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霸天下TXT下载战国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石慌     战国霸天下txt下载     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4章:尘封的历史迷云(恢复更新)

    “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一直不为人所知,史料记载要么都是传说,要么就是断简残篇的记录,也未曾有过文物出土证实,卫国……那是一段缺失的历史,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王朝,两千多年前的真相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只能交给考古学界、历史学家们和出土的历史文物来回答……”

    两千多年后,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几十个学生都专心致志的听着历史老师的课。

    这位历史老师姓毕,毕老师站在讲台上,侧翼是一块智能投影屏幕,教室里的学生们看到老师娴熟的点动着设备。

    屏幕顿时出现了一张清晰的图片,图片中的内容是一页文字,排版非常整洁,犹若印刷体,确切的来说就是印刷成文。

    “韩国人说雕版是他们的,中国人是跟韩国学的……简直臭不要脸!”毕老师说着也忍不住在讲台上大骂一番,旋即自行代入韩国人的角色摆谱的说道:“韩国人说雕版印刷是你们的,你得拿出证据来,各位同学能拿得出什么证据?”

    “书上不是说有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吗?”一位女生举手说道。

    “算是证据,但不算强有力,还有么?”毕老师摇头的说道。

    “雕版?”另一个男生说。

    “雕版?版呢?哪来的版?”毕老师反问,旋即说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哎,韩国有这个版!那么问题来了,韩国人问:你有么?”

    说着,毕老师离开了讲台,在学生之间来回的走着,同时说道:“大家都承认雕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你想要挑战这个结论,你就得出示强有力的证据是吧!韩国人说我有!”

    此话一出,顿时让教室里的学生们好奇了。毕老师舞弄着肢体语言,补充道:“公元702年的时候,有一个陀罗尼经的卷子,是一部佛经,它在韩国的一座寺庙的古塔地下室里,或者说地宫里被发掘出来……”

    “而且我(韩国人)还可以替你们回答……”学生们看着毕老师把自己代入韩国人的角色说道:“中国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士是公元800多年的金刚经卷子,我是702年,比你早100多年,而且你的金刚经还不在中国,在英国,但我承认那是你们中国的,可是我比你早100多年啊,你怎么说?”

    毕老师这么一说让在座的学生都懵逼了,不过紧接着一众听的津津有味的学生又见老师说道:“中国是不是就要改三大发明了?扯——!”

    “不能这么说!”毕老师摇晃着手,“于是我们国家的专家跑到韩国去看,看这公元702年的佛经卷子,的确是真的!”

    这下,一群学生们更加懵逼了,老师说的这些怎么在证明是韩国人发明的印刷术啊,不过这么想的学生还是太年轻了,众人专心致志的听着,老师继续说道:“的确是真的假不了,因为那个古塔是那个时候建的,封死的。”

    毕老师忽然话锋一转,顿时露出了笑容,道:“……但记载佛经的文字全是中国字!”

    此话一出,顿时惹得全场的学生轰然大笑。

    “好打脸的说!”一位男生笑哈哈的忍不住说道。

    毕老师又代入韩国人的角色,摆着腔调说道:“我韩国人告诉你,韩国那会儿没有韩国字,我们就用中国字怎么了?用中国字不一定是中国货噢,新加坡的报纸也有中国字,都是你们中国的?我们韩国当年就用中国字,怎么着?”

    “简直臭不要脸啊!”一个学生忍不住吐槽的说道。

    “就是就是!毕竟韩国是宇宙万物起源!”

    “哈哈哈……”

    毕老师一听自己的学生如此嘲讽也忍不住笑了,不一会儿又继续说道:“回归正题,咱们就拿学术来说,韩国人出土的702年的金卷被中国的考古学界和历史学家发现问题了。”

    教室里的男男女女学生们顿时被吊起了胃口,一个个看着毕老师静等下文。

    “全都是中国字不说,经过考证,这古塔,中国人建的!那庙,中国人盖的!地宫,中国人挖的!东西,中国人埋的!而且那个金卷里面有几个字特别逗,是武则天时造的字!”说到这里,毕老师看到一群捧腹大笑的学生,跟着笑了。

    过了一会儿才说:“武则天,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一位女皇帝,比如说她造的一个字‘瞾’,日月当空嘛是吧,那是武则天造的字,这位女皇帝还造了不少的字,后来武则天死了以后这些字都被废除了,这些字只在特定时间,特点区域使用过。”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这份金卷子是从中国带过去的,这是一个我们比较硬的证据。而且我们还有文献记载,在隋朝,隋文帝曾经下令雕刻全部的佛教大藏经,只不过经版和印出来的东西全没了,但是我们的史书有记载,我们既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又有这样的推理,所以韩国人是站不住脚的。”

    毕老师回到了讲台,进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侧翼的那块大投影屏上,说道:“今天我们真正的重点还没讲,韩国人不是喜欢拿着他的那份金卷子说事吗?但从今天开始,韩国人再也不敢这么说了,因为硬的不能再硬的证据已经出现了。”

    在一众学生好奇的目光下,毕老师指着屏幕中的图文信息说道:“我们都知道,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其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里面记载的事迹很多无从考究,但就在昨天爆出了轰动考古学界的又一个大新闻,河南省最新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已经从传说变成了事实,不仅是有历史记载,而今出土了实物,比韩国人抱着的那份金卷子还早了1000年,这份文物中几片保存完好的纸,经过考古学界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上面的文字信息正是记录着当时卫国的法文,而且是印刷体。”

    说到这里,毕老师匡扶了一下眼镜,道:“今天我们着重要讲述的内容就是卫国!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我们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卫国承上启下,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王朝,历史的记载对其却是知之不详,零零碎碎,断简残篇,卫国是一个充满了迷一样的王朝,出土文物都震惊世界,前段时间造纸术的发现到最近活字印刷术的发现等等……”

    “拉倒吧,朕的大卫都亡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一个男生忽然这么说道,不一会儿另一个男生接话:“什么?朕的大卫亡了?”

    整个教室顿时轰然大笑,毕老师一件顿时黑着脸:“你们两个不要搞事,得好好念书啊,要不然将来要出事滴,有不少人都琢磨着你周围的好东西呢,你要想不让他拿走,得学好历史,不学历史老祖宗的留下的传承还要不要了?”

    确说两千三百年前,朝歌。

    身在王宫中的卫峥审视着一群能工巧匠,这群人按照国君的命令赫然在雕刻着一个个方形的文字模板,一个方块一个字,这不就是活字印刷术是什么?

    ……

第65章:史上第一座图书馆——宇轩宫

    一连多日,卫峥都颇感兴致的指挥着一群精匠雕刻着一个个方块形状的文字,卫国使用的文字延承了大篆体。

    工匠们雕刻的每一个方块文字并非单一的一个,常用的文字往往都是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以备同一个版内重复使用相同文字的时候有足够的字体。

    卫峥看着工匠们雕刻成的一个个活字,心中亦是高兴万分,这份伟大的发明最大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也是巩固统治的一向无比重要的举措。

    当海量的书籍成文之后,读书,再也不是权贵阶层的专利了,于国而言,人才将会源源不断。

    随着时间的流逝,雕刻成型的活字储存的足够多了,而另外一大发明,纸的存货也开始多了起来,卫峥下令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印刷书籍,这件事国君亲自监督,可见对其重视,下面的人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一个宫中内侍来到了这里,对卫峥行以一礼,说道:“禀王上,殷妃求见!”

    狐殷?她来这里干什么?卫峥心中狐疑之际说道:“准——!”

    片刻之后,便见一缕带着殷商色彩的靓丽白衣身影款款走来,狐殷正欲行礼,卫峥笑道:“免了,有何事?”

    “王上近来在鼓捣什么,竟是连日不朝,搞的下面的臣工都不安生了,连右丞相都不见!”狐殷如是一说,卫峥顿时明了,却也笑而不语。

    见此状况,狐殷笑问道:“王上,臣妾听说近来有不少的臣子意欲向王上讨要赏赐?”

    卫峥戳了戳手心,笑道:“是啊,所以才不见!”

    此话一出不禁惹得美人一笑,“王上何故如此?当真令人百思不解!”

    “都来讨要赏赐,寡人也得有东西赏给他们才行啊,这不正在给他们弄嘛!”卫峥笑道。

    这群臣工想讨要的赏赐他清楚的很,不过话虽如此,卫峥却也别有用意,书这个玩意不仅仅是国之基石,也是敛财的一大法宝,想要大卖,首先得要打出名气才行,得让人知道有这个东西才能大卖特卖。

    “禀王上,一切皆已准备妥当。”老内侍来到卫峥身旁禀报。

    “好,开始吧!”卫峥点点,想了想便说道:“吩咐下去,把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都印刷出来。”

    “诺——!”老内侍领命,心中也倍感惊讶,王上口中“印刷”二字当真是言简意赅啊,倒也没有多想,立刻把国君之命传递下去。

    卫峥领着好奇的狐殷走走看看,此时此刻,狐殷看着一群人在台案上摆出了一块块木格子,而众人身旁陈列着按韵分类的活字,都贴上了纸条标明。

    便见到众人取出一个个方块形状的活字嵌入木格子里,显然,这是在进行活字排版,狐殷惊奇的发现一个个零碎的活字排版之后就能成文。

    不一会儿,狐殷的双眸聚焦在了一块模板上,看到上面排版成文的的内容,不禁细语而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瞑者,天池也……”

    “王上,这莫不是道家庄周所著经文?”狐殷旋即问道。

    “哦?你也知道?”卫峥好奇的说道。

    “道家庄子,天下士人怕是无人不知其人,无人不晓其名,所著《庄子》开篇便是此文,臣妾喜好读书,有幸拜读过庄子著作。”狐殷说道。

    卫峥点点头,说道:“此文雄奇怪诞,汪洋恣肆,是寡人最喜好的文章之一。大才庄周可谓千古奇人也,超然无为,得道高人啊。”

    “王上好似颇为推崇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名、无功,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古往今来,问道者无数,悟道者却寥寥无几,方今天下,惟庄周尔,笑看众生,逍遥游。”

    闻此言,狐殷若有所思,便笑道:“王上已然悟道!”

    “何解?”卫峥悠悠转身,看着她好奇的问。

    “王上乃卫国之主,一国至尊,意欲逍遥,何足道哉!”狐殷闪动着美眸,与卫峥对视。国君不禁微愣,旋即轰然一笑,道:“非也,寡人只是闻道者!”

    与此同时,《庄子》开篇逍遥游一文的排版已经完成,卫峥静静的目看着,此时此刻,工匠正在对排版成文的活字上墨,另一个下人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纸张来到了这里,不一会儿,一张大小合身的白纸放在了版面上。

    一个滚轮毛刷小心翼翼的在纸的背面刷过,反复来回刷了几次便将白纸拾起,翻过来一看,原本洁白的纸上赫然成书,字迹无比工整。紧接着一张张白纸开始反复印刷,成文的纸上文字皆如出一辙,一模一样。

    一个人在一个时辰内可以拣字两千个左右,效率非常之高。

    随着印刷开始,宫中收录的大量文章,包括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都开始进行不断的排版印刷,这下终于不用昂贵的逐渐了。

    卫峥专门为此开辟了一个特殊的场地,直接在宫中建立了一个“印刷厂”并设为禁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违者斩!

    便是陈轸、剧辛这些大臣也不能。

    活字印刷和纸这两样发明可是被卫峥寄予厚望,是要用这两样东西大发横财的,要是把活字印刷和造纸的工艺泄露出去,那就不能形成垄断了,发财也会大打折扣。

    转瞬间便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到底印刷了多少书只有卫峥知道了,不过今天卫国的群臣都被国君召见。

    剧辛、陈轸等一众卫国的臣工纷纷入宫面王,国君召见,众人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却也不敢怠慢。

    盘龙宫正殿已经汇聚了一众卫国臣工,王座之上赫然便是卫峥,此时此刻,殿下的群臣都盯着中央陈放的一堆神秘的物品,用着锦卷纱布裹着,群臣也倍感好奇。

    但见卫峥挥了挥手,一个宫侍顿时掀开了纱布,苏代一看顿时眼睛一亮,陈轸等人更是眼冒精光。

    “这……是书?”右丞相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这不就是诸卿朝思暮想之物?意欲讨要?”座上的卫峥朗声笑道:“诸位尽可随意观摩!”

    国君一出此言,群臣哗啦的一下便是一拥而上,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取来一本,打开一看莫不惊呼。

    “这便是书?”陈轸拿起的一本装订好的书本兴致勃勃的说道,打开一看不禁瞳孔微缩,少有的流露出了吃惊的神色,“这……这……”

    便是苏代也无比震惊,因为他看到手中书都是成文的,真正让他震惊的是书面的整洁,但凡是相同的字都一模一样。

    “这是哪位高人所著?竟是如此一模一样,毫厘不差!”陈轸吃惊的说道。

    座上的卫峥看着一众群臣吃惊的面目不禁笑了,就算是最顶尖的书法家也不可能写出每一个字都一模一样,毫厘不差。

    但在不知情的众人眼中却是震惊万分,也以为是人书写的。

    “诸位,比起竹简,此物如何?”王座上的卫峥忽然问道。

    “一部经文即可尽入此物,真宝也!”剧辛拿着手中的书本翻阅着,惊喜万分的说道,这小小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要是用竹简刻录,一车都不够啊。

    庙堂上的群臣无不喜好阅文,对于书这等物品,一看便是爱不释手了。

    就在众人爱不释手的看着手中的书本,阅读着内容的时候,王座上的卫峥又开口了:“旬日以来,寡人思量已久。寡人自即位以来,东征西讨,破宋、扫魏、败秦国,武功赫赫,然文治却是毫无作为……”

    群臣顿时安静了下来,剧辛、苏代等人面面相觑。卫峥近来不问政事,而今出此一言,怕是有重大诏命要颁布了,便见群臣皆面向国君,卫峥环视着众人,说道:“武功要,文治亦不可或缺!”

    “来人,笔墨伺候!”卫峥缓缓走下王座,与此同时,几个宫中侍从迅速搬来了一席案几,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只见卫峥在一面白纸上奋笔疾飞。

    末了,众人便看到了四个大字。

    “宇轩宫?”一个臣工好奇的念出了这四个字。

    “传寡人诏,大兴土木,建轩宇宫!”卫峥放下了笔,当即下令。

    轩,意寓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宇:意寓宽广浩瀚的宇宙空间。而还未诞生的“宇轩宫”便是史上第一座“图书馆”,而且是国家级的。

    纸的出现,意味着卫峥要与齐国的稷下学宫竞争了,百家争鸣的盛景该是从临淄转移到朝歌的时候了。

    稷下学宫闻名天下,卫峥想要让朝歌成为新的文化圣地,士人向往之地,还得费些周折,不过纸这个东西是非常不错的砝码。

    ……

第66章:大买卖

    国君在殿前下达建造新的宫殿的诏命让一众大臣百思不解,但又不好反驳,诏命已出,国君之命岂能朝令夕改?这“宇轩宫殿”怕是建定了。

    “王上留步!王上留步!”朝会一散,璟仓火急火燎的小步快走,很快便追赶上了卫峥。

    “璟卿有何事?”卫峥停下了步伐,回头问道。

    “王上,何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造新殿宇?”璟仓拱手而问道,目下整个卫国犹如一个庞大的机械在不停的运转,修驰道、建驿站、开轨道等一系列的工程动辄就是数以万计的民夫奴隶徭役不断,要不是有大量的奴隶,卫国恐怕早就怨声载道,自掘坟墓了。

    驰道、驿站、轨道的兴建尽管大耗民力,但建造这些设施的好处也是巨大的,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兴建宫殿在璟仓看来实在有些不妥。

    “寡人意欲尽览天下人才,是故建此‘宇轩宫殿’。”卫峥如是的回答。

    此话一出让璟仓疑惑不解,拱手说道:“微臣不察,斗胆请王上示下。”

    招揽天下人才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怎么看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怎么就能联系到一块了?

    璟仓当然不知道卫峥下令建造这座宫殿是为了打造史上第一座“图书馆”,更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为了与齐国争夺天下文化的中心。

    当今天下,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临淄的文化气息,卫峥当年亲临稷下学宫便印象深刻,那般盛景让他感慨不已,也打心底里佩服齐威王当年力主兴办稷下学宫的举措,从那时候起就已经萌生了念头,只不过碍于实力的限制罢了。

    而今的卫国再也不是那个需要在列强当中夹缝求存,战战兢兢的诸侯国,今天的卫国,便是秦、齐这样的强国也得无比重视,有着强大国力作为支持后盾,争夺天下文化中心也没有了掣肘,卫峥当然不会犹豫不决。

    但面对臣子的质问还是得要回答,事情还得交给下面的人去操办,心中存疑,办事不利啊,卫峥心下想了想,看了眼璟仓便问道:“璟卿,寡人问你,齐之稷下如何?”

    “稷下学宫?”璟仓一愣,脱口而出,转而细想不由的露出吃惊的面容:“王上此言颇有深意啊……”

    “呵呵……”卫峥轻笑一声,悠悠的说道:“天下士子十之八九皆入齐国稷下,临淄脚下可谓人才济济,每每想起稷下盛况,寡人都眼馋的很啊,稷下之名早已名动天下,历经两世根基,底蕴深厚,意欲动其根基,绝非易事,时下却非同往日而语……璟卿看着便是,看寡人如何把诸子百家给拉拢到我宇轩宫下。”

    璟仓带着疑惑接下了兴建“宇轩宫殿”的任务,虽然心中存疑,但看到卫峥并非心血来潮的建造一座殿宇,也相信国君不是空耗国力,劳民伤财,便老老实实的接下了任务,开始督造“宇轩宫殿”。

    国君下达建造“宇轩宫殿”的诏命,很快便开始实施,下拨两万民夫大兴土木,在璟仓的督建之下,史上第一座“图书馆”便在朝歌城内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书”这种神奇之物在卫国的贵族阶层开始迅速传播,卫峥把一本本印刷了经典著作的书籍大肆犒赏群臣,对于家中动辄就尘封了一屋子竹简的臣工和贵族们而言,国君赏赐的书可谓如数家珍一般。

    尽管大肆犒赏了一番群臣,但送出去的书籍还是及其稀少,实际上,印刷和造纸从来没有停止过,大量的书籍和白纸成堆的封存着。

    卫国的臣工和贵族们只知道“书”这种神奇的宝物只有国君有。

    消息就此不胫而走,一时间整个卫国的贵族阶层人士开始先后知道“书”这样的奇物,得到国君赏赐的人也当着宝物一样对没有此物的同僚炫耀,各种“展览”层出不穷,虚荣心可谓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因此书的名气就这样传开了,在卫国境内越炒越热。

    卫峥对此一直保持着关注,预估着热度差不多了,便开始第二步骤。

    这一日,朝歌城内的几大卫国的大型商社掌门人又一次被国君召见入宫,这些掌门人一个个都带着小兴奋入宫,因为按照以往的例子来看,国君召见他们这些商贾,都是有大买卖啊。

    “老季,你说这次王上召见我等,会有何等大买卖?”一家商社的掌门人对坐在身旁的同行问道。

    此时此刻,有八位卫国的商社“巨头”坐在偏殿静候国君,卫峥还没有到来,便开始议论了起来。

    “依我之见……不知!”

    “……”

    就在这时,宫中老内侍扯着尖锐的嗓音响起:“王上驾到——!”

    哗啦一下,八位商贾巨富顿时连忙起身,片刻,便见到卫国之主从侧殿出现,众人连忙整齐的拱手一礼:“拜见王上!”

    “诸位都免了吧!”卫峥笑意浓浓的说道,头也不回的走向自己的主座席地坐下。

    “谢王上!”

    卫峥看着八位卫国的顶尖巨富们逐一入座之后,笑道:“以前寡人便是说过,召见诸位便有大买卖给诸位……”

    此话一出顿时让这群豪商们眼热了起来,一个个眼珠子冒着兴奋,却也未曾抢话,开什么玩笑,抢国君的话?

    末了,在一众商贾期待的目光下,卫峥轻拍了三下,掌声一落,便看到几个力士抬着几箱沉重的箱子入殿内,两侧的八位商人顿时把目光聚焦在了这些箱子上面,不出意外,大买卖应该就在这些箱子里面,一时间,这八位豪商顿时眼热不已。

    不一会儿,箱子逐一打开,一看之下,这些商贾顿时瞳孔微缩。

    “敢问王上,这就是……书?”一个商贾旋即移目至卫峥身上,拱手问道。

    “不错!”卫峥笑道。

    果然!这下众人的眼睛更加热了,书这种奇物自宫中流传出来之后,俨然成为了贵族和士子们的爱不释手的东西,他们这些消息灵通的豪商当然也知道书这种奇物。

    作为商人,众人很快就明白了这些箱子里陈放的书籍就是王上口中的大买卖了,贵族和读书人爱不释手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当然意味着钱!

    “诸位以为,此物价值几何?”主座上的卫峥笑着问众人。

    “书,文房之宝也,价值不菲,我等亦且难以估量!”一名商贾圆滑的说道,众人也纷纷附和。

    “小的据悉,有不少的世家豪族出高价收此书籍奇物。”另一名商贾开口说道。

    “哦?开价几何?”卫峥好奇的问道。

    “百金一部,便是如此也有价无市。”那名商贾顿时回答。

    百金一部?卫峥一听也不由得暗自咋舌,不过想想也释然,世家豪族不缺钱,豪掷百金而求一部书也不稀奇。

    卫峥不语,心下想了想,心中一动,便开门见山的说道:“诸位,寡人这里有书五万部,十金一部,这笔买卖诸位可有兴趣?”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卫峥都在心里大骂自己是天下最黑心的人,只有他知道一本书的造价几何,简直就是白菜价啊,却开出十金一本,简直跟抢钱没有区别。

    奈何书这种东西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新事物,被读书人视为珍宝,虽然是白菜价一样的成本,但奈何只有卫峥一个人可以制造,垄断产物,价格当然是卫峥说了算。

    “当然有,王上,晋闲商社愿意进购三万部!”说话的赫然便是范荣,据说范荣是范蠡之后,是真是假也就只有范荣本人知道了。

    “五万部书,你范荣就拿走三万部,着实过分了!”另一个商贾顿时怒道,范荣也觉得有点过分了,不好意思的干笑了一下。

    按照卫峥开出的价码,一部十金,五万部也就五十万金,这的确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但在座的八位豪商,家底最薄的一位都超过了百万,一家就能吃下完全不在话下。

    也敢吃下。

    大家都是混迹商场已久的人,深知书这种奇特之物绝对是紧俏货,贵族们的挚爱是不怕愁销路的。

    “诸位都不用争了!”卫峥开口说道:“八家商社都有份,寡人也不厚此薄彼,五万部书,一家可以均分到六千部有余的嘛,也能狠狠的赚上一笔,今后还有更多的买卖。”

    “王上说的是!”范荣连忙说道,国君都开口了,众人当然不敢有异议。

    “不过寡人有一个条件!”卫峥又道。

    “请王上示下!”范荣说道。

    “书,不可在卫国境内贩卖,只能在六国之中,至于尔等能卖出多少价钱,就看诸位的能耐了。”卫峥淡淡的说道。

    八位商贾面面相觑,竟是笑了,卫峥看在眼里,这就是黑心的笑容啊,十金的进购价,这群黑心的商人,天知道会被他们炒出什么天价?

    看这架势,天下列国的世族贵胄们怕是要被他们狠宰一顿的节奏了。

    “不过,这次可不能免税了,税收交多少是多少!”卫峥笑眯眯的说道。

    可以预见的是,卫峥前期狂捞一笔之后,那些花费高价买来的书籍随后像白菜价一样推出来,世族贵胄们估计会被气死吧。

    封存在宫中的书籍可远远不止五万部,而是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部。

    做垄断买卖卫峥还是知道的,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自然不用多说。

    出了五万部书的货量就得五十万金,这钱简直跟抢劫没区别。

    待得一众商人离去,卫峥立刻拟定了一道文案。

    相比较卖书赚钱这笔买卖,对于国君而言,让天下的文化中心从齐国临淄转移到卫国的朝歌才是卫峥可以获得的最大的利益,而这份文案便是卫峥把稷下学宫干趴的杀手锏。

    ……

第67章:孟轲田鸠,冤家路窄

    书这种神奇之物传播的速度比卫峥想象的还要快,从王宫到整个朝歌王城,再到整个卫国境内,最后到整个天下,列国当中的世族贵族阶层们先先后后都得知了这样的神奇之物。

    列国的贵族们得知书的用处之后,没有任何意外,对这种“文房之宝”爱不释手,有权有势的家族莫不出以高价意欲得此宝物。

    所求者多了,消息也就传的快,俗话说的好,有所求必然有所供,贵族们愿意出高价悬赏希望获得书籍,这不很快就来了,五万部书被卫峥送出来,通过商人之手投放出去。

    列国境内,各国都有不少贵族通过高价得来书籍之后便邀请一群达官显贵,拿出来如数家珍一般的展示,这更加助长了书的名气火速传播,没过多久,天下的士子和读书人都知道有这样的宝物,这恰恰是卫峥最愿意看到的,简直就是免费的活广告。

    一连过去了几个月,天下人便知道书这种神奇的文房之宝来自于卫国,求书者纷纷踏入卫国境内,尤其是诸子百家。

    而一直保持关注的卫峥还是觉得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知名度足够之后,卫峥终于把他的那道文案诏命公布出去。

    很快,天下的士人们便获得了卫国君主的诏命信息。

    原来,卫峥这道诏命广发于天下,意欲网罗天下的诸子百家所著的经典,让天下的诸子百家们把自家的经典抄录一份范本送到卫国君主手上,而作为报酬正是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书!

    这条诏命一出,诸子百家纷纷派人把自家的经典抄录一份送至朝歌,而这将会为史上第一座图书馆充实起来。

    诸子百家的经典并非什么不传秘籍,退一步说,诸子百家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为了给君主看的,藉此希望能够有君主采纳他们的治国策略,而今卫峥来了这么一个顺水推舟,对于天下诸子而言何乐不为?

    当卫国国君把这条诏命广发天下之后,诸子百家纷至沓来,无他,因为诏命当中便有一条,国君诚邀天下诸子入卫国朝歌,国君亲自主持争鸣论战,非但如此,来到了卫国的学派,每派都会被赠送千册书籍。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临淄,稷下学宫的诸子贤者顿时坐不动了。

    齐国王宫。

    “诚邀天下诸子,争鸣朝歌?论战盘龙殿?”齐王看着手中的信文喃喃自语,眼皮轻微的抽搐着,手掌握着竹简越来越紧,旁边的侍从能够感受到齐王的怒火,吓得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出声。

    “王上,毫无疑问,卫王其心不小,终于露出了他的野心!”说话的人赫然便是孟尝君田文,当今的齐国之相。

    齐王没有回话,但显然,卫峥此举明摆着就是冲着齐国稷下学宫来的,一想到稷下,齐王顿时问道:“稷下如何了?有什么风吹草动?”

    “王上,诸子百家近半已离开临淄,还没走的怕也是快要走了!”孟尝君叹息的说道。

    “哼,一群白眼狼!”齐王一听拍案大怒的说道,孟尝君连忙说道:“王上,这也怪不得诸子,田文以为,卫王曾有句话颇有道理。”

    “何言?”齐王问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孟尝君如是说道,顿了顿,在齐王思考的时候,又补充道:“而今卫王一道诏令,以国宾之礼诚邀天下诸子争鸣朝歌以论战盘龙殿,又厚赠千册奇书,无可厚非啊。”

    说到书,齐王顿时看向了王座之上放在案上的几本书,顿时拿起来翻阅,不禁慨叹道:“卫王竟是有此等天下奇物,也难怪!”

    齐王手中的书不是在市面上买来的,也不是臣子花费重金买来再献给他的,而是卫峥送给他的,不仅仅是齐王,天下列国的君主都收到了卫峥的一份厚礼,物品便是书。

    这一举动赢得了不少的名声,但没有人知道他这一送是为了打广告,送一份给天下最有影响力的六国君主,那么书这个东西就能以六国王城为核心迅速传播,这对以后的买卖可谓大有益处。

    白白送?卫峥可是从来都不做亏本买卖的主儿。

    “务必查清楚此物来源!”齐王把手中的书本甩在案上,道。

    ……

    临淄城内的一间驿站内。

    “师尊!”一个墨家弟子手持一笺信文送到了一位高人手中,此人赫然便是当代墨家钜子田鸠。一看信文内要,这位第四代墨家钜子不禁悠然一笑,道:“卫王亲自主持,诚邀天下诸子争鸣朝歌,论战盘龙殿,如此盛会,墨家断然不能缺席!”

    墨家钜子带着一众弟子应邀前往卫国,而在宋国境内,大隐奇才道家庄周也破天荒的来了。

    诸子百家,纷至沓来,天下显学儒墨之门也,墨家都来了,怎么可能少得了儒家?

    一时间,诸子百家争鸣朝歌古都成为了时下整个天下都为之侧目的盛会。

    时下局势,秦武王启用甘茂为帅,统领五万秦军正在猛攻韩国宜阳,赵雍盘踞在晋原之地全面实施胡服骑射,燕国也在北击戎狄,重创的楚国也选择了消停,倒是齐国显得颇为暧昧,一副敌不动我也不动的姿态。

    而执掌卫国的卫峥便在这样的时下亲自主持了一场诸子论战的盛会。

    三月时间转瞬即过,天下诸子先后踏入朝歌,卫国的都城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馆驿客栈住满了列国人士,生意好不火爆,除了客栈,朝歌出了名的风月场所也是火爆异常,一场盛会也带动了王城的经济,来的可不仅仅是诸子百家,看热闹的人亦且不在少数。

    这一日,朝歌王城戒备森严,这场由卫国君主亲自主持的盛会便在王宫盘龙殿举行。

    “启禀王上,儒家孟夫子亲率百名儒生已入朝歌,正奔王宫而来!”左宫监带着小步快走跑来卫峥跟前禀报,此时此刻,国君一席华贵正服着身。

    “孟轲那老头儿?”卫峥一听愣了愣,不禁玩味的自笑了一番,当年稷下学宫儒法之争,卫峥以法家士子的身份与孟轲论战,气的对方吐血收场的画面浮现在了眼前。

    还真是见到了老朋友了啊,不过对方怕是认不出自己了,毕竟当年可是乔装而去,再一缓十数年过去,孟轲断然认不出来。

    当年一见,孟轲的年岁也不小了,而今十数年过去,孟老夫子也是年过花甲的高龄人士,孟轲作为儒家大师,声名远播天下,这种“大咖”还真不能怠慢了,传言出去可是大损声望的事情,思量片刻,卫峥笑道:“传寡人诏令,仪仗恭迎孟老夫子!”

    国君亲自迎接,命令一下达,但见王宫中门打开,卫峥亲自引领着卫国的一群大臣恭候,今日盛会早早的就已经把一切准备妥当,国君率领群臣相迎的同时,备好的鼓乐手在左宫监的一声令下便起乐。

    刚刚抵达王宫脚下的孟轲分外吃惊,这阵仗、这声势,卫国国主颇为倚重啊。

    孟轲老夫子也算是遍游天下列国的宗师级贤者,名气也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儒家的为政主张也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可无论大国小国皆无人敢用儒家治国,尽管如此却也没有哪国敢无故的开罪,毕竟儒家乃天下显学,影响力巨大,虽无人用,却也是诸子百家中不可轻视的一大门派。

    孟夫子在外蹦波多年,尤其是当年稷下学宫被卫峥气昏了过后,醒来之际竟也明悟了,从此便打消了佐士做官的念头,便是游列诸国也不再对君王推荐自己的政治主张,转而讲学传道,反而由此留下了不少的名传千古的文章和事迹。

    时间久了,列国君王也乐得为自己博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久而久之,但凡儒家所过之国,其国主都对孟轲莫不礼遇有加,这比起当年惶惶犹若丧家之犬的孔丘这位儒家祖师爷可是有着天然之别的待遇啊。

    年过花甲的孟老夫子被两个学生扶下了轺车,便见王城中门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出来,不是卫峥又是谁?

    “孟老夫子,卫峥这厢有礼了!”卫王踱步而来,远远的便是拱手而礼,一路上满脸笑意,国君身后的群臣也对孟轲长长的躬身一礼,孟轲的名气太响了,便是国君也要对这位“大咖”好声好气、客客气气的招待,免得落得个招待不周的坏名声,卫峥也不例外,以国君的身份无故招惹读书人是不明智的选择,卫峥也不愿招惹,这些人的嘴是国主最怕的。

    孟老夫子一听卫峥开口,不由得心中差异不断,大感这声音好生熟悉,似乎以前在哪里听过,却又及其模糊,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好在孟轲也是久经沧海的一代大师,心有诧异却也未曾失礼,立即展现出来一副泰然自若的笑容,带着座下门生迎了上去,便是面朝比自己小数十年岁的卫峥长身一躬:“孟轲何德何能?竟是劳动卫王大驾,亲自相迎!”

    “拜见卫王!”孟轲身后的一群门生皆拱手,长躬到底,齐声的说道,儒家仕子可谓礼数周全,熟知各国礼仪,在这上面当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

    对待贤士的那一套,卫峥早就轻车熟路,旋即亲自扶起了孟轲,笑哈哈的说道:“孟老夫子此言差矣,方今天下第一大宗师莅临朝歌,老夫子有此一举便能为我卫国带来隆运啊,寡人岂敢怠慢乎?”

    末了,卫峥意欲亲揽孟老夫子入得盘龙殿,就在这时,左右忽然禀报道:“禀报大王,墨家钜子田鸠到了!”

    不仅仅是卫峥听到了,身旁的孟老夫子也听到了,这一听当世墨家钜子田鸠也来了,孟老夫子的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却也无人察觉到这细微的动作。

    卫峥心中笑了,天下显学,儒墨之门,而儒家与墨家也是一对冤家,当真不是冤家不碰头啊,如果说儒法两家恩怨最大,那就是大错特错,儒墨恩怨才是最大。

    诸子百家,第一个怒怼儒家的就是墨家祖师爷墨子,要知道当年墨子可是第一个指名道姓,直接点名孔子、点名儒家狠狠的批判。

    儒墨两家的梁子可结的够久了,今日儒家大师孟轲,墨家钜子田鸠齐齐现身,这不就是说的冤家路窄?

    卫峥已经可以遇见到,今日这场由他亲自主持的争鸣论战大会定是好戏连连的前兆啊!

    ……

第68章:争鸣朝歌,论战盘龙殿

    “诸卿且入正殿为孟老夫子接风洗尘,夫子,请!”卫峥放下了心中玩味的心思,旋即泰然自若的一笑,面朝孟轲伸手致意。

    孟轲颇为感激的拱手,墨家钜子,儒门大师,冤家相见,卫峥此举显然是不想让这对冤家在这里怼上,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孟子便随同卫国的群臣走向了华丽的盘龙殿而去,倒是一群儒生们大感意外,与秦国一样,卫国启用法家治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卫王能够对儒家又这般隆重礼遇反而让这群儒生乱了分寸。

    不过话说回来,伸手不打笑脸人,不外如是。

    至于卫峥,依旧在王宫中门等候。

    田鸠,当代墨家钜子,墨家第四代掌门人,虽名气不如孟轲孟夫子,却也差不多少,都是大贤之人,儒墨两家,天下齐名,卫峥作为国主,礼仪上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就在卫峥与墨家钜子寒暄的时候,宫门护卫拦住了一个人:“站住,王城禁地,岂是……”

    “住口——!”与田鸠客套的卫峥忽然冷冷的大喝一声,二话不说直接走来便对着那护卫狠抽了一耳光,这护卫顿时懵了。

    “你知道这位是谁吗?”卫峥指着那位衣衫颇为褴褛的老者问那护卫。

    “这……大……大王……小的……”那护卫不知道国君为何动怒,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大怒的国君告诉他自己刚刚闯了大祸。

    “呵呵,道家庄周,没想到过的如此拮据,田鸠有礼了!”墨家钜子轻笑着面朝那位老者拱手一礼。

    此话一出,让不少的墨家弟子大吃一惊。

    这就是天下鼎鼎有名的大才庄周?身着布衣不说,穿的简直犹如布衣野民一般,谁人会想到这就是庄子?

    相传楚威王意欲拜庄周为令尹(相),却不料庄子拔腿就溜走了,别人到处奔波为的不就是想要入朝佐士,求得个一官半职,庄周倒好,有楚王请他任一国之相邦,这等天大的好事,他却不干,而今一番乡野农夫般的模样,也算是奇人奇事,令人百思不解。

    “老夫今入卫国,厚颜向卫王讨要些钱财度日,还想着望卫王能打点一二。”庄周拱手笑道。

    “岂敢,一介匹夫,不识大才,怠慢了先生,卫峥向庄子赔罪了!”卫峥出此一言让墨家钜子和一众弟子分外吃惊,随即便投来了赞赏的目光,卫国君主礼贤下士,果然名不虚传。

    那闯祸了的护卫懵逼的看着自己的王领着墨家钜子,道家庄周进入宫中,心下想着闯了大祸,王上铁定治罪,搞不好会是杀头之罪,本来等着王上治罪下来,没想到护卫督头忽然丢来十金,说道:“你小子真是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拿着,这是大王赏赐给你的!”

    “啊?”那护卫再次懵了,不治罪,还有赏?

    “大王赏你十金只是其一,其二……自己去领三十军棍,这也是大王的命令!”

    “我……这……这……我……”这护卫不知道是哭还是笑,大王这是闹哪出啊?

    ……

    确说诸子百家纷纷聚合到了盘龙殿,开始了接风酒宴,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名家、兵家等诸子百家无一缺席。

    “恭贺我王——!”

    “恭贺卫王——!”

    近位贤者和卫国的臣工纷纷举樽恭贺,贺声响彻大殿,王座上的卫峥笑意使然,邀樽示意,便见群臣贤者一同齐饮。

    这一次礼宾应酬,卫峥也是大为铺排,一展大国气度,直接在盘龙殿内举行,场面异常宏大,钟声齐鸣,雅乐作伴,畅饮美酒,歌姬舞女,赏心悦目,可谓极尽奢华。

    君君臣臣,贤者士子,酬酢反复,礼让再三,搞的诸子百家的贤士们眼花缭乱,绝大多数人都是兴致盎然,反倒是孟老夫子、田鸠和庄周这些大才从头到尾淡定自若,表现出一副若有所思之态。

    卫峥乃深得鬼谷绝学,擅游说揣摩之道,自然是应酬能手,见这群大贤落落寡欢,便开始找话题活络气氛,便见国君笑意使然的把目光投向孟轲身上:“孟老夫子在齐国境况可好?”

    孟轲一听,不由得感慨,齐国稷下学宫,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在学宫的那场儒法争辩,但他万万不会想到当今卫国君主便是昔日的法家士子卫黎吧。

    末了,便闻夫子喟然慨叹的说道:“多谢卫王体恤,老夫已经辞去了稷下学宫令一职,欲回鲁国兴办儒家学宫。”

    卫峥一听颇为惊讶,却也深知孟轲不会再有入仕途之意,知道他会拒绝,便大胆的问,还摆出了一副真挚的神情说道:“孟老夫子乃当世一代大贤之人,既然不愿再留齐国,可否来我卫国兴办学宫。”

    此话一出,让诸子百家的贤士颇为惊讶,又听卫峥说道:“实不相瞒,本王下令大兴土木,置宇轩宫殿,欲揽天下经典,博览群书,这宇轩宫令却未曾物色到人选,孟老夫子若能任职,爵同公卿!”

    这下更加让人吃惊了,许诺爵同公卿,按照卫国变法后的爵位,这是仅次于侯爵之位,显赫之爵啊,没想到卫国君主竟然如此阔绰!

    孟夫子却是淡然一笑,拱手道:“大王美意,孟轲感佩之至,奈何斯人两鬓如霜,尚不能饭矣,垂垂老朽之人,亦不能千里而再行,当不得如此重任,还望大王恕罪!”

    孟轲铁定会拒绝,所以卫峥才有这般说辞,且不说当年的儒法之争,尽管孟老夫子不知道卫峥就是当年的卫黎,但凭卫国以法家治国,此国便不会是他儒家的容身之所,更别说当年的与他论战的剧辛就是如今的卫国之相邦了,共侍一主,面子也抹不开不是。

    卫峥一听孟子婉拒,朗声大笑一番便劝慰道:“老夫子莫要介怀。将才本王闻夫子言,意欲在鲁国兴办学宫,善——!”

    卫峥当场便慨然许诺,将资助孟轲在鲁国兴办学宫,除了一些钱财,还许诺赠以五千册文书,这些虚礼套套还是要的。

    这是实实在在的许诺,还有五千册奇书,孟子当即便在殿内感谢了一番,气氛也慢慢的活络了起来。

    就在这时,卫峥心中一动,殿内的卫国臣工们和诸子百家看到他离席而起,大殿之上,惟闻其言:“天下的诸子百家皆聚于此,如此盛景,怎能少的了口舌之辩?呵呵……”

    此话一出,在座诸子顿时活络了起来,大家不远千里而来,不就是为了争鸣论战?这才是正菜啊!

    卫峥说话之余,殿中的歌姬舞女已经退了,而太史已经命人准备,片刻之后,便见一群力士抬着案几入殿,在诸子百家的注视下,于殿前垒筑争鸣台。

    太史顿时站在殿侧翼说道:“我王诚邀天下诸子争鸣朝歌,论战盘龙殿!”

    末了,便见殿中的诸子纷纷面朝卫峥拱手齐声的说道:“恭请卫王开宗明义!”

    “好——!”卫峥轻快的一笑,重回王座正襟危坐,面朝天下诸子拱手:“天下的诸子贤士们,想必诸位比寡人更知晓齐国稷下学宫以学风奔放,自由争鸣而闻名天下,此次寡人亲自主持百家争鸣之论战当以稷下同规同格,自由争鸣,无不可论。”

    有了国君的开宗明义,诸子百家的士子也放心可以畅所欲言了。

    ……

第69章:兼爱之辩

    众人无言之际,卫峥看向了墨家钜子田鸠,便朗声笑道:“墨门一派,天下显学也,贵派祖师爷墨子亦是一代大师,雄辩天下,所著《墨辩》即可窥伺其雄辩之才,今日盛会,墨家钜子田鸠先生莅临于此,不若就由田鸠先生开始,如何?”

    田鸠顿时离席起身,面朝卫峥一拜,不卑不亢的说道:“如此,田鸠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在诸子百家的注视下,墨家钜子走向了争鸣堂,在右侧席位坐下便是一语不发,见此情形,卫峥哈哈大笑一声,目光继而望向诸子百家,道:“好,诸位皆可向墨家钜子挑战!”

    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儒墨两家互打口水战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墨家祖师爷墨子是第一个指名道姓批判儒家的人,墨子可谓是辩论界的宗师级人物,雄辩之才怕是比孟老夫子只强不弱,田鸠作为墨家第四代钜子,其辩才怕也不容小觑。

    不过,这等关头,作为死对头的儒家第一个跳出来是毫不意外的事情。

    果不其然,第一个对墨家钜子发起挑战的就是儒家之徒,孟老夫子闭幕不语之际,身后的一群学生当中便有一人走了出来,旋即来到了中堂,首先对卫峥躬身一礼,其次便对墨家钜子田鸠一礼,方才说道:“在下景春,斗胆向先生挑战!”

    景春?王座之上的卫峥颇为意外,此人年不过二十五,这就是景春?这位儒生说过一句非常称赞纵横家的一句名言: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与此同时,孟老夫子的这位学生已经来到了争鸣台左侧的席位坐下,目光再度落在了墨家钜子身上,便是毫不客气的质问道:“墨家鼓吹兼爱天下,四处行侠仗义,却从来没有人帮助过先生,也不见神明赐予先生福报,为何先生一如始终?莫非有狂疾?”

    大殿之上,田鸠的几名弟子一听景春如此毫不客气的质问,尤其是最后一句大骂墨家是不是有病,简直过分!

    儒墨两家一下子就变得剑拔弩张起来了,文人相轻,又是恩怨的两家,双方互看对方不顺眼,即便在这大雅之堂上那也是毫不掩饰。

    王座之上的卫峥性质使然的听着,却也一语不发,而身边的太史已经开始做笔录,把景春的话给记录下来并流传千古:

    景春谓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

    争鸣大堂上的田鸠席地而坐,无波无澜,听了景春这番挑衅的质问也并未生气,而是淡定的回答:“敢问阁下,一为表里不一之人,阁下在时他便干活,不再便不干活;一为表里如一之人,阁下在与不在皆兢兢业业,阁下是喜前者亦或者是后者?”

    景春想也没有想,直接回答:“当然是后者!”

    田鸠淡淡的回答道:“如此看来,足下也病得不轻啊,呵呵……”

    如此简单的一句反问,景春顿时面红耳赤,一群儒生面色皆不大自然,而墨家弟子莫不拍手称道,诸子百家玩味不已,反倒是孟子异常淡定。

    卫峥亦且一语不发,田鸠不愧是墨家当代钜子,这简单的一句反问,深得墨辩精髓,这是典型的墨家辩论逻辑,将对手引入自己的语言圈套,然后使其自相矛盾,卫峥也是一大辩才之人,自然轻而易举的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墨家钜子的这一句话,众人都听出了其意,确实无人助我,上天亦不会赐福于我,但这些根本就不重要,墨家之所以行侠仗义,兼爱天下,是因为墨家子弟本性便是如此,不过是在追求自己内心的境界罢了,如果这也叫做病,那你景春喜欢表里如一之人,看来也是病得不轻啊。

    田鸠的话也被太史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

    景春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

    子曰:然则,是子亦贵有狂疾者也!

    太史记录下来之后便看向了争鸣堂上的两位,景春的落败在卫峥乃至孟子的预料之中,对手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输了到也不丢脸。

    景春心有不服,便再问道:“先生兼爱天下,却也未能做到对天下人有利,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先生何故独自而非我?”

    田鸠问道:“今有一处失火,一人捧水而来,意欲浇灭大火;一人捧油而来,意欲火上浇油,皆未至,足下赞同前者还是后者?”

    景春立即回答:“自然是捧水之人。”

    田鸠顿时一笑,道:“奇,老夫亦且这般认为!”

    在座的众人也听出了墨家钜子的弦外之音,尤其是卫峥,显然,田鸠此言不仅仅是回答景春,还是对他这些天下王侯说的,以此比作天下征伐,如同烧起了一场乱世的大火,而推行“兼爱天下”,就等同于捧着一桶水去救火;而你不爱天下人,放任这场大火殃及无辜,这就相当于抱着柴禾添油加醋,田鸠的弦外之意便是对卫峥说:目前这场乱世大火并没有变化,但最终扑灭这场大火的,显然是水,而非焦油。

    景春自然也听出了田鸠的话外之音,却微微摇头,说道:“在下不敢苟同,我爱同乡胜过外乡人,爱家族之人胜过同乡,爱双亲又胜过家族之人,莫非这不是人之常情?在下从来只听说过杀他人以利己,却未曾听说杀自己以利他人。”

    听完景春这番话,田鸠看了一眼对方,继而开口道:“阁下意欲将此想法广而告之?”

    “然也!”

    却见墨家钜子连连摇头叹息,说道:“老夫奉劝阁下最好不要广而告之,足下之论,若有一人听之,信之,便有一人要杀你;若有十人听之,信之,便有十人要杀你;若是全天下人都听之,信之,那便是整个天下人都要杀你!”

    景春面色一变,惊疑不定的问道:“先生此话何意?未免危言耸听尔。”

    田鸠注视的对方,反问道:“杀人利己,这不是阁下刚刚说的吗?”

    “这……这……”景春不知何言以对,左顾右盼看到了同门摇头叹息的模样一阵面红耳赤,不由得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老师孟夫子,发现孟子此刻面无表情,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席地而坐。

    无奈之下,甘拜下风的景春只得羞愧的离开了争鸣台。

    “田鸠先生,彩——!”便闻诸子齐齐喝彩之声响彻大殿,这三问三答,儒家弟子可谓一败涂地,来到这里的诸子士人大呼过瘾,今日算是亲自见识到了鼎鼎大名的墨家辩术。

    说起来,田鸠在这场论战中最厉害之处就是让自己想要说的话从对方口中说出来,三问三答,皆深入浅出,让人甚觉快哉。

    就在众人喝彩的时候,席位当中,就坐在卫峥侧前方的道家庄周摇头失笑的自言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门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啊!”

    卫峥听到庄子他老人家的感慨,不禁若有所思,田鸠反驳景春所说的话,已经有点诡辩的意思了,三问三答之中,这位墨家钜子都巧妙的避开了景春所提出的兼爱天下的主张矛盾,田鸠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自己对双亲的爱、与陌生人的哎应该是一样的。

    或许,连田鸠本人都觉得有些强人所难吧,也难怪庄周会由此感叹。

    显然,景春并没有看出这个问题根本,而且三次都被田鸠带入语言圈套当中,终归还是欠缺了火候。

第73章:群臣惊愕

    诸子百家论战盘龙殿,天下士人再次见识到了鼎鼎大名的墨家辩术。

    孟老夫子、墨家钜子以及道家庄周三位宗师坐而论道,儒墨道三家的斗法完全掩盖了这一次朝歌论战的光芒。

    即便论战结束了,朝歌古都的名人士子依旧在饭后谈资而津津乐道。

    前来朝歌参加争鸣论战的诸子百家也获得了卫国国君之名赠送的“奇书珍宝”,而诸子百家也莫不响应国君的号召,纷纷将门下如数家珍的经典奉上,诸子百家的经文与学说本来就是写给天下的王侯诸君看的,希望能够采纳他们的主张,可谓一拍即合。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图书馆就此诞生了,诸子百家奉上的经典如数进驻宇轩宫,卫峥达到了他真正的目的。

    诸子百家争鸣齐国的景象怕是要到头了,与齐国的文化中心争夺战已经悄然开始,而这一次论战只是一个开始。

    ……

    两年后。

    朝歌,盘龙正殿。

    “宜阳战报!”一个披盔戴甲的斥候飞奔入殿,面朝王座之上的卫峥拱手而道:“启奏大王,秦国伐韩,攻其宜阳,对垒一年,宜阳久攻不下,秦王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以助甘茂,韩王亦遣大将公叔婴率军拼死抵抗。甘茂、乌获两军合兵十万,大破公叔婴于宜阳城下,乘胜之势终于一举攻下宜阳城,秦军斩杀韩军六万,降者无数,秦军伤亡也毫不逊色。”

    战报一出,卫国朝野群臣振动不已。

    “打了整整两年有余,宜阳终于还是被秦军所破了……”卫峥略感惊讶的自语。

    宜阳城的确是一块硬骨头,秦军屡攻不下,也是伤亡惨重,甚至让秦武王一度动摇,然而想到与甘茂的约定,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力排众议而为其增加援军,终于在今年春耕之际,宜阳城不负秦王被甘茂攻破了。

    然而这条战报消息的出现让卫国的群臣面色变幻莫测,位列其中的陈珍想也没有多想,当场出列面朝卫峥拱手一拜,说道:“禀王上,臣有话要说。”

    “准!”卫峥一动不动,道。

    陈珍当即凝重的分析道:“王上,秦攻取宜阳,韩国等同被一分为三,如若秦国意欲再而进军,韩国再也无兵拒敌,已然是板上鱼肉。秦得宜阳,东进中原已成一片坦途之势,即可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卫齐、南伐宛楚……臣以为不能容许秦国如此肆无忌惮的东扩,心恐卫国终为秦所患啊。”

    陈珍作为当下的不世谋臣,一眼便看出了秦国打下宜阳城对天下战国七雄的格局影响,宜阳作为韩国的故都,虽然名为县,却实为郡,城池本就非常的坚固,且有重兵防守,这也是秦国久攻不下的原因。

    而宜阳是秦国东进中原如鲠在喉般的一根刺,此城必然是秦国的必攻之地,也是韩国的必守之地。宜阳城的东北几十里地开外就是周天子的东都洛邑,再往东两百里就是韩国的都城新郑,再往东两百余里就是卫国都城朝歌。

    可以见得,宜阳的战略意义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中原门户之地,牵涉的范围实在太大,也怪不得陈珍如此不淡定。

    “秦国的狼子野心终于暴露天下了,呵呵……”卫峥喃喃自语,悠然一笑便看向了倍感焦虑的陈珍:“太傅有何高见?”

    “秦若进一步东进,卫国万万不可冷眼旁观。”陈珍无比坚定的说道,没有了韩国这道阻隔秦国屏障的缓冲地,届时卫国将会直接面临秦军压境的威胁,唇亡齿寒的道理再简明不过了。

    朝会一散,卫峥便唤陈珍等近臣入内点商议。

    此时,众人一语不发的看着背对自己国君,卫峥凝视着眼前七国割据天下的地图,过了片刻头也不回的说道:“秦拔宜阳,已打通三川要道,秦之剑锋遥指中原已成一片坦途,秦军虽来势汹汹,不过也深埋巨患。”

    “王上的意思是……”景玱好奇的说。

    卫峥悠然转身不在关注地图,一人独行朝着王座而走,诸臣也紧随其后,君臣再次入座后,卫峥笑道:“新君继位本该稳固朝野,秦国新君继位不久便罢了张仪相印,如今秦廷断无惠文王之际那般上下一心,朝政不稳而人心不齐便轻言对外伐战,此为内患。”

    “秦国新君无视卫国崛起,更欲报秦军阳山惨败之仇于寡人,不顾秦国连年大战已有精疲力尽之势,无视国内因战而久积民怨不安抚百姓与民休养,此为大患。秦军看似东进中原不可阻挡,实乃外强中干尔,稍有不慎便会兵败如山倒。”

    众人听国君此言不由得眼前一亮,担忧的陈珍也放心了,主上有如此见地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居辛心中一动,问道:“王上意欲主战?”

    众人顿时刷的一下看向了卫峥,这一问也是在场所有人都想要迫切知道的结果,沉默片刻的卫峥平和的说道:“寡人自是不怕与秦再战一场,只是伐战,终究是迫不得已之策。秦国拔宜阳,其狼子野心终于暴露于天下,无异于使整个天下对秦的敌视加大,使其陷入孤立之境。寡人若是与秦再战,胜秦便加大列国尤其是齐国对我敌视,败……”

    说到这里,卫峥沉默了,众人惊疑的看着他时,继而又道:“卫国无山河之固,国境之内四方坦途,无险可守,不能败,一败将会永无翻身之地。”

    卫峥这么说让众人当头棒喝,是啊,卫国若是败了,势必成为秦齐鱼肉,十数年战战兢兢而打下来的基业将会付诸一炬,东面的齐国已然对崛起的卫国无比忌惮,怎会放过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

    卫国处在四战之地而能有现在这样的安定局面不但是因为今日卫国是天下中原的一小霸,使得齐国也不敢轻而易举的开战交恶,另一个原因便是列国犬牙交错的格局。

    秦国天高地远,虽然与卫国有仇,但一时间也奈何不得,而齐国虽然与卫国没有明面上的恩怨,但两大强国彼此互为近邻,这本身就是相互威胁、互相忌惮。

    毫无疑问,秦国与齐国这两大东西强国都不愿看到卫国崛起,都想要弱卫,却又都不想做出头鸟儿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才使得卫国处于虽危却安的局面。

    而维系这个微妙局势的最大因素就是卫国本身足够的强,从而使得彼此相互间投鼠忌器而不敢轻举妄动。

    卫峥此言不禁让众人疑惑了,若与秦国交恶,赢了便会处于木秀于林而对卫国不利,只会进一步让秦国和齐国走的更近,卫国将会被当今天下两大强国左右夹击。

    若是败了更是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战于我不利,王上既出此言定然别有妙计。”陈珍忽然笑着说道。

    “有是有,只是寡人之举怕是要惹得诸位大惊失色。”卫峥笑看着众人,此话一出更加让陈珍等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应对之策了。

    众人一语不发的等着卫峥下文,君臣之间彼此对视,沉默了一会儿,卫峥凝视着众人,“寡人意欲将长平关隘献与赵王以应对当今局势。”

    “什么?”所有人听到这个结果当场惊愕木讷。

第74章:苏代再使赵国

    把对卫国西境最后的屏障长平关隘送给赵国?群臣以为是不是出现了幻听,即便是在坐的陈珍等人是当代有数的能谋之士也对卫峥这个决定感到不可思议和无法理解。

    长平对于卫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这时必争必战之地。

    “好不容易从魏国手里取来的长平关隘献与赵国,王上莫不是说笑了。”苏代干笑的说道,这样的决定简直匪疑所思,更让这帮臣子无法理解的是以卫峥的谋略和心性怎么能把家国安危系于他国?

    换做谁恐怕都无法理解这个举动。

    “诸卿,拿一个需要我派人驻守阻秦的关隘换来一个蒸蒸日上的赵国为寡人挡在秦国的面前,划算不划算?”卫峥笑看着座下的臣子们,道。

    “可是王上,以当今的赵王,其颇具雄主风范来看,怕是难以为我所愿啊。”陈珍担忧的说道,众人也是连连点头,觉得还是感觉不妥,不靠谱。

    这时,卫峥手持一樽酒水悠然起身,在王座旁踱步而走,悠悠的说道:“赵雍如若不是一个雄略之君,寡人断然不敢行此策略。”

    闻此言的群臣更加好奇了,一时间不断的揣测卫峥此举用意何为,在座的臣子都清楚当今卫国之主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绝非昏主庸主,也许这个计策别有妙用,只是没有揣摩到真意而已。

    王座上站着的卫峥两指并拢而遥指侧殿的地图说道:“秦国东出天下,三晋首当其冲,韩国已然沦为秦国之鱼肉,寡人若是直接出兵便会与秦国直接交恶,最终让齐国坐收渔利,如若限制秦国东出之势,下一个不是赵国就是我卫国,而两国目下之国力皆无力孤身抗秦。猛虎垂危,犹有余威,何况虎狼秦国?寡人能看清这一点,赵雍何尝又看不清这一点?”

    说完,卫峥手持酒樽一饮而尽便再次座下,片刻之后环视群臣说道:“列国合纵伐秦被张仪横强轻松破之,归根结底在于列国各怀异心,寡人此举便是消除三晋芥蒂,效仿百年前魏文侯那般整合三晋之力,只要卫赵两国珠联璧合,何惧东齐西秦?”

    的确如此,卫国和赵国若是真正的抱团取暖,那么天下格局将会形成三足鼎立的新七雄格局,只是群臣仍有些迟疑,苏代就忍不住的问道:“王上,拿长平关隘这等战略要冲之地换取赵王一简盟约,是不是……”

    卫峥笑了,看着疑惑不解的一帮臣子朗声说道:“赔本买卖寡人当然不会干,把长平关隘交给赵雍乃寡人以示卫国结盟之诚,那么赵国若是真有诚意,则定然会同意寡人将驰道直道疏通邯郸,将朝歌与邯郸紧密相连,互不设防!”

    此话一出犹如谜底揭开,顿时让所有疑惑不解的臣子们豁然开朗。只有相互制约才是确保双方不会明盟暗离的最佳手段,如此一来,即便心有异心也不会妨碍盟约,因为谁也不愿意因为蝇头小利而打破双方达成的恐怖平衡,否则不论对谁都会陷入万劫不复。

    若是邯郸与朝歌之间疏通驰道和直道,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群臣得知卫峥的意图之后仍旧不免对其魄力而倍感惊叹,世间怕是难寻能与其比肩的王者了。

    如此一来三晋之盟(卫国赵国)将牢不可破,不论是卫国还是赵国都不用担忧独自一身阻秦抗秦或抗齐了,一个新崛起的卫国和一个正处于中兴之像的赵国互为真正的铁盟,东齐西秦这两大强国面对这样的组合也要忌惮万分。

    这样的震慑力也将让虎狼秦国收敛肆无忌惮的东扩,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秦国与齐国强强联合,卫峥相信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达成联盟,秦拔宜阳打通三川要道,野心暴露于天下,整个天下对秦的敌视不断加大,这个时候断然无人敢和秦国与虎谋皮,即便齐国也是如此,否则秦齐走一块只会让天下其他诸侯更加抱在一块,以齐国的尿性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举动。

    显然,要以这样的方式达成两国铁盟,除了卫峥拥有这样的魄力和雄略之外,赵王赵雍也必然要有与之相当的魄力和雄略。让群臣颇感惊讶的是,他们没想到卫峥竟然对赵国当今之主如此高看。

    只是所有人都不会料到卫峥此举更是别有深意,之所以要选择以邦交手段化解这次卫国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那是因为当今秦国之主是秦武王嬴荡,不出意外,秦国拔掉宜阳之后,接下来便是秦武王驾临东都洛邑举鼎绝膑而亡,秦国因此陷入持续数年的内乱。

    历史上,秦武王死后秦国便陷入了“季君之乱”,直到秦昭襄王嬴稷继位,秦国的这场内乱才被平息下来。而秦国的这场内乱,赵武灵王赵雍就在暗地里出了不少力,因内乱的秦国,其兵锋收敛也给赵国最初行胡服骑射改革带来了头几年确保去除了外患的稳定环境,否则赵雍在国内行胡服骑射本就有内部大量的反对声音,又在讨伐中山国,如果秦国不发生季君之乱而自顾不暇,赵雍的胡服骑射改革绝对是如履薄冰。

    而卫峥把长平关隘送给赵国,更是把一块烫手的山芋给了赵雍。

    当然,除了卫峥本人,整个天下都不会明白长平关隘为何烫手,即便赵雍英明一世也绝对没有遇见未来的能力。

    ……

    数日后,邯郸。

    “卫特使苏代,见过赵王!”赵国王宫内的偏殿,苏代站在王座之下面朝赵雍一拜。

    此时此刻,只有赵王赵雍、老相国肥义和苏代三个主要人物在场。

    “数月一别又见面了,先生近来可好?”王座上的赵雍悠悠的说道,挂着笑容看着苏代。后者当即再行一礼,笑道:“承蒙赵王体恤,一切安好!”

    “先生入座再说!”赵王笑着伸手道。

    “谢赵王!”

    卫国又遣苏代为使臣来邯郸,赵雍和肥义都颇感惊讶,卫峥太行称王之后,卫国与赵国便定下了盟约,而今走动在外人看来倒也正常,不过赵雍却知道苏代是一个时常伴随卫峥左右的一个谋士,是卫峥的近臣、重臣,上次与之见面便知道这是一个很出色的谋臣。

    派遣这样一个近臣重臣来访,没有大事,赵雍一点也不相信。

    坐在右侧的肥义看到赵雍好奇不语,顿时领会到了上意,便笑着向苏代拱手道:“卫王遣先生来邯郸,不知有何要事?”

    苏代一听笑了笑,便面朝赵雍拱手道:“苏代此番前来,其一代我王向赵王问好。”

    “卫王多心了!”年轻的赵雍微笑着说道。

    不失王者风范,又不失礼,年纪轻轻就已经初露雄主风范,苏代在心中暗暗的说道,过了片刻又面露笑容:“赵王容禀,苏代此来代我王有国事与赵王相商。”

    “哦?国事?”赵雍好奇的笑道:“先生为何不在朝堂上说?”

    “此时过于重大,万万不可轻言与朝堂四野之上。”苏代收敛了笑容,正声的回答。

    “先生请说。”赵雍看着他说道,却发现苏代并未有开口的意思,赵雍环顾左右顿时秒懂,大袖一挥,左右的几个婢女近侍纷纷退下,又看下了苏代,笑道:“先生可以说了吧?”

    赵雍和肥义这两个赵国君臣也倍感好奇苏代会代表卫峥传来什么意向,过了片刻,苏代从怀里取出了一份锦帛文书,一语不发的双手奉上。

    见此情形的赵雍和肥义面面相觑,不知对方意欲何为,老相国肥义顿时从坐席上起来,走到苏代身边并接过了对方手中的文书。

    王座上的赵雍也盯着肥义手中的文书,心下也好奇不已。

    肥义老相国打开文书,开始还比较随意,但一看具体内容,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老相国也愣在了当场,这一幕看在了赵雍的眼里,此情此景,赵雍也不在淡定了?

    连老相国肥义都如此失态,到底写了什么?

    赵雍并没有等太久,错愕的肥义看了看微笑不语的苏代又看了看文书的内容,老相国也是一语不发,继而慢悠悠的转身走向了王座,不一会儿便双手奉上了这份文书给赵王。

    赵雍一看,也愣住了!

    一时之间,偏殿内的三人皆一语不发,不由得陷入了寂静的氛围。

    最终还是赵王打破了安静的场面,赵雍一动不动的凝视着苏代,问道:“先生,卫王当真愿意把长平关隘拱手献与寡人?”

第75章:制约而盟

    长平关隘可谓一关而系两国安危,是卫国西境和赵国西南境的战略要冲之地,直接影响朝歌与邯郸的安危,显而易见,长平关隘最大的战略意义就是阻隔秦国于卫国、赵国两国核心国境之外的战略要冲地带,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长平关隘不仅仅是卫峥想要急于拿下,赵雍未尝不是如此,只是碍于赵国当时的国力和局势,又师出无名,当时的赵国也不愿惹是生非,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纳入卫国的版图之内了。

    当年卫峥讨伐魏国的时候,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把长平关隘给拿下,那段时间赵雍得知后也在背后大骂卫峥下手忒快了。

    现在倒好,这卫王遣苏代送来一份文书,说要把长平关隘拱手送给赵国,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肥义老相国此刻是一脸怀疑的看着苏代,试图想要从中窥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面对赵王的单面质问,苏代拱手回道:“回赵王的话,确是如此!”

    “何意?何解?”赵雍并没有向他的后人那般因为韩国拱手献上党郡而高兴万分的收下,而此刻他目不转睛的凝视着苏代,又道:“这天底下可没有白拿的好处,来路不明之物,再好寡人亦不屑取之。”

    苏代微微的笑了,不卑不亢的回应道:“想来赵王也对秦拔宜阳而通三川临二周之势知之甚晓,苏代不知赵王对此有何看法,然我王却寝食难安啊。秦国狼子野心已是天下皆知,韩国经宜阳之战已是国力枯竭,沦为虎狼秦国之鱼肉,三晋若是再不为所动,势必被秦国逐个击破,危矣!”

    赵国君臣一语不发,而苏代仍旧侃侃言道:“卫赵两国虽在我王太行行腊大典之际便已互相盟,然为交好而盟难以善终,为止战而盟难休刀兵啊。当年犀首合纵五国伐秦含恨而终便是例子,我王便是看清了列国之间心怀鬼胎,难以齐心,必不成大事,故未曾摊这浑水。”

    此话一出让肥义很是不爽,赵武灵王赵雍也倍感尴尬,当年公孙衍倡导的五国伐秦,赵国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而且还傻乎乎的顶在了前面,五国当中燕国、楚国还没到函谷关口就溜了,发起合纵的魏国刚打没多久就也先开溜了,竟是暗地里想要跟秦国和好,反而是三晋韩国赵国无比耿直的跟秦国浴血奋战,那一次大战除了韩国,赵国是被坑的最惨的一个。

    这苏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不地道了,难怪肥义老相国神色突然不善了!

    但赵雍到底是一代雄主,有容人之量更愿意面对现实,只见他感慨的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年幼继位,心智尚且不熟,有此恶果也不意外。”

    “臣等赵国臣子有愧我王、有愧于赵国!”肥义一听低头说道。

    “老相国不必如此,寡人之过何须便是寡人之过,赵国加入合纵是寡人决策!”赵雍罢了罢手,仅此一言却让老相国肥义对赵雍更加有信心能带领赵国崛起。

    “赵王之胸径,苏代敬佩万分,赵有如此国主,何愁赵国不强?而今算是知晓我王为何常说生平最敬重者乃赵国当今之主了。”苏代拱手正声的说道。

    倒是赵雍一听不由得微愣,旋即开怀大笑,赞美之词人人爱听,不过赵王确是说道:“好了,先生也不必互相吹捧了,还是说说卫王到底何意?”

    “苏代前言并非刻意妄言,为交好而盟难以善终,为止战而盟难休刀兵,唯有制约而盟方能成就铁盟。”苏代回应道。

    “哦?制约而盟?先生此意何解?”赵雍顿时好奇了。

    “我王愿意拱手将卫国西境屏障之要冲长平关隘送与赵国,便是以证卫国愿与赵国肝胆相照之诚,我王也坚信当今赵王乃少年英雄,一代雄主也,不乏魄力和眼观。”说道这里,苏代顿了顿,便道:“赵王如若同意,长平关隘即可进驻赵军,而赵国以示其诚,直道驰道间疏通邯郸与赵国之间,两国都城彼此之间互不设防、互通商贸、互通有无!”

    “什么?”肥义老相国当场失声的说道。

    反而是赵雍异常的冷静,苏代说了一大通,他依旧一语不发,过了一会儿不禁喃喃自语:“制约而盟……”

    如果两国之间真的达成了这样的联盟,那么便意味着彻底绑在同一架战车之上,同座一条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一来,即便有一方心存异心,但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会把小心思给收敛了起来。

    一旁的肥义拧着眉头说道:“老夫不察,两国结盟何须如此?互派质子不是更好?”

    当今天下,在互不信任各怀异心的列国之间为了以示诚盟,两国之间都会互派各国君主的后嗣互为人质。闻此言,苏代笑道:“我王膝下独有姬驭公子,尚且年幼。何况……”苏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补充道:“太子可以再立,然国亡却不能复有啊。”

    言下之意便是说,这比遣太子互为人质更加有诚意。

    “先生当真敢说,难道不怕此言传入卫王耳朵里?不怕传入卫国储君姬驭公子的耳朵里?姬驭公子虽年幼,可终有一日也会长大成人啊。”肥义老相国似笑非笑的说道。

    这不免有挑唆之意了,苏代却淡定的回答:“赵老相国多虑了,这正是我王要我说的。”

    此话一出让肥义愣了愣,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卫国之主但真是有魄力啊!赵雍心里不得不感慨,旋即笑看着苏代:“先生好生狡猾,如若寡人不允,便是说寡人魄力不如卫王,同为王者寡人却要矮了一截。”

    “赵王意下如何?”苏代笑道。

    话音一落,又陷入了一阵安静的气氛当中,良久,肥义老相国忽然开口了:“此事关乎两国国运,事关重大。先生不妨去驿站歇息,待我找过君臣商议过后,立即答复,如何?”

    “如此也好。如若赵国答应,苏代再代我王为赵王再献强赵国以弱秦国之大策、良策。”苏代别有深意的说出这么一句话,旋即起身并来到了中间对赵雍躬身行以拜礼。

    “先生且慢!”就在苏代刚刚转身要离去的时候,始终沉默的赵雍忽然开口了。

    肥义不由得皱眉看向了赵雍,后者当即说道:“不必再议,寡人答应了便是!”

    “王上,如此大事怎可轻率?”肥义当场就惊恐的急了。

    “对赵国而言当是如此,于卫国而言莫不是如此,再议不过是毫无意义。”赵雍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肥义听此言论只能无奈,赵雍才是赵国之主啊。

    赵雍也是心有傲气的君主,卫国之主有如此魄力,同为王者,若是犹豫再三不是显得自己不如卫峥了?

    但真正让他下定这个决心的是苏代最后一句话,强赵国弱秦国之大策!图强赵国是赵雍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事情,赵国虽已开始行胡服骑射改革,但仍旧困扰着赵雍的是,如何从根本上让赵国强大起来,虽然不寄希望于他人,但听听他人所献之策也许会有奇效也不一定。

    心无疑虑,赵雍口直心快的说道:“方下,先生可以说说如何强赵国以弱秦国?”

    “吞中山国,去赵国隐患以固国;北伐林胡、娄烦,取地千里,亦可藉此机会拿北疆狼族当赵国新军骑兵军团的磨刀石,秦国已拔宜阳,目下正猛攻韩国武隧要塞,如此一来,秦国再无崤山之危,中原再也难以对秦国腹地构成威胁。但赵国若是灭林胡、娄烦而夺取九原之地便可对秦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九原之地南下秦国可直达秦境腹地,可谓一片坦途。”

    “届时,配合骑兵可日行数百里乃至千里的机动部队,大军便会如义渠人那般肆无忌惮的在秦国后院奔袭。赵王定然知晓每当秦国面临山东诸国发兵压境之时,秦国总会献大礼安抚北境的义渠人以防止其趁机滋扰守备空虚的秦国北境,而今义渠国已经被灭,如若大军换上卫国和赵国的铁骑军团南下秦国北境会有如何局面?”

    说道这里,赵雍面色终于开始了变换,而苏代炯炯有神的凝视着赵王继续道:“秦国一旦敢造次,那么三晋之卫国与赵国合力,一路卫赵两国骑兵自九原南下,一路两国步卒战阵发兵迫境,再临函谷,孤立无援的秦国必陷入腹背受敌之境,且不说弱秦,灭秦亦未尝不可!”

    殿内只闻苏代铿锵有力的声音,就连肥义老相国也瞪大了眼睛,而赵雍更是当场从王座上应声而起,片刻,赵雍大声的说道:“来人,取地图!”

    不一会儿,几个宫中侍从扛来一个硕大的锦帛地图在殿中铺开,赵雍当场踏在了地图之上,一双迸发精光的眼目顷刻间就锁定在了赵国西北境的一带,这片地区正是黄河“几”字形的最上方流域,那便是九原之地,目下是林胡、娄烦两个游牧名族占领之地。

    赵雍从黄河“几”字形的正上方由上而下的扫视,最终看到了秦国的疆域……

    大军南下果然是一片坦途,若是在扶持一下义渠人复国……

    “哈哈哈……”赵雍看着地图,竟是毫不掩饰的纵声长笑了,片刻之后他当即转身看向了苏代:“寡人欲拜先生为相,留在赵国助我,如何?”

    显然,赵雍在这一刻已经彻底认同与卫国的这个协议,但也没有被冲昏头脑,而选择拜苏代为相不过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也是要把苏代留在赵国,一来可以作为人质,二来也能请苏代这个卫国之臣在此期间为赵国出谋划策,暂时在赵国效力为他赵雍所用。

    “臣,拜见王上!”苏代毫不犹豫的面朝赵雍行以大礼。

    ……

    (下一章更新时间:待定!)

第76章:临二周、窥神器

    秦都,咸阳宫。

    话说秦攻韩国宜阳苦苦鏖战两年有余,终于拔掉了秦国东出中原天下的最后一个锁秦阻碍,甘茂最终不负秦王重托为秦国打通了三川要道。

    秦军在宜阳大捷的消息传入咸阳宫之后,兴奋的秦武王便要迫不及待的亲自驾临东都洛邑。

    昔日楚王只是问鼎中原,而今秦武王嬴荡更是豪迈万丈,此番亲临洛邑周王城更是扬言要取了九鼎神器,而非楚王那般问一问。

    这一日,秦武王已经在咸阳城布置好了一切,秦国的王离开王城绝非小事,秦武王虽然好大喜功但也知晓分寸,咸阳城内命令秦国年轻一代闪耀升起的将星魏冉镇守咸阳,另一方则是命秦国老将当今秦国右丞相樗里疾镇守蓝田大营。

    如此布置倒也知晓平衡之理,而秦武王则是要亲往周王城洛邑,完成他窥九鼎神器的愿望。

    奉命镇守蓝田大营的樗里疾本不知道秦武王何意,但王命在身只能遵从诏命,当得知秦武王要亲自前往东都洛邑的时候,樗里疾火急火燎的从蓝田大营赶回到了咸阳,回来之际正好是秦武王要出行之日。

    “禀报王上,右丞相求见!”咸阳宫内,一个侍从低首入御前秉承。

    “王叔?他怎么从蓝田回咸阳了?”秦武王拧着眉头自言自语,本来心情澎湃但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热情骤减,樗里疾自打秦武王继位以来就与新君政见分歧不断,这还是要从张仪被嬴荡赶出秦国开始。

    虽然总与新君发生政见分歧这些矛盾,但只要秦武王执意要做都会恪守尽职的执行,秦武王虽然生性好武,对樗里疾频频反对的意见很不喜,却也知道非常需要倚仗这个王叔的。

    “快请王叔进来!”秦武王道。

    “臣拜见王上!”樗里疾进来见到秦武王便拱手礼道,嬴荡顿时随和的笑道:“王叔不必在私下行君臣之礼,对了,王叔此来有何要事?”

    话是这么说,但秦武王的心里基本猜到了樗里疾的来意,无非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他要去中原的消息,果不其然,樗里疾直截了当的说道:“臣恳请王上还是坐镇咸阳为好,不要去周王城。”

    “寡人就知道王叔从蓝田赶回咸阳就是为了阻止我去周王城。”秦武王面挂笑容的说道,而樗里疾确是一副凝重之色始终不减。

    秦武王见其未语,便又说道:“两年前,寡人伐韩国以拔宜阳,王叔便竭力劝阻,生怕秦国因此遭来列国群起攻之,尤其卫国,结果如何?竟是无一国敢出兵援助韩国,再说旬日不久我大秦锐士再破韩国武隧要塞,三晋卫、赵两国非但没有如王叔预言那般出兵援助韩国,反而相互结铁盟冷眼旁观。当真好笑的是,卫王竟是匪夷所思的把长平关隘拱手送给赵国,据说卫军已经陆续撤出长平而赵军已然进驻,哈哈,此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今卫国之主绝非等闲之辈,此事臣也知晓一二,卫国赵国近来的举动臣也知晓一二,卫王甘愿将长平关隘献出,而赵王亦允诺卫国驰道、直道疏通致邯郸,从此朝歌、邯郸两城南北之间皆互不设防,等同卫国赵国互不设防。”樗里疾无比郑重的说道:“这正是臣担忧之处,而今卫国与赵国虽仍旧两国,且各自为政,却因此等同一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卫王此举等于放弃了韩国而得到赵国铁盟,此等不战而屈他人之兵之策……卫王和赵王皆有此雄略、魄力,此两国绝非韩国之流可以比肩,王上万万不可大意啊!”

    樗里疾到底是一代秦国国之支柱,出将入相皆可,更比秦武王看的透彻,深知秦国目下苦战久矣,这种关头即便与卫国角力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而今卫国赵国抱团取暖,秦国若是执意东出怕是要撞得头破血流,偏偏摊上了个好战的秦武王,真的不是秦国之福啊,樗里疾不禁心怀先王再是的清醒,那时的秦国何其耀眼,再看眼下的秦王,樗里疾也由衷感觉,自己看不透秦国的未来会怎样。

    樗里疾的警告在秦武王这里却不以为意,他嘿然笑道:“王叔多虑了,秦为天下首强,正因如此三晋之流才有此举动,不过王叔有一点倒是说对了,卫王、赵王懂得抱团取暖,这点比韩王聪明多了,然而抱团又能如何?再我秦剑兵锋之下只有一种结果……”

    樗里疾仍旧不甘心的劝阻道:“还请王上慎重行事,万不可图表面虚名,王上要去周王城把九鼎神器从周天子手里夺走,等同于告诉天下人秦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天下列国皆会背离秦国,我大秦必会陷入失道寡助的危险局面。”

    年轻的秦武王再也没了耐性,当即罢手道:“王叔不要说了,吾意已决,我大秦安危不系于外人,但凭秦剑、凭的是我大秦锐士!”

    说完,戎装一身的秦武王便与王叔擦肩而过,留下来樗里疾在宫殿内独自发愣。

    半个时辰后,秦武王亲率一万秦军护卫浩浩荡荡的开拨出咸阳城,一路东出函谷,直奔刚刚不久被攻下来的宜阳城,而此地目下坐镇的便是甘茂,已然率领五万秦军于此静候秦武王驾临。

    秦武王离开咸阳城一路浩浩荡荡,跟本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而他本就没有打算要隐瞒。

    消息很快就被各国的耳目探子们迅速传到列国王侯诸君的耳朵里,秦王驾临周王城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到列国,一时间,秦王东出的消息让天下为之震动。

    ……

    卫都城,朝歌。

    “秦国此举简直无法无天!”

    “秦王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昭然若揭!”

    “真是岂有此理!”

    盘龙殿前,朝堂上此刻是一片嘈杂的议论声,就在刚刚不久,一个斥候送来了秦国最新消息后退下去了,传来的消息赫然便是当今秦王已经离开咸阳城,并抵达了宜阳与甘茂的五万大军汇合,之后便一同浩浩荡荡的率领大军驾临东都洛邑。

    盘龙殿的王座之上,卫峥确是一语不发,义愤填膺的群臣也发现了国君的异样表情,就连陈珍等人也倍感好奇,因为他们看到卫峥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默不作声,随之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接着毫不掩饰的把笑意挂在了脸上,最后更是纵声长笑而响彻大殿。

    王上肆无忌惮的笑声很快就让嘈杂的大殿安静了下来,群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过了一会儿,一个臣子出列拱手说道:“王上,臣斗胆敢问王上因何笑的如此酣畅淋漓?”

    卫峥看向了那位臣子,终于收敛了笑声,群臣便听到王上言:“自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你问我因何而笑?寡人便告诉诸位,五年之内卫国必无秦国之患了,哈哈……”

    (Ps:反正节操碎了一地,懒得捡起来,没错,是这么言而无信,去TM的JJ,切了便是,别问为什么,本宫也不知道。)

第77章:这便是天下!

    国君在大殿之上酣畅而笑是因为五年之内卫国无秦之患吗?那么根据何在?这是卫国群臣心里的疑问。

    “王上此言,何以见得?”右丞相居辛好奇的问道。王座之上,卫峥看向了文臣序列,道:“太史,周携苍生吊民伐罪取商而代之,定鼎天下之初,可否有一占星师给大周王朝占卜一卦之事?”

    “确有此事。”太史出列秉承道:“相传周立之初,太公望命占卜师为大周国运占卜一卦,周立八百年!”

    “八百年……”卫峥喃喃自语,“也就是说仍有五六十余载,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啊,周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方今天下虽群雄并起,大周王朝却也没到气数已尽的地步。呵呵……秦王逆天行事,天不佑之,必遭天谴,一切皆为命数,自有定数,秦王危矣,秦国要内乱了,哈哈……”

    “王上的意思是,秦王驾临东都洛邑凶多吉少?”陈珍说道。

    “等着看好戏吧!”卫峥并没有回答,而是如此说道。

    总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可以预知未来的吧?他秦武王嬴荡要去作死举龙文赤鼎?要让你们相信我的话,那就只有搬出太公望占星术来了。

    不过说来也很神奇,周王朝定鼎天下之后确实有人为大周国运占卜一卦,得出的结果便是周立八百年,而周王朝也的确延续了八百年的时间。

    这也让后来的列朝列代都为国运占卜,使得后来取而代之者无论如何也要让前朝吊着一口气把命续满才会正式取代前朝,或许就是因为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之事让古人坚信天命所归,不敢僭越。

    不过卫峥也不大敢有十足的把握这秦武王会不会如历史那般在东都举鼎绝膑而亡,所以才有了与赵国的结盟,以便做好双重保险。

    秦武王若是死在了洛阳城,年轻的嬴荡至今尚无子嗣,秦国必然内乱,对于卫国来说这是无比珍贵的喘息之机。卫峥表面上在群臣眼里始终是一副运筹帷幄的姿势,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阳山大战而与秦国交恶后,卫国处于怎样凶险的地位。

    同时面对秦国的记恨、齐国的忌惮,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面,卫国夹在中间,其中凶险非常人难以承受。

    而卫峥非但要独自扛下所有的压力,还要在群臣面前保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今秦国眼看就要发生内乱,这才难以忍住心中的振奋而于朝堂之上酣畅大笑。

    ……

    话说秦武王亲率数万秦军锐士,甘茂并行护驾,大军从宜阳拔营一路浩浩荡荡开赴东都周王城。

    至于老巢早已布置妥当,嬴荡的谥号是一个“武”字,足以见得并非昏主,离开老巢的时候秦国的兵力被他一分为二,一路由其王叔樗里疾坐镇蓝田,以防备楚国,另一路则是镇守咸阳城,以防备北疆狼族,此外这股部队由魏冉和季君嬴壮分而统之,咸阳老巢内的军队被他一分为二,整个秦国的军队也被他一分为二,从而相互制衡。

    老巢布置的妥当,这一路上自然走的放心,秦武王可谓意气风发。

    在大军开往东都之际,竟是任何势力都未出面干预,远的楚国、齐国、燕国都没有反应,近的三晋卫国、赵国更是无动于衷,韩国就更不用说了,而今韩王匍匐在新郑战战兢兢。

    秦武王君临天下之势,各路诸侯竟是无一人敢发兵勤王,这更加让嬴荡坚信山东六国惧秦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而今东都洛邑已经不再有往昔的辉煌,这座王城里里外外都散发着沧桑之息,尽管已经破败,却也无法掩盖他的君临气象,只因这是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卧榻之侧,天子脚下,洛阳城就散溢着尊贵而庄重的气息。

    这一日,随着一支黑甲铁军浩浩荡荡的兵临洛阳城下,洛阳城的老百姓纷纷闭户不出,而王城守将自然知道来者不但是大秦军队,随行的还有大秦国君一同驾临王城。

    这支军队是清一色的黑色甲胄,不像寻常的秦军带着各种颜色的服饰。秦国尚黑色,作为秦武王的护卫大军,清一色的甲胄更是让大秦锐士锋芒毕露。

    这次秦武王名义上是亲自来周王城朝贡周天子,但这君临姿态分明就是来者不善。

    周天子再也没有了往昔的威仪,在七雄眼里不过是个吉祥物而已,鸟不鸟他还得看心情。而今数万秦军兵临城下,周王城的守将哪里敢抵抗,周天子也根本没有打算想要拒之城门外。

    就这样,秦军畅通无阻的开拨进了周王城。

    从城门入口到王宫,秦军并排成双行。秦国号声顷刻间响彻整个洛阳城,王城里的国人都能听见。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此时,一辆奢华的五驹王车缓缓走向王宫殿前而去,侧面是以甘茂为首,王龁、乌获、任鄙两个副将尾随。

    王车在王宫门前停下了。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秦武王走下奢华的青铜王车的一刻,秦军顿时奋勇高呼,声音回荡在整个洛阳城。

    周王城的宫殿巍峨耸立在洛阳城内,层峦叠嶂的宫殿楼宇如高山耸立,预示着它往昔的金碧辉煌,而今却是笼罩着空谷寂静的幽暗气息。

    秦武王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氛围,得入空旷的王宫正殿广场,步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青砖缝隙里漫溢出了碧绿的荒草。

    当首次看到这正殿广场上矗立着的九鼎神器。秦武王停下了步伐,站在原地仔细的端详着九鼎,忽然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这便是……天下!”

    就在这时,秦武王及其甘茂等人立刻被正殿廷前的一幕吸引目光投去,便见一群周室王臣拥簇着一个少年天子走出大殿,天子身边的老朽之人微微向前跨步并带着苍老之音高声而宣诵:“天子驾临!”

    末了,这位老朽王臣退至一侧,少年天子头戴平顶珠帘玉冠,秦武王一看便知道这就是继位不久的周王了,也就是历史上的周赧王,周王的亡国之君。

    秦武王旋即直视着年轻的周赧王,随意一拱手:“周天子在上,嬴荡见过天子!”

    ……

第78章:王朝兴衰皆显于此

    嬴荡如此随意,在繁琐的《周礼》当中这是僭越至极,秦武王名义上是来东都朝贡天子,实际上这么无礼至极,无疑是来扫周天子颜面的。

    一干周室王臣面对秦武王如此姿态竟是敢怒不敢言,年轻的周赧王却不以为意,拱手而笑道:“免礼。秦王莅临东都,让洛邑蓬荜生辉,本王不甚荣幸。当年西戎来犯,列国诸侯无一人勤王,唯独秦人毅然发兵秦王,力助先王东迁洛邑,秦国功不可没,周秦更是情如手足,如今秦王远道而来,本王自当亲自设宴为秦王接风洗尘,秦王请入大殿!”

    秦武王见这少年周天子如此姿态,不由得对其高看了三分,便再次拱手而道:“嬴荡不请自来,天子请勿怪罪啊。”

    说完,秦武王却仍旧一动不动,之前高诵的老朽之人便是周赧王的老师,见此情况未避免天子难堪,顿时抢先一步代天子而道:“老臣为秦王引,恭请秦王入殿。”

    秦武王这才挪动步伐,甘茂等秦将领也纷纷尾随在后,秦武王一步步走上台阶,不等周天子和一众周室王臣而率先直入殿内,这一幕看得周室王臣愤愤不平却又不敢言多,年少的周赧王看到秦王如此姿态只能一脸无言苦笑,此情此景,天下目无大周天子、王朝兴衰彰显的淋漓尽致。

    进入大殿的秦武王毫不含糊的坐在了主案,而甘茂等秦将领也在秦王座下后紧随其后入座,这个时候周赧王和周室王臣们才刚刚入殿,对此,周赧王平静的来到另一席主案便席垫而坐。

    双双坐定,秦武王于周赧王同坐面南主案,名义上周天子乃天下共主,秦武王要向天子俯首称臣,可这般座序确是等同与天子平起平坐。

    而秦国丞相甘茂和周赧王的老师则是分别陪坐于两侧,其余周室王臣与秦的文臣武将们则按照爵位等级分坐在两侧。

    虽说此刻是为恭迎秦王设宴洗尘,但大殿之内却没有一丝迎宾喜气,周室群臣也无可奈何,时也势也,命也运也,为之奈何啊。

    不过,既然是接风设宴,规矩还是不能坏,这时,周室的司礼大臣进而大声高宣:“为秦王奏,起乐!!!”

    随着宫中乐师敲打编钟,悠扬高雅的乐声顿时响彻大殿,年轻的周赧王旋即举起青铜樽爵:“秦王,诸卿同干此樽,为秦王接风。”

    接着,周室群臣恪守《周礼》制度面朝秦武王高颂:“恭祝秦王,再建不世奇功!”

    这时,甘茂等一众秦国文武陡声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话音一起,周室群臣一片惊愕,众人面面相觑,高举的青铜樽爵定格了,不知如何是好,而秦武王哈哈大笑的单手持樽爵环顾四周:“我老秦人是乡野粗民,没有中原诸多规矩,干了便是,哈哈!”

    说完,嬴荡便独自一饮而尽,秦国将领和大臣们也也纷纷酒灌咽喉,顿时人人手中的青铜樽爵空空荡荡的滴酒不剩。与秦人截然不同的是,周赧王和周室王臣们则是拂袖慢慢饮尽,位列两排的人显得格外不协调。

    这时,酒灌咽喉的秦武王确是毫不客气的说道:“这天子之酒,本王怎么觉得索然无味?洛邑的周天子当真如此不堪了吗?”

    大殿之内响彻着秦武王的声音,这等侮辱简直是……但周室群臣除了忍着也只能忍着。

    周赧王的老师连忙拱手,带着赔罪语气说道:“秦王有所不知,周室素无土地国民之治权,至今百余年来列国诸侯皆断绝朝贡,王室赋税尚且难以支撑,万不是有意怠慢秦王。”

    席垫而坐的周赧王不禁环顾周室王臣们,皆衣衫褴褛,此情此景不禁苦笑的一声长叹,似是水目盈眶。

    秦武王一脸嫌弃的看着案上的酒肉,忽然拍案高悬:“来人,把寡人朝贡天子之物统统搬上来!”

    话音一路,王龁便从案前豁然起身走出了大殿,没等多久便见王龁带着一队秦军甲士再入大殿,甲士们搬来了几十个黑色的酒坛子,接着又一队甲士捧着散发浓郁肉香味的盘子入殿,都是美酒美肉。

    秦王看向了年轻的周赧王,笑意浓浓的说道:“这些都是西岐的特色风味,本王请天子品尝!”

    “多谢秦王美意……”话音一落,始终平静如一的周赧王心身一颤,言语吐露间,周天子竟是忍不住而怅然泪落,周室群臣无不面色涨红,所有人都羞愧的低首不语。

    秦武王此举再也让周赧王无从淡定,西岐是大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是周人心中的圣地,当年西戎犯境,周幽王惨死异族之手,周平王为感念秦襄公举族倾兵以勤王东迁洛邑,将陇西包括周的龙兴祖地都分封给了秦人。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而今秦国称群雄之首,而大周王朝已然淹淹一息,此情此景可谓睹物思情,又如何不让聪慧坚毅的周赧王感慨悲嘘?

    秦武王见此情景,心下竟是少有的流露出了同情,不由拱手而道:“是本王之过,还望天子恕罪。”

    周赧王勉强干笑,止住了泪目,道:“秦王如此盛情,何罪之有?既有美味,便放开了吃!”

    秦武王见状朗声大笑:“不愧是天子,本王钦佩,来呀,吃!”

    大殿之中立刻火热起来,秦人皆不计较规矩,扎其长袍袖便是上手撕肉,痛饮一片,莫不狼吞虎咽,与周室王臣们形成鲜明对比。

    秦武王吃的差不多了,忽然看向了周赧王朗声的说道:“本王入周王城之际,定以为这天子脚下的洛邑要比咸阳城繁华百倍千倍,却不料如此破败,连天子都过的如此拮据,要本王说,在洛阳城当天子有何乐趣?”

    说罢,在周室群臣面色微变之际,秦武王炯炯有神的看向了周赧王:“周天子屈居这洛阳城,于天子或于天下苍生而言皆毫无益处,以本王之见,天子不若随本王入秦如何?”

    此话一出,周室王臣们皆面色惊骇巨变,所有人都木讷的愣在当场,就连周赧王也无从淡定,始终平和的态度也变得温怒了,强忍心中怒意,这年轻的周天子凝眉而道:“秦王是想要挟本王以令天下乎?”

    “哈哈,说笑了说笑了,天子乃是苍生共主,本王岂敢要挟之?是恭请——!”秦武王朗朗笑道。

第79章:问鼎之重

    “那秦王的意思是?”周赧王平静的问道。便见秦武王打手敞开:“天子如若来我大秦有何不好?本王定当力助天子,合二周之疆以雍天下之国,而秦国和本王也当扈从天子。”

    好一个冠冕堂皇,周室王臣都怒了,但一个个确是敢怒不敢言。

    “秦王欲以一敌六?怕是难!”周赧王道。

    “哈哈,我大秦锐士天下无敌,这七国天下,早晚有一天要臣服于本王脚下!”秦武王哼声大笑的说道,一时间,秦国将领和文臣们纷纷高呼:“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秦王果真雄心万丈,如若真有那一天,本王定当亲自为秦王贺!”周平王在秦人一片颂扬之音中淡然笑道。

    秦武王接着酒劲喃喃自语:“本王不远千里来到这周王城,莫非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说着,嬴荡对周赧王拱手一道:“对了,本王入殿之前便心有一问,还请天子为本王解惑。”

    “秦王但说无妨!”周赧王抬手笑道。

    秦武王顿时起身,悠悠然的朝着大殿门口而去,见此状况,甘茂等秦国将领和文臣也纷纷起身,而周赧王也不得不率领一众周室王臣起身跟了上去,片刻之后,周赧王也来到了秦武王身边与其并肩而立。后者遥指正殿广场之上的九鼎说道:“敢问天子,这便是九鼎神器?”

    周室群臣一听面色微变,不知道秦王此问意欲何为,年轻的周赧王笑道:“正是!”

    秦武王旋即一马当先的走到了正殿广场之上,环顾九鼎而道:“相传,虞夏初年,禹王把整个天下划分为九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以铸九鼎,把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以九鼎象征天下……”

    九州代表了整个天下,而九鼎也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天命所归的象征。

    周赧王一拱手而道:“秦王博学,正是!”

    九鼎在中央大殿前排成两列:中央一鼎而左右分各四鼎。王城虽然破败,但这九鼎的气势却丝毫未减,纵是铜锈斑驳,反而在破败荒凉中显出一种亘古经年一般的峥嵘之气!

    秦武王仔细打量,只见每座大鼎均矗立在三尺多高的石龟底座上,有丈余之高。秦武王顿时浮现了一个念头:周王城之行断然不能白跑一趟,既然这周天子不愿意随本王入秦,把这象征王权至高无上的九鼎给搬回去也等同于把周天子给带走。九鼎神器象征九州天下,秦得九鼎便是得天下,乃是天命所归也。

    心下有了这个想法,秦武王笑着看向了周赧王,明知故问的说道:“敢问天子,这九鼎神器是如何到周室手里的?”

    周赧王不知他为何明知故问,却也如实的说道:“非也,此九鼎神器乃禹王取九州奉金所铸,由夏传至商,商传至周,皆乃天命所归。”

    秦武王又问道:“雍州之鼎是哪一座?”

    周赧王逐一指点:“中央之鼎奶豫州之鼎,中原之鼎也。矗立天下以东则是徐州之鼎、扬州之鼎、青州之鼎、兖州之鼎;至西则是幽州之鼎、凉州之鼎、雍州之鼎、翼州之鼎。”说着,周赧王遥指西边第三个鼎:“那便是雍州鼎了,又名龙文赤鼎,乃九鼎之首!”

    秦王一听便大步走了过去,嬴荡在周赧王所指的大鼎仔细端详,终于在鼎身看到了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雍”字,这个“雍”字与地上面的山川交汇在一起,如若不仔细一看还发觉不了,看到了之后确实异常清晰可辨。

    雍州,地处秦川地界,雍州在此刻正是秦国的疆土管辖范围,秦武王轻轻的抚摸着雍州鼎,掌心感受着鼎身凹凸有致的纹理,突然间,秦武王转身看向了周天子:“敢问天子,这九鼎神器有多重?”

    “江山有多重,九鼎有多重。”周赧王如是而说。

    “哦,如是说来,只要能知九鼎之重便可知江山之重了?”秦王说着看向了身边的九鼎之首龙文赤鼎,“好,今日本王便是要问一问这江山到底有多重。”

    “秦王之意是要举鼎试轻重?”周赧王惊讶的说道,而周室群臣一听确是一阵惊慌。

    “还望天子应允成全!”秦武王拱手笑道。

    周赧王忽然转动了眼睛,旋即一笑,淡淡的说道:“秦王大可无须如此,周秦本为同宗,情同手足,秦王若是喜欢这九鼎,命人迁徙入咸阳宫便是。”

    “九鼎神器乃由虞夏传至殷商,再传周室,不知鼎之轻重,何以天命所归?”秦武王傲慢一笑,道。今日势必要在这周王城试出这九鼎之重,如此一来,便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只要这鼎举起来了,秦国便是天命所归。

    秦武王再无疑虑,旋即道:“乌获、任鄙,你俩是我大秦力士,拥千钧臂力,目下九鼎在此,谁能举起,本王封他为护鼎君!谁先上?”

    话音一落,周室王臣们则是忧心忡忡,而秦国的一众将士们则是兴奋使然,只有右丞相甘茂皱眉不语,似乎有种不详的预感渐渐的笼罩在心上。

    “我先来!”乌获当即应声出列,在秦武王期待的目光下绕着龙文赤鼎走了两圈,乌获此刻两眼透着兴奋,这可是传说中的九鼎神器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片刻之后,乌获大手抓住鼎足,身体半蹲,接着整个身体紧紧贴着鼎身,深深呼吸了一口气,瞬即大喝一声:“起!”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龙文赤鼎纹丝不动,汗如雨下的乌获用尽全力再而大喝,猛地发力,这一发力让他四肢发抖,涨红的面色忽然变成了血红色。

    就在这时,龙文赤鼎动了,秦武王面色一喜,秦国的一众将士们兴奋的高呼:“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突然一声,龙文赤鼎再次矗立在石龟底座上巍峨不动,看到这一幕的周赧王不由得松了口气。而乌获的腿骨“咔嚓”的发出一声脆响,接着“哇”的一声惨叫,一口鲜血自咽喉喷薄而出,身子一软,当场仰天倒地。

    “乌获兄啊!”任鄙看到好友举鼎绝膑而亡,顿时凌空飞步而来扑倒在乌获身边嘶吼哭喊一片,此时此刻,面色由血红变成了煞白的乌获瞪大眼睛的看着好友,一句话未曾说出来,就这么瞪着铜铃大眼死不瞑目。

    乌获,卒!

    ……

第80章:举鼎绝膑

    秦军将士们惊慌的看着眼前的一幕,高呼的声音皆戛然而止。

    周赧王见此景观,嘴角露出了一丝细不可查的弧度,少年天子顿时平静的说道:“九鼎之重,重于泰山也,岂能是凡人可以亵渎的?”

    秦武王一听面色陡然铁青,看着抱着乌获尸体痛哭流涕的任鄙厉声道:“任鄙,你怕了?”

    听此一言,任鄙大吼一声便是站了起来,只见他冲到了龙文赤鼎的底座旁边,三两下便卸掉了身上的甲胄,旋即赤身贴鼎,意欲发力举鼎。

    “扬我国威,当是此刻!”秦武王大声的说道,一旁的甘茂意望制止,但秦武王发话只好作罢。

    “臣本一介武夫,承蒙我王提携,方能建功立业,今日便是凶多吉少,能死在九鼎神器之下也是我之福分,我王,还请我王稍退。”任鄙如是说道,让秦武王大是赞赏,旋即后退几步,便闻任鄙大喝一声,身躯挺直,力拔龙文赤鼎。

    忽闻腿骨“咔”的一声脆响。刹那间,任鄙“哇”的爆发出一声沉闷的惨叫。

    任鄙,卒!

    再看龙文赤鼎,在血汨中纹丝不动的矗立着,旁边是多出了两具尸体,作呕般的血腥味顿时在正殿广场上弥漫。全场惊骇愕然,不少周室、秦国的文臣看到这一幕下意识的用长袖捂住了嘴,不敢出声,也不敢呕吐。

    “任鄙!!!”秦武王大叫一声,面色铁青更是双目爆出了血丝,一员忠心耿耿的爱将惨死让他悲痛万分。

    年少的天子皱眉的闻着扑面而来的血腥味,却也一眼不眨的凝视着,又说道:“看来这是天意啊,亵渎神器,神明不佑呐。”

    秦武王沉默了,沉默良久,全场静若寒蝉之际,嬴荡忽然张狂大笑:“天子言过其实了,不过是臂力不济,与神明无关尔!今日本王若是不举此鼎,必被天下人耻笑!”

    说完,嬴荡卸下了戎装上的黑色绣金披风便是扬手一甩,愤然挺身来到了九鼎之首即龙文赤鼎旁边。

    左丞相甘茂见此一幕惊骇的面色勃然巨变,当场匍匐跪地厉声大喊:“王上不可!万万不可啊!”

    秦武王顿时面色一沉,冷哼的说道:“甘茂,你也想让寡人之颜面在这破败不堪的周王城扫地不成?”

    身居国相高位又兼上将军之职的甘茂不顾形象的从原地跪爬着走,扑在了秦武王脚下便是死死地包住了秦王双腿:“我王乃万乘之躯,为王者应当坐怀不乱,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是丢脸。我王喜喜欢这九鼎,臣这就命将士们把九鼎迁入咸阳宫,我王若意欲请天子入秦,臣这就命将士们把天子给绑回咸阳!”

    此话一出,周赧王和一众周室王臣面色惊变,确始终敢怒不敢言。

    另一将领王龁率领一众秦国诸将齐齐扑通跪倒:“微臣启奏我王,一国之威仪在于合举国之力,不在匹夫之勇啊!请我王以秦国社稷为重,以我王万乘之躯为重,万万三思而后行啊!王上——!”

    双手死死抓住秦武王大腿的甘茂哭喊着说道:“我的王啊,万万不可亲身涉险啊!”

    秦武王再无耐性,天生神力的他当即一抬腿便无比轻松的撇开了甘茂,并厉声而道:“我才是大秦的王,如若再有挡我举鼎者,斩立决!”

    甘茂趴在地上狼狈不堪,一听此言面色煞白,正殿广场之上一片静若寒蝉。王龁看到秦武王意已决,忽然面露凶戾之容,陡然拔出悬腰在侧的青铜剑:“大秦的锐士们!为我王助威——!”

    包围正殿广场的三千秦军锐士陡然齐声怒吼:“我王神武——!我王神武——!”

    但见秦武王那伟岸身躯屹立在龙文赤鼎旁边,此时,趴在地上的甘茂狼狈的冲上来,双手奉上了一樽大爵:“臣启我王,为我王助威!!”

    “这才是寡人的好丞相!”秦武王顺手提起樽爵哈哈大笑,赔笑的甘茂心中却是苦涩不已,内心正不停的喃喃着:“天佑大秦、天佑我王呐……”

    秦武王顿时一饮而尽,将樽爵甩在地上便是仰天大笑:“整个天下都将要臣服于大秦、臣服于寡人脚下,不过是一试鼎之轻重罢了,何足道哉!”

    酒水穿肠的秦武王大是兴奋,便见武王身躯半蹲,两指手臂伸开并紧紧的抓住了龙文赤鼎鼎足。

    秦武王发出如旱天惊雷般的一声怒吼:“喝……起——!”

    眼见龙文赤鼎竟是从底盘稳稳上升,这一幕看得周赧王和周室群臣面色惊变,秦武王若是真的举起这鼎,将意味着大周气数已尽,天命归秦所有。

    而秦军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已经兴奋的忘乎所以,全场响彻着秦人将士们高呼:“大王神武!大王神武——!”

    但这一幕看得甘茂、王龁两人却是心惊肉跳,但眼看着龙文赤鼎正在缓缓升起,两人也在心惊之际,兴奋也在涌上心头。

    鼎足正在持续上升,眼看着就要被秦武王举起九鼎了。

    全场的沸腾之声更是节节攀升!

    突然,秦武王的双腿骤然一滑,身躯倒下之时,九鼎一足不偏不倚的压住了他的大腿,一声沉闷的哀嚎掩盖在了万众高呼的声音中,然而这一幕发生的时候,炸裂天际一般的呼喊声竟是应景而落。

    接着,身遭的人都听到了一声令人颤栗的“卡擦”声。

    瞬息之间,秦武王的大腿鲜血漫溢,所有人惊骇的看着这一幕。

    “我王啊!!!”甘茂于王龁惊骇的同时大喊了一声,猛的扑向了龙文赤鼎,甘茂歇斯底里的吼道:“来人,传太医——!”

    甘茂和王龁两人连同几个秦军力士合力把大鼎挪开,将秦武王抬出来,几个老御医们战战兢兢的踉跄奔来,把秦武王给包围了,近处的秦军锐士们哭成了一片。

    秦武王淹淹一息般的醒来,吃力的睁开了双目便看到了痛哭流涕的甘茂,不禁惨然一笑:“丞相,寡人失悔,悔不该不听卿之忠言逆耳……”

    甘茂含泪而道:“我王且宽心,大秦锐士尚在,甘茂尚在,我王无忧,秦国无忧!”

    秦武王吃力的点点头,不在多言,见此情形,甘茂悍然转目看向了王龁,后者领会其意,点点头:“丞相,我王交给你了!”

    话音落下便是豁然起身,王龁拔出利剑吼着下令:“大秦锐士听令,我王重伤,而今大秦锐士便是王之所倚!中军司马听令,即刻率五百甲士守住周王城大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违者立斩不赦!”

    “诺——!”

    五百甲士顿时浩浩荡荡的冲向了王城大门而去。

    “蒙骜,你率一千甲士看守周室君臣,我王离开之前,如有一人走脱,你提头来见!”

    “诺——!”

    蒙骜接令立刻率领一千锐士包围了周室王臣,将周天子等一众王臣软禁在了大殿之内,一千甲士在殿内殿外包了个水泄不通。

    “其余将士随我同甘茂丞相夹道护卫我王左右!”王龁话音一落,剩余的一千五百兵士立刻成了护卫阵式,紧随而至便是秦武王的座驾,几个兵士小心翼翼的把重伤的秦武王抬进轺车之内。

    便闻甘茂在颤声中令下:“班师……回朝。”

    ……

第81章:暗流涌动

    秦武王的王车被一千五百名秦军锐士死死包围,从周王城内匆匆而出,王城之外是五万秦军,与大军汇合之后便朝着宜阳方向奔去,直至暮色降临,大军方才安营扎寨。

    而此时此刻的洛阳王城之内,周赧王和他的臣子们确是一片喜庆,少年天子在秦人匆促离开王城之后便立刻设下酒宴,周赧王更是率领王室群臣祭拜雍州大鼎,即九鼎之首——龙文赤鼎。

    “九州神器,天下九鼎,天证周室、天命归周,天佑周室!”周赧王率领群臣跪拜在龙文赤鼎前,诵道。

    ……

    暮色渐临,秦军在洛水沿岸扎营,天际步入夜色,秦军营帐灯火通明,战旗在黑暗中发出猎猎招展的声音,王龁亲率一支小队不断的在营地视察,五万秦军已经做好了一切临战迎敌的所有准备。

    此时此刻,上将军亦是左丞相的甘茂身在王帐寸步不离秦武王,噩耗发生之后,甘茂几乎懵了,若非久经沙场,甚至不敢确定发生如此大事还能冷静而考虑全局。

    “禀报将军,上将军有命,速来王帐!”一个秦武王的贴身护卫找到了巡视的王龁,后者二话不说便是策马直奔王帐而去。

    此时此刻,秦武王面色惨白的摊在卧榻之上,甘茂更是至始至终跪在一旁,王龁一来到王帐之内便感受到了窒息般的气氛,他一语不发的主动跪在了甘茂身边。

    秦武王悠悠的睁开了双眼,甘茂等人不由得先前挪移了几下:“王上!”

    此时此刻的秦武王自知命不久矣,反而异常的平静,他吃力的看向了甘茂:“先生,先王所言不假,寡人一匹夫之勇,难担秦国大业,难掌一国,寡人有负秦国列祖列宗,有负诸卿一片赤胆忠心啊……”

    甘茂顿时痛哭不已:“我王切莫如此,臣身居上将军兼国相之位,却不能匡正君心,未能死谏我王,罪该万死的是臣,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先生此言差矣。”秦武王吃力的摇了摇头:“你还不能死,秦国不能乱,寡人自知时日无多,先生务必鼎力善后,秦国不乱,先生便是有功之臣!”

    “我王但有遗命,臣必当肝脑涂地,死不旋踵!”甘茂不由得扑到了卧榻之侧,痛心疾首的哭道。

    秦武王艰难的喘息,却也笑了,布满血丝的双目凝视着甘茂:“本王至今无子,甘茂,把嬴稷从燕国接回咸阳,继位为王!”

    “臣谨遵王诏!”甘茂应道。

    这时,秦武王看向了王龁:“王将军,你速去蓝田大营找我王叔严君,传寡人旨意,严守寡人之死讯,切记,新王不归,秘不发丧,待嬴稷归来,由其持我灵柩……举国发丧!”

    秦武王到了这一步已然看淡了生死,王龁面朝秦武王深深一躬,确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秦武王目光逐渐暗淡,口中喃喃自语:“寡人继位以来,拔宜阳、通三川、临二周、游巩洛、窥神器,问鼎中原,纵使举鼎绝膑,也虽死无憾尔,呵呵……”声音渐渐萎靡,直至彻底无声。

    甘茂大惊失色,临前一看,秦武王已然断气,猛然间痛哭流涕:“我王啊……”

    秦王薨,王帐之内顿成了一片哭声。

    翌日清晨,劲急嘹亮的号角声响彻,秦军拔营,在婉约晨曦之际从容前进,一切是如此正常,谁也看不出军中的年轻君王已经驾崩了。

    一切都在暗中进行,镇守在蓝田大营的严君樗里疾终于得知了秦武王驾崩的噩耗,刚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即便是一代名将,严君樗里疾也差点两腿发软的昏厥过去。

    樗里疾严守死讯,恪守先王遗命,秘密把消息告知了身在咸阳城的魏冉。

    先王遗诏立公子稷为秦国新君,而嬴稷之母芈八子是魏冉的亲姐姐,把消息告诉魏冉是关键,为的就是咸阳城的稳定多一份可靠的保障,让其暗中准备迎接新王回归。

    得知消息的魏冉立刻派遣了一支亲信部队向赵国境内进发。

    此时此刻的秦国,外表一片平和,实则已暗流涌动。

    ……

    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壁,秦武王浩浩荡荡的进入周王城后,天下人就已经密切关注秦武王的动向。

    而随着秦军撤回咸阳之际,秦武王举鼎重伤的消息疯了一般的从周王城向四海传播,外人得知这个消息莫不拍手称快,尤其是列国诸侯,巴不得秦武王举鼎绝膑。

    不过,秦武王已经驾崩的消息却被甘茂、樗里疾这些人封锁了,对外称秦王抱恙,任何人都不见。

    身在朝歌的卫峥就从来没有停止对洛阳城的关注,卫国在周王城布下的众多耳目无时无刻不在向朝歌传达最新的消息,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至朝歌。

    朝歌,王宫寝殿。

    衣衫不整的狐殷带着慵懒的睡姿躺在床榻一侧,盛世容颜之下是若隐若现的曼妙身姿,好一个睡美人。

    而床榻之上,卫峥静坐不语,借助一排烛光正看着一封信笺,烛影之下他的面容不禁迸发精光,上面的内容很简短:秦王问鼎之轻重,举鼎重伤,生死不详。

    卫峥兴奋的立刻来到案前,一个侍女旋即拿来外衣:“王上,切莫着凉!”

    “休得聒噪,一边去!”卫峥在案前奋笔疾飞。写下一份密信之后便换来了老内侍:“派人速将此信交与苏代,记住,亲自交给他!”

    “诺——!”

    ……

    数日后,赵国邯郸。

    身在邯郸城的苏代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而走,手里拿着的正是卫峥的亲笔密信,看完内容之后,苏代把锦帛密信放于烛火之上,继而烧成了灰烬。

    苏代仰望悬梁喃喃的道:“巩游洛邑,举鼎绝膑……秦王要在燕国为质的公子嬴稷继位为秦国新王……王上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自言自语的苏代想不通,秦武王在洛邑举鼎重伤的消息已经列国尽知道,苏代身在邯郸自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然而秦国没有发丧,没有人确定秦王死了还是重伤,所有密切关注此事的人都在等待真相浮出水面,秦武王到底是死是活,真相隐瞒不了多久。

    而卫峥的这个消息让苏代倍感惊奇:“莫非王上在秦国内部安插了重要的耳目?”

    只有这样的解释了,苏代并没有怀疑卫峥的亲笔密信,想起信笺里的嘱咐当场幡然醒悟:“来人,备车入宫面王!”

    邯郸,王宫。

    “你说什么?”赵武灵王当场从王座上惊起,双目死死地盯着苏代:“秦王举鼎绝膑?先生所言当真?消息从何而来?”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626/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石慌所写的《战国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战国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霸天下介绍: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让天下将星黯然失色,纵横者流,张仪苏秦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当一个后世灵魂穿越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魏变卫,战国仍七雄,一字之差历史巨轮却由此改变,华夏文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再是秦国,而一个更辉煌的强悍王朝由此而生……
立中央之国,
号天朝上国;
无四海不服,
如烈日当空。
石慌书友群:240248664,欢迎入群讨论。战国霸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