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TXT下载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落寞的花生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txt下载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全文阅读

请假

    羊了

今天请假一天

    今天请假一天,有事

第一章 这村子也太落后了吧

    “头好痛!!!”

    “浑身都痛的难受!!!”

    秦宇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坚硬的木板床上。头上,身上好多地方都被白布紧紧缠着,让他看起来就像具木乃伊一样。

    白布上的多处血迹,都已经干涸。

    剧烈的疼痛从白布下面传来,像受酷刑一样难受。

    除了疼痛之外,受伤之处还有一股强烈的灼热感,并且又麻又痒。

    “我居然还活着!”

    他心中一阵庆幸:“这可真说得上是大难不死了!!”

    记得在数日前,记不清楚具体时间,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昏迷了多久。在前往西北山区一个偏远村寨支教的途中,走山路的时候突然脚下踩空,从山崖上掉了下去。

    那座大山海拔在五千米以上,掉落的悬崖也不知道具体有多高。他只记得自己刚掉下去的时候,完全看不清悬崖下面到底有什么。

    他只记得,自己掉落的时间起码有十几秒。

    落地之后,一个剧烈的震颤,震的他五脏六腑好像全部都碎了一样,喷出一口鲜血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身体的所有感觉和脑袋里的意识,瞬间消失。

    当时他的最后一个念头就是,我这次死定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还能醒来,还能再次见到天上的太阳。

    这不是大难不死是什么?

    “真是万幸啊!”秦宇在内心感谢着上天对他的眷顾。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掉落万丈悬崖,也没碰到个武林高手捡到本武功秘籍什么的。更没有看见吃了能提升几十年功力的水果……就只看见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

    秦宇调侃起自己来。

    “由此可见,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都是骗人的。”

    “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奇遇,所谓的武林高人武功秘籍还有穿越什么的,都是人们YY出来的,谁要是当真了谁就是脑子有毛病。”

    ……

    秦宇,今年二十三岁。

    淮扬人士。

    长的比较帅气,身高一米八,体格健壮。国内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放弃了在大城市任职的机会,前往祖国偏远山区支教。

    坠崖之前,他已经支教了整整一个年头。

    记得自己刚刚走进第一个支教村寨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震撼的:原来自己的祖国,还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

    那个山村共有十二户人家,村民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孩子七八岁了还光着屁股。村里人均收入每年只有几百块,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就连认知都很落后,他们甚至连点灯电视机都没有见过。

    在此之前,他还以为自己的国家已经彻底摆脱了贫穷,根本不会出现人们吃不饱饭的情况。亲眼见到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么天真。

    在支教期间,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到他们身上穿的衣衫褴褛的衣服,了解到很多孩子上学,还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他就感觉到自己的支教工作,太有必要了。

    很快,他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甚至说得上是热爱。

    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山,山里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山林间欢快跳跃的小动物……一切的一切,对出生在大城市的他来说都很新鲜。

    同时他也喜欢那些淳朴的村民,喜欢他们送给他的山里野果,以及给他送来的家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腊肉。

    当然,他更喜欢那些天真,渴求知识的孩子们。

    并且很乐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以求他们将来能改变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按照规定,完成一年的山区支教任务后,就已经有了拿得出手履历,有了执教经验。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里,当一名正式教师了。

    但正是因为那份热爱,让他没有选择回大城市。

    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西北山区,到其他村寨长期支教。

    没想到分配给他的山区偏远的超出想象,他一个人走了好几天的山路。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村寨了,却半路跌落万丈悬崖。

    ……

    “这个山村,应该不是我要去支教的山村,我是在半路跌落悬崖的。”

    “看起来比我以前支教过的那个村子,还要落后!”

    秦宇抬头看了看周围环境,自己身处的茅草屋破旧不堪,好多地方还能见到天上的太阳。估计一到下雨天,就会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之前那个村子虽然贫穷,但还不至于屋无片瓦。

    身上盖着的被子用的是很粗糙的布料,好像是用很古老的织布机手工织成。手工织布机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完全称得上是古董。

    这个山村的人,居然还在用古代的织布机织布?

    旁边的桌上放着一盏熄灭了的油灯,屋顶没有电线电灯。

    这个村子居然连电都没有通!

    眼前看到的一切,都透露出一个相同的信息:贫穷,落后。

    秦宇掏出手机来一划拉,汗,居然没有任何信号,连一格信号都没有!

    众所周知,现在祖国的通讯业已经非常发达了,5G信号几乎可以传遍国内每一个角落。

    这里没有信号说明什么?

    说明山村四周都是很高的大山,把所有信号都挡住了,方圆百里没有一个信号基站。四周高山环绕,人们想要走出去的确很难。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抬头望向屋外,不出所料的,他没有看见任何电线电缆信号塔。上次支教的那个村子,至少还有手机信号,至少每个月还能通几天电。

    “这村子,也太落后了吧??”

    “几乎完全和现代社会脱节。”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报道,有人在热带雨林里发现了原始村落,里面的人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这个村子里的人懂得织布,应该比原始村落文明一点。”

    “把我救回来的应该就是这个村的村民,”

    “为了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改变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我一定要留下来,好好教教村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章 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要是救我的人是一位有一身通神医术的隐世老神医就好了。”秦宇又忍不住根据小说剧情YY起来,“而且他还有一个美若天仙的小孙女,容颜俏丽身背药篓……”

    记得以前看过的网络小说和武侠剧,几乎都是这种狗血剧情。

    萧炎跌落悬崖遇到小医仙,不但美貌绝伦,而且还是什么厄难毒体,百毒不侵……最后二人相识相恋,小医仙成为了他的后宫。

    武侠剧的主角跌落悬崖,遇到精通医术的武林前辈,然后他也有个美貌的孙女。主角和女孩两情相悦,最后两人离开大山一起闯荡江湖。

    女孩成了主角的红颜知己。

    虽然明知道自己的YY不切实际,但YY又不犯法。

    ……

    “你醒了?”

    就在这时,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

    秦宇刚才美妙的幻想,立刻就像七彩的玻璃被重锤敲击碎成了一地玻璃渣。从这中气十足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人绝对是一个彪形大汉。

    四五十岁,人高马大。

    没有孙女那种。

    随即,一道健壮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来人果然是一位中年大叔,年龄大约在四五十岁左右,身上穿的也是粗布衣服,极其朴素。一张国字脸,长得虎背熊腰。

    大步流星的走进屋内,站定之后犹渊渟岳峙。

    神态举止,尽然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看他的眼神也极其犀利,让秦宇都有点不敢与之对视。

    这气场,起码也得是个村长吧?秦宇暗自嘀咕道。

    作为支教老师,他以前也见到过不少前来慰问的领导。领导身上几乎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场,让人一见了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并且让人肃然起敬。

    之所以判断他是只是个村长,是因为村子里已经没有比村长更大的官了。

    而且对方那犀利的眼神里面,好像还有股杀气。这种眼神,秦宇以前在一位给他军训的教官身上见到过,后来听同学们说,那位教官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的。

    这位村长以前应该是个猎户吧,年轻时候肯定猎杀过不少的大型动物!秦宇心想。

    问道:“是大叔救了我?”

    大叔?大汉神情一凝,不过马上露出爽朗的笑容,“不错,是咱救你回来的。上次咱去山中打猎,遇到你在悬崖下昏迷不醒,便顺手把你带了回来。”

    “多谢大叔救命之恩。”秦宇道。

    对方露出了笑容,顿时让他感觉轻松不少。刚才他沉默时候的威严,着实把他给震住了。

    “小事一桩,不值一提。”朱元璋豪迈的摆了摆手。

    没错,秦宇眼前这位大叔,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开局一个碗,后来得江山那个。

    数日前,朱元璋率领文武百官山中田猎,被一个獐子吸引,然后就在草丛中发现了秦宇。虽然身为皇帝,但也没有见死不救。

    于是便带着秦宇来到附近的村庄,顺手把他交给了村民照顾。

    今天突然想起这件事情,便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未进门就发现秦宇已经醒了。

    “大叔贵姓?”秦宇问道。

    “我姓……黄。”朱元璋道,当皇帝的都喜欢隐瞒自己的身份。一是微服私访可以考察民间疾苦,二是一旦被别人知道了身份,就会对他三拜九叩十分麻烦。

    “原来是黄大叔。”秦宇道。

    “小兄弟是哪里人,又是怎么掉下山崖的?”朱元璋问道。

    “说起来有些丢人。”秦宇道,“我本来是去墨溪村支教的,哪知道在走山路的时候一脚踩空便掉了下来,身手不够利索……”

    看黄大叔的体格和身板,秦宇觉得他一个就能打自己好几个。自己一个年轻人身体素质居然连他都不如,走个山路都会掉下悬崖?

    “什么是支教?”朱元璋表示不懂。

    “就是去偏远山村去当老师。”秦宇道。

    “原来小兄弟还是一位先生。”朱元璋道,顿时对他有些重视起来。俗话说,可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大明建国初期,正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才。

    朱元璋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机会,大字不识几个,让他对读书人格外尊重。而且他也礼贤下士,善于招揽人才。

    就比如说李善长,刘伯温,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文化型人才。还有吕昶,宋濂等人,也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在大明备受尊崇。

    先生?这称呼也太古老了吧,由此也可以说明山村的落后程度,听到这两个字秦宇心中就感叹起来。自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就普遍不用先生这个词称呼老师了。

    尴尬的道:“算是吧。”

    “这么说来先生是十分精通四书五经,先秦儒家典籍了?”朱元璋道。

    四书五经!?儒家典籍?

    秦宇闻言再次被村子的落后给震撼到了:这个村子里的人的认知,居然还停留在封建王朝时期,认为老师教的都是四书五经儒家典籍?

    这水平,起码还停留在民国以前。

    因为民国后期,学校就不再教四书五经,而是学国文,体育,美术了。

    生活方式停留在古代。

    认知停留在古代。

    这村子,比我想象的还要落后啊!

    不过总比网上报道的那个原始村落要好,那个原始村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年代。而这个村子里的人,起码还知道四书五经,懂得织布技术。

    这个山村,就像桃花源记里面记载的隐世村落一样,里面的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

    他们肯定也不会知道,现在外面的世界已经是遍地高楼大厦,汽车川流不息,飞机满天飞,更不会知道手机,电视机冰箱空调……

    想到这里,秦宇空前的感觉自己肩头责任重大。

    想要把现代文明带进这个落后的山村,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说大叔,你的思想也太……落后了吧。”秦宇道,“我教的课程除了国学之外,还有物理,化学,生物,自然与科学,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朱元璋一下感觉有些懵了。

    这些学问,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

第三章 尽快让孩子们来上学

    朱元璋在创业初期大字不识几个,但认识了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之后,也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后来当了皇帝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已经算是半个读书人了。

    但今天在秦宇面前,他再一次感觉到自己像是个文盲。

    “请问先生,什么是物理,化学,请指教。”朱元璋向秦宇拱了拱手。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最基本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的学科。”秦宇开始认真给他科普起来,“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大至宇宙,小至粒子……”

    宇宙?粒子?

    朱元璋眼睛睁的圆圆的,如听天书。

    “简单的说吧,”秦宇觉得给从未接触过物理的人科普,不能讲的太深奥了,必须要贴近现实,道,“研究透了气象物理,就能准确预测到来年是不是雨水丰沛,是不是有大旱。还能知道未来几天是天晴还是下雨,这对种庄稼很有帮助的……”

    能准确预测天气?

    朱元璋立刻被震撼到了:这对行军打仗简直太有帮助了。记得诸葛亮就曾经说过,为将者不识天时,不明地理,庸才耳。

    他当年就是因为算出未来三天有大雾,才敢草船借箭的。

    学会了气象物理,就能和诸葛亮一样,识天时?

    而且能预测雨水和旱情,这对国计民生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预测出来事先做好准备,就能规避各种天灾,挽救数十万黎民百姓!

    古往今来,能够识得天时的大贤屈指可数,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说他要传授这门学问!?

    这人莫非是神仙?

    传闻识得天时的古之大贤,诸葛亮,姜子牙,张良,几乎都是神仙中人。

    看到‘黄大叔’被自己的科普吸引了,秦宇趁热打铁,“至于物理学小至粒子,那就更厉害了。原子弹氢弹你听说过吗?一枚原子弹投放下去,就能轻松摧毁一座百万人的城市。而原子弹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力,都是粒子裂变带来的。”

    摧毁一座百万人口的城池?几十年不能住人?

    这不是神仙的力量吗?

    朱元璋顿时感到一阵口干舌燥:“先生,你该不会是在故作大言,在吹牛吧?”

    居然说我在吹牛?秦宇顿时感觉一阵无语:你该不会连当年漂亮国用两颗原子弹,轰炸小日子的事情都没有听说过吧?

    算了算了,他应该没听说过,因为他刚才还觉得我要教的是四书五经。

    他和这个世界已经脱节。

    他的认知,还停留在很远古的时候。就算他说外面还有皇帝,都一点不稀奇。

    当下也不和他争辩,道:“你不信我也没办法,我总不能现在就造一个原子弹来给你看。那种超级大杀器,不是那么容易造出来的。”

    “至于说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秦宇说道,“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我可以轻松给你造出肥皂来。当然,农业上用的农药,除草剂,也都是在化学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

    “农药,除草剂?”

    “是啊,农药,除草剂可是剧毒之物,小小一瓶盖就能毒死好几十人。”秦宇道,“当然,它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帮助,因为除草剂只会清除野草,而不伤害庄稼。”

    小小一瓶盖就能毒死好几十人,莫非化学是研究用毒的?朱元璋心中疑惑,除草剂只清除野草不会伤害庄稼,难道有灵性?

    “另外化学在战争中也有可怕的杀伤力,这种武器叫做生化武器。生化武器能使人,动物,植物发生大规模病变或者大片死亡,不过因为其太过不人道,现在已经被明令禁止了。”

    “人和动物大规模病变和死亡,这岂不是和瘟神散播瘟疫一样?”朱元璋道。

    “效果差不多。”秦宇微笑道。记得在《封神演义》中,就有四个行瘟使者,分别用头疼磬散瘟鞭等法宝四处散播瘟疫,造西周子民大片死亡。

    不过把生化武器比喻成瘟神散播瘟疫,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听先生这么一说,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问,简直是厉害的难以想象。”朱元璋道。

    “那是当然。”秦宇道。物理和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能不厉害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朱元璋的内心无比震撼: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说的都是真的,必定会给大明王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测天时,能避免自然灾害。农药除草剂,能清除杂草而不伤害庄稼。大杀器,一下能摧毁百万人口的城市。生化武器,拥有瘟神散播瘟疫的恐怖效果。

    我大明如果掌握了这样的学问,不出三年,必将民富国强,开疆扩土,万国来朝。

    拥有此等神仙手段,莫非此人是仙人来自天界?

    而且他还说要传播这两门学问,他是上天特意派下来强盛我大明王朝的?

    虽然秦宇说的,他只能听懂十之一二,而且大部分都超出了他的认知,有些天方夜谭。但他能敏锐的感觉到,对方不像是在吹牛。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力。无论看人还是看事,都很少出过差错。当年他提拔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人,就是看对了人。

    在和陈友谅决战的时候,也是因为洞察到了所有人都没有看出来的战机,一举击垮了陈友谅。

    这种判断力,是他与生俱来的,旁人想学都学不会。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怎么样黄大叔,你愿不愿意支持我留下来,教村子里的孩子们这些知识?”秦宇问道,“我不想看着你们村子再这么落后下去,想带领你们走出大山。”

    “一来为了报答黄大叔的救命之恩,二来也是我当初来山区支教的初衷。”

    “先生如此热心,咱当然一万个同意。”朱元璋道。

    “那太好了。”看到村长被自己打动了,秦宇兴奋起来,“那就请黄大叔尽快给我安排一个地方当学校,然后向村民们宣布这件事情,让孩子们尽快上学。”

第四章 气候更替的原因

    “好,咱等下就去通知村民。”朱元璋道。

    “黄大叔真是个开明之人,知道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秦宇感叹道。

    记起他到第一个村子支教的时候,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家里损失一个劳动力,竟然千方百计阻止孩子上学。村长也对此事很不积极,因为他也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在学校学习那些没用的东西,还不如让孩子们多放几只羊,多锄几块地来的实在。

    而现在,自己跟这位黄大叔一说,他立刻就同意了,非常爽快。

    “要知道在腐朽的满清时期,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科技文化的落后,导致被洋人用坚船利炮轻松轰开国门,从那以后我们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秦宇继续道,“土地大片割让,银子全部用来当做赔款。那段历史也成为了我炎黄子孙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被洋人轰开国门,经历了百年屈辱?”朱元璋听了眉头一挑,愤怒的说道,“割让大片国土给洋人,银子全部用来赔款,这样的国家还算是国家吗?当时的皇帝简直就是千古大昏君,该杀!”

    只是有些诧异:“不过,这段历史,咱怎么从来没听过?”

    他之前经常让李善长刘伯温给他讲历史,对历史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然而任由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找到华夏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虽说元朝也是外族入侵,但蒙古人也不算是洋人。所谓的洋人是金发碧眼,来自海外。他是知道洋人的,当初元朝就接待过马可波罗。

    “先生,请问清朝是那个时期的王朝?”朱元璋终于忍不住问道。

    “明朝以后。”秦宇道。

    明朝以后!?朱元璋闻言,顿时神情凝固,眼中迸发出一道可怕的杀意。

    作为开国皇帝,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自己开创的王朝会传到千秋万代。然而现在,秦宇居然说明朝会灭亡,灭亡之后是清朝?

    双手紧紧的按在腰间的宝剑上,不过还是忍了下来,冷声道:“我大明王朝必将传至万世,之后又怎么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腐朽清朝?”

    “嘿嘿,你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点。”

    我大明王朝?秦宇并没有感受到他的杀意,而是有种傻眼的感觉。这村里的人的认知,居然还停留在明朝?他竟然认为,明朝还没有灭亡?

    果然是落后的山村啊!

    不过还好,总比刀耕火种的原始人好一些。

    当下也没有嘲笑他,而是淡淡的道:“你觉得明朝不会灭亡?纵观华夏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又有哪一个能超过三百年的?唐朝宋朝元朝……就连盛世唐朝汉朝,都不能幸免,明朝又有如何能逃得出这个魔咒?这就是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上的所有王朝,都没有超过三百年?

    朱元璋听了,顿时冷静下来,双手也从剑柄上松开了。开始思索起以往的王朝历史来,片刻之后发现秦宇说的,竟然是事实!

    以前他之所以不知道这个魔咒,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这点。

    而且这件事情,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大儒,也从来没有给他说过。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宏观的看待整个封建王朝历史的高度。

    而且就算他们当中有人惊才绝艳能够发现,也不敢对朱元璋说。

    因为一旦说了,就容易人头落地。

    “他说的没错,就连汉朝,唐朝就不能避免,我大明王朝又何德何能,能够逃出这个魔咒?”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汗水涔涔而下衣衫湿透。

    突然心中一动:“眼前这个年轻人,既然是仙人下凡,而且给我指出了这个魔咒,莫非他有破解之法?他能说出明朝之后是清朝,他能前推五百年?”

    “他是上天特意派来拯救我大明的?”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朱元璋突然有了一种想要向他三拜九叩,请求指点的冲动。

    不过作为开国皇帝,他的城府很深,不动声色的道,“那么请问先生,大明如何才能避免,历史上的王朝统治超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秦宇道。

    “虽然复杂,但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朱元璋道,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我所知历史上的王朝之所以会灭亡并被他人取代,都是因为后世出了昏聩的君主。”

    “末代君主昏聩,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秦宇道,“甚至,很多末代君主其实并不真的昏聩,是环境造成了他的昏聩。王朝统治了三百年必定会出一个昏君?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据他所知,‘黄村长’所推崇的明朝末代君主崇祯,就一点也不昏聩。他甚至还有中兴明朝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残酷的现实和有限的能力,让他无法拯救明朝。

    “请问先生,此话怎讲?”朱元璋拱手求教道。

    此时,他的内心是很震撼的。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历史上王朝的衰败全部都是昏君的锅。不但所有史书这么记载,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大儒也都是这种观点。

    而现在秦宇居然说和昏君关系不大,这观点前所未有。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所以逃不出不超过三百年的魔咒,其原因多且复杂。”秦宇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气候。”

    “气候?”朱元璋听不明白。

    “大地的气候是每三百年一个周期,冷暖交替。”秦宇道,“因此几乎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每三百年是一个周期?我回去得让史官好好查一查!朱元璋心中暗想。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饥民遍地。朝廷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乱。”秦宇继续道,

    “古人不明白气候周期的道理,他们会把发生自然灾害,说成是皇帝的德行有问题。于是一些有权势的文臣,便逼迫皇帝下罪己诏,以求得到上天的宽恕。”

    “这么做不但没有任何用处,还会让皇帝失去了民心,丧失威严。”

第五章 通透,深刻

    “那帮文人真是可恶至极!”朱元璋恨恨的道,似乎对此事深有感触。虽然他对读书人很尊敬,但是内心讨厌也是真的。

    因为那帮文人最喜欢搞道德绑架,动不动就说什么圣人之言。强迫皇帝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很多时候皇帝做事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更为难缠的是,那帮文官还十分迂腐固执,动不动就来个以死进谏。

    搞得皇帝都十分为难,听了吧会违背本心。不听吧,如果把进谏的大臣逼死了,皇帝就成了昏君,会被文人士子口诛笔伐,甚至遗臭万年。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代的生产力十分有限,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然而秦宇却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继续道,“三百年和平时间给百姓繁衍生息,大约会繁衍十代人,人口暴增。而国家的耕地面积有限,生产的粮食有限。”

    “嗯。”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

    秦宇的这个观点,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而且一下就听明白了。人口暴增太多,粮食有限,僧多粥少,社会不发生动荡才怪。

    突然心中想道,这个道理十分浅显而且非常明确,但为何刘伯温李善长等大儒,偏偏就想不出来呢?看来那些所谓的大儒,名士都是沽名钓誉。

    “第三个原因,就是封建贵族崛起,朝廷权力遭到极大削弱。”秦宇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每个开国功臣都会得到封赏,几代人以后,他们会发展成为世家宗族势力。”

    “这个国家是很讲究裙带关系宗族姓氏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姓之间亲戚之间来往密切,世家宗族,很容易就形成了。”

    “不错!”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不要说几代人以后了,就连现在的朝廷都有淮西党,浙东党。

    “皇帝分封的皇子是明面上瓜分集权,而世家则是在暗处瓜分。”秦宇继续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门阀,也就是封建贵族,会逐渐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势力渗透到了朝廷,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这样的贵族世家,即使皇帝想动他们,都不是那么容易。”

    “朝廷的权利逐渐被封建贵族攫取,那时候的皇帝俨然成了一个吉祥物,光杆司令。”秦宇记得明朝末年,崇祯几乎没有任何实权,连兵都调不动。他想调动左良玉的八十万精兵援救京师,然而左良玉却没有听他的,结果眼睁睁看着京师陷落。

    “有道理!”朱元璋连连点头。

    “朝廷没有权力,权力都掌握在封建贵族手里。末代的皇帝就算想中兴王朝,也做不了任何事情。一事无成之后只能摆烂,甚至还不得不听从封建贵族的摆布成为傀儡皇帝。”秦宇道,“所以我刚才才说,不是末代皇帝昏聩,而是环境造成了他的昏聩。”

    “另外封建贵族会不断的兼并土地,时间久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少数贵族手里。那时候国家即使没有战乱,百姓也会民不聊生。”

    朱元璋听了再次点头,当年他就给地主老财放过牛,有亲身体会。地主老财家的土地牛羊多的数不清,而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封建贵族不但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还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又有不交税的特权,于是封建贵族渐渐富的流油,而国家则是变得贫穷。”

    “于是就出现了国穷民富的奇怪局面,当然这个‘民’指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指封建贵族。”

    秦宇记得,明朝崇祯时期,国穷民富的现象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皇帝要出兵都拿不出军饷来,还得低声下气向贵族去借。

    “而那些封建贵族的子弟,不像皇子那样会受到严格的教育,他们从小就是贵族不愁吃穿不愁前途,因此大多都不学无术,鱼肉乡民,成了十恶不赦的恶棍。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导致了百姓对朝廷的失望,没有任何公信力可言。”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太大,百姓没有饭吃,世家子弟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秦宇道,“这些都是压在百姓头顶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再加上气候周期冷暖交替引起的天灾,夺走了百姓手中的最后几粒粮食。百姓连苟延残喘都不能了,最后就只能揭竿而起。”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中泪光泛出,想当年他最穷的时候,家里的粮食的确是只有十几颗。

    “天灾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秦宇说完之后一阵感叹:“我们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最善良,最可怜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他们都不会造反。因为他们只想安安静静的活着,甚至还有很多人忠诚原来的朝廷,想要舍身报效国家。”

    “如此可爱的老百姓,然后可恶的封建贵族,居然还要把他们逼死,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那些封建贵族,真是可恶至极!”朱元璋冷冷的道,眼中发出一道凌厉的杀意。

    “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朝廷的集权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皇帝这时候已经拿不出钱来赈灾或者是剿灭义军,朝廷很快就会灭亡。”

    “就算当时的皇帝再有才能,再有雄心壮志,也无法力挽狂澜。”

    “而那些封建贵族,是绝不会和皇帝站一起挽回局面的,皇位又不是他们的。他们也有私心,就算国家再破又怎么样?反正影响不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甚至即使是外族入侵,他们也都会选择保全自己。甚至一些很强大的世家,会趁机夺取皇位改朝换代!”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说太原李家。”

    一番侃侃而谈,把朱元璋听的是冷汗直冒,心中剧震。

    秦宇刚才说的那些话,可以说已经把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的极其通透,解释的明明白白,比历史上任何学者都要说的深刻。

第六章 惊为天人

    顿时让朱元璋觉得,历史上的那些所谓军师,贤臣,在秦宇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名不副实。因为他们从未有人能够真正阐明,王朝衰败的深层次原因。

    他们一个个都把王朝的衰败归结到皇帝昏庸头上,简直就是肤浅!

    秦宇刚才的一番话,仿佛为朱元璋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他觉得自己以前就像是井底之蛙,是通过一个小小的井口看历史。

    而现在他却是站在百尺高楼上,俯瞰整个历史的真容。

    良久之后,才缓缓的道:“先生,我想,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如果能够请到您出山辅佐的话,也绝不会三百年就灭亡。”

    “那倒是。”秦宇道。

    他并没有妄自菲薄,自己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可以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历史。如果连一个封建王朝的寿命都延续不了,那么以前的知识也白学了。

    但凡不是九漏鱼的,估计都能做轻松得到这一点吧。

    “请问先生贵姓?”朱元璋这才询问他的姓名。之前之所以没有问,是因为他作为皇帝,根本不需要知道一个普通百姓的名字。

    而现在,秦宇已经引起了他极大重视。

    “我姓秦,叫秦宇,你以后就叫我秦老师就行。”秦宇道,“当然如果你们这里的人不习惯叫老师,叫先生也是可以的,入乡随俗嘛。”

    “原来是秦先生。”朱元璋站起身来,向他行了一礼道,“先生刚才的一席话,真是让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您有如此高明的学问,简直堪比天人也!”

    高明的学问?堪比天人???这秦宇听了这番赞誉之后一阵傻眼,这不是很常见的知识吗?但凡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懂呀。

    实在是有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把自己抬的那么高。

    难道是因为太谦虚?

    本来没有那么高的学问,却被抬的很高,那是要折寿的。于是道:“黄村长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我刚才说的那些都很普通啊,怎么能称得上高明呢。”

    “你说我堪比天人,我自己都觉得脸红。”

    很普通?称不上高明?朱元璋听了之后也有些懵,如果这些学问都算不上高明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学问才算得上是高明?

    满脸狐疑的看着他,还以为他是在凡尔赛。

    “先生如此大才,是否愿意出山……”片刻,朱元璋拱了拱手,恭恭敬敬的道。打算立刻表明身份,把这位罕见的大才招揽到宫中。

    “出山?”然而听到这两个字秦宇就笑了,“我是来山区支教的,目的就是进山,你却让我出山?要是我喜欢大城市的繁华的话,又怎会到这穷乡僻壤来还一不小心掉下悬崖?”

    朱元璋闻言这才回想起他之前的确说过他是专门来山区支教的。心想原来他和所有的贤士一样,都喜欢山野田园与世无争的生活。

    像他这样的大才不能强求他做任何事情,必须以礼相待。

    他喜欢山野,就让他在山野吧。

    反正普天之下都是大明朝的土地,只要他没有去异域番邦,就能随时让他为大明献计献策。而且此地距离应天府也不是很远,以后想来也很方便。

    另外,他不知道咱的身份也好,免得以后见了咱像其他大臣一样战战兢兢的,看了就心烦。就连说话都要考虑再三不敢敞开来说,生怕得罪了咱。

    于是便把想要招揽他的话,吞回了肚子里。

    当下道:“秦先生刚才说的那些实在是太高深,太深刻了,说实话,咱一时半会还有点消化不过来,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家里还有点事,咱就先走了。”

    “至于办学的事情,咱会尽快通知那些村民的。”

    “那就多谢黄村长了!”秦宇道,“村长慢走。”

    这下秦宇又被整的不明白了:你还要回去好好研究?你研究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王朝的更替原因,和你有半毛钱关系?

    与其研究这些,你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让村子富起来。

    你这个村长,有些不务正业啊!

    不过转念一想,也理解了他的做法,世上的确有一些人喜欢研究历史,认真起来就研究个没完,研究历史应该是他的一个爱好吧。

    而且他在这穷乡僻壤当村长,本来就没有很多正事,不研究历史消磨时间,还真找不出其他娱乐项目来。这个落后的村子,穷的连个电视都没有。

    ……

    京师,应天府。

    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雄踞城中。

    坤宁宫。

    “妹子,妹子!”朱元璋还没进门,就大呼小叫起来,一路小跑嘴里还哼着歌,迫不及待想和马皇后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二人是感情很深的患难夫妻,无论是当皇帝之前还是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遇到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马皇后。

    “重八,今天又有什么好事情,看把你乐成这样。”马皇后笑着问道。

    “告诉你一个天大好消息!”朱元璋道,“咱今天遇到一位绝世高人,有此人在,定能保我大明王朝千秋万代,永世不朽。绝非虚言!”

    “绝世高人?有多高?有伯温,善长他们高吗?”然而马皇后听后并没有多大反应,觉得他说的有点夸张。保一个王朝千秋万代的人,哪有那么容易遇到?

    “那位高人可比伯温,善长他们的学问高多了。”朱元璋道,“他们两个和此人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哦?”马秀英道,“这我可就不信了。”

    “重八,你这话把那人吹的太高,把伯温他们贬的太低了。伯温和善长,可是随你一起打过江山的,二人的才情大家有目共睹。”

    “他们二人以前的确为咱出过不少有用的计策,这点咱并不否认。然而就算他们两个加起来,依旧比不上那人万万比不上。”朱元璋道。

    “我就不信这世上还有学问比他们两个高那么多的人!”马皇后道,“那岂不是成仙了?”

第七章 随身旅行包

    “他的确像是仙人下凡。”朱元璋道。想起秦宇说的预测天气,原子弹,生化武器,那不是神仙手段是什么?只不过目前还真假难辨。

    “你这个人就是喜新厌旧,最开始是李善长之后是刘伯温,后来是胡惟庸。每来一个新人,你都会冷落旧人抬高新人,说新来的学问比前旧人强多了,旧人的学问在新人面前不值一提。”马皇后道,“和你夫妻几十年,我还能不了解你吗?”

    “这次可不一样。”朱元璋道,“他的学问,的的确确比这三个人的加起来还要高。他说的很多东西,我直到现在都没能理解。”

    “你刚才说那人的学问比伯温善长两个加起来都要高,现在怎么又多了一个胡惟庸?”马秀英笑了。

    “三个人都不算多,我敢说,就算把全大明的儒生加起来,都比不过他。”朱元璋道。

    “你把他吹的太过了吧。”马秀英道。

    “我可一点儿也没有吹他。”朱元璋道,“或许在舞文弄墨吟诗作赋上面,那人比不过伯温他们,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他肯定甩了所有人八条街。”

    “因为他说的那些东西,不但我大明没有任何人能提出来,就连历史典籍上,都没有过记载。”朱元璋道,“此人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哦,听你这么一说,我对此人倒是有些兴趣了。”马皇后道。“不过,既然此人有如此大才,你为何不把他请出山来辅佐你?也好让我看看,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和其他文人一样,都有一个臭毛病,那就是喜欢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朱元璋道,“和他一番谈话之后把咱吓的不轻,都让咱有点不敢强请了。”

    想到秦宇居然说出了明朝之后是清朝,似乎有前推五百年的能力之后,朱元璋就有点冷汗直冒。

    因此他对秦宇不但重视,而且还有些小心翼翼。

    “此人居然能镇住我们的洪武皇帝?”马皇后听后更加震惊了,“你可是亲自领兵征战过的开国皇帝,武将的杀伐帝王的威严兼备,天底下几乎没人能镇住你。”

    “是啊,可咱在他面前,就是有点不敢乱来的感觉。”朱元璋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更有兴趣了。”马皇后笑道。

    “你是不是怕自己太粗鲁,把那人吓跑了?要不哪天有空我亲自去一趟?记得当年伯温就是我请出深山的,你去的时候人家根本不理你。”

    “不行,你不能轻举妄动。”朱元璋道。

    记起刚才和秦宇的一番谈话,他也看出来了,秦宇只是想在深山教书,好像并不喜欢大城市的繁华。既然他喜欢在山里教书,那么就不能随便请他出深山。

    一切,都要随着他的意思来。

    “怎么,你是怕我把人给你吓走了,让你失去一个大才?”马皇后有些不满道,“你以为我像你一样?我请人的能力比你强多了。”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你,你是好人我是坏人。”朱元璋道,“但此人对我大明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的事情就是国家大事,因此你不能轻举妄动。”

    “行。”马皇后道,“我不说请他出山的话,去看看总可以吧?”

    “也不行。”朱元璋道,“我还不想让他知道我是皇帝,如果他知道了,恐怕说什么话都会保留三分,那样就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学。”

    “你这句话说的有理。”马皇后道,“自从你当上皇帝之后,就没人敢在你面前说真心话了,就连你以前的兄弟都是这样。这就叫做伴君如伴虎,他们也要明哲保身。洪武皇帝这重身份,让你很难再见到真的东西,听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不过你现在不让我去,等哪天你想请他出山的时候可别来找我。”

    “我根本用不着请他出山啊。”朱元璋道,“反正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天下,他还能辅佐别人不成?”说完转身离开了皇后寝宫。

    此人,真的有重八说的那么学问大吗?

    让当了皇帝的重八都如此敬重,一定有过人之处。重八看人的眼光,还很少出过差错。

    朱元璋走后,马皇后就暗自嘀咕起来:看重八的样子不像是在说假话。要不是他郑重交待,我还真想去看看这位神仙般的大才。

    看看他到底比伯温他们强在哪里。

    马皇后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对学问高的人有很大好奇心。

    ……

    贫穷落后的山村。

    ‘黄村长’走后,就只剩下秦宇一个人在屋子里。

    身上的伤势并未痊愈,目前还不能剧烈活动。

    只能小心爱护着到屋外走走,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大山,山林茂密,屋后流水潺潺,有条小溪,自己住的茅草屋好像在半山腰。

    回到房间,房间里空荡荡,不由得感到一阵的无聊起来。

    漫无目标的四处打量起来,房间里的摆设,用具,一切都是那么的陈旧,古老。“这地方果然很落后啊,里面的东西全都是老掉牙的那种,外面根本看不到。”

    低下头,一个巨大的旅行包静静地躺在床底。

    他到偏远山区支教,要走好几天的山路,随身带了很多东西。除了一些常用的教具教材之外,还有几瓶纯净水,引火用具,几碗泡面,压缩饼干……

    因为支教要走山路,活生生把他一个城里人,逼得像是搞野外求生的。

    包里还有好几个土豆,生的。

    烤熟了的土豆放在包里很容易被压的稀巴烂,弄脏旅里面的东西。

    拉出旅行包来翻了一下,里面的东西几乎都还在。

    虽然是从很高的悬崖上摔下来,但包里的东西并没有摔坏多少。毕竟是旅行包,掉下来的时候有缓冲力。如果中途还被树枝挡过,里面的东西就更不容易坏了。

    “你醒了?”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秦宇抬头一看,是一名山村少女,大约十一二岁左右。身材不高,长的很瘦很瘦且满脸菜色。衣着破烂,脸上脏兮兮的,不过长相却非常清秀。

    如果稍加打扮,绝对属于漂亮那种。

第八章 清且浅

    只可惜这个村子太穷了,没有条件给她打扮,她甚至连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这朵芙蓉身上有泥点子。

    秦宇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做出了决定,一旦找到能上网的地方,就在网上呼吁城里的孩子们给她捐几件旧衣服。

    眼前这女孩,和他以前在贫苦山区见过的孩子没什么差别,他起码见过好几百个像她这样的。

    她们大多数是文盲,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小姑娘手里端着一个土陶碗,缺了一个口,里面冒着腾腾。“小姑娘,你是……”秦宇和颜悦色,充分发挥人民教师的亲和力。

    “是阿爸叫我来的。”小姑娘道,“之前都是我在照顾你,阿爸要做农活还要上山打猎没有时间。”怯生生的走上前把碗递给了秦宇,“你吃吧。”

    秦宇端过碗来,见里面全是菜叶,菜汤清澈见底。

    当中漂浮着几粒大米,米粒基本可以数得清。

    这村子,真是穷的超出想象!

    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秦宇拿起那双陈旧的筷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以前在城里天天鸡鸭鱼肉的吃着都感觉不是那么甘味,现在突然吃上一顿野菜,不但没有觉得有难以下咽。反而觉得新鲜感觉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在里面。

    不过因为受伤时间太久,期间又没有打氨基酸葡萄糖什么的补充营养。因此一大碗吃下去汤都喝干了,还是觉得肚子很空。

    补身体还得需要肉食。

    小姑娘眼睛在一直盯着他,‘咕嘟’一声咽下一口口水。

    “对不起,刚才吃的太快了,没给你留……”秦宇有些尴尬的道,看着她那双清澈的眼神,心中就有一股很大的负罪感。

    以前他支教过贫困山区,知道有的山区的贫困程度真的有点离谱。村民们有时候甚至连野菜都吃不饱,特别是青黄不接那段时间。

    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没有吃饭,而自己却一下连汤都喝干了。

    “这本来就是给你吃的,你不用给我留。”小姑娘道。

    “对了,我这里好像有吃的。”秦宇突然想起来自己的旅行包里还有几袋压缩饼干和方便面,便从床底拖出旅行包打开,拿出一块饼干递给她。

    “我不要。”小姑娘急忙把手背到背后,“阿爸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这是村里的规矩。”

    真是淳朴善良的村民啊!秦宇心中感叹。

    他知道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的确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大多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旦有人违反就会被其他村民在背后戳脊梁骨。

    这些规矩,大多是淳朴,友善的。

    “你不算要我的东西。”秦宇道,“诗经里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照顾了我那么久,我给你饼干作为回报那是非常应该的。”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句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小姑娘眼睛一亮,“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东西,你就应当给别人东西回报他。”

    “就是这个意思,你解释的非常正确。”秦宇道,稍微的道德绑架了一下她,“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你要是不收下的话我就成不懂感恩的小人了,那样我心里就会很难受整天都会想着这件事情,你忍心看着我整天难受吗?”

    “那好吧。”小姑娘点点头,小心翼翼的接过饼干放进嘴里,极其珍惜的抿了一口。尝到味道之后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好好吃,有一股甜味在里面。”

    这也能叫好吃?秦宇不知道此时该苦笑还是该可怜她,众所周知在便携式食物当中压缩饼干是最没有味道的,不过顶饿倒是真的。

    本来他的包里还有好几袋方便面,不过考虑到方便面没有什么营养,屋子里又暂时找不到热水来泡,这才给了她压缩饼干。

    很快,小姑娘就吃下了一小截,“好奇怪,我只吃了这么一点点,居然感觉不怎么饿了。”

    秦宇并没有给她解释压缩饼干的效果,微笑着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清浅。”看到秦宇一直都很和蔼可亲,她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没有了面对陌生人的羞怯,“阿爸说当初阿妈生我的时候,他挠着脑袋半天也想不出来该叫什么,突然看见屋外的小溪又清又浅里面还有几条小鱼在游便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起的不错啊,不过他为什么不叫你小鱼呢?”秦宇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小姑娘笑了。

    “对了,你刚才说是你一直在照顾我?”

    “是啊。”清浅一边嗦着剩余的饼干,一边道,“大概是十几天前吧,阿爸从山上打猎回来,突然有人把你带到这间茅屋。这间茅草屋,是村里的猎户怕上山打猎晚上回不去,专门搭建的临时住所。”

    “见到你的时候你浑身是血昏迷不醒,听说是从后山悬崖上摔下来的。那人在你的伤口上敷了一些伤药,让阿爸帮着照看之后很快就走了。我阿爸是个老猎户,平时上山打猎也时不时的被尖刺划伤或者被野兽咬伤都是自己处理,所以他也会点简单的救治手法。”

    “后来伤药失去药性之后,阿爸就给你敷上从山上采回来草药。之后就让我每天上山一趟,给你换药和给你喂一些稀粥。”

    “原来是这样,真是谢谢你们了。”秦宇发自肺腑的表示感谢。

    这些人,全都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啦!

    而且自己也算是命大,从悬崖上掉下来摔成重伤,没有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就靠一些山里的草药和每天喝一些稀粥都能被治好。

    可以说得上神奇。

    如此严重的伤势,如果是在大城市,估计早就住进ICU了。吸氧机开着吊瓶挂着,每天好几万医疗费不说,还不一定能治好。

    “你真是太客气了。”小姑娘脸上露出了笑容,如春花初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俗话不是说了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她看来,这一切好像都是理所当然。

    “对了,你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吗?”秦宇想起了刚才那碗野菜。

    “本来还有一些的……”小姑娘道,说到这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考虑是不是要继续说下去。

    然而秦宇却已经猜出来了,她家原本就不多的粮食是被自己吃掉的。自己昏迷那段时间,肯定是无法吃野菜的,只能喝些好吞咽的稀粥。

    她家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极其珍视的一点大米,给了秦宇这个陌生人。

第九章 高难度历史题,不会做

    想到这里,秦宇心中一阵的感动,几乎有点不能自已。这村子里的村民,真是太善良了!

    更加的坚定了他要留下来教书育人,改变村里面貌的想法。

    尤其是这个叫做清浅小姑娘,她不辞辛劳的照顾了自己十好几天。自己还吃光了她家原本就不多的粮食,让她连野菜都吃不饱。

    “你阿爸呢?”秦宇打算见到她的父母之后,好好的表达一番谢意。

    “上山打猎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清浅道。

    “你阿妈呢?”

    “跑了。”清浅道。

    “跑了?”秦宇震惊。贫困山区的妇女,但凡有点条件的都不会嫁到深山里面。甚至有些妇女已经嫁人了,一旦有机会也会离开大山,没想到她家的情况也一样。

    “是啊。”清浅道。

    “平时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饿了就去山里摘点野菜来吃,没事的时候就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玩。”清浅道。“都玩些什么呢,跳房子还是抓石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聊着天,聊的十分融洽,和愉快。秦宇作为一名教师,非常知道怎么样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清浅仰头看着他,好奇的问道。

    “我叫秦宇,是一名支教老师。”秦宇道,“相信用不了几天,我就能教你们读书认字了。”

    “你是一位先生!?”清浅顿时瞪大了双眼,顿时站直了身子,对秦宇肃然起敬起来。双手背到背后,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在古代,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尊重的。

    尤其是学童,见了老师,比见了他们的父母还要敬畏。

    “怎么一下拘谨起来了,我这个老师又不会吃人。”秦宇道,“我们刚才不是聊的好好的吗?”

    “秦先生,你刚才说,要教我读书写字?”过了好一会儿清浅这才大着胆子道,“可我是个女孩呀。”

    “谁说女孩子就不能读书了?”秦宇神情一凝:都二零二二了,这个村子居然还保留着女孩不能读书的陋习?一定要给他们掰直过来!

    “哦,哦。”清浅似乎有些不信,突然冲过去,端起桌上的碗来,“先生,时间也不早了,我要回家了。”

    “回去吧,路上小心点。”秦宇站起身来,拿出一包压缩饼干给她,“这个给你。”

    “我不要。”清浅道。

    “你忘了刚才的投桃报李了?”秦宇道。

    “可你是一位先生呀。”

    “既然是先生,那你就更应该听我的话了。”秦宇道。

    清浅望着秦宇手足无措,秦宇直接把饼干塞到她手中:“快回去吧。”清浅犹豫了好一会儿,突然向前冲去迅速把饼干放到桌上然后转身跑了。

    我晕!

    秦宇无语,走出茅屋,清浅小小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山路上。

    仔细往山下看去,果然发现山脚下有一些房屋的轮廓,原来自己现在还不在村里,而是在半山腰上,住的是猎户搭建的临时小屋。

    山林茂密,道路崎岖险峻。

    从这里走到村里,估计要走好几个小时。

    “但愿她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村里,晚上的荒山野岭是非常危险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豺狼虎豹,或者从草丛中窜出毒蛇什么的。”

    秦宇支教过山区知道山区的险恶,而现在大多数城里人,还以为山区就只有秀丽风景。

    ……

    次日。

    应天府。

    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身穿龙袍头戴皇冠,尊贵以极,身上一股霸气不怒而威。群臣参拜之后,朱元璋道:“伯温。”

    “臣在。”刘伯温站出班列。

    虽然朱元璋已经认定秦宇是奇才了,但君主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仅仅因为一次交谈,就对其只信不疑。

    昨日和秦宇谈话的时候,他的确是被强烈震撼到了,但经过一个晚上之后,他又冷静了下来。所以秦宇跟他说那些的理论,他要和群臣商讨一番。

    毕竟国家大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伯温啦,你是通读历史的,你给咱说说,历史上的王朝各自都经历了多少年?”

    “禀陛下。”刘伯温脱口而出,古代出类拔萃的文人学问都很高,对经史子集了如指掌,“秦经历了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274年……”

    朱元璋道听了之后,语重心长的对群臣说道:“咱时常在想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堪称一代明君,两朝也都开创过百年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国运昌隆。然而这两个王朝,为何也和历史上其他王朝一样,开创不足三百年就灭亡了?”

    “咱虽然也是开国之君,但也不敢说自己就比唐太宗,汉武帝强多少。咱不想咱的大明朝,走历代王朝的老路国运不过三百年。”

    “你们大家说说,历史上王朝的灭亡到底是何原因。有什么想法,可以敞开来说。”

    一干文武大臣听了,相互对望一眼,朱元璋今天问的问题有点大。

    武将没有说话,假装没有听见。他们都是只会带兵打仗的武夫,基本上没有读过多少书。这种高难度的历史题,他们还不会做。

    而文臣则是小声议论纷纷起来,内心有些小兴奋。他们都精通经史子集对历史了如指掌,如果回答得好符合皇帝心意的话,升官指日可待。

    现在就是他们展现自己真才实学的时候。

    “启禀陛下。”李善长首先站出班列,“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后世出了昏君,一个朝代和平久了,后世的皇帝不知开国艰辛,难免就会养尊处优,鱼肉百姓。”

    “臣附议。”胡惟庸道。

    “臣也觉得这是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大儒宋濂道。

    “所有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后世出了昏君吗?”朱元璋不动声色,“可据咱所知任何一个朝代,对皇子的教育都是极其重视的。都请了当世大儒教导皇子,而皇子们学习也很刻苦。然而他们依旧当了昏君,是大儒没有教好还是所有末代君主,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第十章 还是秦先生说的正确

    “这……”朱元璋的反问,顿时让群臣语塞。

    “禀陛下,臣觉得所有末代君主,都是天生愚钝朽木不可雕,任何大儒都教不好的那种。”李善长道,“《左传宣公四年》中就有言: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陛下,有些人天生就是狼子野心,豺狼成性。如果这样的人成了国之储君,即便大儒天天以圣人之言训诫,也改变不了其本性。他们在当上皇帝之后,就会亲小人远贤臣,视百姓如同草芥。”

    “这样的君主,必定会引起天怒人怨,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说完还加了一句。

    “既然末代君主都是朽木,当初又为何会被立为太子的,难道立他们为太子的君主都眼瞎了?”朱元璋显然对李善长的回答很不满意,道,“历代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很英明睿智的,血统不会差。然而三百年后,他们都生出了一截子朽木来?”

    “如果只有一个例子的话还可以理解,但每一个王朝都是如此,那就有点不像是真的了。”

    一群文臣听了顿时安静下来,有种傻眼的感觉。

    李善长刚才的回答,正是历代史学家大儒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也是他们想要说的。然而这个观点,不但没有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反而被被驳的体无完肤。

    让眼前这些平日里自诩为大儒,学问很高的文官们,有种触不及防的感觉。

    本来想要上前附议,现在不得不知趣的收回脚步。

    奇怪了,朱皇帝今天的学问好像突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居然能驳斥历代史学家和大儒的观点了。记得他以前学问不是很高的啊,群臣心中暗自诧异。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魔星降世有当皇帝的命数,和上代君主的眼光无关,他们是专门来惑乱朝廷的。”李善长额头冒汗,“例如王莽篡汉就是如此,汉高祖当年斩白蛇举义,白蛇上天诉说冤屈。然后投胎转世成王莽,就是为了报前世被斩之仇。”

    “白蛇当初被汉高祖斩为两段,所以汉朝因为王莽分为了东汉和西汉。白蛇是蛇,而王莽的莽通‘蟒’,所以一切都是定数。”

    “禀陛下,正是如此。”刘伯温道,“唐太宗晚年的时候,担心自己开创的唐朝会灭亡,于是以此事询问当时的名相师袁天罡。袁天罡答道,猪上树,大唐亡,果然不出三百年朱温就灭掉了唐朝,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原来袁天罡说的此猪非彼猪,而是指朱温。”

    “你们的意思是,历代王朝灭亡都有定数人力无法改变?”朱元璋神情冷冽冷冷道,“由此看来,我大明也有同样的定数了?”

    李善长刘伯温闻言,顿时浑身汗如雨下。

    李善长急忙噗通一声跪下:“臣不敢!”

    “陛下,臣敢保证,我大明万万没有这样的定数!”刘伯温也跪了下来,几乎用吼的,“我大明必定千秋万代,永世流传下去。”

    陛下今天提的这个问题,好像是道送命题!朝堂上的情形看得人群一阵颤抖。就凭刘伯温李善长刚才的回答,朱元璋就能以大不敬之罪将他们都斩首。

    朱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杀伐果断。

    不管你之前有什么大功,犯了他的忌讳都会被杀。

    本来想要借机表现一番的文官们万万没想到,皇帝的题目不但不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反而有点像是个坑,稍有不慎就容易身首异处。

    “陛下,鬼神之说实属捕风捉影不足采信,不过末代君主昏聩肯定是原因之一。”这时候胡惟庸上前禀奏道,算是为李善长刘伯温解了围,“另外下臣认为,历代王朝之所以灭亡,除了末代君主本身昏聩之外,还有妖妃乱世,比如说妲己,褒姒杨贵妃……”

    你也比他好不了哪里去!朱元璋心中暗暗说道。看着朝堂上一帮只会老调重弹的文臣,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这些以前带给自己压力的读书人,竟然是如此的无能。

    两相对比之下,他们好像给秦先生提鞋都不配。

    “胡惟庸说的不错,妖妃惑乱朝纲,也为王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濂站出了班列上前奏道,“岂不闻当年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周朝灭亡。”

    “宋大人说的有理!”吕昶站出来说道。

    其余文臣闻言也纷纷点头,表示附议。朱元璋刚才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王朝灭亡一是因为君主昏聩,二是因为妖妃作祟。

    至于是不是定数问题,他们再也不敢妄议。

    一旦说了有定数,朱元璋就会问明朝是不是也有同样定数?这是一个炸弹,碰都碰不得。

    于是群臣都把目光看向了朱元璋,朱元璋的脸色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这群人又把王朝灭亡的罪过往女人身上推?

    如果女人是王朝灭亡的关键因素的话,那么他们把女人的作用看的也太大了点。朝廷是一个极其严密而且复杂的庞大机构,而后妃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而已且没有任何实权。

    要是换做以前,朱元璋一定会认为群臣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他以前听过的话本,评书,看过的历史典籍都是这样说的,文化环境就是这样。

    但经过和秦宇的那番谈话之后,他的眼界变得空前开阔了。眼界一开阔,顿时就觉得以前的一些观点,是那么的浅薄和无知。

    “那么为何每个王朝的末年,都会发生天灾呢?”朱元璋又问道。

    “那是上天对昏君失德发出的警示。”刘伯温道,“比如说唐朝灭亡的时候,中原地区就发生了百年大旱,饥民遍地饿殍遍野。宋朝灭亡的时候,就发生了百年洪涝,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历代明君都重视修身养性,施恩德于民,以求不要触怒上天。”李善长道。

    朱元璋听得是一阵的皱眉。

    这些名动天下的大儒们说了半天,没有一个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他们不能解释末代君主昏聩的原因,就推说是魔星转世。把每次天灾,都说成是上天发出的警示……

    把全部原因都推到无法验证的鬼神身上去,不问苍生问鬼神?

    与之相比,还是秦先生昨天说的那些靠谱,正确。

第十一章 朱元璋杀疯了

    于是冷冷的道:“伯温,擅长,吕昶,宋濂,你们几位也是读书人,且还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楷模恩师,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为何说出这些鬼神言论?咱是放牛娃出身比你们读的书少,就连咱都知道《论语》中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话,岂不是有违圣人之训?”

    “这……”一群文臣听了瞬间语塞,整个朝堂上鸦雀无声。

    一个个脸色都变了:朱皇帝什么时候变的如此睿智了,他不是乞丐出身吗?

    以前的朱元璋,好像没这么厉害啊。怎么出去打猎一趟,回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群臣的几次驳斥都是直指要害,刀刀见血!

    这哪里是个放牛娃该有的表现,他今天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学问深不可测。群臣,没有他的一合之敌。

    整个朝廷的读书人,今天都被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给碾压了!

    简直是丢天下读书人的脸!

    “而且就算朝廷出了昏君,上天要发出警示,也该惩罚昏君本人。发动天灾造成数十万老百姓伤亡,岂不和上天有好生之德相悖?”

    人群闻言,几乎傻眼。

    这朱皇帝,好像已经杀疯了!

    “让咱来告诉你们原因吧。”看到群臣都不说话了,朱元璋这才说道,“与你们不同,咱认为之所以每个王朝没落的时候都有天灾,那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气候是以三百年为周期,每隔三百年,都会出现一次冷暖交替,于是便出现了天灾。那是自然现象,绝对不是什么上天对失德昏君发出警示。”

    朱元璋把秦宇的那套理论,完全照搬了过来。

    人群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轻易接话,他们都失去了发表意见的勇气。而且朱皇帝的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他们以往的认知,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

    “伯温,你来说说,咱说的有没有道理。”朱元璋道。

    “启禀陛下,此前臣还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刘伯温道,“但现在经陛下一提醒,发现果然如此。历史上发生的天灾,竟然真的是三百年左右一次。”

    居然真是这样?

    群臣听了一个个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刘伯温,宋濂,吕昶等人都是当世大儒,他们对历史上的大事件了如指掌,甚至连每件大事发生的具体时间,都能准确说出。

    既然刘伯温说是这样,那就一定是史实了。

    “由此看来历代发生天灾,还真是气候原因,而非上天警示。”李善长立刻见风使舵,转而支持皇帝,“若非陛下指点,臣等还被蒙在鼓里。臣等,汗颜啦。”

    “陛下刚才的点拨真是让臣茅塞顿开,臣惭愧不已,让臣觉得以前的几十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胡惟庸道。

    “茅塞顿开!”

    “拨开云雾见青天!”

    群臣也纷纷附和,生怕自己的声音小了朱元璋听不见。

    “而且陛下驳斥的也很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上天真要因为昏君失德而发出警示,也不会祸及无辜百姓。”吕昶道,“另外陛下用气候做解释,也符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圣训。”

    “陛下提出了这个历代帝王都未曾提出的观点,天灾乃气候更替所致而非上天警示,不但合情,合理,符合圣人之古训,更符合天道人伦,真乃千古第一明君也!”刘伯温道,“依臣看来,就算是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不如陛下这般英明。”

    “陛下目光如炬,对历史的见解如此独到,如果司马迁司马光知道了,恐怕都会自叹不如。”吕昶道,“老臣佩服不已。”

    “陛下真乃千古未见的明君,圣君!”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文官们个个都在拍朱元璋的马屁,武将们也不甘落后。当下一起轰然跪倒,山呼万岁,借此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崇拜。

    见群臣如此敬佩自己,朱元璋好像飘到云端一样舒服。尤其是像刘伯温李善长吕昶等大儒都对自己真心拜服,更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请问陛下,天灾乃气候更替所致这个规律,陛下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时候,刘伯温打断了众人的话,道,“莫非真的是因为陛下乃真龙天子,本就有不同于凡人的眼光?”

    “什么真龙天子?都是欺人之谈!咱也不语怪力乱神,咱和你们一样都是肉眼凡胎。”朱元璋道,“咱之所以能看出这点来,是因为昨日夜读史书通宵达旦,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然后就总结出来了。”

    朱元璋直接把秦宇的功劳,全部揽在了自己头上。

    “陛下日理万机,居然还通宵达旦的读史书,真是让臣等惭愧。”刘伯温道。

    “不过,就算我等和陛下一样勤奋,通宵读史书,恐怕也没有陛下如此独到的眼光。”李善长道,“历代勤奋读书的人多了,如果勤奋有用的话他们早就提出来了。”

    “李相说的不错,无论是读书还是治学,都要靠一个‘悟’字。”宋濂点点头道,“悟性不足,就算读书再勤奋也没有用。”

    “对对对!”其余的大臣听了,纷纷表示赞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陛下不是凡人。”

    朱元璋听了,感觉更加爽了,乐呵呵的道,“行了,今天的朝会就到此为止,退朝!”转身走向后院,而群臣也纷纷退出大殿。

    今日的朝会,朱元璋并未和群臣提及秦宇给他说的王朝灭亡的第二个原因,朝廷权力被削弱世家门阀夺权。因为在场很多大臣,本身就是世家门阀的代表。

    和他们商议,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这种事情,只能他这个当皇帝的一个人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解决世家门阀,属于帝王之术。

    而且他昨天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并没有详细询问秦宇该如何解决世家门阀问题。所以就算现在提出来,在场的文武大臣,也没人能给他提出有用的建议。

    这群儒生是什么水平,他已经看的清清楚楚。

第十二章 咱觉得他傲的有道理

    奉天殿外,青石阶走廊上。穿大红朝服的文武大臣散朝之后,一边回府一边小声交流着彼此对今天朝会的看法,两旁卫士如标枪站立。

    “伯温。”李善长破天荒的叫住了刘伯温,似乎有什么话想对他说。二人虽是政敌但也是多年老友,有分歧也有友情。

    “李相!”刘伯温回过头来,向其拱手一礼停下脚步。

    “伯温啦,陛下今天提出来的气候更替的观点,真是振聋发聩让人如梦初醒。”李善长道,“此观点历史上从未有人提出过,陛下今天恐怕要颠覆历史了。”

    “此观点,合情,合理,上合天道,下合圣人之训。”刘伯温道,“照理说历代圣贤应该有人能看出来的,但偏偏就是没人有此眼光。”

    “由此可见,陛下真乃千古第一人也!”李善长道。

    “陛下本就是真龙天子,伯温对陛下也是打心底崇敬,佩服。而并非像传言那样,刘伯温自命清高暗地里对陛下有不敬之心。”刘伯温道,“而且从今日朝会就可看出,伯温对陛下的崇敬有理有据。我等读了几十年圣贤书,不及陛下一个晚上的顿悟。”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又怎敢对陛下有不敬之心?”李善长淡淡的道,“今天在朝会上,群臣都对陛下阿谀奉承不已,虽然有谄媚的嫌疑,但也有一大半出自真心。”

    “陛下本来就是千古罕见的帝王。”刘伯温道,“眼光和谋略都属一流,否则又怎能做到平民起家驱除逆元,开创我大明万里江山?”

    “这次算你说对了。”李善长道。

    ……

    御书房,朱元璋正站在御案后练字。

    一道人影鬼魅般闪了进来。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朱元璋吹了吹毛笔上的墨汁,头也没抬问道。

    “散朝之后,大多数文臣武将都是独自回家。”来人道,“只有刘伯温和李善长,在西直桥上谈论了几句,其中李相说……”

    来人像是复读机一样,把二人的谈话,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朱元璋。

    “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人又鬼魅般的消失。

    “没想到这次李善长刘伯温都对咱真心佩服,真是难得啊!”对于二人的表现,朱元璋非常满意。他是放牛娃出生读书很少,在那些大儒面前,总有种难以抹去自卑。

    觉得他们太清高了,孤芳自赏,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内心实际上有点瞧不起自己。

    但这次不一样了,他提出的气候更替这个观点空前绝后,已经让这二人打心底敬佩了。不但此二人佩服,就连其他文官都如此。

    “虽然这个观点不是咱自己提出来的,但能让你们打心底佩服,咱的目的就已算达到了。”

    同时心中更加认定秦宇是个大才,只是一个气候更替理论,就把刘伯温等大儒给彻底降服。

    “朝堂上的那些读书人,好像有些不中用啊!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秦先生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朱元璋心中想道。

    这次,可真不是咱喜新厌旧。

    “吱呀”一声。

    就在这时候,门被推开了。

    马皇后走了进来,一进门就笑呵呵的道,“重八,你今天在朝会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啊!”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的感情不同于其他任何朝代的皇帝皇后,因此马皇后进来根本不需要行什么大礼,更不需要事先通报,就像普通夫妻一样随意。

    “看到那些平时自命清高的读书人,一个个都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忠心佩服咱,咱就打心底里觉得舒服,就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舒坦。”朱元璋道,“以前他们都是因为畏惧咱表面上佩服,但这次他们是真心的佩服,而且还不得不佩服。”

    “看把你能的。”马皇后笑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今天在朝会上说的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他们的确是老朽了,完全没法和一些有才学的年轻人相比,这就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可据我所知,你昨天晚上并没有通宵苦读史书。”马皇后道,“天灾乃气候更替所致这个观点,恐怕是那人告诉你的吧。”

    “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确是秦先生告诉我的,呵呵。”朱元璋承认的很爽快。

    “不得不说,天灾乃气候更替所致这个观点,的确是几千年来头一遭被提出。”马皇后沉吟道,“它完全说得上是空前绝后,今天的朝会也必将载入史册。”

    “重八,教你的那人的确算得上是天下奇才,有很了不起的学问。”

    “就连你都这么觉得了?他的学问当然很了不起。”朱元璋道,“而且气候更替还只是他昨天给咱说的诸多学问中的一个小小的学问而已,还有另外一些学问比这个更加震撼。”

    “不过他的其他学问属于帝王之术,涉及国家大事,咱不能轻易透露给你。”

    “此人能够提出气候更替就已经算是空前绝后了,居然还有更厉害的学问!?”马皇后震惊,心中想见秦宇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是啊。怎么说呢,在咱看来,他的学问甚至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大贤。”

    “超过所有大贤?”马皇后有些不信,“难道他还比得上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诸葛亮当年未出茅庐,就定下了天下三分,以一己之力匡扶汉室……”

    “在我看来,他比诸葛亮还要强。”朱元璋道,“诸葛亮未出茅庐只是定下天下三分而已,而他却是慧眼看透几千年历史。而且他还说了,如果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请他出山辅佐,他都能延续王朝的命脉,让其不至于三百年就灭亡。”

    “他也不知道谦虚。”马皇后道。

    “这也是酸腐文人惯有的臭毛病。”朱元璋道,“谦虚的时候谦虚的跟什么似的,一旦傲起来又傲上天了,不过咱觉得他傲的有道理。”

    “你觉得他比诸葛丞相强,诸葛丞相能夜观天象,能测算出未来三天有大雾,他行吗?”马皇后道。

第十三章 大才就像明珠

    “测算未来三天的天气算什么?”朱元璋想起了秦宇说的气象物理学,“他的气象物理学能预测出洪涝,旱灾发生的年限,岂不比只预测三天强很多?预测未来三天有大雾只能借个箭,而预测出未来的洪涝旱灾,不知能挽救多少百姓的性命。”

    “什么是气象物理学?”马皇后没听懂,这是一个新名词。

    “这个咱也不懂。”朱元璋道,“那人的学问实在是太深奥了,又岂是咱只听了他一席谈话就能弄明白的?”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秦宇给他说的小到粒子大到宇宙,基本规律,还有基于分子变化。这些名词他不但从未听过,甚至连理解起来都困难。

    “如果那人真和你说的那么厉害,那可真是上天赐给大明的福气了。”马皇后感叹道,“重八,这样的大才,你一定要给大明留住啊!”

    “打天下靠的是能征战四方战无不胜将军,比如说徐达常遇春蓝玉他们,而守天下就要靠那些能治国齐家统筹国家全局的读书人。”

    “这个咱当然知道,咱一向都是很礼贤下士的。”

    “咱觉得那人就是仙人下界,专门来帮助咱中兴大明。”朱元璋道,“否则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旷古绝今的学问,碾压刘伯温李善长等当世大儒。”

    “治国齐家安天下,刘伯温李善长他们几个实行起来好像有些力不从心,能力不足。大明建国都整整五年全国各地依旧是民生凋敝,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好像元庭灭亡大明开国,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

    “百姓,真的太苦了。”马皇后感叹。

    “大明百废待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咱是农民出身知道百姓的生活有多艰难,如果咱当了皇帝都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那么咱就不配当这个皇帝。”朱元璋眼眶红了,“刘伯温等人能力不足只会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在安天下的大事上他们靠不住。”

    “看来想让我大明强盛起来百姓丰衣足食,就只能靠秦先生这种绝世人才了。”

    “大明,急需要他出山相助。”

    “不过此人有个怪癖,那就是不喜欢繁华的大城市,只想留在偏远山区教书。由此咱想,他是绝对不会到朝堂上来当官的,不会留在咱身边全力辅佐咱中兴大明。”

    “以后咱有什么事情,咱还得跑到山区去向他请教。”

    “这不是很正常吗,古往今来的大才,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性格,喜欢山水田园,不喜欢世俗中的尔虞我诈。”马皇后道。

    “什么喜欢山水田园?清高而已!”朱元璋不满的道。

    “你说他想教书,那不就是当私塾先生吗?”马皇后转变了话题。

    “是啊他喜欢当个私塾先生,咱也拿他没办法。”朱元璋道,“而且他还说了,他要把他的那些学问,全部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

    “他要把他那些旷古绝今的学问,都传授给山里的农家孩子?听起来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马皇后沉吟道,突然眼睛一亮,“要不咱们把标儿他们都送过去学学他那些了不得的学问?他自己不愿意出山安天下,让他教出来的皇子安天下也是一样。”

    “此事还得详加斟酌。”朱元璋道,“毕竟现在大学士宋濂是太子太傅,他教的也不错。标儿是储君,他的教育问题必须谨慎。而朱棣他们也是咱的皇子,咱也要对他们负责,不能随便为他们换老师。储君的治国能力固然重要,仁德的品行也不容轻视。”

    宋濂是儒学大家,教的都是仁义道德那一套。

    “另外,那人的学问,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朱元璋道。

    “怎么证实?”马皇后问道。

    “陆家村处在大山之中,群山环抱几乎与世隔绝,百姓极其贫穷落后。历朝历代能力再强的地方官吏,都没法改变其贫穷面貌。”朱元璋道,“如果他有能力让陆家村的村民们能够吃饱穿暖,那就证明他是有真本事的,证明他的学问并非纸上谈兵。”

    “好主意!”马皇后道,“不过你没给他任何官职任何权势,你让他怎么去改变一个村子?”

    “一位大才即使没有任何权势官职,也能轻易改变他周围的环境。”朱元璋道,“大才就像是一颗明珠,能让周围的泥土都为之发出耀眼的光芒。”

    “你看到历史上哪个大才身边的百姓是穷苦不堪的?记得评书上说刘备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看到隆中的百姓一边耕种一边唱歌。在那种乱世之下,隆中的百姓都能生活惬意,全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一个大才如果连他生活的地方都改变不了,更何谈改变天下?”

    “有理。”马皇后道,“这就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行了,你先走吧,此事咱自有主张,咱还有公事要办。”朱元璋道。

    马皇后走后没多久,一位身穿七品官服的官员,走进了御书房。

    七品县令一进门就跪倒在朱元璋面前,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口中说道:“臣栖霞县县令陆唯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拜之后陆唯就一直趴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去看朱元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完全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召见自己这样一个七品官,是福是祸他心里实在没底。

    朱元璋是亲自带兵打仗夺得天下的皇帝,杀伐极其果断。如果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被召见,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就将是人头落地。

    如果是因为有功,那么朱元璋一句话也能让他平步青云。

    “陆唯,你可知咱今天找你来是为了什么吗?”朱元璋问道。

    “臣不知。”陆唯道,感觉到自己背上的汗水已经流了下来。毕竟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以前从未见过皇帝,今天第一次见才知道什么叫做赫赫龙威。

    “你治下有个叫做陆家村的地方,你可熟悉?”朱元璋问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327/ 第一时间欣赏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落寞的花生所写的《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为转载作品,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介绍:
秦宇在前往山区支教途中跌落山崖。

被村民救醒之后,发现村子比以前支教的任何一个村子都要落后。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似乎还停留在古代。

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们一辈子窝在穷山沟,彻底摆脱愚昧和落后,同时也为了报答村民的救命之恩,秦宇打算留下来支教。

然而他不知情的是,他教的学生们并非普通山区儿童,而是大明朝的皇子,平时和他一起谈古论今的黄村长,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五年后,当他走出大山看到帝国的皇城应天府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穿越了。

而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了‘日不落’帝国。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