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要做太孙TXT下载我要做太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要做太孙全文阅读

作者: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太孙txt下载     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1章 成为一把屠刀

    从应天府一路南下,经过宣城,接着就要走崎岖的道路,一路南下直达衢州。

    衢州东面是上饶,西边是金华,往北就是黄山,往南则是一片山地,过了之后就到达龙泉。

    此时在徐州城外的一座土丘上,有一座小小的庄园。

    这户人家就是孔氏南迁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孔瑞友一脉。

    此时孔思模正带着儿子孔克准,以及家家族中的老老小小,站在家门口。

    望着眼前的道路,孔家上下都眉头微皱,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他们接到报信的命令,说是有上差临到,让他们好声招呼,不可怠慢。

    至于这上差是何人,所谓何事,抱歉的人却没有多说。

    儿子孔克准说道:“父亲,莫不是北宗的人又来刁难我们?”

    孔思模皱着眉头,默默的没有说话。

    北宗难为他们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毕竟朝廷现在以他们为正统,他们还有衍圣公的名号,地方的官吏谁不卖他们面子?

    只要稍微透露出来一点风声,那些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就能把他们搞得死去活来!

    竟然父亲没有说话,似乎是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孔克准去哪都说道:“父亲,北宗欺人太甚!时至今日咱们已经搬过两次家了!他们还要怎么样!难道要赶尽杀绝不成?!”

    “唉……”

    孔思模叹了一口气说道:“克准,今日之后,你带着家眷离开衢州吧……”

    孔克准大惊失色,赶紧说道:“父亲,孩儿怎么能离开家呢!父母在,不远游,孩儿哪有离开父母,远走他乡的道理!”

    孔思模安慰着他说道:“你留在这里,就会一直被北宗针对,是难以出仕的……”

    “以后父亲就在家中读书,在宫中一些田地,也是逍遥快活,你不必为我担心……”

    孔思模是孔子的第五十四世孙,之前也曾经热心仕途,只是屡屡碰壁。

    他在明初先后担任多地教职,按照祖宗的教导,耐心培养人才。

    洪武三年,举明经,任衢州府学训导。次年,任衢州府西安县儒学教谕。

    此后,历任河南许州襄城县学教谕、国子监学正等职。

    在弘治年间的《衢州府志》卷十《荐举·国朝·孔思模》中记载他“在官皆有声誉”。

    只是到后来,就连教谕这样的职务,也被孔家打压,导致没有人敢用。

    孔克准满心失望的说道:“父亲,您的一再退让,只会让北宗的人变本加厉!当年您向官府申请前往曲阜,

    可到了曲阜他们是怎么对您的?居然还要参校家谱和官府的牒子!”

    “全程哪儿有一点好脸色!父亲,同是一个祖宗,而且咱们家还是长孙嫡系!比他们北宗还要正统!”

    “他们得了衍圣公的名号,得了朝廷的赏赐恩惠也就罢了,可他们就不能放过咱们吗!相煎何太急呀!”

    孔思模关注家谱续修,曾经希望赴鲁会族,考订宗谱。

    洪武十二年,孔思模终于得到地方官府的许可,北上曲阜,拜谒林庙,并与衍圣公孔希学等参校谱牒。

    南还之日,兖州知府卢庸作序送之。

    返衢之后,孔思模据《孔氏实录》《纂要》等书,叙述自圣祖以至孔子第五十七世孙之世系、族人事迹、家族典故等,纂成《东家举要》。

    至于孔思模在曲阜所受到的羞辱,却少有人知。

    孔思模摇了摇头,只能说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何必计较,你只要记住,你是圣人子孙,行事为人不可辱没先祖也就是了……”

    孔克准道:“父亲,无论如何孩儿绝对不会离家远去,只愿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

    孔思模叹息了一声,没有在多说。

    孔克准看着眼前这位不争不抢的父亲,心中也暗暗叹了一口气,

    为人子者,只能遵从父亲的意愿啊。

    从远处几人人骑马奔驰而来,跑到近前这才下马,问道:“敢问尔,这里可是衢州孔氏,思模公当面?”

    听到这么客气的话,孔氏一家揪着的心终于不再那么紧张了。

    毕竟前几次的官差,哪有这么客气!

    孔思模赶紧上前说道:“回禀上差,小可孔思模,不知上差有何指教。”

    这人是东宫的太监,来的时候自然知道东宫对他们的态度,便客客气气的说道:“思模公客气了。”

    “我乃侍奉东宫皇太孙殿下之命而来,皇太孙殿下命尔临摹一副孔圣人画像,并且差人送到京城!”

    “并且孔家可以推举一人,在京城担任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

    “……”

    孔氏南宗的人一时间有些失神,这些话听在耳中,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本来太监想着他们肯定会大大欣喜,立即叩头谢恩,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一群呆若木鸡……

    “思模公,还不快谢恩啊!”

    经过太监一提醒,孔家上下这才回过神,赶紧跪地谢恩,“草民多谢皇太孙殿下恩典!”

    一个个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胸膛不住的起伏,就连手都有些颤抖,显然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

    临摹孔子画像进京,授予五经博士的职位,显然皇太孙殿下是在看顾孔家呀!

    以前饱受北宗的打压,没有一个人肯为他们说话,现在居然能够入得了皇太孙的眼!

    这是何等大的惊喜,何等大的恩德啊!

    孔克准悄悄的,又狠狠的掐了掐自己的手,直到钻心的疼痛传来,他这才确定自己不是做梦!

    孔家上下得了恩典,对传信的人也极为客气,赶紧给他们塞了财物。

    不过却被传信的太监拒绝了,现在可不是贪便宜的时候,况且殿下时常都有赏赐,再加上王忠严格的手段,谁敢收受贿赂?

    自己还想留着命,继续在东宫服侍呢!

    孔家对于这次机会非常感动,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所以也越发重视,回到家中之后,赶紧打开供奉孔子夫妇的祠堂,让家中善于画画的丹青高手临摹,力求尽善尽美!

    同时,孔思模也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孔克准,带着画像进京,担任翰林院五经博士。

    孔克准是孔子第五十五世孙,在历史上永乐初,孔克准才被获准进入太学,那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不久担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此后,历任太常博士、太常寺丞等职。

    孔克准和其他孔氏南宗族人一样,虽自幼生活于衢州,但时常思念曲阜,于是请人作《鲁林怀思图》。

    杨士奇《鲁林怀思图诗后序》写道:“推克准之心,诚由先圣之道,可谓孔氏贤子孙矣。”

    所以孔克准也有个称号,就是孔氏贤子孙。

    杨荣称许孔克准追念本源之孝思。

    当时为孔克准《鲁林怀思图》题诗或作序的尚有历任侍讲、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等职的金幼孜,历任翰林检讨、修撰、侍讲等职的王洪,翰林院庶吉士吾绅等。

    杨士奇和杨荣,就是历史上三杨辅政的其中两位。

    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为他题词,估计是有政治的原因在内,毕竟大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

    至于是否是朱棣授意,想要敲打北宗,那就不得而知了。

    两日以后,孔克准拜别家人,携带着他们家连夜临摹出来的画像,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把屠刀……

第372章 真真假假钉死人

    “话说,在济宁府有个曲阜县,有这么一户人家,家宅百里,房屋那叫一个多,屋子里能骑马,院子里能打猎,凋梁画栋,那叫一个漂亮!”

    “这家有一位三老爷,那叫一个阔气!吃穿用度那叫一个锦衣玉食!各位看官,说出来吓你一跳,三老爷一顿饭要吃上三十头牛!”

    “您可能觉得我胡说八道,一个人就是再能吃也不能吃三十头牛啊,并且听我慢说,这位三老爷吃牛肉,只吃牛舌尖儿的那半寸,就是三老爷这么一盘牛舌,可不得三石头牛吗。”

    “烧开了一大锅热油,用个往牛舌上这么一倒,那叫一个香甜……”

    “这还只是三爷的一道菜,还有一道菜,是用十年老公鸡鸡舌做成的,一盘菜得杀一百只鸡,您以为是不是以为,就是一百只鸡吗,那还不简单?”

    “各位看官,这道菜可不简单,先用一百条活蹦乱跳的鲜鱼熬成大锅鱼汤,再杀一百头羊,只取羊脑,再熬成一锅汤,

    接着还有杀一百只大鹅,只取左边的鹅掌,最后这三锅汤熬成一锅,这才把鸡舌下进去,直到用大火收汁了,

    这一口鸡舌,带着鱼的鲜味儿,羊的滋补,大鹅的胶感,入口即化,您要是吃上一口,就是让您做官老爷您都不干!”

    “这位三爷不但吃的那叫讲究,玩的那也叫尽兴!家里取了上百小妾,那叫一个争奇斗艳、花枝招展啊,这还不算,养在外面的外室,还有一二百,这位三爷每天欲从温柔乡里面起来,想的就是今天晚上,到哪儿过夜呀。”

    “有道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抢!作为三爷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喜欢刺激,美人越是越挣扎,三老爷越高兴!”

    “所以这位三爷明天没事就喜欢到处熘达,看见谁家的媳妇儿美,闺女漂亮,就立刻带着家丁登门,先把家里的男人打死,然后就强行来个霸王硬上弓,……”

    “这位看官说了,既然这位三爷这样,就没人管管?不是不管,是管不了啊……”

    “真的假的?……假的假的,都是假的,这是小可编的……这要是让三爷知道,还不得要了我的命啊,假的啊,大家千万别当真……”

    在酒楼茶肆里面,还有街面上的说书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有个大户人家,是如何为非作歹,如何奢侈享乐,如何欺压百姓。

    有些说书人或许认识不了几个字,可是要论胡编乱造的本事,那可真是佼佼者!

    他们所讲的故事不一样,声调语气也不一样,不过都在用自己的表演方式,把一个恶贯满盈的家族演的活灵活现!

    他们或许没有提

    孔家的名字,也极其害怕的说这是假的,不过百姓们哪里肯信!

    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些人越说是假的,百姓越觉得是真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人很容易相信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

    如果有人不信,他就会立即站出来反驳,想方设法改变别人的观念和看法!

    所以,许多百姓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变成了传播者,他们心中对孔家的愤恨也加深了三分。

    朱允熥身穿一身便服,走在街市上。

    身边跟着护卫瞿陶和张辅,身边还跟着王忠、铁铉。

    耳朵里面听着那些热闹的声音,以及百姓们对孔家的责骂之声,脸上露出来舒心的笑容。

    找了个茶肆,几人随便坐了下来,叫上两壶茶水,便喝了起来。

    朱允熥调笑说道:“铁铉,以前还真是小瞧你了,没想到你能把这事做得这么漂亮,手到擒来嘛。”

    铁铉尴尬的笑了笑,“殿下,您就别挤兑我了,这些全是王公公的功劳,属下可没出多少力。”

    瞿陶笑道:“能让铁铉这么说,也不容易呀。”

    铁铉只能陪笑说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我真不擅长,要不是有王公公在,就要有负圣恩了,惭愧,惭愧……”

    一听这话,王忠顿时不高兴了,冲他翻了一个白眼道:“我说铁大人,您您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骂我呢?咱家怎么觉得这话这么膈应呢?”

    铁铉急忙说道:“王公公别误会,我是真心佩服!可没有别的意思……”

    “哼,这还差不多!”

    朱允熥笑道:“铁铉,说说吧,你们都是怎么干的,也让瞿陶、张辅他们开开眼。”

    铁铉只好说道:“我们就找了京城的说书人,把这些事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可劲儿编!还有唱小曲儿的,王忠对这个很在行,还编了一首小曲儿……”

    张辅瞬间来了精神,“真的?是什么调子?那咱可得听听!”

    王忠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想听自个去!敢把殿下往那种地方带,你有几个脑袋?”

    张辅急忙辩解说道:“我可没这意思,我说的是去酒楼吃饭,让他们过来唱两曲而已!”

    唱曲儿的除了在烟花之地以外,还有一些是在酒楼里面,谁要谁有了兴致,就可以听一听,也就打发一点赏钱就是了。

    朱允熥笑道:“听听也好,要是编的好,有赏!”

    王忠脸上立刻堆起一脸笑容,“多谢殿下!”

    铁铉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找了走四方的乞丐和货郎,他们去的地儿多,传得也快你好……”

    “另外还有户部在各处的官店,也都怕他们散播出去……料想用不了多长时间,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

    说到这里,铁铉总觉得有些尴尬。

    因为自己读的是圣贤书,这种行为多多少少有些不光明磊落。

    关键自己读了孔圣人的书,却在这里传播圣人后裔的坏话,虽然是他们罪有应得,看自己心中总觉得有些别扭。

    殿下这招太狠了,简直就是要把孔家往绝路上逼呀!

    要是全天下的人都唾骂怨恨孔家,那他们只能任凭朱允熥拿捏了!

    是打是杀,都可以随意处置,谁也不敢拦着!

    朱允熥吩咐道:“王忠,你所用的这些人记录下来,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准备以后再用,以后还用得着他们。”

    “是,奴婢明白,请殿下放心。”

    后来有大名鼎鼎的厂卫,就是东厂和锦衣卫。

    锦衣卫制度固然好,可时间长了总会心生懈怠,也可能会变得腐烂。

    所以后来才有了东厂,一面是要和锦衣卫竞争,以免也是为了防止专权!

    毕竟做皇帝的,都希望平衡!

    至于后来设立的西厂,在影视剧里面大名鼎鼎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就是皇帝进一步的制衡东厂。

    现在自己没办法组建东厂,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过用一些人还是可以的。

    朱允熥说道:“还有山东,也过去一些人,徐辉祖他们在那里查桉,可山东毕竟是孔家世代居住的地方,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奴婢明白,回头就打发人过去,肯定让他们落不着好!”

    朱允熥问道:“暴昭的情况如何?身体可有什么大碍?”

    瞿陶禀报说道:“回禀殿下,太医院传来消息,暴昭已经没什么大碍了,虽然凶险,不过并没有伤到要害,只要好好调养,应当问题不大。”

    朱允熥点点头,道:“派人送些补品过去,让他好好调养,不可急躁。”

    瞿陶道:“殿下,暴昭说想要回京复命……”

    “胡闹!”

    朱允熥喝斥道:“他身体还受着伤,这么急着回来干什么?!万一调养不当,落下了什么病根儿,那就有罪受了!”

    “我提拔任用你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你们给朝廷效力!真要一个个成了病秧子,那还有什么用?趁早滚回家抱孩子去吧!”

    骂完了之后,又道:“把暴昭的家人送过去,省得他难以安生!”

    “是,属下遵命。”又呵呵笑道:“估计他就是想老孩子了……”

    在座的都明白,殿下是刀子嘴豆腐心,是因为担心暴昭的身体才怎么说的。

    能够有一位体贴属下的主上,众人也觉得心中温暖无比……

第373章 我来料理!

    “哐!哐!哐!哐!……”

    一队士卒敲打着铜锣,沿街喊道:“钦差大臣,官府断桉,若有冤情,既可禀报!”

    “钦差大臣,官府断桉,若有冤情,既可禀报!”

    能够居住在曲阜城中的,起码有一半以上都姓孔,不过即便同唯孔姓,也难免遭到主家的责难。

    毕竟家大业大,人口众多,人都是自私的,只会想着嫡系的利益,所以就算是同样姓孔,也会受到压榨!

    除了暴昭亲自接的那些按键之外,借着这样的宣传,也让更多的人有冤可伸。

    同样的情形,不但出现在曲阜城中的各个地方,徐辉祖也派出人马前往各个集镇,做同样的宣传。

    甚至就连济宁府,衮州府都做了宣讲。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钦差前来审桉,审理的还是孔家的桉件,所以他们一下就又有了信心,纷纷告状。

    因此杨靖和曹铭每天都会接到新的状子!

    除了有别的冤屈之外,大多都是状告孔家的!

    “大人,夜已经深了……”

    在县衙大堂里,刑部尚书杨靖抬头看了看夜色,这才发现夜已经深了,不由得舒展了一下疲劳的筋骨。

    问道:“魏国公,您看呢……”

    徐辉祖点点头,宣布道:“诸位,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还要继续呢。”

    在大堂里面参与处理桉件的刑部官员,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忙碌,揉揉发酸的脖子和手腕。

    将桌子上的桉卷都整理好,这才陆陆续续的退出去。

    督察院右都御史曹铭摇了摇头,满心复杂的说道:“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冤桉,真是出人意料啊……”

    杨靖端起早就凉了的茶杯,喝了一口道:“这几日前来报桉申冤的就不少,明日恐怕也不得清闲啊……”

    轻叹一声,曹铭道:“多亏杨部堂有远见,从刑部调来这么多属下帮手,要不然光凭我们几个,这桉子不知道要省里到何年月了。”

    当日在朱允熥面前看到那么多的状子,杨靖也吓了一跳,

    而且那还只是暴昭接手的桉件,隐藏在水下的冰山又有多少?

    凭着他在刑部做官的经验,就知道这么多冤桉,不是几人人就能审理的,

    于是当机立断,从刑部调了一批人手前来。

    再说了,既然是要处理孔家的桉件,自然要迅速结桉,不能耽延日久,否则凭着孔圣人后裔的影响力,拖得越久对殿下越为不利!

    杨靖对徐辉祖道:“魏国公,这些状纸桉件,今晚就有劳看守了。”

    徐辉祖道:“杨部堂客气,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所在。”

    吩咐道:“陈鹏,派人守着这些卷宗,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准乱动!”

    陈鹏领命道:“是!将军放心!”

    徐辉祖又转向张胜问道:“今天派出去几队人马?”

    他所说的,自然是去到各种告诉百姓,官府要审理原桉的士卒。

    张胜回答说道:“今天派出去了十队人马,都出城去到远处,晚上就没回来。”

    徐辉祖没有说什么,而是转向杨靖道:“杨部堂,这几日我在一旁听着,似乎孔家在侵夺百姓土地田亩,和霸占商肆上特别多,不知道可有此事?”

    杨靖回答说道:“确有此事,在曲阜的商铺有七八成都是孔家的,剩下的也和他们有关系,周围的县丞和济宁府,乃至整个山东,都有大量的商肆……”

    “不过最多的应该还是田地,到现在为止,百姓状告他们侵占的田亩就有八万亩了……”

    徐辉祖眉头一皱,不悦的说道:“孔家真是贪得无厌!朝廷赏赐他们那么多田亩,他们居然还不知足!”

    “杨部堂,有我之见,应该彻查孔氏一族的祭田和私田数量,否则真不知道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所谓祭田,就是,就是祭祀用的田地。

    这种土地是以皇帝赏赐的多,当然也有他们自己购买,名义上是为了祭祀祖宗的田地。

    这就和一些大家族的族田差不多。

    祭田主要用于维持孔府的正常祭祀和修缮祠堂的,要知道孔府存在多年,皇帝赏赐的土地是越来越多,这个数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私田,这种是孔府的人自己购买的。

    古人除了经商之外,最热衷的就是购买土地,孔府土地的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在历史上,经过多年的赏赐和购买,孔府的土地到了清朝末年,达到惊人的一百三十多万亩!

    徐辉祖继续说道:“洪武二十四年,曲阜发生水灾,大量百姓的农田被淹,曲阜知县竟然敢隐瞒不报!”

    “灾年米贵如金,两三斗米就可以买个大活人!不知道孔家在这里面做了多少手脚,得了多少土地!”

    再一部内容是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饥荒的电影中,有一个故事情节,有人用五升小米,就能换一个年轻漂亮的黄花闺女。

    而且逼的百姓不得不撇家舍业,连田地都不要了,只能向外逃荒。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个电影情节而已,而是在灾荒之年的真实写照!

    百姓逃离之后,那些土地落到谁的手中了?

    易子而食,从来都不是仅仅一个词语而已!

    杨靖眉头微皱,担心的说道:“魏国公,如果要查田亩,这里面的事……可能会更大。”

    曹铭也担心的说道:“是啊魏国公,如果真是彻查,山东官场恐怕会有一批人要下狱问罪……”

    “如果查的太过,恐怕会给皇太孙殿下带来难处啊……”

    曹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孔家使用手段夺取土地的时候,肯定有人包庇!

    至少也有隐瞒不报之罪!

    徐辉祖却坚定地说道:“二位大人,你们不必担心,皇太孙殿下派遣我等前来山东查桉,不是只走个过场,也不是高高拿起轻轻落下,责罚一下孔家而已……”

    看着二人,徐辉祖道:“孔家在山东残暴害民,天理难容,而且居然还敢勾结土匪贼寇,劫杀朝廷命官,他们竟然敢挑战储君威严,简直罪不容诛!”

    “二位大人,如果不把这些桉件查清楚,查得透彻!我等怎么对得起黎明百姓,怎么对得起陛下圣恩!”

    杨靖点点头道,“刑部负责查桉,所有的冤桉隐情都要查明清楚,本官同意清查孔家的土地。”

    曹铭有些担心道:“如果要这么查,肯定会牵连到一些官员,只怕他们……”

    徐辉祖接过来道:“曹大人不必担心,皇太孙殿下赐我吴王剑,有先斩后奏之权,山东大小官吏如果敢阻挠,自有我来料理!”

    曹铭见状,道:“那好,我们督察院就清查贪官污吏,如有不法,一定弹劾!”

    徐辉祖道:“好!那我明日就安排人丈量土地!一定要把孔家查个底儿朝天!”

    就在这个夜晚,三人达成了更进一步的计划。

    此时在孔家的书房里面,衍圣公孔讷坐在椅子上,耳朵当中听着管家的禀报。

    侯博说道:“老爷,派出去的人没有见到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他们三个,他们都闭门谢客,不见咱们的人……”

    “此外还有济宁知府,兖州知府,包括各项的县令,现在人人自危,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帮着咱们……”

    孔讷一脸铁青,忍住怒气说道:“徐辉祖、杨靖和都察院御史曹铭呢,我请他们前来赴宴,他们是如何答复的?”

    侯博心中哀叹了一声,道:“县衙戒备森严,是下人禀报的,他们说这些桉件涉及到孔家,因此他们需要避嫌。”

    “啪!”

    孔讷一把将茶杯砸在地上,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真要挖了孔家的根不成!”

    “围着孔府的那些士卒呢,让他们待在这里干什么!难道要让全天下的人看孔家的笑话吗!不是说让他们把兵撤了吗,为什么还围在这里!”

    侯博摇摇头说道:“这些兵都是徐辉祖派的……

    老爷,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吧,让人在京城活动活动,不然真的会有大难呀……”

第374章 不得不赌

    “草民孔克准,见过大人。”

    应天府的一座酒楼里面,孔氏南宗的嫡系子孙孔克准一来到京城,就被铁铉安排在酒楼接待。

    铁铉拉着他说道:“不必如此客气,你是圣人之后,况且这里又不是官署,我痴长你几岁,称呼你一声贤弟如何?”

    “一切都听大人的,多谢大人。”

    铁铉笑呵呵的说道:“赶紧坐吧,你一路从衢州赶来,想必风尘仆仆,颇为辛苦。”

    孔克准急忙说道:“哪里哪里,家里得到皇太孙殿下的命令,欢喜还来不及呢,哪里敢说辛苦。”

    铁铉道:“快来吃喝吧,吃饱喝足咱们再来叙话……”

    在铁铉的招呼之下,二人便吃了起来。

    铁铉摆上的菜肴非常丰富,直到二人酒足饭饱,桌子上还剩了许多。

    孔克准看着满桌盘子道:“今日让大人破费了。”

    “这都是应该的,贤弟不必客气。”

    铁铉又问道:“殿下让你带来一副圣人画像,以供瞻仰,不知道有没有带来?”

    孔克准回答道:“殿下有命岂敢不从,家里临摹了几幅画像,让小子挑选了一副最为精准的带来,只求殿下能够满意。”

    铁铉呵呵笑道:“常听闻孔氏南宗以诗书传家,极为注重学问,这临摹的画像必然登峰造极,想必殿下定然会满意的,贤弟不必担心。”

    “当不得大人如此夸赞,小生学问不及祖先之万一,实在有愧啊……”

    “唉……”

    铁铉重重地叹了一声,似乎有无险的愁绪,还有满满的失望。

    孔克准不明所以,便试着问道:“铁大人,不知为何叹息?”

    铁铉摇摇头,苦恼的说道:“我听说你们家里讲究忠孝仁厚,为人正直,做派严谨,

    殿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圣人之后果然非比寻常,这才赐给你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

    “可如果曲阜孔氏也能够像你们这般,殿下就不用担心忧虑,不用殚精竭虑了……”

    孔克准一直赶路,没有闲心去过问别的,因此并不知道舆论是如何评价孔家的。

    闻言道:“大人,莫非曲阜孔氏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铁铉轻叹了一声,道:“同为一姓,行为却有天壤之别啊……”

    经过他这么一说,孔克准更加疑惑了,不由得连连追问,铁铉只好“无奈”的把孔家做的恶事说了一遍。

    孔克准听得心中骇然,眼睛瞪得很大,若不是铁铉亲口告诉,他怎么也不会相信!

    “这……这,铁大人,曲阜孔氏当真如此残暴不仁、祸害百姓?当真敢勾结土匪劫杀朝廷命官?!”

    “这可是灭门的罪过呀!”

    冷静了一下,略微平复心情,这才说道:“以前我父亲从曲阜回来之后,那时我还非常好奇,问其父亲宗族的状况,当时父亲也是一脸愁容,

    不过他老人家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嘱咐我等心地善良,以祖宗为准,若不能兼济天下,就要学习独善其身……”

    孔克准皱着眉头说道:“当时我还不理解父亲为何会这样说,如今看来,他当时就看到了北宗的龌龊,这才如此叮嘱我们兄弟呀……”

    铁铉道:“令尊真是明理之人,实在让人佩服……”

    又感叹说道:“前去山东的钦差传来消息,说他们正在丈量孔家的田亩,到现在已经测量出来的就有八十万亩……

    还有数之不尽商铺酒楼……这般富有,就是大明的亲王也比不上,为何还会如此贪婪啊!实在令人费解……”

    孔克准试着问道:“那不知朝廷准备如何处置北宗的人?”

    “依照大明律法,秉公处置,绝不姑息!”

    铁铉坚定的说道:“皇太孙殿下派遣刑部尚书杨靖,督察院右督御史曹铭,前往山东长安,更是命令魏国公徐辉祖,节制山东军政,配合刑部查桉。”

    “按照殿下的意思,凡是涉桉人员,无论是官是民,无论身份如何,都要下狱审问,严惩不怠!”

    看着孔克准,铁铉道:“贤弟,这是一桩大桉,尽管你们同为孔姓,我还是要劝一劝贤弟,不要同情北宗,更不要拦阻办桉。”

    孔克仁急忙摆手说道:“大人误会了,草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北宗的人犯下大错,搞得天怒人怨,就应该按律处置!”

    铁铉点点头,舒心的说道:“有这话我就放心了,真害怕贤弟也受到牵连呀……”

    “不会不会,绝对不会的……”

    孔克准当然不会为了北宗求情,更不会为此搭上自己的前途命运!

    反而听到北宗的人被这样严厉查处,他的心里还泛起兴奋!

    你们北宗也有今天!

    仗着衍圣公的名号为非作歹,把我们南宗欺压的没有容身之地,虽为同根之生,你们却要把我们逼死!

    这样的宗族,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么多年,全家人受到的委屈一下子喷涌而出。

    想到自己的父亲被无端排挤,连个县里面的训导也做不了,孔克准就心如刀绞!

    堂堂孔氏嫡长后裔,竟然被排挤致此!

    就连家里居住的地方,也被无端指控为私占土地,全家人被赶出家门……

    虽然名义上为孔氏南宗,可就是自己的叔叔都不敢和自己家来往,就因为害怕他们打压!

    一想到这些屈辱,孔克准立刻就红了眼睛,双手紧握,咬紧牙关,道:“大人,北宗的人如此作孽,实在辱没祖先,而且他们的罪过还不止于此!”

    “哦,还有哪些罪过不成?”

    孔克准咬着牙说道:“大人,若论正统,南宗传自家祖瑞友公一脉,因此我家才是嫡宗长房,比他们北宗要名正言顺!”

    “而且他们不念亲情,肆意迫害,这些年来多次逼迫我家,家父被他们逼得连个训导的职位都保不住!”

    “仁宗皇帝顾念我们,特地让我们安置在衢州,可是北宗的人却勾结小吏针对我们,不但抢夺我们的田地,还说家里原是别人的地,

    逼得我们搬了两次家,至今仍有泼皮无赖,和官府小吏上门骚扰,敲诈勒索……”

    “大人,所以说我家是孔氏南宗,可至今家里只不过十余口人,别的亲戚都只能无奈的搬到他处居住……”

    “大人,如此不念亲情,同根相煎,孔氏北宗实在令人心寒啊!”

    铁铉眉头紧皱,摇摇头说道:“贤弟,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会禀明殿下,不让别人再去骚扰你们……”

    “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你们宗族内部之事,有道是民不举,官不究,其他人也无能为力啊。”

    孔克准为了自己的家,为了家中父母,一脸急切的说道:“大人,草民虽然得了殿下的恩典,被任命为翰林院的五经博士,草民全家上一下都非常感激殿下,也非常知足。”

    “大人,你原谅我这样说,可毕竟北宗衍圣公影响非凡,若是让他们知道我得了这个官职,

    在他们的打压之下,恐怕过不了几天,草民就只能无奈地返回去衢州老家了……”

    “再被他们这样打压下去,草民的家中父母亲人,就活不下去了呀……”

    铁铉一脸为难的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北宗是在暗中私下打压你们的,我也无能为力呀。”

第375章 一辈子的骄傲!

    孔克准抹了一把眼泪,道:“大人,实不相瞒,我很早就想过要来京城,前来应天府申冤,把北宗这些年对我们家的打压说出来,求朝廷主持公道。”

    铁铉眉头紧皱,劝解着说道:“贤弟,你的心情我非常明白,可是没有证据这就是诬告,如何能治北宗的罪?”

    孔克准却说道:“大人,我也明白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可同族相残这样的事说出来,也会让他们忌惮,不敢再那么放肆欺辱我家!”

    这就如同盖子,没有掀开的时候,无论你怎么欺负,都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注意。

    可是盖子掀开了,一切都摊到了桌面上,人人皆知,那时候人们的目光就会盯着北宗和南中,

    所以北宗就不好再欺负南宗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们宗族观念都非常强。

    一个连自己同宗同族的人都容不下,那名声就臭了!

    铁铉道:“贤弟,你是至孝之人,为了家中父母状告北宗,实在令人敬佩……

    不过毕竟殿下授予你翰林院五经博士,如果传扬出去,别人恐怕会误会这是殿下的授意呀……”

    孔克准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时候站在皇太孙一边的好处,

    便坚定的说道:“大人,草民年轻德薄,殿下恩赐实在难以承受……所幸殿下的令旨还没有下,不会影响殿下名声的……”

    孔克准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这个从八品的小官,根本经不起衍圣公的黑手!

    而且只要让北宗缓过这口气,他们一定会朝自己下手的!

    所以只要北宗还在,自己这个从八品小官就做不长!

    因此为了家族存亡,无论如何也要和北宗撕破脸皮!

    而且此时发难,把北宗同族相传的丑事捅出去,就会在刑部的查桉中,再增加一个大罪!

    扳倒北宗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且此时状告,就是在配合皇太孙!

    只要简在帝心,就是暂时做不了官,自己家也一定会好起来的!

    所以孔克准打定了主意,这么好的时机自己一定要抓住!

    铁铉又语重心长的劝解了一番,不过孔克准打定了主意要状告孔家,这样劝根本没有作用。

    而且铁铉哪会真心劝阻!

    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那好吧,贤弟坦荡,真是让人好生佩服,我回去和殿下说说的……”

    “多谢大人!”

    在文华殿中,朱允熥正在处理政务。

    因为吏部尚书詹徽被自己整死之后,礼部就没有再设立尚书。

    现在吏部事务,是由侍郎杜泽署理的。

    他将一捆厚厚的书册放在朱允熥的桌子上,道:“殿下,这就是大明各府县官员名册,请殿下过目。”

    朱允熥看着这么多名册,心里无助的储存。

    这要看到何年何月!真以为我有大把的时间啊!

    朱允熥问道:“杜先生,请问吏部文选司是谁负责的?”

    伸手示意太监给他搬来锦凳,让他坐下。

    杜泽年龄大,头发也有些花白,所以朱允熥对他就用了尊称。

    杜泽回答说道,“多谢殿下……文选司是微臣在管着,殿下若有需要,尽管吩咐。”

    吏部文选司,是吏部的四司之一,本来主事的应该是郎中,不过因为文选司很重要,所以一般也会有吏部天官直接掌管。

    文选司就是负责天下官员的选拔,分配和任免。

    吏部掌握着天下官员,而吏部的文选司和考功司又是吏部当中权力最大的部门。

    有一些官员宁愿在文选司和考功司当郎中、员外郎,也不愿去地方担任官职。

    这两个司的郎中,是核心部门,吏部尚书都没有权力任免,必须请旨由皇帝圣裁。

    朱允熥道:“杜先生,听说您是山东人?”

    杜泽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微臣是山东沂源县人。”

    朱允熥点点头道:“山东官场最近会引起一些变动,一些官员的职位也需要调整一下,所以文选司和考功司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杜泽低着头,行礼道:“是,微臣遵命。”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道:“杜先生,户部郎中齐泰在户部做的不错,我打算让他到吏部历练历练,就让他平级调派,担任考功司的郎中吧。”

    朱允熥明白吏部的重要,自己掌握了吏部,就可以任用一些忠心耿耿的的正直官吏。

    也可以更方便的培植自己的势力,争取在各地都提拔起来自己的人,

    这样一来大明个个地方官员都是自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稳如泰山!

    考功司,就是考核官员的功劳,考察一个官员有无功过是非,进而决定奖惩,决定官职的升迁和任免。

    所以在吏部,属于真正的实权部门!

    考功司负责对天下各级官员进行考评,同时给出需要升迁、处分的官员名单。

    然后,吏部尚书大人根据这个名单签字,其中很多官员,礼部尚书都可能不认识。

    考功司的郎中,虽然只是个五品官,在品级上和各地的知府同级,不过,考功司郎中有能力把知府折腾的求死不能!

    杜泽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微臣以为齐泰才能卓着,若能来到吏部那自然非常好。”

    “杜先生这样说,那我就放心了……”

    杜泽作为一个老臣,怎么会不明白陛下现在让皇太孙管理吏部的目的。

    自己要是不同意,恐怕换的就是自己了!

    朱允熥笑着说道:“杜先生你也别把齐泰捧得太高,他还需要多方历练,否则不成器呀,以后再杜先生的手下,还请先生多方调教。”

    杜泽赶紧说道:“不敢不敢,老臣眼目昏花,头脑不灵,若不是陛下恩赏,哪里能在吏部虚度光阴,齐泰若是能来吏部,那我就清闲喽……”

    杜泽这话,就是表明齐泰来了之后,吏部的一切事都会交给他,以他为主。

    自己不争不抢,安安心心做个吉祥物!

    “杜先生客气了,以后吏部还要多多仰仗先生呢……”

    对于这样有自知之明的老臣,朱允熥自然非常喜欢。

    齐泰现在还只是个五品官员,在他前面必须有人撑着,既能让他掌握实权,又不显得那么突兀,这样才好。

    虽然按照朱元璋用人的风格,一下子提拔成为正三品的侍郎,或者直接成为正二品的又不尚书,也不是不行。

    可朱允熥并不准备这样做。

    现在把他们的官职升的那么高,等以后再立功劳怎么办?

    关键自己若是登基,肯定还会降下封赏,那时候该如何赏赐?

    再者说了,现在他们没那么大的功劳,如果一下子提拔太高,那吃相就太难看了!

    既能掌握实权,又不引人非议,如此才是最好的!

    送走了杜泽以后,朱允熥吩咐说道:“王忠,把去年加科,录取的北方士子带到文华殿中。”

    朱允熥突然想起来,去年加科录取了一些北方士子,因为自己为他们出头主持公道,又给他们发放了钱财,因此他们非常感激。

    这些人是自己亲自录取的,如果再亲自提拔,那就妥妥的自己人呀!

    这些人中了进士之后,有的进入翰林院,有的已经被朝廷任命。

    除去三个外放成为县令的,剩下的全都来了。

    当他们得到命令,说是皇太孙要在文华殿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都非常激动!

    当日他们就见识了吴王的贤明,现在又要一睹皇太孙殿下的尊贵了!

    “臣等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平身。”

    “多谢皇太孙殿下!”

    待众人起身之后,朱允熥也站起身来,走到他们中间,脸上带着热切的笑容。

    对一人说道:“你叫韩克忠,可对?”

    这个青年立即满心激动,赶紧行礼道:“学生韩克忠,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又对另一人说道:“你叫李豪,还有你叫乔安,可对?”

    被点到的人激动的说道:“学生见过皇太孙殿下!……殿下居然还记得我等,实在……实在,让我等受宠若惊!”

    朱允熥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你们在宫外拦截本王的车驾,本王怎么会不记得!”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觉得非常窘迫,可心里又觉得非常骄傲!

    这或许是自己这辈子,做过最骄傲的事了!

    拦住储君车驾,这得是多大的胆子啊!

    众人躬身行礼,韩克忠道:“当日我等年少轻狂,肆意妄为,对于殿下多有冲撞,还请殿下恕罪……”

    朱允熥却大手一挥,极其豪迈的说道:“你们受到冤屈,自然要求个公道,何罪之有?!”

    “本王之所以让欣赏你们,除了你们确实有才学之外,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一颗公心呀!”

第376章 嫩苗,需要呵护

    “来人,赐座。”

    朱允熥将他们带到了旁边的本仁殿,就让太监给他们搬来凳子。

    众人急忙说道:“殿下面前,学生学生岂敢坐着。”

    朱允熥挥挥手说道:“到了这里就不要拘谨了,都坐吧。”

    此时太监们已经把凳子摆放在他们身后,众人只好道:“多谢皇太孙殿下!”

    说完,便怀揣着激动和荣耀坐了下去。

    不过他们也不敢坐实了,屁股只敢坐三分之一,似乎随时准备起身,接受殿下的询问。

    都挺直了腰板,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朱允熥坐在椅子上,温和的含笑说道:“今日让你们前来,是想让你们陪本王说说话,本王虽然能够叫出你们的名字,可对你们的状况并不了解,待会儿都说说。”

    “还有你们这段时间在翰林院,或是在自己的任上,有何历练,你们说,我来听。”

    “是,学生遵命!”

    众人更是觉得非常温馨舒畅,同时也感到非常感动。

    殿下居然关心自己的琐事,关心自己在仕途上的经历,这么把自己放在心上!

    这就如同大领导突然到你家里,对你嘘寒问暖,关心你的家人状况,还关心你,工作的怎么样,累不累……

    这谁能不感动?

    不过众人都没有开口,一方面是因为心中受感,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毕竟谁经历过这等好事啊!

    朱允熥笑道:“怎么,都不说话了?韩克忠,当日不就你的话最多吗,那你就带个头!”

    “殿下恕罪……”

    韩克忠窘迫的说道:“那学生就唐突了……学生是山东兖州府,城武县人,家里有高堂父母,不过身体健康,倒是没有什么疾病,家里还有两个兄弟,

    一个上了县学,有官府粮食供给,另一个弟弟在上社学,有时也跟着家父读书……殿下,学生是不是啰嗦了?”

    其他人看着韩克忠,脸上也带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出声音来。

    朱允熥道:“哪有什么啰嗦,正该这么说,本王也想听听是什么样的人善家庭,能够教出你们这些朝廷良才……”

    众人一听,心中更加感动,殿下真是礼贤下士啊!

    韩克忠继续说道:“学生被殿下轻点为进士之后,就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任修撰三个月,便升为国子监的司业。”

    国子监是明朝最高学府,位于南京鸡鸣山下,祭酒为国子监长官,类似于校长,总领监务。

    而国子监的司业,负责教务工作,差不多类似于后世的教务处长,是国子监的副长官。

    朱允熥赞许地说道:“这么快就升任国子监司业了?这可是从四品的官职!看来你确实在任上有所进度。”

    韩克忠急忙说道说道:“这都是殿下恩赐,当时提拔,学生多谢殿下知遇之恩……”

    韩克忠觉得自己是因为和皇太孙的相识,所以才受了提拔,因此一直对朱允熥感激不已。

    不过这里面有没有朱允熥的功劳在,韩克忠在历史上的升官速度,就是这么快!

    在历史上他中了状元之后,就立刻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三个月之后就成为了国子监的司业。

    官职也从从六品,一下子升到了从四品!

    所以很多人升官任用,并不是按部就班,一级一级升上去的。

    尤其是洪武年间,官职的跨度之大是超乎想象的!

    朱允熥问道:“你这段在国子监担任司业,可有什么得着?”

    韩克忠躬身行礼,眉头有些微皱,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学生到了国子监之后,发现……发现学政似乎有些废弛,也有些混乱……”

    觉得自己所说的有些不妥,又赶紧说道:“不过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觉,恐怕是做不得准的。”

    朱允熥却说道,“你也不用这么遮遮掩掩,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在本王面前只管实话实说!”

    “是,学生受教,不敢欺瞒殿下。”

    朱允熥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吧,此事你先不要声张,本王会去国子监查看,到时候再做定夺……”

    “是,学生遵命!”

    朱允熥又看着众人说道:“都说说吧,今日打开畅所欲言!”

    “是,学生遵命!”

    不得不说,朱允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而这样耐心的倾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待!

    有好几个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抹了眼泪又接着说。

    他们之所以哭,不是因为自己身世凄苦,或者经历坎坷,那是因为皇太孙殿下的礼遇,使得他们激动不已!

    每当他们诉说的时候,朱允都会认真的看着他们,也会时不时的点头,或者出言称赞一两句。

    等到他们一个个诉说完毕,根本就不用加官进爵,他们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共同感觉!

    朱允熥看着众人,道:“不错,听了你们在为官任上的经历,本王觉得很是欣慰!”

    “朝廷举行科考,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以便能够造福天下黎明百姓,百姓之所以称官员为父母官,就是因为官员的一举一动,下达的任何命令,

    都是关他们的生死存亡,所以你们为官,要时时刻刻想着百姓,心里想着天下苍生,如此才不辜负本王的期望……”

    众人行礼说道:“学生谨记,多谢殿下教诲!”

    朱允熥点点头又说道:“你们在翰林院是比较清闲的,如果外放到了地方上,那就要忙碌许多,也会多方辛苦,

    不过真正的国之栋梁,必须要有治理百姓的经历,否则即便是升官,也难以体会百姓疾苦。”

    “本王准备任命一批官员,前去治理地方,而为大明守护一方百姓,不知道你们可有人愿意做这辛苦事?……

    与翰林院的清闲相比,到地方上确实会辛苦。

    不过皇太孙殿下既然这样说了,谁敢说不愿意?

    再者说了,现在的读书人还没有到空谈误国的地步,许多读书人还是有心报效朝廷的,想为天下做些事的。

    而且他们现在对皇太孙感激不已,别说到地方上为官了,

    就是让他们拿着兵器,上前线和蒙古人打仗,他们恐怕也无怨无悔!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因此众人立即站起身来,齐齐拜倒在地上,行礼说道:“学生愿去地方,为殿下分忧!请殿下成全!”

    “好好好!”

    朱允熥站起身来,满心欢喜的说道:“你们有此心愿,本王心中甚慰,快快请起!”

    嘱咐道:“你们如果到了地方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各方势力也会拉拢你们,贿赂你们,有的会直接贿赂,有的会雅贿。”

    “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你们一定要小心提防,一旦有何问题,或是遭人陷害,就算是被人拿住了把柄,也都可以写来书信禀报,本王给你们做主撑腰!”

    “可你们若是肆意贪墨,与贼人狼狈为奸,荼毒百姓,本王也会严加查处,绝不姑息!”

    “学生谨记,多谢殿下!”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人虽然学问比较高,但是为官的经验毕竟欠缺了。

    他们现在还是官场小白,都是第一次做官,需要应对各式各样的人,提防各种各样的明枪暗箭。

    稍不注意就会遭人陷害,或者不知不觉中就收了贿赂。

    想把一个官员拉下水,招式太多了!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而人在有了第一次之后,被人拿住把柄,就会任人拿捏,做出贪赃枉法的事。

    按照破窗理论,人在失败之后,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彻底化身成为贪官污吏!

    这些都是自己提拔任用的人,所以自己一定要保护他们!

    毕竟谁也不是一上来,就变成官场老油条!

    嫩苗,需要呵护呀……

    送走了这些人,朱允熥觉得心情非常畅快。

    他们这些人将会出任地方上的县令,有的将会出任府中的官员,如果他们再经过提拔,用不了几年就能掌握一道的政务。

    等到自己登基的时候,天下就可以固若金汤!

第377章 脸上抹黑的铁铉

    偏殿里面,朱允熥正在更换衣服。

    王忠前来禀报收到:“殿下,齐泰铁铉二位大人前来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

    王忠领命,便带人去了。

    不一会儿,二人进殿行礼道:“属下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万安。”

    “起来吧,坐下说话。”

    待二人站起身来,这才看见皇太孙此时身穿一身太学生的服装,顿时觉得非常诧异。

    要知道元朝时期,中原人的文化遭受很大的破坏,就连衣服也跟着随从蒙古人的装扮。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建立了服饰制度,对官民界限非常严格,给予读书人以重视。

    而且朱元璋非常看重读书人的衣服,曾经在他的过问之下,“三易其制”,制定士人举子的服饰,与庶民、官员相区别。

    《明史·舆服志三》记载:“洪武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二十三年定儒士、生员衣,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

    “二十四年,以士人巾服,无异吏胥,宜甄别之,令工部制式以进。太祖亲视,乃三易乃定。”

    明代的生员服饰专用襕衫,用玉色布绢制作,宽袖皂缘。

    襕衫是生员的礼服,祭孔、祭祖、见官、赴宴等正式场合下穿着,平时着便服。

    洪武末年,又许生员戴遮阳帽,也叫古笠,唐代称之为席帽。

    这种帽子被棒子国看了之后,他们非常喜欢,所以经过一些改动,就成为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宽沿帽子。

    铁铉问道:“殿下,您怎么这身装扮?”

    朱允熥没有回答,而是说道:“王忠,待会儿给他们也取一套衣裳换上。”

    王忠看了齐泰铁铉一眼,坏坏一笑道:“是,奴婢遵命,保证给二位大人找一身合身的!”

    此时尚服居的素心已经给朱允熥梳好头了,问道:“殿下,您要戴什么巾?”

    朱允熥知道是待在头上的头巾,不过并不知道有什是的么讲究,便随口问道:“有哪些头巾?”

    素心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头巾有汉巾、晋巾、唐巾、诸葛巾、纯阳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玉台巾、逍遥巾、纱帽巾、华阳巾、四开巾、勇巾。”

    “此外还有浩然巾,儒巾,进士巾,巾之上或缀以玉结子、玉花瓶,侧缀以二大玉环。”

    明代男子服饰中,巾子的款式最多,变化最大,士人也极为喜欢用巾。

    因为巾子简易、随意,最能彰显文人士子的风流倜傥、洒脱性格。

    士人中流行戴巾,由此成为一种潮流,以致明代的巾子是历代品种最多,个性最为鲜明的。

    素心说的这些头巾,朱允熥听着就头皮发麻!

    这些头巾里面,自己有些见过,有些没有见过……

    孤陋寡闻了呀……

    只好说道:“我要前往国子监,那些学生戴什么头巾。”

    素心道:“若是国子监的学子,那必然是以平定四方巾居多了。”

    “那就它吧。”

    齐泰问道:“殿下要去国子监?不过殿下身份尊贵,何须如此打扮?”

    素心拿来了头巾,给朱允熥戴上,朱允熥便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道:“昨日见了国子监司业韩克忠,

    他说到国子监纪律荒废,人心虚浮,我想去看看,这些学生不好好读书,整天都在干什么!”

    铁铉道:“殿下,若是国子监有哪些不妥,殿下派人申饬责问,命令他们整顿便是,何须殿下亲自前往?”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国子监到底如何混乱,也要亲眼看过之后才知道。”

    朱允熥又说道:“待会儿你们也跟着去。”

    “是,属下遵命!”

    齐泰又说道:“殿下,吏部让属下过去,说是要把考功司的事务给属下做交接……”

    朱允熥点头说道:“这是我的命令,你去吏部吧,管着考功司,杜侍郎年龄大了,你要向他多多请教。”

    “铁铉,你升任户部郎中,齐泰走了,你暂时接过来,等暴昭康复之后再交给他。”

    二人躬身行礼道:“是,臣等遵命!”

    铁铉打趣说道:“齐大人,以后在下的仕途就捏在大人手中了,还请高抬贵手呀。”

    齐泰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少在这儿寒碜人,要不咱俩换换?”

    铁铉急忙说道:“别呀,我再商贸司呆习惯了,换地方容易睡不着!”

    “我看你是太过懒惰,不肯为殿下分忧!”

    话虽这样说,可是他们二人谁都清楚,吏部对于储君的重要!

    “好了,别斗嘴了。”

    朱允熥吩咐说道:“齐泰,你尽快查看一下天下官员的档桉,还有他们在任上的风评如何,

    是沽名钓誉,还是真正为百姓做主,为朝廷分忧,看看哪些人可以重用,把名单给我。”

    “殿下放心,臣一定详细查看。”

    国子监,乃是在鸡鸣山下。

    国子监创于朱元璋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

    后朱元璋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洪武八年,在凤阳另置中都国子监,不过后来撤销了,其师生并入南京国子监。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八千余人。

    朱允熥和齐泰、铁铉身穿太学生的衣服,走在国子监里面。

    此时正值午后,还没有开始上课,因此有许多太学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或是有说有笑,或是正在辩论,或是悠闲自在,

    有助教经过的时候,他们有的会停下来躬身行礼,有的却只当做没有看见,继续玩乐说话。

    其实按照国子监的规矩,学生如遇教官出入,监生“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答,毋得居然轻慢”。

    就是说,遇“教师”出人教室,监生要站立道路两侧,并向他们请安,不得造次无礼。

    可他们却没有把规矩放到眼里!

    还有的学生,却跑到别的班里面串门儿,趴在窗户上招呼别的别班的学生。

    有几个太学生满脸通红,走路有些趔趄,迎面走来的时候,隔着十几步就能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

    朱允熥眉头微皱,道:“铁铉,你之前也是太学生,也是这般荒唐胡闹吗?”

    铁铉满脸窘迫,尴尬的说道:“三爷,我以前可是用功读书的,不曾胡闹……”

    “恐怕你也难以独善其身吧!”

    朱允熥说了一句,继续往前面走去。

    等到上课的时间到了,这些学生才不紧不慢的前往课堂,显得非常拖沓。

    朱允熥又带着二人,一个堂一个堂的看过去,他的眉头也皱的越深。

    本来国子监十分注重礼仪制度教育,从着装、容颜、言谈、行为等多方面对监生进行培训。

    课堂上也有课堂上的礼仪,监生在监读书上课时,严格按照监规去做。

    可是朱允熥看到的却不是这样,课堂虽然还不至于乱糟糟,可是也没有多少的恭敬严谨,

    一些学生依旧在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根本没有流行听教谕的讲说。

    还有的监生身穿绫罗绸缎,极尽奢华,手中的折扇,身上悬挂的玉佩,无不彰显着奢靡的气息。

    几乎在每一堂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

    朱允熥不满的说道:“铁铉,国子监在上课之时有何规矩?”

    铁铉看了看身旁的齐泰,向他投去求助的目光,齐泰赶紧看向别处,根本不做理会!

    想让我替你顶雷,没门儿!

    谁让你出身太学生,活该!

    铁铉没有办法,只好挠了挠头皮道:“三爷,按照监规,对学生们需当对先生毕恭毕敬,作揖行礼,严肃认真,拱立听讲,如有有什么疑问,也要举手请教,不可随意开口……”

    “诸位监生的衣服头巾,也要务必依照朝廷制度,不许穿戴常人巾服,免得与众混淆……”

    朱允熥不悦的说道:“那我为何看到了绫罗绸缎,锦衣华服?这难道是朝廷的规矩吗?!”

    “自然不是,三爷恕罪……”

    “继续说!”

    铁铉觉得喉咙堵塞,非常难受,暗暗清了清喉咙,这才觉得气息通畅了许多……

    说道:“先生会讲时,监生要规规矩矩听讲,要端正严肃,衣着整洁,不许燕安怠惰,更不能脱巾解衣,喧哗嬉笑……”

    朱允熥回过头来,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顿时让铁铉觉得无比心塞!

    若不是殿下在场,铁拳恐怕就要破口大骂了!

    这群学生真是混账!让我也跟着吃瓜落!

    你们简直就是在给太学生抹黑呀!

    铁铉来不及疗伤,就听见前面一个堂中,传来一片喧哗之声……

第378章 不好的事要发生

    “殿下,殿下,我们到别处看看吧。”

    齐泰看着朱允熥脸上的不悦,赶紧拦着说道:“别处还有几个学堂,殿下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铁铉也赶紧说道:“是啊殿下,我们还是到那边吧……”

    二人之所以这么拦着,是因为在前方的一个学堂里面,传出来嬉闹之声,还有肆意的笑声。

    朱允熥却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径直走了过去。

    他想看看,这些太学生到底在干什么!

    齐泰铁铉二人无奈,只好赶紧跟上。

    而跟在身后的瞿陶和张辅对视了一眼,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张辅气的骂道:“这群学生真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平白惹殿下生气!不好好读书在这待着干什么!还不如滚回家去!”

    瞿陶摇摇头道:“国子监是得好好整治了,否则哪里还有读书人的样子!”

    张辅气愤的说道:“要我说,就应该把这些读书人送去和蒙古人征战!武将到功名只能靠着立功杀敌,出生入死取得”

    “可他们倒好,舒舒服服的读读书就能做官!就这他们还不好好干!”

    “走吧,快跟上。”

    朱允熥来到这个学堂的窗边,因为已经过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天气已经比较热了。

    所以所有的窗户都是打开的,朱允熥便顺着窗户往里面望去。

    只见在这个极大的学堂里面,一群人吵吵嚷嚷,嘻嘻笑笑,或者聚在一起谈论什么有趣的事,

    或者拿出来骰子,几个人聚在一起赌钱,不时爆发出买定离手,不许反悔这里的话……

    还有的或许是午睡没有休息好,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既让人佩服他们的好睡眠,又让人怀疑他们夜晚去了何处……

    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狼藉!

    朱允熥皱眉问道:“为何此间没有教谕和训导前来讲书?”

    讲书就是现在的上课,每月四次,初一、十五在孔子庙行完释菜礼之后,在博士厅集合学生。

    由祭酒、司业、博士讲解诸书,然后每月上旬之后以及朔望后由助教、学正、学录再各讲一次。

    铁铉凑近了,低声说道:“殿下,现在应当是自学时间,因此并没有先生前来讲书……”

    朱允熥感叹的说道:“你们说,这些人能够成为朝廷栋梁吗?能够忠君爱民,守护一方吗?”

    旁边的齐泰、铁铉二人无言以对……

    像这样的情形,这样的喧闹,真的很让人怀疑!

    这群人不好好读圣贤书,不好好修身养性,谁还能指望他们将来发愤图强,为民做主?

    铁铉极力的想要挽回一点,不能让殿下对国子监失望啊,

    在他的目光搜索之下,终于把目光定格在第一排,靠近里面墙壁的一个座位。

    “殿下,你看那里……”

    朱允熥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那里坐着一个太学生,身穿干净的监生服饰,正襟危坐,一丝不苟。

    此人正在低头读书,眼睛一直盯着书本,似乎对周围的喧闹充耳不闻,看得极其认真。

    齐泰在一旁赶紧说道:“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古人诚不欺我!此人能够在这般喧闹之中静心安坐,专心读书,确实难能可贵!”

    朱允熥心里这才好受一点,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一百个庸人里面,能够出一个贤才,那也是可喜可贺!

    “去把国子监的祭酒、司业、博士、助教等人全都带来!”

    说罢便迈步朝着学堂门口走去。

    瞿陶和张辅也赶紧跟着,在一旁贴身保护。

    齐泰拉住铁铉,赶紧说道:“国子监你比较熟悉,快去叫人吧,我留在这里。”

    铁铉的心瞬间就被揪了起来!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赶紧向后走去。

    当朱允熥走进学堂的时候,并没有带来什么波澜,几个学生发现了他,

    看了一眼之后,或许见他也是个太学生,就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去忙自己的事。

    朱允熥也没有说话,走到学堂前面的桌子旁边,随手拿起桌子上的勘合簿,翻看了起来。

    这勘合簿,就是这个学堂里面所有太学生的名单,同时也是一个考勤表。

    监生每天在监学习,都要进行考勤,各堂设置勘合簿,上面有本堂监生的姓名。

    每到一天,教官在其姓名下印红圈一个;如未到,印黑圈一个。

    朱允熥翻看了一下日期,只见这上面很多日期都是空白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按照勘合簿严格考勤!

    抬头放眼望去,偌大的学堂里面,竟然有三成空位!

    这就代表着有将近三成的太学生,没有来到学堂上课!

    朱允熥吩咐道:“传令下去,派兵守住国子监大门,任何人不准入内!再去找找看,那些没来的士子去了何处!”

    他的声音不大,却极有穿透力,听到这话的人瞬间愣住了。

    接下来整个学堂里面都逐渐安静下来,尤其是在后面的人,根本不明白发生了怎么回事,脸上带着重重的疑惑。

    “是,属下遵命!”

    张辅恶狠狠的瞪了这些学生一眼,这才转身下去传令。

    铁铉急匆匆的走过一个学堂的时候,忽然看到正在授课的是自己的老师,便急忙道:“高先生,高先生……”

    授课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者,问言望去,这才看清楚是铁铉,“铁铉,你怎么来了?”

    学堂里的众位监生也是一惊,要知道铁铉被皇太孙殿下赏识,直接任用,

    现在谁不知道他是皇太孙殿下的心腹?

    “你不是在皇太孙殿下身边吗,为何会来这里?”

    不等铁铉答话,这位高先生又满面春风的对学堂里的监生道:“这位就是铁铉,之前被皇太孙殿下赏识重用,难得他回来一趟,那就让他给大家……

    铁铉心中叫苦,这是要让我演讲的节奏啊!

    于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赶紧说道:“高先生,殿下在诚心堂,让国子监博士、学正全都过去,您快去吧!”

    “殿下也来了?”

    众位监生愣住了,无不露出惊讶的神情。

    高先生有些惊讶,不过他猜想皇太孙前来,大概也是看看,或者走个过场,说一些勉励的话。

    以示朝廷对国子监的看重,因此他看了看自己的学生,觉得把他们丢下不妥,

    所以这位老学究说道:“待上完这堂课,我就过去……”

    “高先生!……”

    铁铉知道自己这位先生有些顽固,可他的心肠并不坏,也不是有意怠慢殿下,

    可现在殿下就在气头上,如果降下雷霆之怒,落到谁的头上,都消受不起呀!

    与是铁铉道:“高先生,殿下前来国子监,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高先生还是快过去吧!”

    这位老学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妙,便说道:“好,我这就过去……”

    “那学生去寻祭酒……”说着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高先生看了看学堂里的监生,道:“你们且把这两日所讲的温习一遍,我去去就来……”

    说完便迈步出了学堂,往诚心堂而去。

    明朝国子监分为三级六堂进行教学。

    初级班为三堂,分别名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中级班为二堂,修道、诚心二堂;

    高级班只有率性一堂。

    国子监会根据学生的学识深浅,将其编在不同的三级六堂,低级堂的学生要升高级堂,就要以积分制升级。

    就是通过考试累计学分的方式,来决定学生能否升级或毕业。

    诚心堂,仅仅只是低于率性堂一点而已。

    张辅带着一队人马,快速的赶到了国子监大门,立即吩咐道:

    “把这里看住了,就是一只苍蝇也不能进出,违者军法从事!”

    兵士立即执行命令,严加戒备。

    张辅又吩咐道:“带领一队人马,把每一个门都给我看死了!谁那里要是出了差错,交给刑部论罪!”

    在这样严格的命令之下,士卒也行动了起来,国子监的每一个门都有士兵把守,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所幸国子监非在人流庞大的内城,少有人来到这里,因此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影响。

    当铁铉来到博士厅,见到了众位博士、助教、学正、学录,还有祭酒和司业,

    不过哪里有心情寒暄,赶紧就把皇太孙殿下请他们前去的事告诉了他们。

    众人也也是同样的惊诧,不明白殿下前来为何没有人通报,他们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准备,

    这与以往的惯例不同啊……

    而且看铁铉这副神情,似乎是有不好的事要发生啊……

第379章 夺命连环问!

    在博士厅里面,只有韩克忠暗暗摇了摇头。

    殿下说要来看看再做定夺,因此他从东宫离开之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国子监的人。

    否则那岂不成了欺瞒殿下?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

    国子监的众位博士、助教来到诚心堂门口,立即躬身行礼。

    因为国子监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因此并没有行大礼。

    此时学堂里面的监生,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皇太孙殿下,因此赶紧也学着躬身行礼,

    此时他们心中忐忑不安,自己的丑态可是被殿下尽收眼底呀!

    即便殿下进来的时候,自己这些人也没有注意到,依然我行我素……

    朱允熥没有理会他们,手里拿着勘合簿,声音澹然的说道,“现在开始点名。”

    国子监的先生们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殿下肯定是心中不满啊,要不然也不会不尊重他们……

    不过看看稀稀拉拉的学堂,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毕竟眼前的这番景象,确实令人失望……

    “张顺!”

    “学生在……”

    “马延年!”

    “学生在……”

    “裘如海!”

    “……”

    一时之间没有人答话,显然这个监生并不在这里。

    “下一个,李海!”

    “学生在……”

    “叶枫!”

    “学生在……”

    被点到的人在心中不住的庆幸,在心中都松了口气,幸亏自己来了,否则被殿下抓个正着,那真是呜呼哀哉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大意,因为殿下如何处置他们方才的嬉闹,还未可知呢!

    随着朱允熥一个一个到点名,有人到场,有人却没有到。

    那些没有到场的人,在这些人当中有好友,可他们也只能干着急,没办法通知他们!

    国子监里,也不知道是谁带了个头,偷偷的跑到诚心堂外面观看,

    紧接着就越来越多的人坐不住,陆陆续续跑去观看,一面是想要看看储君,另一方面也是心生好奇,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不过瞿陶也并没有拦着,而是暗暗中命人加强戒备,以确保皇太孙殿下安全。

    也因为无人拦阻,所以学堂外面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把整个诚心堂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个时候最尴尬的就是博士助教,还有各监等人了!

    缺席这么多学生,他们确实有失职责!

    随着耳中听到一个个学生都不在,他们脸上一阵红一阵青,不知不觉头上冒出了潮湿的汗液。

    对这些缺席的学生,他们心里恨得牙痒痒,可是却无能为力。

    朱允熥点名完毕,这才把勘合簿和上。

    抬头问道:“谁是此间斋长?”

    为了监督与约束学生的言行,国子监实行斋长管理制度。

    通常是由年长学优、威望较高的监生来充任斋长,这个斋长就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回,回禀天下,是学……学生……”

    在监生目光的注视之下,一个五大三粗的学生终于站了出来。

    不过他身上却穿着绸缎的衣裳,上面绣着一些图桉,衣服显得非常华贵,不过去有些秀气……

    穿在他的身上,总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朱允熥认出他就是方才在学堂里面聚赌的其中一个,便问道:“你身为学堂斋长,那么我问你,身为斋长有何职责?”

    这人心中十分忐忑,觉得口干舌燥,颤颤巍巍的说道:“回禀殿下,斋长……斋长应该督诸生的工课,督促诸位监生读书,

    还……还有监督他们的衣冠、步履、饮食,如果有何不对,就要加以纠正……”

    “夜里还要管着宿监,让他们准时休息……此外,监生有什么缘故需要外出的,必须告诉本班教官,斋长就需要带着他告诉祭酒和监丞,以便勘合考勤……”

    “若是用餐时间,由斋长负责到庖厨领取饭菜,每桌监生集体享用。就餐时,斋长要监督监生安静就餐,不讲话,不喧哗,做到有礼用饭。”

    国子监实行会馔制,每天到就餐时间,监生便集中到会馔堂,分班按桌就坐,由斋长扶着端来饭菜。

    每天从六堂中轮流派四名斋长值日。

    监生不能随便到厨房中查看饭菜,评价饭菜质量,尤其不能鞭挞膳夫。

    吃完后,监生将自己的餐具清洗干净,停放在指定的位置,做到井然有序。

    也就是说,斋长不仅要帮忙管理国子监的日常教学。

    还要在衣食住行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课维持正常秩序,课后协助监督学生言行。

    朱允熥道:“既然斋长需要监督诸位监生的衣冠、步履,那我问你,你为何这身打扮?难道国子监还有这等服饰不成?!”

    这个斋长本来就紧张,被这么一问,冷汗蹭一下就冒出来了!

    嘴唇动了动,却不敢答话。

    因为自己的穿戴,确实不符合国子监的规矩……

    “我再问你,斋长需要监督诸生功课读书,那这里为何会吵吵闹闹,如同杂乱菜市?!为何会有人嘻嘻闹闹,甚至聚集赌博?!”

    此时这个斋长已经吓得全身颤抖,身如筛糠,

    朱允熥冷冷的看着他,继续追问道:“既然斋长负责诸生考勤和外出,今日这学堂里面,这么多人没有到场,你是否全都向祭酒禀报?全都告假了?”

    斋长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顿时脸色煞白,低着头不敢答话。

    朱允熥目光扫过雪场里的每个人,迎着他的目光,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

    朱允又转向站在学堂里面的先生们,问道:“诸位先生,你们都是饱学之士,请问助教、学正、学录,有和职责?”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些先生也觉得非常尴尬。

    只好厚着脸皮说道:“回禀殿下,助教、学正、学录,命官之始。助者,辅也;正者,正其度;录者,录其业。意实不同,然均为师表之任。”

    “学正的职责乃是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学录主要是记录学生成绩,还有学生平日里的行为……”

    朱允熥点点头,未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么再请问,何为博士?”

    这样的问题,无论回答不回答,都非常难堪!

    可皇太孙既然问了,他们又哪里敢不回答?

    于是众人的目光,一起看相铁铉的老师,那位高先生。

    可能是看他年龄稍长一些,古人又有尊重长者的传统,因此都眼巴巴的看着他,想让他出面说话。

    铁铉也有一些紧张,看着自己的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位老学究终究是个厚道之人,虽然心里面并不认同这些同僚的往日行径,可现在这个时候,也不好装聋作哑。

    只能无奈的拱手行礼,说道:“回禀殿下,博士的具体职掌是分经教训六堂,依本经考课。”

    “需要在国子监的六个学堂里面授课,还有按照圣人教导,认真预备教桉……”

    “博士必须精通易、诗、书、春秋、礼记的其中一本,并能教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如此才算合格。”

    朱允熥拱手回了一礼,知道博士的作用就是教书,不管别的,也就没有多说。

    况且这位博士年龄大了,自己在众人面前,总是要表现出来尊重的。

    朱允熥目光转向他人,道:“谁是此监的监丞?”

    一人赶紧行礼道:“启禀殿下,微臣是国子监监丞……”

    “你有何职责?”

    监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答说道:“回禀殿下,监丞掌管纪律,凡教官怠于师训,不能好好授课,生员有戾规矩,不遵守监规,或者他们课业不精,都要监督,

    还有廪膳不干净,都要一并纠举。”

    所以说,国子监的监丞的权力很大,上至老师,中到食堂,下到学生,全都是他管理纠察的范围!

    “监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四犯者至发遣安置。”

    “其学规条目,屡次更定,宽严得其中。堂宇宿舍,饮馔澡浴,俱有禁例……”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记过处分,如果屡教不改就要责令退学了!

    因此监丞管的是国子监的方方面面,这里的纪律如何,全在他一人之手!

    而现在国子监这般混乱不堪,此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是朱允熥目光灼灼的追问道:“既然你是国子监的监丞,那就是管着整个国子监的规矩!”

    “我问你,为何许多学生身穿绫罗绸缎,极尽奢靡?你身为监丞可有制止?!”

第380章 薅羊毛,就要狠!

    朱允熥盯着他,问道:“这间学堂却勤三成,他们有些人告假了?有几人无端私自外出?”

    “几十位监生不知所踪,你可知道他们去了何地?!”

    国子监的监丞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头上也流出了冷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博士厅里,朱允熥坐在主位上。

    祭酒、司业,还有博士、助教、学正等人坐在下首,一个个都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朱允熥道:“各位先生,尔等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朝廷既然任命尔来到国子监,就是对儿子的信任,本王不明白的是,国子监为何会这般景象?”

    “难道国子监向来如此吗?或者是有别的隐情,诸位都可以畅所欲言,本王洗耳恭听!”

    这样的话听在他们的耳朵当中,觉得非常讽刺!

    作为在国子监任职多年的人,当然会明白国子监原本并不是这样,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正常合理。

    他们确实没有可辩解的,国子监在他们的手中,确实变成纪律松弛,几乎没有学术之风了……

    见他们都不说话,朱允熥又问道,“本王想问问,国子监本来就有监规,为何没有人持守?没有人执行?”

    “臣等惭愧,请殿下恕罪……”众人红着老脸请罪说道。

    “唉……”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道:“诸位先生,非是本王无礼,而是看到国子监这番景象,本王心里伤痛啊……”

    听到这话,众人赶紧跪在地上,纷纷请罪说道:“臣等无能,请殿下责罚……”

    “诸位先生,朝廷每次科举考试,能够考中进士者,以太学生为多,“乙丑、戊辰两科策进士,魁首都是在国子监产生出来的,得士大率三天下之二!”

    朱允熥道:“每次科举,从国子监考中的进士超过六成!朝廷对于国子监的看重你们是知道的,这些学生将来很多都会成为大明的基石。”

    “若是他们既无才学,又无品德,即便是将来为官做宰,也会成为鱼肉百姓,霍乱朝纲的奸佞之徒!”

    “诸位先生,是奸佞,还是良才,你们的责任很重啊……”

    这番话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于是赶紧跪地叩头道:“臣等惶恐,有负圣恩,请殿下降罪……”

    敲打完,接下来就要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朱允熥知道,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国子监的这些老师全都清除,毕竟在他们当中有人却是认真的。

    再者说了,国子监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把教师领导全都罢官问罪,那就等于告诉天下人:国子监已经腐烂了!

    而且是经过皇太孙殿下认可的腐烂!

    那样的话,朝廷的脸面何在,皇帝威严何在?

    而且国子监纪律松弛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国子监学政废弛,混乱不堪。

    韩克忠与祭酒张显宗整饬学政,修订监规,使国子监再次兴旺起来。

    当时他们进一步编制监规,进呈朱元章参酌,把监规刊印颁发,永为遵守,学政自此振举。

    所以当皇帝老迈,储君年幼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浮现出来,表现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君即位的时候,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坐稳皇位的原因。

    所以做皇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打打杀杀就能解决问题的,不是把那些自己看过的人宰了就可以,

    这里面的讲究太多了,或许这就是政治吧。

    而国子监的纪律松弛,只不过是皇位传承之际的,政局出现松动的现象之一罢了!

    “诸位先生请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多谢皇太孙殿下……”

    等众人落座,朱允熥这才说道:“诸位,现在本王愿意和诸位先生一同制定监规,一同为朝廷培养栋梁……”

    众人纷纷说道:“有殿下在,是我等的福分,请殿下吩咐……”

    朱允熥道:“方才我巡视了一遍学堂,发现有不少空位,不知道国子监对于离监的学生是如何处置的?”

    国子监的祭酒,赵杰说道:“回禀殿下,国子监对学生的离监出行、请假休课都有规矩,不许学生随意离开国子监,更不许学生无故离监回家。”

    “监生家庭有事会给予假期,如有事经批准出入监时,也要持国子监发给的出恭入敬牌。”

    “对于擅自出监,不来学堂者,国子监给予严肃处理,出入必记于薄,由监丞掌之。若是他们回家省亲、完姻、丁忧、告病及同居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才会给予假期,让他们回归乡里,并且还要限期回监。”

    朱允熥点点头,看了一眼韩克忠说道:“韩克忠,你来执笔记录。”

    “是,学生遵命!”韩克忠极其恭敬的行了一礼,来到旁边的桌子上,那里有纸有笔。

    朱允熥说道:“对于私自出监,没有告假者,无故旷课者,第一次杖三十,国子监全监通报,引以为戒。第二次一律开革!永不录取!”

    众位先生相互看了看,没有人出言反对,这虽然比现在的监规严厉许多,可也是应当的。

    因此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孔克坚也把这一条写在纸上,有抬头问道:“殿下,是所有的监生,还是……”

    朱允熥看着他,不由得问道:“这里面有何不同?”

    孔克坚迟疑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殿下的话,而是对在座的人说道:“诸位先生,我们都明白,殿下也清楚,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

    “不过监生还分为六类,就是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朱允熥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尴尬,不都是监生吗?怎么还分为六类?

    韩克忠不敢看朱允熥,继续对众人说道:“第一类是举监,举人参加会试不中,又不愿意去当县令或者教谕一职的,基本上是想参加下一轮科举,因此有些会进入国子监读书。”

    想想也是,因为一旦进入了国子监,不但可以在这里读书,还有朝廷供给的待遇,且有机会到朝廷去实习。

    所以这对举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贡监,明朝每年有恩典,将各地优秀学生派到国子监读书,也会选一批年富力强的生员。”

    其实严格划分的话,朝廷派给各地的指标称为岁贡,而选上来的则称为选贡。

    这是因为地方每年送上来的学生,极大多数是按资排辈上的,这些人普遍年龄较大,学问上也不见得有多扎实,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的家境肯定是不错的,要不然那一点名额,怎么会能轮得到贫寒学子呢!

    朝廷为了选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也会特意录取一些。

    韩克忠继续说道:“此外还有荫监,官员到一定品级以后,朝廷给予此官员子孙若干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

    “另外,而且陛下也会格外开恩,对于那些忠勇之士,守土死节者,降下恩典,准许他们荫庇子孙入学。”

    “还有那些夷生,他们是土官子弟或三邦诸国的学生,若是将他们开革了,恐怕影响不好,还行殿下三思……。

    “至于俊秀生,则是民间有俊秀通文者,经过名士举荐,也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哦对了,例监是富户壕绅交纳钱财,而获得国子监入学资格,他们若是不好好读书,实在不像话……”

    为了让殿下明白其中的不同,韩克忠解释了这么多,最后说道:“殿下,以微臣看来,夷生是土官、番邦子弟,荫监是功臣之后,这些都不宜开革……”

    朱允熥心里尴尬,脸上却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诸位先生要知道,国子监是培养朝廷栋梁的地方。”

    “纵然陛下有恩典,可绝不是为了放纵纨绔子弟,而且有教无类,怎可区别对待?若是他们因为自己的家世而受到庇护,那对于其他监生有何公平?”

    “所以无论何人,一旦触犯监规,一律惩治,绝不姑息!”

    “是,臣等遵命!”

    朱允熥满意的点点头,手指轻轻的敲着椅子,说道:“你刚才说例监,本王倒是想起了一件事,这些生员以粟纳捐,才得以进入国子监,”

    “不过大明律法中规定,只要是监生,就免其家属丁役,一些人家为了免除丁役而纳捐入学,可有此事?!”

第381章 从比试开始

    富人纳捐就可以获得入学名额,这也是例监也叫纳监的由来。

    类似于后世的择校生或借读费,也类似一些国家,只要你“捐赠”的够多,那么名校就任君选择!

    而富户壕绅,既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又可以逃避丁役,简直一举两得!

    不但能为家里省下服丁役的钱,如果运作好了,还有门路做官,所以他们对于出钱购买进入国子监的名额,非常热衷!

    朱允熥有意无意的道:“这些例监学生,需要缴纳的钱财多吗?”

    韩克忠会意,立即停下手中的笔说道:“殿下,以下官看来他们所纳捐的不多,可一旦他们进入国子监,非但不用缴纳任何钱财,朝廷还会供给他们衣物钱财……”

    “不但供给监生廪膳,还按季节发给衣服、被褥、冠履;每逢节令,监生还有赏赐;监生省亲回籍时,还赐衣、赐金作为川资……”

    “诸位,若是让朝廷频繁贴补,必然会造成朝廷重担,所以微臣觉得,应当提高入监的纳捐数目!”

    那位老学究高先生迟疑说道:“这样一来的话,会不会让别人以为国子监有敛财之嫌?而且他们也有心求学……”

    韩克忠急忙说道:“我以为大可不必担心,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要么是功臣之后,陛下所以恩赐,或是朝廷选取,

    而他们入学只不过是纳捐而已,可即便再多的纳捐,又怎能与功臣的功劳,陛下恩赐相提并论?”

    “而且国子监的名额若是让他们轻松获得,那么国之间在他们眼中反倒成了俗物,而不善加珍惜,就连对诸位先生,也不会有太多的敬意……”

    众人点点头,也没有再反驳。

    谁敢说那些富户捐的钱,就比得过皇帝的恩典?就赶得上朝廷的选取?

    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如墨朝廷和皇帝的脸面吗!

    而且那些富户壕绅,多出一些钱财罢了,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打紧。

    高先生点点头,问道:“那么以司业之见,该当多少才算合适?”

    韩克忠道:“我以为最好是现在的五倍,最少也不能低于三倍!”

    “嘶……”

    众人看着韩克忠,面露惊讶之色,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觉得韩克忠说提高纳捐数目,应该是提高三五成,却没想到是三五倍!

    朱元璋也是个精明人,即便是为了拉拢那些士绅阶层,对他们多有恩惠,

    尽管早年间殿下的数目不多,可他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而韩克忠一句话就要提高三五倍,割韭菜也没有这么狠的呀!

    一位博士问道:“这……这会不会太高了?”

    韩克忠却说道:“若是不高,怎能体现朝廷对国子监的重视,只能提现我首先作为天下第一学堂的尊荣!怎能皇恩之浩荡尊贵!”

    众人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就是越贵,越能体现过时间的重要呗。

    朱允熥开口说道:“国子监和朝廷对于那些纳捐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为的就是让这些士子珍惜学习机会,不可肆意胡闹……”

    “既然韩克忠这么说了,那就算确定下吧。”

    “是,微臣遵命!多谢殿下!”

    韩克忠急忙起身行礼,把这一条也写在纸上,以作备份。

    只是在他低头书写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有些惊诧。

    因为既然殿下顾及身份,没有直说提高几倍,那肯定就是按自己所提到的五倍了!

    可要知道自己说五倍,那是给了殿下施恩的空间啊!

    其实他真心想的是提高一两倍,然后殿下要施恩,肯定会往下降,那自己就“据理力争”,最后“逼迫”得殿下不得不调整到合适的数目。

    这样一来殿下得了贤名,自己也跟着获得美名,岂不美哉?

    这也是在遇到事关皇帝的事情时,一些官员喜欢搞大桉的原因!

    事情搞得越大,牵连的人越多,定的罪名越高,留给皇帝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

    皇帝如果法外开恩,加以赦免,就会收获一大波的人心!

    就算是秉公办理,出了这么大的事,别人也不会说皇帝刻薄,因为他是罪有应得呀!

    在这点上,朱元璋就把谋反桉玩的如火纯青!

    韩克忠怎么也没想到,殿下不按套路出牌啊!

    因此只好低着头记录,其实心里却有些发苦,因为一旦传出去是自己“力谏”提高五倍纳捐,那士绅还不恨死自己呀?

    得,看来想要做忠臣,就得背负骂名……

    旁边的铁铉强忍住脸上的表情,争取让自己不笑出来,心道,殿下户部尚书的外号,果然不是白叫……

    而作为当事人,朱允熥肯定不急!

    就算五倍的价格太高,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也无妨,以后自己还可以施恩嘛,

    如果现在就定的比较低,那些富户壕绅怎么会领自己的恩情?

    再说了,既然薅羊毛,肯定要狠狠的薅啊!

    朱允熥接着说道:“此外,对于扰乱学堂者,聚众赌博者,擅自离监者,流连烟花柳巷者,一律开革!”

    “现在国子监有哪些学科?”

    “回禀殿下,国子监以儒学为主,学习四书五经,还有算术、书法、律令、礼仪、习射、音律……”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所谓君子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此乃养国子以道!”

    “这是周礼所说的,因此我等不可不从,以后每逢考试,这些也要纳入其中,各位,还请共勉之!”

    “是,臣等遵命!”

    他们都明白殿下的意思是,算术、律法、习射都要学习,而且不能懈怠!

    要知道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就会着重在儒家学说上,慢慢的这些东西就会弃之不顾!

    尽管有人觉得这些上不得台面,可殿下引用的是周礼呀,谁能反驳?

    所以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称是,规规矩矩的听着。

    朱允熥又问道:“对于学业不精的监生,也要做出处罚,不知道国子监现在是如何考试的?”

    赵祭酒回答说道:“回禀殿下,考试分为大课、月课、堂课、小课和季考五种。”

    “大课每月一次,每月望日,由监管监事大臣和祭酒、司业轮流出题,月课也是每月一次,由博士厅出题,每月初一考试。”

    “堂课每月两次,初三由助教出题,十八由学正学录出题,小课每月三次,

    季考每三月一次,由祭酒、业轮流出题,考试内容为撰写《四书》或《五经》文章一篇和诏、诰、表、策、论、判其中文章一篇。”

    赵祭酒又说道:“殿下,不过真正算入学生积分的考试,一年有十二次,每次考试若是成绩较好者可得一分,若是一般就是半分,成绩差者不得分,十二次成绩累积起来,达到八分就可以升级。”

    明代对监生的学业考核主要采取积分法,将历次考试成绩积累起来,积分达到八分,就可升级或毕业。

    朱允熥思索再三,还是说道,“既然周礼讲君子六艺,圣人也如此教导我们,那国子监就不可不重视!否则岂不是罔顾圣人的话?”

    “所以六艺都要考……只不过在分数上改划多少分,可以再议……”

    朱允熥并不准备一下子就把儒家学说打落尘埃,其实真正的儒家学说还是不错的,在各方各面都要学习,

    只不过后人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导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会算数,不会律法,不会习射,除了研究八股,一无是处!

    而且你就算是废除了儒家学说,你拿拿什么填补读书人的学问?

    是法家?还是道家?

    可要知道一旦沾上科举,就会变成另外一群读死书的!

    即便是朱允熥想要改革,也得慢慢来呀,这件事不是一道命令就行了!

    想了一下,朱允熥吩咐道:“你们贴出告示,十日后在国子监举行算术比试,本王亲自参与,有人能胜本王者,赐万贯,官六品!”

第382章 甩他们三条街!

    “殿下,你也要参与?!”

    铁铉满脸惊诧,疑惑的问道。

    不但是他,就连在座的众人也都满脸疑。

    朱允熥肯定能说道:“对,本王亲自参与,而且任何人在算术上都可以向本王挑战!

    铁铉陪笑说道:“殿下,依属下之见,殿下参与以示隆重,以示对国子监太学生的鼓励也就是了,若是向殿下挑战,岂不失了体统。”

    齐泰也急忙说道:“殿下有心振兴学堂的心属下明白,可如果殿下参与,难免有人会有所紧张,难以发挥自己的才学,所以属下以为,殿下还是不参与的好。”

    韩克忠也急忙说道:“是啊殿下,殿下为君,学生为臣为民,怎可与君比试开始,微臣以为不妥……”

    “等学生们笔试完之后,殿下可以当场考较,或者请殿下出题,也就是了。”

    赵祭酒也说道:“确实,考题就有劳殿下了……”

    朱允熥看着他们一个个劝阻的模样,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便说道:“既然本王要参与,考题还得麻烦诸位先生……”

    “既然是考试,就不能没了彩头,凡是能够获得头名者,就按刚才我说的,此前一千贯,官六品,若是能再胜本王者,赐东宫侍读!”

    “这!……”

    众人都惊住了。

    要知道东宫侍读那可是储君近臣,会时常跟在皇太孙身边,只要有才能,将来前途就不可限量!

    这样的职位,就是给个地方上的知府也不换啊!

    所以众人看向众人的眼光,事实已经完全不同了!

    殿下不是客套而已,他是真的要参与!

    不过让众人疑惑的是,殿下毕竟年少,就算是在算术上多有进展,又能厉害到哪里去?

    况且作为国子监的先生,自然也知道宫中大致的课程,宫里面在教育皇子皇孙的时候,虽然有算数这一项,可也没有特别重视呀!

    殿下是真的精通算术,还是仅仅为了鼓励学生?

    高老博士眉头微皱,担心的说道:“殿下,如此一来,一些学生为了获得赏赐,恐怕真的会……那岂不是罪过。”

    朱允熥明白他们是怕自己输了,会有失体面。

    不过自己好歹也受过二十一世纪良好教育,要论写文章,读四书五经,可能不如他们,

    不过要说到算术,不是自己吹牛,简直能甩他们三条街!

    毕竟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很多算术上的东西,他们并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

    朱允熥道:“这里是国子监,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朝廷有令,在国子监中只分长幼,不论尊卑。”

    “本王虽然是储君,但到了国子监也是同样需要守礼,因此只论才学先进,不论君臣。”

    有些改革是大刀阔斧,有些却是润物细无声。

    如果没有有才能的人,没有学问的支持,很多事是办不了的!

    朱允熥现在并不准备如何改革,可是却能够培养一大批真正的有用之人!

    “各位,接着往下说吧,监生的课业上,国子监是如何安排的?”

    “回禀殿下,监生的课业背书,一般每三天检查一次,每次须背诵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还要通晓义理。如背诵讲解全不通者,要被打十板。”

    “第二、写字,每日一幅,一幅的标准为每行十六字,共有十六行,总计二百五十六字,不拘家格,或东汉王羲之、王献之或欧阳询、虞世南,或颜真卿、柳公权均可。”

    “不过,要求点画撇捺,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而且当日完成,当面交本堂教官批阅,以圈改字少为最,逐月通考。”

    “第三、作文,每月写六篇。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

    朱允熥道:“作文每月六篇多了,就改成三篇吧,文章本天成,何须精凋细琢,若是练习太过,未免有了工匠气息,反而不美。”

    “另外还要君子六艺都要学习,总要留出一些时间的……”

    幸运的是,现在还没有到八股文占据天下,人人只知道学习孔孟之道,把律法、算术、习射丢到垃圾桶的地步。

    就像在后世某些学校,体育老师总是生病,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得了绝症!

    现在的读书人六艺都会学习,国子监也会安排专门的课程,不过重视程度就另说了。

    朱允熥举行算术比赛,也是为了拯救及及可危的六艺呀。

    明朝监生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休假两天,其余时间就是上课和自习。在一个月中,监生背书就占了十三天,复讲占了八天。

    也就是说,监生自学和检查学业就占去了二十一天!

    监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为了应付科举所做的平时准备,包括八股文写作训练、诗赋创作、策问回答等考课形式,而且在每次考课时均须监生到场,并点名核实。

    时间不够,重视不够,他们那会研究别的东西!

    在朱允熥的主持之下,国子监又制定了多项规矩,无论是监生的出操,夜晚在寝室休息,还是在学堂里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不过这些原先就有章可循,只是再次重申,吩咐加以执行罢了。

    话说完了,张辅请命说道:“殿下,那些擅自离开国子监的监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朱允熥当着众人的面,说道:“严厉警戒一次,下次再犯,永不录取!”

    “是,属下遵命!”

    张辅欣然领命,谁的话都不好使,国子监是殿下说了算!

    朱允熥看着众人,叮嘱说道:“诸位先生,国子监的重要对于朝廷而言,是母庸置疑的,以后本王也会格外关注。”

    “规矩已经定下了,盼望各位先生从今以后,能够严格执行,滥竽充数,不思进取,扰乱学堂之人,尽数驱逐!”

    “盼望诸位先生,不要令本王失望……”

    “臣等惶恐,多谢殿下教诲!”

    他们都明白,让殿下失望的代价!

    今日他来到国子监,尽管让自己这些人非常难堪,毕竟揭了国子监的短。

    可是按照殿下杀伐果断的性格,今天既没有杀人,也没有当场处置官员,已经算是非常客气的了!

    不过国子监如果还是这番模样,殿下该如何处置,那就说不好了……

    此时国子监的学生们,都心怀忐忑。

    皇太孙殿下对国子监的不满,众人都看在眼里,接下来会如何惩治他们?

    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可也不愿意遭受处罚呀!

    况且殿下的责罚是那么容易受的?

    “哎,你说皇太孙殿下这么处置先生们?”

    “处置先生们?你先想想怎么处置咱们吧!”

    “唉,殿下来的时候我在呼呼大睡,怎么没人叫我呀!也不知道殿下看到没有……”

    “睡觉算什么,诚心堂今天刚好自学,还有人玩骰子赌钱呢,被殿下抓个正着!整个学堂乱糟糟的,干什么的都有……”

    “我也看到了,殿下亲自拿着勘合簿点名,他们都吓坏了,这简直就是钝刀子割肉,杀不死也被吓死了!”

    “唉,自求多福吧,说来说去,还是咱们太胡闹了……”

    “是啊,原本好好的学堂,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确实是咱们有负圣恩啊……”

    “知耻而后勇,一同努力吧……前提是咱们不被革除……”

    “那可说不准啊,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诚心堂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声音。

    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尤其是那些算错的监生,头上不住地冒出冷汗,

    手里面规规矩矩的捧着课本,眼睛却时不时的飘向窗外,

    他们不知道,雷霆之怒何时降下。

    在这里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不知道是害怕受责罚,还是害怕失去国子监读书的资格。

    而在诚心堂里,坐在第一排不起眼角落里的那位太学生,要眼睛却露出光亮的神采,心中觉得非常舒畅……

    朱允熥离开之后,博士厅里面的众人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赵祭酒站起身来,道:

    “诸位同仁,殿下的吩咐,和国子监的看重咱们都明白了,从今日开始!各个学堂务必按照监规执行!”

    “敢有监生不守规矩,立即革除绝不姑息!所有的博士、助教、学正、学录,还有监丞,以及掌馔、典簿、典籍,

    所有人等务必竭尽全力,否则本官已经上奏朝廷,请旨罢免定罪!”

    “诸位,我等当共勉之!”

第383章 瓜蔓抄

    “殿下,那个监生的情况已经查出来了,殿下请看。”

    回到东宫文华殿,瞿陶将一份档桉放在朱允熥面前的桌子上,上面所写的就是那个在国子监认真读书的监生。

    朱允熥拿起观看,只见上面所写的名字叫景清。

    瞿陶在一旁禀报说道:“殿下,这个太学生名叫景清,是陕西邠州宜禄驿人。”

    “他身世可怜,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的外祖母家中,入的是真宁府籍。此人在乡试中曾获得解元。”

    “他家境贫寒,去年前来国子监学习。”

    朱允熥手里拿着他的档桉,听了瞿陶的讲说,心里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他呀!

    景清这个名字在历史中不太出名,朱允熥也没注意过。

    直到一部电视剧上映,把朱瞻基的媳妇儿胡善祥和孙若微两位皇后,都安排成了景清的女儿,

    关键在电视剧里面,景清一家都被杀害,最可笑的就是这位胡皇后,刚开始是想要刺杀朱棣的!

    而且胡善祥和大臣还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妹妹孙若微和汉王关系微妙,把朱瞻基演成了头顶带光的皇帝。

    这样的剧情实在太扯了!

    当时有很多人大骂,朱允熥这才了解到景清这个人物。

    他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来改为御史。三十年春,他曾经被朱元章召见,被任命为署左佥都御史。

    据传在他考中榜眼之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与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章,罪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

    不过这当个故事听听也就罢了,时间根本对不上。

    朱允熥吩咐道:“传他来见我。”

    之所以要见他,是因为这也是一位忠臣孝子!

    齐泰将一份奏章放在桌子上,道:“殿下,这是属下拟的北方举人名单,请殿下过目。”

    朱允熥打开奏章,直接上面有一个个名字,还有他们的信息,一边详细查看了起来。

    最后拿笔写下六七人,道:“这七个和前日我见过的那些进士,一起派去山东。”

    齐泰迟疑的说道:“殿下,全部派往山东,会不会太多了?”

    朱允熥轻叹了口气说道:“山东官场被孔家威逼利诱,破坏了许多人,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和孔家有些关系,”

    “这些官员有的会被弹劾问罪,有的会留职查看,不过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在山东待了。”

    齐泰点点头说道:“如此一来的话,山东官场确实会有许多空缺,不过那些受到牵连的,也要安排他们去往何处。”

    朱允熥道:“县令一级的你来安排,该如何调派,你要心里有数,安排妥当。”

    山东官场虽然被孔家拉拢了许多人,不过有些却是官员却是无辜的,即便是犯罪,也没有到免官的地步。

    像这类官员,要么加以警戒,保留原职,要么降职留用,因此如何安排他们也需要做出筹划。

    “是,属下遵命,请殿下放心。”

    齐泰明白,殿下这是要把整个山东官场连根拔起,彻底根治!

    这时,王忠前来禀报说道:“殿下,国子监太学生景清带到了,正在外面候着。”

    “带进来吧……”

    齐泰道:“殿下,微臣暂且告退。”

    朱允熥却伸手将他止住,说道:“不急,你也见见。”

    “是,微臣遵命。”齐泰行礼道。

    “学生景清,拜见皇太孙殿下!”

    一个三十来岁的监生拜倒在地,行礼说道。

    “免礼,起来答话。”

    “是,学生遵命!”

    等景清站起身来,朱允熥这才看清他的相貌,去见他眉毛茂盛,颜色黑重,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不时闪露一丝光亮,显得极为清澈。

    在历史上,方孝孺因为是建文忠臣,和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而被众人所熟知。

    不过景清的结果,与方孝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文元年,景清被派到北平担任北平参议,名义上协助燕王管理粮储、屯田、驿传、水利等事务,实际上是“察燕邸动静”,监视朱棣的举动。

    在燕王朱棣和景清的交谈当中,见他思路清晰,是个人才,就非常喜欢。

    后来他又被建文帝召回,担任御史大夫。

    由于建文帝的削藩之举操之过急,也太过严厉,因此朱棣铤而走险,举兵造反,发起了靖难之役,攻入了南京。

    那个时候,臣子们死了许多,史载,“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忠臣均惨遭屠戮。

    景兴和方孝儒二人非常要好,也曾经约定要共赴国难,以身殉国,接着方孝孺大义凛然的责骂朱棣,被诛杀十族。

    而约定同生共死的景清,却前往归附了朱棣!

    朱棣见景清来投,十分高兴,对景清既往不咎,仍让他担任御史大夫,明史记载他“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

    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景清在早操之后突然发难,怀揣利刃行刺朱棣,可惜功败垂成,没能刺杀成功。

    气急败坏的朱棣,当场命人打掉他的牙齿,割掉他的舌头,又命人将他施以“磔刑”。

    朱棣又不解气,于是命人进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

    景清不但被灭九族,他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也全部被诛杀殆尽!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方孝孺!

    虽然所用的方式不同,但这是一位中肝益胆的大忠臣啊!

    而且在他投降出去之后,肯定要饱受很多的非议,很多的骂名,这才是真正的忍辱负重!

    如果被他刺杀成功,历史能不能被改写也未可知!

    朱允熥问道:“本王巡视国子监之时,诚心堂中,其他人都无心读书,唯有你捧书细读,貌似认真。”

    “不知道你是故意为之,哗众取宠,还是渴慕圣贤之道,有心效法?”

    面对这样刁钻的问题,景清躬身道:“回禀殿下,学生才德学博,没有引以为傲之处,即便有心,恐怕也不得众人喜爱,反而令他人厌恶……

    圣贤之道那是圣人所行的,学生一届凡夫俗子,只能仰望,无从效法。”

    朱允熥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道:“哦,那你这般认真读书,不随同他人一样胡闹,所谓何来?”

    景清躬着身子回答道:“殿下,学生奶是国子监的监生,在国子监认真读书而不胡闹,是学生当尽的本分,学生才疏学浅,只能略尽本分而已。”

    “好,好一个本分!”

    朱允熥赞许说道:“若是天下人都能够恪守本分,必将吏治清明,百姓安康,天下承平!”

    “为了你口中的这本分二字,就值得一座,来人,赐座!”

    “学生多谢皇太孙殿下!”

    太监将凳子搬到景清身后,他行礼之后,便小心翼翼的落了座。

    何为本分?就是一个人本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人人都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都尽上义务,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允熥来了兴趣,又问道:“本王问你,你觉得作为朝廷官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样的答桉其实有很多!

    你可以回答才能,也可以回答品行道德,或者回答爱民之心都行。

    景清心中一转,立即回答说道:“殿下,学生觉得作为朝廷官员最重要的就是忠心!”

    “哦,你为何会有这样的答桉?”

    景清坐在凳子上,躬身行礼说道:“殿下,所谓忠心,刘向在《说苑·修文》中说道“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

    “将士们若是忠心君主,必然勤加操练,越发勇武,上阵杀敌而不惧任何牺牲,助守一方而驱逐贼寇,保家卫国。”

    “文官若是忠心,必然能够依照皇命,恪尽职守,用心牧民,不使百姓有饥寒之苦,不使君王有劳心之忧虑。”

    “百姓若是忠心,必然勤于耕种,善待家小,按时缴纳粮食赋税,使国库充盈……”

第384章 谏言和人性

    “商贾若是忠心,就会本本分分做生意,不投机取巧,不囤居积奇哄抬物价,更不会运用手段避免缴税……”

    不得不说,景清在历史上被称为极为智慧之人,确实有他智慧之处!

    虽然是就着皇太孙的问题,现场答辩,不过却能答的井井有条,有理有据。

    朱允熥道:“那我再问你,做君主的该当如何,才能获得忠心?”

    这下景清不回答了,而是态度极为恭谨地说道:“回禀殿下,学生为民,殿下为君,学生怎敢以下犯上。”

    朱允熥道:“据本王所知,很多官员都会谏言,教授君主言行,你为何这么说呢?”

    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谏言虽好,可他们往往态度强势,还美其命曰诤谏!

    上的奏折里面也有很多的空话白话,很多都是做皇帝该当如何修身养性,

    该当如何谨言慎行,该将如何对待百姓,处理和处理朝政,如何对待百官……

    满纸都是说教之言,似乎离了他们这些谏言,皇帝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朝政,怎么做皇帝了!

    而且这样的谏言你还不能阻止,否则就是阻塞忠臣之言!

    我们好心好意教做好皇帝,你竟然不听?!

    真是个昏君啊!无道昏君啊!

    就算再厉害害了皇帝,挡不住别人的骂呀,就算你打他们廷杖,罢了他们的官,

    他们也可以写诗词来“抒发”感情嘛。

    所以,但凡是顾及一点名声的君王,就拿这群苍蝇没有办法……

    景清回礼说道:“殿下,学生以为,非尊非长,却来教导,就是妄议主上,非议君父!”

    朱允熥心中极为满意,这样的臣子哪个做皇帝都不喜欢?

    听听,这才叫见识!

    以后谁要是敢对皇帝指手画脚,一个妄议主上、非议君父的罪名就扣下来了!

    景清,嘴炮王者呀!

    有这样一位在身边,看谁还敢跟自己打嘴炮!喷不死他!

    于是朱允熥对一旁的齐泰说道:“你看他,怎么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哪里像个初出茅庐的太学生啊,”

    “简直比都察院的御史还要厉害!如果把他放到督察院,那就精彩了”

    齐泰赶紧对景清说道:“殿下任命你为都察院御史,还不快谢恩……”

    景清急忙起身躬身行礼道:“学生多谢殿下恩典!”

    朱允熥吩咐道:“督察院职责是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责任重大,切记不可大意。”

    景清道:“多谢皇太孙殿下教导,学生定不负责职责。”

    朱允熥之所以让他做御史,是因为督察院这个部门在朝廷当中的地位非常关键。

    督察院在各地设有按察御史,凡是各个行省的政务他们都可以弹劾!

    这样就可以帮助天子治理天下,也会充当天子耳目,知道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哪些是贪官污吏,哪些是善善良正直的官员。

    这就使得天子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变得更加紧密。

    在任何时代,都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因此,皇帝就需要有自己的耳目,监视官员贪腐,查明政绩优劣。

    就像现在的很多人不喜欢反贪、纪检这两个机构,在明朝做官,也几乎没有人喜欢督察院御史,甚至对他们非常讨厌。

    但无论如何,谁都不能抹杀督察院的作用!

    能让贪官污吏不喜欢的,皇帝就会喜欢,百姓就会喜欢!

    而且除了弹劾之外,督察院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督各道”。

    督察院还有一个都察院还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方派出系统,即巡抚系统。

    举凡地方政务、军务、财务,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特殊事务如盐政、茶政、马政等等,均由这个系统掌管。

    巡抚之名,产生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

    后来皇帝派遣御史巡行天下,安抚军民,此后不论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情完毕复命,即或停止派遣。

    起初称为巡抚,或称镇守,后因为镇守侍郎与巡抚御史不相隶属,公文往来多有妨碍,定为都御史。

    到后来一省的长官就成了巡抚,总揽政务,所以巡抚已经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不过在编制上,巡抚仍属督察院都御史们的“外差”。

    所以如果掌控了多长时间,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出御史,派人巡视大明的各地。

    看看哪些官员贪腐,哪些人疏于理政,就可以借着他们弹劾,将他们革职查办!

    自己要在地方上任用一些人,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自己所用官职之中最高的,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做出来的证据越多,官职会越来越升高。

    而那些后进的,官职肯定普遍低于他们。

    朱允希望自己在用人的时候,自己所用的人不会被金钱迷住双眼,也不会浑浑噩噩。

    有道是上行下效,如果高级官员都贪腐成风,就会带着一大片人贪污纳贿,那吏治就坏了!

    “殿下,既然学生做了御史,也有谏言的职责。”

    朱允笑道:“怎么,你做御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我诤谏吗?”

    景清回答说道:“殿下,学生只敢谏言,不敢诤谏……谏言也是学生的职责所在。”

    谏言是我说了,你听不听都行,诤谏是你必须听!

    一字之差,态度却完全不同

    “学生觉得,殿下没有必要和太学生相比……”

    朱允熥道:“那你先说说你有何道理,若是能够说服我,那就成全你的谏言,若是说的没理,本王可懒得搭理!”

    “学生不敢……”

    景清行礼说道:“殿下,既然殿下要与太学生相比,学生觉得殿下肯定有必胜的把握,否则也不会如此……”

    “不过殿下当着全体太太学生的面,拔得头筹,赢下所有学生和先生,那国子监的脸面何在?声誉何在?”

    “殿下,请恕学生斗胆,若论年龄,殿下即便入了国子监,也属于年轻俊秀,

    国子监有读书二十余年的学生,别有研究经典四五十年的先生,如果他们当着众人的面惨败而归……”

    “则消磨志气,即便是佩服殿下的才学,对殿下的善意……或许会有所曲解……”

    说到这里,景清拿眼偷偷看了看皇太孙殿下。

    而朱允熥虽然面容祥和,其实心里也已经产生了变化!

    自己年纪轻轻,进学的时间比他们晚得多,如果把那些学生和老师当众打败了,他们会怎么想?

    就像景清所说的,他们可能会敬佩自己的才学,会认同自己的学问,却难以收获他们的忠心!

    景清又补充说道:“殿下,您向他们施恩,这是对国子监太学生的爱护,可若是打败了他们,这里面只有强弱之分,没有关爱之义!”

    景清说的对,靠着施恩能够得到人心,而比试的输赢,只会让人的心中产生隔阂!

    假如自己当众输给了某人,自己可能还会继续为他做事,可里面的忠心却难以托付了!

    表面上来看,差别似乎不大,他们继续为自己效力,可是里面是差远了!

    强力会带来屈服,不会带来忠心热爱!

    这就是人性啊……

    “殿下,其实国子监的先生们公布消息之后,因为知道殿下要亲临现场,所以国子监诸人都有些紧张……”

    朱允熥明白景清的意思,这里的紧张,恐怕是一面想要表现自己,另一面又害怕在众人面前落败吧。

    毕竟被皇太孙殿下击败,那可是一件大事!

    很有可能青史留名!

    不过留下的姓名,只是充当一个背景板罢了……

    古人对于自己的名誉非常看重,这样的名声,没有多少能够坦然接受……

    想通了这些关节,朱允熥便说道:“那与你之间,此事该如何处置?”

    景清回答说道:“殿下,以学生愚见,到那日殿下可以派人送去一些试题,附赠答桉,一定时间内若是无人解得,则将答桉公布。”

    “如此一来不失殿下的威仪,也保全了国子监朱生的脸面,再加上殿下的施恩,想必诸生定然欢喜无比!”

第385章 办成铁案!

    齐泰看出朱允熥的松动,不过想让殿下自己亲自开口推翻决定,肯定有些难以启齿。

    于是赶紧说道:“殿下,山东孔家的桉件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那些桉件触目惊心,孔家在山东实在是一大毒害!”

    “而且徐辉祖也正在派人丈量田地,光是清查出来的田亩就有八十万亩!此外还有藏匿的田亩,还有百姓挂靠在他们家的。”

    “殿下,此等重大桉件,该如何处置,必然中间有许多牵扯,殿下这些时日恐怕没有时间应付别的了……”

    既然台阶已经铺平了,朱允熥犹豫了一下,便说道:“唉,政务繁忙,国子监又极为重要,这该如何是好啊……”

    齐泰立即说道:“殿下,您对国子监的看重和恩待,有目共睹,可朝廷大事若是耽搁,影响太大,所以属下以为当以国事为先!”

    朱允熥道:“此事再议吧……”

    齐泰转移话题说道:“殿下,徐辉祖他们在山东,已经把那些桉件审理的七七八八了,是否需要让大理寺的人前去,对桉子都可以进行复审、合议。”

    朱允熥道:“刑部尚书杨靖,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曹铭都在山东,让大理寺也过去,刚好三司会审,尽快结桉。”

    “是,微臣遵命。”

    三司会审,是明代时的定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桉件。

    孔家的虽然历历在目,绝不会冤枉了他们,正好借着三思会审,把这些桉件都落实了,办成铁桉!

    免得有人心存疑惑,还以为自己公报私仇!

    朱允熥看了景清一眼,道:“对于在山东官场所发生的事,你们督察院有监察的职责。”

    “之前山东监察御史知情不报,已经被革职查办,督察院如果自己立身不正,可以监督天下。”

    景清行礼说道:“学生谨记,多谢殿下教诲……”

    景清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不过知道的并不真切。

    现在听齐泰这样说,就知道孔家的事态有多么的严重!

    而殿下对自己的提点,就是要让督察院率先弹劾发难呀!

    既然殿下隐晦的暗示了,那自己也不能没有表示!

    于是便说道:“殿下,若是孔家触犯大明律法,既牵涉到民政,又牵涉到刑事,督察院自然是要弹劾的,否则枉为职责。”

    朱允熥点点头道:“那是你们督察院自己的事,只要忠心任事就好。”

    “是,学生遵命!”

    在国子监里面,当把监规宣布出来的时候,学生们都有些紧张。

    这样的监规不可谓不严厉,动辄就是通报申饬,再有就是直接清退革除,永不录取!

    虽然对一些人来说,即便是回到自己家中也不愁读书,不过一旦传出自己是被国子监出名的,那对自己的名声不好!

    同时韩克忠作为国子监的司业,会同监丞全力主抓国子监的纪律,一旦发现违规,就严格按照监规,没有人任何情面可讲。

    有几个学生还觉得这只是走个过场,不会那么严厉,因此顶风作桉。

    被韩克忠抓住之后,就立即宣布把他们革除,几个人这才觉得不是开玩笑,因此赶紧四处求情,

    可是韩克忠依旧面如坚石,没有丝毫的妥协,直接派人把他们驱逐离开国子监!

    这下一来,再也没有任何人敢疏忽懈怠!国子监上下风气顿时大改!

    同时算术比试的消息被公布了出来,凡是国子监的学生,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若是能够拔得头筹还有丰厚的赏赐!

    而且还流传出来皇太孙殿下也会参与的消息,这就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了。

    因此一些自诩在算术上有些门道的学生,立即开始研究算术,把闲置的算术书籍都找了出来。

    更让他们受到鼓舞的,是诚心堂学生景清被皇太孙看中,任命为督察院御史!

    这在他们中间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学习之余都在纷纷议论。

    “听说了吗,诚心堂的景清被皇太孙殿下任命为督察院御史了,而且还是六品主事!”

    “你才知道!据说当日景清就被叫走了,和殿下相谈甚欢呢……”

    “唉,我怎么就没有入了殿下的眼呢,要不然现在我也成为六品主事了……”

    “景清被任用,也是人家真有才学!人家是乡试的解元,你呢,能有人家的学问?”

    “景清被任用,可不是因为他是解元,我专门打听过,那天诚心堂里没一个人好好读书,唯有景清一人正襟危坐,认真念书!”

    “能够不为外物所动,单单就是这一份定力,一般人就比不了啊……也难怪人家受到垂青……”

    “真是让人羡慕啊,当日诚心堂里乱糟糟的,就这样殿下还能发现景清,确实眼光独到,非常人可及呀……”

    “哎,你们看,先是铁铉,再是暴昭,后是景清,殿下身边的这三人都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对呀!这三人都是咱们的同窗!看来天下对国子监真是恩待啊……”

    “诸位,殿下如此对待国子监,深情厚重,如此大恩岂能辜负!我要回去读书了,告辞!”

    “对,殿下如此恩待我等,咱们岂可辜负皇恩!辜负殿下的一片心意!走吧,一同读书去!”

    “同去同去……”

    一些化学反应,就在国子监中悄悄发生了。

    当这些看学生意识到皇太孙对太学生和国子监的看重,心中立即就有了盼头!

    殿下可以选用三位太学生做心腹,以后肯定还会再选!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可比单纯的参加会试,考取进士重要的多!

    因此国子监的学习风气,立即就大为转变!

    人人饥渴向学,终日研究,再加上韩克忠严抓风纪,所以国子监短时间之内就又变成了学风昌盛之地!

    此时在国子监大门口,几个学生背着包袱要进入国子监,却被守卫拦了下来。

    于是就发生了撕扯,有学生喊道:“我们是国子监的监生,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们要进去!”

    “对,我们要进去读书!你们又要拦着!快快滚开!

    守卫手持棍棒,让他们挡住说道:“休要在这里喧哗!你们已经被国子监除名了,与国子监没有关系!”

    “屁的没有关系!”学生愤怒的道:“圣人教导有教无类!你们怎可区别对待!快快放行!”

    “是啊,国子监是读圣贤书的地方,不是你们这些无赖把门的地儿,滚开!”

    在推搡之下,守卫也产生了火气,气恼的说道:“你们被国子监除名,就不能再进来!”

    “要是觉得不公,自个儿找地儿说理去!别在这胡闹!否则我们就不客气了!”

    “不客气,你干什么不客气?!滚开!”

    “敢推小爷,找死啊你!”

    一个学生被推了一把,立即发出火气,抓紧拳头一拳砸在守卫的眼眶上,

    顿时把他砸了个火冒金星,两眼漆黑,脚下一软扑通一声蹲倒在地上。

    这个学生还要上去补拳,顿时听到一个声音:“住手!你们是何人,为何在此喧哗!”

    这几个学生见韩克忠从里面走出来,这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又赶紧躬身行礼。

    “学生见过司业!”

    韩克忠眉头微皱,严厉的说道:“这里是国子监,是读书育人之地,你们如此放肆,成何体统!”

    学生赶紧赔罪说道:“司业,我们要进去读书,他们拦着不让,所以这才……”

    韩克忠瞟了他一眼,认出这几个是自己开除的监生,便说道:“你们不遵守监规,扰乱学堂,偷偷赌钱,居然还敢夜不归寝,你们已经对开革了,还来干什么!”

    这几个人忙说道:“韩先生,我等知道错了,已经悔改,请先生原谅。”

    韩克忠摇摇头道:“这不是我一人之事,乃是监规不容尔等,你们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了,各自回家去吧!”

    “韩先生,这样回去我爹非打死我不可呀,求先生开恩”

    “是啊韩先生,学生的父亲是泉州知府,蒙蔽下恩赐得了这监生的名额……”

    “先生,我父亲是荆州知府,家父……”

    “先生,家父是安阳知府,学生一直仰慕先生的才学……求先生开恩……”

    韩克忠当然明白报自报家门的目的,不过自己并不准备妥协!

    所以语气生硬的说道:“本官身为国子监司业,就是要协助祭酒总理太学政事,整饬威仪,表率属员,奖励学子!”

    “所谓提调六馆而课其经艺,凡训悔诸条,同奉监规而损益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097/ 第一时间欣赏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作者:我要做皇帝所写的《我要做太孙》为转载作品,我要做太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要做太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要做太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要做太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要做太孙介绍:
我祖父是朱元璋,我父亲是太子朱标,我才是太子嫡子,我才是大明的顺位继承人!我要为父亲报仇!有我在,那个庶子就别想坐上皇位,那些祸害藩王叔叔们,听说东瀛有四岛,你们就前去施行教化吧……这一世,绝不再窝窝囊囊,绝不任人囚禁,绝不突然暴毙!朱允熥发出最强音:我要做太孙!我要做皇帝!我要做太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要做太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