株颜色不错的珊瑚,到了那日让人包了抬着一起去了何家。

    这东西可不是要送给谢家,而是要送给毛氏。

    想想她跟谢家的婚书还在毛氏手中,不给点好处,想来这婚想退掉也没那般简单。

    阿绣早饭之后去的,在后院的正堂等了小半个时辰,毛氏才带着女儿何文香慢悠悠过来。

第261章 谢家

    “姨母,文香姐姐。”

    阿绣起身向两人行礼。

    几月不见,这人好似又长漂亮了。

    毛氏上下打量了一下她,虚扶道:“同我客气什么,快起来吧。”

    阿绣起身,笑了笑便让人将那株珊瑚抬了进来。

    “前不久得的,孝敬给姨母做年礼吧。”

    阿绣说着轻轻拉开盖在表面的绸布。

    五彩琉璃般的珊瑚树,毛氏一瞧眼睛便亮了。

    她紧了紧手中的帕子道:“你这孩子,来就来了,送这般贵重的东西做啥。”

    何家这几年靠着绣坊生意也挣了不少钱,可毛氏的衣着打扮只能算华丽,算不是奢侈。

    不是她不喜欢那些华美精贵的珠翠锦衣,是何家还供养着京中何大老爷一家,不知为何这个家里就是奢侈不起来。

    “姨母可别这般说,孝敬你是阿绣应该做的,只要你不嫌弃便好。”

    阿绣说着又拿出一个盒子交到何文香手上。

    “文香姐姐,这是妹妹送予你的年礼。”

    阿绣对她笑。

    何文香盯着那株珊瑚正在出神,冷不丁手上塞了个东西,打开来一瞧,双眼立即便亮了。

    里面是一双红色护手,在卓家绣楼里标价五百多两,贵虽说上多贵,但这东西难得,绣楼里今年的订单已经满了,而且这是特制品,只有卓家绣楼才有。

    她前不久才见玉家大小姐戴过,当时就眼馋死了,没想到自己也能有一对。

    “姚姚妹妹,真是谢谢你了。按理我一个当姐姐的应当送礼予你才是,这下反过来了,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嘴上说着不好意思,可却完全没有不收的想法。

    阿绣安慰般拍了拍她,转头便对毛氏道:“姨母,既然谢家人要来了,还请将当初那张婚书拿出来吧。”

    果然这些东西也不是白得的。

    毛氏笑了笑,很快让人将东西取了过来。

    “姚姚,你要跟谢家退婚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不过当初你说什么招婿入赘,我是不同意的。”毛氏抚着装有婚书的匣子缓缓说道:“你想啊,能入赘的男人有几个好的。真有本事,家境又不错,谁愿意去入赘。”

    “你说,姨母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毛氏温声劝道。

    阿绣点头,“姨母说的阿绣认同,不过我还小,以后的事儿咱们等退了这谢家的婚事再说吧。”

    “好,你能明白我便放心了。”

    毛氏将匣子放在旁边的茶桌,见阿绣垂头品茶,眼中闪过恨意。

    几十间绣坊换了一张协议的事情她自然是知晓的,想她何家花了那么多心思去收拢那些绣坊,现在拱手让人,她怎能不气。

    谢家的婚事她想退就退,可什么招婿入赘,想想就觉得可笑。

    临近中午,谢家人到了。

    来的不光有奴仆,还有谢家大夫人钱氏。

    先前在信中毛氏已经将退婚事宜说了,钱氏这下来到瞧了瞧人,叹道:“眼看就得议婚期了,这个结骨眼上怎又要退婚呢。”

    话说得很客气,可阿绣知道这只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想想在梦境中,去了梁州之后她又上京,也是见过那位谢三公子。

    年纪轻轻的翰林院编撰,据说取了自家小表妹,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后院里更是无妾无美人,在京中被传为佳话。

    表哥表妹这般恩爱,阿绣就不信他们此时没点什么。

    这么多年来谢家对这门亲事可有可无,那谢三公子对自己更是不闻不问。

    阿绣想,那男人指不定就盼着退婚呢。

    至于谢家别的人,估计一直以来都在看情况。

    卓家虽然倒了,不是还有何家收拢的几十家绣坊,要是卓家女嫁过去能多带点嫁妆,这门亲也不是不能成。

    毕竟书香世家都讲究脸面,当初卓家太爷帮了谢家二房,后面二房得势便将婚事推给了大房,如今再来退婚,那也太没良心了,说出去让人说道。

    钱氏已经到中年,着一身青紫色的袄裙,头上是一套红宝石头面,相貌也是不错,到了这个年纪看着还不多显老,可谓风韵犹存。

    她这次前来只带了奴仆,未带儿子,阿绣想这人多半也是乐意退婚的。

    毛氏叹了一口气道:“钱姐姐你有所不知,姚姚这孩子太过于懂事了。如今卓家就剩她这么一个,非得遵守祖训,要招婿重振家业。”

    “你说说这事,我要是不同意吧,又感觉对不起死去的卓家人。同意了吧,又觉得对不起姐姐。这事儿我也是左右为难,如今也就看她本人的意思了。”

    毛氏牵了头,但她并不想掺合这事,直接将问题甩给了阿绣。

    阿绣一听,直接抽出绣帕来压眼角了。

    “姨母,我在临江有你看着,娘只会感激,怎么责怪。想当初娘去世的时候也是跟我说过的,何家便是我的第二个家,姨母就是我的亲娘。而今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我早已经将你们当唯一的亲人了,要我远嫁实在不舍。”

    阿绣眼睛都哭红了,好一个真情意切。

    毛氏听得一愣,搞不清楚这人倒底怎么了,可这种话,她能去反驳么,自然是不能的。

    要知道阿绣消失的这些年谢家都有送年礼到府上,每次他们都以理佛为由没有让人出来相见。

    至于阿绣离家之后,何家已经在临江丢过一次脸了,让他们在别的地方再丢一次,那是万万不可的。

    “你这孩子,快别哭了啊。”

    毛一幅心疼的样儿,也拿着帕子压眼角。

    钱氏看着这两人直蹙眉。

    小时她也见过卓家小姑娘,看着很是冰雪聪明,而今大了长得也是美,可怎的变得这般娇气,开口便哭哭啼啼的,怎能做宗妇啊!

    谢家五房人,二房已经有了大造化,大房如今也有三个书生,想来以后家大业大免不了。

    钱氏取儿媳妇当然想要些有能力气势的,可不是这种无根无基的娇小姐。

    于是乎,她对阿绣的印象又差了几分,不过想到临行前丈夫的话,还是劝慰道:“锦绣啊,你别这般伤感,南山郡离这儿远是远了点儿,可你想回来还不是半个月的事儿。你不是在这儿还有绣坊,要是有生意在这边,以后免不得经常过来。”

第262章 退婚

    南山郡离临江路途遥远,钱氏不知这半年来这边生了变,但她还记得当初何家说过,收拢绣坊到时会拿出一半来给卓女做嫁妆。

    谢家的生意多以田产、庄子为主,可谁不知道江南富饶,出产的绣品更是一绝。

    他谢家为了等那些绣坊才将婚事坚持到现在,而今人大了,就拿一句祖训便要退亲,这事儿想想就不爽利,白白耽搁了儿子的年华。

    提到绣坊,阿绣还没什么,毛氏先不乐意了。

    她老早就想过,而今那些绣坊虽然给这丫头捏在手上,可早晚也是他何家的。

    只要将谢家这婚事退了,到时让她嫁到何家,凭你再能耐,成了何家妇还能翻出什么风浪。

    毛氏的脸色不大好看,阿绣带着哭腔道:“大夫人,既然话说到这份上了,刚好我也提一提自己的想法。我卓家当年倒下,那是分文全无,而今手上有的那点产业都是在外人的帮助下攒起来的,我已与他人达成协议,生意场上按劳而分。”

    阿绣说这话没问题,他现在的生意本来就是与人合伙,跟曹家之间也有协议。

    可听在钱氏耳里那便是这姑娘不打算要那些绣坊了,毕竟这些年来她都在后院祈福理佛,就算有点产业那也是何家施舍给她的,能有多少东西。

    这般……

    钱氏笑了笑道:“何二夫人,当初我可是听说过,你们何家收拢卓家那些绣坊是要留一半给她做嫁妆的?”

    卓家倒掉的第一年钱氏也来过一次,那时就想看看情况,这个消息还是毛氏亲口告诉她的,为的便是怕谢家帮忙出头,说何家人贪心。

    没想到此时给钱氏拿出来说道了。

    提到这事儿毛氏也是尴尬,可现在绣坊已经不在他们手上了,她也没什么羞耻心。

    “大夫人,这事儿还得看姚姚的意思。”

    绣坊又不是在她手上,她想给也给不出来啊!

    毛氏的样儿看在钱氏眼中那就是死皮赖脸了,果然人的这张嘴都是不可信的。

    她冷冷一哼,觉得无比心烦,看着阿绣道:“锦绣啊,你到底说说,是个什么意思?”

    不嫁就不嫁吧,反正儿子跟音璇两相情悦。

    娘家侄女她从小看着长大,比这失了家的孤女不知好了多少倍。

    阿绣垂眸,拿出匣子里的婚书,递过去道:“还请大夫人成全锦绣一片孝心。如若不能,卓家的那些绣坊我要过来也是无用,不如让给有能力者继续发杨光大。”

    这是没打算要绣坊的意思了,钱氏怒从心起,哼道:“话说得这般好听,合着我儿的这些年都白白被耽搁了。”

    这话说得可就不要脸了,毛氏道:“大夫人可别这般想,令公子今年才十九,正值年华,想看什么样的姑娘都是可以的。

    再者,大夫人可别忘了当初卓家太爷对谢家大爷有救命之恩。那年谢家大房将婚事推到二房头上也就罢了,而今不单不成全姚姚一片孝心,还拿什么年华说事儿,这未免也太过不耻。”

    毛氏此话一出,立即就将钱氏给呛住了。

    她涨红了脸,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道:“好,那我便成全她的一片孝心。可这退亲的事可别赖在我谢家头上,这都是你们主动要退的。”

    不就是那点儿俗物,不要又如何。

    想他儿子明年便要乡试了,到时前程似锦,娶这么个上不了台面的孤女,还拉低了他大房的格调。

    钱氏从袖中拿出当年交换的婚书,跟阿绣这么一换,直接就领着人走了,一刻都不想在这儿待。

    毛氏看着她怒气冲冲的样子,才惊觉将人给得罪了。

    想想谢家大老爷在朝中的官位,毛氏心肝儿突然有些颤。

    她是想让这两人退亲没错,可一开始是不打算管的,让锦绣自己去处理,可怎么说着说着就开起口来了呢。

    毛氏蹙眉,回想了一下有了点眉目。

    她是给刚刚锦绣那句交给有能力者发杨广大给忽悠了。

    还以为这人真有那个心,会将手里的东西交出来,转念一想,不可能的,要不然也不会从他们手中将绣坊抢回去了。

    毛氏心中一阵嫌恶,阿绣收好婚书对她拜了拜道:“姨母,今日之事多亏有你,姚姚在此谢过。”

    阿绣行了一礼,就打算走了。

    毛氏挥了挥手,根本没打算理她。

    阿绣未做停留,带着人很快出府。

    主仆几人来到何府外,谢家的马车已经离开。

    看样子钱氏气得连歇一夜都是不愿了。

    阿绣勾唇,淡淡哼笑。

    这时,何文筠从大门里冒了出来,看着阿绣那一抹笑容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跟谢家的婚事退了?”

    他突然开口,阿绣一愣,侧身行了一礼道:“姨母做主,已经将婚事退了。”

    她已经换上了一幅乖巧知事的样子,可何文筠知道,这人心里正在为达到目的而沾沾自喜。

    何文筠点头,“这般,你对以后有打算?”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阿绣还小,并不想考虑过多。”

    阿绣说完便上车了,何文筠目送马车远去,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

    与谢家的婚事作罢,阿绣次日去了城外的祖陵,之后又去了望岩山上香。

    卓家重立家业,她退了婚约,而今彻彻底底是个自由人了。

    腊月里,最后一批人从平阳来到临江。

    如此,河口镇那边除了宋明跟常家,所有人都走了。

    陆保这次没过来,常萍萍又怀上了,前三个月不稳,陆保担心她的身子,便打算年后再过来找他们。

    陆保带来一封信,阿绣一字一句念给陆薇听了。

    陆薇知道哥哥嫂子过得好就满足了,她自己有绣品为伴,从来未曾感到寂寞。

    宋二才也让杨掌柜带了一封信给阿绣,说了下家里这段日子的情况。

    宋添离开镇上去书院没多久,宋二才处理完镇上的那些事情便带着常氏去府城了,陪儿子读书,顺便过年。

    自从宋添中了小三元,他们在镇上已经住不安生了,时不时有人上门拜见,实在心烦,宋二才怕打扰到常氏,也就先走了。

    原本他们是打算在那边再过一个年的,这下子也是没辙。

第263章 启航

    年关,阿绣让曹家的商队带了两箱货上府城,都是上好的药材补品,还有这些日子她做的一些小孩儿用的被子以及衣帽之类。

    按时间来算,常氏最近就得生了。

    除了两箱东西,阿绣还带去了两封信,一封给宋二才,一封给宋添。

    这几月来他们的商队已经少回西南一带了,捎两封信回去也是艰难,至于宋添那边,更是没有找到机会给她带信过来。

    阿绣很想他,她想,他的心情肯定也跟自己一样。

    梁州府城。

    宋二才扶常氏下地,指了指一个二进的小宅院道:“地方不大,你别嫌弃。”

    “反正也住不久,凑和一下吧。”

    常氏撑着腰,扶着丈夫的手慢慢进去了。

    院子是宋二才让曹烈帮他找的,里面已经打扫过,家什也买好摆上了。

    两人进门,后面马车上的婆子跟两个小丫鬟开始往里面搬东西。

    临行前,宋二才进县里买了几个下人,之后不回镇上了,那些事情不必再顾及,便想要给妻儿最好的。

    不过常氏节俭惯了,除了现在自己身子不便,有没有人照顾其实并不在意。

    夫妻俩到达的当日下午,宋二才让汤海去通知儿子。

    临近年关,书院那边也开始放假了。

    宋添直接收拾了东西回家住着,等待年关。

    第一次过年换了地方,又少了一个人。

    虽说什么都按喜庆的来,可一家人总感觉少了点啥,莫名不对劲。

    年二十六,曹家的商队归来,宋二才过去聊了聊,带回那两箱东西跟信。

    常氏看着那些小衣小被子很是感动,听闻阿绣在那边过得十分不错,也就放心了。

    宋添拿着专给他的那封信回到房中,一看便是一下午,吃饭了才给常氏叫出来。

    “你啊你,既然看完了人家写的,就赶紧回一封过去。明儿个你爹还要去曹府,刚好开年那些商队过去的时候帮你带过去。”

    常氏还指点起儿子来了。

    不过她的话才刚说完,脸色就有点不对劲起来。

    “娘?”

    宋添扶住她。

    “添儿,快去叫人,这怕是要生了。”

    宋添一听,慌了神,扶她在旁边坐着,赶紧去前面叫人。

    宋二才来到这边便给媳妇请好了经验老道的产婆,常氏这一胎还算顺利,入夜前发动的,半夜就生了。

    是个女娃,六斤多。

    这般夫妻俩算是如愿了,宋二才抱着娘俩直接哭了起来。

    翌日,宋添在给阿绣的信中提了这件事,妹妹很小,还没长开,但爹跟娘都说跟他小时特别像,想来长大了也是个好看的。

    另外,在学馆中的生活一切安好,现在成了院长的关门弟子也有很多便利,不懂的都可以过去找他。

    还有很想你,想一起的点点滴滴,想见面,想……

    长长五页纸,阿绣拿到的时候已经快到二月里了。

    看完信,阿绣做了一个梦,跟以往那些预警不同,而是跟他有关……

    翌日,阿绣与曹眙去到渡口,送出海的商船起行。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卓家手里近百家绣坊已经制出了半货船绣品,里面除了祖传的纱衣,还有经过改良的新品,流彩纱衣。

    跟魏何两家的协义上明确过品类,目前流彩纱衣已经上市,但只有卓家绣楼独有。

    曹眙点上三柱香递给阿绣,两人跟着出海的那些船夫一起祭神,祭天。

    海风撩起女人的纱衣、长裙,以及披在肩上的发丝,远远看着像是要乘风而去,如神女下凡。

    渡口不远处的高台上,魏洲站在石栏边,凝视着远方,也不知道是在看船上那个人,还是在看风景。

    何文筠慢慢走过来了,轻叹一声说道:“她那般大方将纱衣让给了我们,原来是有了更好的。”

    卓家的流彩纱衣年关上市,一上市便引起了轰动。

    现在谁个达官富贵家的男人不来一件流彩纱衣,走出去都彰显不了身份。

    魏洲闻言,转头向何文筠拱了拱手道:“流彩纱衣固然有他的妙处,可跟我们的羽裳纱衣互不冲突,各有领域。”

    “这也是啊。卓家绣坊发展多年,没想到在她这儿还能突破先人,创造新品。”

    她的生意做得这般红火,何文筠不知怎的心里总是不舒坦,他觉得小表妹就应该拘于后院,依附于男人,嫁人生子,做个娇生乖乖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跟一帮男人站在一起,在外抛头露面。

    想到这,何文筠又说道:“我听闻表妹手下有位哑女绣娘,出图跟手法无人能及?”

    这事魏洲也听说过,可跟何文筠站在一起他并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有能人是好事,毕竟我们都有合伙,绣坊那边的东西好了,对我们也有好处。”

    何文筠点点头,“你说的也是。”

    第一次出海,付舰归划的路线并不算太远,来去差不多半年时间。

    这下二月出行,等回来已经快秋天了。

    临行前付舰已经让妹妹跟两个孩子进了绣坊做事,以后跟着卓家也算照应。

    送走商船,阿绣回到府上,研墨开始给梁州宋家与信。

    目前他们自己的商队已经很少去那边了,等阿绣的这两封信送到,时间已经进入六月。

    乡试在府城举行,每年八月开考。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除去有廪生功名的学子,在各书院中过了举办的科试也能参加。

    这比府试院试的情况盛大多了,距离乡试还有二个多月,府城已经渐渐有人过来。

    儿子已经一个月未回来了,宋二才从家里带了点衣物跟吃的给他送去书院,进了书院的待客间,却发现里面坐了不少人。

    大家都是过来给亲人送东西的。

    这次乡试整个青云书院全部都要参考,开年来学习都相当紧张。

    宋二才扫视了一圈,不想见到了熟人。

    这时,胡柯二哥胡邦也见着他了,两人见礼坐在一起说话。

    去年胡柯也中了禀生,跟宋添一样在青云书院进学。

    胡家兄弟三人,好不容易出了个读书的胡老爹也很重视,前两天让胡邦收拾东西来到梁州陪考。

第264章 八字不合

    乡试陪考人员众多,胡邦也是来得早,不然房子都租不上。

    两人坐着聊了会,宋二才便问起他镇上那两家绣坊。

    他带着妻子来到梁州,临走时不光是院子还是绣坊都给了宋明打理。

    他信得过这个侄子,可想到宋三才,宋二才有点不放心,怕他会给老俩口和大房找麻烦。

    胡家在镇上是开堵房的,不管是镇上还是村里,谁家出了点什么事他们都知道。

    宋二才问起他便说了,镇上的两家绣坊包括那家小布庄的营业都很平稳,跟宋二才在时没多大区别。

    不过宋家老俩口给宋明接到镇上来住了,帮忙看一下院子。

    至于宋家三房,胡邦告诉他,现在宋三才也来镇上了,在何家药铺做管事。

    他沾了二房的光,那平阳县何家老爷听闻宋案首家还有这么个人在他的药园子做事,立即就给他涨了银两,还调到镇上做管事,不用在药园子那边吃苦了,这几月跟张超混在一起日子过得还不错。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宋二才有些愕然,这不就是一人得道,全家升天。

    虽说只是那些小恩小慧,可终归是好事。

    两人坐着嗑话,中途下学,胡柯跟宋添过来了。

    几人见面收了东西寒喧一番,之后宋添跟胡柯又要回去上课了。

    短短一个月,宋二才觉得儿子都瘦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吃饭。

    乡试可跟府试院试不同,没点好的身体素质三场考出来人都受不了,别说是做题。

    从书院回来,宋二才拿到了阿绣让人带过来的信。

    常氏抱着女儿让他念了一封,儿子的暂时放着,下次去书院再带给他。

    这般后面的两月宋二才又去了书院几次,给儿子送衣送吃的。

    书院里的课上到七月底,后面便放假了。

    宋二才将儿子接了回来,让厨房弄了几天大鱼大肉赶紧给他养养。

    宋添也知道乡试三天一场,到时在里面吃住没点体力不行,一天四餐,顿顿荤腥。

    时间进入月未,在县里书院的庞子默跟童良玉过来了。

    庞子默由庞家大哥护送,来到之后跟胡家兄弟俩住一起。

    纪英家里也来人了,找熟人在客栈那边留了个房间,也算安顿了下来。

    童良玉就给宋二才接走了。

    当初童文诚离开河口镇上临江之前专程找宋二才说过,儿子就交给他了。

    这边的几人一切顺利,可从平阳书院出来的另一行人却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找着,来到的第一晚居然去了城隍庙。

    无奈一行人找到胡柯,后面又一起过来找宋添。

    三年一次的乡试,城里的客栈拥挤不堪,连柴房都拿出来住人了。

    宋二才帮他们瞧了瞧,客栈没找到,找了一户院子宽敞的人家,租了三间房让一行十几人住了进去。

    这种时候没个懂行的人还真不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好歹有个落角点了。

    安顿下来,又是紧张的复习。

    大家都是从苍山学馆里出来,有些虽然跟宋添他们不是一门,但宋添的名声早已经传遍整个平阳县了。

    说是复习,基本也是宋添在向他们授题。

    援题的地点都在宋家院子,书院放假前各班夫子专程警告过手下的学生。

    乡试人多,又是成群结队,这种时候往往也是多事之秋,没事就不要出去闲逛,什么酒会诗会的也不要去参加,有这个精神不如在房中多看会书,等考完有的是时间给你玩乐。

    宋添在方面一直是个乖娃娃,夫子让不出门他就连出去逛逛都没有过。

    胡柯却不然,他对那些酒会诗会没兴趣,却是去逛了赌场顺便打探了一下外面的消息。

    这一圈逛下来,他发现可操作性很小,这还没开始考,宋添的大名已经排在了压注榜首位,而且远远高于第二名高烨华。

    这般他要是再下注就没什么钱赚了,所以这次乡试胡柯破天荒的连注都未下。

    不过在外面逛了几天,他听到一些消息,后面找到宋添问他,“你还记得那田茂吧?”

    宋添正在练字,闻言搁笔道:“胡兄说起他做甚?”

    他当然记得那人,在学馆时害他差点退学。

    县考在平阳又遇见一次,还比试了一番,怎能不记得。

    而且宋添还知道他上次院试也过了廪生,排名第八,并不低。

    就是那人并没有来青云书院进学,不知去了哪里。

    “他在巴州的凌山书院,在外人气不错,跟书院中另三人同称凌山四子。打着这个名号那些人在外开酒会诗会捞了不少钱。”

    要不是因为这胡柯都不想提他了。

    什么凌山四子,无非就是坑人钱的把戏罢了,不过田茂那人院试能考第八位,要说能力肯定是有的。

    “别去管他了,临考在即,咱们先做自己吧。”

    胡柯点头,不过还是叹道:“这人跟咱们八字不合,以后上了朝堂估计便是对手。”

    晃眼便是初六,从京中,以及各处而来的十五位考官到达贡院。

    主副考官都是京中调任,房考、监考、提调官由巡抚以及各省知府担任。

    乡试为科考第一步,为了杜绝舞弊询私,各路考官来到呈文才会下发,一行人进了贡院大门,才知监考跟主副考官是谁。

    入贡院有个简单的仪试,那日一早不少学子跟书院理事都过去看了,最后各方打听来者是谁,可知脾性,或是认识。

    等十五位考官入场,贡院大门关闭,以后那些人便要在里面跟考生同吃住,直到审卷放榜才会自由外出。

    这个过程有严格的规定跟条例,每个人各司其职不可串门,不可私底下来往,相互监督,相互指正。

    那天胡柯过来叫宋添去观礼,宋添没去。

    书院闭馆时夫子就说了,书院会安排人过去打听考官事宜,隔天全员回院,有什么消息自会透露,他就不去凑热闹了,这么热的天挤在里面难受。

    翌日下午,在青云书院的三人回去了一趟。

    十五位考官青云书院打听到八位,至于脾性也就只有三人相对了解,这还是徐行担任院长多年,见多识广才识得那些人,换着是别人两眼一摸黑,啥都不知道。

第265章 乡试

    从书院回来,宋添跟胡柯将得到的信息分享给了苍山学馆一行人。

    八月八日那天,三年一度的乡试开考。

    一大早贡院外面全是人,众学子大包小包,手里提着,背上背着,除了平日里考试所需笔墨之类,还有衣物鞋袜,以及各类米粮鸡蛋菜干吃食。

    乡试连考三场,每场三日,这三日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是不允许外出的。

    放假前夫子们在课堂上早就说过了,搜身要解发髻,脱外袍,带的干粮都会掰开来瞧中间有没有夹带。

    这般带着方便填肚子的饼跟馒头一类也是不方便,到时东西都给人家掰开了也是吃不下。

    出门前宋二才亲自给儿子和童良玉检查考篓。

    他拿着一张清单,每点一样东西便勾上一笔,可这还不够,去到贡院门口时还要再来一次。

    不光是他们,别的学子也都一样。

    亲人们千叮万嘱,学子们看了又看。

    考试所需笔墨一份不够,还得来一份备用。

    原本有些心大的,看见别的人这般谨慎,入院前赶紧在街边买上一份,心里塌实。

    这次送考常氏也跟着来了,怀里抱着咿咿呀呀的小女儿给儿子打气。

    小妞儿年关出生,如今也有八个月了,宋二才为女儿取名宋予,寓意为上天赐予。

    小予儿长得冰雪可爱,眼睫毛像常氏一样,很长,忽闪忽闪的盖住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身子也圆圆乎乎的,看着十分可人。

    她或许也知道哥哥要走了,双手向宋添伸过去,嘴里也咿咿呀呀叫着什么。

    宋添伸手将妹妹抱过来,轻轻捧了捧她的小脸蛋道:“予儿乖乖,这次哥哥很快就回来了。”

    “好了,快准备进去吧。”

    常氏将女儿接了回来,宋添看着已经老了的双亲,向两人鞠了一躬道:“爹娘,这儿人多,你们早点儿回去吧。”

    已经去过几次考场的宋添其实淡定得很。

    常氏想说点什么,后面又不知道说些啥好。

    宋二才拍了拍儿子跟童良玉两人的肩膀道:“三天日子很长,别着急,重要的是注意好自个儿的身子。”

    两人点头。

    不多会,贡院的大门开了,有衙役跟穿着铁甲的兵卒从里面出来,举牌让众人按地方排队。

    见此,送考的亲人们便开始往后退了。

    不多会,贡院的阁楼上有号角声响起,那些兵卒严阵以待,迎接从里面而出的十几位考官。

    这时,天还未大亮,外面还有不少人举着灯笼跟火把。

    主考官韩嗣站在大门中间,他扫了一眼已经排好队的学子们,默了会便开始训话,刚开始是些场面话,后面便警告让大家不要作弊,省得害人害己。

    话训完,衙役拿着呈文,开始点名入场。

    参考学子众多,点名、搜身、入场、刚开始时天还未亮,等到后面日头已经老高了,人还没能进去完。

    好不容易进去了,众人目不斜视,连多余的眼神都不能有,不然便会有人上来询问。

    入二门时有人发放了号牌,进去之后按排列号找自己的考舍。

    贡院很大,有正楼、副楼、还有回廊跟临时搭建的考舍。

    乡试跟以往放张桌子的考位不同,每个舍位都好似一个小隔间,里面有一张特制的案桌,白日里取下一半便是桌子,晚上铺开摆上便是床铺。

    除了桌椅各一张,里面还配有一只小鼎锅跟一个小柴炉。

    贡院排列的考舍分几个大区并十几个小区,每个区都有茅厕跟水源保证考生们的基本生活。

    宋添分到的考舍在左边的堂舍,地方不好不坏,头顶有房有瓦,不漏雨,晚上也不会沾上湿气,可白日里就是有点闷热。

    宋添将号牌交给衙役对了一下,之后栏栅门便被打开了。

    他将考篓跟手上提着的包袱放下,之后将考舍打扫了一番,才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摆好。

    他看了下时辰已经不早了,便提了炉子在门口准备弄点东西吃。

    今日只是入场,真正的考试要从明儿个开始。

    下午,考生入场终于结束了。

    宋添进门时已经跟大家分开了,到了晚上他也没见到相熟的人,估计在排考舍的时候就将这些同乡跟同书院的学子打乱了。

    中午,他用面糊摊了两张饼子,晚上就煮了鸡蛋肉干粥。

    这次常氏给他跟童良玉准备的吃食都很简单,天气太热了想给点荤肉也是不行,只能带一点熏肉干。

    晚上,宋添铺好毯子早早就睡下了。

    几百上千人的考舍,有衙役不停来回巡逻,刚开始还很安静,可到了后面不少地方都传出了鼾声。

    宋添从小在村子里长大这还没啥,翻了个身继续睡。

    可对于那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少爷们,这就难熬了。

    这里面的条件连他们府上住的下人都不如,这下子直接就是睡不着。

    翌日,天还没亮便有衙役举着火把叫众人起身,不多会阁楼上的号角声响了。

    天刚微熹,空气中还泛着寒凉,有衙役举了牌子,不多会便有人开始下发考卷。

    整整一叠制式考卷,宋添拿到后轻轻用布巾包了起来,后面拿上盆子去打水洗漱。

    外面的水棚已经排上了人,大家哈欠连天,看样子昨晚都没怎么休息好。

    宋添简单梳洗一番,天色也渐渐亮了。

    回考舍时他担头看了一眼,主位的阁楼上主副三位考官此时正站在二楼拦杆处,垂头看着下面的一众学子。

    从外面回来,宋添弄了个早餐,之后收拾干净便开始做题了。

    一时间全场静谧无声。

    乡试三日三夜,宋添差不多都是这么过来的。

    尽管他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但到了第三日仍然眼下青黑深重,脸色憔悴腊黄。

    宋添昨晚熬了一下夜,趁着还有精神其实已经将题卷做完抄好了。

    这般听说衙役说可以交卷,他便走在了第一批。

    其实到了这日大部分人已经受不了了。

    都说文弱书生,这也不是说笑,除了真的身体素质很好,谁个顶得了三天三夜吃不好睡不好,还得满脑子想着那些考题精神上也受到煎熬。

第266章 等榜

    第一批交卷的人里面宋添并没有见到熟人。

    他背着东西去到外面,宋二才跟汤海已经在石阶上等着了。

    宋二才看着儿子憔悴的样儿啥话没说,留下汤海在这儿等童良玉,先带着儿子回去了。

    宋家,常氏今天也起得早,她让人外出买了些好菜,一早就将鸡汤什么的弄上,等着儿子回来喝。

    只是没想到宋添回来得这么早!

    “添儿,快坐下。要不要歇一歇沐浴啥的?还是先弄点东西给你吃?”

    常氏无比心疼,头一场都这个样了,后面还有两场呢,得多难熬啊。

    “娘,我先洗一下吧。”

    他感觉自己都馊了。

    这般,常氏赶紧让人给儿子打水。

    等宋添洗完出来喝了两碗鸡汤,人才感觉活了。

    第一场考试结束,夫妻俩不想给他压力啥也没问。

    童良玉是下午回来的,他的样子比宋添好些,人看着瘦,身体素质还不错。

    乡试是连考,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是策问律法,第三场考诗赋。

    今儿个第一场结束,明儿就要开考第二场,趁着这点时间两人吃饱了便去补眠,明日又是一场恶战。

    翌日,跟上次一样天还未亮大家便要出门。

    所带的东西跟上次差不多,考舍也跟上次相同,并不做变化。

    这次入场有些东西就不需要做了,速度相比第一场要快一起。

    中午吃完饭宋添便拿到了第二场的考卷。

    贡院里的考试如火如荼,公堂那边,内帘官们正在整理第一场的卷宗。

    所有卷子先要挑选卷面,不小心糊了墨或是弄脏掉的这一次也就白来了。

    卷子挑完便是眷录跟糊名。

    外场的监考跟内场的各种事宜完全是分开的,为了防止徇私,未放榜之前内外场中的人不能相互接触,更不可以私交。

    考卷全部眷录,等考官审题时,便不能依笔迹认出某人,无法以此询私。

    等这些事情做好,所有题卷还得分成几个等分送到评房,到时审题的考官同样分组,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去看那房的卷子。

    乡试是能不能为官的第一步,各方情况跟先前的府试院试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三场考完,已经快要站不稳的考生们可以回去休息了,而考官们的各方事宜才刚刚开始。

    头批试卷由各房考官来审,几人阅到了满意的试卷直接可在上面写上取字,之后再由第二人再看一遍。

    如果能得两个取字,这便是过了。

    当然要是考官在审卷过程中感觉卷子十分不错,也可以写上荐字。

    写上荐字的卷子便不用等第二个人看了,直接就能送到中堂。

    中堂里坐着三位主副考官,选拔出来的卷子便由三人再次审看。

    乡试过考为举人,各州府都有严格的取留限制,一般五十往上,七十以下,最终人数按所在州郡的人口而定。

    梁州府不大不小,按分配下来的呈文可取六十二人。

    这次乡试参考学子共有两千多人,这般只取六十二人,竞争十分惨烈。

    主副考官拿到选上来的题卷开始重重选拔,等后面卷子剩下六十二份才会开始做最后的排名。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十到十五天,等真正放榜差不多得九月初了。

    这期间贡院大门紧闭,内外人员不可进出。

    而整个梁州城,此时就热闹得堪比过年。

    成绩未出,不管考得好与不好都过去了,大家前两日休息养生,后面就开始放飞自我。

    不管是酒楼还是茶馆,或是那些青楼跟赌场,到处都是参考学子们的身影。

    宋添三场考试之后足足在家里待了五天,最后才给胡柯拉了出去说是去赌场下注。

    如果去什么酒会诗会宋添肯定是不去的,到赌场下注还是有点兴趣。

    一行人去到府城最大的赌场,里面人满为患,吆喝吵闹声四起,在里面想说点话不大声吼根本听不见。

    压注台前人最多,很多人其实已经下完了,可他们就是不走,围在这儿只想看热闹。

    宋添他们一行六人硬是挤了进去,抬头一瞧,原本排第一的宋添已经掉到第八去了,排他前面的人俱都不认识,想来是以前的老秀才。

    乡试千人参考只取几十,有些人一辈子都是个廪生,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硬是上不了举人。

    宋添是去年的小三元没错,可前面也有很多利害的考生,在这么多人中能排到八位已是不错。

    赌场里的压注榜整整有两百位,用竹牌写了名字挂满了一面墙。

    除了排头的十位大注盘,还有下注能不能中举的小注盘,胡柯看了一下,在里面找着自己的名字,于是他在小注盘里下了十两自己,大注盘里下了十两宋添。

    宋添跟着胡柯一起下了。

    别的人找了一圈发现自己不在榜上又一阵失落,也下了宋添跟胡柯。

    乡试放榜在九月初,一大早宋添就给宋二才叫醒了,晚了一会占不上位置。

    童良玉也起了,着一身崭新的衣衫,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感觉像是要过年一样。

    不光是他,宋二才夫妻俩也是如此。

    宋添有些莫名,可看着大家都这么郑重,也找了身新衣裳出来。

    三年一次的乡试,带着多少学子们的志向跟期望,怎么能不郑重呢。

    一行人匆匆吃了点早饭,等赶车过去时天还未亮。

    不过贡院外已经人满为患,眼看还有一里地的样子,车子已经过不去了,无奈大家只能下车步行。

    饶是他们来得早也没能挤到贡院前面的大坝,宋添在外围街上见到了胡柯跟纪英,两人都让他们别去挤了,根本进不去。

    不挤就算罢,几人找了个茶馆直接坐里面去等消息,由汤海在外面看着。

    茶馆里人也多,除了楼上的雅间都没地儿坐了。

    里面闹哄哄的,随处可见斗诗对联。

    宋二才要了两壶上好的茶,这般一等,直接便到了日上三竿。

    外面的人只多不减,到后面大家已经放弃看榜的想法,就等着衙门那些人来报。

第267章 捷报

    衙门那边到了这日也会专程安排报喜的衙役。

    这个差事很火,没点关系还捞不着,因为中举是天大的喜事,谁都不会吝啬那两个赏钱。

    今日放榜大部人都在这边,很少有在客栈里坐着等的,所以也不用过于麻烦到处跑,拿着喜报敲锣打鼓吼出名字来就成了。

    巳时,贡院大门大开,衙役跟穿着盔甲的士兵从里面涌了出来。

    外面的众人一瞧,立即就骚动了。

    “退后,退后……”

    衙役将人群赶到外圈,之后便是贴榜贴卷。

    这榜卷贴好了大家也是不能过去看的,得先由衙役外出报喜之后内圈才会开放,让众人前来看榜顺便看眷抄出来的题卷。

    贡院前面的坝场上已经开始敲锣打鼓了。

    茶馆里,原本还淡定喝茶的众人坐不住了,有人外出凑热闹,有人伸长了脖子涌在门口,那些淡定沉稳的就算没有离坐,也是心痒难耐,坐如针毡。

    不多会,拎着锣鼓的衙役硬生生将人群划开弄出一条路来,之后便开始叫道:“捷报,月山县梁柱梁老爷,中建苍二年西梁乡试第六十二名……”

    声音一出,全场禁声,唯有后方一位看着四五十岁的大爷手舞足蹈地叫道:“是我,是我,我中了,我是月山县梁柱,我中了……”

    考到这个年岁再不中就真的没戏了,那人激动得满面通红,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像是个孩子般,就差满地打滚了。

    一时间大家纷纷向他道喜,更有甚者打听起他所住客栈来,想着有机会接触一下也好啊,毕竟这么多考生,谁知道自己能不能中。

    人在兴奋劲上什么都不过脑子,问什么说什么,只想将自己憋屈的这些年尽数发泄出去。

    想当初他看着别人风光那个羡慕妒忌恨,现在终于轮上自己成为主角,怎能不开心。

    那人被亲人同窗拥簇着去了最近的茶馆歇息喝茶,因为一会放完榜还要同一众考官们祭拜圣人,晚上还有贡院里举办的“鹿鸣宴”。

    宋添等人看着中举的考生高高兴兴踏进茶楼心里也是羡慕的,好歹也中举了,踏出了为官的第一步。

    宋二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要对自己有信心。”

    于他看来儿子即是小三元,中个前十不在话下。

    宋添信心当然是有的,可想着徐行曾经跟他说过的那些话,有些闷。

    六十二名报完,接着是六十一跟六十。

    当衙役念到平阳县童良玉童老爷之时所有人都为之一怔,之后转头去看正在淡定喝茶的童良玉。

    童良玉这人平时不声不响,看起来也有点儿面,给人的感觉有点儿乖小孩的味道,可这次他居然多二千多位考生中脱颖而出,中了。

    “良玉,是你啊!”

    宋二才一拍大腿,赶紧将人多座位上提了起来。

    “快,快下去接报。”

    “宋叔,你不是在说笑吧,我以为自己幻听了。”

    毕竟去年他连廪生都未中,咋就中举了呢?

    “你也真是,茶喝多了……”

    宋二才拉着人直往下面奔,童文诚将儿子交给他,相处这么久也算半个亲人,怎能不替他高兴。

    下面报喜衙役都叫了好几声了,茶楼里才奔出一个身影。

    “我,我是平阳童良玉。”

    童良玉气喘吁吁的,兴奋得。

    那衙役一阵恭喜之类的好话,宋二才给出事先准备好的荷包。

    衙役一摸笑容都大了。

    楼上,苍山学馆一众人好一阵羡慕啊,特别是庞子默,心都酸了。

    他跟童良玉一起在县里的书院读书,这下子隔壁床的兄弟居然中了,他怎么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呢。

    明明说好同甘共苦的啊!

    庞子默的脸色那叫一个难看啊,想替他高兴,可这心里怎么就这么酸呢。

    这时,宋添拍了他的肩膀,“子默叫你了。”

    “啊?”

    庞子默茫然地望着他。

    “你跟良玉都咱回事,一个两个都傻了一样。”

    这时,庞家大哥兴奋地从楼下跑了上来。

    “小弟啊,你还傻愣着干啥,快接报啊!”

    “接什么报?”

    很显然他刚刚啥也没听到。

    “你中了,排名六十。”

    宋添解释,这时楼下的声音也开始传到这边。

    中了?

    自己中了!

    刚刚还羡慕死童良玉,这下自己就中了,还高一名,这……

    庞子默总感觉有些不真实,像是做梦一般。

    这时庞家大哥直接过来将他拖了下去。

    童良玉这边还没有进门,庞子默又中了,两人在外面碰面看着对方都特别高兴,以后会试有伴了。

    连着出了两位不过二十的年轻举人,看样子还是认识的,围观人群好是羡慕,便忍不住开始打听起来,一问知道是平阳那边的,立即便联想到了去年的小三元案首。

    那位也是平阳的啊,年龄更小。

    平阳那地方怎么回事,突然之间风水好了。

    两人收了捷报又到茶楼,这般刚刚产生的三个举人老爷都来到了这里,以至于后面的人也跟着如此,这茶楼本就热闹如今变得拥挤不堪。

    平阳县这一众人自从出了庞子默跟童良玉后便安静下来了,虽然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就怕听漏自己的名字,可直到捷报去到三十名,也再也没有叫过他们中的谁。

    胡柯跟宋添自然是淡定的,毕竟两人出自青云书院,去年的考试成绩也都不错。

    可其他人的心情就不美了,有人更是红了眼眶,感觉中举无望。

    这些人中数纪英更盛,他这是第三次参加乡试了,去年还得了李馆主一个大人情来到青云书院进读,若是不中……

    纪英不敢想,脑子乱哄哄的,甚至在想无脸见人要如何如何,或者直接找根绳子一了白了。

    这时,有人推了他一下道:“纪兄,你中了,叫你啊!”

    “真的?”

    “真的啊,我儿真中了。”

    这次前来陪考的是纪父。

    父子俩从楼上一路小跑着下去,接捷报,拿赏钱,后面这两人居然抱着哭了起来。

    人家那些没叫到名字的还没哭呢,这两人哭啥啊。

第268章 百态众生

    纪英中举,这下胡柯开始变得有点儿不安了。

    在书院时两人的学识不相上下,怎么的也应该轮到自己了吧!

    他默默转着手里的茶杯,而旁边胡邦更是烦躁得不停地抓头。

    这放榜咋就这么地熬人呢,索性一股脑报出来不就好了,弄这么多花样名堂还不就是为了那几个赏钱。

    一行人又伸长耳朵开始听报,后面到了二十名的时候,雅间里居然有人哭了起来。

    宋添看去,便是那考了好几次的龚阳。

    这人已经快三十了,今日再不中怕是真的得放弃了。

    毕竟都不是什么富裕之家,这般折腾下去也不是个事,不如找份夫子的差事,还能挣钱养家。

    不光是楼上,到了现在这个名次还无自己的名字,下面不少人都开始变得颓废。

    读书多年,自己什么水平其实心里有数,二十以下还能有一丝奢望,往上那就真的是没希望了。

    考生们情绪低落,前来相陪的亲人有些安慰,有些嫌弃,百态横生。

    这时,宋二才也走到儿子身边,接下来的信息很是关键。

    按宋二才想法,儿子怎么的也能排个前二十。

    楼下的捷报还在继续,当衙役报到十八的时候,终于念上了胡柯的名字。

    胡邦心头巨震,那是高兴得都快发疯了,直接从二楼的窗户跳了下去。

    这人练过家子,从二楼跳下去屁事都没有。

    “我,我,我,是我弟啊!”

    胡邦语无伦次,衙役上前来打量着他。

    “你就是胡老爷?”

    胡邦叉腰,“不,是他二哥。”

    这时,胡柯也从楼上下来了,看见自家哥哥的傻样一阵无语,上前拱手表明了身份,很是有礼地给了赏钱。

    衙役笑着点头,这才是举老爷应该有的样子。

    平阳这下已经出了三个举子,按分配下来的比例十几个县郡里面出三个,已经差不多超出平均范围了,可那位小三元还没中呢,难不成这次又要来个头名?

    茶馆二楼,当念到十几名的时候宋添已经开始紧张了。

    乡试结束他也预想过自己的成绩,中举自然有信心,而且预感自己会考在十名左右。

    毕竟在青云学馆里他的成绩也是前三。

    刚入馆的时候宋添其实只能算个中上,可他这人进步太神速了,又是徐行的入门弟子,很快便将一众师兄们甩在了身后。

    可如今已经达到预期了还没能念到他的名字,不慌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是中过小三元的人,要是中不了举那可就得让人笑掉大牙了。

    再者,他已经跟阿绣约好了,年前在去往京中的路上碰面。

    宋添心神不宁,楼下陈嘉力来了,进门就问道:“老爷,公子,情况如何?夫人派我来的。”

    今日贡院这么人多,常氏带着小女儿也就不过来凑热闹了,不过她肯定是急的,眼看便要到中午父子俩还没回去,便派陈嘉力过来问情况。

    宋二才回道:“还没念到。”

    彭嘉力一幅兴奋的劲儿,听闻还没念着公子的名字,嗨了声道:“现在都没念上,那肯定是经魁。”

    经魁是前五名的意思,历来被称作五经魁。

    他的声音大得很,饶是喧闹的二楼也有不少人听见了。

    这般大言不惭说自己是经魁,有些已经中举的举子便有些不乐意了,怎有这般自信的人呢,里里外外可是有二千多学子都等着争这个经魁。

    有些时候啊,这头部卷子不是看实力,也是得讲究一点运气的。

    那么多考题,指不定你那句话就惹了人不开心,第一关就上不了。

    下面的捷报很快来到了第十名,居然是田茂。

    这样平阳县又多了一个举人。

    大伙一听又是平阳,那些没啥信心的突然又燃起了一点希望,或许他们可以迁到平阳去,三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次的人气考生高烨华考得不错,排了第三。

    高烨华人不在,听闻派了个管家过来接报。

    乡试放榜这么大的事居然不来,众人也是感叹,可人家就是有这个资本。

    第三名一出,剩下就只有最后两位了。

    宋添此时一颗心狂跳不止,是喜是悲很快便能知晓,但这个时候无疑是像站在悬崖边上,要么上天,要么跌落谷底。

    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超出了掌控,让人不安。

    第二名亚元很快给报出来了,不是出自青云书院,不知是何处冒出来的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男人。

    众人一瞧,没见过啊,名字也未听人提起过,曝冷人选。

    不过那人还挺淡定的,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

    如此就剩最后一名,也就是这次乡试的魁首解元。

    解元未出,不过楼里楼外已经有不少人在哭了,

    宋添受到氛围的感染也是捏紧了拳头,是解元还是名落深山这还真不好说。

    中举的胡柯等人已经给拉到楼下喝酒去了,现在还留在雅间的都是没念上名的。

    宋添不提,别的人已经放弃了。

    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解元那是连做梦都没有想过的。

    这几人唉声叹气,有的也红了眼眶。

    有人说道:“算了,下去喝酒吧,沾沾喜气,说不准三年后就中了呢。”

    “杨兄,那走吧。”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将视线放在了宋家父子二人身上。

    看两人的样子肯定是还得等到最后。

    宋添可是这次中举的热门人选,如果不得志肯定压力大。

    这些人来到梁州受了宋家父子俩不少照顾,正想要开口安慰一番,便听得下面一阵锣鼓喧天,还有人在场中舞起了狮来。

    那两只狮子一只嘴里叼着羽帽,一只嘴里叼着红袍,皆是给这次的解完郎准备的。

    两只狮子在场坝上又是打滚,又是踩凳,看着一众人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就是为解元献上的礼,跟别的人自是不同。

    多么的风光,多么的荣耀,如果能中解元,不说多,一天也好啊!

    陈嘉力在上面看着直拍手,嘴里还叫道:“公子你看,都是为你准备的,没想到还有这些花样。”

    傻气憨厚的小子从来没有想过宋添落榜,在他心里没有这样的事,公子都得了三个第一,为什么到这里就不是第一了呢?

    那不可能,别说是解元,公子还要中会元,还要中状元。

    他家公子要六元及第,魁冠天下。

第269章 解元

    花样越多越是能激动人心。

    最后的解元花落谁家,看得众人心痒难耐热血沸腾。

    坝场中的狮子舞了好一会都不见停歇,也是吊足了大家的味口。

    最终,一曲舞完,打头的衙役总算是展开呈文开口了。

    “捷报,平阳县宋添宋老爷,建苍二年西梁乡试第一名……”

    “公子,公子,到咱们啦!”

    陈嘉力哈哈哈大笑了三声,引得周围的人一阵感叹。

    先前还有人在想这次怕是要曝个冷,这小三元保不准要名落深山,怎知人家是佛光普照越升越高。

    陈嘉力站在窗边向下面的衙役挥了挥手,“宋老爷在此!”

    衙役一瞧,赶紧向楼上而去。

    新进解元郎,这些人自是不敢让人家主动下来。

    这时,宋二才揉了一下泛红的眼睛,过去将一直僵在座位上的宋添扶了起来。

    “走吧。”

    宋二才的声音都哽咽了,他无法形容此时的心情,五味复杂。

    宋添混身无力,脚步也是虚的。

    当周围传来掌声跟祝贺声他都没能回过神来,主要是那一刻的压力过大,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脑子是懵的。

    父子两人去到楼下,刚好遇上找过来的衙役。

    歇了这么一会儿宋添清醒一些了,上前拱手报了自己的名讳。

    那衙役一瞧,这般年轻的解元郎着实吃了一惊,这样的人儿以后前途无量啊。

    宋添很快被他们披了红袍戴上礼帽,最后在一声声恭喜中宋二才给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大荷包。

    每次乡试的解元都免不了大出血,可这种时候谁掏钱谁高兴。

    宋二才足足给出十几个荷包,花了差不多一百两银。

    捷报完了,平阳这边几个中举的学子相互拉扯着宋添,要去酒楼那边喝酒,反正贡院的席筵要晚上才会开。

    一行人热热闹闹很快便走开了,而此时的贡院大门口,韩嗣对身边的人问道:“那便是这次的解元郎宋添?”

    “主审大人,正是。”

    旁边的一个考官回道,并说,“据闻出自青云书院,师从徐行,现下才刚刚满十六岁。”

    “十六岁?”

    韩嗣有点不敢相信,皱眉之后说道:“后生可畏。”

    是夜,六十二名新进举人老爷齐聚贡院。

    主考官韩嗣先带他们祭了圣人,后面说了几句话,席宴便开始了。

    宋添做为解元被安排在第一排首位,旁边依序是亚元荀德,跟榜三高烨华。

    一众人坐定斟了酒,宋添打头举盏,按仪式向坐两侧的考官们敬酒。

    这些事入门时便有衙役教授,宋添虽小,人情事故接触得不多,但解元自有过人之处,第一次做起这些事来也是有模有样的,反观下面那些举子,经过下午的疯狂,此时不少人还是醉醺醺的,走路都有些晃。

    宋添就中午跟平阳一众人吃了个饭,下午还回家里去向常氏报了喜,沐浴了一番才神清气爽地过来。

    坐侧台的十几位考官见着,有人暗自点头,有人神情莫辨。

    简单的一点礼仪做完,大家便能随意了。

    虽说是席宴,不过菜色也就那几样,当今圣上崇尚节俭,官员们私下底不知,可正式场合那是省了又省,可谓寒酸。

    不过这宴名义上是天子所赐,吃进嘴里感觉自是不同。

    酒过三杯,宴上的人便乱了。

    十年寒窗一朝中举,考官们多少也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并不约束他们,只不过都在暗中观察。

    刚入门的举子,未经历过官场险恶,大部分还是纯善的,什么品性一目了然。

    能来乡试当考官,没有人是简单的,这里面掺杂的东西错综复杂,以后下面这些人会跟他们一样,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宋添被众人围在中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想跟他喝一杯。

    来之前宋二才就教育过儿子,以善报善,荣辱不惊。

    敬个酒而已,宋添都给了面子,不过喝他就做做样子就行了,毕竟人多,要是都来杯一会回都回不去了。

    大家都很理解,有攀附之心的还问他宿在哪间客栈,明日一叙,再把酒言欢。

    这就免了,宋直言,他不住客栈,住自家宅院。

    这般一说那些人便明白了,心中越发肯定,要跟这位小小的解元郎打好关系。

    在府城能有宅子,想来家底不薄,这般入仕时更是多了份助力跟保障。

    这样一想,那些人更是殷勤,约他明年会试京中相见。

    这次的席宴解元自然是全场主角。

    跟宋添坐对直线的田茂一杯杯喝着杯子里的酒,心中不爽到了极点。

    这个解元谁都行,为什么又是他!

    应付了大部分人,高烨华端着酒杯凑到宋添身边,幽怨地盯了他两眼道:“没想到你小子本事还不小,连荀德都给你比下去了。”

    “高兄,此人是?”

    荀德是这次乡试的亚元,宋添以前从未见过他,突然冒出来又中了亚元,老实说宋添是好奇的。

    高烨华撞了一下他的肩膀,笑道:“不知道了吧,都入仕的人了,连这些事也不打听清楚,以后那些路你要怎样走?”

    这人越说越悬乎了,宋添向他敬了一杯酒道:“还请高兄赐教。”

    高烨华会凑过来说白了就是他想说,心里藏不住话。

    很快,他就揽上了宋添的肩膀,说道:“那是这次乡试的保人,是专为解元而来的,只不过给你小子夺了去。”

    “保人?”

    宋添第一次听到这次词。

    “是啊,别的地方来的……”

    高烨华点到为止,起身拍了拍宋添的肩膀道:“明年的会试殿试咱俩好好加油吧。”

    人走了,宋添端着酒杯皱眉。

    而此时他旁边的位置上,荀德正在跟一位两鬓斑白的举人嗑话。

    他神情平淡,说话时徐徐而道,看起来很是沉稳有礼,跟他们这些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是那种看不透,摸不着的神秘感。

    也许是察觉到有人在看他,荀德转头,对宋添笑了笑。

    宋添举杯示意,转过头便想,这事或许他应该找院长问问。

    有些事情就算他不乐意也上船了,不如先顺势而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768/ 第一时间欣赏锦绣农门最新章节! 作者:箫九六所写的《锦绣农门》为转载作品,锦绣农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锦绣农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锦绣农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锦绣农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锦绣农门介绍:
家破之后阿绣成了农家养媳。
昔日娇养的小姐手握菜刀,拈起针线,内伺候公婆,外送夫入学堂,端的一副贤妻之态。
多年之后,宋添几经沉浮,入阁拜相,当年种种成为佳话。
有人好奇,听闻孩时的宋相性情古怪,模样丑陋不堪,何以伉俪情深?
难不成是被其才华所动,知道将来会做那一品夫人!
从人了然。阿绣看了看手里的借条,暗道,“不,我是来讨债的。”
*
宋添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有人问他,“何以独占鳌头?”
答,“我家娘子有光环。”锦绣农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锦绣农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锦绣农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