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海上升明帝TXT下载海上升明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上升明帝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海上升明帝txt下载     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0章 五五开

    平湖城郊明军大营。

    徐石麒领屠象美、李毓新、钱棅、钱旃、孙璋、倪抚,以及儿子徐尔榖、徐柱臣等拜见监国。

    朱以海亲自上前扶起徐石麒,让其余人免礼。

    大学士沈宸荃捧出一道圣旨,乃是朱以海拜徐石麒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少傅,留御前帮办阁务,协理军事。

    “老臣年迈,已近古稀,难以受此重任。”

    “孤即位监国,又领军北伐,然年纪尚轻,无多少执政经验,还得依靠老大人在身边多帮衬,请不要推辞,这不是权势荣誉,而是一份责任重担。”

    徐石麒听到这话,恭身下拜,允然受命。

    “豁出去了!”

    朱以海对这小老头的洒脱,非常欣赏,还真是个实在人。听说之前本打算在郊外野地香樟树下自缢殉国守节的。

    这样的忠心老臣,一把年纪,真正让他来处理事务,肯定也没多少精力,但德高望重,用来坐镇还是有大用,哪怕是留下来当个吉祥物,都能有BUFF增益效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王朝末世之时,能有这样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来站台,就更加宝贵了,对朱以海这监国小朝廷的威望是有极大增进的。

    甚至关键事情上,把把关也是极强的。

    具体事务,让下面年轻人操办,他们负责大方向把握就好。

    屠象美几人,朱以海也各予表彰嘉奖,虽然起义失败了,但这忠心难得,他们虽无军事才能,但毕竟也不是干这行的。所以朱以海分授他们六科的给事,或是都察院的御史,让他们成为科道言官。

    大明的科道言官本就是要职,是以小制大的产物,最需要的就是忠心,能不畏强权,有原则性,其二当然也得有才能。

    这几人都是正牌进士出身,甚至以前也有做过科道言官的。

    “殿下不攻平湖,不收复嘉兴?”

    等众人重新落坐,刚谈了没几句后,徐石麒却站了起来,声音提高了好几度。

    这位新拜少傅、文渊阁大学士有些不高兴。

    “老大人别激动,且先坐下,听孤慢慢道来。”

    朱以海长话短说。

    听说朱以海居然跟李遇春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李遇春给朱以海赎城费,朱以海便不打嘉兴的七县一府城,他觉得简直闻所未闻。

    “殿下堂堂大明监国,居然跟一汉奸国贼做交易?”

    “老大人先坐,这不是交易,这是一盘大棋。假借交易之名,实则是暂时掩人耳目,我们先把嘉兴乡野扫荡一遍,清理那些汉奸国贼山匪流氓村霸劣绅,恢复地方安稳,也筹集钱粮,训练兵马。”

    “当然,更重要的是,孤得到确切消息,杭州虏帅博洛即将率八旗主力,还有部份伪军离开,所以孤打算先让他们按计划撤离。”

    徐石麒重又坐下,开始思索起朱以海的话来。

    “殿下是想各个击破?”

    “避实击虚,集中力量逐个击破,也是为了胜利。老大人也看到孤这北伐王师,从渡海的八千新编战兵,到如今已经有三万五千余人马,虽然兵力不断增加,但现阶段还不是轻敌自负的时候,真要硬拼杭州的这十余万人马,没有胜算。”

    听到这,徐石麒甚至为朱以海鼓起掌来,“难得殿下保持清醒,确实不该轻敌。”

    “然后呢?”

    “先借这李遇春之手,制造嘉兴太平的假象,让博洛带着主力按原计划撤回,我们呢先把乡野清理了,等时机成熟时,再夺取几座县城府城,那不是易如反掌吗?”

    “何况,区区一个嘉兴也并不在我的眼中。”

    “听说殿下要率军北上苏松?”

    “没错,孤已任命沈犹龙为苏松总督,王永祚为苏松巡抚,他们正分别联络松江、昆山两地的人马,要发动起义。”

    “殿下不是说要先让鞑子撤离,怎么?”

    “两码事,鞑子任命的苏松地方伪官,最近十分嚣张猖狂,对百姓又是严令剃发,又是强征钱粮,百姓民不聊生,义愤极高。所以这个时候借势举义,先在博洛返回前清除这些伪官,再打击一波降虏的汉奸,顺便把伪官征集的那些钱粮夺走,也是必要的。”

    “等起义成功后,可以再迅速主动的撤出府县城镇,暂避锋芒。”

    待博洛主力经过离开后,孤率军北上,再重新汇合,然后将江南各地,切割分离,各个击破。

    “一举收复江南,夺回南京吗?”

    朱以海却摇了摇头。

    “这个目标太高了点,有些不切实际,孤的计划,要分一二三四五六步走,收复江南,夺回南京,可能是第九步第十步了,中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徐石麒道,“不急,不急,慢点无妨,老臣能等,大家也都能等,只要我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行。”

    “老大人有什么补充的吗?”

    “嗯,老臣刚来,什么都还不清楚,不胡乱说话,先看着便是。”当初他一入南京,便向弘光上书,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

    但现在想来,这七事虽无错,可与如今的形势不太符合,或者说不是最当务之急。

    既在北伐军中,那肯定得以军务为上,而他又暂时没什么好建议,所以并不乱放空言。

    这个谨慎态度,让朱以海对这老头越发喜爱了。

    沈宸荃对徐石麟也非常客气,如今行在新添一位阁臣大学士,他虽是先入阁,但却仍执晚辈礼。

    朱以海等行军到平湖县郊后,李遇春也终于等回了他的诸葛孔明严我公。

    看到严我公在杭州如此受博洛、张存仁、田雄等重用,他居然有几分酸酸的感觉,以如今严我公的官职头衔,已经不再是他的师爷了,甚至地位远在他这个副将之上。

    人家是一省招抚钦差,就是杭嘉湖分巡道兼巡海道这道台衔,那也是妥妥他这嘉兴副将的顶头上司,兵马训练、名籍帐册,武器装备,甚至粮饷这些,都得归这道台管。

    何况人家还握着王命旗牌来的。

    李遇春倒也是身份态度转变很快,对着严我公恭敬行下属之礼,而严我公则仍如从前那般客气。

    “伪提督朱武的人马到了平湖县郊,请问宪台大人,该如何处置?”

    严我公道,“既有约定在先,肯定是按约执行,总镇大人说是吧?”

    李遇春一听这话,欣喜的道,“是的是的。”

    “那就按约定行事,总镇大人准备好赎城银没?”

    “早已备好。”

    “恭喜总镇大人已经收复嘉兴全境一府七县,要不这次干脆把所有约定的赎城银全给了吧。”

    “全给?”

    “我这次在杭州见博洛大帅和总督、提督大人们,博洛大帅即将北返,伪提督朱武自与我们约定后,也还是很守信用的,咱们配合的也还不错,之前的那事也没有半分漏陷,总镇大人总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候,出点什么意外吧?”

    “此事事关你我二人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啊。万一事泄,咱们可都得没命。”严我公压低声音道。

    李遇春连连点头。

    跟伪提督朱武的秘密协定,就跟埋了个雷一样时刻威胁着他,可他又毫无办法。

    “反正银子早晚要给,再者这银子也不是从咱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不是么?”

    李遇春点头。

    然后马上回过神来,讨好着道,“严公刚从杭州回来,我还有些情况没来的及汇报,我收复嘉兴诸城,各地乡绅也还算积极助捐,所以如今军中收到不少银子,除了按约定给朱武赎城银,以及付那利息和手续费外,还有些剩余,我想除军中将士们吃用粮饷外,剩下的咱们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如何?”

    严我公哈哈一笑,“这可如何使得,这银子总镇自己留着便是。”

    “要不我四你六?”

    “实在不行,便三七开吧。”

    李遇春也知道眼前这个严先生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半夜来投自己的乡绅举人了,这如今不仅是博洛和张总督田提督面前的红人,而且人家官职也是压自己好几头,实打实的顶头上司,两人之间虽有些小秘密,但也不敢以此拿捏。

    而且他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严孔明,因此还是很甘愿拿出银子来的。

    当初若不是严先生帮自己谋划与朱武的秘密协定,自己早没命了,哪可能现在还能捞银子。

    严我公笑着说,“还是五五吧。”

    “五五好,五五好。”

    严我公拿出几道命令,一道是李遇春加记名总兵,仍领实职嘉兴协镇副总兵,另赏银钱、鞍马。

    李遇春的心腹,严我公也为他们讨了些升赏银钱。

    李遇春认真谢过。

    “严公,你说咱们这事,能瞒多久?”

    “能瞒多久就瞒多久。”

    “可我就怕这朱武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是咱们把银子都送过去了,他接着要怎么办?”

    “我明天去平湖秘会一下朱武,跟他好好谈一下。我们既然是合作,那便是合则两利。若是闹掰了,都没好处。博洛大帅还没离开呢,想必他们也不敢乱来。”

    “可等博洛离开后呢?”

    “那时?那时再说吧,走一步看一步!”

    李遇春有些很不是滋味,可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无奈点头。

    “这朱武还真是拿捏住咱们了!”

    “从来都是老子打雁,想不到反被雁啄了眼!”

第121章 排队投降

    夜色静谧,只有海浪无休止拍打礁石的声音传来,阵阵海风轻佛,摇动树梢。

    几盏渔火在暗夜里指引。

    一条渔船缓缓靠近渔火,严我公从船上下来。

    羽林营副将杨伯兴引严我公经过重重明岗暗哨来到朱以海面前,“让殿下久等了。”

    “这盛夏夜晚海边吹风,再烤点生耗煎几条八爪鱼,白灼点虾,其实也还不错,一起尝尝。”

    严我公谢过,双手接过一串递来的海虾。

    “这次在杭州还顺利吧?”

    “嗯,很顺利,博洛对臣深信不疑,就是那汉奸张存仁和田雄也信之不疑,对臣都是委以重任,希望臣能够招降更多我大明文武过去。”

    朱以海嚼着很韧的八爪鱼须,一边从怀里取出一份名单递给了严我公,“早给你准备好了。”

    严我公借着篝火翻看着。

    只见上面写着开远侯吴凯、定远侯石仲芳、义安伯顾奇勋、开平将军姜君献、安远将军王用升、昭武将军田得坤、翼义将军陈龙、忠勇将军沈乘龙、虎贲将军胡茂芳、平夷将军陆鸣时、总兵陈德芝等。

    两侯一伯,七个挂印将军加一个总兵官,十一个人。

    这上面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吓人,只是严我公除了一个吴凯有些印象,知道这位是从龙元勋,如今是石浦镇总兵,镇守在宁台之间的象山半岛石浦镇外,其它的一个都没听过。

    “这些是?”

    朱以海抓起一只白灼大虾慢慢剥着壳,一边道,“吴凯你应当听说过,原浙东海门卫的指挥佥事,后任省镇海门参将,是孤的首义协谋功臣,你说这样的功劳,孤给他封个侯不过份吧?”

    严我公听的有些迷糊,据他所知,鲁监国在台州即位后,虽然也封了些爵位,但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滥封。

    麾下大将,也仅王之仁封武宁伯,张名振封镇东伯,至于说镇南伯方国安,南安侯郑芝龙等,其实明显不一样,是带有些羁縻安抚性质的。

    吴凯当初虽有首义协谋之功,可也并没得到爵位。

    怎么现在突然就又成了开远侯?他记得吴凯当初只得了个授封开远将军号啊。

    这号,还明显是个杂号将军。

    “孤听说鞑子很会收买人心,对我大明文武官员开出很高的招降条件,尤其是那些带兵的将领,投降后许诺都保留原职,有爵位的也都保留,甚至还能加阶任用。”

    “孤当然也不能对自己的忠心将士们小气不是,乱世之际,更当重赏忠勇。所以孤最近加封了不少大将,或授封爵位,以作世袭,或授予将军号挂印统兵,以增威势。”

    “只是有些人辜负了孤,在严卿你的大力招抚之下,居然降清了。”

    严我公听到这,瞬间就全明白了。

    什么开远侯吴凯,什么定远侯石仲芳,原来是这么回事。

    “殿下是让臣拿这个名单上报北京虏庭,说成功招降到这些鲁监国麾下大将?”

    “没错,正是此意。”

    “除吴将军外,其余这些将军原任何职?”严我公问。

    石仲芳原是萧山人,上次随太仆卿陈潜夫渡海而来。朱以海也没瞒严我公,这个定远侯石仲芳原是萧山的一个卫所的千户,在于颖招降萧山时,带家丁响应,擒伪知县迎于颖。

    后来便在于颖的钱塘江防线统领自己一营义军人马,上次随陈潜夫运送钱粮过海,留在北伐军中,现在是统领四营的参将衔。

    朱以海给严我公的名单上,却给他写的是定远侯、萧山义军大将。

    义安伯顾奇勋其实只是镇东伯张名振麾下的一名亲兵队副,曾经还是个山贼头子,手下有十几个马贼,对外号称血鹰十三骑。开平将军姜君献、安远将军王用升、翼义将军陈龙其实都是当年的十三马贼之一。

    忠勇将军沈乘龙、虎贲将军胡茂芳、定夷将军陆鸣时都是王闯子手下勇卫老兵。谷

    总兵陈德芝原来只是个水贼。

    他们大多在朱以海的北伐军中,除了吴凯,最高的不过是个参将,最低的仅是个队头。

    这些人有个特征,要么是前军官要么是前山贼土匪海盗水寇,一个个都很勇武,而且别看出身不怎么样,但是经过陈潜夫仔细考核过的,是那种比较忠勇的。

    海贼水寇山匪马贼说忠勇,其实也不矛盾,就好比很多坏人有时也是大孝子。

    朱以海又拿出来一份名单,上面是副将雷虎彪、杨子龙,参将吕一成、高树勋等二十一员中高级将领名单。

    严我公一问,果然这些副将、参将、游击将军们,最高不过是个队副,好几个只是个普通的亲兵或家丁。

    “殿下,如果都是吴凯将军这样的,鞑子比较容易信,起码也要石将军那样原卫所千户以上军官啊。”

    朱以海有些无奈道,“本来我想让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画中九友的杨文骢,还有前提督南京操江的勋臣刘孔昭他们假降投虏,可他们都不愿意啊。”

    冒辟疆听说要他假降鞑虏,头摇的跟个拔浪鼓一样,非说为国假降其实也还勉强接受,可要剃发就不行,而且他说自己名气大,要是降虏,只怕鞑子会召他去北京,所以还是不想冒险。

    杨文骢和刘孔昭也坚决不假投降。

    最后没办法,朱以海只好找了一群愿意的猛士,都是些出身不太好,现在职位不高,但又比较忠勇的,最后为了能够糊弄鞑子,只好把拥立元从吴凯也列上名单。

    总共是三十二人,假装是三十二支鲁监国麾下或江南民间抗清义军首领。

    严我公觉得有些为难,这造假也造的太假了点。

    吴凯这样的还能骗一骗,可你搞一群家丁、队头的冒充侯伯、挂印将军,过份了啊。

    “反正哄骗鞑子嘛,我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带兵去降虏,我的意思呢,你现在不是浙江招抚大使嘛,鞑子给你招安的便宜大权,你呢就拿着这名单报上去就好了。”

    “反正不管是吴凯还是陆鸣时,都只是你招安功绩,他们名下或三五千人马,或千八百的,分布各地,向你投诚,接受你的招安和整编,你向鞑子给他们请官求爵,再看能不能顺便要点粮饷武器什么的,时不时的,你再向鞑子上报,说他们在你的领导下,又在哪哪哪跟我鲁监国麾下打了一仗,斩获如何,击杀多少,又遏制了多少进犯云云,就算需要演戏我们也可以配合。”

    “甚至以后,我可以派兵进驻江南府县,也可以打他们的旗号嘛。”

    严我公不得不佩服,鲁监国的想法很野,这是完全要把鞑子当猴耍啊。

    “孤觉得其实是可行的,毕竟现在嘉兴这块,文有你严公,武有李遇春,你们都是自己人嘛,一起遮掩遮掩没问题的。”

    “现在海盐县城的郑继武和朱继纲他们不就成功的混入虏营,扯起绿旗装上鞑子了嘛。”

    “听说博洛还同意给郑继武保留侯爵,给朱大纲保留伯爵位,你看,这不是挺顺利吗。”

    郑继武和朱大纲假降,这算是朱以海跟严我公联手演的一出大戏,严我公替李遇春招降他们,然后跟博洛请功时,还说二人之前已经得伪明监国授侯伯爵位了。

    然后博洛和张存仁都按惯例,大笔一挥,同时保留二人爵位,并且还给二人加官晋阶,授记名总兵、副将,甚至还名面上给海盐的两营人马编制粮饷,第一批粮饷和赏银都已经在路上了,虽然按惯例可能粮饷也就这一批,后面也很难再给,可起码也是骗到了。

    正因有这成功的先例在,所以朱以海现在搞出一张更大的名单来,弄出一堆侯伯、挂印将军、总兵参将们投降。

    “这也是为配合你这个刚上任的浙江安抚大使嘛,你既然得博洛他们看重,总得拿出些像样的招安功绩来,再者,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方式,弄来一堆旗号营头,到时也方便咱们在这边行事。”

    “说不定还能骗上一些钱粮武器呢。”

    严我公不由的佩服万分,“殿下真是高明!”

    “哈哈哈,这不过是浑水摸鱼而已,水越浑越好,能摸一时摸一时,到时你慢慢的把嘉兴这各县,都安排给这些投诚归附的兵马接管嘛,给李遇春留一个府城便好。到时嘉兴各县,明面上都打着鞑子的绿旗,实际上都是我们明军占领,这岂不是很好?”

    严我公心想,这也只有殿下你想的出来,甚至真敢做了。

    可一想想,自己这个诈降的乡绅,如今都混成鞑子的都察院右副佥都御史衔加浙江按察司副使,兼杭嘉湖分巡道兼巡海道,钦差浙江招安使了,这海盐的郑继武他们都直接成了大清的侯、伯,总兵副将,李遇春都已经给朱以海送了一府七县的赎城银,还把利息、手续费都给付了,辛苦各地敲诈抢劫几十万两银子,大半都送到监国这了,这么一想,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博洛即将率主力返京,到时我估计他会带你进京,你这个招降使肯定得进京见一见摄政王多尔衮的,也只有得到他的认可,你才可能真正得到鞑虏信任和重用。所以孤提前给你准备好功绩,到时你到北京见了多尔衮,才能有得其重用啊。”朱以海呵呵笑着说道。

    “原来殿下已经安排的这么长远了。”

第122章 后院起火

    “殿下,李遇春让臣把银子带来了,希望能给他个收条。”

    朱以海倒没想到李遇春还款这么积极,“这李贼搞钱的本事倒是挺厉害的,看来没少搜刮地皮啊。”

    “眼看着博洛就要班师,他是怕在这节骨眼上殿下旁生枝节,他的小命可全在殿下手中攥着呢,所以提前把银子送来了。他手上还有不少银子,殿下要不要再要点?”严我公对李遇春的那点家底一清二楚。

    “李贼还给我分了不少,我也都一起运来了。”

    “孤最近兵马扩充较快,确实挺缺银子的,严卿这是雪中送炭了,记大功一件。”

    北伐军现在扩编到五十二营人马了,虽一营战兵才五百,长夫一百八,可加起来也是三万多人,还有许多马骡,这人吃马嚼花费巨大,而朱以海孤军深入敌后,又想厚饷养兵以维持军纪,增强战斗力。

    现在一个营头,每月光饷银就得差不多三千两,哪怕发半饷,一月也得一千五百两,五十二个营头,那也是七万多两,这还没算军中的军粮、盐菜还有马料,以及军服、旗帜、帐篷等等。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不掌军也一样不晓得军费耗费巨大。

    而朱以海之前给士兵们还发了安家银,上次又开始给士兵们娶亲结婚,又拿彩礼又给陪嫁的,每次战斗过后,士兵伤亡的抚恤金更是一大笔。

    现在每个月军费开支得十多万两银子了。

    刚过海时,兵还少,手中银子不少,倒没什么问题,现在天天银子如流水的花出去,他又得维持自己的承诺,不能在地方征粮派饷,不能拉壮丁做役,买卖还得依照市价公平。

    这样做的好处立竿见影,北伐军虽然扩编迅速,但士气一直挺高,军纪也维持的不错,且越来越好,骚扰百姓的事很少。

    朱以海的北伐军在嘉兴各地,也很受士绅百姓的拥护,如今大家也不怕这些兵了,甚至主动的来接触,有送粮助饷的,也有过来做生意的,甚至听说朱提督给士兵们娶亲,还有穷人家带女儿过来挑女婿。

    这年头江南虽富裕,但穷苦百姓一样很多,遇到水旱灾情,兵荒马乱的,典妻卖女也是没办法的事,相比起把女儿卖入青楼或是卖给大户人家为奴,嫁给朱提督的兵做妻子,既能为女儿寻个出路,也能得笔银子救急,总是不错的。

    大明江南提督朱武和麾下北伐军的名气越来越响,不过这庞大的军费也确实一直压在头上。

    负责粮台的虞大复现在已经添了许多丝白发,粮台要负责全军几万人马的粮饷器械后勤,压力山大,虽然朱以海也不断给他在地方招募士人、书吏等充实粮台帮助业务,又开始在整个嘉兴健全厘金局,以厘金取代旧税制,但也一时远水难解近渴。

    绍兴行在那边,已经送了三批钱粮过海来助军,但也是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毕竟浙东就那几府地方,如今钱塘江前线,从十八路义军到现在数十路义军,又加上还有王之仁、方国安等的正规军,各路兵马营头加起来已经号称十几万人马。

    张国维、于颖等现在都很头痛,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跟朱以海的兵马一样的粮饷标准,只能是勉强划地分饷。

    各路兵马各划给一块防区辖地,然后就地食粮,划哪块守哪块,所需钱粮也直接从那块地方征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的来说,比较混乱。

    而方国安却仗着自己是官军正兵,把严州的税赋钱粮全都拿走,一点不给其它义兵们,他带兵到钱塘江上游驻防,又把当地划给其它各营义军的钱粮给拿走,搞出来正兵和义军之间的争地争饷事件,甚至矛盾闹的很大。

    张国维、朱大典、于颖等尽量调和,可也效果不大。

    台州行在如今根本无法供给这十几万人马的钱粮,只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而所谓的分地分饷方案,最终也还是各凭实力,实力强的根本不顾划界,经常捞过界,实力弱的义营只能被欺负,连饭都吃不上。

    那边上奏,已经有十几支义军因为吃不饱饭,最后自行解散回家去了。

    方国安现在倒是成了钱塘防线最强的一支兵马,本来被朱以海寄以厚望的王之仁,因为最近舟山的黄斌卿实力大涨后,小动作不断,不得不抽调了宁波台州的人马防范,正跟黄斌卿小规模的交战,根本也顾及不上钱塘江这边。

    朱以海设立的厘金,在绍兴那边也并不是推行太顺利,好在首辅宋之普奏报朱以海,说如今湖广督师何腾蛟、两广总督丁魁楚、福建总督郑芝龙都已经上表拥立绍兴鲁监国,并派出了地方军队北上勤王,同时也押送来第一批钱粮。

    勤王军和钱粮也许不多,但行在留守众臣非常振奋,因为这代表着鲁监国朝廷,现在基本上已经得到大明臣子们的拥护了。

    而何腾蛟成功的招抚了原闯贼余部十三营,更让形势变的明朗起来。

    留守内阁甚至在方国安的劝说下,在考虑是不是要对杭州发起一波反攻,一举收复杭州。

    这个想法奏到朱以海面前,他十分生气,当着沈宸荃和徐石麒两位随驾大学士的面,痛骂留守内阁,甚至说张国维这个督师失职,没能镇住方国安,一个帅怎么能任一个将影响?

    朱以海让沈宸荃给他拟旨留守内阁和张国维,让他们把方国安调回严州驻防,禁止他留在绍兴钱塘江防线,不许他再胡乱干涉江防。

    同时要求内阁和张国维、朱大典两位督师训斥方国安,不得再擅自征粮募饷,方国安所部必须限期上报将士名册,朱以海给方国安所部定下一万二千人的军额,以后他们的粮饷,由督师朱大典负责,行在再派一位粮台过去具体主持。

    这一招就是要断方国安自己征粮征税之路,也是为浙东正式开厘金之法铺路,不许方国安自己征钱粮,粮饷由朝廷供给,朝廷就能慢慢的控制方国安所部兵马,不再完全失控,同时也能减少方国安部扰民害民之举。

    朱以海的这个决定,被不少臣子劝谏,说现在方国安所部是浙东除王之仁外最强的一支兵马,相比起其它义军,他所部毕竟是朝廷正规军,方国安也是朝廷大将。

    可越如此,朱以海越是觉得该对方国安加笼头了,要不然任由他发展下去,他可能要绑架留守内阁,甚至是接管钱塘江防线的各路兵马军权。

    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明知现在这样改变,可能引发方国安的不满,甚至是更不好的事情出现,但朱以海也没法再坐视。

    这要是再养出一个左良玉来,那朱以海跑到三吴去开辟第二战场,结果自己后院却起火,到时岂不无家可归?

    吴越本就是唇齿相依,浙东是大本营,而三吴这边是牵制清军南下的重要战场,两者互依互凭,缺一不可。

    因为方国安现在搞出来的这些事,让朱以海终于决定对黄斌卿下手。

    他给王之仁下旨,让他汇集定海、石浦、海门、宁波等诸营,对舟山群岛发起总攻,他给过黄斌卿机会,几次示好,甚至还给封伯爵加水师提督衔,可黄斌卿对他这个监国爱理不理,甚至几次三番的派兵袭扰宁波沿海。

    朱以海也是耐心耗尽。

    他必须尽早解决这个隐患,只有解决了黄斌卿,王之仁这个心腹大将也才能腾出手,带兵前去绍兴钱塘江前线,接过前敌大将的重任,辅助督师张国维防御鞑子有可能的南下。

    王之仁过去后,还能对跋扈的方国安形成威慑。

    对付这些跋扈武夫,光是示好光是恩赏是不够的,越是赏赐丰厚,这些人越不知道天高地厚,越发难制,只要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有收拾他的能力,他才可能听令。

    朱以海也想过回师浙东,先汇合王之仁灭了黄斌卿,夺回舟山群岛,在这里建兵工厂等后勤基地,然后再去钱塘江防线,把跋扈的方国安收拾服帖。

    不过仔细思虑再三,朱以海还是打消了回师的念头。

    毕竟如今杭州清军主力北返已经是既定事实,清军现阶段不太可能南下,他们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肃清江南地区的反抗力量,以及对长江中上游的湖广江西地区扫荡。

    这两个地区没肃清之前,他们不会轻易的南下浙东福建和两广地区。

    所以朱以海带着北伐军南下,是错失宝贵战机,等鞑子真的肃清了江南后,浙东没了吴地义军帮忙牵制清军,也就危险了。到时朱以海可能就得被迫跟鞑子们在钱塘江打一起江防阵地战。

    而历史早就证明,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钱塘江根本防不住。

    必须得趁时机还在,主动北上吴地,要赶在清军灭亡吴地抵抗力量前,不仅要解救他们,还要发展壮大他们。

    至于说福建的郑家、湖广的何腾蛟、忠贞营,以及两广的丁魁楚等人,其实朱以海现在没抱太大希望,郑芝龙那就是群海贼,想趁乱把福建变成自家的独立王国。

    而何腾蛟虽是大明总督,可这人在南明史上评价非常差,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一心视湖广为自己独立王国,根本不管南明朝廷的死活,这种人就是个军阀思想,指望他也难。

    而丁魁楚此人,据说本来已经在谋划着拥立桂王称帝,结果让朱以海抢先一步,因为如今形势所迫,也就没敢公然另立朝廷,但他的上表拥立,肯定也不是那么真心实意,也是三心二意的家伙,随时有可能在后面捅上一刀的。

    不管是摩擦不断的黄斌卿,还是嚣张跋扈的方国安,又或是三心二意的郑芝龙、何腾蛟、丁魁楚等人,都更加让朱以海明白一个道理,在如今事实进入南明的这么个烂世道,别对他人寄予太多希望,靠人不如靠已。

    尤其是必须得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有可能不被这些人卖。

第123章 监国降临

    八百里太湖,横跨浙直。

    湖周三万六千顷,内有四十八岛、七十二峰。

    明珠般的太湖四面,环绕着无数江南小镇,小桥流水,荷叶田田,晓色在湖畔江南水乡小镇那连绵屋脊、檐角的边缘,勾勒出错落有致的东方天际。

    鸡鸣犬吠中,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这本是盛夏的又一个普通的清晨,可是突然的嘈杂声打破了宁静,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突然到来。

    队伍中高举一面顾氏旗帜,旁边一面绿旗。

    这支队伍为首者人称顾麻子,原是太湖中渔民,后苦于生计转而加入太湖为水贼,打家劫舍,福王称帝南京,接受招安授游击将军衔,可很快清军南下,这位顾游击便干脆又接受清军招安,摇身一变又成了大清的军官,甚至还官加一级成了参将。

    不过除了得到一面绿旗和一纸委任状外,顾麻子连他的参将官印都没拿到,清军在江南招安受降的太多,就算日夜赶工刻印也来不及,于是对一些重要的文武降官授以赶制的临时木印,而其它人连个木印都没有。

    顾麻子在太湖中盘踞一岛,手下百来号兄弟,加上眷属等倒也有数百人,虽成了大清参将,可既无汛地防区,更无钱粮军饷,为了能够壮声势,他还拉了不少人入伙。

    清军没有钱粮供给,于是只能重操旧业,驾船沿湖打粮。

    所谓打粮,其实就是抢劫。

    今日他们来的这个小镇,便是在苏湖二州之间的三水湾,顾麻子对此地了如指掌,此处临近运河,背靠太湖,水利通畅,旱涝保收,而且此处不仅有传统的农业,还种桑养蚕缫丝织布,手工业也十分兴盛,这个小镇拥有一千多户人口。

    昨夜,顾麻子早就派了手下伪装成商旅提前进了小镇,他对整个小镇的地形,甚至是城中富户大族的情况,更是早就了如指掌,留下一些人在外围望风拦截,然后便在天明时分大摇大摆的进村。

    小镇一阵鸡飞狗跳,顾麻子带着人开始拉网式的洗劫整个村镇,不仅对富家大户洗劫,就连贫家小门也不放过,从金银丝绢,到布匹粮食,统统都不放过,见什么就抢什么。

    敢反抗者,直接拿刀砍。

    抢了一个上午,村前晒场上各种金银布匹粮食堆积如山,可顾麻子却仍不满足,让人按名单,对镇上富户大族抓人,每家绑来几个年轻男丁,然后架起柴堆,威胁各家出金银赎人,否则直接烧死。

    “老子知道你们不老实,肯定都还藏着金银字画等,现在拿银子出来赎人,否则午时一过,老子点火烧人。”

    大家苦苦哀求,可顾麻子根本不理会。

    在当众砍了几个来撕扯的村民后,其它村民只得畏惧的退后,回家想办法去了。

    最后,有人拿出了家中藏的金子,有人拿来银子,还有人把家中妻女的首饰拿出来。

    有些人实在没银子了,只好把古董字画,甚至是家中的猪牛等牵来充数,甚至有人只能把田契拿来赎人。

    更有什么都拿不出来的,只好把奴仆甚至是女儿拿来换人。

    顾麻子得意的挑挑拣拣,最后又硬是敲骨吸髓敲出了许多,这才满意而归。

    惨遭洗劫的村民们痛恨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村中诸生陈延宗对父亲道,“不能就这么任他们宰割,这些人这次抢了,下次一定还会来,以后我们三水湾就别想安生。”

    陈时用是个丝商,辛苦经营半辈子,平时谨小慎微,今日被抢掠却也敢怒不敢言,闻言叹道,“他们是匪,我们是百姓,如何斗。”

    “我听说总兵吴志葵就屯兵太湖,儿愿去吴总兵军营请命借兵,为官军充当向导剿了顾麻子这群水寇。”

    陈时用叹气连连,“你说的那个吴志葵吴总兵,虽原是朝廷军官,可如今大明朝都没了,他们这些官军也早就成了乱军,我先前去苏州贩丝,便听说这吴志葵的部下不比那顾麻子强多少,也是到处打粮拷饷,你去找他们来,这岂不是羊入虎口,自投罗网吗?”

    “儿啊,如今这乱世,当兵的就是土匪,土匪和当兵的没有什么区别,千万莫要主动招惹,否则后患无穷。”

    “可如果顾麻子再来,怎么办?”

    “靠人终不如靠已。”陈时用捋着胡须,“咱们三水湾也有一千多户人家,家中有丝机的不少,做生意的也很多,咱们不能任人宰割,但也不能去招惹那些兵贼,咱们不如自己集资筹款,建造了望台、哨楼、钟楼,再建围墙,购买刀枪火器,召集村中青壮训练,平时多派人望风观察,一旦有贼匪、兵马过境,咱们立马关起村门,拿刀枪守卫村镇。”

    陈用时在村中也较有声望,此时说出自卫的想法,得到村民们积极赞同,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今天这贼明天那兵,来了就要刮一次地皮,遇到如顾麻子这样贪婪残暴的,更是要敲骨吸髓刮地三尺才肯满足。

    这样下去,大家都别想安生。

    于是议定,按保甲之法编练民勇,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大家凑钱让陈时用陈延宗父子等去采购刀枪火器等。村民们把之前密藏于地底暗处的银钱取出,这个一点那个一点。

    带着村民们的期盼,父子俩带上仆人以及十几个同村青年上路。

    他们装扮成布商,离家往南,第一站震泽镇,刚进镇找了个茶铺要了点茶水就着吃带来的干粮,结果镇中大乱。

    有人大喊,贼匪来了,吓的他们四处乱避。谷

    很快,大队人马冲入镇中,他们很快的控制了这个运河边的热闹大镇。

    “这又是哪路人马?”

    卖茶的小声道,“好像是吴总兵麾下游击将军顾彪,这姓顾的原也是这附近人,颇有田产势力,暗里贩卖私盐,家财巨万,平日就勾结官府,仗势欺人,最喜欢借诉讼欺压百姓,害无数人家破人亡。

    吴总兵带兵南来后,他便主动带手下盐贩投效,竟得了个游击将军职,于是越发无法无天。”

    “既然是本地人,怎么的现在带兵围镇子?”

    “哎,你们有所不知,这些人比土匪还厉害啊。昨日那顾彪有个手下亲兵,原本也是盐贩,带着几个手下来这镇上喝酒,酒后去逛青楼,跟镇上大户赵家的公子争风吃醋然后打起来了,那赵家也向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朝中有人做官,自己也是贩私盐的,说来以前顾赵两家就经常因贩盐而争斗。

    “昨天顾彪手下不敌赵公子人多势众,被打的鼻青脸肿,那赵公子还故意搞的满城喧哗,然后绑了顾彪手下几个兵吴总兵军营,说他们奸**人、抢劫财物,让给个交待。”

    那吴总兵原是武举人出身,松江华亭人,曾经名动京师,据说是能负铁七百斤,日饮酒一石的神人,后来戎政尚书张国维推荐他当了金山定波营把总,南京陷,与总兵黄蜚等拥义阳王监国崇明,拜苏松总兵官,听了赵公子的一面之辞,下令军棍杖责那几人,结果直接给打死了。

    顾彪知晓后恼怒,这不带兵围震泽镇,要找赵公子兴师问罪呢。”

    陈延宗听了也是十分震惊,这吴总兵的手下怎么藏污纳垢,还有吴总兵怎么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手下兵打死了?这个顾彪就算要为手下讨说法,也不能直接带兵围镇,其它镇中商民百姓何辜。

    “这世道就是这样的!”

    “兵匪哪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小心藏好了,千万别露头,但愿这顾彪只找赵家麻烦,不牵连我等。”

    只是事与愿违,那赵家也是在本地有势力的,否则又如何敢那般找顾彪手下的麻烦,昨日人被打死后,他们也知道事情麻烦,便早早做了准备。

    顾彪带兵围镇,赵家也早就联络了许多盐贩打手、帮派混混等,双方一言不合,很快就在镇上打了起来,然后许多镇中无赖们开始乘火打劫。

    一时间整个小镇乱成一锅粥。

    陈时有父子等吓的躲在茶铺后面,不久后,又有一支人马杀到,他们认出正是不久前抢掠了他们的顾麻子等。

    这顾麻子带着手下却是对顾彪的人马发动攻击,原来他是被赵家花钱请来帮忙的。

    双方乱战。

    整个震泽镇都陷入战火,更添许多人趁火打劫,到处抢劫奸淫,镇上多处火起。

    “造孽啊!”

    眼看形势失控,忽然又起变化。

    突然一支更大的人马杀到,这支兵马人数更多,装备也更精良,甚至军纪更好,军容更齐整,一来就四面包围震泽镇。

    不消半日,乱战结束。

    躲在茶铺后面的陈继宗等一伙人见到有骑兵上街敲锣安民,并有步卒开始巡街,搜捕败兵,擒拿趁乱打劫的无赖,又组织百姓救火。

    “莫不是吴总兵率兵亲至?”

    悄悄出去打探情况的茶铺店家溜回来,满脸兴奋对众人道,“不是吴总兵来了,是监国来了。”

    “监国不是在崇明岛吗,怎的来了?”

    “不是崇明那位,是浙东那位监国,鲁监国,刚刚入城,兵马如龙,气吞山河呢,还有,顾彪和顾麻子还有赵公子等几个为首乱战的,都已经被新入城的监国派兵砍了,他们手下的兵也都降了。”

    三水湾村的村民们还一头雾水,怎么浙江也出了个监国吗,还来了这?

    “震泽镇处运河之中,往来消息便通,要说到这鲁监国啊,那可不得了,他的事迹啊,真要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哩。”

    陈继宗看着迅速恢复秩序的街道,虽未见面,却对这位鲁监国肃然起敬了,一直以为兵匪不分,没想到如今见到了真正的王师。

    “爹,我想去求见鲁监国。”

    “干啥?”

    “鲁监国杀了顾麻子,我去看能不能把顾麻子抢我们的钱粮要些回来,就算钱粮要不回来,可被带走的女子奴仆总当能要回来。”

    “还有,我想弃笔投戎,去鲁监国军中入伍,济世安民,匡扶社稷!这天下,正需要鲁监国这样的明君救世主,我辈读书人正该投此明主!”

第124章 弥天大谎

    朱以海注意到太湖周边的局势越来越混乱,崇明的那位义阳王似乎因为高开低走,现在也变的激进起来。

    正计划集结兵马强攻苏州,为了能够拿下苏州,好跟浙东的鲁监国一较高下,崇明岛上的义阳王小朝廷,现在到处招兵买马,甚至连海贼、水贼、山贼也不放过。

    据说公侯伯爵都已经封了几十个了,至于挂印总兵、镇守总兵等就更不用说,他们甚至还开始给浙东的一众文武遥封授爵,方国安被授以越国公爵,王之仁授吴国公爵,郑芝龙授闽国公爵。

    张名振被授宁远侯,连绍兴起义的义兴军郑遵谦也被授为义兴伯。

    手握四万人马的黄蜚被拜太子太保左都督,加水陆招讨元帅、齐国公,荆本澈为浙直总督、赵国公,吴志葵、鲁之屿等诸将授伯爵,各率本部,会攻苏州。

    许多海盗水寇也被授予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之衔。

    那位义阳王据说已经公开宣称,要先下苏州再复南京,要亲往南京城中祭祀太祖,然后在南京皇宫登基称帝。

    对此,朱以海觉得义阳王不仅确实是个纨绔,毫无战略目光外,也只能感叹崇明小朝廷那群人,也都是群二货。

    不过眼看他们要搞事,还想搞个大新闻,朱以海思来想去,与随驾诸臣商量过后,还是觉得不能在嘉兴干坐着,于是在闰六月的中旬,朱以海率部沿运河北上,进入太湖南岸的嘉湖吴三府交界一带。

    三万余人马,陆续北上,有部份则已经接受严我公的招降,实际上是顶着侯伯、挂印将军、总兵副将等吓人头衔,把一些地方乡勇部队,冒充是降兵,然后被严我公授旗给印,再划地安置。

    海盐、平湖、嘉善、桐乡等嘉兴诸县,正以这种方式交接到了这些地方乡团手中,朱以海给他们派了些联络人和一些老兵教官,然后就把这些县城交给他们了。

    严我公还以自己招降使之便,从嘉兴府县衙门的老档案里,翻出一堆江洋大盗的名单,然后上奏说成功为朝廷招安,并给他们分授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衔,令他们分守地方。

    实际上他只是从档案里抄了这些名字,至于这些大盗们严我公根本没见过也没打算见,只是借用他们的名字,实际上直接被他授以官衔旗帜等的,都是嘉兴地方上的乡兵民团,是被朱以海整编过的队伍。

    这些乡绅义士,摇身一变就成了某某杀人越货无数的大盗,如今接受招安成了地方守军,分守一方。

    严我公还通过这种方法,把各地的税赋钱粮款,大多截留下来,打着安抚、赏银、供饷等名头,拿来暗里养大明之兵。

    协镇嘉兴副总兵李遇春现在对严我公不仅信任有加,而且还十分尊敬,很好的转变了身份,成为严我公忠心可靠的下属与同谋,每次严我公的奏报,都要加上李遇春的署名。

    甚至利用李遇春和他的人马,去打压那些降虏乡绅地主或山贼水寇等,事后缴获所得,两人便二一添作五,李遇春很满意这样的合作。

    甚至对嘉兴各地那些降虏的士绅地主,严我公也都是让李遇春去向他们劝捐借饷,在白花花的银子诱惑下,李遇春才不跟那些人说什么是自己人。

    每次被他盯上,不死也得脱上几层皮,家财得被勒索的差不多,才会罢手,若是不识时务者,李遇春会很熟练的将他们诬为通伪明逆贼,将他们抄家。

    因为严我公的提议,李遇春现在一般也不再随意的对城镇公然抢掠,而主要是针对那些有钱的士绅地主富商们动手,而严我公提供给他的名单,却往往都是那些降清派,甚至带路党们。

    两人合作,严我公借李遇春之手清除汉奸投降派,李遇春则打着严招抚的旗号抢银子,都是十分满意。

    不得不说,有李遇春这大汉奸帮着遮掩,严我公在嘉兴的这番‘招降’大业进行的非常顺利,杭州那边丝毫没有半点怀疑。

    甚至海门的吴凯还秘密的受召前来杭州,十分胆大的拜见了博洛和张存仁等,通过了他们的考验,成功的接纳为自己人。

    于是伪明开远侯挂开远将军印的石浦总兵吴远,被博洛上表摄政王多尔衮,请封为沙埕侯,让他总统沙埕、舟山、大岗、东白海岛军务总兵官,还赐蟒衣,赐鞍马,并辽参东珠黄金等。

    对这个降将,十分大方。

    有吴凯这个通过验证的招降大功,杭州那边对严我公招降的其它什么顾奇勋啊等等,也都信之不疑,纷纷上报北京,为这些降将请封官爵。

    至于级别较低的那些什么原来的水寇山贼海盗等,杭州那边就更是懒得细究了,按名单批复同意,授予官职,给予营号,划分驻地防区,再每个给一笔赏银,让他们好好镇守地方,打击伪明叛逆。

    他们从没想到过,有人能跟他们扯一个弥天大谎,居然能把他们骗的团团转。

    毕竟不论是严我公还是吴凯,都是经过他们亲自验证过的,还有李遇春也是一直佐证,他们相信眼见为实。

    再者,也认为此时大明大势已去,残明的文官武将们投降大清,另寻出路这才是正常的,如王之仁、张国维、张名振、于颖等还在坚守大明的,那些才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毕竟总是少数的。

    而当苏松一带的土国宝、吴兆胜、李成栋等的求援信不断送来,杭州这边也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到了苏松一带。

    他们开始将目光放在那位公然号称要先打苏州再复南京的义阳王监国身上,目光放到了据称手握近五万人马的提督黄蜚身上,放到了吴志葵、荆本澈、沈廷扬等这些义阳王兵马上,甚至是太湖白头军吴易的义军上。

    只要浙东的那些人马不过钱塘江,那么暂时先不管他,先调兵合力把那个伪义阳王及其所部这一二十万人马给剿杀更重要。

    博洛已经接到江宁多铎的信,让他提前开始班师,并让他带兵顺路把苏松等地的叛乱给镇压了,甚至信中说到,为了打压越来越高涨的叛军气焰,可以仿当初攻下扬州后的屠城之举,在苏松挑一座大城,再来一次血屠,用一二十万人来狠狠杀一杀这些叛军的气焰。

    他还说现在连北京朝廷,都已经对这个义阳王自称监国很有意见,认为必须迅速而又果决的镇压掉,并把义阳王擒送北京。

    因为朱以海对钱塘江防线的有意控制,尤其是打压了方国安为首的反攻杭州计划后,浙东这边一直对外显出一种不温不火的态势,尤其是对杭州对清军没有半点威胁性。

    朱以海挥师北伐,更是一直保持很好的隐秘性,在杭州博洛等人那边,他们还是深信李遇春和严我公他们的报告,在祝家庄狠狠的击败了浙东明军北上的一次试探,将他们的伪提督朱武打的落荒而逃,再不复闻踪影。

    朱以海的这个战略,成功的让浙东朝廷低调而又隐秘,让清军对他们的危险评估下降了许多,反倒是义阳王他们在朱以海这里吃了几次大亏后,变的急躁而又激进,成功的吸引了杭州、南京的清军统帅,甚至是惊动了北京的清廷,把义阳王列为了清军下一个必除名单。

    苏州,震泽镇。

    朱以海带兵入苏州境内的第一战,把一伙贼匪盐贩和义阳王麾下的游击将军一锅端了。

    不过这也不是朱以海头一次对义阳王的人动手,现在他都已经不太在意了。

    都是贼鼠一窝的玩意,干脆一锅端了。

    “义阳王连这样的人都招为游击将军,还敢放狂言要夺苏州收南京。”

    看着那些打着义阳王旗号的乱兵,朱以海等都是一脸鄙夷,从一开始朱以海听说义阳王等在崇明举旗,坚持抗清,还觉得挺佩服,再到如今,已经是深深嫌弃了。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抗清义士,仅是一群逃兵败将,聚拢起来打起朝廷旗号,然后方便自己打粮拷饷抢掠地方而已。

    举旗都这么久了,这些人口口声声二三十万众,但到现在都没有干过一件像样的事情,既没有趁清军直下杭州苏松常镇空虚之际,恢复地方,也没能保卫乡里,维持治安。

    只是在征粮丁,劝捐募饷,弄来的这些钱粮不断的招兵买马扩军,却都只用来对付地方百姓,拿来抢钱抢粮做威做福了。

    都说人心向背,就他们这样行事,有哪个百姓真正愿意支持他们?

    连沈犹龙这样的前两广总督都被这些家伙敲诈的忍无可忍,公开称也要起义。

    而曾经对义阳王抱以厚望,为他们奔走联络的复社陈子龙等人,也都死心了,宁愿另起炉灶,自己招募义勇夺回城池,也不愿意再支持这群兵匪。

    “他们这个样子还要打苏州,那不是送死吗?”

    “让他们打,正好吸引鞑子注意,方便咱们行事。”

    几位随驾的臣子们在议论着,朱以海听的皱眉,虽然他也越来越瞧不起义阳王他们,但说坐看他们送死,却过了。这不仅是见死不救的问题,更关乎抗虏的大局。

    义阳王他们现在顶在明处,浙东鲁监国朝廷才能偷偷发育,若是他们被一击灭亡,那朱以海他们也就要彻底暴露在清军眼皮底下了。

    “殿下,湖南巡抚堵胤锡、福建巡抚张肯堂、广西巡抚瞿式耜,还有福建郑家赐国姓朱成功,忠贞营赐姓名李赤心已经到了。”

    朱以海一听这些名字,心头振奋,“终于到了,赶紧有请。”

    “殿下为何如何期待?”陈潜夫不解,“臣以为,这几省终究有些鞭长莫及,而且人心也尚未真正归附。如福建郑氏,未必真肯出力。”

    “孤岂不知,不过既然能来,那还是踏出了关键的一步的,而且孤这次最期待的不是郑家的到来,而是堵胤锡和李赤心他们也。”

    “为何?福建郑氏实力远强于他们啊?”

    朱以海认真答道,“因为湖广处于长江上游,而我们现在长江下游,若是能够让湖广的明军和忠贞营十三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上游的鞑子发起一波反击攻势,则势必能够威胁到下游的南直,这边的鞑子就得分兵应对上游的威胁,你说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最直接有效的支援吗?”

    相反,福建郑氏虽然海上实力很强,但他们却还在浙江的南面,是浙江帮福建挡着清军。

    “殿下,闯贼可信吗?”

    “见面谈过就知道了!”朱以海直言道。

第125章 朱成功

    太湖南岸,运河上工商大镇震泽。

    朱以海命旗手营擦亮铠甲,换上新罩衣,军容齐整的出城迎接邓王和四巡抚一行。

    旗手营原本职责就是仪仗,此时精选细选高大勇武战士,身着一水的水银甲,腰佩刀背负弓,手持长矛,高举战旗列队相迎。

    一路跋涉而来的朝圣团,看到这军容,都为之动容。

    左佥都御史、金衢严巡抚黄道宗看到这军容,抚须大赞,“难怪监国提兵北伐,连战皆捷,仅此军容,鞑子自当不敌。”

    而赐国姓朱成功也驻足打量着这支兵马,虽心知这些肯定是特意精挑的士兵,有如朝廷以前的大汉将军,但他并不是普通的富家公子,虽有功名在身的监生,可自家在东南海上纵横,他对军队并不陌生,一眼看出这些威武的仪仗兵,不仅是样子货,他们身上散发着一股子铁与血的味道,这是真正从死人堆里出来的老兵。

    想到此行的任务,朱成功心中复杂,父亲希望他借此机会来朝见鲁监国,探清这位年轻监国的虚实,若真是中兴之主,福建郑氏当全力支持,同时让他想办法得到鲁监国赏识,成功当上监国的女婿,这样郑氏在福建地位就能更加稳固。

    若是鲁监国跟弘光、潞王等一个德性,那么郑家就绝不可能把宝押在他身上,虽然之前南阳王朱聿键不肯配合,但现在郑芝龙已经把朱聿键的弟弟唐王朱聿鐭安置在福建,十分礼貌客气的拉近关系,这是郑家的一个伏棋,万一鲁监国不行,那他们就拥唐王。

    实在不行,郑芝龙还有一个伏棋,那就是他在几年前就把洪承畴的老母和妻儿等都接到了福建,一直好好供养着。现在洪承畴已经是江南总督内院大学士,万一这明朝真气数尽了,手里有洪承畴的老母在,还能通过这个关系,跟洪承畴这个大清新贵联系,通过他的关系向清投降归附,凭郑氏在东南海上的实力和地位,他相信自己前途总不差吴三桂和三顺王的。

    这些后手郑芝龙并没有告诉年轻热血的儿子,只是让他来看看鲁监国是否真是中兴明君,朱成功对父亲的这种观望态度,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当此国难之际,鲁王既然勇于站出来领导抗清,那么大家做为大明臣子,自然就得忠心拥护,不能有三心二意,首尾两端。

    这位郑家海上集团的大公子,因为从小读书,接受精英教育,走的是跟父辈们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所以思想也跟曾经亦盗亦商的父亲们完全不同,骨子里朱成功跟江南复社的那些士子们没什么区别。

    这一年间,他从南京国子监回到福建老家,又从福建再北上到吴越,这条以往常走的路,现在已经大变了样,人心惶惶不安,越往北走,越是动荡。

    但到了浙东后,又感受到了不同的气氛,这里紧邻鞑虏前线,可大家的眼中却没那么迷茫。

    之前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渡海后,越来越明白了些什么,嘉兴本是鞑子占领之地,可现在嘉兴府县乡里,却比福建广东那边还安静太平,百姓居然在鞑子铁蹄下安居乐业?

    一开始他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鞑子让他们安居乐业,是亲提六师北伐,在嘉兴硬生生打出一块地盘的监国殿下,改变了这里。

    时间很短,改变却极大。

    免去百姓历年积欠,减免三年税赋,停三饷等等,清剿流寇,打击盗匪,建厘金局抽厘助饷而不伤民,军中建长夫营执役而不征丁做夫不累民,这些事情不可想象,但在这里却已经在正式推行。

    没有胡乱摊派,没有各种劝捐,甚至乡野道路反而更通畅安全了。

    最重要的是监国一万兵北上,到现在据说都已经扩充几倍,但他的兵马却并没有军纪败坏,四处抢劫。

    郑家是海贼起家,后来接受招安,垄断了东南海上贸易,所有海上商船都要插上郑家授予的旗子,郑家根据商船大小,分授不同旗子收不同的银子,大船年收三千两银,仅此一项,郑氏收的保护费就高达一千多万两银子。

    而郑氏更是凭借其强大的武力,在击败了其它海盗后,控制了航线,垄断了大明对外贸易中的中国商货,在与西班牙贸易中,实际充当了大明代理人角色,形成了实际上的郑-西班牙贸易。

    郑家以武力支持其对贸易的垄断,凭此获取大量的钱财,只是与他们东南王的实力不相匹配的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初受招安时郑芝龙仅是个游击。

    这些年郑氏不断的努力,想挤身大明政界上层,以获得更高的位置来保护他们的这些丰厚利益。

    但就算在弘光朝时获封南安伯爵、福建总镇,郑芝龙的海上集团,仍然也还兼职海盗生意,不仅打击那些不服管教的海贼势力,也攻击那些不肯交保护费的海商,甚至对葡萄牙、荷兰人、西班牙人也经常动手。

    甚至,他们也仍然经常打劫沿海的百姓,时不时的也会上岸抢劫。

    郑家的庞大的武装力量,这些年军纪比过去要好一些,但也只能说是一般,仍保留着海盗的许多恶劣习性。

    跟鲁监国的北伐军一比,天壤之别。

    他在军中呆过,知道想带好一支兵马很难,想要让那些手握刀枪的兵听话守军纪,更难。谷

    他无法想象,鲁监国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朱以海新组建的旗手营三军仪仗队,第一次威武亮相,确实把这些南来的各种人马震住了。

    就连闯军大将李锦、郝摇旗、袁宗第这几位,那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曾经更是随闯王打进过北京城,在皇帝的金銮殿站过。

    但他们也被朱以海的仪仗队震住,不是觉得这些兵有多精锐,其实闯军虽是流贼起家,但到了后期,也是有过不少精锐部队的,甚至闯军后来还有非常精悍能打的骑兵部队。

    比如李自成后期屡败官军的其中一个战术,号称三堵墙,便是临阵列马三万,三万重甲骑兵,犹如李自成老家历史上西夏的铁鹞子,前面一万骑兵敢调头,后阵就砍杀。

    冲击的时候,铁骑犹如三堵墙一样的推进,若是遇一般官军,直接就冲破击溃,若是遇到那种非常硬的,那就骑兵假装败逃,诱敌破阵追击,然后等他们阵形打散后,闯军的步卒持长枪围杀。

    在李自成的三堵墙骑兵攻势下,明军基本上没有挡的住的。

    后来孙传庭奉旨讨伐闯军,为对付三堵墙,特意打造了三万辆火车,居然硬生生的击退了李自成的三堵墙骑兵,可就在孙传庭以为自己能胜时,李自成居然破天荒的又掏出了第四堵骑兵墙,火车阵溃,孙传庭死,崇祯朝其实也就在此战中灭亡了。

    三四万铁甲骑兵,那才是真正的威慑天下的存在。

    可李锦他们此时震惊的是这位鲁监国,凭什么能做到这些,听说他在台州斩北使称监国时,手下就百来家丁护院。

    后来去台州去宁波,几乎就是孤身起家,渡海时也不过一万人,但大多新兵,老兵也来自各部,可在这短短时间里,硬是有了如此气象。

    “我觉得这位真有几分汉光武帝之气势啊。”

    “也许他真能成气候!”

    ······

    朱以海亲自率随驾的文官武将在城门前迎接一行人到来。

    远远的,一个须发花白身穿蟒袍的男子便快步上前,然后一把拜倒在朱以海面前,“臣朱聿键拜见监国殿下。”

    朱以海看着这人,历史上最悲情的一位皇帝,空有满腔热血和抱负,最后却只沦为了郑氏集团的傀儡,隆武帝在南明诸帝中,算是最好的,可却空有壮志徒乎奈何,最后死于北伐前线。

    “皇叔快快请起!”朱以海扶起邓王。

    历史上,唐鲁二藩相争,浙闽对立,最终加快了南明的崩塌,而这个时空,朱以海一来就抢先即位监国,并第一时间派人去追朱聿键。

    朱聿键也在得知朱以海监国后,很痛快的放弃了再监国。

    相比历史上,因消息不通,两人各自监国,但后来实际更早监国并称帝了的隆武帝派人传诏朱以海,让他退位归藩时,其实朱以海也确实奉诏退位返回台州了的,只是后来张国维等许多浙东大臣,认为清军大兵压境,国难当头,这个时候不能退让,只能将来谁先收复南京再奉谁为尊。

    朱以海于是又犹豫着被请回绍兴,结果后面两家矛盾越演越烈,你杀我使者,我砍你大臣,又互相给对方的大臣将领们授爵封官,搞的乌烟瘴气,倒让鞑子捡了便宜。

    “臣违背祖制,擅离藩地,率部来吴,请殿下降罪责罚,但请不要让臣回去,臣想留下来一起打鞑子。”朱聿键很诚恳的道。

    朱以海挽着朱聿键的手,有几分感动的道,“皇叔不顾体弱多病,仍坚持北上抗虏,这是何等的忠于国家,孤又岂能责罚。皇叔便留在军中,协办军务,我等太祖高皇帝子孙,一起并肩杀敌,再造大明!”

    朱聿键被这番话说的老泪纵横,想当年清军入塞,他募兵北上勤王,结果反被崇祯训斥,甚至降罪夺爵关入凤阳高墙,而如今他再次率兵北上,鲁监国对他却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大明在殿下的带领下,定能中兴恢复矣。”

    “光靠孤一人也是独木难支,要恢复天下,还得团结一心,合力抗虏。上自宗室亲藩,下直黎民百姓,从山泽草莽,到蛮夷戎狄,只要愿意联合抗虏,孤都敞开接纳!”

第126章 忠贞营一只虎

    “臣金衢严巡抚黄道周,”

    “臣湖南巡抚堵胤锡,”

    “臣福建巡抚张肯堂,”

    “臣广西巡抚瞿式耜,”

    “拜见监国殿下!”

    ······

    四巡抚领衔,上百文武拜倒。

    “诸卿免礼平身,随孤入城。”

    这时,后面走出来三人,“臣虎贲将军、忠贞营总兵官李赤心,拜见监国!”

    “臣忠贞营总兵官郝永忠,拜见监国殿下!”

    “臣忠贞营总兵官袁宗第,拜见监国殿下!”

    三人突然走出,高声唱名拜见,那名头一出,顿时震惊四面。

    “忠贞营?”

    “李赤心是谁?”

    “这人便是闯贼侄子,绰号一只虎,原名李锦。”

    “那怎么又叫李赤心?忠贞营又是怎么回事?”

    “你这也不知道?殿下之前授封湖广总督何腾蛟为督师,让他总督五省军务,并下旨让他招抚闯贼余部,还给闯贼李自成的妻子加封为忠贞夫人,其部十三支人马,并为忠贞营,各授总兵,还封爵赐名。”

    旁人议论四起,朱以海之前下旨招抚湖广川东的闯军余部,知晓的也不算多,现在突然看到三个闯军大将出现,都十分惊讶。

    朱以海倒是早就从堵胤锡的奏报中知道他带了三人前来拜见,所以心中早有准备。

    现在他们突然当众出来拜见,有些惊人,但朱以海其实还挺乐意,他之前定下联贼抗虏之策后,其实好多大臣都是不赞同的,认为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那就是国贼,尤其是李自成杀进了北京,逼死了先帝崇祯。

    所以绝不能原谅的。

    可朱以海还是劝说大家,提出清虏才是首要之敌,李自成虽然败退至湖广后,还曾想进攻江西,甚至打到南京去,但不管怎么样,李自成已经死了,他的大顺国也彻底崩溃灭亡了,如今剩下的只是顺军的余部。

    这些人对大明的威胁,远不如清军。

    况且,这些人现在也未必想跟朝廷继续打下去,只要朝廷真心招降,给一条出路,这些人是愿意的,而历史也早证明了这条路行的退。

    当初弘光朝不肯招降李自成张献忠等,一来也是这二人还在,他们不会肯降,再者也是门户之见,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先不说四川称帝的张献忠,只说顺军余部,如今群龙无首散落于汉中川东荆襄一带,他们现在既要直面追击的清军,又要面临想要吞并他们的张献忠,还得提防明军,日子是非常难过,可以夹缝中生存。

    朱以海知晓历史走势,知道这些人真正的处境,比历史上更早主动提出招抚后,李锦等也都愿意和谈,而朱以海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他们此时也已经是穷途末路,哪怕有些怀疑,仍然先接受了。

    这次李锦他们前来,也是带着大家的期望来的,也是表明自己的诚意。

    “你便是人称一只虎的李赤心将军?果然彪悍如虎,孤赐卿虎贲将军,名符其实也。”

    说着,朱以海扶起李锦,这李锦做为李自成的侄子,从小随其起义,转战南北,是闯军大将,大顺国建立,授封权制将军,封毫县侯。李自成从北京败退时,率三万人留镇陕北,与清军西征主帅阿济格的清军硬是打了三个月。

    在朱以海让何腾蛟堵胤锡招抚顺营后,李锦是比较支持接受招安的,受招安前,他率部驻于湖南岳州,但岳州并不是久留之地。

    “败军之将,何足称勇,殿下谬赞。”

    “兴国侯切莫妄自菲薄也,仅你在陕北率三万人能挡虏帅阿济格主力三个月之久,便堪称当世名将也。”

    他又扶起郝摇旗,摇旗其实是他的绰号,他当年加入李自成后,一开始是军中大旗手,后来就绰号摇旗,在明末农民军中资历较老,他也是主张接受招安的顺军大将。

    朱以海特赐名永忠,授南安侯爵,拜总兵官,统领本部。

    “靖西侯也快快请起。”朱以海又去扶袁宗第。

    这个袁宗第在顺军中地是三人中最高的,为右营制将军,封绵侯。李自成率部北上打入北京时,他留守后方,在湖广河南平乱,参与了李自成败撤后的潼关之战。

    但现在他已经失去对右营其它诸军的控制,只领着手下不多的一支人马,但这人长期自领一军,是方面主帅,在顺军中也是仅次刘宗敏、田见秀的大将。

    历史上这位不愧名将之称,在李定国两撅名王之前,南明唯一称的上大捷的胜仗,就是袁宗第指挥的怀庆之战了。

    李赤心、郝永忠、袁宗第三人,在朱以海看来,那都是真正身经百战的大将,他们单论作战指挥能力,甚至远在王之仁、张名振之上的,未来大放异彩的国姓爷朱成功,此时还只是个嘴上胡须不长的毛头小伙。

    比起方国安这种屡战屡败最会抢劫的将领,出身农民军的这些人,其实打仗的本事反而更强,那都是从无数实战中历练下来的。

    当着众人的面。

    朱以海直接宣布了一个决定。

    “忠贞营升为上卫亲军之一,编为御营前军,以兴国侯李赤心加兵部侍郎、左都督为御营前军左都督,以安国侯高必正加兵部侍郎、右都督为御营前军右都督,分统左右两部。

    “靖西侯袁宗第加兵部侍郎、左佥都御史、左都督,镇守湖北军务总兵官,郝永忠加兵部侍郎,镇守湖南军务总兵官。”

    “堵胤锡加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提督湖广军务总兵官兼理粮饷巡抚湖南地方,总制御营前部忠贞营各部,监督军事。”

    此时按何腾蛟和堵胤锡的上报,以及高一功、李赤心他们的自称,现在撤退到湖南境内的顺军余部,还有三十多万。

    另外在汉中湖北等地还有贺珍等部也有许多人马。

    虽然朱以海认为所谓三十多万人马,水份非常大,就跟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大军一样。

    左良玉号称八十万顺江而下,跟黄得功黄蜚他们打了几仗,最后投降清军时,一清点只不过十二万人马而已,夸大了七倍。

    朱以海推测现在归附的这十三营,实际人马可能有十多万,但其中绝大多数估计都是家眷妇孺,真正的兵马可能也就两三万之间,最多不太可能超过五万。

    当然,他也不会小瞧这些顺军余部,毕竟他们那是曾经打进过北京席卷了天下的一支兵马,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这些兵还是比较能打的,不是崇祯早年间还没成气候到处流窜的农民军。

    现在顺营诸部最大的问题是遭遇了连串的战败,尤其是李自成刘宗敏等先后战死后,士气跌落到极点,各部甚至已经没法整合起来,而夹在张献忠、明军、清军之间的他们,在湖南也很难稳定下来。

    他们现在很迷茫,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已经被打懵了。

    这些溃散的各部人马,思想各异,有想投清的,有想自立的,有想投明的,甚至有想回家种地的。

    如在汉中的贺珍,李自成大败后,还没死呢,他就伙同手下的将领们直接向清军投降,获封汉中总兵之职。

    然后陕北殿后的高一功等各部经汉中南下时,贺珍还毫不留情的率冲阻击。在不久前,在四川称帝的张献忠想趁机吞并汉中,认为既然定都蜀中,那必然要控制汉中,否则蜀中难安。

    可张献忠派几万人马去打汉中,想投降贺珍,结果反被贺珍杀的几乎全军尽没。

    贺珍能够打高一功打张献忠,就是有据汉中自立之心,本身也还兵强马壮,拥劲兵数万。

    现在留在湖北汉中一带的顺军,不是降清就是自立了,而南下湖南的各营,则基本上达成一致,接受大明朝廷招安。

    这次李锦他们前来,就是最终确定朝廷诚意的。

    现在朱以海把忠贞营编为御营前部,还给十三部首领皆封侯,甚至郝摇旗和袁宗第都封了湖北湖南的总兵官,这份诚意已经相当足了。

    就算还心有怀疑,但他们来时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人也当即表示,愿意率三十万部下沿江而下,直抵江南,勤王讨虏。

    朱以海当众没说什么,但把众人接入城中后,马上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

    由两位随驾大学士和浙江提督张名振等随驾文武,和刚到来的四巡抚、邓王以及忠贞营三位大将们一起参与会议。

    “兴国侯、南安侯、靖西侯,还有堵巡抚,你们现在联合起来,能召集多少人马?”

    “有没有办法拿下荆州?”

    朱以海直接问道。

    堵胤锡问,“殿下想夺取荆州?“

    “嗯,荆州在上游,若能夺取荆州,则可西拒蜀中的张献忠,顺江东下取武昌、南昌两重镇,对江南的鞑子构成威胁。”

    李赤心耿直的道,“臣愿意征集船只,调集忠贞营各部精锐,沿江而下直趋江南勤王,来此接受殿下调遣指挥。”

    朱以海摇头。

    “不,从湖广到吴淞,何止千里之遥,这沿途武昌九江南昌、安庆池州芜湖南京扬州镇江等重镇,尽在鞑子手中,想东下何其艰难,太不现实。若是你们能够联合起来,就近对重镇荆州发起进攻,若能夺取,则也能对江南战场起到极大的牵制支援作用。”

    “若能拿下荆州,则可趁势恢复湖北,拿下武昌。”

    朱以海说这些也不是乱说,而是此时清军在湖广地区确实力量薄弱,十分空虚。而忠贞营各部南下湖南后,大部份分散在荆州到公安之间。

    清帅阿济格已经搬师还朝,带走了八旗精锐,如今佟养和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何鸣銮任湖南巡抚,宋一真为巡按,可他们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之前也还一直在想办法招降顺军余部。

    袁宗第发言,“监国此议甚好,如今湖广确实空虚,若是此时围荆州正是时候,不过臣提议,不如兵分两路。由忠贞营各部联合围攻荆州,而由何督师率部佯攻武昌,这样能够进一步分散鞑子在湖广的兵力。”

    “荆州和武昌,甚至可以视情况,哪边更有机会,那就主攻哪边,先取一城再说。”

    朱以海听了很满意,历史上的荆州战役要到明年才开打,而且是大败而归,主要原因就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何腾蛟是个很自私的官员,他手下的许多明军将领都是明朝的那些老旧无能的懦弱将领,一开始拖拖拉拉,等到后面清军从江南调兵增援后,又吓的转身就跑,专坑队友。

    忠贞营围攻荆州许久,结果何腾蛟他们却并没能如计划中一样攻打武昌,甚至清军千里奔袭荆州,他们连报个信都没能,忠贞营久攻不下荆州,又被背后突袭,最终大败。

    这场大败,也使的明军在湖广的形势急转直下。

    而长沙、岳州的明军坑队友,其中也未尝没有何腾蛟私心使坏,有意想借清军之手消耗忠贞营的打算。

    但是,打荆州其实没错。

    荆州战役最大的问题,还是何腾蛟,朱以海开始考虑,如何把何腾蛟换下。只是他之前拜何腾蛟为督师,其实也是迫于形势,毕竟湖广那块地方,现在都是何腾蛟等一众地方官员维持着,而且很排外,抱成了一个小团体。

    朱以海这个监国,也需要湖广的支持,否则他们若是直接拥立个监国、皇帝什么的,那会弄的他很被动。

    现在忠贞营拉过来,又有堵胤锡这个湖南巡抚的明确支持,朱以海有了动何腾蛟的本钱,只是也必须谨慎小心,若是操作不好,搞不好湖广要出乱子。

    ”何督师稳定湖广有功,招抚忠贞营再立新功,孤的身边正缺这等国之柱石,徐阁老、沈公,孤想拜何督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入阁帮办,来孤身边协理军务,你们觉得可行否?“

    徐石麒和沈宸荃都在考虑监国话中深意,正常情况下,何腾蛟这样的地方重臣,尤其是在如今局势下,不当轻易调换,监国又准备打荆州战役,那临阵换将更是大忌。

    但监国却还是说出来,那绝对不是没想到,而是另有深意。

    ”湖广需要一位重臣能吏镇守督抚,监国打算用谁?“徐石麒直接问。

    朱以海看了看堵胤锡,这位能力是有的,也很忠心,只是资历是稍缺,”孤打算授堵卿为湖广总督,仍兼湖南巡抚,再调内阁大学士朱大典为督师云贵川陕楚豫赣七省军事。“

    湖广总督之下,再设一个七省督师,派出能力很强的内阁大学士朱大典督师,朱以海的这个安排一出,堵胤锡都表示赞同,甚至提出自己仍任湖南巡抚便好,不用加湖广总督之衔。

第127章 炮舰

    赐国姓朱成功虽仅是锦衣千户,但因为这次郑芝龙还让郑彩带了三千水师北上,为儿子撑腰壮胆,故此临时御前会议上,年轻的朱成功也列席在座。

    只不过朱成功倒也没因自家如今总镇福建,海上称雄便自傲张狂,反而是十分谦逊的安静坐于末席,虚心听讲。

    会议的气氛较为轻松。

    不过朱成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年轻的监国身上,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不过五六岁的监国,短短时间已经建下如此奇功,如今更是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心中万分崇拜。

    监国率军北伐,进入三吴,现在却又开始谋划布局于千里之外的荆襄之地,这份大局观让他十分佩服,相比之下,他在福建时,家中的父亲叔父们却只是盯着福建沿海几个港口,谈的也多是海上的贸易之利,并看不到此时中原剧变。

    认真的倾听着,慢慢的朱成功也发现了一些细节,就是在这御前会议上,虽然有两位内阁大学士在,但不论是德高望重年纪大的老学士徐石麒,还是很年轻的小学士沈宸荃,以及协办军务的虞大复、陈潜夫、沈文忠等,又或诚意伯刘孔昭和左通政杨文骢等,他们在这会议上,虽也有发言,但总体都是在跟着监国的节奏走。

    或者仅仅是拾遗补缺,整个会议都有一言堂的感觉,基本上都是监国上来就定下调子,然后大家补充细节。

    这让他很惊讶,要知道就算是在福建,以他爹郑芝龙在郑家的地位,也很难搞一言堂,那些叔伯兄长们,总是争争吵吵的,一件事情总要反复争论许久。

    而像现在行在这里,朱以海上来就把忠贞营提升为上卫亲军之一,还将他们授为御营前部,又是给十三家授爵封官,又是定荆州战役计划,居然没有谁反对。

    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有用信息太多了。

    首先一点,那就是鲁监国在这里有极大的威望,而这对于一个自立不久的亲王来说,这是非常不易的,很明显,朱以海能做到这点,凭借的是他一连串的胜利,是胜利带来的这些威望,是胜利让大家渐渐无条件的拥护监国。

    想想他在南京坐监读书时,听到的北京崇祯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崇祯在位十七年,首辅换了十几个,大学士拜了五十多个,但朝堂都没有一天清静过,崇祯都根本做不到说什么,下面就听什么。

    “朱阁部不论资历还是能力又或是官阶都是足够督师七省的,只是孤担心他这个外来的和尚去了湖广念不好本地的经,若是湖广地方的官员将领们不肯支持,这督师也不好做。”朱以海道。

    堵胤锡闻言立马站出来表态,说他这个湖南巡抚,绝对支持朱督师,李赤心袁宗第郝摇旗三位忠贞营大将,此时也跟着拍胸脯表态,朱督师到了湖广,他们绝对服从调遣,说往东不往西,说前进绝不后退。

    “等收复湖北,李赤心镇荆州,袁宗第镇襄阳,高一功镇武昌,郝永忠镇勋阳,其余诸部分镇湖北各府。”朱以海安排道。

    现在顺军余部,大部份过江到了湖南境内,朱以海的这个安排,既可看做是对忠贞营各部的奖赏,毕竟这是划分地盘,其二也还暗含深意。

    其一就是忠贞营移镇湖北,则湖南就是堵胤锡、朱大典率领的大明官军重新控制,其二,忠贞营镇湖北,则可挡在第一线。

    在考虑派谁去取代何腾蛟的时候,朱以海其实也是有好几个人选的,比如张国维、刘宗周、朱大典甚至是于颖、徐石麒,基本上都是内阁大学士,这样过去才能压的住何腾蛟。

    但考虑到真正带兵这方面有经验的,其实也就是朱大典了,连张国维都不行,他虽任过兵部尚书,协理过京营戎政,可真正说带兵打仗统领一面还是不够。

    就如钱塘江防线,张国维督师,但现在反馈的情况来看,他在统领协调各部人马,筹集供给粮饷这块,其实都做的一般。

    只能说张国维忠心耿耿,短晓些军事,但比起曾任山东巡抚平过登莱之乱,后又任兵部侍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的朱大典,还是差了许多。朱大典平叛乱,剿流贼,都是有过实打实功绩的,甚至最早就是做兵科给事中起家,后来按察福建,又抵御红毛番有功,吴三桂、刘良佐都曾在朱大典麾下效力过。

    甚至在崇祯十四年,朱大典还曾短暂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仍坐镇凤阳,因不能持廉而被革职。

    朱大典这人,除了喜欢贪污以外,似乎能力方面是很强的。

    相比起更正派的张国维,朱大典这种有些贪污缺点的官,其实可能更适应形势。

    他虽然也想过直接用堵胤锡替代何腾蛟,但担心这个旨意颁下后,何腾蛟可能拒绝执行,毕竟堵胤锡一直是他的部下,何腾蛟这人又向来心胸狭窄志大才疏,只有用一个资历威望官阶更高的人,才可能压的住他。

    拜何腾蛟为大学士,回朝入阁帮办,实际上就是明升暗降。

    这一点,连朱成功这个年轻人听了会后,基本上都听出来了。不管为何,反正鲁监国挺赏识堵胤锡,却不满何腾蛟,现在要换帅。

    会议上,朱以海始终没的提及福建的两广地区,虽然福建巡抚张肯堂和广西巡抚瞿式耜也在会上,但也只是听他们简单的汇报了下两地情况,并不做点评和安排。

    朱成功觉得这并不是好事,监国既然都插手湖广事务了,为何却连大后方的闽粤却置之不理?

    眼看会议要结束,朱成功硬着头皮请求发言,福建总镇委他进献白银五十万两,另调派郑彩率水师三千北上。

    “嗯,南安侯忠心可嘉也,这五十万两银子也算解孤燃眉之急啊,你们是有所不知啊,孤现在仅这北伐军三万余人,近五十个营头,一营一个月光饷钱就三千两,你们算算,一月饷钱十五万,这还没算战马、船只、火炮、刀枪、铠甲这些更耗钱的,哎,养不起啊。”

    “南安侯远在福建,都说福建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苦偏僻之地,居然还能挤出五十万两银子送来,这是何等的忠诚啊,有了这五十万两,又够给北伐将士发三个月饷了。”谷

    这番话说的朱成功脸胀的通红,谁人不知道福建郑氏豪横富裕,垄断着海上贸易,那就跟握了个聚宝盆一样,钱财源源不断,郑氏海商武装集团每年收益不下三千万两白银。

    这个收入比大明朝廷还富裕。

    甚至据说比荷兰东印度公司都有钱,现在给朱以海送来五十万两银子,这对比一下,就不是多,而是显得非常少了。

    毕竟你一年赚三千万,才给朝廷五十万,这是忠君爱国吗?

    你如果一年赚三十万,给朝廷五十万,那才叫真正的忠君爱国,破家助国。

    郑成功被朱以海一番挤兑,也只能硬着头皮说,这是第一笔,以后还会有。

    “哦,是吗?那太好了,孤可要好好感谢一下南安侯了。”

    朱以海笑着打住,不再多说。

    朱成功于是又说自己堂兄原镇江副总兵郑彩奉总镇之命,率三千精锐福建水师前来听命。

    “总共九艘拥有三十二门重炮的大战舰,和五十艘拥有八门炮的战船,船员水兵共计三千人。”

    朱以海其实也早已经拿到了郑彩率领的这支水师的详细情报,朱成功所说的三千人,共计五十九条船属实,特别是其中九艘大战舰,配备了三十二门大炮,其中六门青铜大炮,两门合金大炮,二十四门铁制大炮,这是效仿荷兰人战舰的新式战舰。

    火力方面远胜过去郑氏的战船,这样的船放在郑家,那也是最顶级的,这次能够一次派了九条来,也已经确实很有诚意,另外那五十条战船,过去也是郑家的主力战船,当年料罗湾海战,郑家就是用这样的船做主力。

    利用海湾地形和潮汐方向,再加上重金悬赏,烧掉一条船赏二百两银子,杀一个荷兰人赏五十两银子,最后采用群攻加火攻的战术,硬是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荷兰人。

    这些船相比起朱以海新建的水师伏波营的船,先进太多,就是刘孔昭和杨文骢带来的水师船,那也只是老式的长江内河沙船。

    朱以海对这支郑家舰队还是很喜欢的,不过有一点,他必须得把这支舰队真正的拿到手中控制,而不是让郑彩继续掌握着这支舰队,否则这支舰队根本不可能是朱以海的,仍是郑家的。

    就如当初清军过江,郑鸿逵做为镇江总兵、挂镇海将军印,郑彩则是副总兵,结果他们统领的水师就不战而逃。

    这些家伙手里的水师最强,却只想着保持实力,根本不愿意为朝廷拼命。

    “孤的水师伏波营共有十二营人马,不过缺少战船有有经验的船只水手们,这次你们送来这么多战船和火炮火枪,那真是雪中送炭。水师总兵官阮进,副总兵刘孔昭。”

    “臣在!”

    阮进和刘孔昭起身应命。

    “还不赶紧谢过国姓,五十九条船,三千人,这样,水师营再编八营,凑二十营人马,分成内河、外海两支舰队,便由总兵官阮进兼领外海水师诸营,副总兵刘孔昭兼领内河水师。”

    “福建这三千人和五十九条船,原来水师十二营加上新编的八营一起分一分,尽量平均点,郑彩副总兵授外海水师副总兵,协助阮总兵。

    授朱成功为伏波营内河水师副总兵,协助刘孔昭统领内河十营。”

    朱以海面带着微笑,却是毫不犹豫的就把郑家的这三千精锐水师给吞了,一点不给郑家客气。

    朱成功也不由的愣在那,不知道如何回答。

    “国姓有意见吗?”朱以海冷哼一声。

    “臣,臣奉旨领命。”朱成功赶紧答道,“谢殿下隆恩!”

    “国姓赶紧去趟海边,召郑彩带水师过来吧,尽早整编,水师也能早日派上大用场。”

    朱以海一想到历史上,他在钱塘防线崩溃后南下福建,最后却被郑彩控制,成了他的傀儡,对他们君臣是为所欲为,连大学士稍不合他意,都直接提着扔进海里淹死,这等嚣张跋扈之人,朱以海是绝对不会有半分信任了。

    这支水师,要么被他完全接收整编,要么他宁愿不要。

    至于郑彩这人,先授个副总兵安抚一下,但是绝不可能再重用的。

第128章 李成栋

    虽是北伐军旅之中,但大孟氏仍然忙里偷闲为大家增添一些气氛。一大早她就与妹妹开始张罗着准备一起家宴。

    “今日借这家宴机会,宴请监国前来,正好让三妹四妹跟监国见个面,若是监国能瞧的上,这事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孟氏敲定好菜单,又开始来给两个刚从绍兴接来的妹妹敲边鼓。

    之前她与丈夫谈到监国身边乏人,想把妹妹荐举,于是风风火火立马派了家丁回绍兴给父亲送信,求问父亲的态度,同时也给小妹们写信,询问她们的意愿。

    对于这桩事情,绍兴家里不论是孟老爷还是孟三妹四妹,都并不反对,甚至两年少女,也因近来听说了太多鲁监国的英雄事迹,而不免心生崇拜。

    得到那边同意的回复后,孟氏便立马派人把父亲和妹妹都接了过来,今日宴会,就算是最后一关,若是鲁监国也能瞧中妹妹们,那这事就成了。

    孟三妹文静,孟四妹却有些跳脱,拿着把梳子对镜镜头,却叽叽喳喳不停,“听说殿下是个神铳手,曾一铳打下两只大雁来,是吗,姐姐。”

    “那我可没亲眼见过,不过听你姐夫说,殿下不仅骑射本领好,而且火枪也确实打的好,甚至还能操大炮呢,二十多岁,刚毅坚强,还身强体健,如今忙于中兴大业,一心北伐,身边乏人,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这次机会难得,你们可得抓紧了。”

    孟三妹却托着腮问,“殿下不会是只知骑射征战的武夫吧?”

    “说什么浑话呢,殿下诗词文章也是极佳的,还曾当众写下好几首壮怀激烈的诗词呢,你姐夫都说有魏武唐宗的遗风。”

    “姐姐你把殿下也说的太好了吧?听着比四大公子都还厉害呢。”四妹道。

    孟氏笑道,“四公子也仅是江南年轻士人追捧,甚至是秦淮河畔的名妓们喊出来的,一个个出身名门显宦之家,确实也是文章高手,更喜流连青楼,是风流种子,但真要姐姐来说,他们一个都比不上殿下,甚至不如你们姐夫。”

    “国家危亡,真正干实事救国的男人,才是真英雄。”

    “对了,今日我也请了复社四公子,冒辟疆在海盐举义来朝,得殿下授职,并让他举荐贤才,冒公子便去信招复社诸好友等,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陆续抵达,另外黄宗炎、屠象美等不少复社名士也在,今日我都已经邀请了,一会你们亲眼看到,就能知晓其实士林称赞的四公子,其实真不如殿下多矣。”

    孟三妹是个文艺女青年,喜欢诗词爱好戏剧,在闺房之中也喜欢听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什么侯方域和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婉的爱情故事,甚至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啊,这些都深深的打动着正怀春的少女。

    其实他对于姐姐和父亲想将她送入宫中一事,是并不太乐意的,但她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反对。

    “啊,四公子也会来吗?”孟三妹眼睛都瞪大了一些。

    而孟四妹却明显更喜欢李香君、董小婉这些天下有名的女子。“董姐姐跟李姐姐真的那么美吗?”

    孟氏瞧着两个年少的妹妹,只得轻摇头,她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三妹今天只戴这副珍珠耳环就好,其它的金银首饰摘下来,殿下如今提倡节俭,不喜奢华。”

    三妹道,“我听说殿下以前最喜奢华,光是指甲套都有八百副,金玉象牙玳瑁各种皆有啊。”

    “那是从前,如今的殿下啊,与将士们同衣共食,非常朴素,身上连件金玉都见不到。”

    这副珍珠耳环戴上好,既为三妹增添了气质,却又不显俗气。

    她又给四妹挑了几件银饰,没用一件金玉,四妹年少开朗,天真烂漫,几件银饰在身上,却更显天真可爱。

    衣服也是尽量挑了显得素雅一些的搭配。

    “监国若是有问你们就答,不必过于拘束。”

    “知道了。”四妹笑道。

    ······

    御前会议结束后,陈潜夫过来邀请朱以海参加家宴,“家岳刚从绍兴过来,拙荆便张罗着弄个家宴接风,臣斗胆来请殿下赴宴。”

    朱以海笑着道,“好啊,你父亲孟公是个忠义乡绅,孤也想亲自感谢他。”

    孟老爷子是绍兴财主,之前不仅拿钱给女婿招兵买马举义助防钱塘,而且此后又几次掏了许多银子充军且饷,陈潜夫北上时,他又掏了一万两银子。

    而这次孟老爷子来,更是豪爽的拿了两万两,虽然孟老爷子其实也有些私心,比如这次冒着危险北上,就是想来当监国老丈人的。同时,也想给几个儿子和兄弟子侄们谋个出身。

    不过对比下当初崇祯的老丈人周奎的小气,皇帝女婿借钱都只借几千两,连皇后拿给他的银子都要克扣,这孟老爷子无疑是个很难得的人。

    朱以海便又邀了邓王和大学士徐石麒、沈宸荃,以及新来的四巡抚,并虞大复、沈文忠和朱成功等同往赴宴。

    陈潜夫夫妇则又邀请了冒辟疆、黄宗炎等一众复社等行在名士。

    羽林总兵官杨伯兴和金吾总兵官张名扬与旗手营总兵官张全分别带了一队精锐部下,护卫他们来到陈潜夫夫妇暂居的一座大宅。

    孟氏张罗着宴席,仍在忙碌着。

    时间还早,朱以海便与陈潜夫在庭院里纳凉小坐。

    “殿下,臣接到线报,鞑子苏松总兵李成栋正集结兵马,准备攻打崇明。”

    朱以海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太过惊讶。

    崇明的义阳王一众,其实就是从南京溃散下来的水师,加上地方文官武将,一起拥立的,虽然刚开始声势挺大,但本身就是乌七杂八的人马,加上那位义阳王虽是周藩郡王,可既无能力也无胆识,被推到这个位置,也只是当时没有其它宗室可拥。

    本来清军主力南下杭州,三吴空虚,正是他们发展的好时机,可这些人却凭白浪费了宝贵时间,一面是内部的这些大将们窝里斗争权夺势,一面却是纵兵劫掠百姓。谷

    搞的这些义军被百姓唾弃,还不如北兵的名声。

    之后在夏允彝陈子龙的建议下,勉强算是定了一个战略,打算依湖沿海对付清军,但夏允彝几个本也只是文士,田仰等人也是文臣,荆本澈、沈廷扬等对军事多不通,黄蜚吴志葵等这些武将,则全是些溃败之将,并没有几多真心实意要抗清。

    这战略订的不切实际,连家门口的三吴之地都还没恢复控制,就已经开始想着要伸手控制浙闽、两广、江西、湖广等地了。

    而陈梧、王朝先、黄斌卿等实力大将,也都是借机南下,说是去总督地方,其实就是想远离三吴,远离清军,同时想抢占地盘。

    这样一来,义阳王等的实力越发分散了。

    这都是取死之道。

    先前定下先取苏松,再打杭州,然后收复南京的策略,结果迟迟没有动静,黄蜚等几路人马,也是拖拖拉拉,迟迟不能按计划行事,到现在都还没完成对苏州的集结。

    相比之下,清军这边反应还更快点。

    苏松总兵李成栋就根据他掌握的军情,打算来个擒贼擒王,先破崇明贼巢,把义阳王这伪监国拿下,然后再将苏松各地的明军各个击破。

    甚至,他有意在等黄蜚等诸将集结围攻苏州,毕竟一个个去围剿比较麻烦,而坐守坚城打明军,更方便快捷。李成栋也是经验丰富的战将,知道以这些溃兵的实力,人马越多,战斗力只会越弱,越容易击败。

    现在李成栋要开启换家战术,让黄蜚等围攻苏州,他却带精锐去打崇明,他很有自信,苏州能够坚守到他攻破崇明后挟胜利之威杀回来。

    “这个李成栋实力如何?”朱以海对李成栋的大名也是知晓的,但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曾经反正,成了永历朝廷东勋集团的首领,控制着广东地区,还一度打的清军十分狼狈。

    不过朱以海倒不觉得说李成栋有多厉害,因为他反正后打的清军,其实主要也都是原明军投降后的绿营。

    “有人说李成栋原是高杰老部下?也是流贼出身?”

    陈潜夫负责军情,如今北伐军悄悄进入苏松地界,他对李成栋这个苏松总兵倒也是多方打探收集情报。

    他摇了摇头,“李成栋原先确实是高杰部下,但并不是流贼出身,事实上,那只是一个谣言而已。李成栋原是宁夏的边军,后来调任河南镇标游击,还参加了开封之战,因在开封之战中有功,升副总兵,又调到了直隶。”

    “烈皇殉国后,他从山西跑到南直,然后才划到了高杰麾下,他跟高杰的关系一般,毕竟在他麾下仅一年多时间。”

    “李成栋在高杰麾下时,也并不突出。在高杰被杀后,其部下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是高杰的外甥李本深,被南京晋为太子少保,加左都督职。”

    “不过高杰死后,朝廷并没有维持高杰这一镇,而是将高杰所部一分为七,李本深驻归德,杨承祖驻夏邑,唐应虎驻虞城,苗顺甫驻砀山,李翔云驻双沟,胡茂桢、郭虎驻泗州,李成栋驻徐州。”

    朱以海听出来,虽然弘光即位之初便设江北四镇,但实际上对这不听话的四镇也很忌惮,高杰一死,南京便立马趁机肢解了高杰这一镇人马,一分为七,互不统属。

    李成栋这个时候也分领本部,驻防徐州,算是自立门户了。

    造成高杰镇瓦解的原因,除了高杰死后朝廷借机肢解外,也是因为高杰的人马本身很杂,他自己本身是李自成大将,后来却投降大明,他麾下的主要大将,李本深是外甥,胡茂桢是他从李自成那带出来的老兄弟,郭虎是秦军将领,杨承祖甚至是罗汝才的旧部,这些人大多是陕西人,李成栋因为老家宁夏,所以他虽是官军,但也能融进这个圈子。

    不过相比起高杰部下大多来自陕甘宁地区,李成栋的心腹嫡系,就基本上都是来自河南了,他虽是宁夏人,但在河南真正起家,比如中军杜永和是通许人,吴文献也是通许人,殷之荣是商丘人,都是开封周边的,杨大福也是河南人。

    清军南下后,李成栋率部献徐州投降,仍为总兵,并不怎么得清军重视,毕竟他就算在高杰死后的七部中,也属于边缘旁系。

    降清后李成栋在打扬州时表现的非常卖力,加了些分,然后过江南下,也是一直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对付起昔日大明的同袍来,非常能下狠心。

    再之后又随土国宝清剿常镇等地反抗势力,因卖力表现,被授予苏松总兵,移镇苏松,要让他继续发挥作用。

    历史上,李成栋也正是在苏松总兵任上,疯狂镇压三吴起义军民,制造了惊人的江阴大屠杀,嘉定屠杀、昆山屠山等,凭着无数同族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然后又随博洛南下浙闽,再立新功,之后再攻入广东,最后升授广东提督。

    结果最后因为觉得自己功劳大,清朝却不让他做总督,非常不满意,于是又造了清朝的反。

    当然,当时除了分赃不均,觉得清朝亏待他外,也跟当时岭南局势有关,江西的金声恒反正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迅速爆发了一波反清大潮,许多地方都反正了,而鲁王朱以海当时也在福建趁势发起了一波攻势大潮,攻占了许多地方。

    李成栋几乎陷入包围之中,广东成了一座孤岛,于是眼看自身难保,干脆也反了。

    不过虽然反了,其实李成栋历史上的表现看,也不是什么真正的改过自新,真心拥立南明,而只不过是另有打算。

    虽然在南明头几年,李成栋似乎成了南明军队的克星,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但其实细究起来,李成栋不是在明朝时不能打,到了清朝就成了战神,而是他从江南打到两广,对付的其实都是那些二线甚至是乡勇、百姓而已。

    也正是因为错误的高估了自己,所以后来他才兵败战死。

    不过现在李成栋准备打崇明,却肯定能赢,因为历史上他就赢了,崇明义阳王那任命的浙直水师总督荆本澈根本就不会打仗,连兵都控制不住,他招募的兵军纪最差,已经在崇明周边烂透了。

    后来他逃到舟山,就被黄斌卿以纵兵劫掠百姓为由杀了他,然后吞了他的船只人马。

    “对了,之前陈梧部将张国柱,目前已经投到了李成栋麾下。”陈潜夫补充。

    朱以海沉吟不语。

    “我们要救崇明吗?”陈潜夫问。

    “你觉得呢?”朱以海反问。

第129章 八艳四公子

    后院里,孟氏引了李香君、董小婉她们进来。

    李董二人都曾是秦淮河上的风流人物,士林中有四公子,而秦淮河上也有八艳之称,名妓与才子的故事,总是能够传扬四方。

    其实这些女孩本也是清白人家的孩子,多是因家贫沉落青楼,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本姓吴,生在苏州,父亲本是武官,因被阉党列入东林党而被治罪家道中落,后流入青楼,随养母改姓李。

    打小接受严格的训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歌擅舞晓笛知琴,甚至能做些香艳清新的小诗。

    她们的养母走的是上层路线,花费十余年时间训练她们才艺,与一般妓女不同,想见上她们一面都非常艰难,更别说赔酒侍寝这种事,这些养母一般都会从小养着一群好苗子姑娘,最后一般都是卖给那些高官巨贾做妾的,因此一般也称为养瘦马。

    就算是长大后进入秦楼楚馆,但也不同于一般妓女,她们会搞个热闹的梳妆仪式,这梳妆钱往往千八百两,买一个小丫头才几两银子,养十几年的时间,仍是一个暴利的买卖。

    李香君和董小婉、陈圆圆等都是这样的瘦马出身,李香君中意侯方域,可侯方域却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梳妆,最后还是复社好友们凑钱成就。

    据说当年侯方域梳拢李香君这事还有个内幕,在他缺钱的时候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一大笔银子,梳拢仪式顺利进行,侯方域当夜还把祖传的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为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然而杨龙友这笔钱其实是阮大铖借杨龙友送给侯方域的,想卖个人情,拉拢侯方域,阮当时是被东林复社臭骂的奸佞,虽也是明末有名的戏曲家和大文豪,还是个大富豪,可士林都鄙弃他。

    侯方域知晓此事后,还有些犹豫,觉得欠了阮一个人情,可李香君知晓后马上就把头上发簪拔下来,骂醒了侯方域,然后变卖了自己首饰,又四下借钱,总算凑够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保住了侯方域的名声。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写成了戏剧桃花扇。

    董小婉身世也差不多,从小卖入青楼当瘦马养,练习各种才艺,后来认识了冒襄,一见倾心,可冒襄当时却只中意陈圆圆,两人甚至私订终身,只是后来冒襄第六次乡试不中后,陈圆圆已经离开了。

    是董小婉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一直照顾着他,后来柳如是出面让钱谦益帮忙为董小婉赎身,并送到冒家,这才成就了这段才子佳人情。

    复社四公子再次齐聚,也是十分难得。

    当初南京还未沦陷时,四人便已经各奔东西,皆因当时马士英阮大铖当政,而四公子当初是带头公揭阮大铖奸佞的人,所以被攻击,他们只好逃离。

    冒襄回了如皋老家,方以智一气跑去广州。

    董小婉李香君她们也跟着流离逃亡,好在如今苦尽甘来,冒襄在海盐举义迎鲁监国,鲁监国对他的忠心很是赞赏。

    “听说殿下授冒公子为翰林院庶吉士,真是恭喜啊。”大孟氏为人很是大方,有八面玲珑之感,虽是初次见面,却依然很快与她拉拉近了关系。

    董小婉也很高兴的回道,“殿下圣恩,特赐家夫进士出身,还格外开恩赐庶吉林。”

    明代的翰林地位很高,有非进士不入翰林的说法,明英宗以后形成惯例,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另外从二、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庶吉士无品级无定员,但却被称为储相,因为朝堂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能成为庶吉士,未然必然前途无量。

    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考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予翰林院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它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本来,复社四公子名头虽大,但其实只有方以智在崇祯十三年中过进士。

    冒襄六次乡试都没中,举人都没考上。

    孟氏是个玲珑的人,而董小婉和李香君那也是曾纵横秦淮河上的名妓,这交际应酬的本事更厉害,一会功夫,后院里已经是笑声不断,连孟三妹和孟四妹也都被她们带动起来了。

    前院。

    朱以海在召见四公子。

    四公子名头非常之响应,朱以海之前都收到过许多举荐他们的奏章,刘周宗、祁彪佳、徐石麒、陈盟等诸多大学士等都认为这是大才,当破格启用。

    朱以海其实对什么东林、复社的这些什么名士啊公子啊,并不是很看中,不过如今局势下,团结各方力量也是必须的。

    这四人虽然在科举上,只有一个考中进士,其它三个逢考必挂,但是他们四人的文章确实是做的不错的,这方面黄宗羲、顾炎武似乎也都是差不多,文章写的好,书编的好,可就是科举考不好,偏偏士林中名声还极大。

    这样的人,朱以海认为若是善加任用,其实也确实是有用的。

    就看用在什么地方,好比刘宗周那是大嘴炮,你非让他统兵打仗,肯定远不如孙承宗洪承畴等,但你若是把他放在都察院这种地方,却能起到很好的督察百官的作用。谷

    还有祁彪佳、于颖这些文臣,他们在地方治理上其实很有经验,安民抚治,绝对强过张名振、王之仁他们。

    所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关键,尤其是眼下,不可能还只一味的按照科举取士。

    朱以海经过考虑,把这四公子放到了翰林院中,让他们留在御前,做他的秘书,协助处理些文字工作,同时,他还打算借用这四人的名气,打算办一份报纸。

    不同于朝廷的邸报,而是要办一份搞宣传的报纸。

    主要任务就是鼓动宣传,搞思想舆论的统战工作,连报纸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复兴报,这四公子都是笔杆子厉害的人物,做这编辑那绝对是得手应手。

    他特意让大学士徐石麒出任总编,然后让这四公子各任主编,全方面的宣传大明,宣传鲁监国,宣传中兴、恢复,同时全方面的揭露鞑子的残暴、凶残等等。

    另外鲁监国政权的新政策等,也要通过这报纸传遍更多地方。

    冒襄和黄宗羲他们之前都组织义军,但效果只能说一般,就跟屠象美这位翰林院检讨在嘉兴起义一样,强迫每家出一兵,强迫所有富人商家出钱出粮,一下子搞出三万多人来,然后却一下子就让人端了老窝,兵败如山。

    虽然崇祯时的袁崇焕最后落得个凌迟的下场,但袁这个广东人还是比较生猛的,关宁骑兵在他的努力下,也确实成了一支能打的军队,但这样的文人毕竟很少。

    虽然侯方域给他上书,自称他父亲侯恂东林大佬,曾经总督七镇军务,自己因此也有学习兵法战阵,还得到父亲的一些真传。

    不过朱以海认为侯恂虽是东林大佬,为人也很正派,但真要说懂军事也是胡说,侯恂比较突出的就是提拔了左良玉,左良玉本来军中犯事当斩,侯恂却认为这个小军官很彪悍勇武,不但不治罪还提拔为裨将。

    左良玉也正是有了这个东林大佬靠山,后来才能一路高升。

    等到后来左良玉都成了手握重兵跋扈不能制的军阀,朝廷才想起快病死的侯恂,给他加总督七镇军务,希望他能压的住左良玉,不过这个时候侯恂其实谁也调动不了,最后开封之围没能解,侯恂再次被罢官归家,不久后还被抓回北京下狱,后来还是被李自成从狱中放出。

    只是侯恂并没有降顺,而是逃回南京,一直隐匿不出,后来又逃到徽州隐居。

    侯方域就是个嘴炮,但朱以海认为,只要把他摆到合适的位置,其实嘴炮也是能有不小作用的。

    “办报纸?可是邸报?”

    大明的邸报内容主要就是诏旨奏书一类的官文书,甚至内容还是经过筛选审核的,到了天启崇祯两朝,才加入了少量的社会新闻,比如天启六年五月的一期邸报,就记载了当时北京宣武门王恭厂火药库大爆炸的新闻。

    明朝党争厉害,邸报和通政使都成为各派争夺舆论的阵地。

    控制通政使,就能把奏章有选择的呈给皇帝看,而把不想给皇帝看到的不给他看,这也是当初朱以海即位监国后,第一批任命的官员中就是通政使的原因,这是皇帝重要的信息渠道,若是被奸臣控制,那就能蒙蔽圣听。

    东林党曾经在通政司被控制,奏章送不到皇帝面前的情况下,直接把奏章抄到了邸报上发行,打破了信息的垄断控制。

    崇祯年间,已经渐把邸报称为京报,甚至出现了专门翻印京报的报房,还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印报。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则还搞过旗报、牌报,就是把一些捷报,编成简短的文字,然后写在旗帜上或牌上,然后骑马沿途通报,振奋军心士气。

    朱以海要办的当然不是这种,他要办一份更先进的报纸。

    “复兴报,将是一份新式报纸,不再仅是抄录朝廷的奏章、诏旨,而是要重视新闻、言论,紧密配合时事要闻,发表评论。”

    一听这话,复社四公子个个眼睛瞪大,瞬间高潮了。

    监国居然要授给他们这样的权力?

    这岂不是比科道言官的权力还大?毕竟科道言官也只是在朝堂上发言,他们这是要通过报纸向天下发言,对各种时事都有点评之权?

    这个权力也太大了,身为复社四公子,他们比谁都明白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朱以海看着他们的样子,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呵呵一笑、

    “复兴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统一战线,团结天下士民,一致对外,共抗鞑虏,复兴社的总编辑是大学士徐石麒阁老,副总编是太仆卿陈潜夫,另外刘孔昭、杨文骢、沈文忠、虞大复、屠象美等也都会是编辑,复兴报具体会划为好几大版块,你们各负责一块,稿件要交叉审稿,最后由孤最后定稿。”

    “孤希望这份复兴报,能成为射向鞑子的利箭,能跟陈琳骂曹操,骆宾王讨武则天的檄文一样犀利,你们要揭露鞑子的种种恶行暴政,也要监督朝政百官,要鼓舞人心,团结军民,共同抗虏!”

    朱以海压低了几分声音,缓缓道,“这份报纸是为抗虏恢复而设,不是让某些人不识大局,拿来内斗的,明白吗?”

第130章 郑彩

    宴会开始。

    身材欣长的靓妆丽人引了一众美丽的女子珊珊出来。

    为首的便是大孟氏,她见了朱以海,把双袖交叠在腰旁,侧着身子,轻启朱唇,大方的请安,“监国殿下万福,殿下降临,真是令此处蓬荜生辉!”

    “还请恕失迎之罪!”

    朱以海看着这些丽人,也是觉得大为养眼,自来后,整天忙着为生存而奔波,无暇他顾,每天不是在行军就是在打仗,天天跟一群糙老爷们呆一起,这还是六月天,整天都是汗臭味相伴,也着实是辛苦。

    今天这些年轻靓丽的女子,真如一道画一般赏心悦目。

    “臣妾董小婉拜见监国,殿下万福金安。”

    “臣妾李香君见过殿下,殿下万福。”

    她们也都落落大方。

    然后是孟二娘带着两个妹妹过来请礼,表现的就比较害羞腼腆了。

    朱以海其实也知道陈潜夫夫妇的安排,知晓今天这顿家宴也是另有安排,之前陈潜夫也跟他说过如今身边无人侍奉,又说到监国三个儿子或遭战乱被鞑子掳走不知生死,或是在南中遇战火而没,没有子嗣,也是让大家担忧的事情,希望他能够多纳些淑女,早生嗣子。

    这事朱以海也明白,陈潜夫婉转提出自己老丈人家还有两个适龄的淑女,愿意自荐,朱以海也没拒绝。

    他也知道,他在前线打仗,但自己的这点事情,也确实引的许多人关心,上次黄宗炎过来,就直接把堂妹黄四娘带来了,虽然朱以海认为自己上次只是在眉山跟黄姑娘聊了会天。

    可人家黄老寨子不这么认为,大晚上的,姑娘到你屋里,跟你一聊半宿,你说什么也没发生,这就就当没发生过?

    不可能的,江南人越发注重名节,反正朱以海就算走了,黄老寨子都是直接对外宣布姑娘现在是监国的人了。

    所以这次黄宗炎过海后,老寨子便让他把人一起带来了。

    现在就在镇上,朱以海跟姑娘只来的及打了个照面,简单聊了几句,姑娘倒还是那个姑娘,甚至或许是因为之前朱以海曾对外说过不喜缠足姑娘,说是残疾,姑娘不服气,居然当着朱以海面把鞋袜脱了。

    把一双玉足展示给朱以海看,还打着赤脚走路。

    黄四姑娘的一双脚比较小巧,有塑型过的痕迹,但相比起把骨头折断扭曲的那种要好的多,就是显得偏小,估计也就是三十二三码的脚,但起码只是偏小些,没到走不了路的程度。

    对姑娘这有些倔强的表现,朱以海也只好给她陪了个不是。

    一想到还有个黄姑娘没安排好,自己又来见孟姑娘,还一见见两个,总觉得有些过于渣了,似乎融入的太快了一些。

    细细打量孟氏姐妹。

    孟三娘皮肤白皙,有种林黛玉的那种柔媚之感。而孟四娘,神清气朗的双眼明动,秀美的脸庞还带有几分婴儿肥一般,更添可爱。

    虽然朱以海的审美里,觉得其实还是大孟氏更加风姿绰约,充满诱人的成熟味道,但那毕竟是臣子之妻了。

    李香君和董小婉,无论是长象还是气质都是上佳,不过朱以海倒觉得有些距离,总感觉她们的笑容里披着层纱,很不真实。

    另外还有几位女眷,基本上都是嘉兴投附士绅的妻子。

    朱以海也没失礼的去多打量她们,简单的打个招呼后,便来到席上。

    宴会开始,军旅之中还是比较简单的。

    好在菜做的不错,朱以海吃的挺满意。

    饭后,朱成功带着刚赶到的堂兄郑彩来拜见。

    说是堂兄,但年纪上却差不多长他一辈了。

    “臣郑彩拜见监国殿下。”

    “郑卿请起!”

    朱以海打量着郑彩,这位在二十年前就随着叔父郑芝龙下海经商,后来成为郑芝龙海上武装集团中的重要一员,弘光南京称帝,郑芝龙让弟弟郑鸿逵入朝,拜为镇江总兵挂镇海将军印,郑彩也跟随北上,做了镇江副总兵。

    不过朱以海盯着郑彩打量许久,但不是因为这,而是历史上郑彩曾经控制了朱以海很长时间。

    在朱以海浙江兵败后,退入福建,后来郑彩率兵北上迎接,朱以海本以为得到强援,谁知道这个郑彩不过是想效仿当初郑芝龙他们在福建拥隆武帝为傀儡一样,想拥个傀儡好自己掌权。

    他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排斥异己,因为跟大学士熊汝霖一言不和,就把熊汝霖拖进海里淹死。

    后来郑成功与郑彩内讧,郑成功袭杀郑彩弟郑联,占领厦门,郑彩向朱以海求援,早就厌恶郑彩的鲁监国诸将张名振等趁杀袭败郑彩,大败的郑彩从此一撅不振,最后只能通过郑成功的祖母出面跟郑成功求情,才勉强让他回到老家养老。

    朱以海默默回顾这个家伙的一生,早年跟着叔父在海上行盗,后来洗白做官,结果在镇江面对清军一兵不发就跑了。

    奉隆武帝后,被命令北伐救援江西,结果却在边关按兵不动,见死不救,一听说清军过来了,便立马带兵逃跑。

    隆武帝北伐遇难后,他又带兵到舟山,说要拥立鲁王,结果却挟持控制,嚣张跋扈。

    从头到尾,这人没有跟清军真正打过一仗。

    每次听说清军南下,立马就跑。

    在镇江如此,在建昌如此。

    看到他那假模假样的恭敬,朱以海就想抽刀砍人。

    朱以海打量着郑彩,郑彩却也在打量着朱以海。

    “臣北上时路过舟山,臣与黄斌卿曾一同防守长江,有些旧情,他主动找上我,说监国手下大将王之仁正要调兵攻打舟山,觉得这里面有误会,希望监国能够调解。”

    朱以海冷笑一声,“误会么,孤前后派去舟山的使者十几波,可黄斌卿却从没有给孤回复过一次,他甚至还暗里跟陈梧等谋划着要袭击孤,你说这是误会吗?”

    郑彩却还大咧咧的要当和事佬,朱以海越发对此人不屑,真是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真以为从福建来的,就要给你脸面?

    你又不是郑芝龙。

    在福建郑氏集团里,郑芝龙才是老大,其次也是郑鸿逵和郑芝豹,就算朱成功那也比你地位高,你顶多排第五。

    “黄斌卿的事,孤已有决断,是他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孤尊重他的选择,郑卿也就不必多言了。”

    “殿下,黄总兵在舟山,也是兵强马壮,好几万人马,若真打起来,王将军未必打的过啊。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呢,王总兵诚意很足,已经认识到先前的错误了,如今愿意将功赎罪,这不,我这次北上,他已经让我把王朝先将军的一千老部下送来了,另外,还派了公子世勋领水师三千随同前来御前听调遣。”

    “另外,黄总兵还把爱女送来殿下身边。”

    朱以海眼睛微微眯起,“什么意思?”

    “黄总兵说先前他因为奉义阳王监国之令,所以不好跟殿下往来,但如今认识到,能救大明的唯有鲁监国也,所以如今愿意改尊监国,听从诏令。”

    “知监国身边缺人侍奉,特让儿子护送女儿前来。”

    郑彩继续劝道,“既然黄总兵已经如此悔过了,殿下何不给他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呢,万一真逼急了,黄总兵以舟山投降鞑虏,那可就追悔莫及啊。”

    “哼,挟舟山降清?威胁孤吗?”

    “不,这是臣说的不是黄总兵说的,是说万一,既然他要改过,何不接纳呢。”

    朱成功这个时候也出来劝说朱以海,认为应当团结一心,还说这是朱以海之前一直强调的。

    朱以海倒是被他们将在那,自己确实一直公开宣称要团结各方力量抗清,现在黄斌卿被王之仁他们包围,眼看着要开打了,黄斌卿也有些慌。

    义阳王这边是眼看着没半点水花,倒是朱以海兴风做浪越搞越大,他守着舟山这么几个岛,真要硬刚朱以海肯定打不过。

    降清嘛暂时也没打算,所以也就认怂了。

    不过黄斌卿也不是简单的认怂,他是有条件的,他让儿子带着三千水师来,还事带了王朝先一千旧部,又把女儿也送来,就是表明诚意,然后他希望能获得原先那个靖虏伯的爵位,同时给他一个浙直水师提督之职。

    重点是仍镇舟山。

    黄斌卿承诺以后接受鲁监国调遣,但也希望朱以海给他解决粮饷供应问题。

    “此事稍后再议!”朱以海大手一挥。

    郑彩却又道,“臣听闻殿下欲将臣带来的三千水师和五十九条船,都打散编入殿下水营各营?臣以为此法不妥,臣这营水营都是久经训练,熟习水战的老兵,而且各船上的兵将还有诸船都有默契,若是打散到其它各营,则这一营精兵便废了,还请殿下三思也。”

    朱以海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他声音变冷。

    “此事是孤与御前诸臣商议所定,正因福建水师精锐,才要分散到各营去做骨干,把各营帮带起来。真打起仗来,孤总不能只指望福建水师这一营兵吧?”

    “好了,郑卿远来辛苦,成功先送他去休息,其它事情,回头再说。”

第131章 不退

    朱以海摸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

    这个笔记本不过巴掌大,十分方便携带,正面封皮是红色的背面封皮是黑色的,朱以海用前半本记录着张名振张煌言张国维王相吴凯等这些忠贞义士名单,后半本则记录着黄斌卿、方国安、吴三桂、孔有德、何腾蛟等名字。

    现在他提笔又加上一个名字,郑彩。

    “zhencai”

    笔记本上红黑名单都是用拼音写成,就算再有才学的人偷看到了这个本子,也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虽然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可就算拉丁人来了也看不懂这些。

    合上本子,朱以海藏入怀中。

    除了这个红黑名单的本子,朱以海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则也是用拼音记录着他能记起来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等,以防时间久了忘记遗忘。

    “殿下,朱太仆请见。”杨伯兴在门口唤醒。

    “哦,请。”

    陈潜夫笑着进来,“今天招待多有不周,殿下见谅啊。”

    “尊夫人真是个贤内助,这军旅之中也是能弄的这么齐整,非常了得。”

    “岳家虽从事工商贱业,不过家中子弟其实也一直是读书的,女儿更是打小就请了女先生教导,而且岳家不像一般士族那么死板,对女儿们也没过份要求缠足,都只是稍稍收了收。”他把话题往姨妹们身上带。

    “殿下今日也见过拙荆的两位妹妹,不知道可入殿下眼?”

    朱以海沉吟。

    孟家两个姑娘倒是还不错,一个知性稳重一个天真可爱,虽然朱以海觉得见一面就定终身这种事情,毕竟与自己的观念不符,但也知道时代不同,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都讲究盲婚哑嫁,完全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现在这样还能先见一面,都算是例外了。

    两个姑娘太年轻了点。

    但在这个时代却又已适婚。

    朱以海也很清楚,现在很多人都在盯着他这点事,说来还是因为无子嗣的原因,虽然当初兖州之战后,长子和三子只是被掳走,但现在下落不明,谁知道现在是在关外鞑子老家为奴做仆,还是已经遭遇不幸?

    随着形势好转,监国朝廷也已经算是正式立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对监国的继承人问题越发看重。

    没有那就生。

    后宫乏人,那就添。

    今日拒绝了陈潜夫,明日也还会有陈盟方逢年甚至宋之普陈函辉重提旧事,甚至庞天寿刘朝等人可能还要张罗着选秀。

    他在这个事情上现在确实不想浪费太多精力。

    一番考虑过后,倒也觉得孟氏姐妹和那位黄姑娘其实也挺不错,既然她们也愿意,那就先接纳,慢慢再培养感情吧。

    “此事臣来安排?”

    朱以海摆手,既然决定了,那就没必要再扭扭捏捏。

    “请徐阁老和沈阁老做大媒,按夫人之礼娉娶,军中条件简陋,便孟氏二女与黄氏女一并迎娶,皆为姬。”

    朱以海直接安排道。

    监国只是代天子摄政,本质上朱以海仍只是鲁王。大明亲王可以有正妃和次妃两妃,其次是姬,再次则没有名号,皆为妾。

    姬一般也称夫人。

    黄姑娘和孟氏二女也皆是良家之女,又对朱以海多有襄助,所以他打算娶后,便也干脆一步到位,皆册封为姬。

    次妃位仅一个,三女不好给,便都授为姬夫人。

    “孟老爷子愿意出仕为官否?”

    “老爷子平时闲云野鹤惯了。”

    “那孟家几位公子,若是愿意出仕,按他们意愿,愿从军中,入旗手营,先锻炼一阵子,然后再送到营务处随营讲武堂学习。若愿为文职,则先到粮台处做事,视能力再做安排。”

    “陈卿,黄斌卿使郑彩来请罪求情,你觉得孤该信他吗?”

    “黄斌卿既然把女儿和儿子都送来了,那这次可能是真的畏惧了,殿下何不顺水推舟接受呢,真要打起来,臣相信王总督肯定能打的下,但必然也是两败俱伤。王总督那里兵马不多,若是跟黄斌卿消耗过多,就算赢了,可接下来也必然妨碍到殿下派王总督坐镇钱塘防线,遏制方国安的计划的。”

    “不如先羁縻之!”

    朱以海很讨厌这个羁縻之,这就是无可奈何的另一个说法,可此时他极力压制着心中要干掉黄斌卿的念头,也希望能够更冷静一些,更从大局出发。

    “臣以为可以接纳黄斌卿,但得加一些附加条件,最好是能召他来此,或调防驻地,最起码也得派一员大将过去,如此方有可能真正收编黄部,而不是留下隐患。”

    朱以海清楚黄斌卿本部原本人马不少,是从南京江防带着南下的弘光朝正规兵,之前又吞并了王朝先八千白杆兵,实力确实不弱。

    “把黄斌卿儿子黄世勋带来的三千舟山水师,跟福建水师一起打散编入阮进的伏波营,授黄世勋副总兵衔,留侍御前。”

    “黄斌卿的女儿既然送来了,那就随孟黄一起娉为姬夫人。”

    “至于黄卿斌,孤便授他肃虏伯爵,加浙直水师提督,仍领本部,让他率本部增援崇明岛,原王朝先所部人马,仍令返还王朝先,令勇卫营王相移镇舟山为总兵官,王朝先为副将。”

    陈潜夫觉得这力度大了点。

    “若是调黄斌卿离开舟山,只怕他不愿意。”

    “崇明不比舟山小,而且更富庶,另外孤把常镇二府划入他辖区,另外孤再给他解决二十营的粮饷。”

    朱以海很果决的道,“若是黄斌卿连这样的条件都不肯接受,那么也就没什么好谈的,让王总督攻上舟山,将此逆斩首,然后收编舟山诸部,仍令王相留镇舟山。”

    “王相和王朝先搭档,是否压的住王朝先,毕竟岛上还有他七千人马?是否派一员大将回去?比如张名振?”

    “张名振是孤的浙江提督,也是如今御营中军都统,孤暂时还离不开他,王相的忠心和能力孤都是信的过的,另有吴凯、王鸣谦等协助,当无问题。”

    只要解决掉黄斌卿后,现在舟山便相对平稳,毕竟如今属于后方,还是在海上,受到的威胁较小。

    “臣看郑彩似乎有些不太满意殿下安排。”

    “不满意?当孤是邓王么?既然来了这里,便得听孤安排,你多派点人盯着郑彩,若是敢在孤这里乱来,那就别怪孤不客气。”

    “郑彩三千水师,黄世勋三千水师还有,王朝先旧部一千人,这七千人马,都要收编吗?”

    “嗯,不用担心,六七千人打进两三万人马中,还是能消化的了的。对那些军官都盯紧一些便是!”朱以海是不允许他的御营中还另有山头的。

第132章 禁卫八镇

    送走监国,陈潜夫回屋。

    妻子孟氏已经在等候了,“怎么说?”

    陈潜夫对她笑道,“事成了,殿下会请徐阁老和小沈学士做大媒,三妹四妹迎入宫中,册封为夫人,另外二黄也将迎入宫中。”

    “二黄?”

    “肃虏伯黄斌卿的女儿,还有黄宗羲的从妹。”

    “相公辛苦了。”孟氏对于二黄也将入宫,倒没什么意见,只要两个妹妹能入宫就很好了,监国身边不可能只有一二个女人的。而对次妃之位,她也根本没有过半点想法。将来就看二孟二黄谁能先为监国生下儿子,到时母凭子贵,自然就进位次妃。

    “殿下说你的几位兄弟,愿意从军的,就先进旗手营锻炼几月,然后进随营讲武堂学习,将来学成自然前途无量,若是愿意从文,则安排到粮台处先学习帮办。”

    孟氏替丈夫拍打身上的灰尘,“这个就由他们自己选择吧。”说完,她便急着去跟两位妹妹报喜去了,想到两个妹妹还年轻,少不得一会还得好好教导她们夫妻之事,这个可耽误不得,越早怀孕越好。

    陈潜夫进了书房,开始筹划对新编进来的福建郑氏水师和舟山水师的监察。

    ·····

    在朱以海的坚持下,郑彩和黄世勋虽有些不满整编,可兵已入大营,监国强势,他们最后也还是没胆子敢反抗,两支水师都被编入了伏波营,王朝先那一千旧部,朱以海则编入了步营。

    这让王朝先有些空欢喜。

    不过经此一来,此时朱以海部的人马有些过于膨胀了。

    在与张名振等诸将商议过后,朱以海打算调整一下目前北伐军的建制,以方便更好的调度。

    按马步水分为三军,分别授以御前近卫亲军马军,和御前近卫亲军步军,和御前近卫亲军水军,授张名振为御前近卫亲军步军提督,张名扬授御前近卫亲军马军提督,阮进为御前近卫水军提督。

    近卫亲军步军共四十二营,整编为勇卫、神机、旗手、世忠四镇,每镇下辖二协,协辖二标,标辖二营。

    镇设总兵官,协设参将,标设游击,营设守备。

    营以下则依然是哨、队,哨设千总,队设把总。

    如勇卫镇设总兵官,下辖左右两协外,另辖总兵镇标一标两营。实际全镇是十营人马,战兵五千,辅兵九百。

    勇卫、神机、旗手、世忠四镇皆受提督张名振统领,张名振另有提标两营,总共四十二营步兵,战兵两万一千,辅兵七千五百六。

    近卫亲军马军则因为战马、骑兵等受限,暂时只有金吾一镇,镇下也只有一协加提标,共六营人马,骑兵三千,辅兵一千零八十。

    侍卫亲军水军,则下辖伏波、镇海两镇,分为外海和内河两水师,各领十营,加上提标两营,总共二十二营,计一万一千战兵,辅兵三千九百六。

    此外,羽林营因宪兵特殊性,被授予御前侍卫亲军,也是暂设一镇六营,共步骑三千,辅兵一千零八十。

    这份整编名单一下,诸将都有些恍惚感,不知不觉中,北伐军居然滚雪球一样,滚的这么大了。

    从眉山战兵收编世忠营,再到过海后灭徐家营,再打祝家庄灭李遇春部,然后进军嘉兴,吸纳世勇营,再合编刘孔昭、杨文骢两万人马,到平湖后又合了屠象美等嘉兴义军,后又合了邓王亲卫、浙东援兵,以及现在的郑氏水氏、黄斌卿水师等。

    总共是八镇兵马,战兵整整三万八千,辅兵都有一万三千六百八,全军五万六千八。

    这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了。

    这还是每次合编时,都还淘汰遣散掉了不少,要不然的话更能更多,朱以海这个时候都不禁感叹,怪不得明末军头们兵这么多,没有限制的话,确实能无限滚雪球。

    五万多人马,哪怕一人一天一钱多银子,一天都要七八千两银子,就算半饷,也有三四千两银子,这仅是饷,还没算粮、械等。

    也幸好是在江南行军,若是在西北或关外,这都不用打仗,仅粮食补给问题,就能让这支大军崩溃。

    朱以海现在仍然小心隐藏着这支大军的信息,仍以江南提督朱武的身份对外自称,不过因为有严我公和李遇春的捷报频传,所以现在不仅北京那边根本没把这江南提督朱武的屡败之将当回事,就连南京、苏州那边也只当这是支流窜的小股人马。

    杭州。

    博洛、张存仁等也已经有几分佩服朱武的顽强了,按严我公和李明遇、郑继武等将领的报告,朱武现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兵马越打越少,可就是能够不服输,都他娘的成了流寇了,到处招纳贼匪无赖,四处抢掠百姓,现在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在乡下打粮都经常遭到地主乡绅们围攻,今天死个把总,明天死个游击,仅那些地主乡绅们就能让这朱武翻不浪来了。

    博洛现在专心的准备班师,八旗兵只留下三千驻防杭州,其余的一万余人都随他北返,沿途清剿一遍苏松地区的叛逆,然后回京。谷

    当初从江宁分兵南下,领一万五千八旗,并汉军降兵等十二万余,南下很顺利,八旗兵基本上没什么损失,现在开始清点兵马,发现南下后八旗只折损了不到一千,可细看究竟,在余姚就折了一百,在祝家庄又折了五百,杭州城下和钱塘江,富宁等地折了不到三百。

    这损兵大头居然就是几什哈的五百人全军战没,这是全营覆没,另外在余姚也覆没了一个营,但那只有一百八旗。

    “这个该死的几什哈,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

    镇国将军拜音图劝说,“几什哈也是为国阵亡,而且那一战也确实杀伤不少,如今人没了,还是厚抚为主。”

    他潜台词是给几什哈一个好的评价,这样他们在北京摄政王那里也好交差,毕竟几什哈也是他们手下,若是几什哈显得太无能,那也是他们的无能。

    “给他请封半个前程吧,让他儿子世袭,也算咱们并肩作战一场,给他的一点帮助了。”

    后金以武起家,非常重视军功,且他们本身也人丁少,入关时也不过二十几万丁,所以对旗丁非常优厚。

    入关后,北京就颁旨,给旗丁授田,每丁三十亩,披甲当差的另有饷银,巴牙喇每月四两,马甲每月三两,年支米四十八石,出征另给行粮。

    虽然这饷看似不算高,但八旗抚恤和赏赐却格外的高,而且基本上是不打折扣的。

    一切都是先军政策,再怎么着,也不会克扣兵饷赏赐,这也是八旗早期比较能打的原因,关外苦寒,靠打猎种地可没前途,只有靠披甲从军,靠军功赏赐和抢掠瓜分,这才是大头。

    而且旗丁的孀妇、寡妇,还能终身半饷半俸。

    “按咱们八旗阵亡抚恤规矩给银子,几什哈是甲喇章京,给四百两银子,其以下军官,各按品级从三百五十两到一百两。”

    “凡正身旗人任巴呀喇、领催、执纛人阵亡给银二百两,马甲步甲一百五十两,炮手一百三十两。

    “如果是满州、蒙古随役并满州汉人家奴临时充甲兵战死者给银一百两。”

    “这些阵亡八旗家中若有子弟可以训练成才者,可以顶补为兵,以资养赡,无子弟或子弟年幼不能自立而眷属无依靠者,每月给赏银五钱,米三斗,直到十六岁为止。

    “军官眷属无依靠者,继续发军官生前半俸。”

    “阵亡官兵子弟成年后,若因残废不能谋生者,可保留兵丁生前半饷以资赡养。”

    这些都是惯例,从皇帝到摄政王,再到八旗旗主,及各小旗主,都不敢对这个抚恤金有想法。

    这笔银子是一次性的阵亡抚恤银,还不包括丧葬费等。

    “李遇春也请了几次抚恤了,一直还没给。”

    “按规矩来便是,李遇春的人马,既不是八旗,也不是汉军旗,只是绿营兵而已,有许多连绿营兵都不是。”

    “军中有名册的绿营兵,马兵战死者给银七十两,步兵五十两,没有在名册上的不给。”

    “一两不给也不好吧,毕竟还得让他们卖命呢。”

    “那就每人给三两抚恤。”

    大清对旗丁那是命根子一样,一个巴牙喇护军战死,直接就给二百两银子,马甲和步甲都给一百五十两,就算是他们的包衣奴才上阵,死了都给一百两。

    可如果是绿营兵,就少多了,马兵战死也仅给七十两,步兵更只五十两,等于绿营马兵只有八旗马兵的一半不到,步兵是三分之一。

    绿营兵连八旗的包衣奴才都比不上。

    至于不在名册上的,那更是一两没有。

    “明朝一个相当于我们甲喇章京的指挥战死,也不过给银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士兵三两。就这样点抚恤,如何让人拼杀?”博洛不屑的道。

    大清丰厚的战赏、抚恤以及抢劫制度,极好的激励着士兵们敢拼敢杀,争相作战,每次出征,甚至不仅点到名的旗丁积极参加,甚至还要带上家中余丁,甚至是自己的包衣奴才随军。

    “告诉李遇春,这些抚恤银子发下去,是要给阵亡将士家眷的,若是他连这个银子也敢克扣贪污,老子就扒了他的皮。”博洛恶狠狠道。

    “明天就要启程北上了,他若敢贪,我不介意到时路过嘉兴时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通知下严我公,这次随我们一同回京城!摄政王来信,可是指名要见他。”

第133章 腿软

    闰六月上旬。

    朱以海任命的苏松总督沈犹龙与陈子龙、夏允彝等率众起兵,义旗高举,满城丁壮都来投军,民心士气大振。

    半日时间,便拿下松江府城,将义阳王麾下总兵吴志葵的参将常寿宁擒拿。

    沈犹龙历数常寿宁镇松江后纵兵抢掠、勒索官绅等数大罪状,然后将其处死,大快民心。紧接着把常寿宁部收编,命原中书舍人李待问、原麻城知县单恂、原罗源知县章简和举人孙寿孙等统领义军,分守四门。

    又让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以及华夏、董志宁等分兵去攻打上海、华亭诸县,并金山卫、南汇咀中后所、青村中前所等地。

    这次起事早有谋划,又得到朱以海这边的联络支援,因此起事后行动迅速,很快就几乎拿下整个松江府,而几乎同时,北边苏州府昆山,顾炎武、王永祚等也同时起兵,双方南北呼应,一时声势大震。

    黄蜚、吴志葵也集结人马进攻苏州,一时间江南风火燎原。

    朱以海召集文武举行临时军事会议。

    协办监察处的陈潜夫先做情报发言,虽然监察处的情报网络还不够完善,但如今与松江、昆山都有了联系,又有严我公这个潜伏嘉兴的顶级间谍在,陈潜夫手里的情报还是很及时的。

    “眼下苏州城中有清军多少?”

    “据可靠情报,苏州城中眼下仅有骑兵千余,由江宁巡抚土国宝驻守,参将李延龄率一部活动于城外。”

    刘孔昭之前也是一路南来经过苏州的,怀疑的问,“苏州仅这千余人马,不可能吧?”

    陈潜夫告诉他,鞑子正在准备班师,杭州的博洛也带着主力北上,而江宁的多铎,也早就在抽调本部回江宁,以随时准备离开,甚至已经有几支人马打先锋离开了。

    土国宝这个江宁巡抚,现在主要就是手中的抚标。

    而另外松苏提督吴胜兆则带着提标出去常州镇压不肯剃发而起义的百姓,至于总兵李成栋,则带着镇标和几支人马,去攻打崇明。

    苏州城现在确实只有那么千余骑守城,但是相比松江府都早已经陷落的情况,苏州还好点,毕竟这是巡抚驻地。

    “那这么说,黄蜚吴志葵他们岂不是要一战而下,轻松拿下苏州?”

    “黄吴二部人马多少?”

    陈潜夫拿着自己的本子,面无表情的念道,“黄蜚号称兵马十万,吴志葵号称兵马五万。”

    “实际多少知道吗?”

    “黄蜚从南京撤下来时,确实有四万多人,不过现在他军中真正能称正兵的大约两万余,但这里面仍是有不少水份的。”

    刘孔昭马上点头,黄蜚那是他提督操江时的手下六总兵之一,“黄蜚手下家丁老营顶多三千,不过他麾下船确实不少。

    黄蜚原是东江镇黄龙的外甥,本姓涂,年少时就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征战,后来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东江镇又经历了刘兴治叛乱,最后黄龙被任命为新的东江镇总兵。

    崇祯六年黄龙与鞑子在旅顺激战阵亡,无子,黄蜚得以承袭,遂跟舅姓。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弘光立,黄蜚带四万余人马从登莱南下,驻守镇江,后又驻芜湖采石,与黄得功一起阻击了左良玉,清军南下,左良玉战死,余部多降,黄蜚率二万人马东下,在江口没有等到郑鸿逵的兵,便又到了崇明,拥义阳王继续抗清。

    要说黄蜚其实也是挺硬气一人,论统兵作战的经验、威望,都还不错,可他拥了义阳王后,却也毫无作为。

    做为义阳王朝实际上的武将之首,黄蜚这两月就忙着一件事情,四处招兵买马,然后到处打粮劝捐,搞的各地怨声四起,虽也趁清军主力南下空虚之际,占据了一些府县,但既不能安民,又不能守境。

    现在集结人马要打苏州,可这事都计划一两月了,磨叽到如今。

    “黄蜚的兵,多是水师,不习陆战,更不擅攻城,而且他那些兵,一路败退,已经很久没打过硬仗了。见鞑子就腿软!”

    这话是杨文骢说的,但不是贬低,而是实情,事实上现在很多明军对八旗都腿软,说来也是由来已久,当年孙传庭挂帅的时候,就向崇祯说过这么一个实情,说当时他率领的大明边军,对阵流寇农民军的时候,那些农民军往往看到他们就腿软,有时明军的一支夜不收小骑队,就能吓的上千农民军落荒而逃。

    但就是这些在农民军面前跟老虎一样的大明边军,到了辽东战场,看到八旗后却又吓的腿软不敢战。

    往往几十上百八旗,就能把一两千甚至更多明边军吓退。

    究其原因,倒不是明军天生怕女真人,想以前大明边军犁庭捣穴的时候,杀的女真人叫爷爷。

    可几十年间,明军就已经开始见到鞑子喊爷爷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大明对官军没有足够的保障,许多抽调到辽东战场的兵,早就是不堪战的兵,缺少训练,欠粮欠饷,装备不齐全,大家饿着肚子甚至挨冻上战场,加上僵化的上层决策指挥,使的明军去辽东打仗,打一次输一次,打一次输一次,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害怕鞑子了。

    但只要能够有充足的保障,没有胡乱指挥,其实明军还是能战的,当年孙承宗的堡垒战术,其实也是有些效果的,而袁崇焕打造的关宁军,也完全能够跟清军正面一战。

    就算是松锦一战,其实前期也打的还行。

    当一支军队始终无法战胜对方时,就会产生心理恐惧,看到了就怕。

    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新招的兵,在这块反而更强一些,为何,因为他们心里没有那股阴影,他们本是纯朴的农民矿工等入伍,接受严格训练,有足够的粮饷甚至是器械保障,在遇到清军前,他们不知道清军是什么样的,他们跟一些山贼流寇交手,赢得了许多胜利,所以便有了很强的自信。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被打败前,总是不服气的。

    黄蜚的军队偏偏跟朱以海的北伐军完全不同,他的兵成份非常的复杂,有东江镇的老兵,也有登莱镇的兵,甚至还有从辽东、北京等地溃败下来的兵,以及山东、淮扬、江南等各地的兵,甚至还有左良玉的老部下,有农民军,有山贼水寇,也有许多刚入伍的青壮。

    这样一支人马,虽然号称数万,但全是些败兵溃兵,他们以往在跟清军的作战中,败多胜少,甚至就算曾经胜过,但也早被打的吓破了胆。

    杨文骢手下曾有八百贵州兵,这些兵还是很能打的,这些来自西南山区的兵,跟秦家的白杆兵一样,都以坚韧著称。

    可当他手下有了五千人马时,他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战斗力反而不如过去。

    “黄蜚和吴志葵只知一味招兵买马,扫地为兵,可实际上他的兵却缺少训练,又不能严格军纪,所以这支兵马虽众,但我敢说,他们去打苏州,绝不会顺利,甚至可能被击败。”

    朱以海觉得这不算长他人志气,杨文骢是从南京一路退下来的,见识过当初弘光朝的江北四镇和长江六镇水师的怂样,几十万人马,被多铎三万人打的跪地求饶,甚至是望风而逃。

    朱以海低头看着地图,震泽距离苏州很近,尤其是有运河相通,不到百里。

    要是速度快点,骑兵一天就能赶到。

    南京到苏州有四五百里,但常州到苏州也就不到二百里,镇江到苏州也就三百里。南京城的清军若是增援,其实也还是非常快的。

    徐石麒似乎有些不敢相信,“数万人马,难道就打不过千余人?”

    “正常打,当然是打的过,就怕觉得兵多势众,所以轻敌啊。而且苏州城中虽仅千余,但却是骁骑,按一骑当五算,这都能抵七八千精锐了,而黄吴二部真正的精锐也大致就这么多,所以真要细推,黄吴兵败可能性更大。”

    “可松江、昆山那边却能攻城破县?沈犹龙和王永祚都只是新招义兵啊。”

    “松江和昆山情况不同,那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北虏驻守,只是些降虏的地方官员,甚至是一点地方守军而已。”

    徐石麒望向朱以海,“请殿下速发兵北上,增援黄吴二将,合兵拿下苏州。”

    朱以海仍在看着地图,现在嘉兴府名义上在严我公和李遇春的控制下,实际上已经是落入朱以海的控制中,松江府全境也基本上被沈犹龙他们拿下了,如今昆山那边也起事顺利,苏州正在成为一座孤城。

    形势大好。

    可历史上黄蜚和吴志葵打苏州好像败的很惨?他们怎么败的?

    好像进攻苏州失败后,黄吴的水师被李成栋吴胜兆回击歼灭,先解围苏州,然后清军顺势南下松江,一路又杀到了杭州湾。

    “好,我们去苏州,不过,不是去救黄蜚,而是去增援土巡抚!”

    朱以海话一出,引的众人错愕,都以为听错了。

第134章 运输大队长

    运河上。

    两支船队对向驶来,然后停下。

    “东西都带来了吗?”

    “嗯,按清单准备的。”

    岸边树荫下,商人装扮的陈潜夫和同样商人装扮的严我公在秘密接头,严我公看着手下正从船上把一批批军械铠甲搬下来,很无奈的对陈潜夫道,“监国殿下还真是拿捏住了李遇春的命门啊。”

    陈潜夫哈哈大笑,“监国早说过,李遇春这人,贪生怕死又爱钱,所以跟他打交道很简单,给他钱就好了。”

    “私卖武器这事,终究还是比较严重的,李遇春若不是现在已经被监国给拿捏死了,这钱再好赚也是不愿意赚的。”

    “他有什么不愿意赚的,都是没本钱的买卖,就说你这次送来的这两千五百套紫花布面甲加头盔,我可是很清楚这里面的造价的,各项材料花费五千两不到,工食银稍多,六千两也够,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一千两左右,一套布面甲加上一顶头盔,也不过四两四钱银子,而更精良的鞑子的绵甲,配上铁面甲和铁臂手,也不过八两银子一副。”

    “现在咱监国给李遇春十两银子一副紫花布面甲加一顶头盔,二十两银子一副鞑子绵甲,都让他翻倍赚了,何况,他又不用真掏钱买,打着损坏、丢失的名头要,或补充新兵等请,就算买,那价格也不高的。”

    “他倒腾一下手,随随便便就能赚一大笔,他还不乐意?”

    “李遇春也是担着好大风险的,这次勉强弄来总共三千套盔甲,两千五百套布面甲、加五百副鞑子绵甲,也差不多把手里头的甲都凑出来了,他现在自己的兵,除了五百家丁外,都没甲了。”

    严我公也佩服监国,缺铠甲武器,居然想到找李遇春买。

    李遇春听到这要求时,也是非常懵逼的,可来传话的是严我公这个上司,两人瞒着满州大人干过什么事情,他们心里清楚,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李遇春除了气的跳脚,破口大骂,甚至拔刀砍桌子外,啥也改变不了。

    他很清楚,他跟伪提督朱武私底下的那些交易,随便爆光一点,他就没命了。

    严我公跟他细细分析,最后说反正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干吧,只要小心点,毕竟不也有钱赚嘛。

    正如陈潜夫所说的一样,铠甲装备这些李遇春有许多渠道弄来,可以从鞑子那里领,也可以从鞑子那里买,还可以从战场上缴获,也可从明朝的官府甲库里拿,甚至还可以自己招工匠买铁等打造。

    反正现在时局混乱,有地盘有兵的李遇春,做这些事情还是比较方便的。

    朱以海开出的价格还是比较动人的,虽说一套布面甲加顶头盔才给十两银子,但这毕竟不是吃朝廷贪污,想明朝一套甲成本不过四两多点,敢直接报十二两。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朱以海给十两银子,李遇春都能赚一半多。

    两千五百套布面甲,加顶铁盔,朱以海给李遇春两万五千两银子,五百套后金绵甲加铁对铁面罩铁臂手,朱以海给了一万两银子。

    总共三万五千两银子。

    “战马李遇春现在也缺,上次祝家庄战后,他只带着五百人几乎是光屁股离开,如今也非常缺马。”

    “他驻守嘉兴要战马做什么?呆在城里好吃好喝不好么?”陈潜夫笑道。

    严我公无奈的道,“马这玩意毕竟能逃跑保命,这次李遇春弄来了二百匹战马,另外三百匹骑乘马,五百匹挽马还有五百匹驮马,他差不多已经搜刮一空了,确实没富余了。”

    “他自己留了多少?”

    “二百匹战马,他手下有一百骑马家丁。”

    “李遇春说战马难得,之前给的价太低了,战马起码五十两银子一匹,骑乘马二十两银子,挽马要十五两,驮马十两。”

    陈潜夫也知道崇祯以来,虽然说蒙古那边进马的途径打通,但随着后金征服蒙古,加上战争不断,战马越来越稀缺,明早期一匹马也就几两银子,永乐时一匹马四五两银子,景泰年间也不过六七两,可到了万历年间,北京一匹马已经起码二十两,到了现在,有银子都难买到战马。

    马的稀缺,因此马分类更细,顶级的是直接能上战场的战马,这些马都是最优秀,甚至训练过的,不畏声响等,一匹五十两是行市价格。

    骑乘马其实也可以充当战马,只是要稍差一些。

    至于挽马和驮马,则分别是挽拉战车、火炮,以及驮运粮食物资的。

    “才二百匹战马,太少了点啊,我们金吾镇的骑兵,连备马都不齐全。”

    严我公给陈潜夫又递了一张名单。

    “之前我奉监国之令,假招降了吴凯等一堆侯伯、挂印将军,总兵参将等,最近又招降了许多盗匪马贼、乡绅地主武装,从杭州那边要到了不少编制兵额,也请到了一批粮饷和器械,虽然大多是杭州那边淘汰下来,或库存积压的旧货,可毕竟也是武器装备,我也买了些马匹和铁料等,”

    严我公弄来了五百多匹战马,其它各种马三千多匹,能在江南水乡弄到这么多马,严我公这段时间也确实是大费周折,另外各种武器铠甲什么的,也都弄了许多过来,管他好坏,总比没有强。

    “严公真是忠心为国,辛苦了。”陈潜夫看着这名单,也是不由的感慨。

    “都是殿下之前筹谋的好,鞑子只怕都想不到,我报上去那么多招安的人马,他们给的粮饷和划拔的武器,转一圈都送到监国北伐大营了。”

    “哈哈哈,谁让鞑子那么张狂呢。”

    “严公,如今嘉兴湖州,除了府城,其余县城可都已经在你的控制之下了,这两府的钱粮,可得抓紧。”

    “这个放心。”

    严我公现在浙西名头大的很,手下招抚了一堆的明将明官,以及绿林江湖好汉,他给他们授官,给立营号,给以营伍编制,还将他们分驻各县城乡镇,实际上这些所谓接受招安的人马,基本上都是朱以海他们之前在嘉兴等地组建的乡勇民团。

    打着绿营旗帜,顶着某某参将某某游击、守备的名头,其实全是明军。

    严我公现在除了对杭州还没渗透过去,对湖嘉两府已经控制很强,他一面打着绿营旗帜,以大清钦差的名头,派那些假绿营对那些带路迎虏的汉奸官绅们劝捐募饷,对每家都摊派钱粮,逼迫他们捐钱捐粮,转头把这钱拿来采购铁器、马匹、粮草、布匹等军需物资,一部份给各假绿营,大部份则秘密输送给朱以海。

    然后另一边又借用手下兵马的控制力,在湖嘉两府开始全面推行厘金制度,收上来的厘金因为不属于大清现在征收的正税,因此也是私下截留,送给朱以海了。

    真正大清收的税,还是原来明朝的那些税,可这些税在明朝时都基本上收不上来了,严我公自然也不会怎么认真收,派些伪官和汉奸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收,收不上来是他们的责任。

    杭州那边也知晓现在税难收,因此也没法怪罪严我公,反而因为他招降不断,觉得他把重心都用在这边,劳苦功高。

    “李遇春最近如何?”

    “挺好的,虽然也牢骚不断,觉得监国不讲道理,但小日子过的还挺舒适,这么点时间,都纳七房新妾了,自从他老母妻儿被要求送去杭州后,他现在整天忙着生儿子,生怕哪天事泄,到时老母妻儿被杀光,他家绝后。”

    “这小子,等他的小妾给他生了儿子,到时可以送个到绍兴去嘛,我们帮他保护,再怎么样,也得给他留个后不是。”陈潜夫笑道。

    “李遇春要听到,估计得吐血。”

    “这不是玩笑,以后是可以使用的手段,也算增加一个控制李遇春的筹码嘛,对这种人,就得盯牢了。对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监国想给李遇春再送点功劳。”

    “再送点功劳?”

    “是这样的,监国即将北上苏州,想让严公去趟松江······”

    秘密交易完成后,陈潜夫带着各色马四千多匹,骡驴三千多,又各种铠甲五千多套,另加上刀枪弓箭许多,并大量的铁、布、粮等水陆返回。

    严我公则乘船带着许多银子赶回嘉兴府城。

    “去松江?”李遇春吃惊。

    “嗯,最近苏松暴动,叛逆四起,伪逆甚至已经要围攻苏州了,将军你是这附近最能打的一位大将了。”

    李遇春有些犹豫,他自家知道自家事,所谓的惊天战绩,其实都是夸大的,祝家庄一战,至今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海盐投降,或是攻破嘉兴几万义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打仗。

    他自己现在拼命扩张人马,已经扩张了一万二千人,可实际上真正能打的没几个,也就当初从祝家庄带回来的这五百兵马可用,他将他们全编为家丁,给予双饷,一百骑兵,四百步兵,马匹铠甲等全优先给他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31/ 第一时间欣赏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海上升明帝》为转载作品,海上升明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上升明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上升明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上升明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上升明帝介绍:
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鞑子,誓死反清复明,光复华夏!
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宫殿,甲板即为朝房,
落日狂涛君臣对,乱礁穷岛衣冠聚。
驱除鞑虏复中华,海上天子成霸业!海上升明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上升明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