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从益州开始TXT下载三国从益州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从益州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南山野夫     三国从益州开始txt下载     三国从益州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八十一章 儿女

    孙氏正是两年前,刘釜同孙策联盟时,联姻的孙策、孙权两兄弟之妹。

    自入蜀后,于府宅之内,初时因兄长于她安排命运,尚有些抵抗,遂于家舍之内,有些性子。

    但随着时间推移,两年以来,面对嫁给的丈夫刘釜,这位大汉西部之主,响当当的天下人杰,外加景氏对内宽厚磨合,于内宅妥当处置,孙氏早已接受现实,开始认真服侍刘釜这个丈夫,另以归心。

    后宅之内,更加和睦。

    不但如此,在对江东的很多关键事务上,嫁过来的孙氏,凭借于兄长孙策的了解,对刘釜出谋甚多,为江东和刘釜的和平相处,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其实,无论孙氏,刘釜诸夫人,这些年来,于正妻景文茵安排下,对刘釜本人家政各事,皆有侧重帮助。

    如景氏在刘釜不与家时,掌控后宅大局,时常开启“夫人交际”,妥善维护州郡官吏和刘釜幕僚亲将家眷的关系。继而,使得丈夫刘釜同下属间,公务之外,联系更加紧密。遇到家庭困难者,景氏主动接过重担,帮助甚多,遂让各官员在行政兵事之外,无后顾之忧,紧紧团结在刘釜左右。

    桥氏则因生于江南水乡,性情温和恬静,这些年来,在聪慧的景文茵于后宅放权下,主含成都在内的老弱病残,帮扶等事,常陪同景氏,往救济之舍巡视,遇寒冬时,代表刘釜家舍,亲自于城外施粥,为整个刘府的名望维护,贡献了不少作用。

    另有张氏,早年在汉中家舍时,好医术等事,遂而,几年过去,常接待普通妇人,于地方桑舍和医舍帮助从业,或是学习,让蜀内妇人,能在男人务农和战争之外,寻到个人劳动价值……

    以后宅妻妾的帮助......,让刘釜在处理公务之外,深切感受到了舒心。

    他作为益州之主,并总领数州军政要事,并非万能,亦并非任何事,皆可亲为。一些不适合他本人出面的,如妻妾景氏等从侧弥补,结果更好。

    得阿虎通报,待之回到府舍时,孙氏尚未分娩,妻子景文茵等则是于舍内相助,府中仆从,无不紧张。

    长子刘祈性格早熟,知道有一个弟弟妹妹或将降世,故于夜幕降临后,没有像弟妹样,耐不住困意而睡去,而是始终陪伴在父亲刘釜左右。

    伴随着焦急的等待,终是在人定左右,一道婴儿声,划破了黑夜。

    于舍内相候中,有些心不在焉的刘釜,刚一站起,阿虎即笑容满面的踏入,向刘釜一拜道:

    “恭喜主人,孙夫人母子平安!”

    “善!为府中诸人大赏!”刘釜常以威严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刘祈的小脸上,也是洋溢着喜意,他迅速一礼道:“阿翁,阿祈可是有弟弟了!以后一定好好相待弟弟!”

    刘釜笑道:“汝能所思甚好!且记住了,家舍之内,兄弟姊妹,皆以为助力也!

    合则家宅兴,斗则家宅弱。

    于家如此,于国更如此!

    另外,过了今岁,汝年纪已不小。

    谷坥/span待孔明、元直、士元等归属,我再以公理,四人而轮流为之教导,可要记得好生进学才是!”

    诸葛亮,仲长统,这是蜀内外众所周知的刘釜得力干将,徐庶、庞统又是闻名天下的士人,足智多谋,同军务及内政之事,更多修习儒家典籍。后两者,这次被邀入蜀,于三司署担任要职,为刘釜重用之意,天地可鉴。

    刘祈年纪尚幼,但平时母亲景氏,会不时为他讲解州府官吏事迹,遂于很多人,多知......其名。何况父亲刘釜于家中,也不时当着他的面,称赞这些人处事能力如何,足可见之于父亲心中地位!

    闻听此言,尤其想到传言中,两年未见,面孔已有有些模糊的叔父诸葛亮江夏战时,将江东谋主周瑜击败,马上即要见面,刘祈一张小脸,因开心而变得红彤彤,其回道:“请阿翁放心,阿祈以后,定然同诸葛叔父等,好生进学!”

    私下底,见父亲刘釜将诸葛亮等人甚是看重,刘祈便私底下将诸葛亮、仲长统等,以叔父之礼待之。

    诸葛亮面对刘祈,也是非常喜爱,他与刘釜在上下级之外的深厚友谊,故也将刘祈当做子侄看待。

    往不远的孙氏住处路上,父子二人又说了些话。刚至舍内门口,但看景氏怀里抱着一个弱小婴儿,来同刘釜见礼。

    将婴儿小心放到刘釜怀里后,景文茵道:“此乃阿乔所生子,刘郎不若借此,为此取一个名字!”

    不远处的床榻处,精神尚且不错的孙氏,也是瞪大了那双灵动的大眼,望向刘釜。

    刘釜接过幼子,方一侧头,即将一颗流星,从天际一闪而逝。

    随即望着怀里不断哭闹的幼子,他沉思道:“标,木杪末也。从木、票声。更为世之示范!

    但以小儿长成,当立德立行,便名为刘标吧!”

    景氏没有想到,丈夫刘釜于此间幼儿会如此说道,这是打消她的顾虑!

    景氏垂头看了眼长子,随着笑道:“妾身听取,此名极善!”

    床榻上的孙氏,心中则是带着七分欣喜,三分忧虑。

    丈夫刘釜,赐之子名为“标”,但以德行论之,这是明着让之处于政事之外,做一个立世标杆之人,也就意味着,将来同权力相隔。

    不过这样也好,生在世家之中,孙氏见过了太多家族权力......争夺,儿子若能好生活着,尤其以丈夫刘釜未来的成就,为一富贵闲人,也是不错。

    次日时,刘釜再添一子的消息传出,官府和民间,无不欢庆。人丁兴旺,从侧面代表着的,则是刘釜手中权力稳固,更能安定身边人心。

    待将家舍安排妥当,按照计划,刘釜一早往岳翁景顾处看望。

    到黄昏时,府宅之内,举行大宴,来感谢道贺的下属和成都大族人士。

    当刘釜将子刘标的赐名道出后,许多人便认识到,其中意义。长幼有序,心中踏实外,故看向益州长公子刘祈的目光,越加和善。

第五百八十二章 引导

    阳春之际,待安排完各处事宜,并与荆州牧刘琦告别后,诸葛亮、徐庶等一行人,终于是完成了于荆州应有的使命,返回蜀地。

    徐庶和庞统,乃是第一次进入益州。对于这次刘釜所召,委以重任,二人心情各不相同。

    但却有一个共同感觉,即是感受到了刘釜于之重视。且在思及先主刘备逝世前所言,遂才义无反顾地选择入蜀辅佐。

    作为见识卓越之辈,徐庶与庞统,亦是看出,接下来天下战局的重心,将转移到并州、关中斗争中,甚至会威胁到凉州、益州安全。

    既然选择跟随刘釜,完成刘备未尽之事业。于此间,自要相助刘釜,全力抵挡住曹营来战,此外,若能借此进行反制,转守为攻,获得并、冀相邻之所的多方重镇,那对于刘釜未来拿下冀州,至关重要。

    在荆州初定的情况下,二人同样清楚,现在发动于曹营的全面作战,其中多少有些不贴合实际。

    三月初四,因中途大雨,一行数百人,要比预料中的时间稍晚数日,方由江陵,而往鱼复关来。

    鱼复关内外,刨除关城上,威武雄壮的益州兵士,绿油油的麦田,还有开垦破地周围,整齐的农舍,以及漫长的灌溉水渠声。

    于从未踏入蜀地的人而言,只是第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巴东郡的农治成果。

    随着在官吏相迎下,深入地方,入关之后,关城内的县地官学,还有兴建的一排医舍,专门教导手艺的工舍……

    望着进出,或是路过黔首百姓,妇孺农夫,脸上真诚的笑意,无论徐庶庞统,还是其他一些跟随入蜀的荆州士人官吏,内心皆有些复杂。

    荆州一年半载的改革治理下,变化成功显著,让百姓于官寺帮助下,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些事情中,荆州行事官吏,本还带着骄傲,可在看到蜀内实情后,才让人明白,于民生治理中,还可以做到这么细致入微,这么切合实际及百姓所望。

    “孔明前番言之,荆州百姓安稳,使得黎民归心,还有很长路需走。

    今日初入巴东,眼见巴地治理,可想蜀郡繁华,由此观之,吾等荆州,却需更多变革才是!

    若是荆州百姓,将来全能过上如此生活,当更加繁荣强盛!”

    诸葛亮方才观前方骚动,已然下马在查看情况,原是两个商贾在为背篓中的商品质量争论。

    待见诸葛亮叫来市掾问询缘由,由随行来迎的鱼复官吏,做具体处置罢,其人重新坐上侍从前牵着的马后,徐庶拉进缰绳,往前来到了诸葛亮身边,方言谈道。

    “元直此言差也!”已经骑在白马上的诸葛亮,握住缰绳,接过随从递过来的羽扇,遥遥指向鱼复以西的广阔地方,道:“元直可知,此地往西,广袤之地,过去如何?”

    “过去这巴东郡,吾听闻却是贫瘠之所,更为大户把持,连州府也不敢太过得罪。也只有在赵韪乱后,遂有一二安定。”

    两人后侧,传来声音,正是跟上来的庞统。-->>

    谷龍想到当年成都初定时,整个蜀内情形局面,但最终都被刘釜以大魄力给稳定下来,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对蜀内情况熟悉把控中,无人能比得上当下的益州牧刘釜。

    但一想到他同徐庶说的荆州,与益州情况之不同,加上庞统所论,沉思后,诸葛亮补充道:“士元所言,然也!

    使君入主益州前,益州地方各以腐败,同荆州一般,为地方大族把持,就是掌控全州之事的州牧,也必须小心防范行事。

    但在张鲁来袭,赵韪之乱,又有后续刘璋于蜀内大族打压,再是成都之战,蜀内平定之后。

    蜀内大族势力,几近消耗一空。

    使君于内治之事,其本人正是出身蜀地大族,给了一些利益,很好将之联系起来,继而在同东州士利用下,很好的完成了对蜀内各方势力收复。

    一步步下,含巴东在内的广大益州郡县,终得州府命令,并在州郡军权收归下,完成了对地方的吏治土地整合。

    于此,才有了今日之见。

    但以荆州情形,却是截然不同。

    荆州之地,这两年之变动下,地方县乡,依然是由大族牢牢把持,同益州之官吏轮换任免,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唯让州郡府寺,防治腐败和大族把持。

    最终完成同益州一般的土地整合,防范兼并带来百姓无地,以提高百姓农事积极性,最终完成于生产资料之重新分配,还有很长路需走耳!”

    要是放在两年前,诸葛亮与之谈话间,说起一些古怪词语,如“生产资料”,聪慧如庞统之属,也难于瞬间理解其意。

    然于这两年来,总领诸州事务的刘釜,于各地长吏所下的《认知与百姓》一书中,详细向地方官吏,介绍了百姓为基本盘的重要,并提出了农事等多方面变革,为州郡长治久安,大汉长治久安的核心。

    在将治理关键放到百姓身上后,势必会消磨一些群体,如地方大族的权力。这般一来,地方大族的抵抗,必然会强烈,甚至会想江东一样,横生大乱。

    知道会产生这等不利影响,且对于正待安稳发展的荆州无意,遂于荆州变革,实际仍处于表面。保持现状,弄得荆州安稳,也是为何诸州安宁的要素之一。

    适逢回成都路上,诸葛亮借此提起内中核心,实际也是希望对刘釜在治理根本要处上,有些摇摆不定的二友,给予坚定决心。

    同刘釜共事中,外有作为蜀内变化的亲历者,诸葛亮非常清楚刘釜愿望之大,以民为本,进一步削弱地方世家于地方统治,这是总结了自光武皇帝兴汉室以来,尤其近几十年来,大汉动荡的主因,故行以改变。

    这等改变,乃是为大汉未来百年发展与稳定,打下坚持基础。

    旁人难解其意,真正知晓其中道理者,无不会为刘釜指挥所叹服。

第五百八十三章 守并

    后面到成都的十余日时间内,诸葛亮一行人,走走停停,另受刘釜之令,巡视地方。

    到达成都时,已经是三月末了。

    当日间,刘釜出城相迎。

    徐庶、庞统这等刘备故吏,对益州官吏而言,可能有些陌生,对刘釜来说,却是一直想要求之。

    这次将荆州事务交接,能让徐庶等人,随诸葛亮入蜀而纵览全局,期间自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面对刘釜亲自来迎,也是第一次亲见刘釜这位益州之主,徐庶等人礼仪拜之。

    夜间,又有大宴,伴随着这场大宴,益州官吏和刘备故吏,两方算是熟悉起来。

    及次日时,方安顿好的徐庶、庞统,另有难得归家的诸葛亮,全都准时来司署处理公务。刘釜于此的压力,瞬间轻缓了一大截。

    短短半月后,四月中时,并州传来曹军进犯的消息,让两年来难得的和平之态,再次打破。

    曹营这次对并州战事,准备良久,分三路来犯。

    上路军,乃是大将张辽由代郡出发,攻往云中,欲拿下袁尚在并州北侧的主力,进而向南施压。

    中路军,则是曹营大将夏侯惇与曹洪所率,曹洪上次受重伤,虽说保住了一条命,但落下了残疾,这次也是同夏侯惇配合,负责中路军粮草调度,与人员安排诸事。此路大部人马的目标,则是从上艾大营杀来,打算直取太原。

    下路军,为于禁、曹休所领,由河内北上,兵发上党,欲从南侧,支援中路部。

    太原郡,而今正是袁尚治并州所在,地理位置重要。

    一旦太原有失,也就意味着并州中心的失去,带来之影响,是深远巨大。

    于曹营三路大军,出冀州、河内,而向并州发起进攻时,驻守于关中法正,第一时间收到了军情,另有袁尚求援之信。

    他一方面,让潼关守将马岱等人,做好对雒阳方向的防守,另一方面,按照早先的预定计划,使梁山阎行军,临晋邓贤军,以及远在灵州进行训练的马虎部,时于泥阳的马超部,四路大军,往并州支援。

    这两年来,并州与凉州、关中的交通要道,多有拓宽和平整,使得行军速度加快不少。

    按照预计时间,刘釜手下主将,如马超、阎行等部,不用七日即能达到预定地点,然后借助并州地势,于曹军进行阻击。关中、凉州多地官寺,甚至做好了接受来自并州难民百姓之准备。

    但谁能想到,面对大举来犯的曹军,即便刘釜早派人,助力袁尚训练,甚至协助他掌控大势,然在同曹军抵挡的前五日内,驻守前线,于善无、阳邑、谷远、界休的近三万兵士,竟连连溃败,各处城池先后失守。

    前线的失利,就是让在长安的法正与吴懿,也是吃惊不已。

    在此关键时刻,马超等人的支援,正好提前一日到达,在关中与凉州军,接手协助之后,才让曹营的三路大军,行进来犯速度缓慢起来。

    谷萴然于前期失利下,尤其并州袁尚内部的裂痕,导致在后数日内,又有数座重镇失守,另有上万人,见曹军来战,果断投敌。

    整个并州的局面,有着向曹营倾倒之感觉。

    曹营三路主力来攻,而且是刚刚经过幽州作战与塞外作战的精锐铁军,足使人压得喘不过气。

    袁尚与州府吏,还有这两年来势力锐减的表兄高干,另有来援于太原回合的马超、邓贤,进行了日夜讨论后,决定做最坏打算,以城池为依托,骑兵为支援,施行死守之策。进而让曹军,在往并州攻夺战中,削弱其不俗的野战实力。

    时间飞逝,今日已是五月十七。

    晋阳城的上空,为乌云覆盖,隐有雨滴下落。

    从曹军三路来战,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

    按照成都早先传来,另使并州将领达成一致的死守城池策略,极大减缓了曹军占领的速度。

    但在法正、吴懿与袁尚、高干通信中,并不认为,此时乃是集结本方主力,完成对曹军反击的时候。

    一月时间,曹军士气正盛,而并州主力,在战时刚开始十余日内,就被曹军针对性消灭过半,就算有了数路支援,也难改兵力锐减,先机丢失的事实。

    并州统将中,很多人在战时开始前,还有些质疑成都命令之人,在看到战况,以及后十几日,选择凭借这两年来,加固城池进行驻守的成果后,不得不感叹,躲避曹军野战优势,选择守卫与骑兵游击突袭战役模式结合的正确性。

    晋阳官署内,今日一早,袁尚即召来大将高干、停留在此的益州将领邓贤,及幕僚沮授等十余名将领和府吏,还有投效来的南匈奴王子,讨论对曹营的进一步防守反制事宜。

    原在昨日傍晚,他本人收到了刘釜于成都送来的信件。

    信中透露的一件事情,让袁尚心中大定。成都三司署经过研讨决定,考虑到并州战事的紧迫与严峻,军械与粮草,关凉之地,会进一步提供支持。此外,守卫于长安的大将吴懿,将再率一万大军,亲来晋阳,为下半年,面向曹营的守卫之战,而做补充安排。

    在将众人召来后,袁尚即将此间消息告知,这段时间,其一直布满忧思的脸,难得露出了几分轻松之态。

    “刘益州之诺言下,让吴将军来助,相信曹营各路人马,接下来于吾并州战事,只会越加困难。

    只要能于今年,抵挡住曹操来犯事态,来年之时,曹操诸部,定然会士气衰落,也将是吾等一同反击之时。”

    袁尚说完此话,目光从高干等人脸上移开。

    吴懿再率主力来援,并开始协助他主导并州军事,实际也将表兄高干等并州将领,有边缘化之趋势。

    深层次看去,则是他袁尚显露出对并州权势的移交,或是等吴懿代表刘釜入主并州后,他袁尚会成为下一个马腾。

    面对此事,袁尚早两年,同刘釜会面时,就有过考虑。

第五百八十四章 反乎?

    袁尚寻诸人作议,也只是将吴懿来并州主战消息告知,且进一步坚持了死守相据、消磨曹军士气的方针。

    官署所议结束,每个人都带着不同心情离开。

    可见高干离开官舍时,脸色并不算好。

    一回到官舍之内,高干未有招呼同行来的州吏和亲将,而是坐于案头,双眉紧蹙。

    从当年凉州会盟后,表弟袁尚借大义之名,于沮授等一应幕僚帮助下,逐渐总揽并州权势,让他这个并州牧的位置越发尴尬。

    其本人除了惊奇袁尚变化外,暗自警惕,且从大局出发,未有太大动作。

    没想到并州战事发生,袁尚这次不仅没有大加应用他之原有部曲,事中透有不少防备。加上今日之决策,让他心中怒火难以遏制,不过大敌当前,还是强压了下来。

    正觉心情烦躁,无处发泄时,下首一名叫杜进的幕僚,忽然出言道:

    “使君,以吴懿入并州,除大将军早年依附外,今次这是打算将手中权势交出,完全归附于刘益州啊!

    而使君本为并州之主,几岁以来,大将军越加无视使君建议,即将并州诸将拉拢,又有沮授助纣为虐,便使使君于并州控制日渐吃力……

    请恕下吏无礼,若当日无使君,大将军焉能退来并州,焉能继承袁公之位。

    今日所行,可不是卸磨杀驴!”

    高干在并州,这些年来,大体得人心。州府官吏,或是地方将领中,多效忠之属。平日处事中,其少独断专行,却是善于采纳,故即便袁尚这两年于州吏多加拉拢,但实际效忠高干之人,亦是不少。

    在看出高干这些时日,尤其今日强压制着的怒气后,杜进此言,完全说中了高干的心情。

    但杜进的下一句话,让舍内数名高干亲信,皆无预料。

    “大将军借今次之机,以益州军将入主,而行统领。以使君为首者,吾等显然属于边缘处置之列。

    大将军借此,可得刘益州厚待,有从属之功。便是这些年来,吾等所见,刘益州可不正是暗中相助,助大将军以夺得使君之权?

    如此种种,乃是将使君未做重视,便是并州战中,吾等守卫得胜,以大将军为首功,使君又何去何从?

    请恕下吏斗胆,使君缘何不借今次,投于曹丞相!

    使君与曹丞相,过去无有恩怨,这次使君若能投之,从内相助,事成之后,曹丞相,必然会大加赏赐重用!”

    杜进的话非常具有蛊惑,他本为冀州人,乃出身大族杜氏之内。

    在冀州沦陷,收于曹操手中后,杜氏子弟多于邺城效忠从官。私底下,杜进同家族联系,自未中断,高干明知如此,也未处置,反而将杜进留于身边,实际上,也正是希望能同曹操保持联络。

    但在乌桓被灭,曹操又杀袁熙、袁谭,及袁氏忠正将领,而威慑天下后,作为袁绍外甥,以为姻亲之属,高干对于曹操还带着的期待,瞬间变得淡薄起来。

    在邺城有向并州进军想法罢,高干积极配合袁尚,组织并州兵力,展开备战。

    而今杜进明知他对于曹操的防范与不信任,于吴懿大军将来援的如此关键时刻,当面出此言,显然是暗中得到了邺城授意。

    谷飐由此可见,袁尚今日在官署所言,正中曹营内部问题核心。

    面向并州战中,曹操当时决心速战速决,拿下并州,进而进取潼关,拿下关中。但在并州先期失利后,一月来的顽强抵抗,让曹营内部开始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坚守并州时间越久,益、凉二地,各方调兵补给运来,绝对的主阵势力下,曹营来犯之地,当更难完成于关中和并州的夺取,进而覆灭此间敌军,完成北方一统。

    拖得时间越久,是以,越多曹营不利耳!

    杜进的话,尚在舍内回荡。

    高干不知何时,眉头松展,接着他站了起来,看向依然躬身相待的杜进,直盯得杜进有些头皮发麻,冷汗低落时,方转头望向窗户外,大片低落的雨水。

    轰隆!

    一道雷声轰鸣声起,耀眼的光芒,照入舍内,令人下意识地眯了眯眼,伴随着的,则是重物滚落之声。

    临晋官寺内。

    众吏陆陆续续离开,唯有益州大将邓贤留下。

    在各方援并州将领中,邓贤比大将马超、马虎等人,更能代表刘釜的个人意见。

    这次停留于临晋,恰正是代表成都,同袁尚进行并州内部的一些事务交接与处置。

    但问为何于援军到来,并州守备兵力,这些时日缘何选择死守,而没有大规模出击作战,除了袁尚当做所言外,还有成都与袁尚共同关心的并州内部问题。

    并州内部,有投曹的官吏,不在少数,大部分则因袁尚对州府掌控加深,而将想法埋于心间、这等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在前线反击作战关键时刻,会不会内部生乱。

    三年以前,刘备病逝,荆南之乱,历历在目。

    面对这一次的并州危机,曹操可不是孙策,其之兵力,也绝非江东兵力所能比拟!

    遂而,在战事安排方面,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不出去,袁尚也好,或是邓贤、知其中内情的马超等来援将领,也不敢主动出击,只是小规模游击防范。

    而这一次,袁尚主动透露出吴懿将率大部到来之消息,除了鼓舞内部士气外,可不正是想凭此讯息,给予那些决心投曹之人,最后的机会。

    于此,则可在成都派来的各方援军就位,开始同曹营于并州战场,全面作战反击时,清扫掉内部威胁。

    远在成都的刘釜也好,实际执行的袁尚、邓贤等人也罢,全都希望其中官吏将领,可以冒出头来。

    在这里面,最让人怀疑的,也是让袁尚有些纠结的,正是并州牧,他之表兄高干。

    高干这两年来,改变了往日处事行径,于之揽权,主动防守一部分,让袁尚对之想法,改善不少。

    以高干本身才能,其作为并州名将,在对战曹营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若是高干投敌,那影响巨大。

    官署内,灯火初上,袁尚正起身相送准备离开的邓贤时,一名侍从忽然应门而入。

第五百八十五章 错误

    高干在得通禀后,径直踏入。

    方一见礼,袁尚和邓贤二人,下意识看向一同入内的高干随行。

    昏暗的灯火下,看到侍从手中的首级,二人目露震惊之色。

    屋舍外的大雨,于之一路走来,早将鲜血洗净,故而使得其中五官,清晰呈现于眼中,可不正是高干手下亲信幕僚杜进!

    两人目光方一触碰,即见高干指着首级道:“贼子杜进,暗中通与曹贼,今欲劝吾投曹,为吾所斩杀!

    知其中事关重大,特将其首级送来,还请将军明鉴!”

    袁尚下意识看了眼邓贤,发现邓贤面色很快恢复了正常,他心神一定,前进两步,来到高干身边,握紧高干双手道:“表兄心系汉室,大义灭之,尚何不知表兄忠义。

    如此贼子,于吾部同曹贼交战关键时刻,暗中通信,确也该杀!”

    而面对袁尚如此作态,高干本人面上依然有些悲愤,心底却是放松下来。

    在对曹事宜上,他结合并州这些时日的军事变动,慎重思索下,有绝大把握猜出,表弟袁尚联合沮授,外有邓贤、马超等刘釜帐下大将,设计出了一个针对内部心有反叛之意的将领之圈套。

    这次将幕僚杜进的首级送来,观袁尚细微表情变化,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马超等部于并州多处重镇之驻守,于战局看去,除了防范曹军部从外,未尝没有防范他高干所辖州兵之目的。

    现在将事情挑明,又将其中处置摆到了台面,相信他高干的处境,会出现决定性之变化。而他这次所谓,也是直接宣布了同曹操势不两立的态度。

    被袁尚拉着双手,表情肃穆的高干心中,实则于短短片刻间,思考了很多问题。

    此中作为,正式归心,也是他深思熟虑之行径。

    当夜间,其下部将杜进暗通曹营,欲挑拨离间之消息,迅速传遍了并州境内多处重地。

    此事之发生,除了警示作用,更有稳定内部人心之作用。

    四日后,当吴懿率领从益州赶来关中的主力,而补充到晋阳时,宣布的一个消息,让并州众吏有些意外。

    成都途中再有来信,除吴懿主并州战场前线战事外,并州牧高干辅助后方,协助袁尚一同做好对并州的防卫工作。这里面,直接表现除了刘釜本人于高干的信用与重视。

    于并州内部势力中,面对袁尚的支持,让之归附是一部分,对高干等并州原有势力的拉拢,是另一部分。

    早在吴懿到往晋阳前,即已收到刘釜于成都传去的两处预案,专门针对的正是高干这等暗地有可能投降于曹操的并州主将。但随后,高干以之行径,表明了同曹营的切割,以及于并州的守卫之心,其中的职责宣布及重用,恰是水到渠成。

    邺城。

    一场雨水过后,整个邺城的农田山林之所,显现出一片生机之景。

    丞相曹操,这日一大早,刚从农田巡视完地方官寺,于本地的屯田和治理诸事,返回到设立在邺城的丞相府不久,来自并州的数封急报,即由记室传达过来。

    亲自送达消息的,正是在邺城辅助曹操处事的杨修。

    谷晎杨修文采飞扬,加上在曹操平乌桓战事中,协调荀攸做好了后方处置,自曹操进丞相位后,顺理成章,再得重用,而今,早已从当年的司空府主簿,变为丞相府主簿。曹操的个中信任,于表面看去,也恢复到了早年模样。

    这边杨修把急报递入到了曹操手中,刚解释了其中内情,得闻高干不愿投之,还杀了杜进这位暗子,曹操拍着案几,大怒道:“昔年,吾放了袁尚、高干一马,未有全力攻夺并州,而得关中大势。

    竟不晓今日,却是酿成了大祸。其部愿意死守,吾又如何能够放任?

    给前线去信,让之不用顾忌,务必一月之内,拿下晋阳。

    今岁之内,吾必取并州,而兵夺关中。

    如同奉孝所言,前数年间,吾不得不将视线,投于幽、冀,以安后方,遂只能看着刘季安于益州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让之先一步得取关凉。

    有今日之患,岂能再次放任之!”

    杜进其人,实际是许攸早年来投时,即于并州安插的棋子,这次杜进没有成功劝服高干投效,于大局看去,影响并不算大。

    在半月前,荀攸及郭嘉等人,于此商议中判断,高干本人来投的可能性极小。

    以今次之机,曹操面上恼怒,看去是因高干和袁尚不知好歹,而心生怨恨。

    其实,乃是曹操其人,对中路军往晋阳的速度有些不满。

    接近两万的冀州主力,被阻挡在晋阳数百里外的关塞与军寨之所,极大拖累了全军之进度,让下路人马,也难以稳步推进。

    曹操熟知兵事,伴随着吴懿大部人马的进驻,朝廷大军多路人马于并州之战的情形,只会越加严峻,这里面,一旦踏入盛夏,连绵大雨下,后勤辎重的运输,都将成为朝廷军之苦难。

    为何选择在盛夏前,发动对并州进攻,曹操所忧者,正是如此!

    在杨修对曹操回禀时,官舍内,自不止曹操一人,而今的丞相府从事司马懿,亦处于此间。

    就算是曹操大发雷霆,他面色依旧如常,但心底,对朝廷军这次夺取并州大部,保持着初期的不看好。

    倒不是袁尚和高干有多么强,而是在刘釜帐下部从加入后,整个并州之所,朝廷军再也不是单一地同并州军作战,恰是同整个益、凉、并三州之地争锋。

    伴随来的,是许都朝廷,同刘釜所领数州的一次正面作战。

    并州的胜负,不再局限于一地得失,却是将影响,整个北方大地归属问题。

    且于并州战事初期,曹操在向荆州和并州出兵问题上,尚于前一个战略方向,有所保留,继而,拒绝了荀攸提出的向并州和关中全面作战的想法,导致现在前线兵力并不充分,也让大军从主动,渐渐变得被动。关中军的北援,进一步放大了其中问题。

    这在司马懿看去,是个致命性的错误。

    针对这个致命性的错误,早在十多日前,察觉到朝廷军进展缓慢时,卧病于府上的郭嘉,就亲自与曹操有书信言之,后方有了荀攸受命,于七日前,往雒阳督战之事。

    然于时间上,却是晚了一步。

第五百八十六章 伏郎

    “丞相这是着急了!

    阵前却不能急迫,一旦如此,吾方阵脚或乱,于朝廷军而言,绝属巨大损失耳!”

    也就在杨修告别曹操,往记室路上,一同出来的司马懿,回望了眼主舍大门,向侧面的杨修道。

    数年间的同僚之谊,杨修与司马懿私交尚算可以,这次司马懿道出曹操舍内所言的主因,一向熟知曹操心事的杨修,并未反驳,而是有些忧心忡忡道:“前线进展不算顺利,朝中这半年来,亦是颇不平静。

    时间拖得越久,若是江东孙策同荆州联合进发豫州,那情形,会越发于朝廷不利。

    曹公这次下令,便是不惧一切,打算覆灭掉袁尚、高干。

    可是,关中军闻风而动,战时给了对方喘息之机,接下来战时必然艰难,能否达成曹公所愿,很是难说!”

    “是也!今日的关中、凉州,甚至是并州大军,已非昔日混乱军阀,各自利益而战,乃是刘季安所领,统一指挥,又有益州后勤支援。

    前方之于战事,一不小心,即会给出地方可乘之机。

    法正、吴懿、高干、邓贤之属,绝非泛泛,便是军师在雒阳,也难对大局影响。

    一切,皆看接下来局面会如何发展了!”

    司马懿对杨修的判断,深表认同。

    想来丞相曹操,可不正是盼望期间的正面出击,来判断下一步进军办法。

    两人一同往记室的方向而去,走了大概十几个呼吸,司马懿正待转弯,往旁侧的官舍处理事务,他忽然停下,问询了一个战局关系不大之问题。

    “德祖,郭祭酒而今的病情……”

    郭嘉从乌桓战事结束,随军返回之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便是名医华佗前来问诊,也无计可施。

    现今邺城传闻,军事祭酒郭嘉,或难以渡过今岁。

    为了郭嘉的病情康复救治,丞相曹操亦是四处寻觅医工,甚至不少医工,因难以提供救治方案,而受到迁怒。

    作为丞相曹操最为信重的谋士,并于定幽州战事中,发挥关键作用之人,郭嘉的病重,让自岁春以来,因人事变动,而显得有些低沉的曹营内部,再增添一层乌云。

    杨修这段时间,除了处理丞相府军政要事外,还时常代表曹操前往看望郭嘉,于郭嘉情况最为清楚。

    听闻司马懿突然问起郭嘉情况,杨修默一思索,左右不是什么秘密,遂而回道:“郭祭酒情况,暂有舒缓,但在行军途中所累,积劳成疾,多难痊愈。

    仲达这段时间,于外领曹公命,而招募新兵,少见郭祭酒。这次既然归来邺城,不妨去拜望一二。

    郭祭酒,前番同曹公言时,还赞扬仲达于兵事所为!”

    杨修此言,将传言做实,司马懿心中一叹,颔首道:“吾真有拜访之意!德祖且去忙罢!

    待并州战事结束,吾等再好生相聚!”

    两人互相致礼,各往东西。

    而在离开丞相府后,司马懿先是往城外军营,为留守军将宣布了曹操让他传达的命令,待于下午时分,才抽出时间,拜访了郭嘉。

    谷犌郭嘉的身体,确实出现了大问题。当年玉树临风的郭嘉不见了,现今的郭嘉,让相隔数月的司马懿,初次看去,几乎认不出来。

    当然,郭嘉之病情,病根并非在乌桓战事中之操劳,而是这么多年来,生活习惯问题,方有了今日病重严重之态。

    看着好生生的郭嘉,成了今日模样,司马懿也难掩唏嘘,更是感叹人生无常。

    他这边回了邺城府邸没有多久,黄昏日落下,一张名刺,就递到了府中。

    “伏郎?”司马懿怀中抱着在他于外从事数月间,已经能稳稳走路的长子,一手将名刺,于灯火下,上下翻看了一遍,眉头皱起,复又松开。

    初见此间姓名时,他有些熟悉,在短暂回想后,终于确定来者是谁了!

    伏郎,可不正是当今皇后伏寿之弟,天子妻弟,当朝外戚!

    在朝廷军政要事,搬来邺城罢,伏郎这位曾经的朝中郎官,也随之来到了邺城。

    不过,在司马懿记忆中,当朝国舅伏郎,同之父亲,而今的中散大夫付完一样,属于低调之人,少参与实事。如此一来,便是丞相曹操,也少为难,只是前番曹操欲将女嫁给刘协,而立皇后之事传出,让伏氏的位置有些进退两难。

    伏郎为第五子,并不算得付完喜爱,能于朝中为吏,按照传闻所言,多赖之本身才能出众。

    现在这位国舅找上门,司马懿便是聪慧无比,但在几个呼吸的思衬中,亦是百思不得其解,内中具体事项。

    按道理说,作为丞相府一员,又为曹操所信赖,不应同伏氏扯上关系。

    但司马懿本人,身虽扎起丞相府,心却是初心不改,同几年前一样,心怀汉室。

    伏郎作为天子刘协妻兄,这次到来,如果不是为了公务,难道是为了天子?

    想到天子刘协今于许都处境,还有忠汉臣子于岁之春夏,所遭受的波及,司马懿心中又是一叹。

    “去将伏君,请来客舍!”

    把儿子叫给侍女,司马懿站起身来,向旁边躬立等候的侍从道。

    邺城的司马宅舍,乃是司马懿将妻眷接来后,单独居住,至于其他几个兄弟,于邺城,各有住处。

    且从规模来讲,司马懿之府邸,并不算宽大,恰是够家人平时居住罢了。

    身材修长、容貌英俊的伏郎被请入司马府后,目光不住地将司马懿府舍打量一下,那双长长地眼睛,稍微眯了起来。

    右手却是攥紧了袖中的一块锦帛。

    得晓司马懿回府,他迅速到来拜访,自不是表面看去那般简单,而是身负重任。

    这一次,司马懿之态度,具体如何,即是在同司马懿见面前,聪慧好学、又多处事能力的伏郎,心中也是有些打鼓。

    让伏郎更有些疑惑的是,自收到远方书信罢,幕后指导之人,为何选择了司马懿,作为其中突破口。

    直到踏入客舍,看到司马懿已然等候于此,伏郎才收起了内心遐想。

第五百八十七章 懿择

    “付君来邺城数月,不知环境可还适应?”

    二人方一见礼,分主次落座罢,司马懿即笑眯眯问道。

    在之谈话时,原本服侍身边的侍从,已然自觉退下,整个客舍内,短暂间,只剩下其间二人。

    伏郎是二月初,也就在曹操从幽州返回前夕,于许都任上,调来邺城,督管地方农桑,权职看去,并无多少实权。

    司马懿问起此事,伏郎则借机压下心中情绪,面上稳态,点头回道:“邺城为冀州中心,自曹公灭袁贼而邺以来,发展迅速,已近许都繁华。

    可惜相比雒阳,无论许都、邺城,于吾看去,皆少了几分底蕴。

    郎之所感,正如而今之天下,竟显衰落之意,不免唏嘘耳!”

    伏郎目光诚恳,言语间,对邺城有赞誉,但同时表露了对旧都雒阳之怀念,其中怀念,实正是结喻今日之汉室。

    汉室倾颓,天子大权旁落,以丞相曹操独掌权柄,今日之邺都,虽说朝廷中心所在,但实为“曹都”。

    司马懿佯装没有听出伏郎的意思,有一句没一句的同伏郎交谈,也表达了汉室命运之哀叹。

    看出司马懿之想法,与传闻一致,伏郎心中一块石头落下,越加沉静起来。

    二人不知不觉谈到了并州战事,伏郎也终于寻到机会,拨开迷雾,透露出他来此的缘由之一。

    “并州以袁尚、高干为主,但以前线战情,终是刘益州同曹丞相争锋,君处理前线军事,当比郎更为明白。

    可以朝中局势,天子以为傀儡,曹丞相心意,于旁人看去昭然若揭。

    刘益州乃大汉宗室,又心在天子。

    真要说起来,郎更愿刘益州得胜,而解天子于危难之间,恢复汉室正统,以安天下!”

    伏郎话完,舍内一静。

    司马懿手中的茶杯,早早放下,一双明目缓缓从伏郎脸上移开。

    让司马懿有些惊讶的是,在论及并州情况时,伏郎竟明着向他表露了对并州一方支持,如此“大逆不道”,若是有人告发于曹操,只怕整个伏氏都会遭遇磨难,然以伏郎就这么明着道来,目的更为明显。

    还真如他之前猜测,伏郎来至,乃为天子事也!

    联系到伏郎多次提到益州牧刘釜,又给尽赞誉,司马懿现今已然猜到,伏郎这次实际是代表谁而来了。

    天子居于深宫,传递消息困难,遂也只有伏郎口中,那位能匡扶汉室的益州牧刘釜!

    半个时辰后,伏郎为司马懿亲自送出了府舍。

    昏暗的灯火下,望着伏郎的马车,消失在黑夜街道上,司马懿才缓缓转头,回往舍内。

    待到达方才二人相谈的客舍时,于案几上,尚处于展开状的锦帛,非常醒目。

    谷瀉诚然,今次伏郎是来劝说他,以从暗地投降益州牧刘釜,甚至带来了益州牧刘釜的亲笔信。

    此间两件事情,让司马懿皆有些意想不到。

    一是当朝国舅伏郎,或者说天子外戚之家伏氏,已是确定冒着举族遭灭的危险,于丞相曹操眼皮子底下,暗投于刘釜。

    二是益州牧刘釜,不仅知晓他司马懿大名,甚至冒着伏氏这枚棋子,被发现的风险,让伏郎亲自将书信送于他司马懿,而非司马氏其他人。

    司马懿不相信刘釜不知道,他司马懿同家族之利益捆绑于一起,便是反对曹操,决心投效,也会考虑家族安危,以做衡量。

    反之,若是他司马懿将伏氏告发,司马氏只会越加得丞相曹操重用。

    如此看之,刘釜于他司马懿的信任,绝非一句两句话能道明,更显珍贵。

    但对于刘釜在暗处,如此明显的拉拢,便是心怀汉室,于曹操所行不满的司马懿,亦是犹豫。

    即在伏郎离开前,他也没有给出向刘釜暗投,助之匡扶汉室,解救天子的准话。

    倒不是他司马懿不想借助刘釜之手,除掉曹操,以恢复汉室天下。而是有两层原因。

    其一,只是浅层缘由,于司马懿心中,不算重点。即为天下局面变化下,谁能保证,刘釜灭曹操,救得天子后,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

    现今益州军将幕僚,含并、凉诸州之地,皆为刘釜一手提拔,就算将来得救天子,刘釜本人不愿行其事,难道这群统兵将领,掌控地方之官吏,不会将之推举而上?

    其二,便是司马懿的忧虑与志向。

    在大汉衰微,或将为曹操窃国之事上,便是天子刘协势力薄弱,难以安定管理天下,将来以益州牧刘釜平定地方,再续汉室,司马懿心理也绝非不可接受。益州牧刘釜同为太祖高皇帝之后,大汉宗亲,名望得体,是故天下依旧姓“刘”,依旧为汉。他司马懿所忠的,不是片面的汉天子,而是大汉帝国。但而,谁能保证刘釜在并州战事,一定会战胜曹操,迎得北方大势?

    局面未有明朗前,司马懿不会将家人,还有整个司马氏,给牵连其中。他甚至希望,曹操与刘釜,于并州交战中,最好能两败俱伤,而后让朝中一群忠汉臣子,可以借机取得大势。他本人也可借此取得权势,以亲手匡扶这汉室天下。

    司马懿乃是有野心之辈,岂是会被三言两语说服之人?

    同刘备一般,若是能亲力亲为,再现大汉帝国的荣耀,谁又愿意屈居于他人之下!

    把锦帛所书,又仔细阅读两遍,司马懿于舍内来回踱步,感受都夜风的清凉,思衬过后,其来到书舍,将锦帛放入到了舍内的一个木箱之内,后用铜锁牢牢锁住。

    司马懿心有万念,也只有等并州战情清明,再去做进一步决定。

    他目视乌云中,透出的几丝月光,思虑浮上脑海。

    若是最终曹操势败,刘釜依然强盛,他司马懿及身后的司马氏,不介意助刘釜一臂之力。

    另外,以伏郎今夜到来拜访,司马懿相信,在邺城、许都,私下为益州牧刘釜所联络者,绝不止他一人。

    是以今日之丞相曹操,不仅要面对外部并州之战,孙刘联盟,还有内部潜在忧患。少了荀令君中枢主事,丞相曹操如断一臂,故于许都朝廷内部,可以想象得到,只会越老越复杂多变,可是有的戏看了!

    于此,司马氏可否借机崛起?

第五百八十八章 无奈

    邺城的司马懿正为个人及司马氏家族未来,而陷入沉思之际,远在雒阳,荀攸手持着邺城连番送来的几分加急奏报,正在召集将领商议军事。

    丞相曹操彰显出对并州战事的不满,已非一日两日。伴随着吴懿大部,再次堂而皇之进入并州战场,于禁部见之锐势而后退,让曹操的急迫,几乎化作实质。

    连番急报,无不是让前线,抓紧拿得晋阳等要地。

    按照原有计划,攻取并州全部,当以三月拿下,谁晓在不知不觉中,拖了这么久。曹操的反应,思及后勤带来之严峻问题,也算情有可原。

    雒阳军署之内,在荀攸将曹操所来之信,当众宣读后,为战事进攻与协调诸事,出现了不少异议。

    这其中,以幕僚路粹和将领娄圭,最是争锋相对。

    “曹公之意,并州战事,既然由张将军等人,已经打开了局面,为防止在吴懿之后,关中敌军再往并州支援,让下路诸部压力剧增。

    吾等面向潼关战事,也当在前番试探后,全部战之。

    这一次,曹公,已使得儁乂将军来从颍川来助,再有两日即达。

    故于吾等往关中战事上,前期勿需惧之!

    具体四路攻城事宜,即于明日展开,算是全力压之,为并州战事减轻负担!

    吾之此计,军师以为呢?”

    路粹道完罢,略显不屑地看了眼,有些眼红脖子粗的娄圭。

    其身高七尺三寸,要比身形高大的娄圭矮上一尺,便是望向娄圭,于旁看去,算作仰望,配合其人之表情,有些古怪之态。

    论起才学,路粹少学于蔡邕,当得上是学富五车,尤其笔墨厚重,无人不惧之笔端。当下与陈琳、阮瑀同为丞相府典记室。

    今次,正是奉曹操之命,同荀攸一道,辅助主持雒阳周边军务诸事。

    可要说起路粹而今的名声,自数月前,得受曹操密令,参与构陷名士孔融,弄得孔融举族遭难,连之朋友同窗,也难避免后,其于天下的名声,多少有些臭了。

    虽说孔融之死,于许都朝廷内部,官吏军将皆明白其中根本缘由,但面对事实之上,自不乏很多人,在暗地里,对路粹嗤之以鼻。

    这里面,当下为雒阳北校尉,督管雒阳本地一半人马,更肩负着防守潼关方向关中军的娄圭,即属对路粹人品,不屑之人。

    相比于路粹,靠着一些才能,另有恭维,而受曹操喜爱,得授要职。娄圭自身,能于曹营担任要职,除了早年即与曹操相识,得之看重外,其之谋略,多以非凡。

    四年前,冀州战事正是关键时刻,曹操就曾当着众将的面,双手握着娄圭之手,感叹道:“子伯之计,吾不及也!”

    娄圭每遇战事,喜欢全局考量,稳扎稳打,便是荀攸,也多采纳。

    但以路粹善辩,就算娄圭心有千言万语,在路粹以曹操所言施压下,娄圭也只是怒发冲冠,无从辩之。

    场面一时间变得凝固严肃起来,唯听到路粹有些得意的笑。

    十几名将领幕僚,下意识将目光看向上首,沉吟苦思的荀攸。

    路粹最后一言,看似是问询,实则也有逼问荀攸之意。

    谷呎自尚书令荀彧辞官,而大权旁落后,整个荀氏内部,随即遭受到了巨大打击。中军师荀攸,虽继续得曹操看重,可在前番曹操欲进魏公之事上,荀攸本人也表示了反对之意。

    而中军师,作为丞相府重要僚属,位前、左、右军师之上,荀攸如此行事,曹操内心原本之信任,可见悲意。很多人对荀攸这般“自以为是”,“不知好歹”,自是暗笑,这里面就包括路粹。

    路粹一向持才自傲,他自认为个人才能并不输给荀攸,只是缺少一个处事和得受赏识之机而已。

    此番面向关中、并州之战,在路粹看去,正是借机发挥才干,得曹操进一步重视的机会。且能借机贬低荀攸之名望,于军中树立威信,何乐而不为呢?

    在旁人目视荀攸时,路粹亦是笔直站立,忍不住看向荀攸,想听听荀攸在接下来面向关并战事中,会如何处置。

    若是继续采用保守之法,防备关中,策援并州,战事只会继续僵持,与丞相曹操想要借大部压迫事态,开展关并战事目标背道而驰,自会让邺城的丞相曹操震怒……

    这么多年来,常为人赞作算无遗策的军师荀攸,会否继续坚持?

    牵动的不仅仅是路粹之心,更有军署内诸将之心。

    不消一会儿,荀攸即道:

    “文蔚言而有理,为进一步协助好并州战局,关中必以施压,不得保持沉默防守之态。

    在此事上,吾打算以文蔚为主将,而主潼关前线战事,但以雒阳周边大部兵力,可由之调动,不知文蔚可能胜任?”

    这话一出口,让路粹、娄圭等人,无不一愣。

    雒阳地方守军,职责有二,一是面向并州,同邺城一道,作为后备支援,一是面向关中。

    荀攸现在主动将丞相曹操所赐之军权,大半放于路粹手中,以之主潼关作战,期间讯息,实在是太大了,遂弄得很多短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紧接着,伴随着的,则是路粹的喜悦之意,荀攸既然打算以之为总督之将,领导潼关战事,可不正是他展现能力的机会。

    于此短暂间,一向于荀攸身份地位有些极度的路粹,将荀攸不觉看顺眼了些。

    其忙一礼道:“粹定然不负军师所托!”

    在路粹领命后,荀攸又与众将商议了下并州战事的后勤运输,以及到来的豫州兵新卒,安顿驻守援往之事。

    讨论完毕,安定军将之心罢,众人陆续离开。

    其中人者,唯娄圭主动留下。

    见舍内短暂剩下他二人,也看出娄圭有话要说,荀攸指了指下方案首,道:“子伯可是认为,攸今日决策不善否?”

    在荀攸注视下,娄圭却未坐下,而是躬身保持尊敬,面上却是写满了不认可,随之应道:“圭不敢!”

    荀攸见娄圭这般老实人,将心情表现于脸上,摇头失笑道:“子伯难道没有看出,丞相以文蔚与吾随行,难道不正是此意?”

    娄圭沉默下来,数个呼吸后,一叹道:“是丞相变了!”

    “丞相是变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风暴

    荀攸数言,不需明示,娄圭即明白荀攸为何做此安排了。

    自灭袁氏,得取冀、幽之地以来,曹操的野心逐渐趋向于实质之内。

    以其本人才能出众,手下幕僚将领众多,个中的目标,越发坚定起来。自然而然,对一起朝中反对势力,亦是动用起强势手段,便是为了将朝中大权,牢牢把控于手。

    在面对关并战事中,曹操之目的,不言而喻,即是竭尽全力取之,对于内中兵力消耗,并不以为然。

    就算是荀攸从旁劝告,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

    丞相曹操,非是刘表,亦非袁绍,在相关战略问题上,有着个人坚持。

    比如早在邺城时,荀攸所建言,躲避关中军锋芒,借由并州战事,不断消耗关中军力量,最终策动南阳军,完成对关、并的统一出击战略,在曹操看去,时间拖得太久,心中不满下,才有了后手安排,如以路粹同行督战。

    娄圭为荀攸点醒,知其中真相,叹息一声,又问道:“丞相于关中战事激进,军师于此,可是认为,吾部于此,多半讨不到好,甚至会为关中军而击败,进而还会影响到河南之地的战局?”

    娄圭的声音,伴随着风声,吹到荀攸耳中,其短短几句话,让荀攸想起多年前,他为曹操礼遇之态,心中实则有些悲切之感,这种情感,单独面对娄圭,这位相识多年的军将,恰逢此时机,不觉抒发出来。

    荀攸缓慢道:“吾军于接下来的关中战事,会否败之,并不能确定,实以调来之部,在面向潼关、长安战事中,至少不会让法正军讨到好处,毕竟此番丞相,乃是下定决心,从青、豫之地,调来的主力。

    这些兵力,加上冀、幽大军,同时展开两处战事,且不为过。

    唯一让吾忧心的是,两方战事开启,后方之百姓,只怕越加艰苦,以一月计,十余万大军于前线,加上途中补给,其中消耗,绝非泛泛之数。吾等需知,青、豫两地,去岁之蝗灾,尚未减缓。

    而因战事,地方之赋税必然会加重,长此下去,说不定后方会生乱也!

    坚持战事,无视后方危情,正如动摇国本,此正是吾所忧也!

    可以当下丞相心中,唯有眼前胜负……”

    娄圭不仅于军略通晓,早年于地方为吏间,亦知民生情况。

    荀攸的意思很显然,他反对曹操在并州战事外,调集所有豫、青多地人马,打一场并无绝对胜负之战,并不符合朝廷的整体利益。

    而以丞相曹操,看到益州牧刘釜于并、荆之地的扩张,惊惧之下,遂又不得不行此事。

    两方望去,从不同的角度各有道理,就是娄圭转换角色与思路后,难免沉默下来。

    凡事有得多有失,军师荀攸同丞相曹操,于朝廷进军方面的分歧,包括他本人于此间的一些反对,可不正是表明朝中内部一些分裂。

    左右看去,还是因为丞相于岁春以来,对朝政的大范围专权,以及对朝中汉臣的破坏,使得人心于明面看去尚算团结,但于暗处已经出现了裂痕。

    此亦为曹营内部之裂痕,他娄圭又能做何选择?

    谷襆娄圭心情有些低落,尤其想到本部人马,为攻夺潼关,同关中军交战中,必然会死伤惨重,而里面的不少死伤,完全可以应用时间和战法来避免,却不得不如此时,越发悲哀。

    其向荀攸一礼,打算就此离开。

    但左脚尚未迈出舍门,忽听荀攸话语从后传来,充满了告诫。

    “子伯,文蔚于汝意见不同,今次汝之部从,由之调度,在军事方面,可当适应为之。”

    荀攸这是明着提醒娄圭,小心路粹使坏,借由军务之事,向曹操那里告状。在河南本地军务方面,若说荀攸是总领之人,其实并不完全恰当,暗中得受曹操密令的路粹,才是真正可向曹操回禀之人。

    娄圭步伐一顿,心中微沉,转身颔首道:“谢军师提醒!”

    望着娄圭的背影,渐渐与夜幕融为一体。

    考虑到来日,朝廷所辖诸州地,或因曹操之令,而多生困境,民生更为艰难,荀攸心中难安。

    同荀彧不同,即便看到曹操于朝中权势的专制,甚至有封王之意,或是图谋天下,荀攸未有剧烈反对。他并不在乎天下谁主,而是在于个人有个能发挥才能之所,更以安定天下,辅佐雄主大业为主。

    且同荀彧之间,他之二人,并不算亲厚。曹操明知如此,所以,即便对政见不合的荀彧加以打压,但荀攸本人,便是面对旁人诬陷,亦为曹操重用之。

    然以当下,看到曹操这位他倾力辅佐的雄主,因刘釜势力扩张,而产生形势误判,多将影响朝政局势,自己又难以在此时,加以劝勉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将其中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甚至为朝廷军在即将爆发的全面关、并战事之失败,而做好谋划。

    他来到案几处,伏案执笔,打算为邺城去两封信件,一封信件,是给当下的东曹掾毛玠,一封则是给冀州别驾崔琰。

    毛玠被曹操赞做“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才能出众,当得公正清廉,时下在邺城,同崔琰一道处理民政和人才选拔诸事。

    私交方面,他同毛玠交情还算不错。

    至于崔琰,除了冀州要务,多经其手外,因将女儿交给曹操之子曹植,且专为曹丕等曹操诸子教导课业,同曹操关系匪浅。曹操本人又赏识之才学,遂以影响巨大。

    与二人去信,荀攸也是希望能借二人,同他一道,劝解丞相曹操,战事之外,不要忘记安定好的地方民生。

    听到鸡鸣声响,荀攸才放下手中笔墨。

    他用冷水清洗脸颊,自觉清醒不少。

    天色渐明,能看到官署之外,不时有成群结队的兵士前行,各种旗帜飞扬,自是路粹得命后,按照昨日军议,率先开始了雒阳本地大军调动。

    而新的风暴,已经形成。

第五百九十章 攻心

    四月后,曹操命令接连从邺城传来,让整个战局迅速转为紧张。

    前线,自荀攸召部商议不久,关中战事,为路粹、娄圭等将主导下,开始了面向解县、河北、湖县,此间三处重镇的进取。

    防守于前线的大将马岱、霍峻等人,借助地势守之,完全抵抗。

    奈何张郃等曹营援部陆续到来,加上太原方向,在于禁和夏侯惇等将,配合攻守下,接连失地,导致解县以北,介山、董亭路线失守,潼关一线局面,转为严峻。

    五月,局面不利之下,法正亲率从凉州赶来的邓芝援军,亲临潼关前线,主持潼关防势。

    并州战役,则在曹军前锋压力、晋阳无力守卫下,于吴懿、高干、袁尚共同商议下,为保存本部势力,后续与到来并州战场的数万曹军周旋坚守,不得不暂退守西河与太原郡交界之地。

    雁门郡的兵力,含高干所召南匈奴之部,在与曹军连番遭遇,南部危机下,开始向武都方向退守。

    此中策略,别看大军面对曹军后退,实际正是法正与吴懿商议过的以退为进之法,目的便是让曹军补给线路拉长,再借助并州本部人马骑兵同步卒配合,展开敌后袭击。

    就如同数月前,成都送来的军令一样,并州战事一旦打响,胜利只是其次,在保证并州百姓于敌后安宁生活下,利用这次战争,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将曹军拖累于此,进而完成对曹军整体实力打击,为未来同曹军的决胜,做好辅助。

    战事一时胜利,并不算得太过重要。

    另外,于禁等部,虽然顺利拿下太原郡内多处重地,但面对吴懿和高干等将早先布置,后发制敌下,并不一定能够守得住。

    从旁看去,在局面上,实际也正按照成都预想进行。

    并州战事数月来,曹军进一步陷入到战事本身,导致后方小范围出现混乱,这等混乱,尤其民生危机,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只会成为更大问题。

    这等情形,等到战事延续到六月时,逐渐显现出来,且不幸被荀攸所言重。可惜荀攸前方往邺城所去的几封信,未曾起到作用。

    期间还只是许都朝廷后方衍生之问题,此外,曹军内部,因为五月中以来,进展并不顺利,同关并之部相战中,各有胜负,却同曹操所盼,大相径庭,是以不少领兵将领还受到责罚或直接罢免。

    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早年同曹操交好的雒阳北校尉娄圭,为路粹所陷害,成为替罪羊,免职受责。若非荀攸等人上书言情,于曹操震怒时,娄圭说不定这次头颅难保。

    曹营内部之变化,无不于关键时刻,传入成都和江东。

    成都。

    从并州战事按照预测进行后,刘釜留于成都,将前线战事交给法正和吴懿等人统筹,其本人还是处于设立的三司署内,主持所督各州郡日常事务,另有医舍、官学、道路、商贸、军械等多方面建设事宜,努力发展并打造益荆交凉经济军事圈。

    几十年的天下与地方变动中,不论百姓,刘釜自身非常重视,战后平和下的发展性问题,实也是顺应民意之举。

    与曹操、孙氏之战,除了兵戈交接外,可还有背后的不少策应,这皆属于“战争”方式、

    谷詄于此,除了并州明着的战事外,看不见的“战场”上,如面向许都朝廷,按照青衣卫的情报刺探,有利的将一些人手,于许都朝廷官吏变动中,安插到关键位置,为将来向曹操的内外之斗,进一步打下基础。而借助伏氏,向司马氏伸出橄榄枝,也只是刘釜于许都朝廷内部策应之一环而已。

    以史为鉴,小到一个家族,大到一个王朝。

    看似强盛的“外表”下,于很多时候,能打败他们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其中敌人,而是其自身内部。

    刘釜比任何人都清楚,曹操乃超世奸雄,手下兵强将广,谋臣文士众多,贸然直面,胜负难料。但若借助汉室大义,从内部瓦解,于之所督州郡,整体势力压迫下,覆灭曹营,覆灭江东,稳扎稳打,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正如早先就确定的战术。

    曹营之变化,尤其刘釜同曹操于并州交锋,每有急报都会传到江东孙策处。

    自对内清洗后,孙策这段时间,即留于蓟春,亲自督导起了江夏水师训练。

    从协议签署开始,江夏郡一分为二。

    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江东所领,也算是代表刘釜的刘琦,主动退了一步。

    但荆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下,以为雄主,且亲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策,自不会放弃对荆州的拿取。

    江夏水师,则是重点中的重点,主要正是为了对抗黄祖黄射父子,在江夏本地重建的荆州水师。

    这日间,刚收到曹营内部不稳,如曹操手下大将娄圭受责、青州发生民众叛乱的急报后,

    官舍内,孙策召集了周瑜、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凌统等将领官吏,依照前番所谋,讨论起了荆州和豫州情形。

    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孙策安定江南之后,召集大用的江南士人,无不为本地豪杰。

    不仅是数年前,同刘备、刘表战事中,多发挥重要作用,在孙策于内治理中,各是全力辅佐。

    其中,顾雍出身于扬州四大世家的吴郡顾氏,少年时,求学于名士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至今则是左司马,同周瑜一道,为孙策参悟军机要事。

    严畯为彭城名士,学富五车,当下为从事中郎。

    除过这些人外,于孙策所召之众内,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正是诸葛亮之弟,早年来江东游历的诸葛瑾。

    诸葛瑾少于隆中求学,后又游历地方,年少有为,在一年前,得孙策所召,入将军府为记室掾后,主事认真负责,日渐得孙策看重。

    而以诸葛瑾才能,孙策也表现了极大的胸怀,没有因之为诸葛亮之弟,心生猜忌。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行兵

    孙策召集众人而至,商讨的关键核心,归结起来,正是于荆州战事,是否要展开。

    而今,益州大部,为许都朝廷拖于并州和关中,荆州内部,唯刘琦所辖各军守备,这也是江东军,能拿捏荆州的最好时刻。

    一旦并州和关中战事落下帷幕,刘釜本人将视线投于荆州之内,江东兵来战荆州,阻力只会越大。

    不仅如此,前番曹操让许都使臣来见,以天子刘协诏令,封赏孙策本人为吴候,含周瑜等几十名江东将领,亦借此封赏。江东内部,同曹操联合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般情况下,若是选择撕毁盟约,于他孙策道义会产生不少影响,但选择同曹操联合,事关实际利益。

    故在事关江东大部利益上,也难以保持完全一致。

    这次于蓟县所议,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应将领中,除于九江镇守的周瑜,还有在庐江的孙权、鲁肃等将,事先与孙策通过气,给出了个人见解,各领要事,难以亲至外,余者在江夏前线防守之将领,或治理官吏,还有督管江东重要事务的幕僚,多领命来此。

    这其中,全以为孙策信重之属。

    也就在当日相议中,面向荆州战事,果不其然,分成了多派。

    经过连夜热议后,主张联合曹操,向日益扩大的刘釜于荆州所命刘琦,发起进攻的呼声最大。

    几年来,刘釜稳扎稳打,在荆州的间接治理,让江东官吏将领,感受到了巨大威胁。

    这等威胁,即在眼前,伴随着曹营内部的混乱,许都朝廷实力萎缩,对比看去,且是让人压得喘不过气。

    主张撕毁盟约,发起对荆州之战,借此谋得机会,成了很多人迫切想要进行之事。

    至于在明面上,向天下士人如何解释,江东内的幕僚们,即于决定后,准备了说辞。

    六月,整个荆州,为连绵大雨所覆盖。

    于天晴不久,六月二十四日,江东水师,忽然从蓟县出发,直往沙羡来战。

    沙羡水战的开启,标志着刘釜同孙策之间,维持数年的和谐局面,彻底结束,便是当年以孙氏嫁入蜀地,形成姻亲之盟,也难以阻挡江东孙氏于荆州的野望。

    对江东军的来犯,老将黄祖,早有预料。在沙羡失陷后,迅速组织起了州陵的水师,北上战起。

    整个江夏军,皆为战事笼罩。

    同在荆南,如同前数年一般,得到策袭命令的孙权,兵分两路,开始向荆南发起进攻。

    赵云冯习等将,则是奋力防守反击。

    ……

    并州、关中、荆州、乃至于交州东北方向的战事开启,令天下局面,再一次升起了巨大混乱。

    这种巨大的混乱,伴随着北方大地的旱情,更显加剧。

    而于整个建安十年中,三方群雄内,角色轮换,刘釜以大势威胁,成了孙曹两方联合,集体进攻的对象。

    谷餻三方间,谁能在建安十年站稳脚跟,处置好内外之事,才能稳重局面形势。

    九月秋分萧瑟,再有不到四个月,今岁即将过去。

    从春时的并州战事,到夏时荆州战生,为前线战事,不论并州、关中、荆州这些交战前沿,但为补给战事所需,为大后方益州,每日间,不断有粮草军械,通过这些年来,修建的大道,运往各地。

    好消息是,面对孙曹联盟,吴懿、法正、赵云、吕岱、黄盖、黄忠等前线大将,所领兵力,或有败退,但在大体战局上,牢牢把握着节奏。

    随着秋去,冬日将来,尤以曹营内部,迎来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吴懿与法正,亲临前线,没有让曹军,突破潼关和西河一步。

    待进入初冬后,开启荆州战事的孙策,于之水师作战下,虽说取得了州陵大胜,后拿得临湘以东的大部地区,但尚处于荆州州府的预计之内。遂于荆州军,士气尚可,大军处于稳定坚守之内。

    而经过半年的战事,无论是曹营,还是江东军中,都展现出了疲惫之姿。

    此间疲惫的军事之外,显露的是内部压力。

    青州、徐州,盖因旱情和蝗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又有农民起义爆发,让各处官寺,头疼不已。

    在此,流民带来的问题,直接江东之所。

    故而,趁着冬日到来,一场雨雪从南到北后,持续一年的多地战事,逐渐减缓下来。

    前方战事,虽然减缓,但在益州和交州,于成都在十二月,做出战略进攻决定后,州兵精锐,才开始从南中、蜀郡等地,携带着匠营最新锻造的一大批军械,分南北两路,开赴前线。

    往荆州出蜀援军,则由庞统所率,往北则是徐庶所领,诸葛亮则居于成都,辅助刘釜处理事务。

    而这一次的战略转移与安排,恰是为了应对来年的战情。

    用了一年时间,同两方敌人周旋。同样用了一年的时间,于后方做好补给,另有民生等各处安排,刘釜于此,同诸葛亮、秦宓等三司署官吏商议后,最终还是决定,以这一年为契机,做出战事反击。

    让刘釜下定决心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认识到,在之势力达到新的高度,甚至让曹操同孙策联合下,想要赢得三方的平衡,已经变得不可能。

    不但是曹操,就是孙策,也不会静静看着他进一步发展壮大。而这等以官寺吏治军治改制为先导,进一步团结民众,动用百姓,且以收归地方士族的治理模式,最使曹操和孙策赶到心惊胆战。

    幻想破灭,唯露出拳脚,战而已。

    旁人多是轻视敌人,他刘釜过分谨慎,于积势之下,有过分高看敌人,进而忽视己方这些年来,所形成的内外实力。

    正如同诸葛亮在十一月时,同他秉烛夜谈那般:“天下局面,因君而动。君深思熟虑,处处以民为先。殊不知如此,只会徒增更多人员伤亡。

    可以时局,君握有五州之地,百姓归心,又有数年积累,兵强马壮,若能扬长避短,何愁不能借机反之,迎取大胜!

    亮不才,愿为君匡扶汉室为前驱,士元、元直皆可为君肱骨也!

    足可重用领军相助,为君主战四方之地。

    而并州和关中,有孝直、子远统战,必不会失耳!”

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战(上)

    像诸葛亮等肱骨,于外形成的意见统一,对刘釜之时候决策实行,起到了巨大作用。

    成都要员中,无不从迎面到来的战局中,觅得跟随刘釜脚步,成大事之机。

    十二月不觉消逝,当岁除过去,整个大汉天下迎来建安十一年时,许多人恍然察觉,过去的一年,在天下动乱中,过得竟是这般迅速。

    过年的喜气,尚未消散。

    远在临湘,作为阻挡孙权兵法桂阳主力的大将赵云,于督前线战事的景丰相召后,随同吴班、高顺等将,聚集一起,研讨桂阳军情。

    “而今吾等粮草充沛,民众一心,又有这些年来,平叛组成的荆蛮军,完全可以借助地利熟悉,向容陵发起攻势,何惧蒋钦!

    何况有吕府君,从南部策援,足可抗拒鲁肃侧面兵力。

    故,吾认为,州府所言之时机,正是此时也!

    君等认为呢?”

    记室小吏,应景丰所言,刚陈述完罪行军情,赵云神色肃穆,即率先表达了战意。

    自刘备病逝后,他本人比以往少了不少笑容,行动间,多了些雷厉风行之态。

    赵云质问方休,舍内多了些窃窃私语。

    景丰作为刘釜妻兄,又是才华卓越之辈,自诸葛亮等人回蜀后,接替了诸葛亮的督事之责,总领荆南军政要务。

    他善于纳谏,又同时能协调刘荣和刘琦,调集交、荆兵力,人莫不敬仰。

    看着赵云议论完,景丰摸着胡须,目光却是在吴班脸上做以停留。

    刘备故将之中,赵云武力不凡,于地方驻守得当,但在统帅能力上,比吴班稍逊些许。可要问起战前事务,吴班、高顺之属,又非赵云敌手。

    所以,在益州军将和刘备故将,如赵云等人,合二为一罢,统领或是战事中,正好扬长避短。

    可以景丰看去,关于桂阳战事,赵云主战本没有错,按照成都来信,长沙人马,确实到了同孙权主力交锋之时,并以借此,最好能打得孙权后退,拿得庐陵等地。于孙策向南郡不断进军之际,杀得扬州东南生乱。

    但在整体策略上,赵云主张两军南北策应,以力破之,着实会加剧本方伤亡。

    孙权所率之将,驻守容陵的蒋钦也好,许是守卫重镇宜春的周泰,都非是短视之辈,本方若行上次之举,孙权或会借机打力,这对长沙和交州人马,向扬州的后方攻势进度,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针对此问题,景丰实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相比于文武双全的诸葛亮,景丰少习儒家经典,又有治地方功绩,遂擅长内治,而短于军事。

    知晓妻兄景丰在军事上的短板,刘釜才使大将吴班、高顺等人,继续留于荆南,与赵云等将一道,共同做好对荆南本地的防守。

    而吴班在四年前,同江东将领朱然等人相战时,进一步展露了优越的领兵能力,还有于局势之把控,让诸葛亮也不由得赞之。

    景丰明白其中问题,也知个人在军事上的决策困难,才有了今日相召。

    这边深思间,即闻吴班起身道:“吾以为,赵将军所言,是为得当,亦是吾军当行之事。

    唯奋力战之,将孙仲谋军之空间,立压出去,才能给江夏的黄老将军,减轻压力。

    加上地势,还有士气方面,优势于吾等耳!”-->>

    谷隑出乎景丰预料的是,明知赵云所议,会让本方人马同孙权部众对抗中,加剧伤亡,吴班却是给了同意。

    随后出言的高顺等将,亦表赞同。

    景丰算是看明白了,守于荆南的本方将领,在去岁战事开始后,依照成都所令,选择被动防守,心中早积累了一团战火。

    这团战火,伴随着南中军从交州加入而援,另有巴地兵力,出蜀继续援往江夏,绝对兵力和局面下,无不想借此大战一场。

    人心之所愿,士气之所盛,也非他景丰所能阻挡。

    或者,这也是成都的妹婿刘釜所盼。

    景丰不由得想起,前日收到的成都来信中,妹婿刘釜信末所书:治军之事,不仅在于训练,更在于实战,兵锋所向,能打胜仗,才是强悍之师。

    荆南军从未在正面战场,大举迎战江东军。

    而这次面对孙权之部,足可看成一次向江东发起进攻的演兵之战。

    孙氏号称十万之众,可以挡乎?

    当日间,于军议结果下,以临湘为中心,正式向荆南各部,下发了四日后的反击作战事宜。

    荆南的后勤等多方面保障事宜,全都依照计划展开。

    吴班、赵云、高顺等将,则是各往要地统兵。

    正月初九,赵云兵出湘乡,奇袭重安之地的江东军北大营,斩敌上千,由此拉开了向江东孙权部反击的序幕。

    正月十五,重回荆州的徐庶,先往襄阳拜会了刘琦,同荆州州吏,商讨了当下情况的荆州战事问题。

    随即,为刘琦所任,开始与州吏一道,统筹调动荆州州兵,汇集益州军,分往三方战场。

    于此下,荆州战场,但因江东军的奋力抵抗,以及荆州联军的全力反击,陷入了白热化状态。

    容陵,也是从一月中旬以来,荆州联军同江东军争夺的关键所在。

    江东大将蒋钦,果不亏之名望,就算面对荆州联军的数路来战,其人凭借从便县和攸县调集之部,共上万人,挫败了荆州联军的夺城之势。

    但随着益州主力到来,以及那些多加改造的攻城器械,容陵陷入到了岌岌可危的状况中。

    年过四旬的蒋钦,今日没有于城内,召集手下部将,商谈要务,而是身着黑色盔甲,亲自走上城头,鼓舞士气。

    蒋钦身形挺拔,面方正颇具威严,跟随孙策十几年间,于之平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开始,就立下了无数战功。他虽然没有同周瑜等人一道,为孙策列为大都督之属,但身为讨越中郎将,这些年来,于孙氏内部,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孙策将之从会稽郡调来桂阳,辅助孙权,安桂阳势态,正是极具信任的表现。

    然,望见城下荆州联军来犯之势,沉稳有毒的蒋钦,少有愁眉苦脸。

    “将军,大都督来信!”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南战(中)

    信兵口中的大都督,正是程普。

    程普今同鲁肃,于桂阳北、东之地,总督相应战事。

    这也是大将军孙策,与孙权等人商议后,安排下的荆南战略。

    蒋钦之部,自然是受到程普节制。经历方面,程普即仕孙坚,算上而今的江东之主孙策,共扶孙氏两代,于孙氏将领内部的地位,实要比蒋钦还要高一些。

    这次江东军停留坚守容陵,实际也是程普综合局面,向蒋钦下达的死命令,为此,使得多路人马,供蒋钦驱使。

    于荆州更多人马到来,容陵危急越加危急,难以守备之际,程普来信,就显得意义重大。

    其中所言,蒋钦在城池上接过,但却未打开,即猜测到程普所思。

    等将信件浏览完,想法得到印证,蒋钦看向城池下,黑压压的荆州联军,长长舒了一口气。

    容陵阻挡荆州军月许,而今都督程普于后方战场,布局完毕,加上城内粮草日渐稀少,且以信中所言,恰正是突围,而引得荆州联军踏入后方陷阱之时。

    蒋钦将书信握于手中,看向旁边的亲兵,道:“向各部下令,明日清晨时分,吾部往东北突围,让兵士们轮换做好休息。

    荆州大部主力赶来,容陵城守不住,也不需再坚守!”

    “末将领命!”亲兵下去通报,蒋钦则是若无其事般,继续于城池上巡视。

    容陵城上,坚守许久的江东军,见此士气再振,亦有欢呼声响起。

    城下,赵云目视着城池上,飘舞的江东兵旗帜,手中的长矛,则是紧紧握于手中,目中带着慎重。

    去除荆州先锋大军,于此的攻势,他所率之众,来夺容陵,已有十余日。

    十余日内,敌将蒋钦准备充分,死死固守,凭容陵城,及周边几处军寨,将荆州大军直接阻难,难以形成面向桂阳的夺取之势。

    按照交州来报,再有两日,出南中,从交州而来援荆州的南侧援军,即会逆流而入桂阳,完成对容陵的南侧部署,阻断江东军于桂阳内部的联系。

    这样一来,容陵的蒋钦部,即如同一只独狼,对向南下汉宁的荆州军主力影响,微乎其微。围城之下,蒋钦所领之部,只会成为一支孤军。

    可对于迟迟没有拿下容陵,赵云心中实际有些不服气,奈何容陵城位置如此,想要拿去,绝非意气用事可为。

    考虑到交州来军的配合问题,这些时日内,为防城内之部生出警惕,其中进攻依然继续。但如同眼下一般,赵云虽说将视线依旧放在容陵城的拿取上,但思绪依旧飘到了桂阳的东部战场。

    吴班从月前向宜春进军后,正是稳扎稳打,不仅是桂阳,就是江夏方向,荆州军所,面临的压力,亦是骤减。

    高顺等将亦然,依照临湘同襄阳两地军署所议,正形成对江东军的方向合围。唯他赵云所率,遇到了顽强抵抗。

    遂而,接下来的战事中,他所率之部,同样是先主刘备遗留之部,岂能蜷缩,当借力赢得桂阳东南大势,打出气势来。

    现在最盼望的,恰是交州来军,能从临武一带完成牵制。

    而荆南战事,时间若过于漫长,到夏日之后,瘴气再生,于本方部的战力,将是一个巨大打击。

    听到前方传来欢呼,赵云神色一动,其拎着长矛,骑马而至攻城前沿。-->>

    谷壜原来是刀盾兵,借机踏上了城池,见此时机,城下各部正以云集。

    赵云心情略显舒畅,此已是数日来,本方人马第四次攻上城,足见作为守卫一方,蒋钦之部,也有困乏。

    赵云将手中长矛高高举起,大喝道:“全军下令,攻势依旧,勿要给敌军喘过气来!”

    面对能拿下容陵城的希望,赵云自不会轻易放弃。

    但看到缺口后,蒋钦手下兵士,迅速堵了上去,攻守双方,再一次陷入到了胶着之中。

    等到夜幕再次将领时,白日杀喊声震天动地的容陵城上下,恢复了安静,唯有来回巡视的各方兵士,举着火把,于黑夜中游走。

    后半夜时,于帐内,迟迟未眠的赵云,却是收到了一封从城内,费劲千辛万苦,送出来的血书。

    上面只写着一个“逃”字!

    “蒋钦要逃?”

    这则消息收到还没有两刻钟时间,持续关注城内情况的斥候,即传来了消息,容陵城内有异动。

    这等讯息,更加坐实了城内送出的消息。

    在来战容陵前,他本人早知在江东军内,有诸多为成都安插的暗探,这些暗探为大军的前期进发,提供了不少帮助。

    若非没有城内提醒,但凭斥候所探,或难以引起其之重视。

    姑且问之,他赵云岂能让蒋钦如此顺利的突围离开?

    根据时下战情变化,赵云迅速向各部下令,连夜备战,并往蒋钦可能突围方向,设下伏击。

    而在城内,蒋钦本人,对清晨的全军撤离,也做了多方安排,自要考虑到,敌将赵云借此围击,当如何处置。

    世间并无绝对周全之策,茶陵方向而去,与程普主力部做好协调,各种因素作用下,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蒋钦也对突围做了最坏打算。

    次日时,一切按计划进行。

    便是容陵城上,旁人看去,依旧是灯火通明,旗帜飘展,但于事实上,也是蒋钦所设之空城计,目的正是扰乱赵云的视野。

    其之大部,则是从另一侧趁着夜色,默默汇合。

    以赵云在各方驻扎兵力,蒋钦所领数千之部,想要无声无息离开,根本不可能。

    故而,当蒋钦部刚从一侧杀出,赵云早安排下来的各路人马,即迅速参与到了围追堵截之中。

    同日,容陵城被荆州军拿下,而以容陵城外之战,赵云一人当先,以极其强悍的武力,率众杀得蒋钦部溃败,作为诱饵,尚未进入到程普精心设计的于赵云军之埋伏圈内,即伤亡大半。

    见蒋钦所领江东军正面作战中,如此惨状,另因赵云行军谨慎,程普不得不让大部人马,直接推上接应。

    声势浩大的茶陵之战,就此展开,也成为了桂阳战事的巨大转折。

第五百九十四章 南战(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茶陵城西北十五里,乌云密布,西风呼啸。此地正是阻击敌军的前沿阵地,两侧关卡,更有千夫莫开之势。

    亲来茶陵指挥作战的程普,望着“赵”字大旗,还有从两翼借山势袭来的荆州军,愁眉不展。

    两日前,得闻蒋钦遭围,剩余上千江东军,危在旦夕,程普不得不转换战法,让本诱来伏击之兵,直接出击,而行救援。

    谁知敌将赵云似乎早有预料,转以蒋钦部为诱饵,借助奔袭来的临湘援军,据此设伏。

    江东军两路兵力,连续大败,便是蒋钦也未能救出,为赵云斩杀十里坡。

    茶陵会战方一开始,江东军即阵亡一大将,各项军事安排,皆有大乱,人心随之动荡。

    若非是程普本人居此,只怕留守于此的剩余一万多兵士,会闻风溃退。

    “赵子龙早年于北地驰骋,人多言之杂牌将军,后受刘玄德厚待,为亲卫将军而已。

    今日观之,善于应变,绝非单纯勇武之辈。

    刘季安得受天运,人常言之识人之明,以赵子龙为中护军,今荆州再以之率中路,来战桂阳,岂能没有后手?”

    坐镇茶陵外的中军大营内,程普虽为四面形势而忧愁,但思路通达,经历前番战事后,更显谨慎。并未因蒋钦阵亡,而思寻后路。

    吴候孙策之来信,正是保持江东军于桂阳中部存在,给予荆南兵士压力。遂而,江东兵于桂阳不能退。

    一旦退了,荆州局面会再度发生扭转,江东军分三路而袭,江东之谋,便会落空。

    其熟读兵书,过往战绩中,因势而变,机动灵活,才在江东内外战事里,立下显赫战功。

    这次面对赵云,此间早于北地大有名声的将领,先期即便因赵云行军变化,而生出问题,但未有颓势。

    “都督,荆州军由从背面来取吾等右侧军寨,敌方动用了投石机,另有猛火油之物,正是袭烧也!”

    程普正在观察北侧战场时,忽见信兵到来,面色焦急。

    转首往后看去,见烟雾中夹杂着黑烟,还有随风传来的刺鼻味道,程普脸上,第一次动容。

    益州军之于猛火油,作为军资之物,早于关中战事时,大发神威。

    此外,益州军之投石机、连射弩等军械,无不名扬天下。

    江东军过去一段时间,同荆州联军交锋中,未尝没有受此袭扰。

    现在茶陵战事下,突显此中军械,尤其是用以战中的猛火油,足以说明一件事。

    早数日时,鲁肃由南侧传来,交州方向驰援的南中军,携大量军械物资北上,是以提前到来,这对茶陵的江东军而言,绝属于巨大威胁。

    眼下,这个威胁正化作现实,便是背部南侧战场,因火势短暂的出现了缺口。-->>

    “给徐将军去令,让之率部马上支援,于来袭的猛火油,烧于营寨之地,切记以沙土掩埋,此外,防范好敌军趁机于侧偷袭。”

    程普脸色迅速恢复,连续下达了五条军令。

    原本于侧,忧心忡忡的军将,在程普令后,无不找到了主心骨,迅速领命应战。

    然于精锐职业的南中军,陆续到来荥阳战场,汇合赵云部,开始分四路,来战程普罢,程普所率之江东军四面遭围,南侧鲁肃,又为吕岱所阻,北面的朱然,则为高顺部设伏,伤亡惨重。

    整个桂阳中北之所,就算有程普亲自督战,可随着不断有军寨被破,便是江东军在后半月内,也不得不退守茶陵城内,做守卫后,局面迅速得到了扭转。

    时光匆匆,原本是该风和日丽的三月,却因益州驰荆大军的陆续到来和发威,为激烈战事所笼罩。

    战情上,孙策所命数路人马,含程普军在内,无不节节败退。

    茶陵终在三月初时,得赵云之手,于程普退守安城后,根据景丰的意见,赵云将茶陵作为军事中转之地,也是面向安城方向的前沿战所,开始了对安城和庐陵两地的兵事安排。

    首先对安城的战事,在高顺与吴班部汇合,取下宜春,兵往新淦后,正式打响。

    南侧,吕岱命大将王维兵出曲江,攻夺汉宁罢,标志着去岁来犯桂阳的所有江东部队,全数被赶出。

    而这一次,荆南的主兵力,除一部分支援江夏外,绝大部分都开始豫章西部诸县地而去,形成对孙权驻守于庐陵和平都一带的事实围堵。

    如此进取,依成都来信般,正是给孙策展露肌肉之时。

    江东既然敢撕毁盟约,联合曹营,而战荆州,那在战事之下,必定付出代价。

    其中代价之一,必是拿得豫章全部,以并入荆州之所。

    孙策想要救援守于豫章的孙权,即需放弃在江夏的最后防守与抵抗,这实际也是成都综合考量的结果,亦为诸葛亮“攻豫解江夏”之策。

    且无论孙策如何抉择,以战事情况,江东军内部,再无法凝聚起团结一致的士气,来战荆州。

    这次荆州,来自江东的威胁,迎刃而解。能阻挡江东孙策如此之久,若论首功者,还当是黄祖黄射父子。

    四月,成都为襄阳去信,于战时,借刘釜和刘琦,共同之命令,表彰黄祖、景丰、赵云、高顺、吴班等二十九位高级领军大将,另有五十多名,含发挥重大作用的青衣卫统领。

    同样是四月,随着安城之败,老将程普重伤,于庐陵坐镇的孙权,亲自披甲而往平度前线。

    豫章岌岌可危,孙策最终以大将周瑜回援,却未让苦苦坚守鄂县一带的江东军南下,显然是不愿意放弃在江夏之重镇。

    周瑜亲下豫章,九江的军事,则交由年轻的吕岱来主持。

    后五月,即便对内进行调整,又通过计谋,击破了赵云、黄射等将,在各方的战略计划,但江东军,便是孙策亲领,亦难改变局面。

    以刘釜所领浩荡大势,以荆州军民一心下,终难取胜。

    自五月鄂县、平都失守后,江东孙氏,至少于五年之内,再无来战荆州之力。

    如同徐庶得闻军情后,于襄阳同刘琦所述,“孙伯符便率十万之众,今难取荆地,再无回天之力也!”

第五百九十五章 北征(上)

    荆州战情,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每有战事变化,军报必第一时间送往成都,以供刘釜知晓。

    此外,作为敌对之首,邺城的曹操,亦通过谍探,时刻打探荆州局面,便于对关中和并州战略做出调整。

    若说荆州于孙氏进攻下,乃是一滩浑水。那来自于关中和并州之军,对曹营的抵抗和反击,从五月开始,就是汹涌之流。

    形成对北方战况转变的,不是来自于为马岱和霍峻死守的潼关,也不是来源于吴懿和高干等部,对太原的突袭攻夺,恰是来源于甘宁、张绣、魏延部,向南阳曹营大军的大军进攻。

    老将徐晃守于南阳数年,就算年初曹营内部,预料到甘宁等荆州将领,会再夺宛县,以主动取南阳,进而向颍川施压,缓解关中压力。进而,以大将典韦驰援徐晃,构建了新的宛县防御体系,且将甘宁大军,或将进军的多处要塞堵死,防范严密。

    可没想到,甘宁兵以出奇,没有直接攻夺重镇宛县,而是借助山势,连取六处曹军大营,先行袭击了东武亭。

    东武亭是宛县的北方屏障,因山峦起伏,军队难以大规模进发,向东侧恰有驿道相连,易守难攻,借此地利之优,成为了徐晃大军,于南阳本地重要的后勤储备之所。

    此中补给,不仅是供给宛县,还要向西北的数座军塞运往。

    去岁关中战事开始,为保持对关中进攻,接邺城命令,徐晃本部人马,一直保持防御之态,但面向析县的小规模战事,恰是不断。

    为甘宁拿去的西北数处军塞,正也是大军主力一部分。

    而甘宁以新野大军为主导,联合丹水前线之部,突兀向宛县西北发起的攻势,实令人措手不及。

    但能取得南阳之征讨的前期胜利,实于甘宁军内部诸将眼中,并不多人意外。

    因为新野开赴前线,负责袭击的主力,正是益州青衣军特战之部,共计有三千精兵。装备精良,皆是成都周边军匠营铸造,所带之器械,又是精心布置。内中兵士,无不经过特种作战训练,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和远程奔袭之战。

    在这支益州援军,早于三月,为荆州州府调来新野时,以之军容军资和兵士训练模式,即已引得甘宁军内部轰动。

    而当得知此部,当年能大败曹洪等部时,人莫不敬重。

    现在,东武亭于短短数日,为这支精锐先做袭胜,甘宁本部后于正面战场相随相击,两相配合下,方使徐晃大军于宛城北侧战事,出现溃败之势。

    东武亭被甘宁上路大军南下,就在徐晃小心调集典韦军,试图夺回时,甘宁亲率的中路大部人马,联合骑兵在内,计一万四千之部,再次动了,这次奔袭方向,依旧不是宛县正面战场,而是直取棘阳。

    下路张绣所领,则是奔袭中阳山。

    三路人马的先后出动,打得就是徐晃难以平衡。

    分来的三个方向,又皆是要地,徐晃若想策援,兵士疲于奔命,更难形成有效帮助。

    这波南阳战情的急转直下,就算善于统率的徐晃,也是无可奈何,未有借助前番布置,艰难阻挡甘宁部的猛烈进攻。

    而以甘宁、徐晃、张绣等成名已久的大将,于统兵战事方面,各有千秋,皆为当世名将。

    一旦有人占得先机,先发制人,那另一方自会处于被动之中。

    不过,甘宁这次在南阳战事上的机会把控,及个中安排,让徐晃这位对手,深觉变化之大。

    其在宛县,同部将幕僚议事时,忽然想到了一个,差点被之忽略的人。

    徐庶,徐元直。-->>

    当南阳战局,传到邺城时,一年来,统筹朝中军政之事,略过天子,以做独断的曹操,将徐晃送来之信,细细研读。

    随即,叫来了杨修、钟繇等幕僚,前来议事。

    祭酒郭嘉,则于二月以来,陷入持续昏迷之态,想到过往几年前,常有郭嘉、荀彧等人于侧,万事不决可以问之。

    今却是只剩下少许,或因志向,于暗处分道扬镳,曹操不免感伤。

    “南阳之地,甘兴霸出奇兵,而行夺取,或是徐元直出谋划策,志在颍川。

    而以豫州危机,情形之下,吾于关中和并州交战之态,只怕越加困苦。

    谁又能晓得,刘季安在并州、关中、荆州之所,准备如此周密。

    便是孙伯符之部,也为之击溃,不得已而退之。

    此即为乃翁之失也!

    未曾想荆州战情,会如此急转直下。

    不知应对甘宁之军,保卫后方,并为南阳吾方提供助力,尔等可有人选举荐之?”

    曹操目视众人脸色,发现想今岁被召来邺城、并以委任尚书令的钟繇等人,在面对他所言的不利局面时,皆以面色从容,心中一定。

    今,他同刘釜交战,正是火热关键,南阳情形,更是牵动所有人的心,如何应对,非常考验人。

    钟繇、或是杨修等人,各以奇才,处事沉稳,在此方面,看来早有腹案。

    见舍内众人,一时未有主动起身者,钟繇当先建言道:“南阳关乎颍川,更是许都,天子安危,甘兴霸来势汹汹,但以徐将军准备充分,前期失利,只要沉稳阻之,此中忧患,并不足以成为大患。

    至于安稳颍川,豫州,此中人选,吾愿向公举荐荀君!”

    钟繇一开口,就将荀彧再次推到了案上。

    从去岁开始,荀彧渐离中枢,虽有朝廷虚职,但多于家舍修养,闭门不见。

    这次再举荐之,不顾及曹操的猜忌,钟繇可谓是冒了很大风险。

    谁都知晓,在关并战事开始前,荀彧乃是最为反对曹操称公之人,以至于两人分道扬镳。

    战事开启,曹操为团结朝廷内部,暂缓行之,可依之性格,既已表露,又岂会放弃?

    荀彧安能允许?

    这时再让荀彧主豫州后方,以做启用,关键还要考验曹操本人的胸襟与信赖,还有荀彧本人之所愿,两者可会互相退步?

    且观之,以钟繇所荐,能继续守安邺城者,实唯以荀彧最是合适。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215/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从益州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南山野夫所写的《三国从益州开始》为转载作品,三国从益州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从益州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从益州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从益州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从益州开始介绍:
东汉末年,华夏罕有之变局。
有人割据自立称王称霸,
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人意欲匡扶汉室。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生于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当如何?
好男儿当持三尺剑,携春秋大义,三兴汉室,以安天下!三国从益州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从益州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从益州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