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试练东汉TXT下载试练东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试练东汉全文阅读

作者:灵山尊者     试练东汉txt下载     试练东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5、许昌进洛

    张易看这帮兄弟被自己忽悠得若有所思,接着说:“好话就说这么多,下面是难听的话。”

    “你们已经到了这里,也就回不去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功成名就,这是第一句,就是你们没有退路。

    第二句话就是,既然是军队,当然有军法,我们执行的是《六韬》中的军法,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自然很熟悉,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我把我理解的军法已经刻写在竹简上,每人会得到一卷,以后就作为统一的军法。希望你们认真阅读,违法军法后,不能再有不熟悉的借口。

    第三句话很难听,你们用心听着,在我看来,你们都太弱,是没长成的小树苗,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上战场就是送死,因此在你们训练士卒的同时,还得接受我的训练。我会根据你们训练情况,分配不同任务给你。

    我再强调一遍,不管服不服气,都得服从,否则就是怠慢军机。”

    张易也不管这帮人要杀人的脸色,叫出张锴:“金翼,出列。”

    张锴立刻上前,捶胸报告:“末将在。”

    张易手指后面的护卫,对他说:“从现在起,你挑二十人组成军法司,巡查军纪,有违纪的,直接按军法执行。”

    “未将遵命。”

    张锴在这些子弟中威望高,张易直接就把军法的事情委托给他,而且不再过问。

    “子布”

    “末将在。”

    “从现在起,你带剩下十人组成屯田司,一切开荒种地的事情,都是你接手负责。这里的训练,你不需参加,现在就可以去大船岛安排。”

    张昭经过家主同意,也被张易一起拐来了,其他人都是来打仗的,都有盔甲武器,他还穿着在学堂时的袍子,张易直接把他送去管理屯田,为了他安全,把最后的十个护卫也给了他。

    然后张易把后世的队列训练拿出来,反复训练这七十一人。一直到傍晚,张易点名叫出十二个兄弟:“你们十二人基本掌握队列训练,每人去新兵营选拔二十人,十天内把他们训得和你们一样好,我是说十天后的你们,当然,你要比士兵还差,丢脸的是自己。”

    等十个兄弟离开后,张易淡淡地对剩下的兄弟说:“你们自己还没有学好,新兵不能交给你们,明天继续训练,解散。”

    第一批人训练最认真,张易就让他们自己挑选士兵,还一次选二十个,到明天再选士兵时,就不会有这么多了。

    如果训练三天,队列还达不到张易要求,他们会率领剩下的士兵组成辎重部队,为战兵服务。

    这帮人现在是铁板一块,真要一致阳奉阴违,张易也没有办法,因此先要分化他们,把他们排列出三六九等,让他们之间有了竞争,等三个月后新兵训练结束,还会进行评比,先进代表就会荣任这支小部队的各级佐官,落后分子只能当伍长。

    因为安排完全看训练表现,落后的就算不服,到时候也不会有人同情他们,敢闹事,自然有张锴收治他们。

    第二天训练结束,张易只挑出十个兄弟,今天他们去新兵营里,只能选十五个士兵,到第三天,张易报出十六个人名后,只让他们选十个新兵。

    然后张易对着剩下的九个人说:“这么简单的动作,三天时间,你们都学不好,如果不是脑袋反应慢,就是心里有情绪,我不会处罚你们,也不放心把新兵交给你们,现在你们去和挑剩下的新兵一起,组成辎重营。”

    “希望你们在辎重营里也不要放弃,如果能继续训练,把这些动作练熟了,就可以当辎重营的伍长,以后我的训练科目,你们还可以学习,然后把学到的动作教给手下。”

    “还有一个好消息,三个月后选拔佐官,伍长以上都有机会参加考核,到时候比的是,谁带的兵好,所以,当辎重营伍长也不要灰心。”

    原本已经有些气馁的九人,立刻振作起来,因为张氏家族韬光养晦,他们出仕机会已经被断绝了,因此才跟着张锴另寻出路,现在虽然是私兵,只要有战机,他们就能建功立业。

    他们都学过兵法,知道训练新兵令行禁止,都是从队列开始的,张易教的队列训练,虽然和家族里教的不一样,他们却不会抵触,因为这里要求更严,花样也更多,只要做好了,队伍就井然有序。

    张易选拔很公证,提前离开的人,不仅动作标准,而且一直没犯错误。他们总是做错了动作,才被送进辎重营,因为战兵已经被分光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兵都是张易找来的,自己都训练不好,张易凭什么把战兵交给你训练?

    他们当然希望带兵,手里的兵越多,以后获得的战功就越大。

    他们现在已经落后了,却没有被张易放弃,就是希望他们用三个月时间,来追赶三天的差距,只要用心,就能办到。

    摆平这帮眼高过顶的兄长,张易就乘海船回马迹岛,他要找王铁匠定制一千把百锻钢枪头,然后把自己的学生接来,和岛上的两百多孩子一起,由张易自己亲自训练。

    请张锴他们这帮兄弟来,给他们兵,是为了对付许-昌的,几年战争结束后,这支军队已经成长起来,就算朝廷散去,虞魏两家也会留下他们,而且朝廷很可能把这支部队,留在江南边陲之地对付山越,到时候积功上任的当然是张锴他们。

    张易年纪小,还是上张氏宗谱的人,要功劳没有用,不会和他们争。

    他在意的是这帮孩子,都是没有背景的人,张易会带着他们读书,和他们一起训练,等张易长大出仕后,这些孩子就成了他最贴心的私兵,以后将会带着他们去成就霸业。

    张锴这帮人虽然是兄弟,但他们家族烙印太深,只能算张易的友军,能维持江东稳定,替张易守住会稽基业就好。

    张易在海岛上埋头练兵,魏妍基本上两天就是一封书信,把外面世界的消息传递给张易。

    她派出的人已经成功加入阳明宫,趁着出外狩猎时,把阳明宫的一举一动传出来,然后接应的人都汇报给魏妍,再传递给张易。

    情报显示,阳明宫现在表面上似乎没有反意,三批贵重钱财已经送进洛京,走的是曹节的路子,历史上曹节是桓灵两帝的红人,这个时空里,趁着宦官五候权势熏天,精力都放在和世家争夺政权上,他贴身服侍质帝,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质帝最信任的心腹。

    等五候失势,以曹节为首的十常侍成了红人,现在选招道长进宫传道,对质帝是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曹节亲自安排。

    曹节收取大笔贿赂后,对于许-昌要面圣讲道,却一直敷衍着,他没办法答应许昌。

    因为质帝从小当傀儡,守得云开见日出后,根本没学过朝政治理,只能委托给宦官。

    当初差点被毒杀,皇帝非常在意自己安危,宫禁之中防范甚严,他只相信宦官和道人,连侍卫都不准近身,而许-昌虽然道人,却是剑仙传承,剑仙据说是能口吐飞剑的,质帝怎么可能让他近身讲道。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许-昌连番被拒,只要最后一丝幻想破灭,就会举旗造反。”叙述许昌事后,魏妍给他下了定语。

    自从得张易提醒后,她一直关注许-昌,不需要张易再多说,她自己就能判断。

    当时间悄然流失,初夏小满时节,魏妍忽然来到海岛,除了给张易带来新衣服,还送来最新消息:“阳明宫刚刚举行庆典,曹节招许-昌进洛京,要他带八十剑修组成护道卫,许昌已经快马赴京。”

    “哦,增加了护道卫,皇帝要出行吗?”

    “从春天起,司隶就滴雨未下,眼见已经初夏,大旱还没结束,朝中大臣认为是上天示警,责任在宦官专权。面对汹涌的民意,质帝决定举行祭天大典,亲自求雨,一同登坛的还有于真人。大典在十日后,洛京南郊,据说虎贲卫开道,羽林卫殿后,近身护驾的是护道卫。”

    “曹节倒是个收钱办事的人啊,终于给许昌找到机会了。”

    “一千多道人帮着许昌抢劫,所得尽送曹节老家,再不想办法,他难道不怕许昌血洗他整个家族?”魏妍笑着说。

    她看待问题角度,还是准确的,许昌从第二批贿赂开始,大笔财物都是直接送往曹节老家,摆明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味。

    “所以许昌这一去,看似得意,其实已经进了曹节布下的囚笼。我都能看出许昌孤注一掷的想法,曹节能不知道?许昌一去,这里群龙无首,警报是不是解除了?”

    “怎么?家里面不稳?”张易很敏感,从话里就听出魏妍的意思。

    老家主抱痒,魏妍才能掌控大权,家里能团结一心,完全是阳明宫的重压,现在许昌进京,家里的族老旁支总归有想法的。

    “一千年多人在海岛上,人吃马嚼,开支还是有点大,加上船厂搬迁,也带来诸多不便,原本是急火搬薪,顾不上损失,现在许昌顺利进京,就有人开始说闲话,说我草木皆兵,其实是唬人,主要是为了成全你。”

16、许家恶贼

    面对魏妍直白地说出家里困境,张易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只是不能直说,而是换了委婉的说法。

    “虞家的事,还得虞家人决定,我只提一个问题,许昌父许生,子许韶是不是还在?阳明宫是不是还有一千多剑士?”

    历史上是许生许昌先造反,许生先自立为越王,许生死后,许昌升级为阳明皇帝,却被孙坚募集乡勇一战而溃,然后是许韶聚集溃兵信徒,和臧旻,孙坚打了三年,才被剿灭。

    是许韶成就了孙坚这头江东猛虎,没有这三年苦战,孙坚就不会有程普黄盖这些骨干将领,没有跟着他打了三年仗的精锐部队,也就没有后来纵横的资本。

    虞家以为走了许昌,余姚就能安稳,只能说太天真。

    整个震泽地区,绝大多数豪族都不用交税,因为吴郡郡府没有力量管。

    许生是句章豪族,紧挨着会稽郡城山阴,不可能不交税,历史上就是抗拒交税才造反的,现在豢养上千剑士,会因为许昌进京,许家就会收敛?

    “你是说有了呼应,曹节也不敢动他?”

    “当然不敢动许昌,而且许昌有了皇帝近卫身份,许家不用造反,直接明抢就可以了。原本阳明宫道人只敢抢劫小户人家,现在连江东四大望族都会是他们目标。”

    “有皇帝背书,有曹节给他撑腰,许家确实不愿再当江东的二流豪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对望族动手。”

    张易有些话不能多说,虞家如果不做改变,衰败将不可避免。

    去年考评,三年太守业绩,虞歆只列中等,加上日南郡太远,宦官子弟不愿去,他才得以留任,现在老家主已经是弥留之际,撑不了多久,只要老家主一死,虞歆就得丁忧回家。

    魏妍回去不久,山阴魏家就送来十船物资,还有五百多年轻人。

    江东四大望族,虞魏顾陆,顾家和陆家都在吴郡,虞家和魏家在会稽,如果许家要崛起,先要威压的必然是虞魏两家。

    虞家现有太守之位,还能撑住,魏家才是首当其冲。

    魏家是楚国大贵族,秦汉两朝对江东控制力度小,加上魏家人口众多,才能存留至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魏家子弟都是会稽郡下层典吏,朝中根本没有大员,也就在山阴才能呼风唤雨。

    魏家拥有山阴县一半田亩,听魏妍回家游说,家里立刻开始转移资产,并纠结五百年轻人送到海岛上,交给张易训练,名义上当然是资助张易这个外孙开荒。

    起初许昌未进京时,许家注意力都集中在曹节和皇帝身上,对张易海岛开荒并不在意,等许昌进京后,许家已经功成名就,许生注意力已经转向魏家,结果这个时候,魏家大张旗鼓送了五百年轻人给张易,一下子引起许生的兴趣。

    魏家之田产在江东是首屈一指的,早就是许生垂涎的目标,在他准备动手前,魏家赠送十船物资给张易,是从他锅里扔肉出去,当然让他很心疼。

    许韶立刻说:“我派些人去海岛看看,虞家螟蛉之子到底在搞什么,有了虞家五百年轻人,还要魏家五百年轻人,岛上有那么多地要种吗?”

    许生捻着胡须,想了想后摇摇头:“海上那些岛屿很大,再去两千人都有地开荒,所以不用急,虞家老不死快归位了,等虞歆去了太守之位,开春种的稻子也该收获了,等新秧苗下地,我们再去搬粮食就可以了。”

    许韶立刻会意:“只有先占了虞家的船队,虞家的财产才能尽得,魏家都是田产,反正跑不掉,迟些动手也无所谓。”

    现在正是许家气焰高涨之时,还真没想着造反,有了护道卫身份,只要虞家没了太守这个金子招牌,许家侵吞虞家也就不须顾忌。

    许家祖孙俩在家里盘算得很好,许昌在洛京却并不如意。

    皇帝祭天求雨,获得巨大成功,得利的是于真人,护道卫也就陪着皇帝走一遭南郊,然后每人赏了五十金,待遇和虎贲羽林一样,就没有然后了。

    于真人确实有些手段,算准了祭天吉日,陪着皇帝开坛求雨仅仅一天,傍晚就开始下雨,而且连下三天,司隶的旱灾立刻就缓解了。在于真人建议下,皇帝还下令,官仓立刻发放种子,官府组织民众开始播种下地,还能赶得上秋收。

    于真人现在是洛京最风光的人,不仅官员巴结他,普通百姓也把他当成活神仙供着,徒子徒孙打着于真人名号,在京城可以横着走。

    和于真人相比,许昌却默默无闻,他带着徒弟作为护道卫,确实伴着皇帝走到南郊,却夹杂在于真人的徒子徒孙中间,求雨结束后,也就没有护道卫了,等皇帝回到宫城,宫城守卫是羽林的地盘,连虎贲都进不了,只能在外围,何况送皇帝出京求雨的临时保安护道卫。

    “快马加鞭来洛京一趟,某家也就看了场大戏。”

    “知足吧,道爷我是在最佳位置观赏皇帝表演的。”

    “曹公就没有另外说法?”

    ……

    许昌手下的八十剑道都是野惯了,根本不知收敛,在居住的馆舍里牢骚满腹。

    许昌听到这些话,更加郁闷,他当然找过曹节,可曹节觉得他已经把许昌所求的事情办妥了,并不再亏欠许昌:“汝之要求,是得窥皇帝金面,某家把你安排在天子身侧,路上天家还和你聊了几句,然后在祭天坛下,足足让你看了一天。”

    许昌也打听了,之前很多道人都是如此,花钱贿赂曹节后,被带进皇宫陪皇帝说说话,然后就可以回家对人吹嘘,给皇帝讲过道,然后信众就猛增,并不会赖在京城。

    包括这次扬名的于真人,陪皇帝求雨扬名后,在京城风光一阵,就准备去长安,继续自己的传道事业。

    在曹节看来,道人都是靠信徒供奉敛财,来京是求名望,许昌有了求雨护道卫身份,早该回家造势,继续扩招信徒,信徒多,敛财就多,然后再来感谢他才是。

    曹节当然不知道,许昌是真剑客,假道人,把徒弟抢劫的钱送给他,是要求官的。

    许昌南辕北辙,当然要被打脸,既然和曹节没法再谈,再留京城也没有意思,只能带着徒弟回家。

    从会稽到洛京数千里,许昌来时雄心万丈,意气风发之下并不觉得累,回程时,觉得前途渺茫,也就提不起劲,因为在洛京耽搁了数月,回家时也到了盛夏,烈日下赶路很辛苦,一群道人游山玩水,走走停停,八月底才到了豫州。

    恰好这个时候,他们带的钱财也花光了,徒弟就商量抢一票再回家。

    他们原本就是浪荡无赖子,在江东时早就抢劫惯了,所有人一拍即合,然后就有个徒弟说:“我知道去哪里抢最合适,前面不远就是沛国,我们几年抢来的钱财,都在曹老贼的老家,既然他不仁,我们也不用客气,再拿回来就行。”

    许昌从洛京回来,一直有一口恶气憋在胸中,听到徒弟准备去曹节家,把钱财再抢回来,不由得哈哈大笑,胸中的闷气立刻散发出来,浑身都觉得舒畅:“只有爷爷我抢别人的,曹节老贼敢骗我,我要连本带利拿回来。小的们,把这身衣服都换了,随我去搬钱。”本性露出,许昌言谈举止再没一丝有道之人的影子。

    许生出生在渔家,是做海贼发财的,上岸定居后,逐渐发展成句章小地方的豪族,看着许生阴谋诡计巧取豪夺长大的的,许昌当然不会是得道高人,也就许韶,出生后,家境很好,才被送出去读书,看起来斯文有礼。

    阳明宫道人这些年做了无数抢劫的事情,能跟着许昌进京的,都是他看重的骨干,当然是这些年孝敬钱财最多的人。

    以前来曹节家送钱财,本就有两手打算,早就把报复曹节的准备工作盘算过,也摸清了曹节家藏宝的庄园地形。

    这帮人抢劫经验丰富,赶到沛国后,趁着夜色狠狠干了一票,随后就不见踪影。

    曹节家主要人口都是住在城里,第三天才知道藏宝的庄园出事了,连护卫加庄户都被人杀灭一空,宝库里的金银珠宝都被人带走了,大件的珍玩被人砸碎,半库房的钱币根本没人动。

    家里被抢劫还毁物的消息,第六天才送到曹节跟前,听说半辈子的积蓄,现在只剩下钱币时,曹节牙关紧咬,狠狠按下胸口的闷气,粗声粗气低吼了一句:“许昌妖贼,我跟你没完。”说完,就喷出一口鲜血。

    不需要调查,曹节就断定是许昌带人干的,自家藏宝庄园里,足有上百护卫守护,几十家庄户除了掩人耳目,就是养活这些护卫的,外人根本不清楚内情。宝库在高墙大院里,一般贼人根本攻不下,只有许昌这八十一人,不仅武艺高强,还有动机,他们能把贿赂的钱直接送进沛县家里,就能派人跟踪到藏宝庄园。

    曹节一口血吐出,人也冷静下来。

    出了这种事情,他还不敢伸张,至少不能泄露出去,是许昌带人抢劫他家里,并杀光所有护卫,还连累临近庄户也有不少人被杀。

17、越王许生

    几个月前,曹节把许昌八十一人安排为护道卫,亲自带到天子面前介绍身份,还说了些赞美的话,天子也当面嘉许几句。

    现在许昌转手就抢了他家宝库,还杀了不少人,一旦泄露出去,曹节成了笑柄还是小事,把天子安危交给贼道护卫,这个罪名他担不起。

    曹节能做的,就是安排人回家,转移家族成员,防止许昌继续蛰伏伤人,然后很快抓住一伙贼人干掉,把庄园被攻破的案件了结,彻底消除影响。

    因为曹节压制消息,沿途郡兵并没有大动干戈,许昌一帮人躲躲藏藏,也在观望,如果官兵有异动,就要立刻派人回家通消息,准备应变,结果听说沛县劫案已经了结,盗贼已经伏法,许昌就知道曹节打落牙齿和血吞,暂时是不敢发作的。

    他们并没有掉以轻心,没通知家里,是免得引起变化,为了把这笔巨额财富带回去,许昌带人反复迂回试探,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回到家里。

    许昌一伙人杳无音讯时,虞家老家主久卧塌上,为了儿子前程,吃不下饭也硬咽下去,一直挺了过来,气色也有了些许血色,到了秋高气爽时,居然能起床,慢慢走上几步。

    虞家有太守在外,让许生,许韶爷孙俩只能按捺住野心,等许昌终于回到家里,许生问明前因后果后,指着许昌直哆嗦,良久才对许昌说:“糊涂,糊涂啊,千里做官只为财,你们是皇帝求雨护坛的护道卫,求雨结束后,就应该大张旗鼓,高调返乡,沿途都是苦旱许久的百姓,听说功臣到了,自然收获居多,好处名声都滚滚而来。

    有了这次经历,带着巨大名声回到江东,就是蛟龙入海,江南越族野性难平,但有风吹草动,曹节能不举荐你率众平叛吗?

    凭你手下上千虎狼之师,再招点年轻后生,轻松就能弹压地面,有曹节在朝中帮衬,把战绩涂脂抹粉,官位还少得了?

    江南这里,山高林密,草寇众多,宦官子弟不愿来,对你来说,可不正是大展拳脚地方,郡守之位探手可得。”

    上次曹节来招许昌,求雨事急,许昌见信就开拔了,许生当然来不及好好谋划,刚才这一通谋划,其实都是许昌去洛京后,自己在家慢慢琢磨出来的马后炮。

    但许生老贼一番分析,却让许昌如梦初醒,曹节好像就是这个意思。

    虎狼之师留在外面当打手,好帮曹节剪除祸害,难怪对我要留在京城为官,他会觉得诧异。

    许昌也觉得后悔,只好问:“现在半年过去了,求雨的功勋哪里还有人记得,关键我们还抄了曹节的家底,总不能再还给他吧?”

    许生对脑子里都长肌肉的儿子,也没法再说什么,只能孤注一掷:“造反吧,曹节家被起底,立刻用贼寇来充数,因为他已经猜到是你干的,可你是他刚刚推荐给皇上的护道卫,他还没法说,打落牙齿只能和血吞,但他却不会放过你,等风声过去,他的报复就会接踵而来,他势力大,不会用明面上的借口,我们要想不被曹节彻底剪除,除了造反,再无出路。”

    “好吧,曹节老贼把话说清楚就好了。”许昌还在懊悔当中,想想其他道人,还有于真人,都是求雨后就风光地离开,原来还有这么多弯弯绕,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别再懊悔了,再想也于事无补,我们现在就出兵,直接拿下会稽,然后竖旗称王,再摆曹节一道,他推荐你当护道卫,你造反,他必然受牵连,只要他被朝廷斩首,我们也少了刻骨铭心的仇家,就算官兵对付我们,没有曹节在后面督促,不会逼勒太紧,最多做做样子,等我们收拢人手物资,往南方一退,他们只要收复会稽,就不会赶尽杀绝。我们人手物资都有了,轻松就能霸占越人的地盘,实实在在当个逍遥的越王。”

    许生原来是海贼头目,能利用儿子擅长剑法,借皇帝向道,创下阳明宫的基业,本就是心狠手辣,老奸巨猾之辈,儿子好牌打烂后,他并不觉得可惜,原本可以借会稽人之财力,霸占江南广袤的越族地盘,现在一步到位,直接抢了会稽,然后裹胁民众,去越地称王,除了缓急不同,并没有多大差别。

    计议已定,许生不再迟疑,趁着许昌回归,徒弟都聚集在阳明宫,庆贺皇帝求雨的护道卫回归,他直接让许昌宣布造反。

    为了害怕有人不服从,特意让护道卫先守住阳明宫外路口,然后再把人召集到宫前练武场上训话,绝大多数徒众不明就里,高高兴兴去了练武场,虞家派来的卧底,却见机很快,直接传递出消息,让人快马送给虞家。

    魏妍也是刚得到许昌回归的消息,正准备去海岛和张易商量,结果卧底再次送来阳明宫戒备聚集的消息,魏妍也是有决断的女子,直接派人去家里带人来码头,同时让人快马加鞭送消息给魏家。

    只要阳明宫开始戒备,虞魏两家就要做好许家造反的应变,先送全家老小和随身细软去海岛,再看阳明宫反应,如果许家造反确凿,立刻组织庄户民众往西转移,结集到山阴郡城去。

    这是张易事先定下的釜底抽薪之计,与其留着民众给许家裹胁,不如送到山阴郡城,协助郡守阻挡许家攻城。

    魏家是大地主,早就备好粮食,一千多郡兵和数万民众可足食三个多月,完全能依托山阴城墙和许昌干耗。

    只要许家敢发大军来攻山阴城,张易就会带领岛上义勇,从东面半岛登陆,直扑句章阳明宫,先抄了许家老巢。没有根基的许昌,害怕被夹击,只能往山里跑,只要跑进山里,也就失去兵员和财源,最终只能劫夺山越的部落。

    张易依靠会稽郡,慢慢推进,耗也能耗死许昌。

    虞家老小刚刚登船,远处就有穿云箭接连上天,一路示警而来。

    这当然也是张易提前备下的,直接用细竹管里面塞进黑火药,点燃后,用弓箭射上天,虞家有专门卫士居住在句章两侧,只要看到穿云箭在天上炸响,立刻就放出自己的穿云箭,消息传递要比马匹要快得多。

    见到穿云箭生天,魏妍立刻下令开船,然后命令留守看情况的庄户,开始沿途呐喊宣传:“许昌造反,不想跟着死的,都往山阴跑啊,那里已经有朝廷大军埋伏,去了就能活命。”

    穿云箭响起时,许昌父子其实刚刚露面,练武场上的剑士见到许昌,都开始欢呼,卧底已经被关在里面,无法送出消息,外面接应的人以为许昌大军要开拔,也不管了,直接把穿云箭射上天。

    因为信息刚刚传递过去,沿途暗探都准备好穿云箭,因此许昌造反的消息,很快就从句章往两侧传递。

    许昌父子刚要讲话,就听到外面的响声,再细细侧耳听,却又没有声响了,也就不以为意,再远处的穿云箭声音,都被练武场上嘈杂的欢呼声遮盖了。

    许昌听徒众一阵欢呼过后,才开始宣布自立为王,并隆重从大殿内请出许生,带领大家恭贺越王登基。

    和许昌动手厉害,口才干瘪直白不同,许生的话感染力要强得多,很快就让冷场的练武场又热烈起来。

    然后就是封官许愿,分派人手,等闹哄哄一个时辰后,剑士也脱掉道袍,从阳明宫冲出来。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占领句章,然后裹胁句章的庄户,连夜冲向余姚,争取第二天早上对余姚小城发起进攻。

    许生老贼见机很快,在许昌回来当天,就发动造反,不可谓不突然,可惜遇到穿越回来的张易,早已经等他造反大半年,不仅在海岛上训练出一千多私兵,连报警通道,虞家庄户撤退线路都已经规划好,甚至连山阴魏家的粮食都准备好了。

    山阴魏家庄户超过万人,主要都是田产,不像虞家便于撤退,于是张易就定出,只要许昌一动,无法迁移的虞家庄户,都开始往山阴转移,沿途还会呐喊宣传,告知民众许家造反,山阴有朝廷大军埋伏,只要跑到山阴就能活命。

    句章是许家祖宅所在地,为了隐秘,虞家除了布置传递穿云箭的密探,没有其他安排,穿云箭一路过来,很快又离去,只是惊扰了当地人,并没有引起多大混乱。余姚在句章和山阴中间,民众跑路都是向山阴的,句章这里却没有过来。

    阳明宫距离句章城不过十来里路,一群剑士冲进句章城后,立刻控制城门,等许昌抓到句章县令,拉到城墙上一剑宰掉后,正式宣告许家造反。

    许家是句章新豪族,句章还有老豪族李家,掌握着句章县基层吏皂职位,以前根本瞧不起暴发户许家,有了阳明宫后,李家才对许家正视。

    在抓捕县令时,李家小吏已经先被剑士宰了,许昌当然不能再留李家人,等许昌带人攻破李家大院,收拾掉李家老小护卫后,才算彻底掌控句章小城。

18、空城计

    许昌是上午回到阳明宫的,占领句章时已经过了午时,句章小城是防备山越用的,平时不过数千人,能拿着锄头武器上阵的并不多,要想裹胁民众围攻余姚,还得去城外庄园里抓人。

    句章附近的浪荡子弟,早就被阳明宫收拢掉,想找些无赖青年都很难,好在豪族李家因为仗着有官吏身份,同样为富不仁,还是有一两百青壮愿意跟随剑士去抢劫。

    忙了一下午,一直到晚上,许昌才攻破李家的几个庄园,又收拢到五百多青壮,句章这里还有不少小庄园,得连夜去诱惑或者攻打。

    本来上午往出海口的穿云箭经过时,沿途庄户就被惊扰过,等许昌剑士控制城门时,许多城外庄户就得到消息,很快就四散躲藏起来,也就李家的这些有护卫的庄园,才会集中起来防守,最终他们也成了延缓许昌军队集结的绊脚石。

    半夜下来,许昌又突袭了十个庄园,青壮早就跑了,抓到的都是跑不掉的老弱,许昌也不管了,只要能扛得动锄头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抓来,总共不过五六百人。

    乱打乱杀了一天半夜,连许昌都吃不消了,就让两个剑士带着两个青壮,轮班控制几个抓来的老弱庄户,开始过夜。

    至于计划中,连夜突袭虞家,已经不可能了,白天他们可以直接用剑士去突袭小城,当然会很快,许昌却没有这么脑残,剑士都是他的徒众,是留着控制民众进攻用的骨干,冲击余姚城,不仅有县城守兵一两百人,还有虞家护卫几百人,都是很难啃的硬骨头,剑士死一个就少一份力量。后面还有人多势众的魏家,没有上万人,根本动不了魏家。

    乱哄哄休息了一晚上,一直到太阳很高,许昌等人才带着吃饱的民众,开始出发,从句章到余姚还有二十几公里,能够带着这些人一天时间走到余姚,已经算急行军了。到了基本也不能战斗,很可能被以逸待劳的余姚守军反攻溃散。

    既然无法急攻,许昌就分派下去,不需要直奔余姚,往余姚方向攻击前进就行,沿途只要跟随的,就可以保全家财,反抗或者逃跑的人家,庄户可以随意抢劫。

    昨天上午,穿云箭响起时,虞家的大批船只,就已经越过句章城外江面,许昌等人还在阳明宫训话,从昨天上午,余姚城的民众就开始往山阴方向逃跑,靠近句章一侧的庄园,也就余姚边上才得到消息,都是沾亲带故的,各家逃跑时,都会派年轻人给亲戚报信,一晚上下来,能知道的都已经跑到了,而且都是往西面山阴跑。

    等许昌带人冲到这些村庄时,连老弱跑不动的,都带着鸡犬躲在田野草丛里,家家户户闭门上锁,砸开后,能抢的也就粮食和被褥,还有锅碗瓢盆这些来不及带走的,橱柜里除了换下来的旧衣服,没有其他值钱的,细软当然都被带走。

    粮食当然也不错,等一群人都扛着粮食,慢慢到达下一个村庄时,门户都已经被砸开,屋子里连粮食都少了不少,都被急着跑到这里的人顺便带走不少。

    一直到第三天,许昌才带人进入余姚城,里面只有先头过来侦查的剑士,控制着几百人在城里,这些人都是逃到余姚城后,趁机搜罗财物,然后也不想再去山阴的人。他们留在这里,就是专等许昌到来,可以顺便入伙抢劫。

    听他的话,许昌终于知道,自己还在阳明宫时,余姚城就在虞家带头下,开始跑反了,而且是当地官吏组织民众开始撤退的,井然有序,还有虞家船队帮忙运送老弱者,现在三天过去了,余姚城的民众,还有再往前的村庄庄户,基本已经到达山阴。

    这些留下来等他的人还说,虞家和余姚官吏号召民众撤退时,明确说过,山阴有朝廷大军埋伏,就等许家造反,等大军剿灭许家剑士后,各人自然可以回家。

    许昌一听说有大军在山阴,首先就想到曹节,曹节派兵来,肯定先到山阴,山阴是魏家的地盘,魏家女儿现在是虞家少奶奶,这才是虞家往山阴逃的原因,自己还没造反,虞家就开始跑了,应该是因为大军来抓自己,先给自己扣上反贼的帽子。

    许昌看着自己不到三千的队伍,知道再往前已经不可能了,不管有没有大军埋伏,就余姚一路跑过去的民众,至少也有三万人,加上魏家人和山阴郡守府士兵,还有山阴以及向西的民众,轻松就能干掉自己的乌合之众。

    大老远来一趟,也不能就这么回去,许昌给了一个时辰,让三千多人在余姚城里找找东西,然后一起回程,迟归或者想逃跑的,格杀勿论。

    临走时,许昌还准备让人烧掉余姚城泄愤,结果连剑士都不愿动手,有贴心的剑士劝道:“大家伙家里都在附近,真要烧掉余姚城,仇恨结得就大了,我们这些人家的祖坟都能被余姚人扒掉。”

    看到连剑士都不肯动手,许昌只能作罢,他不可能自己动手的。再回去就快多了,剑士在前面开道,结果沿途抓了不少开始躲起来的人。这帮人出来看风向,刚好被返回的剑士遇到,押着他们到藏身地去搜索,很快又收拢了不少,最终许昌没杀人,裹胁的队伍壮大到五千多人。

    等他回到句章,发现许生带着几十剑士在城里值守,许韶已经带着留守的剑士往东攻击,还没有回来。听说许韶只带着一百人就往东攻击,许昌立刻亲自带人去接应。

    一直到第二天,许昌才和许韶碰面,许韶手下的人已经超过六千人。他倒是没有带人乱抢,而是直接冲到豪族家里,干掉豪族后,就开始给庄户分粮食,然后带着收拢的精壮继续往前滚动,一路上杀豪族,收拢庄户,最终把两个小县城破掉,才开始往后。

    回到句章后,许生开始淘汰老弱,就地留在句章城,反正句章城屋舍粮食无数,这些老弱对留下很高兴,青壮的却无法留下。

    许生对他们说:“你们到底抢劫了多少家,留下等官兵来了,都是杀头的罪过,跟着我们往南攻击越族,抢了他们的地盘和女人,享受人上人的滋味。”

    会稽郡紧邻越族土人的地盘,越族以前经常来会稽抢劫,因此这些青壮对于去抢劫越族人的土地女人并不反感,加上跟着许昌父子乱抢了几天,就算开始是被逼跟随的,最后拿着财物粮食回归,却是主动的,按照律法确实是死罪,因此老老实实扛着一路上捡到的武器,背着粮食开始进山。

    许生还是比较果断的,许昌的杂牌队伍进山三个时辰后,张易就带着一千私兵在句章东境登陆,随即直扑阳明宫,可惜里面已经人去楼空。等张易带人冲进句章城后,见到留下的两千多老弱,才知道许昌父子带着八千多人往南走了。

    听说许昌逃进山里,张易让张锴不要声张,先带人堵住句章的几处出山口,不让许昌探子进出,然后把还躲在城里没跑的人都集中起来。

    张锴他们几十个全身铠甲,还有战马,带着的私兵穿着统一服装,扛着清一色长枪,都是一尺多长的钢铁枪头,枪柄上漆,手把处都捆着细麻绳,还用桐油刷过,一看就不是临时组织的游兵散勇,确实像提前埋伏的朝廷大军。

    为了训练这些士兵,张易找魏妍要了不少钱,当然不会在装备上节约。

    张易靠有朝廷大军埋伏,才吓走许昌的,空城计摆得了一时,却无法长久,等许昌反应过来,再从山里冲出来,这里几大家族都要被夷为平地。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有一直给许昌保持压力,让他无法知道外面虚实才行。

    搜捕老弱,隔断交通后,张易就来到会稽郡城山阴,拜见魏家。

    名义上张易是魏家家主的嫡亲外孙,作为当事人表面功夫都做得很好,魏妍父亲魏珅在大门口迎接张易,见面后没等张易跪拜,就一把抱住,老泪纵横哭了几句后,就拉着张易进了魏府。

    样子已经摆过,到了客厅当然就不需做作了,张易很快把战况告诉魏坤。

    这个时候军情是最大的机密,魏家能不能利用好这个时间差,就要看他是不是全力支持张易。

    魏妍是虞家少家主的填房,因为老家主岁数大精力差,少家主还在外地为官,才能暂时掌握大权,魏家则不然,家主魏坤是张易的亲外公,怎么帮张易都是合理的,事后尝到甜头后,也不会再下张易这条大船。

    “还需要多少人手?”

    “三千壮丁,全套衣甲装备,还有一年的粮秣供应。”张易和魏妍一起研究过,当然知道魏家现在最多拿得出的人手和财力。

    “魏家把家底都翻出了,确实供得起这些,可是会稽是有郡守的,还有其他家族,你为什么只让我们魏家出钱出力?”

    “会稽城里,是会稽郡守和大家的,山里可山越的地盘,我们追着许昌推过去,占领的这些地谁敢和魏家抢?”

    见到魏坤还是迟疑,张易接着说:“没有这些军队,许昌只要回军,谁能挡得住?”

    这就是威胁了,知道没有朝廷大军,许昌再回来,气焰只会更加嚣张,魏家一切都会是许昌的。

    “如何保证魏家的利益?”

    “军队将领都是我的,士兵和粮秣都是魏家的,能抢这些地盘的,除了我就是你们魏家,你觉得我是开荒种地的人吗?”

19、紧追不舍

    魏坤听张易说军队是张易和魏家的,也就放心了。

    “他们不是张家的人,是你的人?”魏坤要确定这一点。

    他可以和张家合作,却不会全力支持,因为付出太多,分账的时候势必也会提高要求,魏家是地主,张氏是世族,天生不平等,张氏送来的是各级将领,军队做大后,张家顺手吞掉魏家都是可能的。

    将领如果是张易的人,就不会有这个顾虑,因为张易是他亲外孙,不敢在孝行上犯任何错误。

    魏家是会稽最大的地主,庄户有上万人,既然知道好处在外面,当然不会再顾眼前,凑齐三千青壮,定制相同服装,打制相同长枪,然后就交给张易带走了。

    然后魏坤才招其他家族家主集合,一起去郡守府,提议各家出人出力,招募青壮在郡守带领下保护家园。

    张易从句章回山阴,才十天时间,就带来三千士兵,让张锴悬着的心立刻放下来,接手军队后,直接打散重组,随后就带着军队往山里推进。

    他熟读兵书,明白气势很重要,自己冒充朝廷大军,如果遇贼不前,丢的不仅是大汉军队的脸,还会让许昌生疑。

    许昌虽然有八千人,却是乌合之众,看到朝廷大军有四千人过来,只打了几次小规模战斗,就开始仓皇逃跑。

    没办法,除了他自己的一千多剑士,那些裹挟来的青壮,打山越时,还比较听话,对上朝廷大军就不行了,只要和张锴的士兵接触,就会丢下武器投降,不带任何迟疑的。

    这仗没法打,许昌为了逃命,只能去进攻山越的地盘。朝廷兵马来得太快,他们没有后方了,进了山里,需要给养,除了抢山越,没有其他办法。

    结果他打下山越地盘,也不敢据守,因为朝廷大军又跟来了。许生只能继续前进,他们要深入大山,等朝廷兵马不敢追了,才可以建设自己的王国。

    有曹节这个仇人7,大汉有军队的地方,是无法让他们生存的,因为他们耗不过,因此连西北位置的诸暨都没敢去。

    唯一的办法就是拖,要等朝廷士族弹劾曹节,在曹节没死前,许昌必须要保存实力,他们还想在山越地盘上称王称霸,如果现在和必将离开的朝廷兵马拼消耗,纯粹是找死。

    好在张易让张锴不要紧逼,保持距离就行。加紧训练部队的同时,缓慢尾随许昌推进就可。张锴对许昌丢弃在路边的伤兵,也不会杀害,都安排人送回会稽治病。

    这些都被远处张望的许昌密探看到了,在他们眼中,朝廷大军整容严阵,即使在追击途中,都保持训练,所爆发出的旺盛战斗力,根本不是他们能力敌的。

    自从会稽郡分出吴郡,治所按在山阴后,魏家就开始飞速发展,郡中佐吏大部分是魏家的,现在的郡守空降后,只能依靠魏家治理郡县,除了郡守和魏家虞家的管事人,其他人都以为张锴的兵马是朝廷大军,魏家摊派给各家的钱粮青壮,都不敢有任何折扣。

    朝廷大军在山里和许昌作战,他们不主动送上钱粮,大军如果回军自取,到时候就不是分配到的这些数目了,兵比贼狠的道理,他们都明白。

    听说许昌率部又往前突进了,而且一下子推进几十里,张易决定亲自到山里去看看,实地考察一下山越的生活环境。他是学历史的,对山越了解很少,能近距离了解,当然不会放过。

    这里距离句章大约八十公里,是许昌攻下的第三个山越寨子,山越人搭建的竹木寨子没有烧毁,里面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后世这里应该是五龙潭风景区,自然风景很美,越人在这里定居很多年了,并没有想象中的蛮荒,可是他们无法抵挡许昌的八千大军,被打败后只能逃跑。

    现在很大的寨子里面只有十几个伤兵,卧在竹楼前空旷的场地上,小心地看着张易,虽然密探说,朝廷大军不杀伤兵,还会抬着走,轮到自己真面对时,他们还是忐忑不安。

    许生老奸巨猾,挺会收买人心,只要有动不了的伤兵,就会丢下留给朝廷兵马救治,也不会抢走他们怀里的那点东西,相当于只要对越作战勇敢,受伤后就能带着战利品回家。

    裹挟来的青壮,对上山越时都很勇敢,因为打赢才可以抢东西,真要受伤也不错,至少可以回家,反过来说,既然迟早能回家,当然要先多抢些东西。

    听这些伤兵说,许昌不是突击前进,而是转移大本营,因为前锋许韶已经带人攻下六个寨子了,他们是进攻第七个寨子时受伤的,然后被人送到这里,路上没挺过去的,都被埋在山里。

    许生是老海贼,知道伤兵对士气影响很大,尸体不仅会引来猛兽长虫,还也会让士兵得病,就连被他们杀掉的山越人,都会被他们深坑埋掉,不敢暴尸荒野。

    他们能安心做这些,还是因为张锴的军队并不着急进攻他们。这和许生见过的朝廷大军非常像,他也愿意和朝廷大军玩这种默契。当然,他不敢陪朝廷大军慢慢耗,把士兵一分为三,前锋三千人给许昌带领,在前面攻城拔寨,许韶带两千前去接应驻守,自己带着三千跟在后面,陪着朝廷兵马慢慢玩。

    前三个寨子因为距离会稽太近,在许韶已经控制到更好的地盘后,他就把这里留给朝廷兵马,既然是默契,他也没有烧掉这些寨子,就是希望朝廷兵马能够在这里住下来,然后帮他们对付逃进深山的山越人。

    许昌新抢的寨子距离这里还有五十余里,距离句章差不多接近两百里路,张易估算了一下位置,猜测可能是后世的嵊州东南方向,不远处的剡县有城墙,其实是越族人控制的,在后有追兵时,他们也不愿去硬碰,如果朝廷兵马来,很可能会去剡县,如果朝廷兵马和越族打起来,也就顾不上他们了。

    在许昌进京后,许生把整个后续都规划得很好,因此走得毫不犹豫,不攻县城是不让朝廷增兵,完整寨子留给朝廷兵马,只要汇报上前,都是功绩。

    许生在和曹节拼时间,不想激怒朝廷军队。而且一路上都是山路,不仅难行,还会有被驱赶走的山越族,只要他们能再往前两百里,就能安稳定居下来,静待朝廷大军回转。许昌已经明确造反,许生不认为举荐过许昌入京的曹节,还能逃过这一劫。

    有八千精壮在手,还有数百越族女子,他自然能享受越王该有的生活,以后吞并附近的越族地盘,把越族妇孺老弱都归于治下,不消几十年,这块地盘就是他许家的,到时候只需要称臣纳贡,就能获得正式名份。

    等张易从伤兵那里,把许昌大军里里外外了解清楚后,就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稳定了。

    许昌打下这么多山越寨子,和山越的仇恨很难化解,以后无法从山越获得援助,遇到的报复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士兵却会越打越精锐,为了生存,攻击山越会更凶猛。

    张易给张锴的指示是,不主动攻击山越营寨,从许昌手里接盘的营寨也不放弃,如果有山越老弱归来,集中安置就可,只要不反抗军队,就不要屠杀,即使有小规模骚扰,也不要追击,主要任务就是驱赶许昌继续往前。

    张易当然不会让许生停下来养精蓄税,让张锴带着军队,一直尾随过去,只要他们追到附近,许生就不敢停歇,真要打成攻坚战,许昌也就逃不脱了,因为许昌士兵是裹胁来的,他们根本不敢和朝廷兵马发生大战。

    战况也确实是这样,许生到达新营地不久,就发现朝廷兵马的先头部队跟过来了,好在没有立刻发动攻击,他们还有时间去更南面的山里,抢夺山越的地盘。

    山越自古都是分散居住,因为多少年也没有正式统治者,平时也并不和睦,互相更没有联络传递的通道,会稽北部的山越人被击溃后,都是往嵊州方向跑了,南面这些山越部落,根本不知道有大军过来,等许昌大军开过去后,他们根本无法抵抗,能逃掉的都是精壮的年轻人,老弱妇女都被许昌大军捕获。

    张锴既要追击,又得守住后路,站线拉长了,张易得派人跟进才行,现在能用的只有祖茂,祖茂是张易捡到的宝贝,今年其实才二十六岁,武艺比张锴还高,又当了好几年密探,人很机警,到了海岛后,确实帮张易好多忙。

    虽然祖茂说过想跟着张易,张易却不能觉得理所当然,为了彻底把他留在身边,张易说动魏妍,要把张鸢许给祖茂,有了这层关系,祖茂就是自家人,魏家也容易接纳祖茂。

    张鸢儿名义上是张易亲姐,和张易只见了一面,就再也不见了,张鸢儿当然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弟弟的,因为没有血缘也亲近不起来,她可不像外公那么会演戏。

    再说两人都不小了,见面也不合适,张易当然不好劝说张鸢儿,能替张鸢儿做主的只有魏妍。

    魏妍性格比较强势,张鸢儿从小都听母亲的,好在魏妍对祖茂也很满意,很快就把婚姻定下来,当然,战争不平息,也不是嫁娶的好时间。

    这个时候,张易才把祖茂派到会稽郡,接手由各家族拼凑起来的义勇军,这是以魏家为主,却是几十个大小家族拼凑起来的队伍,除了帮前方作战的张楷运输粮秣,还得协助郡守和魏家维持会稽后方。

20、钦定

    魏家的人手当然都组织起来,跟着张锴的后续部队进山了,他们是去接管山越的营寨,管理山越人的老弱,还得应对逃回来的零星山越精壮青年。

    等这些都安排好了,余姚的百姓才开始返乡。一个多月过去了,家里被翻得一团糟,粮食衣服扔得到处都是,他们都对许家恨之入骨,好在房子还在,不至于流离失所,含泪收拾好,还能维持着。

    家里有人被杀的,开始搭建灵棚,至于有失踪人口的,也只能咽下这口气。现在还没返乡,也没有寻到尸体的,肯定都跟着许生一家进山了,深究起来,也算造反的一员,家人当然不便报官,好在郡守也知道那些人是被裹胁走的,根本不追究家里人。

    这次许昌造反,仅仅一个多月就被赶走,山阴往东六县全部遭灾,求援急报在许昌造反当天就已经送往洛京,现在既然光复了,各县官吏当然都集中在山阴,开始书写抗击许昌作乱的汇报材料,内容当然都是虚构的。

    各县官吏如何转移民众,发动民众,和许昌进行多少起惨烈的交战,毙敌多少,自己损失多少,都是经过郡府统筹过的数字,绝不会让朝廷从文报上,看出有很大出入。

    文报结尾都是各县带领官吏官兵,和义勇联手把许昌乱兵击退,许昌率残部逃遁到山越的地盘,郡县秩序已经恢复。

    在各县的文报里,都有游学士子张锴等人的名字,是他们发动百姓组成的义勇,在许昌乱军和郡守官兵交战时,从后面给许昌乱军致命一击,才最终击溃许昌。

    目前张锴等人率领的义勇,并没有解散,已经进山追捕许昌乱军。

    因为各县城驻军只有几十上百人,还得维持当地治安,无法轻动,只能带领百姓补种田地,为义勇围剿许昌供应粮秣。在粮食出产前,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请求朝廷减免明年的税收。

    文报里提到许昌,都直接用阳明宫妖道许昌,根本没提护道卫这些事情,因为曹节招许昌进京为护道卫,没有经过当地郡县,完全是阳明宫道人自己传出来的,官员当然不会去提,是不是真有护道卫,他们也不清楚。

    就算是真的,现在护道卫造反是给皇帝求雨摸黑,会稽这里官员帮助遮掩都来不及,怎么不会打朝廷的脸面,至于许昌抢劫了曹节家的事情,也就许昌等人和曹节清楚,这里完全不知道。

    阳明宫妖道造反的文报先送的,当然是朝廷里的下级部门,这里中低层官员全是读书出仕的士族子弟,他们才是朝廷运转的骨干力量,接到文报消息后,这些人对阳明宫妖道许昌很敏感,知道许昌就是求雨的护道卫,涉及到皇帝颜面,没有人敢议论,却都秘密传递给身后的家族。

    等曹节知道许昌造反时,知道已经压不住了,他见机也快,收拢材料仔细研究后,就跑到皇帝面前哭诉:“奴家识人不明,听信传言,才把妖道许昌介绍给陛下,充当护道卫。事后,许昌要求留在京城为官,因为其他为陛下讲道的得道高人没有为官的先例,奴家才严词拒绝,结果就被妖道许昌含恨报复。

    前一阵奴家家乡被山贼进攻,其实就是妖道许昌勾结山贼所做,因为妖道许昌刚刚护卫陛下求雨,为了不影响陛下圣明,奴家才隐忍不发,结果许昌回归故里后,恶习难改,不思陛下恩宠,居然造反作乱,以致荼毒六个县民众。好在妖贼已经被当地郡守和义勇击溃,带着残部躲进深山越族地盘,当地郡守已经派义勇进山追捕。”

    质帝不会治理国家,可不代表糊涂,曹节说的话,他大体相信,因为造反这种事情是压不住的,他家被许昌报复,当然也是真的,这么丢丑的事情,没有必要给自家摸黑。

    许昌为何报复曹节,皇帝也能猜得出,肯定是曹节拿钱,却没有帮许昌安排官职,引起许昌不满。

    对于这一点,质帝也是满意的,一帮剑道能做一次护道卫,已经是天大的脸面,道人就该安心修道,来当官肯定不合适,曹节不胡乱安排官职,说明还是有底线的。

    至于义勇一说,质帝却不太相信,觉得是曹节派人捕杀许昌,才逼反了许昌,随后才发动私家人马追杀许昌,让当地官员说成是义勇来帮他遮掩,这才是合理的,也只有曹节才有攻杀许昌的动机。

    “我只问你一句,义军是汝派去将功补过的吗?”曹节贪婪,却很精明,皇帝用得很顺手,因此给他台阶下,反正许昌已经是反贼,谁杀都行。

    “回禀陛下,奴家手里根本没有能征惯战之辈,否则也不会找许昌来给陛下当护道卫,义勇将领是一群学子,去会稽求学的,跟奴家没有任何关系,奴家不敢居功。”曹节当然也想到皇帝怀疑他的原因,坚决不敢乱承认。

    “哦,去会稽求学,还这么多学子,有这么巧的事情?”质帝可没听说会稽有大儒,让这么多学子去会稽求学。

    许昌的护道卫,他是亲眼见过的,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一帮学子带着乌合之众,就把许昌赶跑了,怎么可能?

    “奴家已经看过当地送来的文报,义勇将领确实是去会稽求学的学子,因为有个神童居住在会稽边的海岛上,今年才十六岁,几年前就写出《千字文》这种启蒙奇文,全篇一千字,999个字都是常用字,只有一个字重复,文章还言之有意。”

    曹节立刻提出《千字文》吸引皇上,这是他来时就准备好的套路,现在终于能用出来。

    “哦,只有一字重复的千字文,还言之有意,还有这种神童?”皇帝果然被奇文吸引。

    “奴家已经找到《千字文》原版,请陛下赏阅。”

    曹节说完,就让人端来张易原版的《千字文》,递给皇帝。曹节精明能干,既然想好套路,当然已经找到《千字文》原版。

    曹节见到皇帝果然被《千字文》吸引,就一声不吭等着,心里还在揣摩,如何让皇帝彻底高兴起来,免除自己举荐贼人的过错。

    汉代做官是需要人举荐的,如果犯错,举荐人就是失察之过,肯定要连坐的。曹节当然不想为了许昌这个仇家,让自己连坐。

    就在这当口,质帝已经浏览完《千字文》全文,笑着问曹节:“我看了一遍,居然没有找到哪个字是重复的,你知道吗?”

    曹节历史上能得到桓帝赏识,到了这个时空,又能得到质帝欢心,当然是聪慧之人,他这个时候极力抬举张易,无非是让皇帝高兴,他误举荐妖道许昌,现在又举荐神童给皇帝,就是打算将功补过。

    曹节很快指出卷中两个‘洁’字,质帝前后反复对比斟酌后,点头说:“果然是相同的,果然是句句言之有意,确实是妙文,可为啥他要一字重复呢?我观这后面的洁字,完全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呀。”

    “陛下聪慧,奴家就想不出可以替代的字。”

    “哈哈,我再聪慧也比不了神童,我猜他只用999个字,是留其他人去想着替换另一字,这是策略,也是他谦虚,谦收益,满招损,明明是神童,还不狂傲,知道留有余地,确实是大才啊。”

    曹节见到皇帝已经对张易感兴趣,立刻说:“陛下记得当年的张铮吗?串联太学生反对梁冀专政,最后被梁冀下令杖脊而死的那个太学生,这个神童就是张铮之子张易。”

    “哦,张铮,张易,张铮之子怎么跑到会稽海岛去读书呢?梁冀不久就被处死吧。”

    “其母是会稽魏家人,张铮被杖毙,其母改嫁到余姚虞家,张易去年束发后,就移居会稽海岛读书,就近侍奉母亲。”

    “张铮也是大才,已经过去十余年,孤还能记得他杖毙前,壮怀激烈,怒骂梁冀的样子,也一直为之惋惜,好在张铮有子,记得等他成年后,就举荐他进京。”

    曹节怎么会这么快就停止讨论张易,他还有杀手锏没有拿出来呢。

    “陛下,义军能击溃许昌,奴家猜测指挥之人就是张易,只是他才十六岁,当地官员才把功劳记在那些成年士子身上。”

    质帝一听,才想起来:“对了,张铮好像出自留地张氏。”他也确实对张铮印象深刻,才会记得这么清楚。

    “陛下体恤功臣,念念不忘,张铮确实出自留地张氏,留候兵书《六韬》传家,张易已得张氏家主真传,才能在关键时候,聚士子乡勇,击败许昌乱兵。”

    原本质帝以为曹节派人刺杀许昌,才逼反了许昌,现在看来义勇真不是曹节的人,于是感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留候家的神童出手,难怪许昌讨不到好处,既然他还没成年,又愿意在幕后指挥,就如他所愿,给那支义勇正式编号,就叫平东军。希望他不仅抓获许昌,还替孤扫平江东越族土人。”

21、敕造

    看皇帝很高兴,给了张易义勇正式编号,却还没替他的事定调,曹节只能继续加火,又对质帝说:“说张易是神童,其实他除了《千字文》,还有一篇巨著传世,名叫《弟子规》,只是张氏留作家族子弟启蒙用,外人很少知道,奴家也给陛下找来了。”

    说完,让侍奉在外的小黄门又端来一卷书籍,正是《弟子规》,也是张易原版。

    曹节是现在朝中最有权势之人,从知道许昌造反后,就开始让人准备,现在把筹码一个个连接拿出来,就是要将功赎罪,靠举荐张易,逃过许昌的连坐。

    质帝一听,果然很高兴:“哦,能称巨著的,孤真是要好好拜读一下。”

    等拿起《弟子规》,看了前几排后,就站起来,开始朗读。

    汉以孝治天下,现在有这种雄文巨著传世,当然值得郑重。

    和《千字文》不同,《弟子规》琅琅上口,质帝就这么站着,不停从曹节手上拿书,把全文通读一遍。

    里面内容深得皇帝心思,质帝读得胸怀激荡,满脸通红,盘算良久才对曹节说:“如此启蒙奇文,张氏岂可敝帚自珍,拟旨,着留地张氏,编制《弟子规》,刊行天下,给万千孩童启蒙。一卷书制作,能值几贯?”质帝还没宣完旨意,忽然转头问曹节。

    “不算内容,这种精美制作的书简,很费人工,空白的就值五贯。如果外人仿制得粗制滥造,就算有内容,多了也不值钱了。”

    张易带人攻击许昌,算是替曹节报仇,听皇帝询问价格,就把价格往多里说,还特意点出仿制。书籍就是这样,拿出一本后,别人随意就能传抄。

    现在家家都把传家书籍当宝贝,轻易不给外人看,皇帝让张氏把书籍传播出去,大多数孩子读的都是盗版,其实是亏待功臣。

    他还指望张易能抓捕许昌全家归案,万万不肯让张易吃亏。

    “张氏把书贡献给天下启蒙,朕也不能让他家吃亏,就送他家一场富贵,接着拟旨,此书由张氏奉旨敕造,传遍天下,定价十贯,余者不得仿制。”好在皇帝也是精明人,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关键。

    “老奴这就去拟旨,尽快颁布天下,让天下人都能感受到皇恩浩荡。”

    曹节一句话就说到皇帝心里去了,说了半天的目的,不就是要让皇帝高兴吗?还有比能泽被苍生的事情,更能让皇上高兴的吗?

    “汝推荐许昌,事先也被蒙蔽,许昌任护道卫时,和朕近在咫尺,还说过几句话,当时也没有任何谋刺企图,这件事到此为止,不复再提。”

    皇帝南郊求雨,给这么多年潜心向道,做出完美答案,一直引以为傲,不愿被许昌曾任护道卫一事玷污。

    现在有留候家的神童替自己抓捕许昌,东南平定在即,又有《弟子规》这种书籍颁布天下,让天下学子启蒙就学儒家道义,确实是皇恩浩荡。

    给天下幼童启蒙,文治功绩要比求雨要大得多,史书上肯定会记上隆重一笔的。

    既然是曹节举荐之功,皇帝高兴之余,也就替曹节抹平了污点。

    几天后,留地张氏接旨,奉旨敕造《弟子规》,刊行发布天下,不仅是家族百年来的最大盛事,还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必须隆重对待。

    张氏不愿封侯拜相,这种事情却越多越好,士族是靠家族传书闻名的,必须让人知道你家有好书才行,张氏深谙其道,兵书不合适乱传,启蒙书籍却越多越好,否则也不会送《千字文》给其他家族。

    送走钦差后,张氏家主特意去震泽,商量扩大生产的事情,书简原来是马迹岛这里制作的,他当然还得找到这里。就算张易在海岛,竹简工厂应该还在这里吧。

    为了配合张氏制作《弟子规》,张易把当初从家里接来海岛的一帮孩子,挑选岁数大的,带回去二十人,他们熟悉整个制作的完整程序,为了让新出的书,字体都是张易原版,张易还根据书简大小,特意制作了镂空刻板,只要放在做好的书籍上,刷上油墨,整篇文章立刻就印好了。

    这么多书籍,当然不可能全由张易写,张氏家主亲自来震泽,就是要商量由谁书写,字体如何规范的事情,结果张易顺手就解决了。

    这是划时代的技术,却又是看一眼就能学会的技术,可偏偏只有张易能想到,张氏家主只能感叹祖宗保佑,送回张易这个妖孽一样的天才。

    等成立平东军的旨意下到会稽后,因为皇帝默许张易隐身幕后,主将当然是张锴,直接给升为平东校尉的官职,平东军编制定为一万人。

    曹节在皇帝面前没说,管事的官员当然知道,许昌残部还有八千人,逃入越地山林后,肯定还会扩军,平东军是皇帝亲定的,要尽全功,人数就不能少,直接给了一军的上限,让会稽郡全力协助平东军完成扩军,并供应钱粮,对于会稽郡免税的要求,也答应下来。

    这件成就孙坚霸业的大战,彻底被张易截胡,甚至比张易谋划得更好,张易当然无法得知曹节在皇帝面前,帮他出了大力。

    张锴跟着张易来江南一年,已经荣升为平东军主将平东校尉,两千石的军事主官,全国也没有几个,其他跟来的至少能获得百人将,因为他们主要用字代替姓名,还混杂进虞家,魏家子弟,除了张易母子,外人根本不清楚,这支部队完全是张氏子弟掌控的。

    打完许昌后,还要征讨山越族,十几年内战争无法平息,平东军地位也就无可动摇,家主心里对次子的愧疚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且,有了平东军,张氏训练出的诸多子弟,只要塞进来从基层做起,也就有了升迁途径,再也不需要老死于田畴,张氏不需要子弟扬名,这些旁支子弟却需要给自己子孙挣出地位。

    在会稽郡叙功时,魏家和虞家子弟,大多数都被列进去,等平东军扩军时,这些人也顺势进入平东军,会稽各县的城卫职务,却被张氏子弟替换掉不少。

    虞魏两家因为张易筹划一年,才得以保全,现在完全是张易的传声筒,整个会稽郡的驻军其实也落入平东军之手。

    这对平东军很重要,他们在前方交战,后方粮草和补充兵员,都要城卫军负责协调,只有自家兄弟负责,才能不掉链子。

    以后会稽郡,不管郡守是谁,张易说的才是会稽最重要的话。

    张易给张锴的战略就是,跟着许昌后面,骚扰为主,慢慢练兵,坐看许昌和山越争斗,许昌战事吃紧时,就松一松,如果许昌占据山越地盘,就要紧一紧,把他们继续往前赶,不能让他们消化山越人来发展壮大,而是用山越直接耗干他们,也让山越人不停出血,无力发展,为以后平定山越,省些力气。

    当然,许昌也不能无休止存留下去,张易给出的期限是三年,造反时间和历史上吻合,就让他家和历史上同期灭亡就行。有三年时间,平东军也能成建制练成,可以亲自上阵收服山越。

    这种化外民族,从越王被张仪阴死后,就没有统一过,因为杂乱无章,既不会对中原统治者造成威胁,也很难臣服,平东军要想推到南海,一战而下,是不可能的,还得一个个部落拔除,慢慢消化,没有十几年是无法完成的。

    张易需要安定的东南沿海地区,然后大力发展水运,才能把南方的大米,供应到整个北方沿海,同时,有了海运后,军队能随时通过海船,运送到北方登陆。

    历史上,以后上千年,北方都得游牧民族的天下,张易既然来了,就不会让游牧民族发展壮大,要在萌芽状态就扼杀掉。既然历史已经被救了质帝的道人篡改了,张易索性就改得更彻底一些,让胡马不得度阴山。

    和游牧民族争锋,最关键的是后勤,海路水运就是张易想要依仗的后勤系统。

    他劝说虞家把船厂改到岛上,就是要让虞家从江湖船型,转型制作海船,虞家本就有技术基础,只是海船产量不大,大多数还是江湖上航行的平底船。

    有三千训练过的私兵为基础,平东军第一期扩军,变成六千人,张易在伍长之下,还设一个副手,再加入三名新兵组成一伍,然后按照海岛上所学,进行训练。

    因为有了朝廷正式编制,也就不限定是魏家人,从祖茂率领的义勇中选拔年轻人,再筛汰掉当初三千人的老弱者,平东军兵力吃紧的状况,一下子就缓解了。

    到半年后,再次扩军时,一伍变成两伍,平东军就能变成一万人,只需两年,就能组成万人大军,也到了围攻许昌,收取许家首级之时,最多一年就能拿下,到时候整个会稽郡就被平东军从南到北一切为二,只要打通道路,以后往两侧发展,就能全取会稽郡。

    会稽郡不算山越,本来就只有二十几万人,还有几万黑户口,平东军定位为会稽郡子弟兵,只能慢慢扩充,否则要把会稽郡吃垮掉。

22、会稽医学院

    张锴在句章南边山里练兵,张易忙完制作书籍后,同样回到海岛上练兵,五百多少年不仅要读书写字,还得练习军事技术,这帮人练成后,只有少数人会加入平东军,部分会成为张易的部曲,还有一半就会留在这里,成为教官,为张易培训出更多职业军人,至于兵员也不愁,会稽郡的少年人都想跟着张易读书。

    张易也不要多,最多两千人就足够了,这帮人才能必须能当百人将才行,剿灭黄巾才是他们出山之时,其他时间出山都不合适,反正张易岁数还不足,有的是时间训练他们。

    还有三年多张易就会行冠礼,到时候当然要去洛京,混个脸熟后,就到了夏育出关征讨鲜卑的大战,历史上,夏育全军覆没,侥幸逃回后,也因为兵败被杀。

    张易要带着部曲去帮他打赢这一仗,正式开启自己的武将生涯。

    在这个时空里,下场大冰雹,或者来场地震,三司就会下台的政治背景下,文官是高危行业,手里有兵才是草头王,张易选择从戎,是因为武将有兵,得先自保才能谈改变世界。

    又到了初夏,张易从海岛来句章,参加平东军的编伍仪式,张易对这一批补充的兵员很满意,海岛上的少年教官团,至少把队列训练掌握得很好。这些少年人,都是张易的亲传,也成了平东军训练新兵的教官,训练新兵三个月后,这些只会队列和突刺的新兵,就会被编伍平东军,送到前线,观摩老兵是如果压迫许昌的。。

    平东军现在采用轮换制,从句章到最南的寨子,三百里路上都有平东军的兵站,兵站周围就是魏家人送去的庄户,还有不少山越的老弱,他们首先在兵站周围开荒种地,有兵站的人保护,就不怕漏网的山越人偷袭,留着老弱一起耕种,就不怕山越人放火这些大规模杀伤。

    有这些人结伴守住这条进山路径,后方就能源源不断把粮草送过去,前方的平东军既有充足的给养,还能回到兵站里修整。真正和许昌接触的,其实还是只有三千人不到。

    许昌的部队完全靠上千剑士压迫,士兵才没有逃回来,许昌也只敢带着这帮人去找山越战斗,因此平东军成了专门盯梢的军队。哪怕许昌带兵急行军摆脱平东军,几天后,平东军又能出现在他们后面不远,士气还非常高涨。

    观礼完毕,张易出军营时,看到有个个子很高,背着背篓的中年人,正在营门口对值班士兵哀求,去年扩军时,这种事情很多,不少家人被许昌掳走的,也会到营门口,要求参军去召唤回自家人,结果都被拒绝,想不到现在还有。

    张易本不想理会的,结果路过时,看到中年人腰间有个挎包,张易一下子认出来,这是郎中常用的挎包,部队出征在外,虽然没大战,许昌却不停丢弃伤员,这种有经验的郎中确实是句章这里需要的。

    看到张易带着两个人过来,士兵立刻立正行礼,这人也转向张易,开始哀求说:“我是沛国过来的,希望大爷能让我参加平东军,我是郎中,能帮上忙的,我身体好,也能拿刀作战。”

    “我只想问你,为什么从沛县大老远跑过来当兵?”沛县距离留地不远,张易以为是张氏派来的郎中。

    “大爷,我是沛国的,不是沛县,许昌妖道杀了我兄弟,我要找他报仇。”

    张易一听事关许昌,非常感兴趣,许昌去当护道卫,然后在外面逗留很久才回来,等回来后,立刻就造反了,之间一定发生点什么,这是张易一直想知道,却无法了解的疑问。

    “来来来,这里是营门口,我们到边上说,你细细说给我听,我能帮忙肯定帮忙?”

    结果,张易从他口中得知了沛国的惊天大案,还知道这人叫华佗。

    许昌袭击曹节家族庄院时,离开路上为了灭口,沿途还杀了不少人,华佗兄弟也遭了毒手,原本山贼已经被官府捉拿处死,华佗想报仇都无法找凶犯,结果前一阵家乡忽然传出,当时杀死很多人的凶犯是会稽妖道许昌,朝廷已经组建平东军征讨,既然有了目标,华佗就寻了过来。

    张易这才明白,为什么许昌刚回会稽,立刻就起兵造反,一天都不愿耽搁。

    许昌抢了大宦官曹节的家财,当然害怕报复,个人是很难逃过搜捕的,如果有军队去阳明宫围捕他,一千多道人未必会全帮他反抗,索性造反裹胁百姓,然后整个躲进山越地盘。

    许昌仓促举事,就算张易已经按照历史事件准备了,结果依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等张易安置好逃难过来的虞家人等,带兵登陆时,许昌已经绕了一圈跑了,连照面都没有。

    以曹节的势力,无论州里,还是附近郡里的军队,都能调过来围剿他,因此许昌相信附近会有朝廷大军来围剿他,才让张易疑兵之计生效,原来有曹节阻攻,难怪这么简单就赶走了许昌。

    想想许昌贿赂曹节才当上护道卫,张易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咬曹节,难道去了洛京后,根本没见到皇上?根本没当上护道卫?他白欢喜一场,才想弄回自己的贿赂?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有东汉名医出现,留下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加入平东军,不过你虽然懂医术,却无法上战场,也无需上战场,这些士兵刚刚训练好,马上就要进山参战,军队接战就会受伤,伤员都有人送回来养伤,我们这里急需郎中,你得留在这里,帮忙救助伤员。

    他们帮你杀敌报仇,你救他们性命,也算找许昌报仇了,和你亲自上阵相比,你留在这里,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

    “你留下来建医馆,我就答应你,一旦抓获许昌,我会交给你亲自动手杀掉,就算抓到的是尸体,也会拿来首级,先祭奠你兄弟,再传檄送往朝廷。”

    经过张易三寸不烂之舌一阵忽悠,再加上确实无法去战场,华佗终于答应,留在会稽建立医馆,救助伤员。

    句章这里是许家大本营,被裹胁走的民众最多,现在句章成了平东军的后方基地,对这里实行军管,句章这里的人也知道原因,并不敢反抗,谁让这里跟着许昌走的人最多?

    阳明宫直接被张易改成医馆,全部交给华佗,这可是很大的地盘,华佗练练道谢:“不需要这么大地方的,能有个小铺面容身就行。”

    “哈哈,你听我安排,医馆我包你满意。”

    留住华佗,还不深刻挖掘他的医术潜力,怎么对得起后世十几年读的书。

    张易嘴里说的是医馆,其实是建医学院,按照后世规矩,分好科室,招点医生来坐诊,再送来一批半大孩子跟着医生帮忙,顺便学习医术。

    华佗当然是院长兼学术带头人,一般小病不需要他动手,跟着看看,给学生讲解教学就行。

    有现成的场地,再有张易出面邀请,很快就找来四个郎中,还有两个中年稳婆,医学院的主要骨干就有了,随后张易去海岛,亲自挑选五十名自己亲自启蒙的孩子,送到医学院里,再从魏家庄户中,找来十几个十三四岁的丫头和十个年轻夫人,跟着稳婆后面学习接生等妇科,其实主要还是跟华佗学,有稳婆挡在前面,也能堵住悠悠之口。

    最后从张昭手里要来五十个人,也送进医院里,学习怎么认药,种药,制药和熬药。以后还会扩大到种药,收药。

    当初,按照张易要求,张昭也带着人,帮这些种地的年轻人用千字文初步启蒙,两年下来,这些人都能写信回家。原本张易是留他们作为张锴私兵的后备兵源,现在有了平东军正式番号,后备兵员可以直接从会稽郡征发。

    这些读过书的年轻人,当然要留给自己用,这些人跟着华佗等人后面,先学做药徒,只要锻炼出来,就可以当药师,也能当老师带徒弟。

    医生在大汉也是贱业,士子是不屑学医的,这些年轻人启蒙过,却没读过经典,也没敢把自己当成读书人,因此被派到医院来学医,都很高兴,总比还留在岛上种地要好得多,张易给的薪水远远超过田里刨食。

    为了给予郎中足够尊重,让他们尽心教徒,张易一律让年轻人跟郎中喊老师,就像在海岛上,喊自己老师一样,从心里把郎中当成老师。

    张易《弟子规》已经被皇帝下旨,作为孩童启蒙书籍,又是会稽人的救命恩人,地位是超然的,老师在会稽这里,已经是张易的特定称号,张易下完命令后,华佗等人都连连躬身,连说不敢当。

    有虞魏两家强力支持,大批药材被送来,医学院很快开张,等一个月后,张易再次来到会稽医学院时,里面已经非常热闹,甚至说人满为患。

    原本阳明宫道士居所很多,开业时只改了十几间作为住院病房,这次过来,上百间居所里,都住满了人,每间除了一个病人,还住着他们家里人。

    这些人当然没有卫生观念,不洗澡,乱吐痰都是小事,馆舍后面就是某些人便溺的场所,还没接近就闻到骚臭味。

23、许氏就擒

    张易看到乱糟糟一片,很快把魏家支援过来的管事叫过来,首先让他把不是病人的人都赶出去,没病就不准住在这里。

    病人来看病,大病才可以住院,还都得花钱才行,不能因为有虞魏两家支持,就把医学院当成免费食堂和旅馆。

    还有就是,要在医学院里搭建开水房,洗澡堂和公共厕所,包括医生,医院里所有人都要喝开水,进来住院的人,都要先洗澡,换上医院提供的衣服,才可以住进病房,病房里每天都要打扫干净,人手不够,就对外招募,由医学院支付酬劳。

    张易说一条,管事就记下一条,这些当然都是应该的,他们早就想这么干了,因为张易没说,才不敢干。

    “你们以前看病,不要花钱吗?病人诊费,药费和住院费都按照行价收取即可。以后这些事情,自己先按照常规做起来,不能等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分配,我也不是什么都懂,先做起来,做得不好还可以改嘛,还有这衣服,也得分开,让人一眼就知道,面前的人是郎中,还是病人。”

    随后趁定制病号服,张易亲自设计了几种服装,蓝色丝绸面料的袍子,是给几个老师的,灰色细麻布所做的短打服,是给熬药药师的,学生和药徒是白色细麻布短打服,纯粹打扫做粗活的,都是黑色粗布短打服,病号服都是白色粗布对襟衣服。

    大汉本就阶级明确,在医院里,当然也要分清楚,特意给老师穿上丝绸,就是要给予尊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早点成为老师。

    因为人多,现在医院里也多请了五位郎中,趁着这次立规矩,张易直接给老师,药师,学生,药徒,勤杂工还有协调管理人员,都定下薪水待遇。

    医生除了拿老师一份薪水,收治病人还有出诊费用分成。

    张易亲自坐镇医学院,按照后世医院规矩,督促整改,遇到不合理的,就要求改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定下章程,以后照此办理。

    半个月后,屋舍都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整个医院内墙都粉刷了石灰,所有人统一换装,伤病员都用开水煮过的白色细麻布重新裹好伤口,给医学院病房打扫时,还用上石灰水消毒。

    华佗作为院长,张易给他定制的是华贵蓝色锦袍,给他定的薪水,和六百石官员相当,就是要华佗安心留在这里。陪着张易在医学院里巡查,华佗笑着问张易:“天和莫非生而知之,这些好多东西我之前都忽略了,现在看看都非常适用。”

    “医院必须要保证干净,才能不会互相传染,痰,便溺,还有污垢里都有很小的虫子,他们生长很快,就像馒头上的霉一样,越长越多,然后就飞掉了,病气传染其实就是这些小虫子跑过去的,只是太小,我们眼睛看不见。”

    “那天和怎么知道的?”张易的神奇,这些天华佗已经见识不少,才发出生而知之的感叹,刚好遇到话题,趁势就问出来。

    “师傅教授的,我师傅是道人,会修炼,功力很深,他的眼力远超常人,能看清非常细微的东西。”张易不好说显微镜,只好推到师傅头上。

    道人是可以成仙得道的,再离奇的事情推到他们身上都可以,张易自小得异人传授,在会稽这里并不是秘密,至于到底是谁,谁也说不清。

    想着显微镜,张易忽然想起放大镜,还有望远镜这些,现在虽然没有玻璃,却有水晶,完全能够磨出来。

    华佗又问:“石灰能防虫子,石灰水消毒,就是杀灭你说的小虫子吧?”

    “是的,用开水煮过,同样有消毒效果。”

    张易忽然又想起生理盐水,立刻让人去厨房拿些盐过来,等看到粗大的盐粒后,张易又想起精制食盐,遇到的东西越多,就会想起后世更多的便利材料。

    张易让人用几层丝绸反复滤过冷开盐水后,不停用尝的办法,确定了生理盐水浓度,然后对华佗说:“以后清洗伤口,就用这种浓度的盐水,记得用开水化盐,这也能消毒杀菌。”

    被华佗缠住,问了很多问题后,张易回到房间后,特意把自己所知的医学知识都写出来,比如人体有九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还在蔡侯纸上,分别把几大系统画出来,在边上详细做了注解。

    这些东西在后世都是常识,初中生物都学过,张易也不管华佗能不能看懂,反正解释得尽量让他明白,再想不通,自己也没有办法了。

    这些是西医知识,会不会把华佗这个中医大师搞糊涂,也顾不上了。

    张易还是小看了华佗,华佗不仅解刨过动物,还解刨过死人,张易画的许多内容,和他看到的完全一致,甚至更全面。

    结果,华佗就对张易提出,是不是能从战场上,给他带些尸体回来?

    “想要研究尸体,我可以帮你办,不过你得保密,也绝不能在学院里解刨,这不仅对你,对学院都有很大的名声伤害,在学院里,只可以解刨动物,许多内部原理是一样的,仅仅是结构形式上有差异。”

    把医院带入正轨,把华佗变成研究狂人后,张易回到海岛,开始带人磨制透镜,等张易拿着一副近视眼镜给张昭带上后,看书成癖的近视眼,立刻被纠正了不少,只是戴上后有点头晕,然后张易就把磨镜片的工人带到他面前,让他俩慢慢调整。

    张易自己去找铜匠,做出两根粗铜管,然后把镜片镶嵌进去,慢慢通过拉伸来调节,最终定型后,让工匠按照这个标准,定制十副单筒望远镜。

    张易开始要水晶,越大越好,魏妍特意派船队去东海弄回不少大块水晶,因此第一幅望远镜当然是孝敬给魏妍。

    带着魏妍到高塔上试用后,她立刻明白这铜管能有多大的用处,直接派人去东海郡开铺子,专门找人去开挖水晶。虞家是造船的,还有很大的船队,有了望远镜,水手爬上桅杆后,就能看清远处。

    张易又让人送了两根望远镜给正在作战的张锴,让他自己留一根,还有一根给斥候首领,不需要多说,他就能知道望远镜对作战有多大帮助。

    当初马迹岛上的机械发明,早就被那帮孩子移植到岛上,有了便利的工具,张易变身为疯狂科学家,不停拿出黑科技工具。

    当张锴拿到铜盒加水晶面制作的指南针后,欣喜异常:“天和居然把司南弄得这么小,有这个宝贝加上望远镜,大军再也不怕在密林里迷路了,许昌,这下子,你再伏击我试试。”

    许昌在前面跑,张锴在后面吊着,因为许昌会派剑士分队伏击他们,他只能远远隔着一段距离,结果就是,经常被许昌甩掉,可惜几千人抱团在山林里前进,留下的痕迹太明显,他们也是打了很久仗的,手下不缺追寻踪迹的斥候,才让许昌甩不掉他们,但伏击是常有的事情,送到句章医院的,大多数是斥候部队的士兵。

    现在有了望远镜,老远就能看出端倪,张锴也变得雄心万丈。

    步兵三件宝,有了望远镜和指南针,还缺地图,张易为了教授这些孩子画地图,先带人测量小岛,然后用石膏制作出一万比例的沙盘,再往沙盘上划线,最后临摹到纸上,成了等高线地图,这是太高级内容了,涉及得也太多,张易却不认为简化就好,目标定远点,这些孩子才能进步更快。

    为了教他们测算,最基本的算术教材也跟着编制完毕,阿拉伯字母在最初招募时就用过,还作符号训练了一些人,配上《千字文》作为密码使用。这次为了地图制作,终于教他们开始计算。

    时间过得很快,还没等平东军完全训练好万人队,有了望远镜和指南针助阵的张锴,终于把许昌乱军堵在回浦。

    跑了两年下来,他们打跑了沿途的所有山越人,却一直被平东军追着跑,还剩八百多的剑士骨干实在忍受不了,算上抓捕来的山越妇孺,他们现在已经接近万人,队伍也变得更乱,实在不愿再跟着许昌乱跑了。

    许生已经在两个月前的进军途中病死,从阳明宫里当上越王那一天,他到死也没有安稳坐过王座。许生这个老狐狸一死,大军都是许韶指挥的,许韶从小读过书,还读过兵法,要比半文盲,只会剑术的许昌更懂治军,却缺少许生的怀柔手段,在许昌只顾享乐,许韶高压管理下,剑士也就渐渐离心。

    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情况下,那些剑士终于发动哗变,他们把许昌父子都抓住,还挑断了手脚筋,然后对平东军投降。

    许昌大军都是这些剑士帮他们控制的,现在剑士也不愿再跑了,许昌比张易规定的死期,提前大半年。

24、糜竺来访

    他们跑到海边,也是因为许韶的指挥。

    许生原本是海贼上岸的,他不愿葬在异乡的山里,临死前要求把尸体丢在海里水葬,因此许韶就带着大军往海边靠拢,从找到大海,海葬掉许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已经被堵住后路,最终在回浦的海角上被彻底围死。

    和张锴的大军相比,这支部队的个人战斗力确实强悍,尤其是密林中,山越人根本无法匹敌这些拿着铁剑的士兵,这两年就是靠剿灭山越,抢夺山越部落里的补给,他们才坚持到现在。

    但是面对朝廷大军,这些士兵依然没有战斗欲望,剑士发动哗变后,这些士兵都在观望,等剑士废了许昌父子,士兵高高兴兴跟着剑士投降了。

    张易乘海船到达回浦,接走许昌父子后,宣布赦免他们的死罪,然后就把他们收编了。他们在进山前,还是杀了不少人家的,现在都不太敢回家,只想安静留在某个地方住下来,没有人追杀就行。

    他们想法和张易一拍即合,张易需要他们留在东南沿海,帮自己守住六个补给港口。

    为了配合张锴征剿以后的山越人,张易已经在会稽海边,建成六个补给港,港口现在已经有码头和仓库,唯一麻烦的是附近山里的山越族,经常袭扰这些补给港。

    有六千多生力军,加上他们携带的四千多妇孺驻扎后,六个港口就能往里开拓,慢慢扩建成有稳固城防的商业港。

    因为许昌大军往东偏移,另外半壁的山越依然残存,依托商业港做后方,平东军就能从东往西往里推进,一直连接上贯穿的兵站,然后再往前推进,最终把会稽切割成一块块地盘,慢慢蚕食消化山越族的人口,最终彻底肃清会稽郡,这就是平东军以后要做的事情。

    虽然张易依约把许昌交给华佗动手,结果他却没有动手的兴趣,不过许昌父子枭首后,两具尸体被他拿去祭奠兄长及诸多同乡,据说祭奠后,尸体就被他亲自埋掉了。

    许昌父子首级传送京城后,朝廷给张锴加封为平东将军,继续率领平东军征剿山越,会稽郡的钱粮专供平东军征越。既避免了来回损耗,又能不让外人从中搜刮,质帝亲政后,一直是用这种办法剿匪的,当年出此计策的就是曹节。

    宦官当政,只能控制朝廷和外面的郡守,郡城外面都是士族的天下,为了让朝廷不出钱剿匪,曹节就献了这一策,这样就加大了郡守的权力和兵马,让宦官派去的郡守可以在士族林立的地盘上自保,等剿灭盗匪后,这些宦官送去郡守能送上的赋税,居然就多过原来的郡守,这也是宦官得宠,能开鸿都门学的原因。

    送上许昌父子的首级,会稽战事也基本平息,张易也能好好规划自己的事情。

    张易五年前,上岛不久就改变了马迹岛的生存轨迹,随后改变了留地张氏,余姚虞家和山阴魏家的命运,来会稽三年,张易又改变了整个会稽郡。和三年前这里混乱不堪相比,现在的会稽郡欣欣向荣,工商业得到极大发展。

    现在平东军已经成型,医学院已经成型,海岛上的工业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张易决定出门游历,去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轨迹。

    会稽这里,虞老家主已经病故,虞歆丁忧,接手家族事务,他回家几个月,只和张易见过一面,说了些感谢的话就没了下文,宦海多年的中年人,城府很深,张易也摸不清他心思。

    虞歆不清楚内幕,以为张易是魏妍亲生子,对魏妍和张易亲密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他回家主持后,魏妍也不再管事,家族中人对张易拿走大船岛很不满。

    许生称王作乱,虞家直接损失没多少,提前布局海岛的花费却很巨大,船厂已经搬到金塘岛,工匠坊里多了很多精巧适用的工具,工作效率要高了很多,只要全部建成,产能至少扩大五倍。

    张易出现后,不仅帮虞家摆脱灭族的困境,还让他们产业进行升级,虞家只要能守住金塘岛的产业,就能成为影响大汉海贸的豪商,并不亏欠他虞家。

    虞家人眼红的是大船岛上的良田,这些原本都应该是他们虞家的,现在却在张易名下。只是张易用建设金塘岛的科技,换取大船岛的所有权,当时老家主是同意的。

    因为许昌造反在即,老家主哪里会舍不得一个荒岛,等虞家成员到岛上避难,见识过金塘岛的工业雏形,都感到兴奋不已,也没有对张易在大船岛上开荒练兵有异议。

    现在许昌父子枭首,遮盖在他们头上的阴影散去,这些虞家子弟又想起大船岛上整齐的田畴,已经有人来大船岛调查田产几收成,甚至劝说当初来开荒的年轻人回归虞家。

    虞家人想收回大船岛,是不是虞歆的意思,张易不想猜,就算他当面要,都不会给,为了避免尴尬,张易索性提前游历,把先手留给他。

    一年多前,许昌已经被彻底困在山里时,张易没让手下的密探都闲着,说了一些人的名字和家乡,然后派他们去寻访,多数已经找到,现在也到了收网的时间,有些人还得上门去请才会来。

    张易现在不缺人手,只觉得缺人才,普通人才,张易可以成批量训练出来,杰出人才却没有办法,他们高超的智慧或高强的武力,都是天赋决定的,一个人顶一千人的说法,并不夸张,张易就觉得,在这时空里,自己就能顶得上一千人。

    既然要找人才,当然先从顶尖人才开始,在他们即将展露头角时,接到海岛上,接受张易自己培训,让他们变得更出色。

    张易游历第一站是陈留,据寻访典韦的人回信,典韦一直不太安分,如果不是他这个朋友阻挠转圜,早就犯下数起大案,随着典韦力气越来越大,人也越发骄横,不再能听人劝说,尤其是今春典韦母亲去世后,他已经是脱缰的野马。

    历史上典韦就是少年时,当街杀人后逃命他乡,现在随时可能杀人逃难,张易要亲自去收服这匹野马。

    张易这次出门,只带着张文,张睿两个少年,为了最快速度赶到陈留,搭乘海船到东海郡,才骑马走陆路。

    虞家在东海郡有开采水晶的店铺,现在从管事到伙计都是张易亲自安排的,所出水晶只供应大船岛的铜匠作坊,主要产品就是望远镜和放大镜,望远镜是留给海船的,放大镜是给读书人预备的,没办法,近视眼和老花眼不仅仅是后世才有的,眼镜还是太麻烦,没法推广,只能用放大镜代替。

    东海郡的店铺,还是张易布置在中原的密探大本营,消息快马送到这里后,再随着船只送给张易,典韦不安份的消息,就是从这里传回的。

    张易三人都习练过马术,长途走马却是第一遭,一天下来,浑身酸疼,加上一路风尘,身上灰蒙蒙很难受,到了彭城,就准备休息两天再出发,带路的密探带着张易三人,熟门熟路进了彭城最好的旅馆,选了一个清净的院子住下。

    梳洗换衣后,正要去街上最好的酒楼吃饭,旅馆老板来敲院门,见到四人都在院子里,躬身先打招呼:“四位贵客对小店可还满意,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跟我说。”

    随后就侧身,介绍站在他后面的少年:“贵客临门,我们少东家特来拜会。”

    少东家大约十五六岁,唇红齿白,束发上系着一根白色的丝带,身穿白色麻布长袍,显得雍容文雅,宛若画中人。

    汉代商人有钱却只能穿无染色麻布,因此都是穿苎麻织的衣服,也才有白衣商人的说法。少年身上的袍子,就是最好的临湘苎麻织就,光鲜洁白,价值比张易穿的黑色丝绸更贵。

    张易念头一转,就猜到眼前白衣少年是糜竺,微一点头,就笑眯眯招呼他进来:“哦,糜家少主,请进。”

    张易知道糜竺字子仲,不过他还没行冠礼取字,只能用糜家少主招呼他。

    张易是留地张氏子弟,世家子是可以穿丝绸的,世道不许张易对糜竺行礼,否则他会坐立不安的。

    对张易一口叫破他身份,糜竺并不觉得诧异,彭城城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糜竺先对张易深深鞠了一躬,口称:“糜竺谢过大人。”才小步走进来。

    张易一篇《弟子规》,被皇帝下令为天下启蒙读物,留地张氏奉旨敕造《弟子规》,已经名闻天下,糜家就是《弟子规》的经销商,糜竺熟读《弟子规》,当然知道作者是张易。

    张易鲜衣怒马进城,用的验传是留地张氏张易,十七岁,作为本地豪族,糜竺第一时间就得到消息,他对张易早就心生向往,立刻就赶来拜访。

    用后世话说,他是张易的铁粉,见到偶像后,恭维话说上一通,就要告辞。

    还是因为身份问题,糜竺拜见张易,见上面是福气,张易能让他进屋,已经是厚待,招呼他坐下,他都不敢坐,更不敢多留。

    糜家是徐州豪商,和张氏和虞家都有生意往来,迟早能见到他,张易就没有事先招揽糜竺,想不到会在这里碰上,送上门的,当然要笑纳,因此开口道:“吾等赶了一天的路,早就饿了,汝是地主,安排好陪我小酌一杯,讲讲此地的风土人情。”

    历史上,刘备一个草头王进徐州,糜竺不仅送上妹子,还奉上家产,随后跟着刘备东奔西走,最终官拜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是真有本事之人,当然值得张易招揽。

25、收服典韦

    张易现在只让糜竺陪着吃顿饭,吃完饭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以后就随时可以把他招到身边辅佐,这就是张易当初祭出《弟子规》的目的,凡是读过这本书的,见到张易都得客气才行,如果用这本书启蒙的,也算张易半个弟子,十五年之后,张易就能见士子高一等。

    第二天,糜竺陪着张易游历了彭城,对一些历史典故,张易从后世书上看到的,当然不如糜竺了解清楚,因此玩得很尽兴。

    等第三天,张易准备出发时,糜竺已经等在院子里,见到张易后,就执弟子礼,亲自把张易的马匹牵过来。

    张易看到他身后的八名大汉,都是整装待发的样子,就对他说:“我是游历,你要跟着,就不要带人。”说完,上马就走。

    跟着张易游历,就不再是大少爷,糜竺瞬间就理解张易的意思,立刻从手下身上拿过包裹背好,然后就骑上自己的马跟上去。汉代,家财万贯不如一经传家,糜竺一介商人子弟,能得张易收他,当然要紧紧跟随。

    一行五骑,密探在前面远远的探路,遇到歇脚打尖的,就会提前安排好,张易带着三个学生在后面跟着,其实也不需要做什么。

    张易带在身边的张文张睿,今年都是十五岁,是马迹岛张家庄主的双胞胎嫡孙,张易入留地张氏宗谱后,他俩就被庄主送到海岛,跟着张易学习,相比当初的六个庶出子弟,这两人要聪慧得多,张易就挑他们做了贴身书童,练武读书都是倾囊相授,连游历都带在身边。

    糜竺今年十六,和兄弟俩熟络后,三人就以兄弟相称,对张易都喊老师。糜竺虽然生在豪商家庭,却从小练习骑射,马术比张文,张睿都好,行进间,就教两人骑马技巧,还把挂在腰上的弓箭拿出来,演示骑射给兄弟俩看。

    多了糜竺,路上确实热闹不少,也就不觉得枯燥,很快就到了陈留国境内,结果还没到典韦家乡己吾村,就碰上典韦了,他现在是陈留乡下游侠的老大,正带着一群年轻人耀武扬威往城里走,张易派来的密探就混在这些游侠中。

    张易等人骑马过去时,其他人见到张易穿着丝绸,骑着高头大马,都让开大路,只有一个魁梧少年,还走在道中,听到马蹄声已经到他身后,才站住转身,双手拄着两把短戟,冷冷注视着张易。

    张易停下马,就在马上俯身对他说:“吾是留地张氏张易,听说陈留典韦,从小就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两年后,吾欲入京为羽林,宝马已经配好,还缺一个牵马之人,汝可愿充之?”

    “爷爷我顶天立地的汉子,只想打服天下豪杰,岂会去给你这纨绔牵马?”

    “三年后,我欲带兵征讨鲜卑,还缺敢上战场的马夫,汝可愿充之?”

    “就你弱不禁风的样子,还敢带兵去打鲜卑?”

    张易来这时空已经四年多,已经恢复以往身高身形,虽然不像典韦这么魁梧,力气却比后世时大了几倍,更奇怪的是体重也比前世要重得多,前世身高1米78,体重却只有75KG,到了这个时空,先被浓缩成小孩,长回身形后,体重已经超过两百斤,只是看起来依然文弱。

    “弱不禁风?你窝在乡下称王称霸,居然敢小视天下英雄,我一只手就可以打败你。”张易说完,就跳下马,随后就对他招招手。

    典韦看看张易空手等着他,明显没把他放在眼中,怒道:“你一只手打败我?你的兵器拿出来,看我不砸烂你的狗头。”说完,把两支手戟举起来。

    张易手腕一转,露出一把短柄匕首,笑着说:“就让你看看我的兵器吧,免得说我欺负你,这可是很少示人的。”

    张易如果还是空手,典韦就准备放下手戟,空手来战,结果张易真亮出兵器,就是要用这小刀对付他的手戟,这让他更加愤怒。

    张易开始招募他,虽然只是马夫,却是送他晋升途径,原因就是张易是穿丝绸的,是能进羽林,能带兵的将。典韦是平民,投效张易,确实只能从小兵做起,战场上马夫就是贴身的护卫充当的,地位要比普通士兵要高得多,他不愿当,却并不觉得受了侮辱。

    张易现在用一把小刀要和他单挑,他才觉得受了轻视。

    典韦今年才十六岁,最是受不得激的年纪,加上他练成双戟后,打遍陈留游侠,从无敌手,自然就变得骄横。被张易激怒后,也不再顾忌,直接挺着手戟就冲上来,照着张易脑袋就砸下来。

    张易身子一转,就闪过手戟,伸手用刀背在他脖子上一划,然后就闪到边上,躲过另一把手戟的斜刺。

    典韦见连着两招落空,还准备冲上来,张易就往后退,嘴里却笑话他:“如果我刚才不用刀背,你喉咙已经被割开,我说用一只手,就用一只手,你输了还想不认吗?”

    典韦也愣住了,他刚才脖子上确实有东西划过,只是不疼不痒的,才没有在意,听张易说破,才知道是小刀的刀背,他当然知道如果用刀锋,会是什么结果。

    大庭广众之下,一贯自恃勇武的他,居然会被人一刀就杀掉,让他明白,自己确实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张易见典韦踌躇不动,就转身上马,然后对他说:“我欲去北方扫平边患,还缺爪牙之士跟随,汝欲随乎?”

    张易第三次问他,典韦已经清醒过来,自己练得一身武艺,难道就留在这小地方,陪一帮游侠打闹厮混吗?不,当然要去战场上建功立业。

    想通之后,就把双戟往后面背袋里一插,上前拉住张易马匹的缰绳,转头问张易:“主公,往哪里走?”

    以前,面对各种称呼,张易都会校正,让他们喊自己老师,这一次,却没有。点点头对典韦说:“先去你家里吧。你随吾离开,总要去乡里报备的,你跟我走的是阳关道,这次就是你衣锦还乡,以后有乡党要投靠你,也得知道你在哪?”

    张易点了一下,混在游侠中的那个密探,立刻会意,在边上叫到:“能不能一起带我们走,我们也想跟你去扫平边疆。”

    其他游侠一听,也叫嚷着要跟着去。

    张易点点头,对他们说:“你们今晚先回家告别,明天一早到典韦家集中,统一办理验照。”

    典韦当然也需要贴心部曲,这些全部是年轻人,能跟着典韦混的,都是陈留这里游侠的佼佼者,只要训练两年,就是精兵。

    典韦这帮人都不读书,也没听说过张易大名,等他们到县里办理验照时,见到那些吏员在张易面前,都非常谦卑,才知道遇上的真是大人物。

    等张易要离开时,随手指着那个密探说:“吾等还要游历,就不带你们了,就你领头吧,想去的人,都带着他们去会稽,有人接待你们,好好训练,以后还会跟着典韦。”

    张易下一站是颍川,就在陈留不远处,不让这些游侠跟着,是因为要拜访大儒荀爽。

    大儒和这些游侠是两个世界的人,张易自己没有阶级观念,却不能让别人也接受。这可是当时的统治基础,张易好不容易弄出的名气,不想因为带着游侠,被大儒当成孟尝君一类人。

    张易到颍川目的是找郭嘉,戏志才还有荀攸,郭嘉已经6岁,还没去颍川书院,后两人现在都在颍川书院里求学。

    张易是来抢学生的,当然不能主动找上门,这个时候的私塾和后世的名校一样,门槛很高,一般人进不去,遇到聪慧的潜力股,他们也当宝贝抢的。

    张易是兵家之后,家学是兵书,荀家是儒家,治学《论语》和《春秋》,能不能抢走戏志才,要看张易怎么忽悠,荀攸是荀家子弟,能不能带走他,要看荀爽的态度。郭嘉倒是不难,肯定已经用《弟子规》启蒙,自己只需要露面截胡就行。

    张易很快就要出仕,荀攸和戏志才都和张易同年,刚好能带在身边,互相学习,一同进步。至于荀家的王佐之才荀彧,现在十三岁,当然继承家学重要,张易根本不敢想。

    张易到了颍川,找人打听出父城路径后,就直奔父城而去。

    张良祖上累世相韩,祖籍就在颍川父城,秦灭韩后,张良一直致力于复韩大业,在留地遇到刘邦后,才开始辅佐刘邦,功成名就后,要求封地在留地,虽然子孙后来失去爵位,但留地张氏却一直传了下来。

    张易现在名声在外,到了颍川,当然要先回张良祖籍,凭吊先人,这是应有之义,否则就是不孝。

    父城张氏底蕴深厚,虽然秦朝时受张良牵连,被流放很多人,汉朝四百年下来,父城依然大半人家姓张,听说留地张易来祖籍,父城人都争相围观。

    《弟子规》被皇帝定为启蒙教材,却不让别人仿制,虽然有印刷的技术,但需求量太大,并不是随便就能弄到的,一书难求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张易可是最火的时候。

    带着礼物拜访当地族老,派人准备祭品,热热闹闹祭拜完祖先后,张易收到的拜帖,不下一百张,都是颍川有名望的人发出的。

    张易整理拜帖,然后拈出一份,对族老派来服侍的管事说:“时间虽然紧,慈明先生相招,却不敢不去,替我备份厚礼,送往颍川书院,说我随后就当拜会。”

    然后张易就把一包珍珠递给管事,这是张易教人养殖的,出门时带了不少。

26、颍川书院

    张易离开父城前,又找出当地几个拜帖,聊到下午才上路,故意拖拖拉拉,夜晚就投宿在阳翟,然后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此地有天才小童郭嘉,于是招来相见,用《弟子规》考校一番后,表示此子聪慧,甚爱之,当带在身边培养。

    郭氏小户人家,听说大名鼎鼎的张易要收郭嘉为入室弟子,还有什么不愿的?

    天明启程,郭嘉童稚,骑不得马,张易直接放在自己马背上,用带子扣在胸前带走,历史上三国第一天才军师既然到手了,就绝不能再起波折。

    果然,到了颍川书院时,荀爽看到郭嘉后,直接就问:“阳翟郭氏子乎?”

    张易不理他热切的眼神,直接笑着说:“然也,此子聪慧机变,当授之以兵法,他日必是运筹帷幄之辈。”直接绝了他要留下的心思。

    兵法当然是张家的好,汉高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奠定了张氏兵家的地位。

    “天和少时所做启蒙大作,闻名于世,居然还有三岁看老之明?”

    “非也,吾六岁时,不如他远矣,将心比心罢了。”总之就是不让。

    书院逗留三日,张易陪着慈明先生辨《论语》,聊《春秋》,都大呼受益匪浅,引为知己。科举上千年,《论语》是必考的,里面每一句,都被后世学者引申出很多微言大义,张易拿来应付两千年前的慈明先生,一点压力都没有,跨年交迅速达成。

    当张易表达出冠礼后,有志于去边疆戍边,而张氏现在只有武将,请慈明先生推荐点参赞军务人员时,荀爽把手往学堂一划拉,笑着说:“愿意去的,你尽管带走,必不让你失望。”荀爽当然有底气,能进颍川书院就读的,就不会有废物。

    张易当然不急,没走之前,是不会再说这件事的。

    结果又聊了一会,荀爽说:“对了,你要去戍边,这郭家小童也没空管教,不如先放我这里读书,等大了再跟你去。我这里离家近,这么小人,想家就能回。”

    “本来我也没准备现在就带走他,孩子这么小,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没办法,他身体有先天不足之症,我在会稽句章筹建了医馆,里面有二十位郎中坐诊,趁现在年少,调理上一年,这虚症就能根治,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刚好我还能在家两年多,也可以教教他。”郭嘉身体虚,一眼就能看出来,张易确实要送郭嘉去调理的,却不一定要住院,理由很强大,不伤颜面就拒绝了荀爽。

    “哦,你还有这么大医馆?”

    “许昌作乱,平东军进山围剿,作战受伤不断,还有水土不服,虫蛇叮咬的患者,建起这个医馆,都是为战士服务的,我不能让他们在前线流血过后,到了后面再流泪。许昌被擒获,平东军还得面对山越,加上江东潮湿,病患多有发生,医馆现在已经成了江东病患的集中诊治地,规模不大不行啊。”

    “天和仁爱无双,才能写出《弟子规》这旷世启蒙书籍。”荀爽感叹完,回身对侍者低语几句,又对张易说:“我家还有一个小童,身体也不大好,也请天和一并带走教诲。”

    等荀彧被带来后,荀爽对荀彧正色道:“从此敬天和为师,用心治学,勤勉不怠。”

    张易对人才是貔貅性格,荀爽豪气,张易一点都不客气,颍川书院十六岁以上的年轻人有十八个,被他一扫而空,还把十三岁的荀彧也带走,这可是历史上的王佐之才。

    历史上曹操五谋士,张易一次就带走三个,连老曹早期谋士戏志才也带走了,这也是早逝之人,能不能改天换命,就看华佗手段了。

    一下子收拢二十个,张易真是意外之喜,原本还要到河北一趟的,只能下次再去,先回家把这些人安置好,让他们安心在海岛上学算术。

    这些都是以后的军政人才,张易会把自己整理的《算经》传给他们。

    张易虽然是文科生,大学的《高等数学》学得非常好,《算经》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涵盖张易整个读书生涯所学的所有数学知识。在这个时空里,绝不会再有谁能在数学之道上超过张易,数学才是他独步天下的学问。

    这么多人一起走,可没有那么多马匹,张易要和他们一起走到东海,为了缓解旅途的枯燥无味,张易从出颍川的城门,就每人发一根竹片,要求大家开始数数,走了一千步,就在竹片上刻上一道。

    同行的还有一辆牛车,上面坐着两个小孩,车轮上被张易用漆涂了一道,两个小孩各数一边车轮转了多少圈。到下一个落脚点时,各人算一算,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算的路径最准确。

    数数大家都会,数到一千的时候却很少,结果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些颍川骄子就错误百出,等终于打尖休息,各人根据自己步幅,换算走了多少尺时,每人一个答案,各不相同,这倒是正常的。

    张易剔除掉几个差异太大,明显错误的答案后,再把相差不多的数字加起来,再除以累加的人数,得到平均值。

    随后他们看到,平均值和张易自己测算的值很接近。

    不顾他们感叹,张易对他们说:“真正的标准答案,要从车轮上计算,车轮每转一圈,走过的路是相同的,郭嘉和荀彧两人各数一个车轮,我们看看他们的结果是多少。车轮周长乘上他们数的转数,就是标准答案。”

    因为郭嘉和荀彧两人一路上很小心,话都不敢说,就怕漏掉一圈,最终数的车轮转数相同,张易算出结果后,大家看到和刚才的平均值很接近,却和张易测算的值完全一致。

    张易拿出一个蔡侯纸钉好的记事本,记下刚才的数值后,才给他们讲解刚才的计算,并趁机推出圆周率,和计算车轮周长的方法。

    在还没上路时,这些年轻人,挨个把车子推着转圈,验算圆周率,只是他们除法掌握不精,算了好久才算出来。

    有了这次试验,又开始行路时,他们都认真计数,再次休息时,大家的答案也就大同小异,基本接近车轮测出的标准答案。

    一天赶路六十六里,虽然累,兴致都很高,到了旅馆,也不想休息,都缠住张易,要求把快速计算也教给他们。一天下来,他们已经发现张易算数特别快,郭嘉和荀彧两人刚把计算的圈数说出来,张易随即就算出里程。

    他们都被神算惊呆了,终于到了旅馆,当然想跟着张易学习。

    这也正是张易希望的,通过玩这种游戏,不仅锻炼他们数数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学习算术感兴趣,到了海岛,会有专人教他们算术,都是张易亲自教出来的学生,目前那些人已经学完小学课程,再往上,张易只会找聪慧的孩子教授。

    张易假装熬不过他们,就拿出纸笔,把1234和一二三四,分别对应着写出来。

    “首先,我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二三四换了一种写法,也就是你们看到的。他们意思一样,只是写法不同。”

    说完,张易又把今天车轮总共走了多少圈,分别用两种写法写出来。

    “你们也看出来了,两种写法代表同一个数字,用新写法就很简单,只要熟悉怎么读,眼睛一看就一目了然,现在我教你们怎么写这些数字。”

    就睡觉前这点时间,张易就把用阿拉伯数字的加法交给他们。

    随后的历程,也都是这样走走停停,寓教于乐,到东海郡时,不仅简单的加减乘除,郭嘉甚至连四则运算都会了。

    在等船的两天里,张易用小竹牌,分别把1-10刻在上面,每人4套,背面还刻上他们自己的名字,随后就教他们玩起24点。

    锻炼快速计算的神技一出,一下子就吊住所有人的胃口,都三三两两开始约战。

    船到了,这帮人上船后,根本没空理会大海的壮美景色,玩了两天,才发觉船依然停在港口,张易也不在船上。

    等张易带着两家人出现后,船就开动了。

    张易这几天,走了一趟东莱,把太史慈一家接了过来,虽然太史慈才十一岁,仅仅跟着父亲学武三年,还谈不上弓马娴熟,张易却非常喜欢这个东吴大将,只要天赋在,到了海岛上训练到长大,就是文武双全的战将。

    另外一家小孩更小,仅仅6岁,长得面黄肌瘦,父亲却极为雄壮,经过密探反复确认,这个琅琊伤残老兵家的孩子,才是张易要找的颜良。

    张易要带走两家人,都没有任何难度,只要说自己是张易,想带着他们去跟自己读书,经过换验照的官吏验证,张易确实不是骗子,太史慈和颜良两家人就被张易全带走了。

    因为每个人心思都在24点上,开船后居然没有多少人晕船,等终于停船时,他们才知道已经来到会稽。

    张易出行时,已经对这些密探发出带人来会稽的命令,经过密探的努力,大船岛上已经收集了超过八十的少年精英,历史上都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本来张易接了郭嘉后,就准备去北方,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起带过来,因为颍川书院太讲究了,一下子送了一批人,让张易分身乏术,只能让密探带着自己的手书,去把他们带回来。

27、随驾羽林

    能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张易来这里,本来就是作弊,那就认认真真作弊,把这些能收集的猛牛,都一个个牵回家,然后一起走牛比的路,让想割据煞笔无路可走。

    到了海岛后,张易把这些牛人,一个个塞进班级后,就带着郭嘉,荀彧和戏志才,还有荀家的两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句章。

    结果,华佗给了张易意外惊喜,黄忠夫妻听闻华佗在会稽医院坐馆,就带着幼子黄叙来求医,随后就被华佗以先天失调,需要慢慢调理为由,留下他们全家。

    张易在收集人才,华佗看出黄忠是猛将,当然会帮忙拖住黄忠。

    张易把郭嘉等人请华佗诊治后,就带着华佗亲自抓的药包,回到海岛。以后郭嘉等人每个月来一次句章,请华佗诊治。

    黄忠是南阳驻军百人将,因为替儿子求医,才请假出来的,结果到了这里,也就进了张易虎口,张易非常需要他这种高手来调教小牛,包括他自己,也想学习马上作战功夫。

    大船岛自从练兵开始,虞魏两家每年都会选送年轻人进来,对于其他人来说,今年不过是选些外地年轻人来学习,根本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只有张易知道,自己收拢这些人后,将不会再有三国,因为自己有底气干掉想自立的任何人。

    刚来海岛时,能帮着张易训练的只有祖茂,现在祖茂还带着会稽民兵,在后面帮助平东军做后勤工作,在小牛没有训练好后,还没人能代替他的工作。

    这次多了这么多潜力小牛,黄忠却来了,武艺高倒是其次,黄忠的百步穿杨神技,才是这里急需的课程,原本害怕离开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太史慈和赵云的神箭术再也施展不出来,现在当然不再担忧。

    等终于把学生纳入正轨后,张易才知道,太史慈和颜良的父亲,每天还会给儿子加训,因为两人年幼,他们俩家人都留住岛上开荒种地,想不到张易拐带小的,居然带回来两个武艺出众的老兵,当年两人都当上百人将,只是伤残后,才退伍回家。

    既然知道历史上太史慈和颜良都是家传武艺,张易当然会重用两个老兵,直接就聘请他们为教官,跟着黄忠一起训练年轻人。

    才安静一个多月,新来岛上的年轻人,就开始分化,自然分出文武之列。

    张易把他们放在一起教学,希望培养出文武全才之辈,现在看来还是理想化了。

    强按牛头不饮水,张易不再多管,很快就另找馆舍,把他们远远隔开,还各自分出四个班级,让他们自己抱团后自由竞争。

    为了充实师资力量,张易又从平东军里,请来十来个张氏子弟,还让荀攸这些年长的士子,也充当老师。张昭则带着几十个弟子,回到平东军,组建平东军后勤部,和祖茂的人马直接对接。

    张昭的这些弟子都是当初开荒的年轻人,学会写字后,一直跟着张昭管理屯田,在大船岛屯田已经走入正轨后,张昭返回平东军,他本来就有军职,每次平东军报功时,都会算上他。

    张易趁着这次分班,把平东军也分拆了一下,在张易没有另外掌握强大武力前,平东军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控,张锴为领军主将,张昭为后勤总管,有他们两人在,没有人可以跳过张易控制平东军,祖茂接管会稽的筹粮任务后,也没人能掣肘平东军。

    也许是群聚效应,在张飞等人陆续到来后,不停有士子摸到会稽来,都是要拜张易为师。这是颍川书院爆出的消息,张易从天下闻名的颍川书院拐走二十个学子,已经在士林里传开了,郭嘉神童是他们窝里的,也被他们算进去了。

    当世大儒很多,能得皇帝下旨传播书籍的,只有张易。因为《弟子规》讲的完全是儒家推崇的规矩,张易以弱冠之年就获得当世大儒的称号,已经和荀爽,郑玄,卢植等人,并列名师之位。

    从颍川书院把荀彧都带走后,张易的东海书院已经后来居上,成了大汉最负盛名的书院。

    张易自己知道,东海书院其实叫东海学院更贴切,里面的课程已经分拆出文武两院,武院又分为骑射,弓步兵,枪步兵,阵法,兵法等课程。

    文院教授的还是传统的《论语》《春秋》,没办法,颍川书院学子太多,又被张易加入《鬼谷子》和《韩非子》。

    至于《算经》,和启蒙的《弟子规》一样,是文武两院必学的基础课程,至少要学完上册,也就是后世的小学算术内容。学会中策可用轻松当账房先生,至于下册,是为科技人才准备的。

    张易当初用马迹岛的科技,从虞家换下大船岛,赚得实在太大,因为再往里去的其他无人岛,其实也变成张易的地盘,不过对于虞家来说,也不亏,本来那些就不是他家的,一个家族能占据一个金塘岛,还有张易输送的整套科技工具,这两年已经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

    也许听了魏妍的规劝,也许顾虑威名远扬的平东军,虞家家主约束了家人,再没有人对金塘岛之外的海岛,提出过任何要求,一心按照张易当初的规划,发展金塘岛。张易规划本来就很大,是要金塘岛成为东南沿海船队的母港,集制造,修理和转运为一体的工商港。

    和虞家不同,魏坤完全把张易当成亲外孙,这几年紧跟着张易的步伐,不仅承包下平东军的军粮供应,平东军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交给魏家去开发,为了弥补人手不足,震泽浅水区的野人大半被祖茂帮魏家带来,随后就送到会稽山里,跟着平东军后面开荒种地。

    魏家动手后,震泽九宗二十八家很快按耐不住,把另外的野人也抢走,成为各家开荒的庄户,藏在浅水区的野人一下子就空了,水贼再留在里面只能是各家打击的目标,航道也就安全了。

    因为平东军在会稽,震泽水贼要么来投军,要么成为庄户,再也不敢打劫过往船只。

    震泽治安忽然就好了,九宗二十八家和会稽的众多小豪族,都开始组建商队,从马迹岛购买三层竹筏后,把震泽地区特产运送到金塘岛,再拉回虞家船队从大汉南北运来的商品。

    一时间,吴郡和会稽成了大汉工商最活跃的两郡。

    吴郡商业虽然发达,吴郡太守却很难过,马迹岛张家生产的《弟子规》供应全国,却在留地往外发售,根本不在他这里交税,而震泽区域所有竹子都供应给马迹岛,最终也只有吴郡城外有竹林的几家豪族,才会交税给吴郡,其他二十八家岛上都有竹林,根本不会给吴郡交税。

    吴郡没有税收也就养不起兵,拿日益富裕的二十八家,更加没有办法。就算汇报上去,条文也只能到曹节这帮宦官手里,这里是平东军的地盘,平东军不管,曹节当然也不会管。

    本初三十五年,张易在留地加冠后,朝廷就征召张易进京,为羽林郎,两百石。

    虽然张易一手改变了会稽面貌,可是平东军的功劳谱上,从来就没有张易的名字。虽然《弟子规》传世,毕竟是启蒙书籍,张氏传家的还是兵书,因此张易进京后,也是入武职,先给皇帝站站岗,成为皇帝的私人武装。

    入职羽林第一天,张易就被皇帝召见,指定为随驾羽林郎,轶四百石。

    随驾也就是皇帝到哪,张易就跟着去宫外站岗,这当然是皇帝恩赐的优容,好在皇帝进入后宫后,张易不须再值班。

    张易看质帝第一眼,就改变了以前所有猜测。

    质帝八岁登基,已经三十五年,四十三岁的人保养很好,好像只有三十出头,长得温润如玉,眼神很清澈,身材保持很好,根本不是沉溺后宫之人。

    张易知道,质帝绝对是精明皇帝,虽然也重用宦官,却和历史上的桓灵帝完全不同。

    想想也是,梁冀灭族后,宦官五候一直在和世家争夺朝廷大权,一开始五候势弱,质帝明显偏向宦官五候,等五候势力膨胀,可以压制世家时,质帝用十常侍取代了五候,继续和世家争权夺利。

    还有,东汉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党锢之祸,在本时空压根没有出现,李膺是致仕后,老死于颍川老家,张易在颍川时,还接到李家送来的请帖,只是最后没有去。

    批阅奏章,拟定圣旨的权力掌握在宦官手里,国家大事还是朝廷大员在干。

    质帝虽然不理朝政,却能很好地制衡宦官和世家,朝政里虽然混乱,朝廷却从来没有停运过,因为大局掌握在质帝手中,他只是不理会小事。

    张易和质帝相对一瞥,张易看懂了质帝,质帝仿佛也知道张易看懂他,下完旨意后,就转身进入乾坤宫内。

    皇帝三日一早朝,上朝后就呆在这里接待道人,其他时间都在后宫。

    也就是说,张易这个随驾羽林郎,做一休二。

    张易看着质帝轻盈的步伐,想想他刚才悠长的呼吸,才发现质帝居然是内家高手,或者说身怀道家内功。

    难怪他不喜侍卫接近,整个后宫里,除了小宦官就是宫女和妃子,没有人能伤得了他。

28、世家子弟

    皇帝除了身怀内功,还有个奇怪的地方,登基三十五年,因为皇后和贵妃都无子,到现在还没有立太子,子女却很多。

    张易猜测,质帝对外戚非常忌惮,才弄出这局面。

    现在的皇后和贵妃还在后宫里静养,都比他年长,已经多年没见过皇帝。皇帝孩子都是宫女生的,留在宫里启蒙结束后,就被送到长安圈养。

    最大的皇子刘铨今年已经十八岁,因为母亲原本是宫女,被封的仅仅是关内侯,依然留在长安城里,优裕的生活没问题,想造反是不可能的。

    还有,许昌造反,一点都没有影响皇帝向道之心,天下道人依然享受着殊荣。他每次上朝后,还是要招道人来乾坤宫讲道,却在再也没有去南郊祭天。

    张易一个人,站在宫门外,百无聊赖混到晚饭前,随着钟声响起,道人离开,质帝才从乾坤宫出来,然后直接步行进入后宫,因为很短的距离,随身的仅有张易这个羽林郎,其他都是宦官。

    第一天下职后,第一个来找张易的是袁术,他是虎贲卫的都尉,负责值守宫城西门,只有皇帝出宫城才会用到他们,其他时间就在宫城墙外巡逻。

    见到张易出宫城,袁术拦着张易就笑着说:“小子,当年汝父来京时,就和我向善,故人之子,我当照应你。走吧,我给你接风。”

    袁家四世三公,是洛京拔尖的家族,留候世家的张铮来洛京发展,当然要去拜访袁家,也就认识袁术,至于友善是应该的,向善就未必了,当年张铮入京时,袁术还是孩子,完全是袁术为了托大才说的。

    看不跟着走,袁术就不罢休的样子,张易拱手谢过,对等在外面的张文说:“你先回家,说我不回去吃饭了。”

    张文看了袁术一眼,然后转身就小跑着回家了。

    “这小厮不错,不过太少了,你得多找几个人跟着。”

    “都是本家的兄弟,带多了怕他们惹祸,就两个乖巧的,等他们熟悉环境后,再叫几个过来,让他们管着。”张易不知道袁术这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只能就事论事,接了一句。

    张易来洛京,表面上只带张文张睿两个孩子,居住的院子是前天刚买的,还请了一对中年夫妻,做些打扫做饭的事情,家里空荡荡的,再没外人。

    没有人知道,这院子是张易早就准备好的,前后左右都是自己人,连两侧胡同口上的大院子,都是张易让人在一年前买下的,而且这些房子的主人身份都是中原和北方的,没有一个是江东人,让人很难联系到张易。

    张易的密探都是第一批招募去开荒的年轻人,张昭给他们启蒙的是《千字文》,后来张易又教他们阿拉伯数字,开发出最简单的密语。

    张易用A-Y二十五个字母,顺应指向千字文的10句,再加两个阿拉伯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是10句中的第几句,第二个数字表示这句话的第几个字,只用三个符号,就能代表一个字。

    他们把书信内容写好后,再用这些符号代替文字,然后刻在竹片上,传给张易就行。非常简单的密码信,即使被遗失,外人也看不懂,除非直接抓人。

    可现在他们最先做的,就是帮张易寻访小牛,说出去都没有什么影响。

    为了不引人注目,顺利找到小牛并接走,他们都会先在张易提供的小牛家乡定居下来,然后慢慢寻访,各密探职业五花八门,全是可以走街串巷的。

    现在这些小牛已经被张易收入囊中,这些密探也接到新的任务,就是用他们现有身份移居洛京,他们需要找个由头,用说得过去的办法移居洛京,至于花费,有专人提供。

    有皇帝亲自定价,还敕命不得仿制的《弟子规》,张易很有钱,拿点给密探来洛京创业,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易身后还有糜家,虞家和魏家的商队助攻,因此这些五花八门的密探,很容易就在洛京提前布置好,通过金字塔结构,组成严密的情报网,最后汇集到糜家开办的旅馆里。

    旅馆后门和张易院子后门正相对,仅仅隔开一个小巷子,旅馆里烧开水的店小二,就是在洛京情报网的总头目,来自马迹岛的张成,比张易还小两岁,是张家第一批送给张易的庶出子弟,也是最先跟着张易读《弟子规》的。

    他们收集情报后,拿给张易看就行,并不要做什么决断,跟着张易五六年的张成,只要有忠诚就可以胜任。

    只是这些密探都生活在洛京底层,只能了解市井消息,想要了解世家内的信息,却不可能,这是两个不同阶级,他们是无法混进去的。

    袁术来找张易,就是让张易进这个圈子,只是张易不喜欢袁术,不愿跟他多来往。结果跟袁术走进一家富丽堂皇的酒楼,穿过两个后院,就进入更加奢华的花楼,里面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等着,周围全是花枝招展的丽人。

    袁术给张易做了介绍,全都是洛京超品大员的嫡子嫡孙,还有皇后和贵妃两人的亲弟弟。

    张易以为能见到袁绍曹操这些大纨绔,听清这些人身份后,就知道这几个人才是洛京大纨绔。袁绍是袁家庶子,曹操是宦官子孙,根本不够格进这个圈子。

    张易能被他们接纳,不仅仅张易名气响,还因为张易来自留地张氏。

    张氏从张良入道后,就没有站在朝廷高位之人,却从来也没人敢小看张氏,因为张氏是兵书传家,每当汉室倾危时,张氏就有重量级的大将出山。东汉刘秀的重要幕僚就有张氏子弟,最后是四名张氏家将名列云台二十八将,外人不清楚这些,刘家皇室和袁氏大族都知道这些内情。

    张氏潜居抱道,以待天时,不需要这些功劳。

    张氏世代有名将在家,只是轻易不出山。张铮出山后,就牵头反对梁冀,结果被梁冀杖毙,随后,其他世族一起发力对抗梁家,结果还没引出张氏大将,宦官趁机出手干掉梁冀,权倾朝野的梁家势力集团顷刻土崩瓦解,宦官窃取了胜利果实。

    许昌带着一千剑士造反,裹挟万余信众,凭江东的纵横水网和江南的绵绵群山,朝廷大员没有谁敢说,自己轻易就能灭掉许昌。

    偏偏张易束发后搬到会稽,带着几十个书生,纠结一些百姓,就把许昌一战而溃,随后追着许昌进入山越地区。

    对于打了几年才灭掉许昌,朝中大员都是心知肚明,张易这个幕后指挥者,目的是驱虎吞狼,许昌被杀,整个会稽也不再有山越。现在平东军已经进入豫章郡,依托会稽大后方,继续挤压山越。

    因为江东暂时不会有战局,张易冠礼后,立刻就被征召为羽林郎,入职第一天就被皇帝下旨放在身边。

    这些都是信号,袁术这些人来接纳张易,代表的是他们身后的家族。袁家四世三公,是这些世族的首脑,袁术也是这个小圈子的老大,他亲自去请张易,是给足张氏的面子,只是张易不习惯上面有老大。

    到了这里后,看到其他人对袁术已经超出尊敬,有点狗腿的样子,张易知道,是他们自甘卑贱,才惯出袁术高高在上的脾气。

    张氏低调隐居,张易当然也不会高调,尤其这里明明都是年轻人,却显得暮气沉沉的顶级纨绔圈子里。

    一群人端庄地喝着酒,看着舞女跳舞,交谈着朝廷大事。比如琅琊郡某县令考评下等,可以挪位置,户曹某某政绩突出,可迁任。

    诸如此类的议论,让张易以为进了朝堂。

    不过张易听了一会,就知道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交谈朝堂内容了。

    他们是世家,对手是宦官集团,袁术这些年轻人就是家族的传声筒,把自家要抬举的官员,提前说出来,如果有冲突,也可以现在就协商,不能到了朝堂上,由他们父辈去争执。

    等袁术等人接任家主后,世家该怎么合作的,他们早就练熟了。

    张易来洛京,就是留地张氏的代表,才有资格参与交流。

    张易不喝酒,也不发言,只是静静听着,到最后,袁术问张易:会稽郡守年底必迁,天和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推荐?

    会稽郡守任上发生许昌造反的事情,就是失职,但是因为许昌刚当过求雨护道卫,涉及皇帝英明的事情,世家采取观望态度,只要东南糜烂不可收拾,曹节这个推荐人想不负责都不行,至于会稽郡守失职治罪是顺带的事情。

    结果张易出手,许昌造反消息还没在朝堂上讨论,郡守就把光复会稽的消息送过来,还特意点出,主要功劳都是去会稽,跟着张易求学的士子,没说张易功绩,却指出张易来自留地张氏。

    会稽守也知道自己情况,并不插手任何事情,能在任上除掉许昌,对他已经是解脱,也算将功补过,至少不会被治罪。

    现在世家对着张易递出橄榄枝,就是会推荐张易属意的人,免得换个二五仔过去,打乱会稽郡的平静。

    搞清楚内涵后,张易当然不会客气:“会稽多事之秋,担负平东军粮秣兵员重任,郡守得是个得力之人,光禄勋给事谒者张纮,文理意正,以柔克刚,是最佳人选。”

29、曹节还债

    虽然同姓张,张纮却不是留地张氏族人,和张易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张易知道张纮有大才,连陈琳都说自己在张纮面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张纮性格不错,历史上和张昭合称江东二张,是孙权最为敬重的两个文官,能抢先下手把张竑弄来,送他郡守之位才显得有诚意。

    唯一障碍是张纮目前只有四百石,级别不够,张易当然知道这一点,因此说完后,就不再多说,意思是你们看着办。

    这种事情在朝中其实很常见,宦官五候任用家族子弟时,都是连续升迁,很快就到了级别,现在中常侍安插自己人,同样这么干,如果世家不能帮张纮送到会稽郡守位置,那就是不诚心帮忙。

    张易休息两天后,再去上班时,袁术等着宫城门口,笑着对张易说:“听说子纲被大司农看中,迁为大司农部丞,改天叫上他,一起聚聚。”

    张易知道事情已经解决,张纮是四百石散官,直接跳到大司农部丞,是六百石实权职务,力度已经到极限,后面再升迁一次,就能跳到千石,因为会稽是边陲小郡,只要太守让位,张纮就能再进一步,直接空降为太守。

    他们已经查到张纮和张易没有关系,也没有来往,让张易带张纮去和他们一起聚聚,就是让张纮知道,是张易请袁术他们帮忙的,至于大司农看中,不过是虚话。

    “是得找他庆贺庆贺,等我找到大司农大门,再定日期。”

    说话间,张易已经进了宫城,袁术只能止步,虎贲不进宫城,里面是羽林的辖区,因为质帝不喜带刀侍卫接近,他们都只能在几处路口巡逻值守,宫门口站岗的都是太监。

    张易这个新羽林郎没有搭档,到了内宫门口,带着刀杵在两个守门宦官边上,显得很特别。不一会就有个大宦官从内宫里出来,挥挥手,守门宦官立刻后退,绕进宫门后就不见了。

    这大宦官代替两人位置,和张易并行站着,嘴里轻轻说:“他们举迁张竑大司农部丞,六百石,被曹公直接改为卫尉丞,千石,今天朝会就会下旨。曹公说会稽的事情,谢了。”

    世家和宦官之间争权夺利,却不是生死仇家,互相之间更多的是交换和妥协,不会闹得不可开交,否则皇帝又会换人了。

    知道张竑是张易举荐的,曹节立刻出手,让张竑一步到位,成了卫尉丞。至于提到会稽的事情,是说曹节用这个官位,谢张易帮他干掉许昌,从此两不相欠,以后再要帮忙,得要付钱才行。

    曹节和张易不是一路人,因为许昌造反,通力合作过,平东军灭了许昌后,已经是东面最大武装力量,张易因为没有叙功,明面上没有好处,现在职位低,而且刚来,不便提拔,曹节不知道张易要送张竑为会稽太守,急于还清人情债,见到张易要推荐张竑,立刻送上卫尉丞的位置,履历上有大司农丞过渡一下,级别也就够了,相当于踩了一脚。

    历史上的东汉,虎贲和羽林由光禄勋掌管的,卫尉掌管皇宫近卫,因为质帝不希望贴身的是护卫,就把虎贲放在宫城外,羽林在宫城内,取消守宫卫士,却让卫尉掌管虎贲羽林,因为他不理朝政,光禄勋的智囊团就是摆设,变成候补散官集中营。

    宫城是双方势力交界区,张竑成了卫尉副手,位高权重,不仅让张竑离开世家势力范围,还让张竑到了张易身边,为张易提供便利。

    “替我谢过曹公,也谢谢公公传话。”张易点点头,轻声对他说。

    “咱家不用客气,咱家张让,祖籍颍川,咱家是自己人,咱家同辈。”

    “哦,族兄,甲胄在身,不便施礼。”

    “咱家不用客气,咱家丢了祖宗的脸,不对人说咱家是颍川的。”

    颍川张氏累世相韩,是老贵族世家,张让净身入宫,做到十常侍后,也就在张易这个本家面前,会觉得丢祖宗的脸,其他人谁敢看不起他。

    “族兄有心了,张易记在心里。”张让特意来通消息,主要还是来结交张易的,而且提出两人暗暗接交就可。

    张易学历史的,当然知道张让是颍川的,却没有想到自己会穿越过来,还能混进留候世家。两个张氏四百年前是一家,只要能序上家谱,就是本家。偏偏都是老贵族,家谱齐全,竟被张让算出两人是同辈。

    张让爵位是候,和张易认族兄弟是折节下交,看中的是张易潜力,皇上最看重的侍卫,以后逃不掉卫尉的职务,张让等人的安全,就得靠张易守护了。

    见到张易有心,张让不再多说,转身就进了宫门。

    皇帝也快上朝了,也就守门的两个小太监知道张让来找过张易,他们当然不敢乱嚼舌头。

    张易觉得自己真是主角光环,皇帝亲近,世家接纳,最大宦官曹节帮了自己大忙后,刚说两不相欠,宦官张让就来暗中序上兄弟,进京刚三天,就开了个好头。

    朝会时,皇帝果然下旨,调张竑任卫尉丞。

    曹节把圣旨读完,朝堂上就变得很嘈杂,都是大臣在小声议论,随后张易就听到,朝会上开始讨论兖-州蝗灾的事情,没有人对张竑连跳五级提出异议。

    朝堂上都是老狐狸,事情反常必有妖,不搞清楚状况,当然不能乱说话。

    傍晚,张易从乾坤宫,送皇帝至内宫门口,自己出宫城时,被一名带队巡查的将官碰上,然后他走到张易边上,轻声说:“张竑谢过天和。”

    他是举茂才的太学生,混了三年太学后,被塞进光禄勋,每天替主官写写官样文章,他原本觉得无聊,还想辞官回家的,结果忽然被提拔为卫尉丞。

    这可是九卿的副手,因为掌管宫城守卫,位高权重,除了几个极品大官,其他上朝的官员在他面前都要规规矩矩的,否则就是殿前失仪。

    不需要他打听,就有人告诉张竑,是谁帮忙的。

    其他人可以不管,必须要谢张易。

    张竑知道张易肯出筹码帮他,必有所求,才主动来等张易。

    他是上官,张易一点没有小兵见大将的态度,一边往外走,一边轻声说:“我想请你去当会稽郡守,就请人帮了个忙,年后去不去会稽,你自己决定。”

    “去。”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废话,张竑就应承下来。

    他虽然是上官,对张易的态度,却不敢有任何不悦,因为张易能把他弄上去,就能把他扯下来。

    而且听了张易的话,张竑才知道,卫尉丞只是过渡,一千石还不是自己终点,会稽郡是边陲,郡守两千石,可以军政一把抓,完全是土皇帝。当然,平东军还在会稽,土皇帝是不可能的,能维持好平东军后方,就是大功一件。

    光禄勋是候补官员集中训练的地方,里面各种背景的官员都有,消息非常灵通,会稽郡什么情况,张竑知道得很清楚,因为税收都供应给平东军,太守是没有军权的,有屯田军司马在,太守甚至都没有权,但是,张易特意把他弄过去,不可能白送他一场大富贵,肯定是让他用心做事的,张竑不反感做事,也有信心做好,太守任满回京后,至少九卿。

    卫尉丞看起来威风,和太守却没法比,想要从卫尉丞升上九卿,也许一辈子都上不去,尤其是他这种火箭式提拔过的,不等资历耗满,不会再上一步,一着不慎,跌下来却很容易。

    听张竑答应得爽快,张易才转身,对着他行了军礼,然后就转身离去。

    张竑通过考察了,那么就是自己人,上官的颜面得给他撑住。

    出了这么大变故,袁术当然要守着张易,也不提去密谈了,见面就对张易说:“你杀了许昌,曹节也出手了,你得叮嘱张竑,屁股不要坐歪了。”

    “不会,我要的是会稽太守,送了张竑一程,曹节和我已经两清了。”

    张易这么一说,袁术就放心了,立刻邀请张易:“走吧,去我家坐坐,就我们俩,好好喝一杯。”

    刚找人办了事情,不能翻脸不认账,张易让张睿回家,只带着张文去了袁府。

    进门前恰好碰到袁基回府,袁术立刻带着张易在路边避让,结果袁基见到张易后,下了牛车,直接走过来,笑着打招呼:“早闻天和大才,一直想拜访,只是会稽遥远,徒叹奈何,前两天舍弟说起,新来羽林郎张易,就是著《弟子规》的天和,我还不相信,白白把马车输给他,你的字取得真早啊。”

    “年少无知时,恣狂放任,取表字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哈哈,童年趣事,贻笑大方了。”

    “非也,不取表字,谁会承认天和大才?他们眼睛都是长在这里的。”说完,点点自己脑后。

    袁基身长俊朗,温文尔雅,人很风趣,说话很有道理。

    张易文章传世,如果没有表字天和,别人会对作者产生疑虑。因为没有表字的人,要么是下等人,要么是孩童,都不是他们应该敬仰的,也就不会重视。

    张氏送《千字文》出去时,只说自己子弟所做,并没有透露张易年龄,现在袁基没有笑话张易取巧,却说读者没有慧眼,因为《千字文》确实是奇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815/ 第一时间欣赏试练东汉最新章节! 作者:灵山尊者所写的《试练东汉》为转载作品,试练东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试练东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试练东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试练东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试练东汉介绍:
学历史的张易穿越东汉后,发现历史被人篡改了。
本该八岁就被毒死的质帝刘缵,现在已经登基二十七年,历史上的桓灵二帝消失了。
在这阶级等级森严的年代,凭空冒出来的张易,完全是黑户口,怎么才能跻身朝堂呢?
各位看官,且看张易手段。
试练东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试练东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试练东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