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霸天下TXT下载战国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石慌     战国霸天下txt下载     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28章:满载而归

    ——

    惠施看到卫峥未曾回话以为还是不答应,侍奉老魏王几十年的惠相这次是真顶不住灭国的压力,终于卑躬屈膝的要哀求,就要匍匐屈膝拘礼。

    “惠相且慢!”卫峥见状眼疾手快的迅速扶住就要屈膝的惠施,“惠子这是作甚?莫要折煞卫峥了,好说好说且入座!”

    说着卫峥扶着年岁过六十七的惠施入座蒲团之上,此番举动反而让惠施难以释怀,摇头叹息道:“卫侯之贤德,确是我王不及矣,魏国东境怕是要出一小霸,从此难以安宁……唉——!”

    座上的卫峥看着惠施即无奈又寂寥,心中不免心疼了一波,跟着梁惠王这样到处喜欢折腾的主儿也是不容易,还真有点动了恻隐之心的念头,不过这样的念头很快就消失。大争之世,仁者必悲,尤其是一国之主,魏国是敌国,对其仁慈便是对己残忍,这一点卫峥到很清楚。

    长叹一声的卫峥看向惠施说道:“也罢!”

    惠施那灵光的耳朵一听顿时看向了卫峥,后者又说道:“雀阁回廊,鲦鱼乐辩,亦可见惠子乃心情中人哪。”

    “可让——!”卫峥言简意赅。

    惠施一听大喜,当即拱礼道:“卫侯明鉴——!”

    卫峥却说道:“要是明鉴,本侯是万万不可能退让!”

    惠施大囧:“呃……”

    “看在与惠子庄子于雀阁高谈阔论之缘,观、津、衍等两百里地,本侯便不要了。”卫峥又说道,惠施一听心中长落下了一口气,但一句“不过”又让他提起了嗓子眼。

    “惠子稍安勿躁。”卫峥看他这般模样有些哭笑不得,见此状的惠施也倍感尴尬,俨然成了惊弓之鸟,受不得刺激了。

    “这两百里地本侯可以不要,不过……”卫峥说出了另一条件,道:“此番我卫国倾巢出动,又值春耕之际,损耗无数,魏国得赔其损耗。”

    合着你在春耕之际不惜而倾国出兵怪魏国咯?惠施欲言又止,静等下文,现在是人为刀俎啊。

    只见卫峥侃侃而道:“魏国想要换这两百里地的大城小邑,需无条件额外奉送粮草三十五万石、十万金、三千精匠、黑金(铁)甲胄兵器五千,是全套装五千!”卫峥多提醒一句,“如此方可换地二百里。”

    每说一项,这惠施心中便猛跳一下,在滴血!

    简直大开虎口。

    三十五万石粮食足以够一万大军一个月的消耗,再加上一笔巨款十万金,三千精匠几乎拿了魏国的十成有二,还有全套黑金甲胄五千,这是黑金甲胄,不同青铜甲胄。

    黑金便是黑铁,便是铁器兵甲,铁器在这个时代可是稀有品种,强盛一时的魏武卒装备的便是黑金甲胄。

    “回卫侯,这三十五万石粮食魏国拿不出来,黑金甲胄也拿不出五千全套,三千精匠与十万金尚可不变,这粮食减至十万石、黑金甲胄换成青铜甲胄全套,一万套,如何?”惠施仍旧想要争取一些。

    “不可——!”卫峥言简意赅的说。

    “再增送美人舞姬三十!”惠施讨价还价说道。

    “本侯亦是听闻魏女多美艳……”卫峥侥有兴致的这么说,惠施以为可以打动正直血气方刚之龄的卫峥,却不料其忽然摇头:“不需要——!”

    “魏国连年征伐,拿不出来啊卫侯——!”惠施顿时又急了。

    “如此,那还是献地算了——!”卫峥漫不经心的说道。

    “……”惠施。

    魏国的确连年征战,不过卫峥对魏国的底子还是有信心的,光看现在的天下第一城大梁城的繁华就能说明,人口近四十五万之巨,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城,加之魏国虽然地处四战之地,却也是富庶之地。

    卫峥还想着是不是要少了呢。见惠施不语,卫峥也没多大耐心了,“惠相。本侯言尽于此,赔偿事宜断不可让之。如此争论不休下去,惠相委实有怠慢而贻误我军战机之嫌。惠相已看到大军拔营,今日若无答复,明日必是攻城之日。本侯已拟定好文书,明日便派特使前往楚国借兵。”

    说罢,卫峥看向惠施,悠悠然的说道:“届时,无结盟而自联,天下分魏,再无回旋。”

    惠施看向卫峥时,后者正好端茶轻轻吹着。

    茶,周立之初便出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到了战国时代已经逐渐兴起于上流阶层。

    端茶——!

    送客——!

    卫峥这番举动再明显不过了。

    “唉——!”闻此言见此状,惠施便知道这是卫峥最后的底线了,“如此,便依卫侯罢——!”

    卫峥当即把茶放下,笑哈哈的大声道:“来人,摆宴,本侯要与惠子畅谈,坐而论道!”

    侥是心性非一般人的惠施看卫峥这番举动也在心中大骂一番无耻之尤,却连忙起身,“谢卫侯盛情,鄙臣国事在身,不便久留,既然事已谈妥,鄙臣便回去复命了。”

    “也罢——!本侯便重拟国书!”卫峥点点头,之前那是客套话,这桂陵之地下边埋着数以万计的疆场尸骨,他也巴不得快点离开,便道:“来人,让姜牧来见我——!”

    一番交代,姜牧再次随同惠施返回大梁,按照后世来说便是签订协议条款了。

    彼时,惠施离去不久,卫峥再次召集诸将,白起宁元等将领进账之后,便看向宁元,“上将军,传令三军,择日班师回朝!”

    “什么?班师?”宁元和一众将领顿时议论纷纷,这还没打就回去了?

    “白起听令!”卫峥又道。

    “末将在!”

    “班师回朝之际,率精锐八千与宿胥口渡河水北上,于朝歌城外驻扎听候!”

    “末将领命!”

    “这……”宁元看着白起走出大帐又回头看向了卫峥,“君侯,这这……就这样还都了?”

    “不然呢?”卫峥反问,惬意的坐下来才说道:“谋国伐交,下下之策攻城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今我大军兵屯桂陵而遥望大梁,魏恐之故以割宁新中、中牟、殷墟、虚、黎、朝歌等地,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大城小邑地两百三十里,为何攻城?”

    “啊——?”一众将领吃惊的下巴都快掉出来了,只是过来走一遭,打都没打就收回失地了?太梦幻了,五万大军乘兴而来,都在磨刀霍霍,上下一心而等着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呢。

    “君侯英明——!”“恭贺君侯——!”

    反应过来的一众将领纷纷单膝屈身而齐声道,宁元的内心五味杂陈,这样的君主即让他兴奋又让他不安,兴奋是因为君主正在一步步展露雄主之姿,追随之定能扶摇直上,不安之处亦是因为如此,君侯若是雄主,岂会容忍三卿把持朝政,控卫国命脉吗?

    矛盾中的宁元有意识的掩藏了一些情绪。

    “命斥候快令传于镇守帝丘的左司徒。出征大捷,尽收地两百三十里,大军不日班师回都,并令其着手官吏准备接收失地,予以治理之……”

    “众将听令,姜卿携国书回营之际便是大军主力班师之时!”

    “末将遵诏——!”

    ……

    姜牧再次入魏国都城大梁,惠施回都复命,卫峥的要求不出意外的同意了,老魏王看到惠施争取到了半数重要城池两百多里地,顿时大喜过望,仿佛忘记了那四百多里地的城池小邑本就是魏国控制的。

    几番落差,能够喜出望外倒也可以理解。

    额外的赔偿虽然肉痛,但魏国还是有底子的,消耗品用没了便没了,有城有地以后都可以源源不断补回来。

    姜牧回营之日已是十日之后,随同而行的是连成一条线的粮草物资,远在桂陵之地的卫峥都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队伍,看的卫峥两眼放光。

    “好你个惠施在本侯面前哭穷,没想到魏国打了这么多年还这么肥,这么快就备齐物资了,早知道该多敲诈一点了。”卫峥望着长长的队伍咧嘴笑道。

    再遥望大梁城所在方向,不免想起了后世的历史,整个大梁城在后来被魏国打造成了铁桶一般,囤积的粮草无数,这些都是当初两次围攻大梁的教训而导致的。

    现在,除了孙膑两次围攻大梁,加上这一次卫峥又故伎重演,三次围攻大梁。

    被围怕了魏王恐怕要把这都城打造成铁桶中的铁桶,卫峥想起后世秦攻魏国至都城大梁,秦将王贲看到固如铁桶般的大梁城便知道强攻基本是个绞肉机,城墙不但坚固,魏国疯狂囤积粮食,数年都不愁吃喝,便是意味着数年都不一定攻得下来。

    大梁城被打造成这样的铁桶,孙膑两次围攻起了莫大功劳,现在又有卫峥来了个第三次,估计要成真铁桶了。

    倘若这大梁城要是换个位置或许会成为真正的铁桶,然而最致命的是其地理位置,卫峥记忆犹新,秦国大将王贲率军至大梁,破此城使用水淹大梁的策略致使这座铜墙铁壁不攻自破。

    大梁城打造的再坚固却也是枉然之举,此城在地势上便是先天不足,城北便是河水之滨,河水洪流距离大梁城数里之外浩浩荡荡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河水(黄河)河床高度,其致命的弱点不言而喻。

    卫峥收敛思绪,转身而回帐。

    “传令三军,翌日班师还都——!”

    ……

第029章:天下大震

    ——(求推荐票,收藏~~~~~)——

    魏国割地两百三十余里,奉献物资粮草无数,大梁之危解,卫国大军随带着一批不费一兵一卒便得手的丰盛战利品班师还都,可谓是满载而归。

    各国斥候密报加急携带此消息火速奔袭,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天下。

    川之一言定国兴邦,天下大震。

    秦国。

    咸阳宫廷深处,秦惠文王正盯着一份竹简,赫然便是从山东传来的消息。

    此时此刻的秦王盯着竹简上的消息,吃惊的面容不曾掩饰,双目旋即凝视着前方而一语不发。

    刷的一下,竹简甩至案(桌子)上,大手伏案而道:“速传相国——!”

    啮桑会盟结束,刚刚回秦不久的张仪就这样被秦王火急火燎的召来,秦王一见连连罢手示意免礼并把竹简甩给张仪而说道:“相国看看再说。”

    张仪很是吃惊,秦王的面色变幻不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带着疑惑便看向竹简内容,一看之下张仪的面色从疑惑变成震惊,两眼瞪得滚圆,再次看向秦王时后者已经离开了王座,站在大地图上一手在魏国境内比划着。

    “天下分魏……好你个师弟,竟是干出了这等惊心动魄的大事!”张仪看着逐渐上的内容,心中惊讶不已。

    惟见秦王忽然转身看向张仪,又是吃惊又是可惜的说道:“好一个卫峥,魏楚襄陵大战之际,三围大梁而魏国危矣,楚军大胜之际藉借兵之由挥军北上,天下诸国必无结盟而自成联盟,即可天下分魏,我大秦即可乘势挥军东进,东出之策便可大定!”

    “天下分魏,如此良机,可惜,着实可惜啊——!”秦王一想到竹简上的内容便耿耿于怀,山东密报上的内容写的不详细但却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魏国朝堂之上姜牧当着那么多人的一番言论不可能隐瞒的住,卫国大军兵屯桂陵欲第三次围大梁城更是不可能隐瞒的住。

    以当今秦王这种雄略之主,一看便能得出其中的关键,更能看出这次事件对秦国而言有多大的助益。

    但可惜了啊!

    魏国也不傻,即便是面对卫国这样的小国仗势欺人,也能忍辱割地以求存。

    天下分魏若形成大势,秦国东出之策便可大定,秦自穆公后便困于西境,东出的梦想不知道是多少代君主魂牵梦绕的心结,秦惠王更是做梦都想要东出函谷,涿鹿天下。

    如此大好机会却是转瞬即逝,秦王怎能不耿耿于怀,顿时对那卫峥又惊又爱又恨。“好一个卫峥,还真是让寡人出乎意料。”

    张仪放下了竹简,便道:“我王大可不必挂怀,虽然错失东出大好时机,不过秦国确是无损,东出仍是秦国大势所趋。”

    “寡人自是知道,只是这卫峥……”秦王隐隐有些不安,看向张仪道:“这卫峥如此富有胆略见解,时机把握可谓洞若观火,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两百里地有余,使卫国地增近四百里。这卫侯的能力出乎寡人意料,寡人担忧卫国冒出这么一个富有胆略的年轻国君,寡人此番鼎力支持他复国,怕是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啊。”

    “相国!”秦王顿了顿又说道:“寡人是不是做错了?本欲扶持一个搅乱山东局势的棋子,若扶持出一个小霸,岂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王的心思还真有点后悔了,本以为尽在掌控,然而此番消息传回来,秦王知道大为小看卫峥了,原先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给卫峥一些实质性的资助,现在看来是万万不可的了。

    “我王大可不必担心,即便卫侯成了一小霸短时间对秦国仍旧利大于弊。”张仪想了想拱手而笑道。

    “哦——?”秦王略感讶异,便问道:“相国何出此言?”

    “我王想想,卫侯若成了山东一小霸,最担忧的是何人?”张仪如此问道。

    “山东诸国?”秦王不确定的回道。

    “我王英明——!”张仪夸了一句又问道:“其下最甚者,又为哪国?”

    “齐国!”秦王毫不犹豫的说道,此言一出一下子便是豁然开朗,张仪紧接着继续说道:“正是齐国——!大王曾把卫侯比作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如今卫侯一鸣惊人,便已展现雄主之姿,最担忧的怕是非齐王莫属,齐卫相壤,齐王能容许家门口出现一小霸呼?”

    “于秦国而言,卫国若成小霸,是以利大于弊也!而今秦卫更是互为铁盟,齐国会怎么看?必然会惧怕我大秦利用卫国而弱齐。”张仪说着最后反问而自答道。此番言语倒也不是为了念及旧情而袒护卫国,完全是站在秦国利益的角度去看待。

    秦王顿时顺着思路说道:“秦齐两国互不接壤,秦齐必有一战,齐国本可无忧,如今周边却有一个可能成为小霸的卫国与秦国互为铁盟,齐王定以为是我大秦于背后博弈,相国所言不差,实为寡人多虑了,这步棋无错,此刻最担忧的怕是齐王罢,哈哈~~”

    秦王一扫前端的阴霾,不过与秦国对望的另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好被秦王说对了,远在东方的齐国却是另一番情绪。

    卫峥三围大梁以天下分魏之论于魏国朝堂之上,大军浩浩荡荡而至,乘兴而来,不费一兵一卒便尽得城池小邑,地两百三十里,使得卫国的疆域一夜间扩大几倍。

    齐国收到的消息远比秦国还要早,可以说就发生在距离家门口不远处,自然比秦国更快得知。

    此时的齐国,在位的国君便是赫赫有名的齐威王,亦是齐国历代国君之中,田氏代齐以来少有的一代雄主,齐威王在位用孙膑两度围魏救赵,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威震天下,至此成为东方强国,一度无人与之争锋,即便是被天下视为虎狼之国的秦国,桑丘大败之后也不敢轻易与齐国交恶。

    不过,直至当下已经是前323年,齐威王在位三十多年,如今已是暮年之姿,大限将至。

    此次消息传回临淄,齐王大惊,自卫峥名扬天下之初,齐王便留意了一下这个家门口的卫国,若不是卫峥的出现,齐威王都差点忘了齐国西境还有一个卫国,还是曾经的附庸之国。

    三围大梁之后,对于卫峥,齐王有三大理由重视,其一是秦王赞叹之,并比作春秋霸主之重耳、其二便是师承鬼谷,当年孙膑事齐,齐威王仰慕其才华,两次与魏国大战,孙膑功不可没,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鬼谷传人天下有名,现在名动天下的秦相张仪同样也是鬼谷门徒,鬼门一派尽皆天下大才,这卫峥岂能平庸?其三便是卫国地界,与齐国接壤。

    现在卫峥悄无声息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雄略已然彰显,初出便是锋芒毕露,又如此年轻,卫国在他的治理下,过个几十年怕是会成为一小霸。

    卫国就在齐国西边的家门口,齐威王怎能不重视,更重要的齐王自晓已然暮年,若是春秋鼎盛到也不怕,齐王便不由自主的把齐太子与卫峥相比较。

    有所不及也——!

    齐王便是下了这样的判断。卫峥如此年轻便做了许多国君都不敢做并做到的了事情,太子田辟疆这个接班人怕是有所不及。

    得想个办法将其扼杀在萌芽中,齐王顿时心生这样的念头,要不要派兵直接灭了卫国以绝后患,齐王心中有些犹豫,齐国固然有灭卫国的能力,可现在的卫国是秦国的铁盟,无缘无故的伐卫,师出无名,还得罪秦国。

    桑丘之战虽然大败秦军,但却于强秦却不是什么大事,齐王也怕秦国与楚国联合起来攻齐啊。

    一想之下齐王顿时明了,这卫国就是秦国插在齐国家门口的一根刺,一个陷阱,是来膈应我的,贸然攻打便会给秦国借口,南边的楚国最近也不安生,师出无名而伐卫给了秦国借口,到时候联合楚国攻齐就是大麻烦了。

    列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齐王有灭卫国之力亦有灭卫国之心,同样也担忧祸齐国之虑。

    此番左右为难之际,齐王不免想起了孙膑,要是孙膑还在世该多好。

    卫峥并不知道这一番举动已经致使天下大震,并引起了秦王的高度关注,齐国的警惕。

    ……

第030章:论功行赏

    ——

    “快开城门——!君侯亲征大捷——!快开城门——!”

    帝丘南城。城外一策马疾行的斥候扯着嗓门大吼不断,守城之将一看便道:“开城门——!”

    斥候策马呼啸而至,刷的一下奔袭飞驰般的进入帝丘城内,一路上高呼不断:“闪开——!闪开——!君侯亲征大捷——!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城池小邑无数,地两百三十里——!大军已班师回朝,不日还都——!”

    城内的百姓一听先是一愣,不可思议,紧随而至的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大军出征,凯旋大捷,不费一兵一卒而大胜。

    城内的百姓怎能不欢呼,此次倾国之兵,卫国上下每家每户都抽了男丁,无数人都在祷告自家儿郎能够安然回归,这消息对于百姓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喜闻。

    一时间,帝丘都城上下一片欢呼,无数人弃活欢庆,城内的百姓从各自的门框鱼贯而出。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从四面八方疯狂扩散,奔走相告。

    天下大震动——!

    诸侯尽侧目——!

    姜牧在魏国庙堂之上的天下分魏论更是广为流传,天下士子对此议论不断,卫侯之名更是盛若空前。

    卫峥从出名之始不足五十日,如今便已经名动天下,如雷贯耳,无人不以侧目之。

    卫峥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以弱小的卫国对抗强大的敌人满载而归,这梦幻般的战绩就此流传后世,派遣姜牧出使魏国的事迹更是在后来出了一篇极负盛名的文章《论天下分魏》,收录在《战国策.卫策七》流传千古。

    洋洋洒洒不足四百字文章,却是道明了卫侯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对时势的把握无出其右,其魄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消息传回帝丘城之后,负责镇守卫国的孙谷又惊又喜,如此战果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尽得朝歌、殷墟等大城小邑无数,使卫国疆土不过一百里地一下子膨胀数倍,疆土扩充至四百里有余,这可不是荒凉的西部秦川之地,而是中原天下最富庶之地。

    一下子把两百里失地收回来,卫国的人口就要直逼百万关口,相当于魏国近500万人口的五分之一。

    都城城南之外,成千上万的庶民百姓汇聚在城外,街道两边亦是人满为患,几乎全城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城外以孙谷为首卫国群臣在前静候遥望。

    算了算时间,根据斥候消息,大军今日便可抵达都城。

    临近未时,艳阳高照之际,终于看到了大军旗帜,全城百姓顿时兴奋的相互传递消息。

    王师凯旋——!

    卫峥随同宁元等将领策马在前,身后近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袭而来,场面宏观之至。

    这一次大军出征,除了白起率领的部将有些许可忽略不计的伤亡,以及以雷霆手段拿下桂陵有些伤亡之外,其余人尽皆安然回归。

    白起率领八千兵马作为先锋已经从宿胥口度过河水,接下来便是接收朝歌等城池,白起便是先行而去作为后续接应,以防不备。

    大军兵临城下,以孙谷为首的卫国群臣顿时急忙上前。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以群臣为首,城下臣民尽皆匍匐在地,声音震耳欲聋。

    此情此景,卫峥的内心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波澜,豪气油然而生,大争之世,凡有血性,必有争心。

    马背上的卫峥一身戎装,俯瞰着前方无数的臣民,悠悠敞开双手。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一众臣民先后起身,而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再次响彻,犹有过之。

    万民齐呼,卫国群臣难以置信,三卿五味杂陈,每一个人的心思皆有不同。

    姜牧心生敬畏亦是敬仰之至,只有他清楚这年轻的君侯雄略几何,那算无遗策的能力近乎妖孽,宛如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姜牧不过是照办而已,正因为如此方才敬畏使然。

    策马而立的卫峥牵动缰绳回望身后的大军,此时此刻万民齐声高呼戛然而止。

    “本侯有言在先——!凡参战者,一人得百亩良田——!凡战死者,其户免税——!凡斩敌甲士一首级者(军官),得百顷良田——!论功行赏,拜将听封,君无戏言——!”

    嘹亮的声音落下之际,又是山呼海啸的齐声高呼。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驾——!”

    再转身,卫峥策马飞驰入帝丘城,全城百姓高呼之际一分为二,大军随同卫峥及其众将领浩浩荡荡的进入帝丘城,紧随而至的便是粮草辎重,黑金甲胄等重要物资尽如都城府库。

    今天的卫国,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卫国了。

    数万大军陆续进城,兵卒器械逐一上缴,中原卫国虽然国弱势微,却也富裕,居天下中而地处富庶之地,倒也不会出现秦变法之前那般穷困潦倒,尤其是世卿贵族的家底殷实的很,这次卫峥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让他们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力助此战。

    除却必要的武卒甲士,三万五千壮士纷纷卸甲归田,各自领赏,各回各家,有战征集,无战务农,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时期耕战的特色。

    此番倾国之力出征,乘兴而出,大胜而归,可谓圆满。

    卫国上下一片欢腾,百姓更是欢呼雀跃,等于出去走了一遭便得百亩良田。

    卫峥对于赏罚之事极为重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才能做到上下一心,回归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论功欣赏,首先便是对此次参战的士卒。

    有道是“民心向背定一国兴衰”,师承鬼谷,亦是两世为人的卫峥怎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刚刚班师回国的卫峥卸下戎装不到一天,第二天的朝会便出现在卫国庙堂大殿之上。

    今天的卫国朝堂可谓是一片喜气,出征前竭力反对的那批人悻悻然的不再多语,仅此一役,无形当中卫峥的威望便在悄然提升。

    “拜见君侯——!”“君侯万年——!”

    朝堂之上,卸下戎装而身系一席侯冕服七章的卫峥再入大殿。

    “诸卿免礼。”座上的卫峥便道,待得一众朝臣文武尽皆席地而坐于蒲团之上,便言简意赅的说道:“此番大胜,尽收失地两百里有余,得财货无数。本侯欲复旧都,还都朝歌,以彰显复武公基业之决心。”

    “诸卿以为如何——?”

    还都朝歌?此话一出大殿之上的群臣面面相觑,私语不断,卫峥也任由他们讨论。

    朝歌古城,殷商古都,亦是自康叔祖以来建立卫国之际,朝歌古城也成为了卫国的旧都,只不过魏国兴兵伐来,无以拒敌之兵,便割地以求和,卫被迫迁都于濮阳(帝丘),卫峥那便宜祖父也自贬为侯,卫成公也变成了卫成侯。

    迁都本是大事,总有人喜欢安于现状,不想。

    但座上的卫峥携大胜而归,卫国上下臣民无不知晓当今君侯,此时此刻的卫峥可谓是内外皆服,君威正盛之刻,空前。

    又以还于旧都而立武公志向彰显其决心,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傻到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

    “卫之大幸,还都朝歌,老臣无异议——!”群臣无言之际,左司徒孙谷便说道。

    “臣等无异议——!”带头大哥都说话了,自然无人异议。

    “好——!”卫峥正襟危坐,面向一众朝臣,不动神色的道:“宣——!”

    只见一宫廷近侍手持一锦帛文书,宣:“此番伐魏,本侯挂帅亲征,以倾国之力出征,大胜而归。左司徒孙谷摄朝政、统国野,调度有方而至前线无后顾之忧,是为首功。今封卿为君于濮阳,号,濮阳君,加封食邑五千户。帅其属而掌邦治,佐其主而均邦国,总摄国政——!”

    宣召一出,满堂皆惊,封孙谷于濮阳,号濮阳君,这是仅次于国君的地位了,真正的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座上的卫峥仍旧带以笑容面向诸卿,没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当事人孙谷先是一惊,又是意外,进一步便是感觉理所应当,当下谢命。

    宫侍携宣召继续道:“……姜卿使魏以兵不血刃而立大功,加封食邑三千户,位列亚卿。掌百司,佐司徒:以正百官均万民,以经官府纪万民,以教官府抚万民,以富邦国生万民——!”

    宣召一停下,姜牧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而遵诏。掌百司,佐司徒,从今天以后便是百司长了,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便是孙谷,不但有了实权,而且位高权重,地位实权仅次于三卿。

    论功行赏逐一进行,很快结束。

    此番封赏,卫峥自己的目的很明确,借此机会在朝政之上用姜牧分化孙谷的势力,军政上便用白起分化宁元的势力,让白起带兵中道截获粮草辎重,又让其率兵先去便是要给他立功的机会,封赏的时候即可堵其悠悠之口,这些都是为后续的卫国变法和集权行动先埋下种子。

    接下来的首要事宜便是迁都朝歌城,主要的精力便是修内政,为首的“濮阳君”孙谷此刻更是飘飘然,卫峥这前脚刚刚大肆封赏三卿,后脚便开始准备琢磨着要整肃朝野。

    全然不知,朝野危危,山雨欲来!

    ……

第031章:天地为棋

    ——

    “来人,摆棋盘,拿酒来——!”

    宫廷深处,刚刚从朝堂大殿下来的卫峥回到府邸换下了朝服便下了这样的一道命令,重生战国后的卫峥活的倒是越来越像战国时代的古人了。

    不一会儿,玖儿等几个侍女便准备好了弈棋和酒水,大胜之际的卫峥亦是踌躇满志,惬意使然的慵懒坐在蒲团之上,要是被一群恪守礼仪之道的人看了指不定要数落君不君的样子,不过这里可没有公室宗族和那些腐儒,无需担心被指指点点。

    此刻的卫峥虽是一身惬意,但他的大脑正在飞快的运转着,凝视着棋盘一语不发的落下一个个黑棋子。

    一人而弈,不停的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既是走想着棋盘该怎么走也在想着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名分在这个时代太重要了,时代不一样格局便不一样,在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出身可以说是决定了极限的成就,庶民布衣士子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言论在这个时代毫无用处。

    这个时代出现的牛人够多了,吴起、李悝、子贡、子夏、张仪、商鞅、苏秦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然而即便是有着通天本领,没有宗室公族的合法身份一生成就的极限也不过是位极人臣,还要看君主要不要重用你。

    卫峥感到有些幸运的是重生在了卫国公族嫡系后嗣,有了这重身份便截然不同了,等于有了创业的“牌照”。

    此番大胜而归,从魏国手里得到了大片土地,卫国的疆土不说比肩七雄,甚至连宋国都不如,也就比中山国要大那么一点,不过土地也不小了,而且都是好地段,经营好了力量不容小觑。

    地盘有了,而且不算小,接下来便是要如何经营,毫无疑问,现在的卫国首要的当务之急便是要摆脱命运被七雄随意摆布的局面,不是说要灭便翻手可灭的棋子。

    然而想要摆脱这样的局面却不容易,卫峥一想到这个层面来便发现更大的麻烦和事务也紧随而至,此时此刻,用内外皆敌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外部得罪了魏国,就在家门口,实打实的实力才是硬道理,这一点卫峥是坚定不移,别看现在杨杨得志,实际上手头没有“过硬铁棒”的卫峥也是虚的很。

    万一这老魏王突然想不开铁了心要灭你,现在的卫峥即便是尽得鬼谷大成之学,在对手绝对的硬实力面前,卫国还真只有被灭的分。

    这是外患,想要解除这样的外患只有一条路,强大自己,手握铁棍,有了“棍子”就不虚了。

    然而内忧,卫国内部的世卿世禄贵族不清理,卫国想要强大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变法革新修内政,最大的阻碍便是世卿贵族,尤其是以三卿为首是最棘手的绊脚石。

    内外尽皆是敌且不说,良机不可能等人,错过了就错过了,两世为人的卫峥很清楚接下来的几年对于卫国来说是唯一能够崛起的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

    然而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局,要破这个局,还真是感觉非常棘手,左右一看发现没一个能分忧的,只有两个侍女。

    卫峥一看这身边的侍女,赫然便是玖儿,长相比不得惊艳如西施、妲己却也五官精致,身躯玲珑娇柔。

    “呀——!”

    卫峥忽然兴致一来,毫无征兆的转身便将那玖儿揽入怀中,惹得小丫头猝不及防而惊呼,

    “君侯~~~”

    入怀之际声弦软绵无力,犹若小鹿一般顿感全身无力,惊惊慌慌地瘫软在卫峥怀里一动不动。

    见怀中的妹纸有些低首拘礼,面容之上难以掩饰的红扑扑,卫峥忍不住一笑,心中不免感慨弱不参与天下大争,这样的生活倒也美味惬意。

    也难怪古来帝王无数,昏君尽占九成,深有体会啊。

    古代真美好啊!

    当个昏庸之主固然挺有诱惑力,不过这样的片刻心思很快在卫峥心里打消,怀中抱着小美女惬意使然,玖儿本以为君侯要“兽性大发”之际欲说一句愿君怜惜,却不料卫峥抱着一动不动,而他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了棋盘之上,心思也转移到了别处。

    怀抱着玖儿的卫峥盯着棋盘思量着目前的处境和局势。

    现在仅有的两个左膀右臂,白起是个将才帅才,有白起可以迅速训练一支亲信精锐,能搞出个奇货可居的姜牧到也是个人才,但是不是王佐之才,能否堪大用还得留待考察。

    让现在的卫峥感到有些棘手的是这唯一两个心腹在卫国基本无根基可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卫峥要是离开了世卿贵族,基本是寸步难行。

    目前,还得靠那些世卿贵族出力尽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不论哪个时代,利益永远不会改变,即便已经视为敌人,但消灭敌人并非唯一的选择。即便是敌人,只要是维系在利益这个纽带上,让那些卿族看到有利可图,卫峥倒也不怕他们们不尽力,这次出征上下一心便是最好的证明。

    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到最后谁是真正的猎人谁又是猎物罢了。

    凝视着已经被大量黑白棋子铺满的棋盘,寂静的双目中透发着深邃的光芒,凝视棋盘的双眼欲从盘织交错的棋局中寻求破局之法,便是一语不发。

    脑海中不经又浮现出了师尊王祤的影子,昔日云梦山演兵岭的画面历历在目,师尊鬼谷子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捭阖之术,天地之道。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结其诚而后料其情,便可随情而取利也。”

    捭阖之术在世人看来,明面上不过就是一种谈判游说之术罢了,然而真正这么认为那便是大错特错,未得其精髓。

    捭阖之术不但适用于兵法,在兵谋之略上主张在动武之前便可达到军事目的为上策,与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不谋而合。

    人生亦是如此,捭阖有度者,可知进退,明得失而收放自如,即便是为人立身处世亦是深含捭阖之道。

    得起真意者便可纵横天下。

    卫峥一手揽着怀中的可人儿,另一手两指便夹着一枚黑棋,双目凝视着纵横相间的棋盘,心中呢喃道:“师尊,今之局面,我该如何破局?”

    苦思冥想之际,脑海中忽然又浮现出了师尊曾经讲过的一段话:“……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阖而捭之,以求其利耳——!”

    “捭与阖”的意思同“开与合”近似。

    合,是为了要去除不利之后再开,目的是为了从中得利。亦或者,合,是为了在内部有所取、有所得,之后再开,是为了在实际当中的利益,目的仍旧是得利。

    归根结底到了最后无非是为了“以求其利”这四个字为终极核心,捭与阖便是为我所用的方法与手段而已。

    “棋子若是一直置于盒中,便永远都是毫无意义的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有所价值。今之局面确实危局重重,哪怕落错了一个子,轻则损兵失地,重则全盘皆输,生死不过只在一念间——!”

    “以求其利——!”低头拧着眉头的卫峥忽然眼眸微闪动,不由自主的咧嘴浮现一抹上扬的弧度,一种拨开云端从此无疑虑的感觉油然而生,大手一伸,手中黑子落入棋盘。

    黑棋入局——!

    是以任何步骤,必当谋定而后动——!

    天地之道,是为捭阖,天下战国,大争之世,天地为局,众生为棋,不为棋子,何人执子?

    是何人?

    当然是我——!

    大争之世,吾为执棋者,定为下棋人——!

    卫峥想通了,不再迷茫了,便是一股豪气与期待油然而生。怀中的少女微微动弹,心有触动的便低头看了一眼,刹时忍不住便狠狠的亲昵了一口。

    “君侯~~~”

    ……

第032章:再起风云

    ——

    卫峥怀中那小巧轻盈的侍女玖儿犹若受惊的小鹿一般,偏偏又不敢动,那娇躯无力的瘫软在了充满沉雄气息的怀中,俏脸红扑扑的,卫峥见此番情形忍不住哈哈大笑。

    怀中少女有些期待和忐忑,若是今天与君侯发生了什么,命运便由此改变。

    本以为接下来要面对一番难以忘怀的事情,卫峥却是起身了。他到是有想办了这怀中娇滴滴的小可人儿,不过还是忍住了,虽然从生战国有二十年,还是个处~

    自小开始至今也算得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古代人了,但心中还有一丝疙瘩,这么娇嫩实在于心不忍。

    侍女玖儿见卫峥又漫步到了那张破地图面前站着盯着两眼发呆的样子,期待和忐忑的心又多了一些失望,便是忍不住呢喃嘀咕:“天天都要看那地图,那张破地图有什么好看的——!”

    本就一片安静,加上卫峥那敏锐的听觉,玖儿这牢骚低估恰好也被他听到了,卫峥转身便看向面色仍带有一丝残余绯红的少女,笑问道:“玖儿可知此为何物?”

    卫峥指着背后的地图说道。

    “地图呀——!”侍女玖儿轻轻回道,侍奉卫峥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了,知道君侯待女人的性格温和,不见百官几乎没有国君的架子。

    “玖儿看到的是破地图。”卫峥说着便是言语一顿,于是再回头而凝视那“破地图”,双目炯炯有神,轻言自语道:“本侯看到的是……天下——!”

    ……

    确说这天下,自从卫峥三围大梁城之后,震惊天下,各路诸侯无不为之侧目。卫峥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秦国和齐国都真正开始对他上心了,一个秦王担心卫峥会不会尾大不掉,一个齐王担心几十年后家门口会不会出现一个小霸。

    可见这次他玩的这一手笔,不但出乎意料还玩的有点大,差一点就天下分魏了,差点给这天下捅了一个大窟窿。

    不仅如此,卫峥这只蝴蝶在天下扇起翅膀,他也没有料到自己这次屯兵桂陵之地而遥望大梁震慑魏国,却是冥冥之中推动了另一件事情浮出水面。

    在卫峥率领卫国大军还都之后,大梁危局一解除,老魏王便下了一道新令。

    加固大梁城——!

    老魏王是真怕了,也受不了在出现第四次大梁被围困了。

    前有齐国的孙膑两次围攻大梁,这一次又有卫峥再围攻大梁,指不定还有第四次,老魏王是真怕到时候又来这么一遭,再也受不了这种刺激,于是便下令把大梁城誓必打造成铁桶不可。

    有了卫峥这次,今后的大梁城怕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铜墙铁壁,正面强攻必然成为绞肉机,想要从正面破大梁城必定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然而,致命的一点是,大梁城地处河水之滨(黄河),老魏王即便打造的再坚固,只要决堤河水灌入城区,大梁不攻自破。

    这些时日,卫国上下在卫峥的带领和主导下正在着手准备迁都朝歌的事情,白起的先头部队成功入驻朝歌城,其他的城池也在相互交接礼户,魏国割地求和的国书已经签订,不费一兵一卒得地两百三十余里已成定局。

    尤其是在卫峥的大军退回去不到五天时间,襄陵城大破,老魏王就是想反悔也没那个胆子,到时候卫峥率军袭来就是联合楚国的大军,两军一路从西北,一路从东南直扑大梁,魏国是真受不了,紧随而至的必然是秦国的大军从西境入侵,趁虚而入。

    局势进一步恶化,人人都想要咬一口,天下分魏那便是必然结局。

    虽然割地求和了,但老魏王却咽不下这口气,这不仅仅是割地求和的耻辱,更是天下笑话,老魏王又怎可能善罢甘休?

    卫国上下围绕迁都收地进行的如火如荼,而西边的邻居魏国正在谋划如何报复和一雪前耻。

    大梁,魏国宫廷。

    “……立卫武公志向而还都朝歌城?”王座之上的老魏王看着手中的竹简信报,赫然便是从卫国传回来的消息。

    老魏王刷的一下便把竹简抛至殿下,冷哼一声,“寡人不灭卫国,死不瞑目!谁有灭卫之策?谁灭卫!寡人便封他为朝阳君,食邑万户封于朝歌——!”

    君!那便是仅次于国君的地位,非立不世奇功者不可得。

    然而,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一个个俯首不语,这让老魏王心里难受至极,脸色阴沉不已,“我大魏无人呼——?”

    一怒之下,朝堂上的文臣武将齐刷刷的匍匐跪地。

    就在这时,魏国太子公子嗣忽然站出来荐言:“父王,儿臣有一人举荐,必可胜任!”

    “何人——?”老魏王旋即问道。

    “大牢之中,犀首公孙衍——!”魏太子公子嗣刚刚说出这个名字,老魏王的怒意更甚了。

    “公孙衍——!跟张仪那个混蛋一样,身为魏人,做出损母国益敌国之事在前,提出什么合纵计策这一昏招误国在后,致使天下人讥讽寡人‘朝秦暮楚’,寡人恨不得腰斩了他!”老魏王若不是顾忌名声,还真想斩了他。

    犀首公孙衍,十年前在秦国被秦惠王拜为大良造,那个时候秦王还没有称王,当时的公孙衍在河西之地帮助秦国灭掉了魏国八万军队,这是魏国从马陵道折戟之后,先有商鞅率领秦军伐魏,魏国大败,大将公子昂被俘虏,到现在还做了秦国的将军,几年后便有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又一次大破魏军,破敌八万魏国军队。魏大将龙贾战死,魏国庙堂再无将帅之才可用。

    自此,魏国再也无力抵抗西境的强秦,只能守城再无进攻之力。

    公孙衍在秦国得志,然而张仪入秦之后很快便被秦王拜为相国,公孙衍就这样被同胞挤出去了,因政见不同而失势,于是回到了母国,公孙衍大才之人,老魏王念其大才而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将,号犀首。

    公孙衍建议魏王联合齐国以抗秦,老魏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被派往齐国,拉拢了齐国首先一起进攻赵国并取得胜利,于是公孙衍同惠施联合起来借势向老魏王提出合纵之策,希望联合齐楚两国一致对付秦国。

    为此,魏国将太子嗣作为人质送到了齐国,将公子高送到了楚国。

    然而,秦国发觉了魏国的离心趋势,便于去年亲自领兵东出函谷,两次伐魏,攻占了陕地数百里,逐其民。

    公孙衍和惠施的合纵计策被张仪给搅黄了,首次合纵攻秦破产便不了了之,迫于秦国的威势,魏国不得不屈服。

    合纵之策搅黄了,公孙衍这个策划人也因此被迁怒而被老魏王打入大牢,至今还在受牢狱之灾。

    被迫投入秦国怀抱的魏国这下便给了楚国借口,便打着护送公子高回魏国的幌子让其反应迟钝,于是襄陵大战爆发,魏国大败,向楚国求和。

    成语“朝秦暮楚”便是由此而来,顾忌名声的老魏王对此始终耿耿于怀。

    而重生的卫峥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在魏国事处多事之秋而威逼利诱,从魏国身上收复了两百多里地。

    这一次秦国化解了危机,迫使魏国屈服,但齐国和楚国却不满秦国大出风头,于天下发号施令,秦国怕合纵攻秦的局势重演,为了安抚齐国和楚国,于是便有了啮桑会盟的出现。

    此刻的庙堂大殿之上,公子嗣看到老魏王的怒意,怕一怒之下把犀首这个大才给斩了就坏事了,魏国庙堂能堪大用的武将帅才一个没有,这公孙衍怕是庞涓龙贾之后唯一个能堪此大任的了。

    眼见这一幕便急忙说道:“父王,公孙衍虽然有罪,不过却是难得的大才,昔日折戟也是那张仪从中作梗,今之大魏正值用人之际,儿臣力举公孙衍再出山,由其戴罪立功,亦可彰显我大魏仁德,唯才是用!”

    魏国出大才,然而魏国庙堂却留不住几个。

    “老臣附议!”这个时候,惠施也出来了,“大王,太子所言甚是,便让公孙衍出山,藉此契机,戴罪立功,一举多得矣,望大王明鉴!”

    “臣等附议——!”

    “望大王明鉴——!”

    老魏王一看群臣的反应,这大仇想要雪耻,除了仰赖公孙衍似乎也没有人能堪大任了,虽也知道公孙衍是大才,更知道魏国庙堂将才凋零,但就是不情愿用他,可一想到卫国都骑到头上疯狂被膈应更不能忍。

    “准——!”

    “把公孙衍带来见寡人,寡人倒是要看看他是否真能堪大用,若能,寡人重用他又何妨。”说罢,老魏王起身拂袖了去。

    朝散!

    一代纵横策士,张仪的死对头、老对手,犀首公孙衍就这样出山了!

    天下战国,合纵连横,因卫峥而再起风云——!

    ……

第033章:犀首献策

    ——

    身在卫国的卫峥仍旧把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迁都和修内政方面上,却不知道犀首公孙衍因为他而再度出山了。

    公孙衍,天下少的大才,能在历史上和张仪成为一对冤家对手,不论是私底下还是政治上都是对手,公孙衍必然不是庸者之流。

    “罪臣拜见大王——!”

    魏国宫廷,出狱后的公孙衍换上正服便第一时间应召前来觐见,他也知道这次折戟于秦国后,受一番牢狱之灾,现在机会又来了,这是翻身的大好机会,若能让老魏王满意便可被重用。

    老魏王看着匍匐跪拜的公孙衍又是爱又是恨的,实在是五味杂陈。

    犀首有大才,他当然知道,魏国急需用人,他也知道,但如果有能替代者,老魏王绝不会用他。

    “免了吧——!”

    “谢我王——!”

    老魏王虽然不喜,但现在要仰仗他也不好发脾气,待得犀首入蒲团席地而坐,老魏王开门见山的说道:“寡人欲征讨卫国,犀首可有良策——?”

    出狱前,魏太子公子嗣和惠施两人亲自前去接应,并且把最近的局势说了一遍给公孙衍听,被关在大牢之中的公孙衍听闻惊讶不已。

    想不到天下竟然冒出了个卫国新君,竟然还干了这么一件惊动天下的大事,惠施阐述了一遍当初朝堂之上姜牧的天下分魏言论。

    震惊的公孙衍便有了断定:卫侯卫峥,这是一个极富雄略的年轻国君,天下列侯君主少有能及,尤其还如此年轻,卫国极有可能会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成为中原天下的一个小霸主。

    犀首不愧是张仪的对手,从出狱到觐见老魏王,不到半日的时间便想到了一计策,魏王一问话,公孙衍思绪了片刻,组织好语言便合双手俯礼而回答:“启禀我王,臣确实有一策!”

    “快快于寡人说来听听!”老魏王紧接着便问话,可见他对卫国有多恨了。

    “合纵列国——!”公孙衍言简意赅的说道。

    “合纵列国——?”又是合纵?老魏王一听顿时怒意写在脸上,“打一个小小卫国,还要合纵诸国?颜面何在——?寡人如今落得个朝秦暮楚的名声便是你公孙衍的合纵功劳!”

    “我王稍安勿躁,敢问大王,哪国为魏国真正强敌?”公孙衍镇静自若的说道。

    “当然是秦国!”怒气未消的老魏王语气不善的瞥了一眼,说道,心中也在疑惑公孙衍是意欲何为?老魏王忽然好奇的问道:“犀首,寡人怎么觉得你和庞涓如此相似?你们两个老想着要攻秦、弱秦,上次你出的馊主意也是为了攻秦,这一次六国相王,你也是要攻秦,你们两个就这么恨秦国?寡人委实不得其解。”

    公孙衍拜首,说道:“回我王,衍事魏,定当为我王分忧,秦国大策乃东出函谷,我魏国西境便是阻碍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屏障,如此便注定了魏与秦只能为敌,难以为友,弱秦实乃存魏之根本。西境秦国乃魏国大患,素有灭我之心,东卫不足挂齿,臣之计策,既可解秦之患以弱秦,亦可灭其东卫!”

    “犀首此言当真?那个什么合纵之策,快快详细道来!”老魏王一听顿时怒意退却,好奇的问道,还有这等好事?这公孙衍要真能办到,不但可戴罪立功,老魏王还要给他拜将封侯。

    公孙衍再拜首,而后便道:“天下局势,因卫而变,今之局势又于我魏国不利,东卫虽国小势微,不足挂齿,臣带甲五万即可翻手灭之,然而不可直接出兵伐卫,否则魏国必惹大祸。秦卫互结铁盟,若贸然伐之,便给了秦国口实,必兴兵侵我西境,如此即便灭卫于我而言亦是得不偿失。”

    “这些寡人都知道,若不是担心给了秦国出兵口实,寡人的大军早已荡平帝丘,兵临朝歌城下。犀首可说重点否?”老魏王立马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要伐卫,其一必首先破其秦卫之盟约。”公孙衍说道。

    “如何破之?”老魏王连忙问道,就是那可恨的盟约才得以让卫国狐假虎威,骑在寡人头上作威作福。

    “便是臣所言之合纵之策,必破其盟约!”公孙衍答,始终淡定如初。

    “哦?”老魏王好奇了,“是何计策,犀首竟如此自信?”

    “诸国互相王(wàng)!”公孙衍言简意赅,紧接着详细说出他的计策:“臣之计策便是以互相称王为由,拉拢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及其连带卫国,六国以相王,互相承认各自为王的地位。如此,便可合纵诸国,至西可抗强秦,向东可拒强齐,朝南可御强楚,如此便可解魏国四面皆敌之忧患。”

    公孙衍补充说道:“秦之虎狼之国,天下惧之,六国弱而齐楚秦强,此策必成功。合纵诸国为大势,成,便合纵攻秦则成必然,收复秦占我魏国河西之地有望,弱秦有望。合纵大势若成,则无惧秦国,秦国自危,又如何顾忌小小卫国?卫国若是答应加入攻秦联军,则秦卫盟约自破,卫国无此盟约,今后何以存国?留待日后,随时翻手可灭其国也!”

    犀首公孙衍这一计策可谓是阴险之至,若合纵大势功成,卫国便会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同意了,便等于和秦国的盟约破裂,没有了这层虎皮狐假虎威,日后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若是拒绝称王,卫峥不答应跟公孙衍一起玩,还要跟着秦国混,同样也是困局死局,合纵大势一成,秦国都自身难保,那还会管什么卫峥的死活,说不定拒绝之后,合纵攻秦的那一天,伐卫国也会同时进行,不过是顺手牵羊的事情。

    现在的卫国在七雄眼中不过是等着被收拾的弱国,差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仅仅只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而已。

    “盛名之下无虚士,不愧是犀首,此策绝妙——!”老魏王一听顿时阴转晴,公孙衍简直说到老魏王的心坎上了,不但能灭卫还能报仇秦国,收复失地大有可望,便止不住的开怀大笑,“如此,寡人便交于犀首全权主事,力主合纵,为合纵长。东拒齐而西抗秦,南御楚国顺带随手灭了卫国。”

    “我王可是应允了?”公孙衍心中一喜,同意了那么便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问道。

    “准了——!”老魏王毫不犹豫的说道:“犀首何时准备开始?”

    “臣不日便出使赵国,其次韩国,再入燕国,逐一游说之。”

    “好——!”老魏王兴奋而闪动着双目,咬齿而说道:“灭卫之后,将姬川头颅提来献于寡人——!”

    “张子(张仪),我公孙衍又回来了——!”离去之际,公孙衍心中自言一句。

    ……

    与此同时,朝歌。

    离开帝丘城数日,来到朝歌的卫峥忽然打了个喷嚏。

    “谁在惦记我?”卫峥若无其事的说道,莫名其妙的有种突然被人盯着的感觉,有些发毛的感觉油然而生,一阵莫名其妙。

    此时此刻,卫峥不知道刚刚出山的公孙衍便在暗地里给他下了一个阴险至极的圈套,这个坑挖的可不是一般的阴险,犀首和老魏王之间的密谈,卫峥自然不知晓,现在的他正忙着呢。

    更不知晓战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五国相王(wàng)竟然会因为自己的缘故而诱发,还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历史有名的诸国互相称王由魏国发起,公孙衍极力促成,从五国相王变成了六国相王,卫峥的出现也把卫国给拉入伙。

    这简直就是要把卫峥架在火上烘烤的节奏。

    站在魏国的角度上,客观来说,公孙衍这一招可谓是阴险歹毒的完美之计策,无任何破绽。

    至于现在的卫峥,全然不知卫国已经被迫性的入局了。

    而就在犀首公孙衍奉命极力促成合纵诸国互称王之事,便已经动身前往赵国游说赵雍去了。

    与此同时的卫峥正在自家的领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搬家”。

    第一步迁都完成之后,下一步的重点便是开始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新军部队,而且是一可挡十的精锐部队,手中握着有力的“铁棒”后面的动作才能顺利实施。

    这样的大乱大争之世,拳头才是硬道理,铁棍才是王道,掌握了军队才能真正无惧,遇事亦可从容应对,两世为人的卫峥不可能不明白这样千古不变的真理。

    ……

第034章:殷墟狐月

    ——

    宁新中境内,殷墟之地。

    “姐姐快看——!”

    殷墟之地,山水间古木参天,空谷幽灵,山水倒映的湖畔,水底见青山,本是寂静无声,却忽然在此响起了一女子空灵悦耳般的声音融入此等美景之中。

    在这清秀怡人的菏泽湖畔,虽美却也是一片荒无人烟之地。

    竟有两不食人间烟火的倾世佳人,犹若堕入凡尘的谪仙,出现在了这殷墟之地。

    河畔有两女,小女名月殷。一双朱唇,嫣然笑语,腰肢纤细,四肢纤长,十指纤纤,如雪肌肤,雪白中透着分红,宁静而立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

    姐姐名狐殷。双眸似水,肌若凝脂,柔弱至水,媚若野狐,娇若婴儿,妖若鬼魅,气若幽兰。

    狐殷折纤腰以微步,眸含幽光清波流盼,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粉腻酥融娇欲滴魅,一颦(pín)一笑动人心魄。

    面无粉黛仍然掩饰不住其绝色容颜。

    月殷清丽,殷狐美艳,一静一动,非但无违和感,反而绝配,两女的出现更是这片秀丽山水的神来之笔。

    想不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有两位美可及褒姒、貌不下骊姬、艳可比妲己这样的倾世佳人——!

    两女忽然掩藏在枝叶旁远观,湖畔的另一端有着一队人悄然而至,这是她们隐居于此首次遇到有外人来到这山野间。

    来的这批人赫然便是卫峥的人马,殷墟之地本是魏地,不过现在已经是卫国的领地,殷墟之地距离朝歌城并不远,更重要的是殷墟之地便是在安阳附近,即现在的宁新中。

    卫峥派出的人马不止这一个队伍,这些人当中便有经验丰富的黑金匠工,便是铁匠老师傅。卫峥派这些人来到宁新中之地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铁矿存储之地!

    铁器,这天下间没有人比两世为人的卫峥更清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一揽子围绕铁器的庞大计划早就在卫峥心中逐步成型,在家门口就有一座巨大的铁矿场,即便是翻个底朝天也要把它找出来。

    这批人马并未发现这里有两位跌落凡尘的谪仙女子,两女见这批不速之客离去之后便匆匆的离去了。

    ……

    卫峥从决议迁都朝歌并开始执行,直至今天已经用去约莫一个月时间。

    迁都从来都是大事情,甚至是定一国根基的大事,而迁都朝歌也是卫峥多方面的考虑最终定下的决议,首当其冲的便是地理隐患,帝丘城地处河水(黄河)下游,古代的黄河改道频繁,而濮阳城(帝丘)更是首当其冲,都城立于帝丘实为不利。

    卫峥可不想让卫国的都城陷于大梁的先天不利因素,有道是君子不利于危墙之下。

    其次便是一种立场表率,卫国自康叔祖建国以来,朝歌本来就是卫国曾经的都城,卫峥打出立卫武公志向的口号,还于旧都朝歌便是一种表率,其中无形的象征大义不言而喻。

    再者,迁都朝歌也参杂有卫峥的个人感情因素。

    朝歌——!

    朝歌——!

    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卫峥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万载千秋,王朝更替无数,国都无数,然而整个历史长河中少有国都的名字,不论是寓意还是名字能够媲美“朝歌”二字的,少有。

    朝歌古城,为汤武殷商王朝的都城,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朝歌古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殷商王朝重鬼神,也因此在这个时代留下无数的奇闻传说。

    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便是师门鬼谷便在殷商之地,云梦山演兵岭赫然便在朝歌境内,卫峥重生战国的那一天起便与朝歌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后一点便是殷商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卫国多君子,更有自古朝歌出美女的天下美誉。

    朝歌美女到底有多美,在《诗经》里早已经描述的淋漓尽致。《诗经.卫风.硕人》便有一句: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yè”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洋洋洒洒二十八字,便把一绝世美人从手描写到皮肤,从项部描写到牙齿,从眉毛描写到酒窝,如似画卷般的展现在人的面前。

    提及朝歌古城,就不得不提及汤武所建立的殷商王朝,提及殷商,不得不提及商纣王,其次不得不提及名动千古的苏妲己,在朝歌美女中,妲己毫无疑位列其首位,无人能及,她的美貌一度成为了不能提及的祸水。

    苏妲己的美貌几何?传说当年周人灭掉殷商之后,将苏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苏妲己香消玉殒之际,就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而愿替其死。

    这个传说到底是真是假,卫峥同样不得而知,但这一系列关于朝歌古城的广为流传的事迹足以令人向往,卫峥更有一个小愿望,便是希望能够在朝歌遇一倾世佳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迁都朝歌的事情逐渐步入尾声,宫廷府邸并未大肆修建,卫峥自然不是那些形式主义者,深知口袋里囊中羞涩,钱财不会浪费在这享乐上。

    此次出征,人人皆有赏,卫峥这个卫国新君也在百姓中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望。

    谁不愿意跟着一个会开疆拓土的国君打天下呢?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来说卫峥在卫国仍旧没有多少权力,以孙宁石三卿为首的世卿贵族便是君权的最大阻碍,如今的卫国大吃一顿,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便是好好消化,将其转化为国力,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卫国必须要变法,而变法以图强,世卿贵族永远都是绊脚石。

    集权,便是势在必行的重中之重,而在集权过程中的有利保障,便是需要一支属于自己忠于自己的铁血精锐军队保驾护航。

    在这战国大乱之世,不论内外,拳头硬不硬,拳头大不大或许决定不了一切,但也基本决定了一切。

    宫廷府邸。

    白起应卫峥的话放下了手头的事务第一时间前来见面,来到府邸见卫峥正欲行礼,白起见兄长瞪了一眼,愣了愣便笑着打消,席地而坐于蒲团之上,这时候卫峥率先说道:“起弟,我欲建立一支新军,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

    ……

第035章:还都朝歌

    ——

    白起一听卫峥说要打造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当初魏国强盛一时的魏之武卒,心中不免惊讶。

    兄长欲效仿吴起在魏国打造的魏之武卒?

    “兄长,关于新军之事,兄长欲打造一支规模几何的部队?”白起好奇的问道。

    “吾以点兵,多多益善!”卫峥微微一笑,毫不犹豫的说。

    白起闻言便沉思不语,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最有借鉴意义的无疑是吴起的魏武卒,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内。

    魏武卒至今天下侧目,当年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国五十万军队,后来吴起离开魏国,名将庞涓率领魏武卒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除了庞涓的统帅能力非一般大将,魏武卒之强也是无法忽略。

    卫峥想要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白起自然要与魏武卒相比较,便自言自语的说道:“按照魏武卒的择兵标准,一甲士须身披三重甲、手执长戟、腰悬黑金(铁)利剑、操十二石强弩、负五十弩矢、携三日军粮,可日行百里地,方可成为武卒。只是,武卒这样的标准有两难,其一兵源过于苛刻,即便是当今卫国上下,人口近百万也难以募集八千;其二便是消耗巨大,即便有八千精甲兵士,其所需军资可满足五万普通士卒,卫国国小势微,打造这样的精兵固然合适,却难——!”

    白起说的这些倒是没有错,目前的卫国也确实比较适合少而精锐之强兵以镇国,这也是卫峥的想法。

    白起说出了心中的担忧,想了想,又补充道:“此外,若日后卫国疆土辽阔之际,打造类似于吴起之魏武卒,同样也会面临魏梁国相同的难题,卫国地处天下居中,亦是四战之地,即便魏梁国全盛之际,魏武卒不过五万区间。震慑四方,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简而言之便是卫国今后若是强大了,这样的精兵不可能大规模武装到十数万规模,疆土辽阔又必须要兵防守,强行如此便会给百姓以沉重的徭役,魏梁便是前车之鉴。

    “不错。”卫峥轻轻点头并说道:“这些时日我也思量了吴起之魏武卒于魏梁国,魏国有如此强兵却是为何丧失中原霸主地位的,思量许久。”

    “魏梁丧失中原霸主地位之因亦有两点,却也绝非魏武卒不强之因。”卫峥起身走到了地图跟前,回头看向跟随而来的白起又说道:“其一,便是魏梁国地处四战之地,国土分散不利防守,魏武卒即便在最强盛之际不过五万之众,魏梁要防的地方太多了,如起弟所言,藉此震慑四方定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魏梁国邦交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最为致命,魏梁国之所以会丧失中原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还是其国策误国,失败便是在于魏武侯急功近利,四面出击,没能贯彻魏文侯施以小惠使赵韩两国继续紧随魏梁国国策而达到联合三晋以弱诸强的策略。”

    卫峥一手插腰,举目而望去,另一手指着地图说道:“若魏武侯坚持文侯之策,联合三晋不但可以获得更大利益,亦可在此期间完成对韩赵两国的渗透,伺机而灭之从而一统三晋,彻底打破自身处于四战之地的危险局面,为涿鹿天下立下其不败之根基,继而可效仿齐桓公挟持周室以令天下而弱诸强,如此便可逐一击破天下列雄,魏国未尝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奈何啊——!”说道这里的卫峥感慨道:“武侯崩,当今魏王仍旧不思危局,自恃强大而侵凌韩赵,魏文侯的联三晋之策略彻底破碎,秦、齐、楚三国在未曾遭到实质性的削弱下,魏梁竟是敢公然吞并韩赵,试图打破七雄之间的平衡。其结果便是引起秦、齐、楚三国恐惧而共伐之。如此魏梁等同于以一国之力抗衡天下诸雄,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其祸,魏国如何不丧失霸主地位,以至今日惶惶不可终日。”

    “看看现在的魏梁,当今魏王已经把老祖宗的基业败光了。”卫峥看向白起笑道,后者闻言亦是点点头,深思不语。

    卫峥又说道:“显然,为今之计少而精的军队适合国小势微的卫国,此战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对外用兵,这支部队是为了肃整内部的保障之力。恰好,老魏王送来了五千套黑金甲胄,以卫国如今之国力刚好打造一支五千规模的精锐即可游刃有余,至于普通士卒则交给那些世卿贵族掌控以削减他们对我的戒备之心。”

    “起弟,今日唤你前来密谋,便说说这新军事宜,卫国到底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卫峥说道,白起前来同样也是为了新军建制的问题,见兄长一说便静候下文。

    “魏之武卒,固然强横,然我之新军若全数照搬则万万不可,当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方可。关于卫国到底需要一支怎样的军队,我已思量许久,已有想法。”卫峥说着沉思了片刻,又道:“天下诸雄,各有精锐之师。魏之武卒、齐之技击、韩之材士、秦之锐士、赵百金之士、楚选练之士,皆为诸雄麾下精锐之师,而魏之武卒与秦之锐士更为其中翘楚,战场上鲜有可与之争雄者。”

    魏武卒之强,即便不在吴起时代的最强盛之际,依旧在河西之地与秦国锐士不断征战,成为阻碍秦国东出的最大阻力,而今魏国国力枯竭,魏之武卒消耗殆尽,秦之锐士俨然带着一股无敌之威势东临中原,俯瞰天下,大有一股谁与争锋的气势。

    “魏军身披重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弩矢五十、冠胄带剑、携三日之粮;韩卒披坚甲、持劲弩、带利剑,韩魏之军重防御,是为守。秦齐楚三国军队,进入峰矢、解如风雨、速弱飘风疾而均,这三国的军队注重机动,是为攻。”

    “韩魏之军不可取,当效仿秦齐楚注重其机动性。”卫峥看向若有所思的白起,又微笑着补充说道:“当然,列国军备比拼到了最后,其战力差距不会过于悬殊,到了最后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看军制、国力与邦交策略。但有一点……”

    若有所思的白起闻言当即便抬头看向卫峥,后者说道:“机动性比防御性更重要,今之天下,列国征伐频繁,以后的列国征伐更是频繁,或一月数战、或同时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亦是常事,由此可见,机动性更强的军队更有利于调遣应急部署。”

    “兄长所言甚是。”白起点点说道。

    “魏有武卒,齐有技击,韩有材士,秦有锐士,天下诸雄皆有精锐,然我卫国新军何以匹敌之?”自言自语而反问的卫峥言语一顿,旋即大声道:“玖儿,笔墨伺候——!”

    不消片刻,几个近侍便将笔墨备好,一张硕大干净的锦帛在卫峥眼前,玖儿在磨墨,卫峥便执笔,在白起好奇的注视下,卫峥持笔墨在锦帛之上龙飞凤舞,三两下便出现了几个大字。

    “卫之斗士——!”白起一看轻声念叨,刷的一下看向了卫峥。

    ……

第036章:以强为尊

    ——

    笔墨一干,白起持锦帛,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上面的几个字,卫峥亲笔题名,卫国新军兵卒精锐之师,号曰“勇武斗士”。

    卫峥一抬手,侍女玖儿接过笔墨而退下,卫峥朗声自信十足的说道:“我卫国甲士,当斗志昂扬,勇冠天下,武超诸军,为战而生,一往无前,号曰为勇武斗士——!”

    “兄长,这勇武斗士该当如何选拔?”白起忍不住问道,卫之勇武斗士以吸取魏国和秦国的精髓相容,其必然是一支足以媲美乃至更强于秦之锐士,魏之武卒的新军,能够统帅这样一支军队征战天下,白起心中亦是莫名的激动。

    “我欲建立升格制。”卫峥言简意赅的说道。

    “升格制?”白起好奇不已,升格制,从来没有听说,这是全新的制度?

    的确是全新的制度,春秋战国以来,从来没有,确切的来说,升格制是卫峥在后续一整套的军制中的一部分,又特立独行。

    “起弟可知,这天下中原之外有一巫术传说,名曰蛊术呼——?”卫峥并没有解释升格制是什么样的军制,而是问了一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蛊术——?”

    白起那好奇又疑惑的眼神显然说明他不知道,席地而坐的卫峥便悠悠的解释:“传说在这中原天下之外,巴蜀之地有一种自上古流传下来的养蛊巫术,练就此术需将百余只非同类种之虫放入一器皿中,它们在其中相互厮杀,相互吞噬彼此,直到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便叫做蛊,存留下来的蛊便是最强的。”

    席地而坐的白起听到这样的描述,侥是一代杀神也有些心惊,然而真正让他惊心的是这番言论出自正在商议训练新军的卫峥,白起隐隐的从中听出了言外之意,难道兄长要以这样的方式训练新军?

    即便是白起也感觉过于残忍。

    “起弟多虑了,我要的是忠勇无双的勇武斗士,而非死士,自然不可如养蛊这般训练新军。”卫峥看白起误会了自己的本意,便笑着解释道。

    白起算是松了一口气,又问道:“那兄长的意思是——?”

    卫峥反问道:“将士为何而生?为战而生!何以为战?为将帅者,谋胜制略之道,为兵士者勇武无畏,前进再前进——!如此三军,方可战必胜、攻必克,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席地而坐的卫峥说到这里,欠身而立便离开了座位,又道:“不世帅才可遇不可求,然骁兵精锐却可制。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卫之勇武斗士?如何培育一个可一挡十乃至十数之勇武斗士?犹若养蛊之术一般,虽不至于必须要分出个你死我活,但也说明是在最残酷的升格淘汰制度中脱颖而出者,方可成为勇武斗士——!”

    “上行下效,为将者以身作则,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惩。秦军何以强盛?秦军何以悍不畏死?那是卫鞅的法,奖励耕战,有功必赏,在秦军将士眼里,敌军的脑袋犹若那耕田中的粟米,是良田,是功名,哪里是敌人?秦军焉能不强——?”

    白起本身就是秦国人,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从商鞅变法图强过去了三十多年,白起之前生活下的秦国早已不再是当初天下卑秦的那个秦国了,而是被山都列国称之为虎狼之国的强秦。

    白起本身参军心切便是因为秦国奖励耕战的商君之法,给了秦国上下任何人都有建功立业的一条路,只要上阵杀敌,即可拜将封侯,置良田得食邑。

    卫峥这番言语,白起是深有体会,更明白对将士的激励作用。

    “兄长欲在卫国变法图强?是否为商君之法——?”后知后觉的白起两眼一亮,当即看向卫峥问道。商君之法的威力有多么强悍,作为在秦国长大的白起清楚的很,一个个秦人悍不畏死,天下间从来没有哪国的军队如秦国军队那般嗜战成性,不怕死的。

    根本原因便是商君之法。

    “卫国欲图强,变法势在必行。”卫峥点点头说道,继而又补充:“然国情不一致,商君之法亦不可全数照搬。”

    白起有些疑惑,他觉得商鞅的法已经是很完美的强国之法了,没有商鞅的法何来今日的强秦?

    这样的法在卫峥眼里竟然还不完美,白起这是碍于时代格局的限制,自然没卫峥看的透彻,白起是兵家,对于法家认识不够深刻,也不敢妄言评判,兄长说商鞅之法不可全数照搬,定是有他的道理。

    变法图强,是革新派与守旧派不可调和的矛盾,新的主张是要革了那些世卿贵族守旧派的命,所以才叫革新派,一个“革”字充满了戾气,是要流血的,是要血流成河的,历来天下列国变法图强,就说秦国莫不是一阵腥风血雨,卫峥心中一叹,并未与白起在这个问题上深入探讨。

    白起是统兵的将帅之才,这些事情并不是他的强项,讨论也毫无意义,现在也不是要变法的伺机,便重回建设新军的事情上来。

    耕农求来年丰收,将士求拜将封侯领赏,世人皆有所求,卫峥深知,天性不可夺、不可抑制,只能引导其为我所用。以赏罚二柄为核心,以升格与淘汰相辅相成,方可打造一支奋勇杀敌而无所畏惧的勇武斗士。

    这一切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停止了思绪,而后说道:“为今之计,重要之事不在变法,而是先建立一支心腹军队。”

    有道是枪杆子里头出政权,尤其是在这天下战国的大争大乱之世,拳头大才是铁一般的硬道理。

    “卫之勇武斗士,乃王者之师,见百官可不行大礼。”卫峥说道,此话一出,白起听了先是一惊,又是激动不已,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说明了军队在卫峥心中的地位。

    在战国时代,仕子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而卫峥给军队这种待遇和社会地位在这个时代可谓是开天辟地。

    要知道,春秋时代打仗都是士人的专属,战士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卫峥要改革整个军制,但改军制不仅仅是军队方面的影响,这是涉及到了整个卫国的大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

    归根结底世卿贵族不除,什么改革要么进行不下去,要么收效甚微。

    为今之计只能先治标,治本放在后面,便又说道:“卫之勇武斗士,其待遇我已拟定一分文案,即:行俸禄制,凡成为卫之勇武斗士者,即可得至少六十石岁俸,按月分发;凡于沙场斩敌‘甲士(敌军军官)’首级一个,其受牢狱之父母即刻得以释放,若妻子为奴隶,即刻转为平民。”

    “凡成为我卫之勇武斗士者,可免除其全户徭役及其田宅税,战场上凡斩敌士卒一员,岁俸加倍,以此类推,同时再凭军功累积封爵拜将……”

    白起越听越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他很清楚在巨大的物资刺激之下和社会地位的拔高,双重刺激,卫之勇武斗士将会成为每一个兵士的目标,进而带动整个卫国军力奋勇向上的局面。

    白起粗略的一听,卫峥这套军制有商君奖励耕战之法的影子,又有吴起魏之武卒的影子,魏武卒便是一支纯粹为了打仗的军队,而秦国的耕战制度,战时集结,无战况便务农,虽然悍不畏死,但相比较一支纯粹为了打仗的军队,若是这支军队同样悍不畏死,孰强孰弱便可分晓。

    ……

第037章:升格之制

    ——(喜欢的看官们还请不吝投些推荐票,还有收藏~~~)——

    只是,白起有些忧虑,天下列国的军队都是耕战为主旋律,秦国只不过是奖励耕战。卫峥想要建立的新军却是纯粹为战而生的部队,只管打战,而无需务农。

    只是融合魏国武卒和秦国锐士的有点固然是好,但这样的军队,后勤消耗便是一个无底洞,意味着时刻都需要人养着,不论是战时还是备战时,这样的军制常备化能顺利实施吗?即便是天下强国也显得倍感吃力,而卫国能够养得起吗?

    “兄长,卫国国力,怕是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白起迟疑了片刻,还是直言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天下七雄,不论哪一个国家,除了基本的军队用于防御需要,不打仗的时候,壮丁都会务农勤耕,只有在大战乃至灭国之战,才会将本国的壮丁迅速集结起来,以一甲士佩戴两个或三个民夫的常态倾国之力全面为战争机器服务。

    “百万卫人可出三千斗士呼?可——!”卫峥自问自答,又解释道:“卫之斗士,自然不可能是常备军。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我要的斗士,不会过万!今之卫国五千足以,五千,我养得起!”

    卫峥当然知道时代生产力的制约是客观因素,注定不可能常备化,但这斗士显然是要走特种部队的路子,在卫峥拟定的卫国军队框架中属于金字塔顶层,不仅战斗力最强,待遇差距也是最高最鲜明,让卫国的士兵要人人以其为楷模,以成为卫之斗士为荣耀。

    金字塔框架顶端,斗士营之下的军队便是卫国军队的真正常备主力,仍旧保留其耕战特色,但与斗士营的士卒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社会地位的诧异,见百官无需行礼。

    除此之外便是实在的待遇差距,从而形成鲜明对比。

    一整套的新军军制计划早已在卫峥心中成形,对于塑造军队归属感和荣誉感,作为后世来人,这个时代怕是无人能及,而且先秦时代,国家概念时没有的,卫峥要在自己的底盘上于天下间开天辟地的树立起国家观念,要让士卒们知道何以为战之,便是为国而战,而他卫峥作为国君,便是为其而战!

    当下的卫国,五千精锐足以镇国,疆土的拓充和人口的激增意味着更高的国库税收,加之从魏国那里敲诈来的一批丰盛物资,让新军帐下的斗士营地养他个五千人马完全不在话下,在不就,还有姜牧这个富豪嘛,找他借点先花着,商人出生的姜牧估计会乐不思蜀的掏出腰包来。

    深得经商之道的姜牧自然明白,能用钱就能立功的事情简直是唾手可得的功劳,能用钱办妥的事情在巨富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天下大势,变幻莫测,新军训练,刻不容缓。

    这次从魏国手中几乎毫不费力就得这么一大片土地,卫峥隐隐的感觉事情不会那么简单,老魏王要是那种能忍的人也不会好好的把如日中天的魏国折腾成现在的模样。

    这次被一个小小的卫国欺负了一遭,被卫峥这个小小诸侯骑在他老魏王头上狠狠的羞辱了一把,于天下诸侯面前尽失颜面,老魏王要能忍下这口气就不叫魏惠王了,卫峥绝不相信他会就此善罢甘休。

    虽然不知道魏国在干什么,但卫峥却始终对魏国加以戒备,如今要谨小慎微,即便对不了也绝不会是错事。

    没办法啊,执掌下的卫国现在就如同一股迅速膨胀的泡沫,看似迅速强大了,实际上一捅就破,外强中干而已。

    卫国的国力一天没有上去,卫峥不可能也绝不会掉以轻心。

    如此一来,新军训练,整修内政更是刻不容缓了。

    此次新军先治标,目的便是为了集权为主,其次便是大刀阔斧的变法图强。

    卫峥白起两人详谈许久,向其介绍何为升格制的具体事宜。

    所谓的“升格制”便是培育勇武斗士的一种制度,用养蛊之术来比较是因为古人好理解,实际上就是与后世的特种部队选拔无异,通过残酷的淘汰层层挑选出来的精兵便是兵中王者。

    升格制便是把后世选拔特种部队的一些方式吸纳出来,套路没有变化多少,然后在结合目前的时代背景互补而成立的全新军制。

    与升格制对应的便是淘汰制,也就是说即便通过残酷的考核成为了帐下斗士营的军士也并不意味着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与升格制相对于淘汰制便是一中居安思危的鞭策,让每一个斗士营的士卒清楚一点,止步不前犹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便意味着淘汰。

    淘汰了便意味着剥夺卫之斗士的无上荣誉,也将失去高出普通士卒的那不可思议的实际待遇,其中最大的剥夺便是属于斗士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卫之斗士最大的荣誉无疑是那一条无需对百官行礼的社会地位。

    同样考虑到了人终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老了的那一天。卫峥设立一项荣誉功勋,即服役九年,九象征数之极,在斗士营帐下九年之内保证不被淘汰,同时在九年之内建立的功勋达到最低要求,即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退役了便从此终身无需对卫国百官行大礼,而这种荣誉无世袭。

    没错,卫峥便是要将卫国的军队逐步打造成半职业化军队的雏形,塑造独属于军队的荣誉,尤其是在军队的基层士卒,这个时代,退役的老兵基本便是沦为平民,这一点显然是一大弊病,是阻碍士卒们拼死奋杀的一座大山。

    战国时代,最像职业化军队的,也就只有盛极一时的吴起魏之武卒,可以说吴起的魏武卒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军队职业化的开端,一支五万人装备精良的职业化部队,大败未曾变法的秦国五十万耕战部队也并非是不可思议的。

    而卫峥要打造的比之魏武卒犹有过之,他很清楚一支军队的强弱之根基是军制的问题,制度更完善、更先进、更适合为战争而服务是铁一般的道理。

    大幅度提升士卒的地位,在古代,甲士被称之为武夫,提升士兵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极富冲击力的举动。

    可以遇见,卫峥帐下的斗士营一旦形成战斗力,必然是一支武力值前所未有的精锐部队,再有一名不世帅才统帅,其师必然战必胜、攻必克,无坚不摧,无所不破。

    “……至于目前,征召的新军可许以月俸制即可,但凡入伍者可先获月俸三石粮饷,军中伙食不算做月俸之内,凡通过考核晋升正式入斗士帐下的士卒,月俸粮食五石,即刻起见百官无需行礼!”卫峥显然不会一股脑的全部拿出来,而且仅凭俸禄制这一点对于无数人来说就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士兵可没有粮饷这个说法。国家要打战,老百姓甚至要自带干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听闻卫峥一番口述的白起,心中震撼莫名,这种前所未有的军制,激励制度,尤其是对于军人的地位提升,在文重武轻的时代的更是有着不可思议的冲击力。

    震撼之后便是激动,白起想着将来卫国的斗士和军队比之秦国的锐士和军队,又会如何?却又有些担忧:“兄长,这月俸三五石,军队士卒的开销还不算月俸之内,这……”

    总之,白起还是担心卫国的国力能不能承当起这样的负重,哪怕是五千人的规模,按照这样的开销,都足以支撑率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出征所需要的后勤开支了。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起弟无需担心,钱财军需我会解决,首要的任务便是征召人员入伍操练新军,待我稳固根基便是大刀阔斧变法之始,卫国必富甲天下矣——!”卫峥当下拍板说道。

    得如此保证,白起便彻底放心了,“兄长,何时征召?”

    “越快越好,择日不如撞日,那便从明日开始——!”卫峥言简意赅,旋即郑重的说道:“起弟,今日之谋是为绝密,乃我图强卫国根本之国策,更是不能让世卿贵族知晓,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切不可让第三人知晓,姜牧也不行!”说着卫峥长叹一声,“在卫国,我毫无根基可以,若是没有一支忠于我的精锐军队,一切都毫无意义。而当今天下大势变幻莫测,瞬息万变,我绝不会容许在肃整朝野上浪费太多时间而错失千古良机。所以,不动则已,若动,便以雷霆之势肃清一切阻碍,是以一锤定音耳——!”

    “兄之所指,吾之所向,九死无悔,白起谨记!”白起深呼吸一口气,郑重的说道。兄长毫无保留的所说这一切只是对己而言,可见其信任是毫无保留。

    君以国士待我,必以国士报之。

    白起心中这股信念越来越不可动摇,兄长的变法图强之心坚定不移,光是粗略的一说大概便可以肯定,卫国的将来不可限量,以现在来衡量将来的卫国必然是大谬。

    “明日告示,只需要贴出月俸三五石,军中食粮不算做月俸中即可。”卫峥笑着又补充一句。

    光是这一待遇,只要一发出去,怕是有无数人挤破头,正式入斗士营帐下后一年下来的军饷便是最低六十石起,立功还有其他的实际性奖赏,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军饷就可以全部寄回家中,因为入伍之后的吃喝官家全部承担。

    在战国时代,国家打战对于百姓而言是无条件的义务,这条告示一打出去可想而知会带来多大的效应,必是趋之若鹜。

    ……

第038章:趋之若鹜

    ——

    翌日,朝歌城楼的鸣起钟声,一纸告示贴从官府中贴出来,不消片刻便汇聚了不少的庶民百姓顿足观望,不一会儿,一名身穿戎装的甲士便对着汇聚跟前的百姓庶民扯开嗓子大声道:“君侯有令,卫国整操新军,即刻起广发卫人入伍征召令……”

    “什么?又要打仗了?”

    顿足围观的老百姓一听面色一变,怨气油然而生,现在的朝歌城有不少人是从旧都帝丘(濮阳)等卫国领土迁户过来的,自然知道不久前的动作,壮年男丁几乎都参加了那场倾国之力的出征行动,虽然没有打起来还至少得百亩良田的打好事情。

    可正直春耕之际,好不容易这次折腾完事了赶紧务农,现在又要打仗,一大帮老百姓听闻瞬即开始怨声载道了。

    打仗,对于生活在战国时代的百姓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今天或许是卫人,明天指不定就是魏人或者齐人了。

    打仗,各国老百姓不会有太大意见,但得有吃的才行啊,来年没吃喝,别说是百亩良田,就算是百顷良田又有何用?人都饿死了!

    “肃静——!肃静——!”带头的甲士立刻大吼,场面顿时很快安静下来,便道:“卫国无战,此乃君侯建新军之诏令,凡入伍者,可享粮食月俸三五石军饷,按月发饷,绝不拖欠,凡入伍为甲士者,日日粮食吃穿全优官府供应,不从月俸中扣除……”

    “什么——?”

    此话一出,汇聚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莫名,一个个感觉不可思议,参军打仗对于战国时代的老百姓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无条件的义务,国家要发动战争,老百姓就得无条件上战场。

    在春秋时代,打仗更是一种荣誉,是贵族士子才能参与的崇高行动,处于贵族最后一层的“士”乘战车打仗,打仗是属于贵族的特权。

    “战士”这个名词便是由此而来。

    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点像是体育竞技的味道,对战的双方摆好战争然后开打,甚至打仗期间见到敌人的将军还会行礼,莫不讲究公平对战,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春秋霸主之一的宋襄公了,对于后世人来说,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而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兴起,战争也从春秋时代只能有贵族参与,变成一切以赢得战争为目的,同时平民也开始加入战争。

    哪像天下战国的今天,信奉的是不择手段。

    平民百姓参与战争,却是一种义务,毫无回报的义务。

    这则告示一出来,对于朝歌城内乃至卫国上下的老百姓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在怀疑。

    颠覆性的事情横空出世,率先伴随而至总会是怀疑、难以接受,哪怕是天大的好处也会本能的不敢去相信。

    这一点卫峥早已料到,如今初掌卫国,卫国的官府也没有多大的威信,竖立威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西边的秦国,看看商鞅变法之初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既然早已料到,自然要针对性的应对。

    不一会儿,一队队排成直线的粮车运来此地,惹得无数的平民百姓好奇观看。

    那名甲士又扯开嗓子大声的说道:“凡年十九以上,三十以下者符合入伍要求,临场考核通过者,登记入册即可领三石粮食——!”

    此话一出又是一惊,越来越多人开始汇聚,嘈杂的讨论声顿时不绝于耳,这样的一幕最先发生在朝歌城,随后便开始扩散到属于卫国的各大城池。

    等待了许久也没有人敢上前,顿足围观的平民百姓倒是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胆子大的人决定试一试。

    一个二十来岁的男丁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麻绳布衣,顿时走出了人群,刷的一下一双双目光落在了这壮丁身上,那名甲士的目光亦是落在他身上。

    “军…军爷——!”那壮丁犹犹豫豫的说道,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壮胆的说:“入伍即刻便得三石粮食?”

    “君侯亲拟诏令,君无戏言,自然千真万确——!”那甲士毫不犹豫的说道,大有毋庸置疑的语气。

    那男丁闻言,又犹豫了片刻,过了一会儿便心下一横,道:“我要入伍——!”

    “好——!”甲士一听板着的脸顿时露出了笑容,不过却并不怎么好笑,所谓的初步考核便是由这甲士负责,敲了这壮士胸膛几下,来回观摩片刻便点点头,于是说道:“可——!旁侧去登记!”

    没过多久,通过初步考核的男丁便登册在案,他的名字便被执笔者代谢刻在了竹简之上,那名甲士看登册者点点头,旋即抬手竖两指而轻轻一挥,另外两官方兵卒旋即拉着一头驴车,那甲士便对男丁说道:“这十石粮食,现在便是你的了——!”

    “十……十石——?”那壮丁又愣住了,两眼盯着那驴车看了许久,不多说少,正好十石。

    “那个……军…军爷!不是说三石吗?”那壮丁感到不可思议。

    “君侯有令,凡第一个登册者,得十石粮食,你是第一个,便得十石——!”那甲士说道,旋即又看向一众目瞪口呆的老百姓扯开嗓子说:“凡前十名入伍者,皆得十石粮,其下皆为三石——!”

    就这样,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第一个吃螃蟹男丁就这样拉着有十石粮的驴车离去了。

    不一会儿,又有第二个人,登记入册,立即领十石粮食。

    第三个,又是如此。

    这下,顿足围观的老百姓终于信了——!

    刷的一下,旋即一拥而上,一个个十九岁以上,三十以下的男丁争先恐后的要入伍,无不趋之若鹜,场面杂论不停,好不热闹。

    只要入伍就能领月俸,一年下来便是数十石粮食,家中若是有三四个男丁,入伍两个乃至三个,一年下来便是一百多石粮食,不像那耕地理的作物,运气不好来年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事情,这军饷俸禄却是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而且这些军饷都可以如数寄给家里,而自己则吃官家饭碗。

    打仗本就是义务,这天底下竟是有如此好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扩散到了整个朝歌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一幕在朝歌、中牟、楚丘、殷墟、宁新中等卫国主要城池上演。

    符合要求的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报名入伍。

    家中耕田有妻儿父老照料,这一个月就是三石实打实的粮食,自己这张嘴还能靠吃官家饭,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个时代的百姓太淳朴了,图的不就是能有个温饱,不挨饿就可以了。战国时代的民风虽然彪悍,但那是时代必然的特点,战国战国,民不彪悍何以号为战国?

    一时间,告示一贴出去,不到十五日便有近万名入伍在册的兵丁。

    征召一万便是卫峥的目标,即便知道这条告示贴出去会引起巨大反响,也没有料到反响这么强烈,征召便这样提前结束也仍旧有无数人要报名入伍。

    征召一万,实际上只需要五千,也就是说这一万多人中有一半人要被淘汰而另一半真正留在斗士营正式正是的新军兵卒,卫峥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进行一次再筛选,把好苗子从中筛选出来,其次被淘汰的五千多人便是要成为消息筒,让这些人把消息传入寻常百姓家,为将来的新军制埋下先行的种子。

    ……

第039章:卿族入局

    ——

    卫峥这大张旗鼓的动作立即引起了世卿贵族的注意,尤其是三卿,这突然有一万人马汇聚在卫峥麾下,三卿便有些不安了。

    孙谷得知消息便第一时间求见了卫峥,主要以新军沉重负担为由劝谏其收回成命。

    “孙卿啊,自从围攻大梁之后,本侯便始终食而不知味,卧而不能寐——!”

    宫廷府邸中,座上的卫峥再次开始彪戏,旁侧席地而坐的孙谷看着卫峥一脸惶恐愁容,心中将信将疑,便道:“君侯何出此言——?”

    只见卫峥拂袖酌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便是一声长叹,之后才看向了孙谷,说:“孙卿,本侯这些时日可谓日思夜想,可知本侯想的是什么?”

    “恕老臣愚钝,望君侯明言!”孙谷礼道。

    “本侯日夜思量……”卫峥抬头举目仰望而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孙卿——!此番卫国大胜,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地两百余里,本侯便想,以魏王的为人可能忍下这口气否?”

    “这……”孙谷迟疑一顿,心中告诉自己,肯定不能忍,老魏王一身四处征伐,岂是安乐侯?

    卫峥又说道:“卫国看似大胜,实则外强中干,无力保国,何以存国?本侯怕的便是这一切是一场梦,水中月镜中花矣——!此番我从魏国虎口夺食,而魏若伐我,该何以拒敌?”

    “这个……”孙谷仍旧迟疑,心道你不是说魏国一定不敢吗?

    卫峥这么一说,孙谷也觉得极有可能。

    卫峥心中有目的,但说的这些话的确是不假,撤军之后便一直在想魏国若是报复会以怎样的形式报复,而己方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想了很久。

    真真假假,孙谷是看不出一点破绽。

    “依君侯所言,该当如何?”孙谷把话反推给卫峥,说道。

    “整备、强军,以备战,是以为存国之道耳——!”卫峥毫不犹豫,言简意赅的说。又道:“孙卿,本侯决定了!当务之急,本侯欲亲自训练卫国新军一支,大将军(宁元)统帅原军镇国,孙卿便在本侯操练新军期间代本侯执掌朝政一切事务,如非重大事宜,孙卿可全权决断——!”

    此话一出,孙谷先是一愣,又是一愣,再一愣。

    卫峥这一言便是彻底放权的意思,让自己全权代国君执掌卫国朝政,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是合法之至,无人不服啊。

    孙谷一听这个顿时怦然心动了,虽然本就是卫国的权臣,位极人臣,然而有卫峥这位国君的明令,那便是名正言顺了,尤其是哪个全权决断,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权力是毒药,不可抗拒的毒药。

    卫峥看孙谷久久一语不发,心中淡然一笑之,便再次说道:“孙卿?孙卿为何不回话?难道孙卿想要推脱吗——?”

    卫峥说着同时展现一脸期待、忐忑、郑重,看不出丝毫破绽。

    “回君侯……”孙谷亦是犹犹豫豫,演技不再卫峥之下,实际上的内心振奋有之,怦然心动有之,表面却是一脸迟疑的说道:“……老臣谢君侯信任,只是如此大任,非君侯不可担任之,老臣惶恐,不敢僭越之,怕……!”

    孙谷的内心是一万个愿意啊,可若坦然受之实为不智,必然要一推再推,然后答应。

    “岂有此理——!”卫峥忽然大声一喝,气势十足又是突然,把孙谷吓了一大跳,紧接着义正言辞的说道:“孙卿不必多虑,谁敢舌燥本侯便砍了他的脑袋,孙卿乃国之栋梁,肱骨之臣,卫之能臣。”

    孙谷再言推辞,卫峥便慷慨言辞道:“孙卿,今之卫国乃事处危急存亡之秋,外敌虎视眈眈,内部国力羸弱无力,国何以存之?本侯纵使有强国之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首尾不可兼顾之。”

    “如此艰难之际,难道孙卿这等肱骨之臣,不愿为本侯分忧?不愿为卫国分忧?”卫峥旋即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孙谷,言语间甚是痛心疾首。

    “老臣不敢,只是委实难堪大(任)……”孙谷再推辞说道。

    “本侯说卿能担待便可——!”

    “孙卿不必推脱了,卫国上下能为本侯分忧者,唯有孙卿一人耳,我亦知晓孙卿年事已高,但卫国需要你,还请多多为国分忧,万万不可再推辞——!”卫峥打断他的话,旋即又说道:“即日起,本侯便不再临朝听政,本侯要将全部精力置于新军训练,以防御敌国之事而去其隐患,此间孙卿便代本侯执掌国政,你我君臣二人举头并进,一切以度过难关为当务之急。”

    “本侯已经拟定好了诏书——!”卫峥说罢,挥了挥手,近侍很快便拿来一张锦帛,手持着便是走到孙谷面前。

    孙谷一看略微惊讶,竟然连诏书都拟定好了,想不到卫峥竟是真的要放权,竟是对己如此仰赖之至?

    卫峥便一语不发的看着,大有一种你要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的架势。

    决心这么大,那就勉为其难的接了!

    老来成精的孙谷已然被权力迷失了心窍,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接下这份诏书,日后便是卫国权倾朝野的权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敢人不服。

    孙谷毕竟是老来成精者,这一切全部都很好的掩饰在了内心,未曾表露一点。只见他迟疑了片刻,似是一声长叹,最终还是接下了诏书。

    这样也好,孙谷内心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卫国疆土扩大了,人也就膨胀了,卫国今后若是再开疆拓土,那么大将军宁元便会更显的重要,到时候建立功勋多了,他宁氏岂不是要骑在我孙氏头上了?

    卫峥这么喜欢掌军那么便由他去吧,正好可以削弱宁氏的势力,卫峥本就师承鬼谷,善统兵打仗,要是亲征伐战,他宁元大将军的功劳也不会捞到多少。只要我总领国政,掌握军队的命脉之粮草供应,及其卫国的财富,卫峥必然始终要仰赖我孙氏。

    越想越深入的孙谷,贪婪在内心疯狂蔓延,他想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故,彼可取而代之——!

    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就是以下犯上作乱的时代。

    周王朝自步入春秋以来,以下犯上作乱的风气横行在各个贵族阶层,西周“众星拱月”的时代一去不返,变成今天“群星闪耀”的局面。

    本来,周天子分封天下,周为天下共主,将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以建国,而诸侯内部又将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为家,其下地位最低的贵族便是士。

    周王朝的贵族结构便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除了最低一等的贵族士没有封地和人民之外,另外三个阶层都有世袭封地。士以修身为主、卿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周天子掌天下。所以才有了推崇周礼旧制的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四个主张分别代表了四个贵族阶层该干什么。

    然而,春秋以来,以下犯上作乱成为常态,诸侯强大了便想要替代周天子,便有了春秋五霸;而诸侯内部的卿大夫世家强大了便想要替代诸侯,便有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卫国卿族轮番持政,乱国五百多年等等,例子数不胜数。

    而到了现在的战国时代,天下诸侯更是直接称王,要知道诸侯为公至极而终,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是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天下共主,然而现在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胳膊一硬便都想要称王,摆明了就是要做天下共主啊。

    孙谷接下诏书,这君臣二人又畅谈了不少的“国事”才离去,一副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景象。

    卫峥目看着孙谷的背影,眼眸深处尽是冷笑,这些世卿大夫的心思在想什么又怎肯能不了解?卿大夫这些家族做大了到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不需要考虑多少,以史为鉴知兴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还有三桓专政的鲁国,再看看自己这便宜祖上的卫国祸乱几百年,一切不言而喻。

    孙谷离去是志得其满的离去,全然不知道已经跳进了卫峥挖的大坑,和师承鬼谷的卫峥,和能够将《韩非子》倒背如流的卫峥,更是两世为人的卫峥玩权术之谋,孙谷即便是老来成精也是万分不急。

    韩非何人是也?集法家大成者,秦王政派兵伐韩就是为了要把韩非子抢过来,先秦诸子最后一位大师,更是世界上第一个阴谋学家,不是阴谋家而是“阴谋学家”,还是鼻祖的存在,前世专研这个时代历史的卫峥很“不幸”的把韩非子的所有著作读了个遍,孙谷就算再活一个轮子也斗不过满肚子“坏水”的卫峥。

    此番让孙谷全权执掌卫国朝政,这边对孙谷亲近,而另一边则是对宁元疏远,宁元即便对卫峥有所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否则便是卫峥和孙氏联合,所以宁元想要破局便是要想方设法破坏卫峥和孙氏的关系,如此一来宁氏和孙氏便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不对付的结果了。

    石氏这一卿大夫家族,相比较另外两大卿族,势力要相对小些,是属于站队的角色。

    只要孙宁两大卿族从抱团到失和,乃至互为仇敌,到时候便可挨个收拾,以铁拳行动携雷霆万钧之势瞬间铲除这些阻碍。

    搞定了内部的问题,孙谷入局,宁元被迫入局,卫峥接下来便是全力整备新军,心里虽然有满肚子的“坏水”,但更清楚一切的谋略计策都是要建立在拳头硬不硬的基础上。

    一支全新的军队,一支在今后令天下诸雄闻之色变的军队从卫峥的手里正式登上天下战国的历史舞台。

    卫之斗士横空出世,诸雄精锐亦不可与之争锋。

    ……

第040章:朝歌黎明

    ——

    翌日,卫国朝堂之上,卫峥果然没有前来临朝听政,而孙谷正式在一众文武大臣前颁布了国君的诏令。

    宣召一出,满堂文武都知道濮阳君孙谷今后便是卫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且是名正言顺,权倾朝野的权臣、宠臣,如日中天。

    刚刚不久被封为濮阳君,今天又成为了代国君执掌朝政,在卫国已然成为只手遮天般的人物,卫峥如此仰仗孙谷,里里外外无不说明现在的孙谷是卫国的权臣,卫峥的宠臣。

    今日朝会散去,孙谷的府邸前前后后便有无数人走动,祝贺者有、议事者有、巴结者亦有,大权在握的濮阳君处于飘飘欲仙的状态,已然被权力迷失了心窍。

    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人无数,但要说最愁的人无疑是大将军宁元了。

    前段时间浩浩荡荡的伐魏行动,满载而归之际,论功行赏后,最不开心的无疑是司马大将军宁元,孙谷被封为濮阳君,而他却只是加封了三千户食邑,本来便有所不满,但此次出征由国君亲自统兵。

    期间白起先是率领一支兵马成功截获了魏军运往襄陵前线的大批粮草辎重,立此一功。随后又被派遣北渡河水再立一功。司马大将军宁元在此次出征行动并未有太大的作为,没有被封君也在情理之中,也只能郁闷了。

    然而卫峥刚刚还都朝歌城不久,便募集了近一万兵马,这下宁元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感了,卫峥虽然没有明着要收回兵权的意思,但这番行动明显是在弱化他的军权,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孙氏也希望看到宁氏被制衡。

    今日一条诏令下来,孙谷代国君执掌国政,宁元的危机感越来越明显,朝会一散便亲自来到了孙氏府邸,然而出来的时候宁元的面色却不怎么好看,甚至有些阴沉,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孙谷和宁元两人知晓了。

    显然,孙氏和宁氏隐隐的有失和的趋向,孙氏在卫国卿大夫家族有着朝向一家独大的趋向,这是其他世卿贵族不愿看到的。

    卫国的卿族都在各自打着小算盘,卫峥却全然不顾。

    简单的一招亲此疏彼,卫国的两大卿族便有着朝互掐的趋势演变。

    这是卫峥最愿意见到的,这帮人自以为各自把持卫国各大命脉,便以为可置君权于不顾,这样正好合了卫峥的心意,先他们去互掐,去争权夺利,自己好好的练习拳脚功夫,拳头一硬便是收拾这般卿族的时候。

    ……

    新军训练校场。

    征兵期间卫峥同时下令召集三千民夫和征集的新军开始按照他的要求打造训练场地,征召结束之际正好是训练校场建造完毕的时间,确切的来说比之还提前了两天。

    偌大的训练场放眼望去军帐无数,场面凛然萧萧,朝气飘扬。

    这一日黎明之际,征召的一万余名青年士卒在平旷的校场外列阵而立,威风凛凛,万人聚集的场面异常震撼。

    在士卒列阵的前方架起的便是点将台,排列成行的旗帜张牙舞爪的随风飘扬,每面旗帜上的“卫”字醒目异常。

    “咚咚咚——!”

    擂鼓声在这片天际间骤然响彻,与此同时万人大军列阵前方出现了两人朝着点将台走去,一前一后,赫然便是卫峥和白起两人。

    卫峥身穿黑金甲胄,一手掌心搭在腰间剑柄之上,身披红袍因风而向擦面飘动。

    一步一步走上点将台,刷的一下转身刹时便面向了正前方列方阵而立的大军。

    这时,擂鼓声戛然而止,万人汇聚的校场上唯有呼啸的风声与旗帜的飘逸声,此外别无杂音,全场无不蔓延着威严肃穆的气氛。

    一语不发的卫峥,身披戎装,自带一股威严,炯炯有神的双目扫过列阵前排的一众士卒,被目光扫过的兵卒们下意识的昂首挺胸。

    一双双眼睛纷纷投向将台之上。

    每十足都知道,那便是我卫国的国君,我们的君侯——!

    先秦时代没有国家观念,人民只需要为领主大夫做事就行了,但今天开始卫峥要给他们灌输国家观念。

    惟见其骤然凝视着前方,新军成立国君亲自誓师训话之际,卫峥用以最极限的嗓音吼道:“吾辈儿郎!当何以为战?天性不可夺!何为天性?是为人性!何为人性?心之所向!”

    “便是有所求。所求何也?便是存国以卫家、护妻儿老小、光耀门庭、蒙恩后辈!”

    “大乱之世,民不聊生,祸患不息而战无休止,失国者民,无不沦为奴隶,无国何以光耀门庭?无门何以为家?无家何以蒙恩后辈?”

    “是以,卫国儿郎当为此而战也——!”

    “今日,本侯便告诉卫国的儿郎们,卫国已然事处危急存亡之秋,魏梁亡我之心不死,魏梁对我虎视眈眈,他日敌军破城而入,卫人将失其家国,绝其姓氏,从此沦为奴隶,如牛马牲口一般苟存,敌人将夺我等土地、虏我等妻女、杀我等后辈。”

    “今日,本侯便给卫国的儿郎们一个抉择,是从此沦为奴隶,失去家国、土地、妻儿……还是修我戈矛,复我河山,与子同仇,共赴国难?”

    啸风兮兮之下,卫峥的话以浑然雄厚之音携以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沉雄的蔓延在校场之上,万人列阵中的士卒心中悄无征兆的涌动着一股莫名的热血。

    “卫风——吼——!”“卫风——吼——!”

    一双双目光凝视着那威风赫赫的身影,万人齐声高呼,一声大吼而同时持长矛击地,撼天震地。

    彼时,卫峥拔剑而出,遥指前方,万人齐吼之声戛然而止。

    “今次时刻便明我国志、铸我军魂、号卫风!”校场之下的这片天地,正直破晓黎明之时,光浴倾洒在剑身,持剑者卫峥,惟闻其携以盖天之气而道:“朝歌黎明,如日方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铸我甲兵,复我河山!无休乱世,何以止戈?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谁与争锋——!”“谁与争锋——!”

    校场上万人列阵的士卒们歇斯呐喊,撼天震地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犹若山呼海啸一般势不可挡,撞破了天际间的黎明,初阳徐徐而高升。

    一种视死如归,油然而生。

    “谁与争锋——!”

    “谁与争锋——!”

    儿郎万众热血高呼,所有人目送着将台上的君侯离去,高呼声依旧持续不断,这热血沸腾的一幕不仅仅激荡着每一个兵卒的心,此番形成的冲天气势,即便是白起也难忍心中的激动,要知道现在的白起也是年轻人。

    勉励之言誓师之语便到此结束,卫峥离去并把这里交给白起。而本人则返回了军营帅帐。

    卫峥很清楚,军不可有二言的道理,固然有统兵之能,固然想要插手,但身为一国之君也万万不可出现在台前。

    身为国主,纵然亲力而为下可以做的比他人更好,但话说回来,国君亲力而为本身便是证明御下之道的失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该亲自出马,亲力而为。否则,事事亲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事无为。

    知人善用而御下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白起是个不世帅才,济水之下中道截击和北渡河水两次独立统兵尽皆完美的执行成功便已经足以说明。

    区区一万人都带不动,可不是那个战必胜、攻必克的杀神白起了。

    现在的白起虽然年龄还比卫峥小了些是唯一的不足,但卫峥早就发现并且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此番伐魏行动给白起的两次行动圆满完成,便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威望,这一万人都是征召的新军,自然没有人会因为本就有功的白起因其年龄而不服。

    就在在卫峥离去片刻,白起在万人高呼之际走向了中央,高举手中蚩尤神剑,利刃未出,锋芒尽敛,手中蚩尤神剑朴实无华。

    而与此同时,高呼声停止了。

    下一刻,利刃出鞘,蚩尤神剑,杀气迸发,寒光凛然。

    一双摄人心魄的双眼,让前列的兵卒凛然之至,难以忘却其双目摄人心魄之神韵,那是一双充满啸凛锐利的目光,白起持蚩尤古剑而遥指万人列阵前:“剑之所指,纵横披靡;兵之所至,遍野哀鸣;君侯所指,吾等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肃啸之气席卷全场

    ……

    (Ps:特别感谢“angel122的110000起点币”打赏,并成为本书第一个盟主。散花。。。。)

第041章:日夜操练

    ——

    列国诸雄都有其帐下骄傲的精锐部队:秦之锐士;韩之材士;魏之武卒;齐之技击……

    而今天,卫之斗士在卫峥的引领下以颠覆历史而横空出世。

    正如其言,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此刻的卫峥已然退居幕后,该如何将这支新军打造成一支“战必胜、攻必克,无往不利,无所不破”的天下骁锐,卫峥只负责执掌大方向,具体训练则是交给白起,他相信白起能担此大任。

    卫峥给这支新军亲自下达的军令只有简短的三条:第一,严守军规;第二,指哪打哪;第三,无条件严守以上两条。

    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不一定符合以上三条,但符合以上三条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

    白起的治军之严,完美的按照卫峥下达的三条军令执行着,今日誓师大会一结束,随后集训便有三百多人因触犯军规被踢出队伍,震慑了这支新军的每一个士卒的心弦。

    只要犯了上述三条的任意一条,立刻革除!

    与此同时,一则新的告示让原本以为进了新军恪守军令就能高正无忧的士卒们大惊失色。

    新军预备竟然只有五千人,而目前入伍的人数高达一万人左右,换句话说,有一半的人将会被淘汰。

    留下来的五千人才算帐下斗士营的正式兵卒!

    这一则告示刚刚贴出来,紧随而至又颁发了另一则告示,正式成为斗士营的士卒月俸将从三石粮食增加到五石,在今后的战斗中凡在战场上斩敌士卒一名赏岁俸六十石,以此类推,杀一个敌人就能多领赏一年的俸禄。

    斩敌士卒十名以上或斩敌甲士一首级(敌军军官)拜将封爵,按照累积的军功论功劳行赏。

    这一折告示公布出来,每一个士卒在忧心忡忡的同时又是兴奋不已。

    以往打仗,那是属于无回报的义务,甚至还要倒贴性命和粮食,乃至武器。如此天翻地覆的待遇变化怎能不让他们兴奋。

    但紧随而至的也有凝重,一想到自己随时可能都会被淘汰出去,那这些待遇就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了,一万多人只有五千人能够最终留下来,意味着谁都不能泰然自若的享受这份待遇。

    享有这种待遇的资格,得拿出真本事来。

    这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下来让每一个士卒的既兴奋又忐忑,更多的人是摩拳擦掌,面对那眼红的待遇谁也不愿被淘汰。

    期间不乏有人打起了小心思,利用旁门左道挤走同僚士卒,这样的蛀虫并没有欢实多久,被揪出来之后便是领军棍杖三十打了半死直接轰出去,从此永不录用。

    几番整肃下来,整军之严厉让每一个士卒印象深刻,再也不敢动歪脑筋,想要留在军队中只有一个出路,不怕死、敢杀敌、打胜仗、练出真本事。

    恍惚间,时间便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新军训练只有一项,那便是让所有的士卒把三条基本军令深入骨髓的烙印在灵魂之中。

    起初的十天时不时就有人因此被踢出军队,十天之内便有一千多人被遣散离军,尽管只是初犯,然而白起却没有丝毫留情,一句“战场上至此一次机会便是决定生与死之别,尔等已亡!”的话,便让抱有初犯的情况,或可有一次原谅机会的人黯然离去。

    不过,这些人却并不是说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来年征召依旧可以报名。

    一个月的时间,白起的“无情”、“冷酷”便在新军私下渐渐流传开来,“带头大哥”的威信逐渐在这支军队中开始竖立。

    十日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因此而被驱逐校场。

    士卒们为何不愿意离开新军?这样的一幕在战国乱世可谓是一大奇观,在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一幕。

    那是因为军队的伙食好的近乎让每一个士卒都不敢相信,普通百姓一年也未必能够吃的几顿食肉,然而在军中却是天天都有肉吃,管饱管够,还不算在俸禄中,一切开销全部由官府承担。呆在军中虽然日夜不断操练的痛不欲生,每每累的趴下便不想起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尽管日日夜夜经历魔鬼般的操练,但在军中也犹若天天过年一般吃好喝足,这是普通士卒百姓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一日,正直新军训一个半月之后,校场上一列列士卒方阵在甲士的带领下不断操练,一个个赤身大汗淋漓。

    就在这时,校场之外出现了一番奇景,各种牲畜的叫声不断。

    放眼望去,好家伙,猪、羊等牲口成群结队而来,纷纷被赶入校场之内。

    而校场训练的士卒对此与起初惊诧好奇相比,现在早已是见怪不怪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拉来的牲口很快会成为口中的美味。

    营帐的大后方很快就出现了猪、羊这些牲口的嚎叫,一大帮伙夫兵笑逐颜开,个个磨刀霍霍宰羊杀猪,剁肉佐料无不忙的不亦乐乎。

    临近午时,操练已经结束,被狠狠操练了一上午的九千多名士卒一个个都是有气无力的躺在原地休息,所有的力气已经被榨干,连说话都觉得够呛。

    不消片刻,午饭的肉香味便悠悠地的在校场上四处飘散,原本一个个有气无力的士卒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犹若回光返照一般。

    刷的一下,横七八竖躺着的士卒纷纷起身,眨眼之间便在各自分区排成了一列列队伍,非常之迅速。

    仅仅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说明这一个月的操练其效果了,再也没有初期一哄而上的景象,别看这样的小细节,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天下列国的军队难以找出来。

    不一会儿,校场上的每一个士卒喜笑颜开的领着自己的一份食物狼吞虎咽,顿顿有肉,顿顿管饱,根本不怕吃不饱,伙食之丰盛光是顿顿有肉便不可思议了。

    训练校场上有一道身影,每一个士卒看去都带着敬畏、感激的目光,那道身影赫然便是他们的国君,也就是卫峥。

    此时正直午饭之际,卫峥同样身在现场与所有人一起吃喝,身为国君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卫峥这种行为对于这些士卒来说无疑是倍感不可思议的。

    一国之君,万金之躯竟然与所有的士卒吃一样的食物,在同一个地方,卫峥可是卫国的国君,在场每一个人的君侯。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天天都是这样,让每一个人明白他们的君侯并非形式主义,而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与子同袍,共赴国难”这句话。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士卒对卫峥越来越敬畏、激动。跟着这样的君主,又怎可能会吃亏?这是每一个士卒心里的想法,也潜移默化的在无形中围绕着国君凝聚向心力。

    爱兵如子的卫峥可从来没有把这些士卒当作随意差遣的牛马,这些人都是今后自己的绝对力量,是要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人,又怎可能会把他们当作奴隶对待。

    “君侯……”就在这时,白起来到了卫峥身边,所谓上行下效,国君亲自带头,在用食这一块已然在新军中形成一股风气,军队职能军制严格分三六九等,但在吃喝这一块却是上下一致。

    抛开一些特殊情况,连国君都跟着普通士卒吃一样的,其他军官借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开小灶。

    “看看……”卫峥见白起来到身旁便指了指四周的兵卒,笑道:“一个月了,可感觉将士们有何变化?”

    白起环视一周,一个个士卒们脸上挂着淳朴亦是十分满足,即便日夜**练的死去活来也毫无怨言,所有人的脸上都是这样的表情,并非是刻意表现所能够展现的风貌。

    白起一眼玩去很快又收回视线,说道:“越发壮实了——!”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刚刚开始的时候十个里面九个都是骨瘦如柴,只要赤身便能看到身子骨没多少肉,经过这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校场营帐再也没有一个排骨身子,取而代之的是结实的肌肉在慢慢的长出来。

    在伙食这一块,卫峥严格下令非特殊时节一律不得搞特殊,就连身为国君的卫峥也不开小灶,上到正规的军官士卒,下到伙夫、马夫都吃一个锅里的饭。

    “不错!”卫峥感慨般的点点头,说道:“壮实了啊!壮实了才有杀敌的力气,我的兵,要如蛮牛一般强壮,似猛虎一般肃啸,战必胜、攻必克。卫之斗士,当为天下攻无不克之骁锐!”

    看着四周的士卒们,白起也在想着,这样天天有食肉吃,管饱管够管足来供养的士兵,在日夜进行魔鬼般的操练,吃饱喝足继续把力量又全部榨干,如此反复不断,军纪严明,三条军令逐渐烙印在骨髓当中。

    不知道这支军队一旦形成战斗力,比之号称天下不可挡的秦之锐士……卫之斗士与秦之锐士,到底孰强孰弱,白起甚至隐隐的有些期待。

    ……

第042章:喜怒姜牧

    ——

    就在卫峥和白起与一众士卒共同享用午饭时,训练场的营帐之外有一辆双乘马车直奔而来,不消片刻便驶入了大营。

    从马车上走下来的赫然便是百司长姜牧,着一席官服俨然自有一股威严,姜牧看着大营中的士卒们吃喝的食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君侯呢?”姜牧唤来一甲士问道。

    “君侯正在与将士们共同用膳!”那甲士如实说道。

    “什么?”姜牧大惊,旋即大怒:“岂有此理,君侯贵为一国之君,万金之躯,事关国家社稷旦夕,怎能与尔之武夫一并食用这等杂食,真是岂有此理……”

    “回…回百司长!这是君侯之令,军中严令……”那甲士被大怒的姜牧呵斥也不敢大声还口,弱弱的说道,反而被怒斥的姜牧打断:“住口!快带我见君侯——!白起这个混账东西怎不出来阻止……”

    “遵命——!”

    火急火燎的百司长姜牧便这样来到了卫峥面前,一看之下卫峥果然吃的是那些个玩意儿,姜牧顿时急了,旋即在当场对着白起破口大骂,白起是这里的军头儿,自然是骂他,责任也归咎于他。

    这会儿的姜牧仿佛胆气倍儿足,悉数的一一数落白起,张口闭口便是国家公器、社稷安危诸如此类云云。

    被数落的白起也还不了口,搞的四处的将士们低头不语,深怕触怒处于“暴走”状态的百司长。

    一阵头大的卫峥把姜牧拉回帅营大帐。

    “君侯固然体恤将士,可也不该如此……”姜牧仍旧停不下来的说道:“君侯乃一国之君,事关国家社稷存亡之道,尊卑有序乃古来……”

    “好了好了,姜卿休得再说了,这是本侯之意,莫要怪罪白将军。”卫峥连忙打住,“还是说说你吧,为何事而来军营?”

    姜牧也觉得数落的差不多了,这般数落的确很爽,拥主而怒言卫峥也是一种表忠心的手段,但也不能过火了,过了反而不美,于是姜牧便识趣的打住,并禀明此次前来之由。

    “回君侯——!”姜牧合手礼道,旋即露出一脸苦笑,又急又无奈的说道:“臣从未见过如君侯这般每日每顿都为士卒供应肉食的军队,人人月俸三五石,臣闻今后还要提升至五石粮食月俸,君侯以此开销足以养五万精兵矣——!”

    言下之意便是巨大的浪费,在外人看来卫峥这种行为何止是浪费,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国有难,君有诏,百姓参战乃天经地义,他倒好,月月俸禄不算,军中开销官府全部承担不算,还吃的如此之好,消息传出去,宁元帐下的士卒早就对斗士营“不满”很久,同样是当兵的,待遇简直没法比,大家都是跟着卫峥混的,心里岂能平衡?

    姜牧的思维格局自然无法与卫峥相比。

    “姜卿此言差矣——!”卫峥解释说道:“兵不在多而贵在精,士卒若无以果腹,何以为战啊?士卒骨瘦如柴,了无气力何以冲锋陷阵啊?何以斩杀敌军啊?秦军何以悍不畏死?便是秦之法以奖励耕战,致使秦人个个奋勇求战,以立功为己任,秦人为何强悍?难道秦人不知道枪口穿堂会死人吗?秦人当然知道,秦人更知道奋勇杀敌便有赏,秦人激赏军功以强兵,有功必赏,有罪重罚!”

    “姜卿可知今日因触犯军法而被驱遣的士卒,个个宁可受棍棒也不愿离去之因?天下列国有哪支军队的士卒会如这般?为何?姜卿以为我帐下斗士营的军士将来上阵杀敌有惧战者呼?”

    一连串的质问下来,姜牧无言以对,欲语而不得,本就不懂兵法统军的姜牧加上质问者又是卫国君主,自个儿的顶头上司,更是哑口无言,憋了许久最终还是说道:“君侯所言固然不假,然则,以此或可操练锐不可挡之勇武斗士,确是消耗巨大,此番从魏国手中获得的大批粮草辎重及其十万金已然消耗近半,国库只能维持半年,卫国……养不起如此消耗巨大的军队,君侯啊——!”

    君侯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卫国养得起——!”卫峥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此信誓旦旦反而让一脸欲哭无泪的百司长姜牧愣住了。

    “半年足够了——!”卫峥又说道,同时在心中算了算,以卫国现在的国库和税收,长久下去按照这样的法子,即便养五千军队都显得倍感吃力,但只要统一卫国上下治权,处理完废君专业户的孙、宁这些世卿贵族,必然是一笔丰盛到难以想象的财富,卿大夫家族假公济私,尤其是三卿这么多年了不知道倾吞了多少进去。

    抄了这些肥的流油的卿族家底,还怕没钱花?

    卫国已经重病了,卫峥下猛药的决心从未改变,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正因为如此才更加需要把拳头给练的更结实喽。

    “姜卿无需多虑,本侯自然明白在做什么,此乃优先激赏以强兵,而后便是激励农耕商贾以富国!”卫峥说道。

    “激励商贾——?”姜牧眼睛一瞪,惊诧的看向卫峥,这句话实在太富冲击力了,自古以来天下列国无不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人地位处于最底层。

    卫峥这一言对于商人出生的姜牧而言无疑是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今后的卫国会被他带向何方,姜牧既期待又忐忑,因为他找不到卫国会走向何方的答案。

    上意难揣啊。

    “君侯欲鼓励卫人经商——?”姜牧实在忍不住便问了一句。

    惟见一脸笑容的卫峥言道:“卫国地处居天下中,工商业兴旺,本侯欲振兴商业,提高商人地位,卫地多经商之士,本侯意在用商贾之手尽敛天下列国之财于卫地,如此国焉能不富裕?”

    统治了一个时代千年之久的卿大夫世家该是退出历史潮流的时候了,不用卿族社会结构必然会出现空缺,总需要一批新的群体代替,商人便是替代者之一。

    卫峥可是有杀手锏的,这个年代可没有所得税的概念,今后的卫国颁布新税收条例,针对商贾收税,一方面鼓励商人从事商业,予以提高社会地位,另一方面针对商业税收分次纳税,商人赚的越多纳税越多,抑制财富过度集中在商人手中,而集中在国库,再以此回馈百姓,国君尽收其名与利。

    卫国的首富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国君,只能是公家最富有。

    重要的商业领域当由国家控制,比如当下的铸币权必然要收归国有,再比如等发觉了安阳铁矿之后,通过卫国商人之手大肆在天下列国之间狂敛战争横财充实己身。

    一系列的强国富民措施早已扎根在卫峥心中,若不是老贵族和旧体系的阻碍,这些措施可能早就开始执行了,也正因为如此而下定决心对卫国上下嗑猛药。

    来日除却卫国上下蛀虫之际,便是卫国上下血流成河之时,也必然是焕然一新的全新时代。

    在姜牧错愕的时候,卫峥忽然漫不经心的说道:“姜卿,切记为官不得经私商,经商不得为官,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也!”

    鱼和熊掌可兼得者,只能由一个,那边是他卫峥。

    “臣谨记在心——!”姜牧轰的一下,脑海中犹若一声炸响,心声冷汗,略带颤声的说道:“臣愿如数献上毕生经商所得钱财,以正其心——!”

    卫峥心中一笑,这商人出生的姜牧脑袋倒也转的快,知道现在自己急缺资金,一来可表忠心,二来这也是一份功劳,商人到底是会打如意算盘的。

    不过,敢把所有家底押上来,倒也有几分魄力。

    卫峥当下罢手笑道:“今之时下倒也确是缺钱,这财货本侯便先收下了,不过献财大可不必,这是属于你的便是你的,你跟着本侯不是来被剥削的,本侯亦是相信姜卿忠心耿耿。此番过后,定当如数归还,姜卿强兵之功本侯便提前先记着了。”

    “君侯不可,微臣不敢……”姜牧连忙说道,语气颇为羸弱。

    “怎么?姜卿以为本侯今后还不上?还是以为卫国国力会制止而不前?”卫峥反问道。

    “君侯恕罪,臣并非此意……”姜牧一听连忙说道,这个名头可担待不起啊。

    “此事不必再说,本侯借了,记住,是借——!”卫峥说着又郑重严肃的补充说道:“姜卿,今此言论仅你我君臣知晓便可,事关国家社稷安危,本侯只对你一人言,如若泄露,拿你是问!”

    “微臣谨记——!”姜牧连忙说道,心下反而大喜,竟然只对我一人言,想不到在君侯心中的地位这般重,被重视说明前途有望啊。

    既然君侯视己为心腹,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要尽心尽力。

    姜牧就这样欢快的离开了军营大帐,而卫峥依旧例行训练,大营里的这支军队可是自己的家底和最大的依靠,宝贝着呢!

    而这段时间天下列国有不少也在关注卫国的动向,自从围攻大梁之后,卫国这个几乎被天下忽视了的小国家已经步入了诸雄的视野,其中又以魏国、秦国、齐国的关注最甚。卫峥在训练新军之事也不可能掩饰,不过数量对于天下七雄来说,不到一万并无太大威胁。

    训练新军自然瞒不住天下人的眼睛,而对卫国关注度最高的三个国家:秦国、齐国和魏国对此的反应各有不一。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626/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石慌所写的《战国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战国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霸天下介绍: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让天下将星黯然失色,纵横者流,张仪苏秦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当一个后世灵魂穿越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魏变卫,战国仍七雄,一字之差历史巨轮却由此改变,华夏文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再是秦国,而一个更辉煌的强悍王朝由此而生……
立中央之国,
号天朝上国;
无四海不服,
如烈日当空。
石慌书友群:240248664,欢迎入群讨论。战国霸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