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文阅读

作者:梦的预言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82章 2021年,祝福大家:每天这样做,命会越来越好!

    每个人来到世上

    会有很多的人

    陪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程

    他们或是爱人,或是亲人

    或是朋友,或是同事

    或是陌生人,或是指引我们的人

    爱我们的人,跟我们斗嘴的人

    与我们争锋相对的人,各种各样的人

    也正是他们,组成了我们的一生

    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

    历经沧桑,终于与人生相遇

    那颗满怀感恩,庆幸和祝福的心

    是在醉心生命的美丽

    细数的甜蜜,止不住的幸运

    停不下的幸福气息

    我若爱万物

    万物必将爱我,这就是魅力

    我不害万物

    万物必不害我,这就是平安

    我珍惜万物

    万物必珍惜我,这就是长寿

    我施恩万物

    万物必施恩我,这就是幸福

    我心怀万物

    万物必归属我,这就是财富

    我敬重万物

    万物必敬重我,这就是尊贵

    我拯救万物

    万物必拯救我,这就是吉祥

    万物本无情,因有情心而有情

    万物本有情,因无情心而无情

    我若强大,小人变君子

    我若宽容,对手变帮手

    我若感恩,无情变有情

    我若简单,不易变容易

    我若丰富,平凡变不凡

    我若慈悲,丑陋变美丽

    我若真诚,虚幻变现实

    我若有志,遭遇变机遇

    我若坚持,不利变动力

    我若知足,吃亏变得福

    我若淡泊,不安变平安

    我若盛开,花香蝶自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福禄随之,众邪远之;

    神灵卫之,众人成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生命真相,连根养根;

    福田心耕,根深叶茂;

    惟谦受福,养正化怨;

    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一本正经,一门深入;

    经典生活,极乐人生;

    了凡成圣,心想事成。

    福生无量天尊!

    福生无量天尊!

    福生无量天尊!

    马上就2021年了

    2020年

    请感恩一路帮助过你的所有人

    用一颗感恩的心

    拥抱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

    有一种祝福总是记心上

    有一声问候总想对你讲

    壹

    父母

    谢谢你们这一路来,不管多么的辛苦,多么累都无怨无悔,谢谢你们那么相信我,支持我,爱我,疼我,珍惜我;谢谢你们的无私,你们的心疼,你们的关心,谢谢你们给我的暖心!真的很感激,因有你们,再大的风雨,都心生暖意;因有你们,再多的波折,都无畏无惧;因有你们,这一生,我很幸福,谢谢!

    孝,是回报的爱!守护你们,爱你们,疼惜你们,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

    贰

    生命中的那些朋友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真,你们的善!谢谢你们的真情流露,你们的关爱和理解,你们的调皮和率性,你们的真诚和珍惜,谢谢你们的提醒和温暖,谢谢你们的自然和随性,你们的幽默和恶作剧,谢谢你们的真心和善良,谢谢你们给我的每一次暖心和感动,那是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温馨!谢谢,这一生有你们,真好!

    在一起的点滴,相遇,相识,相知,相惜,矛盾,误会,相拥,陪伴,关爱,温暖,理解,支持,鼓励!谢谢你们,我亲爱的朋友,感谢你们的相伴,生命因有你们,才那么暖心!谢谢!

    叁

    另一半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那是因为它让经历在其中的人发现生命的另一种意义,让还未尝试的人有了可以期待的理想。

    虽然会有泪水,会有失望,甚至没有想象中的幸福结局,但我们还是应该好好感谢另一半,感谢他们陪伴我们成长,陪伴我们经历,陪伴我们走过最美与最苦的日子。

    肆

    老师

    人的成功,通常是在能量积聚到足以对抗任何问题时,才会爆发出来。

    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条斯理的学习,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于是,我们应该感谢无私传授知识,耐心讲解道理的老师。

    不管是课堂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只要是教导过自己的,都应铭记于心,因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伍

    同学、同事

    人有时总会害怕寂寞,感谢一直陪伴在左右的同学或同事,有了他们在身边,就不会感到孤单,也不会为是向前走还是向后退而苦恼,因为有人会为自己做决定。

    陆

    支持自己的人

    长途漫漫的奋斗过程中,支持我们的人值得我们去感谢,他们的肯定与赞成的话语转换成了动力,让我们不至于中途放弃,而是直奔胜利的彼岸。

    柒

    对手

    因为挑战,让他们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因为竞争,使他们战斗力十足,寻求不断的创新,赶超对手的同时,我们也在超越自己。感谢生命中那些对手,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达到新的自己。

    捌

    包容自己的人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愿意包容自己的人,在我们犯错的时候,他们可以包容和劝导;在我们纠结时,他们小小的鼓励就能打消掉我们的忧虑,也就可以用轻松的心态面对以后更多的困难。

    玖

    家人

    感谢所有的家人,感谢他们作为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在受伤时能得到安慰,失败时能得到鼓励,在属于自己的家庭怀抱中,不需要隐藏眼泪,而是感受最温暖人心的微笑。

    拾

    未曾谋面的朋友们

    朋友,原谅我加了你,却没找你经常聊天,其实我想说,加是一种礼貌,是一种相互的欣赏,彼此没有拒绝,就是待客之道。不管是亲情,友情,网络之情,我都万分珍惜。我默默地关注你,也许没有片言只语,但我并没有忘记。

183章 灯火辉煌的唐朝长安城

    在古装剧盛行的年代,在看到很多晚上出游,灯火辉煌的场景时bai,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唐朝的“夜生活”,无论是《仙剑奇侠传3》中紫萱和徐长卿在灯谜长廊中再次一见钟情,还是热门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带来的辉煌壮阔,都能让人耳目一新。

    在遥远的唐朝,疆土辽阔国泰民安的长安城中,继承着“夜禁”的优良传统,除了夜间的打更人出来为大家报时,晚上的唐朝人也就只能在家里老老实实的睡觉,完全没有夜间的娱乐生活,而这样“夜禁”的举动也是为了安全的起见,安保措施不能遍布城角,“夜禁”总体上来说是来保证安全的。

    打破“夜禁”国力强盛的唐朝,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生活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片生活安康,政治稳定的局势,是唐朝的公务员们的辛苦劳作的成果。于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唐朝的“公务员”们开始呼吁法定假期,所以在春节的最后一天,传统节日上元节(元宵节)就成为了当时唐朝公务员的法定假期。

    在古代的上元节,人们普遍用喜庆和热闹的方式来度过,一般以观看彩灯为习俗,而为了促进公务员的工作,所以在上元节这一天全程放假,共度良宵,随着唐朝“假宁令”的颁布,上元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放假”的明文法规。

    假期延长在短暂的一天上元节假期度过之后,为了盛世的延续,上层的官员们担心这样的通宵达旦的过上元节有点大动干戈,会影响到工作的进行,所以就有官员提出不要彻夜狂欢,而唐朝的唐睿宗也只能听取建议执行。但是到了唐玄宗执政的时候,看到这样全国上下普天同庆的好日子是能调动人民群众的情绪的,所以干脆直接将假期延长到三天,从国库中出资,下层官员出力,资助全城的人民共度上元节良宵。

    在上元节期间,为了保证全城的安全,全城都挂上灯光结彩的彩灯,驱散铺天盖地的黑暗,神秘和黑暗都被驱散走了,人们就在彩灯下狂欢,在这“光亮”的黑夜之中,人们喝着肉粥,吃着面茧、丝笼、火蛾儿等美食,载歌载舞,拔河和猜灯谜等活动,开启了彻夜的狂欢。

    上元节=情人节在古代,对于女子的约束甚多,不能随意出门,在“夜禁”规定下晚上想“偷溜”出去也是不允许的,而且当时的婚配追求的是“门当户对”,任由家里人分配。但父母安排的不一定和自己的心意,平时累积的抱怨也不能随意释放,所以上元节就成了唐朝女子们的“大型相亲”见面会,这期间的男女们借此良宵,诉苦衷肠,表达爱意,甚至有人上演私奔的剧本。

    这也并非没有历史记载,在《旧唐书》中曾说道:

    “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以观烧灯。又放宫女数千,夜游纵观,因与外人阴通,逃逸不还。”

    指的是唐中宗时期,上元节出行的宫女,为了摆脱宫中的束缚,与宫外的人私奔,还有的宫女和心上人在上元节幽会,上元节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当时的情人节。

    也有很多诗人对于上元节的庆典也颇有灵感,相应创作了一些佳句。欧阳修就在《生查子》中创作了这样的佳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朗朗上口,而另外一边的辛弃疾也创作了一句基本人人熟知的佳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燃灯文化

    作为人的日常用品,灯从古流传至今,已经有冗长的历史。而在唐代以前,燃灯文化多向原始的神秘崇敬,对“天神”的敬仰,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器具。而到了唐代,为了照明和上元节的起兴,娱乐性不断增长,到了唐朝上元节的发展之时,燃灯也就成了娱乐性、实用性并肩的灯文化,而上元节的燃灯,就是象征着“狂欢之夜”的存在。

    张灯结彩在唐朝之前,张灯结彩属于民间的活动,为了祭奠帝王的燃灯高挂,缅怀有功绩的领导者们,是少有且不被重视的文化,燃灯的文化也没有出彩的地方,但是到了唐朝,随着技术的发展,燃灯的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燃灯不仅仅是祭奠的灯火,更是象征喜庆的灯光,代代流传。

    对于唐朝的燃灯灯饰,在《云仙杂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白鸾转花,黄龙吐水,金龟、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各种动物样式生产的燃灯,让燃灯充满生动性。

    灯具的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唐朝人也开始注重灯的发明,随之发明了“影灯”。影灯类似现代的光影灯,灯纸上的团,通过内置灯烛火焰映照出影子,推动花灯的旋转,地面上就会出现映照出来的影子团,灯光好看且影子展现出来的形象也栩栩如生。

    影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唐朝人丰富的创造力,“热动力学”也在唐朝崭露头角,栩栩如生的影子和花瓶展示品般的灯,都是唐朝人智慧的体现。

    除了影灯以外,为了展现高超的技艺,唐朝人还发明了灯树、灯轮、灯楼等等灯的款式,也更有巨型的灯具,在当时也有衍生出来的与灯相关的职业“灯俾”。

    灯树,是隋朝灯具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因为像树的分支,灯架分支矗立的灯型。

    灯轮,以佛教灯为基础的灯具,充满佛教的元素,灯轮共有七层,每层都有七盏灯,就如同齿轮一样。

    灯楼,灯楼是灯轮衍射出来的建筑物,以灯轮为模型的楼层,在《岁华纪丽·上元灯楼》就有这样的记载:“唐玄宗於上阳宫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于珠玉,微风将至,锵然成韵。”

    随着灯楼的建成,也彰显了唐朝强盛的国力,也成了象征的建筑物,高一百五十尺就相当于现代的46米,这样的巨型灯楼,还有诸多宝石在上面发出叮叮当当的摇晃声,想象一下都是很宏伟的样子。

    灯俾,类似打更人的一种职业,用木雕成的侍俾像的灯架,手持彩灯,拟人而伺立,关于灯俾,在《开元天宝遗事·灯俾》中这样记载的:“宁王宫中,每夜於帐前罗列木雕矮俾,饰以彩缯,各执华灯,自昏达旦,故曰之为灯俾。”

    载歌载舞的上元节

    “踏歌”而起的唐朝人踏歌起源于汉代,一种舞蹈助兴的形式,风靡于唐朝,无论是身份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上元节“踏歌”助兴,在唐睿宗党政时期精选长安少女千余人,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

    在唐玄宗时期更有诗词的记载,在唐朝顾况的《听山鹧鸪》中:“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描述了在上元节期间,民间的百姓踏歌载舞,跳了一整晚,白居易也在《正月十五夜月》中这样描述踏歌:“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会厌杭州。”也是描写踏歌的喜庆热闹的场景。

    “牵钩”拔河的前身除了踏歌的喜庆,在唐朝还有现代的团建活动拔河,在遥远的唐朝称作“牵钩”,上元节人们聚到一起举行快乐的拔河活动。《封氏闻见记》中这样描述:“两钩齐挽,大组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当时的“牵钩”和现代的拔河差异不大。

    最早的上元节(元宵节)习俗是喝肉粥在唐朝的上元美食中,主要是白粥和肉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属于数一数二的美食,在《唐六典》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十五日,晦日膏糜”。“膏糜”就是俗称的肉粥。

    当然唐朝的上元节也不仅仅只是肉粥这么单调,在上文中也有简单的举例,更有糯米制品“面茧”的蚕茧美食,饼状的食品“丝笼”,油炸的“火蛾儿”,类似现代绿豆糕的“玉梁糕”。流传到我们现代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是到宋朝才开始兴起的,不过在正月十五上元节吃特定的食物是唐朝延续下来的传统。

    唐朝是一个国力富强、国泰民安的朝代,领导人为了公务员的休息而调动的假期,演变成了举国欢庆的日子,无论是电视上的演绎还是历史书上的记载,都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上元节,上元节的庆典也成为了唐朝的创举,打破古代的黑暗和神秘,宣扬欢乐的氛围,展现了风华绝代的上元节庆典。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一直都很辉煌,在一千多年前的时候,全世界的夜晚都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只有我们的长安城是灯火辉煌的。所谓的文明盛世,也就是这种用力量达到的顶峰,虽然在整个宇宙之中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但我们人类依然坚定的在展示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文明了,中华文明。

    虽然近代,我们经历了百年的沉沦。

    但我们依然坚强的重新站立了起来,从抗美援朝到对印、对越反击战,到我们的两弹一星,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心理上站立起来!

    当年,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也放弃过一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意识形态的入侵也导致我们现在的迷茫。

    但,我们在交出了经济上腾飞的答卷,同时需要加强的是我们自身骨气和血性的坚韧度。

    所谓的高高在上的西方,他们过分的嚣张和理直气壮,难道不是曾经的忍让造成的吗?

    当今世界混乱一片,唯有中国这方土地还保持着坚挺,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依靠的只有自己!

    中国人所希望的无非是平等和尊严,我们当下所争取的,也是为了后代们在争取更多的平等和尊严,中国加油!!!

184章 宁可无言,也别话多

    做人,不是多说话,而是要会说话;不懂时,不说,懂时,少说。

    与小人争辩,辨不出道理;与家人争辩,伤的是和气;与朋友争辩,伤的是感情。

    守嘴是福,不多吵,不多说,不多问,嘴上不多说,心里明白就行。为人处世,不会说的,就不要说;不该说的,就不必说。

    不要不懂装懂,夸夸其谈,少说几句,没有人会把你当哑巴,话多了,容易得罪人,也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守好一张嘴,把好是非关,生活才会心安。

    自古,树大招风,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道理要牢记。

    有些话,只适合藏着,不适合说;有些事,只适合看破,不可以说。心里明白,嘴上不要说出来,这样才不会伤到自己,招惹别人。

    人生路上,要学会沉默,该明白的要明白,该看透的就要看透,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经历了岁月,才能明白人生的苦痛,经历了磨练才能懂得生活的艰辛,要明白,学会说话,说好话,是人的一生中必修的功课。

    说话,让着别人,不去争,不去吵,与人和善;凡事看透不说透,凡事看破不说破,与人留余地,与自己留后路。

    学着糊涂一点,学会愚笨一点,这样才安静,才从容。沉默是最好的自救,尤其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闭嘴。

    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最容易出口伤人。大悲的时候,容易悲观,在大喜的时候,容易兴奋过度,这个时候,人往往容易失态。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最简单的能力,往往我们说一句话,毫不费力,却因为多说一句话,而招惹是非;做人,不能太过自我,要考虑到所处的说话环境,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所把握,然后才能好好说话,好好生活。

    但丁曾说过: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桥梁。

    我们总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却忘记了言为心声,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要全部吐露出来的。

    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往往覆水难收。有时候,仅仅只是一小句话,就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学会谨言慎行,该说的慎说,不该说的就别说。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早年,杨修投奔于曹操麾下后,曹操也对他器重有加。但是,杨修一再过度放肆,曹操心中又对他很是嫉恨。

    有一次,曹操出兵汉中准备进攻刘备,在斜谷界口被困住了,想要突出重围,又忌惮敌军,想要班师回朝,又担心被敌军嘲笑。

    进退两难的时候,曹操看见碗中的鸡肋,不禁有所感触。恰逢夏侯惇向其奏请军中口令,便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夏侯惇将口令传下去后,杨修接到此消息,思考片刻便让士兵们收拾行囊,准备归程。

    知道此事的夏侯惇大惊失色,恐违背军令,立刻将杨修请至帐中:“你为何让大家收拾行囊回家呢?”

    杨修说道:

    “鸡骨头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就像我们的处境一样,进兵不能取胜,退兵恐被人嘲笑,待在这毫无意义,倒不如早点回去。我敢断言,不日,魏王便会退兵。我让将士们早点收拾,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夏侯惇道:“还是你魏王的心思呀!”说完,便也开始着手整理行囊了。

    曹操听闻全军都在收拾行装准备退军,又得知是杨修在蛊惑军心,再也遏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怒斥道:“将这个造谣生事、动摇军心之人拖出去斩了,并将其首级挂于辕门外以儆效尤。”

    人人都能说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

    为人处世,我们要明白,有些话不得不说,而有些话宁可不说。

    少说几句,没有人把你当哑巴;话说多了,就容易失言,容易招惹祸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看透一些事情,看清一些人,没必要说破戳破,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不要嘴上说出来,这样才不会伤人又害己。

    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谨慎自己的言语,宁可沉默,也切勿话多。

    2

    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动不如静,语不如默。”

    做人,既要学会说话,也要学会沉默,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无意义的话。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急匆匆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说:“老师,我和你说一件事情,你绝对想不到……”

    “等等!”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你告诉我的事情,有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门生被问懵了,摇摇头不解的问:“什么是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呀?”

    “告诉别人事情的时候,至少要用三个筛子筛一遍,才可以告诉别人。”

    “第一个筛子是真实,你告诉我的事情是真实的吗?”

    “我是从别人那边听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门生答道。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筛子,就算你告诉我的消息不是真实的,至少也是善意的吧?”

    门生羞愧地摇摇头:“不,正好相反。”

    苏格拉底接着说:“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切想要告诉我的事情,很重要吗?”

    “并不是那么重要……”

    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说道:

    “既然你告诉我的事情,既不真实,也不是出于善意,又不是太重要的,那就请你别说了,说了只会徒增你我的困扰。”

    经历了岁月,我们会渐渐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多话都没必要说出口,说了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改变,只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烦恼。

    人们总说: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说话,却用一生的时间学会了闭嘴。

    人活着学会说话并不是难事,学会闭嘴、学会沉默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甚至有人学了几十年仍旧控制不住自己的嘴。

    说话是天性,沉默是修行。

    说得太多,未必就是好事,学会沉默,反而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我们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底线,管住自己的嘴,要分清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必说。

    开口说话时,请先想想有没有说的必要,是不是比沉默更有价值。如果不是,那就请你继续保持沉默。

    3

    《荀子·非十二子》中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有时候,宁可无言,也别话多,宁可沉默,也不多说。

    说话最容易,却也是最难的。

    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和任何人说话,都必须保持分寸感,要懂得谨言慎行,话多无益。

    你嘴里的话,就是你的人生路,学会好好说话,人生才会走得更远。

    余生很贵,愿我们都能好好说话,好好与人相处,被世界温柔以待。

185章 有些人喝酒的时候为什么要吃肉

    酒,一种受众广泛的日常饮品,同时也是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兼备饮用、社交、文化等多重内涵。

    毕竟酒后吐真言

    自己喝自己痛快,大家喝一起痛快

    但其实喝酒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酒间有个说法,最不济的喝酒方法叫“穷喝”,但“穷喝”也得有下酒的东西,起码来一碟花生米才像话。

    稍微进阶点儿则是名菜花毛一体

    那么,喝酒为什么总要就点儿东西?而下酒菜,吃点儿啥才好呢?

    源远流长下酒菜

    喝酒就菜这一习惯显然是找不到发明者的,属于一吃就懂自古有之的人类行为。比如2800多年前的周朝,周宣王喝起酒来已相当讲究,会拿生鱼片就酒。

    从甲骨文到小篆的“酒”

    其实作为一种饮品,专门配以器皿,已经能显出其地位▼

    当然,可以如此讲究的也仅限于贵族阶级

    不光酒器繁多,礼仪规矩也特别多

    显然除了喝着爽之外,已开始具有仪式性功能

    普通平民喝酒虽然没条件讲究,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下酒菜也要逐步升级。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喝酒就菜的行为已相当普遍,下酒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按酒。

    要俺说,大口吃喝大声哭笑

    这可比那劳什子文人规矩好多了

    人们吃下酒菜,很大原因是为了让饮食体验更佳。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口感都太单一,喝一会儿便觉无聊。这时,一些可以提供丰富口感的小食能够使喝酒的体验变得更有乐趣。

    另一方面则更重要,喝酒的时候伴着食物,更有益于健康。

    十串儿还是五串儿

    其实我们喝的酒进入身体后会被迅速吸收,约20%在胃里吸收,80%在肠道中吸收。为了防止过快酒醉以及空腹喝酒对胃的刺激,就要吃一些东西。相关研究的结论是,饭后饮酒血液里的酒精浓度比空腹饮酒时低70%。

    而如果吃喝酒时的食物是脂肪类,则更能减缓人体对酒的吸收速度。

    饮酒切记适量,且不要忘了下酒菜

    滥饮只能带来痛苦,虽然生活本身才是痛苦的源头

    基于这些考虑,古时候人们常吃的下酒菜就包括肥肉,绿林好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或许就能大幅提升他们的酒量。

    不过当时的酒度数很低,远不能和今天的白酒相比

    所以大口喝酒是真的可以的当一般饮料来喝的

    具体到各朝代,人们所食又有所不同,比如在文绉绉的宋朝,下酒菜都很小清新——人们流行喝酒就着水果;而从明代以后,便宜且吃起来停不下来的花生米开始流行,并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发展至今还进化成了花生米配毛豆的“毛花一体”。至于当今喝酒时很常见的凉拌牛肉,在清朝以前这么吃可是要被流放的。

    宋徽宗《文会图》描绘一群文士以文会友饮酒赋诗

    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酒樽、菜肴

    可说是一种极度精致的酒文化了,真太守醉也

    有着悠久历史的下酒菜,也常常出现在名家作品中,于是我们也得以窥见一些名人的下酒偏好。

    比如张学良,喝酒喜欢就着“错菜”。这是他家一位厨师的拿手好菜,每当深秋霜雪降临时,厨师会把各种新鲜蔬菜切碎、用虾油浸泡,入坛密封,腌制几个大瓦坛,第二年春天再取出给张学良下酒。凭借清脆香的口感,“错菜”还被张学良奉为辽菜中小菜的代表。

    还有些人,比如鲁迅的弟弟,喜欢用臭的食物下酒,最知名的“四臭”——臭苋菜、臭豆腐、臭冬瓜、臭卤菜,这些都是他的偏好,一般人可不这么吃。

    而绍兴四臭,苋菜梗为王

    各地下酒菜皆有风格

    具体来说,南北不同地方流行的下酒菜是很不相同的。

    比如皇城BJ,老BJ民间有“四荤四素”的说法,四荤是猪头肉、羊脑子、牛肚子、鸡爪子;四素为臭豆腐、炒黄豆、南瓜子、独头蒜,任何一样都不是稀罕物,但是就酒特别有就头。往日出酒摊的,肩上挑酒挑,前面放的是酒桶,后面半担装的就是下酒菜。来客随喝随停,随喝随吃。

    一大堆老BJ爆肚儿,有嚼劲...

    但如果是比较讲究的大饭店或重要饭局,饭前喝酒时桌上会摆着“四海四山”——鲜螺片、熏黄鱼、醉酱蟹、鞭河虾;水晶肘花、酱卤牛舌、白水羊头、卤水雏鸭。显然,这些菜的段位比前一批高端多了,虽说很适宜下酒,平日里喝酒是舍不得就这些的。

    编辑已经馋了

    在北方也有更具普适性一些的下酒食物:烧烤。一年四季,北方食客喝酒都少不了烤串,尤其在一些夜宵摊点,叫上一盘烤羊肉、烤鱿鱼、烤韭菜,一伙人聚在一起喝酒,边吃边喝边聊,相当尽兴。这时候,喝酒就的不光是烤串了,更是这种热烈的氛围。

    喝酒配一切,烤串串一切

    另外,猪耳朵、猪头肉以及各种卤味都是北方酒客常常下酒的好食物。

    至于南方人,比较偏爱的下酒菜有凤爪、八爪鱼等等。拿凤爪来说,无论是泡椒凤爪还是卤鸡爪、酱鸡爪,尝起来都是有滋有味,且鸡爪肉不占胃,下起酒来十分巴适——略带刺激的酒混合着鸡爪儿的浓香味下肚,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唯一的不便可能就是鸡爪的骨头太多,需要认真吐出,当然要是卤得很烂,直接吃下去也是无妨的。

    “老酒鬼”的最爱

    沿海常见的八爪鱼也是特别受很多南方人宠的下酒菜,它属于小船鱼鲜,因此不受休渔期的限制,市场每天都有卖。八爪鱼肉质紧实劲道Q弹耐嚼,回味还有那么一股鲜甜,和酒类是相反的味道体验,不知不觉中酒就喝多了。

    一口一个,滋味无穷

    还有名菜皮蛋。凉拌皮蛋像果冻一样弹软爽口,配上独特的咸鲜味,不仅适合下酒,还适合下饭。家里若是来客,凉拌一份松花蛋摆成花形上盘最合适不过了,食用时配以姜末和醋,口味好不说,还有辅助解酒的功效。

    别看不起眼,简直就是下酒菜中的扛把子啊

    另外,很多人喝酒还喜欢吃一些豆腐——豆腐不仅体积上比较有“存在感”、能够减缓酒精吸收,还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有利于解酒。根据“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法,喝酒吃饺子也是不错的,因其一般是混合食物,营养丰富,且耐咀嚼、经吃,很有延缓酒精吸收的效果。

    切得越小,吃得越慢,聊得越欢

    饮与食的碰撞

    美食与美酒相伴相生了这么多年,光下酒菜都有那么多说头,可见食文化与酒文化从来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饮食文化”;同时,美食与美酒的结合也常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自2018年起,泸州老窖特曲就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导下,携手中国烹饪协会在全国范围启动了“浓香正宗·中国味道”中华美食群英榜活动,至今已走过三季,成功寻味川、豫、粤、闽、鲁等十大菜系,在四川、河南、广东、福建、山东等南北省份近三十多座城市举办多场美食盛宴。

    三年来,泸州老窖特曲带着大家一起寻遍正宗华夏风味,还在所到之处的城市开展当地最值得吃的“中华美食群英榜·美食名店”,以及最值得吃的菜肴“中华美食群英榜·招牌好味道”评选活动,为全国老饕的美食打卡提供权威指引。

    在挖掘中国味道的过程中,泸州老窖特曲还邀请众多宗师主厨都参与助阵中华美食群英榜。比如在寻味浙菜时,令人闻过难忘的有李林生大师的翡翠虾球、朱启金大师创新的东坡牛扒、杭帮菜大师的鲜香芙蓉鳕鱼舫等等,它们不仅突出了浙菜的细、特、鲜、嫩,在吃的时候甚至能领略江南水乡的灵秀风骨、体会到历代文人的清美气质……

    同样,鲁菜的火焰糖醋鲤鱼、拔丝山药、白扒四宝,湘菜里的东安仔鸡、剁椒鱼头、鸳鸯蛋,也都是体会菜系本味的最正宗味道。

186章 神兽放假了

    上个月末29号,女儿考完了试。

    第二天学校原定要在学校开家长会,由于受疫情影响不能聚集太多人员,于是改成了在网络上开家长会。这学期女儿的成绩一直是在稳步前进中,而且这次期末考试更是前进到了全班第三名,老师让她在家长会上发言,在校长、班主任、各科老师讲完话后,班主任老师让学生们开始发言,女儿第一个发言,讲的很好,抒发了自己的学习情怀和动力所在,为自己和同学们加油鼓劲。

    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后特别强调,寒假提前,中考即将到来,在这神兽出笼之时,希望家长们做好学生的日常监管,严格控制孩子们的游戏和放松时间,在1月2日学生们都要上传假期日程表,但孩子们没有一个上传的。在班主任的督促下,同学们陆续的在3日晚上和今天开始上传日程表。

    可能,放假在孩子们眼中就是甜蜜生活的开始,但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却是要如临大敌的对待。

    神兽提前出笼,家长们开始犯愁了。当孩子们在为寒假提前到来而欢呼雀跃之时,可能还不知道他们的假期已经被各种课程和作业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女儿除了日常作业,自己要求补充一下物理方面的学习,于是每天早上还要去四公里外的补课处。补完一个半小时后,回到家就要开始每天的日常作业。她的同学们有的一天要补四到五科,然后回家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

    神兽出笼,学校和老师们暂时放松了,神兽们终于各回各家,各气各妈。在学校怎么气老师,回家就怎样气爹妈,家长们近期要注意血压调控,老师们已经开始闭关,准备下学期的备战。

    整整两个月的假期,但愿我们的孩子们和家长们能安心的渡过这个假期,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谈话要和蔼,记得要微笑。加油!

187章 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副对联: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这里面包含的深刻智慧和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明悟是值得敬佩的。

    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

    人生在世,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如果摆错了位置,放错了地方就很容易感觉受挫,且容易自卑。

    自贵,即自我尊贵,它表示不应把重要的个人价值随意交给他人来定夺和评论。懂得“自我尊贵”重要性的人,他们不会在意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浮华世间,人言可畏,对于这句话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有时候来自他人的评价不仅缺乏人情味,甚至像是一把刀刃锋利的刀,在评价与言论的同时一刀又一刀的砍下去,没有任何同情,不留丝毫情面。人与人为什么不能彼此尊重,和平共处,非要产生各种对抗,然后相互伤害呢?

    这个由小我人格意识主导的混乱世界,人心也是混乱的,经常言出惊人且不顾及后果,伤了别人自己也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实际益处,损人不利己,这便是疯狂。比如,时下具有这类典型特征的人群,经常被叫做的“键盘侠”。

    小我,它的存在意义就是不断制造痛苦和分裂,不是给个人给自己制造各种问题,就是因为此人的无明无觉知遭到小我利用,通过他又去伤害其他更多人。

    小我,只要它还能左右和掌控,就会不断地制造分裂和痛苦,因为痛苦与分裂的能量层次是它最最喜欢的频率范围。当然,自从人类进入到漫长的铁器时代之后,恐惧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集体意识集体社会当中去了。由此产生的强烈的二元对立特征,已经深入人心,就好比成王败寇,还有男尊女卑等等。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就必须做到足够的优秀,在整个人群之中占据到前列才能不被这个竞争的环境所淘汰。而这种所谓的“优秀”随之而来的就是内心的恐惧,因为这种优秀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人所超越。

    在现实社会当中,所谓的优秀一般都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还很激烈和残酷,当你必须快速的击败对手,甚至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样的优秀,就是必须得重复的去击败对手,其中隐藏的危机是非常之大的。

    这种所谓的优秀,伴随的还有自负与傲慢,并由此而产生对其眼中所谓的弱者的不尊重和轻视。

    而且,更加荒唐的是: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个被认可的普通标准:

    如果说一个人的身体和价值低于所谓公认的某一标准之时,就会被大多数认同于这个标准的人歧视和孤立。

    能够觉察到小我的控制企图并愿意超越它,超越分裂与对立便是觉醒。但觉醒并不只是口里的宣称就算,而是需要从内心真正认清和明晰才行。所以,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必然会首先做到:自贵与自尊。

    自贵与自尊,总是同时出现和发生,因为当一个人懂得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意义,他/她不仅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价值并不是由外界和他人决定,而完全是自己之余,也会清楚明白,若要体现出真正的自我价值,对于自己的完全尊重也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那就意味着,他/她从此刻开始,将不再以任何方式贬损自己,而是完全的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换句话说,自贵与自尊两者结合便是完整的“自爱”;当一个人完全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有的价值,懂得了自爱之后,才能真正去爱和关心他人。

    自尊,是尊重与善待自己,并尊重与善待他人。

    自贵,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善待,并从这种品质中获得自我价值。

    曾经的特蕾莎修女无疑是拥有这样高贵灵魂的人,一生都在行善助人,虽然这样,还是有人会在背后说三道四,恶语相向。但特蕾莎修女并不以为然,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她曾经说过: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特蕾莎修女一生所做的善行明显与这个金钱利益至上,崇尚竞争与斗争的世界格格不入。

    \ufffc

    另外就对联中的,这个“虚”字,就已让人赞叹不已,足以说明对联作者对这个世间真相的看清。

    人生如虚幻梦境,短短数十年而已,相比灵魂的永恒无限,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不是梦境是什么?!而且极其短暂,刹那间即生死。

    但是,若想看清这个世间幻象的虚幻不实,却又需要非常清澈明静的内心觉知。这个世间幻象就像是激烈搅动的一池浑水,什么都辨不清也看不明,而这个搅动的力量便是小我的分裂性思维。

    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的世界当中的诱惑很多,很多事物都在重复出现,所谓的穷富之别、男女之别、有权无权之别......其实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而矣,有的人就是选择低调的人生,向往着和平安宁,他们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让他们不想去锋芒毕露。

    若要看清池水真貌,就必须首先停止搅动,让快速转动的激流与漩涡自己慢慢停止,直至完全静止,随着污浊之物的不断沉底,原本浑浊的水便会逐步清晰,才能看清水中世界的真相。

    所以,在这个世间行走与生活,我们不能任由小我控制,因受到世俗规则的影响不断处于疲于奔命的忙碌,而需要能够时常抽离自己,从“动”回归“静”,从“头脑”返回“心灵”。

    头脑善于思考,而心灵只是感受,若要如实感受,就必须归于“静”,一动一静,便是对比。当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忙碌中回归心灵的平和与宁静,便会很自然的通过此刻的“静”获得一种与日常忙碌生活的“动”的鲜明参照。

    接着,经由不断地更多地细入内心,进而更多地觉察到这个世界本属幻象的本质。这时,我们就能更轻松的对过去那些不愿放手、执着并紧抓的事物轻松放手。

    让人不禁感慨:虚世幻境,何可求得,随缘来而聚,随缘去而分,本无一物,自在亦自由。

188章 记忆中的伤口

    九四年,夏末,和一个朋友去BJ。

    在火车上遇到一位上警官学校的大姐姐,和她聊了一路,她在天津下的车。

    和朋友到了BJ站是凌晨两点多,天还没亮,出了站台到了车站广场上,到处都是铺着报纸和纸壳睡在地上的人们。和朋友一人也弄了两张报纸,就躺在地上睡了起来,BJ的气温的确很高,气温最低的凌晨,这个时候也是不冷的,相反却睡得意外的舒服。

    白天到了,坐上公交车到了朋友打工的地方,然后朋友领着我俩到了他姐姐的饭店,把包放在饭店,告诉我俩晚上可以在饭店收工后睡到这儿。

    从太阳出来,就感觉到BJ的热情了。京城的夏天真的很热,不是那种正常的热,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了,然后把人与外界隔离的感觉。另外,可能也是BJ城内车太多,人太多的原因了。

    和朋友开始在BJ逛了起来,开始是故宫,后来是沿着大街就那么一直走了下去,走半路感觉太渴了,遇到有卖饮料的地方,还是冰镇的那种,于是和朋友一人来一瓶子可乐,那叫一个凉啊!

    可是,没想到没过一会儿,更渴了,于是又到下一个卖饮料的地方,又一人喝了一瓶子冰镇可乐。

    我们俩个傻蛋不知道,可乐是非常甜的,越喝越渴。

    直到后来钱花得不剩多少了,俩人有些傻眼了,还得坐公交回去呢,但还是渴啊!

    于是坐到路边喝起了大碗茶,热气腾腾的大碗茶进了肚子,全身的汗水都涌了出来,这会是真解渴解暑了!

    一路走着,感觉已经快走出城区的感觉,在一个饭店门口一人点了一份盒饭,吃饭后在一处运河边,我们俩个下了桥,准备到桥下躲避一会儿太阳。

    在桥下遇到了三个农民工打扮的人,正在吃着盒饭。

    三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黑黑瘦瘦的,不过身体都很结实的样子,其中一个半躺在地上,一条腿就那么裸露在太阳下面,走近一看,那条腿上面露出白色的骨头,而且这个伤口非常的大。

    更让我和朋友吃惊的是,伤口上面爬满了白色的蛆虫,这些蛆虫明显在啃食他伤口附近的肉。那个受伤的民工看我们吃惊的看着他的伤口,却是抬头一笑,露出了满口的白牙。

    我和朋友匆匆的离开那个位置,走到另一边的桥洞下。我们都没有说话,感觉心里很压抑。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知道了那位民工其实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因为经济原因,采用了天然疗法。

    也就是蛆虫疗法。

    蝇的幼虫——蛆对感染创口的清洁作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十六世纪中叶就已发现感染创面上孳生的蝇蛆非但不会加重感染,反而有利于愈合。

    在19世纪,拿破仑的军队里使用这个方法为受伤的士兵治疗,并且将这个方法推广到了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出现使得蛆治疗法被遗弃,用蛆治病成了一种简陋而不科学的土方法。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蛆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脓性感染的创面,包括:脓肿、烧伤、坏疽和慢性腿部溃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率达80%。

    21世纪,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出现,新一代医生开始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重新青睐自然生物疗法,又使蛆虫疗法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蛆虫疗法

    蛆虫疗法

    国内有位医学教授于1998年将此疗法引入国内,并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严重软组织感染合并全身中毒症状的病人可以不用截肢,既保全了生命又避免了截肢。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两次报道了该疗法的有效性。该项研究分别于于2004年、2010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于2009年获得BJ首都医学特色项目资助,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生物清创的本质及蛆虫抗菌肽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合成,为人类生物清创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2010年《生物清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得了BJ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清创的临床适应症主要为:糖尿病足、褥疮和创伤引起的软组织感染。

    医用蛆是指一种特殊蝇种(丝光绿蝇)的幼虫,医用蛆虫清创伤口既快又好。首都医科大学王江宁教授及454医院王爱萍医生临床研究证明,该疗法比传统方法更能有效地清除伤口腐肉,加快溃疡伤口的愈合,从而避免患者因肢体溃烂而进行截肢手术。蛆虫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烂、皮肤溃烂等有一定优势。

    蛆虫不会吃伤口周围健康的组织,只攻击创面上的坏死组织部分,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

    它还可以进入到外科手术都难以到达的深部创面,它们在吞噬腐肉后的排泄物中含有杀菌的盐,体内还有抗生素和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有助于溃疡伤口愈合的物质。

    2011年12月22日,法国研究人员表示,蛆虫清理难以愈合的大型伤口的速度可能超过手术。

    但我和朋友看到的却是在1994年,我们中国的民间。

189章 小寒

    岁月匆匆,时光仿佛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缝中逃走,奈何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天寒地冻的冷冬-----小寒。

    小寒,一个“小”字,似乎将隆冬的寒气化解了许多。小小的寒,人间尚未到最严寒的时候。

    但其实,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好是在三九前后,所以自古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转眼已经是年末了,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隆冬时节。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冷在三九,此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但是天寒人不寒,人暖情更暖。

    远方的游子们也期盼着回家团圆,忙活了一整年,回家两个字,才是漂泊的真正意义。

    天气再冷,对回家的渴望,始终最是绵远悠长。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190章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虚室生白”,意思是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吉祥止止”,意思是喜庆好事不断出现。

    人的心如果像空房子一样,清除了杂物和垃圾,把蒙蔽心灵的尘埃扫空,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是一派吉祥。

    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这就是“虚室生白”,换一种说法,就是“留白”。

    东晋时,太尉庚亮因朝中发生叛乱而逃出京都,打算联合陶侃征讨叛军。

    见面之后,陶侃见庚亮风流儒雅、气度不凡,颇有好感,于是邀他一同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气氛渐渐融洽,忽然上来一盘薤头,庚亮吃的时候顺手留下薤头根部的薤白。

    陶侃问他:“为什么留下薤白呢?”庾亮答曰:“还可以种。”陶侃由此对庾亮大加赞赏。

    这就是“留白”这个典故的由来,凡事留有余地,不要穷尽。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吉祥圆满的,却不知道如何觅得吉祥。

    尤其是2020年疫情的肆虐,更加深了我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1700年前的庄子在《庄子·人间世》里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一间屋子,如果没有杂物、尘埃堆积,就会显得宽敞、明亮、洁净,好事不断出现。

    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我们的内心如果没有杂念纷扰,和心灵垃圾沾染,也会澄澈清明。内心通透,一派吉祥。

    庄子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人生。吉祥,从来不是来自身上佩戴的吉祥物,而是找到内心的清净、欢喜。吉祥,就在宽敞、洁净的内心里。

    一元复始,祈愿吉祥

    “元”,为万物初始。无论过去如何,一切能重新开始。

    “旦”,是阳光初升,光明、温暖朗照大地。

    禅,是领悟人生的心灵瑜伽。

    禅入茶,是对青山绿水的收藏,含山川之神韵的清香,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叙说禅茶一味的佳话。

    禅入音乐,是抚慰心灵,滋养身心的良药。以音乐的形式演绎禅之味、禅之意、禅之趣,穿透灵魂与时间、空间的距离,净化滋养听者的内心。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幽静雅致的海清寺、超然脱俗的禅乐、不沾丝毫人间的烟尘气的茶水,共同营造出清虚淡远的意境,给与会嘉宾们的心灵一种回归青山绿水间的惬意和舒坦。

    摒弃了外界的喧嚣嘈杂,隔绝了世间的纷扰。与会嘉宾们体味宁静却不失优雅、远离喧嚣而不失消极颓废的趣味。

    那些无处不在的琐碎的生活障碍,纠结的人生束缚,便不知不觉融化在这次雅集中,变得淡然、释然。

    身、心、灵三者一体的健康和谐。

    真正高级的人生,就是认清自己,从内心出发。

    新年新的希望,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启。

    一切的暗黑、一切的伤害、一切的恐惧、一切的偏执,都会因为清净、欢喜的内心而改变。

191章 汉代与古希腊的碰撞

    受限于当时交通工具技术的局限,遥远的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在它们的发展之初大都是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极少有交叉和互动。

    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之所以那么让人心向往之,就是它代表了不同地域两个陌生的文明第一次相遇擦出火花,对于历史爱好者有“出圈”的惊喜感。

    其实,在怛罗斯之战的7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治下的汉帝国就有一场直面遥远希腊文明的碰撞。

    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文明已知世界尽头的残酷战争。

    对于早期的中国王朝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绝对是最大的威胁。从蒙恬北筑长城到汉高祖白登之围,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农耕文明的军事动员力和机动性明显不足,似乎只能被动防守,在一次次的劫掠中落于下风。

    在长城南北两边,秦汉之际都是地缘格局的关键转折期

    长城以南,秦统一六国开启帝国模式

    长城以北,匈奴成长为草原帝国并南下

    双方在两条战线上对抗,河套地区是争夺重点

    公元前138年,当时年轻的汉武帝心怀大志,想要一举逆转汉和匈奴的实力对比。经过与智囊集团的探讨,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增加即将到来的汉匈全面战争的胜率,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盟友在另一个方向牵扯匈奴人的兵力,让其腹背受敌。

    汉朝初期在西北方向是缺乏保护的

    匈奴骑兵南下即可威胁首都长安

    所以控制河套与河西走廊非常重要

    如果有一支友军背后牵制匈奴,显然最好不过

    于是乎这个假想中的盟友,被他们定为了月氏国。

    在当时匈奴崛起前,月氏原本是活跃于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可推断,月氏是讲汉藏语系、有东方血脉的人群。公元前176年,也就是汉文帝初年,匈奴冒顿单于派遣右贤王西征,月氏战败西迁到中亚伊犁河流域,从此消失在中原人的视野里面。

    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南下赶走了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月氏人一路迁徙至伊犁河流域

    之后又南下到巴克特里亚(阿姆河流域)

    从中原的角度确实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匈奴是汉朝和月氏的共同敌人,月氏对其更有丧土之恨。所以汉武帝想,如果能联络到这个已经向西遁走的国家,二者一起合力攻讨匈奴则大业可成。

    于是汉朝派遣了一个使臣出使西域,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月氏国,这个使臣就是张骞。可惜的是张骞这一路旅程从开始就遭遇了不顺,他还未到达西域就被匈奴所俘虏。匈奴单于想要笼络这个人杰,让他娶了一个匈奴女子,并育有2个儿子。

    张骞出发时河西走廊还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相当于出门没多远就被抓了

    不过这之后漫长的草原生活

    反而可能让张骞有能力和经验走得更远

    让人不得不动容的是,张骞在蒙古草原生活了10年之久,却依然保持着对大汉的忠诚。

    而且在这漫长的10年之中,张骞精熟了匈奴的语言和地形道路等信息。最终他找到机会逃出生天,继续他当年未竟的事业,一路艰苦西行,穿越了广袤的沙漠戈壁,路过一个又一个绿洲。

    且当时的罗布泊并未干涸而是一个大湖,周围河流畅通

    向西通过塔里木河流域即可翻越天山通向费尔干纳

    然而,当张骞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已经迁徙到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时,却被告知他们已经不想再同匈奴进行战争。

    这并不意味着张骞此行没有任何价值,他在中亚寻找月氏的时候,张骞在今费尔干纳盆地上找到了一个奇特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着深邃的眼窝和浓厚的黑胡子,种植小麦,而且还爱喝葡萄酒。最令他感兴趣的是这个国家出产一种良驹,奔跑时颈部能涌出鲜红色的汗水,所以又被称之为“汗血宝马”。

    相比大夏、康居、乌孙等

    大宛(费尔干纳盆地)才是西域最富饶的土地

    除了富饶,这里还是塔里木盆地和中亚草原的连接点

    两个世界的尽头

    当这种宝马被敬献给汉武帝的时候,武帝振奋之际写下了一首《西极天马歌》为之庆祝。

    从这首赋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大宛所在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主要是今乌兹别克斯坦领土)已经是当时中原视角中世界西部的尽头了。事实上,大宛这个国家的另一个名字本身就是世界尽头的意思,它被称为“绝域亚历山大”(AlexandriaEschate)。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其实都拥有费尔干纳盆地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张骞遇到大宛的时候,这还是一个仅200岁的国家。它的出现与古希腊最伟大的军事家——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彻底击溃了他的老对手波斯帝国。此后,他的部队越过黑海、里海和伊朗高原来到中亚世界。

    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开了帝国模式先河

    没想到希腊人能从边陲一隅翻身逆袭

    自西向东推到印度河边

    一方面为了应对中亚粟特人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置戎马倥惚的疲劳、受伤士兵,亚历山大命人在这里中亚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修建了一处城墙长达6公里的要塞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给这座城市取名为“绝域亚历山大”,意思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尽头、最远的边荒。

    理查德·斯通曼在撰写《亚历山大大帝》时这样写道,当这位伟大的将军到达费尔干纳盆地的时候,“天上的生物”告诫他不要再继续前行,否则将导致他过早的死亡。

    这个告诫是正确的

    再往东就要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了

    收益会很小,代价会很大,能不能回来都难说

    据记载当时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个边荒要塞里安置了2000多名老弱残兵,但很快这里就汇集了更多的希腊人。

    这些希腊人大多都是曾经被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放逐的战败者。这是因为在几个世纪的征服战争中,波斯统治者放逐了伊奥尼亚和北非的希腊人,大流士一世曾经将整个巴卡、昔兰尼加城邦的希腊人驱逐。他们被放逐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曾经波斯帝国的边陲地区,今天的阿富汗和中亚南部,当时的波斯巴克特里亚省。

    在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沿岸

    现在看来是相当闭塞贫困的区域

    古代内陆贸易时代则是众多文明交汇之处

    (巴克特里亚地区众多古城)

    这些希腊人本来的命运也许是永远在这个世界的尽头地区接受被流放的命运,在日复一日当二等公民的悲惨境遇中逐渐被当地人同化,但亚历山大东征扭转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也许做梦也想不到,千里之外的同胞居然一路打过来解放了他们,让他们翻身做了主人。

    直至亚历山大帝国终结,他们也依然是人上人。

    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王国金币

    (出土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崩离弃,原本的领土都被当地的希腊势力继承。波斯地区出现了塞琉古王朝,公元前250年,巴克特里亚保护省的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宣告脱离塞琉古王朝独立,成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国王,这个王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东端的泛希腊文明。

    从希腊人的角度,巴克特里亚是世界的东端

    从东方的角度看,巴克特里亚则是世界的西端

    其实他处在古代世界的中间

    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曾说,那些在巴克特里亚独立的希腊人在这个富饶的国度很快变得相当强盛。而绝域亚历山大(也就是大宛)也在巴克特里亚的保护之下,这两地有着共同的文化脉络,《史记·西域传》中也有记载称,大夏国(巴克特里亚)“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俨然一副古希腊城邦的样子。

    这一地区的辉煌远比王国的寿命要长

    只要东西内陆贸易不止,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了张骞到达这个世界尽头要塞之时,大宛已经发展成为“众可数十万”的大国。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惊奇,从独特的建筑、军事到珍惜的汗血宝马,他把这些信息都带回了汉帝国的都城长安。

    张骞代表东方大汉王朝前来访问

    东西方文明之战

    张骞被任命为大汉使节出使西域的那一年他25岁,意气风发、前途无量。当他再次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已经是个38岁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从西域回来的他见过了太多的世界,他的视角已经远远高于世人,能理解他的只有雄才大略的武帝。

    汉武帝对于张骞带回来的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所谓的“西极天马”。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与匈奴的全面战争,大汉必须有强力的战马作为军事储备。

    于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车令为使与大宛通商,据说他带了千金和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来与大宛人交换汗血宝马。但这次交流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大宛国王拒绝了汉朝的请求,汉使车令也被杀。

    此时的汉帝国已经拿下了河西走廊

    更广阔的的西域展现在面前

    之前是被匈奴压着打,现在是和匈奴在西域同台竞争

    西陲小国的不尊敬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他册封了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6000骑兵、步兵上万直取大宛国贰师城。

    之前对楼兰国的胜利让汉武帝低估了西域作战的难度,再加上李广利并非老练善战的良将,第一次远征中汉军没有从沿途西域国家中得到补给,等军队到达费尔干纳盆地时仅剩几千人。大宛国虽然军事实力弱,但是依靠着坚固的城墙还是让李广利久攻不下,最终无功而返。

    第一次汉宛之战失败过后一年,汉武帝给了李广利3倍的兵力,还有10万头牛、数以万计的驴和骆驼作为辎重队伍,再度征讨大宛国。

    这次一路上西域国家见到声势浩大的汉军,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支持态度,主动提供粮草物资,不积极带路的轮台王身死国灭,让李广利军队得以没什么消耗地到达了费尔干纳盆地。

    其实每次都要穿越整个塔里木盆地

    再翻越崇山峻岭才能到大宛

    哪怕沿途有一众友军,也是相当的穷兵黩武了

    第二次汉宛之战开始,大宛军队的数次迎击都被强大的汉军打退,于是继续像第一次战争那样退守城池。

    但这一次,汉军是有备而来,早早挖断了城池的水源。围困40天之后大宛内部出现了骚乱,城中贵族杀死了宛王出城投降,用希腊式的雄辩与李广利进行谈判,说如果汉军愿意停战他们可以提供城中马匹任意挑选,并且为汉军提供粮食;如果不停战他们就杀死城中所有的良马,然后等康居的援军一到里应外合打击汉军。

    李广利思虑之后,挑选了3000多匹汗血马班师回朝。

    这一场汉攻大宛之战对于大汉王朝和西方国家来说,都只是一个小插曲,在史记上也不过只有寥寥几行字的记载。但是它证明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文明的第一次相遇,也是历史上重大偶然事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此后,汉朝从大宛引进了汗血马、葡萄和苜蓿等作物,大宛等西域各国都开始了与中原的通商、纳贡。从此中国人对月氏(中亚)、大夏(阿富汗)和身毒(印度)等地的地理方位有了概念,张骞也成为了中国当之无愧“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2章 唐朝时期的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怛,音dá)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战场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北,具体位置还未完全确定。怛逻斯城得名于塔拉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有某些学者认为怛逻斯之战的战场不在怛逻斯城,而在塔拉斯河中上游西岸的伊特莱赫(阿拉伯语’Itlakh),突厥人称“阿特拉赫”(Artlakh),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境普科罗夫卡(Pokrovka)。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此战对唐朝、阿拉伯双方的疆域几乎没有影响。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

    历史学家指出,怛罗斯之战只是一场遭遇战,怛罗斯之战对唐与大食(阿拉伯)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当时的时代背景

    公元六到八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分别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诸国、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朝所灭,唐朝扩张并且开始统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或被迫投降于唐朝、或被武力灭国。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阿拉伯帝国成为唐朝之外影响中亚的另一力量。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屠杀、赶走了大量非***,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开元三年(715年),阿拉伯联合吐蕃进攻中亚锡尔河的国家拔汗那,被唐军击败。

    阿拉伯帝国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中亚诸国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对***文化的东进感到不安,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

    而突骑施由亲唐转变为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盖嘉运指挥唐军大破突骑施。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盖嘉运指挥唐军大胜突骑施,突骑施可汗苏禄被杀,突骑施新可汗吐火仙、黑姓可汗尔微都被唐军擒获。

    唐朝背景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娶吐蕃公主。[13]小勃律国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率唐军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从安西出发,用百余日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吐蕃在娑勒城聚集了十万军队,高仙芝在夜里指挥军队渡河,派李嗣业率领唐军发起进攻,打的吐蕃军惨败,吐蕃军大溃败、逃跑时十分之八、九的人摔死、溺死。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攻占了小勃律国,派唐军驻守小勃律国,高仙芝带着活捉的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返回。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当时的阿拉伯背景

    天宝八年(749年),阿拉伯政权从倭马亚家族转入阿拔斯家族掌握,即使在西亚亦成定居。而在怛罗斯之战一年以前,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已经迅速迅速彻底打垮了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能够调大量军队到东部来。

    呼罗珊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兴起地,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从这里派出庞大的军队。叶海亚在呼罗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波斯兵团,据塔巴里的记述,应征入伍的士卒达50万人之多。而从怛罗斯之战到叶海亚在呼罗珊建立波斯兵团之间这段时期,呼罗珊并没有发生能导致兵源发生大变化的事。可见怛罗斯之战时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从呼罗珊出动大量军队。

    此外,关于怛罗斯之战,历史学家王小甫指出,呼罗珊屯聚着阿拉伯阿拔斯军队的主力。可见,阿拉伯能动用大量军队参与怛罗斯之战。

    战争起因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18]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还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格杀老人与小孩,搜取财物。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战争的经过

    怛罗斯城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新唐书·石国传》“怛罗斯城,石国常分兵以镇之。”这也是高仙芝与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距离怛罗斯城不远的撒马尔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据点。

    高仙芝并不知大食的意图。而且唐在葱岭以西的属国分散部署,一时很难集结。为了阻止大食的东进,以攻为守,远征大食对于深谙兵法的高仙芝来说似乎成为可行手段。刚刚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乱的阿拉伯大军南下,恰好与高仙芝大军相遇在怛罗斯河。

    高仙芝于天宝十年(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高仙芝的军队与阿拉伯军相持五天,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失败,只剩下数千人返回。(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唐军与阿拉伯军交战5天,不分胜败,葛逻禄突然叛变,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唐军战败。

    此役的具体唐军损失数字不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记载唐军总数3万人、深入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都记载唐军总数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

    近些年,有学者已经考证,怛罗斯战前,造纸术已从唐属国拔汗那的首府浩罕和平传入中亚撒马尔罕。

    唐朝并未因怛罗斯之战而丢失西域,约公元790年以后,唐朝才失去西域。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25]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如若不是安史之乱,那么安西都护府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在西域、中亚的势力到了极盛。

    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怛罗斯之败,而是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

    尽管怛罗斯战役战败,唐王朝的整体实力,以及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唐朝仍在中亚继续扩张;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清攻占大勃律菩萨劳城,而於天宝十四年(755年)达到了西域经略的鼎盛;从长安安远门西行至唐境西陲是1.2万里,陇右作为东西交流的咽喉要地,成为唐朝最为富庶的地方。至德元年(756年),参与怛罗斯战役的拔汗那与阿拔斯王朝仍派兵助唐镇压安史之乱。拔汗那位于葱岭以西最靠东边的七河地区小国,是唐朝在中亚“事唐最谨”的藩属。

    在怛罗斯战役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关系,并未见受到此战的显著影响,阿拔斯在对华关系方面上与前朝没有什么改变。以下为怛罗斯之战后中的47年,阿拔斯使臣来华的17次记录,自战后的6年,每年均有阿拔斯使臣来朝,仅天宝十二年(753年)就来了四次,见于《册府元龟》记载者有。

    怛罗斯之战之后,高仙芝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反于范阳。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扼守潼关。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

    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之后还有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数次内斗,国力消耗,没有再进军河中地区。

    并不存在吐蕃与阿拉伯3次大战、十几万精锐损失殆尽、吐蕃挡住阿拉伯东进防止西域中国被***化等事。事实上,所谓的那几个吐蕃与阿拉伯大战的时期,阿拉伯主要忙于解决内讧、叛乱以及与拜占庭的冲突,无力***化西域、中国,当时阿拉伯在东部倒是与古斯(Ghuzz)、突厥有过冲突。作为当事人的阿拉伯的史料记载里,那时没有吐蕃与阿拉伯大规模交战、十几万精锐损失殆尽,倒是有阿拉伯人造惹瑟知之门等防御突厥人的侵袭,在布哈拉、赭时等地区修筑了城墙以防御突厥人的侵袭。支持拉斐厄叛乱的战士来自10多个势力,其中突厥人起重要作用,拉斐厄见弃于突厥人之后,很快就投降于阿拉伯马蒙;法德勒东征打了多个势力,虽然有俘获吐蕃军官,但是其与吐蕃的交战规模极小、影响很小,记载很简略,还比不上对怛罗斯之战的记载。法德勒东征其实不是吐蕃与阿拉伯大战,而且法德勒东征本来也没有***化西域、中国的能力。

    阿拉伯史料里,根据塔巴里、亚尔库比、加尔迪齐等人的记载,在网上流传的阿拉伯与吐蕃大战的那个时间段,波斯人的暴动、什叶派运动不断。阿拔斯大食委派的历任呼罗珊省总督不得不应付波斯人乃至阿拉伯人本身发动的一系列叛乱。谢里克事件平息后,布哈拉什叶派阿拉伯人仍不断背叛。哈里吉派优素福.贝尔木之乱、曼苏尔.本.阿卜杜拉之乱、塞吉斯坦与巴德吉斯屡次动乱、阿什纳斯之乱等等。当时阿拉伯主要忙于解决内讧、叛乱以及与拜占庭的冲突。

    阿拉伯史料记载,马赫迪分遣使节要求若干国家的统治者称藩纳贡,其中多数应命臣服。史籍载称应命称藩者有粟特的伊赫施德、乌什鲁桑那的阿弗申、费尔干纳的君主、葛逻禄的叶护、九姓乌古斯的可汗、“突厥人之王答儿汗”、吐蕃王。[48]当哈仑.拉施德在位时(786-809年),总督吉特里夫.本.阿塔(792-3年)为了驱逐葛逻禄叶护的军队,派遣阿慕尔.本.杰米勒进入费尔干纳。

    阿拉伯史料记载,806-810年,拉斐厄叛乱,拉斐厄的战士中有来自赭时、突厥、费尔干纳、忽毡、乌什鲁桑那、石汗那、布哈拉、花剌子模、珂咄罗、古斯(Ghuzz)、葛逻禄等10多个势力,主要是突厥、古斯(Ghuzz)与大食冲突,而非吐蕃。拉斐厄于809年见弃于突厥人,“当他听到马蒙为政清明的报告时”,遂也向马蒙纳降,得到了后者的宽宥,既往不咎。810年,这次变乱完全平息。拉斐厄见弃于突厥人不久,这次变乱就完全平息,可见突厥对这次变乱影响之大。

    大食的马蒙在对哈利发阿敏(811年)展开斗争以前,曾向其韦齐尔法兹勒.本.萨赫勒诉说:(葛逻禄)叶护、“吐蕃主可汗”不臣服;喀布尔王正要夺取呼罗珊与喀布尔毗连的地区;讹答剌君主不肯继续入贡。马蒙听从法兹勒的建议,和平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没有大战,之后也没有大食与吐蕃大规模交战的记载,而是大食对付突厥、古斯(Ghuzz)以及反叛的大食人、波斯人。

    伊本.忽尔达兹比在其《道里与诸国志》说:“惹瑟知是呼罗珊在那个方向最遥远的地点,它位于两山之间。突厥人常常经由此处前来侵袭,所以Barmak家族的法德勒在那儿建造了一座大门。”根据奈尔沙希、伊斯塔赫里、伊本.豪卡勒等人记载,阿拉伯人在布哈拉、赭时等地区修筑了城墙以防御突厥人的侵袭。

    当时大食集中力量解决反叛、内讧以及与拜占庭的冲突,而在大食的东部,大食与古斯(Ghuzz)、突厥有冲突,大食在布哈拉、赭时等地区修筑了城墙以防御突厥人的侵袭,没有要***化西域、中国。

    实际上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军就连续派兵在西域活动,西域各国也多向唐朝朝贡,虽然有些小国投靠阿拉伯,但亦有背叛阿拉伯,重新倒向唐朝的。怛罗斯之战的爆发本与石国有关,但是战后不久,石国仍然倒向唐朝。从新近出土资料中也有很多怛罗斯之战后唐朝中央与中亚地区军事据点的文书往来。纵观唐朝的扩张史,偶遭挫折并不少见,而败后卷土重来也是唐朝惯用的战略。我们可以说,假如安史之乱不爆发,大唐仍维持表面上的繁荣,那么若干年后唐军再次出击中亚,与阿拉伯军队再次相遇,几乎是必然的。当然这仅仅是假设。安史之乱的爆发,引爆了唐朝社会的几乎所有矛盾,即使怛罗斯之战取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唐朝势力仍会撤出中亚。法国学者张日铭在著作中认为,在安禄山叛乱前,唐从未自西域撤退。所以我们应该说,正好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当口,爆发了怛罗斯之战,而不是怛罗斯之战,促使唐朝由盛转衰。

193章 让一切随缘

    宽心

    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

    贫富

    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如处高床暖枕;不知足的人,即使家财万贯,却还是欲求不满。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计较

    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尺,别人才会敬你一丈。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狭窄;越宽容,越宽阔。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宽容,貌似是让别人,实际是给自己的心开拓道路。

    放下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会开始。

    简单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会成为过去。

    人心

    别把他人的善良当软弱,那是一种大度;别把他人的宽容当懦弱,那是一种慈悲。好脾气的人不轻易发火,不代表不会发火;性子淡的人只是装糊涂,不代表没有底线。感情,不能敷衍;人心,不能玩弄;缘分,不能挥霍。把情当情,才有真感情;平等互爱,才有真人心。

    祸福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空白

    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笑容便会增多;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

    感恩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才会更精彩。

    随缘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许多事,是我们做不了主的,就让一切随缘吧!

194章 5个逆向思维小故事

    生活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好事会变坏,坏事最后也能成就一桩美事。

    一些事情,怎么想也想不通时,不妨先放一放,冷静下来后换个角度去想。

    多用逆向思维去考虑,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就会有意外收获。

    1

    一男子晚上去ATM机取款,操作到一半,机器故障,一万块扣款成功却没吐钱。

    男子当即联系了银行客服,客服说会记录下情况,但要等明天才能维修。

    男子挂断后,突然灵机一动,用附近的公用电话又一次致电客服。

    这次他说自己来取款,ATM机多吐了五千元。5分钟后,维修人员赶到!

    感悟:

    当问题只是你个人问题时,求人帮忙是很难的,这放在任何关系中,都是如此。

    想引起对方重视,诚恳的态度并不是关键,关键要想办法把你的问题和他的利益挂钩。

    也是正常,只有关乎到个人利益时,大多数人才能调动主动积极性。

    2

    父亲的怀表丢了,还挺贵重。

    于是他翻箱倒柜去找,半天也找不到,越找越恼火。

    儿子见状,让父亲先忙,他帮着找,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表。

    父亲纳闷地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儿子先声明:“表可不是我拿的,我就在你房间安静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感悟:

    遇到问题,最忌讳的情绪就是“焦躁”。

    越是内心焦躁,人就越容易犯糊涂。

    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情绪变成大情绪。

    有些时候,只有让自己平静下来,才能更冷静地去应对。

    只有平静下来,才能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

    3

    一个热气球上有三个人,分别是环保学家、农学家和核学家。

    上升时遇到一些故障,必须舍弃一人才能安全升空。

    商量半天也不知道放谁下去,这时,一个孩子喊了一句:“最重的那个,下来”。

    感悟:

    考虑得太多,反而困难重重。

    在一些时候,想得过于全面,问题就会越变越复杂。

    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有时不需要考虑太多,最简单且直接的答案,往往最能解决问题。

    凡事不要想太多,复杂问题更需要一点简单化。

    4

    一个鱼塘新开张,店规写着:钓鱼费100元,凡是没钓到的,送一只鸡。

    很多人一看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手上拎着一只鸡。

    没钓到鱼,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一阵子之后,鱼塘关闭了,看门的大爷说:

    “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里原本就没多少鱼。”

    感悟:

    要做成功一件事,并不只有一条罗马大道可以走。

    大道走不通的时候,人不能一根筋,那些小路一样可以抵达。

    必要的时候,要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

    5

    课上,老师问:“烧水时,发现柴火不那么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踊跃发言,有人说去借柴,有人说去买。

    但这些都不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感悟:

    “倒掉一些水”,是生活的一大真理。

    无论是在对人上,还是对事上,不可能任何事都顺风顺水,总会有让你犯难的时候。

    这种时刻,人要学会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人间世事,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

    碰上事儿了,需要我们有一点逆向思维。

    一些复杂的事,换个角度,会突然发现其实没那么难。

    这五个小故事,虽然不长,希望也能让你得到一点启发。

195章 学会低头

    人生一趟旅途,难免荆棘遍布,有起有伏。

    除了一往无前的勇气,我们更要学会低头看路。

    只有看清脚下的方向,才不至于摔跤无助。

    这也正应了苏格拉底说的那句话:“凡是身高超过3尺的人,想在天地之间长久立足,就必须学会低头。”

    行走于世间,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则是一种清醒。

    那些懂得笑着低下头的,都是真正的聪明人。

    01

    笑着低下头,是一种智慧。

    《史记》有言:“非大贤人,不知退让。”

    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傲慢;越是愚蠢的人,越不知谦让。

    殊不知,傲慢往往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它容易让人沉溺自我,骄横膨胀,最后渐渐迷失。

    唯有保持谦虚,做人做事才会有福气。

    正所谓惟谦,受福。

    一个人越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就越应该保持一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

    只有学会适时低头,才有实力再次抬头。

    这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智慧。

    记得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夫差为了羞辱勾践,特意让他做一些奴仆才做的事情。

    勾践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两年后,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的,于是便放他们回了越国。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越王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领兵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而吴王只落得个羞愧自杀的下场。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懂得低头,不是懦弱,更不是认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

    一个人,只有进退无畏,方能轻松自如。

    因此,欲成大事者,必先低头。

    02

    笑着低下头,是一种格局。

    人生在世,格局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格局越大,目之所及就越是恢弘绚烂。

    正如网上那句名言所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但人人喊格局,到底何为格局?

    何权峰在《格局》这本书里做了很好的诠释:

    “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成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器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会被稀释。”

    深以为然。

    真正有格局之人,都有低头的姿态和谦卑的心态。

    2018年3月6日,第九届华语电影“金扫帚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王宝强凭借《大闹天竺》获得了“最令人失望导演奖”。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宝强竟然大大方方地出席了颁奖典礼。

    站在台上,王宝强坦然地说:

    “其实,我站在这里倍感荣幸,我也知道金扫帚奖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奖项,但是它能鞭策人进步,我对不起观众,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面对质疑,他没有选择逃避,反而虚心接受了所有批评。

    正是那一次在台上的低头鞠躬,让王宝强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和更平和的心态。

    在此后的演艺道路上,才得以一路披荆斩棘,获奖无数,成了人们心中最佳的草根演员代表。

    古语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像王宝强一样敢于在人生不足面前低头的人,都有着大海一般宽广的气量,他们不会因他人的批评而心怀怨恨,更不会因琐碎的小事而斤斤计较。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

    因为懂得低头,方有胸怀!

    03

    笑着低下头,是一种修养。

    现实生活中,常见这样一种人:

    他们看谁都不顺眼,遇见什么事都想指手画脚。

    最后的结果就是,气了自己,还伤了他人。

    其实,看人不顺眼、得理不饶人,实际上是自己的修为不够。

    王阳明曾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不过都是内心的映射罢了。

    一个人越要一争高下,就说明他越是自卑;越是不肯让步,就越是没有实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次,苏轼和好友佛印在游玩途中,到一家小店吃饭。

    哪知这家饭店的伙计‘狗眼看人低’,只顾着招呼贵宾,却久久不顾他们二人的饥饿。

    饭罢,二人离开之时,佛印低头道谢,还十分恭敬地结了账。

    苏轼看不过,气愤地说:“他如此无礼,你为何还向他低头?”

    佛印回答道:“我为什么要因为他的势力就改变我的行为呢?”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很多时候,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做到包容。

    就像林肯所说:“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不如让狗先走一步。如果被狗咬了一口,你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计较高下,浪费了时间,也输了姿态。

    要知道一时的输赢根本轻如鸿毛,若将眼光拉长,才知风景如此宽广。

    做人,宽心是一种方向,低头是一种修养。

    常言道,人不可无傲骨。

    但世事无绝对,有时候低头才是一种蓄势的智慧、一种宽广的格局、一种容人的修为。

    正所谓,至刚易折,上善若水。

    学会低头,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注:

    中医认为:精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养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

    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

    过度耗精会导致各种症状,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亦有差别,但综合来说,常见的无非以下这些: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耳鸣,尿频,力量下降,耐力不足,怕冷,头晕,嗜睡,易流鼻血,慢性鼻炎,饥饿等。这也恰恰是肾虚症状。

    对于精神方面的症状则更多了,比如失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强迫症,做事无决心,烦燥易怒等。这所有症状中,最为明显与最为致命的有两项:智力的减退和决心的下降。

    智力和决心,是健康和事业的根本,一个人要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必须有这两样无形资产。很多人在年轻时具备这两样资产,但挥霍掉了,所以他们人生的后半段过得非常痛苦。

    年轻时越纵欲,年老时越痛苦。

    有很多人就有体会,纵欲邪淫过后,一些已成定局的事眼看着就泡汤了,而且泡汤得莫名其妙。

    纵欲邪淫的人,记忆力差,精神萎靡不振,不受人尊重。

    远期而言,于婚姻有极大的损害,得不如意配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之人,也会两个人相处不来,即所谓的性格不合。

    实际上哪里是性格不合?是你的福报不够。

    这方面的福报都让你损耗光了,你没福再受用了。

    婚后的纵欲邪淫,不管做得多隐秘,婚姻上应得的福报,都要大打折扣。邪淫再则损财、损贵气、损灵性、损健康。

    你想想,这一辈子,除了这几样,你还能指望着什么?

196章 一个人最大的失败,是私欲太重

    生活中,我们总因得失而烦恼不已,总因聚散而痛苦不堪。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心静如水,烦恼才会少;随遇而安,纠葛才会浅。

    凡事尽力,人生才不会虚度;凡事看开,内心才能安享欢乐。

    活着最好的心态,莫过于一切顺其自然。

    01

    看淡得失

    古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福与祸,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感叹自己运气不好,抱怨留不住福气,祸害却源源不断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殊不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有时候,得就是失,失也能是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句俗语。

    而这句话的由来,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位生性达观的老汉,常年住在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称他为“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增添了一匹马。

    但没过几天,这匹马就在放牧途中走失了。

    邻居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表示实在太惋惜。

    然而,塞翁不仅不为意,反而劝慰大伙:“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会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走失的马就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纷纷跟塞翁贺喜。

    可此时,塞翁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这话刚说完不久,塞翁的儿子就从这匹胡马上摔了下来,弄伤了一条腿。

    邻居们闻讯后,都对塞翁表示同情。

    但塞翁乐观地说道:“或许这是福气呢。”

    后来,邻国举兵入侵,大批青壮年被应征入伍。

    幸运的是,塞翁的儿子因为腿部受伤无法参军,逃过了一劫。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好与坏、得与失亦是。

    你一直耿耿于怀的坏事,或许有一天能让你得到机遇;

    你一直期待的好事,说不定某一天就会给你惹来麻烦。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懂得用平常心对待一切,渐渐地你就会发现:

    凡事看开,好运自来。

    02

    聚散随缘

    著名作词人林夕,曾经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

    他说,年轻的时候,自己爱上了一个女孩,但种种原因,没能如愿在一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由于担心女孩是否平安,一直辗转难眠。

    一番挣扎之后,他还是决定半夜给女孩打了一个电话。

    却没想到,还在睡梦中的女孩根本没有心思搭理他,只是敷衍了几句,就挂掉了电话。

    难过不已的林夕,只能把这份思念,默默写在了歌词里,也决定把这段感情,永久地埋在心底......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是由缘分决定的。

    是啊,都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人来人往,缘分早就注定了。

    只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有些缘分,会变成一段感情,历久弥新;而有些缘分,却会化为一道青烟,随风而散...

    但无论是陪伴还是转身,是一程还是一生,所有遇见,皆是天意。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有句话说过:

    “一个成年人,与人交往最好的态度就是,做好自己,然后亲疏随缘。”

    深以为然。

    不爱你的人,就放手吧;

    三观不合的人,相处不了就离开吧。

    人这一生,缘起缘灭,缘浓缘淡,我们都无法掌控。

    不刻意追求一段关系,不强留早已失去的感情,遇到了就好好珍惜,错过了就努力释怀,才能活得自在潇洒。

    03

    随遇而安

    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有些东西是你的,怎么都会是你的,而那些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无论怎样都强求不来。

    得不到的东西,要懂得一笑而过;等不到的感情,要学会早日释怀。

    与其强求太过,不如随遇而安。

    莎士比亚年轻的时候,曾得罪了当地一个大财主。为了避免遭受报复,他逃亡到了伦敦。

    一开始,莎士比亚很害怕在陌生的地方站不住脚,于是他拼命地想结识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可不管他如何讨好别人,都很难建立起有效的人脉资源。

    后来,他意识到,与其一直做无用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

    不如先在自己身上努力,做好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

    从那天起,莎士比亚不再苦苦维系他的人脉网,而是把精力全都专注在戏剧学习上。

    这时候,戏剧热潮突然蔓延了整个伦敦。

    因为表演出色,莎士比亚有幸与戏剧界的杰出人物同台合作。

    他的才华,也因此灿烂绽放。

    后来,莎士比亚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戏剧家,许多达官贵人不请自来,纷纷邀请他出席聚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失去还是获得,是相聚还是别离,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凡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切随遇而安。

    作家马德说过:

    “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

    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

    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中的蓬勃与丰富。”

    无论到了哪个年纪,都要给自己一份从容,给心灵一份宁静。

    懂得用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世间的繁杂;

    懂得用随遇而安的心态,活出轻松肆意的姿态。

    一生太短,让一切顺其自然。

    学会看淡得失,懂得聚散随缘,凡事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心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598/ 第一时间欣赏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作者:梦的预言家所写的《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为转载作品,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介绍: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随意的写写自己的经历感想,也许会有宝藏,期待朋友们的挖掘。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