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奴牙郎TXT下载大唐奴牙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奴牙郎全文阅读

作者:夜尽长     大唐奴牙郎txt下载     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3章 首笔买卖

    独留孔攸一人在书房,周钧出了房门,来到院中。

    画月刚刚炒好最后一批茶叶,端着竹匾,也来到了前院。

    周钧接着她手中的竹匾,将炒好的茶叶铺晒开来,做完这一切,便坐在天井之中,看向灞川的夕阳。

    画月泡了一壶茶,走向周钧,刚想说话,却看见孔攸出了房门。

    孔攸面色平静,在天井中找了个空地也坐了下来,不发一言。

    接过画月倒来的茶,周钧轻轻抿了一口。

    孔攸取了木杯,自己接了一杯茶,轻声对周钧说道:“《道德经》有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世间万物,本循着各自的法度,向着固定的方向,不停的前行。”

    “而如今,冥冥造化,却降下了二郎这般的人物,难道主家就没有考虑过,这一切的背后,可能真的是大道降世,改天换日吗?”

    周钧听了,也是明了,孔攸心中那推翻李唐、以新朝代之的念头,恐怕是不会改变了。

    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李唐的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穿越引发神迹的敬畏。

    周钧开口说道:“李唐尚有一百五十年的气运,天下诸国,又民心向望,皆服唐室,以新朝代之,谈何容易?而且,适才我也说了,关键并不在于何人上位,而是如何去再造乾坤。”

    孔攸回道:“某亦知李唐势盛,远不至分崩之时,然《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大厦将倾,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二郎既有神识,能见凡人所不能见之事,知晓未来之种种,故而点滴累积,亦能水滴石穿。”

    孔攸又道:“而且,恰如二郎之前所言,百年朝业毁于一代昏君之手,世道轮回终无可逃,此论于攸而言,确是振聋发聩,闻所未闻。”

    “然而,二郎恐怕忘了一事,日后,你位极人臣,权倾天下,无论再怎样,却也终究只是臣,就算任内再造乾坤,还天下一个盛世太平,那在此之后呢?”

    “当二郎作古,新皇继位,只要一道旨意,再加上一场清洗,就能轻而易举将你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

    周钧拿着茶杯的手,僵了一僵。

    孔攸一口气喝完杯中之茶,继续说道:“再者,二郎非凡人,故而能抛下俗见,不循私利,只为天下苍生。但他人呢?二郎能够指望,他人也与你有着一般的见识和觉悟吗?”

    “攸可断言,唐立至今的百年里,这历朝历代的皇帝,即便英明神武如太宗在世,也绝计不可能如二郎这般,将天下苍生放在宗室福祉之前。”

    孔攸深深叹了口气,看向天空说道:“百年沧桑,经朝帝王,李唐代代皆有人在;但古往今来,如二郎这般的人物,却只有你一人啊。”

    孔攸说完,二人陷入了沉默。

    画月先是看了看周钧,又看了看孔攸,最后还是选择不发一言。

    残阳如血,西沉垂暮。

    时间慢慢的在流逝,周钧喝下一口杯中早已冷掉的茶,只轻声说道:“世事难料,未来的路还很长。”

    孔攸的脸上不喜不悲,也附和了一句:“二郎所言极是,路还很长。”

    第二日,周钧骑马,让孔攸赶着装满云茶的马车,在灞桥村见到了朔方军前来买茶的商队。

    商队的管事之人,有些出乎周钧的意料,正是当年将画月卖给他的奴贩——沙石清。

    右脸凹陷、缺了一只眼珠的沙石清,恭敬走到周钧的面前,先是唱了个喏,接着大笑道:“沙某早就说过周二郎非池中之物,如今可真是应了当年之言。”

    周钧微笑说道:“沙管事却是不做奴牙营生,改行做起了茶商。”

    沙石清笑着摆手道:“不不,周二郎此言差矣,只要能赚钱,不管什么生意,沙某都是来者不拒。”

    周钧轻轻点头,有些话大家心中都是明了,却不需说的太直白。

    沙石清看向孔攸座下的马车,开口问道:“车上可是那传闻中的『云茶』?”

    周钧说道:“沙管事倘若有兴趣,不如试着吃一壶?”

    沙石清往来漠北和关内,也曾做过茶叶的生意,所以对这一道倒也有些研究。

    听见周钧的话,沙石清有些意动,便应了一声。

    周钧小心起开一桶茶叶,取了少许,滚水冲泡。

    沙石清尝了之后,眼睛一亮,不停颔首道:“好茶好茶!”

    周钧和沙石清便找了一处偏僻的地方,二人一边饮茶,一边说话。

    沙石清喝下一口茶,长吁一口气,对周钧说道:“周二郎随王都护去过漠北,可曾知晓军饷短缺一事?”.

    周钧点头。

    沙石清:“沙某听闻,王都护兼任河东节度使,第一件事便是去军中查点阚册。一番查看下来,发现河东军中,兵卒多有阵亡,但名阚上却录了个尚在。”

    说到这里,沙石清忿忿不平,沉声说道:“河东军的上一位都护,故意瞒报阵亡士卒,一来可以吃得空饷,二来可以隐瞒败绩。哼!一袋算筹,两头作数,倒是精明!只可怜了那些阵亡的兵卒,人死了还要被录入阚册,给家中白添了一份税赋!”

    周钧明白,沙石清说的是吏部侍郎王鉷推行恢复对边军士卒征收赋税一事。

    沙石清继续说道:“倘若有了这云茶,朔方军与漠北的互市,也能多得些钱货,虽说是杯水车薪,但也好过如今这般的窘境。”

    说到这里,沙石清侧头看了眼周钧,一边搓手,一边说道:“只是不知,这云茶,周二郎打算如何作价?”

    周钧:“云茶得来不易,某欲以寻常茶价的两倍……”

    话未说完,沙石清连忙喊道:“成交!”

    周钧有些吃惊,再看向沙石清,后者却是满脸的喜色。

    见周钧面色有异,沙石清以为他要反悔,急忙又道:“君子一言……”

    周钧好笑的摇摇头,打断他道:“且宽心吧,既然某说是两倍,便不会再变。”

    沙石清站起身来,朝着周钧躬身行了一礼,口中说道:“沙某代军中兄弟,谢过周二郎!”

    周钧笑着站起身,招呼孔攸过来,又与沙石清做了交割。

    于是,一车云茶,便这般卖给了朔方军。

第164章 毛顺

    与朔方军交接完茶叶,周钧和孔攸二人,回了灞川别苑。

    周钧向庞公告了辞,又向画月道了别,接着便返回长安。

    孔攸则领了周钧的令,开始收拾行李,打算数天后,去往萧关处理茶坊落地一事。

    周钧原本打算顺道去往十王府,拜访寿王李瑁,但到了十王府,一番打听之后,才得知寿王携着家眷,游山玩水去了。

    周钧无奈之下,只得回到家中,准备第二天的视事。

    次日,周钧入了都官司,发现徐郎中,还有韦员外,来的都格外的早。

    心中正想着缘由的周钧,还没坐下,就被叫到了都官司的内院。

    入了徐郎中的栒房,周钧发现房中不仅坐着徐郎中和韦员外,还有另一位身穿浅绯色官袍的老者。

    徐郎中瞧见周钧,点头说道:“周主事来了。”

    周钧不清楚招呼自己过来所为何事,便朝众人唱了个喏。

    那穿着浅绯色官袍的官员,年纪颇大,两鬓花白,脸上满是沟壑,手指关节宛如树根,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原来你就是周二郎。”

    周钧不敢托大,连忙称了一声是。

    一旁的韦员外,对周钧说道:“这位是骆南斗,将作监的骆少监。”

    周钧:“某见过骆少监。”

    骆南斗笑着对周钧说道:“周主事无须多礼,某此行而来,是为了朝中公务。”

    周钧闻言,看向徐郎中和韦员外。

    徐郎中朝韦员外点了点头,后者开口说道:“明年上元节,圣人有意在东都上阳宫,设影灯庭燎,又名『太上玄元灯楼』。”

    “由于工程甚巨,故而征用丁夫也是众多,所以现在少府监、将作监正在阚录名册,都官司自然也要从中协助一二。”

    骆南斗对周钧说道:“某和监中大匠作了请,又和徐郎中说了,便想把周主事暂时借入东都,襄助上元灯楼之工。”

    徐郎中此时说道:“东都上阳宫的太上玄元灯楼,圣人曾在朝中数次提及,吾等臣下自然也要尽心尽力,不得懈怠。”

    “某也和骆少监说了,周主事做事仔细,又不骄不躁,恰是这差事的最佳人选。”

    周钧听了,躬身自谦了一番。

    骆南斗说道:“调令和官书已经给到都官司了,明日周主事便来将作监一趟,见见众人,熟悉章程。”

    周钧拱手称是。

    徐郎中见再无它事,便对周钧说道:“周主事送骆少监去廨门,回来了,记得再去韦员外那里签著移官令。”

    周钧应了,接着便送骆少监去往都官司的廨门。

    在廊坊之中,骆南斗一边走着,一边对周钧说道:“说起来,老夫还要多谢周主事。”

    周钧不解。

    骆南斗捋着胡子说道:“骆家子骆安源,倘若没有周主事相助,怕是早就遭了厄祸。”

    周钧看向骆南斗,顿时恍然大悟。

    骆安源曾经提过家中大人,乃是将作监的少监,没想到正是眼前的骆南斗。

    骆南斗转过头来,笑着对周钧说道:“东都灯楼,乃是圣人的心念,耗费甚巨,又集了大唐的能工巧匠。一旦建成,使得陛下忻悦,必定赏赐无数,周主事且用心做事。”

    周钧心中明白,骆南斗这一番话,其实已经是在暗示,要给自己送一份功劳。

    周钧向骆南斗唱了个喏,语气诚恳的又道了一声谢。

    骆南斗笑了笑,拍了拍周钧的肩膀,便离开了。

    又过了一日,周钧去往将作监报到。

    去之前,周钧也专门了解了一番,唐朝的工匠管理制度。

    唐朝匠作管理,缘起于隋朝,但相对乐籍管理而言,要更加复杂。

    唐朝管理建筑类工匠的部门,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工部、少府监、将作监和司农寺。

    唐朝官方性质的工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中直接下达的命令,比如修建皇家园林、宫殿、行宫等等,另一类是公共性质的工程,比如修建太学、道路、城墙等等。

    前者由宫中发起,工部不参与管理,只负责测量和验收,而东都的太上玄元灯楼,就是如此。

    说完工程分类,再说工匠。

    唐朝工匠,大体也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匠师、官户工匠,民间工匠和俘隶奴丁。

    所谓匠师,指的就是那些拥有高超技艺的顶级工匠,他们拥有俸禄、极少数人甚至有着官身,可谓是大唐工匠中的领头人物。

    所谓官户工匠,指的是被官府直接控制的工匠,他们每个月都会从官府那里领取月俸,一旦官方有施工要求,他们必须立即参加。

    所谓民间工匠,则是没有被官府捆绑和限制的工匠,官方征调这些人,一般采用租调折免或是钱货雇佣的方式。

    而最后一类,俘隶奴丁。则是司农寺、掖庭局和州府中,那些因为战争、抄没和委身,而产生的俘虏和官奴。他们在整个官方工程之中,承担着苦力和劳役的角色。

    而身为都官司主事的周钧,在这次东都灯楼的工程之中,负责管理的就是第四类人。

    入了将作监,周钧报了官身。

    有一胥吏,领着他,顺着侧廊,一路向着内院走去。

    一路上,经过诸多百工间,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未完工和完工的建筑模型,甚至还有山水地势的缩略,让周钧大开眼界。

    到了内院的工间,周钧瞧见骆南斗在一群工匠中间,正对着一尊半米来高的雕像,说着什么。

    凑近一些,周钧看清了那座雕像。

    只见它外形乃是太上玄元真仙的法身,下有莲花盘座,又有云雾缠身,珠玉金银,缯彩结创。

    仅仅只是一尊微缩后的模型,周钧瞧见之后,就叹为观止,只道是匠心独具,气势非凡。

    骆南斗看见周钧来了,便笑着招手道:“周主事来了。”

    周钧走了过去,向骆南斗唱了个喏。

    骆南斗指着身边的工匠说道:“这些皆是东都灯楼的匠师。”

    匠师们纷纷向周钧行礼,其中却有一人在原地未动,只是在上下打量着周钧。

    那人身穿青色官袍,但身上满是尘污和染墨,几乎已经看不出官袍原本的形状。

    骆南斗见状,便指着那人对周钧说道:“此乃将作监的大匠师,毛顺是也。”

    周钧听见『大匠师』一词,又见此人身穿官袍,便知他乃是匠师之首。

    主动走到毛顺的身前,周钧拱手行礼,前者也还了一礼。

    当周钧行礼之后,再回想起毛顺之名,顿时记起了此人的身份。

    毛顺大师乃是武周朝尚方丞毛婆罗的后代,后者曾经为武则天设计并制造了天枢塔,被称为武周朝的传奇匠师。

第165章 临行诸事

    想到这里,周钧向毛顺说道:“久闻大师之名。”

    毛顺听了,板着脸回道:“某未曾留过什么匠作,哪来的什么名声?”

    周钧一时语顿。

    骆南斗在一旁打圆场道:“周主事,毛顺便是这个脾气,并无恶意,久了你便知晓了。”

    周钧笑着点头,只是说并不在意。

    在将作监中停留了一个时辰,周钧与监内诸多官吏认了个脸熟,又听匠师讲解了太上玄元灯楼的构造和工期。

    之后,骆南斗将周钧领到辗浚交给后者一份征丁名册,并告知其出发的日期。

    周钧仔细确认之后,便出了将作监。

    太上玄元灯楼工程浩大,光是莲花底座,就要使用六百七十余根上好的梁木,更别提盖在上方的三十多个楼间了。

    当灯楼完工时,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多尺的高度,接近于后世的十五层楼高。

    而眼下,在东都的上阳宫外,底座虽然已经接近完成,但工期也只剩下半年不到,可谓是相当紧张。

    所以,去往洛阳,可谓是迫在眉睫。

    在出发去往洛阳之前,周钧趁着这几天的功夫,将手头上的事情,统统处理了一遍。

    首先,周钧去了都官司,交接了手头上的要务,又向司内的正副主官,说了情况。

    接着,周钧专门抽了半天的功夫,去了北里中曲。

    解琴和宋若娥在顾冉居中,正忙着排练中曲出官使的节目。

    看见周钧走进来,解琴开口笑着问道:“二郎今日怎么得了暇?”

    周钧说道:“再过几日,我便要离开长安了。”

    解琴一怔,脸上的笑容顿时褪去。

    宋若娥听见周钧的话,走过来说道:“也是奇了,怎么最近好些人,都要离去?”

    周钧问道:“好些人?还有谁走了?”

    宋若娥:“柳小仙,听说有人将她买了下来,又要带着他离开长安。临走之前,那新罗婢还专门跑过来,对我们说道,她傍上贵人,要发达了。”

    周钧听了,也是奇怪,居然会有人将柳小仙买下。

    解琴看向周钧,犹豫了片刻后,问道:“二郎是不回来了吗?”

    周钧摇头道:“此行去东都公干,明年上元节过完,便能重回长安。”

    解琴听了,暗暗长舒了一口气。

    宋若娥在一旁算了算日子,开口说道:“上元节后就能回来,那周二郎还能赶得及春闱。”

    周钧奇道:“我又不去参加省试,春闱与我何干?”

    解琴在一旁说道:“与若娥指腹为婚的钟璋,明年参加春闱,二人已经约定,倘若及第,钟三郎便为若娥赎身,娶她过门。”

    周钧听了,笑着对宋若娥说道:“恭喜恭喜。”

    宋若娥莞尔一笑:“妾身的喜日,周二郎定要来吃杯喜酒。”

    周钧又道:“一定一定。”

    解琴在一旁,嬉闹笑道:“却也不知那钟家子,能不能及第,瞧若娥这模样,却仿佛已经是状元夫人一般。”

    宋若娥与解琴打闹在一起,前者口中说道:“钟郎的文章我瞧过,无论文才还是立意,皆是上上,必能及第!”

    解琴求饶道:“好好,你说是便是了。”

    周钧等那二人稍稍歇息,便开口说道:“钧此番前来,还有一事,有求于二位。”

    解琴看向周钧,面露疑惑。

    周钧说道:“我有一故事,欲写成话本。”

    听见话本二字,宋若娥来了兴趣,开口问道:“这回是什么故事?”

    周钧:“这故事的名字,只有二字,乃是『梁祝』。”

    二女听了周钧,将梁祝的故事,

    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宋若娥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我好似在哪里看过这个故事,对了,是梁载言所著的《十道四蕃志》。里面说了河南道汝南县的一桩奇事,那祝英台,本是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二人彼此相恋,却终未成眷,二人死后,方得同冢。”

    解琴在一旁也说道:“那奇事本也寻常,但经二郎这么一改,草桥结拜、朝夕相处、十八相送、求婚遭拒、因病身亡,以及最后的化蝶双飞,却是将整个话本作成了传世之作。”

    周钧轻轻点头,《梁祝》乃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但是,当下的《梁祝》,只有剧情梗概,想要填充完整,却也是难度不小。

    周钧便朝解琴和宋若娥问道:“如何?可有把握?”

    没等解琴开口,宋若娥撸起袖子,兴奋说道:“是否佳作,我一听便知,这话本必定能誉满长安!”

    解琴听了,先是笑了笑,接着便对周钧说道:“二郎且宽心吧,这《梁祝》的话本,妾身和居士自当尽心尽力。”

    周钧问道:“还有一事,这话本在明年春闱之前,可否完成?”

    二女听了这话,先是一愣。

    宋若娥随即仔细算了算日子,点头回道:“应当不难。”

    周钧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拜托二位了。”

    敲定《梁祝》话本的事情之后,周钧回家中收拾了行李,又向父母说了东都职事。

    当周钧回了厢房,萧清婵听闻他要离开数个月,心中有些忐忑,便开口问道:“二郎去了东都,平日里的饮食起居,可需要人照看?”

    周钧想了想,还是对萧清婵说道:“清婵做事心细,又素有主张,此番东都职事,家中必须留有一人,处理急务。且记住,倘若有事,可寻仆役去往灞川别苑,求得庞公相助。”

    萧清婵听了,点头应了。

    如此这般,周钧花了数日,安排好了长安中的诸多事务,在临行前的最后一天,去了灞川别苑,向众人道别。

    入了庞公的书房,周钧还没开口,却听见庞公的一声轻叹。

    周钧开口问道:“可是钧此番去东都职事,庞公有事?”

    庞公闭上眼睛,摇摇头,将案台上的一封信,推到了周钧的面前。

    后者打开信,看了一遍。

    写信之人,居然是寿王李瑁。

    李瑁在信中说道,知晓叔公一片好意,但只是不愿涉足到争储之中,与其劳神烦忧,不如远游散心。

    信中又说道,uu看书李瑁已请了圣人的准,在宫人的相陪下,携家眷去了渭南一带,请庞公勿要担心云云。

    周钧放下信件,又见庞公一脸愁苦,心中清楚,寿王此举,怕是使得后者寒了心。

    庞公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了周钧两句,便让后者离开了书房。

    回往自己小院的路上,周钧还在想着,寿王此举,究竟是出自内心,还是以退为进,做与圣人看?

    进了院口,周钧瞧见公孙大娘居然和画月站在了一起,正等着自己出现,不由愣在了那里。

    公孙大娘看着周钧,笑着说道:“老身已经听闻了,周二郎明日便要去东都洛阳了。”

    周钧点头,又朝公孙大娘和画月问道:“那你们这是……?”

    公孙大娘拍了拍画月的头,宠溺着说道:“老身的毕生所学,已经全部传授给了她,再无可教了。往后,画月只要勤加苦练,早晚可成大器。”

    瞧见画月的一脸喜色,周钧有点怀疑的朝公孙大娘说道:“她随您学习剑法,方才一年……”

    公孙大娘:“老身从前就说过,画月悟性高,底子也好,学的自然也快。再说了,剑法一途,师傅能教授徒弟的,不过只是剑招和剑势,至于剑意和剑心,只能她慢慢悟得,我却是无法教会的。”

    周钧听了,半知半懂,只能点头。

    公孙大娘在画月背后,推了一把,开口说道:“二郎此次去洛阳,且带上画月吧。”

    周钧瞧着满脸兴奋的画月,问道:“想去?”

    画月用力点了点头。

    周钧无奈笑道:“那便一起去吧。”

第166章 云茶互市

    朔方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绢马集市。

    偌大的墟市之中,只闻得人声鼎沸,马蹄嘶鸣。

    来自漠北诸部的商队,在露天的集市中,占着各自的铺界,向往来的商贾们,大声推荐着自己的商品。

    朔方绢马市兴起于开元十五年(727),《资治通鉴》有云:『突厥款塞,玄宗厚抚之,岁许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

    然而,朔方绢马市,虽然名字中有绢马二字,但是互市之物千罗万象,另有丝、罗、茶、药、漆、畜、奴等等。

    在绢马市最中心的一处地方,修建有一处低矮且相连的场院和栒房,里面却是贵人才能进去的地方。

    穿过卫卒把守的门房,再入了插标立牌的市院,最后走进宽敞通透的内堂。

    李光弼盘腿坐在正中的席上,来自漠北诸多部族的贵族和头人,分座于两边的旁席。

    与外市的那些民间买卖不同,在这里谈的生意,名为『官市』,商品大抵只有两类,绢和马。

    李光弼首先对座下的诸多贵族头人说道:“此次互市的马匹,已经查验,除了少些落次,其余皆是良驹,诸位劳苦了。”

    众人面露微笑,纷纷点头。

    接下来,便是讨价还价的重头戏。

    李光弼朝军中簿记点头示意,后者拿起绢马册,先是将不同马种的数量报了一遍,又给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价格——二十五匹绢换一匹马。

    听了这个价格,众人面面相觑,有人开口问道:“去年还是三十匹绢换一匹马,今年怎么少了?”

    李光弼说道:“今年大唐河南道、江南道、淮南道都遭了灾,丝绢减产严重,国内供给尚且不足,拿来互市的自然也就少了。”

    有人开口说道:“我们的部族,与突厥人一战便是大半年,马匹损失严重,草场无人打理,马儿也少了许多啊。”

    于是,双方便就着绢马价格,又互相拉扯了一番,并最终以折中价二十八绢换一马,敲定了市价。

    定下了绢马价,部族的贵族和头人们都没有离开席位,反而留在原地翘首期盼,仿佛事先得了什么消息。

    李光弼拍了拍手,有婢女抬出了茶具,在内堂中间升起小火,开始烧起水来。

    在人们的小声议论之中,一位婢女小心捧着一装满茶叶的银盏,来到了火炉旁。

    接下来,便是一连串雅趣别致的茶艺环节。

    待得堂内茶香四溢,有人再也忍不住,便凑了过去,打算先分得一杯。

    茶少人多,在座之人,每人一杯,一盏茶叶便也用尽了。

    就在贵族头人们还回味着口中余韵的时候,李光弼说话了:“此乃仙山之茶,名为『云茶』,采自峭壁石涧,无需加工,只要日晒便可承装。想喝的时候,不蒸不煮,只要滚水一冲,便茶香满屋。”

    李光弼看了一圈,又说道:“倘若有意,不妨大家竞价一番,价高者得。”

    就在李光弼信心满满的以为,在场诸人会争相出价的时候,堂上却寂静一片,无人开口。

    意料之外的情况,让李光弼愣了愣。

    他左右看了看,再一次问道:“可有人出价?”

    当问到第三遍的时候,终于有人开价道:“一斤云茶换一匹绢布。”

    李光弼朝开价的那人看去,对方一身回纥装扮,正是骨力裴罗汗帐下的宗家贵族。

    周钧当初是按照长安西市之中,上好蜡面茶的两倍市价,将云茶卖与了朔方军,大抵价格是一斤茶八百钱。

    加上运输、火耗、人力等等,一斤云茶,朔方军的成本大约在一千二百钱左右。

    而一匹绢布在朔方的官价,大约是在三千三百钱。

    回纥贵族开出一斤云茶换一匹绢布的价格,朔方军看似是接近三倍的收益,但还是远远低于李光弼的心理预期。

    因为,上一次王忠嗣将周钧赠予他的茶叶,拿来竞拍筹措军饷的时候,一斤云茶可是卖出了接近三匹绢布的高价。

    而如今,回纥人只肯出一匹绢布的收购价,这实在是让李光弼无法接受。

    想完这些,李光弼没有理睬那回纥贵族,而是继续朝其他人问道:“可还有人出价?”

    问了几遍,李光弼看着座下众人那躲闪的眼神,仔细思忖一番,终于反应过来,出了什么事情。

    上一次品茶会,云茶之名怕是已经传了出去。

    于是,这一次茶市,这群漠北部族的贵族头人们也学聪明了,建立了一个攻守联盟,共同与朔方军议价。

    想到这里,李光弼恨得牙齿发痒,右手摸向腰间,对那回纥贵族低吼道:“尔等欲戏耍于李某?!”

    那回纥贵族见李光弼发怒,脸色发白,连忙又说道:“两匹绢布,两匹!可不能再高了!”

    李光弼想起王忠嗣临行前关于安抚漠北部族的嘱咐,又想起朔方军中粮饷即将短缺的窘境,不禁握紧拳头,沉声说道:“好,两匹就两匹!”

    听闻此言,堂中诸多部族的贵族头人们,纷纷面露喜色。

    敲定价格之后,云茶和绢布,两厢交割完毕。

    三日之后,西受降城的北麓山下。

    漠北部族的贵族头人们,在此处又开了一次会。

    会上,回纥贵族首先说道:“这一次的云茶数量,没有原本预想中的那么多,分配方式,怕是得改一改。”

    有人问道:“原本不是说好,大家一起平分吗?”

    回纥贵族笑着说道:“你们想想,此次参加互市的漠北部族,足足有二十一个,倘若大家平分,那大部族便要吃亏,小部族便会得利。”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回纥人话里的意思,便是回纥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自然应该分的最多。

    于是,一群贵族头人,吵成一团,险些最后还厮打起来。

    花了好一番功夫,众人最后敲定下了云茶的分配比例。

    漠北部族之中,回纥部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分得的云茶也是最多,几乎达到了总量的一半。

    而另一半云茶,则根据剩下部族的实力强弱,进行了分配。

    大一些的部族,能分得数桶云茶,而最小的部族,仅仅只能分得一盏云茶。

    经此一事,漠北部族内生间隙,有不少部族对回纥部心生不满,但碍于其实力强横,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167章 东都洛阳

    大唐以长安为都,以洛阳为陪都。

    长安宏大,洛阳繁华。

    天宝年间,洛阳百僚廨署如京城之制。圣人亦云,两都是朕东西宅也。

    洛阳不仅有着与长安相同的中央衙署和地方行政机构,商业市集数量上,拥有北市、南市和西市,算起来还比长安多了一市。

    城内纵横各十街,轴线处又有大道贯穿,道中每相隔一百步,便种植有樱桃、石榴两行。大道居中,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间。

    不仅如此,洛阳还是大运河的中枢,漕运发达,隋代在规划东都城时,便有意以洛水贯通,使两岸渠道纵横,加之洹、涧二水汇入洛河,使其颇似江南水乡。于是,洛阳城内处处通漕,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

    所以,洛阳的总占地面积,虽然较长安稍小,但人口却不少反多,天宝初年户部阚册,长安城峰至时人口约百万,而洛阳城人口却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除了人口之外,洛阳的手工业、商业、坊市、文化、宗教,与长安相比,皆不逊色,有些领域,甚至超之。

    周钧带着画月,跟随长安的车队,入了洛阳城。

    刚一入城门,骑在马上的周钧,就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昌盛。

    只见建春门大街上,商铺林立,人头攒动,放眼望过去,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番瞧下来,周钧不禁叹道,洛阳的一切,相比长安,要更加繁华,更加奢靡,更加具有活力。

    画月坐在马车中,悄悄掀开车帷,看向窗外,不禁被眼前的景象看花了眼。

    她一边看,一边对周钧小声说道:“我去过许多城市,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地方。”

    周钧点了点头,洛阳在武周朝时,曾被称为神都,万国来朝,番邦游之,皆拜服无想,只道此城乃是天上宫阙。

    来自长安的车队顺着大街,抵达洛阳皇城的宣仁门外,周钧让画月先去附近的客栈休憩,自己则和长安官吏们,进入皇城,继续向西行进。

    洛阳皇城偏居全城的西北隅,并且皇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内城)。宫城整个平面布局,一个呈凹形,一个呈倒凸形,合起来正所谓以象北辰藩卫。

    宫城内北部筑有陶光园、曜仪城、圆璧城、东城等诸小夹城,且城墙高矗坚固,地势高亢,比唐长安的宫城、皇城有着更严密的防卫设施。

    而搭建太上玄元灯楼的上阳宫,则位于整个皇城的最西南角,神都苑之东。

    顺着皇城的南衔街,周钧跟着诸多官吏,在宫人和武卫的指领下,路过长乐门。

    顺着长乐门的门洞朝内看去,周钧能看见含元殿的轮廓,那里在武周朝时,曾有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建筑奇迹——明堂、天堂和天枢。

    而一场大火,没了明堂和天堂,又一次熔毁,灭了天枢。

    出了洛阳皇城的右掖门,周钧终于来到上阳宫的门外,看见了那座建造中的太上玄元灯楼。

    在方圆数里的工地上,无数的民夫正在搬运着沉重的原木,不同肤色、种族的工匠们,正在那巨大而又宏伟的莲花底座上,安装敲打着建料。

    粗略数数,现场的工匠和丁夫,已经过了千人。

    将作监的骆少监,少府监的主官,还有一位身着官袍的内侍,站在一起,正在与洛阳的一些官员交谈些什么。

    周钧站的远,听不仔细,只能大概听见工期、人手、上元等词。

    待得上官们商讨完毕,接下来便是下属官吏分配任务。

    身为都官司主事的周钧,分到的任务并不复杂,一个是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阚点分配俘隶丁夫;另一个则是与洛阳当地官吏进行协调,为俘隶丁夫安排妥当发粮、给药诸事。

    这两件事情,听上去繁复,但工造司早已经编纂好了卯册,周钧只要根据册本照做便是。

    在工地上忙到下午三点左右,周钧总算安置妥当了俘隶丁夫诸事,接着便打算出上阳宫,去往东城区,与客栈中的画月汇合。

    收拾了一番,周钧刚打算离去,却看见了下工的匠人中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走过去仔细一看,周钧发现对方居然是长安的熟人,那位新罗铁匠——金有济。

    金有济瞧见周钧,连忙出了匠人之列,来到后者的面前,唱了个喏。

    周钧笑道:“也是巧了,居然在这里遇见了你。”

    金有济挠头道:“某并非是官匠,因为听说此番出工能够租调折免,便和友人一起,请了个位置。”

    周钧听了点点头,再看向金有济身后的工匠,开口问道:“他们都是新罗人?”

    金有济:“有新罗人,有乌古斯人,亦有唐人。”

    周钧还想再说两句,突然看见毛顺大师向此处走了过来。

    金有济还有他的友人们,看见毛顺,连忙恭敬退到一旁,躬身行礼。

    毛顺走到匠人中间,冷哼说道:“明日便要正式上工,还有心情在此闲话?还不速去吃些饼粥,早些歇息!”

    匠人们闻言,连忙点头称是,便纷纷散了开去。

    毛顺见众人散去,又上下打量了周钧一番,接着不发一言,也走开了。

    看着毛顺离去的背影,周钧只道是他脾气古怪,倒也没放在心上。

    回了客栈,周钧见到百无聊赖的画月,正趴在窗口看着风景,便开口说道:“走吧,出去走走。”

    画月一声欢呼,先是收拾了一番衣装,接着又从包袱中拿出两柄尺许的短剑,插入了腰间。

    周钧在一旁看了,感慨说道:“这两把剑,乃是公孙大娘的心爱之物,没想到却是赠给了你。”

    画月:“公孙大娘说过,剑乃是灵物,倘若总藏于鞘中,不见天日,时间久了,便会失去灵气,变为凡品。所以,她才将剑赠给了我。”

    周钧觉得公孙大娘这话,倒也在理。

    二人出了客栈的大门,画月看着街上穿梭不停的人流,一时之间没了主意,朝周钧问道:“我们去哪?”

    周钧看了看远方,确定了方向,对画月说道:“先去洛水吧。”

第168章 他乡遇故知

    周钧换了一套常装,带上画月,过了承福坊的坊街,一路向南。

    出了南坊门,周钧耳中隐约听见水声,越向前走,水声越大。

    上了青石阶,在视野的尽头,洛水汇成了一条白线,如画卷一般慢慢展开。

    再向南走上百米,来到新中桥的北侧,周钧倚栏望去,只见桥边日头斜照,渡口浪花淘沙,洛河波涛濯锦,天边流匹晚霞。

    宽阔的河面上,数不尽的舟船,扬帆来往,密密麻麻填堵了整条洛河。

    桥边驿道、离宫城阙、里坊寺院、鹦鹉洲头、繁华集市、酒肆商铺,共同一起,组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山川画卷。

    走上新中桥,画月看向桥面,只见车马行人,络绎不绝,不禁说道:“想不到这里比长安还要繁华。”

    周钧未开口,只是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那眼神,仿佛要把眼前的一切,刻入脑海中一般。

    他清楚的知晓,脚下的这座繁华都城,在十年之后的那场动乱之中,将迎来两次屠城和洗劫。

    城中所活之口,百不留一,市坊之中,尸横遍野,洛水被染成血河,三月不得褪色。

    “二郎,二郎?”

    听见画月的呼声,周钧反应了过来,转头看向了前者。

    画月关切的问道:“怎么了?刚刚你的脸色好差,有些吓人……”

    周钧摇头强笑道:“没什么,我们下桥去南边看看,听说洛阳的南市是天底下最热闹的去处。”

    二人顺着桥面向南走去,没走多远,突然闻得一声喊:“周二郎!”

    周钧循声看去,看见一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员,再定睛一看,那人居然是柳载。

    柳载笑着走了过来,拱手向周钧行了一礼,面上满是喜色,颇有几分他乡遇故人的感触。

    周钧笑着还了一礼,心中不禁想道,孔攸说过,柳载曾数次来灞川别苑做客,只是都和自己岔了时间,却不料在此处居然能相见。

    柳载看着周钧的一身常装,又看了眼画月,开口问道:“周二郎好兴致,这是出来游玩?”

    周钧手指向上阳宫的方向,说道:“承了公务。”

    柳载看了眼上阳宫,顿时懂了:“上元灯楼?”

    周钧轻轻点了点头,又朝柳载问道:“那夷旷来东都,却是为了……?”

    柳载:“和大理寺一起办案。”

    周钧听见办案二字,知晓这里面存着忌讳,便不再深问了。

    二人一边聊着,一边在洛水南边的福善坊里,寻了一家酒肆,点了一些菜肴。

    三人刚刚坐下,画月就扭头看向窗外。

    只见酒肆窗外,过了一条街巷,便是南市的西口,那里商贩云集,热闹非凡。

    知晓画月在想些什么,周钧取了些铜钱,交给了她,又开口说道:“去买些吃食,再备些用度。”

    画月拿了铜钱,喜笑颜开的应了一声,一溜烟就跑出了酒肆。

    知晓周钧的脾性,一旁的柳载倒也没有多少惊奇。

    待得酒食纷纷呈了上来,柳载辞了店家招呼饮妓的提议,便向周钧说道:“某要先和周二郎道喜,迁了都官司主事一职。”

    周钧自谦了两句。

    柳载摇头道:“周二郎漠北之行,其中凶险多舛,最后说得九姓共伐突厥,功不可没,载碌碌无为,听闻只恨未能在场。”

    周钧听出柳载话中的不得意,便与他先是吃了几杯酒,接着又问道:“夷旷近来如何?”

    柳载仰头喝下一杯酒,叹了一声说道:“早先与二郎相谈,息了隐世的念头,只想一身才学,造福苍生。哪想因为脾气执拗,见不惯朝中种种,得罪了上官,如今只能做些庞杂。”

    周钧:“夷旷此番和大理寺来东都办案,怎算是庞杂?”

    柳载又喝了些酒,开口说道:“新罗景德王四月致信大唐,说新罗国内有唐人私牙,以唐国富有为由,四处蛊惑女子登船私渡。”

    “海船入登莱州界,又迫新罗女为婢,关押调教,再卖至长安、洛阳等地,攫取暴利。”

    周钧听了,愣在了当场,这做法怎么和后世卖猪仔有些相似。

    柳载:“大理寺又各州府衙道,追查数月,皆是无果。上官又把这差事推到了某的身上,又道是正月之前,必须破案。”

    周钧听得认真,又问道:“怎么样,有眉目了吗?”

    柳载又吃下一杯酒,慢慢说道:“有些了,但某也发现了一事,那大理寺,还有各州府衙道,在这件案子上,或许还存着不少隐情。”

    “某调看案宗时,发现多有修改删减的痕迹,再寻人去问,却又皆道不知。”

    说到这里,柳载放下酒杯,叹气说道:“依某来看,这说到底,终究还是一桩无头悬案。”

    周钧正想说两句话,安慰一下柳载,却听见酒肆大堂内传来了争吵之声。

    只听一个短褂落裤的渡口漕工,大声说道:“天书上可都说了,应龙显灵,今年秋天,河南八郡,当有洪灾。”

    酒肆中,坐在窗边的一个书生嘲笑他道:“江湖骗子随手写的戏文,岂可当真?”

    那漕工梗着脖子又说道:“某刚从谯县来,那里许多商贾和民家,都朝高处搬家了。”

    那书生笑的更大声了:“愚人自扰,且信这些无根无据之事!”

    漕工满脸通红:“那天书说的仔细,不仅时间,就连地点,还有死伤都说了!”

    书生只是摇头:“你且去寺观中瞧瞧,连佛祖、道尊都未言语,那应龙又怎能道破天机?”

    听见外面的争论,柳载也摇头笑道:“市井之间多有痴愚,就连这般假借灵古的诳语,都会有人去信。”

    周钧笑了笑,附和了一声,又为柳载和自己满上了酒杯。

    半个时辰之后,酒足饭饱,周钧和柳载正聊着天,夹着大包小包的画月,也满脸兴奋的跑了回来。

    周钧见她手中提着,怀里抱着,口中还衔着,只能苦笑。

    和柳载互道了住所,周钧便带着画月,向客栈的方向慢慢走去。

    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月亮和星辰隐隐出现在了天边。

    归去的路上,画月一手拿着羊尾炙,另一只手拿着芝麻糕,吃的满嘴是油。

    周钧拿着大小包裹,瞧着她,说道:“吃这么多,小心等会消不了食。”

    画月没有理睬他,只顾吃着手中的食物。

    二人见天色暗了下来,担心违了宵禁,便出了坊道,入了一条小巷,打算抄近路返回客栈。

    小巷行至一半,原本还在大快朵颐的画月,突然停下动作,整个人停在了路中。

    周钧见状,开口问道:“怎么了?”

    画月眼神变冷,将手中的食物丢在了一旁,慢慢抽出了腰间的短剑,盯着前方,如临大敌。

    周钧顺着向前看去,只见一位身披黑袍、脸戴面纱、身材高挑的女子,站在巷口,截住了二人的去路。

第169章 祆教中人

    周钧盯着那黑袍女子,开口道:“敢问……?”

    那女子的声音故作低沉,口音不似中土人士,只是回道:“圣女有请郎君。”

    周钧一愣:“圣女?”

    那女子不再说话,只是向着二人走来,脚上的银链碰撞后发出声响,在小巷之中听来格外的清脆。

    画月的双剑,右手正持,左手反持,成了一字互搏之势。

    她向着那女子冷声说道:“想要带走他,先问问我手中的剑!”

    话音刚落,画月脚下发力,身体犹如燕子穿堂一般,向前飞冲了出去。

    剑刃夹着破空之势,在半空中化作一道流光,只奔黑袍女子的面门而去。

    只见那女子双手从袍中伸出,先是一抖,缠在雪白臂膀上的银链,宛如拥有生命一般,一头画着圆弧脱离胳膊,另一头牢牢握在那女子的手中,却是成了两条仿佛银蛇一般的银鞭』。

    画月的剑撞上了那女子的银鞭,二者相交,发出金戈相击的震荡声。

    一次交锋之后,周钧看向那女子的银鞭,发现没有丝毫的破损,看起来应当是用了特殊锻造技法所打造出的兵器。

    一击未中的画月,脚下挪步,身法犹如鬼魅,一套剑舞完全施展开来,斜阳照在剑身之上,伴随着身形的腾挪,寒光浮动,小巷之中顿时剑影重重。

    那女子却也是没料到,眼前这个十三四岁的女子,有着如此之高的剑术。

    一时之间,被剑光封住了前后退路,那女子的两条银鞭也只能护住周身,求得自保。

    又是数招过后,画月先是一记正崩』,以腕力使剑尖由上而下直取敌腕,使得那女子不得不回招自救,再寻一破绽,使了回搅』,以剑尖划圈,避开敌人兵势,攻其周身。

    黑袍女子猝不及防,面部和肋下皆被剑光所罩,只听数声破裂,面纱被挑了开去,侧腹部的袍子也被划了一个口子。

    待面纱落地之后,周钧看见那女子的样貌,不禁呆立在原地,吃惊问道:“西云娜?!”

    画月听见此话,退后了两步,朝周钧问道:“你认识她?”

    后者点头道:“她是平康坊的北里伎,与我有过数面之缘。”

    画月低头看向西云娜袍子的破口,又对周钧说道:“她是祆教的人。”

    周钧闻言一愣:“祆教?”

    画月用剑指着西云娜的袍子说道:“祆教崇光明圣火,又称拜火教,在教袍中皆有圣火徽记。”

    周钧看了一眼,果然如画月所说。

    西云娜见身份败露,索性不再隐藏,慢慢脱下头罩,露出了棕色的长发,一双碧绿色的眸子也看向周钧,柔声问道:“周主事,别来无恙?”

    周钧见西云娜落败于画月,但面上没有任何慌张的神色,心中顿时醒悟,对方必定还留有后招。

    周钧一边盯着西云娜,一边在脑中回想着对方的举动。

    虽然身为北里都知,但胡女西云娜,平日里行事大大咧咧,似乎毫无心机,除了身材和美貌,唯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或许只有她的舞姿。

    想完这些,周钧一边开始打量周遭的环境,一边朝西云娜问道:“你为何要找我?”

    西云娜摇头说道:“适才已经说了,不是我要找你,是圣女要见你。”

    周钧:“圣女又是谁?”

    西云娜:“自然是护火圣女。”

    周钧:“她寻我,又所为何事?”

    西云娜摆弄着手中的银鞭,侧头说道:“我也不知,她只是说过你很特别,要我把你带到圣火坛前。”

    周钧说话间,盯着小巷院墙后方那些高悬在架子上的染布,

    又仔细思虑一番,心中已经大约有了底数。

    他看着西云娜,先是打算试着从后者口中套取一些情报,于是故意激她道:“看起来,你在教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那位圣女命你行事,却是什么也不与你知。”

    西云娜微微一笑,说道:“周主事莫要拿话相激,西云娜虽然不喜弯弯绕绕,但也不是白痴。”

    周钧轻轻摇头,这女子虽然是胡蕃,但心思倒也周全。

    见激将不成,周钧又问道:“既然你说圣女想要见我,为何不在长安城中动手?非要等到现在?”

    西云娜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没好气的说道:“你以为我们没试过?倘若不是那个老道士,三番五次坏我们的好事,你早就被我抓去圣火坛了……”

    老道士?

    周钧还待细思,只见西云娜将右手放在口中,吹了个唿哨。

    突然,十数个身穿黑袍的人,出现在小巷的两端,封住了入口和出口。

    画月见状,退到周钧的身边,额头上慢慢渗出了细汗。

    西云娜晃着手中的银链,对周钧和画月笑着说道:“只要你们听话,乖乖的随我们走一趟,我可以保证……”

    周钧朝两旁的院墙看了一眼,朝西云娜问道:“你可知道,这两边的院子,是什么地方?”

    西云娜一愣,下意识的问道:“什么?”

    周钧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看向右手边的院墙,算准方向,用力将石头扔了出去。

    在西云娜和一众黑衣人的注视之下,石头飞过院墙,落入了隔壁的院中。

    传来的并不是石头落在地面的撞击声,而是一个类似落入水中的噗通声。

    周钧手上未停,又捡起一块石头,朝院内扔了过去,又是一声落水声。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时候,隔壁院里传来一声怒吼:“哪个天杀的鼠辈,敢往染缸里扔石头!”

    看着目瞪口呆的西云娜,周钧耸肩说道:“这里是洛水旁的铜驼坊,从隋朝开始,坊内大多都是染织店,而几乎每一家店内的后院里,都会放满染缸。”

    话音刚落,院子里又传来怒吼声:“招呼人手,抄家伙!去后巷抓住那个手贱的猪狗奴!”

    周钧看向西云娜,慢慢说道:“还不走吗?”

    西云娜盯着周钧,又看了眼画月,咬着一口银牙,一番思忖之后,最终心有不甘的喊了一声:“走!”

    不多会,黑衣人撤了个干净。

    周钧拉起还在发愣的画月,开口说道:“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跑?”

    画月如梦初醒,跟在周钧的身边,迅速跑出了这条小巷,消失在了坊市之中。

第170章 流水线

    回到客栈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清早,周钧当机立断退了房间,带上画月去往柳载所居住的廨院,在附近重新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其它不说,客栈隔壁就是御史台和大理寺外官落脚的地方,这能让周钧安心不少,不用担心祆教再来骚扰。

    就这样,周钧白天去上阳宫视事,放廨后要么带着画月闲逛,要么找柳载去吃酒,祆教的人倒是再也没出现过了。

    时间转眼过去了将近一个多月,上元灯楼眼见完成了一半,工匠们开始了上层建筑的搭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灯楼工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这一天,周钧如往常一般,正在阚点上工的劳丁。

    工地上,突然传来了尖锐而又刺耳的责骂声。

    周钧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只见一位身穿宫袍的内侍丞,正当着将作监和少府监主官的面,痛骂着一群跪在地上的工匠。

    将作监骆南斗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朝那内侍拱了拱手,开口道:“丁内丞,灯楼上层有祥云、仙绶、百兽等灯间,建造难度本来就比下层要高。再加上此次参加施工的工匠们,又来自不同地方,搭工配合不熟,这才导致工期延长,进度落后。”

    丁内丞满脸通红,梗着脖子说道:“咱家不听你们的百般理由,总之上元节当天,这太上玄元真仙要是误了工期,圣人怪罪下来,在场的所有人,一个都落不了好!”

    说完这话,丁内丞又朝那些跪在地上的工匠们骂道:“一群不长眼睛的蠢物,依着图纸都做不利索,只会偷懒奸猾,不给你们一点厉害,不晓得上进!来人!”

    话音刚落,数十个手持棍杖的丞吏,走到工匠们的身后,将后者一一按压在地。

    就在这时,毛顺大师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朝那丁内丞喝道:“住手!”

    丁内丞看了眼毛顺,知晓后者是负责修建上元灯楼的大匠师,语气软了三分:“怎么?毛顺大师想为他们求情?”

    毛顺冷声说道:“工期延误岂是这些工匠之过?这灯楼本就繁复无比,内里之中有些工序,就连那些十几年的老匠师,都不一定能够做的尽善尽美,又何况是那些技艺不熟的工匠呢?”

    丁内丞仰着脖子,拿鼻孔对着毛顺,不耐烦的说道:“匠作又不是做学问,哪有那般繁复?敲敲打打,一次不成,便两次,两次不成便三次,多试几次总能成事。说到底,还是待尔等太过宽容,心生懈怠,这才有恃无恐!”

    毛顺大师闻言,横眉怒目,一双大手紧握成拳,身形颤抖。

    另一边,丁内丞招了招手,示意丞吏们开始动刑。

    周钧在一旁,从旁观工匠的口中,知道了一个大概。

    这灯楼,底层建筑和中层建筑比较简单,越往上修,装饰越多,灯间越多,工序也越是麻烦。

    工地上的匠作们,以三十人为一火,以一匠师为火长。

    每一火,各自负责上层灯楼一个区域,然后再使得所有完成的区域,全部连接起来。

    可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工匠的技艺都是优秀的,有的人技艺生疏,还有的人只在每一个特定领域,有着过人之处。

    这就造成,每一个火的施工进度完全不一样。

    当有的火已经完成负责区域的施工之后,有的火才不过完成工量的一半,如此一来,并拖累了总工期。

    听完这些,周钧大致心里有了数。

    他整了整衣装,走到诸位上官的面前,先是唱了个喏,然后对那内侍说道:“丁内丞,还请您高抬贵手。”

    丁内丞见来者不过一八品官,

    怒道:“你又是谁?”

    周钧笑道:“某乃是刑部都官司主事周钧。”

    丁内丞闻言一愣,思忖片刻,又问道:“可是周衡才,周二郎?”

    周钧点了点头。

    丁内丞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说道:“早就听范公说起过你,今日总是得以一见……那你倒是说说,这些个工匠,为何打不得?”

    周钧换位思考,深知想要劝说丁内丞,需站着对方的角度来给出理由,便开口说道:“内丞请想,用了笞刑,倘若伤到了这些工匠的手脚,使其无法做活,岂不是更误工期……依某之见,不如先记一过,再观后效,倘若这些工匠能够将功补过,那便算了,倘若无法,再罚也不迟。”

    丁内丞听了这话,心中倒也觉得有理。

    真要是把这群工匠打一通,威倒是立了,气也算出了,但人却伤了,少了人手,工期怕是会更加拖后。

    想完这些,丁内丞对周钧点点头,又朝那些工匠说道:“今日先记你们一过,倘若再有懈怠,定不轻饶!”

    见工匠们纷纷谢恩,丁内丞又对骆南斗等一众职事官说道:“距离上元节是越来越近了,这工期一再延误,你们总要给咱家一个章程。”

    骆南斗看了看身边的官吏们,对丁内丞说道:“请内丞宽心,我们商讨个方略,定能使这灯楼在上元节之前完工。”

    丁内丞道了一声当是如此』,接着便离开了。

    见内丞走远,骆南斗挥了挥手,对场中的工匠们喊道:“行了,都做事去!”

    待众人逐渐散去,骆南斗又诸位职事官,聚到了一起,开始商量追赶工期的办法。

    向来脾气执拗的毛顺大师,则走到周钧的面前,向后者躬身行了长揖。

    毛顺:“某谢过周主事仗义执言。”

    周钧有些意外,连忙虚扶起毛顺,开口说道:“钧知晓,匠作之事讲究的是眼、耳、手、心、思,五者协调。没有数十年的经验累积,很难做到完备。这一次工期延后,并不是匠人懈怠,实乃匠力不足而已。”

    毛顺闻言,眼睛睁大,看向周钧的时候,眼中再也没了往日的敌视和冷漠。

    周钧此时走到正在讨论方案的官吏中间,对骆南斗说道:“钧有一法,或许能缩短工期,提高效率。”

    骆南斗闻言,朝周钧忙道:“究竟是何法?速速道来?”

    周钧:“此法名曰流水线。”

    骆南斗一脸疑惑:“流水线?”

    周钧转身指着工地说道:“当下,三十工匠为一火,每一火负责建造一处灯间。”

    “由于匠人水平参差不齐,故而有些火进度快,有些火进度慢。”

    “所谓流水线,即是将剩余所有工量,细细划分成单个工序,每一位工匠按照个人所长,负责自己所擅长的工序。”

    骆南斗还是有点不明白:“周主事可否详解?”

    周钧从地上捡起了一块木头,对其他人说道:“就拿木料相接的榫卯来说。柱、梁、枋、垫板、桁檩、斗拱、椽子、望板,皆需用到榫卯。”

    “一火三十人中,有六人专门负责制造榫卯,技艺纯熟者,一日可做四十榫卯,技艺生疏者,一日只能做十五榫卯。”

    “倘若换个法子,将榫卯制作的所有工序,全部分解并陈列出来,粗粗算来,差不多有量空、描线、切木、槛磨、做肩、栌斗等等,每一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再将自己做好的粗料,交予下一人,如此便可节省大量的时间。”

    骆南斗听了倒吸一口凉气,有些忐忑的问道:“此法从未有人试过,能行吗?”

    “此法可行!”

    一个声音突然从人群外传来,众人转头看去,只见出声者乃是毛顺大师。

    毛顺大师面色激动,手舞足蹈的说道:“周主事此法听着有些荒唐,但却合乎精髓,独成匠道!”

    骆南斗听着毛顺大师如此这般说,心中也有些底数,看了一眼周围的人,问道:“要不,试试?”

    众人面面相觑,之后又点头称是。

    于是,骆南斗按照流水线的法子,打散了三十人一火的匠作编制,而是将技艺最高超的匠师,各自安排在了测围、定桩、箍接等等最困难的工序。

    而榫卯、切割、打磨等等普通工序,则分解开来,分别交给了那些技艺稍次的工匠。

    至于那些帮忙的丁夫,则承担着送料、搬运、清理等等最简单的工作。

    刚开始,匠人之间的配合,还有些生疏,偶尔还会出错。

    但在众人适应流水线匠作法之后,仅仅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上元灯楼便完成了结构封顶,比预想中的工期,足足早了一个月。

第171章 离散之女

    上元灯楼封顶之后,接下来的工程,便只有入灯、内装、加固和检测等工序。

    由于这些工序大多是由匠师和工匠来负责,所以周钧的工作一下子少了许多,整个人也清闲了下来。

    每天点卯之后,周钧在工地上四处转转,和官吏还有工匠们聊聊天,然后等到放廨就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灯楼工地上,无论是将作监、少府监,还是司农寺,那些官吏和匠丁们,都熟悉了这位没有半分架子、总是和煦待人的周主事。

    正式场合里,人们称其为周主事,私下见面皆会道一声二郎。

    这一日,周钧如往常一般,又来到工地上。

    巨大的花灯,正在被滑竿和吊轮,一盏盏的吊至半空,再安装进入到灯楼之中。

    周钧看着不禁惊奇,据他所知,这一类的起重装置在唐史之中,几乎没有被提起过,没想到倒是存在。

    毛顺捋着胡子来到周钧的身边,见后者看的仔细,出声说道:“周二郎觉得如何?”

    周钧由衷说道:“此物巧夺天工,难得一见,不知是谁想出的?”

    毛顺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道:“此物最早在墨家匠书中出现,家母当年无意间得了墨家真传,才造出了此物。”

    周钧闻言,问道:“敢问令堂可是武周朝的尚方丞毛婆罗?”

    毛顺点头说道:“正是,家母乃是东夷人,祖上曾为墨家婢女,因心思灵活又手艺奇巧,得了墨钜子的赏识,方得登堂就学。”

    周钧看了毛顺一眼,后者提起毛婆罗的时候,神色悲戚,似有哀怨。

    低头思考片刻,周钧又问道:“某曾听闻,当年大圣则天皇帝,曾令尚方丞毛婆罗督造天枢塔,不知可有其事?”

    毛顺叹了口气:“不错。那天枢,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径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尺,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量测、作图、倒模、督工等等,皆是家母主监。”

    天枢通体由铜铁打造,一百五十尺就是接近五十米,如此宏伟而又壮阔的一件建筑奇迹,却被李隆基下旨熔毁了,周钧现在想来,也是觉得可惜。

    毛顺又道:“家母自接了承造天枢一事,殚精竭虑,未敢有半分懈怠,光是图纸就做了百份。天枢未起,家母青丝髻结,天枢入世,却是白发暮雪。”

    周钧闻言,转头看向了含元殿的方向,天枢早已不在,恰如往事如烟,于是问道:“令堂如今住在长安?”

    毛顺闭上眼睛,轻轻摇头道:“家母早就殁了。”

    周钧一惊。

    毛顺转过身去,低声说道:“开元二年(714),宫中有旨,毁天枢,发匠熔其铜铁,历月不尽。家母听闻此事,悲切无望,心力憔悴,

    那一年入冬,刚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便走了。”

    说完这话,毛顺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原地,只留下周钧一人在那里感喟。

    当日,放了廨,周钧看见那新罗铁匠金有济,与毛顺大师站在一起,悄悄说了些话,不由心中有了些疑惑。

    待毛顺走远,周钧找到金有济,对他问道:“我记得你负责的是安装灯鞘?如何?能否赶在上元节前做完?”

    金有济笑着回道:“多亏了周二郎的好法子,如今每人只负责一个工序,无论速度还是良率,都提高了不少。莫说是上元节,怕是十二月中旬就能完工。”

    周钧点点头,对金有济说道:“某和你认识,是在长安城的西市,说起来,还欠你人情,今天便请你一顿酒了。”

    金有济先是看着周钧的一身官袍,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连忙推辞道:“周二郎乃是官身,某哪有资格与您一起吃酒,实在折煞我也。”

    周钧笑了笑,根本没在意这些,只是拉着金有济,去了皇城外尚善坊的一家高档酒肆。

    金有济一身浆灰匠衣,进了这满耳丝竹,放眼金碧的酒肆,顿时手足无措,连站着都不知道该如何放脚。

    周钧朝馆郎要了一个僻静的落处,又买了些酒水和饼食,接着便带着金有济坐了下来。

    周钧见金有济拘谨,倒也没先问什么,只是一个劲的劝他喝酒。

    待酒过三巡,周钧朝金有济问道:“你是何时来的大唐?”

    金有济喝干净杯中酒,又满足的咂了咂嘴,回道:“好些年了。”

    周钧:“家人也跟着一起来了?”

    听见这个问题,金有济顿住身形,神色也黯了几分,好半天才说道:“家里婆娘得了病,走的早,唯一的一个女儿,也跑了。”

    周钧问道:“跑了?怎么会跑了?”

    金有济:“婆娘下葬的那天,女儿和我大吵了一架,说是再也受不了这样的困苦日子,便走了。”

    “起初我以为不过是气话,过个一两天,也就回来了,哪晓得有人告诉我,她上了去往大唐的海船,却是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周钧:“所以,你来大唐,为的就是希望能找回女儿?”

    金有济点点头,又自嘲道:“起初我存的便是这般心思……但是,大唐那么大,想要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找了几年,我心中原本的那份念想也慢慢淡了,于是便在长安住了下来。”

    周钧点头表示理解,又让店家上了几壶好酒,并让金有济多喝一些。

    见对方有了几分醉意,周钧低声问道:“我先前帮将作监录阚,看见你能承了上元灯楼这份差事,却是得了毛顺大师的推荐?”

    金有济面皮发红,开口说道:“是,不仅是我,还有好些个工匠,都是毛顺大师带进此次匠事之中。”

    周钧不解:“好些个工匠?”

    金有济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在长安城中,有不少工匠都曾经承了毛顺大师的恩情……就拿我来说吧,当年初到长安,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礼数,险些被抓进县狱之中。幸亏毛顺大师帮了一把,又在西市之中为我找了一份差事,这才安顿下来。”

    周钧:“毛顺大师为何要推荐你们?”

    金有济大着舌头说道:“我不知,毛顺大师平日里只让我们按图施工,从来不多说什么,只是在从长安出发之前,告诫我们这些匠人,对外别说是他推荐职事。”

    周钧听了,心中疑惑更甚。

    又问了些问题,金有济却是浑浑噩噩,再也问不出什么来。

    周钧无奈,只能带上他,出了酒肆,返回匠营。

    二人上了天津桥,只见洛水之上,舟帆不绝,热闹非凡。

    金有济跌跌撞撞的走上桥面,看了眼远处的江河,不禁叹道:“当年,我便是坐船入了大唐,又……”

    话未说完,金有济突然双眼睁圆,看向洛水西向,身体颤抖不止。

    周钧见状,以为他酒劲上涌,却不料金有济在桥面上大声喊道:“那是我女儿!刚才站在船头的女子,就是我的女儿!”

    周钧依言看去,只见河面上船只如梭,哪能看清什么女子。

    于是,周钧便朝金有济说道:“酒后思切,大抵是看错了吧?”

    金有济盯着远方,呆立了好久,最终摇头说道:“或许真的是我看错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172章 疑点重重

    将金有济送回匠营,周钧取了乘马,刚过了桥南,就见到画月站在桥的另一端,低着头等在那里。

    周钧驱马行了过去,朝画月问道:“何时来的?”

    画月努了努嘴,回答道:“你与人吃酒时,我便到了。”

    周钧问道:“那为何不过来?”

    画月摇头说道:“我只是不喜欢见外人。”

    周钧无奈笑了笑,朝画月伸出了手:“上来吧。”

    画月抓住周钧的胳膊,一个翻身,上了马背。

    周钧一边策马前行,一边问道:“再过些日子,便要过年了,也不知灞川那里是什么模样?”

    画月:“我瞧了灞川寄来的信,柔杏已经定下了婚日,怕是灞川现在热闹着呢?”

    周钧好笑的问道:“想家了?”

    画月:“洛阳繁华,起初待着还有些意思,时间久了,也是无趣。”

    周钧:“待得上元节结束,咱们便回长安。”

    画月:“嗯,早些回去才好。”

    二人就这样说着,到了客栈的门口。

    让店家将马引入马厩,周钧带着画月,走进客栈的前堂,见到一身官袍的柳载,坐在扎椅上等着。

    瞧见周钧走了过来,柳载站起身来,笑着提起了手中之物。

    周钧瞧了过去,只见柳载手中,一壶烧酒,一包羊炙。

    交给画月些许铜钱,让她去买点蒸饼一类的吃食,周钧和柳载入了独院之中的天井,寻了个干净的地方,摆桌立椅。

    二人坐了下来,周钧拿起酒具,给二人倒酒。

    柳载却从怀中取出了一份进奏院状,递向了周钧。

    周钧不明所以,接了进奏院状读了,只见河南有告,『淮阳、睢阳、谯等八郡,大水漫城,卷走多处民宅商铺,溺死者不计其数。』

    叹了口气,周钧将状慢慢放下。

    柳载抿了口酒,开口问道:“二郎可还记得那应龙之说?”

    周钧点头。

    柳载:“真是神了,那天书所云,丝毫不差。原本市坊之中,不信者,嗤笑者,皆有之,当下却都是叹服。”

    周钧:“河南道的受灾情势如何?”

    柳载:“不容乐观,此番洪灾,来的没有半分预兆,水文司和天文司都吃了落,河南八郡大多地界,都成了一片汪泽,今年的收成也多半是没了。”

    周钧沉默不语。

    柳载:“但也有些乡间民夫,瞧过那应龙天书,深信不疑,事先就迁家高处,躲过了这一场劫难。”

    周钧听闻此言,脸色好了一些。

    柳载又朝周钧问道:“此次洪灾,被那天书说中,二郎又是怎么看的?”

    周钧微微笑道:“只是巧合吧。”

    柳载仔细寻思一番,也附和了一句:“或许吧。”

    将此事暂时放下,柳载吃了一口酒,又问道:“最近,那祆教妖人,未曾再来吗?”

    周钧摇头,说道:“未曾再来,想是知难而退了吧。”

    柳载:“当初出了那事,某也与你说了,不如报于县廨,再差遣官丁,去祆教寺查巡一番,说不定会有收获。”

    周钧:“贼人既然敢半途掳劫,那必定是有备而来,倘若没能当场抓获犯人,但他们自然不会在事后留下把柄。”

    “再说了,东都洛阳,祆教寺不下四十余处,祆教徒更有万许,倘若大张旗鼓的搜查,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暂且不说,倘若引起祆教徒反弹,惹了事端,又该如何?”

    见柳载若有所思,周钧又说道:“还有,某身为一八品主事,家中大人并非当朝大员,宗家也非是门阀,为何祆教他人不寻,却独独与我为难?倘若县廨深究此事,

    问及缘由,某又如何作答?”

    柳载听了,也明白了这件事的麻烦。

    周钧摆手道:“某现在与夷旷为邻,隔壁就是大理寺、御史台外官的官邸,四周皆有武侯把守,就算祆教敢来,也必定会投鼠忌器。”

    画月此时回了院子,带来了蒸饼、米糕、炸食等物。

    周钧将食物,依次放在案上。

    画月取了自己的一份,也回了厢房。

    周钧则是对柳载问道:“早先你说了那新罗奴牙案,眼下离正月也没有多少日子了,可有进展?”

    柳载咬了口蒸饼,说道:“某翻遍漕志,查到每月有一货舫,自阳谷方向而来,关引上报的是鱼虾等物,但落货之处,却非是什么市集宅落,而是永通坊南巷。”

    周钧:“永通坊南巷?那里有什么?”

    柳载:“永通坊南巷原本是一片佛寺,因为开元年间走了水,烧死不少香客和僧侣,之后便传出闹鬼之事。因为这个,周遭的民宅逐渐荒了,再也无人肯住,最后便成了忌讳。”

    周钧:“原来如此。”

    柳载:“这些日子里,我也发现,不管是大理寺,还是御史台,似乎有人在有意阻挠调查。所以,这货舫之事,载无意求助他人,打算乔装打扮,小心寻查,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周钧听了,有些担忧,便劝柳载莫要单独行动。

    后者只是说道自有分寸。

    二人又吃了一会酒,柳载回了官邸。

    画月走出厢房,来到天井之中,见周钧坐在那里,面色凝重,便开口问道:“柳御史说什么了?”

    周钧:“他说永通坊有一处佛寺闹鬼……”

    画月睁大眼睛,连忙捂住耳朵:“啊,我不听,我不听,你莫要与我说!”

    周钧有些惊讶,笑着问道:“你怕鬼?”..

    画月:“虎豹蛇蝎存形,以利刃可杀之,鬼怪虚无缥缈,又哪来致胜的法子?”

    周钧:“不过就是一处佛寺,前些年失火,烧死了不少人……”

    画月急忙又捂住耳朵,大声喊道:“莫说了!说些其它的,其它的!”

    周钧瞧见画月一脸惊慌的模样,摇头笑道:“好吧,说些其它事情,你可还记得我和你提起过的毛顺大师?”

    画月:“可是那位技艺巧夺天工的大匠师,自然记得。”

    周钧:“毛顺大师在匠人之中,名望高又手艺好,本来我想交好于他,这样日后也方便搜寻匠人。但相处了一些时日,我却发现此人怕是隐瞒了一些事情。”

    画月:“隐瞒?”

    周钧:“毛顺大师在长安时,邀请了一批相熟的匠师,又让他们报名参加上元灯楼的建设,却令他们对外不许说出相邀一事。”

    画月不解:“是担心这些匠人受了特殊的照顾吗?”

    周钧:“应当不是,具体原因我不知晓,总之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仔细留心一些便是。”

第173章 传书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天宝四载的最后一天,乃是除岁之日。

    东都洛阳的街头上,到处都是彩绶庆灯,人们身着新衣,畅游在市坊之中,放眼望去,皆是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

    画月跟在周钧的身后,一手牵着马,另一手抓住后者的衣袖,看着街上有人穿着红黑戏服,又头戴恶鬼面具,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低声问道:“我去年也看过这样的表演,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周钧看了一眼,回答道:“这是傩舞,由小郎带上鬼面,随乐起舞,意在祛除灾厄,邪鬼不侵。”

    待得傩舞戏班逐渐远离,画月松了口气,又朝周钧说道:“今天街上人多,吵杂不休。”

    周钧:“你还是回客栈吧,我去上阳宫点完卯,便回去找你。”

    画月摇头道:“越是热闹的节日,越要小心,谁知道那些祆教妖人,会不会混在人群中发难?”

    周钧无奈,带着画月继续向前走去。

    到了皇城外,画月牵着马去了附近的坊间,周钧则武卫处验了鱼符,进了内街。

    除岁正元,大唐官员皆有七天假期,包括元旦前三日、元旦当日和元旦后三天。

    在这七天里,绝大多数的官吏,都得了假可以返回家乡,与家人们共同过年。

    而上阳宫的灯楼工地,无论是匠营还是丁守,都需要有官员留下来职守。

    长安到洛阳有八百多里路,倘若是快马骑行,少说也要两三天的路程,而新年假期只有七天,周钧算了笔账,发现假期大多都要花在赶路上,便索性留在洛阳,承了当值的差事。

    入了上阳宫,在职事处点完卯,周钧抬头看向那座十五层楼高的太上玄元真仙,只见灯烛皆已安装完备,只等上元佳节正式亮相。

    向前走了几步,周钧瞧见金有济和一众工匠,从灯楼中走了出来,便开口问道:“今天是除岁,还有活计要做?”

    金有济拱手道:“毛顺大师说还有些灯鞘和木阖需要调整,正巧我们这些匠人都未回家,便上了灯楼忙活到现在。”

    周钧又问道:“毛顺大师在哪里?”

    金有济看向了灯楼上方。

    周钧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一眼,暗地里倒吸一口凉气。

    与匠人们道别,周钧顺着灯楼内部螺旋式的木制楼梯,一路向上。

    听着脚下传来的咯吱作响,周钧极力劝说着自己,不要向下看,慢慢走到灯楼中部的拱堂。

    踩着楼梯入了堂中,周钧一眼就看到站在灯孔边的毛顺。

    后者正顺着孔洞的方向,朝着皇城的方向看去。

    毛顺听见身后的脚步声,没有转身,对周钧说道:“当年天枢未建,老夫尚是稚童,曾随家母入明堂一观。那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上为园盖,九龙捧之,下施铁凤,为辟雍之相,号曰万象神宫。可如今,数万匠人苦心打造的神宫,却早已烟消云散。”

    周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毛顺:“古往今来,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传唱古今,经久不衰;那沙场老将的不世功勋,建祠立碑,永载史册。”

    “至于匠人,心思巧妙又如何,技艺出众又如何。到头来,耗尽心血设计、建造的作品,仅仅只是一道圣旨,说毁便毁了。”

    毛顺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说起来,家母也是幸运的,天枢塔成,史书中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至少有了她的名字。而更多技艺高超的匠师,却在史书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周钧:“大匠师勿需忧虑,匠作一道,关乎民生、经济和军事,当下虽然备受轻视,

    但终有一日,必将被视为国本。”

    毛顺闻言转过头来,盯着周钧问道:“周二郎当真是如此想的?”

    周钧点头道:“句句皆是肺腑之言。”

    毛顺笑着说道:“与周二郎相处不过数月,但某却从未见过你这般的人物……这天底下,倘若能多些似你这般的人就好了。那匠作一道,至少不会被视作贱业,匠人们好歹也能寻个盼头!”

    说完这话,毛顺大师走到拱堂的中央,从柙柜中抽出一本厚厚的文册,交到了周钧的手中。

    周钧接过书册,见封面上写着『匠鸿经』三个大字,便问道:“这是……?”

    毛顺:“这本书是毛家多位家宿,一代一代共同撰写的匠作书,里面记录了匠作的千门百道。”

    周钧拿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册,有些疑惑的问道:“某并非是匠人,毛顺大师为何不寻一聪慧而又技高的匠师,收其为徒,再传下此书?”

    毛顺:“将此书传给徒弟,只能令一人受益;但将此书传给二郎,却能使天下人受益。”

    听了这话,周钧一愣。

    细细寻思了一会儿,周钧问道:“毛顺大师此言何意?”

    毛顺:“那『西厢记』,老夫也瞧过,周二郎既然能使其传唱天下,自然也能使这『匠鸿经』流传下去。”

    周钧吁了一口气,再问道:“『匠鸿经』乃是毛家单传的匠书,毛顺大师难道不担心技艺外泄?”

    两鬓花白的毛顺,轻轻摇了摇头,低声说道:“那一切都不重要了。”

    说完,毛顺又转过身去,看向远方的皇城,宛如老僧入定,沉默不语。

    周钧见状,收好『匠鸿经』,下了灯楼。

    出了上阳宫,周钧又回头看了一眼灯楼的方向,心中的疑惑和不安,正在一点一点的慢慢扩大,却又不知道这种感觉的根源,究竟从何而来。

    出了皇城大门,周钧寻到画月,二人顺着坊街,一路向客栈骑行而去。

    周钧骑在马上,入了一条坊道,却在视野中看见了一位熟人――金有济。

    后者正拿着什么,在墙边写写画画。

    周钧好奇之下,驱马走了过去,开口问道:“你在做什么?”

    金有济吓了一跳,转过身来,见来者是周钧,不禁松了口气。

    周钧低头一看,只见墙上有些用炭笔写成的奇怪图案。

    金有济主动说道:“二郎,这些是新罗的弁语,是一种民间所使用的图案文字。”

    周钧问道:“你在这里写这些做什么?”

    金有济:“二郎可还记得之前在桥上,我说看到了女儿?”

    周钧点头。

    金有济:“我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蹊跷,总感觉那日看见的女子,就是我的女儿。自那之后,我便悄悄在洛阳城中,四处写下这样的记号。”

    “这个记号,只有我和我的女儿才能看懂,倘若她真的就在洛阳城,又看到了这个记号,自然就知道来何处寻我。”

    周钧听了暗暗摇头。

    这金有济,怕是想女儿想的有些魔怔了。

第174章 荒宅古刹(上)

    天宝五载,正月初一。

    一大清早,周钧穿戴整齐,出了厢房,看见正在梳洗的画月,便从怀中取出一个红色布包,递给了她。

    画月接过布包,入手沉甸,打开看了,发现里面装满了铜钱。

    画月满脸疑惑:“给我的?”

    周钧点头。

    画月又问道:“这是大唐的习俗?”

    周钧想了一会儿,回答道:“也不算是,你且收下,权当做是吧。”

    画月一头雾水,最终还是收下了红包。

    元正清早,周钧带着画月出了客栈,去了洛阳市井闲逛。

    由于昨日是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守岁,故而街上的人并不多,瞧过去甚至有些空落。

    周钧带着画月绕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出摊的早食。

    买了些蒸米糕、高升饼和胶牙饧,周钧和画月在路旁找了一处石台,一边吃,一边看向洛阳的景致。

    初晨的寒霜逐渐被阳光所驱散,洛阳的民宅之中,家家户户都立起了木杆,上面用纸或是布,做成了长旗,随风飘动,甚是壮观。

    画月看的惊奇,朝周钧问了。

    后者答道:“那是春幡,用来祈求长寿健康。”

    二人在市井间又走了一会儿,这才向着客栈的方向返回。

    到了客栈的门口,周钧先去了隔壁的官邸,向门房问了柳载的去处,打算向其贺岁。

    出乎周钧的意料,门房回道,柳御史除夕日一大清早,便出了门,至今未归。

    听了这话,周钧又想起柳载先前说起的探案一事,心中咯噔了一声,顿感不妙。

    周钧连上阳宫点卯都顾不上,直接带着画月,骑上马,去往柳载先前曾经提起过的永通坊南巷。

    赶路途中,画月朝周钧问道:“倘若柳御史真的遇险,为何不去通报大理寺和御史台,让他们派兵去巡查永通坊?”

    周钧:“倘若夷旷真的遇险,贼人将其关押,又闻得官兵前来,必定会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而且,你莫要忘了,之前夷旷就曾经提起过,大理寺和御史台有人故意阻扰,倘若去寻他们,说不定会让贼人事先得了风声。”

    画月点点头。

    二人入了永通坊,顺着坊街来到南巷口。

    将马寄在一家酒肆的厩中,周钧和画月从巷口入了南街。

    刚一踏进南巷,周钧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荒宅和杂物,很难想象,这里居然与繁华的洛阳仅有一门之隔。

    即便是上午,日头正盛,周钧站在街中,也不禁感到脊背一阵发冷。

    相比而言,画月更是不堪,她抓住周钧的衣袖,

    小声问道:“传闻这里闹鬼,会不会是真的?”

    周钧一边向前走去,一边说道:“这世间就算真的有鬼魅,也当是畏惧生人的。”

    画月听了,看了一眼周钧,问道:“这世间,难道你什么都不怕?”

    周钧回答道:“我倒是有一样畏惧之物。”

    画月又追问。

    周钧笑而不答。

    二人顺着荒街,朝南方又走了数十米,只见南巷的尽头,一处荒废已久的古寺,出现在了视野之中。

    周钧和画月进了古寺的大门,只见四周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

    穿过前院,来到中殿的门槛前,周钧刚想跨进去,画月拦住了他。

    画月蹲下身,拨开门槛后方的枯草和树枝,只见一条细线略高于地面,藏匿其中。

    周钧收回脚,朝细线的两端看去,只见一端系在殿柱上,另一端却是顺着横梁走向了偏厅。

    画月朝周钧说道:“这根线绷直如弦,看起来这里虽然荒废,但还是有人住的。”

    周钧小心跨过细线,走入偏厅,看见那细线没入了墙壁。

    打了个手势,周钧示意画月,四处查看一番。

    二人在房内走了一圈,画月走到一处书柜前,突然停下了脚步。

    周钧走了过去,看见画月将耳朵贴在书柜上,便也依法照做。

    墙后周钧隐约能听见一些声响,但是却听不仔细。

    过了一会儿,墙后的声响渐渐小了。

    画月轻声对周钧说道:“那人走了。”

    说完,她便在书柜上四处开始摸索。

    周钧也不清楚画月是如何知晓墙后有人,只是跟着画月摸索起来。

    片刻之后,周钧在书柜后面的墙面上,摸到一处凸起的墙砖,用力按下,只听见整个书柜抖动了一下。

    画月走到侧方,用手扒住书柜,用力向一旁推去,只见墙壁下方露出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口。

    画月从腰间取出短剑,穿过洞口,先走了进去。

    周钧跟在她的身后,也进到了里面,只见墙后是一间五平不到的小间,地上有一铺褥,间内的天花板上接着五六个铃铛,想必是与外界的细线相连。

    画月看向小间的里面,那里有一处向下的楼梯。她先是探头看了楼梯下的动静,接着蹑手蹑脚的走了下去。

    楼梯的高度大约有三米,落地便是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低矮甬道。

    比起行动自如的画月,周钧只能弓着身体,跟在她的身后。

    走了几十步,眼前似有亮光。

    画月停下脚步,蹲在甬道的尽头,给了周钧一个噤声的动作。

    周钧依言照做,只听得不远处,一阵脚步声慢慢靠近,却是向着甬道而来。

    当脚步声来到甬道口的时候,画月一个矮身冲了出去,剑柄倒转,重重击打在来者的太阳穴上。

    接着,她又接住晕过去的这人,将其慢慢放在了地上。

    周钧钻出甬道一看,只见晕倒之人,是一个脸上有着刀疤的中年男子,虽然穿着唐服,但却是漠北蕃子的相貌。

    周钧和画月齐力将这人拖到甬道之中。

    画月将剑架在那蕃子的脖子上,周钧则是掐其人中,弄醒了那人。

    后者睁开眼睛之后,看见面前的一男一女,顿时吓得想要大叫。

    画月眼疾手快,抓住他的下巴,用力一错,使其关节脱臼,发不出任何声音。

    周钧盯着那人,一字一句的说道:“我问你一事,你答我一事,倘若多言,立即丧命!倘若听懂,便点头!”

    那蕃子惊恐不已,不住点头。

    画月见状,又帮那蕃子接回了下巴。

    周钧:“你们是什么人?”

    蕃子:“我们是北海仲家商行的护卫!”

    周钧摇摇头,朝画月看了一眼。

    画月的剑刃轻轻一划。

    蕃子感觉到喉咙一凉,却是有鲜血溢出,连忙哀声说道:“我们是幽州人,这次是帮主家往洛阳运货。”

    周钧:“货物是什么?”

    蕃子:“是……是一群新罗的小娘。”

    周钧:“为何要运到洛阳?”

    蕃子:“将她们藏在这里,又找了人,教她们大唐官话和琴棋书画,最后再卖出去。”

    周钧点点头,这一切和柳载先前说的基本一致。

    周钧又问道:“这几日,你们是不是抓了一名御史,姓柳?”

    那蕃子迟疑了一会儿,又点头道:“是,是,的确有这么个人,他说自己是朝廷里的八品官,好像是御史。”

    周钧:“他现在人在哪里?”

    蕃子:“在西面的牢房。”

    周钧:“你们这次一共来了多少人?”

    蕃子:“七个,有三人出去了,这里加我一个,还有四人!”

    听到这里,周钧思忖了片刻。

    那蕃子看着架在脖子上的短剑,苦苦哀求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我家中还有妻小,二位放我一条生路!”

    画月看向周钧,投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周钧看了一眼那蕃子,思忖过后,对画月轻轻摇了摇头。

    画月手腕一翻,短剑由上持改为下握,朝着那蕃子的心口处,用力刺了进去。

    只听噗嗤一声,那蕃子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挣扎了几下,再也没了动静。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175章 荒宅古刹(下)

    将染血的短剑,在死者的衣服上擦了个干净,画月朝周钧问道:“接下来怎么办?”

    周钧:“救了柳御史,再尽快离开。”

    画月点点头,从甬道中钻了出去,顺着通道,一路向下走去。

    一路上,画月看见这古刹的地下,不仅有着类似酒坊一类的辗浚还有不少备着床铺和帷帘的小间,不禁好奇问道:“佛寺之下,为何会有着这样的地方?难不成那群和尚,不住地上,却爱住在地下?”

    周钧:“似长安洛阳这般的城市里,不少佛寺、道观之中,都有结缘堂一说。”

    画月:“结缘堂?那是什么?”

    周钧:“私好男女,又或是贵富狎r,常常于结缘堂中,幽会相见。”

    画月听了,啐了一口,恼火说道:“在神灵之所中,行此等龌龊之事,这是亵渎!”

    周钧闻言苦笑,唐朝昌盛强大,却也风气开放,这结缘一事不过寻常,比这更离谱的比比皆是。

    向前走到一片开阔的房间,二人听见有交谈声,便停了脚步,躲在墙角。

    在房间中央有一案台,案台上放有一盏油灯,另有酒食、兵刃等物。

    两名男子分坐案台左右,正在一边吃着饼食,一边喝着烧酒。

    其中一人,向另一人问道:“于队副,队头他们走了多久?”

    被称作于队副的男子说道:“一个多时辰了。”

    第一人又问道:“差不多该回来了吧?”

    于队副回道:“祜喇子,你想的倒是简单。在这元日里,不仅要安排出洛阳的货船,还要联络上家重新准备住所。”

    祜喇子叹了口气:“前两日我这眼皮子就一直在跳,就知道准没好事。”

    于队副:“此番吾等的藏身之所,被人撞破,怕是有内鬼告密。”

    祜喇子:“说起内鬼,还能是谁?咱们这些兄弟,都是战场上过了命的交情,绝计不会出卖彼此。唯一能出岔子的,只有那个新来的新罗婢!”

    于队副灌下一杯酒,沉声说道:“虽说是花了大价钱,但那婢子也留不得了。她知道的太多,而且还见过不少上家的真容,让她活着,怕是个祸害。”

    祜喇子站了起来,嘿嘿笑道:“队副,弄死她之前,能不能让我先上个手?反正那婢子左右是个死,倒不如让我先爽快一把?”

    于队副斜了祜喇子一眼,开口说道:“你自己留点分寸,别把人给弄死了,队头回来还有事要问她。”

    见于队副应允,祜喇子大喜过望,忙不迭点头应道:“省的省的。”

    说完,祜喇子一溜烟出了房间,朝着外廊跑去。

    见房间中只剩下一人,画月抽出剑,看向周钧。

    后者微微点头。

    画月先是拿起地上的石子,一个甩手,打灭了油灯。

    于队副见状大惊失色,连忙抽出桌上的刀,大吼一声:“是谁?”

    在黑暗之中,画月的身影宛如野猫一般,顺着墙根走到于队副的身边,举起短剑,向着后者的脖子砍去。

    毕竟是战场上拼杀下来的军卒,于队副凭借着兵刃的风声,举刀相迎。

    一声金戈相击的震响,于队副借着金属撞击产生的刹那火花,看清了画月的长相。

    惊愕之中,于队副还没来得及反应,突然觉得脖子一凉,鲜血宛如泉涌一般,从伤口中喷溅而出。

    他朝后退了几步,想用手掌按住脖子上的伤口。

    一切终究只是徒劳。

    带着不甘和疑惑,于队副直直的倒了下去。

    画月长吁了一口气,招呼上周钧,继续向着外廊走去。

    走到一半,二人借着墙上的火光,向着两旁的房间看去。

    只见数十个身着布衣的年弱女子,瑟瑟发抖的躲在房间的角落,一边抽泣,一边看向门外。

    画月想要去砸开门锁,周钧止住了她的行动。

    后者说道:“先清敌,再救人。”

    画月先是看了眼那些女子,接着对周钧点点头,继续向前走去。

    二人在外廊的尽头,转了一个弯,来到一个砖石砌成的小院之中。

    一阵女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小院的厢房中传来。

    画月提着剑,一脚踹开了房门,眼前的一幕,却是让她怒血上涌。

    那祜喇子将一名衣衫不整的女子压在身下,不顾后者的哀求和恸哭,正待发泄兽欲。

    画月怒极,手中之剑全力劈下,那祜喇子的人头被砍了下来,鲜血宛如雨落,直接掉在那女子的身上。

    周钧走进厢房,看见这血腥的一幕,眼神却落在床上那女子的脸上。

    只见那女子芙蓉秀脸,相貌娇美,浑身都是鲜血,脸上满是泪痕,整个人因为极度恐惧已经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

    周钧不敢置信的问道:“柳小仙?”

    少顷之后,画月用床单帮柳小仙抹干了血迹,又帮她穿上了衣服。

    周钧这才走到柳小仙的面前,看着后者问道:“柳小仙,你为何会在这里?”

    柳小仙面色惨白,嘴唇发颤,整个人如筛糠一般,抖个不停,对外界的一切,仿佛都没了反应。

    画月先是看着地上的那具无头尸体,又看了看精神接近崩溃的柳小仙,开口问道:“二郎,怎么办?”

    周钧想了想,说道:“眼下之敌,应当还剩下一人,而且柳御史还未寻到,先把她留在这里,等会再回来。”

    画月点了点头。

    二人出了厢房,又走出小院,行了一段路,最终来到外廊的尽头。

    听着外廊尽头处传来的鞭笞声,周钧和画月放慢脚步,顺着墙根来到牢房门口。

    借着火光,只见浑身上下满是伤口、奄奄一息的柳载,被绑在刑具上,正在承受着鞭刑的审讯。

    一名上身精赤的异族男子,甩动着长鞭,一边在柳载的身上留下一道道伤口,一边大声问道:“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柳载睁开满是血丝的眼睛,气若游丝的说了一句:“没人指使。”

    男子恼怒的摇头说道:“你这般嘴硬的蠢材,真倒是第一次见到。说出来,某给你一个痛苦,省的再多吃苦头。”

    柳载张开嘴巴,鲜血不停的他的嘴角处溢出,只听他冷笑说道:“信不信由你。”

    男子大怒,抽出烧得通红的铁烙,想要按向柳载的胸口。

    画月蹑手蹑脚的走进刑房,来到那男子的身后,用剑柄一个重击,将其打昏,又在房间里找到一条绳索,将其捆了个结实。

    周钧则来到刑具前,帮柳载解了束缚,慢慢搀扶后者坐到了地上。

    柳载靠在木架上,看着周钧,虚弱笑道:“幸好得了二郎相助,某欠你一条命。”

    周钧上下检查了一番柳载的伤口,又说道:“有什么话,等从这里出去,你再慢慢与我说。”

    柳载在周钧搀扶下,慢慢起了身,先说道:“那群被掳来的新罗小娘,都在牢房之中。”

    周钧:“我瞧见了。”

    柳载:“在内院里有一女子,名为柳小仙。她乃是贼首买来,调教那些新罗女的教头。她不仅见过幕后主使,还见过莱州、齐州还有洛阳等地的接头人,是本案重要的目击证人,必须要护她周全!”

    周钧:“那柳小仙,眼下平安无事,倘若你不放心,我们现在就去寻她。”

    三人回到了小院,又入了那厢房。

    祜喇子的那具尸体还在原处,但柳小仙,却不见了踪影。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176章 上元节(一)

    得了消息,武侯赶到永通坊南巷,二十多名新罗女子被救出了地牢。

    身受重伤的柳载,则被送去了官廨,医师一番检查下来,所幸性命无碍。

    处理完这一切,周钧骑着马,带着画月,向着客栈返回。

    路上,画月朝周钧问道:“柳小仙为什么要跑?我们明明就是去救她的。”

    周钧:“因为柳小仙知道,这群贼人背后的势力庞大,她无法相信任何人。更何况,当时她又受了惊吓,逃跑便是唯一的办法。”

    画月仔细想了想,又问道:“寺庙地下的那群人,看样子不是寻常护卫,倒有些像是军卒。”

    周钧:“不错,他们的称呼、身手还有行事,都是边军作风。而且,他们在莱州、齐州、洛阳、长安等地皆有人接应。如此看来,有朝中重官,又边疆藩镇,皆牵涉其中。”

    画月:“我又从头想了想,有些不明白,不过是掳卖新罗女子,为何要大理寺和御史台出面?以往这种案子,不是一般都让县府衙门处理的吗?”

    周钧:“掳卖新罗女子事小,但边藩与朝官勾结,才是事大。你且想想,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一旦与朝中官员,形成利益输送的链条,今日是略卖生口,明日便可走私甲胄,长期以往,双方合作,便能在朝堂内外形成一个看不见的盟约。”

    画月:“看不见的盟约?”

    周钧点头道:“某猜想,掳卖新罗女子的案件,不过是一个由头,朝廷现在追查的,是这交易各个环节的上头人。倘若查出的名单,坐实了藩镇与朝官勾结,那么朝中怕是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画月听着咋舌:“而那柳小仙,就是此案的重要证人?”

    周钧:“只要从柳小仙口中问出背后的指使人,就能随藤摸瓜,扯出一条线上的每个关键人物。”

    “一旦名单上呈,此等结党营私之事,当今圣人最为敏感,自然会痛下杀手,清除隐患。”

    画月看向远方,又问道:“那柳小仙会逃去哪里?”

    周钧也跟着她看向洛阳的坊市,叹了口气:“柳小仙的身上没有户引,也不信任他人,眼下也只能藏匿在这城内的某处。”

    画月:“她难道不会向人求助?”

    周钧:“倘若我是柳小仙,眼下能信任的,怕是只有柳御史一人。但是,后者受了重伤,又身在官廨,周边眼线混杂,柳小仙根本无法靠近。”

    画月:“那我们现在如何做?”

    周钧:“洛阳城中势力庞杂,不仅有掳卖新罗女子的那群贼人,还有那些不知意图的祆教人士,我们在明,他们在暗,所以按兵不动便是上策,且静观其变吧。”

    画月点了点头。

    八日之后,正月初九。

    唐皇李隆基领文武百官,又随行宫人武卫近万,抵达洛阳。

    洛阳街头,千门开锁,万灯启挂,百姓连袖舞,洛水起诗词,城中繁华盛景,古今千年,未曾有过。

    五天之后,便是上元佳节。

    整个大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只有上元节(十四、十五、十六)的三天,宵禁取消。

    家家户户的人们,在那三天的晚上,不必关在家中,可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品酒赏月,随意走动。

    而这三天假期之中,又以上元节当天(正月十五)为最热闹的一天。

    在那一天的夜晚,上阳宫火树(灯楼)将会点亮,大街小巷,又每家门前,皆高挂彩灯。

    洛阳街头,除了大小商贩和观灯巡游的夜市,另有打蔟、迎紫姑、祭蚕神、踏歌游、耍百戏等等活动。

    那一天,说是大唐一年里最热闹的一日,也丝毫不为过。

    正月十四上午,周钧在上阳宫职事处,签了阚行,又向将作监的骆少监做了别,至此便算是都官司在洛阳的公务全部了结。

    接下来的上元佳节,周钧再无旁事,只需在洛阳安心游玩便是。

    告别了骆少监,还没走几步,周钧却在上阳宫的大门处,看见了一位熟悉的客人――内常侍范吉年。

    那范吉年瞧见周钧,脸上顿时笑出了花,脚下快步走来,口中还喊道:“二郎,可算是相见了。”

    周钧迎上前,拱手笑道:“范公别来无恙?”

    范吉年:“好,咱家一切都好。只不过年前管着掖庭局的贺常侍去了江南,如今咱家一边要管着奚官局,还要一边照看掖庭局,却是分身乏术,忙的不可开交。”

    周钧说道:“正所谓能者多劳……再说,圣人把如此重要的差事,统统交予范公,不也恰恰证了范公圣眷正隆吗?”

    范吉年闻言大笑,看着周钧说道:“还是二郎会说话,可真是说到咱家心里头去了。”

    周钧看向范吉年的身后,只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不由奇道:“范公这是要……出行?”

    范吉年看向周钧说道:“二郎勿怪,有人邀你,却是遣了咱家来做说客。”

    周钧一愣:“邀某做客?敢问是哪位?”

    范吉年苦笑道:“二郎莫要多问,到了便知。”

    周钧满脸疑惑,心中猜了几个人名,都感觉有些不对。

    思来想去,周钧也是无法,只得对范吉年说道:“钧有一家人,还在积善坊酒肆中等我放廨,我先去知会一声,再随范公赴约,如何?”

    范吉年摆手笑道:“些许小事,何须二郎跑一趟,咱家遣一小厮,传个口信便是。”

    说完,范吉年拉着周钧,朝马车走去,口中还在说着:“二郎莫要耽搁,倘若让贵人等急了,你我怕都是要吃落。”

    见范吉年话中急迫,周钧对那做东之人的身份,更是好奇。

    能驱遣正五品下的内常侍做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这个本事?

    将周钧推上马车,范吉年钻进去还没坐稳,便催促车夫快走。

    马车出了上阳宫,却是一路朝东,出了宣仁门,入了思恭坊。

    思恭坊,位于十字街一带,东临北市,西接清化坊,乃是洛阳城中的一品上流坊区。

    坊内大多是王公大臣的私宅,除此之外,便是寻常人根本消费不起的酒肆和曲栏。

    周钧从车中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站在一处别苑的大门前。

    朝内望去,只见庭院内,亭台楼榭无一不全,只道是恢弘大气,却也不知是谁的宅邸。

    范吉年带着周钧,在一众婢女的领路下,穿过前庭,又过了曲池,最终入了后厢的正堂。

    范吉年走到堂门前,向侍女说了一声,接着转过身来,压低音量对周钧说道:“二郎,入得堂内,勿要失礼。”

    周钧疑惑,但还是应了。

    侍女领着周钧入了堂内,过了堂后的侧门,最终来到偏厅。

    只见厅中燃着火炉和熏香,刚一入门,寒意全无,宛如置身春阳花圃。

    厅中几名戏子,身着戏袍,正演着西厢记。

    而在正前方的上座,一道珠帘挡在了那里。

    周钧朝珠帘后方看去,依稀可见两位女子的身影,皆是亭亭玉立,仪态万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177章 上元节(二)

    虽然不知道珠帘后面究竟是谁,但是周钧清楚,这二位女子的身份必定尊贵,于是拱手行了礼,静静侍在了一旁。

    二女中,年纪稍长的一女,乃是贵妃杨玉环,而年龄较小的另一女,正是万春公主尹玉。

    尹玉见周钧来了,朝一旁挥了挥手,有侍女见了,便摇响手中的铜铃,厅中的戏子们听见铃声,立即停了演出,躬身退到了厅外。

    尹玉又清了清嗓子,装腔作势的说道:“周主事既然来了,且先入座吧。”

    这声音听着有些耳熟,周钧先是一愣,接着拱手称谢,在旁席中坐了下来。

    见周钧正襟危坐,尹玉看向身边的杨玉环,脸上满是笑意。

    后者皱着眉头,小声说道:“且注意分寸,莫要太过胡闹。”

    尹玉轻声应了,对周钧问道:“周主事乃是西厢记的阚录,听闻这故事和戏样,皆是由你所述?”

    周钧点头称是。

    尹玉又问:“不知这故事和戏样,周主事是如何得知的?”

    周钧:“皆是从前无意间听别人说过的。”

    尹玉暗自冷笑,追问道:“既然是听别人说的,那想必除了西厢记,周主事还听过其它不少故事吧,不如说几个来听听?”

    见周钧一时语顿,尹玉一脸得意,小声对杨玉环说道:“此人最是奸猾,既然他说西厢记是听来的,我倒要看看,他肚子里还有多少存货?”

    杨玉环闻言一阵苦笑,对尹玉小声劝道:“阿囡莫要为难他人,西厢记这般的故事,本就是传世佳作,哪能说有便有了?”

    尹玉没有理会杨玉环的劝说,只是朝周钧继续问道:“周主事见多识广,想必似西厢记这般精彩的故事,定不会只听过一个吧?”

    见周钧还在犹豫,杨玉环打算开口转圜,为双方寻个台阶。

    哪料到,周钧突然开口道:“某倒听过另一故事,与西厢记相仿,说的也是两情相悦,不过最后却是个悲戏。”

    尹玉一愣,接着没好气的言道:“周主事且说来听听。”

    周钧:“再过几日,便是上元佳节,乃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说此事与二位听,怕是有些讳冲。”

    尹玉咬牙说道:“没事,百无禁忌,只管说了便是。”

    周钧无奈,只得开口道:“这故事的名字,只有二字,乃是『梁祝』。”

    接下来,周钧从草桥结拜开始,再到朝夕相处,接着是十八相送、求婚遭拒、因病身亡,以及最后的化蝶双飞,统统讲了一遍。

    故事说完,尹玉听得泪如雨下,杨玉环在那里暗暗抹泪,就连厅内的婢女们听完都掩面而泣。

    平复了心情,杨玉环对周钧说道:“西厢记和梁祝,一喜一悲,说到底,却还是后者更深省一些。”

    周钧第一次听见杨玉环开口,只觉此女发声宛转悠扬,却真是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周钧答道:“喜戏大多只可远观,不可近看;而悲戏大多感同身受,知衍世道。”

    杨玉环:“此言何解?”

    周钧:“喜戏,旨在让观者能够收获喜悦。想要让故事带来喜悦,就必须回避现实的真实和残酷,将观者摆在他者的角度上,用偶然和藏拙来化解现实给角色带来的伤害。故而,喜戏只可远观,不可近看。”

    “而悲戏,旨在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感受,其中故事大多以真实为底稿,它与生活的本质更加贴近。观者能够在悲戏中看到现实生活的点滴,

    并且能在戏中看到真实的影子。故而,悲戏大多感同身受,知衍世道。”

    杨玉环愣在当场,仔细思虑着周钧适才话中的一字一句。

    而尹玉则一头雾水,开口问道:“你说的话,为何我听不懂?”

    周钧于是便换了一种方法,向尹玉解释道:“倘若细细推敲西厢记的故事,可以发现,里面类似团圆或是惩恶一类的剧情前,大多都有偶然或者巧合发生。试想一下,这些偶然或是巧合,假如没有发生,那么西厢记到了最后,是否还会有一个欢喜的结局?”

    尹玉听了,若有所思。

    周钧又说道:“然而,那些偶然和巧合,在现实之中,是很难一起发生的。所以,西厢记终究只是一部喜戏。”

    “再说梁祝,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来自于梁载言所著的《十道四蕃志》。那本书中,曾记载河南道汝南县的一桩奇事:那祝英台,本是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二人彼此相恋,却终未成眷,二人死后,方得同冢。”

    “梁祝故事取自真人真事,因此它比起西厢记更加真实,更加贴合现实,所以,作为悲戏的它,更加令人深省一些。”

    见珠帘后的二女,一起陷入了沉思,周钧最后说道:“倘若用一句话来阐明,那便是――所谓喜戏,看的是他人;所谓悲戏,看的却是自己。”

    杨玉环闻言,身体一颤。

    沉默了许久,杨玉环朝着珠帘外的周钧,轻轻点头说道:“受教了。”

    周钧道了一声不敢。

    杨玉环停了片刻,问道:“这等好故事,周主事为何不寻人将其写成话本?”

    周钧:“已经请了北里的宋都知作为主笔。”

    杨玉环还未说话,一旁的尹玉听了,顿时恼火问道:“可是那宋若娥?!”

    周钧听得对方口气不佳,却也不知晓此女怒从何来,只能道了一声是。

    尹玉冷声问道:“那西厢记,主笔有六人,为何周主事这次只请了宋若娥一人,此举未免有些偏颇?”

    周钧说道:“梁祝一书,某也是临时起意。恰巧适逢洛阳职事,公务紧急,故而临行之前,只来得及联系宋都知。”

    尹玉对周钧的解释明显不满意,还想再细问,却被杨玉环止了话头。

    后者朝周钧笑着说道:“周主事对于悲喜的知解,却是振聋发聩、闻所未闻,此等论调,与我思虑戏曲一道,大有裨益。”

    周钧:“不过是些杂谈,也不见得确凿,让娘子见笑了。”

    杨玉环摇摇头,又说道:“『梁祝』话本他日若成,还请周主事捎借。”

    周钧闻言,拱手说道:“那是一定。”

    杨玉环便开口让婢女,将周钧送出了门外。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086/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 作者:夜尽长所写的《大唐奴牙郎》为转载作品,大唐奴牙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奴牙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奴牙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奴牙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奴牙郎介绍:
社区民警许啸的灵魂,穿越至大唐奴隶贩子周钧的身上。
爱岗敬业的小民警,利用社区沟通技能和现代商业模式,
将奴隶贩卖这份令人不齿的工作,打造成了一条美丽而又闪亮的产业链,
真正实现了“一人为奴、全家光荣”的宏伟人类目标,成了整个大唐乃至世界的一道奇葩而又靓丽的风景线。大唐奴牙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奴牙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