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文阅读

作者:参娃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一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季

    人参节办完了,参场这边早就开始起参加工,药厂那边还在建设当中。

    一切都照常进行着。

    林启越知道许世彦这阵子太累,说是给他几天假,让他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再回去上班。

    许世彦哪有时间休息啊?事情那么多呢,只能拒绝了林启越的好意,照常上班。

    然后赶在九月十一号周日,跟苏安瑛一起,领着人上山去,把自家剩下的棒槌起回来。

    许家今年做货的棒槌就是柳毛河那块参地了,当初栽了一百丈。

    前几天为了赶人参节拍卖会,苏安瑛带着人起出来了二十丈最好的地方。

    除了拍卖会上卖掉那十来棵之外,其余的都送到加工厂去加工做货了。

    许家今年的棒槌长势依旧不错,要不然也不能在人参节上获得参王的荣誉。

    那二十丈平均下来,一丈能起三十六七斤,这个产量,绝对是很了不得了。

    参地多,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全都指着自家人起了。

    或是雇人,或是求人帮忙。

    东岗家家户户都栽棒槌,这时候都忙,很少有人出去给别人家打工干活,所以就只能求人帮忙了。

    好在许世彦这人缘还是在这儿的。

    不说别的,这一群兄弟,都不用许世彦吭声儿,知道许家哪天起参,大家伙儿直接带着工具就来了。

    这回可不止黄胜利他们,就连各家的兄弟、姐夫妹夫啥的,都来帮忙了。

    纪同忠开春的时候就把自家那点儿地包出去不种了。

    南振东过来的晚,这大秋收季节,他实在不放心家里,所以前几天回家去收地。

    大部分都划拉完,剩下地头地脑儿的零星儿几块地,苏安珍在家慢慢收拾。

    南振东跟苏安珍也商议过了,明年把地都包出去,他们两口子直接带着孩子去东岗。

    啥都不用说,跟着二姐夫就完事儿了。

    赶上周日,许海源几个都不上课,许海清便吵着闹着的要跟着上山。

    他哪里是想去起参啊,分明是知道柳毛河那头好玩,想跟着去玩的。

    “爸爸,你就带我们去吧,我们保证不捣乱,我可以帮着捡棒槌的。”

    许海清转悠着眼珠子,抱着许世彦胳膊一个劲儿哀求。

    “不行,都给我老实儿的在家呆着,瞎胡闹呢。

    别以为你们那点儿小心眼我看不出来啊,你们那是想去干活么?就是想去玩呢。”

    许世彦白了小儿子一眼,就他这德行的,还能知道去干活?

    “许海源,把你弟弄走啊,别给我耽误事儿,我可没工夫跟他废话。

    那年你们上山去,看见黑瞎子脚印,后来有人让黑瞎子踢蹬的事儿,都忘了是吧?瞎胡闹。”

    往年那是人手不够,再加上许海源好歹大一些了,敢领着他。

    许海清才多大?七岁,熊孩子心思倒挺多,还想跟着上山,美得他。

    那只伤了人的黑瞎子,后来也没听说去哪里了,反正赵建国在山上看参啥的,也没再听到过动静。

    估计不是死了,就是走远了,反正黑瞎子在那附近吃过亏,是肯定不会再回去的。

    可孩子们不懂,许世彦就故意拿这个来吓唬许海清。

    果然,许海清一听大黑瞎子,不敢再胡闹了,被许海源拽走。

    “早就说了,别跟咱爸磨叽,你以为你是我啊?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

    你明年要上小学了,就你写那几个字儿,别说你二姐想抽你,我都想。

    走,赶紧把我给你留的作业写了,你要是再不好好写字,当心我抽你。”

    一说起老四这个学习,许海源就愁得慌。

    都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孩子,老四咋就这么笨呢。

    就这样,许海清想要上山的小心思,被爸爸和哥哥联手给镇压了。

    正好这时候东西都收拾好了,许世彦扛着三齿子到外头上了车。

    “媳妇,晚上多整几个好菜啊。”

    这次人多,许世彦就没让苏安瑛上山,让她在家整点儿好吃的,晚上招待帮工的众人。

    “放心吧,这点儿事还能不知道?不会给你丢面子的。”苏安瑛笑着应道。

    所有人都到齐,工具扔到车上,三辆车一起出发,直奔柳毛河。

    柳毛河这块儿参地,当初一共是五万多丈,卖出去两万丈,这阵子陆续起了大半。

    剩下那三万丈栽子,去年卖掉两万丈,还剩一万丈。

    许世彦跟黄胜利他们都说了,今年只往外卖八千丈,剩下两千丈,各家留着今年和明年栽参用。

    点播的参栽子比人工撒籽的稀一些,有足够生长空间,所以可以留到四年。

    四年的栽子,在当地被称为窝老儿,有的人甚至直接起出来做货,可想而知都长的挺大了。

    把四年的大栽子移栽,放地里再长三年,一般都能长的挺大,出大货。

    黄胜利等人也看出来了,栽棒槌还得是大货挣钱,所以都同意许世彦的提议。

    反正大家伙儿就一个思想,许世彦说啥就听着,跟在三哥身后有肉吃。

    大白天,参地里都是干活的,也不怕有小偷跑来得瑟。

    所以赵建国也领着看参的那几个人,过来帮着许世彦起棒槌。

    这么多人一起动手,撤棚的、割参叶子的、抡着三齿子刨棒槌的、半蹲半跪跟着捡棒槌的,不用谁说,各自就去找活干了。

    人多,干活就是快,没多会儿,那边就装了好几个麻袋了。

    “三哥,你家棒槌今年不错啊,我看这块儿不比前几天起的差。”

    赵建设跟许世彦一副架,他抡着三齿子刨棒槌,许世彦蹲在那儿捡。

    俩人一边儿干活,一边聊天。

    赵建设前几天也帮着苏安瑛起参来着,知道许家的棒槌啥样儿,就跟许世彦叨叨。

    “嗯,今年这棒槌是挺好,身条啥的都不错,也没有水锈。

    你说咱忙活三年为了啥?还不就盼着棒槌好一点儿么?”

    许世彦一听就笑,他重活一辈子了,哪块儿参地好,哪块儿参地不好,他还能不知道么?

    都是花钱,那肯定得找好的地方啊。

    以前就听人说过,柳毛河这片儿的参地都不错,长棒槌,果然是不假。

    “等着过年的时候,我问问郭哥,要是这附近还有伐区,咱再弄下来。

    这块儿参地不错,挺长棒槌的。”许世彦瞅着参地西头那一大片林子,忍不住念叨着。

    “哎,三哥,快看,这棵棒槌好像不小啊。”

    许世彦正叨咕呢,就听见赵建设一声惊呼。

    接着,从土里端出来一棵棒槌,跟大萝卜似的。

第六百一十七章 跟着许哥有肉吃

    许世彦家的棒槌长得好,所有刨棒槌的人都格外小心,三齿子尽量往土里刨的深一点儿。

    赵建设这一三齿子,就刨出来一棵,但是却端了一个大土坨子上来。

    三齿子微微一抖,松散的黑土落下,露出棒槌的肩膀来。

    这家伙,看着都快跟许海清胳膊一样粗了。

    赵建设把三齿子往后一送,这棵棒槌就到了许世彦面前。

    接着,赵建设把三齿子一扔,过来跟许世彦一起,抖落了那棵参上面的土。

    “我去,这都赶上咱家秋天起的大萝卜了,三哥,这棵棒槌不得小一斤沉啊?”

    待那棵参完全显露出来,赵建设忍不住惊呼出声。

    这棵参属实不小,主体得有一巴掌还长些,须子将近半尺,上头几根大丁须,都比手指头粗。

    “哎,快来看啊,这棵参才叫真的参王呢。”

    赵建设扯着大嗓门儿,吆喝大家都过来看。

    “哎幼,真的,这棵棒槌这么老大啊?

    三哥,你这亏了啊,这要是前几天起出来送拍卖会去,这棵不得卖四五千块钱啊?”

    杨钧显等人都凑过来,一看那棵参,众人都惋惜不已,没赶上好时候,少卖钱了不是?

    “是啊,这玩意儿长在地里头,不起出来谁也不知道底下啥样儿啊。”

    许世彦拿着那棵棒槌,笑道。

    苏安瑛带人起的那串,当初下地的都是头路大栽子,既然是要起了去参加拍卖会评选参王,那肯定从最好的那串先起。

    可谁想到,这剩下的棒槌里头,竟然有这么大一棵啊。

    所以说,这棒槌栽地里三年,不到起出来那一刻,谁也不知道究竟啥样儿。

    “这棵不卖了,留着泡酒,放山货庄去,当镇店之宝。

    要不然咱堂堂山货庄,连棵大点儿的棒槌都没有,丢人。”

    许世彦瞅了一眼纪同忠,直接把这棵参扔给了他。

    “小纪,这棵参归你管了啊,去弄点儿青苔啥的,包上,单独放着。

    回头让你二姐给刷洗好了,扔你店里那大玻璃罐子里头。”

    纪同忠一看姐夫随手就把棒槌扔给他,吓得腿差点儿都软了,赶紧把棒槌抱在怀里。

    “二姐夫,这是参王,都是钱啊,你也太随便了吧?就这么扔?

    这要是摔断根丁须啥的,不得心疼死我啊?”

    纪同忠一边说,一边抱着那棵参就跑。

    直接跑到地头上,找了个麻袋盖上,然后管赵建国要了件工具,就进林子去了。

    那么大一棵参,可得好好放着,必须用青苔包裹起来才行。

    纪同忠找了个背阴有成片苔藓的地方,用工具啥的掀起来一大块,卷吧卷吧拿回来。

    把那颗参用苔藓包裹住,再找个纸壳箱子装上,这才放到麻袋下面盖着。

    纪同忠忙活完那棵参,这才重新回来,跟黄圣凯俩人一起继续干活。

    黄圣凯刨棒槌,纪同忠捡棒槌,俩人一副架,配合的还不错,干活都特别麻利。

    许世彦家这棒槌属实长的很好,后续虽然没再出来八两的,但四两以上的不少,三两左右的更不用提。

    这块儿参地不少人都在起棒槌呢,有那好信儿的就过来看,一见这头棒槌大小,也都羡慕不已。

    “许哥,明年你在哪儿批参土啊?到时候多整点儿呗。

    只要你整参土,我们保管都跟你这儿买。

    我们算是看出来了,跟着许哥有肉吃。”

    说话这个也是东岗村的,以前跟许世彦关系还行。

    从开峰岔道,到柳毛河,再到机修厂,全都是从许世彦他们手里买的参土。

    这小子精,去年棒槌长势挺好,今年也长的不错,他多少也明白过来了。

    往后啥都不用说,许世彦在哪儿批参土,他就跟着,保管能挣钱。

    “对,对,小曲说的是,许哥,明年记得还带着我们啊。”旁边的人跟着附和道。

    “明年的还不知道呢,到时候通知你们,反正不管在哪儿,只要你们乐意买,肯定带着你们。”

    许世彦一听就笑了,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精明,连这都能想到。

    众人一起哈哈笑起来,丰收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欢笑。

    总共就八十丈棒槌,这么多人干活,当然快,一上午就起出来大半。

    这边堆了好多棒槌,中午不能离开人,于是赵建国回去给大家热了饭。

    午饭,是周桂兰和苏安瑛昨晚蒸的肉馅大包子,搁看参小房的大锅一热,就跟刚蒸出来差不多。

    纪同忠和南振东俩人去把包子用大盆端回来,顺道还拎了两壶水。

    大家伙儿找个有太阳的地方,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就着热水,挺舒服的。

    吃完饭,再抽根烟歇一会儿,继续起参。

    不到下午三点,八十丈人参全都起了出来。

    许世彦家今年的人参单产不错,平均每丈三十五六斤鲜参。

    共起了二十九个麻袋,其中有一个是扎口的,其余缝口。

    人参全数起完,有人在轮着四齿子,在地里重新翻一遍,这叫拦棒槌。

    本地人说的拦,大概类似于捡漏,就是从已经收获过的地里,找落下的。

    比如拦棒槌就是起参之后翻找一下,拦栽子就是起栽子之后重新翻一遍。

    拦参籽,多数是说起参做货的棒槌,开春时掐参花落下了,长成了参籽,被别人摘下来。

    一般来说,不管拦什么,都是看参人的福利,这个是约定俗成的。

    只有看参的人忙不过来了,或者整个儿场子都起完了棒槌,看参的人下山,才会允许别人进来拦。

    起人参落下的少,而且越是大棒槌,就越仔细,不会落下太多。

    顶多也就是埋在土里一些参须之类,收获不会太大。

    越是棒槌长的差,尤其是有烂了的地方,往往会落下一些。

    相比于拦棒槌,拦栽子收获会更好些,因为栽子小,很容易被落在土里。

    许世彦家的棒槌长的好,大家起的都特别仔细。

    所以落下的很少,大家轮着四齿子随便刨一下,没有也就算了。

    “好,就这样吧,赶紧往外扛,装车。”

    黄胜利吆喝众人,收拾了东西,往外扛棒槌。

    于是,众人或是扛着工具,或是扛着麻袋往外走。

    到场子外面装车,留人看着,其他人继续回去扛麻袋。

    麻袋全都扛出来,装到车上,用很粗的麻绳或尼龙绳用力捆好,确保麻袋不会被颠掉。

    然后众人上车,坐在麻袋上压车。

    人参装袋子的时候,都是芦头朝里,而且装的特别实成,这样的麻袋,不怕人坐。

第六百一十八章 镇店之宝

    棒槌起回来,不用放在家里,直接运到加工厂去。

    加工厂这边,今年专门雇了些人干活,住在里面看门打更。

    而且这边还养了好几只狗子,都是小黄和二黑它们的后代。

    那年许世彦跟人家说过,谁家母狗起秧子的时候,让小黄和二黑过去配狗,到时候给他家几只狗崽子就行。

    后来果然弄来四五只小狗崽,不过这些狗崽并没有弄回家,而是在加工厂这边养着了。

    家里那几只狗子只是老了不是傻了。

    如果把小狗崽弄回去,狗子们会觉得,主人养了小狗崽,是要取代它们。

    别看狗子不会说话,可都精明着呢,它们也是有感情的。

    小黄和二黑几个,在许家这么多年了,立下无数功劳。

    它们都老了,许世彦只想让狗子安安稳稳的过几年日子,不想让狗子们难过。

    别看这边都是小狗,却完美继承了它们爹的基因,个顶个儿的厉害。

    有这些狗子在,加工厂的围墙四周还都扯着拉炮,里面有人看着,有枪。

    晚上各家也安排人在这边守着,所以不需要担心。

    二十几个麻袋直接卸车,扛到加工厂大仓库里去,直接把仓库锁死。

    许世彦又交代了守在这儿的人,晚上警醒着点儿,之后,众人开车,返回许家。

    许家这边,苏安瑛和周桂兰早早就开始忙活了。

    苏安芬和韩彩娥也都过来帮忙,一起做了十几个菜,鸡鸭鱼肉啥都有。

    听见外头有汽车停下来的动静,苏安瑛打发儿子出去看一眼。

    许海清颠颠儿跑出去,果然瞧见了许世彦等人下车。

    “妈妈,是我爸领着叔叔们大爷回来了。”许海清赶紧回屋报信。

    苏安瑛手里拿着个铲子,从厨房走出来,正好跟许世彦走了个迎面,“咋样?棒槌好不好?”

    “挺好的。看见小纪抱着的麻袋了么?那里头有棵参,长得不小。

    等会儿找个秤试试,看看有多沉。我们在山上估计着,最低得有八两。”

    许世彦往后瞅了一眼,见纪同忠怀里还抱着麻袋,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家伙可真是,这一路都抱着麻袋,生怕把那棵棒槌给整丢了。

    “啊?有那么大的?不能吧,这些当时没下太大的栽子啊?”

    苏安瑛一听就愣了,照这么说,今天起出来的,比人参节选出来的参王还大?

    “那谁知道啊,反正长的挺好。

    我跟小纪说,刷洗了扔玻璃罐子里泡酒,留着当镇店之宝,你看把他美的。”许世彦就笑。

    “对了,你不是说要参叶子留着洗头么?我扛了一捆回来,你看着咋处理。”

    参叶子煮水,用来洗头发,又黑又顺,效果非常好。

    家里好几个女的,苏安瑛每年都会留一些参叶子拴起来阴干了,留着洗头用。

    以前,一参场用参叶子提取过人参皂甙,许世彦还带人改良过技术。

    但这种提取出来的人参皂甙,销量一般,成本又特别高,跟其他的产品相比,利润太低。

    而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很多易燃易爆的溶剂,对人体有害,还危险。

    后期参场其他产品销售量上来,也就把这一项暂停了。

    那么多高利润的订单都没人干呢,谁还会在这种项目上浪费人力物力啊?

    所以,这两年一参场也就不回收参叶子了。

    许世彦只弄了一大捆回来,留着给苏安瑛她们母女洗头用。

    “哦,先放外面吧,明早我拴起来放仓房阴干就行。

    那个,赶紧招呼大家伙儿洗手,进屋歇会儿等着吃饭。”

    苏安瑛惦记着厨房里的菜,转身回去忙了。

    许世彦招呼了大家伙儿进屋,洗洗手和脸,然后进屋坐下抽根烟。

    那边许瑾萍赶紧给泡了壶茶水送来,另外又端了不少水果啥的,家里果树多,这个时候有挺多好吃的。

    “叔叔、大爷,吃水果吧,这是我刚剪下来的葡萄,那是咱家的沙果和香水梨,都挺好吃的。”

    “哎幼,还得是闺女啊,你看看,这心多细啊,又是茶水又是水果的,多体贴?”

    杨钧显瞅着许瑾萍,稀罕的不得了,连连夸赞。

    许瑾萍嘿嘿一笑,转身去西屋了。

    没过多会儿,饭菜都做好了,端到屋里来。

    今天人多,一桌安排不开,所以炕上一桌地上一桌,东屋都留给男人们。

    周桂兰等人领着孩子,去西屋吃。

    许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众人忙活这一天也都又累又饿,谁也不客气,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苏安瑛那边吃的快,吃完了收拾一下,就想起那棵参来。

    于是赶紧找了秤,一称,这棵参重八两三。

    “世彦,那棵参八两三。”苏安瑛特地跟许世彦说了一下。

    东屋这些人一听,都挺高兴,又替许世彦可惜的慌。

    这才是真的参王呢,八两多,这要是搁前几天,真的能卖个好价钱。

    纪同忠更高兴了,这棵参坚决不能卖,就像二姐夫说的,留着当镇店之宝。

    苏安瑛闲着没事,直接把那棵参泡在水里,用小刷子仔仔细细的刷洗干净。

    别说,这一刷,看起来就更漂亮了。

    “四妹妹,一会儿你把它拿走啊,回去泡店里那玻璃罐子里头。

    你姐夫说了,这棵参咱不卖,留着当招牌,镇店之宝。”

    收拾干净之后,苏安瑛直接用个盆把参装着,交给了苏安芬。

    “哎,知道了,二姐。”苏安芬一瞅那棵参,也是欣喜不已。

    这么大一棵参,泡在玻璃罐子里头,会显得更大,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参王。

    那些来抓货的老客儿瞧见了,不知道得怎么喜欢呢。

    周桂兰等人,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参,一个个也都瞅着特稀罕。

    许海源那几个小的更不用提,都围着那盆转悠。

    许海清还想动手摸一摸,被许瑾萍一巴掌拍开了手。

    “你看就看啊,爪子别欠,万一把这上头的丁须碰掉,就跑浆了。

    你没听咱妈说,这棵参要放到山货庄,当镇店之宝么?弄坏了咋整?”

    小屁孩,手太欠,没轻没重的。

    “有啥啊?明年不还起货么?到时候肯定还有更大的。

    还镇店之宝呢,我看等明年再起棵更大的,哪个算宝?”

    都说七岁八岁讨狗嫌,七岁的许海清不光作,嘴皮子也比以前熘了,说话挺气人。

    “那就都是宝,怎么了?你哪里来那么多废话啊?

    不让你动你就消停儿得了,非得找毛病让人抽你是吧?”

    许瑾萍被这嘴贫又欠的弟弟气的,狠狠等他一眼。

    姐姐发火,许海清顿时不吭声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劳动锻炼

    众人在许家吃完饭,又唠了一会儿,七点多钟,该去加工厂值班的就去值班,该回家的也都回家了。

    第二天许世彦照常回去上班,苏安瑛带着人,在加工厂做货。

    加工厂今年除了各家的亲戚之外,也招了不少人。

    如今招人其实很简单,齐鲁等地由于各种原因闯东北的特别多。

    像养殖场那边的工人,几个参场看参的,多数都是从那边来的。

    这些人在东北挣到钱了,有的回去说了媳妇,就带着媳妇来。

    有的写信把自家兄弟、亲戚都介绍过来。

    加工厂隔壁的肥料厂,镇上给安排了杨钧显当书记兼厂长。

    另外给安排了一个出纳、一个会计、一个保管员,就这几个算是有正式编制的。

    其他工人,小部分是从东岗下属各村招来的。

    那种家里兄弟多,地少棒槌少的,出来做工比种地挣钱。

    大部分,就是招的外地人。

    这些外地过来的人,都身强体壮特别能干,而且本身家里不种地不种参,农忙时节也不用请假回去干活。

    厂子这边有食堂有宿舍,单身的可以管吃管住,有家的可以帮忙租房子安排住处。

    条件比他们老家强多了,所以很容易招工。

    加工厂也算是跟隔壁沾了光,那些娶了媳妇的人,有的连媳妇都带来了。

    这些小媳妇都老能干了,根本闲不住,正好可以进加工厂干活。

    人手足够,加工厂今年又增加了几台刷参机。

    除了各家的棒槌之外,苏安瑛成天在参市转悠,收购鲜参。

    有的时候,还会去别的乡镇,甚至靖宇、长白、安图等地收鲜参回来加工。

    这边收货加工,那头货烘干了就立即往南方发货。

    今年南方客户的订单量不小,所以加工厂这边也是加班加点的干活,都忙的很。

    东岗小学那头,之前跟许世彦说过,让许世彦帮忙给找个南方客户,把货直接卖出去。

    许世彦记着这件事呢,正好人参节的时候,苏安瑛跟一位港商聊的不错,跟对方签了很大的订单。

    对方委托苏安瑛在这边收购加工,然后直接发货过去,苏安瑛算了一下,利润非常大。

    于是就跟高校长商议,双方合作。

    东岗小学的五百丈人参,交给加工厂来加工,加工之后发给港商,利润双方平分。

    高校长一算,这样盈利比在当地卖高很多。

    要是这么算的话,不光老师们能分一笔,学校也能留下修缮校舍的资金。

    于是欣然同意,双方愉快的签了协议。

    “那个,这周日,咱们同学要上山进行劳动锻炼。

    回家跟家长说,周日都换一套旧衣服,有水靴子的最好穿水靴子。

    没有的穿劳动鞋也可以,主要就是鞋帮高一点儿,别往鞋里灌土就行。

    另外各自都带饭啊,最好是带干粮咸菜啥的,别带哪些汤汤水水的东西,到了山上没法弄。”

    周六上午最后一节课,六年级四个班的班主任,这样叮嘱孩子们。

    “都记住了么?回家一定要记得跟家里人说。

    今天下午不上课,都记得写作业,一定要把作业都完成。

    你们明年就要毕业考试了,这关系到你们能不能读初中,必须重视起来,懂了么?”

    如今还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也是要考试的,成绩不合格没办法升学。

    为了备战小升初,学校也是很用心,六年级的老师,成天抓学习特别紧。

    老师成天叨叨的,就是功课。

    东岗小学一共是五百丈棒槌,这眼瞅着九月下旬了,再不起棒槌回浆,做货颜色不好看还不压秤。

    可平时老师们都得教课上班,只能赶在周日。

    小学总共多少老师啊?五百丈棒槌,都去也忙不开,就只能叫学生也跟去干活了。

    六年级多数都十三四岁,大孩子了,如今这年月的孩子不娇贵,啥活都得干。

    春天种地、夏天铲地、秋天收地都是他们,最起码他们能去捡棒槌,那还说啥?必须干活啊。

    “知道了,下午完成作业。”孩子们齐声喊道。

    就这样,放学铃一响,孩子们背着书包一窝蜂冲出学校,赶紧往家跑。

    许海源汇合了黄树庆、许瑾萍、杨皓宇、许静怡、许静雯等人,这一帮十来个孩子,呼啦啦冲出学校,喊着叫着的往家里跑。

    “奶,明天我们学校起棒槌,老师说我们都得上山干活去。

    明早给我带点儿饭,最好带点儿干粮啥的。”许海源一进门,就跟周桂兰说道。

    “哦,明天你们得上山起参啊?

    行,那你想带啥饭?我是给你烙饼、蒸包子,还是带煎饼卷肉?”

    周桂兰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就是这年月,家长都习惯了。

    老太太唯一在乎的,是孙子上山,带点儿啥吃的呢?

    这时候天气凉了,山上估计也没有热饭的地方,估计孩子想吃点儿热乎的不容易。

    “要不然,去对面儿的卖店里,给你买面包、蛋糕,再来个午餐肉罐头?那玩意儿能不能抗饿啊?”

    “哎?我想起来了,家里有你爸的保温饭盒。

    那啥,我给你带米饭还有肉吧,也方便。”

    老太太忽然想起来,家里有家什。

    那个保温饭盒挺大,外面是铝的,内层是塑料,中间夹保温层。

    饭盒分两部分,一头可以装热水,另一头可以装米饭和菜。

    米饭和菜趁热放进去,再装上刚烧开的热水,扣上保温饭盒。

    到中午一点儿都不凉,孩子能吃点儿热乎饭菜。

    “奶,你给带啥都行,我都吃。”

    许海源差点儿让奶奶给问迷湖了,他哪里知道带啥好啊?

    反正他也不挑嘴,给啥就吃啥呗,哪还有那么多事儿啊?

    “行了,那奶就知道给你做啥了,放心啊,保管让你吃好。”

    周桂兰已经核计好给孙子带啥了,于是乐颠颠去准备吃的。

    这老太太,纯是把孙子去劳动,当成去郊游野餐了。

    许海源看着奶奶背影,挠挠头,感觉那里不太对,却又说不上来。

    得,别想了,还是赶紧洗手吃饭吧。

    老师留了一堆作业,下午写完作业,明天还得上山干活呢。

    “哥,我也想上山起棒槌。”

    那头,许海清又凑过来,眼巴巴的瞅着许海源。

    “你给我上一边儿去,我这是学校的劳动,又不是咱家。

    我带你去算怎么回事儿?老师也不能让啊。

    你别急,等明年你上了小学,有的是校外劳动的机会。

    就你这懒蛋,到时候别哭着喊着不想去就行。”许海源被弟弟整的无语。

第六百二十章 小学起参

    为了孙子上山带饭,周桂兰特地去对面参市卖肉的摊子上,买了一条五花肉,回来做了红烧肉。

    九月十八号早晨,老太太早早起来,用红烧肉炖了土豆,还焖了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肉和菜趁热出锅,装到保温饭盒里。

    另一边灌上开水,把水瓶子的盖拧紧,再把保温饭盒扣死。

    那保温饭盒外头有专门的布套,就跟和书包差不离,可以背着。

    老太太琢磨了下,又搁马勺炸了些小鱼干。

    炸的香香酥酥的,稍微放点儿干辣椒,再搁醋一烹,满屋子香气。

    小鱼干炸好了,放在一个小罐头瓶子里,塞到保温饭盒布套外的口袋里,这样正好。

    许海源那边也吃完饭收拾妥当了,于是接过奶奶给精心准备的饭盒,斜肩背上,迈步就要走。

    “等会儿,再装点儿沙果儿,干活累了啃着吃。

    家里还有饼干要不要?给你带点儿?”

    周桂兰又从筐里抓了两把沙果,塞孙子的衣兜里,还想再给孙子拿包饼干。

    “奶,不用了,我是去干活的,不是去秋游。

    你可别给我带这么多吃的,同学会笑话我。”许海源吓得赶紧摆手跑了。

    周桂兰拿着饼干,瞅着大孙子一熘烟就不见了影子,摇摇头。

    “这孩子,多带点儿吃的还能咋地?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这么大的孩子,那胃就跟无底洞一样,光中午一顿饭哪够啊?”

    “奶,我哥不要,把饼干给我吧。”

    那头,许海清蹦了出来,涎着脸管奶奶要饼干吃。

    “刚吃完饭,连十分钟还没有呢,你又要饼干?

    你要是没吃饱,回屋吃饭去。你要是吃饱了,还要饼干做什么?”

    许海清身后,他姐许瑾萍抱着胳膊,目光冰冷的瞅着他后脑勺,冷声道。

    “呃,我没吃饱,再回屋吃点儿去。”

    许海清吓的一缩脖子,转身回屋又划拉了一碗饭。

    “今天早上的大米饭真好吃,红烧肉炖土豆也特别香。

    奶,那个大米饭的锅巴哪去了?给我留着啊,白天我就啃了。”

    许海清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心满意足的说道。

    许瑾萍翻了个白眼,好歹忍住了没再骂弟弟。

    “吃完了,就赶紧学习去,昨天给你留的汉字和拼音,你都写了没?

    我告诉你啊,不写完,今天别想出去玩。”

    “哦,我去写还不行么?写写写,成天就让我写。”

    许海清一边都囔着,一边去西屋写作业了。

    另一边,许海源背着饭盒从家里出来,路上遇见了黄树庆他们,然后一起去学校。

    到学校这边一看,大门口停了好几辆汽车。

    那车,是苏安瑛找郭守业调来的。

    东岗小学的参地,在小山村那边,往兴隆乡走的路上,离着东岗二十多里地呢。

    平常时候老师们都是骑自行车去干活,可今天起棒槌啊,五百丈的棒槌挺老多呢,总不能让老师们用自行车运回来吧?

    高校长找了苏安瑛,想让苏安瑛帮忙出车。

    可苏安瑛公司那几辆都是半截子,这连棒槌加孩子,那几辆半截子不够用。

    所以就找了郭守业,从林业局调了几台大汽车过来,早晨把孩子们送过去,下午再去接回来。

    六年级四个班,早晨六点半各班级集合,清点好人数后,老师带着学生们出学校,直接上大汽车。

    这年月不论那些,后头车斗子都是可以坐人的。

    直接把车斗子的后车厢板放下,搭个跳板,这群十三四的孩子们,就蹦蹦跶跶的上了车。

    有个司机认出许海源来了,忙吆喝许海源到前面驾驶楼里头坐。

    许海源觉得他不好搞这个特殊,于是拒绝了司机的好意,跟着同学们一起坐在后头车斗子里头。

    学生们都在车斗子里坐着,老师也不能例外啊,这些熊孩子要是没有老师看着,那还不上天去?

    于是除了高校长和副校长、教导主任之外,其他老师全都坐在车斗子里。

    好在学校准备了不少麻袋,正好铺在车里。

    孩子们就直接坐在麻袋上头,一路上有说有笑,嘻嘻哈哈的就到地方了。

    出发前,学校就已经分派好了任务,到地方之后,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负责起多少串。

    男老师基本都拿着三齿子,身体强壮的女老师,也得抡着三齿子刨。

    其他女老师,领着男生去撤参棚,割参叶子,女生跟在老师后头捡棒槌。

    反正乡下孩子,多数眼里都有活,谁也不敢偷懒,全都很认真的找活干。

    别管咋说,哪怕是孩子,人多也是有用处的。

    到中午的时候,五百丈棒槌已经起出来大半了。

    还别说,东岗小学这棒槌长的不错,个头、身条啥的都可以,也没多少水锈、烂疤啥的。

    高校长抡着个三齿子刨了一上午棒槌,把他累的腰酸背疼。

    “中午了,让孩子们都休息吃饭吧。

    哎呀,也都是不容易,怪累的,都歇会儿吃点儿饭,下午再干。”

    校长都发话了,谁敢不听啊?

    再说这一上午也属实累的慌,于是老师们各自放下了工具,孩子们也停下了手里的活。

    大家都聚到各个池串头上,从树桩上、树杈上、柱脚上,摘下来自己的书包。

    书包里装的自然不是书本,而是带的干粮。

    “先别吃啊,那边有个小河沟,赶紧去洗洗手再。

    瞅瞅你们这小手都造的,多黑啊,不洗手咋吃饭?”

    那边,各班老师一看,连忙催着孩子去洗手。

    孩子们纷纷跑去小河沟,洗了洗手,然后回来打开书包拿出带的饭开吃。

    “许海源,你带的什么饭啊?这是个什么东西?”

    有那好奇的,瞧见许海源打开了一个挺奇怪的盒子,就过来问。

    “哦,这是我爸他们单位发的保温饭盒,我奶让我带饭用。”

    许海源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保温饭盒的盖子。

    里面一头是两个叠在一起的铝制小饭盒,上头装着菜,下面是米饭。

    不管是菜还是米饭,都热乎的。

    旁边塑料瓶装的水,也是热的。

    打开上面的饭盒,里头是红烧肉炖土豆,不过跟早晨吃的相比,这里头肉多土豆少。

    九月份了,山上属实不算太暖和,能吃到热乎乎饭菜,还是很不错的。

    许海源这一上午也是又累又饿,那还说啥,低头吃呗。

    “哎呀,你还带了红烧肉啊,真好。”

    旁边有人看见了,馋的口水都要下来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干活就是能吃

    许海源看着同学那羡慕的眼神儿,这心里就有点儿犹豫,要不要把肉分给同学们吃。

    可那饭盒本身不算大,那些肉他自己吃也剩不下多少。

    而且班级里这么多同学,他给谁吃不给谁吃啊?

    就在许海源犹豫的时候,那头的班主任说话了。

    “同学们,都自己坐好,吃自己带的饭菜,别去好奇别人的。”

    老师这话一说,大家伙儿谁也不好奇了,都低着头吃饭。

    许海源也不用纠结了,赶紧趁热吃饭得了,先把自己喂饱了再说。

    大家伙儿都带着饭呢,别管好坏,吃饱没问题。

    估计是饿了的缘故,这顿饭,许海源可没少吃,米饭和红烧肉土豆全都造光了,小炸鱼也吃了一半儿。

    这么大的孩子本来就能吃,上山干活再累点儿,那真是跟饭桶差不多。

    许海源吃完饭,正好拿起来水瓶子,咕都咕都又喝进去一半儿的水。

    这回,总算觉得肚子里舒服了。

    小孩吃饭都快,不多时都吃完了,又歇了会儿,开始干活。

    下午三点多钟不到四点,总算把棒槌都起完了。

    也顾不上拦,男老师赶紧就开始往外扛麻袋。

    学生们一半留在这边,一半扛着工具还有塑料布啥的往外走,到外头看货。

    “哎呀,中午我把带的饭都吃完了,这会儿怎么觉得肚子又饿了啊。”

    一边往外走着,就有人在都囔。

    许海源这会儿也觉得,好像肚子又空了似的。

    哎呀,早知道就带着饼干好了,这会儿饿了可咋办?

    许海源扛着几个三齿子,伸手摸了摸兜。

    忽然发现,兜里还有东西,是早晨奶奶给塞的沙果儿。

    行啊,别管啥东西,有吃的就行。

    于是摸出个沙果来,一边走一边啃。

    一个沙果能有多大?两三口就全都进嘴了。

    “许海源,你吃啥呢?”旁边有人看见了,就问。

    “沙果,早晨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我奶给塞兜里的。你要么?”

    许海源摸摸兜,又掏出来三个。

    “要啊,都快饿死了,有啥吃的都行。”对方伸手,拿过去一个。

    旁边的男生瞧见了,也过来拿走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许海源。

    许海源也没客气,把最后一个又啃了,然后扛着工具到路边等车。

    过了一会儿,大汽车来了,男老师们一趟一趟的也把棒槌都倒腾出来装车。

    所有东西都装好,确定没落下啥东西,孩子也都清点好人数,这才上车往回走。

    五百丈棒槌,一共起了一百四十多个麻袋,这产量算起来也还是可以的。

    得亏车多,好几辆大车装上麻袋,上面坐人,就这么一路拉回了东岗。

    高校长跟苏安瑛约定好了,直接送去加工厂,现场过秤。

    这边过秤,那头记账,最后把总数拢起来。

    去了皮,还剩一万四千来斤,平均一丈产二十八斤左右。

    也还行,比起以前来说,产量就不错了。

    毕竟这都是老师们利用周日那点儿时间侍弄的,咋地也比不过正经参户那么精心。

    现场过秤之后,麻袋上全都用黑笔写上字,做了记号。

    正好之前的货已经都加工完了,库房都是空的,也不会混。

    “高校长放心,明天我就带人开始加工这些货,争取早点儿加工出来。”

    这么大的数量,真得抓紧时间,要不然棒槌起出来时间太长回浆,做出来的货就不好了。

    得亏今年人手多,机器也多,应该能赶出来。

    “苏经理,给你添麻烦了。

    哎呀,真的是太感谢你们夫妻了。

    要不是有你们夫妻帮忙,你说我们就算是种了这五百丈棒槌,不也愁着加工做货往外卖么?”

    高校长感激的不行。

    当初是看着人参行情好能挣钱,大家伙儿啥都不管了,集资凑钱投地里栽棒槌。

    可谁想后续这么多麻烦事儿啊。

    这要是没有加工厂,他们起出来的棒槌咋整?还能全校停课加工么?估计就只能卖鲜参了。

    那样的话,挣钱是挣,可挣不来那么多。

    扣去老师们的分红,哪里还有多少剩余?咋修校舍啊?

    “高校长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高校长是一心为了孩子,为了教育,这份情操,让人敬佩。

    但凡我们能帮忙的,肯定不会推辞。”

    场面话嘛,谁都会说,再者高校长确实也做的不错。

    双方交接完毕,约定好第二天学校安排没课的老师过来帮忙加工。

    要是实在忙不开,就把五年级的孩子调过来干几天活,争取尽快把货做完。

    高校长亲眼看着大库锁上大锁头,这才放心的领着老师们走了。

    至于孩子们,早已经在烈士墓就下车各自回家了。

    “奶,饭好了没有?我快饿死了。”

    判断失误的许海源,进门哭唧赖歪的找奶奶。

    “马上就好,屋里有蛋糕有饼干,先去垫一口吧。

    早上就跟你说了,多带点儿吃的,愣是不听,咋样儿?饿了吧?”

    周桂兰一听孙子这动静,哎幼,可心疼坏了。

    多亏白天她去卖店买了些吃的,就知道,这些熊孩子那肚子跟无底洞似的,回来就得饿的直叫唤。

    “老许啊,赶紧给孙子找点儿吃的,就在那柜子里。

    我赶紧做饭,一会儿瑛子回来,咱就吃饭。”周桂兰朝着东屋喊了声。

    许成厚再屋里听见了,忙去柜子里翻找出好吃的,给孙子吃。

    “是不是饿了?哎呀,早晨你奶给你吃的,干啥不要呢?

    你奶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不知道?你们现在,饿得最快了。”

    老爷子一边往外拿吃的,一边儿念叨。

    “你爸和你叔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哎幼,家里成天那饭不够吃。

    那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啊?都是吃大煎饼。

    你四叔念着书呢,中间还能跑回家来掸几张煎饼。

    他那时候淘啊,好几张煎饼卷一起,里头卷上大葱抹上大酱。

    回头还出去跟人说,你奶烙的煎饼那么老厚。

    都知道你奶手艺好,再说了,谁看不出来那是好几张啊?”

    许成厚笑呵呵的,讲起了过去的事儿。

    “咱家还是好的呢,你没听你大妈说,她家你那个薛姥姥。

    哎幼,为了不让孩子偷着拿干粮,都把干粮放筐里,吊在房梁上,家里柜子也全都锁起来。

    别看你大妈是工人家庭,还赶不上咱农村呢,更是吃不饱。”

    这种情况在当时,太普遍了,粮食不够吃,都得省吃俭用。

第六百二十二章 想要去羊城

    周一这天,小学果然把五年级的学生给整过来两个班级,帮着干活。

    孩子们小,刷水子的活干不了,只能干一些零杂活。

    帮忙泡鲜参、上料、刮水锈、出锅摆叉子啥的,反正也能帮不少忙呢。

    周二这天,又换了俩班级。

    就这样轮换着来,好歹把这一万多斤鲜参都刷洗、蒸熟、摆在叉子上,后面就不用孩子们过来了。

    秋天就是这么忙,苏安瑛这头一个小加工厂都这样,更别提一参场这头,那更是忙的所有人都快顾不上吃饭了。

    一参场今年做货四万丈,加上松江河林业局的三万多丈,这些就不少了。

    加工厂从九月初,得一直忙到近了十一月,才能松口气。

    十月中旬,地里的栽子该起了。

    柳毛河那边有两千丈留着各家用,剩下八千丈,开始放出风去往外卖。

    今年的人参行情依旧很好,参栽子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丈参栽子,比去年要高一百多块钱。

    柳毛河这块参地栽子好,个头又大,价钱肯定是不低。

    但是今年来买参栽子的,却不像去年那么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栽子太大,下地的本钱也多。

    很多人舍不得,都想买点儿小一些的,本钱轻。

    好在只有八千丈,到最后也都卖出去了。

    五百块钱一丈,光是这八千丈,卖了四百万,扣除税和各种费用,还剩三百多万呢。

    柳毛河这块参地算下来,光是参栽子就卖了一千来万。

    杂七杂八各类都扣完了,也能剩将近九百万呢,这也太挣钱了。

    “嫂子,当初咱要是不往外卖那两万丈,全都撒籽的话,得挣老鼻子钱了。”

    赵建设等人高兴的都快找不着北了,在那儿直嚷嚷。

    “做梦去吧,那些参籽,还是三哥从好几个参场求爷爷告奶奶买出来。

    咱又找了好多学生给点的参籽。

    你还想着五万丈全撒籽?怎么可能?累死你也干不出来。”

    黄胜利瞥了赵建设一眼,故意怼他。

    “你知足吧,咱这一茬参栽子,能用三年。

    我估计明年那栽子都得长大拇指头那么粗。

    这要是栽地里头,肥、水都供应足了,三年之后起出来的棒槌得多大?到时候又能挣一笔。

    你就美吧,不是咱三哥三嫂带着,这辈子咱也挣不来这些钱啊。”冯超在那边也说。

    赵建设被说了也不恼,就会嘿嘿乐,“那我不就是想想么?”

    八千丈栽子卖出去,各家也该起参栽子栽参了。

    如今大家都忙,哪有那时间自家人慢慢干?索性都雇人算了。

    反正这时候栽参少的人家,都干完活了,有闲下来的劳动力。

    于是雇人上山,一天的时间起出来一百丈参栽子,回家来雇人挑。

    “世彦,咱这栽子是不是太大了?这么大的栽子下地,本钱不低啊。”

    苏安瑛领人挑了一天的栽子,晚间许世彦回来的时候,她就跟许世彦念叨。

    “不要紧,媳妇,你听我的,咱家这一百丈,能下多大的栽子就下多大的,栽的时候一厘只下八棵到十棵。

    肥水都跟上,到时候多出大货,就算行情万一有什么变化,咱也不怕。”

    八八年栽到地里去,正常应该是九一年起货。

    如果按照上辈子的规律来说,那时候棒槌行情就不咋好了,但是还没跌到谷底。

    许世彦的意思,下大栽子,加强肥水管理,哪怕行情再差,大货的价格还是不低的。

    “至于你说的成本高,咱现在栽棒槌还有多少成本啊?

    参土和栽子都是挣出来的,哪还有啥成本?”许世彦就笑。

    每年光是卖参土,就能挣个十万八万的。

    这些参栽子更不用说,挣了好几百万,这些参栽子下地,不管三年后能卖多少钱,那都是干挣的,还管那些?

    全都用大栽子下地才好呢,到时候都起大货,卖钱也多。

    苏安瑛一寻思,也是这么个道理,“嗯,都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就这样,第二天苏安瑛领着人上山,去栽棒槌。

    苏安瑛记着许世彦的嘱咐呢,栽参的时候将制子改了,原本一丈栽十六厘也就是十六行,现在改十二厘。

    一厘从原本的十二棵,改成十棵或者八棵。

    干活的人不管那些,东家咋说他们就咋办。

    再说了,这些人也不傻,一看那栽子大小就知道了。

    这么大的栽子,必须给足够的生长空间,要不然营养不够长不开。

    苏安瑛领着人,栽了两天参,之后又撒了三十丈参籽,今年的活,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今年的参地依旧在机修厂,这一片已经连着三年了,都是李大牛和李二牛兄弟,带着人负责看参。

    苏安瑛跟李大牛说了,让他们从自家亲戚里面,再找几个人上来看参。

    要是找不着,苏安瑛再想办法。

    谁家还没有几个亲戚了?

    李家兄弟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然后跟自家媳妇说,让她们回娘家找人,要年轻力壮干活好人品正的。

    山上看参挺挣钱,春夏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挖点药材,薅点野菜。

    秋天起参了还可以拦棒槌、拦栽子,冬天还能包下砸柱脚、做棚、打帘子等活,都不少挣钱。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栽很多棒槌。

    再者,有些地方也不太适合栽参,就指着种地,能挣几个钱啊?还不如来看参呢。

    李家俩媳妇的娘家,都有适合的人,所以这件事真没用苏安瑛费心,人就找齐了。

    棒槌栽地里了,加工厂的货,南方客户预定的早已发走。

    今年苏安瑛收的货多,她打算带着剩下这些货,去一趟羊城。

    “跟咱做生意的那个港商,他说那边有不少客商都经营人参生意,就是供货渠道不行,量不够。

    我打算带一批货过去试试。要是行情不好,卖了这些就回来。

    要是行情还行的话,家里这边让四妹妹他们赶紧抓货发货。”苏安瑛跟许世彦商议。

    “你带货去羊城,跟港商做生意?能行么?

    媳妇,你可别人参没卖出去,人跑了啊。”许世彦故意跟媳妇开玩笑道。

    不过,他家这媳妇可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还能想到去羊城卖货?

    上辈子,这可是大嫂薛秀琳的活呢。

    那时候制材厂效益不太好了,薛秀琳就跟人合伙一起去羊城卖货,许世先在家里抓货发货,两口子挣好多钱呢。

    但许世彦从来没提过这些,他不知道媳妇是怎么想到的。

    “你少给我贫,我又不是自己去,玉凤还有胜利媳妇、冯超媳妇都跟我一起。

    我们几个去卖货,不管到哪儿也有个伴儿。”

    苏安瑛白了许世彦一眼,这人啊,一天天的没个正形。

第六百二十三章 羊城卖货

    苏安瑛决意要带着人和货出去闯闯,许世彦对此倒也没怎么反对。

    这本就是抚松人参走向外界的必经之路,没有苏安瑛,也会有其他人。

    或者可以这么说,谁第一个走出去,谁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肯定赚钱,而且是可以挣大钱。

    许世彦觉得,苏安瑛走出去是对的。

    这一步如果走顺利了,以他们夫妻的底子,将来接下来能干不少大事。

    别看许世彦一直喊着产品深加工,但这是一条很漫长的发展之路。

    一参场目前能力有限,能把本场和兄弟单位的人参加工了卖出去,就已经很厉害了。

    全县人参产量多少?这么大的产量,不可能全都留下来深加工,肯定还是要有大部分售出。

    那既然是大部分还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售出,谁不想卖高价啊?

    苏安瑛有这个渠道有这个能力,为啥不去羊城?所以许世彦很支持媳妇的做法。

    许世彦没意见,许家老两口呢,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儿顾虑,却也不好说别的。

    他们主要还是担心,羊城那边花花世界,几个女的过去,万一被那边迷花了眼,跟着哪个客商跑了咋整?

    但这话没法说啊,只能是老两口私底下念叨两句。

    十一月初,苏安瑛将加工厂存下的一万多斤红货装箱,从铁路发货到羊城。

    苏安瑛和杨钧显的媳妇季玉凤、黄胜利的媳妇于丽花、赵建设的媳妇李春兰、杨春明的媳妇胡艳秋、孙晓锋媳妇董月红、冯超媳妇宋玉平、韩立民的媳妇刘春华。

    几个人坐火车从松江河到省城,再从省城坐飞机到羊城。

    人先到,货后到。

    苏安瑛来之前,跟港商联系过,也跟许世彦打听了不少。

    许世彦想起上辈子听过的一个地方,凤安旅店。

    那里,算是东北经营人参的商户集中点,几乎所有去羊城卖货的都住在那儿。

    而那些客商,也是都直接过去抓货。

    许世彦并不知道现在这个旅店有没有,反正就给了苏安瑛一个建议,可以找一下住到那边去。

    苏安瑛带着季玉凤她们到了羊城,通过人打听了一下。

    还别说,真有这么个地方,于是就过去住了。

    旅店很新,条件也不错,老板娘人很好,特别客气。

    苏安瑛她们算是第一批过来卖货的东北人,又是几个女的。

    老板娘处处照顾着,还把后院一处仓库腾出来,说是给苏安瑛她们当仓库用。

    苏安瑛几个就算是安顿下来了,过几天,到火车站,去把货提出来,雇车运到旅店,然后打电话联系之前的港商。

    还别说,对方还挺给力,带了几个过来,第一天就卖出去上千斤干货。

    价格,比之前给南方客户代收购可高多了,差点快赶上抚松当地人参的一倍了。

    苏安瑛一看这样子,知道这次走对路子了。

    于是立即往回打电话,让许世彦安排人,赶紧抓货往羊城发货。

    入冬了,黄胜利等人也都没那么忙,公司账户上钱也不少。

    于是黄胜利等人立即行动,开始四处收购干货。

    临近东岗的这些地方是不用想了,大多数都在参市完成了交易。

    于是黄胜利他们就开车,往远一些的地方走。

    什么泉阳、露水、万良、北岗、抽水、榆树,本县这些乡镇那都不叫事儿。

    就连靖宇、长白、安图,甚至集安、桓仁、宽甸等县,这帮子人都直接开车就过去了。

    总归是人多力量大,加上她们有车,到哪里都开着车,方便,很快就收了一万多斤干货。

    黄胜利等人在外面收货,各家的亲戚就领人在加工厂挑支头,挑等级。

    然后装箱打包,攒够一次的直接就发货运走。

    原本加工厂十月末就没活了,那些女工都回家猫冬去,这么一来,又有事情可做。

    一天给的工资都不低,那些女工每天早上来干活,晚间直接拿着现金回家。

    一个个美的啊,巴不得天天都这样才好呢。

    一转眼,苏安瑛等人出门快俩月了,许海源兄妹几个,也迎来了期末考试。

    “唉,这瑛子出门都快俩月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我看,这阳历年估计是够呛能回来了。”

    周桂兰在家泡上的黏米,她打算多少包点儿粘火勺啥的。

    孩子们都爱吃,许海清成天念叨啥时候包。

    老太太被缠磨的没辙了,就打算泡三四十斤米,包点儿给孩子们解馋。

    “阳历年你是不用想了,过小年之前能回来,那都是好的。”

    许成厚坐在炕上,一边抽烟袋,一边接话道。

    “你没听儿子说么?瑛子她们这回,好像是挣了不少钱。

    胜利他们这是连着发了三回货,好几万斤呢。

    最后这一批货好像才发走没几天吧?那边接没接着还不知道呢。

    咋地也得等最后这批货都卖完了,才能回来。”

    “当初瑛子带着货去羊城,咱还挺担心的,怕她冒蒙儿去,啥啥不懂让人骗,又怕那边儿货不好卖。

    结果呢?好家伙,几万斤几万斤的发货啊,今年又是没少挣,真行。”

    提起这个儿媳妇来,那真是太得周桂兰欢心了,啥都能干,家里外头一把抓。

    当初给儿子找对象的时候,介绍这个不成,人家嫌乎老三没本事。

    介绍那个也不成,人家嫌弃老三太老实。

    好不容易有人给介绍苏家这个二闺女,当时周桂兰其实也不太满意。

    主要是苏安瑛打小儿就没了娘,外头都传,说是苏家二丫头命硬克亲。

    出生没多久就没了妈,家里六个姐妹,也没个兄弟。

    那可时候由不得周桂兰挑拣啊,自家儿子能说个媳妇就不错了。

    后来一相看,瞅着姑娘不多言不多语,就会笑呵呵的干活。

    周桂兰就觉得也行,反正娶媳妇嘛,也不要求那么多,能实心实意跟着老三过日子就行。

    谁想到,这两口子结了婚之后,日子一天一个样儿。

    到如今,又是公司又是养殖场、加工厂的,家里趁好几百万。

    这日子让他们过的,没人能比得上了。

    “这个老三也是,成天忙的见不着个影儿,你说他倒是常给瑛子打打电话啥的啊。

    不能过去陪着,好歹勤打个电话啥的问一问也是那么回事儿啊。”

    周桂兰一边干活,一边就都囔,嫌儿子太不会来事儿,不知道哄媳妇。

    “妈,你又念叨我啥呢?我这耳朵都红了,乎热乎热的。”

    正好,这时候许世彦推门进来,笑呵呵的问周桂兰。

第六百二十四章 浑江东方参业公司

    “这才几点啊?你咋这时候就回来了?今天单位里不忙了?不用加班?”

    周桂兰往墙上看了一眼,这还不到下午四点呢,儿子咋回来了?

    这一阵子,老三几乎天天晚上八点多才到家呢。

    说是单位里一大摊子事情要忙,天天都加班,今天咋回事?

    “忙,单位还有不忙的时候?

    我就是天天加班到半夜,也那样儿。”许世彦闻言就笑。

    能不忙么儿?今年一参场订单又增加了不老少呢。

    光是人参节上头,就有近亿元的订单,再加上春交会的订单,老客户追加订单。

    今年一参场和林业局的棒槌,根本就没卖给省里,都自行加工,留着出口了。

    药厂那边厂房还没完工,但是工人提前招了。

    刚入冬的时候贴的招工告示,从参场待业青年里面,招了二百人。

    通过上面帮忙,送去几个大药厂当学徒,先进行岗前培训。

    等着药厂建成投产,这些就是熟练工种,可以直接带徒弟。

    药厂还无法投产,各种订单都压在综合厂那边,那头的工人现在都三班倒,又雇了好多临时工干活呢。

    好在冬天了,人工容易。

    参农都猫冬了,冬闲没事儿干,出来找个临时工干活啥的,挣点儿钱贴补家用。

    “单位那么忙,你咋提前回来了?让领导知道了,多不好啊?”

    许成厚也觉得奇怪呢,他家儿子不是那成天混日子不干正事儿的人啊,今天咋这么早回来呢?

    许世彦笑呵呵的坐到了炕沿上,“爹,跟你说个好事儿啊。”

    许世彦没直接说,停了下,打算卖个关子。

    许成厚正好抽完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子磕了磕,抬眼看了看许世彦。

    “啥好事儿啊?咋地?林书记要调走了?”

    以老爷子对三儿子的了解,估计也就这事儿了。

    “调哪儿去了,特产局还是农业局当局长了?”

    一参场书记,按级别算的话,应该是正科级。

    县里各个局,实际上也是科级。

    按说,林启越在一参场干了这么多年,可以说功劳不小,应该往上升。

    不过他这是从参场往行政上走,就得有那么个地方暂时呆两年,熟悉一下机关的工作,然后才能正儿八经的往上提拔。

    许世彦嘿嘿一笑,“还是我爹了解我哈,一猜就准。

    今天接到上级文件,林书记确实要调走了,不过不是县里,他这回调到市里商务局,直接任局长。”

    商务局,是个挺不错的部门,统管全市的国内国外经贸活动。

    而且市局属于处级,可比县里级别高不少呢。

    林启越能一下子就从县属参场书记,直接提拔到市局,这一步跨越不可谓不大。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一参场这几年的成绩,有目共睹嘛。

    一参场连年创汇全省排前面,别说是给县里,也给市里狠狠争光啊。

    所以林启越这个升职,乍一看好像挺高,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

    “哎幼,这可是真没想到啊。

    要这么说的话,他这是从参场书记,直接就成市局的局长了?高升啊。”

    许成厚这几年也长进了,对这些还挺了解的,一听这话,连连点头。

    “那,你们参场书记换谁了?你,还是另外从别处调来的人啊?”

    看着儿子那高兴劲儿,应该不是从外面调来人了,但老爷子还是不放心,问了句。

    这要是从别处调人来,那就是有人眼红摘桃子来了。

    真是那样的话,许世彦这工作干不干也就无所谓了。

    工作干的再好,也提拔不上来,全都是给别人抬轿子,那还有什么意思?

    不如下来,跟苏安瑛一起开公司做买卖挣钱去得了。

    “爹,那你说还有谁啊?肯定是我。

    这要是从外头调人过来,那我就干脆辞职算了。”

    许世彦闻言就笑,看出来,老爹这是担心他了。

    许成厚闻言,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我就怕你忙活那么长时间,最后都便宜了旁人。”

    人嘛,都是有私心的,谁也不敢说他就是无私奉献不考虑自己,这个正常。

    “爹,我还没说完呢,还有件事儿。”许世彦还是笑。

    “我们参场,现在不叫一参场了,改叫浑江东方参业公司。”

    这下,许成厚懵了,搞不懂这是啥意思。

    “不是参场么?咋就成公司了?叫公司还是国营的么?”

    自家儿媳妇开了个公司,老爷子就觉得,叫公司的话,是不是就不是国有企业了?

    “哈哈,爹,你可真有意思,叫公司的也不全都是私人企业啊。

    县里不是还有参茸公司么?”许世彦笑得不行。

    “简单跟你说吧,就是我们参场,现在规模大了。

    底下又是综合厂又是药厂的,不能再简单就就叫参场了,改成公司。

    而且呢,现在不归县里管了,属于市属重点企业。”

    简单说,就是企业调整,一参场升级了,从以前归县里管,变成了归市里管。

    就为了这件事,听说李景昱上级领导掰扯了好长时间呢。

    李景昱死活不肯放,毕竟这关系到利税啥的嘛,一参场放走了,县里损失很大。

    但上面态度很明确,这么大的企业,产值、创汇、利税,都快赶上省属企业的能耐了,咋还可能归你们管着?

    这不行的,必须归上级管理。

    两头掰扯到最后,李景昱败下阵来,可能是从市里讨要了别的好处,最终就同意了。

    于是,县属一参场,变成了市属东方参业公司。

    许世彦,也从一参场的场长,变成了东方参业公司总经理。

    “这啥意思?就是你也跟着升官儿了呗?那要是这么算的话,你现在啥级别啊?”

    不得不说,老爷子是个官儿迷,别的他不关心,就关心儿子是不是也跟着升官儿了。

    “嗯,应该是升级了,从县属到市属呢,现在我就不归县里头管了。”

    市属企业的正职,应该按正处来算了,但是企业嘛,跟机关还是不一样的,只能说等同。

    “哎幼,那不就是升官儿了么?

    好,太好了,我儿子厉害喽,现在都成总经理了呢。

    哎呀,老许家这祖坟是冒青烟了啊,你看看咱家你们哥儿几个,现在都挺好。

    老婆子,明年咱找个机会,回老家看看吧,咋地也得给我爹我娘修一修坟啥的啊?

    你看,孩子们都出息了,咱也得回去报个喜。”

    这下,可把许成厚高兴坏了,咧着嘴一个劲儿的笑。

    “把你美的,不是你成天骂儿子没出息的时候了啊?”

    周桂兰也跟着笑,却还不忘了戳自家老头子心窝儿。

第六百二十五章 恶霸公鸡的下场

    许成厚被老妻扎了心,也不恼,只嘿嘿笑。

    周桂兰瞥了丈夫一眼,“你要是爱回去,明年夏天儿子儿媳妇不忙的时候,咱就找个机会回去一趟。

    我知道,你这些年惦记着呢。”

    老夫老妻过这些年了,自家男人寻思什么,周桂兰还能不清楚么?

    当初在老家混不下去了,灰熘熘的出来,如今过好了,可不得回去显摆显摆咋地?

    “三儿,晚上想吃啥?你说,妈给做。

    我儿子出息了,成了总经理,我得做点儿好吃的庆贺庆贺。”

    在老太太这里,有喜事必须做好吃的庆贺。

    “哎呀,这时候了,卖肉摊应该没猪肉了,要不然应该包饺子的。”周桂兰颇为遗憾的说道。

    “妈,不用忙活了,等着瑛子回来,咱再做点儿好吃的吧,晚上有啥就吃啥。

    只要是我妈做的,咸菜大饼子我都觉得香。”

    许世彦有好些时候没在家吃饭了,都是下班了在食堂吃一口,回去继续加班,说实话,他真是惦记家里的饭菜。

    别管周桂兰做啥都行,就想吃妈妈做的饭。

    “得嘞,我去瞅瞅,今晚上做啥好吃的啊,等着。”

    老太太欢天喜地去准备,可家里真没啥好吃的,只有一小坨炒菜的肉。

    关键对面儿就是肉摊,想吃肉直接去买多好啊,还新鲜,所以家里就没存啥东西。

    老太太一琢磨,得,杀鸡算了,正好这个时候外头天暗了,家里养的鸡自己就进鸡窝。

    家里鸡窝是许成厚动手钉的,四周都是木条,边上留个门,有挡板。

    鸡进窝之后把挡板插上就行。早晨把挡板抽出来,鸡自己就出来吃食了。

    鸡窝上头的盖儿是活的,就是压了些木板而已,为的就是抓鸡方便。

    这会儿外头暗了,却还没黑透。

    老太太先把鸡窝门挡上,然后掀开上面的板子,伸手从鸡窝里提熘出一只大公鸡来。

    “让你成天撵人,总叨慧慧和雯雯,今天就结果了你。”

    老太太拎着大公鸡,都囔道。

    大鹅、大公鸡,那都是农村一霸。

    这大公鸡最会欺负人,专挑小孩子欺负。

    动不动就扑棱个翅膀子,撵着许瑾慧和许静雯跑,想要叨人。

    许成厚说了好几次,这样的鸡不能要,杀了完事。

    可周桂兰惦记着明年春天还想抱一窝小鸡仔,得留个大公鸡用,就没舍得。

    这回,儿子升官儿了,老太太也不说舍不得。

    一手拎着大公鸡进了屋,找了根儿绳子,直接将大公鸡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

    老太太没着急杀鸡,而是先去生火烧水。

    然后找了个碗,碗里放点儿清水、粉面子、葱花、盐等。

    准备工作都做完,等锅里水翻花了,这才把地上的大公鸡拎起来。

    周桂兰左手握住大公鸡的翅膀,右手抓住公鸡头,往左手虎口一塞,牢牢按住鸡头。

    右手在鸡头下方脖子那里,快速的拔了毛,然后拿起菜刀,直接在鸡脖子上来一下,割破了血管。

    血一下子出来,老太太放下菜刀,拎着鸡腿倒控,把鸡血都滴到了碗里。

    直到血全都控干净,这才松手,把公鸡扔地上。

    成天横行霸道的大公鸡,这下再也张狂不起来了,趴在地上抽搐几下,也就不动弹了。

    这会儿,周桂兰找出个大铝盆来,把死了的公鸡扔进盆里。

    锅里的开水兑一瓢凉水,然后舀出来,直接倒大盆里。

    “哎呀,家里啥味儿啊?奶,你杀鸡了?”

    周桂兰正忙着褪鸡毛呢,许海源和许瑾萍几个从外面进来了。

    许海源上六年级、许瑾萍、杨皓宇四年级、许静怡二年级、许静雯一年级,都是昨天刚考完试。

    许海源和许瑾萍上午被老师叫去学校,帮忙批卷子去了。

    下午没啥事,就被黄树庆等人拽着出去玩。

    这刚考完试嘛,成绩没出来,寒假作业也没发呢,孩子们都趁着机会疯玩两天。

    等着成绩出来,大部分都跑不了一顿棒子炖肉,到时候想玩都没法玩了。

    许静怡和许静雯两个要等到考试成绩出来,领了寒假作业再回家。

    许世祥虽然调到县里工作了,可是家还没搬过去,暂时许静雯还得在东岗念书。

    等年后一家搬去县里,估计许静雯就得转学去县里了。

    至于许瑾慧和许海清这俩,明年才上小学呢,育红班又没啥作业,他俩就是随便玩。

    许瑾萍进屋一抽鼻子,就闻出来家里这是杀鸡的味道,忙去厨房。

    “奶,这离着阳历年还好几天呢,咋今天把鸡杀了?”

    许瑾萍觉得奇怪,这不年不节的杀鸡干嘛?家里来客人了?

    “没啥,你爸今天回来早,搁家吃饭。

    你们不都嫌这大公鸡成天撵你们叨人么?我宰了它炖上一锅,咱晚上吃小鸡炖蘑孤。”

    周桂兰笑呵呵的解释,手上倒是不停,非常麻利的拔毛。

    “我爸回来啊,难怪了。那行,我先去脱了大棉袄,回头帮你收拾。”

    许瑾萍说完,一熘烟跑进东屋,脱了大棉袄,摘下棉帽子和棉手套。

    也顾不上跟爸爸打招呼了,转身又去了厨房。

    先把地上那些鸡毛啥的垃圾收拾了倒出去,接着帮忙把大公鸡开膛破肚,舀水冲洗,用镊子摘小细毛。

    许瑾萍人小眼神儿好使,干活也麻利,不多时就把那只鸡收拾干净了。

    周桂兰也把厨房收拾一遍,然后抡着大菜刀,叮叮当当剁了鸡,开始下锅炒。

    这可是正儿八经农家笨鸡,不喂饲料的那种,肉紧实,得多炖一阵子才行。

    正好趁着炖鸡的工夫,找出来一些松蘑用温水泡开,再来点儿粉条也泡上。

    家里人多,一只鸡不够干啥的,必须放点儿配菜。

    松蘑和粉条炖鸡,吸收了鸡汤的鲜味儿,比鸡肉还好吃呢。

    两口大锅,一个炖鸡,另一个焖上一锅大米饭。

    这厨房里,香气直往外飘,馋的许海清一遍一遍来厨房,问晚上吃啥好吃的。

    “你老老实实进屋看电视,咱爸在家呢,还敢得瑟,你是真不怕咱爸抽你是吧?”

    许瑾萍瞪了弟弟一眼,真是服了,这家伙他不应该属狗,真应该属猪,记吃不记打啊。

    等小鸡炖熟了,那边儿米饭也焖好了,赶紧都盛出来,端到屋里。

    “来,吃饭了,今天这个饭晚了点儿啊,都饿坏了吧?”

    现杀鸡现炖,那肯定慢啊。

    这都六点半多了,孩子们能不饿么?于是一个个老老实实坐在桌边,等着开饭。

第六百二十六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几个孩子面前,都有两个小碗,一个碗盛米饭,另一个碗盛菜。

    周桂兰单独挑点儿鸡腿、鸡翅膀啥的好肉,分给孩子们每人几块,再给盛上些蘑孤和粉条。

    这些吃完了,才可以吃小盆里的。

    倒不是老太太苛刻,而是家里孩子多,必须得有规矩。

    要不然都去盆里翻着找着的吃,那像话么?

    孩子们也都习惯了这样,谁都不觉得如何。

    再说好肉都给他们了,还挑啥?闷头吃就是了。

    自家养的鸡,现杀现炖,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咬一口嚼几下,别提多香了。

    那松蘑都是他们夏天进林子捡了晒干的,跟鸡一起炖出来,吃着跟啾儿的,比肉都好吃。

    粉条吸满了鸡汤,筋道又滑熘,吸熘一口,滋味十足,可好吃了。

    “那,你也多吃点儿。

    这阵子成天加班,估计你们单位那食堂做的饭也不咋地,瞅你瘦的。”

    老太太给儿子夹了好几块肉放碗里,瞅着儿子瘦削的脸颊,心疼坏了,一个劲儿的劝儿子多吃。

    “妈,你不用管我了,你和我爹多吃。

    单位伙食还行,主要还是太忙了,一天到晚不得闲。”

    秋天是参场最忙的时候,许世彦虽说是场长,可也不能总在办公室坐着。

    有时候得上山看一看起参栽参的情况,有时候得去加工厂或者综合厂车间。

    反正各处的事情都得操心,饭也不及时吃,能胖就怪事儿了。

    “师父,你也多吃点儿肉,今晚上这鸡肉炖的挺烂湖,蘑孤也挺好吃的。”

    许世彦给楚瑄淮夹了几块肉,老爷子牙口还行,加上今晚这鸡炖的时间不短,吃着不费劲。

    “这要是搁以前啊,秋天咋地也进山去捡点儿榛蘑、冻蘑啥的,现在忙的连饭都快顾不上吃了。

    多亏这些小家伙,夏天还能捡点儿松蘑,要不然这小鸡炖蘑孤,就只能干馋了。”

    许世彦一边说,一边用勺子舀了些汤,倒进碗里。

    鸡汤泡米饭,香着呢,不用吃菜,他都能干两碗。

    这会儿工夫,许海清已经把自己碗里的鸡肉啃完了,蘑孤也吃了。

    剩下粉条和汤,索性也一起倒进米饭碗里,然后连汤带饭往嘴里扒拉。

    这娃嘴壮,吃啥都香,没多会儿就吃完了一碗米饭。

    周桂兰一看,赶紧又给盛半碗。

    “晚上不能吃太多啊,吃多了压炕头。

    那么点儿的人,饭量倒不小,你说你把饭都吃哪里去了?”

    老太太一边盛饭,一边念叨着。

    不管奶奶说啥,许海清就是嘿嘿笑。

    等奶奶给他盛了半碗饭,再舀上两块肉,一些蘑孤和粉条,许海清笑嘻嘻的接过碗。

    “谢谢奶奶,今晚上的鸡肉真好吃,我奶手艺最好了。”

    别管咋地,俺就是嘴儿好,就是会哄人。

    老太太乐呵呵的问其他孩子,谁还吃,再给盛。

    许海源饭量大,一碗不够,自己盛了一碗,许瑾萍和杨皓宇都添了半碗。

    许静怡和许静雯岁数小,女孩子本来饭量也不大,这些就足够吃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完了饭,女孩子们不用奶奶动手,一起把桌子都收拾下去,碗快刷干净,厨房也打扫利索。

    许世彦陪着爹妈聊了会儿,周桂兰一个劲儿催着儿子给儿媳妇打电话。

    等新闻联播之后,许世彦拿起电话给苏安瑛打了过去。

    凤安旅店老板娘一听是找苏安瑛的,忙把电话放一旁,跑去二楼喊人。

    苏安瑛忙了这一天,刚吃完饭休息。

    一听是有人打电话找她,就知道是家里,急忙下楼接电话。“喂?”

    “媳妇,是我,晚饭吃了没有?那头现在冷不冷啊?”

    其实没啥事儿,不过就是日常闲聊,夫妻俩挺长时间没见面了,当然想的慌。

    “这边还行吧,说是南方暖和,可屋里屋外一个温度。

    白天都在外头晒太阳,晚上我跟玉凤她们,都找那个葡萄糖瓶子,装上几瓶子热水在被窝里,好歹暖和点儿。

    我觉得其实赶不上在咱家舒服,最起码屋里有个热炕,晚上钻被窝里暖呼呼的好受。”

    东北人去南方,冬天其实多数都不适应。

    本地人穿的好像不多,苏安瑛她们不行,毛裤啥的那都正常,有时候冷得干脆穿棉裤。

    “你今天这是不忙了?有空给我打电话?”

    两口子有些日子没通话了,苏安瑛听着丈夫的声音,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胜利他们发过来的最后一批货,今天刚到,我们几个刚把货收拾好。

    这边几个客商等着要货呢,估计这批货有半个月就差不多处理完了。

    过几天货都卖完,我们几个就回去,腊月十五之前应该没问题。”

    苏安瑛知道家里惦记,不等许世彦问,先说道。

    “这几天,可能是行情又涨了不少,那些客商都急着要货,价钱也比之前又高了点儿。

    我觉得,今年真的是来对了,这一回,咱能多挣不老少钱呢。”

    生意好,苏安瑛也特别高兴,少不得要跟自家男人报喜。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苏安瑛等人真的是吃到了红利。

    今年他们一共往这边发货七八万斤,到目前为止,也就剩最后一批刚到的货还没卖了。

    那天苏安瑛和季玉凤拢了一下账目,今年别的都不算,只是往羊城倒腾的货,挣六七百万跟玩儿一样。

    所以说,手里有本钱,又赶上了好机会,挣钱真的不难。

    许世彦在电话里,听着媳妇那有点儿骄傲又有点儿兴奋的叙述,心里也跟着高兴。

    好啊,他们两口子,为了这个家,为了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拼搏,学习成长。

    “媳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林书记调到市里,我成参场一把手了。

    而且,我们参场,现在也不叫参场了,叫东方参业公司,归市里管辖。

    小历他爹,现在是参场的场长,老戴是饮料厂厂长,立民调综合厂当厂长了,小历现在是销售科科长。”

    林启越调动,上级没安排其他人过来,那场子内部肯定有人事变动。

    这些也不是许世彦一个人说的算,都是场子各级领导干部开会,一起定的。

    重要岗位,肯定得安排信得过的人。

    大家都在一起工作这些年了,彼此熟悉也有默契,挺好的。

    “真的?哎呀,那可太好了。

    那啥,林书记啥时候去市里工作啊?找个机会,你想着请人家吃顿饭啊。”

    苏安瑛也挺高兴,不忘了提醒许世彦,人调走了不要紧,关系还得照样儿处。

第六百二十七章 寒假上课

    两口子也不管电话费贵不贵的问题,愣是聊了快半个钟头。

    期间许海源几个,也都过来争着抢着的跟妈妈说几句话。

    直到快八点了,许世彦这才挂了电话,领着孩子们回自家。

    刚一进门,赖皮鬼就跑了出来。

    这家伙夏天的时候,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不爱在家呆着。

    到了冬天,则是三五天出去一回,很快就回来。

    反正家里不缺它吃喝,住的地方也有,这小日子过得挺舒坦。

    就是白天家里经常没人,小东西自己在家孤单的慌。

    所以到晚间见着许海源他们,总要耍会儿赖。

    嘤嘤怪嘛,撒个娇啥的那都再正常不过。

    就像此刻,小家伙一下子就蹦进许海源怀里了,一边嘤嘤叫唤着。

    “你比他们都大呢,还在这撒娇?”许世彦伸手,揉了揉赖皮鬼的脑袋。

    “成天就会嘤嘤撒娇,你好歹去找个媳妇也行啊。

    这些年了,也没见着你领个媳妇回来。”

    赖皮鬼听见许世彦这话,不知道是不是生气了,一扭头,趴在许海源怀里,不惜的搭理许世彦了。

    把许世彦乐得不行,“咋地?单身狗还不让人说啊?

    哦,对了,你不是单身狗,你是单身狐狸,哈哈哈。”

    许海源哭笑不得的摇摇头,一手抱着赖皮鬼,一手搀扶着楚瑄淮,扶着老爷子进了东屋。

    这边,许世彦则是领着俩闺女回西头的房子。

    得亏白天许成厚过来给烧的炕和暖气,屋子里倒是挺热乎。

    许世彦又去锅炉房,往锅炉里添了些煤,然后喊闺女洗脚收拾收拾睡觉。

    孩子们疯了大半天,也都累了,洗洗脚收拾收拾,钻被窝很快睡着。

    许世彦孤零零一个人,也不想太早睡觉,索性趴在被窝里,翻看许海源誊写下来的楚氏秘方。

    秘方原本已经被他妥善保管,那都是古董,无价之宝,必须好好保管起来,留给后人。

    至于这一份,是楚瑄淮为了让许海源加深印象,特地让他抄写的。

    许世彦觉得大儿子这字写得漂亮,索性就把手抄本要过来自己用了。

    好好的一份手抄秘方,到许世彦手里之后,被他在上面标记了不少东西。

    红字、蓝字都有,跟一块块儿补丁似的,白瞎了许海源手写干干净净的笔记本了。

    当然,爷俩都不在乎这些,只要实用就好,美不美观的无所谓。

    许海源能抄一份,就能再抄一份儿,怕啥?

    就这样,许世彦一边看,手里拿着个红色圆珠笔,就在上面做标记,写上他的心得体会等。

    这些都是楚家流传几百年的秘方。

    怎么样把古方变为今用,怎么样继承古中医的精髓,用现代科技制造出真正的好药,是许世彦现阶段考虑最多的问题。

    在这方面,他还是新手,必须努力学习。

    许世彦已经委托那些去药科大学念书的学生,让他们帮忙,淘登一套教材回来。

    他得仔细研究研究。

    药厂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取代,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许世彦觉得,他这点儿本事不够看,还得请教高人。

    许世彦一边翻看秘方,一边做记号。

    反正也不知道几点,觉得困了,就伸手拽下灯绳,睡觉。

    虽然上级对林启越的调动文件已经下来了,但是参场这边还有不少工作要交接。

    所以年前林启越还在参场,年后才去市里工作。

    加上一参场改为东方参业公司,又升级为市属。

    企业升级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跟县里把相关方面都交割清楚,还要把资料上报给市里,反正许世彦忙的很。

    十二月二十八号,小学这边返校听成绩,领成绩单和寒假作业。

    许海源和许瑾萍自然不用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老师不光给发了成绩,还给发了奖状。

    二年级的许静怡和一年级的许静雯,功课简单,也都成绩非常不错。

    把周桂兰高兴的啊,又专门买了肉,包了饺子,给孩子们庆贺一下。

    至于其他孩子,成绩五花八门啥样儿都有。

    杨皓宇跟许瑾萍俩人成绩不分上下,经常都是并列第一。

    黄树庆好歹有许海源拽着,往前几名,算是中等,孙宇孙宁等人,也就是中等上下。

    各家的媳妇都出门没在家,男人不爱跟孩子置气,估计心里也觉得孩子这成绩没掉就挺好。

    于是只威胁一句,等你妈回来,看你妈不抽你才怪,也就这么算了。

    很正常,这年月的人,对孩子学习多数都是放养,极少有人成天盯着孩子学习的。

    反正学的不好,就下来种地干活呗。

    再不行,加工厂、肥料厂啥的,都能塞进去上班,反正也不愁的慌。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念书的天分,有些事情强求不来。

    成绩出来了,寒假作业也都布置了,吴秋燕和陈春玲过来,把自家的闺女都接走回家去。

    苏安瑛不在家,许世彦也忙,许静怡许静雯俩女孩也走了。

    这个阳历年,周桂兰也没啥心思过,索性就随便做了点儿吃的,算是湖弄了过去。

    许海源他们明年夏天小升初考试,这年月还是挺重视的,所以学校安排,今年寒假六年级学生要集体在学校上课。

    年前,从一月三号开始,一直到一月二十九号,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二。

    年后,从正月初八也就是二月十三号,一直到二月二十五号,许海源他们都得上课。

    老师让孩子们借了六年级下学期的书,争取在寒假期间就把课程完成。

    等开学之后,就开始总复习。

    学校里还是各班级取暖烧炉子。

    原本交的柴禾只到这时候,每个班不会剩太多。

    所以,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都得再往学校交一些柴火。

    另外,假期上课,还得交学费。

    对于许家来说,这个倒是没问题。

    三号早晨,许成厚拖着一爬犁柴火,跟着许海源一起去了学校。

    把柴火交到班级摞好,再把学费交给班主任,这才回家。

    这年月的六年级孩子,正常应该有数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

    但假期,小科一律都不上,只上数学语文。

    而且这年月一般数学语文都是一个老师,班主任。

    所以,孩子们就等于是全天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学习。

    没有了小科占用时间,全天学数学语文,那课程进展还不快么?

第六百二十八章 媳妇回来了

    许海源回学校上假期课,许瑾萍在家看着弟弟妹妹,帮奶奶干活,自己还得写作业。

    杨皓宇他爸管着肥料厂呢,今年秋天肥料厂卖了不少复合肥,好多人还提前预定了明年的。

    再加上叶面肥明年春夏开始销售,这时候可不就得赶紧生产么?

    杨钧显忙着肥料厂的事,季玉凤去羊城卖货。

    杨钧显的父母虽然从城里回来了,可杨皓宇根本不爱在家住。

    所以放假后,这小子又住到许家了。

    知道的都说,这根本就是许家亲儿子,哪是干儿子啊?

    杨皓宇不管那些,他在许家住的可开心了。

    早晨跟许瑾萍一起去跑步锻炼,回来吃个饭写点儿作业,预习下学期的课程。

    然后帮着家里烧锅炉、扫雪、噼柴火。

    得空了,就领着许海清他们,联合了孙宇、孙宁、杨建军等人一起,出去放爬犁坡、滑冰啥的。

    有的时候,孩子们也干点儿正事儿,去后树林捡柴禾。

    后树林里面很多落叶松,这些孩子把镰刀磨的很锋利,镰刀把儿绑上一根杆子,然后就举着镰刀去勾落叶松的松枝。

    落叶松的树枝砍下来拖回家,用斧子剁成一段一段的,放外面风吹两天就能烧火了。

    松枝有松油,引火快,炒菜啥的都行。

    尤其是在夏天,烧松树枝炒菜火急还不热炕,挺好的。

    说起来呢,其实许家不缺柴火烧。

    每年山上的参土,刨出来那些树根啥的,都弄回来锯开,当柴火了。

    还有山上参地那些木料,什么柱脚、大联杆子、横担、杈杆、压条、弓条这些,都能划拉回家来烧火。

    另外,每年林业局愣场清底子的时候,郭守业还会让人拉两大车木头过来。

    许世彦这头找人帮忙,用油锯截了再噼开摞起来。

    许家院子里两大垛柴火呢,够烧好几年的。

    可孩子们不管那些啊,他们见着别人往家里拖松树枝,他们就觉得这个好玩,他们也得干。

    这活其实很累,那镰刀绑在杆子上,仰着脖子去勾松枝,一会儿就脖子也酸了,胳膊也疼了。

    往回拖树枝,那林子里大雪窝子挺老深,一脚踩了陷进去,费劲巴拉才能出来呢。

    许成厚和周桂兰哪里舍得孩子们去干这些活受累啊?

    尤其是杨皓宇,搁自家都不一定干活,跑许家来啥都干,老两口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老两口就拦着劝着不让。

    可劝了好几回也没用,杨皓宇跟许瑾萍两个根本不听,该干嘛就干嘛。

    中午从后树林拖回来两大捆松树枝,不等天黑,俩人就抡着斧子都给剁好了。

    然后顺顺熘熘的捆起来,垛在园杖子边儿上,说是留着夏天烧火。

    能咋整?孩子这是有正事儿,也不是出去胡作非为惹祸。

    没办法,许成厚老两口也就只能同意了。

    许成厚有的时候不放心就跟着一起,帮忙往回拖。

    还别说,这老老小小几个人忙活了半个来月,许家院子里就多了一垛松树枝柴火。

    一转眼过了腊八,周桂兰就开始天天盼着儿媳妇回来了。

    不光她盼着,各家都盼着呢,眼看着离过年不远,谁不急着一家团圆啊?

    好歹腊月初十这天,接到了苏安瑛她们的电话,说是货已经全部都卖出去了。

    她们这就收拾了往回走,大概三四天之后就能到家了。

    一听这消息,哎幼,各家都高兴极了,数着日子等自家媳妇回来。

    一月二十一号,腊月十四,苏安瑛一行人,大包小裹的带了老些东西,在松江河下车。

    “媳妇,这边儿。”许世彦、韩立民、杨钧显、黄胜利等人全都到火车站等着了。

    见到各家的媳妇从里面出来,好么,这一个个激动的啊,恨不得直接跳过围栏进里面接媳妇了。

    苏安瑛等人都背着大背包,一手拖着个旅行拖车,另一手再拎个小包,身上穿着面包服。

    费劲巴拉的顺着人群,从出站口走了出来。

    各家男人一拥而上,赶紧上前来,接过媳妇背后的大背包,再把旅行拖车也接过来。

    “我的天,你们这是都整了些啥回来?这大包小裹的不嫌累啊?”

    男人们瞅着那旅行拖车上的大皮箱,再试试这沉甸甸的背包。

    都特别好奇,这是带了些啥回来啊?这么老沉?

    “我们在那边住了将近三个月呢,带的衣服不够,全都在那头买的。

    再加上给家里人带点儿东西,还能少了?”

    谁出去一趟,回家的时候,不给自家人买点儿东西啊?

    许世彦出门都想着呢,更别提这些女的了。

    买买买,那是女人的乐趣。

    苏安瑛她们平常不忙就出去转悠,看见啥喜欢的就买,临走之前,还特地去商场好一顿逛呢。

    这皮箱、拖车啥的,都是从那头买回来的,要不然搁啥往回装啊?

    男人们互相看了眼,谁也没敢吭声儿。

    媳妇自己挣的钱,爱买就买呗,那还有啥?

    买,必须买,买少了还不乐意呢。

    “那个,今天咱就各回各家吧,改天找时间,咱几家一起聚一聚啊。”

    苏安瑛回头看了眼季玉凤她们,说道。

    这都出去好久了,家里人都盼着呢,肯定得先回家。

    先休息两天吧,缓过劲儿来,正好汇款也该到账了。

    到时候再把今年的总账拢起来,各家该分多少直接分红过年。

    许世彦、韩立民都是开着场子配的车,杨钧显那头,许世彦做主,也给配了辆车。

    好歹也是肥料厂的厂长了,出个门啥的总不能还两条腿走吧?一辆车,厂里安排了。

    至于其他人,都是开着半截子。

    关键黄胜利他们也没别的事儿,家里已经有一辆车了,那还能再买辆吉普车开?那不是瞎胡闹么?

    众人在火车站直接分手,各自开车拉着媳妇回家。

    杨钧显跟季玉凤两口子,跟着许世彦夫妻一起先到许家。

    接了在许家住的舒舒服服、乐不思蜀的杨皓宇,一家三口回家团圆去了。

    许家这边,苏维忠老两口、纪同忠夫妻都在。

    见到苏安瑛回来,众人都高兴极了。

    许海源四个都抱着苏安瑛不肯撒手,好说歹说的劝着,才松了手。

    周桂兰扯着儿媳妇的手,让她赶紧上炕坐着。

    “你看看,这一出去快三个月,想死我们了。

    这一路上咋样?没啥事儿吧?

    哎呀,我这在家都惦记着,生怕你们几个媳妇,路上遇见啥事儿。”

    这年月外头乱着呢,几个女人在外行走,又带着不少钱,能不担心么?

第六百二十九章 面包服、金镯子

    “妈,路上还行,我们坐飞机到省城,再坐火车回来的。

    身上也没带太多钱,都是走的公司账户,所以没啥事儿。”

    这要是坐长途火车,一路上晃荡好几天,那真不敢说遇上啥事儿。

    坐飞机回来,就剩省城到家这段路。

    虽说也不算太平吧,好歹路途近,大家伙都警醒点儿也就熬过来了。

    “哦,哦,那就好,那就好。”周桂兰闻言点头。

    “那啥,先吃饭吧,你这出去两个多月,肯定惦记家里的饭菜了。

    咱今天包了饺子,还有你爱吃的菜。你就在炕上坐着,我去收拾。”

    儿媳妇出去一趟,怪老累的,周桂兰可舍不得再指使儿媳妇干活。

    于是将苏安瑛按在炕上休息,她领着孙女,把饭菜都端上来。

    饺子也是刚出锅的,还热乎呢,赶紧都收拾上来,一大家子坐下吃饭。

    这不光有饺子,还有八个菜,苏安瑛一看,都是在外面最惦记的。

    “嗯,好吃,还是咱家的饭菜香。

    在那头都不知道吃啥好,就感觉吃不饱似的。”

    自己家,还客气啥,吃就是呗。

    “妈,这是你最爱吃的鱼,你多吃点儿。”许海源给妈妈夹了块鱼肚子。

    “妈妈,你吃排骨,我奶今天特地做的糖醋排骨,可好吃了。”许瑾萍给妈妈夹一块排骨。

    那头俩小的一看,也不落下,这个给妈妈夹鸡肉,那个给妈妈夹蘑孤。

    苏安瑛的碗里,直接就满了。

    “好,好,你们也吃,妈妈想吃啥自己夹。”

    苏安瑛这个美啊,看看他家这几个孩子,多孝顺?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饭,然后收拾下去坐着唠嗑儿。

    众人少不得要问一问,苏安瑛在羊城的事情。

    苏安瑛在那边住了将近三个月呢,见识肯定比许世彦多,就给讲一讲那边人说话、饮食什么的。

    尤其是她们刚过去,听不懂人家说啥,经常闹笑话。

    直把众人都笑的,前仰后合。

    苏安瑛今天回来,许海源特地请了下午假不去上课,所以今天吃的是两顿饭。

    吃过饭就三点多了,再聊一会儿,外头也就黑天了。

    苏维忠夫妻一看时候不早,赶紧告辞回家烧火。

    纪同忠两口子前阵子在这附近买了处房子,如今也不在山货庄住着了,他们也得回家。

    “等你忙过了,得空咱一家子聚一聚。

    老五老六都惦记着你呢,这不是场子忙么?不好请假,所以今天就没来。”

    临出门之前,苏维忠这么跟苏安瑛说的。

    实际上,是苏维忠不让老五老六过来的。

    他们这一大家子都来,有点儿不太像话,还是改天回苏家团聚算了。

    “好,我知道了。

    爹,我这几天先把公司的事情忙活完,然后再回家去。”苏安瑛点点头。

    季玉凤跟着她一起出门,公司这边的账目,估计得对几天了。

    而且这离着过年也不远,算账分红,忙活过年啥的,一时半会儿怕是没时间回娘家了。

    到时候再说吧,反正都在东岗呢,啥时候聚都行。

    苏维忠也知道,闺女现在买卖做大了,忙,能体谅。

    于是点点头,在纪同忠和苏安芬的搀扶下,几个人一起离开了苏家。

    纪同忠家买的房子,离着苏维忠那儿不远。

    从许家出来沿着后面这条路往东走,经过一个小十字路口往北一拐,左手边第二家就是。

    三间砖瓦水刷石墙面的房子,去年刚盖起来的。

    纪同忠买下来之后雇人收拾好,就搬进去住了。

    正好顺路,纪同忠一家三口先把苏维忠夫妻送回家,这才回自家去。

    这边,苏安瑛送走了爹娘和妹妹妹夫,重新回到东屋来,跟公婆聊天。

    “爹、妈,我这回出去给你们买了几件衣服。

    现在外头流行穿面包服了,比以前那种质量好,轻便又暖和,正好给你俩一人一件。”

    这面包服,说的其实就是羽绒服。

    这年月的羽绒服,质量没有后来的好,里头的绒没那么细。

    填充的倒是多,鼓鼓囊囊的跟烤好的面包一样,所以大家都称之为面包服。

    苏安瑛从行李箱里翻出来一件黑的一件深紫色的衣服,都用袋子套着呢。

    袋子抽空了空气,所以那衣服看着扁扁的。

    苏安瑛把袋子打开,把衣服从里面掏出来,揉一揉抖一抖,那面包服肉眼可见的舒展开,变得蓬松起来。

    “爹,你穿上试试,比咱的大棉袄轻快,也暖和。”

    苏安瑛把手里这件抖搂好的,递给了许成厚,接着又拿出一件,抖搂了递给周桂兰。

    儿媳妇一番心意,老两口自然不好拒绝,于是都穿上试了试。

    “哎?你还别说是,这穿着好像是挺暖和的,还轻快哈。”

    周桂兰用手捏了捏自己身上的衣服,感觉这布料啥的也还挺软乎的。

    “这玩意儿不便宜吧?”

    “妈,你儿媳妇有钱。

    人家现在那叫大款了,不在乎那点儿钱,给你买了,你就穿。”

    许世彦知道那面包服不便宜,生怕苏安瑛一时嘴快说出来,惹得老头老太太心疼钱,故意接话道。

    “对,对,瑛子好心好意给咱买的,你管多少钱干啥?

    咋地?他们有钱了,还不兴孝敬孝敬咱啊?穿着,我瞅着挺好的。”

    许成厚那头也跟着接话,“咱都这个岁数了,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别问多少钱。”

    老爷子挺看得开,儿媳妇好心好意买的,啥都别问,笑呵呵收下就是。

    苏安瑛又翻找出两件羊毛衫,也是老两口一人一件。

    许成厚的是深蓝色带黑格子,周桂兰的是紫红色上面绣着花,挺好看。

    而且不像自家织的毛衣那么硬,格外柔软,这个穿着肯定舒服。

    除了这些,苏安瑛还拿出个盒子来,递给了周桂兰。

    “妈,这是给你买的镯子。

    得亏有妈帮忙照看孩子们,要不然我哪能这么大撒手的就出去好几个月啊?妈,辛苦了。”

    公婆肯帮忙,做儿媳妇的一定要知道感激。

    没有老两口这么帮衬着,苏安瑛敢出去么?不出去,怎么挣钱?

    “哎呀,这是金镯子啊,天嘞,这可真好看。”

    周桂兰打开盒子一看,里头是一只金镯子。

    镯子是活口的,上面有寿字和云纹,正适合老年人戴。

    这回,周桂兰也不说贵不贵了,稀罕的拿着镯子,直接戴在手腕上。

    “这个,我平常干活戴着,能行么?”

    老太太有点儿担心,不会磨坏了吧?

    “行,肯定行,妈你就放心戴。”许世彦两口子齐声道。

第六百三十章 捣乱的熊孩子们

    分完了许成厚夫妻的东西,接着是楚瑄淮的,也是同样的面包服加羊毛衫。

    楚瑄淮在这边几年,都是苏安瑛一手操持衣物啥的,所以号码都挺准,穿着也合身。

    楚瑄淮挺高兴,笑呵呵的收了。

    “你们几个都有面包服,别的就没给买。

    等会儿回家再拿给你们吧,不然这一打开扑扑囔囔的不好放。”

    苏安瑛抬头瞧见四个孩子,笑道。

    “妈,我们不缺衣服穿,买不买都行。”许海源一听就笑了。

    他们几个从来就不缺衣服,前些天,小姑姑还给寄过来不少冬季衣裳呢。

    虽然没有这面包服吧,可他们有棉大衣。

    一般孩子,哪能年年好几套新衣服啊?

    时候不早了,下午没回去烧火,家里怕是挺冷。

    许世彦夫妻没在爹妈这边多耽误,收拾了东西,扶着楚瑄淮,领着四个娃,赶紧回家烧火去。

    一到家,果然屋子里不太暖和,中午烧的火,这一下午可不就凉了?

    于是赶紧动手,烧炕、烧锅炉。

    那锅炉赶不上以前烧炉子,炉子烧上火,没多会儿炉筒子就热乎了。

    炉筒子一热乎,屋子里就跟着热乎。

    这锅炉不行,得把里面的水烧热了循环开,暖气片热乎之后,屋子里才跟着热乎。

    许家这一大趟房子,要想都烧热乎,可不得点儿时间怎么?

    好在离着睡觉还有一段时间呢。

    孩子们都穿的多点儿,凑在楚瑄淮那屋看电视,许世彦两口子忙活着烧火。

    “对了,我从羊城那头买了台彩电啊,二十一寸的大彩电。

    据说是进口的最新款,反正挺贵。

    估计过几天能发货过来,到时候放师父那屋,把小的换咱这屋来。”

    苏安瑛一边烧火,一边跟许世彦闲聊,正好想起来电视的事儿了。

    家里那台电视,还是当初从省城买回来的呢,这都过去好几年了,一直都是在楚瑄淮那屋放着。

    许世彦之前寻思再买一台来着,苏安瑛没让。

    他俩成天不在家,买个电视回来也看不了几回,没必要浪费那个钱。

    这回,是在羊城看见了大彩电,胡艳秋她们都买。

    说是家里人多,晚上抢台,不如再买一台回去,省的一到晚上就争。

    苏安瑛一琢磨,也是这个道理,那就买一台回去吧。

    到时候换一下,把小的换他们屋里来,晚间睡不着,还能看会儿电视啥的。

    “买呗,咱家现在还差一台电视的钱啊?想买啥就买。

    要不然给你买台车?不管咋说,你也是公司的经理呢,出门没个车不太好吧?”

    许世彦对这些无所谓,现在对于他们两口子来说,一台电视或者一辆车,就是个数字。

    真不用太在意,喜欢就买。

    “给你另外买台车,然后咱家那半截子,让小纪开。

    他成天各处收货啥的,没个车也确实不方便。

    我跟二哥也说了,年后养殖场那头置办一辆卡车,一辆半截子。”

    许世彦没觉得买车是乱花钱,有车和没车那绝对不一样,有车真的是方便太多了。

    不管是夏天收野菜,还是秋冬收货,没有车,那他们啥也玩不转。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能怕花钱,有些钱,该花就花。

    苏安瑛一寻思也对,“行呗,那你要是觉得可以,就买一辆。”

    有些东西,确实应该置办。

    两口子一边干活一边唠嗑,家里外头这些事儿,许世彦都得交代一下。

    说着唠着,时间也就过去了。

    随着锅炉烧热乎,水渐渐循环开,屋子里的温度也就上来了,屋里炕也热乎起来。

    两口子看着火差不多,锅底坑再扔两块疙瘩头,锅炉里添上煤,然后俩人就进屋上炕铺上被唠嗑儿。

    两口子几个月没见着了,这唠着唠着好像就变了味儿。

    许世彦搂着媳妇,就开始心猿意马,寻思别的了。

    可巧,就这个时候,咣当一声,门开了。

    许海源、许海清俩人抱着被就冲进了屋。

    接着,许瑾萍和许瑾慧俩人,也从西屋抱着被褥枕头过来了。

    许世彦愣了下,“你们这是要干啥?”这群熊孩子,是不是要造反?

    “我们要跟妈妈睡。”

    几个孩子根本不理会爸爸铁青的脸,径自爬上炕,把爸爸妈妈的被褥分开。

    许世彦的在炕头,中间是俩小的,然后是苏安瑛,再然后是许海源和许瑾萍。

    这意图十分明显,今晚上,他们要赖在这里不走了。

    许世彦哭笑不得,他也跟媳妇很久没见了好么?他要跟媳妇亲热亲热的。

    这些熊孩子,他们这是故意来捣乱的对不对?故意来抢他媳妇。

    苏安瑛瞅着丈夫那阴郁的脸色,笑的不行。

    “那就快去洗洗脚,回来睡觉。

    只许你们赖一晚上啊,明天晚上都回自己屋子睡去。”

    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赶紧去舀水洗脚,收拾洗漱。

    然后一个一个蹦上炕,心满意足的钻进被窝。

    许世彦看着孩子们那高兴劲儿,还能说啥?谁叫他们生了这四个熊孩子呢?

    忍着吧,反正明晚上这些熊玩意儿就可以滚蛋了。

    再说,媳妇这一路回来,估计也累的不轻,让她好好休息吧。

    苏安瑛确实挺累,出门在外这些日子,她天天都睡不好。

    几个女人在外面,又带着那么多货,身边还有不少钱,哪敢放心大胆的闷头大睡?

    都得随时警醒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得起来看看,生怕带的货丢了啥的。

    回来坐飞机、坐车也是一样,都挺遭罪。

    如今这回到家了,彻底放下心来,那觉睡的别提多香了。

    几乎是挨着枕头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得亏第二天周日,许世彦不用上班,许海源不用上学。

    早晨许世彦先醒,接着许海源和许瑾萍也醒了。

    爷三个轻手轻脚起来穿衣服,然后许世彦领着儿子出去扫雪,许瑾萍做饭。

    七点来钟,饭菜都做好了,这才把苏安瑛三个都喊起来。

    “啥时候了?”苏安瑛这一觉睡的挺沉,醒来的时候还有点儿懵。

    过了会儿反应过来,她这是回家了。

    扭头往墙上一看,好么,七点半了。

    于是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穿衣服下地。

    “你们咋也不叫我啊?早晨吃啥?”

    “妈妈,早饭已经做好了,洗脸吃饭就行。”

    许瑾萍敞开锅,往外端馒头、盛粥,再切几个咸鸭蛋、捞点儿咸菜切了。

    早饭,没那么讲究,随便对付着吃一口就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293/ 第一时间欣赏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作者:参娃所写的《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为转载作品,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介绍:
许世彦重生回到四十年前,新婚第二天。
水灵灵的媳妇刚进门,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
种种田,打打猎,没事儿进山挖棵大人参,七十年代的生活,其实也挺好。
上辈子没多大本事,这辈子也没什么宏大愿望,只想好好跟媳妇过日子,将闺女培养成才。
大闺女喜欢写作,就让她考个重点大学的中文系。
二闺女喜欢唱歌跳舞,艺术学院不错。
至于那个混账儿子败家子,上辈子没机会塞回他妈肚子,这辈子就想出生了。
可有些事,怎么就不一样了呢?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