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崇祯窃听系统TXT下载崇祯窃听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崇祯窃听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崇祯窃听系统txt下载     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674 兵贵神速是不对的

    面对他隆王的询问,沙定洲和吴必奎那是义愤填膺,一脸的激动,任谁看了,都能知道他们俩大概率是被坑了。

    “尊敬的殿下,那明国皇帝非常奸诈,他竟然用我们的田地来收买那些该死的奴隶,导致他们临阵反水,要不然,明国皇帝未必会赢!”吴必奎非常痛恨地说道。

    沙定洲也是差不多,在吴必奎说完的第一时间,就跟着大声控诉道:“田地都是我们的田地,那狗皇帝一点都不用付出,就把那些该死的东西给收买了。天底下,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厚颜无耻的皇帝!”

    他隆王听了他们两人的回话,和泰泰吞说得差不多。他的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因为按照他们所说,两军对阵的时候,突然底下军卒大量叛变,那对战事确实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会决定战事成败的。

    他正想着,却听到平达力一声冷笑后说道:“原来如此,非我洞吾军队不信,而是明国皇帝太奸诈。呵呵,这种事情,在我洞吾可是行不通!”

    “是啊,明国狗皇帝也只是出其不意,才有这等阴招,对原本属于明国的土司可能有用,但要想对我洞吾用这等手段,却是痴心妄想!”泰泰吞听了,连忙附和,向他隆王奏道,“而且那明国皇帝还扬言说,我们洞吾乃是野蛮土著,井底之蛙,占了明国的木邦、孟养,他一定要御驾亲征,把我们洞吾给踏平了。还说要……要……”

    “要什么?”他隆王听了,皱着眉头冷哼一声问道。

    泰泰吞得到追问之话,才继续奏道:“还说要活抓了大王和世子,然后在脖子上套根绳子,要像狗一样牵到明国京师去……”

    “哇呀呀呀……”听到这话,平达力气得哇哇大叫,甚至都忘记了向他隆王行礼,就厉声请求道:“父王,那明国狗皇帝欺人太甚。儿臣愿把那明国狗皇帝活捉回来,给他套了狗绳,就牵给父王当寿宴时的贺礼!”

    他隆王听得也是气坏了,当即对他儿子点头厉声说道:“好,孤给你十万人马,另外给你旨意,允许在木邦、孟养两地便宜行事。”

    泰泰吞和沙定洲、吴必奎听了,心中都是松了口气,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传递了莫名的意思。

    对于他们来说,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明国大兵压境的时候,他隆王害怕畏惧而屈服。那样一来,这种耻辱的责任,作为战败的泰泰吞必然是要承担责任的。而沙定洲和吴必奎就有可能被他隆王抓了,献给明国皇帝以讨好明国皇帝。

    就是因为怕这个,他们三个人在逃来阿瓦的路上,就彼此商量好了,不能太过强调明军的精锐,而是要强调战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那些奴隶的叛变。

    正在他们松口气的时候,忽然就听到他隆王对泰泰吞厉声喝道:“之前战败之责,孤且先给你记着!如今就你对明军和那明国皇帝比较熟悉,就随同世子出战,随时提醒世子,别让世子上了明国皇帝的当。如能大胜明军,不管有没有抓到明国皇帝,孤不但可以赦免你之前的败军之责,还能给你记功,听明白了么?”

    “罪将明白!”泰泰吞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跪下连连磕头,连声说道,“谢大王开恩,罪将一定好好辅助世子,不管上刀山,下火海,都绝不皱一下眉头!”

    他隆王听了,没再管他,而是转头看向沙定洲和吴必奎两人,同样冷声说道:“你们两人也同去,有要注意的地方,随时提醒世子。只要能打赢这次的战事,孤许你们夺回你们的领地。”

    沙定洲和吴必奎两人听了,也表现出欢喜之意,对他隆王感恩戴德地表达了他们的谢意。

    他隆王也没多在意,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地说道:“此战事关我洞吾国运,败,一切休矣,且你我父子都要受明国皇帝无尽的羞辱;如若胜,从此以后,我洞吾必定会一跃而成为一方大国!如此,此战务必谨慎,当记得你之前所说,用地利拖垮明军,断明军粮道,不得与明军正面直接交锋!”

    虽然他刚才问话中,并没有得到什么答复说明军有多精锐,但他也不是傻子,既然明国皇帝都会御驾亲征,那随驾而来的明军绝对不会是普通军队,而是明国最为精锐的军队!

    面对这样的军队,他隆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以洞吾军队的战力,如果正面对决的话,十之八九不会是明国皇帝的对手。不过洞吾的优势,在于天时地利,还有人和,面临亡国之危下,所有洞吾人当会同仇敌忾,利用丛林骚扰打击明军,最终战胜明军。

    “父王放心,儿臣在父王的教导下,断然不会给父王丢脸!”平达力听到他隆王的叮嘱,当即侃侃而谈道,“毁道路,迁百姓,坚壁清野,拖垮明军。如有战机,再断其粮道,则一战而胜之!”

    “世子英明!”泰泰吞在边上听了,立刻送上大大的马屁道,“此乃对付明军的最佳策略,没想到世子竟然已经想到了!”

    平达力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那脸色都变好了一点。

    他隆王也是听得点点头,对自己儿子再次叮嘱道:“记住,明国皇帝奸诈,不要被假象所骗,一定要坚持你定下的这个计策。孤会继续征集军队和军粮,这一点你不用担心,等到可以决战的时候,孤会派更多的军队给你。”

    “有父王统筹全局,运筹帷幄,儿臣信心满满,定能凯旋!”平达力昂着头,挺着胸脯,大声地回答道。

    他隆王还有点不放心,交代了又交代之后,才算让他们退下。随后,他立刻传旨返回都城,继续征集军粮和军队,要动员洞吾的全国之力来应付这一至关重要的一仗。

    而在阿瓦城这边,则是平达力说了算了。他的军令一道道发下,信使,军队源源不断地开出阿瓦城,又有远处的军队赶来向平达力报到。只是短短几天内,阿瓦城这里就已经是一片战争即将开始的场景了。

    这一天,信使匆匆赶到禀告之后,平达力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什么,敢违背我的军令?好大的胆子!”

    说完之后,他立刻转头看向边上的泰泰吞喝道:“给你五千兵力,立刻去收拾了他!”

    听到这话,泰泰吞有点犹豫地说道:“世子殿下,他好歹也是部落酋长,是王上都看重的人,平时缴纳的粮草也不少,要不……要不请示下王上……”

    没等他说完,就见平达力的怒气值快要爆满了,厉声打断道:“此战事关我洞吾国运,父王已经全权交给我处理。他竟然还敢仗着自己有几分脸面,就不顾大局,不遵我坚壁清野之命!此策乃是我父王首肯,并且千叮万嘱的,没有再请示的必要,立刻砍他的狗头回来挂于阿瓦城头,以儆效尤,震慑其他不肯和洞吾共进退的贼子!”

    他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泰泰吞也就无话可说。而且,他也觉得,平达力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得了军令,就立刻前去执行了。

    这阿瓦地区,乃是洞吾在北方的粮仓。如果不管这里,万一明军偷袭了这里,就能得到粮草补充。

    平达力为了预防万一,不但是孟养和木邦等和明国临近的地区要坚壁清野,就连着阿瓦地区,他也是下了坚壁清野的军令。

    有人敢违抗他的军令,刚好给了他一个借口,凑到了他这个新官的刀口上,自然就不会留情了。

    还真别说,这一刀下去,首级挂到阿瓦城头之后,接下来的坚壁清野军令,就执行地顺利了。消息传到他隆王那边,他隆王不但没有责备他动刀子,反而下旨嘉奖了一番。

    如此一来,平达力的威望一下便到了高点,他的军令一下,没有任何人敢违背。所有人,就算对此有怨言,那也只能藏在肚子里。

    …………

    崇祯皇帝这边,通过泰泰吞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这些事情,这个时候,他其实还在昆明。

    不得不说,洞吾这边的对策是正确的,要敢和大明军队正面对决,那是脑子锈到了。

    不过,哪怕洞吾采取了正确的对策,崇祯皇帝还是一样淡定,既不急,也不慌,任由洞吾在做战前准备。而他这边,就只是有条不紊地先把云南理顺了才继续南下。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坚壁清野之策不是那么好实施的。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都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还可能更坏。

    比如,实施了坚壁清野之策之后,民生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能打赢敌人还好说,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可要是还打不败敌人,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崇祯皇帝就让洞吾先折腾自己,慢腾腾地领兵南下,一反兵贵神速的说法,这一日,终于快到木邦这边了。

675 发动人民战争

    崇祯皇帝御驾所到的地方,就是大明万历二十二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修筑的汉龙关,是为腾越八关之一。当初修筑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洞吾的侵犯,因此,所修筑的地方,自然是在来往交通的要道。

    汉龙关所在是在芒棒山口,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崇祯皇帝到达这里之后,并不急着出关踏入木邦,而是大军在此休整,并且等待从后方输入的粮草物资。

    当然了,他并不是只是等待而已。大军休整期间,崇祯皇帝视察了这边原本的陇川宣慰司,如今已经没有宣慰司,而是改土归流成为一个州县。

    对于这边的百姓,是否分到了田地,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等,崇祯皇帝都给予了适当的关心。一时之间,原本这里的百姓就因为不用给土司当奴隶,成为自耕农而高兴。如今这皇上还亲自给予关心,自然就对朝廷、对皇帝更是感激涕零。

    “陇川虽远,可依旧是大明的国土,尔等,就是朕之子民。”崇祯皇帝微笑着对他们说道,“朕既然来了,就会给你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你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里通往昆明的道路不便,不过你们放心,朕已有旨意给云贵总督,在未来的日子,会重点在于修路,修出一条好路,方便尔等往来各地。”

    好消息,当然是人人都喜欢听了。皇帝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更是让人信服。一时之间,这边的百姓,就算听不懂皇帝的话,可经过别人转达之后,那也是感激涕零。

    “朕也有过要求,云南各地,每个州县,必须至少有一所私塾,所有到了年纪的孩童,都可以去上学,不用交学费。以后识字了,见得东西多了。朕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能远行,去内地,去中原,去京师看看。”

    云南这边,因为战略需要,先办理免费的私塾,教他们官话,加速他们的汉化,乃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朝廷来说,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过也就是建学校,请个老师这种,由各州县自己解决,也不需要多少本钱。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能考出去,而是知书达理,对大明有认同感。

    另外,崇祯皇帝也着重强调了另外一方面的事情:“以前的时候,你们这边多遭兵灾,被洞吾侵边。如今的木邦、孟养都是大明领地,百姓却还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这次前来,就是要灭了洞吾,永绝尔等兵灾之苦,从此天下太平!”

    这个事情,如今已经很明显了。当然,崇祯皇帝要是不说的话,可能有的百姓觉得这是皇帝的事情,是皇帝要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和他们关系不大。

    可如今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那就完全不同了。当今皇帝之所以这么远跑来他们这里,是为了他们以后不再遭受兵灾之苦,是为了他们才决定要灭了洞吾的。

    这么一来,他们对崇祯皇帝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对朝廷大军灭掉洞吾的事情很是上心了。

    这个时候,他们就听到了朝廷征讨洞吾的困难。比如说,对于洞吾那边的地形不熟,民生不熟等等,还有后方钱粮输运困难等等。另外也还有消息说,朝廷大军这边在招收熟悉洞吾的向导什么的。

    一时之间,这边陲之地的百姓,自发地站了出来。

    后方钱粮输送困难是不是?来来来,家里藏着的一点粮食,贡献出来给朝廷大军所需。

    对洞吾那边的地形不熟悉是不是?去过的百姓纷纷赶到军营门口,要求当大军的向导,甚至干脆说,想要参军,和朝廷大军一起打洞吾!

    崇祯皇帝驻扎汉龙关的这段时间内,当地或者说周边的百姓,非常地踊跃起来,纷纷愿意为朝廷征讨洞吾出他们自己的一份力。

    甚至连木邦、孟养那边的百姓听说后,也纷纷赶了过来。

    对于他们来说,一边是接到洞吾平达力的军令,要求他们撤往山里,毁掉他们所有的农田、房屋,要坚壁清野,以对付明军;另外一边是朝廷大军所到之处,百姓都是如同过节一样,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期待。

    如此一来,他们哪怕是用脚趾头来选,当然也是会选择支持朝廷大军了。

    于是,崇祯皇帝所领的朝廷大军还没有动,木邦、孟养这边就全是盼望朝廷大军快点打过去了。他们要么赶来汉龙关这边求参与,要么干脆在家乡自发地反对东吁王朝的官员,先行反抗起来。

    在这边陲之地踊跃出来为朝廷效力的百姓中,有不少还是以前曾经参与过刘綎、邓子龙那会攻占过阿瓦城的老兵。他们熟悉通往阿瓦城的道路等情况,对于这次大军行动的帮助很大。虽然他们的年纪已经大了,最年轻的都是七十多了,可踊跃之情却不让年轻小伙子。

    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三边总督郑崇俭看得目瞪口呆。

    原本他以为,大军远征蛮荒之地,会有很多的困难。比如地形不熟,比如粮草不续,比如民风彪悍,不服王化等等。

    可是,皇上一来,这些事情压根就没有了。这么拥戴朝廷大军的事情,他郑崇俭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原本听到夜不收说洞吾采用坚壁清野之策,他还很是担心。结果如今一看,他别的不敢说,就木邦和孟养来说,他敢用官职人头保证,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就绝对又是大明的领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今的他,当然是明白了。可崇祯皇帝所做得这些事情,在他做出来之前,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出来,会有这样的效果?

    …………

    阿瓦城,这边也在紧张的备战中,因为有城头上挂着的首级为示范效应,虽然坚壁清野之策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可终究没人敢明面反对了。但是,若有若无地怨恨却是能让平达力感觉到的。

    对此,他虽然表面不在意,心中还是有遗憾的。毕竟他将来是要当洞吾王的人,要能得万民拥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随后,斥候不断地有回报,说明国皇帝真得亲自带领大军往洞吾而来,平达力就更紧张了,加快了坚壁清野的速度。他要明国皇帝带着大军刚踏入洞吾,就要被粮草物资给折磨,越是深入洞吾就越感受到粮草物资的紧张。

    可是,随后他就有点傻眼了。

    斥候的回报,一直禀告明国皇帝亲领的大军到某地,到某地……可到了后来,就一直是汉龙关,汉龙关,还是汉龙关……

    “怎么回事?”平达力发火了,喝斥回报的斥候道,“为什么明国皇帝所领大军一直在汉龙关?这都多久了,还来不来打的?”

    对于这个问题,斥候又如何回答得出来!

    于是,他又转头看向站边上的沙定洲喝道:“明国皇帝不是要来打洞吾么?为何一直停留在汉龙关?难道明国大军停留在汉龙关,就不消耗钱粮了?”

    大军集结了,每天消耗地钱粮比起打仗时候虽然要少一些,可终归是要比集结之前要多。

    沙定洲也是纳闷了,带着疑惑之色说道:“从昆明到汉龙关,道路同样难走,多是要靠马驼人背。而且小人从那边过来,可以肯定,当地绝对没有足够的粮草可供大军所用。明国皇帝停留在那边一直不动,或许是知道殿下这边坚壁清野,因此不收集到足够的粮食,就不敢出兵了?”

    不要说洞吾了,就是云南这边,哪怕到了后世,在基建狂魔发飙之前,有很多地方都是靠马帮走南闯北的。马匹的多少,就是运输力的多少,是当地人财富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这交通是真得不行。

    也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领兵讨伐洞吾,也才带了三万人马而已。不是不想带多,而是后勤限制,真不能再多了。

    平达力这边一番猜测之后,便给斥候下令,让他们混入汉龙关去打听消息。要是有可能的话,不介意用些手段逼明国皇帝出兵。比如说,放火烧粮,烧不了粮就烧房子,散步谣言,制造恐慌等等。

    另外一边,他又严令各地,特别是木邦、孟养等邻近汉龙关的地区,务必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大意,避免被明军打个措手不及。

    让平达力压根没想到的是,以前的时候,洞吾斥候进入大明地界,谁也认不出来,一口当地土话,比大明人还大明人。

    可是这一次,洞吾斥候好不容易翻山越岭地偷入进入汉龙关,还没来得及搞破坏,就被人民的海洋给淹没了。

    没错,朝廷军队,官府中人认不出这些洞吾斥候和当地人的区别。可是,当地人不一样,对于外来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了。稍微一注意,立刻就能分辨出来这些洞吾人的鬼祟。

    没说的,他们正愁不知道怎么报答皇上好,这送上门来的功劳,那都是抢着的。往往十来个当地的百姓揪着一个洞吾斥候送往衙门,至于最终是不是误会,官府自会审问清楚。

676 计中计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当然是鼓励的,当即给下赏银。

    有锦衣卫在身边,到底是不是洞吾奸细,也能很快审问出来。

    让这些洞吾斥候庆幸的是,他们不得已招认了身份之后,那些审讯的锦衣卫没有再为难他们,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洞吾王是万恶之源,大明皇帝兴正义之师前来讨伐,必定会灭了洞吾。让他们这些寻常兵卒不要陪着洞吾王一起死。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他们每个人还给了干粮,把他们放出了汉龙关。

    说真的,当这些洞吾斥候站在汉龙关外,再回首锦旗飘扬的汉龙关时,他们都还以为是在做梦!

    一般来说,他们这些斥候要是被敌人抓到,不是被斩首就是被羞辱,反正就不会有好下场。可是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这些洞吾斥候中,有的人不由得心生感激,就感觉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具备仁慈之心,没有为难他们这些底层军卒。可也有的人,却是嘲笑大明,就这么说几句,就指望他们叛变,那是多幼稚的行为?真要这样的话,那还打什么仗!

    反正不管他们怎么想,他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其实他们的身上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崇祯皇帝远望他们的时候,顺便赏给他们的窃听种子。普通斥候都是丙级窃听种子,斥候头目是乙级窃听种子。

    另外,崇祯皇帝在这边驻扎等候的这段时间内,大明夜不收其实也有入洞吾抓活口的,抓到之后带回来,如果觉得有价值,也会被崇祯皇帝赏赐丙级窃听种子。

    只有散布出去足够多的窃听种子,让崇祯皇帝觉得够安全了,他才会下旨出关。而这,就是他在汉龙关停留的最根本原因。

    如此一来,平达力那边就焦虑了。左等右等的,就是等不来明军,他这边,都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明军还不来?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哪怕是未来的洞吾王,这压力也大起来了。不过幸亏他隆王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不但再次严旨各地必须听从平达力的调遣指挥之外,还给他送来了第一批军粮。

    至于增援的兵力,他隆王也有交代,如果他这边一旦打起来,兵力不够的话,会很快给他派来援军。

    时间很快进入崇祯十九年四月底,眼看着就要到五月了。

    洞吾的天气,雨季大略是六到十月,热季普通是二月底开始一直到月底,凉季是十一月至次年的二月。

    如果要攻打洞吾,最好的时间是洞吾的凉爽季节,也就是十一月到次年的二月。可这个时间点,崇祯皇帝不是正在赶来云南的路上,就是在云南打仗,根本赶不及攻打洞吾。

    炎热季节确实难熬,至少在明军中有不少北方战事热得生病,最终不得不退回昆明。可要是雨季到来,道路原本就难走,再变得泥泞,山洪,泥石流,那攻打洞吾就真得会变得非常地困难。

    为此,崇祯皇帝感觉窃听种子也放得差不多了,便下旨召开军议,正式准备攻打洞吾。

    在军议上,崇祯皇帝根据当前他收到的消息,令三边总督郑崇俭领五千秦军精锐,并五百临时组建的当地军卒,西进攻占孟养。而他自己则领两万五千左右的主力,并一千临时组建出来的当地军卒,从汉龙关出关,攻打木邦,占领新维,也就是木邦的府治所在。然后继续南下,过腊戌,打阿瓦城,也就是后世的曼德勒。

    这条线路,在后世是缅甸的第一大国道,也是中国和缅甸贸易的大动脉,全长九百里左右。在这个时候,也是大明云南到阿瓦的主要道路。

    崇祯皇帝的打算,就是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打下阿瓦城,在阿瓦城看具体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攻打洞吾的旨意一下,顿时,明军在当地兵的引领下,那是如同猛虎猛扑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新维。

    一路之上,只要明军的旗帜出现,当地的百姓、军卒,纷纷望风而降。明军前锋,也就是曹变蛟所部,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第一时间就占领了新维。

    当然了,这不是说曹变蛟是猛将的原因,而是前期的宣传做得好。崇祯皇帝在汉龙关这边的动静传到木邦和孟养,已经让这边有了足够的民意基础,希望回归大明的怀抱,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崇祯皇帝对此也是清楚地很。因此,他领着中军主力,也是很快跟进到达新维。早已选拔出来的官员,立刻从军队手中接手,开始安民,重建大明官衙。

    而崇祯皇帝这边,则继续领着军队往南前进。

    不过在临出发前,崇祯皇帝却给了前锋大将曹变蛟一道锦囊,让他再到达腊戌前五十里的地方打开看。

    …………

    阿瓦城这边,在明军刚出汉龙关时,就有斥候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赶了回来,向平达力禀告最新消息。

    平达力一听,不由得大大地松了口气。这该死的明国皇帝,终于从乌龟壳里伸出来了。

    见他高兴,泰泰吞也是带着笑容凑趣道:“殿下,此时明军想必已经打下新维了。估计会以为我洞吾不堪一击而洋洋自得!”

    听到他说这话,正好挠到了平达力的痒处,于是,就听到平达力带着得意之色洋洋自得地说道:“于是,明国皇帝又会再攻腊戌,结果还是被他那么容易地打下来了。哈哈……”

    泰泰吞知道平达力在等什么,于是,他就媚笑着跟着说道:“就算那明国狗皇帝奸诈得很,也难逃殿下的算计!这一次,殿下是赢定了!”

    “哈哈哈……”平达力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谋划多日,最终布好的这个局,相信明国皇帝肯定会上当,“明国皇帝肯定以为我们洞吾乃是蛮夷之地,不堪一击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就等着他们来呢!”

    泰泰吞听了,那脸上就差写上“佩服”两字了:“明国皇帝绝对想不到,殿下埋伏了五千精锐在腊戌的山里,就等着明军主力过去之后攻击他们的粮草。一旦粮草被毁,哈哈,殿下必将能名震天下!”

    “不不不……”平达力一听,当即摇头,一脸地得色道,“你想得太简单了!”

    泰泰吞一听,不由得一愣,随后便马上问道:“殿下,末将何以想得太简单了?”

    “你想啊,明国狗皇帝不是非常奸诈的么?”此时的平达力,倒是有耐心给他的臣子解释,或者也是为了炫耀吧,“我洞吾这边一直在坚壁清野,明国狗皇帝不会不知道对吧?”

    泰泰吞是个很好的听众,立刻配合地点点头。

    “如此一来,你以为明国狗皇帝不会警惕?”平达力几乎是用俯视的眼神看着泰泰吞,虽然他其实并没有泰泰吞来得高,“他肯定会想到,我洞吾或许会断其粮道,因此,一定会小心防守粮道,甚至是重兵保护!”

    “啊,那真要这样的话,岂不是劫不成明军的粮道了?”泰泰吞一听,不由得大惊失色,至少在他表面上是如此。

    这让平达力看得犹如吃了蜂蜜一般的甜,于是,他就又接着给泰泰吞说道:“所以,腊戌的那支伏兵,能劫到明军的粮道最好,要是不行的话,也能告诉明国狗皇帝,看看,我洞吾的招数已经用了,却没有用,还是你明国狗皇帝棋高一着……”

    说到这里,他拖着长音,看着泰泰吞。

    泰泰吞一听,岂会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露出一脸佩服之色道:“于是,明军必定会大意起来,而殿下其实又准备了伏兵,再次断明军粮道,指不定就能成了?”

    平达力听了,一脸自得地点点头道:“没错,不止是腊戌,我还在锡波也准备了一支伏兵。”

    泰泰吞一听,不由得感叹道:“这还真是计中有计,要末将是明国皇帝的话,一定想不到这些,肯定会中计的!”

    “哈哈哈……”平达力听了,又是一阵大笑,最后看着泰泰吞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不过……”

    说到这里时,他稍微有点犹豫了。

    泰泰吞一听,心中顿时好奇,连忙问道:“不过什么,殿下?”

    平达力听了,见泰泰吞一脸期待的样子,便不再犹豫,稍微降低了点嗓门,对泰泰吞说道:“父王那边,就怕这边会有人向明军告密,因此,偷偷地派了一支军队,并没有来阿瓦,而是直接北上,就埋伏在阿瓦城外五十里的山里。万一前面几次都不成功,让明军打到了阿瓦城的话,就还有一支奇兵可用!”

    前面两支伏兵的事情,其实泰泰吞是知道的,之所以那样回应平达力,还是想讨好这个未来的洞吾王。而他隆王的这一手,他之前还真不知道。

    此时知道,泰泰吞不由得有点佩服他隆王,不声不响,又多留了一手。这么一来,就算明国皇帝再奸诈,也肯定会上当的了!

677 锦囊妙计

    他们却是不知道,再好的计谋,在崇祯皇帝的金手指面前,压根就是笑话而已。

    就比如后世的游戏,对手那边没有开战争迷雾的,只能靠探子之类去开地图查探,可是,崇祯皇帝这边,却是压根就没有战争迷雾。对手自以为是地埋伏了几处兵力,结果在崇祯皇帝那边,直接就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仗,该怎么打?

    当然了,此时的人,都不知道崇祯皇帝会开战争迷雾。不但是敌人,就连自己人也不知道。

    当明军先锋统帅曹变蛟到达腊戌五十里外的时候,便下令全军休整,然后他拿出锦囊好奇地打开看了起来。

    这一看之下,他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精彩。

    在他的身边,有一名当地军卒的头,叫蛮力汉。他所领的小队,主要作用就是当向导。此时见到曹变蛟的这个行为,不由得非常好奇,连忙问道:“大帅,这个是锦囊妙计么?”

    曹变蛟听到问话,回过神来,看向蛮力汉,见他一脸地好奇之色,便点点头说道:“对,这是皇上赐下的锦囊,里面还真是一条妙计,不,准确地说,是破敌之计!”

    一听这话,蛮力汉的神情就变得非常精彩。在这云南之地,诸葛孔明的传说无处不在。锦囊两个字,必然是和妙计相连。以前的时候,只是在口口相传的传说中听说过,没想到今日,竟然亲眼见到了。

    他正在想着,就听曹变蛟忽然问他道:“这附近,可有一处地方叫姐打夫的?”

    听到这话,蛮力汉有点好奇,连忙点点头说道:“是有一处地方叫姐打夫,就在前面不远的山里。不知道大帅何以知道这名字的,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这地方的!”

    曹变蛟听了,脸上带着钦佩的笑容,扬了扬手中的锦囊和从里面抽出来的纸条道:“是皇上在这锦囊妙计中说的,哪里有洞吾的伏兵,大概三千人马。”

    “什么?洞吾伏兵?”蛮力汉听了,不由得非常诧异道:“他们不再腊戌城里等着,就躲在深山老林干什么?”

    “自然是为了偷袭我军粮道!”曹变蛟得到确认,确实有这么一处地方后,脸色已经变得轻蔑起来,伏兵已经被发现,那就没什么好怕的。就洞吾的三千兵力,明军这边都不要一千人,正面对上,绝对能打得他们这些蛮子喊娘!

    他这还真不是轻视洞吾,在以前的时候,洞吾其实多是和云南土司在打仗,对于大明的正规官军还是怕的。因此,还曾有过这么一个事。

    云南孟养土司这边和洞吾打仗,向朝廷求援,援兵没有赶到,就给了土司不少明军旗帜以为疑兵,结果真吓得洞吾军队赶紧跑了。

    如果不是大明被万历时候的三大征牵扯了精力,并且看不上云南这边陲蛮荒之地,木邦和孟养两地,洞吾压根就不可能占去。

    此时,曹变蛟获悉了伏兵所在,便让军队休整的同时,派出夜不收和蛮力汉这边的人一起去这个姐打夫的地方查探具体情况。

    而他自己,则还有心情和蛮力汉这边开玩笑,问他为什么这边的地名怎么都是怪怪的,什么木姐,姐打夫什么的,都和姐有关是怎么回事?

    对于大帅的问话,蛮力汉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正聊得起劲,就好像这不是领兵攻打异国,而是出来郊游一般,终于,派出去的夜不收回来了。

    没说的,那个叫姐打夫的地方,果然有一支洞吾的伏兵,就听夜不收向曹变蛟禀告道:“大帅,这支伏兵大概因为觉得很久之后才会打仗,防备松懈,被属下等人摸进去了都不知道。”

    曹变蛟听了,其实挺能理解他们的。一般而言,这支伏兵应该是等到自己这边攻打腊戌的战事打响之后,有这么一个动静,他们才会警惕起来,小心谨慎地派出斥候,等着明军主力过去,等运粮队伍上来时,才跑出来偷袭。因此,自己这边所领的前锋人马快速行军赶来,这支伏兵会警惕才怪了!

    当然了,洞吾伏兵会这样那就最好了。于是,曹变蛟便传下军令,先去端了这处洞吾伏兵再说。

    战事之顺利,甚至都有点出乎曹变蛟的预估,他所领的明军突然出现在洞吾伏兵面前,就吓得这些洞吾伏兵压根就没想着抵抗,第一时间就漫山遍野地四处乱窜,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不过曹变蛟是有备而来,最终还是有一小半洞吾军队让他们逃走了。让他有点惊喜的是,这支洞吾伏兵营地这里,竟然有不少粮食。

    稍微一想,他也就想明白了。洞吾这边既然在这里埋伏了人马,又不知道明军这边什么时候会打过来,那自然是要多备些粮食猫在这里的。

    这下好了,曹变蛟一边派人把俘获的二千左右洞吾俘虏押往后方,一边收了那些粮食,都不用等中军那边的粮草补给,便又开始狂飙突袭,直接就打下了腊戌才开始少做休整。

    腊戌这边的抵抗,因为有原木邦的百姓、军卒心向大明,也是打得很轻松。俘虏了洞吾军卒大概三千人,又派人押往后方。

    对此,蛮力汉有点不解地说道:“大帅,与其分兵押解这些俘虏回去,不如一刀斩了他们更干脆利落!”

    听到这话,曹变蛟不由得哈哈大笑,伸手拍拍他说道:“怎么,难道你愿意自己去修筑滇地的道路?”

    “啊?”蛮力汉听了,不由得有点意外道,“大帅,这些俘虏都是押回去修路的么?”

    “废话!”曹变蛟听了当即点头说道,“皇上有旨意,这些俘虏可不能浪费了。滇地道路太烂,正好可以用来修路,造福滇地百姓!”

    听到皇帝如此为他们着想,蛮力汉顿时感动莫名。云南这边陲之地,终于不再觉得像是没人养的孩子了!

    他们在腊戌休整了三天之后,由于洞吾这边炎热的天气而导致的精神疲惫,终于有所缓解了。与此同时,崇祯皇帝派来的使者也到了,勉励了曹变蛟一番之后,又给了他一个锦囊交代道:“等你部到锡波四十里处,可拆开锦囊领旨。”

    有了第一回的经验,曹变蛟大概知道这锦囊里是什么,不由得非常钦佩。皇上还是一如既往地料事如神,洞吾小国还想和我大明打仗,简直是做梦!

    他却不知道,崇祯皇帝还知道好几处的伏兵,这消息不但来自于泰泰吞那边,还有他一路深入洞吾之后,又从之前撒出去的窃听种子那进行交叉核实,消息绝对可靠真实。

    之所以不给曹变蛟一下全部说了,一是怕消息走漏;二是担心后续洞吾这边的部署会有变化。因此,他是端掉一处伏兵,再核实下一处伏兵之后才会给出锦囊。

    …………

    阿瓦这边,平达力对明军那边,也是牵肠挂肚,每天几乎都会想一想,明军到底到哪里了?他们会不会打下了腊戌,然后又长驱直入,没有遇到洞吾强有力的抵抗而在洋洋自得呢……

    想着这些,他就忍不住会去想,当他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的时候,明军那边会是什么个表情心态?

    说真的,要是有可能,平达力还真想亲眼见见。不过遗憾的是,他准备的兵力,就是逐次抵抗,并且抵抗力越来越强。这样的话,能让明军前期因为顺利而轻敌,更能让明军的粮草运输线变长,从而使得明军在粮道上的保护力度不可避免地会下降。

    对于他的这种心态,泰泰吞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时就平达力的部署说些好听的。如此一来,到了后来,他深得平达力信任,不但没有再计较泰泰吞这个败军之将,反而也给了他一部分兵力协助他。

    这一日,泰泰吞等到前线传来的消息,亲自送往平达力处,大声地禀告道:“殿下,明军已经攻占了腊戌,又要领兵南下了。”

    “好!”平达力一听,一点都没有在意腊戌失守,反而高兴地说道,“等下一次的消息传来,估计就是一个好消息了!”

    “那是肯定的!”泰泰吞立刻附和道,“明军前锋一离开腊戌,然后伏兵一出,就算没有烧毁明军粮草,肯定也吓得明军前锋惊疑不定,再也不敢高歌猛进了!”

    “呵呵,我就是要让明军疑神疑鬼!”平达力听了,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说道,“且看明军的士气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如此,过了两天之后,又来了消息。泰泰吞闻报,立刻赶去向要先截下消息,由他去禀告。结果没想到,平达力已经先一步在城门处,正准备听信使的禀告。

    泰泰吞见了,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大声说道:“恭喜殿下,这肯定是捷报来了!”

    这话才说完,他就看到了信使的脸色很是难看,顿时,他就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平达力很显然也从信使的表情中隐约猜到了什么,那脸色有点不好看,就没理跑过来拍马屁的泰泰吞,只是立刻喝问那信使道:“什么情况,快说!”

678 背锅侠

    “殿下,不好了!”信使用慌急的语气禀告道,“埋伏在腊戌的伏兵被明军打败,全军覆没了!”

    听到这话,平达力虽然确实有点不高兴,不过心中终归是松了口气。没有最好的结果,这个不好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因此,他摆摆手道:“明军是由明国皇帝亲临,肯定最精锐,士气最高,打不过也是正常。败了就败了!”

    说着这话的时候,他还扭头看了下站他身后侧的泰泰吞。意思很明白,这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不管是父王还是他,都没怎么介意过。

    泰泰吞无辜躺枪,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表现出来。

    谁知信使似乎听出了平达力是误会了,连忙补充说道:“殿下,伏兵不是在偷袭明军的时候战败的,而是在营地里,被明军给偷袭,这才差不多全军覆没的。”

    “……”听到这话,平达力硬是愣了会,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等他回过神来后,便立刻质问道:“怎么回事?你说是明军偷袭了伏兵营地?”

    伏兵出击,被明国护粮的军队给打得全军覆没,这和伏兵在营地却被明军给打得全军覆没,虽然结果一样,可个中差别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殿下!”那信使听了,连忙惶恐地说道,“不是小人说的,是逃出来的军卒禀告的,他们在驻地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明军包围给一锅端了。”

    平达力一听,当即怒声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明军怎么会知道那处营地的?”

    对此,信使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只好低着头当没听到。

    边上的泰泰吞却觉得自己知道什么,便向平达力禀告道:“殿下,那边原本就是明国的木邦司,那些刁民多向着明国,凑巧有人看到伏兵的动向,说不定已经有留意,跟到了伏兵的驻扎地,而后向明军告密了也说不定!”

    这个解释,不得不说,也算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平达力听了,微微点头,不过还是一脸的恼火,恨声说道:“当初就该多杀几批,让他们知道惹恼我洞吾的后果有多严重。”

    听到这话,泰泰吞连忙附和,一脸同仇敌忾道:“殿下说得没错,等这次打赢了明军之后,末将愿意领兵过去,狠狠地杀上一批,让他们知道背叛我洞吾的下场!”

    搞这种屠杀的活,那是有很多好处的。而且顺带着,还能讨好这个未来的洞吾王,泰泰吞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

    对此,平达力也知道有油水,便斜着眼睛看过去。

    泰泰吞一见,立刻明白其意,连忙挤出笑容说道:“末将是奉殿下旨意去的,如有缴获,自然是归殿下分配!”

    鬼才会信他真会把所有缴获都上缴,不过有这个意思已经足够了。平达力听了,便笑着点点头,算是达成了这个协议。

    几天之后,锡波的消息也传来了阿瓦城。

    平达力听到信使的禀告,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脸色大变,厉声喝道:“什么?不但锡波被占,甚至连伏兵都被一锅端了?怎么回事,怎么又会这样?”

    如果说,腊戌被明军攻占,其实平达力还不怎么介意的话,这锡波是来阿瓦城之前最后一个算样子的城池,他是部署了重兵进行防御的。要不然,总不能让明军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阿瓦城吧!

    可没想到,如今信使来禀告的战况,不但锡波被迅速攻下,甚至连城外偷偷部署在那边的伏兵,再一次被明军给端了,这让平达力有点没法接受了。前后两次的守军,包括伏兵在内都全军覆没,这兵力损失就有点大了。万一传到他隆王那边,他哪怕是世子,都会有点难以交代了!

    问完话的时候,平达力就斜着眼睛看向边上的泰泰吞。之前一次,是泰泰吞找到了理由,他觉得没错,就信了。这一次,那又会是什么理由?

    在他转头看过去之前,泰泰吞其实就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此时见到平达力看向他,就见他连忙喝问那信使道:“那沙定洲和吴必奎呢?是不是他们向明军告密了?”

    沙定洲和吴必奎等人,就被平达力安排在了这个重兵防守的锡波。目的还是和他隆王把泰泰吞放在平达力身边一样。他们对明军要更熟悉,因此有他们提醒,相信锡波就能坚持更久时间,耗掉明军的粮草和士气,哪怕最后战败了那也没关系。

    听到这话,平达力顿时心中一惊,对哦,指不定还真有这种可能性。觉得出卖了洞吾,就可能换来明国皇帝的宽恕?

    那信使被问得一愣,随后马上回答道:“回殿下,明军一下就攻上城头,当时太乱,不知道沙定洲和吴必奎他们怎么样了!”

    对于洞吾来说,锡波是一座城。可对曹变蛟这种在大明北方南征北战的统兵将领来说,还真不如他以前攻打过的县城什么的。对他来说,手中都是精锐将士,有的是好多法子打下这种小土寨子。

    此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泰泰吞便问平达力道:“殿下,末将记得当时派遣伏兵的时候,沙定洲和吴必奎都不在。这伏兵的事情,应该只有锡波守将一个人知道。难道是他嘴巴不严,被沙定洲和吴必奎他们给探听到了?”

    他是想不到其他可能性,就只有这种解释了。

    如果再用上一个理由的话,就有点牵强了。因为锡波虽然以前也是木邦的,可却是木邦的边陲之地,早就被洞吾给占了的。那边的百姓,应该不会像腊戌那样有更多可能性向着明国。

    这一次,平达力听了之后就没有再放过泰泰吞,而是阴沉着脸,厉声喝问泰泰吞道:“那沙定洲和吴必奎是你带来的,他们竟然敢出卖我洞吾,你难道不给我一个交代,不给我父王一个交代?”

    “……”泰泰吞一听,顿时有点傻眼。他立刻明白,这个时候,平达力已经有点难以向他隆王交代,就想要个背锅的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个锅,绝对不能背!

    这么想着,泰泰吞便立刻苦着脸向平达力说道:“殿下,末将冤枉啊!当初吴必奎是和王上有联系的,在云南的时候,他们也确实是在攻打昆明城。这种情况下,末将又如何敢不接纳他们,带他们一起回洞吾?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万一王上问起来怎么办?其他有心和洞吾交好的土司,听到这消息会不会心凉?末将实在不敢做主的啊!”

    平达力一听,好像说得确实有道理。可就算如此,哪又怎么样,如今损兵折将,如何向父王交代?

    他正这么想着,泰泰吞却是摸透了他的心思,连忙给他建议道:“这连续的失败,不是殿下计谋不高。说真的,殿下这连环计用出来,末将敢保证,我洞吾除了王上之外,其他人绝对想不出来的……”

    这马屁一拍过去,顿时让平达力的心情好过了一点。

    然后,就听到泰泰吞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可是,这次的明军非同小可,乃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军御驾亲征,那所领之军肯定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了。不瞒殿下,这个末将是可以作证的,确实非常厉害。不过明军估计也就如此了,只要打败了这支明国的精锐之军,那以后再遇到其他明国的军队,我们洞吾就可以打得很轻松了。”

    听得有道理,平达力不由得点点头,表示赞同。

    泰泰吞一见,心中一喜,连忙一鼓作气说道:“殿下,末将以为,可将这个情况禀告给王上,据实上奏,恳请王上速发援兵,用我洞吾倾国之力和明军就在阿瓦城决一死战,有王上的后招在,这绝对是不会有人知道,明国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如此,可败明国皇帝,成就殿下的千古英名!”

    之所以要在阿瓦城决战,也是因为洞吾多山,就阿瓦城这一带,是大金沙江和阿瓦河的交界处,是洞吾为数不多的产粮地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洞吾是不可能放弃这里的。这一点,是洞吾君臣的共识,泰泰吞才有这么一个说法。

    平达力听了,不由得沉吟了起来。

    就他本身而言,他是真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打赢这场战事的。可是,仔细想想,他又觉得好像明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但连下两城,甚至还把他引以为傲的两处伏兵都给准确端了。虽然有具体原因,可他终归是有点怕了。

    想了一会,为了洞吾的未来,最终平达力还是点点头道:“你说得对,明国皇帝亲自所领之兵,就我目前所掌握的兵力,还是弱了点。就算是父王对上明国皇帝,那也值得父王用上全国之兵的。”

    于是,泰泰吞的锅成功甩掉,看着平达力开始给他隆王写信求援,要求以洞吾的全国之力来打败明军,他心中就松了口气。

    不过他却不知道,他是为他自己甩掉了锅,却让整个洞吾背了个大锅。

679 总有刁民想害朕

    平达力在给他隆王求援之后,就开始紧张备战起来,准备在阿瓦地区和明军决战。

    崇祯皇帝通过泰泰吞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这位未来洞吾王的部署,不由得松了口气,是个自以为是的庸才。很好!

    如果平达力不以一口气想要截下明军粮道为目标,而是派出小股部队散入山林进行骚扰作战为主,这才是崇祯皇帝会头疼的地方。如今平达力的脑子里还是打那种常规战争,他是最欢喜这种方式的。

    另外,平达力去向他隆王求援,对崇祯皇帝来说,来得兵力越多,他也越高兴。如果能在阿瓦城这边解决洞吾军队的主力的话,哪怕雨季到来之后,也容易解决洞吾了。他就最怕洞吾这边拼着阿瓦地区不要,主力全部缩回去,这样一来,雨季到来,他就会为难的。

    崇祯皇帝对于历史不熟悉,要不然的话,他就能知道东吁王朝就是在他隆王休养生息之后达到国力最强,随后在平达力手中时就衰退了,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如今,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就有被泰泰吞扣了帽子的沙定洲。是在曹变蛟突袭夺取锡波的战事中俘获的。

    看着跪在地上垂头丧气的土司,那还有一点几十万大军盟主的样子。曾经阿迷州的土皇帝,已经被打得一点气势都没有,井底之蛙,终于开眼了,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大的。

    对于这种人,崇祯皇帝就没有留的打算,甚至都懒得再看,直接下旨道:“拉去昆明斩首示众,传首云南各州县,让百姓们都知道,造反的土司,不敢是谁,都会是这下场!”

    一听到这话,原本萎靡在哪里的沙定洲忽然犹如触电了般反应了过来,大声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小人愿意投降,小人愿意去阿瓦城当内应,小人还有夫人,还有军师,他们都可能还在和朝廷为敌,小人愿意说服他们,小人……”

    这货去了阿瓦,基本上就是个背锅的,纯粹浪费窃听种子。再说了,咱好歹是堂堂大明皇帝,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金口玉言,你以为是开玩笑么?

    崇祯皇帝压根就懒得理他了,边上的锦衣卫校尉一听,立刻上前,揪着他拖走了。

    “那个吴必奎却是更狡猾,应该是被他逃掉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下旨给全军,休整三天之后,向阿瓦进军!

    …………

    再说洞吾的真正掌权者他隆王,虽然不在阿瓦城,可其实也是在日夜关注阿瓦城这边的局势。毕竟这一战,是决定洞吾的未来。

    这一日,他收到了平达力的求援信,顿时非常地生气,不过他不是生气平达力的无能!

    平达力在战前献策,是跟他本人的想法一样,也就是说对付明军,必须要用坚壁清野之策才有可能打赢,因此,他就准了平达力所奏,由他统兵实施这个计策。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一直有关注。平达力的每步做法,他也是满意的。也因此,当平达力的坚壁清野之策遇到地方权贵的阻拦时,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了平达力。

    但是,腊戌和锡波被明军用摧古拉朽般的速度连续攻占,甚至连伏兵在那都知道,原本留着骚扰明军粮道的兵力也被端掉,他就开始焦急起来了。

    身为上位者,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孤家寡人。什么意思呢?

    就是总觉得有刁民要害朕,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隆王虽然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洞吾王,也不例外。

    甚至他还有更多的理由相信这点,因为洞吾的历史上,叛乱的事情不要太多,不但有王位被夺的事情发生。就和如今局势最相关的来说,也是有例子的。

    四十多年前,明军攻占阿瓦城的那一次,其实并不是把阿瓦城给打下来了。而是阿瓦城的守将叛变,主动把城献给了明军。

    想起这些,他隆王就觉得平达力在信中所说得,大概率不会有错。

    明军那边,如果说一次端掉伏兵驻地还可能是凑巧,当第二次,就绝对不会是凑巧。反过来,这连续的被端掉秘密部署的伏兵,恰恰证明了北方那边有太多的对他心怀异心者。这些人要是不除掉,这次的战事就不容乐观。

    在收到平达力的求援信之后,他隆王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在阿瓦地区那边因为坚壁清野之策被砍了族长首级的那个部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不说,还杀了他们的族长,他们肯定对洞吾会心怀异心!

    指不定这些人堆他会心怀怨恨,明国皇帝亲自领军过来之后,就会出卖洞吾,投靠明国。

    他隆王心中冒出了这个念头之后,就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就越觉得可能。就犹如一根毒刺,扎到了他的心中。

    莫须有的罪名,不是完颜构一个人所独有的。只要是上位者,都有可能会患上这种毛病。与其等着那个部族做出了损害洞吾,影响这次决战的事情,还不如在战前就抹掉这个不稳定的因素。

    一切都是为了洞吾,一切都是为了这次和明国皇帝的决战!

    这么想着,他隆王便下定了决心,给平达力一道密旨。很明显,对于阿瓦地区这么重要的产粮区,他是舍不得放弃的。要不然,他就不会下这样的密旨了。

    当然了,他隆王也有他的考虑,如果放弃了这里的产粮区,国力必然大受影响不说。明军要是驻扎在阿瓦不走,并以阿瓦为根基继续攻伐洞吾,那也将是他非常头疼的事情。

    毕竟这阿瓦地区可是重要产粮区,明军完全可以不再依靠云南那边的长途运输,靠本地种粮就能解决粮草问题。那对洞吾的威胁,同样是非常大的!

    与其这样,不如就在阿瓦城决战。至少阿瓦城这边离明国云南也够远,加上他有先见之明,早已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派出一支伏兵,埋伏在阿瓦城地区,就准备打击明军粮道的。

    有这一手准备,阿瓦之战,洞吾就有赢得把握!

    基于这样的打算,在发密旨给平达力之后,他隆王这边也紧急备战起来,下了全国动员令,征集了所有能征集的兵力,就准备来个王见皇,看到底是王厉害呢,还是皇厉害!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洞吾上空,到处都是征兵拉壮丁,到处都是摊派,征集粮草,一时之间,普通百姓能逃则逃,能躲则躲,鸡飞狗跳的,就一个字:乱。

    …………

    再说平达力收到密旨之后,先是吃了一惊。可随后一想,他就觉得他隆王说得很有道理。之前明军一路过来,老是能准确端掉他安排的伏兵就能证明,洞吾这边有叛徒。而最有可能的叛徒,就是那些对洞吾,准确地说,就是对他、对他隆王心有怨恨的那些人。

    为了确保快要开始的阿瓦之战没有内鬼,能打赢明军,父王这么做,是很有必要和道理的!

    平达力这么想着,便秘密传见泰泰吞,旨意给了他,让他去执行。

    泰泰吞之前能领兵被他隆王派去云南,足以说明他原本就是他隆王的心腹将领。而且这一次他战败归来,正是要立功表现的时候,安排他来做这个事情,就是最好的了。

    泰泰吞一见旨意,丝毫没有不忍之意,反而很是兴奋,当即和平达力密谋起来,很快就展开了行动。

    谁能想到,自己的君主向自己举起了屠刀!更没人想到,泰泰吞在执行这个屠杀命令的时候,还夹带了他的私怨。和他不对付的,嘲笑过他的,只要是在他这次行动范围内的部族,他一个都没放过。

    杀了人,报了仇,还能抢东西,何乐而不为?

    至于人命,在这些人的脑子中,就和阿猫阿狗的命差不多,甚至都还不如!

    一时之间,在阿瓦地区,赶在明军到达之前,东吁王朝的一次屠杀就上演了。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妇女还是儿童,只要是名单部族中的,就都没有幸免。

    在屠杀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那些部族都没有防备,几乎被杀绝。不过到了后来,哪怕那些平时对他隆王表现得很乖顺的部族,也怕了,他们怕正在滴血的屠刀会举到他们的脖子上。

    不可避免的,他们就会有对应的防备。而这么一来,反而引起了平达力的怀疑。觉得你要是心中没鬼的话,你为什么要防备?

    于是双方的不信任就加深起来,阿瓦地区,风声鹤唳的,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之下,已经有部族干脆就逃了。

    这个情况,又被关注这边的他隆王所获悉。他立刻感觉到,平达力没有处理好他的密旨,扩大化了,在和明军决战之前引发了己方的混乱!

    对此,他隆王自然是气得大骂自己儿子不会办事。于是,他就亲自领着征集的大军,匆匆赶到了阿瓦。随后,他亲自接管了这次决战的指挥权,并且下旨,只说掌握了确凿证据,该杀得都已经杀了,其他部族,都是无罪的,不用怕!

680 还是那句老话了

    然而,这个时候,就不是他发一道旨意,就能挽回了的。

    之前的那些屠杀,那些部族才不相信,要是没有他隆王的旨意,平达力或者说泰泰吞他们会乱杀?你现在一句话,他们可是全族的身家性命!如果是别的时候,或许没得选择,只能选择相信他隆王了。

    然而,如今,明国皇帝亲临大军,很快就会打过来,战事一触即发,谁胜谁负,虽然在战前不好说,可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

    明国一向是天朝上国,疆域广阔无边。他们的一个普通巡抚,就管着比他隆王还大的地方。明国的繁华,更是久负盛名。

    如今明国的皇帝御驾亲征,肯定是带着整个明国最精锐的军队过来。更不用说,一路上还真是势如破竹。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被屠刀吓到的部族,还真别说,原本没有的心思,此时就有了。如果投靠明国能有更好的前景,那为何还要去抱他隆王的小腿?肯定是抱更粗的大腿啊!

    这样的结果,怕是他隆王事先压根就想不到的。在他左劝右劝之下,发现没什么效果之后,他为了这一战的胜利,也真是狠了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真得发起了一次对阿瓦地区不乖乖听他命令的部族的围剿。

    …………

    从锡波到阿瓦城的道路,真得远比汉龙关到锡波的路更难走。见惯了中原大地的官道,习惯了北方辽阔的平原,如今在这崇高峻岭却又炎热无比的小路行军,说真的,曹变蛟宁可和当年的建虏厮杀!

    此时的他,正奉旨继续为大军前锋,往阿瓦城进军的时候,忽然后面有锦衣卫赶上,给他传旨,让他减缓行军速度,不要让军队太过疲惫。

    听到这道旨意,曹变蛟起初是有点懵的。按理来说,不是所谓兵贵神速,不要给洞吾那边太多准备的机会么?

    之前的锡波之战,其实就算是兵贵神速的例子。那些锡波的洞吾军队,压根没想着他那么快就赶到锡波,给了他一个轻松打下的机会。

    而且,听说阿瓦那边,总算是没有那么多山的,赶紧走出这些大山,这估计是所有北方将士们的心声!

    不过皇上旨意既然已经下来了,不管怎么样,总得要遵旨才行。

    这个时候的曹变蛟,脑海中压根就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尊的想法。毕竟皇上的英明神武,那是许多次证明了的!

    但是,那锦衣卫见他疑惑的表情,便靠近他,低声咬耳朵道:“陛下说了,阿瓦城那边的洞吾军队正在内乱,得给他们时间,乱得更彻底一点。”

    要是进军速度过快,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搞不好他隆王就会全力对付这边。不如让他放心一点,先多举几次屠刀好了。

    曹变蛟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是要一反常态,要慢一点。

    不过同时,他也有点好奇。

    因为他这支军队乃是大明军队的前锋,按理来说,如果有消息什么的,肯定是他这支前锋军队最先知道的。可如今,反而是在中军的皇上,先知道了阿瓦城那边的情况,这可真是稀奇!

    左思右想之下,感觉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一丝疑虑就在他心底冒了出来。

    结果,还没等两天,曹变蛟就接到放出去的夜不收回报有洞吾人求见,说愿意归降大明,跟随大明军队打他隆王。

    一听到这消息,他就立刻想起了皇上的交代,心中顿时大感佩服,原来皇上所料是真的!

    于是,他一边让人带来洞吾人,亲自了解情况后,马上回报中军,说明具体情况。

    崇祯皇帝其实已经通过他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了解到这个情况,便令中军赶路,前来和前锋汇合,从此开始,就取消前锋人马。或者说,前锋兵马扩大,而他就直接坐镇前锋。

    之所以这么做,是他担心这些来投降的洞吾人中,会有奉他隆王之命而假意来投降的人。曹变蛟没有窃听种子不好分辨。但他就不一样,反正一颗甲级窃听种子可以拆分为六颗丙级窃听种子,手里存了一大把,就刚好可以用上。如此一来,他就能分辨这些来降的洞吾人的真假,从而用最有效的方式打完这场战事。

    才一到前锋军中,崇祯皇帝便下旨,让已经到曹变蛟军中的三名信使觐见。

    这三名洞吾部族的信使一听说大明皇帝刚到,就召见他们,不由得非常激动。反正是用他们所听来的最高礼节,就从中军帐外开始一步三磕首,表达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对于他们的这个表现,崇祯皇帝任由他们,一直等到他们做完了,才微笑着说道:“诸位起来说话!”

    “谢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声地喊完之后,三名使者才站了起来。直到此时,他们才偷偷地用眼角打量中军帐内的情况。

    就只是那么一瞧,就见中军帐的两边,那是盔甲鲜明的一众将领,个个高大威风,这偷瞧之下,顿时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本来还想看看主位上的皇帝,这个时候也不敢了,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崇祯皇帝把他们的表情动作看在眼里,当即和蔼地说道:“朕听闻曹卿所言,他隆王残暴成性,无辜滥杀百姓,尔等亲人,不分男女老幼,更是被屠,不是逃得快,便已灭族了?”

    听到这话,这三个信使就又激动了,急忙跪下,连连向崇祯皇帝磕头说道:“那他隆王疯魔了,滥杀无辜,还望大明皇帝陛下为我们做主啊!”

    “他隆王残暴无道,我部族愿为大明军队的前锋,攻打阿瓦城,活捉他隆王,还有那个平达力!”

    “我部族也愿为大明效力,只求大明能帮我们报仇雪恨!”

    “……”

    这三个人中,甚至都有说话时泪流满面。如果有假的话,那真得是影帝级别了,说眼泪下来就能眼泪下来,在后世的那些专业人员,很多都是做不到的。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当即义正言辞地说道:“洞吾王一向残暴无道,不但侵我大明国土,害朕之百姓;没想到对自己的臣民也是倒行逆施,看来已是人神共愤……”

    说这话的时候,他其实偷换了概念,把他隆王变成了洞吾王,不过对此,又有谁会在意呢?

    就听崇祯皇帝接着严肃地说道:“犯大明者,虽远必诛!朕不远万里亲至,原本想为那些被害的朕之子民报仇,灭洞吾,贬洞吾俘虏为奴,为他们以往犯下对大明的罪行赎罪。不过没想到,洞吾的人中也有心向大明者。如此,朕许你们,只要你们立下功劳,今后你们和现有大明百姓一样,皆为朕之子民!”

    一听这话,三个信使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道:好险啊!

    要是不来表明心迹的话,一旦洞吾被大明攻占,那所有人都要为奴,为以前的洞吾王背锅而赎罪了!

    看看外面的大明将士,看看帐内的明军将领,全都是高大威风,军械精良,这么精锐的军队,根本就不是洞吾军队可比。哪怕是他隆王的宫廷卫队,也没有这支大明军队来得精锐。难怪大明军队能一路上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心中这么想着,三个信使便又连忙磕头,不约而同地齐声大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此以后,他们就以大明百姓自居了!

    崇祯皇帝等他们喊完,便又转为亲切地语气对他们说道:“你等回去,可把朕之意思广而告之,不管功劳大小,只要有具体行动,能表明立场,愿为朕之子民的,朕都不会拒绝。可若要执迷不悟者,就放胆来和朕作对便是,云南洞吾这边的道路太差,朕还嫌俘虏不够多!”

    听到这话,三个信使便又连连答应,甚至还赌咒发誓,一定要让他隆王好看,为大明效力!

    等他们一走之后,崇祯皇帝便对帐内众将说道:“先行休整,步步为营,只要在月中时候到达阿瓦城便可!”

    这个时候,都不用他再交代了,中军帐内不止曹变蛟,其他将领也全都知道,这么做就是给这些想为大明效力的洞吾部族时间,好让他们能有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此一来,大明这边再去攻打阿瓦城,灭掉洞吾应该就会轻松多了。

    想着这些,一众将领不由得心中很是佩服皇上,天威所至,那蛮夷之王竟然吓得精神失措,自乱阵脚,皇上只是一句话而已,就多了洞吾百姓的支持。如此一来,攻伐洞吾,就变得更是轻松不少了!

    …………

    三个部族的信使回去转达了大明皇帝的旨意之后,顿时,原本躲着的这些部族,一下士气大振。不为别的,就因为如今他们的背后有人了!

    只要立下功劳,以后就是大明百姓了!看看,大明百姓被人欺负,如今的大明皇帝都能不远万里来报仇。就是那个什么……什么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以后自己这边也是大明百姓,要是还有人敢来欺负自己部族的话,上达天听,大明军队必然也会来为自己出头,帮自己报仇!至少现在的皇帝在位,就一定会这样!

    想着这些,那还不赶快立下点功劳,谁愿意去当奴隶,肯定要当大明百姓才好啊!

681 浑水摸鱼

    大明皇帝的第一道旨意,就是要他们给其他洞吾人传达他的意思。

    于是,这些部族的人,立刻便行动了起来。不是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部族通报大明皇帝的旨意,就是去画图,写标语张贴,为崇祯皇帝的旨意宣传了起来。

    甚至还出现了这么一幕:洞吾军队在追捕这些部族的人时,眼见着走投无路,这些部族的人就把大明皇帝的旨意搬出来,讲述大明军队的强大,说明当大明百姓的好处,敢对付大明的人的下场等等。

    还真别说,有的时候,这些话还真有用处。能说得那些追捕的洞吾军卒为了将来,给自己留一条路而放了要追捕的人。

    完全可以说,崇祯皇帝用这种方式来宣传他的旨意,还真是非常迅速,效果也很好。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阿瓦地区,就犹如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情了一般。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才赶到阿瓦城的他隆王。

    “什么?”他隆王听到的第一时间,便勃然大怒,厉声喝问道,“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

    说话间,隐隐已经带了一点恐惧了。

    明军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兵,本来就太强大,给了他非常大的压力。如今竟然又生内乱,这么一来,胜算岂不是又少了一分!

    “父王!”这时,就见平达力跳了出来,非常气愤地奏道,“那些该死的叛徒,果然不出父王所料,儿臣只恨杀得太少了一点,应该把他们都杀光才好!”

    听到这话,他隆王终于第一次感觉,自己这个儿子好像有点不靠谱!难道就看不出来,局势会变得如此之坏,就是之前杀戮过多引起的么?

    不过他也有点哑巴吃黄连,说不出来的感觉。他这个儿子,一张口就是不出父王所料,说得这事全是他英明神武事先想到而开始的杀戮。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一开始的时候,他这个儿子确实没有说要干灭族的事情,而是他自己想到从而给下了那道密旨。

    想着这些,他隆王都有点恼羞成怒了。他下了密旨是不假,但能不能干脆利落一点,能不能只局限一个部族?

    想着这些,他的眼睛有点阴冷,看了平达力一眼,又看了泰泰吞等人一眼,心中有了决定,等打完这一仗之后,要好好考虑他们的事情才行。

    不过,他隆王当然不会这个时候发难,而是厉声喝问道:“如今叛徒到处都是,你们说,该如何是好,要孤接下来怎么做?”

    平达力一听,以为他父王刚才没听懂他的话,便连忙提高了一点声音,强调说道:“父王,还用怎么做,杀啊,把那些叛徒都杀光了不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他隆王终于怒了,冲着平达力厉声咆哮道:“那些叛徒的脑门上会写叛徒两字么?怎么杀?你是不是想引起更大的恐慌,让更多的人叛变孤?你到底是笨得够可以,还是说你是明国的内奸?”

    他这么说,当然只是气话而已,自己的儿子,又怎么可能是明国的内奸!真要这样的话,那当初那颗小蝌蚪就是明国的内奸了,这显然不可能!

    此时,平达力被他隆王这么以后,他终于知道自己的父王对他不满,顿时吓得不敢再出声,低着头不再说话。

    他隆王见了,阴冷的目光扫视过其他臣子,一副看所有人都不顺眼的样子:“何人可以告诉孤,有什么法子来应付如今的局面?平时马屁拍得响,如今都是哑巴了?”

    泰泰吞有点苦恼,因为他看到刚才他隆王扫过他的时候,还停留了一会,想起自己是这次屠杀部族的主要执行人,他就感觉自己被他隆王盯上了,心中有点害怕之下脑子一转,忽然有了主意,便立刻出列奏道:“王上,末将或有一计,可为我洞吾打赢明军增加胜算!”

    一听这话,不但他隆王,其他人包括平达力在内,都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他,不少人的脸上,都带着诧异之色。

    “说!”他隆王听了,脸色好看了一点,当即冷声喝道。

    其他人也是好奇,全都竖着耳朵,准备听听他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什么好计谋?

    可谁知,泰泰吞却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看了左右一眼之后,向他隆王奏道:“王上,此法只宜密奏!”

    “……”其他臣子一听,不由得心中大骂,密奏你娘!

    他隆王看了泰泰吞一眼,见他好像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点了点头,然后扫视了其他臣子一眼,意思就很明确了。

    其他臣子一听,只好向他隆王施礼告退,出殿门去外面候着了。

    平达力看着他们走出去之后,心中好奇之下便喝令泰泰吞道:“好了,快点讲来,你有什么好计谋?”

    可谁知,他隆王心中已对他不满,忽然冷声开口喝道:“你也滚出去!”

    平达力一听,愣了好一会,回过神来后,脸色涨得通红,却也不敢违背他隆王的意思,只好施礼退出殿去。

    “讲!”他隆王见殿内只有他们两人了,脸色并不好看,只是冷声喝了一声。

    在他隆王面前,泰泰吞可不敢矫情,连忙奏道:“王上,既然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叛徒,那要是我们派人去假冒叛徒,引导明军入我陷阱,明军又如何能区分得出来?”

    虽然是用了反问的话,好像是在问他隆王问题一般,似乎有点不敬,可他隆王一听,却是一下转忧为喜,当即拍掌赞道:“不错,不错,是这个理。如今之混乱,孤都分不清,那明国皇帝又是远道而来,更是人生地不熟,他绝对不能分清真假叛徒,如此一来,便是孤的机会了,哈哈,好,好,好……”

    连道三个“好”字,由此可见,他心中有多开心。这可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于是,他隆王立刻和泰泰吞商议起了这个浑水摸鱼的具体细节,而后,立刻展开了行动。

    之前被赶往殿外的洞吾文官武将,包括世子平达力在内,都想知道泰泰吞献了什么计策,竟然让他隆王转怒为喜?不过这个计策是要保密的,因此,最后连平达力都不知道,这让他们对泰泰吞不由得都有了点怨恨之心。

    接下来,洞吾南方大军,继续往阿瓦城集结。而阿瓦地区这边,对于有反叛的部族,依旧在搜捕绞杀,一切看似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

    …………

    明军这边,不断地有阿瓦地区部族的代表跑来表明心迹,表示愿意为大明效力。对此,崇祯皇帝一概亲自接见,并且勉励一番,让他们好好表现。

    对此,这些阿瓦地区的部族代表都是非常感动。堂堂天朝上国的皇帝,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他们和蔼可亲,由此可见,大明皇帝之前爱民如子的传言,之前允诺的话就绝对不会有假。有这样的皇帝当自己的君主,真是不要太好了!

    不过他们其实不知道,在军中实在太无聊,而崇祯皇帝又要“赏赐”丙级窃听种子,因此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接见他们,和他们说会话,也浪费不了多少口水,还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日,又是一个部族的代表偷偷跑来效忠,崇祯皇帝一听是阿斯族的,便知道是他隆王和泰泰吞秘密指定的内奸跑来演戏了。

    既然这样,崇祯皇帝也是有兴趣的,来,咱们互相演戏吧!

    于是,阿斯族的代表,也是他们的族长阿斯诺,在崇祯皇帝面前大骂他隆王,表现出和他隆王不共戴天的意思,哭着喊着要为大明效力。

    崇祯皇帝呢,也当不知道他是假的,一如既往,勉励一番,让他们好好干,为大明效力。只要有功劳,他就绝对不会食言。

    就这么地,等来了他隆王的应对招数,感觉阿瓦城那边情况也差不多了,崇祯皇帝便下旨,大军加快速度,向阿瓦城进军。

    明军将士们,早已闲得身上都要长毛了。一听向阿瓦城进军的旨意,那是相当地高兴,立刻领旨向阿瓦城挺进,士气相当地高昂。用“雄赳赳气昂昂”来形容,也不为过。

    随着明军一步步逼近,阿瓦地区这边的乱局,终于也有了新的变化。

    原本是单方面的洞吾官府对叛变部族或者疑似叛变部族的追杀告一段落,开始紧急备战起来。而原本四处躲避的那些效忠大明的部族,终于松了口气,不用再躲避,反而四处出动,为大明攻打阿瓦城提供尽可能有用的帮助。

    当明军夜不收走出了山区,开始出现在这片洞吾最重要的产粮区时,到处都出现了欢迎明军将士的洞吾人。

    等到崇祯皇帝所率领的大军到达时,这种从四处冒出来的洞吾人,赶来欢迎明军的局面,就达到了最高峰。

    一场决定洞吾未来命运的大战,或者在他隆王这边来说,也是一场决定明国未来命运的大战,终于正式拉开了序幕。

682 感觉有点悬!

    阿瓦城虽然是洞吾数一数二的大城,可要说其高大坚固,以及城镇规模,也就只能和中原地区的二线城镇相比。

    这一次,他隆王集中了洞吾的倾国之兵,大概有二十三万人马在阿瓦城这边。就这个阿瓦城的规模,城内是绝对容不下这么多军队的。因此,除了他隆王的直属亲卫军驻扎在城内之外,其他大概有二十万左右都是背靠阿瓦城扎营。

    这么多的军队,远远看去,那真是连绵的营地,几乎把阿瓦城都给掩盖了,声势着实有点吓人。

    不过这也就是在外人眼里,像在崇祯皇帝等打惯了仗的人眼里,这敌人越是兵多,就越是好打!原因无他,军队越多,所需粮草物资就越多。兵力不精,打顺风仗可以,一旦逆风,就和后世小学生打王者荣耀一样,除了骂娘抱怨队友(他隆王)就只会挂机(逃跑)送人头了。

    两军交战,首先是明军夜不收和洞吾斥候的交手,争夺战场控制权。

    一开始,他隆王这边仗着人多,派出的斥候,都是小规模军队了。然而,哪怕就是这样,几次和人数至少少他们一倍的明军夜不收交手,也往往是吃大亏。以至于打到后来,轮到出斥候的部族,都是叫苦不迭。

    他隆王严令之下,派出去的斥候,也往往是看到明军夜不收,就赶紧先撤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明军夜不收就出没在阿瓦城附近,异常的嚣张,可洞吾军队这边,却无斥候敢应战。

    如此一来,他隆王这边就失去了对周边情况的了解,战场完全被明军屏蔽,这是他不能忍受的。可当他再催促各部族派出精锐去争夺战场控制权时,几乎所有的部族都当场叫苦了。

    “王上,那些明军斥候全都是真正的精锐,人高马大的,力气是我们的几倍,而且那箭还射得贼准,压根没法打啊!”

    “对啊,王上,明军的火器都不用点火就能开枪,真是奇了怪了,这怎么打嘛!”

    “明军斥候的盔甲齐备,我们好不容易射中他们,却射不透他们的盔甲,这叫什么事啊?”

    “还有,明军斥候的骑术非常精湛,简直是人马一体的,那战马跑动的时候,那明军斥候都能躺马背上睡觉!”

    “……”

    叫苦声中,他隆王阴沉着脸,不管,还想强压。可如此一来,这些部族族长看到抱怨的人多了,那胆气也上来了,当即有几个脾气不好的就开始怼了。

    “王上,明军斥候乃是明国皇帝的御林军,是明国最精锐的军卒。而我洞吾,最精锐的,也是王上的禁卫军,不如王上派出禁卫军中的精锐去打明军斥候,如此才算公平吧?”

    “对啊,王上,必须派出我们洞吾的精锐,要不然,都被明军给小瞧了。”

    “是啊,王上,那些明军斥候真是太嚣张了,都敢跑到我们大军营地前面来撒尿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绝对是藐视王上的威严啊!”

    “……”

    听着底下这些部族族长七嘴八舌地说着,他隆王的脸色变得就更阴沉了。此时的他,心中已是明白,如果自己不派出直属禁卫军去和明军斥候争夺控制权的话,指不定这一次的战事,这些部族族长就会阳奉阴违了。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的话,他不介意杀人立威。可是,这人数太多,他就没办法了。

    战场控制权有多重要,他隆王自然是清楚的。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些部族族长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明军斥候之精锐,他自然也是在城头上看到过的。心中衡量之下,他便同意了这些部族族长的请求,派出他禁卫军中的精锐去和明军斥候争夺战场控制权。

    然而,崇祯皇帝所带来的军队,那是南征北战锻炼出来的军队,军队中的夜不收,更是和建虏探马交手并最终能笑到最后的精锐。洞吾派出了所谓的精锐又如何,在阿瓦城附近的这片平原之地交战,明军夜不收打他隆王的禁卫军精锐,还不是王者打钻石而已!

    看着每日出去的手下,最终都是损兵折将而回。连续几日之后,这伤亡就让他隆王有点吃不消了。最终,他只好认了,就任由明军夜不收在外线嚣张。

    对此,他没声张,各部族长只要他隆王不叫他们再派斥候出去,他们也就当看不见了。

    不过虽然斥候战失利,可洞吾军队在人数上几乎是十倍于明军的优势,还是让他们感觉打赢战事还是有信心的。

    放弃了争夺斥候战之后,他隆王便又用了新的招数,下令各部轮流出击,用车轮战消耗明军的实力。

    最先出战的部族,是洞吾部族中实力较强的坤达部,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另外还有两个部族,也出兵帮其掠阵,总兵力达到三万人左右,几乎就等于明军的总兵力了。

    城头上,他隆王等人都在观阵。

    斥候战毕竟不是非典型作战,战事能否胜利的关键,还在于这种常规作战是否能赢得胜利。对于明军的实力,虽然已经有预估,可所有人还是想亲眼见到明军的战力到底在什么程度。

    看着那么多人马出城,洞吾这边的胆气就又上来了,或者说他们也不想坠了他们自己那边的威风,纷纷点评了起来。

    “看到没有,坤达部不愧是我们洞吾部族中算强大的部族了,光军队都能拉出一万五千人,而且坤达部族骁勇善战,也是出了名的,看明军那边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肯定是全军出击啊!要不然的话,这首战要是输了,士气一受到影响,明军一败涂地的话,明国皇帝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其实啊,要我说,干脆我们就一拥而上算了,每个人撒泡尿,都能淹死明军了!”

    “对,早打早回家!”

    “……”

    面对这些议论,他隆王听在耳朵里,便淡淡地说道:“如果你们是明国皇帝的话,我们全军压上,那敢出战与否?”

    不说二十多万大军一起上,军队能否展开的问题。光是这数量上的威势,就绝对能吓得明军压根不敢出营交战了。

    明军别的不说,只是扎营盘的话,还真是有一手的。一看就比较坚固,不好打的那种,不愧是打了几千年战事的中原王朝!

    他隆王的那些文臣武将一听,都是点头,心中都认同,要是自己是明国皇帝的话,那么多军队一起来打自己,肯定不能出来打啊,疯了么?

    在他们这些人当中,只有泰泰吞不是这么想的。在所有的洞吾人当中,也就他见识过这支明军的正规作战情况。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可还是记忆深刻。特别是明军多兵种的协调配合作战,更是让他做梦想起来都是害怕,还有羡慕。

    听到那些人的说话,还有他隆王的点评,泰泰吞看看他们,本想提醒下他们别瞎猜免得打脸的想法,最终还是熄灭了。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和绝大多数人顶着干,那没什么好结果的。

    就在城头上的气氛比较轻松之时,忽然,就看到明军那边的营门大开,一队队的明军鱼贯而出,就在两军阵前摆开阵型,准备迎战。

    “咦,明军还真敢出来,好啊,这下看坤达部怎么打这些明军了!”

    “王上说得一点都没错,也只有派出我们的一小部分人马,明军才敢出战,要不然,肯定是躲在营地里慑慑发抖了,哈哈……”

    “好像不对啊,人呢,怎么没有明军继续出来了,后面的明军怕了?”

    “是啊,怎么回事?怎么就出来了这么一点人马,三千,四千,五千人马?最多绝对不会超过六千的!”

    “明国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出一小部分人马,他也就出一小部分人马,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五千对我们三万人马,不,是一万五千人马,这人数也相差太大了点吧?”

    “错了,真要战事顺利的话,你以为掠阵的是干什么的,也可以攻过去的啊,这是五千对我们三万,一个打六个,明国皇帝真是个愣头青么?就算明军确实精锐又如何,能打得赢?”

    “……”

    听着他们的议论声,他隆王的心情不错,脸上都带着笑容了。不过他忽然一眼瞅见了泰泰吞脸色严肃地看着城外,不由得心中一沉。

    他想起来了,泰泰吞虽然说是土司军队阵前叛变才让他大败,可他好歹是和这支明军交过手的人。看他如今的神情,难道是不看好坤达部?

    这么想着,他便阴沉着脸喝问道:“泰泰吞,你和明军交手过,此战,如何?”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都转头看向泰泰吞,心中都有点好奇,不知道有过经验的泰泰吞是怎么点评即将开始的战事。

    泰泰吞本来是不想说的,可他隆王点他名了,就必须据实回答,要不然,等会打完了,自己要是说错了肯定会被他隆王迁怒。

    这么想着,他便躬身向他隆王一礼说道:“王上,末将感觉有点悬!”

683 见识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不高兴了。他隆王更是皱着眉头喝问道:“何解?”

    “王上请看!”泰泰吞就知道他们会不高兴,可还是用手一指城外明军方向,同时回禀他隆王道,“明军虽然出战只有五千兵马左右,可车营、骑兵、步军什么的,全都有的。末将是见识过,明军这些兵种之间的配合很默契,非常难打。反观坤达部族,人数虽多,却多是步军而已。虽然喊得响,可队形都站不整齐,这两方面的对比,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因此……因此末将……”

    “放屁,站个队能打胜仗?”正在这时,平达力终于找到了存在感,立刻喝斥道,“真要这样,打仗岂不是太简单了,只要比比看谁站得整齐不就得了?”

    听到这话,其他人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一个个脸上的笑容带着嘲笑之意,看着泰泰吞非常地明显。

    对于他们来说,打仗是怎么打的?就是看那边人多,那边悍勇,呐喊着一拥而上,就和后世绝大多数电影电视剧,不分国内海外,一打仗之后就一拥而上,乱战成一团的那种。

    不过他隆王却是阴沉着脸,没有嘲笑。他是想起来了,在他还小的时候,就曾听父辈说过,以前和明军打仗,精锐的明军,那都是阵列作战的。之前是忘记了,可此时听泰泰吞一提,他就想起这茬了。

    此时的他,心中其实也多少有点好奇的。阵列作战,到底会有多厉害呢?

    这么想着,他也就没有插话。免得到时候说错了,有损他洞吾王的威望!

    泰泰吞被他们嘲笑,却也不生气,不是说因为世子带头嘲笑他没办法反驳,而是他相信,马上就有事实会发生,那样的反驳,打脸才是最有效的。

    说真的,这个时候,他低头不语,心中却是希望,最好明军不要让他失望!

    此时,城外对阵双方已经列阵完毕。坤达部一看明军出来只是这么少一点人马,不由得士气大涨。那坤达部的族长一见之下,就立刻下令进攻。这么好的机会,在洞吾王面前表现一番,绝对有助于部族在洞吾地位的提升!

    “嗷嗷嗷……”听到族长下令,坤达部的勇士带头,嗷嗷叫地向明军发起了冲锋。

    其他坤达部的人见了,也都跟在那些勇士的后面,挥舞着兵器冲了上去。

    一时之间,在阿瓦城城头上看去,就犹如潮水一般往明军阵地那拍去,声势之大,似乎能把明军阵地眨眼间淹没。

    “好,好,好……”他隆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见此情况都大声叫好。这个情况,看得他们热血澎湃,恨不得自己也上去砍瓜切菜,杀明军一个落花流水!

    他隆王偷偷地瞄了一眼泰泰吞,却发现泰泰吞刚好也是回头看他,两人就那么一对眼,虽然立刻转开了,可他们两人都知道,在所有人中,恐怕就他们两个是有担心的。

    崇祯皇帝这边,当然也是在观阵的。看着一群蛮夷喊杀着四面八方冲过来,一群人都是很淡定。其中周遇吉更是羡慕地说道:“曹大帅看来要在洞吾第一个出名了!”

    “呵呵,他是大军前锋,这第一战,我们没法和他抢啊!”黄得功听了,当即一笑回答他道。

    崇祯皇帝听到他们的对话,就笑着说道:“放心,这才刚开始,卿等都会有表现机会的!”

    得皇帝这句话,周遇吉和黄得功都是大喜,连忙谢过。而后,他们也都没说话了,只是看着即将交上手的战场。

    只见参战明军这边,一杆“曹”字大旗下,五千明军将士结成一个空心方阵。车营在最前面,每个偏厢车之间都有一人多点宽的空隙。

    偏厢车上面,大都是重量偏轻的佛朗机炮。而红夷大炮,则只有两门而已。实在是洞吾的道路太烂了,光是随军运送这两门红夷大炮,就已经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在没法更多了。

    偏厢车上,都有炮营的将士已经严阵以待,盯着狂奔而来的蛮夷一动不动,显然是在等军令的下达。

    在他们的后面,则是一排排的燧发枪兵和弓箭手。其中燧发枪兵明显是连续几排,是准备轮射的。而弓箭手则已经搭了箭在弓上,垂手待拉,也是在等待军令。

    在这些远程兵种的后面,才是重甲步兵,一个个人高马大的,柱在地上的武器,不是一排排的长枪,就是一排排的双刃长刀,又或者是长满倒刺的狼牙棒。当然了,在他们的后面,也少不了盾牌兵等其他步军兵种。

    最后,方阵的两侧,有一千左右的轻骑兵,以及少量重甲骑兵。

    坤达部族的人马,嗷嗷叫着,越冲越近,越冲越近……

    然而,明军这边,依旧没有一点动静,就好像这支明军的所有将士,都是泥菩萨一般,一动不动。

    阿瓦城头上,看到双方距离都差不多只有一箭之地那么远了,不少人都欢呼了起来。

    “杀啊,杀明狗!”

    “明狗不会是吓傻了吧,肯定是,这么多人冲过去,吓到了!”

    “……”

    相对于他们的乐观,有些有实战经验的武将,却是一个个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们自认为,自己所带的兵马,或者说他们所见过最精锐的兵马,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如此一动不动的。

    谁不会有恐惧?至少他们感觉在敌军这种冲锋之下,他们是无法这么淡定的!

    换句话说,这支明军,绝对是非常精锐的。

    这么想着,他们心中又有了一点好奇,就算兵力再精锐,面对如此之多的敌军进攻,明军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他们的心中,不少人的心都提了起来。不知道为何,此时的他们,在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那颗心是在为明军这边担心,期待了。

    忽然之间,战场局面突变。

    只见明军阵地那边突然凭空冒出一股股地硝烟,随后就看到冲锋中的坤达部族的人马中,出现了一道道的血沟。

    一直到这时候,他们的耳边,才传来了“轰轰轰……”的声响。

    明军的火炮,洞吾部族自然是知道有的。不少人也是见识过火炮发射的,心里已经有预期。

    因此,当明军开炮的时候,除了后面一部分坤达部族的人看到身边的同伴被铁弹砸得四分五裂,留下一地的断臂残肢,满地的鲜血时,都愣住了,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就吓得“啊啊啊”地叫了起来。

    而冲在最前面的那部分,及时坤达部族的勇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全都浑然不管明军火炮的发射,还在狂吼着冲锋。

    他们心中明白的很,火炮发射之后有间隔时间,只要跑得快,及时冲过去,明军的火炮就没有用武之地,就是他们屠杀明军炮手的时候了!

    可是,他们才跑了几丈远之后,就又看到身边有同伴“嘭”地一声,又被铁弹砸中而不成人样。随后,又听到了“轰轰轰”的声响。

    这一下,他们中的有些人就愣住了:什么情况?明军的火炮怎么会这么快就开炮的?

    冲锋已经展开,明军已经近在眼前。虽然不明白明军的火炮为什么发射那么迅速,可他们还在“嗷嗷嗷”地冲锋。

    阿瓦城头上,看到明军炮兵犁出了一道道的血沟,可坤达部族这边,大部分人都还在继续冲锋。不少人都不得不感慨。

    “看到没有,坤达部族的名气,可不是白得来的。”

    “那是,要我说啊,就坤达部族这么多的勇士,在我们的洞吾部族中,至少能排进前三了!”

    “哈哈,马上就要冲进明军里面去了,他们布置的什么鸟阵,又有什么用处!”

    “对,明军火炮其实别看声势吓人,其实一炮也就只能杀几个而已。如今两军对比数量这么悬殊,就算他们用炮轰死一些又如何?”

    “……”

    他们正说着,明军的炮声依旧在继续,可已经冲到明军面前不足十五六丈地方的坤达部族的人,忽然就如同纸糊一般,整个人血肉模糊地摔倒在地。这还不只是一个,二个,而是一片又一片的。

    顿时,阿瓦城头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傻在了哪里。

    很显然,明军的佛朗机炮,子铳的最后几个,全部装的都是散弹,那么轰出去,都是真正的弹雨,当面的血肉之躯,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在这么一轰之后,炮声便沉静下来了。

    坤达部族这边,冲在最前面的,是他们最勇敢的勇士,已经大部分报销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是次一等的勇士。看到前面那么大面积的死人,而且还是死状极惨,不是停下脚步,就是冲锋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了。

    而就在这时,就见一排排的明军冲偏厢车的间隔之中大步走出,而后开始了一排排地排枪射击。至于弓箭手们,则补充燧发枪兵们疏漏的地方,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684 胜了?

    “呯呯呯……”

    硝烟再度弥漫,坤达部的勇士们,一个个“噗噗噗”地翻身倒地,只是一会的功夫,在明军阵地前面,就只有少数几个人还站着了。而且这些还能站着的坤达部的勇士,脸上全是惊恐之意。

    后面跟着的其他坤达部的军卒,全都站住了,惊慌地看着前面倒了一地的尸体,再也没有人在“嗷嗷嗷”地叫了,他们彼此看看,很多人都有退缩的意思了。

    阿瓦城头上,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的看着这一切。一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不怎么看得起的火器,竟然会这么厉害!

    火炮,火枪结合起来,开火速度又那么快,威力又那么大,血肉之躯该怎么面对?哪怕是洞吾引以为傲的战象,在这些火器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啊!

    “吼,吼,吼……”

    就在这个时候,就见明军那边硝烟处,冒出了一排排的明军将士。

    这些明军将士们,一边有节奏地吼着,一边整齐地跨步前进。每个军卒,都是从头到脚都铁包裹着。并且一个个身材高大,手中握着寒光闪闪的长兵刃,看着就让脊椎骨发凉。跨步走着的样子,就犹如移动的钢铁城墙!

    在这些明军的后面,还有其他兵种。可在他们的面前,都已经黯然失色,或者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些移动的钢铁绞肉机给吸引。一直到两边的明国骑兵护卫两翼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时,他们才反应过来,明军这是主动发起进攻了。

    如果要是换成以前,说敌人就五千人马,就能向一万五或者说三万敌人主动发起进攻,那他们绝对会认为,这不是骗人的,就是那个主将脑子有屎。

    可此时,他们亲眼见到这一幕的时候,却发现五千明军的攻击气势之足,让他们感觉明军的主动进攻是如此地顺其自然。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就好像根本不是面对五千明军,而是五万明军!

    承受压力最大的坤达部族,见到这一幕之后,别说继续冲锋了,站都站不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两群的人先开始往后逃去,然后“哗啦”一下的,就没见到还有待在原地的坤达部族的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明国骑军开始加速,就追着坤达部的败卒追杀。

    “王上,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看到这一幕,泰泰吞大声地叫了起来,“上次明军打末将,也是这样的。他们的兵种配合,太厉害了……”

    之前的时候,他说明军的兵种配合,没人相信,更有嘲笑他的。可此时,他再次喊出来,却再没有人反驳,都是心有余悸的看着他了。

    他隆王自然也是看明白了,此时的他,心中对这次的战事,忽然之间,一点的底气都没有了。

    此时的他,目光阴沉地看着战场,一言不发。

    然而,泰泰吞却还在那,着急地说道:“王上,得赶紧想办法,要不然,明军会把坤达部往其他部族那边赶,到时候,就是一场大败了!”

    听到这话,他隆王终于转头看了他一眼,而后再度转头看向城外。

    果然,他们在战场之外,就能清楚地看清战场上的形势。能看到明军果然是有目的地在驱赶坤达部族的败卒往为他们掠阵的其他两个部族那边跑。特别是明军中的骑兵,更是给了那些败卒非常大的压力,犹如被狼群追击的羊一样,那还管往哪个方向跑,就恨不得多长两条腿,只求能逃远一点是一点。

    而那两个掠阵的部族,亲眼就近距离看到坤达部被打得那么惨,早就吓破了胆,那还敢和气势如虹的明军正面交锋。毕竟对他们来说,坤达部比他们要强多了,坤达部都被打得那么惨,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想着,坤达部的败卒还没有跑到他们这边,看到明军有往这边打过来的趋势,就有兵卒有意无意地往后退了。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是遮遮掩掩的。可到了后来,随着坤达部败卒逃得越来越近,明军追杀过来越来越近,这两个掠阵的部族那还敢顶上去,“哗啦”一下,全部往阿瓦城那边跑去了。

    阿瓦城头上,泰泰吞见了大急,连忙再次提醒他隆王道:“王上,再不出动战象,恐怕整个城外的军队,会全部被连累的!”

    “快,战象立刻出动,拦住明军!”他隆王听了,也是果断,立刻就转身命令他身边的亲卫将领道。

    披了护甲的战象,除了威力强大的火炮之外,对于火枪的枪弹和一般弓箭射出来的箭支,是不怎么怕的。

    而明军的追击,火炮行动不便,当然是不可能冲到前面来的。

    而在城外明军大营,看着掠阵的两个部族也被败卒冲垮,并且有向城外洞吾军队处冲击的趋势。周遇吉不由得笑着大赞道:“曹大帅果然是老将经验丰富,打得好!”

    边上的黄得功也是点点头,而后,忽然转身向崇祯皇帝抱拳奏道:“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击,助曹大帅一臂之力,一举击溃城外洞吾军队!”

    “陛下,末将请战!”周遇吉听到,也是兴奋异常,立刻跨步出列,站到了黄得功身边,抱拳向崇祯皇帝奏道。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个情况,确实是个机会。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摇摇头说道:“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阿瓦城里的洞吾王肯定会想办法的。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洞吾王必然会派出他手中的精锐,也就是他的战象部队。没有火炮协助,朕不想将士们伤亡过多!”

    洞吾军队的战象,在云南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一次。

    对于北方从未见过大象的人来说,大象确实是庞然大物。特别是几十上百头战象一起狂奔而来的话,那气势比起骑军冲锋,要更让人感到无比的压力。

    脑海中回想起那些战象的威力,黄得功和周遇吉就有点遗憾,没能一战而定洞吾。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灭一国,有那么容易灭掉的话,这洞吾也不会再三冒犯天朝威严了!

    不过他们心中也有点奇怪,皇上为何铁定算准洞吾王会派出战象?

    他们之前在云南见识过战象之后,非常感兴趣,也有所了解。就知道了光是一头战象一天就不知道要吃掉多少东西,还有,大象要想训练成战象,那代价也是非常高的。云南不是没有大象,可土司的战象,却都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这战象来得有多不容易!

    也就是洞吾这边用一国之力,又休养生息了几十年,才有这个实力拥有那么多战象。那个洞吾王,真得舍得派出战象?而且还能有那么快得反应速度,及时派出战象?

    他们正想着,忽然,就听到了许多大象的叫声。闻声看去时,就见阿瓦城的城门大开。一只只的庞然大物正小跑着冲出了城,那战象背上,还有不少洞吾兵卒。

    看到战象部队出现,那些城外的洞吾部族军卒,一下又“嗷嗷”叫了起来,好像士气一下又高涨了起来。

    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有三十多头战象跑出了城外,后面尘土飞扬,显然还有战象在出城。

    这些战象出城之后,就直接奔向那些逃往阿瓦城的败卒,不管是哪个族的,敢直接冲过来的,都是被战象踏成肉饼。与此同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战象背上的洞吾军卒在大喊着什么。

    最终,败逃的洞吾军卒似乎学乖了,不再往城下跑,而是往战象的两侧跑并且躲在战象后面一点重新开始集结。

    战象慢慢地排成一条线,往追赶败军的明军那边迎了过去。在战象的后面,是洞吾王的精锐之军跟进。

    “铛铛铛……”

    “曹”字大旗这边,响起了鸣金声。声音清脆尖锐,传得很远。

    正在追杀中的明军将士,甚至还有一部分准备对战象发起攻击的明军将士,一听到鸣金声,不管在干什么,立刻转身就撤。丝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犹豫,完全体现了令行禁止的效果。

    看着明军撤走,洞吾的战象部队也不敢追击,只是目送明军回营。

    忽然,洞吾军队这边,爆发出了欢呼声。他们似乎压根就没看见战场上一地的尸体,而且还都是坤达部族和其他那两个部族的尸体。

    阿瓦城头上,也同样如此,就好像打了一个大胜仗一般。一个个都有了生气,又重新开始奉承起这支战象部队,奉承起他们伟大的王。

    等到战象部队回来时,这种欢呼声便达到了顶峰。

    对于士气重新恢复,他隆王脸上带着笑容点点头,威望地说了几句鼓励士气的话之后,便转身回城里的行宫。与此同时,他还点了泰泰吞的名,让他陪同回去。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隆王的脸色一下阴沉了下来,显然心情很不好。

    对此,泰泰吞心知肚明,他知道他隆王叫他是想说什么,脑筋急转,便立刻考虑了起来。

685 强弩之末

    等他隆王一走,他那些欢庆的声音,便回落了不少。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便又重新转头看向城外的战场。直到这个时候,看着一地都是他们这一边的尸体,终于,他们一个个都清醒了过来。

    这一战,估计曾经在洞吾都算强大的坤达部族,算是废了。其他两族是逃得快,不过也死了不少人。战事打成这样,刚才怎么就像有打了胜仗一样的喜悦呢?

    难道是以弱战强,不胜也算胜的那种?可是,明明这一次的战事,明军才五千人马,而洞吾这边,却出动了三万左右的人马,孰强孰弱?

    在他们反思这一切的时候,逃出升天的坤达部族剩下的人,还有其他两个族的人,此时才有胆子返回战场,去给他们的亲人朋友收尸。

    看着一个个不久之前还鲜活说话的人,就躺在那里再也没有动静了,不少人悲从心来,“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很快,城外便是一片哭声,汇聚起来的声音之大,终于冲掉了所有洞吾人的那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欢庆心思。

    城上城下的洞吾军卒,不管是头目还是底层兵卒,都望望远处的明军大营,再看看哭成一片的那些收尸人,一个个不由得心情都非常沉重。

    他隆王的战象部队虽然拦下了明军的追击,可那只是五千明军而已。更何况,还有克制战象部队的明军火炮,这一次的阿瓦之战,洞吾还能赢么?

    明军无比强大的这个观念,再一次地深入这些洞吾人的心底,甚至比起以前,还要大大地加强了!

    这些洞吾人现在所想到的这个问题,他隆王在城头上早已想到,也是他脸色迅速阴沉下来的原因。

    回到行宫,在没外人的时候,他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神情都似乎苍老了不少:这一战,真得不好打了啊!

    不过,他毕竟是执掌洞吾多年的洞吾王,很快就把这份沉重的心思藏在心里。收拾一下心神之后,他便转头看向底下毕恭毕敬地站着的泰泰吞问道:“你既然早就见识过明军的厉害,如今可有对策献于孤?”

    果然是这事!泰泰吞心中想着,便恭敬地奏道:“王上,末将以为,明军此时不过是强弩之末也!”

    “嗯?”他隆王听了,有点不满地哼了一声,而后神情有点严厉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孤要听实话,懂?”

    “王上,末将所说,确实是实话啊!”泰泰吞听了,立刻再次恭敬地回答道。

    随后,他看到他隆王有发飙的迹象,便连忙解释道:“王上,末将想过,明军这种厉害的火炮火器,其实是相当耗火药的。如果没有了火药,那就只是一根根烧火棍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用了……”

    听到这话,他隆王的眼睛顿时一亮,显然心情立刻有了改观。

    而泰泰吞还在那里继续说道:“……明军远道而来,随军要带粮草,还要带火药,带火炮等等,他们所要带的东西,远比末将想象得要多。而明军之厉害,又是要这些东西支撑。今日一战,想必明军的消耗就不会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提高了点声音,着重强调道:“我们和明国的战事,消耗得是人,而明军,消耗的是后勤。王上英明神武,早就做出决断,要切断明军的粮道。如此一来,如今的明军又如何,还不是强弩之末了?”

    “不错,不错!”他隆王点点头,脸上已经带了一点笑容道,“孤就是这么想的。对,孤就是这么想的。”

    说到这里,他又对泰泰吞赞道:“孤看所有人之中,除孤之外,就你最是明白明军的弱点所在。如今切断明军粮道之事,已是刻不容缓。此事,你来协助孤,孤亲自来抓!”

    “末将遵命!”泰泰吞听了,很是欢喜,看来之前云南之败在王上心中的阴霾,已经没有了,这可真是大好事!

    随后,他们两人就开始商量起了细节,随后一方面传令各军都不要和明军正面交战,另外一方面,则通过之前部署的内应去打听明军粮草的情况。

    …………

    而明军这边,在曹变蛟领军归营之后,众将都是给他贺喜。而曹变蛟也是笑着回应,总算打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战事,在皇上面前表现了一番。

    至于阿瓦城那边隐约传来的欢呼声,明军这边虽然听到了,却也没有在意。这次的战事,明军这边完胜。那些蛮夷的欢呼,只不过是为了庆幸他们没有更大的败仗而已!

    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曹变蛟倒是谦虚了一点,奏道:“陛下,末将无能,没能一口气继续扩大战果。”

    “呵呵!”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曹卿这胃口倒不小,还能一口气都吃掉洞吾倾国之兵?看看周卿、黄卿,他们可会答应?”

    “就是!”周遇吉一听,第一个跳出来对曹变蛟说道,“二十多万洞吾军队,好歹得分我们一些吧?”

    黄得功也是凑趣说道:“你就不怕撑不下啊!”

    中军帐内,气氛非常地轻松,所有将领,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崇祯皇帝让他们热闹了一会,然后才收了笑容说道:“此战沉重打击了洞吾军队的士气,接下来各军轮流出击,继续打击洞吾军队的士气。待时机成熟进行决战!”

    “末将遵旨!”中军帐内所有将领一听,全都一起出列,抱拳齐声回应,声音坚定有力。

    崇祯皇帝见了,便点头散了军议。

    至于他隆王的那些小手段,他觉得并不需要和这些将领去说,就等着他们来表演,然后引出那支暗中躲着的洞吾军队,一举歼灭之便可。

    …………

    这一次,两军交战的动静,喊杀声震天,枪炮声更是传得很远。周边部族的人,全都在关注这场战事。一天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次的战事结果。

    “你们听说了没有,终于打起来了,那动静,真叫一个大啊!”

    “可不是,我当时在九里铺,都听到了那边打仗的动静了,听说,明军赢了?”

    “当然是明军赢了,你们也不想想,这支明军可是明国皇帝亲自统领,那可是传说中的御林军。每个军卒,都是百里挑一的。明国多大知道吧,你可以想象一下,明国有多少人,最终只挑选出了这么几万人,可不是以一当百的!”

    “没错,听说明军只是出动了一千人马而已,而洞吾王那边出动了十万人马,结果怎么着,就被明军杀得丢盔弃甲,光是丢弃的尸体,就垒得和城墙差不多高了!”

    “……”

    哪怕一开始传得比较靠谱,可传到后来,就自然而然地会夸张起来。如此一来,明军的厉害,就更是深入洞吾人的心底。

    对于那些已经表明要为大明效忠的部族,那都是兴高采烈的,听到如此大捷的消息,就立刻准备了礼物,要赶去慰劳军队,在大明皇帝面前争取好感。

    而那些在洞吾王那边的部族,就开始担心了。明军要是最终赢了,他们这些洞吾王这边的部族,那都是要被明军抓去修路铺桥的!

    于是,有些部族就开始动摇了。为了部族的将来,同样开始准备礼物,要去明军那边表示效忠才好。

    士气这东西,可不光是军队才有的。影响的是人心,只要是人,都会被影响。而城外的这些事情,就不是他隆王能掌控的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明军营地这边,就不断地有从周边赶来。所有人都不是空手,而是绞尽脑汁想了明军这边会喜欢什么,就送什么。

    其中很多人,从最初和明军接触之后,就已经知道,明军远征洞吾,道路难行,因此最缺得是粮食,最受欢迎的也是粮食。

    因此,很多部族就把他们的存粮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都有,一车车地送往明军后军营地这边。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送其他的,比如洞吾很多的玛瑙翡翠,或者各种特有水果之类。

    崇祯皇帝专门让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在这边接待这些部族使者,记下他们此时拥戴大明的功劳,回头打下了洞吾,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洞吾人就算以前没听说过,但只要稍微打下交道之后,就能知道有多尊贵。这么一来,这些信使感受到了大明皇帝对他们的看重,就更是踊跃了。

    不过其中一个部族的族长看着这一切,特别是看着一车车的粮食,排着队等候明军接受,他心中就恨得直咬牙:王上还想着断明军粮道,可如今,光是这些叛徒提供给明军的粮食,估计都要够明军多支撑一个月。如果算上明军运来同等粮食,要在路上消耗掉的粮食加起来,难怪明军那边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的。

    这些叛徒,这是帮了明军多大的忙!王上还说明军就是强弩之末了,他真该来亲自看一看,明军那点像是强弩之末的?

    洞吾要是亡了,他们就是千古罪人!

686 一个很大的惊喜

    这个对此繁忙景象心有怨恨的,就是阿斯族的族长阿斯诺。

    心中抱怨之后,就开始找机会打听他想要的消息了。

    直接和明军对话,语言不通,没可能。不过,明军这边有云南那边的人,懂洞吾这边多种部落方言的,也正是他们,在出面和洞吾各部族交流沟通的。

    阿斯诺就是把目标定在了一个总管粮食方面的人身上,开始去套近乎,塞点玛瑙翡翠玉石之类,说什么一点土特产,不值钱的玩意,千万不要见外什么的。

    能被他隆王选来干这活的,除了忠心之外,当然是个能言善辩的。很快拉近了关系之后,就用迂回的方式打听明军的粮食情况,还有多久会有明军送来物资,有多少人之类的。

    这些问题是保密的,直接问肯定是不行的。为此,阿斯诺都想过不少办法,尽量用不会引人注意的方式,旁敲侧击地问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说,这个问话沟通,不知道让他苦思冥想了多久才有的结果。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至少阿斯诺自己是这样想的。还真被他套出了不少消息,再稍微一总结推测,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然后就高兴地走了。

    然而,让阿斯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他一走,被他心中认为是个蠢货的人就拐到了隔壁的一处营帐,向里面的人禀告道:“阿斯诺果然来找小人,小人就按指挥使大人交代的,都已经给他说了。”

    这营帐里的人,就是崇祯皇帝派来后营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此时,他听了之后便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很是佩服。皇上还真是看出了这个阿斯族的族长有问题,这将计就计之下,就又要让洞吾那边吃个大亏了!

    呵呵,就这些蛮夷也想着和皇上掰手腕,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

    次日,阿斯诺就出现在了阿瓦城内,亲自向他隆王禀告。大殿之内,其他人都被赶了出去,就只有参与此事的泰泰吞陪同而已。

    阿斯诺一见他隆王的面,就义愤填膺地先行告状,说某某部族给明军送了多少粮食,又某某部族给明军送了多少粮食……

    他的这些消息,听得他隆王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听到后来,他不想再听了,再听下去,他怕自己吐血,就恼怒地打断阿斯诺打小报告了:“这些回头给孤记下来,孤打败了明军,定然是会算账的。孤要你办得事情,可是办妥了?”

    阿斯诺亲自跑进城来,应该是有什么收获。因此,他隆王心中多少抱着一点希望。

    阿斯诺一见他隆王有发怒的迹象,便不敢再说其他,连忙禀告道:“托王上洪福,小人还真是打听到了。如果和以前一样,明军那边三天之后,就会有一大批粮草物资送到。这是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批,数量很多。护卫的明军,根据之前的惯例,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人,其他都是云南那边的民夫而已。”

    一听这话,他隆王不由得大喜道:“好,好,好!”

    连道三个好字,能看出他的心情有多开心。

    没有这个消息,守株待兔就很不现实。不但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会到,也不回到明军护粮的规模等等。如果提前动手破坏道路,明军肯定会派人修路,不让影响粮草物资的运送,还会沿途绞杀。就那么多叛徒在,搞不好伏兵都会被发现。

    如今已经知道了明军粮草物资运送的大概情况,那就可以针对的下手了。

    至于护粮明军的数量,相对于明军总兵力来说,已经有点多了。运送粮食的人数一多,路上消耗的粮食就越多。就洞吾这边的道路情况来说,这路上消耗掉的数量,绝对不能小看。

    高兴了一会,他隆王便立刻转头看向泰泰吞说道:“你和明军有过交手经验,此战就由你去指挥。他们如今就藏在眉叻最高峰下的山谷中。五千对一千,还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你可有把握?”

    运粮的队伍,那是绵延很长的队伍,一千护粮军卒,前后都要照顾到,兵力就更为分散。完全可以说,真要伏击到了的话,战事绝对好打。

    泰泰吞心中就是这么想着,完全可以说,这是非常容易到手的军功。更让他高兴的是,那个伏兵统领穆大力,以前是压他一头的,排名还在他之上。可是如今,他竟然有机会去接过穆大力的指挥权,说明他在他隆王的心目中,已经超过了穆大力!

    想着这些,泰泰吞不由得异常兴奋,甚至都顾不得去惊叹他隆王把伏击军队藏得那么深,连忙拍胸脯,表示愿意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

    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他隆王终于说出了伏兵的躲藏地点,让崇祯皇帝都松了口气。有这么一支伏兵一直藏在身后,让他有一种锋芒在背的感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已经知道了躲藏地,那一切都好说了。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安排部署了起来,和他隆王隔空再度开始了较量。

    …………

    这几天来,虽然阿瓦城外的战事,大规模的没有,可小规模战事还是不断。明军人数少,可却不断地跑来城外洞吾军队这边挑衅。

    洞吾军队这边,不出战不行,要不然,士气必定会更低。可要是出战,人数出太多了,就会形成大规模战事,是他隆王严禁的。再者说了,他们也都看到明军的厉害,自己都不敢引发大战,就生怕落得坤达部族的下场。

    可是,要是人数派少了,出去多少,就会被明军丢回多少首级;幸运一点的,那都是带着一脸惊慌逃回来,打死都不敢再出去,直言明军军卒的战力太强,多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够打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洞吾军队,特别是部署在城外的洞吾军队,士气那是一日低于一日。不少部族甚至都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撤军,甚至还有个别部族,都在想着,要不就投靠明国得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大部分城外部族的族长就联合起来,向他隆王提出请求,要求他隆王带着他们和明军决一死战。他们相信,有他隆王的禁卫军为主力,加上他们人数比明军多很多,肯定能赢!

    对于这种要求,他隆王当然不会答应了。要是能答应,他早就这么做了。

    虽然对他自己的禁卫军,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可是,那是他称霸洞吾,成为洞吾王的本钱所在,又岂是能轻易就能有损失的。

    他甚至都能想到,要是这一战,他的禁卫军损失惨重的话,就算打赢了明军,指不定回头这胜利的果实,就会被别的部族给摘去了。

    之前的时候,要不是看到坤达部族那些的败卒,有冲垮城外所有军队的趋势,要不是看到明军的火炮没有跟进,他都不会派他的战象部队出城先和明军打的。

    不过如今士气低下,那么多部族族长联合要求,他也要慎重对待。对此,他决定透露一点的消息,便对底下这些人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只要再等五天,不,再等四天,孤就会给诸位一个很大地惊喜。”

    听到这话,各部族的族长都有点意外。他们当然不会满足就只是得到这么一句话,不少人当即追问了起来。

    “我的王,这种时候,那还有什么惊喜?”

    “是啊,要是能打败明军,那就是惊喜!可是,等几天就能打败明军了?”

    “……”

    面对他们的质疑,说真的,他隆王心中是相当恼火的。这要是在战前,哪个部族敢对他如此无礼,信不信他灭了那个部族!

    很显然,明国皇帝大军压境,且战事不顺,导致他的威望受到了损害,这些人,都不怎么怕他了!

    强压着心中怒火,暗中记住了对他质疑最凶的几个族长,然后,他才淡淡地说道:“诸位,你们可有见到穆大力?”

    穆大力以前就隐约压过泰泰吞一头,是他隆王的第一心腹爱将,也是他隆王禁卫军的统领。

    不过此时他这么一提,这些族长就都回过神来了。没错,这次王上身边,怎么就没见到穆大力呢?

    之前的时候,他们以为穆大力是被他隆王留在都城,可此时听他隆王的意思,好像是另有任用?

    伏击明军的事情不能说得太多,他隆王的话也只能是点到为止,继续对他们这些族长说道:“如今泰泰吞和穆大力都在执行孤的一道旨意,只要能成功,孤就可以用这个王位做担保,明军必败!”

    呵呵,要是明军不败,你这王位还能坐得住?不少人听了,不由得心中冷笑。

    不过好歹从他隆王口中得到了一个保证,会给他们一个大惊喜的。除非和他隆王翻脸,否则就只能听他隆王的。

    得到这样一个答复,他们也只能是再咬牙坚持坚持了,希望等四天之后,他隆王所说得大惊喜能真得有。

687 虚兵

    各族族长回到自己的营地,当然是给他们的手下也传达了他隆王的话,要不然,他们也没法给手下一个交代。

    不管是穆大力还是泰泰吞,在洞吾都是有一定名气的,毕竟是他隆王手下的心腹大将。听说他们两人都在做一件重大的事情,四五天后就能有惊喜,所有人就都忍了。

    然而,就在两天之后,阿瓦城头上,有眼尖的洞吾军卒,忽然看到有一支明军从远处而来,就在军营门口那边集结。顿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忙禀告,说有新的明国援军到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吓到了。就如今这些明军都已经这么难打了,再来明军的话,洞吾这边没有了数量上的优势,那接下来该怎么打?

    这么想着,各族族长,甚至包括他隆王都纷纷前来查看动静,要眼见为实。

    或者是知道洞吾这边会看个明白,那支明军人数也不多,就五千左右,开往阿瓦城头而来。

    一见如此,阿瓦城这边,正对明军过来方向的洞吾部族,顿时如临大敌,一边严阵以待,一边飞报他隆王,要求援军。

    然而,离得近一些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明军似乎并不是来打仗的。因为不少明军都是押着人过来的。

    这一下,他们就有点好奇,被明军抓住的人,会是什么人呢?

    越来越近之后,他们就逐渐看得清楚,顿时,一个个脸色都难看了起来。特别是城头上的他隆王,心中更是有不好的预感。因为看他们的穿着,好像是他的禁卫军来的。而在阿瓦地区的禁卫军,除了在城里的之外,就只有伏兵那一处了。

    果然,城外那边的洞吾部族最先看清楚,忽然,他们就喧哗了起来,一个个惊慌的样子,就知道事情不妙了。

    “是王上的禁卫军,全是王上的禁卫军被明军抓了!”

    “不好了,禁卫军统领穆大力也被明军抓了!”

    “还有泰泰吞,他也被明军抓了。看,就在最前面的那两个人,就是他们俩!”

    “……”

    隐约听到这些喊声,而且明军继续在前进,已经离洞吾军队这边很近了。一字排开,那些被押着的人都被押在阵前,让洞吾军队这边能看得更加清楚了。

    “真的是穆大力,还有泰泰吞,看到没有,他们两个都被明军抓了!”

    “这是怎么回事,王上不是说要给一个很大的惊喜么?难道这就是所谓得惊喜?”

    “……”

    所有人都懵了,他隆王信誓旦旦的惊喜,用他的王位担保的惊喜,他们期待已久的惊喜,竟然就是这样?

    他隆王在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有顾及那些族长的反应,他自己都彻底傻住了!

    他也想不通啊!派了泰泰吞过去和穆大力所部伏兵汇合,那是要给明军粮道一个沉重的打击,以此打击明军的。可五千人马,如今被明军抓到城外的,至少有快两千人了吧?

    这么多人,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伏兵全军覆没,眼下没有见到的,估计已经被明军杀了。

    果然,他隆王这一下猜得很准。就见有明军往洞吾军队这边开始丢东西,圆滚滚的,一个,两个,三个……

    这一次,他隆王都不用定睛去看了,那些估计就是被杀伏兵的首级了!

    只是一会的功夫,就垒起了小土丘的高度,就在洞吾军卒的面前。原本还在喧哗的洞吾军卒,一下就变得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那么多首级,呆若木鸡。

    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不但是此时所有洞吾军卒的心里话,也是他隆王想要问的。或者说,他比其他人要更想不通,为什么伏兵竟然会全军覆没的,为什么?

    忽然,城头上有惊呼声传来:“不好了,王上晕倒了!”

    附近的人闻声看去,果然看到他隆王已经是晕了,正被他的亲卫七手八脚地抬回轿子里,赶紧回行宫去了。

    这一下,洞吾军卒又是一片哗然。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能知道他们的心情有多沉重。

    对于眼下这一战的结果,可以说,从上到各族族长,下到各族军卒,心中都蒙上了阴影。

    忽然,就见明军那边有人在喊话,用的是洞吾这边的话。隐隐约约地,他们能听到大概意思。

    胆敢抗拒天威者,那些人就是下场!

    说完之后,就见那些明军军卒手起刀落,一个个人头再次落地,鲜血喷洒了一地,也喷到了所有看到的洞吾军卒心里头。

    禁卫军统领穆大力,有名的泰泰吞等人,都没有例外,被明军在阵前斩首立威!

    完了之后,明军整队开拔,回自己的营地。不但如此,他们还齐声大唱了起来,气势雄壮,士气高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明军这边越是如此,洞吾军卒这边的士气就越是低落。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明军,这对比就实在是太明显了。

    等明军一走,洞吾这边过去检验尸首,再次证明,真没错,那就是穆大力、泰泰吞的首级,还有其他被杀的,也确实是他隆王禁卫军的军卒。

    各族族长纷纷赶往行宫去探望他隆王怎么样了,当然,他们更需要的是,趁机问个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惊喜”?

    然而,他们吃了闭门羹,世子平达力就在宫门外,说他父王身体不好,谁也不见。等过两天,就会给大家一个解释。

    对此,各族族长都没有办法。难道在世子面前,在这个将来的洞吾王面前拔刀相见,或者硬闯不成?

    不过他们虽然回去了,但人心却是散了。

    人心要是散了,那这队伍就不好带了。这一点,身为洞吾王多年的他隆王,又何尝不知道!

    此时的他,其实早已醒过来了,就在行宫内的一处楼上,呆呆地看着各族族长三三两两地背影,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才好?

    他隆王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接受现实,就是伏兵全军覆没了。在他的计划中,这是反败为胜的关键,如今,没了!

    怎么办,怎么办……

    这个时候,他其实是想打退堂鼓,撤回都城去,远离明军。然而,大军对阵,要是真要撤的话,那军心动摇之下,其他各族绝对会跟着跑,然后就是全军溃散的结局!

    怎么办,怎么办……

    一直到日落时分,他隆王才想了个对策出来,有一点,是明军再怎么厉害都阻止不了的,那就是老天爷!

    于是,他派人传话,并不亲自进行说明,告诉各组族长,再有个七八天,就会进入六月了。而六月份开始,就是洞吾的雨季。到时候,道路更是难走,远道而来的明军,补给上就会非常困难。他们的火器,被雨淋之后威力也会大减。等到那个时候,就是他们打赢明军的时候。各族务必坚守,等待雨季的到来。

    如果说,他隆王一开始就打着这样的主意,说不定各族军队还会坚信这一点。可如今,是在遭受接二连三地挫折之后才说这样的话,这说话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对于他隆王这份旨意,更多的,只是抱怨,以及对他隆王权威的挑战。

    如果说之前只是各部族长起了一点心思的话,如今是很多部族族长都在为他们自己考虑今后的出路了。

    …………

    至于明军这边,自然都是很高兴的:皇上神机妙算,竟然算出了藏得很深的洞吾伏兵,又来了个一窝端,真是太爽了!

    面对将士们的佩服,崇祯皇帝笑而不语,只是对底下众将说道:“从明日开始,用虚兵之计,再打击打击洞吾军队的士气,就差不多可以决战了!”

    通过斥候战赢得战场控制权的好处,就是让敌人变成了聋子,瞎子。他们只能看到明军想要给他们看到的内容,而不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他们就肯定看不到。

    “末将遵旨!”所有将领,都是士气高昂,齐声回应。

    于是,明军夜不收又开始行动了起来,不但把洞吾军队的斥候严格限制在他们营地周围不超出一里的活动范围,且其他无关人等,也一律驱离战场范围。

    随后,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明军后营的将士就悄悄出城,等到天明之后,就大摇大摆地回营。随后各种欢呼,然后扩建营盘,包括烧火做饭的炊烟都会相应增加。

    这种情况在洞吾军队这边看来,那就是明国援军到了。

    在他们惊疑不定的时候,在后面的几天内,明军这边,连续用这个疑兵之计。不断地在夜间偷偷出营,然后又在白天大模大样地回营,营盘是一天比一天大。

    看着这一切,不管洞吾军队这边信不信,都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他们对明军最终数目的怀疑。

    而军队人数上的优势,一直是洞吾军队这边最大的依仗。如今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个优势正在急剧减少,他们的忧虑情况可想而知会怎么样了!

688 不需要悲壮

    “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为什么这几天连续得来?”

    “谁知道呢,也不知道真假,说不定假的也可能吧?”

    “真不一定是假的!你们想想,明国皇帝都在这里,就只带了那么一点兵力,原本就感觉不大可能,这后续兵力赶到,这才合理不是?要不然,你敢说明国那么大,就只有这么一点能打得军队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可能。我以前都纳闷了,为什么明国皇帝就带了那么一点兵力,就敢来打我们洞吾,难道他就不怕死?你们想想,皇帝的命多金贵,怎么可能不怕死对不对?”

    “那为什么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些天内有明军连续赶来?”

    “有可能是之前有事情耽搁了,如今又怕雨季到来,就都急着赶来,就都凑上了,这也说得过去吧?”

    “……”

    洞吾军队这边,上上下下都在如此猜测着,大多数人的想法,认为对面肯定是有援军来了,虽然人数多少有待商榷,可援军终归是来了,这大概率是真的!

    这么一来,洞吾军队人心惶惶,加上之前的“惊喜”,可以说,洞吾军队的士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他隆王一见这情况不对,不能再躲而不见了。要不然,有军队跑了或者干脆投降了明军,那他这个洞吾王怕是要当到头了。

    这么想着,他立刻传令给各族族长召开军议。地点这次不在行宫,而是在城头的箭楼里。

    站在窗口位置,遥指明军大营,他隆王严厉地说道:“你等切不可被明国皇帝的诡计骗了,孤敢拿王位担保,城外明军,必定来来回回只是那些人而已。要不然,何以在此之前要驱赶我军斥候?”

    他这么一说,也是有道理的。可是,有族长却也提出了疑惑道:“王上,明军营地内的炊烟每日剧增,这又如何解释?营盘越来越大,锦旗越来越多,难道也都是假的?”

    “没错,就是假的!”他隆王听了,毫不犹豫地说道,“明国皇帝老奸巨猾,肯定不会漏过这些细节。”

    说到这里,他转身扫视各族族长,严厉地对他们说道:“雨季很快就要来临,只要你们坚持下来,这最后的胜利必定是属于我洞吾的。懂么?”

    “可是……”还有族长不服,站出来质疑道,“王上说明国援军是假的,这也只是猜测而已吧?万一是真的呢?”

    “没有万一!”他隆王听了,盯着这族长,眼睛里简直要冒火了一般,厉声喝道,“怎么,你敢怀疑孤在说谎了?”

    这族长听了,转头看看其他部族的族长,见他们没人帮自己说话,想起这么多年来他隆王的一切,心中顿时没了底气,便退后一步低头回道:“不敢!”

    要是换了以前,他隆王都不会这么直着嗓门,声色俱厉地说话,以此来彰显他的威严,早就吩咐禁卫军,把人拖出去砍了。

    不过此时,他还是把怒火压在心底,没去计较这个族长,转身再次看向明军大营方向,恶狠狠地说道:“再有个十天半月,就等着老天爷对你们这些明狗的惩罚吧!”

    随后,他又许下了打赢明军的种种承诺,给了无数空头好处,而后又威胁他们,一定要坚持,否则就不要怪他无情之类的话。

    威逼利诱一番之后,他隆王才放这些族长回去,让他们安抚手下,继续坚持下去。

    然而,这些族长之所以是族长,就是他们在各自部族里都是有脑子的人。他隆王威逼利诱,他们岂能看不出他隆王的声色俱厉,他在怕明军!

    对于明军到底有没有援军到来,当然不是他隆王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不过此时让他们改变主意,做出一切出格的事情来,终归还是欠点火候。

    军中对于明军的惧怕之心,与日俱增,这也不是他们这些当族长的人想看到的。因此,正好借了他隆王的名义,安抚各自部族,静观其变。

    不过就在第二日,明军这边,又新到了五千人马。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随军运来的粮草物资不少。还有不少民夫,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还有文官。

    这支新到的明军,帅旗上迎风飘扬着一个“郑”字,另外还有牌子,眼尖的洞吾军卒,虽然能看清,却不认得。不过这不妨碍他们最终描下来让识得汉字的人看。

    “大明三边总督郑?咦,是三边总督?”

    这个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怎么看着越来越真得了?总不可能,这也是骗人的吧?

    他们正在想着,却见明军大营大门大开,一队队的明军将领出来迎接,这也是之前没有的。随后就见这支明军被迎进明军大营,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再增加营盘,也没有多出炊烟。

    可是,洞吾军队这边,却更是人心惶惶了。

    因为之前的明国援军到底是不是真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法十分确定。可这一次的明国军队到来,他们敢肯定,绝对是新来的。

    他们猜得没错,这一次确实是真的。

    三边总督郑崇俭奉旨收复孟养,因为有崇祯皇帝在汉龙关那边停留时期所宣传的事情,可以说,当明军进入比木邦还远离洞吾这边的孟养时候,真是传檄而定,一点都不夸张的。

    本来郑崇俭还能早一段时间赶来阿瓦这边,但他还奉旨要等候一些人,因此才晚了一些。

    崇祯皇帝从窃听系统中获悉了郑崇俭的行程,就先一步开始虚兵之计,最终以郑崇俭的这一路实兵收尾。

    此时,在中军大帐内,崇祯皇帝高坐主位,看着底下一群人行礼之后,他便看向郑崇俭身后的那群低级官员道:“阎应元何在?”

    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闻声上前一步回道:“微臣在!”

    “你可曾担任江阴典史?”崇祯皇帝一看他这身材,就觉得这人应该是历史上那人,便再次询问道。

    郑崇俭的身上有甲级窃听种子,因此,崇祯皇帝早已知道,郑崇俭在等待内地选拔的官员前来管理云南和洞吾的官员中,有一人名叫阎应元。

    他正是看到了这个名字,才想起来这个位面所没有的江阴抗清中,为首那个人叫阎应元,是他后世都很佩服过的人。

    穿越在到了这个时代,忙于整理朝政,忙于南征北战,忙于著书立说,传播自然学识,加上阎应元官位实在太低,都到不了御前,因此,崇祯皇帝一直把他给忘记了。

    不过如今既然看到了这个名字,他自然是要证实一下这个阎应元,是不是就是那个阎应元!

    虽然他问了话,可同时他也有点担心,毕竟他穿越而来,蝴蝶翅膀扇动有多大,他自己都不知道了。指不定,原本历史上会担任江阴典史的阎应元,说不定就没有再担任江阴典史也不一定了。

    再说这阎应元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微微一愣之后,马上就回过神来恭敬地回答道:“微臣在十四年时就任江阴典史!十一七年母亲病重,便辞官照顾母亲。去年母亲去世,微臣便在吏部候缺。”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喜。因为他隐约记得,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上,明亡那一年,阎应元母亲确实病重,这就吻合上了。

    不过他还是有点不确认,也不管其他人,当场考问起了阎应元,问题五花八门,有治政,也有治军,还有安民举措等等。

    而这个阎应元也是有问必有答,有答必快速,显得很干脆。

    中军大帐内,一时之间,就只听到崇祯皇帝和阎应元两个人的声音了。

    其他人见了,都是暗暗吃惊。

    他们吃惊于这个阎应元为何会上达天听?很明显,崇祯皇帝应该是从什么地方听到过他,因此才会直接点名,还问了过往,又如此考问。

    他们当然还吃惊于这个阎应元的本事,似乎还真不小。皇帝的不少问题,可以说都是有难度的,更为关键的是,文武两途的问题,皆有之。可这阎应元却是对答如流,而且看皇上的神态,也是很满意的那种!

    听到后来,他们都能确认一个事情,这个阎应元怕是要受重用了。

    他们正在想着,忽然,就听崇祯皇帝带着兴奋之意说道:“走,让朕看看你的箭术如何?”

    他记得有关那个阎应元的故事,有三箭退顾三麻子的传说。虽然这个时候,他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阎应元就是那个阎应元了,可他还是想最后看看箭术上是否也吻合。

    阎应元听了,已经对皇上为何那么了解他而感到有点麻木了。不过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欣喜不已,当即便答应了,出了中军帐,上演了他神箭手的绝技。

    崇祯皇帝见了,不由得仰天大笑了几声。他清楚记得阎应元的绝命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哈哈,这一世,有朕在,不需要悲壮,朕会给你一个展现你才华的人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151/ 第一时间欣赏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崇祯窃听系统》为转载作品,崇祯窃听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崇祯窃听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崇祯窃听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崇祯窃听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崇祯窃听系统介绍: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
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
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
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
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品历史《崇祯聊天群》崇祯窃听系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崇祯窃听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