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霸天下TXT下载战国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石慌     战国霸天下txt下载     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43章:又进油锅

    ——(品读《战国》的看官们不忘推荐票、收藏哇~~石慌鞠躬拜谢!)——

    “卫国新军,日食三顿,顿顿肉食……”

    魏国宫廷,老魏王看到手中的竹简快报,正是奉命不断盯着卫国动向的探子回报,一看内容,老魏王先是一愣,旋即捧腹大笑不止以至欲语而不得。

    “不是说那年轻的卫国新君乃师承鬼谷?天下竟有此等练军之法?这是在练军呢还是在养猪羊呐?”老魏王一看这份密报,不知怎么了心情顿时大好,他忽然觉得实在高看了卫峥。

    按照这种练军养军的手段,天下七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消耗,光是不过万的人马消耗,都抵得上寻常军队三五万的粮食供应了。

    军不过万,又能起到什么大作用呢?

    “此等卫国,不足为虑,其必自取灭亡矣——!”心情大好的老魏王笑道。显然,以卫国的国力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老魏王心下断定用不了不久,卫国就要被卫峥这支所谓的新军给拖垮了国力,到时候随军伐之,取朝歌城犹若探囊取物。

    新军训练可抵得上三五万军队的战时消耗,这一点卫峥又怎可能不知道?且不说他要走的是精锐军队路线,即便走常规的新军组建路子,东面的齐威王和你老魏惠王能够容许卫国出现一支数万人马的部队吗?

    再退一步,且不说齐国和魏国这些外部环境,就说卫峥内部的各大卿族权僚也会拼死力阻。

    ……

    秦国,咸阳宫殿。

    得到卫国消息的秦王也有点迷糊了,秦王怎么想都觉得没道理啊,当初与卫峥见面,给他的印象是年轻却富有谋略见解,不失为一代明主,所以这卫峥看起来也不是一介庸才,怎能会有这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整军之法?

    此时此刻的秦王下意识的想要召见相国张仪过来,秦国境内,上下最了解卫峥的人恐怕莫不属于其同门师兄了,但就在不久前,张仪和秦王合手演的一出苦肉戏码,张仪刚刚被“罢相”离开秦国,此时此刻怕是已经抵达魏境,要入大梁城了。

    难道他真以为这样的军队能够养得起?

    “卫之斗士……”秦王独自细细的咀嚼这几个字,再次盯着竹简上探子回报的内容,日日三顿,顿顿肉食,每顿管饱,粮食一律由官府承担,还对每一个士卒发放月俸,致使卫人争先恐后入新军。

    秦王不禁深思了,先抛开卫国能不能养得起,假如养得起……旋即想到了卫峥这么做会带来什么作用,一想之下秦王不禁一愣。

    卫峥这种行为和秦国激励军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够激励卫国百姓人人从军,激励士卒奋勇立功。

    归根结底便是一句话:激赏军功以强兵。

    这一点秦王对卫峥予以肯定,然而却不敢苟同,原因只此一点:谁都知道奖赏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得赏赐得起啊!列侯诸强都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力可以按照卫峥那样的方式来养军。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秦王之雄略,确实不是老魏王可以比拟的,只不过秦王碍于时代格局的思维限制,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卫峥的新军制度。

    齐国,临淄。

    “鬼谷门徒?依寡人之见,不过如此,鬼谷门徒亦有庸才啊!”以入暮年的齐威王看到卫国的消息心下顿时大定,抚须而笑的齐王又说道:“秦王怕是眼拙矣~!此等庸才怎可与晋文公相比?”

    齐威王本来还当心未来的家门口会出现一个与秦国交好的小霸,现在看来是多虑了,天下列国哪有像他卫峥那样的练军之法?用不了多久,卫国本就不强的国力被他这支军队这么一折腾,怕是要拖垮了。

    基本上,卫峥训练军队的消息传到天下列国之后,无不取笑之,一时间,声威大震的卫国新君被不少人标刻上了昏主的头衔。

    这倒是卫峥没有料到的事情,消息传回卫国,传到卫峥的耳中,反而大喜。

    没想到这训练新军的事情,还有这样的意外效果,对其而言无疑是大好的消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自然清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硬道理啊。

    这个意外无疑间接破了秦王的阴谋,不知不觉便从火架上下来了,不再被烘烤。

    天下人不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一小国身上,如此一来便能闷声发大财,总是有一双乃至几双眼睛时刻盯着你,提防着你,谁的心里都会起疙瘩不是。

    就在卫峥为此心情大好,以为可以闷声训练新军之际,没想到刚刚从秦王的火架上下来,又被老魏王给推到了油锅里去。

    五日之后,孙谷火急火燎的前来求见卫峥。

    “孙卿有何要事不能定夺?”卫峥一听孙谷说有要事需要他决断,心下也有些好奇了,现在这卫国上下,有国君亲拟执掌国野朝政的诏令,还能有他孙谷合法全权掌握卫国公器而不能做决断的事情?

    “禀君侯——!”孙谷如是说道:“昨日探子回报,魏国任用犀首公孙衍合力倡导六国相王(wàng)以合纵,探子回报,公孙衍已经离开赵国,此时已经临韩境,赵国已经同意了与魏国的联盟!”

    “等等……”卫峥忽然打断了孙谷的话,连忙问道:“六国相王以合纵?哪六国?”

    在新军训练场有些时间的卫峥差点就忘了今年会发生的一次绝不能忽视的大事件,即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五国相王”事件,这次事件之所以有名,便是标志周王朝彻底名存实亡。

    以往天下虽然都不鸟周天子,但仍旧尊其为共主,即便称王也得实力强大才有资格才敢这么做,这次事件连小国家都要称王,可以见得。

    “五国相王”赫然便是由魏国主导,犀首公孙衍极力鼓吹的合纵之策,以互相称王为噱头来拉拢诸国联合,准备联合三晋之魏、韩、赵、及其中山国、燕国互相称王,藉此达成联盟。

    一旦盟约达成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向东可以抗齐国,对西可以拒秦国,朝南可以御楚国。

    只是,怎么突然多出了一个国家?六国相王是什么情况?

    难道历史有误?

    “回君侯,便是三晋,中山国、燕国以及我卫国——!”孙谷如是说道。

    “卫……”卫峥面露凝色,顿时哑然,久久而无言以对。

    拉拢卫国称王!难怪孙谷不能做决断。

    “犀首公孙衍……”末了,卫峥不由自主的失笑而道:“好一个合纵,公孙先生啊公孙先生,使唆本侯以称王?你这不但是要捧杀我卫国,还要断我与秦国的盟约,其用心之险恶,站在魏国的角度倒也不失为一条奇策,不愧是犀首,果真大才也!”

    孙谷本对卫国被邀请称王这事而意外、惊喜、忐忑皆有,实际上他也非常心动,卫国一旦称王,改换王制他孙谷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但又心虚,无他,卫国没有称王的资格。

    而一听卫峥这番言论顿时心中一跳,这下孙谷看清楚了,原来这是个巨坑啊!

    “依君侯之见,此时卫国当如何应对?”孙谷连忙问道,对外邦交除了妥协,卫国的这帮卿族根本就毫无对策,废国君以争权夺利倒是一拿手本事。

    见卫峥沉思不语,孙谷也不好打搅,便静静等候。

    此时此刻,卫峥的大脑正在飞快的运转,不断的在衡量利弊得失,内外局势。

    这一次,公孙衍的以六国相王为由给他将了一军,使得卫国进退两难,同意了便等于与秦国交恶,失去了势,那卫国便没了依靠,迟早要被魏梁灭掉,而拒绝那便是与此联盟交恶,合纵大势一成,秦国都怕拿还敢给卫国撑腰,到时候老魏王便能随意蹂躏他卫峥。

    不论怎么选择,都要得罪一个得罪不起的人,怎么选择对于卫国而言都是死局。

    许久,他那眼眸深处忽然闪动一丝华彩。

    危机危机,危机之中必然含有转机,而卫峥在这一刹那间看到了转机,不但是化解这次诸国互相王的转机,更是藉此机会铲除卫旧势力,统一治权,集权卫国而建立属于自己势力和新制度的天赐良机。

    卫峥顿时收起了思绪,不动声色的看向了孙谷,凝重的说道:“孙卿,此真乃卫国危及存亡之秋时,这一天是本侯自登基卫国君位以来便时刻警惕着,却不料来的如此之快。”

    “这……”孙谷见卫峥面色如此凝重,尽管掩饰的很好但心下也不免打鼓,孙氏刚刚在卫国疆土大大扩充之际也得了莫大的好处,他还被封为濮阳君,这到手的好处还没有捂热就变成烫手的山芋了?

    不甘心!

    却见卫峥又说道:“孙卿还请回朝,一切事务照常运作,本侯已有应对策略,不日便返回宫廷执社稷公器,掌朝野国政,无需多虑耳。”说到这里的卫峥不免的“真挚”而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孙卿,此乃事关卫国存亡之秋,需上下齐心协力方能度过此危局!”

    卫峥继而信誓旦旦的说道:“一旦此危局度过,卫国便能称王,也有称王之实!”

    这“警、诱”二柄在卫峥这里简直用的如火纯青,孙谷果然被忽悠住了,“老臣谨记,君侯,老臣这便先行告辞了!”

    “孙卿,大可不必人心惶惶,卫国无忧——!”卫峥又信誓旦旦的给孙谷打气的说道。

    孙谷一走,卫峥当即道:“来人,召白起来见!”

    “公孙衍,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哈~~!这次反倒是要谢谢你给我制造了一个解决内部隐患的大好时机!”

    ……

第044章:金蝉脱壳

    ——

    “兄长,召我有何要事?”白起走进来,营帐内便只有两人。

    卫峥便即刻将六国相王的事情与白起简要的叙述一遍,后者一听心下微惊,“六国互称王?”

    “不错——!”卫峥微微点头,在孙谷面前表现一片凝重,此刻反而轻松很多,惟闻其声:“这公孙衍打的一手好算盘,挖了一个让我跳也不是不跳坑也不是的陷阱。”

    “此事非同小可,兄长如何破局?”白起凝重的说道,心下不免有些懊恼,带兵打仗是信心十足,但邦交谋国之道非己长策,面对这样的事情一点忙也帮不上,为人臣者无以为主分忧,这才是白起最懊恼的。

    卫峥自然看出来了,笑道:“起弟不必担心,我已有应对之策!此次看似于我而言是莫大危机,但也未尝不是一场良机啊!”

    “哦?”白起一听顿时眼睛一亮,好奇的看向对方。

    “但需要起弟你的配合,方能功成!”卫峥又补充道:“此次唤你过来有要事,是决定卫国上下命运的大事!”

    卫峥一开口便如此郑重的说,白起顿时面色一凝,旋即单膝跪地而说道:“白起愿肝脑涂地,决不负兄长期望!”

    见卫峥招手示意,白起便起身来到卫峥身边听其语,惟闻后者低声说道:“此番计策为金蝉脱壳之计,其目的可一举两得,当如此……然后如此……”

    一番耳语下来,听得白起心惊肉跳,“兄长,这……是不是太危险了?”

    卫峥显得毫不在意,忽然笑道:“三晋、燕、中山等诸侯相王,不仅仅是我卫国之忧,比我更害怕这个联盟的还有秦国和齐国以及楚国,一旦诸国形成合纵大势,西可抗秦国,东可拒齐国,南可御楚国,天下格局将因此而大变,楚王、秦王和齐王才是最担心的,必然会破坏公孙衍其合纵预谋。”

    有道理!白起一听微微点头,“可兄长,兄长此计策委实太过于冒险了,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旦消息传开,魏国怕是会乘虚而来,恐内忧外患之下破局不成反成死局!”

    “魏国必然会来,魏国一来你便以率军西抗外敌为由而安然置之,大可以此理由向三卿要兵要粮,他们一定会为了私欲而不愿拒敌,留在朝歌瓜分利益,只要你愿意代他们御敌,其必然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起弟放心!魏国自然会乘虚而来,然我卫峥有信心可一言便能是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卫峥信誓旦旦的说道。

    “藉此机会彻底掌握卫国绝对军权。”卫峥大手一收而握拳,目光犀利之至,旋即又道:“此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一并解决内忧外患的机会,起弟!你只需要死死的掌握这支精锐新军!待我再次重归朝歌便以秋风扫落叶之形式率军而来,施以雷霆之速,一锤定音——!”

    “白起领命——!”

    一切都是套路,一切都是算计!

    密谋结束不久,卫峥便整理装饰卸下戎装随同一小队帐下斗士营的亲兵策马驰奔出军营大帐,目标直指朝歌宫廷而去。

    翌日,朝歌城,卫廷大殿之上。

    一个多月未曾理政的卫峥再次临朝听政,今此之时,六国相王的事情难以掩盖,已经在天下士子间闹得沸沸扬扬,无人不论之,卫国上下也是人心浮动,概因为六国相王之中卫国赫然在列,这是卫国庙堂上的群臣极其出乎意料的事情。

    一时间议论纷纷,对于卫国要不要称王的这一件事,朝堂之上的群臣已经争吵的不可开交。胆大者支持称王,希望卫国改换王制,胆小者拒绝称王,认为卫国国小势微不能去参合那趟混水。

    然而争吵不断却是没人能做得了主,即便是代掌国政的孙谷在这件大事情上也做不得主,还得看国君怎么想,怎么觉得,卫国是国君的国,是卫峥的国。

    大殿之上,卫峥面对殿下议论纷纷的声音,觉得差不多之后便开口说道:“列位——!”

    刷的一下朝堂之上顿时便安静了下来,一双双目光纷纷望向座上的君主。

    “此番公孙衍力操六国相王之事,卫国到底要不要参合称王,诸卿以为如何——?”卫峥不急不缓的说道,实际上心中早就有了决断。

    “启禀君侯——!”不一会儿便有一朝臣出来参奏,说道:“卫国不能称王!”

    “如何不能称王——?”卫峥反问,言语间不动声色。

    “禀君侯,臣以为今之卫国,称王为时尚早,恐天下人不服反而惹祸上身,委实不妥!”参奏的朝臣说道,倒也不卑不亢。

    “启禀君侯——!臣有事启奏——!”这时,又跳出一个朝臣来。

    “可——!”卫峥言简意赅。

    “回君侯,臣以为卫国应当称王!”

    “为何称王——?”卫峥反问。

    “万万不可啊君侯!卫国称王是祸非福矣——!”反对六国相王的朝臣连忙说道。

    “一派胡言——!”支持称王者被其打断心有不喜,当即呵斥道:“卿之此言甚是大谬!”

    言及于此,旋即转向座上的卫峥俯首而礼道:“回君侯!卫国必须称王,如今六国相王有大势所归之向,此等境况我卫国若是拒绝,却也如了陈觅之愿,然而卫国必然得罪三晋、燕国、中山国等五国。”

    说罢,这臣子看向反对者,戏谑的说道:“陈大夫既然知道卫国如今国小势微,竟然还力主君侯做出得罪诸强这等吃力不讨好之事,岂非误国——?”

    相对于卫国而言,参与互相称王的这些诸侯的确是强国。

    “你——!”反对者一时间语塞,脑瓜子一转旋即面向卫峥说道:“回君侯,卫国若称王,却是与三晋为伍,若如此其必然得罪于秦国。”

    “卫国不称王,难道就不会得罪五国吗?”支持称王的朝臣当即反问,反对者一时间无以言对,支持者旋即又道:“启禀君侯,卫国倘若不称王,固然不会开罪秦国,然五国合纵若拿我卫国开刀,秦国未必会出兵相救,卫国必然任人宰割。称王,或许开罪秦国不假,却也让三晋无口实以出兵伐我卫,以解今之危局,也是迫于无奈。君侯有武公之志,届时举国奋发休养生息数载,卫国无患矣!望君侯三思——!”

    就在反对者哑口无言之际,一直未曾说话的孙谷开口了,“老臣力主君侯称王——!”

    “臣等附议,力主君侯称王——!”一下子便有半数以上的朝臣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架势让座上的卫峥心中一冷。孙谷的势力还真是不小啊,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了。

    很快,力主称王的一番以绝对数量压倒反对者一方。

    “好——!”沉思了片刻的卫峥旋即起身而道:“既然如此,卫国称王——!”

    卫国同意六国相王,卫峥一言便是一锤定音!

    朝散之际,卫峥私下召见了姜牧秘密交代了一件事务,莫不郑重至极,而等姜牧离开的时候,面色一脸凝重,脑子里死死的记住卫峥所交代的事情,这一次简直比出使魏国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卫峥刚刚宣布卫国参与六国相王的事情上,朝野上下风风火火的准备要改换王制,及其主持卫峥前往东周洛阳会盟的事情时。

    卫峥忽然称病了!

    这等境况可把卫国朝野吓了一大跳。正直春秋鼎盛的卫峥怎么突然就卧病不起,最重要的是在这等节骨眼上,那如何前往洛阳参与六国会盟之事?

    尤其是孙谷等人又急又惊,生怕误了大事。

    卫峥藉此集权卫国的金蝉脱壳之计开始进行了!

    ……

第045章:卫有猛士

    ——

    “太医,君侯所患为何疾?情况如何?快说!”宫廷入口处,孙谷等一干卫国重臣刚刚过来,去见卫峥之前便把太医拉过来先询问一番。

    “回濮阳君——!”那太医旋即趴在地上微微颤抖的说道:“微臣未能查出君侯所患怪疾——!”

    “废物,要你何用?”孙谷一听顿时一怒,冷瞪了一眼地上的太医怒哼一句便拂袖了去,速速进入廷内前去觐见。

    “老臣拜见君侯——!”匍匐在地的首位大臣,赫然便是孙谷,得知卫峥忽然病重,卫国的实权重臣孙谷、宁元等卿族大臣同时来见。

    此时此刻,卫峥仰卧在床榻之上,额头一块布锦,双目恍惚无神而口唇发白,乍一看都是得了重疾的样子。

    “诸卿免了吧——!”卫峥似乎有气无力的说道,微微侧头一看,孙谷等人见卫峥的眼神扫视而来不由自主的低首。

    “君侯患疾,切勿莫动!”孙谷见卫峥要起来的架势连忙说道。

    却见卫峥罢了罢手,在近侍玖儿的帮助下坐了起来。

    确实是累,是演的累!

    这是最后一次和他们周旋,再累也得演下去。

    只见卫峥坐卧在床榻之上,过了许久才摆着无所谓的语气说道:“流亡在外患上的寒疾,年年春季便会来一次,老毛病了,修养几个月便可安然!”

    卫峥说起假话来那是丝毫不含糊,那演技怕是后世演员拍马不相及啊。

    “臣等有罪——!”忽然之间孙谷等人刚刚站起来不久,听到卫峥这么一说流亡之事,便想起了卫峥流亡在外近二十年的经历,旋即一个个再次匍匐跪在地上。

    卫峥一愣,看着一个个脑袋额头贴着挨地的手背,算是看出来了,这几个老家伙也是会演的主儿。

    “诸卿何罪之有?”卫峥一笑道,和这般卿族还得继续周旋下去,旋即补充道:“都给我起来——!”

    “本侯如今旧疾复发,两三月之内怕是理政不得,如今六国相王之事恰巧事发,多事之秋啊,本侯患病之事切不可对外传言。”卫峥郑重的说道。

    “老臣谨记——!”孙谷拜首而道。

    卫峥微微点头,继而又说道:“六国相王之事,照常进行,不可更改,卫国朝政便要孙卿多多担待,代掌公器为本侯分忧!”

    “老臣领命——!”孙谷再应允。

    “本侯乏了,都退下吧!”卫峥侧过头去,似是无力的挥了挥手。

    孙谷见状欲言又止,看卫峥的模样只好作罢,再俯首后便先后退去。此刻孙谷等卫国诸卿并不知道卫峥已经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就连孙谷都没有察觉这一次卫峥再次授权他摄政的时候未有任何诏书。

    显然,在孙谷潜意识里这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有了前面的一次铺垫,卫国朝臣也没有不服者,现在的孙谷已然把自己视为是卫峥的肱骨心腹,不得不仰赖的人,尤其是在卫峥重病的时候。

    从这一刻起,卫国的卿族已经半只脚跳进了卫峥所设下的万劫不复的圈套之中了。

    待得这帮卿大夫离去不久,一个身穿甲胄的军士走了进来。

    “卑职孟贲拜见君侯!”这甲士见到卫峥旋即单膝跪地说道,声音沉雄有力。

    “准备的如何?”卫峥罢手免礼,随即问道。

    “启禀君侯,万事已准备妥当——!”孟贲旋即回应道。

    “好——!”只见卫峥豁然从床榻之上起来,此时此刻哪里像是在见孙谷等人那般奄奄一息的君主,简直生龙活虎一般,卫峥当即道:“即刻按计划行事!”

    “卑职领命——!”孟贲双手抱拳应允道,刚刚转身准备离去,卫峥再次提醒了一句:“且慢!孟贲。此事重大,做事切勿一根筋……算了,你这榆木脑袋跟你说了也是白说,总之别给老子出岔子就行,否则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君侯竟然都暴起了粗鄙之语,孟贲一愣之下便信誓旦旦的说道:“此事若出纰漏,孟贲提头来见!”

    “本侯要你头颅作甚?”卫峥旋即微怒,看着孟贲一脸茫然呆萌的挠挠头以掩饰尴尬,无奈之下摇头说道:“切记不可逞匹夫之勇,下去吧——!”

    “遵命——!”

    孟贲抱拳离去,卫峥旋即又回到床上,唤来玖儿揉揉太阳穴。

    这孟贲是个了不得的勇士,卫峥没有想到秦武王帐下的三大武士之一孟贲竟然会在自个儿的斗士营帐下。

    起初在斗士营训练的新军之中,孟贲的勇武过人便第一时间展现出了非常人之处,很快便落入了卫峥的视线中,后来得知了此人名为孟贲。

    卫峥最初对这个名字有些似曾相识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直到一个月的时间孟贲的表现越来越耀眼,大有万夫不挡之勇的气概。

    这个时候的卫峥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秦武王帐下的一员勇猛的武士,赫然便是叫做孟贲,一模一样的名字。

    这下明白了。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详细记载:秦武王有力好战,武士任鄙、乌获、孟贲皆至大官,王与孟贲皆举鼎绝膑而亡。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武王洛阳举鼎的事迹,秦王和孟贲死于九鼎之下。

    能让卫峥确认此孟贲必定是秦武王帐下的孟贲还有另一大原因,便是孟贲也是卫国人,历史上也有说是齐国人,但相差不多,卫齐本就接壤,如今的孟贲不到二十岁,和历史上秦武王帐下的孟贲所在的时代相吻合。

    这些证据足以说明,此孟贲就是历史记载的孟贲。

    这样一员勇武之士竟然出现在自己的帐下,卫峥也是乐了几天,历史相传:卫人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犀,能生拔牛角,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尤为勇猛。

    前面两句是夸张的修饰,但后面几句却是在军营中有所表现,这段记载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说明非常人可比。

    孟贲这个人与历史上的记载如出一辙,也是个莽夫,直白的说便是有勇无谋。

    不过,卫峥不需要他来谋,要他的勇猛足够了,加上这些时日以来,此人虽然天生仿佛少根筋,不过却也是忠心耿耿,如此便足够了。

    这样的好手,如今归心于己之帐下,断然不能让他出走卫国而入秦,秦武王错就错在把这样的尖刀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不过卫峥却不是秦武王,很清楚孟贲这样人该处于什么位置才能发挥他应有的才能。

    帝王之道,乃知人善用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峥二十几日卧病不起,孙谷总摄朝政、掌卫国社稷公器,六国相王之事也在他的主持下有序进行着,不过孙谷也如实遵循了卫峥的嘱托,毕竟这样的事情非国君不能主持。

    一切只能等卫峥的病情有所好转才能顺利进行。

    只不过,怕是这群卿族们盼不到了。

    这一日也是卫峥称病不起将近二十六天之后,夜深人静之际,卫峥忽然换上了仆役的装束连带着随身伺候他的侍女玖儿离开了宫廷府邸并出了朝歌城。

    城外的接应者赫然便是孟贲带领了一支便衣小队,此时此刻,出城了的卫峥已经从仆役的服装换上了一套士子着装。

    夜色之下,侍女玖儿一脸茫然无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路上只得默默无言的跟随着卫峥,玖儿也发现这一刻的卫峥面色并不怎么好看,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潜意识告诉她此时此刻的君侯,心情并不好。

    “君侯——!”孟贲走到马车旁边,向卫峥最后请示。

    卫峥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下令:“立刻执行——!”

    “遵命——!”孟贲抱拳领命之后旋即模仿飞禽的声音吹了个口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下忽然又出了一小队人马直奔城内而去。

    “君侯,该出发了——!”一名便衣侍卫提醒的说道,这里的人都是从新军斗士营大帐中白起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卫之斗士,卫峥在新军大帐的表现深得军心,这些新军虽然入他麾下不久,却是忠心耿耿,毋庸置疑。

    幽幽叹息一声,看了一眼夜色下的玖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些伺候他的侍女近侍,今夜,朝歌城内的宫廷府邸除了带到身边的玖儿,其他人都会无辜的死去,甚至不知因何而死。

    他们都是无罪的,但他们又不得不死——!

    而杀死他们的不是谁,正是卫峥——!

    卫国的那些旧势力还未开始清算铲除,血便开始流了!

    原地站立许久,卫峥终于转身,将玖儿揽入怀中,抱着惊慌失措如小鹿一般的良家少女一同上了马车。

    “集权斗争,从来都是腥风血雨,这只是一点血光而已,真正的血流成河还未到来,卫峥!你自恃雄主而居之,优柔寡断绝非雄主该有的性格——!”马车上的卫峥不断的在心中对自己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演兵岭的场景,师尊王祤的声音在心中悠悠响起:“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之术,静心为首,则可纵横披靡……”

    抛开所有的思绪,当下心底一横,转而恢复了那个要在大争之世行大争而从容不迫的卫峥,低声一吼:“走——!”

    车行不过半里路,再回望朝歌城,夜色之下的城内忽然亮起了冲天火光,大火燃烧的方向赫然便是卫国的宫廷。

    “不好!宫廷着火了——!”

    “着火了——!”“宫廷着火了——!!”

    “完了!君侯在里面——!”

    “君侯——!快救君侯——!”

    “来人呐——!君侯在里面——!快来人呐——!”

    ……

第046章:宫廷大火

    ——

    一场在夜间发生,既突然又离奇的宫廷大火!

    这便是卫峥的金蝉脱壳之计谋,此时此刻的卫峥已然朝着卫国东面的齐国而去。

    就在卫峥走出朝歌城,孟贲带着一队人马内外接应之下回到宫廷内,一把火将卫国的宫府给点燃,所有人都未曾料到卫国戒备最森严的地方竟然会突发大火。

    除了内部有鬼,绝不可能会是外人得手的,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命令纵火的人赫然便是卫国的国君,没有卫峥在幕后主使,火烧卫国宫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无人知晓的。

    卫峥本人在这次大火中“殁了”,也可以摆脱是卫峥的嫌疑,说给谁听都不会相信,卫峥会自己烧死自己,定然是有人陷害。

    弑君——!

    一想之下,细思恐极!

    金蝉脱壳之计便顺利实施了。

    然而,这个计策是有代价的,夜深人静下的宫廷,突发大火,无辜被烧死的人不再少数,宫府内的人无人生还。

    孟贲等人放火成功之后便立刻撤退,同时还杀死了原本疏通的守卫,这些人是无辜的也是奉命行事的,但这些人必死,不死,计划必然会出纰漏,届时可能功亏一篑。

    从他们参与到这次计划并身在其中便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而这些人的死不过是才刚刚开始而已,是预示着卫国朝野即将到来的集权整肃,注定血流成河的预兆。

    “大事不好了——!左司徒——!”“大事不好了——!”

    宫廷大火几经照亮了朝歌城,再也瞒不住任何人,见到这一幕者,无不面色惨然巨变。

    卿大夫有家,便有家臣,在此半夜之际,孙谷的家臣一路连滚带爬,惊慌失色的将入睡的孙谷于半夜唤醒。

    “何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草草穿上衣着的孙谷面色极为不喜,面容带着的困意仍旧略显几分。

    那家臣当即跪趴在地上战战兢兢的颤声到:“回左司徒——!宫府突发大火,几乎照亮朝歌都城!”

    刷的一下,孙谷猛然站起身,犹若木雕一般一动不动,双眼死死地盯着家臣,厉声的说道:“你说什么?”

    “回左司徒——!”那家臣强咽一口涂抹,口齿不清的说道:“宫廷突…突…发大火……火势蔓延宫廷府邸,无……无法制止,君……君侯……君侯他……”

    “……怕是殁(mò)了——!”说出这句话的家臣整个人如同瘫软了一般。

    “君侯殁了……”孙谷双眼无神而呆呆的呢喃自语,脚步颤颤巍巍的不断后退,整个人差点晕了过去,若不是家臣眼疾手快忽然爆发出潜能本能拔地而起将其扶住,孙谷怕是要仰头摔倒在地。

    家臣刚刚将其搀扶起来,孙谷便竭力的大声道:“卫国危矣——!卫国危矣——!”

    孙谷并不是毫无见地的人,他很清楚一旦消息传至天下,怕是西面的魏国得知卫峥葬身火海,定会在卫国大乱之时以最快的速度挥军东进。现在的卫国与梁国(魏国)刚刚结仇,老魏王断然不可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

    卫国亡,卫国的贵族也要亡,他孙谷不亡命也要亡了富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他岂能不懂?他这不是悲卫峥,而是悲此祸及己身的大难啊。

    这还只是其一,大火为何会烧了宫廷?难道有人弑君?

    卫峥死,谁获利最大?

    细思恐极啊!

    孙谷内心惊起一阵恶寒,全身难以自制的颤抖。

    ……

    斗士营。

    月夜之下的白起并未入睡,而是站在一高地石台之上遥望朝歌都城所在的方向,此刻月夜之下,大火照亮了都城,新军帐外的白起能够看到都城方向在夜色中传过来的火光景象。

    白起并未停留太久,重回营地旋即命令斥候火速赶往都城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实际上,他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派遣斥候前去是为了后续的动作以及此时此刻应有的表现,这一切都与卫峥早已提前商量好了的谋划。

    一把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才熄灭,什么都没有了,无一人生还。

    而卫峥也不知所踪,见证这一幕的所有人的内心尽皆一沉,都知道卫国发生了天大的祸事了。

    以孙谷为首的诸卿大臣纷纷站在了废墟之下,踉踉跄跄的濮阳君哪还有前段时间那般意气风发的时候。

    “报——!”

    “启禀濮阳君,斗士营将首白将军来报!”来报的探子一说,孙谷心下一惊,连忙说道:“白起?新军大营出事了?”

    此时此刻,孙谷明显有些慌了,这是内乱的迹象吗?新军帅将白起与君侯的关系孙谷可是很清楚,卫峥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尸骨未存,若是白起失去了理智,带着那近万大军杀过来,再有西部虎视眈眈的梁国,内外交困,卫国就真的要亡了!

    “回濮阳君,白将军称卫国宫廷大火,国之存亡时刻,敌国魏梁必然会趁此卫国虚弱之际雷霆出击,白将军现已统帅新军拔营出动直奔平阳、于宿胥口驻防,以便防守魏国在我内忧之时滋扰我国境!”

    此话一出,大大出乎了孙谷的意料,就在这时,那白起新军的斥候又说道:“白将军还说——!”

    “快说!”孙谷连忙说道,心下对白起这个人有了一个大致的断定,便是认为此人亦有追逐功名的心,这是在表忠心吗?

    如此大善耳——!

    “白将军说,敌军势大,我新军兵寡恐难御敌,请求司马将军抽调半成兵力火速驰援宿胥口,余下军队护佑朝歌以震慑宵小。白将军还说,请濮阳君务必彻查纵火案,替君侯雪恨!”

    “好好好!!!”孙谷一听连连大喜,本以为是乱兵,没想到局势会是这样,看来这白起是个可造之材,待此事度过一定要将其招揽过来,有功名心,很好,老夫便可以给你功名。

    “宁将军,快快抽调兵力驰援白将军!”孙谷当下便下令道,现在卫国无君,濮阳君孙谷,摄政左司徒孙谷的威望无人能及。

    “宁将军,切记稳住白起,稳住边境,白起此人深得君侯称道,是个将才,我等立刻合力稳定内局,国不可一日无君——!”说到这里,孙谷立刻又补充道:“公族宗子呢?”

    孙谷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是让宁元率军他肯定不答应。宁元也非常乐意,若是孙谷命令他亲自出兵御敌的理由派遣出去,这卫国朝野局势正直变幻莫测的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就没有了宁氏的立足之地了,拥立新君势在必行,此等境况怎可能离去。

    如此危局,卫国的这帮卿族便开始各自打着小九九,也难怪卫峥恨不得立刻铲除之。

    然而,这些一听君侯身死便开始争权夺利的卿族却不知道已经跳进了卫峥的大坑之中,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竟然还真的会分出一半的军力给白起掌控,这一点实在出乎了卫峥的意料,还是高看了这帮争权而熏心的卿族了。

    如此危局,竟然还不知道牢牢掌握军权才是一切的根基,可见已经迷失在了权力和利益争夺的深渊之中无法自拔。

    任何拥立新君的人和世卿贵族,在卫峥携大军和大义回归之际,便是他们身死族灭之时。

    尤其是以孙谷为首的孙氏等卿族世卿世禄的旧贵族、旧势力。

    ……

    ……

第047章:入齐破局

    ——

    卫峥这一招瞒天过海的金蝉脱壳之计,致使卫国上下都认为他们的国君在那场连续烧了两天两夜才被扑灭的大火中死了。

    朝歌都城内的大火扑灭之际,宫廷原址皆是一片焦土黑炭废墟,无一人生还。

    卫峥也在大火里“失踪”了,换句话说,卫国的国君已经葬身火海,连尸体都被烧成了灰烬。

    弑君——!

    这个词汇很快便从卫国的朝臣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冒出来,顷刻间无人不战战兢兢,背生冷汗,就连孙谷也无法泰然自若,没有人敢在此事情上过多联想,实在过于骇人,就连三卿也无不胆寒。

    弑君之罪!

    这不但是名声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一个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间,朝野危危,山雨欲来,整个卫国上下顷刻间暗流涌动,内部的外部的接踵而至。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那个把自己“烧死”的卫峥此刻已经进入了齐国的境内。

    古代的信息不发达,天下人或许知道卫峥的大名,卫国新君一言可安邦、一言可复国、存国的鬼谷派高徒。但真正见过卫峥的真面目者却也寥寥无几,即便光天化日之下行走在齐国地界也无人认得出来,更不用说卫峥还可以掩饰了一番。

    这次使用的金蝉脱壳之计以瞒天过海,于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招巨大的险棋,一子落错则是满盘皆输,这一次才是真正的赌国之举动。非常人者不敢行此事,可以见得卫峥的魄力之大,天下人难寻其右。

    有魄力,同时也有极大的把握,因为当今天下或许没有一个人比他对天下大势尽了于胸的了。

    正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先知先觉优势才敢走这一步险棋,换做一般人或许即便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也难敢下做出这样的决断,但卫峥却非常人。

    两世为人,师承鬼谷,尽得绝学。

    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卫峥手里便等于掌握了天下时势。

    出山期间,鬼谷子便问过卫峥何为天下时势:“所谓天下时势,乃天下大势运动之趋向。天下之势,即推动天下大势之万道。天下若为海,则风为时,因风而动之潮流为势也,握时势故可弄潮也。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审时而度势,因时而用势,故可存世也。”

    整个天下大势,在卫峥眼里便是一盘棋局,身为局中人,是为破局者,更为掌棋人,每走一步尽皆了然于胸间,一切都是算计的,是以谋定而后动。

    ……

    而就在卫峥进入齐国地界后便直奔齐国都城临淄期间,卫国发生的这次大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整个天下扩散,年少而名动天下的卫国新君葬身火海、尸骨无存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扩散到了列国。

    各国的反应皆不一致,秦王得知这个消息,仰天久久无言,直至一声长叹;年寿无多的齐威王得知卫峥之死,心中似乎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至此彻底无需担忧家门口会出现一个小霸而成为齐国的边患;南方的楚国楚怀王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得一声轻叹,襄陵一役能够轻松战胜魏军,好说歹说卫峥也等于变现帮了楚国一个大忙,楚王也颇有感激之意。

    天下人无不感慨,一代人杰如耀眼的流星般一划而过,就此落下帷幕,诸多感慨无以言表。

    卫峥的“死”,整个天下恐怕没有人比老魏王更高兴的了,如卫峥所料一般,魏国得知消息之后,老魏王开怀大笑,伐卫之心再次油然而生,趁着卫国内部现在处于大乱之际将其打回原形,灭其国而一雪前耻。

    然而,整个天下有两人因为得知这个消息而悲痛不已,一个现在处于齐国,另一个现在处于魏国。

    在魏国境内的那个人赫然便是秦相张仪,除此别无他人。

    三人中最小的便是卫峥,其次便是苏秦,卫峥不到二十岁,至今未步入仕途的苏秦也不过是二十多岁。

    而最大的便是张仪,已是不惑之年,是鬼谷门派这一代同门中出山最早的一个,也是最先成名于天下的那个,其次才是卫峥,而苏秦虽然已经出山却还没到他们发迹的时候。

    整个天下,唯有他们两个因为得知卫峥的“死”而伤心欲绝。

    身在魏国的张仪得知这一消息,一时间闭门谢客,此时此刻的张仪之所以在魏国正是与秦王唱了一出苦肉计,被秦王“逐出”了秦国而来到魏国。

    正如应了那句话: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齐都临淄。

    卫峥这个真正的始作俑者已经来到了齐国国都,虽已离开目前正处于一团乱麻的老巢卫国,但与朝歌城的联系仍旧没有断掉,卫峥前些时日,近一个月抱病不起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段时间的准备便是积极布置耳目,以保证即便人不在卫国仍旧对卫国的局势保持明朗信息。

    庙堂之上有姜牧这个百司长,不过如今卫峥已“死”,被一手提拔的姜牧肯定会在卫国遭到排挤,失势是一定的,如此一来毫无根基且商人出生的姜牧唯一的依靠便是卫峥了,被排挤几乎是没有多大意外。

    目前整个卫国上下知晓卫峥仍旧健在的只有白起和姜牧两人,白起在外负责掌军,姜牧在内暗中监视卫国朝野的局势变化以及内应,始终与身在齐国的卫峥建立联系,以便让他了解老巢里的局势变化,商人出生的姜牧还是能够胜任这项任务的。

    卫峥收到姜牧传来的最新消息,目前的卫国内部最大的事情便是以孙谷为首的世卿贵族在着手准备扶持一个傀儡并拥立为卫国新君。

    除此之外,魏梁国得知卫国内部大乱之际亦是蠢蠢欲动。

    此时此刻的卫峥已然来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来到齐鲁大地是有意为之的,破局便从齐国开始,卫峥记得历史上的五国相王是公孙衍于今年(前323年)发起的,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缘故,现在的六国相王也是公孙衍发起的。

    卫峥知道公孙衍联合诸国互称王的目的便是为了合纵诸弱以抗西秦、南楚以及东齐这三大强国,弱国合纵,秦齐楚三国绝对不愿意看到。

    齐王便是为了破坏公孙衍的合纵计策,以中山国国小不够资格称王为借口,欲联合赵国灭了中山国而达到破坏合纵大势的目的。

    如今局势因自己而变化,五国相王变成了六国相王,齐国会拿中山国不够资格为接口来破坏合纵而成了牺牲品的目标。同理,现在的卫国岂不是牺牲品的又一个最佳“候选人”?

    这便是卫峥要来齐国的原因,他可不希望自己与中山国一起沦为此次诸雄博弈的牺牲品。

    若是齐王真把卫国拉下水,身在齐国地界更容易得到消息,来齐国也是破局的关键。

    卫峥抵达齐国都城之日,六国相王的消息已经天下皆知,齐威王得知此事非常害怕六国联合会对齐国不利,于是便召见大臣商讨如何应对这次六国相王事件,以解齐国危局。

    ……

第048章:稷下学宫

    ——

    临淄,齐宫。

    “六国相王,齐当如何处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座上的齐威王环视一众齐国臣子说道,如今的齐威王已然暮年,尽管时日无多,一代雄主暮年之际倒也不像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那般昏聩。

    齐王临朝问政于诸臣,六国相王的事情已经传入齐国境内,齐王得知这件消息尤为重视,齐国在齐威王数十年励精图治下已然是中原诸国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先打败了称霸中原而不可一世的魏国,后又于前年在桑丘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致使齐威王在位期间无人敢进犯齐国,如日中天。

    然而即便如此,齐威王得知六国相王的事情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三晋和好加上齐国的世仇燕国,以及卫国、中山国,这大小六国联合起来绝对是一股难以想象的力量。

    齐国地理位置本来得天独厚,地处东海之滨,一旦六国联合,打开地图一看,齐国便是强敌环伺,北部、西部是六国,南部还有强楚。

    这样地界环境,齐国等于被包围孤立,齐威王一代雄主怎能看不出六国相王对齐国的不利局面。

    故此一得知消息便召集群臣商议齐国该当如何应对这次事件。

    和魏国相比,齐国的庙堂算是文成武将皆有,文有邹忌、田婴,武有匡章、田忌。不过田忌现在逃到了楚国,但齐威王之后又会回到齐国。

    齐王问话,不消片刻便有一名臣出来,齐王如今最仰赖的重臣之一,赫然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可是广为流传,为后世家喻户晓。

    邹忌说道:“启禀大王,六国相王,魏王用公孙衍以王号笼络诸国结盟,公孙衍之合纵策略若成大势,于齐大为不利,是万万不可由其成势,当竭力破坏其合纵意谋。”

    “相国所言极是,这也是寡人甚为担忧之处。”齐王点点头,说道:“那依相国所言,可有破局之策?”

    “回大王,臣确有一策。”邹忌说道。

    “哦?相国且说来与寡人听之。”齐王一喜,便问道。

    邹忌顿了顿便说道:“天下大势,无国可置身事外,魏国合纵诸弱抱团以御强,六国相王是为齐国之患亦为秦楚之患,秦乃天下西境虎狼之国也,秦王东出函谷称霸中原之心昭然若知,与虎谋皮是为下策。故臣以为当与楚国结盟交好,如此便可盟楚破魏之合纵,亦可防秦盟楚以弱齐,谓之一举两得也!”

    “大善——!”齐王一听顿时大喜。

    “臣还有话要说。”邹忌说道。

    “相国但说无妨!”齐王准允道,邹忌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禀大王,盟楚是为其一,实乃为防秦楚互盟而弱齐为首,破魏之合纵次之。齐欲破其合纵,臣以为或可假借中山国、卫国两国国小势微,乘不过千,无王之实,天下不服,不可称王,当派使臣前往魏、赵两国,笼络其联合齐国共伐之,以分之,合纵可破也!”

    “相国所言甚是,我齐国乃万乘之国,泱泱大国,中山国、卫国之流乘不过千,何以称王与寡人平起平坐?”齐王如此说道,邹忌心下料定不出意外,齐王必采纳他的意见。

    果然,齐王当即说道:“是以,一为盟楚拒虎狼之秦,二为结赵、魏以伐中山国、卫国分而纳之耳!”

    ……

    刚刚进入齐国都城的卫峥还不知道齐王果然和历史上一样,使用了中山国国小没资格称王为借口想要破坏诸国相王(wàng)而破诸国联盟,只不过卫峥的出现让历史发生了一些小变化,除了中山国,卫国也成为被齐王纳入这次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行列中去了。

    齐国庙堂密议,卫峥自然不知道,不过来到齐鲁大地的本身便意味着它已经将齐王应对这次诸国互相王的策略予以默认。

    此时此刻,卫峥在齐国都城临淄境内。

    这一次实施金蝉脱壳之计假死,让天下人以为他卫峥死于火海。

    随同卫峥来到齐国的便有随行伺候的侍女玖儿,此外还有担当随行护卫的孟贲,此人勇武过人,是卫国人又忠心耿耿,没有帅才之能,但孟贲是典型的贴身保镖,做国君的随身护卫才是孟贲这种人最好的职业。

    现在的卫峥一副轻飘淡雅,行走在临淄城内惬意悠然,并没有因为此时身处危局之中而六神无主。

    实际上也在想着如何引起齐王的注意,好接近齐王而探出齐国的意图。

    现在还不是回国的时候,卫峥假死,卫国内乱,以孙谷为首的卫国卿族正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进行的如火如荼,如果仅仅是为了铲除内部的蛀虫,待得孙谷拥立新君即可归国问罪拿下,藉此除掉内部的绝大多数毒瘤,初步完成集权行动。

    但卫峥并没有立刻回去,内部可以完成集权,但外患却不能解决,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卫峥当然不能放过一并解决内忧外患的大好良机,藉此换来一段休养生息的黄金时间。

    来到齐国,却是毫无人脉,想要得知齐国的意谋并不容易,就为这事,卫峥还伤了不少脑筋,直至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去处或可得知一些消息,若是大出风头定能引起齐王注意。

    那便是士子聚集之地,战国时代的士子地位尤为超然,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各国的国君对待士子都是礼遇有加。

    没办法,战国时代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士子作为贵族最低的一个阶层,没有封地,所以没有顾忌,哪国能够施展抱负和才华就去哪国,怠慢了这群“爷”,没人给你“打工”那“公司”也开不下去了啊。

    这一日,卫峥只带着贴身侍卫孟贲离开了馆驿,直奔在天下士子中已是如雷贯耳的齐国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官办的学府了,由齐威王为了应对战国初期魏国的西河之学,齐威王力主兴办稷下学宫的目的便是想要广纳天下贤才入齐国,和魏国争夺“天下文化中心”。

    如今魏国大不如前,而齐国在中原气势如虹,如日中天,齐威王力主兴办稷下学宫,直到今天的魏国一蹶不振,致使诸子百家,争鸣于齐。

    “稷下学宫,不愧是国办的!”

    慕名而来亦是抱着目的而来的卫峥到目的地,正直艳阳高照之际,据打听,稷下学宫今天要举行第九十九场争鸣论战活动。

    诸子百家,争鸣于齐,至稷下学宫。

    卫峥来到齐鲁大地,至齐都城临淄,即便不是抱有目的也要来稷下学宫走一遭,一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作为这个时代学术辩论的圣地,时下的诸子百家竞先争鸣于此,几乎容纳了先秦诸子中的诸如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墨家等各家各派。

    稷下学宫能够如此吸引天下诸子百家,齐王功不可没,光是这一点卫峥就对当今齐威王的胸怀刮目相看,来到稷下学宫的诸子无不被齐王予以十分优厚的礼遇,许多士子便因此而在齐国走上了佐士的道路。

    稷下学宫宛若一个官办的国政顾问机构,天下士子于学宫之内不任职亦可论国事。

    如此,想不火都困难啊。

    “这位先生,敢问承何家何派?”

    士子装扮的卫峥风度翩翩,准备进入稷下学宫领略一番诸子百家争鸣于齐的盛况,入门之际便见一位学宫内员问话。

    相当于是招待者了!

    今天的卫峥的确是以士子身份而来,也是一身士子打扮,初来乍到,也不知晓有什么规矩,便礼道:“在下法家人士,先生有和指教?”

    “原来是法家的名士?久仰久仰,先生是法家名士便入法家序座。”那人笑着回礼,客套的说着。

    “多谢!”再礼,卫峥便进入学宫,直奔学宫争鸣堂而去。

    一入学宫,卫峥好奇的四处观摩,此时此刻的稷下学宫一片热闹,放眼望去数百人汇聚一堂,眼前这些人可以说是当今天下的绝大多数精英阶层汇聚一堂,诸子百家尽皆至此,可谓非凡之至,盛况景象令人侧目。

    一路上,卫峥看到了无数的小牌匾,写着墨家、道家、儒家、兵家、阴阳家等等,诸子百家各派代表都有序的分开,分工倒也科学之至,不消片刻便看到了法家的字眼。

    卫峥一愣,又环顾了一周偌大的争鸣堂大殿,再把目光落在法家,发现此时此刻只有一人坐在法家代表之处,而其他学派人数都不少。

    法家人寡势弱啊!

    心中感慨一番,卫峥当下走到了法家的代表处席地而坐,那人见卫峥也非常好奇,便有礼的问道:“敢问先生亦是法家人士?”

    “这里不是法家代表座次?”卫峥环顾一周,故作反问道。

    “自然是了!”对方抱拳笑而一答。

    “在下便是法家士子了!”

    ……

第049章:争鸣论战

    ——(Ps:事间无完美,惟尽善尽美。各位看官品读时,若发现有错字还望提醒指教,在此感谢ID“玉浩大大”的错字提醒。另外,求推荐票、收藏~~~这个得反复强调~~~~~~)——

    天下诸子,法家凋零啊——!

    坐在法家代表处的卫峥眼看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天下士子入驻学宫争鸣堂大殿坐等静候,直到现在法家代表处也就只有他和那位素不相识的法家人士了。

    儒墨两家,号为天下显学,此时放眼望去儒家和墨家的人士为最盛,是诸子百家中士子最多的两个学派。

    法家学派虽不是显学,从法家的祖师爷管仲开始,但凡法家人士却无不是治世大才,即便放眼古今,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法家人士。

    “在下剧辛,赵国人士,敢问足下大名?”卫峥好奇的四处观望时,坐在身旁的这位法家人士便问道,如今能够遇到一个同道中人,剧辛便有渴望交流学术的心声,法家一派势小啊。

    看看!这么久就两个人。

    卫峥正欲礼节性的回答剧辛,但听到他自报家门,后知后觉下旋即一愣。

    剧辛?他就是剧辛?

    卫峥当即回想起了法家一派,战国时代,自商鞅之后,韩非之前这段时间有名的一个法家学士,也是唯一一个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赫然便是剧辛,也是赵国人。卫峥能够知道剧辛这个人物还得得益于燕昭王,历史上有名的燕国招贤台,千金买骨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剧辛这个法家名士便是被燕昭王的招贤台吸引到了燕国,同时还有鼎鼎大名的乐毅、还有自己那未曾显迹的师兄苏秦都去了燕国,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使得弱燕一度强盛一时。

    燕昭王倒也是会笼络人心!

    前世的卫峥还读过剧辛的大作《剧子》呢!

    收回了思绪,再次看向剧辛,真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剧辛,这要是让他在十年后跑到燕国去,岂不是我的损失,得想办法把他招揽下来才是,卫峥便笑道:“在下卫黎,卫国人士!”

    “原来是卫国人士!”剧辛亦是笑着拱手道:“天下云,卫地多君子,果然名不虚传!”

    “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亦是天下有名。”卫峥谦虚的回敬,笑道。

    末了,法家代表处唯二坐着的两个法家人士便开始相互谈论起来,在争鸣辩论开始前,两人无法不谈,两人先谈李悝变法于魏、又谈申不害变法于韩、再谈商鞅变法于秦,最后谈吴起变法于楚,一时间剧辛有种深感犹遇知己一般,相见恨晚。

    剧辛因遇到同道中人而喜不自胜,卫峥同样也很高兴,卫国变法势在必行,但却没有推行变法的大臣,没有护法者,卫峥自然是深得法家精髓,然而作为一国之君终不能将法贯彻到每一处,好比大脑与四肢,卫峥便是大脑,一个力主法治的大臣便是四肢,手脑并用才能深切要害而贯彻始终。

    这剧辛简直是不二人选,也是当今天下自卫鞅之后韩非之前唯一一个法家的重要人物,难得的王佐之才,如今遇见了说什么也不能让他跑到燕国去做一个武将,最终战死沙场。

    这趟齐国之行,果然是正确的,来稷下学宫也是正确的,名士皆聚集于此,有没有大才华,卫峥一看便知,心下有了决断便大定。

    “孟夫子到——!”

    终于,一句大声宣告顿时让全场的讨论声安静了不少,末了,诸子百家已经聚首入尾声,稷下学宫第九十九场诸子争鸣的论战大会就要开始了。

    “见过孟夫子——!”

    只见全场诸子,百家名士纷纷起身拜礼到,起身的卫峥心中一阵惊讶,看着徒步入学宫上座的孟轲,与师兄张仪的年龄还要大七八岁。

    这便是孟轲孟夫子,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大师,号称当代天下一大圣贤。

    不过却被后世调侃成战国时代“第一喷子”。

    想到这里,心下一阵恍然,现在是前323年,孟子周游列国游说,齐国也去过,没想到和荀子一样也被齐国请来做了个稷下学宫的学宫之长。

    “诸君请入座——!”孟轲孟夫子入座之后便说道,声音沉雄浑厚,中气十足。

    诸子百家先后入座,卫峥等各派人士纷纷再次席地而坐,尽皆举目望向座上的学宫之长孟轲孟夫子。这时,学宫令便起身面向诸子先行礼而说道:“稷下学宫,第九十九场争鸣论战大会,本学宫令开宗明义。”

    说罢,学宫令环视诸子再言道:“列国士子们,本次争鸣论战,是稷下学宫迎接孟夫子为学宫之长,稷下学宫素以学风奔放,自由争鸣而名誉天下,学无止境,士子无贵贱,无事不论、人人可论,诸位皆可向孟夫子争鸣辩论。”

    学宫令便回望孟子行礼,说道:“孟夫子,请——!”

    末了,只见学宫之内诸子尽向孟子望去,后者合手一礼回敬诸子百家士子,于是便说道:“诸位,儒家创立百余年,治国主张已是天下皆知,大可无需一一重申,今日争鸣辩论,就请列位士子自由发问,由老夫作答,如此方能切中要害!”

    旁坐在法家代表处的卫峥兴致使然的遥看座上的孟轲,随后便环视一周,孟子一言,不消片刻便有人起身问道:“敢问夫子,天下万物何为贵,何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座上的学宫之长,孟轲孟夫子言简意赅。

    下边的卫峥听此言论心下微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便是孟子在今天首次说出来的?

    刷的一下,一众诸子赞叹道:“民贵君轻,孟夫子言,彩——!”

    儒家一派的学士带头,数百人齐声,颇有一番声势,卫峥性质使然的耳听目视。

    诸子百家中,尤其是前来参与争鸣论战的儒家弟子,无不感到自豪,对座上的孟子无不崇拜之至。

    就在这时,一脸悠然惬意的卫峥忽然侧头一看,发现剧辛起身走到争鸣台上,随即向孟轲一躬而礼,坐在争鸣台面向孟轲说道:“在下剧辛,乃法家学士,敢问夫子,如今之天下动荡不安,要害何在?”

    座上的孟子一开口便是气势浑厚沉雄,只见他回答道:“不尊周礼,以至天下仁德之尽,仁义沦丧,图以杀戮征战为快,是为要害所在。”

    剧辛低首,一阵若有所思,之后又问孟轲,惟闻其声,言道:“尊周礼,复旧制,夫子言果真以为可行?”

    “国有圣君良臣,天下仁义尽显,周礼可行!”正襟危坐的孟子回答道,言语气势沉雄。

    “动荡之世,天下战国,邦国兴亡,夫子寄希望于周礼王道旧制,实则人治啊,夫子果真以为是救世之良药呼?”剧辛又问道。

    “至少比先生之法家权术治国可行也!”

    孟子如此一答,剧辛微怒,沉声而道:“剧辛正告夫子,法家之学,不是权术之学!”

    剧辛一怒之下,拂袖了去,离开争鸣台便回到法家座次席地而坐,剧辛不再多语。

    “如此法家,乱世之学祸天下尔,何足道哉?”

    孟子此言一出,诸子议论不断,儒家子弟无不拍手叫好。

    “非也,夫子此言甚是大谬!”剧辛刚刚坐下,卫峥便是说道。

    法家被“欺负”了,还是剧辛这个未来要将其纳入麾下的人被“欺负”了,卫峥自然不能忍了,如今坐在法家序列,虽然只有两人,却也不能堕了气势。

    先别管剧辛愿不愿意跟着他卫峥混,帮他出气再说!

    座上的孟子闻言,不动声色而淡然说道:“立论当有理有据,足下却无端指斥,何其浅薄哉——!”

    卫峥先是无声以微笑,旋即微微欠身而起,来到争鸣台上礼节性的先朝孟子一躬,而后坐下才说道:“夫子偏颇,天下学派,皆有分支,天下显学之儒家,自孔夫子以来亦分支为八,孟夫子仅以一派分支便视其为法家全貌,是以谬论之。法家法、术、势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认同法治视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派各有侧重,孟夫子无视法家根本,攻击其一而不及其余,实为有意抹杀之,其论断之轻率,无以复加,何其谬也——!”

    卫峥侃侃而道,诸子百家一双双目光纷纷投向而来,一旁的剧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过去的目光有敬佩亦有感激,虽然才相识,但同为法家一脉,大有同病相怜之感。

    “敢问足下何人,师承何派?!”孟夫子看向了卫峥,年纪轻轻,言语间不卑不亢,倒也颇为惊讶。

    孟夫子言出,剧辛微微起身沉声有气的说道:“列位士子,此乃我法家学派名士,卫人卫黎是也!”

    孟子一听又是法家的人便轻飘淡漠的说道:“法家一派之主张。苛政猛于虎也,何足论哉。”

    卫峥亦是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孟夫子论学却先以定罪之,不足道也。”

    墨、兵、农、道等诸子百家看到这一次百家争鸣大会的开局,法家与儒家便从正面刚上了也是一个个抱着看戏的状态,第九十九场稷下争鸣怕是要以儒法之争而开始,好不热闹。

    稷下学宫,不任职而论国事,学风彪悍,诸子尽皆维护各自主张,百家争鸣便是如此壮丽。

    孟子见卫峥毫不退却,一笑置之,又道:“人性向善,却皆由法、墨、兵三家而沦丧,不亦悲乎。”

    这一言便等于连带把墨家和兵家也拉下水了,来到学宫的两家士子心中很是不快,孟子此言倒也不足为奇,素来以“正统”居之的儒家本就与诸子百家皆有纷争,儒法之争、儒墨之争、儒道之争等等,百余年来都是争论不休,剪不断理还乱。

    孟轲孟夫子固然是一代大师,当世圣贤,但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凡是看不惯的都要数落一番,连列国国君基本都被他骂了个遍,这些国君被骂了还得好声好气的伺候着。

    也难怪后世的网友把他调侃成战国时代“第一喷子”。

    卫峥听到孟子一说人性向善,心下尤为恍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是儒墨法道四家学派的主张皆绕不开人性的问题,争论来争论去终究还是一个人性善恶的问题。

    “人性向善,非也……”卫峥自言自语,旋即再礼而看向孟子,道:“夫子谓人性向善,卫黎说人性有恶!”

    ……

第050章:人性之论

    ——

    人性有恶——?

    此话一出无疑激起滔天波澜,儒家一向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德行天下,其根源便是建立在人性有善的基础上,如此方能以仁义礼乐教化万民而德行天下,卫峥一句人性有恶的言论不仅仅是要绝了儒家的根基,还有倡导兼爱的墨家也得莫名其妙的躺枪。

    这一刻,侥是儒家一代大师,孟轲孟夫子也微微动容了,甚是好奇的看向卫峥。一动不动的的说:“老夫愿闻足下之论——!”

    哗的一下,学宫之内的诸子百家不约而同的齐声道:“我等愿闻卫黎之论——!”

    见此状况的学宫令高举双手示意诸子安静,于是说道:“稷下学宫,言无不尽,人人可论之。”

    诸子百家亦是静默不语,便齐刷刷的举目望向卫峥,想要听听他的所谓人性有恶之说。

    一双双眼睛汇聚在卫峥身上,此时此刻,已然成为了儒法之争,卫峥便先面向孟子行一礼又朝一众诸子百家学士合手予礼回敬致意。

    沉吟片刻,卫峥在谈论人性问题之前便想到了儒家的《论语》,其中有关于孔子的学生子贡的事迹,心中一定,于是便道:“昔日闻荆子谓之子贡,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一个君子,既然有了高贵的品质,那为什么不直接表现出来呢?怎么反而还要用礼仪文采来加以表现,为什么还要讲文采、要衣冠楚楚呢?

    只见卫峥又说道:“子贡曰:惜呼!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

    子贡回答荆子这句话的意思便是:那就悲剧了啊哥们!先生怎么能这样说君子呢,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啊,说出去了到时候就是用四匹马都追不上了,是再也收不回来的。虎豹犬羊都有毛皮,但它们的区别在于虎豹的毛皮有花边纹络,而犬羊是没有的,如果把虎豹犬羊的毛皮都刮了,那他们就没有区别了。所以君子就像虎豹,文采品质就像花边纹络,而小人就像没有花边纹络的犬羊。虎豹没有花边纹络和犬羊有区别吗?同样的道理,君子没有文采礼仪那和小人有区别吗?正是因为君子,所以需要文采,需要讲道德,讲仁义礼仪,以此来分别君子小人。

    要辩人性善恶之论的卫峥开场就引出儒家先辈名人的经典,所有人包括孟子本人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然也——!”惟闻孟子点头同意道,虽然不知道卫峥为什么要引出子贡的事迹,但这确实是事实,子贡也是儒家的人,还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之一,这也是代表儒家的经典思想,自然要肯定。

    “非也——!”卫峥引出子贡的经典之后便予以否定。

    “愿闻足下高论——!”孟子一听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

    只见卫峥不急不缓的说道:“子贡之论,卫黎不敢苟同。常言道,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就像烧红的煤炭和冰块是不可能放在同一个器皿之中共存的,又如冬天和夏天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到来的,卫峥的意思便是以子贡的这番言论前后矛盾为由而反对。

    此话一出,诸子百家都觉得卫峥说的有道理,孟子一听也对这个年纪轻轻的所谓法家人士收起了一些轻视之心。

    争鸣堂上惟闻卫峥继续言道:“……是以,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历史上,这句话赫然便是几十年后出自韩非,不过现在嘛,是出自卫峥之口了……

    礼为情貌的成语便是出自韩非,这句的意思是一种结论,便是:文采礼乐便是人性人心的装饰,就好比一块玉一样需要加工修饰才会美。

    卫峥这么一说就顺势引出了接下来的论断。

    “为何?拙劣也——!”卫峥面向诸子百家自问自答,座上的孟子一听脸色微变,在场的诸子都是饱学之士,卫峥没有直接点名道姓,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所谓拙劣者便是暗指儒家主张仁义礼乐的治国之道。

    为了证明论断,卫峥拿出两个事物比喻道:“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和氏璧在当今天下可谓是鼎鼎大名,自己的师兄张仪还在楚国的时候便被昭阳令扣上一个偷玉的名头而无辜躺枪,差点被打死了,楚国混不下去这才去了秦国。

    卫峥说出这天下间有名的珍珠美玉都是没有任何修饰的纯天然之美,在这争鸣台上说出来,意思便是告诉诸子百家一个事实,世间美好的事物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但凡需要修饰的东西,便是说明其本质是不好、不美的。

    卫峥在这儒法之争上的人性辩论说出来,便是间接告诉所有人,人性人心若是需要用仁义礼乐、用文采来加以装饰,那就说明人性的本质便是不好,所以需要修饰物来掩盖他的污点,让人们以为是好的,实际并不是。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卫峥为何开场便要引出儒家的经典。

    这么一来,等于是拿起了儒家的棍棒敲向了儒家的脑袋,如此反将一军对儒家而言简直是致命一击。

    岂不是说,儒家越是竭力主张维护礼乐制度,反而说明人性是恶的。

    “卫黎之论,彩——!”

    刷的一下,满堂喝彩,尤其是刚刚“躺枪”的兵家、墨家等与儒家争论不断的学派无不喝彩,看到儒家在法家这里栽个大跟头,高兴者可是大有人在的啊。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在座的诸子百家中,儒家一派的人士无不色变,孟夫子要无法反驳,儒家声誉必然遭到重创?不过孟轲号称天下雄辩,鲜有人能对论之,自然不可能这么轻易的输了。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

    不过孟子就是脾气不好了一点。

    啪——!

    座上的孟夫子忽然大拍几案,面色微怒道:“足下此等犹辨真伪之说,颠倒是非、本末倒置,岂非天下笑谈尔——?”

    儒家的观点正好与卫峥反驳的观点完全相反。儒家的观点是正因为是君子,所以有文采,所以才会讲仁义礼仪,难道小人会跟你讲这些吗?

    显然不会啊!

    在法家眼里是矛盾的,但在儒家这里恰恰相反。

    一时之间,儒法之间的辩论,争锋相对。

    双方之间,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地步。

    谁是谁非,仍旧没有结果,胜负未分,辩论争鸣定然还要继续下去。

    孟子不可能大骂一句就能服众的,还得出言反驳卫峥更要让自己的主张站得住脚。所以说现在的孟子已然被“逼上梁山”,必须应战!

    这场辩论归根结底便是人性的善恶问题,这是一切的基础。

    善,则有德,有了德便可行以礼乐教化,如此儒家的主张才能于天下站得住脚,才能化解这次危机。

    末了。

    学宫争鸣堂,惟闻孟子悠然而道:“足下言论老夫亦是不敢苟同。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可以为善,乃所谓善矣!是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固人性本质向善也。然则,流水亦可向上,何也?乃人为筑堤而阻其水下流也,故水亦可向上。同理之,人性趋之使向恶,便是恶!”

    孟子的意思便是人性是可以向善的,但若是有人逼着他作恶,他也会去作恶,就像水本来是向下流的,这是常识问题,而倘若建造堤坝堵水,水也会向上。

    所以说,要用仁义礼乐教化人们行德行善,而非作恶,所以需要以德治国。

    “人性向善,孟夫子言,彩——!”

    孟子反驳之言一出,辩论大堂之上顿时响起喝彩声,尤其是儒家学派的弟子,这帮吃瓜群众兴奋使然,大有一种反败为胜的感觉。

    孟子表面不为所动,心中却不由为扳回一局而微喜,为了不给卫峥反驳的余地,于是又道:“人之何以向善?”

    人性为什么会向善?一道道目光投向座上的孟轲。

    “敢请孟夫子指教——!”坐在争鸣台上的卫峥行一礼,微微一躬,虚心而道,却也显得不卑不亢,镇静自若。

    惟闻孟子悠悠然的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全矣——!”

    仁义礼智便是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这都不是外在因素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就固有的,弗思耳矣(只不过没有去想所以没察觉到罢了),所以探求便可得,舍弃便失去。

    显然,孟子的四端之论,其言外之意便是正因为人有仁义礼智之心,所以人性向善,所以周礼可行,行周礼则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无战事;也正因为弃周礼而致使当今天下大乱,动荡不安而祸无休止。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满堂喝彩,尤其是儒家学派的弟子,无不兴奋之至。

    这下你卫黎该无言以对了吧?莫不是你这法家人士还要说天下人没有仁义礼智的荒谬之论?

    但这才刚刚开始!

    ……

第051章:性恶善伪

    ——

    争鸣大堂之上的儒家子弟无不以胜利者的目光看向卫峥,而看向孟子的目光则莫不是火热而崇拜之至,不愧是的儒家当代大师孟夫子啊,这都能扳回来。

    孟夫子的反击直接将儒法之争推向了新的高峰。诸子百家皆以好奇的目光看向争鸣台座上一语不发的卫峥,不知道他接下来是无言以对还是再出奇言对孟轲予以回击?坐在法家代表处的剧辛也为卫峥捏了把汗,能不能为法家往回颜面,剧辛也是感觉悬的很。

    这孟夫子被誉为“大才雄辩,天下无对”,只言片语间便是出口成章,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虽然对孟轲动不动就“喷人”这点很是不爽,但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卫峥沉默了许久都没有回应,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再面向学宫之长座位上的孟子行一礼回敬,便不卑不亢的如是说道:“孟夫子文采斐然,卫黎钦佩之至,夫子四端之说,卫黎深以为然!”

    听到这句话的剧辛终是一声叹息,摇头苦笑,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认输而黯然走下争鸣台时,卫峥却忽然问道:“只是,卫黎有一惑不得而解,敢情孟夫子不吝指教!”

    “愿闻其详——!”孟子平淡的说道,席地而坐闭目而答,俨然是以胜利者居之而镇定自若。

    卫峥见此状况会心一笑,于是再礼而言道:“卫黎之惑便是源其夫子四端之说,夫子谓四端之说,人固有之,卫黎之惑便在于为何人固有之?”

    “这……”孟子一听,顿时迟疑了,原本一脸摇头自叹的剧辛忽然眼睛一亮,瞬即举目看向了卫峥。

    对啊——!

    这一问简直切中了要害中的要害,诸子百家尽皆恍然大悟。

    没错啊,为什么有啊?人为什么会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总不可能是天生就有了吧?若是了,便是天性,可如此一来,并非儒家主张啊。

    生之谓性,是为天性,即为人性。这是告子的观点,孟子曾经和告子在稷下学宫之时早已有过一场辩论,告子认为人性就是天性,犹若水性,水无常势,向东亦可西之,自北亦可朝南,人有善人也有恶人,所以人性善恶亦是无常,是没有根据的,而孟子和儒家的观点是人性有善,显然不可能承认天性之说,这和儒家的思想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那么这下问题就大发了,卫峥这一问孟子又该作何解答?孟子既然不认同人性即为天性,那么人又为什么会有仁义礼智这四端之心?源头何在?若把这四端之心归结于人之天性,那么孟子就败了,不仅是他这次论战要败,儒家主张必然要遭到致命的打击。

    这下,孟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卫峥这个问题若是回答不出来,问题可就大发了,你儒家若是连根本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儒家主张岂非空谈仁义?连自家主张为何要进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缘由都解释不了,如何治国?

    争鸣大堂之上的诸子百家也很快发现了,卫峥仅此一问顷刻间便把局势反转过来,现在最棘手的一方反而是孟轲孟夫子,是儒家了!

    剧辛两眼爆发精光,心中惊叹道:“黎子大才,吾万不及其一也!”

    此时此刻,孟夫子为难了,太为难了,面对卫峥那一脸虚心求教的眼神,看在孟子眼里却是异常扎眼,及其咄咄逼人。

    因为,孟轲孟夫子也不知道!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孟子只知道人必有四端之心,所以主张仁义,周礼可行,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

    孟子素有“大才雄辩,天下无对”的美誉,而今却被一晚生后辈仅此一问,却是逼到穷途末路,当真是奇耻大辱!

    这个为什么,孟子当然回答不出来,当今天下,除了卫峥之外还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不是谁,正是儒家另一位大师,荀况荀夫子是也!

    正是儒家的这位圣贤帮助儒家解决了这个为什么的根源问题。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是前323年,荀况出生是在前313年,还得等到十年之后才会出生,所以现在能够回答这个为什么的人。

    除了卫峥别无他人!

    但回答不出来对于孟轲而言就坏事了,这儒家的声望怕是要在今天大打折扣,他孟轲孟夫子和儒家的颜面也要一同名誉扫地。

    此时此刻,座上的孟夫子簌簌发抖,欲语而不得,孟子的脸色骤然铁青,游历诸侯以来,何曾像今天这般被逼的进退不得。

    若是答不出,这场儒法之争孰强孰弱已然明显,孟子久久不言,却见争鸣台上的卫峥侃侃而道:“天下万物,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唯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皆有之,故人乃最为天下贵也。”

    学宫诸子莫不轻轻一齐惊叹,无不因卫峥此等奇言妙语而侧目,想不到天下万物在他这个法家学士的眼里竟是被划分为了四个鲜明的等级,可让不少人疑惑的是,这里不乏有才之士,这些人怎么突然感觉卫峥这段话深谙儒家真意啊?天下间怕是只有儒家最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卫峥连天下万物都分出了四个等级?这不是儒家真意是什么?这是什么情况?

    最低的是水火,确实有气而无生命;其上便是草木,有生命而无感知;再上则是禽兽(动物),有感知、有认知却无义(这里义是没有良知,道义的意思),最上者为人,皆有之。

    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所以最为天下贵。

    于是卫峥便因此得出了一个答案,便大胆下定论的说道:“是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全矣——!”

    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尽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人是世间最为高贵的,这一点所有人都认同,而人有生、有气、有知、有义,皆有。

    卫峥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作为结论,便是巧妙的再次回到了他最初的人性善恶论的主张,这句结论的大致意思是,即:人的本性是恶啊,人有善,但那是人为的,是后天因素造成。

    “性恶善伪,卫黎之论,彩——!”稷下学宫中的诸子百家一片兴奋,无不拍掌喝“彩”,尤其是剧辛满面喜色,振奋不已,法家竟然出了这么一个不得了的不世大才,坐而论道,一侃一笑皆成文章,逼的号称雄辩大才的孟子退无可退,何其壮哉!

    同时也非常不解,卫峥说了这么多,在场的诸子有点头晕了,卫峥是法家,此刻也是代表法家与儒家论战,同时论据却深谙一些儒家道义,那他卫峥到底是法家还是儒家啊?不少人都糊涂了!

    不过,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诸子百家历来都是争论不休,而卫峥却是在今天向天下人首次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把人性善恶的问题一分为二,人性有恶是天性,而人性之善则是后天人为造就的。

    这样的主张可谓空前,让诸子百家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仅此一言,卫峥足以担当一代大师。

    想来今日争鸣辩论之后,“黎子”必将名动于天下列国,成为法家一派自管仲以来,继商鞅之后又一位了不得的大师级人物。

    “哈哈哈哈——!”

    就在诸子百家满堂为其喝彩的时候,所有人以为卫峥要赢得这场辩论之时,座上的孟夫子听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以及“人最为天下贵”这两句话而久久一语不发,忽然的一下一种翻然醒悟的感觉油然而生,原本难堪的面色陡然间兴奋使然,一时间竟是失态而大笑不止。

    诸子百家无不惊诧,孟夫子为何大肆而笑,竟以至于因笑而失态?

    莫非气急反笑?还是又找到了扳回局面的办法?

    ……

    (Ps:关于人性善恶问题,怕是现在也争论不休,没有决断,各位品读时有兴趣亦可留下评论发出自己的见解!)

第052章:儒法之争

    ——

    争鸣堂上的儒家士子都为孟夫子捏一把汗,不知道什么情况。

    大笑不止的孟轲忽然变得镇定自若了,便是说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妙哉!!!老夫深以为然之,不过足下之论,老夫亦有一问。”

    “请孟夫子明示!”卫峥一副坐怀不乱的样子,有礼的说道,乍一看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并不为孟子是否能够驳回他的言论而有所触动。

    诸子尽诧异的望向孟轲,难不成孟夫子也有奇言?能在如此劣势之下力挽狂澜?

    今日的儒法之争,善恶之论果真是大开眼界,来者无不感到不虚此行。

    孟子言有话要说,所有人便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学宫之长,只见孟子抚须而侃侃道来:“老夫疑惑,便是其善者何以‘伪’之?”

    为什么人的善是后天人为的呢?

    此话一出,诸子无不好奇又玩味,孟夫子这是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就像刚刚卫峥给孟夫子四端之说抛出个为什么一样,现在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卫峥。

    儒法之争,一时间针锋相对已然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次争鸣辩论果真是精彩绝伦之至啊。两人都是高下难分。

    孟子抛出疑问便悠悠然的自答道:“人性何以伪之?是为义也!人何以最为天下贵?是为德也!人之无德无义则断无苟存之能,安知人之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皆为人所用,为何?是以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分也!分何以能行?义也。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万物,是以人最为天下贵也。兼利于天下,得之‘分义’也,是以人皆可为尧舜。故人生来不能无群也,群而无分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必离,离则必弱,弱则不能胜万物,如此何以最为天下贵?是以尊周礼而兼利天下,万物自和之。舍周制、弃礼乐,致使天下仁德尽丧而大乱不止,不亦悲乎——!”

    孟子的意思是,人正是因为靠着仁义才能生存,否则人跑不过马,力气没牛大,如果没有道义,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所以人是群居动物,人只有汇聚在一起才能活下去,所以人不能无群,群的意思就是要聚集在一起,所以要还要“分”,分的意思就是分清楚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人与人之间的身份,用等级制度清晰地把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划分出来,不分清楚身份而搅合在一起必然要生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万物,又何来人最为天下贵的言论呢?所以要遵周礼,所以要实行仁义礼乐制度。

    此话一出,原本一脸兴奋的剧辛面色一变,诸子百家一阵错愕,全场的面孔无不精彩之至。而座上的孟夫子则是一脸笑意。

    “孟夫子,彩——!”以儒家子弟为首,满堂喝彩一浪接过一浪。

    孟轲这一言是绝地大反击啊——!

    “夫子于绝境中顷刻间力挽狂澜,何其壮哉——!”一位儒家子弟满眼皆是崇拜的看向孟子,兴奋不已,振奋之至。

    孟子不解的是,卫峥的表情怎么仍旧丝毫无变化,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不过却也不以为然,反而大喜而心道:卫黎啊卫黎,想不到是你这个法家士子却在今天帮了我儒家一个天大的忙,让我豁然开朗,不知道现在你是做何感想呢?

    如此镇静是在掩饰你内心的慌乱和懊悔吗?

    难怪孟子会笑的失态,因为卫峥这一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短短九个字帮助了儒家彻底解决了人性善恶的基础,让孟夫子告诉了所有人为什么要尊周礼,如此短的时间便能反应过来,孟子的确也是名不虚传。

    你卫黎既然说人性善恶皆有,说恶的一面是人的天性,善的一面是后天人为造就的,那么好,我孟轲承认便是。既然善恶皆有,为什么呢?现在我孟轲便告诉你,人有善那是因为有义、有德,正是因为有道德、有仁义,有四端之心,所以人最为天下贵,否则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又何谈人之最为天下贵?正因为如此,所以周礼可行,教化万民以德行天下可行。

    人若是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四端之心,那是绝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因为人没有马跑的快、力气没有牛大,比这些人都比不过禽兽(动物),但正因为人有仁德、有仁义、有四端之心,人能群。所以牛马皆为人用,所以人最为天下贵。

    而人性有恶,所以才要尊周礼,制礼乐教化万民,所以周公制礼乐而是天下大定,反观当今天下,正是因为舍弃周礼的根本原因,所以造就了天下大乱而祸无休止的局面,所以非有礼乐不可,非儒家之道治国天下不可。

    孟子大笑而失态,正是因为在此刻为儒家找到了立根的核心,为儒家主张为何要以德治国、为何要复旧制,尊周礼的原因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而这个答案,却是从法家的代表人士身上找到的,何其荒诞,又何其振奋!

    显然,孟子这一言等于也是拿起了卫峥的手里的棍棒狠狠的敲打在了卫峥的脑袋上,犹若之前一般,卫峥怎么攻击的怎么回击,而且是如此有力,这一次狠狠的反击是真正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所谓风水轮流转不外如是。

    然而,这场争锋相对的争鸣辩论还没完,还没有结束,卫峥的终极反击来了,只见他说道:“夫子竭力主张复旧制、尊周礼而德治天下,今之天下却是动荡不安,已然明目,周礼旧制,不行也!”

    卫峥说的有道理啊,周公制礼乐德治天下,如今天下大乱不是反过来证明周礼不行吗?当然,光是这么一说不但片面,也断然不能服众,于是又言道:“德行天下,需教化万民,人不能行,何人能行?圣人也!以德治国,实为人治,圣人明君治国,则天下大治,庸主昏君当道,则天下大乱!然则自古圣人有几多?周立以来,周公之后便有厉王与民争利,幽王烽火戏诸侯,乃天下大乱之始,何其荒诞哉?是以求圣贤不若止暴恶!”

    是啊,你孟夫子你儒家主张的德行天下,人人有德固然美好,但不现实啊,你儒家的人治主张,有圣君固然大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只要出一两个昏君,便是广厦将倾,天下大乱,这便是人治最大的弊端。

    更重要的是,这天下有多少圣人?是圣人多呢?还是庸者多?显然是后者,而且不需要太多,一两个就能致使天下大乱,而圣人数百年难得一遇。祈求圣人治世而永固天下,不过是遥不可及的幻想罢了。

    归根结底便是因为人性有恶,所以,人治不行——!

    所以非法治天下不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非法治天下不可呢?你卫黎总得要先说明为什么要法治的原因吧?

    末了,卫峥言简意赅的回答这个为什么,言道:“利害之心,人皆有之,故人皆趋利避害也!”

    卫峥之前用和氏之璧,银黄之珠来驳斥儒家自相矛盾的观点,这次他向众人讲了两个故事来说明利害之心。

    卫峥向诸子说的故事便是春秋时代一则关于楚成王的故事,楚成王立商臣为太子,后来反悔了又想废了商臣的太子位而立另一个儿子,商臣得知太子位不保,于是发动政变而弑君弑父。

    卫峥说完楚成王的故事,同时还说了另一则同样是春秋时代的故事,便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伍子胥被楚王迫害而逃离楚国要跑道吴国去的典故,过关的时候被守关的官吏给抓住了,兴奋的要把他送回去领赏,于是伍子胥便对这官吏说楚王要抓我,是因为楚王想要我珍藏的绝世宝物,但我把他弄丢了,如果你把我抓回去,楚王问我宝物去哪里了,我就说是你私吞了,你敢把我送到楚王那里去吗?官吏一听大惊失色,深怕惹祸上身于是便假装没发现,伍子胥便成功过了昭关来到了吴国,最后吴国伐楚,伍子胥大仇得报。

    说完这两则故事,卫峥面向诸子百家问道:“公子臣何以大逆不道而弑君弑父?那守关吏员为何眼睁睁的让伍子胥过关?难道公子臣想要弑君吗?难道守关吏员就不想抓伍子胥去领赏吗?非也!皆以利害之心使然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害之心,人皆有之;趋利避害,人皆有之,弗思而矣,然哉——!”

    ……

第053章:骇俗之言

    ——

    好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诸子百家学士无不喝彩侧目,这法家卫黎果然大才,出口成章啊,如此年轻,竟是完全不输于孟夫子,委实惊人,今天之后即便这次论战输了,“卫黎”也必然名动天下。

    两则故事一说,所有人陷入了深思。

    是啊,不论是公子臣还是那守关之人,他本人的初衷并非真的就想那么做,只是迫不得已,恰恰证明了卫峥说的十二个字“利害之心,趋利避害,人皆有之”。

    大喜不已的孟子闻言顿时收敛了神情,心中的担忧油然而生,觉得事情还没那么简单。

    就在诸子百家士子思考之际,安静的争鸣堂大殿之上惟闻卫峥言:“公子臣为何弑君得逞?守关者为何明知而放纵之?执法不严也,是以峭其法而严其刑,以儆效尤,法莫如山,法外无恩。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此,天下万民知法敬法而不犯法,故守法而天下自安之,如此全矣——!”

    “黎子之论,彩——!”此话一出,诸子百家又是一阵满堂喝彩,无不叹为观止。

    本以为卫峥会胜,孟子立刻上演精彩绝伦的大反击,本以为卫峥要败了,法家要败了,却又一次力挽狂澜,当真是不到最后谁都不敢轻言判断究竟谁胜谁负。

    今天的儒法争鸣可谓是大开眼界,是为历来空前。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一是施行丰厚的赏赐并且要言必信信必果,使人们有所得,有利可图;二是要有严厉的刑罚且坚定不移的实施,使得人们畏法而不敢作乱;三是法度要公开统一而稳定,使得人们能知法明度而守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便无人作乱,如此天下便可安定。

    卫峥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三大原则,他的治国主张、他的法再明确不过了。

    啪——!

    卫峥阐述他的法之精髓,刚刚一说完,就在这时,座上的孟子面色铁青,猛然大拍几案,声音响彻大殿,以至于诸子百家的目光纷纷投向孟子,争鸣堂上惟闻其言语沉雄而怒极之至的道:“大道至真,不涉得失。足下之论,背德弃义,唯言利害。竟是主张以利取悦于人,以害震慑于人,此等无德无义之法,尔等犹辩真伪之说,如此法治终将至使天下道义尽失、仁德尽丧,以至人皆禽兽不如。足下此等蛊惑之言,贻误天下,岂非天下大谬耳?何其悲呼?”

    “以德治国,实则人治。人治误国,腐儒误国,何其至也!”被孟子破口大骂的卫峥当场以眼还眼,气势比孟子只强不弱,争鸣台上惟闻卫峥声音:“儒家竟是妄图主张以王道圣人而治当今天下,然则卫黎试问自古以来,圣人有几多?王朝兴衰,万载千秋,盛世无几,邦国没落者确是无数。大禹立夏至桀亡;汤武伐桀而商立;武王伐纣而商亡,周公之后天下乱,春秋以来无义战,天下战国为大争。”

    卫峥亦是毫不避退其锋芒,孟轲大骂法家,血气方刚的卫峥当然要还治其身,旋即又面向一众诸子百家,拔高声量激越极致而道:

    “今之天下,夫子谓大乱之世,卫黎说大争之世。强者强,弱则亡,凡有血气,必有争心。卫黎惟告诸位士子,治国大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法治人治无为而治,诸子百家谁能在当今大争之世顺潮流大势于强国富民,便是正道!否则便是空谈之道,贻误天下尔!”

    “今之天下,战国大争,儒家竟是如此顽固不化,仍主张以德治国。竭力尊周礼、复旧制,尽是些贻误天下的空谈仁义之说,儒家非但无救世良药,反而致使天下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何其荒诞哉——!”

    “你……”孟轲当场脸色铁青,“信口雌黄之徒,如此出言不逊而损我儒家声誉,小人耳,何足道哉——!”

    稷下学宫素来学风奔放,言无不尽,哪一次百家争鸣不是火药味十足,到了最后各种揭短,乃至互喷,这一次同样不例外,但这一次的儒法之争却委实空前,诸子百家,儒法之外的学派人士无不兴奋使然的看着两家争锋相对的“撕逼”到如此地步。

    “出言不逊?卫黎之言相比较夫子尽损天下诸子学术而言,不足道也。”只见卫峥悠然一笑,摇头微闭张目的说道。当今时下,孟轲孟夫子连列国君主挨个的“喷”了一个遍,诸子百家同样不能幸免于难,基本上没有哪家学派没被孟子“怒喷大骂”过的。

    时下,惟闻卫峥当即毫不退让的驳斥道:“卫黎并非妄言,实乃有理有据。儒家始终大谈圣贤王道,主张人人有德,德行天下是以人皆可为尧舜,其意固然令人神往之至,然则明知不可而为之,其结果致使天下的不贤之人而以贤者居之,不君之人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贤者君子岂非伪贤伪君子尔?如此学说之儒家岂能不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尔?”

    “天下至大,圣人无几,尔欲德行天下而以至极,无异于痴人说梦,实乃不敢面对之客观现实,不敢揭露之世间丑恶。夫子谓人皆可为尧舜,卫黎说人皆由此而伪——!”卫峥言简意赅而侃侃说道,此言一出无疑是惊天泣鬼神,儒家学派的一众子弟无不面色惨然巨变,诸子百家无不因卫峥的口舌之辩而目瞪口呆。

    人皆可为尧舜。天下士子谁人不知这是孟子之论,却被他卫黎(卫峥)说出人皆由此而伪(伪君子)。此时此刻的孟子两耳嗡嗡作响,惟见其在座上身心皆簌簌发抖,欲语而不得之,整个人处于发懵状态。

    卫峥却还没有说完,大殿之上落针可闻之际惟闻卫峥其声:“天下伪者,尽出儒家,皆有佐证。儒家眼里,百家皆卑,唯我正统,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儒术独尊。”

    “卫黎尤为不解,儒家六艺,礼字当先,夫子乃儒家一代大师,更为当世圣贤,口口声声大谈仁义德行,却是对诸子百家屡屡出言于不逊,竟是骂遍天下诸子而损之以至、辱之以极。我法家一派于大争之世与时俱进,强国富民,法不诛心,却被孟夫子骂成无德无义,行的虎狼苛政之说;墨家一派主张天下兼爱交相恶,爱人若爱其身,如此大爱之说,夫子确是骂做无父绝后之说;大道至真,天下无为,老庄超脱(老子庄子),夫子却是大骂道家主张是为逃遁之说;纵横策士者,入大争潮流,为国而谋利,却是被夫子大骂做妾妇之道……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亦无需卫黎多言,在座诸子莫不自知,卫黎试问在座的诸子百家,何门何派未曾有幸被孟夫子点名尔?哈哈……”

    诸子尽皆无言,争鸣堂上惟闻卫峥仰天一笑,继而面色一顿,笑容全无而继续道:

    “儒家以正统自居而卑天下诸子,然则,卫黎试问尔等百余年来所留又有何物?无所作为也罢,竟敢以王道正统而公然自居,一言蔽之,大言不惭,春秋大梦百余年,何其浅薄荒谬哉?”

    “儒家主张遵周礼、复旧制,行井田古制,致使天下万民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孟夫子口口声声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何其荒谬哉!孟夫子又言仁义礼乐教化万民以德行天下,可儒家竟是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就是所谓的德行天下、民贵君轻?何其荒谬哉!”

    “如此儒家,如此心口不正,表里不一,焉能不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更有甚者,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反而说成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观其行,尽皆孜孜不倦以某官求爵,不得,便惶惶犹若丧家之犬一般,何足道哉!”

    “利害之心,是为人性,趋利避害,是为本能,人皆有之。尔等无视人之本性,不以因势利导,反而蒙蔽祸心,只扬其善美而不敢掘其丑恶,致使天下万民轮做无知茫然下愚者,是以为贵族恒欺之,由尔等上智恒愚而弄之。如此,何来勇气竟敢言民贵君轻、行仁义礼乐教化万民而德行天下?险恶如斯,虚伪如此,何其厚颜?竟是有此等怪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

    “然也、必也。何也?且说当下,孟夫子为儒家一代大师、号当世圣贤,游历魏、宋、鲁、齐等国,竟是无一国敢重用之。春秋之际,孔夫子适郑国,与弟子相失,孔夫子独立郭东门,言己无家可归,无根无凭,惶惶犹若丧家之犬,卫黎在此便用出自孟夫子之一言:五十步笑百步尔,不足道也!”

    “何其相似也!何也?实乃天下列国王侯诸君明事理,知晓腐儒误国,不可重用也。今之天下战国,大争之世,实力说话。争亦或可存国保国,如若不争,则其国必危矣!何以为争之?是以强国富民矣——!”

    “天下显学,儒门一家,在当今大争之世,不过是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徒的学术罢了。空谈之学,尽出伪者,一无是处,毫无作用,何足道哉!然哉!然哉——!”

    卫峥那似是侃笑而感慨般的声音絮绕在稷下学宫之中,末了,争鸣大堂之上鸦雀无声,一双双目光莫不是呆若木鸡,张口不知,卫峥的声音絮绕在每一个人的耳间嗡嗡作响而久久不得散去,诸子学士莫不愕然发懵。

    此刻的争鸣大堂静若幽谷,落针可闻。

    ……

第054章:孟子气急

    ——

    一番痛斥言尽于此,只见卫峥淡定的起身面向诸子行一礼,却是对座上的学宫之长,孟轲孟夫子再无之前那般礼仪,敷衍了事一番便淡然的从争鸣台上走下,重新坐回法家代表座次再次席地而坐。

    此时此刻,座上的孟子脸色铁青,全身止不住的颤抖,今次儒法之争,论战法家,孰强孰弱,诸子尽皆了然于目。

    天下显学,儒门一派,煌煌之名。

    一代大师,孟轲孟子,赫赫盛名。

    素有雄辩之才而天下无以对,今天却是如惶惶丧家之犬一般,岂能甘心?

    不甘,又能如何?

    儒家与诸子百家争论不休是不争的事实,孟轲大骂天下也是事实,连当下诸国的国君被他骂的也不少,老魏王曾经四处征伐时便被孟子痛斥数落一番“五十步笑百步”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此时此刻的孟轲想厉声驳斥,却是发现无言以对,也想要拂袖了去以示不屑,但却万万不可,要这么做了岂不是恰恰印证了卫峥所说的儒家学士尽是表里不一的大伪之徒?

    欲语不得之际,气急败坏之下。孟轲当场直立而起,稷下学宫的诸子忽闻“噗——!”的一声,气急攻心的孟子一口鲜血喷在案几(桌面)之上,哗的一下便是昏厥倒地。

    一时间,满堂皆惊!

    “夫子——!”

    “老师——!”

    旁坐的学宫令和一众儒家子弟们齐声惊呼,无不大惊失色,此时此刻的儒家学士哪里还顾得上所谓的礼仪,一个个齐齐扑向座上的孟子而去,原本井然有序的争鸣大堂一时间大乱不止。

    学宫之长被气昏了过去,还吐血三分,今天的争鸣论战已然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一众儒家弟子惊慌的高喊“太医”,一大片弟子哭喊不止。

    孟子就这样在昏迷中抬走了,或许这也不失为给他和儒家解围的一个办法,一众儒家弟子望向法家所在的卫峥,无不睚眦欲裂,却无一人敢开口,惟敢怒目而视,却也敢怒不敢言。

    卫峥低目漠视,默不作声,席地而坐,完全没有看这些儒家子弟一眼,争鸣大堂一片忙乱之际他却是无动于衷,仿佛外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一切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光是这份镇定就不是常人可比的,诸子观之无不由衷惊叹佩服。

    更是把连素有“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的孟夫子都被他气得大吐血。

    儒家弟子虽怒却也万万不敢造次,生恐祸从口出。

    争鸣堂里的诸子百家学士尽皆一片错愕的看着儒家弟子浩浩荡荡的先后离去,孟子不再,今天的争鸣论战只能就此作罢。

    “黎子——!”旁侧的剧辛低声唤了卫峥一句,后者闻声举目,便发现争鸣堂上的诸子百家无不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这一次虽然是以儒法之争,但卫峥的辩论,到了最后儒法两家开启超级撕逼大战时,言辞论据惊世骇俗,卫峥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法家而迎战,同时还间接为诸子百家变相出了口气。

    但真正让诸子难忘的是卫峥那犀利的口舌之辩,毫不留情,亦是让人闻而生畏,孟夫子气急攻心而吐血的情形还在诸子脑海中回荡,久久不得散去。

    惟见诸子百家数百位士子齐齐向卫峥无言而躬身行一礼,随即先后散去,逐步依序的离开争鸣堂。

    此次争鸣论战也不得不提前结束,只是今日之事必然会在天下士子中名声大噪,而卫黎(卫峥)之名绝对天下大震。

    法家一派竟然出了如此了不起的大师,争鸣台上之论,仅仅是说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卫峥虽年轻但足以担当大师之名,更不用说后面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言论了。

    今日的争鸣论战虽然及其意外的提前结束,但精彩程度、争鸣激烈程度为历届空前,儒法之争亦是于今天达到了空前规模,最终以儒家大败,孟轲吐血气昏了过去而收官。

    诸子百家先后散去,席地而坐的卫峥也起身了,身旁的剧辛快速站起身而小步快走过来,朗声大笑道:“黎子出手相助,剧辛感佩之至。孟夫子号天下大才,雄辩之才无人以对,今日确是被黎子口辩妙论气急攻心,何其壮哉——!哈哈哈~~!”

    “卫黎年少轻狂,倒是让子辛见笑了。”卫峥谦虚道,的确,自从争鸣台上舌战孟夫子,尽数数落儒家并扣下一个天下大伪的头衔,在诸子百家的学士看来,这卫峥的口舌简直比那习得鬼门捭阖之术的张仪、卫峥犹有过之。

    连孟夫子都不是对手,毫无招架之力,谁敢轻言与他论战?怕是躲都躲不及吧!

    只是,诸子百家都不知道眼前这个他们认知的法家一派新一代的大师却是恰恰师承鬼谷者,与张仪一样,都是集捭阖之术大成者,跟这群专门靠嘴吃饭的人呈口舌之利,那不是自讨没趣嘛。

    剧辛一听,旋即笑道:“黎子何须妄自菲薄,今日争鸣论战黎子不但出手相助剧辛,更是壮我法家威势,黎子舌战孟夫子,出口皆成文章,其才华之经天纬地,震撼之至,尤为钦佩,剧辛之才不及君万分其一也!”

    剧辛这称赞的确是发自内心,卫峥在争鸣台上阐述的法家思想让诸子百家尽皆震撼,但其中最震撼的人莫不是身为法家学士的剧辛了。

    就在互吹互捧之际,当下只见剧辛忽然一躬,这一幕让卫峥大为惊讶,连忙道:“子辛这是作甚!”

    惟闻剧辛言道:“黎子深得法家精髓,今闻黎子之法,剧辛犹五雷轰顶,计感卑微,故不耻而求之,惟愿拜君为师而追随黎子左右,朝夕求法问法——!”

    剧辛的年龄甚至要比卫峥大,竟是要拜其为师,其诚所至,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说的不耻下问啊。

    卫峥今日与孟子争鸣论战,坐而论法,的确是震撼到了身为法家士子的剧辛,本以为学有所成,却在今此之后深感挫败,卫峥的法却又让剧辛振奋不已,尤其是卫峥在争鸣台上说的那法治三原则: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

    短短几十个字,确是字字值千金,仅此剧辛足以断定卫峥是一个深得集法家大成者,己不及其万分之一。

    剧辛想要拜其为师求法问法,绝对是直指本心,真诚之至。

    卫峥连忙将躬身的剧辛扶起来,说道:“子辛言重矣,我法家一派虽势单力孤,万分不及天下显学儒墨之门尔,然则,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墨之门,何足道哉。但凡我法家一派佐士者,如管仲、李悝、卫鞅、申不害等先贤无不是王佐之才,子辛不可妄自菲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黎子言简意赅,却深切要害啊!”剧辛一听心下惊讶,更加下定决心,誓必要从卫峥这里求法问法。

    实际上,卫峥心中暗喜,本来还在琢磨着寻思一个法子将剧辛揽入麾下,现在剧辛竟然想要拜己为师以求法问法。

    真是多亏了孟轲孟夫子啊。

    这次大出风头没想到能一举两得。

    这下就好办多了!

    反应过头的剧辛听闻以为卫峥是在推脱,心中顿时百感焦急,今天偶遇一法家大师,若是求法问法而不得,怕是要成为毕生遗憾,为之悔恨,惟闻剧辛退而求其次的说道:“黎子不愿收剧辛为徒吗?剧辛不才,不求如愿拜入黎子座下,惟求黎子能收下剧辛伴随左右,剧辛莫敢不从之!”

    卫峥一听,心下莞尔一笑,顿时对剧辛这人高看了三分,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只为求法问法,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言的不耻下问,可见非一般士子可比。

    当下说道:“子辛不必如此,卫黎何德何能,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辛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今之得以遇我法家同门亦是卫黎之幸,恨不得与君坐而论法,畅谈通宵达旦。只是如今卫黎至齐略有私事而无法与君即刻论法,颇为遗憾。不过在下与当今卫国百司长姜牧交情颇深,子辛若不介意,可携在下一封修书,来日或可前往朝歌将此书递于姜牧,你我即可再会,坐而论法。”

    卫峥倒也不是摆架子,这次来到齐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最重要的危局,这一次大出风头除了要维护剧辛给他出口气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齐王注意。

    孰轻孰重自然知道,看到剧辛如此求法心切,便知道这个法家学士跑不掉了,卫峥心已大定。

    “如此甚好,便有劳黎子修书一封,不日剧辛便提前赶至朝歌古城,静候黎子成事归来之佳音,届时剧辛便要打搅了!”

    剧辛心中大喜,本来已经有出仕的意图,但今天惟闻卫峥论法之后深知才疏学浅,若是能够在卫峥这里得其法之精髓一二,定当受益终身。

    只要能够求法问法,其他都不是问题。

    ……

第055章:齐王侧目

    ——

    卫峥亲自修书一封转交给了剧辛,剧辛便如获至宝一般,之前为求法甚至不惜要做一个任听卫峥使唤的左右,身为一个大才士子,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可见其求法之心切,人品都是上上者,这样的人不能得志,世间也无人能有所作为了。

    剧辛离去了,再也没有呆在齐国的心思,与卫峥告别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前往卫国目前的都城朝歌去见姜牧,以便来日等待卫峥归来。

    只是后来的剧辛万万没有想到卫峥竟然是卫国的国君。

    稷下学宫这一次争鸣论战也随同诸子百家开始向外流传,这一次的儒法之争让天下士子大开眼界,卫黎之名一时间在列国士子面前如雷贯耳,几乎有所学识的人都在饭后议论这一突然横空出世的法家大师。

    此次儒法之争发生的事迹也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火速传递,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论法、与孟子争辩的人性善恶之论无不在士子间议论纷纷,大开眼界。

    但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卫峥悉数痛斥儒家之言,竟是把儒家当代大师孟夫子说的个欲语而不得,使其气急攻心,吐血三分。

    让诸子百家久久不能忘去的便是卫峥大骂儒家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说,尤其是那一句“夫子谓人皆可为尧舜,卫黎说人皆由此而伪”,这句话是诸子百家士子最为印象深刻也是卫峥最惊世骇俗的言论。

    仔细想想,卫峥的言论不无道理,自古天下圣人能有几多?儒家主张人人有德,人皆可为尧舜,这是典型的理想丰满,确实伟大却不面对现实的客观条件,天下万民怎么可能做到人皆可为尧舜呢?

    既然人皆可为尧舜,儒家又为何要给天下万民分等级呢?

    显然是做不到的,而做不到却又主张人皆可为尧舜,正如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言论:儒家大谈圣贤王道,致使天下不贤之人而以贤者居之,不君之人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贤者君子岂非伪贤伪君子?此等儒家岂能不出伪君子?

    本就做不到,却硬是要所有人都做君子,那所谓被冠以圣人贤者君子,不是反而成为了小人的遮羞布,那不尽出伪君子?

    儒家被卫峥痛斥的如此一无是处还培养出了无数的伪君子,这犹若把儒家的立世根基给一窝端的节奏,批的体无完肤,孟夫子不被气急攻心才怪。

    彼时,稷下学宫第九十九场争鸣论战已经结束,诸子百家先后离去,卫峥自然离开了,此次论战突然以儒法之争开始也以儒法之争结束,卫峥代表法家应战既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偶然之举,若不是在稷下学宫遇见了剧辛这个法家学士,或许就不会发生儒法之争了。

    剧辛这个当下不可多得的法家有为之才,卫峥便已认定卫国将来要变法的推行者,剧辛最为合适不过,虽然其才华比之韩非这样的法家集大成者颇有差距,不过对于变法,有卫峥在,法度不需要剧辛过于思考,卫峥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有利的执法者和推行者,显然,剧辛是护法的不二人选。

    如今剧辛闻得卫峥的法而求法心切,这是正中处于求贤若渴中的卫峥的下怀啊。

    来齐国,并参与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便是前来求贤的,当然,表面上并没有流露求贤的意思。

    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天下士子尽皆在稷下学宫争鸣论战,卫峥深知这里便是天下名士的汇聚之地,妥妥的人才市场,与其去天下寻求作膀右臂,效率远不及在稷下学宫物色来的快。

    这一次在争鸣论战上大出风头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个有才华的法家,对于卫峥即将要在卫国变法之事,剧辛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可不能错失这样的大才让他跑道燕国去做个将军,最终还战死。

    ……

    齐宫。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已是暮年的齐威王在心中默念这句话,一动不动。

    稷下学宫是他一手大力举办的,随即出现致使天下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的盛况,天下士子尽入齐境内,这也是老齐王非常骄傲的一笔。

    稷下学宫刚刚发生的儒法之争已然传到了齐威王的耳朵里,不仅仅是齐威王,齐国庙堂上的百官群臣都对这次的争鸣论战略有耳闻,竟是连鼎鼎大名的孟夫子都被气急攻心而吐血三分,想不知道都困难。

    “此子大才也,相国,这位法家大才是哪位天下名士,胸腹如此才华为何寡人却是闻所未闻也!”惟闻齐王之声,转而看向了邹忌。

    “我王恕罪,臣下亦未尝闻也!”邹忌说道。

    只见齐威王微微仰头连连眨巴着眼皮,尽是深思之色,“相国以为,这卫黎之才比之卫鞅如何?”

    “我王容禀,依老臣之言,这卫黎之才华比之卫鞅或犹有过之。”邹忌如是说道。

    “不错——!”齐威王亦是微微点头,道:“此子人性之论,寡人亦是大开眼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仅此一句便可担当一代大师尔!”

    “卫黎、卫鞅、李悝、吴起……这卫国还真是多君子啊!”齐威王忽然感慨的说道。

    卫地多君子,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都是天下有名的。

    “这卫黎岁是大才,却是主张法治的法家学士,我大齐信奉黄老之学,怕是不能为我所用。”齐威王不无可惜的说道,显然,卫峥的才华令齐王颇为欣赏,但齐国行的是黄老之学,齐王本身也推崇黄老之学,而且在齐威王的治理之下,齐王重用邹忌,让邹忌在齐国变法,和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使得齐国庙堂人才济济,齐国国富而民强,直至成为山东诸国第一强国。

    齐国虽然有邹忌变法,但和卫峥的法还是有所区别,邹忌只能说是对齐国的官场进行改革,重用贤臣而疏小人,并非法治实则人治,如今齐国行人治而强大正如卫峥于稷下学宫之言,贤臣明主治国则大治,齐国有明主之齐威王,有贤臣孙膑、邹忌等,故出现齐国大治的局面。

    邹忌的改革可用“谨择君子”四个字来高度概括,与卫峥的法治主张有别于天壤,齐国虽然变法收效颇大但还是人治,卫峥的法虽然法不诛心但法外无恩也未免过于无情。

    可在稷下学宫的表现,尤其是对其阐述天下战国的大争之世,强国富民为其根本的言论深得齐王欣赏,齐王非常想把这一的大才揽入麾下却又不想采纳法家的主张,所以爱才的齐威王是矛盾的。

    邹忌见此状况便建议道:“启禀我王,不若先召见那卫黎,且看是否能为我大齐所用?”

    “寡人正有此意——!”

    ……

第056章:苏秦之惑

    ——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

    齐都临淄城内的一馆驿中,一年轻的士子喃喃自语,只见他先是木然,紧接着是震惊,随后便是喜不自胜。

    此人赫然便是苏秦!

    “卫黎卫黎……朝歌黎明……”惊喜中的苏秦不断的念叨着这两个字,兴奋之色越来越甚,“是了,定是了,一定是小川——!”

    带着兴奋面容的苏秦当即小步快走的离开馆驿,出去了。

    时下,出山若干年的苏秦,本是洛阳人,虽是鬼谷门徒却是至今未曾得志,鬼门弟子仿佛是天生的对手一般,先有孙膑和庞涓,现有张仪和苏秦。

    当然,还有一个卫峥,但张仪、苏秦和卫峥三人的师兄弟关系却非同一般,最长者是张仪,已经四十多岁了,其次便是苏秦,才二十来岁,最年轻的莫过于卫峥了,刚刚二十岁。

    三人中,卫峥是公族嫡系后嗣,所以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为零。

    真正是对手的只有苏秦和张仪,然而三人师兄弟的关系非同一般,张仪自称势利之徒却也绝非小人,三人都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与庞涓有大才却无容人之量有着天然之别。

    故张仪相秦,纵横天下之际,苏秦则是选择默默无闻的蛰伏了近二十多年,直到张仪被秦武王罢了相位之后,苏秦才开始正式步入仕途,于燕国得志。

    同剧辛、乐毅、和阴阳家的邹衍这些人一样,都被燕昭王的招贤台所吸引而得志于燕国,致使燕国强盛一时,合纵诸国而灭其燕国世仇之齐国五年,直到田单复齐,但齐国被燕国灭了五年,从此一蹶不振。

    如今剧辛这个法家学士基本可以说是被卫峥给抓住了。

    未曾正式步入仕途的苏秦恰巧也在齐国,如今闻得这七七四十九字会如此激动,是因为苏秦首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云梦山的时候,曾经与卫峥大谈治国之道时,卫峥便说出了他的法治三原则的核心主张,赫然便是这句话,四十九个字一字不差。

    这说明,卫峥没有死,苏秦怎能不激动。

    本来从卫国朝歌传来的消息,天下人都知道卫国新君葬身火海离奇死亡,知道消息后的苏秦和张仪一样,闭门谢客,暗自悲叹天妒英才,苏秦就连这次百家争鸣都没有去而致纵横一派缺席。

    如今在齐国的诸子名士莫不在议论这次百家争鸣,而被苏秦偶然得知这突然横空出世的卫黎以儒法之争而使得孟夫子气急攻心,吐血三分。

    苏秦一了解便是大吃一惊,进一步仔细了解到了当时论战的详情,苏秦更是喜不自胜,卫黎的鸣辩之术无不深显鬼谷绝学之捭阖道术,苏秦作为鬼门高足,怎能辨别不出这是自家门派的绝学?又是儒法之争,又是那熟悉的四十九字法治三原则,又是卫国人,种种迹象都在告诉苏秦。

    卫黎便是卫峥,便是姬川,便是那个本以为遭天嫉的师弟!

    得知师弟竟然还活着,既兴奋又震惊更带着不解的苏秦便第一时间前去打听,如今卫峥因为这场辩论而在齐国士子中名声大噪,苏秦想要打探消息并不困难。

    彼时,正在某馆驿休息的卫峥此刻在楼阁间的一处上房内休息,正惬意的泡着热水脚。

    “玖儿,揉揉肩!”闭目的卫峥悠悠的说道。

    随行而来的玖儿顿时站在了卫峥后面揉其肩膀,自从卫峥离开稷下学宫之后便再也没有出户,无他,只为等齐王的召见。

    所谓揣天下犹若揣人心,深得鬼门绝学捭阖之术的卫峥可不是一般人,对于人心和人性的专研可谓是大家,是鬼谷一门的看家本领,此番稷下学宫与孟夫子在争鸣堂上的儒法之争,卫峥卯足劲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就是为了引起齐王的注意。

    当代齐王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齐威王,亦是一代明君雄主,先后重用孙膑、邹忌等大才,随后又力主兴办稷下学宫,无不说明齐威王对贤才的重视。

    当今齐国有齐威王这样的明君和邹忌、匡章这等文臣武将,齐国庙堂一片兴旺。此番稷下学宫的儒法之争在临淄引起不小的轰动,卫峥名声大噪,定然会传入齐王的耳朵里。

    这一次卫峥强行出风头,不仅仅是为了暗中招揽剧辛这个法家大才,引起齐王的注意才是在他个人计划之中的主要目的。

    如此才有机会见到齐王,见到了齐王便有机会探出齐国针对此次六国相王这件大事情的一些态度,以便在后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天下时势,因时而用势,无势便造势,卫峥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能够看出其中的意图者,非同门子弟不可。

    “公子,门外有一人自称苏秦的人慕名来见!”就在卫峥闭目思绪而估摸着齐王会不会派人召见自己的时候,贴身侍卫孟贲前来报告。

    “苏……等等!”卫峥豁然睁开双目,下意识的站起身来,看向一脸惊诧的孟贲连忙问道:“你说谁——?”

    “那人自称苏秦——!”孟贲见卫峥如此举动,心中不解,却也如实说道。

    “是季子——!”卫峥闻言大喜,当即哗的一下赤脚迈出,完全没有理会一脸惊愕的孟贲和玖儿,独自小步快走的出去。

    “这苏秦是何人?竟是惹得公子赤脚相迎?”孟贲一脸惊愕的快步跟了上去,作为卫峥的贴身侍卫,这方面的意识倒也极为强烈。

    “季子——!”

    “小川——!”

    两人一见面便是惊喜万分的,双双不约而同的说道。

    “进去说话——!”惊喜万分的卫峥直接牵着苏秦的手便是返回屋子,本来在此静等齐王的召见,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等来了苏秦,上次一别已经三年未曾见面了。

    “小川,你怎赤足……”苏秦这才发现高兴不已的卫峥光着脚丫子,大为吃惊。

    “无妨——!”卫峥满不在乎的说道,见如影随形的孟贲对苏秦仍有戒备之心,卫峥当即说道:“孟贲,这是我同门师兄,不是外人,大可放心!”

    “原来如此,我倒是疑惑至极,心道这苏秦是何人,惹得公子急不可耐竟是赤足相迎,原来是公子的同门。”孟贲一阵恍然,便如是说道。

    恍然者亦有苏秦,得知缘由的苏秦心中亦是感慨不已,卫峥已然是一国之君,三年未见,看来今天的卫峥还是当年在云梦山的卫峥,没有变化。

    “上酒菜——!”大喜的卫峥当即说道,又补充一句:“孟贲,谁来了也不见,休得打扰!”

    “师弟还请提鞋穿之,以免着凉!”看着卫峥仍旧光着脚丫子却是丝毫无动于衷,苏秦心中感激,如此说道。

    玖儿立即提鞋而来,卫峥接过来将玖儿唤退,屋子里只留下两人,苏秦在几案对面席地而坐,卫峥一边穿鞋一边笑道:“季子不是在东都(洛阳)么?怎会出现在临淄?”

    “此时说来话长,不提也罢!”却见苏秦微微叹息,不愿多说。

    卫峥看苏秦的表情,即便他不说也知道这位师兄在洛阳过的并不好,苏秦出身寒门,家人都是尖酸刻薄者,学成而出山鬼门却是穷匮潦倒而归,家人私下讥笑苏秦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历史上关于苏秦的记载便写到,苏秦回老家时,所有人都不待见,就连妻子都默默的织布,连同基本的问候都没有,可见苏秦回老家是如何不被待见。

    苏秦不愿提及这些家丑,卫峥反正也知道,当然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倒是苏秦反而问向卫峥:“小川,那朝歌大火是……”

    ……

第057章:贤臣择主

    ——

    显然,这是苏秦最大的疑问,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苏秦便悲天伤感天妒英才,不仅仅是苏秦,天下人都以为卫峥不幸葬身火海了,如今卫峥活生生的坐在眼前,苏秦怎能不疑惑。

    卫峥已然穿好了鞋,这时,也刚刚上满了酒水,待得屋内只剩下两人,惟闻卫峥言道:“一举两得的金蝉脱壳之计。实不相瞒,此次我入齐鲁大地,于稷下学宫与孟夫子争鸣论战而大出风头,乃是为了引起齐王侧目,此次亲自入齐亦是为了破局六国相王危局。遇见季子实在是意外惊喜。”

    “金蝉脱壳?”苏秦大为好奇,听卫峥简明又切中要害的解释,苏秦大为惊叹:“好一个金蝉脱壳之计,陷之死地然后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当真令苏秦钦佩不已!”

    “钦佩个鸟,形势所迫而已啊,公孙衍发起六国相王,把我拉下水,这是要将我夹在火堆上烘烤,再待时而灭。”卫峥一屁股坐在蒲团上惬意的看着苏秦说道,一手扑在案几之上,酌酒自饮之,咋一看上去丝毫不为此担心,不管是成竹在胸还是其他原因,光是这份镇静就让苏秦心中直直点头。

    换做一般的国君遇到卫峥这样的危局,别说寻求破局之法了,怕是早已六神无主了吧。

    苏秦思考了片刻,默默点头,闻其声:“卫国确实已然处于存亡之秋,公孙衍合纵诸国以六国相王,师弟你这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啊。”

    应了,便是与秦国失和,不应,等六国合纵大势已成,合纵攻秦紧随而至,若大败秦国,魏国不再担心秦的震慑,兴兵伐卫,秦国自身都惧怕哪里会管卫国的死活,在外人看来卫峥面临的这个局已然是个无解的死局。

    “欲破此局……”苏秦低眉自言自语,旋即又看向了卫峥,道:“必须破公孙衍之合纵大策!”

    “破局的切入点便在于齐国——!”卫峥接着说道。

    “不错——!”苏秦深得捭阖之术精髓,得知来龙去脉瞬即便洞悉了卫峥此次入齐想要如何破局了,苏秦继续道:“公孙衍合纵诸国,合纵大策必然让秦楚齐三大强国惧怕,三国必然破坏其合纵意谋。当今齐王富有雄略,定然知晓诸国合纵大势若成,齐便有孤立于东海之滨的威胁,此于齐乃大不利,绝不会坐视不理。”

    卫峥顺势问道:“师兄以为齐王若想要破公孙衍联合诸国,会如何破之?”

    “师弟可有高见?”苏秦反问道,显然一时间没有想到齐王会如何破局。

    卫峥道:“公孙衍力主六国相王,实乃为诸弱壮胆。齐王与魏王于徐州互相王。齐国,万乘之国也,我卫国、中山国勉强为千乘之国,何以称王?我若是齐王,便以此为借口之卫国、中山国无称王资格,故不认可之,藉此为由,连横赵国伐中山国,或联合魏梁伐我卫国,事成矣,则公孙衍合纵大策必破!”

    卫峥又叹息的说道:“当今齐王乃一代雄主明君,是万万不可容许公孙衍合纵大策告成而致使齐国孤立于东海之滨,必然有所行动,如此卫国便有可能成为诸雄博弈的牺牲品啊!如今天下人皆以为我卫峥命丧火海,卫国内乱,更是成为了齐国以借口的不二人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福兮祸兮,与其躲避不若直面之,唯有破而后立方能争得一线生机!”

    “师弟可是寻得了那一线生机的妙计?”苏秦从卫峥的字里行间中听出了这一层意思,颇感惊异,便好奇的问道。

    “确有一策!”卫峥一笑,旋即与其耳语细说。

    苏秦先是一愣,旋即一惊,紧随而至便是一阵感慨,“师弟不愧是深得捭阖之术者,此计果真奇妙也!”

    “就等齐王来召见了!”卫峥笑道。

    “只是,齐王若是欣赏师弟之才华,欲让你事齐,该当如何?”苏秦问道。

    “齐王不会!”卫峥信心十足的说道:“我以法家身份而居之,与齐国‘谨择君子’以人治之方略相悖,齐国如今在齐王治下也算是国富民强,齐王未必想变,又何来要用我这一法家人士之说?”卫峥笑着补充道:“再说了,若齐王当真想要我事齐,我拒绝便是了,大不了落得个恃才倨傲的恶名罢了,不在意。”

    苏秦一时间哑然,的确如此。

    “季子大才,天下人也许不知,但唯独张兄与卫峥知道,季子乃不世王佐之才。”说到这里的卫峥忽然转变了语气,无比真诚的说道:“季子愿助我图强否?”

    此话一出,苏秦面色顿时郑重不已。

    卫峥说出这么一句话开始,两人便不能站在同门关系上来了,而是一国之君礼贤下士。

    凭心而论之,苏秦虽然至今未曾得志,甚至在老家都不被父母妻子待见,但苏秦心中的志向却丝毫不比师兄张仪要弱,鬼谷门徒哪一个不是王佐大才?

    卫峥先是赤脚出门相迎,又毫无掩饰的推心置腹,把最重要的秘密都告知于己,凭心而论,苏秦心中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之,贤臣择主而事之,卫峥虽然年轻,但在与之相处多年的苏秦眼里,卫峥显然是当代诸国当中不可多得的明君。

    可即便如此,也不足以打动苏秦,苏秦是有大志向的人。

    一时间,双双静默不语,直至许久,惟闻苏秦转变口风,道:“苏秦敢问卫侯志向所在何方?”

    卫峥酌酒而自饮一杯,“张兄事之秦国乃大国,强国。卫国,却是小国弱国,苏秦若能助卫峥,助卫国以小博大、由弱至强,乃至与张兄之秦国一样并列成为天下战国之强国,千年之后,卫峥、苏秦二人必名留青史,那是何等之大丈夫!”

    “卫峥志向……”只见他放下酒杯,举目望向苏秦,言简意赅的道:“这诸国的天下,我要它九十九,欲战国霸天下!”

    “壮哉——!”苏秦慨然而道。

    如此豪气盖天,欲吞天下九十九而至霸,九为数之极,九合始其一,卫峥的志向不仅仅是图强卫国,竟是要以如今羸弱的卫国而放眼天下,竟是想要完成那不可能完成的事。

    我苏秦岂是一般的人臣?非常之臣定然要侍奉非常之君。

    我辅佐的主公岂能是一般人?而眼前这不就是我苏秦苦苦想要寻求佐事的非常之主吗?

    卫国是小国、弱国,以小博大、由弱至强,之至成为天下强国,乃至一霸,那是何等之大丈夫?

    末了,只见苏秦忽然起身,当即毫不犹豫的一躬:“苏秦拜见主公——!”

    “季子不可——!”卫峥连忙起身服气,大为高兴之下,将其再次拉入坐席上,双双再度痛饮。

    苏秦这一拜便意味着从此事卫,两人从师兄弟关系也要成为君臣关系。

    “有卿助我,何愁大事不成?”卫峥朗声大笑,旋即举杯示意,心道燕昭王你一边凉快去吧,苏秦剧辛都是我的啦!!!

    一进齐鲁大地,便得两位大才,毫无疑问,剧辛和苏秦是被卫峥视为真正左膀右臂的人。

    如今武将有白起、文有剧辛、苏秦,苏秦的兵谋之道或许不如白起,虽不像是卫峥这样的全能型“选手”,但作为鬼门一派的弟子,带兵打仗比不过白起这种天生军事天才并不意味着苏秦不懂兵法,若要苏秦带兵打仗、打胜仗还是绰绰有余的,况且,真正的强项不在“伐战”,而是“伐交”。

    如今卫峥帐下文臣武将皆有之,莫不是天纵之才,此番回国终于可以大刀阔斧的变法图强,再无需担心无人分忧了。

    “季子以为此番该如何破此局面?”卫峥笑道。

    “天下诸国各怀异心,苏秦以为凭口舌之辩而施以微计便可破局。诚如主公所言,利害之心,人皆有之。”苏秦笑道。

    “季子与我想法不谋而合,正是从利害之心切入,那你我分头行动,当如此……”

    苏秦一来,两人忘时的顿足详谈了一天一夜,尤其是这次卫峥入齐的行动,苏秦刚好有了用武之地。

    翌日,齐王果然派人前来,卫峥苦等三日,齐王终于要召见他了。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626/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石慌所写的《战国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战国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霸天下介绍: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让天下将星黯然失色,纵横者流,张仪苏秦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当一个后世灵魂穿越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魏变卫,战国仍七雄,一字之差历史巨轮却由此改变,华夏文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再是秦国,而一个更辉煌的强悍王朝由此而生……
立中央之国,
号天朝上国;
无四海不服,
如烈日当空。
石慌书友群:240248664,欢迎入群讨论。战国霸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