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文阅读

作者:梦的预言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97章 寒潮的原因,找到了!

    020年12月29日到2021年1月1日,中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中国从北方开始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到1月6日时,BJ出现-19.6℃的低温,这是1966年以后的最低数字。

    这温度,这风,感觉在催命

    (参考:中国气象局)

    冷冰冰的数字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就会变成冒冷气的鞋底,回家路上冻裂的生鸡蛋和粘手的铁栏杆。结合能把猪刮上天的风口,让人不觉产生这样的怀疑——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极端天气现象的成因很多,很难一概而论,众多条件还会互相影响,这就导致真实原因往往无法直观感受到,甚至与直觉完全相悖。就说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是不是很反常识?

    极地涡旋的作用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前年冬天美国人也被冻坏了。2019年1月,整片五大湖区的平均气温降至-34℃至-40℃,芝加哥附近的气温甚至一度降至-46℃,从五大湖区到新英格兰无不受到这次超强寒潮的影响。

    那一次是由于极地涡旋南移

    让美国人民体验到了一把北极生活

    急冻模式下的五大湖(2019-1-27)

    那次寒潮造成了2000多个航班停飞,多处公路停运,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铁轨旁边甚至生起了火。相较而言中国这一次的寒潮还不算特别过分的。

    天气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表面上我们很难将横跨整个地球、时间相距两年的两次大范围降温的成因联系在一起。但是理论上说,两次寒潮背后,都有冰盖融化导致极地冷涡南移的关键影响,甚至可以说二者不是孤立事件,都是上述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一般人很难想象地球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转

    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正常年份,北极的海冰面积在3月份时到达最大值16000000平方千米,9月份时经过一整个夏季的融化,到达最小值7000000平方千米。因为海冰的反照率远远大于海水,所以冬季时可以反射而不是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夏季则相反。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冰盖与海水之间的切换,对全球气候都能起到影响,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影响尤其明显。

    夏季和冬季差异很大,这是一个巨大的调节系统

    (参考:NOAA)

    冰盖减少会造成大气环流的异常,重要表现包括向极温度梯度减弱(因为北极自己的气温上升了),大陆上空纬向西风减弱,西伯利亚高压增强等等,而后者对中国冬季气候来说至关重要。

    1982-2007,北冰洋较厚冰层逐渐减少

    此外,极地涡旋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它是大气高层的紧密旋转气流。漩涡可以将极地温度极低且密度较大的空气,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层,就像无形的弹力绳“束缚”着冷空气,把冷空气限制在北极地区。

    它的形成源于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也就受到温度差的影响)。北极与赤道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也就越稳定,越能将冷空气锁定在极地。

    这相当于是一个单中心的极地涡旋

    如果分裂为多中心的涡旋,北美和东北亚就要小心了

    其实极地涡旋南北极都有,但是南极大陆更冷,周边陆地更少,涡旋更强更稳定,目前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在陆地占比比较大的北半球,气流交换的干扰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北极极地涡旋的受干扰因素更多。

    北极地区的周边状况显然比南极地区要复杂得多

    一旦极地涡旋偏弱,留出的空间就会被较为温暖的气团北上占据,挤压极地涡旋原本的空间。受到挤压的极地涡旋影响范围就变得不再稳定、规则,北极气团就可能被“挤”到更靠南的地方。

    严重时,极地涡旋本身也会发生分裂。正常情况下,北极涡旋会分裂为两个,分别分布在加拿大的巴芬岛和西伯利亚东北部,它们分别控制着西北半球和东北半球的高纬度气流,这种情况也还算稳定。

    只是这两个还好

    问题是,他们会不会继续南下

    极地涡旋南下+拉尼娜现象助攻

    不巧的是近三十年,全球变暖越来越显著,这导致海冰减少,反射减弱,吸收更多太阳热力,海冰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所以出现了非常反常识的现象——北极升温幅度接近其他地区平均升温幅度的三倍。

    北冰洋2018年3月的海冰范围

    与1981-2010年同期比较

    (参考:NOAA)

    北冰洋2018年9月的海冰范围

    与1981-2010年同期比较

    显然,数十年来,冬季的海冰范围变化不大

    但夏季北冰洋的海冰范围急剧缩小

    (参考:NOAA)

    北极比赤道暖化更快也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温差正在减弱,大气环流也因此受到影响。继而,它减弱了极地涡旋和西风急流,使西风急流较为波动,有利于北极冷空气南侵。

    所以在过去四十年,极地涡旋的偏弱的趋势在逐渐明显,在近年来终于愈发明显地出现分裂。在最严重时分裂为杂乱无章的数个,并南下到北半球中高纬地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2010年代,美国东北部的冬季变得更加严酷。

    极涡南下,五大湖也能体验到北极的温度了

    这和这几天BJ的体验比较类似

    极涡盘旋着卷过美国东北部

    2020年秋天,北极海冰出现了有观测以来第二少的情况,极地涡旋大大减弱,约束力更差,冷空气走向混乱的现象也就更明显了。

    极地冷空气南下通常两个走向,欧亚或北美。今年,冷空气轮到了偏向欧亚地区,而欧亚大陆冬季温暖气候主要由北大西洋吹向大陆的暖湿气流维持,西风的减弱又导致南北向的气流运动缺少阻塞,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侵,这就是今年中国出现强寒潮的背景。

    分裂为多极的极地涡旋(下图为2014年1月5日)

    不同难分南侵的方向不同,今年是东北亚

    除了极地涡旋减弱的大环境,发生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对这个尤其寒冷的冬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拉尼娜现象源自东南信风吹走了太平洋东部被晒热了的表层海水,导致底部寒冷的海水上翻,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影响热带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风和降雨量。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中国来说,增加冷冬出现的概率。

    厄尔尼诺对应中国的暖冬,拉尼娜则对应冷冬

    但相比平均气温,突发的气温变化更引人关注

    2020年10月末,世界气象组织便宣告了一次中等到强级别的拉尼娜现象形成,这次的拉尼娜现象延续到了2021年,并在今年冬季迎来了峰值。这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持续性雨雪冰冻的可能性,但是也影响了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导致南方难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

    所以这次全国都很冷,零度以上的省份已经不多了

    当然,北方则进入了北极模式

    可以说,北方极地涡旋减弱和南方拉尼娜现象盛期的两个因素互相影响,导致2021年开局全国范围的降温,也让大家都听到了家乡的风说的话:“我要你死。”

    变暖导致的冷冬

    冷和暖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标准,今年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寒潮让人萌生冬季变冷的怀疑。然而事实上,近年来其实一直是暖冬偏多,大众对冬季气温的预期已经变得很高了。

    像这样的大雪,我小时候远比现在要多,也更冷

    如今BJ下雪仿佛就是意思意思糊弄人的

    以这次降温中备受关注的BJ为例,其实60、70年代时冬季普遍要更冷,一月零下十余度的天气并不少见,1966年还曾经达到过-27℃。《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也说明了这一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一个十年都比上一个十年更暖,1961年到2019年之间我国的极低温事件其实是在不断减少的,这一次的寒潮显然也并不会改变这一历史进程。

    其实这个冬季在12月初冷得也不明显,甚至有暖冬迹象。寒潮的次数其实也并不比往年显著多,但是有两次强度更大,而且接连发生,导致BJ气温降至-10℃之后,又迅速降至-19℃。降温幅度大,时间短,加剧了人体的不适。

    不过今年冬天的寒冷大概也不会持久,目前气象工作者的预测是,1月下旬就会转暖,到2月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会接近往年气温,甚至可能会偏高。

    另外,室外温度和体感温度并不能等同,影响后者的因素还有很多,伴随降温而来的大风就是关键因素。

    只要我吹得够猛,北极就追不上我

    体温加热身体周围的空气,形成一个隔绝冷空气的温暖“防护罩”,衣物也起到类似的作用,然而大风会迅速带走身体周边温暖的空气,让身体直面严寒的环境,导致体感温度极低。

    不过偶然的降温也给作妖带来了无限灵感,从舔铁栏杆(切勿操作)到“人工降雪”的种种神奇操作,也算是一种冷中作乐。

    还有比这更好的冷中作乐么

    总之,极地涡旋南下与拉尼娜现象综合影响下的寒潮终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并不会改写目前冬天整体上越来越暖的趋势,而宏观上的暖冬加剧,和微观上极端天气变化的频繁,恰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因和果之间往往被种种复杂的表象掩盖,这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到极大尺度上的大气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个体角度的经验认知范围。依靠常识判断,可能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结论。

    对大部分人来说

    遥远极地发生的事情如同火星一般遥远和无所谓

    虽然这其实与你息息相关,虽然其尺度远比你想象要大

    北极冰盖融化的情况在短期内看不到逆转的希望,那么冬季北极极地涡旋的持续减弱、分裂、南移大概也会变得较为频繁。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终究是一个躲不过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显然不能仅仅依靠个人自觉或个别国家的努力来解决。只可惜在世界缺乏团结的今日,想要让各国联手解决一些真正要紧的问题远比互相仇恨更难。

    2021年始于一场异常寒冷的降温,熬过充满挑战的2020的欣喜,也许是受到气温影响,被加速冷却。

    时代不会仅仅因为年份数字改变就变得河清海晏。从疫情,到国际关系,再到早已不是焦点的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依旧是严峻的,新年也依旧需要负重前行。

198章 酒

    酒,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jiǔ,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又可引申为动词,指饮酒。

    酒类和水类的统称,可指酒、水、饮料等液体可饮用的水,用来招待客人的液体。此词主要应用于餐饮界。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䟽仪狄。杜康作秫酒。

    酒,就也。所㠯就人性之善恶。

    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

    从水酉。

    以水泉於酉月为之。

    酉亦声。

    子酉切。三部。

    一曰造也。

    造古读如就。

    吉凶所造起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见《战国策》。

    杜康作秫酒。

    又见巾部。曰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者,杜康也。按,许书事物原始皆用《世本》。此皆出《世本》

    白酒香型

    1、米香型——代表产品冰峪庄园

    2、酱香型——代表产品茅台

    3、浓香型——代表产品五粮液

    4、清香型——代表产品汾酒

    酒水的危害

    1.死亡:酒精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换抑肝糖原的分解,导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致命的影响。

    2.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

    3.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4.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5.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6.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分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7.酒精性胎儿徵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伤害。

    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脉为由而越喝越多,瘾也越来越大。殊不知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着一个质和量的问题,即低度酒少量饮用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饮酒对健康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诸多酒类中,红葡萄酒较白葡萄酒及其他酒类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更佳。至于饮酒量,以每日不超过50毫升为佳。

    健康人饮酒后心脏收缩功能可减低,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此外,饮酒尚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扩张,对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某些健康人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可出现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多发生在节假日大量饮酒后,故将这种综合征称为“假日心脏病”,系由酒精作用和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停止饮酒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病变的出现和消退均与饮酒有关,当终止饮酒后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进一步恶化,而再次饮酒后心衰又复发,此种情况若反复多次发生,将会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损害,以至终止饮酒后仍有进行性心功能恶化,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此外,酒精中毒者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也很高,这种因中毒所致的房颤若能早期戒酒则能使病变逆转或稳定。酒是一种纯热能食物,长期大量饮酒可增加体重,影响体内糖代谢过程而使甘油三酯生成增加,而肥胖和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大量饮酒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亦增加。

    不难看出,少量饮用低度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则对健康危害极大。鉴于饮酒对消化、中枢神经、生殖等诸多系统的危害以及可能由饮酒带来的一系列交通、社会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不把适度饮酒推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之一。

    劝君莫贪杯中物,已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应限制及减少饮酒量;节假日或亲朋相会时以饮低度酒为宜,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酒,儿童及青少年更不宜饮酒。

    除了一次饮酒过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响(俗称为酒醉)之外,一再不断大量饮酒会造成多种严重的长期性疾病。

199章 酒的典故

    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酒春,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另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有关酒的起源,历史文献记述有四种各据理论的说法。

    一、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二、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AH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三、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梁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推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酒之典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200章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哲学”一名并非古已有之,皆是后人从古人思想中抽丝剥茧,以西方哲学的一般研究模式来对其分析归类。但普遍认为,中国哲学的内涵是古已有之,而且其精髓在于先秦时期。当时的哲学思想以儒道墨法为盛,名家思想亦有其有趣之处。

    随着世代更替流转,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剩下儒道思想。大体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萌生中国的佛教哲学,从而与儒、道并立为中国三大哲学流派。随着历史发展,儒释道思想不断冲突又不断融合,因而我认为其后所谓儒释道各流派衍生的大量哲学思想,并不纯粹是一家的一脉相承。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天人合一”思想,儒释道便不约而同地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虽历代庙堂之上,多推崇儒家思想。后代文人多以儒学,或者说再以后的人,以宋明理学来研究“天人合一”,总结起来,推崇以“人”为核心的“天人合一”。而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把“天”置于核心。

    那么,且来看看庄子是如何阐释自己的“天人合一”的。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被许许多多研究庄子的学者、各路大师做过不同的翻译和理解。其中南怀瑾在他的《庄子讲记》中解释道,“天地是与我同存的,万物是与我同一的”。也就是说把天地、万物和我从性质上分离开来——我并不是天地的一部分,也不是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万物也不属于我。我与天地、万物同属于一种不知名的东西的一个部分,至于这种东西究竟为何物,大概是“道”吧。庄子的前辈(或者更多的人定义为老师)老子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普遍地说,庄子与老子在思想上并无差异,只是一般认为老子表达思想重逻辑,而庄子却更像个浪漫的诗人、散文家、预言家(照我看来更像那个楚狂接舆)。他也同老子一样论“道”,虽然成文下来洋洋洒洒,不如老子简洁,但本质上也是老子的“道”。因此他说的天地、万物、人,究其根源就是“道”所生。而“天人合一”的“一”,根据“道生一”的法则倒退一步,“一”也是“道”所生。那么,与其说“天人合一”,不如说是“天人合道”。

    “天人合道”一词似乎把“天”和“人”的位置摆正了,但又回到了“道”的概念问题上。道是何物,能够囊括天地、万物和人呢?又该如何做到“天人合道”呢?用现代的语言,或许可以把“道”称之为“自然”吧。现代科学似乎总是喜欢将人与自然划分开来,似乎人从拥有社会性的那一刻开始就脱离了自然,站在了与自然对立的一面,甚至把人摆在了比自然更高的地位上。

    但庄子《齐物论》一篇的篇名就已经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一体的。因为“齐物论”一名包含“齐物”、“齐论”两大方面。其中,“齐物”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虽然看似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都是齐为一体,也就是“合一”的,“合道”的。既然“天”、“人”生而同宗,固成一体,人又哪里需要去做到“天人合道”呢?庄子云:“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作为人,“无适焉,因是已”,地位无需摆正,思想才是需要摆正的——顺应自然,顺应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

    虽然,人人都说庄子“出世”,倒不如说他“入世”。“入世”并非身入尘世,而是庄子的“精”“气”“神”已然入了这个世界的根本,到达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后世,王夫之以儒解道,将儒道合一,在其《庄子解》中“解”得倒好——“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天人相通,万物同根,生命同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人多对老、死,心存恐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人对物我分别对待,才会无休止的追求外物,以至于深陷欲念之中不能自拔。如果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就可以超越时间的界限,摆脱对外物的依赖,体验无穷无尽的天地。那时,他既不会贪生怕死,也不会将时间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他不会有恐惧,也不会有烦恼,逍遥自在。

201章 韩信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HA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早期落魄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漂母舍饭图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拜将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还定三秦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在八月的时候,汉王采用韩信的计策规划顺故道返回关中,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的军队被打败,退兵逃走;在好畤停下来再战,又被打败,逃到废丘。汉王于是平定了雍地。汉王向东挺进咸阳,率军在废丘包围雍王,并派遣将领们去夺取土地,平定了陇西、北地、上郡。派将军薛欧、王吸带兵出武关,借着王陵兵驻南阳,到沛县去接太公,吕后。楚王听说后,派兵在阳夏阻截,汉军不能前进。楚又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拒汉军。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睢水之战),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东进灭赵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馀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HEB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李左车,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BJ)、伐齐之事。李左车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如今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李左车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渡过西河俘虏魏王,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如今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誓不叛汉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垓下决战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山东),彭越从梁地(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以北至谷城(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江苏XZ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AH亳州城父镇)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AH灵璧南)退兵。

    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总数3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由淮阴侯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六个部分,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在其后,周勃、柴将军在刘邦后。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锋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功高被擒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赏赐给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眛商议,钟离眛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眛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眛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有关成语编辑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该成语是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该成语是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该成语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韩信是国士无双。该成语是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该成语是指,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多多益善: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妇人之仁: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韩信评价项羽是妇人之仁。该成语是指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匹夫之勇: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韩信评价项羽是匹夫之勇。该成语是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解衣推食: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韩信说希望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该成语是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人心难测:韩信东进灭赵时,听说张耳与陈余两人曾经为刎颈之交,后来两人翻脸。韩信慨叹,人的内心难以探测。该成语是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背水一战:韩信东进灭赵时,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韩信东进灭赵时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东进灭赵时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此处出处为小说西汉演义非历史中的韩信)194]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该成语是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该成语是指,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该成语是指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成功是由于萧何,韩信败亡也是由于萧何。该成语是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同一个因素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参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202章 让自己活的轻松一点

    这世间,人人都不完美,对与错本是常态。

    倘若我们去深究太多,计较太多,拿他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只会让自己烦恼心忧。

    人活着,总有讨厌你的人,也总有你不喜欢的人。

    既然是三观不同,走不到一起,就不必强融,默默远离便好,不必翻脸,让大家都不愉悦,彼此难堪,甚至是给自己树敌。

    正所谓,三观不同,不必为友,层次不同,不必争论。

    做人做事,向来都是赢在了格局,输在了计较。

    人心,本就不大,计较多了,快乐就少了,心放宽了,烦恼就少了。

    人这辈子,时间精力有限,倘若把时间精力都用在讨厌他人上,那可谓是得不偿失啊!

    \ufffc

    1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深以为然,人与人之间,若是三观不同的人就犹如平行线,无论走多远都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三观不同,不必为友,层次不同,不必去争辩太多。

    方知,鹰有鹰的志向,雀有雀的欢喜,注定流连在不同的高空。

    人心不同,不必同行,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必然会生活在不同的圈子。

    若是三观不同,便没有共鸣,就不会产生相同的思想,交流便会产生障碍,这时候出现矛盾,也是必然。

    没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圈子,沟通必然会出现困难。

    生活中,不难发现,跟三观不合的人说多半句话,都是在浪费唇舌,他理解不了你所做的事,甚至还会对你所做的事,嗤之以鼻。

    与这样的人交谈,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平白增堵,引起心情不悦。

    方知,人与人相处:相处不累舒服才是最佳的相处模式。

    人与人之间,能交心就珍惜,不能交心就死心。

    讨厌一个人,切记,不要撕破脸,让彼此难堪,也显得自己气度小,情商低。

    若是交流不来,三观不同,远离便是,还自己一片清静。

    正如老话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人与人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志趣相同,则是无话不谈。

    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不可代替的个体,不要为了某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去委屈自己。

    不要为了一些与自己三观不同,聊不到一起的人产生过多的交集。

    更不要因为他们有心或无心的话语、行为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扰乱自己的生活。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是漫长且孤独的。

    在这段孤旅中,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要找到一个与己思想心灵同频的灵魂友人。

    与其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不如把那个时间精力用来充实自己,吸引同频懂你的人来聊慰人生中的喜悦与困苦!

    \ufffc

    2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做人,格局往往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深知,格局是一个人的气度,更是一个人的情怀。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心灵是纯洁的像高山阔水,也是一个人精神上拥有的最为清澈清明的境界。

    一个人唯有格局大了,心宽了,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而一个格局不高,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处处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做事说话都能明显看出不大气之势,必然成不了大事,人生只会处处受限。

    有时候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决定他的命运的,而气度也是影响格局的关键。

    若你静心思考,细心观察,其实在生活中面对的事很多是可以变通的。

    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想法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时候,不如适当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远离当下不喜欢的圈子。

    一个人的视野受限,境界就受限,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当我们站在二楼的时候,看到的会是满地的垃圾。

    而站在二十二楼的时候,会将满城的风景,尽收眼底,不同的楼层,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心态。

    很多时候,你所不喜欢的人或事,其实只是我们各自所站的高度不同,视野不同所致的结果,并没有对错之分。

    只能说是我们的三观,境界不同罢了,没必要去纠结太多,计较太多。

    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

    “我们活在世上的光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我们却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一些一年内就会被忘了的小事发愁。这是多么可怕的损失。”

    人的一生稍纵即逝,时间精力都相当有限。

    别在无关的人与事上费尽心机,别在小处微利上计较太多,心里有杆秤,好坏自明了,不忘掉对你好的恩人,不计较使绊子的小人。

    试着让心沉淀,静心做事,人生无须惊天动地,快乐就好。

    人的一生,谁都活着不易,做人做事还是厚道一点为好,若太尖刻敏感,太对小事计较,就会把本来和人的小矛盾纠纷一味放大,弄到不可开交。

    当年所计较的事,所看不惯的人,其实多年后,若回过头来看,压根就不值得一提,甚至会觉得自己当时的行为很可笑幼稚。

    再者说,小事放大,也给自己找了麻烦,纠缠纠结坏了心态。

    很多人与事就是一念之间的选择,没有决然的对错,太认真,太计较,对的也错了。

    心宽了,看淡了,错的也算了。

    所谓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远行,总有那些遇见,来丰富这一路风景,也总会有一些遇见,蹉跎了岁月。

    但无碍,人生就是如此,除了坦然接受,然后不断修正自己,别无选择。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为人处世,懂得不去为难他人,也要懂得不委屈自己。

    面对不喜欢的人,不必撕破脸,敬而远之就好。

    三观不同的圈子,不必强融,做好自己就好。

    大事踏实认真对待,小事不计较纠结。

203章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喋,大勇不忮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喋,大勇不忮。

    所谓“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

    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能具备这五个方面的人可谓是了悟了做人之道。所谓是真理不必称扬,会做人不必标榜。真正有修养的人,即使在面对诽谤时也是极具君子风度的。

    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难免有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

    俗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许,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所能够制止的,甚至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

    而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当诽谤已经发生,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是金。的确,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大道虽然不能说明,却没有人能否认它的博大深奥。美好的德行并不是用来展示给别人看的,将光芒收敛,光芒本身依然存在。

204章 诗情画意中的浪漫情怀

    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古代诗人的浪漫情怀。

    它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女儿娇羞姿态,也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雨后清新景色;

    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仗剑孤独,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欢欣起舞...

    有时候,读到一首美妙的诗词,感受到诗人的诗意生活态度,体会到他所表达的那种深情,只想把那一刹那变成永远,停留在那最美的画面里,停驻在那至美的诗意中。

    今天,为大家分享8首绝美古诗词,首首诗情画意,令人一眼沉醉,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

    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思念之初,神魂入梦,行遍江南烟水迷濛之路,不见伊人,消魂之苦无以倾诉,醒来后,消魂情状更难忍受。

    梦寻无望,只能弹筝诉说,可依然难解心中断肠之苦。

    在诗人的,思念入骨入心,这样凄美,又这样地引人入胜,在这星光闪闪的静夜里,心中竟闪烁着无尽的柔情。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初升的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林梢。弯曲的小径通向幽静的后院,禅房里花木扶疏。鸟因山光美好而喜悦,人因见潭水而俗念全消,内心空净。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击钟磬的声音。

    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幽深寂静的世界,世间万物都无法动摇身心,只剩灵魂在山间穿梭,无尽的自由,也是无限的畅快!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诗人寻亲访友,不问来处,不问归途,心之所向,处处天堂。生活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儿时常发生,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也更让人欢喜吗?若心中有景,则处处好风景!

    宋·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

    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

    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伴着这清丽秀润的景色,诗人不拘形迹,何等潇洒,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时时都能享受当下的这一刻,人生也不虚此行。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阳光穿过柳荫的幽静,清幽地洒满我的衣裳。

    初读,只看到意境幽美,诗情画意,再读,才体会到情韵盈然,悠然自得。现代生活越发繁忙,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可生活多姿多彩,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等着我们去珍惜,莫要拘泥于眼前的困境,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生也会多些照亮前路的星光。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意味无穷,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

    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意境清幽,又情致缠绵。

    世间的遇见,单凭一个缘字。往往缘分不够,多少人相爱相知却不能相伴,离别也总是人生常态,学会看淡过往,与自己和解,也未尝不是一个解脱的好办法。

    宋·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

    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

    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

    全诗无一字说愁,却让人顿感凄凉,心生感慨。

    年华总是易逝,壮志总是难酬,世间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八九。

    惟愿你能有好运气,如果没有,请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惟愿你能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也请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元·贯云石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

    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

    穿芳径,十二阑干凭。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隔着帘栊,一次又一次听到风儿送来卖花女那如歌的卖花声。走出闺房才发现夜晚下的一场小雨,早已把台阶冲洗得干干净净。

    在安闲幽静的庭院里,春意料峭,却也微感寒冷。

    闲适的生活,也许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总想着孩子大了就能轻松了,退休了就能自由了,在此之前,那根弦都绷得紧紧的。

    其实这何尝不是自己给自己捆绑的枷锁呢?唯有心中放下的那一刻,才能获得真正的轻松啊!

    我们总习惯于诗情画意中寻找自己向往的生活,小桥流水,暮晚夕阳,诗中的生活总是一片惬意,烟火中伴着清欢。

    可未曾想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过的浪漫,也可以充满情调,只要你愿意,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情和画意!

    惟愿这8首诗词,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愿你看过世间寂寥,还能对世界充满热爱,人生处处皆美好,生活处处皆欢笑!

205章 相互吸食能量的社会现象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有的人走近你,还没说话,你的身体就已经开始感觉不舒服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哪儿不对劲?

    跟这人聊天20分钟后,放松下来感觉身心特别疲惫,好像被掏空的感觉。注意了,这个人可能正在吸食你的能量!

    我们身边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人,跟他们靠得太近,接触久了,你就会莫名其妙地情绪变得不好了,心态慢慢变得悲观,感觉生活暗淡。

    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可以分为吸食你能量的人和给予你能量的人两种。你接触了吸食你能量的人后,感到自己的能量状态降低了,不舒服了,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身体里哪儿有什么东西堵着似的,疲劳体乏,非常想休息。而在接触给予你能量的人后,你感到身体舒适,内心平静、祥和,感到心灵和身体得到了滋养,甚至从心灵深处升起一股能量,内心充满活力和阳光。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吸食能量的人与道德上的善恶本身无关,我们说的只是能量状态。那么,如何辨别哪些人是吸你能量的人呢?

    一、抱怨、愤怒很多的人

    一个抱怨很多的人,身上的这种能量随时随地都会流动出来,看什么都不顺眼,会很挑剔,看事物容易停留在事物的负面,而忽略正面。负面的想法、意念无疑会释放出负面的能量震频。

    人的想法、意念都是能量。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著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用科学实验证明了人的意念是具有能量的。人对一瓶水的意念不同,水就会结出不同的结晶。

    如果这个人是话多的人,这股能量就会以语言的形式释放出来,会牢骚、抱怨、不满很多。如果这个人是话少的人,这股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以带有进攻性的行动释放出来,

    比如:摔东西、吵架、大声嚷嚷、甚至动手打架等。如果这个人不喜欢跟别人冲突,这股能量容易转向攻击自己,比如,虐待自己的身体,烟头烫自己,酗酒等等。

    你可以用自己身体的感觉来验证一下。找一个平时抱怨很多的人,觉察一下你在听他的抱怨前和抱怨后自己的身体感觉有没有变化,你的能量状态有什么改变。如果你用心聆听,保证你10分钟后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想走开。

    这个现象的真相和本质是:他在吸食你的能量!身体的感觉永远都是对的,因为身体能够感受到别人的能量并受到影响的,只要你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足够敏锐,马上就能有感觉,身体的感觉是来保护我们的。

    比抱怨更严重一些的是愤怒很多的人。如果你受过些训练或感觉敏锐,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脸上写着很多的“愤怒”。通常,身体感觉敏锐或者直觉很好的人,会很自然地远离这些人。

    二、谈论的话题中心全是我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自我中心的人,话题和关注的焦点的大部分都是:“我怎样怎样”,交谈的内容由他来主导,无论他谈的是什么。总要让你关注的焦点在他这个人或他谈的事情上。

    这类人也是吸你能量的人!这类人内在有一个很强的能量需要:你听我说!你听我的!这种人有的很强势,有的语速很快,有的不会用心聆听你说什么。在能量层面上,你被他所主导。

    生活中很多强势的人,用强势压倒你的人,需要用这种强势来掌控你的人都属于这类人。这些现象的真相也是:他在吸食你的能量!他内在有很强的表达、掌控的需要。如果你迎合他,持续20分钟后,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想要很快地辨别出这种人,需要提高对“人”觉察的能力和敏感度。比如,谈话开始了,对方在说他感兴趣而自己不感兴趣的话;这时候适当抽离出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他要让我听这些内容?他有没有感受到我并不感兴趣?我们真的是在用心感受着对方来交流吗?如果答案是不,当心了,他在用主导话题吸取你的能量!

    身体永远都不会欺骗我们的,身体是潜意识的出口,潜意识是保护我们的。如果你的身体感觉不舒服了,实际上是身体在提醒你:保护好自己的能量!

    三、隐性的吸你能量的人

    前两种人属于显性的吸你能量的人,相对容易辨认。还有一种人,是隐性的吸你能量的人,辨别起来有一定难度。

    比如,他话不多,看上去也不是在语言上抱怨很多的人,谈话时他也关注你的感受,并没有主导谈论的话题,也并不强势。但是,他的内在好像有些弱,让你产生同情、怜悯,想去帮助他。这种人也是吸你能量的人。

    那些内在要求你关注他很多的人,在你们的关系模式中,他的内在小孩有很多的需要,就像一个婴儿,需要你关心他、照顾他,需要你十分关注他内在的感受,给他婴儿般的呵护等等。

    而在你们的关系模式中,你无论从外在到内在都习惯了照顾、关心他,你自己有被需要的需要,所以你就拼命地给予、给予。

    这个现象的核心也是:他在吸食你的能量!如果你能量状态很好,享受关心照顾他的过程,满足自己被需要的需要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如果你自己的能量状态本身就一般甚至不好,这时候,你继续不断地给予、给予,你甚至在牺牲自己的健康地给予,就会损害你的能量系统,久而久之,终有一天你的能量系统会出现问题的,然后你就会生病,出现健康问题。

    生病是对我们的能量系统出现情况的提醒!人就象“飞娥趋光”一样,喜欢光明快乐的人,喜欢跟正向、高能量的人交往。

    接触高能量的人你会觉得自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环节中的一个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未来还是光明的、希望的,生活很有滋味。这样的人也很容易成功。很简单,大家都很喜欢他,愿意和他交往,有人脉就更容易成功。

    生活中也有很多能量给予者,这些人本身处在高能量状态,内心往往很平静、喜悦,有很多的爱,跟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很舒服,跟他们交谈你会学到很多智慧,甚至感到心灵得到滋养。

    每次你跟他们接触,你会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自己的内在平静了很多,生活阳光了很多。这些人是高能量的、充满正能量的人。多去和这样的人接触,远离那些无论是或明显或隐性的吸你能量的人!

    高能量、正能量与爱一样,只有自己拥有了才能给出去!学会辨别吸你能量的人还是给予你能量的人,远离吸能量的人,保护、管理好自己的能量系统。然后,你的能量就可以不断增强,能量增强了就会自然向外散发了,就可以给出去了。

    四、《道德经》给出的答案

    了解能量层面的知识,训练自己对能量的敏感度,无疑对我们的身体、心灵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当然,如果我们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善待自己的身体,不心持善念、正念,常常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的能量的话,那么我们自己也会成为能量吸血鬼,会去依附别人,吸食别人的能量。

    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诵经念诰,行善积德,不断修行,保持我们内在能量的充沛,自己把自己照顾好——唯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照顾好,每个人都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从此不再需要去依赖任何人,才能够将这样一种相互吸食能量的社会现象真正杜绝掉。

    而这也是《道德经》第八十章的

    真正内涵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6章 痛苦的根源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有个高赞回答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就像《今日简史》中所写:“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都在于自己的心智。”

    归根到底,人痛苦的根源,不过是以下4种。

    高估了关系,低估了人性

    期望落空,真心错付,是人痛苦的根源之一。

    生活中,我们总以为自己有很多知心朋友,患难之交。

    但越是把自己和朋友的关系看得越重,朋友疏远你的那一刻,你就越痛苦。

    作家贾平凹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经的他,一度以为自己的人缘很好,朋友遍地。

    直到他患了肝病,这种认知才彻底发生了改变。

    原本那些经常来拜访他的朋友们,得知他的病情后,都极有默契地疏远了他。

    就算偶尔有几个人来,也因害怕被传染,没待几分钟就要走。

    一次,有个熟人请客吃饭,表面上表现得很热情,但各种扭捏的行为还是暴露了他们的顾忌。

    为了不让对方为难,他主动多要了一个碟子,吃完后,还善意地提醒他们要认真消消毒。

    主人只是微笑着说,别多想。

    可他前脚刚走出门,就听到一阵碗碟摔碎的声音,接着是撵猫的呵斥声。

    他突然意识到,那摔碎的碗碟就是他刚才用过的,猫也是因为贪吃他的剩饭,才挨了一脚。

    虽然知道肝病导致自己不受欢迎,但是这样激烈的反应,还是他让极度受不了。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患病以后,真正不嫌弃他的,只有他的家人。

    之前那些人之所和自己走得近,并不是多喜欢自己,而是因为自己的名气和才华。

    世态炎凉,人心淡薄,不过如此。

    贾平凹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特例,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活中,我们最常犯的错,就是高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最后被抛弃,被疏离时,痛苦的还是我们自己。

    蔡康永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不要一味怨叹自己没朋友,有些人,是你运气好,才没跟他成为朋友。”

    有些人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不高估关系,不低估人性,才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太计较得失,爱纠结小利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权衡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在权衡的过程中,太计较得失,爱纠结一些蝇头小利。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玉石雕刻师接了一单生意,但在雕刻完成后,不仅没有任何喜悦,反而陷入了痛苦的纠结。

    原来,切割玉石的时候,他除了切割出了一块标准的石料之外,还剩下了一块比较小的石料。

    在刻完客户要求的雕像后,他又顺手把小的那块也雕好了。

    他纠结的是:是否要把那件小的作品一起交给顾客。

    不交吧,良心上过不去;交吧,又觉得自己亏了,留下来就能多卖一份钱。

    无奈之下,他选择上山找他师傅求助。

    师傅听闻后,直接让他到了约定日期,把两个雕像都交给顾客。

    听了师傅的决定后,原本深陷纠结的他,又感到非常后悔。

    后悔不应该顺手把小的雕了,后悔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师傅......整天心事重重。

    师傅看出了他的心事,第二天把他叫到房中跟他说:其实相比于藏着掖着,交出去才是聪明的做法。

    他纳闷:何以见得?

    师傅说:不交,你并不理亏;若交,你虽失去一宝,却另有收获。

    他恍然大悟,随机下山。

    最后,他把一大一小两个雕像都交给了顾客,他的名声也自此被人传颂开来,店铺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

    贾平凹说过:

    “会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两个字,那就是,舍得。”

    人生路上,得到和失去都是常态。

    很多时候,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学会看淡得失,才能远离痛苦和纠结,活得轻松自在。

    想要的太多,满足的太少

    古话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的痛苦,很多时候来自于不合理的欲望。

    欲望越大,贪念越多,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多。

    山间有个农夫,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日子虽不富裕,但胜在轻松自在。

    一天,他在田里劳作的时候,偶然挖到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高兴坏了。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变得愁眉苦脸,整天郁郁寡欢。

    原来,他一直在想:罗汉都是十八尊,但自己手里却只有一尊,要是能得到剩下的十七尊,那自己可真的不愁钱了。

    欲望的大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关上。

    从此以后,他再也无法安心做农活了,整天把心思放在找罗汉上。

    可他找了一辈子,一直没能找到剩下的罗汉,最后只好带着遗憾的痛苦离开了人世。

    亚里士多德曾说:“所谓奴隶,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想要的太多,满足的太少。

    渴望得到的越多,越容易被欲望所奴役,越容易在痛苦中沉沦。

    有位作家,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在西班牙的一个美丽小岛上。

    一天早晨,他走到海边,看到一个头发长得盖住脸的老嬉皮士在钓鱼,但是那里的鱼很小。

    他忍不住说:“嗨,看那边的鱼多大!干嘛不去那边呢?”

    但老者说,我只是在钓我的早餐。

    卢梭在《忏悔录》里说过一句话:

    “只要我钱袋里的钱足以保证我的独立,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却不是每个人都会痛苦。

    其间区别,只在于是否懂得知足而已。

    习惯性嫉妒,热衷于攀比

    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会去嫉妒世界首富,但却会嫉妒我们的朋友。

    真实又诛心。

    其实,攀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嫉妒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情绪。

    和朋友暗暗较劲,更是生活的常态。

    最近,听一个作家讲了一个他朋友的故事。

    去年年底,他的朋友拿到了丰厚的年终奖后,不仅不开心,反而情绪非常低落。

    他很好奇,就问了下原因。

    那个朋友告诉他,这份工作,做的没啥意思。

    自己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干了好几年,结果年终奖,却是同事中最低的那一个。

    他只好安慰他朋友说:你要是和自己比就不会那么想了,你今年拿的可是去年的2倍。

    但他的朋友好像还是非常介意,难以释怀。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总觉得别人活得比自己好,过得比自己强。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自己工作没完成时,看到别人工作做得又好又快,立马感觉心里不舒服;

    新入手一辆大众,但是第二天看到同事晒自己的宝马,瞬间就不开心了。

    ......

    比较,最容易产生心理的不平衡。

    很多好事,一旦参与了比较,立马就变成了坏事。

    越比较越觉得自己活得不幸福,认为自己命不好,努力也变得毫无意义。

    但人与人之间最大误区,就是相互羡慕。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自然有人在岸边望着看风景的你。

    你眼红别人的同时,也有人羡慕眼红着你。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事。

    虽然有时“把别人比下去”这种肤浅的对比也能带来快乐,但是比较带来的快乐也会因为比较而失去。

    ▽

    最近常听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人痛苦的根源都来源于自己,想要解决这些痛苦,也唯有从自身入手。

    减少期待,不高估关系,才能让自己少受伤害;

    看淡得失,不斤斤计较,才能让自己少些烦恼;

    精简欲望,懂得知足,才能看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戒掉嫉妒,少去攀比,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人生本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在痛苦中炼心。

    愿你我都看透痛苦的本质,看清自己的内心,远离那些无谓痛苦,收获真正的幸福。

    与朋友们共勉。

207章 丽姬悔泣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原来是镇守“艾”那个边疆地方的人的女儿。晋国的国君看到她美貌,就把她抢去当妃子。当晋国刚迎娶她的时候,她哭得非常伤心,眼泪把衣服都湿透了。后来她到了晋国的皇宫,与国王同床共枕,吃的是甘美的鱼肉,过着幸福的生活,她反而后悔当初的哭泣了。谁能够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后悔自己生前的恋生呢!人们在夜里,梦中快乐地喝酒,第二天醒来,可能现实的生活使他悲哀哭泣;梦中悲哀哭泣的人,第二天醒来,可能过着舒适快乐的打猎游玩的生活。当一个人做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有时候甚至梦之中又在做梦,直到醒来才知道是梦。世上的人,只有真正大觉大悟,然后才懂得人生原来是一场大梦。但是那些愚人,却自以为自己是清醒的,对君呀!民呀!贵呀!贱呀都知道得很明察,真是浅陋啊!其实我和你们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是在做梦”这句话也是一句梦话呢!

    《庄子·齐物论》原文:

    予恶乎知说①生之非惑耶?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②而不知归者耶?丽之姬,艾封人③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④,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⑤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⑥然知之,君乎牧乎,固⑦哉。丘也与汝皆梦也⑧,予谓汝梦亦梦也。

    注:

    ①说:通悦。悦生即贪生,恋生。②弱丧:自幼流落在外地。弱:指幼年。③艾封

    人:艾地守边疆的人。封指边界?边疆。④刍豢:指幼畜。食草者为刍,如牛马羊等;食粮食者为豢,如猪狗等。⑤蕲生:求生。⑥窃窃然:即察察,十分明察的样子。⑦固:浅陋的意思。⑧丘:孔丘自称。《庄子》这段话是借孔子之口说的,并非孔子的思想。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但与其说人恐惧的是死亡本身,不如说人是在害怕未知。

    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于将未知之事想的十分可怕,并为此而忧心,甚至因为害怕面对未知而故步自封,拒绝任何新的事物,不肯踏入新的环境,甘愿放弃自我发展的机会。丽姬至少是在过上幸福生活后,为当初的哭泣而后悔,因害怕未知而踌躇不前的人,却连得到这样的幸福的机会都没有。

208章 腊八节,祝您吉祥平安,万事“粥”全!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一碗温暖美味的腊八粥,满满承载的都是“过年”的气息,一米一粟,都浓缩了“家的味道”。

    大·寒·养·生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今年的腊八节恰逢大寒节气,一年最冷之日。大寒时节养心气,大寒这个时间段,将近年关,一些人会劳心操心。暖身先暖心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

    大寒期间,天气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的发生,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寒冷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发炎、消化不良、胃胀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吃火锅,以为这样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这样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ufffc

    大寒养生知识

    1、御寒保暖

    由于天气寒冷,应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并且要注意脚踝,肩颈处不要裸露在外。大寒的时候,天气较冷,加上许多人会外出,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腿部的保暖。我们都知道,脚部只要保暖工作做好了,全身都会暖和,因此,大寒外出暖脚是必须的。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2、起居宜早睡晚起

    居室常通风,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晾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3、适宜慢动

    大寒时,天气不好,这个时间段的养生指导,是让你尽量选择慢运动,例如,打太极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天忙里忙外多的话,运动可以自然省略,不必刻意去做。冬季情绪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改善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户外运动先看“天”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不过,专家提倡,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前要查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宜。室外活动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气质量、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该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ufffc

    4、多晒太阳防抑郁,保持心情舒畅

    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可以通过勤晒太阳抵抗抑郁情绪,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情绪上的负能量。

    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可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尤其是老人,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ufffc

    5、饮食要减咸增苦,大寒进补宜封藏

    多吃苦味助心阳,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影响心脏功能的运行。

    进补到尾声中医认为,秋季进补适宜“平和”,冬季进补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之物。

209章 穿越贫瘠干涸的心灵沙漠

    相信我们在目前的这个星球上,一定有着很多人有相似的目标和愿景,那就是接收我们所需的爱,抚慰,鼓舞和勇气。

    所以请你以敞开的双臂尽情接收这些弥漫着的精纯能量,相信你自己值得拥有它。对于你们而言,生活总是充满挑战,你们一直在试图求得生存,为了在这个世界之中挣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着。

    只是这个被你们大多数人所尊重的世界,却没有与你们建立实际意义上的内心共鸣,也没能让你们灵魂深处的真切渴望获得实现。对于你们许多人来说,在这个尘世中生活就像是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沙漠中穿行一般,不论朝向哪个方向都是资源的缺乏,看不清道路,也不能正确识别出方向。

    在这里你感觉孤独,为此我此刻非常希望能够轻轻的抚摸你,让你能再次感受我们心灵之间的交流,并提醒你-你到底是谁。

    就象之前已经说过,我们每个人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们身处于这个尘世间都是为了帮助和支持人类集体的伟大转变,大家都是新时代的引领者,不过你可能也会怀疑自己,到底能够为地球的意识提升带来什么。

    好的,只要你允许这些携带新意识频率的能量进入你体内的同时,你就已在提供帮助,而且你现在就在这么做。你在给这片枯无的沙漠带入水源,你用你全新的意识让干涸的土地重新获得滋养。以这种方式,新的生命便会从这里开始成长和繁衍。

    在这片曾经如此贫瘠干涸的沙漠中,新的植被已开始生长,花苞正等待着绽放,这片沙漠之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遭到恐惧能量的侵蚀,被权力支配和控制着。为此那些充满活力,拥有主见且极富灵感的人们却遭到排挤,隔离和流放。

    请不要觉得这是在故意抹黑人类历史上的这段时期,因为你可能并不知道在这样一个黑暗只手遮天的时代,感受光和温暖,体验生活的喜悦和满足是多么的稀有和困难。

    在那个黑暗时代,许多人已忘记生活的快乐与喜悦到底是何种滋味,年幼的孩子们也不再记得伴着蓝天白云,在草地上尽情嬉戏和玩耍时的感受,然而这些已成奢望的一切却是生活本就该有的自由与美好。

    在这里邀请你们回顾这段历史是希望你们明白,此刻你们化身于这个世间是为了再次把那光芒带给人间,把幸福生活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底。而且,你们现在拥有许多助力,你们注定会在这个地球之上完成在我所处的那个时代无法实现的梦想。

    这也是你们心中的渴望:过上安全,喜悦且幸福的生活,在彼此的关爱中感受温情和温暖,我能够从你们的眼中看到它,并且,你们完全可以实现它。

    你们所憧憬的这个梦想,这个新的世界,拥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基于圣爱的完美振动。请珍惜这个你们心中期盼的梦想,因为它将作为一座灯塔引领你们前进的方向。在同一时刻,我也想提醒你们,它对于你们而言还并不是触手可及,毕竟在你们之中还有着那些深陷于陈旧思维,对各种欲望非常上瘾的人,以某种方式来说,他们正像是身处在沙漠中,总是非常饥渴却又得不到满足的寻觅者。

    更深的真相是你们自身的某个部分也同样陷在陈旧之中,它们是你还无法放手的腐朽之物,在一直阻止着你看到新美好的诞生。不过也就在这一同时,一次大规模的转变正在人们的心中发生,一次意识上的巨大成长正在这个世界呈现,这是你们作为一个集体所共同发出的意愿结果,这仅仅只是如实陈述。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先锋人物,是引领者,你们每个人都携带着成为一位老师,协助并指引他人的潜能。但在同一时刻,你们也同样被置身在这个看似漫无边际的沙漠世界中,可以把它称之为“灵魂的暗夜”。

    你们当时的到来是为了唤醒人类集体意识的无明,为他们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但是为了做到这点你必须首先让自己深入腹地,为此你们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人类陈旧集体意识必然存在的恐惧,分裂,痛苦与评判能量的影响。

    所以,当你回忆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发愿成为一位引领者之时,你就必须先让自己从所有这些束缚的陈旧能量(恐惧,痛苦和评判)之中摆脱出来,你需要释放自己与所有陈旧能量之间的连接,你需要把所有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完全抛弃才行,只有这样你才能打开新的能量,开启新的意识。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经常出现并来到你们身边:我和你们每一位的指导灵,还有许许多多圣爱的存有此刻就在这里。

    我们鼓励你鼓足勇气,因为在你进入此生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必然会面对这段艰难的转变过程,当然,这也涉及你对你自身最黑暗一面的转化与融合,并达成合一。你与你自身黑暗之间的融合,它同样是你能否进入全新实相的关键。

    是什么使得你如此勇敢?

    在你转世的时候,当你进入一具人类的身体中时,你也同时失去了对于你灵魂力量的真实知晓,你遗忘了自己本是不受这个尘世实相束缚的自由灵魂,你也让自己的意识暂时的倒退至无知的境地。

    因为这个原因,为了能重新发现和找回回家的道路,你必须持有对真理和圣爱的足够信任和信心,也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持守极大的耐心。这是一次勇敢无比的行为,我希望你此刻因为自己无比的勇气和勇敢,为你自己加油鼓掌!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展开自己的生活,不知如何应对那些时不时升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感到受阻和受缚,就请回想起当初你是带着你灵魂的极大天赋,以无比的勇气进入这趟生命之旅,你应为自己的伟大和勇气深感自豪。

    你进入的这一生,目标是把你的灵魂愿景放在首位,回想起你的真实身份和永恒的本质,即便有时候,你会被生活中的痛苦经历困扰,感到恶心和绝望,我请你一定尊重你自己和他人,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在通过一段相似的过程。

    请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评判他人,因为不论是你或是其他人都在经历和通过相似的“灵魂暗夜”,对于别人如何选择或者怎样去做本无需多言,而仅仅只是处于你内在的道路。

    不过,也有一些需要你去面对,测试你自我勇气和力量的考验,它便是:有时你会觉得救赎会来自你身外的世界。当然,这些考验也可能关联着某个严重的疾病,或是遭遇一次极大的挫折,这时你可能会说:“不,我不要这些,我想马上除掉它,我要活在光中。”

    但是,在你内心的更深层面却在对这些黑暗的体验说“是的”,这部分的你感受到并且知道:“在我内在的某处,我需要这种生活的体验。这些黑暗希望被看到,它对于我拥有意义,即便我在痛苦和恐惧中大叫大喊,我还是从内心深处信任这个过程。”

    这可能会是你们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信任这段灵魂暗夜的旅程。

    对于人类来说,很容易就可能失去信心,当你失去信任和信心,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便是对自己的理解与同情。当所有的光都已消失的时候,同情与仁慈便成为了最具力量且传播距离最远的力量。

    即便你认为对于他人什么才是最好,或者为他们提供你觉得很有价值的建议,这种你与他人连接的方式都有可能因遭遇冷落而失败,但同情和仁慈却不同。

    同情与仁慈的先决条件是-尊重。意味着你不以任何方式干涉别人,更不会侵犯到他们的自由意志,在同情与仁慈力量的驱动之下,你甚至于只是默默给予你所能提供的帮助,然后悄悄离开。

    在同情与仁慈力量的驱动之下,你完全不会奢求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只是无条件的付出,这便是圣爱的品质。每一位正经历灵魂暗夜的人,都不会拒绝这些来自圣爱品质的滋养与补充。

    经常的情形是,当你们陷落于自身最深的灵魂暗夜之时,也最难于给予自己这份仁慈与同情,这个时候,你自身的阴暗面会趋向拒绝和抵抗,你无法爱自己,甚至于讨厌自己。

    你以头脑的事先预想判定了自己应该站立的位置,以及你应该怎样做,或者应该完成什么,这时,你经常的充满偏见与自我评判,并且还伴随着悔恨,所有这些都把你紧紧束缚在一个由你自己所设置的陷阱里面。并且,这种情况和你给予自己的同情和仁慈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鲜明对照。

    这些也导致了人类意识的深度下沉:层层的恐惧,自我否定,愤怒,悔恨,拒绝与绝望。但是,有一个关键或诀窍就是,已陷入困境中的你是否能以相互平等的态度向我伸出你的手,因为我知你,懂你,也愿意聆听你的需求。

    为了能够同时容纳我们彼此,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这个空间便是-彼此尊重。

    此时此刻,对于那些已深度触及自己灵魂暗夜的人们而言,他们急需这样的空间和支持,并且,当这种没有评判,只有平等和尊重的支持给予他们的时候,将可以为他们此刻所处的困境带来一种极为不同的支撑能量。

    你瞧,在这段全新的时刻,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引领者,你最能打动他人的并不是你的口才,也不是你的华丽演说和聪明头脑,而是你是否愿意放低身姿,带着尊重,平等和同情伸出的援手。

    从灵性的层面来说,一个人的头脑可能因为被小我意识的想法完全充满,变得十分顽固和死板,缺乏自如和流动,这也是灵魂暗夜的另一种体现。陷入其中的人必然会遭遇到挑战,或是和一个由小我意识制造出的,并不存在的敌人激烈交战,而这个敌人恰恰就是他/她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人所伸出的温和援手将能帮助到他/她,但必须是他/她愿意从最深的层面放手紧抓。

    你真正的身份是一股爱的光之源,请想象这股光源就在你的腹部,从这里流动着一股振动的能量触达你的内心,并散开至你的整个身体。这股能量鲜活且明亮,正是它的出现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让干涸的土地再次变得肥沃。

    请用心感受你腹部的这股能量,它直接连接着你的灵魂,并且它是如此的拥有力量,能够破除所有陈旧的束缚,让你本质所是的真正力量得以再次流动。

    你们已达成一段向内心探索旅程的不朽胜利,请为你自己感到自豪,并接受你所是的伟大。请毫不犹豫的在你的内心,为光芒的再度闪耀腾出空间,这与你的小我完全无关。反而是,这个无知的小我即将被你完全看穿,不再有任何束缚于你的力量。你真正的力量源于喜悦,理解,智慧,同情,尊重和仁慈,它们都是全无评判,散发着光的爱品质。

    请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向你们每一位致以问候,请再次感受光的真实和力量。我们希望把你完全的沐浴在这爱之光的力量中,而你只需轻轻的回答,说声“是的”。

    我们非常的爱你,并尊重当下所是的真实身份。

210章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庄周梦蝶”进行了如下阐述: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其实在庄子看来,己和人,物和我,我和非我都没有差别,大家都是道的产物,是一个本原出来的东西。

    庄子梦蝴蝶也好,蝴蝶梦庄子也好,不用去分辨,也分辨不清楚,因此他的口号是:“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想到蝴蝶变成庄子还是庄子变成蝴蝶的人是小觉,而只有认识到两者没有区别的人才是大觉。只有大觉能得道,理解道。

    中国以梦来说故事的例子有很多,“庄周梦蝶”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梦里或是梦醒之后,庄周与蝴蝶,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幻的?这些都不必深究,这是因为不管是梦还是醒,不管是庄周还是蝴蝶,都是道的物化形式。追根结底,世间的所有事物和景象都是由道产生而来的,尽管它们的形式不同,但根源都是一样的。

    庄周梦蝶的故事对后世文人很有启发,这些启发多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无题》诗,其中前四句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庄周梦蝶”完全失去了庄子化解人世痛苦的本意,而成为诗人寄托浮生的感受,体会生命惘然的一种方式。

    元曲大家马致远《双调-秋思》里说:“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欧灯灭。”这里流露出作者看尽人世间争名夺利的纷扰,渴望过上闲适自在生活的感情。作者对生命也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人生不过百年,却恍如梦境一场,还不如趁着夜深、油灯未灭、生命犹存的时候,及时饮酒来得痛快吧!

    当然,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理解方式。

    而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曾经将情绪列为存在的基本展开方式之一。西方认识论强调理性和直观,情绪被当做遮挡人视线的迷雾排除在认识真理的途径之外,然而海德格尔提出,任何认识都是带着情绪的认识,无论你是蝴蝶还是庄周,你的思想和感官都始终包裹在一片情绪的云雾中。与其说是庄周因为变成蝴蝶而感到快乐,倒不如说他先昏昏然坠入了快乐恣意之中,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区分了蝴蝶和庄周两种存在的差异之后,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本人没有给出答案,不过既然我们请出了海德格尔,不妨按照他的思路尝试解答一下。如果翻译成海德格尔式的语言,庄子的问题可以表述为:蝴蝶那种昏昏然的快乐恣意,与庄周的惊惧和茫然若失,这两种存在哪一种处于更本真的状态?

    这依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不过既然我们以海氏观庄子,不妨大开脑洞尽情联想。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庄子所描述的蘧蘧然梦中惊觉的状态,很类似于《存在与时间》里的“畏”。海氏的畏是一个很难懂的概念(他的那些概念就没有不难懂的),如果硬用日常情绪打比方,从梦中惊醒的确是比较贴切的描述:梦中鲜活的景象尚未完全褪去,平凡的现实在眼前徐徐展开,此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这样一种惊惧与彷徨。只是海氏的“畏”还要极端深刻得多:那是从空无一物的梦中醒来,投入到空无一物的现实中去,此时面对无物之物的惊恐,才是畏的真意。真的存在这种畏吗?我不知道。或许我们从梦中惊醒的过程中会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尚未睁开眼睛,因此现实世界尚笼罩在空无一物的黑暗中,然而我们的思想却已经从梦境中拔出,连带拔出的还有梦境中的一切印象,只有事后追忆才能捞回一鳞半爪,在那一刻,我们或许能面对那最纯粹的无,然而那也只是极其短暂的一刹那,短到我们根本留不下什么记忆。

    海德格尔说,只有在畏的情绪中,人才能真切地意识到“我们都是被抛入这个世界当中的”这个事实。当蝴蝶处于快乐恣意之时,他只知蝴蝶不知庄周。他是蝴蝶,在此之前他不曾是任何东西,仿佛亘古以来他就是蝴蝶一般。当他陷入惊惧彷徨,意识到自己是庄周时,回想起自己曾是蝴蝶,就仿佛从蝴蝶翩然飞舞的翼上坠落,抛入到庄周的躯壳当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被抛而在世,只不过我们不是从蝴蝶的状态被抛入世界的,我们从无中被抛入世界。被抛者在畏中体会着无,就如庄周在蘧蘧然中回忆着蝴蝶。蝴蝶只知蝴蝶不知庄周,庄周既知庄周亦知蝴蝶。相对于蝴蝶,庄周是一种更特殊的存在。此种特殊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此在。

    让我们回到那个问题:蝴蝶和庄周,哪一个才是更本真的存在?我们知道“此在”是海德格尔用来专门代替“人”的一个术语,为的就是剔除过去哲学和科学附加在人身上那些生物学社会学等等属性,仅仅聚焦于人与存在的关系。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此在能谈得上“本真”和“非本真”,因为只有此在能对存在有所领会,同时也有能力“遗忘”存在。蝴蝶存在,但他的存在只管翩翩起舞,只有变为庄周,他才能对存在发出问难,才能怀疑存在是否是一场梦。假如说庄周的存在是一场梦,那么蝴蝶的存在只能是梦中之梦。虽然都是梦,仍然有层次上的差别。所以我想,不管庄子同不同意,海德格尔最终会选择庄周作为问题的答案。

    以上为用海德格尔解读庄子的一点粗浅尝试。长期以来人们从“齐物”的角度出发解读这篇寓言,往往只谈同一不谈差异,显得过于拘泥题目字面意义。这样一来,所谓齐物竟与惠施的合同异别无二致,好像庄子走向了他反对的那一方似的。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大小高下,善恶美丑真的毫无分别,那么鲲鹏和蜩鸠也能等量齐观,井底之蛙和东海巨龟没有差别,无所谓逍遥,也没必要养生,更不用追求大道了。可我们读庄子时,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强烈的情感倾向,对扶摇直上几万里的鲲鹏的钦羡,对大道热忱的向往。庄子论齐物,但不拘泥于齐物。道与俗的差别,他比谁分的都清。从道的视角看,鲲鹏与蜩鸠同一,然而这种论证的目的是为了激励鲲鹏向大道奋进,而不是给蜩鸠安于现状的借口。庄子的齐物论具有一种超越性,这是惠施的合同异所没有的。惠施的论辩看似谨严,但正如庄子所说“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甚至惠施本人都没有说服自己,他证明了万物同一,反过来就放弃贫贱生活去追求高官厚禄。普通人也是如此,偶尔也发一些万事皆空,人生如梦的感慨,之后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该挣钱挣钱。这种琐细的思想,庄子称之为“小知”“小言”,海德格尔称之为“闲谈”。此在沉溺于闲谈,遗忘了存在本身,于是沉沦在非本真的存在中。在对惠施式语言的超越上,庄子和海德格尔可以再次达成共识。

    当然,用海德格尔解读庄子,终究还是要回到庄子本身。关于蝴蝶和庄周何者更本真的问题,海德格尔很可能选择后者。那么庄子本人会怎么想呢?我想庄子其实对谁梦到谁的问题并不感兴趣,所谓“本真”在他而言更无从谈起,他所关心的一定是:何者更接近大道?海德格尔也许会同情那个茫然无措,徘徊于有无之间的庄周;庄子本人则会觉得,与其纠结于存在与非存在的疑难,不如将它们都抛在脑后而相忘于江湖,那只翩然自适的蝴蝶应当是他更钟意的对象。

211章 中国古老的姓氏

    我国的姓氏起源,源远流长。最早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由于是母系社会,因此,几乎所有人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所以那时候的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据记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另一说:姬、姜、姚、嬴、姒、妘、妫、妊)。

    之后,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姓变得多了起来,很多的部落将自己部落的图腾作为自己的姓。周朝时,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变成了更多的姓氏,可以说,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的。

    1、“姬”姓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2、“姜”姓

    “姜”姓: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3、“姚”姓

    姚姓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AH、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

    4、“嬴”姓

    嬴姓,奉玄鸟为图腾。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嬴姓,奉玄鸟为图腾。

    5、“姒”姓

    “姒”姓,后来演变成了:仍氏、窦氏、没鹿氏、纥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题氏、楼氏、偻氏、娄氏、刘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孙氏、杷氏等。其中有的姓,今天已经不见了。

    6、“妘”姓

    “妘”姓,后来演变成:鄢、郐、路、逼阳、鄅、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姓。

    7、“妫”姓

    “妫”姓:据说此姓源于风姓。“妫”姓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中国几大姓氏:薛、陈、胡、袁、田、齐、王、孙等姓。

    8、“姞”姓

    “姞”姓,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吉、雍、燕、鄂、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姓。

    9、“姞”姓

    “妊”姓是第二种说法中的一个,后来演变成现在的:任、壬、奚、嵇、薛、舒、仲、祖、且、谢、射、终、佟、修、章、吕、毕、洛、等姓。

    政权

    姬姓:周王室和吴、鲁、晋、郑、卫、燕、虞、虢、随、巴、魏、韩等诸侯国。

    姒姓:夏朝和杞国、越国、褒国、曾国等诸侯国。

    姜姓:齐、申、吕、许等诸侯国。

    嬴姓:秦朝和赵、葛国、徐等诸侯国。

    芈姓:楚国。

    妫姓:陈国、齐国。

    子姓:商朝和宋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598/ 第一时间欣赏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作者:梦的预言家所写的《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为转载作品,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介绍: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随意的写写自己的经历感想,也许会有宝藏,期待朋友们的挖掘。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