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要做太孙TXT下载我要做太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要做太孙全文阅读

作者: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太孙txt下载     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章 对峙

    蒋瓛急忙回答说道:“他走的不是正门,而是侧门进的柴房,在那里停留了不久之后就回宫了。”

    “可是从詹大人府上出来了一个家丁,在城中放出消息,说詹大人准备奏请陛下整顿吏治,清查官吏家产祖业,以后以此为衡数基准,来查找整治贪官污吏……”

    朱元璋不由的拳头紧握,面色阴沉的可怕,死死的盯住蒋瓛,问道:“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郡王和六部尚书,你确定没有看错?!”

    蒋瓛趴俯在地上,心惊胆战,这可是皇家的事情,自己这个外人走狗,实在太难了。

    尤其是太子刚刚薨逝,皇上悲痛欲绝,正无处发泄的时候。

    稍有不慎,怒火就会烧死自己!

    战战兢兢说道:“微臣亲自查看过,确实是王忠和李福,没有错漏,请皇上明鉴!”

    朱元璋沉默了,显然这是朱允熥在搞阴谋!

    凭借着多年做皇帝的的嗅觉,他不会不知道。

    可是该当如何处置呢?

    实在让人费心啊。

    而蒋瓛出了奉天殿之后,才敢长出一口气,夜风吹过,背后的衣裳已经湿了,贴在身上越发寒冷。

    蒋瓛匆匆的赶到仁智宫,向朱允炆传到了老朱召见的旨意。

    朱允炆没有想到皇爷爷这时候会找自己,便依依不舍得离开父亲的灵堂,跟着他去面圣。

    “孙儿朱允炆,拜见皇爷爷,皇爷爷万安!”

    朱允炆脸上挂着泪水,依然礼仪周到,端庄得体。

    “起来吧,来这里坐……”老朱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孙儿谢过皇爷爷!”

    朱元璋并没有在奉天殿里见他,而是偏殿里面,奉天殿固然雄伟高大,可是太空旷了,空的让人心里很失落,让人心里冰凉。

    还是偏殿好啊,没那么大,也没那么空旷,让人心里踏实安息不少。

    朱元璋说道:“允炆,你别太伤心了,生死有命,谁也难以强求,这都是天意啊……”

    朱允炆又流下眼泪,说道:“多谢皇爷爷挂心,孙儿记住了。”

    朱元璋问道:“那天你父亲突然病重,爷爷都没来得及去看他,之后就整天昏迷,皇爷爷都没机会和他说说话……他说了什么没有?”

    “启禀皇爷爷……,父亲那天病重,还十分牵挂皇爷爷……”朱允炆就把那天朱标对他们所说的话,一边流泪,一边事无巨细的复述一遍。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着这个不住流泪的孙儿,问道:“对于你父亲所说的吏部尚书詹徽,你怎么看?”

    朱允炆一抹眼泪,说道:“皇爷爷,詹徽实在可恶,他协助我父亲处理正事,一切自然要以我父亲为主,可他却擅自做主,若非如此,我父亲他也不会……”

    朱元璋轻叹一声,劝解说道:“虽然这事有詹徽的责任,可他也是无心之失……况且詹徽身为吏部尚书,有自己处理方式也是正常的,政见不同而已,你不要记恨于他……”

    朱允炆抬起婆娑的泪眼,问道:“皇爷爷说的是……可父亲临终还提起此事……”

    朱元璋安慰着说道:“你父亲只是心中有怨罢了,人死灯灭,一切的仇怨也都放下了,况且国家大事不能够掺杂个人私怨,詹徽位高权重,若是将他无故处置,天下也会不服啊……”

    “多谢皇爷爷教诲!孙儿记住了……”既然朱元璋这样说,一向谦恭懂礼的朱允炆也就不再多说。

    朱元璋起身走到他面前,朱允炆连忙站起身来行礼,老朱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别再哭了,礼部准备了丧服,换上就去看叫你父亲吧。”

    “是,孙儿退下了。”

    就在朱允炆退走的时候,朱元璋突然说道:“把允熥叫来,也得给他开导开导啊,我怕他心里也有仇怨。”

    “是!孙儿遵命!”

    嘴里虽然这样答应,可心中却有些不舒服,皇爷爷怎么还安慰别人,以前可是独宠我的。

    感觉就像是亲情被别人分走了一半,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可这种不舒服也只能藏在心里,当给朱允熥转告的时候,又是一副兄恭弟谦的模样。

    朱允熥不明白老朱叫他干什么,可还是乖乖去了,在这皇宫里面还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思。

    只是当他看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守候在偏殿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警觉,自己的筹划可能东窗事发了。

    “微臣见过王爷!”身穿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蒋瓛躬身行礼。

    “蒋大人多礼了,起来吧。”朱允熥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淡淡的说道。

    “皇上已经在里面等候多时,王爷请进去吧。”蒋瓛做了个请的姿势,态度也很谦恭。

    朱允熥不由得心里暗叹,果然能做到锦衣卫指挥使成为皇帝的心腹,没有一个简单的。

    他知道了自己的事情,没有丝毫落井下石,仍然能够做到礼数周到,谦恭谨慎。

    锦衣卫纵然被许多人诟病,被许多人骂为忘国原因之一。

    可是作为皇帝的心腹,皇帝的眼睛和手中的利刃,确实有很大的用处。

    还没有来得及多想,就进到了殿中,看到自己的心腹太监王忠李福正跪在一旁,瑟瑟发抖,显然吓得不轻。

    二人也抬头看到了朱允熥,嘴唇微张,却不敢答话。

    朱允熥点点头示意自己心里明了,也没说什么,继续迈步。

    老朱正坐在椅子上,眼睛如同猎鹰一般盯着朱允熥,让人心里发毛。

    可朱允熥面上没有任何的惊慌,甚至没有一丝的变化,走上前去,拜下行礼说道:“孙儿朱允熥拜见皇爷爷。”

    “你府中可有太监叫王忠李福的?”朱元璋声音冷漠的问道,都没有叫他起来。

    “回禀皇爷爷,有,王忠是我的贴身太监,李福是管事太监,二人都是皇孙府里的人。”朱允熥声音平和,面上自然没有丝毫改变。

    “那你知不知道他们瞒着你做了什么好事?”

    朱允熥回答道:“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孙儿所吩咐的,至于他们有没有瞒着孙儿做事,还请皇爷爷示下!”

    “哼!”

    老朱冷哼一声说道:“他们一个瞒着你去散布太子仁慈的事迹,一个诬陷咱的吏部尚书詹徽要整顿吏治,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果然事发了!

第16章 硬刚!

    朱元璋盯着他,继续说道:“咱的六部尚书位高权重,深得朕心,岂是他们这些阉人可以影响的!

    咱早就说过,太监不能干政!他们这是胡作非为!简直不知死活!

    他们既然是你的人,那你说该如何处置他们!是抄家灭族还是扒皮抽筋!”

    朱允熥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事情还没有发动就被老朱知道了。

    显然朱元璋的话里话外都在维护自己,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太监的身上。

    可是朱允熥并不打算领情。

    因为自己一旦默许,那太子朱标的仇就报不得了!

    作为一个前世的人,无论他们是不是阉人,既然他们肯拿出性命帮助自己,自己就绝不能辜负他们!

    即便不能改变什么,也得奋力争取!

    否则自己良心上过不了这一关!

    这一世,我绝不再窝窝囊囊,绝不再委曲求全!

    迎着朱元璋咄咄逼人的目光,朱允熥目光坚定,说道:“皇爷爷有所不知,无论是王忠还是李福,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孙儿所命令吩咐的,怎么做,说什么话也都是孙儿亲自教的,他们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砰!”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书案上,“混账东西!到现在你还在为他们出头,这些狗奴婢真是该死!你以为这样就能救他们的命吗?!你信不信咱要他们现在死,他们就绝活不过下一刻!”

    朱允熥与他杀人的目光相对,毫不避让,说道:“皇爷爷身为大明皇朝的帝王,生杀与夺,不过一句话而已,孙儿自然相信。”

    朱元璋气恼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包庇,不过是两个阉人的性命罢了!竟敢胡作非为!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朱允熥明白,骂的是他们,敲打的却是自己。

    只要把罪责推在他们身上,自己就能平安无事。

    可是朱允熥并不想这样!

    说道:“皇爷爷让他们怎么死孙儿挡不住,可有一点要说清楚,他们所行的都是奉了孙儿的命令,是奉命行事,没有胡作非为。”

    李福哭道:“皇上,确实是奴婢自作主张,不关殿下的事,请陛下息怒……”

    王忠也感动的哭道:“殿下别再说了,都是奴婢的不是,奴婢残缺之人,犯不着王殿下如此唯护啊……”

    太监本来就是刑余之人,自古以来就身份低下,被众人所鄙视。

    即便在历史上出现过位高权重甚至只手遮天的太监,可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无论人在面前怎样恭敬追捧,可背地里却会发出阵阵冷笑,真给祖宗蒙羞!

    今日一位皇孙为了他们却不惜顶撞皇上,这得是多大的恩德呀!

    怎么不让他们感恩戴德,情愿以死相报!

    “住口!本王与皇爷爷说话,岂是你们可以插嘴的,没规矩的东西!”

    朱允熥转过头,目露怒色责备说道。

    虽然被责骂,二人的心理却暖洋洋的。

    责骂也是为了唯护他们啊。

    朱元璋死死的凝视着他,两只眼睛迸发出夺人的煞气。

    而朱允熥依旧恭谦,可态度非常坚决,毫不相让。

    过了许久,朱元璋终于说道:“你真的要扳倒詹徽?”

    朱允熥在地板上叩了一首,面带悲色说道:“父亲亲口嘱咐说杀我者徽也,临终也是念念不忘,孙儿身为人子,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唉……”老朱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父亲心里有怨气我知道,可詹徽贵为吏部尚书,是大明的柱石,你身为皇孙,不可一心想着私怨,要多想想天下百姓……”

    “詹徽和你父亲只是政见不同罢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仇怨,今日既然说开了,你以后也不可再提这件事,免得让官员寒心,让天下文人失望,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不能容人呢……”

    朱允熥跪在地上,心里却阵阵冷笑,朱元璋啊,你这说的真仁慈!

    简直是天下第一的大圣人!

    如果你心里不恨詹徽那才真是奇怪了!

    在蓝玉谋反案中,可是把詹徽当成了同党!

    詹徽与太子不合,蓝玉又是太子的支持者,两个人天生就是敌对,蓝玉谋反的时候又怎么会叫上詹徽?

    若不是朱元璋要报仇雪恨,詹徽怎么可能被杀!

    这么牵强的理由,都能够被你用来装进谋反大案,那个时候你怎么不说寒心?

    怎么不想着天下百姓,你不是胸怀开阔吗!

    所以朱允熥根本就不会上当!

    况且为父亲报仇也是自己的执念,所以詹徽必须得死!

    而且必须马上就死!

    正义若是来迟,那就不是正义了!

    “皇爷爷明鉴,孙儿年龄小,不懂什么人心,也不懂什么是寒心失望,孙儿只知道父亲的临终愤恨!”朱允熥斩钉截铁的说道。

    “孙儿只知道孔圣人教导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这话是引自《礼记:檀弓上》。

    说的意思是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

    孔子说:“就算是睡在草席之上,头枕着盾牌,没有任何职务,也当以时刻想着报仇,绝不和仇人共处一世!(这就是不共戴天的意思!)

    不管在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如果是在市上或公门相遇,不回去搬援兵,就要拔出武器就和他拼命!”

    瞧瞧!

    这就是孔圣人的教导!要快意恩仇!

    圣人的教导能有错吗?谁敢说圣人错了?

    所以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混账东西!孔圣人的话你也敢乱用!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猛然站起身来,怒骂道:“这么浅显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一心想着仇怨能成什么大事!和街市上的泼皮无赖有什么区别!

    身为皇家的子孙,就要有皇家子孙的威仪和气度,要时刻装着天下,装着百姓!看看你这像什么样子!”

    尤不解气的指着他怒斥道:“你哥哥允炆一点就通一点就透,你怎么是个榆木脑袋!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提!”

    朱允熥跪在地上又叩了一首,面露愧疚之色说道,“孙儿不孝,惹皇爷爷生气了……”

    可还没有等老朱松上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可是父亲之仇孙儿一定要报!詹徽非死不可!

第17章 皇帝也救不了他!

    “混账!砰!”

    朱元璋在暴怒之下,抓起案上的奏章便向他砸去,朱允熥被砸的额头显出一道红印,险些破皮流血。

    可依然跪直挺立,丝毫不为所动!

    “你敢违背咱的旨意,你可知道后果?!”

    老朱也是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手下亡魂无数,见过了太多的惨烈场面。

    此时杀气一露,顿时殿中杀起磅礴,幸亏宫女太监都被打发出去了,要不然非得吓死几个人不可!

    朱允熥目光暗淡下来,面带悲痛的看着朱元璋,又依依不舍。

    这一个眼神,将朱元璋的怒火浇灭不少。

    伤痛说道:“皇爷爷明鉴,孙儿只想为父报仇,完成父亲的遗愿……

    即便是被皇爷爷迫不得已贬为庶人,哪怕终生监禁在牢狱之中,哪怕是为此付出性命代价,孙儿也虽死无悔!父亲、母亲和兄长都不在了,孙儿没什么好留恋的。”

    朱元璋目光依旧冷峻的盯着他,见他感情流露,神情真挚,不像是虚假。

    可依然用冰冷的声音说道:“你所做的,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徒劳无益,我不让詹徽死,他就死不了!朕是皇帝!”

    朱允熥面色一冷,声音也极其清冷的说道:“孙儿要他死,他就必须死!皇帝救不了他!”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朱气极反笑,突然面露凶光,咬牙说道:“好,你看咱救不救的了他!”

    “请皇爷爷拭目以待!”朱允熥迎着凛利的杀伐之气,好不退缩。“皇爷爷若是没事,孙儿就告退给父亲守灵去了。”

    又行了一礼,缓缓站起身来,转身不疾不徐的往殿外走去。

    没有回头,没有任何的犹豫不决,每一步都踏得坚实稳固。

    老朱望着那个离去的身影,恍惚之中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身影虽然略显单薄,可是迸发出来的气势威严却连自己都要觉得不敢小视。

    朱元璋望着孙儿离去的背影,胸膛之中满是怒火,可又有些欣慰。

    这个孙儿虽然顶撞自己,违背自己的话,可也是一片纯孝啊。

    先不说手段如何,单单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果决的态度,毫不退让的意志,就堪称顶级!

    咱老朱的儿子孙子,哪个敢顶撞自己?

    还不是自己一瞪眼他们吓得惊慌失措,举止适失度,恨不得抱头鼠窜,谁敢跟自己硬刚?

    即便是有说两句牢骚话的,可谁敢直视咱老朱杀气腾腾的眼睛?

    这个孙儿,怎么就会有这样大的转变?

    难道真是他心里至孝,以至于无所畏惧?

    朱元璋有些想不明白,可是命令锦衣卫和宫中的管事太监严加查看,也没有外人与他接触啊。

    就是他那个不成器的二流子舅舅常森,还是被他召来的,估计是要替他办什么事。

    可除此以外,就没有别人了。

    难道此子一直在故意藏拙?

    唉,让人费解啊……

    不过咱倒要看看,他有何手段,看咱救不救得了!

    想跟爷爷斗法,你还嫩了点!

    一瞬间,朱元璋的悲伤之气减轻许多,反而激起了他的昂扬斗志!

    多少年了,咱老朱都没对手,这次倒要看看你有多少能耐!

    朱允熥在前面走,李福王忠亦步亦趋的躬身跟在后面,态度极其谦卑。

    可是脸上却泪流不止,这位殿下为了他们可是和皇上硬碰硬啊!

    自己的命值得了什么,却能够牵动殿下如此关爱,不惜和皇上硬顶。

    一进仁智宫的偏殿,李福王忠就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伏于地,声音哽咽说道:“殿下大恩大德,奴婢无以为报!”

    王忠哭道:“奴婢残缺之人,殿下竟然为了奴婢和皇上……,奴婢实在该死!”

    朱允熥这才转过身,看着他们说道:“你们都是听我命令,替我效命,我自然是要尽心竭力保你们,这算不了什么,起来吧。”

    李福却说道:“殿下,不可再顶撞皇上,奴婢受不起呀……皇上要杀奴婢杀了就是,不值得殿下如此袒护……”

    王忠又说道:“是啊王殿下,奴婢的命算不了什么,可别让殿下和皇上生了嫌隙,那奴婢就百死莫赎了……”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事也不光是为你们,眼睁睁看着你们为我而死,我也良心难安呐……好了,不必多说,赶紧滚起来替我更衣,我该去为父亲守灵了……”

    朱允熥的话不客气,可二人的心里却暖洋洋的,连忙擦了眼泪爬起来。

    天恩隆厚,唯有死命报之!

    朱允熥看了看正在为自己忙碌的二人,精神和神采发生的莫名变化,不由得心中感慨。

    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非常忠心感激。

    宦官也是人哪,虽然被众人鄙夷瞧不起,可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只是这份尊严常常被人忽略罢了。

    朱允熥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轨迹里面,太监王忠就带着朱允熥的血脉东躲西藏,这才保住了他的后代。

    朱允熥这边经历了老朱的狂轰乱炸,顶住了威压,能够神色如常。

    而作为他的三舅舅常森,此时心里却有些七上八下,坐卧难安。

    刚才宫里传来的钟响他也听到了,当然知道这是太子薨逝了。

    明白外甥的筹划马上就要发动了,可事到临头心里还是觉得难安,来回的在书房里跺脚。

    外甥会不会成功?事情有没有纰漏?

    到时候会不会顺利进行,能不能扳倒詹徽?

    皇上会怎么想怎么看?他会不会觉得是外甥在背后搞鬼,所以心生不满?

    还有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

    哎呀……当时自己怎么就昏了头听了外甥的话呢,还要搞死六部尚书之首,听着怎么那么不可思议呢……

    就算这事成了,可皇上秋后算账怎么办?

    那我的小命儿……

    tnnd!既然参与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现在想要脱身也晚了……

    今夜同样彷徨的,还有我们故事的反派暂时主角,吏部尚书詹徽。

    他也一脸愁闷的坐在书房里,吩咐夫人说:“这些天看好家里,太子薨了,要谨慎守丧,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家里无论谁都不可出府门半步,府里禁止饮酒做乐,否则就把他的腿给我打断!这个时候可不能被人抓住把柄!……”

第18章 民怨

    詹徽的夫人答道:“老爷这些我都知道,一定会管好家的,您就放心吧。”

    詹徽不放心的又说道,“詹同呢,他又到哪里鬼混去了?整天都不知道在家,成何体统!”

    夫人回答道:“肯定又去哪里花天酒地了,天天都是那副德性……不过老爷放心吧,他一回来我一准好好管教他,看他还敢不敢出去。”

    詹徽明白夫人对这个庶子向来不喜欢,可现在是关键时候,把他看紧点更好,省的给自己惹祸捅娄子,所以也就默认下来,不再多说。

    夫人又说道:“老爷,我就不明白了,这太子死了……”

    “什么叫死了,那叫薨了!你这么说可是大不敬,要注意祸从口出!”詹徽及时纠正说道。

    “好了好了,薨了就薨了,可老爷也不用害怕成这样啊,太子薨了跟老爷有什么关系,老爷您是堂堂的吏部尚书,您就放心吧。”

    詹徽眉头一皱,说道:“你懂什么,太子薨了,陛下肯定震怒,而且又要选立新的太子,那朝廷的官吏就要调整,我还能不能做六部尚书就不一定了……”

    “您管着吏部,那还能把老爷给换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我得想想哪位王爷能做太子,陛下又钟情于哪一个……得赶紧去烧柱香啊……”

    夫人不以为意的笑道:“老爷您连太子都不怕,难道还怕连太子都没当上的藩王?”

    詹徽揉揉眉头说道:“你懂什么,太子被皇上培养了二十多年,处理政务治理国家的能力已经非常娴熟了,所以陛下即便是和太子有分歧打骂也没事,

    可要是新立太子,陛下毕竟年龄大了,没有那么长时间培养,所以肯定会对他多多历练,这时候在故意和太子为难,那就是阻碍陛下的培养计划,那可是要命的……”

    不得不说,詹徽对于帝王心术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的。

    夫人一听,顿时惊讶说道:“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啊……”

    詹徽又叮嘱了很多,可还是心头难安,不安的情绪萦绕心头,总觉得危机重重。

    一不小心可就是粉身碎骨!

    詹徽又回顾了自己所处理过的政务,详细思索有没有差池的地方,通通想了一遍过后,这才稍稍安心。

    又想了一遍与太子的接触共事的场景,自己虽然与太子多有不和,政见有时候也不一样。

    可也没有深仇大恨啊。

    太子的死,应当是他长期生病,不是因为自己……

    想到这里,詹徽才长舒了一口气,心终于能够得到稍微安慰了。

    现在,可以想想皇上中意那个皇子了……

    这个夜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漫长的,知道第二天太阳升起,天色发亮,众人才知道新的一天到来了。

    南京城中的官吏都在沐浴更衣,换上为太子举丧的丧服,准备前去宫中吊唁。

    而作为普通的百姓,在经过了一晚上的抓耳挠腮之后,立刻就涌到一起。

    昨夜听了半宿的钟声,他们知道有大事发生了,可是仍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有知识广博一点的,知道是宫里面皇家死了人,可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薨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识字,不是每个人都知识渊博。

    “何先生,昨儿晚上的钟怎么敲那么长时间呢,这是谁不在了?”

    “是啊,害得我一宿都没睡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听寺庙里面的和尚说钟声响起,那就是有人没了,莫不是宫中有人……”

    “何先生你快给我们讲讲吧……”

    此时这位读书多年未得中举的老童生,面露悲痛的说道,“各位,太子爷是千古第一仁慈爱民的太子啊,听了这么多天说书人的讲说,

    咱们都明白,太子爷就是咱们大明的福星,是老天爷对咱们的爱护啊,这心里可都装着咱们百姓呢……”

    众人都很赞同,不住的点头称是。

    可是有一个膀大腰圆的屠户,却问道:“太子爷仁德是不假,可跟这钟声有什么关系?”

    何先生忍不住大哭说道:“咱们的太子爷,没了!”

    “什么,太子爷死了?!”

    “何先生你说清楚,是真是太子爷没了?!”

    “太子爷怎么能没了呢,何先生您弄错了吧!”

    在众人不敢置信的焦急议论中,何先生以杖杵地,“老朽没有弄错,真的是太子爷没了,太子爷啊,您怎么就没了呢……”

    “太子爷,仁德的太子爷呀……”

    此话一出,百姓之中顿时哭声一片。

    对于大明来说,朱元璋赶走消灭了元朝的统治,把黎民百姓从压制之中释放出来,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通过这些天说书人的狂轰滥炸,每一个百姓都知道大明出了一位爱民如子、为民做主的好太子爷。

    能有一位体贴百姓的继承人做皇帝,这是百姓的福啊。

    所以这些天南京城的底层百姓中,都在谈论颂扬太子爷的丰功伟绩,因为说书人把许多政绩都说成了是太子的作为,所以百姓心里对太子早就敬佩爱戴有加,甚至有些崇拜了。

    可是忽然听到太子没了,这些淳朴的百姓哪里能接受得了!

    屠夫擦着眼泪,咬紧牙关问道:“何先生你说太子怎么就没了,到底是谁害了太子爷!”

    “对!好端端的太子怎么死了?肯定有人暗害太子,何先生你说是谁害了太子爷!”

    “是啊何先生,太子不是好端端的吗,没病没灾儿的,太子爷怎么就没了呢……”

    众人沉浸在极大的悲愤之中,紧接着就产生巨大的怀疑。

    是啊,太子如此仁政爱民,怎么能死呢!

    怎么能是正常死亡呢?

    如果是奸臣或者恶官突然暴毙了,那老百姓肯定会说是老天惩罚,是天道谴责。

    死得罪有应得,死得大快人心!

    可是太子不一样,他是受万民敬仰的太子爷,是人人爱戴的大明继承人,

    太子爷肯定是受气运庇护的,是受上天眷顾的,怎么会突然死亡?

    肯定是有奸人暗害,是有邪祟作恶!不然绝对是说不通的!

    所以众人一听,就赶紧询问,咬牙切齿的恨不得要将坏人立刻生吞活剥!

    此时何先生也是一脸窘迫,他怎么会知道内情,所以在众人的咄咄逼视之下左右为难。

    “我知道!”

第19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正在这时,一个邻居跑过来,气喘吁吁的说道:“现在城里都传遍了,是吏部尚书詹徽害死的太子爷!”

    屠夫脸色图变,一把拽住他的领子,凶神恶煞的说道:“你说!詹徽怎么害死了太子爷!”

    “对!赶快说!詹徽是怎么把太子爷害死的!”

    这人在众人的催问下赶紧说道:“詹徽本来就是奸佞,是恶贯满盈的酷吏贪官,不知道鱼肉了多少百姓,害了多少无辜性命……

    而太子爷的仁慈是出了名的,詹徽平时就非常残酷,屡屡祸害咱们百姓,太子爷为了维护咱们就和他争论,詹徽就对太子爷怀恨在心,听说不知道咒诅太子爷了多少次……

    他又仗着自己是吏部尚书的身份,经常和太子爷为难,这才把太子爷气得病重,谁知道詹徽这个狗东西不肯放过太子爷,就太子爷给……给害死了……”说着便哇哇大哭起来。

    “太子爷……你死的冤哪,詹徽你不得好死!”

    “詹徽我操你祖宗!你敢害死太子爷,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詹徽该死!好好的太子爷就被你给祸害了……”

    每个人都在放声大哭,哀嚎着为太子爷鸣不平,咒诅着罪魁祸首詹徽。

    百姓听了这么多太子爷的事迹,早就对他十分敬仰,现在他突然死亡,众人从情绪上就接受不了!

    那个屠夫本来就是个粗人,爬上台阶,流泪高声喊道:“詹徽害死太子爷,不能就这么算了!太子爷是为我们而死的,我们不能没良心!詹徽必须得偿命!必须用命赎他的罪!”

    此言一出,瞬间就在人群中爆发巨大的响应,“对!詹徽必须得死!残害百姓,害死太子爷,詹徽得凌迟处死!”

    “活刮了他!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是!詹徽必须得死!否则太子爷在天之灵难安啊!”

    “詹徽得偿命!太子爷不能白死!”

    屠夫又振臂高呼道:“咱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去午门见皇上!去向皇上请命杀詹徽!咱们得让詹徽给太子爷陪葬!否则太子爷死不瞑目啊!太子爷……死不瞑目啊……”

    屠夫说到情深处,止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这一痛苦瞬间就感染了许多人。

    “对!我们去午门面圣,咱们不能让太子爷死了也不安心……”

    “咱们得为太子爷报仇啊……,不能让太子死了……也不得安宁啊……”

    “走!我们去为太子讨个公道!绝不能让太子死不瞑目……”

    仗义每多屠狗辈!

    百姓在悲痛的情绪里,在屠夫的带领之下瞬间就涌成一道洪流,朝着午门进发。

    他们不知道的是,从各人口中传出来太子的死因都不一样。

    有的说太子是被詹徽给下毒毒死了,有的说太子是被詹徽请巫师咒诅死的,还有的说是被詹徽故意失手推下城楼摔死的……

    传出来的死因各种各样。

    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罪魁祸首詹徽!

    没有人深究太子究竟是怎么死的,他们只要知道太子是被詹徽害死了就行!

    对于这些淳朴的百姓来说,他们就是要为太子报仇,就是要让太子的仇人陪葬!

    在他们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让太子死得瞑目更重要!

    南京城的各处,一道道的人潮洪流汇聚到一起,形成滔天大浪,向着午门冲撞而去!

    势不可挡!

    皇宫外面民怨沸腾,而皇宫里面却显得安静肃穆,整个皇宫都佩戴上了伤痛的白布。

    太监宫女没有人敢发出一丝的声音,就连皇宫上空飞过的几只鸟雀,也毫无声响,没有发出任何鸣叫,似乎就连它们也感受到了悲切气氛,不忍打破这种庄严。

    仁智宫里,各部官员身穿丧服,前来行礼吊唁,作为太子朱标的儿子女儿,便跪在一旁谢礼。

    太子朱标就在这里进行了大殓,即将死者装入棺内。

    棺前设“几筵”,就是摆有酒馔等祭奠物的供案,还有安神帛和立铭旌,状如旗幡。

    今天,太子妃和太子的嫔等宫眷要身着素服前往致奠。

    在京的文武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几天,早晨或早晚两次,身着丧衣(成服之前,文武官员服素服,冠乌纱、腰系黑色犀角带,成服后服“斩缞服”,即一种粗布做成而不缉边的孝服)

    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仁智殿院落的门)外哭临。

    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不得回京,只能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回礼的朱允熥认出来这位身材魁梧,面色坚刚,一身行武之气的汉子,正是自己的二舅常升。

    常升和常森二人联袂来到,向太子祭拜吊唁,又向作家属的吕氏及儿女行礼。

    “太子妃节哀顺变……”

    “多谢二位将军……”吕氏抹着眼泪回礼说道。

    常升又转向朱允熥,面露怜惜之色,眼泪就忍不住要流下来,这是自己姐姐唯一的血脉了啊。

    当年自己的姐姐拼命生下这个儿子,第二天就撒手人寰,现在这孩子无父无母,连兄长都没了,以后当真是孤苦无依了。

    可怜的孩子啊……

    “允熥,你要节哀,不要太过伤心了,小心身体……”

    常森也说道:“是啊允熥,要注意身体,别悲伤过度,否则你母亲也难以安心……”

    可不能再有什么闪失,姐姐就这么一个儿子,说什么自己也得护他周全!

    “二舅,三舅……”

    这一声舅舅把二人叫的眼泪汪汪,唤起了浓浓的亲情,还有止不住的悲伤。

    朱允熥见到亲人,哽咽说道:“舅舅放心,允熥明白,二位舅舅也要注意身体……”

    二人点点头,叹息一声,只是可怜外甥的遭遇,却只能无可奈何。

    “允熥,手上怎么了?”

    一个四十来岁,身姿挺拔的男子祭拜了太子之后走到他面前询问说道。

    只见这人双目流露精光,一方剑眉锐不可当,方正的国字脸上每条肌肉,每个线条都如刀劈斧凿。

    满身的肃杀之气,仿佛是从战场上爬出来一般,再加上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显出了此人的卓尔不凡。

    朱允认出来这位就是自己的舅姥爷,自己母亲的舅舅,率领大明军队一举在扑鱼儿海消灭元朝残存势力,摧毁蒙元的职官体系而名震天的当朝大将军——蓝玉!

第20章 民愤!

    “大将军有礼了,谢过大将军……”

    不等朱允熥答话,吕氏就赶紧上前一步,带着儿女行礼抢过话茬率先回礼。

    朱允熥暗暗摇头,也只能无奈的跟着兄妹行礼。

    “嗯。”略显清冷的声音回应道。

    对于主动结的吕氏,蓝玉并不热情,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回应。丝毫没有顾及到太子妃此时尴尬的脸面。

    蓝玉又继续问道:“怎么了这是,伤的狠不狠?”

    朱允熥里面觉得暖洋洋的,尽管大将军蓝玉有些不待见吕氏,对他却是情真意切。

    “碰着了而已,已经快好了,多谢舅姥爷记挂。”

    蓝玉点了点头,撇了一眼吕氏和朱允炆,又对他说道:“你父亲不在了,你也得刚强起来,遇见不顺心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忍着!

    可不能让人给欺负了,谁敢难为你就告诉舅爷,舅爷给你主持公道。”

    哎哟老蓝啊,你可真是敢说!

    在宫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敢敲打太子妃,这脾气……难怪老朱要把你给咔嚓了!

    当面教训吕氏,这是丝毫不给朱允炆脸面呀。

    看看吕氏青一阵紫一阵的脸,就知道有多尴尬难受,可也不敢发作,毕竟这位可是大将军。

    无论蓝玉是什么原因对吕氏母子这样冷淡,甚至有点敌视,可朱允熥心里却感到很温热。

    能让自己感受到亲情的,除了自己的姐姐朱依微,还有舅舅常升、常森之外,就数眼前这位了。

    朱允熥鼻子一酸,说道:“舅姥爷放心吧,我是父亲的儿子,在皇宫里没人能欺负得了!”

    蓝玉见他话语这样果决,不由得有些诧异,这可不像朱允熥能够说出来的。

    若是以前,他肯定会说有老朱的照顾,有吕氏的关爱和哥哥的关心,总之就是一派合家欢,没有欺负不欺负之类的。

    蓝玉虽然诧异,但是料想是朱允熥因为朱标的死,从此无依无靠所以才变得坚强那么一点儿,也就说的通了。

    而且此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人多眼杂也不好说什么。

    “殿下,要节哀呀……”

    “是啊殿下,不可悲伤过度,要注意身体……”

    此时老将军冯胜和傅有德联袂而来,向朱允熥行礼安慰说道。

    朱允熥来不及多想,连忙行礼说道:“多谢宋国公、颖国公费心。”

    冯胜拍拍朱允熥的肩膀,说道:“殿下,太子爷不再在了,以后你可要坚强起来啊。”

    傅友德也面带悲伤说道:“殿下宅心仁厚,心地仁慈这本是极好的,可也记得你咱们的殿下,可不能输了阵仗……”

    卧槽!

    你们这真是不拿吕氏母子当人看呢!

    就差赤裸裸的鼓动自己起来反抗吕氏的压迫了!

    不愧是淮西勋贵集团!

    果然牛气哄哄!

    朱元璋把文官整顿得死去活来,欲仙欲死,被杀的都不计其数了,你们怎么就不长心眼儿呢!

    当着太子妃的面儿这么无视,这么打脸,看来朱元璋借着谋反的筐子把你们都装进去,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你们这态度,朱允炆要真做了皇帝,可不得睡不着觉嘛!

    如此也能够看出来老朱把淮西勋贵武将集团留到最后,感情还是很深的啊。

    不过最后没办法,要保证孙子坐稳江山,不被这些武将架空,还是不得不将他们给咔嚓了。

    这傅有德也是个猛人,在谋略方面可能不太出众。

    但是在个人勇武这方面仅次于自己的舅姥爷常十万常遇春,每每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一身伤换来颖国公的名号。

    在历史上更是有过七战七捷的光辉事迹:

    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

    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

    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

    六月三日,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

    六月十一日,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

    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

    傅友德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在《明史.傅友德传》中记载: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屡敕奖劳。

    瞧瞧这说的,冲杀在前,虽然受伤,但是越伤越猛!

    典型的猛人一枚啊。

    冯胜到底是知道轻重,眉头微皱说道,“老傅太跳脱了,是个直肠子,殿下别放在心上。”又对吕氏和朱允炆行礼说道:“太子妃和殿下也节哀……”

    吕氏和朱允炆连忙回礼:“多谢宋国公……”

    朱允熥瞬间无语了。

    还以为你会说出来什么圆场的话,结果来这么一句!

    你这是认同傅友德说的是事实啊。

    恐怕在吕氏和朱永炆眼里,这帮人妥妥的是全员恶人!

    不过朱允熥心里却暖洋洋的,这些人是真正的关心自己呀。

    同时也在心里鄙视这具身体的原主,你得是有多懦弱,还让这些人这么不放心?

    这得被压制、被欺负到什么程度,这帮人才宁可让太子妃脸上无光,也得叮嘱敲打她?

    不过,从今往后,永没那日子了!

    咱是太子嫡子,是大明的郡王,还能让人给欺负了?

    笑话!

    蓝玉冯胜等人离开以后,又有许多勋贵武将前来给自己说话。

    可能是关系不如蓝玉冯胜他们那么近,可朱允熥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话中的热情,和态度的亲近。

    这和他们对待吕氏和朱允炆的感觉完全不同。

    本来这谢礼应当是吕氏和朱允炆为主的,可在不觉之中朱允熥却成了主角。

    这个时候朱允熥恍然大悟,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给自己留下了多么大的危机!

    是危也是机!

    危就在于自己是皇帝与勋贵武将集团的联姻的产物,而这群骄兵悍将实在太多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也太多了!

    除了已经去世的徐达、常遇春、邓愈和廖永忠,还有老朱的外甥李文忠。

    活着的就有老将代表汤和、冯胜、傅友德,中生代武将代表大将军蓝玉,老朱的干儿子沐英。

    除此之外还有郭英、耿炳文等人

    这些人一旦自己压不住,那就是武将干权,皇室被控制,甚至引发改朝换代也不是什么难事。

    同时也是自己的机会!

    如果能够压得住,那么这些人就能为我所用,成为手里的利刃快刀!

    都是经过尸山血海拼杀出来的,有足够的战争素养和嗅觉。

    这帮人要是能够人尽其用……嘶……

    那就太恐怖了!

    一个个文臣武将前来吊唁,朱允熥也根本来不及仔细思量,只能一个个的回礼。

    此时一道巨大的人潮洪流,向午门冲撞而去,一张张脸上或是流泪,或是愤懑,或是悲痛。

    每个人默不做声,就叫哭泣也是忍住哭声,安静的可怕,肃穆的吓人。

    家里有白布的,都翻出来穿在身上,戴在额上,系在腰里。

    有同样受感悲痛的商人,此时也忘记了留着布匹获得巨利,招呼伙计把白布摆到门口。

    也不售卖,而是裁剪成布条,递到一个个面带悲痛的百姓手上。

    这一刻南京城的街市上似乎被按上了静音键,连顽童都看着父母悲伤的模样,也不由得面带愁容……

    就连向来见人狂吠的恶犬也都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躲在角落里张望。

    “快!去通知五城兵马司的赶紧来!要出大乱子了!”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设置兵马司,负责南京城内的治安。

    后来随着京城下辖区域与人口增多,一个兵马司逐渐管理不过来,便相继在东西南北设置新的兵马司。

    五城兵马司并不是一个衙门,而是五个衙门的合称,人们叫的习惯了,便冠以五城兵马司的名字。

    它们分别是中城兵马司、东城兵马司、西城兵马司、南城兵马司、北城兵马司,它们将南京城分为五个片区,然后分别管理。

    可是当五成兵马司的人赶到的时候,望着乌央乌央的人群,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民愤啊!

    百姓请命,本来就是要直达天听的事情,岂能是自己可以拦阻的?!

    老朱对官员虽然有些苛刻,但是对百姓还是很不错的。

    这些百姓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如果自己强行把他们驱逐会有什么结果?

    看着这一个个悲痛的脸,伤心的表情和蕴含愤怒的压抑气氛。

    兵马司官员很清楚,一旦自己派遣兵马强行把他们给驱赶,立刻就会引来反弹,甚至会引发暴动!

    因为他们能从这种气氛中感受到极其危险的气息,哀痛的人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甚至是不计生死!

    这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兵马司的这些兵马根本就压不住!

    所以他们有些后悔,今天怎么就是自己当值!怎么那么没脑子,跑来干什么!

    即便是能够拦住,一个阻塞圣听,闭塞言路,不理百姓声音的帽子扣下来,自己就得脑袋搬家!

    而到时候产生流血事件,有百姓受伤死亡,为了平息众怒,自己的脑袋也会用来做祭物!

    “大人,这……这该怎么办?”

    “立刻向上面禀报!该怎么着让他们看吧,咱们拦不住,谁拦谁就得陪葬!”

    只要不发生爆乱,就只能任由百姓前去面圣请愿!

第21章 悲壮!

    “启禀陛下……京城百姓现在聚集在承天门……”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这次真的是吓坏了,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飞鱼服里面的衣服也都湿漉漉的,亦步亦趋的进入谨身殿,惶恐不已的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死死地将他盯住,杀气腾腾的说道:“你说百姓聚集到了承天门?怎么现在才来禀报,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蒋瓛被吓得猛一哆嗦,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板上,趴着惊慌答道:“下官无能,请陛下治罪!”

    “你的脑袋先留着,不着急砍,以后有的是时间……有多少百姓?说!”朱元璋的眼中露出凶光。

    “启禀陛下,承天门外站满了百姓,难以计数……下官该死……”这时候蒋瓛连死的心都有了。

    “嚯!”朱元璋猛然站起身来,“你确实该死!”

    看着蒋瓛的目光简直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朱元璋根本就不理会蒋瓛的心惊胆战,抓起已经很久没有杀过人的配剑,便往殿外走去。

    目露威严,气势逼人!

    咱倒是要看看,是你赢还是咱赢!

    午门,是众人都以为行刑杀头的地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午门”的这个名称在明朝以前,皇宫里是没有这说法的。一直到洪武十年,就是1377年。

    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自己的宫殿,才把正南门称为午门。

    从方位上来讲,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

    剩下的这个辰丑戌未为属土,那么午属火,子属水,所以有时候北门就叫子门。

    那么正南方属火,所以南方的门叫午门。

    午门是皇上派太监宣读圣旨,有重大的事件文武百官得在午门外排着队,恭恭敬敬地听皇上的圣旨,这也包括最重要的国家政策。

    午门也是是执行杖刑的地方。

    说直白一点就是把裤子一脱打屁股,打狠了容易把人打死了。

    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事件就是把一班文武大臣推出午门外杖刑。并且这杖刑那也是针对这个文武大臣。

    而且后来这杖刑打重了呢,就把人打死了,所以这才以讹传讹有了推出午门外斩首的说法。

    而现在皇帝朱元璋经常在午门打得官员狼狈不堪,老百姓也很解气,所以才有上午门面圣一说。

    其实百姓真正能到的,乃是午门外,过了瑞门再往外的承天门。

    在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北京的承天门在永乐十八年俢建完成,也就是后来的天安门。

    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

    当老朱走上承天门的时候,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只见承天门外乌泱泱的占满了百姓,比肩接踵,连袂遮天,每个百姓的头上几乎带着白巾。

    放眼望去,几乎不见边际。

    就算是这样,仍然要不大批的群众从远处涌来。

    没有人放声大哭,没有人哀恸哭号,甚至都没有人发出声音。

    每一个人都在面色悲痛的望着深宫,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哀伤。

    作为见过了大场面的朱元璋来说,他能够从心里感受得到那种哀痛和悲愤之情。

    这些百姓和训练有素的士卒是不一样的。

    就连军队如果是这么多人,要做到默不作声也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嘴里衔枚,而且还得有杀头的严格命令,身边站着执行的刀剑。

    可是这么多的百姓,数都数不过来,却没有人发出喧哗,没有人推搡不满。

    朱元璋震惊的心里突然觉得非常感动,鼻子一酸眼睛就红了。

    这些百姓都是为自己的儿子而来啊……

    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已经薨逝的大明朝太子。

    尽管老朱知道,在背后肯定有朱允熥搞鬼宣传的原因,可是看到这么多淳朴善良的百姓,老朱还是忍不住的流泪。

    这些百姓真是何等可爱啊,

    自己为他们做了什么?太子为他们做了什么?竟然能够让他们这样感恩戴德,披麻戴孝!

    朱元璋做了多年的皇帝,他甚至忘了上一次因为百姓的感激而让自己感动是什么时候了。

    自己做的还不够啊,天下还有那么多人穷苦人,还有那么多人忍饥挨饿,还有那么多人久病无医,

    自己也曾是一个穷苦出身,这些年虽然都在履行一个皇帝的责任,自己有时候也称许自己的勤政,称许自己的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要爱民。

    可是今天看见这些简单又淳朴的善良百姓,感受着百姓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拥护爱戴,

    朱元璋突然有一种感觉,自己离这些百姓不知何时已经那么遥远了……

    不知何时,已经很难做到与民同乐了……

    如果自己死的时候,能够有这么多百姓为自己送行,自己就算是死,也死得安心!死得畅快!

    死的无怨无悔!没有遗憾!

    “看看这些百姓!这就是大明的子民,这就是你们牧守的百姓,这就是心中纯朴的国家根基!”

    朱元璋突然猛一回头,红着眼睛手指着外面的人群,对不知何时跟着上到城楼的百官喊道:“你们是他们的父母官,咱平时让你们勤政让你们爱民,再让你们为民做主,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往外面看!这就是原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文武百官惶恐不已,齐齐下拜。

    谁都知道老朱的脾气,这个时候看他如此状态,就知道不可疏忽大意。

    尤其是这个时候,怀着对太子朱标的伤痛,又当着这么多悲壮百姓的面,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朱元璋望着城下的众人,调整好一下情绪,高声说道:“诸位百姓,咱就是你们的皇帝朱元璋,你们有何请求只管说来,有咱为你们做主!”

    那个屠夫流着眼泪,开口对着城楼喊道:“万岁,俺们听说太子爷没了,这是真的吗?”

    听到此话,朱元璋不由得流下两行眼泪,忍住悲伤的心情说道:“咱的儿子没福气,看不到你们的拥戴了……是真的,太子不在了……”

    “太子爷!你怎么就走了……”

    “太子爷,让俺们送送你呀……”

    “俺们还没有来得及送你,你怎么就走了呢……”

    城下的众人一听到这个准确的消息,瞬间就哭声一片。

    千万人同哭号,天地同悲壮!

第22章 亲眼看着

    难以计数的百姓发出阵阵哀哭,感天动地,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之下,似乎连阳光都感受到了悲哀,躲藏在云层里面不忍出来。

    城门内外,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这样的悲鸣之声震动了整个皇宫,响彻了整个京城。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太子爷薨了!

    “这是怎么回事?”声音传来,在仁智宫里,吕氏听闻忍不住问道。

    知道了情况的宫女禀报道:“启禀太子妃,全城的百姓聚集承天门外,为太子哭丧呢。”

    “为太子哭丧?全城的百姓……”吕氏不可置信的自言自语道。

    何时太子在民间有这么高的声望了?

    宫女回答道:“是啊太子妃,陛下和文武百官都在承天门,听说陛下都哭了……”

    朱允炆忍不住说道:“皇爷爷哭了?皇爷爷怎么哭了?”

    此时,太监李福悄悄凑近仁智宫的门口,给朱允熥使了一个眼色,朱允熥便点头示意,表示自己知道了。

    跪在蒲团上的身体转向吕氏,行礼说道:“启禀母妃,一定是父亲得到百姓的爱戴,他们才会前来看望吊唁父亲,这是父亲仁慈,得人心的表现。”

    吕氏虽然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没有听说过普通百姓为皇子发丧的,可还是点了点头,总归是好事。

    朱允熥又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母妃,然百姓如此爱戴父亲,那我和兄长身为父亲的儿子,就应当替父亲前去答谢,不可失了礼数……

    父亲这里需要守孝,离不得人,孩儿就在这里为父亲守孝即可,哥哥乃是兄长,理应代表父亲前去谢礼……”

    吕氏眼睛一眯,看了一眼宫门口的李福,说道:“谁去不都一样吗,那就劳烦允熥走一趟如何?”

    朱允熥摇摇头说道:“多谢母妃厚爱,可孩儿是弟弟,前去多有不妥,由兄长前去才是正礼。”

    听他这么推辞,吕氏不由得狐疑的打量着朱允熥,心中笃定他有什么诡计。

    要不然李福这个时候过来干什么?

    如果说是在以前,吕氏可能就信了,可是现在朱允熥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仅学会了顶撞自己,还学会了耍心机,自己在他身上所使用的小手段都被他一一化解开来。

    而且有种让人无从下手,狡猾如狐的感觉,所以吕氏不得不防着他。

    朱允熥又说道:“孩儿本来是很想去的,能够代表父亲行礼这也是孩儿的荣幸,可是万一惹皇爷爷不高兴,那就使不得了……”

    吕氏一听会惹朱元璋不高兴,瞬间就警惕起来!

    这个时候小心无大错!

    太子没了,谁知道皇上是要选立哪位皇子,还是从太子的儿子中选择?

    如果朱允炆现在出去,会不会被朱元璋认为不孝?舍弃为父亲守灵也要去百姓面前露脸,这不是不孝是什么?

    这等关键时候,可千万不能出错!

    朱允炆尽心竭力的照顾太子,付出的精力心血比朱允熥大多了。

    一旦出错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打定了主意,于是便说道:“既然允熥想去,那就去吧,这里有允炆守着你父亲。”

    朱允熥却摇摇头说道:“还是孩儿守着父亲吧,让兄长前去,此等大事孩儿手忙脚乱,有损皇家威仪……”

    听他这么一说,吕氏心里更放心了,说什么也不能够让朱允炆前去!

    跟我玩心机,你还太嫩了点儿!

    手忙脚乱有损皇家威仪?那才好呢!

    正好让天下的百姓,和文武百官,还有皇上都看看!

    到时候该怎么选择,众人心里自然有杆秤。

    于是便说道:“允熥不必担心,你是太子的儿子,大明的郡王,自有皇家气度,就这么说定了!快去吧不要让你皇爷爷久等……”

    朱允熥故作一脸为难的模样,张了张口,见吕氏态度那样坚决,便只好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孩儿就勉为其难了……这里交给兄长了……”

    朱允炆想要说什么,却被吕氏一把拦住,只好改口说道:“放心吧,有我守着父亲呢。”

    朱允熥见事不可回转,便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站起身来,像躺着在棺材里的父亲行了礼,这才依依不舍的出去。

    只是吕氏和朱允炆都没有发觉,走到殿外的朱允通嘴角扬起一抹轻蔑的微笑。

    吕氏毕竟是个文官家庭出来的妇人,有天然的局限,无论是心胸还是格局都大不了。

    朱允熥对于在百官和京城百姓面前露脸并不太在意,在他们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自己就能赢得朱元璋的心,就能当皇帝了?

    笑话!

    老朱那么容易被忽悠就不是朱元璋了!

    况且朱允熥只想为父亲报仇,亲眼看着为父亲报仇!

    我要亲眼看着詹徽死!!

    “殿下来了!”

    “是殿下来了……”

    伴随着一声声的轻呼,文武百官让开道路,朱允熥一步步的走上了高高的城楼。

    “允熥……”

    蓝玉突然上前一步拉着他的手,看了一眼城外的悲痛的万民,再看看这个甥孙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满脸的坚毅。

    凭借着出生入死得来的直觉,蓝玉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朱允熥平静之下的杀气。

    蓝玉明白,城外的这些百姓肯定和朱允熥有脱不了的干系!

    太子尽管很仁慈,尽管很得人心,可也没有到全城百姓哭泣哀嚎为其发丧的地步!

    “舅姥爷请放心……”朱允熥投以安心的面色,蓝玉只好点点头送来手臂,可眼睛里面仍旧满了担心。

    朱允熥继续迈步,走到朱元璋身后,躬身行礼收到:“孙儿朱允熥,奉母妃之命前来,拜见祖父皇帝陛下。”

    “平身吧……”

    朱元璋面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这个孙子成精了不成!

    他也没有想到,朱允熥居然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看来今天是难以善了了!

    此时城下悲愤之声轰轰嚷嚷,众人都在高声呼喊着什么,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一时有些难以分辨。

    不过还是杀猪贩狗的屠夫站得靠前,而且声音洪亮,只听他喊道:“小的们听说太子爷是被奸人害死的,万岁,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此言一出,空气顿时凝固下来。

    原本轰嚷的人群也都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盯着挺立的朱元璋,要从他的口中得到答案。

    殊不知此时的朱元璋眉头紧锁,左右为难。

    如果说是被奸人所害,那是被谁害的?凶手是何人?

第23章 死证!

    如果说太子不是被人所害,那么显然这并不符合百姓所要的答案。

    因为他们聚集在这里,这样悲愤痛恨,显然是认定了太子死于非命。

    这么回答他们是不会满意的,甚至会觉得自己在包庇凶手,有好事者甚至会编排出争夺皇位以至于父子相残的流言蜚语。

    流言难防啊……

    朱元璋的默不做声,在百姓的眼中就等于是默认了,兴许是皇帝丧子,心中悲痛,一时难以开口吧。

    屠夫高声问道:“万岁爷,小人们只想为太子爷讨个公道,不能让太子爷死不瞑目啊,万岁爷您说,是不是詹徽害了太子……”

    “是啊万岁爷,是不是詹徽害了太子爷的命?”

    “嘶……”

    百官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双双眼睛不可置信的转向詹徽,而詹徽本来他还在思索自己要抱谁的大腿。

    可是突然看见这一双双吃人的眼睛盯着自己,不由得心里发毛……

    站在他旁边的几位官员,悄悄的退到一旁,在百官之中将他孤零零的露在中间。

    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城外就已经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杀詹徽,为太子报仇!”

    “詹徽不得好死!杀了他!”

    “太子死不瞑目,凶手詹徽必须得死!”

    “杀了詹徽,得为太子报仇啊……”

    “……”

    面对城外汹涌澎湃的高呼,和悲愤难当的百姓,詹徽彻底傻了眼,自己何时害死了太子?

    来不及多想,就赶紧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道:“皇陛下微臣冤枉啊……微臣从来没有害过太子,从来没有过啊……

    微臣虽然偶尔和太子政见不同,那不过是政务而已,微臣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害太子啊……”

    “请陛下明鉴,替微臣做主啊,太子生病之时微臣时时挂心,天天为太子祈祷,微臣冤枉啊陛下……”

    “你撒谎!”

    突然有一个声音在官员之中响起,这一声,瞬间就把文武百官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此时一个御史站出来,双膝跪地手捧奏章。

    高声说道:“臣要参吏部尚书詹徽心怀叵测,毫无礼仪廉耻,不懂君臣之道,多次顶撞侮辱太子,协助太子处理朝政期间,多次为了大权独揽,故意陷害太子,离间皇家亲情!

    更是在太子病重之时,公然咒诅太子!臣奏请陛下,凌迟詹徽,以儆效尤!”

    此时詹徽又惊又怒,这样的罪名扣下来自己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急忙辩解说道:“你胡说八道!本官一心为公没有与太子不和,更没有陷害咒诅太子,你一个小小的四品御史怎可妄言!我与你无仇无怨,你为何要陷害于我?!陛下,陛下,请陛下为微臣做主啊……”

    这位御史却脖子一拧,坚持说道:“本官身为御史,弹劾奸佞是职责所在!陛下臣有证据!”

    说着便起身说道:“詹徽罪行罄竹难书!可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詹徽之子詹同在富乐院里与人争风吃醋,

    当着众人的面洋洋自得,公然说道他父亲詹徽故意把太子爷气得卧病在床,生命垂危,太子却不能够拿他怎么样,

    言辞之中充满轻蔑,丝毫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当日众目睽睽,一查便知!有一句假话,臣愿以死谢罪!”

    “陛下,吏部尚书詹徽故意挑起事端,引起太子病危以至于薨逝,臣请杀恶贼詹徽,以平民愤!”

    朱元璋没有想到詹徽竟然如此过分!

    他丝毫不怀疑御史所说的有假。

    你这是要找死啊!公然辱骂太子,把咱的太子气的病死,你就是罪魁祸首!

    就在这时,一个武官在地上惶恐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兵马司指挥张顺,昨夜捕获聚众斗殴人员六人,其中就有吏部尚书詹徽之子詹同,

    现在正关押在兵马司大牢之中,詹同正是因为大放厥词侮辱太子,才引发百姓愤慨以至打斗,请陛下明鉴!”

    完了!

    彻底完了!

    人证物证具在,任他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难以翻身了!

    这锤敲的好!一下子就把证据摆了出来,把詹徽指认得死死的!

    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注意一个小小的六品兵马司指挥,为何能够出现在这里、能够出现在皇帝面前。

    大臣们都是何等精明之人,一看这形势就知道詹徽必死无疑了!

    外面有群情汹涌的百姓,又有詹徽害死太子的铁证,他都没有可活的余地!

    想到詹徽即将奏请整顿吏治,就不由得胆向两边生,詹徽老儿,你真是该死啊!

    于是纷纷上奏道:“陛下臣请杀詹徽,以正吏治!”

    “臣请杀詹徽!为太子报仇!”

    “臣也奏请陛下下旨,诛杀奸臣詹徽!”

    ……

    蓝玉虎目圆睁,死死地盯着詹徽,请命说道:“詹徽故意陷害太子,死有余辜!臣请诛杀詹徽!将他凌迟处死!”

    老将冯胜也出列道:“詹徽该死!臣请陛下下旨,将詹徽凌迟处死!”

    “臣奏请陛下,处死詹徽,平息民愤!”

    “……”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一同跪地请命,誓要置詹徽于死地。

    即便是与詹徽亲厚的官员也请杀了他,因为他们明白,詹徽已经倒了,不可能再扶起来了。

    墙倒的时候,也就是众人推的时候。

    自己站不稳就别怪他人落井下石!

    如果自己不及时的撇清界限,百姓和皇帝的怒火就会烧到自己头上,到时候把自己打成詹徽一党,那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此时文武百官空前的同心。

    或许抱者不同的目的,有的是害怕詹徽整顿吏治,有的本就与他不合,还有的是急需撇清关系。

    当然也有真心为太子鸣不平的,毕竟太子对待百官仁慈,很得人心。

    虽然目的不尽相同,可百官齐齐请命,足以说明詹徽是何等不得人心!

    “传朕旨意,詹徽擅权欺君,陷害太子,罪不容诛!詹徽同其子凌迟处死,家眷没入教坊司!”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太子爷终于能够安息了……”

    “太子爷,您可以安息了……”

    “万岁圣明!……”

    城外的百姓听见朱元璋的宣旨,瞬间就爆发出热烈的呼喊!

    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期待了已久,就等着为太子报仇血恨,现在终于能够实现了!

    太子终于不用枉死,终于不用死不瞑目了!

    为太子爷报仇,自己也有分呢!

    ……

第24章 全盘谋划

    “打死他!打死他!为太子报仇!”

    “打死这个祸害!不能让太子爷冤死!”-

    “我们现在就为太子爷报仇雪恨!”

    不等侍卫押着茫然失措的詹徽走到刑场,拥挤的百姓就竞相开始对詹徽动手。

    拳头重重的打在身上,詹徽这时猛然清醒过来,急忙高声叫道:“不是我!我冤枉,不是我害了太子,我是冤枉的,陛下臣是冤枉的,请陛下……”

    可还没说完,就已经淹没在人潮之中的……

    百姓像发了疯一样对他拳打脚踢,有的直接抓起他的胳膊就用牙撕咬……

    人们竟以毒打,以撕咬血肉为荣……

    不过片刻功夫,地上就留下一滩猩红的血迹……

    后来《明史》记载:徽欺太子标,至标病重而薨,京师百姓齐聚宫门,悲愤请愿杀徽,证据确凿,百官请诛,太祖许之。

    武帝亲见徽没于百姓,血骨无存。当日,京城百姓以啖徽血肉为荣,取之生食,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竟价溢黄金。”

    朱允熥看着詹徽一点点被拳打,被撕咬,直到肢体分离,血肉飞溅。

    他就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泪水这才敢肆无忌惮的流下。

    父亲,孩儿终于为您报仇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站在城边上,默不作声的朱允熥。

    突然有种挫败感,真让这个混账小子得逞了!

    “詹徽非死不可,皇帝也保不住他!”想起这句话,还真被他实现了!

    同时又感到浑身轻松不少,很是欣慰,儿子大仇得报,做父亲的可以安心,不用再内疚了。

    标儿,你有个好儿子啊……

    朱允熥看着城外詹徽一点一点被打死,被撕碎,任由眼泪流下来湿了脸庞。

    父亲,孩儿终于为你报仇了!

    愿你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朱允熥现在明白了,朱标之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说乃是詹徽杀了他,固然恼怒詹徽挑拨离间是有一部分的原因。

    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害怕朱元璋内疚,不管怎么说,在太子的死里面朱元璋都要负一部分的责任。

    而一个父亲间接害死自己的儿子,这是任谁也接受不了的事实,更何况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

    尽管他是皇上,尽管他杀伐果断,尽管他心底刚硬、手段凶残,可他也是一个父亲哪……

    父子二人虽然有时候并不像寻常人家那样亲亲热热,可父子毕竟是父子。

    朱元璋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果最后醒悟过来是自己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儿子,那将是何等残忍的事实啊!

    朱标可能明白,一旦自己死了,就必须给朱元璋一个发泄的出口,否则这份内疚压在心里能把人逼疯!

    所以无论如何詹徽都必须死!

    只有他死了,朱标才能死而无憾,朱元璋才能够心中稍安。

    对于朱允熥来说,可能明白这个事实,但是在原来的历史中他毕竟心智还不成熟,空有一腔的悲愤,却没有好的办法。

    但是现在的朱允熥就不一样了,他知道要扳倒、要打死一个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就必须一击而中!

    绝对不能够给他任何反击的机会!

    因为吏部乃是天下官员之首,如果引起他的警觉,他肯定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脱身的。

    毕竟是一个在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把自己撇开、让对方抓不住把柄还是能够办到的。

    如果给他机会报复,即便自己是郡王也拿他没办法,甚至还会被他安上一个挟私报复的罪名。

    所以朱允熥率先就是借着宣传攻势,在底层的百姓中建立起太子仁德爱民的威望,因为越是在底层的百姓,越是渴望庇护、渴望平安。

    他们渴望一位爱民的君王,而朱允熥宣传的朱标形象,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愿。

    不要小看这种宣传在古代的影响力,想想太祖时期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就知道了。

    而这一层的百姓更加没有见过世面,是很容易被欺骗而相信的。

    就像那些年代,一些现在看来无脑的骗局,竟然能够把一些高端知识分子,还有一些高官骗住一样。

    再加上说书人口灿莲花、尽力夸大,叫一个光辉的形象树立在百姓的心中那就非常容易了。

    把太子的形象建立好了,然后突然放出有人谋害太子而导致太子死亡的消息,百姓的反应肯定爆发。

    这就是第一步,建立起沸腾的民怨!

    第二步,就是朱允熥命令做宦官多年的太监李福,查找出詹徽有哪些对头。

    詹徽身为吏部尚书,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罢免、下狱甚至杀头的的官吏肯定不在少数。

    这些官员难道不恨他吗?

    而李福也确实找到了一位,就是那个藏在詹徽府中的青年家丁,当李福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在詹徽的饭菜里面下毒报仇。

    当听到李福有一个让詹徽身败名裂、满门抄斩的办法之后,立刻就选择了配合。

    而由他吏部尚书府的人放出的消息,就会被百官相信。

    否则这些官员也不是傻子,怎么就随便相信一条消息呢。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在这一步棋里面,朱允熥就是要让文武百官相信詹徽确实要整顿吏治,为众人坟墓!

    这个时候只要詹徽有一丝一毫的破绽,文武百官就会齐齐的扑上去将他撕碎!

    接下来就是第四步,让自己的三舅常森打听詹徽的破绽,故意在众人面前树立那位陈公子不惧权贵的形象,并且出重金让詹徽儿子的相好服侍那位陈公子。

    接下来的冲突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也是詹徽的儿子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嚣张跋扈惯了,而且私下里听到父亲多次看不起太子。

    在耳听目染之下,说出一些狂妄的话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就算当日他没有主动的提到太子,也会有人把他往坑里带,以此便拿到了确凿的证据!

    接下来就要有人弹劾,这时候舅舅常森就要把自己摘出去,不能够参与到这件事里面。

    所以常森在当日的宴请之中,就有一位御史言官的儿子。

    作为官宦之家里出来的人,自然明白诽谤太子是什么罪名,他为了使自己撇出去,就肯定会率先鼓动自己的父亲弹劾的。

第25章 家眷

    那个御史把儿子痛骂了一顿,可是为了让自己不受到牵连,能保住官职,所以就只能出头了。

    况且常森找的也是个詹徽有过节的,参他毫无心里压力。

    至于兵马司指挥的证词,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因为兵马司来属于武官一类,常森只要打个招呼,借口聚众斗殴把詹同抓起来审出一份供词,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城外百姓群情汹涌要求为太子报仇,要诛杀詹徽,这时候谁敢为詹徽说话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谁担得起这个骂名?

    再有御史言官的弹劾,兵马司指挥的证词证据,詹徽就非死不可!

    这时候百官一同请命要将詹徽凌迟处死,就如朱允熥所说的,皇帝也救不了他!

    而且朱元璋心里面就不怨恨吗?他是恨不得詹徽立刻去死!

    所以在这一环扣一环的计划里面,詹徽是百死无生!

    望着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蓝玉竟然有些恍惚了,他现在敢肯定,詹徽之死肯定他是他所筹划。

    一个尚未行冠礼的少年,就能够把天下百姓,把文武百官玩弄于鼓掌之中,让堂堂的吏部尚书身败名裂尸骨无存!

    并且还能够功成身退,让人毫无察觉。

    这是何等的心机!这是何等的手段!

    蓝玉不觉打了个冷战,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以前莫非是他自己故意藏拙?

    可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宁肯被太子妃吕氏压制,宁肯被那个庶子甩到身后?

    凭着这样的心机和手段,在东宫里面谁会是他的对手!可笑自己还说要为他撑腰,人家根本用不着自己啊。

    蓝玉想不明白,可越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越觉得奥秘。

    此子,不容小觑呀。

    就连文武百官也不自觉的望着那个身影,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可是总觉得那个身影与平常唯唯诺诺的形象大不相同。

    有种寒江孤影,天地唯此一人的感觉。

    詹徽死了,他的儿子之中凡是成年的都悉数被处死,女眷则会没入教坊司被凌辱。

    作为堂堂的六部尚书的家眷,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要与之结亲攀交情的,可是一旦当她们落魄到尘埃里面,那些人的阴暗面就会瞬间被激发。

    他们很享受那种把曾经高高在上藐视自己的人,按到床榻上肆意凌辱的感觉。

    仿佛这样就高人一等,从前丧失的尊严就能够捡回来了一般。

    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心里落差,和身体上的凌辱,许多女子都会采取自杀的手段。

    而有些则会变得逐渐麻木,渐渐为了生存能够笑脸相迎,完全忘记了以前所受的教导,也忘记了以往的尊贵。

    进了教坊司入了贱籍,就永远无法再从那里出来,除非等到死亡。

    作为经营富乐院多年的老鸨,有着丰富的经验调教那些新来不肯顺从的。

    除了打骂威逼的手段之外,对那些年轻又貌美的,往往有足够的耐心,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段,免得过于激进了惹出人命,那还怎么赚钱。

    等到对方各种手段都尝过,渐渐变得麻木了,能够接受了,便开始了接客的生涯。

    此时在富乐苑的后院,在浆洗衣服的院子里露天摆放着几个巨大的木笼子,里面装着一个个被吓得花容失色的妇人人和小姐。

    杂役端着一盆盆冰冷的凉水,“呼啦”一声就泼在她们身上,这些女子惊吓的抱在一起惊叫连连,可仍然挡不住冰冷的水浸透衣裳。

    “娘,我怕……”有还为成年的女孩被吓得躲到母亲的怀里面瑟瑟发抖。

    “别怕……女儿别怕,娘在这里呢……”她的母亲也是满脸泪水,只能将女儿紧紧的搂住,所说安慰的话听起来是那样苍白无力。

    每个笼子里面都关着詹府的女人,她们都是被押入教坊司归到富乐院的。

    看着她们身上的衣服被淋湿,身材凸显出来,有些露出曼妙的身姿,那些杂役不由得露出淫邪的笑容。

    对于这些女人来说,在她们去接客之前必然要先经过试验,否则到了客人那里突然暴起伤人,可就坏了!

    要知道率先有资格享用她们的,不是这位大人的好友同僚,就是他曾经的敌人,而这些人哪里是自己能够惹得起的!

    而且在床榻之间身心放松,必然毫无防备,搞不好会惹出人命的!

    所以在她们被送去接客以先,必须得到龟公或者这些杂役的验证,以确保她们甘心认命了,确保她们丢掉了廉耻尊严。

    而验证的方法就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所以这些杂役的笑声之中充满了邪荡,一边往她们身上泼水,一边品评着谁的姿容好看,谁的身段婀娜。

    在他们的眼中这些人就是待宰的羔羊、到口的肥肉,吃下去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行了行了!都把口水给我收起来,小心脏了老娘的地!要是被你们吓死一两个,老娘可得让你们赔钱!”老鸨扭着粗壮的身躯,肥臀一摇三晃的走来。

    杂役嬉笑着说道:“瞧您说的,我们这不是想给您验验货嘛,她们早日接客就早日赚银钱。”

    “是啊妈妈,要不今晚就开笼子验货怎么样?俺都已经等不了了……出来!”

    说着便从笼子里面拽出来一个女人,这女人被吓得惊慌失措,不住的往后退,可是退路已经被另一个杂役给堵住了。

    “放过我……求你们放过我,我求你们放过我吧,我能洗衣服……我还会针线活,我不想接客……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在众人的呵呵大笑之中,两个杂役对这个妇人上下其手,根本就不理会她的连连求饶。

    “来嘛让爷们儿乐呵乐呵!”

    “对,让爷们高兴了少不了你的好处!这都是早晚的事儿……”

    那个妇人哀求说道:“我有嫁妆,我娘家里面有钱,他们会赎我的,求求你们放过我吧,你们要多少钱我都给……”

    杂役笑声更甚,“入了贱籍还想赎身,想得美!也不看看你们犯了什么罪!”

    “就是!这一辈子都别想脱身,老老实实的伺候爷们儿吧……”

    这句话敲在心上,让妇人瞬间心如死灰,流泪痛哭,这辈子都要任人凌辱了吗……

    当杂役要把手伸进她胸口的时候,这个妇人忽然尖叫一声,发疯的向水井冲去。

    “快拦住她!”

第26章 感恩

    在一旁看戏的老鸨人也瞬间被惊醒,急忙呼喊阻止,可惜已经晚了。

    “嘭!”的一声大响,妇人奔跑之中纵身一跃,头朝下就栽进了深井里面。

    砸起来的的水花溅起来,可是井太深了,最后只能无奈落下,发出沉闷的响声。

    众人慌忙应对,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把她打捞上来,可是人早就已经断气了,只留下一具冰冷凉的尸体。

    其他关在笼子里的女人也都吓得面如

    死色,因为她们知道如果不接客,这就是她们的下场。

    老鸨手里的手绢一扬,把这些杂役骂了个狗血淋头,刚送到这里就死了人,自己也不好交代!

    忽然有将洗衣服的女人走到老鸨面前,对她耳语几句,老鸨脸色一变,就急忙跟着她前去。

    而来人正是太监王忠,老鸨急忙给他行过礼之后,这才问道:“这位公公不知道找奴婢有何要事?”

    王忠坐在椅子上说道,“詹府的人都送来了?”

    “回公公的话,都送来了,一个不少,您是想……要不奴婢给您送来看看?”老鸨看着王忠意味深长的说道。

    王忠却不加理会,说道:“咱家来需要告诉你,这些人以后安排她们做些浆洗打扫的差事,不能让她们接客,你听清了吗。”

    这个老鸨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知道王忠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她们,那他肯定就是与詹府们人有什么瓜葛。

    于是便试探的问道:“不知公公是在哪位跟前服侍?”

    王忠双眼一瞪,老鸨立刻被吓了一跳,见她如此,王忠这才不悦地说道:“咱家在哪位爷跟前服侍也是你能够知道的?话咱已经说了,出了差错小心你的脑袋!”

    “是是是……奴婢不敢,奴婢一定照办……”

    王忠一甩衣袖,便起身踏步而去,留下老鸨一脸惊恐的神色。

    老鸨神情复杂地来到后院,既然能够差遣太监传话,而且又是夜里出来,肯定不是普通人,否则你连皇城的门都出不去!

    而这样的人自己可招惹不得,詹府虽然倒了,但是倒驴不倒架,总还有些亲旧,自己招惹不起呀。

    命人把这些女人从笼子里面放出来,并且告诉她们以后负责浆洗衣物打扫庭院。

    对比之前的态度,已经让这些女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天使面孔。

    杂役们不明白怎么回事,便去询问,又被老鸨妈了个狗血淋头,并且叮嘱他们绝对不可以碰这些人,否则就打断了他们的腿!

    这些杂役也都是见过官吏知道规则的,便明白是惹不起的人发话了,而他们也只好压制住心头的欲火,毕竟小命要紧啊!

    其实这并不是朱允熥圣母心发作,要救詹徽的女眷。

    他只是免于这些女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玩物而已。

    尽管在他心里面很痛恨詹徽,可是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无辜的,若是朱元璋下令把她们都给诛杀,那还到罢了,自己也管不了。

    可是要让这些女人任人玩弄,朱允熥从情感上就不认同,尽管到最后这些女人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客,不会做任何反抗。

    可是朱允熥明白,那都是经过一些手段,打去了她们的刚烈,磨去了她们的廉耻,践踏了她们的尊严之后才会有的结果。

    可以快意恩仇,可是报复在女人身上那算什么!

    借着侮辱别人的妻女才能得到满足,那不过是懦夫而已!

    廉耻之心都不要了,还能算是大丈夫吗?

    朱允熥不屑为之!

    仇已经报了,而现在的朱允正熥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百姓的谢意。

    虽然自己蛊惑利用了他们,可是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棋子,而是从心里感激他们,感激他们对太子的维护。

    也为他们真挚淳朴的良善而感到心里火热。

    因为太子不会马上就出殡安葬,至少还要等到七日以后,所以大多数百姓都离开各自回家,毕竟他们也有家人需要养活照顾。

    但仍然有少数的人留在承天门外,他们是受感最深的,也是牵挂最少的,所以可以在这里放心的守着太子。

    尽管连太子在哪个宫殿他们都不知道,更别提看见灵堂棺椁和太子的容貌。

    可他们依然守在这里,在他们认为守在这里,就是在为太子守灵,为太子尽心。

    本以为热情过后,经过了两天的冷却之后众人就会冷静下来,没有想到还是有几百人留在这里。

    当傍晚的时候李福找机会向正在守灵的朱允熥禀报了情况,他便立即登上承天门的阁楼查看。

    当他看到这么多的百姓仍然守护在这里,不由得喉中哽咽。

    “殿下,算上那天晚上这些百姓已经守在这里三天了,夜里也不曾离开。”太监王忠在一旁禀报说道。

    这些人的身上并没有多少银钱,一天可能只能买两块炊饼充饥,可仍然不愿离开。

    多么淳朴良善的百姓啊,只要他们从心里面认同了你,就会把你当做天!

    他们会从心里面尊敬你,从心里爱戴你!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父亲而来啊……

    朱允熥忍住眼泪,吩咐道:“李福你立刻去东宫把咱们的宝钞银钱都拿来,再去宫里支些月例银子,能支多少就支多少!”

    又转向王忠说道:“王忠,你立刻带着银子到城里寻一些做吃食的,这些百姓如此厚爱拥护父亲,我不能让他们还忍饥挨饿!”

    “奴婢遵命!”

    等李福和王忠把事情办妥之后,天色已经渐渐黑下来了。

    此时承天门外支起了两个烧饼炉子,正烤着黄腾腾焦香酥脆的吊炉烧饼,烧饼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吸引了这些饥饿的百姓。

    旁边还有两个混沌摊子,正在烧水煮着鲜香十足的混沌。

    等到烧饼烤熟,馄饨下好,朱允熥身穿一身素服,来招呼这些百姓吃饼喝混沌。

    这些百姓哪里敢贸然就上来,朱允熥只好说道:“咱也姓朱,和太子爷是本家,太子爷如今不在了,咱也聊表心意。”

    众人一听这才放心,这两日也有好心人因为感念太子的恩德,拿一些食物来给他们吃,所以这些百姓也就不在生分。

    朱允熥亲自将饼递到这些百姓手上,不一会儿就和他们打成一片,在百姓口中他也成了“小朱”,成了知道感念太子的好小伙子。

第27章 谨慎?

    在仁智宫里,太子妃吕氏看着朱允熥那里只留下一个蒲团,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便悄悄对自己的儿子说道:“允炆,这些天你可得好好表现,要时时刻刻都在这里为你父亲守孝,绝对不能够离开片刻……”

    朱允炆听话的说道:“孩儿明白,多谢母亲。”

    吕氏见他这样,就明白他根本就不明白,于是便凑近说道:“你可得记住了,要好好守孝,脸上越悲痛越好,眼泪也要一直流,不许停下!”

    朱允炆有些错愕,人的悲伤都是有限度的,眼泪又不是汪洋大海,岂能够一直流泪哭泣?

    见自己的母亲说的那样认真,不由得问道:“母亲,这是为何呀?”

    于是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左右,见没有人留意,这才对儿子说道:“别看你皇爷爷不在这里,可什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你得让你皇爷爷知道你才是最孝的!这才会让你皇爷爷对你刮目相看,才会讨他的欢心……”

    朱允炆不禁揉了揉因为频频流泪,有些干涩的眼睛,自己的眼睛泪水几乎已经流干了,干涩难受,还怎么一直流呀。

    尽管伤心,可是人的眼泪到一个地步就流不出来那么多了,自己也很无奈啊。

    “拿着!”

    吕氏到底是有经验的人,见他这副模样就知道儿子肯定也为难,于是身子悄悄靠近他,便将一块老姜塞进他的手心里。

    “母亲这……”

    朱允炆有些惊讶,刚想询问就被吕氏止住,吕氏见没有人发觉,这才说说道:“眼泪要真流不下来,就拿这个擦一擦……记住小心点,别被人发现了……”

    朱允炆胆战心惊看了看左右,见守候的宫女都没有发现这才悄悄安心。

    这倒不是说朱永炆是个不孝之子,而是太子的葬礼实在太过繁琐了,光是守灵就不知道要多少天。

    在守灵的时候还必须要哭出来,要流眼泪,要给人看出你的伤心。

    可就是天下第一纯孝的人,也不能天天泪流不止啊。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出于伤痛而自然流泪,可是到了后来就欲哭无泪,尽管伤心,可眼泪却流不下来了。

    而你还要做出一副伤痛欲绝的模样给人看,那就不得不表演了。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现在在吕氏的警觉里面,她明显感觉到朱允熥与往常大不一样,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儿子就必须表现的更加孝敬。

    所以才不得不请出老姜帮忙。

    至于在原来的时空,表演是肯定有的,但有没有加入老姜这个配角,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料想是有的,毕竟在哭戏里面姜是黄金配角,老演员了。

    朱允炆看了看朱允熥空空的坐垫,不由得担心说道:“那允熥岂不是要受责罚?”

    一听此话,吕氏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仍然要顾及影响,不能让人知道,于是便是低头不悦的说道:“这个时候还管他干什么!他错的越多那才好呢!这样你皇爷爷就会越觉得你孝敬,就会越喜欢你!记住了,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朱允炆看看朱允熥的方向,有种算计弟弟的感觉,可终究还是忍住了。

    可能他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这也是听母亲话,这也是孝道啊。

    父亲的灵堂就在这里,你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为父亲守灵,如此……吃些苦头,受个教训也好。

    于是朱允炆便心安理得的安静下来,不再多说什么,哥哥也是一片苦心啊。

    而朱元璋这几天一边处理太子朱标的丧事,虽然不用他亲自去做什么,可是也要关心的。

    另外还有政务要处理,这些天朱元璋虽然不会上朝听政,但不代表国家的运转就要停下来,就不能够处理政务了。

    他只是不上朝而已,政务还是必须要处理的,只是一些小事就交给大臣拿个方案,大事才会亲自处理。

    天色已经晚了,朱元璋还在谨身殿,处理公务,尚膳监太监而聂悄悄对伺候在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庆童使了个眼色。

    庆童便也回了个眼色,示意自己知道了。

    朱元璋又处理了许久的奏章,这才放下笔,揉揉有些僵硬的手腕,稍作停歇。

    庆童对而聂及时的使了个眼色,而聂会意赶紧说道:“皇爷,晚膳已经准备好了,皇爷是在这里用还是在偏殿?”

    朱元璋这才抬头看一下外面,见天色已经黑了,又想起太子薨薨逝,不禁叹了一口气说道:“撤了吧,朕不饿。”

    而聂扑通跪倒在地上,祈求着说道:“万岁,您就用一点吧,这几天您都没有好好吃东西了,再这么下去龙体可怎么受得了啊……”

    司礼监太监庆童也跪倒在地,央求道:“是啊皇爷,您可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啊,还有好多事等着您拿主意呢……”

    朱元璋眉头微皱,终究还是没有怪他们多事,毕竟他们也是一片苦心,于是叹气说道:“朕实在吃不下,撤下去吧别浪费了……”

    见他们二人还要来劝,便伸手止住他们,问道:“城外的百姓还有多少守在那里,都离开了吗?”

    司礼监太监庆童赶紧回答道:“回皇爷,还有四五百人守在那里,怎么也不肯离开。”

    朱元璋里面很是感动,摇摇头不忍的说道:“没想到这些百姓这么拥戴咱老朱家啊……命人给他们送些吃食,咱不能让他们为咱儿子守夜,还饿着肚子……”

    其实对于百姓在外面守候的事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那个时候皇宫里还不能够有所表示,要不然全城的百姓也养活不起呀。

    而且皇宫一旦送出食物,那肯定有更多的百姓围着不走,所以在前几天里面也只好任由他们,不做任何表态。

    可是现在不一样,已经经过几天了,该走的也都走了,剩下的这些人对太子的感念是最深的。

    而且人数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皇宫里面送上一些食物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此时庆童和而聂相视一眼,二人都低着头没有接话。

    朱元璋察觉到有异,便问道:“有什么事就说,吞吞吐吐的成什么样子!”

    庆童赶紧禀报说道:“回禀皇爷,有人已经给这些百姓送上吃食了,必然是饿不着这些百姓的,皇爷不必担心。”

第28章 找场子!

    朱元璋舒了一口气,感慨地说道:“咱何德何能能让这些百姓如此守候啊……”

    又突然问到:“是谁给他们送的食物?能够想到这里,心地也不错……”

    司礼监太监庆童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启禀皇爷,是东宫的三殿下……”

    朱元璋一听到这个孙儿的名字,眉头立刻揉成一团。

    每次听到这个名字总没什么好事儿!上次的账咱还没有和他算呢!

    居然敢违抗自己的命令,真的就把六部尚书给整死了,而且死的大快人心,死得人人拍手叫好,这是一般人就能办得到的?

    现在又出什么幺蛾子!

    莫不是他想邀买人心?

    在百姓中建立名声?

    那你就想多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满脸的不悦说道:“差人去仁智宫,立刻让他来见朕!”

    庆童小心回答说道:“皇爷,三殿下并不在仁智宫,殿下他换了便服,去了承天门外,招呼那些守着的百姓了……”

    朱元璋此时面无表情,手指有节奏的敲着自己的膝盖,可伺候过他的人都知道,这是朱元璋在思考。

    所以两个太监都很知趣的没有发出声响。

    过了一阵朱元璋眼睛一睁,吩咐说道:“更衣!”

    朱允熥此时手里拿着烧饼,和百姓围坐在一起。

    因为晚上天气还有些凉,而且按照乡下的习俗,守孝要点起烛火,此时在这空地上根本实现不了。

    所以找来一些劈柴,用火盆生起来一盆盆的火焰,一来给太子爷照明,二来众人围坐在一起也可以烤烤火,驱散众人身上的凉气。

    朱允熥正在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聊的火热,不由得说道:“老人家,您毕竟是年龄大,再这么熬夜伤身,受了凉气可不好,晚上还是回去吧,有我们在这里守着呢……”

    旁边也有人说道:“是啊赵老爷子,今晚你就回去吧,有我们在这守着呢,误不了事!”

    “对呀赵老爷子,你年龄大了也得保重身体,可不能受风寒……”

    只听这个老人家说道:“各位,你们能我熬夜我就不能?别看我年龄大了,当年那也是风里来雨里去,人送外号浪里白条,整天打鱼泡在水里,这么一点凉气算得了什么。”

    “是您老爷子老当益壮!”

    “赵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厉害着呢,你们这些年轻后生都学着点儿……”

    见他那样说,众人也纷纷打趣,不再多劝。

    赵老爷子对朱允熥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小朱啊,像你这么知道感念的年轻人不多啊,是个好小伙子,家里有几口人呀?”

    这一问让朱允熥的鼻子一酸,差点没有哭出来,连忙回答道:“家里还有个姐姐,有位年龄大的爷爷,跟您年岁差不多……”

    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面含怜悯的说道:“也是个苦命人呢……,那家里岂不是都要你来操持辛苦?你年纪轻轻,也怪辛苦的……”

    朱允熥说道:“那倒不会,家里爷爷身体还很硬朗,有他老人家当家作主,还用不着我操心呢。”

    赵老爷子叮嘱说道,“那以后还不得由你来招呼,这副担子还是得落到你肩上。”

    朱允熥心中一惊,这话可不敢乱说,谁知道这里有没有锦衣卫暗藏其中?

    小心谨慎为妙,于是不动声色的回答说道:“那倒不至于,晚辈还有几个叔叔也很好,以后自有他们管家的事,况且我父亲也纳了妾,有个哥哥,怎么轮都还轮不到我……”

    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瞒您说,我这人喜欢自在,不喜欢总呆在家里,想着以后要是能出去走走,到各处寺庙道观给父母祈福也是不错,总比整天待在家里强的多不是……”

    朱允熥这也是在为自己找后路,万一被锦衣卫知道了传给朱元璋,那这就是自己的志向,正好可以借着为父亲母亲祈福而脱身。

    关在这京城里面,真到了危机时候,想跑都跑不了!

    赵老爷子说的:“看来小哥真是孝敬,很好啊……你也是个大家族里出身,不愁吃穿,比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可强太多了。”

    朱允熥赶紧说道:“哪是什么大户人家,实话跟您说,我祖上都是穷苦出身,苦哈哈一个,

    我爷爷当面还要过饭吃呢……最后饿的实在没辙了,就到寺庙里面做了和尚……”

    “是吗……”

    一个阴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朱允瞬间一激灵,凉气直往脖子里灌,顿时感觉凉飕飕的。

    不知何时朱元璋已经站到了他身后,眯着眼睛死死的盯着他。

    “你爷爷真要过饭?还当过和尚?”老朱继续声音发寒的追问。

    朱允熥被他定的心里发毛,这也太神出鬼没了!

    赶紧想想,赶紧想一想,刚才自己说什么了?留下什么把柄?

    赵老爷子热情的说道:“老哥,您也是为太子守灵的?来这里坐烤烤火……”便热情的招呼朱元璋坐下。

    朱允熥哪里敢让他坐在这里,万一有什么意外,自己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赶紧站起身来,拉住朱元璋的手臂说道:“您老还没吃饭吧?请过来喝碗馄饨暖暖身子,我带您去……”

    说着便把他往馄饨摊子那里拉去,朱元璋对众人点头示意,便跟着朱允熥过去了。

    馄饨摊子这里支起了几张小桌子,不过百姓们大多都已经吃饱喝足了,所以这里几乎没什么人。

    而馄饨摊子的老板和他妻子也正在包馄饨,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有人饿了,他们得提前包出来。

    正在包馄饨的老板看见朱允熥又是搬凳子又是礼让坐下,显得很是客气,便不由得问道:“小朱,这位老爷子是哪位?”

    朱允熥回答道:“这位是我爷爷,来碗馄饨吧……”

    “好勒!”老板爽快的应承道,赶忙起身下馄饨。

    朱元璋狐疑的看着自己的孙子,不由问道:“小猪……”

    朱允熥尴尬极了,急忙说道:“朱,姓氏的朱……”

    朱元璋揶揄的说道:“我就说嘛,要真是猪也够秤了……”

    够秤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对养肥可以宰杀了!

    你这是把我当成猪仔养了吧?

    朱允熥在心里把老朱吐槽了个遍,咱这身板儿一百多斤那里就够秤了,这都是精肉好不好,没有肥膘,不符合现代的口味啊。

    朱允熥为了避免尴尬,赶紧岔开话题说道:“您怎么来了,这里人多眼杂,还是需要小心谨慎,要不孙儿送您回家如何?”

    听到“回家”这两个字,朱元璋不由得看了他一眼,只是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反而说道:“你能来咱就来不得?还是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怕咱知道?”

    得!当我没说!

    现在的老头儿脾气都这么古怪的吗?

    朱允熥无奈,只好说道:“孙儿有什么事也不敢瞒着您呀,爷爷您是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孙儿在您面前就是可不敢弄虚作假,欺瞒圣听。”

    朱元璋眼睛盯着他说道:“那詹徽是怎么回事?你瞒着咱在背后耍阴谋诡计,害死了咱的六部尚书,这笔账咱还没有找你算呢!”

    “小朱,你的馄饨来了,这碗先吃着,我再给你下……”这个时候老板走过来,把一碗馄饨放在桌上。

    朱允熥客气的说道:“有劳了,再给我拿个碗吧。”

    “好勒!”老板爽快的答应,转身又拿了一只空碗放在桌上。

    朱允熥便拿起勺子把馄饨往自己的碗里舀了几个,一边往嘴里送馄饨,一边说道:“我先替您尝尝咸淡……”

    朱元璋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他在为自己试毒,不由得心里一暖。

    尽管知道被下毒的可能性小的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可仍然心里觉得温暖,毕竟是一家人啊。

    可脸上却是一板,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多事!一碗馄饨被你吃了那这么多,我还怎么够吃!”

    朱允熥瞬间懵了,这老朱也太傲娇了吧!

    我堂堂大明朝的郡王,犯得着跟您抢几个馄饨吃?咱俩到底是谁当过乞丐啊。

    再说就算是您留下了饥饿的心理阴影,这么多年锦衣玉食也总补过来了吧,犯得着因为几个馄饨皱眉头?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根本不理会他在想什么,一边搅动着馄饨,一边逼问道:“接着说呀,刚才你还没有回答咱呢,你瞒着咱算计詹徽这事儿怎么算,还敢顶撞咱,哼!”

    朱允熥赶紧说道,“孙儿当日也是为父报仇心切,这才不知道天高地厚,并不是有意欺瞒的,请皇爷爷恕罪……”

    “哼!”

    朱元璋又是冷哼一声,斜着眼睛不屑的说道:“真以为你所做的事情能逃得过咱的眼睛?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咱的掌握之中,只是不愿意揭穿你这些小把戏罢了,还真以为自己有什么能耐?”

    朱允熥连忙一副谦恭的模样说道:“皇爷爷目光如炬,在你面前孙儿不敢。”

    “知道就好!”

    朱元璋又敲打他一句,这才满意的把馄饨送入口中,有了出气筒,显然心情好了很多。

    其实朱允熥明白,这是那天自己和朱元璋争执,落了他的面子,他就浑身不自在。

    孙儿敢顶撞祖父,而且是皇帝,还是个杀伐果断的皇帝,这肯定让朱元璋心里很不爽。

    他这是找场子来了!

第29章 祖孙夜话

    不过杀詹徽这件事也确实在朱元璋的纵容之下。

    如果朱元璋从一开始就竭力要力保詹徽,大可以当时就运用自己皇帝的权威制止,那就不会在百姓中间发酵到如此激烈的地步。

    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也是非常恨詹徽的,只是无缘无故就处理一位六部尚书,影响太大了。

    那会引起百官的反弹,会造成离心离德,君臣不依的状态。

    历来党派之间的争斗司空见惯,可一旦文武百官察觉到自身的危机,联合起来和皇帝争斗,那就有的看了。

    就如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就是皇帝和大臣们相争,时间长达二十九年,先后又四任宰辅先后落马。

    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就是出自这时候,也是大明衰落的开始。

    所以朱元璋尽管心里非常痛恨詹徽,但是他不能亲自动手,必须借着别人的手来杀詹徽。

    所以朱元璋就默许了朱允熥的举动。

    不过朱元璋还是小瞧了这个皇孙,他原本以为朱允熥只是煽动百姓而已,对此心里多少是有点失望的,毕竟百姓的话语权还是太弱了。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允熥的宣传太到位了!太能够抓住底层百姓的心了,一下子就引起了民怨风暴。

    令朱元璋更没有想到的是朱允熥居然拿到致詹徽于死地的确凿证据,因为在怀疑他搞事情之后,锦衣卫也盯着常森的举动。

    可是常森只是每天和人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经过锦衣卫的探查之后,发现没有任何对詹徽不利的消息,却没有想到他会另辟蹊径,冲着詹徽的庶子下手。

    更让朱元璋震惊的是散布谣言致使百官痛恨詹徽。

    而且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消息根本就来不及背詹徽否认。

    这一环套一环,无论是民愤还是证据,亦或是百官请命,无论哪一条都可以置他于死地!

    而三条齐加,真就像这个孙儿所说的,皇帝也救不了他!

    朱元璋在晚辈面前丢了面子,这老脸挂不住,那就让他怼几句,找找做祖父的优越感也好。

    朱元璋一边吃着馄饨一边教训说道:“这事儿你虽然做成了,可是太注重仇怨,缺少放眼天下、平衡百官的格局,也缺少容忍的气量,这点你就不如允炆……”

    朱允熥瞬间就回到了学生时代,在父母眼里别人的孩子是各种优秀,自己就是各种渣……

    对此朱允熥也毫不在意,反而有种享受的感觉,这也是亲情啊。

    所以嘴里发出“嗯嗯”的附和声音,却是在享受馄饨的鲜美。

    朱元璋本想打击一下他,可是自己的吐槽人家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不由得就气打一处来,突然问道:“你觉得什么样?”

    “味道很鲜美,老板肯定在馄饨里放足了料……”

    朱元璋真是憋了一肚子气!突然眼睛一转,脸上闪过一丝嘲弄。

    便开口说道:“刚才听你的意思是想出宫?还想游山玩水?那咱送你去就藩怎么样?”

    朱允熥马上就恢复了严肃模样,也由不得自己不慎重,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想了一下有些郑重的说道:“皇爷爷,孙儿从小丧母,如今父亲又不在了,孙儿想在封地建一座寺庙,专门为父亲母亲诵经,

    还想着走遍天下名寺,为他们和皇爷爷祈福,还请皇爷爷成全!”

    朱元璋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很是难受,本想看看他的手足无措,窘迫不已的样子,却又让人失望了。

    见他一幅庄重的模样,又不像是在胡说,况且那个王爷会拿就藩胡说。

    于是便问道:“你真不想留在宫里,想去就藩?”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郑重说道,“还请皇爷爷成全。”

    此时的朱允熥巴不得朱元璋能够同意下来,哪怕是一块儿最小的封地也好!

    如果老朱给自己一块大大的封地,那自己要不要积蓄兵马,到时候来个致命一击?

    “哼!和尚道士那一套你也信!”

    朱元璋皱着眉头责备说道:“你是咱的皇孙,也不能整天沉迷于佛道,什么样子!出宫?想都不要想!”

    朱允熥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呀皇爷爷,各个叔叔们也是年纪轻轻就去就藩了,孙儿也能吧?”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你不一样……”

    朱允熥不由得问道:“敢问皇爷爷有何不一样?大不了孙儿的封地小一点就是了,对此孙儿并没有别的请求,都能接受。”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不懂……你父亲是咱的太子,咱要是把你早早的打发出去就藩,那将来置新皇于何地?别人会不会说他容不得太子之儿子?会不会说咱担心他害了咱的孙子,才早做安排的?”

    朱允熥听明白了!

    如果朱元璋现在就安置了自己,而不是由继任者来安置,那么对他的名声就不好!

    封王就藩,这样的恩典只能新皇给予!

    这样才会显得继任者气度恢宏,才不会引起别人的猜疑和编排,才不会给别人留下口舌!

    朱允熥还没有细想,朱元璋又质问说道:“倒是你,平日里在东宫不显山不露水,你想干什么?要不是这次咱还发现不了你也是胸中有丘壑的,怎么,故意藏着掖着?”

    朱允熥可不敢承认自己是故意藏拙,那就太有心机了,人设不好。

    于是神色有些哀伤的说道:“皇爷爷明鉴,孙儿知道自己不讨父亲的喜欢,只会让父亲想起以前的伤心事,孙儿只好处处谨小慎微,尽量不惹父亲生气而已……”

    “这次父亲不在,孙儿心中伤痛,因着要为父亲报仇这才用了些手段,请皇爷爷明鉴……”

    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如此才能够解释的通他的转变。

    这个孙儿以前只是为了怕他父亲生气,这才压制本性,并非天生就是唯唯诺诺,否则即便是转变,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呀。

    朱元璋欣慰的说道:“这才像咱老朱家的孩子嘛,性子不能太弱了,现在你父亲不在了,也不用怕这个怕那个了,保持本心就好,否则压抑的时间长了也不好……”

    “是,孙儿遵命……”

    朱元璋又看了看周围的百姓,不由得问道:“你怎么不在宫里守孝跑到这里来了,这要是被御史言官知道了,小心参你一个不知礼仪孝道的罪名。”

    朱允接过来说道:“孙儿不怕,这些百姓一直在这里守着父亲,他们如此爱戴父亲,孙儿不忍再看他们忍饥挨饿,只能略尽绵薄之力……

    “孙儿相信,相比于清冷的灵堂,父亲肯定更喜欢这里,更喜欢和百姓呆在一起。”

    朱元璋微微皱着眉头没有说话,手里的调羹慢慢搅动着馄饨,显然他也认同这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097/ 第一时间欣赏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作者:我要做皇帝所写的《我要做太孙》为转载作品,我要做太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要做太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要做太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要做太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要做太孙介绍:
我祖父是朱元璋,我父亲是太子朱标,我才是太子嫡子,我才是大明的顺位继承人!我要为父亲报仇!有我在,那个庶子就别想坐上皇位,那些祸害藩王叔叔们,听说东瀛有四岛,你们就前去施行教化吧……这一世,绝不再窝窝囊囊,绝不任人囚禁,绝不突然暴毙!朱允熥发出最强音:我要做太孙!我要做皇帝!我要做太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要做太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