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试练东汉TXT下载试练东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试练东汉全文阅读

作者:灵山尊者     试练东汉txt下载     试练东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60、收编黄巾

    天色破晓,张易骑兵就开始攻击,根本不给赵弘反应时间。

    万马奔腾的轰鸣声,从两面扑面而来,学会秘籍的大批黄巾军立刻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直接往地上一趴,姿势不标准的,还参照别人,让自己全身尽量贴地。

    没得到消息和秘籍的,刚跑了几步,也反应过来,立刻学着趴下来,然后就见到大量骑兵带着旋风冲过来,骑兵呼啸而过时,还留下喊叫声:“趴下免死,乱跑者杀。”

    一万骑兵,围捕六万黄巾,根本没有杀死几个,就把他们全部俘虏了。

    然后,黄巾一直攻不下的寨门终于大开,里面五千义勇军,迅速冲出来,一队人收拢百十个黄巾开始聚拢,等他们变成一团团后,才让他们指认里面的太平道信徒。

    赵弘这些黄巾将军,当时也被吓得躲起来,可他们穿着和武器太明显,根本无法混进普通黄巾中,第一批就被骑兵抓捕,这可是战功,绝不能随便丢掉。

    太平道信徒开始是传道的,后来担任黄巾军的各级首领,普通黄巾在大批骑兵威慑下,根本不敢隐瞒,很快就把他们指认出来。

    张易骑着马,冲到已经被捆着一团的高级首领群中。

    “你们谁是领头的?”

    “呸。”结果一个年轻黄巾小将,张口就吐了张易一口痰。

    典韦刚要去打杀,张易挥挥手,笑着说:“挺有性格啊,这个时候还这么硬气?”

    “张易狗贼,吾恨不得寝汝之皮,食汝之肉。”想不到这孩子居然认识张易。

    “哦,认识本将军,说说呗,干嘛这么恨我?”

    “呸。”结果他又吐了一口,根本不理睬张易。

    张易就伸出长戟,敲敲衣甲最华丽的那个首领头盔:“你来说,你叫什么?他叫什么?”

    “爷爷叫赵弘,既然被汝抓了,也没想着活命。”

    “赵弘,豫州渠帅,久仰大名啊,说说吧,他是谁?为啥要吐我?”

    “他是徐杨渠帅马元义儿子马忠,你杀了他阿爹,吐你一口怎么啦?”赵弘已经有死的觉悟,并没有隐瞒。

    “子报父仇,天经地义,原谅你这两口痰了,不过既然我们是世仇,就不能留你,给你全尸吧。”张易平淡地给马忠下了死刑判决书。

    张易从来没在文献中,听说过有叫马忠的黄巾将领,却对马忠这个名字很熟悉。

    三国时有两个马忠,一个是巴西阆中的蜀汉将领,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年纪不对,肯定不是此人。

    还有一个是东吴将领,是名将潘璋的司马,来历不明,夺荆州时,马忠设伏抓了关羽父子并杀害,刘备征讨东吴时,又是马忠设伏射杀黄忠,最后被投降东吴的糜芳刺杀,还把他首级献给刘备。

    蜀汉五虎将有两个人折在马忠手里,谁敢说他不厉害?

    现在关羽和黄忠还有糜芳都在张易手下,就算眼前这个半大孩子,不是历史上的东吴马忠,张易也不会留下他,敌视自己的人,越厉害越要早早杀掉。

    张易要留马忠全尸,就有两个铁血营战士上前拉住马忠,从人群中拖出来,另外一人拿出弓弦,当场勒死了马忠。

    处死马忠后,张易才说:“除了赵弘绑送洛京,其他头目都杀了。”

    被黄巾指认出来的太平道信徒,见到马忠被杀后,就胆战心惊的,结果随后厄运就降临在他们身上,张易命令刚下达,骑马在他们周围逡巡的北军骑兵,直接对他们举起长枪,很快就把三百多信徒杀个干净。

    有不少豫州豪强加入黄巾后,都混上小头目,也被指认出来,刚喊了声冤枉,就被骑兵杀死。

    这些北军骑兵,知道其他俘虏不会死了,这个时候再不抢人头,就没机会了。

    “动手的士兵记功,挖坑埋尸体的事情也归你们,其他人整军。”

    刚才手快的骑兵,立刻兴致勃勃地拉着自己杀死的尸体离开了,挖坑埋尸同样是美差,因为尸体身上的东西,都是他们的战利品。

    黄巾军头目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张易要迅速收拢这支部队,就不能留下他们。

    杀光头目后,剩下的都是普通农民,当时跟着这些信徒造反,因为攻城拔寨时势如破竹,以为大良贤师的天下垂手可得,才一直跟着,这时候才知道在大汉军队面前,太平道的厉害就是笑话。

    他们是基层百姓,逆来顺受是他们以前的常态,被太平道煽动后,才疯狂爆发几次,现在清醒自己处境后,再不敢有半点违抗。

    当一个个五十人的小队,在三名新首领率领下,全部拿掉黄色头巾,开始列队时,他们已经变成张易的士兵。

    这里面良莠不齐,张易当然不能全要,就用荀攸带来的人为军官,初步训练的颍川义勇为伍长,带着这些人进行训练选拔。

    训练十天后开始淘汰,五万多新军只剩下一万战兵,五千辅兵,其余人都被颍川附近的世家豪族用粮食换走。

    现在外面无主之地很多,正是世家豪族分家发展的好机会,最缺的就是庄户。

    张易把一万战兵和五千辅兵,全部划归海岛三百多人治下,颍川义勇里几百个表现优异者被选为荀攸等人的部曲,其余人都回归家族。

    颍川人才济济,有这么一次结寨自保的经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联络组织,再遇到兵灾,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不管乱世还是盛世,家族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颍川小寨被张易接管了,这里不仅靠山,还紧邻颍水,顺着颍水往下,就能到达淮河,张易拿下这里,等豫州战事结束,就能顺着颍水,开辟一条水上商道,江东的商品不需要经过海路转道东海郡,从淮水上来就能从颍川运往洛京。

    张易干掉赵弘后,还得面对张梁张宝两支大军,因此他们没来时,张易绝不会去找他们,训练新兵才是最急切的事情。

    张梁给赵弘的期限是一个月,张易稍微训练一下新兵,就带着骑兵去勘察地形,有斥候在前面打探,张梁十几万大军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张易这里,他得分析张梁进军的路径,从几种可能中,发现适合埋伏的地点,完整吃下张梁的黄巾军。

    为了筹粮,已经把赵弘的黄巾卖掉,拿下张梁后,会稽运粮船队应该也差不多到了。

    如果张梁赖在南阳不动,张易绝不会去攻击他,刚好可以训练新兵。

    一万骑兵在野战中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张易宁愿不理,也不用在攻城战上,反正南阳已经一塌糊涂,张易没有必救之理由。

    张易把赵弘整个包圆地俘虏,根本没有黄巾漏网,随后侦骑四出打探张梁消息,他们顺手就把遇到的黄巾联络人员杀灭,因此张梁根本不知道赵弘进展,他不认为颍川能威胁到赵弘大军,很可能是颍川世族联合起来抵抗,赵弘攻击不顺。

    在一月期满后,张梁也做好大军开拔的准备,十几万人离开宛城,往颍川进发,根本不知道张易已经带着两万五军队,在颍水汝水之间的许昌埋伏他。

    因为这附近已经被己方黄巾轮流抢劫过,根本没有值得再去抢劫的目标,张梁十几万黄巾军逶迤前进,却没有停顿,一直到汝水岸边才被堵住道路。

    他们寻找渡河地点的斥候,很快在下游找到几处很简陋,却很宽阔的浮桥,随后他们就把正在修补浮桥的黄巾带到张梁面前。

    “启禀人公将军,这十几人是赵弘将军留下修补渡桥的,问他前线战况什么都不知道。”

    那十几个黄巾立刻跪下磕头:“渠帅从这里渡过汝水后,知道人将军还有很大大车,就让小的们在这里修补浮桥,这些天,除了有些兄弟过去,根本没有人从前面回来,我们也不知道前面什么情况。”

    “哦,浮桥能过人吗?”

    “这几个做事还是扎实的,桥很结实,也很宽阔,可以通过大车。”

    “这里本来就有桥,只是很小,赵弘还是有心的,知道在这里留人修桥,怕是前线收获颇丰,让将军快点过去,要给将军看看惊喜吧。”

    几个读过书的豪强立刻在张梁面前奉承,他们本来准备投机,结果现在家园也毁了,只能跟着张梁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张梁更信任赵弘这些渠帅,这些豪强只能跟着张梁参赞军务,没有什么兵力权势,现在连逃走都不敢。

    赵弘渡过汝水确实是从这里经过的,当时只是加固一下,根本不会想着留人在这里,这些修桥之人当然是张易派来的,特意帮他们把渡桥修好,就怕张梁从别处渡河。

    张易只想把他们困在颍水和汝水之间的空地上,压根不会搞半渡而击惊走黄巾大军,因此黄巾斥候过河后,根本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

    不久,斥候回来报告,四十几里外,颍水岸边也有赵弘的人在搭建浮桥,回答还是不太知情前方内容:“渠帅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留我们在这里修补桥梁,让人公将军渡河,除了看到有兄弟过去,没有见到有人过来,颍川富裕,人也多,估计渠帅还在打仗吧。”

    两个渡口之间,除了一些老弱,根本见不到青壮,张梁也不认为会有大军在这里埋伏自己,听说前方颍水也有渡口后,立刻指挥各方轮流渡河,同时加派人手协助修桥。

61、张梁授首

    四天时间,张梁黄巾军全部读过汝水,前锋部队已经渡过颍水,正在往颍川进发,十几万大军渡过河后,还保持渡河队型往前进发,前后拉了几十里路。

    然后一直没有消息的赵弘黄巾残部终于出现,带来的却是噩耗:“恶贼张易带兵来增援颍川,渠帅赵将军被骑兵突袭斩杀,我们逃进山里才留得一命,前面去不得了,密密麻麻都是骑兵。”

    “你们怎么没有回去报告?”

    “大首领被杀了,其他首领也被骑兵杀了不少,我们逃过一劫,准备往回逃命,摸到来时的这个渡口,刚好碰到你们。”

    张梁前锋张曼成纵马过来了,问这些衣衫褴褛的黄巾溃兵:“六万人就剩你们了吗?”

    “应该还有不少,都躲在山里,你看,那边又有人过来了。”那个领头的黄巾回答完张曼成的话,忽然一指远方。

    果然,前面又有不少黄巾溃军跑过来,看数量有好几千人,张曼成听到噩耗,刚准备杀这几个溃军解气,见到远处跑来的溃军,又把手从刀把上放下来,转身就拍马往后,跑去报告张梁。

    张梁车驾在队伍中段,张曼成跑了十几里才遇到张梁。

    “将军不好了,恶贼张易已经来到颍川,赵弘渠帅被张易的骑兵所杀,队伍都被骑兵冲散,才没有人回来报告。”

    “可恶,又是这个张易,赵弘该死,六万大军都抵挡不住张易,回军,我们先回南阳。”

    张梁气得语无伦次,骂了张易后,又骂赵弘,然后才想起往回逃跑。

    就在张曼成给张梁汇报时,从山上跑来的溃军,也不管渡口的其他黄巾,直接从他们身侧跑过,然后就冲上渡桥,还边跑边喊:“不要再往前了,快往回跑,骑兵,前面都是骑兵,他们追过来了,就在后面。”

    这些溃兵就是张易选拔后的一万战兵,投降后,又被张易训练十几天,身上摸爬滚打都是泥灰,好在吃的充足,体力很好,他们身上就是原装的黄巾军服装,根本不需要打扮,一边顺着队伍逆向逃跑,一边宣传后面有骑兵。

    也确实不是瞎说,他们过了浮桥后不久,就有小队骑兵出现,往这里看看后,就离开了,随后不久,就有大批骑兵出现,直接往渡口这里冲锋。

    几十里长的队伍,根本没有战斗力,这些假溃军一路往回跑,一路散布骑兵来了的消息,还有人边跑边向跟他们一起往回跑的黄巾,教授如果躲避骑兵冲击的秘籍。

    张梁这些黄巾都是赶路几天的人,平时也吃不饱,哪里能跟得上张易选拔后的精兵,而且这些人虽然训练,今天却吃饱养足精神,跑起来飞快,一直把消息和秘籍送往张梁黄巾的队尾。

    大部分黄巾开始还往回跑,等跑不动后,就想起防骑兵秘籍,立刻停下来静等骑兵出现,然后三三两两围拢起来,互相传授刚刚三言两语得到的秘籍。

    一营骑兵冲过来,把张梁黄巾军都赶过颍水渡口,另外一营骑兵已经从汝水渡口出现,堵住这些人退路,两水之间的上游位置同样出现一支骑兵,缓缓压过来,这些骑兵身后还有几千俘虏新兵。

    因为下游还有一条贯通颍水和汝水的支流,张梁十几万黄巾根本无法再逃,进入绝地后也不想再反抗了,都学着秘籍所说,四肢着地趴着不动,果然骑兵只在周围往来驰骋,并不上来杀人。

    等一万多俘虏新兵过来,沿途收拢黄巾军时,张梁这些将军首领已经被骑兵抓捕,战斗接近尾声。

    怎么收编俘虏都是刚刚经历过的,这些俘虏新兵很快把黄巾乱军按照上百人一伙聚集在一起。边聚集还边传授怎么才能活命的方法,有他们他们现身说法,混在乱军中的太平道头目很快被剔除出来。

    只要有人被人群推出来,逡巡的骑兵直接上前斩杀。

    他们已经学乖了,知道动手快的人才有功勋,杀到人后才能拿到财物,因此根本不拖延,只要被黄巾乱军遗弃的人都立刻杀掉,然后开始拖到边上收缴战利品,最后再挖坑埋掉。

    尸体会传播瘟疫,张易本着谁搜集战利品,谁埋人的办法,俘虏还没整编好,黄巾军头目已经被埋干净了。

    这些俘虏新兵也有事情干,他们在伏击之前的训练中,耳边也一直被传输升官的办法:“抓俘虏时,每人认准十个人,把他们拉进自己麾下,带到边上排成整齐队伍,那些俘虏就是你的士兵了。然后就是训练他们,就像我训练你们一样,只要能保证十个人都不淘汰,你就是什长,如果还剩五个,你就是伍长,假如你找来的人都是笨蛋,全部被淘汰了,你只能继续当小兵。还有,不要贪心,每人最多能当什长,你训练再多也没用,都是帮别人忙。”

    十几万大军,很快就被这些新兵分配掉,就在这三面环水的几十里范围内开始训练,等着迎接他们原来伍长的考核。

    黄巾军自己身上都有些吃的,连烧饭的器皿都是现成的,在他们训练几天后,汝水终于有船队逆流而上,见到堆满船只的粮食口袋,眼看就要闹饥荒的黄巾俘虏,都欢呼起来。

    能在骑兵攻击下逃得性命,现在又有粮食吃,说明不会再杀他们了,确实该值得欢呼。

    兵家注重战争之前的谋划,真正到开战时,也就到了收官之时。

    为了对付黄巾,张易已经准备好多年,从阻挡,混乱,诱惑到收编,全部系统训练过,一战就把赵弘包圆了,战胜赵弘后,斥候早就派出去,该怎么对付张梁,已经有过全盘考虑。

    对张梁来说,双方完全是遭遇战,他根本不知道战场是张易早就定好的,就等他带人前来中伏。

    当北军骑兵绑着张梁一帮首领来见张易时,还没到张易身边,张易就挥手止住他们。

    张易对张角三兄弟是忌惮的,这三人才是东汉最有名的妖道,据说都是会法术的,自从被祝瞎子送到东汉,又亲身领教质帝的武功后,张易再不敢小看道人。

    见到张易谨慎,典韦立刻冲上去,扬起手戟就打断张梁小腿,如果张梁真有法术,肯定不会留手。

    张易看着滚地哭喊地张梁,还在问骑兵:“抓捕他时,他施展什么妖术了吗?”

    那骑兵军候抓了张梁,已经是首功,心里想着是立功受奖,想不到张易会问出这句话,愣了一下才回答:“啊,没有,他和其他人一样,趴在地上等着我们去绑他,根本没有反抗。”

    “没弄错吧,人公将军可是会法术的。”

    “我再问问。”张易这么说,军候也没底了,立刻抓住其他人拷问。

    等审讯完其他人,才确认这个穿得花里胡哨的家伙,就是人公将军张梁。

    得知张梁仅仅因为是张角弟弟,才被立为人公将军的,以前虽然也穿着道袍,却并没有道法,张易也失去审问的兴趣,直接让人枭首了事,首级送往洛京报功。

    张易杀掉张梁才送去洛京,是因为用囚车押解赵弘进洛京时,路上居然有太平道的人来救援,然后押解的人直接杀掉赵弘,又去杀散救援的人,才把首级送到洛京。

    相比于赵弘,张梁要重要得多,绝不能让他逃走,索性直接杀掉省事。

    一个小队背着首级,就能用快马送到洛京,有皇帝信任,还有张让这个内应,根本没人能吞没张易的战功。

    许县城外成了练兵场,训练间隙,在他们新什长带领下,开始搭建码头,相比于颍川,许县更合适作为商品中转基地。

    因为汝南的张宝,现在也在张易斥候监控之下,张宝对张梁这里一无所知,张易却对他大军行踪了如指掌。

    张宝和张梁两人提前就定好,兵分两路,最后在陈留汇集,和邺城张角一起夹击洛京,洛京北军总共才六万人,最多出来一半,还是要去冀州战场,他们作为两路偏师,根本不会引来朝廷大军,他们以为凭二十万大军,就能一路推进到陈留。

    两兄弟目标明确,完全是各自为战,张易边训练新兵,边等张宝行军,一直等到他渡过涡水,才组织淘汰下来的老弱妇孺,沿着颍水往下游走,一个营的北军骑兵,会一直护送到寿春,到时会有船只和平东军接应他们,他们的终点是会稽的沿海海港。

    现在会稽沿海河流入海口,有几十个小港口,把六个大港口牢牢连接起来,为了开荒种粮,张竑需要大量人手,赵弘的兵都是青壮年,当时张宝还在颍水下游,无法送走,只能卖掉。现在往下游的道路已经畅通,张易就舍不得卖人了,全部要护送到会稽去。

    有十几万擅长种地的中原百姓加入,农耕文明就能在会稽沿海扎根,会稽成为鱼米之乡指日可待。

    送走黄巾老弱后,留颍川本地义勇留守,张易带着三万新军和七千骑兵,开赴谯郡,准备在谯郡截住张宝。

62、诱敌深入

    张宝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早就吓坏了前面的郡国,求援信件雪片一样飘向洛京。

    张易大军还没到谯郡,就碰上袁术的军队。

    张宝从汝南过来,沿途村庄被他一扫而空,袁家祖宅族人逃难到洛京,然后就挤在袁府。几百人把袁逢家塞得满满的,袁家老宅的家主放言:袁逢连家族都护不住,这么大官白当了,如果不把家里黄巾收拾掉,他们就老死在洛京袁府。

    袁逢身为三公,却不敢赶袁家家主离开,只能举荐袁绍和袁术为将,各带一营北军去汝南。两人同时出京的,到陈留时,袁绍听说曹操的骑兵已经到谯县,立刻赶过去助阵。

    袁术也跟着过去,却没有急着进谯县,特意留在外围观望,如果曹操袁绍打赢了,他再冲过去捡便宜,如果败了,他可以立刻退守陈留。

    曹操总共有一万兵马,分派的任务是兖州黄巾,听说张宝从汝南过来,就带着三千骑兵从兖州杀回谯县,这里是他家乡,就算挡不住张宝,曹操也要先带走族人。

    见到张易率领铁血营到了,袁术特意在路口等待,见到张易后,就冲上去责问张易:“汝将一万骑兵,两个月前就出京了,何故姗姗来迟,故意让张宝在豫州肆虐?”

    “吾祖宅在颍川,总要先把家里黄巾肃清干净,护得家族平安,才能管别人。公路来谯县,是祖宅在谯县吗?”张易明知道袁家在汝南,连屋子都被黄巾扒了,故意这么说来气袁术。

    汉以孝治国,因此世族考虑问题的顺序是家国天下,连家都顾不了的大官活该挨骂。

    “朝廷的兵马,可不是给你看家护院的。”

    “中原遍地是黄巾,打哪里都一样,颍川也是大汉疆域,本将军守住颍川,同样是守土有功。”

    张易祖宅在留地,那个地方是老勋贵集中区,太平道压根就没去传道,徐杨两州太平道渠帅马元义在洛京被杀,仓促起事后并没有多少人,立刻跑到豫州求张宝庇护,留地是安全的,因此张易只需救援颍川老宅就行。

    “前方谯县都是平原旷野,适合骑兵驰骋,张宝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正是将军发挥的时机,就不耽搁将军前去立功了。”相比于张宝这个毁家灭族的大仇人,袁术还得借张易力量报仇,虽然被张易讽刺,却没有再反讽,只是催促张易赶紧去。

    “公路如要去汝南,最好还是等几天,颍川一战,本将军虽然击溃赵弘六万人,可也损伤三千余人,张梁还有十几万大军在南阳,时刻会来陈留汇合张宝,公路区区三千步兵留在这里,还是小心为上。”张易临走时,又热心告诫袁术,然后拱拱手就走了。

    张易灭掉赵弘后,又全歼张梁,为了把黄巾俘虏安稳带回会稽,并没有大张旗鼓宣传,因此外人并不知道,现在许县那里的黄巾还没完全撤离完毕,张易索性拿张梁吓吓袁术,免得他转道颍川去汝南,路过许县时抢自己的俘虏粮草。

    张易说的漫不经心,却把袁术吓得一跳,他远远观战,就是因为前面如果败了,他可以先跑,现在张梁还要来陈留,再留在这里,很可能被黄巾截住后路。

    张易特意说袁术区区三千步兵,就是告诉他,自己是骑兵,打不赢也能跑掉。

    袁术出征也一个多月了,好容易才来到前线,被张易这么一说,就转身退却,又挂不住面子,正踌躇间,远处有马跑来,后面烟尘滚滚,还有不少人往这里跑。

    等骑马人靠近,铁血营立刻上前拦住,结果跑在前面的是袁绍带着部曲,跟在后面的是他率领的北军步兵,已经狼狈地不像士兵了。

    见到是袁绍,张易立刻打马向前打听,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曹操到谯县后,得知家人听说他兵驻山阳,已经往山阳方向走了。曹操知道挡不住张宝大军,就留在谯县,掩护乡党也往山阳撤退,结果最先到达谯县的黄巾前锋,居然是波才的五千骑兵。

    曹操知道张宝大军就在后面,自己一营骑兵,在这里和黄巾鏖战,根本没有胜算,而且他主战场是兖州,没必要在豫州和张宝耗光士兵,等两方斥候有限接触后,曹操就撤退了。

    准备帮曹操助阵的袁绍,听斥候说曹操骑兵撤退了,气得大骂曹操,也只能撤退。结果袁绍撤退时,却碰上波才的骑兵,他们不敌骑兵,溃逃到此。

    张易看看他们败逃过来的溃兵,除了没有辎重军仗,人却没有少多少,也没有浴血奋战的痕迹,就知道袁绍压根没有和波才正面碰上。

    “既然黄巾势大,我们三人不如合兵一处,一起在谯县挡住张宝,有我们骑兵在两侧压阵,本初和公路步兵只要当路列阵,黄巾就不敢过来,坚决不能让张宝和张梁汇合。”张易主动邀请袁绍兄弟留下。

    对张易想留两人当黄巾绊脚石,袁术翻翻白眼,表示不想说话。

    袁绍却拱手道:“黄巾势大,还得有坚城防守才行,吾先去陈留布防,将军马快,稍微阻挡一下就可以过来汇合。”

    说完也不理袁术,稍微收拢溃兵,就往陈留而去。

    “袁绍只有残兵,兵力不足,我也去陈留布防。”说完,就率领整齐的队伍和袁绍的队伍并行往后。

    现在袁术的军队整整齐齐,袁绍部队不仅没有旗帜,有些士兵连武器都没有,袁术不需要奚落他,只要和袁绍一起行军,就会让袁绍无地之容。

    袁家兄弟都不相融,外人谁敢和他们协同作战?

    刚才故意没告诉袁氏兄弟,自己后面还有三万步兵,就是不希望袁氏兄弟留下来。

    得知前方不远就是波才骑兵,张易也不再往前,让骑兵下马歇息,顺便等等后面的俘虏新兵。

    张易三万步兵是黄巾俘虏,只要把人散开,很容易就能混进张宝大军中,两营北军骑兵和铁血营从三面围捕过去,等这里打成僵局后,押送俘虏的一营北军骑兵,应该也该回转了,直接从后面悄悄接近。

    等混在里面的斥候,找到张宝大营位置后,就会在夜晚放出穿云箭,俘虏新兵就会制造混乱,骑兵开始从四面往张宝位置冲击,只需要干掉张宝等领头将领,十几万黄巾又将变成会稽的劳工。

    留袁氏兄弟在这里,就不能从容带走俘虏了,因为张宝裹胁的黄巾部众,有很多是汝南附近的人口。

    张易在这里安静的休息,袁氏兄弟却在落荒而逃。

    他们和张易分开后,也就走了十几里路,斜刺里远处出现一支黄巾队伍,他们看整齐的队伍排得很长,见到他们一点都没有慌乱,再三确认衣着是黄巾军后,袁术立刻指挥手下北军逃跑,他们一动,早成惊弓之鸟的袁绍也开始逃跑。

    等两人终于到达陈留,收拢溃兵后,才知道刚才的黄巾军根本没有追击他们。

    几十里路跑下来,袁术的队伍和袁绍队伍已经没有差别,因为天色已晚,陈留守城的都尉用框吊人下城,验看了他们虎符后,才敢确认他们确实是几天前离开的袁氏兄弟。

    张易打赢赵弘,从俘虏整编出一万人,剩下的黄巾俘虏都在颍川卖掉,已经传到陈留来。

    袁氏兄弟听守军都尉说起,才知道昨天遇到的黄巾军,是张易收编的俘虏军。

    “竖子可恶,故意没对我们说他后面还有俘虏兵。”袁绍反应过来后,只能骂几句出气,毕竟自己老远看见,就是被吓跑的,怪不得别人。

    “原来他已经生擒赵弘,居然对本将军说击溃,敢欺骗友军,竖子不足与谋。张梁大军何在?”

    “据说十几万人还在南阳,颍川没攻下,他们不敢过来。”

    “张易为何要脱离战场,来迎击张宝?”

    “张梁龟缩南阳盆地不出,竖子不敢去进攻,谯县是平原,他带着骑兵是来抢功的。”

    “他步兵是黄巾俘虏,根本无法和张宝作战,他才想留下咱们两支北军,至少能压制他的俘虏新兵不敢乱动。”

    ……

    两兄弟和陈留都尉三人一阵头脑风暴,就以为猜中张易心思。

    “我们就在陈留等他凯旋,哈哈,但愿他能活着回来。”

    荀攸带着三万新兵赶到后,把袁氏兄弟见到他们落荒而逃的事情,和张易一说。

    “一个鼠目寸光,一个志大才疏,不说也罢。谯县小城里面没有什么人,波才的骑兵斥候已经被我的人杀了,你们现在赶紧进城,城墙上只留三千人,其余都躲在城内。如果张宝的黄巾过来,就说你们是赵弘的残兵,逃到谯县筹粮。

    如果问起张梁大军,就说张梁还在攻打颍川,你们不知道战果。问什么答什么,就是不同意他们进城,如果他们强攻,你们就认真防守,不用客气,有你们堵住谯县,张宝无法前进,张宝迟早会现身的。”

    荀攸立刻补充:“只要张宝现身,我们就让出一个城门,然后退守住几个路口,寸步不再让,说辞就是城里粮食是我们的,谁都不给。”

    “这样好,他们虽然怀疑,却不会贸然动手,估计进城的也就三五千人,等他们大军散开后,我们骑兵就会杀过去,堵住那个城门,张宝必然在包围圈中。”

    “我们三万人齐出,豫州围剿战也就结束了。”

63、突袭张宝

    历史上,张宝手下大将波才,是可以击败皇甫嵩和朱隽大军的猛将,对张易有利的是,波才击溃曹操后,就四散开去周边抢劫,袁绍就是被小股骑兵击溃的。

    还有,张宝未必知道袁氏兄弟来过谯郡,更不知道张易也来到他们前面。

    荀攸带着三千多俘虏新兵在前面,让他们把头巾又戴上,连他自己都化妆成黄巾士兵。

    冲入谯县小城后,就把三面城门关上,后面两万多新兵,很快就冲进谯县城里,按照曲为单位,分散躲在民房里睡觉养精神。

    荀攸三千人轮流上城墙上值守,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波才的骑兵才过来。

    他们在谯县城里留下五十骑兵值守,其余人都外出抢劫,因为张宝大军马上就到谯县,他们才开始往谯县集中。到了谯县后,却看到城门紧闭,上面巡逻的虽然是黄巾,却不是他们留守的骑兵。

    这些先回来的骑兵就在下面骂骂咧咧地叫门:“快开门,你们是哪里来的?让孙利小子出来。”

    “我们是赵弘将军的部下,赵弘进攻颍川时被流矢射中,我们跑到这里来就粮。”

    “孙利在哪?”

    “我们来的时候,小城大开城门,里面只有一些老者,不知道哪个是孙利。”

    “少废话,快开门。”

    “我们将军说,这里是我们就食的地方,不让别人进来,你们去别处吧。”回答下面骑兵的,就是荀攸,他本来就是颍川人,口音和赵弘黄巾无二,因此直接冒充小卒来搭话。

    “还翻了天了,叫你们将军出来。”

    “喝醉了,叫不醒的。”

    “那你快开门,我去让他醒酒。”

    “将军说过了,这里是我们就食的地方,谁来也不开门。你们去别处吧。”荀攸再次拒绝,然后就下城不见了。

    下面骑兵朝上面看,城墙上只有十几个小兵在站岗,好像哑巴一样,根本不理会他们。

    下面的骑兵有三百多人,看城上的人不开门,就去找来长树枝接起来,要把人推上城墙,再放绳子往下接人,只要有十来个,就可以去开城门了。

    结果刚送上一个骑兵,就被躲在女儿墙后面的人抓住,很快捂嘴绑好带下去。

    城下一连送上三个人,都没有往下丢绳子,就知道城上人不允许他们进城,不是嘴上说说的,送上城墙的三个人肯定已经凶多吉少。

    城上黄巾古怪,这些骑兵不再耽搁,很快退走。

    波才已经接到张宝,听说谯县城被赵弘的溃兵接管了,还不准他们进城,气得打马就冲过来,他要看看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连他的骑兵都敢抓。

    结果城上的黄巾根本不开门,连波才自报姓名也没有用,城上黄巾只是一句回他:“没听说过,你们去其他地方就食吧,这里是我们的地盘。”

    等他们纠集几百人准备强行攻下小城时,城头上忽然冒出几千个黄巾,也不攻击他们,就趴在女儿墙上朝下骂。

    “XXX,这里是我们的地盘,XXX,你们不要乱来。”

    “XXX,好容易找到个能吃饭的地方,说什么都不走了。”

    “XXX,你们自己另外去找地方,这里是我们的。”

    ……

    豫南土话夹着难听的骂声,不停从城上传下来。波才知道,小城上有两三千人,他们强攻下来肯定没有问题,可是黄巾进攻黄巾,对他们士气影响太大,人心散了后,这里十几万黄巾说不定就作鸟兽散。

    一直到张宝亲自过来,城墙上才有黄巾认出张宝,答应把城让出一半。

    张宝是大人物,一贯是乐善好施的形象,怎么会和张梁溃兵一般见识:“不需要你们让城,只需开门,我们送些老弱伤兵进去,我们会再送你们一些粮食。”

    城上本来就是黄巾俘虏,怎么都看不出破绽,但是张宝很谨慎,不愿脱离大军住进城里,城门打开后,进来上千名老弱妇孺后,见到城里黄巾堵住路口后,就不再往里送人,城门却趁机控制在他们手中。

    张宝带着其他人都在城外扎营,其实也就是点起篝火,围绕着开始烧饭休息。

    张宝答应的粮食也没失言,问明城里有三千多人后,让人送来两三千斤麦子,基本够一顿糊口。

    “我觉得城里人有诈。”波才回到张宝身边后,对张宝一干人等说。

    “他们一看就是战场上溃逃下来的乱兵,现在这种表现,才真的没有问题。不过也不能大意,守住城门,如果他们晚上有异动,明天灭了他们,如果一晚上相安无事,就放过他们。”

    张宝并没有按照张易设想地那样,进城后再围城,而是就在城东散开来扎营,这反而让张易难办了。

    十几万人散在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密麻麻都是人围着篝火,根本不知道张宝住在哪里。晚上想劫营,很可能被张宝逃走,因此,张易把骑兵移动到附近后,就不再进攻。

    张宝目标是陈留,到第二天晌午,大军用过早饭后,就开始绕着谯县小城往西进发。至于城里的三千多溃兵,他们根本不在乎,不仅没有要求跟他们一起走,反而又留下四五千老弱,让他们也留在谯县小城中。

    因为粮食不足,这些老弱相当于被张宝放弃了,放弃前还能牵制一下城中的溃兵,就算他们有诈,五千老弱留在边上,三千多溃兵也不敢乱动。

    和张梁长蛇阵赶路不同,张宝大军是滚动前进的,昨天到达谯县城外的,仅仅八万多人,休息一晚后,有四五万人前进后,到下午时,后面又来了四五万人。

    张宝大军分为前中后三军,好处是人少点,指挥起来方便点,彼此相隔一天路程,也可以守望相助,缺点的是战斗力分散了。

    不过三股都是几万人,还有波才的五千骑兵做先锋,朝廷没有几万大军,也很难吃下他们。

    他们可没想到张易会有一万骑兵,一直在等着他们露出破绽。

    破绽就是找到张宝位置,然后突袭张宝。

    荀攸装成黄巾小兵,在城墙上巡逻,足足等了两天,才发现张宝的车驾正从城外三百多米的地方,绕过谯县小城。

    荀攸招招手,很快喊来两个斥候小将:“你们看到那里有六个牛车,边上还有几十匹战马,张宝就在那里,晚上溜出城墙,摸到附近后,见到骑兵围捕,就放出穿云箭,然后找个地方躲起来,不要混在乱军中瞎跑。”

    小将太史慈笑着说:“没事,我和陈到会一直盯着他们的。”

    张易当初带到海岛的小牛,有几个小伙子被荀攸带出来,赵云和颜良岁数还小,还在海岛上读书训练,太史慈和陈到却已经十八岁,收拢俘虏后,已经当上新兵的斥候军候。因为两人武艺高强,人也精明,荀攸才派他们去跟踪张宝。

    夜里,谯县小城中,忽然升起几团火,摇摇晃晃飞到很高位置。

    躲在附近的斥候首领魏强,用望远镜反复数了所有火团,都是八盏升天灯(孔明灯),很快就知道张宝大体位置,在谯县城的指北针八点方向。

    黎明时分,马蹄声忽然轰鸣而来,整个谯县周围的黄巾都乱了,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跑才好。

    张宝在睡梦中被人护卫叫醒的:“将军快起来,四面都听到马蹄声,一定是曹操又杀过来了,准备偷袭我们。”

    “曹操才三千骑兵,敢来偷袭我们?叫波才迎上去。”

    张宝刚说到波才,波才已经过来了:“将军,来的肯定不至曹操,三面都有马蹄声,人数都在两千以上,末将估计,张易应该也到了。”

    张易率领的一直都是骑兵,既然来的不止曹操一支人马,很可能就有张易。相比于曹操,张易威慑力要足实多了,波才作为黄巾骑兵将领,最忌惮的就是张易。

    张宝正在帐篷里披挂盔甲,忽然不远处有两条火蛇冲天而起,到了半空后炸开,星星点点的火星往下落。

    “不好,附近有斥候,骑兵是冲着将军来的。”波才确实有头脑,很快就明白,刚才的两支火蛇,是要给骑兵指认张宝位置。

    “盔甲不要露在外面,大家都套上普通服装吧。”

    张宝黄巾军移动,外人看起来很混乱,其实他们还是按照传道时的方组织的,每方都有十来只粮草辎重队伍,周围都是黄巾精锐围绕,张宝亲卫兵并不多,他们赶路歇息时,会随便找一支粮草辎重队边上休息,几辆车驾加十几匹马,混在辎重队里,一点都不起眼。

    如果不是荀攸在城楼里用望远镇寻找到张宝,又用升天灯指明方位,在几十平方公里范围里,想要围捕到张宝,真的很难。

    骑兵杀进去后,黄巾军立刻混乱不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篝火都被他们打散弄灭掉,隐隐约约很难找人,结果夜色里,忽然多了两个小将的穿云箭,一下子就把所有骑兵吸引过来,只是位置都太远,一时也赶不过去,尤其前面都是乱糟糟的黄巾乱兵。

    张宝上马后,带着亲卫就往前跑,周围都是乱跑的黄巾,这个时候当然不是寻找斥候的时候,趁着黎明前的黑暗,跑出这片区域后,留黄巾军和朝廷骑兵混战。

    黄巾都是各方人组织出战的,张宝作为主帅,除了定下总目标后,不需要亲自指挥作战。只要找不到他们,十几万黄巾还是会让汉军骑兵留下些人马的。

64、射杀张宝

    张宝敢往洛京方向去,怎么和汉军交战,也是有具体安排的。

    张宝带着这么多老弱,是为了缠住汉军,随后他就会祭出天兵天将,动摇汉军军心后,精锐跟着往前冲击,那些老弱也会围过来,直接用人数耗死汉军。

    洛京北军才六万人,他们兄弟俩就有接近四十万,再加上张角的部队,他们从来就没想过会输掉战斗。

    如果不是来招工的,张易一万骑兵,随便就能困死张宝的黄巾。冒险冲入黄巾大军中,突袭杀掉张宝,等整编黄巾时,不仅黄巾俘虏多,俘虏手里还有余粮往会稽走。

    在海岛训练时,如何斩首行动,张易教过完整套路,利用谯县小城引张宝入瓠是其中一种,张宝没有上当,荀攸又用最笨的办法,找到张宝位置,再传递给骑兵,已经是加了不少发挥。

    这就是张易让荀攸领军的目的,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在目前最多指挥三千人情况下,想要联合作战,主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很难达成预定的战略效果。

    天色已经蒙蒙亮,张易往张宝位置冲击时,遇到一大团黄巾精锐挡在前面,终于看到妖法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就是特么的大风筝而已,因为风筝下面都挂着纸人纸马,画得五颜六色,混在浓烟中,看起来狰狞恐怖,确实挺唬人的。

    “雕虫小技,不足为虑,跟我去灭了他们。”张易大吼一声后,一马当先冲出去。

    典韦带着部曲也跟着张易的话大喊,紧紧跟着冲上去,后面铁血营立刻排成锋矢阵。

    铁血营中老兵都留在洛京做些辅助事务,现在铁血营大多数是擂台武士组成,用的都是大刀狼牙棒之类的长兵器,称得上大汉最强精兵,他们在校场时,早就把冲锋阵型练熟了,被张易带动冲起来后,自然就列成锋矢阵,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杀透浓烟下的妖兵护卫。

    那些躲在浓烟中拉着风筝的妖徒,被铁血营冲到面前,砍瓜切菜一样消灭后,天空的纸人纸马都纷纷落地。

    铁血营士气大涨,张宝的大军却士气衰落,此消彼长之下,周围黄巾军立刻失去战心,太平道头目刚组织的反击阵型,又被骑兵冲散。

    张易远远看到穿云箭位置有人骑马冲出去,就立刻追过去,不管是不是张宝,这种大目标,总要先追上去再说。

    眼看张易就要追上奔逃的张宝,斜刺里忽然冲出一支骑兵,却是及时赶过来的波才,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挡住了张易对张宝的追杀。

    领头的波才身材高大,骑在高大骏马上,手里拿着明晃晃大刀,更显得威风凛凛,他冲杀过来时,还不忘通名报姓:“我乃地公将军坐下先锋大将波才,来将通名。”

    张易哪会理睬这种中二傻缺,长戟往腿上一横,顺手从腰上摸出弓箭,抬手就是一箭,正中波才面门,然后在两马快速接近时,抓起长戟一挥,就把摇摇欲坠的波才斩于马下。

    张易杀了波才,根本不停歇,让开波才后面的骑兵,依然追向奔逃的张宝。身后的铁血营一直保持着锋矢阵,纷纷横起长兵器,对冲之下,把波才的骑兵纷纷扫落下马。

    这时候战场已经乱成一团,张宝看见有骑兵追过来,根本不敢多留,带着十几骑护卫,直接往空旷地方奔逃。

    他们骑的都是快马,在乱兵中跑不起来,很可能被人追上,因此不敢往后军跑,只敢往边缘奔逃。

    张易等人的马匹都是普通的鲜卑马,很适合长距离行军,短距离根本追不上张宝的快马,眼看着张宝越跑越远。

    结果张宝前方忽然涌起一阵烟尘,张易一看领头的将领是关羽,就知道张宝跑不掉了,随即掉转马匹,继续杀进张宝乱军中。

    张宝奔逃中,忽然看到前面冲出一飙骑兵,立刻猛拉马头,想从边上绕过去,结果关羽刚才就看到张易在追杀他,是因为看到自己到了,张易才调转马头的,他当然知道,这个重要人物马匹太快,张易是让给他来杀,他又怎么会再让张宝跑掉。

    张易是主帅,整个铁血营都不同意他骑快马,就连部曲的马都不是好马,就怕他们冲得太快,脱离铁血营骑兵的保护。

    而关羽张飞两人,分到的都是铁血营最好的战马,张宝转身时,马匹速度就降下来,关羽立刻抽出弓箭,给他马匹肚子上来了一箭,随后趁他战马吃痛乱跳时,迅速冲过去。

    关羽刚把大刀举起,就有人忽然冒出来射上一箭,正中张宝脖颈上。

    关羽明知这人会死,还是顺手把人砍下马,才转头看刚才射箭的黄巾小兵,居然是太史慈,于是笑着说:“好小子,长这么高了,差点认不出来,这人头和这匹好马都归你了。”

    太史慈父亲太史云和黄忠一样,都是关羽他们的教练,关羽对太史慈很熟悉,好几年没见到,想不到会在战场上碰面,只看太史慈穿的衣服,就知道太史慈现在是斥候,在这里出现,那就是放出穿云箭的人,既然太史慈指明位置后,还伏击到张宝,正该得此大功。

    太史慈砍下张宝首级后,一把拉下黄巾头巾裹住,往后背一背,转身就跳上张宝的马匹,然后才对已经转身离去的关羽喊道:“谢谢关二哥成全。”

    在海岛时,关羽这帮半大孩子结拜兄弟,典韦是老大,关羽是第二,张飞是第三,第四是糜竺。结果引起太史慈这帮小孩子也要结拜,却被荀攸等人喝止了。不过,典大哥,关二哥,张三哥和糜四哥还是叫了出去。

    冲阵前先射上一箭,乃是黄忠的绝学,在海岛上连续的小将,都得到黄忠真传,只是黄忠教的是射马,刚才张易艺高人胆大,直接射在波才脸上。关羽中规中矩,先射伤张宝的马,让马跑不动,才被伏击张宝的太史慈抢了先手。

    张易见到张宝授首后,立刻让跟着的铁血营传令兵,敲起腰鼓,指挥骑兵往周围撤退。重用人物已经干掉,剩下只需要围住,让黄巾军冷静下来,就可以等着他们投降。

    一直到太阳升起时,张易带来的骑兵,已经把所有黄巾围住,这个时候,荀攸才带着三万士兵,从城中冲出来,一边攻击前进,一边用黄巾军传信的切口,对黄巾乱军进行劝降,总体来说效果不错,某些区域因为黄巾头目比较狂热,带着黄巾军反抗很激烈,最后还是被骑兵冲上来解决掉。

    等战场终于平息下来,新兵故伎重演,像当初收拢他们一样,开始组织乱兵整队,把头目踢出来给骑兵清除后,就带着俘虏挖坑埋葬死者。

    这一场不太成功的突袭战,最终打成混战,点检兵马后,铁血营损失四十二人,三万新兵伤亡三千多人,他们服饰本来就和黄巾一样,混在黄巾军尸体中,已经分不出来,因此被他们一起挖坑埋掉。

    张宝十八万大军,只有波才的骑兵逃走了一千多人,殿后的三万多人也逃散了,其他都被留在战场上。

    算上投降后,还被处决的信徒头目,张宝十八万部队,最终被张易俘虏的只有十三万多一点,有一万多人死于这场混战。

    战场上至少倒伏一万尸体,还指望骑兵来挖坑已经不现实了,他们现在的任务是在边上震慑俘虏,由新兵指挥俘虏挖坑埋人,并收缴所有物资和武器。

    这些俘虏整编好之前,是不会让他们接触武器和物资的。

    半个月后,张易率领四万多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开拔到陈留郊外,一直等在陈留的袁氏兄弟慌忙出城拜见张易,说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废话后,就率领士兵离开了。

    同样是来剿灭黄巾的,他们六千步兵寸功未立,张易一万人马越打越多,这里面的差距,根本不能以里计算,他们这辈子都不敢在张易面前挺直腰杆子。

    张易来之前,又分出一支骑兵护送黄巾老弱离开,现在所辖的就是四千骑兵,加上四万新兵,已经不可能参加河北的大战。

    张易本来准备留在陈留整编训练,虎牢关的皇甫嵩却派人来传信,请张易去虎牢关换防,他要带着部队开往冀州助战。

    一同去冀州的还有袁氏兄弟和山阳的曹操。

    他们四人到目前都没有什么战功,急切要去冀州战场上,争取最后的机会。

    张易战功已经足够,根本不需锦上添花,带着三万人去虎牢关驻扎下来,以肃清豫州黄巾余孽为名,留荀攸一万多人在陈留,训练同时,还招募当地年轻人参军。

    很遗憾的是谯县许褚,在曹操撤往山阳时,就带着全家跟着曹操走了。

    其实张易早就派人联络过许褚,后来打擂台时,特意让郡里去招募许褚,结果都没有成功,看来还是曹操这个同乡对许褚吸引力更大,张易只能和这个武技可排进三国前五的猛将失之交臂。

    张易最终留下的俘虏新兵,是汇集张梁张宝黄巾中的精锐青壮,他们以后的对手是鲜卑人,在围剿黄巾接近尾声时,不会再去参加剿灭黄巾的战斗。

    张宝剩下的俘虏都被骑兵押着往下游走,还是和前面一批俘虏一样,过了淮河,就是平东军来接手,一直押送到会稽。

65、张角败亡

    这一停就是三个月,冀州战场的消息,每天都会出现在张易手里。

    历史被祝瞎子和自己穿越后改变了,却又很顽固,总能用巧合纠偏,毕竟历史大势,不是一般小事就能扭转的。

    祝瞎子救了皇帝,都没能改变宦官当政,实在是士族势力深厚,对皇帝威胁太大,深宫中的皇帝,除了宦官也没人能用。

    目前来说,皇帝多了张易这个强援,对军队控制更严密,宦官和士族都收敛了不少,因为军,政和舆论各占一方,朝庭要比历史上桓灵两帝时期稳定很多。

    维持朝廷稳定不容易,张易现在功劳已经够了,不需要锦上添花。

    名将都是打出来的,张易不能包打天下,也该给大汉多造点名将出来,让将军成为真正一系势力,不需要依附士族和宦官,就能发声。

    名将段熲就是悲剧,历史上,小黄门就敢向卢植索贿,没得手后,居然诬告卢植怯敌不前,最终锁拿卢植进京。

    张易不能让历史重演,必须让将军有尊严。

    把最重要的张角,留给还在战场上的人,是张易最初就定下的规划。

    历史上,张角会在今年病死,然后被接任卢植的皇甫嵩捡了便宜,现在皇甫嵩已经前去增援,张易要看看这个时空里,卢植还在战场,会不会又是皇甫嵩灭了张角。

    卢植退守后,张角并没有留在邺城等着,而是带兵追到广平,只不过卢植已经领教了张角的厉害,为了防止张角再烧粮草辎重,他等粮草到手,就直接分到每个士伍,而起营盘扎得很空旷,还有士兵日夜巡逻,就算张角放火也只能烧掉一点点,不会引起大火蔓延。

    董卓和公孙瓒两支骑兵,每天会派出营寨,分别去骚扰张角的军队,除非遇到张角的天师营,其他黄巾根本抵挡不住骑兵冲击。

    两方人马各施手段,战了个旗鼓相当,最终谁也奈何不了谁。

    等曹操和袁氏兄弟带着沿途征集到的官兵,一起开到邺城附近时,张角只能回军防御。

    丢了邺城的大批粮草,黄巾又会变成流寇,已经对黄巾军生活不太满意的百姓,就会趁机离开,只凭失去民心的信徒,是无法和朝廷大军抗衡的。

    张角想回军邺城,老辣的卢植哪里会放过追击的机会,派出步兵紧贴上去,再用骑兵从两侧不停骚扰,就是要拖住张角,让曹操等人趁虚攻下邺城。

    张角被卢植拖住,只能边打边撤,结果还没回到邺城,就中了皇甫嵩的埋伏。

    曹操和袁氏兄弟忙着进攻邺城,皇甫嵩到了后,听说张角在广平和卢植鏖战,立刻去增援卢植,结果哨马探知张角军队往邺城撤退,立刻就在前路上设伏。

    皇甫嵩是防守虎牢关的部队,手下的一万人有大半是弓箭手,非常适合伏击。

    皇甫嵩家学渊源,伏击很有章法,先砍伐树木堵住当路后,然后用步兵和张角的先锋慢慢耗,杀手锏却藏起来。

    等张角带人好容易击退追兵,又听说前锋被伏兵堵截去路,只能亲自带领天师营来解决伏兵。

    哪知皇甫嵩兵法精深,用步兵节节抵抗,天师营刚停息,他们又会冲上来,像牛皮糖一样,很难甩脱。终于等张角作法,带着妖士驱赶天兵天将冲过来时,皇甫嵩的六千弓箭手才现身,直接用箭雨覆盖整个战场。

    弓箭手都是北军精锐,里面有不少人使用强弓,还有三人协作的强弩,专门狙杀头目,关键是他们之前都是挖坑躲在地面下的,忽然冒出来后,就在黄巾妖士几十米外。

    浓烟下妖士的鬼魅伎俩,就在他们眼前,识破了也就不怕了,连张角都被强弩射成刺猬。

    等皇甫嵩指挥步兵反攻回来后,天师营全军覆灭,剩下的黄巾军再无战心,拼死杀出重围后,就往东撤退。

    等袁氏兄弟得到消息,在邺城外,大势宣传张氏三兄弟皆亡的消息时,邺城的黄巾守军坐不住了,立刻抛弃城池,也往东突围而去。

    袁氏兄弟很倒霉,他们攻打的就是邺城东侧,结果被突围的黄巾拼死击溃。

    好容易收拢手下,想冲进邺城时,才发现邺城已经被曹操占领,还堵住门根本不让他们进城,见到他们也是北军,才从城头丢下几百袋粮食。

    袁家兄弟和曹操的矛盾由来已久,分别代表士族和宦官,是不可调和的。

    现在兄弟俩残兵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而且北军不是他家私兵,不仅打累了,而且根本不愿和城上的北军交战。

    两兄弟两头受气,除了怒骂曹操,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直到卢植带兵过来,才让人来招他们进城议事。

    在野外坚持六天的袁氏兄弟,终于可以带着家将进了邺城。

    曹操以需要安抚民心为由,不准其他军队进城,连卢植都是轻骑入城,袁家兄弟的兵马只能留在城外。

    卢植虽然大军在城外,冀州这里将军中官职最大,这里战场也是卢植为主,进了邺城后,大堂军帐里是卢植为主将。

    憋屈了几天的袁术,进了主将军帐,立刻冲着已经安坐一侧的曹操开骂:“阉竖小贼,欺人太甚,我和你没完。”

    结果曹操没开腔,还按住身后的许褚不许发作。

    他攻破邺城,首功已经拿到,胜利者不需要和失败者纠缠,他只需无视袁术即可。

    曹操拿下邺城,却没有独吞城中钱财粮草,丢粮食给袁氏兄弟前,已经派人送了不少给卢植,因此董卓,刘备和公孙瓒等人都跟着卢植拿到不少实惠,现在对曹操感觉都很好。

    袁术见到曹操压根不理他,只是戏虐地看着他咆哮,心里更加生气,刚把宝剑拔出来,刚才一直和曹操聊天的董卓,就被他惹恼了,铛的一下也拔出宝剑,指着袁术骂道:“哪里来的疯狗,中军大堂岂是汝咆哮的地方?再有多言,就让你尝尝某家宝剑的锋利。”

    边上袁绍立刻跟上,骈指董卓:“你是什么东西?既知这里是中军大堂,还敢对羽林都尉亮剑,就不怕军法加身吗?”

    刚好卢植带着刘备和公孙瓒进来,公孙瓒见到里面剑拔弩张,随即就把宝剑抽出,护在卢植身前,刘备却冲进四人圈中打圆场:“各位稍安勿躁,妖道张角已经授首,皇甫嵩已经回归虎牢关,这里是邺城大战的总结,先等将军叙完功绩后,再理是非。”

    和其他人都有官身不同,刘备现在是临时工,刘焉虽然给他带兵权,仅仅是战事紧张,事急从权,他还没有得朝廷认可,卢植叙功对他太重要了。

    好在各位都在乎军功,见卢植已经坐上主位,主薄文书都跟着进来了,他们再闹也不合适,也都各回位置坐下。

    刘备,公孙瓒和董卓等人,已经和张角纠缠大半年,互有攻守,大小接战数百次,都是记录在册的,尤其在追击途中,三人战果颇丰,现在被文书一件件读出来,在张角已死情况下,都算得上战功赫赫。

    曹操和张宝一战,虽然败退,在兖州时,对零散黄巾杀伤颇多,基本平息兖州黄巾作乱,这次又参与围攻邺城,并率先占领邺城,属于完成兖州既定任务后,又抢到冀州的破城大功。

    轮到袁绍和袁术时,想要叙功,跟着他们来的北军文书,却根本说不出口。

    大汉重军功,立功最容易升迁,因此查得也很严。

    北军出征,这些随军文书会如实记录战功,就算他们想编造都不敢,因为评定军功时,还会有人核查。

    北军士兵那么多,很容易泄露出去,一旦核查出冒领军功,这些作弊的文书是第一个被杀。

    他们来战场,如实记录就是完成任务,不死就能立功,没有必要替主将遮掩。

    袁术兄弟都是只领一营北军,因为不愿分功劳,也不愿被架空,出兵时并没有带上北军原校尉,结果他们从司隶出兵,就没能获得北军军心。

    因为曹操败退,他们紧跟着就撤退陈留,等张宝被张易全歼,压根就没黄巾来陈留,让他们驻守陈留之功也拿不到。

    碾转冲到邺城一个多月,沿途都是曹操扫荡过的,同样没有黄巾踪迹,终于到达邺城后,面对的却是黄巾军的坚城重兵。

    他们只有三千人不到,哪里敢强攻城墙,不仅没有破城功绩,反而被黄巾从他们驻守的那个方向突围,严格来算是败军之罪。

    好在卢植厚道,大胜之余也不计较,最后给了他们一个助攻的记录。

    卢植也是士族,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士族首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太平道共有三十六方起事,被几路大军灭掉张角三兄弟的主力后,还有十几股流寇尚在,而且张角大军主力突围后,也往东部溃逃,他们没尽全功,现在无法班师回朝。

    包括张易也是,张宝大军的殿后黄巾,三万余人,也得他去收尾才行,暂代虎牢关守将,只是帮皇甫嵩的忙,给皇甫嵩腾出手去攻打张角。

    如果换一个人,皇甫嵩是不会求上门的,因为没有用,他跟着张易出征西凉时,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张易战胜张宝后,入洛京报功的人,路过虎牢关时,还给他捎来张易的亲笔信,信中就有张角天兵天将的秘密,明显就是怂恿他去攻打张角。

    张易是独自出征的,皇甫嵩属于便宜行事,都不属于卢植管辖,叙功的事情不需卢植负责,他们在邺城开完叙功会议后,还得继续出征青徐两州。

    大部分黄巾余孽都在往青徐两州转移,汇合当地黄巾军,继续为天公将军的遗愿奋斗。

    齐鲁之地是儒家文化发源地,进入汉代后,青徐两州士族实力很强,朝廷大军都是宦官集团派出去的,独独留下青徐两州没有派军队围剿,就是包藏祸心。

66、汉室宗亲

    等战场平息下来,各支大军准备进攻青徐时,刘焉上书了,内容和历史上一样。

    大意是刺史检察全州官吏,却没有兵权,郡县有兵却力量分散,造成地方官府无力镇压反贼,因为各地都有黄巾余党,随时会死灰复燃,建议任命德高望重者为州牧,统管全州军政大事,替朝廷绥靖地面,牧守一方。

    刘焉上书正合宦官心意,士族也很满意,朝会之后就定下来,立刻颁布天下。

    从刘焉从幽州上书,到圣旨下达,也就半个月时间,张易知道情况时,刚刚带兵到陈留,立刻把军队停下,自己带着铁血营返回洛京。

    黄巾余党还没有剿灭,朝廷中人就开始分配胜利成果。

    张易知道青徐黄巾没自己什么事情了,那就必须先回洛京,拿到自己该拿的地盘。

    幽州刺史刘焉是老狐狸,上书时还自荐益州牧,为朝廷去益州整肃吏治,已经被通过。

    和时刻要面对鲜卑相比,横跨巴蜀之地的益州才是人间乐土,山高皇帝远,在益州当州牧要比封王更自在。

    正在清河和平原两地,秣马厉兵准备进攻青徐的公孙瓒和刘备两支军队,被刘焉召回幽州。

    刘焉要去益州整肃吏治,当然要带自己的人手,幽州官员愿意跟他去益州的,都被他提前升官。

    剿灭黄巾军叙功还得等下去,刘焉这里却是现成的官位,刘备没有一点迟疑就就答应下来。

    公孙瓒家里是辽东望族,不愿意跟着刘焉去益州。

    刘焉要想顺利到达益州,并站稳脚跟,刘备带着的两千军队,就是他们的开路先锋,因此入蜀第一站的巴-西太守给了刘备。

    张易过虎牢关时,接到皇帝旨意,宣张易回洛京议事。

    到了洛京后,让关羽带铁血营去校场入驻,自己直接入宫城见天子。

    在宫城门口,恰好遇到已经拿到益州牧官印的刘焉。

    如果张易当时在洛京,刘焉这封奏折,根本不会被通过,可天下大势就是如此,该来的就会来。

    历史上王莽篡位,结束刘家汉室统治,最终光复汉室的是刘秀,过去不过一百多年。

    汉室宗亲在大汉是特殊的存在,皇帝无子时,就会从汉室宗亲中选拔继承人,遇到大事后,首先就要想到他们。

    现在黄巾造反,天下震动,士族根基被黄巾军动摇,宦官集团却没有人手去摘取胜利果实,最后把地方权力拱手让给汉室宗亲。

    对宦官来说,朝廷稳定,皇帝无恙,他们就能安稳弄钱。

    不仅刘焉获得益州牧,荆州刺史刘表直接升为荆州牧,侍中刘岱被任命为兖州牧。

    光禄勋里很多刘姓散官,读过书却不属于士族,一直没有实职,现在机会来了,都在活动,只要让宦官集团满意,就能分配到地方为官。

    刘焉虽然有私心,但无论在朝还是在外,官声还是不错的。汉室宗亲掌外,已经既成事实,张易也不会去当扫兴的恶人,略微拱拱手就准备擦身而过。

    “张将军此番出征,功勋卓著,刘焉在此谢过,焉已举荐张将军为幽州牧,有张将军在幽州,定叫鲜卑人不敢南下牧马。”

    “哦,谢过刘益州。”和这老狐狸也不需要客套。

    张易只想骂Tnnd,原来他举荐自己去幽州,才从幽州脱身的。

    刘焉对张易的敷衍不以为意,跟在他后面的刘备却对着张易哼一声,显然非常不满意。

    张易这才转向他,稍微相看两眼,就认出是刘备,虽然没有书上说地那么夸张,但是大耳朵,长胳膊确实是异相,就调侃他一句:“刘益州佳儿相貌很特别啊,两耳垂肩,富贵无比,双手过膝,手段过人,必为一方之主。”

    说完,再次拱手道别,留下刘焉两人面面相觑,看着张易走进宫城。

    自从阳球被灭后,卫尉职务一直空悬,现在是太尉杨彪代管。

    大儒卢植厚道,又有军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这次被提议迁卫尉。

    “他们举荐卢植为卫尉,朕意属爱卿你来当,搁置了已经拟好的圣旨。”

    见到张易后,质帝直接开门见山,说出急招张易回京的原因。

    “微臣当卫尉,群臣和宦官都会心惊胆颤,况且黄巾余党还有几十万人,都溃逃到齐鲁之地,如果等他们缓过劲来,沿海半壁都会失去控制。”

    “你不想当卫尉?那以后谁来陪我练剑?”

    张易以为皇帝是因为害怕才留自己的,万万没想到,质帝搁置圣旨的原因,居然是需要张易陪练剑术。

    张易一口老血差点喷死他,剑术陪练居然比卫尉人选重要。

    “微臣举荐一人,剑法高绝,堪为陛下陪练,而且其人只需帝师一职,就能对陛下衷心耿耿。”张易立刻表态,又说:“由大儒卢植为卫尉,陛下也能安如泰山。”

    “哦,那就卢植吧,那人剑法和你比如何?”

    “伯仲之间,此人剑法精妙,微臣依仗力大身法快,才能堪堪挡住,陛下特点和微臣相同,由他教授陛下剑法,对陛下剑法精进更有好处。”

    “这样也不错,带进来试试吧。”

    张易举荐的当然是王越,被张易弄到铁血营当剑法教官,还给了一千石的都尉。

    等质帝和王越交手后,感到张易所说,确实有道理。

    张易和他特点相同,该教的都已经教给他,王越凭借精妙剑法,就能让质帝应接不暇,确实更适合当他教练,也就是帝师。

    因为练习剑法,皇帝自信很多,以前他不敢反对群臣和宦官都同意的决定。

    张易因为能打仗,经常被朝臣和宦官举荐出征,军国大事,质帝也不能不同意,总以为是憾事。

    现在王越不仅陪练剑法,还不用离开,确实更方便,听说已经是铁血营都尉,直接升为羽林中郎将。

    王越作为皇帝贴身护卫,即使皇帝在内宫,他也要需要内宫门口值守。

    让王越时刻不离皇帝,也是张易建议,理由是:“如果有人作乱,司隶校尉府又无法掌控时,可以让王越拿虎符去城外调北军入城平乱,卫尉卢植是合适领军者。”

    钟繇虽然是士族举荐的,升任司隶校尉后,也把自己当成皇帝鹰犬,做事不偏不倚,而且处事很温和,士族和宦官都找不到更合适人选,因此坐稳了司隶校尉位置。

    只是司隶校尉府力量不足,关键时有卢植率领北军相助,没有人能威胁到皇帝安全。

    质帝见张易替他安排得很周到,也知道张易作为兵家,更喜欢战场,因此不再多话。

    张易一直送皇帝去内宫后,才有时间教导王越:“从此以后,你的身家性命都归了皇帝,记住以下三点,你就能收益一辈子。第一,陪皇帝练剑,永远都要用竹剑。第二,不要让外人知道皇帝身负绝世剑法。第三,你没有战死,就不能让皇帝和别人交战。”

    “诺,末将必不负将军所托。”王越立刻立正捶胸,这是铁血营军礼。

    现在铁血营中,除了张易,其他人都没有王越官职高,他其实可以脱离铁血营,一心一意做皇帝护卫。

    他现在依然行军礼,就是把张易的话当成军事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这就是王越的智慧,行过军礼后,原本忐忑的心也沉稳下来。

    他进宫后,才知道皇帝居然也有绝世剑法,而且皇帝学习他的剑法技巧很快,他自知不久后就不是皇帝对手,总害怕再被赶出宫城。

    现在张易让他保密,还让他永远护卫皇帝,那么他就可以一直当帝师。

    张易对王越表现很满意。

    留王越在宫门值守,自己往宫城外走,转角时,和张让擦身而过。

    张让小声问:“幽州牧?并州牧?”

    张易小声回他:“扬州牧。”

    然后两人就各奔东西。

    张易是兵家,无法改变规则后,立刻改弦易辙,开始为自己谋划。

    相比于卫尉这个位高权重的位置,张易更喜欢当扬州牧,

    会稽郡,吴郡,在张易干涉下,已经成为工商业最活跃的地方,刚送去三十五人口,张易怎么肯为人作嫁?

    幽州并州都有鲜卑入寇,他们都以为张易想去,其实哪里比得上扬州广阔?

    扬州就是会稽郡的升级版,原本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当了扬州牧都可以做。

    扬州牧是超品,按照功劳,张易勉强够格,资历却差得远,现在有张让这个铁盟,一切都不存在问题。

    想打仗还不容易,齐鲁之地的青徐两州将成为战乱区,和扬-州只隔淮河,张易同样可以去解决,但是州牧跨境出征,总要个说法才行。

    不得不说,张让这个本家兄弟很给力,他知道皇帝已经同意张易离京,张易举荐的也是卢植当卫尉,又知道张易底线是扬州牧后,一切成竹在胸。

    他当然不会透露出去,回到政事堂,依然拿卫尉和安东将军给宦官讨论。

    和皇甫嵩伏杀张角,黄巾余部逃逸不同,张易是完整干掉张梁和张宝两支大军,是这次出征功勋最大的,原来就是征虏将军,军职当然也要升。

    “四安将军当然没有问题,可是这卫尉合适吗?”吕常一直看不惯张易的跋扈。

    让张易当卫尉,不仅勋贵士族上朝时战战兢兢,就连他们这些宦官也不自在,一个疏忽就会被张易搞掉,赵忠就是先例。

    张易不仅凶悍,而且诡计多端,如果可能,他们不想和张易朝昔相处。

    “我觉得并州牧就不错,他喜欢打仗就让他去前线,并州的钱粮都用于他治军。”中常侍侯览立刻提议。

    张让问张易的并州牧,就是因为夏恽力主推荐。

    并州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九郡,都是直面鲜卑,有的已经沦陷,没沦陷也一直有战事,送张易去并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侯览是夏恽的铁杆手下,立刻提出来。

    幽州牧是刘焉提议,段珪赞同的,段珪家乡就在并州,并州不少官员是他的亲戚,手里都有兵权,如果张易去并州,那些人肯定得离开,他家族捞钱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67、瓜分大汉

    段珪家乡就在并州,张易去并州,他家族捞钱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我还是觉得幽州牧比较合适,并州还是太大了,如果都给他,他手下边军至少有十五万。”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张易三千不到的铁血营,就在洛京力压所有人,真让张易掌控十五万大军,其他人还有活路吗?

    “你们就没想过,他愿不愿意离开洛京的问题吗?”张让继续往边上引。

    张让现在是首领太监,扬州牧肯定没有并州牧兵多,这些宦官肯定同意,可扬州没有战事,其他地方还需要张易出兵,就得给张易加上开府的权力,那至少得四镇将军以上才行,扬州牧加上镇东将军,才是绝配。

    “以前曹公在的时候,和张易有点交情,赵忠被张易上了一本后,基本没人愿意接触他,现在找谁沟通一下呢?”中常侍郭胜说。

    他是曹节的人,后来跟上赵忠,赵忠死后,对张易最怕的就是他,一直想修复张易和宦官的良好关系。

    至于张让和张易的关系,他们只能猜测,却不能拿出来说。

    “至少三十万俘虏都被张易送到会稽了,不如让张易去当扬州牧。”封谞是张让的铁杆,也开始把张易往扬州引。

    “不要瞎说,张易怎么会愿意去扬州?扬州有平东军,哪里还有战事需要张易?青州现在遍地黄巾,青州牧还差不多,就怕他不肯去。”张让立刻呵斥他。

    “慢着,扬州其实很合适张易,他是从会稽起家的,也一直在建设会稽郡,换一个人当扬州牧,军政大权一起抓,会容许张易乱插手吗?不如就把扬州牧给张易,地方倒是很大,却养不了多少兵,大家也能安心了。”吕常看不惯张易,是最想让张易离开洛京的人。

    “青州黄巾怎么办?”张让转头问吕常。相比于徐-州,青-州黄巾要多得多。

    “曹孟德就能对付青-州黄巾。”吕常立刻举荐曹操。

    曹操是吕常推荐的,他很想把征剿青州黄巾的功勋让给曹操,才不愿张易去青州。

    如果曹操能在清剿青州时壮大起来,不仅宦官集团多一个制衡张易的将军,还让他这个举荐人多了强力外援,吕常想要的就是内外支援,现在张让和张易这种关系。

    “曹孟德也是猛虎,是该给他插上翅膀了,张易就定扬州牧吧,不过军职可以提一提,镇东将军怎么样?”张让顺着话题答应下来,也把自己条件说出来。

    “还是镇北将军吧,边关有事,刚好能派他去。”吕常立刻换个方向,镇东将军,张易就能插手青徐两州的黄巾,镇北却是对付鲜卑人的。

    “张公这个提议很好,张易既要开发扬州,还得应付边关,够他忙的了。打擂的事情也顾不上了,可以交给鸿都门学来操办,现在里面管事的,不都是鸿都门学的士子吗?”段珪立刻附和,还趁机夹带自己的私货,鸿都门学的主事人就是他推荐的人。

    “万万不可,这是摘他桃子,不怕张易犯浑,你尽管去提议。”张让立刻拒绝了。

    简直是开玩笑,张易的桃子怎么可能让别人去摘,张易虽然去扬州,有铁血营霸在校场里办擂台,影响力就在洛京,就能给张让助力。

    擂台赚的钱原来是给北军的,以后当然要给张易这个镇北将军养兵出征,他绝不会同意擂台交给别人。

    想想张易的恐怖难缠,再没有人提擂台的事情,张易迁任扬州牧,兼领镇北将军就定了下来。

    张易是回京议事的,新职位还没下来,必须带兵在外,因此带着铁血营离开洛京后,就在虎牢关坐等圣旨。

    虎牢关守将皇甫嵩击杀张角,立下大功,刚被迁为京兆尹,兼平西将军,接替卢植的位置,以后驻守长安。

    这是多方斡旋的结果,否则也轮不到他,他急着去长安坐稳位置,虎牢关守将却没有定下,就委托张易继续代管。

    没几天,就有人来了,迁张易扬州牧圣旨下达后,张易没有表情。

    来虎牢关宣旨的郭胜赶紧把兼领镇北将军的圣旨也拿出来。

    等他读完后,张易才冷笑起来:“青州遍地黄巾,徐-州半壁沦陷,荆州、豫州,兖州和并州黄巾还没剿灭干净,本将为何不是镇东将军?镇北将军好像管不到青徐两州吧,这是送某家去扬州养老,谁想出来的?我现在就带兵会洛京,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将军息怒,将军出任扬州牧,三营北军归建,将军刚刚整编的三万新兵都归镇北将军府,他们还需要训练才行,扬州安定,钱粮充足,刚好用于将军训练养兵,况且铁血营还在将军治下,掌管洛京擂台赛,再有鲜卑入寇,擂台所赚的钱全给将军出征,这些都是大家伙商量好的,至于青州黄巾余孽,有曹操足也,不敢劳动将军大驾。”

    被张易一吓,郭胜立刻掏出第三张圣旨,把最优惠的条件送上来。

    这也是张让出的主意,就是先颁布扬州牧,如果张易不满,再送上镇北将军,还不高兴,就把他们的底线送上来。

    底线当然是青州黄巾交给曹操剿灭,曹操是他们宦官集团力捧的实力大将,张易当然不能抢功。但是扬州钱粮都得归张易的镇北将军府,铁血营还得掌管洛京擂台赛,所得也是张易出兵用。

    “呵,丢出扬州这个贫瘠之地给某家打理,再把某家赚的钱还给某家,还得去征剿鲜卑,你们可真会算计,好吧,就这样吧,天下是陛下的,作为臣子,就该鞠躬尽瘁。”张易见好就收。

    “谢将军体谅。”

    “对了,曹操什么职务?”

    “青州刺史,荡寇将军。”

    “徐州是谁?”

    “陶谦,这次跟随卢植出兵冀州,多有战功,迁为徐州刺史。”

    “一起说说吧,冀州,并州,幽州和凉州,你们还有哪些安排?”

    “冀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凉州和并州边军太多,定州牧不合适,依然只有刺史,各郡太守还在斟酌。”

    张易听到,定为州牧的,只有自己不姓刘,就笑着说:“还不是太离谱,袁术袁绍放在哪里?”

    “两个小竖子不肯回京,分别迁任河间太守和渤海太守。”

    “对了,豫州牧是谁?”

    “豫州离司隶太近,也没有州牧,各郡太守也在斟酌当中。”

    不用说,并州的刺史和太守之位是留给将领,豫州刺史和各郡太守是留给宦官集团自己人。

    这次跟随张易出征的三营北军校尉,不出意外,将会到幽州,凉州和并州这些边关任职,北军校尉迁郡太守,同是两千石,职权却差很多,这些将军不掏出实惠给宦官,是轻易拿不到的。

    北军相当于皇帝的私兵,张易可以带着出征,却不能一直留在手中,大战过后就会送回,不会往里面塞自己人。

    “好吧,等虎牢关守将定下来,我就回洛京辞谢天子。”

    “虎牢关新任守将已经定下来,和洒家一起来的。”

    “哦,谁啊,那就交接吧。”

    张易接了圣旨后,就把虎牢关移交给新任守将何进。

    历史上,何进这个时候早就是大将军,本时空因为质帝一直在位,他妹子却因为美貌,还是被选进宫,初为宫女,三年前居然帮皇帝生了双胞胎,破格提拔为良人,其他宫女帮皇帝生儿子的都是长使,生女儿的只能是少使。

    质帝后宫中,皇后和贵妃还是当年梁冀帮他安排的,梁冀倒台后,两家娘家人都安分守己,不敢有任何出格之处,因为质帝不喜欢外戚掌权,见他们没有势力,也没换掉。

    皇后和贵妃因为无子,能不被废掉已经是质帝厚道,她们岁数比皇帝还大,现在已经是老妇人,和质帝站在一起,更像母子,多年来,一直在宫中静养,后宫嫔妃中,这些年也去世不少,却一直没有人往上抬,何进妹妹生下双胞胎后,孩子才满周岁,就被一起送到长安,良人职位现在成了仅次于皇帝和贵妃的人选。

    何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妹妹被提拔为良人后,才被招为虎贲,袁术出去带兵后,就顶替了袁术的位置。

    因为皇帝仅仅是看起来年轻,实际岁数已经46岁,宦官集团动了点小心思,适逢各地空缺很多,就把何进迁任虎牢关守将,军职提升到校尉。何进是宦官一路破格提拔起来的将领,现在是宦官集团的人。

    他原本守卫宫城东门,张易不认识他,他却认识张易,交接时一直自称卑职,对张易很恭敬。

    张易知道他是何进后,也只是多看几眼,并没有为难他。他属于才能跟不上职务的,根本当不了大将军,现在虎牢关守将,都有些勉强,只要没有战事,勉强能凑合。

    交接完毕,张易就召回所有骑兵,让荀攸带着新兵回扬州,自己带着铁血营回洛京,先把三营北军骑兵送回营地,又到皇宫递交虎符。

    先见到乾坤宫外站岗的王越,张易问他:“留在宫城还习惯吗?”

    王越对现在的身份,非常满意,在卫尉府找了一间值班室,作为自己的宿舍,一直长居宫城里。

    “将军再造大恩,王越终身不敢忘。”他知道张易要问的是什么,立刻对张易表明心迹。

    王越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典型代表,张易把他举荐给皇帝,只需陪皇帝练剑,再站站岗,不仅有中郎将的职位,还是质帝的老师,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等钟声响起,张让过来接走道人,质帝出门见到张易和王越并排站在门外,就把两人喊进殿内,笑着对张易说:“王师剑法卓绝,朕学了他的技巧后,也觉得进步很大。”

    张易对质帝说过,王越一个帝师就会很满足,必然衷心耿耿,因此质帝一直称呼王越为王师。

    “王师剑法独步天下,能和他比肩的也就微臣和陛下,假以时日,陛下就会是剑法第一人,微臣有个建议,陛下剑法最好不要外露,学会藏拙也是保护色。”

    张易害怕质帝剑法练成后,有点飘,再让张让给他寻找高手练剑,不仅找不到好人,还会增加危险,就提前给他打上预防针。

68、牧守扬州

    质帝对于自保已经形成本能,一下子就理解张易的担忧,笑着说:“爱卿多虑了,除了王师和爱卿,朕不会在其他人面前练剑的。”

    “王师还有一徒史阿,尽得王师真传,微臣已经招入铁血营,作为校场剑法教练,宫外之事,王师可以吩咐史阿去做,王师还是谨守陛下为要。”

    以前张易对质帝提过,危急时,可以派王越去送虎符,后来还是觉得不妥,就把史阿也招到铁血营,接替王越的教练职务。

    历史上,史阿同样是合格帝师,招进铁血营,就能随意进宫,帮王越打打下手。

    “诺。”王越自从进了宫城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宫,并不知道史阿已经进了铁血营,当然,在他看来,徒弟能进铁血营,至少是羽林郎,总比留在酒楼的擂台上要好得多。

    质帝听了张易的话,目视张易,见到张易点头后,才缓缓点头。

    一旦出事,王越一个人是护不住皇帝的,还得有铁血营才行。

    王越这个剑痴没听出张易含义,质帝却知道张易有所指,点头表示认可张易的安排。

    宦官集团已经在立储之事上动了心思,才会提前结交何进。张易得给王越增加些人手,不给宦官集团可趁之机,多了史阿联络铁血营,关键时刻,铁血营第一时间就能进宫城保护质帝。

    在张易看来,宦官集团培养何进,同样是为了自保,谈不上有错,只是他们小看了质帝,张易觉得质帝至少还能活几十年,成为最长寿的皇帝都有可能。

    第二天张易陪质帝和王越三人练剑,午餐前休息时,质帝忽然问张易:“爱卿还没成婚,是不是已经有婚约?”

    “还早,不急,不急。”

    “本来朕倒是有几个女儿合适的,只是结婚后,要定居在上林苑,是朕当初定下的规矩,朕不能破坏规矩,也舍不得把爱卿关在上林苑,只能作罢。”

    质帝提议一下,又自己否决了,张易听着就行。

    质帝现在已经有七十六个子女,除了襁褓里的三人还在洛京后宫中,其他都移居到长安的上林苑,因为孩子母亲地位低,无论男女都是最低的爵位。质帝还规定过,这些孩子成年后,不管嫁娶,还得留在上林苑居住。

    刘家宗正帮这些孩子选择的婚姻对象,都是老勋贵子侄。

    质帝自己修洛京宫室都没钱,因此子女嫁娶都是对方当大事操办,只有老勋贵,和刘家才门当户对,也只有这些人家,才有钱财替质帝皇子和皇女修建精美庄院安家,为了体面,他们还会出钱,帮孩子母亲居住的宫室也修缮一新。

    值得一说的是,张锴的弟弟张诫,也就是当年张易去留地时见过的年轻人,现在也住在上林苑,丈母娘是曹参后人曹氏送来的秀女,生女后被封为少使。

    张家卖《弟子规》有钱,天下闻名,也不能小气,把曹少使的宫殿修缮的美轮美奂外,还替张诫修了占地六百亩的大庄园。这六百亩就是曹少使女儿的封地,生下儿子张虹后,张虹就是内亭候,可以在这六百亩地内收租,现在已经四岁。

    质帝以前因为不愿张易离开,就克扣张易的战功,转嫁到张诫身上,张诫现在已经是上林苑羽林军都尉,只是他浑身武艺,满腹兵法,却只能在上林苑看家护卫,都尉已经到顶了。

    曾经破败的上林苑,宫室却很多,因为质帝的这些后宫和子女入驻,这些年已经恢复很多生气,估计等质帝驾崩,上林苑至少能住五百个后宫和她的子女,说不定就能再次鼎盛,成为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皇帝现在春秋鼎盛,以后到底哪个能继承皇位,谁也说不清楚,张易从来不考虑这些事情,抱紧皇帝大腿就行。

    张易没有立刻立刻洛京,除了定期陪皇帝王越练练剑法,还把铁血营重新整编,一个月后,留下关羽,马腾和戏志才三人,率领两千铁血营战士,继续在校场举办擂台赛。

    这里既是人才基地,又是镇北将军的出征财源,绝不能轻易舍弃。

    张易带回扬州的,除了最新的武士,还有几百个鸿都门下学子,这些人有的在校场里已经很多年,不仅经验丰富,人也油滑了不少,张易带他们去扬州升官,换个岗位让他们重新开始,免得他们走向歧路。

    张易准备离京时,典韦才说:“老大,我们去扬州,老蔡头要不要带着?”

    张易愣了一下,才想起典韦说的老蔡头是谁。

    “噢,蔡中郎还在洛京吗?”

    “当时你让我送回家的,一直住在原来的院子里,那次如果不是送老蔡头,有我在身边,你肯定不会受伤的。”典韦对张易受伤一直耿耿于怀,才一直记着老蔡头。

    “走走走,回院子里,带,当然要带。”没人提过,张易已经忘了蔡邕。

    这个院子已经多年没进来了,一切还和刚来时一样,到了门口,张易直接就进去了。

    当面却是一个年轻汉子,听到声音从屋子里出来,见到张易一群穿铠甲的人进去,以为是司隶校尉府巡街的兵将,立刻往里面迎:“各位将军幸苦了,请屋里坐下喝杯酒水,歇歇脚。”

    “你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小人是吴大管头的干儿子,替吴大管头看家的。”

    “看家?吴大管头人呢?”吴大管头应该是帮忙看家洒扫的吴管家,张易离开北部尉后,把北部尉会干活的衙兵,全交给他成立施工队,也就成了吴大管头。

    “十天前已经搬到南城居住了。”

    张易离开洛京,对这里庇护就少了,让祖茂把密探系统也转移到南城,看来吴大管头施工队里也有不少密探,所以他才会搬到南城去。

    “哦,后院的人也跟着去了吗?”

    “没,后院的人还在呢,吴大管头留我在这里,就是帮后院人采买物资的。”

    “有人来拜访后院的人吗?”

    “我接手这里后,司隶校尉府的人来过一次,其他没见到。”等铁血营士兵也进来后,这小伙子已经认出铁血营军服,才知道张易等人不是司隶校尉府的。

    “把后院蔡中郎请出来吧。”

    “老蔡头是中郎?他是官吗?”这年轻人很惊讶,显然不知道老蔡头是谁。

    “快去。”

    很快,汉子把老蔡请来了,老蔡头才知道是张易请他,连忙躬身行礼。

    他优哉游哉住在这里几年,除了读书就是练字,也不敢出门,几天前,钟繇来拜访他,才了解外面的事情。

    听说张易要带他去扬州,他居然不想去,因为钟繇来告诉他,他起复的事情,已经有点眉目了。

    “呵呵,想起复啊?去扬州啊,除了扬州,没有你可以起复的地方。”张易看着他眼睛,冷冷地说。

    汉代读书人脾气都很犟,很讲究风骨,尤其是老蔡这种书读得多的,好言好语很难劝说。

    张易去扬州,准备把会稽医学院再扩展一下,弄成类似大学一样的学堂,既然老蔡头还在手里,当然是山长的最合适人选。

    现在来接他,肯定要带他走的,好言相劝,不如强硬带走方便。

    老蔡现在就是平民,见到张易一言不合,就直接威胁他,也不敢顶撞,乖乖去后院收拾行李。

    他知道张易发话了,就无法更改,连司隶校尉钟繇来拜访他,都没提把他带走,可想而知张易有多霸道。

    一千铁血营开拔时,老蔡一家还有他的万卷藏书都在辎重营队伍里,跟他一起的,还有上百个洪都门生的小家庭,整个队伍拉得很长。这些寒门学子到了鸿都门学后,都在洛京成亲了,他们既然跟张易去扬州,至少小家要带走。

    顺利到颍川后,张易才来请蔡邕,一起去拜访荀爽。

    因为铁血营的辎重要在颍川上船,顺颍水往下到淮河,物资装船就耗费了十天。

    期间张易一直在劝说荀爽跟自己去扬州:“颍川人多地少,书院中人去江东一展所长。”

    “书院走了,颍川以后的年轻人怎么办?”

    “留些人手启蒙,大了后,来扬州就学,学成后,直接有位置施展浑身本事,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目的吧。”

    “年轻人你随便带,老夫就不去了。”

    “扬州才是安宁地养老之地,整个家族都带上,去了扬州,荀家必然会蒸蒸日上。”

    “扬州还是太偏远了,距离京师太远。”

    “这附近太平道余孽还有不少,但遇灾害,战乱必然复起。”

    “你肯定?”结果好话说一箩筐,不如一句黄巾复来管用。

    “北军骑兵已经归建,我的三万新兵也只能去扬州,豫州腹地空虚,官场需要重新洗牌,新来的太守还会是宦官推荐的人。”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

    “好吧,老夫就恭谨不如从命了。”

    他们这些士族被宦官的人压制很久了,豫州黄巾势力大,全是那些官员压榨太狠,上次如果不是张易提前安排荀攸带人回家守护,自己又带大军紧急救援,颍川已经被黄巾平推掉。

    张易当世名将,入主扬州后,正需要人手辅佐,荀攸和荀彧都在会稽,他们也需要家族子弟傍衬。

69、筑巢引凤

    荀爽想通后,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自己可以不怕,但是家族全在这里,一旦毁于兵火,祖宗血食不再,九泉之下愧对先人。

    荀爽亲自离开,荀家大半人将跟着去扬州。

    荀家完全是按照避祸规模搬迁的,普通分家不会卖掉产业,一下子离开这么多人。

    结果荀家一动,又有家族要跟着张易迁居扬州,张易不仅全部接纳,还答应会给派船只过来,帮他们搬家。

    张易一定要荀爽跟在走,就是做表率,可以从颍川多带些家族过去。

    皇帝怕士族,张易却喜欢,颍川读书人多,张易要在扬州普及蒙学,需要大量人手。

    他自己虽然培养了不少,却连会稽都不够用,更何况扬州?

    张易对怎么用自己培训的人,已经有全盘打算。

    江南文风盛行,还是衣冠南渡以后的事情,在这个时空里,张易会不停打击游牧民族,避免衣冠南渡的惨事,却可以提前给江南送去士族,扬州有的是地盘安置他们。

    豫州紧邻司隶,人口太多了,当地郡守陆续到位,他们果然都是宦官集团派来的子弟,他们要掌控地方,恨不得这些世族豪强都走光才好。

    颍川士族家大业大,占用太多土地,走了后,他们才能带着家族来这里发展。宦官家族原本都是普通人家,这么些年帮衬下来,才有点发展,想要成为世族还早得远,如果能到豫州这里发展,就是进了快车道。

    道理谁都懂,位置不同,处理起来就不一样,宦官家族想进来容易,士族,世家,豪强搬迁到扬州,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张易当然不会一直等他们,留下部分铁血营士兵协助办理验传,并联络会稽过来的船只,自己就先走了,跟在张易离开的,是荀家,郭家和张家部分人。

    除了家族主要人口和物资在船上,其他人还得在铁血营的保护下,走到扬州,因为铁血营的物资太多了,没有这么多的空船,除非等下一轮离开。

    张易是带着荀爽和蔡邕乘船的,顺流而下,几天就到了淮水,也就到了扬-州地界。

    张易这个扬-州牧,管辖范围就是从淮水南岸往南,往西到大别山,往南一直到后世的厦-门,地盘包括后世的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和安-徽。

    这些沿海地区,后世全是富庶地区,但现在大部分还处于蛮荒的边缘。

    船到了淮水,张易就和两人作别:“公务在身,就不陪两位了。两位先绕道震泽,在马迹岛暂住,待我安排好后,再来接两位。”

    “天和新任扬州牧,就不需陪老夫了。既然跟在天和来扬州,一切听从天和安排。”

    马迹岛有张易的竹海旧居,一直是爷爷授课的场所,当年张易一番布置,因为家族需要隐秘,很少有外人进来。

    现在张易已经是扬州牧,整个震泽都在张易治下,也就不需要再隐藏,先把两位大儒送过去看看,有他们两人帮忙宣传,张易的名士风采一定会很快传遍士林。

    要把扬州变成天下读书人向往之地,就得用名士的集聚效应,荀爽和蔡邕两个名士来扬州已经能引起轰动,再把张易自己也包装成名士,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会更大。

    张易新任扬州牧,当然先得召集手下官员开开会,互相认识一下,说一说愿景,谈一谈抱负,然后大家统一思想,为扬州美好明天奋斗。

    张易过江后,就已经有很多人等在江边,张易带着他们骑马绕了一圈越城后,就提议所有人去爬钟山。

    扬州官员佐吏,能来的都已经在这里,不能来的以后也不会在扬州当官,刚才一起骑马绕越城时,一些官吏连马都不敢上,已经被甩在后面,跟着来这里的,看着拔地而起的钟山,有些老官吏也知道张易什么意思了。

    “老朽身体欠佳,实在无法陪伴使君上山,请使君见谅。”

    “没事,不想上的,不能上的,就在下面歇息就好。”

    钟山虽然五百米不到,却很陡峭,能一口气爬上山顶的,非得有个好身体才行,最终能跟上来的都是年富力强的官吏。

    张易立在山顶巨石上,指着下面的大江说:“范蠡筑越城,熊商筑金陵邑,都是要借大江天险谋图天下,本将牧守扬州蛮荒边陲之地,却不能忘安定中原大任,所以扬州治所就选这里,以后就叫金陵。”

    张竑今年才过而立之年,常年在会稽山区奔波,上山一点都不费劲,也跟着张易爬上巨石,听到张易要把治所按在这里,立刻说:“主公好眼力,此处地处水陆要冲,进可攻,退可守,乃治所最佳位置。还有十几万俘虏滞留吴郡,是不是全部调到这里建设?”

    “不,俘虏安置在会稽沿海山里,是早就定下来的,我要留下来,子布要怪我拆他台了。”

    张昭也爬上巨石平台,立刻说:“会稽要想开发出来,就得把路修上,越早修路越好,难得有这么多俘虏,反正要供应他们口粮,刚好可以集中人手修路,等他们散开居住后,再想修路,就没有这么多人手了。”

    “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子布是会稽太守,子纲就任扬州主事吧,扬州全境郡县都由子纲来负责,扬州刚开头,千头万绪都得抓起来,我带来的洪都门生,投奔你的太学生,都由你来安排。”

    “呵,你倒是甩手大掌柜当惯了。”张昭和张易从小就认识,也就他敢调侃张易。

    “我还是镇北将军,不仅需要练兵,这个金陵城也交给本将军,本将有三万新兵,还会招募一些工匠来,子纲只需要供应五万人口粮就行,不需要再为此城花费钱财。”

    “哦,将军另有渠道?”张竑一直当会稽郡守,其实是张易大管家,知道张易有点石成金的手段,从小就能赚钱,听说不要钱就能建城,当然要问问。

    “我有人,还有技术,自然有人会带钱来陪我建城。”

    张易要把中原文明带进来,就离不开中原人,平东军打下诺大的地盘,交给黄巾俘虏去开荒,相当于屯田,现在他们身份是俘虏,开荒之余还得在会稽修路,有人有路,才能彻底消化掉会稽。

    建设会稽是新任郡守张昭的事情,张易要带着迁来江东的士族豪强,一起建设金陵城。

    荀攸领回的三万新兵到了寿春后,就地驻扎,镇北将军府现在就设立在寿春,除了虎视青徐两州的黄巾军,还震慑江北的豪强世家。

    以后整个淮水以南都是张易的地盘,碰上忠厚的陶谦,张易这种恶霸一点都不客气,与其留给他败掉,不如让自己来发展。

    金陵作为扬州治所,像一个纽带,把江南和江北联系在一起,有淮水以南作为缓冲,江南不需要秣马厉兵,安静发展就行。

    随后就在钟山顶的巨石上,张易把整个扬州的规划说了一遍,能听到的都很受鼓舞,没能上山的官吏,也知道扬州是没法混下去了。

    这些人都是扬州本地官员,新扬州牧张易用这种办法让他们知难而退,至于需要朝廷任命的官员,本来就已经定好了。

    张让这个本家兄弟非常给力,不仅让他的大家族跟着张易迁到江东,还替张易换掉扬州各郡守县令,调走的都是宦官集团的家族子弟,送来的全是张易名单上的人,像陈宫,孔融这些在洛京或者外地为官的,一时还没到位。

    张让换人的理由很说得过去:“张易这个杀神,到了扬州地界后肯定说一不二,咱们还是把放在扬州的家族子弟收拢一下,免得触怒他,死了也是白死。然后挑选一些刺头,给扬州送过去,让他们领略一下张易的跋扈,顺便把位置腾出来。”

    张让是拟写圣旨的宦官,和掌印的吕常搭档,是宦官集团的首脑,郡守县令位置挪移,当然还得和其他宦官通气才行,不能他两人说了算,涉及到张易的事情,宦官集团都是小心翼翼的,对张让的提议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原本丢在扬州的子弟,并不是大宦官的家族子弟,这些人因为扬州没有黄巾,反而因祸得福,到现在还留在任上,刚好从扬州换出来,去占据不少好位置。

    孔融和陈琳两人从洛京结伴而来,张易已经等在淮河边上,见到船只靠岸,特意跳上船,搀着两人上岸,笑着说:“汝二人来了后,吾就有了喝酒论诗的好朋友了。”

    “听说子纲被你从会稽郡守位置上撸了,我们是来找你算账的。”

    “子纲确实是从会稽郡守位置上被我撸下来,他不下来,我族兄子布又如何上的去?”

    “你动用宦官,把我们送过来,就是看你如何撸掉子纲的吗?说吧,怎么安排我们?圣旨上只说来扬州为官,可没说干什么?”

    “来扬州为官,你们干什么,还得子纲说了算,我不管的。”

    “子纲不是不当太守了吗?你是把他调到扬州牧府里?”

    “子纲大才,当了多年郡守,当然要提拔使用,现在是扬州主事,还是两千石,可管的是整个扬州政务,我只管军队,其他都是他管,你们以后都是他来安排。”

    “快哉,能和子纲论诗佐酒,比你这个带刀喝酒的人,要舒畅得多。”陈琳还记得当时情景,和张易几人喝酒论诗,结果遇到桥玄家儿子被贼绑架,张易随后就用袖中刀杀了贼人。

    “喂,吾还带着剑的,也没看你不舒畅。”

    “天和你不知道,某人的剑估计已经锈在鞘中,根本拔不动,还一直背着,笑死我了,哈哈。”

    “陈琳竖子看剑,算了,汝狗头会污了吾之宝剑。”孔融被陈琳气得把剑拔出一半,然后又插回鞘中。

70、人才济济

    孔融剑拔出一半,又缩了回去,张易眼睛好,早看清了。

    剑是铜剑,被护理的很好,可上面的铭文被磨了很多,因此孔融舍不得经常拔剑。

    张易立刻笑着说:“文举佩剑已经几百年了,依然闪闪发亮,确实是宝剑,如果是我,连背着都不舍得。”

    “看看,天和才是识货的,汝不懂就不要乱说。”孔融把剑又背好,然后用鄙视的眼神,瞥了陈琳一眼。

    带两人到镇北将军府住下,张易问两人:“是留在将军府里任参赞,还是去扬州为官,张竑和张昭在会稽交接,早点去找张竑,也能分到好位置。”

    “在吴郡给我一县令足也。”孔融还是要到地方。

    “政事烦心,我还是跟着天和,做个文书就行。”陈琳却想留在军中,跟着张易。

    历史上,孔融是北海太守,曾经也是反董卓的联军之一,也算割据一方的人物。

    陈琳是何进的主薄,后来又去当袁绍的幕僚,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最后被曹操抓了后,因为爱惜他的文采,曹操才没追究,收他当了幕僚。

    张易见孔融愿为吴郡一县令,知道他是谦虚,因为他是千石,当县令不仅屈才,还降级别了,这当然不可以,因此说:“文举就当吴郡太守吧,震泽岛屿众多,由九宗二十八姓控制,文举到任后,找他们谈谈招安的事情,我们先礼后兵,能共谋发展最好。”

    孔融抬手鼓掌笑着说:“扬州一统,当然不能再允许他们无法无天,天和一句先礼后兵,我就可以恩威并用了。”

    陈琳级别稍低低,在洛京时就是六百石,将军府文书才两百石,是最低级办事人员,陈琳同样是谦虚。

    张易又对陈琳说:“镇北将军府刚刚组建,孔璋可为将军府主薄,替我把府中琐事管起来。”

    镇北将军是超品,主薄就是将军秘书或者助理,算是比千石官员,陈琳是张易知根知底的老朋友,还是传说中的大才,当然优先提拔到身边。

    陈琳立刻起身:“诺。”

    随后他就出门安排,孔融上任吴郡的一应文书大印,很快就准备齐备,饭后就派一队铁血营士兵,送孔融上任。

    这就是大才的特点,上手很快,根本不需要指点,就知道该干什么。

    送孔融至江边,陈琳携其手说:“虽然一江之隔,再见面也不知是何时?吴郡之事,还得小心为要,如要出兵相助,可修书前来,将军府别的没有,就是兵多将广。平时也多来书信,常把佳作送与吾共赏。”

    张易也对孔融说:“震泽九宗二十八姓都是打出来的豪强,平时同气连枝,守望相助,文举不可小视,还有马迹岛上,有大儒荀爽和蔡邕暂时落脚,文举到任后,可去拜访,顺便替某家致歉,就说张易招待不周,万望海涵。”

    随后半个月,陆续有县令前来上任,都是张易给张让的名单,从其他州调来的低级官员。

    历史上的袁绍谋士田丰和沮授现在都是小县令,张易当然不客气,直接让张让调来扬州,两人对来扬州好像没感觉,没看出高兴还是不高兴,张易置酒招待后,都让陈琳安排送去会稽,让张竑安排去向。

    随后来的还有东阿县丞程昱,三国时,是曹操的主力谋士,被张易留在镇北将军府听用。相比于陈琳,程昱能力更全面,但没有名气,级别又太低,被张易安排他做了陈琳的副手,直接提拔到六百石。

    刚来就受到重用,程昱立刻对张易宣布效忠:“谢主公赏识,卑职愿效犬马之劳。”

    最后来的是陈宫,他本来就是县令,扬州已经没有太守职务分给他,张易直接问他:“公台有两个去向,镇北将军府参赞,平东将军府参赞,汝可二选一。”

    “平东将军府。”

    “善,平东将军正在豫章前线围捕蛮人,公台可助之。我只说一句建议,蛮人山越能归化最好,不能归化逐之即可。”

    “陈宫领命,必不负将军所托。”

    陈宫有谋略,性格刚正,不合适跟着张易,留在身边反而不妥。

    张锴兵法将略齐备,政治却非起所长,本来张易准备派荀攸过去帮他的,后来因为要防守颍川黄巾,才搁置下来,现在陈宫来了,派去辅佐张锴非常合适。

    张易给张让的名单上,还有并州五原郡五原县丞吕布,张易最终没有等到。吕布武勇冠绝天下,现在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吕布最初入仕是文职,张易设下擂台赛时,就想招吕布前来,结果没有音讯,这次直接由朝廷下诏征召他来扬州,应该是最好的机会,结果吕布还是没来。

    张易只能作罢,就像许褚一样,张易机关算尽,都没有招募到,最后曹操勾勾手指就带走了。命中没有缘分,确实无法强求。

    张易在接待来人这些天,每一个来扬州的太学生,张易都会问一问选择,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要跟着张竑去郡县里任职,根本不考虑留在镇北将军府。

    张易连黄巾俘虏都往会稽捡,就是因为江东人少,洛京城几千太学生,和上千洪都门生,都是张易垂涎的对象。结果洪都门生大多愿意跟着张易,太学生却都跟着张竑。

    张竑当会稽郡守时,就有不少太学生找他求官,现在他成了扬州主事人,又有不少人来投奔他,这些人来扬州后,至少都是县令。

    太学教的是经史之术,本来就替大汉培养后备官员,既然太学生肯来扬州,不给他们官做肯定不行,还得提拔任用才行,因为不仅张易在抢人,刘焉,刘虞,刘繇,刘岱都在抢人,刘焉去益州时,基本上把幽州的官吏都带走了,还从太学里拐走不少。

    刘虞,刘虞和刘岱都是清贵,一下子成了州牧,手里有大批空位子需要人手填补,郡守县令可以用私人,前提是要有品级的官员才行,不是随便就能指派的,他们自己没合适人选,只能从太学和光禄勋中寻找,他们是汉室宗亲,光禄勋中的刘氏散官,大多被他们带走了,直接任命为太守和县令。

    原本那些位置都是宦官子弟和鸿都门学的人担任的,因为太平道起事,这些人大多数从任上直接逃走,朝廷不杀他们是因为宦官怕被牵连,他们还想继续当官,根本不可能。

    也因为他们不堪大用,宦官这次不敢再举荐鸿都门生为官,把地方交给汉室宗亲后,当然就由州牧自己去找人,最终刘虞这帮汉室宗亲找的除了汉室宗亲,还是太学生,只要愿意跟他们走的,都被他们带走,因为刘虞名气最响,去的还是幽州边关,随时有立功的机会,跟他去的太学生最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学生沉积二十几年后,再次变得金贵,洪都门生因为汉室宗亲看不上他们,宦官也不再推荐,就变得尴尬了,好在张易不忌荤腥,来者不拒。

    只要肯来扬州,一律都提拔使用,反正镇东将军有开府之权,里面参赞军务的职位很多,镇北将军品级比州牧府还高,可以无限塞人,至于这些人不懂军务的问题,张易根本不管,因为他分派给这些洪都门生的活,也和军务无关,都是建设金陵的任务。

    对张易来说,建设金陵才是目前的主要工作,张易有钱,却不会拿出来建设金陵,再说,他那点钱也远远不够金陵城建设。

    他在这一穷二白情况下,还要建设金陵城,就是为了促进大汉工商产业发展,这是政治经济学,后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张易在马迹岛和大船岛上可不仅仅是练兵,那些孩子和来游学的士子,除了学经史,还得学算术和测绘,至于张易最早带上海岛的孩子,启蒙后,教的都是格物。

    砖瓦窑,石灰窑,竹木器厂,农具厂和造船厂轮番实践下来,现在已经训练成既有理论,又有手艺的技术人才,金陵城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

    张易是扬州牧,他在扬州办的产业就是官营,官营产业才能规模化生产,有三万俘虏新兵,官营产业不仅成本低,产量也不是小作坊能比的。

    当两万新兵开拔到金陵,转变为工程人员后,各种官营工厂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接二连三冒出来。

    “官营的这些工厂,技术含量并不高,即将到来的世族,豪强和商家,不仅要建家族住宅,还会经营各种产业,你是工商从事,任务就是引导他们,管理他们,帮助他们把产业做大做强,他们买的东西多了,做的东西多了,卖的东西多了,荀彧这个税务从事收到的税就多。”

    张易这些年一直出征,海岛上读书的年轻人,人在读书,名单却在张易大军的幕僚队伍里,像荀攸戏志才这些年龄大的,积功下来,品级早就够县令了,张昭从平东军开始,就一直有功劳,才能直接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糜竺和荀彧都是张易学生,虽然岁数不大,却早就能独当一面,岁数原因,张易并没有给他们报军功,没办法当县令,却可以做镇北将军府从事,虽然品轶不高,张易给他们的权力却很大。

71、金陵新城

    现在扬州由张竑领衔,按照大汉政府条例设置官吏,管的是各郡县农业生产。

    镇北将军府除了训练,还负责建设金陵项目,金陵项目组是张易按照后世管理模式设定的,分配得特别细致,比如土地从事荀衍已经带人来测量钟山周围土地,把整个钟山周围分为二十八个区。

    原越城被划定为越城区,目前维持原状,暂时不做开发,紧邻越城的三个区都被分割成小块,免费赠送给颍川来金陵的世族豪强。

    荀衍当初从步行计算里程时,就喜欢上算术,到海岛后,丢弃经学来学习算术,又跟着张易专门学习测绘,后来一直是海岛上的测绘教授。这次被张易调来金陵,面授机宜后,征为镇北将军府土地从事,专门分配金陵土地。

    金陵项目组还有公路从事,水利从事,营造从事,林业从事,环保从事等等,都是当初那些颍川士子担任,这些人去海岛时,就有深厚的经学基础,跟着张易学习算术,物理等知识后,已经有别于传统儒家士子。

    张易把建造金陵城作为试点,通过发展工商,辅助外来世族豪强进驻,推动城市建设,迅速确立金陵为扬州的政治经济中心,随后金陵其他地块就成了摇钱树,吸纳江北人口的同时,还把中原文明在江南复刻出来。

    只要试点成功,张易就会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扬州各郡,扬州政务模式自然进行升级换代。

    海岛数千专业人士带着各种新颖工具来到金陵,两万新兵也被打散交给他们,砖瓦窑,石灰窑,竹木器厂这些用于基建的工厂,最先建立起来,随后就开始投入生产。

    同时,从洛京请来的大批工匠,也被营造从事荀谌组织起来,开始建设金陵标志性建筑群,金陵博学院。

    张易是扬州牧,照理说就是扬州的主人,可张易特意分得很清楚,自己先拿出五百万钱借给金陵项目组,约定一年后,可拿回七百五十万钱。同时按照这个比例,金陵项目组向扬州豪门望族借款,不摊派,愿意就送真金白银过来。

    魏家是张易外公家,只当送钱给张易,立刻送来一千万钱,随后虞家借款五百万,张家借款五百万。

    有三家开头了,很快就有扬州豪强跟着出手,不过都是一百万钱,他们没指望张易真会还款,只当随份子。

    钱送倒金陵铁血营驻地后,盖着镇北将军大印的借条,随后就交给送钱来的各家家主,借条上清清楚楚写着还款日期和还款金额。因为借条是加了特殊纤维的蔡侯纸印刷的,上面还有繁杂的彩色花纹,看起来就相当精美,上面金光闪闪很难被仿冒。

    金陵项目组从砖瓦场购买砖瓦,却是支付现款,而且是按照市场价付款,各家送来的钱财,很快就解送到这些公营的工厂里,然后税务从事再从这些公营工厂里,按照十五比一收税。

    因为张易身兼镇北将军,扬州不用缴纳朝廷赋税,财赋都是给镇北将军府养兵,因此税收就是镇北将军府直接收取。

    张易从洛京请来的施工队伍,其实老板也是张易,但是施工队伍帮金陵项目组施工,有正式合同,并按照合同,足额拿到首期动工款,等缴纳完税收后,还得拿着真金白银去竹木器厂购买毛竹,竹木器厂同样要缴纳税收。

    因为张家竹木器场,制作《弟子规》需要大量毛竹,毛竹价格已经涨了一倍,江东现在很少有人吃竹笋,就是要多长竹子多卖钱。

    竹木器场开到金陵却不是为了制书,而是卖脚手架,相比于制作书简,脚手架要简易粗糙得多,所用毛竹也更多,利润率不如制书,销量却非常大,扣除人工后,利润已经超过制作书简。

    因为毛竹搭建脚手架的技术已经成熟,建设高楼不再成问题,金陵博学院最高点是两座三十米高的六层建筑,其他都是二十米高的四层楼,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斗角飞檐。

    拿到后世,这些建设就是尖顶筒子楼,当形成规模后,光凭巍峨肃穆的气势就足以震慑一切外来者。

    筒子楼里面房间都不不大,因为采用大木框窗户和石灰粉刷墙面的工艺,每一间采光都非常好,尤其适合读书人使用。

    当金陵博学院的主体建筑完工后,砖瓦窑这些公营产业的产能也到了最大的时间,这个时候也是颍川世族开始搭建自家住宅的时期。

    “你说,我如果直接用借条去购买砖瓦,他们不会不收吧?”因为要花钱买砖木,就有借款给金陵项目组的颍川家主,打起借条的注意。

    “你这是打脸,是打镇北将军的脸。”就有其他颍川家主提醒他,不要玩火。

    “我觉得可以试试,镇北将军府承诺一年后兑现的,我们只当本金用出去,如果砖瓦厂不收,打将军脸是砖瓦厂。”也有其他颍川家主觉得可以试试看。

    等颍川陈家拿着两百万借条,到砖瓦场去购买砖瓦时,砖瓦场会计对陈家家主说:“借条还款期限还剩七个月,你拿到我们这里购买砖瓦,就是把前五个月的利息送给我们了,可得考虑清楚。”

    “我只想知道能不能购买?”

    “可以当钱用,我只能按照票面价格跟你结算。”

    “那我买一百万钱,剩下一百万能不能给我现钱?”

    “我们是要交税的,你两百万进来,我就得按照两百万交税,如果一百万的税款由你来承担,我可以帮你换现钱。”

    边上看热闹的虞氏管事忽然说:“我出两百万钱买你的借条,你拿一百万买东西,你就可以少交一百万的税收了。”

    砖瓦场的会计看到有人截胡,就说:“虞管事太精明了吧,想赚钱,对我们就没有点说法?”砖瓦场收进来,也不是会计赚,因此想分润点。

    “哈哈,等交易结束,在场都有,我家酒楼吃海鲜,我请客。”

    “我还是算了,我自己出钱买砖头吧。”陈家家主只是害怕借条变成废纸,没想到还有人抢着要收,立刻打了退堂鼓,他又不是缺钱,与其被别人赚走请客,不如再捂七个月,利息自己赚。

    “嗨,你这人太不讲究了,哪有反悔的。”

    “交易不还没开始嘛,我只是问问,啊,在场的都有,就去虞家的酒楼吃海鲜,我请客。”陈氏家主立刻接着请客的事情,他觉得今天真是赚到了。

    颍川世族豪强来金陵,土地是项目组无偿提供的,要盖房子却要购买材料,因此公营的窑场工厂订单雪片一样飞来。见识过博学院的高楼大厦后,他们当然不会再建平房,主宅往往选择营造部提供的三层建筑图纸,虽然要交一笔图纸费,却比老家的宅院要阔气多了,物有所值。

    这是张易亲自设计的草图,三层的屋顶是斗角飞檐,两层外面有游廊环绕,一层外面是粗大圆形立柱支撑着上面的游廊,整个建筑还是建筑在一米多高的砖石平台上。

    江南温暖,却多雨湿润,这种建筑不仅通风透气,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外墙体干燥,凭栏还能眺望钟山美景。

    想建这些华屋,不仅要有钱,还得请这些营造部的工匠才行,随后,营造部的一万多熟练工匠直接分解成数百支建筑队,开始了捞金之旅,利润是施工队自己赚,却需要缴纳税收。

    有了这些税收后,张易才有钱修桥铺路,把周围的路也修好,就能卖出更多的建设用地。除了颍川人的三个区是免费的,其他区土地都是要花钱买的。

    因为金陵城经过统一规划,从一开始就有别于洛京这些老旧的城市,城内街道整齐宽阔,河流纵横密布,各座石板平桥不仅连接相邻街区,桥两侧还建有砖木结构的桥头堡,里面会有士兵值守,形成自然禁戒点,金陵城的身份查验制度,从开始就严格执行起来。

    分布多处的砖瓦窑厂挖出的深坑很快形成蓄水池,和这些河道勾连后,成了舟楫停驻的水码头,城市里有河道和道路相隔,即使有火灾,也无法蔓延。

    因为钟山水系丰富,城中这些人工河都是活水,即使遇到山洪,也能很快注入大江。河道不仅保护城市不被淹没,平时还可以把城中污水带走,保证城市干净整洁。

    金陵城是样板,城市中有很多张易力图推广的东西,比如公厕,公共浴室,还有密布地下的污水沟,这些大城市最需要的东西,都在金陵城中出现了。以后也会随着城市的蔓延,一直扩展下去。

    金陵城规模太小,张易不舒服,城墙规模太大,张易品级不够,又会逾制,因此张易压根就不准备建城墙,最终金陵城将环绕钟山,成为天下第一大城。

    士兵才是保卫城市的力量,如果加上大江天险都挡不住敌人入侵,金陵就作为不设防城市,完整交给对方好了,总比毁于战火要好。

    在金陵博学院建设期间,也是扬州各郡县佐吏更迭期,许多从没听说过的士子,被这些郡守县令简拔为郡县属官,很快接手工作,那些陈年老吏下台后,连看笑话的时间都没有,家族就被迁徙到金陵,全部打乱后重新安置。

    扬州穷困,这些吏员家族却都富得流油,都是地方豪强,张易当然不能留他们在本地继续作威作福,特意在金陵给他们准备了两个区。

    张易虽然霸道,却没有豪夺,只是采用置换的办法,用金陵两个区的高价位土地,换掉他们在各郡县的田地,让他们从乡下土地主变成金陵城里人。

    现在金陵土地价格虽然定得很高,却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假以时日,这些被强行迁过来的老吏家族,至少在土地置换上能赚上一笔,如果能在城市建设期间,把家里余财投入到产业上,他们就能真正转型为大商家。

    汉代商人地位低,生活中有各种限制,比如只能乘牛车,不能乘马车,不能穿丝绸,只能穿麻布,子孙即使读书,也只能做吏员。

    在大汉,商人唯一上升渠道就是军功,这也是糜竺兄弟俩从小就苦练骑射的原因。

    张易把这些吏员家族全部迁到金陵,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经商的地主家族,靠垄断赚取巨大利润,又巧取豪夺才占有更大土地,留他们在当地,各种新产业根本无法推广。

    张易一直很霸道,对这些郡县吏员一点都不客气,开除公职后,还把他们搬迁到金陵集中起来,简单粗暴,不讲任何道理,因为张易手里有兵,这些人除了含泪搬迁,不敢有任何反抗。

    金陵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他们再想垄断经营,却根本不可能,因为金陵的经济体量太大了,还有这么都公营产业,随便就能冲垮他们的垄断。

    把他们强制迁过来,各郡县没有这些老吏家族的阻碍,张竑的政策也能很快落实下去。

72、扬州博学院

    会稽虞家和魏家一个控制余姚县,一个控制山阳县,这次吏员大裁撤,同样波及到两家,两家人中同样有许多人被搬迁到金陵。

    虞家丢掉余姚的土地,在金塘岛上的船厂还属于虞家,金陵这里的江边,将会是他家第二个大型船厂,魏家在山阴的土地被置换掉,在金陵却多了很多的粮食商铺,他们家在会稽山里的土地产出,都会通过船只运到金陵来销售。

    虽然一视同仁,亲疏还是有别的。

    虞魏两家也被置换到金陵从事商业生产,让扬州各郡县吏员家族跟着效仿,只是他们根基也被换掉了,到了金陵只能从头开始,好在他们不仅有余财,还有不少工商人口,到了金陵还会形成新产业。

    从一开始,充实金陵城的就是豪门世族和豪强,给金陵城崛起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扬州博学院背倚钟山,位于金陵最好的地段,所在被张易命名为学府区,整个区都是学府,统称为博学院,目前只有博学院和经学院,周围还有很多空地,是留给医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和艺术院这些学府的,学府区四面都有河流环绕,桥头还有士兵驻守,外人很难进入这里。

    同样背倚钟山,紧挨着学府区的是官邸区,能住在这里的,除了州府官吏和将军府军官,就是学府区的教授,高耸地势上建出的楼房,让他们坐在屋里就可以俯瞰半个城市,自然就显得高人一等,无形中提高了住这里的人物等级,也让他们潜移默化接受张易的洗脑。

    人人平等在汉代是行不通的,张易可以提高医生的地位,也能改善商人的处境,却不会破坏读书人超然的地位,因为改变这个世界,还得靠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读书人是广义的概念,在金陵并不仅仅指研学经史的士子,研究格物,算术,医术,文学艺术等等,都算得上是读书人,有鸿都门学挡在前面,没人敢说张易僭越。

    仅仅一年时间,张易通过权谋和霸道,不仅修筑出金陵城的雏形,还彻底掌控了扬州。

    当他回到马迹岛时,翘首以盼一年的蔡邕,一把抓住张易:“你把我的书籍弄到哪里去了?”

    “笑话,马迹岛就是做书籍的,这么多书,难道不够你看的?”

    “我说的是我收藏的书籍,很多都是孤本。”

    “原版应该已经在你家里,我这次来就是请你回家去住的。”

    “我家?书在我家里?不是这里吧?”蔡邕指指他现在的住处。

    他们被送到这里后,就被丢在马迹张氏大宅院里,生活条件不错,但是时间久了,还是觉得枯燥无味,因为他们只能看着张易爷爷在竹楼里给孩子启蒙,自己却没有学生可以教授。

    “请你来扬州,当然要给你准备住处,我已经在金陵为你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送你们过去。”

    爷爷住在马迹已经习惯,也挺享受现在的生活,并不想跟着张易去金陵,最终张易只带走两个客人家庭。

    江南河流湖泊多,经过一年的疏浚,从震泽到金陵,并不需要走大江,两艘货船拉着两家人,三天就到了金陵,一直把船开到官邸区的湖面码头上。

    有铁血营战士帮忙,很快就把两家人的物资分别送进府邸。

    荀爽和蔡邕以后就是博学院的正副院长,他们的府邸是最靠近学府区的,出门过了桥就是学府区。

    走到宽大的院门前,张易指着前后各有三层楼房,中间天井还有回廊连接,后面有花园的别墅说:“这就是本将送给你们的宅院,是给你们自己住的,荀家人多,在颍川区还建有十几套这样的宅院,那些都是他家自己出钱建筑的。”

    老蔡到了家门口,哪里还会听张易啰嗦,直接奔进去,很快就冲上楼,然后就看到整个三楼都是书橱,他的万卷藏书已经整整齐齐摆在里面。

    老蔡看着书橱上的标签,很快就明白这些书,一格一格都是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摆放的。很快把几本孤本找出后,验明确实没有错,蔡邕才慢慢退着走出书房。

    他很喜欢现在的住宅,尤其是三层,越看越喜欢,他以前的俸禄都被用来购买这些书卷,根本没有钱来置办这些书橱,有时候为了找一卷竹简,他需要翻腾半天。现在好了,万卷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要熟悉千字文,他很快就能找到想要的书籍,张易替他做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老蔡下楼来到院子门口,张易和荀爽已经等在门口,荀爽也有很多藏书,和蔡邕相比,却不够看,仅仅上楼扫了一眼就知道没错,下来了后就感谢张易,然后一起等蔡邕。

    “你至于这么小气,要挨个点数才放心,天和就是卖书的,怎么会拿你的书?”

    “谁说吾小气,吾是太喜欢书房了,才不舍得下来。”

    张易看蔡邕还盯着三楼看,立刻说:“走吧,我带你去看看另外给你的书房,比你家里的书更多。”

    两人将信将疑跟着张易走过宽阔高大的木结构石板桥,顺着笔直的大道,一直来到最高大的建筑前,拾级而上,典韦上前推开一扇大门说:“主公,我就在这里等你。”

    这里是扬州最高学府,典韦不爱看书,连学府的大门都不想进。

    看着富丽堂皇的大殿一样的房间,蔡邕慢慢走进去,然后就看到两侧都是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都是门户。

    “下面都是学子读书的地方,你们的地方都在顶楼,我们先上去看看蔡院长的房间。”张易笑眯眯引导两人走上宽大结实的楼梯,楼梯是木头搭建的,刨平后磨得很平整,还上了油漆,光可鉴人。

    虽然上楼很舒服,蔡邕却觉得,张易笑起来要比板着脸更渗人,他宁愿和板着脸的张易对话,也不愿和笑眯眯的张易对视,因为张易笑眯眯眼神后面,完全就是得意,是猎人看着猎物落入陷阱的那种得意。

    两人身体都很好,一直爬到六楼,六楼只有一个大门,蔡邕走过屏风就不动了,张易一把扯住蔡邕的胳膊,几下就拽到书桌边,绕过硕大的书桌,然后就把吓得木然的蔡邕按在罗圈椅上。

    感觉坐在软绵绵地东西上,蔡邕刚要跳起来,又被张易按住,等蔡邕终于不挣扎了,张易才放开他。

    荀爽已经在蔡邕超大办公室里转悠开了。

    张易点点硕大空旷的桌面,又指指两侧成排的书柜,对蔡邕说:“这个位置以后就是你坐的,两边这些书,也都是送给你的。”

    然后一指窗外,用手一划拉:“这一整片房子,都是你管辖的,你以后就是这个扬-州博学院的院长,哦,对了,也就是山长。荀师在对面那座楼上,他是副院长,还是经学院的山长,以后这个博学院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

    蔡邕看看窗外的房子,又转头看看书柜,然后就站起来,走过去,从书架上,拿起一份礼单一样的东西,打开后,才发现上面是整整齐齐黑色隶书。

    蔡邕只看内容,就知道上面的内容是《韩非子》,蔡邕很快翻到最前面,然后就看到扉页上清清楚楚写着《韩非子》三个隶书。

    “这是蔡侯纸做的书?”

    “哈哈,里面是蔡侯纸,外面硬壳是薄木板包着丝绸,稍微大一点点,可以保护书籍内部纸张不会损坏。”

    老蔡快速翻阅一下,又拿起几本看看,就知道这砖头一样的五本书,居然是完整的《韩非子》,他藏书中也有《韩非子》,十余万字,需要一辆牛车来拉。

    荀爽刚才没有动手,看老蔡激动得不像样,也顺手拿出一本书,看看里面内容后,问张易:“这是谁发明的?”

    “当然是本将军,蔡中郎的万卷书籍,都被完整复制在这里,这里还包括你们没有的书籍,不比你们的藏书少。”

    还在洛京时,蔡邕的万卷书籍从被辎重营装车后,就有上百人开始抄书,每天都会有快马送到江东来,到前些天才把原版书简送回他宅院里,一年下来,他的所有书籍,都被印刷了一千本,一同被刻印的,还有荀爽和张易的藏书。

    老蔡办公室里的藏书,就是张氏目前能收集到的所有书籍,除了张易家还有一套,其他都在图书馆和书店里。

    自从老蔡的书运到江东,张氏制书厂也进行升级换代,马迹岛的竹简还会有,更多的却是建设在大船岛上的印刷厂出品的纸质书籍。

    造纸会产生大量污水,从一开始,张易就把从洛京请到的造纸工匠安排在大船岛上,岛上有大量的田地,麦秸和稻草都是造纸的原料,镇北将军府发出的借条,都是掺入蚕丝的纸张。而且印刷术直接采用铜字模的活字印刷,在海岛上才能保密。

    等以后推行银本位,这里成为印制银票基地时,书籍印刷才会搬迁到内地,纸质书籍这种新奇的事物,做得很精美,定价很贵,一套《韩非子》五本书,购买费用和一套竹简相当,因为轻便,张易不怕卖不出去,必须先让张易赚足专利费,才会把制作方式泄露出去。

    在大汉人传统认识中,江东是荒蛮的,扬州是落后的,张易把金陵城建设得宏大,且美奂美轮,就是要改变这种看法,纸质书籍率先在扬州博学院推广,也只会在扬州博学院内的书店发售,同样是增加扬州博学院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只有改变传统落后的面貌,才能让更多世族家族,自愿搬迁到江东来。

    虽然扬州也会接纳流民,却更欢迎世族豪强带着大量钱财来投资居住,因为他们才是奢侈品的主力消费者,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73、真正读书人

    这里是博学院大楼,最高层是蔡邕的办公室,在隔壁经学院的楼上,是荀爽的办公室。

    张易留老蔡继续震惊,拉着荀爽悄无声息走了,刚震惊了老蔡头,张易还要去震一震老荀爽。

    荀爽是博学院副院长,兼经学院的山长,荀爽办公室面积和蔡邕的一样大,布置却是另外一种模样。

    荀爽研究经学,张易觉得他有点走偏,当然比后世钻研八股的读书人要好得多。

    张易要在经学院里重开学风,以君子六艺五德为标准,就得先让荀爽接受,通过他来推广,相对更能被士族接受。张易被定位兵家,虽然也是读书人,儒家士子对他是不感冒的。

    荀爽办公室里,是用各种木牌装修的,上面是匠人阴刻的画卷,内容就是六艺五德,还配上插图和讲解。

    只要进荀爽办公室看看,就能清楚明白读书人应该什么样子。

    这些内容荀爽当然都知道,可他还是细细看了每一块木版画。

    良久,才转身对着张易一拜:“天和胸襟开阔,雅量高致,爽愿替主公培养真正读书人。”

    “哈哈,张某是兵家,只是眼界深远,思虑周全罢了。”

    取得荀爽支持后,再让典韦把老蔡请过来,商讨一阵后,把经学院一分为二,包含经学院和法学院。经学院的教育课程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法学院主要学习《韩非子》,《商君书》和《汉律》。

    儒家和法家从骨子里就不同,学生处在一起,可以让他们先闹一闹,互相多了解一下。反正开始学生不多,等学生多了,法学院的楼群也该建设好了,到时候再分开就行,自然形成山头,以后一个施政,一个监督,不需要他们友爱。

    博学院顾名思义,大楼里是扬州郡县官员和学业有成的士子再进修的地方,教学目的就是拓宽眼界,《战国策》,《史记》《吕氏春秋》和《鬼谷子》是主修课本,这些都不是儒家推崇的读物,蔡邕是大汉最博学的学者,却不是儒家,由他当山长,更能服众,受训学生心里有榜样,才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

    整个博学院,学子的五德标准是后世流传的仁义礼智信,不是儒家推崇的温良恭俭让。

    张易这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荀爽除了鄙视,还能说什么?

    这一点,张易毫不让步:“一个学院里,当然只有一个标准,毕业后能不能做到我不管,在学院里,就得灌输这些给他们。”

    还是蔡邕来打圆场:“《弟子规》适合启蒙,却不适合衡量当官的人。”

    三人统一思想后,博学院需要聘请哪些老师,教哪些课程,自然由他们两人负责,还是那个原因,张易是兵家,现在的名声,都是嗜杀,奸猾,跋扈这一类,仁义礼智信就没有一条套得上,真正名士是看不上张易这个武夫的。

    张易也没闲着,他去忙着替学院定制课本,定制教授和学生的日常服装,以及打造各种教学器材。

    博学院是张易的规划,课本和教学器材乃是重中之重,张易宁愿把自己的想法弄出来,再让别人去改进,也不愿假他人手弄出四不像,自己再去修改。至于服装,和医学院的工作服类似,就是要分出三六九等。

    按照张易的提议,蔡荀两位院长规定,博学院分三种学制,经学院和法学院主要是招收束发少年,培养至冠礼,五年学制。还有一种是研究型学子,在博学院学满五年后,继续留校,深入研究某种学问,研究学问同时,可以兼任博学院老师。

    最后是博学院短期培训班,学期暂定六个月,速成某个方面的学问。扬州来了很多太学生和洪都门生,一年下来,考评差的都要入博学院回炉学习,考评优秀也要来博学院进修,进修结束才会提拔使用,扬州的官容易做,想升迁却不容易,指望当官就能胡搞弄钱,无异于痴人说梦。

    张易把博学院的主要教学纲领理清楚后,就带着部曲去洛京,名义上是押运贡品给皇帝。

    张易的贡品,主要是玳瑁甲配上金银珍珠做成的簪子,足足带去一船,部分给皇帝赏赐宫女和上林苑的长使少使们,其他是作为礼物,送给洛京的勋贵世族。

    扬州不需缴纳赋税,却不妨碍张易进贡给皇帝,现在沿海港口水手渔民很多,捕捞到很多新奇的玩意,被大船岛的工匠制作成各种精美工艺品。

    张易要帮他们推销奢侈品,当然要先送进宫廷和上林苑,等洛京和长安流行后,才会贩卖到大汉各地。

    陪着质帝练了剑法,张易才把十来箱簪子抬进来。

    张易打开箱子,拿出一个精美的竹盒,打开后,竹盒里面贴着丝绸,中间固定着一支闪烁着异样光晕的珍珠玳瑁簪,张易连盒子递给皇帝:“好久没见到陛下,甚是想念,恰好有工匠弄出一些新奇玩意,就送来给陛下赏赐后宫。”

    “东西不错,朕收下了,汝大老远来洛京,就为了送这几箱头饰?说吧,有什么事情要求朕?”质帝刘缵看着满满一箱子竹盒,笑着对张易说。

    张易打开一个扁条箱,取出一个挂轴,展开后是扬州博学院的远景图,来自鸿都门学的营造部吏员杜绝所画,为了画这幅画,洪都门生杜绝在钟山顶上吃住了三个月。

    “去扬州一年多,建了一座学院,旨在培养真正的读书人。”

    随后张易就把扬州博学院的学制规划完整说了一遍,最后请皇上下圣旨,给予扬州博学院毕业生正式的身份。

    “微臣培训人才,是希望他们到地方上为大汉效力,恳请陛下赐予他们毕业为吏的身份。相比于举孝廉,这种专门培训的年轻学子,了解民生,熟悉政务,更适合郡县吏员职位,在职任上表现优异者,还可以通过举茂才,提拔为官员。”

    办学院是打断士族垄断读书的举措,质帝一听就喜欢:“爱卿博学院毕业,可叫学士,年俸两百石。”这是最低级官员待遇了,和太学生平齐。

    张易立刻说:“学士还是从县令属官做起,最初还是一百石吧,任职两年后,同级考评优秀者,升为两百石。”

    扬州的每个县里,张易至少要塞进去三五十个学士,由他们辅助县令,彻底取代当地豪强为吏的习惯。

    以后扬州的郡守县令都要从这些人中选拔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基数,才能真正选拔出能吏干员。基数大了,实习生工资就不能太高,否则县里付不起俸禄,逼着他们去搞歪主意。

    主要事情办完,张易不用陪皇帝练剑时,就去洛京拜访勋贵世族,礼品当然是珍珠发簪之类的。留地张氏是勋贵世族,和这些人出身相同,张易来洛京,也只会拜访他们。

    闲聊之余,顺便邀请他们家族子弟,束发后就去扬州博学院就学。

    勋贵子弟长大后可以入太学读书,但太学要冠礼后才能进,束发是十五岁,在扬州博学院学习五年后,刚好回来进太学,一点都不耽误,因此宾主皆欢。

    迁延一个多月,张易离开洛京时,不仅带走一百六十名擂台武士和八十个束发少年,还请到韩说这个名士。

    光禄勋侍中韩说是会稽人,博通五经,尤善图纬之学。他和蔡邕友善,张易这次来洛京,拿着蔡邕的书信请他,韩说很快就辞官,直接变卖家资,携全家人跟着张易去金陵,蔡邕推荐他当经学院副山长。

    大儒卢植也想去金陵,却被张易劝阻。他是卫尉,张易还指望他能守护好皇帝,等张易把全盘安排说给他后,卢植就推荐郑玄给张易,并亲自修书给郑玄。卢植和郑玄都是大儒马融的弟子,相比于卢植当官之余教出的三瓜两枣,郑玄是真正的教书匠,手下弟子众多,张易以前想请却没敢动手,现在学院已经有了,到了请郑玄时间。

    张易回程路过许昌时,碰到几十个河东家族在这里等船,因为朝廷下发的圣旨已经传到这里,这些家族立刻抢先搬到金陵。

    扬州博学院不仅有大儒教授学问,学子冠礼后还能成为学士,可入郡县为佐吏,对河东士族旁支非常有吸引力。就像留地张氏,张氏旁支家不知有多少孩子,能被推荐进京入太学的,只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数人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就是张易请皇帝下旨的原因,金陵二十八区,现在才十个区有人,大多数还在纸面上,就需要这些世族豪门的旁支庶子去买地居住,反正要分家另居,金陵显然是很好的选择。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张易把相同经历的家族,特意分配在一个区内,就是让他们自己群内进行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持续挖掘他们的潜力,形成他们区的独特特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金陵始终保持发展活力。

    张易剿灭黄巾后,颍水,汝水和淮水就成了交通扬州和洛京的最便捷通道,船只络绎不绝,会稽的大米和丝绸通过水道送往颍川,然后再走旱路送到洛京和长安。货船回程时,更多的是带人去扬州。许昌城东,当年围捕张梁的地方,现在已经旅馆酒楼林立,是河东各郡南下扬州的聚集点。

    扬州博学院开始招生,整个金陵就变成学区,如果不是张易控制地皮价位,这些搬迁扬州的小家族,到了金陵也住不起。

    张易回到金陵时,扬州博学院已经录取三百多名束发孩子,还有数千孩子滞留在金陵补习蒙学,争取半年后再次投考。

    想进扬州博学院就读,必须经过蒙学基础考试才行,蒙学包括《弟子规》《千字文》和《诗三百》,不能熟练背诵这三本书,无法通过考试。

    因为博学院招生只看岁数和蒙学水平,根本不管出身,不少商人家庭都会搬迁到金陵来,为的就是能让孩子有个学士身份,摆脱商人家族的低下地位。

    留在金陵建设城市的洪都门生很吃香,他们对三门蒙学都有深厚基础,又有大把时间,在工作之余,就会收这些孩子为弟子,赚些外快贴补家用。

    才一年多时间,金陵城就已经接近二十万人口,好在钟山一圈的地盘足够大,再来一百万也能容纳。

    金陵的土地都留作城市用地,这么多人吃马嚼,粮草全靠会稽运过来,无形中就促进了扬州的工业商贸和车船业的发展。

    城市人多了,弊端也有,因为金陵有专门的林业从事管理,钟山上的树木是不准随意砍伐的,造成金陵城煮饭用的柴草奇缺,全靠丹阳郡商户烧制木炭供应过来,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金陵柴火紧张,却让丹阳郡的大片山林遭受砍伐。

    为了保护树木不被砍伐,张易只能把眼睛看向寿春,张易把镇北将军府定在寿春,就是因为寿春附近有大煤矿。

74、蜂窝煤攻略

    张易来自后世,当然知道现在富饶的豫州和三辅之地,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原因也被专家学者说得很清楚。气候变迁仅仅是一方面,更多原因是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煤炭储量大,开采方便,只需要把蜂窝煤在城市中推广出去,就能挽救无数的森林,至于乡村,地广人稀,根本不需要。

    寿春开始有三万新兵,一直留在军营中训练的只有五千,拉到金陵两万,还有五千兵主要任务是挖河,从寿春挖一条开阔的运河,把淮水和大江沟通。

    尤其是寿春段,张易要求越深越好,最后挖成很大很深的湖泊,才找到下面的煤层。

    随后张易就宣布停工,人员全部去疏浚拓宽原有邗沟。

    邗沟是吴王夫差下令开凿的运河,贯通淮河水系和江南水系,到了东汉末年,已经被堵塞多处,张易开凿运河,很多人都劝张易疏浚拓宽原有邗沟就可,结果张易一意孤行,坚持要在寿春开凿,终于挖出煤炭后,才顺应民意,把人调去邗沟故道。

    虞翻被张易任命为煤炭从事,带领海岛上工匠和船只来到寿春,把刚开挖的湖面整个霸占了,建起公营的煤炭场。

    同时,魏家调拨出一部分人手开始烧窑,专门生产陶瓷炉膛。

    等金陵城终于出现木炭荒时,在寿春训练一年多的五千新兵出动了,直扑徐州。

    徐州刺史陶谦和张易有旧,听说张易亲自领兵入境,立刻出城迎接。

    他是最苦逼的刺史,徐州被张易切掉淮河以南,北面又是黄巾盘踞的地盘,因为背靠青州黄巾大军,徐州黄巾经常来徐州抢粮,他这个州刺史,只能管辖三郡之地,手里只有两千多兵马,还得靠糜家等豪强帮忙守护,才能坐稳刺史位置。

    张易出兵太快,事先毫无征兆,等陶谦得到消息,张易带着铁血营已经到城外二十里,陶谦出城不久就碰上张易。

    “将军莅临徐州,下官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陶谦出城时,已经把印信揣在怀中,只要张易有吞并徐州的打算,他立刻就把印信递上去,他宁愿去扬州当一县令,也不愿在徐州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客气了,恭祖何罪之有?是张某唐突了,北方鲜卑入寇,兵情紧急,镇北军借道徐州,张某只能亲自来向陶刺史解释。”

    张易是镇北将军,负有抵抗鲜卑的任务,从扬州到幽州,大军都能路过,借道徐州向北,因为不需要徐州提供粮草,没有提前招呼,找不到任何毛病。

    见到张易不是来找他麻烦的,看看铁血营的雄壮兵马,陶谦立刻说:“将军请先进城歇马,陶谦还有一事相求。”

    “恭祖真是见外,我们一起在西凉打过羌骑,是老战友,有什么事情,直说就行,提什么求不求的。”张易下马,拉着陶谦的手,深情地说。

    “天和恩义,那我就直说了,琅琊郡现在还在黄巾手中,时常来骚扰东海郡,天和既然路过徐州,还请出手帮忙解决,出兵一应费用,都由徐州承担。”

    “哈哈,张某不好直接插手徐州战事,既然恭祖有要求,这点事情还是可以解决的,铁血营身后有五千兵,就借给恭祖,徐州刺史守土有责,总要把徐州扫荡干净才行。”

    张易来徐州,本来就是要围捕琅琊的黄巾,借道一说只是借口,就算陶谦不请他帮忙,路过琅琊时,也会找个由头出兵。

    没办法,新兵可以用挖掘河道名义来找煤矿,却不能一直去挖煤,还得抓黄巾俘虏。相比于豫州战场上的黄巾,现在徐州黄巾基本都被洗脑,抓过来送在地方上,只会生乱,有士兵看管的矿工才合适他们。

    至于借兵给陶谦,仅仅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现在黄巾大多已经结束流浪为寇的日子,琅琊郡就是他们控制的地盘,豪强地主已经被他们消灭干净,现在大部分人开荒种地,只有少部分人进行训练,真要有大军围捕,他们才会聚集起来抵抗。

    “要进攻这种全民皆兵的地方,当然不是一场战争就能结束的,恭祖想好驻军的地方了吗?”

    会稽虞家在东海有很大的矿产,陶谦以为张易带兵来这里,就是保护东海矿产的。

    “琅琊黄巾骚扰徐州,东海郡首当其冲,就安置在东海如何?”

    “一年内,帮恭祖收复琅琊郡,到时张某就撤兵如何?”

    “青州黄巾势大难敌,还请天和继续援手。”

    陶谦家在丹阳郡,他开始在郡县里任佐吏,后被茂才才去长安为官,跟着卢植混到战功才被送到徐州刺史位置上,他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把徐州置于张易羽翼之下,他就能高枕无忧,他的家族才可能慢慢做大。

    PY交易,一拍即合,张易不再提什么北方鲜卑入寇之事,陶谦也不提借兵,东海郡以后就是镇北将军驻军之地。

    张易没有烧玻璃的技术,又需要大量的透镜,只能霸占住东海的水晶矿,五千士兵占据东海后,就开始实战训练。

    “一年后,你们正式成军,就叫镇北军,待遇和铁血营相同,不过我只要三千人,组成镇北军第一营,跟我去北方围剿鲜卑胡骑。现在你们以曲为单位,各自出击,抓捕一名青壮算两个人头功劳,妇孺算一个人头,老弱只能算半个人头,按月记功,军功排在三千名后的,就去煤矿指挥俘虏挖煤。勇士们,张开你们的獠牙吧。”

    三十万黄巾俘虏中,张易选出三万新兵,然后又筛选出现在的五千人,在其他新兵去烧窑,去建筑,去疏浚河道时,五千人都在高强度训练,充足的营养让他们每一个都变得熊腰虎背,整个人完全是脱胎换骨一样,在大汉,也就铁血营的战斗力能和他们相比。

    现在张易要正式成立镇北军,就得先让他们立功授勋,成为基层军官。在他们出征徐州后,荀攸带着教练团,已经在寿春大营招募两万年轻人,一年后将选出佼佼者,交给他们带领。

    出击命令下达后,这些人好像猛虎下山,十天不到,就有五百多青壮黄巾被他们抓来,随后就被铁血营押送到寿春。

    挖煤的工作很苦,在张易的公营煤矿上,这些黄巾却能吃饱饭,睡安稳觉,在他们身体适应后,立刻就放弃了逃跑的心思,开始给新来的矿工,传授新工具挖煤的技巧。

    带烟囱的新式煤炉一面世,就受到金陵人的欢迎,因为木炭价格飞涨,以前仅仅烧饭的费用,用蜂窝煤就可以烧一整天,而且蜂窝煤使用简单,干净卫生,因为有烟囱排出烟气,取暖的同时,还没有中毒的危险。

    为了配合蜂窝煤扩张,张易只垄断煤矿,却放开蜂窝煤生产,商人都是逐利的,蜂窝煤制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很快成为新兴的产业,因为市场很大,而且本小利大,连没有产业的小家庭也参与进来。

    在这个没有棉花,更没有空调的时代,冬季屋里没有取暖,很难入睡。

    工匠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砖头被大量应用,还有现成的高温炉膛出售,不仅各种各样的炉子出现,甚至连炕和壁炉都被发明出来,烧的都是蜂窝煤。。

    过年前,张易从徐州回到金陵,见到漂亮的三层小楼边上,都被加上一间烧炭房,只能哭笑不得。

    仅仅一年时间,寿春的煤矿上,就有了五万多矿工,随着蜂窝煤被普及,江东城市里,有了喝不完的开水,洗澡洗头就变成金陵民众日常的生活习惯。

    蜂窝煤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万矿工只有一小半是镇北军自己抓的,一大半是曹操抓到的。

    曹操是青州刺史,是围剿青州黄巾的主将,可他只有一万兵马,根本无法和青州几十万黄巾决战,只能在边上慢慢蚕食,他开始抓到黄巾俘虏,都用来屯田,抓到逃跑的俘虏直接砍头了事,一年下来,青州产出勉强够他人吃马嚼的。

    见到张易亲自去徐州抓俘虏后,终于发现商机,很快和扬州商人达成协议,青壮俘虏换粮食,不敢乱跑的老弱妇孺才留下屯田,让他省下更多的兵马作战,也就能抓到更多的俘虏。

    商人用这些俘虏从煤炭场换到煤炭,再运到会稽去,制作蜂窝煤换粮食,然后再运粮食到青州换俘虏,产业链形成后,寿春煤矿产量猛增,会稽吴郡城市中,烧炭市场很快被蜂窝煤占领。

    时机成熟,张易让税务从事,把木炭税收提高五倍。

    烧木炭成了赔本的买卖,乱砍滥伐树林的事情,很快得到遏制。

    受到蜂窝煤冲击的,不仅仅是扬州,随着淮水支流,蜂窝煤同样进入豫州和徐州。

    为了让更多商船进入徐州,陶谦组织人力拓宽河道,用运河把徐州的几个湖泊联系起来,会稽商船可以从内河一直开到东海郡。

    徐州不仅多了商品进入,他还根据扬州的税率,开始对经过徐州地盘的商船收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815/ 第一时间欣赏试练东汉最新章节! 作者:灵山尊者所写的《试练东汉》为转载作品,试练东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试练东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试练东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试练东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试练东汉介绍:
学历史的张易穿越东汉后,发现历史被人篡改了。
本该八岁就被毒死的质帝刘缵,现在已经登基二十七年,历史上的桓灵二帝消失了。
在这阶级等级森严的年代,凭空冒出来的张易,完全是黑户口,怎么才能跻身朝堂呢?
各位看官,且看张易手段。
试练东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试练东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试练东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