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红楼首辅TXT下载红楼首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首辅全文阅读

作者:清纯的橘猫     红楼首辅txt下载     红楼首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请假八小时

    熬不住了,这章写了一半发现自己都看不下去,删了几段继续写。

    然后发现前后不连贯,...(˘̩̩̩ε˘̩ƪ)抱歉,睡一觉恢复下精神。明天周末,我多码个几章,争取两天更新万八千字。

    睡了,晚安!

第七十三章 反响

    南池琼林宴被林枢的一纸雄文将气氛推向了高超,当然也让他无法再借着任国成与钱千里躲酒。

    等到下午回家的时候,是被抬着回去的。王焕也喝的有些迷糊,把林枢交给黛玉后就回到房中休息。

    待王嬷嬷与雪雁给林枢擦了擦脸,盖好被子后便退出了卧房。黛玉叮嘱了福全几句,安排好下人备好醒酒汤在火上煨着。

    这时门子跑过来说道:“姑娘,苏州王家遣了人来京城,说是有信给大爷和焕大爷。”

    ……

    在林枢熟睡的时候,琼林宴上发生的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京城。

    特别是那篇《少年中国说》,在京城各大会馆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本身就是仕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有人对林枢所说不屑一顾,但那些年轻的仕子大多倾向于支持的态度。

    加上林枢在殿试中的策论被人爆出,变法之事成为了京城现如今最火的话题。

    等林枢捂着额头哎呀哎呀的醒来,林禄已经抱着一大堆拜贴放在了桌子上。

    雪雁把醒酒汤端给林枢,温热的汤水让林枢算是还了魂。

    “我发誓,我再也不喝酒了……”

    黛玉捂嘴笑道:“这句话哥哥说过好几次了,每次有人请酒,哥哥还是会兴高采烈的应邀前去。”

    她把两封信递给林枢:“王叔父与媛姐姐的信,今日午后苏州来人,说是二月底王家已经启程北上,估摸着再有不到十天就能到通州了。”

    林枢一听立马拆开王媛那封的封口,至于岳父大人的先放一边吧。

    “林大哥,见字如晤……千里之遥,纸言相思。恰寒冬已过,再有半月便至京城相聚。唯愿君好,吾意心安。”

    王媛字迹清秀,就如同她的性子,温婉贤淑。千言万语大多是叙说姑苏旧事新闻,只有再信的最后才展开心扉,说了几句不显的情话。

    林枢嘴角微微扬起,总算没有浪费他送去江南的那封“情书”,终于得到了小姑娘的回应。

    随后他把信装进信封,贴身收好,惹的旁边的黛玉又是一阵打趣。

    再拆开岳父大人的信,只见上面聊聊几句,简单说了下行程,又言说他已派人前往京城提前准备安家事宜。

    信的末尾提了一句他的新官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林枢在心中纳罕,这是连升两级啊,正四品的京官,还是都察院这种没人敢轻易得罪的衙门,岳父大人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可言说的高人。

    这件事可以先放在一边,王家来京,宅子不知道准备好了没有。林枢想到此处,便询问黛玉:“送信的人在哪?王家北上,宅子那边咱们得帮忙看看。”

    “是王家的二管事,哥哥放心,我已经让禄叔陪他去看宅子了。不过哪怕现在买下来,估计一时半会也没法住人,所以我让王嬷嬷带人去收拾嘉南苑了。”

    黛玉口中的嘉南苑,是林府环境最优雅的客院了。新买的宅子大多是长年未曾住人的,光是整修怕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弄好的,总不能让他们住客栈吧。

    倒不如在嘉南苑住上一段时间的,等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再搬进去,他也正好可以同王媛培养培养感情。

    “玉儿考虑的很周到,嘉南苑临街有道小门,正适合叔父会友。”

    林枢夸奖了一句黛玉,这小丫头自从进京后,成长的非常之快。他看着亭亭玉立的妹妹,心中突然有一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

    黛玉笑了笑,指了指桌子上堆的高高的拜贴,打趣说道:“叔父会不会会友我不知道,不过哥哥近日怕是不得闲了。这是今日午后开始收到的帖子,足足有二十多份。”

    林枢这才注意到高高的帖子,从上到下应该是黛玉特意分类的。上面是比较重要的人递来的,比如第一份就是忠顺王府的请帖,数日后王妃寿辰,邀请林家兄妹俩赴宴。

    忠顺亲王高永桓曾经帮过黛玉,这个必须得去。不过王妃寿辰,为何要请他?难道真的是因为编戏曲没素材,准备拿他的事当模板?

    把忠顺王府的放在一边,再打开一份:礼部侍郎唐允贤……

    林枢眉头一皱,这位唐侍郎邀请自己赴宴,竟然是为了给唐锦尧三番两次找自己麻烦赔礼道歉。

    他对唐允贤不是很了解,这份请帖有些拿不定主意。礼部侍郎怎么说也是六部之一的二把手,虽然他不怕与之交恶,但唐允贤这么做,自己也不好直言拒绝。

    万一传出了新科状元不敬上官,得理不饶人的流言,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剩下的大多是各省仕子邀请自己参加诗会、文会的帖子,或者是欲登门拜访的拜贴。

    林枢想了想,他的时间有限,诗会文会什么的,怕是没有时间过去。

    索性借着明日家中设宴之机,把这群人都请到家里来,这样既不会显得自己清高倨傲,又能给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

    于是他对黛玉说道:“忠顺王府的帖子玉儿看了吧,你让张嬷嬷挑几样合适的寿礼,那日咱们前去贺寿。至于这些拜贴,正好借明日一同请到家中来。”

    “仕子们敬仰哥哥的才华,若是一个个赴宴接待,哥哥就要受累。咱们家又是诗礼传家,不宜落下倨傲的名声。不如由咱们家做东,倒是可以轻省不少。”

    黛玉也赞同林枢的处理办法,林如海当年就在那些同年友人中,留下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又平易近人的好名声。

    如今林枢紧随其后,林家的好名声将会更胜一筹,这样的话,林枢在仕林中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强。

    英雄所见略同,兄妹俩相视一笑。林枢欣慰于黛玉的成长,屋子里传出了林枢畅快的笑声。

    ……

    傍晚时分,紫禁城凤藻宫中。

    皇帝高永衡正躺在软榻上,享受着贤妃贾元春的服侍。

    元春素手轻轻给皇帝按摩额头鬓角,处理了一天朝政的皇帝总算有了短暂的舒适时刻。

    “元春啊,你的那个表弟林枢,还真是惊才艳艳,一纸《少年中国说》,道尽了他的信念。不仅如此,更是点燃了那群仕子的豪情。说实话,就是朕这个年过不惑的人,读完后都觉得心潮澎拜,斗志昂扬。”

第七十四章 首辅

    元春听到皇帝提起那个不曾谋面的林家表弟,手上的动作稍微停顿了一下。

    林家本来是自己在宫中,除了宁荣两府最有能力支持自己的力量。可荣国府的一番所作所为,生生与林家离了心。要不是贾琏与林家还有来往,说不得这门姻亲早就不会与荣国府有半点关系了。

    皇帝问道:“朕记得你的弟弟,就是含玉而生的那个,也是天生聪慧,不知如今可曾进学?”

    含玉而生?元春心中自嘲一声,随后跪在地上:“陛下恕罪,臣妾母亲当年为了争宠,这才弄了块玉,藏在臣妾二弟的口中……”

    “朕知道,要不然你以为他还能活到现在吗?”皇帝嗤笑一声:“无知妇人,要不是荣国府世代忠贞,光是带玉而生这四个字,诛九族都不为过。”

    看到元春俯首在地,皇帝哼了一声:“朕又怪罪你,跪着干什么?起来吧。”

    “臣妾谢陛下不罪之恩。”

    元春又磕了一个头,起身后继续给皇帝按摩。

    皇帝再次开口说道:“朕也知道,你不是自愿入宫。可如今你是朕的妃子,你家的情况又十分复杂,贾琏乃是朕的亲信武官,荣国府的爵位绝不可能给你那个弟弟。你明白吗?”

    元春哪里还能不明白皇帝说这话的意思,连忙回道:“臣妾明白,荣国府的爵位本来就是堂弟的,臣妾不会干涉荣国府的事情。”

    “你明白就好,亲眷入宫觐见,言及此事,你就当听不见吧。想来你就是劝你母亲,她也听不进去。若是说到你弟弟的前程,你就说朕的意思,送他去国子监读书。”

    皇帝讨厌后宫干政,元春向来不会在皇帝耳边吹什么枕头风,这也是她能得到皇帝恩宠的一个因素。

    今天突然听到皇帝提及给宝玉一个恩荫国子监的机会,诚惶诚恐之后,心中大喜。

    父亲贾政只是一个五品员外郎,根本没有恩荫的名额。宝玉若是去考童试,天知道会不会像长兄那样熬坏了身子。

    而且那个带玉而生的传言,原本她都不抱希望宝玉能有出息了,没想到今日竟然有了意外之喜。

    皇帝赐下恩荫,这就代表着皇家不会怪罪宝玉,自然而然的,宝玉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她印象中,小时候的宝玉及其聪明,说不定能成为贾家第二个进士。

    元春激动的拜倒:“臣妾多谢陛下恩泽……”

    “你记住,朕今日是为了让你少些后顾之忧,你毕竟是朕的妃子,家中若是不像样子,打得是朕的脸”

    皇帝把她拉起来,抱在怀里,安慰喜极而泣的元春:“若是你弟弟不成器,只要不作奸犯科,朕也能给他一个富贵。若是真的有才,就让他如林枢一般,为朕分忧,为国效力。说不定也能封妻荫子,比之一个将军的爵位不差什么,没必要兄弟阋墙,争得头破血流。”

    元春伏在皇帝胸膛,感恩回道:“臣妾一定给家中说清这事,让她们送二弟去读书,以期能给陛下尽绵薄之力。”

    ……

    三月十五,晴空万里。

    和煦的春风吹拂街边绿柳,黄华坊整条街都是来来往往的马车。

    国子监正逢休假,有不少人跑来林府凑热闹,加上前来恭贺的宾客,竟然有百十人之多。

    五进大宅的林府,加上布置在门前的彩棚,到处都摆放着桌椅。

    街坊四邻纷纷出人出力,帮助林府招待宾客。只见来访的马车都堵到了坊门处,宾客都不得不步行走了进来。

    林枢、王焕与黛玉分别招待男客女眷,就连不到十岁的惜春都早早来到林家帮黛玉接待宾客。

    贾琏稍微来得晚了一点,主要是临走前,王熙凤的身子突然有了不适,直到太医前来开好房子,才带着宝玉、迎春与探春三人前来。

    马车行至黄华坊前,贾琏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叹林家虽然子嗣不盛,却已兴盛起来。

    他叮嘱宝玉道:“宝玉,今日来的人有不少是朝中贵人,你可一定要忍耐。哥哥我知道你不耐烦这些,但这是在林妹妹家,万不可给林家丢脸。”

    贾琏深知说别的没用,只好拿黛玉来“震慑”贾宝玉。自从年前林枢兄妹俩去荣国府拜访,就再也没有登过门。

    宝玉到底也是聪明人,知道黛玉是因为什么生自己的气。他在心中发誓,今日他绝对不能再惹林妹妹动怒了。

    “琏二哥放心,我省得。”

    贾琏看到宝玉还算郑重的回答,他点点头,随后又叮嘱迎春与探春几句。

    两个妹妹都是省心之人,贾琏有时都不知道宁荣两府到底是哪辈子造的孽,又是哪辈子积得福。男子一个比一个废物,女子却是一个比一个优秀。

    “二爷,姑老爷家的管家来接您了!”

    兴儿在车外禀报,林禄已经前来迎接贾琏等人。在林禄的引领下,马车终于在拥挤的道路上来到大门处。

    众人下车,只见林府门口尽是前来恭贺的宾客,好多还是贾琏认识的。

    “啊,这不是贾镇抚吗?今日沐休?”

    “张学士,您怎么在门口啊?”

    贾琏听到有人再喊自己,定睛一看,竟然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宏杰。

    三十多岁的张宏杰虽然品级只有正五品,但他可是皇帝在潜邸时的亲信。贾琏平时在宫中轮值,经常见到他被皇帝召见。

    两人还未说几句话,旁边又来了几个人。什么六部九寺,六科台谏,或多或少都有人拎着贺礼过来。

    品级都不会太高,但他们的能量绝对不可小觑。贾琏身为武官,倒不好与这群文臣有太多的交集。只是匆匆寒暄几句,把人交到了王焕手中。

    迎春与探春被雪雁领着去了后宅,贾琏则是直接去了正堂找林枢。

    刚刚从王焕口中得知,林枢此时正在正堂接待一位贵客,一时无法前来门口迎接宾客。

    福全守在门口,远远看到贾琏领着贾宝玉过来,便迎上前去:“琏二爷,宝二爷,家主正在待客,此时不是很方便,不如先去书房坐坐?”

    “他的架子可真大……”宝玉嘟囔了一句。

    贾琏连忙喝止:“宝玉,你忘了我刚刚给你说过的话了?”

    随后他又询问福全:“是谁在里面?门口可是来了不少人,都是朝中官员,表弟若是不去见见,怕是会对将来有碍。”

    福全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是魏阁老!”

    贾琏心中一惊,竟然是内阁首辅魏庆和!他老人家怎么回来林府?虽说林枢的六元罕见,但也没达到让堂堂大楚内阁首辅亲自前来贺喜的地步。

第七十五章 人情

    福全让丫鬟把贾琏和宝玉带到书房,他回到正堂门口继续守着。

    此时魏庆和正与林枢说着今日的来意:“老夫此来,是有件事要拜托你。”

    老爷子倒是直言不讳:“扬州巡盐御史府的事你知道吧?”

    “阁老说的如果是去岁盐户暴乱的事,下官是知道的。”林枢有些不解其意,他回想了一下最近从邸报中得到的信息,好像并无江南盐政的消息。

    魏庆和正色说道:“此事就是由江南盐户暴乱引发的。”

    与盐户有关的话,那就是杨学礼又出幺蛾子了!林枢问道:“还请阁老直言。”

    “昨日江南总督赵安平八百里加急,倭寇阻断了海路,江南各大盐场因为杨学礼之故,近乎瘫痪。琼州的盐只能通过陆运北上,不但耗损巨大,所耗时间也太长了。如今江南食盐短缺,盐价暴涨,这下下去怕是要出大事了!”

    魏庆和的话让林枢有些摸不着头脑,江南缺盐,从外地调用就是了,为何要找他?

    “阁老,这事您让临近州府运盐过去不就行了?为何要来找下官啊?”

    只听魏庆和说道:“老夫昨日已经安排蜀盐出川了,今日过来,其实是想拜托你劝说陛下,暂时停止在福建、南直隶以及山东新开盐场!”

    林枢愣了一下:“增设盐场之事,本就是朝廷去年年末定下的事,为何阁老如今欲要停下来?再说,下官人微言轻,纵是千言万语,也不如阁老一句话管用。”

    魏庆和苦笑道:“老夫昨日就劝过陛下了,可江南盐商胆大包天,竟然勾结倭寇,阻碍盐场的开办。陛下震怒之下,老夫也没有办法劝陛下暂缓盐场的开办。”

    随之他又说道:“老夫知你疑惑为何要暂缓,并不是老夫怕了那群盐商,而是他们背后的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一个琼州盐就已经引得江南数个州府震动,若是再有个海州盐、泉州盐,松江盐,老夫怕逼急了那些人,引得朝野动荡。毕竟,龙首宫那位还在呢!”

    原来如此,林枢大概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这位内阁首辅,既不是上皇党,也不是帝党,他是两方妥协下挑选的人。

    首辅求稳,皇帝却是心急。琼州海盐极大的削弱了忠信王与甄家的财力,江南的各大盐商又被耿向南收拾了一波人。

    如今皇帝准备在福建、南直隶以及山东开办新的盐场,期望让隶属他嫡系的人,彻底废掉江南盐商与晋盐的财源。

    一个背后站着甄家与忠信王,一个背后是晋商八大家与义忠亲王。这两个人都是太上皇推出来同皇帝打擂台的,他们的势力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在朝野上下有些不小的影响力。

    如果同时向皇帝发难,绝对会是一场轩然大波。怪不得魏庆和这个整天笑眯眯,天天和稀泥的老好人都急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太上皇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只要他不死,皇帝根本无法彻底剪除阻碍他变法新政的势力。

    除非皇帝能掌控京城的所有兵马,上演一出玄武门,把龙首宫同外界的所有联系彻底斩断,否则光是一个“孝”字,就能让皇帝做起事来畏手畏脚。

    “老夫知道,朝野上下都说老夫是个泥菩萨,天天和稀泥。可大楚才安稳了几年?这亿万百姓需要的就是安稳。陛下的心太急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龙首宫已是夕阳西下,陛下真的可以再等等……”

    魏庆和就差说太上皇快死了,让皇帝不要急。林枢听得是冷汗直流,幸亏家中没有太上皇的探子,否则今日这话传出去,就是皇帝都不一定要保住他。

    “阁老,慎言啊!”

    “老夫这身残躯,若是能换得陛下改变主意,那也值了。状元公,林六元,晒盐法是你提出来的,你熟知江南的情况。老夫也不逼你上书劝谏,只需要你在陛下询问你的时候,把这些利弊能讲给陛下听。”

    魏庆和说完这些,林枢长舒了一口气。幸好不是让自己犯言直谏,他不是钱千里那样的直臣,犯言直谏的事都没那个胆。若是旁敲侧击的劝谏,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能得到内阁首辅的人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想到此处,林枢起身作揖:“阁老放心,此事关乎朝野安稳,下官自然责无旁贷。若是陛下问起下官,定会将此中利弊讲述出来。”

    听到林枢的回应,魏庆和欣慰的点点头,他起身拍了拍林枢的肩膀:“不愧是林如海的传人,有他当年的风骨!”

    他跟林枢告辞说道:“今日内阁还有事,老夫也就不多留了。估计这两日陛下就会召见于你,到时候就拜托你了。”

    林枢连忙表态:“阁老放心便是,快至午时了,阁老不若留下来喝杯酒再走?”

    魏庆和摇摇头道:“老夫不宜现身他人面前,今日就算了。”

    说罢,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玉牌,塞到林枢手中:“这是老夫年轻时雕刻的小玩意,你拿着把玩吧,就当老夫的贺礼了。走了,你去忙你的事吧!”

    ……

    从后门悄悄送走了魏庆和,林枢把玉牌放在眼前细看。只见玉质普通,青色的玉牌一面是一株兰花,一面是几个秦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是出自《论语·里仁》中的一句,意思是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魏庆和为官数十年,从一个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位,向来都是少说多做。

    哪怕因为二圣临朝,不得不把他放在首辅这个位子上,他依然保持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处事准则。

    这是在隐晦的劝林枢,过于高调容易成为出头之鸟。看来殿试上的那篇变法之策,还是触动了某些人的禁忌。

    林枢笑了笑,把玉牌收进匣子里。老爷子的提醒没有错,可自己要走的路不同,要做的事也不是纳于言而敏于行就能躲过那些人的攻击的。于公于私,他都不会向那群蛀虫妥协的。

    “福全,去请琏二哥……算了,我还是去书房吧。你去看看,前院的客人们来了多少了。”

    林枢把这些烦心事暂时放心,吩咐福全去了前院,自己则是往书房走去。今日来了不少宾客,这些人中,有不少可以发展成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可千万不能怠慢了。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既然有忠信王党,有晋党,那作为帝党之一的他,为何不能在皇帝的羽翼下发展自己的小团体呢?

第七十六章 拒婚(大章)

    林家的书房很大,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各类藏书。

    林枢北上后,陆陆续续把林家在江南的藏书基本上都搬了过来。

    此时贾琏羡慕的看着满是书籍的书架,脱口而出:“这才是一个家族能够世代传承的底气啊!”

    贾宝玉随意取了基本翻看了一下,好巧不巧,他翻阅的都是经史子集,面带嫌弃的放了回去。

    “这有什么好的,尽是些学经济仕途的书籍,我可不愿做那国贼禄蠹。”

    贾琏笑了笑没有接话,随手拿了一本游记看了起来。宝玉觉得无趣,便趴在窗边看外面的风景。

    雪雁带着两个丫鬟走了过来,手里端着各色点心和茶水,宝玉眼睛一亮:“雪雁,雪雁,我在这里……”

    “宝二爷,琏二爷在吧?姑娘让奴婢送点心茶水过来。”

    雪雁莞尔一笑,虽说宝玉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对她们这些丫鬟下人还是很好的。

    “琏二爷,大爷还得一会才能过来。外头纷扰吵杂,您就在书房先歇歇。”

    贾琏嗯了一声,询问了几句黛玉的情况。在雪雁回答的时候,宝玉听得很是认真。

    当听说黛玉与惜春每日有三个时辰都在跟随张、陆两位嬷嬷学习,宝玉愤愤不平的说道:“好好的姑娘家,学那些劳什子作甚?那林枢还说会对林妹妹好,这就是他所谓的好吗?”

    “宝玉,能跟着宫里的嬷嬷学习,那是表妹的福气。更何况那位张嬷嬷乃是先皇后身边的老人,多少人盼着能有机会受其指点。你去问问二妹妹三妹妹,看她们愿不愿意一同去学?”

    贾琏喝止了他的抱怨,雪雁没有把宝玉的话放在心上。她在荣国府呆了三年,早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性子。

    她笑吟吟对贾琏说道:“姑娘听闻凤二奶奶有恙,已经拿了帖子去请御医到府上去了。她说后天得闲,再去府上探望凤二奶奶。”

    黛玉是有封号的县主,可以请太医院最好的那一批御医,医术上比普通太医要强许多。

    贾琏感激的回道:“你一会回去帮我给表妹道声谢,早上那会确实是吓到我了。”

    雪雁应了一声,准备回内宅去。这时宝玉嚷嚷着要跟着雪雁去找黛玉,贾琏的脸都黑了下来。

    “你是不是忘了来时老太太说的话了?这里不是荣国府。今日林府设宴,内宅多有女眷赴宴,你见过哪家男子跑到女眷堆里玩耍的?”

    “琏二哥,我都好久没见林妹妹了,你就让我去看一眼。”

    贾宝玉早就把贾史氏来时的话忘的一干二净,此时他的心思都放在了黛玉身上,哪怕贾琏黑着脸拦在身前,都不管用。

    只见贾琏一把抓住宝玉的肩膀,一用力就将想要冲出门去的宝玉制住了。

    “雪雁,你先回去吧。”

    “琏二爷,这样没事吧?若是回去老太太怪罪……”雪雁看着疼得嗷嗷叫的宝玉,有些担心。

    贾琏毫不在意的笑了笑,手上稍微加重了力气:“无妨,我早就习惯了。你去吧……”

    等到雪雁走后,贾琏才松了手。他看着怒目而视的宝玉,笑道:“你是不是想着回去找老祖宗告状?你都多大的人了,还不如兰哥儿懂事。”

    宝玉刚想反驳,却听贾琏继续说道:“你是很聪明,可你的聪明都用在如何装病、如何讨女孩子欢心、如何应付二叔身上了。兰哥儿尚且知道用功读书,将来好为珠大嫂子挣身诰命回来。你呢?你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志气?”

    四下无人,贾琏把平日在家中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语气越来越重:“你可还记得正在宫里的大姐?别忘了,她还在宫里受苦呢?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给她撑腰?”

    “大姐姐如今身为皇妃,正在宫里享福呢,那有琏二哥说的那么可怜……”

    贾宝玉不服气的反驳了一句,在他的记忆中,大姐元春的样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罢了,我只是你的堂兄,管不了那么多。你若是觉得这么浑浑噩噩下去舒坦,那就随你去吧。”

    看着眼前懵懂无知的贾宝玉,贾琏突然心烦气躁起来。

    按理贾政一房可以说是与自己完全对立,但他对贾宝玉没有多大的恶感。甚至盼着贾宝玉能有出息,也算是全了兄弟情义。

    可在老太太的溺爱之下,他的这个堂弟是真的无知之极,算是彻底被养废了。

    贾琏哀叹一声,不愿再与宝玉多说,自顾自拿起游记继续看了起来。

    贾宝玉也乐得清静,继续趴在窗户边,琢磨着如何跑到内宅去找姐妹们玩耍。

    不一会福全过来找贾琏,说是有贵客过来,林枢请他们去正堂一叙。

    ……

    原来林枢本来打算去书房找贾琏的,可门子突然来报,北静郡王水溶、镇国公府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府袭一等子柳芳、统制县伯王子腾以及皇商薛家薛蟠前来贺喜赴宴。

    虽说林枢疑惑这群人的来意,不过还是快速派人去请贾琏,随后自己去了前院将人迎了进来。

    水溶年纪不大,约莫二十出头,老郡王逝后,本来庶子的水溶袭了爵位。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北静王府在九边军中的势力极大,仅次于一门二公的贾家。

    正堂中水溶坐在首位,其次是牛继宗与柳芳,林枢陪坐于正堂右侧,身旁就是一直打量着他的王子腾与薛蟠。

    “状元公,本王不请自来,做了恶客,还望海涵啊。”

    水溶不愧是京城有名的“贤王”,长得英俊潇洒不说,说起话来更是如沐春风,若不是林枢早就知道其中内情,还真就被他的样貌给骗了。

    林枢连道不敢,回了几句没营养的场面话。再没有弄清楚这群人的来意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

    水溶与牛、柳三人分别用言语试探了几句,基本上都是关于晒盐法的事情。

    林枢以皇帝亲自督办,自己并不了解具体情况推脱,一时半会,几人都没能从林枢嘴中套出话来。

    这时贾琏与宝玉匆匆走了进来,两人躬身作揖:“拜见郡王,拜见诸位(舅舅)叔伯。”

    贾家与四王八公的几家世代较好,场面上的礼仪还是要做足的。

    “琏兄弟今日也来了?啊,这不是宝兄弟吗?好久不见了。”

    水溶先是亲切的同贾琏打了一声招呼,随后又看到了旁边的贾宝玉,笑吟吟起身,拉宝玉坐在身侧。

    贾宝玉曾经见过水溶几次,相貌俊美的水溶给他的观感极好。两人坐在那不再理会其他人,亲密的说着悄悄话。

    正堂中的气氛在贾琏到来后,除了聊天聊得忘乎所以的水溶与贾宝玉,其他几个人都有些尴尬。

    牛继宗是个急性子,仗着自己算是贾琏的长辈,装模作样的教训了贾琏几句。

    言辞之间,对于贾琏父子上表归还户部欠款的事极为不满。柳芳也附和了几声,倒是王子腾一直没有说话,沉默的打量着贾琏与林枢的神情。

    可惜无论是贾琏还是林枢,两人虽然年轻,但皆是面不改色,王子腾什么都没有观察出来。

    “咳咳,林贤侄,我与你父相交多年,如今如海仙逝,听闻你和林侄女与舅家有些误会,作为长辈,就不得不说你几句了……”

    王子腾的突然开口,让正堂中的众人都安静下来,包括看似聊得忘乎所以的水溶与宝玉二人。

    众人把目光放在林枢与王子腾身上,只听王子腾说道:“你与林侄女作为晚辈,怎能因为些许琐事就惹长辈生气?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去荣国府拜访。”

    林枢一脸的平静,他直视王子腾的眼睛,悠悠回道:“若是小事,晚辈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可事关舍妹清誉,哪怕被人说是不孝不义,晚辈也不会妥协。”

    王子腾看了一眼贾宝玉,对林枢说道:“可我听说,林侄女本就与我那外甥青梅竹马,就差一纸婚书了……”

    听到此话,宝玉欣喜的起身。荣国府虽然多有传言,说他与林妹妹算的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可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正式提起了他与林妹妹的婚事。

    他正要表态说些什么,却见林枢正色打断了王子腾的话:“王大人慎言,舍妹的名声不容污,林家的声誉不可辱!”

    正堂静悄悄的,除了众人的呼吸声,一片寂静。

    王子腾把带着的一个盒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封书信,他打开递给林枢:“这是林侄女的母亲在治德二年送到荣国府的信,其中有言,欲与荣国府再续姻缘,而她选择的人就是宝玉。”

    林枢没有接信,他知道这封信是真的。当年贾敏心感时日无多,放心不下黛玉的将来,便去信荣国府,与贾史氏商议,想让黛玉与宝玉订亲。

    可时间不等人,还未等到京城回信,贾敏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等黛玉去了京城,贾史氏多次给林如海写信,想将这件事定下来。可有了林枢的提醒,林如海派人调查了荣国府和贾宝玉的具体情况,便婉拒了此事。

    若不是那两年江南暗流汹涌,林如海早就将黛玉接回扬州了。

    王子腾见林枢不接信,他便将信直接展开:“林贤侄,如海不在了,伯母是林侄女的外祖母。俗话说,亲不亲娘舅亲,林侄女嫁入荣国府,总比盲婚哑嫁找个陌生人强得多。虽说你成了林家的家主,可终归年纪还小,这件事又是林侄女母亲当年的意思,还是因为遵从母命为好。你说呢?”

    王子腾先是用情谊开路,又抬出贾敏用孝道来压,原想着就是一时成不了,也能动摇一下林枢的心神。

    可林枢依旧岿然不动,看都不看直接把信推了回去。

    “长兄如父,父母不在,舍妹的婚事依然是由我这个长兄做主。王大人,今日若是来向晚辈贺喜,林家欢迎之至。若是提亲,那晚辈说一声抱歉,林家女不嫁于国无功、于民无用之人。”

    林枢起身拱手向皇宫的方向一拜,郑重说道:“陛下圣恩,曾交待晚辈,他老人家会替舍妹寻一门合适的亲事。所以,多谢王大人欢心,但晚辈只能说声抱歉了!”

    林枢的话刚刚说完,不提呆立当场的贾宝玉,就是水溶等人都被林枢的言辞,震惊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不可能,林妹妹怎么能嫁给其他人,她只能嫁给我!”

    原本鸦雀无声的正堂,被贾宝玉悲痛欲绝的大喊打破。只见他疯魔了一般,朝着林枢就扑了过来。

    贾琏拉扯不及之下,林枢直接被突然扑过来的贾宝玉撞了一个满怀。幸好贾琏反应了过来,连忙冲过来按住了贾宝玉。

    林枢看着怒视自己的贾宝玉,略带讽刺的对他说道:“宝玉兄弟,我问你,你凭什么觉得我的妹妹只能嫁给你?你拿什么养活她?你又凭什么,能让她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

    “堂堂荣国府,难道还不能让林妹妹过上好日子吗?”贾宝玉恨恨的反驳道。

    林枢嗤笑一声:“荣国府现在是大舅舅的,将来是琏表哥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什么他的我的?难道我不是荣国府的人吗?一家子人,何分你我?”

    听到贾宝玉的回应,林枢摇摇头。他继续问道:“那你将来要让琏表哥养活你们一家子人吗?”

    不等贾宝玉回答,林枢转身向王子腾说道:“王大人,虽说晚辈也无法做主舍妹的婚事,不过想来陛下也不会让舍妹嫁给这样一个不成熟的人吧?”

    王子腾看着被在贾琏手中挣扎的宝玉,不由老脸一红。平日里虽然也知道自己的外甥有些懵懂稚嫩,可没想到会无知到这个地步。

    他就不该应下贾史氏提及的这件事,这不是自找打脸吗?

    水溶等人也不好再提晒盐法之事,王子腾的打算也没有丝毫进展。除了还有些疯魔的贾宝玉,水溶一行人也不愿意在呆在林府,匆匆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离开。

    临走时王子腾带走了极不情愿的贾宝玉,反而把薛蟠留了下来。

    刚刚林枢的表现让薛蟠有些害怕,他在心中想着,这林枢能在舅舅面前侃侃而谈,还能将舅舅驳斥的哑口无言,真是太可怕了。

第七十七章 宝钗

    薛家进京后一直住在荣国府梨香院,贾琏虽然要经常入宫戍卫宫廷,但休沐时与薛蟠也经常出去玩乐。

    抛开王熙凤与薛王氏的关系,薛蟠大大咧咧的性子,正好方便贾琏从他口中套出些有用的情报。

    有时候贾琏都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个表兄弟,傻子太容易上钩,他这个“骗子”都有些内疚了。

    此时看到薛蟠十分拘谨,便寻话与其交谈,缓解一下气氛。

    “薛兄弟,你妹妹小选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宁静被人打破,惴惴不安的薛蟠悄悄舒了一口气。他回道:“姨妈说,礼部那边还没有消息,再等等看。可能要明年初春才会有小选的旨意下来。”

    薛家进京有两件事,一是因为薛蟠失手打死了人,进京躲祸。另一件就是想让薛宝钗入宫参加小选,搏一场富贵。

    贾琏对此事多有关注的原因,其实是想看看王子腾与二婶贾王氏会怎么做。

    薛宝钗他是见过的,绕是见多了人间美色的自己,都觉得薛宝钗乃人间绝色。那么王子腾和贾王氏还会帮薛宝钗进宫吗?

    宫里已经有了元春的前提下,贾王氏是绝对不会让薛宝钗这个极具威胁的人进宫的。

    至于王子腾,恐怕也不会将有限的资源再拆分。贾王氏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薛王氏终究只是庶出,关系到底隔了一层。

    可惜薛家还没能发现其中的隐情,一门心思的把小选的事交给了贾王氏去办。

    听到薛蟠的回答,贾琏心中暗道:怕是明年礼部的小选名单中,不会有薛宝钗的名字了。

    “那样也好,薛表妹能在家中多呆一段时间,也能与姨妈和你多叙亲情。等去了宫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机会见面。”

    听到贾琏的安慰,薛蟠心中挺不是滋味的。他虽然混账,但对唯一的妹妹那是极为疼爱。

    可惜父亲早逝,家里的境况与日俱下。母亲想起了荣国府的表姐元春,想着既然元春能凭借小选拼出了一条富贵路,没道理自家的姑娘不行。

    薛蟠叹气一声:“我宁愿妹妹留在家里,戏文中不是说了么,一入宫门深似海……”

    ……

    与此同时,内宅中的黛玉正忙着招待今日来府中的女眷。

    除了宁荣两府的三春,还有保龄侯府的两位姑娘史湘云与史湘兰,以及跟随薛蟠来到林家的薛宝钗。

    史湘云经常去荣国府,与黛玉还算熟悉。倒是薛宝钗,黛玉一直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今日才是第一次见面。

    原本因为薛蟠惹上人命官司之故,黛玉对薛家人有些抵触,但在与薛宝钗见面之后,她对薛宝钗倒是没了恶感,反而有些同情她。

    同样是没了父亲,薛宝钗至少其母还活着。可黛玉觉得这位端庄娴雅的女子,比自己可怜的多。

    黛玉从几人到来之后,就用心观察了她们的表现。三春与自己是表姐妹,来到府中后与在荣国府时并无二致。

    史湘云与史湘兰到底是侯门贵女,又与自己多多少少沾亲带故,对于自己这个新得的县主身份多是好奇,并未有其他之念。

    倒是薛宝钗,虽然看上去举止娴雅,端庄有度,却能从言谈举止中,看出隐藏其中的刻意讨好。

    几人闲着无聊,便对起了对子。在黛玉没有出手的情况下,薛宝钗拔得了头筹。

    黛玉赞叹道:“我记得还在苏州时收到京城的信,说是家里来了一位才女姐姐。今日一见,薛姐姐果真是博学多才。”

    薛宝钗知道黛玉留了手,林家家学渊源,怎么可能比自己差。她连忙回道:“当不得县主的姐姐之称……”

    “又不是在外面,咱们只论姐妹。虽与薛姐姐初次见面,但我觉得好似曾经相识,以后该多多来往才是。”

    黛玉笑着说道:“前些日子我还与哥哥商量,想着办一场诗会,请几个姐妹一起玩耍。若不是连日下雪,紧接着又到了春闱大比,我早就能见到薛姐姐了。”

    惜春手里端着一盘果子吃得精精有味,听到黛玉这话点头说道:“是真的,原想去大报恩寺梅林办诗会的,可惜最终还是错过了花期。大报恩寺的素斋可好吃了……”

    大家被小惜春最后的话逗得直笑,黛玉娴熟的用帕子给惜春擦了擦嘴角,捏了捏圆了些的小脸:“你若是想吃,改日哥哥休沐,让他带咱们前去就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黛玉的话传到探春的耳中让她不禁有些酸涩。

    看来惜春每日能来林家,不仅仅是能得到宫中嬷嬷的教导,更是融入了林家的生活中。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庶女,在嫡母的手中讨生活怎能随心所欲。同样是庶女的迎春还有贾琏这个哥哥,嫂子王熙凤也是经常带着她出门。

    只有自己,每日被关在府中,一年中仅有跟随祖母上香时能出去一两次。至于嫡母,她怕是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这个庶女吧。

    史湘云与探春的想法不同,她是羡慕甚至有些嫉妒黛玉。父母早逝,二叔袭了父亲的爵位,虽然明面上对自己不错,可真正能有几分真心她一清二楚。

    因为前些日子不得不归还户部欠款,本就拮据的府中更加艰难,二婶甚至让自己每日绣些绣品拿出去换钱用。

    保龄侯府的生活让史湘云觉得十分压抑,这也是她为何喜欢呆在荣国府中的原因。

    一来姑祖母对她很好,她也愿意亲近并孝敬姑祖母。二来就是为了给自己挣一个未来,比如表哥宝玉就是她心中仅有的希望。

    虽说屋子里言笑晏晏,气氛看似很好。但除了对这些都不怎么在乎的迎春与年纪还小的惜春,其余几人心中各有心思。

    黛玉如同一个旁观者,用张嬷嬷教给自己的方法观察着众人的神态。她看出了探春的酸涩、湘云的羡慕,还有宝钗的不甘。

    ……

    午时,林府贺宴开始。

    除却府中的客人,林家在临府的街上搭设的彩棚中备了不少桌席面。

    整个黄华坊中的街坊差不多都有人来说一声恭喜,送到一份简单的贺礼,坐在席中用了一顿丰富的酒宴。

    林枢从府中开始,挨个桌子敬酒。若不是林禄早就安排好了清水,他估计早就喝趴下了。

第七十八章 初见(求追读)

    临近申时末,前院的宾客陆续告辞离去。

    略有醉意的林枢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让自己精神了些。

    贾琏为了帮林枢挡酒,这会正在客房休息。薛蟠也还没有回去,这会正同贾蓉说话,至于聊起的话题不外乎纨绔之间最喜欢的那些事。

    林枢跟两人说了几句,吩咐下人尽心招呼,便往内宅走去。

    经过小花园时,因为曲径通幽,竹林遮挡,加上多多少少有些醉意,在一个转弯处,林枢突然被一个人影撞了一下。

    “哎呦……”

    “嗯?”

    隐约有一阵香味袭来,林枢皱眉心道:这香味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带有的,应是女客!

    抬头一看,差点跌倒的人直起了身子。只见是位妙龄女子。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那女子抬眼看到相撞的人竟是男子,连忙避到一旁,用手帕掩住面容。

    “薛姑娘?薛姑娘……”

    林枢听出这是雪雁的声音,如果他没有猜错,与自己撞在一起的应该就是薛宝钗了。

    果然不负与黛玉并称十二金钗之首的赞誉,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我在这里……”

    薛宝钗冲着外面喊了一声,突然又想起了身侧还有一陌生男子,俏脸一红,小声说道:“刚才真是抱歉,我没有注意,这才撞到了你……”

    她福身致歉后便要离开,林枢笑着说道:“应是我的不对,怎么能让薛姑娘道歉呢?在下林枢,薛兄弟这会正与友人说话,不知薛姑娘这是要找你兄长吗?”

    听到林枢的话,薛宝钗惊讶的抬起头,与林枢对视一眼。

    她心中赞道:人说姑苏林家男儿风姿卓绝,女子美如洛神,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林枢生得身姿挺拔,一身看似普通的儒服穿在身上,尽显俊秀儒雅。

    这时雪雁气喘吁吁的小跑过来,看到两人愣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大爷,您这是送完客人了?刚刚姑娘她们喝了点酒,薛姑娘说想在院子中散散酒气……”

    薛宝钗接过话来解释道:“薛氏女拜见状元公,林府景色宜人,不觉间竟迷了路。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林枢摆摆手回道:“无妨,薛姑娘是林家贵客,是我招待不周。这花园虽小,却是数代人精心打理。幽竹密集,初进期间确实是容易迷路。”

    说着,林枢询问雪雁:“内院还有谁在?”

    “回大爷的话,刚刚保龄侯府来人接了史家二姑娘回去了,剩下宁荣两府的三位姑娘在。史大姑娘因为要去荣国府暂住,也就留下等着一起回去。”

    听到雪雁的话,林枢想着剩下几人都是林家的亲戚,也就少了些避讳。

    他对薛宝钗说道:“你哥哥这会怕还没有同友人说完话,不如先回内院歇歇,一会你哥哥离开时会有人来禀报的。”

    “皆由状元公做主便是。”

    随即林枢便领着薛宝钗与雪雁经过竹林小道,来到了内院。

    “哥哥……”

    “林大哥……”

    “林表哥好!”

    一进院中,一群小姑娘正围坐在小亭中玩耍,看到林枢三人进来,纷纷行礼问好。

    林枢与她们一一回礼:“几位妹妹今日玩的客好?前院宾客太多,这会才有时间过来,莫见怪啊。”

    黛玉小步挪了过来,拉着林枢的手臂摇着:“哥哥,我与姐妹们商量好了,等媛姐姐抵京后,相约一起去大报恩寺吃素斋,到时候哥哥能陪我去吗?”

    听到素斋二字,旁边的惜春眼睛都在发亮,林枢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小吃货,不由好笑道:“你都定好了,我还能说个不字吗?”

    “那就定好了!”

    黛玉高兴的眯起了眼睛,小跑回姐妹中间:“我哥哥答应了,到时候我送帖子过去。咱们一起去!”

    薛宝钗看着兴高采烈的黛玉羡慕不已,悄悄打量了一下林枢,心中暗想,若是自己的哥哥能有林枢的才华,也许她也不用去那吃人的后宫了。

    哥哥对母亲孝顺,对自己宠爱,可惜这些都不能改变薛家的命运,无法让自己摆脱商家女的身份。

    薛宝钗正想着心事,探春拉了拉她的衣袖:“宝姐姐,林姐姐问你话呢……”

    原来黛玉刚刚与几人商量送帖子的事,询问薛宝钗的意思。

    “县主……此事林妹妹定就好,到时我定然赴会。”

    黛玉虽然察觉了薛宝钗的恍惚,不过此事她也不好多问,只是点头说道:“薛姐姐才华横溢,到时定要多做几首诗来,好写到咱们的诗集中。”

    “诗集就由哥哥给咱们作序,等我让人印好,就给你们送去……”黛玉向林枢调皮的眨了眨眼睛,派了个活给他。

    林枢哑然失笑,诗会都还没开呢,诗集的事都安排好了日程。

    “一切随你就是,若是写得不好了,可别怪我批得一无是处……”

    黛玉傲娇的回道:“可惜我是女子之身,若是我能参加科举,不一定会输给哥哥。”

    “好好好,咱们家的女状元,到时候写个百八十首的,让我好好膜拜膜拜!”

    林枢的话惹得众女笑了起来,小院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

    傍晚时分,贾琏、贾蓉与薛蟠推辞了林枢晚宴的邀请,各自带着自己的妹妹回了家。

    喝的大醉的王焕睡得昏天黑地,只有林枢与黛玉兄妹俩对坐用饭。

    两人也没有顾忌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一边用饭一边说话。

    “哥哥觉得薛姐姐怎么样?”黛玉想起了今日与薛宝钗相处的情形,心中感叹这位新识的姐姐生活不易。

    林枢还以为黛玉是好奇自己与薛宝钗同时回到内院的事,正想解释时,便听黛玉继续说道:“今日之前,我以为薛姐姐会如她哥哥那样嚣张跋扈,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的端庄娴雅。可惜了……”

    “可惜什么?”林枢问道。

    “可惜薛姐姐来京城是为了参加小选,以后怕是见不到几次了。”

    黛玉叹息一声,她对林枢说道:“听闻薛家境况与日俱下,薛姐姐的哥哥每日花天酒地,就连家中的生意,都是薛姐姐帮她母亲料理的。”

    说道这里,黛玉紧紧拉住林枢的手臂:“多亏我有哥哥在,否则怕是比薛姐姐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第七十九章 内阁

    薛家的事情让黛玉更加明白,有一个好哥哥是多多幸福的事。

    林枢说道:“各人自有缘法,薛家的事情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不过薛姑娘想要参加小选,怕是不可能了。”

    “哥哥为何这么说?以薛姐姐的品貌,小选应该不是问题啊。”黛玉不解的问道。

    林枢便给她讲述了一下小选的规则,像是薛宝钗这样的皇商之女,原本是在小选名册内。

    但偏偏薛蟠犯事打死了人,被贾雨村以假死之计结了案。虽说薛蟠的命是保住了,但薛宝钗的前程也就走到了头。

    礼部怎么会允许一个有过命案的亲眷入宫伺候贵人?更何况薛家找的帮忙的人是贾王氏,薛宝钗就更加不可能进宫了。

    “此事虽然只是我的推测,但结果八九不离十。”

    “那……”黛玉欲言又止,林枢示意她直言。

    只听黛玉说道:“那哥哥何不提醒薛家一声?上次哥哥说过,贾雨村这个人忘恩负义,说不得什么时候会咬咱们家一口。哥哥提醒了薛家,先让薛家去找贾雨村的麻烦吧。”

    虽说这是黛玉第一次展现了小计谋,手段有些粗糙,但林枢还是很欣慰。

    男人大多喜欢傻白甜的女子,但他林枢不想自己的妹妹变成傻白甜。还是养一个傲娇腹黑的林妹妹更好,至少以后不会被人轻易欺负了。

    “此事我提不太好,薛蟠那人的性子不适合保守秘密,咱们可以提醒薛家,但不能把咱们自己陷进去。妹妹不妨这样……”

    ……

    新科进士一般都会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句话对林枢却不适用。

    林府设宴待客后的第三天,皇帝就派了小太监给林枢送来了一枚令牌。

    “陛下说,林学士若是把家里安顿好了,就先入内阁行走,多多学习理政之道。”

    林枢躬身向皇城方面拜了拜,随后接过了令牌。令牌是黄铜所制,龙纹锦鲤,双面皆有字:御赐宫内行走,翰林待诏林。

    小太监告辞后,林枢让福全套好马车,分别去了急吏部、翰林院办理好了所有的手续,领了官服牙牌。在三月二十二这天,正式踏入官场。

    大楚内阁设置在皇城内东侧,与宫城只隔了一堵墙。

    三月二十二这天一早,林枢便早早来到了内阁。先是挨个拜见了四位大学士,随后在书吏的引领下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值房。

    房子不大,里面除了桌椅外,还有一张小床。在林枢到来前应该是有人打扫过,算是比较干净。

    那书吏说道:“林学士,您看还有什么需要吗?”

    看到桌子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林枢满意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内阁呆了多久了?”

    “回林学士,小的名叫冯源,家中历代为吏。自接了小的父亲的职后,一直在内阁当差,算下来已经有十几年了。”

    三十多岁的冯源在不到二十的林枢面前连腰都不敢挺直。官吏官吏,说起来是连在一起的,但实际上有些质的区别。

    向冯源这种世代为吏的家族,京城有不少。内阁的机密太多,为了防止泄密,大楚太祖高显康在昭武六年立下规矩,内阁书吏必须家世清白,以世袭的方式来替换年事已高的书吏。

    虽说这样做限制了内阁书吏的发展,但同时也享受到了朝廷的照顾。比如俸禄,房子这些哪怕是六品京官都达不到的。

    林枢亲切的说道:“冯书吏,来来来,坐下说话……”

    说些他不由分说的把冯源按在椅子上,拉起了家常。

    ……

    经过一个上午的交谈,或者说是林枢的话术引导,他从冯源的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内阁的隐秘。

    大楚内阁如今有四位大学士,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魏庆和为内阁首辅,他是皇帝与太上皇相互妥协才登上高位的。

    其人以和稀泥著称,林枢却觉得他有着大智慧,而且忠于国事,很有大局观。

    太子少师、谨慎殿大学士齐博瀚,内阁次辅,隆盛年间曾任礼部尚书,妥妥的太上皇一系,至于现在是属于义忠亲王还是忠信王暂时不知。

    根据冯源的看法,齐博瀚为人迂腐,十句话中,八句不离祖制,乃是程朱理学最坚定的支持者。

    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张黎,文武双全,其出身祥符张家,也就是前明英国公张辅的族亲。

    据传前明正统末年,张辅战死土木堡,皇帝带着瓦剌大军叩关,祥符张家支持太祖誓师伐虏,太祖念其家族南征北战,大功于国,便赐下了英国公的爵位。

    传袭今日,张黎的长兄袭了国公爵,守在祥符老家。张黎则是科举入仕,治德二年,四十五岁的张黎入阁,成为大楚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

    为何说他文武双全呢?据说这位看似儒雅的大学士,有一次在大朝会上,因为军费的事,被一名武勋骂了娘。

    向来孝顺的张黎当场红了眼,直接撸起袖子就冲了上去。哪怕武勋中有好几人偏帮,可张黎如同战神附体,所向披靡,一人干翻了好几位武勋。

    要不是皇帝黑着脸让龙禁卫拉开双方,估计那名武勋回家他妈都认不出来。

    剩下最后一名内阁辅臣,就是主持琼林宴的太子少傅、文华殿大学士任国成,性格随和,颇有宋时欧阳修的风采。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提拔少年英才,朝中有不少人受过他的恩惠。

    把冯源送出值房后,林枢提笔在纸上列出了几个人的名字,心中暗道:魏庆和短期内不会致仕还乡,根据上次密谈,可以确定老爷子是中间派,但稍微偏向于皇帝。

    齐博瀚是太上皇提拔的人,根据贾琏的消息,这位曾经还因为自己在殿试中的策论,有变法之心,想要罢黜自己。那么他就要小心一些这位次辅大人了。

    张黎是皇帝亲自提拔起来的人才,妥妥的帝党无疑。早上自己拜见他时,亲切的一个劲拍自己肩膀,言辞间颇有叔伯见子侄的韵味。

    剩下最后一位大学士任国成,其人两方皆不站,只站公理。根据这些日子打听来的消息,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帝,对任国成都是敬重有加。

    但他的身体不怎么好,估计再有一两年就得致仕了,最有可能接替任国成的就是礼部尚书钱千里。

    林枢把今日所见所闻在心中理顺,给自己接下来的日子中制定了一些规划。先不说别的,他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理清内阁的理政流程……

    “咚咚!林学士,陛下宣您进宫……”

请假十小时

    发烧太难受了,明明睡不着,想着挣扎一下码字的。

    浑身酸痛,脑袋昏昏沉沉,抱歉,睡一觉吧,明天起来再码字。

    ps,欠下的章节等我好了会补上……

第八十章 君臣

    今日虽然没有大朝,但皇帝依旧是卯时二刻起床,辰时初就来到勤政殿批阅奏折。

    等大臣们都到各衙坐班后,召见几人讨论了一些军政要事,直到午时初才想起了林枢。

    虽然潜邸时,林如海不是自己的门客,但他很欣赏林如海的能力。以一人之力稳定江南盐政,使得扬州巡盐御史府治下的盐税逐年递增,可惜这样的人才竟然因为夺嫡倾轧病逝任上。

    若不是登基之初处处受制,他早就把林如海召回京城,户部简直就是为林如海量身定做的。

    “皇爷,林学士在殿外候见!”

    正想着心事的皇帝被夏守忠的声音打断了回忆,示意他传林枢进来。

    “传!”

    这还是林枢第一次以走进勤政殿,在进门的一瞬间偷偷观察了几眼其中的布置。果然如黛玉所说,若不是知道这是勤政殿,除了房子高大一点外,他还以为是普通读书人家的书房。

    “臣林枢拜见吾皇,万……”

    稽首拜下,话还未说完就听到皇帝说道:“起来吧,又不是大朝会,以后不用那么多礼了。”

    随即又对夏守忠说道:“搬把椅子过来,坐下说话。”

    林枢依旧将大礼行完,恭恭敬敬,一丝不苟。随后起身,侍立一旁。

    “坐下说话。”

    “谢陛下。”

    椅子就放在靠近皇帝龙案不远的地方,林枢再次拜谢后坐了下来,不过他并未向其他人那样只坐半边,而是踏踏实实的坐安稳了。

    皇帝笑道:“说你不知礼吧,觐见参拜一丝不苟。说你守礼,这会又坐得稳稳当当。你可以给朕说道说道,这其中可有说法?”

    林枢恭敬的回道:“臣侍君以尊敬、忠诚、仰慕,而非畏惧。礼诚于心,外露于形,故而觐见时大礼参拜。既然臣未有作奸犯科,又无不忠不敬之心,那坐得踏实稳当些,也好尽心王事。”

    “你很好,朕非暴君,忠于朕的人,为何要畏惧?”皇帝哈哈一笑,林枢便知道自己猜对了,也做对了。

    “皇爷,林学士还真是个妙人。那些六部堂官在您面前都没有这么大胆。这个事君以尊敬忠诚仰慕,而非畏惧,确实是让奴婢耳目一新。”

    旁边伺候的夏守忠也凑趣说了一句,勤政殿的气氛倒是没有刚开始那么肃穆。

    林枢恭维说道:“治德三年,陛下下旨免去淮水一带受灾之民的赋税,惩治贪官污吏,运粮赈灾,活民无数,百姓无不望北而拜。臣当时在淮北游学,便知陛下乃是治世仁君。”

    “你说的是那年淮河大堤决口之事啊,朕记得那年还是你父亲林如海筹措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从江南购粮才让朕能及时赈灾。”

    皇帝想起了当年的事,不由有些愤愤不平。户部无银钱可派,好不容易凑了点银子,又被一群蛀虫层层盘剥。

    若不是扬州及时筹集了银两,说不定淮河边上的百姓就揭竿而起了。

    “说到此事,朕正好有事问你。”

    皇帝把一份奏折让夏守忠递给林枢,林枢打开一看,正是魏庆和关于暂缓开设江南盐场的折子。

    只听皇帝问道:“那年若不是你父筹集的银子,朝廷也不可能顺利的赈灾安民。若是再开设几处盐场,送到户部的盐税也能更多些。可如今反对此议之人占了七成,就连内阁也都持反对意见。你久居江南,又是熟悉盐政之人,你来说说,这件事能不能做?”

    皇帝果然是因为此事召见自己!

    林枢心中早就有了准备,听到皇帝的询问便如实回道:“臣曾经于家中见过魏阁老,魏阁老秘密来臣府中,告知了他心中的担忧……”

    皇帝早就知道魏庆和去过林府,听到林枢如实坦言,心中对林枢的表现更加满意。

    只听林枢继续说道:“若是原来,臣是赞成开设新盐场,一来可以再次使得盐价下降,才能让更多的百姓沐浴皇恩。二来可以打击那些敛财的无良盐商。但经过魏阁老的讲述,臣也觉得,此时开设,弊大于利。”

    说道此处,林枢起身恭敬的拜倒在地:“臣斗胆,接下来的话有些大逆不道。陛下,太上皇健在,不光是此事,很多事都只能徐徐图之。若是被人钻了空子,那损失就太大了……”

    皇帝认真的听林枢解释了其中的隐患,有些话确实不中听,甚至有离间皇亲之嫌,但他仍然听了进去。

    “你起来吧,这些话出了勤政殿,对任何人都不能提。”

    林枢依言起身,再次开口:“臣僭越了。只是臣觉得,陛下的心有些急了。盐场之事,触及的利益太大,江南、川蜀甚至山西都有势力牵涉其中。不如先斩去其一,徐徐图之?”

    皇帝听懂了林枢的意思,不过作为君王,他只觉得这个皇帝做得也太憋屈了。

    有些恼火的说道:“朕知道这些人背后都站着谁,一群蛀虫,竟然妄想着从龙之功。江南糜烂,九边烽烟不断,就是这群人在背后搅风搅雨。”

    山西晋商靠着九边重镇的关系,与草原勾勾搭搭,走私铁器、盐巴、茶叶等违禁之物,还不时出卖情报,让九边时时处于战时。

    江南盐商与不法官员,勾结倭寇,垄断海路,赚取了大量金银。甚至暗害朝廷官员,为忠信王输送了大量银钱收买人心。

    一南一北,处处掣肘着皇帝,使得皇帝的雄心壮志无法施展。

    “林枢,既然连你也觉得此事需要暂缓,那可有其他法子让户部丰盈起来?”

    皇帝病急乱投医,突然问了一句。他实在是缺钱,而且缺的是大量的银子。

    那些文武勋贵虽然还了不少银子,可朝廷处处都缺银子,钱还没捂热就被支走了一大半。

    眼看夏季将到,南涝北旱的,作为百姓的君父,他能不着急吗?

    此时的林枢一时间也没有办法:“一时之间,臣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皇帝叹了口气:“朕也就是随口一问,你不必放在心上。算了,此事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

    “臣惭愧!”

    “此事且罢。”

    皇帝止住了这个话题,又说起了别的事:“朕让你去内阁,你可知这么做的含义?”

第八十一章 奏对

    勤政殿中,君臣二人相向而坐。

    林枢虽然有所猜测,但他没有直接回答:“臣愚钝,还请陛下指点。”

    “太祖依照前明设置内阁,并加强了内阁的权利。一来可以减轻君王的压力,二来也是为了在出现幼帝时,可辅佐君王,不至于出现不可言之事。时至今日,内阁已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中枢,朕让你去内阁,就是为了让你早日熟悉它的运转。”

    皇帝给林枢大致阐明了他的意思:“接下来还有六部,朕会择机让你去六部轮转,至于地方,也会找机会让你去历练一番。”

    说道此处,皇帝的话语顿了顿:“林枢,朕这么做,你明白是为了什么吧?”

    林枢哪里还能不明白,当即就跪下来,高声拜道:“臣叩谢陛下隆恩,谢吾皇爱重!”

    看到林枢领会了自己的意思,皇帝欣慰的笑了笑。他起身扶起林枢:“朝中虽有不少人忠于朕,但他们要么年老,要么不善于实务。朕一心变法,能得用的人却少之又少。大楚已历经近百年,变法之事刻不容缓。既然你愿意做下一个范文正,那朕就是站在你身后的强盾。早日成长起来吧,朕等着你。”

    皇帝的话让林枢很是感动,虽然他明白这些话离不开帝王心术,但他能听出其中的几分真心。

    “臣厚颜一句,今日臣遇陛下,如千里马遇伯乐。臣自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林枢表情激动,欲要跪下再拜,皇帝拉起他,拍着他的肩膀大笑:“三年前你的那份晒盐法让朕看到一个少年才子,这几年你又替朕解决了不少大麻烦。不说别的,种痘之法你都毫不犹豫的献给了朕……”

    “圣君治世,做臣子的自然要事事以陛下为先。况且,只有陛下才能将种痘法的恩泽福泽四海,使万民不再受天花之灾。”

    林枢连忙拍了一个龙屁,让皇帝极为受用。

    这时夏守忠小声提醒:“陛下,该用午膳了。”

    “哦,这么快?”皇帝惊讶的说道:“既然如此,林爱卿就陪朕用了午膳再回内阁吧。”

    “陛下圣恩,乃是臣的荣幸。”林枢躬身拜谢。

    随即夏守忠召来一个小太监,在勤政殿摆了一个小桌子。

    御膳房把饭菜送了过来,君臣二人有说有笑的用了午膳。期间皇帝还询问了不少林枢在江南的经历,比如幼时的生活,科举时的经历,游历期间的所见所闻。

    林枢挑着有趣的事讲了一些,又说了一些江南百姓的日常生活,皇帝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用完饭后,君臣二人在勤政殿附近散步消食。皇帝听着林枢的讲述,不由叹道:“百姓所求不多,不过吃饱穿暖而已。但朕这个皇帝却连这个都做不到,真是愧对君父之名。”

    “臣斗胆一言,自古君王,从三皇五帝至今,还未有一人能做到陛下所说的程度。”

    林枢大胆反驳道:“三皇五帝时,无文字记史,故而多是口口相传,无法考证。自周以来,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帝王真正做到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陛下以为然否?”

    皇帝本来就是无意间的一句感叹,可没想林枢竟然如此郑重的反驳了自己。他觉得挺有趣,便问道:“朝中文武,不是天天嚷着盛世太平吗?特别是言及文景时或是贞观、宋仁宗时,皆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林枢摇了摇头,解释道:“汉时文景之治,确实是让百姓在经历了秦末之乱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但那个时候,所谓的百姓只是贵族、豪强,真正的百姓还被称之为闾左。他们依旧连饭都吃不上。”

    “至于贞观,世家林立,绕是唐太宗被誉为千户明君,也没能让世家欺压的百姓真正填饱肚子。所说最接近的一位,臣以为反而是前宋仁宗时,百姓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秦汉有贵族豪强,隋唐有世家,反而宋时给了寒门一丝希望。历经千年的发展,中原百姓终于有了自下而上的上升通道。

    特别是宋代,虽然疆域略小,还经常被辽夏侵略,但在经济方面算是巅峰时期,百姓的日子也相对富裕一点。

    皇帝点了点头,林枢的解释虽有不尽之处,但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理解方向。

    “你说的确有道理,朕也经常思考,百姓不过吃饱穿暖,为何就这么难呢?大楚幅员万里,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无耕种之地?”

    林枢再道:“随着人口增加,加上可耕之田被富者兼并,耕者无其田的状况是无法避免的。不过可用其他方式让无地之人获取财富,购买粮食即可。比如做工、从商或是从军。”

    随即林枢又想起了自己在江南自家庄子上培育的土豆玉米等物,想了想还是提前讲了出来:“臣在苏州老家培育了几种海外的粮食,目前还在试验当中,其中土豆玉米皆是高产之物,应该可以让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

    皇帝诧异的问道:“你还种田?”

    林家可是江南有名的豪富之家,什么皇商薛家都不一定比林家有钱。林枢作为林家仅存的男嗣,锦衣玉食一点都不为过。绣衣卫虽然有提过林枢多次去过几个庄子,但却为提及培育粮食之事。

    林枢解释道:“臣自幼好奇海外之事,家中与海商有些来往,便经常打听海外的趣事。其中有人提及海外的吃食,得知有高产之物便让他们帮忙带了粮种回来。其中有一样,第二批是腊月初种下,约莫在五月长成,产量预估在每亩二十石以上……”

    “二十石?林枢,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皇帝这下真的有些稳住不情绪了,二十石的粮种,身为帝王他太清楚这代表着什么了。

    林枢躬身正色回道:“臣不敢欺君,从治德六年收到粮种,臣便让老农精心培育。等有了一定的种子后,第一批是治德六年七月种下的,一亩多的地,在十一月收获,共计收获三十一石。当然这其中也有臣让人精心施肥,照看之故,也有苏州土地肥沃的因素等等……”

    “所以说,这是真的?真的有如此高产之物?”哪怕林枢说得如此详细,皇帝依然不敢相信。

第八十二章 相得

    林枢再次保证道:“根据老农的精心耕作,亩产的确是三十石,当然,土地肥沃、耕作精心程度若是差点,产量也会降低。大致不会低于十五石!”

    皇帝这下终于相信了林枢的话,连忙冲着跟在不远处的夏守忠喊道:“大伴,大伴……”

    夏守忠快步跑了过来:“皇爷?”

    “召左兰进宫!”皇帝一脸的激动,林枢这是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若是将这粮种在大楚广泛耕种,以后还要是再敢造自己的反,先问问百姓们答不答应。

    待夏守忠匆匆离去,皇帝拉着林枢回了勤政殿。林枢又把玉米的事给皇帝说了一下,亩产十石的玉米让皇帝更加兴奋了。

    “你真是朕的福星,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这句话若是从别的皇帝口中说出,有可能是试探,但在当今这位口中,那绝对是真心实意。

    林枢想了想,开口说道:“臣倒是没什么想要的,况且这两样现在只是臣在苏州初种,具体的还得朝廷四处试种,因地制宜才行。”

    “你倒是谨慎之人。殿试之后,朕刚刚升了你的官,此时确实不宜再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朕还等着你入阁拜相呢。”

    皇帝也琢磨着不能提拔太快,免得林枢被人嫉恨。君臣相得,他不能把这个好苗子给毁了。

    琢磨了半天,皇帝突然想起了林枢的生父生母:“这样吧,朕就先追封你的生父生母,至于你的功劳,等粮种大熟之后,再行商议。你觉得怎么样?”

    林枢连忙大礼拜谢:“臣叩谢陛下恩典!”

    “来来来,赶紧起来。”

    皇帝把林枢拉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的说道:“民心可安国,你两次为朕送来如此大礼,公侯难酬。”

    “范文正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臣虽不才,愿效仿先贤,辅佐陛下为天下之人,淌出一条天下之乐的路径来!”

    林枢郑重的拜道:“陛下乃是千年不出的实干之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陛下为臣撑腰,臣才敢大胆的去尝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皇帝嘴里念叨着这句话,返回龙案,拿起狼毫就大笔一挥,八个力劲透纸的大字就出现在了纸上。

    想了想,又在上方写了一行小字:君臣共勉,以赐瑾玉。

    ……

    绣衣卫指挥使左兰,皇帝潜邸时就是王府的侍卫统领。

    与皇帝同龄,武艺一般,却是极为机警。多次替皇帝挡下暗箭,深得皇帝的信任。

    待夏守忠传达完皇帝的口谕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皇宫。

    夏守忠把其他人都赶得远远的,亲自守在勤政殿门口,殿中君臣三人密议许久之后,左兰亲自带人往扬州赶去。

    粮种的事情绝对是重中之重,这件事必须保密,只有当粮种大熟,能够大面积播种之后才能公开。

    万一中途被有心之人发现,定会出手毁掉可以为皇帝招揽民心的粮种。

    林枢脊背有些发凉,他终究是小看其他人。总以为有着原著的剧情以及后世的记忆,可以先他人一步。

    可皇帝的做法让他不敢再小瞧其他人,小说终究是小说,现实中的这些人,真的不能小看。

    直到从皇宫出来,返回内阁值房的林枢才慢慢回过神来,调整了心态继续考虑之后的事情。

    既然粮种已经由皇帝接手,那么他就可以把苏州的人手逐渐往京城调。

    短期内林家的发展重心会在京城,苏州只需要留足必要的人手就够了,反而是京城,需要大量的人手充当自己的耳目。

    林枢坐在值房中,拿出皇帝刚刚赐下的字。有了皇帝的信任,他就可以大胆的开始布局未来了。

    ……

    皇帝召见林枢,并与之一同用了午膳的事情在内阁传开后,所有人对林枢简在帝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当今皇帝登基之后,除了内阁首辅等有限的几人,很少单独赐膳。林枢一个官场新人,竟然能有如此恩遇,简直让人羡慕。

    等下衙之后,林枢出皇城时,不少人都向他拱手贺喜,把他弄了个满头雾水。

    “大爷,御膳好吃吗?”福全扶着林枢上了马车,笑眯眯问了一句。

    林枢这才明白,刚刚为何那么多人莫名其妙的说什么恭喜林学士简在帝心的话。

    “好吃,好吃!陛下赐膳,那是咱们林家的天大的荣幸……”

    “驾!”

    马车悠悠,林枢在闭目养神中回到家里。黛玉早就等着林枢回来,今日还是哥哥第一次入值内阁,她好奇想要来问问情况。

    林枢躺在摇椅上晃悠着,慢慢把今日的事情详细说了说。家有女诸葛,有些事说不定能从黛玉这里得到不同的看法。

    “按照哥哥所说,内阁中目前还算平稳。不过任阁老若是荣养致仕,钱尚书入阁,那陛下在内阁的影响力,岂不是要低于太上皇了?”

    林枢点了点头:“虽说钱尚书为人公允,但他毕竟是太上皇的亲信。哪怕出于忠诚,也会偏向于太上皇。如今只能祈求任阁老再多撑一段时间……”

    林枢话中的意思黛玉也能听懂,只要任国成能熬过太上皇,便不用再担心这件事了。

    不过太上皇的身体状况虽然不怎么好,但比起任国成来,还是强了一些。

    黛玉想起曾经看过的邸报,开口说道:“内阁大学士的人数一般是四至六人。隆盛年间内阁是五人,治德元年是六人,为何不能再递补一名陛下的人?”

    黛玉的想法是好,但她还是不了解朝廷现在的情况。

    林枢便给她解释道:“如今能够有资格入阁的,礼部尚书钱千里是太上皇的人,兵部尚书夏敏学是两不相帮,还有一个都太尉统制县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你说说,是陛下的机会大,还是太上皇的机会大?”

    王子腾背后站着的人是忠信王高永仪,他是太上皇提拔的人,同时也是想着从龙之功的投机者。

    虽然有机会拉到皇帝这边来,但此人说不定会在背后狠狠插皇帝一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帝哪怕过得艰难一些,也不想冒这个险。

    黛玉在林枢的教导中,慢慢汲取着这些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兄妹俩说了好一会话,等到用完晚饭,才各自回房睡下。

第八十三章 贺寿

    治德八年的新科进士,在传胪大典后的几天陆续授官,除却一甲三人外,通过选馆朝考又选拔了部分庶吉士。

    南直隶的新科进士中,蔺德泽与王焕都通过了选馆,算是与林枢成了翰林院的同僚。其他人分别去了六部观政或是被分到了地方各州县。

    林枢按部就班的在内阁熟悉着中枢的运转,平时也会被分派一些任务,不过都是些写写画画或是转送公文的事。

    数日后的三月三十,沐休。

    林府的马车悠悠从黄华坊驶出,往皇城正南的南薰坊驶去。

    今日林枢领着黛玉去忠顺亲王府赴宴,帖子在传胪大典后的第二天就送到了林府。忠顺王妃崔世英三十六岁寿辰,虽说两家没有多少交集,但黛玉受过忠顺王高永桓不小的人情,林家还是要以礼前去恭贺的。

    黄华坊与南薰坊算是都在京城中轴线以东,距离不远,约半个多时辰就到了地方。

    忠顺王不愧是当今皇帝最为宠信的弟弟,王府奢华威严,府门外高大的石狮子尽显皇家亲王的威势。

    哪怕林家来的还算早,但门口等着送礼的人都快排到王府大街街口了。

    “大爷,人太多,马车进不去!”

    福全尝试了一下,马车根本就挤不进去。若是林枢自己一个人,也就下车直接走进去了。

    正当林枢为难的时候,后面车上的张嬷嬷下车走了过来:“大爷,待老奴去王府一趟。让王妃派人过来。”

    “这样做是否合适?”林枢问了一句。

    张嬷嬷笑道:“老奴与王妃算是老相识了,当年她与王爷的亲事还是老奴帮忙穿得线……”

    林枢惊讶的看了看张嬷嬷,随即点了点头:“那就麻烦嬷嬷了。”

    不多时,张嬷嬷与一位管家模样的无须老者领着人过来,抬着一顶有帷幔的软轿。

    “老奴拜见林学士,娘娘听闻学士与县主到了,特派老奴前来迎接。”

    声音尖细,林枢猜测其人应是内监出身。

    张嬷嬷给林枢介绍道:“这是王妃身边的内侍汪公公。”

    林枢拱手还礼:“多谢汪公公过来,在下正愁着呢,这人山人海的,挤都挤不进去。”

    “学士客气了,还是请县主先上轿,娘娘正等着呢。”汪公公笑了笑,一指软轿对林枢回道。

    换乘软轿后,林枢等人跟着汪公公穿过人群,由中门走进王府。

    府外围着的人群中有人认出了林枢,不时感叹林枢还真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在京城第一纨绔忠顺王面前都有这么大的面子,亲自派人前来迎接。

    ……

    忠顺王府内部更加奢华,活水成溪,蜿蜒流淌。亭台楼阁,水榭歌台,风景如画。

    戏台上咿咿呀呀已经开唱,连廊中摆满了桌椅,有不少宾客三三两两围坐一起,一边用着茶点,一边说笑看戏。

    黛玉被领着去见崔王妃,林枢则是被引着往一处凉亭见忠顺王高永桓。

    有张嬷嬷跟着黛玉,他倒不怎么担心,而且就黛玉现在的性子,他还怕有人不长眼得罪黛玉,被怼了后叫家长。

    凉亭在王府花园最中央,处于王府地势最高的地方。还未走进林枢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这群蛀虫,天天跟我喊穷,你看看哪一份贺礼是低于五百两的?”

    ……

    亭中之人赫然是当今皇帝高永衡、忠顺亲王高永桓以及夏守忠和一名不知名的太监。

    “臣林枢……”

    “行了,今日弟妹寿辰,朕微服出宫,就别搞朝堂那一套了。”

    林枢话刚说了半句,就被有些怒意的皇帝打断了。不过他还是恭敬的一拜,一丝不苟的行完了礼。

    随后又躬身向高永桓拜了一拜:“下官拜见王爷,王妃寿辰,下官薄礼一份,还望王爷不要嫌弃。”

    身后跟着林枢跪拜皇帝的福全,连忙呈上礼盒,交给高永桓身后的太监。

    皇帝哼了一声,吓得福全差点再次跪下。只听皇帝说道:“一个个穷得往户部伸手,送礼的时候倒是一个比一个积极。林枢,你又送了多少银子?”

    “臣也不知道这礼物值多少钱,这是舍妹挑的……”林枢还真不知道盒子里的东西价值多少,都是黛玉与张嬷嬷商议后在库房挑选的。

    只见高永桓打开一看,是一副白玉象棋。

    “哈,这还是第一次有人送我象棋,荣佳县主是怎么知道我喜欢下棋的?京城人人都以为我只喜欢唱戏听曲……”

    皇帝听到林枢提起黛玉,情绪好了一点。便提醒高永桓:“张嬷嬷在荣佳身边。”

    “怪不得,张嬷嬷当年跟着皇嫂,可没少笑话我是臭棋篓子。”高永桓的话让皇帝想起了以前的趣事,随即又有些唏嘘。

    亭中清风吹过,皇帝让其他人退下,留下夏守忠在旁边伺候。

    君臣三人分别落座,石桌上放着一堆礼单,上面的数字让皇帝只觉得分外刺眼。

    “皇兄,你也别黑着个脸,这些东西一会臣弟就让人送到内务府去……”

    高永桓实在是受不了皇帝的黑脸了,嚷嚷着要把这些东西送到内务府去换成银子供皇帝使用。

    皇帝嘴角一抽,差点一巴掌糊到他的后脑勺上:“我是眼馋这些东西吗?我是气这群蛀虫欺君!”

    虽然他知道勋贵们大多富奢,但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心堵。

    林枢沉默的低头,假装看不到这些。可惜皇帝还是问到了他:“林枢,你觉得这些人该不该杀?”

    杀气腾腾的话让林枢一时不时该如何吐槽,要是能杀早就被你杀光了,哪能留到现在?

    “陛下,三节两寿、礼尚往来本就是人之常情,您不能因为这些人送的寿礼珍贵了些就砍了人家脑袋啊!”

    哼!

    皇帝哪能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心中堵得慌,说着解解气而已。

    林枢知道皇帝的心结在哪里,朝廷入不敷出,宫中为此连番下旨节流。皇帝急得眼睛都红了,到处想办法筹集银子。

    九边军镇、水旱赈灾、东南剿倭哪一个不要银子?户部好不容易收回了部分欠银,没等几天就被支走了大半。

    更别提还有一个不省心的爹,不是修建道观佛堂就是把银子赐给那个不省心的弟弟和侄子,皇帝做梦都想着从四处抠些银子出来用。

    林枢劝慰道:“陛下且宽心,户部没银子只是暂时的。开源节流,既然节流省不下来几个钱,不如想想开源能不能替陛下筹集些银两。”

第八十四章 口舌

    自古以来,朝廷筹集银子的方法不外乎两个方面,要么节流,要么开源。

    虽说有些老套,但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林枢详细的解释道:“节流所省的银子终究是小数目,无法真正解决问题。陛下,开源的方法其实很多,臣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不过就是有些违背祖制,可能会被朝堂上的诸公反对。”

    原本只是随口抱怨两声的皇帝,突然听到林枢已经有了一个主意,连忙说道:“祖制已有近百年,多有不合时宜之处,自然可因时制宜以做修改。至于朝堂上的反对之声,也不必理会。说吧!”

    有了皇帝的这句话,林枢当即就回道:“回陛下,臣曾经于一本游记中得知,倭国西部临海有处地方名为出云,盛白银,极易开采,且产量极大。后来臣曾有过调查,此处银矿虽然已经被倭国大名之一的大内义隆派人开采,但还未采出万分之一。陛下,臣觉得,天赐圣君之宝,不纳有违天道?”

    “你那本游记,可还在?”皇帝的眼睛都快成银子的颜色了,他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

    林枢回道:“游记已在游历途中遗失,不过臣曾经将其中的位置描述等重要信息,摘抄成册,待臣回家找找就送到宫中去。石见银山的事大楚知道的人不少,不过大多都以为是小银矿,没有重视……”

    皇帝见林枢如此郑重,不像说谎。而且这几年来,林枢每每奏事,都是有理有据最终颇有成效,心中已经信了八九分。

    而且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只要能挖到银子,别说倭国,就是到天涯海角他都会想办法弄回京城来。

    不过这件事要做的隐秘并不容易,至少要在控制住倭国那个大名前瞒住朝中之人。

    在皇帝沉思的时候,林枢也在心中暗乐。倭国如今正处于战国时期,四处烽烟不断,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想到后世甲午风云到后来的十四年抗战,不找个机会把祂给灭了,怎么能出了心中这口恶气。林枢这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前世没机会,这会有机会了自然要好好利用一下。愤青?那就愤青好了!

    以当今皇帝的性子,银子当然是朕的。倭国?那也是朕的!

    “此事待朕回去好好想想,你先不然声张。这件事事关重大,朕自有计划。”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简单的计划,为求万全,他还需派人去秘密调查一番。倒不是不相信林枢,只不过作为一国之君,万事以稳为上。

    林枢见皇帝已经拿定了主意,心中暗喜。他躬身称诺:“臣谨遵陛下旨意!”

    心中烦心事有了解决的希望,皇帝的心情大好。好不容易出宫一趟,他也不想还谈论政事。

    随即与高永桓与林枢聊起了京城最近的趣事,像是谁家榜下捉婿捉回一个老进士,那个大臣家的不肖子孙又跑去青楼和人争花魁了等等。

    快至午时,王府管家来请高永桓,说是前面来了几位宗室,需要他去招待一下。皇帝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说要回宫。

    高永桓挽留无果,最后与林枢将他送上马车,由侧门而出。临走时皇帝还不忘交代林枢,把记录有石见银山的册子送到宫里。

    ……

    再说王府内院,忠顺亲王妃崔氏,年近四十依旧风采夺目。怪不得高永桓家中妾室不少,却没一个敢在她面前炸刺。

    崔王妃出身名门,其祖乃是仁宗朝天圣十一年的进士,历经三朝,恩荣不断。隆盛年入阁拜相,直到当今登基急流勇退,回乡荣养。

    其父崔静修,隆盛年二甲传胪,如今任太常寺卿,大楚九卿之一。虽然不怎么热衷仕途,但就是凭借学识与资历,熬都能熬出个六部尚书来。

    更别提崔家乃是官宦世家,崔王妃的叔伯哥哥,多有为官之人。家世如此,还真没谁敢想着靠宅斗去招惹她。

    自嫁入王府,崔王妃与高永桓不说一生一世一双人,那也是恩爱的很。剩下世子高万姜之后,又有了一个女儿。

    儿女双全的她日子过得美滋滋,比其他王府中的妯娌比起来,好了不知多少倍。

    此时她正与今日贺寿的女眷在房中说话,像是宗室、勋贵文臣女眷坐了满满一屋子。

    黛玉被汪公公领进来后,拜见过王妃,便乖巧的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贵妇们谈笑风生。

    宁荣两府当然也派了人来,可惜王熙凤有孕来不了,宁国府是贾珍的继室贾尤氏,荣国府的是贾赦的继室贾邢氏,贾政的妻子贾王氏。

    当黛玉在人群中发现几人的时候,悄悄走过去给几人问安。

    贾尤氏和贾邢氏知道自家老爷同林家关系密切,自然不会给黛玉脸色。而且林枢简在帝心,得罪黛玉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只有贾王氏本来就看黛玉不顺眼,王子腾把林家拒婚的事告诉她后,她就更加不待见黛玉了。

    贾邢氏为长,她亲切的和黛玉说道:“原本你凤姐姐想要去找你的,可你琏二哥这会哪会让她出门,这些天可是把她在家里憋坏了。

    黛玉回道:“该是我去看凤姐姐才是,大舅妈回去给凤姐姐过,等明日我就去府中看她……”

    “林丫头还是别去了,我怕你去府中惹得老太太动怒,伤了身子还不是我来伺候!”贾王氏突然插嘴,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黛玉皱眉,旁边几家贵妇都闻言转过头来看着贾家几人和黛玉。

    能来王府贺寿的大多都有交集,房中唯一眼生的就只有黛玉一个。

    先前在荣国府时足不出户,后来又在苏州守孝三年。刚回京城没多久的黛玉又没有长辈带着去各家府中赴宴拜访,见过人还真是少之又少。

    除却刚刚拜见崔王妃时,知道了她就是陛下亲封的荣佳县主,对于其他情况这群贵妇还真是一无所有。

    原本已有绝代风华之貌的黛玉,在这群贵妇中心中印象极好,还想着自家哪个小子有没有机会,可以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了。

    可贾王氏这句话让众人心中有了疑虑,听刚才所言,荣国府的老太太就是这位荣佳县主的外祖母。做外孙女的把老太太都气得不愿意相见了,这是得有多么不孝?

    贾邢氏眼看情况不对,立马开口:“弟妹,胡说什么呢?外甥女至诚至孝,什么时候让老太太生气了?”

    贾王氏看到周围的人目光集中到自己等人身上,心中一喜,她今日就是要给贾敏的孽种一个教训。

    “林丫头打初到京城去拜见了老太太一次,到今日她还去过府里吗?老太太拿她当亲孙女教养了三年,可人家现在贵为县主,早就瞧不起咱们这些穷亲戚了!”

第八十五章 新识

    贾王氏如此不分场合的拿家丑说事,让黛玉心中窝火。荣国府与林家的矛盾说起来还是林家认了一时之气,才让这件事慢慢淡化下来。

    大舅舅亲自赔礼,哥哥也没有再提及年前那件事,现在被当众提起,二舅母是想让贾林两家决裂吗?

    “二舅妈,是非曲直您难道真的不清楚吗?当日我哥哥就说了,林家家声不可污,林家女的声誉不可辱。若不是大舅舅亲自赔礼,您觉得林家人还能再入荣国府不成?”

    黛玉斩钉截铁的反问贾王氏,让原本以为黛玉不敢拿名声冒险的她不禁愣了神。

    女子的声誉太过重要,贾宝玉私下给黛玉起了字颦颦,一叫叫了好几年。这件事说出来黛玉就是想要辩驳都辩不清。

    可林枢早就知道终有一天这件事会传出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还是荣国府这个四处漏风的筛子。

    黛玉有了皇帝这个大靠山,婚事有皇帝背书,那还怕什么?

    贾王氏正要诡辩,旁边王子腾的夫人也插了一嘴:“林姑娘,你就是这么跟你舅妈说话的?长辈说你几句你还不乐意了。真是牙尖嘴利,林家的家教可见一般!”

    “王夫人,县主的教导一直由老奴负责,您是觉得老奴的教导有什么不妥吗?”张嬷嬷走到黛玉身旁,回怼了一句。

    王夫人没有见过张嬷嬷,之前见一身女官服的张嬷嬷站在一旁,还以为是王府的女官。

    如今听到张嬷嬷说她教导黛玉,才想起林家还有两位宫中委派的女官。

    “这位嬷嬷,我只是……”

    “夫人不必说了,林家乃是江南有名的清贵之家,世代忠孝。陛下钦封的县主、忠正公的后人,不容抹黑!”

    张嬷嬷早就看透了这两人是什么打算,让黛玉锻炼了一下,适时站出来直接将此事定了性。

    抹黑皇帝钦封的荣佳县主,抹黑仕林中极得人心的忠正公后人,王子腾和贾政头疼去吧!

    “怎么回事?嬷嬷,这是怎么了?”

    正当贾王氏与王夫人被张嬷嬷吓住的时候,崔王妃走了过来。

    其实刚刚她就已经发现了这个方向的吵闹,随着黛玉与贾王氏的争论,其他人都停止了聊天。

    荣佳县主的大名最近没少在内宅妇人口中提起,大家都在好奇,这个既不幸又极其幸运的姑娘终究是什么样子。

    崔王妃也是一样,随着长子的年龄增长,她早就已经开始在京城各府中寻摸合适的人选。

    可惜这么久了,还是没有头绪。那日高永桓从宫中回来,提起贾赦的外甥女,林如海的女儿赞不绝口。当时她就动了心思,这才有了黛玉收到请帖的一幕。

    黛玉方才那句林家家声不可污,林家女的声誉不可辱,让崔王妃见到了林家女的风骨。

    看着眼前还有着稚气的黛玉,崔王妃按下欣赏,对贾王氏与王夫人说道:“贾宜人与王夫人这是在责怪荣佳县主什么?荣国府那日的事本妃也略有耳闻,此事是非看在荣国夫人的份上本妃就不在这里说了,你们回去自己跟贾员外与王节度说清楚,该怎么做他们应该知道的。”

    别看崔王妃方才言笑晏晏,但此时面带郑重,还是很有威严的。贾王氏与王夫人面色僵硬,这会只能连连称诺。

    崔王妃没有再机会两人,反而亲切的拉着黛玉的手说道:“你这仙女模样的人儿,本妃还是头回见到。来,你随我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个小姐妹认识。”

    黛玉偷偷看了一眼张嬷嬷,见其点头,便恢复了乖巧的模样,跟随崔王妃往前走去。

    只见崔王妃引着她来到正堂最靠里的位置,一名与她年纪相仿的姑娘正抱着一只小猫玩耍。

    “婉儿,来,娘给你带来了一个小姐妹……”

    只见这位叫婉儿的姑娘抬起头,容貌与崔王妃约有三成相似,更多的倒是与忠顺王高永桓相像至极。

    原本高永恒长相俊秀,是个难得的美男子,只是有些阴柔之感。放在面前这位姑娘身上,倒是让她更显秀美。

    黛玉福身:“黛玉见过郡主……”

    “好漂亮的妹妹,比贤妃娘娘还要漂亮!”

    还没等黛玉福下身子,婉儿就把猫塞给旁边的嬷嬷,拉住了正要行礼的黛玉。

    “我叫高云婉,不用叫我郡主。我知道你,林六元的妹妹。林黛玉,很好听的名字。对了,你多大了……”

    高云婉语速极快的说了好一段话,旁边的崔王妃不由制止了一声:“婉儿……”

    黛玉这才回道:“我十二了。”

    “那我是姐姐,我今年十三了。玉妹妹,你可以叫我婉儿姐姐。”高云婉有些兴奋,王府中自己最小,终于有人能叫她姐姐了。

    长得好看的人,在哪都能受到特殊的对待。或是好感,或是嫉妒。看到黛玉的第一眼,高云婉就不由得生出了好感。

    “婉儿姐姐好!”

    黛玉被高云婉拉住了双手,只听她小声说道:“这里好无聊的,我带你去外面玩。”

    说着她抬头看向旁边立着的崔王妃,眨巴着眼睛问道:“娘,我同玉妹妹去外面玩,可以吗?”

    崔王妃乐得女儿开心,想着房中一群妇人确实不怎么适合小儿女,也就微笑的点头。

    “去吧,记得不要走得太远,一会还要用饭的。”她又叮嘱了嬷嬷两句,让她看顾好两人。

    ……

    “这只猫是我从皇伯父那里讨来的,听说长大以后能长成老虎那么大。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琉璃。你看它的眼睛,像不像琉璃?”

    院子中的两人蹲在地上,围着那只白色带有紫色斑点的小猫。当小猫听到高云婉叫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喵喵的叫了两声。

    高云婉拉着黛玉的手,轻轻放在小猫的身上。柔软的触感让黛玉眯起了眼睛。

    “皇伯父说这是暹罗进贡的,也不知道它能不能长到小老虎那么大。上次宫里收到一只小老虎,皇伯父就不给我。”

    黛玉听到高云婉的小小抱怨,心中暗道:这位郡主还真是小孩心性,老虎可不是小猫小狗,那是会吃人的,皇帝陛下怎么会让你养啊!

    不过她也不会说出这些,新识的这位郡主姐姐倒是挺有趣。黛玉说道:“婉儿姐姐的这只猫应该就是暹罗猫,仅仅在暹罗国王宫与大寺庙中才养着这种猫,姐姐这只怕是他们精心挑选才送到京城来的。”

    黛玉把自己从游记中看到的关于暹罗猫的事,慢慢讲给高云婉听,素来不怎么喜欢读书的高云婉这次听得很认真。

    两人就这么交流这,时间慢慢到了午宴快要开始的时候。嬷嬷让人端来了温水,洗手之后,两人手挽手就去了屋中用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64/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首辅最新章节! 作者:清纯的橘猫所写的《红楼首辅》为转载作品,红楼首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首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首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首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首辅介绍: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不,你没见过!红楼首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首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首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